一、選題依據
(一)我國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仍需完善
勞動教育不僅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黨對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項新要求。教育部于 2001 年 6 月,發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11 月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標志著我國開啟了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學校開始增設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為: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①以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課程為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并且三至九年級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簡稱“勞技課”),保證勞動教育課時,②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③這時勞動教育課程成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而不作為獨立課程進行開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與變革,2020 年 3 月 20 日,《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意見指出:“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應納入勞動教育,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④由中國中央、國務院就勞動教育
專門下發文件,在新中國教育史上尚屬首次。⑤同年 7 月,關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正式印發。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上文件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人才的教育體系的步伐不斷加快。⑥在新時期,勞動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突破,再次獲得獨立開設必修課的重要地位,勞動教育發展邁入新階段,成為了新時代教育領域熱議話題之一。通過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中小學推行勞動教育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6.②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哈爾濱師范大學和新課改的順利進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通過對課程理論和實踐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到,在課程目標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執行、課程評估等方面都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課程時間得不到保障,缺乏監督和管理;課程目標層次性有待提高;課程設置缺乏連續性且集中性待改善;課程內容過于簡單且時代性和創新性嚴重不足;課程評價過于單一,缺少過程性評價;授課地點大部分在教室內,很少甚至沒有校外實踐,課程缺乏實踐性和延展性,沒有直接的職業體驗;教師專業性不強等。因此,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具體實施仍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以促進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全面發展。
(二)中小學階段的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和我國勞動教育課程具
有可比性英國不同地區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各具特色,但大體上相通,綜合性課程大體分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研究課程、日常技能學習課程、“設計與技術”課程和社會參與性學習。其中,學校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設“設計與技術”課程。中國的勞動教育是五育之一,學校可以通過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合理安排課外勞動實踐以及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來落實勞動教育。其中,勞動教育必修課是學校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和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及價值取向相似,具有可比性。首先,在中小學階段,我國勞動教育課程與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都在義務教育年限內,都是必修課程;其次,二者的課程目標都蘊含培養學生工具選擇和使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等發展。再次,二者的課程價值取向大體相似,均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手腦發達的實用型人才。最后,二者的課程內容均體現時代性和本國的傳統文化,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此,通過對中小學階段中英兩國實施勞動教育的課程進行系統地比較,對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具有借鑒意義。
(三)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從 1988 年開始成為英國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方面成果顯著。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可以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理解書本的基本技術知識與操作原理,近距離感受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重大改變與影響,增加學生對未來工作職業的了解,使學生的各項工作能力如對工作環
緒 論
境的適應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等不斷提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此外,英國的“設計和技術”課程也不斷地進行著發展和變革。如今,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已有數十年之久,該課程已在英國基礎教育中建立并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課程體系,并獲得了社會及國際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并被譽為在中小學階段“值得開設的基礎學科”。根據上述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的教學傳統優勢和特點,研究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必將對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與創新帶來積極的借鑒和參考。
二、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網、萬方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發現我國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研究相關文獻約有 40 余篇,相關碩士學位論文為 7 篇,未有專著問世。在中國知網以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為主題進行搜索,論文發表時間數量趨勢如圖 1-1 所示,可以發現我國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近五年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研究較少。然而,新時期勞動教育再次成為了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走入學者的研究視野中。因此,為了給我國勞動教育課程提供發展經驗,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研究勢在必行。圖 1-1 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論文發表時間數量趨勢圖1.國內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與我國課程的比較研究宋紅蕓(2016)從課程目標、內容、認知、評價和實施效果等多角度出發,對中英二門課程進行比較研究,總結歸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發展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問題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這在一定程
