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前言 1
1.1選題依據 1
1.2選題意義 2
1.2.1理論意義 2
1.2.2實踐意義 2
2文獻綜述 2
2.1概念界定 2
2.1.1“發現式”的定義 2
2.1.2“教學法”的定義 3
2.1.3“發現式教學法”的定義 4
2.2國內外研究現狀 5
2.2.1國外研究現狀 5
2.2.2國內研究現狀 6
3研究對象與方法 10
3.1研究對象 10
3.2研究方法 10
4發現式教學法的實驗研究思路 11
4.1發現式的理論基礎 11
4.2發現式教學法的內涵 12
4.3發現式教學法的特點 13
4.4發現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14
4.5實驗目的、對象、時間與地點 15
4.6測試指標的確定 16
4.7教學實驗步驟 20
4.7.1實驗的實施過程 20
4.7.2實驗控制 22
4.7.3后測 23
5實驗結果 23
5.1實驗前測試結果 23
5.2實驗后測結果 25
5.3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實驗結果分析 27
5.3.1發現式教學法對羽毛球技術的影響 27
5.3.2發現式教學對羽毛球技評的影響 28
5.3.3發現式教學對羽毛球教學能力的影響 29
6結論與建議 30
7參考文獻 32
致謝 34
附件 35
1前言
1.1選題依據
2001 年,“提高學生積極參與、樂于鉆研、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表 達的能力,倡導改變現有課程過于強調填鴨式教學、死記硬背的現狀。”的口號 提出。該口號是由教育部在其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中提出 的。2003 年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實施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 導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 探究式教學,營造生動、主動的學習氛圍,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 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 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 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 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立以學生發 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 學手段,改革學生評價方式,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教學的有效 性”。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 制改革的意見》[1]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 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育體制機制,加強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 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 本科專業球類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里對教學基本要求欄中明確指出:重視教學 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學校應該做好研究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使用尊重學生 的主導地位,重點是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著 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該多運用啟發式教學,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發展獨立合作學習的意識, 探索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使之具備從事實踐教學與組織活動的能力。
作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多以專業課的學、練為主要學習任務,而忽略了學 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局限了學習的范圍,對于羽毛球技術的提高和教學技能的培 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傳統教學方法雖然對學生在單一能力方面會有所幫助,但是 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教學能力以及與社會交際能力的提高卻幫助較少,所以需 要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來達到既能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也能夠彌補傳統 教學法中的缺點,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教學能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羽毛球教學方法依然過渡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忽視學生在 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活動中不能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時 間、缺少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鉆研的機會,最終導致學生僅僅是基本學會 自己的專業知識,忽略教學能力等綜合水平。所以,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促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目的和任務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還要培養體育教育專業 學生的教學實踐應用能力,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本文研 究引入發現式教學法對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的實證研究,為今后高校羽毛 球的教學提供參考幫助。
1.2選題意義
1.2.1理論意義
本文將發現式教學法運用于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課班的教學實踐研究, 探討發現式教學法在高校羽毛球課的教學效果,彌補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進 一步闡述發現式教學法對學生羽毛球技術提高、教學能力培養等方面的作用,完 善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修課程的理論研究,為發現式教學 法在體育教學課程中的應用和推廣提供理論基礎。
1.2.2實踐意義
本文的實踐意義在于發現式教學法引入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修班的 教學應用研究。目的是提高羽毛球專修班學生的羽毛球技術和技評、教學技能等。 豐富羽毛球教學內容,減少傳統式的教學弊端,彌補在羽毛球專修班教學方法與 模式的不足,培養學生羽毛球技術學習與教學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為體育教育專 業學生羽毛球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文獻綜述
2.1概念界定
2.1.1“發現式”的定義
在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提到,如今社會需要倡 導發現式教學法,從深遠的意義上來說,他說到,“通過呈現一個主題的基本結 構,令人興奮的部分可以被保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身去探索它,發現它,他 們通過發現來理解科學結構,更容易加深掌握和記憶。之后,對知識的轉移,和 能力的延伸有更大幫助。發現并不局限于尋找人類尚未知道的東西,更確切地說, 它包含了所有用自己的想法去獲得知識的方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到,“將發現式教學法運用于教學課堂中,學生不應該 直接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而是由老師來引導,讓學生通過自身來發現并掌握知 識要點。一位不稱職的老師講出真相,而一位明智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相。”
英國的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對發現式教學法下過定義:“在教育過程中,個 人應該受到更多的鼓勵,被老師引導,去探索更多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來成長, 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
布魯納提倡發現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方面采用學科課程,加以結構化處 理,保證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和理論性;
杜威還認為,持續不斷的經驗轉化是發現式教學法的本質,老師傳授給學生 的知識是零散的、分散的。綜合以上的觀點,發現式教學法已經被前人奠定了深 厚,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為后人繼續研究發現式教學法埋下了深厚的伏 筆。
綜上國外學者研究所述,發現式是一種引導學生啟發式或問題教學法:即讓 學生學習理論進程的同時,教師設置學習情境提供事例和問題,學生自身先思考, 再與同伴共同積極探索,重新構建新的理論知識與經驗的一種教學方法。
2.1.2“教學法”的定義
美國喬伊斯(B. Joyce)和威爾(M. Weil) [3]在之前的研究中提到,“教學 模式的種類雖然是多種多樣的 ,但是對于構成課程的計劃,篩選教學材料,并 鼓勵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
吳也顯在《教學論新編》認為:“從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中相互發展起來的 一種模式,稱之為教學模式,是組織和實施一個具體的教學過程,是一種穩定的 謀略和方式[4]。”
彭永渭在《教學論新編》認為:“教師或者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
學目標,產生出的一種工作方式或者工作手段,被稱之為教學方式[5]。”
王道俊和王漢瀾曾經在《教育學》這本研究著作中發現,“教學方法是一種 為了完成教學計劃或者任務而產生的方式或者模式,這種方式包括教師傳授知識 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來掌握知識和技能,學生通 過這種方法來促進身心的成長[6]。”
關勝霞在《教學論教程》中提到,“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的,實現教 學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或者手段,稱為教學方法[7]。”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媒介,從實踐中來,具有可操作 性,具備一定的程度的指導意義,總之,教學方法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在特定條 件下,教學規律更具體的表現形式。
2.1.3“發現式教學法”的定義
吳兆祥在《體育百科大全》中提到,發現式教學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現 代啟發式或問題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是指學生運用老師提供的知識,通過“重 新發現”來獲得知識,為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和發現教學方法的能力提供幫助。 換句話說,當教師讓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他們為學生提供例子和問題,讓學 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發現和掌握相關原理和結論,這個方法稱為發現式教學 法[8]。
布魯納認為發現式教學法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給學生,學生 不直接通過老師的傳授來獲取知識,而是用自身去發現或者產生的問題,通過發 現去解決問題,再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學習發現新知識的這一循環方式,引 導學生自己去重新組織或轉換人類已經發現的知識,并獲得新的領悟的過程是發 現式教學的實質[9]。
