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 文選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2-10-11 10:08
    目錄
    緒論 1
    一、研究意義 1
    二、研究現狀 1
    三、研究方法 4
    四、研究思路 5
    第一章 學位論文選題分析 7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析 7
    一、 漢語教學基礎類 8
    二、 漢語教學方法類 10
    三、 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 11
    四、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 12
    五、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 13
    第二節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析 14
    一、 專題研究型 15
    二、 調研報告型 18
    三、教學設計型 20
    第三節 學位論文作者國籍分析 21
    第四節 學位論文選題縱向發展分析 22
    一、 學位論文選題數量縱向發展 23
    二、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縱向發展 24
    三、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縱向發展 27
    第二章 學位論文選題特點分析 29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布特點 29
    第二節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布特點 31
    第三節 學位論文作者國籍分布特點 32
    第四節 學位論文選題縱向發展特點 33
    第五節 本章小結 34
    第三章 關于學位論文選題的思考 34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問題分析 34
    第二節 提升學位論文選題質量的建議 37
    一、關于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及研究內容的建議 37
    二、對相關部門及學生個人的建議 38
    第三節 本章小結 40
    結語 41
    參考文獻 42
    致謝 43
    緒論
    一、研究意義
    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漢語國際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斷豐富,但對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研究目前較少。撰寫學位論文是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研究生必須完成的功課,它一定程度上展現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研究能力。論 文選題作為學位論文寫作的開端,在整個論文撰寫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通過整理文獻資料發現,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還有待 豐富。因此,本文首次對2009-2021 年間中國知網收錄的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 位論文選題進行整理和數據分析,在此之前還未有漢碩學位論文是帶著國別化視角專 門研究面向韓漢語教學類漢碩學位論文選題。本文所選用的研究方法較科學、研究對 象較全面,進一步豐富了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成果。
    我們認為,學位論文選題可以反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的培養情況,研究學 位論文選題,可以更好地完善和發展漢碩培養。對漢碩學生來說,我們希望呈現出面 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讓漢碩生對 本專業論文選題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選擇自己的學位論文選題做一定參考,以寫出 更優秀和具有價值的漢碩學位論文,完善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研究,同時也供國別化 漢語教學論文選題研究參考。另外,通過學位論文選題現狀可以一定程度上發現漢碩 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優點與不足,便于相關部門調整或導師指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 生論文寫作方向。
    二、研究現狀
    本文對研究現狀的整理將分為: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分類 別研究和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國別化研究。
    (一)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
    肖奚強、顏明(2012),從選題類型和選題類型兩個角度分析論文,指出存在問 題,提出應當設立論文等級評價來保證論文質量的建議。
    劉弘、楊喆(2013),基于當時漢碩存在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的情況,對兩類學 位論文選題展開對比,發現專業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存在選題高度集中且研究深度不
    1
    夠、對研究方法的認知不明晰的問題,對專業型碩士在學位論文選題時提出了拓展研 究范圍的建議,對培養單位提出加強研究方法課程和相關訓練的建議,對有關部門提 出了規范學位論文要求和特點的建議。
    亓海峰(2015)通過對論文選題從內容上的分析,發現論文重實踐、輕應用,但 研究領域單一,提出了論文選題普遍存在對文化類和教師類研究缺乏的問題。周美瑤 (2014),通過選題研究內容、形式等角度,結合問卷法調查影響選題的因素的研究 方法,為后來研究論文選題的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這是較早限定某學校為研究范圍的研究成果,后來出現了很多限定學校或范圍的 漢碩論文選題研究,其中大部分論文雖然限定范圍但對論文選題情況歸因時并不聯系 學校或地區的特定情況,這種情況下限定論文來源范圍就成了弊端而非優勢。
    比如范路歡(2021),從選題類型、選題方向的發展趨勢和變化特點分析,發現 學位論文選題存在選題類型集中在專題研究和調研報告、論文選題方向各類差異小等 問題;通過對選題期間遇到的困難和需求展開調查,發現漢碩學生的選題難點在于創 新點的挖掘和選題角度的尋找,需求在于希望開設論文寫作課。最后從學生、導師和 培養單位方面給出了針對性建議。又如楊冬(2019)、何曉珍(2021)、劉曼迪(2021) 等等。
    除此之外還出現了通過高校之間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對比歸結 論文選題總體情況的,如鄧云(2019),以2011 年至2017 年間167 篇廣西民族大學 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和120 篇北京語言大學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廣西 民族大學論文選題對象、研究方法和寫作形式三個方面的情況,并與北京語言大學論 文選題在上述三方面做了對比,發現研究對象總體傾向于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而對文 化與交際研究力不足;對研究方法的定義與作用范圍不明、缺乏必要認識;專題研究 占比過重,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并針對現存問題從學校、學生、教師三個角度分別對 三方面問題的完善提供了可參考性建議。又如陰美鑫(2019),以黑龍江大學和福建 師范大學2017 級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專業背景、實習形式和導師 研究方向對選題方向的影響,還是從培養單位、個人和導師方面做了建議。這類論文 普遍研究深刻、具有實際參考意義。不足之處在于研究對象選取范圍的局限性(一所 或幾所學校),不能代表全國的漢碩學生論文選題情況;提出的建議大同小異但一直 持續性地出現這些條框,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建議是解決當下論文選題的有效建議且 未收到重視。
    2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論文對研究對象的選取具有全面性,有全國范圍內的,有某 地區,有某一所或幾所高校,對研究對象范圍的選取也是一種創新,雖然不可避免會 有一些以偏概全的問題出現,但限定范圍的論文選題優點是對選題的研究更細致和有 深度。
    (二)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分類別研究
    偏誤類:田潤潤(2017),以黑大 172篇偏誤研究類論文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分 析指出偏誤研究類選題存在的問題,從論文評價標準的建立、論文寫作課程的設置、 增強論文選題實用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熊嬌(2021),以2009-2020年間CNKI收錄的2073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偏誤研 究類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創新性地從研究方法的角度研究,得出選題呈現 出研究方法多樣化、傳統方法占主導的特點。這兩篇都是以偏誤研究類論文為研究對 象,通過對論文選題類型、內容和調查影響選題因素的手段,發現選題特點,都從培 養單位、個人和導師三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
    教材類:彭爽(2019),以知網收錄的1039篇2013-2018年間漢碩學生對外漢 語教材類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從分類、內容 、歷時變化趨勢和高校分布四方 面對論文分類統計分析。史同琰(2021),從知網上檢索的甘肅省內蘭州大學、西北 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三所高校的 108 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材類學位論文為 研究對象,將論文分為四類,并從論文中教材選取情況、論文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形 式三方面分析研究,從中發現教材類論文存在選取教材重復率高、教材種類不平衡、 研究方法運用不準確和寫作形式單一等問題,并提出了應當注重教材選取的多樣性、 改善課程考察方式、拓寬漢碩生實習渠道、組織參加相關學術講座等方面的建議。這 兩篇是以教材研究類論文為研究對象,文陽(2021)是以教材編寫類論文為研究對象, 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對教材的研究選題持續性收到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較多關 注。
    教學類:冷凌飛(2019),將論文分為十類:教材類、測試類、教師類、文化類、 國別類等,并以分類為綱進行研究分析,分析論文存在的問題:選題分布不均、實用 型選題低、教學內容占比不合理、對新興教學技術和測試效果研究過少等,并從學生、 導師和學校三方面提出了建議。
