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選題依據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1],在 2016 年中共五中全會上發布,綱要中闡述了:“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是身體健康。要以健康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以人民的身體為中心,以共建共享為基本途徑,強化個人健康責任,建立健全的國民保障體質,建設符合社會主義近代化要求的衛生國家。并建議應加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的身體保健教育,把有關的課程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課堂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總的來說是以落實保障健康為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把“健康中國”落實到每個中國人的身上,這與“健康中國”的目標相一致。其次,每
個人都必須參與到建設“健康中國”的創建之中,也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積極參加。大學生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對象,當今大學生在學校面臨學習上的難題,出身社會又要面對工作上的困擾,他們必須牢牢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身體基礎。據調研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機能水平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一直處于不斷下滑的狀態,在各個階段都出現了營養不足的情況,并且這個問題也日益增多;與此同時,肥胖癥患者的生長速度也很快,還存在視覺減退、脊椎彎曲、體重不足等問題。[2]健美操運動既可以增強體質,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健美操的吸引力和特質使其成為學校運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運動休閑項目,深受廣大大學生的青睞,近幾年在各大高校體育課程中占據一定的地位。青年學生身體素質急劇下降的過程中,發現最常見的特點是:腰腹的力量較弱,腹部和側腰的肥肉偏多,日常的運動表現為核心部位不穩定。而針對核心部位力量訓練的能力培養,則可以極大地緩解這一情況,這是對人體的體質和功能的提升。核心是支撐身體各方面的力量(特別是在競技體育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持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性,作為身體的支撐點,在力量的傳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主要以健美操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健美操簡單易學,在大學開展廣泛,在教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肢體動作協調能力,而忽視了鍛煉身體的核心力量。因此,本文針對有氧運動技術的運動特性,提出了一種新的健美操聯合核心力量的培養方法,并將其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加強其核心能力的鍛煉,從而使核心力量在健美操運動中得到更好的運用。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1.2.1 選題目的
本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健美操聯合核心力量訓練,以了解其身體素質的基礎以及獲取健康體適能的基本研究指標。研究高校體育課程健美操聯合核心力量訓練對高校體育鍛煉的有氧適能,肌肉適應性,柔韌性和機體組成成分等的效果,比較和探討了運動鍛煉前后身體素質的改變為目的,說明在健美操運動中結合核心力量鍛煉對于提高大學生體質、改善身體功能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1.2.2 選題意義
1.2.2.1 理論意義
核心力量是力量素質的一種,而力量素質是體能的重要部分。核心力量的訓練可以顯著提高力量素質,而力量素質的提高也就意味著體能的提高。健美操訓練在一定程度也能提升體能。對于大學生來說,進行體育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體能,而通過核心力量以及健美操訓練,這一目的就能被實現。本文將詳細解釋如何在傳統體育課中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核心力量訓練,通過教學實驗證明核心力量訓練聯合健美操訓練的必要性。
1.2.2.2 實踐意義
核心力量訓練在提升人體素質方面有重要作用,而本研究應用于學生體育課堂訓練。對于傳統體育課而言,核心力量訓練并沒有正式出現,學生了解相對較少。而在教師嘗試將該訓練引入課堂后,再結合健美操訓練,一方面學生對于提高身體素質認知深,另一方面,學生也了解到了更多鍛煉途徑,以此來養成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2 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的定義
