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發布時間:2022-08-13 17:50
    家風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黨和國家歷來珍視中華傳統文化,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1],這是在 2017 年中共中央出臺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意見》中被明確提出來的。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中華優秀家培育青少年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家風的文化資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通過加強新時代家風建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果效。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家庭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終生場所,家風以“生活化方式”熏陶著大學生的心靈,還會伴隨大學生歷經人生的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 研究目的
    伴隨著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縱深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是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影響,西方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產生極大沖擊,對大學生個體的道德法制、倫理政治等思想觀念的形成造成極大的威脅,致使一些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產生懷疑。

    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前提下,個體意識和個人利益被逐漸強化,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社會中出現了鉆營逐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抬頭,享樂主義思想泛濫,重物質輕精神抑或是物質豐盈而精神空虛等等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也是當今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對的嚴峻挑戰。優秀家風是精神健康成長的重要源頭,中華優秀家風是傳承我國主流道德文化的載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化家風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家風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家庭基礎,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化、生活化,為獲取大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供幫助。1
    哈爾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中華優秀家風還是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橋梁,但隨著家庭規模的不斷縮小,傳統大家族時代留下的一些家風漸漸出現了傳承鏈斷裂的現象,而社會上出現的不良道德風氣又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不良影響,如孝道的式微、鄰里間的糾紛、人際關系淡漠等一系列關乎思想政治教育與倫理道德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時還危害著社會風氣。因此,黨和國家適時提出“注重家庭”、“重視家風”、“重視家教”等一系列重要方針,使家風家教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15 年 2 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風。”[2]為了解決社會道德問題,也為了凈化社會風氣,需要培育新時代的優秀家風。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時代需要,并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本文針對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存的問題,而后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理論思路和實踐路徑。

    (二) 研究意義
    本研究為創新現代家風建設、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學理價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宏觀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風這種微觀載體,才會使其變得具體而鮮活。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義、缺乏合作精神道德滑坡等問題,均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是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為優秀的家風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它對個人的健康成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影響,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也需要我們建設新時代優秀家風。從這個意義講,試圖以中華優秀家風中的文化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場域;同時也通過發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試圖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家風的文化資源和教育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輸能量,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首先,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提升有效性、倡導增強針對性、提倡完善系統性,都是為了從理論層面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作為精神風尚的家風對大學生道德養成具有根源性的影響。從“家風”這一熱點問題切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旨在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其次,從應用前景的角度來看,社會由許多個家庭“單元”組成,作為社會
     
    第一章 緒論
    基本單元的家庭所形成的家庭風氣會影響社會的風氣。中華優秀家風中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在社會價值多元的當下,弘揚優秀家風,積極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事關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事關時代新人的健康成長,事關政治生態純凈,事關黨風的優良。中華優秀家風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培育出的大學生往往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擁有正確的“三觀”,光明磊落、公正無私、勇敢堅毅,不被逆境所阻隔,不為私利而鉆營,逐步向著成為“四有新人”的目標前進。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關于“中國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從文獻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為著作類文獻資料、論文類文獻資料、相關政策法規等文獻資料三種類型:著作類文獻資料包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西方一些著名學者關于家庭、教育等論述的有關著作。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關于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的理論,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美國作家威廉·貝納德的《哈佛家訓》,英國查斯特菲爾德所著《查斯特菲爾德伯爵家訓》等等。第二類是對中華優秀家風、家訓、家譜的研究著作,這一部分的資料內容豐富,包括中華傳統家風家訓的經典原文著作,如《顏氏家訓》、《袁氏世范》、《曾國藩家書》等,還包括中國紅色家風的經典原文著作,如《魯迅家書全編》、《陳云家風》等,以及對這些經典著作的研究評論與分析整合類專著和匯編,如周海生的《守家訓,樹家風:自古齊家即有方》、趙文彤的《中國歷代家風家訓大全》、李存山的《家風十日談》等。第三類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著作,這一類研究成果豐碩,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陳萬柏、張耀燦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鄭永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沈壯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吳潛濤、徐柏才、閻占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劉社欣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宋錫輝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導論》、鄧演平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等著作。第四類是對本研究各層次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參考價值的著作,目前尚未找到“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著,但是相關書籍可以為本研究提供十分必要的參考價值,如謝青松的《中國傳統家風家訓與
     
    哈爾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當代道德建設》、靳義亭的《培育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郭太銘的《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等。論文類文獻資料:截止到 2022 年 1 月 1 日,中國知網上以“家風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模糊檢索,可以查閱到 155 篇相關學術論文,以“家風德育”與主題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包含文獻資料 52 篇,以“家風”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查找到相關學術論文 6681 篇,如肖群忠的“家風家規與立德樹人”、白海燕的“好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施敏峰的“傳統家訓中的倫理道德教育理念以及當下價值探析”、夏江敬的“淺析優良家風家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蘊”等等。從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來看,截至到 2022 年 1 月 1 日,可以查閱到“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 4 篇相關博士論文:中國礦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劉海芳的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南昌大學曾平生的“習近平家庭建設觀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師曉娟的“家風對藏族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影響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宇的“明代家訓德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另外還包括三十余篇碩士學位論文,如東北師范大學牟冬梅的“家風:思想政治教育微觀場域研究”、西安理工大學龐云晨的“優秀家風家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海師范大學梁珍珍的學位論文“優良家教家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實現路徑”等等。黨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和重要講話等文獻(文件)類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在加強優秀家風傳承和其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制定實施了諸多政策、法律法規和有關重要會議、話等文獻(文件)。近年來,家風建設被廣泛關注,國家相繼出臺了系列法規、規章、條例:共產黨員“帶頭樹立良好家風”被寫入黨員自律準則,國家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重
    要性,2021 年 10 月 23 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家庭教育相關具體問題上升到了人民意志、國家法律的高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倡導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