    漢字教學:蓋瑞杰(2021),研究分析發現論文選題存在部分選題實踐性不強、 選題大小類分布不均衡 、重知識輕應用、對文化教學關注度不夠和對漢字習得研究
    3
    選題系統性不強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字音研究和教學方法研究、關注學科前沿等對 外漢字教學類選題的建議和理論聯系實際 、探索多媒體教學和規范漢字教學等對漢 字教學的建議。
    文化類:李迎月(2020),以2009-2017 年間1039 篇漢碩文化類學位論文為研 究對象,從研究類型、研究內容和關鍵詞詞頻三方面分析選題特點并對此從培養單位、 導師和學生方面提出了解決當前問題的建議。
    習得類:楊周新(2020),以知網收錄的3159 條習得類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為研 究對象,從研究類型、研究內容和國別化三個方面從共時和歷時層面對論文選題展開 了總況分析,從而分析出習得類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類型單一;內容分布不均;部 分表述不嚴謹等。根據以上分析,從培養單位、導師和學生個人提出了建議。
    調研報告類:王增梅(2021),以 2010年-2019 年間知網收錄的1657 篇漢語國 際教育碩士調研報告類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在將學位論文選題劃分為六種類別并費 別總結其特點的基礎上,概括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的特點:具有極強的創新性、覆蓋 范圍廣且實用性突出、調研對象全面廣泛、調查對象集中且選題具有交叉性,針對選 題存在的問題從宏觀和圍觀兩個方面提出了選題建議。
    目前,對漢碩論文選題的分類別研究,可以分為從選題研究內容角度的偏誤研究 類、教材研究類、教學類、文化類和習得類;從選題類型角度的調研報告型。其中從 選題類型出發,研究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的文章出現于2021 年,此前都是從選題研 究內容出發研究論文選題情況。可見,對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的研究成果在逐步豐富。
    (三)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國別化研究 明確是對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分國別研究的漢碩學位論文,出現于2021 年,目前 知網收錄的僅有兩篇。
    云譯萱(2021)以面向泰國漢碩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對搜集到 的 498 篇有效學位論文選題統計分析,發現論文存在重復選題、缺乏新意、部分缺少 教學設計內容形式等問題,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1.考慮重復選擇再研究價值;2. 拓展創新思路;3.完善教學設計論文形式的建議。
    李夢涵(2021)以面向俄羅斯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對從中國知網上 檢索的論文篩選后 得到266 篇有效學位論文選題,從研究內容、研究類型、研究方 法三個方面描述了論文選題特點、存在問題及建議。從論文前準備階段、論文內容修 改階段等提出了建議。
    4
    基于以上綜述,本文以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為范圍,選定韓國為切入 點,一方面因為韓國漢語學習者的數量很大,另一部分是因為面向韓國漢碩學生論文 選題的研究存在空缺。我們將從多方面分析研究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語國際教育碩 士學位論文選題情況,以期為后來漢碩生選題提供一定參考。
    三、研究方法 論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閱讀法、數據統計法和歸納法。 文獻閱讀法: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期刊、學位論文等資料進行查閱,搜集 整理有關碩士學位論文、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對當前漢 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情況進行分析和反思。
    數據統計法:通過對論文選題進行數據統計,力求直觀呈現出面向韓國漢語教學 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情況。
    歸納法:根據主題和篇關摘,搜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后,依據分類標準 對漢碩學位論文選題歸類整理。
    四、研究思路 第一步,通過文獻閱讀法了解相關研究現狀之后,明確為以知網收錄的面向韓國 漢語教學的607 條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選定以選題類型和選題研究內容等 為主要切入點分析學位論文選題。
    第二步,用數據統計法和歸納分析法對 607個學位論文選題從選題研究內容、選 題類型、選題縱向變化以及學位論文作者的國籍等方面整理分析。
    1.以研究內容為切入點,將學位論文選題分為五大類:漢語教學基礎類、漢語教 學方法類、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和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類,分析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情況。
    2.以類型為切入點,學位論文選題分為專題研究型、調研報告型、教學設計型、 教學實驗報告型和典型案例分析型五大類型,分析學位論文選題類型情況。
    3.以學位論文作者的國籍為切入點,分為三類:作者為中國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碩士、韓國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以及其他國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分析學位 論文作者的國籍分布情況。
    4.縱向分析學位論文選題數量、選題類型、選題研究內容的發展情況。 第三步,基于前面的數據分析,總結論學位論文選題特點。
    5
    基于對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學位論文選題類型、論文作者國籍以及論文選題 在數量、研究內容、類型等方面的縱向數據變化分析,分別總結學位論文選題特點。
    第四步,總結與建議。首先,對學位論文選題進行問題分析;然后基于以上數據
    及分析,對漢碩學生提出切實可行的、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學位論文選題建議。
    第一章 學位論文選題分析
    在中國知網(CNKI),我們采用了兩步檢索順序:第一步,檢索專業為“漢語國 際教育”的學位論文,檢索結果條目為23823條,其中包含15篇博士學位論文和23808 篇碩士學位論文;第二步,在第一步檢索結果中檢索主題詞“韓”,檢索條目為641 條,均為碩士學位論文。
    在對檢索出來的學位論文選題篩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并不符合本文對研究 對象的界定。比如李明之(2019)等,雖然題目中帶有“韓”字,但由于不是面向韓 國漢語教學的論文,因此這部分學位論文選題不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篩選,我們最 終留下了 607 個漢碩學位論文選題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析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培養的人才,是漢語國際教育及推廣事業的主力軍。為適 應需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應當具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優秀教學技能、 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 公室制定推行《國際漢語教師標準》中,涵蓋了上述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人才所 應具備的能力要求。所以本節對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的分類主要參考《國際漢語教 師標準》,把收集到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為五大類:漢語教學基 礎類、漢語教學方法類、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和中華文化 與跨文化交際類。①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類統計情況見表 1.1。
    ① 原孔子學院總部,《漢語國際教師標準》 .2007-10-31.
    7
    表 1.1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類統計表
    選題內容 舉例 數量 所占比例
    漢語教學基礎類 《比較句中的“還”和“更”
    在對韓教學中的應用硏究》 300 49. 429&
    漢語教學方法類 《后方法理論在對韓漢語高
    級綜合課中的應用硏究》 99 16.31%
    中華文化與跨文
    化交際類 《中韓四大傳統節日文化對
    比及教學設計》 53 8. 73%
    教學組織與課堂
    管理類 《對外漢語課外作業調查研
    究分析》 104 17. 1^6
    職業道德與專業
    發展類 《赴韓漢語教師教學媒介語
    使用調查與教師課堂用語手
    冊的編寫》 51 8. 41%
    據表 1.1 可見,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傾向于選擇“漢語教學基礎類”,其次 是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和漢語教學方法類,而對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和職業道 德與專業發展類的選擇最少。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在五大類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漢語教學基礎類論文,占論文總數的將近一半,而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和職業道 德與專業發展類論文,占比不到論文總數的十分之一。接下來將對這五大模塊的學位 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一、 漢語教學基礎類 漢語教學基礎是指基本的漢語語言學知識和第二語言學習的基本原理等。周紅 (2019)將漢語教學基礎細分為“漢語言知識”和“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兩小 類。①結合本文的論文選題情況,我們沿用其分類,也將漢語教學基礎類下分為漢語 言知識和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兩小類。接著對漢語言知識細分時,不直接采用其 分類而是結合論文情況做了適當修改,即下分為漢語本體及文化研究、結合教學的漢 韓語言對比和結合教學的語言研究三類。
    在對學位論文選題分類的過程中,根據題目和關鍵詞無法歸類的情況下,,則閱 讀論文文本后根據側重點確定是否將其歸為“漢語本體研究”。如:《針對韓國留學 生的漢語成語分類和教學》(2013),涉及教學,但論文主體部分是對漢語本體的研 ① 周紅 . 從學位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 [J]. 國際漢語教育, 2019 ( 02 ): 42
    8
     
