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題依據
近些年,我國教育開始了從之前的“有學上”向現在“上好學”的轉變,開始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正逐步建設人們憧憬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十九大多次提出要辦好特殊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在 2025 年初步建立普及程度高,教育質量好的特殊教育。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人們越來越重視特殊人群的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與普通人相比,特殊教育兒童青年的運動機會和運動頻率總是偏少的,因此我們必須做出更多努力改變這種現象。體育課程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必修課,可以成為很好的載體,讓特教體育教師更好地為殘疾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引導殘疾兒童和青少年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進行高質量的體育教育以改變這種狀況。同時也是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促進社會教育公平,堅持以人為本辦好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事業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我國特殊教育事業起步較晚,并且殘疾人數量眾多。據 2010 年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全國殘疾人口逾 8500 萬。由此可見,中國的特殊教育所面對的挑戰十分艱巨。就國內而言,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學生類型主要為狹義上的身體和心理存在障礙的兒童青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體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體育課程有別于其它學科,可以對學生的身體機能,道德素養及交流合作進行培育和塑造。因此體育對特殊人群的康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就當前情況而言,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開展和完成情況與普通學校體育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促進臨沂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提高其體育課教學質量,很有必要對臨沂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意義
1
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事業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促進社會教育公平,堅持以人為本辦好社會主義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對臨沂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索其過程中存在阻礙其發展的相關方面問題,并結合當地實際和相關理論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旨在為臨沂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新思路,推進特殊教育事業體系建設。
1.理論意義
無論什么條件下,特殊教育學生和同齡的普通學生相比,運動鍛煉的機會、時間及頻率都是比較少的。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學生更需要被關注。因此,本研究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深入臨沂市十二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調查研究。以特教體育課教學的現狀重點,充分考慮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殊性,全面分析整理研究資料,并提出一些的建議。首先,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教育學校本質區別是受教育人群的不同,特殊受教群體部分身體功能存在障礙,希望通過對臨沂市特殊體育教育的研究,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特殊的受教育群體。其次,也希望為可以解決特殊體育教育現存的一些問題,構建有利于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課教學環境。
2.實踐意義
從實踐層面詳細了解分析臨沂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現狀,對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的不合理的地方,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為學生創造更安全、更適合的體育課教學環境,為特教體育教師正常平穩開展體育課教學提供參考,為臨沂市教體局和學校領導相關部門提供改革思路,希望能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2
第二章文獻綜述
第二章文獻綜述
一、概念界定
(1)特殊教育
在《世界教育大系(特殊教育)》中,對特殊教育進行了明確的解釋:“特殊教育是針對特殊人群,專門對其教學內容、組織形式以及教材編寫等進行特殊設置的教育。[1]”在《人口科學辭典》對特殊教育進行了明確的解釋:特殊教育是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2]。
(2)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對特殊教育學校做出了規定:特殊教育學校是由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專門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特殊教育學校應接納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批準、不適應繼續在普通學校就讀申請轉學的殘疾兒童、少年,并根其實際情況,編入相應年級[3]。
(3)特殊體育教育
《中國百科大辭典》中,在范圍上將特殊體育教育認定為體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對其定義為"以弱智、肢體或感官障礙、心理障礙、身體羸弱或體能低下為對象,利用特殊設計的活動與課程,培養其信心、樂觀、進取、合群等,以及增強體能,克服障礙,提高適應學習、勞動和生活的能力,增添生活的樂趣、信心和勇氣,爭取為社會做出貢獻[4]"。
二、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1.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基礎理論研究
何敏學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特點》中指出目前,當前我國有關特殊體育學校體育教學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的不足,相關的概念界定還不清晰,導致在研究時
3
