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印尼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3-02-03 14:39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m
    中文文摘 V
    目錄 vn
    緒論 -1-
    第一章 印尼丹格朗的華人社會 -7-
    第一節 華Aft移到丹格朗的足跡 -7-
    第二節丹格朗華人的社會結構 -10-
    第三節 丹格朗華人對華文教育的訴求 -12-
     
     
     
    第二節 丹格朗華文教育的萌芽 -16-
    第三節 丹格朗華文教育的演化 -17-
    第三章 印尼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狀況調査 -19-
     
    第一節 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體制弊端 -41-
    第二節 華文教育的氛圍淡薄 -42-
    第三節 社會關注的華文教育問題 -44-
    第四節 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建議 -45-
    第五章 結論 -49-
     
    附錄4 -65-
    參考文獻 -67-
    致謝 -71-
    索引 -73-
    個人簡歷 -75-
    vm
    緒論
    一、 選題理由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華人移居到印度尼西亞有悠久的歷史。然而,近代以 來,在印尼的中國人飽受壓迫與歧視。清朝末期,在華僑社會的強烈呼吁和有識之 士的倡導下,印尼華文教育才得以萌芽。二戰后,印度尼西亞擺脫荷蘭殖民者的統 治。隨著歷屆印尼政府對華僑態度的改弦易轍,對待華文教育的政策也隨之改變。 近年來,在印尼政府的支持下,華文教育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無論印尼華人還是印 尼當地人都呈現出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表現在印尼華語不斷“熱”起來。為此,吸 引諸多學者研究印尼華文教育問題。許多學者競相調查雅加達、棉蘭、萬隆、三寶 壟、泗水等地區的學校,但遺憾的是,丹格朗地區的華文教育卻較少有人問津。
    丹格朗位于西爪哇與雅加達距離較近,丹格朗且大部份居民是華僑華裔。在丹 格朗的華裔,一般來說不會說中文,包括普通話和方言,這是因為移民華人早在7 世紀已移居丹格朗,他們大部分是商人和工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使用印尼語。這種 情況下,他們從家鄉帶來的語言和文化日趨消亡。在全球漢語熱的背景下,隨著中 國與印尼的貿易越來越密切交往,印尼華文教育展現出新的氣象,受此影響丹格朗 許多學校、補習班、家教開辦華文教育。諸多丹格朗學校開始開設華文課程、諸多 開辦華文補習班和華文家教。
    筆者通過居住當地的優勢,借助資料來梳理和歸納,發現印尼華校華文教育還 存在諸多問題。筆者選丹格朗地區為個案來調查,因為丹格朗華人移民眾多,華文 教育極具代表性。另一個原因是,丹格朗是筆者的家鄉,比較熟悉的地方,也很少 人研究。筆者也選3所高級中學學校代表丹格朗西部、南部、北部的丹格朗華校。 希望通過本文找出印尼丹格朗華校狀況的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能幫助丹格朗華校 華文教育解決困難。
    二、 研究現狀
    這幾年來,在印尼政府的支持和各方努力下,華人社會興辦華文教育的熱情高 漲。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華文教育還是面臨舉步維艱的窘境。這些問題引起了國 內學者、專家和研究機構的關注研究了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現狀到當今存在的問題。 本文通過梳理和歸納分為三個方面:
    (一)關于印尼華文教育歷史及現狀
    1、 關于印尼華文教育歷史發展的梳理。
    耿紅衛《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2007年)一書論述7個時期 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分為興辦、快速發展、受挫、興盛、衰落、低谷、政策松動, 并提出印尼華文教育的困難與問題。①馬躍、溫北炎《印尼華人的民族權利與華文教 育問題》(2008年)論述從印尼華族權利的角度出發分析探討印尼華文教育多樣性 發展的可能前景,并引發更多的印尼華文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和討論。②
    2、 關于印尼華文教育現狀的分析研究。
    溫廣益《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1997年)一文中指出印尼政府政 策的變化會影響印尼華文教育潭溫北炎在《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狀和前景X2001 年)一文從黃金時期到衰落的印尼華文教育發展以及說明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迅速 和前景發展,包括中國印尼政府積極支持華文教育,并且,找出問題及策略。④在《試 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2002年)一文分析印尼華文教育的背景原因能提出 華文教育困難與障礙、展望印尼政府對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⑤黃昆章、陳維國《關 于印尼發展華文教育的幾點思考》(2002年)論述印尼當前對華文教育的政策從印 尼獨立后到瓦希德總統時期以及分析印尼華文教學形式的復述,并且找出問題。⑥賈 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2002年)論述了印尼華文教育的定義,并找出 印尼華文教學和師資培訓的問題。⑦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與 對策》(2004年)一文分析當前印尼華文教育到2003年的情況,包括辦學形式、學 生構成、教師規模及構成、教材、語言環境與大眾傳媒、推動力量的現狀和問題, 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⑧李璐《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2006 年)一文提出印尼華文教育的定位、華文教育的困難與障礙、華文教育發展的展望
    1■耿紅衛:《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馬躍、溫北炎:《印尼華人的民族權利與華文教育問題》,東南亞研究,2008年,第1期。
    3溫廣益:《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7年。
    ®■溫北炎:《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狀和前景》,暨南學報,2001年,第4期。
    51溫北炎:《試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黃昆章、陳維國:《關于印尼發展華文教育的幾點思考》,東南亞縱橫,2002年,12期。
    3賈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4期。
    ®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及對策。①劉華、程浩兵《近年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趨勢》(2014年) 一論述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訓和活動,也分析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美國韓國、 其他地區的發展現狀及提出問題,并展望華文教育的發展趨勢。②
    (二)關于印尼華文師資方面研究
    在馬躍、溫北炎《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從社會問卷調查看印尼 華文教育的狀況》(2003年)一書論述了從印尼瓦希德和梅加瓦蒂兩屆政府調查了 華文政策,華文教育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通過對印尼華文教育雅加達、萬隆、泗水、 日惹、梭羅、三寶壟、普禾戈多、棉蘭地區,了解到印尼華文教師隊伍的現狀和存 在的問題,解決困難和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③在唐燕兒《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與對 策》(2004年)一文分析印尼華文教師雅加達、萬隆、泗水、棉蘭,四大城市來調 查印尼師資情況和教學方面的問題及對策。©在蔡賢榜《印尼華文教師隊伍現狀及培 養對策》(2005年)一文分析印尼華文教師質量和教師教學的情況,年齡偏大、性 別和學歷不合理、文化知識等及對策印尼和中國政府對待印尼華文教師、培訓策略、 編寫培訓華文教師教材。⑤在宗世海、王妍丹《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 (2006年)一論述分析印尼華文師資現狀和印尼華文師資存在的數量嚴重不足、水 平偏大、職業化程度低、后續乏人的困境,并對解決制約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瓶頸 問題及對策。⑥肖祥忠《印尼漢語教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2007年)一文影響 印尼漢語教育的發展說明從4個方面:教師、學生、教材、環境。認為印尼漢語教 育教師本身的漢語知識水平不足,缺乏語言的教學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不 明確、過度追求教學趣味化、教材缺乏針對性、教材使用的隨意性、語言運用環境 的不足、大眾對漢語的認識存在誤區、等等,并結幾點對策和建議。®
    »李璐:《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當代經理人,2006年,第12期。
    ®劉華、程浩兵:《近年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趨勢》,東南亞研究,2014年,第2期。
    *馬躍、溫北炎:《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一從社會問卷調查看印尼華文教育的狀況》,東南亞縱 橫,2003年,第9期。
    ③唐燕兒:《印尼華文的現狀與對策》,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第24期。
    ◎蔡賢榜:《印尼華文教師隊伍現狀及培養對策》,海外華文教育,2005年,第4期。
    @宗世海、王妍丹:《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⑺肖祥忠:《印尼漢語教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2期。
    甘智林《論當前印度尼西亞高中華語教學的幾個問題》(2008年)論述當前印尼 華文教學、教材、師資、師資培訓的幾個問題及對策。①在連榕教授《印尼華文教師 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職業承諾的現狀及其關系的研究》(2009年)一文論述分 析印尼華文教師職業情感方面,并探討他們的特點。認為印尼華文教師職業低成就 感影響印尼華文教師的繼續承諾。②在王衍軍、張秀華《多語背景下印尼華語教師語 言態度調查一一以雅加達地區華語師為例》(2013年)一文通過調查對華語的態度, 印尼華語教師在年齡結構上得出差異,年長者華語的態度始終一致,年輕一輩對華 語的態度在多元語言背景的影響,這影響也有文化因素和社會原因。③
    此外,郭健《印尼華校師資發展概況一一問題及對策》(2011)④、在林奕高《印 尼華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2011)⑤、汪敏鋒《印度尼西亞華文補習班(學校)現 狀之調查與分析》(2012年)⑥分析印尼華文教師、教學、師資培訓存在的問題,并 提出華文教師的問題與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三)關于印尼華文教育政策方面
    鮑文君《后蘇哈托時代印尼華人政策調整與影響因素》(2015年)本章主要內容 是分析哈比比、瓦希德、梅加瓦蒂、蘇西洛、佐科.維多多五位總統,印尼政府對印 尼華人政策是多方面的因素及找出印尼華人調整影響因素和產生的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到今印尼華文教育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的解決,筆者也發現研 究者論文大多數提出印尼華文教育的狀況內容是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歷史、教師、 學習者、教材分析還不夠豐富,研究范圍還比較廣泛。其論文大多數分析雅加達、 萬隆、泗水、等地區。從上面的文獻中,筆者發現很少人研究丹格朗地區的華文教 育,這讓筆者得到啟發研究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現狀。筆者先介紹丹格朗的簡介,
    仝甘智林:《論當前印度尼西亞高中華語教學的幾個問題》,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②連榕:《印尼華文教師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職業承諾的現狀及其關系的研究》,教育探究,2009年,第3 期。
    ®王衍軍、張秀華:《多語背景下印尼華語教師語言態度調查——以雅加達地區華語師為例》,東南亞研究,2013 年,第6期。
    3郭健:《印尼華校師資發展概況一一問題及對策》,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林奕高:《印尼華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2期。
    ®汪敏鋒:《印度尼西亞華文補習班(學校)現狀之調查與分析》,東南亞縱橫,2012年。
    ®鮑文君:《后蘇哈托時代印尼華人政策調整與影響因素》,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
    才研究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及策略。
    三、 調査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丹格朗三所高及中學的華文教育情況。本文分別三個方 向是西部、北部、南部,其中在西部是TARAKANITA高級中學學校(SMA TARAKANITA).北部是菩提高級中學學校(SMAPERGURUAN BUDDHI)、南部 是印尼華光敬德高級中學學校(SMA ATISA DIPAMKARA)。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文獻閱讀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首先閱讀相關的 資料,然后問卷調查、訪談,最后問卷統計進行分析。具體措施如下:
    1、 文獻研究法。
    首先廣泛收集相關印尼華文教育現狀研究的資料,詳細讀和了解印尼華文教育 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和相關的內容關于教師、學生、教材、教師教學等,所有需要的 資料進行整理,并找出本文需要的內容,最后撰寫重要的內容。
    2、 問卷調查法和統計法。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給丹格朗華校高級中學學校的華文教師、學生,調查了學' 校的情況、華文教師的背景和教學法及學習者的背景和學習華文的情況。調查問卷 后,收集有效的問卷,才進行統計分析。
    3、 訪談法。
    為了得到更具體的資料,筆者通過訪談丹格朗高級中學華校校長和華文教師, 對丹格朗華校、華文教師、學生的現狀及對丹格朗華文教育的看法進行訪談。
    四、 創新點
    雖然印尼華文教育的成果卷帙浩繁,但具體涉及學校尤其是丹格朗華校華文教 育的成果還未見。本文利用筆者是當地華人的有利條件,通過實地考察,利用文獻、 訪談與問卷調查,結合自己專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以期對此項研究有所裨益。
    第一章印尼丹格朗的華人社會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有190多萬平方公里,17508個島嶼, 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印尼人口達到2.58億人口,僅次于中 國、印度、美國,位居世界第四位。印尼不僅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的貿易地 區。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 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歷經350年的荷蘭殖 民統治后,印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宣告獨立。在漫長的歷史中,前往印尼的不僅 有西方殖民者穆斯林貿易者,由于地理位置與中國臨近,大量的華人逐漸也來此工 作,于是印尼成為了華人華僑最多的國家之一,當今大部份華人華僑都住在雅加達、 加里曼丹、棉蘭、丹格朗等地。
    丹格朗是在位于印尼西部,與首都雅加達相距不遠,面積大約有128.281公頃。 50%的土地用作稻田和種植園,剩下的作為住宅用地。丹格朗分為3個區:丹格朗 縣、丹格朗城市、南丹格朗縣。丹格朗城市位于雅加達和丹格朗縣之間,它有北部、 南部、西部三個小鎮。北部有龍灣(TelukNaga)區、Sepatan區,南部有瀑布(Curug) 區、賽爾彭(Serpong)區,西部則有Cikupa區,同時丹格朗也被劃分為13個鄉。 丹格朗大部份居民是華僑華裔,但大多數華裔已不會講普通話,甚至他們自己長輩 的方言也已經遺忘了。丹格朗市的華人歷史悠久,丹格朗寺廟還收藏著很多寶貴的 丹格朗的華人史籍。
    第一節華人遷移到丹格朗的足跡
    早在唐朝時期就已開通中國與印尼之間的貿易通道,此時一部分華人便開始前 往印度尼西亞。19世紀到20世紀初,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國門,簽訂一系列不平等 條約。由于國內政治經濟混亂,同時閩粵兩省人稠地狹,許多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 為了生計和賺錢,他們前往到印尼。所以,移民的華人祖籍以福建廣東兩省居多。 由于他們主要以經商為目的,大部分華人住在印尼的港口城市。來印尼經商的華人 越來越多,基本遍布在港口落腳,經年久月逐步形成了華人聚居區。除了貿易工作 的原因外,還有其他因素使他們遷移到印尼,主要為①:
    一、 中國人口因素
    關于中國人口密度,由于之前的統計數據的稀缺性,當時的人數不能確定。但 我們可以了解到,1911年中國人口達到3億多人,而在1928年中國人口達到4億 多人。②雖然看起來中國人口密度不高,但中國的領土不是所有都適合居住的。 Fukuda Shozo在《中國年鑒》寫著從中國的總面積只有40%能用來居住。
    二、 中國的政治因素
    Fukuda Shozo指出有四個政治的因素推動華人遷移到東南亞:黃巢農民起義, 在廣州大概十二萬人被殺死,造成許多中國南方人遷移到南洋。在13世紀,南宋 為蒙古所滅,一些遺民遷移至印尼。在17世紀,由于滿族的入侵,明朝瓦解,明 朝一些不愿侍奉滿足的忠誠也選擇了離開中國前往印尼。在1850年,太平天國起 義失敗后,大量農民軍被迫逃亡至印尼避難和謀生。
    三、 中國的經濟因素。
    Fukuda Shozo指出有兩個經濟因素:第一是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大約16世紀, 荷蘭殖民者發覺華人有較高的知識與技能,便試圖要與華人合作。③荷蘭殖民經常 去中國南部招聘華工,然后帶他們去印尼工作。荷蘭殖民與華人的合作不總是平穩, 有時候也是有波動的,如在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尼屠殺華人。第二是東南亞和 中國之間的地理位置相近,這增強了他們的親密關系。由于印尼的華人祖籍多為福 建廣東,所以那時候與中國的國際貿易合作實際上是以閩粵兩省為主。
    四、 中國的社會因素。
    大多數去過東南亞的華人回國后,講述東南亞的情況給親朋好友,致使很多華 人逐漸了解東南亞的情況,比如在東南亞有較高的勞動報酬,這些類似的因素致使
    ①Fukuda Shozo: With Sweat and Abacus: Economic Role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on the Eve of World War II, Singapore:select book, 1995, p.5-18.
    ②Eddy PrabowoWitanto: Meretas Latar Sejarah Migrasi Etnis Cina ke Indonesia, Universitas Kristen Petra Surabaya, 2002, p7.
    ®Dr.Han Hwie Song: Orang Tionghoa di Indonesia (AsalUsul,Provmsialisme,Peranakan,Totok dan Keijasama Dal am
    TubuhHuaYi) ,Suara Baru, 2009, p.l. 
    越來越多華人遷移到印尼。由于印尼是一個農業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所以 遷居印尼的華人都在農場、種植園、礦山等地工作。華人最初來到丹格朗的歷史時 間還是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以前諸多華人來到印尼是通過丹戎不碌港口 (Pelabuhan TanjungPriok是印尼雅加達的港口)。1740年在巴達維亞(今日稱為 雅加達)發生屠殺華人。此后,禁止華人住在城市,只能居住在教區的指定區域, 以便監視他們。巴達維亞郊區是丹格朗,所以有些華人從巴達維亞戰爭移居到丹格 朗。
