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 方案與社會需求研究

    發布時間:2023-04-16 15:19
    目錄
    1前言 3
    1.1選題依據 3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3
    1-2. 1研究目的 3
    1.2.2研究意義 4
    2文獻綜述 5
    2. 1相關概念界定 5
    2.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5
    2. 2. 1國內對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需求的研究現狀 5
    2.2. 2國外對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需求的研究現狀 7
    3研究對象和方法 8
    3.1研究對象 8
    3.2調查對象 9
    3.2. 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至2016級在校生 9
    3. 2. 2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至2012級畢業生 9
    3. 2. 3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 10
    3.3研究方法 10
    3. 3. 1文獻資料法 10
    3. 3.2問卷調查法 10
    3. 3.3專家訪談法 12
    3.3.4數理統計法 12
    4分析與討論 12
    4.1主要概念界定 12
    4.2社會需求分析 13
    4.2.1社會需求現狀 13
    4. 2.2用人單位研究分析 15
    4. 3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研究分析 25
    4. 3.1培養目標 26
    4.3. 2 課程設置 26
    4. 4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調查研究 30
    4. 4. 1就業率 32
    4. 4. 2就業地域流向及行業分布 33
    4. 4. 3現狀滿意度評價 36
    4.4. 4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評價 39
    4. 4. 5優化調整培養方案的意見與建議 42
    4.5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在校生調查研究 44
    4. 5.1課程設置滿意度 44
    4. 5. 2學生能力現狀分析 49
    4. 5. 3社會就業現狀下學生未來規劃及期望 55
    4.6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初中體育課程內在聯系 57
    4. 6.1培養目標 57
    4. 6. 2課程大綱與教學內容 59
    5結論與建議 62
    5.1結論 62
    5.2建議 63
    6研究不足與展望 64
    6.1研究不足 64
    6.2研究展望 64
    參考文獻 -66 -
     
    1刖右
    1.1選題依據
    我國現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體育事業也需要與時俱進,不 僅可以使我國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還能更好地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 體育精神。帶動群眾,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對其優劣的評價也是衡量一個國家 的重要標志之一。體育教育專業作為較為成熟的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 體育教師,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體育教育專業已經連續幾年在就業排行榜上 亮了 “紅牌”,數據反映了該專業就業率相對較低、月收入低且滿意度低等現狀 與問題的出現,是供過于求還是自身的專業能力不夠?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 題。為此,如何符合社會的需求,更好地讓體育教育專業的在校生學習過程中 更好的利用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畢業后與社會自然接軌,達到各用人單位的標 準,是當務之急。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在體育學科排名第一,2016年被評為“8星級 專業型”稱號。同時作為體育學科中的領頭院校,無論在培養方案的制定,還 是在校園建設等方面,都為其他體育院校做出了榜樣及借鑒。通過在校生及畢 業生等領域的真實反饋,更好地為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在最高的平臺 上不斷地探索、發展與改進,建立“建設綜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一流 體育大學”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符合社會需求的優質畢業生。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21世紀,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我國體育事業也正在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 強國,國家就需要培養大量的體育人才來支撐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本論文以 社會需求為理論支撐,以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為基礎,探索2010 級和2012級畢業生就業結構、趨向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及2014級至2016 級在校生課程實施情況、課程內容所掌握程度、在課程設置中更想增加哪方面 課程以增強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研究。深入分析學生就讀于北京體 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實際的知識掌握情況、課程設置后的實施情況及未實施因 素;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步入工作崗位,通過對自我的評價及當 地體育需求,對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給予實質性地反饋,使北京體育大學體 育教育專業日后在人才培養和輸出方面與社會無縫隙接軌。
    1.2.2研究意義
    本論文期望,通過對我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校生進行實際調查研究, 參考用人單位的反饋,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揭示其中蘊含的特點和規律,為北京 體育大學今后更好地培養和輸送高質量、高水平,符合社會體育人才需要,拋 磚引玉。同時供其他體育院校分享借鑒,讓所有體育教育專業的院校,在制定 培養學生方面可以真正地符合21世紀體育教育人才的需要,使學生們走出校園 可以做到真正地“一專多能”,勝任體育領域中的工作,為體育事業錦上添花。
    2文獻綜述
    2.1相關概念界定
    (1)培養方案
    貫徹落實國家體育教育的發展,提高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各專業修訂 并執行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基本要求、主干學科與主要 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分、課程設置等內容。
    (2)體育教育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融合運動訓練專業、社會體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和包 括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體育休閑娛樂等專業的全部精華,是體育領域最為核心 的部分。⑴是最早、規模最大的主體專業,承擔培養體育領域,特別是體育教師 崗位的責任。
    2.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楊樺曲(2009)回顧了我校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和辦學理念,我校作 為全國的體育最高學府,從1953年成立中央體育學院,培養新中國體育專門人 才到2005年被批準為“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一路以“追求卓越”的精神 為國家輸送大量的體育人才,也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做出了更多成績。
    2. 2. 1國內對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需求的研究現狀
    2. 2.1.1關于社會人才需要的研究
    嚴德一等131 (2007)認為體育人才的需求與培養問題,置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閻守扶,張蘊琨•我國高等院校近10年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研究文獻回顧[J].首都體育學院 學報,2009.(03):266-272
    121楊樺.《追求卓越,推進中國特色高等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北京體育大學歷程回顧》[J].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3]嚴德一.《小康社會體育人才需求與培養問題研究》[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背景之下。通過R型因子分析對小康社會體育人才需求因素分析中發現:在服 務領域因子貢獻最大達到36. 221%,需要在今后開發一些新型產業,擴寬體育領 域。同時通過體育人才質量因子分析中發現:小康社會對體育人才的素質、學 歷等方面要求提高,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的轉變。通過體育人才需求數量因 子分析中發現:現如今體育教育人才數量,供大于求(0.82),供求平衡(0.06), 供小于求(0.12)還有一定需求空間,在體育教育人才培養上,必須改革與優 化并舉,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培養重心。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體育人才 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人多”轉為“人優”對體育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 作用。
    崔哲雄⑷<2013)發現,造成脫節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體育教育專業人才 培養沒有依據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要;高等院校教育與基礎教育缺乏有效的 交流機制。第二,高等院校在設置培養方案時應將目光向下看,而不是僅僅考 慮高校的師資力量,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進行制定,這樣不能完全的適應各個 地區體育教育人才的需要,所有的地域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不能以偏概全的 完成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位畢業生在走出校門便可以勝任教師崗位,而不 是在花費更多地時間在畢業后學習,這就造成了時間的浪費。
    2. 2. 1. 2關于就業形勢和能力的研究
    趙磊波⑸(2014):認為隨著21世紀競爭壓力的加大,筆者從時間結構上、 區域結構和能力結構上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存在就業能力的原因。大學生目前的 就業情況以及就業困難的因素,應從中認識到轉變這一形式不是朝夕之間的事 情,需要一個艱苦的過程。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具有良 好的心態是順利就業的必備基本心理素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就業發布會上表示叫“2016年就業形勢 比較復雜,去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由數據看出, 本科畢業生未來就業形勢艱巨,學生在現有的就業形勢下在校生有著對自己未 來的規劃和期望,以符合自身的情況。
    2. 2. 1. 3關于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研究
    [4]崔哲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脫節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 哈爾濱,體育學刊,2013
    151趙磊波.《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探討》[J]遼寧,科學中國人,2014
    161中國新聞網.人社部:2016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就業壓力尢http://career.eol.cn,2016.3.1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霍興彥,林元華(2012) [7]:認為體育教育專業教育要使學生掌握體育教師 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專業價值觀,而且也要掌握“可轉換的技能”在培養方案 中制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培養目標是通過專業系統的培養,滿足學生應當 發展的行為種類和畢業時應達到的具體質量標準。發現當前培養目標存在著兩 種觀點:第一,2003年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認為 應培養復合型人才,第二,培養體育教師、服務于體育教育事業,“厚基礎、寬 口徑”,但認為畢業大學生暫時還不能真正地達到要求。
    2. 2. 2國外對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需求的研究現狀
    .國外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及要求各不相同,關于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及 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研究都與我國有著不同的見解,以下為發達國家在該領域 的現狀。
    2.2.2. 1人才培養目標及模式
    尹昱(2009)間通過調查研究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方面分析了英國(以 牛津大學為例)的培養模式。認為“知識、能力和素質”是緊密相聯的整體,是 其培養眾多精英人才的關鍵。牛津大學本科生三者基本設計是由其人才培養定 位和社會需求決定的。對本科生三者的要求背后挖掘出此三元機構的基本設計, 這是構建牛津大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基礎。
    喻晶(2014)麗發現美國人才培養主要為,第一,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發 展,更加注重學生批判思維和個性化的培養與發展。第二,以學生需要為核心, 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模式。第三,“通才”教育。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 的掌握和理解,涉及的范圍面較廣,技術課學分較少。
    2. 2. 2. 2能力培養
    張宏杰、張元文(2006) [10](以海德堡大學為例)認為德國學生能力培養 上有以下方式:在理論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意識和綜合能
    171霍興彥,林元華.《關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目標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 (11)
    (8>尹昱.《基于培養方案的牛津大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研究》[叨碩士論文,2009
    191喻晶,《美國體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D]博士論文。2014
    110]張宏杰,張元文,中德兩國大學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
    報,2006(6):32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力,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術科教學設置中,側重強調授課方法,突出體 育教育專業并非運動訓練專業的特點。考核上,重視個人創造性、主導性及綜 合能力。
    韓志芳等(2017)⑴發現德、日在能力培養上共同點:實踐能力的培養。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實習期長達兩年。日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注重結合本國 的地理環境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注重教學方法的傳授,實踐教學較多,實用性 較強。
    2. 2. 2. 3課程設置
    孫晉海(2015)問認為英國是現代教育體育的發源地,體育專業課程的開 發、設置及教學上經驗豐富。英國沒有單一的體育大學,其體育專業貫穿于各 綜合院校中。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課為主,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設置 上與社會實際需要緊密相連。學習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做到了 “一專多 能”的人才培養。
    袁力(2007)⑴發現美國的課程內容設置分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注重 靈活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跨學科選修,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專業 知識的能力。專業選擇和選課方式彈性化,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學生為 中心,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終身的獨立性 學習者。
    3研究對象和方法
    3. 1硏究對象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及社會需求。
    z韓志芳等,《美、俄、德、日四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特點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8
    1121孫晉海,《我國高等體育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D]博士論文,2015
    113]袁力.中美大學本科課程體育比較及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75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3. 2調查對象
    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一-2016級在校生、2010級—2012級畢業生和用人單 位。
    3. 2. 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至2016級在校生
    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2016級在校生共1478人,共調查877人,占總數 的59%„其中來自華東地區103人(11. 7%)、華北地區186人(21. 2%)、華中地 區94人(10.7%)、華南地區161人(18.3%)、西北地區124人(14.1%)、西南 地區132人(15%)、東北地區77人(&7%),詳見表1。
    表1在校生統計信息
    年級 總人數 實際調查人數 百分比(%)
    2014 500 260 52
    2015 472 261 55
    2016 506 356 70
    總計 1478 877 59
     