唐瑞芬在《教學理論選講》中提到,在現階段的教學任務中,一種是在教師 的傳授教導下進行發現學習,一種是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學習,通過一段時間 的教學,這兩種學習模式,發現他們不僅都能夠起到鍛煉學生思維,還可以讓學 生的智力得到提高,是時下最先進的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將這種教學法運用到教 學實驗里,其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 維發散的能力,和在課堂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外可以 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提高的作用,與此同時,讓學生增加更多獲取知識的方法 [10]。
o
總體上來說,發現式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教師去啟發 學生去探索知識,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獨立自覺地發現知識、探索教學方法、 理解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擁有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的技巧。教師精心設 計一些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問題,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解決方案,激 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實現認知的過程,與此同時,不僅在學生發現問題的方 面,可以得到提高。還可以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得到更好的完善。
2.2國內外研究現狀
2.2.1國外研究現狀
1959 年,在美國舉行了著名的“伍茲霍爾會議”,美國“全國科學院”邀請 了 34 位學術領導人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布魯納擔任大會主席。布魯納討論了 該教學方法實施的可行性,并在 1960 年出版的《教育過程》一書中,討論并向大 會提交的綜合報告。其中,結合培根和牛頓等科學家提到的,"人可以憑借觀察 與理性發現自然法則"的科學思想,和盧梭、福祿貝爾與其他教育工作者經常提到, 讓兒童親自體驗的教學法,布魯納根據以上等人的思想和結論,分析后得出,“用 結構主義的觀點闡述了他旨在改革美國中、小學課程的理論假說——學科結構 說”,并強調說,“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應該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來傳授知 識給新的一代,讓他們在發展迅速的時代中得到知識更為快捷。”運用發現式教 學法來進行這一活動,就是布魯納尋找的新型教學方法。
杜威強烈抗議基于現有知識的教材和由這些材料組成的,以知識為核心的傳 統教學課程。為了確保美國在科技,軍事上的主導地位,培養了一大批科技專家 和工程師,美國開始要求教育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新成就,新成果,在科學技 術的理論層面豐富化,并通過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
在日本,學校體育研究同志會的丹下保夫教授,領導其它學者曾經開展過“運 動文化論”,他們把體育教師的立場作為中心,站在了反對的一方,以研究形式 開展公民社會活動,經歷近百年的研究,大會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結果[11]。運 動文化論的目的論和運動文化的內容,要求他們提供學習“理解”,“思考”,“創 造”,“整體”的建議。他們認為,“學與教的統一”,試圖探討學習技術的本質, 他們理解體育文化的內涵是學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一種能力的轉變,從 而達到體育文化的個性的塑造。他們認為,這種主體性研究不能從學習過程和學 習群體的主要角色中分離出來,努力研究異質群體的機制,和加深技術學習之間 的辯證關系。這些學者提出技術的學習是存在一種"反映他自己的一面鏡子"的觀 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者或者施教者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將發現式 教學法作為主要教學方法來傳授知識或技術。詳細來說,發現式教學法應該有下 面幾個步驟:問題的提出一問題的探究,學習課題的產生一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實 驗驗證一通過學習或者練習,師生共同驗證一分析結論,總結經驗,達到不僅懂 得還可以講解的效果[12]。
21 世紀初,國家對體育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引發了教育部門和各界的高度 重視,研究機構掀起了學校體育改革方案的新浪潮。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根據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盡可能擴大學生的學習選擇范圍。一方面是指擴大學生 選擇教育材料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是指學生在思想層面的擴大,對學習內容和教 學方法的確定,發現式教學的思維方式和學習已成為一種趨勢。
2.2.2國內研究現狀
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上海,西安等地方的高等院校開始逐漸運用發現式教 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并不是學生直接從老師處接受知識,而是學生只從老師處收 到一定量的線索,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線索,通過自身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再 解決問題的這一完整步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解決 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加強。經過大量的文獻閱讀,發現式教學法在以下幾個方面 的的運用尤為集中:
2.2.2.1 發現式教學法在教育學研究現狀
楊君、夏志清、丁從文等學者在《發現法與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 這本書中認為,現階段國內的高等院校教學研究中,教師們應該停止使用之前的 注入式教學,應該大力推薦改革浪潮中的“發現法”,取之其中的經驗和方法, 大膽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在課堂的教學中,大膽的使 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老師創造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這個創設的情景中去獲得技 能,獲取知識。不斷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來達到積極探索的目的[13]。
徐蘭飛的《發現法在高中文科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東北師范大學》一書中 提到,在高等院校的文科課堂里,調動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情緒積極性,增加他們 的獨立創造的能力和提高的研究中發現的信心,有助于培養文科學生的觀察,思 考和探索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他們應用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14]。
唐毓磊在《發現法和探究法教學模式比較研究》中提到,現階段的老師可以 從最新的發現法中的特點,發現法的規律,發現的教學原則,發現法應該注意的 問題,發現法的理論運用和發現法的使用以及培養專業學生教學創新能力等方面 進行陳述,表明發現法是在教師組織的學習環境,教學方法中,學生可以通過自 身獲取知識的方法[15]。
鄧慶玲、劉盛睿曾在《運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中提到, 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中來作對比,探究式教學法和發現式教學法在內容方面, 雖然有明顯的差別,但與之相比,在理論體系上的自然邏輯順序又有一定規律[16]。
樂健在《“發現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差異比較》認為,從差異性上來 說,他根據以前的研究結果分析,探究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兩者之間存在著相同 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根據另外一些方面,比如,兩者之間的概念定義、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在課堂中教師起到的作用、以及在教學應用進行了對比, 對兩者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了闡述,以提高教學和推進課程教學的新改革[17]。
王玉紅在《高中語文“發現式閱讀”教學初探》中提到,主要是在藝術和科 學的教學方面,說明發現式閱讀是老師的幫助學生,與課文直接交流,積極構建 意義,取得的經驗,并通過閱讀,理解,思考和研究創新。使個性得到創造和問 題得到發現,認知和情感的結合創造的一種教育典范[18]。
現階段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示范技術動作,傳授知識給學生,但是 學生只是一味的被動接受,并沒有自身思考這一步驟,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并不能完全理解為什么要學這個動作,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目的性和興 趣,只是為了學動作而學技術,而且由于一些運動技術動作的細膩性,導致許多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對動作產生了錯誤的理解,以至于發力點或者動作都不正確, 改進的空間較小。但是使用發現式教學法后,則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 地注意到更詳細的技術細節,從而盡可能的避免更多錯誤技術動作的出現。 2.2.2.2 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學科研究現狀
葉紹凡從《指導發現法-教學在籃球選項課中的效應研究》中提到,將“在現 階段高校教育中,把“指導發現式”這一教學法,運用于公共體育籃球的選修課 中,使課堂的教學模式得到創新,再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對教學課堂中 的教材進行合理選擇,來提高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 體作用,有利于優化實施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掌握籃球戰術,增 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9]。
曾廣新在《發現法與分解訓練法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中提到,在現階 段的高校籃球教學課堂中,將發現式教學法運用于教學之中,以學生的具體特點 為基礎,尋找有效的練習方式,以達到有效的提高學習技能和教學目標的作用[20]。
馬行風從《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實效性探討福建體育科技在籃球技術》中得 到結果,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應用發現法和分解法教學,形成新的基本模式效 果更加明顯,對促進學生的體質,提高身體素質,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積 極作用[21]。
郭峰在《提倡體育教學中運用“發現法”》中提到,教育機構應該在高校的體 育教學中多倡導和運用發現式教學法,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應該得到更多的重 視,促進各種教學方法的整合,在教學實踐中系統地揭示了發現式教學法的優點 和優勢[22]。
萬初榮在《例談發現法在田徑跑類項目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提出,相比于 傳統的教學法方法,現階段中,發現式教學法為我們改變了傳統的“第一解釋, 第二示范,第三練習,四種糾正錯誤,第五鞏固和改進“這種單一教學方法有積 極的意義[23]。