哈爾濱師范大學
度上促進了我國該門課程和新課改的順利實施。①歐芳町(2021)對英國 KS3 的“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發展脈絡和實施現狀進行了整體梳理,概括出課程取得成功的經驗,并針對我國初中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的發展問題,提出一系列加強和改進我國初中勞動教育課程發展的啟示。
2.國內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理論研究
(1)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發展歷程的相關研究
丁邦平(2005)從英國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歷史演變為切入點,用具體案例闡釋了“設計與技術”課程建構式學習方式,提出重新思考我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③李艷菊(2009)概述了英國中小學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及過程,這為我國的技術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④徐靜和柏毅(2014)從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內涵、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三個層面,反思了我國技術與設計教育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改進建議。⑤蘇洵、丁邦平和柏毅(2014)對英國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以來中小學通用技術教育的改革和演進歷程進行了回顧,重點討論了該學科的課程目標以及內容,并對英國中小學通用技術教育學科是如何轉型做出進一步闡述。⑥譚高貴和韓芳(2020)研究并總結了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演變發展與特征內涵,為我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⑦
(2)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內容及特點的相關研究
張民選(1991)對“技術課”出現的背景、性質、結構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中小學技術課提供了巨大的參考價值。⑧常初芳(1995)完整的翻譯了 1995 年英國中、小學的技術課大綱的“設計與技術”部分。⑨戈立和顧建軍(2005)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標準、課程支持四個方面闡述了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⑩毛國輝(2013)認為英國中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內容具有有連續性、實踐性、革新性強等特點。?陳贏男(2013)通過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芬蘭四國的小① 宋紅蕓.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與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1-38.② 歐芳町.英國 KS3“設計與技術”課程及其對我國初中勞動教育課程的啟示[D].西華師范大學,2021:1-48.③ 丁邦平.英國小學的“設計與技術”課程:建構主義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08):38-42+32.④ 李艷菊.英國中小學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1988-2008)[D].首都師范大學,2009:1-47.⑤ 徐靜,柏毅.英國技術與設計教育發展概述[A].柏毅.兒童早期發展前沿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C].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9.9:353.⑥ 蘇洵,丁邦平,柏毅.英國中小學通用技術教育改革及其學科轉型[J].比較教育研究,2014,36(09):65-70.⑦ 譚高貴,韓芳.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演變發展與特征內涵[J].基礎教育課程,2020(13):73-80.⑧ 張民選.技術:英國學校教育中的基礎課[J].外國教育動態,1991(01):42-45.⑨ 常初芳.英國中、小學技術課大綱介紹(信息技術能力部分)[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5(04):31-34.⑩ 戈立,顧建軍.“設計與技術”在英國[J].上海教育,2005(06):40-41.? 毛國輝.英國中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特點與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3(12):17-19.
緒 論
學技術與設計課程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出未來小學技術與設計課程的發展趨勢。魏方卉和柏毅(2014)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內容發展和課程框架進行了詳細介紹,為我國勞技課的課程設置以及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借鑒。
(3)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評價的相關研究
馮延鈺(2017)從“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產品設計視角,對產品設計類課程的實施模式、評價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認為英國的“設計與技術”課程與我國的“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區別主要在于評價方法和實施模式,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及其評價所需的數據搜集,均需借助平臺工具得以進行,期待形成“合身”的課程支撐平臺,滿足“設計與技術”課程的教學和實施要求,實現課程目標。
殷梅青、林長春和柏毅(2020)從英國現行“國家設計與技術課程標準”出發,對關鍵階段 1-3 的學習計劃和成績目標的內容及特點進行了重點概述,并為我國中小學技術教育的現狀指明了發展方向,提高了我國基礎技術教育的發展質量。
3.國內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實踐探究
于穎慧(2003)譯英國學者布萊爾的文章,文中介紹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從薄弱的基礎開始,通過學校的主動性、配套的輔導材料、家長和管理者的參與和教師的發展等七個方面的實施策略,到擁有“值得開設學科”的牢固地位。于穎慧(2003)從“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實施概況和課程成功發展策略方面出發,為我國的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⑥王琳(2005)通過對美國、英國、臺灣和新西蘭四個國家的技術教育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和對比研究,總結出國際技術教育的整體特征和發展趨勢,并結合我國技術教育的現狀,對其改革和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建議。⑦單文君(2013)從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四個角度出發,對中英兩國課程進行了分析比較,并對提高上海“勞動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了若干建議。
4.國內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的研究
在中國知網以“勞動教育課程”和“中小學”為主題詞進行搜索,論文發表時間數量趨勢如圖 1-2 所示,發現我國對勞動教育課程研究相關文獻約為270余篇,包括學術期刊 109 篇,碩博論文 23 篇。因為在 2020 年國家發布了有關勞動教育① 陳贏男.小學技術與設計課程國際比較研究[D].東南學,2013:1-34.② 魏方卉,柏毅.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內容研究——基于《英國國家課程》的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 學院學報,2014,30(05):62-65.③ 馮廷鈺. 設計與技術課程教學支持平臺的研究與實現[D].天津師范大學,2017:1-73.④ 殷梅青,林長春,柏毅.英國《國家設計與技術課程標準》評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15(06):103-106.⑤ 克萊爾·本森,于慧穎.英國基礎設計與技術課程成功發展的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03(04):16.⑥ 于慧穎.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成功發展的策略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3(09):68-71.⑦ 王琳.技術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1-85. ⑧ 單文君.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3:1-59.