    3. 2. 2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至2012級畢業生
    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2012級在校生共1333人,第一批就業人數950人, 占總數的71.2%,因論文需要調查第一批就業畢業生,各年級隨機抽取100人, 共300人。其中來自華東地區45人(15%)、華北地區86人(2& 6%)、華中地 區34人(11.3%)、華南地區44人(14.7%)、西北地區30人(10%)、西南地區 32人(10.6%)、東北地區29人(9.6%),詳見表2。
    表2畢業生統計信息
    年級 總人數(人) 就業調查 人數 實際調查 人數 百分比(%)
    2010 級 407 305 100 30.5
    2011 級 359 237 100 23.7
    2012 級 567 408 100 40.8
    共計 1333 950 300 31.6
     
    3.2.3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
    調查單位共51所,其中小學22所、中學22所、俱樂部3所、企事業單位2 所和公安部門1所,詳見附錄1。
    3. 3研究方法
    3. 3.1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類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為本研究內容的設計,研究框架的構思, 研究結果的預想奠定了理論基礎。
    (1)各類體育學術報刊、體育教育專業刊物、教育網等所刊登的社會對體育 教育人才需求、課程改革有關的各類研究論文、報告和文章;
    (2)在中國知網總庫中,以下四個檢索式進行跨庫精確檢索,即檢索式:摘 要=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摘要=體育教學、摘要=課程體系、摘要=體育教育and 課程設置、摘要=體育教育and培養方案等多種檢索方式。重點參考了其中六十 余篇期刊和學問論文。
    (3)與社會人才需求、就業能力、體育教育培養發展等相關專業論文和著作;
    (4)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社會人才需求、就業能力、體育教育課程設置、改革 等研究。
    3. 3.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按照問卷設計基的本原則和標準化要求,積極聽 取導師和相關專家的意見,在設計問卷之前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并與專家進行商 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所研究地目的,設計了《用人單位調查問卷》(見附 錄1)、《在校生調查問卷》(見附錄2)及《畢業生調查問卷》(見附錄3)對體 育教育畢業生、在校生和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訪問了有關專家,提出了意見 與建議并進行了修改。
    3. 3. 2.1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問卷采用當面發放、當面回收和利用網上“問卷星”填寫問卷的方式,直 接發放問卷和轉發鏈接讓有關人員填寫3份有效問卷:《畢業生調查問卷》、《在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校生調查問卷》及《用人單位調查問卷》。詳見表3—表5。
    表3《在校生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回收情況統計表
    年級 發放數
    (份) 回收數
    (份) 有效數
    (份) 回收 率(%) 有效 率(%)
    2014-2016 1000 900 877 90 87.7
    表4《畢業生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回收情況統計表
    年級 發放數
    (份) 回收數
    (份) 有效數
    (份) 回收 率(%) 有效 率(%)
    2010-2012 400 312 300 78 96.2
     
    表5《用人單位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回收情況統計表
    地區 發放數
    (份) 回收數
    (份) 有效數
    (份) 回收 率(%) 有效 率(%)
    華北 50 40 35 80 87.5
    華東 10 10 6 100 60
    西南 10 10 4 100 40
    東北 10 5 3 50 60
    華南 10 5 3 50 60
    總計 90 70 51 77.8 56.7
    3. 2. 2. 2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1)問卷的效度檢驗
    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先請教專家,對預設的問卷進行審核與評定,再進 行邏輯分析,最終對問卷做出程度的定性評價。問卷效度采用專家評判法,在 第二次專家問卷調查時進行評定,表6。
    (2)問卷的信度檢驗
    信度檢驗將采用重測信度法,即在發放問卷15天后進行重測,問卷的重測 信度系數r=0.84,通過此方法,得出問卷的填寫可信度較高,符合研究要求。
    表6問卷效度檢驗專家評審結果統計表(N=8)
    效度 非常有效(%) 有效(%) —般(%) 無效
    專家人數 1 6 1 0
    百分比 12.5 75 12.5 0
     
    3. 3. 3專家訪談法
    針對培養方案中 “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制定訪談提綱,訪談了北京體育
    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共6人。畢業生工作中的情況以反映培養方案與社會需
    求的契合度,共訪談北京市一線教師4名。以獲取全面客觀的資料,將作為今
    后我校培養方案修改與制定提供參考,詳見表7和表8。
    表7北京體育大學教研室教師訪談(N=6)
    姓名 職稱 職位
    王華倬 教授 教育學院院長
    竭曉安 副教授 體操教研室書記
    柴國榮 教授 田徑教研室副主任
    周志輝 副教授 小球教研室主任
    孫平 教授 排球教研室主任
    張旭洋 講師 籃球教研室教師
    表8北京市一線教師訪談(N=4)
    姓名 學校 職位
    宋躍生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 體育組組長
    郝剛 北京市五一小學 主任
    武鳳鳴 北京市第九中學 副校長
    王岳 北京市師范大學京西分校 校長
    3. 3.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和Spss在計算機上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平均數、方差 表示(M土SD),并以P值小于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4分析與討論
    4. 1主要概念界定
    對于論文中一些基本概念進行梳理,有助于對論文的正確理解,避免產生
    概念及邏輯上的爭議。本研究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及社會需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求的分析探索,對以下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以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1)體育教育人才
    體育人才即具有一定的體育專門知識和技能。在這種理解之下,本文所指 的體育教育人才即具有在教育領域,能勝任各個年級階段的體育課程,完成好 學校體育中的各項任務與學生組織等方面的能力。
    (2)就業
    本文中就業包括:簽署三方協議、簽訂勞動合同、單位開具用人證明、自 由職業。
    (3)我校體育教育本科畢業生
    拿到學士學位證在各省市單位第一批就業的學生,重點為學校內就業的學 生。
    (4)培養方案
    本文調查對象中涉及10—12級畢業生和14—16級在校生,他們本科就讀 期間使用的是2007版和2012版兩個不同版本的培養方案,通過比較分析,2007 版和2012版培養方案沒有明顯差異化的區別。因此,全文以2012版培養方案 為主要研究依據。
    4. 2社會需求分析
    4. 2.1社會需求現狀
    體育教育專業以高水平體育師資培養為根本,服務于體育教育工作,為學 校體育、社會指導員等體育領域培養優秀的畢業生為最終目標。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教育專業在培養方面一直占據領先位置,如何更好地引領各大體育院校培 養優秀后備人才,需要我們一直不斷的探索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 的不斷更新,教師需要具備由“會教課”向“教好課”轉變;由“放羊式”到“啟 發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能力儲備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僅需要具有先進道德教育觀念和良好的綜合素質,還需要具備適應社會環境、 抗壓的能力,具備科學素養。再加上高等院校地不斷擴招,學生就業壓力大是 本科生面臨的問題,通過深入了解社會體育發展現狀及教師職業能力需求,結 合我國體育教育實情,對北京體育大學培養方案的改革創新給予理論參考。
    4. 2. 1.1學校體育發展
    學校體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是國民素質的根基。青少年體質健康是國家 最為重視的目標群體。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文件⑴」中表明:“為了改善體育 在學校教育中的平衡,將學生體質健康與中考、高考總分相關聯、體育成績融 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讓學生和學校重視體育,做到體育在教育中的均衡發展。” 需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學習,堅持創新精神,結合體育發展模式,探索出 符合具有各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發展青少年身體素質,傳播“終身體育” 的思想并落于實處。
    4.2. 1.2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
    國家為了嚴格教師職業準入,提高教師職業能力,保證教學內容質量。自 2015年起正式實行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要想畢業從事教師 行業,必須參加全國統考并通過后才有從業資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 法》問中規定學生大三開始可申請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以初級中學、 普通高級中學教師為例,筆試:每年3月和11月舉行,考試科目為《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和《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滿分120分,70分通過,成績 2年滾動有效。主要對學生專業能力及綜合能力進行考察。面試:通過筆試后可 申請面試考試,每年5月和12月舉行,主要對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及對中學課程 內容中技術能力的考察,考生考試前30分鐘隨機抽取項目并在規定時間內撰寫 教案,以“微課”的形式進行。
    新改革后對體育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與臺階,需要學校不 斷更新考試信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趨勢。
    4.2. 1.3職業道德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國家教育部發布中明確規定則:“師德為先,熱愛 中學教育事業,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等要求。”這就需 要學校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做到“先會做人后做事”的原則。
    4.2. 1.4技術能力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技術能力標準》皿中提出:“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 1111《中國教育報》.學校體育美育充分協調發展是高質量教育的標志,2017.12.11 g中國教育考試網.《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教師(2013) 9號,2013 1131國家教育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3
    114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2004]9號,360A10-25-2004-0034-1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育技術應用的研究”。分別在“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等方面 做了一系列標準化。體育教師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的身心健 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為此,社會需要體育教師利用各種有效的學習資源, 教授專業知識,給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體 育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創新先進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每名學生的教學手段。
    4. 2.2用入單位研究分析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就業領域主要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和社會服務類 行業體育人才為主,其他性質單位對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需求較小。另外, 還有一些學生選擇考研、自主創業等。因此,調查對象以一線教師為主,俱樂 部、公安、事業單位為輔,結合社會需求對培養方案內容進行有效地探索分析。 采用了問卷調查及電話訪談的形式隨機調查了 51家用人單位。主要以華北(北 京)為主要地區,并隨機抽取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等地(表9),以便全方 面的了解各地區用人單位的需求并參考各職業領域的基本要求(圖1),做出對 應的培養方式。
    表9用人單位地區分布
    地區 數量(所)
    華北 35
     
    華東 6
    西南 4
    東北 3
    華南 3
    職業領域 職業要求
    體育教師 教書育人,全面關心學生身心健康。認真執行國家規定 的有關制度、法令、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并從實際出 發,深入研究教法.組織好課內、課外體育活動C
    公安部門 1.政治可筋,無不良記錄,志愿從事公安工作。
    2.須符合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的備項標準,并能夠 按時限要求參加、完成各項入警測試和招錄程丿字:
    1.體能測試標準2•體檢標準(見附件的通用標準 和特殊標準,其中,關于視力標準,單側矯正視力 低于5. 0為不合格);3.心理測試合格;4.政審合格
    企事業單位 1.遵守憲法和法律,具冇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徳
    2.具有與招聘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年齡、學歷學位、蚣 業和技能條件
    俱樂部尊個體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徳
    2.具有較厲的右業技能和敎學水平
    3.具有較窩的服務意識,團隊梢神
     
    圖1各職業領域基本職業要求
    4. 2. 2. 1用人單位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情況反饋
    (1)招聘形式
    高等院校畢業生招聘每年10-12月為秋招,3—4月為春招。學生面試主要 集中在秋招,學校招聘分為統一考試、自行面試等,見圖2。華北地區主要是學 生自行投遞簡歷學校進行篩選,面試,試講最終確定人員為主要形式;而西南 和華東地區為國家的統一考試,學生先考試報名進行筆試,按照教委事先批下 名額篩選出一部分學生進行試講,最終筆試加試講的分數排名,學生選取學校 的形式進行招聘。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同等的能力培養,應聘工作崗位時需要 適應當地的體育教師要求。華北地區主要注重實踐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西南和 華東地區側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學校應強調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 的培養,幫助其更好地應對不同地區的社會需求。
     
