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23-02-03 13:18
    摘 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意義 1
    1.2研究基礎 2
    1.2.1華文教育的概念 2
    1.2.2文獻綜述過于單薄 2
    1.2.3案例選擇的依據 3
    1.3論文研究的方法 3
    1.3.1文獻研究法 3
    1.3.2問卷調查法 3
    1.3.3實地考察 3
    1.3.4數據分析技術 3
    1.4研究內容與重點 3
    第二章 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調查 5
    2.1楠榜省華人身份的基本情況 5
    2.2楠榜省華文教育的歷史背景 5
    2.3楠榜省華文教育形式 8
    2.4楠榜省華文教育與楠榜省華人社團的關系 9
    第三章 印尼楠榜省漢語教師與學習者的基本情況 11
    3.1楠榜省漢語教師的基本情況 11
    3.1.1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性別與年齡 11
    3.1.2楠榜省漢語教師的職業情況 12
    3.1.3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教學質量 13
    3.2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基本情況 14
    3.2.1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家庭背景 14
    3.2.2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興趣和學習目標 14
    第四章 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發展現狀中難點及存在的問題 16
    VI
    4.1教學語言方面 16
    4.2傳統與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方面 16
    4.3使用漢語教材方面 17
    4.4楠榜省華文教師教學質量方面 17
    第五章 針對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的對策研究 19
    5.1建立漢語學院提高楠榜省華文教育的研究水平 19
    5.2加強中、印尼文化合作關系,培養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19
    5.3加強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制度 20
    5.4增加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及組織課外活動 20
    5.5 加強教師對教學方法與漢語教學技術的重視 21
    5.6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學習壓力 21
    結 論 22
    參考文獻 23
    附錄1: 楠榜省漢語教師現狀的調查問卷 25
    附錄2: 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現狀的調查問卷 32
    附錄3: 楠榜省漢語教師現狀的調查問卷(印度尼西亞語) 38
    附錄4: 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現狀的調查問卷(印度尼西亞尼語) 44
    后 記 50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對漢語的興趣越來越高。劉詢說:“隨著中國經 濟的快速增長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漢語的重要性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無論是 對外漢語教學還是國內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近年來都得到了迅猛發展,教學規模不斷 擴大,學生人數迅速增加。”①
    因印尼華人曾被禁止使用漢語,連印尼華人的中文名字都必須使用印尼語,導致印 尼目前能夠流利使用華文的人非常少。但近年來,印尼該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目前印 尼華人開辦了一些華文學校,發行了不少華文報紙,并且電視節目也開始播出使用漢語 的新聞,更為重要是開始進行華文教學了。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主要島嶼有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巴布 亞島和蘇拉威西島。隨著印尼華人的增加,華文教育有過很大的發展。印尼以前在許多 大城市里開辦過一些為特殊華人專門開設的印尼華人學校,甚至像楠榜省等小地區也 有,但是近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少學校已關閉了。
    楠榜省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位于蘇門答臘島南端,是蘇門答臘島的主要港 口之一。楠榜省地處熱帶地區,氣候一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最高平均氣溫大約在28至 33攝氏度之間,當地人以商人、漁民和農民為主。近年來,因楠榜省的地理位置處于戰 略地位,與大城市相比發展很快,從外地來楠榜省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使其發展成為一 個繁華的城市。如今楠榜省在旅游、食品、交通、服務和工業等產業多方面發展,因此 不少投資者開始關注這個城市,使得楠榜省的經濟水平大大地提高。除了經濟之外,楠 榜省的華文教育也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代,因此楠榜省的華文教育的現狀相當有調查 價值。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分析研究楠榜省華文教育的現狀,通過調查楠榜省的所有華文教 育單位來分析目前印尼華文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根據存在的實際困難提出有針對 性的建議。筆者認為應該針對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來提出對策,這樣會更具有實踐意 義和應用價值,而且對楠榜省華文教育的未來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①劉珣.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編輯部.語言學習理論研究[C].北京:北 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第2頁。
    目前因最初在財力、教師、生源、教材等方面做的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楠榜省的華 文教育近年來面臨著不少問題,例如:嚴重的經費問題、生源越來越少、輟學問題情況 非常嚴重等,若問題無法解決,持續下去后果不堪設想。為什么在印尼出現“漢語熱” 的同時又存在如此困境,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希望通過問卷調查 全面了解目前楠榜省的華文教學相關學校及其他單位的現狀,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以 便提供適合的對策和解決方案。
    1.2研究基礎
    1.2.1華文教育的概念
    華文教學是指對華人學生進行中國語言文化教育。它的教學對象很明確,就是華人 學生,當然也不排除少量非華人學生,但華人學生是華文教學的主體,其教學內容是中 國語言和文化知識 。① 華文教學是華文教育的一個方面;而從語言教學的功能來看, 華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又要通過華文教學來實現。②
    1.2.2文獻綜述過于單薄
    從 2000 年開始,很多印尼本土的研究者對印尼華文教育進行了理論性的探討。他 們使用多種研究方法來研究印尼華文教育的情況,并且提出了一些新觀點。關于研究的 內容,基本上是針對印尼華文教育歷史和現狀的相關研究。如:蔡賢榜的《印尼華文師 資隊伍現狀及其培訓市場》(暨南大學華文學院,2006 年)論述了華文師資隊伍的質量 問題,學生和教師的比率,也提出了加強對華文教師培養的策略。 郭健《印尼華校師 資發展概況、問題及對策》(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1 年),說明了華校師資存在 的問題,并試圖探討可行的對策。以上學者研究了印尼華文教師的問題,主要在教師數 量和質量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策略。從他們的研究來看,印尼華文教師數量少,質量沒 達到相應的水平,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較多。另外是陳南淮《印尼華人文化認同與漢語 學習動機調查分析——以楠榜省為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2012 年)作者的主要內容 是調查及分析楠榜省的文化認同與學習動機。
    ①賈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②郭熙.《華文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7頁。
    1.2.3案例選擇的依據 從以上的研究綜述可以看出,多數研究者還是偏向于從整體上對印尼華文教育進行 研究。至于區域性的研究,據筆者了解,對雅加達還有其他大城市做的研究已經很多, 但是楠榜省地區的華文教育屬于比較少的人進行研究。
    1.3論文研究的方法
    1.3.1文獻研究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要求,筆者收集多方面文獻,從而獲得了大量的資料,較為全面地
    了解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具有良好的論文基礎。在這項研究中,文獻研究 是對書籍、報紙、期刊、文件、網絡和其他相關的資源來進行的研究,所收集的數據將 根據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來進行分析。
    1.3.2問卷調查法 以書面形式向調查者發出簡明扼要的調查表,請示填寫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來 間接獲得材料和信息。在此項研究中,預計將提供兩份針對楠榜省華文教育的學生和教 師所進行的問卷調查,一份是學生問卷調查,另一份是教師問卷調查。本論文調查及訪 談進行時期是 2014年 8月至 2014年 10月。
    1.3.3實地考察 根據實地考察,開始直接研究觀察的對象,是所有楠榜省進行華文教育的單位,需 考察所有華文教育的基本項目,并按照對楠榜省的華文教育的了解程度研究被考察人。
    1.3.4數據分析技術 在此研究中,使用的數據分析技術是從實地考察所收集到的數據,采訪主要信息提 供者,以及文獻研究的結果而進行分析,以獲得最終結果。
    1.4研究內容與重點
    本文內容分為七部分: 第一章緒論主要內容是本文研究的意義、相關研究綜述、案例選擇的依據、論文研 究的方法、及研究內容與重點。
    第二章主要論述楠榜省華文教育的基本現狀及楠榜省華文教育與楠榜省華人社團的 關系,包括楠榜省華文教育協調機構。
    第三章和第四章通過調查和訪問介紹了印尼楠榜省的漢語教師基本情況,包括漢語 教師的性別、年齡、語言水平、教齡;論述了印尼楠榜省學習者的現狀,如家庭背景、 漢語興趣和學習者的漢語水平。
    第五章主要內容是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發展現狀中的難點及存在的問題。使用調查 方式(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數據統計與分析研究所存在問題及提出解決建議。根據 調查結果,找出楠榜省華文教育的主要問題:教學語言、教學難點、傳統與現代教育技 術的使用及使用漢語教材等問題。基于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決對策。
    第六章是結語。主要內容是論文內容的總結回顧和提出建議。針對印尼楠榜省華文 教育現狀的對策研究,本人提出的建議有:建立漢語學院;加強中印合作關系,以培養 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強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制度;增加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加強教 師對教學方法與漢語教學技術的重視;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學習壓力。
    第二章 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調查
    2.1楠榜省華人身份的基本情況
    根據2012年統計,楠榜省人口1446160人,華人占4%,相比其它地區華人數量 比較多。華人很早已經進入楠榜省生活,為楠榜省社會生活添加了一些華人文化。所以, 楠榜省華文教育狀況不能與楠榜省的華人發展史分開。由于華人身份的混合性質,其身 份不能簡單地分類,是動態和開放的。其華人的身份的認同,不僅僅由形狀特征,如外 貌特征等決定,也由文化、語言、宗教、風俗、人際交往方式等方面傳承、保留了中華文化傳 統,而且比較強烈地認同這一文化傳統。華裔學生特殊的文化背景,使得其漢語學習動機與華人身份 的認同聯系在一起。因此,楠榜省華人身份的基本情況與楠榜省華文教學的基本情況相關, 具有特殊的專題研究意義。
    2.2楠榜省華文教育的歷史背景
    1950-1960年期間,楠榜省曾經辦過華文學校,使楠榜省華文教育有了深入發展。 而從1966年至1998年,印尼的華文教育出現中斷情況。1966年之前,印尼華文教育包 括楠榜省不但將華文作為一門課,而且在課堂中當第一溝通語言,是印尼華文教育的黃 金時代。黃昆章《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提過印尼楠榜省的華文教育情況:1965 年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很發達。在每一個大小區有華文學校,如下所示:
    表.1.楠榜省華文學校
    學校區域 印尼語 學校名稱
    1 直落勿洞 Teluk Betung 華聯學校
    2 丹戎加蘭 Tanjung Karang 平民學校
    3 富山 Gunung Sugih 平民學校
    4 丹戎加蘭 Tanjung Karang 新中學校
    5 丹戎加蘭 Tanjung Karang 青聯學校
    6 直落勿洞 Teluk Betung 中華學校
    7 格當大大安 Gedong Tataan 中華學校
    8 步臨西湖/千竹市 Pringsewu 中華學校
    9 保光市 Talang Padang 中華學校
    10 戈打阿貢 Kota Agung 平民學校
    11 美德盧 Metro 中華學校
    12 蘇卡達那 Sukadana 中華學校
    13 加里安達 Kalianda 中華學校
    14 象牙城 Gading Rejo 中華學校
    15 戈達普米 Kotabumi 中華學校
    16 申水 Kesui 中華學校
    17 李娃 Liwa 中華學校
    18 歌蘆葦 Krui 中華學校
    19 和拉武漢 Labuhan Maringgai 中華學校
    紀念楠榜華聯學校60周年感言》:《楠榜華校游雅校友會五周年紀念特刊;第28頁》
     
