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中美體育教育對高校思想教育 影響的對比研究

    發布時間:2023-04-16 15:34
    目 錄
    第1章緒論 1
    1.1課題的研究背景 1
    1.1.1現實背景 1
    1.1.1.1體育教育對“育人”的“時代作用”越來越突出 1
    1.1. 1. 2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體育發展越來越重視 1
    1.1. 1.3中外體育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結合研究幾乎空白 2
    1.2課題的研究意義 2
    1.2. 1理論意義 2
    1.2. 2實踐意義 2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2
    1.3. 1國內研究現狀 3
    1.3.2國外研究現狀 4
    1.4問題的提出 4
    1.5相關概念 5
    1.5. 1體育教育 5
    1.5. 2思想教育 6
    第2章研究對象與方法 8
    2.1研究對象 8
    2.2研究方法 8
    2.2. 1概念闡述法 8
    2.2. 2文獻資料法 8
    2.2. 3圖表法 8
    2.2. 4案例分析法 8
    2.2. 5個性與共性結合法 8
    2.3文章難點與創新點 9
    第3章 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10
    3.1中美體育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設置對體育思想的影響 11
    3.1.1美國體育教育的專業設置中的思想教育 11
    3.1. 1. 1體育專業的設置一一人才多樣性培養的體育思想 11
    3.1. 1. 2體育課程的設置一一體育的“現代性思想”形成 12
    3.1.2我國體育教育的專業設置中的思想教育 15
    3.1. 3體育專業和課程設置對思想教育影響的總結 17
    3.2中美體育體育俱樂部對體育思想的影響 18
    3.2. 1美國體育俱樂部中的思想教育 18
    3.2. 1. 1組織領導能力的鍛煉 18
    3.2. 1. 2人文主義關懷 19
    3.2. 2我國體育俱樂部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20
    3.2. 2. 1高校體育俱樂部一體化 20
    3.2. 2. 2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普及性和廣泛性 21
    3.2. 2. 3高校體育俱樂部體育參與意識和能力培養 21
    3.2. 3體育俱樂部對思想教育影響的總結 21
    3.3中美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21
    3.3. 1美國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21
    3.3. 1. 1 NCAA競賽資格形成的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 21
    3.3. 1. 2參加人員廣泛中和獎學金分配的人人平等的原則 22
    3.3. 1. 3道德層面,契約精神 23
    3. 3. 1. 4學術水平同等性原則 24
    3. 3. 2我國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24
    3. 3. 2. 1管理集中制 25
    3. 3. 2. 2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目的性”原則 25
    3. 3. 2. 3 CUBA的競技性思想 25
    3. 3. 3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對比總結 26
    3. 4中美高校體育思想對比 26
    3. 3. 1哈佛大學的體育精神 27
    3. 3. 2耶魯大學的體育精神 29
    3. 3. 3清華大學的體育思想 31
    3. 3.4北京大學的體育思想 32
    3. 3. 5四所高校體育精神的對比 34
    3.5我國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協調 35
    3. 5. 1高校體育教育中與毛澤東“學校體育思想”相結合 35
    3. 5. 1. 1體育教育應遵循健康體育的思想 35
    3. 5. 1. 2體育教育應該堅持終身體育的思想 36
    3. 5. 1. 3體育教育應該堅持趣味體育的思想 37
    3.5. 2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與習近平體育思想相結合 38
    3. 5. 2. 1 “中國足協改革”對高校體育組織管理機構轉變的借鑒意義..39
    3. 5. 2. 2體育教育中的“體育強國思想” 39
    3.5. 2. 3體育教育的形式與習近平的體育思想 41
    第4章結論與建議 44
    4.1研究結果 44
    4.1. 1體育教育方式的不同 44
    4.1. 1. 1體育教育形式 44
    4.1. 1. 2體育教育受教者的整體性 44
    4.1. 1.3體育教育的連續性 45
    4.1. 1.4體育教育的內容 45
    4.1.2思想教育的不同 45
    4.1.2. 1思想教育的方式 45
    4.1.2.2思想教育的出發點 45
    4.1. 2. 3思想教育的影響范圍 45
    4.2促進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和諧發展的建議 46
    4.2. 1體育教育的發展 46
    4.2. 1.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46
    4.2. 1. 2促進體育教育資源的發展 46
    4.3. 1. 3體育教育專業化、廣泛化和一體化 46
    4.2. 1. 4體育教育模式進行創新 47
    4.2. 1. 5體育文化建設和體育活動開展 47
    4.2.2思想教育的發展 47
    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第VI I頁
    4. 2. 2. 1建設體育文化,為思想教育提供社會環境 47
    4. 2. 2. 2以點帶面,擴大思想教育范圍 48
    4. 2. 2. 3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環境 48
    4. 4總結 48
    參考文獻 50
    53
    第1章緒論
    1.1課題的研究背景
    1.1.1現實背景
    1.1.1.1體育教育對“育人”的“時代作用”越來越突出
    隨著社會地不斷發展,“育人”這一重要的人類成長行為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 其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學生是21世紀最重要的人才資源,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品德, 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石。目前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全面 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其中也包括了體育教育方面。“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這要求我們更 加注重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而我國的體育教育起源于建國初期,當時受到冷戰的影 響,我國采取蘇聯“一邊倒”的政策,導致我國學校體育受蘇聯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較大, 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如今,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育教育展示出先進的體育思想,我國體 育教育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學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方法和體育思想對我 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大借鑒意義。與此同時,體育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結合在我國 教育層面提出了“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一系列的轉變,要求我們必須做 至1J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1. 1. 1. 2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體育發展越來越重視
    胡錦濤同志在共青團成立9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五個“必須始終”和“希望堅持” 的思想,并且要求高校貫徹“三心四能”的教育原則。該原則重點強調了體育教育中 的思想教育功能,能夠在體育教育中使學生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達到教學目 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要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目標,并對我國 體育事業給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發表講話,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 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角度高度重視發展體育事業。這是對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提出 了明確的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總書記同時強調:體育作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 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
    我國領導人一系列的對于體育的言論充分反映了未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方 向,要求們參與體育教育活動,借助體育教育功能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從而加快我國 現代化步伐,增強國力。
    1. 1. 1. 3中外體育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結合研究幾乎空白
    體育的發展帶動了體育教育的興起。我國體育教育事業起步較晚,目前我國處在 單方面學習國外體育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的階段。而國外的體育教育是在豐富的體育思 想中發展而來,并且隨著思想領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給體育教育注入新的能量。在研 究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層次,我們并沒有學習到精髓,也沒有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體 育理論體系。
    1.2課題的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研究體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于體育來說是發展體育教育新視角,同時也 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而且為體育教育的開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供了 方法和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 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把德育、體育、美育有機結 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由此可見,體育教育作為思想品德的一個體現形式, 實施體育教育的同時能夠能夠促進個人性格的養成和品德的提升。
    1.2.2實踐意義
    目前我國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作用,即能 夠在現實中體現思想教育的意義。體育教育作為全民發展中的重點項目,它與思想教 育有共同的目標,實現載體卻更加豐富。通過有形的體育活動來形成無形的思想品德。 借助豐富的體育活動發揮出體育自身所具有的益智性、健康性、娛樂性等功能,從而 帶動思想教育。同時,體育項目自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文化,能夠培養學生愛國主 義、集體主義、團隊精神等優秀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體育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保 證教育的體驗性和提高參與度,老師用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又用形成的意識去 指導體育實踐,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體育榜樣的作 用。學生借助榜樣的力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和認知領域提升和豐富自 己,從而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通過查閱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CNKL萬方數據庫、超星、維普等電子資訊和體 育類核心期刊等資料發現,涉及體育、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論文、期刊和文獻共有864 篇;而其中論述體育教育、思想政治中體育教育有241篇;論述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 教育關系的只有12篇,在這12篇中能夠體現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只有4篇。但是, 將關鍵詞擴大為高校體育教育與高校體育思想,那么涉獵的文章有187篇。
    1.3. 1國內研究現狀
    段云星于1988年在《體育報》連續發表四篇文章《面對新問題,走出新路子一一 留給運動隊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思考》(1?4),文章中說明了體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加強 運動隊的思想建設,同時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運動到個人成長等等系統性的方法,直 到現在也可以將這些方法運動到高校體育教育和發展中去。馮海成在《國外體育教學 對我國高校體育改革的啟示》中認為體育教學應該從體育的社會屬性和學生發展的特 點的角度出發,運用體育教育中的各種體育活動,將符合社會的體育思想傳遞給學生, 使他們在娛樂中主動接受這一意識,并將其運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樹立終身體育意 識并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協作精神。吳建喜等在《美國學校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社會 學動因》一文中論述了在競技體育的層面,美國體育思想在個人成長中的積極作用。 宋繼新在《競技教育學》一書中強調體育教育的最高境界便是人、物雙修。王增鑫、 于濤在《西方五中主流體育精神探析》中通過體育教育總結出五種體育思想,并且將 這些思想反作用于體育教育中,強調其對于社會的反作用。閆站站、王燕在《美國體 育教育思想對中國學校體育的借鑒與啟示》中,詳細解釋了美國體育教育是如何影響 體育思想的形成,同時認為:體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重視的原因是因為體育不 僅可以強健體魄,給予人們為人生奮斗的最基本條件,還可以塑造良好的心靈,創造 體育文化。
    我國目前體育教育依舊收到蘇聯體育教育的思想,但是隨著中國發展的不斷深入。 我國體育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體育思想,順應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方向。同時, 學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思想,結合毛澤東體育思想、習近平體育思想從而形成有中 國特色的體育教育和體育教育思想體系。余仰濤,張文軍在《論體育運動的思想政治 工作資源》中闡述了體育教育中思想政治作用的意義,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一 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育資源。王楊在《高校體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堂》認 為,體育是一種文化現象,體育教育則是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工具。因為體育教育以 身體活動為媒介來進行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通過體育教育可以實現對學生的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協作的精神的培養。曹社華《探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思想 品德教育》中講到可以利用體育教育中的參與性、競爭性、規范性、協作性等特點, 結合體育教育活動鍛煉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
    1.3.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將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是分為兩個不同的體系,因此對于體育教育和思想教 育的結合研究非常少。體育思想是由各個思想大家提出來的,例如蘇格拉底提出“鍛 煉即教育”的思想,顧拜旦提出了 “運動參與”的思想,洛克提出“紳士教育”的思 想等等。雖然思想家們提出了各種體育思想,但是他們不能夠切實進行體育教育的實 踐活動。帶領中國打入世界杯的米盧、美國NBA的千勝教頭菲兒•杰克遜、著名足球 教練卡馬喬等,他們都是掌握了體育思想,然后運用到實際的體育訓練當中。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少部分教練員在自己的訓練日記或者訪談中表達過體育教 育對于運動員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耶魯大學國前橄欖球教練員Andrew B Graves認為橄 欖球運動激烈的對抗形式,讓隊員們形成的勇于奮斗的精神。在耶魯執教期間,隊里 的運動員經常會以學習成績作為另一個無形的競爭,無論在賽場還是在學校他們都要 拿到最好的。斯坦福大學帆船教練員在她的采訪中提到團結一致的步調和海上要面臨 的恐懼,造就了現在運動員淡定的精神狀態。當然,國外學者的研究的著手點更多體 現在體育教育中倫理道德的思想層面。美國的體育教育教授愛德華•希爾在《體育運 動學中倫理學決策》表達了體育的倫理內容與重要性,以及道德層次的標準和基于道 德的體育競技帶給人的滿足感。英國學者P•麥金托什在《公正比賽一一體育運動中 的倫理學》一文中,詳細表達了倫理學在體育中的發展以及實踐中的運用。
    1 - 4問題的提出
