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印尼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3-02-03 13:51
    目錄
    1.緒論 1
    1.1選題意義 1
    1.2研究背景和現狀 2
    1.2.1印尼的國民教育體系 2
    1.2.2華文在印尼的地位 2
    1.2.3華文在印尼的作用與教學目的 3
    1.2.4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 3
    1.3研究方法 7
    1.4本文的創新之處 8
    2.山口洋華文教育主要辦學模式 10
    2.1家庭教育模式 11
    2.1.1家庭教育的教學目標 11
    2.1.2家庭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12
    2.1.3家庭教育學生的構成 12
    2.2補習班/校模式 12
    2.2.1補習班/校的教學目標 16
    2.2.2補習班/校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16
    2.2.3補習班/校學生與老師的構成 18
    2.3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 20
    2.3.1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目標 21
    2.3.2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21
    2.3.3正規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與教師的構成 23
    2.4高等教育模式 23
    2.5山口洋各華文辦學模式對比分析 25
    3.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調查分析 26
    3.1調查對象的選擇 26
    3.2被調查者對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的了解情況 28
    3.3存在的問題 33
    3.3.1師資缺乏 34
    3.3.2教學不規范 34
    3.3.3經費不足 35
    3.3.4教材單一 36
    3.3.5學生與家長興趣不濃 36
    4.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的發展建議 37
    4.1華文教育辦學合法化和規范化 37
    4.2華文教師培訓本地化和職業化 38
    4.3華文教育對象多元化 38
    4.4華文教學方式靈活化 39
    5.結語 40
    6.參考文獻 42
    7.附錄 45
    后 記 49
    1.緒論
    1.1選題意義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外語能力越來越重要。在印尼,除英文外,華文也是一種 重要的語言。隨著中國和印尼交流日益頻繁,作為世界第二大通用語言的華文,也 成為越來越多異族朋友學習的重要外文。華文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得到了印 尼政府的認可,具有了法律地位。華文教育已不僅是印尼華族的留根工程,更擴展 為印尼的國民教育事業。
    印尼華文教育雖然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但時至今日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卻是不 盡人意的。不論在教學規模、模式以及教學方向、方法上沒有一個明確的針對性, 全國范圍內的教學單位各自為政,既不統一也不協調,因此很難形成規范的教學行 為(葉聯強 2014)。華文師資數量和質量也不足。老一輩華文教育者日漸老去,而 年輕一代華文教師還末迅速接棒,再加上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印尼, 把培養好的華文人才一一挖走,使得我們更迫切的必須培養出更多的華文人才。
    面對如此之多的困難和挑戰,有人認為應該在各地華文補習班已普及的基礎上, 推動各地華社或社會群體創造條件,興辦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正規三語國民學校, 構建系統化的華文教育體系,簡單的說就是把“補習班模式”改為“三語學校這種 新模式”;但又有人認為正規三語學校模式的華文教學,真正達標取得具體成效的卻 不多。從正規三語學校模式培養出來的初、高中學生的漢語水準來看,真正學懂并 能掌握使用華文的學子可說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仍然屬于“半華文盲”。
    山口洋市是印尼其中一個華人華裔聚集比較多的地方,也是華文人才輩出的地 方,不僅有潛力將本地區的華文教育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且有希望成為整個 印尼華文教師的搖籃和培養基地。因此,分析和探索印尼山口洋市的華文教育模式, 能夠了解印尼華文教育體系的地位和華文課程在印尼官方的定位,這樣就能找出更 適合在印尼推行的華文教育辦學模式,能夠找到哪種華文辦學模式能更快速培養華 文人才、華文教師,對引導印尼華文教育健康、平穩地發展,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筆者在印尼山口洋從事華文教育多年,既是教學管理者,又是一線教師,對華 文教育有著自己切身的體驗和認識。具有研究華文教育發展和華文教育模式的天然 條件,以期通過研究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華文教育實踐。
    1.2研究背景和現狀
    1.2.1印尼的國民教育體系
    根據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憲法2003年第20條關于國民教育體系(Sistim Pendidikan Nasional)第 6 章的第 13 條法律(UU no 20 tahun 2003 Bab VI pasal 13)規定印尼國民教育的路徑分為正規教育(Pendidikan Formal),非正規教育 (Pendidikan NonFormal)和非正式教育(Pendidikan Informal)。該憲法還分別在各 條款上做了詳細的說明。
    《憲法》第14條指出“正規教育”包括基礎教育(Pendidikan Dasar)、中等教 育(Pendidikan Menengah)和高等教育(Pendidikan Tinggi)。
    《憲法》第 26 條指出“非正規教育”是代替、加強或補充正規教育的教育路 徑。非正規教育的單位如:補習班(Lembaga Kursus)、培訓機構(Lembaga Pelatihan)、學習小組(Kelompok Belajar)、社區學習中心(Pusat Kegiatan Belajar Masyarakat)、穆斯林聚會(Majelis Taklim)等。該教育的成果經政府或 地區政府根據國家教育標準指定的機構進行均等化評估后可以被視為同等正規教育 的學歷。
    《憲法》第 27 條指出“非正式教育”是自主學習活動形式的家庭教育和環境 教育。該教育的成果通過國家教育標準的考試后,也可被視為同等為正規教育和非 正規教育的學歷。
    1.2.2華文在印尼的地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華文教育如同春筍般在印尼各地萌生,學習華文的熱潮波 及印尼,激發人們學習華文的欲望和要求。為此許多不了解印尼國家語言政策的社 會人士以及各校機構的領導校長紛紛地開辦了華文課程,不單單在大學、高中、初 中甚至在小學、幼兒院都有華文課程,殊不知印尼語言教育不管是方言還是外語的 教學都已經在印尼國家語言政策中有所制定。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印尼民族意識高漲,在1928年的印尼青年大會上(Sumpah Pemuda),提出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Satu Tanah Air, Satu Bangsa dan Satu Bahasa)”的口號,要求以馬來語作為全國的法定語言。1945年8月17 日,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后便以法令的形式將馬來語確定為國家的官方語言。馬來 語以外的其他語言卻被列入為民族方言和外語來看待。
    華文雖然是華僑華人的民族語言,是華人的文化身份認同,但在印尼的國家語 言政策中“華文”不被當作國語或方言,而被看作和英語、德語、法語同等的外語。 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華文在印尼的作用只是一種交際工具。因此,華文教育 不再是僅為華人子女設立的母語教育,而被視為各族人民均可積極參與的華文教學。
    關于"華文在印尼的地位",Hermina Sutami(2016年)在“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認為華文是屬于外文,該語言在印尼不應該讓幼兒、 小學生上。因為在小學這個階段應該讓學生掌握好國家官方語言也就是“印尼語”。 華文的教學應該遵循印尼國家語言政策來進行。
    1.2.3華文在印尼的作用與教學目的
    了解了華文在印尼的地位之后,可想而知,華文教學并非只是給華人華僑子弟 學習的課程,也不是為了重建30年前的華校,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讓印尼國 民能在強烈的國際競爭力中得到更好的機會和發展。華文教學是一種有助于加速國 家和民族發展的工具;是一種和說華文的國家交際的工具。因此,印尼的華文教學 同等于英文的教學,絕對不能偏離國家語言政策定好的目的和作用。
    1.2.4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
    近年來,印尼華文教育日益穩定、不斷發展,不少學者非常關注印尼華文教育 的發展,不管是在華文教育的歷史方面還是現狀,問題,教材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 研究成果。
    (1)印尼國內學者的研究 據筆者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有關印尼華文教育的研究并不多。具有代表性和 參考價值的文獻有:印尼 Tarbiyah dan Keguruan UIN Alauddin 大學 Munirah
    (2015)發表的《Sistem Pendidikan di Indonesia》論述了印度尼西亞教育體系,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Hermina Sutami ( 2016) 發表的《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 di Indonesia》論述了華文在印尼的功能和地位,試 圖根據印尼國家語言政策來解決華文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該文中提到了華文在 印尼是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和英語、阿拉伯語等外語有著同樣的地位,是國與國之 間交往的工具,同時也是豐富國家語言的材料來源。在教學實踐中,她認為印尼的 華文教育應該要依據印尼國家語言政策辦理,才不會失去辦學方向。
    (2)國外學者的研究
    ①關于印尼教育的研究
    關于印度尼西亞教育的論文,根據2018年6月在中國知網(CNKI)上搜索的論 文有 81 篇,具有參考價值的主要有以下幾篇:黃學鼎(1978)《印度尼西亞華裔 居民的教育、就業和投資狀況》、黃開濟(1984)《印度尼西亞教育》、張曉昭,董 春利(1993) 《印尼高等教育的兩個特征》、楊永博(1996) 《印度尼西亞遠距離 教育》、華東師范大學趙中建(1998)《印度尼西亞的全民教育》、北京大學梁敏 和教授(2003)《印尼教育簡史、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彭運鋒(2008)《印度尼 西亞教育一瞥》、趙靜(2012)《印度尼西亞全納教育的演進、模式與挑戰》、貴 州師范大學張丹(2017) 《印度尼西亞獨立以來的教育發展研究》、西南大學呂杰 杰(2017)《印度尼西亞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通過研究上述文獻,我們能夠 系統而清晰的了解印尼教育的發展歷程、現在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 也能了解印尼教育的模式,體系和存在的問題。這為研究印尼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 模式提供了借鑒和依據。
    ②對印尼華文教育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的宏觀考察
    溫廣益(1997)《1967 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一文,詳細介紹了第二次 世界大戰后, 中印尼建交以來印尼華文教育事業從盛極一時到趨于式微再到徹底消失 的過程。唐燕兒(2006)《東南亞華文教育發展的背景條件》對東南亞幾個國家印 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束埔寨、越南華文教育興衰的歷史 背景進行分析和研究,總結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背景條件。宗世海、劉文輝(2007) 《印尼華文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其走向預測》研究了印尼政府華文教育政策的歷 史演變, 并對未來華文教育政策走向做出預測。相關的研究還有周律峨、陳雷(2003) 《淺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復蘇及前景》、蕭頻(1996)《淺談印度尼西亞的華文教 育》、溫北炎(2001)《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狀和前景》、李璐(2006)《印 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顏天惠(2001)《印尼華文教育的新發 展》、耿紅衛(2007)《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溫北炎(2000) 《印尼華文教育的新形勢與幾點看法》、劉華斌(2006)《冷戰后印尼華文教育發 展研究》、張萌(2013)《印度尼西亞漢語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等。通過上 述文章的研究,我們能夠系統而清晰的了解印尼華文教育曲折的發展歷程、現在的 發展狀況以及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和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③對印尼華文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的研究
    宗世海、王妍丹(2006)《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在文獻研究 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印尼華文師資現狀和困境,并對華文師資問題提出了詳 細對策。肖祥忠(2007)在《印尼漢語教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一文中從教師、 學生、教材和環境四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制約印尼華文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問題。馬躍、溫北炎(2003)《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從社會問卷調 查看印尼華文教育的狀況》一文用大量的數據說明了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對學生學 習華文的目的、態度、興趣和困難進行了調查,并對印尼華文教育發展作出展望。重 慶師范大學閆柯(2013)《從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及現狀淺析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 策略》一文中以他個人在 2011 年作為國家漢辦的對外漢語教學志愿者的工作經驗和 感受結合印尼華文教育現狀,淺析了印尼華文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各問 題提出了個人的看法。印尼華文教育目前發展如火如荼,但是也存在很多制約因素。 上述提到的四篇文章以實地調查為基礎,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印尼華文教育發展中存 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才能使印尼華文教 育的發展更加順暢。
    ④就印尼某一省或地區進行的具體研究
    蔡麗(2009)《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發展華文教育的經驗》通過數據具體全面的 展現了西加省華文教育的發展成就,并總結其發展經驗。李秀坤(2003)《印尼坤甸 等六市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一文利用調查表分析印尼華文應用的現狀。前者以 印尼華文補習班和西加省各主要城市國民學校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蓬勃發展的經驗 后者以參加師資培訓的學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目前印尼華文的應用狀況,歸納出六 點長處以及在語法和漢字書寫方面存在的問題。這兩篇文章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是 有以點帶面的效果,從側面反映了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狀況。
    ⑤對印尼華文、華人政策的研究
    文峰(2008)《語言政策與國家利益—以印尼華文政策的演變為例》全文以印 尼政府華文政策的演變為主線,主要闡述了蘇加諾時代、蘇哈托時代以及后蘇哈托時 一代印尼國家利益的變化及其對華文政策的影響。由此得出結論,語言政策沒有獨 立性,其目標始終對應著國家利益的需要。朱天慧(1997)《戰后印尼政府的華僑華 人教育政策》歸納了二戰后印尼政府對華僑華人教育政策的演變,串聯了從中印尼建 交到現在華文教育政策變化過程。田偉,宋興川(2012)《二戰后印尼華文教育發 展的潛在動力》認為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是華文教育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是支撐華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柱。福建師范大學江倩君(2014)《戰后印尼“同化 政策”對華文教育的影響》闡述了對二戰后不同時期印尼政府實行同化政策的社會 背景、原因進行梳理,并分析印尼華文教育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對 印尼華文教育未來的發展建議,以期對相關研究有所補益。印尼華文教育政策的演 變左右著華文教育的興衰,研究理順了印尼華文教育政策的發展脈絡,對于預測未來 的政策走向及對華文教育發展大有裨益。
    ⑥關于合作辦學模式的研究
    陳娜(2011)在《中印尼華文教育本科合作辦學模式研究》總結了跨國高等教 育國際合作的主要辦學模式,分析了中印尼華文教育本科合作辦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即目標要素、結構要素、體制要素和機制要素, 最后構建了中印尼華文教育本科合作 辦學的模式—中印尼華文教育股份制合作辦學模式,并對股份制學校內部、外部和資 本等運行機制進行論述。陳娜( 201 1 ) 《中印尼華文教育合作辦學現狀及發展前景 探究》,通過對雅加達、三寶壟、梭羅等七地參加暨南大學函授班學員的調查和對 公派到印尼的教師進行訪談,探究中印尼華文教育合作辦學的現狀,分析其華文教 育的發展趨勢。殷民(2004) 《東南亞華校發展模式的新思考》通過分析東南亞華 校的發展模式,作者提出:將華文學校融入當地的國民教育體系,將華文課程在華 校中定位于第一或第二外語模式,有利于東南亞華校的健康、平穩發展。劉榮愉 (2013)《中國與印尼高校合作辦學研究》以廣西民族大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廣 西民族大學與印尼高校合作辦學的相關狀況,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問題。得出 中國與印尼高校合作發展的啟示:堅持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發展國際高校合作辦 學;堅持在國際友好合作政策的支持下,發展國際高校合作辦學;認清使命明確定 位,發展國際合作辦學。
    ⑦關于印尼華文補習班/補習學校的研究
    汪敏鋒(2012)在《印尼華文補習班(校)初探》認為華文補習班(校)在印 尼華文教育的復蘇階段為主力軍、“助推器”,在發展階段是印尼多元華文市場的 有益補充,起輔助作用。相關的研究還有宋阿麗(2013)《印尼華文補習學校(班) 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汪敏鋒(2012)《印度尼西亞華文補習班(學校)現狀
    之調查與分析》 、黃端珠(2012) 《淺析華文成人補習班學員的流失現象》 、周雪琴 (2013) 《印尼泗水華文補習學校現狀調查分析》等。
    ⑧關于印尼三語學校的研究
    程桂芝(2016)在《華文教學在印尼三語學校的發展模式探析》認為在紛亂繁 雜的華文教學辦學模式中,三語學校這種新模式脫穎而出,作為正規國民學校,它 成為印尼中小學華文教學的最佳載體,也是華人創辦學校的新趨勢。施雪琴(2015) 在《印尼華文教學的發展現狀》認為印尼三語學校的發展是印尼華人文化適應當地 多元文化環境的產物,對推動華文在印尼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王順惠(2012)
    《以華文教育角度探討印尼三語學校的學校管理》認為印尼華文教育界存在各種各 樣的辦學形式,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如果想要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既融入印尼民族 大家庭又能夠具有國際視野,最好的辦學形式是三語學校。意如香(2015)在《目 前三語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三語學校畢業的初、高中學生的漢語水準來看, 真正學懂并能掌握使用華文的學子可說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仍然屬于“ 半華文盲” —— 讀、寫、認、講都只達小學初級水平內,尤其是會話與寫作能力皆不符合中學 規格。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擬從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角度,對印尼山口洋市華文教育 辦學模式進行研究。
    1.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
    1.3.1文獻研究法。本文圍繞研究主題,以廣泛搜集相關的研究成果、文獻資 料為基礎,包括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政策、現實發展狀況等資料。筆者在充分而 翔實的資料基礎上展開探討,努力在前人研究水平上有所推進。本文的文獻資源有 CNKI 數據庫的資料(相關學報、論文、報刊等)以及海外與印尼華文教育相關的書 籍。另外還有來自印尼華文報刊《印華日報》、《國際日報》等華文報紙,以及其他 網絡資源。
    1.3.2比較歸納法。本文收集到大量有關印尼華文教育的資料之后,就開始綜合 運用比較法、歷史法、歸納法進行資料的鑒別與整理。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分類之 后,對已獲得的各種相關資料進行篩選、比較和分析,通過思維加工、去粗取精從 而概括、厘清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脈絡、復蘇背景及原因,以及現狀,包括辦學模 式、發展規模、師資問題等相關問題。
    1.3.3訪談法。對本土華文教師、華文教育機構管理者、在校學生和家長、當地 人、當地政府機構有關人士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和調查研究。
    1.3.4調查統計法。發放調查問卷(畢業學生和在校學生的調查問卷)并對收回 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1.4本文的創新之處
    教育界對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探究雖說涉及到各個層面,如研究印度尼西亞 華文教育的發展歷史,研究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研究印度尼西亞 華文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研究三語學校、補習班、高等教育等,都做出了很有價 值的研究成果,但是時至今日,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卻是不盡人意的,不論在教學 規模、模式以及教學方向、方法上沒有一個明確的針對性,教師的短缺也越來越嚴 重,全國范圍內的教學單位各自為政,既不統一也不協調,很難形成規范的教學行 為。
    目前山口洋的華文教育,辦學形式五花八門,有華文補習班、家庭補習班、三 語學校、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華文教育等等。在紛亂繁雜的華文教學辦學模式中, 有的學者認為單一的華文補習班已不能適應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必須抓緊機 遇,創造條件創辦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三語”國民學校。新脫穎而出的三語學校 模式是印尼中小學華文教學的最佳載體,是當前印尼華文教育最理想的辦學模式, 它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既融入印尼民族大家庭又能夠具有國際視野,是華人創 辦學校的新趨勢。雖說如此,但在筆者的觀察中發覺山口洋華文補習班/校的模式更 適合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其辦學更能被印尼政府或相關部門接受并能較快速 的培養新的華文人才。
    華文補習班/校開設手續簡便,辦學條件不高而且可以遍及窮鄉僻壤,更有現 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華文補習班/校的模式雖然屬于非正規教育,但是此種辦學模 式和規模上與規范的華文教育十分相似。能夠得到政府頒發的辦學許可證和受到相 關部門的評估和認定。
    華文補習班/校一般都有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上華文的課時也可以由華文補 習班/校自行安排,所教的課程也比較單一(專教華文),因此學生學得比較專心, 也可以為學生制造學習華文的環境,能更快地培養各領域所急需的華文人才與華文 教師。
    在解決國家公認的問題,印尼政府在2010年第 17條103章的第4和5條關于 教育管理的法律 (Peraturan Pemerintah Republik Indonesia Nomor 17 tahun 2010 pasal 103)很明顯的寫著“由國家非正規教育認證委員會以及其他認證機構 認證的課程和培訓機構可以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學習者進行能力測試,向通過能 力(技能)考試的學習者頒發能力證書”。由此可見,已經被政府評估認可 (Akreditasi)的補習班/校可以讓學生參加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舉辦的漢語能力 考試,通過這種考試就可以得到全國認可的漢語能力認證證明書。以上的分析在山 口洋新光明印華學校(補習學校)都能夠找到相應的證據,并且已經舉辦了兩次漢 語能力考試。第一次是在2016年一共有66位學生參加(29位參加初級考試,37位 參加中級考試),第二次是在 2018 年一共有 94 位學生參加(50 位參加基礎級考試, 24 位參加初級考試和 20 位參加中級考試)
    因此本文的研究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在分析當前印度尼西亞山口洋華文教育發 展態勢和辦學模式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在實踐操作中可達到的 最優狀態,從而形成對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發展趨勢的系統性論述。
    2.山口洋華文教育主要辦學模式
    山口洋市位于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省北部的濱海城市,是西加省第二大城市, 有 5 個市區, 26 個行政村,距省會坤甸 148 公里。根據 2015 年的人口登記山口洋人 口有 207.601 人,人口之中華人約占 62%為主要民族,其次為馬來族和達雅族。此 外,山口洋也是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從古到今都保留著濃厚的中華文化習俗,而 且當地的華人都使用客家方言作為日常的交際語言。
    在山口洋,華人的人口比較多,大部分是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聽到客 家方言。因為從小就具備一種華文方言,所以山口洋華文的語言環境跟其他省比起 來還是比較好的。五六十年代,在山口洋市區華文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語言,市里的 商店都是掛著大大的中文字的招牌,而且在街上也能聽到大家用華文來交談。如今, 有很多商店也掛起了中文字的招牌,偶爾也會聽到一些年輕人用華文來交談。
    山口洋因為靠近馬來西亞古晉,所以有很多方面都受到影響,比如華文的電視 節目和娛樂方面的(主要是華文歌曲這方面)。在山口洋,大部分華族家庭都很喜歡 收看華文節目也都喜歡聽華文歌曲,這方面對學習華文非常有幫助,因為有很多事 實證明,有不少人都沒有去補習華文,但是因為從小都收看華文電視節目,所以能 說出一口流利的華語,也有的因熱愛華文歌曲,從中學會說華文。
    因為有了很好的語言環境,所以山口洋的華文教育比印尼其他地區辦得更出色。 其他民族的子弟因為長期跟華人交流溝通,所以有些也學會了客家話,不但會聽還 會說一口流利的客家方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民族的子弟因為有了客家方言作為 基礎,學習起華文來也比其他地區的人強的多。
    山口洋華文教育具有悠長的歷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紀羅芳伯南來西加三發市之 后所開創的華文教育。但因為中央政府政策的改變,期間停辦了 32 年,也就是有一 代的華人子女失去了接受華文教育的機會,自1998 年起華文教育才重新發展起來。
    在對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進行研究之前,我們先對辦學模式進行一個界定。 所謂的辦學模式是興辦和經營管理學校的體制的特定樣式。辦學模式是由辦學資源 的特殊屬性及特殊組織結構形式所決定。根據以上的定義,我們可以把辦學模式看 成是在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活動具有規范化意義的,能使教育活動中各要素的 配置呈現最優化的一種結構體系或程式。在實際中,辦學模式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 方面。廣義上,可以把辦學模式理解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水平而建立起來的組織體系、領導體系、管理格局、教育結構形式等。狹義上,辦 學模式是指一所學校為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種人才培養 的格式規范。我們這里講的辦學模式主要是狹義的。
    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有四種,分別是:家庭教育的模式;補習班/校的模 式;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和高等教育模式。這四種辦學模式有各自的管理制 度、教學目標和培養形式。雖是如此,但各個模式都是相輔相成的。
    2.1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模式的華文教育”是指華文教師在自己的家中或在學生的家庭中從 事華文教育的獨特形式,屬于“非正式教育(informal)”。這種家庭教育模式的 辦學不必申請官方的許可證,也就是說不必在當地官方立案,因此沒有立案的補習 班/校也可視為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模式隨時都可以開辦也隨時可以解散,有的只維持幾個月也有的維持 幾年。開辦或解散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個人要求或需求。
    家庭教育模式規模算是比較小,設備不齊全,教學對象也不固定,有的是大人 也有的是小學生。學生人數最少有1 人到 5人,最多也有 50 至 60人。上課時間也 比較自由,沒有一定的限制,可以各自安排,一般是根據學生和教師雙方商議好后 再確定下來。因為在印度尼西亞開辦家庭教育不必申請官方的許可證,所以教師人 數究竟有多少人并沒有詳細的統計。學生學完后也沒有畢業證書。
    2.1.1家庭教育的教學目標
    家庭教育模式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自己家中或在學生家中從事華文教育,因此 這種模式很適合給想要在平靜氛圍中學習的學生,也很適合給那些比較內向或在課 堂上比較羞澀的學生。家庭教育模式給他們提供了平靜的學習環境,再加上有私人 教師,使得學生可以盡可能的發問,教師教導的學生也不多,因此可以專一的給學 習者上他所需要的知識點。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華文教學目標是短期性的幫助學習 者了解或提高學習者自身的華文能力以達到學習者想要的要求或目標。如學習者因 為想去中國大陸或中國臺灣留學,因此會請華文教師教導他有關留學所需的詞匯; 再如學習者因為不明白正規學校所教的華文內容或不會填寫正規學校教師給的作業, 那么學習者就會請家庭教育模式的教師來幫忙重新講解課文內容或教導學習者如何 填寫作業。當學習者已經達到自己所定的要求,那么家庭教育模式的教學目標也就 已經達到了。
    2.1.2家庭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由于教學對象各個年齡階段都有,而且學習目標也不同,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的 教材一般也是根據學生的要求而定的,老師只教學生想要學的課程和內容,因此一 般沒有固定的教材。
    2.1.3家庭教育學生的構成 家庭教育模式的學生由正規中小學,高中生和為了達到自己目標,想快速學好 某一方面華文知識點的學習者構成的。有些青年人是為出國工作、旅游等做準備的 成年人。家庭補習班模式的學生人數加加減減,所以沒有辦法統計學生的總數。
    表2-1 山口洋市家庭教育模式統計表
    序號 主辦方 學生人數 教師人數 所用教材
    1 鐘裕宏 50多位 2 梅花
    2 徐崇妹 7-10 位 1 華文
    3 明道家庭補習班
    (劉瑟琴老師) 40-50 位 1 暨南大學出版社
    《中文》
     
