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 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與應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3-04-16 15:36
    目 錄
    1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選題依據 2
    1.2.1國家政策支持推動教育實習管理形式的改進 2
    1.2.2傳統的體育教育實習管理方式需要完善 2
    1.2.3借助管理平臺進行教育實習管理符合時代的潮流 3
    1.2.4異地實習迫切需要教師的遠程指導 3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4
    1.3.1研究目的 4
    1.3.2研究意義 4
    2文獻綜述 5
    2.1 相關概念的界定 5
    2.1.1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 5
    2.1.2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7
    2.1.3模塊 9
    2.2國內外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10
    2.2.1國外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10
    2.2.2國內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12
    2.2.3小結 14
    3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5
    3.1 研究對象 15
    3.2 研究方法 15
    3.2.1文獻資料法 15
    3.2.2問卷調查法 16
    3.2.3訪談法 17
    3.2.4文本分析及錄像觀察法 17
    3.2.5行動研究法 18
    3.2.6數理統計法 18
    4研究結果與分析 19
    4.1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基本理論 19
    4.1.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理論基礎 19
    4.1.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原則及特點 21
    4.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目標與思路 25
    4.2.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目標 25
    4.2.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思路 25
    4.3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需求分析 25
    4.3.1實習生的需求分析 26
    4.3.2實習指導教師的需求分析 27
    4.4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 29
    4.4.1用戶登錄模塊 29
    4.4.2通知公告模塊 33
    4.4.3作業模塊 34
    4.4.4論壇模塊 36
    4.4.5資源模塊 37
    4.5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分析 39
    4.5.1實習生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情況分析 39
    4.5.2指導教師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情況分析 42
    4.6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成效及存在問題分析 44
    4.6.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成效 44
    4.6.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存在的問題 50
    4.7提高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效果應采取的措施 53
    4.7.1學校管理部門應提高使用者對管理平臺的用戶體驗 53
    4.7.2學院主管領導應根據實習任務規范管理平臺的應用 53
    4.7.3指導教師應充分發揮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 54
    4.7.4實習生自身要善于應用管理平臺提高實習效果 54
    5結論與建議 55
    5.1 結論 55
    5.1.1設置管理平臺的模塊滿足了教育實習的需求 55
    5.1.2豐富和優化了教育實習的管理形式 55
    5.1.3使學生養成了教學反思和知識管理的習慣 55
    5.1.4形成了對實習成績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55
    5.1.5累積傳承了教育實習的成果和資源 55
    5.2 建議 56
    5.2.1優化和升級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56
    5.2.2豐富和充實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資源 56
    5.2.3擴大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范圍 56
    5.2.4加強對實習生的指導與反饋力度 56
    參考文獻 57
    附錄 60
    附錄一 60
    附錄二 63
    附錄三 66
    附錄四 67
    附錄五 68
    附錄六 70
    致謝 71
    1 前言
    如何有效的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是當前高等師范院校提升質量的關鍵 問題[ 黃漢升,陳作松,王家宏,等.我國體育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高等學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 量國家標準》研制與解讀[J].體育科學,2016( 8) : 3 — 33.]。教育實習作為教育實踐的主要內容,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教育實習的 時間、實習的組織形式、實習的模式、實習的評價等方面。由于實習生的實習學 校分散在各個省市,經常存在著教師的指導不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少,教 學資源獲取困難等問題[ 劉曉紅,段作章.中外幾種教育實習模式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0, 21(4):56-59.]。通過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發現,互聯網在給實習生提供 便捷的交流和獲取資源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為其創造出更好的實習條件[ 祝智庭,王陸.網絡教育應用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因而,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將能夠解決實習生分散的問題,是提高他們實習 效果和質量的有效工具。
    1.1 研究背景
    首先,我國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促使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綜合改 革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顯現[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6 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 明確指出:要豐富創新教育實踐的形式,提升教育實踐的效果;積極順應網絡化 發展的大潮,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開發整合優質的教育實踐資源。通過組織師范 生參加遠程教育實踐觀摩與交流研討,探索建設師范生自主研訓與考核數字化平 臺。以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 基礎。教師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重 要動力。因此,借助信息化的深入開展,一些高等院校逐漸在教育實習及其管理 中引入實習平臺或系統,它在支持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共享資源方面有著獨特的優 勢。網絡平臺應用到教育實習的全過程,改變了傳統教育實習的管理方法和指導 手段,也促使教育實習管理與指導在新的背景下產生更新的必要。
    其次,教育實習作為高等院校學生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門重 要的必修課和綜合實踐課程;它是高等院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主要途徑;在 提高學生質量,培養新時期下的復合型教師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院每年 實習生人數多,實習形式分為上海基地實習、異地基地實習和自主實習。盡管學 院對每位實習學生分配了校內指導教師,但在實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實習指導、 實習監督、成績評價、資源共享、交流溝通等問題。
    最后,連續兩年擔任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主管本科生教育實習老師 的助教,通過對學院管理平臺的數據分析以及實習生應用平臺的情況發現,借助 互聯網能夠解決或者部分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基于此,結合本人教育實習助教工 作,借助學校的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研究中心的數據庫平臺,探究一種符合體育與 健康學院的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對深化我院教育實習改革,提高實習生實習 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1.2 選題依據
    1.2.1國家政策支持推動教育實習管理形式的改進
    近年來,國家頻繁出臺文件強調教育實踐的重要性。2011 年《教育部關于大 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教師[2011]6 號)的文件中,重點提出要“強 化教育實踐環節”。2016年 3月再次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 見》指出:“開展師范生教育實踐是教師培養的必要環節,也是教師培養質量保障 的關鍵措施。教育實習作為本科生教育實踐的重要一環,要求在實習管理模式、 方法等方面需要有所改進。同年6 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強調:教師教 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因此, 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本科生教育實習過程的管理,提高實習質量,是一種新 的探索,一種管理方式的嘗試。
    1.2.2傳統的體育教育實習管理方式需要完善
    當前的教育實習還是個薄弱環節,存在以下問題:實習管理方式的落后,沒 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⑸劉光明,李雷.新形勢下高職頂崗實習管理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1):159—160.];校內指導教師教學科研工作 量大,常常忽略對實習生的指導與管理,造成對實習生實習過程監管的缺失;實 習生實踐經驗不足,對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準備不夠充分;實習步驟的缺失,導致 教育實習的整體效果不令人滿意[[6]崔干行.教育實習[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傳統的實習管理方式, 即由行政管理老師駐守 在實習中學進行管理,但是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無法進行指導, 由于學校教師人 員的限制,演變為指導教師分片、分區巡視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教師只能偶爾到 基地學校進行指導學生,跟隊指導難以實現,落實“雙導師指導”的效果欠佳, 導致實習生實習效果不明顯。
    1.2.3借助管理平臺進行教育實習管理符合時代的潮流
    借助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的優質資源,將網絡平臺與教育實 習相結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實時動態的管理。解決體育教育實習中指導與監 管難以到位;評價有形式而無內涵,缺乏有效的過程考核;實習資料無法保存與 網絡化共享;信息交流不通暢,以致達不到預期實踐效果等突出問題。通過借助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指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習過程全程化記錄跟蹤;指導教師 通過查看學生的各項實習作業及任 務的完成情況、資料上傳情況、互動交流情況、 實習階段性總結完成情況進行多樣化的評價;以及通過管理平臺的在線視頻、案 例分析,做好實習的前期準備。因此,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實習管理具有順應時代 潮流的意義。
    1.2.4異地實習迫切需要教師的遠程指導
    面對實習學生群體大,實習形式多樣,實習單位分散,高校教師采用傳統的 駐校指導或巡回指導不切實際,更是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實習需求。對于異地 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指導需求,通過借助網絡平臺技術,實現指導教師對異地實 習生的遠程指導,不僅能夠對實習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也能夠實現指導教師一 對多的指導。一定程度的解決異地實習生在無高校指導教師監管下的放任自流, 形成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雙重指導,切實落實“雙導師制”,提高實習效果。
    1.3研究目的與意義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以解決當前國內體育教育專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種種現實問題為切 入點,以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為個案,依據體育教育專業的實習 方案,探索設計和構建出寓實習、學生交流、師生互動和管理評價于一體的網絡 管理平臺,并將之運用于體育教育實習的全過程中。旨在有效革新傳統的教育實 習管理方式,促進實習生自主學習、師生交流溝通、以及學生的自我反思,形成 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更好的為教育實習服務,提高學生的實習效果。
    1.3.2研究意義
    本文以國家文件要求提高師范生實踐能力為背景,在理論基礎和原則指導下,
    通過探究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與應用,整合網絡資源、實習生和教師指導等 要素。形成一個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共同體,彌補傳統教育實習管理環節 的不足,豐富教育實習管理的方式,更好的推進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綜合改革的進 程,提高學生教育實踐的能力和實習效果。
    2文獻綜述
    2.1相關概念的界定
    2.1.1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
    2.1.1.1教育實習
    “教育實習”作為眾多學者的研究對象,關于它的概念,不同的歷史時期有 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學者們并沒有對其做出一個標準的定義,目前具有代表性 的定義有: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對教育實習的解釋為:在教師教育過程中師范學 校學生到小學或中等學校中進行現場授課以及教學專業訓練的一種有效的實踐形 式稱為教育實習[[7]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沖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74]。
    學者張念宏在其主編的《中國教育百科全書》中對教育實習的定義為:師范 生進入中小學進行課堂教學、接受教師指導的專門學習活動。這類活動比較完整 的突出了整個師范教育的特點,在師范類高校的整個職前培訓階段處于非常重要 的地位稱之為教育實習[⑻張念宏.中國教育百科全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398]。
    顧明遠對教育實習的定義體現在其著作《教育大詞典》中:所謂教育實習, 指的是各級各類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到實習學校進行的教育、教學專業實踐的一 種形式。包括參觀、見習、試教、代理或協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參加教育行政工作 等”[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2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6.]。
    葉瀾在《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中對教育實習定義為:“師范院校或 綜合大學師范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到初等或中等學校進行教育和教學實踐活動。在 指導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學習教學實際工作了解教育現實,體會教育實踐,嘗試 應用所學教育理論,培養和鍛煉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能力,進而加深對教師職業 的理解和認識”[ 葉瀾.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150.]。
    車廣吉認為:教育實習就是指師范專業學生或獲得教師資格認證的非師范學 生,乃至實習教師為獲得教育的體驗性知識和熟練掌握教育教學技能,培養和提 高從事實際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學校組織下,經過“雙校”(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 教師指導,在教育的第一線——學校課堂而進行觀察、參與和實事練習的專業教 育活動[ 車廣吉主編.中學政治教育實習行動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1):3.]。
    綜上所述,關于教育實習概念的界定雖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有所不同,但 是對于教育實習的概念理解并無明顯的差異,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實習的任務 和目標有所側重而已。因此本文認為,教育實習就是高校師范生或希望從事教師 職業的高年級學生,經過學校的安排,進入中小學參與相關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 并且是在高校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定量的實習任務。
    2.1.1.2體育教育實習
    關于對體育教育實習的內涵,眾多學者也分別有所定義。王啟明在《體育教 育實習》一書中認為,體育教育實習是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根據學科專業培養目標 以及教育計劃方案中的任務和要求,在學校安排下,實習生進入實習學校從事體 育教學,檢驗自己教學能力的一個過程[ 王啟明.體育教育實習[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2(1):3..]。
    高等學校教材《體育教育實習指導》中指出,體育教育實習是一種專門的教 育實踐活動,是體育院系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高等學校體育專業 培養規格的必要途徑[ 《體育教育實習指導》編寫組.體育教育實習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王超英認為,體育教育實習是實習生為了實現體育教育實習的目的,必須承 擔體育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鍛煉與競賽、班主任工作、教育社會調查等任務, 從而了解中學教育的全過程,在實踐中獲得相應的能力[ 王超英.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育實習理論與實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7 (1) :11.]。
    余純璐在文章中認為,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是實習生對大學所掌握的學科 知識在中小學的一次展示,是促進他們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過程,是將學生身份 引向教師身份的一個過渡,是豐富和完善自己知識結構、鍛煉自己教學能力的一 次良好契機[ 余純璐.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模式探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 (11):182-184.]。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關于體育教育實習的這一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 切入理解:首先,體育教育實習是與單純的理論學習有很大區別的一種實踐活動; 其次,體育教育實習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到中小學真實教學 情景中進行體育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最后,實習學生的這種體育教育教學實踐 活動是在“雙導師”(大學和中小學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的。因此,本文認為,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是高等學校根據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在第六或第七學 期安排學生深入中小學,在高校專業教師和實習學校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參與體 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實踐活動。