    應該說,17世紀到18世紀初,華人開始陸續大規模移居到丹格朗。①其實在 16世紀也有華人移居到丹格朗,但是人數比較少,他們以經商為生。在《TINA LAYANGPARAHYANG》(巽他歷史圣經,丹格朗人這本圣經存在,但是無從了 解它現在是否留存。)中描述了華人何時來到了丹格朗。這本圣經記載了在1470 年陳先生領導了眾多華人從中國來到印尼丹格朗的芝沙達尼河口(Sungai Cisadane)。其實他們想要去紅溪(1740年荷蘭殖民者屠殺華人的地方,史稱紅溪 慘案(KaliAngke)),但是在芝沙達尼河口他們的船壞了,也沒有食物,所以不 得不向 Sanghyang Anggalarang (從 Parahyangan 國王的 Sanghyang Banyak Citra 的手 下)求助。由于Sanghyang Anggalarang已幫陳先生,給他在芝沙達尼東部南海邊的 一大塊土地(現在被稱為龍灣(TelukNaga)的地方)。陳先生用隨行的九位美麗 的女性回報Sanghyang Anggalarang。Sanghyang Anggalarang的手下跟九位美麗的女 生結婚,然后陳先生(唐朝的人民)的手下跟丹格朗當地人結婚。②這些的婚姻造成 華人的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龍灣的周圍。之后,華人的人數越來越多,繁榮到芝沙達 尼河、老市場(PasarLama)、新市場(Pasar Baru)和賽爾彭(Serpong)。
    除了屠殺華人的事件,華人從巴達維亞移居到丹格朗也有其他原因:第一是經 濟。《SuaraBaru》中表明,因為中國的情況不適合生意,所以他們大部分來到丹格 朗是要做生意,為了改變貧困的命運。第二是社會。在總督丹德爾斯(Marshal Daendels 1808- 1811)執政時期,荷蘭殖民需要基金,因此土地的價格下降。這對 華人是很好的事,華人在丹格朗因此購買大量土地。此后,越來越多華人住在丹格 朗,最后他們建立了一個華人居民區。第三是政治。在18世紀因為要逃避滿清的 統治,大量華人來到丹格朗。然后由于朱安達政治不再允許華人在丹戎不碌停留,
    JMahandis Y.Thamrin: Sang Naga di Barat Jakarta, National Geographic, 2014, p30.
    ? Shinta Agustin: Kerusuhan Cina di Tangerang Tahun 1946, Universitas Padjajaran, 2011, p29- 
    因此華人都移居到比較歡迎他們的丹格朗南部。
    第二節 丹格朗華入的社會結構
    19世紀末,巴達維亞和丹格朗大多數居民都是華僑華裔。華僑已經在丹格朗延 續了幾代,他們都稱承認自己是華裔。19-20世紀,丹格朗華僑華裔被稱為“文登 華人”。①“文登”名字來自于一位政治者,它要去萬丹(Banten)做防線,所以從 Pakulonan到丹格朗的芝沙達尼河做了一個文登。此后,在丹格朗的文登周圍建了華 人居住區,也就是陳先生的土地。因此,丹格朗的華裔到現在都被稱為“文登華人”。 也就是說文登華人是丹格朗華人的后代。
    巴達維亞有各種各樣的種族。由于巴達維亞的居民來自世界各地,而丹格朗與 巴達維亞相隔不遠,因此丹格朗有也生活了各種各樣的種族,如巽他人、爪哇人、 巴達維亞人、馬來人、華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②他們大部分住在巴達維亞和丹 格朗的邊界線。首先是大量巽他人和爪哇人來到丹格朗居住,隨后是巴達維亞人、 馬來人、華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最少。丹格朗華人從事的工作多種多樣,他們大 多數是貧民,沒受過教育。所以,他們一般以種水稻、養豬、釀制醬油、花生油等 為生,有的則做生意。③但也有一些丹格朗華人在早年在荷蘭學校學習,畢業后大部 分從事醫生、建設者、律師、員工、翻譯、教師等職業,很少做生意。
    文登華人跟當地人的面部一模一樣,因為絕大部分的生活并不寬裕,所以跟當 地人一點也沒有差別。大部分文登華人世世代代都當華工、農民或者做生意。他們 已經與當地人同化,他們的語言也使用馬來語和巽他語,很多文登華人都不會說華 語。有三個特點區分文登華人是:
    一、姓氏
    文登華人還是保留自己祖父的姓氏。他們的姓名不是使用華文,而且使用閩南 語。如:oey (黃)、the (鄭)、kang (江)、liem (林)、djap (葉)等。
    ①湯儒孝:Cina Benteng, Gedung Pertemuan Hengky, 2011, p4.
    ②Shinta Agustin: ICerusuhan Cina di Tangerang Tahun 1946, Universitas Padjajaran, 2011,p26.
    ③游祿中:《印尼華人之命運》,《時代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第206頁。
    二、 文登華人的房子
    一般文登華人的房子里面有拜祭祖像,放祖先骨灰的桌子,大門口前面平時貼 著對聯。從這兩個東西就看得出來這家房子是文登華人的房子。
    三、 中國傳統文化
    他們仍然保留慶祝春節以及端午節的習俗。每年在丹格朗舉行的龍舟賽都很很 多人參加。
    我們可以使用上面的三個特點區分某人是否是文登華人,但是我們不能以三個 特點統統區分所有文登華人,因為不是所有的文登華人的宗教都一樣或者跟來自同 一個部落的人結婚。假如文登華人的女生跟當地人結婚,他們孩子的姓跟著他的父 親的姓,可能也不會接觸過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有同化的存在,所以我們很難區分 他是不是文登華人。
    在18世紀,丹格朗地區的華人大量增加,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大約有三個:萬 丹被打敗之后,荷蘭居民的小區安全且穩定,接著在1740年之后華人從巴達維亞 外逃到丹格朗,然后越來越華人為躲避滿清統治來到此地,居住此地的華人跟丹格 朗當地人結婚。由于封建禮教的約束,很多中國女性被禁止前往國外,為方便生活 以及經商,很多男性與當地人結婚,他們的后代便逐漸同化成為當地人。因為通婚, 在丹格朗越來越多華裔。因為受到1740年的事件的影響,華人住在郊區當農民。 那時候,在丹格朗有一個有名華人的地區是叫“茅屋”,如辣椒茅屋、玉米茅屋、檳 榔茅屋、剃光茅屋、巴哈爾茅屋。在19世紀華人人口占整個丹格朗區域總人口的 10%,丹格朗市區則有30%的人口是華人。①
    至于文登華人對中國文化的印象,隨著越來越多華裔在印尼出生,他們跟當地 人一起過生活,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回到過中國,因此他們對自己祖籍國沒有太多感 覺,也沒有在中國的親戚,他們已經完全同化成了丹格朗居民。所以,大部分文登 華人都不會讀寫華文。雖然不會讀寫華文,他們還是保留祖先的姓。在荷印政府時 期,有的人還在使用福建話或者閩南語,丹格朗華僑華裔的氏族和名字使用福建話 或者閩南語。丹格朗有受到過西式的文化的影響,西式的文化加劇文登華人的同化, 尤其是華文和方言方面。因此,他們中大部分都不能說閩南語也不能說華語,他們 的名字也全部都是用印尼語,只是保留姓氏部分還有華文的影子。但有的文登華人 姓名全部用印尼語。雖然受到西方的文化影響,沒有受過華文教育,但是文登華裔
    " 湯儒孝:Cina Benteng, Gedung Pertemuan Hengky, 2011, p4. 
    還是保留了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第三節丹格朗華人對華文教育的訴求
    丹格朗當地人跟華人的關系已悠久。大部分華人跟當地人結婚,他們的后代受 到兩種文化的熏陶,一種是來自父親的中國文化熏陶,另外一種是母親對他們的印 尼文化熏陶。除了認識印尼文化和中國文化以外,他們沒有認識其他的文化。盡管 他們有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大部分華裔都不會讀寫華文。原因是因為當時荷 蘭政府對華文教育有嚴格的限制。荷蘭殖民害怕華僑華裔越來越多,超過他們的民 族,然后威脅到他們作為殖民者的位置。所以其做了幾個政策,原因要限制更多的 華人遷移到印尼:
    一、 1740年巴達維亞屠殺華人之后,華僑華裔被荷蘭殖民強權統治住在芝利翁 河的對面,另一半的華僑華裔離開巴達維亞,然后他們遷移到丹格朗,他們也不能 跟其他民族居住。
    二、 在1866年他們的政策越來越弱下來,如果他們沒有拿到住的地方,他們可 以選擇要在什么地方住,但是他們不能做生意。
    、荷蘭殖民禁止華僑華裔在荷蘭學校學習或者在印尼學校學習。
    因為荷蘭殖民的政策,華僑華裔不能受到教育,而他們當中比較有錢的人就選 擇去國外讀書。但是在丹格朗大部分華僑華裔都是貧民,所以他們沒受到知識和教 育。華僑華裔不能受到教育,也就沒有更多華人學校產生的條件。那時候,華文學 校畢業生不被荷蘭政府的承認,所以沒有進入大學的資格,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畢 業后去生意。文登華人渴望能進入學校,但是在荷蘭殖民政府的政策面前也只能束 手無策。
    在《中華會館巴達維亞的40年歷史》書上記錄有幾個已在西方國家學習的華人 來到印尼,他們在印尼務農為生,那時候他們一點也沒想要成立華人組織。但是, 他們厭惡荷蘭人對華人的歧視政策,尤其是華人不能進入荷蘭人學校或者印尼人學 校。1900年3月17日,他們成立一個叫"中華會館(Tionghoa Hwee Koan)"的組 織。中華會館的創辦人是TioTekHo第一個華僑華裔群是在巴達維亞。開中華會館 的目的是,為了華僑華裔得到很多知識與提升素養,以此改變華僑華裔傳統文化中 關于婚姻、死亡的思想。①看華僑華裔的中文水平低,并且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上 學讀書,所以中華會館在1901年3月17日開了一所華文學校,這所學校創建的目 的是根據孔子教育,是為了華僑華裔將來了解更多關于中華文化的知識以及會聽說 讀寫中文。“中華會館”開幾家分校,丹格朗是一家“中華會館”的分校之一。
    ① Nio Joe LaniRiwajat 40 Taon dari Tiong Hoa Hwe Koan Batavia 1990-1939,1940, p9.
    第二章印尼丹格朗的華校華文教育背景
    第一節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的政策
    蘇加諾時期,由于印尼政府要維護印尼的獨立性,開始限制華校的發展。從1950 年開始,印尼政府采取措施對華文教育強制需求。1952年從小學三年級起每周必須 有4課時印尼語課。1957年印尼政府開始嚴格限制華僑學校的發展,如禁止印尼籍 華裔學生在華僑學校讀書,規定他們必須在國民學校或印尼語學校讀書。政府還規 定華僑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必須通過印尼文考試。到了 1958年華僑學校被禁止使用中 國大陸、臺灣、香港及印尼本地出版關于華語的教材,同時禁播華語歌。在1995 年后更為嚴格,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周最少必須有4課時上印尼文,然后從小學五、 六年級必須上印尼歷史課程。
    進入60年代,華文教育開始遇到噩運,特別是1965年蘇哈托上臺之后。蘇哈 托時期對華校實行強迫同化政策,華文教育開始衰落,所有的華校要么都被關閉, 要么是被改為印尼國民學校。華僑華裔都禁止說華文,在印尼禁止發行任何華文報 紙、華文雜志、華文教材等。很多華裔子女因此失學,于是臺灣華僑跟印尼政府商 量關于華文教育的政策。1968年1月印尼政府宣布“總統第B12號法令”:華僑社 會能開辦華橋學校,但是規定學校里的負責人必須有60%印尼籍人士、華僑學生不 能超過40%、教學語言以印尼語為主。后來又因為政治原因,1975年所有華僑學校 都關閉了。直到1990年印尼和中國的關系越來越好,華人才又開始學漢語。
    1998年蘇哈托下臺之后,哈比比副總統上臺頒布了第0288號決定書,允許開 辦華文補習班。1999年發布了第4號總統訓令,允許在校學生選修華文。在1999 年10月14 B,文教部頒布第269號條例,允許民間獨立開辦華文補習班。
    1999年10月21日瓦希德掌權,發布了 “所有印尼公民,不分種族、宗教和文化, 都是平等的”的條例。2001年2月21日印尼工業與商業部發布了第62號條例,廢除第 286號條例關于1987年商業與合作社部發布關于禁止進口和流通華文印刷品。2001 年5月印尼政府和中國教育部簽訂關于在印尼舉辦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協議書。
    到了梅加瓦蒂政府時期,漢語教學開始復蘇,梅加瓦蒂總統修改和完善所有關 于華文的政策,并且取消了限制華文教育的相關政策。在2001年8月梅加瓦蒂頒 布決定書,允許開辦華文學校和其他外語學校。2002年梅加瓦蒂頒布總統令,宣布 春節不僅是華人的節日,而且也是全印尼人的節日,所以春節是印尼法定假日,并 承認華族是印尼第三大少數民族。
    蘇西洛政府之后繼續調整對印尼華人的政策,取消各種形式的種族主義,平等 對待華人。佐科•維多多總統于2014年7月上臺,雖然佐科維還沒宣布關于華文 教育的政策,但是佐科維跟中國的關系很好,相信佐科維能繼續實行友好對待華人 的政策。①
    第二節丹格朗華文教育的萌芽
    丹格朗華人很早就渴望接受華文教育,清末時期26個丹格朗華人的富翁跟中華 會館的管理機構要求在丹格朗開辦華校。應這些華人的要求,1904年4月1日在丹 格朗籌辦中華會館分館,黃先生是當時中華會館丹格朗分館的負責人,并在1904 年7月30日正式成立丹格朗中華會館分館。過了幾年,丹格朗中華會館分館辦了 一所華校,方便丹格朗華僑華裔子女在丹格朗學習華語及漢字。
    1911年成立了丹格朗華僑青年團體,大概有50丹格朗青年華裔人加入丹格朗 青年團體。他們的目標是促進丹格朗中華會館華校的發展。同年丹格朗中華會館財 政收入很少,幸好有丹格朗青年團體補貼中華會館的收入。丹格朗華校的學生日益 增加,因此于1921年7月23 0,48個丹格朗華人開會要再辦一所分校。過了幾年, 巴達維亞中華會館應丹格朗中華會館的要求,也辦了一所華校。1921年7月30日 丹格朗中華會館在Cikupa正式成立一所華校分校。因為諸多學生沒有付學費,Cikupa 中華會館分校的財政收入很少,并且沒有收到其他捐助后來沒有錢捐助,華校分校 無法承擔華校運營費用,因此1923年Cikupa中華會館華校分校被迫關閉。
    1922出現了一所學校叫丹格朗英文學校(Tangerang English School,簡稱T.E.S)。 丹格朗英文學校的發展速度很快,僅過了一年,學校就招到了很多學生。這件事影 響到丹格朗中華會館學校,因為大部分學生以前在中華會館讀書,而后轉到丹格朗 英文學校。那時候,丹格朗英文學校雖沒有教授華語,但是因為學校很有名,并且 那時學英語比較重要,因此很多學生轉到這所學校。由于這件事情,丹格朗中華會
    ①鮑文君:《后蘇哈托時代印尼華人政策調整與影響因素》,《準陰工學院學報》,2015年第6期,第2頁。 館學校的收入急劇減少。丹格朗中華會館的管理機構跟丹格朗英語學校的領導談到 因英文學校搶走華文學校的生源,中華會館遇到很多困難。最后商定,丹格朗英文 學校關閉,讓所有的學生在中華會館讀書,然后會館遵守丹格朗英文學校的規定, 中華會館同時教授華語和英語。
    從此,丹格朗中華會館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1939年丹格朗中華會館又遇到了 資金問題。因為他們的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從學生收的學費不能夠教師的工資,所 以丹格朗中華會館的管理機構不得不讓學校關閉。但是后來巴達維亞中華會館幫助 丹格朗中華會館學校解決問題,所以丹格朗中華會館學校還繼續辦。
    第三節丹格朗華文教育的演化
    1942年初,二戰開始,所有丹格朗華人社團和華校被迫關閉。1947年丹格朗華 校復校,但學校的名字改成緊急學校。之所以叫緊急學校,是因為在1946年6月2 日有發生了屠殺丹格朗華僑華裔的事件。不管老人、年輕人還是小孩子,諸多丹格 朗華僑華裔都被丹格朗當地人殺害。由于丹格朗西部和南部還是不安全的地區,許 多華僑華裔都搬到以前中華會館華校住。那時候,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華校。到了 1947 年,諸多華僑華裔都無法接受教育,所以丹格朗華僑決定辦一所學校。他們的目的 是讓所有的華僑華裔的貧困子女,都能受教育。在那所華校他們教授學生讀華文及 寫漢字。雖然緊急學校的發展速度不太快,但是那所華校還是堅持辦學,直到中華 管理社團接管,緊急學校后來改成中華學校。
    進入蘇哈托時期,丹格朗華校開始發生了許多變化,從禁止說華語、禁止所有 的華文書到禁止華文教育。蘇哈托政府決定關閉所有的華僑學校。這個政策影響到 丹格朗中華學校,因此他們不得不把華校關閉。到了 1980年,印尼對華文教育的 政策越寬松。在丹格朗城市有一個最老的佛教社團叫“BOENTEKBIO”社團,他們 在1980年開了一所華校叫“菩提學校”。這所學校的目的跟以前華校的目的一樣, 要讓丹格朗華僑華裔的貧困子女都能接受教育。因此這所學校得到了很多華僑華裔 的歡迎。過了幾年越來越多華文學校成立。1998年,由于發生政變,很多華校破產, 也有些華校停辦幾個月。哈比比上臺之后,丹格朗華校的情況慢慢恢復。到2001 年,丹格朗有13家華文補習班和補習學校。①現在丹格朗一共有299所學校,其中 有56所公立學校、243所私立學校,里有42所是華校。®
    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2節。
    ② Kementerian Pcndidikan dan Kebudayaan:Data Pokok Pmdidikan Dasar dan MenEgah, 2016/2017, www.dqx>.dikdasmoiJcenidikbud.go.id/sp/l/280(X)
    第三章印尼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狀況調査
    第一節印尼華校的辦學形式
    一、 印尼學校辦的方式
    在印尼開辦華文學校手續并不復雜,只需要到當地有關政府部門注冊然后申請 執照,就可以辦學了。①華校一般是由華人團體或者私人創辦,買抑或租到教學場 所,并且有兩個以上的班級和兩位以上教師,學校便可以經營。
    丹格朗大部分私立學校只開設一門華文課。每所華校之間很少聯系,所以他們 各自獨立教授華文課,沒有統一的教材、教學大綱、學制,甚至沒有同樣的課程設 計,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招聘教師、選教材、設置課程。
    二、 印尼高級中學學校對華文課程的要求
    雖然華校有自主開設華文課的權利,但也不是可以隨意辦,印尼華文教育部門 也有統一的規定和標準。
    (一)印尼高級中學華文課程教學內容的標準
    印尼教育部開設華文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漢語的聽、說、讀、寫的語言 技能。下面是印尼高級中學華文課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②。
    1、印尼高中級華文課程(非漢語專業)內容,如下:
    (1) 一年級:
    第一學期:介紹自己
    第二學期:學校的生活
    (2) 二年級:
    第一學期:家庭
    第二學期:日常生活
    ®宋阿麗:《印尼華文補習學校(班)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碩士,2013年,第26頁。 回博碧達:《印度尼西亞高中漢語教學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2010年,第9-10頁。
    (3)三年級:
    第一學期:愛好
    第二學期:工作
    2、印尼高中級華文(漢語專業)課程內容要求,如下:
    (1) 二年級:
    第一學期:介紹自己與學校的生活
    第二學期:家庭與日常生活
    (2) 三年級:
    第一學期:愛好與旅游
    第二學期:公共服務與工作
    (二)印尼高中華文(非漢語專業)課程的標準技能與基本要求,如下:
    1、 聽力
    標準技能:理解和聽懂短文或者簡要的對話的大意。
    基本要求:
    (1) 辨音(聲母、韻母、聲調)與基本句型(詞語、句子)
    (2) 根據課文里的短文內容,正確的理解基本信息或特殊信息
    2、 口語
    標準技能:復述課文里的對話或者短文的內容。
    基本要求:
    (1) 用標準的普通話說出課文里的內容
    (2) 用正確的發音訓練對話
    3、 閱讀
    標準技能: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事實和信息。
    基本要求:
    (1) 不管漢字或漢語拼音都得用標準的發音朗讀(音節、詞語或句子)
    (2) 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引申和判斷
    (3) 掌握課文內容的主要事實和信息
    4、 寫字:
    標準技能:
    (1)一年級:
    第一學期:掌握40個漢字造作詞匯
    第二學期:掌握70個漢字造作詞匯
    (2)二年級:
    第一學期:掌握90個漢字造作詞匯
    第二學期:掌握110個漢字造作詞匯
    (3)三年級:
    第一學期:掌握130個漢字造作詞匯
    第二學期:掌握150個漢字造作詞匯
    基本要求:
    (4)正確的寫字
    (5)根據筆畫和筆順寫字
    5、 寫作:
    標準技能:根據課文內容寫作
    基本要求:
    ⑴二年級: ':
    a.正確的書寫詞、詞語、句子
    b.根據課文里的內容寫作文
    (2)三年級:正確地運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而言之,印尼華校辦手續比較簡單,課程也比較隨意,沒有固定的課程設置, 但華校也需要遵守印尼華文教育部的規定。丹格朗高級中學華校有諸多專業,如自 然學科、社會學科、平面設計、服裝設計、會計等,但是沒有華文專業,丹格朗高 級中學華校把華文課作為必修課,這表示丹格朗高級中學華校的華文課是非漢語專 業,所以標準技能和基本要求不太嚴格。
    三、丹格朗學校簡介
    筆者調查了三所丹格朗華校,它們分別是TARAKANITA高級中學學校(SMA TARAKANITA)、菩提高級中學學校(SMA PERGURUAN BUDDHI).印尼華光敬德高 級中學學校(SMA ATISA DIPAMKARA),都是私立學校。
    1ARAKANITA學校是天主教學校,成立于1996年。因為最近“漢語熱”逐漸升 溫,2011年他們也開設了華文課。這所學校跟一個漢語教育機構合作,所以華文課 由漢語教育機構的老師來負責,目前有一個華文教師和298個學生。
    菩提學校創辦的初衷是因為生活在丹格朗華裔大部分比較貧困,于是有一位丹 格朗華人出資建立了菩提學校,以便丹格朗貧困的孩子也能得到教育。它于1980 年成立,成立之初便有開設華文課。這所學校現在有一個華文教師和305個學生。 他們每年都舉辦華文活動,比如華語短文比賽、華語演講比賽、唱華語歌比賽等等。
    印尼華光敬德學校是佛教學校于1997年成立。高中學校于2006年成立后才開 設華文課。現在它只有一個華文教師和360個學生。是否順利通過HSK考試己經成 為了這所學校的學生能不能畢業的重要指標。
    第二節丹格朗華校師資狀況
    筆者為每所學校設計了兩種調查問卷,一種是針對學生的,共發300份,但由 于學生沒來上課或者其他原因,實際收回的有效問卷共255份,另一種是針對教師 的問卷共有3份和訪談及針對校長的訪談。本章主要根據筆者在丹格朗調查三所學 校的資料、訪談資料、筆者本身實習經驗的體會,調查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現狀。
    一、教師的數量、性別、年齡、民族分析
    表1:丹格朗華文教師年齡及性別
    性別 29歲以下 30-49 歲 50歲以上
    - - 1
    1 1 -
     