    2.2補習班/校模式
    根據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憲法的規定,華文補習班/校這種模式屬于“非正規教 育(Non Formal)”的教育路徑。雖然補習班/校的名稱在印尼有很多種,如“華文 補習中心”,“華文補習機構”,“華文學習班”等,但在印尼文的名稱是一樣的, 那就是“Lembaga Kursus dan Pelatihan”簡稱“LKP” 。補習班/校是由印尼國民 教育部幼兒、非正規和非正式教育總局( Direktorat Jenderal Pendidikan Anak Usia Dini dan Pendidikan Masyarakat)所管轄。
    開辦補習班/校必須向當地教育局或官方申請辦學許可證(備案),若是沒有 許可證就會被視為非法辦學或是只能當做是非正式(In-formal)的家庭補習班。這 一點也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2003年第20號關于國家教育體系第62條第1點注明了, 其內容是“所有正規教育路徑和非正規教育路徑的辦學機構都要得到政府或當地政 府的允許(Setiap satuan pendidikan formal dan nonformal yang didirikan wajib memperoleh izin Pemerintah atau Pemerintah Daerah)”。政府是按照辦學 機構的教學內容、教師人數、設備和管理等方面給于許可證的。
    開辦華文補習班/校的手續一般是:
    a)填寫許可證申請表(表格可向當地教育局要)
    b)附上補習班負責人的身份證印影本
    c)附上住所聲明書(可向當地村長要) Surat Keterangan Domisili
    d)如果是基金會開辦的補習班/校就要附上基金成立證書Akte Yayasan
    e)附上開辦補習班/校的地址、地圖等
    f)負責人的相片
    g)附上負責人、教師的名冊和畢業證書。
    h)教學大綱
    以上文件都要上交當地教育局,查實之后教育局就會發出一張補習班/校辦學 許可證。許可證有效期限通常是 2年到 4年,有效期結束后負責人又要向當地教育 局辦理延長許可證的手續。一般來說新開辦的華文補習班/校的許可證有效期是一年, 其目的是要看該補習班/校是否真正能長期的維持下去。如果學生人數不多或官方覺 得該補習班/校沒法辦下去,那么第二年就會被停止,沒辦法延長許可證。相反,如 果學生人數多,管理的很好就可以延長許可證,其許可證的有效期也會隨著增加到 兩年、三年或四年。山口洋的華文補習班開辦最久的有鹽町印華公學,新光明印華 學校和高杯山印華公學。這三所補習班/校都開辦了17年以上。
    得到辦學許可證之后,該補習班/校才算正式辦學,合法招生,還可以向官方 申請辦學補助金,也會得到教育局的關照和培養。若是補習班/校得到中央教育部的 評估(akreditasi)就可以為畢業的學生頒發畢業證書(sertifikat),補習班/校 的學生也可以參加由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 Lembaga Sertifikasi Kompetensi Bahasa Mandarin Indonesia簡稱LSKBMI )舉辦的印尼漢語能力認證考試(Uji Kompetensi Bahasa Mandarin),通過漢語能力認證者,即可獲得全國認可的漢語 能力認證證明書(Sertifikat Uji Kompetensi)。證書中會載明華文程度水平適用 于全國。而檢測內容包括:印尼風俗民情與多元文化,其中包括中文翻譯印尼文、 印尼文翻譯中文的測驗型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2003年第 20號關于國家教育體系第61 條指出“畢業證書或 能力證書是由已被評估的機構或認證機構來頒發” “Sertifikat kompetensi diberikan oleh penyelenggara pendidikan dan lembaga pelatihan kepada peserta didik dan warga masyarakat sebagai pengakuan terhadap kompetensi untuk melakukan pekerjaan tertentu setelah lulus uji kompetensi yang diselenggarakan oleh satuan pendidikan yang terakreditasi atau lembaga sertifikasi”。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LSKBMI)是由印尼教育部合作伙伴印尼漢 語教學促進協會(Asosiasi Pendidik dan Pengembang Bahasa Mandarin Indonesia 簡稱APPBMI)成立的,該機構獲得教育部承認,在印尼開展漢語能力考試的能力認 證機構。所頒發的漢語能力證書獲政府認可,在全國合法有效。印尼國家漢語專業 能力認證不同于國際漢語水平考試(HSK),因為國際漢語水平考試為了升學,尤其 是赴中國升學深造,而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主辦的漢語專業能力認證考試是為了 在印尼各個行業培育有漢語能力包括漢語教師專才,是國家級考試。
    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計劃建構 5 種華文能力鑒定領域,包括:一般華文能力 認證,導游中文能力認證,外商聘雇印尼勞工中文能力認證,中文教學能力認證和 秘書中文能力認證。
    印尼政府對補習班/校的評估(akreditasi)也和正規學校的評估大致相同。 補習班/校要符合教育部的條件方能申請官方的評估,其程序一般是:
    a)補習班/校向國家認證機構發出正式申請評估的申請書并附上:
    1.補習班/校的基本信息
    2.補習班/校有效的辦學許可證
    3.基金會/機構成立證書
    4.補習班/校的畢業生能力標準說明書
    5.補習班/校的辦學內容
    6.教學大綱、教案等
    7.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畢業證書(教師標準證明)
    8.補習班/校的設備統計和說明書
    9.管理者的身份證,畢業證書等相關資料
    10.學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等資料
    11.補習班/校的財政管理標準
    12.教學評估標準
    b)國家認證機構(Badan Akreditasi Nasional)會派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調查,然 后將調查所得的資料帶回雅加達進行更深層的檢查和進行評分。
    c)若是補習班/校符合辦學標準就會得到國家認證機構的評估證明書。按照補習班/ 校所得的分數將證明書分為“A級證書”,“B級證書”,“C級證書”和“D 級證書”。證明書有效期是 5 年,到期之后補習班/校就要重新申請國家認證機 構的評估。
    華文補習班/校,在山口洋地區辦得比較出色。目前有在山口洋教育局備案的 有7所補習班了,有新光明印華學校(Lkp Sinar Abadi)、高杯山印華公學(Lkp Mandiri Kopisan) > 南華中小學補習所(LKP Norma Hidup Cinta Sejahtera I)、 南華小學補習所 (LKP Norma Hidup Cinta Sejahtera II) 、山口洋教師聯誼會華 文補習所 (Lkp Persatuan Guru Swasta) 、福律華文補習所 (Lkp Hidup Baru) 和 鹽町印華公學 (Lkp Indoman II) (后面兩所是離市區比較遠的) 。在7 所補習班 中有3所已經得到中央教育部的評估(akreditasi),那就是新光明印華學校、南 華中小學補習所和鹽町印華公學。山口洋新光明印華學校在設備,管理等方面符合 了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的條件,所以被定為山口洋漢語能力認證機構的考點,因 此山口洋的華文學習者若要參加漢語能力認證考試不必到其他城市赴考。
    在山口洋,華文補習班/校的辦學模式最具影響力。 除了有系統性的華文教學 計劃,其師資隊伍也比較強。補習班/校上華文課的時間也比較長,教學對象也很廣, 是一種最快培養華文人才的模式。
    表 2-2 山口洋市華文補習班/ 校統計表
    機構名稱 主辦方 創辦時間
    1 新光明印華學校
    LKP SINAR ABADI 李利發,新光明互助社 2001年7月
    2 鹽町印華公學 劉一飛,林碩福,赤道基金會、新加坡人的家產
    (何瑤焜)和南中校友會 2001年5月
    3 高杯山印華公學 各界社會熱心人士及社團,本地區村民的贊助 2002年7月
    4 福律華文補習所 山口洋福律基金會 2005年9月
    5 教師聯誼會補習所 山口洋教師聯誼會 2008年7月
    6 南華中小學補習所 南中校友會 2007年7月
    7 南華小學補習所 南中校友會 2013年1月
    2.2.1補習班/校的教學目標
    山口洋華文補習班/校的辦學是在不影響學生上正規學校的時間下進行的。補 習班/校的上課時間大多是在下午和晚上。補習班/校的上課時間也比較長,有的一周 上三天有的上五天,一天大約上兩個小時,所用的教材也是比較深的,甚至可以說 是接近第一語言教學的教材。
    因為山口洋至今還是屬于比較落后的地方,所以當地的華文補習班或補習學校
    一般都是由基金會、僑團及各界熱心人士贊助開辦的。然而,因為考慮到學生必須
    念正規學校,而正規學校的學費也不便宜,因此補習班/校的收費也降低了很多。一 個月的學費只收印尼幣十萬(Rp.100.000),相當于現在的50塊人民幣。
    從上課時數、學費、教材、教學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山口洋華文補習班/校 的教學目標不只是為了盈利,而是更多為了教華人華僑的留根工程,發揚中華文化、 培養華文人才。除了讓學生掌握華文的聽說讀寫,有些華文補習班/校還設有中華文 化和中國歷史的課程,有時還教授學生書法、武術、象棋、傳統舞蹈等課程。
    表2-3 山口洋市華文補習班/校上課時間
    序號 機構名稱 上課時間
    一周 一天
    1 新光明印華學校
    LKP SINAR ABADI 5天 兩節課,一節課60分鐘
    2 鹽町印華公學 5天 兩節課,一節課45分鐘
    3 高杯山印華公學 5天 兩節課,一節課45分鐘
    4 福律華文補習所 5天 兩節課,一節課60分鐘
    5 教師聯誼會補習所 3天 兩節課,一節課60分鐘
    6 南華中小學補習所 5天 兩節課,一節課45分鐘
    7 南華小學補習所 3天 兩節課,一節課45分鐘
     
