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前言 4
1.1選題依據 4
1.2研究意義 5
2文獻綜述 6
2.1教育理念的研究 6
2.2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 7
2.3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 8
2.4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研究的發展趨勢 11
2.5綜述與評價 12
3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3
3.1研究對象 13
3.2研究方法 13
3.2.1文獻資料法 13
3.2.2邏輯分析法 14
3.2.3對比研究法 14
4研究結果與分析 14
4.1相關概念界定 14
4.1.1理念 14
4.1.2教育理念 15
4.1.3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16
4.2近四十年中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16
4.2.1全面發展教育理念 17
4.2.2素質教育理念 18
4.2.3終身教育理念 19
4.2.4健康快樂教育理念 20
4.2.5生活化教育理念 21
4.3近四十年英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23
4.3.1個性化教育理念 23
4.3.2自然主義教育理念 24
4.3.3游戲化教育理念 25
4.3.4全納教育理念 25
4.3.5整體性體育教育理念 26
4.3.6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 27
4.4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比較分析 29
4.4.1價值層面的比較分析 30
4.4.2方法層面的比較分析 32
4.5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的啟示 35
4.5.1強調幼兒體育教育對幼兒其他領域發展的貢獻,注重各領域內容整合 ..35
4.5.2增加量化思維方式的使用,科學規劃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率、強度 .36
4.5.3借鑒游戲化的教育手段,增強幼兒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娛樂性 36
4.5.4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環境氛圍的創設,增加幼兒戶外運動機會 37
4.5.5充分考慮不同個體的需求及差異,增強幼兒在幼兒體育教育中的主體性 .37
5結論與建議 38
5.1結論 38
5.2建議 39
5.2.1改變社會對于體育的觀念 39
5.2.2改革教育制度 39
5.2.3加強對幼兒體育教育本土問題的研究和加快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 39
致謝 41
參考文獻 42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46
1前言
1.1選題依據
自 2014 年以來,體育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在 短期內頒布了一系列的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政策、發展發展規劃,如《國務院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 案》、《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 年)》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等等。政府層面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從單 一的體育部門至相關各個系統,從中央至地方,從全局到各個體育運動項目, 不斷出臺詳細政策、意見、方案,推動體育,推動健康事業的發展。長期從事 體育工作的人群和金融界人士看到了國家推動體育發展的有力信號,在中國經 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大量的社會資本開始涌入體育行業。 而 2022 年冬奧會將在中國舉辦也給中國體育事業未來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體 育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雖然近四年我國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飛躍,國家有意 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方向發展,但是無論在參與人數還是身體素 質整體水平還是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青少年、兒童群體中身體素 質、體育活動參與狀況及競技水平差異非常大。青少年近視比例逐年升高,肥 胖比重的居高不下,習慣久坐的生活方式和宅文化流行,以及對男子的審美傾 向偏向女性特質,競技成績與國外同齡兒童相比落后等,與國外同年齡幼兒相 比我國幼兒身體素質、競技能力被遠遠甩在后面。
良好的幼兒體育教育有助于改變這一現狀,因為孩子可以從小建立熱愛體 育的情感,培養一定的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使其終身受益,還可以培育 體育人口和消費習慣,補充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可以說,幼兒體育對于體育事 業與體育產業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這對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體育 強國、健康中國的實現,體育產業的騰飛都具有重大意義。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身體、心理和情感發展的快速 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兒階段的體育教育會對孩子當下和未來的人生產生 很大的影響。因此,幼兒體育教育值得特別關注。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是 幼兒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礎性研究。現階段中國在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上并 無整體的研究,只有單獨某個方面的理念與實踐的研究,也沒有對中英兩國幼兒 體育教育理念的比較研究。而英國是現代體育的起源地,是體育教育最為發達 的國家之一,其他西方國家都有受到英國體育教育的影響。英國已有幼兒體育 教育課程的實施標準和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頒布了多項政策文件,且英國 的教育現階段十分注重教育質量和文化的傳承,這與中國的教育理想不謀而合, 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在幼兒體育教育領域英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1978 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后,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秩序也迅速從文革的混亂狀態中得以恢復。1979 年全國教育科研會中才正式把 幼兒體育教育列為教育科研規劃的一部分 [ 石慧 , 梁冬 , 黎俊 . 學前體育發展研究綜述 [J]. 亞太教育 ,2015,22:2—3.],且近四十年來我國社會與教育狀況 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本文以 1978 年為時間節點,對近四十年中國的主 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進行梳理。由于比較分析的對象需要在同等條件下,且 英國傳統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當今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中仍占據主導地位, 從 20 世紀末期起,這些理念的內涵才發生較大變化,故對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 理念的分析也選擇同樣的時間起始點。
本文在對近四十年中英兩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 上,總結出還對當前中英兩國具有影響的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的理念,并分析 兩者異同,從而提出我國幼兒體育教育需改進的地方以及改進的方法,為幼兒 體育教育界中的教師、幼兒體育管理者和科研人員提供參考,進而推動幼兒體 育教育的研究和實踐。
1.2研究意義
本論文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理論價值是它可以拓寬我國幼兒 體育教育研究的視角,豐富幼兒體育理論的內容。現實意義則是研究得出的啟 示將有助于推動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我國幼兒體育政策制定提 供參考依據,還可以為我國幼兒體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思路,能促進 改善我國現階段青少年兒童體質狀況,改變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和提高體育活動 水平。
2文獻綜述
2.1教育理念的研究
教育理念的研究是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理論基礎的研究,教育理念研究的 文獻主要有直接以教育理念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或者是與教育理念概念混用的相 關概念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如“教學理念”、“教育觀念”、“教育原則”、“教育 方法”等,這些其實是由于“理念”的概念存在多種含義而導致的,這些混用 的相關概念也可被視為教育理念的外延。
教育理念的研究從內容來看分為實用性研究、歷史性研究和理論性的研究, 實用性研究是從實踐的角度對教育理念進行評價或者構建,主要是具體某一領 域某一理念的應用 [ 韓敏 . 教育理念的價值及其實現:[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山西大學 .2010],歷史性的研究則是綜述性的研究,涉及教育理念的發展歷 史、現狀、變化趨勢等內容。而理論性的研究則是對教育理念這個概念本身的 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如教育理念概念的定義、教育理念的分類、教育理念的價 值等等,如《簡論教育理念》中眭依凡從理清理念的概念開始,而后界定教育 理念的概念,還分析了教育理念的特點 [ 眭依凡 . 簡論教育理念 . 江西教育科研, 2000 ( 8 ): 6-9],《教育理念及通識教育理念》中谷永 新也是從理念的研究出發,而后探討了教育理念的內涵,并就通識教育理念進 行探析 [ 谷永新 . 教育理念及通識教育理念探析 . 黑龍江教育, 2005 , 620(11) : 7-9]。《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教育理念探析》韓延明教授對理念、教育理 念兩個概念的歷史演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對其進行了中西對比,還對衍生 的大學教育理念做了延伸的分析,他指出理念是一種觀念體系 [ 韓延明 . 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 . 教育研究, 2003 ( 9 ): 50-56],這類文獻對理 念的由來,理念的多重含義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從而引出教育理念的多重含義 及教育理念相關混用概念,并衍生出某一具體的教育理念。雖然學術界還沒有 對教育理念有統一的定論,卻已經在教育界被廣泛的使用 [ 韓敏 . 教育理念的價值及其實現:[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山西大學 .2010],在教育研究的論文 中有很多學者使用或研究了“教育理念”這一概念,因此從已有的研究已經足 以確定教育理念的內涵和外延。
2.2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
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既要符合幼兒教育的規律,也要符合體育的教育的規律, 是屬于教育理念在某一具體的教育領域或者教育對象中的運用研究,且在我國 很多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被包含在體育教育理念中,并未加以單獨區分,很多幼 兒體育教育理念也是從體育教育的理念遷移過來,因此體育教育理念的內容是 研究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研究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體育教育理念研究文獻主要研究的是學校體育教育理念,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對各體育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具體運用進行的研究,一類是體育教育 理念的綜述型的研究,綜述型的研究以教育部門或教育對象作為區分,再者是 僅僅某一個體育教育理念的綜述型研究。對各體育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具體 運用進行的研究主要是對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進行思考后提出某一體育教育理 念的價值,并就如何傳播或應用該體育教育理念進行分析,如郭文庭、張西平、 朱愷三位學者就體校進行體育教育時忽略人的主體性的教育問題,提出要在競 技體育教育中運用主體性教育理念,使后備人才學會學習,讓其更加適應社會 發展,還提出了一些在體制機制、教育觀念、教育模式上的構想 [ 郭文庭 , 張西平 , 朱愷 . 主體教育理念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 ,26(7) :23-26];如馬興勝、 王陽春兩位學者針對我國體育教育只重視階段性目標而忽略體育教育連續性和 學校之外的體育活動參與的問題,提出構建終身教育理念,從管理機構、法律 法規、保障機制、教育制度、社會組織、實施策略和監督與評價機制等方面進 行了研究和探討 [ 馬興勝 , 王陽春 . 構建我國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對策 .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 38 (3):96-99]。這類文章根據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育 實踐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體育教育理念,并對如何落實體育教育理念進行了研 究。