    2.1.2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2.1.2.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目前,客戶機/服務器模式和瀏覽器/服務器模式是我們最常見的網絡軟件系統 的體系結構[ 黃秋燕,淺談WEB系統構架之性能優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36 (03) :80-84.]。而關于平臺的概念界定,大部分文章是將信息技術中平臺當作系 統進行界定。因此,對于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定義:
    學者吳維寧認為:網絡教學平臺又可以稱為在線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系統、 網絡教學管理系統等。它是一個安裝在計算機上的網絡軟件系統,一般包括網絡 授課、網上學習、教學資源建設等多種服務。是高等院校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的全 面支持教學各個環節包含教學管理和溝通交流的一個平臺[ 吳維寧.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現狀和發展對策[J].價值工程,2010,31:252-253.]。
    2003年,EDUCAUSE對課程管理系統的定義是:教師可以在不擅長計算機語
    言及其它相關編程語言的前提下,通過網絡傳達出課程信息的一種工具[ 趙俊.培養職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在線案例學習支持研究[D].碩士論文,2007]。
    陶嵐在她的文章中將信息化管理平臺定義為:首先它是由計算機的軟件、硬 件、互聯網和其它支持設備構成,利用多種網絡技術實現有關信息的獲取、傳遞、 處理、利用等功能,為使用人員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陶嵐.論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0⑷:189-191.]。
    綜上所述,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等同于教育實習管理系統,即是通過相關設備 和信息技術,針對教育實習活動的開展而設計開發的,為教師提供一系列的工具 和框架。使教師能夠通過網絡為實習生提供各種在線教育實習的服務,包括實習 資源、指導與評價、監督與管理、交流與反饋等;實習生通過該平臺可以隨時進 行學習、交流、資源共享的平臺。
    2.1.2.2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在信息技術和設備的幫助下,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從教學技術、教學方法 和教學手段等方面,設置了實踐訓練課程體系模塊,突出教學、管理和試驗功能。 管理平臺在體現信息技術優勢的基礎之上,彰顯案例教學和遠程觀察指導的特點, 依靠學術和行政雙重管理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環境和資源的有效利用,開 放共享,為學生提供“全面參與、全面體驗”的優質指導和服務。
    因此,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是針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實習生,依附 在學校平臺下的,可根據體育教育專業的實習要求,自主設置所需模塊的一個子 系統。該平臺可以動態地跟蹤、指導和管理實習生的實習過程,以電子方式保存 實習材料,建立實習生的個人實習檔案袋。平臺不僅具有即時通信功能,而且解 決了異步溝通問題,實現了學生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進行在線討論交流和探索問 題。其主要用于滿足我院實習生多,實習基地分散的管理需要;目的是在高校、 學生之間建立一個溝通、指導、管理的服務工具,以進一步增強對實習學生的專 業指導和管理,為培養高質量的教師奠定基礎。
    2.1.3模塊
    關于模塊(module)的概念最初來源于產品生產領域。1965年,Starr在《哈 佛商業評論 》上提出:模塊是可以單獨進行設計和制造的部件,而這些部件又能 夠以多種方式進行組合。
    我國學者童時中(1995),通過對當時國內外模塊概念研究梳理提出:模塊是 可組合成系統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和接口結構的、典型的通用獨立單元[ 童時中.模塊化的概念與定義[J].電力標準化與計量,1995(04):22-25.] [ 青木昌彥,安藤晴彥.模塊時代:產業結構的本質[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并 揭示出模塊的特征: 1)是可組合成系統的獨立單元;2)具有明確特定的功能;3) 是一種標準單元;4)具有能組合成系統的接口。
    日本學者青木昌彥(2003),在其著作中對模塊的定義為:半自律性的子系統, 它可以通過和其它同樣的子系統按照一定的規則相互聯系而構成更加復雜的系統 [21]
    O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者們逐漸地擴大模塊的應用范 圍,從構成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組件,漸漸脫離產品實體,向系統方向發展, 通用性越來越強。因此,本文認為在計算機的程序設計中,我國學者童時中所提 出的某種功能所需的通用獨立單元、可組合成系統的程序模塊概念更貼近本研究。
    2.2國內外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2.2.1國外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2.2.1.1交互式電子網絡模塊
    美國是較早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實習且較發達的國家。1998年,伊利諾斯 大學的詹姆士•萊文和麥克爾•沃在《教學遠程學徒:用于改進教師教育的電子網 絡教育框架》中提出依據教師教育的特點,利用大學原有的教師教育資源,通過 交互式電子網絡,在網站上展示見習報告以及合作教師與大學督導的評語,幫助 職前教師求職,以及為后繼的職前教師起示范作用,并激勵他們學習[ James Levin & Michael Waugh(1998). Teaching teleapprenticeships: Electronic network based educational frameworks for improving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98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6 (1-2),39-58.]。這是最 初將網絡應用在職前教師的培養之中。
    2.2.1.2BBS 和對話媒體模塊
    2002年,美國國家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明確要求將''借助網絡信息的發展,構建網絡學習環境,同 時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并將其應用于教師的職前培養中[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NETS for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ll teachers[EB/OL].http; //cnets.iste.org/teachers/t-stands.2003-11-15.]。
    Nicholson和Bond (2003)同樣是借助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當時網絡流 行的BBS,讓美國高校的職前教師們在見習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的上課經驗。并通 過分享自己的上課感悟,讓其他職前教師,包括各地的同行都能夠同步的了解自 己的狀態,無形中形成一個職前教師實踐共同體。此外, BBS 能夠長久的留存自己 的狀態,相當于網絡日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Khine和Lourdusamy將“對話媒體"(Conversant Media)用于教師教育的協作學習中。協作小組成員通過遠程觀看視頻,并對視頻中 的某些問題在視頻下方添加字幕的形式進行交流探討,達到協作學習的效果[ Khine M S, Lourdusamy A. Using Conversant Media as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ol in teacher education[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19(2):260-274.]。
    2.2.1.3多模塊網絡實習平臺
    2010 年,美國聯邦教育部在《國家教育技術計劃 2010》(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中提出利用科學技術改革美國教育[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 Washington, 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7-8.]。以往美國職前教育對 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通過借助網絡資源數據庫為職前教師提供教學資源,或者通 過大家所熟練的BBS、博客等留言工具,分享自己教育教學的經驗。但是這些工具 的使用存在各個院校之間不能資源共享、實時交流,高校與實習學校無法互聯互 通的弊端,沒有全方位的教育實習支持系統。鑒于此,美國全國教師教育認證委 員會倡導在教育實習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專業指導和績效評估[ 周琴,劉燕紅.美國“臨床實踐型教師教育”的教育實習模式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1(11):10-14.]。在其推行 下,目前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已建立了教育實習信息數據庫,將實習生的績效評 估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考核,以確保教育實習的整體成效[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Launch of the California Alliance for Clinical Teacher Preparation Partnership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1.4.]。
    在英國,教師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占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英國教育 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之一。許多學校正在提供信息和通信技術資源公共平臺,目的 是通過平臺讓實習教師學習掌握最前沿的學科教學知識,并且能夠應用在課堂教 學中。另外,在這一平臺上,專家型教師的課堂示范能夠幫助職前教師積累教學 經驗,掌握處理課堂矛盾的方法。目前,歐洲一些國家通過網絡平臺為實習生的 教育實踐提供相關的指導和幫助,如促進實習資源的獲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 動,以此幫助實習生有效完成實習任務。
    綜上所述,國外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師職前教育中,從最初的網站公布見習 報告、教師評語,職前教師網上瀏覽學習;到利用網絡學習環境,借助BBS、博客、 對話媒體等工具,這些工具和軟件的重點是為實習學生提供實地教學的案例和交 流與討論的環境。通過交流和討論,加深了學生對教育理論的認識,提高了實習 生的課堂教學能力。
    2.2.2國內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及模塊研究
    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眾多高等院校逐漸認識到通過互聯網進行 人際交流、資源共享對教育實習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過網 絡利用的工具也在發生著變化,并且對這些網絡工具的使用有著理論和實踐研究。
    2.2.2.1博客和論壇模塊
    上海師范大學王旭卿教授在她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中介 的教育實踐環境的框架。并首次對實習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使用的博客工具進行 了研究。通過在博客上發布他們的實習反思,問題探討,指導老師的實踐作業安 排和發布相關的通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境創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周凌吉在他的碩士論文中提出將網志有效的應用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即從實 習生的專業成長出發,結合他們對實習過程中教與學的認知,利用網志記錄自己 的教學感悟、參與協作、知識管理、電子檔案袋等。結合生態心理學層面,分析 了網志對實習生專業成長的效能作用[ 周凌吉.網志與師范生專業成長的給養效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張文曉通過將信息技術引入教育實習,以谷歌論壇作為新的工具提高實習生 的實踐能力效果展開研究。總結出利用谷歌網上論壇能夠對實習生的監督管理、 指導交流和成績評價起到幫助,并就論壇設計存在的問題和使用的局限性提出進 一步研究方向[ 張文曉.信息技術支持的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發展研究一一以上師大數學系教育實習為例[D].上海師范大 學.2010.]。
    2.2.2.2綜合型實習網站
    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許多高校嘗試創建教育實習相關的網站并進行研究。
    例如,南京師范大學在 2001起,就試圖充分發揮網絡在人際交往和資源共享方面 的優勢,以實習生在教育實踐中必須完成的各種實習任務和教師指導實習為出發 點。組織力量建設'教育實習網站”,構建合理的網絡教育實踐環境和體系[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實習網 http://jysx.njnu.edu.cn/]。
    研究者柏宏權通過相關調研,構建了以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研
    究等實習任務為導向的網上實習系統模塊,并對各個模塊的設計與應用進行說明。
    針對應用的效果和發現的問題,對后續資實習源模塊的豐富、系統內容結構的調 整研究提出完善的意見[ 柏宏權.網絡支持高師教育實習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03,13(3):13-15.]。
    葉紀林通過將信息化網絡管理融入教育實踐的三個階段,從網絡管理化的內 容、實習成績的評價入手,采用信息網絡管理的新手段,實現教育實踐社區成員 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實現教育實踐的多元評價體系[ 葉紀林.教育實習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7(2B):55~5&]。
    此外,華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眾多高校都為實習生 設立了信息化實習環境。不僅為實習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資源,還為實習生提供 了各種交流工具,促進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了使實習生能夠更 好地完成實習任務,網站還發布信息通知和相關的實習介紹。
    2.2.2.3多模塊網絡實習平臺
    袁梁建立了一個基于網絡的,為學生提供輕松、互動、和諧、積極實習文化 氛圍的教育實踐環境,即構建了一個基于網絡的Oblog技術的教育實習平臺。平臺 的應用,促進了師范生的專業成長,也增進了實習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同時促 進他們的教育反思和實踐[ 袁梁.基于Oblog技術的教育實習網絡平臺的開發與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9):44~45.]。
    郭菲通過借助Moodle平臺的資源優勢,將Moodle平臺與教育實習相結合, 構建了基于Moodle網絡平臺的師范生教育實踐環境。并詳細的分析了教育實習前 后應用效果,發現該平臺的應用對于實習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教育教學資源共享 起著重要作用[ 郭菲.基于Moodle平臺的師范生教育實習環境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蔡美娟等人[ 蔡美娟,李莉,劉曉敏.網絡平臺下師范生教育實習的流程再造[J].現代教育技術,2009,01:140-144.]通過利用平臺的模塊,以三階段的教育實習為例,對教育實習 的流程進行系統化研究。發現使用新工具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教師與學生 之間的溝通,支持對實習生的形成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使教育實習能夠滿足實 習生個體學習的需要。
    李剛通過結合實際工作,完成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通過對網絡平臺 的設計應用,發現網絡平臺的交流功能、資源獲取、以及博客的記錄功能對實習 生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并提出平臺在構建和應用中的不足。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戴洪珠,從工作立場出發,設計了基于網絡的教育 實習平臺。并對平臺的多個模塊進行研究分析,發現該平臺的設計能夠使實習信 息快速的傳遞,教師指導、師生溝通交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就平臺運 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意見 [[37]戴洪珠.基于網絡的教育實習平臺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2.3小結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網絡支持下教育實習的總結和分析,筆者發現,隨著網絡 技術應用于教育實習的成熟,對于網絡支持下的教育實習也呈現出從網絡的博客 論壇模塊、實習網站到多模塊網絡平臺應用的發展態勢。加上對教育實踐環節的 重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專家學者將網絡與教育實習進行整合,通過網絡技術 彌補教育實踐中的不足。但是,當前研究者對于將網絡平臺應用于教育實習過程 中,有的是對網絡平臺構建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或者是對平臺模塊構建的功 能研究。這些研究都是針對所有的實習生,很難滿足平臺用戶的實際需求,為相關 專業實習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因此,本研究在對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針對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 平臺研究,立足于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的平臺模塊應用過程, 通過對模塊的設置和應用,從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結合體育教 育專業的實習特點,突出平臺的管理功能。
    3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與應用為 研究對象,以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13、2014級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學生、 學院指導教師和基地指導教師為調查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的要求,通過中國知網,以“管理平臺”為檢 索詞進行檢索,結果相關的文獻數量高達91927篇;以“實習管理平臺”為關鍵 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出論文 738篇。通過對檢索和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研究 發現,與本論文研究高度相關的文章有216篇,其中碩博士學位論文有53篇。并 且整體發文量從2000年以后是呈現一個逐年快速上升的趨勢(如圖3-1)。此外, 本人還通過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以及其他的搜索工具查找并閱讀了與本研究相 關的書籍《互聯網+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研 究》、《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這些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使自 己的研究思路越來越清晰和明確。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圖 3-1 2000 年以后有關“實習管理平臺”的發文量
    3.2.2問卷調查法
    3.2.2.1問卷的設計
    根據論文的研究需要,在相關文獻的支持下,按照要求設計了兩份相關的調 查問卷。問卷調查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 13 級、14 級實習生實習前對教育實習管理 平臺的態度及管理平臺的模塊需求進行調查,為后續論文的研究奠定基礎;實習 結束后再次調查實習生對于管理平臺的模塊認同度和模塊應用情況進行管理平臺 的應用成效進行調查。
    3.2.2.2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1)根據論文的研究目和內容,請 6 名專家對所編問卷進行效度檢驗。經過 6 位專家對問卷進行效度檢測的評定,檢驗結果顯示 83.5% 的專家認為此問卷的結 構和內容合理,表明此問卷效度比較高,符合研究開展的要求。并根據專家的意 見對問卷進行修改和調整。
    表3-1專家問卷效度檢驗統計表(N=6)
    程度 很有效 有效 一般 不太有效 無效
    專家意見 4 1 1
    百分比% 67 16.5 16.5
     