    2.2.2補習班/校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雖說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教材反映整個教學活動的培養 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育原則、教學要求等,但因為華文在印尼是屬于第 二語言教學,官方的要求只是要學習者能掌握華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對教材的 要求并不高,也沒有編寫固定的教材。然而,由于目前市場上缺乏適應印尼國情的 漢語教材,所以教材的選用任由學校、機構、老師自己安排。
    山口洋各補習班/校所選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中國大陸暨南大學出版的《中文》 和《漢語》只有一所補習學校“新光明印華學校”兼用了中國大陸出版的《中文》 和中國臺灣康軒文教事業出版的《國語》,這所補習學校也是山口洋唯一一所使用 繁簡字兼備的教學方式。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除了學現代的漢語拼音之外,還 得學習以前的注音。該校的教學方式是根據教材所使用的字體來要求學生認漢字。 如果教材是繁體字的,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必須用繁體來授課,反之,就用簡體來授 課。各校使用的教材是:
    表2-4 山口洋各補習班/校教材調查表
    機構名稱 教材名稱 主編 出版社 出版年 出版地
    1 新光明印華學校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國語 林于弘 康軒文教事業 2013 年 中國臺灣
    2 鹽町印華公學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3 高杯山印華公學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漢語》 北京中國語
    言文化學校 暨南大學 修訂版(復
    印) 中國大陸
    4 福律華文補習所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漢語》 北京中國語
    言文化學校 暨南大學 修訂版(復
    印) 中國大陸
    5 教師聯誼會補習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6 南華中小學華文
    補習所 語文 課程教育研
    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
    2003 年 4 月(復印) 中國大陸
    中國歷史
    常識 任啟亮 暨南大學 2001 年 12 月 中國大陸
     
