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2-10-13 10:11
    目錄
    第 1 章 引言 1
    1.1研究目的和意義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義 1
    1.2文獻綜述 2
    1.3研究方法與思路 4
    第 2 章 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相關理論 6
    2.1課程導入概念與因素 6
    2.2課程導入的原則 6
    2.3課程導入的方法 7
    2.4課程導入的特點與作用 7
    2.5課程導入的學理支撐 8
    2.5.1心理學理論 8
    2.5.2行為學理論 10
    2.5.3教育理論 11
    第 3 章 不同主題課程導入方案研究 13
    3.1人格培養主題 17
    3.1.1人格培養主題的演唱課導入——《我的中國心》 17
    3.1.2人格培養主題的欣賞課導入——《奧林匹克號角》 18
    3.2古典音樂主題 18
    3.2.1古典音樂主題的演唱課導入——《念故鄉》 19
    3.2.2古典音樂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我的太陽》 19
    III
    3.3傳統國粹主題 20
    3.3.1傳統國粹主題的演唱課導入——《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21
    3.3.2傳統國粹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春江花月夜》 21
    3.4異域風情主題 22
    3.4.1異域風情主題的演唱課導入——《紅河谷》 23
    3.4.2異域風情主題的欣賞課導入——《鼓樂》 23
    3.5流行文化主題 24
    3.5.1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導入——《讓世界充滿愛》 24
    3.5.2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25
    3.6總結 26
    第 4 章 導入方案實施與應用 27
    4.1調查實施過程描述 27
    4.2針對學生調查結果反饋 28
    4.2.1宏觀學生樣本調查結果 28
    4.2.2課堂情況調查 30
    4.3學生調查結果結論與分析 41
    4.4教師調查與訪談分析 42
    4.5教師調查與訪談的結論 44
    第 5 章 導入環節的評價與啟示 45
    第 6 章 結論 48
    致 謝 49
    參考文獻 50
    附 錄 52
    IV
    第1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義
    1.1.1研究目的
    初中音樂課的課程導入是獲取教學效果的首要也是必要環節,有效的課程導入對于 音樂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創造良好的音樂課氛圍、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 學習興趣與愛好、增加學習音樂的情感體驗。在學生沉浸在音樂教學氛圍中時,才能使 師生較好地實現互動,而不是教師獨自演“獨角戲”。
    有效的課程導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集初中生的注意力,專注于學習課程內容,從而 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雖然大多數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課中都會使 用課程導入,然而由于初中學生具備著青春期獨有的感性、沖動、期待等心理特質,對 于音樂的感知更傾向于歌詞引導以及主觀臆斷,傾向于短視頻中充滿感官刺激的音樂文 化,并非所有課程導入在初中音樂課中都能實施地順利有效,效果不佳的導入環節則會 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感覺,造成學生喜愛音樂卻排斥音樂課的現實問題產生 ①,有時甚至適得其反造成課堂混亂、內容跑題等后果。所以,如何設計、實施、評價 課程導入環節成為音樂教學研究的難題之一。
    本文從研究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基礎概念出發,對相關理論進行概述,在實踐 中,通過案例分析、問卷調查,旨在對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的策略、實施進行研究獲取 科學有效的教學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的策略方法,建立系統的導入方法評價 機制。
    1.1.2研究意義
    對課程“導入”環節的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理意義,“導入”環節教學研究是教 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技巧與課堂質量提升上具有指導意義。對于初中音樂課 堂的“導入”環節還具備了美育意義。教師根據該領域的研究結果,設置并加以運用能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對所學習的音樂知識感興趣、對所欣賞的音樂曲目有審 美的良好狀態。
    對課程“導入”環節的教學研究對提升教學指導、貫徹美育教育有著實用價值。實 際教學中的課程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效果也不盡相同,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方法需要科 學嚴謹的歸納總結從而指導教學實踐。同時,當代初中學生受到大量網絡流行文化信息 的刺激,初中音樂課可以通過有效的課程導入獲得良好的美育教育從而樹立學生積極向
    ①邢蕾.初中音樂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戲劇之家,2021 (29) :177-178.
    1
    上的審美觀念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①。本文除理論概述外,使用了筆者在福建省廈門 市雙十初中、龍巖市初級初中、仙游金石初中、龍巖市龍鋼學校教學實踐活動中搜集的 數據作為樣本支撐,使本文的課程導入理論分析更加貼近真實而非紙上談兵,本文進行 的教學研究使用科學系統的調查方法進行分析,并列舉了教學實例,有助于廣大教育工 作者的音樂教學活動。
    1.2文獻綜述
    根據中國知網收錄數據,現有對“導入環節”進行研究的各類論文共 2347篇,其中 音樂教學主題相關共 613篇,針對初中音樂主題的有 36篇。下文將根據已有文獻的側重 點進行分類、歸納與總結。
    筆者首先總結了與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環節相關的理論文獻。為了對初中音樂課 的課程導入部分進行概念界定,筆者首先查閱了教學方法書籍中導入環節的定義。王晞 等(2008年)論述:“課堂導入是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②,李 濤等(2014 年)論述:“課堂導入有安定學習情緒、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溝 通師生情感、明確教學目的、啟迪學生思維、確定全課基調的作用”,并分析了導入技 能的要素、實現方法、技能策略以及評價量規③,上述文獻給課程導入進行了科學完整 的定義并為本文構建內容框架提供了思路。進一步地,筆者對音樂教育書籍中的課程導 入部分進行調研。謝嘉幸與郁文武(2006 年)提出: “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開始的 3~5分 鐘便是教師組織新課、導入新課的環節,清晰流暢的課程導入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首要環 節”④,秦潤明(2012年)在論述課程導入在音樂課程中的地位時提到:“好的導入可 以起到引起學生音樂興趣、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提升學生音樂思維能力”,并細致 地論述了導入方法與需要注意的問題⑤。筆者根據上述文獻中論述音樂教學過程的內 容,對初中音樂課的導入部分進行了基本的概念界定,同時了解了相關的知識、原則、 方法策略,給本文打下了知識基礎。
    其次,筆者總結了專注于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環節方法論的文獻。溫碧紅(2012 年)提出了初中音樂課程導入的“流行歌曲導入法”、“對比欣賞導入法”、“為畫配 樂導入法”等等十種方法,并對每種方法進行描述與舉例⑥。宋網蘭(2014年)認為:
    ①王翻霞.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J].文學教育(下),2020(06) :148-
    149.DOI:10.16692/j.cnki.wxjyx.2020.06.069.
    ②王晞.課堂教學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③李濤.教師常用教學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④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⑤秦潤明.音樂課程與教學論通用教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⑥溫碧紅.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導入十法[J].黃河之聲,2012 (09) : 38-39.
    “音樂課課堂導入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接受能力水平,導入的有創意”①。張 宏波(2016 年)認為:“課堂導入需要把握好時間、空間、學科特點,音樂學科課堂導 入需要聆聽先行 先唱其聲、演唱先行 先唱其聲、情景先行 先感其景”②
    白穎嬋(2018年)提出:“應該按照學生的時間安排、興趣愛好來安排課程導入”③ 上述文獻對導入方法以及導入的設計實施進行了細化的說明。
    最后筆者總結了專注于初中音樂課程“導入”環節案例分析的文獻。其題材多為碩 士、博士畢業論文,內容大多基于作者的教學實踐活動,更具參考價值,且對導入方法 描述得更為具體,以下為筆者對該類文獻的概述。鄧冰冰(2015年)以在鋼城十二中的 教學實踐為例探究了使用情景式教學法對于課程導入的影響,發現使用情景式教學法可 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④。劉嘉慧(2016年)以人教版七年級的音 樂教學實踐為例,探索了對唱歌課、欣賞課、演奏課的導入方法,包含內容豐富的案例 分析,描述詳盡貼合實際⑤。王麗煒(2020年)以在株洲市第五初中的初中音樂教學實 踐為例,對大量學生樣本與少量教師樣本進行調查,在“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基礎上總 結了多種有效的課程導入方法與策略⑥。肖月(2020年)以在中央民族大學附中的初高 中音樂教學實踐為例,對初中、高初中生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提出了對于初中音樂課 程導入策略的建議與反思⑦。陳書燕(2021年)以在竹林實驗學校音樂課的教學實踐為 例,記錄了多個課程導入教學實例⑧。房明(2021年)對教師群體進行了詳細的訪談并 列舉了大量教學實例⑨。上述文獻中部分教學研究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并且進行了分 析,給本文分析教學研究過程方法提供了參考。
    國外學者在音樂教學研究中心有關課程導入的部分,由于教育體系的不同,可認為 是對初中音樂課中教師以及學生行為的教學研究。邁克爾在論述當代音樂教育的教學方 法時,提到如果教師將教學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會認為自己與所學的知識有距離
    ①宋網蘭.淺談初中音樂課的導入設計[J].北方音樂,2016, 36(09) :121.
    ②張宏波.未成曲調先有情一一音樂欣賞課堂導入之我見[J].音樂天地,2016(10) :22-24.
    ③白穎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策略[J].西部素質教 育,2018, 4(03):78. DOI:10. 16681/j. cnki. wcqe. 201803047.
    ④鄧冰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情景式教學法的導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⑤劉嘉慧.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6.
    ⑥王麗煒.初中音樂課課堂導入環節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
    學,2020. DOI:10. 27684/d. cnki. gxndx. 2020. 001892.
    ⑦肖月.普通學校教育音樂課堂教學“導入”研究[D].北京:中國音樂學 院,2020. DOI:10. 27654/d. cnki. gzgyc. 2020. 000171.
    ⑧陳書燕.基于文化素養的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策略[D].重慶:西南大 學,2021. DOI:10. 27684/d. cnki. gxndx. 2021. 001169.
    ⑨房明.初中音樂課課堂導入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21.
    感,而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則會刺激學生運用音樂思維從而獲得激動人心的體驗①。沃 爾夫岡(2008 年)認為課堂音樂教育往往需要教師認清學生很少進行專業的音樂體驗, 但同時擁有日常生活中的聽覺體驗,介紹了教師將學生引導進入課堂內容的“感知教育 法”與“教學解讀”。Davis發現隨著多媒體技術發展,學生能在網絡上輕而易舉地聽到 各種題材、類型、節奏的音樂,將學生們熟悉的音樂作為課堂開始的內容,學生會對課 程更感興趣,并且更愿意深入了解音樂課程②。Giebelhausen認為學生更傾向于參與活躍 的音樂教學活動,如唱歌、音樂游戲,在進入輕松安全的氛圍后,音樂欣賞教學則會獲 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種氛圍下更愿意分享自己的音樂體驗③。Hoffer在介紹音樂 教學內容時提到,音樂課程的內容應該易于被學生接納與學習,教師應當貼切有效地講 授新知識④。通過上述文獻,筆者只能獲得國外學者對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支持態度 以及部分課堂中的教學心理學、行為學結論,無法獲得符合我國國情的初中音樂課導入 研究調查結果。
    總的來說,現有的國內外對于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研究數量不計其數,但具備樣 本支撐的科學研究較少,其內容較為單一,無法全面地論述當下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 現實問題,也沒有根據課程的特性與共性分析給出對應的導入方法,本文希望在上述文 獻的基礎上,能夠通過科學的調查方法、合理的問卷設計、嚴謹的案例分析對不同類型 初中音樂課的導入方法進行教學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導入方法的評價體系。
    本文的創新點,從內容上看,在于根據教材中不同課程主題的特性進行分類并提出 該分類下相應的導入策略,還提出針對課程導入的評價機制;從方法上看,不僅通過問 卷調查、訪談來說明當下課程導入的現實問題,還使用了案例分析對不同導入方法的教 學活動進行對比,科學地說明了不同導入方法的教學效果差異。較為全面地對初中音樂 課堂“導入”環節進行了教學研究。
    1.3研究方法與思路
    本文使用問卷調查法對筆者實習學校的多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將問卷調查結果作 為獲取教師與學生對于課程導入理解差異的重要依據。該方法也可以更真實地獲取學生 對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態度以及觀點。
    ①馬斯特納克.音樂教育學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②DAVIS V W J G M T. W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eed from their general music class (and how we can help) [J]. 2011, 24(3): 17-22.
    ③GIEBELHAUSEN R J G M 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Curriculum considerations for middle school general music [J]. 2015, 29(1): 41-5.
    ④Mcdonald R . 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by Charles R. Hoffer[J].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84, 70(6):67-69.
    4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法對教育實踐過程中不同導入策略下的教學活動進行分析,以學 生專注度、課堂活躍程度、教學效果作為課程導入優劣的重要指標。通過該方法可以客 觀科學地分析何種導入方法更適合當代初中學生的音樂教育。
    下圖為本文的內容框架以及技術路線圖。
     