體育教育理念綜述型的研究有單個的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如李桂玲對“健 康第一”的體育教育理念概念的內涵、由來及對體育教育改革的影響進行了研 究 [ 李桂玲 .“ 健康第一 ” 教育理念與學校體育改革 . 體育學刊 2004 , 11 ( 6 ): 75-77] ,如馬勇學者對“以人為本 ” 的體育教育理念進行了研究 [ 馬勇,林長圣,陳建標等.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理念及其實現.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103-105] 。以教育部門或 教育對象作為區分進行的體育教育理念綜合的研究,多數研究是關于高校的體 育教育理念和中小學體育教育理念,專門研究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相對較少, 有的研究將幼兒的體育教育包括在兒童的體育教育當中。這類研究主要闡述體 育教育理念的實質與內涵、我國體育教育理念包含的內容或國外體育教育理念 的內容。如代剛對學校體育教育理念的演變進行了綜述性的研究,他指出了學 校體育教育理念的概念,他認為學校體育教育理念應當解決學校體育改革與發 展的問題,指導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航向,他還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我國體育教 育最初學習的是蘇聯的體育教育思想,偏重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傳授,“以體 為本”成為我國成立初期主要的體育教育理念,也是我國現在體育教育中存在 沒有以人為本問題的原因 [ 代剛.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理念變遷與思考.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4): 106-109]。高光在《高校體育教育三種教育理念與實踐關系的 研究》對“素質教育理念”、“終身體育教育理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這三 個在學校體育改革中發展起來的教育理念各自的內涵和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 張建平在《論體育教育理念的三個層次》中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對體 育教育理念進行區分,他指出宏觀的體育教育理念有:快樂體育教育理念、終 身體育教育理念、創意體育教育理念;中觀體育教育理念有:尊重學生體育地 位、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重視體育教育價值和突出教育民主精神;微觀的理念 則是教育目標、內容、模式、來源和評價等 [ 張建平. 論體育教育理念的三個層次.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2,28(5):57-59]。高風華、薛雨平兩位學者在《現 代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提出了體育教育理念發展的方向,即個性化和社會化 的體育教育理念、素質教育理念將會成為指導體育教育實踐主流 [ 高風華,薛雨平.現代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7(3):70-72]。
2.3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
現有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十分分散,專門研究幼兒體育教育的學者 和文獻較少。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有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研究,缺乏綜
述性的研究。
理論性的研究主要是對幼兒體育教育的理念的內涵、背景、發展、特點等 的研究。理論性的研究包括以教育家對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和哲學為理論依據的 研究和以幼兒教育者對幼兒體育教育現狀與問題的思考為理論依據的研究。
以教育家對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和哲學為理論依據的研究如黃貴在《張雪門 幼兒體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中系統研究了張雪門的幼兒體育的教育思想,張 雪門認為幼兒體育教育需要以生活為中心 [ 黃貴. 張雪門幼兒體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6):58-63];如宋生濤《陳鶴琴的課程思想對當 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一文介紹了陳鶴琴認為幼兒體育教育應關注幼兒的 健康和讓幼兒感到快樂,并對幼兒園的體育課程改革提出了建議 [ 宋生濤,陳鶴琴的課程思想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甘肅高師學報,2004,9(4):90-92];幼兒體育教 育思想更多的是分散在綜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當中,如邵偉德、李啟迪在《近 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一書中對夸美紐斯、洛克、盧梭、巴澤 多、裴斯泰洛奇、赫爾巴特、福祿貝爾、斯賓塞、詹姆斯、杜威、蒙臺梭利、 皮亞杰等國外教育家的體育教育觀念進行了分析,其中不乏幼兒體育教育的思 想觀念 [ 邵偉德,李啟迪. 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田景正、劉黎明就國內外教育的思想史進行了綜合研究,里面包含國 內外各教育家對幼兒體育教育的思想的論述 [ 田景正,劉黎明.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王焰.2016];易紅郡在《英國教育思想史》一 書按主義劃分英國各個時期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觀念,清晰地展現了英國教育 的發展脈絡,其中也包含了英國教育家對英國幼兒體育教育持有的觀念 [ 易紅郡. 英國教育思想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王焰.2017]。英國 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也是如此,有關幼兒體育教育的思想觀念涵蓋在綜 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如安斯加爾•艾倫(Ansgar Allen)在《Ideas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polictics from Plato to Dewey》中對柏拉圖至杜威時期的 教育理念進行探究中包括了這些思想家的幼兒體育教育觀念[ Ansgar Allen. Ideas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from Plato to Dewe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62:3, 355-357],如赫特(Hutt) 在《Play,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preschool》一書中提出游 戲、探索是英國5 歲以下幼兒體育領域學習的主要活動形式[ Hutt, S.J., Tyler, S., Hutt, C. and Christopherson, H. Play,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preschool, London: Routledge. 1989.]。
以幼兒教育者對幼兒體育教育現狀與問題的思考為理論依據的研究,這類 研究提出相應的教育理念解決存在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對素質教育理念和 幼兒體育教育結合的研究,在《從素質教育的視角談幼兒體育教育》一文中, 孫峭根據幼兒體育教育的意義、現狀,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提出一系列對 策 [ 孫峭. 從素質教育的視角談幼兒體育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5,10(5):9] [ 陳偉芳. 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學前教育研究,2002(5):55-56] ,如《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篇文章從健康教育領域出發,提出了 健康、快樂的教育理念,及理念具體如何實施的方法,包括體育設施場地的布 置、愉快的心理環境創設、衛生保健制度的建設和營養均衡膳食的提供等內容 22。如英國的伊麗莎白•馬斯登(Elizabeth Marsden)和凱莉•韋斯頓(Carrie Weston) 《在幼 兒教 育中 設置有 質量 的體育 教育 》(Locating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pedagogy)中提出應在幼兒體育教育中應用有質量的體育 教育理念,以解決英國幼兒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他們發現英國義務教育初 期兒童需求與當前體育教育理念之間的明顯不一致,傳統的體育教育理念如個 性化教育理念、游戲化教育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兒童的體育教育需求,需讓幼兒 具有高質量的體育教育,就要考慮身體素養,發展運動和運動游戲,重視享受 體育運動、體育運動的參與和建立自尊。為了使幼兒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有 必要開發一種包容的,整體的和與幼兒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 [ Elizabeth Marsden & Carrie Weston: Locating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pedagogy,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7,12:4, 383-398] [ Nollaig McEvilly, Martin Verheul, Matthew Atencio.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chools: practitioners' and children's engagement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discours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36(6),832-852]。又如 Nollaig McEvilly, Martin Verheul, Matthew Atencio 在 《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chools: practitioners' and children's engagement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discourses》 的文章中發現幼兒體育教育中,采用“體育教育(PE)”這樣的表達是有問題的, 應采用“健康(health)”或“游戲(play)”的表達,說明了新自由教育主義、 健康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地位,及幼兒作為個體對其健康負有責任,描述了構 建體育教育中幼兒主體的方式,發現教師從身體教育和整體性教育的角度定義 幼兒體育教育,且幼兒體育教育能規范幼兒的行為24。Julie Stirrup在《‘How do you feel? What is your heart doing?' ...‘It's jumping': the body and health in Early Years Educat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一文中提出了游戲是獲得幼 兒體育教育成功的主要手段,而不同的組織方式、課程結構、教育互動和活動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會影響幼兒與健康知識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是社會階層、 文化不平等的重構,而幼兒體育教育應避免這樣的不平等,從而引發全納教育 理念新的討論 [ Julie Stirrup.'How do you feel? What is your heart doing?' ... ‘It's jumping': the body and health in Early Years Educat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6,12,24]。
實用性的研究包括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與課程、項目、標準、教學相結合的 研究。如英國的米歇爾•科特爾(Michelle Cottle)和伊莉斯•亞歷山大(Elise Alexander)兩位學者撰寫的《幼兒教育的質量設置:政府、研究和實踐者的觀點》 (Quality in early years settings:gover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s) 一文中對幼兒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在課程中的運用進行了研究[ Michelle Cottle and Elise Alexander. Quality in early years settings:gover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s.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38, No. 4, August 2012, pp. 635-654]。如Kwon, Young-Ihm 在《Changing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England》一 文就幼兒教育的理念和幼兒教育課程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其中包含了幼兒體育 教育的理念和課程的相關內容[ Kwon, Young-Ihm Changing Curriculu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England. Early Childhood Reasearch & Practice: An Internet Journal on the Development, Care, and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2,4,2]。還如Sherborne在《Developmental movement for children》一書中針對現有幼兒體育教育不能滿足特殊需要的幼兒的健康發展, 從全納教育理念和整體性教育理念出發,設計了幼兒體育運動發展項目[ Sherborne, V. Developmental movement for children, London: Worth Publishing Ltd. 2001]。與幼 兒體育教育標準相結合的研究則是從各國的幼兒教育政策、幼兒教育指南中健 康領域的標準出發,研究幼兒體育教育的任務、幼兒體育的教育目標、幼兒體 育的教育原則和教育手段,如金秋君在《<指南>背景下幼兒體育活動的實踐與 思考》中從幼兒體育實踐的角度出發對幼兒體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則進行了 研究[ 金秋君. 《指南》背景下幼兒體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讀與寫雜志,2016,13(8):261]。與幼兒體育教學中一起進行的研究,如趙金龍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有關 體育教學的研究綜述》中對幼兒體育課程目標、幼兒體育教學模式、幼兒體育 課程教育方式、幼兒體育課程內容安排、幼兒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幼兒體 育考核與評價等內容進行了概況總結 [ 趙金龍. 學前教育專業中有關體育教學的研究綜述.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5,26(9):85-89]。這些實用性的研究將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與幼兒體育教育實踐相結合,注重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和促進幼兒體育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2.4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研究的發展趨勢
現在多學科的發展如生物學、人類學、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 研究已經對人身體的構成、行為的原由,腦部和心理作用的機制以及身心發育 的規律研究得越來越全面細致,讓教育者了解到幼兒的各項特點,以及幼兒時 期是人類腦部神經、軀干骨骼、肌肉和器官發育、智力發展、人格形成的關鍵 時期。在此階段除滿足幼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外,需要以多種教育形式與內 容促進幼兒腦部、身體和心理更好的發展,為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和融入社會打 下良好的基礎。根據現代多學科發展,教育專家學者會在幼兒階段的教育關注 幼兒智力、身體、心理、性格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各類天賦,力爭科學合理設 置幼兒的教育活動,達到不同的目標。