    7 南華小學補習所 《中文》 修訂版 賈益民 暨南大學 2007 年
    (復印) 中國大陸
    2.2.3補習班/校學生與教師的構成
    補習班/校的學生主要有三類人構成,有:少年兒童、青年學生(包括待業青 年)和中年學生。剛開始,學習華文的學生,可以說 100%都是華族學生,現在不只 是華族的,友族或者混血兒的學生也增加了。補習班/校的學生也非常多,經調查一 個補習班/校的學生可以達到 600 多人,這已經相當于正規學校的學生人數了,這一 點也是山口洋華文補習班/校跟其他印尼城市的不同之處。
    補習班/校的華文教師比起正規學校的華文教師多出很多,所以可以說華文補 習班/校的教師隊伍比較雄厚。在正規中小學、幼兒園、三語學校或大學的華文教師 一般是一到三位,而補習班/校的華文教師有3到16位(詳細數據在下表) 。因此學 生和教師的比率也可算是較為合理的。
    表2-5 山口洋各補習班/校的學生人數及教師人數統計表
    序號 機構名稱 學生人數 教師人數 大學畢業的教師
    1 新光明印華學校 570 16 4
    2 鹽町印華公學 147 5 1
    3 高杯山印華公學 180 7 2
    4 福律華文補習所 340 14 1
    5 教師聯誼會補習所 650 13 5
    6 南華中小學補習所 648 10 3
    7 南華小補習所 350 9 2
     