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缺乏相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科學研究特殊教育體育教學時,應把準確界定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的特征作為首要任務,逐漸將研究深化,才能推動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各方面研究開展[5]。陳華衛在《特殊體育相關問題辨析》中指出由于特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進而對體育場地設施、體育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教育群體顯著差異是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中小學開展體育教學最根本的差異,但兩者在體育教學方面也有共同點,比如,兩者都是通過帶有適量負荷的身體運動,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發育和掌握基本體育保健知識[6]。郝傳萍在《淺談殘疾學生體育教育》中指出目前大部分殘疾學生都就讀于九年義務制學校,較大一部分在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少部分在普通學校的復讀班就學。無論是在專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還是在輔讀班就讀的殘疾學生,體育教學的質量都主要取決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和任課體育教師的個人專業素質。而且,與特殊體育教學相關的配套設施較為缺乏,影響著殘疾學生體育教育的發展[7]。王濤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理念分析——以廣州市為例》中指出特殊教育學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要充分考慮受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研究制定科學的體育課程內容,理性的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索通過新課程理念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體育教學活動提高特教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提高面對生活的信心及交流合作能力[8]。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在對特殊教育體育教學理論研究時,已經關注到了特教學生群體與普通中小學的差異性,同時也提到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的專業性更強,對體育教師、場地設施及課程內容都有更高的要求,不能將普通體育教學生搬硬套到特殊體育教學中。我國特殊教育體育教學研究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師資研究現狀
李勝強在《專業化與本土化,地方特殊教育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策略》指出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缺口仍非常大,在職的體育教師存在著專業化水平較低、接受專業的特殊培訓活動少以及教育觀念老舊死板等問題,大大制約了我國特殊教育日常教學活動的平穩發展[9]。劉佳在《甘肅省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隊伍現狀調查研究》指出目前學校體育教師大部分是體育教育專業和其他師范專業的畢業生,他們是 19 所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受到過特殊教育專業教育或者進行過專業的特殊體育相關培訓的在職教師非常少。體育教師隊伍缺乏特殊體育教學相關知識,對當前針
第二章文獻綜述
對特殊教育體育教學的發展大勢及最新研究更是不了解,必然會影響現在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使學校產生師資隊伍結構失衡、體育教學開展困難等問題[10]。柳悅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專業師資培養方略研究》指出現在我國每年的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數自然難以滿足特殊教育學校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每年的特殊教育畢業生人數較少,開設相關專業的國內高校較少,導致每年的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數自然也難以滿足特殊教育學校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導致特殊教育學校追求健康專業化發展和專業性特殊教育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我國高校特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刻不容緩[11]。曾艷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現狀調查研究》中指出加快建設專業化師資隊伍,重視對在職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切實改進特殊體育教學是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首要任務。目前成都市體育教師的數量難以滿足日常體育教學的需求,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開展疲于應對,體育教學質量低;其次現有的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對特殊體育教育和普通體育的區別認識不足,將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開展成了普通體育課,使得體育課達不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促進康復的功能。師資隊伍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要提高意識
[12]。
王玉在《當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及解決路徑》指出特殊教育發展比普通教育更叫需要一支專業能力強、思想理念高的師資隊伍。目前,我國特殊教師難以滿足特教學生受教育的需要,主要體現在特教學校的師資隊伍人數匱乏,專業化程度低以及入職后專業培訓機會少等方面。并且我國開設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的高校較少,特教學校對特教體育教師需求與特教體育較少畢業生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大程度的阻礙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健康穩定發展[13]。
3.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研究
鄧衛權在《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中指出目前江西省在特殊教育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和普通中小學內容差距不大,沒有進行運動項目的改進創新,沒有充分考慮特教學生的特殊性,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不適合特教學生進行學習。建議江西省各學校間要加強交流合作,創新改進教學內容
[14]。
黃建輝在《特殊教育學校課程形態及其價值取向演變》中指出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和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為發展現代化教育強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使得關注到特殊體育教育的學者越來越多。學校體育課程經歷了從無到
5