     
    圖2用人單位錄用形式
    (2)對畢業生能力的重視程度及需求
    體育教育專業是體育事業發展中較為成熟的專業,每年向社會大量輸送體 育教師,但通過社會數據,(圖3)體育教育專業已經連續幾年在就業排行榜上 亮了 “紅牌”、“黃牌”,認為就業率相對較低、月收入低且滿意度低等問題的出 現,是供過于求還是自身的專業能力不夠?通過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應聘者能 力的要求及需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從而提高就業率。
    表1 -4-1 2015年本科"紅黃綠牌”專業
    ~ ~; _
    紅牌 黃牌冬業
    生物匸邂 體育教育 建筑學
    美術學 動畫 軟件工理
    生物科學 網絡I:程
    應用物理學 工商怦理 通信工程
    應用心理學 漢語咅文學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裡
    法學 車輛匸理
    音樂表演 礦物加I1X程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2 - 2014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最調氏
     
     
    圖3本科“乳黃綠牌”專業
     
    根據論文需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重視程度進行因子分析,檢驗用人單 位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重視程度及評價各因素是否有效oSPSS因子分析中KM0 檢驗值大于0.7可以認為數據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表10,都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所以我們可以進行影響相關分析并比較說明。
    表10職業能力重視程度KM0和Bartlett的檢驗 職業能力重視程度KM0和Bartlett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709
    近似卡方 235.711
    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df 55
    Sig. .000
    續表10職業能力重視程度KM0和Bartlett的檢驗
    職業能力重視程度KM0 和 Bartlett 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864
    近似卡方 634. 294
    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df 105
    Sig. . 000
    基本條件重視程度
    在用人單位招聘時對畢業生的基本條件方面,更加看重應聘教師的生源地、
    個人能力、所學專業、工作經歷等方面,然而對于畢業生是否為黨員、學習成 績方面不是最為重要的參考點,詳見圖4。
    從調查研究反映并隨機訪談一線教師了解,對于生源地硬件條件來說,更 為看重,華北地區尤為突出(80%)。現存在各學校比較缺乏體育教師但沒有編 制,不能解決戶口的問題,將會造成崗位的流動性較大。“生源地”也就變為用 人單位衡量畢業生是否聘用的重要指標。
    從用人單位基本條件重視程度來看,需要在本科學習階段注重全面培養, 提高自身素養才能符合社會的要求。
     
    學習戒績 學歷懇次
    一卷越 ―吃絃爲霾 —不木:監盟 不覇鏈
     
    圖4畢業生基本條件重視程度
    職業能力重視程度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方面(圖5),看重畢業生的專業能力 (71.79%)、團隊協作能力(69.23%)等。與國家教育部頒布文件中的要求相符。 由此可見,一線教師崗位的用人需求在注重應聘者專業知識以及教學實踐能力 的基礎上,更加看重學生綜合能力。為符合社會需求,應更注重:
    (1)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符合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的要求。
    (2)培養學生組織管理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上完一節體育課不是體育教師 的最終目標,而是強調上好一節課,就需要全員教師積極開動思維進行創新, 課堂上組織好學生不斷地豐富課堂內容。
     
    (3)加強社會交往和心理素質能力的培養。利用校園生活,積極參加各種 活動,不斷地挑戰自我,適應社會多樣化的發展。
     
    69 23%
    團隊診他烘力
    "不劈—•—不女昴撫 比笹曙謝 —爲價
    圖5職業能力重視程度
    職業能力的欠缺:
    體育高校人才培養方向、培養目標制定的根本要符合社會需求。用人單位 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是培養方案修改最重要的借鑒內容之一,只有了解社會的 所需所求,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以及畢業生自身的情況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體育 后備人才。用人單位期望畢業生增強的能力方面,圖6表明,學校應該主要加 強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80.3%)、專業技術水平(76.4%)和創新的教學方法 (68.6%)等能力以更好地符合崗位的需要,這也將是專業培養重要內容。
     
    執魏蓬力 經織教學
    52.70% 3130% 5映滋 37.2:-:
    圖6學校人才培養需要加強學生的能力
     
     
    (2)現狀滿意度評價
    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評價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是該校未來培養 方向的參考點。本論文通過51家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專業能力、職業道德等 方面的評價進行了客觀全面的分析,找出不足和差距,使我校體育教育專業今 后走向新的平臺。
    總體評價:
    從圖7可以看出,51家用人單位中有34家(66. 6%)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 教育專業畢業生表示滿意,2家表示很滿意(3.9%)。雖然有4家(7. 8%)表示 很不滿意,但總體來說我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較好 的勝任本職工作。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單位需求,訪談了對畢業生很不滿意的4 家用人單位:健翔學校、中關村三小、北大附中和五一小學的老師以了解問題 的所在,總結經驗,為今后學校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問題總體主要存在于:
    學生的教學基本功較差,對于口令、課堂組織等方面的能力與教師的要求 存在一些差距。
    撰寫訓練計劃,實習計劃、教案等的能力仍需加強。
    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針對用人單位的調查,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提高教學能力,增強基本功 的培養是今后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圖7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
    職業道德:
    主要內容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素質修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對職業的一種責任。教師作為學生的引領者, 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品德優良、素質全面、 具有社會責任感、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體育人才。”冋與教育部頒布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職業道德要求相契合,圖8o表明我校的培 養目標的制定及學生的實際表現都符合社會的需求并取得高度的評價。
    1,41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評估文件,2017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圖8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職業道德滿意度評價
     
    4. 2. 2. 2用人單位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意見與建議
    用人單位調查中了解,認為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存在的 問題,詳見圖9。
    高等體育院校的課程設置與內容更多的是按照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 專業體育院系的教學場地設施等開設的,脫離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忽視中小 學生理、心理特點,步入工作崗位時真正面對中小學生時無從下手,所學知識 與基礎教育銜接出現問題。
    分析其原因,主觀上,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態度的問題;客觀上, 是否與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上缺乏針對性和時代性有關聯,是否 可將基層教育內容融入到高等院校的課程中,這還需要不斷探索,發現并解決 問題。
     
     
     
     
     
    圖9用人單位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看法
    4. 2. 2. 3個案分析
    根據本章研究需要,了解用人單位對我校體育教育專業整體的反饋,對中 小學一線體育教師及我校教師共6人進行訪談,因訪談人數較多,無法一一列 舉,隨機各抽取進行個案分析。
    優秀個案:
    如表11所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能認真的完成任務并承擔多 種課程,將課堂內容設計的創新。運用自己在本科所學的知識幫助學校設計運 動會的編排軟件,由原來的手編秩序冊到現在電腦輸入的形式,大大地減少了 人力、物力的支出,為該校的體育發展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中學的學生處于 未成年階段,他們對于安全意識及隨機應變的能力都有所缺乏,在課堂上會出 現各種問題,而我校畢業生能很好地處理好突發事件的發生,這也是學生處理 問題能力的表現。
    表11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學校 崗位 畢業生入職時間 評價
    清華附中上地小學 組長 2011 年 承擔各種的課程,適應能力強, 抗壓能力強。
    北京市育英中學 教師 2012 年 工作能力強,隨機應變能力強, 能處理突發事件
    北京市師達中學 教師 2015 年 工作認真,帶領田徑隊并在海淀 區運動會中取得前三名的成績
     
    訪談情況反饋:
    用人單位更想招到可用,易用之人。有科研及創造能力,敢于擔當。具有 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的運動技能。擺脫傳統教育方式,不讓課本上的知識僅 停留在表面上,增加更多教學實踐機會,如表12。
     
    表12訪談情況反饋
    問題 答案
    您認為現中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什么基本素 質? A、 較好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品質,較好的 心理適應能力。
    B、 最基本的業務工作能力和較高的專業知識 和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C、 基本教育能力。
    該校如何評價體育教師上課效果好壞? 良好的課堂秩序,合理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課堂的鍛煉效果。同時 通過所安排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了解教師對于 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
    您認為現階段新進的教師能否滿足該校的教 師要求?請簡要說明 能夠滿足基本要求,但一部分畢業生專業功 底不扎實,每個項目只會一點,動作示范和 講解不到位。
    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您的看法和建議是 什么? 需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 的教學實踐平臺,熟練掌握教學組織方法。
     
    4.3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研究分析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在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
    (201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以下簡稱《課程 方案》)和《高等學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國標》)的 背景下,自1992年起至今先后修訂4次,培養目標由“單一型”向“多能型” 轉變。培養方案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基本要求、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主要 實踐環節、修業年限,學分和授予學位、各學年周數分配、課程設置和課程要 求、實踐環節和說明十大部分。
    根據論文以社會需求現狀為依據,以2007版和2012版培養方案修改變化 為依托,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研究分析。
    4. 3. 1培養目標
    4. 3. 1. 1國家體育人才培養方向與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向比較分 析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向以國家體育人才培養為根基,為國家 培養優質的體育教育專員,帶動體育產業、大眾體育等領域的發展。根據社會 發展趨勢,參照《專業目錄》(2012)修訂2012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自2016級 正式啟動。經比較分析2012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方案》和《國標》的培 養目標基本符合,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如表13所示:
    (1) 人才定位都為“復合型人才”由過去體育教師專門人才的培養調整為 全面體育人才。但2012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更趨向于科研創新的培養,適應“創 新型社會”的趨勢。
    (2) 2012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比于《課程方案》范圍更加具體,由“社會體 育指導”到“各級各類學校”。與《專業目錄》(2012)相符合,將體育教育的 培養目標更趨明確。
    表13北京體育大學07版和12版培養目標與國家頒布《課程方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 業介紹》比較分析
    2003年國家頒布的《課程方案》培養目標 2007版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肓教肓、教學、訓練和競賽 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肓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 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 本專業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德、 智、體、美和諧發展,專業基礎寬厚,具有現代教育 觀念,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具有創新精神、 實踐和發展潛力,能從事學校體肓教學、訓練.競賽 工作,并能從事科學研究、體肓管理及社會體肓指導 等工作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體肓人才。
    2012版培養目標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扎實的體育教肓專業 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創新精 神與實踐能力,能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體肓教學、課 余體肓鍛煉、學校運動訓練與競賽工作,并可承擔體 肓科學研究和體肓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具備現代教肓與體肓教肓學科基礎理論知識,能 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體肓敎學、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 工作、體肓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 合型人才。
    J
     
    4. 3. 2課程設置
    符合社會現狀是專業課程設置的關鍵,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不 斷的探索研究國家體育教育改革,將側重點放在體育教師職業能力需求以及教 師資格證全國統考上。
    如表14所示:2007版和2012版的培養方案在本質上沒有發生變化,只是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將個別課程進行了調整,心理學調整為主干課程,主要課程刪除了 “體育社會 學”,《國標》中規定體育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如表14-1所示,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之相符合,并在此基礎上增添了我校教學特色,“精 修課程,精挑內容,加強實踐環節”。
    為此,本文后續研究以北京體育大體育教育培養方案最新改革2012版及國 家2015年頒布的《國標》為理論基礎。
    表14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本科主干學科與主要課程
    版本 住干學科「
    2007版 教育學、體肓學 體育概論、敎肓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僅學、體肓心理學、學檢體 育學概論、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社會學' 運動生吻化學、田徑、體操、籃球、排球 卜足球彥體、武術
    2012 版 體肓學、敎肓學、心理學 體育概論、教育學、學校體肓學概論、體誡學論、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教 育心理學、運動項目教學訓練實踐與理論等
     