    根據表2-5的資料可以看出在7所補習班/校當中,有5所規模比較大,學生人 數和教師人數也比較多。
    第一所是教師聯誼會補習所(LKP Persatuan Guru Swasta Singkawang)。該補習 所是在2008年7月由山口洋教師聯誼會開辦的。目前開辦了幼兒,小學和初中班, 學生人數一共有650位,教師有13位。在13位教師當中只有一位是年老教師,其 他的都是年輕教師,而這些年輕教師中有4位是本科畢業生,一位是碩士畢業生。
    第二所是南華中小學補習所(LKP Norma Hidup Cinta Sejahtera I)。該補習所是 在 2007 年 7 月由南中校友會開辦的。目前開辦了小學和初中班,學生人數一共有
    648位,教師有10位。現任校長是華橋大學04屆的本科畢業生黎小紅校長。
    第二所是新光明印華學校(LKP Sinar Abadi)。新光明印華學校位于印尼西加 里曼丹山口洋市南區。從市中心坐車僅需15 到 20分鐘。該補習所是由新光明互助 社社長李利發先生和他的幾位朋友開辦的,至今已有18年的歷史了。剛開始創辦的 時候只有4位教師,現在已經增加到 16位教師了。這16位教師都是年輕教師也都 是本校培養出來的優秀生,這16位教師當中有1位是畢業于暨南大學函授班, 3位 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現任校長是就讀湖南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李振福。
    第三所是福律華文補習所(Lkp Hidup Baru)。該補習所位于山口洋的東邊郊區, 距離山口洋市區約六公里左右。福律華文補習所是在 2005年 9,在楊國茂先生、貝 南杜先生、黃石光老師以及山口洋教師聯誼會主席黃錦陵老師的帶領下,在一所亞 答葉屋頂、木條墻壁的校舍里開辦的。起初只有三間教室,而現在已經發展到有了 一棟規模相當大的教學樓。學生人數也維持在 300 多位,而教師人數起初只有兩位, 現在已經有 14位了,這 14位教師都是年輕華文教師。現任校長是暨南大學函授班 畢業生吳德順校長。
    第四所是南華小學補習所(LKP Norma Hidup Cinta Sejahtera II)。南華小學華 文補習所在山口洋南部石角區著落。 2012年7月剛留學回國回來的溫燕妮打算開個 小小的家庭補習班,使石角地區的小朋友能接觸到華文教育,在巫月嬌女士的建議 下,借用南華中學補習所作為教學地點,經過南中校友總主席的同意下, 2012 年 9 月小的家庭補習班成立,報名的學生只有10位同學。辦學的第二學期報名者超過20 位學生,教師只有一位,后來巫月嬌女士應聘了葉偉利老師。 2013 年 1 月因為報名 者不斷增多,家長也非支持孩子們學華文,小小的家庭補習所正式歸給南中管理, 南話小學華文補習所就正式成立。至今南小已經有 6 年的歷史了,已經有一批畢業 生(20位),現在正準備第二批的畢業生。目前在校的教師一共有9位, 2位男教師、 7 位女教師,教師學歷最高為本科、大專;最低學歷為初中;學生從第一冊至第十 二冊總共有 350 位左右,分別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南小采取的上課時間為三日制, 一周只上三天課,分為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或者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一 天為2節課,每課時45分鐘,除了星期五只上1節課為45(第一冊至第四冊) -60 (第四冊以上)分鐘。補習所使用的華文教材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出版社的《中文》。
    2.3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
    正規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門認可的教育機構(學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組織、有 計劃、由專職人員承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全面系統的訓練 和培養活動,有一定的入學條件和規定的畢業標準,通常在教室(課堂)環境中進行, 使用規定的教學大綱、教材,其特點是統一性、連續性、標準化和制度化。所以正 規學校模式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三語學校等。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山口洋市有 161所正規中小學,分為 95所小學,34所初 中,17所高中,12所中專和3所特殊學校。而在這161所學校中只有29所中小學、 幼兒園才有教授華文課程,也就是說山口洋的正規學校中只有 18%的學校開辦了華 文課。
    隨著“華文熱”的影響,起初開辦華文課程的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本來可以說 非常多,但因為缺少華文教師所以有些學校校長停辦了華文這門課,據筆者了解, 在山口洋市至今還堅持開辦華文課程的中小學、幼兒園只剩下 8所幼兒園、10所小 學(包括一所三語學校)、8所初中學校(包括一所三語學校)和5所高中學校。
    表2-6 開辦華文課程的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校名
    序 號 等級
    幼兒園 小學 初中 高中/中專
    1 Tk Kasih yobel Sd Karuna Smp Advent Smk Mudita
    2 Tk Torsina 1 Sd Suster Smp Barito Smk Negeri 2
    3 Tk Torsina 2 Sd Torsina 1 Smp Torsina 1 Smk Asoka
    4 Tk Torsina 3 Sd Torsina 2 Smp Torsina 2 Smk Advent
    5 Tk Abc Sd Torsina 3 Smp Kopisan Plus
    (三語學校) Smk Tsjafioeddin
    6 Tk Metta Sd Bruder Smp Pengabdi
    7 Tk Maria Sd Poteng Smp Asoka
    8 Tk Asoka Sd Sumber tani A Smp St.Aloysius
    Gonzaga
     
    9 Sds Kopisan plus
    (三語學校)
    10 Sd Santa Klara
     
    2.3.1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目標
    隨著“華文熱”的影響,順應市場的變化,防止學生流失等原因,許多正規教 育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校校長紛紛開辦了華文課程。起初開辦華文課 程的正規中小學、幼兒園可以說非常多,但因為缺少華文教師所以有些學校校長停 辦了華文這門課。
    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教授華文的課時也不多,一般是一周兩節課到三節課,每 節課是 30 分鐘到 40 分鐘,所以學生接觸華文的時間并不多。再加上又要上其他教 育部規定的課程如英語、數學、自然等課,使得學生掌握華文、學會華文的速度變 得很慢。
    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華文課程是屬于一門外語選修課(mulok),其成績不 會影響到學生的畢業與否,因此有一般的學生是不太重視的。
    根據以上所述,可以斷定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華文教學目標和補習班/校的 目標是不一樣的。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比較接近或者可以說是第二語言的教 學法,因此其目標只是順應市場的變化,推動或給學習者初步了解華文,學會華文 的基本詞匯,使學生能用簡單的華文與人溝通交流。
    2.3.2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目前,在山口洋的正規學校,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還沒有一套統一的 教材,所以每所學校使用的教材都有可能不一樣,而且有的教簡體字,有的教繁體 字,甚至有的兩者都用。以下是正規中小學、幼兒園各校所用的教材:
    表 2-7 山口洋正規中小學、幼兒園各校教材統計表
    等級 序號 學校名稱 所用教材 出版社 教材來源
    幼兒園 1 Tk Kasih yobel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好學生華文》 Global Indo
    Publishing House
     
     
    2 Tk Torsina 1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3 Tk Torsina 2 《華文》 Hongsun Educational 馬來西亞
    4 Tk Torsina 3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5 Tk Abe - - 教師自編
    6 Tk Metta - - 教師自編
    7 Tk Maria - - 教師自編
    8 Tk Asoka - - 教師自編
    小學 9 Sd Karuna 《學中文》 不明 教師自編
    10 Sd Suster 《中文》 不明 印尼
    11 Sd Torsina 1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12 Sd Torsina 2 《華文》 Hongsun Educational 馬來西亞
    13 Sd Torsina 3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14 Sd Bruder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15 Sd Poteng 《漢語會話》 北京語言出版社 中國大陸
    16 Sd Sumber tani A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17 Sds Kopisan plus
    (三語學校)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18 Sd Santa Klara 《漢語會話》 北京語言學院 中國大陸
    初中 19 Smp Advent - - 教師自編
    20 Smp Barito 《我會說漢語》 教師自編 教師自編
    21 Smp Torsina 1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22 Smp Torsina 2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23 Smp Kopisan
    Plus (三語學校)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23 Smp Pengabdi 《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 中國大陸
    24 Smp Asoka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25 Smp St.Aloysius
    Gonzaga 《漢語會話》 北京語言學院 中國大陸
    高中 26 Smk Mudita 《高級漢語》 Universitas darma persada 印尼
     
    《漢語普通話》 印尼山口洋發展華文
    教育機構 印尼
    27 Smk Negeri 2 《漢語普通話》 印尼山口洋發展華文
    教育機構 印尼
    28 Smk Asoka 《梅花》 PT.Astra Ilmu Sukses 印尼
    29 Smk Advent - - 教師自編
    30 Smk Tsjafioeddin 《印尼版新編華
    文課本》 仁翔美術印刷股份有
    限公司 中國臺灣
     
    2.3.3正規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與教師的構成
    正規學校的學生都屬于少年兒童和青年這兩個階段的學生。一般來說,山口洋 市區的私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華族,而國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友族。 以上 還堅持教授華文的 29 所學校的學生90%以上都是華族子弟。
    在正規學校,學生的華文水平都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課外時間到補習班/補 習學校學習,有的看中文節目學會的,有些是根本沒有接觸過華文,從零起點開始 的學生,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很難有突出的成果。
    關于華文教師,正規學校一般都會有一個規定,就是教師要大學畢業或者華文 教師的印尼文水平要比學生高一等或相等的,不能低于學生。比如教初中學生的華 文教師,必須要印尼文高中畢業或最少要有初中畢業。因為山口洋地區的老教師以 前都是上華文學校的,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印尼文水平并不是很好,所以在正規學 校上課的老教師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年輕教師。也是因為合格的年輕教師比較少, 要請華文教師的學校多,所以出現一位教師在幾所不同的學校任課的情況。正規學 校的華文教師,大部分也同時在補習班/學校兼職。
    2.4高等教育模式
    印尼高等教育的種類有五種, 分別是大學( universitas ) 、 專業院校 (institut)、高級學校(Sekolah Tinggi)、專科院校(Akademi)和工藝學院 (Politeknik)。
    大學(Universitas)主要的角色在于提供綜合性的科系,范圍概括理工、科
    技,以及文化、藝術等。
    專業院校(Institut)的角色在于提供與某專業相關的系別科系,例如專注在 理工科的理工學校(Institut Teknologi);專注在教育科的師范院校(institut Keguruan dan ilmu pendidikan)。
    高級學校(Sekolah Tinggi)與專業院校一樣,在于提供與某專業相關的科系, 唯一不同的是,其課程選擇不如專業院校般廣泛。
    工藝學院(Politeknik)主要是提供技職文憑課程。
    專科院校(Akademi)是專科院校所開辦的科系,只涉及一種專業,或是某一 種專業下的其中一個支流,例如:Akademi Komunikasi Indonesia只開辦大眾傳播 課程、Akademi Seni Rupa僅開辦繪畫和雕刻課程。
    山口洋的高等教育僅有五所,分別是三所高級學校(Sekolah Tinggi)和兩所 專科院校(Akademi)。它們的校名是山口洋法律高級學校(Sekolah Tinggi Ilmu Hukum Soelthan M.Tsjafioeddin),主修經濟學的山口洋 STIE Mulia 高級學校 (STIE Mulia Singkawang ),主修教育學的山口洋STKIP 高級學校(STKIP Singkawang),主修營養學的 Sinka Dharma Madani 專科院校(Akademi Gizi Sinka Dharma Madani Singkawang)和助產學專科學院(Akademi Kebidanan Singkawang)。 而在這五所學校/學院只有一所學校才設有華文課程,那就是STIE MULIA高級學校。 STIE MULIA高級學校是一所主修經濟學的私立高級學校,分為兩種科目為經濟管理 學和會計學。該學校自從2001年到現在已培養了 700多位學士,在STIE MULIA華 文是必修課,但學生要上到第三個學期才開始有華文課程,而且只上到第四學期就 沒有了。一周只上一天,一天的華文課程只有短短的兩節課(每節課只上45分鐘), 所以華文課的課時也算是很少。高等教育的學生都是青少年構成的,班上學生的華 文水平也像正規中小學、幼兒園那樣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課外時間到補習班/補習 學校學習,有的看中文節目學會的,有些是根本沒有接觸過中文,從零起點開始的 學生。目前STIE MULIA大學有三位資深教師負責教授華文課程,一位從中國留學回 來的鐘裕宏老師,兩位是當地資深教師,STIE MULIA大學的教材是教師自己編寫的。
     
