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一 1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問題的提出 6
1.3研究目的 7
1.4研究內容和結構 7
1.5研究意義 9
2衛生服務能力研究綜述 11
2.1相關概念 11
2.2研究進展 15
2.3理論基礎 26
2.4縣級中醫醫院功能定位 29
2.5 Donabedian 評價模型 36
2.6影響因素指標的選擇 38
3研究框架與研究方法 44
3.1研究假設與研究框架 44
3.2資料來源 45
3.3調查內容與工具 46
3.4分析方法 47
3.5質量控制 52
3.6技術路線圖 53
4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55
4.1指標選取思路 55
4.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關鍵問題分析 58
4.3基于內容分析法的評價指標初選 59
4.4 基于 Delphi法的指標終選 73
4.5指標權重設計過程 87
4.6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分析 92
4.7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分析 93
本章小節. 96
5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實證研究 97
5.1山東省中醫類醫療機構現狀 97
5.2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現狀 99
5.3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103
5.4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117
本章小節… 122
6討論與建議 125
6.1方法學討論 125
6.2主要研究結果討論 127
6.3結論與建議 132
研究創新之處與不足 139
1.研究創新之處 139
2.研究的局限性與展望 139
附錄 1 141
附錄2 149
參考文獻 159
1前言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穩固的 環境,更是我國人民長期與疾病斗爭的智慧結晶,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為保障人 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中醫事業的 發展極為重視,2016年2月14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頒 布標志著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除此之外,2017年7月1日正式落實的《中華人 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立法的形式提出:“在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黨中央,國務院聯合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的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召開中醫藥大會,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中醫藥在小康社會建設和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基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基礎保障。縣級中醫 院是基層中醫服務提供的龍頭機構,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質 量和水平,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國家有關部門共同發布的《基層中醫藥服 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要發揮縣級中醫醫院的龍頭帶頭作用, 提升縣級中醫醫院的中醫藥服務主體的服務質量是提升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的重要舉 措O
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大幅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了讓每一居民都能公 平地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醫療衛生 體制改革,其中,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改革的重點之一。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體 系中,縣級中醫藥服務機構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決 定著醫療體系對農村居民衛生服務需求的滿足程度。我國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基層醫改 政策就是希望通過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將患者留在基層以實現90%以上的患者 在縣域內就診的目標。
縣級中醫院是基層中醫服務提供的龍頭機構,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提升基層 中醫醫院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本章首先介紹縣級中醫院 中醫服務能力的研究背景,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其次,總結我國在中 醫服務能力方面所進行的探索,以及國際上可以借鑒的實踐經驗,提出該領域需要進一 步研究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本研究擬要解決的問題,并闡明研究該問題的意義和 目標;最后,簡要介紹本研究的框架結構。
1.1研究背景
1.1.1中醫藥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機遇期
黨和國家對于中醫藥事業以及相關機構的重視程度極高,系統數據也給中醫藥行業 的發展指明了具體的道路,這給整個中醫藥行業塑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黨的19大報 告中,“堅持中西醫充分結合,加大中醫事業和中醫理論的傳承力度”成為了發展中醫 藥事業的主要方向。“中醫藥在我國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整個行業的發展潛力和 發展空間也是相對樂觀的、中醫作為我國優秀的文化體系和獨特的資源,在我們的社會 發展和民眾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有關部門出 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對中醫藥服務體系以及服務質量進行嚴格 規定,力求發揮中醫藥在提升醫療服務,完善醫療體系方面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還 需要進一步提升相關主體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讓更多高素質人才參與其中,該意見 總共包含了 20條細則,其主旨都是為了更好的傳承我國的中醫傳統,給中醫藥的發展 塑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1.1.2基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
基層中醫藥服務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基礎保障。基層中醫 化,中醫基層化,基層是中醫藥發展的主陣地,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的優勢⑴。
在新的社會環境之下“基層衛生服務作為鞏固民生的重要舉措,應該以改革創新為 主要動能,強調中西醫充分結合,實現人民共建共享的最終目標”,把基層擺在衛生健 康事業發展的首位,基層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基點,也是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 點,是有效保障城鄉居民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健的關鍵環節。新醫改把“強基層、保基 本、建機制”作為核心目標,基層衛生服務成為事關醫改成敗,實現全民健康的關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到“要進一步提升中 醫在基層社會領域的應用程度”,基層中醫藥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2022年 國家中醫藥管理印發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提出發揮 縣級中醫醫院龍頭帶動作用,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提供 中醫藥保障。
1.1.3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基層中醫藥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對 中醫藥的定位不夠準確,中醫藥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現有的中醫藥政策落實乏力,基層 中醫藥人才嚴重缺乏,中醫特色專科傳承不夠[% 2015年正式推行的《全國醫療衛生服 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對各市縣級政府提出明確要求,每個縣(市)級單 位開設一個符合縣級中醫院標準的醫療服務機構,但是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由于部分 地方資源的匱乏,導致很多縣(市)并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設立中醫院。中醫院在基層領 域的普及程度仍然相對有限,很多中醫院的服務質量也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中醫 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指出“基層中醫藥服務在過去的發展進程 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是當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中醫 服務網絡的基礎,進一步提升中醫藥服務與基層民眾之間的關聯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健康的認知變得更加全面,與此同時,我國的醫療 保障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在于,基層中醫藥服務在基層醫療服務體 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現如今,很多地方中醫院的設施不夠完善、服務能力相對較弱, 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較差等,都是中醫藥服務,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所需要面臨的主要 問題,基層中醫藥服務與城市中醫藥服務之間的差距仍然不容樂觀。
1.1.4政策支持推動基層中醫服務的發展
隨著我國中醫藥產業的不斷發展,國家衛生部以及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門都認為,
“想要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就需要發揮中醫藥在醫療服務領域 的核心優勢,深化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中醫服務對患者的可及性、公平性、便捷性,提 升患者對基層中醫服務的滿意度水平”,呼吁全國各地中醫藥機構增強對基層醫療服務 的重視程度。2015年4月,國務院通過出臺《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 年)》的方式,提出充分利用中醫藥特色與優勢;該文件明確指出有必要加強基層中醫 服務能力,并呼吁集中建設鄉鎮衛生院臨床科室與多種中醫診療手段充分結合的方式提 升服務質量。2016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共同發布的《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行動計劃》對基層中醫藥服務在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定和倡議。2018年8 月科技部發布《關于加強中醫藥健康服務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中醫藥健康 服務的理論研究,以及產品研發、服務模式和機制創新的指導方針,建議建立中醫藥健 康服務科技創新體系,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2019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在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中要求筑牢基層中醫 藥服務陣地。
圖1-1我國出臺部分中醫藥相關政策
中醫類機構的政策支持促進中醫機構數量的不斷上漲,2018年中醫首次被世界衛生 組織歸為具備重要作用力與重大影響的醫學綱要。我國中醫類機構包含中醫院、中醫類 門診部、診所、衛生所、醫務室等,機構數量由2013年的41966家發展至2019年的65809 家,數量上漲的同時增速亦逐年遞增,2019年中醫類機構數量同比上漲12.0%o中醫政 策的大力推廣與支持,促使中醫藥產業逐漸發展為我國衛生保健事業的核心要素,從機 構數量維度看,當前中醫類機構以門診部和診所兩類基層服務機構為主,2019年中醫類 門診部和診所達60535家,占比92.0%,其次為中醫醫院,2019年數量為5232家,占 比 7.9%o
■■機構數 •增長率
圖1-2我國中醫類機構數量及增長趨勢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
1.1.5縣級中醫院引領基層中醫藥的發展
縣級及以下層面的中醫醫療服務有多個機構,而龍頭機構是縣級中醫類醫院。縣級 中醫醫院的服務分為多種類型,其中具有特色的是中醫藥服務,該類醫院的作用是:擴大 中醫藥的影響范圍,為更好的建設城鄉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堅強后盾。決定了縣域 中醫藥衛生服務發展的最高水平。2022年,提出了提高基層的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工程, 并且制定了相關計劃,明確提出“發揮縣級中醫醫院龍頭帶動作用”。
2018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多方考慮的情況下,推出了兩個標準,其核心內 容是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的能力,《基本標準》提出,對于縣級的中醫醫院醫療技術 水平來講,要具有中醫藥服務特色,并且還要能夠治療各種常見疾病,多發疾病,慢性 疾病等,為病人提供術后的康復與保健場所。縣級縣級中醫類醫院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利 用中醫醫療為病人提供服務,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的作用是其他部分不可替代的,中 醫藥事業是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智慧,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因此需要大力的弘揚與 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事業,因此,國家將其納入戰略選擇之中。為了保證中醫 老師也能夠穩定的發展,國務院制定了相關的發展戰略,筆者經過深入思考與總結,將 其歸納為以下內容,基層中醫藥服務事業是中醫藥事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提升 基層中醫藥醫院以及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讓中醫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1丄6縣級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服務需求矛盾日益凸顯
健康是公民的權利與需求,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 要標識。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口老齡化日漸凸顯、疾病死亡譜的改變以 及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都促進了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就醫形式日趨緊張, 農村居民對中醫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更完整的基層中醫服務網絡,針對性的 中醫基礎設施和專門的中醫服務特色科室⑶o
中醫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健康需求的增長使得中醫逐漸發展為包含醫療與預防服 務集于一體的中醫醫療機構,即除了滿足患者醫療需求外,還為治未病服務需求者提供 中醫特色服務。我國中醫類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由2014年的48.2億人次增長至2019 年的60.4億人次,出院人數由2014年2.04億人次增長至2019年的2.65億人次。為滿 足日漸增長的中醫醫療需求,我國中醫藥衛生人員數量由2014年的54.5萬人增長至 2018年的71.5萬人,市場需求的增長促進了中醫藥專業人才的不斷成長,人才質量的 日漸提升進一步促進我國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農村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石,很多農村 居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較高,必須提高基層中醫服務能力,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⑷。
圖1-3我國中醫院診療人次(萬人次)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和計生統計年鑒
受諸多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縣級中醫院基礎相對薄弱,中醫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目 前中醫院的發展面臨著以下困境:首先是人才較為缺乏,其次是中藥質量參差不齊,中藥 傳承不充分,創新能力不足,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需面對縣級綜合醫院等競爭 對手[%總體而言,與綜合醫院相比,無論是政府財政投入、醫院品牌、醫藥人才、醫 療設備、地理環境、醫院規模以及社會人口影響指數情況,大多數中醫院都處于不利地 位。
隨著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高度重視,如何更好的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在整個 醫療衛生工作體系中,基層衛生醫療成為關注的重點內容,不斷的解決資源與人才匱乏 的問題,為基層人民帶去了更好的看病體驗,該問題成為未來相關政策需要關注的重點 問題。作為龍頭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而構建科學 合理的中醫服務能力評價體系是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徑。
1.2研究問題的提出
自2009年提出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作為新醫改 重點任務,當前國內研究者對服務能力的研究多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綜合醫院的發展 作為研究對象,對中醫醫療機構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的視角不約而同的放在醫療衛生 機構整體衛生服務能力的綜合評價上,各類型醫療衛生機構整體服務能力的評價已經相 對成熟,但某一類服務能力即中醫服務能力的測量仍有待研究。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并未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僅根據現有數據直接進行服務能力的評價分析。中醫服務能力的評 價也多是對能力現狀進行評價,很少對服務能力的提升策略進行詳細論述。
目前,國內對中醫醫療機構衛生服務的評價以醫療服務效率的評價和衛生服務能力 的評價為主,其中,使用DEA模型對醫療服務效率的評價相對較多。李志廣“勺,楊雨 晨頁,楊希聞等人對我國中醫醫院服務效率進行評價;對中醫類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評價 指標的選擇以文獻分析法、德爾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為主,設置指標權重的方法使用較 多的是層次分析法、爛權法等,對衛生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以秩和比法和TOPSIS法 為主。趙陽何,王欣媛⑹等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提供的中醫藥服務進行了研究;王 蓉娟?使用嫡權法對甘肅省中醫藥服務能力進行研究;郭在新期,李玲玉冋等人對中醫 資源配置及中醫服務的提供進行研究。喻小勇泅使用德爾菲法構建了縣級中醫院中醫服 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綜上,現有對中醫服務能力的研究以實證研究為主,普遍缺少理論框架指導和方法 學的支撐。中醫服務能力提升對中醫醫療機構在滿足居民對于中醫衛生服務需求方面有 很大的潛力,目前,對中醫服務能力的研究和分析的缺乏是制約中醫類醫療機構發展中 醫藥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因素。
由此研究問題如下:
1.如何構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以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進行綜合評價?
2.哪些因素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產生了影響?
3.如何進一步提升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水平?
1.3研究目的
筆者選擇本研究的目的是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進行評價,而評價的 指標體系是作者進行建立的,核心內容是縣級中醫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希望本文建立 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為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做出貢獻,具體研究目的包括:
(1) 構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估方法;
(2) 評價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3) 揭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
(4) 提出促進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發展的建議。
1.4研究內容和結構
基于上述研究目標,本研究的研究內容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采用文獻分析法進行研究,包含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與服務能力相關概 念的界定。在文獻分析和政策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初選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專題小組討 論和德爾菲專家訪談法,以Donabedian模型為指導,構建“結構-過程-結果”三維評價 模型,使用專家評分和爛權法相結合的方法對所設計指標進行賦權,最后對構建的評價 指標體系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
(2)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
在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在分析研究對象的 中醫服務能力時,從結構、過程、結果三個角度分別進行評價,并將山東省縣級中醫醫 院中醫服務能力從地理空間、經濟水平、不同規模水平等方面進行劃分、分析,試圖分 析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縣級中醫醫院,在中醫服務能力間的差別是否有統計學差異。
(3)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的構建首先采用文獻分析法與資料分 析法結合PEST和競爭理論進行篩選,明確篩選原則,初步設計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 指標體系;然后釆用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指標與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分、服 務結構能力評分、服務過程能力評分、服務結果能力評分結果的皮爾森相關關系,剔除 不存在相關關系的指標,確定第二輪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最后采用回歸分 析方法分析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對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解釋能力。
(4)提出促進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發展的建議
根據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分析和其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出提升中醫服務 能力的相關因素,并根據這些影響因素針對性地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結構圖如圖1-4所示:
圖1-4論文結構圖
1.5研究意義
1.5.1學術意義
(1) 研究視角方面:本研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入手,筆者認為,影響縣級中 醫醫院中醫藥服務的能力不是由一個因素決定的,所以筆者的研究較為全面,具體。這 有助于國內研究者和政策的制定者更加清晰的認識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的水平,關鍵 影響因素及提升的重要舉措。
(2) 研究內容方面:本文科學界定了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內涵,并構建了 以實現功能定位為中心突出中醫藥特色的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能 夠為國內外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3) 研究框架方面:以Donabedian模型為指導,聚焦于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本身, 利用專題小組討論和專家咨詢等方法,從醫療衛生服務流程出發,構建了一個涵蓋醫療 衛生服務全過程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為現有以衛生服務能力 為主導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為縣級中醫醫院有效提升中醫服務能力方面提供理論 支撐,并尋求改進策略。
1.5.2實踐意義
(1)本研究結合能力評價相關理論與縣級中醫院實際情況,構建縣級中醫院中醫 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選取山東省作為個案進行實證研究,探討評價指標體系的可 行性,并探究政策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否存在影響,對已有中醫藥政策措施進 行驗證分析,研究結果可為各區域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考核提供標準制定、制度制 定的決策依據。
(2) 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有助于提高中醫藥在中醫類醫院衛生服務 中的貢獻率。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推動中醫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農村居民得到更加方便、安全、優質的中醫醫療衛生服務,從而不斷提高中醫服 務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當中的占有率與貢獻率,推動基層中醫藥的發展。因此,科學系 統的構建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可以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提升提供指導。
(3) 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在中醫院實踐中的應用可輔助醫院進行服 務優化決策,根據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結果明確醫院中醫服務問題,并將該結果與影響中 醫服務能力評價的相關因素相結合,找出制約縣級中醫院發展變化的關鍵因素,據此制 定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提升策略。
2衛生服務能力研究綜述
本章首先對能力的概念、中醫服務能力的概念進行介紹,并對能力理論及評價理論 進行了回顧,在對國內外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研究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分析了全球衛 生服務能力的研究現狀,對評價所采用的評價工具、測量指標及影響因素等進行總結。
2.1相關概念
2.1.1中醫服務
2.1.1.1醫療服務
2000年7月財政部發布關于醫療衛生機構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中指出醫療服務是 指醫療服務機構對患者進行檢查、診斷、治療、康復和提供預防保健、接生、計劃生育 方面的服務,以及與這些服務有關的提供藥品、醫用材料器具、救護車、病房住宿和伙 食的業務。醫療服務是由醫療服務機構對患者提供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檢 查,診斷,治療等,除此之外的接生,計劃生育等方面也歸醫療服務機構管理。不僅如 此,在該服務中,醫療服務機構還需要向患者提供各種藥品、醫療器械以及病房和食堂 等。
2019年,我國頒布了與基本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筆者經過閱讀后將大致內容整理 如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每個公民都可獲得的服務,主要目的是保持人體的健康,除此 之外,還需要提供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各項服務,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藥物、技 術以及設備的使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公共衛生,一部分是醫 療。從醫療衛生服務的定義中可知,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等服務均包含在其中。
2.1.1.2中醫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學基礎》中,對中醫學的界定是:中醫學是一種綜合 性科學,主體內容是中醫藥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研究的目的是保證人生命活動的健康, 對各種疾病進行預防、診斷、治療等。
2016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對中醫藥的概念進行了定義。中醫藥 中包含的醫藥,不僅包括漢族,也包括少數民族,是全民族醫藥的統稱。并指出中醫藥 技術方法主要包括:針灸療法、灸法類、手法類、外治療法、內服法、中藥炮制技術。
2.1.1.3中醫服務
2016年,與中醫藥相關的法律正式出臺,其中對中醫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以及中醫 藥服務做了明確規定。配備的醫務人員應該具備基本的中醫藥專業技術,可以提供中醫 藥服務。在為病人提供中醫藥服務時,應該有明確的理論依據,使用正確的技術方法, 中醫藥主管部門中也制定了相關基本要求,開展服務時也必須要滿足。
中醫服務是具有中醫特色的一種醫療服務,掌握充分中醫藥理論知識的技術人員選 擇四種診法中的一種,并使用輔助儀器,檢查病人的病情,并開出中醫藥方,有些病情 不需要吃藥,需要利用針灸、拔罐、刮疝等方法治療,但是主要方法是中醫藥方。
2.1.2能力
能力的概念比較復雜,相對而言也難以界定。首先,能力是動態的結構,包括系統、 組織、社區、人員或個人層面。其次,能力是多維的,涵蓋了知識、資源等方面。最后, 能力的衡量通常根據目標的不同也不一樣。在特定的公共衛生領域有很多關于能力的框 架或工具,包括健康促進、疾病(HIV,慢性病)和能力建設。但這些框架或工具都僅 僅適用于小范圍的相關的能力概念。
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與一般的組織能力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理解其服務 能力的內涵可以從分析一般組織的能力開始。
能力(capacity, capability, ability, competence)既描述了過程又表示了結果;既 是動態的又是多維的。在很多定義中,能力衡量的是一個組織生存下去的能力。認為組 織能力是組織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持續的生存、發展空間和權利的能力,它隨著經濟、科 技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組織能力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商品生產初 期,組織能力表現為個體勞動者的生產能力,這種生產能力更多的表現為生產技能。而 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由于工業技術的發展,機器逐漸代替了手工。勞動生產率高的組 織總能獲得較高的市場利潤從而發展壯大,此時,組織的能力又表現為提高勞動生產率 的能力。
在衛生領域,能力可以應用于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實體一一衛生系統、衛生組織和 個人。Goodman"】認為能力是執行設定的目標的能力。在衛生領域,一般認為能力在確 保衛生系統績效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組織層面的能力一般將焦點集中于結果、過程和 管理系統,以確保特定衛生組織有效地實現功能并能適應變化中的環境。它包括組織的 人力、物力、知識資源和能夠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衛生服務的過程。AnneZ]將能力定義為 “實現既定目標的能力”,并根據這個定義,將能力分解為投入(資源),過程(功能), 輸出和產出。
結合以上觀點,本研究認為能力即為實現既定目標的能力,包括醫療衛生機構所擁 有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以及將這些資源轉化醫療衛生服務的過程。
2.1.3中醫服務能力
目前,國內對于衛生服務能力的概念沒有統一的認識,大部分學者在對衛生服務能 力分析時都沒有對其概念進行界定。崔穎[岡在其博士論文中指出,“衛生服務能力的主 體為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由該機構滿足,這種能力被稱為衛生 服務能力。”張萍[19〕在其博士論文中闡述衛生服務能力指“在衛生服務過程中,掌握一 定醫療衛生技術知識的人,運用一定的物質技術手段,與疾病及各種致病因素作斗爭, 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何子英[20】在詳細分析和論述了醫療衛生系統改革的目 的的基礎上,提出了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概念。何子英認為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概念可 以從三個不同的層面進行分析解釋一一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宏觀層面上可 以將衛生服務能力解釋為一種勝任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 對于持續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初級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需求的勝任力”;在中觀層面上, 可以將”“勝任力”解釋為結構性服務能力、過程性服務能力和結果性服務能力三個方 面;在微觀層面上將衛生服務能力分解為四個維度,分別是服務提供能力、需求吸引能 力、組織成長能力和績效產出結果。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包含了強化中醫藥防 治優勢病種研究、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等內容。關于如何 創新與發展中醫藥,國務院也給出了指導意見,傳承中醫藥事業的主體是中醫藥服務機 構,機構在發展時應該遵循相關規律,制定健全的考核機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中醫藥 服務,醫院應該建立現代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制度符合現代發展需求,保證中醫 藥事業能長遠的傳承下去。
由此,根據以上中醫服務及相關服務能力的概念及相關政策要求,本文界定的中醫 服務能力的概念是服務主體(醫療衛生機構)為滿足服務客體(患者或居民)的中醫服 務需求,中醫醫療技術的運用應該較為科學、合理,以治療、診斷、預防、保健為中醫 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需方健康的維護者,具體包括具備的中醫藥方面的資源以及將 這些資源轉化成為滿足中醫服務需求而提供相應中醫藥服務的能力。中醫服務能力的強 弱決定了服務主體(醫療衛生機構)在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并實 現所有的功能。
圖2-1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界定框架圖
2.1.4縣級中醫醫院
中醫醫院:中醫醫院以及中醫專科醫院總稱為中醫醫院。
縣級政府為了滿足人們對于醫院的需求,建立了縣級公立醫院,該醫院屬于公益事 業,居民患有常見的疾病以及慢性病等都可到該醫院進行救治,除此之外,還設立了危 急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參與其中,工作人員的工作是培訓 與指導,部分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等工作也由該部門完成。
縣級中醫醫院是指由縣級政府舉辦的,若居民有常見的疾病或者慢性病,可到該醫 院進行治療,除此之外,該醫院還設立了危急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農村基層醫療衛 生機構也參與其中,工作人員的工作是進行培訓與指導,部分公共衛生服務、自然災害 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也由中醫醫院和中醫專科醫院完成。
在本研究中,由于山東省各縣公立中醫醫院均為縣級政府舉辦的中醫醫院和中醫專 科醫院,因此,本研究中的縣級中醫醫院均為山東省內縣級公立中醫醫院。
2.2研究進展
本研究的目標是分析國內外目前在公共衛生管理相關研究,本研究從PubMed、 Medline, Proquest、Elsevier等外文文獻數據庫中的資料,知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等中文數據庫提取了相關資料,還查閱了相關的書籍、 谷歌學術等學術網站收錄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其中主要包括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 先,通過資料的收集對本研究重點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確定本研究的重點概念的內涵; 然后,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對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現狀進行匯總,并在此基礎上 提出本研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相關指標,為實證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用"hospital capacity" , health service"capacity" , "beds capacity" , inpatient capacityworganizational capacityv , “evaluate", "competence”,Kcapacity buildingw , Kevaluationw , “assessment” , “quality” 和“衛生服務”、“服務能力”、“能力評價”、 “中醫”、“中醫藥”、“中醫服務能力”等為檢索詞,檢索了 PubMed, Medline, Scopus, Bing Scholar and Google Scholar, Elsevier Science以及萬方、知網、維普數據庫。檢索時限為 1985-2021年,相關檢索結果見表2-1。
表2-1文獻檢索情況及篩選結果
(TI ―中醫醫療機構,0R TI ■醫療機構,0R TI =,中醫醫 院PR T1 —醫院,OR TI =,中I萸公立醫院,0R T1 =,公立 醫院1 OR TI =二級映院1 OR TI =縣級中醫原院9R T1 = ,縣級醫院'OR TI ='中醫服務能力PR TI =服務能力,OR TI ■能力評B'OR T1 衛丄服務1 OR TI = ''|'醫藥服務,201 OR TI = '|-|'15<藥服務質量'OR TI = 1 服務質量')AND (T1
影響因素(影響、影響因素作用、效果、作用)=1評價,OR TI ='績效,OR TI = 9平估'OR TI =,研允OR
TI 分析,OR TI =,影響因M' OR TI =,影響因素作用'
評價(評價、績效、評估、研究、分析) ORTI = '效果ORTI =影響'ORTI = '作用')
務能力評價
("Hospitals"[Mesh] OR "county hospital"[TIAB] OR "health hospital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unty
facility"[TIAB] OR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Mesh]) hospital, Hospital, health facility)
AND ("Capacity Building"[Mesh] OR "Bed capacity (health service capacity, beds capacity, Capacity"[Mesh] OR "health service Capacity"[Mesh] OR 英文 inpatient capacity , capacity building , "inpatient capacity"[Mesh] OR "organizational68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competence) capacity"[Mesh] OR "Competence"[TIAB]) AND ("Assess*,
"[TIAB] OR "Performance"[TIAB] OR "measure*"[TIAB] evalu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 assess*,
OR "Evaluat*"[TIAB] OR "quality"[TIAB] OR measure*quality, outcome*)
"outcome*"[TlABJ)
研究發現國內外對于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側重點不盡相同。國外學者對衛生服務能 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院能力(hospital capacity)、能力建設(capacity building)兩個方 面。對醫院能力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住院服務的提供上,從經濟視角測量住院服務或者說 是床位數的過量所產生的大量額外成本。對能力建設方面的研究大多是針對某一個衛生 服務項目的建設進行討論,如HIV預防項目、健康促進項目等。目前國內在衛生服務方 面的研究的重點,主要是討論和分析了不同醫療機構在提供衛生服務的區別和差異、以 及各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
2.2.1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相關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我國就開始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相關研究。三十多年的 時間里,國內學者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的構成及特點進行探 討,并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現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國內對衛生服務能力的 研究大多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的:一是針對不同的醫療衛生機構,對其提供公共衛生 能力的評價;二是采用德爾菲法、文獻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等各類方法結合的方式來構 建一個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三是直接利用現有數據來分析衛生服務能 力,指標不具備體系性。對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的綜述從衛生服務能力單因素評價研究、 衛生服務能力綜合評價研究、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和衛生服務能力評價 方法研究四個方面展開。
(1)衛生服務能力評價內容維度
有關衛生服務能力評價內容的相關研究,國外部分學者偏好從單因素視角對衛生服 務機構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能力、人力資源能力等進行專項研究,國內學者偏好從不 同的層面和角度進行分析,綜合評價不同醫療機構所能夠提供的綜合衛生能力。
第一,成本控制能力。國外對于醫院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從經濟視角去衡量,聚焦于 成本抑制影響。Keeler^和Carey®】均討論了超額醫院床位的成本。Keele®】用1979年 到1989年美國醫院數據預測了床位最高使用率并預測出1993年過量床位供應帶來的成 本超過250億美元。Careyd】通過對1987年到1992年美國醫院的成本分析,得出結論。 他認為即使考慮到醫院需求的隨機性,仍很難計算現有空床位所帶來的高額成本。 Smetg]用一種儲備能力的成本函數對1997年比利時醫院的數據分析得出了備用能力的 供應對成本影響較大的結論。
第二,管理能力。雖然成本控制很重要,但管理視角的能力也同樣重要,因為未來 可用床位可能會出現短缺。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醫院床位數和人均床位數雙 雙下降的現象,其他發達國家也有相似的遭遇。Green^使用隊列分析的方法對紐約州 醫院數據分析發現40%的產科病房和90%的ICU病床都出現了供應短缺的現象。根據 人口統計模式的變化來衡量醫院能力,發現20世紀90年代醫院擴張規模的減速。
BazzoliM認為盡管醫院床位能力的大規模加強并不是迫切需要的,但更好的管理能力卻 是必須的。
第三,人力資源服務能力。對于醫院能力的研究除了從基礎設施的角度進行,還有 很多學者將視角投入到人力資源領域。Rice。®建議應該為解決當地人力資源需求建立一 個能力模型。Alexander^】為衡量普通護士的能力建立了能力分析框架。Susan^】通過對 南非、加拿大和美國的專家運用德爾菲法建立了評價南非初級保健護士的能力框架。她 認為護士們應具備9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常規事件的能力、有效 溝通咨詢的能力、提供合理用藥的能力、識別何時何地提供幫助的能力、評估和使用信 息的能力、護理手段的使用能力、普通門診管理的能力、強調以社區為中心。
第四,綜合服務能力。國內研究者偏好從綜合評價角度對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 進行綜合評價,部分國外學者通過理論模型對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也進行了綜合評 價。在大量已發表論文中,能力建設的討論主要集中于發展中國家中衛生機構和衛生系 統服務提供的能力建設。對組織層面的討論一般焦點集中于結構、過程和管理系統,以 確保特定衛生組織有效地實現功能并能適應變化中的環境。當前國內對服務能力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不同類型醫療機構的衛生服務能力,研究的重點不約而同的放在機構的衛生 服務能力的綜合評價上。例如,李江菲【29〕等重點對村衛生室衛生服務能力進行了研究, 張明妍[30]等對社區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林振平[31]將研究限定在對鄉鎮衛生院的 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上。葛國曙[辺等人則是對縣級綜合醫院的服務能力進行評價,張怡 青【33]等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衛生服務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龐震苗[珂等將縣級中醫院服務 能力作為評價的對象。李輝等人對中醫藥服務能力進行了分析。詳見表2-1。
表2-2衛生服務能力評價內容維度
內容維度 研究者 研究維度
Keelerf21\ Carey©〕 討論了超額醫院床位的成本
成本控制 用一種儲備能力的成本函數分析得出了備用能力的供應
能力 Smet[23] 對成本影響較大的結論。
根據人口統計模式的變化來衡量醫院能力,發現20世紀
Green^241 90年代醫院擴張規模的減速
管理能力 Bazzoli1251 認為盡管醫院床位能力的大規模加強并不是迫切需要
的,但更好的管理能力卻是必須的
Rice〔2® 建議應該為解決當地人力資源需求建立一個能力模型
人力資源 Alexander[27^ 為衡量普通護士的能力建立了能力分析框架。
服務能力 Susan1283 通過對南非、加拿大和美國的專家運用德爾菲法建立了
評價南非初級保健護Susan 士的能力框架。
李江菲I〕、張倩倩【36〕、 重點對村衛生室衛生服務能力進行了研究
崔穎冋等
張明妍㈣、侯志遠旳、 對社區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能力評價
綜合服務 李洪舉圉]
能力 林振平的 研究限定在對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上
張繼鵬[珂、葛國曙[32]、 對縣級綜合醫院的服務能力進行評價
周綠林1創等
張怡青剛、趙宇[切 對基層的衛生健康醫療機構的能力提供綜合評價
因此,國內外研究者對衛生服務機構的評價維度多種多樣,包含單因素評價與多因 素綜合評價,大部分對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是從對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評價的。
(2)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國內外有關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相對豐富,不同國家、不同研究 者構建的指標體系存在異同。例如,Donabedian模型,WHO衛生服務綜合評估模式, Piedmont評估模式,患者服務評估模型,衛生服務系統評價模式,日本、英國衛生服務 評價模式,Milton Roemer評估模式,澳大利亞衛生服務評估模式,PCAT-AE, PCAS衛 生服務模式,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維護服務評價模式。并以美國基本衛生服務質量為 評估模型為對照,以及其他衛生服務評估模型和美國衛生服務評估模型。
Donabedian®]提出了全新的模型---“結構一過程一結果評價模型”,描述了從結構、 過程、結果三個方面評價醫療衛生質量,并對三階段過程進行了綜合分析,證明該模型 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評價任何衛生項目,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RudolphHt43]提出 了一種概念模型,用于評估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模型要素包含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多個 部門、與衛生保健服務有關的政府政策與法規、社區醫療資源與基礎衛生服務設備。針 對社區機構提供衛生服務能力的評估,McClellan Wright^構建了一個新的體系,其中 包含9個一級指標和21個二級指標,N man[45】為艾滋病預防組織建立了 一個服務能力 評價基本框架與構想,包含計劃、監測和評估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并從系統、組織、 個體三個層次建立衛生服務能力產出指標,提出從正式系統、非正式系統、組織環境和 資源、組織文化方面強化衛生服務能力。Brouckel46〕從四個角度評估了衛生保健和衛生 機構的衛生服務能力:與衛生保健機構的網絡建設合作、衛生知識轉化、相關的問題解 決和基礎設施建設。Buykx阿對澳大利亞的初級衛生服務進行了為期6年的基礎研究, 并進行了隨訪,評估,構建了初級衛生服務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家庭調查、主要利益相 關者訪談等方式獲取研究材料,并基于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力資源,財務職能,與其它機 構的協作能力,醫療服務的鏈接以及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建立構建服務綜合評估框架。 RamaniM8]基于UNDP能力評估理論構建了衛生服務管理能力評估的理論模型,該理論 模型由七個指標構成,即政策和戰略規劃,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利益相關方責任, 管理系統,健康提供系統。Ardent以投入,過程和產出為理論框架,從人力資源,信 息資源,組織結構,內部聯系,設施和設備的五個方面對衛生服務能力進行評價。Anne"] 對衛生不同層面的能力均從輸入、過程、輸出和中間產出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建立了不 同的概念框架。