     
    表14-1高等學校體育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課程設置
    專業類基礎
    :廣:;〔$鑿褒叭* JrT于¥》手二"一 2滲? 專業方向課程、
    體育概論、體育心理 課程開設采用3+x的模式:“x”課
    學、運動解剖學、運動 程可在本標準推薦3個課程模塊中
    ‘國家標準課程設富 : 生理學、健康教育學、 選擇或根據學校特點設置,如;學
    體育科學硏究方法等6 校體育學、體育課程與教學論、運
    n,不少于14學分 動技能學習與控制等
     
    4. 3. 2.1課程體系
    2012版《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在2007版的《培養方 案》的基礎上,探索出了 “培養”過程的最優道路。兩者的課程設置在課程體 系主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但進一步細分后存在著變化(圖10、10-1):將“科 類必修課”改為“學科基礎課”、開設模塊教學。由“寬口徑,厚基礎”向“寬 口徑,精專業,多出路”的轉變。在2012版的培養方案中,其更加貼近培養目 標中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開設不同的模塊構建專業選修課,供學生自 主選擇,滿足個性化發展。符合《課程方案》說明中課程設置限選修課程“模 塊化”的要求。
     
     
    圖10 2007版《培養方案》課程設置
     
     
     
    圖10-1 2012版《培養方案》課程設置
     
    4. 3. 2. 2課程結構分析
    學時與學分的改變意味著課程結構發生著變化,主要“壓縮必修課,增加 選修課學時,大力提升學生實踐環節”的變化最為突出,如圖11所示:
    必修課是所有本科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課程,為學生日后理論和技 能方面打好根基。2012版《培養方案》在2007版的基礎之上減少了 6. 63個百 分點3學分,現開設總學分為98學分。
    選修課,2012版相對于2007版在可選總分上增加了 16.5分,現總分為50.5 學分,學生需要在第二學年至三學年至少完成14學分。學生可根據自身“所需、
    所想、所愛”選擇課程,對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材施教、提高自主選擇權 起著重要的作用。
    實踐環節分為:畢業論文、教育實習、創新實踐和社會實踐四大部分。教 學實習安排在第7學期完成,共]6周。2012版增加了 6. 65個百分點10學分, 是課程結構調整中變化最大的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以“壓縮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提高實踐學時”為特點。 符合《課程標準》及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高等體育院校未來人才培養的 總體趨勢。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材施教,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進行 選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與社會現狀一 自行考取教師資格證相印證,符合社會需求。
     
    專業必錚課
    37.66% -:r'- 6.49% 7.79%
    32.14% 10% 5 71%
     
    圖11學時和學分總況
    課程設置設想:
    在適應社會和國家文件需要的基礎之上,可進行實際性的課程開設,接近 本專業職業要求同時可以接觸其他職業領域范圍,讓學生融會貫通。如開設“模 擬課堂”,課堂上學生模擬各種職業的工作,操作相關工作流程,查找相關知識, 這樣可以在不斷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小結:
    本章節以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2012)、《課程方案》和《國標》為理論 參考,分析了 2007版《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及2012版 中的培養目標并對其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進行了對比分析。兩版《培養方案》 在目標、課程中發生了變化:
    培養目標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打破了以往“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 強調體育教師在專業能力突出的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人文素養、職業道 德等,不斷提高學生競爭實力。教育理念上由“專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轉 變,為今后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012版以2007版為基礎將“體育學”變得更為明確,特點更為突出,能符 合社會的發展一 “復合型人才”培養。通過優化課程設置,突出了 “減少必修 課,增加選修課”、壓縮總學時、增加實踐環節的特點,為今后北京體育大學課 程設置指明了方向。
    4. 4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調查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高等體育院校,自2007年起,學校 體育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全國體育院校引領者。體育教育專 業是北京體育大學重點專業,擁有先進的教學水平和高等人才,為中國體育事 業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體育教育專業秉承“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培養“一專多能”的體育教 育人才。畢業生由原來統一頒發教師資格證到現在自行考取,是深化體育改革 的重要舉措之一。面對新形勢的改變,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體育教育專 業學生在未來發展將是新的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趨勢。
    北京體育大學2010級輸送畢業生1913人,體育教育專業407人;2011級 2657人,體育教育專業359人;2012級2941人,體育教育專業567人。冏實 際調查2010級-2012級畢業生(拿到學士學位證在各省市單位第一批就業的學 生,重點為中學就業的學生)總人數共計1333名并隨機抽取300名學生,通過 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自我評價等問題客觀地反映,結合社會的需求,對體育教
    1,511 2014-10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5-2017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育專業培養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反饋,為今后改革修訂提供借鑒。詳見表15,
    15-1, 15-2。
    表15 2010級畢業生情況
    項總 已就業情況 就業
    簽就業 研究生 出國 勞動 用人 自由 已就業
    協議 (人) 成行 合同 單位 職業 人數 (已
    (人) (人) (人) (人) 證明 (人) (人) 就業/
    (人) (人) 總人
    數)
    (%) 教
    院 407 227 34 66 6 3 6 115 305 74.94
    10
     
     
    表15-1 2011級畢業生情況表
    已就業情況 就業
    簽就業 研究生 出國 勞動 用人 自由 已就業
    協議 (人) 成行 合同 單位 職業 人數 (已
    (人) (人) (人) (人) 證明 (人) (人) 就業/
    (人) (人) 總人
    數)
    (%)
    359 206 54 48 3 1 37 145 288 80. 2
    11
    :15-2 2012級畢業生情況表
    已就業情況 就業
    簽就業 研究生 出國 勞動 用人 自由 己就業
    數(人) 協議 (人) 成行 合同 單位 職業 人數 (己
    (人) (人) (人) 證明 (人) (人) 就業/
    (人) (人) 總人
    數)
    (%)
    567 390 112 110 1 5 15 278 545 96. 12
    12
    4. 4. 1就業率
    就業率是衡量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現將北京體育大學所有專業共 12個隨機抽取4個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一2012級第一批就業率,同時 與上海體育學院相關專業的就業率相比較,探索與社會現狀-一體育教育專業就 業率較低是否相符,為往后研究提供參考數據。詳見表16。
    因資料有限,上海體育學院2015屆就業率缺失,參考2014和2016屆的就 業趨勢看出2015屆就業率。
    研究表明,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第一批就業率與其他專業相比較低, 與社會就業現狀相符一-體育教育專業為黃牌專業(圖2)。同時與上海體育學院 存在明顯差距,上海體育學院該專業就業率趨勢并非如此,兩年達到95%以上。 出現此原因是學生自身問題還是其他原因有待探索,從而提高我校體育教育專 業就業率,以符合社會需求。
    表16北京體育大學與上海體育學院就業率對比
    寸匕.京,體育丿匸學' 上海體育學院
    年級 就ML淬2%) 就、IQ徉㈱)
    體W孝攵 2010 74.94 99.5
    FT 2011 80.7
    2012 72.3 99.4
    迄運力訓 20X0 92.63 98.5
    纟東 2011 77.6
    2012 7N3 97.4
    初二會體 2010 1OO
    rf 2011. 78 1OO
    2012 65.1
    運矽j人 2010 99.OS 1.00
    休科學: 2011 87.1
    2012 88.2 1OO
    英i吾 2010 1OO
    2011 62.3 1OO
    2012 56.7
    4. 4. 2就業地域流向及行業分布
    4.4. 2. 1就業地域流向
    300名畢業生主要生源地為華北地區(25. 3%),華中地區(15. 06%)及華東、 華西等地區,圖12所示。主要集中選擇華北、華中等地區就業
    從研究表明,生源地與就業地兩者具有顯著性相關,詳見表17。由此可見,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回到生源地就業,圖13,而只 有一小部分學生選擇在北京或者北上廣一線城市發展。出現這種情況存在社會 現狀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的問題。
    社會現狀:
    就北京而言,各大學校及單位的招聘重視生源地,圖4,畢業生基本信息重 視程度中,華北地區對于畢業生生源地的重視程度排名第一,國家控制流動人 口,學校不能解決戶口編制社會發展趨勢。因此,很多畢業生如果想留在這里 就業,除考研究生外不得不選擇其他領域,這有可能會造成了本科四年人才培 養的流失。
    自身原因:
    隨機訪談了 2010-2012級畢業生10名學生,其中有80%學生選擇回到生源 地就業,他們認為,回到家鄉工作就業壓力較小,通過熟悉的人脈可以增加就 業機會(57%),同時畢業于“211工程”院校回到生源地可以有更高的就業平臺, 有著“只做龍頭不做鳳尾”的思想(30%),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北上廣一線 城市生活壓力較大等原因不能滿足今后的生活(13%)。
     
    圖12畢業生生源地
     
     
     
    圖13畢業生就業地
    表17畢業生生源地與就業地相關性
    3、生源地 6、現工作所在地:
    Pearson相關性 1 .677"
    3、生源地 顯著性(雙側) .000
    N 166 166
    Pearson相關性 .677** 1
    6、現工作所在地: 顯著性(雙側) .000
    N 166 166
     
    4. 4. 2. 2就業行業分布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業專業對口將會避免人才缺失現象的出現, 增加勞動力市場的穩定性。一份北京市發布的調查報告閃(圖14)和北京體育 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⑴(圖14-1),顯示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的發展 變化,以此數據為參考依據,對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
    本論文調查中,圖15所示:61.45%的學生選擇教師崗位,符合體育教育專 業一教師的培養,與專業對口,積極投身于體育教育事業之中。但低于北京市 發布的數據,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出現在學校對體育教師的重視程度,圖
    1161中國大學教育,《社會藍皮書: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12,26 [171北京體育大學.2014-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18,畢業生工作滿意度調查中顯示“領導不重視”為主要原因。另外,還有一 批學生集中在全國公安、武警等單位。近年來各大公安、武警加大招生規模, 我校畢業生身體素質突出,綜合能力岀眾贏得了該用人單位的重視。
     
     
     
    圖14-1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圖15畢業生就業領域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4. 4. 3現狀滿意度評價
     
     
     
    圖16職業道德自我評價
    4.4. 3. 2課程設置滿意度
    對于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知識與本科所學知識相比,滿意程度較 高,圖17,有69%左右的學生認為可以滿足崗位的需要。一方面反映出北京體 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具有針對性,符合社會的需求。另一 方面說明大多數學生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能做到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 合理運用,適應工作內容。用人單位在優秀個案分析(表11)中也提到我校畢 業生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強,說明我校畢業生能力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還談 到田徑、足籃排、教育學等課程在工作中最為實用(圖18)。尤其在中小學崗位 上,田徑和籃球、排球是中高考體育測試項目之一,所有授課教師都需要講解 示范其動作要領并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同時,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性格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差異,教育心理學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心理,因材施教。還有31%左右的學生認 為本科所學知識存在:
    課程選擇面較窄(21.88%),根據工作崗位和自身的需求認為可增加,(圖
    18)體育康復(72.89%)、健身指導(59.64%)和運動營養(59.64%)等課程。
    教學內容陳舊,不符合教學需要(9.04%)。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的制定需
    要符合社會的需求,在校生也有31%的學生認為教授內容較少(圖18-1 )o
    教學形式(2%)。認為“灌輸式”教育已在本科階段不能立足,應將課堂主 體交給學生,將“被動”變為“主動”。
    足:8.43%
    很滿足:18.07%
    不太滿足:22.89%
    ttS満尼 50.6%
    圖17所學知識與崗位需要滿意度
    68.07%
     
