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研究

    發布時間:2022-08-13 18:11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緣起
    初中語文古典詩歌富含人格教育要素,是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資源。初中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利用初中語文古典詩歌培養學生擁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全人格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國家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歌所占比重加大,所選詩歌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優
    秀作品,蘊藏著大量的人格教育要素,具有重要的人格教育價值。充分挖掘古典詩歌中蘊含的人格教育思想,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感染和人格熏陶,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初中語文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就是通過初中生對古典詩歌的學習與掌握,理解并
    領會豐富的人格教育要素,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以及人格理想,在誦讀、涵詠中,在熏陶、感染下,在體驗、體悟中,在“入境”、共鳴中,蕩滌心靈,完善人格。那么,如何通過初中語文古典詩歌,實現新課標中語文教育這一目標呢?這正是文試圖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近年來,青年人格問題日漸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效果不理想。詩歌教學重視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內在人格作為培養的關注點。古典詩歌在人格教育方面有著獨特優勢,研究古典詩歌人格教育不僅符合語文學科要求,而且符合當下課程標準,同時可以彌補現有詩歌教學研究的缺憾,為人格教育實踐提供重要的參考與借鑒。
     
    陜西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儒家重視詩教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詩歌來培養和塑造君子人格,這與當代初中生的人格教育目標是相通的。蔡元培先生的“健全人格教育理論”,對當代初中生的人格教育仍有指導意義。通過研究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整合相關研究資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建設性觀點,為理論研究添磚加瓦、為人格教育探索路徑。
    2.實踐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重視詩歌教學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以人格為切入點的教學理論,將豐富詩歌教學方法,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力和鑒賞力,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重新觸碰詩人的內心世界,熏陶感染,養成理想人格。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人格的建構和完善離不開人格教育,借助詩歌教學進行人格教育,是構建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截至目前,研究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文獻和成果較少,部分成果散見于“語文人格教育”和“詩歌人格教育”的碩士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和相關專著中。以“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為主題,現將搜索到的文獻從以下“語文的人格教育研究”“現代和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研究”“初中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研究”三方面進行梳理。
    (一)語文的人格教育研究
    1.期刊論文方面:宗平是國內較早研究語文人格教育的學者,他的《中學語文教學與健康人格教育》①,運用思辨的方法,從人格教育的內容、語文教材人格教育因素層面進行挖掘,結合學生心理和語文學科特點對人格教育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李寶光、陸省州的《程翔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之比較》②,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對程翔、程紅兵的語文人格教育理念和實踐方面的做法進行了比較研究,提出了教師的認知方式、個性氣質、教學風格都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的觀點,豐富了人格教育要素的構成;在比較兩位語文名師的實踐教學后,進一步提出了培養學生理想人格要抓住語文教材資源、立足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放眼課外實際生活、在學習① 宗平 《中學語文教學與健康人格教育》,《懷化師專學報》,1994 年第 3 期。② 李寶光、陸省州 《程翔與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之比較》,《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年第 2 期。
     
    和生活的點滴中塑造學生的內在品格的建議。該主張拓展了人格教育的開展范圍,將課內課外連接起來。張穎的《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人格教育觀》①,對名師教育思想進行了專門研究,得出了人格教育觀是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結論。隨后,不同類型學校的語文人格教育研究如雨后春筍大量出現,如孔義平的《體院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探討》②、黃世純的《談中職語文的人格教育功能》③、盧素俠的《談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實施人格教育》④,分別從體院、職校、大學這些不同類型學校出發,探討了語文人格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從以上研究中感受到不同類型學校都有著人格教育的共同需求。隨著語文人格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少研究從更具體的教學類型、甚至教學課例著手進行人格教育研究。如王麗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⑤,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入手研究人格教育的作用。這一論題與本文所研究的詩歌的人格教育有著共同的旨歸。楊友生的《語文教師踐行人格教育的途徑》⑥,認為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語文活動都是進行人格教育的良好途徑,并提出了語文教師言傳身教的人格教育觀,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邢曉寅、魏雅帆的《程紅兵〈雨霖鈴〉語文人格教育探析》⑦,從單篇經典教學課例出發,探討了如何在一堂語文課上貫徹人格教育理念,提出一些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綜上所述,一方面語文的人格教育研究視角多樣,有從人格教育要素層面,有從學校類別層面,有從課文體裁層面,從教學環節層面,還有從人物層面進行的研究,這為本論文關于人格教育及理論基礎提供了參考與指導。另一方面語文的人格教育研究偏重于思辨,而實證研究則略顯不足。