    究,所以將其歸為“漢語本體研究類”。另外,有三篇不結合教學的漢韓對比論文選 題:王楠楠(2010)、宋英蘭(2010)等,由于數量較少,也歸納到了“結合教學的 漢韓語言對比”中。
    依照以上分類標準,我們對 300篇漢語教學基礎類學位論文選題進行歸類,具體 情況見表 1.2。
    表 1.2 漢語教學基礎類學位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數量 舉例 占比
    漢語語
    言學知
    漢語本體研究 5 《對韓初級漢語教學中的能愿動詞
    "能,”會””可以”研究》 1.796
    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 92 《漢韓聲韻對比及對韓聲韻教學研
    究》 30. 7%
    結合教學的語言硏究 12 《對韓漢語基本顏色詞教學研究》 4%
    第二語
    言習得 與學習 策略 漢語習得 53 《基于漢韓字詞對比的習得詞匯空
    缺硏究》 17. 6796
    偏誤分析 115 《漢語持續體“V著”與韓語相關句
    式的對比及偏誤分析》 38. 396
    學習策略 4 《初級日韓和歐美留學生漢字認讀
    策略的對比分析》 1.3%
    學習者因素 19 《文化心理因素在對韓和對美漢語
    短期班文化課教學中的影響及應對
    策略》(2012) 6. 3%
    由表1.2 可見,漢語語言學知識類選題占漢語教學基礎模塊中的36.3%,第二語 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選題占 63.7%。漢語語言學知識類選題內又下分四個小類,按占 比多少順序排列:結合教學的漢外語言對比〉結合教學的語言研究>漢語本體研究。
    漢語本體研究類選題:涉及對能愿動詞、漢字詞以及成語等研究。結合教學的漢 韓語言對比類論文選題:在語音、詞匯、語法、漢字、文化四個方面都有涉及,其中, 詞匯類論文有54篇,而漢字類論文5篇。詞匯類論文中,對名詞、動詞、副詞等均
    9
    有涉及,選題集中在漢字詞和同形詞,如賀佳(2012)。結合教學的語言研究類學位 論文選題集中在詞匯和語法部分。
    通過對論文選題分析可見,如何利用中韓語言異同開展漢語教學工作是現下面向 韓國漢語教學集中關注并亟待探討的問題。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選題下分四個小類,按占比多少順序排列:偏誤分析 >漢語習得)〉學習者因素〉學習策略。漢語習得類選題:超半數的論文選題在詞匯, 另外半數均勻分布在語音、句式等領域中。詞匯類選題中,漢字詞、同形詞和補語的 選題占比較高。另外,還有對語音和句式等的選題。
    偏誤分析類選題:和漢語習得類選題分布一樣,超半數的論文選題集中在詞匯, 第二位是語法,然后是語音。值得注意的是,語音偏誤類選題中,對聲調的選題占了 半數,這與韓語是無聲調語言或許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漢碩學生從語言異同出發 的國別化漢語教學意識。詞匯類選題中,對動詞、副詞的研究占比較高,比如:《韓 國留學生動詞重疊偏誤分析》(2020)、《漢語程度副詞習得偏誤分析》(2018)等, 而對虛詞的選題相對較少。另外,在108篇偏誤分析中,漢字選題只有2篇,且從 2020 年才開始出現這類選題。如:《日韓留學生甲級漢字書寫偏誤對比分析》(2020)。
    學習者因素類選題:雖然數量不多,但涉及范圍廣泛,少有從完全相同的角度出 發。需要注意的是,學習策略類論文只有4篇,而且13-19年間無此類論文收錄。如 呂銀河(2011)從激發學習動機出發,探討了語音學習策略;占艷怡(2011)探討了 詞匯學習策略;喬麗燕(2013)和唐雪(2020)研究了漢字學習策略。
    在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領域,選題集中在偏誤分析和漢語習得上。這部分在
    下一節中將展開詳細描述。
    二、 漢語教學方法類
    漢語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漢語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教師在教學 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結(周紅,2019)。①針對漢語教學方法這一模塊的論文 選題,我們依據漢語教學方法模塊涉及范圍和論文選題情況,將其分為四個方面。
    需要說明的是:教學理論、教學手段、語言要素教學和課程設計會出現在一篇論 文中共存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分類原則是:軸在哪,就歸為哪類。即:明 確以某種教學法為指導的,歸為教學理論類 ;明確教學內容為某個語言要素的,歸 為語言要素教學類;明確以使用某種教學手段為中心的,歸為教學手段類;以課程設
    ① 周紅 . 從學位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 [J]. 國際漢語教育, 2019 ( 02 ): 42
    10
    計為目的,其中可能包含運用教學理論、教學手段、要素教學等的,均歸為課程設計
    類。
    對學位論文選題分類并進行了數據統計,具體分析結果見表1.3。
    表 1.3 漢語教學方法類學位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教學理論 《任務型教學法在對韓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9 19. 2%
    教學手段 《中文歌曲輔助對韓漢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16 16. 296
    課程設計 《對韓初級漢語綜合課〈您要買什么〉教學設計》 22 22. 296
    語言要素教學 《漢語動詞重疊的對韓教學研究》 42 42. 496
    由表可見,本類選題研究內容按占比順序排列:語言要素教學類>課程設計類> 教學理論類>教學手段類。
    教學理論類選題:我們根據以往對教學法的認知,停留在認知法、語法翻譯法、 閱讀法、聽說法等傳統教學法。但在對論文的標記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包括圖式 理論、習得理論、后方法理論在內的三種理論運用;有六種教學方法;中韓教師協同 教學模式、“一對一”教學模式、表演式教學模式、集合式詞匯教學模式、互動教學 模式等五種教學模式被研究應用到對韓漢語教學中。
    教學手段類選題:涉及媒介語、多媒體、音樂等八種教學手段,其中選題又傾向 于音樂和游戲,教學對象大多為初級漢語學習者。課程設計類選題:共 20 篇,從具 體課程來看,主要是口語課(占60%),其次是綜合課(占 20%)和聽力課(占10%)、 然后才是寫作課(占5%) 、閱讀課(占 5%)等。
    語言要素類選題:共 42篇,其中對詞匯的研究高達 24篇,其次是對漢字、某類 句式等的教學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對漢字的研究最少,只有 5篇。詞匯研究中涉及漢 字詞、人稱代詞、顏色詞、量詞、語氣詞等。另外,通過對學位論文選題標記可以發 現:對實詞的研究占比為83.33%,對虛詞的研究僅占16.67%。
    三、 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
    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模塊包括教學管理、教學資源、課堂管理、測試與評估四個
    板塊,具體數據分析情況如表 1.4 所示。
    11
    表 1.4 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教學環境 《韓國務安地區漢語教學調查研究》 37 35. 6%
    教學資源 《韓國初級階段漢語教材本土化分析》 57 54. 8%
    課堂管理 《中級階段俄韓留學生對漢語課堂糾正性反饋態度的 對比研究》 2 1.9%
    測試與評估 《對韓新HSK四級聽力考試應試策略與教學方法研究》 8 7. 7%
    由表1.4 可見,本類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按占比順序排列:教學資源類>教學環境 類>測試與評估類>課堂管理類。教學環境類選題:多是對某地區或某學校教學現狀 的調查研究,地理范圍涉及慶尚南道、江原道 、慶尚北道、廣域道等五個道,其中 對慶尚南道地區教學狀況研究最多。如:楊霏霏(2018),這類論文研究大多聚焦于 小學階段,也有小部分是以中學教學狀況為對象,如吳作杰(2014)。
    教學資源類選題: 我們將這一板塊的論文分為4小類。其中,教材對比研究類 和教材內容類的區別在于是否以教材對比為主體。這四小類占比順序如下:教材對比 研究(86.79%)>、教材的改編與開發(12%)>教材內容研究(3.77%)教材本土化 研究(3.77%)。教材對比研究中,從所選教材編寫國別:中韓教材對比(89.13%) > 韓韓教材對比(8.7%)> 中中教材對比(2.17%),可見研究熱點在于中國和韓 國編寫的教材對比。從教材面向的漢語學習者角度:初級漢語教材對比(71.7%)> 中級漢語教材對比(13.21)>高級漢語教材對比(1.9%);從言語技能角度看,論 文涉及口語教材和綜合類教材兩類 :綜合教材(77.36%)>口語教材(22.64%)。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見 ,教學資源類選題集中在對初級綜合教材的對比研究;其次 是對初級口語教材的對比研究,如孫宇瞳(2016)。
    測試與評估類選題:可分為中國發起的對漢語水平考試的研究、韓國發起的漢語 考試的研究、教學中學校發起的測試三類。對HSK:如李娜(2017);對課后作業的 研究,如趙夢(2017);對韓國漢語高考的研究,如潘俊財(2013)。
    課堂管理類選題研究,也是應當受到關注的方面。對測試與評估的研究,目前針 對 HSK 的研究比較多,幾乎占了一半以上。對學校教學中的漢語測試研究也同樣對漢 語教學起著不能忽略的作用,但目前受的關注度較低。
    四、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模塊,我們根據學位論文選題情況,分為四個板塊。進行數 據分析后,結果見表 1.5。
    12
    表 1.5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教師素質 《赴韓漢語教師教學媒介語使用調查與教師課堂用語 手冊的編寫》 12 22. 64%
    教師成長 《赴韓漢語教師個人實踐性知識的敘事研究》 38 71.7%
    教師培訓 《中韓對外漢語培訓情況調查分析》 3 5. 66%
    教師評估 0 0
    由表1.5 可以看出,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類中下分小類按占比情況的排列順序: 教師成長>教師素質>教師培訓>教師評估。此類論文選題集中在教師成長類,而對 教師培訓類和教師評估類的研究稍顯匱乏。
    教師素質類選題:涉及到了教師工作適應性問題研究、教師心理研究、教師課堂 行為研究、教師教學能力研究等。教學心理研究,典型論文如史騰云(2015),對漢 語教師志愿者從審題、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做了調查,并通過多種科學方法展開分析, 分析過程嚴謹、結果科學。
    教師成長類選題:主要針對漢語教師的教學方面的發展和成長,典型論文如《新 手漢語口語教師實踐性知識形成研究》(2015),通過歷時動態追蹤,展示了一位新 手老師實踐性知識的形成過程,探討了集體互動活動對這一過程的重要影響作用。除 了關注已經上崗的教師成長,還關注漢碩學生的成長,如:丁國琳(2012),從“課 程”和“教學”兩方面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相關建議。
    教師培訓類選題:是對對韓漢語教師、志愿者教師的研究。典型論文如《赴韓漢 語教師志愿者崗中培訓調查研究》(2017),以 2017 年赴韓漢語教師志愿者參與崗 中培訓的教師為對象,進行了培訓前和培訓后兩次問卷調查,提出相關部門缺乏教師 培訓意識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 2017 年之前,專門以對韓漢語教師培訓的研究未在 知網上收錄,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重要且一直被我們忽略的研究缺口。教師評估類暫 無相關論文,但依舊把它下分為一個小類的原因在于,教師的評估對教師成長起著重 要的輔助作用,是需要重視的方面。
    五、 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
    同語言與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樣,漢語國際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播一脈相承。 漢語國際教育活動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國文化傳播的進行反過來又給予漢 語國際教育領域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通過對學位論文選題進行標記和數據統計發 現,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這一模塊的論文共有 51篇。依托于周紅(2019)對中華
    13
    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板塊的分類和論文選題情況,我們將這一模塊的論文選題分為了
    “中華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結合教學的文化”3 類,并進行了數據分析,具體情 況見表 1.6。
    表 1.6 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中華文化傳播 《中韓春節文化對比分析及教學策略探析》 11 21. 5 概
    跨文化交際 《中韓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案例研究與應對策略》 18 35. 3%
    結合教學的文
    《對韓漢語教學中的顏色文化教學研究》 22 43.14%
    由表1.6 可見,本類選題研究內容按占比順序排列:結合教學的文化>跨文化交 際>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傳播類選題:可分成對中韓文化傳播現狀的研究、對中 韓文化傳播策略的對比研究和對中華文化傳播效果等情況的調查研究。結合教學的文 化類研究有兩種情況:1.以特定學校、地區的特定漢語水平的學生對教學對象,進行 個性化文化教學;2.選取某一文化點為教學內容,設計文化教學。
    跨文化交際類選題:由于論文中沒有對非言語交際的研究,所以對于跨文化交際 這一板塊我們采取如下分類:1.對影響因素的研究,典型論文選題如:王一聰(2017); 2.從學生角度或教師角度出發,典型論文選題如《來華留學生中華文化認同現狀調查 研究》,就學生來華后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程度進行調查分析;又如《赴韓漢語教師志 愿者跨文化適應狀況研究》,就赴韓漢語教師的跨文化適應情況展開研究等。
    雖然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這一模塊只占論文數量的 8.4%,遠不如漢語教學基 礎模塊、漢語教學方法等模塊研究豐富,但是這一模塊對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 同樣重要,應該受到重視。
    第二節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析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方案》要求: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論文形式上應 采用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設計、典型案例分析、教學實驗報告五種形式。①
    專題研究一般是指對某一方面或某一類的問題進行詳細且深入的研究,要求對某 一問題的認識有一定深度,并且要提出較為精細而準確的解釋說明。
    調研報告指的是針對現象或問題展開調查,并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匯總。調研報告 型這種論文寫作形式,一般前期要運用文獻閱讀法,后面使用調研的研究方法;要求 論文選題具有現實價值,選取的調研對象要有代表性、有說服力、具備調查價值。
    ①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方案 . ( 2012 ) [EB/OL].http://www.chinadegrees.cn./2012-07-09.
    14
    “教學設計是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基礎,圍繞課堂或課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教學 設計而形成的論文”①。典型案例分析中,典型案例是指可以反映漢語國際教育一般 問題或疑難問題等的典型事件。“教學實驗報告是教學實驗之后,對教學實驗全過程 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反映的書面材料。包括課堂教學實驗、跨文化交流、文化傳 播和漢語推廣的實驗等。”②
    根據《培養方案》要求,我們也將學位論文選題分為這五種類型。
    對 607 條學位論文選題按類型分類,結果見表 1.7。
    表 1.7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類統計表
    選題形式 舉例 數量 所占比例
    專題硏究型 《中日韓新稱謂語對比研究》 324 53. 4%
    調硏報告型 《蘇州大學美韓留學生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能力的調
    查研究》 165 27. 3%
    教學設計型 《基于情景教學法的對韓漢語初級口語課教學設計》 94 15. 5%
    典型案例分
    析型 《赴韓漢語志愿者跨文化交際案例研究》 19 5.996
    教學實驗報
    告型 《對韓精品班口語課教學教學實驗報告》 5 1.596
     