    第 2章 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相關理論
    2.1課程導入概念與因素
    課程導入是指一節課開始的 3~5分鐘教師和學生為新課程內容展開所進行的所有教 學活動。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使用一定方法集初中生的注意以使學生產生學習新課程 內容的動機,并進入學習狀態①。課程導入是一節課中首先進行的教學環節,不同于其 他教學環節,“課程導入”時間較短,其內容與方法多種多樣,側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 趣。
    影響音樂課上課程導入環節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指 由音樂課上的參與者帶來的影響。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和學生的素質 素養基本決定了整個內部因素。教師的因素主要是教師的個人素養,包括教師的音樂專 業素養;教師的藝術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素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師教學知識與 技能;教師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教師對學生知識和態度與特質的了解;教師對核心素 養及音樂欣賞教育價值的認同等。學生的因素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氛圍,以及師生關系。 外部因素包括課堂外的環境因素,其中包括音樂課程的改革;流行、媒體文化的進步; 教育行政的政策變動;教研員的專業支持等。
    2.2課程導入的原則
    結合當前音樂課課程導入的問題和原因分析,以及實際工作教學經驗,總結出音樂 教師實施課程導入時應該注意的四個原則:目的性原則、科學有效原則、學生主體性原 則和趣味原則。
    目的性原則,指教師在實施課程導入時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才能與后面課程內容 銜接順利,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清晰的了解。不帶有明確目的的課程導入將浪費課堂時 間,影響教學整體結構,失去了導入的意義。
    科學有效原則,包含導入方式、導入內容、導入時長三個方面的科學有效。教師應 該基于學生的年齡段、心理行為特征、已有知識儲備、審美能力、興趣愛好等多方面針 對性的設計課程導入環節;在導入內容上分為新課程的內容、新課程的補充以及課外拓 展等其他內容,教師要從具體的教學情況出發,課程導入服務于課堂,不能在教學外的 內容上兜圈子;在導入時長上,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注意力最佳的時期是上課開始的前 5- 20分鐘,要把控好時長,盡量用精簡的話語、控制在合理的時間,快速靈活地引導學生 進入學習狀態。
    ①劉佳.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6
    學生主體性原則,指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師生互動性。課程導入要以學生為 本,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行為、認知規律、學習興趣和需求,以及是否知曉教 學目標中的內容,有多少人知曉,掌握的程度如何等等問題,在導入時做到詳略得當。 互動性也是學生主體性原則的一大重要體現,教師不能單方面灌輸知識而學生只做聽 眾。良好的課堂互動有利于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教師也能從 學生得到學習情況的反饋。
    趣味原則,指在導入時不讓學生感到無聊。教育家巴班斯基說“趣味性的課堂應該 是讓學生能夠自學習中積極主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引發學生積極性、主 動性,能夠讓學生從“要我學”轉化成“我要學”的態度。具有趣味性的課程導入,會 讓學生學得開心有效,教學也會更加順利。
    2.3課程導入的方法
    目前的教師、學者對于課程導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就音樂課而言,可以根據唱歌 課、欣賞課、演奏課等不同的上課類型進行分類;從導入的主導方來看,可以分為教師 獨導、學生獨導、師生共導等;根據導入的媒介,還可以分為多媒體導入、實物導入、 語言導入等。
    目前課程導入的方法大多來源于一線音樂教師在期刊上分享的教學經驗。如溫碧紅 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流行歌曲導入法、對比欣賞導入法、成語導入法、為畫配 樂導入法、游戲、朗誦、視頻、活動導入法共十種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李學軍 也介紹了卡拉OK式的演唱導入、故事導入、復習導入、搶答導入、懸念式導入幽默式導 入共六種適合初中生的音樂教學導入方法。這些方法或基于不同的分類標準,但都為諸 多教師提供了設計導入方法的模板。
    2.4課程導入的特點與作用
    課程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程的開始,其承擔著諸多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講授好一堂精 彩課程不可忽視的部分。本文通過文獻調研認為,好的課堂導入環節往往具有以下幾類 特點。
    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巧妙的課堂導入設計,往往能夠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從下課 的渙散狀態集中回課堂之中。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都非常關注導入環節的設置,善于使 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們的注意力回歸課堂之中,同時產生探奇覽勝的求職欲望①,從而 進一步發散思維,調動知識儲備。一個恰當合理的導入環節能夠有效的將學生的注意力 集中于課堂之中,利于接下來所講授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的學習。
    ①李學軍. 初中音樂教學有效導入方法探究 [J]. 黃河之聲, 2015, (21): 17.
    7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 你所教授的東西感興趣。好的導入環節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很多情況下,選取學生 們所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內容將會收獲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所喜愛 的事物是被認可與尊重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們也感受到課程內容不 是書本中老學究、老古董的古板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劑學生學習情緒的特點。音樂課程本就應該是一門氣氛活躍,領略聲音美的藝術 的課程。但是很多情況下,學生們由于自身閱歷的缺乏與思維能力尚未完全開拓,尚且 不能完全理解一些較為隱晦的音樂內容,如古典音樂、歌舞劇等。這樣的課堂很容易使 得學生感到無趣、昏昏欲睡,而恰當的導入部分,可以使用一些簡單、輕松的方式引入 學習,醞釀同學們的期待情緒,抓住同學們的心弦從而調劑學生們這種無聊、昏昏欲睡 的精神狀態。
    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特點。好的導入環節能夠在兩方面做到承上啟下,一方面是 在課程的形式下,即將同學們從下課的亢奮、活躍、注意力分散的狀態慢慢引導到課堂 中的思維活躍但是情緒相對平靜、注意力集中的上課狀態。另一方面,學生不是空著腦 袋走進教室的,好的導入環節能夠在學生腦中的知識形成銜接,承接學生已有的經驗、 經歷或是知識,啟發學生接下來在課堂中要學習到的知識。
    2.5課程導入的學理支撐
    2.5.1心理學理論
    在國外,兒童心理發展一般基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階段分期,皮亞杰①,②, ③將兒童認知階段分為感覺運動階段、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與形式運算階段。在國 內,一般將兒童的心理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 少年期、青年初期。而對應于本文所研究的初中生,一般認為處于少年期。少年期是青 少年身體和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一般呈現以下特點。
    青少年身體快速生長,進入性成熟的開始。伴隨著身體的成長,嗓音也開始發生變 化,處于變聲期的初中生發高音困難,持久力不足,聲色粗啞,音準失準。男生在變聲 期的嗓音變化較大,難以發高音,女生則較輕,低音則會失準。
    在心理上,伴隨著性成熟的開始,該階段的初中生內心情感也開始萌動,情感能力 發展迅速。同時,由于大腦機能活動趨于完善,初中生開始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且能
    ① Piaget J.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M]. London:Routledge, 2013.
    ②Piaget J, Cook M T.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J]. W W Norton & Co, 1952, (1): 1.
    ③Piaget J , Inhelder B .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1969.
    8
    夠獲得準確、清晰且完整的感知,并開始對于事物有了獨立的判斷與理解。由此,抽象 邏輯能力開始取代過去的經驗判斷,這為進一步發展想象力與創造性奠定了基礎。
    初中生在課堂上常常表現出追求獨立心理、逆反心理、被關注心理及心理發展逐漸 完善的特點①。
    追求獨立心理:處于該階段的初中生由于初具獨立生活能力,則認為自己已經成 人,希望能夠獨立支配生活而擺脫父母家人老師的外界束縛。該階段由于獨立心理的出 現,學生開始厭倦教師灌輸性地傳授知識,同時迫切地希望老師能夠將自己作為一個獨 立的成人來看待與對話。為此,在課堂上,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讓學 生獨立思考,將學生視為一個獨立的個人來看待②。為此,在課程導入與課堂的互動 中,應適當加入獨立思考、獨立發言環節,尊重學生的思考。
    逆反心理:初中生常常表現出不再對家長與老師惟命是從,這是追求獨立的心理所 導致的。如果這種追求獨立的心理不能夠被家長與老師合理的照顧到,學生常常會出現 不配合、不服從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往往不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學生會不配合老師 的課程安排,在課堂中分心,甚至出現激烈的言語與肢體沖突③。為此,教師在上課中 應隨時注意學生的狀態,避免學生出現逆反心理。
    被關注心理: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④,其中在滿 足了物質需求后,每個人都期望獲得愛、關心、接受等精神層面的需求。這樣的心理同 樣適用于初中生,初中生期望在課堂中得到老師的關注,在與老師的互動過程中看重老 師對于自身的反饋與評價⑤。為此,在課程的導入環節,在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與互動之 后,一定要給予同學們的回饋,同時應當多給予肯定性與鼓勵性的評價。
    心理發展逐漸完善:由于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導入環節的方式需要 考慮邏輯性與合理性。教師應避免在導入時出現過于簡單化與幼稚化,這樣的導入非但 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收回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初中生認為老師看 低自己。但是同時,初中生的心理也沒有發育完全,對于過于抽象的概念與超出年齡的 閱歷亦會感到晦澀與難以理解,如果老師的導入過于晦澀,不能夠使得同學們理解,則 會讓同學們產生習得性無助感,亦不利于課程的進行。為此,基于這種心理,老師在設 計導入時既要避免過于簡單幼稚也要規避過于抽象晦澀,將導入把握于一個符合邏輯但 是又貼合初中生理解的范圍之內。
    初中學生的音樂才能迅速發展。基于身體與心理的發展,青少年已經能夠透過樂曲
    ①鄭智聰.基于初中生學習心理的語文活力課堂建構[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8.
    ②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③朱志強.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述評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2):124-126.
    ④Maslow A H, Stephens D C, Heil G. Maslow on management[M]. New York: John Wiley, 1998.
    ⑤馬賢松.初中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6(13):1.
    9 表面的音高、節奏的表象直覺,嘗試給予音樂一定的理論上的解釋。某些音樂才能較高 的初中學生甚至可以從審美的角度欣賞音樂、演奏樂器,乃至創作屬于自己的樂曲。初 中生對于音樂的態度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演唱與聽,而是開始向著深層的通過音樂來表達 自身的真情實感來發展。
    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迅速發展,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可以 逐漸將內容延伸至概念學習。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音樂的審美能力與增加青少年對 于音樂的理解。為此,教師通常使用講解、圖解等方式分析樂曲,并通過多媒體技術手 段幫助學生加深對于音樂的理解。
    在這樣的基礎上,初中階段是進行音樂教育的絕佳時期。基于初中生情感能力的發 展,初中生開始能夠逐漸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愫,理解曲調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同 時,由于邏輯思維能力與洞察力的增強,也為培養與發展音樂欣賞的技巧也奠定了基 礎。
    2.5.2行為學理論
    初中生由于處于青春期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其行為舉止往往也會因此而表現出一 定的不同,可以被總結為沖動行為、從眾行為與個體差異行為。而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由 于其特殊的課程定位,而且在客觀情況下,音樂教師往往不具備班主任或是語文、數學 等課程老師的權威性,初中生經常會做出一些沖動莽撞的行為。為此,初中生特殊的行 為應該格外受到音樂教師的注意。
    沖動行為是指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缺失成年人的穩重與深思熟慮,不能夠做到三 思而后行,往往在遇到問題時立即給予反應與回答。在課程導入環節中,教師們往往會 選取初中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內容進行導入,但是這也容易導致學生出于對于事物的喜愛 而表現的過于活躍,表現出“搶話”①、或是非常亢奮的議論的情況。在面對這樣的情 況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尊重,并引導其興奮點,而非簡單粗暴、冷言冷語的將學 生們的興趣澆滅以維持課堂紀律。否則,學生可能會產生沮喪甚至厭惡、逆反的心理, 不利于課程的進行。
    從眾行為也是初中生們經常表現出的行為,初中生們往往需要尋求群體歸屬感,并 希望效仿群體中大部分人的行為以謀求這種歸屬感,避免被孤立②。最典型的表現在, 如果課堂中大部分同學能夠積極的配合老師,那么從眾行為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讓更 多的同學配合老師的課程;相反的,如果大部分同學不配合老師,配合老師的同學則成 了異類。為此,在課程導入環節中,要能夠順應大部分同學的內心想法,在課堂上正確 的加以利用初中生從眾行為的特點,使得課堂有序有效。
    ①方鳳蘭.學生"搶話"怎么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11):1.
    ②周應蘭.談談中學生從眾心理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S1):100-102.
    10
    個體差異行為是指學生個體不同而導致的課堂表現不同。個體差異行為的存在就要 求教師能夠看到每個學生的不同點,從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分層教學等。例如在課 堂中男生的表達直接、豪爽,愿意直接表達觀點與想法;而女生則更看重表達形式與語 法。
    2.5.3教育理論
    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藉由欣賞音樂而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審 美能力。常用的音樂教育方法有目標教學法、音樂合作教學法、音樂情景教學法等①。
    目標教學法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②。從音樂課程的角度來看,音樂課程的目標主要有:明確音樂教育發展、提示經驗教 育計劃要點、提供音樂學習經驗方法及確定音樂教育評價基礎。同時,目標教學法關注 “以人為本”和強調課程的整合,認為學生是課程的核心、突出課程的整合。在課程設 計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將學生視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依 據,既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求又立足于學生的未來的發展,從而將學生的發展視為學 習課程最為根本的目。在音樂欣賞課程的課程導入中,老師應注意到學生才是課程的主 體,針對學生的互動而不是簡單的、機械性的自說自話,流程性的完成導入這一個環 節;而是關注導入本身的含義,真正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做,真正的將目標變成三個維 度。
    音樂合作教學法最早在 20世紀 70年代的美國生根發芽,而我國對于該方面的研究則 是在上個世紀 90年代。合作教學法被認為有組合性、互動性的特點;組合性能夠充分發 揮合作學習的優勢,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并同時促進團隊精神的發展;互動性則是由于 合作學習將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認為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③④⑤。由于音樂 藝術實踐活動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合作性質,其中存在著樂譜與歌詞、演唱與伴奏、演唱 與伴舞等等各方面的合作形式。為此,音樂合作學習被認為能夠潛移默化地促進合作意 識和能力的形成,從而具有其他活動所不具備的自然、和諧、且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音樂情境教學法的理念最早由Brown等人提出,他們認為人們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生 活環境中工作與學習,并根據平日生活中與情境互動的經驗而產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情 境教學法被認為具有情感性特點、形象性特點與啟迪性特點。情感性特點指情境教學法 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點無論是杜威、蘇
    ①周應蘭.談談中學生從眾心理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S1):100-102.
    ②豈立娜.音樂教學目標與音樂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11(16):1.
    ③吳雪梅.音樂教育中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9(1):2.
    ④杜建萍.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藝術教育,2013(4) :2.
    ⑤李慧.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0(12):2.
    11 霍姆林斯基甚至是構建主義理論都是認同的。形象性特點則表現于情境教學法是要求要 借助一定的表現形式而給學生們生動、具體的形象以展示學習目標的形象及其情境,從 而幫助學生形成感性知識,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性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 情境教學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調動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 合作用,人就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 的作用。音樂情境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同時注重使用音樂渲染情境, 以音響設置環境為主,以情激情突出。
    此外,音樂創造性教學法、體態律動實訓教學法、音樂研究性教學法也是教育家們 提出的音樂教育手段,但是鑒于我們國家普通初中、普通初中音樂課的課程目標與音樂 課的定位,這些教育方法更加適合于專業性的音樂學習者而非以培養音樂興趣,塑造音 樂欣賞審美為目標的初中音樂課。
    12
    第 3 章 不同主題課程導入方案研究
    導入策略是導入環節的重點,不同的課程應設計有針對性的導入策略,從而提升教 學質量,本章對初中音樂課堂中的不同導入策略進行了研究。
    為了給不同課程設計相對應的導入方案,需要將課程根據其特性進行分類,合理的 分類方法可以使得導入方案設計更具備象征性,也易于教師進行學習、模仿、反思,如 設計得過于簡單則會導致課程中使用的導入方案過于單調乏味,偏離該環節的教學目 標,而過于繁雜的分類則失去了實用價值,因為教師需要進行過量的導入環節準備工作 以應對過多的導入方案。經過調研發現,當前對導入策略有多種分類,根據課型是一種 主流的分類方法[]。但演唱、欣賞、演奏三類基本課型難以表現出初中音樂課堂的豐富 性,如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僅有演唱和欣賞兩種課型,而其中所包含了大量不同內容 的音樂課程。
    經筆者對初中音樂教材的分析,歸納出五類常見的教學主題:人格培養主題、古典 音樂主題、傳統文化主題、異域風情主題、流行文化主題。這五類教學主題可以很好的 從內容上涵蓋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情況,筆者在這五類教學主題中同樣參考了課型分 類,這是由于由教師主導的欣賞課包含較多的理論知識教學,而演唱課、演奏課則更多 是教師與學生互動,適合的導入方案差異較大。根據課程內容分類可以根據該內容的特 性設計導入方案,對于教學主題的正確理解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引導,在內容上 具有共性的課程適合使用相似的導入方案。
    表3-1 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各單元主題劃分情況
    人格培養主題 古典音樂主題 傳統文化主題 異域風情主題 流行文化主題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歌唱 祖國 演唱: 彩色的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歌 欣賞: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歌 多情的土地 愛我中華 走向復興 第二單元繽紛 舞曲 演唱: 青年友誼圓舞曲 欣賞: 溜冰圓舞曲 雷鳴電閃波爾卡 藍色的探戈 彝族舞曲 第三單元草原 牧歌 演唱: 銀杯 欣賞: 牧歌 美麗的草原我的 家 天邊 萬馬奔騰
     
