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1.1.1 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曾在各種場所反復強調了國家健康發展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之間的重要戰略關系。而隨著校園運動的廣泛開展以及高校體育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也出現了全新的變化趨勢。新時代,高職學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校體育的發展面貌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同時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迅速發展壯大,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和在校生總量均出現了較大的變動。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校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承擔著給各行、各業公司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責任。然而,學生的健康管理,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先決條件和依據。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生在未來的社會職業生涯中將面臨許多技術工作內容,這些工作極為需要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來支持他們的工作,保證他們在工作中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健康的身體對職業院校學生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1.1.2 信息化教育發展的需求
在當前高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有著繁重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此外,據相關統計,智能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一種新趨勢。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度重視,大多數高校也為學生配備了網絡接入端口和校園無線網絡,這給學生和教師的在線學習,帶來了更大的便宜之處。與中小學相比較,大學生更善于使用網絡和移動設備,移動學習在大學更為合適,更能反映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和優勢。職業教育云平臺(簡稱職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投資,并運行的數字課程中心,作為職業教育數字化的課程共享平臺,是中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的課程平臺。這是一項利用國家平臺及“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等專項工程建設成果的全社會資源共享的教育發展平臺。職業教學云平臺將與全國高職院校的教務系統并行發展。其特點包括學生數據導入、成績生成、學生檔案、教育精品課程應用、教育資源共享。此外,職教云平臺設計美觀得體,功能齊全,
操作方便,更方便學生學習。
1.1.3 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近幾年,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問題。其一,現有的體育教學方式依然是老師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課堂教學相對單調。其二是學校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都相對不夠健全,無法適應學生全方位發展與個體化發展的要求。其三,由于體育教學方式較為傳統,使得學生對運動的興趣較少,也限制了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喜愛程度。在當前的教學信息化,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與技能,體育教育的首要目標是通過鼓勵學生群體的主動練習,培養他們的興趣。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大膽嘗試采用現在較為成熟的新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尋找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新時期有責任心、有能力、有創新的現代人才。
1.1.4 基于問題導向法的微課教學應用于體育課程的優勢
首先,由于網絡時代發展得十分快速,而微課作為在信息時代蓬勃發展的新產品,必然會引起大學生的青睞,因此它可以普遍提高大學生學習參與體育的興趣。其次,問題導向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協作練習、團隊創新和自主評價,逐漸學會體育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學生還能夠通過展示技能學習成果以及組間競賽參加到體育課活動中,更深刻地感受體育的精神和魅力。最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和微課程相結合,能夠利用微課程教學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運動技能的技術要點和重點難點,提高他們對技術動作的認識與把握,調動他們學習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與體育技術動作的興趣,更好地提升教學。所以,在體育教學上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達到教師與學生間的友好合作,而且可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探討了基于問題導向法的微課教學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和效果,以期做出合理的對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建議和改進。其次,將微課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引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以問題為中心,以職教云為平臺,通過傳遞微課程教學內容,可以更有效地使基礎知識和復雜的體育技術技能相結合,并通過改變教師與學生在課程中的傳統地位,應用“先學后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并以此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的興趣。最后,把基于問題導向法的微課教學模式運用于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高指導老師的教學素質,也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給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方式與策略。
1.2.2 研究意義
1.2.2.1 理論意義