    (2)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重測法,間隔兩周對同一批實習生發放同樣的問卷 進行重測檢驗,分析兩次測量所得數據。具體方法為:時間間隔為 2 周發放 30 份 問卷,全部收回,并對結果進行統計。由統計結果可知,問卷在信度方面具有較 高的可靠性。
    3.2.2.3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2013 級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有 87人、2014級 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學生有 76 人,通過問卷星和電子郵件形式對實習生進行問卷的 發放,問卷回收分別為 87 份、76份,回收率為 100%。
    3.2.3訪談法
    本論文在研究中通過對實習生、高校實習指導教師和系統管理員進行面對面 或者電話的形式進行訪談。來了解實習生對應用平臺的感受、應用平臺對實習的 幫助、平臺應用的不足等;訪談有關指導教師他們所指導的實習小組成員作業提 交、小組交流、論壇提問,實習前后是否有變化等;力求深入了解教育實習管理 平臺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獲得可信有用的數據,來為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為進一步研究拓寬自己的思路。
    表 3-2 訪談對象信息表
    實習生姓名 性別 年級 實習類型
    生 XX 2013 上海基地實習
    宋 XX 2013 上海基地實習
    趙 XX 2013 異地基地實習
    胡 XX 2013 異地基地實習
    周 XX 2013 自主實習
    狄 XX 2013 自主實習
    寶 XX 2014 上海基地實習
    張 XX 2014 上海基地實習
    王 XX 2014 異地基地實習
    朱 XX 2014 異地基地實習
    陳 XX 2014 自主實習
    劉 XX 2014 自主實習
     