    2.5山口洋各華文辦學模式對比分析
    表2-8 印尼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對比一覽表
    區分因素 家庭補
    習班 補習學校 正規中小 學、幼兒園 三語學校 高等教育
    課時(每周) 各自安
    補習學校自
    行安排 2個課時 6個課時 2個課時
    教學對象的年
    無限 無限 4-21 歲 4-21 歲 18歲以上
    辦學形式 自主性
    較強 自主性較強 受當地教育
    部嚴格控制 受當地教育
    部嚴格控制 受當地教育
    部嚴格控制
    教育體系 非正式
    教育 非正規教育 正規教育 正規教育 正規教育
    課目類型 單一 單一 多種課目 多種課目 多種課目
    文憑或證書 沒有證
    可以被公認 公認 公認 公認
     
    根據以上的表格分析,可看得出在上華文的時間、課時這方面,家庭補習班和 華文補習班/校是比較自由的,不向正規中小學,三語學校那樣受到教育部的管制。 家庭補習班或補習學校可以自己安排上課的時間,也可以規定一周要上幾節課,當 然如果經費足夠也很有可能可以安排更長的學習時間。
    在教學對象方面正規中小學、幼兒園、三語學校的模式教授的是 4-21 歲的學 生,如果要快速培養能上任,能到各領域去上班的學生,那就必須等到學生讀完 3 年的高中階段才可以派上用場。但是如果在補習班/校或家庭補習班就可以挑選年齡 較大的學生,加以培訓,或開設專班,在短期時間內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高等教育 的學生都是青少年,當然也可以去上班了,只不過因為學習華文的時間一周才兩節 課,其華文水平很難達到公司或市場的需求,除非開設主修華文的學院或中文系, 才有可能達到需求的標準。
    在辦學形式方面,高等教育模式,正規中小學、三語學校、幼兒園模式都是受 到教育部的嚴格管制,所安排的課程、時間都不能隨意,而且必須上很多其他的課
    目如數學、自然、英語等課程,而在補習班/校和家庭補習班的課程安排是有補習班 自己管理的,沒有收到嚴格的管制,而且所上的課程也比較專一也就是說只教華文。
    在印尼文憑和證書的頒發是有規定的,不是每個辦學機構可以隨便頒發的。印 度尼西亞共和國2003年第20號關于國家教育體系第62條第2點寫著“文憑和證書 是由已受國家認證機構評估的辦學機構、學校才可以為學生頒發畢業證書”“ Ijazah diberikan kepada peserta didik sebagai pengakuan terhadap prestasi belajar dan/atau penyelesaian suatu jenjang pendidikan setelah lulus ujian yang diselenggarakan oleh satuan pendidikan yang terakreditasi”。因此,只有已 經被政府透過國家認證機構(Badan Akreditasi Nasional)評估的補習班/學,正 規中小學、幼兒園和高等教育才合法為學生頒發畢業證書或能力證書。
    3.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調查分析
    教育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政治經濟制度是密切相聯的,教育是隨著社會 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根據社會的發展狀況及需要,能夠推導出印尼特別是山 口洋市應該如何辦學以及華文教育如何發展。本研究本著從實求知的原則,對山口 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進行考察,通過比較,提出山口洋華文教育應如何改革發展的策 略。
    3.1調查對象的選擇
    根據2015年的人口普查山口洋人口有207.601人,人口之中華人約占62%為主 要民族,其次為馬來族和達雅族。在1965年之前,山口洋地區的經濟發展得還不錯, 而且華文教育也辦得紅紅火火。自從1965年“九•三O”事件①發生后,山口洋的 華文學校全部被迫關閉。今天,以前的那些華文學校都已經不存在了。有些被政府 收回的學校,建筑雖然保留下來,可是學習的內容已經完全不同了。
    ① 1965年9月30日雅加達突發軍事政變,在蘇哈托的指揮下,這場政變迅速被平定下來,但軍 方卻指稱這場政變是中國與一些印尼華族支持的印尼共產黨所策動的,將華族渲染成潛在的
    「第五縱隊」(the fifth column),挑起大規模排華浪潮,許多地方的華族遭受嚴重的人身攻 擊,華族社區的住家、商店、會館和學校被攻擊焚毀。
    從 1998 年改革開放以來,十幾年的山口洋華文教育可說是辦得很成功。山口 洋華文教育培養出來的華文人才都能被很多印尼各地的公司,機構接收。不但如此, 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還遠遠不夠滿足各地市場的需求,比如印尼青山不銹鋼有限公司, 就明確提出該公司在中蘇拉威西青山工業園的不銹鋼冶煉廠目前有本地員工 14.000 名,中文翻譯已經有 500 名,現在還需要 200 名,明年還要在北加里曼丹開設一個 更大的工廠。還有已在西加道房縣投資的宏發韋立氧化鋁公司,也需要不斷增加華 文人才。因此,為了比較明確的知道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中哪一種模式比較快 速培養優秀的華文人才,比較適合在山口洋推行的華文教育模式,本文的調查選擇 了已經畢業或已經在社會上、公司上班的山口洋人作為研究對象。
    在筆者發出的1 12問卷中,覆蓋了20歲以下到71歲以上的人群。在這1 12人 中有58.9%(66人)是21-30歲的人,其次是27.7%(31人)是20歲以下的人,其 他的是12.5%(14人)是31-40歲和0.9%(1人)是71歲以上的人。
     
     
    112 人中包括 92.9%(104 人)是印尼籍華人, 5.4%(6 人)是華人和 1.8%(2 人)
    是印尼籍原住民。
     
     
     
    他們的工作范圍是42.3% (47人)是華文教育人員, 16.2% (18人)是華文翻 譯者, 8. 1% (9人)是公司職員和33.3% (37人)是做其他工作的。
    ? 華文教育人員Tenaga Pendidik/ Kependidikan Bahasa h/l日ndarin •華語豹譯者 Penerjemiah Bahasa Mandarin
    •公司職員 Bekerja. di Perusahaan •其他 Lain-Iain
    •公司上班 Bekerja di Perusahaan
    圖3-3調查對象的工作范圍示意圖
    3.2對所考察的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的結果
    為了確認社會上對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的認識和肯定,筆者發出了一道關 于辦學模式的問題,那就是“您所了解的印尼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機構有哪些?” 發出去的這道題目得到了111人的答案,在這些答案中有97.3%(108人)填寫補習 班/校,其次50.5% (56人)填寫家庭補習班, 45.9% (51人)填寫正規國民學校, 27.9% (31人)填三語學校和6.3% (7人)填其他機構的辦學模式。
    圖3-4調查對象對華文機構認知的示意圖
    透過以上的調查結果,可想而知在華文教育中印尼山口洋人比較熟悉和肯定補習班/
    校,其次是家庭補習班,而三語學校的模式卻較少人知道。
     
    山口洋華文教育機構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從補習班/校出來的,在這一 點筆者透過 112 人的調查問卷中得知 77.7%(87 人)最初是在華文補習班/校學華文 的,有 10.7%(12 人)透過其他模式學華文,而在家庭補習班和正規中小學學習華 文的比率卻比較少。
    •家庭補習班Privat
    •華文補習班/學校Lembaga Kursus dan pelatihan (LKP)
    正規國民學校Sekolah Formial
    •三語學校 Sekolah Tiga. Bahasa
    •其他 Lain-Iain
    圖 3-5 調查對象最初學習華文的機構/模式示意圖
    然而,在112人已經在社會工作、上班的人群中只有24.5%的人曾經留學中國,其余 的 75.5%卻不曾留學中國。
    圖 3-6 您是否曾經留學中國?
    教授他們華文的教師 90.1%是當地的華文教師,3.6%受到中國教師的教育和 6.3%是 透過其他方式學會華文的。
     
    •其他 Lain-Iain
    •當地華語老師Guru Mandarin
    Setempat/Lokal
    •中國老師 Guru Mandarin dari Cina
    圖3-7 您的華文教師是?
    雖然授課于當地華文教師但是他們的華文水平都很不錯。筆者為了了解這一點也給
    同樣的112人發出了問卷,問他們是否參加過漢語水平考試(HSK),而筆者得到的 答案是67.6%參加過漢語水平考試,只有32.4%的人沒有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在67.6%
    (76 人)中有 22.4%的人通過了六級的漢語水平考試,44.7%通過五級考試,22.4% 通過四級考試,6.6%通過三級考試,2.6%通過二級考試和1.3%通過一級的考試。
    通過HSK第幾級
    76 responses
    師資的缺乏,翻譯人員的需求,使我們迫切地必須快速培養更多的華文人才。選好
    培養機構和辦學模式也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關于山口洋華文教育機構的辦學
    模式:93.6%(103 人)認為華文補習班/校會更快速培養出新的華文人才,他們都
     
    認為在華文補習班/校能夠更快的讓學習者掌握好華文。在山口洋三語學校的比率卻
     
     
    要能掌握好華文,筆者認為上課時間的長久,也就是說能更長久、更有充足的時間 得到華文的熏陶是很重要的。所謂的為學習者提供言環境就必須能讓學習者不斷的 用華文練習,能讓他在不間斷的情況下一直接觸華文的熏陶也是很關鍵的問題。在 學習華文、教授華文課程時間的對比,有 81.8%的人認為華文補習班/校教授華文課 程的時間比較長,其次 12.7%是正規國民學校,6.4%是三語學校,其余的 1.8%家庭
     
    圖 3-10 調查對象對華文教育機構,教授華文課程的時間長短比率示意圖
     
    在教學內容方面,有 86.4%(95 人)認為華文補習班/校模式所教的華文內容比較深,
    10%(11 人)認為正規國民學校的華文教學內容比較深,9.1%(9 人)認為在家庭補
     
    習班的教學內容比較深,其余的 1.8%認為在三語學校和其他的華文機構教授華文的
     
     
    另外,筆者還對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家庭補習班學生10位,補習 班/校學生10位,三語學校學生10位,正規學校學生10和接受高等教育大學生10 位。而且這50位學生都是除了在該校學習華文還在其他華文教育機構學習華文的學 生。
    50位學生當中有23位是男生,27位是女生。他們的年齡是20歲以下的占68%, 21-30歲的占30%。他們學習華文的時間50%是1-2年,8年以上的占20%,其余的是 3-4年的16%,5-6年的8%和6-7年的6%。
    您學習華文的時間?
    8年以上
    20%
    1-2年
    50%
    3-4年
    16%
    ■ 1-2年 ■ 3-4年 ■ 5-6年 ■ 6-7年 ■ 8年以上
    圖3-12 調查對象學習華文時間對比示意圖
     