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幼兒進行體育運動是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手段。 如瑞士學者讓•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認為1歲半到2歲半,孩子對與外界的了解 都是通過她們的感覺器官,通過感覺與接觸獲得外界信息, 2 歲至 7 歲開始使用 和理解符號,學會說話,并開始有描述外界事物的意圖[ Elkind, David. 1968. “Giant in the nursery: Jean Piaget.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May 26.]。而現代興起的第二 代認知科學認為身體、大腦、和環境(文化)具有耦合關系,認為認知根植于 身體經驗,根植于身體動作的相互連接,根植于其他個體相互作用的生物系統, 概念結構源自感覺運動經驗和神經結構,認知來源于與身體直接聯系的感覺運 動中,在采取推理模式的基礎上形成抽象概念 [ 楊寧,莊弼. 第二代認知科學對幼兒運動教育的啟示.體育學刊,2015,22(6):59-63] 。從這些研究結果中可知從感 覺運動中獲得認知的重要性,且在幼兒時期是從感覺運動中獲得認知優于和先 于從符號中獲得認知,而認知能力高低是思維水平的體現,也是智力的體現, 對幼兒未來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而且有腦科學相關研究表明體育運動還能促 進人的智力細胞以多于生理機能細胞的速度發育,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也證實
體育運動能促進身心愉快、釋放壓力 [ 孫峭. 從素質教育的視角談幼兒體育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5,10(5):9] ,甚至對一些心理疾病有干預效果。
這些跨學科的研究證實幼兒體育運動的多項價值,除了改善身體素質,提 升身體的機能,體育運動還能促進智力的發育、心理的健康,培養社交能力和 創造力,推動了幼兒體育教育研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未來健康和身體素 質對人類會越來越重要,且對人類各項能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體育教育的價 值不容忽視,因此未來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將更好地與其他學科的研究成 果相結合,促進幼兒體育教育承擔更多的教育功能,并更好地平衡幼兒體育教 育與智育等其他領域間教育的關系。
2.5綜述與評價
通過文獻的搜集和分類整理,可以發現專門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較 少,多分布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當中,少有系統性和 綜合性的研究。無論是英國的還是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都是實用性 研究占比較大,關注本國幼兒體育發展中的問題,以期改變幼兒體育教育現狀 和促進幼兒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還在學習構建階段, 注重引入學習國外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但對其它國家的學習是片面和生硬的模 仿,缺乏深入細致地比較性研究和對國外教育理念是否適應我國幼兒體育教育 現狀的思考。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由來已久,但隨著社會發展,逐漸改革傳 統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并注重吸收歐美其他國家的教育 理念。整體來說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研究都將朝與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相結合 的方向發展,促進幼兒體育教育承擔更多的教育功能,并更好的平衡體育與智 育等其他領域教育間的關系。
3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3.1研究對象
近四十年中國與英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1978年-2018年)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百鏈云圖書館、谷 歌學術、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等數據庫檢索及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 館、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拉夫堡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長沙市圖書館、湖 南省圖書館的查閱,搜集有關近四十年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中、 英文相關文獻資料,主要有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的政策文件、教育思想家的教育 思想論述的書籍和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體育教育理念的學術研究文獻等,主要 采用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幼兒教育、學前教育、體育、幼兒體育、體育教 育、早期教育等關鍵詞對多個數據庫進行搜索學術論文;分類整理前人的研究 成果,了解國內外研究的現已有的研究成果。
3.2.2邏輯分析法
對檢索到的文獻和調查結果進行歸納概括并進行分析,尋找其內在的邏輯 關系,揭示出深層次差異的所在,以及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的教育理念對我國的 啟示。
3.2.3對比研究法
對中英兩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相似性和相異程度進行研究與判斷, 主要包括對幼兒體育教育的價值取向、關于師生關系、課程、教育活動的組織 的觀念的區別進行分析,探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相關概念界定
4.1.1理念
理念最初是一個哲學詞匯。蘇格拉底最早使用這一概念,他認為理念是心 中的一種思想,是一種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模型,具有永恒的特性,柏拉圖隨后 將“理念” 作為哲學中的術語來探討,他認為理念與“概念” 的意義相近,用 理念來命名感性事物,且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原,“理念” 與物質世界是對立的。 康德則強調“理念”是理性的,區分了“理念”、“理性概念”和“理智概念”, 反應了人的認識過程的不同階段:感性認識、知性認識、理性認識。黑格爾則 對理念進行了綜合的論述,認為理念是可變的,是某種預想的東西,是思維的 產物,理念是對事物進行符合規律的一種規定和與規律自身相結合的一種整體 的把握,是一種自在自為的真理。因此理念具有前瞻性、導向性、設計性、綜 合性、概括性,主觀性和客觀性有機統一。這些不同的哲學家對于理念有不同 的闡述,但同樣都將理念的對立物確定為物質世界,同時又是物質世界本身, 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現代的被廣泛使用的“理念” 繼承的是康德和黑格爾的論述,把“理念” 作為思維的產物,或思維產物和思維一同構成體系,比如解釋為“觀念”、“思 想”等,并強調對目標、原則和方法的認定和追求 [ 韓敏. 教育理念的價值及其實現:[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山西大學.2010]。
4.1.2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其實是哲學中理念這一概念在教育領域的延展,王冀生教授認為 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育的本質特征,是一種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思想,具有時 代特性,并能指導當前教育實踐的前進方向 [ 王冀生.現代大學教育理念.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1):31-34]。李萍教授提出的教育理念則是從 精神層面去定義的,她與王冀生教授一樣認為教育理念要反映教育的本質特點, 回答為什么辦教育的原因,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理想 [ 李萍,鐘明華. 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上海高教研究,1998(5):22-25]。韓延明教授對教育理念 進行了綜述性的研究,他從理念的研究出發,引出教育理念的概念,他認為教 育理念是在教育思想家的長期熏陶甚至是整個民族長期蘊蓄形成的教育價值取 向一種反映、體現和追求,教育理念是一種理想性的東西,具有持續性和穩定 性,在一定時期內對教育實踐起到指導和規范的作用 [ 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教育研究,2003(9):50-56]。王玉蘭則認為教育理念 是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想和應該是什么的一種表述,是教育者理解或想象的某種 好的教育,對“教育是什么”,“教育應該是什么”的判斷 [ 王玉蘭. 對教育理念的若干思考.現代教育科學,2002,164(12):21-22]。
上述教育家都提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本質,可以判斷教育理念 的被認可是教育思想的一種,是對教育本質的一種描述,但卻帶有教育的理想 和價值判斷,是在一個時代對一個民族的未來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判斷,且 是符合教育的規律的,并對教育實踐具有指明方向和規范的作用,且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時期教育理念不一致。
綜合以上理念和教育理念概念的相關論述,本文可以對教育理念進行總結, 教育理念是對教育的理性認識,是對教育進行理性思維活動的總結,是對教育 的本質的概括;教育理念表達的是一定時期對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期待, 具有導向性與前瞻性,具有教育者價值取向傾向,它回答什么是該理念持有者 心中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強調對教育方法、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的認定和追求; 教育理念是面向教育實踐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實踐規律,指導教育實踐,引 導教育實踐走向理想的境界。
4.1.3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本文更傾向于韓延明教授的理解與表達,故用韓延明教授對教育理念的定 義來界定幼兒體育教育的教育理念。韓延明教授對教育理念的定義是:教育理 念是人們對于教育現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理想 觀念和教育哲學的觀點,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 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與追求,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延續性和指向性的教育 認識、理念的觀念體系 [ 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教育研究,2003(9):50-56]。
故本文對對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定義是: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是人們對于幼 兒體育教育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理想觀念和教育哲學的觀 點,是幼兒體育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 價值取向與追求。
實質上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是在教育思想家的長期熏陶甚至是整個民族長期 蘊蓄形成的對幼兒體育教育價值取向一種反映、體現和追求,幼兒體育教育理 念是一種理想性的東西,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在一定時期內對幼兒體育教育 實踐起到指導和規范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的是近四十年對中英兩國幼兒體育 教育具有主要影響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這些理念是教育思想家和國家政策的 主要提倡的教育理念,體現的是近四十年中英兩國對幼兒體育教育價值的追求, 兩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想,以及對兩國的幼兒體育教育實踐進行的指導和規范, 這種指導和規范實質是幼兒體育教育方法的表達。
4.2近四十年中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近四十年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主要有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素質教育理念、 終身教育理念、健康教育理念、快樂教育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20 世紀 70 年 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占據主導位置并至今一直是中國幼兒 體育教育首倡的理念,而素質教育理念則是 80 年代中期開始由于應試教育的弊 端而興起, 90 年代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終身教育理念是 90 年代興起, 90 年代 末期和進入 21 世紀后成為國家主要提倡的教育理念。21 世紀開始,人們更加注 重健康和快樂,健康快樂教育理念開始展露,并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生活 化教育理念則是上世紀我國幼兒園教育資源匱乏下的產物,是適合我國幼兒體 育教育國情的教育理念,由于我國區域幼兒園教育資源不平衡、城鄉幼兒園教 育資源差異較大,和現有社會觀念的影響,該理念在現在仍有較大的影響和實 用價值。
4.2.1全面發展教育理念
全面發展教育理念指的是從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方位教育培養人才, 使人得到全面和諧發展,而不是只關注某一個領域或素質成長的教育理念。該 理念認為體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是排在優先位置的教育目標,在 幼兒教育中占據第一位,指導幼兒教育實踐,并將體育教育與其他領域教育內
容融合,使幼兒獲得全面協調發展。
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在近代興起。最初便是向英國的體育教育學習,當時 在英國學校中體育教育排在首位,智育排在最末,梁啟超、嚴復都提出要向英 國學校教育學習,強調身體鍛煉和教育,這與當時被西方人譏諷為“病夫”有 很大關系;王國維則在將體育教育與人格教育相聯系起來,明確提出培養完全 人格和四育并重教育主張;由此,體育教育也被與培養健全人格聯系起來成為 體育教育的重要功能;蔡元培闡述了五育并舉,即體育、智育、德育、美育、 世界觀的教育,他認為腦力是取得智力成果的重要基礎,而身體強壯才不腦力 衰弱[ 張斌賢,樓世洲.當代中國教育學術思想研究(1949-200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趙劍英.2011:23-25]。這是近代向西方學習體育教育的成果,新中國成立后,則轉向學習蘇聯 的體育教育體系,而馬克思對于人的全面性的論述也為全面發展教育理念提供 了理論依據 [ 代剛.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理念變遷與思考.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4): 106-109],毛澤東也提出人要全面發展,因此,在此后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全 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成為指導教育的第一準則,并在我國的幼兒教育政策中不斷 得到體現。在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的政策《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 出要以“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展為核心。