    3.2.4文本分析及錄像觀察法
    文本分析及錄像觀察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平臺應用情況的真實數據和實習生 的應用效果,本文通過對實習生每周提交的教案、教學反思、實習總結、教師評 語等采用文本分析法,對實習生提交的實習前后期教學錄像采用觀察分析法。以 此了解實習生和指導教師在實習過程中應用平臺的情況,觀察實習生的教學狀態 和指導教師的管理情況,獲得有關資料,為研究提供參考。
    3.2.5行動研究法
    本論文的研究,最終是要應用于我院體育教育專業的教育實習過程。本研究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行動研究:首先是進行前期分析,主要是通過文獻資料 查閱、平臺應用前后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從多個參與者角度來分析 實習生與指導教師對管理平臺的需求。其次是實習過程中的跟蹤觀察與調查,以 2013、2014 級實習學生和指導教師對管理平臺的應用,通過管理平臺后臺對使用 者觀察記錄來獲取教育實習過程中管理平臺的模塊應用情況。最后是實施問卷與 訪談,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發掘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的優勢,探討存在的問題。
    3.2.6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運用 SPSS 19.0 對實習生的教案成績、教學反思成績、最終實 習成績以及其它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對有關數據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和配對 樣本 T 檢驗,進一步驗證運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效果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基本理論
    4.1.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理論基礎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目的是便于指導教師的指導管理, 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和質量。因此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主要借助以下一些理論 來提高實習生的教學反思能力、教案撰寫水平和對知識管理的能力。
    4.1.1.1反思性教學理論
    早在 1933 年,教育家杜威在他的著作中率先提出了反思性教學對教師的成長 具有重要意義。并認為這種反思必須是一條思維鏈。它們“相互聯系,是為了實 現共同目標的持續運作”[ Dewey J. The relat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 in education [J]. M.l. borrowman Teacher Education in, 1964, 66(4): 1737-1740]。這一理論興起于 20 世紀 80 年代的西方教育改革中, 現已成為國際師范教育領域的一種流行語言。
    1999年,我國教育學者熊川武出版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開啟了中國對反 思性教學研究的先河[ 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學[M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3-5.]。該書中將反思性教學定義為:教學主體通過行動研究, 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 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學實踐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 師的過程[ 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7):12-17.]。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位教師如果只是不停的寫教案而不反思教學,那么他 成為名師的可能性就非常的低;反過來,一位經常反思教學的教師,那么他更容 易成為一位名師”,說明反思性教學對教師的意義重大。無獨有偶,教學實踐也證 明,教師積極主動的反思教學,能夠使教師的認知水平和專業水平得到提高[ 李維峰,范文俊.也談教學反思[J].理科教學探索,2007,(7):48-50.]。 隨著教師教育領域對反思性教學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國對反思性教學的重要意義 已經有了一致的認識,并且把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能力當成提升自己的一種動力, 反思型教師已經成為教師的新形象[ 江豐光,呂倩如.STEM教師教學反思日志分析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3):80-86.]。
    反思性教學理論對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研究啟示:實習生剛進入實習學校, 在教學環節的掌控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在實習的過程中,實習生將教育教學活動 作為思考對象,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和分析,以自身的經驗和理論為參 考。而反思的結果又可以促進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過程 中進一步實踐反思。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表明,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有如下幾 種適合教師自我反思的形式:(1)經常撰寫個人的教學總結;(2)利用錄音、錄像 重現教學過程;(3)善于運用教學日志;(4)觀摩他人的教學。
    4.1.1.2協作學習理論
    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很早就已被人們所認識,但其作為一種被廣泛采用的教學 理論和策略,卻是 20世紀后期的事情[ 董宏建.網絡環境下教師跨學科協作學習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5.]。這是一種將學生分組,通過小組之間的 交流和討論來學習的策略。協作學習一般由指導教師、協作小組、小組成員和協 作學習的環境構成[ 胡宗萍.在線教育實習指導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協作學習概念的基本框架表述如下[ 趙建華著.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31.]:
    (一) 組成要素。通常由 4 個基本要素組成,即協作小組、成員、指導教師 和協作學習環境。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得到廣泛應用。 協作小組成員通過發揮各自的特長,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辯論、探討交流、促 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的過程,并能夠分享學習成果。
    (二) 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協作小組的分配不同也將導致協作學習的效果不 同;成員指學習者,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的特點,以學習者互補的形式劃分小組, 有利于提高協作學習的效果;指導教師的存在,能夠讓學習者完成學習目標的效 率和協作學習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證;協作學習環境主要包括協作學習的組織環 境、空間環境、硬件環境和資源環境。空間環境是指協作學習的場所,如班級課 堂、互聯網環境等。硬件環境指協作學習所使用的硬件條件,如計算機支持的協 作學習、基于互聯網的協作學習等。資源環境是指協作學習所利用的資源,如虛 擬圖書館、互聯網等。
    協作學習理論對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研究啟示:實習生通過在指導教師的指 導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經過交流探討, 集思廣益,并實現資源共享。但是在現實的實習環境下,實習生可能分散在各個 實習學校,因此,需要在互聯網環境下設置一個理想的實習系統模塊,以此支持 協作學習,例如設置相關的論壇模塊、資源共享模塊等。
    4.1.1.3知識管理理論
    Fraud 和 Hixon 認為,個人或組織把重要的信息經過獲得、整合、存取、更新 等一系列的活動,使他們能夠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是一種規劃和管理的活動[ 葉金霞,王野.以Moodle和Blog為知識管理平臺實現教師個人知識管理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 (7):56-58.]。
    知識管理是通過知識的創造、存儲、應用等幾個基本過程,將高度個性化而 且難于格式化的知識轉變為能用文字和數字表達出來,容易交流和共享的過程, 這也是知識管理最關注的過程[ 秦健,杜曉輝,馬紅亮.Moodle學習管理平臺交互性的實證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1(17):86-90.]。教師有目的地獲取、創新、應用知識,是教師 個人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提高個人專業水平的發展過程。而信息技術和學習型組 織作為新時期教育領域下,促進知識管理應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在網絡工具的 幫助下,將個人與知識安排在一起,個人通過吸收分享、傳承創新把隱性知識逐 步轉變為顯性知識[ 衛小慧.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在線支持系統研究[D].西南大學,2011.]。
    知識管理理論對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研究啟示: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科的特 殊性,實習生的實踐知識可能比理論知識更加的重要。在實習管理平臺中,體育 教育專業實習教師可以從實習平臺的資源模塊、論壇模塊、通知公告中查看相應 的學習資料,經過與個人知識的融合創造,最終可以利用知識或者把實習過程遇 到的隱性知識通過組織轉變為顯性知識。實習教師通過組織整合管理平臺各個模 塊的知識,吸收內化,將其轉變為提升自己能力的動力,促進個人能力的提高。
    4.1.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原則及特點
    4.1.2.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原則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是在充分利用我校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各 種優質資源下,為促進我院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創建,旨在提高我校體育教育 專業教育實習的效果和管理水平。這項研究順應了當前新形勢下教育實習管理方 式變革的潮流,革新了傳統教育實習的不足,特別是教育實習的過程指導與監督, 在平臺模塊的設置上主要考慮以下一些原則:
    (1) 問題導向原則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要達到的目的是:解決實習過程中指導與管理 存在不足的問題,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針對以往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利 用管理平臺的優勢,對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以符合實習生和指導教師的多重需求 為主,促進兩者對平臺的有效應用。因為平臺的設置是以教育實習為主題,所以 平臺的模塊設置、內容組織都是該主題的展開。
    (2) 資源支持原則
    通過需求分析階段的調查,可以看出:實習生用戶對于資源的獲取有著較為 強烈的需求。尤其是即將步入教師行業的準教師,在沒有教學經歷和經驗不足的 情況下,要完整且有亮點的上完一節體育課對于他們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一方面是針對實習生對于資源的需 求進行設置相應的模塊;另一方面是將每年的實習成果資源進行傳承,滿足更多 實習生的需求。實習生通過借鑒平臺上實習期間的教案、反思、視頻等,以及歷 屆實習生的優秀教案,取其精華,為己所用,促進自己知識的遷移49]。
    因此在設置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資源模塊時,平臺應該盡可能多的提供真實 的課例資源,并且能夠提供教師的點評或者一些優質的公開課、觀摩課等。同時, 平臺的管理人員要保證對平臺資源的及時更新與資源內容的豐富。
    (3) 指導管理原則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作為應用管理平臺的主要對象,應該以他們作為設計的中心來考慮。管理平臺的 功能體現:一是必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借助教師的指導來督促實習生對平臺 [[49]張東輝,論網絡學習環境的設計原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3(5):135-137] 的主動訪問。二來要有教師的監督和引導,實習生在平臺上溝通交流、資源共享 是在指導教師的監督引導下進行,避免成為漫無目的的聊天工具;三是實習小組 成員,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之下,能夠就一些經典的教學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分析、 歸納、總結,從而反思自己的實習過程。
    (4)應用便捷原則
    滿足用戶需求是平臺設計的宗旨,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主要采用 B/S 體系結構,實習生通過網頁即可登錄平臺,操作簡單。此外,平臺的各個模塊 設置清晰,實習生在線學習和論壇交流體驗性良好。
    (5)學生主動原則
    主動性原則指出,實習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作為信息加工的主體,需要 對知識的意義進行主動建構。因此,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各個模塊的設置和運用, 要能夠提高實習生對相關知識意義的主動遷移,吸收的動機[ 武法提.網絡教育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7-92]。而實習生的動機 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是實習生的對知識渴求的內部動機;第二,是指導教師 或外部條件施加的強制性措施[ 周一萍.教育實習在線支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華東師范大學,2009.]。
    因此,要卓有成效地落實主動性原則,激發實習生的內部動機,達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實習生根據學校的實習計劃和任務安排制定自己的實習目標,并對自己的 實習目標負責。
    2) 實習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積極反思實習過程,主動與指導教師溝通交流。
    3) 指導教師主動安排實習生任務及要求,了解實習小組近況。
    4.1.2.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特點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與應用,體現出了信息化管理和 指導所具有的特點。使高校指導教師能夠通過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對實習生的實習 過程能夠有著整體性的把控,并通過平臺收集、整理的數據對全過程做出具體、 準確的評價,避免以往單一的學生實習成績弊端。因此,該平臺模塊設置的主要 特點是:
    (1)先進性 通過借助我校國家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的優質資源整合,使管理平臺的 模塊設置享有網絡資源優勢。通過管理平臺模塊之間的聯系,使指導教師能夠更 加及時、全面地了解實習生的實習動態。并借助平臺解決傳統實習指導管理過程 中存在的管理不足、評價不夠客觀等問題。
    (2)針對性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可實現三層次管理:學校教務處主管部門及領導、學院 主管教育實習領導、實習指導教師。平臺針對每層用戶賦予不同的用戶權限和功 能,并就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法。
    1) 學校教務處主管部門,通過管理員系統權限進入后臺,可以真實的了解各 院系平臺模塊的設置和實習生的作業進度、教師指導等情況。
    2) 院系主管教育實習領導可針對平臺模塊進行編輯管理,又可通過后臺查看 實習生的實習成績了解實習生的動態,對遠程管理指導給予技術支持,合理安排 實習任務。
    3) 教師批閱反饋、師生小組探討便利、應用方便。
    (3)存儲性 該平臺可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參與教育實習的全過程以及實習期間所提交的 所有教案、教學視頻、實習留影、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材料進行自動儲存留檔, 同時,后臺也會有所記錄學生的作業完成進度。實習結束后,教務處會對每位實 習生的電子材料進行刻錄光盤留檔,形成實習生的個人電子實習檔案袋。
    (4)便捷性 該平臺模塊導航設置清晰,實習學生作業提交、查看教師批閱反饋、優質教 案和教學視頻觀看學習、論壇提問交流等,形式多樣便捷。指導教師和實習生可 隨時查看實習計劃完成進度,作業提交要求和時間截止。
    4.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目標與思路
    4.2.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目標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主要是用于解決分散在各地實習 學生的指導與管理問題。因此,從長遠角度出發,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 臺要達成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有關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的資源庫,滿足實習生學習需要; 第二,實現對教育實習活動的即時監督、遠程指導與管理; 第三,將實習生實習期間的實習材料有效存儲、留檔,以便多元化的評價實 習成績。
    4.2.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思路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以符合專業需求為導向,同時能 夠便于實習生和指導教師的應用。具體來說,平臺模塊的設置主要是幫助實習生 更好、更快的適應教師角色,方便高校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幫助實習 生更好的完成教育實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其設計思路主要是通過管理平臺進行遠程監督指導和管理實習生的教育實習 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應用對象是實習生、高校 指導教師、基地指導教師,重點是實習生與高校指導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習 生通過在平臺討論區對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咨詢,了解其他同 學的實習情況,解決交流和資源共享問題,達到共同進步;通過平臺按時提交聽 課記錄、教學反思、教案等,可以養成教學反思、督促自己教學進步;通過觀看 平臺上的優秀教案、優秀教學課件、優秀教學視頻課例、相關學習網站等資源, 在汲取他人的優點后,改進自己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4.3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需求分析
    要合理的設置管理平臺的模塊,首先需要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在需求分 析的基礎上考慮平臺模塊的設置。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設置的主 要目的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質量和實習效果,而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生作為管理 平臺的主要用戶,必須圍繞他們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為此本研究開展了相應的 需求調查。
    4.3.1實習生的需求分析
    有關教育實習的研究表明,職前教師只有從思想和專業兩方面做好充足的準 備,才能在實習過程中有著良好的表現,也更能順利的完成實習任務。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管理平臺可以通過逐年的積累和豐富優質的教案、教學視頻、 網站等資源,來滿足實習生對實習資源的需求,及時解決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遇 到的資源缺乏問題。
    4.3.1.1實習生對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需求態度
    表 4-1 實習生對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態度
    態度 人數(N) 比例
    很有必要 117 71.8%
    有必要 33 20.2%
    沒有必要 13 8%
    總計 163 100%
     