    印尼華文教師的數量很少①,不能滿足印尼政府的要求。筆者所調查的三所學 校,每所學校只有一位華文教師,絕大多數教師同時也在其他華校任教。這表示丹
    ①宗世海、王妍丹:《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第2頁。 
    只有一位29歲以下的華文教師是本科畢業的。如果我們深入來分析,華文教師的 年齡跟他們的學歷水平有關系①。高中畢業的教師年齡較大,因為當時沒有解禁華 文教育,他們無法繼續學習華語,所以學歷較低,相反本科畢業的教師年齡較小, 她岀生之前已經有解禁華文教育,所以她的學歷較高。
    至于教師的水平,每位華文教師都參加過HSK,但是他們考的HSK時間不一樣。 兩位年齡比較大的華文教師參加過舊HSK8級和10級;一位年輕的華文教師參加 過新HSK6級。雖然年齡較大的華文教師有參加過舊的HSK,等級也算高,但是國 家漢辦頒發HSK證書的期限是兩年,這意味著語言有生成性,因而每兩年華文教師 必須參加HSK測試自己的漢語水平。這可以表明丹格朗華文教師的漢語水平還不夠 高的。
    從師資培訓來看,所有的華文教師都參加過師資培訓。比如印尼華文師資培訓、 中國華文師資培訓。丹格朗華文教師每年參加一次師資培訓,主要內容是漢語語法 和教學方法。
    三、教師的工作量、職業、薪水
    表4:丹格朗華文教師的工作量、職業、薪水
    年齡 職業 薪水 教學時間(每周) 人數
    29歲以下 兼職 兩百萬印尼盾一下 11-15課時 1
    50歲 兼職 三百萬到四百萬印尼盾 20課時以上 1
    30-49 歲 專職 六百萬印尼盾以上 1
     