哈爾濱師范大學
課程的政策之后,勞動教育課程再次成為學者研究焦點之一,相關論文發表數量是 2019 年的 4 倍,研究趨勢呈直線上升。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分析和歸納,可以總結出我國學者對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研究可以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究兩個方面。
圖 1-2 勞動教育課程論文發表時間數量趨勢圖
(1)國內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的理論研究
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政策方面,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勞動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①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家庭、學校和社會”協同加強勞動教育,開發并建設勞動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②2020 年 3 月,《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正式頒布,該文件中包含了對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具體規定。③2020 年7 月,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和實施再次作出重要指示。④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加強勞動教育過程性評價。⑤2022年 4 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
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發展歷程方面,卓晴君(2019)針對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的名稱、內容、培養目標和教學方針等方面① 教育部課題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205-207.②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7-09(001).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④ 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Z2): ⑤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N].人民日報,2020-10-14(001).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通知
緒 論
作詳細介紹和簡要分析。
①艾興和李佳(2020)對我國七十多年來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的演變和特征進行具體闡述和歸納。②朱德全和熊晴(2020)認為我國勞動教育課程歷經了初見雛形、激進變革、恢復重建和縱深發展四個階段,實現了從“工具價值”到“存在價值”、從“單一封閉”到“多元開放”的格局轉變,新時期的勞動教育課程必然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課程內涵方面,檀傳寶(2019)通過對勞動教育相近概念進行辨析。④他認為要積極的去看待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要注意勞動教育與時俱進,新時代需要有新勞動教育。⑤柳夕浪(2019)從目的宗旨、內容要求和實施途徑三方面表明既要防止有教育沒有勞動,也要克服有勞動沒有教育的傾向。
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構建方面,鐘啟泉(2007)探討了由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構成的雙重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課堂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⑦李剛和呂立杰(2020)提出重新設計勞動教育課程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構建方面,以及開拓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場地,這對中小學綜合性、開放性勞動教育課程的一體化建設是至關重要的。⑧牛瑞雪(2020)認為中小學校應該通過設立學校特色課程目標、確立課程核心內容、搭建多學科支撐的課程結構、延展校外課程、提供物資保障、聯系校外課程教育資源、配備專業性教師和定期評估課程效果等途徑,建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落實勞動教育。⑨侯紅梅和顧建軍(2020)認為小學階段建構新時代勞動課程,要從勞動教育的目的、內容、過程、方法和途徑等方面,多維度構建課程內容,做到與學習融通,與生活溝通,與社會聯結,與國際接軌,與未來同向。⑩朱志勇(2021)指出人教版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手冊對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提出了建議,完善了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管光海和張豐(2021)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是綜合課程、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要具有學科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融合觀。?① 卓晴君.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變遷與展望[J].基礎教育課程,2019(05):34-45.② 艾興,李佳.新中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演變、特征與趨勢[J].教育科學研究,2020(01):18-24.③ 朱德全,熊晴.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演進邏輯與重建理路[J].教師教育學報,2020,7(06):7-15.④ 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
⑤ 檀傳寶.勞動教育之新舊——我的三點憂慮[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5):32-34.⑥ 柳夕浪.全面準確地把握勞動教育內涵[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04):9-13. ⑦ 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發展研究,2007(03):43-47.⑧ 李剛,呂立杰.大概念視域下我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教育科學,2020,36(05):19-26.⑨ 牛瑞雪.中小學如何構建勞動教育特色課程體系——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的實踐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5):11-15.⑩ 侯紅梅,顧建軍.我國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時代意蘊與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2):4-11.
? 朱志勇.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8):131-136.? 管光海,張豐.融合觀引領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基礎教育課程,2021(10):22-29.