    由表1.7 可見,論文在五種類型中的分布極不平衡:專題研究型論文數量最多, 占論文總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調研報告型和教學設計型,占比最少的是教學實驗報 告型,只有5 篇。我們對運用專題研究型、調研報告型和教學設計型這三種類型進行 寫作的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展開了分析,情況如下。
    一、 專題研究型
    根據《培養方案》對專題研究型論文的規定,結合學位論文選題情況,我們將專 題研究型學位論文選題分為本體及文化研究類、教材考察類、理論在學習及教學中應 用類、語言點習得和偏誤類以及教學研究類、學習者綜合因素類和教師研究類。具體 分布情況如下:
    ①亓海峰 .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賀研究方法調查分析 [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15 ( 1 ): 92.
    ②王忝淼、鄭又嘉 . 兩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 研究版),2017(15)
    15
     
    表 1.8 專題研究類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本體及文化研究 《基于HSK動態作文語料
    庫“要”的情態義項習得考
    察》 117 36. 1%
    教材考察 《韓國務安郡公立小學漢
    語教科書編寫分析及使用》 5 1.5%
    理論在學習、教學中
    應用 《中韓協同教學模式下的
    初級漢語詞匯教學研究》 21 6. 5%
    語言點得習得和偏誤
    以及教學研究 《韓國小學生漢語聲母習
    得偏誤及教學研究》 169 52. 2%
    學習者綜合因素 《初級日韓和歐美留學生
    漢字認讀策略的對比分析》 8 2.5%
    教師研究 《赴韓國際漢語教師的形
    象設計分析》 4 1.2%
    為了更精準地把握論文選題情況,下文將對上表中展示占比最大的“本體及文化 研究類”和“語言點習得和偏誤以及教學研究類”進行詳細分析。
    (一)本體及文化研究類 本體研究即對漢語本體的研究。我們根據《現代漢語(第五版)》,把漢語本體 分為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和修辭五類。但是,分析學位論文選題發現,目前論文 中沒有研究修辭和漢字的,所以本體研究我們分為語音、詞匯和語法三部分。另外, 論文中一小部分是研究文化的,我們將其與本體研究放在一起,合成歸為“本體及文 化研究類”。由此,本體及文化研究類可細分為四類:詞匯研究,漢字研究,語音研 究和文化研究。需要說明的是,基于漢碩論文選題以實踐性為出發點的情況,我們這 里說的“本體及文化研究類”,是聯系了漢語教學的本體、文化研究。基于以上,對 117篇本體及文化研究類學位論文選題具體分類情況見表1.9.
    表 1.9 本體及文化研究類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詞匯研究 《來自漢語的韓語漢字詞的異質化及原因研究》 79 67. 5%
    語音研究 《漢韓語音對比及韓國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偏誤分析》 8 6.8%
    語法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視角下的漢韓比較句對比研究》 13 11. 196
    文化研究 《韓中“馬”的象征意義對比研究》 17 14. %
    從表中可以看出,對漢語本體及文化的研究中,詞匯研究占比最高,其次是 文化研究和語法研究。
    16
    詞匯研究類:涉及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詞、量詞、、副詞、形容詞、人稱名詞等 研究。其中對漢字詞研究成果最多,占比為 33.33%,典型論文如:賀佳(2012), 提出了在對韓漢語教學中規避消極影響的策略等。其次為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具體的中 韓對應詞類研究,占比為 9.33%,典型論文如鄭圣珉(2013),對介詞及其對應韓語 展開對比,最后同樣是立足于漢語教學提出建議。然后是對成語的研究和對慣用語的 研究,除了以上這四小類之外,其他類別詞匯研究成果較少。
    語音研究類:可以分為對元音、輔音 、聲調、綜合四小類,通過分析論文選題 可知,大多都是綜合研究,典型論文如:馮越鵬(2014),通過從聲母、韻母 、變 調和字音四方面的對比和偏誤分析,針對不同發音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單獨對元音 的研究暫無,而對輔音、聲調的單獨研究也較少,但這并不代表對中韓語音對比研究 不重視,只能說明它目前更多地是作為學士論文的一部分去呈現而不是作為選題,這 也與漢語語音整體性有關。
    語法研究類:可分為句式、詞語搭配兩小類。其中句式類涉及比較句 、否定句、 疑問句、被動句、反問句、表已然義“是……的”句式等9種句式,選題頻率最高 的是比較句,典型論文如:劉露(2018),從作文語料庫中提取比較句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其偏誤。詞語搭配類典型論文如:《漢韓詞語搭配語塊的對比分析》(2017)。
    文化研究類:涉及飲食文化、節日文化、跆拳道文化、禁忌文化、某一個具體的 字/詞蘊含的文化、婚俗等11類文化。典型論文如:《韓中春節民俗比較研究》(2012)、 《韓中“馬”的象征意義對比研究》(2014)等。
    (二)語言點得習得和偏誤以及教學研究類
    語言點習得和偏誤以及教學研究,內容涉及搭配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 多方面。通過對論文分析,本板塊內容下分為四小類:語音類、詞匯類、語法類 、 漢字類。
    語音類選題:涉及單一研究和綜合研究。通過標記分析可知,多是從整體出發, 分析語音偏誤、提出教學對策。典型論文如:王佳慧(2017),從語音整體出發研究 偏誤,從教學模式和具體方法兩方面闡述了應對策略。也有針對語音的某個層面的單 一研究,描寫本體后給出教學策略,其中就聲調研究的選題最多,典型論文如:宋歌 (2015),調查偏誤資料,總結偏誤特點和元音,提出四條針對性建議。
    詞匯類選題:詞匯類習得和偏誤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漢語時出現的最基本的類 型。其中又以對動詞和介詞的相關研究最多,其次是離合詞、量詞和語氣詞。動詞偏 17
    誤及習得研究:動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難點,研究涉及動詞重疊式、離合詞、形式 動詞、語義相近的某一類動詞、具體某個動詞等等。典型論文如:李姽燕(2019), 在;理清本體用法的基礎上,分析偏誤情況,并在符合教材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做出 了詳細的教學設計并評估教學效果。
    語法類選題:涉及到特殊句式、結構搭配、語序等多個方面,其中對語序和特殊 句式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對語序的研究可分為對句子成分內部語序的研究和句子在 語篇中的順序研究兩類。多項狀語、多項定語語序不當等是中國學生高考時的高頻考 試題型,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重難點,典型論文如:浦馨予(2014),通 過語料分析概括偏誤類型,探求導致每種偏誤產生的原因并嘗試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 建議。對句子在語篇中的順序研究,典型論文如《韓國學生漢語寫作語序偏誤研究》 (2013),研究對象是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對“留學生高等作文語料庫”中韓國學 生考場應試作文中出現的語序偏誤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歸納和分析。
    漢字類選題:這方面的論文研究成果較少,研究對象是從以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 的作文語料庫中的漢字使用,典型論文如《基于BCC語料庫的日韓高級水平留學生漢 字偏誤對比研究》(2020),通過對比日、韓兩個國家學生漢字書寫偏誤,歸結偏誤 出現的原因第一在于漢字本身的復雜性,其次才是母語負遷移。
    總的來說,這一小類的研究問題在于,把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分開研究, 將初、中、高三個階段分開研究,各要素之間和各階段之間未能融合貫通。大部分論 文都能在分析后給出針對性教學策略,但其實用性有待考察。
    二、 調研報告型
    對調研報告型學位論文選題,我們以教學四要素為抓手,初步將其分為四類。基 于對學位論文選題情況的分析,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位論文選題的內容不是對 四要素中某種要素單獨調查,而是對某一學校或地區教學情況的綜合考察,因此我們 在四小類的基礎上增加了“某一學校或者地區的綜合調查”類。我們還發現,除了五 大類之外,還有極個別無法劃入五大類中的論文選題,對這個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 是:增加“其他”類,把這些論文選題放進去。基于以上分析,對 165篇調研報告型 論文選題進行分類數量統計結果見表 1.10:
    18
    表 1.10 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占比
    學習者調查 《來華留學生中華文化認同現狀調查研究》 30 18. 18%
    教師調查 《赴韓漢語教師志愿者跨文化適應研究》 22 13. 33%
    教材調查 《中韓初級漢語教材對比調查和分析研究》 45 27. 27%
    教學方法調査 《中韓“協同模式”下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 38 23%
    某學校或者地區
    的綜合調查 《韓國大邱新華漢語學院漢語新詞教學調查》 22 13.33%
    其他 《針對日、韓、越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調查分析》 8 4. 85%
    根據上表可見,教材調查類研究成果最豐富,對教學方法調查類的關注度緊隨其 后,其余四類的論文研究數量較均衡,呈現出教材調查>教學方法調查>學習者調查> 教師調查=某一學校或者地區的調查>其他的占比順序排列。
    學習者調查類:這一類論文選題的研究對象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學習者, 研究內容可分為習得及偏誤調查類、主觀因素調查類、學習策略調查類。典型論文如: 李韓率(2016),使用問卷法,對所得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教學意見。 又如高爽(2018),是以學習者個體因素為研究對象的分析。策略調查這類論文調查 對象廣泛,涉及韓國中小學生、來華留學生、移居中國的漢語學習者等。
    教師調查類:這一類論文選題的研究對象是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和漢語教師。主 要圍繞教師素質、教師成長、培訓等方面調查統計。其中教師成長涉及到教師教學現 狀、教師學習需求等方面,教師培訓涉及到教師崗前培訓、崗中培訓等方面,還有教 師素質類調查,典型論文如賀馨(2021),通過對四位教師上課視頻及音頻、教師訪 談內容的調查分析,討論對韓漢語教師提問對學生習得漢語的影響,從糾錯反饋、師 生互動、提問類型等五方面提出了建議。
    教材調查類:這一類論文選題是通過對某類教材的考察或中韓、中中、韓韓教材 對比展開調查研究,對比切入點涵蓋整體設計、注釋、練習設計、漢字、詞匯、語法、 課文、文化、教學法理論、配套資源等多方面。典型論文如:段依依(2015),研究 對象為韓編教材《美味漢語》和中編教材《漢語口語速成》,從詞匯、版式、注釋等 對多角角度對這兩版教材展開比對。
    教學調查類:這一類論文選題的研究對象涉及中韓協同教學模式、語言點教學策 略、影響教學的因素、教學現狀、教學資源在課堂中的運用、教學手段的應用等等。
    19
    某學校或者地區的綜合調查類:這一類主要是綜合調查,會涉及到教學四要素中的兩 個及以上要素。其他類——主要有幾小類論文組成:關于文化調查的論文;個別難以 劃入五大類、也不屬于以上兩小類的論文等。
    三、 教學設計型
    通過對論文選題的標記分析,我們在亓海峰(2015)的分類基礎上,將教學設計 類論文選題分為五大類。歸類時,我們發現部分論文存在并不完全屬于某一類的情況。 如賈海波(2018)既屬于教學法運用類教學設計,又屬于言語技能類教學設計。對此, 我們的分類標準是:根據教學設計側重點進行歸類。即最終還是是要將其歸為某一類 中。我們采取這種分類方式,是因為教學設計類論文本身劃類就是為了明晰研究熱點 和一定程度反映對韓漢語教學重難點所在,同樣,這種分類標準下的分類結果,不代 表論文對語言要素與言語技能與課型等之間是割裂式地進行教學設計。另,基于某種 理論或教學法等的的教學設計,如果明確是針對某個語言要素、言語技能或語言點等 的,我們會將其歸為相應具體要素、技能或語言點的教學設計類而不歸于“教學法應 用”類。即:對教學設計類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更精確反映的是當前對韓漢語教學領 域對語言點、言語技能等小方向的研究側重情況,而不能體現出不重視教學法應用等 問題。
    具體分類情況見表 1.11。
    表 1.11 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選題分類統計表
    類型 舉例 數量 占比.
    語言要素類 《韓國小學生漢語語音教學設計》 42 44. 7%
    言語技能類 《提高韓國留學生漢語聽力水平的教學方案》 17 18. 1%
    教學法應用 《韓國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游戲的設計與應用分析》 5 5. 3%
    文化教學類 《對韓漢語教學中的顔色文化教學研究》 13 13. 8%
    課堂教學類 《逆向設計在對韓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7 1%
     