    針對華文教育模式的調查,50 位學生中有 37 位(74%)認為華文補習班/校的 華文教學比較深,其次是9位(18%)認為家庭補習班教的比較深,3位(6%)認為 正規學校教的比較深。
    以你所知,你覺得在哪里教的華文比較
    難?
    圖3-13調查對象對教授華文教育內容深度的對比示意圖
    根據以上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筆者認為華文補習班/校是一個更能快速培養華 文人才的華文辦學模式。華文補習班/校的教學內容比較難,授課時間比較長,更能 給學習者提供語言環境,使學習者比較快掌握華文的聽說讀寫能力。
    3.3存在的問題
    山口洋華文教育雖然辦得很不錯,但在各辦學模式中還是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而且有些困難及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對 22 位山口洋各華文教育機 構的管理員、校長和華文教師的調查研究發現,山口洋市區的華文教育目前面臨一 下幾個問題。
    山口洋市區的華文教育目前面臨的五大問題的比率是:有 63.2%是教師方面,
    31.6%是教學過程這一方面,21.1%是華文教材方面,26.3%是經濟方面,15.8%是學 生與家長方面。一下是這五個方面的詳細內容。
    3.3.1師資缺乏
    隨著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日見密切,尤其一帶一路的發展,促使在 印尼的中資企業需要大量的華文人才,印尼全國的各個華文教育機構到目前為止還 沒辦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在眾多的地區中山口洋是屬于華文人才聚集最多的地區之 一,很多公司、企業、機構都來山口洋以高薪招聘華文人才,導致了眾多的優秀教 師也跟著改行成為翻譯員或協管員。教師的薪資、地位和前途都沒有保障,因此會 華文的人才也不愿意當華文教師。
    之前,山口洋市的華文教師大都是年長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培養出一大批 年輕教師,而且現在的年輕教師多于年長的了。雖然這兩個不同年齡階段的華文教 師加起來有100多位,但是華文補習班/校、正規中小學、幼兒園的華文教師始終還 缺少。
    山口洋市區的年輕教師大部分都在17至25歲的年齡階段,而且大都沒有受過 長期的專業培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差錯。在文化和歷史方面的內容, 年輕教師都接觸得非常少,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方面的內容都難以解決。
    此外,山口洋市區的華文教師大部分都是補習班/校培養出來的,缺乏專業的 師資課程和專業證書,而且大部分的印尼文水平只有初中或高中畢業,甚至有些是 小學畢業,所以找一位合格的華文老師還是比較困難。
    師資缺乏的問題是目前山口洋市區面臨的最大問題。這大問題還沒解決又有一 般人大力推動要改變能夠快速培養華文人才的補習班/校成為三語學校,導致經費和 精力都不在是投在快速培養華文人才,華文教師身上而是放在建設三語學校身上。 開辦三語學校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了學校而沒有華文教師也是會徒勞無功,導致功虧 于愧。
    3.3.2教學不規范
    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三語學校模式和高等教育模式在教學方面都存在類 似的問題。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和三語學校的華文課課時非常少,所以沒辦法 花太多的時間來專門教學生學習更多華文知識。有時老師教授的華文知識因為沒有 足夠的時間練習和操練所以學生經常會忘了老師所教過的課程;正規中小學、幼兒 園模式也缺少使用漢語的語言環境,除了每個星期課堂上兩節到三節課的時間外, 每到下課時間學生都會自然地使用自己母語與同學交談;三語學校和正規中小學畢 業的初、高中學生的華文水平來看,真正學懂并能掌握使用華文的學子可說是鳳毛 麟角,絕大部分仍然屬于“半華文盲”——讀、寫、認、講都只達到小學初級水平 內。
    家庭補習班模式和華文補習班/校模式在教學方面所面臨的問題跟正規學校的 不同。補習班/校的教學設備不比正規學校的齊全,所以在教學方面有時也只能用傳 統的方法來教授華文課程,也就是說只用黑板和粉筆。家庭補習班模式和華文補習 班/校模式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育規范制度,所以華文補習班/校和家庭 補習班大都各自為政,獨立辦學。
    3.3.3經費不足
    印尼學校經費來自多種渠道, 國立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靠政府下撥, 私立學校 的經費主要來自各種基金會、宗教機構、群眾團體和社會贊助及學生交納的學費, 國家視情況酌情給予補助, 但獲得這種補助的學校為數不多。
    對于山口洋一個小城市來說,經濟不足是發展華文教育的巨大阻力。教師的薪 水、校舍的設備、辦公的資金如果只靠學生的學費是完全不夠,因為每個月的學費 很低。所以有些機構都要多掏出一筆錢給老師發薪水或向熱心人士捐款買設備,華 文補習班/校的教學樓也大部分是社會人士捐建的。也有許多學生因家庭經濟不好而 交不起學費,所以有些補習班/校會免費給他們上學或者減輕學費,有一部分的貧困 生都得到助學金。
    表 3-1 山口洋補習班 /校模式的各校收費表
    序號 機構名稱 一個月的學費
    印尼幣 人民幣
    1 新光明印華學校 100.000 50
    2 鹽町印華公學 100.000 50
    3 高杯山印華公學 100.000 50
    4 福律華文補習所 100.000 50
    5 教師聯誼會補習所 110.000 55
     