     
    第五單元勞動 的歌 演唱: 軍民大生產 欣賞: 杵歌 船工號子 哈腰掛 嗺咚嗺 第四單元 歐洲 風情 演唱: 桑塔•露琪亞 欣賞: 友誼地久天長 伏爾加船夫曲 我的太陽 云雀 愛的羅曼斯
    七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行進 之歌 演唱: 一二三四歌 欣賞: 中華人民解放軍 進行曲 拉德茨基進行曲 婚禮進行曲 葬禮進行曲 第五單元 小調 集萃 演唱: 無錫景 沂蒙山小調 小放牛 欣賞: 無錫景 沂蒙山小調 一根竹竿容易彎 桃花紅杏花白 龍船調 小放牛 第三單元 天山 之音 演唱: 青春舞曲 欣賞: 我的金色阿勒泰 賽乃姆 在那銀色的月光 下 歌唱吧,我的庫 木孜 陽光照耀著塔什 庫爾干 第二單元影視 金曲 演唱: 長江之歌 欣賞: 辛德勒的名單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隨著你 穿越竹林
    第六單元戲曲 新韻 演唱: 沒有強大的祖國 哪有幸福的家 欣賞: 沁園春•雪 海風陣陣愁煞人 第四單元美洲 樂聲 演唱: 紅河谷 欣賞: 拉庫卡拉查 凱皮拉的小火車 化妝舞會
    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七子 之歌 演唱: 大海啊,故鄉 我的中國心 欣賞: 我的中國心 七子之歌——澳 門 東方之珠 臺灣風情畫 御風萬里 第二單元多彩 音樂劇 演唱: 雪絨花 欣賞: 回憶 云中的城堡 總有一天 演奏: 雪絨花 第五單元國樂 飄香 演唱: 彩云追月 欣賞: 雨打芭蕉 小放驢 歡樂歌 春江花月夜 老鼠娶親 第三單元雪域 天音 演唱: 獻上最潔白的哈 達
    欣賞: 天路 阿瑪勒火 正月十五那一天 熱巴舞曲
     
    14
     
    天人 里 河 曲 元南 哪 北 事 單河:在:地敘 六北唱家賞南北 第地演你欣天豫
    音 河會 事 元 國 瓦覽 故 單 :祖: 塔展 的 四畫唱的賞爾畫鶴 第音演我欣沃圖黃
    八年級下冊 單 :你 是: 你是 匹匹 之 一杯唱和們賞和們林林命 第之演我我欣我我奧奧生 海 小 魚 英 樂 樂 鱒 奏祝 元 弦 ( 重與 單 :曲:調 調 五伯:曲 二舟唱籃賞大 魚大 琴山奏籃 第泛演搖欣G曲鱒A鋼梁演搖 得 得 帥 弟 腔 來 來 掛 子 京 信 信 誰 農 元 書 書 帥 工 紅 單 :封 譜 :封 掛 是 嫣 五韻唱一 臉 賞一 不 們 紫 第昆演這巧唱欣這巧我我兵姹 第牧演打欣山艷上花巴
    當一 園 早 設 方 梨 子 建 地 元 孩 大 好 單 : 的 譜的 里溝 六色唱 人 臉國 千陽 第春演窮家唱祖日朝
    九年級上冊 忙 力大 魅 的大 元唱里曲 單 :合 :歌城 旗 序 二劇唱人 賞酒是 紅 門 第歌演獵欣飲我人繡卡
    苑 碗 片 淑 曲 大 ( 李 元 思出眷 錦 單 :情 :寅 花 集 五珍唱面 賞末) 戀 唱 第尋演前欣丑段蝶一說 鄉你 南 家 請 西 的 人 元 麗 偉 春 客 上曲 單 :美 地:催 的來 路舞 三韻唱唱木賞谷方下擺族 第清演歌蘇欣布遠留趕瑤 單 :界 :的 同 響 :花 一風唱世 賞形鶯 們 兒 奏莉 第樂演讓欣隱夜我界鈴遷演茉
     