崔穎陰運用德爾菲法、重點知情人物訪談等方法,從服務條件、基本醫療服務、公 共衛生服務和非醫療服務能力四個方面對村衛生室衛生服務能力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侯 志遠[37】對社區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有平均開展項目數及其占調查總項目數 的比例,單個服務項目的開展機構數及其占調查機構總數的比例。李洪舉SI從服務范圍 指標、硬件及設備指標、病床服務效率指標、服務人員指標、醫院服務量指標、衛生費 用指標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率等方面對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能力進行評價。張萍 I”〕從投入、產出角度對衛生服務能力進行評價,其中投入方面包括人力、財力和物力, 產出方面包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和衛生相關服務。蔡毅a】從人員、政策及服務提 供情況三個方面對中醫醫院、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類醫療衛生 機構中醫藥服務情況進行分析。詳見表2-3。
表2-3公共衛生提供服務能力的指標評價體系維度
研究者 評價指標體系維度
Donabedian[42] 提出“結構一過程一結果評價模型”。
Rudolph 胛] 提出了一種概念模型,模型要素包含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多個部門、
與衛生保健服務有關的政府政策與法規、社區醫療資源與基礎衛生服
務設備。
N man[45J 建立了一個服務能力評價基本框架,提出從正式系統、非正式系統、
國外 組織環境和資源、組織文化方面強化衛生服務能力。
研究 BuykxRT] 基于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力資源,財務職能,與其它機構的協作能力,
醫療服務的鏈接以及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建立構建服務綜合評估框
架。
Ramani等腳 基于UNDP能力評估理論構建了衛生服務管理能力評估的理論模型
Annetl7] 、 以投入,過程和產出為理論框架
Arden[491
崔穎陰 從服務條件、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和非醫療服務能力四個方
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侯志遠的 從平均開展項目數及其占調查總項目數的比例,單個服務項目的開展
機構數及其占調查機構總數的比例等進行評價。
國內 李洪舉㈤] 從服務范圍指標、硬件及設備指標、病床服務效率指標、服務人員指
研究 標、醫院服務量指標、衛生費用指標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率
等方面進行評價。
張萍問 從投入、產出角度對衛生服務能力進行評價
蔡毅呦 從人員、政策及服務提供情況三個方面對中醫藥服務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者對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能夠為本研究構建縣級中醫 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參考與借鑒,以上研究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從服務人 員、服務設備、服務效率、服務范圍、服務收入等角度進行,研究二級指標體系也從這 幾方面酌情進行選取與設計。本研究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以綜合評價為主, 主要借鑒Donabedian®提出的“結構一過程一結果”評價模型進行綜合評價,二級指標 和三級指標的選擇也參考以上評價維度的相關研究,并綜合當前具體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的相關研究,構建縣級的中醫院提供的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3)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方法
對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應用較為廣泛的有德爾菲法、方差分析、卡 方檢驗、回歸分析、因子分析、灰色關聯法、TOPSIS法、秩和比法等。安力彬QI用TOPSIS 法和秩和比法對吉林省24家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侯志遠[37]使用第四次 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基層衛生機構功能和人力資源研究專題調查資料,用方差分析、卡 方檢驗方法對城市社區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進行評價。卞麗[53]用2010年的基線調查數據, 運用主成分法對湖北省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應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主要 影響因素。趙宇⑷]使用因子分析法對中國各省區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周綠林[列用因子分析法對江蘇省縣級公立醫院的發展能力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得到規 模發展因子、人力資源發展因子、醫療服務發展因子三個縣級公立醫院發展能力的影響 因素。周偉[錮運用專家評分法和CRITIC法在指標對比的基礎上,求出各指標的權重系 數,利用灰色關聯法來分析了 11個地市縣級婦幼保健院,評估其能夠提供的服務指標 的灰色關聯度。葛國曙[辺使用加權綜合指數法從醫療效率、醫療質量、醫療資源、醫療 負荷和醫療費用等方面,以江蘇省縣級的綜合醫院為例評價了其服務能力。周偉駒運用 系統聚類分析對指標進行評估,得出結果利用加權秩和比法,對于鄉村衛生所得綜合服 務能力進行了評估。崔穎附]運用德爾菲法、重點知情人物訪談等方法,同樣也對對村衛 生室所能夠提供的衛生服務進行了綜合的評價。
綜上,德爾菲法、方差分析、卡方檢驗、回歸分析是衛生服務機構能力評價的較為 常見的方法,說明這幾類方法在該類型研究中可信度較高,本研究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 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也將采用德爾菲法,并結合變異系數法確定最終指標體系。
可見,國內對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的研究以地域維度和內容維度居多,根據衛生服務 內容對不同機構服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對比不同區域衛生服務能力水平,而對中醫醫 院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和中醫服務能力的專項研究相對較少,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研究縣級 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研究就更少了,并且大部分研究并未在系統的建立中醫服務能力 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服務能力的評價研究。因此,本研究將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 能力的評價作為研究的對象,具有一定創新意義。
2.2.2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對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一般從兩個角度進行:供方角度和需方角度。但對已有 文獻的研究發現,對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大都從供方角度進行。對于衛生服務 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學者大多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等方法, 從供方即衛生機構的角度進行分析。影響因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大多從所擁有的衛生資源和所提供的衛生服務等方面進行分析,外部因素大多 從宏觀的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
(1)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研究方法
英國學者EayekN. Youssef和DeonNell等人使用SERVQUAL (服務質量)評估模 型來分析影響醫療服務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職業,疾病和疾病,通過找到醫療和
保健服務的質量并比較感知到的醫療保健水平和患者期望值之間的差異來提高醫療和 保健服務的質量。Stephen^]比較并分析了基于間斷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實施QOF的42 個社區診所,盡管QOF對提高為甚診斷服務的質量和衛生服務效率具有一定作用,但 該效果不能長久。
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實證方法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應用最為廣泛,部分研究 者也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因子分析法等進行研究。例如,史園園㈤運用單因素分析和 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于鄉鎮衛生院所能夠提供的醫療和衛生能力進行了而分析和評估 并指岀了重要的影響因素。將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為兩大部分:綜合實力和外部環 境。其中綜合實力可分為硬實力(人、財、物)和軟實力(管理和運營、激勵機制); 外部環境包括政策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卞麗[利運用多元逐步回歸法分析了中醫院提供 衛生服務能力的評估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中醫醫療是其中關鍵性的決定因素。史園 園[57]用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對安徽省鄉鎮衛生院進行了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稱,影響鄉鎮 衛生院的服務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其中內部因素是人力資源而外部因素是當地的經 濟發展狀況。孔瓊[涸應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影響因素分析,共有六個 因素進入模型,分別是兒童系統管理率、糖尿病規范管理率、兒童健康管理率、健康檔 案建檔率、新生兒方式率、健康檔案合格率。馬愛軍[59]用診療人次數和基本醫療服務項 目的開展數兩個指標來體現服務能力,并用單因素回歸分析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 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涉及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發現衛生技術人員數、財政 補助數、設備數等均為正向影響因素。周偉㈣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服 務能力的影響因素。得出結論:醫療機構提供衛生服務能力取決于以下重要的因素:1) 衛生專業人員的比例,2)高教育背景的人員占比;3)藥品營收在醫療機構總體營收的 占比;4)醫療費用在總體營收的占比;5)孕產婦死亡率以及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 6)病患的出入院的診斷符合率;7)次均門診費用等等。
(2)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研究維度
Donna等的對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地區衛生管理局的心臟健康促進計劃的組織能力 展開調查,并得出結論,衛生服務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與缺乏管理是影響健康改善 的核心因素。Bake®】對美國衛生服務系統能力提高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提出影響因素 主要包含專科醫院的快速增長和醫療轉診服務的持續改進。WangZixu等麗對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地區的中醫服務能力進行研究,選取注冊中醫師為研究對象,提出中醫服務 能力核心影響因素為醫師專業技能優勢,相反,中醫醫師的教育經驗是限制衛生服務能 力發展的主導要素。澳大利亞醫療機構標準委員會(The Australian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 ACHS)采用全科醫學績效評價服務模式。從影響健康的因素、健康的狀況及 成果、衛生績效3個方面構建衛生績效評價系統。健康的影響因素包括:環境、社會、 經濟、社區能為、健康行為和個體因素等;健康狀況及成果包括:疾病狀態、身體機能、 壽命、年齡和疾病死亡率等;衛生績效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效率、適宜性、響應性、 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
林淑周[旳認為影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的因素有:政府投入不足是基層醫療 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供不足的主要原因;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衛生管理體制的 缺陷。張朝陽[65】認為財政對于鄉村的衛生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投資配置不科學、管理體 制不適應現代管理的需要、運行機制不夠完善。趙亞利&句認為區域特點、人群特點、機 構重視程度、服務能力及服務提供方式等是影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 務的因素。蔡毅[5。】認為年業務收入,衛生技術人員、注冊護士數、中醫床位數、城鎮人 均可支配收入、學歷、是否醫保定點機構等對中醫門診/住院服務的提供有影響。
綜上,外國學者在衛生服務評價研究中更加關注對衛生服務人員能力的研究,例如 有關注冊中醫藥醫生和全科中醫藥醫生服務能力的相關研究,部分研究者認為,限制醫 療衛生服務能力發展的核心影響因素來源于醫護人員自身。在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衛生 服務人員的診斷技能、治療技能,教育經驗和教育條件均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國內衛 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方法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為主,主要從內外部環境對影響 因素進行概況分析,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的影響因素主要為政府投入、醫療保障制度、 地域環境、服務能力、服務需求、服務方式、服務數量等。本研究也將采用多元線性回 歸分析方法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從內部環境與外部環 境兩個維度探討影響因素。
2.2.3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相關研究
本研究篩選出16篇與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相關的論文,其中15篇是從供方的 角度進行分析,1篇是對農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以獲知居民對縣級中醫醫院提供的中醫 服務滿意度。從供方角度進行分析的論文中6篇是縣級中醫院與綜合醫院或市級中醫院 的對比分析,14篇論文使用的是面板數據。只有2篇論文對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方法及 過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2.2.4研究述評
中西醫的相互借鑒,已發展為中醫藥衛生與健康的重要特征及優勢。目前,中醫醫 生的數量和醫療機構的數量均無法比擬西醫,西醫在醫療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縣級中 醫院作為基礎衛生服務機構,部分地方的中醫服務體系不健全,基礎服務能力偏弱,與 此同時一些部門僅使用西方醫學標準來評估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結果不科學、不客觀。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以及快節奏生活激發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中醫藥機構 取得快速發展,部分中醫院建立獨具特色的中醫特色門診,如治未病科、針灸科、推拿 科等,但由于中醫院通常也會提供西醫服務,加之西醫服務評價在國內相對成熟,不少 中醫院仍釆用西醫服務能力評價體系,缺乏針對中醫特色服務能力的評價體系。
通過對國內外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概況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關于衛生衛生服 務能力的研究數量增長較快,研究方法越來越科學。通過上述對服務能力相關研究的歷 史回顧可知,從研究對象來看,服務能力的評價多是從不同類型的衛生醫療機構進行, 缺乏專門針對中醫類醫院服務能力進行評價的研究;從研究視角來看,國內大部分研究 針對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整體進行的綜合評價,單一服務能力評價的較少,專門針對中醫 服務能力評價的則更少;基于上述背景分析,不難發現,衛生服務能力的研究一直以來 都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話題,目前對縣級中醫院的研究還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各類型醫療衛生機構整體服務能力的評價已經相對成熟,但某一類服務能力即中 醫服務能力應如何測量。
2.在眾多研究顯示同級別中醫院與西醫院服務能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中醫醫療服 務是我國的特色衛生服務,因此,怎樣提升中醫服務能力就是擺在中醫院面前的重要課 題。
因此,本研究將重點分析縣級中醫院的狀況,對其服務能力進行評價,結合文獻分 析法、政策文件分析、專題小組討論、德爾菲法構建指標體系,指標選取融合了基礎服 務能力、中醫特色服務能力,釆用主觀賦權(專家評分法)和客觀賦權(爛權法)相結 合的方法設計權重,并進一步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對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優化縣級中 醫院服務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符合中醫特色服務的評價模型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其它類 型中醫院服務能力評價提供借鑒與參考。
2.3理論基礎
2.3.1能力理論
可以同樣運用分析企業管理和運營的方法來研究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可以借 鑒其中的資源基礎理論和核心能力理論這兩個理論模型,來構建一各適用于醫療衛生機 構的概念模型。
企業能力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76)的企業內部分工理 論,并與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1925)的分工理論和彭羅斯(EdithPenrose, 1959) 的企業內在成長理論一起支撐企業能力理論的發展。企業能力理論不斷的發展成熟,發 展出了四個分支理論,分別是資源基礎理論(80年代后期)、核心能力理論(90年代初 期)、知識基礎理論(90年代中期)和動態能力理論(21世紀初期)。
企業能力理論研究的核心是從投入要素的角度來解釋企業競爭優勢的獲取、鞏固和 提升。只是由于眾多學者對投入要素的理解不同,才形成了能力理論的四大流派。資源 基礎論和核心能力論都是對于企業內部要素的靜態分析,資源基礎論強調投入要素的自 身的稟賦,而核心能力論則聚焦于投入要素的聯結和運用方式,強調的是能力的稀缺性 和不可模仿性。知識基礎論是從知識的角度,強調企業獲取知識的能力。動態能力論則 是在劇烈動蕩的外部環境下把靜態分析升級為動態分析,認為應該持續性的提升企業能 力Bl。
Roman Kislov^認為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具體如表2-5 所示。
表2-5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等級
研究者 能力的類型 定義
資源能力(0級)組織擁有的或者控制的可利用資源
普通能力(1級)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以完成相對簡單的任務
一個組織的資源和一級能力的組合,對在某一時間點實現其目 Roman Kislov[82]核心能力(2 級)
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不斷整合、重組、更新和重建組織資源和核心能力以應對不斷 動態能力(3級)
變化的環境的能力
由此可知,盡管衛生醫療機構的組織形式和企業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衛生機構和 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共同之處。管理就是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 組織、領導、控制等以達成組織既定目標的過程,因此,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現實資源的 有效整合[83]。這樣的概念對所有的組織均適用。因此,企業能力理論同樣適用于醫療衛 生組織。可以看出,衛生醫療機構在獲取資源和運作模式上,以及發展的能力方面,都 有相似之處。所以基于企業能力理論同樣適用與衛生醫療機構,其中的資源基礎論和動 態能力論同樣適用于衛生和醫療機構的研究。
企業能力理論中的資源基礎理論和核心能力理論,描述了組織擁有的獨特的不可復 制的資源和能力,將具備競爭優勢。組織資源包含了組織所擁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組 織能力則包含了組織優化配置和運用資源來達成目標的能力。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所謂核心能力是一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能夠獲得超額利潤的優 勢技術或能力。而中醫醫院核心能力是在一定時期內,經過長期積淀融入中醫醫院內的, 有別于其他類型醫療機構的,創造出可持續性的優勢使醫院在某一或多個領域占據行業 領先地位的能力。根據該定義,可以認為中醫醫院經過長期積淀融入醫院內的,有別于 同級別綜合醫院的,通過管理整合創造出可持續性的優勢,是使中醫醫院在中醫藥領域 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中醫藥衛生服務能力。醫院綜合實力通常是對醫院績效、醫療質量、 核心能力與發展潛力的全面、系統概括。對中醫醫院來說,其綜合實力是對醫療質量、 醫院績效、中醫藥衛生服務能力及發展潛力的系統概括。因此,可以認為本研究對中醫 服務能力的綜合評價即對中醫醫院核心能力的綜合評價。
2.3.2環境理論
理論界對企業環境的關注早期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環境的,經濟危機席卷后,管理 學家認識到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日益突出。由此,在管理學界形成兩種不同 的環境理論,一是將內部環境作為企業管理的主要發展制約因素的內部資源學派,一是 將外部環境作為企業管理的主要發展制約因素的外部環境學派。其中,外部環境又可以 分為外部微觀環境和外部宏觀環境。外部微觀環境涉及到2.3.1能力理論中的競爭力理 論;宏觀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技術(PEST模型)四個方面。政治環境主 要指從國家到區域的政策導向、有關法律、法規等因素;經濟環境主要是本地區的整體 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狀況、相關產業經濟發展水平等;社會環境主要指人口結構、一個 地區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念和習俗習慣等;技術環境是國家或地區的專業技術水平、技術 政策及發展動向等。本研究重點考查了衛生行業、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競 爭環境等環境因素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
2.4縣級中醫醫院功能定位
查閱了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等的政策文件、法規、網站等,抽取出跟本研究相關的政策文件進行詳盡的分析。經分 析,與本研究相關的政策文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跟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有關的文 件;一類是跟中醫藥發展有關的文件。
2009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 見的印發成為指導我國中醫藥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中提出“加強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建設”。
2014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 工作方案》,2015年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 力第一階段縣級中醫醫院名單的通知》,文件中列出了第一階段的498家縣級中醫醫院, 其中山東省有30家縣級中醫院入選。該政策要求山東省衛計委、各單位所在縣(市)政 府、支援醫院、受援縣級醫院必須簽訂四方責任書,確定出2015年年度目標和3年目 標,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力、措施。依據此政策,本研究也將重點分析該政策對縣級中 醫院服務能力的提升效果。
截止2019年底,中央政府各部門先后發布了一系列的醫改的配套政策,配套政策 中均有眾多涉及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內容,現將其中相關 政策內容進行匯總(見表3-1)。通過對政策文件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總結可知,醫改政策 涉及到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政策內容很多,分類匯總后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有關功能定位的政策:堅持政府主導的標準化建設;注重填平補齊,醫療衛生 資源配置重點向基層傾斜;注重硬件資源的建設投入,尤其是設施、設備和床位;整合 不同層級醫療資源。
2) 有關服務能力建設的政策:科學核定編制,堅持統籌安排、動態調整的原則, 完善編制管理;落實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通過免費訂單定向培養等工程為基層培 養人才;基層衛生人才培養以全科醫生為重點,在編制、人員聘用、職稱晉升、在職培 訓等方面重點向全科醫生傾斜。
3)有關工作任務的政策: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 藥品按零差率銷售;堅持基本藥物以省為單位網上集中采購,落實統一配送、集中支付 等米購政策;完善和調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根據政策文件,我們對縣級中醫院的功能定位為以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和中醫治療為 重點、最大程度發揮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治療帶頭作用,以及主導中醫藥在應對大型公共 衛生突發事件和疾病預防的運用。從而形成特有的中醫醫療及服務特色。提供中醫方面 的多層次的養生、保健、康復等中醫藥特色服務W6-137]。
編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表2-6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的政策匯總
發文時
發文部門 政策文件名稱
間
2009.04國務院 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衛生計生委、財政部、中央編
2014.04辦、發展改革委和人力資源社關于印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意見的通知 會保障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
2014.08 關于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
管理局
2015.05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
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
2015.04國務院辦公廳 的通知
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
2016.02國務院 的通知
2016.0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印發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
2016.12
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
《關于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
2016.0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行動計劃的通知》中確定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
升工程行動計劃考核評價指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
2018.11
醫藥管理局 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
2019.10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
2021.01國務院 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關于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
2022.0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動計劃的通知
山東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 山東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
2017.04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
計劃
管局、省中醫藥管理局
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山東省中關于印發《山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
2017.06
醫藥管理局 實施計劃》的通知
2020.10山東省委、省政府 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2021.09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
表2-7涉及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政策內容
政策內J!體政策內容
容分類
提升服強化中醫藥事業單位的服務水平,制定中醫診療規程、出入院標準、用藥指南、醫療服務質量評估標準等技術標準和制度規范,推動中醫藥事業單位按 務能力病施治,規范治療流程,科學用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加強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職業道德,通過多方努力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務人員,使得中醫藥治療融于鄉村、社區和家庭。
要構建適合本產業特征的培訓體系。要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訓練體系,到2020年,新入職的醫務人員都要接受正規的住院醫師訓練。加 大対基層咲療機構的培養力度,刃:展專項工作,加大對高水平的緊缺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
強化某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堅持“填平補齊”的思路,加快建立縣域公共醫療機構。各縣區要圍繞最近三年內5-10個縣外轉HI率校高的醫療機 構和附屬機構,在人才、技術、學科、管理等領域的需求上,各省級、市級、縣級有關單位要加強扶持,在對口支援、人才引進、骨干培養等領域發揮 政策的雙譏作川。
捉窩基層醫療機構的經營和專業建設,聘請一支丁.級醫院醫療機構的行政和業務骨干到基層醫院任職,以此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
耍強化中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堅持順應中醫藥發展規律,規范醫院科室,不斷修訂醫院的設置和建設標準,完善評價與業績考評體系,加強以中映藥 服務為核心的治院模式和服務使命,建立和完善諭種I收:藥特色的現代化侯院管理經背制度。
到2022仆:,全縣屮醫灰院將城本建成,并在所仃的社區和鄉慎衛4:院設置屮醫館,設置若干名屮醫低師為區域內的民眾解決醫療問題。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對縣中醫院的要求是:(1)進一步健全臨冰和醫技科空。(2)提升專科服務能力。①補齊薄弱專科。②夯實平合專科(同縣醫院)。 ③建設具彳艸寺色的中醫藥專業。加強針灸、推拿科、骨傷科、腦病科、脾胃科、婦科、兒科、肛腸科、腫瘤科等中醫特色專業,積極引入和運用川醫藥 技術,提升中醫藥優勢病種的診治水平。④全面提升頁療機構的整體實力。醫院外科手術、感染控制、重癥、血液透析、麻醉、急診搶救等方而,大力 發展微創伏療技術,捉窩醫療服務的質量丹咬全性。
表2-7涉及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政策內容(續)
政策內
具體政策內容
容分類
提升服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基礎設施,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按照標準設置中醫藥科室,配置中醫藥設備,配齊中醫藥人才。
務能力
提升縣域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以新一輪中醫醫院評審為抓手,要從根本上提高基層中醫院的整體素質,通過加大投資、引進人才等多種途徑提高內科、婦 科、針灸推拿等各個科室水平。鼓勵使用中藥飲片、院內制劑和中醫非藥物療法開展綜合治療。(山東省)
到2020年,每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1-2個特色專科(專病),推動和落實30項以上的中醫治療計劃,提升中醫藥特色疾病的診治和服務能力,使其服務 質量符合《縣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基本標準》。(山東省)
在縣級中醫醫院設置基層指導科,在基層,選擇醫生多點執業或定期出診巡診,促進縣域中醫綜合改革,促進縣域中醫藥事業發展,減少區域之間醫療衛 生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山東省鄉村一體化管理程度較高的優勢,探索鄉村中醫藥服務的“人員、技術、藥品”三個一體化。(山東省)
功能定明確職能和方向。縣級公共醫院是二級公共服務機構,是縣級衛生服務中心、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是基層衛生服務系統的橋梁,是政府為基層 位 群眾提供基礎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負責全縣人民群眾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急診救治、疑難病癥的轉診、鄉村衛生服務、衛生服務、自然災害和突發公
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工作。
縣級公立醫院是基層衛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衛生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把握 好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就是解決人們看病難的第一要務。
明確縣級公共醫療機構的職能。縣公立醫院擔負全縣人民群眾常見病多發病、急診救治、疑難雜病的救治和轉診,增加對基層衛生機構人員的培訓和指導, 負責公共衛生服務、自然災害和突發情況的應急救治。各省要對基層衛生事業單位承擔的基本衛生保健職責進行界定,明確責任。
表2-7涉及縣級「|「醫院q「醫服務能力的政策內容(續)
政策內
以體政策內容
容分類
功能定推進小醫健丿隸爭業的發展,構建以公立中陝院為土、非公立中伏伏院協同發展、以屮原為如礎的中頁綜介服務體系;改萊傳統的中醫幼服務方式。改變傳 位 統的服務模式,推行多元的綜合介入方式,促進以病為本的服務為重點的健康維護服務,逐步推行治未病和康復服務。
充分利川屮醫綜介醫V和健康陝學的優點,妃設以全國屮慣醫學屮心和區域川灰醫療屮心為土導,各級「I收:醫療和其它醫療單位中佞科為支柱,基層醫療 保健機構為基本,以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康復為核心的屮醫保健系統為基礎,為廣大人尺群眾和整個生活過程提供全方位的中醫保健服務。
落實叢級映院功能定位。要充分利川鄉鎮衛供院在農村和城市的聯系作川,發揮處紐帶功能,以及在縣域伏院在區域內的:卜:導地位。縣人民伏院扌I!負全縣 人民群眾常見病多發病、急診救治、疑難雜病的救治,要充分利用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做好預防傳染病、應對突發公共健康問題的準備,做好門然災 害、事故、災難等應急救治工作。依托診療服務普及健康知識,提供健康指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結合實際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教活動。加強對轄區內 慢性病防治的技術指導,做好慢性病信息報送工作,統籌協調做好死1':病例死因醫學診斷和報吿,建立健全醫院死[':登記報告管理制度。
工作任增翁額外培訓機會,通過人才交流、人才支援等多種方式,加強縣級醫院(含縣醫院和縣中侯醫院,下同)以人才、醫療技術水平、重點疑難雜癥及危It 務 科室的核心能力水平建設,給予醫療管理更加專業化、合理化、科學化以及信息化,推動區域醫療水平共同進步,使得人們能夠滿足看病需求,同時要加
強縣域內醫院對于常見病、多發病的應急能力水平,盡量使得疑難雜癥問題在縣域內解決率達到90%以上,較少看大病要出縣的情況。
關鍵任務仃:努力捉升>I'KK療服務水平,建設以'I'KK院為丄、綜合頁院等其它類型I欠院川頁科室為•腫:、星層伏療機構為基礎、屮伏門診部和診所為 輔助補充,擴大城市和鄉鎮的中醫醫療服務覆蓋區域;
表2-7涉及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政策內容(續)
政策內
具體政策內容
容分類
工作任該考核評價指標從各方面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進行了評價,分別是基層中醫藥服務覆蓋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 務 阪藥績效考核、基層屮映藥人才隊伍建設、禺川I炊藥服務能力建設、基層小侯藥城鄉対H支援工作、屮國公民中伏藥健康文化素養、城鄉居民對「I咲藥
服務滿道度。其中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的具體指標包括80%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中醫館國醫堂的建立、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健 康教育的中醫藥內容。
逐步調整診療服務收費標準,合理體現全科醫生技術勞務價值。
2.5 Donabedian 評價模型
美國學者Avedis Donabedian于1966年首次提出Donabedian評價模型,Donabedian 評價模型已經得到理論界的高度認可,在醫療衛生服務評價研究領域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Donabedian衛生評價模型是由醫療衛生服務基礎(結構).環節(過程)-終末(結果) 構成的三維分類結構的理論框架。其中,結構維度指衛生服務的環境屬性,評價的重點 包括醫療衛生機構各類資源及其服務潛力,包括的內容有:醫療設備、衛生人員及其他 硬件設備等;過程維度指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務人員參與患者的醫療過程,包括患者求醫、 醫生診斷、治療實施;結果維度表示醫療衛生機構的產出,包括患者的健康狀況和健康 總人數。結構-過程•結果之間存在正向關系,良好的結構提升了良好過程的可能性,良 好的過程增加了良好結果的可能性。
a. 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所必須的資源b.提供和利用醫療衛生服務的各種措施c.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所產生的
最終結果
圖2-2 Donabedian結構-過程-結果模型
Donabedian評價模型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服務評價領域,對服務質量、服務能力、 服務績效等進行科學評價。例如,南非MaritzD】90】等預先篩選出了 153項潛在指標,以 Donabedian結構-過程-結果理論為模型,通過三輪德爾菲研究,最終確定了 99項標準用 于測量院前急救服務質量。
王震坤【"I以綜合醫院為研究對象,基于Donabedian模型(三個主要指標,19個次 要指標和48個三級指標)為門診醫療服務構建了包含3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 48個三級指標的醫療服務質量評估系統。徐靜[92】基于Donabedian模型,采用半結構訪 談方法與Delphi方法構建促進肺癌患者手術康復的評價指標體系。劉名君a】提出了“結 構-過程-結果”立體結構模型,該模型出自Donabedian,他構建PICC護理質量評估指
標體系。嚴拮[旳使用Donabedian評價模型作為基本原理,為了建立每周手術中心的護 理操作質量評估索引系統,采用層次分析法和Delphi專家咨詢方法構建服務評價指標體 系。賈艷婷"I基于建設醫聯體的發展目標,使用Donabedian評價模型構建由3個一級 指標、30個二級指標的醫聯體有效性評估指標體系。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衛生服務評價現狀,以Donabedian結構.過程-結果模型 為理論支撐模型,結合Delphi分析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 力評估方法。
提供麗ME4服務昭種措 施:
-人壽拮總
圖2-3 Donabedian結構-過程-結果三個維度的解釋
根據前文對企業能力理論的論述,本研究在結構和結果指標的選取上結合資源基礎 理論和核心能力理論。結構指標結合資源基礎理論重點考慮中醫醫院的中醫藥基礎資源, 如中醫藥衛生服務人員、中醫設備等。現有研究部分將治愈率、好轉率、死亡率、再入 院率等指標作為結果指標P6M2],但因為本研究將中醫服務能力作為研究對象,目前中醫 醫院普遍存在“住院靠西醫”的現象,導致治愈率、死亡率等指標很難剝離出中醫藥的 因素【10現因此,本研究結果指標結合核心能力理論重點考慮中醫醫院核心能力即中醫 藥特色服務的提供情況。
結構是指縣級中醫院為患者提供的服務的資源構成[伽】,包含人力資源、財力資源 與物力資源,人力資源體現中醫院的中醫藥人才規模與質量,財力資源體現中醫院的營 收能力,物力資源體現中醫院設施設備實力。過程是指中醫院為患者提供服務的過程, 包含合理用藥與服務公平性,合理用藥是指醫務人員在提供服務過程中中藥使用的情況 等【1°5】,服務公平是指中醫院員工需要服務的居民數,體現居民可以享受到的服務情況。 結果是指中醫院為患者提供門診服務、住院服務、中醫特色服務的情況、服務效率,以
中醫藥服務人次為主要衡量指標。
結構能力的評價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容易出現在對結構能力進行評價時僅對 其表面現象進行評價,導致評價結果的不可靠,可能會出現結構能力高,但結果能力較 低的現象。本研究受限于數據的可得性,對結構能力的評價,側重于“量”的評價,對 “質”的評價較少。因“量”多不等于“質”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結果。 過程角度對能力進行評價,應涵蓋患者在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整個過程,限于數據的可 得性等因素,本研究僅選取了合理用藥和公平兩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雖不夠全面,但 在一定程度能代表過程能力。
圖2-4 Donabedian結構-過程-結果三個維度的調整
2.6影響因素指標的選擇
2.6.1影響因素指標選取原則
該指標體系是一個綜合的、具有若干關聯的評估指數,根據某種程度上的結果而構 成[M2】。建立影響中醫藥業務水平的因子評價指標,通過對中藥業務經營的內外環境進 行初步的考察,從中選出了對中醫藥的醫療質量有明顯的作用的內外兩種不同的因素, 這些因素主要有:微觀和宏觀的兩大類【⑷“切。根據對相關文獻的回顧,本文提出了篩 選的基本準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指的是,在建立評估指標時,要充分考慮到評價模型 構建后的使用者及其構建目標,要將所有可能影響中醫藥服務水平的指標都列出來,指 標要嚴格獨立,不能相互矛盾,
(2) 導向性原則: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的選擇是為了引導和鼓勵中醫醫院更 加積極的提供更多的中醫藥服務,如何更好地利用中醫藥服務的特點,推動我國的中醫 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所以,選擇的指數指標要以導向性為重要原則。
(3) 可行性原則:根據可行性原則,應盡可能選擇較為完善和眾所周知的指標,指 標內涵要嚴謹,外延要明確、內容便于理解和限定,獲取的所需數據盡量要容易查詢和 測量。各指標間可以量化并能相互比較,確保遴選的結果是正確的、可量化的。
(4) 全面性原則:選擇指標應具有系統性和完備性,充分體現選拔目標,從多個方 面體現出對中醫藥服務水平的影響,盡量減少遺漏關鍵信息的情況。
2.6.2影響因素指標提取
研究首先基于文獻分析法確定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維度,繼而基 于資料分析法(統計年鑒)明確具體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最后基于前文關于中醫服務能 力評價指標體系、指標權重設計、不同維度分組中醫服務能力差異分析等方面確定影響 因素指標體系初選結果。
2.6.2.1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法是指檢索近幾年有關中醫院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的相關研究,摘取影 響因素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現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包含外部環境因素 與內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含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競爭環境,內部 環境包含縣級中醫院的醫院規模、醫院層級、資源配置實力等[1価148]。通過搜集相關文 獻資料獲取的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如表2-8所示。
資料來源 影響因素
綜合實力:硬實力(人、財、物)、軟實力(管理和運營、激勵機制);
史園園〔57】 外部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經濟發展(人均GDP和服務人口數)
衛生技術人員數、財政補助數、設備數、經濟圈層、人員經費支出、業
馬愛軍[59] 務用房面積
衛生人力素質、醫院效率及醫院質量: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及其所占比例、 學歷等于或高于大專人數所占比例、醫藥產品收入與整體業務收入的比 值、醫療所需成本與整體支出的比例、孕婦產婦死亡比例、幼兒死亡率、
周偉阿 次均門診費用等;醫院基礎設施情況和醫療業務數量:業務用房面積、 床位開放數量、設備超過一萬元以上的數量、一年以內婦科病普查人次 數、年門急診人次數、年住院人次數等
中醫藥資源服務配置:中醫衛生技術人員、門急診人次數、出院人數、
王旭【88】 住院病人手術人次數;中醫藥運營服務效率:病床使用率、收入收益率 中藥制劑室面積、5000元以上醫療設備臺數、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品種 數、中藥飲片處方數、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人數、中醫類別執業
劉艷平留1 醫師人數、中藥師(士)、實有床位、在崗職工人數、總收入、總診療 人次數、中醫診療收入、中醫特色服務診療次數
Bake1623 專科醫院的快速增長、醫療轉診服務的持續改進
Wang Zixu 等佝 醫師專業技能、中醫醫師的教育經驗
林淑周剛 政府投入、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
張朝陽砌 財政對農村衛生的投入總量、資源配置、管理體制
環境地域、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以及所需服務項目、組織機構的重視程
趙亞利[66】 度、服務提供方式
2.6.2.2資料分析
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除了文獻分析法,還主要參考《山東省統計年鑒》、《山東 省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等有關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衛生行業相關數據指標 的計算,在進行專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構建了本研究所需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 響因素指標池。通過表2-9可知,國內目前對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內部環境因素占了絕大 多數。因對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同,為了防止因內部環境因素出現的自相關,本 研究僅構建外部環境因素指標池。具體如表2-9所示。
分析
影響因素
維度
衛生機構數、衛生機構床位數、衛生機構 衛 生 人員、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每千人 行業 衛生技術人員數、醫院住院病人人均醫療
費用
社會 年末總人口、工資總額、工資指數、醫療 發展 保險參保人數、生育保險參保人數
地區生產總值、各市居民消費水平、消費 經濟
水平指數、固定資產投資、農村居民可支 發展
配收入、消費支出、醫療保健消費支出
政策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
環境
中醫院總收入占地市比例、總診療人次數 占縣區比例、中醫特色服務診療次數占縣 競爭 區診療人次比例、床位數占縣區比例、中 環境 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地市比例、門
診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人次與縣區診療人 次的比例
2.6.3影響因素指標池構建
本研究根據PEST理論和競爭理論確定出外部環境影響因素體系[阿。外部宏觀環境 影響因素的提取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方法與資料分析方法,結合PEST分析理論和競爭理 論,繼而采用相關分析確定最終外部宏觀環境影響因素和外部環境環境影響因素。外部 微觀環境重點分析競爭環境。
研究進一步采用相關分析方法,根據內外部環境因素與中醫服務綜合能力評價 結果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確定最終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指標選擇過程同一指標對比指 標總值與人均值,若二者均相關性顯著,則選其一,若二者僅其一相關性顯著,則選擇 相關性顯著的指標。研究盡可能多地對各項指標(25個)進行相關性檢驗,根據檢驗結 果和影響因素指標選擇框架,形成最終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如表2-10所示。
(1) 衛生行業: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醫院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2) 社會環境:年末總人口、工資總額、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生育保險參保人數;
(3) 經濟環境:地區生產總值;
(4) 政策環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
(5) 競爭環境:總診療人次數占縣區比例、中醫特色服務診療次數占縣區診療人次 比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地市比例、門診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人次占縣區診 療人次比;
表2-10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分類維度影響因素 綜合能力結構指標過程指標結果指標
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 . 213* .140 .205* .178
衛生行業
醫院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 329** .262** .183 .310**
年末總人口 . 253** .194 .007 .237**
工資總額 .