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有,從簡單到復雜的巨大變化。但這些變化主要還是以普通教育課程為基礎,不容易被特教學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因為特教學生自身的特點,認知能力較差,學習接受能力不足,課程內容被刪減過多,難度過于簡單,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不利于促進身心康復[15]。金梅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準的研制》中指出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規范化,課程標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所實施的特教課程標準已非常陳舊,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課程標準近十幾年沒有進行過調整,一些新的教學研究、教學理論以及教學內容都沒有加入到其中,課程標準的落后已然成為特殊教育體育與健康發展的阻礙。建立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事關我國殘疾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教育公平,必須受到重視[16]。王秩喆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標準構建的思考》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執行的都是普通教育學校的課程標準,由于受教育群體具有顯著的差異,特殊教育學生具有特殊的體育需求,導致在特殊教育體育教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改善當前的體育課程標準刻不容緩[17]。目前實施的特殊教育體育學校課程標準,近十幾年沒有對內容進行調整了,已經不適合當前特殊體育教育了,必須科學、系統的對目前特殊教育體育課程標準進行改革,打破目前老舊傳統的課程標準體系,建設與普通教育有區別的,真正適合特教學生受教群體的課程標準體系,促進特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教學場地器材研究陳沖在《福建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現狀調查》中指出目前福建省特殊體育教學開展所用的體育場地器材,場地建設標準還是以普通體育教學設施為
參考與普通中小學體育設施差別不大,缺乏對特殊體育教學的考慮,不符合特教學生的運動需求,嚴重影響正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目前特教學校場地器材更新緩慢,部分器械過于陳舊,學校對特教體育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缺乏重視,嚴重阻礙了特教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長期以往對影響特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8]。
趙志榮在《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經費、場地設施現狀調查》中指出特教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是確保特殊體育教學活動能夠開展的基礎條件。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要以特教學生為中心,不能局限于普通的建設要求。調查中發現,由于河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器械建設種類不豐富,缺乏針對特殊群體的專業改進,使得學校僅僅能勉強開展基本的體育教學活動;特教學校特殊型的體育設施較少,對特教學生保健康和提高使用社會能力不利[19]。
6
第二章文獻綜述
董金昌在《丹東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設施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中指出殘疾學生專門的體育場地、器械和設施建設嚴重缺乏,是丹東市的這幾所特殊教育學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學校體育硬件設施,主要由足籃排球、跳繩等價格便宜、組織結構的器材構成,缺乏針對特殊教育學生的組合型運動康復器材。由于大部分體育相關設施都和傳統普通學校類似,導致,特教體育教學難以正常開展,特教學生運動風險高[20]。綜上所述,與國外相比,我國特殊教育體育教學起步較晚,許多方面還處于研究空白,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即使是當前實施的法律政策,因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重視程度的不同,在具體的實行上也存在一定難度。而且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無論是在體育場地設施還是在課程理論及課程標準等方面,都過多的借鑒了普通教育學校,忽視了特教學生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沒有形成獨立的建設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目前存在人數匱乏,專業化程度低以及入職后專業培訓機會少等問題。
(二)國外研究現狀
1.國外特教學生相關研究
Matthew Joseph Russell 在《Cross-ministry data on service use and limitationsfaced by children inspecial education》殘疾兒童患有影響其生活的各種疾病,是一個經歷顯著健康差異的弱勢群體。雖然根據當前數據很難確定兒童期殘疾的確切患病率,但估計加拿大大約有百分之十三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殘疾。此外,估計有 5%-9%的加拿大兒童患有神經發育障礙,這是一種慢性神經疾病,通常會帶來實質性的功能或行為挑戰。通常他們會獲得教育和社會支持,以解決遇到的功能和活動限制,從而幫助他們完全融入和參與社會;然而,與其他兒童相比,殘兒童的教育成就較低,往往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21]。Hussain A 在 《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s on school transitionpractices that support partnerships with businesses to prepare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for employment in Saudi Arabia》中指出,殘疾學生面臨著從學校過渡到工作場所的挑戰,他們可以從社區工作中受益,特別是在企業中工作。在過去三十年里,沙特阿拉伯為改善這些學生的教育做出了一些改變,例如將他們納入正規學校。然而,學校的努力不足以滿足殘疾學生的需求,因為他們準備過渡到勞動力市場。因此,學校應尋求改善與企業伙伴關系的策略,通過實施最佳實踐,包括評估、規劃、職業發展和機構間合作,促進這些學生參與培訓和就業[22]。James M. Kauffman 在《Special education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urrent
7
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trends and perspectives》中指出,智障人士是一個極其多樣化的群體,對特殊教育的概括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對于智力殘疾程度最嚴重的兒童,特殊教育側重于訓練自理技能,如進食、穿衣和如廁。具有自理能力的中度或重度智力殘疾兒童可以學習就業、交通、娛樂、烹飪和社交技能。然而,許多輕度智力障礙的兒童也可以學習基本的學術技能。對其進行的特殊教育是一種有針對的專業化教學,與普通教育的教學重點和關注點不同。更多情況需要特殊教育教師運用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單獨開展教學工作,有些時候,也可以與普通教育教師合作,智障學生提供所需的教育[23]。A.GonulAkcamete 在《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practices in European UnionCountries and Turkey》中指出,就各個學習階段而言,學前階段是獲得經驗的第一階段。這個時期可以作為未來成就的跳板,對每個孩子都非常重要,因此,應保障殘疾兒童進行學前教育的權力,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機會。在大多數歐盟國家,學前教育采用主流化、融合或隔離教育模式[24]。