王立寧從《長春市高校羽毛球課教學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一文中得出,在 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式教學法倡導以自發性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身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和技能互相聯系起來,而采取的的一系列教 學活動,與人們通常的認知——發現失誤的過程規律,是有相關練習的。教師計 劃安排“發現”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理解和探索的動機,并在獨立認知過程的活 動中了解體育技術和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 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24]。
高俊從《發現式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選項課中的實證研究》中認為,在現階 段的高校教學中,通過在羽毛球教學中采用發現式教學法,分析得出,發現發現 式教學法之間的有助于更好地處理教師和對學生的學習。通過對以前的教學方法 對比發現,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站主導地位的大多數為老師,老師在課堂中作為 主體,在課堂中,學生只是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來接受知識,并沒有獨立的思考, 而將發現式教學法運用在課堂中,對學生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一種新的改革和
[25]
嘗試 。
肖躍明在《淺談“發現式教學法”及其在標槍教學訓練中的應用》一文中提 到,在現階段的高校教學活動或者教學實驗中,通過問題的提出,兩兩的比較對 比,結果的總結討論,可以得出最初的認識,再對問題進行測試,又再次對信息 的初步了解,在實踐環節方面得出新的結論,并在重復發現新問題周期和解決新 問題中找到解決的規律的一個過程[26]。
前人已對發現式教學法有一定的研究,使后人在研究發現式教學法時能夠考 慮的更加全面,將發現式教學法運用于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都取得了比較良好 的教學效果,說明在教學改革中運用發現式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水平有很大幫助。 但是,我國的發現式教學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知識,將發現式教學法引入體育 領域的還較少,為數不多的體育專業的發現式教學法研究還很欠缺。
2.2.2.3 羽毛球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
王立寧從《西安地區部分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一文中提到,現階段無論是初中或者高中甚至大學,對所有的高校羽毛球的研究 里,在羽毛球課堂的課程設置、教師的資歷情況、教學內容的改變、期末考核的 辦法、以及對場地的器材和設施等方面都較為全面,對立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的總 結也比較完善,并且提出了合理的改革意見[27]。
唐志從《永州市羽毛球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一文中得出,在所有的體 育運動項目中,隔網對抗屬于技術型的一類,而羽毛球又屬于技術型里技巧性十 分強的一種運動項目,羽毛球技術里毫厘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巨大的。業余羽毛球 運動將運動能力與健身娛樂相結合,這就要求教練不僅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而 且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28]。
華彬從《湖南省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中提到,在現階段的高 校教育里,在教育方面,多數高校的羽毛球項目依然依靠場所和現有教師,不主 動探索和創造條件是基本現狀,教育目標過于簡化,比如,從教學的內容方面來 看,教學內容多以體育競技為主,強調比賽的結果性,從運動員角度方面來看, 現階段的運動員多以比賽為主,與群眾體育相比,有一定的代溝性和差距性,不 是很利于體育的推廣。從教學模式來看,現階段的教育,市場被傳統的教學模式 所影響,過多注重傳授和注入,從這幾方面來看,不利于促進學生性格的和諧發 展[29]。
馬行風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實效性探討》中提到,分層次教學法在羽毛 球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根據學生的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如 PPT 演示操作,表演的現象聯系等方法,從而使學生得到了不同水平的提高,以及有 效的提高了教學模式[30]。
吳榮太從《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初探》一文中得出,現階段的羽毛球選修 課里應多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持球練習法、比賽練習法等多種方法,避免 單一教學法產生的課堂枯燥。學生對新型教學法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提高課堂的 教學效率,對于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幫助[31]。
徐恒勇在《探究學習教學方法在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中 提到,羽毛球教學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習慣,增加學習興趣 和學習動機,顯著提高學習效果。強化教學方法構成要素的本質特征,讓學生理 解體育教學觀念的發展,把握其變化,形成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開創體育教學 新局面,具有指導的重要意義[32]。
賈文彤,郝軍龍從《高校羽毛球學期教學中比賽段論構想》一文中提出,在 現階段,應該讓學生多參加教學比賽,從教學比賽中提升自身的技巧,比如,老 師可以在一學期中開展 20到 25場比賽,讓學生把技術動作帶到比賽中進行實踐 操作,同時對如何組織課堂的形式,如何評價提出自己的要求[33]。
以上研究表明,大部分羽毛球教育研究都集中在課程開發,教學內容,教師 力量,教學時間,政策,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對教學方法創新和改革的研究相對 較少。因此,本文擬將發現式教學法引入到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項課中, 為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教學技能等綜合實力給予實證研究,也為培養學生自 我學習能力,終生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研究對象
以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羽毛球專修班的應用情況作為研究 對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的資源,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等大型期刊網站中 相關核心期刊的閱讀;查閱近十年來的相關博士生、碩士生優秀畢業論文。通過 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總結、篩選、整理、分析,大致掌握了現階段關于發現式教 學法的研究現狀,然后以此為根據撰寫本文的文獻綜述,而且也為本文研究框架 的設計提供了整體思路和理論的準備。
3.2.2實驗法
本文研究在學習內容、目標與學習環境同等的基礎下,將 1 個學情相似的羽 毛球專修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采用測試相同的方法,對這兩個組進行 測試,統計 2 個組實驗前成績數據并檢驗分析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采用傳 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發現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實驗結束后,對 2 個組進行測試,統計測試成績數據做獨立樣本 T 檢驗,將 2 個組的實驗結果進 行比較分析,得出實驗結果作為兩種方法的對比依據。
3.2.3專家訪談法
根據論文研究目的和內容進行專家訪談,對具有羽毛球教學經驗的專家學者 和專任羽毛球教師進行訪談,將發現式教學法引入到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 的合理性進行訪談,對教學實踐過程中羽毛球技術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請教, 收集專家的意見或建議,減少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修班教學實驗過程中 出現的問題。
3.2.4邏輯分析方法
通過收集對發現式教學法的文獻資料,對研究資料進行歸納、類比、演繹、 綜合等方法,并根據本文教學實驗數據測試成績統計分析,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 基礎。
3.2.5數理統計法
根據論文研究的任務,采用 spss19.0 軟件對教學實驗中的測試成績數據進 行獨立樣本 T 檢驗分析,確定技術、教學能力、身體素質是否有顯著性差異,進 一步支持教學實驗過程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為本文教學實驗前后的顯著性問題提 供了科學的對比,并通過 Excel 軟件將分析結果制成圖表,以便本文能夠得到直 觀地解析。
4發現式教學法的實驗研究思路
4.1發現式的理論基礎
(1)認知發現理論。美國認知派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布魯納根據“發現 學習”的理論知識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稱之為發現式教學法。無論是教 學過程,還是教學結果,學生主動學習應該是最應該被關注的。發現式教學可以 將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思維中的認知結構。他認為,發現是實現目標的最 佳途徑。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知——發現說。
無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還是學生進行自我發現學習或發現學習,都可以培 養學生的思維并確保發展學生智力達到頂峰。采用基于發現式教學的根本目的, 對于學生思想的提高和拓張有較大的幫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讓學生 在課堂中可以自我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應對能力。讓課堂外,對學生創造性思 維的培養有較好的輔助,與此同時,讓學生可以獲得知識。
(2)認知建構主義學派的建構原理與頓悟學說。在認知建構主義學派中, 特別突出的是弗拉維爾,他曾經提出,建構學習的本質上其實是一種云認知監控 研究,從這方面來說,這個階段是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根據老師所制定的 教學目標,師生配合,共同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難度的一個基本過程。因此,發 現法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其實質是基于原有認知的學生的積極建構。
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適當發展,教師必須首先清楚地發現教學 結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讓學 生首先全面的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再引導學生去理解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識規 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跨度之間的距離,明白了,才能在引導學生 理解教材結構時,首先要注意教學本身的新穎性,要抓好跨度,緩解學生的好奇 心和感受,同時注重學生的成就。通過年齡和自我品質的特點,選擇靈活的教學 方法和結構方法來組織實際的教學過程,提供幫助學生糾正和改進的反饋,與此 同時,教師需要告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適時的進行自身的反思,及 時和教師進行交流。老師需要讓學生的自覺性得到提高,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2發現式教學法的內涵