    從表4-1實習生對是否有必要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態度可以看到,兩屆實 習生中,有 71.8%的實習生認為很有必要,有 20.2%的實習生認為有必要,認為沒 有必要應用的僅占8%。這表示有92%的實習生認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應用一個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來指導和管理教育實習。而對于有8%的實習生認為該實習管理 平臺沒有什么作用,對該平臺持否定態度。通過分析,筆者認為部分實習生持否 定態度是因為當前網絡資源獲取便捷,而學院平臺投入應用時間短,滿足實習生 所需要的資源還不夠豐富。另一個是實習生工作量大,實習學校要求書寫紙質教 案,而平臺要求提交的是電子版教案,致使學生存在抵觸心理。但是,92%的實習 生已認識到管理平臺對教育實習的幫助作用,也就是說,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 用是符合絕大部分實習生需求的。
    在管理平臺應用需求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發現(如圖 4-1 所示),93.42% 的實習生希望建立實習電子檔案袋記錄自己的實習過程,方便自己和指導教師查 閱。表明實習生希望平臺模塊的存儲功能,能夠留存自己的實習成果。
     
    圖 4-1 實習生對建立實習檔案袋的態度
     
    4.3.1.2實習生交流的需要
    實習生之間的交流在教育實習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實習生的實習地點 分散,盡管當前的QQ、微信應用很便捷,但是實習生也很少會在微信群中討論實 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話題引出,無 法激起學生的交流意識。然而通過管理平臺的特定模塊,可以為指導教師的獨立 小組或者所有實習生創建一個良性的實習平臺。所有人都可在論壇模塊或者作業 提交模塊的下面將自己在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發起探討交流,也可在小組內 進行交流。此外,教學實習生每周提交的周記、教學反思不僅能夠促進其在業務 上的進步,也會給后來的實習生提供一些參考。
    4.3.2實習指導教師的需求分析
    4.3.2.1指導教師師資力量的需求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每年的實習生人數在 80 人左右,實習形式分為上 海基地實習、異地基地實習和自主實習三種形式,而自主實習的學生又分為上海 自主實習和異地自主實習。通過調查統計, 2013級和 2014 級的實習生異地實習占 49.43%,上海實習占 50.57%,也就說每年的實習生上海和異地基本各占一半,但 是學院每年只能安排10名左右具有良好政治與業務素質、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 責任心強、又有一定教育實習指導經驗的中級以上職稱的指導教師。而對于這些 安排負責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的教育實習外,還有自身的教育教學 和科研工作。種種原因影響之下,如果采用傳統的指導管理方法對實習學生進行 實時實地指導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也是導致實習生實習質量不高,實習目標無 法完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4.3.2.2教育實習監督管理需要
    由于每年實習學生多,指導教師數量、精力有限,所以會導致實習生處于一 種“放羊式”的狀態。通過對兩屆實習生的實習形式進行統計,每年在上海基地 實習的學生約占 50%,并且是分散在 10 余個實習基地,異地實習的情況與上海類 似,再加上部分自主實習的學生,這些都為高校對實習的監督管理帶來挑戰。因 為學生實習形式不一,地點又相對分散,在這種情況下學院對分散實習的實習生 很難做到全面有效地監督和管理,甚至有些人在實習過程中持無所謂態度,實習 效果差。
    借助教育實習管理平臺,解決了實習地點分散、指導教師實地指導難的問題。 指導教師通過管理平臺及時查看實習提交的教案、教學視頻、教學反思感悟、聽 課記錄等材料,對實習生的實習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予以指導解答,這樣 可以做到動態的監控管理實習生,同時也給實習生很大的實習動力。
    4.3.2.3教育實習成績評價需要
    傳統的教育實習評價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有些實習生和自己的中學指導教 師關系好,實習的成績分數就會很高,這種單一定性的實習成績評定無法真實地 反映出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同時也對認真實習的同學不公平。長此以往,會給實 習生一種有漏洞可鉆的錯覺,打擊學生的實習積極性,導致影響學院的聲譽,致 使實習基地不愿接受我院的實習生。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可以起到輔助評價的作用。通過視頻觀看學生的上 課情況,教案設計、教育實習反思的書寫情況和實習基地指導教師的評價等來給 予教育實習多元化的評價。這些對于后期優秀實習生、優秀教學案例、優秀反思 的評選的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也能夠實時的督促實習生,提高實習生的 積極性和實習態度。
    4.4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
    前文已經介紹過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是依附在學校教師教育實驗 教學中心的優質資源平臺下的,而管理平臺的技術更新以及主要系統的維護擴容 主要由繹奇軟件(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對于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作業布 置、小組交流、資源庫建設等等則主要由院系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需要和實習方 案來構建。因此,根據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科要求和相關需求分析,將體育教育專 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如圖 4-2 所示:
     
    圖 4-2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
    4.4.1用戶登錄模塊
    通過上文對管理平臺的概述可知,管理平臺的主要用戶是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以及學院管理者和系統管理員。系統管理員一般只是負責對平臺的維護,各院系 自己負責對本院管理平臺進行模塊內容設置,因此,管理平臺的主要設置和運行 是各個院系主管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管理平臺是把學生的教育實習當作一門課 程來設計的,所以,每一年實習生的材料會進行自動數據留檔(如圖 4-3)。
     
     
     
    圖 4-3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習數據留檔
    在實習生用戶和指導教師用戶登陸平臺之前,主管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一般 先由系統管理員將其導入平臺,然后再由主管實習指導教師將實習生和指導教師 導入管理平臺。主管實習教師登錄平臺后,點擊“主講教師”中的“會員資格”, 將需要導入的實習生學號復制到批量選課輸入框內,多個學生逗號隔開或重啟一 行,點擊“選修”按鈕(如圖 4-4)。指導教師的導入同導入實習生一樣,先將教
    師導入會員資格。然后根據需要將其添加為管理組里面的“授課教師”或者“主 講教師”(如圖 4-5)。
     
     
    圖 4-4 實習生導入平臺
     
     
    圖 4-5 添加指導教師
     
    4.4.1.1實習生用戶
    學生用戶登陸網站后可以瀏覽、下載網站的相關內容并按照教育實習任務安 排進行提交作業、在論壇發起問題探討、感悟交流和論壇評論,但是沒有權限對 平臺內容進行修改、刪除及增加。其賬戶密碼為學號,實習生通過管理平臺入口 登錄時,如果賬戶密碼錯誤,平臺會自動提示(如圖 4-6),如果實習生無法登錄 平臺,需要系統管理員或者主管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需要將實習生的學號導入平 臺后再進行登錄。實習生登錄平臺后,平臺會依據實習生的院系身份自動識別(如 圖 4-7 所示)。
     
    圖 4-6 學生用戶登錄平臺界面
     
     
     
     
    圖 4-7 學生用戶登錄點擊課程進入
    4.4.1.2主管指導教師用戶
    主管指導教師的用戶權限是由系統管理員分配的,其有權限對管理平臺的模 塊進行設置。如對平臺所需模塊進行設置、學生和指導教師導入、課程通知公告、 作業布置和提交截止時間、學生分組、批改作業、優質實習資源的更新及上傳、 論壇反饋、查看評閱實習生作業。指導教師與實習生雖然是登錄同一個平臺,但 是他們在登錄途徑區別于實習生(如圖 4-8)。
     
    圖 4-8 指導教師登錄平臺界面
    4.4.1.3系統管理員
    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作為系統管理員,具有對管理平臺進行管理的最高權 限,因此也對計算機技能有著較高的要求。系統管理員通過管理平臺的后臺,能 夠對管理平臺的內容修、刪、增、減,也能夠對主管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進 行導入處理。系統管理員不參與各個院系對各自管理平臺的日常管理,只是幫助 各用戶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幫助師生有效使用平臺。
    4.4.2通知公告模塊
    為了便于實習生第一時間了解院系最新信息,實習生登錄平臺后最先看到的 就是課程信息,也就是通知公告。這樣,盡管每個實習生分散在各個實習學校, 他們仍然能夠了解該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最新學科動態和學校學院的相關信息, 主管教師也可以將實習期間的作業安排以及實習期間出現的問題在平臺上公布, 起到對實習生共同教育的作用(如圖 4-9)。
     
    圖 4-9 課程通知公告界面
     
    公告的發布以及修訂,需要主管教師進入后臺,點擊“內容”—“更新”進 入通知界面,點擊“新的更新”可新建通知,點擊某個通知后面的“Edit”和“Delete” 可以編輯或者刪除現有的通知(如圖 4-10)。
     
     
    圖 4-10 通知的編輯發布
     
    4.4.3作業模塊
    實習生運用實習周記、教學反思將實習期間的真實教學經驗進行記錄,指導
    教師也可以通過查看實習生的實習計劃、批閱實習生的教案和反思了解實習生的
    實習近況,從實習生提交作業和提問者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圖 4-11 實習生作業提交界面
     
    為了切實提高實習生實踐能力,加強高校的指導管理。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每 周必須提交電子教案和教學反思,最終每位學生的實習材料統一刻錄光盤存檔。 學生在登錄平臺后,點擊實習期間作業提交模塊后,可以提交自己的實習作業,
     
    由于平臺每次只能上傳一個文檔,因此,如果實習生一次需要提交多個文件要將
    該文件進壓縮上傳(如圖 4-11)。學生提交完作業后,可以直接在下方的論壇區將
    自己在實習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指導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過程中即可及時解決學 生的問題,這樣更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猶如學生舉手提問。
    實習生作業提交后,指導教師登錄平臺后可在“課程頁面”中進行批閱學生
    的作業(如圖4-12 所示);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多,指導教師需要再點擊“批
    改作業”可查看提交作業學生的列表,找到他所指導的學生(如圖 4-13 所示)。
     
     
     
    圖 4-12 指導教師批改作業界面
     
    圖 4-13 提交作業的學生列表
     
    指導教師找到自己所負責的實習生,點擊“審閱”可查看具體學生的作業(如 圖 4-13 所示),可查看學生提交的文檔和視頻,文檔需下載后查看,視頻可直接在 線查看。點擊“評分”可進行評分并輸入評語;點擊“上傳批注”可將修改好的
    文件回傳給學生(如圖 4-14)。學生再打開自己的作業時即可看到教師的評分、評 語和反饋文件(如圖 4-15)。
     
    V *敦學秦例? 教學案例指的是你上課的教學視頻,可傳配套的課件、教案和冥他材料,如這些文檔都需要 上傳請打包成一個壓縮文件上傳。
    第一個優秀教築
    文宿:字主手H8.pdf
    槐傾:2耒材0^SHS.mp4
    At注: 字生手冊<第二版)docx
    »» : 80/ 1OO
    評誨:視頻拍攝很棒
    圖 4-15 學生查看批改過的作業成績和反饋
    4.4.4論壇模塊
    管理平臺中的論壇模塊是網絡系統的內置功能,主要是用于實習過程中的問 題討論、交流和咨詢,提升實習生的反思能力。通過對論壇功能的二次開發,來 滿足指導教師獨立成立的實習小組需求,所以每位指導教師可以設立一些只有本 組實習生才能看到的實習討論帖子(如圖 4-16)。實習生也可以通過論壇將實習中
     
    遇到的問題或者感悟在“新討論帖”中填入討論的標題和討論的內容后可發布討
    論,其他同學和指導教師看到后便可對其進行回復,方便大家交流(如圖4-17)。
     
     
     
     
     
    圖 4-16 論壇討論小組貼
     
     
     
    圖 4-17 發布新討論帖
    4.4.5資源模塊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資源模塊主要由中小學各類優秀教案、優 秀教學視頻和專家點評、教育實習簡介及任務安排、全國及上海體育學科課程標
    準、體育教學相關的網站資源、歷屆實習生展示課教案集等組成,(如圖 4-18)
    資源模塊
     
     
     
    圖4-18資源模塊設置
    管理平臺的資源模塊設置對于實習生來講有著重要意義。分散在各個實習學 校的實習生,能夠通過賬號密碼進入平臺,查看學習相關資源。例如觀看資源模 塊的中學優秀教學視頻,初高中優秀教案,學院歷年教育實習展示課教案集。同 時,實習生可以將自己觀看視頻的感悟、疑問等通過論壇提出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另外,資源庫在教案、視頻和其他模塊都設有共享資源點,實習生可以將自己手
    里的優質資源共享給其他實習生(如圖 4-19)。這樣,資源模塊就將學習、反思、
    共享等功能集于一體,最大化的滿足實習生的需要,指導教師也可以通過論壇對
     
    4.5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分析
    基于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系統下構建的實習管理平臺,經由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2012 級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初次試用后,針對出現 的問題對管理平臺的模塊內容進行初步完善,現已將其正式應用到體育教育專業 2013級、2014 級實習生的實習全過程,通過平臺的設置目標、設置思路、用戶需 求、設置的原則等一系列調查研究并就投入使用的平臺再次采用問卷調查、訪談 等方法,分析管理平臺各個模塊設置的合理性和應用效果。
    通過探討分析影響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各種原因,尋求改進平臺的方法,最 大化地讓平臺的應用能夠有效的起到實習生與實習生間,實習生與大學指導教師 之間的橋梁作用,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和指導教師的管理指導作用。
    4.5.1實習生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情況分析
    管理平臺在每年的 7 月至 9 月進行內容模塊更新、調整,實習生從 9 月初到 12月中旬使用管理平臺。在使用的過程中觀察以及實習結束后進行調查了解實習 生對實習管理平臺的態度。最后,筆者再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因為調查是在 2013 級、2014級兩屆實習生中展開的,之所以沒有將兩份數據進行合并統計,是因為 這樣可以反映出我們對平臺的完善后的一個應用情況和兩屆實習的應用對比,所 以有效的問卷是 87 份和 76份。通過對回收的調查問卷分析:
    4.5.1.1實習生對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各模塊認同度調查
    由圖 4-20 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實習生對于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認同度主 要集中在實習資源、作業提交、通知公告和實習簡介幾個方面。對實習生而言, 在實習期間非常希望能夠擁有各種類型的教案、課堂管理的經驗、帶隊訓練的方 法等借鑒參考。管理平臺將如此高度相關的實習資源集中在一起,能夠節省很多 的時間去查找。但是,仍然有約 20%的學生對于平臺資源持不滿意態度,主要原 因是管理平臺的剛剛建成使用兩年,平臺上傳的資源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實習生 多樣性的需求。隨著平臺深入應用,后期平臺資源的補充或者資源數據庫的接入 將是主要事情。
    對于作業提交模塊,68.42%的實習生是滿意的,但是有 30%以上的實習生不 滿意該模塊,通過訪談可知,主要是作業多,需要經常提交作業,提交后沒有反 饋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反饋總結,后期我們將對實習生的作業量進行調整以及對 實習生的指導反饋進行督促。
    論壇模塊的認同度最低,僅有 23.68%,表明目前我們對管理平臺的論壇模塊 功能開發不足,并不能引起學生使用的積極性。
     