    丹格朗地區所有學校目前每周只上兩節課華文課。過去每周能上四節課,因為 近來印尼對華文教育的政策改變,所以丹格朗學校不得不更改課表。我們可以看表 4華文教師的工作量,15課時以下是年齡較小的一位華文教師,而20課時以上都 是兩位年齡較大的教師。
    關于丹格朗華文教師的職業,有兩位華文教師是兼職,而另外的一位教師是專 職華文教師。可見,丹格朗華校較多聘用兼職的華文教師,原因是能夠給教師比較 低的薪水。年齡偏小的華文教師的教學安排是11-15課時,而年齡偏大的華文教師 的教學安排是20課時以上。這兩位的華文教師雖然工作量不同,有長有短的,但
    ①林奕高:《印尼華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2期,第3頁。 格朗華文教師的人數非常少,丹格朗需要更多的華文教師。一位校長說“一所學校 有一位華文教師已經足夠”,原因是因為他的學校共有12個班級,每周每班華文課 只有兩節課,等于一位華文教師一周的工作量是二十四節課,因此校長認為一所學 校有一位華文教師就夠了。
    關于性別和年齡,從上面丹格朗華文教師的性別和年齡的表格我們可以來看, 兩位女性華文教師的年齡范圍是29歲以下和30-49歲,而男華文教師的年齡是50 歲以上。50歲以上的華文教師,大部分都是在華校念過書或者任過教的,漢語基礎 雖然好,但是己經步入老年,開始感到力不從心。①每位華文教師的年齡和性別完 全不同。我們從華文教師的性別上看,除了 50歲以上的教師是男性以外,其他的教 師都是女性。這說明男性的華文教師比女性少。
    從年齡的結構我們可以看,有一所學校還是使用年齡較大的教師。那所丹格朗 學校的校長說平時不管華文教師還是其他教師,他們都讓老一輩教師承擔重任。學 校認為雖然年齡偏大,如果他們還是有力量教學生、水平也不錯,教師還能在他們 的學校工作。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看,丹格朗華文教師全部都是華裔,其中的原因與印尼丹格 朗華文教育的歷史演變有關。
    二、教師的教齡、水平、培訓分析
    表2:丹格朗華文教師的學歷及水平
    年齡 高中 本科 通過HSK 教齡
    29歲以下 - 1 新HSK6級 5年一下
    30-49 歲 1 IH HSK8 級 11年以上
    50歲 1 - 舊HSK10級
     
    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齡是成正比的。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丹格朗華文教師 的教齡時間都不同。有一位教師年齡不足29歲,因此她的教齡肯定比較短。另外兩 位教師的教齡是11年以上,教齡比較長的華文教師年齡大,投身華文教育的工作比 較久,但是不能保證一定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從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丹格朗教師的學歷低,兩位華文教師是高中學歷,
    ①馬躍、溫北炎:《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東南亞縱橫,2003年第9期,第51頁。 
    是因為他們是兼職教師,所以他們拿到的新水比較低,只有三百萬到四百萬印尼盾, 比專職教師工資不一樣是六百萬印尼盾以上。目前丹格朗市華文教師每節課8000 盾①也可以說每節課4元(2000印尼盾=1元)。現在大概三百萬至四百萬印尼盾, 也可以說一千五至兩千元,所以每節課大概37500盾至50000盾(人民幣18.7元至 25元)(20課時X4元/三百萬盾至四百萬盾)。印尼盾兌換外幣匯率降低,如果從 印尼的經濟水平看,其實教師的薪水很低。有的華文教師說如果不做家教,只在國 民學校教書的話恐怕連吃飯的錢都不夠②。因為每年物價都在上漲,所以有一位兼職 老齡大的教師,為了增加薪水,利用業余時間在大學教漢語。
    四、教師的語言環境
    表5:丹格朗教師的語言環境
    教師使用的語言 人數 所占比例
    閩南語 1 20%
    華語和印尼語 2 80%
     
    語言即民族文化的保護者,如果華裔使用的語言產生很大的變化,文化的概念 也會慢慢轉變©。由此可見,從上面的表格來看,30-50歲以上的教師,家里經常使 用華語和印尼語的比例占80%;而29歲以下的教師,在家里經常使用閩南語的比例 占20%。華語是以現代漢語普通話為標準的華人共同語④,而閩南語是中國的方言之 一,并不是華語。這表示年齡偏大的華文教師對華語是比較認同的⑤。另外,30-50 歲的華文教師的民族都是華裔,再加上在蘇哈托時期,他們曾經上過華文學校,因 此他們對華語知識會比較深刻,使用華語幾率更高。
    教師的語言環境除了可以判斷教師對中國文化認同以外,也會產生教師課堂教 學常用的語言。我們可以看下面的表格,教師教學使用語言的結果。
    ①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6頁。
    @李奕高:《印尼華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2期,第4頁。
    @姜興山:《戰后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15頁。
    ④郭熙:《華語研究錄》,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6頁。
    ⑤王衍軍、張秀華《多語背景下印尼華語教師語言態度調查一一以雅加達地區華語師為例》,東南亞研究,2013 年第6期,第95頁。
    五、教師的教學情況
    表6:丹格朗華文教師教學使用的語言
    教師解釋使用的語言 人數
    印尼語 1
    華語 1
    印尼語和華語 1
     
    教師的語言環境使用閩南語,在課堂上使用印尼語,而教師的語言環境使用華 語和印尼語,在課堂上使用華語和雙語(印尼語和華語)。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教 師和學生使用的交際工具。教師使用的語言教學華文課,為了學生更容易了解教師 教學的目的,但是也會影響學生對學習華語的感興趣,并對學生將來的漢語水平的 提高。教師教學使用的語言因素除了從教師常用語言環境以外,也從學生的水平如 何。由于學生的漢語水平很低,一些丹格朗的華語教師只能使用印尼語教學華文課; 反之,則使用華語進行教學。針對華文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教學輔助以圖片或者 肢體語言;除此之外,有時候使用印尼語,有時候使用華語,因為學生的水平差別 很大。由于學生的水平不同,因而每個華文教師有選擇的是使用印尼語或者華語進 行解釋。
    表7:丹格朗華文教師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 沒有
    人數 所占比率 人數 所占比率
    語言技能 232 91% 23 9%
    文化知識 168 66% 87 34%
     
    關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定義。語言技 能是漢語聽、說、讀、寫,文化知識是中國文化背景知識①。筆者來提問學生關于 教師是否會教“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從表8我們可以來看,學生認為丹格朗 華文教師大部分教語言技能占91%,相關文化知識占66%,這兩個比率很高,表示 丹格朗學校的教學技能和文化知識水平高。然而另有一些丹格朗學生認為丹格朗華
    ①劉珂:《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98頁。 
    文教師未教文化知識占34%。由于大多數教師的學歷是高中畢業,在印尼華文教育 停止32年,參加師資培訓亦未提到相關文化知識。因而教師的教學內容關于文化 知識還不夠深入了解。
    圖1:丹格朗華文教師的教學工具
    教學工具
     
     
    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工具大部分是用黑板占52%,這個比率 我們可以知道,之所以學生認為華文教師未教文化知識,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較 多使用黑板寫漢字和拼音。有的教師使用媒體教聽、說、讀占32%,如有一所學校 教師給學生聽音樂和讀短文,這表示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視聽法和閱讀法,對學生 進行聽力訓練和閱讀能力;大部分丹格朗華文教師使用PPT讓學生讀生詞和了解語 言點,表示教師的教學法使用聽說法,讓學生掌握語言技能。選“其他”的學生是 因為有的教師讓學生按照教材表演或講故事,這表示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自覺實踐 法,從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掌握漢語語法、理解語義和句子的實際用法以及 了解中國的文化。從筆者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可以得知,每位丹格朗教師,有不同 的方法來教學生。有的教師每周使用PPT、教材、表演、少用黑板和卡片;有的教 師每周只用PPT和黑板;有的教師使用黑板、教材、PPT、音樂、短文。所以我們 可以知道,丹格朗華文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更多樣化及更加視聽法和自覺實 踐法,使學生能夠獲得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并提高學生對學習華語的感興趣。
    表8:丹格朗華文教師的知識
    老師的知識 人數 所占比率
    244 96%
    一般 5 2%
    6 2%
     
     
    表9:丹格朗華文教師教的清楚不清楚
    教得是否清楚 人數 所占比率
    很清楚 172 67,5%
    不太清楚 82 32,2%
    不清楚 1 0,3%
     
    丹格朗華文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還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華語的積極 性。不過丹格朗學生認為教師的知識水平高占96%,由于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能 回答學生的問題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例子;教師在課堂上有提到介紹中國文化等 等,因此學生認為教師教得很清楚占67,5%。但是有一些學生認為教師教得不太清 楚占32,2%,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翻譯法還不夠達到教材內容的意思。可見, 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亦能判斷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知識和能力來自 于師資培訓。丹格朗華文教師在接受印尼師資培訓和中國師資培訓后,水平得到很 大提升,另外也從印尼國內學校、中國大陸學校、網絡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中獲得更 多的技能,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師資培訓對丹格朗華文教師非常重要。
    第三節 丹格朗華校學生學習狀況
    一、學生的民族
    表10:丹格朗學生的民族
    民族 人數 所占比率
    非華裔 40 16%
    華裔 215 84%
    丹格朗的華裔學生中占84%,非華裔學生占16%。學生的民族與丹格朗華人的 背景歷史有關。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丹格朗學生是華裔,因為在荷蘭殖民之前便 已經有許多華人來到印尼工作。由于禁止華文教育時期阻礙了華文教育的發展,因 此,解禁華文教育后很多華裔都渴望學習華語,所以在丹格朗大多數學生的民族是 華裔。另外,非華裔的學生是爪哇人和巽他人。
    二、學生對學習華語的看法和趣味性
    表11:丹格朗學生對學習華語的看法
    學習華語是否重要 人數 所占比率
    重要 236 92,5%
    不重要. 19 7,5%
    表12:丹格朗學生對學習華語的凰 哄趣
    學習華語的感興趣 人數 所占比例 :
    感興趣 191 75%
    不感興趣 64 25%
     
    我們可以從表11看丹格朗學生認為學習華語很重要占92.5%,其中華裔贊囘 占84.3%,非華裔贊同占8.2%,這個比例非常高。他們都認為對將來的工作有幫助: 因為華語是全世界的第二大語言,學習了華語之后他們能與中國人交流,將來可以 在外貿公司上班。而學生選“不重要”占7.5%, 一般為非華裔,認為學習華語不重 要,因為他們出生于印尼,也在印尼學習和找工作,之后用到華語的可能性不會很 高。我們可以看表12學生對學習華語有興趣的占75%,大部分是華裔選的,不感興 趣占25%,大部分非華裔選的。也可以說,學生的民族對學習華語是否重要和感興 趣影響很大,因此有的學生認為因為他是華裔,就應該學習華語,這一的觀點得到 很多人的贊同①。然而有另外的原因學生對學習華語的感興趣比率高,由于教師的 知識高和教師解釋很清楚,因此丹格朗學生對學習華語有趣味性。
    ①牟蕾:《華裔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述評》,語言文學研究,2014年第18期,第2頁。
    三、學生的語言環境
    圖2:丹格朗學生使用的語言
    語言環境
     