     
    圖18本科期間最有用的課程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體育翹 —bses—■EaawMMiwimiieiw加曲刪血岫幗■恤翩酥稱wm 72.89%
    醫學保縫 assggwgagMWMMBwmasiawammHa 49.4%
    務指導 59.64%
    smuggnwn 18.07%
    健廈手■MMiMrwEMMaMWimriwi 42.77%
    運動莒養^ •"""""""""""""""""""""""""""""""""""""""""UKBaKBKBanEam 59.64%
    尉停■mraHHBBHHMMi 16.27%
    市場営瞬■aHM|||H||||H||B||anB|H|BH||BBa|BHBBHB|!BB| 33.73%
    音理手■■■■■■■■■■■■■■■■■■■■■■■■■■■■■■■■■■■■■■ 39.16%
    美學 13.25%
    計制運用 ■■■■■■■■■■■■■■■■■■■■■■■■■■■■■■■■■■■■ 36.14%
    具他 HMMH 7.23%
    0 5 10 15 20 25 30 3S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圖18-1應增加開設的課程
    4.4. 3.3 1作崗位滿意度
    畢業生滿意度是高等院校培養方案制定合理性的重要依據,是社會衡量高 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尺度,更是我今后培養方案改革的重要參考內容。
    本文以“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生滿意度評價,表18為 依據,何表18-1為本論文調査結果,我校2010—2012級畢業生工作崗位滿意 度,報告顯示:畢業生對于工作崗位的滿意度與心里期望值存在著差距,(除“很 滿意”和“滿意”人數共統計96人)2010級和2011級僅有60%左右的學生認 為滿意,一部分學生認為一般,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如圖19所示:學校本身 對于體育課程重視程度較低,從而對體育教師的培養與發展較小,出現課程多、 工資少,職稱低的現象。與查閱資料中體育教育專業連續幾年在就業排行榜上 亮了 “紅牌”的信息相吻合,圖2。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不斷地發展國民素質 和人們的體育意識,高等體育院校培養出高質量的體育教育人才以帶動基礎體 育、大眾體育的發展。
    表18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0級-2012級畢業生現狀滿意度
    N 均值 標準差 很滿意(%)滿意(%) —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2010 級 66
    2011 級 3. 49 0.90 13.7 32.9 44.9 5.6 3
    2012 級 4.06 0. 82 30 49.4 18 1.9 0.7
    數據來源: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4—2016屆)
    "8,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0-2012級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表18-1本論文硏究2010級—2012級畢業生現狀滿意度
    N 均值 標準差 很滿意(%)滿意(%) —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2010-2012
    3.41 0. 895 11.45 31.33 46.99 7.23 3.01
     
    領導不重視
     
    圖19工作崗位不滿意原因
     
    4. 4.4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評價
    自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我國的體育發展也逐步向體育強國發展。
    從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的報告到2017年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的發言 都將體育發展推向了新高度。“體育強國”建設的提出,對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 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盼,要求站在新的領域上縱觀全局調整培養目標與方 向,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
    為此,本文通過調查畢業生對課程內容及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的客觀反 饋,發現其問題所在,解決根本問題使我校體育教育專業走向新的平臺。
    4. 4. 4. 1課程內容
    從圖20和圖20-1的統計和訪談中可以看出在理論和技術課程方面針對現 實際工作中的需要,畢業生認為:
    理論課程,圖20所示:
    (1)增加學生的積極性(54.82%)、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43.47%)。
    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中大多數以技能課程為主,每節課少則60人多則150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人,對于上課效率大大折扣。課堂上主要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地吸收, 缺少互動的內容。但步入工作后的畢業生認為在實際工作中知識的汲取需要自 己積極主動,沒有人傳授,必須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學校應教會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索知識,發展學生的積極性,“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教師授課的方式和內容(43.47%)進行改 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多年不變,上課內容照本宣科,不能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并 有針對性地教學。在課堂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提高學生 的自我學習意識。
    (2)創新與科研方法(53.01%)。
    創新是人們打破原有的思想理念利用現有的知識和資料發現獨特的見解。 科研和創新能力是衡量體育教師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無論是在訓練方法、運 動理念上還是運動營養等方面上需要不斷的創新,探索符合當今社會甚至每個 人的需要。
    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來說,上好每一節課,豐富課程內容,不斷探索發現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每名體育教師所具備的能力。在本科學習中應該提高學 生的創新與科研能力,培養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需要具備批判創新能力。然而 通過在校生的調查僅有,圖28 (& 67%)在期刊上發表過文章,與畢業生認為需 要提高的內容吻合,同時與用人單位需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提高能能力,圖5 (68.6%)也達成一致。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缺少職業創新和科研 能力,需要在日常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技能課程,圖20-1所示:
    主要體現在實踐環節(72.29%)、訓練方法(51.2%)、課程內容(45.78%)。 體育能力的發展需要不斷的通過身體感知能力去感受體驗,才能對某項運 動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在運動技能方面做到標 準地示范能力,實現“一專多能”,還需有較好地講解能力。為此,實踐環節是 最需要提高的內容。但在校生關于“技術課不合理原因”調查研究中,圖22, 有三分之二(60人)認為教授內容少,學不到更多。這與畢業生反饋的社會需 求有所差異,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是學生自身的問題還是教師教授內容選取 出現了偏差,還有待探究。
     
     
    圖20理論課程最需要提高的內容
     
     
     
    圖20-1技能課程最需要提高的內容
    4. 4. 4. 2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尺度,培養方案需要根據社會需求不斷地進行調整。 以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反饋為參考,表19和表19-1普遍認為北京體育大學培養 方案存在“對學生綜合素質重視”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不夠”和“科研 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需要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原因在于自2015年起教師 資格證改革,考試側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的培養側重點應該緊跟教育 體制改革,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
    北京體育大學的培養方案今后的改革與考試大綱的要求和內容應相對應, 課程內容融入考試內容,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素養、教學基本技能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以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應是長期關注與研究的問題。
    表19畢業生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反饋
    =24|6
    (齢內容不太符 合實際體育賄
    發肋 鮒學生的實踐能 力重觀不夠) 第24題
    陽生學習能力 第24題
    (對學生舅研和郃 新能方培養不勅 【對學生綜合素質 重視不夠) (ItM性不強) 「第2価
    (其他)
    有數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缺失 0 0 0 0 0 0 0
    均值 0.28 0.66 0.45 0.48 0.43 0.33 0.03
    均值的標準溪 0.035 0.037 0.039 0.039 0.039 0.036 0.013
    標準差 0.449 0.474 0.499 0.501 0.496 0.47 0.171
    方差 0.202 0.225 0.249 0.251 0.246 0.221 0.029
     
    表19-1用人單位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反饋
    第13題
    (斷學內容不太符合 實際體育教育發展) 第13題
    (對學生的實踐能 力重視不夠) 第13題
    (對學生學習能力 的培養不夠) 第13題
    (對學生制和創 新能力培養不足) 第13題
    (對謎綜合素質 重視不夠) 第13題 (針對性不強) 第13題 (其他)
    有效 51 51 51 51 51 51 51
    N 0 0 0 0 0 0 0
    均值 1.06 1?39 0.96 1.22 1.06 1 0.94
    均值的標離 0.208 0.202 0.21 0.178 0.201 0.192 0.221
    標淮差 1.489 1.443 1.496 1.27 1.434 1.371 1.58
    方差 2.216 2.083 2.238 1.613 2.056 1.88 2.496
     
    4. 4. 5優化調整培養方案的意見與建議
    本次調查填寫此題有效份為96份,此題為多項選擇題。表20所示畢業生 對于培養方案今后修改與制定的意見與建議:
    首先是教學實踐能力。運動技術是一種方法,方法的探索在于人們自身不 斷的嘗試,調整才能尋找出符合不同人群的最佳訓練方法。為此,運動技能的 提高除了通過網絡借鑒還需要不斷的嘗試,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教書育 人”將不同的方法傳授給社會不同適應人群。不斷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 生真正步入工作崗位可以游刃有余,做到培養目標不與社會脫節,增加中小學 體育課程中實際所學的技能,參照表27:中學七至九年級體育課程。
    其次是開設非體育類的課程。課程設置中忽略了對于學生人文素養、歷史 文化等方面的培養。雖然專業能力培養是重中之重,但現社會發展趨勢和教育 改革一-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來看,不是擁有“專業能力”就可以立足腳,站到 更高的平臺,而是需要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 力上的“一專多能”,同樣在調查在校生是否有必要開設選修課(非體育)課程 是,圖25有58. 85%學生有必要開設。這也就反映了學生對學習較高的積極性 和探索欲望,學校應該不斷的優化課程種類,為了避免占用必修課程的學時, 可通過增加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也能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 的機會。
    表20培養方案修改的意見和建議(多選)
    調整意見 選擇人數(人) 百分比(%)
    根據就業方向,針對性培養 35 21
    開設更多關于體育知識課程 37 38.5
    提高教學能力的培養 67 69.7
    開設非體育類課程 69 71.8
    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89 92. 7
    有針對性增加術科學時 41 42.7
     
    小結:
    本次調查2010—2012級畢業生共300名,男生214名,女生86名。主要來自 華北、華東、西南等地區。涉及于學校、俱樂部、企事業單位等工作崗位。通 過社會需求對學生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有 針對性地反饋,主要表現在:
    (1)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與心理期望值有些差異,有客觀原因:學校對體 育不夠重視,發展空間小;主觀原因:與學生自身興趣不匹配。
    (2)課程設置雖體系完善,教學實踐具體明確,但在學生實際掌握上存在偏差,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培養。
    (3)不斷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開拓其思維,發揮自主選擇權,是現在社會 人才發展的趨勢一全方位的體育人才。
    (4)畢業生認為本科學習階段課程中,術科:田徑、體操及足籃排項目;理論: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在工作崗位中最為實用。同時建議開設與健康、營 養相關的課程以符合大眾和學校體育的需求。
    以上問題的反饋為我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的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參 考。
    4. 5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在校生調查研究
    共調查了 2014-2016級在校生877名,三個年級共同使用2012版培養方案 以便進行分析研究,詳見表21。主要來自華南(21.21%)、華北(18.36%)和西 南(15.05%),圖21。通過對其客觀分析,了解學生對培養方案的認可度及學生 的意見和建議,為今后體育教育專業在管理、培養和實施等方面提供借鑒。
    表21調查人數分析
    年級 人數(人) 男(人) 女(人)
    2014 260 191 69
    2015 261 181 80
    2016 356 277 79
    總計 877 649 228
     
     
    圖21 2014級—2016級學生生源地
     
    4. 5.1課程設置滿意度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以國家頒布的《課程方案》為參考,在課程設 置上教育專業學生要求四年完成140學分,2492學時,其中包含理論課程和技 能學習、實習等內容。
    4.5. 1. 1理論課程
    要求學生達到運用所學的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制定有效的訓練計劃、 舉辦各種賽事等以滿足中小學及社會對于體育人才需要的標準。
    2012版培養方案總學分為140, 2007版少14學分,從而減輕了學生壓力。 在校生對于理論課程內容的合理性調查中,圖22:有73%的人認為體育教育專 業的理論課程安排較為合理,相對比較全面、合理。還有27%左右的學生認為理 論課程存在著課程內容陳舊,范圍窄,不夠全面、實用性差等情況,圖23。
    課程設置方案再完美也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如今知識信息時代更新 速度較快,人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渠道也隨之擴寬,體育教育專業如果要想一直 處于領先地位,成為該專業的領軍專業就需要與時俱進,引進國際前沿體育理 論知識,結合我國體育發展需求將科研理念融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成為課堂 主體,調整教材內容必將是體育教育專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圖22理論課程內容的合理性
     