    1967年,印尼政府開始禁止使用漢語,楠榜省有許多華文學校也停辦漢語教學,進 而影響華文教學的發展。禁止華文使用時期中,只有楠榜省三一堂基督教會獲得國家政 府的許可,只有一些學生在其繼續學習漢語。
    2000 年初,印尼政府有了新的政治方針,華人能夠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從此, 楠榜省也舉辦了許多協會,并組織了許多漢語教學和文化活動。
    楠榜省的一些華文學校是楠榜省華文教育歷史發展中的極其關鍵因素,與楠榜省的 華文教育現狀有很密切的關系。據說現在的華文教師基本是從楠榜省華文學校畢業的, 大多數年紀大的漢語教師們都是在該學校學過漢語,其漢語水平是由華文學校培養的。
    據印尼政府的教育系統規章2002年20號,印尼各省可自隨各省需要并自由地選擇 教育形式。 2004年起,楠榜省所有的國民學校開始開展漢語課程,并設為選修課,每周 只有1-2節課,每1節課45分鐘。國家教育部門至今只安排了高中學校的漢語教學大 綱,其他教育部門只靠本校自由地安排的漢語教學大綱。因為英語為世界第一語言,楠 榜省學校以英語教學為主要語言,并且除了漢語,每一個學校必須有楠榜本族方言課和 英語課,導致漢語教學時間安排很少。
    通過進行采訪,并從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基于該數據的情況觀察所得,楠榜省的華文 教育現狀按單位名稱、單位種類(唱游班、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補習班), 課程包括必修或是選修課,課時的計算歸納列表。這幾項都是漢語學習者的設施建設配 套的幾個重要類別。目前舉辦漢語課的單位,如下所示:
     