社會環境 351** .143 .311** .329**
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 248* .191 ?001 .238*
生育保險參保人數 . 373** .151 .312** .354**
經濟環境地區生產總值 . 318** .122 • 261** .295**
政策環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 . 299** .223* .076 .280**
總診療人次數占縣區比例 . ,269** 003 .378** .274**
中醫特色服務診療次數占縣區診療人次比例 競爭環境 • 579** .388** .219* .597**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地市比例 .396** .281** .403** .361**
門診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 .455** 0. 159 .230* .512**
注:**.置信度(雙測)為0.01時相關性顯著;*.置信度(雙測)為0.05時相關性顯著。
企業核心資源通常被分為人力資源、財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三類,因此本研究對縣級 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內部環境因素匯總與歸類,選擇從人、財、物三個方面進行梳理。 最終形成人(衛生機構人員數)、財(衛生機構總收入)、物(實有床位數、中藥制劑品 種數)三個維度的內部因素影響指標體系,三個維度的具體指標重點選取側重于中醫院 的整體服務能力的衡量因素。其中物力因素以往研究中以業務用房面積和醫療設備數量 的選擇居多,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存在差異,本研究也通過相關分析檢驗二者與中 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故而剔除了該指標,選擇已通過方差分析檢驗 的實有床位數以及體現產品創新能力的中藥制劑品種數作為物質資源的衡量指標。
外部環境根據統計年鑒中獲取的指標,從經濟環境、政策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三個維 度形成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經濟環境方面,方差分析過程中人均生產總值已被驗證無統 計學意義,因此研究選擇生產總值作為該維度的具體因子,并進一步驗證人均可支配收 入、居民消費水平等指標相關性不顯著。社會環境維度,由于山東省診療人次中婦幼占 據主導地位,研究選取了女性人口、生育保險參保人數、中醫院所在地市常住人口數量、 工資總額、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等進行檢驗,并形成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指標構成的社會環 境影響因素體系。政策環境方面,以往研究者偏好選擇財務投入作為影響因素指標,研 究據此選擇各醫院財政補貼收入作為政府財政投入的替代變量,但相關性檢驗結果無統 計學意義,本研究方差分析過程中,是否入選政策檢驗結果也無統計學意義,故而研究 進一步選取統計年鑒中的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以及該指標的人均值進行檢驗,結果 表明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與綜合服務能力相關性檢驗存在統計學意義。
根據表2-10數據可知,并非每一個與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存在顯著相關性的指標也 與服務能力評價一級指標(服務結構、服務過程、服務結果)存在顯著相關性,例如, 服務結構相關性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僅包含衛生機構人員數、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服務過程相關性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僅包含衛生機構人 員數、衛生機構總收入、實有床位數、中藥制劑品種數,服務過程主要受內部環境影響; 服務結果相關性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僅包含衛生機構人員數、衛生機構總收入、中 藥制劑品種數、地區生產總值、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
3研究框架與研究方法
本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并借鑒Donabedian評價模型構建評價基層衛生 機構實際衛生服務能力的理論框架:其次,基于該理論框架,對各模塊進行評價維度的 界定;最后,展開本文的實證研究設計,簡單闡述資料和數據來源、調查內容、抽樣方 式以及所使用的工具等。
3.1研究假設與研究框架
3.1.1研究假設
關于經濟發展對衛生服務能力的影響,不同研究得出的結論大致相同,研究結果大 都顯示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間衛生服務能力有差異。為了提升縣級公立醫院衛生服務 能力,國家持續推出了各項政策,從《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5), 到《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在不同發展水平地區(人均GDP)、不同范圍地 區(東、中、西)存在差異;
假設2:《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5)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 升縣級中醫院中醫的實際服務水平;
假設3;醫院規模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具有顯著提升作用;
3.1.2研究框架
本研究基于Donabedian所提出的三維評價模型“結構-過程-結果”,以中醫衛生服 務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為核心,從供方角度探討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發展。在 Donabedian的三維評價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理論框架。該框架從醫療衛生服務流程出 發,以中醫服務能力為中心,基于“結構■■過程-結果”模型,涵蓋了醫療衛生服務的全 過程。其中,結構能力指為提供中醫藥服務所配備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類資源。過 程能力指中醫服務提供過程中的能力,本研究將服務提供過程中的合理用藥和服務提供 的公平性作為衛生服務提供的過程能力對中醫服務能力進行評價。結果指標則選取中醫 藥服務提供及效率相關指標。
根據能力理論及以上分析,最終確定了三維評價模型的二級維度,其中,結構包括 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三方面,過程包括合理用藥、公平兩個方面,結果包括門診中醫 服務提供、住院中醫服務提供、中醫特色服務提供、服務效率四個方面。
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因素方面,以企業環境分析為分析框架,將環境因素分為外部 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又可細分為外部宏觀環境和外部微觀環境,根據企業宏觀環 境分析模型-PEST,將外部宏觀環境分為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及技術因素。 [wojpest是一種宏觀環境分析理論模型,尋找對縣級中醫醫院提升中醫服務能力有 利和不利的各種因素,以此針對性的分析使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核 心要素。
外部微觀環境則根據波特的競爭力理論,從競爭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邁克爾•波 特為了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屬行業的競爭環境,并找出企業的核心 競爭力,提出了競爭力理論。按照波特的競爭力模型,不管哪個行業都繞不開五種競爭 力量,包括供應商及買方的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威脅,可替代品威脅及現有競爭者⑴1】。 鑒于對縣級中醫醫院來說最主要的競爭力量是來自于現有競爭者,因此,本研究將現有 競爭者作為主要競爭因素。
本研究框架主線是:基于企業能力理論和Donabedian的“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框 架,利用專題小組討論和專家咨詢等方法,從醫療衛生服務流程出發,構建了一個涵蓋 醫療衛生服務全過程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結合PEST模型和競爭 力理論,構建了本研究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提升影響因素分析的理論框架,如圖所 7J\o
圖3-1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3.2資料來源
(1) 中醫醫院相關數據
山東省縣級中醫院服務現狀的數據來源于2015-2017年山東省中醫類醫院年報數據 庫,提取其中與中醫服務能力有關的相關數據資料。該年報數據庫共收集了大量中醫類 相關數據,包括各中醫醫院的數據及基層中醫藥服務的相關數據,本研究提取其中縣級 中醫院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該數據庫對中醫醫院的調查為全面調查,但因為部分 縣級中醫醫院數據缺失,為保證數據在時間序列上的可比性,本研究對數據不連續的縣 級中醫院、非藥物療法診療人次等核心指標數據缺失的縣級中醫醫院進行剔除,最終篩 選出98家符合研究條件的縣級中醫醫院。
為了研究不同區域、•時間及衛生政策下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變化情況,本 研究在按區域、時間、政策實施對象的不同對縣級中醫醫院進行區分的基礎上,用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建立縣級中醫醫院信息數據庫。
本研究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服務現狀的研究視角包含山東省中醫院服務現狀與山 東省縣級中醫院服務現狀,其中山東省中醫院服務現狀的數據來源主要為《山東省衛生 計生統計年鑒》;山東省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的影響因素包含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內 部因素數據來源為在評價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時搜集的縣級中醫院樣本數據,外部因素 主要為宏觀數據,數據來源為《山東省統計年鑒》。
(2) 文獻文件資料來源
本研究通過檢索各類數據庫來獲取相應的文獻資料,主要英文數據庫有:綜合類數 據庫(Web of knowledge > google 學術、Bing 學術等)、衛生類數據庫(PubMed、EMBASE 等);中文數據庫有: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等。采用的關鍵詞有:"hospital capacity " , " health service ", " capacity " , " beds capacity " , "inpatient capacity ",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 " evaluate ”,'‘ competence ”,“ capacity building ”, " evaluation ", "assessment" , “quality”和“衛生服務”、“服務能力”、“能力評價”、“中醫”、“中醫 藥”、“中醫服務能力”等。
本研究中關于縣級醫院改革和中醫藥政策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通過檢索國務院、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及相應部門與網站等等進行收集,另一方面是根據相 關文獻整理獲取。
3.3調查內容與工具
本研究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中醫醫院的基本信息、資源配置、服務提供及科室的相 關信息。
(1)中醫醫院的基本信息,包括醫院的級別等次、所有制形式、部門的設置情況 及信息系統建設情況等。
(2)中醫醫院的資源配置:包括機構的人員配備情況、床位和設備的配備情況、 房屋基本建設情況等。
(3)中醫醫院的服務提供,包括機構提供的門急診服務量、出院人數、門診藥物 處方總數等相關數據,并收集門診中醫非藥物治療人次數、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中成藥處方數等中醫藥服務提供相關數據。
(4)科室的相關信息,包括各個科室的床位、門急診人次數及出院人數的數據。
綜上所述,為更好地對中醫醫院進行能力研究,本研究當中在進行定量調查過程中, 所使用的工具大多為機構調查表,是各機構負責人專門負責填寫(自委托衣物和主任或 者是自行進行填寫)。
3.4分析方法
3.4.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構建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的選擇⑴2-116]主要應用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采 用文獻分析方法、政策分析方法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進行初選,這也是 當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指標體系初選組合方法。為增強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研究 在這兩種方法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專題小組討論法,進一步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 價指標初選結果進行確認。
3.4.1.1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指針對所收集的某主題的相關文獻資料展開整理、分析,針對性的了 解所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以及性質,從而引岀自己的觀點的分析方法⑴%本研究所選 擇的分析文件具體為專著以及學術期刊。在經過前文對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的分析之后, 本研究以美國學者Donabedian提出的“結構-過程-結果”框架模式為基礎,構建縣級中 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
3.4.1.2政策文件分析法
查閱了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等的政策文件、法規、網站等,抽取出跟本研究相關的政策文件進行詳盡的分析。經分 析,與本研究相關的政策文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跟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有關的文 件;一類是跟中醫藥發展有關的文件。
3.4.1.3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用該方法界定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的內涵,并對現階段我國的中醫服務能力方 面的評價要素進行梳理。首先,通過Excel完成文獻評閱庫的建立;然后,對分析的標 準與主題進行明確,收集和提取評價中醫服務能力的各種要素;最后,對關鍵要素展開 頻次分析,然后統一整理。
3.4.1.4專題小組討論法
專題小組討論(Focus Group Discussions),又被稱為焦點組訪談,是定性研究中較 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于確定定量研究指標的確定它要求專題小組的成員在組 織者或者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就某一特定問題展開討論的一種常用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方 法。專題小組討論的人數通常介于6-8人之間,以方便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交流。研究 表明對于任何一個有意義的主題都需要進行一次以上的專題小組討論〔a】。本文在進行 德爾菲訪談前,先利用專題小組討論法對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相關指標進行初篩。
本研究最終選擇專題小組的成員6 A, 6名成員除1人外均在在醫藥衛生管理領域 深耕10年以上,為確保對指標的初篩更加可靠,共組織了 2次專題小組討論。主持人 對討論會結果的影響較大,因此,2次專題討論均選擇有親和力、反應敏捷的成員擔任 主持人。討論的時間約為1-2小時,討論內容集中在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和 與綜合服務能力的區分上。
定性分析法是初步構建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文獻 綜述部分對衛生服務機構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的研究綜述為定性分析方法的應用奠 定了理論基礎,研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比政策文件中提到的中醫服務能力相關指標進 行優化與補充,并通過專題小組討論進行修訂,形成初選結果,為德爾菲法的應用進行 鋪墊。
3.4.1.5德爾菲法
本文基于分析和梳理相關文獻,按照初步選擇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具體評 價指標,設計《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咨詢表》(以下稱專家咨詢 表)向中醫醫療機構的相關管理者或者是專家咨詢與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選擇以及相 關權重確定的意見。在本研究當中,選擇征詢意見的專家一共有19位,以此來對本研 究中相關評價指標以及具體權重進行確定。
向專家發放第一輪《專家咨詢表》,讓專家施據自己的經驗賦值,并補充其他認為 重要的評價指標。對第一輪咨詢進行整理匯總,統計每個指標專家意見集中度,以重要 性評分均數反映集中趨勢,變異系數反映離散趨勢。第一輪咨詢后,重要性評分均數V 75%或變異系數>0.25的指標將歸為待剔除,核心小組討論決定是否正式剔除。同時根 據第一輪專家咨詢意見補充相應指標,修改測量維度、權重,形成第二輪咨詢問卷。第 二輪咨詢后,指標待剔除標準為重要性評分均數V75%或變異系數>0.20。兩輪咨詢后 形成《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德爾菲法研究過程中需要計算的指標系數包含專家的積極系數、專家意見的集中程 度、專家意見的權威程度、專家意見的協調系數[12E24]。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2
專家的積極系數: NJ ,以專家函詢問卷的回收率來表示,其中"表示參與的 專家數,的表示全部專家數;
1 m
Mj二—
專家意見的集中程度: 叫曰;其中竹表示參加第j個指標評價的專家數;
q表示第i個專家對于第j個指標的評分值。
c =5+q z-
專家意見的權威程度:’2 ;其中用Q表示判斷影響程度系數,表示判斷系
數,用Cs表示專家對所研究中醫服務能力熟悉程度系數。
/£d;(max)
專家意見的協調系數: 冃 冃 ,表示專家們達成共識的程度,其中
= £(Sj-MsjY £d;(max) = ^ff?(“3_”)
v=i J=i , ;=i 12 。
德爾菲法分析過程中結合變異系數指標進行指標篩選,變異系數是統計學中常用的 衡量數據之間差異的一種統計指標,在德爾菲法中運用變異系數,在分析的過程中要刪 除變異系數較大的數據,變異系數大的數據表示專家們對這些中醫服務能力指標的意見
S-
并不統一 [124]。變異系數虧的計算公式為:V=^~,其中,丐是總體的均值,巧是總 Xi
體的標準。
3.4.2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研究內容包含評價指標體系的 構建、指標權重設計、評價結果分析、服務能力現狀分析、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針 對研究內容的細化,結合評價理論與當前國內外衛生服務評價方法研究與應用現狀,采 用多種定量分析方法增強研究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目前,文獻中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和兩種方法的 組合賦權法[128-132]。由于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進行賦權的依據的不同,有著各自的 適用性和優缺點,為了達到即兼顧決策者對屬性的偏好,又能盡量減少賦權的主觀隨意 性,使對屬性的賦權盡可能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因此,本研究采用專家評分-燔權 法組合賦權的方法從而兼顧兩者的優點。
3.4.2.1專家評分法
本研究釆用專家評分法進行指標權重設計,由前面指標體系構建專家小組對最終指
標體系中的各個指標進行權重評分,每位專家就指標重要性進行評分,各級指標評分總 和為100分。
3.4.2.2爛權法
相對專家評分法,爛權法在指標權重中的應用更為客觀,因此,研究結合爛權法與 專家評分法設計指標權重,使得指標體系權重專業性更強的同時保持客觀性。步驟1,
對原始數據展開歸-化處理,葉衆鴛‘可得數據矩陣;步驟2,計算第i年 份第j項指標值的比重Py = Tij/ym r ;步驟3,計算每個指標的信息^ej=-
3.4.23乘法合成賦權
乘法合成賦權適用于指標個數較多,權重分配比較均勻的情況。本研究最終選取了 42個三級指標,指標個數較多,使用乘法合成賦權不會產生組合權重的倍增效應,因此, 最終選擇乘數合成賦權法。
乘法合成賦權一般是先將指標的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相乘后在進行歸一化處理。第 j個指標的組合權重為:
G)u.a)v.
(7 = 1,2, •••,")
J=1
3:是指標的主管權重,3;是指標的客觀權重。
專家評價法與爛權法的組合適用,減少了專家評價法的主觀性因素,也考慮了中醫 服務領域相關專家的專業意見,使得權重參數計算結果更科學更合理。
3.4.3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方法
3.4.3.1數據標準化
指標評價體系中,由于各評價指標的性質不同,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當 各指標間的水平相差很大時,如果直接用原始指標值進行分析,就會突岀數值較高的指 標在綜合分析中的作用,相對削弱數值水平較低指標的作用。因此,為了保證結果的可 靠性,需要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研究通過數據標準化從不同維度分析山東 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促進研究結果的可比性與直觀性展現。
最典型的數據標準化方法即為數據的歸一化處理,即將數據統一映射到[0,1]區間上, 常見的數據歸一化的方法有:min-max標準化(Min-max normalization), log函數轉換, atan函數轉換,z-score標準化(zero-mena normalization),模糊量化法。本研究采用 min-max標準化進行數據處理,即:
_ x;. -min(x(.)
” max(x;.) - miu(xJ
3.4.3.2其它數理統計分析方法
研究結合方差分析或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從不同維度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 務能力進行對比分析,參考理論綜述部分當前研究者的研究維度,即時間維度[⑶]、空 間維度[134]、評價對象維度[135】,從時間、空間、層級類型(地域范圍、發展水平、設施 配置等)多角度對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121], —方面增加研究深 度,了解不同維度縣級中醫服務能力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了解不同維度縣級中醫院中 醫服務能力水平高低,并初步了解影響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潛在因素有哪些?研 究中當差異分析樣本存在兩組時,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當差異分析樣本存在三組 •及以上時,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復 測量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維度(不同發展水平地區、不同區域范圍、不同規模醫院、不同 層級醫院、不同時間、不同政策等)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否存在差異。
在對維度進行分類的過程中,研究還采用聚類分析方法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規模進 行劃分[136-138〕,因為縣級中醫院規模大小并無原始指標,本研究選取在崗職工人數、實 際床位數從人力和物力兩個方面對醫院規模進行分類。因此,本研究采用K-Means聚類 分析法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規模進行劃分,為探究不同規模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 否存在顯著差異奠定基礎。K-Means算法的目標,是把n個樣本點劃分到k個類中,使 得每個點都屬于離它最近的質心(一個類內部所有樣本點的均值)對應的類,以之作為 聚類的標準。
3.4.3.3雷達分析圖
雷達圖法廣泛應用于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決策等多個領域,是一種典型的圖形評價 方法R9】,優點是能將復雜系統的多維指標數據直觀地在平面上顯示,較為容易地觀察 到多維指標數據的變化趨勢口的。“雷達圖”使用時具有直觀、易操作、易判斷等特點。 本研究采用雷達圖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分進行分析,將計算出的結構能 力、過程能力及結果能力得分分別繪制到雷達圖中。
3.4.3.4綜合評分法
綜合評分法計算方法是將每個評價對象的所有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乘以相應指標 的權重系數后求和,以百分制的形式得出每個評價對象的綜合評分。
3.43.5因素重要性推導模型
以綜合評分法計算出的各地市中醫結構服務能力作為橫坐標,平均值作為縱分線; 各地市中醫結果服務能力作為縱坐標,平均值作為橫分線,以此繪制2017年山東省各 市中醫服務能力的綜合評價模型圖【⑷】。
3.4.4影響因素分析方法
多元回歸分析法主要用于判斷各項因素是否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造 成影響,故將中醫服務能力看作是因變量,眾多影響因素看作是自變量,考察各個影響 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程度。山東省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根據前面構建的指標體系 與權重計算評價結果,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檢驗內外部環境要素對縣級中醫院中 醫服務能力的影響途徑。
3.5質量控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査工具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建設監測指標體 系》。山東省中醫類醫院年報數據的收集在每個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以最大程度 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調查表的回收:在規定的時間內催收調查表,使應收調查表的回收率達到100%。 若調查表未能及時回收,有關機構應有正當理由并作出說明。
2.調查表人工審核:人工審核主要是依據審核人員的經驗和填報單位的特點等各種 信息,對調查表上填報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人工審核借助于經驗判斷,主要從數據的 指標概念、統計口徑等方面對數據的準確性進行檢查。人工審核在調查表回收階段進行, 對被調查機構的調查表100%進行人工審核。
3.調查表數據錄入:使用《山東省中醫類醫院年報系統》提供的“數據錄入/修改” 功能進行錄入。
4.計算機平衡關系檢查:依據調查表所收集的指標間的平衡關系和邏輯關系,對所 有被調查機構的數據進行檢査,檢查填報數據的閾值、數據間是否滿足已定的平衡關系 或邏輯關系。
5.數據采集情況與對比檢查:對調查表的回收情況及調查表數據相對上年數據的變 動情況進行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包括:調查表已報、未報、新增情況及原因;指標變動 情況;主要調查指標相對上年數據的變化情況等。此項檢查是針對每一家機構的數據進 行的。
6.異常數據人工審核:嚴重偏離常規的異常數據在調查表的人工審核和計算機平衡 檢查階段不一定能檢查岀來,因此需要依據審核人員的經驗及調查機構的各種定性和定 量的信息,采用人機結合的方式,對已經錄入的數據是否存在異常進行檢查和判斷。異 常數據的審核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內容:強度指標的異常分析、不同指標的對比分析、不 同結構的對比分析。經審核確定異常的數據向填報機構核實,對確實有誤的數據進行更 正。對通過異常數據人工審核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匯總。
7.匯總數據評估檢查:依據經驗、利用評估表判斷數據的總體變化趨勢、變化幅度、 結構比例等是否存在異常,以便更準確的把握數據質量,糾正數據在總體上存在重大偏 差。
3.6技術路線圖
圖3-2技術路線圖
4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在經過前文對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的分析之后,本研究以美國學者Donabedian提出 的“結構-過程-結果”框架模式為基礎,構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構建 指標體系的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文獻和政策分析法,通過檢索搜索到跟衛生服務能 力指標體系構建相關的各種學術期刊、著作、政策等,提取出已有研究中的關鍵指標, 并據此構建初選指標體系。第二步是專題小組討論,選取6名衛生領域的專家展開專題 小組討論,對指標體系進行篩選、提煉、調整。第三步是Delphi法,通過函詢的方式, 請專家們對初選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分、修正,計算變異系數,結合專家意見最終確定縣 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o第四步是基于專家評分法和爛權法對縣級中醫 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權重計算與修正,構建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為實 證研究奠定基礎。
4.1指標選取思路
選取合理、科學的關鍵指標是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進行評價的基礎和保證。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的選取是基于本文對中醫服務能力概念的界定及理論框 架,從結構、過程、結果三個維度進行選取,經過科學分析、文獻篩選、調整優化等步 驟選取岀來。因此,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選取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主觀決 斷到客觀檢驗的過程。
4.1.1指標選取依據
在基層中醫藥衛生服務網絡當中,縣級中醫院安徽的龍頭作用,同時也作為城鄉中 醫藥醫療衛生服務整個系統當中的橋梁。評價其服務能力的指標多種多樣,不僅有定性 評價中醫醫院管理能力的相關指標,同時也包含相應的定量指標。[149-151]定性指標的具 體作用是體現縣級中醫院的發展潛力、管理能力等相應的概念性內容,而這里的定量指 標就是對中醫服務供給量、中醫藥資源配置情況等的具體數值的具體反映。可見,定量 指標與定性指標在評價縣級中醫院當中中醫服務方面發揮著不同功能,定性指標在評價 的過程中側重于中醫服務的軟能力,而定量指標在具體評價的過程中側重于中醫服務的 硬性能力。醫院管理能力就是所謂的軟能力,在具體界定以及衡量的過程中比較困難, 特別是關于醫療衛生機構相關管理能力方面幾乎找不到研究內容。本文為了使縣級中醫 院的中醫服務能力質量得到有效反映,最大程度的獲取準確以及定量容易的指標進行測 貝
指標的初選參考了相關文獻資料和國家中醫醫院績效考核相關指標,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頒布的《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及2020年5月發布 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的通知》中,都 將中醫類資源占比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相對于中醫類資源絕對數的增長,其相對數的 增長更能體現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更能決定中醫醫院是否姓“中”。因此,本研究也 多采用相對比指標來考查縣級中醫醫院功能定位的實現情況。
4.1.2指標選取原則
所謂指標指具有可獲得性,可用于代表縣級中醫院現有中醫服務能力,并作為反映 中醫服務能力潛力的指標。評價指標的選取不是所有指標的任意堆砌,需要遵循一定的 指標選取的原則。基于縣級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概念,評價指標選取應遵循以下幾條原 則。
(1) 指標的選取要全面。評價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不僅應對中醫藥服務的 提供能力進行評價,也應對間接產生中醫藥服務提供能力的資源相關能力進行評價;不 僅對中醫藥服務的結果進行量化評價,也應對中醫藥服務的過程進行量化評價;不僅對 某一時點的中醫服務能力進行靜態評價,還應對某一時間序列上的中醫服務能力進行動 態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更完整、準確的反映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水平。因此, 評價指標的選取應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水平。
(2) 指標選擇要合理。評價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涉及諸多因素,指標選取應 密切結合我國醫改政策中對縣級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及發展目標,符合我國縣級中醫院 的長期發展規劃,并能夠有效反映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變化水平等內容。與此同 時,強調評價指標間的有機聯系要避免指標間的過度重復。在諸多指標中,應選擇那些 信息涵蓋量大、代表性突出、概括性強的關鍵指標,以降低最終評價結果的冗余度。
(3) 選取的指標具有易操作性。評價指標的選取不能過多或過少,要適量以便對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具有可操作性。同時,要確保選取的指標是容易獲取的。 定量指標相對來說,可獲得性更好,是比較容易被計算或者有可靠數據來源的指標。
(4) 各指標之間應具有獨立性。評價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指標之間應相互 獨立,指標之間不能是相互隸屬的關系,也不能是內涵相近的指標重復出現。在同一評 價層級間的各個指標,不能存在任何包含或被包含的關系。也不能把不同層級的關鍵指 標納入到另一個層級的指標中。
4.1.3指標選取流程
為確保選取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的指標具有全面性、合理性和易操作性, 需明確評價指標選取的具體流程,主要包括三個步驟。[“21—是,基于本文所定義的縣 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分別從與中醫服務結構、過程和結果三方面結合文獻分析和政 策分析整合出的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選出能夠代表中醫服務能力的指標,據此初步形成 評價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初選指標體系。二是將初選出來的指標體系以專家函詢
的形式向業內專家們征詢意見和建議。根據專家評分和專家意見對指標進行修正,最終 形成專家統一認可的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對專家意見一致的指標體系進行效度檢驗和信 度檢驗,判斷所選指標是否合理,將不合理的指標剔除,實現初選指標的優化。縣級中 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選取的具體流程如圖4-1。
圖4-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4.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關鍵問題分析
4.2.1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應聚焦于核心能力
任何組織均離不開特定的環境,而且必然受到其影響,怎樣使自身的能力以及資源 得到充分發揮以保證組織競爭優勢,這是能力理論的研究核心。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 們所著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中認為追求長期發展的企業,應當通過集中資源發展 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并利用其生產出與眾不同的核心產品。依據核心能力理論,中醫 醫院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業務,與綜合醫院相比,中 醫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應注重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⑴%結合資源基礎理論和核心能力 理論,本研究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既考慮基礎資源(中醫藥衛生服務人員、 中醫設備等),也考慮核心能力(中醫藥特色業務)。
4.2.2評價內容應充分結合縣級中醫院功能定位
在中醫藥發展的過程中,基層中醫藥服務具有根基性作用,而基層中醫藥的發展以 縣級中醫院作為龍頭,中醫藥服務必須確保縣域居民的多發病、常見病已經漫性病等診 療需求得到規范性的滿足,提供多層次保健、養生以及康復等特色中醫藥服務。縣級中 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為了提升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充分發揮 基層中醫藥工作當中縣級中醫醫院的龍頭以及指引性功能,因此,評價內容應充分結合 縣級中醫醫院功能定位。
4.2.3評價指標應緊跟政策文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戰略高度謀劃中醫藥事業發 展,對中醫藥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促進中醫藥發展。伴隨著中 醫藥的發展,出臺的政策文件內容也隨之變化。比如,2009年,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 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合理的規劃區域衛生的 發展,并且確保中醫藥醫療機構配置的科學性,到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 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中要求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因此,為了 更好地反映中醫藥發展的最新趨勢,評價指標應緊跟政策文件要求。
4.2.4確定指標體系的使用者及評價的目的
由于目前我國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匱乏,為了解決當前醫院管理 者和政策制定者最為關心的中醫服務能力監測問題,促進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給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依據,特研發該指標體系。因此,該指標體系的主要 使用者定位于縣級中醫醫院的醫院管理者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其他利益相關方,例如 醫務人員等,暫時不定義為該指標體系的使用者。
評價的目的是評判縣中醫醫院所具備的中醫藥方面的資源以及將這些資源轉化成 為滿足農村居民中醫服務需求而提供相應中醫藥服務的能力。中醫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 了服務主體(縣中醫醫院)在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并實現所有的 功能。運用評價的結果,可以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得縣中醫院持續提升中醫服務能 力。
4.3基于內容分析法的評價指標初選
4.3.1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法,就是針對所收集的某主題文獻展開統一分析和整理,以了解所研究對 象的具體情況與限制,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選擇分析的文獻主要有 專著和學術期刊。
根據前面文獻綜述中研究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的相關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國內 外醫療衛生體制的差異,國外在這方面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存在差異,其評價指標對 于國內相關研究的參考意義不大。所以本人就只是結合國內在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能 力方面,所選擇的評價指標現狀,當前有關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的研究包含單因素評價和 綜合評價兩種形式,評價維度主要包含基礎設施、管理能力、人力資源、醫院層級等方 面[153-158],具體如表4_1。表4-2匯總了國內對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維度的相關研究。
表4-1文獻中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相關指標
研究
維度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
基本情況;人
王健員;設備、房人均純收入、鄉鎮數、平均人均純收入、平均行政村數、平均人口數、平均總戶數;人員總數、專業構成(醫生、護士、其他)、學歷構成 "3】屋;門急診、(本科、專科、中專)、職稱構成(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醫師);用房面積、設備總價值、開放床位數;門急診、住院、收入、支出 住院、收支
醫護比、衛技人員數、醫生數、衛生人員數、護士數、職稱結構(高中初級)、學歷結構(研究生、本科、 大專、中專)、防保人員(業務分工、職稱結構)、救護車,心電圖機等擁有數;門急診療人次數、入院人 數、出院人數、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疾病控制等開展比例 門急診人次數、出院人次數;計算機建檔數、高血壓規范管理數、老年人健康管理數
基本情況;人自然特征、經濟人口特征;人員每千農業人口人員數、每院衛技人員數、行政后勤人員數、離退休人員數、人員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平均
力資源;基礎數;用房面積、床位數;技術能建筑面積、業務用房面積、實際開放床位數、平均每千農業人口床位數;參加培訓次數、內科,兒科,外科,
口龍建設;衛生服力(培訓情況、業務開展、手術預防保健科等開設率、各類手術開展情況、各類診斷項目開展情況、各類急診急救項目開展情況、感染控制
話龍務提供能力;能力、檢查診斷能力、急診急救定量指標;大型設備擁有率、大型設備需要滿足率、小型設備擁有情況、設備配套情況、設備使用情況;院
,,551儀器設備的配能力)設備能力、醫院感染控制均診療人次數、院均病床使用率、院均住院人次數、院均檢查人次數、兒童建卡建證率、計劃免疫全程接種
套能力;衛生管理能力;門診住院情況、預防率、新生兒體重達標率、圍產兒死亡率、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孕產婦建卡率、產前檢查率、產后訪視率、 服務利用與效保健情況(計劃免疫、孕產婦管住院分娩率、孕產婦死亡率、總收入、財政撥款、上級補助、業務收入、藥品收入、專項經費、總支出、工 率 理、兒童管理)、醫院收支情況資支出、設備購置與維修、財政專項支出、業務支出、藥品支出
張勇人力資源、財
“0]力、物力、技數量、質量;財政撥款、業務收入;房屋折舊的現值、設備折舊的現值;手術項目開展率、檢驗項目開展率、床位數 術能力
表4-1文獻中衛生服務能力評價相關指標(續) 研
%維度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者
段 每萬人衛技人員數、衛生技術人員比例、醫護比、每院公衛執業醫師數、大專以上占比、進修學習比例:每院業務用房而積、非危房
徳 衛牛.人力;房屋;設備;而積比、每萬人床位數;每院設備裝備總價值、萬元以上設備臺數、配置率達到80%比例;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衛牛:健康教育、產 華 服務功能;經費:管理前檢杳、體弱兒管理、疝氣手術、血清轉氨酶測定;醫療收入占業務收入、收入大于支出占比、每職工業務收入;管理規章制度執行 |1<>2| 率
表4-2文獻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相關指標
研尤者評價對象維度 二級指標
縣級醫屮醫衛⑴人力、 中藥人員在藥學人員當中的比例、中阪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在整個執業(助理)醫師當中的比匝、在 所冇高級職稱中中醫藥人員的比重、有系統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或者是中醫醫學護理專業畢 屮醫藥基本條
業的人員在注冊護士當中所占的比重、中醫藥人員當中獲得碩博學歷的實際比重;平均每個病床的用房
竇蒂卩同院中醫藥件、中醫藥服務情況、中醫藥收支
服務能力情況 而枳以及在整體建筑血積沖1「所山的比疋、在所冇阪療設備總什i小中醫M色診療設備值比朮;、小呵寺 色診療設備的具體數量;中藥飲片的品種數、中成藥品的具體種類、在總處方當中,中藥類處力•所占的 比重;在所冇醫療收入中,中醫治療收入所占的比重、收支結余以及藥品收入屮中藥收入的比垂。
表4~2文獻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相關指標(續)
中醫藥服
趙敏"71 服務保障、服務設施、服務人員、服務能力、服務績效
務能力
..玉基層中醫
劉奇申
心藥服務能中醫藥資源配置;中醫藥服務提供與營收情況
力
中疾藥特
+ „ „ni T 土二二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在執業醫師總數當中的比重、中藥師(士)數在藥師(士)數當中的比重、中醫處方數與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 趙陽㈣色的中醫
二d 比例、中醫處方數在門診處方數當中所占的比重、在中成藥收入中藥品收入的比重、在中藥飲片收入中藥品收入所占的比重
醫院評價
表4-2文獻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相關指標(續)
研究者評價對彖維度
實際床位數、建筑面積、5000元醫生中醫診療設備數占醫療設備數的比例、中醫藥用房面積占業務面積 的比例、屮醫特色診療設備值山醫療設備總值的比例、中成藥品種數、中藥飲片品種數、院內制劑品種 數、屮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的
縣級中醫基礎設丿施; 中藥藥品;中醫藥人力;比例、院級領導屮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系統接受屮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護理人員的比例、
喻小則E院屮阪服屮伏藥服務;「I炊藥待色;小醫藥屮侯藥木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屮映藥胡級職稱人員的比例、采用非藥物「川矢技術診療人次山門診總
務能力 財務 人次的比例、中醫門診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中藥飲片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的比例、屮藥(飲片、 中成藥、院內制劑)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的比例、出院患者應用中藥飲片人次i'j-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 地市級以上屮醫重點專科數、中醫護理技術使用人次、開展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開展中醫醫療技術項 目
中醫恃色治療室、中醫診療設備、名屮醫學術繼承人、中醫人員(類別、職稱、學歷)結構、科室負責 人、醫院制定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和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考核制度、患者對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知曉度 和滿惡度、科室考核I I標U 11 J發揮U 1伏藥轉色優勢和捉高「I'灰臨床療效冇關的指標、山藥飲丿丫處方數>'> 門診人次數比例、中草藥收入*藥品收入比例、中藥處方比例、中藥飲片處方數占住院人次比例、中保 特色醫療收入占治療收入比重、中藥飲片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比例、優勢病利叫'醫治療率
縣級>4'醫
持色核心
指標分析
對文獻研究的主要指標體系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文獻總結中醫服務能力指標池。如表4-3 所示。
表4-3文獻總結中醫服務能力指標池
一級指
標及頻二級指標及頻次
次
中醫藥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的比例(5)、中藥人員占藥學結構 資源情人員的比例(4)、中醫藥人員高級職稱比例(3)、中醫藥人員碩博學歷比例 況(6) (3)、具有中醫護理學相關專業學歷或系統接受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培訓的護理人員占注冊護士比例(2)、業務用房面積占建筑面積的比例(2)、 床均業務用房面積、中醫特色診療設備數量、中醫特色診療設備值占醫療設備 總值的比例(2)、建筑面積、實際床位數、5000元醫生中醫診療設備數占醫療 設備數的比例、院級領導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每萬人口中醫類醫療 機構數、每萬人口中醫類床位數、每萬人口中醫類醫院衛生技術人員數、每萬 人口中醫藥人員數、每萬人口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名老中醫藥專家數、 中藥飲片品種數、中成藥品種數、院內制劑品種數、地市級以上中醫重點專科 數、
中醫藥中藥(飲片、中成藥、院內制劑)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的比例(3)、中藥飲片結果 服務情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的比例(2)、出院患者應用中藥飲片人次占岀院患者人次 況(5)的比例(2)、中醫處方數占門診處方數的比例(2)、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總 門診人次比例、中藥類處方占總處方的比例、運用中醫療法種數、中成藥品種 數、中藥飲片品種數、中藥制劑審批品種數、中醫門診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 例、采用非藥物中醫技術診療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中醫護理技術使用人 次、中醫類診療量、中醫類出院人數、開展中醫醫療技術項目、開展中醫護理 技術項目數;中醫處方數與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比例、
中醫藥中醫治療收入占醫療收入的例(2)、中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藥品收入中中結構 收支情成藥收入占比、藥品收入中中藥飲片收入占比、收支結余、每萬人口中醫機構 況(4)財政撥款金額、中醫機構財政撥款占衛生健康部門財政撥款比例
運行效中醫類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中醫類醫療機構醫師日均負擔診療人次、中醫類結果 率(1)診療機構醫師日均負擔住院床日
醫療費中醫門診人次均費用、中醫住院人次均費用 結果
用⑴
4.3.2政策文件分析
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構建除參考研究者研究現狀外,本研究重點借鑒國家層面發 布的、包含有中醫藥指標的政策文件。如2020年5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國家 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考核指標分為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 和滿意度評價4個一級指標,包括功能定位、質量安全、合理用藥等10個二級指標, 涵蓋了 34個三級指標,其中,與中醫藥相關的指標共9個,占比26.47%o
本研究重點借鑒的政策文件包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0年5月印發的國家二 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0版)和2022年4月印發的國家三級公立中醫 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二級中醫醫院評審標準(2018年版)》、《三級中醫 醫院評審標準(2017年版)》,202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 展規劃的通知,及2020年1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中與中醫醫院有關的、體現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核心指標。見表 4-4o由表中內容可以看出,不同的政策文件因為目標的不同,涉及到不同的中醫藥衛 生服務指標。
表4-4各類政策文件涉及到的中醫藥相關指標
政策文件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性質
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功能定位1.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i*-
中醫藥相關指標 2.門診散裝中藥飲片和小包裝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定量
3.中藥飲片使用率 定量
4.中醫非藥物療法使用比例 定量
5.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 定量
6.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 定量
收支結構22.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定量
23.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定量
人員結構2&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定量 中醫醫院評審標準中醫隊伍建設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的比例 A60%
藥相關指標 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60%
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培訓時間N100M70% 學時)的比例
中醫診療院級領導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60%
技術應用臨床科室負責人具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或系統接受中醫藥A60%
專業培訓兩年以上的比例
采用非藥物中醫技術診療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例 M10%
中藥處方(飲片、中成藥、院內制劑)處方數占門診總處方數A60% 的比例
中藥飲片處方數占門診總處方數的比例 N30%
出院患者中應用中藥飲片人次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 $60%
中藥飲片處方數占門診人次的比例 350%
治未病科人員配備滿足治未病服務功能的需要,專職醫護人員不少于4 M4 服務 人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2025年目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比例 $60%
規劃 標 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比例 370%
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比例 M60%
表4-4各類政策文件涉及到的中醫藥相關指標(續)
對政策文件中出現的跟中醫藥服務能力相關指標進行匯總,形成政策文件總結中醫 服務能力指標池。見下表。
表4-5政策總結中醫服務能力指標池
結構匚過程-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及頻次 性質
結果
中醫藥人才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的比例(3) 工60%結構
隊伍 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60%結構
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培訓時間M100學時)
N70%結構
的比例
院級領導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2) 260%結構
臨床科室負責人具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
M60%結構
兩年以上的比例
縣級以上政府辦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應當至少1人具有中醫藥專業 結構 背景
中醫診療技采用非藥物中醫技術診療人次占門診總人次的比例(3) ^10%結果
術應用 中藥處方(飲片、中成藥、院內制劑)處方數占門診總處方數的比例(2)260%過程
中藥飲片處方數占門診總處方數的比例(2) 工30%過程
出院患者中應用中藥飲片人次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2) M60%結果
中藥飲片處方數占門診人次的比例 250%過程
中藥飲片使用率 結果
表4-5政策總結中醫服務能力指標池(續)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及頻次 性質 結構-過程-
結果
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 結果
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醫治療比例 結果
治未病科服
人員配備滿足治未病服務功能的需要,專職醫護人員不少于4人 務 結構
中醫科室設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比例(2) ^70% 結構
置 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比例 260% 結構
收支結構 中藥飲片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結構
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 結構
4.3.3縣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研究
4.3.3.1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的內涵與特征