     
    圖23理論課程不合理的原因
     
    4.5. 1.2技術課程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包括理論和術科課程。“術科”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發展 各種身體素質為主的實踐課程,配合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身體本體感受掌握此 項技術。“術科”課程的教學形式與理論課程存在很大的區別,將教師的講解示 范和學生的實踐練習相結合,通過視覺與聽覺領悟動作的要領,本體感覺領會 動作的核心要領。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自2016級起執行2012版培養方案。新版培養 方案,更加注重學生的“多能”培養,取消了小副項的內容,添加了游泳必修 課及術科課程模塊選修課內容,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地運動技能。學生作為課程 主體,其評價是課程設置成功與否的關鍵,如圖24所示:78%以上的學生認為 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合理,在學習中能滿足自身的需求。但也有將近 22%的學生認為技術課程開設的不合理,主要原因集中,圖25:理論與實踐安排 不合理、教授內容少、不能學到技能等。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對于學生 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目前大綱設計中的教授內容,面 向全部學生“無差異化”的教學,缺乏針對性。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籃球和田徑項目,詳見表22,針對上述現象隨機采訪了 田徑和籃球專項的學生及教師,他們認為造成這些現狀的主要原因:
    田徑: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以田徑項目考入,對于田徑普修 課程的學習也就缺少了興趣,加上入學之前大家掌握的項目僅限于一兩項,而 田徑項目短時間內學習內容較多很多學生難以掌握。
    籃球:雖然到高考會考都在學習的項目,但內容上較為膚淺,籃球又是集 體項目,課堂上人數較多教師不能顧及所有學生。絕大多數男生平時愛好打球, 而女生基本不會籃球,但教學內容卻是相同的。
    體育教育術科課程以身體鍛煉為主,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脫節。如何 讓學生得到身體素質的提升,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之上,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 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有限的條件下保證每名學生都能掌握相應的技 能,才是技術課程中應該注重的問題。
     
     
     
     
     
    圖24技術課程內容的合理性
    0.3-4%
    圖25技術課程不合理的原因
    3%
    M他
     
     
     
     
     
     
     
     
     
     
     
     
     
     
     
     
     
     
     
    表22本專項理論課程設置合理性
    專項 合理(人) 比較合理
    (人) 中立(人) 不太合理
    (人) 不合理(人)
    田徑 24 57 11 11 1
    武術 8 4 7 1 0
    戶外 4 9 2 3 0
    網球 36 26 8 7 0
    籃球 48 39 21 11 3
    排球 6 10 5 3 0
    足球 16 16 7 2 0
    羽毛球 13 17 8 3 0
    乒乓球 23 32 7 6 0
    健身健美 13 18 4 5 0
    健美操 12 16 7 3 0
    體育舞蹈 8 14 5 2 0
    散打 15 23 10 1 0
    游泳 11 20 10 3 0
    跆拳道 24 32 15 3 0
    體操 3 3 3 4 0
    養生 6 5 2 0 0
    空手道 6 7 5 4 1
    輪滑 6 8 8 1 0
    拳擊 3 10 2 1 0
     
    4. 5. 1.3選修課
    選修課分為專業選修課(本專業內安排的課程在第二學年至第三學年選擇 性地修滿相應學分)和公共選修課(全校課程安排內在第三至四學年完成相應 學分)兩種,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期間完成相應學分;專業選修課需要修滿 14學分,公共選修課需要修滿8學分即可完成選修學業。
    選修課開設主要為了學生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且需要進一步提升的課程, 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性,增加了自主學習的動力與時間。
    通過調查研究見圖26,可以看出:是否有必要開設選修課的問題中,70% 左右的學生都認為“比較有必要”開設,更為突出的是80%以上的學生希望學校 開設一些跨專業(非體育專業)的課程。
    現階段跨專業的選修課主要集中在公共選修課程中,學生可以跨系跨學院 全校學生共同選擇,需要學生在大二大三期間選夠8學分。目前公共選修課主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要有:體育經濟法、國際田聯裁判法、行政管理等課程的開設以“體育學科” 知識為主的相關課程,涵蓋了體育類的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但也局限于僅 在“體育人”的學習范圍內,如此一來大大縮小了學生的視野。為此,體育教 育專業不僅要培養學生在體育領域上創新意識、弘揚體育科學精神,同時還需 要涉及一些管理、人際交往、溝通等一系列社會性地課程,為學生提供全方面、 全領域的知識平臺,將各方面的知識巧妙融合,更好地做到“體育人”的傳道 受業解惑也,是現階段最為重要的改革方向。
    選修課課程開設調查
     
     
     
    圖26選修課課程開設調查
    4. 5. 2學生能力現狀分析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為依 托,以學生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與技術為目標。
    培養目標中要求,見圖27
    中X上生応獲得以卜-幾力而的知識 和I riS Jj s
    仁 孝握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月『匍的救 育利^纟、左玄劭舉卜:學、心、更11利
    •會利•學利運獲項曰 的基木理論•利I菇 木矢I I識;
    2貝有體育教師所必備的教學、訓 練、利研、克賽組織、哉旳、徉校 體育借理匚作的荃木能力;
    3*挙握教學訓練中所必需的講解、 示范、保護幫助、分析糾7E鉗決、 勿1幼=希耳訂才目關文件的技術勺方法;
    2042培養方案
    4.專項達到二級運勁員等級標準 或二二級運功以水平;
    5.熟悉國家的關學校體育的方針、 政 策不訂法規:
    6.了斛學校體育丁作的理論前沿 和發展動態:
    7.貝占初步的科學研尤和實際匚
    作能力,具召 定的刨新工作能力。
    圖27培養方案中規定畢業具備的能力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2版培養方案》增加了社會調查、教學技 能、說課、創新創業教育、公益活動或志愿服務等內容。突出重視學生的社會 實踐能力,符合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節奏,快速地與社會接軌。
    4. 5. 2. 1專業技能能力
    專業技能包括運動等級、裁判等級、科研能力等。
    運動等級:
    學生的培養目標中要求:“一個專項”:即掌握一種具有高運動技術水平的 專項,畢業時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運動等級是唯一檢驗運動員運動成績 的指標。體育是一種動態的身體感知,要想對某個項目有深入的理解必須達到 一定的運動水平。
    現代體育發展主要以田徑、籃球、網球等作為社會及學校的普及項目,發 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運動的等級上來看,(表23)僅熱 門項目達到培養目標要求,而輪滑、拳擊、武術、戶外等項目的學生達到二級 運動員的人數較少。通過調查研究,很多學生的運動技能雖已達到二級水平, 但學校及社會提供取得國家運動等級水平的比賽較少,而大型比賽報名又需要 提供以前的運動成績,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只能達到準二級運動員水平,此矛盾 較為突出。
    表23各專項運動等級
    專項 無(人) 二級(人) 三級(人) 健將(人) 其他(人)
    田徑 48 54 1 0 1
    武術 15 3 0 0 2
    戶外 12 3 1 0 2
    網球 39 36 0 0 2
    籃球 87 30 3 0 2
    排球 14 9 1 0 0
    足球 24 17 0 0 0
    羽毛球 23 18 0 0 0
    乒乓球 36 25 2 0 5
    健身健美 25 13 1 0 1
    健美操 21 8 1 0 8
    體育舞蹈 16 11 1 0 1
    散打 33 13 1 1 1
    游泳 17 24 1 0 2
    跆拳道 54 14 2 0 4
     
     
    體操 6 6 0 0 1
    養生 8 5 0 0 0
    空手道 9 7 0 0 7
    輪滑 17 3 3 0 0
    拳擊 11 5 0 0 0
     
    裁判等級: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中對裁判的要求,圖27。體育教師是運動會主要負 責人,從編排、組織、賽后等方面進行協調組織,以保證賽事的順利進行。因 此,需要學生具備良好裁判職業道德、專業裁判知識與水準。體育教育專業一 直秉承著“一專多能”的教學理論,在裁判方面,學生所具有的本專項裁判等 級,表24;非專項裁判等級,圖28,以符合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要求。
    本論文因調查各專項人數不同,按所占總人數比例達到二級裁判等級水平 最多的是:籃球(85%)、田徑(67.3%)、網球(56.5%);達到一級裁判等級水 平:羽毛球(4.8%)、田徑(3.8%)、網球(3.8%)。
    圖27可以看出,非專項裁判等級:國家級裁判(0.11%), —級裁判(0.91%), 二級裁判(16.42%),三級裁判(54.05%)還有(28.51%)的學生沒有非專項的 裁判等級。雖然三級裁判占總人數的(54.05%),但三級裁判水平僅達到了解該 項目裁判流程、人員設置等方面的知識,在大會上并不具備執裁能力。
    因此,該專業需要重提供更多裁判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具備非專項裁判能 力是需要發展改進的問題之一。
    表24各專項裁判等級
    專項 三級(人) 二級(人) 一級(人) 國家級(人) 無(人)
    田徑 5 70 (67. 3%) 4 (3. 8%) 0 25
    武術 11 5 (25%) 0 0 4
    戶外 4 1 (0. 55%) 0 0 13
    網球 3 66 (85%) 3 (3. 8%) 0 5
    籃球 8 69 (56. 5%) 2 (1.6%) 0 43
    排球 5 7 (29. 1%) 0 0 12
    足球 8 11 (26.8%) 0 0 22
    羽毛球 1 38 (92.6%) 2 (4.8%) 0 0
    乒乓球 13 26 (38.2%) 0 0 29
    健身健美 5 2 (5%) 0 0 33
    健美操 6 20 (52.6%) 0 0 12
    體育舞蹈 15 3 (10.3%) 0 1 10
     
    散打 15 10 (20. 4%) 1 (2%) 0 23
    游泳 24 17 (38.6%) 0 0 3
    跆拳道 3 44 (59.4%) 1 (1.3%) 0 26
    體操 4 6 (46. 1%) 0 0 3
    養生 2 1 (7. 6%) 0 0 10
    空手道 7 5 (21.7%) 0 0 11
    輪滑 5 1 (4. 3%) 0 0 17
    拳擊 0 2 (12. 5%) 0 0 14
    #
     
     
     