    表.2.楠榜省舉辦漢語課的單位
    單位名稱 種類 課類 課時
    1 LM PATRA 補習 必須 4節課
    2 熊貓漢語 補習 必須 4節課
    3 漢元 補習 必須 4節課
    4 聯友 補習 必須 4節課
    5 福建會館 補習 必須 4節課
    6 三一堂 補習 必須 4節課
    7 印華 補習 必須 3節課
    8 TK BPK Penabur 幼兒園 必須 2節課
    9 PG Trinitas 唱游班 必須 4節課
    10 TK Trinitas 幼兒園 必須 4節課
    11 SD Palm Kids 小學 必須 2節課
    12 SD Wellington 小學 必須 2節課
    13 SD Mawar Sharon 小學 必須 2節課
    14 SD BPK Penabur 小學 必須 2節課
    15 SD Setia Budi 小學 必須 2節課
    16 SD Tunas Mekar 小學 必須 2節課
    17 SD Xaverius Teluk 小學 必須 2節課
    18 SD Fransiskus 小學 必須 2節課
    19 SD Dharma Bangsa 小學 必須 2節課
    20 SD Pelita Bangsa 小學 必須 2節課
    21 SD Bodhisattva 小學 必須 2節課
    22 SD Xaverius Panjang 小學 必須 2節課
    23 SD Xaverius Pahoman 小學 必須 2節課
    24 SD Xaverius Way Halim 小學 必須 2節課
    25 SD Fransiskus 小學 必須 2節課
    26 SD Immanuel 小學 必須 2節課
    27 SMP Setia Budi 初中 必須 2節課
    28 SMP Tunas Mekar 初中 必須 2節課
    29 SMP Dharma Bangsa 初中 必須 2節課
    30 SMP Pelita Bangsa 初中 必須 2節課
    31 SMP Immanuel 初中 必須 2節課
    32 SMP Xaverius Teluk 初中 必須 1節課
    33 SMP Xaverius Pahoman 初中 必須 2節課
     
     
    34 SMP Fransiskus 初中 必須 2節課
    35 SMP BPK Penabur 初中 必須 2節課
    36 SMA Immanuel 高中 必須 2節課
    37 SMA Bodhisattva 高中 必須 2節課
    38 SMA Xaverius 高中 必須 2節課
    39 SMA Fransiskus 高中 必須 2節課
    40 SMA Pelita Bangsa 高中 必須 2節課
    41 SMA Darma Bangsa 高中 必須 2節課
    42 SMA BPK Penabur 高中 必須 2節課
    43 LPBM Teknokrat 大學 選修 2節課
    44 Universitas Lampung 大學 選修 2節課
    45 Universitas Bandar Lampung 大學 選修 2節課
     