    從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丹格朗學生大部分使用印尼語、客家話、英語、 閩南語、“其他”(印尼的方言),使用華語交流的最少。有些華裔和非華裔學生使用 印尼語來交流都同樣認為學習華語的重要性,因為他們覺得中國經濟發證非常迅猛, 學好華語會容易找工作。有的非華裔認為華語對他們來說不重要,因為本國還是大 都使用印尼語。如果我們看非華裔的背景,他們的家人大部分都不會說華語。他們 平常使用爪哇語、巽他語(是印尼的方言)和印尼語來交流。總而言之,雖然大部 分丹格朗學生在生活中使用印尼語來交流,但是他們對學習華語的興趣可能性較大, 除了主要是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外,也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民族是華裔。由于丹 格朗學生在解禁對華文教育的政策之后出生,當年印尼華文教育已經恢復與重建, 華文教育的發展不比目前旺盛,中文報刊和媒體還是缺乏,因此丹格朗學生少用華 語。
    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分析
    圖3:丹格朗學生的學習動機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寫著學習動機有兩個方面,分別是內部動機和外部動 機。內部動機是從自己本身出發的,外部動機是有別人的影響。①上面的圖表我們可 以看到丹格朗學生的外部動機占69%,其中是學校必修課占60%和父母要求占9%o 而內部動機只有占32%,其中喜歡學外語占15%,想了解中國文化占11%,去中國: 留學占4%,其他占2%,選“其他”理由是要保留中國文化和因為現在華文是全世 界的第二大語言。
    我們可以知道丹格朗學生的學習動機大部分受到外部動機的影響,比如華文課 程是學校的必修課,對丹格朗學生來說,學習華語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而父母的要求,則反映了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丹格朗學生從小受家庭的影響較 大,比較遵從長輩的意志,個人意愿比較不容易得到體現。如果父母是華裔希望子 女僚機一些中國的文化以及學習華文,那么學生往往會聽從父母或學校的安排而學 習。因此,在學習華語的時候會遇到學生學習不積極,遇到困難就不想學,很被動, 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重視。
    °’劉珂:《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18頁。
     
    五、學生的課堂教學狀況
    圖4:丹格朗學生的水平
    學生水平
    蜃不會聽、說、讀、寫7% 凰只會聽不能說、讀、寫5% 廳只會說不能聽、讀、寫5% 盥只會讀不能說、聽、寫4% 蔭只會寫不能聽、說、讀4% 魏只會聽、說不能讀、寫4% 繆只會讀、寫不能聽、說28% 「只會聽、說、讀不能寫8% 聽、說、讀、寫都會21%
    3其他14%
    據筆者調查學生學習華語5年以下占42%, 5年以上占58%,這表示大部分丹格 朗學生的學習時間長。如果看上面的表格,學生只會讀和寫占28%,這個比率很高, 但是他們不能聽和說。接著有的學生認為他們聽、說、讀、寫都會占21%,有的學 習者選“其他”是都會讀和寫,會說一點和聽一點。而學生選只會讀不能聽、說、 寫;只會寫不能聽、說、讀;只會聽、說不能讀、寫都占4%。所以我們可以意識到 大部分丹格朗學生都會讀,并且華文教師的看法也一致。但是華文教師認為學生會 聽占33%、會說占17%、學生完全不能寫。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教師對學生的水平的 看法和學生對自己水平的看法并不一致。丹格朗學生認為自己的水平從高到低大概 的排序是讀、寫、聽、說,而教師的看法是讀、聽、說,然而卻不會寫。總體來說, 高中華語學習大綱是掌握華語日常生活對話,這表明雖然大部分學生學習華語的時 間長,但是他們還沒掌握好華語日常對話,也就是說學生的水平低。
    六、學生的學習難度
    表13:學生的學習難度
    華語難度 人數 所占比例
    196 77%
    不難 59 23%
     
    我們發現77%學生認為學習華語難,這比例很高。他們認為學華語難學的原因 中,漢字學習較難占57%。有兩個原因丹格朗學生認為漢字較難學習。第一個原因 是在一所丹格朗學校未教漢字只教拼音,所以學生比較習慣使用拼音寫,另外的原 因我們所知道印尼語中完全沒有漢字,其使用拉丁字母拼寫,也不存在聲調。但是 華語有三種部分是漢字、拼音、聲調。寫漢字有規定的,我們不能隨意寫,因為漢 字有固定的筆順,如寫“一”從左到右;“國”筆順是從外到里,最后是關。學生亦申 認為學習拼音難占26%。由于一個漢字能組成幾個詞,一個字有諸多讀音,如“愛; 好”、“你好”;“覺得”、“睡覺”;''校長”、“長短”等等。因此學生要學華語應該記' 住漢字、拼音、聲調,三個部分。而只有23%學生認為學習華語不難。從上面的表 格我們可以知道,因為丹格朗學生的漢語水平都不一致,所以他們的看法對學習華 語難度不同。 <■:>
     
     
    七、學生的學習方法
    圖5:丹格朗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SI看電視/電影27%
    B聽音樂26%
    ■補習班12%
    囂上網9%
    S看中文書/報紙4%
    豚跟中國人聊天5%
    ■-跟家人學習7%
    其他9%
    丹格朗學生使用諸多學習方法,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們可以看上面的圖表, 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最高的比率是看電影/電視占27%和聽音樂占26%,從之前的調 查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生的聽力水平低,所以他們選這兩種學習方法解決他們的問題。 但是還有其他的原因,是因為看電視/電影和聽音樂是他們的愛好,或者是最放松的 方式,容易習得華文。而學生最少使用學習方法跟中國人聊天占5%和看中文書/報 紙占4%,原因是在丹格朗學生比較多跟自己的國家交朋友,另外的原因因為在丹格 朗中文書/中文報紙很難找,必須去印尼首都才能得到。
    總而言之,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受外部動機的影響。學生的家庭對他們學習 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調查分析出,家庭鼓勵學生學習華文占83%,同時大 部分學生的家庭都會說華語,所以他們的家庭也盼望自己的孩子也會說華語。不會 說華語的家庭,也認為現在的社會發展需要會華語,以便能容易找到工作,原因是 因為中國的經濟越來越發達。有的家庭鼓勵學生學習華語,也有的家庭對學習華語 的態度無所謂,比例占16%,不鼓勵的比例占2%。
    第四節丹格朗華校的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構成學校教 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①我們知道教學方法本身不是孤立的,與教材密切相關, 因而有必要對丹格朗華校當前使用的教材狀況進行調查。
    一、教材使用的情況
    筆者在三所華校進行了漢語教材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表14:丹格朗使用的教材
    學校 使用教材 安排使用的em 語言
    7ARAKANITA
    高級中學學校 漢語教育機構做的 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 教材 印尼語
    菩提 高級中學學校 漢語教程《對外漢語系列 教材》(北京語言大學出 版社,2006年修訂版)第 一冊上、下;第二冊上、 下;第三冊上、下 教師機構根據學生的 水平 英語
    印尼華光敬德
    高級中學學校 《輕松學中文》(北京語 言大學出版社,2012年) 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 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 英語
     
    目前丹格朗華校使用的教材種類繁多。每所學校使用不同的教材。《漢語教程》 適用于初級學生,全套教材共六冊為第一冊上、下;第二冊上、下;第三冊上、下。 菩提學校把全套教材給學生使用。《輕松學中文》適用于母語非漢語的學生,全套教 材共八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適用于小學生為第一、二冊;第二階段適用于 初級學生為第三、四、五冊;第三階段適用于中級學生為第六、七、八冊。印尼華 光敬德學校把初級階段教材為第三、四、五冊給學生使用。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
    ①劉珂:《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12頁。 材適用于初級學生,全套教材共3冊為第一、二、三冊。Tarakanita學校把全套教材 給學生使用。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丹格朗華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中國大陸編的,如使 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教材。而只有一所學校使用漢語教育機構自編教材。北京 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教材使用英語翻譯,漢語教育機構做的教材使用印尼語來翻譯。 對學生來說使用印尼語比英文來翻譯更容易理解。教師教學生時也比較容易。
    關于教材的出版日期,我們可以看學校使用的教材有兩所學校使用新的版本是 《漢語教程修訂版》和《輕松學中文》。而漢語教育機構每年使用一樣的教材,還是 舊版的教材。
    二、教材內容
    (一) 詞匯
    《輕松學中文》的詞匯注釋詳細、避免重復,編排有邏輯性,但有些注釋對學 生的理解和掌握生詞幫助不大,因為詞匯注釋用英語翻譯,而學生的英語水平也不 算高。《漢語教程》的生詞編排順序是先出漢字、詞性、拼音、意義,也有邏輯性, 但是生詞的數量太多,有些生詞,如:“餃子”、“包子”、“雞蛋”不需要直接翻譯, 用圖片可以準確表達意思。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材除了一年級使用的教材以外, 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教材都沒有生詞。從老師訪談的結果可以知道,如果使用的教材 沒有生詞教師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為難教師備課。
    (二) 課文
    《輕松學中文》的課文編排每篇課文圍繞單元集中介紹某個話題,不同單元的 課文之間沒有關系,統一單元的不同課文之間有密切的聯系。頁面編排文字比較少, 反而插圖、圖片、表格等等較多。課文插圖跟課文內容有關。課文內容豐富、密切 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因此學生可以隨即在生活中使用。課文 文字語氣很輕松,閱讀起來讓人快樂。課文素材來自真實生活,從簡單的日常生活 開始,逐漸都與年輕學生密切相關的最新話題。
    《漢語教程》的課文編排第一冊有拼音,但是第二冊、第三冊沒有拼音。課文 內容的話題豐富多彩,與日常生活有關,但是課文文字比較多,而插圖、圖片、表 格等等較少。因此,學生對學習華語的趣味性很低。課文素質從真實日常生活開始 到中國文化和地理旅游的話題。
    漢語教育機構的自編教材的課文編排都一直拼音在上,漢字在下面,漢字的下 面是翻譯成印尼語。盡管課文內容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但是比較單調,使用插圖、 圖片、表格等等較少。課文素材只有來自學生生活的話題。
    (三) 語法點
    這些教材語法點的講解都不同。《漢語教程》的語法點的內容包括使用漢字和英 語。先列出語法點的重點,下面是英語翻譯,然后解釋語法的重難點,最后才給例 子,例子最少是三個句子。《輕松學漢語》跟《漢語教程》的語法點編寫一樣,這本 教材使用的例子最少是三個句子。漢語教育機構自編教材的語法點,內容包括使用 拼音、漢字、印尼語。先列出課文內容的一個句子,下面是分析句子語法結構的重 難點,最后再舉例子。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材平時給例子最少是兩個句子。
    (四) 練習
    《輕松學中文》的練習形式多樣化,練習題不僅有針對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訓 練,還有針對以上幾課學習內容的訓練,單元練習題較有綜合本單元學習內容的重 復練習。如在第4冊第十課“美食”中,“春節”以課文對話形式第一出現,兩個 人討論的是春節的準備工作、節日食品、拜年給壓歲錢。①這表示《輕松學中文》的 練習題通用的語言較規范,即科學性的。《漢語教程》的練習題量的安排比較合理, 能容豐富基本有語音練習、詞匯語法練習、漢字練習等等。②這表示《漢語教程》的 練習題訓練學生的對教材的理解如何、模仿的能力。漢語教育機構教材的練習題目 多是把句子翻譯成華語為主,模仿性練習和理解性練習為輔,大部分練習是重復課 文內容,從而使學生很少獲得練習技能和能力。
    總而言之,對學生來說使用印尼語來翻譯,雖然能讓更方便他們學習,內容也 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教材內容順序安排較雜亂,比如有一節課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教 材內容的語法點都是比字句內容講授;課文和語法點的翻譯有很多錯誤;很多漢字 和聲調打錯了;教材文字錯,如把語法點的標題寫成“語點”;甚至沒有列出生詞讓 學生記憶,這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錯誤,也讓教師很難設計教學教案。而使用 英語翻譯的教材,內容越來越難、教材話題也很多,教師不能完成全部教學任務。 雖然對學生來說使用英語翻譯比較難學,但是教材順序安排比較符合由易到難,由 簡到繁,也讓教師更方便設計教學教案。華文教師機構對所使用的教材都已經考慮
    "馬亞敏、李欣穎:《國際化視野下的中小學漢語教材一一談《輕松學中文(青少年版)》編創理念》,世界漢語 教學學會通訊,2014年,第1期第22頁。
    ③豐釆:《初級階段《漢語教程》與《發展漢語》比較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2013年,第22頁。
    到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等方面,但是到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時 候,仍然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看下面的表格。
    表15:教材的編寫
    編寫 人數 所占比率
    沒有錯 93 36%
    162 64%
     
     
    表16:教材編寫的錯誤
    《漢語教程》 《輕松學中文》 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材 所占比率
    漢字 66% 40% 12% 39,3%
    拼音 23% 20% 29% 24%
    聲調 11% 33% 45% 29,7%
    其他 0% 7% 14% 7%
     