    第一,國外的體育教育和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了大量的世界冠軍。他們不僅 僅是在體育一個層次有所造就,在學術領域也能夠體現其研究的價值。相比較中國的 高校運動員,體育教育的結果是片面的:學術成績不能夠與優異的體育成績協調發展。
    第二,高校學生體育參與度不高與個人體育能力水平差異。目前國外高校的學生 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這不僅僅是因為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模式,也是個人體 育思想的作用。并且,國外高水平運動員或者世界冠軍都不是專業的體育科班出身, 他們是從各個俱樂部中選拔出來。高參與度帶來了高水平。相比較我國目前的情況, 學生體育參與靠的是學校的體育課,即便如此大批學生對體育課依然是排斥態度。我 國的體育世界冠軍基本上將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了體育訓練當中,忽略了學 術知識的重要性。這也往往導致了運動員退役后的發展較狹窄。
    第三,我國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結合發展提供方法。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對于我國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而目前我國第三產業中體育產業發展緩慢,而 人民群眾的需求又不斷上升。我們需要利用高校這個高層次的平臺來發展體育教育, 從而帶動體育全民參與。無論在實際操作領域還是在思想領域,都需要作出新的變化。 1.5相關概念
    1.5.1體育教育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它產生于勞動,并伴 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演進。
    體育教育,是通過身體活動和其他一些輔助性手段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 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教育通過其教育性和教學性以課堂 教學或專門性輔導為主要形式達到身體練習和衛生保健。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教育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校體育。西方將體育列為一種科學進行體育教育初成于中世紀后 期,14-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西方社會不再以宗教思想為評判準則,而 是提倡人文主義。體育也得到了近一步的前進,人們開始提倡人體和人體運動美。偉 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 “身體先于精神發展”的思想:無論對于男人或女人,身 體都是在精神產生前而存在,所以應該首先培養身體[1]o 16世紀后期的宗教改革將人 們從教皇束縛中解救出來。學校教育由重靈魂向身體并重的方向發展,而體育教育也 正式列為教學內容。將學校體育教育發展成為課程的先驅者夸美紐斯認為:身體是靈 魂的寄居和工具,要做一個健全的人,一是要有學問、德行和忠誠;二是要擁有健康 的身體,從而達到技能和智能諧和發展[2】。20世紀前期,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延續 了盧梭的體育教育思想,提出“新體育”理論,同時強調了“育”在體育教育中的重 要作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起了 “三教”學校體育 教育體制,即教師、教材和教室。
    我國的近代體育教育起步于鴉片戰爭前期,西方的體育教育模式隨著傳教士在國 內傳教而傳入。受當時思想碰撞的影響,一些有識之士也紛紛提出了有關發展體育的 體育教育思想。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各級學校體育課程教育方針的設想;嚴復 在《嚴復論》中也有所提及民族需要通過發展德智體來實現自強和救亡國。“政協”思 想對近代體育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04年,清政府頒布實施的《奏定學堂章程》 要求各學堂一體練習兵式體操以肆武事⑶。這是中國近代體育教育的開端,同時也標志 著體育教育從此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教育理論的傳入不斷發展,直到20 世紀后期,學校體育中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進入21世紀,體育在人們的意識中有 得到了發展一一終身教育思想的出現,作為終身教育的機體保障;通過對學校體育教 育的開發、研究,體育教育發展出了適應當代社會的三個目標一一身體發展、心理發 展、社會適應所進行的體育活動。
    1.5.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 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 社會實踐活動⑷。思想政治教育伴隨著人類的起源而產生,它貫穿于人類生活的各個方 面,而人們對其的研究和發展也從未停止。
    最初的思想教育是統治階級或某些爭執集團為了達到政治目的,采取教育領域中 思想政治范疇實踐活動,結合思想、道德和心理綜合教育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受教育 者形成社會所需的思想⑸。這是陳秉公對思想教育的高度概括。在中國,最早思想政治 教育最核心的指導思想非儒家文化莫屬。它影響了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孔子在《中 庸》中表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回。這充分體現了天命、人性、道 德、教化一脈相承的思想。而所有的因素都最終落在“教”即思想教育。這種目的只 是統治階級把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觀念來要求社會成員,從而穩 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因此,我國古代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道德與政治的密不可分性, 諸子百家的思想、宋明理學的發展高潮等等都是古代政治在政治中思想道德領域中統 治的方法。
    西方思想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一個龐雜的體系。正如馬克思所說:現代的歐洲是建立 在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帝國的文化寶藏上⑺。古希臘和古羅馬孕育了歐洲文化,也是西 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泉。古希臘的“公民”思想;古羅馬的共和政制和共和精神 在文藝復興時又被重新提出;古羅馬的共和政制和共和精神為歐洲提供了法治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天賦人權”的學說和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體系來源于人們 對自然法思想。西方對我國思想政教育最大的導向型作用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俄國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新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和 列寧主義這為藍本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 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包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思想。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中即研究人類各 種生產關系的科學以及無產階級謀求解放的行為科學。為思想政治教育學提供了科學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生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指明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內容提供了理論指導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自馬克思 主義中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關系的理論、社會基本矛盾理論、人的本質與人的 全面發展理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等內容。
    第2章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最主要研究四個方面的內容:國外體育教育、國外體育思想、我國體育教育、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這四個方面的研究互相之間產生的影響:國外與我國的體育 教育與體育思想互相影響。最后研究出來其各自的特點進行比較,找出不同。
    2.2研究方法
    2.2. 1概念闡述法
    對于概念的闡述能夠更好的理解內容。文章中出現的概念相對較多,在解釋概念 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深入解釋事物深層次的含義。
    2.2. 2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需要,重點學習與本文章相關的國內外體育教育以及豐富多彩的體育 思想,為本文章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通過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超星、 維普等電子資訊和體育類核心期刊查閱和本課題研究相關的國內外論文、資料、文件、 文獻,收集有關體育教育的資料、理論思想方面的資料、中國特色的提論體系等等方 面的資料,為本文奠定理論基礎。其次,利用網絡查詢了國外高校中體育部門網頁中 課程設置、新聞采訪等等多角度的資料。
    2.2. 3圖表法
    將采集到的數據運用圖標的形式,簡單易懂。更加直觀反應問題內容。
    2.2. 4案例分析法
    本文雖然涉獵的內容不多,但是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對于國外高校俱樂部 制度的運作方式、每所高校不同的體育思想、我國目前體育發展情況、不同國情下所 采取的方法等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析時不能夠千篇一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2. 5個性與共性結合法
    文章列舉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所高校個性的體育思想 差別。每所學校雖有不同,但是文化是交流的,在這個基礎上文章也分析出了共性地 方。
    2. 3文章難點與創新點
    文章的難點在于:首先,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結合是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目 前對于該類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這對于文獻的收集工作開展有一定困難。其次,對 于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結合的切入點的把握。思想教育是社會主義國家中獨有的一個 教育層面,西方國家中思想育是通過長期實踐形成的思想觀點來影響個人的發展,在 政治層面更是寥寥無幾。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在一個新的視角下來分析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互相影響的作 用。目前,外國體育教育中形成了積極的體育教育思想可供我國借鑒,而目前我國的 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新的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毛澤東體育思想、習近 平體育思想發揮在體育教育領域中的指導作用,發揮體育教育在思想教育領域中的積 極作;同時,分析體育教育的主要思想教育功能,提現體育教育與思想教育結合的必 然趨勢,也為我國體育教育未來發展提供方法。
    第3章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017年3月8日,QS發布最新世界大學專業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而其中體育相關專#(Sports-related Subjects)的前50排名中美國、英國和加 拿大分別占據14席、8席和7席位列榜單前三甲Bl。同年5月30日,ESPN公布了 2017 年的世界百大著名運動員排行榜,此排行榜根據ESPN數據分析組主管一一本邛可拉瑪 爾(Ben Alamar)模式為計算方式,結合運動員的工資及代言收入、社交媒體影響力 以及網絡搜索量,最終得出排名。在這份榜單上美國以35個名額高居榜單首位,第二 位的巴西也只有9個名額,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德國和英國分別是7位和4位; 中國只有2位體育健將馬龍和林丹入榜,位列71位和88位[訓。中國教育組織最新發 布的2017世界大學排名可以發現,在前10強中,美國高校占了 6席,100強中, 美國高校占了 27席。
    2016里約奧運會吸引了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1千多名運動員相聚競技。其 中,十分之一的運動員來自美國高校全國大學體育協會。按照HERO Sports的數據統 計,NCAA院校培養出882名奧林匹克運動員,美國奧運國家代表隊555人中有74% 來白NCAAo同時數據顯示斯坦福、伯克利、南加大遙遙領先,佛羅里達、佐治亞、 德州農工都輸送了超過20名奧運會運動員。令人驚嘆的是Pac-12聯盟中的7所學校占 據了榜單的前十名[⑴。在這群著名世界冠軍中,大部分都不是作為專業體育運動員出 身。克麗•沃爾什•詹寧斯(Kerri Walsh Jennings)美國沙灘排球運動員,獲得2004、2008、 2012年奧運冠軍。2000年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美國研究專業。阿什頓•伊頓(Ashton Eaton)美國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畢業于俄勒岡大學心理學專業。美國跳水運動員大衛? 布迪亞(David Boudia), 2012年倫敦奧運會十米臺跳水冠軍,2007年進入普渡大學,主 修傳播學。
    西方高校世界冠軍人才輩出,可以充分體現高校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高校內的 體育教育是重要保障,同時思想意識領域的體育思想也是個人取得優異成績的另一因 素。二者間的因果又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一很難說是體育教育的發展決定了體 育思想的形成,還是體育教育的思想影響了體育教育的發展。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對于 體育成績的取得,并不是局限于單純的體育教育,它是個人因素、高校培養、社會發 展和思想層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發達國家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3.1中美體育教育專業與課程的設置對體育思想的影響
    3.1.1美國體育教育的專業設置中的思想教育
    3. 1. 1. 1體育專業的設置——人才多樣性培養的體育思想
    專業設立目的是為了滿足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訓練的需要。體育專 業是培養體育類人才的重要基礎,它保證了專業人員的類型、規格和方向。該專業的 設立能夠反映我國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和體育事業發展的人 才基石[⑵。
    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實現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實現了他自己而這種自我實現對個 人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滿足[⑵。弗洛姆強調了自由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西方自由 的經濟體帶來思想意識領域的“百花齊放”。同樣,在體育領域也是如此。高校希望體 育人才在體育技能和學術都可以做到全面發展。因此,在體育專業設置上提供了多種 選擇,以適應不同人的發展需求。表3.1詳細描述了美國高校的體育專業設置網。
    表3.1美國高校專業設置
     
     
    運動科學專業,體育管理專業,健康與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運動心理學 專業,體育教育專業,運動營養專業,體育及康樂管理專業,運動與體育科學 專業,體育教育專業,人體運動心理學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運動生理學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體育管理專業,體育研究專業,體育健身專業,運動醫學專業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美國體育教育專業設置是在綜合院校中,能夠依托更高 的院校進行綜合發展。因此體育專業的設置的領域更為豐富、專業方向也更廣泛;人 才的培養也向著跨學科的“綜合體育型”專業人才培養;專業設置滿足不同人才對于 體育的需求。同時,通過專業名稱,如兒童運動、健康專業、運動營養專業、體育工 程專業就能夠清楚其培養目標和內涵,專業的設置也更加細化。眾多體育專業的設置, 其中一定會有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一個分支,如此滿足不同學的不同需求。
    高校設置如此眾多體育專業旨在多方面培養人才,建立全面的人才體系。充分體 現人才多樣性培養的體育思想。各個領域互相影響互相學習,而各領域內的人才也在 不多交流,從而為體育教學提供更好的后備力量。體育是一個大范圍的概念,在這個 范疇中每一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所學,根據自己的擅長、愛好學習體育知識,接受體 育教育從而在各自的領域中得到長足的發展,也是對于體育的一種傳承。
    3. 1. 1. 2體育課程的設置——體育的“現代性思想”形成
    體育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西方發達國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作 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促進人才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哈佛大學通過體育教育建立了哈佛體育社區;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在學術和體育方 面協調共同發展。體育課程作為高校體育教育和個人體育素養的基礎教育,在課程設 置、課程種類以及課時設置等方面均形成各自特有的模式。同時,體育專業和課程的 設置,能夠體現高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及體育理念展現。體育課程面對的服務對象廣 泛、課程數量龐大。因此,研究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對于研究高校體育教育課程設置 中對于體育思想的提現有著重要作用。
    (i)哈佛大學“參與體育的思想”