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對中醫醫院來說是其核心競爭力,既不同于現代醫學的 綜合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也不同于中醫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有其獨特的內容屬性。 因此,在研究分析和提取中醫服務能力要素時,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從哪里提取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縣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體現了 能力特征,需要結合中醫醫療衛生服務特征進行分析和抽取。
二是如何篩選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因縣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內容構成不同 于傳統的綜合服務能力,其獨特特征直接體現在縣中醫院提供的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中, 因此,綜合服務能力的評價要素不能等價于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需要重新科學的界 定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
三是是否有成熟的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研究成果。文獻研究發現,雖然部分學者 分析了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目前還沒有完善的關于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研究成果 可以借鑒,這對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的界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3.3.2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研究的目的
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研究是在能力內涵,尤其是中醫服務能力內涵的基礎上,對 縣級中醫院功能定位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是建立能力評價的基本依據,中醫服務能 力評價要素受中醫醫療衛生服務自身特征和縣中醫醫院功能定位的影響。因此,能力評 價要素研究需要結合中醫衛生服務的特殊性和中醫院功能定位,進行研究。通過對中醫 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的研究:
一是形成全面反映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素,為縣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內容的界 定和指標池的選擇提供依據。
二是明確中醫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殊性,為以結合中醫藥特色的縣中醫醫院中醫服務 能力評價指標研究提供依據。
433.3要素收集及界定
整理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結合本研究所界定中醫服務能力 概念內涵和縣中醫醫院功能定位,提煉得到了如表4-6所示的核心要素。
在文獻和政策分析的基礎上,6名專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中醫服務能力評價要 素進行分析,大家認為:在服務效益方面,醫療服務價格是其經濟價值的直接體現,但 由于中醫醫療衛生服務價格是中醫藥改革政策關注的重點,目前存在無法體現中醫醫務 人員服務價值等問題,故將其應用在服務能力的評價上并不合適。其余要素均納入初選 指標體系。
表4-6文獻及文件資料收集的中醫服務能力要素和界定
序號要素 要素和界定
1 資源情況 資源情況一般包含中醫藥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及物力資源,是為了滿 足居民對中醫藥衛生服務的需求必備的條件。
2 服務效率 指醫院的投入和產出之比。服務效率高,則認為服務能力強。
醫藥在中醫藥方面產生的間接和直接經濟價值。間接經濟價值是滿意
度和口碑之類的非貨幣表現形式,而直接經濟效益為醫院得到的貨幣
收益。
指中醫醫院為滿足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在一段時間內所能提供
4 服務提供 的中醫藥類相關服務。在中醫服務能力評價中,中醫藥類服務是一個
重要指標。
指中醫醫院利用一定的中醫藥資源向居民提供中醫藥衛生服務,并滿 足其所需的綜合能力。
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設備、護理、住院、手術和其他醫療費用。
L 服務公平是指中醫院員工需要服務的居民數,體現居民可以享受到的
7 公平性
服務情況
4.3.4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指標池初選
4.3.4.1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的選擇標準
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及政策文件分析結果,對政策關注度較高、更能反映中醫藥特 色優勢的指標進行篩選,初選結果如下:
(1)根據匯總各類文件及文獻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中醫藥人才隊伍的建設及中醫 診療技術應用情況涉及到的指標較多,并且出現的頻次相對較多。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的指標選取上,除指標“縣級以上政府辦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應當至少1人具有中 醫藥專業背景”因數據可獲得性較差而未納入外,本研究初選指標體系將中醫人才隊伍 建設方面的其余指標采取全部納入。中醫診療技術應用情況的指標選取上,選取了出現 頻率較高的四個指標納入中醫服務能力初選指標體系。收支結構指標在文獻及政策文件 中均有提及,因此,兩個指標均納入初選指標體系。
(2) 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孫春玲提出:政府要充分發 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自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以來, 中醫藥積極參與全球疫情防控救治,在預防、治療以及康復的各個階段,發揮了 “中國 方案”的獨特優勢與特色。2022年中國新一輪疫情中,上海市將中醫藥“治未病”的優 勢有效發揮,對于無癥狀或者輕癥患者,采用“未病先防”的理念開展中醫治未病治療。 健康中國戰略明確要求,對于治未病,要體現中醫藥的主導作用,協助要重大疾病的治 療,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中醫“治未病”理念和實踐,是落實預防為主的衛生 工作方針、滿足全體民眾的醫療權力的重要舉措「畫。因此,本研究為指導縣級中醫醫院 更好地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以健康為中心,選取兩個與治未病相關指標(治未病科 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和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3) 2020年1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 干措施》中明確要求:中醫院主辦方為縣級及以上的政府時,黨委書記和原則必須有1 人具有中醫藥專業背景,必須有超過60%的院級領導為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二級中 醫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明確指出:臨床科室負責人中必須有超過60%的人進行過 超過2年的中醫藥專業培訓。各級公立中醫醫院的管理者盡可能選用懂管理、年輕化、 專業化及有中醫教育背景者(包括西學中、師帶徒、函授等熱愛中醫者)來擔任。因此,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將“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 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納入了評價指標。
(4) 2022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21-2022年考核指標 體系》中與中醫藥有關的指標僅有一個,即“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 非藥物療法的比例”。可見,基層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提供對于健康中國的重要性。2022 年,《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中對中醫非藥物療法進行界定,中醫 非藥物治療指的是針灸、眨術、拔罐、手法復位治療、推拿、刮癲、熏洗、微創治療等 基于中醫辨證原則的非中西藥物醫療保健治療。據此,針對中醫藥服務功能的實現,指 標納入了針灸、推拿、手法復位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服務提供情況。,
43.4.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初選指標池
最終共收集了三級指標69個,二級指標10個。通過研究組反復討論篩選,在剔除 含義類似、重復指標、語意不明后,初步形成了以結果、過程、結果為3個一級指標,
涵蓋9個二級指標,如中醫藥人力資源、中醫藥財力資源、中醫特色服務提供等,48 個三級指標的初選指標池,見表4-7。
表4-7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初選指標池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結構 人力資源 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中藥師占藥師比
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
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 訓的人數的比例
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
財力資源 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物力資源 床位數
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護床比
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中醫診療設備占診療設備比 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過程 效率 床位周轉次數
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質量 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科室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科 室數比
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 種數比
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出院人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 出院人數
表4-7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初選指標池(續)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a® 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千人均中藥師
結果 門診中醫服務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能力 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門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比
門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比
門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門診應執行中醫臨床路徑的病例 數比
住院中醫服務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能力 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比
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比
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住院應執行中醫臨床路徑的病例 數比
中醫特色服務針灸診療人次數
提供 推拿診療人次數
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優勢病種門急診人次數
4.3.5專題小組討論
本研究根據指標體系初選結果,進行2次小組討論,初步構建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 標,并最終形成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德爾菲函詢問卷。
6位專家對初選指標體系進行討論后認為需要進行以下修訂:
1) 二級指標效率指標屬于結果指標;
2) 建議刪除所有跟中醫臨床路徑有關指標,專家們認為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實施情 況較差,該指標不能代表中醫服務能力;
3) 建議修改質量指標名稱。
根據6位專題小組專家意見對初選指標進行修訂后形成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 價指標德爾菲函詢卷,見表4-8。
表4-8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函詢卷
一級指標(3)二級指標(9) 三級指標(39)
1. 1. 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1.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1. 1. 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1.1人力資源 1.1.5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
1.1. 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 訓的人數的比例
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
1. 2.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 2. 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結構 1.2財力資源 1. 2. 3 H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1. 2. 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1. 3. 1床位數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1.3.4護床比
1.3物力資源 1. 3. 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1. 3. 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1.3. 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2.1. 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2.1合理用藥 2. 1. 2 n診中藥處方比例
2. 1. 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2過程 2. 2. 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2. 2公平 2. 2. 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2. 3千人均中藥師
3.1. 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3.1門診中醫服
3結果 3. 1. 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務能力 3. 1. 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表4-8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函詢卷(續)
一級指標(3)二級指標(9)三級指標(39)
3結果 3.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3. 2住院中醫服
3. 2. 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務能力
3. 2. 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3. 3. 1針灸診療人次數
3. 3中醫特色服3- 2推拿診療人次數
務提供 3. 3. 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3. 3. 4優勢病種門急診人次數
3. 4. 1床位周轉次數
3. 4. 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3. 4效率
3. 4. 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3. 4. 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4.4基于Delphi法的指標終選
德爾菲法這種交流過程是組織集體在一定范圍內的思想交流。對于調查、計算解決 問題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情況,或是沒有先例的情況,有較好的適應性。在本次研究中, 對于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相關指標的評價和權重經過了兩輪專家意見函查詢。本 次研究基于文獻分析,對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進行篩選,設計《縣級中醫院中醫服 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咨詢表》,就如何選取指標以及指標的權重問題聽取中醫學者 或醫療機構管理人員。
4.4.1專家庫的構建
專家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德爾菲法的效果。過少的專家會對備選指標的代表性造成影 響。而過多的專家,會提升實施和組織的難度,數據處理較為復雜,根據相關文獻,最 佳的專家人數應控制在15人到50人。在本次研究中,選擇的專家數量為19位。所選 專家均符合以下條件:第一,為縣級中醫醫院的衛生事業和管理領域科研人員,從事該 領域時間超過十年;第二,專家們的代表性和權威性較強,對本課題所研究內容比較熟 悉并且較為感興趣。參加德爾菲法第一輪函詢的專家有19名,收回有效問卷18份。19
名專家年齡主要集中在30-50歲之間,工作領域主要是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醫院 管理等領域,其中(中醫)醫院管理專家占比52.63%o
表4-9專家信息描述性統計分布(n=20)
指標 分類 頻數百分比(%)
性別 男 11 57.90
女 8 42.10
30-40 歲 8 42.10
年齡 41-50 歲 8 42.10
51歲以上 3 15.79
本科 7 36.84
最高學歷 碩士 3 15.79
博士 9 4737
講師 3 15.79
職稱 副教授 10 52.63
教授 6 31.58
(中醫藥) 衛生事業管理4 21.05
(中醫藥) 衛生經濟 4 21.05
研究/工作領域
(中醫藥)衛生政策研究1 5.2
(中醫)醫院管理 10 52.63
高校 10 52.63
工作單位類別行政管理部門 1 5.2
醫療衛生機構 8 42.10
<10年 1 5.2
工作年限 10-20 年 10 52.63
20-30 年 8 42.10
4.4.2專家積極系數
專家的積極程度可通過時限內回復率、提出意見人數、意見數量以及問卷應答率來 判斷。在首輪調查中,發出19份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函詢問卷,收到18份問卷回 復,收回率為94.74%o專家提出了較多的意見,在時限內的問卷回復率較高,這也是 專家積極性的體現。首輪有5位(26.32%)專家提岀修改指標的意見,16位(84.21%) 專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問卷。第二輪調查共發出18份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函詢問
卷,收到18份問卷回復,收回率為100%o在第二輪中,8位(44.44%)專家提出了建 設性意見,16位(88.89%)專家規定時間內完成問卷。總的來看,專家們表現出了較 高的積極性。
表4-10專家系數表
第一輪 第二輪
壩曰
人數 占全部專家比 人數 占全部專家比
問卷應答專家數 18 94.74% 18 100.00%
時限內回復問卷專
16
家數 84.21% 16 88.89%
提出建議的專家數5 26.32% 8 44.44%
4.4.3專家權威程度
專家權威程度評價依據如表4-14所示,專家一般以“實踐經驗”、“理論分析”、“對 國內外同行的了解”及“直覺”等作為判斷依據,對專家判斷的影響程度分為大、中、 小三個等級,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分為六個等級,自上而下為非常熟悉至不熟悉,量 化值如表4-11所示。
表4-11專家判斷依據與熟悉程度量化表
判斷依據 對專家判斷的影響程度 專家對題目的熟悉程度
大 中 小 熟悉程度 量化值
實踐經驗 0.3 0.2 0.1 非常熟悉 1.0
理論分析 0.5 0.4 0.3 很熟悉 0.8
國內外同行了解 0.1 0.1 0.1 熟悉 0.6
直覺 0.1 0.1 0.1 一般 0.4
不太熟悉 0.2
不熟悉 0.0
參與問卷填寫的專家共18位,專家權威系數計算過程中,對三個一級指標結構、 過程、結果分別計算,專家函詢的Ca (專家判斷依據)平均值為0.9426, Cs (專家熟 悉程度)的平均值為0.8222, Cr (專家權威系數)為0.8824,且三個一級指標各自對應 的專家權威系數也都>0.8。通常情況下,專家權威程度系數不低于0.8為可接受,本次 這一數值大于0.8,表示此次研究表現出了較高的權威性,能得到可信的結果。
表4-12專家權威系數表
Ca (專家判斷依據) Cs (專家熟悉程度) Cr (專家權威系數)
結構 0.9389 0.S667 0.9028
過程 0.9278 0.7889 0.8583
結果 0.9611 0.8111 0.8861
平均值0.9426 0.8222 0.8824
4.4.4專家協調系數
研究第一輪根據前面初步構建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向專家小 組發放問卷,統計各項指標的重要性、可操作性、 有效性評分結果,并搜集專家 對指標體系的其它意見;第二輪則根據修訂后的指標體系發放問卷,搜集專家小組對調 整后的指標體系重要性、可操作性、 有效性評分結果和指標權重評分結果。
研究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多個相關樣本檢驗分析對專家協調系數進行計算,計算結 果如表4-13所示。第一輪與第二輪專家咨詢的肯德爾協調系數(KendalTsWa)分別為 0.178和0.179,兩輪專家咨詢的協調系數檢驗P值均<0.001,說明專家協調程度較好。
表4-13專家協調系數檢驗
肯德爾協調系數自由度
項目 樣本數 (Kendall's Wa) (df) P值
第一輪 18 0.178 173 0.000
第二輪 18 0.179 179 0.000
4.4.5專家咨詢結果
用德爾菲法進行指標的篩選并沒有絕對的標準,應根據研究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采用 不同的方法進行篩選〔皿】。基于指標修正和篩選標準,綜合分析首輪專家的所有指標統 計結果,對第二輪專家詢函指標進行確立。通過文獻研究和本研究的要求,制定縣級中 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的篩選和修訂標準:一,重要性得分均值>7,可以保留小于0.25 的變異系數;二,在重要性得分方面沒有較大分差,專家們認為對指標進行修改后可保 留使用;三,對于專家認為指標需要進行增加、刪減、修改和合并等措施的,釆取小組 討論方式,對這些指標進行相應的修訂。四,存在較多爭議的指標予以刪除。
(1)第一輪結果
表4-14和4-15分別展示第一輪專家咨詢各級指標的變異系數情況。
指標 均值 標準
差 滿分
比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系
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系
數
1結構 8.47 0. 71 58. 82 0. 08 8.18 0. 95 0. 12 7. 82 1.07 0. 14
2過程 & 06 0. 74 29.41 0. 09 7. 24 1.48 0. 20 7.82 0. 88 0. 11
3結果 8. 35 0. 93 5& 82 0.11 7. 65 1.96 0. 26 8.29 0. 66 0. 08
1.1人力資源 & 76 0. 43 76. 47 0. 05 8.24 1.03 0. 13 & 18 1.01 0. 12
1.2財力資源 & 35 0. 86 58. 82 0. 10 8.18 0. 95 0. 12 7.71 0. 98 0. 13
1.3物力資源 7. 94 1. 14 47. 06 0. 14 7. 94 1.08 0.14 7. 53 0. 94 0. 13
2.1合理用藥 8. 88 0. 33 88. 24 0. 04 7. 24 1.3 0. 18 8. 24 1.03 0. 13
2.2公平 7.71 1.57 29.41 0. 20 7. 29 1.26 0. 17 7. 53 1.06 0. 14
3.1門診中醫服務能力 8.41 0.71 52. 94 0. 08 7. 47 1.41 0.19 7. 94 0. 89 0. 11
3.2住院中醫服務能力 7.65 1.22 29.41 0. 16 7.41 1.50 0. 20 7.71 0.98 0.13
3.3中醫特色服務提供 8. 47 0. 87 64.71 0. 1 7. 59 1.37 0.18 8. 24 0. 83 0.1
3.4效率 7. 76 1.03 29.41 0. 13 7.47 1.17 0. 16 7. 47 0. 94 0. 13
表4-15第一輪專家咨詢三級指標變異系數統計表
重要性 可操作性 有效性
指標 均值 標準
差 滿分比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 人員數 7. 29 1.61 29. 41 0. 22 8. 29 0. 85 0.1 7. 24 1.6 0. 22
1.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 執業(助理)醫師比 8. 24 1.52 64.71 0. 18 8.41 1.06 0.13 & 06 1.6 0.2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7. 59 1.77 41. 18 0. 23 8.41 0.87 0. 1 7.88 1.62 0.21
1.1.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 數占注冊護士比 7. 06 1.6 17. 65 0. 23 & 06 1.14 0. 14 7. 41 1.62 0. 22
1.1.5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 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
1.1.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 6. 76 1.86 17. 65 0. 27 7.88 1.27 0.16 7 1.58 0. 23
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 7. 53 1.59 23. 53 0.21 8.12 1.11 0.14 7. 59 1.54 0.2
培訓的人數的比例
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 人員比例 6.18 1.51 5. 88 0. 24 & 35 1 0. 12 6.24 1.68 0.27
12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7. 88 1.69 52. 94 0.21 8.24 0. 97 0. 12 7. 53 1.63 0. 22
12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 例 7. 18 1.7 23. 53 0. 24 8.29 0. 92 0. 11 7. 24 1. 56 0. 22
指標 均值 標準 差 滿分
比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1.2.3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 醫療收入比 7.71 1.72 41. 18 0. 22 8. 24 0.9 0. 11 7. 53 1.63 0. 22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
醫療收入比 7. 29 1.9 35. 29 0. 26 & 18 0. 95 0.12 7. 06 1.71 0. 24
1.3.1床位數 6.59 1.5 11.76 0. 23 8.12 1.17 0.14 6.41 1.54 0. 24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7.41 1.77 35. 29 0. 24 8 0. 94 0.12 7. 24 1.56 0. 22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6. 94 1.71 29.41 0. 25 8. 06 0.97 0. 12 6?76 1.6 0. 24
1.3.4護床比 6. 76 1.39 17. 65 0.21 8. 18 1. 13 0. 14 6. 88 1. 11 0. 16
1.3.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 面積比 7.18 1.81 29.41 0. 25 7.88 1. 17 0. 15 7 1.66 0. 24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7.18 1.74 29.41 0. 24 7.71 1.31 0. 17 7. 12 1.5 0.21
1.3.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8.18 1.02 47. 06 0. 12 8. 06 1.03 0.13 7. 88 1. 17 0. 15
1.3.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7. 76 1.2 29.41 0. 15 8.12 0. 86 0. 11 7. 76 1.09 0. 14
2.1.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7. 65 1.5 29. 41 0.2 8 1.06 0. 13 7. 47 1.59 0.21
2.1.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7. 76 1.44 29. 41 0. 19 8. 35 0. 79 0. 09 7. 76 1.44 0. 19
2.1.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7. 88 1.65 47. 06 0.21 8. 18 1.24 0. 15 7. 76 1.48 0.19
2.2.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6. 94 1.2 11.76 0. 17 8. 18 1. 19 0. 14 6.71 1.45 0. 22
2.2.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 護士數 7. 59 1.28 23. 53 0. 17 8. 18 1.07 0. 13 7. 47 1.28 0. 17
2.2.3千人均中藥師 7. 18 1.51 17. 65 0.21 7. 76 1.44 0. 19 6. 94 1.48 0.21
3.1.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 35 0. 93 58. 82 0. 11 7. 88 0. 93 0. 12 7. 82 1.24 0. 16
3.1.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8 1.32 52. 94 0. 17 7. 82 1. 19 0.15 7. 76 1. 3 0. 17
3.1.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 診人次比 8.12 1.27 52. 94 0.16 8. 24 0.9 0.11 8 1.28 0. 16
3.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8. 06 1.03 41. 18 0. 13 7. 82 1.38 0.18 7. 94 1.03 0. 13
3.2.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7. 94 1.14 35. 29 0. 14 7. 82 1.29 0. 16 7. 94 1.09 0. 14
3.2.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8. 12 1.22 52. 94 0. 15 8. 18 1.02 0. 12 7. 88 1.32 0. 17
3.3中醫特色服務提供 8. 47 0. 87 64.71 0. 1 7. 59 1.37 0. 18 8.24 0. 83 0. 1
3.3.1針灸診療人次數 & 59 0. 62 64.71 0. 07 8.41 0. 62 0. 07 8. 29 0. 92 0. 11
3.3.2推拿診療人次數 8. 53 0. 72 64.71 0. 08 8.41 0. 62 0. 07 8.12 0. 93 0. 11
3.3.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8.18 1.07 52. 94 0. 13 8.24 0. 66 0. 08 & 06 0.9 0. 11
3.4.1床位周轉次數 6. 94 1.2 11.76 0. 17 8. 18 1. 19 0. 14 6.71 1.45 0. 22
3.4.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7. 59 1.28 23. 53 0.17 8. 18 1.07 0.13 7. 47 1.28 0. 17
3.4.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7.18 1.51 17. 65 0.21 7.76 1.44 0. 19 6. 94 1.48 0.21
3.4.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7. 18 1.07 11. 76 0. 15 8. 18 0. 95 0.12 6. 76 1.2 0. 18
根據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匯總專家對指標提出的修訂意見,調整評價指標,調整
結果如表4-16所示。修訂的指標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中藥師數)、中醫診療設備數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增加的指標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 理)醫師比、具有中藥執業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數;將有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 比例這一指標刪除。
表4-16第一輪專家咨詢指標調整情況
項目調整的指標 指標調整的原因
專家認為該指標不如中藥師數更具代表性,建議改為“中藥師 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
數”
修訂 專家認為很多中醫診療設備價值不高,統計意義不大,建議使
9 中醫診療設備數
的指 ‘ 用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或者萬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標
" " 專家認為該指標可調整為“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比
具有中醫類執業醫師資格專家普遍認為醫院領導中有中醫藥背景、認可中醫藥的人數多
增加的領導人員數 對于中醫服務能力的發展更有利
的指
標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專家認為縣級中醫院西化情況越來越嚴重,中醫類比醫師占比
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情況能很好的反映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情況
(2)第二輪結果
第二輪專家咨詢結果分析方式為統計每個指標專家問詢結果的均值、標準差以及變 異系數,根據兩項規則進行指標取舍:第一,重要性得分均值>7,可操作性、有效性得 分均值>6.5,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變異系數<0.25的指標予以保留;第二,重要 性得分相差不大,并且專家們認為經過修改后可以繼續保留的指標。
表4-17第二輪專家咨詢一級、二級指標變異系數統計表
指標 重要性 可操作性 有效性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1結構 8.22 0.94 0.11 8.17 0.92 0.11 7.78 1.22 0.16
2過程 7.94 0.73 0.09 7.22 1.44 0.2 7.72 1.02 0.13
3結果 8.39 0.92 0.11 7.67 1.85 0.24 8.39 0.7 0.08
1.1人力資源 8.72 0.46 0.05 8.28 1.02 0.12 8.22 1 0.12
1.2財力資源 8.28 0.89 0.11 8.22 0.94 0.11 7.72 0.96 0.12
1.3物力資源 7.83 1.2 0.15 7.94 1.06 0.13 7.44 0.98 0.13
2.1合理用藥 8.89 0.32 0.04 7.17 1.29 0.18 8.22 1 0.12
2.2公平 7.61 1.58 0.21 7.28 1.23 0.17 7.33 1.33 0.18
3.1門診中醫服務能
力 8.39 0.7 0.08 7.56 1.42 0.19 8 0.91 0.11
3.2住院中醫服務能
力 7.61 1.2 0.16 7.5 1.5 0.2 7.78 1 0.13
3.3中醫特色服務提
供 8.5 0.86 0.1 7.67 1.37 0.18 8.28 0.83 0.1
3.4效率 7.67 1.08 0.14 7.5 1.15 0.15 7.39 0.98 0.13
表4-18第二輪專家咨詢一級、二級指標變異系數統計表
重要性 可操作性 有效性
指標 變異均 標準變異均 標準變異
均值 準 值 差 系數
差 系數 值 差 系數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
數 7.17 1.65 0.23 8.33 0.84 0.1 7.17 1.58 0.22
1.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
理)醫師比 8.22 1.48 0.18 &44 1.04 0.12 8.06 1.55 0.19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7.61 1.72 0.23 &44 0.86 0.1 7.89 1.57 0.2
1.1.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
注冊護士比 7.11 1.57 0.22 8,11 1.13 0.14 7.44 1.58 0.21
1.1.5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的領導人員占比 6.89 1.88 0.27 7.94 1.26 0.16 7.06 1.55 0.22
1.1.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
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 數的比例 7.61 1.58 0.21 8.17 1.1 0.13 7.61 1.5 0.2
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
比例 6.17 1.47 0.24 8.39 0.98 0.12 6.17 1.65 0.27
1.2.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7.89 L64 0.21 8.28 0.96 0.12 7.56 1.58 0.21
1.2.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7.22 1.66 0.23 8.33 0.91 0.11 7.28 1.53 0.21
1.2.3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
醫療收入比 7.33 2.5 0.34 8.28 0.89 0.11 7.61 1.61 0.21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
醫療收入比 7.39 1.88 0.25 8.22 0.94 0.11 7.17 1.72 0.24
1.3.1床位數 6.61 1.46 0.22 8.17 1.15 0.14 6.33 1.53 0.24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7.44 1.72 0.23 8.06 0.94 0.12 7.17 1.54 0.22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7 1.68 0.24 8.11 0.96 0.12 6.67 1.61 0.24
1.3.4護床比 6.67 1.41 0.21 &22 1.11 0.14 6.67 1.41 0.21
1.3.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
積比 7.22 1.77 0.24 7.94 1.16 0,15 7 1.61 0.23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7.11 L71 0.24 7.78 1.31 0.17 7 1.53 0.22
表4-18第二輪專家咨詢一級、二級指標變異系數統計表(續)
重要性 可操作性 有效性
指標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
值 標準
差 變異
系數 均值 標準
差 變異系
數
1.3.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8.22 1 0.12 8.11 1.02 0.13 7.94 1.16 0.15
1.3.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7.83 1.2 0.15 8.17 0.86 0.1 7.83 1.1 0.14
2.1.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7.72 1.49 0.19 7.89 1.13 0.14 7.5 1.54 0.21
2.1.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7.83 1.42 0.18 8.28 0.83 0.1 7.78 1.4 0.18
2.1.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7.94 1.63 0.2 8.06 1.3 0.16 7.78 1.44 0.18
2.2.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
醫師 7.72 1.81 0.23 7.94 1.55 0.2 7.61 1.88 0.25
2.2.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
護士數 7.06 1.8 0.25 7.78 1.52 0.2 6.72 1.78 0.26
2.2.3千人均中藥師 7.06 1.89 0.27 7.78 1.63 0.21 7 1.97 0.28
3.1.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
法比例 8.28 0.96 0.12 7.94 0.94 0.12 7.78 1.22 0.16
3.1.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7.94 1.3 0.16 7.89 1.18 0.15 7.72 1.27 0,17
3.1.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 診人次比 8.11 1.23 0.15 8.28 0.89 0.11 8.06 1.26 0.16
3.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8 1.03 0.13 7.89 1.37 0.17 7.89 1.02 0.13
3.2.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7.89 1.13 0.14 7.89 1.28 0.16 7.89 L08 0.14
3.2.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8.11 1.18 0.15 &22 1 0.12 7.94 1.3 0.16
3.3中醫特色服務提供 8.5 0.86 0.1 7.67 1.37 0.18 8.28 0.83 0.1
3.3.1針灸診療人次數 8.61 0.61 0.07 8.44 0.62 0.07 8.33 0.91 0.11
3.3.2推拿診療人次數 8.56 0.7 0.08 8.44 0.62 0.07 8.17 0.92 0.11
3.3.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8.17 1.04 0.13 8.28 0.67 0.08 8.11 0.9 0.11
3.4.1床位周轉次數 6.89 1.18 0」7 8.17 1.15 0.14 6.67 1.41 0.21
3.4.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 人次數 7.5 1.29 0.17 8.17 1.04 0.13 7.39 1.29 0.17
3.4.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7.17 1.47 0.2 7.78 1.4 0.18 6.89 1.45 0.21
3.4.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7.11 1.08 0.15 8.17 0.92 0.11 6.67 1.24 0.19
根據對各項指標均值與變異系數的統計,超過既定臨界值的指標9個:具有中醫執 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門診中醫醫 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床位數、千 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千人均中藥師, 護床比均為三級指標,一級、二級指標的變異系數均未超過臨界值,專家協調程度較好, 且重要性均值高于7,操作性、有效性均值也均高于6.5,指標說服能力較好。
表4-19第二輪專家咨詢均值或變異系數超過界定值的指標
重要性變異可操作性變有效性變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可刪除指標 系數高于異系數高于異系數高均值低均值低于均值低
0.25 0.25 于 0.25 于 7.0 6.5 于6.5
1.1.5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 V
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 V V
1.2.3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J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V
131床位數 V V
231千入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2.3.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33千人均中藥師 V V
1.3.4護床比
2.1.1床位周轉次數 V
(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分析結果
從均值來看,結構、結果兩個一級指標在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面均值均大 于7.5分,說明各位專家普遍認為結構和結果兩個一級指標是比較重要的或非常重要的、 比較容易獲得并且能很好的反映出中醫服務能力。過程指標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方面均值 也大于7.5分,說明較為重要并且能較好的反映出中醫服務能力的水平。但可操作性的 均值為7.22,在7.0-7.5之間,說明部分專家認為過程指標相對于其他指標不易獲得。
從變異系數來看,結構、過程、結果三個一級指標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變 異系數均小于0.25,說明各位專家在這兩個一級指標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面 分歧不大、評價相對比較統一。
(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二級指標分析結果
所有的二級指標得分在重要性方面均值均大于7.5,說明專家們普遍認為二級指標 比較重要。其中公平指標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最大,說明專家們對公平指標的意見不一 致,部分專家建議刪除該二級指標。在可操作性方面,合理用藥和公平的均值小于7.5, 說明專家們認為這兩個指標相對不易獲得。有效性方面,物力資源、效率、公平三個二 級指標均值均小于7.5,但接近7.5,且變異系數均小于0.20,說明專家們普遍認可二級 指標能很好的反映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比較集中。
(3)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三級指標分析結果
三級指標48個,重要性均值均高于6.5,其中一半指標均值低于7.5,且五個指標 的變異系數超過0.25,說明指標需要結合專家意見進行刪除或修訂。可操作性方面,指 標均值均高于7.0,高于7.0而小于7.5的指標僅5個,變異系數均低于0.25,說明專家 們普遍認為這些三級指標可獲得性較強。在有效性方面,均值小于7.5的指標達26個 (54.17%),小于7.0的指標一共有10個(20.83%),有4個指標(1.1.7衛生技術人員 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2.3.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2.3.2千人均系統接受 中醫知識的護士數、2.3.3千人均中藥師)的變異系數大于等于0.25,說明針對這幾個指 標的有效性專家們的意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一致。
1.1.5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該指標重要性得分均值低于 0.7,標準差大,變異系數為0.27,研究將刪除該指標;
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該指標均值最低6.17,重要性變異系數 0.24,有效性變異系數0.27, 2名專家認為該指標無法體現中醫服務能力,故而,研究 將刪除該指標;
1.2.3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該指標重要性變異系數高達0.33, 有效性變異系數0.21,重要性均值7.33,研究將刪除該指標;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該指標重要性變異系數達0.25,有 效性變異系數0.24,重要性均值7.39,考慮到1.2僅四個三級指標,已刪除一個,該指 標與1.2.3類似,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值通常為90%左右,該指標 重要性均值高于7,研究選擇保留該指標。
1.3.1床位數:有效性均值低于6.5,且重要性、有效性變異系數均高于0.2,有一名 專家提出中醫院并不統計中醫床位數,建議刪除該指標,故而,研究刪除該指標;
1.3.4護床比:重要性均值低于7,變異系數高于2.0,研究刪除該指標;
2.1.1床位周轉次數:重要性平均值為6.89,雖略低于0.7,但重要性、可操作性、 有效性變異系數均低于0.25,研究選擇保留該指標。
2.3.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2.3.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3.3千人均中藥師: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 士數、千人均中藥師為二級指標公平的全部組成部分,考慮到公平指標重要性、可操作 性和有效性變異系數均低于0.25,均值均高于7.0,且對應的三個三級指標重要性均值 亦均高于0.7,研究結合專家意見,保留這幾個指標。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對過程指標中的效率和公平兩個二級指標提岀異議。從專家評 價結果可知,效率和公平各個三級指標普遍存在滿分率低、變異系數較大的問題。但經 過研究小組的討論,并根據查閱的相關文獻,目前效率使用指標有床位周轉次數、每名 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醫師年均負擔出院人次等,這些指標都沒有專門統計中 醫方面的。但因為表示效率的指標本身較難獲取,所以,由于數據限制,只能是選取盡 量反映生產率的指標,也即人均服務量,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能力。公平指 標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研究小組討論后認為這些指標也許不是最好的反映中醫服務公 平的指標,但借由這些指標,能很好的幫助分析地區間的差異,而且可獲得性上是非常 容易獲取的,最終決定對效率和公平指標不再進行任何調整。
(3)確定指標體系
第二輪專家咨詢在第一輪專家咨詢指標調整的基礎上再刪除5個指標:1.1.5具有中 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員占比、1.1.7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工作人員比例、123 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1.3.4護床比。研究綜合各項指標均值、變異 系數、數據可獲取性、專家意見等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修正, 并確定最終的指標體系,包含33個三級指標如表4-20所不。
2.3. 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3. 3千人均中藥師
3.1門診中醫服務能3. 1. 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3.1. 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3.1. 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3. 2住院中醫服務此3.么]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3.2.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3.2. 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3. 3中醫特色服務提
3. 3.1針灸診療人次數 3. 3. 2推拿診療人次數
表4-20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續)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9)
(3) 三級指標(33)
3結果 3. 3. 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3. 4效率 3. 4. 1床位周轉次數
3. 4. 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3. 4. 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3. 4. 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4.5指標權重設計過程
4.5.1專家評分法的應用
研究采用專家評分法進行指標權重設計,由前面指標體系構建專家小組對最終指標 體系中的各個指標進行權重評分,每位專家就指標重要性進行評分,各級指標評分總和 為100分。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專家評分法計算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權 重設計結果如表4-21所示。
表4-2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權重(專家評分法)
一級 二級指 綜合權
權重 權重 三級指標 權重
指標 標 重
1 結 32.44% 1.1 人力 13. 40%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16. 97% 2. 22%
構 資源 1.1. 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 26. 56% 3. 65%
醫師比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21.21% 2. 55%
1. 1. 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 17. 05% 2. 68%
士比
1. 1. 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 1& 21% 2. 30%
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
1.2財力 11.04% 1. 2. 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35.58% 3. 94%
資源 1.2.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31.67% 3. 57%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 32. 75% 3. 53%
入比
1.3物力 9. 78%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13. 64% 1.43%
資源
一級指
標 權重 二級指標 權重 三級指標 權重 綜合權
重
1.3物力資源 9. 78% 1. 3. 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11.06% 1.34%
1. 3. 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
積比 15.26% 1. 23%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13. 93% 1.36%
1. 3. 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24. 67% 2.31%
1. 3. 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21.44% 2. 11%
2過程 24. 62% 2.1合理用藥 14. 36% 2.1.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2」.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33. 16%
33. 68% 4. 65%
4. 69%
2. 1. 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33. 16% 5. 02%
2. 2公平 10. 26% 2. 2.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
師 41.20% 4. 30%
2. 2. 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
士數 29. 26% 3. 32%
2.2.3千人均中藥師 29. 54% 2. 64%
3結果 41. 16% 3.1門診中醫服務
能力 11.66% 3.1.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
比例 33. 02% 3. 92%
3. 1. 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31.21% 3. 65%
3- 1.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
人次比 35. 77% 4. 09%
3.2住院中醫服務 10. 49% 3. 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32. 87% 3.44%
能力 3. 2. 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33. 33% 3.48%
