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研究

    發布時間:2023-03-16 10:31
    目錄
    1引言 1
    1.1選題的背景以及意義 1
    1.1.1選題背景 1
    1.1.2選題意義 1
    1.1.3研究的必要性 2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2
    1.2.1國外研究現狀 2
    1.2.2國內相關研究現狀概述 5
    1.2.3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7
    1.3研究思路與方法 8
    1.3.1研究思路 8
    1.3.2研究方法 8
    1.4論文研究的內容與技術路線 10
    1.4.1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 10
    1.4.2本研究的技術路線 11
    2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11
    2.1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概念 11
    2.2相關理論基礎 11
    2.2.1培養目標達成度理論 12
    2.2.2教育評價理論 12
    3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 12
    3.1基于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的研究 12
    3.1.1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分析 12
    3.1.2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構建 13
    3.2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的構建 16
    3.2.1構建原則 16
    3.2.2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構建 17
    3.3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研究 20
    3.3.1構建原則 20
    3.3.2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 20
    3.4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的研究 51
    3.4.1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程序研究 51
    3.4.2其他相關評價機制要素研究 51
    4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試評研究 53
    4.1評價數據來源 53
    4.2試評過程 53
    4.2.1信度分析 53
    4.2.2效度分析 54
    4.3評價結果統計與分析 55
    4.3.1一級指標評價情況 55
    4.3.2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56
    4.3.3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得分情況 59
    5中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研究分析 61
    5.1調查概述與分析 61
    5.1.1對象與方法 61
    5.1.2結果分析 61
    6中醫學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 64
    6.1試評與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 64
    6.2對策 66
    6.2.1探索中醫學人才臨床能力培養新模式 66
    6.2.2進一步深化醫學類課程綜合改革 66
    6.2.3切實加強畢業實習改革 67
    6.2.4建立健全中醫學人才創業教育培養體系 67
    6.2.5調整中醫學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68
    6.2.6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相關競賽活動 69
    7結論 70
    7.1小結 70
    7.2特點與創新 70
    7.2.1評價體系的構建 70
    7.2.2為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70
    7.3不足之處 71
    參考文獻 72
    附錄 74
    個人介紹 109
    1 引 言
    1.1選題的背景以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進入 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等領域的迅猛發展,社會各界對高校人才 培養質量給予諸多的關注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 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要求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現分類管理,要把 提高人才質量作為高校辦學的核心目標。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以及“一 帶一路”戰略的大力實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中醫藥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已逐步形成了醫療、保健、教育、文化、科研、產業“六位一體”的喜人 格局,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中醫學人才。《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中明文提出,至 2020 年,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合理配置中醫醫療資源, 原則上要求在每個市、縣級區域內設置1家市級辦中醫院、1 個縣級辦中醫院, 在每家綜合性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中要設置一定的中醫藥科 室。因此,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社會對中醫學人才的需求量將不斷擴大。與 社會對中醫學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是,學界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面的研 究相對較少,這非常不利于中醫藥院校改進教學、規范管理、提高中醫學人才培 養質量。
    1.1.2選題意義
    1.1.2.1理論 意義
    進行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進一步完善了中醫學人 才培養質量評價理論;將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方法具體應用于中醫學人才培 養質量評價之中,創新了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方法;通過試評與人才培養 現狀調查,發現了中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完善了中 醫學人才的培養理論。同時促進了高等教育學、中醫學、統計學等學科交叉融合, 有利于上述學科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1.1.2.2實踐 意義
    (1)促進中醫學人才培養全過程管理。本研究通過評價可對中醫學人才的 培養質量進行有效評價,通過分析評價結果可對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 題進行有效判斷,為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改進提供了思路和方 法,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2)促進中醫學人才培養的規范化。本研究以中醫學人才在校期間的各類 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考核結果為定量評價的依據,相對客觀和全面地對中醫 學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映,從而有利于進一步規范中醫學人才培養 過程。
    (3)提高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對中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 體系建設、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等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利于促進中醫學人才培養 質量的持續提升。
    (4)推動中醫學“雙一流”建設。本研究通過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進行 綜合評價,促進該專業本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推動中醫學“雙一流”建設。 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后,將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文化“走出去”戰 略等提供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支持,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1.1.3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與模型、專家評價法和 管理模型兩種方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與模型進行評價,雖然減少了評價者的主 觀性因素,相對比較更加公正、客觀地反應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狀況,不過通常 情況下因可靠、全面的數據難以獲得,致使評價的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運 用專家評價法與管理模型進行評價,又難以消除專家個人主觀性對評價帶來的影 響。采用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的方法,以人才在校期間的各類支撐課程及相 關觀測點的考核結果為定量評價的依據,客觀、系統地呈現出了人才培養的全 部過程,同時評價更具操作性。經查詢知網,國內在發表有關某一專業培養目標 達成度定量評價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1.2.1.1國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EdwardA 認為人才培養質量是對人才的教育達到預期目標的程度,對人才培 養質量的測量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質量的標準是多元的,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 學生、企業以及政府等教育涉及到的利益關系人,如社會與政府等[1]。20 世紀 90 年代蘇聯解體,取而代之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在高等教育方面發生了巨大變 化,俄羅斯重新確立了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相對于高校自身而言,俄羅斯的高等 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主要由內部和外部兩大部分組成,外部評價即國家相關評 定 部門,內部評價即高校自評以及學生知識、教學過程等方面的評價[2]。 JamesL.Ratcliff 認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相比較而言是完善 的,他指出在政府教育部門之外,還有非政府組織和社會組織對高校及其專業進 行評價和監督[3]。JohnBrennan等對英國等多個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 量評價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西歐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評價體 系,但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均已達到較高的水平[4]。
    通過文獻研究發現,國外學者近幾年對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研究較少,許多 研究還停留在本世紀初葉,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還沒有一個統一、完整、全 面的看法。
    1.2.1.2國外人才質量評價模式研究現狀
    在美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式主要分為外部認證機制與內部保障體系,外 部認證機制主要由教育部牽頭加強對鑒定機構的認可、州許可證評估、以及非官 方鑒定三方面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關系的“三元組合”模式[5]。同時還有來自社會 機構對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評估內部保障體系主要指高校自身對在校生進行的質 量監控。其具體的評價模式主要有學生參與度評價、決策類型模式、目標游離模 式和“第四代評估”等評價模式。
    學生參與度是指學生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是指大 學所提供的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客觀服務條件。學生參與度的概念起源于 20世紀 70年代 Pace 研發的基于努力質量理論的大學生體驗調查問卷,1984年 Astin 提 出了學生攝入理論對Pace的努力質量理論進行了充實和發展[6-7]。20世紀80年代, 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Kuh教授正式提出了學生參與度的概念I6】。Pascarella 等人認為學生參與度是影響高等學校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夠很好的幫助 認識學生有效學習發生的過程和機制,從而使大學找到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并做出 相應改進[9-10]。學生參與度評價模式主要是通過由美國高等教育管理中心等機構管 理的“全美大學生參與度調查量表"(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簡稱NSSE)來完成,NSSE通過學業挑戰度、實踐能力、個人特征等指標,用85 個問題從主觀學習體驗與學校客觀教育環境兩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調查,從而為大 學的教學改進提供了真實的數據依據。該方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培養質量評價角 度,另一方面,也為高等教育質量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路徑;但是學生在回答問 卷時難免會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使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偏頗。
    決策類型模式又稱為CIPP模式(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評價、input evaluation 輸入評價、process evaluation 過程評價、product evaluation 成 果評價,四種評價第一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是由美國著名評價專家斯塔佛爾比 姆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斯塔佛爾比姆發現僅僅通過四個環節的CIPP模式 還不能得出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結果,因此斯塔佛爾比姆將成果評價又拆成 四個環節,最后形成背景、輸入、影響、過程、成果、成效、可持續性和可應用 性評價七個環節的評價模式【I CIPP模式實施靈活,不以決策為導向,將目標本 身也納入了評價活動之中,突出了發展性評價的功能,重視評價的改進功能通過 成果評價為再循環決策服務,但CIPP模式評價步驟較為復雜,且專業性極強,易 導致評價活動權威化、權力化,并且認為改模式重點為決策服務因而其評價應用 的廣泛性還有待提高。
    “第四代評估"是由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的Yvonna S. Lincoln等人 將以往的評價理論分為三代而來,他們將 19世紀末至20 世紀 30 年代稱為第一代 評價時期,該時期的評價等同于測量,他們將“八年研究”時期稱為第二代評價, 將 1957 年美國開始教育改革以后成為第三代評價時期,他們認為前三代的評價都 存在“管理主義傾向”、“采納價值多元化不足”等問題,在此基礎上,1989 年 Yvonna S. Lincoln等出版了《第四代評估》,在書中他們提出在評價中評價者描 述的東西只不過是個人“價值依附”的認知、描述和模式,還有被個體察覺與認 同的客觀事實,在本質上都是“人的心理建構” [8]。書中提出評價應當是開放的、 多元的,即第四代評價最典型的標志“回應”與“協商”,并認為該模式創新了 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關系,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行為目標模式的框架。
    隨著1991年 12 月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對高等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 整個體制上進行了變革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總而言之, 俄羅斯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也是由內部評價體系和外部評價體系構成,內部評價與 西方歐美國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內部評估體系包括高等院校的自我評價,對應 屆中學畢業生的畢業考試與大學入學考試的成績評價,學生知識評價三個方面,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外部評價體系又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主要包括國家對高校的 認可、評定與鑒定三個相互關聯的環節。其中,認可環節主要是國家對高校的基 礎設施等方面是否達到相關律法的標準進行考察,而鑒定環節指的是在對國有高 校類型、類別評定的前提下政府對其做出的整體評價,評定環節是政府教育主導 部門與社會對高等教育機構高校的辦學層次、教學質量進行監察[9]。
    在日本,有專職負責高等教育評價工作的部門,大學評價委員會(NIAD)是高 等教育評價的最高指導機構,其職責主要是對大學開展評價活動, 其評價對象是 公辦大學,私立高校則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參與評價活動。日本高等教育的主要評 價方法是以文部省制定的大學設置基準進行自我評價為主,這種評價方法更為尊 重各個高校辦學的自主性,其主要過程是,首先學校撰寫評價報告,然后將報告 與評價所需的相關材料給與評價部門,再由該部門組成評價小組至該校考察,最 后對該校的辦學質量做出論斷,同時,評價小組還會將其最后的綜合評價結果反 饋、公示給各所高校與社會公眾,通過以上描述不難發現,這種評價方法既可以 對高校提升辦學質量起到督促作用,又可以讓社會公眾了解高校的辦學現狀[10]。
    雖然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但是日本在不同的高等教育評價模式當中,評價 均分為內、外兩部分,自二戰以來日本的教育評價模式一直在吸收其他國家教育 模式的長處,持續的進行自我改進,以期獲得更進一步的飛躍與發展。
    1.2.2國內相關研究現狀概述
    1.2.2.1國內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我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原因是伴隨 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提出了相 應的政策要求。我國現在負責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主要是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門, 評價方式與方法主要有普通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及教育質量水平評價[11]。進 入本世紀,我國民間個人與機構也開了在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面的研究,與此同 時,隨著高等院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大學生群體逐漸龐大,其個人素質與專業 水準也越發成為社會焦點。筆者在對國內有關文獻資料閱讀后,從以下幾個研究 角度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梳理總結:
    1.2.2.1.1影響因素方面
    倪麗娟等認為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有五個因素:即高校定位準確性、教學 工作的規范性、實踐教學重視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評估的科學性[12]。還有學者 從內在與外在兩個角度對人才培養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內在主要是指軟實力 即某所學校擁有的人才數量,外在是指環境因素例如學校的辦學基礎設施、政府 支持等,內外兩者相互影響,缺一不可[13]。
    1.2.2.1.2評價內容方面
    吳崇怒[14]指出,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用某一個確切的定義來界定,其認為人 才培養的質量不是沒有層別的、靜止的,而是在具體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過程中 依據所評價學校的實際情況而變化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尹忠愷[15]等從評價的目的 出發,結合評價的方式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解釋,他們認為質量評價 就是依照一定的標準對某訴院校辦學質量進行考量、評價。王銘[16]認為,人才培 養目標的達成度應該是根據負責培養的高校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度,以其 制定的相關培養目標、專業體系來培養出熟練、扎實掌握專業理論、專業技能, 同時具備從事本學科科研工作或者具有本學科基礎技術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1.2.2.1.3人才質量評價標準
    李忠華[17]認為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要從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活動和人才 培養效果這三個方面展開。馬帥旗[18]認為應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角度出發制 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相關實施方案,并且對知識、能力、素質這三個角度之間 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從這三個維度來構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從而培養出 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1.2.2.2評價方法的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主流的有下述幾種:一是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與模型進行評價。代應[19]等 認為應從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從人才的基本素質、業務能力等角度構建指標, 同時使用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對基本素質、業務能力這些角度進行綜合評價;胡靈 芝[20]依托“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2012 年 12 月)”,運用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等構建了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模型。二是依據高 等院校培養質量的標準,運用專家評價法來開展評價。如,趙佩華[21]等構建了多 元互動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組建多元化的評價專家庫,建立多方參與的質 量評價小組,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標 準個性化。三是其他評價方法。如,邵輝[22]等采用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估的方 法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唐立國[23]等則以學習的產出值作為人才培養質 量標準來評價。
    1.2.3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目前,學界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研究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醫 學人才質量觀的研究。李姍姍[24]認為,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變革、中醫藥行業和 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醫學人才質量觀已發生了一系列轉變:目標由“德智體”全 面發展轉向“KAQ”(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保障方式由內部控制轉向外 部評價。二是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胡靈芝[20]以中醫學專業本科 畢業生為評價對象,依托“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2012年12月)”,運 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其中一級評價指標包括 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臨床能力目標。三是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 量跟蹤調查研究。廖映燁[25]采取橫斷面調查研究的方法,以用人單位、中醫本科 畢業生為評價主體,從臨床技能、實踐能力、計算機能力等維度對中醫本科畢業 生的實踐能力開展了追蹤調查研究;四是對第三方評價機構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 量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研究。莫雪妮[26]依據麥可思對廣西中醫藥大學2016屆中 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跟蹤調查結果,從畢業生轉正收入、就業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就業現狀滿意度等方面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了分析,從 教學滿意度、主要專業工作相關核心課程滿足度、學業影響等方面對學生的培養 過程進行了分析。
    當前,國內學界關于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指標日趨完善,但比較缺少 與中醫思維能力、中醫師承能力等相關的評價指標或觀測點,顯示研究人員對中 醫學人才區別于其他專業人才的成長規律認識還不夠;并且在評價方法方面多采 用數理統計方法與模型的方式來進行評價,缺少采用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 因此,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工作亟需進一步全面、深入、系統地開展研究, 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評價體系,促進中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發展。
    1.3研究思路與方法
    1.3.1研究思路
    首先,通過中醫學專業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達成度的評價結果來評價其對 應指標點的達成度;然后通過中醫學專業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對應指標點達 成度評價結果來評價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最后通過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 達成度評價結果綜合形成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評價結果。通過上述思 路構建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并開展試評,試評結果及畢業生調查 結果作為提出進一步加強中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對策、建議的依據,并將研究成 果推廣應用。
    研究思路如下圖所示:
     