     
    4.5.1.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情況的調查
    (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登錄情況
    通過對實習生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情況的調查分析(由圖 4-21 所示),可以 發現,對于“是否經常瀏覽教育實習管理平臺”這一問題,13級實習生有 70.11% 選擇“是”,14級實習生有 73.68%選擇“是”。表明,在條件的許可下,實習生對 于平臺的登錄有著一定的頻率。對于沒有經常登陸的同學可能是實習地點比較偏 僻,網絡不通暢。
    (2)作業提交模塊的應用情況調查
    如圖 4-21 所示,13級實習生登錄平臺按時提交作業比 14 級按時提交作業高 出 11.67% 。我們認為,實習生除了登錄平臺按時提交作業這一強制性的要求外, 對于平臺的資源需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管理平臺的升級維護導致 14
    級實習生不能夠按時提交作業。
    (3)論壇模塊的應用調查
    對于實習生就“是否在平臺與其他同學交流過”這一問題,13級實習生有45.98% 選擇“是”,14級實習生有 36.84%選擇“是”。我們可以發現,管理平臺的論壇交 流模塊整體使用情況并不令人滿意。而14級實習生使用該模塊比 13級比例更低。
    我們推測,平臺的論壇模塊偶爾留言可以,但是對于探討交流,有著明顯的缺陷;
    此外,QQ、微信可以語音聊天,更能夠滿足實習生交流的需要。
     
    4)資源模塊應用情況調查
    教案和教學視頻作為資源模塊的主要內容,實習生對于“是否看過平臺教案” 這一調查, 13級實習生有82.76%選擇“是”, 14級實習生有84.21%選擇“是”。 從整體情況看還是比較樂觀的。對于“是否看過平臺教學視頻”這一調查, 13級 實習生有75.86%選擇“是”, 14級實習生有81.58%選擇“是”。對于平臺的其他資 源下載情況, 13級實習生有75.86%選擇“是”, 14級實習生有82.89%選擇“是”。 可以發現,無論是實習生對于平臺的教案觀看學習,還是優質教學視頻學習,實 習生對于資源模塊的應用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導致應用情況轉好的原因主要是 隨著平臺的應用時間的增加,資源積累也在增加,實習生的選擇余地更大,對實 習生的吸引力也在增加。
    4.5.1.3實習生認為教育實習管理平臺不足的方面
    圖 4-22 所示,有 75%的實習生認為教育實習管理平臺訪問不太方便,主要原 因是該平臺在設計時結合數據庫與我校其他平臺的應用相結合,對于實習生可能 需要安裝火狐瀏覽器,實習生有時會覺得麻煩造成的;其次是 65.38%的實習生對 可利用的資源缺乏感到不足,對于這一部分原因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再次, 對于平臺的功能使用不熟悉、平臺論壇應用不充分等功能模塊,可能是在實習前 的動員大會上對于實習生平臺的應用培訓指導不夠;另外,部分實習生由于開學 初的實習動員大會已經到實習學校報到,并沒有按時參加該平臺的培訓指導,因 此,會給他們造成平臺使用上的困難。
     
     
    A.平臺訪問不丈方便 ■ B.對三合功能的使用不太熟悉 ■ U三合功能設置不夠芥全
    D.網洛協件交流.討詒不夠充分、主善 ■ E、竝乏此要的指導 ■ F、缺少可lit利用的資誼 ■ G、其他:
    圖 4-22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使用不足調查
    4.5.2指導教師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情況分析
    4.5.2.1指導教師對實習生作業的及時反饋情況分析
    為了了解學院指導教師對于管理平臺的應用情況,通過對兩屆實習生進行問 卷調查發現(如圖 4-23 所示),13 級和 14 級的實習生中,各有 18.39%、15.79% 的學生不滿意我院指導教師對其作業的批閱反饋。
     
     
    通過分析以及對訪談結果歸納總結,造成學生對指導教師不滿意的情況主要 有:一是高校指導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不能保證每周按時登錄管理平臺回答和 批閱實習學生的作業。二是實習生作業提交拖拉,小組成員缺乏溝通,指導教師 無法統一批閱實習生的作業,導致部分實習生作業批閱滯留。三是管理平臺的使 用不是很順暢,造成指導教師對平臺的應用不夠熟練。四是教育實習的平臺管理 指導工作量大,而這一部分又不算入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使得指導教師的積 極性下降。
    從時間上來分析,因為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剛投入使用,有些指 導教師對于平臺的應用尚不熟練。但是我們發現,經過一年的應用,實習生對不 滿意指導教師的作業反饋速度已經從18.39%下降到15.79%,而滿意度已經從40.24% 上升到 48.68%。從這一角度出發,一方面我院在切實的落實,學校教務處明確規 定指導教師必須要指導實習生的前3次教案;另一方面,學院指導教師也認識到 對剛進入實習單位實習生指導的必要性。盡管在令實習生的滿意度方面還存在著 差距,筆者認為,通過后期平臺的應用的熟練,滿意度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4.5.2.2指導教師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對實習生指導管理情況分析
    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和應用初衷是借助網絡技術,加強對各實習基 地實習學生的指導與管理,利用新的工具,規范實習管理、加強實習指導,提高 實習效果。通過對實習生進行訪談,結合管理平臺的數據分析,指導教師對于實 習生的管理僅僅是應用了管理平臺的作業模塊,通過對實習生每周提交的作業材 料,或者實習期間的教學案例(包含上課教案、教學視頻、教學反思、教學感悟、 教學留影)進行指導反饋,避免實習生弄虛作假情況的發生。
    通過平臺發現,指導教師很少會在論壇中與實習生開展實習相關的交流討論。
    在訪談中,多個實習生也表明他們有專門的實習小組微信群,指導教師對他們的 指導交流,監督管理大多是在微信群中進行。這些情況反映出,指導教師目前對 于管理平臺的應用僅僅是局限于對實習生的作業指導和督促實習生按時完成實習 任務,而對于平臺的論壇模塊、資源模塊基本沒有使用。
    4.6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成效及存在問題分析
    4.6.1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成效
    4.6.1.1實習生撰寫教案能力得到提高
    為了驗證指導教師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對實習生進行指導是否提高了實習 生的教案撰寫能力,通過對實習生教育實習計劃安排,進行統計分析每兩周提交 一次的前三次教案成績以及文本分析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教案評語,檢驗實習生 應用管理平臺的效果。
    表 4-2 14 級實習生前三次教案成績
    實習生教案 指導教師批閱人數 平均成績(分) 最小值(分數) 最大值(分)
    第一次教案 72 82.75 64 95
    第二次教案 61 85.25 70 95
    第三次教案 64 87.05 65 95
     
    通過對 14級實習生提交的前三次教案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如表 4-2 所示), 實習生首次提交的教案經由教師評閱反饋,平均成績為 82.75 分,第二、第三次提 交的教案平均成績為 85.25 分、87.05 分。由此可以發現實習生的教案撰寫能力經 由高校指導教師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批閱反饋,在教案撰寫方面有了一定的提 高。并且從第一次教案得分到第三教案得分可以明顯發現隨著提交教案次數的增 加,實習生設計教案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成對差分
    均值的 差分的95%置信間
    Sig.
     
    進一步的對 14級實習生三次教案成績做配對樣本 T 檢驗(見表 4-3),分析發 現實習生第一次教案成績和第二次教案成績存在顯著的差異(P=0.041<0.05),而 第二次實習成績與第三次實習成績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第一次實習成績和 第三次實習成績之間存在著極顯著性差異(P=0.000<0.001),表明14級實習生第 三次教案撰寫的質量要遠高于第一次教案撰寫的質量,也說明指導教師對于實習 生首次教案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表4-4 14級實習生第一次和第三次教案評語對比
    學生姓名 實習生第一次教案
    評語(得分) 實習生第三次教案評語(得分)
    張 XX 教案不規范,建議參考
    平臺優秀教案(80) 該節課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抓住
    關鍵;結構合理,銜接自然緊湊,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學生“會學”。(93)
    李 XX 課的每一部分時間都 應確定,課的重難點既 然提出就要在教與學 中體現出。(77) 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抓住關鍵;
    結構合理,銜接自然緊湊,符合學段教學要求、教材特 點與學生實際。教法選擇靈活恰當,學法指導得當,教 學過程設計較詳,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和全 面培養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 (87)
    劉 XX 教案書寫不是很規范, 建議參考平臺優秀教 案資源。(76) 該節課教學程序設計巧妙,在教學過程中能運用上新穎 獨特教學方法、言簡意胲, 引導點撥學生,學生動口、動 手、動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做出的作品圖文 并貌,有美感,整節課很完整(90)
    迪 XX 主要內容練習時間太 短,結構不合理(64) 該節課堂結構層次清楚、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啟 迪學生思維、解決重點、突出難點。精心設計練習,并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89)
    如表 4-4 所示,表中列選了指導教師對部分實習生第一次和第三次教案的評語 及打分情況。從指導教師反饋的評語分析發現,實習生首次提交的教案存在問題 最多的是教學重難點不突出、教案格式不規范、教學安排不合理等等。實習生第 三次教案提交后,指導教師在對他們的教案批閱之后,評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說明實習生能夠聽從指導教師的修改意見,認真設計撰寫實習教案;從提交的教 案評語中也可以發現,實習生在提交作業的態度上有一個較好的轉變,例如表中 列出的幾名同學初次教案格式不夠規范,在教師的遠程指導下,第三次教案的評 語顯示,教案的結構方法、重難點教學等都有一個質的飛躍。
    4.6.1.2實習生的教學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為了驗證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是否提高了實習生的教學反思能力,通過對 實習生教育實習計劃安排,進行統計分析每兩周提交一次的教學反思成績以及文 本分析實習生的教學反思。
    表 4-5 13 級實習生前三次教學反思成績
    實習生教學反思 教師批閱人數 平均成績(分) 最大值(分) 最小值(分)
    第一次教學反思 (7人6 ) 89 95 80
    第二次教學反思 69 87 91 87
    第三次教學反思 71 88 95 80
     