    15
     
    第四單元 經典 交響 演唱: 念故鄉 欣賞: 第九(自新大 陸)交響曲(第 二樂章) 第五(命運)交 響曲 地平線交響曲 第六單元梨園 薈萃 演唱: 四千歲你莫要羞 愧難當 欣賞: 花木蘭羞答答婚 禮拜上 轅門外三聲炮如 同雷震
    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歲月 回聲 演唱: 游擊隊歌 保衛黃河 欣賞: 保衛黃河 過雪山草地 屠城 月光 第二單元 舞劇 之魂 演唱: 軍民團結一家親 欣賞: 軍民團結一家親 場景音樂 西班牙舞曲 斯娃尼爾達圓舞 曲 婚禮場面舞 飛天仙子 演奏: 軍民團結一家親 第五單元 戲曲 擷英 演唱: 對花 欣賞: 對花 報花名 劉大哥講話理太 偏
    十八相送 第三單元 黑土 傳情 演唱: 東北風 烏蘇里船歌 欣賞: 烏蘇里船歌 我的家鄉多美好 五樣熱情的歌 翁嘿呀(片段) 江河水
    第六單元 名家 名曲
    演唱: 歌唱二郎山 欣賞: 愛的禮贊 第四單元 非洲 靈感 演唱: 阿伊亞——非洲 的靈感 欣賞: 非洲的節日 鼓樂
    士土士
    鼓聲
    在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不同主題數量劃分如上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各年
    級教材對主題單元的劃分是以人格培養和傳統國粹類型主題單元為教學重點,輔以古典
    音樂和異域風情類型主題單元進行理論和知識的補充,并用流行文化類型主題單元作為 教學中的點綴。
    為此,本章對傳統的“由課型選擇導入策略”進行了優化,結合教師對教學主題應 有的把控,細化了初中音樂課堂的導入策略選擇方案。本章以教學主題為依據分析了每 類主題下的導入策略,并詳細介紹了各主題下不同課型的導入過程。考慮到演奏課數量 與演唱、欣賞課相比非常少,且演奏課和演唱課有著共同性,演奏課的導入過程劃入演 唱課的導入過程中。
    16
    3.1人格培養主題
    人格培養主題的單元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通過演唱或欣賞從樂曲感受到某 種精神或情感,并通過整個單元的強調來培養這類精神或情感在學生心中的成長,如愛 國精神、思鄉之情等,而這類精神或者感情往往是學生在以往的生活或學習中已經受過 訓練并有所感觸的。因此在這類單元的課程導入時,應當憑借簡單的手法喚醒學生心中 的這份感情,注重情境的帶入,讓學生主動感受音樂的情感,如果借助復雜的導入手 法,如互動游戲等,導入反而會顯得生硬,令學生對教學感到迷惑。
    3.1.1人格培養主題的演唱課導入——《我的中國心》
    在人格培養主題的演唱課和演奏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可以開門見 山,主動提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播放要學習的歌曲,給學生整體入微之感。并結合本課 相關的時事熱點,如奧運比賽、閱兵國慶等,充實豐富導入環節所營造的情境,激發學 生們的情懷,引導學生熟悉歌曲內容和演唱、演奏技巧,使學生把握歌曲的中心。
    《我的中國心》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該單元主要包括了 一些海外華僑同胞思念故土的相關曲目。《我的中國心》由黃沾作詞、王福齡譜曲。在 1984 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季聯歡晚會上,香港青年歌手張明敏演唱了這首歌曲。歌曲 熾熱、真摯的歌詞感情深深低表達出海外赤子眷戀祖國的心聲。本節課通過學唱《我的 中國心》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過歌曲的旋律、節 奏、歌詞等方面分析感受音樂。在《我的中國心》的導入中可以開門見山,直接介紹本 課的歌曲,通過一些互動的方式鼓勵同學們的主動投入。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學習這樣一首歌,大家肯定都聽過。大家一邊聽 歌一邊打節奏,來感受一下這首歌的情感吧。(開始播放歌曲)
    學生:(專心聽歌,并且在打拍子)
    教師:“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這句 歌詞是在說什么呀?
    學生:這句歌詞大概是在說,我雖然身在國外,但仍然心系國內,說的是海外華僑 同胞的愛國思鄉之情。
    教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唱這首歌,大家跟我唱: “河山只在我夢縈……”
    總結:愛國主義教育在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已經非常充分,本課教學中可以直 接介紹課程內容,并用互動的形式來鼓勵學生對于主題加深思考。
    17
    3.1.2人格培養主題的欣賞課導入——《奧林匹克號角》
    在人格培養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可提前準備與本課相關 的事例,以生動的口頭敘述使學生很快進入對應的情感狀態中,并在事例的收尾將學生 的關注點由事例轉移到教學主題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欣賞歌曲的形式細細品 味導入時的事例內容。
    《奧林匹克號角》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生命之杯》。該單元主要介紹 體育音樂文化,學習奧運精神。《奧林匹克號角》由約翰•威廉姆斯作曲,是1984年美 國洛杉磯奧運會的主題曲,也是奧林匹克音樂史上的代表作,樂曲完美地體現奧林匹克 “更高、更快、更強”的格言,向世界傳遞友誼和真情,鼓舞人們積極進取,奮力拼 搏。本節課通過欣賞《奧林匹克號角》,圍繞單元主題的同時,聯系西洋管弦樂的相關 知識欣賞作品,旨在學生能夠捕捉主題,關注音樂和旋律走向,理解音樂語言的特點。 在《奧林匹克號角》的導入中可以結合時事,展示谷愛凌、蘇翊鳴、任子威等冬奧冠軍 的照片和各自的比賽項目,讓同學用連線的方式使人和項目一一對應,并在導入中點明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在這堂課開始前,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前不久的冬奧會 大家都看了嗎?
    學生:看了。
    教師:那我會在PPT上給大家看幾位奧運會上的比賽選手的照片,接下來會請一位 同學來為他們連線自己的比賽項目。
    學生:為選手和項目連線。(其余同學也有興趣,在臺下小聲討論) 教師:好的,看來大家對冬奧會非常了解啊,那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奧林匹克格言是 什么呢?
    學生:更高,更快,更強!
    教師:非常好!接下來我們要欣賞一首管弦樂曲,這首樂曲氣勢輝煌,是奧林匹克 音樂史上的代表作,大家在欣賞的同時,嘗試著品味一下,有沒有“更高,更快,更 強”的感受。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以時下流行的冬奧會和冬奧冠軍為起點,學生對此有共鳴,能 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以“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為導入終點, 以有節制的導入避免了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
    3.2古典音樂主題
    古典音樂主題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向學生教授基礎音樂理論,課程內容大多有關 于西方音樂學院派的理論或表現形式,如美聲唱法、弦樂交響樂、歌劇等。這類內容可 18
    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奠定理論和歷史基礎。這類主題通常難以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因 此,教師應當在導入過程中以有趣的,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手法來使學生感到趣味性, 并應注重教學上的實踐行為。導入方式如果過于平淡,則容易使學生對古典音樂和理論 產生厭煩的情感。
    3.2.1古典音樂主題的演唱課導入——《念故鄉》
    在古典音樂主題的演唱課和演奏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可在課堂上示 范演唱/演奏,用自身雄厚的實力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勾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教師用這 種示范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了本課的教學難度,拉近了學生與本課的距離。示唱結束 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大方、從容的根據自己的示范進行模仿演唱/演奏,輕松的讓學生們 對于相對生疏的古典音樂主題上手。
    《念故鄉》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經典交響》。該單元主要介紹歐洲古 典音樂特別是交響樂。《念故鄉》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摘選自他的《新世界 交響曲》第二樂章。這首歌曲表現了作者身處異鄉后對祖國的深切懷念之情。原曲經過 填詞后,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本節課通過科學的有情感的學唱歌曲《念故鄉》, 從感性上讓學生體驗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并感受古典作曲家音樂創作的魅力。 在《念故鄉》一課的導入中可以以故鄉之情為線索,結合教師的示范演唱,用自身的深 厚演唱實力來讓學生感到鼓舞,拉近學生與課程的距離,展現和諧的課堂氛圍。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唱《念故鄉》這首歌。在學這首歌之前,我們 先來回想一下,大家有沒有學過什么懷念故鄉的歌?
    學生:《七子之歌》……《我的中國心》……《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啊,我們學過的思鄉之情的歌,是不是都是中國人自己 寫的呀?那國外是不是也有人寫這樣的歌呢?
    學生:那肯定是有的,國外的人也有家,也有離開家的時候。
    教師:對,今天要學的這首《念故鄉》就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描述自己思鄉之 情的歌。大家先來聽我唱一遍吧!(開始演唱)
    學生:(被教師的演唱實力所震撼,紛紛鼓掌)
    教師:謝謝同學們的支持,接下來我來詳細介紹一下這首歌……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以思想之情為線索,讓同學們回憶之前所學內容,自然的引出 了本課內容;并用教師自身示范的形式讓同學們對歌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3.2.2古典音樂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我的太陽》
    在古典音樂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提前編排好一種小游 戲,或者準備學生們感興趣的視頻、圖片等內容。在課堂開始時,先為學生解釋本課所
    19
    涉及的樂器或唱法等基本概念,然后開始播放欣賞曲目,以游戲等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 積極參與,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
    《我的太陽》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歐洲風情》 。該單元主要介紹歐洲 音樂文化。《我的太陽》是著名的、具有濃郁意大利民間音樂風味的男高音獨唱歌曲, 樂曲采用G大調,2/4拍,結構為帶不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歌曲第一樂段旋律流暢,歌唱 性強,贊美了清新的空氣、明朗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第二樂段將愛人喻為燦爛的太 陽,最后在輝煌的高音中結束。本節課通過欣賞《我的太陽》,圍繞本單元歐洲風情的 主題,初步了解意大利音樂的特點,并向學生介紹美聲唱法,掌握不同分類下人聲唱法 的音色特點,并體會歌手的情感抒發,理解音樂語言。在《我的太陽》的導入中,可以 展示美聲類真人秀綜藝節目《聲入人心》的比賽圖片,并播放部分選手的現場視頻,選 手應全面涵蓋高中低音,并要注意控制視頻的時間。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好!大家對美聲唱法有所了解嗎?看看屏幕上的幾位歌手,同學們認 不認識他們?(屏幕上展示選手的圖片)
    學生:分別認出選手的名字(對于看到喜愛的偶像表示激動,開始小聲討論) 教師,從大家的反應可以看出來大家對于這檔節目和美聲唱法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的,那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吧(開始播放視頻,控制時長)。同 學們能不能告訴我,除了這些選手外,大家還知不知道哪些歌唱家呢?
    學生:世界最著名的有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
    教師:這位同學真棒,看來你一定對美聲唱法非常熱愛。他說的沒錯,今天我們要 欣賞的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羅蒂的代表曲目《我的太陽》,大家在欣賞的過程 中留意一下,帕瓦羅蒂的唱法和剛剛播放的選手視頻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以學生們喜愛的綜藝節目為起點,使學生們很快進入欣賞音樂 的狀態,并且在播放視頻時暗示高音、中音、低音唱法的不同,為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以視頻法做課程導入時,要濃縮、優化視頻的內容,嚴格把握時間,使導入過程不偏離 課程教學主題。
    3.3傳統國粹主題
    傳統國粹主題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展示國內傳統的音樂表現形式,如戲 劇、小調、古典詩詞等。核心目的是通過此類內容的教學、展示來喚醒學生對我國傳統 國粹形式的喜愛,實現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這類主題和古典音樂一樣,容易讓學生產 生畏難情緒,但傳統國粹主題的長處在于:由于是中國文化,學生們在生活或其他課程 中或多或少耳濡目染,有一定了解基礎。因此在導入中,教師要靈活利用這一點,用生 活中的趣事或者其他科目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學生進入狀態。如果導入過程不借助
    20
    于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則會事倍功半。
    3.3.1傳統國粹主題的演唱課導入——《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在傳統國粹主題的演唱課和演奏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將本課教學的 知識點分解成一些知識要素,重點介紹,并在進行詳細的分析介紹后,由教師展開對音 樂的演唱教學,鼓勵學生們上臺表演。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京腔昆韻》。該單元主要 介紹中國傳統戲劇。《這一封書信來得巧》是傳統京劇《定軍山》中節選的一段,唱的 是三國時期老黃忠在準備攻下定軍山時受到夏侯淵來信,心生妙計、安排作戰的場景。 劇中通過唱詞以及西皮流水的板式,塑造出極具張力的黃忠人物形象。通過演唱《這一 封書信來得巧》,使學生體會京劇中人物的情感表現,以及西皮流水有板無眼的節拍特 點。在《這一封書信來得巧》的導入中,可以由教師先行示范演唱《這一封書信來得 巧》后,積極鼓勵學生們以模仿的形式表演《這一封書信來得巧》的片段。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欣賞京劇,欣賞之前我先來考考大家,京劇里面 有哪些角色呀?有沒有同學知道?
    學生:生旦凈丑。
    教師:很好,那么生旦凈丑分別是指什么角色呢?大家請看屏幕。那我還有一個更 難的問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會唱京劇嗎?京劇分為哪兩種唱腔同學們了不了解啊? 學生:(因為普遍對京劇缺少了解而面露難色) 教師,沒關系,我們來欣賞下面兩段視頻就能明白京劇的唱腔了。(播放視頻) 學生:(帶著好奇欣賞)
    教師:這兩種唱腔分別叫做西皮和二黃,西皮來源于北方,高亢剛勁、活潑明快; 二黃來自南方,一般較為沉重、嚴肅。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西皮這種歡快唱腔,接下來 我要親自為大家表演《這一封書信來得巧》這一段,大家聽好啊。(開始演唱)
    學生:(帶著好奇欣賞,并在教師表演完后叫好)
    教師:謝謝同學們的掌聲,同學們有沒有興趣上來模仿我剛才的表演呀?我這里準 備了幾句臺詞,請同學們來跟我學,我唱一句你們唱一句。
    學生:(被教師的表演所打動,顯得很有熱情,踴躍舉手想要表演)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先用欣賞的方式使同學們對于京劇唱腔有初步認識,后用教 師出色的表演點燃學生們的表演熱情,讓同學們以表演的形式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欣賞中 來。
    3.3.2傳統國粹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春江花月夜》
    在傳統國粹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本主題下的歌曲,歌詞大多
    21 由古詩詞所改編,教師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誦讀本課的歌詞內容,讓學生很快明白這首歌 的歌詞、速度、語調、節奏等,并從歌曲塑造的角度對這首歌加以理解,把握音樂的脈 搏。然后再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欣賞。