2.1.1 健美操訓練的定義
健美操運動是一種在特定音樂節奏的伴奏下,運用特殊步法、肢體動作形成全身各種變化為核心的操化動作。在或輕快或激昂的伴奏下,形成徒手、器械的組合或組合動作,該動作或組合具有流暢性和規律性,從而達到健身、競技、表演等的體育活動。健美操分群眾化健美操和專業化健美操,群眾化健美操:以健美、健身、健心為主要目標的健美操,主要是為了鍛煉和提高體能,提高身體素質,適用于不同年齡層次的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人進行健心和健身;專業化健美操:專業化健美操是一種綜合、復雜、高強度成套動作的體育活動。專業化健美操包括操化難度、過渡和銜接三個環節(團體健美操還包括托舉、協作等)[3]。
2.1.2 核心力量訓練的定義
核心力量訓練是以身體核心部位為主要訓練對象的一種鍛煉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加強核心肌肉,增強對身體的掌控力,協調性,維持身體重心,是一種較為科學的鍛煉方式。在進行核心力量鍛煉的時候,核心部位的肌肉組織和肌肉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對身體核心部位進行神經的刺激,從而增強身體的動力和關節的柔韌性[4]。人的中樞核心部位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含骨盆部位的區域,是由腰、骨盆、髖關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部位,而中心則是身體的核心部位。身體最重要的肌肉群,就是身體的核心部位,這部分肌肉大約有 29 塊,主要肌肉包括腰、腹部肌肉和臀部肌肉。在功能方面,可以將其視為一種能量的聯結,從而使上肢和下肢的扭矩與角動量在各個年齡段的運動中傳遞。
2.1.3 體適能的定義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這個術語最早出現在 1897 年,并在 50 年代被科學界所關注。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5]最初起源于美國,是美國的一項保健訓練項目,歐美的大多少學者都認為:身體適應能力是一種特性。在體質的構成方面來看,體適能包括體能、體型、運動等適應能力;從生理學上來看,體適能能夠表現為在工作中的能力、對抗疾病的一種能力、以及在運動中表現的一種能力,同時也是人體身體以及身心所有構成要素的一種能力;而以生活中的角度來看,體適能是人們對于當下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接受適應的能力。體適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身體的適應能力,主要反映的是與人體健康相關聯的,另一種是與技術、技能相關的體適能。[6]健康體適能是和身體健康有極大關系的,主要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在最大程度上達到最佳的效能和功能。主要由幾大要素組成,分別是:靈活性,協調性,平衡性,速度,爆發力和反應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將體適能定義為:人具有某種能源,有能量,在生活中不會感覺到很累,并且有一定的時間來享受娛樂休閑活動以及有能力處理突發緊急事務。一些學者將把體適能界定為: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不會感到有心無力,而且對于日常的工作有大量的精力,可以在業余時間進行各種休閑和娛樂,并且有能力處理突發應急事件。[7]“體適能”的譯法,九十年代末,提倡的是以身體為本的理念,推廣素質教育在九十年代后期,主要樹立以健康為第一的思想,跟體適能相關的一些概念也被逐漸普及推廣。體適能一詞一般都會被看作是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體力是人體機能的一部分,是人體各種臟腑機能在生理運動中所顯示的一種機能。[8]是為了適應當下快節奏的一個生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活方式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文明,為保持身體健康而提出的一種理論[9]。是個體為了滿足生存生命的必須而具有的體能,其發展目標是有效地增進個體的體質,健全和提高個體體育活動的適應性,還能發展和提升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個體身體適應性的一種縮寫,指的是體能和精力都保持很好的動力,并且可以根據人體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鍛煉,以保持和提高身體的適應性。
2.1.4 體適能的分類及構成要素