    從上面的表15我們可以知道,丹格朗學生使用的教材中有錯誤的占64%,而學 生認為他們使用的教材沒有錯誤占36%,然而實際上學生使用的教材有各種各樣的 錯誤。從64%學生選有錯的教材中得知《漢語教程》的錯誤最多,是錯誤的漢字占 占66%和《輕松學中文》占40%,而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材最多的錯誤是聲調占 45%。《漢語教程》中最少的錯誤是聲調占11%;《輕松學漢語》最少的錯誤是其他 占7%,比如翻譯;漢語教育機構自編的教材最少的錯誤是漢字占12%。從上面的表 格我們可以知道,丹格朗學校使用的教材最多的錯誤是漢字,占39.3%,而最少是 其他,比如翻譯。由于教材是打印的,所以我們可以猜測打漢字的時候有可能會打 錯。漢字是初級學生最重要的學習部分,如果教材的錯誤最多是漢字,這意味著那 本教材不適合學生使用的。
    教材對教師和學生很重要。從教師來看,有一位教師認為漢語教育機構自編教 材完全不適合學生使用;認為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教材比較適合學習者使用;另 外的教師認為《輕松學漢語》的效果一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學校才剛使用這套教 材。問卷結果顯示,對學生來說,81%的教材適合他們使用,不適合他們使用的占 19%o
    從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來看,他們能在生活中使用的教學內容占75%,而不 
    能在生活中使用的占25%。這表明所有的教材內容學生能掌握大部分并在生活中進 行實踐。由此可見,雖然學生基本能掌握教材內容,但是華文教師應該考慮教材的 編寫是否有問題、教學編排是否合理
    第四章 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第一節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體制弊端
    一、 印尼政府對丹格朗華校的監督瑕玷
    印尼政府對丹格朗地區華校的華文教育漠不關心。政府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內 容和教師的教學困難,如印尼教育部辦華文教師學會組織,目的只是為了幫助教師 解決教學問題,但是對課程設計、課程設置、教科書、學生使用的教材及師資的標 準都未重視。因此丹格朗華校都自己監督中文部的課程設計和設置、教材的使用及 師資的標準。可見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是不夠重視的。
    二、 丹格朗華校資金的根源不平穩
    丹格朗華校一般是華人或者團體辦的,他們辦華校的資金,一來自華人或者華 人團體捐贈的,二來自學生學費,印尼政府并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學費收入受學生 人數的存在,華校學生少,學費收入就不足學校開支。華人或者華人團體的捐款, 有時候也難以保證,因而學校經費不穩定的。1901年丹格朗華校遇到經費困難到目 前丹格朗華校還是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不少丹格朗華校不能足夠華文教師的薪 水,增加教職員工也十分困難。據華校的華文教育調查,印尼私立學校的經濟勢力 不強。①如果印尼經濟有發生很大的問題,學校便將很難維持下去。因此,資金的來 源對華校是最重要的。
    三、 丹格朗華校的華文課程設置缺少
    華文課的課時很少,這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前學生能上四節課,而解禁 華文教育之后,印尼的政策也有很多調整。現在印尼政府讓學生在學校每周只能上 兩節華文課。反而學生的需求是希望能跟教師多交流,有更多回答問題的時間,這 表示大部分學生都對學習華文很感興趣,可明顯教學時間是偏少的。不僅學生覺得 華文課的課時太倉促,教師也認為每周只有兩節課(大概一個半小時)不足以編排 很好的教學內容,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①張萌:《印度尼西亞漢語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福建師范大學,碩士,2013年,第10頁。
    第二節華文教育的氛圍淡薄
    華文教育里,教材、教師、學生及教學有一種特殊的關系。學生與教材的關系 體現在教材內容和進度是否適合學生的特點;教師與教材的關系則體現在教師對教 材的熟悉、掌握程度;教學、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能否實現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 務的關鍵;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關系,也就是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有互相影響,教師會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影響教師。①這 表示教師離不開教材、教學、學生,學生也離不開教師、教材。因為教師、學生、 教材、教學有鏈接的關系,根據本文調查丹格朗學校的狀況,我們可以得出丹格朗 華文教育的氛圍很淡薄,筆者分別從三個問題闡述:
    一、丹格朗教師的問題
    (一) 華文教師少,教師報酬少。華文教師的數量不能滿足印尼華文教育的需 要。比如進入學校的學生數量日益多,但教師的數量卻仍然和原來一樣。許多青年 學生在中國或者臺灣讀書,返印尼后他們大部分不愿意當華文教師,年輕人希望拿 到很高的工資。在丹格朗有許多中國和臺灣工廠,他們也需要很多翻譯中文印尼語 的職員,并且提供的工資很高,每個月大概有三四千多人民幣。而華校兼職的華文 教師,工資大概一千五到兩千多人民幣。丹格朗華校給的工資比中國和臺灣工廠給 的工資差距很大,因為學費便宜,經費少,所以學校也沒有辦法開出更低的工資。 如果我們看教師的工作時間,教師必須備教案、備課教學到設計考試,都很辛苦。 因此,年輕人很少要當華文教師,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沒有能力教授中文。另外的原 因是因為工資低,跟教師的工作量不匹配。
    (二) 華文教師年齡偏大。丹格朗華校還是使用年齡大的教師,如菩提學校的 華文教師年齡50歲以上,華光敬德學校的華文教師也快要超過50歲以上。他們認 為年齡大的教師水平高、經驗多,他們要等老教師退休后,才招聘新教師。這些教 育觀點都太落后,雖然年齡大的教師比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多,但是年齡大的教師 也有不足的地方是年紀偏大反而力不從心,他們也缺乏專業知識和教法。假如我們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比較有興趣跟年輕教師學習,因為年齡相差越小代溝也就 不會那么明顯,而且聊的話題也更接近,可以拉近乎與學生的距離。因為大部分華
    ①劉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36頁。.
    校還是堅持使用年齡大的華文教師,所以這些問題也阻礙華文教育在丹格朗的發展。
    (三) 教師的自身水平不夠高。許多老一輩的華文教師,只懂一些漢語基礎知 識,對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方面知識較少。而年輕教師教學經驗少,上課方式很 單一,這使學生學習華文的積極性難以提高,而且教學效果很差。①大部分丹格朗 華校的華文教師年齡都很大,學歷只到高中,沒有讀過華文教育專業,也沒學過心 理學及教育學。有的教師雖然是年輕教師,本科讀中文系專業,口語和文化知識比 較好,但是他們不曾有過教學經驗,教學的時候也比較隨意。這表明丹格朗華語教 師的水平比較低,也不夠專業。
    (四) 師資培訓不夠多。丹格朗華文教師參加師資培訓只有講關于漢語語法和 教學法的主要內容,沒有接受基本的師范教育(心理學、教育學、藝術學、文化學 等基本的華文教師知識)和師范技能培訓。在丹格朗他們很少有機會參加師資培訓。 因此希望在丹格朗或者雅加達有更多師資培訓的機會,以便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 丹格朗學生的問題
    (一) 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同。大部分丹格朗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 華語課是學校的必修課,如果學生的華語課成績沒有通過學校的成績標準,他們不 能畢業。其他的原因是父母要求他們學習華語。少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自己對 華語很感興趣,也就是說自己喜歡而去學的。由于他們的學習動機不同,造成教師 很難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 學生的人數太多、水平不一致,影響教師的教法。由于學生學習漢語的 時間不同,因此他們的水平也不同。在丹格朗華校一個班有三十到四十個學生。他 們的漢語水平都不一樣,有的只會聽、有的只會寫、有的只會讀等等。這些問題造 成教師教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教師教得比較容易的內容,水平較高的學生學 習華文沒有進步,但是如果教師教得比較難的內容,水平較低的學生很難理解。另 外的原因,因為一個班的人數太多,也造成教師很難管理學生,學生也很難關注教 師教學。
    三、 學生使用的教材
    雖然丹格朗華校使用的教材編排比較系統,但是還是出現很多問題。有一本教
    ①郭健《印尼華校師資發展概況問題及對策》,.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258頁。 材的內容項目偏少,每一年級,學生只有學2到3課;在練習題里,學生也很少獲 得練習技能和能力,甚至教材沒有生詞。還有兩本教材的生詞、課文、練習雖然符 合學生使用的,但是教材的內容項目偏多,每一本教材大概有15課左右。我們看 華文課的課時,每一周學生上華語課只有兩節課或者90分鐘,學生的學習時間有 限,很難系統學完一本教材。
    在印尼很多印尼教師自編華語教材,但那些教材不適合丹格朗高中學生使用, 由于教師自編教材的自身對華文語法知識了解太少①,因此教材編寫隨意;把教材 內容選定隨意;評選簡單、標準不明確;辦學理念和自編統編沒有聯系②。在丹格朗 有的學校使用自編華語教材,內容里有很多錯誤,如漢字,有的教材語法點的標題 寫成“語點”;有的課文話題太大,比如北京沒有上海大,這個例子太難理解,對象 是印尼人,肯定不知道北京還是上海大。如果教材有錯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產 生錯誤,也讓教師教學中面臨困難。也就是說,自編教材對丹格朗學生學習華語產 生很多障礙,此外,關于中文與印尼語的翻譯也比較薄弱,這表明印尼自編教材缺 乏系統科學的指引方針、內容無趣。
    大部分學校使用復印的教材,因為一本書的價格太貴,學生沒有能力買新教材, 因而學校無可奈何復印。許多學生也認為使用復印的教材沒有吸引力。他們希望有 原版教材,學習華文時看原版教材的內容能提高他們對學習華文的興趣。目前之所 以丹格朗學校還是沒有固定使用的教材,也使用復印的教材,是因為印尼還沒有能 力編撰出版適合學生使用的一系列華文教材。
    第三節社會關注的華文教育問題
    一、丹格朗社會文化認同的變化
    20世紀初,丹格朗華僑社會對中國文化十分深刻的。由于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 的政策嚴格,目前丹格朗華裔文化認同的發展演變。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66%丹 格朗華校學生的家長都會說華文,而34%學生的家長不會。然而,在實際上,學生 的家長在生活中很少或并沒有跟他們的孩子說華語。所以,他們的第一語言不是華
    ' Hermina Sutami: 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 di Indonesia, 2016,p224.
    ②王冬:《高校自編教材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中國成人研究,2010年,第20期,第72頁。 
    語,而是印尼語(自己的母語),華語屬于丹格朗社會的第二語言。當今丹格朗青年 華裔對于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缺少或者并沒有直觀的印象。因此,學生對華文課的 學習態度很隨意,況且學生學習華文課出于家長的要求。
    二、學生對華文教育學習資源缺乏
    學習華語不僅從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來的,而且也有從學習華文的資料來的,如 華文報刊、華文教材、華語廣播電臺、華僑公共圖書館等等。然而,在丹格朗學習 華文的資料支持亦少,并且超難找到,一般丹格朗華裔都去雅加達購買,才得到這 些東西。由此可見,丹格朗對學生學習華文的資源十分匱乏,學生學習環境的支持 也不夠強大。因此,學生對華語的學習動機不強。
    第四節 丹格朗華校華文教育的建議
    華語在印尼已被禁錮32年,蘇哈托下臺之后華文教育再開始復蘇了。雖然印尼 政府已經做了很多解禁華文教育的政策,但是印尼華文教育已經中斷太久,所以丹 格朗華校的發展及現在狀況還是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華文教師、學生、教材、教學 方法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提高丹格朗華文教育的質量。
    一、學校課程要安排完善
    由于印尼華文教育部的規定每個星期學校只能上兩節課華文課,學校不能自己 改,但是還有其他方法增加華語課時。本文的方法是每所學校可以增加華文課外活 動(自己選的課外活動),教學內容一般是像華文的必修課。或者可以開設中國文化 實踐課程,如練書法、實踐中國茶藝文化、中國結、包餃子、剪紙、等等。接著丹 格朗學校做一個中國文化活動(有能力的學生能參加學校活動,如書法比賽、華文 歌唱比賽、辯論賽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要鼓勵學生學習華語,亦吸引學生學習中 國文化。
    除了開一門華文課外活動,丹格朗學校開始學習時,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漢語水 平考試。①這樣的辦法可以了解學生的漢語水平,也更方便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分 班教學。然后開設初級、中級、高級班的華文課。所以上華語課時,學生換班上課。
    ①博碧達:《印度尼西亞高中漢語教學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第29頁。 如果使用這個方法,需要兩到三個以上的華文教師,能在同一個時間教多個班級。 雖然這個方法看起來艱難,但是教學效果肯定很明顯,也能使教師更方便教學生。
    二、 要推動印尼與中國教育部和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
    李璐認為中國與印尼要推動中印兩國教育部和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①。兩國的 合作交流要讓印尼孔子學院提高他的權利,所以孔子學院能跟丹格朗華校合作,同 時進一步在培養華文師資、舉辦漢語水平考試、編寫教材等方面做出努力及支持華 文教師的工資。比如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所高校都和 印尼高校合作辦學,開設了印尼華文本土化華語教師培養項目②這個方法能提高丹格 朗華文教師的質量和吸引更多印尼人認真做華文教學工作,而且華文教育也會受到 重視。
    三、 增加丹格朗華文師資
    目前中國政府幫助印尼增加中國華文教師,但是到現在印尼還是缺乏華文教師。 因而要增加華文教師,不僅需要中國政府的幫助,也要印尼政府的支持。印尼政府 應該培養本國的華文教師。如鼓勵更多印尼學生去中國讀華文教育的專業,然后印 尼政府也應該在更多在印尼的大學里開設更多華文教育專業,解決印尼華文教師不 足的問題。要提高印尼華文教師水平,2005年印尼政府頒布第14號關于教師和教 授的學歷最低是本科畢業生的法令、要求教師性格要好,從相關專業畢業、有教學 證書。如果年輕畢業生己經很多,印尼政府會容納年輕的畢業生在華文教師學會, 保證年輕的畢業生會容易找到工作。目前印尼部規定每個科目都必須有教師學會組 織(Musyawarah Guru Mata Pelajaran簡稱MGMP),六種外語的教師學會組織規定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所有外語教師上外語課,也就是說周一(學校是不安排外語 課的)外語老師有義務參加此活動,這是一次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工作經驗的機會。 ③華文教師學會組織只在初中和高中舉辦這種活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華 文教師解決問題。在印尼每個城市都有華語教師學會組織。所以丹格朗華校招聘有 師范專業的華文教師,可以在華文教師學會組織找,何況招聘年輕教師也能提高學 生的學習興趣。
    ①李璐:《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當代經理人,2006年,第194頁。
    ②郭健《印尼華校師資發展概況問題及對策》,.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第258頁。
    ③印尼國際日報:《雅加達首都華語教師學會》,2015年。
    四、 加強師資培訓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第一是師資培訓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漢語言文化基本知識、漢語教學法、 兒童漢語習得心理。①筆者認為師資培訓內容也必須教課堂管理方法。大部分丹格 朗華文教師年齡較大,教學過程中犯錯誤和忘記教學方法、內容的比例可能很高。 培訓內容應該教基本漢語知識,幫助他們減少錯誤。然后講中國文化知識。不是所 有的華文教師去過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可能他們只是通過書本了解中國文化。而 且不是所有的書本內容都正確。如果教中國文化知識,教師會知道更多現代的文化 知識,那么同樣的學生也能相應了解多一些中國古代和現代文化知識。第三,師資 培訓應該教漢語教學法。教學方法的好壞決定著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華文,是否能 讓學生對學習華語感興趣。最后教課堂管理方法及認知對象的心理和性格。不是所 有的丹格朗華文教師都學過或聽過這個內容。從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教師 的學歷是高中。這表示教師關于課堂管理的方法和認知對象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知 識很少。雖然年齡大的華文教師的經驗多,但教師也應該多學習別人的經驗,特別 是年輕華文教師,這樣他們面對問題時能更理解如何處理。
    按照上面的方法培訓教師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就是說能提高華文教 師的成就感。在培訓中要多講解傳授給華文教師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 教學設計,使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有學到華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所得,也能 得到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的認可,因此提高教師的成就感。②
    五、 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丹格朗學生學習華語只是為了通過學校的要求。這樣很被動,學習不能使學生 快樂,而且勉強自己學習華語很痛苦。當華語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華語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關系及要抓好情景會話教 學。教師也應該加強使用媒體教學及玩游戲方法。比如每上華語課,教師先教華語 課的內容,然后看環境,如果看學生已經很累、學習心情不愉快,教師能給他們玩 游戲或者一起唱歌或者看視頻、等等,但是也要注意課堂時間,不要玩太久,有時 候因為玩得太激動,教師也會忘記時間,忘記教學的目標。或者也可以先上課,教 師的教學目標已經完成以后才玩游戲,比如唱歌、看電影、表演、等等。不要過多
    ①賈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3頁。
    ②連榕《印尼華文教師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職業承諾的現狀及其關系的研究》,教育探究,2009年第3期, 第7頁。
    的使用同樣的游戲,那樣會使學生容易感覺無聊。通過游戲,可以增加他們對華語 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產生不僅是來自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跟家長的關注和鼓勵有 關。家長也會影響學生對華語的學習動機。因此家長要不斷激勵學生學習華語。如 果家長會講華語,家長要經常與他們的子女用華語交流。如果家長不會說華語,家 長可以參加華語補習班,或者華校開設華語補習班教家長說華語,如果家長跟學生 能一起學習和說華語,學生對學習華語的學習動機也會增強。
    六、印尼本土的華文教師應該重視華語教材編寫能力的培養①
    教師要開發適合印尼學生使用的教材。華文教師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漢語水平 和需求,然后再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大部分華語教材使用英語來翻譯,但也不 是所有學生的英語水平都高。教師華文教育部要考察哪種教材最適合丹格朗學生使 用,然后決定丹格朗華校必須使用同樣的教材,避免隨意自編教材或使用有錯誤的 教材。 .
    ®甘智林:《論當前印度尼西亞高中華語教學的幾個問題》,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 期第2頁。
    第五章結論
    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國家,這里的華文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華人來 到印尼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明時期。由于中國人口密度高、經濟、貿易、社會、政治 的因素,來到印尼的華人漸漸定居下來,他們逐漸融入了印尼社會進受到同化。現 在印尼每個地方都有華人的歷史足跡,丹格朗就是其中之一的地方。丹格朗居民大 部分是華裔,也被稱為“文登華人”。因為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及在印尼人民同化, 所以大部分文登華人都不會說中文。小部分文登華人之所以會說一些普通話的日常 用語也是因為在荷蘭和日本殖民時期受到過華文教育。但是在蘇加諾時期,政府禁 止學習華文,因此到如今諸多文登華人己經不會使用華文。直到解禁華文教育時期, 文登華人都希望再接受華文教育。從那時候開始建設了越來越多華校。開設華文課 程的學校效益都不是很好,并遇到了各種障礙,比如丹格朗地區的華校雖然有學費 等收入,但是卻不能付令老師們滿意的工資。其他障礙是印尼政府的相關政策,在 蘇加諾到蘇哈托時期,頒布禁止全部華文學校、華文補習班、華文家教、取締華文 報刊等政策,并禁止說普通話。通過這一時期的打擊所有的華文教育幾乎消失殆盡。
    華僑華裔雖然身處異國,但是卻依舊對母國的文化語言有著眷念之情,雖然執 政府禁止華文教育的發展,但是華人卻一直找機會來復蘇母國的語言文化。蘇哈托 下臺之后,印尼華僑華裔獲得了使用華語的權利。從此華文教育重新開始復蘇,丹 格朗華文教育也隨之慢慢有了生機。
    本文主要依托訪談和問卷兩種調查方式,問卷調查三所丹格朗高級中學學校狀 況,分析了華校的辦學方式及高級中學的內容要求;華文教師的數量、報酬、學歷 及水平、師資培訓、教齡時間、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等等;學生對華文課的興趣 和看法、語言環境、學習動機、漢語水平、學習難度及學習方法;教材的使用情況、 教材內容、教材編寫及是否適合學生使用的。
    從分析丹格朗華校的狀況,本文得出三個問題,第一是丹格朗華校體質弊端, 分三個部分,一是,印尼政府對丹格朗華校的監督未嚴格。政府對課程設計、課程 設置、教科書、學生使用的教材、師資的標準都未重視,反而關注學生的學習內容 和老師的教學困難而已。二是,丹格朗華校資金來源不穩定。丹格朗學校資金平時 來自學生學費,但是學費收入受學生人數的影響,如果學生數量少,學費收入就不 足支付華校開支。華校資金的來源也有來自華人或者華人團體的捐款,但是捐款是 不確定的,自然也就不能當做主要的資金來源。三是,丹格朗華校華文課時少,每 周只上兩節課(大概一個班小時),這短時間不夠學生練習和提高漢語水平,同時也 阻礙了教師的一些教學方法的施展。第二是華文教育的氛圍淡薄,分為三個方向: 一是,華文教師的數量少,教師薪水少。丹格朗華校的華文教師的薪水很低至大概 一千五到兩千多人民幣,而在丹格朗地區的中國和臺灣人開辦的工廠當中文印尼語 翻譯薪水卻能夠大概三四千多人民幣。如果不是對華文教育情有獨鐘,青年人發現 當教師比當翻譯的工資低,就不會愿意去當一名華文教師。還有就是教師年齡偏大, 丹格朗華校認為年齡偏大的老師經驗多、水平高,總要等到教師年齡己經很大,沒 有精力教書才尋找新華文教師。接著是教師自身華語水平不夠專業,大部分華語老 師的學歷是高中,對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方面知識較少。另外的年輕老師雖然學 歷是本科畢業中文系專業,但是經驗少。最后師資培訓欠缺,丹格朗的師資培訓只 是關于漢語語法和教學法上的內容,沒有講關于華文教師的基本知識與素質,如心 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等等。二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不一致,有的源于外部動機(學 校把華語課當成必修課和父母的要求),有的則是出于內部動機(自己喜歡而去學 的)。另外,學生的人數太多、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教師教學法的實施。三是, 學生使用的教材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材的編寫有諸多錯誤(內容選定隨意、評選 簡單,標準不明確、漢字錯誤等)。丹格朗學校學生還是使用復印的教材,因此學生 對學習華文的興趣低。第三是丹格朗社會關注的問題是社會文化認同的變化。以前 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的政策嚴格,現在丹格朗社會則把華語變成第二語言。另外的 問題是學生對學習華文教育的資源缺乏。
    本文亦給予一些解決問題及建議,分六個對策。第一是學校課程要安排完善, 也就是說,學校應該增加華語課外活動,接著開始學習的時候,鼓勵學生參加漢語 水平考試,以便能分班教學按照學生的水平;第二是印尼與中國教育部和教育機構 的合作交流;第三是增加丹格朗華文師資。方法可以是尋求中國政府的幫助招募中 國的華文教師,而且印尼政府也應該鼓勵更多印尼人前往中國讀書、更多印尼的大 學開設華文教育專業;第四是加強師資培訓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第五是提高學生 的學習動機,方法是教師應該加強使用媒體教學和玩游戲方法是學習富有樂趣,家 長要不斷鼓勵學生,如家長與他們的子女一起學習,并在日常對話時講華語;第六 是印尼本土的華文教師應該重視華語教材編寫能力的培養。
    本文的論文還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本人是印尼留學生,漢語水平有限的原因, 
    問卷調查不是在丹格朗所有的學校,只是調查三所丹格朗高及中學學校,所以有些 還需要深入實踐檢驗。
    附錄1
    丹格朗華文教師調查問卷
    尊敬的老師,您好!
    首先,衷心感謝您的參與!本文問卷是關于丹格朗華文教師基本情況的學術調 查,只是想了解丹格朗華文師資的基本情況。為了完成本文碩士論文,您的信息對 我來說非常重要和寶貴。請您根據您自己的真實情況選擇答案上打個叉和填寫答案 符合您實際情況。請您安心作答,我許諾對您的答案保密。最后,謝謝您的合作和 支持!
    1.您的年齡:
    a) 18歲以下 b) 18-29歲c) 30-49歲 d) 50歲以上
    2•您的性別:
    a)男 b)女
    3.您是:
    a)華裔 b)非華裔
    4•您的學歷:
    a)小學 b)中學 c)高中 d)本科 e)碩士 f)博士
    5.您考過HSK:
    a)考過 b)沒有考過
    如果考過,考舊HSK ()級/考新HSK ( )級
    6.您考過HSKK:
    a)考過 b)沒有考過
     