    哈佛大學的體育課程的設置在數量上并不豐富,并且種類上也比較集中,但是哈 佛大學的體育影響力在美國大學中卻是最大的,甚至出現了“哈佛體育”的研究。1983 年,美國近代體育先驅一一沃倫在哈佛體育館開館上發表紀念演講《體育教育的重要 性》,并在演講中第一次進入了 “體育”這個概念,也正是這次的演講對于哈佛大學以 后體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和改變;哈佛大學的競技項目的種類是最為齊全的,全 校共有校級代表運動員1244人,占據本科生15%。雖然競技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哈佛 大學的體育課程定位卻非常簡單,目標也很單一明確:在目前高校能夠提供的環境中, 讓所有體育參與者在身心中實現自我滿足,情感得到升華以及社會存在感提高。哈佛 大學通過體育課程建設一個體育社區,個體在這個社區中實現健康、自我滿足和社交 等不同層次的需求和目的,社區是由學生、教師和校友共同構成。首先,在這個社區 內不單單局限于本校學生還有其他個體,在體育參與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交際能力; 其次,體育鍛煉是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通過社區帶動學生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鍛煉,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后,體育鍛煉是對壓力宣泄的一種途徑,沒有壓力的生活是 充滿樂趣的,如此能夠提升個人幸福指數。
    (ii)斯坦福大學的“整體體育思想”
    斯坦福大學的“整體體育思想”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體育課程的定位。斯坦福大學將體育課程設立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科目分 類 競技、體育與娛樂(Athletic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o 在該學科分類
    下,又包括4個子類,分別為競技、俱樂部運動與武術(Athletics, Club Sports, Martial Arts),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體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及健康教育(Wellness Education)o從中我可以看出在斯坦福的體育課程的定位覆蓋了體育的全部方面,無論 是從空間還是內容上,都充分體現了 “整體體育思想”。
    第二,課程種類的全面性。與哈佛大學不同,斯坦福大學體育課程無論在數量上 還是種類的豐富程度上都是全美屈指可數的。全校共計14537名學生,其中本科生 7784,研究生6743名。斯坦福體育課共計設置158門,其中ATHLE 80門、PE42門、 0E16門、WE20門。全校的學生體育課的參與是不分年級,不分學歷的。本科生和研 究生是在同一個班級上課。
    第三,設立健康與人為績效項目(Health and Human Performance)o該項目的設立旨 在全面的、創新的學習環境;強調學生的協調發展;鼓勵學生終身健康行為。該項目 包括了 4個部分:領袖學院、戶外教育、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健康與人為績效項目” 在美國是創造性的項目,它第一次將體育精品課程編排為獨立的學科。該項目可以通 過激勵與學習達到自我效率,激發自身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而且,績效的考核 要求人們有不斷新的知識和認識的出現,在這個層面上給予個人重新認知機會;斯坦 福的集體機遇參與也為社交活動提供包容的環境,也有利于社區構建;在整個體育特 區內也可以培養領袖氣質。
    (iii)哥倫比亞大學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哥倫比亞大學對學生設置體育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要求學生在滿足必修課的前 提下,能夠根據個人愛好的發展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選修課程。2017學期哥倫比亞大 學大學春季體育必修課表如表3.2所示何、2017年學期哥倫比亞大學春季體育選修課 表如表3. 3所示問。
     
    表3. 2 2017年學期哥倫比亞大學春季體育必修課表
    序號 體育運動項目課程 序號 體育運動項目課程
    水 上運動(Aquatics) 戶外訓練(Outdoor Education)
    1 跳水(Diving) 20 自行車(Cycling)
    2 折返游泳(Lap Swim) 21 高爾夫球(Golf)
    3 救生員 訓練 (LifeguardTraining) 22 徒步旅行(Hiking)
    4 潛水(SCUBA) 23 劃獨木舟(Kayaking)
    5 游泳/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 24 滑雪(Skiing)
    (Swimming/Beg.Int.Adv.) 25 滑雪板滑雪(Snowboarding)
    健身(Fitness) 球拍類體育活動(RacquetActivities)
    6 有氧運動(Aerobics) 26 羽毛球(Badminton)
    7 形體塑造(Eody Sculpting) 27 短網拍墻球(Racquetball)
    8 心臟機能健康鍛煉 28 壁球(Squash)
    (Cardio Fitness) 29 網球(Tennis)
    9 極限跆拳道 特殊興趣類活動
    (Cardio-Kickboxing/Sculpt) (Special Interests)
    10 帕拉提塑身(Pilate s/ Sculpt) 30 啦啦隊活動(Cheerleading)
    11 瑜伽氣功(Hatha Yoga) 31 擊劍1 (Fencing)
    12 健康知識介紹 32 生命遇險現場急救
    (Intro FitnessAVellness) (C.P.R/FirstAid)
    13 塑繩瑜伽(IyenYoga)
    14 自我控速跑步
    (Self-Paced Running) 集體運動項目(Team Sports)
    15 有氧臺階練習(Step Aerobics) 33 籃球(Basketball)
    16 力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 34 曲棍球(FloorHockey)
    武術(Martial Arts) 35 長曲棍球(Lacrosse)
    17 太極拳(TaiChiChuan) 36 排球(Volleyball)
    18 柔道(Judo) 37 足球(Soccer)
    19 空手道(Karate) 38 壘球(Softball)
     
    表3.3 2017年學期哥倫比亞大學春季體育選修課表
    序號 體育運動課項目 學費(美元)
    1 芭蕾舞 初級(Eallet~BegimieT) 70
    2 芭蕾舞 中級(EalletJntennediate) 70
    3 街舞(Hip Hop Dance ) 40
    4 街舞——中級(HipHopDance-Int) 40
    5 形體塑造(Eody Sculpt) 40 ?80
    6 基本形體塑造(Core Sculpt) 80
    7 心臟技能鍛煉(Cardio/Sculpt) 60
    8 普拉提(Pilates) 40 ?80
    9 有氧健身(Aerobics) 40 ?60
    10 有氧健身/塑形(Aerobics/Sculpt) 100
     
     
    11 健身指導員培訓(Fitness Instructor Training) 200
    12 心肺機能綜合鍛煉(Cardio Mix) 30?40
    13 臺階/塑形(Step/Sculpt) 100
    14 跆拳道心臟功能鍛煉(Cardio Kick-Box) 40 ?80
    15 健身卡波衛勒舞(CapoeiraFitness) 40
    16 快速巡回鍛煉(Circuit Express) 60
    17 身體訓練(PhysicalConditioning) 80
    18 少林功夫(Shaolin Kung Fu) 40
    19 太極拳(TaiChiChuan) 60 ?80
    20 壁球 初級(Squash~BegimieT) 80
    21 壁球 中級(Squashlntennediate) 80
    22 網球 初級(Tennis~BegimieT) 150
    23 網球 中級(TennisJntennediate) 150
    24 耐力游泳(Lap Swim ) 80?110
    25 潛水(SCUBA) 200
    26 劃獨木舟(Kayaking) 150
    27 擊劍 (Fencing) 80
    28 瑜伽氣功(HathaYoga) 80
    29 瑜伽氣功 中級(HathaYogaInt) 60
    30 塑繩瑜伽(IyenYoga) 50?80
    32 塑繩瑜伽 中級(Iyen Yoga Int) 50?80
    32 流瑜伽(Vinyasa Yoga) 40
     
    對于體育必修課程,學校按照學生的技能水平進行分級進行授課,采用漸進性的教學 方式;對于健身類課,每學期第一次課進行集中授課,以后分散授課。為了保證每一 位學生都能夠接收到良好的體育技能傳授,每一個班級只安排30位學生。嚴格的課程 紀律要求是保證哥倫比亞大學對體育必修課順利進行的保證,在上課過程中不允許學 生遲到或隨便離開,否則將取消上課資格。
    必修課作為學校的規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掌握一門體育技能,輔助一門選 修課。選修課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根據個人的愛好、發展特 點、專業擅長領域進行選擇。使得體育專業技能從無到有,從好到更好的一個轉變。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3.1.2我國體育教育的專業設置中的思想教育
    體育專業的設立,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這與體育專業 培養目標是高度一致的。高校培養的人才,未來是要進入社會承擔“育人”的作用, 而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體育的重視、國家對于體育產業的投資。需要大量體 育方面的人才。而這一群從高校走出來的體育專業畢業生需要培養具備現代體育教育、 健康理念和創新精神,系統掌握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和訓練競賽的基本 理論、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運動技能和學校體育管理、研究的能力,能 勝任體育工作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也是在這樣的目的下,體育專業出現并得到發展。 我國在建國初期,受到了前蘇聯的教育體制的影響,所以在體育教育專業設置方面沒 有采取分門別類、分各學校進行設置。而是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
    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1998年高等體育院系專業設置初具體系如表3.4。
    表3. 4 1998年前后我國體育院校專業設置狀況
    吋間 專業名稱
    1998年前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管理,體育生物學,體育保健康復,巫術,警察體育,中
    醫骨傷科學,體育新聞
    1998年后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社會體育、民族體育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專業設置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兩大領域中的小部分,甚至對 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力度也顯得不夠,注重培養專業性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體育 師資和體育系統的教練員以及少量的相關人員。針對這一情況,1998年教育部進行了 專業調整,將體育學科劃分為五個專業,即: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社 會體育、民族體育。童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定,我國各所高等 體育院系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實力,進行了專業調整,并形成了復合自己的專業特點與 體系如表3.5o
    表3. 5 改革后我國“體育院系的專業設置情況”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數量
    北京體育人學 運動訓練(本)、體育教育(本)、民族傳統體育(本、研)、運動人體科學、 社會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8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新聞學、社會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 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9
    武漢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公共事業管理、應 用心理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 9
    西安體育學院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社會體育、體育教育訓練 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7
    成都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中醫內傷科學、體育人文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骨傷科) 9
    沈陽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 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7
    改革后的的體育院系的體育專業數量超達到了 7~9個,但是相比較而言,其他綜 合類大學或師范類大學的專業設置重點還在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這兩個專業上,而這 種變化在此后的高校改革中更為可怕。進入2000年之后直到2010年,各大高校實際 招生的體育專業數量達到了 30個以上。
    根據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設置的數量和內容來看,內容多樣、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其中涉及到了有關教學、訓練、恢復、比賽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目前我國體育教育的 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受眾群體等等都是形式豐富多樣,不在局限單一的教育模式。 眾多專業選擇范疇能夠讓學生更多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老師采取了自主授課、參與 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方法的授課方式,在增加學生參與感的同時, 也在潛移默化地將體育教育內容融入到學生中去。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授課種類豐富, 同時也引進最新的體育項目,如高爾夫球、電子競技、攀巖等體育項目。利用必修課 和選修課的結合方式,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廣泛。選擇的增加帶來了受眾群體的多樣性。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體育教育中多樣性思想的體現。
    對于我國統一的管理、專業設置“統一”在整個思想體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體 育教育家科里亞科索夫斯基在《體育理論》中認為:統一能夠使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 有機結合,并且有高效和全面傳遞下去。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都是有機統一的整 體。體育教育的出發點不只是局限于學校教育,它更是強調了體育在任何時間,任何 場地中發揮的作用。比如在學校內,從事體育活動是與同學溝通交流的方式,也是釋 放壓力的途徑;學校以外,從事體育活動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也可以帶動家人 一起的體育參與。
    我國對體育教育做出了統一的規定。要求體育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采用規定的模 式。這樣錯的目的是學生達到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的水平,同時能夠保證體育教育以及 文化科教育的高度協調,并且保證教師的教學任務順利開展。其次,才去統一的模式, 也能夠更好選拔適合我國發展的高水平運動員。最后,建立科學教育體系,保證教學 的完整性和方法的嚴謹都要求了體育教育中的統一性。
    3.1.3體育專業和課程設置對思想教育影響的總結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能夠看出美國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更加全面,結構趨于完善, 并且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其次,課程的設置更加面對人性化、以學生為中心。 在課程中跟家趨向一個人特點為發展中心,培養人才的多樣性、參與性以及個性。
    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起步較晚,大多是借鑒其他國家已形成的模式,在專業和課 程設置上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起來的,也缺少特點。但是我國的專業和課程 設置更加的統一,即統一發展。這種方式在訓練、教育、競賽的層次更能夠體現各個 環節上的連貫;其次,統一的模式也利于管理。
    3.2中美體育體育俱樂部對體育思想的影響
    3.2. 1美國體育俱樂部中的思想教育
    體育俱樂部形式美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發組織 成俱樂部,并且俱樂部的運作和管理全部由學生進行,在學校規定的范圍內開展非正 式的校內和校際的體育競賽活動[⑹。俱樂部體育成立的宗旨是:為學生、教職工、校友 等提供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場地,組織進行體育活動提高運動技能,適時安排多層 次的體育競賽活動;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價值觀和提升個人素質,滿足不 同層次的個體需求美國高校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目的明確、凝聚力強、學生覆蓋面 廣的特點。體育俱樂部制度的建立是高校體育的延伸,同時也是保證了各運動體育能 力的競技水平的重要途徑。體育俱樂部制度是高校體育思想匯聚的地方。體育思想重 視引導的作用,在塑造和培養新時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與課外活動是學生自我價值的事項和鍛煉身體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美國北 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體育俱樂部指導思想:自我意識、健康、道德與誠信、平等和 包容、領導、創新、承諾。為此制訂了詳細的體育俱樂部日常活動和管理的行為準則。 注冊在校的所有學生,在承擔規定義務的義務范圍內,享受大學體育組織全部的教育 方面的權利。
    由此可見,體育俱樂部在美國蓬勃發展。高校堅持了真正的教育途徑是實踐的原 則,通過體育俱樂部這種群體實踐的特有形式,讓俱樂部每一位成員實現自己的價值, 使學生獲得共同觀念,并通過群體活動,使學生得到協同創新方面的訓練。在體育俱 樂部中能夠體會到更多層次的思想教育機會。