但這一理念的提出最初更多的是基于近代中國受到外來侵入的社會背景下, 基于軍事、民族發展的目的。1978 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對各類人才都產生了極大的需求,需要人具備良好的品德、智力和身體素質。 1992年市場經濟改革后,尤其是進入 21世紀后,全球化進程加快,全面發展教 育理念更為盛行。
這一理念對中國幼兒體育發展起到興起和推動作用。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使一部分中國教育界人士意識到幼兒身體發育和教育的重要性,并置于重要地 位,指導和規范教育實踐。該教育理念在意識層面起到較大影響,強調的是幼 兒發展的全面性,使體育教育的地位提升,增加了幼兒體育運動的機會,使幼 兒教育的領域更為健全。但實際上,幼兒教育機構和從業者普遍沒有重視幼兒 的體育教育,仍以智育和德育為主,不過該理念為其他理念的產生做好了鋪墊, 并且使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得到蓬勃發展。
4.2.2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目標論,素質指的是人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品質特 征,且這種特征不僅是天生的,更加是后天可以培養塑造的。素質教育理念是 指教育應使人具備良好的身心狀態,和各種各樣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關注的 是提高教育的質量。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的素質教育理念指的是通過幼兒體育 教育提高幼兒身體方面的素質和運動能力水平,使幼兒具有健康的體魄和精神。
素質教育理念產生于教育實踐,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我國開始關注由應試教 育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廣泛討論素質和素質教育,到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 素質教育已成為人熟知的概念,并影響教育政策的制定 [ 張斌賢,樓世洲.當代中國教育學術思想研究(1949-200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趙劍英.2011:212]。而幼兒教育由于應試 教育帶來的影響,整個教育呈現小學化教育傾向,在智育方面遠遠超前于兒童 發展的規律,體育方面則遠遠落后于兒童發展的規律。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 下,許多學前教育學者將幼兒體育教育視為幼兒素質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領域, 關注兒童的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實際上 并沒有很好的運用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素質教育理念的下對素質和能力的評價 體系可視、可操作,給予了幼兒體育教育的方向,目標和手段方法,有利于將 幼兒體育教育目標落實,并改變小學化教育的傾向,并有利于促進幼兒運動能 力的發展。
身體素質是人關鍵的一項品質特征,并對其他素質也會造成影響,尤其是 對人的精神狀態具有較大的影響。這一點已在全面教育理念產生時被認同。同 時由于奧運會的影響,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強也是成功的一種表現,競技體育 的成功成為國力的象征。在 1995 年中國制定了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 在這兩項計劃的推動下,身體素質與能力成為國民的一項關鍵特征,從小被納 入考察,如果優秀便有機會成為為國爭光的一份子。在此理念影響下,各身體 器官、身體機能的各類指標、數據、體育成績作為評價身體素質的工具,達到 某種標準才算具有較強的體育能力或較好的素質。
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中對身體素質的和運動能力水平的要求體現為身體發 育、運動技能的掌握和動作發展的程度,如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 明確提出對身體姿態的要求、動作發展的目標,如平衡能力、動作協調能力、 靈敏度、力量和耐力等,但沒有制定量化的標準。因此在該理念影響下,幼兒 體育教育注重運動知識和動作技能的學習和訓練,以期在后天身體素質得到改 造提升,以期孩子在未來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康的精神。這些動作技能的掌握 作為評價幼兒身體素質的主要方法。因此,中國幼兒體育教育將運動知識、動 作技能的學習訓練作為幼兒體育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技能的學習,運動技能 的訓練達到各種課程目標和要求。有一些幼兒園將課間操作為幼兒體育活動開 展的主要形式,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有的將體育當做一種特長,尤其是從小當 做體育苗子培養的幼兒,教育者重視使用測試、比賽、節目展示的手段,用于 檢驗成果。
但這種理念的幼兒體育教育的課程觀是偏向于知識技能學習訓練的,教師 占據主導地位,幼兒體育教育是按集體活動方式,統一的課程和活動安排,統 一的課程目標,評價的標準也是一致的,容易忽略兒童自身身心特點、個體間 發展的快慢,及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教育目標容易僵化,忽視運動習慣的培 養。但這些缺陷隨后在90 年代末期被逐漸認識到,并提出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 理念。
4.2.3終身教育理念
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的終身教育理念是指幼兒體育教育的目標應當著眼幼 兒長期的發展,應當多元化、科學化、人性化,重視幼兒對體育的興趣與習慣 培養,形成終身受益的運動能力基礎,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做好準備。
20世紀 90年代終身教育理念在我國深入發展,并在 1995 年終身教育確立 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將終身教育理念深入政策,立法,各級各類教育都貫 徹執行,并與素質教育理念相結合 [ 李斌 徐波峰.國際教育新理念. 福建教育出版社:黃旭,2015:51-53]。這一教育理念使得教育的階段不再局限在 國民教育體系中而是貫穿人的一生,打破了現行教育制度的時期界限,因此人 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認識也就發生了變化,對于嬰幼兒時期教育不再僅僅視為 小學教育入學前的準備和更為早期階段的托管照顧,而是作為人生最早的開端 與基礎。幼兒的教育不能為了未來不確定的成功而揠苗助長,幼兒教育階段有 其獨特的教育價值,為人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需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 待。
在此理念下,身體素質更被教育者重視,幼兒體育教育關注更為長遠的目 標,并在幼兒體育課程、活動的設計中注重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對運動 項目的興趣,學習到終身受益的體育技能,以達到培養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的 目的,不僅使幼兒打下一定運動能力基礎,有能力參與今后的體育運動生活并 且為形成體育鍛煉的愛好做好鋪墊。
這一理念在 90 年代后被廣泛提倡,使幼兒體育教育的基礎地位進一步提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僅關注幼兒智力發展的現狀,并對體育課程活動的 設計觀念和教育目標的觀念產生了變革式的影響,在幼兒體育教育階段更為重 視興趣與習慣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這是我國幼兒體 育教育理念上一大突破。
4.2.4健康快樂教育理念
健康快樂教育理念是指幼兒體育教育的宗旨是使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健 康具體表現在人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身體的健康主要是指身體 發育狀況、運動能力符合生長規律,身體形態正常,心理健康主要指的是幼兒 應擁有積極、愉快的情緒及樂觀的態度,而社會適應就是要求幼兒學會如何在 集體中生活與群體中的人和諧相處。而快樂則是指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方面。
我國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通過對兒童心理的長期觀察和實驗研究,認為“兒 童生來就是好動的”,他認為幼稚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兒童養成強健的身體, 而幼兒園最重要的課程是怎樣能使兒童多做游戲、多活動身體,并且使嬌嫩的 心靈多得到快樂 [ 宋生濤,陳鶴琴的課程思想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甘肅高師學報,2004,9(4):90-92]。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帶來巨大的啟發意義,并 得到中國幼兒教育界的廣泛認同。在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最為 迅速的時期,此時形成積極樂觀態度十分重要,而且由于終身教育理念的影響, 幼兒體育教育還需要為形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興 趣與愛好就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快樂在于幼兒體育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 要,另外健康作為一項身體資本的觀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的推進 也加重了幼兒體育教育對健康的關注。健康已被社會認為是人的一項重要的資 本。
健康快樂教育理念影響的是對幼兒體育教育活動的要求的觀念和幼兒體育 的教育目標的觀念,使教育目標從重視動作技能發展變為關注兒童達到健康、 快樂的狀態,關注幼兒身體發育狀況、身體形態是否在相應年齡范圍內,運動 能力發展是否處在正常的年齡范圍內,重視教育過程中科學的運動知識學習和 幼兒營養的補充,并強調幼兒體育活動的娛樂性、適宜性。在體育活動、體育 課程的設計上都突出樂趣這一元素,并不斷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開始重視游 戲化教學。由于這一理念更為注重幼兒體育教育中幼兒的心理感受,幼兒主體 地位開始凸顯,開始注重幼兒個性化的需求,盡管教師仍然是幼兒體育教育的 主導者。該理念還暗含了幼兒體育教育對安全的需求,由于幼兒的各個器官還 非常嬌嫩,發育還未完全,在進行體育教育對活動強度和運動環境都應注意安 全性,以免兒童運動過度和受到傷害。
這一理念使幼兒體育教育形式更為多樣化,內容多元化,娛樂性和趣味性 增強。雖然這一理念受到教育者、家長、兒童的歡迎,但是因為過于注重幼兒 體育教育的娛樂性,而且健康的定義過于寬泛,對于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 率、強度沒有科學的規劃或達不到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發展的要求。
4.2.5生活化教育理念
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指的是幼兒的身體鍛煉要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幼 兒體育教育應當制定生活化的運動目標。幼兒體育活動的基本動作有:走、跑、 跳、跨、鉆、蹲、攀爬、投擲、搬運等,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鍛煉這些基本動 作,鍛煉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操縱能力、靈敏性、耐力、速度等,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們多活動,在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時候獲得并鍛煉這些 動作技能和運動能力。
這一教育理念對體育活動的形式的理解與其他理念有較大不同,這一理念 將許多非正式的體育鍛煉的運動納入幼兒的日常體育活動中來,并給幼兒設計 生活化的運動內容和形式。這些非正式的體育鍛煉有: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活動 如走路、外出時以步代車、走樓梯而非電梯、做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課間課 后游戲、比賽,如傳統的游戲捉迷藏、瞎子摸魚、丟沙包、跳皮筋等;玩一些 運動項目的器材,如騎自行車、滑板、輪滑、球等;還有其他游玩活動如爬山、 奔跑、散步等。
中國對于體育運動與日常生活的相結合的思想古已有之,但古代沒有體育 運動的概念,而是視為生活中運用的各種技能,其實西方的體育運動也是脫胎 于生活技能。中國古代孔子對于君子六藝中的射箭和駕車的教育就是視為生活 技能教育。到近現代后,陶行知提出“生活及教育”以及“教學做合一”的教 育思想,張雪門將生活化教育理念應用于幼兒體育教育實踐,選擇具有本地特 色的體育器械,如果缺乏器械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 境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體育器械,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 生活技能,整個體育活動體系在生活中構建 [ 黃貴. 張雪門幼兒體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6):58-63]。因此,該理念下,也重視和推動 了體育器械設施的建設。
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兒體育活動設計可以不受運動場所和運動器材的限 制,隨時隨地,任何物品都可以使幼兒體育活動的發生成為可能,可以更全面 的鍛煉各項運動技能,可以延長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間、范圍,可以激發教師和 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熱情。而因為這種理念下體育活動 不受場地器材限制且強度較小,十分適合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但是生活化教 育理念的弊端也很明顯,因為在此理念下,幼兒體育活動全由幼兒自己掌控, 缺乏組織和指導,幼兒體育鍛煉的時間長度沒法控制和強度較小,容易造成幼 兒運動能力發展層次不一,不能形成正式的體育運動習慣。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近四十年是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學習構建階段, 社會飛速變革與發展,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也在迅速革新變化。幼兒體育教育理 念的發展與變化,顯示出我國對體育教育于幼兒的價值的認識不斷深刻,不斷 通過新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令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的地位得到提升,推動幼兒體 育教育實踐的發展。