     
     
    如果考過,考HSKK ()級
    7.您的薪水每個月大概多少:
    a) Rp 2. 000. 000 以下 b)Rp 2. 000. 000— Rp 3. 000. 000
    c) Rp 3. 000. 000 — Rp 4.000. 000
    e) Rp 6. 000.000 以上
    &您教漢語多長時間:
    a) —年以下 b)—年 c)兩年
    f) 五年以上
    9.您每周多少課時教漢語:
    a) 1一4課時 b)5—10課時
    e)20課時以上
    10.您的專業:
    a)專職 b)兼職
    11.除了在學校工作,還有其他工作嗎?
    a)有 b)沒有
    如果“有”,在哪兒工作?
    a)小學 b)初中 c)大學
    12.您教漢語的原因是:(可多選)
    a)要傳播中國文化b)愛教學工作
    e)其他
    d) Rp 5. 000. 000 — Rp 6. 000. 000
    d)三年 e)四年
    c) 11—15 課時 d) 16—20 課時
    d)補習班 e)家教
    c)是我的專業 d)工資很高
     
     
     
     
     
     
     
     
     
     
     
     
     
     
     
     
     
     
     
     
     
     
     
     
     
     
     
     
     
     
     
     
     
     
     
     
     
    13.在家里您使用什么語言:(可多選)
    a)客家話b)閩南語 c)漢語 d)印尼語e)英語
    f) 其他
    14.您從哪兒獲得漢語教學知識(中國文化、語法、教學方法等)?(可多選)
    a)印尼國內學校學習 b)中國大陸學校學習c)網絡
    d)印尼師資培訓 e)中國師資培訓 f)自己教學的經驗
    g) 其他
    15.您是否參加漢語師資培訓班:
    a)參加過b)沒有參加過
    如果您參加過,什么培訓班:
    在哪兒:a)在國外 b)在國內
    16.您認為參加漢語師資培訓班有用處嗎?
    a)有 b)沒有
    17. 您現在使用什么課本? 您認 為現在使用的教材如何:
    a)很適合學生b)不適合學生
    為什么? 現在
    使用的教材您有什么建議:
    18•您現在使用課本詞匯、語言點、練習、等等的解釋使用什么語言?
    a)印尼語 b)英語 c)漢語 d)其他
     
    19.誰安排學生使用的教材?
    a)學校 b)老師根據學生的水平 c)漢語教育機構
    20.所使用的教材,學生是否能夠使用在日常生活嗎?
    a)能 b)不能
    21.您是否會使用教學課件?
    a)會 b)不會
    22•您教學使用的語言:
    a)印尼語 b)英語 c)漢語 d)其他
    23.您教學使用的文字:
    a)拼音 b)漢字 c)拼音和漢字
    24.您認為學生是否對學習漢語感興趣?
    a)興趣 b)不興趣
     
     
    25.您的學生學習聽、說、
    讀、寫哪個方面比較容易學?
    (可選多)
     
     
     
     
    a)聽 b)說
    c)讀 d)寫
     
     
    26.您的學生學習聽、說、
    讀、寫哪個方面比較難學?
    (可選多)
     
     
     
     
    a)聽 b)說
    c)讀 d)寫
     
     
    27.您教漢語碰到什么困難?
    教材:
    •方面:
    •原因:
    學生:
    •方面:
    •原因:
    教學:
    •方面:
    •原因:
    學校管理:
    •方面:
    •原因:
    2&您認為作為漢語老師應該怎樣提高自己的水平?
    29.您認為目前丹格朗華文教育面臨有哪些問題?請您提供建議!
    附錄2
    丹格朗華文學生調查問卷
    親愛的學生,您好!
    首先,衷心感謝你的參與!本文問卷是關于丹格朗華文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 只是想了解丹格朗華文學生的基本情況。為了完成本文碩士論文,你的信息對我來 說非常重要和寶貴。請你根據你自己的真實情況選擇答案上打個叉和填寫答案符合 你實際情況。請你安心作答,我許諾對你的答案保密,不影響你的學習成績或者影 響老師對你的看法。最后,謝謝你的合作和支持!
    1.你是:
    a)非華裔b)華裔
    2.你學習中文多久:
    3.你的家人會說中文嗎?
    a)會 b)不會
    4.你家里用的語言:
    a)印尼語b)英語 c)中文 d)中文方言
    e) 其他
    5.你家人鼓勵你學中文嗎?
    a)鼓勵 b)不鼓勵c)無所謂
    6.除了在學校之外,你用什么方法學習中文?(可以多選)
    a)看電視/電影b)聽音樂c)補習班 d)上網 e)看中文書/報紙
    f) 跟中國人聊天 g)跟家人學習 h)其他
     