    3. 2. 1. 1組織領導能力的鍛煉
    哈佛大學的體育俱樂部是由單一體育社團、管理機構和輔助機構所構成,并且遵 循統一的組織與管理模式。
    哈佛大學體育俱樂部管理手冊中明確指出:體育俱樂部是由學生自發性發起并對 自己負責的學生組織。并享有領導、決策、組織和監督的權力;社團活動為參與者提 供體育運動的機會。體育俱樂部由普通會員,社團內部管理人員構成,會員是由校生, 校友,教職工組成。內部管理人員通過在校學生會員選舉產生,負責社團內部的管理 工作。由于體育社團管理和活動的自發性較強,俱樂部主席對社團的發展有著決定性 的作用,因此,哈佛大學也明確了體育俱樂部主席主要職責:
    ①.負責聯系體育社團與體育社團辦公室。
    ②.傳達并執行學校各項法規政策。
    ③.主持召開俱樂部全部會議。
    ④•俱樂部的財務和文件資料管理。
    ⑤.負責組織和策劃俱樂部活動。
    ®.對社團外出活動負責,上報外出計劃、人員名單等。
    ⑦.及時、準確上報運動事故和突發情況。
    ⑧.每年的5月31日將社團各項收支上報體育部。
    由此可見,俱樂部主席的管轄范圍大且不統一。主席的工作不光只對自己俱樂部 負責,同時還要對體育社團、管理機構和輔助機構之間的工作協調。
    哈佛大學體育俱樂部主席的權力范圍廣,這同時也說明其需要履行的義務也大。 在擔任主席期間,學生要處理好個人學習和俱樂部之間的關系;保障俱樂部的順利運 行;同時組織和帶領參加各種比賽。這對于學生來說,在俱樂部任職期間可以充分發 揮自己的才能組織領導力,對個人也是很好的提升。
    3.2. 1. 2人文主義關懷
    在耶魯對于體育俱樂部的管理也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耶 魯大學對于俱樂部外出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比賽有眾多規定。俱樂部外出必須填寫負 責人和出行人員名冊,包括出行人數、每個人的電話、出行目的、目的地,出發時間, 交通工具,甚至駕駛員的信息也要填寫完整。外出活動必須經過社團顧問和體育社團 辦公室批準,同時需要提交俱樂部外出申請表。
    對于租車外出的情況,學校要求俱樂部提供與租車公司簽訂的安全條款和租賃合 同,以及駕駛員的駕駛資格證書。學生私人車輛出行,則需要提供汽車購買的保險協 議,該協議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對于學生個人最低承保限額。所有駕駛員需要提供 俱樂部駕駛員申請表,其中要涵蓋司機姓名、駕駛證所有有效信息、安全駕駛學習記 錄、司機保單(至少30萬美元的限額)、保險公司的全部信息等。耶魯對駕駛員也做 了較為嚴格的要求,所有的駕駛員必須學習耶魯司機認識類課程。每一輛車配備2名 駕駛員,副駕駛配備1名監督駕駛督導員,并且每100英里或者2個小時必須交換 駕駛,嚴禁通宵開車。如出現意外事故,俱樂部主席要全權負責,并在在一個工作日 內提交事故報告書。如果家長想為孩子所在的俱樂部提供交通,也需要滿足上述規定 的全部文件以及需承擔所有的風險和責任。俱樂部如果需要乘坐飛機,可以通過學校 購買機票并報備,同時航空公司需要有學校體育管理部門進行審核與批準。耶魯大學 會為體育俱樂部提供旅行安全條件。
    耶魯大學對體育俱樂部活動管理的極為細致,對體育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和時間點 均有涉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充分保證學生的人生安全,謹防在外出期間產生重大 安全事故。細化的管理、嚴格的制度,學校充分發揮人文主義關懷。
    3.2. 2我國體育俱樂部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我國高校對于體育俱樂部的定義為:體育俱樂部是以體育練習者的自覺結合為基 礎,以學校體育資源為依托,以學生熱愛的某一項體育運動為基礎而開展的體育課堂 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并促進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岡。
    3. 2. 2. 1高校體育俱樂部一體化
    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俱樂部分為二種模式:課內體育俱樂部和課后體育俱樂部。 這樣建設俱樂部的目的為讓學生體育參與形成統一的整體:課前、課中、課后都能夠 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目前,課外體育俱樂部發展的較為發達,也是我國開始的最早的 體育俱樂部形式。如以沈陽師范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杭州大學和湖南大學等 已經紛紛開展了體育俱樂部的體育教育方式,并且形式多樣為分為了有償與無償結合、 自愿與要求結合、有組織與無組織相結合的特點。而俱樂部的參與也納入了學生成績 的范圍。
    校內體育俱樂部的形式是通過老師在俱樂部內授課傳授知識為主。學校會為學生 提供多個體育俱樂部,同學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加入某個俱樂部,從此后便會參 與其中所有的活動。老師會統一計劃、安排、實施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
    課后體育俱樂部則是學生自發組織和形成的體育團體,根據個人的愛好以及校內 俱樂部老師傳授的知識從而進行的團結體育活動。這種方式靈活性大,自發性強。
    3. 2. 2. 2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普及性和廣泛性
    體育社團是利用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愛好組織起來的,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來拓 寬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而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俱樂部是根據每個學校不同特點而形成 的,區別于社會的體育俱樂部。這種俱樂部形式能夠面向全體學生,輻射全校。俱樂 部的發展不僅要滿足原有成員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也要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俱樂部。 俱樂部不分年齡、年級、專業等,這體現了廣泛性,并且加上年齡階段和訓練時間的 不同,能夠在俱樂部內進行互相教學,大大促進了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
    3. 2. 2. 3高校體育俱樂部體育參與意識和能力培養
    體育俱樂部,能夠有效打破體育課對于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在自主鍛煉和自 主學習的過程能夠得到有效自我認識,掌握和發展各種體育技能,樹立了體育價值觀。 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于體育的再教育,及再認識體育活動和體育理論,能夠從新的角 度審視和認識曾經的個人體育活動。如此,在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上都得到的提升。
    3.2. 3體育俱樂部對思想教育影響的總結
    通過對比我們能夠發現,美國的體育俱樂部更多的是將權力回歸給學生,學生有 這充足的白主權,比如比賽、組織活動等等;高校只是起到輔助和監督的作用,并且 充分發揮了人文主義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此,美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形式,能 夠保證其價值的到充分發揮,其成員間的每一個因子都充分發揮了作用。
    而我國體育俱樂部則是體育課的一個分支,校內體育體育俱樂部雖然是冠名為俱 樂部,但實質依然是體育課的形式,無法真正做到一體化。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群體基 礎雄厚,涉獵范圍廣。俱樂部成員能夠保證興趣的充分發揮,發揚終身體育,但是缺 乏充分自主權的俱樂部的形式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高校也不能夠給予充 分的權利和保障,并且依靠興趣維持,不能保證長久的持續性。
    3.3中美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3.3. 1美國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3. 3. 1. 1 NCAA競賽資格形成的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
    文學中,對于“卓越”的解釋是“優秀”,在個人身上的體現就是超越自我而實現 自身價值成為“優秀”和“杰出”的人。體育運動中,運動員通過循環往復的艱苦訓 練以及激烈的體育競技來實現個人身體極限的突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不斷超 越自我、重塑自我,在身體和精神上不斷趨向完美冋。追求卓越會隨著體育實踐的發 展而發展,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演變過程。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每個市民都要參 與到體育當中,市民應該具有最堅實的身體,在國家危機時履行自己保衛國家的義務[19】。 雅典的城邦之間的軍事競爭,讓每一位公民以追求強健體魄成為優秀、杰出的人才為 目標目標。
    NCAA的競賽資格中明確規定:
    ①.與學習有關的規定。學生運動員需要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并取得成績,和 學分。入校新生的高中課程要達到規定分數和績點,否則就沒有參賽資格。借此來促 進運動員的學習動力,保證文化知識水平提升。
    ②.對成員高校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季節做出限制。為了保證運動員在校學習 時間,每天訓練時間和其他體育活動時間最多4小時,每周最多20小時且保證一天閑 暇時間。每周參加心理訓練、力量訓練、個人技能指導、觀看比賽錄像等最多8小時。 此外,學生運動員只能夠以學校名義參加5個學年的比賽。這就促使學生運動員在有限 的時間里努力訓練,提高訓練的效率,爭取參賽的機會。
    從規定中我們看到,NCAA對于學生參加比賽第一點就是要求學生達到了規定的 學分績點并且達到了一定的訓練積累,符合體育競技標準。通過這些硬性規定以后才 能夠參加比賽。為了滿這些要求,高校學生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學 習文化知識,并且發展體育技能,在這個過程就是不斷最求卓越的過程。蘇格拉底認 為:不能表現身體的力量和美是一種恥辱[2叭古希臘人對力量和身體美學的追求,就 如同現在人追求專業技術上的“優秀”和“超群”。至此,NCCA的制度是追求卓越的 體現,成為體育不斷發展的文化心理動因。人們在體育實踐中不斷改造自我、發展自 我、完善自我,以追求“優秀”和“杰出”。
    3. 3. 1. 2參加人員廣泛中和獎學金分配的人人平等的原則
    美國作為一個以移民發展起來的國家,人民群眾是由各種膚色、各種民族構成的。 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美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目前黑人、白人和黃種人 三種人聚集最多的區域。這種現象同樣表現在高校中。
    2016年,NCAA就協會中人中分布做了一項調查,在整個NCAA聯賽中,72%的 球員是有色人種,其中非洲裔球員占絕大多數,達到了 53%,比前一個賽季增長了 1%O 而拉丁美洲球員也增長了 1%,目前占18%,亞洲球員僅占12%,另有不到17%的球員 為其他種族的球員。不同膚色的人在NCAA中幾乎做到了平衡,這在整個美國的社會 都是很難得的。
    在參賽運動員的選拔上,NCAA為每一個個體努力應在互相尊重的氛圍。NCAA 在管理政策、教育計劃、活動安排和招聘制度上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堅決禁止在年 齡、膚色、性別、國籍、民族、信仰等方面區別對待;并且一切人員不能做出侮辱性 行為及污穢言語。
    眾所周知,美國大學是一個獎學金制度完善的國家。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獲得獎 學金以減輕經濟負擔。因此,通過獎學金制度能夠激發運動員努力學習和刻苦訓練。 各個高校在獎學金的發放有明確規定。學生必須同時滿足學習成績和運動成績達標。 對于學習成績要求較高,但是不是不可達到的。在學習層次,要做到“各科發展平衡, 成績平等”。NCAA對于獎學金的規定是:“教育經費資助每人每學年只能夠參加一次 評估,且在當年有效。次年評估不合格者將無法繼續享受教育經費資助,并且高校的 每個獲獎學金人數有規定指標。”通過規定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基本信息:評估的公平 性和受眾群體的廣泛性。近幾年來,美國教育貸款制度逐漸轉向獎學金制度,這表示 了學生面對高昂的學費需要獎學金的支持,因此,取得學習成績和提高運動水平,成 為學生運動員獲得獎學金的唯一方式。每年一次的獎學金評估,這要求學生保持高競 技水平和文化課水平的,否則就會被淘汰。其次,獎學金人數的規定,通過學生競爭 獲得,而不是內定方式,防止了高校利用不正當關系,將獎學金名額獨攬手中。
    3. 3.1.3道德層面,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是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契約體育精神是契約文明的產物,契約體 育精神的弘揚為體育營造了和平、自由、平等的體育競爭環境。而且是人們自覺遵守 運動中規則的心理文化動因。西方契約體育精神的存在使體育活動在道德的約束內得 到完整的展現。在NCAA的規章內,同樣促進了契約精神在體育教育領域的發展。
    首先,NCAA的性質是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該性質決定了參會的學生是業余大 學生運動員,即非專業性運動員。NCAA禁止運動員行賄受賄、參與職業球隊、籌款、 以及干預學生運動員的業余身份。該規定的目的是與職業體育保持一條清晰界線,從 而創造一個和平、自由的競賽環境。
    其次,多方位的道德管理促進了學生運動員道德水平的提升。學生運動員參賽資 格是在學業標準、競技標注和道德標準同時滿足下獲得的。道德管理標準的建立,是為 了保證學生運動員的榮譽和尊嚴以及比賽的公平競爭環境。NCAA規定:運動員禁止 擅自更改入學成績單;禁止高校用金錢和利益誘惑高水平運動員進入本校;禁止運動 員代賽、代練和比賽中服用違禁藥品;運動員禁止參與賭博賭博、吸毒等有悖于倫理 道德的行為。
    如果觸犯了任何道德的底線學生運動員將失去所有的比賽機會。在以道德唯尚的 社會,道德的污點會跟隨運動員一身,這代表著個人職業生涯的葬送。可見運用竟賽 資格對學生運動員的學習、訓練以及道德行為進行了制約和激勵,促使學生運動員德、 智、體全面發展。
    3. 3. 1. 4學術水平同等性原則
    高校學生運動員代表學校參與各校際間體育競賽,但前提是以學生的身份參與, 這說明運動員的本質還是高校學生。為此,學生運動員的錄取、學術標準與學校其他 學生的保持一致的。NCAA明確規定運動員的畢業率是按照全校標準劃分,由學校的 學術管理部門負責,而不是體育管理部門。
    斯坦福大學,就是所有NCAA高校中,堅持貫徹“學術水平同等性思想”最好的 典范。前NCAA主席Myles Brand在對斯坦福大學的評價中說“斯坦福大學為世界高 校證證明了體育與學術同時兼顧,并同時獲得巨大成功的可能性。”美國媒體ESPN在 2013年曾在《Success in academics and athletics(體教結合的成功)》一文中對斯坦福大學 在橄欖球項目上招收運動員的嚴格標準o David Shaw教練會根據學生的分數做出排名, 所有達到規定分數的學生能夠進入到測試階段。入學之后,學校會做出學術和體育技 能上的嚴格培養計劃及目標。通過這些嚴格的規章制度,保證了斯坦福大學學生運動 員的高畢業率,在2012年NCAA的統計報告中,斯坦福大學的學生運動員畢業率是 92%,遠遠超出NCAA所有第一級別300多所高校的平均畢業率64%。
    3. 3. 2我國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內開展的體育競技活動最成功的就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簡稱 “CUBA”,其宗旨“發展高校籃球,培養籃球人才”,模式參照美國的NCAA大學籃 球聯賽形式。聯賽1996年開始醞釀,1997年建立章程,1998年開始正式推行,設男 子組和女子組,CUBA影響力僅次于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O每年的基層預賽參 賽隊伍已經超過1200支,分區賽參賽隊伍為112支。
    3. 3. 2. 1管理集中制
    CUBA受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和中國籃球協會的指導,由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主 辦和其組委會執行,組委會現階段由七個職能部門和三個專門委員會組成。CUBA聯 賽的管理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環節都由兩個以上的部門管理。對CUBA的管理 主要從學生運動員的招收、日常文化課學習、籃球專業訓練,生活等方面進行劃分。 學生的學業生涯、職業發展中的每一個環節有多個部門的共同管理,這樣能夠保證高 校運動員能夠接受全方面的管理和專業的教育。
    其次,我國CUBA受政府職能部門領導,不僅是教育管理部門還有體育管理部門, 因此在政治制度和管理上都能夠做到規范化,也保證了該競技制度的長久發展。
    3. 3. 2. 2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目的性”原則
    CUBA是以高校為基礎開展的競技活動。高校作為中國高水平人才聚集地,能夠 保證高水平運動員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性。在高校選擇高水平運動員時,對于專業技能 和文化知識都是有基本要求。接受高等教育使隊員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質,對于現今 的運動技術和籃球理念會有很好的把握與理解;專業性的訓練能夠保證運動員的“高 水平”和“高競技性”,使得其在該領域的專業性加強。而取得了學歷對于運動員退役 或者畢業后的工作也有保證。高校作為教育領域中高等學府,無論在軟件還是硬件上 都會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因此,高校大多數擁有自己的專業訓練場地一起配套訓練 設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高校的綜合訓練條件能夠復合高水平籃球隊的訓練要求。
    而如此專業的訓練實際上是以目的為導向。因此,對于CUBA運動員的培養“目 的性”強。進入高校的運動員成為了專項培養人員,訓練的目標、訓練的任務都是以 比賽為目的。隊員是高校的代表,獲得的成績同樣也是高校榮譽的象征。在CUBA如 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目的性也順利成章地成為高校的重要任務。
    3. 3. 2. 3 CUBA的競技性思想
    CUBA本身的品牌效應。作為高校競技體育高端比賽,無論其完整程度、專業性 和群眾基礎都是非常雄厚,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從中走出來的體育明星自然會受到 大眾的關注。這對于未來職業規劃和發展更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正因為如此,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員會為了個人未來發展而不斷拼搏、互相競爭。
    CUBA的競爭性同樣體現在賽制上。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學校也相對眾多,在比 賽中不可能讓國家內全部高校運動員進行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了層層遞進的 比賽方式:根據分區,先循環后淘汰的方式。將比賽分為了小區域比賽,勝利者進入 大區比賽,最后全國比賽。首先在循環賽中排名靠前的隊伍能夠晉級下一級別的比賽, 這樣的比賽方式雖然能夠保證公平性,但是對于高校更具挑戰性,比賽的時間會被拖 長,這就要求了各隊之間要保持較高的競技性。
    3. 3. 3競技體育對思想教育的對比總結