    從教學方面看,楠榜省漢語教學的現狀:小學一級漢語課是從第5級開始,是為了 學生認識漢語并準備進入中學而設;中學學生學習漢語課是為了更好認識漢語,能進 一步簡單使用漢語來提高表達能力;高中學生并不只是認識漢語,也開展幾種中國文 化的課外活動,以加強漢語文化的知識,如:書法、剪紙、太極拳等。高中學校主要 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漢語拼音法和注音法,而教師并不能深刻認識和重視漢字的教學。 從漢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雖然花費了許多時間去學漢語,但很多都是字盲。
    2.3楠榜省華文教育形式
    楠榜省是個開放的港口城市,除了有本土人(楠榜族)之外還有居住了不同的印尼民 族,可以說楠榜省的人是來自印尼各個地方,導致楠榜省華人族群比較特殊,有不同的 漢語方言,無法使用漢語為主的教學形式。據問卷調查, 45歲以上的華文教師很少使用 漢語方言來進行漢語教學,而需要使用英語和印尼語進行漢語教學。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3.板書教學
    性別 簡體字 繁體字
    5 4
    40 6
    據板書教學調查結果可知,大多數楠榜省漢語教師使用簡體字板書教學,但有 10 位教師使用繁體字板書教學,其學歷背景是臺灣學校的,年紀大并且已無法改變現有教 學情況。而繁體字并不符合中國現有的現代漢語規范,導致學生寫字混淆,會對漢字教 學有很大影響,需要去修正。
    楠榜省華文教育主要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和補習班。華文教育形式由本單位 的華文教師來主導,相關華文教學的過程都是負責教師來決定,內容包括:教學的語言、 時間、使用教案、教學方法及教材等。
    中小學的華文教學形式主要是私立學校開設漢語課程,因學校有固定的漢語教師, 開設漢語必修課所使用漢語教材都是由學校自行決定,教材各不相同。
    楠榜省高中學校按照政府的規定,由教育部跟專業的漢語教師編制統一的漢語教學 教案,其漢語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效果更好。高中學校要求至少有一位漢語教師,每 周不少于4節課,但所使用教材還是由本學校的漢語老師來決定或編寫。
    楠榜省目前一直沒有專門從事漢語教學的大學機構,有的大學機構只是將漢語課當 選修課,每周2節課,每班人數20人左右。大學生自愿選修漢語課,主要內容是教漢 語商業,使用教材由中國大陸和自己漢語教師編寫。
    通過實地調查,楠榜省主要的漢語教學形式是辦漢語補習班,但學生對漢語需求流 動性大,導致漢語補習班越來越多。目前漢語補習班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學校能更好學習 漢語,其中許多學生是因父母的要求學習漢語。
    2.4楠榜省華文教育與楠榜省華人社團的關系
    楠榜有10個華社,分別是1.楠榜印華百家姓;2.楠榜華文教育協調機構;3.楠榜 廣肇會館;4.楠榜客屬懇親社;5.楠榜福建會館;6.楠榜潮州會館;7.楠榜同善社;8. 楠榜華聯校友會;9.楠榜邦加同鄉會;10.楠榜菩提學校基金會。這些華社聯合起來派 代表到雅加達三間三語學校進行交流,和楠榜省華文教育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因而大多 數漢語教師都加入華社。楠榜省華社能代表楠榜省華文教育的發展,是一個推廣漢語及 中國文化的標桿,組織了很多相關漢語及中國文化的活動。
    從2000年開始,楠榜省各個學校的華文教育都是從華人社團招聘教師。因為各個 學校的負責人或校長不了解華文教師的招聘事情,一開始都是華人社團先去進行招聘華 文教師,再按照學校的需要分配華文教師;華文教師的水平、收入、教材和教學時間都 是華人社團所決定。此外,很多華社自己進行華文教學,一種是補習班或成人班,不涉 及幫助學校招聘華文教師。
    近年來,楠榜省華文教育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也有了自己的協調機構。現在的 楠榜省華文教育都是協調機構來負責管理。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4.參加華人社團的漢語教師
    選題 <20歲 21-35 歲 36-50 歲 250歲
    不參加 5 2 4 1
    參加 1 7 10 15
     
    50歲以上的漢語教師基本都參加華人社團,其對漢語的了解比較深,但其漢語發音 和漢語教學方式已經固化,需要進修糾正。而20歲以下的漢語教師們因對華人社團并 不太了解,且有不同的情況,很少參加華社。
    除了幫助省內招聘老師之外,楠榜省華社也組織漢語教師們集體參加與中國的相關 交流活動,例如: 2009年7月2日至7日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組織培訓班, 2004年1 2月 23日中國海協華文教師培訓團訪問印尼楠榜大學。
    第三章 印尼楠榜省漢語教師與學習者的基本情況
    3.1楠榜省漢語教師的基本情況
    3.1.1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性別與年齡
    通過對楠榜省漢語教師進行調查問卷,獲得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性別及年齡范圍。調 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問卷的45位華文教師中,女性所占比率較大,高達80%。具體情 況如下:
    表.5.楠榜省華文教師人數
    性別 小計 大學 高中 初中 小學 幼兒園-唱游 班
    9 1 5 1 1 1
    36 1 10 10 11 4
    教師人數 45 2 15 11 12 5
     