    圖 1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研究思路
    Figure 1. Research ideas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 degree of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CM specialty
    1.3.2研究方法
    (1) 文獻研究法:以“評價體系、人才培養質量、中醫學人才培養”等關 鍵詞對相關文獻檢索、搜集,結合我國現行的中醫學本科專業教育標準和北京、 成都、江西三所高校的中醫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閱讀研究。
    (2) 訪談法:首先設計以采用相關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的程序、解決 關鍵問題的方法、策略為內容的問卷;然后篩選國內相關高校并等到訪談,訪談 對象包括高校教務處領導、相關專業專業負責人以及相關專業教師;最后整理訪 談記錄并深入分析。
    (3) 問卷調查法:一是經咨詢專家,精心設計調查對象分別為教務管理干 部、專業建設負責人、教師的 2套(教務管理干部、專業建設負責人問卷為 1 套)有關達成度定量評價的半開放式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培養目標達 成度評價的方法、標準、數據來源等,然后通過在國內高校訪談現場發放,共發 放問卷總計 100 份,有效回收問卷 86 份,有效率 86%,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結果為本項目評價體系及評價機制的構建提供了較好的參考。二是經咨詢專 家,精心設計調查對象分別為用人單位領導、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的中醫學專業畢 業生質量滿意度、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半開放式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 要包括對學校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評價、所學的知識能否滿足崗位工作需要 評價以及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評價;然后到我校 30家左右的省內外各類用人單位現場發放問卷,發放各類問卷1000份,回收問 卷 926 份,有效問卷 844 份,問卷有效率為 84.4%。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調 查結果見報告中“中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中的內容。上述問卷均采用設置測 謊題、試測等方法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4) 德爾斐法:咨詢教育評價、中醫學、管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中醫 學專業培養目標細分成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指標點、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課程 體系以及達成度定量評價機制、調查問卷等開展咨詢。
    (5)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軟件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試評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等進行統計、研究。
    (6) 層次分析法:采用改進后的9標度層次分析法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 達成度評價指標權重進行分析。
    (7) 模型分析法:該方法與層次分析法同時使用,通過構建中醫學專業培 養達成度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指標權重進 行分析。
    1.4論文研究的內容與技術路線
    1.4.1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引言,從本研究的選題背景以及選題意義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是 介紹國內外關于教育評價發展史、相關專家學者的觀點以及目前研究的發展水平 和存在的不足。其次是大體的介紹了本研究的思路、框架、方法以及研究內容。
    第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相關基礎理論,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概念進 行了界定 ,其次闡述了與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相關的培養目標達成度理 論與教育評價理論等理論基礎。
    第三,構建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這部分首先對中醫學專業 畢業要求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構建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其次,列舉了 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構建的原則,而后對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進行研究,通過9 標度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 分析并確定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最后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程 序與其他相關評價機制要素進行了研究。
    第四,評價體系試評價。依據構建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對 江西某高校 2014 級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的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考核結果進行分 析。從培養模式、課程改革、畢業實習等幾方面探索提高中醫學人才培養工作水 平。
    第五,中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研究分析。首先闡述了調查的對象與使用的 調查方法,其次是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第六,問題與對策部分。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結果進行匯總、分析,進一 步的發掘中醫學專業人才在試評與問卷調查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從探索中醫學人 才臨床能力培養新模式、進一步深化醫學類課程綜合改革等方面給出了針對性的 建議。
    第七,全文總結。該部分首先闡述了本研究的特色與創新,然后分析了本研 究的不足之處與下一步需要改進的方向。
     