    通過上述我們看到,美國高校的體育競技模式是有獨立且唯一的機構來進行運作, 并且在高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NCAA強調了學生在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需要具備 優秀的體育技能;并且將競技的結果與獎學金掛鉤,從中不但要求了文化知識,同時 也要有專業技能作為保障,在獎學金名額爭取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人人平等的思想; 在NCAA中的道德層面,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契約精神始終貫穿了整個 競技過程,高校學生認識到道德在比賽中是至高無上的。這種個人文化和專業的發展 與個人素質的發展是亦步亦趨的。
    我國的競技體育發展呈現出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雖然在管理上采用了集中管理的 方式,但是這種“多頭領導”的方式會存在權責混亂的情況。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和“目的性”雖然是我國的長處,只是發展方向很容易形成“階級性”或“工具性”。 目前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中,高水平運動員的教育是絕對的主力軍。各省級成立各個 體育項目的省隊;國家專門成立國家隊,甚至根據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分為國家一隊和 國家二隊,這足以見得我國體育教育對高水平運動員的重視。但是體育教育是一個廣 泛的定義,學校體育、大眾體育都屬于這個范疇。因此,體育教育不應該分為“階級 性”對待。“工具性”則體現在訓練高水平運動員的目的是為了 “為國爭光”,這里的 的“爭光”是“爭第一”的意思。而處于這個目的,高水平運動員唯一要做的就是拿 更多的獎牌。其次,目的性體現在成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動機。目前我國運動員的整體 文化水平不高,而成為運動員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如此:因為文化課成績不理想,改 走體育的道路。區別于美國的體育教育的目的和運動員的選拔,這是我國目前需要解 決的一個問題。
    3. 4中美高校體育思想對比
    思想品德的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對先進思想的研究。西方發達國家 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多先進的思想或理念作為指導人們實踐的重 要工具。在本章從體育思想的領域出發,主要對比中外的高校中的體育思想,來發掘 個性的部分。
    文化的價值以及文化帶來的影響是通過故事、神話、比喻、寓言等方式延續的。 例如我國的中華文化精髓,都是通過各種神話傳說方式流傳至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 德通過各種故事表達;深邃的哲理則是利用寓言故事等。
    杰出的公司無休止地收集并講述故事、傳說、神話,以支持他們的基本信仰。例 如,Frito-Lay公司講述服務的故事,強生公司講述質量的故事,3M公司講述創新的 故事UH。榜樣在校園文化中起到精神領袖的作用,研究榜樣的話語能夠更好體現時代 或者某種文化中精神思想的精髓。文章摘取4所一流大學高校體育新聞故事、體育明 星和教練等體育人物的話語等,以此來分析和總結四所大學的體育精神。
    3. 4. 1哈佛大學的體育精神
    為了強調“哈佛體育是美國最好的”,哈佛各種歷史回顧和各種統計非常多。本文 從哈佛大學官方體育網站體育新聞中選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人物的采訪和對于曲棍球 的新聞稿來說明哈佛體育精神。
    采訪1:哈佛主教練Tim Murphy的采訪“我們的團隊才去了積極地態度來面對上個月面臨著各種 失利、傷痛和不幸。這種精神體現在本次比賽中,為了團隊的勝利老隊員們一直在拼盡全力,我對 此感到很自豪。橄欖球比賽的核心就是防守,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的防守好像墻壁一樣堅固。…… 當時我正在說快點'傳球,傳球'!哦,這是一場偉大的比賽。兇
    通過采訪1能夠反映出在運氣不是占優勢的前提下,運動員和教練員們不懼艱難,作 為團隊中的一員依然拼盡全力。體現出了團隊奮斗的精神和享受體育比賽的態度。
    采訪2:前國家滑雪隊教練Graves的采訪:“這個季節我真是太興奮了,我們最好的日耳曼滑雪 運動員,老隊長Anna Me I oon的狀態真的是好極了,她在Rumford舉行的USSA Cross-Country錦 標賽上表現出色,鼓舞了我們每_位運動員,所有隊員也都取得很大的提高。同時,我們的新隊員 Jenna Harlow通過比賽取得了進步。"[23]
    '‘幸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我們,就像前些年那樣。波斯頓地區下起了鵝毛大雪使得我們位于 Weston的訓練中心的雪地訓練環境出奇的好,寒冷的天氣,使雪上訓練能夠很好地進行。”悶 故事1:哈佛大學在2003~2004賽季的兩個隊長都是North Reading本地人,所以每次比賽他們 都要穿一件印有大寫字母:“C”的厚汗衫,代表“Crimson。”閃
    通過采訪2能夠反映出教練員對于新隊員的表現非常滿意,并且讓所有人更興奮的是 因為好天氣帶來了好運氣;故事1中,隊員比賽要穿帶有字母“C”的衣服,目的是為 他們帶來好運。由此可見,個人表現和運氣的好壞也是哈佛大學運動員所重視。
    新聞稿1 :"哈佛大學并沒有因為20世紀早期統治了長曲棍球巡回賽而放松下來,相反哈佛人卻 更加奮進地建設自己的運動隊伍。自從Bob Sea I i se接管了現在的運動系,作為布朗大學的前常春 藤聯盟長曲棍球運動員,他帶來的訓練方式使得哈佛大學在1974到1987年其任職期間于1980 換獲得了常春藤聯盟的第一個錦標的冠軍。作為Scalise的助理教練的Scoff Anderson之后繼任 運動系主任的位置,并且帶領哈佛在1990年獲得了常春藤聯盟的冠軍及NCAA錦標賽的季軍。
    Nelson Cochrane , 1931年成為哈佛大學的第一個長曲棍球超級明星,取得了全美榮譽稱號。 1935年,哈佛大學獲得了新英格蘭錦標賽的冠軍。圣約翰大學的畢業生Robert Poole的存在,使 得哈佛在那個時候取得大量的勝利,但是也是由于其離隊造成了長曲棍球運動的預算的削減。
    1946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長曲棍球運動再一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畢業校友、 社會人士和學校對于運動隊給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和人員上的支持。1949年任職球隊主教練Bruce Munro執教生涯長達26年,在其任職期間的長曲棍球隊的成績起伏不定,這導致了運動系于1959 年撤銷了對其資金殳持。但是隨著1961 賽季比賽中的傲人成績,運動系不得不加大對其財政支 持,這也使得哈佛的長曲棍球回歸巔峰狀態。Dave Bohn成為當年的明星隊員,因為在4年的職業 生涯中他打入132個進球,這是至今無人能破的哈佛記錄。
    但是Munro有_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普林斯頓,在1968年前一直如此。哈佛大學自1925 年在加時賽上以10比9擊敗普林斯頓以后,之后的比賽就沒有取得勝利。Munro在1974年結束了 他的哈佛任期,成績是171T68-7。
    1975年Scalise擔任主教練,哈佛獲得NCAA錦標賽冠軍只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在他執教 的13年里,他帶領哈佛人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纟己錄98-79。
    在過去的15年里,哈佛長曲棍球運動處在一個新的全盛期。新晉教練Scott Anderson,已經 四次贏得了新莢格蘭年度最佳教練獎,隊伍中有8名運動員獲得常春藤聯盟的榮譽。但很顯然, 哈佛人離獲得“全國精英” (national elite)的榮譽已經近在咫尺了。”購
    在這篇新聞稿中,我們不難發現獲得比賽的勝利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同時, 但是失去比賽也沒有打垮哈佛人的斗志;其次,運動員追崇和認可教練員的個人能力 的遠見,這也是帶領哈佛走向冠軍的階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哈佛人將個人榮譽和集 體榮譽的特點,并且時刻保持的高昂的精神狀態。
    總體分析來看,哈佛重視比賽的結果,強調在此期間個人與團隊的結合,講究英 雄主義、看重榮譽和推崇光輝歷史,哈佛人也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其次,運氣在比 賽中的重要性也是哈佛大學非常重視的,無論什么項目的隊員都有提到過運氣給他們 帶來的優勢。
    哈佛大學的基本理念是“哈佛是最好的”,在歷史校際比賽中也有眾多驕人的成績, 哈佛的好也是讓眾人稱頌的。但是競技體育就是會有輸贏的結果。哈佛體育并不例外。 哈佛大學總要面對比賽的失敗,于是該校想出了非常隱晦的辦法來承認失敗:
    (1)含蓄地報道比賽失敗。比如"Crimson Edged by Dartmouth in Ivy OpeneruSnake bitten”等標題。標題給人的印象是:哈佛是面臨了史無前例的強大隊伍,在經過奮力 拼搏后敗下陣來。而其中還要對某位隊員或球隊表現得多么出色等進行大事渲染一番, 從而降低人們對于哈佛失敗的注意力。
    (2)采用運氣之說。運氣之說在歐美體育節是普遍盛行的,但是哈佛在失敗中“運氣” 確是常見字眼,而對勝利的報道更多的體現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等。
    歸結起來,哈佛大學的體育精神就是:榮譽感的追求、感受運動的快樂、感謝運 氣、追求傲人的成績。
    3. 4. 2耶魯大學的體育精神
    耶魯對于學校體育新聞的報道較為普遍,本文抽取了 5個耶魯大學官方體育網站 體育新聞,和一篇體育明星的日記來講述耶魯大學的體育精神。
    采訪1:主教練Barbara Tonry的采訪:"今天幾乎所有的女孩都穩穩地站在平衡木上,這是我們 訓練的進步,也給每一位隊員今后的地板訓練增添了動力,我為我們的團隊而干到自豪。
    主教練Tim Taylor的采訪:'‘我們的比賽計劃之一就是走出處罰的陰影,而且能夠以此為戒。
    面對像布朗大學那樣的好隊伍我們采取如此措施獲得了懲罰。但是在這樣的一個雙重失敗打擊面前 能夠讓我們認為欣慰的話就是我已經證明了我們的身體素質,并且祝福以后的比賽當中我們可以突 破自我。”悶
    采訪1中Toniy表達了對于團隊進步的自豪,Tim對團隊的挫折更加有自信,并能夠爬 起來繼續奮斗。可以看到耶魯體育的不斷進取、不屈不撓的體育精神。
    采訪2:曲棍球隊長Jackson的采訪:“這些好的機遇的到來是靠我們的雙手艱苦奮斗而得來 的。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是奇跡一定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如果隊伍通過了 Zappa la ,我們就會 站在金字塔的頂端。” [291
    采訪2中隊長強調了奮斗和不斷學習的過程可以看出耶魯人頑強拼搏的精神。
    采訪3:對于主教練Tim Taylor的采訪:“與UMH這樣偉大的球隊競賽,總會呈現出豐富精彩的 比賽。在比賽中,我們的隊員能夠創造并且抓住得分機會,其次守門員的貢獻功不可沒,多角度強 大的防守是取舍勝利的關鍵。不過有趣的是,因為惡劣的天氣帶來的客觀因素的影響,Josh Gartner的表現給觀眾帶來了歡樂所以我們早上的滑冰很有趣。” [30]
    采訪3中Tim中說到了比賽的有趣和新的嘗試以及隊員們的貢獻,可以看出耶魯體育 講究比賽趣味性、創新性和貢獻性的思想。
    采訪4:主教練Witt的采訪:"Deena Caplette的巔峰狀態所向披靡,他的進球是堪稱無與倫 比。” "Sarah Love是我們的靈魂人物,讓我們給她跟寬松的環境,減輕她的心里壓力。”
    “只要Sarah Love在隊里一天,我想就不會害怕任何一支球隊的挑戰,因為他的存在使得比賽的 結果充滿了懸念。”刖
    主教練Zack Leonard的采訪:"雖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每一位隊員都是最棒 的,正式因為我們是年輕的隊伍,隨意是我們才更具有潛力。”悶
    采訪4中Witt和Zack都對個人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同時也說明團隊需要更加努力取得 提高。從中可以看出重視個人表現、努力工作、自信的體育精神。
    采訪5:主教練Mark Taibort在頒獎儀式上說,'‘只是兩只偉大的球隊,他們展示了當代體育運 動偉犬的道德精神。比賽的激烈為每一位觀眾帶來的視覺盛宴是無法形容的,雖然最后我們以一分 的優勢贏得了比賽,但是這也能夠說明對手的強大。我們在這個周末用了這么美好的方式結束了一 個賽季的比賽” [331
    采訪5中,Mark對于比賽的勝利不光是肯定了自己,同時也充分尊重了對手。也強調 了比賽中的體育運動道德,從中也表達了耶魯遵守職業道德精神。
    明星日記
    “9月15日,2003年
    對"Holy Mood”的矢力,讓我們每一位隊員能夠重新認識了自己并且重新制定了計劃,我們 決定在周一舉行的預選賽中能夠展示真正的自己。在新的賽季開始中,我們慢慢適應比賽,調整自 己的節奏。一次失敗不代表我們是一個一敗即潰的團隊。從目前的熱身賽來看,我們對未來充滿了 信心,并且在周三對陣URI的比賽我們一定會做出調整。
    ……為了提高整個隊伍的競爭力和拼搏精神,我們暗自立下了誓言,那就是一定要以勝利者 的姿態走出約翰遜訓練場,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超越了對手。球隊通過訓練提高了自己的運動技能, 反復觀看以前的比賽視頻從中獲取經驗,但是當我們踏上賽場的一瞬間,能夠打敗自己的就是心態 和目標。團隊中的每一員都會背員著這樣的信念在主場和URI殊死一搏,因為這證明了耶魯的曲棍 球是所向披靡的。結果是,通過兩個半場艱苦拼搏,努力得到了回報,最終我們以1-0取得了比賽 的勝利。
    勝利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比賽結束后大家來到Brooke的家舉行慶功宴。因為周六比 賽的勝利,食物特別美味。也是這次的勝利證明了我們是_個勇往直前的偉大團隊。”網
    從這則日記中可以看到,面對失敗耶魯人并沒有被打敗,而是調整心情、加強訓練、
    堅定信心,最后取得了勝利。這是對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和自信心的體現。
    整體來看所有的樣本,耶魯大學頑強拼搏、永不放棄、不屈不撓、團隊精神和崇
    高的體育道德精神得到了體現。
    3. 4. 3清華大學的體育思想
    “無體育,不清華”這是對清華體育思想的總的概括,作為清華大學的體育思想 根植在清華人的學業當中。本文從體育活動中校領導、老校友以及同學的講話、代表 隊比賽情況和學生體育比賽情況、體育科研等內容對清華體育思想做出具體解釋。
    話語仁 “當我跑到12公里的時候已經是精疲力盡了,就在準備要放棄的瞬間我聽見了,清華! 加油!'的吶喊聲,并且路人們熱烈的掌聲為,清華!加油!'的口號無形中注入了新的能量。 并且,從馬拉松開始的時候,清華的隊伍就是最長的,吶喊聲也是最響亮的。運動員和路人的 ,清 華加油!'的吶喊聲與鼓掌聲遙相輝映!這聲音并沒有因為體力的下降而越來越弱,友而鼓勵著在 場的每一位運動員。讓我吃驚的是我用時2小時19分鐘跑完了整個半馬! !在此之前,我的3000 米長跑成績從未及格。我相信,如果不是那瞭亮的吶喊聲和掌聲我是無法完成的。這種清華學子團 隊的精神深深根植在每一個清華人的血液中。我為清華驕傲,我為我是清華學子而自豪!” [35]
    “_位同學這樣寫道:"今天的馬拉松讓我切切實實體會到了清華精神的巨大動力,每每聽 到'清華加油'的時候,內心都是激動澎湃的,心里深切體會到我是如此地熱愛著這片土地,我學 習過的地方。在途中,來自同學們的問候和鼓舞讓我溫暖不已。各學院的沿途補給隊伍對我們的支 持讓運動員們深表感激。清華的精神如同馬拉松一樣的毅力,用溫暖和感動來呵護我們每_個 人。” [36]
    “建筑系2班的楊歡同學是第一個沖過半程重點的運動員,他跟我們分享到自己沒有報名全 程馬拉松是因為第一次參加,對自己沒有信心。,在跑步的過程中,我的內心還是在不停的掙扎要 不要放棄,因為20多公里是非常有挑戰的。但是每次看到有夕卜國人超過我的時候,我心里的斗志 又被點、燃,清華學子絕對不能夠輸給一個外國人!'。
    “在采訪中,我們偶遇到參加馬拉松記者團成員孫澤同學,他昨天參加了越野賽跑,但是今 天卻依然堅持在馬拉松的賽場上,并且順利地完成了半馬的行程。當我們采訪他為何在越野賽后依 然堅持馬拉松的時候,他只是謙虛地笑著說,,清華每_位學子為了體育都拿出了自己最大的激情, 積極響應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號召,作為清華人跟應該起到帶頭作用。'”悶
    從清華大學參與馬拉松比賽中,學生從長跑運動不及格到堅持跑完半馬全程;沿途的 啦啦隊員,熱情高亢的加油聲;不想輸給外國人的思想斗爭以及跑完越野賽第二天參 加馬拉松的意念。完美地詮釋了愛國主義、集體榮譽、團隊精神、堅持不懈、榮譽與 共的清華人體育意志。
    話語2: “聚牟作云老學長說,'我在清華執教了 10年,對這里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在1952年根 據工作調動的需要我被調到國家體委工作,依依不舍地離開清華。清華的體育一直偌持著優良傳統。 體育活動不是打打球,說說笑笑。而是體現了,無清華,不體育,的精神——勇于拼搏,堅持不懈, 爭取勝利,以德服人。'
    老一代清華建設者告訴我們:體育要積極參與、運動中不怕困難、堅定自己運動意志、 不斷奮斗中追求高水平、同時要持有良好的體育道德規范。
    話語3: “伴隨著雄壯激昂的音樂,國旗護衛隊率先入場。,激情難滅,斗志不懈'的口號聲隨風 飄來,機械系的同學步入會場。法學院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賽場爭榮光。明理法律志高昂, 馬杯精神筑棟梁,的口號,完美詮釋了體育運動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氣勢上,建筑學院'清華人, 建筑路,當自強,求載物'的自信和氣魄鼓舞了每一位清華人。美院的女同學永遠那么光彩奪目, 在數九寒冬中他們的短裙點、綴了清華的個性與活力。各個學院爭奇斗艷,為開幕式畫上了濃墨重彩 的一筆。鄭燕康副校長宣布運動會開幕,楊振斌副書記致開幕詞,他鼓勵同學們培養堅韌的意志品 質,不怕困難,激流勇進,勇往直前。”麗
    清華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的演講詞能夠看出清華的體育精神是:重在參與,堅持不懈、 堅韌不拔、勇往直前、體育道德。
    話語4:"會上,我校副校長胡東成教授首先代表校長顧秉林院士對該項目表示忠心的譏賀,并預 祝項目合作能取得圓滿成功。他說,2008年奧運會的舉行在體育界是一場盛世,同時代表著中國 經濟的巨大發展和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升。清華大學的命運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興衰緊密 聯系在一起,能夠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奉獻力量是每個清華人的使命。清華大學充分發揮在體育 管理、體育科研方面的優勢。同時他堅信,此次清華大學與悉尼科技大學的合作,必定會為2008 年北京奧運會培養出出色的管理人才,并在以后充分發揮其作用。”剛
    胡東成校長充分表達了對《項目》的支持,并且立足于國家的角度,將體育科研為國 家服務,體現的是愛國主義體育精神。
    清華大學的“無體育,不清華”思想可以歸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勇于拼搏、
    堅持不切、追求高要求和高標準努力爭取集體榮譽,同時堅守體育道德的體育思想。
    3. 4. 4北京大學的體育思想
    北大新聞網上對于體育新聞的報道較為豐富,并且有少量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采
    訪,也有運動協會會長、校領導的講話等。本文組要從以上幾點進行分析。
    采訪仁"魯澤教綜表示,勝利的因素有很多:賽前通過科學的訓練手段提高運動技能,賽中隊員 們的頑強拼搏精神和豐富的比賽經驗。……面對取得的成績,散打隊員們紛紛表示,成績只能夠代 表過去,他們會時刻提醒自己后面還會有更強大的隊伍。要堅持原來刻苦訓練的方式,正確面對取 得的成績。時刻保持北大散打隊的優勢和水平。隊員們希望通過取得的成績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散 打并加入到散打這項中國傳統的運動中來。”凹
    魯澤教練說明了勝利是依靠運動員萬千的精神和科學的訓練手段,并且堅持訓練,也 因為取得的成績能夠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運動的隊伍中來。充分體現了頑強拼搏、 努力工作、愛國主義和重在參與的體育思想。