    楠榜省開辦漢語教學的總數達到45個單位,但楠榜省華文教師人數與楠榜省華文教 育發展需求不相稱,楠榜省需要更多的華文教師。
    表.6.楠榜省華文教師年齡人數
    性別 <20歲 21-35 歲 36-50 歲 250歲
    1 3 4 1
    5 6 10 15
     
    有上表可知:按年齡段分,50歲及以上的華文教師所占比重最大,但21-35歲與 36-50歲的年齡范圍的華文教師占調查人數的一半。50歲及以上的楠榜省華文教師有一 定的華文基礎,小時候大部分上過華文學校,直到現在并未間斷過使用華文。但隨著社 會的發展和進步,華文教育趨向于多媒體發展模式,而老教師因年齡問題,無法做到與 時俱進,只是按照慣有的想法與方式教學,有些與時代脫節。
    而21歲到50歲的年齡范圍的華文教師反映的情況又不一樣,其中一部分已經到中 國留學,比較真實感受了現代漢語發展的情況。這對他們在教學上是有利的,但人數仍 然是有限的,而且還存在有些人并不愿意繼續當華文教師的情況。
    3.1.2楠榜省漢語教師的職業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和訪談,筆者認為楠榜省漢語教師的職業情況可以分為三種類 型,包括:專職、業余、專職兼業余,其中兼職選擇其他,如做生意、開店等。據調查, 23人選擇A專職,5人選B業余,8人選C專職兼業余,9人選D其他。
    因此,楠榜省漢語教師的職業情況可分:一種是以漢語教師為全職工作,無論在哪 工作,只是從事教授漢語,不從事其他職業;另一種是以漢語教師為兼職工作,從事做 生意、開店等其他職業。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7 •楠榜省漢語教師職業情況
    專職 業余 專職兼業余 其他
    23 5 8 9
     
    據漢語教師的收入調查結果表明:第一,楠榜省的漢語教師受到的重視不夠;第二, 楠榜省的家庭教師收入比較高;第三,楠榜省漢語教師對收入滿意度一般。下面是調查 結果:
    表.8 •楠榜省華文教師收入情況
    收入 <20歲 21-35 歲 36-50 歲 2 50歲
    1000.000印尼盾以下 1 3 2 0
    1000.000—2000.000 印尼盾 3 4 3 4
    2000.000—3000.000 印尼盾 2 1 6 6
    3000.000印尼盾以上 0 1 3 5
     
    1RMB=2000印尼盾
    表.9 •楠榜省華文教師收入滿意度
    很咼 很低 中等 偏低
    2 2 31 10
     
    年紀大的漢語教師對漢語教學是十分重視的,雖然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仍然在為 楠榜華文教育繼續做貢獻。根據楠榜省的華文教育情況來看漢語任教收入很少,所以年 紀大的楠榜省漢語教師是教學主力,他們保住了楠榜省的華文教育。
    3.1.3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教學質量
    印尼楠榜省的漢語教師教齡與華文教育歷史發展有關。從調查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只 有 6位漢語教師有比較長時間的教齡,但不能保證這 6位漢語教師一定有非常好的教學 效果。漢語教師教學情況的效果好壞不能僅從教齡推斷出,下面是教齡調查結果:
    表.10.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教齡
    教齡 <5年 6-10 年 11-15 215年
    人數 9 20 10 6
     
    另外,楠榜省華文教師的學歷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
    表.11.楠榜省漢語教師的學歷
    學歷 初中 高中 專科 本科 碩士及以上
    人數 4 12 5 15 2
     
    中國和印尼都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兩國人民有著傳統的友誼與合作。印尼越來越多 人對學習漢語熱情高漲,同時中國也積極開展各類華文教師的培訓班,為印尼的華文教 師提供了更多學習漢語的機會。但據調查結果年齡表明: 50歲以上的的教師們已不考慮 借此機會繼續進修漢語,主要原因是年齡的問題,認為他們已經老了,不需要進修漢語 了。近年來印尼教育部規定學校的任教教師必須獲得學士學位和教師證,但該規定對華 文教師實施不現實。因為很多楠榜省華文教師只有高中學歷,本科以上只占一半,碩士 及以上的華文教師僅有2人,并且不是漢語專業畢業,只是從本科經濟學院畢業的。
    此外,針對楠榜省的漢語教學的教學難點,28人選D漢字,8人選C語法,4人選B 詞匯,3人選A語音,表明了楠榜省的漢語教師對漢字教學無法掌控。由實地課堂考察 來看,其原因在于許多楠榜省漢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他們很少寫 漢字,并且讓學生只讀不寫,導致學生花費許多時間去學漢語,但考試的成績很差,并 且不認識很多字。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12.楠榜省漢語教師對教學中的難點
    語音 詞匯 語法 漢字
    3 4 8 28
     