哈爾濱師范大學
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評價方面,王笑地(2021)認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一定要親身參與、關注勞動過程和勞動素養,加速建構一體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①殷世(2021)基于 CIPP 課程評價模式建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時,必須將勞動教育課程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等四個方面融合一體,形成互為動力和調適實施的運行機制,才能有效實施勞動教育課程評價。
(2)國內關于中小學階段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探究
張紀元和李雷(2020)對海淀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設計特點、主要內容、實施原則和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了系列實踐與探索,對新時代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和具體的要求。③方凌雁(2020)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了解并分析了浙江的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情況,針對當前課程實施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樹立正確勞動教育價值觀、注重“家校社”協同合作和積極推進學校落實勞動教育等六條建議。④段福生、張建飛和左欣(2020)通過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的課程實踐,為區域中小學校構建了課程資源共享、構建特色課程體系、課程實踐保障服務三位一體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了區域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
(二)國外研究綜述
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自 1988 年列入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國家課程后,在三十多年的持續發展中逐漸獲得了成功。本人借助 EBSCO 外文查詢工具、SpringerLink 外文網站查詢英文文獻,發現與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相關的專著目前可查有 11 本,其中有 3 本著作國內有翻譯版;與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相關的、可查的英文期刊文獻約 50 余篇,研究文獻幾乎涉及“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各個領域,但是,依舊缺少對比研究。以下主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來探討:
1.國外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理論研究
(1)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內容的相關研究
Dan Davies,Alan Howe,Christopher Collier,Rebecca Digby,Sarah Earle andKendra McMahon(2003)認為科學的設計和制作活動對幼兒來說是可駕馭的,通過識別正在開發的與科學和設計相關的概念、技能和活動,使讀者能夠對兒童進① 王笑地,殷世東.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及其評價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3):19-23.② 殷世東.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建構與運行——基于 CIPP 課程評價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2021(10):85-88+98.③ 張紀元,李雷.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Z2):110-112.④ 方凌雁.勞動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建議——2019 年浙江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調研報告[J].人民教育,2020(01):15-19.⑤ 段福生,張建飛,左欣.發揮區域職教資源優勢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J].中小學管理,2020(04):19-21.
緒 論
行更集中的診斷觀察,并幫助兒童制定推進學習的計劃。此外,他們認為兒童有作為科學家、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的驚人能力,認為他們通過學習有潛力為社會做出貢獻。①常初芳譯杰姆斯·伽略特(2004)從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著手,介紹了英國的技術教育相關課程,此書是英國中學技術教育的教科書。②Dr CatherineHarper(2005)在文中探討了制作被子要通過選場地、想象設計、實踐操作、產生粗工藝成品如床和毛毯子、染色和完善作品這一系列流程,表明了傳統手工藝作品的發展與革新。③Bill Nicholl,Dr Ros McLellan(2007)著重研究了 11-16 歲的年輕人在解決設計和技術問題時,都已形成了思維定勢。
(2)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評價的相關研究
David Barlex(2007)揭示了設計活動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重點提出了設計和技術的能力評價方法,描述了一組相互關聯的設計決策是如何進行的。⑤Prof PaulBlack(2008)總結了形成性評估方法的發展進程,提出了形成性評估的精確定義。作者認為形成性的評估方法的成功發展將取決于兩項關鍵戰略的執行,一是我們必須仔細選擇和展示任務,二是創造機會,學校知識共享,相互支持。
(3)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相關研究Les Tickle(1990)指出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通過建立在小學生牢固的知識積累和實踐工作經驗基礎上,讓所有有能力的小學生介紹設計和制作活動主要幫助那些未來的“設計與技術”教師提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這本書的亮點是新增了圖畫教學,實現跨學科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識字和運算能力。解決了初級教師培訓中涉及的問題,適用于新上任的實習教師、回歸教學的人以及初級教師培訓的學生。兒童分為 3-5 歲、5-7 歲和 7-11 歲三個階段② 杰姆斯·伽略特著,常初芳譯.設計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
哈爾濱師范大學