3.2.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33. 79% 3. 57%
3.3中醫特色服務 11. 12% 3. 3. 1針灸診療人次數 35.21% 4. 24%
提供 3. 3. 2推拿診療人次數 34. 53% 3. 68%
3. 3. 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30. 26% 3. 20%
3. 4效率 7.89% 3. 4.1床位周轉次數 23. 89% 1.92%
3. 4. 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
次數 30. 00% 2. 33%
3. 4. 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24. 17% 1.93%
3. 4. 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21.94% 1.71%
4.5.2矯權法的應用
爛權法是信息論中通過信息爛度量信息量的一種賦權方法,度量對象所屬系統秩序 越強,信息爛愈小,反之亦然[128J29]。矯權法也是對信息量的評價方法,指標信息量大, 則指標綜合作用愈強,爛權則更高。相對專家評分法,矯權法在指標權重中的應用更為 客觀,因此,研究結合矯權法與專家評分法設計指標權重,使得指標體系權重專業性更 強的同時保持客觀性。
爛權法的計算結果如表4-22所示,由于燔權法主要針對方案層實際值的不確定性 設計權重,因此,研究基于爛權法的權重計算結果為綜合權重。其中,指標年內中醫治 未病服務人次數權重為10.21%,說明該指標的變異程度大。
表4-2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權重(燔權法)
一級指 爛權權
重
標 二級指標 二級指標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3. 12%
1. 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0. 55%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0.60%
1.1人力資源 1. 1. 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0.53%
1.1.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
0. 89%
訓的人數的比例
1. 2. 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48%
1結構 1.2財力資源 1. 2. 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33%
1. 2. 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4. 67%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5. 46%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4.07%
1. 3. 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10. 02%
1.3物力資源 1. 3. 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2. 47%
1. 3. 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3. 87%
1. 3. 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4. 70%
2.1.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1. 13%
2. 1合理用藥 2. 1.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0. 95%
2. 1. 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1.24%
2過程 2. 2.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1.93%
2. 2公平 2. 2. 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 44%
2. 2. 3千人均中藥師 2. 15%
級指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嫡權權
標 重
3.1. 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3. 36%
3. 1門診中醫服務
能力 3. 1.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10.21%
3. 1. 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1.47%
3. 2. 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3. 87%
3. 2住院中醫服務
能力 3. 2. 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1. 57%
3. 2. 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3. 34%
3結果 3. 3. 1針灸診療人次數 4. 48%
3.3中醫特色服務
提供 3. 3. 2推拿診療人次數 4. 69%
3. 3. 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9. 19%
3. 4. 1床位周轉次數 0. 55%
3. 4. 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0. 84%
3. 4效率 3. 4. 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0. 80%
3.4.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1.43%
4.5.3爛權法對專家評分法權重的修正結果
以爛權法和專家評分法為基礎,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權重進行計算, 采用乘數合成歸一法進行權重修正,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4-1)
其中®表示基宇售家評分法計算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三級 指標的綜合權重,旳表示基于爛權法計算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中三 級指標的綜合權重,修正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如表4-23所示。
表4-23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最終權重(修正權重)
一級
二級指標 指標 三級指標 爛權權專家評分修正權
重 權重 重
1結構1.1人力資源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3. 12% 2. 22% 2. 38%
1.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0.55% 3. 65% 0. 71%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0. 60% 2. 55% 0. 49%
1. 1.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0. 53% 2. 68% 0. 55%
1.1. 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
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 0. 89% 2. 30% 0. 68%
1.2財力資源 1. 2. 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48% 3.94% 2. 12%
1.2.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1.33% 3.57% 1. 74%
1. 2. 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4. 67% 3.53% 5.87%
1.3物力資源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5. 46% 1. 43% 3.18%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4. 07% 1. 34% 2. 39%
1. 3. 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10. 02% 1. 23% 4. 48%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2.47% 1. 36% 1. 31%
1.3.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3.87% 2.31% 3.44%
1. 3. 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4. 70% 2. 11% 3.92%
2過程2. 2合理用藥 2. 2. 1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1. 13% 4. 65% 1.85%
2. 2. 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0. 95% 4. 69% 1.56%
2. 2. 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1.24% 5.02% 2.31%
2. 3公平 2. 3. 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1.93% 4. 30% 3.37%
2. 3. 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2. 44% 3. 32% 3.42%
2. 3. 3千人均中藥師 2. 15% 2. 64% 2. 10%
3結果3. 1門診中醫服3.1. 1門診患者使用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3.36% 3. 92% 4. 29%
務能力 3.1.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10. 21% 3. 65% 12.02%
3.1. 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1.47% 4. 09% 1. 90%
3. 2住院中醫服3. 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3.87% 3. 44% 4. 64%
務能力 3. 2. 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1.57% 3. 48% 1.90%
3.2.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3.34% 3. 57% 4. 19%
3. 3中醫特色服3. 3. 1針灸診療人次數 4. 48% 4. 24% 6. 55%
務提供 3. 3. 2推拿診療人次數 4. 69% 3. 68% 5. 34%
3. 3. 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9.19% 3. 20% 9. 03%
表4-23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最終權重(修正權重)(續)
一級 爛權權專家評分修正權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 重 權重 重
3. 4服務效率 3. 4. 1床位周轉次數 0.55% 1. 92% 0. 35%
3. 4. 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0. 84% 2. 33% 0. 63%
3. 4. 3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0. 80% 1. 93% 0. 51%
3. 4. 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1.43% 1. 71% 0. 79%
4.6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分析
通過上述各種方法、各個步驟的分析,得到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 系較為成熟,為了確保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適用性,應對指標體系進行 信度和效度的檢驗。
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分析是指針對最終確定的指標體 系,分析德爾菲法問卷調查結果的可靠性,研究基于克朗巴赫的a系數(Cronbach's Alpha) 評價指標體系的信度,反映指標體系重要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的內部一致性及指標結 構的優劣性。克朗巴赫系數主要是計算指標體系所有可能指標劃分方法的折半信度的均 值。克朗巴赫系數范圍為0至1,評價標準為:信度不足(a<0.35),信度可接受程度(0.35< aW0.7),信度水平很好(a>0.7)。
本研究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信度分析結果如表4-24所示,整體指標 體系的克朗巴赫a系數為0.958,信度水平很好,各級指標信度水平均達到可接受程度, 一級指標克朗巴赫a系數為0.533,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克朗巴赫a系數均超過0.7, 信度水平良好。說明本研究構建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內部一致性很好, 測量結果的穩定性很強,具有良好的研究價值。
表4-24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信度分析
維度1 參數 參數值 維度2 參數 參數值
Cronbach's Alpha 0.958 Cronbach's Alpha 0.958
全部 項目數 162 全部 項目數 162
Cronbach's Alpha 0.881 Cronbach's Alpha 0.533
重要性 項目數 54 一級指標 項目數 9
Cronbach's Alpha 0.947 Cronbach's Alpha 0.763
可操作性 項目數 54 二級指標 項目數 27
有效性 Cronbach's Alpha 0.863 Cronbach's Alpha 0.953
項目數 54 二級扌曰標 項目數 126
4.7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有校標效度、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是三個方面MO】。內容效度是對問 卷的有效性進行分析,主要是通過學界、行業的研究專家以及參考文獻來源的專家組成 的權威專家完成;結構效度是對題項和維度之間關系的測量,這種定量分析一般是基于 因子分析法完成,具有有兩種方法,即探索因子分析法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法,應用更為 廣泛的是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通過KMO值來判斷,如果這一數值超過0.6,表示有 著較好的問卷結構效度"I】。
由于德爾菲法實施問卷調查過程中樣本量通常較小,而指標數量多,因此,研究僅 對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效度進行檢驗[172〕。一級指標重要性效度檢驗的P值大于0.05, 不適合使用KMO值進行分析;二級指標的P值小于0.05,但KMO值(0.495)小于0.5, 且通過刪除因子載荷系數較低(因子載荷系數小于0.4)的指標KMO值(0.523)變化 不大。分析二級指標相關系數矩陣,相關系數在0.07-0.7之間,并非數據質量問題,樣 本量小是結構效度欠佳的原因;三級指標指標數量超過樣本數量,無法生成“非正定矩 陣”。本研究針對縣級中醫院中醫的具體服務能力展開問卷調查,采用文獻分析法、專 題小組討論(專家)等進行初步指標體系構建,然后采用德爾菲法確定最終指標體系, 參與指標體系構建的專家均為行業內、學術界的專業人士,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內容 效度分析方法判斷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體系的效度。
內容效度指數(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是常用的一種內容效度分析方法,其 具體過程包括條目水平內容效度指數(item-level CVI, I-CVI)以及量表水平內容效度 指數(scale-level CVI, S-CVI),提出1-4的評分標準下評分為3或4的專家數量占參與 有效性測評專家人數之和的比例即為I-CVP73〕,條目水平內容效度評價標準為0.78以上 (當專家總人數超過5位),可根據I-CVI值進行條目刪減。I-CVI反映的是專家測評的 機會一致率。本研究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條目水平內容效度指數(I-CVI)的具體 情況如表4-16,值在0.89-1范圍內,就代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統計量表水平內容效度指數(S-CVI)的具體方法是I-CVI-1條目數量占總條目數 量的比例,當專家數量不超過5位時,評價標準為S-CVI/UA (Universal agreement,全 體一致率),該值需大于等于0.8 [171]o本研究專家數量18位,可采用S-CVI/AVECaverage, 均值S-CVI)作為評價標準,S-CVI/AVE=AVERAGE(I-CVI),該值需大于等于0.9 [171], 根據表4-25數據顯示,S-CVI/AVE=0.97,說明本研究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量表水 平內容效度很好。
表4-25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內容效度指數
指標 I-CVI
1結構 1.00
2過程 1.00
3結果 1.00
1.1人力資源 1.00
1.2財力資源 1.00
1.3物力資源 1.00
2.1合理用藥 1.00
2.2 公平 0.94
3.1門診中醫服務能力 1.00
3.2住院中醫服務能力 1.00
3.3中醫特色服務提供 1.00
3.4服務效率 1.00
1.1.1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 0.94
1.1.2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0.94
1.1.3中藥師占藥師比 0.94
1.1.4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0.94
1.1.6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 0.94
1.2.1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0.94
122中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0.94
1.2.4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 0.94
1.3.2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0.94
表4-25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內容效度指數(續)
指標 I-CVI
1.3.3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0.94
1.3.5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0.94
1.3.6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0.94
1.3.7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1.00
1.3.8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1.00
2.1.1床位周轉次數 1.00
2.1.2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1.00
2.1.3醫師年平均負擔岀院人次 1.00
2.1.4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1.00
2.2.1門診中藥飲片處;5■比例 0.94
2.2.2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0.94
2.2.3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0.94
2.2.4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科室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科室數比 1.00
2.2.5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比 1.00
2.2.6實施中醫臨床路徑管理的出院人數占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出院人數 0.89
2.3.1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0,94
2.3.2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0.89
2.3.3千人均中藥師 0.89
3.1.1門診患者中醫非藥物療法的使用比例 1.00
3.1.2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1.00
3.1.3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1.00
3.1.4 n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比 0.94
3.1.5門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比 0.94
3.1.6門診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門診應執行中醫臨床路徑的病例數比 L00
3.2.1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1.00
3.2.2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1.00
3.2.3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1.00
3.2.4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比 0.94
325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占執行臨床路徑實際完成病例數比 0.94
3.2.6住院執行中醫臨床路徑實際入徑病例數占住院應執行中醫臨床路徑的病例數比 1.00
3.3.1針灸診療人次數 1.00
表4-25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內容效度指數(續)
指標 I-CVI
3.3.2推拿診療人次數 1.00
3.3.3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1.00
S-CVI/AVE 0.97
本章小節
本章節介紹了構建縣級中醫醫院相關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的具體過程及構建結 果。(1)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文獻中出現的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及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 指標進行匯總;(2)采用政策文件分析法對政策文件中出現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有關的指 標進行匯總;(3)形成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初選結果。文件中出現的中醫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指標基本全部納入。中醫診療技術應用情況的指標選取上,選取了出 現頻率較高的四個指標納入中醫服務能力初選指標體系。為指導縣級中醫醫院更好地發 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選取兩個與治未病相關指標(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數和 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為了更好的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將“臨床科室負責人 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納入了評價指標。針對中醫 藥服務功能的實現,指標納入了針灸、推拿、手法復位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服務提供情 況。(4)專題小組討論方法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初選指標進行篩選,并形成縣級 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德爾菲函詢問卷。(5) 18名專家參與了兩輪德爾菲函詢,對縣級 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進行終選。構建包含3個一級指標(服務結構、服務過程、 服務結果)、9個二級指標(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合理用藥、公平、門診中 醫服務能力、住院中醫服務能力、中醫特色服務提供、服務效率)和33個三級指標的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6)基于乘數合成歸一法的矯權法權重對專家 評分法權重進行修正,得出本研究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綜合權重。
指標體系的信度水平和效度水平均很好。整體指標體系的克朗巴赫a系數為0.958, 信度水平很好。量表水平內容效度指數S-CVI/AVE為0.97,說明本研究縣級中醫院中 醫服務能力量表水平內容效度很好。
5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實證研究
本章首先對山東省中醫院服務現狀進行數據分析,從資源配置、服務量等維度進行 統計分析;繼而基于樣本數據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進行統計分析,2017 年底山東省共有公立中醫院136所,其中縣級公立中醫院共有102家,本研究共抽取98 家,樣本覆蓋率高達96%,具備很好的代表性。最后研究基于前面章節構建的縣級中醫 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從不同視角(經濟發展水平、地域范圍分布、機構規模、醫院 層級、時間等)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結構指標、過程指標、結果指標 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對不同維度中醫服務能力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驗 證。
5.1山東省中醫類醫療機構現狀
5.1.1資源配置情況
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具體涉及到中西醫結合、中醫、門診部、民族醫院以及科研機 構等a%截至2018年底,全省中醫類的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達9.30萬人,比2017 年增加0.76萬人(增長8.95%),同期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總數增長率為 4.66%。全省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的具體人數是4.29萬,比2017年增加5200人 (增長 13.79%)O
截至2018年底,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總計67045張,包含中醫類醫 院66994張與中醫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047張,中醫衛生服務機構床位主要來源中醫 醫院,占比高達99.92%o圖5-1顯示2010年山東省中醫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年度變化趨 勢,床位數逐年遞增,增速保持在7%左右,2018年增速有所下滑,為3.41%。
匚二I床位數(千張) 比上年增長(%)
圖5-1 2010年至2018年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及增長速度
數據來源: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5.1.2服務提供情況
截至2018年底,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的總人數為4468.61萬人次,比 2017年增加351.18萬人次(增長&53%)。2018年,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入院 達到204.48萬人,比2017年增加10.22萬人(增長5.26%)。從所占比例來看,2018年 公立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的占比有所下降,入院人數的占比有所提升。
表5-1山東省中醫院總診療人次統計
指標 機構類型 2017 年 2018 年
萬人次 占比(%) 同比增長率(%)
萬人次 占比1 (%)
中醫類醫療衛生機 4117 100 4469 100 8.6
總診療人次 構
數 中醫類醫院 3254 79.04 3390 75.86 4.2
公立中醫醫院 2922 70.97 3018 67.53 3.3
中醫類醫療衛生機 194 100 205 100 5.7
構
入院人數 中醫類醫院 194 100 204 99.51 5.2
公立中醫醫院 177 87.63 185 90.24 4.5
數據來源: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說明:總診療人次數占比=各類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100%;入院
人數占比=各類中醫類醫院入院人數/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 100%
5.2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現狀
5.2.1結構指標
5.2.1.1機構人員配置情況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在崗職工人數4.56萬人,近三年年均增長率5.5%, 其中執業助理醫師與注冊護士分別占比31.0%和38.3%。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的 實際人數年均增長率6.9%,中藥師人數年均增長率為5.8%,系統接受中醫知識與技能 培訓的護士數年均增長率為9.1%o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在執業(助理)醫師當中的 比重為43.7%。中藥師占藥師比超過50%。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達 89.1%,年均增長率2.2%;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 的人數的比例為66.7%,年均增長率0.9%o治未病配備的中醫醫護人員數年均增長率最 高,高達13.7%o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在執業(助理)醫師中的比重、中藥師占 藥師比分別為43.7%、52.8%,均未達到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醫院發揮 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的通知》當中要求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和中藥師占比 不得低于60%的最低要求。
表5-2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人力資源配置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年均增
長率
在崗職工人數 41018 43533 45611 5.5%
執業助理醫師人數 12527 13464 14135 6.2%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人數 5405 5797 6177 6.9%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醫師比 43.1% 43.1% 43.7% 0.6%
藥師士 2172 2264 2407 5.3%
中藥師(士) 1137 1232 1271 5.8%
中藥師占藥師比 52.3% 54.4% 52.8% 0.5%
注冊護士 15327 16321 17463 6.7%
系統接受中醫知識與技能培訓的護士數 13069 14245 15559 9.1%
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士比 85.3% 87.3% 89.1% 2.2%
臨床科室負責人數 2390 2420 2500 2.3%
具有中醫背景的臨床科室負責人 1593 1563 1693 3.2%
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
訓的人數的比例 66.7% 64.6% 67.7% 0.9%
治未病科配備的中醫醫護人員數 480 577 618 13.7 鄉
5.2.1.2基礎設施配置情況
(1)樣本縣級中醫院床位服務情況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實有床位3.67萬個,年均增長率4.8%,平均每個機 構實有床位數374個。床位周轉次數3166次,年均增長率3.1%。
表5-3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床位服務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年均增長率
實有床位 33365 34809 36658 4.8%
編制床位 29450 30485 31678 3.7%
特需服務床位 377 188 144 -36.8%
床位周轉次數 2980 3131 3166 3.1%
(2)房屋建設情況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業務用房面積223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5.3%,年 末中藥制劑室面積2.4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為2.3%o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 比1.08%,占比有所下降。
表5-4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房屋建設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年均增長率
業務用房面積 2010515.46 2115892.89 2229632.09 5.3%
年末中藥制劑室面積 23062.96 23829.16 24111.93 2.3%
中藥制劑室面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1.15% 1.13% 1.08% -2.9%
(3)機構設備情況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5000元以上醫療設備臺數3.59萬臺,年均增長率
9.3%,其中年末超過5000元的中醫診療設備一共達到6294臺,年均增長率7.2%,占 比17.5%,占比有減少。
表5-5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5000元以上醫療設備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年均增長率
年末5000元以上醫療設備臺數 30099 32486 35936 9.3%
年末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臺數 5512 5432 6294 7.2%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占比 18.3% 16.7% 17.5% -2.0%
5.2.1.3收入結構及變化
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總收入1717萬元,年均增長率11.7%。收入結構為財政補助 收入占比4.6%,藥品收入占比25.9%,醫療收入占比69.5%o財政補助收入與醫療收入 增速更快,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4.5%和13.4%。縣級樣本中醫院藥品收入中西藥收入占 比67.4%,中藥收入僅占32.6%o在醫療收入當中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的收入比重為6.8%。 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在門診中提供中藥診治比例按照收入構成計算將近50%。
中醫醫療收入及中藥收入占比情況逐年下降。中醫醫療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逐年下降, 由2015年的占比7.61%降為2017年占比6.80%。中藥收入占總收入比和中醫醫療收入 占總收入比也分別由8.90%和5.12%降為8.46%和4.72%。
表5-6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收入結構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增長率
總收入 13767581 15752115 17165032 11.7%
1財政補助收入 610686 787110 788181 14.5%
2藥品收入 3888517 4283966 4450858 7.0%
2.1門診藥品收入 1420091 1723354 1863500 14.7%
門診西藥收入 722570 872030 955295 15.1%
門診中草藥收入 417192 538230 567219 17.2%
門診中成藥收入 294261 318136 347956 8.7%
2.2住院藥品收入 2468426 2560612 2587358 2.4%
住院西藥收入 1961517 1997725 2043684 2.1%
住院中草藥收入 168814 191523 218964 13.9%
住院中成藥收入 344731 360088 317964 -3.6%
3醫療收入 9268378 10681038 11925993 13.4%
3.1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 704942 757502 810722 7.2%
門診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 160942 201207 190446 9.8%
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 503419 553639 655691 14.2%
3.2特需醫療收入 2911 22358 7579 301.0%
5.2.2過程指標
2015-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合理用藥方面,除門診中成藥處方占比呈小幅 下降趨勢,門診中藥飲片處方占比及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均呈小幅上漲趨勢,并且 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超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的30%的最低限,說明門診中藥飲片 處方占比尚可。
公平性指標方面,三個指標均呈上漲趨勢,其中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上漲最快,年均增長率為&67%,并且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也是三個指標 中數量最大的。年均增長率最慢的為千人均中藥師數,年均增長率為4.82%,并且千人 均中藥師數從數量來說也是最少的。
表5-7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過程指標情況
指標 2015年2016年2017年年均增長率
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32.36% 31.91% 33.57% 1.86%
門診中成藥處方比 26.59% 26.07% 25.97% -1.16%
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48.01% 46.98% 49.71% 1.75%
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0.825 0.880 0.929 6.07%
千人均中藥師數 0.172 0.185 0.188 4.82%
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1.990 2.140 2.350 8.67%
5.2.3結果指標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總診療人次1796萬人次,年均增長率&9%,每名執 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4.79次,年均增長率1.2%;門診人次數1653萬次,年均增 長率&7%。針灸、門診中醫非藥物療法及推拿等中醫藥特色診療人次數的年增長率都 超過10%0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增速最快,在2015至2017年間,增長了三倍多。
表5-8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診療人次情況
指標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年均增長率
總診療人次數 15157588 16683888 17958035 8.9%
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4.68 4.50 4.79 1.3%
門診人次數 13989068 15240339 16534499 8.7%
針灸診療人次數 648045 744879 836681 13.6%
門診中醫非藥物療法診療人次數 1579065 1644810 1962447 11.7%
推拿診療人次數 433694 450085 566229 14.8%
微創診療人次數 86470 84776 88211 1.0%
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107800 96670 98133 44%
其他診療人次數 303056 268400 373193 13.8%
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462527 485189 3730531 336.9%
預約診療人次數 336879 356425 2697191 331.3%
專家門診人次數 2859183 3241589 3362188 8.5%
中醫專家門診人次數 1690628 1850826 2031362 9.6%
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醫院不同科室中外科實有床位最多,占比14.7%,骨傷 科居第二,占比12.8%;急診人次以婦產科最多,占比13.5%,其次為兒科,占比10.8%; 出院人數以外科居多,占比13.9%,其次為婦產科,占比11.5%0
表5-9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各科室床位與服務情況
科室 實有床位 構成比(%) 急診人次數 構成比(%) 出院人數 構成比(%)
外科 5155 14.70 1152555 8.20 164710 13.90
骨傷科 4497 12.80 1094216 7.80 129497 10.90
腦病科 3036 8.70 809718 5.80 107623 9.10
婦產科 2888 8.20 1893305 13.50 136524 11.50
心血管科 2709 7.70 858115 6.10 98179 8.30
兒科 2624 7.50 1519048 10.80 129118 10.90
針灸科 1889 5.40 668940 4.80 51162 4.30
康復醫學 1720 4.90 260739 1.90 25019 2.10
肺病科 1622 4.60 585195 4.20 59754 5.00
腫瘤科 1531 4.40 222931 1.60 46014 3.90
內分泌科 1348 3.80 487949 3.50 43344 3.60
脾胃病科 1179 3.40 450278 3.20 39789 3.40
肛腸科 9刀 2.80 186753 1.30 23607 2.00
眼科 741 2.10 510536 3.60 30437 2.60
急診科 641 1.80 1405131 10.00 21880 1.80
推拿科 570 1.60 236038 1.7 12931 1.10
腎病科 520 1.50 198205 1.40 22447 1.90
耳鼻喉科 453 1.30 379077 2.70 16032 1.30
老年病科 354 1.00 116159 0.80 12993 1.10
肝病科 172 0.50 74958 0.50 3825 0.30
口腔科 139 0.40 440015 3.10 2620 0.20
皮膚科 135 0.40 466120 3.30 4239 0.40
血液病科 93 0.30 25014 0.20 3997 0.30
風濕病科 73 0.20 27425 0.20 1881 0.20
總值 35060 100 14068420 100 1187622 100
5.3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研究將各項指標標準化后,乘以權重,計算出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的綜合得分情況。由于各地市、各層級縣級醫院數量存在差異,故而采用綜合得分平均 值進行對比分析,對比不同維度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5.3.1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
(1)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項目綜合評分
研究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了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矯 權法與專家評分法設計了指標權重。本節通過將指標數值標準化后乘以權重計算各個機 構各個指標的綜合得分情況,其中一級指標得分情況如圖5-2所示。數據顯示2017年 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結果指標得分最高,其次為結構指標,過程指標。
1結構
10
3結果
圖5-2 2017年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一級指標綜合得分雷達圖
根據圖5-3的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二級指標綜合得分數據統計結果,結 果指標中的門診中醫服務能力、住院中醫服務能力和中醫特色服務能力得分最高。結構 指標中的財力資源得分和結果指標中的效率得分較低。
圖5-3 2017年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二級指標綜合得分雷達圖
(2)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機構綜合得分前10名
研究共抽取了 98家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作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計算山東省各個縣 級中醫院機構綜合得分,排名前十的機構如表5-10所示。排名第一的機構雖然在結構 能力和過程能力中不存在優勢,但因其結果能力較強,最終中醫服務能力排名第一。從 圖中可以看出,結果指標按照機構排行的順序依次降低,結構指標和中醫過程指標的高 低順序并未按照機構排名順序,說明結果指標對中醫服務能力機構排名影響最大。亦即, 對于樣本縣級中醫醫院來說,想要提升中醫服務能力,與中醫類人力資源等各類資源的 增加相比,更重要的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提供更多的中醫藥服務。
表5-10 2017年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機構排行
中醫 1.1人 2,1合 3.1門診3.2住院
排 1結2過 1.2財1.3物 2.2公 3.3中醫特色3.4
機構 服務 3結果力資 理用 服務能服務能
名 構程 力資源力資源 平 服務提供 效率
能力 源 藥 力 力
1 壽光市中醫醫院 40.39 3.92 3.51 32.97 1.30 0.50 2.12 1.34 2.17 24.18 5.72 2.39 0.67
2 蓬萊市中醫醫院 39.68 5.35 5.29 29.03 2.26 0.58 2.51 2.13 3.17 17.46 6.32 4.76 0.50
3 曲阜市中醫院 37.83 4.52 4.60 28.72 2.28 0.64 1.60 1.90 2.69 19.50 7.88 0.78 0.56
4 牟平區中醫醫院 36.92 4.69 4.72 27.51 2.00 0.47 2.22 1.29 3.43 3.84 4.37 1&70 0.60
5 泰安市中醫二院 35.42 4.03 5.33 26.07 1.91 0.86 1.25 2.09 3.23 20.59 3.77 0.99 0.72
6 萊西市中醫醫院
濟南市長清區中 32.97 6.65 2.71 23.61 3.32 1.23 2.10 1.88 0.83 11.21 3.37 8.69 0.34
7 醫醫院 29.99 5.26 4.15 20.58 3.34 0.94 0.98 2.32 1.84 15.18 3.33 1.30 0.77
8 平邑縣中醫醫院 29.46 5.64 4.65 19.17 1.70 1.25 2.69 2.73 1.93 2.81 9.52 6.05 0.78
9 蒙陰縣中醫醫院 29.40 3.97 3.86 21.57 1.68 1.07 1.21 2.47 1.39 13.85 3.05 4.27 0.40
10鄒平縣中醫院 2932 5.60 5.26 18.45 3.16 0.44 2.00 2.31 2.96 438 4.86 8.71 0.50
5.3.2 2015-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變化情況
2015年至2017年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分呈上漲趨勢,2015 年98家機構的平均綜合評分14. 78,到2017年平均綜合評分為17. 59,其中結構能力 呈下滑趨勢,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均呈上漲趨勢,尤其是結果指標從2015年的7. 52 ± 漲到2017年10. 26o結果指標上漲的主要由中醫門診服務能力的增強引起。結構指標在 2015-2017年間呈下降趨勢,其中人力資源小幅上漲,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都呈下降趨 勢。
表5-11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年度變化
3. 3中醫
1.1人力1.2財力1.3物力2.1合理 3.1 H診3.2住院
年份 N 綜合得分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用藥 2.2公平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 特色服務3. 4效率
提供
2015 98 14. 78 4. 23 3. 03 7. 52 1.82 0. 92 1.50 1.85 1.18 2. 25 2. 57 2. 20 0.51
2016 98 15.03 4.11 3.08 7.84 1. 82 0. 89 1.40 1.81 1.27 2. 31 2. 79 2. 23 0. 52
2017 98 17. 59 4. 20 3.24 10.16 1.86 0.91 1.43 1.89 1.34 3. 99 3.14 2.51 0. 52
平均值 98 15. 80 4.18 3.11 8.51 1.83 0.90 1.44 1. 85 1.26 2. 85 2.83 2.31 0. 52
(表中N表示縣級中醫醫院數,下表同)
53.3山東省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地區分層
5.3.3.1地市分層
2017年山東樣本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市差異統計結果如表5-12所示,統計 各地市縣級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的平均得分,縣級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排名第一的地區 縣級中醫院的服務結構、結果指標均是最高分。結構指標的優勢在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 上。結果指標的優勢在中醫特色服務提供上。
根據因素重要性推導模型的繪制方法,繪制出2017年山東省各市中醫結構能力及 中醫結果能力的綜合評價模型圖。將山東省16市分為A型“高結構、高結果”、B型“低 結構、高結果”、C型“低結構、低結果”和D型“高結構、低結果”。A型有4個市, 分別是青島、臨沂、濰坊、威海,B型有3個市,分別是煙臺、濟南、濟寧,C型有6 個市,分別是泰安、日照、棗莊、濱州、德州、聊城,D型有3個市,分別是荷澤、東 營、淄博。
表5-12 2017年山東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市排行
3.3中醫
1. 1人力1.2財力1” 3物力2.1合理 3.1門診3. 2住院 3.4服務
地市 N 綜合能力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瓷源 資源 用藥 2. 2公平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 特色服務
提供 效率
青島 5 24. 68 6. 49 3. 72 14. 47 2. 18 1.91 2. 40 1.99 1.73 4. 68 3. 87 5. 40 0. 52
煙臺 9 22. 01 4. 43 3. 84 13. 75 1.67 1.19 1.56 2.07 1.77 5. 59 3. 79 3. 83 0. 54
臨沂 7 21.86 5. 85 3. 59 12. 42 1.76 2.10 2.00 2. 52 1.06 5.03 3. 82 2. 98 0. 58
濰坊 5 21.57 5. 78 3. 85 11. 93 1.73 1.49 2. 57 1.89 1.96 5.18 3. 77 2. 55 0.42
威海 3 21.19 5.71 4.86 10. 63 1.88 1.49 2.34 2.11 2. 75 2. 95 4. 57 2. 75 0. 36
疥南 6 20. 56 5.14 4. 21 11.20 2.11 1.48 1.56 2. 06 2.15 4.18 4.12 2. 22 0.68
濟寧 11 18. 49 5. 05 3.15 10.29 1.91 1.67 1.47 2.06 1.09 4.79 2. 68 2. 22 0. 60
荷澤 9 18. 46 5. 83 2.97 9. 66 1.69 2. 05 2.09 2.28 0. 68 3.38 2. 05 3. 75 0.48
東營 2 17. 97 5. 78 3. 80 & 39 2.02 2. 52 1. 25 1.55 2. 25 4. 80 1.91 1. 28 0. 39
泰安 5 17.31 4. 34 3. 29 9?68 1.55 1.22 1. 57 1.71 1. 57 4.64 2. 57 1.94 0. 53
日照 2 17.12 4.71 3.02 9. 39 1.94 1.34 1.43 1.74 1.29 2. 25 3. 83 2. 83 0.48
淄博 7 16. 47 5.18 3.16 8.12 1.63 2.14 1.42 2.16 1.00 2.94 3. 37 1.27 0. 55
棗莊 4 16. 07 4. 92 2. 87 & 28 1.68 1.95 1.29 1.42 1.46 2. 41 3. 07 2. 35 0.45
濱州 6 15. 26 4. 60 3- 34 7. 33 1.79 1.48 1.33 1.87 1.47 2.15 2. 38 2.24 0. 56
總州 9 15.10 4. 46 3. 26 7. 38 1.64 1.51 1.31 2.14 1.11 3.43 2. 01 1.53 0.42
聊城 8 12. 27 4. 43 2. 73 5.11 1.68 1.69 1.06 2.23 0. 50 2.18 1.58 0.91 0.44
C型 D型
o
中醫結果能力
圖5-5 2017年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市得分散點圖
53.3.2發展水平地區分層
研究根據山東省各地市人均GDP劃分發展水平層級,將所有山東省各地市人均 GDP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按照四分位數將其分為為高收入水平組、中等偏上收入水平 組、中等收入水平組、低收入水平組。使用SPSS 25.0計算將人均GDP大于102461元 的地市作為高收入水平組,65041-102461元之間的為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組,54782-65041 元之間為中等收入水平組,低于54782元的地市為低收入水平組。劃分結果如表5-13 所示。
表5-13 2017年山東省各地市發展水平層級劃分依據與結果
地市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元) 發展水平層級 數量
東營 177033 1 4
威海 124324 1
青島 118660 1
煙臺 103585 1
淄博 101337 2 5
濟南 97684 2
日照 68880 2
濱州 66486 2
萊蕪 65041 2
泰安 63389 3 4
濰坊 62533 3
棗莊 58763 3
表5-13 2017年山東省各地市發展水平層級劃分依據與結果(續)
地市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元) 發展水平層級 數量
濟寧 55358 3
德州 54206 4 4
聊城 49693 4
臨沂 40992 4
荷澤 32347 4
全省總計 72592 17
對比不同收入水平地區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水平,表5-14數據顯示,縣級中 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隨著收入水平的增高逐漸增強,高收入水平地區綜合能力最強,得分 為22.61。地區收入水平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是否有影響需進一步驗證。高收入 水平地區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優勢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公平、門診中醫服務能力、 住院中醫服務能力以及中醫特色服務能力等方面。
表5-14 2017年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經濟層級(人均GDP)差異
綜合能 3結果 3.1門診3.2住院3.3中醫
1.1人力1.2財力1. 3物力2.1合理
2.2公平服務能服務能特色服3.4效率
層級 N 力 1結構 2過程
資源 資源 資源 用藥 力 力 務提供
高收入19 22.16 5.31 3. 96 12. 88 1.87 1.57 1.87 2. 00 1.96 4. 85 3. 74 3.80 0.49
中等偏
21 17.19 5. 02 3.48 & 70 1.83 1.69 1. 50 1.99 1.48 2. 92 3.18 2.02 0. 57
上收入
中等收
25 19. 55 5.18 3. 29 11.07 1.82 1.63 1.73 1.90 1.39 5.16 3.08 2.28 0. 56
入
低收入33 16. 76 5.12 3.12 & 52 1.69 1.83 1.61 2. 28 0. 84 3.45 2. 30 2.29 0.48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對區域發展水平與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關系進行驗 證。方差分析的前提條件是檢驗變量服從正態分布,正態檢驗結果不服從正態分布,故 而將該變量轉化為自然對數數據LN (cab),轉化為自然對數后,服從正態分布,顯著 性水平為0.162,大于0.05, Q-Q圖如圖5-6所示,也顯示服從正態分布。
表5-15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正態性檢驗(Tests of Normality)指標
Kolmogorov-Smirnova Shapiro-Wilk
Statistic df Sig. Statistic df Sig.