體適能可以分為與體育運動相關的體適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及和身體健康相關的體適能[11]尤培建 [12]在《中國健康體適能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提及了與健康有關的體適能,側重于身體的健全和高品質的生命,主要包括了五個方面。1.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指人體吸入、運輸和利用氧氣的功能。經過長期的體能訓練,可以提高心臟和肺部的適應能力。2.柔韌度:是指人體最大的運動距離,提高人體柔韌性最好的方法是對關節和肌肉的牽伸,尤其是靜止狀態下的牽引是最好的。3.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重點關注的是體內的脂肪,使其維持在正常的重量。4.肌力(Muscular Strength):是指一次肌肉收縮的最大強度。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身體的各個肌肉組織都能夠適當地、平衡地發展,能夠很好地適應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5.肌肉耐力(MuscularEndurance):是在承受一定壓力時,再重復進行或者保持一種持續的力量。抗阻鍛煉是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的有效方法。所以說體適能主要由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身體柔韌、身體成分組成。
2.1.5 健美操聯合核心力量訓練的可行性
體通過核心力量訓練及健美操難度動作完成的實驗得出根據核心力量所訓練部位的不同選擇,通過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們的腰部力量,結合健美操,可以提高健美操動作的完成質量。使人體自身的平衡力和爆發力得到提升。[13]在競技運動中,健美操運動員需要具備基礎的力量素質,通過加強健美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素質,可以強化運動員的動作技術。[14]競技健美操技術復雜度高且多變,步伐及其運動速度變化較快。所以,為了完成這些動作時,運動員身體的管控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通過強化健美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來提高運動成績,所以健美操結合核心力量訓練也是選手能否取得佳績的關鍵要素。[15]
2.2 國內、外健康體適能研究現狀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2.1 國內健康體適能研究現狀研究
王紅雨 [16]對 70 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適能的特征以及增齡的變化進行了研究,選取350 多名 70 歲以上的老人,按年齡段將他們進行分組,70-74 歲為一組,75-79 歲為一組,80-84 歲為一組,85 歲以上單獨為一組,分別按 Rikli 設計的功能體能測驗和老年組的某些特殊指標進行了身體適應性測驗。本研究發現,70 歲以上老年人的身體適應能力指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尤其是 80-84 歲的老年人,其身體機能指數的降低幅度最大。老年人群中不同年齡老人的 BMI 無顯著性差異,并未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規律的改變,其中 75-79 歲、80-84 歲的老年人體質指數變化最大,80-84 歲、85 歲人群中,身體素質的改變幅度最大(P<0.05)。武海潭 [17]通過對體育鍛煉的不同強度以及不同負荷的體育課訓練等因素的分析,發現:(1)健康體適能可以明顯地提高班級的體能水平,增強學生對體能的消耗,并使學生的體能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女性的柔韌性提高的速度比男性快,而男性的立定跳遠提高更好;(2)健美操對提高大學生的情緒狀態有正面影響,而在疲勞、精力和情緒方面的提高方面,與控制組相比,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通過將不同的連續鍛煉時間和強度結合到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況的效果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①持續鍛煉時間越長,強度越大,對體育教學的訓練效果越好。②10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和15 分鐘的連續運動可以顯著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組成、肌肉力量和肌肉的耐力,5 分鐘內進行適度或以上的運動能促進心臟和心肺的發育,15 分鐘的連續鍛煉(高、中)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起到了良好的促進效果。況夢詩 [18]等采用 12 個星期的拉丁舞蹈訓練,探討了拉丁舞蹈對青年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發現,拉丁舞蹈對青少年的身體適應能力有不同的改善作用。李旭冉 [19]選取了瑜伽訓練結合抗阻訓練,采取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來區別的方法,對中年女性健康體適能進行了研究,選取 30 名 45 歲至 59 歲的健康中年女性為實驗對象。根據受試者身體成分、柔韌性、肌肉的力量、肌肉的耐力、心肺耐力五個方面的身體素質,以及 SPSS25.0 和 EXECEL2010 分析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對人體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結論:1.