4.3 近四十年英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近四十年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主要有個性化教育理念、自然主義教育理 念、游戲化教育理念、全納教育理念、整體性教育理念、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 念。20 世紀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個性化教育理念、自然主義教育理念和游戲化 教育理念是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的主要教育理念,這三者也是英國幼兒體育教育 的傳統教育理念,并一直影響至今,在英國幼兒體育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這 是與英國的教育哲學分不開的。由于認知科學的發展,20 世紀 90 年代整體性體 育教育理念興起。同時期,由于移民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影響,英國的社會呈多 元化發展和各類人權運動興起,全納教育理念嶄露頭角,并在英國幼兒體育的 教育中具有越發重要的地位。在進入21 世紀后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占據上風, 較傳統教育理念有較大改變,更關注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
4.3.1個性化教育理念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的個性化教育理念指的是教育者應當以在體育教 育中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在設計幼兒體育活動時注重兒童的需 求、興趣,激發他們自己進行體育運動,探索和操縱他們的環境,獲得運動的 知識和能力,而不施加過多的干預。這是一種對幼兒體育活動和課程的指導思 想和對教師進行體育教育的原則和要求。
英國的教育者認為兒童天生好奇,對活動和環境探索有強大的動力,能獨 立、自發的學習,并且認為通過探索和操縱他們的環境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且 幼兒間存在差異,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和方式對待。個性化教育理念在英國的歷 史由來已久,是影響英國幼兒教育的傳統教育理念。這一理念來自于西方哲學 家和教育學家如杜威、蒙特梭利、皮亞杰、蘇珊•艾薩克斯等的判斷。他們認為 教師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個專家或者權威,卻是作為一個建議者和激 勵者。福祿貝爾、蒙特梭利和杜威都提到過不能干預打擾幼兒的探索,杜威指 出教師不是被動學習的指導員和比賽中的裁判,蒙特梭利強調,兒童必須遵循 自己內心,而不是被環境強加太多的限制和阻礙 [ Kwon, Young-Ihm Changing Curriculu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England. Early Childhood Reasearch & Practice: An Internet Journal on the Development, Care, and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2,4,2]。雖然他們并不是全來自于英 國,但是這些對兒童的看法對整個早期教育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表明 英國與整個西方文化緊密關聯,關于早期教育的理論和思想相互傳播。
這一理念在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此理念下,英國幼 兒體育教育的活動與課程以幼兒為中心,通過自己對環境的操縱、探索獲取體 育知識、培養技能,教師對每個個體身體素質和動作發展差異給予尊重,重視 創造力的培養。教師只需在教育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教師與兒童發展 的是平等的友誼關系,在幼兒體育活動中充當關鍵角色,起到激發、引導和情 感上陪伴的作用。英國的教育者認為這樣將使幼兒的學習效果更好。同時,教 師在一旁觀察思考幼兒的學習探索過程,以便更好的策劃有效的教育實踐。因 此,教師在設計幼兒體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器材、場 地實施,注重教學環境和氛圍的創設,以激發他們自發的去探索和體驗。
雖然后來由于對于教育質量的考慮,在幼兒體育教育中教師加大了對幼兒 引導、支持,適當的加以干預,但還是以幼兒為中心,教師充分尊重作為一個 獨立個體的幼兒,并充分考慮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激發他們自己參與體育活動 的主動性、積極性。
4.3.2自然主義教育理念
自然主義教育理念指的是幼兒每天需要在戶外活動一定的時間,使幼兒親 近自然,遵從天性。這是英國對幼兒體育教育的場所、設施和環境的要求。自 然狀態下,沒有太多的人為因素,會更有利于幼兒自身的發展。
戶外活動不僅僅指的是幼兒園內和城市內的戶外環境,更重要的是要在自 然環境中活動。讓孩子不僅呼吸新鮮的空氣,釋放天性,回歸自然,英國的幼 兒教育指南中明確提出通過幼兒體育教育讓幼兒學習處理應對不同的環境空間, 能處理不同高度和表面的地面,安全的越過空間,并學會有效的運用各種運動 裝備,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 Development matters in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EYFS)(2012)]。該理念強調幼兒體育活動的場所,重視幼兒體 育教育的環境,鼓勵戶外運動,并反對功利性的教育目的。
這一教育理念源于城市化的發展使幼兒與自然環境距離越來越遠,在工業 化背景下人被異化,教育十分功利。這一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由麥克米倫最早踐 行,極大地影響了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實踐。麥克米倫姐妹在城市內教育兒童 時發現幼兒身體發展和智力發展受到了影響,在她們建立了英國第一間“開放空 間”的保育學校后,她們發現兒童對于空間和身體運動機會的需求,以增強他 們的學習和幸福感 [ McMillan,M. The nursery school (London, Dent),1930]。現在各種各樣戶外活動形式在英國開展的如火如荼,如戶 外探險、田野旅行等,還有專門森林學校,在林地環境中開展各式體育學習活 動。
4.3.3游戲化教育理念
游戲化教育理念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體育教育活動,達到使幼兒 身心愉悅,保持對體育的興趣和參與度的教育目標。這是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的 主要教育手段和課程的主要設置方式。
許多教育理論都同意在早期教育階段游戲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早期在 個性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認為兒童自發、天生有動力去探索、經歷,因此由 兒童自己選擇要進行的活動、學習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并且通過游戲的方式 能更好的學習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羅素、福祿貝爾、歐文、麥克米 倫和艾薩克斯都對游戲的作用進行了論述。此時自由的游戲是兒童進行體育活 動的主要形式。受艾薩克斯的經驗主義理論的影響,英國的教育者認為幼兒應 從經歷中學習,為幼兒提供積極的運動體驗成為幼兒體育教育的任務。研究發 現愉快應該是影響體育課程、體育活動的參與和繼續參與的可能性的一個重要 因素 [ Carroll, B. & Loumidis, J. 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enjoy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outside school,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2001, 7(1), 24-41.]。因此英國教育者認為游戲建立幼兒體育學習的經驗,且幼兒體育活動應 該是愉快的,興趣導向的。
但自由的游戲形式有非常明顯的弊端,幼兒的體育活動經常是重復的,缺 乏挑戰的,沒有對認知發展起到最大的教育作用,幼兒很難堅持完成任務,幼 兒與老師間的溝通較少,因此到上世紀末進入本世紀后,幼兒體育游戲的形式向 結構化、有規則、有組織的游戲設置轉變,加強教師的引導,對活動內容的設 計。
4.3.4全納教育理念
全納教育理念并不是英國最先提出來的,它最開始是聯合國為促進特殊群 體的教育提出的理念,使教育能容納所有的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 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 教育理念。
但在現在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中,不僅僅是將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包括進來, 全納教育理念有更廣闊的教育群體。體育知識有一種“圈內人才懂”的特性, 在幼兒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容易關注在運動中表現優異的群體,他們更容易、更 有信心、更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而其他幼兒不自覺的就遭到排斥,這樣幼兒體 育教育的資源會集中到少數體育表現優異者當中 [ Evans, J. Making a difference education and ‘Abi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2004,10(1), 95-108.],從而忽視不同需要的幼兒體 育教育需求,而且英國的兒童的存在多元文化背景,這也是現在英國幼兒體育 教育中面臨的問題。
全納教育理念在幼兒體育教育領域內的內涵就是體育教育課程應該使每個 兒童受益,不論兒童的身體素質狀況、性別、階層、運動能力、文化社會背景、 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都應該納入幼兒體育教育課程的對象范圍內,不因 他們的差別而被忽略、排斥和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參與。這是英國幼兒體 育教育的一種教育原則或要求,也是一種教育理想。
因此,英國幼兒體育教育注重參與,使不同身體素質狀況、性別、階層、 運動能力、文化社會背景、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的兒童都能積極地參與進 來,從中獲得樂趣。另外,英國會對學前教育環境中的每個幼兒進行各個領域 發展情況的診斷、評估,一旦被鑒別出兒童存在體育領域的特殊教育需要,教 育者會及時的采取干預措施,為特殊兒童提供適合他們需要的教育服務。
4.3.5整體性體育教育理念
整體性體育教育理念是指幼兒體育教育應當將身體的教育和其他教育領域, 主要是社會適應、情感、認知方面的教育的內容整合起來,使幼兒獲得整體的、 全面的發展。這是對幼兒體育教育內容的要求。
英國的教育者認為幼兒體育教育的內容應不僅僅與健康相關或者和體育運 動項目發展相關,而應該與幼兒教育的其它要素息息相關,使幼兒獲得均衡發 展。這一理念得益于認知科學的發展,認為幼兒的思考、推理、理解和學習離 不開感覺知覺運動。塔爾伯特認為幼兒體育教育應踐行整體性教育觀,要在幼 兒教育中達到體育與教育中其他組成部分的均衡 [ Talbot, M. The ca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G. Doll-Tepper & D. Scoretz (Eds)World summit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Schorndorf, 2001,39-50.]。并且這一理念受到美國的教 育理念的影響,杜威提倡整合的早期教育課程取代分學科的課程,巴羅
(Barrow)還發現體育教育影響到智力、社會適應、學習成績的增長,布魯斯 (Bruce)在2003年直接提出了早期教育課程的內容應當是整合的、相互關聯的, 而不是分開的、分類的 [ Elizabeth Marsden & Carrie Weston: Locating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pedagogy,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7,12:4, 383-398]。
一方面,兒童的社會、情感、文化和發展的需求應該是體育教育的邏輯起 點,兒童的內在需求激發體育運動的參與,因此社會適應、情感、認知的發展 應包含在幼兒體育教育的范疇內。另一方面,英國的教育者認為,身體發育和 智力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幼兒的身體發育是幼兒發展的主要領域,而主要領 域的作用是基礎性的,一起發揮作用,并且所有其他領域的發展都受益,雖然 幼兒體育教育是通過身體運動和體育活動進行的,但它的教育結果會超越身體 的影響,會影響學習者的智力、社會適應、學習成績的增長。英國幼兒教育的 主要領域包括個人、社會和情感發展,溝通和語言,身體發育這三個領域。
在此理念下,除了運動技能的教育,對于道德、精神層面的教育也是體育 教育的包括的內容,兒童在體育活動中學習規則合作,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表 達情感,學會如何學習。這使得幼兒體育教育幾乎涵蓋所有的教育目標。所以 幼兒的課程和內容應當是整合的和相互關聯的,而不是分開的、分類的。而游 戲的形式則能充當整合的手段將要學習的所有知識都包括進來。且由于對于幼 兒社會適應的要求,幼兒體育教育注重與社區開展合作,鼓勵幼兒參與各類體 育運動的俱樂部,讓幼兒在課程外的社會生活中也有體育運動的參與。
4.3.6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
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也可被翻譯為體 育素質教育理念,但為了與中國的素質教育理念區分開,且該教育理念內涵不 僅僅局限于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發展,更側重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有效性,因 此本文使用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的翻譯。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主要是指通過高質量的體 育課程來達到培養幼兒身體素質和令身體處于活躍的狀態的目的。這種身體素 質指的是具有運動的能力,即是自信的、知道如何選擇和進行適合自己的運動。 身體素質聚焦于使幼兒能發展動作技能,并將其應用于不同的情景,來發展幼
兒對自身在時間、空間和方向上作為一個物體的身體的理解 [ Whitehead,Physical Literacy:A developing concept, British Philosophy of Sport Associa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www.physicalliteracy.org.uk/edmonton2005, 2005]。
由于兒童健康問題,肥胖問題多發,習慣久坐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后來的 成長過程中展現出體育運動能力不足和自信心缺乏,以及早期教育體育課程缺 乏有效性,英國早期教育開始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并考慮發展新的幼兒 體育教育模式。在 2005 年英國的體育教育國家峰會上,英國教育者就提出強調 發展身體素質的重要性,英國的教育者認為運動能力與數學和語言能力的重要 性是一樣的 [ National Summit on Physical Education,A position stat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pring, 2005,32(4), 33.],并在進入 21 世紀后提出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該理念的實施,如 《全民體育的未來(2000)》[ A Sporting Future For All (DCMS) , 2000]、《高質量的體育和運動(2004)》[ High Quality PE and Sport (DfES) ,2004]、《體育、學 校體育和俱樂部聯系(2002)》[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 and Club Links (DCMS), 2002]等,并不斷修訂相關內容。
該教育理念在幼兒體育教育過程中關注幼兒的身體素質,動作發展,強調 以娛樂,參與,培養自信心的運動游戲,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操 縱能力等各項運動能力。幼兒體育教育主要目標是使幼兒保持身體的活躍及有 自信、高效、安全地完成體育活動,并理解他們在做什么。在教育實踐過程非 常強調兒童的理解,經常以故事化的方式展開活動,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增強 體育活動的趣味性以增加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和體育運動對健康意義的理解, 知道如何選擇、進行自己的運動。鼓勵幼兒思考他們的運動方式,在運動后討 論他們身體的感覺,以積極愉快的活動體驗培養兒童對于體育活動的自信心和 使他們感興趣,并配合他們的健康和能力,激勵其持續的參與。這些是衡量體 育教育質量的關鍵,而不僅僅關注體育活動的時長、頻率,只有實際有效的高 質量體育活動給孩子帶來愉悅才能使孩子持續的參與和保持身體的活躍。