    3.2 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基本情況
    3.2.1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家庭背景
    印尼華文教育受到的禁錮最嚴厲,時間也很長。從1965至1998印尼停止使用漢語, 2000年后華文教育能快速復蘇,是因為以家庭的形式保留了使用漢語。印尼楠榜省漢語 學習者的現狀可從漢語學習者的家庭背景來觀察,大部分學生解釋是父母讓他們來學習 漢語的,這代表了印尼華人的自身認同感。大多數印尼華人都有“我是華人,我應該會 說漢語”的想法。漢語學習者的漢語學習動機來源是對祖先的敬仰,最終對漢語的學 習產生興趣。
    楠榜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學習漢語有密切的關系,據說楠榜省也過春節等中國節 日。而學習漢語和學習中國文化兩者密不可分,理論上說語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載體, 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又是該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所以語言 與文化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關系。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語言也就不可能 存在。①
    3.2.2楠榜省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興趣和學習目標
    語言學習是在學校環境及課堂中,掌握第二語言的方式和過程,比如人在學校學習
    ①林寶聊.《漢語與中國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年,第5頁 第二語言。所謂有意識地,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自覺地去學習第二語言,掌握第二語言 的規則系統并加以運用,尤其注重語言形式的學習。①根據調查結果,筆者對學習第二 語言的目的分為五大類,包括:了解中國文化;愛好或者提高漢語水平;工作需要;學 校要求和父母要求。相關調查結果看出:有30男和25女被訪者選擇D學校要求,其原 因是楠榜省許多學校開設漢語必修課,很多學生學習漢語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課程。
    第二個主要目的是父母要求。父母的思想文化是從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希望自己的 孩子也會漢語,有“自己的孩子會漢語,對于父母來說很驕傲”的思想。對父母來說, 漢語不僅僅是一個交流工具,而且是華人身份的一個文化象征。
    而楠榜省漢語學習者對語言學習有特別的愛好,要繼續升學,表現其對于學習漢語 很感興趣以及對學習結果的期望;對中國文化有興趣,可以通過學會漢語而達成,這表 明漢語學習者能得到良好的交流,是文化溝通和信息傳遞的結果。最后是為了找到一份 好工作,這與將來的工作發展相關,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個人競爭力和社會地位,有利于 促進未來的發展。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13.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目標
    性別 了解中國文化 愛好/提高漢語水平 工作需要 學校要求 父母要求
    4 5 2 30 9
    6 5 3 25 11
     
    此外,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學習者對漢語學習的難度感受是漢語教學是否成功的重 要指標之一。
    表.14.學習者對漢語學習的難度
    性別 非常難 很難 不難 很容易
    9 21 10 2 3
    10 19 11 5 5
     
    ①劉松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2007,第2頁
    第四章 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發展現狀中難點及存在的問題
    4.1教學語言方面
    一般來說,華文教育性質分為母語教學和外語教學,是第一語言教學和第二語言教 學。華文教育的最好教學語言當然是漢語,其次因印尼語是母語,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 可方便漢語學習者順利理解相關知識,從而出現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學情況。據調查表明, 可分為漢語、英語、印尼語以及印尼語和英語共用四種情況,其中大部分漢語教師選擇 使用漢語和印尼語來教學,甚至有因漢語教師的出身而出現漢語方言的教學情況。不同 的教學語言對漢語學習者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甚至是錯誤的理解。下面是調查結果:
    表.15.使用教學語言
    年齡 漢語 印尼語 英語 印尼語和英 語 都有使用
    <20歲 1 2 2 1 0
    21-35 歲 0 5 2 2 0
    36-50 歲 0 7 3 4 0
    2 50歲 10 6 0 0 0
     
    4.2 傳統與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方面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華文教師能夠以現代教育技術去進行華文教學,如: 通過音頻或視頻方式傳達漢語知識,提高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興趣;能夠學會計算機運 用,不僅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提高課堂效率。傳統教學法在黑板上花了很 多時間,與多媒體教學法相比有很多教學缺陷。使用多媒體進行漢語教學的的情況如下:
    表.16.使用多媒體漢語教學
    年齡 經常使用 很少使用 不使用
    <20歲 0 0 0
    21-35 歲 5 2 0
    36-50 歲 0 4 15
    2 50歲 2 0 17
     