問題導向法最初主要運用于全國各醫學專業的課程,開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其在體育運動課程中的運用才開始,但經過檢索文獻發現,其在高職體育課程中的實施相對較少。本研究計劃將微課和問題導向教學相結合,并依據其特色與優點,發揮其在高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充實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以推動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模式的合理變革。
1.2.2.2 實踐意義
雖然現在的大學生可以從小學開始進行體育教育,逐漸養成運動意識,但高校體育是他們的最后一個學習的階段,是學生建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最關鍵節點。在新的時期,大學生自身的運動思維更加成熟,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自己的運動觀點和視角。所以,學校體育教師應該注重于針對學生的身體特征,指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趣味愛好,培育學生終生體育運動的意識。而問題導向法則可以適應大學生自身個性化、多樣化的需要,提高大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性,也有利于大學生自身迅速適應快節拍的現代社會生活,從而良好地前進與健康蓬勃發展。通過創設了微課教學模式下的問題導向教學法,并將之運用到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該方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同時也可以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提供借鑒依據。
1.3 文獻綜述
1.3.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3.1.1 微課概念的相關研究
2011 年胡鐵生教授在《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報告中,提出了“微課程”的概念;他把微課堂看作是課堂教學載體,并依據最近的課程標準和課堂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對主要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教和學流程中所需的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他把“微視頻”看作是其核心部件,而輔助性教學數據由微教案、微練習、微課堂、微反思、微點評等組成[1]。在我國第一屆中小學生微課競賽的正式文件中,教育部教育行政管理資料中心認為,“微課”被稱作“微型視頻課程”。以視頻為主要傳達教學載體,環繞著課程知識點、困難問題、例題練習等,將學校教育過程與相關的教學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 2013 年 4 月,黎加厚教授在他所撰寫的《微課的含義與發展》中說,所謂“微課程”是指內容相對簡單、集中講解某個小問題、并聚焦于某個提問上的小課堂,他重點突出的是微課程的時限短、目標小、教學內容少且集中等優點[2]。胡鐵生教授于 2013 年對“微課”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將微課視為“微課程”,通過對微課的定義,對其內涵進行了細化,并將其融入到知識點、教學環節等方面,并提出了“微課”的視頻,以便通過“微型教學”的全方位化,使其成為一個知識點或某一教學環節的設計與研究的重點[3]。從 2011 年初提倡的微視頻教學與相關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到 2013 年,著重于支持多元教學技術的新網絡在線視頻課堂。這一轉變過程也體現出了,中國學術界對微課概念的探究與實踐在進一步的深化。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本研究對微課概念的界定是:以視頻為中心、圍繞一個課程知識點、問題或例題以及教學環節等,進行分析和講解的教學資源。
1.3.1.2 問題導向法的概念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0-12.[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04):36-42.問題導向法,或稱為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方法[4]。美國著名神經病學者Barrows 博士于英國安大略湖(Ontario)麥克馬斯特(McMaster)醫學院中應用[5]。現在,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在發達國家的開展已經涵蓋了許多學術范疇,且在理論研究內容方面也趨于完善。問題導向教學法的五大特點:1、從某一必須解決問題出發,這種問題稱為驅動問題(driving question);學習者在探索過程中也掌握和運用了專業思維;3、教師、學習者和社會成員參與了合作的行為,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專家學者在解決過程中所處的實際社會狀況非常類似;4、運用問題導向法學習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支撐,有利于學習者在活動的組織參與中提升自己的能力;5、學習者要創制出一種能解決的有效產品(products),他們也稱為“artifacts”,是通過課程訓練的結果,可以開放共享[6]。通過對文獻的梳理與分析,本研究對問題導向法概念的定義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并把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基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主動去探索教學內容,在小組合作的形式下培養學生人際交流、解決問題和協作的能力。
1.3.2 國內關于問題導向法、微課和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1.3.2.1 國內關于問題導向法(PBL)的研究現狀
我國是從 90 年代開始出現關于問題導向教學法方面的研究,相比國外我國起步較晚,并且大多都以醫學類的為主,然而,通過之前學者的試驗和研究,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參考經驗和建議。程洪梅學者在《PBL 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提到,在高校英語課程改革中,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就是 PBL 教學模式,它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高校英語專業教育質量和教學質量,并能得到廣泛的推廣[7]。[4]高曉雁.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施[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1):43-44.[5]Neufeld VR,Barrows HS.The “ MC Msater Philosophy ”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MedEduc,1974,49:1040-1040.[6]熊巧榮. 微課結合問題導向法(PBL)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8.[7] 程 洪梅 .PBL 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2):127-129.