并且在幼兒體育教育環境層面和教師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教師資格和 師生比上有嚴格的要求,在不同年齡范圍的幼兒教育的教師中,必須存在一定 比例的教師取得相應級別的資格資質,教師的培訓必須包括急救知識和急救訓 練,每三年更新一次,以達到保證幼兒體育教育安全和較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此外教師的指導在幼兒體育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提升,活動內容和組織從教師不
加干預轉變為施加積極的引導和適當干預。
而且在 2012 年倫敦奧運會的影響下,社會更為關注兒童在體育領域取得的 成就。社會中認為精英體育成功的意味著財富、名氣和令人渴望的生活方式, 這些都激勵社會各界和教育界對取得體育成就的關注。
在此影響下,兒童早期的體育教育也涉及了對運動項目推廣、技術戰術和 競賽活動,而這一趨勢遭到了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念支持者的批判。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四十年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處于不斷發展完 善的階段。英國占據主導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由來已久,這些理念還對其他國 家的幼兒體育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在近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傳統的 教育理念存在弊端,理念的內涵也不斷變化,并越來越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的質 量。
4.4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比較分析
通過對近四十年間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梳理發現,兩國的教育理 念都經歷了很多變化,在21世紀之前的差異較大,且前期由于中國是從無至有 的開展幼兒體育教育,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不斷吸收歐美國家的教育理 念,因此與英國教育理念的差異減少。并且很多歐美的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具有 國際化的影響,已成為經典的教育理念,中國在幼兒體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已 經接納這些思想,但同時由于向蘇聯學習的結果和本身固有的文化因素和教育 制度的影響,也具備適應自己的歷史與國情的教育理念。而英國在其國家的幼 兒體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傳統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弊端,從而 改變了一些傳統的定義,改變或新加入一些內涵,或提出新的教育理念。
由于近四十年中英兩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隨著時間的發展內涵在不 斷變化,還不斷提出新的理念,因此本文對兩國發展到現在這個時期的主要的 教育理念進行比較分析。
本文從對幼兒體育教育價值取向的判斷和對實踐的指導與規范出發,將理 念中對實踐的指導與規范的觀點又分為課程、師生關系、教育活動的組織三個 維度,將兩國主要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進行總結對比,更清晰的展現兩國教育 理念中的觀點,并從價值層面和方法層面上進行分析比較。
4.4.1價值層面的比較分析
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幼兒體育教育的價值取向的判斷是對幼兒體育教育的 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判斷,內在價值指的是為了知識而教育、為了能力而學 習、為了真理而學習和教育,是為了實現體育運動領域內的目的,外在價值指 的是幼兒體育教育實現別的領域的目的。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幼兒體育教 育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認識上存在差異。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價值 取向的判斷總結如下表所示:
表 1 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價值取向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
1.幼兒體育教育應使幼兒掌握運動知1.幼兒體育教育應使每一個幼兒,不
識、技能 論種族、文化背景、身體是否健全的區
4.4.1.1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內在價值比較分析
從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價值取向的表述中可以得出中國幼兒體育教 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教育的內在價值是幼兒體育教育能使幼兒獲得較強的身體 素質和體育運動的能力及習慣,促進幼兒正常發育,能終身進行體育運動鍛煉。 但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運動能力的理解是幼兒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 認為身體素質是可以通過后天進行鍛煉和改造的。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的內在價值是幼兒體育教育可以激發 每一個不同的幼兒其體育的運動天賦,能培養幼兒自信的選擇和持續運動的能 力,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空間,能正常發育并具有運動的興趣。
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幼兒體育教育的內在價值的相似點在于兩者 都認為幼兒體育教育培養幼兒運動的能力、促進幼兒正常發育,以及現在和未 來能持續體育運動這種行為的能力,不過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表述為習慣,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則表述為持續運動的能力。
兩者差異則在于兩國理念對于運動能力的認識,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 為運動能力指的是幼兒懂得體育運動的知識和技能,幼兒通過幼兒體育教育可 以獲得相應的能力,這種知識和技能是固定的,幼兒可以通過幼兒體育教育在 后天習得,使身體素質能到改造,運動能力得到提升。而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 理念認為運動能力指的是幼兒知道如何選擇運動和持續運動,能適應不同的環 境空間,并且這種能力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視幼兒的天賦而定,幼兒在幼兒 體育教育中將這種天賦激活,釋放自己的天性,并且有興趣投入進其中。
4.4.1.2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外在價值比較分析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的外在價值是幼兒體育教育應能使幼 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全面協調的發展,適應社會,強調的是幼兒體育教育對 于身心健康和人發展的其他領域的價值。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的外在價值幼是幼兒體育教育應能使 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認知、情感、社會適應都能均衡發展。
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幼兒體育教育的外在價值上的相似點在于兩 者都認可幼兒體育教育的對于幼兒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價值,并且體育教育 對于幼兒其他領域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都促進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具有差異的方面則是對于其他領域的界定和對社會適應的界定上,中國幼 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教育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將幼兒體育教育對于 其他領域的價值一概而論,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則認為對于幼兒體育教育的 價值主要在于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適應的發展。這樣的差異使英國的幼 兒體育教育理念對于幼兒體育教育的實踐的指導與規范上更為具體和集中。中 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通過幼兒體育教育可以令幼兒更好的適應集體社會, 而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則認為通過幼兒體育教育可以令幼兒更好地適應對個 人個性與能力具有要求的社會。
從以上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發現,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
念在幼兒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中,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傾向于追求社 會價值,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的需求,而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傾向于追求 個人價值,滿足個人發展對于自身的需求。
4.4.2方法層面的比較分析
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和規范涉及課程、教育活動的組織和 師生關系三個維度的內容,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幼兒體育教育實踐進行的指導 和規范實質上是幼兒體育教育方法的表達。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教育實踐 的指導與規范的觀念具體如下表所示:
表 2 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實踐的指導和規范
于 幼兒適應集體社會生活 游戲手段組織幼兒體育教育活動
教 2.游戲的手段可以激發幼兒進行體 2.對體育活動進行故事化的情景設 育 育運動的興趣,使幼兒更在體育運 置,便于幼兒理解體育運動和表達
活 動中獲得快樂,參與更積極 運動的感覺
動 3.幼兒的體育運動活動要滲透在日 3.重視幼兒體育運動的環境和氛圍 組 常生活中,非正式的體育活動被納 的創設,在戶外環境中展開幼兒體 織 入幼兒體育教育的體系中 育教育更利于幼兒釋放天性,充分
激發運動的天賦和獲得運動的能力 4 以幼兒自由地探索活動為主,教師 引導干預為輔 5.關注幼兒中弱勢群體對體育運動 的需求,如特殊需要、不同種族、 文化背景的幼兒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為使幼兒運動能力得到發展、身體正常發育、形成 運動的習慣,在課程設置上以體育運動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為主,通過動 作技能的模仿、練習掌握運動能力,結合幼兒其年齡范圍內動作發展的指標, 設置統一的課程標準、學習內容和目標,在課程中考慮幼兒身心特點,使幼兒 能正常發育;并在課程中通過游戲化手段的運用,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實現幼 兒健康、快樂成長;將非正式的體育活動納入幼兒體育教育體系中,從而增加 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間及運動量;為實現幼兒體育教育促進幼兒適應社會的幼兒 體育教育理念的外在價值,幼兒體育教育活動的組織一般由集體活動形式進行; 在幼兒體育教育過程中,以幼兒的發展為中心,幼兒是教育的主體,但教師占 據主導地位,指導、引導體育課程、體育活動的進行。
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為實現激發每一個幼兒其獨特的運動天賦和能力, 實現健康、快樂成長以及認知、情感、社會適應的均衡發展;在課程設置上讓 幼兒進行動作技能的探索、不同環境空間的探索,要考慮個體需求,靈活安排 每個幼兒的體育活動,整合認知、情感、社會適應三方面的教育內容,科學規 劃幼兒運動的時長、頻率、強度,使幼兒達到其年齡動作發展及體育運動要求 的正常水平;運用游戲化的教育手段組織幼兒體育活動,故事化的情景設置, 增強幼兒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和表達,使幼兒對體育運動更感興趣;重視幼兒體 育運動的環境和氛圍的創設,更多在戶外環境中展開幼兒體育教育;幼兒是體 育教育的中心,在幼兒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引導、支持、輔助,與幼兒發展 平等的友誼。
通過以上中英幼兒體育教育的實踐的指導與與規范的對比分析發現兩國幼
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實現幼兒體育價值的方法層面存在以下差異: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發揮教師在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作用,英 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發揮幼兒自身在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作用。中國 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教師在實現幼兒體育中是主要的角色,雖然要重視幼 兒的主體作用,發揮幼兒的能動性,但是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主導,引領, 才能習得運動的能力,而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幼兒自身對體育運動 的探索,教師在一邊觀察、加以引導,關注不同的幼兒的教育需求,尤其是體 育教育中弱勢群體的需求,充當關鍵角色,引領幼兒對運動產生興趣,自信的 選擇體育運動,表達對運動的感覺,自由的探索運動領域,通過幼兒自己切身 的實踐得到運動的能力。這是因為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運動的 能力來源于后天習得,而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體育運動的能力是天賦 的一種。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傾向于使用設計教育內容的手段實現幼兒體育教 育的價值,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采用幼兒體育教育環境氛圍創設的手 段實現幼兒體育教育價值。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應在課程設置中重視體 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從而培養幼兒體育運動的能力和習慣,但英國幼兒體育教 育理念更傾向于通過環境影響教育的效果,如自然主義教育理念中提出的令幼 兒在自然環境中運動,可以令幼兒親近自然,適應不同的空間環境,如個性化 教育理念提出給幼兒創設體育運動的環境氛圍,供幼兒探索和操縱他們的環境, 獲得運動的知識和能力。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學習訓練是實現幼兒體育教育價值的主要手段, 而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認為游戲化的體育活動是實現其體育教育價值的主 要手段。雖然中國幼兒體育教育課程中有游戲手段的應用,且這種手段的運動 越來越得到重視和使用得更加頻繁,但學習訓練相應的運動知識和技能仍是幼 兒體育課程的主體,要形成正式的運動能力還是依靠學習訓練。游戲化的教育 手段其實是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的傳統,在幼兒教育階段這種方式是幼兒體育教 育的主要形式,只是從自由玩耍轉變為有組織、結構化、有規則的游戲。