    4. 5. 2. 2科研能力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2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圖 28第七條)。冋圖29,可以看出:本科學生僅有8.67%的學生在期刊上發表過 文章,能達到培養方案中的要求。本科階段主要以基礎教育為主,學生掌握基 本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方法。課程設置中針對科研能力,索然學校在專業選修 課中開設了 “科研方法概論”但對于培養方案的要求,學生僅通過選修課達到 科學研究的要求是絕大多數本科生不能完成的目標。學校是否可將科研能力的 要求降低并制定更為具體、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內容,值得進一步思考。
    1191《2012本科專業培養方案(2014版)》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是 8.67%
    否:91.33%
    圖29在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情況
    4. 5. 2. 3教學能力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2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和《北京市中小學 體教師教學技能考核與提升工作實施案》泗要求: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工作 崗位上具備示范講解能力,各地區定期會對新教師進行考核,主要采用“微格 教學”的形式考核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與實施。
    與此同時,培養方案要求:在校期間第一至第三每學年進行兩次教學觀摩, 一次校內,一次校外并完成《觀摩總結》,方可獲得2學分。⑷為了加強學生實 踐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我校聯合多處實習單位,涉及中小學、高校、俱樂部 等50多家,其中北京市二十中為我校實習基地,實現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學校 教學水平的提高。圖30顯示各年級開展“說課”的情況。可以看出,各年級都 能按照要求組織學生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觀摩課對2015級輔 導員進行了訪談,為了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2015級大二下學期主要組織兩項 活動:第一,模擬面試“微課”大賽,各班選出2名代表,進行了年級的總決 賽并邀請了二十中的一線教師現場指導。第二,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到農大 附小進行觀摩課并寫觀摩筆記。見學生感言節選圖31、31-1、31-2o
    各年級雖然都可以按照要求組織實施,但對于學生來說最終的效果又如何, 是否真正地使每名學生能在培養方案的學習下掌握教學能力才是最終的目的。 使學生做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若要想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教師資格證考 試的內容形式帶入到本科生的各科學習和考核中,在重視術科訓練的同時還需 把理論知識學習進行加強。
    1201國家體育局:關于《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考核與提升工作實施方案》
     
     
    51.91%
    ■ 1滋 » 3-4次
    5-6^ 未開展
    51.69%
     
     
     
     
     
     
     
    圖30體育教育專業各年級“說課”實施情況
     
     
     
     
     
     
     
     
     
     
     
     
     
    圖31學生感言1
     
     
     
     
     
     
     
     
     
     
     
     
    煤苛灣備工仔.-良惹M S到達■睛文他蚩壬韋阮唸閡
    隹看々歹.不務羅到訝生們我T 3藝斥 晁呻再處隹亀馨村
    在逬燈授象S)愆"3 .茲件冷,辱求滲紇在俶婦■廉為
    ,席為紜,卑鬲刊宅/慷"H進衍壬仮枝術3]軒渤輕
    扌圭楊"->r/7 #
    令畏號"引n
    圖31-2學生感言3
    4. 5. 3社會就業現狀下學生未來規劃及期望
    4. 5. 3. 1社會就業現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就業發布會上表示呦,“2016年就業形勢 比較復雜,去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由數據看岀, 本科畢業生未來就業形勢艱巨,學生在現有的就業形勢下在校生有著對自己未 來的規劃和期望,以符合自身的情況。
    4. 5. 3. 2就業地和職業選擇
    通過表25可以看出,生源地與就業區域的選擇有顯著性相關。68%的學生 畢業后選擇回生源地就業。認為回到自己生源地可以有機會找到更好地工作, 壓力相對較小,人際關系范圍大。有65%的學生最期望從事高校、中小學(15%) 的職業。通過北京中小學教師就業形勢來看,本科生想留在此地就業有很大的 困難,主要是戶口問題,學校沒有編制只能成為代課教師,要想留在北京就業 必須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才能有入編資格。為此,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不能 僅以授課作為最終目的,還要考慮到學生就業,切實將學生學習訴求、教學內 容和社會就業崗位需求相結合,才能正真能讓體育教育更加科學合理。
    1221中國新聞網,人社部:2016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 就業壓力X http://career.eol.cn,2016.3.1 論文隨機驗證編號:BT542623212670
     
    表25在校生生源地與就業位置相關性
    4、生源地 28、關于就業位置, 你所傾向在哪里?
    Pearson相關性 1 .737"
    4、生源地 顯著性(雙側) .000
    N 877 877
    28、關于就業位置, 亠亠亠Pearson相關性 .737" 1
    你所傾向在耳卄皿
    哪里? 顯著性(雙側) .000
    N 877 877
    4. 5. 3. 3未來期望
    從圖32和圖32-1中可以看出,學生在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方面都有對未
     
    來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及教學中的示范講解能
    力。從調查中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還是以教師基本素質為主的期待。
     
     
     
    ■令15?技術水年 敦字過徒中於講館示范等教注力 ■先逬的訓隙方法 ■戲判水平 ■其他
    圖32技術能力
     
     
     
    枚育科孚的基事慶論和藝本知識 ■江會科學的吳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其他
    圖32-1理論知識
    小結:
    共調查體育教育專業2014級一2016級877名在校生。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 目標定位:培養品德優良、素質全面、具有社會責任感、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 
    能力的卓越體育人才。培養目標是衡量一個專業的成敗的準繩,課程設置和教 學內容以培養目標為依據。通過在校生的調查可以得知,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 育專業培養符合社會需求。但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存在一些建議與意 見:
    (1) 部分專項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將理論知識融合到教學實踐中。
    (2) 開設更多地選修課程,開拓學生視野。
    (3) 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平臺,讓學生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掌握教學知識、 綜合素質、教學技巧。
    4. 6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初中體育課程內在聯系
    因本研究主要探究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的聯系,針對北京市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與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田徑、籃球、排球)項目進行比較分析,表26,以說明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 中教學目標與內容是否滿足初中課程的要求,保證畢業后能滿足崗位的需求, 符合體育教師的要求。
    4. 6. 1培養目標
    4. 6. 1. 1總目標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關系如圖所示:同時對體育教育專 業培養目標與初中《體育與健康》相比較,(圖32)。可以看出初中與大學體育 教育目標存在著的共同聯系與內在差異。共同聯系:從理論出發,由淺入深, 表26《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與體育教育專業目標比較
    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扎實的體育教育專 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職業道 徳、倉U新楮神與實踐能為,能在各級各類學 校從事體育教學、課余體育鍛煉、學校運動 訓練與競賽工作,并可承扌旦體育科學研究和 體育管理等工作的復臺型人才.
     
    以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為指導,以教師傳授為依托,傳播體育文化,弘揚體 育精神。內在差異:初中教育以“體驗式”為主,讓學生體驗體育所帶來的快 樂,強健身體。而大學以“實踐應用”式為主,更強調體育學科的方法論,更 具備專業性,側重于職業應用及從事體育相關工作的方向應用。
     
     
     
     
    水平…至水平四學習目標與課程內容
    4.6.1. 2教學目標
    我校的教學目標在田徑、籃球和排球課程上都能較好的符合初中體育課程 的教學目標。詳見表27和表27-1。以發展學生身體6大素質的基礎上教授技術 能力。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在初中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擴寬了 范圍,增加了體育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以滿足體育教師崗位的需要。
    表27七年級至九年級課程教學目標
    田徑 藍球
    1.詢過略教學,使學生能夠對孵砒運動 技術有比較正刪化 1.復別翎簡單技術發展小學(學箱教 腳上,通過移動伽等技術使學生 能在游艙燐中運朋學的基本技柿簡 單林我展靈泳腮、反應快捷臥聽 度、力量等身體瓠 1.初步鞭排聊基本技術,發孵生助 量、翹等身體賴,并知道怎樣安全射 彳亍刪糊勧
    2.培粹生對略運動的興姒趟學生綢 主動魴學習申來。 2.進-步學羽嘩握,臍旌離用技柚 能加 2.全面鞠技術要領和牀齢要求,籍 技穌購合運脆力
    3.頻學生的龜、腦、投鷹身體運詭 九握高身體各部位馳同用力能力,佬進學 生離柔韌、爾、耐力、力報九 3.學習醐運動的專頂基本知識,提融本 技術和基臓術 3.培養學生積躺學習態韻主動參與觸 清,培養團躺助精飆
     
    表27-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目標
    略 L 飛' 1
    1.鮒田魏、鋸投三大類那期脫術 孵、孵方淋用抽學習,使學按齟 御學犍橄 蹶懶育專業晌,使學域籃 呢動握樋論撅,雜胡風腿本 WM.并蔽教學燼蛾灘亂 痂掌髓翩學旎, 瞬躊要學生OW、
    伉重點解學生護鐮”離骯學 習使學生了輜瑚基楓測,勰壬要 的刪愜動基本枝柿眛
    2.全面頻力量、航、鹼、恥、翱等 赫搦貼育運動㈱
    3•苫養學習肅轆購律齡從黠誡育 事蝴輕帖責任心
     
    4. 6. 2課程大綱與教學內容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作為體育大學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專業, 主要培養方向是體育教師,為中小學體育輸送優秀后備力量,為提高國民素質 奠定基礎。為此,需要了解社會所需,了解現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大綱和主要教 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體育教育專業課程,以便與基礎教育銜接。
    4.6.2. 1田徑課程
    表28所示:初中的田徑課程主要圍繞著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展開,開設了 較為實用的運動項目。短跑主要提高學生無氧能力、中長跑發展學生心肺功能、 跳躍發展學生下肢、投擲發展學生上肢能力。體育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要 走入教師行列,將自己在大學期間學到的東西能實際運用到工作崗位上,這樣 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田徑課程96學時進行6大項目,絕大多數學生僅對某一 項或某兩項比較擅長,更多地都是從頭學習。但技能的學習都需要一個長時間 的練習才能達到“專”,而我們現在的內容上更多地僅僅是體現了 “多能”,學 到了些皮毛,走到工作崗位依舊不會教學還需要學習,這就造成了資源和時間 的浪費。對于這個問題訪談了田徑教研室主任,他認為:我們更多地培養還是 需要符合體育教師的標準,可以在原有96學時的課程安排上將各大項目時間分 配上有輕重安排,對于初中體育項目中沒有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解,有需要的學 生可以開設其他選修課程進行學習。而重要項目進行著重的學習,保證符合社 會的需求,能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表28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與初中田徑課程比較
    類列 七年級 八年級 丸年毀 能讓育專業
    1.短龜 1.畀生:1000m 女生:800m 1.刪 1娥技術
    2.鐮快速鹼力摘習 2.發展耐力報網習 2.頻速度、柔韌素質練習 2.跨欄技術
    3.耐罐 3.發按速廈耐力龜專頂絳習】 3.發展鶴耐力龜檎習 3沖他技術
    k接加§ 4,越野他、孌速跑 4.耐久龜
    1.飆瑚遠 1.跨越式躺 1•航技術
    2.發翻躍能力般習 2.發觀躍能力鮒習 2.發展躺能力 2.驕技術
    投抑 1.正面投腋心球 1.購渭步験心球 1.后拋實心球 1M
    2.原地側向推實心裁 2.正刪實謫 2.原地雙手正面投和實関 2.標槍
    3.躱蹶能力躋習 3.皴投鵬力牆習 3.頻投鹼熾習 J
     