4.2.1發現式與發現式教學法的聯系與區別
4.2.1.1發現式與發現式教學法聯系
發現式的概念最初是,“提出一個學科的基本結構時,可以保留一些令人興 奮的部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它。讓學生通過發現來掌握學科基本結構,易理 解、記憶,便于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展。發現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 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使得發現式引起了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而發現式教學法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獨立實現認識過程。即在教師 的啟發下,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科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研究 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 自己的概念。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對這種情境發問并自己收集 證據,讓學生從中有所發現。兩者都是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自身的發現來 獲取知識。
4.2.1.2發現式與發現式教學法區別
教師在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是給他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 獨立探索,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 為主體,獨立實現認識過程,在教師的啟發下,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科 學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 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第一,教學過程中,發現式教學法的發現這一過程,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 導和引導下進行的。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教師應該嚴格按照所制定的教學 任務和教學目標,對所有學生有針對性的設計問題的情況之類,通過全班的實際 水平來確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生的基本思想意識指標上提供了一個問題,而不是 讓學生盲目探索。由于體育項目的性質差異,技術與技術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和相 似性,所以學生要學會比較與分析。
其次,基于發現式教學法最重要的方面是它是基于學生的,學生是主體。教 師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尊重主體是學生這一原則,并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出 擊,呼吁學生認真考慮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特別是自由討論和公開交流的時候, 互動教師信息,兩邊分享經驗,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互動。
第三,我們重新定位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從知識傳播者轉變 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通過精心設計和適當的教學 指導,學生可以獨立探索并最終獲得“教學相長”。最后,體育課的核心是學生 的全面發展。發現式教學法追求教學的創新和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比較鼓 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索經驗,提高學生思維素質,培養學生反省能力,讓學生獲 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成果。
4.3發現式教學法的特點
(1)課堂教學的情境性
第一,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課程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 度和上課學生的實際情況,做整體評價,來確定課題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教 師應該根據教學課堂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生接觸的教材兩者之間的關系特點,通 過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情況,重現圖像,演示文稿等形式,設置幾個與內容相關的 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動機和好奇心。第二,讓學生意識到問題豐富而真實,情境 設置為教師實踐和分享提供了一個平臺,以此用來尋找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 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彰顯學生主體性和合作性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被動的位置,教師總是機械的傳 授知識給學生,學生沒有通過自身的思考就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做的只是接 受,重復模仿,依葫蘆畫瓢的工作。然而,發現式教學法卻打破了傳統式教學法 的這一個固有思維屏障。發現式教學法提出讓學生主動地而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 來,不只是作為一個接受者,而是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對 問題積極的思考解決方法,在課堂中成為主體,對自身進行反省。在體育課堂中 進行合作學習。
(3)教學結果的反思性
反思和理解是發現式教學法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我們都知道,能力建設是在 個人理解之后實現的,而不僅僅是通過聽或說。反思是基于自身認識經驗的再認 識,是思維的提高。在發現的過程中,學生繼續他們的思想,行為,情緒反應和 學習策略反映,深化知識交流,加強自己的意識,可以有效地鞏固體育課所學的 知識和技能。綜上所述,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將知識進行內化,對實現的自我超越 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4.4發現式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和反饋原則,是布魯納構思的4 條教學原則, 其目的是為了徹底貫徹發現式教學思想[34]。
(1)動機原則。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 重視和引導學生的內在動機,讓教師能夠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通 過這一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的理性能力,非理性能力以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四者得到更好的結合,讓學生的發展得到更完善的效果[35]。而內在動機是每一個 學生愿意持續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的重要因 素。學習動機、目的在態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結構原則。從理論上來說,教學應以教學學科的基本結構為核心。結 構一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事物的相互關系或規律性,普遍而強大的適應性是 它們的特質。布魯納曾經說過:“無論年紀大小的人都可以接納吸收任何學科的 任何形式的教學。”“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則間的相互聯系,就是一門學科的基 本結構。動作可以用來表達和教授動作表象。表象可以用來表達和教授圖像表象, 主要表現是感知材料。語音可以用來表達和教授符號表象,想要進行邏輯推導, 就需要把經驗轉化為語音。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選擇適合的 方式呈現。把學科知識進行結構化,教師所教授的東西才能被學生所理解。
(3)程序原則。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熟練的掌握一個知識體系的關鍵因素就 是在這個知識領域碰到的材料的程序。無論在任何指定或者非指定的前提條件 下,因為不止一種元素變化而帶來的變化的效果是最為理想的效果。在現階段中,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的探索能力,對問題發現的能力,對信息處理上的局限性 都在上述的因素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導學習者通過一系列有序的陳 述,來對一個問題或大量的結構來掌握、轉換和遷移,并提高他們的獲得知識的 能力。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也就是說,教學計劃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編制教學活動, 這樣材料的才能被學習者所適應。
(4)反饋原理即強化原則。發現式教學法的最后一個階段,是老師應該最 應該注意的階段,這個時候,老師需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對技術的練習, 讓學生及時對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老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到學生動態。總共有三 個目標:一為防止學生對錯誤產生動作或者技術,先入為主的印象,要及時糾正 錯誤。二是時刻把控學生情緒,正確引導,及時聽取學員的意見。三是任課教師 從學生的接收到反饋信息,對之前的教學內容進行適量的調整合作和更替,對內 容進行再次修改,加工提升,對課堂的整體結構進行創新,使“發現式教學法”, 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上述的總結,參考了結構主義的教學觀和它的教學原則,能夠讓學生 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對認知的結構可以更好地培養,引導學生理解教材 的結構,我們首先應該注意教學本身的的新穎性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并做適 當的跨度,把握難易程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勝任感。其次,在實際的 教學活動中選擇教學程序和結構方式應根據學習者的實際經驗水平、年齡特點和 材料性質靈活決定。同時,要注意幫助學生糾正和改進的反饋信息,并教育學生 要提升自己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主要手段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進行自我反饋。
4.5實驗目的、對象、時間與地點
4.5.1實驗目的
此實驗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中的進行驗證。其中,實驗組采用發現 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通過對實驗后兩個組學生羽毛球技術(后場 殺球、正手吊球及正手網前搓球),羽毛球教學技能的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分析,比較分析發現式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對學生羽毛球技術與技評達標、 教學技能的影響,探討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修課應用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
4.5.2實驗對象
依據研究任務和目的,將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體育教育專業 2016 級羽毛球 專修班 1 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共 42 名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專 修 1 組為實驗組,專修 2 組為對照組,每組均為 21 人(見表 1)。