2.國外特殊教育教師相關研究
Sarah L 在 《 Special development: The natur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special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中指出,世界各地的領導人、改革者和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關注改善殘疾學生的教育環境。歐洲聯盟正在實施《2020 年歐洲戰略》,該戰略為教育系統設定了目標,并將全納教育視為社會權利的一個支柱。在全納時代,特殊教育教師從事著多方面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教師作為特殊教育的關鍵力量,入職培訓以及專業學習的內容和結構,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特殊教育專業發展的原則[25]。MohdZuri Ghani 在《Stress amo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Malaysia》中指出,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和行為需求使教學成為一項壓力很大的工作。事實上,當特殊教育教師因工作量難以管理而受到嚴重壓力時,他們更有可能離開特殊教育課堂。如果特殊教育教師要在課堂上生存和發展,成功管理與教學相關的壓力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研究表明學生的行為不當,是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因此,特殊教育老師比普通老師承受的壓力更大,更需要不定期進行心理疏導[26]。 H.GILBERTS 在《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skills of primary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中指出,雖然基礎教育和特殊教育之間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在管理和教學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指導學習過程中,要能夠注意到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認識到這些差異的同時,教師培訓計劃和國家8
第二章文獻綜述
認證機構要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改革,并確定以課堂管理和教學知識和實踐為培養核心,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以便特殊教育教師能更從容的開展特殊教學活動。Michael K.Laughlin 在 《 Effects of an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trainingpackage 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instruction》中指出,特殊教育教師的常規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這些學生的最佳學習環境有時包括非包容性和自給自足的環境。學者認為,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能夠促進高效和有效的行為教學策略的教學工具,以及能夠客觀有效地記錄學生表現的實用評估手冊。而且對于特殊教育工作者來說,選擇評估哪些功能性運動技能考察學生的表現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教師不僅必須為每個學生確定合適的功能性運動技能,還必須選擇制定合適的評價標準[27]。
3.國外特殊教體育教育相關研究
AnthonyJ. Maher 在《Disable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sport,physicalactivi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中指出,無論是在什么條件下,殘疾兒童和青年參與有體育運動的頻率和活動都比他們的同齡人少。而且特教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殘疾年輕人缺乏信心和能力,這在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業培訓少且自身特殊體育教育知識了解少,以及缺乏來自學校領導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現在這些問題已經影響他們構建對殘疾青年來說有意義的教育[28]。Mohd Hanafi Mohd Yasin 在《Teacher’s perspective on infrastructure of specialeducation’s classroom in Malaysia》中指出,給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舒適、安全和可控的學習,重要的是創造環境,以便他們能像其他正常學生一樣平等地接受教育。例如:無障礙設施、輪椅通道、舒適的教室等方面,應考慮到教學和學習的目的。只有給予合適的空間和設施,殘疾學生才能夠獲得更高水平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校必須為所有學生的需要提供足夠的和可利用的設施。除了增加基礎設施外,還應在為特殊教育學生改善基礎設施和設施之前進行研究,以增加舒適度,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方法[29]。Cheng-Chen Pan 在《The Impact of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on PhysicalFitness of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Three-year Study》中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人們越來越重視智障人士的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無論年齡如何,與無殘疾的同齡人相比,殘疾學生通常過著久坐的生活方式,身體活動水平較低,超重和肥胖的比率較高。因此,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讓未來的特教體育教師更好
地為殘疾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要引導殘疾兒童和青少年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進行高質量的體育教育有助于緩解這種趨勢[30]。總體而言,國外對特殊教育和特殊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較高,實施性也較好,部分國家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在積極地發展特殊教育,制定了各種特殊體育教育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特殊教育才剛剛起步,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實踐能力薄弱,特殊教育體系不完善。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