本研究所設計的兩種瑜伽和瑜伽的耐力訓練方法都是可行的,對中老年婦女的實踐活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瑜伽結合阻力鍛煉和瑜伽鍛煉都可以起到減肥減脂、塑造形體的作用。3.實驗組和控制組鍛煉都能提高中老年組的靈活性,但總體上,耐力鍛煉效果不明顯。4.瑜伽與阻力鍛煉相配合,可以增強肌肉的強度,從而減緩肌肉力量的丟失,降低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導致的患病概率。秦洪彪 [20]通過從不同運動形式對老年人群的身體適應能力差異進行了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的心臟適能、上肢的肌力、平衡和靈敏適能、 BMI 指數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不同運動形式老年人的上肢和下肢的柔韌適能、平衡和靈敏適能均優于單獨訓練的人群;在戶外進行“球類運動”的老人,其心肺適能、上肢和上肢的肌力、協5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調性和靈敏適能相對于單一訓練的人群更好;參與“廣場舞”的老人,其腿部的柔韌適能、協調性和靈活性適能都比較好;在健身之前做過熱身的老人,其上肢和下肢的肌肉耐力、柔韌適能、平衡和靈敏適能,遠優于沒有做過熱身的老人。滕春梅 [21]通過土家族八寶銅鈴健身操對女大學生健康體適能進行研究,實驗表明:三個多月后,八寶銅鈴操可以有效地改善和增強女性的體質,提高她們的心臟機能,增強她們的柔韌性和肌力。韓夢夢 [22]學者采用對比實驗為主,將健康體適能引入健美操教學,實驗表明:1、實驗班在實驗前后健康體適能的各項指標均有較大的改善。2、對照班級健康體適能實驗前后的主要健康體適能測驗,大部分健康體適能測驗項目無顯著差異。3、實驗后實驗班級和參考班級的健康適能測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員在實驗后肌肉耐力、柔韌適能、心肺適能均存在較大差別,但體質成分沒有顯著性差別。4、在實驗組和參考組中,通過在健美操的訓練中融入健康體適能,經過實驗后表現出了明顯的差別。彭南京、王粟 [23]等學者通過籃球運動對小學生健康體適能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干預后實驗組和參考組的體重,BMI,腰圍,臀圍,體脂百分比,腰臀比,安靜心率,1000m跑,身高,肺活量,立定跳遠,1 min 仰臥起坐,1min 跳繩,握力和背力等各項數據均有較大的改善,旋轉測試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和背伸測驗值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長期有規則的運動可以改善兒童體質,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強度,耐力,靈活性和協調性。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現目前大多數學者研究方向多數在健康體適能這一方面,通過一些運動方式以及不同負荷強度的干擾訓練表明,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健身人群的身體適應能力,增強自身的體質,強健體魄,對身體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2.2 國外健康體適能研究現狀
Ortega FB,Ruiz JR[24]等人的實驗,選擇西班牙青少年 2859 名進行體質測試,包括1357 名男生、1502 名女生。西班牙少年的身體素質與其身體機能的相關性主要由機體的肌肉力量、心肺能力等方面來體現。結果表明:與小年齡的青年相比,大年齡青年的肌肉適應能力更強。而小齡青少年中,其心臟肺適應能力明顯高于大齡青年。Kritpet Thanomwong [25]等人進行了各自的負重步行訓練和不帶負重的行走訓練對工作婦女骨骼的吸收及身體適應能力的影響。以朱拉隆功學院 38 位 36-60 歲婦女為實驗對象。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個小組:一組是實驗組,另一組是對照組。實驗組在行走
過程中穿上負重運動衣,而對照組則在不增加負重的情況下進行行走訓練。實驗以最大心率 65%-75%為最高心率,一次 30 min,一周 3 次。通過比較分析,包括均值,標準差,配對 t 檢驗,協方差分析,最小顯著性差異分析。實驗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骨骼吸收指標下降19.143%,21.849%。無論是在負重行走還是在無重量行走時,都會降低骨骼的吸收,改善身體的適應能力。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Ozcan Saygin 和 Yusuf Dükanci [26]在 2009 年度,對女孩的體質適應能力與體育鍛煉的頻度進行了研究。本實驗共有 60 名 9 至 11 歲的女學生參與。評估了對身體適能有關的心臟耐力適能、肌力及肌耐力、身體成分及靈活性的適應性。本實驗使用皮爾遜相關的測試變量。研究發現,適量運動和最高氧氣攝入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r=0.158)和脂肪比率(r=0.135)。Juliana Costa Shiraishi[27]等人通過 12 個星期的系統性瑜伽訓練對身體適應能力的影響,包括體重、體重指數、腰身、體脂百分比、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韌性等。這項實驗是在巴西利亞運動學校進行的,參與者是 25 位剛開始練習瑜伽的青年,他們的平均年齡是 22.36±2.4 歲。運動干預的時長為 12 星期,50min,一周兩次。干預的項目有身體姿勢,冥想等。用 7 個部位的皮膚褶皺來測量人體的脂肪百分數,用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實驗對肌肉力量和肌肉的承受性進行評價,利用坐姿的前屈度來測量其柔韌度,