表 1 實驗對象相關情況表
組別 專業 學時 課程類型 人數(人)
專修1組 體育教育 108 專修 21
專修2組 體育教育 108 專修 21
總數 42
4.5.3實驗時間
教學實驗從 2017年 9月 1日至 2018年 1月 13日,為期 18周共 108學時, 每周 6個學時。
4.5.4實驗地點
成都體育學院綜合館羽毛球館。
4.6測試指標的確定
4.6.1身體素質指標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的基本活動所具備的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 人體活動中的反映[36]。”綜合所有身體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幾個身體素質有,速 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一項體育運動的最基 本條件基礎,運動技術能否得到完整的表現及發揮,與身體素質緊密相連[37]。所 以,將身體素質作為一項羽毛球專修課的評價指標是非常具有重要性的。依據羽 毛球運動的特點和技術特征,再與前人在身體素質這一方面的研究影響相結合, 本研究決定選擇原地羽毛球擲遠(力量素質)、立定跳遠(爆發力)、殺上網步法 (移動速度)這三項身體素質指標作為本研究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這方面 測試的主要目的為,測試學生在動態的情況下,身體中的軀干、髖、腰等相關關 節,在運動中可以起到的活動幅度范圍,最大值以及最小值,通過這些測試,可 以得出這些相關部位關節、韌帶和肌肉的延展性以及彈性指標,這對于以后人體 身體素質發展是重要的測試指標。
立定跳遠
陳莉林在《羽毛球運動員步法與力量靈敏素質的關系》提到,通常在一場羽 毛球比賽中,羽毛球運動員在場上移動時,需要朝不同的方向,做出蹬跨,跳躍 等技術動作,這對運動員身體各部分的有很大的力量要求。從以前的數據統計得 出,在一場羽毛球單打的比賽中,運動員在場上的快速反復頻率大概在五百次上 下,除此之外,加上蹬跨、跳躍、跳起、殺球等,對運動員擁有良好的下肢力量 有很大要求[38]。
測試方法:受試者兩腳自然分開站在立定跳遠測試專用墊上起跳線上,用力 向正前方跳出,以后腳跟落地為準,讀出刻度尺上距離并記錄,以米為單位,保 留兩位小數。此次邀請體質健康測試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殺上網步法。
王榮乾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策略探析》中提到,羽毛球訓練或 者競賽中,在接發球和遇到對方放小球的時候就需要常常上網。殺上網步法是在 訓練比賽中站在球場較為靠后的位置,兩腳分開或者前后站立,兩膝蓋微屈,兩眼 緊盯著對面的來球,來到網前的一種綜合連貫步法。作為羽毛球技術的重要組成 部分,羽毛球步法對于進攻和防守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39]。
測試方法:取羽毛球半場,有教師喊出口令,開始計時,一人進行,從后場 單打線啟動,上網后到摸網后反回,回到后場算一次,每人進行兩次,每次進行 10 個來回,計算 10 個來回時間,取最好成績。此次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 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原地羽毛球擲遠。
闕寧在《青少年男子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測量指標體系構建》一文中提到, 從專業羽毛球運動員這方面來講,握拍手臂應該具有高度的靈敏素質,羽毛球動 作的特點與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技術動作有著相似的規律和相同的特點,即 動作的連續性,是最基本的力量素質之一[40]。
測試方法:取羽毛球半場,一人進行,受試者站在后場線向網前單手投擲羽 毛球,丈量后場線至最近著地點的距離。每人投擲三次,記錄其中成績最好一次。 以米為單位,保留兩位小數。此次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 成績數據的收集。
4.6.2羽毛球技術指標
完全充分的發揮運動員的身體能力,高質量的完成羽毛球動作的方式,稱之 為羽毛球技術。按技術要求完成各種動作的能力稱之為運動技能。其中,體育教 學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為運動技術,也是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羽毛球專修班學 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羽毛球基本技術(大二接受過羽毛球普修課學習,多數同 學還接受了專項身體素質練習),根據本校羽毛球專修課考試大綱要求以及對專 任羽毛球教師的咨詢(見附件 1),確定在教學實驗前測試羽毛球技術指標有正 手高遠球、正手發球,保證學生在實驗前的技術能力處于相近水平。在實驗結束 后對學生進行后場殺球、正手吊球及正手網前搓球的技術與技評達標測試,其目 的在于檢驗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羽毛球技術與技評達標掌握的影響。
實驗前測試指標:正手高遠球、正手發球。
正手高遠球
測試方法:分為兩人一組,兩個場地同時進行。測試者站在受試者對面,面 對球網等待測試者發球,發球后才能進行高遠球,達到測試者后場。每個學生共 有 15 次擊打高遠球的機會,在左(右)后場區內各 15 個直線球和 15 個斜線球。 測試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正手發球
測試方法:分為一人一組,兩個場地同時進行。測試者站發球區,向對角發 球,每個學生共有 15 次發球機會,在左(右)后場區,發到發球線后,共 10 次機會。測試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實驗后測試指標:后場殺球、正手吊球與正手網前搓球。
后場殺球
測試方法:分為兩人一組,兩個場地同時進行。測試者站在受試者對面,面 對球網等待測試者發球,發球后才能進行殺球,不能踩在線上殺球。每個學生共 有 15 次扣殺球機會,在左(右)后場區內各殺 5 個直線球和 5 個斜線球。測 試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正手吊球
測試方法:分為兩人一組,兩個場地同時進行。受試者站在對方后場,測試 者一人在后場起高球,給受試者起高球,測試者運用正手吊球,將球吊到對方前 場左右邊,按個數進行記錄,一次 15 個,測試兩組,取最好值。測試邀請教研 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正手網前搓球
測試方法:分為兩人一組,兩個場地同時進行。受試者站在對方前場,測試 者一人在喂球,給受試者送球,測試者運用正手網前搓球,將球搓到對方前場位 置,按個數進行記錄,一次15 個,測試兩組,取最好值。測試邀請教研室羽毛 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技評達標: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根據學生在考試時在擊球時球的弧線、落 點、高度、節奏、力量和擊球動作進行綜合評價。
4.6.3教學能力指標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被要求具備基本的教學技能,球類運動普修課教學大 綱提出,對于畢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從事課程教學的基本技能和 技術,作為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重要陣地,應該擔負起培養體育師資和社會 體育指導員的責任[41]。
在 2004 年,結合教育部所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主干課程 教學指導綱要》中的重要文件,在現階段的體育教育專業中,所有球類的課程教 學目的總體確定為,在球類運動中,應注重競爭性、娛樂性、和共同性的具體特 點,讓學生通過對球類課程的學習和理解,首先,對球類基本文化特征有一個大 概的認識。其次,對球類的基本運動規律有一個大概了解。再者,球類運動的基 本理論需要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在實踐操作中,了解球類運動的基本技能和 技巧,讓學生初步具有一部分能夠從事球類課程研究教學的技巧能力和能夠運用 球類的運動手段,對群眾或者其他體育愛好者進行體育健身鍛煉活動的指導能力 [42]。
o
在學校里,再與一線羽毛球教師、專家進行教學技能的相互咨詢交流,歸納 專家、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分析后得出,雖然教學技能存在許多種類,但是能夠 使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最直接提高,和對課堂的教學效果能夠起到最大幫助的分別 為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現階段,在全國的體育院校中,體育教 育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技術動作的學習和練習重于基本教學技能的培養,但是羽 毛球教學中基本的教學技能是很重要的。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更多關 注與綜合素質的學習。并且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本文根據論文研究 需要將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作為學生教學能力評價指標。 教學能力指標: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
語言表達
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都是成為體育教師或社會指導員, 語言表達的提高可以幫助教師更準確的表達課堂所需要的內容,讓學生更直接的 理解和接受問題,對問題分析,判斷和解決提供了更多時間。教師可以使用提問, 讓學生自我總結和參與教學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通過回答問題, 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運動技術和規律,加深對技術和記憶和理解,形成 積極的思維習慣,并對語言表達有一定幫助。
課堂組織
課堂組織包括,了解與學生互動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激勵 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創造學習環境,組織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能力。以及良好 地管理課程中行為,對紀律的遵守,對整個課堂的整體把的控能力。同時也包含 良好的反饋,規范課堂教學的能力,評估課堂教學的能力,激勵學生學習和處理 突然事件的能力。
教學內容創新
在實際的羽毛球教學課堂中,訓練的手段或者方式,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新和 改革,為更好的提高和完善羽毛球教學訓練體系提供有利幫助。作為一項具有較 高普及率的大眾體育項目,對培養運動員的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是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43]。因此,在日常的羽毛球教學訓練當 中應該將培養運動員的創新能力作為羽毛球教學訓練的重點和核心。
測試方法:由任課教師考前設置 1 個教學任務作為考試指標,5 名學生模擬 1 個單元教學課堂,考試學生飾演羽毛球專任“教師”,其他 4 名學生配合輔導 “教師”教學,考試者通過羽毛球考試內容進行授課,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依 據扮演輔導“教師”的學生在上課的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 3 個教 學能力指標給予評價。其中教學能力一級指標滿分是 10分,二級指標分值酌情 分配。此次測試邀請教研室羽毛球專任教師監督,本人負責對成績數據的收集。 教學能力評分指標如表所示:
表 6 教學技能指標評分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分值
1、集合隊快靜齊,聲音洪亮,口令不拖沓; 2分
課堂組織 2、教學課堂有序,時間分布均勻; 2分
3、教學步驟清晰,運動量控制適中; 3分
4、教學目的準確,學生輕松易懂。 3分
1、思路清晰,有肢體語言表達,語言流暢; 3分
語言表達 2、重點突出,清楚表達過程; 4分
3、內容完整,清晰。 3分
1、內容新穎,課堂不死板; 3分
教學內容創新 2、課堂的啟發性,趣味性; 3分
3、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4分
4.7教學實驗步驟
4.7.1實驗的實施過程
1.實驗組:
(1)合理設計并創造出一個學習的情景,老師和學生共同提出問題,使之 成為學習的課題。在練習技術動作時,對此技術動作提出問題,比如,羽毛球的 落點在哪里較好,如正手吊球這項技術,怎樣使球的落點更靠近前場網前或者兩 邊邊線,盡可能大幅度的調動對方全場移動,使對方出現防守漏洞,進行得分。
(2)教師布置學習目標和任務,讓學生有明確的思考方向。如在正手吊球 時,在課的開始向學生講明練習正手吊球的目的是把對方調動到前場,以給自己 主動爭取空間和時間。