沈晨虹在《教師在應用 PBL 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論文中對 PBL教學方式進行了闡述,并指出, PBL 教學方式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基本的教學方式,而教師在 PBL 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闡述了 PBL 教學方式的基本定義和特點,重點闡述 PBL 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程序[8]。張炳立,常淑楓等人提出:問題導向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即把教學的內容化為問題,指導學習者通過問題而學會知識,建立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的教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的積極探索和練習為主,重視學生的練習主動性,以適應學生身體發展與思想發展的特點[9]。通過對所搜集的文獻與資料進行梳理與分析,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已滲透到中國很多領域,例如臨床醫學、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本文著重探討了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與影響,并探討了問題導向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策略。這些課程采取了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能力、合作和溝通能力,具有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可以從這一點進行更多的探索,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1.3.2.2 國內關于微課的研究現狀
在《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不足》中,張萌認為: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化過程的不斷深入,以文字簡練為特征的“微時代”也悄然而來,作為一種基于微課教學的視頻課件,微課教學主要針對課堂上的教學知識點,每位教師都可以觀看視頻并為學生提供演示[10]。在《淺談微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中作者方慧說到,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際狀況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客觀存在,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一方面,從微課、微課教學的基本意義、微課教學理論的實際應用出發,通過對高中思想政治微課堂教學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更好和有效地推動高中思
想政治教育的發展[11]。江芳林學者在《二十四式太極拳微課設計與實踐研究》中,結合學校體育運動課程的內容和二十四式太極拳的運動特征,結合學校體育課程微視頻的性質,[8]沈晨虹.教師在應用 PBL 教學法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1):43-44+46.[9]張炳立,常淑楓,李玲玲,王秀蓮,丁慧芬,肖照岑.試論 PBL 教學法的理論基礎[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9(03):156-158.[10]張萌.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不足[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2):181+198.[11]方慧.淺談微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03):69.
對學校體育課程微視頻教學設計模式進行了探討:教學設計內容是課程目標、教學過程的次序結構和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微視頻產品設計與使用情境中,可以參考其研究中的設計模式和方法,以實現教學微視頻的產品設計,為設計者與創作者提供了參考[12]。從微課程的應用研究來看,自微課引入中國以來,微課程在我國多階段、多學科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研究主題是從許多個角度來進行設定的。從研究周期上看,中等教育的微課研究最多,其次是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學前教育。再從學科分布來看,計算機課程是運用微課程研究數量最多的學科。此外,在職業教育和醫學領域也有大量的微課程研究。雖然近年來微課在體育課程中的實踐研究也在逐年增加,但從學習階段和學科角度來看,微課的相關研究數量非常不均衡,這也反映了教師和學者在各個領域的關注和應用不一致。
1.3.2.3 國內關于高職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黃欣加、戴志燕在《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高等職業院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從事第一線上工作的教育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掌握進行本專業領域實踐工作的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充分考慮學校的生源來源和身心發展不同特點的特殊情況下的實際需求,職業學校應以這一任務為核心,進行體育教學改革[13]。從王小平、施光華等人的調查結果來看,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職業技術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從教學理念、體育教材、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體育成績評價等方面進行,在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上,高職學校體育要立足校園,進入社區,與社會銜接,并且符合時代趨勢啟動了一種時尚、娛樂、實用等融合的體育課程[14]。郭瑞紅教授在《談優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法》論文中指出,要建立一種嶄新的激勵機制,從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特點、體育教學結構、運動教學環境、運動成績評價、體育課外活動等方面對體育課教學進行了優化[15]。林躍在《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一文中指出,當前我國職業學校體育教育目前仍存在著12]江芳林. 二十四式太極拳微課設計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13]黃欣加,戴志燕.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1(02):53-58.[14]王小平,施光華.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目的及體育價值觀的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76-49.[15]郭瑞紅.談優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方法[J].職教論壇,2005(14):38-39