    1.4.2 本研究的技術路線
     
    圖 2 研究的技術路線
    Figure 2 technical route of study
     
    2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2.1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概念
    王銘[16]認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應該是根據負責其培養的高校既定的人 才培養目標的完成度,以其制定的相關培養目標、專業體系來培養出熟練、扎實 掌握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同時具備從事本學科科研工作或者具有本學科基礎技 術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2.2 相關理論基礎
    2.2.1培養目標達成度理論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王銘博士[16]認為,培養目標達成度是指人才培養目標的 達成度應該是根據負責培養的高校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完成度,以其制定的相 關培養目標、專業體系來培養出熟練、扎實掌握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培養出具 有高素質以及具有扎實專業能力的人才是學校的終極目標,為實現這一終極目 的,這就必須從教育的目的、定位以及制定有關的專業培養目標來輔助完成。但 是從現實的角度而言,將制定的培養目標落地實踐進而培養符合培養目標的學生 則更為關鍵。那么,評價者可以綜合學生的各個方面來判斷、來考量我們所制定 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現實中培養出的學生兩者所存在的差別。
    2.2.2教育評價理論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 這個活動是被評價者滿足評價者要求的程度 的判斷。教育評價是一項判斷教育成果滿足社會和個人需求的程度的活動。 評 價者可以以此來判斷實際取得或未取得的教育成果的價值的過程,以便實現教育 價值的增值。科隆巴赫等學者認為教育評價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 斯塔弗爾比姆則認為,“教育評價不應是僅僅局限在對預期教育目標實現程度的 評判上,而應是全面收集教育活動全過程的資料[27]”。
    3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
    3.1基于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的研究
    在對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與江西中醫藥大學三所高校的中醫 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現行的中醫學專業教育 標準,采用文獻研究法、德爾斐法,將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具體分解為具有良好 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 理論知識與技能等七個畢業要求,并對各畢業要求的內涵進行了詳細闡述,分別 分解為相應的評價指標點。
    3.1.1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分析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2)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 能;(3)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4)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 判性思維、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5)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 技能;(6)掌握一門外語;(7)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
    其中,中醫學人才“德智體美勞”培養目標中,“德”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第 一條“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這一畢業要求中;“智”的培養目標體現再 所有畢業要求中;“體”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五條“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 論知識與技能”中;“美”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一條“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 業素養”和第七條“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中;“勞”的培養 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一條“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第四條“具備較強的 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維”和第七條“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 中。
    3.1.2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構建
    3.1.2.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應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職業 素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治方向正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貫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有正確的“三觀”,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堅持中醫信仰 及志向,依法從醫,重視醫學倫理,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及使命感等。
    經咨詢專家,將該條畢業要求由兩個指標點分解為以下三個指標點:①具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②擁護黨的領導, 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 和人民健康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③具備良好 的職業素養。
    3.1.2.2“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應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針 灸、推拿、養生、保健、康復等基本知識;掌握并運用內經選讀、傷寒論選讀、 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等中醫經典理論;掌握正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 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基礎醫學基本知識及其實驗技能;熟悉預防醫 學、流行病學等內容。
    經咨詢專家,將“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能初步運用能力”修改為“掌握四大 經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用的能力”并最終將該條畢業要求分解為以下五個指標 點:①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針灸學等基本知識與技能;②掌握四大經 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用的能力;③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相關實驗技 能;④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意識;⑤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 識。
    3.1.2.3“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應掌握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 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等中醫臨床理論和技能, 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正確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病歷書寫等; 掌握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急診醫學等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識 和技能,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治療等。
    經咨詢專家,同時結合我國現行的中醫學本科專業教育標準內容,將該條 畢業要求最終分解為以下三個指標點:①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的臨 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②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及技能;③具有運 用專業理論和技能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 正確運用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能力, 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 治療的能力[28]。
    3.1.2.4“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維、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 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具有科學的態度,具有批判性思維; 具有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傳承能力,具有閱讀中醫古典相關文獻的能力。
    經咨詢專家,將該條畢業要求分解為以下三個指標點: ①具有一定的科學素 養與批判性思維;②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 辨證思維能力等中醫思維能力;③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思想、傳承臨床經 驗等方面具備一定能力。
    3.1.2.5“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應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體育鍛 煉習慣,具備一定的體育、軍事知識及相關技能,體育、軍事訓練標準符合國家 規定。
    經咨詢專家,將該條畢業要求分解為以下兩個指標點: ①具有一定的體育知 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其中,太極拳、 八段錦等傳統功法包含在此指標點中;②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3.1.2.6“掌握一門外語”畢業要求指標點分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是中醫學人才具有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并具有運用 一門外語查閱醫學文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經咨詢專家,將該條畢業要求分解為以下兩個指標點: ①具備一定的英語聽 說讀寫能力;②具有運用外語查閱醫學文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3.1.2.7“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畢業要求指標點分 析
    該畢業要求的內涵主要包括中醫學人才應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尤 其是具有中國哲學、歷史、醫學人文、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自然科學基本知 識和科學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管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圖書資料、網絡等研究醫學 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的能力;具有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和創新能力等內容 等內容。
    經咨詢專家,將“中國文化”改為“傳統文化”,最終將該條畢業要求分解 為以下三個指標點:①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傳統文化、藝術等人文社會知識; ②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③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 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
    上述構建的中醫學專業要求指標點體系較為科學、客觀地反映了實現中醫學 專業培養目標所需要達到的畢業要求,而各畢業要求指標點實現的程度,需要進 一步通過構建相應的中醫學專業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開展試評才能獲得 評價結果。
    3.2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的構 建
    3.2.1構建原則
    ①全面性原則
    為對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要將專業培養目標分解成若干條畢業要 求,這些畢業要求之間相互獨立,同時又存在有機的聯系。而每個畢業要求又要
    細分為幾個不等的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這主要是為了更加易于對相關畢業要求
    進行定量的評價。因此每一條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均包含了專業培養目標的部分 內涵,并由實施相應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來實現。因此,在構建中醫學專業 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時,應把握全面性原則,即支 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要能全面實現對應的每一條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內容,不 能有遺漏,否則不僅影響到畢業要求及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評價,更會影響到 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的評價。
    ②客觀科學性原則
    在構建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時,應 充分尊重高校現行的中醫學專業培養方案這一客觀事實,這一客觀事實包括中醫 學專業學生培養工作中實際參與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訓教學、教學見習、 畢業實習、師承實習、第二課堂等內容,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公共課、專業基礎課、 專業課、選修課等,不能編造、篡改,而是實事求是。同時,構建畢業要求評價 指標點對應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時,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搭配要科學合理, 使之利于實現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內涵,即使部分課程、觀測點重復,也是必 須的。
    ③可操作性原則
    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評價的基礎是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考核 數據,因此各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均要求有考核分數, 以利于評價的實際操作,如沒有考核分數,則難以開展定量評價,即使在人才培 養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卻難以實際使用。該原則是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 評價方法的重要基礎,評價數據的全面性與獲得性利于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 正、真實。
    3.2.2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構建
    根據上述構建原則,依據我國中醫學專業教育標 準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成 都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現行的中醫學專業培養方案,采用德爾斐法,將 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的構建如下:
     
    表 1 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points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support the course system and related observation points
    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 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
    1.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 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等選修課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2 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政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和人民健康 理論體系概論
    1.具有良好的思想 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 形勢與政策
    道德與職業素養 斗的志向和責任感 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第二課堂相 關項目 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
    1.3 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畢業實習
    醫患溝通交流、醫學心理學等選修 課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2.1 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針 中藥學
    灸學等基本知識與技能 方劑學 針灸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內證體察學等選修課 內經選讀
    2.2 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 傷寒論選讀
    2.掌握本專業基礎 用的能力 金匱要略選讀
    理論知識與技能 溫病學 正常人體解剖學 組織胚胎學
    生理學
    2.3 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
    相關實驗技能 病理學 生物化學
    藥理學 病理生理學等選修課
    2.4 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 預防醫學
     
     
     
    生意識 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等選修課
    2.5 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中醫養生學、中醫氣功學等 選修課
    3.1 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眼科學 針灸學
    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 中醫兒科學
    3.掌握本專業臨床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畢業考試 熱敏灸概論、推拿學等選修課 診斷學基礎
    基本理論知識與技
    3.2 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 西醫內科學
    西醫外科學
    識及技能
    3.3 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系
    統、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 急診醫學 西醫兒科學等選修課
    畢業實習
    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正 確運用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 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 能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 畢業臨床技能考核
    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多發病進 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
    4.1 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與批判性思 科研方法學、邏輯和批判性思維等
    選修課
    4.2 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思
    4.具備較強的科學 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辨證思維能 教學見習
    畢業實習
    素養及批判性思 力等中醫思維能力 中醫學專業思維培養、中醫臨證鑒
    維、中醫思維及中 別診斷學等選修課
    醫傳承能力 四大經典
    4.3 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思想、 師承實習
    傳承臨床經驗等方面具備一定能力 難經選讀、神農本草經選讀等
    5.掌握一定的體育 5.1 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科學鍛 選修課
    與軍事理論知識與 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 體育
    技能 鍛煉習慣
     
     
    5.2 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軍事理論
    6.1 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6.掌握一門外語 6.2 具有運用外語查閱醫學文獻和進 行交流的能力
    7.1 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傳統文化、 藝術等人文社會知識
    中國文化概論、旴江醫學等人文藝
    術類選修課
    計算機基礎
    生物化學
    醫學信息學、醫學統計學等
    選修課
    創新學
    畢業實習
    7.3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互聯網
    題的創新思維能力 +大賽等第二課堂相關項目 開放性實驗 循證醫學、創新思維訓練等選修課
     
    結合專家提出的意見對表中的部分內容做出如下解釋,在上表中,部分課程 和相關觀測點在支撐不同的畢業要求評價指標中有重復出現,如四大經典(內經
    選讀、傷寒論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針灸學、中醫骨傷科學、生物化 學、畢業實習等,主要是因為在不同的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中這些課程及相關觀
    測點發揮的作用不同。師承實習是指中醫學專業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第 8 或第
    9 學期),在一名臨床帶教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為期 5 個月左右的經典研讀、傳 承導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師承實習結束后要參加相應考核。
    在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畢業要求即為一級評
    價指標,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即為二級評價指標,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即 為評價的主要觀測點。本研究成功構建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
    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將為下一步的評價權重分析、試評等工作奠定基礎。在今 后的研究中,將對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點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和挖掘,以進
    一步完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
    3.3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研究
    本研究運用培養目標達成度理論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德爾斐法、層次分析法 等科學研究方法,首先明確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然后從評價指標、評價權重、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構建了中醫學專業培養 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
    3.3.1構建原則
    除了全面性原則、客觀科學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29]等三大原則外,在構建 該評價體系時還應遵循定量評價原則、導向性原則。
    ①定量評價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有的評價指標、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均要求是可測量的,以 中醫學專業畢業生所學課程、第二課堂及相關教學環節等的考核結果為基礎數 據,最終的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定量反映中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
    ②導向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構建的評價體系,在試評中能反映中醫學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
    題,指引提高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方向,為教學管理部門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 供有效依據。
    3.3.2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構建
    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素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權重、評 價方法及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客觀科學、評價權重信度效度可靠可信、評價方法 可操作性強、評價標準符合實際。
    3.3.2.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根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現行的中 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確定的培養目標,結合我國中醫學本科專業教育標準及社會對 中醫學人才的要求,設計了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內容的《中醫學專業培養 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專家咨詢表,經過兩輪咨詢,經匯總、分析專家意見,將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分解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掌握本專業基礎理 論知識與技能等 7 個一級評價指標,以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 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等 21個二級評價指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 68 個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容見表1。
    3.3.2.2評價指標權重分析
    以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一級評價指標、二級評價指標以及 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為基礎,使用薩第的9標度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縮寫AHP) [30],研究分析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一級指標、二級評價 指標以及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權重,下面詳細介紹研究內容。
    ①構建層次結構模型
    本研究的目標層是中醫學專業培養達成度評價指標, 下含7 個一級指標和 21個二級指標、 68個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將目標層與各級指標層連接構成 層次結構模型(見下表 2)。
    表 2 中醫學專業培養達成度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
    Table 2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evaluation index of achievement degree of TCM specialty cultivation
     