    2.學位論文方面:唐名剛的《中學語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⑧,分析和研究了人格
    教育的意義、不足、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研究較為全面但略顯寬泛。王麗麗的《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實驗)選文中人格教育內容研究》⑨,界定了人格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標準,綜述了人格教育思想,梳理了教科書中蘊含的人格教育要素,提出了實施策略。為深入認識人格、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提供了參考,但提出的實施策略略顯單① 張穎 《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人格教育觀》,《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 5 期。② 孔義平 《體院語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探討》,《安徽體育科技》,2002 年第 4 期。③ 黃世純 《談中職語文的人格教育功能》,《職教論壇》,2002 年第 1 期。④ 盧素俠 《談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實施人格教育》,《中國成人教育》,2008 年第 1 期。 ⑤ 王麗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甘肅農業》,2010 年第 12 期。⑥ 楊友生 《語文教師踐行人格教育的途徑》,《文學教育(下)》,2011 年第 3 期。⑦ 邢曉寅、魏雅帆 《程紅兵〈雨霖鈴〉語文人格教育探析》,《文學教育(下)》,2021 年第 3 期。⑧ 唐名剛 《中學語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年。⑨ 王麗麗 《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實驗)選文中人格教育內容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陜西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薄。吳娟的《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研究》①,介紹了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的內涵、基本特征和實踐探索,分析了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的不足,并從遵循的原則、采取的途徑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這幾方面提出了啟示,這為本文研究人格教育的內涵提供了借鑒意義。李雪的《余毅與程紅兵的中國人格教育比較》②,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兩位名師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異同,并提出了相應的啟示。比較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深入剖析兩位名師的人格教育思想。郭山山《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③,提出以詩文為載體,結合高中生人格特點,通過詩文教學方法的探索,突出了滲透人格教育的對策。論文采用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以上論文從人格與人格教育思想、人格教育內涵、人格教育要素、人格教育遵循的、方法和策略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調查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這對于筆者研究本論題而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發,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現代和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研究
    1.期刊論文方面:郭劍卿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詩歌教學的育人價值》④,提出文本細讀、意境分析、情感體驗是人格教育的途徑,為詩歌的人格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不足之處是研究內容需要深入。陳麗麗的《古詩文教學與學生健康人格培養》⑤,重視朗讀和想象,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觀點中規中矩,同時也論證了古詩文的重要人格教育價值。歐金全的《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⑥,提出利用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其中課外活動中的“每課一詩”背誦比賽是個好方法。侯利軍的《親近經典,承續傳統——論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⑦,從古詩文體裁出
    發,提出從“學古文”到“繼傳統”再到“學做人”的教育思路,提出的引導法、啟發法、創造法和實踐法的人格教育方法給人啟示。劉煥煥的《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方法之我見》⑧,以北島的《回答》為例,提出激發興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誦讀法這幾種現代詩歌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策略雖然無多少新意,但這篇文章提出了教學平等對話,主張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合理的鼓勵機制。戴險峰的《泉眼細流,潤物無① 吳娟 《程紅兵語文人格教育研究》,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年。② 李雪 《余毅與程紅兵的中國人格教育比較》,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年。③ 郭山山 《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天水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20 年。④ 郭劍卿 《中國現當代文學詩歌教學的育人價值》,《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 年第 6 期。 ⑤ 陳麗麗 《古詩文教學與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現代語文》,2008 年第 8 期。
    ⑥ 歐金全 《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新課程研究》,2012 年第 6 期。⑦ 侯利軍 《親近經典,承續傳統——論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輕工科技》,2014 年第 7 期。⑧ 劉煥煥 《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方法之我見》,《山西師大學報》,2014 年第 11 期。
     
    聲古典詩文的情志因素對中學生人格的影響》①,從古典詩文的情志因素出發,通過詩歌中的某些人格教育要素進行人格熏陶,提出的人格教育要素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郭明顯的《以〈星星變奏曲〉為例談現代詩歌教學》②,著眼于詩歌情境創設、背景介紹和題旨解釋的教學側重點,指出詩歌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提出了“題解導學、誦讀感知、聯想品味和自我提高”,思路清晰、前后連貫、師生聯動的教學思路值得筆者借鑒。綜上所述,學者們對詩歌的人格教育提出了多種實施途徑,如學生方面的誦讀背、體驗感知、聯想品味、練習,教師方面的引導法、啟發法、創造法、實踐法、感染熏陶法,豐富了現代和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不足之處是研究的系統性不強,提出的途徑、方法需要相關理論的支撐。2.學位論文方面:張慧志《試論中國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人格教育》③,提出要重視古典詩歌的德智美教育功能,進一步指出品味意境、創設情境和關注主體的實施策略,強調了教師的品德和能力在施教中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值得借鑒,但人格教育對象的指向不明,使得實施策略流于粗陋。吳清華的《中學古典詩歌教學與中學生健全人格建構》④,從現代詩歌教學與人格教育的契合、現當代詩歌教學的范圍、數量及要求這幾個層面進行分析,提出了四大模式及其心理機理和實施方法,為研究詩歌的人格教育提供了心理機制。不足之處是缺乏對中學生人格的介紹,提出的策略針對性不強。范愛蓉《論中學語文古典詩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格塑造》⑤,針對邊塞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詠物詩的特點,提出了古詩文教學中人格教育的實施措施,其研究較為深入。在人格塑造目標上,筆者認為還可以更全面些。程華薇的《中國古典詩歌的人文精神與青少年人格教育》⑥,對中職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進行了研究,在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四個方面提出了獨立的見解,給人以啟發,但論述需要更加深入。齊靜怡的《古典詞教學與初中學生健康人格的和諧發展》⑦,基于美學和心理學理論基礎,提出了“吟詠領悟、教學詩詞、審美鑒賞、嘗試創作”健康人格的教育途徑,這是其重要的閃光點。① 戴險峰 《泉眼細流,潤物無聲——古典詩文的情志因素對中學生人格的影響》,《新課程研究》,2016 年第 5
    期。
     