(3)讓學生開始自行練習,老師負責輔導練習。
(4)課后進行討論和總結。
通過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的指導,讓所有學生能夠達到自己期望的教學目 的,是發現式教學法的指導思想。[44]發現式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羽 毛球技能,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注重認知能力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對學生 綜合素質的發展有很大程度的作用。采用發現式教學法,讓學生的思想一直保持 在一種積極參與活動,努力開動大腦,與同學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用理論知識 去聯系實際操作的理想裝填。因此,學生的大腦思維,語言表達,反省能力,社 會實踐能力,綜合創新能力和各種綜合能力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下圖為實 驗組,發現式教學法的具體實驗流程操作圖,見圖 1:
圖 1 發現式教學法操作流程圖
2. 對照組:
(1)在教學開始前由老師布置此堂課的技術動作,并加以指導示范,讓學生參 照老師的動作規律,進行練習。
(2)教師布置完后,學生開始進行有球練習,對技術動作進行鞏固和提高。
(3)教師總結此堂課中,學生練習動作時產生的錯誤動作和技術,老師再進行 示范,學生進行比對學習。
(4)總結老師的示范動作和技術,教師布置課后練習作業。 在教學過程中,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方法。
圖 2 傳統教學法操作流程圖
現階段,傳統教學方法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專修課應用還存在普遍現 象,教學過程比較單一,學生學習時也容易出現枯燥的思想;教學方法是教師集 合隊伍,宣布此次教學的內容,由學生帶領做準備活動或集合,教師宣布學生自 行練習,教學結束前集合,教師簡單評價本次課的態度。
4.7.2實驗控制
在此教學實驗中,測量數據時應最大可能減少實驗誤差,避免實驗錯誤。對 于實驗前測和實驗后測,教師應該在實驗開始前和實驗結束后 48 小時內進行。 實驗為了避免“霍桑”效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全部為同一教師來實施。實 驗組和對照組應在人數,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實施器材,教學進度上保持相同。 測試老師應該由本校羽毛球教研室專項老師擔任,從而保持測試前和測試后評分 結果的公正,客觀,嚴謹,能夠準確的體現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真實水平, 具體實驗步驟如下面所示:
——學生人數、學習起點一致
——場地器材一致
——教學進度、教學學時及教學內容一致 ——期末考核評價標準一致 ——兩組的教學工作均由本人擔任,直至實驗結束。 (1)對實驗教師的要求 發現式教學法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督促作用,老師要熟知體育教學觀 念。具體來講,就是說,體育教師要理解"為什么而教"。社會對于體育教師的要 求是需要讓體育教師去教會學生可以從學校里懂得什么,可以從學校里學到什 么,可以從學校里體驗到什么,可以形成哪些綜合素質,期待老師可以引導學生 更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能力,而不是一再的模仿[45]。發現式學習法的基本內容是 學科中的基本構成,需要學生把學科中的基本理論,概念,和不同于傳統教學法 的研究方法融合進給定的教學材料之中。發現式教學法,需要學生掌握其最基本 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生理解并懂的得出這個結論的完整過程,所以,這就 造成了發現式學習法的施教過程比傳統式教學法的施教過程要多,花費的人力和 物力要多于平常。所以,對教材的認真篩選,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提煉出教材 中應有的特點,是體育老師的首要任務[46]。從老師的課前準備來說,老師應該在 對學生的引導話語上多下功夫,引導語是整節課的關鍵所在,對學生的發現有至 關重要的啟發性,不僅這樣,教師還需要在概括教學內容上,鼓動學生積極性上, 整體語言的簡捷程度上進行思考準備[47]。
首先,教師需要在實驗開始前,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 的真實情況,對運動技術提出疑問,完成最初的步驟。讓學生認識到發現式教學的 意義,提高學習發現式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學生學習時的認真仔細程度。
其次,在實驗進行過程中,監督的學生完成發現式教學情況,并與學生進行 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出現學生的實際實況與學習發現式教學上不相稱 時,應對技術進行修正,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發現式教學。
最后,通過對學生完成發現式教學法后,技術動作的不足和技術的掌握程度, 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一起解決困難。
(2)對實驗組學生的要求 第一、配合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發現式教學法的相關內容,提 出技術動作的疑問。
第二,在教學實踐中,做到認真仔細。在履行發現式教學法時,發現問題應 及早與老師溝通。
第三,在發現式教學法的學習過程中,首先需要與老師進行交流,理解學生的 實際情況,再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在學習 動作技術時的心得或者體會,師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4.7.3后測
在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測試,得出兩組數據進行對比 分析,并得出影響結果。
5實驗結果
5.1實驗前測試結果
為了確保教學實驗的科學性,同時也為了對比“發現式教學法”運用在體育 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實驗后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術與技評、教學技能所產生的影 響,故在實驗前兩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測試,將測試成績做獨立樣本 T 檢驗分析。
5.1.1實驗前身體素質指標測試結果
從表 2、表 3、表 4 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成 績數據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P>0.05,由此可以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 生在實驗前身體素質沒有顯著性差異,分組符合實驗要求,可以進行教學實驗。
表 2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立定跳遠檢驗分析表
指標 N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x SD x SD
立定跳遠 42 2.63 0.366 2.09 0.237 0.757 40 0.452
注:*表示 PVO. 05, **表示 PV0. 01
表 3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殺上網步法檢驗分析表
指標 N 實驗組 對照組 P
x SD t df
x SD
殺上網步法 42 12.41 0.864 13.37 0.821 1.727 40 0.132
注:*表示 PVO. 05, **表示 PVO. 01
表 4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原地羽毛球擲遠檢驗分析表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N
X SD X SD
原地羽毛球擲遠 42 4.32 0.854 4.13 0.823 1.527 40 0.235
注:*表示 PVO. 05, **表示 PVO. 01
5.1.2實驗前羽毛球技術達標測試結果
從表 5、表6 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羽毛球專項技術達標測 試成績數據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P>0.05,由此可以說明,實驗組和對照 組學生在實驗前羽毛球技術達標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水平層次相當,分組符合 實驗要求,可以進行實驗。
表 5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正手高遠球技術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N
X SD X SD
正手高遠球 42 7.71 1.301 7.86 1.675 0.546 40 0.585
注:*表示PV0.05, **表示 PV0. 01
表 6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正手發球技術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N
X SD X SD
正手發球 42 7.15 0.885 7.28 0.912 0.399 40 0.729
注:*表示PV0.05, **表示 PV0. 01
5.1.3實驗前羽毛球技評達標測試結果
從表 7、表8 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羽毛球技評達標測試成 績數據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P>0.05,由此可以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 生在實驗前羽毛球技評達標沒有顯著性差異,水平層次相當,分組符合實驗要求, 可以進行實驗。
表 7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正手高遠技評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N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x SD X SD
正手高遠球 42 2.32 1.217 2.60 0.990 0.490 40 0.692
注:*表示 PV0. 05, **表示 PV0. 01
表 8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正手發球技評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N 實驗組 對照組 t df P
X SD X SD
正手發球 42 2.53 0.798 2.50 0.377 0.880 40 0.461
注:*表示 P<0.05, **表示 F<0. 01
5.2實驗后測結果
5.2.1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羽毛球達標測試結果
5.2.1.1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羽毛球技術達標測試結果
從表 9、表 10、表 11 的測試結果檢驗分析顯示,經過一個學期教學后,對 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羽毛球技術達標測試成績做獨立樣本 T 檢驗分析,結果顯示: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技術達標都有顯著性差異, P<0. 05,對照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平均成績分別是9.76個、 10.71 個、10.67 個;實驗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平均成績分 別是 11.23 個、12.06 個、12.11 個;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羽毛球技術達標都有較 大提高,從實驗結果比較得知,實驗組運發現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
表 9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后場殺球技術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后場殺球 42 9.76 2.073 11.23 1.071 2.352 40 0.023
注:*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 10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正手吊球技術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正手吊球 42 10.71 1.419 12.06 1.162 8.764 40 0.001
注:*表示 P<0. 05, **表示 P<0. 01