    金匱要略選讀( B23)
    溫病學(B24)
    正常人體解剖學(B31)
    組織胚胎學(B32)
    生理學(B33)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B34)
    病理學( B35)
    生物化學(B36)
    藥理學( B37)
     
    中醫內科學(C11)
    中醫外科學(C12)
    中醫婦科學(C13)
    中醫眼科學(C14)
    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針灸學(C15)
    (C1) 中醫兒科學(C16)
    中醫耳鼻喉科學(C17)
    中醫骨傷科學(C18) 畢業考試(C19)
    熱敏灸概論、推拿學等選修課(C110)
     
    診斷學基礎(C21) 西醫內科學(C22) 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及技能(C2) 西醫外科學(C23)
    急診醫學(C24) 西醫兒科學等選修課(C25) 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系統、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
    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正確運用中醫理畢業買習(C31) 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能 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畢業臨床技能考核(C32) 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C3)
    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與批判性思維(D1)
    科研方法學、邏輯和批判性思維等選修課(D11)
     
     
     
    具備較強的科學素 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辨 養及批判性思維、中證思維能力等中醫思維能力(D2)
    醫思維及中醫傳承
    能力(D) 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思想、傳承臨床經驗等方面具備一
    定能力(D3)
    掌握一定的體育與 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
    體育( Ell ) 軍事理論知識與技好的體育鍛煉習慣(E1)
    能(E) 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E2) 軍事理論(E21)
    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F1) 大學英語(一)(二)(三)(F11)
    掌握一門外語(F)
    具有運用外語查閱醫學文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F2)
    大學英語(四)(F21)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
    學素質與創新思維
    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傳統文化、藝術等人文社會知識(G1)
    中國醫學史(G11)
    中醫各家學說(G12)
     
     
     
    能力( G) 醫古文(G13)
    大學生心理健康(G14)
    中國文化概論、旴江醫學等人文藝術類選修課(G15) 計算機基礎( G21 )
    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G2) 生物化學(G22)
    醫學信息學、醫學統計學等選修課(G23)
    創新學(G31)
    畢業實習( G32)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G3)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互聯網+大賽等第二課堂相關項目
    ( G33)
    開放性實驗(G34)
    循證醫學、創新思維訓練等選修課(G35)
     
    ②構建判斷矩陣 本研究通過9標度層次分析法,對評價指標展開了其重要性的比較,具體的 判斷矩陣如下文中的表 3 。
    表 3 重要性程度等級表
    Table 3 importance degree scale
    對比打分 重要的程度
    1 同等 兩家因素相比較、具有同等重要性
    3 稍徵 兩嚇因素相比較,一#因素比另一牛因素稍鍛重要
    明顯 兩蟄因素相比鞍* —個因素比另一個因素明顯重要
    | 7 非常重要 兩個因素相比較.,一聲因素比另一個因素非常重要
    9 極其重要 兩劭因素相比較"一奉因素比另一殊因素極其重要
    2、4、百、g 兩個相鄰因素程度的中 位值 在評爭需折中時釆用
     
    ③計算各層級指標權重
    首先,根據根據本次研究的目的設計發放的問卷(附錄 2),分別發放給前 期聯系成功的 20 位本次涉及的專業領域的專家,根據一致性檢驗的結果,達到 要求的調查問卷共計 20份。以方根法來計算指標權重向量,具體步驟如下寫出:
    逐行計算矩陣B的每一行的幾何平均數數,記為Wi' (i為行號,j=12 3...n) 計算公式:
    Wi! = m ai 1 - ai 2 …aim
    對幾何平均數Wi'歸一化處理以后就可以算出某專家的權重系數打分Wi。
    計算公式:
     
    ④評價指標組合權重的計算與賦值
    用以上 20位專家的打分結果為計算的基礎數據,使用方根法得出每一位評
    分專家的每層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Wi。具體過程舉例如下:
    表 4 一級指標的兩兩比較表
    Table 4 pairwise comparison table of first-level indicators
    一級指標 具有良好的思 想道德與職業 素養 掌握本專業基 礎理論知識與 技能 掌握本專業臨 床基本理論知 識與技能 具備較強的科學素 養及批判性思維、中 醫思維及中醫傳承 能力 掌握一定的 體育與軍事 理論知識與 技能 掌握一 門 外語 具有良好的人 文、科學素質 與創新思維能
    歸一化 權重系數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與職業素養 1 1 1 1 3 5 5 0.2100
    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 1 1 1 3 5 5 0.2100
    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 1 1 3 5 5 0.2100
    理論知識與技能
    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 及批判性思維、中醫 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 1 3 5 5 0.2100
    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 1 3 3 0.0828
    事理論知識與技能
    掌握一門外語 1 1 0. 0386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
    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 1 0.0386
     
     
    表 5 一級指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下的 3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econd-level indicators under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having good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二級指標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 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備 依法行醫的觀念 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政 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論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和人民 健康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 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 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歸一化 權重系數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 和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 念 1 1 3 0.4286
    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 政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理論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 和人民健康服務,有為國家富 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 任感 1 3 0.4286
    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1 0.1428
     
     
    表 6 一級指標“ 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 下的5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6 comparison of 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under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 master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major"
    二級指標 掌握中基、中診、中 掌握四大經典理 掌握必要的現代 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 掌握一定的中醫養 歸一化
    藥、方劑、針灸學等 論并具備初步運 醫學基礎知識及 防和公共衛生意識 生、保健知識 權重系數
    基本知識與技能 用的能力 相關實驗技能
    掌握中基、中診、中藥、
    方劑、針灸學等基本知識 1 1 3 5 5 0.3601
    與技能
    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具備 初步運用的能力 1 3 5 5 0. 3601
    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 知識及相關實驗技能 1 3 3 0.1518
    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 公共衛生意識 1 1 0.0640
    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 健知識 1 0.0640
     
     
    表 7 一級指標“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下的 3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7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econdary indexes of the first-level index "master the basic clin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major"
    二級指標 掌握中醫藥治療 掌握必要的現代 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系統、
    各種常見、多發病 臨床醫學基本知 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病歷
    的臨床診療基本 識及技能 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正確運用
    知識及技能 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對常見 歸一化
    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能力,具有 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 段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治 權重系數
    療的能力
    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 發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 1 3 1 0.4286
    技能
    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 1 1/3 0. 1428
    本知識及技能
     
     
     
    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
    象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 1
    力及辨證思維能力等中醫思
     
    維能力
    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 思想、傳承臨床經驗等方面 具備一定能力
    表 9 一級指標“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下的 2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9 comparison of the two second-level indicators under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mastering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sports and military"
    二級指標 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科 學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歸一化 權重系數
    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科 1 3 0. 7500
    學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1 0.2500
     
     
    表 10 一級指標“掌握一門外語”下的 2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10 comparison of two second-level indicators under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mastering a foreign language"
    二級指標 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具有運用外語查找閱讀醫學文 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歸一化 權重系數
    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1 1 0. 5000
    具有運用外語查找閱讀醫學文獻和進行交 1 0.5000
    流的能力
     
    表 11 一級指標“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 ”下的 3 個二級指標的比較
    Table 11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econd-level indicators under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 "good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qua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 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科學、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 傳統文化、藝術等人文 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 題的創新思維能力 社會知識
    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傳統
    文化、藝術等人文社會知識
    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科學、生 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
    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
    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
    表 12 二級指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下 2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2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second-level index "with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social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he concept of practicing medicine according to law"
    主要觀測點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等選修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 1 0.5000
    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等選修
    1 0.5000
     
    表 13 二級指標“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和人民健康服務,
    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下5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3 comparison of the fiv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support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aving a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master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ing willing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s health, and striving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中國近代史綱要 馬克思主義原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 形勢與政策 社會實踐、志愿服務 歸一化
    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等第二課堂相關項目 權重系數
    概論
     
    表 14 二級指標“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下 4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4 comparison of the four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level index "having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畢業實習 醫患溝通交流、醫學心 理學等選修課
    1
    5
    0. 3455
     
     
     
     
    表 15 二級指標“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針灸學等基本知識與技能”下 7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5 comparison of 7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secondary index "mastering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CM, TCM diagn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主要觀測點 中醫基礎理 論 中醫診斷 學 中藥學 方劑學 針灸學 中醫骨傷科 學 中醫內證體察學等選 修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中醫基礎理論 1 1 1 1 5 5 7 0.2193
    中醫診斷學 1 1 1 5 5 7 0.2193
    中藥學 1 1 5 5 7 0.2193
    方劑學 1 5 5 7 0.2193
    針灸學 1 1 3 0. 0489
    中醫骨傷科學 1 3 0. 0489
    中醫內證體察學等選
     
    表 16 二級指標“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用的能力”下 4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6 comparison of the four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in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 the four classical theories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preliminarily apply them"
     
     
    內經選讀 1 1 1 1 0.2500
    傷寒論選讀 1 1 1 0.2500
    金匱要略選讀 1 1 0.2500
    溫病學 1 0.2500
     
    表 17 二級指標“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相關實驗技能”下 8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7 comparison of 8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ing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of modern medicine and relevant experimental skills"
    主要觀測點 正常人體解剖學 組織胚胎學 生理學 醫學免疫學與
    病原生物學 病理學 生物化學 藥理學 病理生理學等選修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正常人體解剖學 1 1 1 1 1 1 1 3 0.1364
    組織胚胎學 1 1 1 1 1 1 3 0.1364
    生理學 1 1 1 1 1 3 0.1364
    醫學免疫學與病 原生物學 1 1 1 1 3 0.1364
    病理學 1 1 1 3 0.1364
    生物化學 1 1 3 0.1364
    藥理學 1 3 0.1364
     