    調查結果顯示,75%的楠榜省漢語學習者希望自己的漢語教師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漢語 教學;而80%的楠榜省漢語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進行漢語教學。
    4.3使用漢語教材方面
    印尼自編的漢語教材很少,按照印尼教育部的規定,進行漢語教學的教師們可以自 行選擇和編寫教材內容。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現在楠榜省漢語教師使用的印尼國內編寫 的教材是:Fransisca Selvia,Sari Mega Ayu《Mudah Belajar Mandarin-學漢語很容 易》Yudistira出版社,2007。尤其是在楠榜省,中國大陸編寫的教材很難找。所以大 部分漢語教師們都是自己找辦法給學生復印或打印漢語教材。 參考的中國大陸編寫的漢語教材是:
    1•北京中國語言文化學校《漢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
    2•李曉琪《快樂漢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康玉華,萊恩平《漢語會話301句》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2005 只有一些楠榜省省辦漢語課的學校自己編寫教材,但還是基于各種中國大陸的漢語教 材。而教材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需要根據學習者的水平仔細選擇適合教 材,以及決定不同學生預期可達到的學習目標。
    楠榜省有四幾種不同使用的漢語教材,楠榜省各個單位使用的漢教材也不一樣。就 說楠榜省沒有統一的使用漢語教材,另外是國內使用的漢語教材也不符合楠榜省的需 求。
    4.4楠榜省華文教師教學質量方面
    課堂組成部分是教師、學生和教學任務。實地觀察楠榜省的教師的數量及年齡,基本 都在45 歲以上,且女性居多。年紀大的漢語教師的華文教育能力、漢語水平以及教師性 格也影響著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態度。例如:講課時氣氛緊張,無幽默感,只是一味的 講課,沒有年輕教師教學的生動,導致教師和學習者關系不融洽,互動性不強,進而影 響學生的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楠榜省現有的華文教師學歷有限,很少是從大學漢語專業或是 漢語師范學校畢業的。很多年紀大的漢語教師沒有學過漢語拼音方案及語法學,更沒有 學過漢語教育理論、漢語教學法和心理學,沒有系統的教學方法。根據實地觀察,許多 楠榜省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寫錯字,并且漢語拼音的調號也沒調對,不關心 學生的學習效果,傳授給學習者錯誤的漢語知識。
    相對而言,楠榜省年輕的華文教師有較高的學歷,受過專業漢語教育,能熟練掌握 現代教學工具,能熟練說普通話或者漢語水平考試達到五級。但年輕的華文教師的漢 語教學經驗相對不足,教學水平深度不夠,需要年紀大的華文教師的指導以提高教學 水平。
    第五章 針對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的對策研究
    5.1建立漢語學院提高楠榜省華文教育的研究水平
    楠榜省沒有專業的漢語高校,如果選擇去外地進修,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導致很少華文教師愿意繼續進修以提高自身的漢語水平;并且楠榜省出生的人較為保 守,有自己的驕傲,很少會愿意去別的地方學習或工作。長此以往,將導致楠榜省的華 文教育水平較低,華文教師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學習者無法接受專業的華文教學,其漢 語口語與書寫能力無法提升。
    由此可見,筆者認為楠榜省需要建立漢語學院,原因是:第一,漢語學院可作為漢 語的研究中心;第二,可提高楠榜省漢語教育水平和質量;第三,為了增加楠榜省的年 輕華文教師,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華文教師行列以及提高學習者的漢語水平。這三個原 因表明了建立漢語學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2加強中、印尼文化合作關系,培養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自從中國加入經貿合作,去印尼投資的中國投資者越來越多,使印尼學習漢語的人 數逐年增長,不只是華人,印尼本土民族學習漢語的比例也在增長。為了保持中、印尼 兩國之間的良好的經濟合作,印尼必須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開設漢語課并培養漢語教 師的教學能力。
    據印尼政府的教育系統規章2002年20號,印尼各省可自隨各省需要并自由地選擇 教育形式。2004年起,楠榜省開始開展漢語課程,并設為選修課,每周只有1-2節課, 每1節課45分鐘。國家教育部門至今只安排了高中學校的漢語教學大綱,其他教育部 門只靠本校自由地安排的漢語教學大綱和其他支持漢語教學的需求。
    為了楠榜省漢語教學的長遠發展,希望政府加強中、印尼之間的文化合作交流,例 如:舉辦專業漢語水平考試,開展漢語教師培訓班等。目前楠榜省沒有專業的漢語水平 考試,學習者或教師們必須去雅加達才能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導致需花大量時間而不想 去參加考試的情況。近年來,楠榜省已經開展了漢語教師培訓班,但是因為無專業人士 去管理和負責,導致沒有繼續開展漢語教師培訓班。而漢語教師培訓班是培養提高漢語 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5.3加強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制度
    實地觀察楠榜省華文教育制度,可以了解楠榜省的華文教育是印尼華人社會的重要 環節。楠榜省華文教育需要建立標準的教育制度,以推動華文教育更好的發展,如建立 起草推廣漢語的委員會或建立起草漢語教案的委員會等。
    創造良好漢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是為了加強學習者對漢語語言的理解及掌握,可通過 完善楠榜省華文教育制度以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每一個華文教師需要了解學習者的 學習目標并幫助實現其目標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例如:適合的教材、合理的 教學時間和教學手段;多使用漢語為教學語言的方式,以提高楠榜省辦漢語教學的教學 質量水平。
    從當前楠榜省華文教育制度情況來看,目前至少有7個開辦漢語補習班的單位,其 中有一家漢語補習班的漢語教學質量很好,深受學生的歡迎,有很多學生。研究其原因 在于它對漢語教學有著不同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并且該單位要求每一個老師或者學生必 須使用漢語作為唯一的交流工具。因此,筆者建議加強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制度管理,提 倡開辦高質量的漢語教學補習班;同時在學校方面,也需提高辦漢語課的教學硬件,如: 招聘漢語老師的條件、編寫合適漢語教材、按照學生的漢語水平決定教學過程等。
    5.4增加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及組織課外活動
    良好的教材內容對學習漢語很有影響。根據對楠榜省的漢語教材的問卷調查,目前 漢語教材的內容根本不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生學習了太多生詞,但在現實生活中很 少用到,不僅浪費他們學習時間并且沒有多大的學習效果,導致學生就不想學習漢語了。 針對這些問題,教材編寫應該多注重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從研究中發現,印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有感興趣,教學材料可以適當增加介 紹中國相關文化內容,或者介紹分析中國文化與印尼文化之間的差異等內容,以增強 學生對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學校和各個單位也需要確定學生對學習漢語的目標,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任務, 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掌握漢語技能和漢語學習的目標。假如學生對某個漢語學 習任務很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努力完成該學習漢語的任務。漢語學習任務也可以多舉 辦一些漢語教學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漢語演講比賽、漢語晚會等,可以鼓勵學生努力 地學習漢語。
    另外,從中印雙方的華文教育方面的合作,主要的合作內容應該是加強對印尼楠榜 省的實際情況的調查及研究。從楠榜省實際情況出發開始編寫符合楠榜省社會發展的漢 語教材。同時也提高及培養楠榜省漢語教師的編寫教材能力。增加楠榜省自編寫漢語教 材的數量并提高楠榜省自編寫漢語教材的質量。