    根據表1.11可以發現,占比順序為語言要素類〉言語技能類=課堂教學類〉文 化教學類〉教學法應用。通過對論文內容的考察,我們發現,教學設計類論文的寫作 體例接近,教案模板大致流程是一樣的。使用統一、科學和嚴謹的格式無可非議,但 如果變成內容依附于格式,那么論文寫作就會變成程序化的工作,學術價值大大減少。 另外,我們還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教學設計中沒有板書設計和課后反思及總結板塊。
    20
    一個好的板書,拍下來就是本節課筆記,清晰明確;而課后反思及總結則是提高漢語 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素養的重要環節,通過反思找問題所在,通過總結,思考解決問 題的方法,從而有益于自身成長和漢語課堂質量優化。
    第三節 學位論文作者國籍分析
    早在2000 年以來,來華留學生數量就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尤其是周邊國家,比 如韓國,由于地理優勢和學費政策等各種因素,留學生來華學習的熱度只增不減。孔 子學院的落成,也是迎合了這種教育需求。從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的漢語國際教育專 業人士,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熱愛漢語的國外學生。其中有一部分熱愛漢語教育事業的 國外學生們選擇成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我們 意識到,漢碩專業不僅中國國籍學生有論文產出,外國籍學生同樣也有。我們要研究 的是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通過對論文標記可以發現,有 46 篇是 韓國籍漢碩學生的學位論文,除此之外還收錄有 1篇泰國籍漢碩學位論文。因此本節 我們將結合論文選題來源,分析論文選題類型情況。
    前文說到,我們的論文選擇區間在 2009-2021 年,但在統計分析時發現,2009 年和2010年沒有非中國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在CNKI(中國知網)上發表, 因此圖1.2所示為2011-2021年間的論文數量變化情況。
    非中國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數量情況
    韓國籍作君 事3|籍作宵
     
     
    圖 1.2 2011-2021 年間非中國籍作者的論文數量變化情況圖
    根據論文數量變化情況圖,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論文數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韓國籍作者漢碩學位論文數量變化情況:2011-2016 年間起起落落,2016-2017 年間 有一次大幅度增長,并達到了 2011-2021 年間最高,而后小幅度起落。泰國籍 作者 漢碩學位論文僅有一篇,發表于2013 年。
    以論文內容和論文類型為切入點,對這47 篇學位論文進行標記分析,結果見圖
    21
     
    1.3和1.4:
    外醸漢碩學生學位論文選題內容分布情況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圖 1.3 2011-2021 年間外國籍漢碩學生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布情況圖
    夕陋籍漢碩學生學位論文選眈式分布情況
    專鯽兗 WKS 婦蹄
     
    圖 1.4 2011-2021 年間外國籍漢碩學生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布情況
    通過數量分布變化情況可見,無論是在論文內容還是論文類型方面,論文選題的 數量波動都比較大,且分布都不均衡。從論文內容來看,漢語教學基礎類論文數量占 比最高,但2017 年對文化類研究關注突然升高,數量竟然壓過了同年的漢語基礎類 論文選題。從論文類型來看,專題研究型是最常用的論文寫作形式,除 2016 年選用 頻率變低之外(2016 年總體論文數量變化也呈明顯下降趨勢),一直呈上升趨勢。
    第四節 學位論文選題縱向發展分析
    了解學位論文選題的動態變化,一則可以了解漢碩學生在該領域內的研究成果, 二則希望能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下面我們將會從學位論文選題數量縱向發展、
    22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縱向發展和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縱向發展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 學位論文選題數量縱向發展
    在對知網論文進行標記時我們發現,2009-2021 年間收錄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 士學位論文有 23811 篇,其中符合我們研究要求的學位論文有 607 篇。由于每年的學 位論文數量和每年收錄的漢碩學位論文總量差距較大,放在一個圖中無法明晰數量變 化情況。因此我們將用兩個折線圖呈現漢碩學位論文總量和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 學位論文數量變化情況:
     
    圖 2.1 2009-2011 年間漢碩學位論文總量變化圖
     
     
     
    圖 2.2 2009-2011 年間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數量數量變化圖
    從 2.2 和 2.3 圖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總 體數量在2009-2019 年間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 2010-2012年間論文數量增長速度最 快。從 2009 年的 30 篇持續增長為 2019 年的 2758 篇,增長率高達近 92%,意味著漢
    23 語國際教育專業在蓬勃發展,專業領域研究成果不斷豐富。在 2019 年到 2021 年出現 了短暫的下降,需要說明的是,2021 年的漢碩學位論文收錄尚未完成,就 2020-2021 年的論文數量變化趨勢還有待觀察,但就總體而言,漢碩學位論文總量是有大幅度增 長的。
    面向韓國的漢語國際教學研究從 2009 年在知網上就有了研究成果 收錄, 2009-2013 年研究成果呈現的是上升趨勢,2013-2017 年間波動幅度較大,經歷了下 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變化,在 2015 年研究成果產出最多,2017-2020 年呈下降趨勢, 和漢碩學位論文總量的變化趨勢還是稍有不同的。
    二、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的縱向發展
    我們將篩選出的 607 篇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在明確對每種類型標準分類的基礎 上,進行數據分析。接下來將通過統計出每一種論文類型在每一年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清晰分析面向韓國漢語教育的論文類型選題的歷時特點。具體數據統計情況如下:
    學位論文類型數量變化圖
    —專題硏究型 —調硏報告型 —教學設計型
    典型案例分析型—教學實驗報告型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圖 2.3 2009-2021 年間學位論文類型數量變化
    在圖 2.3 中,我們可以看到:專題研究型的學位論文選題在 2009-2021 年間 一直居于數量第一位,但總體呈下降趨勢,從 2012 年的 45 篇逐年下降至 2014 年的 31 篇,2015 年有一定上升后又繼續下降。而調研報告型和教學設計型學位論文 從 2009 年的 0 篇開始緩慢上升,調研報告型學位論文在 2017 年達到了歷年最高,教 學設計型學位論文在 20015 年達到了歷年最高,2017 年之后總體呈下降趨勢。典型 案例分析型學位論文數量整體呈波動上升,在 2016-2017 年間漲幅最大,也是在 2017 年達到了近年來最高數量;教學實驗報告型學位論文中間有過一次小幅上升,整體持 穩。就整體而言,2013-2016 年間,專題研究型學位論文波動起伏較大,并總體呈大
    24 幅度下降態勢,與此同時,調研報告型和教學設計型整體有大幅提升。
    接下來我們從內容角度分析占比最大的專題研究型和調研報告型,呈現學位論文 選題的歷時變化情況。首先,就專題研究型的研究內容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漢語 語言學知識和第二語言習得和偏誤及教學研究兩大類,為了清晰呈現專題研究型中每 小類論文選題的歷時數量變化情況,我們將漢語語言學知識類和第二語言習得和偏誤 及教學研究分開做趨勢變化折線圖,見圖2.5和2.6.
    漢語語言學知識
    —漢語本體硏究 —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
    結須學3^^學細的語言硏究
     
    圖 2.4 2009-2021 年間漢語語言學知識類論文數量變化圖
    通過圖2.4可見,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類研究在2013年之前呈快速增長趨 勢, 2013年之后呈波動下降趨勢。結合教學的語言研究在2012年之前上升趨勢明顯, 在2012年后總體呈下降趨勢。而漢語本體類研究一直數量都很少,2021年也沒有顯 著的上升趨勢。就總體來看,漢語語言學知識類論文選題中每個小類都呈下降趨勢, 漢語語言學知識類論文總量也呈下降趨勢。
     
     
    通過圖2.5可見,詞匯類論文選題在2012年迅速增長,在2015年數量達到頂峰,
    25 隨后一直呈上升—下降的波動趨勢,通過對論文標記,我們不難發現,對詞匯類的研 究關注有下降的趨勢。其次是語法類,2010 年出現,隨后四年間持續收到關注,2020 年更是因為對復句的關注,數量達到近年來最多。語音類一直都沒有受到很大關注, 但也一直有研究成果產出。韓國學生漢字類書寫偏誤的研究在 2020年才出現,并且 似乎沒有增長的趨勢。
     
     
    由圖2.6 可見,調研報告型論文中每個小類的數量都有起伏,就教學方法調查 類來看,在2012-2015 年間呈大幅度波動的總體上升趨勢,2016-2021 呈大幅波動的 總體下降趨勢。教材調查類、學習者調查類和教師調查類分別在 2017、2015、2016、 2018 年達到波動上升的最大值后又波動呈總體下降趨勢。
    三、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縱向發展
    我們將在明確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類標準和前文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 對五大類在2009-2021 年間數量變化圖的呈現,分析這607 篇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 的歷時特點。
    26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圖 2.7 2009-2021 年間學位論文內容縱向變化圖
    在研究內容方面,漢語教學基礎方面的論文數量從 2009 年到 2021 年一直數量最 多,但總體呈先勻速上升,在2015年達到最高點,而后除 2018-2019稍有回升外, 總體呈下降趨勢。漢語教學方法方面的論文數量從2009年起到 2017 年。波動上升, 而后逐年呈下降趨勢。其他三類:2009 年到 2017 年間總體呈上升趨勢,并在 2017 年達到數量最高,而后逐年呈下降趨勢。
    為了更清晰地展現論文選題的趨勢,對占比最高的漢語教育基礎類和漢語教學方 法類兩大類論文內部類別選題數量變化進行了統計分析,同樣,為了清晰地顯示變化 趨勢,將漢語教學基礎類分為了漢語語言學知識和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兩部分。
    漢語語言學知識類選題統計結果見圖 2.8。
     