綜合能力(cab) 0.142 98 0 0.892 98 0
LN 綜合能力(LN (cab) ) 0.085 98 0.081 0.981 98 0.162
Normal Q-Q Plot of LN塚合能力
-25 -2D -1 5
Observed Value
圖5-6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與轉化為自然對數后的Q-Q圖對比
方差分析結果如表5-16所示。方差齊性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627,大于0.05,說 明方差具有齊性;方差分析結果(AN0VA)顯示顯著性水平為0.032,小于0.05,說明 不同發展水平區域的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區域發展水平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 醫院服務能力影響顯著。
表5-16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與區域發展水平方差分析(ANOVA)結果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1.299 3 0.433 3.053 0.032
Within Groups 13.336 94 0.142
Total 14.635 97
5.3.33地域范圍分層
根據山東省各地市所處區域范圍,包含東部地市5個:威海、青島、煙臺、日照、 濰坊,西部地市6個:棗莊、濟寧、德州、臨沂、聊城以及荷澤,中部地市6個:淄博. 東營、濟南、萊蕪、濱州以及泰安。具體如圖5?7所示。
圖5-7山東省各地市區域范圍地圖分布
研究根據山東省各地市區域范圍,計算縣級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得分情況,東部區 域23個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最強,綜合得分為22.24,物力資源優勢、中醫特色 服務能力顯著高于中部與西部區域;中部區域27個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排名第 二,人力資源優勢最為凸顯;西部區域48個縣級中醫院,數量最多,中醫服務能力排 名第三,財力資源優勢最顯著。
表5-17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域范圍對比
3. 3中醫
層級 N 綜合能 1. 1人力1.2財力1.3物力2.1合理 3. 1門診3.2住院 3. 4服務
效率
力 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用藥 2.2公平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 特色服務
提供
東 23 22. 24 5. 28 3.79 13. 17 L81 1.43 2.04 1.99 1.81 5. 09 3. 88 3.70 0.49
中 27 18. 03 5. 15 3.61 9.27 1. 86 1.74 1.55 1.98 1.63 3.65 3.11 1.94 0.58
西 48 17.10 5. 09 3.11 8.91 1.74 1.80 1.55 2. 16 0. 95 3. 67 2. 45 2.28 0. 50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對區域范圍與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關系進行驗證,方 差分析結果如表5-18所示。方差齊性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323,大于0.05,說明方差 具有齊性;方差分析結果(ANOVA)顯示顯著性水平為0.001,小于0.05,說明不同區 域范圍(東部、中部、西部)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區域范圍對縣 級中醫院中醫院服務能力有影響。
表5-18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與區域范圍方差分析(AN0VA)結果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2.022 2 1.011 7.617 0.001
Within Groups 12.613 95 0.133
Total 14.635 97
5.3.4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層級結構分層
研究根據醫藥行業對機構層級劃分維度的界定,從評定醫院等次和政府主管部門確 定的醫院級別兩方面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進行分類QI-"?]。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級別等 級組合中醫服務能力進行對比分析,三級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最強,二級縣級中醫院綜合 評分排名第二。從圖中可以看出,中醫服務能力得分高的中醫院普遍在結果指標上有較 大的優勢。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三級、二級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有顯著差異。 說明醫院等級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有影響。
表5-19 2017年山東省不同級別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平均得分
綜合1結 1.1人1.2財力1.3物力2. 1合2.2公3.1門診3.2住院3.3中醫特3.4服務
層級 N 2過程3結果
能力 構 力資源資源 資源 理用藥平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色服務提供效率
三級醫院 13 2& 66 6.48 4.66 15.51 2.18 1.51 2.78 2.25 2.41 4.94 5.9 4. 15 0.52
二級醫院 85 17.32 4.94 3.21 9. 16 1.72 1.72 1.49 2.04 1. 17 3.85 2.51 2.26 0.52
5.3.5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設施配置分層
5.3.5.1是否設置中藥制劑室分層
98家縣級中醫院中有43家設置中藥制劑室。設有中藥制劑室的縣級中醫院其服務 結構、服務過程及服務結果均優于未設置中藥制劑室的縣級中醫院。從山東省縣級中醫 院綜合服務能力均值來看,設置中藥制劑室的縣級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要優于未設置 中醫藥制劑室的機構。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059,大于0.05,表明設置 中藥制劑室的縣級中醫院與未設置中藥制劑室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差異不顯著。
表5-21 2017年山東省是否設置中藥制劑室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得分
3. 3中醫
1.1人力1.2財力1.3物力2.1合理 3.1門診3.2住院 3.4服務
N 綜合能力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2. 2公平 特色服務
用藥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 提供 效率
否 55 16.96 4.81 3. 20 8.95 1. 78 1.70 1.33 2. 12 1,08 3. 68 2. 67 2. 07 0. 52
是 43 20.61 5.58 3. 67 11.35 1.80 1.69 2.09 2. 01 1.66 4. 40 3. 34 3.09 0. 52
5.3.5.2是否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分層
從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均值來看,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縣級中醫院, 綜合服務能力要略高于未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機構。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P 值為0.110,大于0.05,表明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與未應用 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差異不顯著。
表5-22 2017年山東省是否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得分
3.3中醫
N 綜合能力1結構 2過程 1.1人力1.2財力1.3物力2. 1合理 3.1門診3.2住院
特色服務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
提供 3.4服務
效率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用藥 2.2公平
否 47 16. 24 4.01 2. 97 9.27 1.82 0. 93 1.25 1.97 1.00 3. 38 2. 77 2. 60 0. 52
是 51 18. 84 4. 37 3. 49 10. 97 1.89 0. 89 1.59 1.83 1.66 4.55 3.48 2.43 0. 52
5.3.6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規模分層
醫院規模劃分標準包含人力資源配置、物力資源配置情況由于該類劃分標準 與醫院層級結構一致,研究采用聚類分析據此劃分規模組,得出的結果為2類,且數量 也與醫院層級結構分布基本一致,故而,研究采用在崗職工人數、實際床位數對山東省 縣級中醫院進行規模劃分,K-均值聚類分析結果如表5-25所示。
表5-23 K-均值聚類中心
1 2 3 4 5
在崗職工人數382. 97 184. 92 759. 75 526 1106. 33
實有床位 299. 37 132. 69 666.81 430. 35 825. 17
根據表5-26的聚類分析結果,研究將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規模劃分為大規模、中大 規模、中等規模、中小規模、小規模五類,各類縣級中醫院數量分別為6個、16個、20 個、30個和26個。
表5-24 K-均值聚類數量分布
聚類 界定 每類的觀測量數目
1 中小規模 30
2 小規模 26
3 中大規模 16
4 中等規模 20
5 大規模 6
有效樣本數 98
根據表5-27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不同規模中醫服務能力評分結果的統計,從大規 模到小規模,醫院中醫服務綜合能力評分依次遞減。大規模醫院在服務結構、服務過程、 服務結果層面均最具優勢,中大規模及以下類型縣級中醫院則各具優勢。規模不一樣的 縣級中醫院在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公平、門診中醫服務能力、住院中醫服務能力及中 醫特色服務提供差別較大,其中公平、中醫特色服務提供兩個指標在不同規模縣級中醫 院間差距最大。
表5-25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不同規模中醫服務能力評分結果
1.1人力1.2財力1.3物力2.1合2.2公3.1門診3.2住院3.3中醫特3.4效
層級 N 綜合能力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理用藥平 服務能力 服務能力 色服務提供率
小規模 26 13. 99 4. 64 2. 80 6. 55 1.54 1.83 1.27 2.14 0. 67 3. 00 1.42 1.62 0.51
中小規模 30 16.95 5.04 3. 21 8. 70 1.81 1.74 1.49 2.15 1.06 3. 84 2. 33 1.99 0. 54
中等規模 20 20. 16 5.06 3.64 11.45 1.85 L77 1.44 2. 05 1.60 4. 67 3.64 2.62 0. 52
中大規模 16 23. 55 5. 83 3.91 13.81 1.90 1.48 2. 46 1.86 2.05 生34 4. 99 3. 96 0. 52
大規模 6 27.81 6. 36 4. 87 16. 58 2. 28 1.25 2. 83 2. 05 2. 82 5. 93 5. 25 4. 89 0. 52
從綜合能力計算得分情況來看,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規模與服務能力存在相關關系,
大規模、中大規模、中等規模、中小規模、小規模的中醫服務能力依次遞減,研究進一
步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驗證二者之間的關系。方差齊性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332,大于
0.05,說明方差具有齊性;方差分析結果如表5-28所示,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01, 說明不同醫院規模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醫院規模對縣級中醫院中 醫服務能力影響顯著,與預期假設一致。
表5-26山東省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與醫院規模方差分析結果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4.234 4 1.058 10.119 0,000
Within Groups 9.728 93 0.105
Total 13.962 97
5.3.7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政策分層
2015年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全面提升 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第一階段縣級中醫醫院名單的通知》,“通知”提出開展全面提升綜合 能力縣級中醫醫院遴選工作,并確定了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第一階段的縣級中醫 醫院,做好提升縣級中醫醫院綜合能力的各項有關工作,全面提升縣級中醫醫院管理水 平、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服務水平和綜合能力,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其中山東省有30 家縣級中醫醫院入選。針對該項政策,研究將入選縣級中醫院與未入選醫院中醫服務能 力進行對比分析,根據表5-29有無政策條件下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對比分 析結果,有政策支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在2015-2017年間增長幅度較無政策支持 組大,有政策支持組中醫服務能力從15.23增長到19.23,無政策支持組中醫服務能力從 16.11增長到18.27。有政策支持組中醫服務能力提升主要來自于結果指標的提升,結果 指標的提升主要來自于中醫門診服務能力的提升。
表5-27山東省縣級中醫院有無政策條件下中醫服務能力評分結果
1. 1人力1.2財力1.3物力2. 1合理2. 2 3. 1門診3. 2住院3. 3中醫特3. 4服務
層級 N 綜合能力 1結構 2過程 3結果 資源 資源 資源 用藥 公平 服務能力服務能力色服務提供 效率
有政策=1 30 17.21 5. 32 3. 24 8. 64 1.78 1.63 1.92 1.96 1.28 2. 88 2. 85 2.41 0.51
2015 30 15. 23 5. 30 3.01 6. 92 1.66 1.76 1. 88 2. 00 1.01 2.19 2. 06 2. 18 0. 49
2016 30 17. 17 5.27 3. 37 & 53 1.82 1.55 1.90 1.98 1.39 2. 42 3.20 2. 39 0.52
2017 30 19. 23 5. 39 3. 35 10. 48 1.85 1.57 1.97 1.90 1.45 4. 02 3.28 2. 66 0.53
無政策=2 68 16. 62 5.08 3. 30 8.24 1.75 1.73 1.60 2. 06 1.24 2. 85 2. 60 2. 27 0.52
2015 68 16.11 5. 24 3. 27 7. 60 1.78 1.72 1. 74 2. 04 1.24 2. 29 2.59 2.20 0. 52
2016 68 15. 48 4. 97 3. 19 7. 32 1.71 1.71 1.54 1.99 1.20 2.27 2.39 2. 15 0.51
2017 68 18. 27 5. 04 3.43 9. 80 1.76 1.75 1.53 2.15 1.29 3. 99 2. 83 2.46 0. 52
研究進一步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驗證政策是否會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服 務能力造成影響,統計分析結果如表5-30所示,時間效應的P值為0.00,小于0.05, 說明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在不同時間上有差異。時間和政策共同效應的P 值為0.650,大于0.05,說明政策在2015-2017年的維度上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 服務能力的影響不顯著。
表5-28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主體內效應檢驗結果
測量:綜合能力
源 m類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顯著性
時間 假設球形度 .038 2 .019 18.499 .000
格林豪斯-蓋斯勒 .038 1.306 .029 18.499 .000
辛-費德特 .038 1331 .028 18.499 .000
下限 .038 1.000 .038 18.499 .000
時間*有政策1 假設球形度 .001 2 .000 .294 .745
格林豪斯-蓋斯勒 .001 1306 .000 .294 .650
辛-費德特 .001 1331 .000 .294 .654
下限 .001 1.000 .001 .294 .589
誤差(時間) 假設球形度 .195 192 .001
格林豪斯-蓋斯勒 .195 125.389 .002
辛-費德特 .195 127.740 .002
下限 .195 96.000 .002
綜合能力的估算邊際平均值 有政策叭
1.00
—2.00
險參保人數(社會環境), 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衛生行業)。
表5-29中醫服務能力AN0VA表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7.662 4 1.915 28.276 .000
Within Groups 6.300 93 0.068
Total 13.962 97
表5-30中醫服務能力的多元回歸統計表
非標準化系數
自變量 標準系
數 t Sig. B的95.0%置信區間 共線性 統計量R方 D.W
檢驗
B 標準誤差 Beta 下限 上限 VIF
(常量) -2.845 0.126 -22.666 0.000 -3.094 ■2.596
醫療保險參
0.634
保人數 0.103 0.450 6.137 0.000 0.429 0.840 1.106
中醫特色服
務診療人次1.094 0.147 0.539 7.449 0.000 0.802 1.385 1.080
占地市比例 0.529 1.988
醫院診療人
次占縣區診3.393 0.821 0.289 4.132 0.000 1.763 5.024 1.011
療人次比
住院病人人
0.000
均醫療費用 0.000 0.317 4.446 0.000 0.000 0.000 1.046
由表5-29和5-30的結果可知:
一是,四個影響因素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在1-1.2之間,小于臨界值5,所以,可 以認為四個影響因素不存在共線性風險。
二是,德彬■■沃森值為1.988,在值2左右,說明四個影響因素不存在自我相關的問 題。
三是,根據ANOVA表,可以看出P值<0.001,說明有顯著性,這說明至少有一個 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是成立的。
四是,從顯著性上看,四個因素的P值均<0.001,說明四個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有 顯著影響。
五是,從R2為0.529來看,這些因素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解釋力在
52.9%,其值大于0.19,小于0.67,說明這四個影響因素具有中度影響能力。
六是,從標準化系數來看,四個有影響力的因素中,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 比例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然后是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最后才是 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
5.4.2結構指標多元回歸分析
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包含結構指標、過程指標、結果指標,研究進一步從二 級指標維度,構建中醫服務結構、服務過程、服務結果的影響因素回歸模型。
結構指標(Y1)是指縣級中醫院人力資源、財力資源與物力資源服務水平。與中醫 綜合服務能力處理方法一致,用LN (Y1)表示因變量,影響因素指標為自變量,多元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7所示,進入回歸模型的指標為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 比例(競爭環境)、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衛生行業)。
表5-31結構指標ANOVA表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1. 496 2 0. 748 12. 588 • 000
Within Groups 5. 645 95 0. 059
Total 7. 141 97
表5-32結構指標的多元回歸統計表
自變量 標準系 非標準化系數
數 t Sig. B的
信區間 95.0% 置 共線
'性統
計量 R方 D.W檢
驗
B 標準
Beta
誤差 下限 上限 VIF
(常量) -3.275 0.G87 -37.720 0.000 -3.447 -3.102
中醫特色服務
診療人次占地0.570
市比例 0.133 0.393 4.275 0.000 0.305 0.834 1.015 0.193 2.235
住院病人人均
醫療費用 0.000 0.000 0.192 2.089 0.039 0.000 0.000 1.015
由表5-31和5-32的結果可知:
一是,四個影響因素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為1.015,小于臨界值5,所以,可以認 為兩個影響因素不存在共線性風險。
二是,德彬-沃森值為2.235,在值2左右,說明兩個影響因素不存在自我相關的問 題。
三是,根據ANOVA表,可以看出P值<0.001,說明有顯著性,這說明至少有一個 因素對結構指標的影響是成立的。
四是,從顯著性上看,四個因素的P值均為<0.001,說明兩個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 有顯著影響。
五是,從R2為0.193來看,這些因素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解釋力在 19.3%,其值大于0.19,小于0.67,說明這兩個影響因素具有中度影響能力。
六是,從標準化系數來看,兩個有影響力的因素中,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 比例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5.4.3中醫過程指標多元回歸分析
過程指標包含合理用藥和服務公平,合理用藥是指醫務人員對中醫藥物、項目等的 使用情況,服務公平包含千人均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 的護士數、千人均中藥師。與中醫綜合服務能力處理方法一致,用LN (Y2)表示因變 量,影響因素指標為自變量,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分析縣級中醫院結構指標 影響因素。進入回歸模型的指標為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競爭環境)、中醫 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競爭環境)、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衛生行業)。
表5-33中醫過程指標AN0VA表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2. 235 3 0. 745 11. 599 0. 000
Within Groups 6. 039 94 0. 064
Total 8. 274 97
表5-34中醫過程指標的多元回歸統計表
標準系 B的95.0%置信區共線性
非標準化系數 D.W
數 t Sig. 間 統計量R方
B 標準誤差Beta 下限 上限 VIF
(常量) -3.843 0.096 -40.161 0.000 -4.033 -3.653
中醫特色服務診療
0.282 0.139 0.181 2.031 0.045 0.006 0.558 1.018
人次占地市比例
醫院診療人次占縣 0.247 2.195
3.689 0.798 0.409 4.622 0.000 2.104 5.274 1.007
區診療人次比
住院病人人均醫療
0.000 0.000 0.203 2.288 0.024 0.000 0.000 1.018
費用
由表5-33和5-34的結果可知:
一是,三個影響因素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在1-1.1之間,小于臨界值5,所以, 可以認為三個影響因素不存在共線性風險。
二是,德彬-沃森值為2.195,在值2左右,說明三個影響因素不存在自我相關的問 題。
三是,根據ANOVA表,可以看出P值<0.001,說明有顯著性,這說明至少有一個 因素對中醫過程指標的影響是成立的。
四是,從顯著性上看,四個因素的P值均<0.001,說明兩個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有 顯著影響。
五是,從R2為0.247來看,這些因素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解釋力在 24.7%,其值大于0.19,小于0.67,說明這三個影響因素具有中度影響能力。
六是,從標準化系數來看,三個有影響力的因素中,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 比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最后是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 例。
5.4.4結果指標多元回歸分析
縣級中醫院的結果指標評價指標包含門診中醫服務能力、住院中醫服務能力、中醫 特色服務提供能力、服務效率。其中醫特色服務提供能力包含針灸診療人次數、推拿診 療人次數、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與中醫綜合服務能力處理方法一致,用LN (Y3)表 示因變量,影響因素指標為自變量,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分析縣級中醫院結 果指標影響因素。進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影響因素共4個,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 人次比(競爭環境)、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競爭環境)、醫療保險參保人 數(社會環境),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衛生行業)。
表5-35結果指標AN0VA表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17. 241 4 4.310 25. 561 .000
Within Groups 15.682 93 0. 169
Total 32. 923 97
表5-36結果指標的多元回歸統計表
標準系 B的95.0%置信區共線性
非標準化系數
數 間 統計量 D.W檢
1 Sig. R 方
標準誤 驗
B 差 Beta 下限 上限 VIF
(常量) -4.077 0.198 -20.586 0.000 -4.470 -3.683
醫療保險參保人
0.988 0.163 0.456 6.059 0.000 0.664 1.312 1.106
數
中醫特色服務診
療人次占地市比1.692 0.232 0.543 7.302 0.000 1.232 2.152 1.080
例 .503 1.951
醫院診療人次占
4.747 1.296 0.264 3.664 0.000 2.174 7.319 1.011
縣區診療人次比
住院病人人均醫
0.000 0.000 0.289 3.946 0.000 0.000 0.000 1.046
療費用
由表5-35和5-36的結果可知:
一是,四個影響因素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在1-1.2之間,小于臨界值5,所以, 可以認為四個影響因素不存在共線性風險。
二是,德彬-沃森值為1.951,在值2左右,說明四個影響因素不存在自我相關的問 題。
三是,根據ANOVA表,可以看出P值<0.001,說明有顯著性,這說明至少有一個 因素對結果指標的影響是成立的。
四是,從顯著性上看,四個因素的P值均<0.001,說明四個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有 顯著影響。
五是,從R2為0.503來看,這些因素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解釋力在 50.3%,其值大于0.19,小于0.67,說明這四個影響因素具有中度影響能力。
六是,從標準化系數來看,四個有影響力的因素中,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 比影響最大,其次是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和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最后是住院 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本章小節
本章節的核心內容為對山東省中醫院、縣級中醫院服務現狀的數據統計分析,基于 第五章構建的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從不同維度對山東省98家縣級中醫院進行得分計 算,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維度下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是否存在差 異。
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在2015-2017年間呈上升趨勢,增長主要來源于結 果指標的增長;結構指標出現小幅下降,過程指標小幅增長。其中,結構指標:中中醫 類人力資源配置呈逐年上漲趨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藥師和護士的年均增長率均超過 5%,其占比增速分別為0.6%、0.5%和2.2%。2017年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 冊護士比達到89.1%o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在執業(助理)醫師當中的比重、中 藥師占藥師比分別為43.7%、52.8%,都沒有完全符合《關于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 優勢加強人員配備的通知》當中所要求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比和中藥師占比不得低于 60%的最低要求。中醫類物力資源配置方面,中藥制劑室面積及超過5000元的中醫診 療設備數均呈上升趨勢,但其占比呈下降趨勢。中醫類財力資源方面,2017年中醫醫療 服務項目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降為6.8%,中藥收入占總收入比降為5.1%。財政收入占總 收入比上漲為4.6%。中藥收入占門診藥品收入比例小幅下滑降為49.1%,中藥收入占住 院藥品收入比上升為21.0%o從中醫藥相關收入占比可以看出,中醫類醫療服務提供較 為不足,相對于門診診療,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西化”現象主要體現在住院診療上。過 程指標:2015-2017年山東省縣級中醫院門診中藥飲片處方占比及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 用率均呈小幅上漲趨勢,并且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超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定的30% 的最低限。公平性指標方面,三個指標均呈上漲趨勢,其中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 護士數上漲最快,年均增長率為&67%。結果指標,2015-2017年針灸、推拿、門診中 醫非藥物療法這些中醫藥特色診療人次數的年增長率都超過10%。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綜合評價分層結果如下:地市分層,青島縣級中醫醫院中 醫服務能力平均得分最高,為24.66;聊城得分最低,為12.27;不同地市間中醫服務能 力差距主要來源于結果指標。將山東省16市分為A型“高結構、高結果”、B型“低結 構、高結果”、C型“低結構、低結果”和D型“高結構、低結果”。A型有4個市,分 別是青島、臨沂、濰坊、威海,B型有3個市,分別是煙臺、濟南、濟寧,C型有6個 市,分別是泰安、日照、棗莊、濱州、德州、聊城,D型有3個市,分別是荷澤、東營、 淄博。發展水平分層,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隨著收入水平的上漲逐漸增強,高收入 水平地區綜合能力最強,得分為20.61。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發展水平對縣級中醫醫院 中醫服務能力影響不顯著。地域分層,東部地區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最強,綜合得 分為22.24,依次為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區域范圍中醫服務 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醫院等級分層,三級甲等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最強,依次為三級乙 等、二級甲等、二級未定及二級乙等。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醫院層級的中醫服務能 力存在顯著差異。設施設備分層,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是否設置中藥制劑室及是 否應用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差異不顯著。規模分層,大規模、 中大規模、中等規模、中小規模、小規模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依次遞減,方差分析 結果顯示,不同規模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政策分層,有政策支持及 無政策支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在2015-2017年間均有增長,有政策支持組中醫服 務能力從15.23增長到19.23,無政策支持組中醫服務能力從16.11增長到1&27。重復 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發現政策在2015-2017年的維度上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 力的影響不顯著。
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篩選出四個對中醫服務能力有影響的指標,影響力從大到小 分別為: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競爭環境)、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社會環 境)、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競爭環境)、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衛生行業)。 四個影響因素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占52.9%,屬于中度影響力水平。其中, 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對中醫服務能力、結構指標、 中醫過程指標及結果指標均有影響力。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對結構指標和過程指標無影響, 醫院診療人次占縣區診療人次比對結構指標無影響。
6討論與建議
本章節首先對研究設計、研究方法的選擇、指標的選取與處理等進行方法學討論; 其次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主要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最后在 總結研究結果和討論的基礎上,提出有效提升縣級中醫院相關中醫服務能力的措施和建 議。
6.1方法學討論
6.1.1研究設計
資料來源方面,定性類資料均來源于權威學術網站與政府官方網站,研究現狀與理 論均追溯到原始研究文獻來源,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借鑒的研究觀點均對資料來源 進行說明。有關中醫藥政策文件的資料均來源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網站或國家衛生 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資料權威性、準確性較好。
數據來源方面,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相關指標數據均來源2015-2017年山東省中醫 類醫院年報數據庫,提取其中與中醫服務能力有關的相關數據資料,并結合實際情況, 對數據準確性進行校驗與選擇;現狀分析與影響因素分析中宏觀數據均來自山東省統計 局統計年鑒和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的《山東省衛生計生統計年鑒》,均具有較好 的權威性。
6.1.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估模型構建
1.服務能力評估對象的選擇。傳統對衛生服務能力的評價普遍將研究聚焦于對醫療 衛生機構的整體衛生服務能力的評價,在對評價指標的選取上也多選機構的總體相關指 標【23-27]。在“中西醫并重”戰略下,本文將研究聚焦于中醫服務能力的評價上,基于服 務能力提升的視角探討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希望能夠進一步增強 以中醫藥服務為核心的服務能力以及辦院模式,明確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標準提 供參考。
2.服務能力評估理論模型的選擇。目前對于衛生服務能力的評估理論模型多選擇“投 入一產出” [154-155]、“投入一過程-產出” [156-157]或“結構-過程一結果”邸-阿。本研究選取理 論界認可度較高的Donabedian “結構-過程-結果”評價模型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進行評價,該模型被廣泛應用于衛生服務領域的服務評價研究方面【"I,與本研究的研究 領域十分契合;不同的是本研究是以衛生服務領域中的中醫服務為研究對象,探討 Donabedian評價模型在中醫服務領域的適用性。本研究聚焦于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本身, 基于能力理論、Donabedian評價模型和環境理論形成研究框架,從醫療衛生服務流程出 發,構建了一個涵蓋醫療衛生服務全過程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3.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的選擇。現階段對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構建的 相關研究,往往對指標體系的篩選不夠具有針對性。我國目前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 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對中醫藥資源配置及中醫藥服務提供的相關指標使用較多Eg],且大 多并未進行指標體系的科學構建。本研究認為對中醫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中僅 加入“投入-產出”指標,不符合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的初衷,因為本文界定的中醫服務 能力包括具備的中醫藥方面的資源配置以及將這些資源轉化成為滿足中醫服務需求而 提供相應中醫藥服務的能力。中醫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了服務主體(醫療衛生機構)在 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并實現所有的功能。因此,“過程”類指標 同樣重要。故本研究根據己有文獻及政策文件,對中醫服務能力指標進行頻次分析,又 結合專家咨詢法,最終確定了一套包含了 “結構-過程-結果”的指標體系,使研究結果 更加科學客觀。此外,在具體指標的選取上,不僅選取中醫服務相關的總體指標,還有 中醫服務相關指標的占比情況。這與竇蕾"A]喻小勇【"I等人的研究及國家三級公立中醫 醫院的相關績效考核操作手冊等文件相一致,選取了中醫相關人員占比、中醫設備占比、 中醫藥服務占比、中醫藥收入占比等典型的中醫藥能力指標。
4.服務能力評價實證模型的建立。(1)中醫服務能力評價屬于專業性、權威性要求 較高的研究領域,研究采用德爾菲法,組建專家小組對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進行評分, 采用德爾菲法實現專家意見的統一,增強評價指標的權威性。德爾菲法已經發展成為一 種非常成熟的定性評價和預測方法,在學術界具有一定說服力,但德爾菲法操作過程中 專家評分可能存在主觀性因子〔IO©】。*],本研究結合變異系數法進行評價指標的選擇,弱 化主觀性,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客觀性,進一步保障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性、專業性與 權威性。(2)指標權重設計是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建立的關鍵步驟,權重設計方法多 種多樣,包含主觀賦權法(層次分析法、專家評分法等)[嘰108]、客觀賦權法(燔權法、 主成分分析法等)【12121、組合賦權法,主、客觀評價方法都或多或少有各自的缺點, 主觀賦權法雖帶有一定主觀性,但通常評價主體為該領域專家學者,具有一定權威性, 客觀評價方法雖然相對客觀,但通常依賴數學理論,不靈活,不一定能保證最重要的指 標獲取最大的權重。因此,研究采用專家評分-爛權法組合賦權法進行權重設計,將主 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結合起來,為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計算權重設計, 增強權重設計結果的客觀性與權威性。為增強研究的準確性,定量分析法的兩兩組合在 很多研究中應用,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6.1.3中醫服務能力影晌因素模型構建
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是本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模型構建時主要有兩個關 鍵問題:
一是影響因素的選擇。不同研究者所選擇的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有所差異,這可 能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不同時期、評價區域以及數據可獲得性等因素有關[4知2,66一67]。 本研究通過文獻歸納的方式梳理了近十余年來國內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研究,并從中 歸納出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分析框架,用于指導后續影響因素的篩選。研究基于縣級 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指標、PEST理論、文獻分析法對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從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競爭環境、政策環境和內部環境五個維度建立影響因素指標體 系。研究在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選擇方面,盡可能多地從中醫藥局官網、統計年鑒、 政策性文件中篩選可能影響服務能力的因素指標,并進行指標延伸,比如由山東省GDP, 延伸出人均GDP、區域GDP等指標,因為絕對量指標不影響中醫服務能力時,相對量 指標不一定不產生影響。選擇足夠充分的指標后,為避免信息冗余,增強直觀性,研究 首先采用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各個指標與中醫服務能力的相關關系,剔除不存在相關 性的指標,為影響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奠定數據基礎。
二是影響因素分析模型。國內外現階段階在研究影響因素方面普遍所使用的方法是 通過Tobit回歸對影響醫療服務效率的相關因素大小進行判斷[1W30],該方法雖然得到了 廣泛運用,然而本身也有一定限制。Tobit回歸要求因變量為受限因變量,與本研究數 據實際情況不符,因此,研究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模型進一步探究中醫服務能力影響因素, 以及各因素對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程度和作用方向。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受自變量共 線性、自變量數量等因素的影響,而結果存在差異,本研究通過多次實驗對不同指標進 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構建擬合度最優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雖然部分因素不一定影響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綜合能力,但可能對其中某一類型服務能力(結構指標、過程指標、 結果指標)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共構建四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進行對比分析, 增強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實踐性。
6.2主要研究結果討論
6.2.1縣級中醫院中醫類資源占比仍不足,中醫藥服務提供占比較低
資源配置方面中醫特色日漸凸顯,但中醫人力資源配置占比仍不足。《中華人民共 和國中醫藥法》明確規定“中醫醫療機構在進行醫務人員配備的過程中一定要側重專業 技術人員,重點進行中醫藥服務的提供”。人力資源配置方面,2015-2017年山東省縣級 中醫院中醫類執業醫師或護士占比均接近或超過總人數一半,且呈增長趨勢,在衛生人 力資源配置上中醫特色日漸凸顯。
作為衛生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衛生人員是決定衛生服務質量、衛生投入效果的主要 因素。U79]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的通知》 (國中醫藥函(2009) 148號)明確規定了 “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 執業醫師比例不低于60%”。本研究發現山東省執業醫師當中縣級中醫院中醫類執業(助 理)醫師的比例雖呈增長趨勢,但仍未達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求標準。賀楠29]在對 我國縣級中醫類醫院中醫藥特色指標進行分析時發現中醫執業醫師的比重仍然處于較 低水平,遠達不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試行)》中規定的“執業醫 師總數當中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所占的比例M60%”的基本要求。2022年3月,國務院辦 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中再次將公立中醫醫院中二級以上中醫 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比例$60%定為2025年將要實現的目標。從2009年到2022年, 歷經13年,政策中對中醫藥人才的要求至今仍未能實現,由此可見,中醫藥人才不足 仍是困擾我國中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障礙£
縣級中醫院中醫藥服務提供占比較低。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第一階段提升縣 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要求》,要求縣級中醫醫院中藥飲片處方比M30%。2017年,98 家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僅有55家中藥飲片處方比達到國家要求,占比為56.12%。中 醫醫療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占比7.61%降為2017年占比6.80%。 山東省縣級中醫院在門診藥品收入中中藥收入占比尚可,在2015-2017年有微小下滑, 占比從50.10%降為49.11%o住院治療的患者中,中藥使用雖有所提升,但仍相對不足, 2017年西藥收入占住院藥品收入比為78.99%,西藥仍是縣級中醫院住院治療的主要選 擇。