表 11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正手網前搓球技術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正手網球搓球 42 10.67 1.238 12.15 1.005 4.569 40 0.010
注:*表示PV0.05, **表示 PV0. 01
5.2.1.2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羽毛球技評達標測試結果
從表 12、表13、表 14的測試結果檢驗分析顯示,經過一個學期教學后,對 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羽毛球技評達標測試成績做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技評達標都有顯著性差異, P<0. 05,對照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平均成績分別是4. 68、 4.10、3.90;實驗組的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平均成績分別是5.43、 6.03、5.73;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羽毛球技評達標成績都有較大提高,從實驗結果 比較得知,實驗組運發現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評成績。
表 12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后場殺球技評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后場殺球 42 4.68 1.609 5.43 0.879 8.813 40 0.025
注:*表示PV0.05, **表示 PV0. 01
表 13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正手吊球技評達標檢驗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正手吊球 42 4.10 1.424 6.03 1.004 3.410 40 0.001
注:*表示PV0.05, **表示 PV0. 01
表 14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正手網前搓球技評達標檢驗分析表
對照組 實驗組
指標 N
X SD X SD t df P
正手網球搓球 42 3.90 3.903 5.73 0.674 6.750 40 0.000
注:*表示 PV0. 05, **表示 PV0. 01
5.2.1.3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能力測評結果
從表 15、表 16、表 17 的測試結果檢驗分析顯示,經過一個學期教學后,對 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羽毛球教學能力測試成績做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顯示: 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 3 個指標都有顯著性差異, P<0. 05,對照組的平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均成績分別是5.56、 4.43、5.56;實驗組的平語言表達、課堂組織、教學內容創新平均成績分別是 6.73、6.67、6.39;對照組和實驗組的羽毛球教學能力水平都有較大提高,從實 驗結果比較得知,實驗組運發現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評成績。
表 15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語言表達檢驗對比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語言表達 42 5.56 1.412 6.73 1.064 6.352 40 0.031
注:*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 16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課堂組織檢驗對比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t df P
N
X SD X SD
課堂組織 42 4.43 1.325 6.67 0.885 3.187 40 0.026
注:*表示 P<0. 05, **表示 P<0. 01
表 17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教學內容創新檢驗對比分析表
指標 對照組 實驗組
N t df P
X SD X SD
教學內容創新 42 5.56 0.872 6.39 1.007 2.523 40 0.002
注:*表示 P<0.05, **表示 P<0.01
5.3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班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在羽毛球專修課上運用發現式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教學方法,經過四個多 月的教學實踐,發現兩種教學方法在技術和技評達標、教學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上都存在顯著差異
(P<0. 05),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學生教學能力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 結果分析可知,實驗組的教學成績優于對照組的教學成績,說明發現式教學法更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技評和教學能力。
5.3.1發現式教學法對羽毛球技術的影響
從表 9、表 10、表 11 中可以看出,學生在羽毛球技術中后場殺球、正手吊 球、正手網前搓球都存在顯著性差異,而且羽毛球技術提高的幅度較大。原因的 產生可能在于:
(1)經過一個學期的羽毛球專修課的學習,無論是傳統教學法,還是發現 式教學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的羽毛球技術達標成績都大幅提高。通過一 個學期的羽毛球專修課的學習,分析得出,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運用傳統教學 法,或者是發現式教學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的羽毛球技術達標成績都有 很大程度的提高。從教學過程來中來看,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進行的雙向學習活 動方式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將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者相結合,做 到統一結合,兩者是一個整體,雖然兩者有對立面,但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 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知識和技術,在這整個過程中,不僅僅只有依靠老師的 “教”,更重要的需要通過學生的“學”。發現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發現問 題的能力,對羽毛球技術的掌握有很大幫助,并不是單一的從某一個方面來進行 教學,而是通過對羽毛球的整體規律來學習和掌握。因此,無論是傳統教學法還 是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和更多的教學方法,唯有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更 好的結合在一起,讓師生在課堂中更好的產生共鳴,老師更多的調動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再通過不斷持續練習,才能更有效的提高羽毛 球技術水平。
(2)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后場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的達標 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對于只在已經學過羽毛球專修課的學生來說,羽毛球的后場 殺球、正手吊球、正手網前搓球對技術細節需要掌握較多,學生在掌握羽毛球技 術時有較大難度,羽毛球技術達標成績高低在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必 須經過長期的專項基礎訓練才能達成目標。實驗組的學生,通過發現式教學法在 教師實踐進程中借助各種手段,反復強化技術的準確性,不斷重復的練習達到穩 定;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自己解決問題意識,相互之間缺少交流與啟發。另 一方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缺乏自我發現問題能力,而發現式教學法給學生提供 了一種不斷的發現問題,將問題自我解決,再發現問題,在我解決,形成一種良 性循環,直到問題解決的程序化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我 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上有很大改觀,所以實驗組學生 的技術達標成績要優于對照組學生的技術達標成績。
5.3.2發現式教學對羽毛球技評的影響
(1)從表 12、表 13、表 14 的結果看出,發現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都能 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評成績。從均值變化可知,2 個組學生的羽毛球技評成績都 有較大提高。其原因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上學期已經掌握了羽毛球的基礎 技術,系統的學習基礎動作,雖然學生羽毛球技評水平較低,從實驗前測試成績 數據中也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正規化和專業化的訓練學生,讓學生 通過自我觀察,自我啟發來找到羽毛球技術的規律不斷地熟練和強化,對動作的 理解更為深入。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法,發現式教學對學生技評達標成績提高更為 顯著。
(2)運用用發現式教學法更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評成績。羽毛球技 術形成是從掌握-提高-自動化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強化問題,再解決 在強化的進程,這也與發現式教學法的原則相同。在羽毛球專修課中,采用發現 式教學法讓實驗組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在教師創建的學習情境下,學生不斷地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再解決,以此循環提高技術水平。發現式教學法為 羽毛球學習給予一個完整模塊,學生在課堂中實施,這個過程是一個從外顯到內 隱的過程,而檢查和處理兩個環節更是在檢驗和強化這一過程,循環往復,不斷 提升,使教師和學生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善提高。因此,發現式 教學法更能達到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技評成績。
5.3.3發現式教學對羽毛球教學能力的影響
通過表 15、表16、表 17得出,實驗后實驗組學生在語言表達、課堂組織、 教學內容創新上都有明顯的提高。通過在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讓 學生意識到語言表達的準確的重要性,對技術的細節的描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 用,語言的簡潔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上課的時間來進行其他教學內容的增加。通過 在發現式教學法中,讓學生們擔任老師這一角色,對課堂重新認識了一番,對課 堂的掌握和整體把控有了新的見解。通過式教學法在羽毛球的教學中,學生不是 通過外部的灌輸被動的接受技術,而是扮演的對技術主動學習的角色,老師也成 為了引導者和促進者,而不是傳授者。