    圖 2.8 2009-2021 年間漢語語言學知識類論文內容數量變化圖
     
    從統計結果種我們可以看出,占比最多的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除在 2012 年
    27
     
    數量短暫減少外,在 2009 年到 2013 年間呈持續上升趨勢,2013 年到 2016 年間呈下 降趨勢,2017-2021 年間呈波動上升趨勢。同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一樣,漢語本 體研究也在 2017 年達到數量最高值,此后呈波動上升趨勢。而結合教學的語言研究 則在 2009 年到 2012 年呈上升趨勢之后波動下降。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選題統計結果見圖 2.1。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漢語習得偏誤分析學習策略學習者因素
     
    圖 2.9 2009-2021 年間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類論文內容數量變化圖
    從變化趨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偏誤分析自 2009 年到 2015 年,除在 2013 年短 暫下降外,整體呈上升趨勢,2014-2017 年間漢語習得和偏誤分析都呈下降趨勢,并 且在 2017 年下降到了數量最低值,2019 年,偏誤分析和學習者因素數量達到新高, 與此同時,漢語習得數量達到近五年最低。
    漢語教學方法類選題統計結果見圖 2.11。
    漢語教學方酸
    —教學理造—數再段—這言要懿學
     
    圖 2.10 2009-2021 年間漢語教學方法類論文內容數量變化圖
     
    28
    從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要素教學、教學手段、教學理論和課程設計論 文選題數量在2009 年到2013 年間持續上升,其中語言要素教學增長最為明顯,課程 設計類論文、語言要素教學類論文和教學理論類論文選題呈波動下降趨勢。
    第二章 學位論文選題特點分析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分布特點
    一、分布不均,文化類和教師類研究缺乏。 據統計,學位論文內容涉及到五大類,但論文在這五大類中的數量占比極不均衡。 在 607 篇學位論文選題中,涉及漢語教學基礎類的論文選題數量就有 300 篇,占比達 到了 49.42% ,而僅次漢語教學基礎類的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學位論文選題數量只 有 104 篇,占比只有 17.31% ,第三位是漢語教學方法類論文選題,它的數量和漢語 教學基礎類選題數量相比,僅為漢語教學基礎類選題數量的三分之一,數量差距也較 大。
    不僅是大類,小類中也不均。在占比第一的在漢語教學基礎類論文選題中,偏誤 分析類選題數量有115 條,占比38.3%,排名第二的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類選題 數量有92 條,占比30.67%,排名第三的漢語習得類選題數量有53 條,占比 17.67%, 與第一名比重相差兩倍左右。其他類別選題數量均占比低于 7%,有些類別選題數量 占比低于 2%;再如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中,研究教學資源的論文數量最多,占了 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類論文總量的一半以上,除了教學資源類和教學環境類之外。其 他類論文選題占比低于 2%。整體上,論文在文化類和教師類方面,研究成果比較薄 弱。其中,教師類集中在教師成長類,而對教師培訓類和教師評估類的研究稍顯匱乏; 文化類中沒有涉及到對非言語交際的研究。
    二、利用漢韓語言對比,研究漢語教學。
    通過對論文選題的標記,我們發現,漢碩學生傾向于利用漢韓語言對比研究漢語 教學。在漢語語言學知識類論文選題中,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占 85%。另,漢語 本體研究類中,研究對象集中在詞匯和語法,同時詞匯研究又集中在漢字詞和同形詞 部分;偏誤分析類選題中,對對漢字詞、同形詞等的關注,都體現了漢碩學生的國別 化漢語教學意識,利用漢韓語言對比,探討面向韓國的漢語教學。
    29
    三、不局限于傳統教學法,為漢語教學注入源源活水。
    在 99 篇漢語教學方法類論文選題中,除去傳統教學法之外,包含有三種教學理 論、六種教學方法、五種教學模式、八種教學手段等等。可見,面向韓國的漢碩學位 論文選題范圍并不局限于傳統教學法,而是吸收各種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用于對韓漢語教學中。但對各類教學法的研究仍有偏重:圖式理論和任務型教學法的 運用備受關注。其中,2012 年前后對圖式理論的運用選題數量較多,如王彥云(2012), 而任務型教學法持續受到關注,如趙銳(2019)等。
    四、教學環境涉及范圍廣,教材研究集中,對測試評估關注度低。
    對限定教學環境的研究,隨著孔子學院數量規模的壯大不斷豐富,就我們所選的 論文選題來看,教學環境的選擇涵蓋了韓國的五個道,涉及范圍較廣,原因可能在于: 志愿者外派地區分布廣泛。作為志愿者的漢碩學生充分利用所處教學環境進行教學情 況調查、學生學習態度等研究,豐富了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
    就論文選題情況來看,對教材的研究集中在中韓初級綜合教材對比研究和中韓初 級口語教材對比研究。其中,中韓教材對比研究占教材對比總數的 89%,同時初級教 材對比研究占 71%,綜合教材對比研究占 77%,口語教材對比占 23%。而對中高級學 生以及其所使用的對應水平等級的教材研究較少。
    對測試評估的關注度低。測試與評估類選題和課堂管理類選題占比極小。教學資 源類選題包含的是對教材從各個角度的調查/研究分析,教材作為“三教”之一,毋 庸置疑是應當受到高度關注和廣泛的研究成果來助力漢語國際推廣事業蓬勃發展的, 但對于測試與評估和課堂管理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這有助于我們完善當前的測試系 統、輔助漢語教師教學。
    第二節 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分布特點
    一、分布不均衡,專題研究型占比高 對韓漢語教學類論文都涉及到了五種論文類型。但專題研究型論文有 324篇,所 占比例高達53.4%,調研報告型165篇,典型案例分析型 19篇,教學設計型5 篇, 這四種類型比重加起來不過 46.6%。
    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漢碩學位論文需要作者選取不同體裁的論文研究內容, 但就對論文標記分析可見,專題研究型依然是大部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首要選 擇但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調研報告型和教學設計型雖處于穩步增長階段,但就每年論
    30
    文數量來看還是與專題研究型有一定差距,典型案例分析型和教學實驗報告型論文選 題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面對韓國漢語教學的論文選題撰寫形式集中,五種撰寫類型占比差距過大。 但《方案》中只是說明漢碩學生可以選擇這五種論文寫作類型,而并未規定需要均衡 選擇,所以對論文類型的選擇沒有對錯之說,這五種論文寫作類型也不需要一定是彼 此間占比相當。我們分析論文選題類型的分布情況,一方面是為了明確當前論文選擇 寫作類型的現狀,一方面是為了探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而依據這個原因給出一 些論文寫作時選擇寫作類型的建議。
    相比于更接近學術型論文寫作類型的專題研究型,其他四類不僅要求作者有扎實 的漢語國際教育基礎,還要求作者明晰該種類型論文的寫作類型,有的需要具備一定 教學經驗甚至有的必須具有海外教學經驗。研究內容是否有實際可操作價值、研究對 象選擇是否合適、研究方法是否符合所選論文類型要求、數據分析工具的掌握等等, 都需要作者去衡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論文寫作的難度。
    二、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包容性
    相比與傳統理論型論文來說,調研報告型拓展了研究領域,體現了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一直以來的要求——實用性強。比如研究對象為教材時,漢碩學生 普遍傾向選擇專題研究型作為論文寫作形式,但隨著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志愿者在 漢語國際教育工作一線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能在論文中得到體現,這時對論文寫作形式 的選擇就會偏向于調研報告型,給更多的國際漢語教師提供可參考的一手資料,有效 規避并妥善解決一些共性問題。 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涵蓋了廣泛的研究對象,基于 真實的調查,從我們前文的分類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對教師、學習者、某一國 家或地區、文化、語言點等各方面,此類論文選題中都能找到典型論文,可見其包容 性之強。
    但需要注意的是,調研報告最大的價值在于它的時效性,比如有相當一部分論文, 以語料庫中所有年份下的語料為研究對象,雜糅在一起分析,很少有顧及到歷時的語 料對照或只選擇近幾年的語料作為研究對象,但應當受到重視的是:我們希望調研報 告的成果對當下的問題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以語料分析類選題為例,我們希望選取即 時的語料,更準確地反映當下漢語國際教育領域下教學和學習等各方面現狀,指出存 在的問題,基于研究分析提供可參考的解決方案。
    三、教學設計型選題廣泛、教學對象低齡化
    31
    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具有廣泛性的特點,整體調查學位論文選 題選題包含語言點的各個方面,比如針對詞匯的教學設計,有集中——從詞的大類來 看集中在實詞研究,從小類來看,集中在漢字詞、動詞等研究;有分散——體現在教 學設計對象涵蓋了介詞、名量詞、動量詞等各個方面。其他如課程設計等也是如此, 可體現出 教材設計型選題整體選題廣泛的特點。全球漢語學習者低齡化的趨勢是當 今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真實存在的現實問題,說明了漢語推廣事業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 喜的成果和影響。通過對教學設計型論文的研究對象統計發現,教學對象為未成年人 的占比超過百分之八十,同時,教學對象為中小學生的比重較大。因此,面向韓國漢 語教學的漢碩教學設計型學位論文選題的教學對象偏重于中學生和小學生。
    第三節 學位論文作者國籍分布特點
    總的來看:外國籍漢碩學生在論文內容上更傾向于選擇漢語教學基礎,而對教學 設計的研究最少;在論文類型上更傾向于選擇專題研究,對典型案例分析型和教學實 驗報告型選擇較少。相比于論文內容的選擇,論文類型的選擇呈現出極不均衡的情況。
    關于論文類型的選擇,我們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上述情況出現的原因。第一, 專題研究屬于傳統型論文,可參考的資料多,撰寫起來相對較容易。第二,學生本人 在選題時極有可能并沒有系統地了解論文選題類型,就筆者自身經驗來看,畢業生論 文寫作的初衷大多為順利畢業,那么也不難解釋中規中矩的專題研究類論文寫作形式 如此受學生青睞了。第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制為 2年。這兩年時間內一般不 會都開設課程,一般一半的時間用于論文寫作。這不僅對于跨考漢碩的學生來說時間 很緊湊,就算是本專業學生也會力不從心,因而就更少會考慮創新,而是沿襲。
    第四節 學位論文選題縱向發展特點
    一、學位論文選題數量縱向發展特點
    基于分析,我們發現,漢碩學位論文和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數 量總體都呈上升趨勢,同時,雖然論文選題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其在漢碩學位論 文總量中占比仍一直很低。
    首先,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研究意識很早就出現了,并且一直以來都有研究成果 產出;其次,根據前期資料收集,我們發現就國別化漢語教學而言,韓國是漢語國際 教育學界的熱門研究對象,但其論文數量在總論文數量中占比仍可以忽略不計,這給 我們提了一個醒:要關注并且有意識地帶著國別化視角選題,聚焦漢語國際教育當前
    32
    亟待解決的問題,產出研究成果,推進漢語國際推廣事業順利進行。
    二、學位論文選題類型縱向發展特點 專題研究型最受學生青睞,教學設計型和調研報告型后來居上,學位論文的類型 分布逐漸向均衡的方向發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研究,從對 學術知識方面的研究,正在慢慢偏重于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這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 身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培養方案》對學位論文實用性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漢 碩學生正在帶著發展的眼光,選取論文研究方向,豐富面向韓國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成果,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數量的增大和漢語教師群體的壯大是分 不開的。學生對論文類型的認識和把握也越來越可觀,因為熟悉論文類型,才能游刃 有余地選擇論文類型,這要歸功于綱領性文件的頒發。另外,對教學實驗報告類型和 典型案例分析類型還需要重視,既然屬于規定的漢碩專業學術論文寫作類型,就說明 這種類型的研究成果產出也是漢語國際教育界不可或缺的。