     
     
    表 18 二級指標“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意識”下 2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8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ary index "strong 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public health"
     
     
     
    預防醫學
    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等選修課
    表 19 二級指標“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下 10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19 comparison of 10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要觀測點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 學 中醫婦科 學 中醫眼科學 針灸 學 中醫兒
    科學 中醫耳鼻 喉科學 中醫骨
    傷科學 畢業考 試 熱敏灸概論、 推拿學等選修 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中醫內科學 1 3 5 5 5 5 5 5 1 5 0. 2472
    中醫外科學 1 3 3 3 3 3 3 1/3 3 0. 1244
     
     
     
     
    中醫婦科學
    中醫眼科學
    針灸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畢業考試
    熱敏灸概論、推
    拿學等選修課
     
    1 0.0451
    表 20 二級指標“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及技能”下 5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20 comparison of 5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ing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
    主要觀測點
    診斷學基礎 西醫內科學 西醫外科學
    急診醫學 西醫兒科學等選修課
     
     
     
     
     
     
     
     
     
     
     
     
     
     
     
     
     
     
     
     
     
    診斷學基礎 1 1 1 1/3 3 0.1655
    西醫內科學 1 1 1/3 3 0.1655
    西醫外科學 1 1/3 3 0.1655
    急診醫學 1 5 0. 4414
    西醫兒科學等選修課 1 0.0621
     
    表 21 二級指標“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系統、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正確運
    用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能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
    多發病進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下2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21 secondary indicators "has the use of specialized theory and skills, comprehensive system, correctly disease diagnosis and medical
    history collection, medical record writ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has the correct use of medicine in Franc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abilit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with a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method and mean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preliminarily the abilit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two major observation points of comparison
    主要觀測點 畢業實習 畢業臨床技能考核 歸一化 權重系數
    畢業實習 1 3 0. 7500
     
     
    畢業臨床技能考核
    表 22 二級指標“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辨證思維能力等中醫思維能力”下 3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
    Table 22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second-level index "having certain thinking ability of TCM, such as overall
    thinking ability, image-number thinking ability,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ability"
     
     
    四大經典
    師承實習
    難經選讀、神農本草經選讀
    等選修課
    表 24 二級指標“掌握一定的醫學人文、傳統文化、藝術等人文社會知識”下 5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24 comparison of the fiv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ing certain humanistic social knowledge such as
    medical humanitie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表 25 二級指標“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下 3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25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the second-level index "mastering certain knowledge of natural science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 and biology"
    主要觀測點 計算機基礎 生物化學 醫學信息學、醫學統計學等選修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計算機基礎 1 1 1/3 0. 2000
    生物化學 1 1/3 0. 2000
    醫學信息學、醫學統計學等選修課 1 0.6000
     
     
    表 26 二級指標“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下 5 個主要觀測點的比較
    Table 26 comparison of the fiv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second-level index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to propose and solve problems"
    主要觀測點 創新學 畢業實習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互聯
    網+大賽等第二課堂相關項目 開放性實驗 循證醫學、創新思維訓 練等選修課 歸一化
    權重系數
    創新學 1 1/5 1/3 1/3 1 0.0732
    畢業實習 1 3 3 5 0.4631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 目、互聯網+大賽等第二 1 1 3 0.1953
    課堂相關項目
    開放性實驗 1 3 0.1953
    循證醫學、創新思維訓練 1 0.0731
    等選修課
     
    ⑤權重系數一致性檢驗 在前文對專家的評分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等計算以后,為保證計算得出的權 重系數符合正常邏輯標準,故對權重系數進行了一致性檢驗。
    通過方根法分別計算出每個專家的每一個判斷矩陣中的各個指標的權重
    Wi、特征根的平均值刁以及一致性指數CI,經檢驗,絕大多數判斷矩陣的CI小
    于 0.1,表明本研究計算出的權重系數一致性較高,因此,各個指標的相對先后
    次序有較好的邏輯性。
    計算公式:
    CI 2 = m
    工2
    i =1 m
    工aWj
    2 =冃
    m-1,其中 m, Wi ,通過使用該公式的計算得出,
     
    2=7.4278 , CI=0.0713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對照見表27可查得RI值
    計算公式:
    cr=CI
    RI
    表 27 一致性指標 RI 值
    Table 27 consistency index RI value
    階數 1 2 3 4 5 6 8 g 10
    RI 0 0 0. 52 0. 89 1. 12 1. 26 1. 36 1. 41 1. 46 1. 49
     
    通過公式運算得出CR=0.0524。依據CR與CI的計算值值均小于0.10,故 有理由接受本研究的權重系數打分結果。
    ⑥構建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評價指標評價權重 本研究通過計算出專家對評價指標打分的權重系數的算數平均數,獲得了各 級評估指標的綜合評估權重表如下: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461
    1.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 0.0851 和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 0.0851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與職業素養
    0.2266
    1.2 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 政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論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和人民健0.0896 康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 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
    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等選修課 0.039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4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0.0206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
    系概論
    形勢與政策
    0.0226
    0.0143
    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第二課堂相關項目0.0176
    1.3 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0.0519
    2.掌握本專業基礎理0.2135
    論知識與技能 0.2135
    2.1 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 針灸學等基本知識與技能
    職業生涯規劃 0.0075
    就業指導 0.0048
    畢業實習 0.0266
    醫患溝通交流、醫學心理學等選修課 0.0130 中醫基礎理論 0.0225
    中醫診斷學 0.0167
     
     
     
     
     
     
     
     
     
     
     
     
     
     
     
     
     
     
     
     
     
     
     
     
     
     
     
     
    2.2 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 用的能力
    0.0680
    2.3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0.0314
    相關實驗技能 0.0314
     
     
     
     
     
     
     
     
     
     
     
     
     
     
     
     
     
     
     
     
     
     
     
     
     
     
    3.掌握本專業臨床基0.1907
    本理論知識與技能 0.1907
    2.4 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
    2生.4意具識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0.0173
    2.5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0.0136
    3.1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 0.0735 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 0.0735
    3.2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 0.0350
    識及技能 0.0350
     
     
     
     
     
     
     
     
     
     
     
     
     
     
     
     
     
     
     
     
     
     
     
     
     
     
     
    4.具備較強的科學素 養及批判性思維、中0.1681 醫思維及中醫傳承 0.1681 能力
    5.掌握一定的體育與 軍事理論知識與技 0.0560 能
    3.3 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 系統、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 集、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 有正確運用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0.0822 療方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0.0822 治的能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 療技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多發 病進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
    4.1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與批判性思 0.0421
    0.0421
    4.2 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 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辨證思維0.0798 能力等中醫思維能力
    4.3 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思想、0.0462 傳承臨床經驗等方面具備一定能力 0.0462
    5.1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科學 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0.0399 育鍛煉習慣
    5.2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0.0161
    畢業實習 0.0553
    畢業臨床技能考核 0.0269
     
    科研方法學、邏輯和批判性思維等選修課0.0421
    體育
    軍事理論
    0.0399
    0.0161
     
     
     
     
     
     
     
     
     
     
     
     
     
     
     
     
     
     
     
     
     
     
     
     
     
     
    6.掌握一門外語
    0.0451
    7.具有良好的人文、 科學素質與創新思 維能力
    0.1000
     
     
     
     
     
     
     
     
     
     
     
     
     
     
     
     
     
     
     
     
     
     
    3.4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的研究
    在前期構建的中醫學專業指標體系成果之上,運用專家咨詢的方法,從評價 的步驟、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考核方式、數據采集辦法、培養目標達成度計 算辦法及其評價標準、評價周期等方面對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機 制進行了深入研究。
    3.4.1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程序研究
    依據評價工作思路,結合開展定量評價工作的實際需要,中醫學專業培養目 標達成度定量評價具體程序如下:(1)數據采集:到教務管理部門采集近三屆 中醫學專業全體學生所學課程,參加第二課堂、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師承實習、 畢業考試、臨床技能考核等的考核成績[4];(2)計算一級評價指標、二級評價 指標、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評價得分:先計算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考核成 績的平均分,結合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權重系數,即可計算得到各支撐課 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評價得分,以此類推,得到各二級評價指標、一級評價指標的 評價得分;(3)計算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綜合得分:累加一級評價 指標的評價得分即獲得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綜合得分;(4)分析評 價結果:依據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綜合得分情況和各個級別評價指標 的得分情況,分析中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實現情況、畢業要求以及有關培養 環節的實現情況。
    3.4.2其他相關評價機制要素研究
    為保證評價過程科學、合理,評價結果可靠、可信,還必須要明確數據采集 辦法、達成度計算辦法(在前文已詳細闡述),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考核方式、 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以及評價周期等內容。
    為保證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考核結果數據的有效性,其考核方式關系重 大。依據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性質,其考核方式分為考試、考查兩類,其 必修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考試,大部分課程采用筆試的方式,部分課程采用網上考 試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少數課程采用網上答題考試的方式;選修課的主要考核 方式為考查,少量課程采取考試的方式;第二課堂項目考核方式為考查;教學實 習、畢業實習、師承實習考核方式均為考試,理論部分為筆試,實踐操作部分為 臨床操作考試;畢業考試考核方式顧名思義為考試;臨床技能考核為模擬臨床的 動手操作考試。為對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有效判斷,經咨詢專家,中醫學專 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分為四個等級:大于85分為“優秀”等級;大于、等于 70分,小于85分為“良好”等級;大于、等于60分,小于70分為“合格”等級;小于 60分為“不合格”等級。為使各支撐課程及有關觀測點考核結果全面反映中醫學人 才教育教學全過程,同時保證數據的客觀性,確定評價周期為1年。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保證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客觀, 又要使評價機制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同時評價結果能夠為改進教學、提高人 才培養質量提供可靠的現實與理論依據。
    4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試評研究
    4.1 評價數據來源
    本研究評價數據由江西某高校的教務處等部門提供,涉及 14 級230 名中醫 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 47門必修課、22 門選修課以及參與的第二課堂、教 學實習、畢業實習、師承實習、畢業考試、臨床技能考核等環節的考核成績。其 中,必修課中含有專業基礎、課公共必修課以及專業課;選修課程包含人文類、 科學素養類、專業相關類等三類選修課;第二課堂包括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環節。本研究以 14 級全體中醫學專業學生上述相關課程及環節的成績取平均值作為評價的基礎數 據。
    4.2試評過程
    結合前文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的相關研究內容,計算一級評 價指標、二級評價指標、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評價得分:先計算各支撐課程及 相關觀測點考核成績的平均分,結合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權重系數,即可 計算得到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評價得分,以此類推,得到各二級評價指標、 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得分;累加一級評價指標的評價得分即獲得中醫學專業培養 目標達成度評價綜合得分
    4.2.1信度分析
    為保證本研究所構建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可靠與穩定 性,本研究首先采用了通過計算克朗巴哈a系數來描述其內部的一致性。具體計 算過程如下:
    k r.
     