    觀點1:"對于老人、盲人等特殊群體而言,他們追求的不是榮譽而是對于自己頑強拼搏、永不服 輸精神的體現。他們順利登頂珠峰表達了人們頑強的挑戰精神。同時借助媒體的力量,能夠迅速準 確地將消息傳到世界每個角落。央視對登頂珠峰的現場直播,不僅對登山活動做出了宣傳,也在很 大程度上鼓舞了人民參與體育的熱性和信心。眾多登山隊有也表示,登上運動不是單單考驗了運動 員的身體素質,同時也鍛煉了強大的心理素質;登士運動是一項對體能、技術全方面的考驗。”網 羅申教練提到先進的裝備保障了運動員的生命安全,特殊群體客服重重困難登頂珠峰 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作為運動員的精神支撐。充分體現過了以人為本、不屈不撓的頑 強品質和終身體育的思想。
    訪談:“徐瑩說到在她大學最后的時光里,每無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蓉,因為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 差。好像笑容真的起了作用,每無總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幫助她,讓她覺得自己的運氣總是特別好。
    '那天的事情深深地刺激到了我,晩上我實在無法入睡,心里面就想著一件事情:絕對不能 讓輸贏左右我的一切。下棋最痛苦的是分出勝負,這對女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 你要時不時去承受這種輸贏的痛苦。 '
    徐瑩說,那場比賽'有如天助'。比賽那天,徐瑩踏踏實實地睡了整個上午,這對于睡眠質量 不好的她來說就是_個'奇跡',賽前調整心態、養精蓄銳、舒展心情對于棋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徐瑩醒來之后說的第一句話就走:這盤棋我贏定了!而且在贏下那盤棋的過程 與之前做的夢如出一轍。
    '每個人在困難面前都是恍惚和不知所措的,陷入困境是生活中一定會面到的。但是,在面臨 困境時個人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卻是意志品質的體香。如果選擇積極面對、咬緊牙關挺過這段時間, 就像歌詞里寫的: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有彩虹。人生都是曲折的,不能像直線一樣走下去, 關鍵看你有沒有毅力挺過去。人生不能永遠的坎坷,美好的未來總是值得我們去期盼。'
    徐瑩在風雨后的感悟就是:人,詩意的棲居。對于這個大徹大悟的女孩來說,隨心而行就是 最好的禮物吧。” [44]
    徐瑩是我國圍棋國手,從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的體育態度是“看淡輸贏,一切隨心; 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運氣也會伴隨運動員”。其實這也是北大的體育思想。
    從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北京大學的體育精神內涵豐富多樣,不屈不撓的精神 貫穿這個體育思想的核心;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感的建立、努力拼搏,以人為本、重 在參與的思想等等都有涉及,并且有助學生樹立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磨煉意志的價 值觀。北京大學的體育思想更多體現在了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少了些說教的成分,更 多是在行動上和宣傳上也著力體現了北大人的體育精神。
    3. 4. 5四所高校體育精神的對比
    根據之前我們對四所高校的分析,我們將每個高校的體育思想匯總如表3.4所示。
    表3.4中美四所一流大學體育思想比較
    大學名稱 體育思想
    哈佛大學 榮譽感、快樂、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運氣
    耶魯大學 努力、堅持、人人參與、團隊精神、體育道德
    清華大學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用于拼搏、不放棄、積極參與
    北京大學 不屈不撓、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修身養性、以人為本、 重在參與
    需要說明的是:體育精神博大精深,表格所給出的體育精神,使我們可以根據各 個高校的實際行動,從實踐中能夠總結出的。對于未從實踐中得到體現的文章并沒有 給與充分說明。例如,體育團隊精神。這是根植于體育各個項目中的基本精神,因為 國外高校強調集體主義,而集體主義就是團隊精神的另一種體現方式。這四所高校中 對于體育精神的論述較少,在這里也沒有做詳細說明。
    文化是傳播的,體育精神也是無國界的。因此在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都強調了 體育參與、集體榮譽等。但是差別還是有的,美國體育教育的競技性較強,因此體現 出來的體育思想是強調如何發揮好“個人作用”從而促使“集體榮譽”。而“集體榮譽” 又反作用于“個人榮譽”,為個體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因此,美國體育 思想的側重點是個人主義。我國的體育思想則截然不同。我國學校體育的建設從小學 開始便強調的是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灌入濃厚的愛國情結。在運動員參加體育比 賽中,獲得名次的目的是為了我的集體,為了國家的榮耀,這種使命感與之俱來。因 此我國的體育精神更多是在精神層次的發展。
    結合中西方高校體育教育思想共性的對比能夠看到:國外高校的體育精神最重要 的一點就是“榮譽感”的建立。這跟校園體育文化和個人成長是密切相關的。與此同時, 在建立“榮譽感”的路上又少不了“快樂和運氣”的陪伴。當然,這種價值與努力拼搏、人 人參與、團隊精神、體育道德”的體育精神與其“追求光明與真理”的校訓也是高度一致 的;國內高校的體育精神則比較厚重,因為時刻要背負著“愛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尤 其是北京大學的豐富多彩的體育精神,充分展現了北大“兼容并包”的傳統思想。所以, 高校體育教育下的體育精神是體育活動、社會環境和個人價值觀共同作用的結果,是 大學體育文化的重要表現。
    3. 5我國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協調
    3.5.1高校體育教育中與毛澤東“學校體育思想”相結合
    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題“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 體質”。該題詞是毛澤東體育思想的核心體現,也是對體育教育的目的和本質的高度概 括。從此以后,毛澤東的體育思想引領了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以及對體育事業未來發 展指明的前進目標。站在當今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一思想,它依舊符合現代社會。
    毛澤東的體育思想包括了學校體育思想、經濟體育思想、軍事體育思想和全民健 身的思想。毛澤東的學校體育思想引領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同時,也是我國買入 體育強國的重要指導綱領。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應該學習和貫徹毛澤東體育思想,確保體育建設符合毛澤東先 進的體育思想。毛澤東的學校體育思想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核心,同時是學校體育教育 應該遵循的宗旨。建國以來,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 質”的體育思想,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發揮了作用,為我國經濟、外交、文化交流 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進入新時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和大眾體育參與的熱情高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競技體育的水平不斷提高,國際上取得了驕人成績;奧運會以后, 人民的參與運動的熱情高漲。
    3. 5. 1. 1體育教育應遵循健康體育的思想
    馬克思在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論述中,體育和智育是隨研究主體產生變化的。而毛 澤東深知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體育之研究》中表達了體育鍛煉能夠保證身體健 壯發展,而良好的體魄則可以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管理個人情緒,鍛煉意志品質。 因此他提出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善其身無過于體育,體育于吾人實 占第一之位置”的“健康第一、體育第一”的主張。[呵
    新時代下,學校的發展逐漸被文化課考試所取代,人們對于體育的重視有所下降, 學習成績勝過一切,甚至有些學校讓“體育課”給中考和高考“讓路”,取消體育課。 當前的體育教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較典型的有“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旳,“體育 教學只單一關注學生身體素質"HU “體育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體育教學課時少, 缺乏系統性,課程重復,只注重分數及達標等”陰。201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
    (2011—2015)》工作措施中指出:''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重要評價內容。加強青少年校體育俱樂部、 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和營地建設。建立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機制。”
    我國健康觀隨著時代的發展得到了不斷的豐富。新時期下的健康觀的得到了發展, 健康不再只是指人們身體機體的健康;心理層次的健康也納入其中,同時也涵蓋了個 體對社會的良好融入感。學校體育健康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健康教 育,更要構筑集社會適應性于一體的三維健康教育新模式。在課程目標的設置方面, 應該綜合考慮,構筑有機的整體目標,既要考查學生的運動參與性和運動技能,也要 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還要凸顯社會適應性這個新指標[他。
    在體育健康課程的開展堅持立足學生的健康需求,體育教育應該符合學生的興趣 發展。在內容選擇上,教學內容上體現時代特色,擇優選擇學生興趣高、對學生身心 發展作用有顯著的教學項目。這樣,在體育教學的課程同時也強化了健康課程的實用 性。
    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具體執行者和實施者,學校應該下大力氣強化體育教師隊伍 的建設。保證教師能夠達到新教學理念的要求,無論在思想層面和技能層面都需要充 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學內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聘請體育領域 的學者、專家、優秀教師到校進行學術報告和指導,開展教學討論活動;也可以讓本 校的老師“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思想與教學方式,建立起良好氛圍。通過這些手段, 促進體育教師在思想觀念和技術水平上的雙提升。
    3. 5. 1. 2體育教育應該堅持終身體育的思想
    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闡述了終身體育的觀點,他寫到:東西著稱之體育家, 若美之羅斯福、德之孫棠、日本之嘉納,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強之效,……勤體育 則強筋骨,強筋骨則體質可變,弱可轉強,身心可以并完。此蓋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呵。 其中提出學生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并且要每天進行體育運動,長此以往 地堅持下來,這樣對于體育運動便會形成習慣,在習慣中也能夠培養興趣。體育鍛煉 和恒心“終身體育”的思想核心。1966年,時年73歲高齡的毛澤東再次橫游長江,用 時1小時5分鐘,游程15千米。毛主席身體力行,堅持貫徹自己的終身體育思想。
    首先,培養終身體育能力。學校體育教育目的之一是能夠讓學生學會某項體育技 能,從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這種技能不是暫時的而是伴隨終身。體育技能就是體 育能力。終生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個人體育能力中得到培養,并不斷加強。在 體育有關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充分掌握體育知識,在對知識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傳 授給學生技能。技能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 合;其次加強學生各種能力的開發,從而在生活中能夠發揮體育有關的一技之長。達 到終身體育的效果。
    其次,重視體育興趣的培養。情緒是通過行為體現出來的,興趣則是人們從事某 種活動的心里傾向。如果想要貫徹終身體育的思想,在學會體育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培 養興趣。如果沒有興趣作為行動的驅使因素,那再優秀的技能也無法得到施展。另外 在強調興趣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創造性和學習性。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再次,培養體育習慣。終身體育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 督就能維持鍛煉的自動化的行為模式^。培養體育習慣的目的是激發體育運動動機。 習慣的養成需要過程,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最后,加強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社會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快節奏的生活引 發了很多健康問題。由此可見終身體育也滲透了健康教育的思想,所以體育教育要加 強與健康教育的結合。將身體鍛煉、運動技能和健康理論能夠融為一體,為以后終身 體育提供方法論。
    3. 5. 1. 3體育教育應該堅持趣味體育的思想
    《體育之研究》中寫道“凡科學皆宜引起多方之興味,而于運動尤然。[‘習”毛澤 東認為:“興味者運動之始,快樂者運動之終;興味興于進行,快樂生于結果。[利”快 樂和興趣是有機統一的整體。興趣是所有運動的開始,快樂是堅持運動的動力。
    在運動中產生了興趣,那么參與體育活動就是興趣的結果。這幾句正好反映了毛 澤東對于體育的充分認識。
    “快樂體育”提倡的快樂是在趣味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趣味體育”的發展便是“快 樂體育”的一部分,所謂興趣即為運動興趣,興趣能夠激發個人對于某一事物的熱愛, 體育也是如此。因此體育興趣的有效培養能夠掌握運動技能,這也是建立運動習慣的 基礎。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上 課設計的環節、學校體育出臺的政策、體育活動器材等設置都是保證學生對于體育的 熱情和興趣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要想貫徹“趣味體育”的思想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教學思想上,以育人為落腳點,利用情感教學,達到對體育的喜愛。
    ②.教學關系上,將作為主體的學生與教師的主導地位相結合。
    ③.教學結構上,理論與實踐能夠將認知、理論、實踐三者統一發展。
    ④.在教法上,采用啟發式教學,是學生切身參與其中,保證活力。
    快樂體育的根本體現在快樂中,而快樂則是達到情感上的滿足。因此在教育論中 認為智力的發展來源于知識,而知識的獲得則是情感的作用。體育是滿足人類個體及 社會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利。因此,只用學生自學和主動進行的體 育活動,才是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目前我國依舊采取傳統學生知識傳授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依舊是以老 師為主。快樂體育的引入則能夠改變目前的現狀:教師通過情感切入教學,能夠讓學 生體會到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好感,體育的感情 中開發個人的興趣。如此,能夠改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并產生好感,久而久之則 會達到“興趣體育”的目標。
    3. 5. 2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與習近平體育思想相結合
    2008年初,習近平受命擔任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和 籌備了奧運會的全部工作,開始了對于體育戰略指揮的角色的轉變。2012年,中共十 八大順利召開,確立了習近平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同年,11月29日,國家領導 人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闡述了對于“中 國夢”的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2014 年2月7日,習近平在索契看望第二十二屆冬奧林克會代表團時提出:“體育強國夢都與 中國夢緊密相連”而實現“中國夢”的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體育。習近平書記在多 處公開場合、國際場合發表演講,表達體育其體育思想。同時他也是名忠實的體育愛 好者,2013年3月19日他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說過:我也是體育愛好者, 喜歡游泳、爬山等運動,年輕時喜歡足球和排球少1。在俄羅斯索契接受電視臺采訪時, 他又提到了自己5歲是便學會了游泳和對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的喜 愛。
    習近平同志對于體育的熱愛,不僅與他的體育愛好密切相關,更離不開他對體育 精髓的獨特見解。習近平同志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熱愛體育,也用政治家的眼光審視體 育,他總是能夠利用體育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產 生良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效應。隨著習近平體育思想的深入發展,學校體育教育建 設處處體現了習近平的體育思想,保證了與時俱進的教育特點。
    3.5.2. 1 “中國足協改革”對高校體育組織管理機構轉變的借鑒意義
    習近平同志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 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發展體育事業,必須大力加強體 育隊伍建設,創建一流的工作業績,履行好使命和責任[殉。