    4.6. 2. 2籃球課程
    表29所示:體育教育專業能在滿足初中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習技戰術,從籃 球教研室教師中了解:現在籃球課程主要以從學生的基礎能力著手,了解社會 的需求,考量學生的訴求進行制定,或者僅提供平臺,讓學生自由發展,主要 根據具體的情況,盡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但從初中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了 解到現在學校的籃球課程從初二開始主要僅針對中考項目進行練習,教師的教 學方法多年不變,可每年的學生自身不同,是否體育教育的學生能用不同的教 學方法,因材施教,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研能力更好的做到“授之以 漁”。
    體育教育專業的籃球普修課在體育教育培養方案上要求大二,即第3、4學 期進行開設,共計64學時,其中包含8學時理論課。教師對培養方案的建議與 意見中認為:建議各班應控制人數,人數較多無法完成應有的訓練強度,相應 的也就不能很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表29體育教育專業籃球課程與初中籃球課程比較
    •b做 -•: 八年級 九年級 休育教育專也
    1.洛動:持球' 削身畝變觸、驕 1.齣、裁 移動技木:星本姿勢、起動、急停'轉身、側身跑 '變向趾滑步、撤步
    2.雙手胸前傳接球 2•副急停急起 ;轉身運球
    3.原輕手投籃、行進i禪手高手投盤 3.膨哪絡 3.療姍介紹
    4.體前變殲手翩
    1.投盤僅 1.鵰 1.移動 JWS秣±投竄硼碑手詩投 箔' 行進斛手低手滋' 雙手輛投籃(女八 聽野肩上投籃(男)、雙手輛傳接球
    2.傳搶球槻運球搶誦游戲 2.醐步持球突破 2.防守犧順
    3.“疇”鋼 3.療躺紹 3.般嘶紹
    1.結合所報術曲譚頃鵝合比勇■(槌二攻P合 1.單手起鵠 1.移動 搶病籃板球、防錨球源、胸無球隊員
    2•絡合所有技術介殖魏則門誰介紹馳翻 Z ffig間好赭投籃 2.暢守刪、員
    3.合作鋼投籃 3.戰術飼、分工' 8® 孵比賽、腮、執栽 .
    4.6. 2. 3排球課程
    如表30所示:教學內容上,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能在滿足初中學習的要求 更多地增加了一些戰術上的學習和排球的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多能”的效果。 學生重點掌握墊球、傳球及發球技術。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排球課程,排球教 研室主任通過學生日常的學習與反饋,她這樣認為:排球作為田徑和體操的后 續課程,要求學生有更高地身體素質及對體育的理解。因為課程設置方面開設 內容過多加上學生的層次不同,基本上都是從零開始,導致一部分學生學起來 有些吃力,反而學習一些皮毛。可以安排“初中高級”的選修課程,所有課程 在學習排球教學的基礎之上將難度較大的內容分層教學。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 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自我意識。
    表30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與初中排球課程對比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 體肓教肓專業;
    1.側滑步、交叉步 1.正面上手發球、基本規則 / 簡單比賽學習
    2.各種身體姿勢 2.傳、墊球 /
    1-正面下手發球 1.正面屈體扣球 / 6人完整比寒學習
    2.發球的作用 2.基本規則 /
    / <3.傳' 墊球 /
    1.正面雙手墊球 1- “中一二”進攻戰術 / 組織進攻比賽學習
    2■墊球的作用 2.基本規則 /
    / ! / 防守戰術學習
    / / / 四二配合組攻學習
    / / / 能力培養
    / / / 復習與考核”
     
    小結:
    通過對中小學體育課程大綱及教學內容調查,并結合大學課程設置自身特 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使其成為銜接受教與擇業的橋梁,切實幫助同 學學以致用,提升自身在工作過程中的教學與示范能力。
    田徑課,中學課程以全面的身體素質提升為主展開。在大學設置方面中, 增加學時的選擇靈活性,將幫助學生調整為以適應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學習,為 學生做到量身定制,所學即所需。
    籃球課,中學課程強調實戰與訓練,要求對技戰術進行分解和講解,不能 僅僅停留在應試中考的層面。大學在課程設置中,要對技戰術制定與執行進行 分解,并根據學生能力基礎合理定制課程,同時合理控制上課人數,以達到最 好的教學示范的效果。
    排球課,中學課程對于普遍的學生而言,大部分是從“零”基礎開始,而 排球本身的技術難度相對大于其他課程。學生學習多數停留在表面,對其很難 深入理解與掌握。大學在課程設置中,將難度較大的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制定 “初級、中級、高級”等級不一的選修課程,會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與掌 握排球教學的關鍵點與難點。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與2004年國家頒布的《課程方 案》基本符合,適應社會需要的發展。
    5.1. 2.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較高,但認為該專業在學生培養上與基礎 教育的銜接存在一些差異,在課程內容或形式上更多是按照大學生的情況進行 教授,較少的考慮基層學生的特點及體育培養形式。為此,認為需要通過培養 方案的改革,是否可將基層教育內容融入培養目標中是用人單位更加關注的問 題。
    5.1.3.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相對穩定,但教材內容的 制定需有所調整,在校生和畢業生的情況反饋中集中認為課程內容陳舊、可選 擇的范圍面窄,希望汲取前沿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趨勢。
    5.1.4.2012版培養方案側重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培養目標 和課程設置上都有所突出。但在科研能力上學生達到效果差強人意,本科教育 的學習未能讓學生掌握科研能力。
    5.1. 5.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向與課程體系上與初中課程設置相 輔相成,符合社會需求。但在學生學習效果上,有些項目掌握程度上存在著參 差不齊的情況。
    5.2建議
    5.2.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應遵循特色辦學理念,結合學生特點突 岀專業能力培養,結合社會需求突出教學技能創新,實現校園學習與工作無縫 接軌,將學校成為通往工作崗位的重要階梯。
    5.2.2.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實際情況,課程設置在重視理論根基的基礎上可開 設“模擬”性的課程,如“職業模擬”、“辯論”等,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辨 別和應變能力,早日接觸不同職業領域,符合各領域職業要求進行培養。
    5.2.3.為學生提供更多地實踐平臺,拓展學生視野與實踐能力,將專業理論和 教學充分結合,與基礎教育更加緊密銜接。
    5.2.4.結合社會需求和職業能力基本要求,將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進行轉變, 師資可由各領域專家進行授課,直接了解其職業要求并指定符合自身能力的職 業規劃。
    5.2.5.提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將科研能力目標具體明確,使得絕大多數學生能達到此目標。
    5. 2. 6.將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意識與動力,自我 完善,爭做一名合格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符合各職業要求。
    6研究不足與展望
    6.1研究不足
    本論文主要針對2010級一2012級畢業生、2014級一2016級在校生及51所 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探索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優 缺點,為今后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不足:
    (1)調查對象人數。因能力、資源等原因不能調查全部學生,僅進行了隨 機抽樣,造成數據結果不夠完整。
    (2)2010級—2012級畢業生調查了第一批就業的學生,沒有涉及二次就 業的情況。
    (3)因資料不全未能查到上海體育學院2015屆真實就業率數據。
    6. 2研究展望
    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雖然是一個長期研究探討的課 題,同時也是具挑戰性的課題。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才培養要時刻跟隨時 代的發展,貼近用人單位的要求,為此,需要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對現有 的培養方案存在問題進行不斷更新,分析其本質問題。有待日后進行更加深入 的探索研究。因研究能力、時間等問題,本研究僅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 式對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其優點及不 足之處,對調整與優化培養方案有著初步的設想。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培 養方案制定有待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致謝
    時如過隙,研究生三年的學習與生活即將結束,總有些念念不忘、依依不 舍。三年光陰匆匆,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中,我不僅掌握了更多的理論知識和 實踐技能,還進一步學會了做事做人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的能力。論文是研究生在最后的學習階段里,自己交上的一份三年的學習成果,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收獲成果,在成長中,見證付出。此過程是對科研的不懈 努力,讓我收獲滿滿。
    本論文是在導師武文強副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由本人獨立完成的。從論文 選題、框架構思、內容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 此,向導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北京體育大學,這三年以來帶給我不一樣的生活。這三年學習與生活 中,感謝田徑教研室的老師們在學業上對我不厭其煩地指導和幫助。在此,我 向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此外,還特別感謝我的同學和朋友,是你們在我 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包容,給予我家一般的溫暖。最后,感 謝我的父母,是你們多年以來的培育和無私的奉獻才有了今天的我,謝謝你們, 我相信明天你們會以我為驕傲!
    最后向所有在研究生期間曾幫助與關心過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再次表示 感謝。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向我的導師表示最高的敬意,祝您一切順利。
    參考文獻
    [1]閻守扶,張蘊琨.我國高等院校近10年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研究文獻回顧[J].首都體育 學院學報,2009,(03):266-272
    [2]楊樺.《追求卓越,推進中國特色高等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北京體育大學歷程回顧》[J],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3]嚴德一.《小康社會體育人才需求與培養問題研究》[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
    [4]崔哲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脫節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 哈爾濱,體育學刊,2013
    [5]趙磊波.《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探討》[J]遼寧,科學中國人,2014
    [6]霍興彥,林元華,關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目標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 (11)
    [7]袁力,中美大學本科課程體育比較及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75
    [8]張宏杰、張元文,中德兩國大學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 報,2006(6):32
    [9]孫晉海,我國高等體育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D]博士論文,2015
    [10]國家教育委員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2004
    [11]教育學院,教育學院本科教學評估學習材料,2017年
    [12]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2012本科專業培養方案(2014版)》,2012
    [13]國家體育局,關于《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考核與提升工作實施方案》,2014
    [14]習近平.《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中國共產黨 新聞網,2017年8月28日
    [15]國家教育委員會,2014-10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5-2017
    [16]中國大學教育,《社會藍皮書: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12,26
    [17]北京體育大學,2014-2016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18]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0-2012級
    [19]運動訓練學,田麥久.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0]《體育教師職業能力》,王長生,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2004]9號,360A10-25-2004-0034-1
    [22]MartinsJ.Mariane Fahlman Canadian Teachers Federation[A].Teaching in Canada.Advances in Physical Education[C]. Canada:Teaching Profession.2013. pp.103-110.
    [23]Bahneman,C.An analysis of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within institutions which offer a doctoral degree in physical education[J].The Physical Educator, 2007,(53): 198-202.
    [24]Femandez,J.Knowledge ba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a
    proposal for a new era[J].Quest,2009.(4刃:161?181.
    [25] 張建華等.美國體育專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J].體育與科學,2008(3): 52-55.
    [26] 沈秀瓊.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化現狀及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9.
    [27] 趙麗娜.高等體育院校體育藝術類人才培養方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8] 馮平.新課程方案標準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 報(自然科學版),2014,02:85-88.
    [29] 劉寰宇.高師院校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研究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硏究[D].東北師 范大學,2013.
    [30] 劉兵•“十二五”時期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湖南師范大 學,2013.
    [31] 王建旺.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中小學體育教育專業能力的一致性研究[叨.福建師范 大學,2016
    [32] 譚瀟.我國體育院校本科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33] 瞿興園沖小學體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D]沖央民族大學,2017
    [34] 潘濤.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分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卩5]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計劃
    [36] 王玉瓊,萬明霞,戴立益.普通高校本科校內專業評估體系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 2013
    [37] 中國新聞網,人社部:2016年高校畢業生765萬人就業壓力大,
    http://career.eol.cn,2016.3.1
    [38] 國家體育局:關于《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考核與提升工作實施方案》
    [39] 唐宏貴,翟華楠,余斌.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實證研究——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 培養方案修訂過程分析卩].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03:68-72.
    [40] 彭紅莉.教師專業化背景下的教師資格制度改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41] 閆淑嬌.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2] 劉信陽,張茂聰.試論“國考”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改革的問題與岀路卩].教師教育論 壇,2014,09:5-10.
    [43] 韓志芳等,《美、俄、德、日四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特點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 2017.8
    [44] 盛曉明,《中國-英國中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D]博士論文,2004
    [45尹昱.《基于培養方案的牛津大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研究》[D]碩士論文,2009
    [46]喻晶,《美國體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研究》[D]博士論文。2014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xiaoxueshuxue/7963.html

    上一篇:核心穩定性訓練在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普修課教學中的實驗 研究 以揚州大學為例

    下一篇: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在職培訓需求的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