    (一) 國內研究現狀
    近年來我國已有一些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圍繞“家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研究,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備受學界關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關于“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章 緒論
    1. 關于家風基本理論的研究
    一是家風的概念:
    目前,很多學者對家風的涵義進行了研究,例如:孫蘭英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價值觀,是調整家庭成員之間利益關系與情感關系的道德行為規范[3]。萬俊人指出:家風即家庭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和積淀起來的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風范和道德倫理品格[4]。李建華認為:家風是家庭在世代繁衍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以及為人處世之精神風貌的總和[5]。學者們關于家風概念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家風是家庭(家族)世代傳承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家風對家庭成員起著規范、約束、調節的作用。
    二是家風的功能:
    張艷斌認為,家風具有教育功能,而這種教育功能體現在教育關系是滿含情感性的,教育影響具有持久性,教育內容具有全面性,教育方法的靈活性 [6]。劉霞認為,中國家風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精髓,家風涉及個體道德、家庭倫理、社會公德和民族氣節等重要的倫理內涵[7]。羅國杰先生認為,健康向上的家風,有利于新時期家庭美德和社會主義新道德——勤奮好學、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誠實守信——的構建。郭煥永認為:家風建設是與社會經濟、社會進步相互促進的關系,優秀家風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8]。以上各位學者提出了家風的重要功能,對我們在新時期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家風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界關于家風功能分析的總體觀點是一致的:認為家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上觀點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中華優秀家風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提供有益參考。

    2. 關于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一是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劉海芳提出,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關,二者都是注重教誨人們如何做人,都反映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要培養遵守社會道和法律規范的人,都是要培養能夠自覺接受社會主流思想的優秀個體,都是要培養具有強大正能量的優秀個體。陳根法指出:“家風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與文明,對社會有強大的輻射功能。”張艷斌指出:家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好
    哈爾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家風是家庭成員正向“三觀”的培育基地;好家風引導家庭成員的行為規范;好家風傳承家庭文化;好家風促進社會和諧 [9]。龔曼霞認為,家風是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家風影響著個人品德的養成和社會風氣的形成,家風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環節。俞佳奇認為,中華傳統家風在教育子弟的過程中,一直在發揮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中華傳統家風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中華傳統家風資源豐富,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勢,中華傳統家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鑒。以上學者探究了家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認為中華優秀家風傳承了中華優秀道德思想,中華優秀家風的資源和方法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補充,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資源價值和方法價值。

    二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研究:
    夏江敬教授認為,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無聲的力量,對大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將優秀家風家訓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對營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劉巧梅指出,大力弘揚好家風是符合時代要求的。良好家風是每個人內心所認同的規則,良好家風包含與時代相呼應的正能量,良好家風家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補充。李雁冰、李闖認為,家風可以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果內在與外在相統

    一,可以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體與社會效益相結合[10]。
    霍翠燕、霍翠霞認為,優良家風作為一種進步的社會意識,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充分發揮家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可以強化家庭教育作用,可以凈化社會育人環境,可以豐富高校教育過程[11]。綜合各位學者對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所述,可以得出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的結論。

    三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研究:
    張頤武教授指出:當下的社會已進入小規模家庭結構為主的時代,社會被分割為一個個小的家庭單元[12],這是家風建設的新特征也是新挑戰和新機遇。饒歡認為,新時代優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但是當下融
     