    《春江花月夜》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國樂飄香》 。該單元主要介紹中 國民族音樂文化。 《春江花月夜》原詩由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 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 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在 明清時期被作成琵琶獨奏曲, 1925年由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改編成民族樂合 奏完美的展現了原詩的意境。本節課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 ,體會中國民族樂曲的詩 情畫意,并且了解認識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的淵源。在《春江花月夜》的導入中可以用 語文課中的文學知識來引導同學誦讀《春江花月夜》 ,讓同學們表述對詩的感受,經由 這種感受進入《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欣賞中。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欣賞一首古曲。在欣賞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首詩 (打開《春江花月夜》 ),同學們已經學了不少語文知識了對不對呀?有沒有哪位同學 可以和我們講一講樂府是什么呀?
    學生:樂府是一種詩。
    教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好,但不完全對,樂府是古代管理樂舞、演唱的機構,樂府 的職責是收集民間的詩、歌謠來配樂演奏,樂府收集到的詩就叫樂府詩,也簡稱“樂 府”。
    學生:我知道了,歷史課上好像也有提過。 教師:那我們接下來一起誦讀這首唐代詩人張若虛作的《春江花月夜》。同時留意 春、江、花、月、夜這五樣意象出現在哪幾句里。
    學生:(開始字正腔圓的誦讀) 教師:同學們讀得很好!那我們來看看這首詩是如何變成音樂的,看看大家能不能 感受到音樂中如何體現了春、江、花、月、夜這些意象的。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結合了學生們所學的語文、歷史課內容,以帶領學生誦讀的形 式使同學們參與其中,注重體會詩中優美的意象,與音樂的意象感受聯系在一起,以音 樂課程教學目的為終點。在本次課程的尾聲,還可以以《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為背景重 新誦讀一遍全詩,體會和初讀時有何不一樣的感受,達到加深課程印象的效果。
    3.4異域風情主題
    異域風情主題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向學生展示其他地域如拉丁美洲、歐洲、
    22
    非洲或者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獨特的音樂風格來帶領學生從音樂的角度認識世界。 異域風情主題跟傳統國粹相比較,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體會,但在影視作品中有 所接觸,多處于好奇的狀態。教師應當利用好學生這份好奇的心理,以強刺激性的視頻 進行主題展示,或準備實物鼓勵學生體驗來開展這類主題的導入。與古典音樂主題相 似,如果導入過于平淡,學生無法產生共情,難以理會教學的重點。
    3.4.1異域風情主題的演唱課導入——《紅河谷》
    在古典音樂主題的演唱課和演奏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直接播放本課 所涉及的民族或地域特征的視頻及圖片,以沖擊力的多媒體展示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在多媒體展示之余,輔以熱情的敘述,像導游一般將學生們引導入本課的教學主題中。
    《紅河谷》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洲樂聲》 。該單元主要介紹美洲的 特色風格樂曲。 《紅河谷》是北美洲加拿大、美國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結構單一且音 域窄,旋律流暢抒情,速度適中,適合于演唱。通過欣賞《紅河谷》,學生可以以積極 的態度感受、體驗美洲音樂;結合對音樂的調式、節拍分析,加深對歌曲情緒和風格的 感受與體驗。在《紅河谷》一課的導入中,教師可以準備17世紀英國移民開發北美的故 事,展現紅河一帶的人民通過艱苦的勞動把一片片荒地變成美好的家園的場景,并在這 種場景下展開教學。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在今天的課程正式開始前,我們先看大屏幕(播放加拿大的 城市圖片),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個國家嗎?
    學生:加拿大。
    教師:好,這是被譽為“楓葉之國”的加拿大,那大家了不了解加拿大的國家歷史 呢?
    學生:(面面相覷,好像不太了解的樣子)
    教師: 沒有關系, 我們接著看(在大屏幕上播放移民在荒原上辛勤工作的場 景)……就是在移民的辛勤勞作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才得以發展。今天要學唱的 《紅河谷》就是紅河一帶的民歌。接下來我們來開始學唱這首歌吧!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靈活利用了多媒體工具,營造了歌曲創作環境,使學生們能夠 很好的理解歌曲創作歷史背景,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像導游一般引導學生既溫習了歷史 知識又豐富了音樂技能。
    3.4.2異域風情主題的欣賞課導入——《鼓樂》
    在古典音樂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提前準備本課中涉及的 演奏器材,進行示范演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突出本課演奏的教學重點。示范 演奏完后鼓勵學生效仿進行演奏,學生以親身參與的形式學習音樂,活躍課堂的同時也
    23
    提升了學習效果。
    《鼓樂》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非洲靈感》。該單元主要介紹非洲本土 的民間樂曲。《鼓樂》是非洲加納共和國阿散蒂部落的一首民間鼓樂曲,有著強烈的非 洲音樂節奏特點,通過欣賞《鼓樂》,培養學生感受打擊樂、熱愛音樂多元化的情感。
    提前準備各式非洲本土的打擊樂器作為教學工具,由教師先示范后讓同學自行嘗試 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品味非洲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感受多元化的音樂風情。
    導入流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自己玩音樂,大家看這是什么(拿出準備好的 教學工具,并且隨意演奏一番),有沒有同學能告訴我這是什么呀?
    學生:好像是少數民族的樂曲。
    教師:這位同學的感覺是對的,但這個不是少數民族,是非洲的傳統打擊樂器,接 下來我要用它來打出一段節奏,請幾位同學來模仿我的節奏,其他同學可以敲桌子來模 仿我的節奏。那么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
    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很想嘗試這種打擊樂器,自告奮勇的同學有很 多)
    教師: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模仿的很像,很好,下面也有敲桌子模仿的很像的。同學 們能不能告訴我,這個鼓和我們平常聽的鼓有什么不一樣啊?
    學生:它的材質不一樣,有很多木質的成分……它的聲音不一樣,很清脆……它體 積很小感覺很好敲……
    教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啊,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非洲朋友們是如何演奏這個樂器 的。
    總結:在本次導入中,讓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己演奏。為學生創造條件,拉近了 學生與從未接觸過的非洲音樂的距離,讓原本不熟悉不感興趣的事物經由自己的演奏變 得感興趣起來,同時也集中了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5流行文化主題
    流行文化教育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展示音樂中流行性的一面,內容包括老少皆宜 的中外流行音樂、影視金曲等,學生對于這類課程通常更容易產生共鳴。因此教師設計 的導入環節要符合學生的天性,展示流行文化的內在和淵源,鼓勵學生對自己常接觸的 流行文化進行主觀表達,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流行文化的導入很容易引起學生們的共 情,但是導入過程如果缺乏對流行文化的思考會使得教學效果略顯平淡。
    3.5.1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導入——《讓世界充滿愛》
    在流行文化主題的演唱課和演奏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直接介紹本課
    24
    所演唱/演奏的曲目。用反差、對比的形式分析流行文化歌曲與其他主題的歌曲的不同之 處。通過分析曲目的旋律、節奏、情感等區別,使學生對于流行文化歌曲有了更明確的 認識,加速對流行文化的記憶。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流行文化歌曲普遍熟悉的特點, 用師生合唱的形式繼續演唱/演奏的教學。
    《讓世界充滿愛》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流行樂風》。該單元主要介紹 中外的經典流行曲目。《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首中國公益歌曲,由郭峰作曲, 100多位中 國流行音樂歌手演唱,打破了社會對“通俗音樂”的偏見,讓人們意識到流行音樂也可 以傳播正能量、傳達愛的力量。通過感受《讓世界充滿愛》,使學生感受流行音樂的情 感,了解流行音樂相關知識,感受不同風格的特點;感受演唱時的強弱、旋律走向對音 樂情感表達起到的作用。在《讓世界充滿愛》一課的導入中,可以采用對比的手法,將 這首流行歌曲與別的流行歌曲進行對比,從對比中領會不同歌曲中寄托的感情。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唱流行歌曲,說到流行歌曲,大家都會想到誰 呀?
    學生:周杰倫、陳奕迅、林俊杰……
    教師:嗯,看來大家都很喜歡流行音樂呢,接下來我要放一首大家肯定聽過的歌, 大家細細欣賞。(播放周杰倫的《告白氣球》)
    學生:(顯然大多人都聽過這首歌,開始小聲唱起來) 教師:這首歌大家都聽過吧,有沒有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 學生:這是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我非常喜歡聽。
    教師:好的,看來大家對于流行音樂都很感興趣啊,那么我們接下來學習《讓世界 充滿愛》,看看 20多年前的流行音樂是怎么樣的。
    總結:本次導入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開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引 出了本課的主題。想必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會不自覺的將其與日常所聽的流行音樂對 比,對流行音樂有所反思。
    3.5.2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在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導入時,可依照如下的流程:教師準備一些關于流行文化 的問題,在導入時與學生相互交流,以對話、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自己所理解的流行 文化不斷反思和更新,并且鼓勵學生的主觀表達。如此進行一系列的琢磨之后,學生對 流行文化有了更深層的理解,這時教師再展開對于音樂的欣賞。
    《我們同屬一個世界》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流行樂風》。該單元主要 介紹中外的經典流行曲目。 1985年,非洲嚴重干旱,糧食短缺,數百萬非洲人民死于饑 荒,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同年英國、美國舉辦了名為“生存援助音樂會”的義演 活動,門票收入全部用來援助非洲難民。《我們同屬一個世界》正是這場音樂會的大會 主題歌。通過欣賞、表演《我們同屬一個世界》,使學生體會這首由眾多歌手合唱的歌
    25
    曲中流露出的人與人之間博大的愛,鼓勵學生用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我們同屬 一個世界》的導入中,可由教師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受到自然災害的地區,奠定悲傷 的情感基調,然后向學生展示音樂的力量,在音樂的力量下災區得以重建。
    3.6總結
    本章從課程主題對初中音樂課程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并根據課程特性敘述了相應課 型的導入流程。初中音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人格培養、古典音樂、傳統國粹、異域風情 和流行文化五種主題。其中在人格培養、傳統國粹、流行文化主題中,由于學生在課前 已經有一定了解,情景帶入式的導入方法更加適合此類主題,需要注意情境的設置一定 要與教學目的相關,并且足夠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古典音樂、異域風情主 題中,由于學生在課前普遍了解不充分,多半抱持保守或好奇的態度,因此實踐教學式 的導入方法更加適合此類主題,需要注意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器材設 備等),并且要在實踐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6
    第4章導入方案實施與應用
    導入環節的重要性在文獻綜述部分已經詳細闡述,并且筆者在前一章內容中也分析 了各個主題的課程適合的導入類型。然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例如學生課前的狀態、 導入環節實施的時間、導入環節目標達成效果等都是需要教師認真考慮與設計的。需要 對導入環節的主體對象——學生與教師進行調查,獲得二者對導入環節的認知,才能更 貼切地把握導入方案的實施與應用。
    筆者希望從宏觀的學生群體獲取當代學生對初中音樂導入環節的認知與態度,結合 教師群體現階段對初中音樂導入環節的把控程度,對當代初中音樂導入方案實施效果進 行評估,再通過分析不同導入方案分類的課堂應用具體情況,來詳細描述導入方案在初 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4.1調查實施過程描述
    筆者在福建省廈門市雙十初中親身參與教學活動一個學期共 18個課時,并依據在此 期間進行教學實踐的三個年級 15個班級,每個班級約 55名學生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對于初中音樂導入環節的實施研究,本文通過匿名問卷針對大樣本數據的初中生, 并結合與 5位一線教壇上耕耘多年的音樂老師的訪談內容,以了解目前初中音樂課中導入 環節的構建與實施情況,并根據學生與老師的反饋意見提出改進意見。筆者向初中生以 網絡問卷形式發放匿名問卷(問卷內容見附錄A),共收到756份有效的學生問卷,旨在 了解當前初中音樂課的導入環節的實際情況,以期能夠以更直觀的角度發現當前音樂欣 賞課堂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于初中音樂導入環節的方案應用研究,第三章中對不同課型的導入方法產生的效 果進行了分析,然而筆者希望通過實際的課后問卷與觀察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反饋情況, 本文對 4個平行班級,每個班級約 50人通過《我的中國心》、《奧林匹克號角》、《念 故鄉》、《我的太陽》、《這一封書信來得巧》、《春江花月夜》、《紅河谷》、《鼓 樂》、《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十節課的課堂導入環節來驗證本文所 提出流程中各種類型導入情況所收獲的效果,從而更加準確與詳細地了解第三章中提出 的音樂課導入環節流程的實際操作情況與效果(課堂測驗試卷與測驗結果見附錄B)。在 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記錄了學生課前的狀態、導入環節實施的時間、導入環節目標達 成效果等課堂實際情況。
    27
    4.2針對學生調查結果反饋
    4.2.1宏觀學生樣本調查結果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結合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教育學基礎理論知識,針 對以下幾個角度設計問卷。
    初中音樂課程導入實施情況,通過問卷的第1-3題,從初初中生的視角中了解音樂課 程的導入環節實施的情況。
    初中音樂課程導入實施效果,通過問卷第 4-5題的結果,了解在學生的視角中,目前 的音樂課程的導入環節的實施效果。
    初初中生對于目前音樂課程的反饋與評價,通過問卷第6題的結果,了解初初中生對 于目前音樂課程中導入環節的一些主觀評價。
    本文中的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是依據學生選擇該選項得到的總數量占總有效問卷的 數量的比例,其數據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數字并依據四舍五入規則后所獲得的百分比 r.r—t
    數據。
     