    2015年8月,中國足協根據習近平的知道思想進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足協按政社 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原則,實現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中國足協依法獨 立運行,在內部機構設置、工作計劃制定、財務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國際專業交 流等方面擁有自主權[切。在組織架構和職責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國高校體育管理機構 可以效法“足協”改革方式。我國高校應該把學校體育活動管理權限集中授權給學校 體育部,這樣可以有效規避多領導、多矛盾的風險。客觀上保障了學校體育活動組織 與管理行為順暢實施。
    其次,我國高校可以學習美國高校體育部管理部門的劃分方式一一按功能劃分, 這樣有利于教師資源的結構優化,同時也能夠避免部門之間管理職責和管理權限的交 叉混亂發生。對于教師制度可以采取聘請制度,配備固定專職教師已經不能夠滿足目 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日益豐富和學生需求也多樣化發展需求。聘請制度也能 夠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3. 5. 2. 2體育教育中的“體育強國思想”
    (i )普及專業知識,培育專業人才,實現體育強國夢
    習近平喜好體育運動,去年6月,習近平在美訪問期間曾對奧巴馬說,自己每天 都會游泳散步,游泳會游1000米,對此,奧巴馬直言非常棒。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把體 育運動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但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不同,所采取的體育方式也 不盡相同。
    體育課是人們對于體育最初的理論性和教學性的直觀體驗。處在任何一個時期的 學生時代,體育課都是體育參與的最基礎載體。體育教學通過傳播最完整的身體知識 和體育技能的學習成為實踐和豐富體育知識的一種方式[刑。但是,受到目前競技體育 功利化發展和混雜的政治性,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已經變得愈加復雜,進而體育教育 也受到影響向著功利化的方向發展。學生不能夠接受良好的體育教育;為了達到某種 利益學生接受高水平訓練和被迫發展體育以及體育成為了儀式性的活動等等不好的發 展趨勢。針對這種狀況,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從根本上強制 規定了體育課程的發展形勢和事實規則:學生接受體育課的訓練從而培養體育愛好, 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學校也要根據學生需求設立體育活動和監管機制。《標準》的出臺 能夠加強學生、老師和家長對于體育教育的認識,拓展體育專業知識,建立運動健身 習慣,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體育高素質人才。
    (ii)“人生能有幾回搏”的中國體育精神的精髓
    在2016年8月25日,習近平在接見里約奧運代表團時談到:“我國體育健兒在里 約奧運會上的表現,展示了強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尤其 是對于女排隊員闊別12年再一次站在奧運會的金牌領獎臺上,“人生能有幾回搏”的 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女排精神”在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在里 約奧運會上又一次發揚光彩,這些民族精神都是在學校當中得到充滿的。隨著科技的 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加之外來文化對我們的沖擊,眾多高校學生在心理層 面存在嚴重問題;而且道德標準也受到沖擊。高校在發展體育教育的同時,應該貫穿 思想品德教育。
    (iii)注重教學內容,貫穿德育元素
    提倡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在體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最基礎就是要做到涵蓋范圍 廣、內容要充實。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好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德育元素在教學 過程中的作用,通過授課的形式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元素的運用,得 到有效的培養。例如在長跑的體育項目中,長距離的跑步練習能夠鍛煉學生的耐力和 意志品質。在這過程中,身體上會極度勞累,但是學生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咬緊牙 關堅持訓練。長此以往反復的訓練,就會形成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就是對學生的思 想品德進行有效的教育,這種教育在學生的心態反面也會得到提升。目前,心理健康 教育也是在體育教育中的一個方面。有效釋放個人壓力,端正個人心態,便會以積極 的方式融入社會。
    (iv)基于教學模式,全面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有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因此實 施課程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效果的根源在于開展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方法 與形式上堅持多樣化原則。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分發學習任 務,學生之間確立各自定位。在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時,學生之間也能夠進行監督。 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達到了自我學習的功效。老師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集體意識等,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雖然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能夠達到同 樣的教學效果。
    3. 5. 2. 3體育教育的形式與習近平的體育思想
    (i )堅持大眾體育屬性
    與歐美俱樂部發展模式不同,目前我國人口基數大,并且在俱樂部管理上面缺乏 經驗。但根據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可以開展“全民健身,大眾體育”。大眾體育以其參 與對象廣泛性、活動時間業余性、活動內容娛樂性、參與目的多樣性、組織形式靈活 性的優勢特點收到人民大眾的喜愛。
    習近平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中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全民 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啊。十八大召開以來,體育發 展成為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工作重點之一,特別是重視體育在國民生活中發展的積極作 用。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講話說明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要與我國體育事業 發展相協調,同時要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們體育文化需求。并且提出了我國體育發展新 方式,更加體現中國特色、復合國情、全面和科學的公共服務體系。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最新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我們可以看 到,我國國民體育運動意識在不斷增強,居民體育參與度也有所提高。高校學生作為 社會新青年,是充滿朝氣的一代人,應該充分發揮其在體育運動中的帶頭作用。學生 在校學習到的體育技能可以通過日常體育鍛煉傳播開來,讓原本的受教育者成為施教 者,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是一種雙贏的方式。其次,習近 平密切關注大眾體育空間和設施的普及,以及滿足人民群眾健身公共服務。2014年國 家體育總局正式下文,明確規定“大型體育場館和區域內的公共體育場地和設施應免費、 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35小時,全年開放時間不少于330天。公休 日、法定假日、學校寒暑假期間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8小時。”高校在體育設施資 源方面有著國家的支持,因此無論在場館設施,還是管理運營方面都能夠保證較高水 準。適當開放校內體育資源,能夠保證體育運動在舒適和規范的環境中進行,既能夠 保證大眾體育的娛樂性,又能保證運動的競技性。
    (ii)充分體育的競技屬性
    2014年,習近平在索契看望中國冬奧會體育代表團時說:成績不僅僅在于能否拿 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更在于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即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醐。 習近平強調了冬奧會的成績最重要的是奧林匹克凈勝,而這種精神是通過體育的競技 性體現出來的。體育的魅力、及其觀賞性也是充分體現在體育的競技性中。體育競技 是體育延續武力、戰爭等身體對抗的現代過程。西方發達國家將體育的競技性體現在 多種方面,如NCAA的高校,通過各種俱樂部、高校等比賽,選拔優秀運動員進入其 高校學習。其次,也是利用競技性高校學生爭取獎學金。
    我國高校可以充分發揮體育的競技性在高水平運動員人才選拔、學生體育建設體 系和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都有很好的積極意義。首先,國家利用競技體育發展方 式選取高水平運動員,這種競技除了要體現在體育專業水平,也要在素質教育、文化 學習和職業規劃上有所體現,這樣才能夠保證人才的全面發展。其次,形成完善的體 育建設體系。國家的管理部門、高校和專業人員三者能夠形成回環,在堅持體育規律 和教育原則的基礎上,發揮體育的競技屬性。確定科學的體育參與準則,高校則可以 指定全面的學生體育培養計劃。最后,在競技的過程中運動員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品質, 用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和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保證體育運動和比賽的公平、公正。
    (iii)體育產業化的思想
    美國NCAA的興起和發展就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成功案例。NCAA將教育、職業和 商業相結合。通過聯賽制度選取優秀運動員入高校進行培養,同時他們有機會作為職 業選手。這些運動員具備了文化課水平,對于以后退役也可以繼續在產業中發展。商 業層次則是另一個重要方面,它保障了 NCAA的經久不衰,也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起到 了積極促進作用。以上都是值得我國借鑒的。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的發展,體育 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亟待開發的領域,未來會有無限商機。我們可以通過CUBA的產 業化發展為體育產業提供借鑒。首先,需要明確品牌定位,找到產業發展的動力源。 CUBA的動力源是能夠產生對于該賽事的需要。在這個動力的驅使下,運動員、學校、 體育事業和國家教育各因素都可以得到發展,當這些因素協調運作時,便會有龐大的 消費群體。然后,發展產業市場。
    目前CUBA在國能夠得到極大的重視,是因為其有廣泛市場。無論是從規模程度、 大眾化形象或經濟容量,都是屬于體育產業的前列。在支持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舉 行時,習近平提出了“冰雪入關”的體育產業設想,旨在培育市場主體,鼓勵一些企業 進入體育產業領域進而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 作用,挖掘體育蘊藏的商業價值來促進體育運動本身的發展,促進體育與其他產業深 度融合,行程有序的市場集群。其次,拓寬經費來源渠道。經濟基礎才能夠決定上層 建筑。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資本的自由流動,體育產業對資本全面開放代表 了未來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招商引資、贊助、品牌合作等,都是拓寬資金渠道來源。
    再次,就是調節好利益分配。CUBA是由高校籃球隊組成,應該在產業化過程中利益 分配占主導地位,而現實卻是他們處在相對弱勢地位,CUBA組委會在大學生體育協 會分會中居于優勢地位,控制著利潤流向,利益分配。只有資金回流到大學籃球運動, CUBA才能夠持續發展,產業化進程就可以不斷加快。最后,體育消費的促進作用。
    體育是一種消費,也是一種投資。消費是拉動產業增長的最有效的途徑。國民身體素 質的下降,代表著人們對于體育活動關注的開始。體育投資作為健康的保障,收到了 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加大體育有形和無形產品的開發,從而我消費者提供更多消費資 源。
    第4章結論與建議
    4.1研究結果
    通過對比我們能夠發現,在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層次上有著眾多不同。
    4.1. 1體育教育方式的不同
    4. 1. 1. 1體育教育形式
    國外發達國家多采取學生自發性的方式。國外高校通過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將所 有的體育教育自主權回歸給學生。高校在其中只是起到監管的作用,并不參與管理、 組織以及活動。而各校給俱樂部所配備的老師,是主要根據學生的需求下傳授體育知 識和技巧。
    我國目前采取的多為被動式的學生體育教育方式。高校老師成為體育教育的主題 和發起者。老師成為學生參與體育教育的主要因素,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后的體育活 動,學生都存在被動參與的特性。體育活動是在老師的計劃、作業性要求的情況下開 展。
    4.1.1.2體育教育受教者的整體性
    體育活動中都存著競技的成分,但對于參與競技體育的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各國 采用的方式不盡相同。國外更存在著整體性。世界各大體育賽事中的高水平運動員, 是從高校中的各個體育俱樂部中篩選出來的拔尖體育人才,而這群人才普遍都是非專 項體育人才,實際上這群人是在學習著自己的大學專業,平時參與到體育俱樂部中業 余的訓練而掌握了過硬的體育專項技能。也就是說在體育俱樂部中的所有成員,無論 能夠代表國家參與比賽的學生都會接受到相同的體育教育。
    相比較我國的體育專項人才的高水平運動員教育有著天壤之別。目前我國專門選 拔出體育專項技能過優的運動員進入到專業隊進行專業訓練。接受專業訓練的運動員 可能在自己很小的年級便要放棄自己的學業,每天接受體育訓練。而那些進入到學校 學習文化課的學生,他們接受到體育教育則為普通的學校體育教育。因此,我國在體 育教育上的培養缺乏整體性,而是將體育教育分門別類:專業人員接受專業教育,普 通人員接受學校體育教育。
    4. 1. 1.3體育教育的連續性
    國外發達國家的體育教育是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有機聯系在一起。 即學生在校學習了體育技能,通過俱樂部的方式得到鍛煉和課余繼續深造,最后通過 NCAA將自己的體育技能得到展現。個人在體育教育中學校到的技術能夠在任何時候 聯系在一起,得到展現。
    對比我國的目前體育教育方式,學生課上接受體育教育,掌握體育技能。但是課 后則完全依靠個人的愛好和自我約束進行體育鍛煉,除了學校定期組織的運動會以外, 學生掌握的體育技能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展現。那些對于體育運動感興趣的同學,則會 積極參與到社會中的體育活動,從而進行自我體育教育。
    4. 1. 1.4體育教育的內容
    西方高校在體育教育的范圍中開展較多的理論性和實際操作性的專業課程,而技 能類別的課程則是比較忽略。能夠讓高校中學習到的知識多多運動到實際操作中。
    我國的體育教育中雖然開設的主體課程也為理論性的課程,但理論性并不強,相 關的專業知識還是有滯后性。但是,在理論的基礎上能夠與技能有效結合。培養出來 的個人不僅能夠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可以保證理論基礎。
    4.1.2思想教育的不同
    4. 1. 2. 1思想教育的方式
    國外以競技比賽來進行思想教育。在NCAA的眾多比賽中,逐漸形成了公平競爭、 人人平等、團隊協作等體育思想,這些思想教育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我國通過 思想政治教育來培養體育思想,在我國學生接受思想課程時,老師會通過各種實例教 育學生要形成如何的體育思想,并不是學生深切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4. 1. 2. 2思想教育的出發點
    西方國家中最重要的強調是個人主義,因此在思想教育中總會反射出個人作用的 影子。雖然,他們也在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這種團隊合作最想要突出的是團 隊在個人的身上能夠有何體現。相比較我國來說,我們更多的是強調個人在團隊中產 生了何等作用,能夠為團隊做出何種貢獻。
    4. 1. 2. 3思想教育的影響范圍
    西方國家形成的思想教育能夠體現在實踐領域和意識領域,例如未來的職業發展、 做事風格、職業選擇以及專業學習等。甚至是對于運動技能也有了實在的影響。我國 的思想教育則更多體現在意識,例如運動訓練中逐漸形成了尊敬師長、堅韌不拔、團 隊協作等思想,能夠讓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個更好的發展和體現。但是這種思想教 育并不能夠足以影響職業選擇、能力的鍛煉等實踐領域。
    4.2促進體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和諧發展的建議
    4.2. 1體育教育的發展
    4. 2. 1.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從事體育教育領域的老師具有很強的體育專業性,但是在思想教育領域 有所欠缺。從事體育教育的老師在充分掌握體育技能的基礎上將中國特色的體育理論 體系豐富自己,此外能夠掌握其他專業學科知識,有效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而老 師也要身體力行,切身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在課外與學生一同進行體育活動,這樣 不但能夠增進師生感情,也有利于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愛好的特點,從而進行因材施 教。
    在師資隊伍的管理方面可以創新,可以采用聘請制、罷免制等等。教師的任用、 職務、聘任、考核、晉升等方面由行政手段管理向依法管理轉變。并且能夠加強青年 教師隊伍的建設,因為青年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快速地了解學生,無論在思想意識領 域還是行為愛好都能夠更加貼近學生。
    4. 2. 1. 2促進體育教育資源的發展
    各高校周圍有優越的休閑環境和獨特的休閑資源。教師應合理利用這些知識,引 導學生掌握戶外運動的新技能,如騎自行車、釣魚等。新興的體育休閑運動滿足了大 學生追求新的心理特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彌補了高校新體育運動的不足。大學城在 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增加大量的新建體育場館和設備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教師 可以利用周邊休閑資源開展體育教育,減少傳統體育的構成,使公共體育課程自由化, 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要,豐富學校體育。