由于醫院經濟效益和自身發展等各種原因,當前我國縣級中醫院普遍存在“表面中 西醫并重,實際重西輕中”的問題El,導致中醫藥特色服務提供不足,無法滿足居民的 需求。譚華偉El、蔡毅〔50】等人認為目前中醫藥服務提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中醫藥服務 項目以技術勞務為主,中醫問診講究“望聞問切”,診療過程較長,更是講究“一人一 方”,開方過程同樣漫長;除中醫問診,針灸、推拿等常見的中醫非藥物療法也屬于時 間長的服務。而目前中醫醫院對中醫藥服務的定價低于其服務價值,無法體現出中醫藥 人員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的技術勞務價值,使中醫藥人員在中醫藥服務的提供方面缺乏積 極性,這也與王麗君[92】、黃小惠[178啲研究一致。
6.2.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但發展不均衡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呈上升趨勢。國內眾多學者對縣級中醫院衛生服務能力進 行了評價,研究結果發現縣級中醫院衛生服務能力呈增強趨勢[173"5]。本研究對中醫服 務能力綜合評價的結果顯示,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在2015-2017年間呈上 升趨勢,其中,結構指標中的中醫類人力資源配置呈上漲趨勢,但物力資源及財力資源 的占比呈下降趨勢,最終,結構指標呈小幅下降。說明中醫院應關注中醫類資源配置, 尤其要關注中醫類資源的占比情況。結果指標上漲最多,其中,門診中醫服務能力上漲 最多。
從結果性服務能力指標來看,農村居民對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增長拉動了 門診中醫藥服務診療人次數的上升26〕。中醫的優勢具體體現在“簡、廉、便、驗”,其 優勢在門診服務中更能有效發揮作用〔El,因此,中醫醫院可以將門診中醫服務作為提 高中醫服務能力的突破口。
縣級中醫院中醫藥服務的發展存在不均衡。2017年,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得 分最高和最低分別為40.4和6.8,機構間中醫服務能力最大相差超5倍。地市分層結果 顯示,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市間最大相差超2倍。不同區域范圍(東部、中部、 西部)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張云輝"76]對我國各地區中醫類醫院 衛生資源發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省市在床位數和中醫醫師發展上存在明顯差異。 李春易⑴7〕發現廣東省大量的中醫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少數的幾個珠三角核心城市當中, 資源配置不均衡情況明顯。重慶、江蘇、寧夏等地均存在同樣的問題本研究結 果也佐證了這一點。
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差異主要來自于中醫服務結果指標。通過不同縣級中醫 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最終綜合評分可以看出,樣本中醫院想要提升中醫服務能力,與增加 中醫類人力資源等各類資源相比,更重要的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提供更多的中醫藥服務。 有學者發現眾多縣級中醫院出現中醫類執業醫師沒有主動提供中醫藥類服務的 醫院。激勵現有中醫醫師主動提供更多的中醫藥服務,發揮中醫師的主觀能動性,是提 升中醫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
6.2.3中醫服務能力結構維度和結果維度協調配置的策略分析
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將山東省16市按結構能力和結 果能力進行分組發現,其中,青島、臨沂、濰坊、威海4市屬于“高結構、高結果”, 煙臺、濟南、濟寧3市屬于“低結構、高結果”,泰安、日照、棗莊、濱州、德州、聊 城6市屬于“低結構、低結果”,荷澤、東營、淄博3市屬于“高結構、低結果”。
“高結構、高結果”地區的中醫藥資源和中醫藥服務提供都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這 類地區的特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中醫藥衛生資源布局合理、中醫藥服務供給較為充足, 擁有較高的醫院管理能力。“低結構、高結果”地區中醫藥衛生服務供給較為充足,但 中醫藥類資源相對不足。和A類地區存在的一個較大差異是,這類地區在有限的中醫藥 資源的情況下,通過其高效的資源配置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務能力,中醫醫務人員提供了 較高的中醫藥衛生服務。“低結構、低結果”屬于中醫藥類衛生資源和中醫類衛生服務 提供均處于低水平的地區。該類地區中醫藥類衛生資源提供的不足通常是由于其在中醫 藥資源配置不足的基礎上,醫院管理能力相對較低。該類地區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加強 醫院管理水平,以提高其中醫藥資源配置效率,借鑒并學習那些中醫藥衛生資源補貼不 高,但能提供更多中醫藥服務的地區的經驗。“高結構、低結果”屬于中醫藥類資源充 足,但中醫藥類服務供給處于低水平的地區。存在中醫藥資源利用率不高,有浪費中醫 藥資源的風險U呵。此類地區將應發展重點放在投入產出比的提升上。因此,這類地區 要進一步改善其醫院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其中醫藥類衛生資源較為充足的優勢。
結構維度和結果維度協調配置的策略分析。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山東省不同地市縣 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結構維度和結果維度協調配置中存在著中醫藥類衛生資源投入 不足以及中醫類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認為在當前資源有 限的條件下,應該采取結構和結果維度動態平衡的發展策略。重點關注那些中醫藥類資 源配置和服務提供不平衡的區域,特別是中醫藥類資源配置較低,但服務提供處于高水 平的地區,應優先對這類地區進行政策和財政的扶持。政府相關部門優先對這類地區進 行扶持,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即對那些結構維度和結果維度均處于低水平的地區 起到示范激勵作用,激勵他們在有限的中醫類資源配置下向示范區域學習優秀的管理經 驗,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從而提高中醫藥類服務供給,完成向示范區域的轉化,最終 得到政府的扶持,從而實現結構與結果維度的動態平衡,同時也可以給結構較好,結果 較差的地區產生一定的警示效應。
6.2.4政策及政府財政對縣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支持不足
財政補助收入不足使得中醫院向效益看齊。財政補助方面,2015-2017年山東省縣 級中醫院財政補助增速較快,但占縣級中醫院總收入比例極低,99家縣級中醫院中僅有 23家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比210%,占比不足25%o說明政府對縣級中醫院的投入穩 步增長,但財政補助收入占比如此低不利于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公益性的體現,無法滿 足縣級公立中醫院發展的需要,因此,醫院逐利傾向難以抑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中,提出補償機制來 自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冊]財政補助收入的不足加劇了山東省縣級中醫院“西醫化” 的現象,這也與楊曄麗[⑻]等人的研究一致;馬晨騁El認為財政補助的多少能從側面反 映出政府對中醫藥的重視程度。研究表明,由政府逐步承擔公立醫院人員基本支出是減 少醫務人員趨利動機、改變不合理醫療行為、提高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重要手段之一。【I呵 有研究發現,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傾斜下,縣級中醫院在國家專項撥款絕對值上雖沒有大 幅度的下降.但同比縣醫院,其占縣醫院撥款額卻逐年下降。即中醫院面臨財政投入萎 縮己是不爭的事實。【門7】目前,財政補助的不足成為制約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主要因 素。2016年12月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山東省 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提到“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與財政部門 的溝通協調,逐步增加對中醫藥發展的投入。要針對相關政策當中的財政補助進行完善, 使在中醫藥事業發展方面的投入能夠更好地銜接其他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針對性的制 定對公立中醫醫院特色中醫藥優勢發揮有力的補助措施。”財政補助嚴重不足,中醫院 想要“生存”就不得不考慮效益問題。中醫醫院陷入兩難選擇,一方面政策要求中醫院 發揮其中醫特色優勢,較多的提供中醫藥服務使得醫院的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財政補 助的不足,使得醫院傾向于減少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從增加效益的角度可能增加西醫服 務。閔曉青在對中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的研究時發現一些中醫院為了吸引病人追求利潤, 丟掉傳統的中醫診斷手段和治療方法,利益驅動使得一些中醫醫院過多地依靠西醫已發 展成一種趨勢貝6〕。
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的政策對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推動作用有限。根據研究結果, 從政策角度對中醫服務能力進行評價,以是否入選2015年山東省重點提升中醫院政策 為個案,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驗發現政策在2015-2017年的維度上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 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不顯著。說明《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實施對山 東省縣級中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并未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研究證實假設(2) 不成立,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相關政策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沒有明顯的提升作 用。《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是對縣級醫院整體綜合能力提升的工作方 案,政策中未涉及提升中醫服務能力的具體措施,方案的實施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 力提升作用有限。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政策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情況不佳導致提升中醫服 務能力的作用有限。
本研究在進行政策分析方面由于數據資源局限性,檢驗僅針對入選縣級醫院綜合能 力提升政策后服務能力差異進行探討,未能充分綜合政策實施前后服務能力變化情況進 行考慮,且政策效應包含長期效應與短期效應,研究僅從短期效應進行考量,該項研究 有待深入。
6.2.5多因素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有影響
中醫服務能力隨著規模的擴張呈增強趨勢o根據實有床位數和在崗員工數將山東省 縣級中醫院分為5類不同規模,發現中醫服務能力隨著規模的擴張呈增強趨勢。t檢驗 結果說明不同醫院規模的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醫院規模對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 能力影響顯著,研究證實假設(4)。蔡毅屮]發現衛生服務機構規模決定中醫藥服務提供, 認為規模大的衛生服務機構其提供的中醫藥服務多。有研究發現,醫院規模越大,在市 場占有上越有絕對優勢,醫院競爭優勢越強荊麗恥7]認為醫院的自身發展規模是改 善醫療服務效率發展趨勢的核心因素,即醫院的規模越大且綜合實力越強時,則越有可 能保證其服務效率發展呈總體上升態勢。因此,對于規模尚可,床位和中醫醫務人員相 對充沛,但功能發揮不充分的縣級中醫院,重在“提質量”;對于中醫藥醫療衛生資源 還有較大缺口的縣級中醫院,重在“擴規模”【跑]。
醫療保險參保人數、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對中醫服務能力有影響。影響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是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正向影 響因素。本研究發現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對結構指標和過程能力沒影響,而對結構指標有 正向影響。這也與眾多研究相一致,都證實了醫療保險對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選擇起 良好的引導作用。
多項研究表明【1妙191],中醫醫療服務價格相對較低,同一疾病的次均治療費用低于 西醫治療費用。隨著縣區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的升高,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優勢對患者 更具吸引力,隨著價格的持續升高,患者可能會更傾向于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中醫醫療 服務,因此,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對中醫服務能力有正向影響。
競爭環境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本研究發現各類環境因素中,競爭因素是其中影 響最大的因素。其中,中醫特色服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是競爭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核 心競爭力理論認為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競爭優勢的資源[I*%本研究的 研究對象是縣級中醫醫院,與縣級綜合醫院相比,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來自于 中醫藥服務相關優勢[192】。因此,縣級中醫醫院應緊緊圍繞中醫藥服務的提升為目標以 提升醫院整體的中醫服務能力。
6.3結論與建議
6.4.1加大中醫藥政策的扶持力度,確保政策貫徹落實
本研究發現《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實施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的 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并未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該項政策是對綜合能力提 升,未涉及到中醫服務能力的提升,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政策實施過程中貫徹落實情況不 佳。
中醫藥事業發展離不開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 倡導的中醫思想重要指引之下,為了促進傳統中醫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 作用,國家相關部門前后針對中醫藥出臺了各種利好政策,這些政策涉及到中醫藥發展 的方方面面。這些政策中與縣級中醫院的發展相關的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 2009-2018年,十年間走出臺的各種政策基本上都是側重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實現全覆蓋。 第二階段是自2019年起,國家從政策層面提出加強中醫醫院建設,強化中醫藥服務為 核心的服務功能和辦院模式。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中醫藥的發展,國家政策對中醫醫院 的要求也逐漸從“增量擴面”轉變為“提質增效”。但政策中對于縣級中醫醫院如何更 好地提供中醫藥服務并未提及,因此,亟需與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提升和中醫藥特色 優勢發揮等有針對性的政策的出臺。
此外,《山東省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提到要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 部門要把中醫藥發展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要保證中醫藥相關方針、政策得到順利貫徹 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也要求“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 力度,讓政府在中醫事業方面的投入政策能夠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 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要求將中醫藥相關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為確保 政策的貫徹落實,從政策文件的要求可以看到,“十三五”期間更多的是提到中醫藥政 策落實,到2022年則要求將中醫藥相關工作直接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中去。從這些政策 內容中可以看出,為確保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政府圍繞政策落實制定相應對策,完善配 套措施,讓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些對策越來越細化,可操作性更強。
因此,國家應當在持續推進中醫藥傾斜政策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政策的落實。 充分發揮各種社會力量,針對中醫藥合理構建重大政策法規督導評價機制,在政策落實 方面產生有效推動機制,促進中醫服務能力的穩步提升。
6.4.2各級政府作為辦醫主體,要發揮主導和宏觀調控的作用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中醫資源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U93-I95],這與人口密度及 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有關。衛生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醫療機構在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 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別[197“99]。本研究發現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雖然呈上升趨 勢,但縣級中醫院間發展不均衡。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地市間最大相差超2倍, 不同區域范圍(東部、中部、西部)的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存在顯著差異。
為確保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持續穩定發展,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對中醫類醫 療衛生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強化政府在整體規劃、投入等各方面的責任。縣級中醫醫院 提升中醫服務的能力,應當以當地城鄉居民的實際中醫藥衛生服務需求為依據,進一步 提升中醫藥衛生資源的配置與供給So。〕。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 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當中也要求“各級政府作為公立中醫醫院的辦醫主體, 貫徹落實有關公立醫院設備購置、基本設施、重點學科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等相關投入政 策。”這也能夠體現出,對公立中醫院落實基本建設、人才培養等投入政策的主體仍是 各級政府。因此,各級政府要對頂層設計不斷改善,而且也要做好統籌規劃,在尊重中 醫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兼顧經濟因素和地理特征,逐步增加對中醫類醫療衛生資源薄 弱地區的投入,增強中醫類服務能力,逐漸縮小地市間、區域間和醫療機構間的中醫類 資源以及中醫服務能力間的差距,促進中醫服務能力的均衡發展。
99家縣級中醫院中僅有23家財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比$10%,占比不足25%o說 明政府對縣級中醫院的投入穩步增長,但財政補助收入占比如此低不利于山東省縣級中 醫醫院公益性的體現,無法滿足縣級公立中醫院發展的需要,因此,醫院逐利傾向難以 抑制。政府的支持是改革的重要保障[旳〕,尤其是財政投入,更是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 的有力支撐[202]。國家頂層設計的“中西醫并重發展”的思路,政府要確保貫徹落實。 縣中醫醫院與縣醫院的發展同等重要,對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中醫藥人才培養等方面 爭取專項補貼經費。縣級政府為了加強縣級中醫醫院的各項建設而爭取配套資金。
此外,政府應提高“低結構,高結果”地區縣中醫醫院的中醫藥類資源投入。通過 這一措施,既可以實現結構維度和結果維度的協調配置,又為形成榜樣效應提供基礎。 借此能讓“低結構,低結果”地區將發展重點放在如何提升管理能力上,從而提高中醫 藥類衛生服務提供,實現從“低結構,低結果”向“低結構,高結果”的過渡。另外, 對于“高結構,低結果”地區,重點應放在如何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即提升管理能力上, 走“高結構,低結果”向“高結構,高結果”的發展路徑。為了使研究結論以及政策建 議更具體和可行,下面結合山東省各市進行具體分析:(1)青島、臨沂、濰坊、威海4 市屬于“高結構、高結果”,根據上文的分析,山東省應通過財政撥款或政策支持等手 段以扶持四市,提高這些地區縣中醫醫院中醫藥類資源配置;(2)荷澤、東營、淄博3 市應該在當前中醫藥資源配置的基礎上以提高中醫藥衛生服務供給水平為首要目標,向 “高結構、高結果”地區學習其管理和服務經驗,提高服務供給;(3)泰安、日照、棗 莊、濱州、德州、聊城6市屬于“低結構,低結果”。應向煙臺、濟南、濟寧等地學習, 借鑒其縣級中醫醫院的管理和中醫藥衛生服務供給經驗,將重點放在如何在有限的中醫 藥衛生資源條件下最大化實現中醫藥衛生服務供給的提升,使其由“低結構,低結果” 過渡到“低結構,高結果”象限,最終進入“高結構、高結果”象限,從而實現中醫藥 衛生資源配置與衛生服務供給動態協調配置。在保障各地區基本的衛生資源基礎上政府 應優先重點支持那些中醫藥衛生資源水平較低(低結構),但中醫藥服務供給處于高水 平的地區,加大中醫藥財政投入,并形成穩定的政策制度。
6.4.3加強中醫院“姓中”績效考核制度改革
本研究中,98家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中僅有55家中藥飲片處方比達到國家要求, 占比為56.12%o中醫醫療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占比7.61%降為2017 年占比6.80%。部分縣級中醫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辦院方向發生偏離,弱化中醫藥 特色與優勢,出現中醫醫院偏西醫化的問題。
本研究發現樣本中醫醫院想要提升中醫服務能力,與提升中醫人力資源等各類資源 能力相比,更重要的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提供更多的中醫藥服務。縣級中醫醫院應建立以 發揮中醫藥特色服務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強化考核結果作為醫院和院長考核、 醫院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在基本建設、學科建設、人才隊伍、績效工資等方面,努力 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引導醫院走中醫特色發展之路,推動中醫藥服務收入占醫院業務 收入的比重逐漸提高并最終占主導地位。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中也提到“建立健全適合中醫藥發展的 評價體系、標準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也 提到中醫醫院應“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中醫藥特色 有效發揮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因此,一方面中醫院管理者,特別是中醫院的領導, 需要改變“重效益、輕內涵”、“重西輕中”的發展思路,將發展重點聚焦于中醫院核心 競爭力的培養上,致力于加強中醫院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持續發展中醫藥技術水平, 實現中醫院的內涵式發展。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繼續推進對中醫院的評價新模式,把 中醫藥服務引入到中醫院績效評價中去,引導中醫院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
誠然,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短期內可能難有顯著成效, 但是把中醫服務能力納入到中醫院績效評價中,不僅可以豐富中醫院績效評價的內涵, 而且從評價的導向來說,也有利于鼓勵中醫院進一步改善中醫院的運行機制和業務拓展, 增強中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最終確保中醫院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實現中醫院的可持續 健康發展。
6.4.4縣級中醫院應結合政策要求大力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中醫藥的優勢具體體現在“簡、廉、便、驗”,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要中醫藥發揮獨特優勢。縣級中醫醫院目前基本上處于依靠自身的 發展來維持運營,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相對落后,中醫藥特色優勢得不到很好發揮, 與縣級綜合醫院相比,競爭力依然不斷減弱,生存壓力不斷增大。中醫院想要發展,提 高其競爭力必須提升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本研究發現各類環境因素中,競爭因素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其中,中醫特色服 務診療人次占地市比例是競爭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根據能力理論,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核 心業務,醫院的核心業務是指能夠為醫院帶來最大效益的、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業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縣級中醫醫院,在國家“中西醫并重”的政策方針指導下,對于中 醫院來說,與縣級綜合醫院相比,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核心業務是中醫藥特色業務。
中醫藥特色優勢是中醫院能夠進一步發展的根本,也是中醫院所擁有的獨特的核心 競爭力。但由于醫院經濟效益和自身發展等原因,當前我國縣級中醫院普遍存在著“表 面中西醫并重,實際重西輕中”的問題,中醫藥特色服務不足【203-205]。《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醫藥法》中也提出“扶持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縣級及以上人民政 府在制定醫保支付政策等相關醫藥衛生政策時應當“注重發揮中醫藥的優勢,支持提供 和利用中醫藥服務”。因此,縣級中醫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不能片面的為了經濟效益而 過于重視西醫的發展,應當把如何更好的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2年6月,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九部門發布了《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 示范區建設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方案中提出“開展縣級中醫醫院 “兩專科一中心”建設,建設一批縣域龍頭專科,推進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建設提 質擴容,同質化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實施中醫藥“五個全科化”創新服務模 式。”山東省縣級中醫醫院應順“策”而為,借勢而進,借助中醫藥優勢專科建設和中 醫全科化建設提升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加強醫院的中醫內涵建設,加強中醫優勢 學科群以及專科專病的建設,不斷實現中醫特色化管理,創新管理模式,使中醫臨床療 效得到顯著提升,得到患者的普遍認可。
6.4.5持續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本研究發現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比例雖呈增長趨 勢,未達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求的中醫藥人員比例要逐步達到60%以上的標準。而中 醫類執業醫師占執業醫師比例要達到60%以上的標準在2009年《關于中醫醫院發揮中 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的通知》中有明確規定,2022年《“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 劃》中再次將該標準定為2025年將要實現的目標,中醫藥人才不足仍是困擾我國中醫 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障礙。與同級別綜合醫院相比,我國中醫醫院在醫療資源、醫院 平臺等很多方面都不具有優勢,中醫人才梯隊建設明顯不足,中醫醫院偏于西醫的人才 激勵機制也亟待改進。
由于中醫臨床思維的特殊性,優秀中醫醫師的培養周期普遍更長,投入成本較大且 需要有良好悟性與醫德。因此,在通常大而全的人才隊伍建設方案下,中醫醫院應明確 以中醫醫師為核心的人才管理理念,推動改革年輕中醫師的規培和養成制度,將培養名 中醫和傳承名老中醫學術作為抓手,堅持剛性和柔性措施并舉,增加中醫醫療服務在職 稱晉升、職務聘選、科研績效、薪資待遇等方面的權重。2021年,印發《關于加快中醫 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到“鼓勵不同地區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構建中 醫藥優秀人才激勵以及評價機制。將醫德醫風以及中醫藥學才能當成評價中醫藥人才的 核心標準,把會看病以及看好病視為評價中醫藥醫師的核心內容。”所以,在有效加強 中醫藥人才激勵以及評價上,建議國家層面應加強人才評價的頂層設計和協同管理,醫 院層面應完善評價標準、改進評價方式和樹立發展性評價理念。各職能部門應定期開展 中醫技能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等,培訓成績納入績效考核指標, 努力提高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質量、效率和比重,努力讓人民群眾對選擇中醫藥專業服務 感到放心和滿意。
縣級中醫醫院應改變過去只重視臨床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忽視擅長中醫醫院管理 人才的做法,醫院負責人員、業務部門的核心領導以及各臨床科室的關鍵負責人一定要 加強中醫藥知識、政策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在領導班子當中相關中醫藥專業 技術人員也要保證在60%以上的比例。而且要不斷達到超過60%的中醫藥人員比重,所 以,在招聘醫務人員的時候要側重于中醫藥專業。
因此,縣級中醫院應在加強中醫藥人才引進的同時,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將培 訓成績納入對中醫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中。加強對中醫管理人員的引進,確保領導班子 當中有更高的中醫藥專業人員比重。
6.4.6與醫保部門協同,制定向中醫藥服務傾斜的醫保政策
本研究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是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正 向影響因素。眾多研究均證實了醫療保險對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選擇起良好的引導作 用。
因此,各地應與醫保部門協同,制定向中醫藥服務傾斜的醫保政策。醫保總額預算 向中醫醫院傾斜。探索推廣與中醫藥服務特征相符的醫保支付方法,將更多疾病實行按 病種付費。落實應保盡保(特別是門診統籌)政策,在中醫主管部門確定臨床路徑和推 薦中醫優勢病和的基礎上,根據醫保基金承受能力,逐步擴大傳統中醫適宜技術、中醫 優勢病種支付范圍。探索開展中醫病種門診治療包干結算管理。理順中醫藥服務比價關 系,建立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穩妥有序調整中醫藥服務價格。
自2009-2018年新醫改十年來,所涉及到的醫療服務價格及醫保支付制度的相關政 策,在國家層面上基本上都是針對所有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制度的普遍性規定,并 沒有針對中醫藥的特別規定。2019年后,隨著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逐步深入,國家相 關部門也意識到中醫藥的特色發展離不開醫保部門的協同,并開始了對中醫藥傾斜的醫 保政策的探索。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10月20日在《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的意見》(中發(2019) 43號)中明確規定,“健全與中醫藥特征相符的醫保支付方法。 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中醫等使醫療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得到體現的 醫療服務價格”。2020年9月,山東省醫保局聯合山東省衛健委等多部出臺了《關于加 強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措施》,該政策文件被認為是山東省對中醫藥支持力 度最大的醫保政策文件。其中出臺的措施包括:醫保總額預算傾斜,醫保支付政策傾斜, 醫保報銷比例傾斜等。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在《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 措施》當中明確提出,“探索與中醫藥特色相符的醫保支付方法。”對中醫服務價格調整 也提出了三項措施。2021年1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 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了向中醫藥傾斜的醫保政策,包括完 善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政策、將與中醫醫療服務以及中藥相適應的項目在醫保支付范 圍內納入等。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說明,不僅體現了醫保對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支持,更 凸顯了一種漸次加強、適度保護的趨勢。
山東省各地自2020年起開始了中醫藥特色醫保的探索。山東省威海、濰坊、青島 等多地率先開始探索“中醫日間病房”試點。對符合住院條件且以針灸治療為主的參保 患者,允許其在當日治療結束后,根據自身情況經醫療機構允許后離院。符合適應癥的 患者更愿意選擇到日間病房住院,既提高了患者就醫便利性,不需24小時在院,也提 高了床位周轉率,還能節省住院床位費、護理費,減輕患者住院負擔,中醫藥特色優勢 得到凸顯。
目前制定的中醫藥傾斜醫保政策帶有普遍性的科學與指導,是用來定方向、統大局、 管長遠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俱細。中醫藥有其獨特的中醫藥哲學和理論,中醫藥 傾斜醫保政策需要合理體現中醫的辯證思維和技術特色,更需要結合當地縣級中醫醫院 的實際,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研究創新之處與不足
1.研究創新之處
(1) 概念界定方面:本研究基于能力理論,結合中醫服務概念,科學界定了中醫 服務能力內涵,這能夠為國內外學者研究醫院服務能力尤其是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供借 鑒。
(2) 研究視角方面:本論文立足當前中西醫并重的現實大背景,基于服務能力提 升的視角探討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希望能夠使以中醫藥服務為核 心的服務功能和辦院模式得到強化,明確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標準提供參考。
(3) 研究結果方面:本研究基于中醫服務能力的概念及縣級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 在文獻分析及政策文件分析的基礎上對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模型進行構建。 其中,為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與治未病相關的兩個指標(治未病科配備的專職 醫護人員數和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賦予較大的權重;為了更好的發揮中醫藥特 色優勢,指標納入了臨床科室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數 的比例;針對中醫藥服務功能的實現,指標納入了針灸、推拿、手法復位等中醫非藥物 療法的服務提供情況。該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能綜合反應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資源配置和中 醫服務的結果和產出特性,而且33個指標的體系條目涵蓋內容廣泛、適用性強、可操 作性強、與實際聯系貼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目前我國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 評價領域研究的不足。
2.研究的局限性與展望
4.評價指標體系在構建時已經突出了中醫特色優勢,但是由于受到指標的可獲得 性的影響,有一些指標很難完全剝離純中醫服務能力,這可能會對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影 響。下一步,隨著中醫藥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未來的研究會納入更多純中醫藥服務的 相關指標,使評價的指標體系更加科學。
5.本研究僅對山東省2015-2017年縣級中醫醫院數據進行綜合評價,本研究提出 的建議雖然已經結合最新中醫藥政策,但受于數據的限制,研究結論的適用性有所限制。 未來可基于本研究的思路,結合最新的數據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
6.內容效度和效標效度是衡量測量工具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的內容效度 水平較好,但受于條件限制沒有對指標進行效標效度檢驗。未來隨著中醫服務能力評價 金標準的出現或者樣本量的增加,將會對效標效度進行再次驗證。
7.本研究雖然驗證了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的影響因素,但因數據獲取問題, 還存在其它影響因素未能進入模型,未來會對其它潛在影響因素進行驗證,為更好提升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奠定基礎。
附錄1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咨詢表(第一
輪)
尊敬的專家:
您好!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作為咨詢專家,向我們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
本研究以Donabedian的"結構-過程-結果"三維結構為基礎擬定中醫服務能力評價 指標體系的雛形,將評價指標分為結構性指標(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過 程 1肆標(合理用藥、公平)及結果由詬(門診中醫服務提供、住院中醫服務提供、 中醫特色服務提供、效率)。本課題擬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函詢,專家函詢共分兩輪, 本次是第一輪。問卷回收后經處理分析后,專家的群體意見連同第一輪咨詢問卷一并寄 發給您。本研究只分析了專家群所提出的意見,對于個人信息以及個人意見完全進行保 密。
本次咨詢問卷的指標體系由結構性指標(3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過程性 指標(2個二級指標,13個三級指標),結果性指標(4個二級指標,16個三級指標) 組成。請您根據對每一級指標的理解為指標的篩選提岀寶貴意見。如您有不同意見,請 您在問卷中提出您認為應該添加或修改的指標。真誠期待您于2020年1月1日前能夠 用我們提供的聯系方式以郵寄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反饋。
若有垂詢,請致電***
聯系地址:***
Email: ***
謝謝!
填表說明
填表前,請仔細閱讀以下材料:
1、 本研究將指標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作為最主要的篩選原則,并結合專 家的評分依據及對指標的熟悉程度。對每個指標按下述評價標準,以9分為滿分,請您 給出其相應得分;
2、 請您對所列維度和具體指bs行打分。在me鯛,預留有"朋的核心脂標" 一欄,請您填寫您認為應當列入而沒有列入的指標,并打出相應的分值。請勿空項或漏 項”謝謝!
咨詢專家基本信息
1、 性別:—①男②女
2、 年齡:—(周歲)
3、 工作單位所在省份: 省(區、市) 市(地級市)
4、 專業學歷:①本科②碩士③博士及以上④其它
5、 工作單位類型:①行政管理部門②大學③研究機構④其它
6、 職業類型:①大學教師②醫院管理者③專職研究人員④其他
7、 職稱颶務:①正高級②副高級③中級④初級⑤其他
8、 您目前從事的主要專業領域及工作年限(如果是多個領域,請注明兩個主要領域的年限)
專業領域1: 工作年限 年
專業領域2: 工作年限 年
9、 聯系電話:
10、 電子郵箱:
11、 以下信息用于支付專家咨詢費:
身份證號: 銀行卡號(非信用卡):
開戶行名稱(具體到支行):
一、対指標的判斷
重要性:指標對于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的重要程度,指標是否考慮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之中。非常重要為9分,不重要0分。(0 分-9分)
可操作性:指標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收集的難易程度。極易得到為9分,極難得到為0分。(0分-9分)
有效性:指通過指標反映的情況、信息應該能體現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即指標與中醫服務能力的切合程度。非常有效為9分,無 效為0分。(0-9分)
權重:所有指標權重之和為100分。請分別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賦予權重。評分時,分值越高,表示對中醫服務能力的作 用越大。
表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
—級指標 重要性(0-9分) 可操作性(0-9分) 有效性(0-9分) 您的建議權重(分) 意見與建議
結構
過程
結果
合計 100
、指標判斷依據
表2是表1的打分依據,依據分別為“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對同行的了解”、"直覺”,分值越高表示對指標進行判斷的依據程度依次增強。
表2專家在表1中做出判斷的依據
一級扌曰標 理論分析 實踐經驗 對同行的了解 直覺
0-5分 0-5分 0-5分 0-5分
結構
過程
結果
三、對指標的熟悉程度
請按照您對各指標的熟悉程度在表3的相應位置上打“ V ”。
表3專家對一級指標的熟悉程度
一級指標 很熟悉 熟悉 較熟悉 —般 較不熟悉 很不熟悉
結構
過程
結果
表4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二級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重要性(0-9分) 可操作性(0-9分) 有效性(0-9分) 您的建議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結構 人力資源
財力資源
物力資源
合計 100
過程 介理川藥
公平
合計 100
結果 門診中醫服務能力
住院中醫服務能力
中1矢特色服務提供
效率
合計 100
表5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三級指標
—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重要性(0?9
分) 可操作性(0-9
分) 有效性(0?9
分) 您的建議權重
(分) 意見與建
議
結構 人力資
源 治未病科(中心)配備的專職醫護人員 數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助理)
醫師比
中藥師占藥師比
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占注冊護
士比
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 人員山比
臨床科室加責人中中醫專業畢業或系 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人數的比例
衛生技術人W I1!'醫院工作人員比例
合計 100
財力資 中草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重要性(0-9
分) 可操作性(0-9
分) 有效性(0-9
分) 您的建議權重
(分) 意見與建
議
源 '!■'成藥收入占藥品收入比例
門診屮醫醫療服務頊目收入占醫療收 入比
住院中醫醫療服務頊目收入占灰療收 入比
合計 100
物力資
源 丿末位數
小包裝中藥飲片品種數
5000元以上中醫診療設備數
護床比
中藥制劑室而積占業務用房面積比
中醫診療設備山診療設備比
開展的中醫診療技術項目數
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數
合計 100
過程 合理用
藥 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
門診中藥處方比例
出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
合計 100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重要性(0-9
分) 可操作性(0?9
分) 有效性(0-9
分) 您的建議權重
(分) 意見與建
議
公平 千人均屮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千人均系統接受中醫知識的護士數
千人均屮藥師
合計 100
門診中 醫藥服
務 門診患者使用屮醫非藥物療法比例
年內中醫治未病服務人次數
中醫專家門診人次占專家門診人次比
結果 合計 100
住院卩 醫藥服 務 病房中醫護理技術治療人次數
住院中醫特色護理服務比例
使用中藥飲片的出院人數
合訃 100
屮灰特
色服務
提供 針灸診療人次數
推拿診療人次數
手法復位診療人次數
優勢病種門急診人次數
效率 床位周轉次數
—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重要性(0?9
分) 可操作性(0-9
分) 有效性(0-9
分) 您的建議權重
(分) 意見與建
議
每名執業醫師日均負擔門診人次數
醫師年平均負擔出院人次
每百張病床藥師人數
合計 100
附錄2
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咨詢表(第二輪)
尊敬的專家:
您好!因為有您的支持,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一輪專家咨詢工作。所以在這里, 我們真誠的向您對我們的配合以及辛苦付出表示感謝!