     
    由圖4-1可以看出,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占據了 絕對多的優勢同時也是學生們印象深刻的互動,分別占 81.22%與 84.92%的學生表示還對 這兩種導入方法留有印象, 46.30%的初中生表示還記得老師使用過復習導入法,游戲導 入法與才藝展示導入法都僅有約20%的初中生表示自己還有印象。僅有 3.7%的初中生表 示自己的音樂課前導入不記得有任何活動的影響,可以認為基本上筆者在上課前設置的 導入環節被同學們所接受并還有所印象。而 75.53%的學生表示自己更喜歡多媒體導入 法, 57.41%的初中生表示自己也較為喜歡故事導入法。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本質 上都是擴展了音樂的背景內容,而這些背景內容也確實是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約 30% 的學生表示自己也很喜歡游戲導入法與才藝展示導入法,游戲導入與才藝展示本質上是 一種互動的方法,此類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受到了一部分學生的喜愛。復習導入法 則僅有17.86%的學生較為認可,而也有 3.97%的學生則表示基本上做什么都不能夠吸引 他的注意力。可以認為,音樂教師在課前所做的課前導入環節還是受到了學生一定的認
    28 可與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的。一個成功的導入環節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 的,如果大部分學生對于導入環節的反應冷淡麻木,那么則需要老師認真反思問題所 在。
     
     
     
     
    ■ 姑上**如昶 ■
     
    圖4-2第3題(A圖)、第4題(B圖)與第5題(C圖)數據分布
    根據圖4-2來看, 18.78%的初中生表示自己認為合適的課程導入環節為 1-3分鐘, 32.54%的學生表示4-6分鐘的導入環節較為合適, 24.87%的學生表示自己經歷的課程導入 環節長約 7-10分鐘, 23.81%的學生認為自己所上的音樂課程的導入環節長達 10分鐘以 上。一節優秀的音樂課導入環節必不可少但是也不可過于冗長,導入時長控制良好的音 樂課能夠恰到好處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時長失控的可能會帶來讓學生注意力發散 到課外或是不能使得集中注意力的問題。
    筆者在雙十初中教學實驗的一學期中也發現,當導入環節較短時,往往不能夠很好 的收到學生的反饋,課堂氛圍較為低沉,學生的思緒還沉浸在下課的玩耍與放松之中; 而較為冗長的導入環節則會讓學生們過度興奮,同時也占用了所設計的教學內容的時 間。而在導入環節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時間的把握往往是較為困難的,而筆者采用了上 文所提出的導入流程,針對不同主題與課型進行導入準備后,很大程度上環節了這種難 以把控的問題,能夠將時間較為穩定的控制在3-6分鐘內,而這個時間也是廣泛認同的較 為合理的導入環節時間。
    62.71%的初中生對于音樂老師在音樂課程前的導入環節覺得很有趣很喜歡, 33.33% 的初中生則認為一般,僅有5.95%的學生不太喜歡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前互動環節。此外,
    29
    60.98%的初中生認為音樂課前的課前導入環節對自己上課非常的有幫助,36.11%的學生 則認為對自己略有幫助,約 3%的學生認為音樂課程的導入環節對自己沒什么幫助甚至會 起到反作用。可以看出,音樂課前的課前導入是收獲大部分同學的認可的,但是也有一 小部分同學的感受沒有被照顧到,認為音樂課程的導入環節不夠有趣,不能夠幫助自己 接下來的課程學習。教師們應該關注學生們對自己課程中課程導入環節的反饋評價,很 多時候學生并不能理性的指出問題,但是學生如果不能給予正面的反饋,往往是需要教 師們進行深刻反思問題所在的。可以明顯看出,導入環節的設置是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的;同時也可以認為,筆者上文中所提出的導入環節流程的授課效果是受到絕大多數同 學認可的,可行的。
    65.95%的初中生覺得自己也說不清楚有什么問題,19.31%的學生認為導入的方式還 不夠有趣,10.45%的學生則認為課堂導入環節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有些沒必要;6.75%的 學生則表示自己有些難以理解教師的課堂導入中設置的內容。這些問題是要筆者針對性 的去反思與總結的,以進一步優化本文所提出的導入環節流程。
    綜上所述,通過初中學生的宏觀樣本調查可以得知,大部分初中學生認為導入環節 可以提升教學水平,學生們對喜歡的導入方法并沒有一個統一的選擇,但不認為沒有導 入可以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導入方法沒有很明確的提出改 進方法或是意見,更多是認為不夠有趣。
    4.2.2課堂情況調查
    本文通過《我的中國心》、《奧林匹克號角》、《念故鄉》、《我的太陽》、《這 一封書信來得巧》、《春江花月夜》、《紅河谷》、《鼓樂》、《讓世界充滿愛》、 《我們同屬一個世界》十節課為研究的實驗案例,涵蓋人格培養、古典音樂、傳統國 粹、異域風情及流行文化五個主題,選取雙十初中同年級平行的四個班級,每個班級約 50名同學;依次使用無導入環節授課,貼合導入流程的故事導入法授課,多媒體導入法 授課與游戲導入法授課。同時,筆者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情況與設置課后練習 題的方式,來評判各種導入法授課過程中,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反應情況與授課效果。
    該調查的實踐方法側重于設置對比組與對照組,以《我的中國心》一課為例,從第 三章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人格培養主題下的演唱課《我的中國心》適合使用多媒體導 入,筆者選擇四個同年級的平行班級,將 1班設置為對照組,在課堂伊始直接帶領學生進 入學唱環節,進入課堂主體部分。將 2班、 3班、 4班設置為對比組,在 2班課堂伊始先 講述附帶該歌曲的感動中國人物故事或講述該歌曲的創作故事,與學生進行互動在進入 課堂主體部分;在 3班課堂伊始給同學們播放愛國主義電影片段,與同學們進行問答互 動,再進入課堂主體部分;在4班課堂伊始帶領同學們通過PPT內容找尋相對應的中國 名人,分別連線他們對應的人物事跡,再進入課堂主體部分。在這四個平行班級分別使 用直接導入、故事導入、多媒體導入、游戲導入四種導入方案,而課堂其他的教學內容
    30
     