從實際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待設計和技術,充滿了合理的建議和好的想法,提供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設計,創新了適用于新手教師的教學方法。①Dr.Alan Cross(2006)闡述了在現行法定國家課程框架下,英語小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技術中的行為,并通過學校檢查報告、教師訪談和課堂觀察等有力證據,歸納了影響教學方法選擇的因素。此外,還說明了教師所面臨的一些緊張局勢,并探討了相的法定和非法定課程和指導文件。②Gwyneth Owen-Jackson(2007)寫了一本包含教學方法和經典案例的“設計與技術”新教師的培訓書目,以期新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③DavidBarlex·Marion Rutland(2008)通過問卷調查對比分析當前的教師培訓模式和 PGCE 培訓教師模式④的不同結果,為合作學校和 HEI(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課程開發提出了建議,并提出了如何進行研究的擴展。⑤Roden Cy(2019)使用了定性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學生與專業人士的討論,并記錄他們理解的后續變化;研究了學生如何進入學校和學之外的設計和制作的專業傳統,探討了設計和技術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們開始理解了專業設計師和制造商在工作場所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2.國外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實踐探究
介紹了熱管技術、設計方法和數據在熱管冷卻和熱交換的要求,旨在為非專業人士提供對熱管技術的充分了解,以了解和評估其應用潛力,同時也滿足經驗豐富的熱管設計師和研究人員的需求。研究對象是專注于攻讀設計與技術相關學位課程的大四本科生,研究他們對從事教學生涯的態度以及大四學生導師的態度。的書包括階段三要掌握的食品工程、木工以及紡織等方面的全部知識、案例和圖示,有助于學生提升設計和制作的能力。考察了 AS/A2 級⑩設④ PGCE 的全稱是學位教師教育證書課程。這個課程針對英國(包含威爾士、北愛爾蘭)已有學士學位,卻未受過教師培訓,但有意向加入基礎教育行列的人士所設置的課程。
緒 論
計和技術下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實踐,介紹了 AS/A2 級設計對開本工作中的網站使用和對可持續設計網站的使用,報告了從兩個試驗中收集到的研究數據,說明了學生對可持續設計、網站和可持續設計網站的參與程度,并且給出了實踐具體案例,突出了 AS/A2 水平設計和技術教育的當前趨勢①Matt MacLain(2012)簡要概述了英語課程中與設計學習有關的實踐教育發展,通過一名學習者和一名設計教師的具體案例,采用個人敘事來探討設計教育的本質和設計概念是如何構建的,強調了設計與技術課程從業者作為設計教師的角色所面臨的挑戰。②[英]丹尼龍·春曼·洛著,黎晶晶譯(2014)以設計概念到完成紙樣為脈絡,為服裝設計師和樣板師在平面紙樣設計的相關過程提供參考。③格溫內思·歐文-夾克遜著,陳向東、高丹丹、張蕾譯(2019)介紹了英國中學階段的“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特征、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與課程相關的教學準備知識、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評價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聯等,是促進技術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的輔導用書。
(三)國內外已有研究述評
綜觀以上文獻研究,可以總結出我國關于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但我國學者較少對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與我國勞動教育課程做對比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具體表現在:
1.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內外都更加重視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的研究;在實踐研究方面,我國側重于課程實施策略研究,英國側重于對設計與技術課程的案例分析、教學方法、課程實施中所遇到的挑戰以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
2.英國對于課程發展歷程和課程目標研究較少,對教師培養方面的研究較為深入,而我國在此領域研究甚少,缺乏教師指導用書和教學輔助資料。3.我國學者在“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研究方法方面比較單一,大部分文章使用“直譯”的方式,簡要的介紹設計與技術課程發展歷程和現狀,極少數文章采用
了比較研究,沒有對該課程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因此,我國對于此領域的比較⑩ 英國 A-Level 的學制為兩年。第一年稱為 AS 水準,學生通常選擇自己最擅長且最有興趣的 3—4 門課,通 過考試后獲得 AS 證書。第二年稱為 A2 水準,學生可選擇 AS 水準中優秀的 3 門課繼續學習,通過考試
后獲得 A-Level 證書。③ [英]丹尼龍·春曼·洛著,黎晶晶譯.英國服裝紙樣剪裁“設計與技術”成衣與創意作品經典案例[M].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5-7.④ 格溫內思·歐文-夾克遜著,陳向東、高丹丹、張蕾譯.中學“設計與技術”教學實踐指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9:1-329.
哈爾濱師范大學
研究理論和實踐基礎尚待夯實。
由此可見,在研究內容、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上,文獻資料為本論文的學術研究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為本論文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和借鑒。但由于當前的專題研究成果比較稀少,這些研究之于本論文而言并不能全面、系統地展示中小學階段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和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異同,所以,鑒于以上問題,本文以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相關資料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并結合英國政府頒布的有關政策和教育文件,對英國中小學設計與技術課程的發歷程、目標、內容、評價、實施等方面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研究,與我國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進行逐一對比,結合我國實施勞動教育課程發展的不足提出具有針對性、有借鑒意義的教育建議,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深入落實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