做 12h 的 Cooper 實驗來評估心臟和肺部的承受能力。研究發現,12 周的瑜伽練習可以提高參與者的身體適應能力。各國選擇的健康體適能指數各有不同,選取的對象也不相同,但是通過對不同對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進行運動干預,得到的都是與之正相關的內容。通過研究對實驗對象的心肺、肌力、身體成分變化,可以發現健美操鍛煉可以提高參與者身體的適應能力。
2.3 國內、外健美操與核心力量相關研究現狀
2.3.1 國內健美操與核心力量相關研究現狀
何鳳 [28]等學者通過研究競技健美操中核心力量的作用,通過研究得出了采取對核心力量的鍛煉,可以改善做操類選手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的穩定性,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比起傳統腰腹的力量訓練要好很多,特別是對于訓練者本身軀干的穩定性有很大的一個提高。也得出了核心力量訓練在提高競技健美操技術動作的能力方面優于常規的體能鍛煉。通過訓練結果認為:常規的力量訓練和核心力量鍛煉有利于運動員的專長技術的發展,而在常規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負荷的力量和不同負荷的鍛煉可以促進運動員的專長技術的發展。孫濤[29]在《健康體適能在健美操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中提到了在中學將體適能的原理和訓練方法應用于中學體育健美操的實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主要測試項目有: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韌性。崔益梵 [30]等把核心力量訓練應用在健美操教學中,得出了:1、核心力量與普通力量鍛煉在力量、平衡、難度動作、成套動作等方面的成績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2、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對運動員進行球上的 1min 仰臥起坐、球上俯臥撐、球上單腿平衡持續時間、坐球單腿平衡持續時間、高位雙腿站 15 次、高位抬腿 15 次等,與正常的力
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量練習相比,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3、核心力量鍛煉使學員在完成有氧體操整套技術動作時有明顯的改善,其中核心力量鍛煉運動的完成指數明顯高于傳統力量。成依明 [31]學者通過實驗研究健美操與核心力量訓練,得出其核心肌肉群的工作特點是:不穩定的核心肌肉力量鍛煉可以提高核心肌肉的最大肌力,增強核心肌力平衡,提高核心耐力,提高核心穩定性,提高體操 C 級(跳遠)的困難——科薩克的 540°的跳臺,比穩定的核心力練習更有效,改善了運動員的身體協調性。何睿 [32]在《常德市市直初級中學健美操教學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指出,健美操是 力量和美感為特征,結合音樂、操類動作等綜合素質的一項體育活動。在形體塑造、協調性、節奏等各方面都有其獨到的優點。謝齊 [33]學者將核心力量訓練融入到健美操競技動作完成的訓練中,研究結果: ①對學生進行核心素質和常規素質鍛煉均能顯著增強學生的核心力量,與常規的鍛煉相比,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提升更為顯著。②加強高三學生的重心穩定與常規的力量鍛煉。常規的體能鍛煉對于高中學生運動重心穩定的改善作用不大,但對其進行了強化,這表明,與常規的力量訓練相比,核心力量訓練在提高競技體操運動員的運動重心穩定性方面,要優于常規的力量訓練。③核心力量訓練對高中生組合難度動作完成質量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表明,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相比,在提高學生對于動作的完成度以及動作的完成質量上更具有明顯的優勢。張碩 [34]在《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實驗研究》中得出:
1、主要鍛煉方式:仰臥頂臀、瑞士球、俯臥式、側撐式等,對專業化健美操選手的體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尤其是瑞士球,以及不太穩固的站姿和蹲姿,可以改善運動員的體質,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平衡性。通過這幾種對于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能夠對競技運動員的一個整體的運動能力有一個提高,也可以幫助競技運動員提高競技運動能力。2、核心力量對專業化健美操選手的核心體能鍛煉是有效的。在操化和連續的訓練中,運動員可以利用身體的力量來降低身體的負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運動員的體力,讓運動員的肢體協調更加地快速和準確。3、與常規的腰部和腹部的力量訓練相比較,中心力量的鍛煉能更快、更全面、更好地改善專業化健美操的整體水平。4、兩個短的時間內,對運動的效果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實驗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核心力量鍛煉后,平均分數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與實驗之前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區別。5、核心能力的鍛煉可以極大地改善體操選手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其中,軀干的穩定性對難度動作起著非常關鍵的影響,C(跳和躍)和 D(平衡性和靈活性)更是如此。經過了核心力量的鍛煉,無論是轉身,還是在半空跳躍,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姿勢,保證自己的軀干的穩定性,從而大大地增加了轉體和旋轉的完成度沈楊 [35]等學者通過將健康體適能應用于大學體育健美操,將健身適應的內容納入合肥師范院校健身項目,使學員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韌性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而且增強的程度比正常班級要大。加強健身運動項目的實施,可以顯著地提高實驗組的身體素質,并顯著地改善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將健美操納入體育健身項目后,實驗組在技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術考核和評價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其體能訓練有助于改善健美操的整體素質。健美操教學中加強健身運動的內容,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機會,83.45%的學生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15.42%的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意愿,有助于發展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將健身運動納入健身運動項目后44.03%的大學生認為掌握了健身運動的基本規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運動理念和行為習慣,促進了他們的終身健身。侯倩倩學者把核心力量融入到有氧訓練中,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查發現,通過有針對性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提高訓練者的核心力量,增強訓練者的爆發力、核心力量、柔韌以及靈敏素質,對身體素質有一定的提高。研究表明:將核心力量訓練應用于健美操訓練中,效果優于傳統的腰腹訓練,有利于完成健美操的高難度動作和組合動作,提高核心爆發能力以及運動成績,同時可以提升參與運動的靈敏和協調能力,促進在運動中取得更加優異的運動成績,合理安排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運動專項成績有積極作用,同時對健康也有促進作用。
2.3.2 國外健美操與核心力量相關研究現狀
Bergmark[36]通過對核心部位的分析,發現其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大肌群和小肌群。大肌群來源于身體表面,它的主要功能是做身體的大范圍動作,在身體的骨骼附近,有許多細小的肌群,是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Hodges[37]等人從生物上證實了核心肌肉群的不同形態在身體穩定性方面的作用是不一樣的。Stanton[38]等人以瑞士球為實驗對象,發現使用瑞士球會顯著提高身體重心的穩定性Kurt Hurley[39]等學者認為所有的運動都是圍繞人的核心肌群而打造的一套獨立的工作流程,所以所有的運動都需要核心肌群的支撐。而且在日常的訓練項目中都必須融入核心訓練的內容。
Tracy[40]指出運動中擁有較強的核心力量有利于人體力量素質的增長,同時可以增加身體的穩定,以此可以減少在從事運動時受傷的風險。
Jeffrey[41]在核心力量訓練理論的研究基礎上加入了核心力量的訓練,通過實驗得出遞進式的訓練能夠提升運動員的積極性,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快樂。Goldman[42]通過在核心力量訓練中加入了瑞士球的使用,經過 10 周的訓練后,發現運動過程中的身體扭轉和屈伸幅度增大,由此得出加入瑞士球使用的核心力量訓練所產生的效果更加明顯。綜上所述,通過在運動中加入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從而可以增加身體在運動中的穩定性。增加核心力量可以有效地增長力量素質,減少運動帶來的風險,進行針對性的核心力量訓練還可以提高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在健美操中加入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