    三、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縱向發展特點
    第一,對詞匯的研究熱度有下降趨勢,對語法的研究呈上升趨勢,漢字研究近年 出現且成果不多,對語音的研究每年都有但數量不多。漢語語言要素分語音、詞匯、 語法、漢字四部分,其中對詞匯研究的重視程度前文已經分析過了,其次是語法。對 詞匯的研究熱度有下降趨勢,也并不是說不再重視詞匯研究,而是把關注點分了一些 給其他語言要素研究,但總體來看,還是詞匯研究占了較大比例。
    第二,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類選題和偏誤分析類選題持續受到關注。結合語 言的漢韓語言對比類選題和偏誤分析類選題自出現于 2009年以來,雖經歷了一些波 動,但從所屬類別來看:結合教學的漢韓語言對比類一直占漢語語言學知識類的一位, 偏誤分許一直占據語言點習得和偏誤及教學研究類一位。
    第三,對學習者和教師的關注呈下降趨勢。 在對教師、學習者、教學法、教學情況等的研究中,最受矚目的是教學方法研究, 其次是教材研究,然后才是對教師和學習者的研究。同時,對教師和學習者的研究不 僅數量較少,而且在2017 年以來數量變化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第五節 本章小結 本章基于上一章內容的研究,總結了學位論文在選題研究內容、選題類型、論文 作者國籍、選題縱向發展四方面的選題特點。我們發現,學位論文選題在內容上存在
    33
    分布不均,文化類和教師類研究缺乏;利用漢韓語言對比,研究漢語教學;不局限于 傳統教學法,為漢語教學注入源源活水;教學環境涉及范圍廣,教材研究集中,對測 試評估關注度低等特點。論文選題在類型上存在分布不均衡,專題研究型占比高;調 研報告型論文選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包容性;教學設計型選題廣泛、教學對象低齡 化等特點。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非中國籍漢碩學生呈現出論文內容上更傾向于選擇 漢語教學基礎、論文類型上更傾向于選擇專題研究的特點。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 學位論文選題,在歷時發展中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但其在漢碩學位論文總量中占比 仍一直很低等特點。
    第三章 關于學位論文選題的思考
    第一節 學位論文選題問題分析
    對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發現當前 對韓漢語教學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描述、闡釋,具體分析如 下:
    一、從語言要素教學角度,學位論文選題整體忽視對漢字教學和語音教學的研究。 從言語技能角度,學位論文選題整體忽視對“寫”的研究。
    通過對學位論文選題標記分析可見,漢語教學基礎類中所屬小類——偏誤分析類 中,漢字為研究對象的選題只有兩篇,占比不到2%,且于2020 年才開始收錄。漢語 教學方法類中所屬小類——語言要素教學類中,漢字為研究對象的選題只有 5篇,占 比不過 12%。以上數據充分說明,就目前知網收錄的面向韓國的漢語國際教育的漢碩 學位論文選題來看,漢碩學生對漢字的研究是不重視的。
    其中,對語音研究時忽視了對語音要素的獨立研究和對語調的研究。即:對語音 的研究絕大部分是對語音的綜合研究,極少單拉出來元音輔音或聲調教學進行研究。 我們通過對學位論文選題的統計分析得出,學位論文選題不是不關注部分,只是更習 慣把語音成分當成整體去教學。但由于語音要素的教學不是從噓聲零基礎就直接綜合 學習吸收的,所以我們認為,對語音各要素的單獨研究也是重要且必要的。另,語音 不僅包括聲調,還包括語調和語氣,但我們可以看出,語調研究尚未引起重視。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從對訓練四種言語技能的教材分析出發還是從設計
    34
    培養四種言語技能的教學設計、課程設計等出發,對寫這一技能的重視度都是極低的。
    作為對漢語學習者要求的四種基本技能之一,寫的能力牽涉著HSK考試、本國高考語 文考試等一切用漢語作答的考試,相互此之外還有對漢字的掌握等等,因此應當注重 對寫這一技能的培養和測試研究。
    二、 從漢語水平等級角度,論文選題忽視對中高級漢語教學的研究。
    調研報告型中,對學習者的調查涵蓋了韓國中小學生、來華留學生、移居中國的 漢語學習者等,但通過對學習者漢語水平等級統計,我們發現,其中沒有高級水平漢 語學習者,基本都是初級、中級漢語水平學習者,其中,初級漢語水平學習者占八成 以上。同時,在教材調查中,集中于對初級綜合教材和初級口語教材的調查研究。另 外,漢語教學方法類中的所屬小類——教學手段類論文選題中涉及到的八種教學手 段,教學對象大多為初級漢語水平學習者。同時,漢語教學基礎類所屬小類——對學 習者因素類,為數不多的 19篇里,都寫的是初級水平漢語學習者。由以上數據可見 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韓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對象嚴重傾向于初級水平漢語學習者,而 忽略了對中高級漢語學習者和中高級漢語教學的研究。
    三、 部分論文選題重復率高、模式略顯固化。
    我們發現,一些學位論文選題整體上來看論題各標題重復率較高,并且不局限于 出現在某一類中,而是每類中都有這種情況出現。另外,大多數學位論文都呈現出大 致相對固定的寫作模式,這個模式很規矩也嚴謹,但是如果這些程序不是為論題服務, 那么就會成為形式。
    比如占比較高的偏誤類研究,這類選題數量多、選題交叉問題也很嚴重,論文寫 作過程遵循著同一種范式:分析偏誤語料、分析偏誤出現的原因、提出教學策略。研 究韓國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誤時,往往借助教學實習、語料庫提取語料等 方式獲得含偏誤語料,分析偏誤類型,探究偏誤成因。我們發現偏誤類型大多一致, 這與當前權威學者的著作中對偏誤的描述有關,但偏誤成因,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考慮, 可以通過縮小偏誤來源范圍的方式精準探究。探究成因后提出教學建議或做教學設 計。目前我們能看到的論文偏誤類都遵循著這樣一種模式,雖然研究內容有所不同, 但不可否認的是,固有模式的存在會使論文寫作更有路可循,下筆較容易,但固有模 式的長期存在和高頻率使用會導致一個問題:創新的、與此不同的新模式如果出現, 可能會因為被認為是“錯誤的”而被否定。建議可以在這種范式的基礎上,增加把教 學建議運用于實際教學中評測所提建議是否具有實用性的部分。再如,教學設計型論 35
    文,教學設計類論文的教案模式可以有所創新,或者再沿用“統一”模板的時候,是 讓內容駕馭格式,而不是內容依附格式。
    這種內容重復、結構固化問題的出現一方面在于沒有花時間去梳理和分析對韓漢 語教學研究領域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去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或從新的視角去做研 究;另一方面在于作者對選題的創新性不重視,以按時完成論文、順利畢業為先。
    四、結論流于表面,所提建議實踐性不強。
    通過對學位論文標記,我們可以發現,有部分學位論文結構完整、語料豐富、分 析細致,但普遍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前面一大堆分析,到了結論開始流于表 面,有些結論可能是在開題時就已經可以預想到要寫的,而與研究對象狀況如何沒有 太大關系;提出教學建議的部分,有些作者就不會考慮所提出的教學建議是否具有實 踐性,那些連作者本人可能都做不到的教學建議放在學位論文中,就只起了拼湊篇幅 的作用。
    比如:有篇學位論文,在對“V+上”結構分析和在韓語中對應的表達方式分析后, 對韓國學生掌握“V+上”結構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將偏誤的出現歸因于結構本身特 性 、母語負遷移、學習策略、教材四方面,在以上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兩個實用性 較強的教學建議就該論文的整體論證過程來看,是嚴謹且恰當的,但教學建議有一些 問題,比如建議1和2(1)、2(4),在實際的對韓漢語教學課堂中是否可以運用, 即實際是否可以做到,這是一個留待探討的問題;另外, 2(2)和2(3)是在不對 該結構進行論證的基礎上,也能得出來這兩個教學建議。這類教學建議的實用價值可 能沒有那么高,泛泛的道理占了論文相當一部分內容。
    第二節 提升學位論文選題質量的建議
    一、 關于學位論文選題類型及研究內容的建議
    通過對學位論文選題分析可知,學位論文內部研究成果分布并不均衡,有些方面 研究成果已經很豐富、甚至出現重復率較高的問題,上文中已經提過。有些方面尚門 可羅雀,有大片的研究空白。接下來我們將基于對學位論文分析統計的情況,提出一 些關于選擇學位論文類型及研究內容的建議。
    (一)關注學習者主觀因素類研究。
    通過對論文分析可知,目前對韓漢語教學研究領域對教師和學習者的關注度較 低,對學習者主觀因素的研究涉及到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因素,其中學習策略類只有4
    36
    篇,學習者因素有19篇,總共加起來23篇,在論文總量中占比僅為3.8%。再看對 比“三教”中其他二教——教材、教師,數量差距達三倍以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教材類論文有一定數量,但其中涉及到教材編寫的論文僅有 5篇,再除去3 篇對 單一教材的研究外,其他49 篇都是對教材對比的研究其中以中韓教材對比占大多數, 極少部分是韓韓教材對比,極少是中中教材對此,由此可見,教材類雖然不是研究缺 口,但其中的小類還是有不同比重的缺口需要補充。對學習者主觀因素的研究目前涉 及到了語音、詞匯、漢字等的學習策略(其中以漢字教學策略研究最多),學習焦慮、 學習動機、學習需求、文化認同、交際策略等方面。且其中除了對漢字認讀策略和學 習焦慮策略有多篇論文產出外,其余基本都是只有幾篇論文收錄。
    (二)關注文化類研究。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 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 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①從培養目 標可見,漢碩要培養的是具備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能力和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 交際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通過對論文標記發現,論文研究集中在教學實踐領域,如漢語教學基礎類,占比 最高,而對文化研究類的關注相對較少。但從數量變化趨勢上可以看到,漢語教學基 礎類論文數量和漢語教學方法類論文數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 論文整體呈緩慢增長趨勢。造成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論文數量少的原因可能在于 教學實踐機會少,對跨文化交際和中華文化傳播的認識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而沒 有機會在實踐中真正掌握技能。
    (三)關注測試與評估類研究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類研究。 測試與評估可以看成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習者的測試與評估,二是對國際漢語教 師的測試與評估。607篇論文中,僅有 8篇是對測試與評估類的研究,
    而對漢語教師的評估類研究為0。就對論文中教學手段類研究分析可見,對教學 手段類論文研究涉及到影視綜藝資源、歌曲、廣告、游戲、媒介語等,其中對影視資 源和歌曲的運用研究最多,但總的來看,教學手段類論文數量僅有 16篇,除去媒介 語等非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外只有12篇,占論文總量的2%。
    ①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方案 . ( 2012 ) [EB/OL].http://www.chinadegrees.cn./2012-07-09
    37
    關于現代教育技術這個概念,學者們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本文而言,我們所說 的,是指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漢語國際教育推廣事業。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漢語國際教育必須搭上時代的快車道向前邁進,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特別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這給我國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但同時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要重視這方面的研究。
    二、 對相關部門及學生個人的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論文評價標準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特性決定了要求培養具備實踐能力的漢碩學生,反映到學位 論文的選題上就是選題研究內容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建立符合本專業的學位 論文評價標準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丁安琪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嘗試做了一個 漢碩論文評價標準體系,并給每項設定了評價標準并賦予一定分數比例:論文水平