教育方式過于單調,傳統教學內容、傳統考試成績不合格、缺乏教學系統、科學性原則等體育教學問題[16]。張紅云在《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中指出,要根據職業技術院校的特點,必須兼顧其體育教學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并根據學校未來的職業發展特征,設定了實踐課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7]。丁光龍在《無錫市高職院校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和發展對策》一文中指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應重新擬定課程的教材內容,并根據大學畢業生的未來職業特征再次設置課程教學內容;通過改進課程結構與績效評估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解決問題思維[18]。總之,目前我國已有一些學者根據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通過先進的教學思想,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和策略,但大多數都是在理論上進行的,真正實施實際教學的并沒有很多。
1.3.3 國外關于問題導向法、微課和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1.3.3.1 國外關于問題導向法(PBL)的研究現狀
1969 年,美國神經生物學家 Howard·Barrows 提出 PBL 教學法,這種方法在在當時的美國一直在檢驗和發展,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9] 。在教學改革方面,通過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發現,PBL 教學法對于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之后隨著 PBL 教學法的不斷發展,從1971 年開始傳入歐洲,先后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等一些國家進行推廣嘗試[20]。1983 年,Schmidt 大學對 PBL 教學模式的利弊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并就如何在醫療教學中運用 PBL 教學法提出建議;此后,美國高度重視 PBL 醫學教育的教學方法;美國大多數醫學院都采用 PBL 教學法來教授醫學生,這種方法在美國其他學校的很多學科領域,很快得到了實踐,同時也受到了其他國家的關注和學習,[16]林躍.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02):90-91+70.[17]張紅云. 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18]丁光龍. 無錫市高職院校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和發展對策[D].蘇州大學并逐漸發展到歐洲和亞洲等地區的醫學領域,再逐漸發展到其他領域的研究[21]。問題導向教學法在美國醫學界被廣泛應用之后,才在各個國家開始普及和發展。隨著關于問題導向法的研究理論日漸成熟,他的研究成果也逐漸豐富起來。它不僅僅在醫學界有更深入的研究,而且逐漸地過渡到其他領域。所以,問題導向(PBL)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效果和發展前景上不能忽略。因此,在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3.3.2 國外關于微課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1960 年才出現了對微課程的研究,當時美國的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首次提出了微型課程(Mini-course),也叫做短期課程,主要是以課題為單元,以課程、老師和學生為中心的微課課程。美國北愛荷華學院 LeRoy A.McGrew.博士指出的六十秒課(60—second Course)和英格蘭納皮爾學院T.P.Kee 指出的一分鐘課程(The One Minute Lecture)是現代微課堂的雛形,時短、內容精悍為其主要特點[22]。麻省理工學院于 2001 年引進了微型視頻系統,將課程劃分為若干細微單元,構造了教育資源,主要由教學內容、設計、學生評估等組成[23]。而美國的戴維.彭羅斯教師(David Penrose),他把微課程概念稱作“知識的脈沖”,并且著重指出,老師把課程對象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并構成了一個更為聚焦式的課程體驗[24]。圣胡安學院的教育設計師 David Penrose 在 2008 年提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型課堂”的概念,他認為微型課堂的是:以自學和移動設備的實際教學資源為主要載體是基于微教學開發的主題課程[25]。當前,微課程應用于國外,主要是利用線上錄像進行制作和宣傳,同時,Mooc教學平臺和可汗學院在這一點上更加完善和出色[26]。可汗學院的成功是一個包含了微課堂思想實踐過程的成果,其制作的視頻涉及到很多專業領域,視頻時間大概在十分鐘左右,視頻內容從容易到難,從最基礎的開始,視頻之間的難度也逐漸提高,互相銜接。可汗學院的課程是一個一次嶄新的教學體系,它能根據不同[21]孟宇. 微信平臺聯合 PBL(問題導向式)教學在高中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的學習目標,編入不同的學習項目,在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再繼續擴展課程,
以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小步子教學。其次,則是美國的 TED 演講視頻。在 1984 年,美國人理查德沃曼創辦了 TED,2011 年,為面向教育領域,TED 開設了“TED-ED”,搜集一些以教學為主的 TED 講座視頻,時長通常在十分鐘之內,將講座和演示的方法大量應用于中小學課堂中[27]。它遵循自由開放的教學風格目標,運用音頻、視頻資料等表達方式,通過輔助教育為起點,實現知識傳遞的目標。
1.3.3.3 國外關于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羅孝軍在《從國外體育課程發展模式析探我國體育課程的改革》一文中指出,美國國家體育運動標準強調要重視體育教育,保障每個學生享有健康的權利;加拿大通過實施體育課程教學,教會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日本學校則創造一個放松的運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動作的愉悅,從而促進學生的精神和健康發展[28]。文燁《國外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啟示》中提到,國外體育運動的教學思潮,基本上依據了其自身的教學實踐,將教學目標定在學生的心理需求上,并重視每位學生的個人發揮,其中美國教育更加強調娛樂性和多樣化,盡管國內還缺乏統一標準的教學大綱,但美國各州都可以按照現實需求提出具體方案并提供教師培訓;日本高校運動課程教育機構為充分重視學生間的身體素質差距,并充分調動學生們開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學校各個教學階段中均設置了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課程內容,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可以具有靈活多樣和自由的選擇權,充分調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29]。吳勝濤教授在《國外體育教學模式對我國體育課程發展的啟示》中指出,俄羅斯認為,要提高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能力,必須通過體育活動來改變;澳大利亞指出,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要把其他學科的優勢和長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來,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提高;日本則認為,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使學生的心態積極向上,學習上也能更加優秀[30]。[27]戴永祥. 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28]羅孝軍.從國外體育課程發展模式析探我國體育課程的改革[J].教學與管理,2014(09):112-114.