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重視采用量化的方式實現幼兒體育教育的價值,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并未重視量化的手段的使用。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 關于實現幼兒體育教育價值的方法中只涉及對時間長度的規劃,多使用定性的 方式描述幼兒體育教育目標,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會對要掌握的運動知識, 動作技能進行描述,還將非正式的體育運動活動納入幼兒體育教育的體系中。 英國幼兒體育教育主要以量化的形式規定體育教育的目標,科學規劃不同年齡 幼兒體育運動的時長、頻率、強度,這樣量化的目標非常具體和清晰,更具指 導意義。
4.5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的啟示
中英兩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都是一定時期內適合本國國情的對幼兒體育 教育的指導思想,都包含著幼兒體育教育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該如何發展的判 斷。但理念不存在好與壞,只有適合不適合,而且理念會隨著對教育現狀認識、 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以前提出的教育理念存在弊端的顯現而不斷加以改進。每個 國家的教育理念都在不斷變化,相互學習。中國幼兒體育理念在學習的過程中 要考慮理念的適用性,并對于其他國家教育理念中隱藏的弊端加以警惕,在學 習“什么是好的教育理念”的同時學習“怎么做”。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與 我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中的不同之處可以對我國當前的幼兒體育教育帶來啟發, 給我們解決我國幼兒體育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
4.5.1強調幼兒體育教育對幼兒其他領域發展的貢獻,注重各領域內容整
通過對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比較分析,發現和強調幼兒體育教育促進 幼兒其他領域的發展,整合幼兒教育內容是我國幼兒體育的教育最急需轉變的 地方。英國幼兒身體發展被列為幼兒教育的三大主要領域之一,與溝通和語言, 個人、社會和情感發展教育放在同一位置,很大程度上因為英國的幼兒體育教 育理念認為幼兒體育教育能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會適應的發展,并在教育 實踐中整合這些領域的教育內容。
體育的價值不僅僅在身體素質層面、運動能力層面、精神層面還有智力發 展層面和社會適應層面,應在幼兒的在體育活動設計中融入其他領域教育內容 如數學、語言、溝通、音樂、顏色認知等。這樣不僅會提升幼兒體育教育的價 值,更符合幼兒體育教育的規律。在確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下,明確幼 兒體育教育需要促進的具體的領域,整合體育領域和其他教育領域的內容,更 具指導效果。
此外,在幼兒體育的教育過程中融入其他領域的教育將會有效地改變我國 重智力輕體育的現狀,使幼兒得到全面且均衡的發展,幼兒的身體素質將會得 到提高,幼兒身體活動水平也會提高,肥胖問題、久坐的習慣也會改變。將身 體的運動能力發展與其他能力的發展相聯系起來,不僅會打破“頭腦簡單四肢 發達”的惡性循環,還將打破參與體育運動僅僅是小部分人才會參與的現狀。
4.5.2增加量化思維方式的使用,科學規劃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率、
強度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近幾年才有所改變,且生活化 的教育理念將大量非正式體育鍛煉納入幼兒體育的日常活動,幼兒體育活動在 實踐中時長、頻率和強度上沒有保障。而英國幼兒體育教育在有質量的體育教 育理念的要求下對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率和強度上都有規劃,具有明確的 國家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南,并在考核評價時也具有明確的指標。雖然我國對 3 至 6 歲幼兒的教育指導綱要里有時長、頻率的要求,也有對戶外活動時間的要 求,但沒有相應監管措施,更沒有在相關機構對幼兒身體的發展狀態跟進,從 而無法保障幼兒體育教育的教育質量,因此智力的發展較其他國家的幼兒提前, 但體育方面的發展較其他國家遲緩。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應提高對幼兒體育教 育的要求,在理念中涉及量化的思維方式,并在實踐中科學規劃幼兒體育活動 的時長、頻率和強度,這樣具體可操作的目標會使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更有保 障。
4.5.3借鑒游戲化的教育手段,增強幼兒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娛樂性
英國游戲化教育手段的運用使英國的幼兒體育教育極具創造性,故事化的 情景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體育活動有趣、活潑。中 國幼兒體育教育應在教育實踐中加大游戲手段的運用,添加故事化的場景,吸 引幼兒的參與,增強幼兒體育教育的趣味性、娛樂性。游戲化的教育手段會更 為幼兒接受,使幼兒更具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形成體育運動的愛好,更有助 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和形成體育運動的習慣。雖然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對 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中,已受到游戲化教育理念的影響,在 教育手段中已有運用,但只起到輔助作用,仍以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為主, 因此幼兒體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還是稍遜一籌,并未達成令幼兒形成運動 興趣和愛好的目標,使健康快樂教育理念的實際運用中的效果不盡人意,因此 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可以加入游戲化教育理念的具體表述,并在教育實踐 中加大游戲化手段的運用。
4.5.4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環境氛圍的創設,增加幼兒戶外運動機會
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應借鑒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環 境氛圍創設的方式實現幼兒體育教育理念的價值取向,且中國的幼兒體育教育 應在幼兒體育教育的實踐中增加幼兒戶外運動的機會。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的環 境氛圍會使幼兒體育教育的動作技能的學習不再使孤立的,能與環境結合,與 戶外空間的結合更能使幼兒能了解通過何種運動處理不同的環境空間,而且環 境氛圍的創設也是參與體育運動必不可少的刺激因素,提供幼兒進行體育運動 的環境場所,或者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注重運動氛圍的創設,會大大增加幼兒 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提升幼兒體育運動的能力。
4.5.5充分考慮不同個體的需求及差異,增強幼兒在幼兒體育教育中的主
體性
中國幼兒體育活動往往是統一安排集體行動,按照一致的要求教一樣的內 容。這往往會導致只有少數人積極的參與和表現和忽視不同幼兒的不同興趣和 愛好。如運動能力較差、有殘疾的兒童等不占優勢的群體,有時會被體育活動 排斥在外,因此在設計幼兒體育活動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個體的需求和差異,并 關注那些不占優勢的兒童,激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吸收英國教育者關于幼兒學習特點的認識,充分激發幼兒自發學習和探索 體驗的天性,并注重幼兒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兒童理解體育運動、健康、規則, 鼓勵幼兒思考他們的運動方式,在運動后討論他們身體的感覺,知道如何選擇、 進行自己的體育運動,從而增強幼兒在幼兒體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不是靠教師命令等強制性手段開展幼兒體育的教育。這 樣會使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提升。
但在教育過程中中國幼兒體育教育還是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警惕過分 放權給幼兒,完全以幼兒為中心,使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近四十年內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主要有五個:全面發展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理念、終身教育理念、健康快樂教育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同時期 內英國幼兒體育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六個:個性化教育理念、自然主義教育理念、 游戲化教育理念、全納教育理念、整體性體育教育理念、有質量的體育教育理 念。
5.1.2.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價值層面上都認可幼兒體育教育對于 運動能力和身體發育和運動習慣的形成具有獨特的價值,都認可幼兒體育教育 對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價值和對于其他教育領域具有獨特的價值;而不同之 處在于對于運動能力的認識上和價值追求上,中國強調體育運動的知識和技能 的獲得和學習,英國強調運動的選擇、持續運動以及個體差異;英國的幼兒體 育教育理念追求個人價值,中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則更追求社會價值。
5.1.3.中英兩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在方法層面上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幼兒 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發揮教師在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作用,更傾向于使用設 計教育內容的手段實現幼兒體育教育的價值,主張學習訓練是實現幼兒體育教 育價值的主要手段,量化手段的使用較少;而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更重視發 揮幼兒自身在教育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作用,更重視采用幼兒體育教育環境氛圍 創設的手段實現幼兒體育教育價值,并主張游戲化的體育活動是實現其體育教 育價值的主要手段,重視采用量化的方式實現幼兒體育教育的價值。
5.1.4.英國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具體體 現在:1)幼兒體育教育應強調體育教育對幼兒其他領域發展的貢獻,注重各領 域內容整合;2)增加量化思維方式的使用,科學規劃幼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 率、強度;3)借鑒游戲化的教育手段,增強幼兒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娛樂性;
4)重視幼兒體育教育環境氛圍的創設,增加幼兒戶外運動機會;5)充分考慮 不同個體的需求及差異,增強幼兒在幼兒體育教育中的主體性。
5.2建議
5.2.1改變社會對于體育的觀念
我國社會對于體育固有觀念急需改變,認為體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是割裂 的,認為練體育的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體育活動會影響幼兒的生命安全,這 些觀念會影響體育活動的參與,不能充分發揮體育的價值,從而使幼兒體育教 育理念成為空談。思想觀念的改變需要廣泛的宣傳,潛移默化的影響,政府在 政策制定時應注意引導,社會輿論應加以關注,學者也應推動相關研究。
5.2.2改革教育制度
幼兒教育還未納入中國的義務教育體系,監管十分欠缺,管理不到位,對 幼兒體育教育質量有較大影響,在政府層面應當認識到教育制度上急需改革, 盡快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圍,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撐,并加強幼兒教育的 監管,加大法律手段的運用,才能保障幼兒體育教育的教師資質符合標準和師 生比在合理范圍內,保障幼兒體育教育的質量。建議政府加快教育改革的進度, 提供具體的幼兒體育教育操作指南,將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具體化,保障幼兒體 育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5.2.3加強對幼兒體育教育本土問題的研究和加快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
我國幼兒體育教育學術研究較為落后,且與國際學術領域欠缺交流,建議加快 建立交流機制,并將國外學術研究及時翻譯成中文,供廣大幼兒體育領域從業 者使用,可以借鑒國外幼兒體育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的方法,并對本土問題有針 對性的進行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新的幼兒體育教育理念和改變我國幼兒 體育教育理念不合理的部分,改變我國幼兒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我國 幼兒體育教育的水平,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致謝
光陰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轉瞬即逝。在此我要感謝所有教過我的老師, 幫助過我的朋友,我的成長離不開他們的幫助與支持。
本文的順利完成需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董進霞教授,董老師淵博的學識、 嚴謹的態度、嚴格的要求使我受益匪淺。無論是論文的選題還是論文的定稿, 都是在董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整個過程浸透著董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特 別感謝董老師逐字逐句地認真查看和修改,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對我的督促。師 恩難忘,學生將永遠銘記。
感謝黃亞玲老師、王芳老師、邱招義老師、孫湛寧老師、張愛紅老師在論 文開題和答辯時期給我的批評建議,對我論文提出的寶貴意見使我思路開闊, 為順利完成論文打下基礎。感謝我的同學張夢、學妹李思為幫我在國外搜索下 載文獻。感謝劉曉芳、任丹妮同學對教育學領域資料的搜集提供寶貴建議,感 謝朗月師兄對我論文框架提出意見。感謝雷文秀和雷靜老師在答辯流程中的指 導和幫助。他們的幫助替我解決了很多難題,在此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最后,再次鄭重感謝一路上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所有老師和同學,感謝 父母親朋在背后的默默支持與鼓勵!