    第一章 緒論
    入工作還存下如下問題:一是學生對優良家風的認識不足;二是優良家風在高校的推廣不足;三是家庭教育與高校教育存在脫節。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社會變遷與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高校對優良家風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對優良家風的傳承投入不足[13]。覃娥認為,當前高等院校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承家風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邊緣化,重視性不夠;二是概念化,深刻性不夠;三是模式化,系統性不夠[14]。綜合各位學者對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這為進一步提出解決方案提供了前提。四是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學者們紛紛提出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舉措,其中不乏一些可操作性的對策和觀點。白海燕教授認為,把好家風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性的有益嘗試[15]。家風教育可以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依托“第二課堂”、還可以依托網絡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而言之,好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認真尋找道德教育的結合點,探索社會實踐道德創新點。戴木才強調:在新時代下,要更好地推進家風傳承。第一,要把家風傳承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支點。形成整個社會大家庭的“良好家風”。第二,現代家風建設要與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眾多場域的風尚建設協調一致 [16]。肖忠群教授指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育好家風:以文化底蘊傳承好家風;以科學健康的家庭教育鍛造好家風;以城鄉文明氛圍塑造好家風;以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引領好家風;同時,以城市精神弘好家風[17]。也有學者在“以家風家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討會中指出:“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風家教,應該特別注意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資源的開掘;發揮先進家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建立優秀家風家教宣傳的長效、聯動機制
    。(二) 國外研究現狀
    家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特有的工作重心。從嚴格意義上說,國外并沒有“家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自然也就難以見到“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學術研究,但家庭環境、家庭精神面貌會對家庭及家庭成員造成不同的影響,7
    哈爾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這一事實是各國都存在的,而且我們中國的家風文化也傳播到了其他國度,并影響了許多國家,一些國家學習、借鑒了我國的家風文化,模仿和改造了我國的家風教育的方式,另外,在國外也存在類似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日本有家庭教育協會,明確家庭教育的獨立性,重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相互融合,家庭教育協會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學習的研討會和交流會來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2004 年日本成立了一所八洲學園大學,這所大學將家庭教育課程列為本校的終生學習類課程。“日本仍留存著傳承家風家訓的歷史”[18],日本第一部較為完備的家訓文本為《私教類聚》,這部著作的產生深受我國《顏氏家訓》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家訓十五條》、《家訓十六條》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風作品。日本的女訓對中國的儒家倫理參考的較多,很多女訓文化作品是通過對中華儒家文化中女訓的直接翻譯而來的。在韓國,對家風家訓的編著一直盛行,而韓國的家風研究起源于對中華家風文化的研究,據統計,韓國歷代的家訓有九十四部之多[19]。韓國的家庭推崇“孝悌”、“長幼有序”、“夫婦禮敬”,而這些理念都源于對中華家風文化的吸收與借鑒。韓國文集編纂委員會搜集整理的《韓國歷代文集叢書》中收錄的韓國家訓文獻,包括家訓規約和針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書信、序記、雜錄等文獻。從這些材料可以看出,韓國家訓文化與宋代中國家訓的外傳和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美國沒有明確規定高校必須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在全國實行道德教育和歷史教育,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國,家庭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被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滲透性,美國作家威廉•貝納德的《哈佛家訓》廣為流傳,美國學者喬伊斯·愛波斯坦研究了一個專題:“創建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的伙伴關系”[20]。英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激發學生的公民責任感和愛國精神,英國教育家洛克認為,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的成長有極大的影響,英國的一位外交官查斯特菲爾德伯爵著成了《查斯特菲爾德伯爵家訓》一書。俄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氛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不能發生分歧”[21]。
    德國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對學校道德教育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居里夫婦是家庭教育的楷模,他們注重培養女兒勤奮節儉的品德。愛爾蘭學著在其所著《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一書中論述了家庭與學校的關系,著重分析了家庭的重要性。心
     
    第一章 緒論
    理學家多米尼克·卡佩拉強調,如果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經常地進行互動,學生就更有可能獲取有效的教育。國外許多學者或者組織機構雖然也研究家庭教育的意義,研究父母對子女成長的思想引領與行為規范,但是由于這些國家與我國在教育體制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本質差異,如果與我國的家風文化相比較,還有許多的不同之處。然而國外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雖然這些研究中沒有直接提到“家風”和“思想政治教育”,但其中蘊含著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了解相關成果有益于拓展我們的研究視野。綜上,國內外學者關于“家風”理論的研究以及家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論依據和參考。但專題討論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書籍與文章還較少,少數的這些文獻對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研究的基本問題亟待厘清。對于基礎問題的解決是研究的前提條件。比如現有的研究中對于家風概念的界定就值得商榷,上述文獻綜述中的核心觀點認為家風是家庭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對家庭成員的行為起到規范引導的作用,但同時家風也是一種傳統文化,這就需要在不同的語境中分析家風的概念。再如關于家風的建設問題,一定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提出建設策略。第二,研究的系統性有待加強。目前關于“家風”以及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層次甚廣,普遍存在抽象性、籠統性等特征,概述類成果較多,系統而深入的著作和論文較少。論文大多是直接以“家風家教”為主題的綜述。比如《新時代的國風與家風》、《家風乃是傳承社會道德規范的重要載體》、《以新時代優良家風塑造健全人格》等等,這些文章從宏觀上概括了家風的作用,但針對家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補關系方面的研究,家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如何挖掘中華優秀家風文化資源等問題的研究尚存深入探討的空間。第三,注重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與策略研究不夠。中華優秀家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同頻共振性,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關于將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目前研究成果不多,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理念和原則研究成果極少,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目前尚有深入研究的空間。
     
    哈爾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本文在借鑒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嘗試深入探索,并提出解決方案。研究的側重點在于了解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提出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路,旨在以中華優秀家風的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資源涵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根基;同時,探索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建立完善的中華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deyu/2960.html

    上一篇:中小學階段英國“設計與技術”課程和我國 勞動教育課程的比較研究

    下一篇:部編本初中語文古典詩歌人格教育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