     
    K表示樣本的數量,處表示總樣本的方差,咗表示當前觀測的樣本方差。
     
    表29克朗巴哈億系數與量表可行度關系表
    Tab29 Relationnal tables of Cronbach' s coefficient and the scale credibility
     
     
    表 30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信度系數
    Table 30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
    一級指標 Cronbach a系數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 0.892
    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 0.832
    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 0.824
    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維、 0.851
    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
    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 0.770
    掌握一門外語 0.741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 0.898
    總計 0.923
    據表可知相關一致性系數均大于 0.7,因此可以說明本研究的評價體系有較高的 信度。
    4.2.2效度分析 為保證構建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結構效度,本研究通過
    spss22.0使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得出,KMO系數為0.859大于0.5,在Bartlett球型
    度檢驗中顯著性水平 p 等于 0.000 小于 0.01,具有顯著性。由上可知中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得分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據此得出本研究構建的中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結構效度較高。同時,本研究邀請的專家均為中醫學、 高等教育學等領域學者共 20 人,其中,教授職稱13人,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 職稱 5人,經數據運算,第二輪咨詢中專家的權威程度為 0.926高于第一輪中的 0.831,說明 20 位專家在該領域的權威性相對較高,并且 20 位專家積極程度均 高,兩輪問卷回收率均為100%,兩輪咨詢中肯德爾相關系數中的p值均為0.00 小于 0.05,綜上可得,本研究構建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具有較 高的效度與信度。
    4.3評價結果統計與分析
    通過評價,我校14級中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達成度為78.89%。為全面、 科學地了解中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總體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從一級指 標、二級指標、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等三個層面分析評價結果。同時為便于比 較,將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乘于 100進行賦值。
    4.3.1 一級指標評價情況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共包含 7個一級指標,根據評價結果, 各一級指標的評價情況見表31。
    表 31 一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1 list of evaluation of level 1 indicators
    一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 0.2266 22.66 18.39 81.16
    2.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 0.2135 21.35 16.66 78.03
    3.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
    技能 0.1907 19.07 14.85 77.87
    4.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
    維、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 0.1681 16.81 14.00 83.28
    5.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
    與技能 0.0560 5.60 4.72 84.29
    6.掌握一門外語 0.0451 4.51 3.26 72.28
    7.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
    思維能力 0.1000 10.00 8.01 80.10
    表 31 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在思想、人文、科學素質,批判性思維、中醫 思維,中醫傳承能力、創新思維能以及體育與軍事理論等方面總體評價得分百分 比均高于 80%,表明學生在這些方面具有較好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同時,在專 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及外語等方面的總體評價得分 百分比均介于70至80之間,說明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培養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特別是外語評價得分百分比只有 72.28%,說明學生在外語方面表現總體情況一 般,亟需加強。
    4.3.2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共包含 21個一級指標,根據評價結果, 各一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的評價情況如下。
    4.3.2.1 一級指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 3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 32。
    表 32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2 list of second-level index evaluation of "having good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
    職業道德,具備依法行醫的觀念
    2.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堅定正確的政
    治方向,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0.0851 8.51 6.75 79.32
    體系,愿為國家發展建設和人民健康 0.0896 8.96 7.31 81.58
    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
    斗的志向和責任感
    3.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0.0519 5.19 4.33 83.43
    表 32 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在政治理論、職業道德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效果 良好,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但在思想道德、法律基礎、衛生法規 等理論知識學習上需要進一步加強。
    4.3.2.2一級指標“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 5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 33。
    表 33 ”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3 List of secondary indicators of "master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major"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掌握中基、中診、中藥、方劑、針
    灸學等基本知識與技能 0.0832 8.32 6.43 77.28
    2.掌握四大經典理論并具備初步運
    用的能力 0.0680 6.80 5.29 77.79
    3.掌握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
    相關實驗技能 0.0314 3.4 2.39 70.29
    4.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
    生意識 0.0173 1.73 1.43 82.66
    5.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0.0136 1.36 1.12 82.35
    表 33 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的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意識,較好 地掌握一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同時,在中醫學基本知識與技能、四大經典 的學習與應用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及相關實驗技能掌握方 面顯得不夠好。
    4.3.2.3一級指標“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 3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 34。
    表 34 “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4 list of secondary indicators of "mastering the basic clin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specialty"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得分百分比(%)
    1.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
    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 0.0735 7.35 5.72 77.82
    2.掌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 識及技能 3.具有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全面、系 統、正確地進行病情診察、病史采集、 0.0350 3.50 2.67 76.29
    病歷書寫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具有正 0.0822 8.22 6.46 78.59
     
    確運用中醫理法方藥、針灸等治療方
    法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論治的
    能力,具有合理選擇現代臨床診療技
    術、方法和手段對常見病、多發病進
    行初步診斷、治療的能力
    表34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在中醫臨床及西醫臨床相關知識與技能方面均
    不令人滿意,需進一步加強。
    4.3.2.4一級指標“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維、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 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3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35。
    表 35 ”具備較強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性思維、中醫思維及中醫傳承能力”所屬
    二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5 list of secondary indicators of "having strong scientific literacy, critical thin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ability"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與批判性思 維
    2.具備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象數思 0.0421 4.21 3.85 91.45
    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辨證思維能 0.0798 7.98 6.52 81.70
    力等中醫思維能力
    3.在研讀典籍、傳承導師學術思想、 傳承臨床經驗等方面具備一定能力 0.0462 4.62 3.63 78.57
    表 35 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在科學素養與批判性思維方面表現非常優秀, 同時具有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但在經典研讀、傳承導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 等方面表現略顯不足。
    4.3.2.5一級指標“掌握一門外語”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2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36。
    表 36 ”掌握一門外語”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一覽表
    Table 36 "mastering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sports and military
    affairs" belongs to the list of secondary index evaluation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0.0167 1.67 1.18 70.66
     
     
     
    2.具有運用外語查閱醫學文獻和進
    行交流的能力 0.0284 2.84 2.08 73.24
    表 36 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不強,同時查閱醫學文 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4.3.2.6一級指標“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 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 2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 37。
    表 37 ”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軍事理論知識與技能”所屬二級指標評價
    Table 37 "master certain sports and milit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elongs
    to the secondary index evaluation
    二級指標 權重系數 權重賦值 評價得分 得分百分比(%)
    1.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科學鍛
    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 0.0399 3.99 3.39 84.96
    鍛煉習慣
    2. 具有一定的軍事基礎知識 0.0161 1.61 1.33 82.61
    表37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掌握了較好的體育知識、技能,養成了良好的 鍛煉習慣,同時掌握了一定的軍事知識。
    4.3.2.7一級指標“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所屬二級指標評 價情況
    該一級指標包含3 個二級指標,所屬二級指標評價情況見下表 38。 表 38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與創新思維能力”所屬二級指標評價
    Table 38 "good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qua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belongs to the secondary index evaluation
     
    表 38顯示:中醫學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但在掌握人文藝術
    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4.3.3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得分情況
    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共包含 68 個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 點,根據評價結果,其中平均得分大于90 分的有1 項,為“科研方法學、邏輯 和批判性思維等選修課”的考核成績: 91.36分,占比為1.47%;介于80分至90 分的有30項,占比為44.12%;介于70分至80分的有36項,占比為52.94%; 小于70分的有1項,為“畢業考試”的考核成績: 68.01分,占比為1.47%。
    上述結果可見,介于70 分至80 分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有 36項,占比 達 52.94%,這些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 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中醫基礎理論、溫病學、中醫耳鼻喉 科學、方劑學、中醫骨傷科學、內經選讀、金匱要略選讀、中醫診斷學、生理學、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 學、中醫眼科學、中藥學、診斷學基礎、西醫外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急診醫學、 畢業臨床技能考核、教學見習、四大經典、難經選讀(神農本草經選讀)等選修 課、大學英語(一、二、三)、大學英語(四)、中國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 醫古文、循證醫學(創新思維訓練)、醫學信息學(醫學統計學)等選修課、計 算機基礎等選修課,這些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應作為高校教務部門、教學院部 關注的重點,需要加強教學管理與改革,扭轉其中的不足,從而較大幅度提升中 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可見,中醫學專業學生畢業考試的平均考核成績只有 68.01 分,除了說明學生專業知識學得不夠牢固之外,同時因畢業考試的時間是 安排在畢業實習之后,學生即將畢業之前,知識遺忘也是一個客觀因素。
    5中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研究分析
    課題組于 2018 年 7月至 9月組織人員對江西某高校的近五屆中醫學專業本 科人才(簡稱中醫學人才)培養現狀開展了問卷調查研究。
    5.1 調查概述與分析
    5.1.1對象與方法
    本次主要的調查對象包含江西省中醫院、江中集團、贛州市中醫院、新余市 醫院、九江市中醫院、洪都中醫院、鷹潭市中醫院、江西省衛健委等30 家用人 單位的中醫學專業畢業生。本次調查主要分兩個大的部分,首先主要是對中醫學 人才的各方面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評價;其次是關于畢業生自身適應崗位知識、 能力的評價。本次調研的問卷在初稿設計完成以后,首先先在小區域內開展了試 測,根據試測的結果咨詢相關專家并根據其意見進行了二次修改。調查共計發放 問卷發放 1000 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總數為 844 份,問卷的有效率 84.4%。
    5.1.2結果分析
    5.1.2.1 中醫學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課題組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 39 表 39 中醫學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調查表
    Table 39 questionnaire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CM talents
    評價結果(%)
    項目
     