在發現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有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又有對老師提出問題 產生疑問的過程,這一過程從外到內,在從內到外。無論是語言表達、課堂組織、 教學內容創新都是一個逐漸提高的過程。傳統教學法對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 獨自思考問題方面還有所欠缺,對學生思維發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發現式教 學法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發現自我的能力,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 關鍵是培養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教學目的之一,教學過程能夠充 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地掌握技術技能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 能力,彌補了傳統式教學法的這一缺陷。通過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的實驗研究, 分析得出,一個技術動作的形成學會,需要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認識-模仿- 學習-練習-鞏固-傳授-再鞏固-練習。在這個教學步驟中,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理 解動作,模仿動作,提出問題,對動作進行改正,接受新動作,練習動作,掌握 動作,對這一過程反復強化理解,從而使學生的教學能力提到不斷的提高。
6結論與建議
6.1結論
(1) 在羽毛球專修課教學中,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羽毛球技術 測試成績數據結果檢驗分析,后場殺球、正手吊球及正手網前搓球三個技術都存 在顯著性差異,P<0.05。將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進行檢驗比較分析,得知 發現式教學法更優于傳統教學法,所以發現式教學法應用到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 球專修課教學中具有可行性,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
(2) 在羽毛球專修課教學中,實驗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羽毛球技評達標 測試成績數據結果檢驗分析,后場殺球、正手吊球及正手網前搓球三個技評達標 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采用發現式教學法后,學生通過自我反省 練習,相互探究技術的客觀規律,將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檢驗比較分析,得 知發現式教學法更優于傳統教學法,因此,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 球專修課教學中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評達標。
(3) 在發現式教學法實踐活動中,教師設置情景引導學習進入學習狀態, 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實踐,啟起發學生的思維,對課堂掌控更為充分, 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組教學能力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因此,采用發現式 教學法更有利于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
6.2建議
(1) 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課中運用發現式教學法,需要對教師 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地改進提高教學手段,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與經驗, 掌握發現式教學法的教學流程,同時要求掌握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等。
(2) 發現式教學法需要學生經常對教學實踐活動來自身反思來考慮問題, 怎樣讓學生產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問題,是發現式教學法這 是發現式教學最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
(3) 發現式教學法運用在體育教育專業羽毛球專修課中,在對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語言交流能力,學生自我反省認識,對課堂的重新認識,提高解決應急 問題能力等方面,結合體育院校學生的特點,比較符合。所以,將發現式教學法 的應用推廣到其他體育項目或者更多項目的專修課中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可以 再其他的教學過程或者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補充發現式教學法的不足和缺點。 但是,在其他項目的應用中,老師需要對發現式教學法進行因材施教,根據課堂 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選擇,為提高教學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做更充分的準備。
7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 號)
[2]《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球類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3
[3]畢學峰.發現型教學模式在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2013年6期
[4]吳也顯.教學論新編.[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189)
[5]彭永渭.教學論新編.[M]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139
[6]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44?245
[7]關勝霞.教學論教程.[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196
[8]吳兆祥.合肥.體育百科大全[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5:16
[9]楊 丹.對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再認識[J].杭州師范大學.現代體育科 學.2008.
[10]唐瑞芬.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1]羅時銘.當代日本學校體育思想研究之二-運動文化論. [J]. 1998年03期
[12]蘇四偉.發現式教學法在羽毛球普修課中的教學運用——以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2010級羽毛球普修班為個案.[D].蘇州大學2012.
[13]夏志清,丁從文,楊君等.發現法與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的改革.[J]平原大學學 報.2005.02第1期第22卷:62
[14]徐蘭飛.發現法在高中文科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東[J].北師范大學.2010
[15]唐毓磊.發現法和探究法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2010.第18期
[16]劉盛睿;鄧慶玲.運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 [J] . 2007.第11期
[17]樂健."發現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差異比較.語文學刊. [J]. 2007.第12期
[18]王玉紅.高中語文“發現式閱讀”教學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7
[19]葉紹凡.指導發現法-教學在籃球選項課中的效應研究. [J] .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 報.2003.12 第16卷第6期
[20]曾廣新.發現法與分解訓練法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 報.2003.第 1 期
[21]馬行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實效性探討福建體育科技[J].2004, 23(6) ;46-47
[22]郭峰.提倡體育教學中運用"發現法".[J].2000.第1期:42
[23]萬初榮.例談發現法在田徑跑類項目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師友.2003.第3
[24]王立寧.長春市高校羽毛球課教學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5]高俊.發現式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選項課中的實證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6
[26]肖躍明.淺談“發現式教學法”及其在標槍教學訓練中的應用.[J]山東煙臺大 學.1997
[27]王立寧.西安地區部分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西安 體育學院》,2011
[28]唐志.永州市羽毛球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湖南科技學院學報.[J].2008, 29(12)
[29]華 彬 . 湖 南 省 高 校 羽 毛 球 運 動 的 現 狀 調 查 與 對 策 湘 潭 師 范 學 院 學 報.[J].2006, 28(4)
[30]馬行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實效性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04年05期
[31]吳榮太.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初探科教文匯.[J].科教文匯.2008.6:
[32]徐恒勇.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羽毛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體育世界[J].體育世界.2008;
[33]郝軍龍,賈文彤高校羽毛球學期教學中比賽3段論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 報.2003,27(6):646-648
[34]Bruner,J.S,TheProcessofEducation.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 61.211-240.
[35]楊建華,陳鵬等.現代教育學[M].中國神華科學出版社.2003. 8:322
[36]史東博.發現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0. 3:45
[37]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9
[38]陳莉林.羽毛球運動員步法與力量靈敏素質的關系[J].體育科學研究,199& 1
[39]王榮乾.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年01期
[40]闕寧.青少年男子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測量指標體系構建[J].成都體育學院學 報,2015 年 04 期.
[41]謝麗娜.高等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的趨向[J].西安體育學院學 報,2000(1):78
[42]黃漢升,季克異,方千華.繼承、發展和創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主干課 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 (5) : 649-652
[43]唐明.羽毛球教學訓練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7年 08 期
[44]謝 麗 娜. 高 等 體 育 教 育 專 業 體 操 教 學 改 革 的 趨 向 .[J]. 西 安 體 育 學 院 學 報,2000(1):78
[45]王海發.關于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運用.[J].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2016
[46]趙會娟.“發現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2011年9期
[47]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