參考文獻
[1] 白艷霞. 中英兩國學前教育理念之異同.長春體育學院學報,2015,31(2):110-111
[2] 宋生濤. 陳鶴琴的課程思想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甘肅高師學報,2004,9(4) 90-92
[3] 金秋君. 《指南》背景下幼兒體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讀與寫雜志,2016,13(8):261
[4] 陳艷華. 找尋幼兒的運動“天性”——淺談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幼兒的適性發展.長三角 教育,2012(2):84-85
[5] 黃貴. 張雪門幼兒體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6):58-63
[6] 唐傳泉,干勇. 有關幼兒體育教育研究文獻綜述.體育教學論壇,2016,5(2):100-101
[7] 江玲. 英國近代幼兒學校運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
[8] 蔣盈. 有關幼兒體育教育研究文獻綜述.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5): 99-101
[9] 魏艷紅,姜薇,劉婷等. 英國 FEI 森林學校模式及其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教育探索, 2009,214(4):142-143
[10] 冷慶紅,黃浩潔. 在家庭中開展幼兒體育教育的途徑探析.青少年體育,2016,36(4) 86-87
[11] 牛琀. 生命化幼兒園體育活動及其實施原則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東北師范 大學,2007
[12] 趙金龍. 學前教育專業中有關體育教學的研究綜述.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5,26 (9):85-89
[13] 原秀麗,黃建團,盧必榮. 信息社會下幼兒體育教育的回應與變遷.學校體育學, 2013,26(3):87-88
[14] 石慧,梁冬,黎俊. 學前體育發展研究綜述.幼兒教育,2015(8):2-3
[15] 姚瑞玲. 淺述幼兒體育教育.群文天地.2012(7):162
[16] 李清萍. 麥克米倫姐妹與英國保育學校:[碩士學位論文]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2
[17] 陳偉芳. 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學前教育研究.2002(5):55-56
[18] 顏平. 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中快樂成長.體育大眾,2014(1):116
[19] 郭紅. 洛克的幼兒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25(6):59-61
[20] 韓冰川,龐海燕. 快樂體育為生命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幼教園地,2012(5):19-21
[21] 韓敏. 教育理念的價值及其實現:[碩士學位論文]山西:山西大學.2010
[22] 谷永新. 教育理念及通識教育理念探析.黑龍江教育,2005,620(11):7-9
[23] 王玉蘭. 對教育理念的若干思考.現代教育科學,2002,164(12):21-22
[24] 孫峭. 從素質教育的視角談幼兒體育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5,10(5):9
[25] 眭依凡. 簡論教育理念.江西教育科研,2000(8):6-9
[26]朱建峰. 基于快樂教育理念的幼兒園親子體育運動現狀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6,31(6):1243-1244
[27]楊寧,莊弼. 第二代認知科學對幼兒運動教育的啟示.體育學刊,2015,22(6):59-63
[28]顧桂蘭. 國外幼兒安全教育做法之鑒.現代職業安全,2009,100(12):70-72
[29]任綺.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幼兒體育活動教學特點研究.中國學校體育,2014(11): 8-10
[30]McEvilly, N., Verheul, M., & Atencio, M.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chools: The mea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practitioners at three preschool settings in Scotl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2015, 20(2), 117—130.
[31]Sherborne, V. Developmental movement for children, London: Worth Publishing Ltd. 2001
[32]Whitehead,Physical Literacy:A developing concept, British Philosophy of Sport Associa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www.physicalliteracy.org.uk/edmonton2005, 2005.
[33]Penney, D. and Jess, M.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ly active lives: a lifelong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4, 9: 269—287.
[34]Hill , C. Communicating through movement (Clent, , UK , Sunfield Publications ). 2005.
[35]Hutt, S.J., Tyler, S., Hutt, C. and Christopherson, H. Play,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preschool, London: Routledge. 1989.
[36]ess , M. , Dewar , K. & Fraser , G. Basic moves: developing a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physical activity , British Journal of Teaching PE , Summer 2004,24 一 27 .
[37]Doll-Tepper, G. The UK in the wor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pring, 2005,36(1): 41—43.
[38]Nollaig McEvilly, Martin Verheul, Matthew Atencio. Physical education at preschools: practitioners' and children's engagement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discours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36(6),832-852
[39]Evans, J., De Pian, L., Rich, E., & Davies, B. Health imperatives, policy and the corporeal device: Schools, subjectivity and children's health.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 2011,9(3), 328-340.
[40]Development matters in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EYFS)(2012)
[41]DfE. (2014b). 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Setting the standards for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care for children from birth to five. Retrieved July 20, 2016
[42]McMillan,M. The nursery school (London, Dent), 1930
[43]Carroll, B. & Loumidis, J. 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enjoy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outside school,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2001, 7(1), 24-41.
[44]Evans, J. Making a difference education and ‘Abi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2004,10(1), 95-108.
[45]National Summit on Physical Education,A position stat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pring, 2005,32(4), 33.
[46]Michelle Cottle and Elise Alexander. Quality in early years settings: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s.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38, No. 4, August 2012, pp. 635—654
[47]Talbot, M. The ca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G. Doll-Tepper & D. Scoretz (Eds)World summit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ceedings Schorndorf, 2001,39-50.
[48]Julie Stirrup. ‘How do you feel? What is your heart doing?' •… ‘It' s jumping' : the
body and health in Early Years Education.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2016,12,24
[49]Einat A. Schmutz. Correlates of preschool children's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SPLASH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7, 14:1
[50]Ansgar Allen. Ideas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from Plato to Dewe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62:3, 355-357
[51]Sonya Clarke. The History of Children's Nursing and Its Direction Within the United Kingdom. Comprehensive Child and Adolescent Nursing. 2017.40:200-214
[ 52] Elizabeth Marsden & Carrie Weston: Locating 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early years pedagogy,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7,12:4, 383-398
[53]郭文庭,張西平,朱愷. 主體教育理念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0,26(7):23-26
[54]馬興勝,王陽春.構建我國終身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與對策.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 科學版),2002,38(3):96-99
[55]李桂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與學校體育改革.體育學刊 2004,11(6):75-77
[56]馬勇,林長圣,陳建標等.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理念及其實現.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 23(4):103-105
[57]李斌 徐波峰.國際教育新理念. 福建教育出版社:黃旭,2015.
[58]代剛.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理念變遷與思考.體育科技文獻 通報.2012,20(4):106-109
[59]張建平. 論體育教育理念的三個層次.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2,28(5):57-59
[60]高風華,薛雨平.現代體育教育理念的思考.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7(3):70-72
[61]張斌賢,樓世洲.當代中國教育學術思想研究(1949-200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趙劍 英.2011.
[ 62] Kwon, Young-Ihm Changing Curriculu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England. Early Childhood Reasearch & Practice: An Internet Journal on the Development, Care, and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002,4,2
[63]Elkind, David. “Giant in the nursery: Jean Piaget. ”New York Times Magazine,.May 26.
1968
[64]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教育研究,2003(9):50-56
[65]田景正,劉黎明.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王焰.2016
[66]王冀生.現代大學教育理念.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1):31-34
[67]李萍,鐘明華. 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上海高教研究 1998(5): 22-25
[68]A Sporting Future For All (DCMS) , 2000
[69]High Quality PE and Sport (DfES) ,2004
[70]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 and Club Links (DCMS), 2002
[71]邵偉德,李啟迪. 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
[72]易紅郡. 英國教育思想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王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