    5
    陜西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葉艷玲在《論李杜詩歌教學對中學生人格形成的價值》①中,運用了問卷調查法和案例法研究了詩歌的人格教育,并提供了《登高》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兩份教案。值得注意的是,論文以李杜詩歌為著眼點研究詩歌的人格教育,為筆者對人格教育的思考提供了參考價值。鐘夏欣的《杜甫詩歌教學與中學生的人格教育——以福州市 A高中為例》②,運用文獻研究、教師訪談、教案分析方法,考察杜詩教學課堂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行性人格教育策略。綜上所述,關于現代詩歌和古典詩歌的研究較為成熟,其中所提到的教學方法能具體落實到實際課堂教學當中。但缺少對現代和古典詩歌教學方法的對比研究。將兩種詩歌的教學法結合起來,才能更加科學有效地實施人格教育。
    (三)初中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研究初中古典詩歌的人格教育研究較少,從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僅有兩篇相關的學術論文。劉歡的《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③,借助文獻法、歸納法、觀察法和訪談法,探究了初中古詩文人格教育,提出了實施人格教育的方法。該研究較為深入,不足之處是實施方法 d 缺乏理論支持。蔡培悅的《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④,運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從理論基礎、問題及歸因和實施策略的思路出發,對初中古詩文人格教育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研究較為深入且邏輯性強。兩篇論文給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研究帶來了很大啟發。國外關于初中古典詩歌的研究寥寥無幾,大多立足于外國詩作的文藝評論。國外關于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文獻資料也較少,多數集中在對人格的研究和人格教育的研究

    上。對于本論題的參考價值有限,在此不再概述。
    縱觀目前的研究現狀,大多數論文集中在語文人格教育,古典、現代詩文的人格教育等方面,單獨的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研究較少。學校層面涉及到小學、中學、大學、職教,初中階段語文人格教育研究較為不多。目前還沒有研究者對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進行系統研究,因此本論文在學界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對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進行系統研究。使初中古典詩歌在人格教育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① 葉艷玲 《論李杜詩歌教學對中學生人格形成的價值》,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年。
    ② 鐘夏欣 《杜甫詩歌教學與中學生的人格教育——以福州市 A 高中為例》,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③ 劉歡 《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年。④ 蔡培悅 《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年。
     
    緒論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創新之處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為研究對象,探討古典詩歌與人格教育之間的關聯,分析古典詩歌進行人格教育的理論依據、重要性、優勢所在,以及古典詩歌中的人格理想及詩教功能,對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現狀、問題、成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論文的主要框架如下:第一,人格、人格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通過界定人格、人格教育的概念,闡述人格教育的基本特點,進而提出人格教育理論基礎,為后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邏輯起點。第二,探究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與人格教育的緊密關系。以探究初中語文古典詩歌與人格教育的關系為起點,揭示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優勢、詩歌中所蘊含的人格理想和詩教功能,借此闡述古典詩歌與人格教育的內在關聯。第三,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成因。通過文獻梳理、問卷調查、個別訪談、課堂觀察、課程設計案例分析,歸納出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其原因。第四,根據前期的分析和歸納總結,提出富有針對性、建設性、切實可行的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對于初中古典詩歌人格教育這一課題,與之相關的研究較為豐富,已有的文獻為本課題的研究將提供充裕的借鑒資料,給本人的研究起到啟發、引導、指導的作用。通過對已有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歸納和借鑒,發現現有研究的空白點、薄弱點,從而確立自己論文的著力點和創新點。2.調查問卷法。選取不同教師和不同班級的學生,從古典詩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及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出發,設計具有不同維度的調查問卷,分析其中關于詩歌與人格養成的基本數據、不同觀點,在此基礎上探究切實可行的人格教育策略。3.案例研究法。選取代表性的詩歌教學案例,分析課堂實錄,進行分析和比較,學習名師詩歌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策略,為進一步完善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策略提供參考和借鑒。
     
    陜西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三)創新之處
    1.結合古代詩教理論,挖掘古典詩歌與人格教育的關聯,分析詩歌中蘊含的理想人格因素,激發學生和教師學習、鑒賞、傳承古典詩歌的濃厚興趣,在潛移默化的詩歌品味中塑造良好人格。
    2.以傳統和現代人格教育理論為基礎,古為今用,根據時代特點和當代初中生的人格教育規律與需求,探索一條更加切實可行的古典詩歌人格教育路徑。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deyu/2961.html

    上一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文化自信教育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