    基本一致,在下課前進行課堂知識測驗,通過測驗結果即可獲得四種導入方法相比較下 的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優劣。
    對于人格培養主題,筆者選取《我的中國心》與《奧林匹克號角》為例。在《我的 中國心》一課中,筆者設置四個班級進行對照實驗,其各個班級正確率情況如下圖 4-3中
    所示。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圖 4-3 《我的中國心》課后問卷情況
    在《我的中國心》一課中,無導入環節的課程效果與有導入環節的課程效果相仿, 但是游戲導入的效果不佳。特別是針對于第一題的基礎背景的正確率,無導入環節與有 導入環節的相差不大,這與其他課程中表現出的無導入環節明顯劣于有導入環節的現象 不同。筆者認為,一方面,愛國主義教育從學生的小學時候的思政教育即開始進行,輔 之以社會中整體文化與風氣的滲透,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已經塑造成為了一個充滿愛 國主義情懷的個人;另一方面,這一首《我的中國心》本身即是一首傳唱度極高的經典 歌曲,往往也伴隨著愛國主義教育而在先前已經植根于學生的心中。從而,《我的中國 心》一曲與先前教授的內容與有些不同,《我的中國心》是一首學生本身就已經非常熟 悉的歌曲,而先前教授的某些音樂往往脫節于學生具體的現實生活。這些因素的綜合作 用,造成了《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歌學生本就非常熟悉。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學 生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教師應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而開始引入教學,并結合 《我的中國心》這一課的具體情況,可以發現無導入環節的課程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的 好。從第一題針對歌曲背景知識的問題可以看出,無導入環節獲得了86%的正確率,與 故事導入法的 84%,多媒體導入法的 86%及游戲導入的 84%差距無多。從第二問到第三 問,筆者設置的問題提逐漸從表層意向的解析到歌曲的主旨身份上,可以發現正確率也 在從96%左右不斷下滑至74%左右;而針對涉及到歌曲更為細節的主體情感的第四問, 不高的正確率又可以發現,《我的中國心》雖然是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但這并不
    31 代表著學生對于歌曲完全通透的了解,對于更加深層,更加細膩的情感主旨方面,仍存 在著理解不足的情況,這也是教師在教授該類課程中的一大挑戰。
    根據筆者的調研結果,如同《我的中國心》一類學生本身就非常熟悉,且情緒也渲 染足夠的歌曲,宜直接切入主題;這樣更加有利于喚醒學生本身具有的知識,從而進行 進一步的教學。 在《奧林匹克號角》一課中,筆者設置四個班級進行對照實驗,其各個班級正確率 情況如下圖 4-4中所示。
    100.00%
     
    圖 4-4 《奧林匹克號角》課后問卷情況
     
    從圖中可以發現,對于無導入環節的課堂,其整體效果均不及有導入環節的課堂。 此外,無導入環節的課堂中,學生存在課程背景知識嚴重缺失的問題,正確作答第一題 的同學僅占總人數的 66%,而多媒體導入法課堂中正確作答該問題的學生比例則高達 86%。這可能是因為教師們的導入環節常常是從樂曲的背景故事切入,在該課程的多媒體 導入環節中,筆者的視頻內容提及了洛杉磯奧運會的相關知識,為此成功回歸了有關 《奧林匹克號角》的內容,收獲了較高的正確率。同時筆者也發現,隨著課堂內容的推 進,第三題與第四題答案的正確率逐漸升高且各個班級之間的差距不大。第三題是針對 于奧運精神,無導入環節的班級正確回答的同學占 86%,故事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與 實踐導入法的班級正確率則分別為 88%、90%、88%,雖然多媒體導入法占據略微優勢, 但是已經差距不是很明顯。而在針對于《奧林匹克號角》的情感這一問題中,無導入班 級、故事導入法班級、多媒體導入法班級與實踐導入法班級的正確率分別為 86%、92%、 92%、90%。這一部分原因是題目內容較為貼合學生們的常識,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課堂 內容的推進,學生們已逐漸將注意力回歸到課堂之中。
    根據筆者的調研結果,針對如同《奧林匹克號角》具有現實歷史背景且以人格培養 為核心的音樂課程,適宜使用結合現實歷史背景的多媒體導入法進行導入。多媒體導入
    32
    法能夠在該類型音樂課程中成功的將同學們的注意力收攏,并有利于接下來課程內容的 講授。
    對于古典音樂主題,筆者選取《念故鄉》與《我的太陽》為例。在《念故鄉》課程 中,本文統計了四個班級各個問題的正確率,如下圖中4-5所示。
    100.00%
     
     
    圖 4-5 《念故鄉》課后問卷情況
    在《念故鄉》一節課的導入實驗中,可以明顯的發現無導入環節的授課效果明顯較 差,遠不及有導入環節的授課。設置的第一題是針對《念故鄉》的基本背景,顯然此類 學生不熟悉的音樂課程在缺失導入環節后,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僅有 46%的學生正確 回答該題。而對比故事導入法的課堂,則有 82%的學生正確回答本題,多媒體導入法則 僅次于故事導入法,有 74%的學生針對本題回答正確,而游戲導入法的效果也不夠理 想,僅有 52%的學生正確回答本題。在本節課中,筆者的故事導入法主要是講述了該曲 目的背景與作者德沃夏克的故事;多媒體導入法則是選取介紹該曲目的背景的小視頻進 行引入;游戲導入法則是帶領學生體驗了《念故鄉》一曲中所需要學習到的木管樂與銅 管樂。可以看出,如果能夠在導入階段針對學生不了解的樂曲的故事背景進行一定程度 的介紹與科普,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樂曲背景知識相關信息的了解。而針對 第二問設計《念故鄉》一曲的樂器相關問題上,則是多媒體導入法與游戲導入法更占據 優勢,均獲得了 92%的正確率。筆者認為,游戲導入法在游戲環節中帶領學生實際操作 了相關樂器,使得學生對于這兩種樂器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正確率較高;而針對 多媒體導入法,筆者認為是所挑選的視頻中對于相關樂器有所介紹,同時輔之以視頻的 背景音樂的影響(背景音樂即為《念故鄉》一曲節選),潛移默化中給學生留下了較深 的關于樂器相關知識的印象。而隨著課程的進行,針對《念故鄉》一曲的精神內核與內 在情感理解的問題上,雖然多媒體導入法與故事導入法還是有所突出,分別為 86%與 84%,但是也與無導入環節的 80%正確率及游戲導入法的 82%的正確率相差不大。筆者 認為這代表著隨著課程的進行,學生已經逐漸將注意力回歸至課堂中。但是還是可以看 33
    出,由于多媒體導入法選用得當,使得課堂從頭至尾都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收獲了 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此,筆者認為《念故鄉》一課會更加適合多媒體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可以通過 選擇合適的介紹視頻,恰當的彌補學生對于《念故鄉》一類較為陌生曲目的認識;同 時,輔之以多感官的同時調動作用,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接受一首陌生的曲目。
    在《我的太陽》課程中,本文統計了四個班級各個問題的正確率,如下圖中 4-6所 示。
    100.00%
     
    圖 4-6 《我的太陽》課后問卷情況
     
    在無導入環節的班級與有導入班級的對比中,在《我的太陽》一課中無導入環節班 級的授課效果明顯不及有導入環節的班級,而與上文提及的《奧林匹克號角》一課相比 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這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同于《奧林匹克號角》,在剛剛經 歷過北京冬奧會后學生們對于奧林匹克運動還保留著一定的印象,而本節課中所提及的 《我的太陽》、世界三大男高音等元素相對遠離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學生們對該部分內 容知之甚少。為此在缺乏了生活經歷的加持下,普通學生對該部分有一定古典音樂的音 樂內容表現出陌生與不了解,為此更加突出了導入環節的重要性。根據第一題的正確率 分布,可以發現無導入環節的班級僅有 46%的學生了解世界三大男高音,而在有導入環 節的班級中,實踐導入法也表現不佳,僅 64%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程后記住了世界三大男 高音。效果較好的是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正確率分別為 72%與78%。筆者主要 設置了講述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故事與播放世界三大男高音同臺表演的視頻的方式,大大 加深了學生們對于《我的太陽》這一樂曲知識背景的了解。本課程設置的第二道問題是 針對美聲唱法的分類,在該問題中,實踐導入法則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有86%的同學 在體驗過筆者設置的唱法實踐導入環節后,能夠了解美聲唱法的不同,故事導入法與多 媒體導入法同樣也有 82%與 84%的正確率,表面了在授課階段,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
    34 無導入環節的課堂則僅有 66%的同學正確回答的本問題,可見課堂效果并不是非常理 想。筆者設置的第三題主要針對于《我的太陽》所歌唱的內容,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 入法誠然是效果最好的兩種導入方法,正確率分別為82%與 86%,筆者認為是這兩種方 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學習本節課程的興趣與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第四問本文設計 了關于《我的太陽》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的問題,依舊為多媒體導入法效果最好,正確率 高達 82%,與僅有 74%的無導入環節課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筆者認為在教授西方古典 音樂內容的課堂中,由于大部分學生并不是非常了解該部分內容,設置導入環節非常重 要,其中多媒體導入法讓學生們直觀的調動視覺聽覺去了解會收獲更好的效果。
    對于傳統國粹主題,筆者選取《這一封書信來得巧》與《春江花月夜》為例。在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一課中,各個班級的正確率如圖 4-7所示。
    100.00%
     
     
    圖 4-7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課后問卷情況
    《這封書信來得巧》一課是傳統國粹主題的演唱課程,而該選段則是來自著名京劇 《定軍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定軍山》這一京劇也是我國最早的拍攝的電影,這一 點在學生的初中歷史課本中也是有所提及的。通過第一題的正確率可以發現,無導入環 節的正確率僅為62%,故事導入法的正確率高達 86%,而多媒體導入法為 72%,游戲導 入法的正確率也較高,為 84%。筆者在《這封書信來得巧》一課中,故事導入法主要是 帶領學生們回憶了歷史課中的相關選段,多媒體導入法則是選取了一段《定軍山》的電 影片段,游戲導入法則是請幾位同學上臺表演了先前所學習過的京劇選段內容,如《唱 臉譜》與《智取威虎山》等。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發現,或許是《定軍山》這一點不是歷 史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在無導入環節的引入時,僅有少數學生發現在歷史課中提及過 《定軍山》相關的知識,而大部分學生并不能意識到;在故事導入法的課堂導入環節 中,經過筆者的誘導,學生們成功回憶起了歷史課堂中針對《定軍山》的相關知識,有 的同學還提及在課堂中歷史老師已經帶領學生們欣賞過《定軍山》相關選段,其中第一
    35 部電影模糊古樸的獨特電影質感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多媒體導入中,在不提 示學生們的情況下,學生們雖然表示對《定軍山》有所印象,但是并不是非常深刻,仍 需要進行引導才能回憶,同時很多學生也表示《定軍山》中的京劇唱腔并不能聽懂,黑 白模糊的畫質也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導入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游戲導入環節的學生 則是回憶起了先前學過的相關京劇樂曲,并沒有回憶起歷史課本中的《定軍山》相關內 容。這樣就解釋了第一題中,故事導入法的課堂引入收獲更高的正確率的原因。而由于 故事導入法成功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針對樂曲內容與演唱技巧的問題正確率也同樣高 于其他幾種導入方法。而在第四題針對人物性格特點的問題上,由于游戲導入法的學生 先前實踐演唱了京劇唱腔的唱法,有了更多的體悟主角黃忠角色處境的幾乎,正確率稍 高于其他方法。
    同樣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思路,《這一封書信來得巧》雖然也是學生們學過的內 容,但是相較于《我的中國心》一課,學生的熟悉程度明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此, 筆者認為針對學生本身已經學過的,但是不是非常熟悉的知識,需要關注將學生的相關 知識引導出來,在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會收獲更好的效果。
    在《春江花月夜》一課中,各個班級的正確率如圖 4-8所示。
    100.00%
     