    4. 3. 1. 3體育教育專業化、廣泛化和一體化
    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應該形成直線型的教育方式。從小學至高校能夠遞進式發展, 并且在學生接受體育教育時,堅持統一教育的方式:無論是高水平運動員還是普通學 生,都能夠接受到專業的體育訓練,受眾群體更加廣泛和全面。
    4. 2. 1. 4體育教育模式進行創新
    目前我國依舊采用體育課的教授制度進行體育教育,雖然有其他的方式,但是都 不是主流方式,而產生的影響范圍小。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方式, 例如大力發展體育俱樂部制度,將體育教育延伸至課外;亦或建立跨學科授課方式, 讓體育課與語文、英語等課程結合,這樣不但學習到了文化知識,也進行了體育教育; 也可以學習NCAA制度,建立起覆蓋范圍更廣泛的高校間的更接近學生的體育競技制 度。諸如此類,創新體育教育的模式,使其能夠融入更多的學科,昌盛更廣泛的影響。
    4. 2. 1. 5體育文化建設和體育活動開展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大學生每天余暇時間充裕,在參與體閑體育上有 充足的時間保證,但學生并沒有正在的參與到體閑體育活動中。各個高校要宣傳體育 文化的作用,結合學生切身利益出發。吸引大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活動中去。而借助 課堂的力量,傳播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在學生已有的對于體育興趣的基礎上,更加 了解運動。作為高校,應該定期組織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體育 愛好,運動的形式也不僅局限于競技的方式。各高校應加大對體閑體育的宣傳力度使 大學生充分認識體閑體育與健康生活的意義,并積極引導學生在體閑時代來臨的現代 社會要有健康、科學、文明的體閑觀及必要的體閑技能,從而達到學生養成積極、健 康的體閑體育生活方式的目的。
    4.2. 2思想教育的發展
    4. 2. 2. 1建設體育文化,為思想教育提供社會環境
    思想教育的開展并不區分課堂內還是課外。在體育教育層面,鍛煉是參加課外活 動的一項體育活動。課余體育鍛煉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支持課外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課程,這不僅有助于提 高學生的體質,廣交朋友,豐富我們的學校生活,而且更有利于學校課余體育鍛煉。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也可以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目前,學校教育與學 習任務、教學安排和緊張狀況相比,學校生活相對單一,大學生學習任務的模式有所 減少,學校生活較為豐富,體育課外鍛煉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提供更方便的 條件。另外,課外活動能夠保證更靈活多樣,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 目,靈活安排時間。因此,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越來越多,參與程度也越 來越大。這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積極探索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積極尋求促進大學生體育的發展和實 施大學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的路徑。
    4. 2. 2. 2以點帶面,擴大思想教育范圍
    高校一直是文化和思想匯聚的聚集地。學校因其特有的功效而發揮著思想教育的 功能。在高校中的學生則是思想教育的主體,因此校園文化則是最直接、最廣泛的思 想教育的載體。高校應該傾力打造各自的校園文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 基礎。學生在感受校園文化的同時,也是對自己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各高校的校訓、 辦學宗旨等都是思想教育的切入點。而通過各種“點”的教育,能夠提高思想教育在 學校中的影響:校園文化影響了一部分人,而他們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語言宣傳等 又會帶動更多的一批人參入其中。就像是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形成了堅韌不拔的品格, 而與其相接處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感受到這種思想,時間久了他們也產生了變化。 這種裙帶關系也會成為思想教育傳播的一中途徑。
    4. 2. 2. 3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環境
    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而體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 文化也同樣包含了其多個層次。精神文化的形成會長期滲透在體育文化之中,它決定 了未來體育的走向。以體育精神和文化為中心力量,引導人們樹立明確的體育觀,規 范人們的體育觀念和體育行為,例如體育運動中逐漸形成了用于拼搏、堅持不懈、團 結一致等精神思想。而努力發展物質文化,則能夠為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種類繁多的運動場館、完善的體育器材、專業的訓練場地等都為體育教育提供了豐富 的物質基礎。物質文化的繁榮,更加帶動體育行為的發展。在體育行為中又會培養和 鍛煉體育精神。最后,在國家制度層面充分保障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發展。這樣 循環往復就會形成良好的回環。而思想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環節,體育文化在 社會主義文化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必然也會帶動體育教育對思想教育的積極作用與發 展。
    4.3總結
    本文研究的著手點并不是很全面,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繼續深入。本文只從從思 想政治教育和體育教育的層面,利用從西方發達國家對于體育世界冠軍的培養入手, 分析其西方高校體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從體育教育中的多種形式和產生的體育思想方 面入手。橫向分析了體育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以及中外不同體育思想產生的 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縱向對比了因為時代發展、社會發展和人類發展的需要而 對體育教育的影響,同時運用體育思想為理論支撐,反作用于體育教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提高體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它 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貫穿于體育教育之中并 作為教育的宗旨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目前,我國現代化發展迅速,經濟基礎實力有 了很大的提升。習近平的體育思想,在思想政治領域和體育教育領域都是巨大的進步, 它科學地指導了未來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強,提供了高效的方法論體系同時又能夠做到 與時俱進。相信未來體育教育在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體育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必定會邁 向新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盧梭(JeanRousseau)(法)盧梭民主哲學[M].陳惟和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傅任敢,譯.2版.198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史兵,候樹遠,沈濤.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深層結構的影響[幾遼寧體育科 技,2007, 29:05.
    [4]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9D%E6%83%B3%E6%94% BF%E6%B2%BB%E6%95%99%E8%82%B2/234787?fr=aladdin.
    [5]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研究[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5.
    [6]黃成惠.論儒家思想的風格[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1(6) :73-7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8]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109.
    [9]http://www.igo.cn/liuxue/ranking/20170313219170.shtml.
    [10]http://sports.qq.eom/cross/20170530/j 00W8D8L.html.
    [11]https://herosports.com/news/ncaa-college-athletes-2016-olympians-by-school.
    [12]汪鴿,潘憲民•中外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體育大學學報,2005, 28(4) :515?
    [13]張細謙,韓曉東,葉強華.中、日、美、英體育教學發展共同趨勢向研究[J].北京體 育大學學報,2003, 26(3): 358-360.
    [14]Columbia University. Spring 2017Voluntary Non-Credit Courses[EB/OL]. http://www.columbia.edu/cu/cuathletics/pt/spring/htmal,2017-03-25.
    [15]Columbia University. Spring 2017Voluntary Non-Credit Courses[EB/OL]. http://www.columbia.edu/cu/cuathletics/pt/spring/htmal,2017-03-25.
    [16]于可紅,張俏.哈佛大學俱樂部體育對我國高校體育的啟示[J]•浙江體育科學, 2013(6).
    [17]Harvard University.2012一2013 Harvard University Club Sports Handbook.
    [18]姚毓武,張大為.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研究綜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0,9:35-37.
    [19]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55.
    [20]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18-20.
    [21]Thomas J. Peters and Robert H. Waterman, Jr.,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 Best-RunCompanies, (New York: Harper&Row), 1982, p.282.
    [22]http://gocrimson.collegesports.eom/sports/m-footbl/recaps/l 12203aaa.html.
    [23]http://gocrimson.collegesports.com/sports/c-ski/spec-rel/011904aaa.html.
    [24]http://gocrimson.collegesports.com/sports/c-ski/spec-rel/011905aaa.html.
    [25]http://gocrimson.collegesports.com/sports/w-hockey/spec-rel/022704aaa.html.
    [26]http://gocrimson.collegesports.com/sports/m-lacros/spec-rel/022704aab.html.
    [27]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w-gym/recaps/020704aaa.html.
    [28]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m-hockey/recaps/020704aaa.html.
    [29]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m-hockey/recaps/010304aaa.html.
    [30]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m-hockey/recaps/010304aaa.html.
    [31]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eom/sports/w-hockey/recaps/l 11603aaa.html.
    [32]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c-sail/recaps/092003aab.html.
    [33]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w-squash/recaps/022204aaa.html.
    [34]http://yalebulldogs.collegesports.com/sports/w-fieldh/spec-rel/091503aaa.html.
    [35]陳田桃•清華學子挑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N].新清華2013.10.20(1542):16.
    [36]潘正道•清華學子挑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N].新清華2013.10.20(1542):17-1 &
    [37]陳祎祥•清華學子挑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N].新清華2013.10.20(1542):21-22.
    [38]劉晨云•清華學子挑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N].新清華2013.10.20(1542):24.
    [39]張翰夫“鐵馬吋本育協會老學長聚會清華園[N].新清華2013.10.20(1541).
    [40]馬軍飛•二零零三年“馬杯幾赤足"——風雨無阻[N].新清華,2015.3.6(1342).
    [41]馬笑盈.積極為2008年奧運會做貢獻 我校首推我國中外合作體育管理碩士項
    i[N],新清華,200&4.6(1535).
    [42]《北大散打隊在首屆大學生散打邀請賽上勇創佳績》(http://pkunews.pku.
    edu.cn/newsshow.php? id=18778).
    [43]《北大山鷹社與中國珠峰登山隊隊員座談》(http://pkunews.pku.edu.cn/
    newsshow.php? id=15126).
    [44]《黑白世界 訪棋壇美少女徐瑩》(http://pkunews.pku.edu.cn/newsshow.
    php? id=18489).
    [45]周元超.毛澤東早期體育哲學思想及其形成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 2011(5).
    [46]舒娜.終身體育目標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 2014(2) : 120.
    [47]孫自敏.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與發展趨向的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4(4) :82,
    [48]張尚晏.用毛澤東體育思想指導高校體育教育改[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1(2) :6-7,
    [49]許良.學生體質下降視域下學校體育健康促進干預策略[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1, 19(11) :1-2,
    [50]毛澤東.體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 4. 1(3) :2,
    [51]羅玲紅.論高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 33(24) :32,
    [52]李力研.論毛澤東體育思想的來源[J].體育與科學.1992(6).
    [53]二十八畫生.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3).
    [54]胡曉風.用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來解釋體育[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6).
    [55]人民日報.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談世界杯祝巴西隊好運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en/n/2013/0320/c 1024-20845460-3.html,2013-03-20.
    [56]王相坤.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http://theory.people.com.en/n/2013/1205/c4053723757123.html.
    [57]新華網.體育總局忍痛割愛足球改革能否打造出中國好足協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18/c_128139247.htm.
    [58]張銘鐘,張立杰.“中國夢”石玉霞習近平的體育觀之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6(33) :516,
    [59]潘志嘉.在2013年全市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 2013-05-22.
    [60]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
    http://www.sport.gov.en/nl6/n41308/n41323/n41345/n41426/n42527/n426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xiaoxueshuxue/7974.html

    上一篇: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創新模式的 理論實現途徑研究—基于耗散結構視角

    下一篇: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 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與應用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