    5.5 加強教師對教學方法與漢語教學技術的重視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使學生興趣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提高楠榜省學習者對學習 漢語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筆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通過這些方法能夠進行更 好的漢語教學并對楠榜省的漢語教學帶來新的改變。第一是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讓教 師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更清秀。第二是加強教師的創新精神 的教學方法,并在漢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與發現新的漢語教學方法。以及激勵漢語 學習者努力和認真學習漢語。比如:周一,老師通過視頻來解釋漢語課文,周二,老師 通過圖片來反復解釋上節課的課文。第三是加強漢語教師對使用漢語教學技術的重視。 比如:進行使用電腦打漢字,做簡單的漢語教學PPT等。第四加強漢語教師的講解課, 比如:講解新課的新生詞時設計了一個語言環境,并利用所學生周圍的事物所以學生更 容易明白講解新生詞的意思。
    5.6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學習壓力
    為了營造良好的漢語課堂氣氛,教師也需要考慮好用詞來講解課。教師可以穿插一 些相關有興趣的話題并要幽默用詞,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緊張心情和難度壓力。另 外是在進行漢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非常大的影響。如:學生更喜歡自己的老師 說:“好”或“非常好”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
    另外,為了漢語教師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漢語教師得按照標準的編寫教案進行 漢語教學,這樣才能把漢語教師使用詞來講解課有決定的范圍。通過6個月的實習時間 筆者認為講課的時候要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更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可說教 師必須加強自己的課堂管理及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能力,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學 習壓力。
    楠榜省華文教育目前在緩慢地前進式發展,據楠榜省華文教育現狀,包括楠榜省華 文教師和學習者的基本狀況來看,華文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缺乏社會尊敬,而且 經濟地位也低,致使楠榜省華文教育仍然沒有發展起來。
    從楠榜省華文教師的基本情況u來看:年齡臨近退休;2.使用的漢語教材很少;3.
    華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限,影響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從學習者來看,楠榜省學習者對學習漢語有兩個重要的目標: 1. 很多學生學習漢語 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課程。2.父母的要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漢語,對父母來說, 漢語不僅僅是一個交流工具,而且是華人身份的一個文化象征。
    針對印尼楠榜省華文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漢語教學策略:第一,建立漢語學院, 提高華文教育的研究水平;第二,加強中、印尼文化合作關系,培養漢語教師的教學能 力;第三,加強楠榜省的華文教育制度;第四,增加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及組織課外活 動。 第五,加強教師對教學方法與漢語教學技術的重視,第六,消除學習者對學習漢 語的學習壓力。
    由于篇幅、時間和筆者人力的原因,暫時提出以上問題和觀點,為楠榜省華文教育 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后續有待于將來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南淮•印尼華人文化認同與漢語學習動機-—以楠榜省為例.[D] •漢語國際教育暨 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2]樊瑩•印尼中小學本土華文教師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一-以楠榜省為例.[D].漢語 國際教育 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郭熙•華文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荷屬東印度華僑教育鑒J].荷屬華僑學務總會,1928年5月版.
    [5]黃昆章•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7.
    [6]賈益民•印尼華文教育的幾個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7]廖建裕•現階段的印尼華族研究[M].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8.
    [8]林寶聊•漢語與中國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9]劉松浩•第二語言習得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2007.
    [10]劉珣.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編輯部.語言學習理 論研究[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11]彭俊•華文教學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4.
    [12]趙金銘•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文化概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9
    [13]宗世海、李靜.印尼華文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 報2004.
    [14]Ang, I. On Not Speaking Chinese, Living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M]. London: Routledge,2001.
    [15]Coppel, C. A. Chinese Indonesians :Remembering, Distorting, Forgetting. (L. a. Pausacker, Ed.),2005.
    [16]Coppel, C. A. Studying Ethnic Chinese In Indonesia. [M]. Singapore: Singapore Society of Asian,2002.
    [17]Kebudayaan, D. P.[M]. Sejarah Daerah Lampung. Bandar Lampung: Bag.Proyek Pengkajian dan Pembinaan Nilai-nilai Budaya Lampung, (1997/1998).
    [18]Meredith D, Joyce P. Gall & Walter R. Borg. Educational Research. [M]. USA: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7.
    [19]Subana, M. dkk. Dasar-Dasar Penelitian Ilmiah. [M]. Bandung : Pustaka Setia,2005.
    [20]Sukardi. Metodologi Penelitian Pendidikan. [M]. Jakarta : PT. Bumi Aksara,2005.
    Zuriah, Nurul. Metodologi Penelitian Sosial dan Pendidikan. [M]. Jakarta : PT. Bumi Aksara,2005.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deyu/6570.html

    上一篇:菲律賓多元文化背量金姓文教育研究 ——以密三密斯光華中學為例

    下一篇:晚清南通士子與印尼華文教育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