[29]文燁.國外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2(18):154-156.[30]吳勝濤.國外體育教學模式對我國體育課程發展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5(03):22-24.
袁遜在其論文中總結出,體育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運動技能,激發他們的鍛煉意識,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體能;加利福尼亞認為,提高人民身體素質以適應新世紀,學生需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形成鍛煉的常態化;日本指出,學生應了解基本的體育概念,學習體育活動,掌握體育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1]。通過對國外體育課程目標的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國外從體育學習能力入手,強調要探討學生的因材施教。在教育的過程中,他們不會盲目地灌輸知識和理論,它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激發學生積極地進行體育活動,這要比學生被動接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要好的多。讓學生在運動中全面掌握并了解體育運動教學理論,建立正確的體育運動價值觀,是在學校體育中落實學生終身體育運動觀點的有效途徑。同時,這對學校也有很大的好處。它不僅為學生和教師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了體育鍛煉一箭雙雕的目的。
1.3.4 問題導向法與微課在體育課程中的研究現狀
1.3.4.1 問題導向法(PBL)在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孫文琦學者在其論文中提出,通過實驗調查發現:實驗組學生在學期結束后,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等方面的成績,顯著的高于對照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成績,但 PBL 教學方式相較于傳統體育運動教學方式卻有著較突出的優勢,可以訓練學員多方位的才能與能力,并給出了解決 PBL 模式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2]。王艷在《運用 PBL 教學法培養籃球選項課學生角色實踐能力的實驗研究》中得出了結論,PBL 教學方式在學生的實際應用思維能力訓練上有很大的作用,也能夠訓練學生的實踐應用的才能,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能力、表達技巧、控制能力、管理力,甚至是與人交流的能力,總體而言,PBL 教學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術,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33]。黃鑫云在《PBL 教學模式在體育專業太極拳普修中應用研究》的論文中認為:[31]袁遜. 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32]孫文琦.PBL 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體育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以羽毛球選修教學為例[J].福建體育科技,2013,32(02):53-55.[33] 王 艷 .PBL 教 學 法 培 養 籃 球 選 項 課 學 生 角 色 實 踐 能 力 的 實 驗 研 究 [J]. 沈 陽 體 育 學 院 學報,2009,28(03):99-101.
PBL 模式在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太極拳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把問題作為課程的主軸、通過小組的手段,不但可以培養發現、剖析、解答難題的能力,同時促進了學校把學生個人目標與團體目標之間的融合,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鍛煉的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鍛煉武術的趣味愛好,在利用小組的形式增強了同學間的合作意識和交流,在提高的合作意志與溝通才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34]。黃紅梅在其論文研究成果中,認為 PBL 教學方式在有利于興趣的養成、有利于效率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主動積極性、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理解和記憶、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高效交流、有利于個人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技能的培養方面,明顯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有效[35]。因此,問題導向(PBL)教學法是體育研究的重要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是問題導向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打下了理論依據。由很多 PBL 試驗可知,該教學方法對我國體育研究的作用日益增大。很多具體的教學方式,在整合 PBL 教學后,都有著較好的成效。從 2004 年開始,在其它學科研究的基礎上,雖然有將 PBL 教學法運用于體育教學中,但在具體的專項和基礎體育教學中,仍然需要改進。
1.3.4.2 微課在體育課程的研究現狀
楊鄢戎在《高校體育微課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及實施路徑研究》中寫到,微課是移動網絡的重要產物,因為時長短、效率高、趣味性好,所以它可以作為高校體育老師教學的新工具;微課堂雖然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其看法是微課選擇正確的,并設計合理,才能夠有效結合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并充分發揮其重要價值[36]。陳曦在《微課在高校乒乓球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也說到,微課對于乒乓球課程在高校的開展,具有很長遠的意義,它不僅表現在學習技術動作上,對學生了解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文化也有重要的作用[37]。[34]黃鑫云. PBL 教學法在體育專業太極拳普修中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35]黃紅梅.運動解剖學實驗課中 PBL 與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的比較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楊 鄢 戎 . 高 校 體 育 微 課 教 學 的 必 要 性 與 可 行 性 及 實 施 路 徑 研 究 技,]陳曦.微課在高校乒乓球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
唐艷、唐軍在《“微課”:高校體育課教育資源建設新途徑》中提到:中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已逐步從最初開始,進入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信息技術深入融合和應用,他所提出的微課資源較少,其高質量的資源較少,無法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微課與體育課有機結合的優點基本可歸納為:一是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和積極性;第二,它能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精確的動作概念,實現正確的動作;第三,教學的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第四,能夠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38]。由以上可知,我國的微課資源開發與研究數據都在逐年翻倍增多。在學科分類上,微課堂研究多集中在教育理論上,而為中國微型課程的設計和實踐則是基于理論依據,為體育微課程的開發與設計提供借鑒。但是,當前對微課程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單一,對微課程的開發和應用研究也比較缺乏,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實際的個案研究也比較缺乏。盡管微課程的應用范圍很廣,適合中小學、大學、高職院校的教學研究,但與具體的學科結合的研究還很少。在實踐教學中,將微課堂和具體學科結合起來,是微課程表現出真正的價值。