    7.你學習中文是因為:(可以多選) c)父母要求d)喜歡學外語
    a)學校必修課 b)去中國留學
    e)想了解中國文化 f)其他
    & 你喜歡學中文嗎?
    a)喜歡 b)不喜歡
    如果“喜歡”,哪里方面:
    a)老師教的方法b)漢字 c) 拼音 d)你使用課本的生詞
    e)你使用的課本內容 f) 其他
    如果“不喜歡”,哪里方面:
    a)老師教的方法b)漢字 c) 拼音 d)你使用課本的生詞
    e)你使用課本的課文 f)其他
    9. 你認為學習中文很難嗎?
    a)難 b)不難
    *如果“難",哪里難?
    a)漢字 b)拼音 c)聲調 d)聲母 e)韻母
    f)其他
     
    10.你覺得自己的漢語水平:
    a)不會聽、說、讀、寫 b)只會聽不能說、讀、寫
    c)只會說、不能聽、讀、寫 d)只會讀不能說、聽、寫
    e)只會寫不能聽、說、讀 f)只會聽、說不能讀、寫
    g)只會讀、寫不能聽、說 h)只會聽、說、讀不能寫
    i)聽、說、讀、寫都會 j)其他
    11•現在使用的課本:
    a)對我很適合 b)太簡單c)很難 d)對我很不適合
    e)其他
    12.你覺得現在的課本內容對你能夠使用在日常生活嗎?
    a)是 b)不是
    13.你的中文老師教你聽說讀寫嗎?
    a)有 b)沒有
    如果"沒有”,那些沒有教你?(可以多選)
    a)聽力 b)說話 c)讀課文 d)寫作 e)寫漢字
    14.你的中文老師教你中國文化嗎?
    a)有 b)沒有
    15.你認為你的老師教得怎么樣?
    a)很好 b)不好
    為什么?
    16•在課堂上老師使用什么方法教學生?(可以多選)
    a)多媒體 b)黑板 c)PPT d)圖片 e)卡片 f)其
    17.你喜歡老師使用什么方法來教你?(可以多選)
    a)多媒體 b)黑板 c)PPT d)圖片 e)卡片 f)其他—
    18.你認為老師教得很清楚嗎?
    a)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清楚
    19.你認為老師的知識如何?
    a)高 b)—般 c)低
    20.課本的編寫有沒有錯誤?
    a)有 b)沒有
    如果“有”,你認為哪里有錯?
    a)漢字 b)拼音 c)聲調 d)其他
    21.你認為現在學習中文很重要嗎?
    a)重要 b)不重要
    為什么?
    22.你對漢語教程的將來有什么期望和建議:(請全部填)
    教材:
    老師:
    教學:
    謝謝你的合作!再次感謝你!
    附錄3
    丹格朗華校高中中文老師訪談內容
    1.您有沒有知道學校有什么標準招聘中文老師?
    2.您認為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習中文?
    3.您認為怎么讓學生更愉快學習中文?
    4.您認為現在學校的中文課程設置是否適合學生學習?為什么?
    5.您對學校的中文課程設置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6.您在學校工作有沒有遇到問題?比如設計教案、很難管理學生、等等。您對這些 困難有什么建議?
    7.您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想要當中文老師嗎?為什么?
    兩位老師的答案:
    Tarakanita高中學校
    1.學校招聘中文老師的標準是會聽說讀寫中文、性格很好。
    2.我認為有一些學生對學習中文感興趣。 J
    3.我認為學校應該有漢語活動,所以他們比較積極學習中文,比如太極拳或者 中國手藝術、等等。
    4.現在學校的中文課程設置不適合學生學習。因為學校有很多課外活動,有時 候一個班學生只有一半學生能來上課,有時候全班學生不能來上課,所以不得不沒 有上中文課,有時候學生學中文的時間被減少。
    5.我認為學校的課程設置有點亂,我建議學校要開設中文課外活動,所以可以 提到有失去的上課時間。
    6.在學校工作遇到很多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學生使用的課本不太適合學生使 用,內容有點亂,有的高中二和高中三的項目一樣,這些問題讓我很難設計教案。 因為這里的學校跟漢語教育部合作,所以我建議漢語教育部應該修改漢語教材編寫。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一個班里學生太多,一個班大概30多到40個學生,所以我很難 管理他們。
    7.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要當中文老師,因為很少人對教育很感興趣,看當 中文老師的工資很低,就選其他的工作,比如當翻譯。
    華光敬德高中學校
    1.我們平時有訪談,看看他們的性格、中文水平怎么樣、喜歡不喜歡教書。如 果性格很好、中文水平不錯、喜歡教書才能在這里工作。
    2.我認為學生對學習中文感興趣。
    3.我認為老師應該增加中文比賽和活動,以便學生更愉快學習中文,比如看中 國電影、漢語歌唱比賽、等等。除了老師以外,家長也應該鼓勵學生學習中文,因 為很多家長都不會說中文。所以我認為學校應該開中文補習班為了家長也學中文, 所以不只是在學校學習中文,而且在家里他們也能學中文。
    4.現在學校的中文課程設置適合學生學習,但是對我來說中文課的課時很少, 兩節課學生不夠學習什么東西,更好加兩節課。
    5.我覺得學校的中文課程設置要增加中文課外活動。
    6.我在學校工作有一些遇到問題是在一個班里,學生的漢語水平不一樣,所以 很難教。我建議安排一個班學生有一樣的水平。
    7.因為老師的工資低、自己的愛好不是教書,所以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比 較喜歡在公司工作,而不是想要當中文老師。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比較喜歡在 公司工作,有可能他們想當中文老師,因為他們本來喜歡教書、要傳播中國文化。
    附錄4
    丹格朗菩提高中學校校長訪談內容
    1.您認為學習中文很重要嗎?為什么?
    2.現在漢語課程的課時多少?
    3.您認為在您的學校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習中文?
    4.您認為招聘中文老師難嗎?為什么?
    5.您怎么招聘中文老師?有任何標準?
    6.為什么您的學校只有一位老師?也還是使用年齡比較大的中文老師?
    7.您認為運行漢語課程有沒有一些障礙?比如設置中文課程、招聘中文老師、家長、 教材、等等。
    &您認為有什么辦法開發這所學校?
    菩提高中學校校長的答案:
    1.我認為學習中文很重要。因為現在在世界上中文作為第二個語言。
    2.以前我們中文課程的課時是4節課,因為印尼政府對中文課程的政策是每個 學校只能上中文課兩節課。其實對我們來說上兩節課中文課不夠,但是政府已經定 了,我們也不得不減少2節課。
    3•在我們的學校學生很感興趣學習中文。我們有中文課外活動,大部分學生都 參加這種活動。你現在可以看我們明天開展一些中文比賽,比如唱歌比賽、演講比 賽、等等。
    4.我認為招聘中文老師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在我們的學校當老師的工資很低, 而現在的年輕人要找比較高的工資。我個人認為如果要找比較高的工資不是做老師 的工作,而且作為商人或者在公司工作。要當老師是要做辛苦的工作,比如做PPT、 做教案、備課,回家的時候還是要批改作業、給成績等。所以我覺得要當老師的年 輕人很少。
    5•我們一般招聘老師使用報紙廣告或者使用MGMP (教師學會組織)。我們沒有 什么標準招聘老師,因為教師學會組織已經有自己的標準。如果使用報紙廣告招聘 老師,我們的標準只是教師會聽說讀寫中文,然后這里的老師訪談新老師使用中文, 訪談內容關于遇到一些問題,你怎么管理學生和考他們的中文水平。
    6.我們的學校只有一位中文老師,因為我們的學校共有12個班級,每周每班中 文課只有兩節課,等于一位中文老師一周的工作量是二十四節課,所以一所學校有 一位中文老師已經足夠了。也還是使用年齡比較大的中文老師,因為他還是有力量 教書、中文水平很高、經驗也多。
    7.我們運行漢語課程沒有很大的障礙,但是像我剛才說的學生對學習中文非常 感興趣,但是因為中文課時太少,所以我們開中文課外活動。
    &我認為增加中文聽力室和增加學校的活動,比如讓學生做一個短文,然后最 好的短文放在印尼國際日報。
    參考文獻
    1、 專著
    [1]郭熙•華語研究錄[M].商務印書館,2012年.
    [2]黃昆章.印尼華僑華人史[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卩]姜興山.戰后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MJ.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
    [4]劉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年.
    [5]湯儒孝.Cina BentengfM]. Gedung Pertemuan Hengky. 2011 年.
    [6]游祿中.印尼華人之命運[M].時代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7]Eddy Prabowo Witanto.Meretas Latar Sqarah Migrasi Etnis Cina ke
    Indonesia[M] .Universitas Kristen Petra Surabaya.2002 年.
    [8]Fukuda Shozo.With Sweat and Abacus:Economic Role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on the Eve of World War H [M].Singapore:Select Book. 1995 年.
    [9]Mahandis YlThamrin. Sang Naga di Barat Jakarta[M]. National Geographic, 2014 年.
    [10]Oey Hok Tjay.Catatan - Catatan Sejarah Masyarakat Tionghoa Tangerang di Zaman Dahulu dan Sekarang [M] .Bhagyanara. 1981 年.
    [11]ProEKong Yuanzhi.Silang Budaya Tiongkok-Indonesia[M].PT Bhuana Umu Populer.2005 年.
    [12]Dr.Han Hwie Song.Orang Tionghoa di Indonesia: Asal Usui, ProvinsiaHsme,Peranakan,Totok dan Kerjasama Dalam Tubuh HuaYi [N].Suara Baru.2009 年.
    [13]印尼國際日報•雅加達首都華語教師學會[N], 2015年, 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50115/173683.shtml
    2、 學位論文
    [1]博碧達•印度尼西亞高中漢語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 2010年.
    [2]范文娟•泗水華文教育的現狀和前景[D]:[廈門大學,碩士], 2006年.
    卩]豐采•初級階段,《漢語教程》與《發展漢語》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 2013 年.
    [4]劉華斌•冷戰后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 2006年.
    [5]宋阿麗•印尼華文補習學校(班)華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 碩士], 2013 年.
    [6]游錘婷.印度尼西亞DIPONEGORO高中漢語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廣東 外語外貿大學,碩士], 2013年.
    [7]鄒保川•印尼萬隆華文教育現狀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 2011年.
    [8]張萌•印度尼西亞漢語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 2013 年.
    [刃 Shinta Agustin.Kerusuhan Cina di Tangerang Tahun 1946[D]: [Universitas Padjajaran, Sastra Tingkat Satu], 2011 年.
    3、學術論文
    [I] 鮑文君•后蘇哈托時代印尼華人政策調整與影響因素[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 年,6期.
    ⑵ 蔡賢榜•印尼華文教師隊伍現狀及培養對策[J]•海外華文教育,2005年,4期.
    [3] 甘智林•論當前印度尼西亞高中華語教學的幾個問題[J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4] 耿紅衛.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現狀[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 年,3期.
    [5] 郭健•印尼華校師資發展概況一一問題及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2期.
    [6] 黃昆章、陳維國•關于印尼發展華文教育的幾點思考[J].東南亞縱橫,2002年,12 期.
    [7] 賈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4期.
    [8] 李璐•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JJ.當代經理人,2006年,12期.
    [9] 連榕.印尼華文教師主觀幸福感、職業倦怠、職業承諾的現狀及其關系的研究[幾 教育探究,2009年,3期.
    [10] 林奕高•印尼華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J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2期.
    [II] 劉華、程浩兵•近年來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趨勢[J].東南亞研究, 2014 年,2 期.
    [12] 馬亞敏、李欣穎.國際化視野下的中小學漢語教材一一談《輕松學中文(青少年 版)》編創理念[J]•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4年,第1期.
    [13] 馬躍、溫北炎.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從社會問卷調查看印尼華 文教育的狀況[J].東南亞縱橫,2003年,9期.
    [14] 馬躍、溫北炎.印尼華人的民族權利與華文教育問題[J].東南亞研究,2008年, 第1期.
    [15] 牟蕾.華裔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述評[J].語言文學研究,2014年,18期.
    [16] 唐燕兒•印尼華文教師的現狀與對策[J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7] 王冬.高校自編教材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成人研究,2010年,20期.
    [18] 汪敏鋒.印度尼西亞華文補習班(學校)現狀之調查與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2 年.
    [19] 王衍軍、張秀華•多語背景下印尼華語教師語言態度調查一一以雅加達地區華語 師為例[J].東南亞研究,2013年,6期.
    [20] 溫北炎•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狀和前景[JJ.暨南學報,2001年,4期.
    [21] 溫北炎•試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2 期.
    [22]溫廣益.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J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7年.
    [23]肖祥忠.印尼漢語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J]準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 2期.
    [24]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2004 年,3 期.
    [25]宗世海、王妍丹•當前印尼華文師資瓶頸問題解決對策[J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 報,2006年,2期.
    [26]Hermina Sutami.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 di
    Indonesia[J].Paradigma, jumal kajian Budaya.2016 年.http://www.paradigma.ui.ac.id
    4、網絡文獻
    [1] Kementerian Pendidikan dan Kebudayaan. Data Pokok Pendidikan Dasar dan
    Menengah. 2016/2017, www.dapo.dikdasmen.kemdikbud.go.id/sp/1/28000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deyu/6584.html

    上一篇:泰北美斯樂原國民黨孤軍后代華文教育發展研究

    下一篇:菲律賓中正學院華文教育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