我們基于統計和分析第一輪專家咨詢表,根據專家們對每個指標有效性、必要性、 可操作性的評分,并結合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調整(見附錄), 形成了最新的指標體系。
鑒于在衛生領域您有非常專業的實踐能力以及豐富的理論知識,您所提岀的建議和 意見對本課題的硏究很關鍵。因為時間原因,希望您能抽空幫助我們完成第二輪專家咨 詢表得填寫,并于4月24日之前用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反饋,對此真心的感謝您。
若有垂詢,***
聯系地址:***
Email: *** 謝謝!
填表說明
填表前,請仔細閱讀以下材料:
1、 本研究將指標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作為最主要的篩選原則,并結合專 家的評分依據及又寸指標的熟悉程度。對每個指標按下述評價標準,以9分為滿分,請您 給出其相應得分;
2、 請您對所列維度和具體指標進行打分。在指標最后,預留有”遺漏的核心指標" 一欄,請您填寫您認為應當列入而沒有列入的指標,并打出相應的分值。請勿空項或漏
項,謝謝!
一、對指標的判斷
重要性:指標對于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的重要程度,指標是否考慮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之中。非常重要為9分, 不重要0分。(0分-9分)
可操作性:指標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收集的難易程度。極易得到為9分,極難得到為0分。(0分-9分)
有效性:指通過指標反映的情況、信息應該能體現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即指標與中醫服務能力的切合程度。非常 有效為9分,無效為0分。(0-9分)
權重:所有指標權重之和為100分。請分別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賦予權重。評分時,分值越高,表示對中 醫服務能力的作用越大。
表1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
一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交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結構 8.22 0.94 0.11 8.17 0.92 0.11
過程 7.94 0.73 0.09 7.22 1.44 0.2
結果 8.39 0.92 0.11 7.67 1.85 0.24
合計 100
表2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二級指標
表3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三級指標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結構 人力資
源 治未病科(Ll1心) 呢備的專職醫護人 員數 7.17 1.65 0.23 8.33 0.84 0.1
中醫執業(助理)
頁師山執業(助理)
伏師比 &22 1.48 0.18 8.44 1.04 0.12
屮藥師占藥師比 7.61 1.72 0.23 8.44 0.86 0.1
中醫執業(助理)
醫師數 新加指標
中藥師數 新加指標
灰:院領導川有中醫
藥學歷或學位的人
數比例 6.89 1.88 0.27 7.94 1.26 0.16
臨床科室負責人屮 小醫專業畢業或系 統接受中頁藥專業 7.61 1.58 0.21 &17 1.1 0.13
—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昭訓的人數的比例
合計 100
財力資
源 中草藥收入占藥品
收入比例 7.89 1.64 0.21 &28 0.96 0.12
屮成藥收入占藥品 收入比例 7.22 1.66 0.23 8.33 0.91 0.11
住院中醫頁療服務 項目收入山醫療收 入比 7.39 1.88 0.25 8.22 0.94 0.11
合計 100
物力資
源 5000元以上診療設 備數屮中醫診療設 備的比例 7.11 1.71 0.24 7.78 1.31 0.17
映療機構屮藥制劑
品種數 新加指標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中藥制劑室而枳占
業務用房面積比 7.22 1.77 0.24 7.94 1.16 0.15
開展的屮醫診療技
術項冃數 8.22 1 0.12 8.1 1 1.02 0.13
開展的屮醫護理技
術項忖數 7.83 1.2 0.15 8.17 0.86 0.1
合計 100
合理用
藥 門診中藥飲片處方
比例 7.72 1.49 0.19 7.89 1.13 0.14
門診屮幼處方比例 7.83 1.42 0.18 8.28 0.83 0.1
出院患者中藥飲片
使用率 7.94 1.63 0.2 &06 1.3 0.16
合計 100
公平 「人均中醫類別執 業(助理)伏師 7.72 1.81 0.23 7.94 1.55 0.2
千人均系統接受中
醫知識的護:l:數 7.06 1.8 0.25 7.78 1.52 0.2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千人均屮藥師 7.06 1.89 0.27 7.78 1.63 0.21
合計 100
幺吉果 門診中
醫藥服
務 門診患者使用中醫
非藥物療法比例 8.28 0.96 0.12 7.94 0.94 0.12
年內屮阪治未病服
務人次數 7.94 1.3 0.16 7.89 1.18 0.15
中醫專家門診人次 山專家門診人次比 8.11 1.23 0.15 8.28 0.89 0.1 1
合計 100
住院 灰藥服
務 病房中醫護理技術
治療人次數 8 1.03 ().13 7.89 1.37 0.17
住院中醫特色護理 服務比例 7.89 1.13 0.14 7.89 1.28 0.16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使用中藥飲片的出
院人數 8.11 1.18 0,15 8.22 1 0.12
合計 100
111 K 特 色服務 提供 針灸診療人次數 8.61 0.61 0.07 8.44 0.62 0.07
推拿診療人次數 8.56 0.7 0.08 &44 0.62 0.07
于法復位診療人次
數 8.17 1.04 0.13 8.28 0.67 0.08
床位周轉次數 6.89 1.18 0.17 8.17 1.15 0.14
旬名執業醫師日均
負擔門診人次數 7.5 1.29 0.17 8.17 1.04 0.13
效率 1欠師仆:平均負扣出
院人次 7.17 1.47 0.2 7.78 1.4 0.18
每白張炳床藥師人
數 7.11 1.08 0.15 8.17 0.92 0.1 1
一級指
標 二級指
標 三級指標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重要性
(0-9 分) 可操作性
(0-9 分) 有效性
(0-9 分) 您的建議
權重(分) 意見與建
議
重要性 可操作性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均值 標準差 變異系數
合計 100
該指標均值最低,滿分比最低,變異系數較大。2名專家 認為該指標無法體現中醫服務能力。
滿分比低,均值低,變異系數較大,有專家建議刪除。中 醫院并不專門統計中醫床位數,因此,無法找到替代指標 該指標的滿分比、均值、變異系數均較低,說明專家們一
護丿木比 致認為該指標不匝耍。列外,與床位數指標一樣,因為沒
有專門的■ I'醫床位數的統計,因此,無法找到替代指標。
具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領導人該指標重要性得分均值低,標準差大,變異系數較大,是醫院領導中有中醫藥學歷或學位的人
修訂的指員 所有指標屮變異系數最大的。 數比例
標 該指標變界系數較大,有專家指出該指標并未標明是數量5000元以上診療設備數中中醫診療設
山醫診療設備占診療設備比 占比還是價值占比,應更加具體。 備的比例
2名專家建議增加中醫藥人員數指標, 人數的多少反映能
屮藥師數
增加的指 力的人小。
標 2名少家建議增加]I」醫藥人員數指標, 人數的多少反映能
叩醫執業(助理)醫師數 力的大小。
其他說明,部分專家提出應填加指標,因數據的可獲得性問題,本輪專家函詢并未加入。
參考文獻
[1] 王鴻江,申俊龍,徐佩,等•中醫“醫聯體+智能化”促進中醫基層化的模式研究[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39(10):701-704.
[2] 黃惠勇.湖南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現狀與思考[J].中醫藥導報,2019,25(21):1-3.
[3] 肖圣鵬,于慧玲,劉儒.基層中醫藥服務需求影響因素研究[J],東岳論 叢,201&39(10):62-69.
[4] 尹冬梅.我國中醫院發展問題分析與對策[D].復旦大學,2013.
[5] 陳錘.湖北省縣級中醫醫院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9.
[6] 李志廣,丁志遠,孔愛杰,等.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我國中醫醫院與中西醫結合醫 院運行效率比較[J]•醫學與社會,2021,34(02):56-61.
[7] 李志廣,孔愛杰,張婉瑩.我國中醫類醫院運行效率的測度與評價[J].中國衛生資 源,2020,23(06):564-569.
[8] 楊雨晨,徐閱,項楠,等.基于DEA-Malmquist指數的我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效率研 究[J]沖國衛生資源,2019,22(06):435-439.
[刃楊希,朱晨•我國中醫醫院服務效率區域差異及協同發展研究[J].衛生經濟研 究,2019,36(12):25-2 &
[10] 趙陽,韓飛,胡艷敏,等.基于綜合服務能力和中醫藥特色的中醫醫院評價體系初步 構建[J]沖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20,44(06):12-16.
[11] 王欣媛,宋佳明,陳玲,等•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開展情況及其影 響因素分析[J].衛生軟科學,2022,36(01):67-71.
[12] 王蓉娟.甘肅中醫藥衛生資源配置及利用效率評價[D].蘭州大學,2017.
[13] 郭在新,馮文•我國中醫服務規模及結構的分析和預測[J].醫學與社 會,2020,33(07):1-4.
[14] 李玲玉,尹文強,程呈,等•我國中醫資源配置與服務利用評價研究[J].中國衛生事 業管理,2020,37(06):438-441.
[15] 喻小勇,黃素芹,田侃.基于Delphi和AHP的縣級中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指標 體系構建[J]沖國醫院,2021,25(10):6-9.
[16] Goodman M,Zhang J,Gantzel P.The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orthogonally protected (R)-a-methyltryptophan[J].Cheminform, 1999,30(12):9589-9592.
[17] Anne K.LaFond,Mapping Capacity in the Health Sector:a Conceptu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 J Health Plann Mgmt 2002;17:3-22.
[18] 崔穎•西部地區村衛生室衛生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09.
[19]張萍•農村衛生服務能力的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0]何子英,郁建興•全民健康覆蓋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個新的理論
分析框架[J].探索與爭鳴,2017,卷缺失(2): 77-81? 103.
[21]Keeler Theodore-E,Ying John-S.Hospital Costs and Excess Bed Capacity:A Statistical Analysi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
[22]Carey K.Stochastic Demand for Hospitals and Optimizing "Excess" Bed Capacity[J].Springer51998,14(2): 165-188.
[23]Smet Mike.Multi-product costs and standby capacity derived from queuing theoryithe case of Belgian hospitals[J] .Applied Economics,2004, 36(13):1475-1487.
[24]Green Linda-V.How Many Hospital Beds? [J] .Inquiry:Th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Provision and Financing,2002,39.
[25]J Bazzoli-Gloria,R Brewster-Linda,Gigi Liu.Does U.S? hospital capacity need to be expanded?[J].Health affairs (Project Hope),2003,22(6): 40-54.
[26]Rice R B,Rapson M F.Competency model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9,38(7):294.
[27]ALEXANDER,M.&RUNCIMAN,P. (2003).ICN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Repo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sultation.Geneva,Switzerland:InternationaI Council of Nurses.
[28]Strasser Susan,London Leslie,Kortenbout Elma.Developing a Competence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Tool for Primary Care Nursing in South Africa[J].Education for Health,2005,18(2): 133-144.
[2刃李江菲,盧月,朱志強等.基于聚類分析法的山東省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分析[J].現代 預防醫學,2017, (6): 1047-1050.
[30]張明妍,丁曉燕,高運生.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 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09):654-656+681.
[31]林振平,陳志,錢東福,等.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的實證分析一一以江蘇省連 云港市為例[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11(2): 32-36.
[32]葛國曙,陳奎,葛建一,等.基于加權綜合指數法評價江蘇省縣(市)級綜合醫院醫療 服務能力[J]沖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06):428-431.
[33]張怡青,王高玲.基于爛權-TOPSIS法的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差異性分 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5(07):509-512.
[34]龐震苗,魏然,徐慶鋒,等.廣東省部分中醫院服務能力評價研究[J].醫院管理論 壇,2019,36(06):11-13+7.
[35]李輝,李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山西省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的綜合分析 [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07):1101-1103.
[36]張倩倩,金花,于德華.國內外社區衛生服務質量評價內容差異的系統綜述[J].中國 全科醫學,2022,25(01):20-2 &
[37]侯志遠,孟慶躍,袁璟,等.城市社區基本醫療服務提供能力現狀研究[J].中國衛生 經濟,2010,29(02):41-43.
[38]李洪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衛生經濟研 究,2009(12):47-48.
[3刃張繼鵬•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結構的理論建構[J].中國衛生產 業,2015,12(25):13-15.
[40]周綠林,單艾菲,許興龍.江蘇省縣級公立醫院發展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 院管理,201&38(06):32-34.
[41]趙宇.中國各省區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綜合評價一一基于因子分析方法[J].財 政研究,2013(04):28-33.
[42]Donabedian,A.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J]. Journal of Cataract&Re&active Surgery,2003(4344):856-864.
[43]S.Matta,H.Rudolph,D.K.Kumar.Haptic Eyes:Mapping Visual Information in to Haptic Displays [C]//Conference on 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Processing pt.320050712-15 Beijing(CN).School of Electrical,Computer Engineering,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ustraIia,2005.
[44]M,F,Maclellan-Wright,et al.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of community capacity for community-based funding programs in Canada[J]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7.
[45]N Man J5King W5Bhalakia A,et al.A framework for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integrating planning, monitoring,and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 Practice Jphmp, 2007,Suppl(Supplement):S24.
[46]Broucke S V DJooste R,Tlali R,et al.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South Africa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J] .Global health promotion,2010(suppl.2suppl.):p.6-16,83,92.
[47]Penny Buykx,John S Humphreys .How do small rural primary health care services sustain themselves in a constantly changing health system environment?卩].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2,12(9):81-96.
[48]K.V.Ramani and Dileep Mavalankar.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national health programs:A study of RCH program in India[J].Journal of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09,23(l):133-142.
[49]Arden Handler,DrPH,Holly Grason,MA,Marjory Ruderman?MHS,etc.Assessing Capacity and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2002,6(2):115-125.
[50]蔡毅,吳蓿,湯勝藍,等•我國縣級中醫藥發展的現狀和策略[J]•中國衛生政策研 究,2013,6(01):57-61.
[51]Donabedian. A evaluating quality of medical care[J],Milbank Quarterly, 1966,83(4):691-729.
[52]安力彬,張萍,于寶柱,等.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綜合評價[J].中國衛生統 計,2017,34(02):318+321.
[53]卞麗,李小寧,趙臻•湖北省公立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綜合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 志,2016,24(18):1-4.
[54]周綠林,單艾菲,許興龍.江蘇省縣級公立醫院發展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 院管理,201&38(06):32-34.
[55]周偉,牛文柯,袁兆康•基于密切值法的村衛生室服務能力評價[J].中國全科醫 學,2014,17(04):389-390+395.
[56]Stephen K W,Macpherson L M D ,Gilmour W H,et al.A blind caries and fluorosis
prevalence study of school-children in naturally fluoridated and nonfluoridated townships of Morayshire,Scotland[J].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2,30( 1):70-79.
[57]史園園,代濤,陳瑤,等.安徽省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醫學與社 會,2013,26(06):43-47.
[58]孔瓊,劉金寶,張國定.基于TOPSIS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綜合評價及影響因素分 析[J]沖國衛生統計,2016, v.33(02):83-85.
[59]馬愛軍,王橙,張蕾,等•成都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J].現代預防醫學,201&45(09):1603-1607.
[60]周偉,袁兆康.江西省縣級婦幼保健機構服務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J].中國醫院,2013,17(12):28-30.
[61]Donna Anderson,kim D.Raine,Ronald C.Plotnikoff,and etc.Baseline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of health promotion within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ies in Alberta,Canada. Promotion & Education,2008:15(2):6-14.
[62]Laurence C.Baker.The Challenges of health system capacity growth.NIHCM Research Brief,November,200&
[63]Wang Zixu,Yang Yi,Wang Wei.A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Australian acupuncture standard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034(005):390-393.
[64]林淑周•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研究綜述[J],福州黨校學 報,2012(01):26-31.
[65]張朝陽.我國鄉鎮衛生院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 志,2005(06):362-365.
[66]趙亞利,劉小平.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影響因素的訪談 研究[J]沖國全科醫學,2014,17(28):3313-3315.
[67]虞蘭香,李麗勤,張文斌.湖北恩施州某縣級中醫院的發展現狀及策略思考[J].中國 衛生事業管理,2013,30(03):181-183.
[68]田侃,白庚亮,楊毅.我國縣級公立中醫院與綜合醫院發展現狀比較[J].醫學與社 會,2016,29(05):70-73.
[6刃李顯文,楊泉森,郭靜艷.縣級中醫醫院與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比較研究[J].中國醫 院,2016,20(02):14-17.
[70]譚華偉,鄭萬會,張云,等.重慶市縣級公立醫院經濟運行與發展狀況分析[J].衛生 經濟研究,2016(03):35-3 &
[71]劉靜,陳英耀,何露洋,等.三醫聯動改革前后三明市縣級公立綜合醫院與中醫院的 綜合效益評價[J].中國衛生資源,2017,20(02):168-173.
[72]田侃,楊毅,閔曉青.我國市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現狀及變化趨勢評價[J].南京中醫 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1):43-49.
[73]胡學軍,周青青,林旋齡,等•基于循證醫學及德爾菲法的中醫特色與優勢評價體系 的構建[J]沖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4):1-7.
[74]張錦峰,李輝.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山西醫藥雜 志,201&47(03):349-350.
[75]陳紅•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民康醫 學,2019,31(01):128-130.
[76]馬晨騁,房耘耘,石學峰,袁淑婷,王宗武,王丹.全國960所縣級中醫類醫院中醫藥 服務特色核心指標分析[J]沖醫藥導報,2018,24(11):1-4+8.
[77]黨海霞,羅衛芳,李哲,等.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 醫院管理,2012,32(02):21-23.
[78]孫婉鈞,鐘錠,劉金紅,等.湖南省縣域中醫醫療服務問題與對策[J].衛生軟科 學,2019,33(08):58-63.
[79]Bemey T,Shibata T,Izui S.Murine cryoglobulinemia:pathogenic and protective IgG3 self-associating antibodies .[J] .Journal of Immunology, 1991,147(10):3331.
[80]Teece D,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509-533.
[81]谷奇峰,丁慧平•企業能力理論研究綜述[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01):21-26.
[82]Kislov Roman,Waterman Heather,Harvey Gill,等.Rethinking capacity building for knowledge mobilisation:developing multilevel capabilities in healthcare organisations [J] .BioMed Central,2014,9(l):166.
[83]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4]Winter L E,Barenkamp S J.Human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he
High-Molecular-Weight Adhesion Proteins of 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Mediate Opsonophagocytic Activity [J] .Infection and
Immunity,2003,71(12):6884-6891.
[85]約翰杜威.評價理論[M].馮平,余譯娜,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86]John Dewey. 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knowledge [J].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1922, 31(4):325-351.
[87]三浦武雄.現代系統工程學概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88]蘇為華.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0.
[89]王宗軍.綜合評價的方法、問題及其研究趨勢[J].管理科學學報,199& 1(1):73-79.
[90]Maritz D,Hodkinson P,Wallis L.Identifica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emergency centres in South Africar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JJ.Int J Emerg Med,2010,3(4):341-349.
[91]王震坤,彭芳,涂順桂,等•基于Donabedian模型的綜合醫院門診部醫療質量評價體 系構建[J].中國醫院,2019, 23(8).
[92]徐靜,潘菲菲,徐海青,等.基于Donabedian模型構建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加速康復評 價指標體系[J]沖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4):4480-4484.
[93]劉名君,吳丹,吳德全等.基于三維質量結構理論對PICC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 構建[J]護理學雜志,2017,032(021):39-42.
[94]嚴詰,張要雄,朱建萍,等•日間手術中心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實 用護理雜志,2019, 35(32):2509-2513.
[95]賈艷婷,方鵬騫.醫療聯合體建設的綜合目標及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華醫院管 理雜志,2017,033(012):885-888.
[96]Dressendorfer,R.H.A Conceptual Model of Community Capacity Development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the Alberta Heart Health Project [J]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2005,6(1):31-36.
[97]Liberati A et al.A European project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hospital:background,objectives and preliminary esui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1995,(7): 187-199.
[98]Rachel M Coyle 15Hooi-Ling Harrison.Emergency care capacity in Freetown,Sierra Leone:a service evaluation[J] .Coyle and Harrison BMC Emergency Medicine.2015,15(2).
[99]Beaulieu,Scutchfield FD,Kelly AV.Content and criterion validity
evaluation of National Public Health Performance Standard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Public Health Rep,2003,118(6):508-517.
[100]Campbell5Stephen,M.Effects of Pay for Performance on the Quality of Primary Care in England.[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101]Hasson F.Research guidelines for the Delphi survey techniqu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0,32(4):1008.
[102]Jansen J J M,Tan L H C,Vleuten C P V D,et al.Assessment of competence in technical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J].Medical Education, 1995,29(3):247-253 ?
[103]劉晅,謝雁鳴,白文靜,等.中醫農村適宜技術篩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華中 醫藥雜志,2010,25(1):97-9 &
[104]楊力,劉程程,宋利.基于矯權法的煤礦應急救援能力評價[J] •中國軟科 學,2013(11):190-197.
[105]王清源,潘旭海.爛權法在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評估中的應用[J].南京工業大學學 報(自然科學版),2011,33 (3):87-92.
[106]王麗君.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醫療服務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 學,2014.
[107]秦大偉,衡雪源,徐凌忠.山東省縣級公立醫院醫學裝備管理現狀評價與發展對策 [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 32(7):555-557.
[108]儲婷,胡書孝,劉慶•縣級公立醫院執業醫師服務能力評價指標研究[J].中華醫院管 理雜志,2018,34(9):758-761.
[109]Carolyn,Strickland,Lea O,etal.Measurement in Nursing and Health
Research[M] .Measurement in nursing and health research. 2010.
[110]何馨,李林貴,卞鷹.欠發達地區門診患者就診機構選擇及影響因素一一基于我國 西部地區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的實證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1(7).
[11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郭武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112]魯志鴻,牟春蘭,王穎,等•基層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核心指標評價研究[J].衛生 軟科學,2019,33(07):45-50.
[113]周迪,袁結松.兼顧效率與公平的中國衛生資源配置:問題發現及政策路徑[J].中國 衛生政策研究,201& 11(03):64-71.
[114]黃大勇,袁軍,胡長勇.五大醫改舉措對縣級公立醫院運營情況與社會效益評價研 究[J].重慶醫學,2019(16).
[115]鮑文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評價與建設[J].中國醫院,2016(2).
[116]鄭杰,趙雪竹,張海悅.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中國醫 院,2015(3):17-18.
[117]顧漪,徐偉平•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的探索和實踐[JJ.中國醫 院,2015(1):52-53.
[118]何秋平,馮啟明,陳發欽.2008?2010年廣西縣級中醫院醫療服務提供狀況分析[J]. 廣西醫學,2015(5):651-653.
[119]陳亞麗,黃濤珍,張燕.基于可拓物元法的創意企業創造力綜合評價[J].華東經濟管 理,2013(02):173-177.
[120]李哲,馮學山.專題小組討論上海預防醫學雜.2003.11(15):238-239.
[121]陳鐘鳴,尹文強,賈海藝,等.山東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預防保健服務的綜合評價研 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5,31(04):300-303.
[122]Yang J B,Sen P.A general multi-level evaluation process for hybrid MADM with
uncertainty[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1994,24(10):1458-1473.
[123]Li A ,Ismail A B,Thu K.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zeolite-water adsorption chiller
with entropy analysis of thermodynamic insight[ J] .Applied
Energy,2014?130(Complete):702-711.
[124]Hennekens,Charles H.The Need for Large-Scale Randomized Evidence Without Undue Emphasis on Small Trials,Meta-analyses,or Subgroup Analyses[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53 02(21):2 3 61.
[125]Denise F.Polit,Cheryl Tatano Beck.The Content Validity Index:Are You Sure You Know What's Being Reported? Critique and Recommendations [J].Research in Nursing&Health,2006,29(5):489-497.
[126]吳雨靜,趙林海,盧曼曼•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安徽省縣級公立中醫院效率研究[J]. 中國衛生經濟,2015,34(10):72-73.
[127]張子武,全華艷,段占祺等•四川省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效果評價[J].中 國數字醫學,2018,13(5).
[128]朱錦,胡丹,陳家應•縣級公立醫院患者體驗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管 理,2019(5).
[12刃啟月.評測指標權重確定的結構爛權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 踐,2010,30(7):1225-122 &
[130]吳英緩,蘇宜強,成樂祥.基于矯權法和專家打分法的企業節能減排效果評估方法 [J].電器與能效管理技術,2015,000(016):P.63-68.
[131]王清源,潘旭海.爛權法在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評估中的應用[J].南京工業大學學 報(自然科學版),2011,33(3):87-92.
[132]劉茜,李博,王耀剛.衛生服務能力地區差異分解與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 雜志,2015, 31(6):463-466.
[133]陳照東,王玉玫.能力與績效:理論分析及其意義[J].經濟與管理,2004,18 (6):84-85.
[134]林甦,任澤平.模糊德爾菲法及其應用卩].中國科技論 壇,2009,000(005):102-103,122.
[135]Hsu C C.Evaluation criteria for blo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ausal relationships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DEMATEL[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l): 187-193.
[136]賀楠,然娜•阿哈提,羅鮮,楊子,等.醫改前后我國縣級中醫類醫院發展狀況比較分 析[J]沖 國醫院,2022,26(04):22-25.
[137]鄭嬋嬌,史明麗,沈歡瑜,等.山東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培訓 現狀與需求分析[J]沖國全科醫學,2015(19):2320-2324.
[138]陳寶欣,鄭嬋嬌,沈歡瑜.山東省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培訓需求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7,20(31):3918-3922.
[139]Kao,Yi-Hao,Van Roy,Benjamin.Direc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 Operations Research,62(4):957-972.
[140]Arribas E H,P.J Sanchez Inchusta.Evaluation mode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anish companies: a cluster analysis[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9.
[141]金音子,何莉,岳大海.安徽省肥西縣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改革及其成效[J].中國 衛生政策研究,2015,8(10).
[142]邵希娟,杜麗萍.財務分析中雷達圖的閱讀與繪制[J].中國管理信息 化,2006,9(2):42-44.
[143]王曉梅,郭中杰.基于雷達圖的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評價[J].科學技術與工 程,2008,8(20):5732
[144]李慧,彭明輝,傅士杰.上海市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評估研究[J].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6,15(9):672-676.
[145]江蒙喜.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的機制與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經 濟,2019, 38(2).
[146]戴宏,張繼春,周大亞.中國村衛生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 國衛生政策研究,2018,11(7).
[147]Brigitte Le Roux,Henry Rouane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Geometric Data Analysis. 2005.
[148]許萍,嚴鵬宵,周肖英.五年制高職護士關鍵能力培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職教 論壇,2010,21 (8): 11-14.
[149]車立娟,于靜,楊悴•層次分析法在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 醫藥學.2012,25 (5): 594-596.
[150]魯珍珍.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企業文化建設效果測評體系研究[D].蘭州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0&
[151]張慧,高紅霞,陳迎春.安徽省縣域醫改對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作用分析[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7):497-499.
[152]王朝昕,于德華,石建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科研能力綜合評價體系特異性分析與 優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
[153]張向陽,魏晉才,程錦國.基于DRGs的溫州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變化分析[J].中華醫 院管理雜志,2017,33(2):110-112.
[154]王健,劉興柱.山東省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 理,1996,12(010):552-554.
[155]林振平,陳志,錢東福,等.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的實證分析一一以江蘇省連云 港市為例[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 32-36.
[156]呂龍駒,劉毅,張鵬,等.四川省貧困地區村衛生室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 事業管理,2006(02):70-72.
[157]高萍.基于投入產出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管理評價[J].經濟師,2022(02):237+239.
[158]李卓楠.基于聚類一因子分析的公立醫院投入產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福州 大學,201&
[15刃王雨晴.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評價研究[D].東南大學,2015.
[160]楊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管理綜合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0.
[161]張勇,胡連勝,劉章嬌,等.“珠海市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專家主題研討[J]•中國 全科醫學,2018,21(S2):37-40.
[162]吳輝,丁宇,石如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河南省鄉鎮衛生院綜合服務能力評價及分 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7):764-769.
[163]閔銳.動態能力視角下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醫療服務競爭優勢及能力發展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2017.
[164]董屹,王晨,李娜.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現狀研究--基于對北京市兩區縣的
實地研究[J]沖 國醫學倫理學,2016,29(5):876-880.
[165]竇蕾,唐淑云,尹愛田•基于秩和比法對山東省縣級中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綜合評 價研究[J]沖國衛生統計2013,30(03):377-378+381.
[166]李婷,胡欣,崔月婷,等.安徽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 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05):988-991.
[167]然娜•阿哈提,羅鮮,李瑞鋒.基于爛權TOPSIS法的我國省級區域中醫藥服務能力 綜合評價[J]沖國醫藥導報,2021,18(12):24-27+32.
[168]趙敏,李軍山•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研究[J].江西中 醫藥大學學報,2020,32(06):103-106.
[169]劉奇志,唐煌,柴丹,等.中醫醫聯體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研究[J].中國醫 院,2022,26(05):13-15.
[170]倪榮,戴國琴,劉新功,等•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探索[J]•中華醫院管 理雜志,2012(03):190-193.
[171]Kim JS, Chu DY, Jeon H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est in participants with chronic stroke [J] .Physiotherapy,2015,101 (2): 161-165.
[172]Kazue H, Kiyoko K, Junko T,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Hirai Cancer Fatigue Scale: testing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 Eur J Oncol Nurs, 2015, 19(4):427-432.
[173]Anna MJ, Cathi L, Marisa N, et 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Nutri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for Adults [J]. J Nutr Educ Behav,2015,47(1):69-74.
[174]Hagiw ara A, Ito N, Saw ai K, 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 (PASE) in Japanese Elderly People [J].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200& 8(3):143-151
[175]陳繼根,劉德等•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貢獻率評級指標體系[J].中醫藥管理雜 志,2007,15(5): 307-309.
[176]John Dewey.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Knowledge[J] .Philosophical Review,31(4):325-351.
[177]John Dewey.The Objects of ValuationfJ],Journal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Scientific Methods, 15(10):253-258.
[178]Dempster A P.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Induced by a Multi-Valued Mapping[J].The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967,38(2):325-339.
[179]趙鋒,楊莉,張旭光,等•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分開改革對醫院收入和醫療服務的影響 ——基于廣西的實證分析[J]沖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5):24*30.
[180]Helfat C E,Peteraf M A.The Dynamic Resource Based ViewrCapability Lifecycl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 10): 997-1010.
[181]高啟勝,沈清,陳定灣,等.浙江省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 志,2017,33(02):106-109.
[182]Lynn.Determinaf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ntent validify[J] .Nursing
Research, 1986,35(6):382-385
[183]蔣飛雁,施永興-能力指數評價上誨市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J].中醫藥管理雜 志,2014,9 (22):1389-1393.
[184]王欲曉,孫經杰,劉振華.2012-2014年山東省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效果分析[J].中國 衛生經濟,2015, 34(12):40-42.
[185]陳冬桂.湖北省縣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5.
[186]羅飛,姚嵐,劉紅玉,等.我國中醫院中醫服務提供內生動力研究一一以寧夏回族自 治區為例[J]沖國醫院管理,2014,34(11):8-11.
[187]馬晨騁,房耘耘,石學峰,等.全國960所縣級中醫類醫院中醫藥服務特色核心指標 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 24(11):1-4+&
[188]荊麗,余鳴人,龔易曉,徐娟•中部某省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效率發展趨勢研究[J]. 醫學與社會,2022,35(02):20-24.
[189]王哲,范憲偉,關博,等.縣域醫療衛生資源:評估、功能定位及優化路徑[J].中國衛 生政策研究,2021,14(09):62-6 &
[190]黃茜茜,徐慶鋒,龐震苗,等.“十三五”期間廣東省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構建狀況[J]. 醫學與社會,2021,34(06):37-42.DOI: 10.13723/j.yxysh.2021.06.008.
[191]徐慶鋒,龐震苗,陳玷,等.2009-2016年廣東省中醫衛生資源狀況的研究[J].實用醫 學雜志,2018,34(24):4167-4171
[192]李春易,李建國.廣東省21地市中醫醫療資源地區發展差異分析[J].醫學與社 會,2019, 32(05) : 22-25.
[193]馮春鳳,顧麗娟,楊靈悴.中醫醫聯體模式下杭州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現狀分析 [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06):49-50.
[194]譚萍芬,蔡少華,嚴亮華,等.疫情背景下中醫醫療服務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醫 院,2022,26(03):37-39.
[195]賴登祥,漆偉,蔣飛,等.重慶市中醫醫療服務現狀統計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信 息管理雜志,2022,19(01):137-141.
[196]龐震苗,陳鈞嵐,溫明鑫,等.廣東省近10年中醫醫院診療服務量研究及啟示[J].中 國醫院,2021,25(12):31-34.
[197]潘佳佳,王長青,朱岷.江蘇省公立中醫類醫院經濟運行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經 濟,2021,40(11):73-76.
[198]陳莉,陳曼莉,項遠兮,等.湖北省縣級中醫醫院服務現狀分析[J].管理觀
察,2020(05):187-190.
[199]陳紅.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民康醫 學,2019,31(01):128-130.
[200]宋澤民,李輝.提升縣級中醫醫院中醫服務能力方法的研究[J].Lh西醫藥雜 志,2018,47(03):350-352.
[201]張力文,李寧秀.基于健康公平的城鄉衛生一體化內涵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 理,2012,29(09):647-650.
[202]蒲鑫鑫,唐貴忠,何中臣.“三明路徑”下深化醫改的辯證思考[J].醫學與哲 學.2016,37(10A):63-65.
[203]呂蘭婷,王虎峰.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難點及推進策略[J]•中國醫院管 理.2015,35(7):1-4.
[204]秦絢,李輝.山西省縣級中醫院中醫服務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西醫藥雜 志,2018,47(03):264-266.
[205]戴澤陽,徐愛軍,喬學斌.基于爛權TOPSIS和秩和比法的我國中醫藥服務能力綜合 評價[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4):350-355.
[206]徐燎宇,賈楊,陳陵,等.基于德爾菲法的基層中醫藥服務評價體系研究[J].湖南中 醫藥大學學報,2021,41(03):48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