    6 南中初中補習所 100.000 50
    7 南小補習所 90.000 45
     
    山口洋市區學習華文的人非常多,若要測試該學生的漢語水平考試經費也成了 一個問題。HSK考試的經費對大家來說可不便宜,更加上如果要到坤甸或其他城市 去參加考試的話,每位學生就要多加路途費與住宿費,這筆經費更增加學生的負擔。 很多學生因為交不起這一筆錢而沒辦法參加考試。也是因為經濟上的問題。
    3.3.4教材單一
    在山口洋市區剛開辦華文補習班/校的時候,所使用的教材還比較單一,從 2000 年起暨南大學出版的《中文》課本開始被使用,至今在山口洋市區的華文教育 機構使用的教材種類也不斷增加。雖然有那么多種教材了,可是這些教材大部分都 是其他國家編寫的,沒有找到適合印尼本土學生的華文教材。除了教材之外,在山 口洋市區還缺少教師參考資料和工具書。還有一個也非常重要的是,山口洋市區的 正規學校沒有統一規定使用某套教材,雖然大家都有中文課程,可是學習的內容各 不相同。
    3.3.5學生與家長興趣不濃
    調查結果發現,有 15.8%認為除了教師的問題外,學生與家長這方面也面臨著 一些困難與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許多學生補習華文的時間與上正規學校的時 間或者補習其他課程的時間相互沖突,因為時間難以調整,導致許多學生停止補習 華文,這也是補習班/補習學校學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所有的正規學校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班上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對 老師有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如果教得太簡單的話,成績好多學生會感到無聊,但如 果教得太復雜的話成績差的學生就跟不上,所以老師更不能直接用華語給他們上課。
    可是,有些問題是來自于學生本身,就是學生對華文不感興趣、不珍惜等,但 也有些家長不會主動鼓勵孩子學習華文,所以孩子對華文的興趣也會跟著家長慢慢 地淡化,最后也會選擇停學。
    4.山口洋華文教育辦學模式的發展建議
    4.1華文教育辦學合法化和規范化
    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興衰與存亡很顯然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制約。改革開放以 后印尼政府不斷地調整華人政策和華文教育政策。
    印尼第四任總統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發布了有關禁止中國文化1967 年第14號法規以解除對華人的歧視,他致力于消除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主張多元 文化社會,曾指出華人應該是文化意義上的華人,意味著華人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 傳統和風俗習慣。
    繼瓦希德后的梅加瓦蒂總統(Megawati Soekarno Putri )她多次強調印尼是 一個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至關重要,梅加 瓦蒂發布2002年4月9日第19號總統法令,此總統法令稱宗教和民俗活動實質上 是人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關取消1967年第14號的2000年第6號總統法令將華 人春節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此外還有有關公民第 12 號法規和有關取消種族歧視 2008年第40號法規,強調一些或多或少與華人族群有關的事情。
    蘇西洛總統(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在2014年3月12日發布了第12 號總統令,對華人的歧視問題從此就解決了。此總統令正式廢除1967 年開始使用的 Cina,恢復使用中國Tiongkok和中華Tionghoa。這讓本國在加強民族團結之路上邁 出一大步,促進各族群和諧相處。
    隨著印尼政府對華人的改觀,身份的認同,在改革開放的時代, 華人的華文 (漢語教育)也不再被限制了。現在一些學校已有華文教學,華文補習班可以自由 開辦, 大學里也可以設中文系。印尼政府大力發展漢語教學,逐步使漢語教育走上 合法化和規范化的道路。如今,印尼政府及教育部通過印尼漢語教學促進協會 (APPBMI)于2010年成立了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Lembaga Sertifikasi Kompe tensi Bahasa Mandarin Indonesia)。該機構是印尼執行漢語能力認證的合法 機構,在印尼全國全權執行國家級任務。
    印尼的漢語專業能力認證,是印尼政府亦即文化與教育部的方案,發出的證書 具有合法性,受到國家公認。因此不管是家庭補習班,華文補習班/補習學校,正規 中小學、幼兒園,三語學校,和高等教育的漢語教育若想得到國家的公認,都要通 過印尼漢語能力認證的考試。
    總而言之, 華文教育要配合印尼政府的要求,管理者要盡可能和官方多溝通、 多聯系。要做到符合官方的辦學條件,辦學手續要合法才能走向規范化。
    4.2華文教師培養本土化和職業化
    華文的市場需要日益多元化,教育領域 、經濟領域、文化旅游領域等各方面 都需要大量的華文人才。教師的缺乏也影響了下一代的人才培養,要想培養更多的 華文教師或華文人才,僅憑正規學校或三語學校每周兩三節課的華文課堂教學是難 以做到的。因此,我們也要適當照顧非正規的華文補習班/校,在課程設置、師資培 訓、培養華文實踐活動等方面給予華文補習班/校必要的咨詢和幫助,不要只是單方 面的建設三語學校。
    在教師的培養方面我們必須就地取材,在印尼各地華人華僑較多的地區或華文 水平較高的地區進行個別的華文教學和培訓。盡可能把經費和精力投在培養本土華 文教師的身上,在符合條件和適合的地區開辦中文系或和已被官方評估 (akreditasi)的華文辦學機構合作,進行多次的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地位,以 及給教師適當的補助。唯有培養更多的華文教師,讓教師走向職業化,印尼華文教 育才能辦得更好。
    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方面,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且要對培訓項目進行量化、 精細化,逐一鞏固。首先,要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難點和教學上所需要的幫助,根 據教師的需求進行短期的培訓而授課老師也不一定要從中國派來的,可以選用或請 當地資深教師按照當地的現狀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培訓如教育心理學、課堂管理、兒 童心理學、教學大綱、教案設計等方面的知識點可以請當地的大學教授或正規學校 的資深老師來授課,而漢語語法、漢字、詞匯、中國文化、中國歷史、漢語語音等 方面的知識點則要請中國教授進行專業的培訓以至于達到提高當地教師特別是年輕 教師的教學水平。
    4.3華文教育對象多元化
    華文的教育是為了印尼國民的利益,不單單只是教華人華僑的留根工程,因此 華文教育也應該不限于華裔子弟。從客觀要求上講,華族和非華族子弟都有學習華 文的要求;從理論和政策上講,華族和非華族子弟都有學習漢語的權利。華人社會 有義務積極扶持和推廣華文教育,但如果把教育對象局限在華裔子弟之內,不一定能 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卻會加劇族群的隔閡。所以華文教育對象的多元化有利于外界 特別是非華裔人士對華文教育的理解,有利于加大華文教育的影響,也有利于民族和 解,團結。因此要想方設法給非華裔子弟開辦適合他們的華文課程,用適合的教材, 編寫適合的教學大綱,使得他們能更容易的接收和理解華文的課程內容。
    4.4華文教學方式靈活化
    在華文教學方面應該要靈活性,不要太單調、太傳統,不要以教師為中心的教 學法。教師的教學法盡可能要跟得上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比如說使用多媒體教學法 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好和更容易地接受課程內容,盡可能在適當的教學環境 下和多余的時間內進行各種關于中華文化的活動如:書法比賽、華文演講比賽、漢 字書寫比賽、朗誦詩歌、說故事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在玩和活動中學習。教師也可以 在課堂內加上中華剪紙、書法、中國結等課程讓學生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更有興 趣的學習華文,不會覺得學習華文很枯燥乏味。
    5.結語
    隨著印尼華文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巨大的市場在相關的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培育 涌現出了形式各樣的華文教學模式,有國民學校的正規中小學、幼兒園模式的華文 選修課、大學開設的漢語系(中文系)的模式、三語學校模式的華文課程、專科院 校的華文專業課、華文補習班(校)模式、家庭補習班模式等多種模式。筆者認為 印尼山口洋的華文教育不能只單獨用一種模式來舉辦。各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和 培養方向,應該要互相合作,互相配合,相輔相成。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77%以上的華文人才(教師,翻譯員等)都是有補習班/校 模式中培養出來的。可想而知,能夠快速培養華文人才的模式還是補習班/校,而且 補習班/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華文水平都是比較好的。正規中小學模式、三語學校的 模式只是起到了初步的介紹和推動華文教育的用途。因此,在這眾多的華文辦學模 式中,若要快速的發展中華文化,辦好華文教育,筆者認為華文補習班(校)模式 更為適合,當然若要辦得更好補習班/校還必須跟多方聯系,要跟其他相關的教育機 構合作。
    華文補習班(校)開設手續簡便,辦學條件不高而且可以遍及窮鄉僻壤,更有 現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華文補習班(校)模式雖然屬于非正規教育,但是此種辦學 形式和規模上與規范的華文教育十分相似。能夠得到政府頒發的辦學許可證和受到 相關部門的評估和認定。
    華文補習班(校)一般都有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上華文的課時也可以由華文 補習班(校)自行安排,所教的課程也比較單一(專教華文),因此學生會學得比較 專心,也可以為學生制造學習華文的環境。
    在解決國家公認的問題,印尼政府在2010年第17條103章的第4和5條關于 教育管理的法律很明顯的寫著“由國家非正規教育認證委員會以及其他認證機構認 證的課程和培訓機構可以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學習者進行能力測試,向通過能力 (技能)考試的學習者頒發能力證書”。由此可見,已經被政府評估認可的補習班 (校)可以讓學生參加印尼漢語能力認證機構舉辦的漢語能力考試,通過這種考試 就可以得到全國認可的漢語能力認證證明書。
    我們應該要強化補習班/校,同時也要透過正規中小學、三語學校模式來推動 更多的華人華僑或其他民族的人來學習華文。補習班/校模式的辦學也要配合印尼官 方的要求,要不斷跟其他有關華文的機構、社團合作,提高管理能力才能辦得更好、 更長久。
    在培養人才方面,筆者認為應該要就地取材,在印尼各地華人華僑較多的地區
    或華文水平較高的地區進行個別的華文教學和培訓,盡可能在符合條件下開辦華文
    系/中文系的大學。這些地區如“山口洋,廖省”等地。筆者所說的華文教學或培訓 如山口洋可以用接近第一語言的教學而雅加達可以用第二語言的教學,所以印尼各 地的華文教學并不能一概而論。
    盼望大家的大力支持能讓山口洋市區的華文教育更加發展,也希望將來山口洋 地區能培養出更多的華文教師,輸送到各個地區任教,填補目前印尼面臨的師資缺 乏問題和市場華文人才的需求。
    6.參考文獻
    [1]蔡麗•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發展華文教育的經驗[J]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9(2):8-17.
    [2]陳娜•中印尼華文教育本科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 •暨南大學,2011:1-54.
    [3]程桂芝.華文教學在印尼三語學校的發展模式探析[D].鄭州大學,2016:1-65.
    [4]耿紅衛.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7(3):67-70.
    [5]Hermina Sutami.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 di Indonesia [J], Kajian Budaya, 2016:212-239.
    [6]黃學鼎•印度尼西亞華裔居民的教育、就業和投瓷狀況[J] •南洋資料譯叢, 1978:66-79.
    [7]黃端珠•淺析華文成人補習班學員的流失現象】N].國際日報,2012-03-05(B4).
    [8]黃開濟.連升•印度尼西亞教育[J] •東南亞研究,1984:1-7.
    [9]江倩君.戰后印尼“同化政策”對華文教育的影響[D ].福建師范大學, 2014:1-65.
    [10]李璐.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J] •當代經理人,2006:194.
    [11]李秀坤.印尼坤甸等六市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3(2):79-81.
    [12]劉華斌•冷戰后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研究[D] •暨南大學,2006:1-46.
    [13]梁敏和•印尼教育簡史、現狀及面臨的問題[J] •東南亞研究,2003 (1) :77- 80.
    [14]呂杰杰•印度尼西亞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7(4):44-48.
    [15]馬躍,溫北炎.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東南亞縱橫,2003:50- 56.
    [16]彭運鋒•印度尼西亞教育一瞥[J] •東盟教育之窗,2008:53-54.
    [17]施雪琴.印尼華文教學的發展現狀:基于雅加達三語學校的調研分析】J].八 桂僑刊, 2015(2):29-34.
    [18]宋阿麗.印尼華文補習學校(班)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泗水新中校友 基金會漢語補習學校為例[D]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2013:1-80.
    [19]唐燕兒•東南亞華文教育發展的背景條件[J] •比較教育研究,2000:296-299.
    [20]田偉,宋興川.二戰后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潛在動力[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12(6):35-40.
    [21]汪敏鋒•印尼華文補習班(校)初探[J].八桂僑刊,2012(2):73-76.
    [22]汪敏鋒•印度尼西亞華文補習班(學校)現狀之調查與分析[J] •東南亞縱橫, 2012:56-60.
    [23]王順惠. 以華文教育角度探討印尼三語學校的學校管理——以印尼泗水新中三 語學校為例[D] •重慶師范大學,2012:1-36.
    [24]文峰•語言政策與國家利益一以印尼華文政策的演變為例[J] •東南亞研究, 2008(6):80-84.
    [25]溫北炎•印尼華文教育的新形勢與幾點看法[J].東南亞研究,2000(2):17-20.
    [26]溫北炎•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狀和前景[J].暨南學報,2001(4):73-77.
    [27]溫廣益.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7(3):56-59.
    [28]簫頻.淺談印度尼西亞的華文教育[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6(2):50-52.
    [29]肖祥忠.印尼漢語教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7(2):117-120.
    [30]閆柯•從印尼華文教育的歷史及現狀淺析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D] •重慶 師范大學, 2013:1-39.
    [31]楊永博•印度尼西亞的遠距離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1996(7):65-67.
    [32]顏天惠•印尼華文教育的新發展[J].東南亞研究,2001(4):72-76
    [33]葉聯強•對(印尼)華文教育的反思[N].千島日報,2016-11-18.
    [34]意如香.目前三語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N].國際日報,2015-4-11(A6)
    [35]殷民•東南亞華校發展模式的新思考[J] •中華僑務第一刊,2004(4)
    [36]張萌.印度尼西亞漢語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D] •福建師范大學,2013:1-
    45.
    [37]張曉昭,董春利•印尼高等教育的兩個特征[J] •東南亞研究,1993:85.
    [38]趙靜•印度尼西亞全納教育的演進、模式與挑戰[J] •世界之窗,2012: 73-75.
    [39]趙中建•印度尼西亞的全民教育[J] •外國教育資料,1998(3):49-54.
    [40]周雪琴.印尼泗水華文補習學校現狀調查分析——以崇高基督教華文補習中心 為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1-51.
    [41]周聿峨,陳雷.淺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復蘇及前景[J].比較教育研究, 2003(160):82-90.
    [42]朱天慧.戰后印尼政府的華僑華人教育政策[J] •東南亞研究,1997 (1): 47-50.
    [43]宗世海,劉文輝.印尼華文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其走向預測[J].暨南大學 華文學院學報, 2007(3):1-18.
    [44]宗世海,王妍丹.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J].暨南大學華文學 院學報, 2006(2):1-9.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deyu/6580.html

    上一篇:海外華文教育中的中華文化傳播研究

    下一篇: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政策價值取向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