    (45%) >論文選題(20%) >研究方法(15%)=論文寫作(15%) >研究背景(5%) ①,在對漢碩學位論文做一個整體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對每類論文也應該制定系統的 評價標準,這也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開設論文寫作課程
    通過對論文分析,我們發現論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研究方法選擇不合適和論文寫 作形式選擇不平衡現象。結合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開設課程, 我們發現目前對專業課程的設置更多考慮的是漢語本體類和教學類,其次還有中華文 化傳播、跨文化交際等文化類課程,而對學科研究方法和學位論文寫作的課程設置幾 乎沒有。我們認為,學位論文的重要性足以讓培養單位開設一門課程去培養學生的論 文寫作能力和規范學位論文寫作格式。
    對論文格式,學生根據文件可以看懂,我們需要在課程中學到的是專題研究型、 調研報告型、教學設計型、典型案例分析型和教學實驗報告型五類論文形式的研究方 法和研究體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前沿的研究課題以及研究現狀。
    這門課的內容設置可以是以知識講解和論文分析為主,以摻雜文獻綜述形式的小 組匯報為輔,呈現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研究、創作能力。
    (三) 加強和完善語料庫建設
    建設語料庫,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對漢語教學和研究提供一個平臺,使相關研究建
    ①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J].世界漢語教學,2011(1) : 86.
    38
    立在更有說服力的基礎上,研究結論也會更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和更為充分的科學性。 目前成體系的語料庫多是由各高校建立,既然我們無法不使用語料進行學位論文的寫 作,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對語料庫建設的加強和完善,以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
    首先,我們要設立統一的標準,包括語料庫建設的原則、規模等,在漢語國際教 育界能夠形成一個公認的、有信服力的標準,用來規范語料庫。其次,我們要綜合語 料信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各語料庫的規模相對較小,且收錄的語料中,一些 國家的學生語料數量占比較大,比如韓國、日本等國家,如果是以所有國籍學生的語 料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分國籍研究,就會造成研究結果偏頗、以偏概全的問題出現。因 此,我們設想如果各院校語料庫可以共享,形成漢語國際教育學生都可以提供語料、 參與語料庫管理,共享語料庫資源,那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 是不是會更豐富一些。
    (四)立于學術前端,不斷提升研究和創作能力
    漢碩學生應當明確五種論文形式:專題研究型、調研報告型、教學設計型、典型 案例分析型、教學實驗報告型的研究方法和寫作體例,規范論文寫作格式和論文寫作 語言,所使用的圖表規范、美觀。還應當清楚漢碩論文寫作五種類型的研究現狀,分 析研究趨勢和研究熱點。然后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實時案例分析,了解當前真實的漢 語教學課堂,立足學術前沿的基礎上吸收漢語國際教育一線教學情況,研究發現當前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亟待解決的實踐性強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思考對特定問 題的實踐性強和可操作的針對性解決方案。
    第三節 本章小結
    在前兩章分析和調查基礎上,我們發現論文主要有從語言要素角度,樣本論文選 題整體忽視對漢字和語音的研究;從漢語水平等級角度,論文選題忽視對中高級漢語 教學的研究;部分論文選題重復率高和模式略顯固化;結論流于表面,所提建議實踐 性不強等問題。然后根據論文情況我們從兩個方面提出了改善論文選題質量的建議。 一是從選擇類型和方式方面,提出了關注學習者主觀因素類研究、關注文化類研究、 關注測試與評估類研究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類研究等三條建議;二是從相關單位和學 生個人方面,提出了相關部門要建立科學的論文評價體系、開設論文寫作課程、加強 和完善語料庫建設;學生要立足學術前沿,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寫作能力的建議。
    39
    結語
    本文以607 篇面向韓國漢語教學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為研究對象, 從論文選題類型、研究內容、縱向發展情況和論文作者國籍等幾方面入手,總結了學 位論文選題特點。學位論文選題研究內容方面:分布不均,文化類和教師類研究缺乏; 利用漢韓語言對比,研究漢語教學;不局限于傳統教學法,為漢語教學注入源源活水; 教學環境涉及范圍廣,教材研究集中,對測試評估關注度低等。學位論文選題類型方 面:分布不均衡,專題研究型占比高;調研報告型論文選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包容 性;教學設計型選題廣泛、教學對象低齡化等。
    接下來總結了學位論文選題的問題:整體忽視對漢字和語音的研究;從漢語水平 等級角度,忽視對中高級漢語教學的研究;部分選題重復率高和模式略顯固化;結論 流于表面,所提建議實踐性不強等問題。然后從兩個方面提出了改善論文選題質量的 建議:一是從選擇類型和方式方面,提出了關注學習者主觀因素類研究、關注文化類 研究、關注測試與評估類研究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類研究等三條建議;二是從相關單 位和學生個人方面,提出了相關部門要建立科學的論文評價體系、開設論文寫作課程、 加強和完善語料庫建設;學生要立足學術前沿,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寫作能力的建 議。
    筆者深知本片論文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筆者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具 有局限性,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不足。由于精力和時間有限,未能對學位論文作者的學 科背景做調查。另外,由于一些學位論文選題在內容上又交叉、形式上不規范,就會 導致在歸類時難免出現偏差。未來對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的研究仍有很大研究空間,筆 者將繼續努力,以期能夠克服不足,進行更科學、全面的漢碩學位論文選題研究。
    40
    參考文獻
    方案
    國務院學位辦(2007):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說明
    國務院學位辦(2009):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國家漢辦教執委(2011):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撰寫指導性意見(試行) 上海市學位委員會(2012):上海市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論文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體系(試行)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2013):.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
    期刊與學位論文
    [1]馬燕華.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07):64-68.
    [2]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J].國際漢語教育.2011 (02) : 14-19 ⑶劉弘,楊喆.漢語國際教育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之比較研究J].海外華文教 育.2013(03):310-317.
    [4]周國鵑.從學位論文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一一以J省S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 研究與評估) .2014(04):87-89.
    ⑸仇鑫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培養芻議[J.]華文教學與研 究.2015(01):32-40.
    ⑹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方法調查分析J].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 教學與研究版) .2015(01):87-92.
    [7]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撰寫的調查研究J].海外華文教育.2016 (04):539-545.
    ⑻李寶貴,曹儒,李澍慧.遼寧省五所高校MTCSOL論文選題分析與建議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17,39(01):108-115.
    ⑼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上)[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
    文) .2017,2(01):25-32.
    [10]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下)[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
    文) .2017,2(02):31-40.
    [11]張幼冬.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外學生學位論文現狀調查與分析[J].學位與研宄生教 育.2017(08):21-25.
    [12]王忝淼、鄭又嘉.兩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7(15)
    [13 ]亓海峰,邵濱.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 .2018(04):38-43.
    [14 ]周美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
    [15 ]余沙.中央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考察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6
    41
    [16 ]房雙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6.
    [17]樊淑娟.關于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1-2015)的實證研究[D].廣西大 學.2016.
    [18]宮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研究一一以西北大學2013-2016屆學生為例[D].西 北大學.2016.
    [19]石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研究一一以安徽大學為例[D].安徽大學.2017
    [20]黃雪.從漢碩論文選題看對比看兩岸華文教育的協同創新[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1]田潤潤.漢碩學位論文"偏誤研究”類選題分析一一以黑龍江大學2009-2015級學生為例[D].黑 龍江大學.2017.
    [22]冷凌飛.漢碩教學類學位文選題調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9.
    [23]蔡文韜.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優秀學位論文考察分析[D].山東大學.2019.
    [24]何曉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論文選題調研報告[D].上海外國語大學.2020.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shuoshilunwenzhuanti/jioayushuoshilunwen/4520.html

    上一篇:漢語母語者與學習者學術寫作元話語句干對比研究 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下一篇: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優化研究 ——從教準備視角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