1.3.5 基于問題導向法的微課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1.3.5.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學者們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別人(包括老師、學習同伴)的協助下,在某種語言或社會文化環境下,通過意義建構,而非個人所傳授[39]。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原理是對老師引導下的學習,它不僅注重學生在知識社會中的支配,而且不會忽略了老師的引導效果[40]。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建構主義相信,教師要協助和推動知識的傳播,而不能僅僅是一種知識的傳遞和灌輸。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和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非外在的世界對被動的觀眾和灌輸的客體。在問題導向教學法中,通過小組間的積極探索和合作,問題情境中的學習者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資源進行意義建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通過職教云平臺將微課程應用于高職院校基礎體育課程,從學生的角度安排和設計微課程,通過職教云平臺向學生發布學習資源,而將微課程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通過微課[38]唐艷,唐軍.“微課”:高校體育課教育資源建設新途徑[J].軟件導刊,朱華,陶毅明,蘇何玲,陳莉,馬義麗,周先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醫學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衛生產業,王海舒,葉敬.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系統開發的探討[J].光盤技術,
13
堂資源的出現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這為微型課程的設計和應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3.5.2 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認知理論指出,人的學習必須在最有意義的時刻進行,這是人們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所能獲得的最真實、最有效、最完整的知識。情境學習理論強調情境的真實性、學生的參與、教師的引導和知識的應用;在學習中,知識不是獨立的,而是貫穿整個課堂情境,教師通過創造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將每個學生帶入課堂學習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每個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掌握知識[41]。在這種過程當中,教師是每個學生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并帶動大家一起建構新認知,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強調學習知識與真實生活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與合作探索來解決問題,從而增強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索并解決的能力,這些都來源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這說明“情境”理論的確立為實現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5.3 移動學習理論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指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手機或電腦等移動裝置進行和完成的學習。手機等計算裝置在移動學習課程中,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展示,并提供與師生間的雙向溝通,從而使得學習更舒適,同時也能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已經穩步成為移動學習的主要通信工具,這些使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學習。此外,它的實時反饋功能幫助學生規劃他們的學習時間表,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互動和交流;學生可以使用移動設備和網絡資源進行定制和免費學習。微課的存儲容量小,所以它非常適合在移動電話或其他移動設備上進行在線或離線播放;這樣,學習者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以滿足移動學習的要求[42]。這就可以說明,移動學習理論為微課堂教學的存在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其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3.5.4 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是指一種結構化的、系統化的學習策略。2 個或 2 個以上能力不同的學習者形成了一個小組,以合作互助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并共同完成小組學[41]平欣瑤. 基于微信平臺的 PBL 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普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42]熊巧榮. 微課結合問題導向法(PBL)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8.業目標,在提高每個人學業水準的前提下增強總體表現。此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也是一種學習動機。學者斯萊文(Slavin,1978)指出,由于在傳統教育中所社會地位低下的學生,因為小組合作的成功,而贏得了地位。此外,學者科爾曼(Coleman,1961)也表明,就最優秀的學生而言,因為在幫助其他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變成了領導階層在這個群體中的一部分,這樣地位的改變就能使學生們變得更加驕傲和自信,以便于更努力地提高自我,并協助其他人獲得成功。問題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來解決的。教師提出問題后,小組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頭腦風暴、討論與實踐以及共同學習。在解決問題時,小組成員可以表現出很強的溝通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讓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的收獲。因此,問題導向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中也包含合作學習理論。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