    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培養 41.59 45.38 12.31 0.48 0.24
    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43.25 43.48 8.06 4.97 0.24
    競爭意識的培養 30.69 43.01 17.65 6.64 2.01
    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 21.33 42.41 28.91 5.21 2.14
    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17.18 25.83 46.80 8.18 2.01
    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35.19 51.90 9.24 3.67 0.00
    結果顯示,中醫學人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滿意率(選項“很好”“好” 評價百分比之和,下同)排在前三位的是職業道德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專 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滿意率分別達到 95.50%、 93.01%、 87.80%;滿意率達到 80%以上的還有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培養、團隊合作精 神的培養、心理素質的培養;滿意率介于 70%至 80%之間的為辨證論治能力的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競爭意識的培養、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系統體格 檢查能力的培養;滿意率低于 60%的是危重癥判斷處理能力的培養、創業能力的 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滿意率分別只有 32.12%、 34.6%、 43.01%,這三個 項目的不滿意率同樣達到了前三。
    上述數據表明:第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醫學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 養與創新水平,同時,他們還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并且具有團隊協作的基本素質,這都說明被調查對象不管是在專業崗位還是服務 管理等部門都具有較突出的表現;第二,一部分中醫學人才在辨證論治、自主學 習能力等方面具備較高的素質,說明中醫學人才在求學時期,對待學習態度端正, 獲得了較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并做到了學以致用。(3)多數中醫學人才的危重 癥判斷處理能力、創業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相對較差,說明中醫學專業學生在校 期間在這三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
    5.1.2.2中醫學專業畢業生適應崗位知識、能力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經課題組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 40。
    表 40 畢業生適應崗位知識能力調查表
    Table 40 questionnaire of graduates' adaptation to post knowledge
    項目 評價結果(%)
    能滿足 基本能滿足 不能滿足
    知識結構 65.40 30.09 4.51
    專業理論知識 61.02 36.02 2.96
    專業操作技能 63.27 32.70 4.03
    崗位職業能力 61.73 33.89 4.38
    結果顯示,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知識結構、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操作技能、 崗位職業能力等方面自我認為水平較高, “能滿足”與“基本能滿足”這兩個選項項 加起來都在 90%多。
    上述數據表明:問卷中的四個評價項目的“能滿足”這項的得分并不是很理 想,均處在 60%到 70%這個區間, “知識結構”這項得分相較而言最高,但也僅有 65.40%;同時對“專業理論知識”項目,有61.02%的人選擇了“能滿足”, 36.02% 的人選“基本能滿足”,這體現出有一定部分的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理論知識 在校期間學習得還不夠扎實,在臨床實踐中滿足工作要求有一定的難度。
    6中醫學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
    6.1試評與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中醫學人才在臨床診療、臨床技能等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相對較低。在 試評中,一級指標“掌握本專業臨床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得分百分比只 有 77.87%,在七個一級指標評價得分百分比中排名倒數第二。同時,在此該一級 指標下的“掌握中醫藥治療各種常見、多發病的臨床診療基本知識及技能”,“掌 握必要的現代臨床醫學基本知識及技能”等三個二級指標的評價得分百分比均在 80%以下。上述評價結果表明,應大力加強學生在臨床診療、臨床技能等方面的 培養,特別是加強中醫學人才臨床能力培養模式改革。
    第二,醫學類課程教學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 評價體系共包含 68 個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試評結果中,介于 70分至80 分的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有 36項,占比達52.94%,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 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骨傷科學、內經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 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 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診斷學基礎、西 醫外科學、急診醫學等相當數量的醫學類課程。因此,中醫藥院校應進一步加強 醫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第三,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具備的專業操作技能與崗位職業能力培養仍需加 強。本研究對江西省中醫院、江中集團等 30多家用人單位的中醫學專業畢業生 適應崗位知識、能力的調查結果中,32.70%的用人單位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對“專 業操作技能”一項選“基本能滿足”;33.89%的用人單位對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崗位 職業能力”一項選“基本能滿足”,說明有一定數量的中醫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操 作技能還不夠熟練,崗位職業能力在臨床實踐中滿足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中 醫藥高校應切實加強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培養,特別是加強畢業實習改革提高學 生的臨床動手能力。
    第四,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需要加強。根據對中醫學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 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創業能力的評價中,“很好”與“好” 的評價結果之和只有 34.6%,即滿意率只有34.6%。上述調查結果表明,中醫藥 院校應進一步完善中醫學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建立健全培養機制, 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第五,外語應用能力培養有待提高。通過試評發現,一級指標“掌握一門外 語”所屬的二級指標“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具有運用外語查閱醫學 文獻和進行交流的能力”的得分百分比僅為 70.66%與 73.24%;在調查中發現江 西某高校的近五屆中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對在校期間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用 人單位評價為“很好”與“好”的結果之和只有 43.01% 并且對該項的不滿意率 卻高居前三位,并且部分學生在問卷建議部分反映學校外教老師相對缺乏,沒有 較好的訓練外語口語的氛圍,反映現有的中醫學專業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培養等方 面不能滿足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需求。
    6.2對策
    通過對江西某中醫藥院校開展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試評,以及中醫學 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發現該校中醫學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存在的系列 問題,這為中醫藥院校加強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中醫學人才的培養工作提 供了現實依據。依據評價及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一 帶一路”戰略、“雙一流”建設等方面對中醫學人才的要求,本研究從以下幾個 方面提出關于加強中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對策建議。
    6.2.1 探索中醫學人才臨床能力培養新模式
    臨床能力是中醫學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除了進一步加強課間見習、教學實習 等實踐教學工作外,中醫藥院校有必要重點加強畢業實習前的經典應用能力實訓 和臨床技能實訓、畢業實習中的輪科實踐和師承實習,著力構建以提升中醫學人 才臨床能力為導向的新模式。
    目前,在中醫學人才臨床能力力培養模式的創新方面,國內許多學校走在了 前列,例如,江西的某中醫藥院校以“吟誦中醫藥相關經典、跟隨中醫領域大家 名師增加學生的臨床經驗”的培養模式,開創了中醫搖籃班[31]。該模式對中醫學 人才的經典應用能力、辨證論治能力等方面成效顯著,但參加的學生人數較少, 應充分利用強大的中醫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做到中醫學專業學生全覆蓋;畢業 實習前的臨床技能培訓參照多站式考試 (OSCE) 模式進行, 每位學生考核內容 包括模擬門診、病例分析、專業操作技能等內容,考核沒有通過者,需要重新培 訓后再次參加考核,直至通過為止;在畢業實習的輪科實踐中,制訂相應的考核 辦法,重點關注學生對危重癥、疑難雜癥的學習效果,要求學生對中醫各科的常 見危重癥、疑難雜癥具有一定的處理能力和個人見解;在畢業實習階段開展師承 實習,學生在1 名臨床帶教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為期 5個月左右的經典研讀、傳 承導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師承實習結束后參加相應考核,以全面提高其 中醫思維能力及臨床能力。
    6.2.2進一步深化醫學類課程綜合改革
    在學校教務部門指導和支持下,教學院部組織實施理論課、實驗課、實踐課 “三位一體”綜合改革。首先,積極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資源共享課程、慕 課課程,將專業基礎、臨床的主干課程作為重點建設對象,特別是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西醫內科學等核心課程,全面提升課程建設水平 與質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 強化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采取實驗課、開放性實驗項目相結合的方式,適度提 高實驗課內容的難度系數,以此來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同時遴選一批開放性實驗項目,由學生自主選擇、自 主設計,實驗方案在老師審核通過后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驗的群過程,從而在實質 上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實驗動手能力進行提高;再次,充分利用臨床技能中心與 附屬醫院的教學功能,組織開展臨床課程教學見習、臨床技能培訓,做到臨床技 能實踐有計劃、有檢查,保證學生人人實踐、人人過關。特別是臨床技能培訓中 心要對學生全天開放,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對臨床技能有多實踐、反復實踐 的機會,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動手能力。
    6.2.3切實加強畢業實習改革
    畢業實習這個環節,重點在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并在實 踐中檢驗和提高,同時也起到崗前培訓的重要作用。目前中醫專業學生畢業實習 的通行做法是進行輪科實習,即在醫院各臨床科室實習一段時間,輔以小課、專 題講座等,然后進行階段性考核,通過者進入下一個科室。近年來,不少高校在 畢業實習中增加師承實習這一環節,有的高校規定輪科實習與師承實習的時間各 為 5 個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師承實習應當從嚴格的老師選拔條件,健 全的帶教標準等方面進行考慮,持續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管理,最終實現中醫人才 培養質量的提升。
    6.2.4建立健全中醫學人才創業教育培養體系
    深入實施并使創業教育取得實效,中醫藥院校應構建一套以能力培養為核心 的育人體系,使中醫學人才經過一整套創業知識的學習、培訓和實踐,將知識轉 換為能力,最終順利實現就業與創業。
    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內容主要包括創業教育目標、創業基礎知識教育、創業能 力實訓、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業項目融資引導等[32]。其中,中醫學人才創 業教育目標,就是通過實施一套完整的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從整體上提高中醫學 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激發其創業夢想和首創思維,全面提升他們發現、 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三方面的能力,并且在人際交往、管理技能、專業發展等方面 都得到較大進步;中醫學人才創業基礎知識教育內容,一是創業課程設置,包括 創業意識引導、企業核心能力培育、核心創業團隊組建等。二是創業實踐指導, 主要包括商業模式設計、商業計劃書的制作、樣本市場的測試、創業項目融資等 內容;中醫學人才創業能力實訓內容主要包括個人核心能力和企業職務能力的培 訓。個人核心能力培訓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執行能力與領導能力等方面的培 訓。企業職務能力培訓包括組建調研團隊、制訂并實施調研計劃、統計分析調研 信息、撰寫調研報告、參加創業大賽等;在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中醫藥 院校高校一是要積極支持他們創業導師參加各類創業學術會議,并安排他們去相 關企業實訓實習,以彌補其實踐經驗的短板。二是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為中醫學人 才舉辦系列創業講座[33]。通過實施上述培養體系,中醫學人才的創業能力將會得 到逐步提高。
    6.2.5調整中醫學人才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本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中醫藥對外傳播日益增多,中醫藥文化的翻 譯與傳播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藥國際產業發 展、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大力實施中醫藥國際化戰略,國家對 既懂中醫藥、又能熟練運用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巨大。
    中醫學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優勢,但中醫藥院校在英語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普 遍存在忽視英語口語訓練、教學模式傳統落后、缺乏國際文化意識等諸多問題[34]。 因此,為提高中醫學人才英語應用能力,中醫藥院校其一要重視口語能力訓練, 把口語的培養納入到課程體系當中,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根本上提高中醫學 人才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其二應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利用校園網、多媒體視 聽教室、慕課等,為學生播放經典英文電影、經典著作講解視頻,提供最為真實 的語言情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信心,增強其口語表達能力;其三 是科學安排課程,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安排英語課程,重點加強文學、語言 學和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知識以及一定的中國古代文學、養生學、文化宗教等方 面的知識,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打下知識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交流 意識。