    通過對 13 級 87 位實習生的 3 次教學反思成績進行統計(見表 4-5),其中高 校指導教師老師分別批閱了按時提交的 76 人、69 人和 71 人,雖然三次教學反思 的成績沒有逐次的增加,但是學生 3 次平均成績高達 88 分,每次成績差距并不明 顯,并且首次教學反思得分最高。表明對于剛開始的課堂教學,同學們反思的很 深刻,感慨很多。不僅從課堂教學的組織程序上反思、也有從上課學生的感受、 學生的運動負荷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反思,筆者認為這些最真實的教學反思更能 觸動實習生們的敏感神經,提高后面課堂教學的質量。
    成對差分
    均值的 差分的95%置信區間 Sig
    均值 標準差 標準誤 下限 上限 t df .(雙側)
    1 第1次-第2次 1.69565 3.85511 .46410 .76955 2.62175 3.654 68 .001
    2 第2次-第3次 1.30435 4.07757 .49088 .32481 2.28389 2.657 68 .010
    3 第1次-第3次 3.00000 3.45560 .41601 2.16987 3.83013 7.211 68 .000
    對 13 級實習生前三次教學反思成績做配對樣本 T 檢驗(表 4-6),分析發現實 習生第一次教學反思成績和第二次教學反思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0.05 ), 而第二次教學反思成績與第三次教學反思成績之間也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第一 次教學反思成績和第三次教學反思成績之間存在著極顯著性差異(P=0.000<0.001), 表明 13 級實習生在教學反思方面比較認真,深刻。
    根據體育教育專業實習計劃要求,每個實習生在實習期間需要提交 6 次教學 反思和 2 次階段性的實習總結。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通過平臺觀察實習生提 交的上課錄像,從初次教學的不知所措,到實習結束時教學的游刃有余,盡管教 學過程中仍然存在這不足,但實習生的整體教學水平確實有著明顯的提高(圖 4-24 是實習生的教學反思)。
    敎學反思 (,一+10111320104+美國實習埶學反思+陳:
    開學三周之后我才正式去到小學和高中去實習,作為實習生的實習生馳甌拉開了牖。因為英語亟殳有那縊利,所以主要以看陳為主,看指駝師平時是駆上澡的。 后來馳因為大學里有展示喲馳為自己蜻了-齡但是驢覺自已還需要很大的芻力。
    美國高中的馳都是以選項課的龜開廐每個班17個左右的同學組麻號上的那節課的主題是團臥鶴,馭同判1也并不陌生。根鵜州的教學要求,和抹同年齡段 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內咨和強度。齦,在我上澡前馳是了解了-番,和花了很貓間去淮劭齣的名訓“沁行進%每組人,要有-個隊長去指揮自已的臥勛站 廉-崩跖后者抱起前諭帕佩50米。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迅殳有車正地用心去實卸因為滅淳麋或許是不習慣美國這邊的赭風搭等吧。齦,刪翩字 的結果來看,也是有很大的不足之處的。魄瞬-次在國外的學生面前上虧也特別酬學生們楓的皤和鞠。
    本澡邀:賄理論了解--講橢動顧--請同學配合怎帀示范--專觥身--分為兩大齡行體驗--兩大組之間進行謗--加大竟觀度--學生崩--自我 總結一一老師總結。
    這次課上下來整體也蠻譏的,但是漉覺得太單調了,指嶷師翩了我,-個最尢的缺點;聲音太小揺外瞬內客的設計上扯有新意,但是不足之處柱往就是我帕要 青慮吧的,運動重的問脈這堂隸過于強調團師合,從而忘記了他們的運動蚩,-宜在要求學生們在做單械。所以,這將是鵝致命的問題,我-定要謹記。
    自飯思:在上碗程中,自勰覺聲音蠻犬,但是的確在粧竊后-排的臥伍根本聽不到我的聲音,所以聲音分貝里還是要加応其次還應補獻腦里的千貨,并通過實庭 癥取貓,因為魅試著將大學里的體育游戲斕髓詞中執盤砒乎意料的是學生并不瞅飆仙n甚至更髓用魄來代齡戲熱身』以舲地方腕需遊-歩去摸 索探熱畢竟高中與大匏是有-定差跖不翱鞋然的方注去篩所有獵。馮卜,就是要學合觀察學生們的鱗和鸚情乩 糊臨時發生的僦懈整,也不是將錯就眸 感脫次大學老師和同翔我展示的幫助,我-定會從中吸取經驗,爭取下次躺更好。不馳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繃學能力。
    圖 4-24 實習生教學反思
    4.6.1.3實習生的實習成績有所改善
    平臺的投入使用,目的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和質量。為了驗證這一效果, 通過選取11級和13、14級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對比(如圖4-25),從側面驗證使 用平臺對實習效果的影響。
     
    評定基本上是采用實習生從實習學校帶回的實習成績評定表和實習手冊上教案和 聽課記錄來采取主觀性的打分;而13級、14級學生的實習成績是通過他們在教育 實習管理平臺上按時提交的教案、教學反思、實習總結、上課視頻等即作為實習 的平時成績,再加上實習學校的實習成績評定表即實習的期末成績,這樣對于實 習生最終實習成績(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的評定更加客觀,兩者實習 成績的對比也更加合理。
    如圖4-25所示, 14級實習生的最終成績平均分最高,并且11級、13級、14 級實習生的最終實習成績平均分呈現一個逐年上升的趨勢。表明,通過教育實習 管理平臺的應用,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得到了高校指導教師和實習學校指導 教師的認可,尤其是14級實習生成績的提升比13級更加明顯。其次, 14級實習 生的平時成績平均分比13級實習生的平時成績平均分高出3.6分。表明,隨著平 臺的應用成熟,實習生在實習期間能夠通過平臺更好的完成教案撰寫、教學反思、 論壇交流等實習任務要求。14級期末成績平均分的提高,表明實習生在實習學校 的表現獲得了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認可。
    表 4-7 實習生實習成績對比分析
    均值 標準差 成對差分 df Sig.(雙側)
    均值的標準誤 差分的95%置信區間 t
    下限 上限
    1 11級-13級 -3.612 4.711 .49206 -4.5821 -2.6426 -6.120 66 0.000
    2 13級-14級 -2.516 4.124 .47748 -3.4571 -1.5750 -5.404 66 0.000
    3 11級-14級 -6.128 3.737 .50089 -7.1155 -5.1412 -13.533 66 0.000
    通過對實習生的實習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表4-7),發現11級實習生的實習 成績和13級、14級實習成績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表明實習生在使用教育實習管 理平臺后,對實習成績確有積極影響。
    4.6.1.4實習生的資源共享意識得到加強
    管理平臺經過投入使用兩年,在主管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和歷屆實習生的資 源共享,使得管理平臺資源庫得到逐步的補充和豐富,進一步的滿足了實習生的 需要(如圖 4-26)。
     
     
    圖 4-26 管理平臺資源庫實習材料數量
    通過對平臺的資源庫數據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從平臺應用伊始資源庫實習 材料的匱乏,到使用兩年后,平臺資源材料的逐漸豐富多樣,實習生明白資源共 享的重要性,資源共享意識得到逐步加強。從圖中可知,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 對于資源共享的數量依次是教案資源、實習展示課資源、視頻資源、網站資源。 表明實習生對于教案的需求量最大,希望通過資源共享置換,獲得更多的教案資 源,這也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科特點所決定的。其次是視頻資源的共享,表明實習 生在實習過程中會通過網絡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會把自己覺得優秀, 值得大家學習的視頻進行共享;也從側面表明實習生對于視頻資源的渴求和希望 更多的實習同伴進行分享視頻資源。另外,實習生在網站數量共享方面也有一定 的提升,表明實習生獲取資源的渠道更多,會把有助于教育實習有關的網站進行 分享。
    4.6.2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存在的問題
    通過管理平臺的相關數據對實習生實習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我們在肯定應用 實習管理平臺對實習具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實習管理平臺在應用過程 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在通過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后,進一步的完善管理平臺的應用, 制定切實的指導方案和實習任務,最大化的利用網絡加強對實習生的實習指導, 提高實習的質量和效果。
    4.6.2.1作業模塊教師指導教案和成績評定功能應用不足
    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開發直接影響著指導教師和實習生對平臺的應用效果和 積極性。通過管理平臺對實習生進行教案撰寫指導,盡管實習生提交的教案得分 上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通過管理平臺模塊的后臺發現,指導教師基本上只是對實 習生的教案進行簡單的點評,很少有老師對實習生的教案進行詳細批注回傳反饋。 對于這一問題,筆者分析,主要是由于管理平臺作業批閱模塊功能開發不足,需 要指導教師對實習作業先下載審閱批注,然后進行回傳給實習生,平臺操作稍微 繁瑣,導致指導教師只是在線的查看實習生作業,然后直接進行打分和評語評閱 反饋。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指導教師對管理平臺的功能應用尚不熟練,不知如 何進行操作,選擇應用郵箱回傳給實習生進行修改。
    此外,對于實習生平時成績的評定(按照實習任務安排通過管理平臺提交的 實習作業),目前平臺對成績評定功能應用不充分。盡管主管教育實習的指導教師 已經將實習期間的各項作業任務設置了一定的比例分值,但是由于部分異地實習 生實習學校網絡不通暢,作業提交不及時亦或是指導教師沒有批閱反饋都會影響 到最終平時成績的統計分析,也會影響實習生對作業進度的了解(如圖4-27)。
     