    為適應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國內中醫藥院校紛紛開展外語教學改革,其中比 較盛行的作法是依據新生高考英語這門成績或學生入學以后的英語水平分級測 試成績的高低進行分分在不同的班級,不同英語層次水平的班級使用的教材以及 教學安排、教學方案均有差別,因材施教,為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能力取得 了一定效果。但隨著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不斷增多,中醫翻譯人才特別是高層次 中醫翻譯人才明顯短缺,說明目前的中醫學人才外語教學上需要進行改革,以適 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基于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真正價值在于應用,有鑒于此, 應在主動式教學方面積極進行探索,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英語教學, 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課余時間努力學習英語,并利用課堂這一平臺展示學習成 果,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與技巧。
    6.2.6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相關競賽活動
    大學課外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更是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 的育人功能。高校應定期組織開展中醫類相關競賽活動,以賽促學,促進中醫學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例如,通過開展中醫基礎知識競賽,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專 業知識,還能促使其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閱讀大量的中醫經典,為學生未來 的學習、考研、工作打下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通過舉辦臨床技能比賽,將促使 學生進一步增強臨床技能訓練,精益求精,極大地提升學生臨床動手能力;通過 開展中醫翻譯大賽,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專業外語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外語應 用能力的提高搭建平臺。高校對中醫類相關競賽活動應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 保障,賽后及時總結分析、宣傳,讓更多地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7 結論
    7.1 小結
    在構建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的過程中,綜合比較分析了北京 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三所高校中醫學專業培養方案, 以我國現行的中醫學本科專業教育標準,充分征求了專家意見,最終形成的中醫 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例 如部分培養目標條款項目缺乏落實、課程設計不夠合理等問題。
    本研究構建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以及中醫學專業培養目 標達成度評價機制,研究步驟合乎規范,評價方法具有較高的操作性與針對性, 通過數據檢驗表明其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提出了進一步加強中醫學人才培養 工作的對策、建議,并將研究成果推廣應用。
    7.2特點與創新
    7.2.1 評價體系的構建
    (1)在整個構建過程之中,先后使用德爾斐法、層次分析法等科學研究方 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標準及方法,研究步驟合乎規范,評價方法具有較高的 操作性與針對性,通過數據檢驗表明其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本成果具有一定 的理論創新價值,豐富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理論,同時可為研究人員今后對 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相關理論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2)運用該評價體系,可對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有效評價,通過 分析評價結果可對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判斷,具有較高的 實際應用價值。同時可為研究人員今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更客觀、科學 的試評提供一定參考。
    7.2.2為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1)本成果采用培養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的方法,以高校人才培養的各類 支撐課程及相關觀測點的考核結果為評價的基礎數據,比較客觀、系統、全面地 反映了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的過程,思路清晰、新穎、針對性較強,評價用的數 據全面、可靠,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對其他相近(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 價工作具有較大的借鑒價值。
    (2)本成果吸納了數理統計法與模型、專家評價法與管理模型等培養質量 評價方法的優點,如數理統計法與模型對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公正性與客觀性; 專家評價法與管理模型對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科學性、真實性。同時又克服了采 用數理統計法與模型受制于可靠數據與全面數據的獲得性的不足,以及專家評價 法與管理模型中專家的主觀性等不利因素影響。
    7.3不足之處
    本研究構建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及其評價機制,并進行了 試評研究。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該研究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 步的完善。
    一是本研究在文獻查閱、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采用德爾斐法、層次分析法 等科學方法構建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同時,本研究使用了9 標度的層次分析法,讓研究結果盡可能少的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提升了其 科學性與客觀性。介于目前從事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領域研究的專家 學者相對較少,加上時間與空間因素的影響,也不可能全部與這些專家取得聯系, 因此,本研究成果的整體效用還須后期通過實踐來進行檢驗。如果在將來本研究 成果需要進行調整,筆者將盡力目前與本研究涉及到的領域的專家進行更進一步 的咨詢,對本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二是本研究僅以江西某高校中醫學專業學生為例,進行了中醫學專業培養目 標達成度試評。假如將來將研究成果在大范圍內實行,還需要在全國區域內的高 校按照一定的標準挑選中醫學專業學生開展評價,從而進一步增強本研究評價結 果的信度與效度。
    三是由于受到客觀方面的影響,沒有將構建的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 價體系二次評價處理。同時,在試評之中,難以避免的會存在一些誤差,所以本 研究的結果也可能會有爭辯。本研究如果今后有再評價的機會可以繼續完善評價 體系。
    參考文獻
    [1]EdwardA.Holdaway.CurrentIssuesinGraduateEducation[J].JournalofHigherEduc ationPolicyandManagement,1996,18(I)
    [2]孫明娟.俄羅斯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研究綜述[J].繼續教育研究(11):160-161.
    [3]JamesL.Ratcliff.Assessment,Accreditation,andEvaluationofHigherEducationi ntheUS[J].QualityinHigherEducation,Volt,No.1.1996
    [4]BrennanJohn;Shah,Tarla.QualityassessmentandinstitutionalchangeExperience sfrom14countries[J].HigherEducation,2000,40(3)
    [5]畢家駒.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3(1) : 29-32.
    [6]ASTIN,A.W. 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 ORYX Press,1993
    [7]崔國濤, 石艷.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項目的背景測試及其對我國“中考”改革的啟示 [J]. 外國教育研究 2012(2):92-99.
    [8]埃貢?G.古貝伊馮娜?S.林肯埃貢• G •古貝伊馮娜• s •林肯.第四代評估[M]. 2008
    [9]張義,孫明娟,王鳳芝.俄羅斯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借鑒思考J].中國校外 教育, 2011(10):28-28.
    [10]李守福.國外大學評價的幾種模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2, 23(6):44-48.
    [11]劉軍.中外高等教育評價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12]倪麗娟,陳輝.制約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 評估)2007(09):46-47.
    [13]陸瑞德.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分析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04):28-31.
    [14]吳崇恕,殷進平.高校發展與人才質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1 (4) : 53-54.
    [15]尹忠愷,顧紅.創新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構建[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08(6):655-658.
    [16]王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標準“五個度”的分析、評價與操作化研究[J].高教探 索, 2016(11):21-26.
    [17]李忠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
    [18]馬帥旗.基于“素質、知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河南 教育:高教, 2017, 142(02):59-61.
    [19]代應,宋寒,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2014(01):131-134.
    [20]胡靈芝.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在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
    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5):135-138.
    [21]趙佩華,胡泊.基于多元互動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職業技 術教育, 2013(32):76-78.
    [22]邵輝,陳群,等.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定量評估——基于跟進式教育理念的 視角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 :P. 114-117.
    [23]唐立國,郭慶.以學習產出為質量標準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J]. 教育與職業, 2012(11):178-179.
    [24][1]李姍姍.新中國成立后中醫藥高等教育質量觀的演變與啟示[J].現代教育科 學,2018(03):45-49.
    [25]廖映燁,張運,邰先桃,陳林興,劉海靜,何琪,凌嫻,楊葉嬌,段必雙.中醫本科畢業生 實踐能力追蹤調查對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性研究[J].中醫藥導 報,2016,22(18):120-122.
    [26]莫雪妮,楊益寶,唐梅文,葉勇玲,羅偉生,唐農.基于第三方教育評價的中醫學人才 培養質量評估與應用研究一一以廣西中醫藥大學2016屆中醫學專業為例[J].貴陽中醫學院 學報,2019,41(06):62-65.
    [27]中國教科院教育質量標準研究課題組,袁振國,蘇紅.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及其制定 [J].教育研究,2013, 34(06) :4-16.
    [28]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暫行).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3年1 月
    [29]鄧春生,孟玉波,喻松仁.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評價指標點支撐課程體系及相關觀測 點的構建[J].國際公關,2019(04) :28-29.
    [30]孫明保,李新平.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構建——以 地方院校師范類人才培養為例[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24(02) :27-30.
    [31]鄧春生,熊文婷,次仁.藏醫學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研究——以西藏某藏醫藥高校為例 [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31 (04) : 196-200.
    [32]郭全.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體系構建研究一一兼論《創新與創業教育》[J].染整技 術,2018,40(10):108-109.
    [33]陳潔茹.“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探析[J].教育與 業,2018(06):60-63.
    [34]應國先.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 報,2018,37(06):130-132.
    [35]Pascarella, E. T. &Terenzizi P. T.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Z」.San Francisco: Jossey 一 Bass,2005
    [36]Kuh,G.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student learning: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Engagement,Change May/June(2001)
    [37] 吳海瑛.“PDCA”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價值工程, 2014(1):266-267.
    [38]鄧春生, 孟玉波, 蔡少華. 基于培養目標達成度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要求指標點研 究[J].新絲路:中旬,2019.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yixuelei/zhongyixue/7273.html

    上一篇:中醫學專業本科生學習性投 入對教育收獲的影響研究

    下一篇:中醫學基本理論通俗講話》(節選) 翻譯實踐報告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