    勢 51151000003
     
     
    圖 4-27 實習生作業提交進度成績統計表
    4.6.2.2資源模塊實習生資源共享不足
    盡管實習生在各類實習資源共享的數量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資源共享的意識 得到加強,但是,僅僅依靠這些資源依然難以滿足我們實習生的需求。目前,實 習生的資源共享并不能立即傳到平臺讓其他實習生查閱,必須通過主管教育實習 的指導教師進行審核后再上傳到平臺供學生查看,主要是出于對實習材料質量的 保證。此外,我們發現資源庫雖然在兩年的時間豐富了很多,但是由于我們每屆 實習生的人數,所以每位實習生共享的資源數量并不令人滿意。作為后期資源庫 建設的主要環節,應當采取硬性規定,要求小組之間或者個人必須要參與資源的 共享。另一方可以從每屆參與評選的優秀教案、優秀教學反思、精彩故事等實習 材料共享到資源庫,最大程度的滿足實習的需求,提高實習的質量。
    4.6.2.3論壇模塊實習生溝通交流積極性低
    從論壇模塊的認同度和使用情況調查發現,實習生對于論壇模塊的功能作用 尚未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論壇模塊設置的初衷是為實習生提供溝通交流,小組討 論的平臺,它在信息傳遞的速度上的確無法與QQ、微信等相提并論,但是論壇 模塊的存在對于實習生在教學反思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實習生的實習成績和提交的作業分析來看,對于實習生在教學反思方面取 得的進步要持肯定態度。但是,對于教學反思,實習生只是通過作業模塊提交 6 次教學反思和 2 次階段性的實習總結。而對于平臺的論壇模塊,實習生很少借助 該模塊的功能進行溝通交流,促進自己的反思,指導教師也很少組織實習生進行 有關教學反思話題的討論。在后期的實習指導過程中,建議細化實習指導中的細 節,切實提高實習生的反思性教學能力。
    4.6.2.4實習學校成績評價缺乏成長性意見
    盡管實習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實習生的期末成績(即 實習學校對實習生的成績評價)遠高于實習生的平時成績(通過平臺每次提交的 材料)。從實習生帶回的紙質實習成績評價表中分析發現(如表 4-8 所示),實習學 校指導教師對于實習生實習成績的評價并且普遍是:學生實習期間表現優秀、態 度積極、認真負責等客套話,而沒有對實習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有 成長性的、客觀的建議。
    表 4-8 部分實習生紙質評價表評語
    實習學校 實習形式 得分 實習生姓名 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評語
    華二附中 上海基地 97 鄧 XX 鄧XX同志在我校實習期間,工作認真,踏
    實肯干,服從分配與安排。注重將大學所 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南洋模范中學 上海基地 93 凌 XX 該生在實習期間表現出強烈的進取精神, 實習態度認真,積極,細心,踏實,接受 指導。
    新疆實驗中學 異地基地 96 艾 XX 艾 XX 同學,在實習期間表現出色、積極、
    認真、踏實。表現出一名體育教師應有的 基本素養和責任,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合肥一六八中 異地基地 99 竇 XX 該生實習期間虛心向各位教師請教,善于 思考。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注重理論與 實踐相結合。
    4.7提高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效果應采取的措施
    通過從實習生和指導教師應用管理平臺的角度出發,首先是管理平臺投入使 用后,實習生對平臺的資源相關模塊持有比較高的滿意度,主管教育實習的領導 對于平臺模塊取得的效果也持滿意的態度。實習生的實習成績提高,從側面表明 了平臺模塊的設置運用對實習生的實習效果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通過對實習生 的訪談和指導教師應用管理平臺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發現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 和應用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雖然管理平臺的應用無論對于實習生還是指導教師都 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要充分的體現出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指導與管理功能,還需 要有關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努力。
    4.7.1學校管理部門應提高使用者對管理平臺的用戶體驗
    作為教育實習管理平臺主要提供者,學校管理部門必須重視實習生和指導教 師的應用體驗。雖然管理平臺的開發和應用目標明確,但在使用過程中的確存在 著許多問題。建議學校管理部門首先要繼續開發系統的即時溝通功能或者手機版 的實習管理平臺,讓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更加即時高效,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其次是提高平臺的穩定性,在實習后期,實習生上傳視頻和實習作業時,管理平 臺經常發生網絡奔潰的情況,嚴重的影響了實習生的資源共享和作業提交。最后, 針對管理平臺資源缺乏的問題,希望學校主管部門能夠針對各實習院系的需求, 購買或者提供豐富的實習資源庫,滿足實習生對實習資源的需求。
    4.7.2學院主管領導應根據實習任務規范管理平臺的應用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與其他專業教育實習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學院領導需 要探討研究如何更加有效的讓管理平臺發揮出其特有的功能。首先,研制實習生 實習期間的任務安排,對實習作業提交時間做出合理的設置,督促實習生和指導 教師應用管理平臺;其次,明確落實教師遠程指導,責任到人。可以把教師對實 習生的指導作為教師的個人工作量激勵指導教師的指導積極性或者多種形式獎勵 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優秀實習小組。最后,既然是落實“雙導師制”,可以把 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共同導入到實習管理平臺,通過管理平臺加強高校指導教師
    和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的聯系,加強對實習生的共同指導。
    4.7.3指導教師應充分發揮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
    指導教師作為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首先自身需要對管理平 臺的模塊功能熟練掌握。指導教師對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應用不足,必然導致無 法最大程度的發揮管理平臺的作用。例如借助論壇模塊開展小組實習討論,遠程 小組會議對于實習生的教學反思將有很大幫助;利用資源模塊小組共同學習和探 討,共享實習資源。其次,為了更好的落實對實習生的指導與管理,指導教師可 以使用微信、QQ等工具進行輔助溝通交流,目的都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
    4.7.4實習生自身要善于應用管理平臺提高實習效果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目的就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因 此,實習生自身要提高覺悟,積極使用管理平臺。實習是走上教師崗位的預演, 每位實習生都要珍惜這種實習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利用管理平臺各個模塊主動 請教老師,提交作業、反思自己的教學以及資源共享。在思想上要變被動為主動, 認真吸收管理平臺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實習效果。
    5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1.1 設置管理平臺的模塊滿足了教育實習的需求
    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管理平臺設置了用戶登錄、通知公告、作業、論壇、 資源等模塊,將實習、資源共享、師生互動交流和管理評價集于一體,滿足了指 導教師和實習生的需求,模塊的設置與應用對于體育專業的實習生更具有針對性。
    5.1.2豐富和優化了教育實習的管理形式
    本文通過將教育實習管理平臺應用到實習生的實習過程中,通過研究發現, 實習管理平臺的模塊設置與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實習指導與管理的不 足,切實的落實了“雙導師制”的實習政策。利用網絡平臺對實習進行管理,豐 富和優化了實習的管理形式。
    5.1.3使學生養成了教學反思和知識管理的習慣
    實習生通過應用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作業模塊按時提交實習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視頻、聽課記錄、實習總結等等實習材料,方便了指導教師的監管與指導, 同時利用論壇模塊進行問題探討、資源共享,養成了對教學進行反思、知識管理 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實習的效果。
    5.1.4形成了對實習成績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指導教師借助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參與各個實習生的實習活動,真實客觀的評 價了實習生的實習成績,改進了采用終結性評價成績的弊端,形成了對教育實習 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5.1.5累積傳承了教育實習的成果和資源
    通過教育實習管理平臺將實習生的實習成果匯集成個人實習檔案袋,能夠幫 助實習生反思自己的教學、感受教師的指導、體驗進步的樂趣,從而激勵自己以 后從事教師的職業。此外,實習生將收集到的優質資源上傳到平臺,豐富了平臺 的資源,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滿足了其他實習生對實習資源的需求,使實習成果 和資源得以積累和傳承。
    5.2 建議
    5.2.1 優化和升級教育實習管理平臺
    本研究是在學校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平臺下,針對體育與健康學院教育實 習管理平臺模塊的設置與應用展開的研究。但是由于主系統的設計的出發點不同, 導致本研究中平臺模塊的設計與應用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例如指導教師和實習生 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緊密,不能即時的交流,只能通過論壇或者作業提交模塊進 行留言溝通,導致指導教師和實習生選擇利用QQ、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交流。 因此,希望學校能夠對現有的教育實習管理平臺進行升級優化。
    5.2.2豐富和充實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資源
    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實習生任教項目各有差異,導致實習生對實習素 材的大量需求。由于平臺應用時間不長,實習資源尚不能滿足實習生的需求,建 議在實習過程中,鼓勵實習生上傳自己收集到的優質資源,利用資源共享,充實 平臺的資源庫。此外,可以將各類優質課、專家點評課、特色展示課等補充到平 臺,提高平臺資源的質量。
    5.2.3擴大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范圍
    管理平臺目前僅僅應用在實習階段,導致平臺的使用率不高。建議在后期平 臺的應用成熟和相關系統模塊的配套完善之后,將教育見習和教育研習一并納入 到該平臺。一方面可以使實習生更快的熟練應用該平臺,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 的記錄實習生的實踐過程。增加教育實習管理平臺的使用率,更大范圍的服務于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一體化的實習模式,提高實習質量。
    5.2.4加強對實習生的指導與反饋力度
    指導教師通過管理平臺對實習生的指導與管理程度不夠,僅僅依靠對實習生 前 3 次教案的指導遠不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建議指導教師可以讓助教輔助管理小 組的實習生,提高對實習生的實習反饋,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
    參考文獻
    [1]James Levin & Michael Waugh (1998). Teaching teleapprenticeships: Electronic network based educational frameworks for improving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98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6 (1-2), 39-58.
    [2]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NETS for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ll teachers [EB/OL].http; //cnets.iste.org/teachers/t-stands. 2003-11-15.
    [3]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 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0.7-8.
    [4]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Launch of the California Alliance for Clinical Teacher Preparation Partnership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1.4.
    [5]Khine M S, Lourdusamy A. Using Conversant Media as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ol in teacher education[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19(2):260-274.
    [6]Dewey J. The relat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 in education [J]. M.l. borrowman Teacher Education in, 1964, 66(4):1737-1740.
    [7] 黃漢升,陳作松,王家宏,等.我國體育學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高等學 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制與解讀J].體育科學,2016( 8) : 3 — 33.
    【8]劉曉紅,段作章.中外幾種教育實習模式的比較研究卩].比較教育研究,2000, 21(4):56-59.
    [9]祝智庭,王陸.網絡教育應用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0]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11]劉光明,李雷.新形勢下高職頂崗實習管理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
    (21):159—160.
    [12]崔干行.教育實習【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13]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
    書出版社.1985.174
    [14]張念宏.中國教育百科全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398
    [15]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6.
    [16]葉瀾•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2.150.
    【17]車廣吉主編•中學政治教育實習行動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11):3.
    [18]王啟明•體育教育實習【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2 (1)3.
    [19]余純璐.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模式探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6 (11):182-184.
    [20]《體育教育實習指導》編寫組.體育教育實習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王超英.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育實習理論與實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7 (1): 11.
    [22]黃秋燕,淺談WEB系統構架之性能優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36
    (03) :80-84.
    [23]吳維寧.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現狀和發展對策[J].價值工程,2010,31:252-253.
    [24]趙俊.培養職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在線案例學習支持研究[D].碩士論文,2007
    [25]陶嵐.論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0(4):189-191.
    [26]童時中.模塊化的概念與定義[J].電力標準化與計量,1995(04):22-25.
    [27]青木昌彥,安藤晴彥.模塊時代:產業結構的本質[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 社,2003.
    [28]周琴,劉燕紅.美國“臨床實踐型教師教育”的教育實習模式探析J].比較教育研 究,2011(11):10-14.
    [29]陳玲平.師范生教育實習的信息技術環境建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
    [30]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境創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31]周凌吉.網志與師范生專業成長的給養效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
    [32]張文曉.信息技術支持的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發展研究——以上師大數學系教 育實習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0.
    [33]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實習網 http://jysx.njnu.edu.cn/
    [34]柏宏權.網絡支持高師教育實習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03,13 3):13-15.
    [35]葉紀林.教育實習信息化網絡化管理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7(2B):55~58.
    [36]袁梁.基于Oblog技術的教育實習網絡平臺的開發與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 化.2011(19):44~45.
    [37]郭菲.基于Moodle平臺的師范生教育實習環境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38]蔡美娟,李莉,劉曉敏.網絡平臺下師范生教育實習的流程再造J].現代教育技 術,2009,01:140-144.
    [39]戴洪珠.基于網絡的教育實習平臺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40]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學[M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3-5.
    [41]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7):12-17.
    [42]李維峰,范文俊.也談教學反思[J].理科教學探索,2007,(7):48-50.
    [43]江豐光,呂倩如.STEM教師教學反思日志分析研究J].開放教育研 究,2017,23(03):80-86.
    [44]董宏建.網絡環境下教師跨學科協作學習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5.
    [45]胡宗萍.在線教育實習指導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 學,2011.
    [46]趙建華著.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31.
    [47]葉金霞,王野.以Moodle和Blog為知識管理平臺實現教師個人知識管理J].遼寧 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 (7):56-58.
    [48]秦健,杜曉輝,馬紅亮.Moodle學習管理平臺交互性的實證分析J].中國電化教 育.2011(17):86-90.
    [49]衛小慧.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在線支持系統研究[D].西南大學,2011.
    [50]張東輝,論網絡學習環境的設計原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2006, 13(5):135-137
    [51]武法提.網絡教育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7-92
    [52]周一萍.教育實習在線支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華東師范大學,2009.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xiaoxueshuxue/7975.html

    上一篇:中美體育教育對高校思想教育 影響的對比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 人才需求顒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