    圖 4-8 《春江花月夜》課后問卷情況
     
    《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著名唐詩,其也被節選入高中語文課程唐詩宋詞選讀這一 選修中,故雖為唐詩但是其本身難度較高,大部分的初初中生并沒有本詩的閱讀理解經 歷,對該詩是不了解的,這也體現在課后題目反饋中,在無導入環節的課堂中,關于古 詩背景、作者知識的第一題僅僅收獲了 34%的慘淡正確率,證明了學生們對該詩作的陌 生。而在有導入法的課程中,故事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與實踐導入法分別收獲了 86%、78%與 46%的正確率,其中以故事導入法效果最好,實踐導入法效果最次。筆者在 本節課的故事導入法內容主要設置了簡單回顧并解析張若虛原本的《春江花月夜》的內
    36
    容;多媒體導入法則帶領大家觀看了關于樂曲《春江花月夜》的內容,主要聆聽了歌曲 與欣賞了春江花月夜所想描述的美麗平和的畫面;實踐導入法則設置帶領學生進行了 《春江花月夜》中演奏需要的中國古典樂器。而在接下來關于《春江花月夜》的樂器 (第二題)、我國傳統音樂結構特點(第三題)及《春節花月夜》所表現出的情感傾向 (第四題)的正確率上來看,故事導入法分別獲得了 88%、90%、96%的正確率,綜合多 媒體導入法收獲的 96%、78%、90%的正確率與實踐導入法分別為 80%、74%、82%的正 確率,故事導入法收獲了最佳的課堂效果。筆者認為,由于大部分學生們并不理解張若 虛《春江花月夜》原詩的內容,從而出現了一定理解障礙,如果僅僅聽樂曲《春江花月 夜》是難以完全讓同學們理解該樂曲的精神內核的。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部分,簡單地 帶領學生賞析《春江花月夜》原詩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原詩所想表達的精神情感,再將 此情感與音樂結合理解將會收獲更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在針對中國古典文化或是基于 古詩的樂曲時,如果能夠讓學生先了解詩的內容再比對音樂中曲的內容,將會收獲更好 的效果,由此筆者認為該類課程使用故事導入法會更為妥當,也確實收獲了更好的效 果。
    對于異域風情主題,本文選取《紅河谷》與《鼓樂》為例。在《紅河谷》一課中, 各個班級的正確率情況如下圖 4-9所示。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圖 4-9 《紅河谷》課后問卷情況
    《紅河谷》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內容,屬于異域風情主題中的演唱課程。 可以發現,在針對學生本身不是非常了解的課程內容時,無導入環節的課堂收獲的效果 總是不夠理想。在針對基礎背景的問題中,無導入環節的班級僅有 76%的學生正確回答 了本題,而多媒體導入法則正確率最高,高達 94%;故事導入法則以 86%的正確率次 之,游戲導入法與無導入環節的課程效果也同樣不夠理想,為 82%。同時,本次設置的 問題相較于《念故鄉》等課中的問題較為簡單直白,故正確率明顯高于《念故鄉》等課
    37
    中的第一題的正確率。第二題與第三題跟別是針對《紅河谷》一曲所講述的內容與表現 形式的問題,同樣也是多媒體導入法的正確率更高,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在多媒體導入環 節中,筆者選取了北美人民勞作與墾荒的相關背景故事的視頻,學生一方面震撼于北美 的鄉野城市風貌,一方面也對視頻中講述的北美移民辛勤勞作的故事表現出了較為濃厚 的興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故事背景的了解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 故事導入法雖然也同是在講述《紅河谷》的相關故事,但是該類風土人情相關見聞類的 內容,顯然語言較之于視屏圖片是蒼白的,為此雖然收獲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顯然不 如多媒體導入法好。游戲導入發中,筆者則是帶領學生體驗了快慢節奏的樂曲演奏,試 圖帶領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但是缺乏故事背景與樂曲內容的支撐下,這樣的演奏嘗試 也是收效不佳的,另一方面過于由于游戲導入法帶來的過于活躍的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 上也不太有利于課堂內容的進一步推進。而同樣的,在回歸至《紅河谷》主旨與情感的 問題上,隨著課堂的推進,學生們總體來說體悟還是非常貼切的;無導入環節的課程設 計與故事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及游戲導入法之間的正確率差距并不是非常大,分別為 90%,92%,92%與 88%。
    為此,筆者認為《紅河谷》一類旨在展示異域風土人情的演唱類課程中,多媒體導 入法的圖片,視頻,音頻都是非常適合的帶領學生進入從未體驗過的異域的手段。而故 事導入法的語言與游戲導入法的實踐顯然不如多媒體的加入而有效果。
    在《鼓樂》一課中,各個班級的正確率情況如下圖 4-10所示。
     
    圖 4-10 《鼓樂》課后問卷情況
     
    《鼓樂》一課屬于異域風情教育主題,目的在于向同學們展示非洲獨特的音樂風 格,以帶領同學們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存在的問題依然是非洲距離大部分同學的現實 生活非常遙遠,學生不了解非洲的風土人情,所以導入環節承擔了引入非洲風土人情基 本概況的任務。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針對鼓樂基本知識的第一題中,正確率明顯低 于上文提及的課堂,其中無導入環節的班級甚至低至 24%的正確率;而在有導入環節的
    38
    班級中,其結果也不理想,故事導入環節的班級約占 52%,多媒體導入的班級占 54%、 實踐導入環節的班級占 52%。而在針對打擊樂器問題的第二題中,可能是由于故事導入 法與多媒體導入法的內容選擇不當,引起學生們興趣的轉移,沒有成功讓同學們的注意 力集中于非洲鼓這一樂器上,效果甚至出現了不如無導入環節的情況。但是值得注意的 是,本節課使用實踐導入法的班級則收獲了非常好的效果。筆者該課程使用的實踐導入 法主要是帶領學生們使用非洲鼓模仿視頻中的非洲部落敲擊,收獲了非常好的效果,第 二題的正確率高達 92%,遠高于其他方法。此外,第三題是針對非洲鼓樂節奏形式的問 題,第四題是針對非洲鼓樂情感傾向的問題,使用實踐導入法的班級的效果遠高于其他 形式導入的班級,收獲了高達 90%的正確率,證明了在讓學生嘗試非洲鼓樂的演奏之 后,對這種新鮮的演奏形式都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使得課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第四 題中,差距逐漸縮小,一方面是因為隨著課堂內容的推進,其他形式導入課程中的學生 注意力也相繼集中并回到課堂,同時也由于非洲鼓樂歡快的氛圍較為容易辨別的特點。 即使在該情況下,實踐導入法也以近乎于 100%的正確率遠遠高于其他導入方法。筆者認 為在該類異域風情文化且具有較強實踐與演奏性質的課程中,以實踐導入法的形式讓同 學們親自以游戲的形式來簡單演奏樂器則能夠收獲非常好的效果。
    對于流行文化主題,本文選取《讓世界充滿愛》《我們同屬一個世界》為例。《我 們同屬一個世界》課后問卷的正確率情況如圖 4-11中所示。
    1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圖 4-11 《讓世界充滿愛》課后問卷情況
    《讓世界充滿愛》一課是流行文化主題的欣賞課程,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筆者 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故事導入法主要是通過講述《讓世界充滿愛》這一首歌的背景故 事來引入課程;多媒體導入法則是以現在流行的歌曲《告白氣球》等來引入課程;游戲 導入法則是邀請幾位學生上臺演唱了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的方式來引入課程。通過第一 題的回答情況可以看出,多媒體導入法以 96%的正確率遠遠高于其他的導入方法,而無
    39
     
    導入環節的課程與故事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效果相仿,正確率分別為 84%,86% 與 84%。而針對第二問關于歌曲線索與第三問針對歌曲音色的問題,同樣也是多媒體導入法 的課程正確率更高,分別為98%與 86%;在第四問的中心主旨問題上,基本上都收獲了 較高的正確率。筆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多媒體導入法通過播放同學們喜愛 的歌曲,成功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又回到流行文化這一主題本身,帶領大家領 略了幾十年前的流行文化,課程引導設計的較為緊湊巧妙,從而一直將學生的注意力把 握在教師的身上。為此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全神貫注,故而第二題與第三題的正 確率都較高,而針對主旨的問題上,可能由于問題設置難度稍低,主旨顯而易見有關, 正確率都很高。在故事導入法的課堂上,學生們對老師生硬的講解過去的流行文化并不 是很有興趣,一些學生認為不流行的文化已經稱不上流行文化,是一種老古董。在游戲 導入的課程中,一些音樂天賦較高的學生所演唱的流行歌曲雖然效果很好,但是也很大 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們對于自己熱愛的流行音樂的討論,使得課堂在一定時間內較為混亂 與嘈雜。
    筆者認為,在面對流行文化一類學生們既有喜聞樂見的元素,但是又不是十分了解 的內容是,最關鍵的點在于從學生們喜愛的內容出發,經過共性對比而巧妙的轉入課程 內容之中。
    《我們同屬一個世界》一課屬于流行文化的內容之中,其課后問卷的正確率情況如 圖4-12中所示。
    100.00%
    針對于第一題的創作背景問題,無導入環節課程與實踐導入環節均表現不佳,分別 獲得了 48%與 50%的正確率,而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分別收獲了 84%與 86%的正 確率,證明針對流行文化,施加直觀的聽覺視覺沖擊與敘述樂曲背后的故事較為受學生 的歡迎。設置的第二道問題各個班級表現的差距不大,其中無導入環節班級為 88%的正
    40 確率,故事導入法班級為 96%的正確率、多媒體導入法班級為 98%的正確率、實踐導入 法班級為 86%的正確率;這可能是因為同學們都較為了解流行文化,但是還是可以看出 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們進行知識銜接。第三題與第四題針對 情感與主題,由于《我們同屬一個世界》中表達的情感復雜且變化,一部分學生難以全 部認知,第三題的正確率整體不高,其中無導入環節班級的僅有 66%的學生正確回答了 本體,故事導入法班級、多媒體導入法班級與實踐導入法的班級正確率分別為 80%、82% 與 78%。但是還是可以看出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的班級效果會更好,這可能是因 為抓住學生興趣點的導入環節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積極參與了樂曲賞析。第四題 的結果更能看出多媒體導入法的優勢,有 96%的學生正確回答了本體,高于其他班級的 學生。為此,筆者認為在教授關于流行文化的音樂課程時,由于學生們往往對該內容具 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多媒體導入法更容易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引發同學們的內心中感興 趣事物的共鳴、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該課堂調查,驗證了第三章的導入方案設計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尋找課程 在主題內容里的分類,從而選擇適合的導入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4.3 學生調查結果結論與分析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對象,課堂內容的體驗者,學生所反映的問題應當是我們最需 要關注的,也是最亟待解決的。可以看出,學生認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在步入青春期后,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對于音樂的渴求已經開始覺醒,學生對 于音樂的需求我們應該正視并給予尊重,一方面要給予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進行教學, 即成功的導入設計是能夠帶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情境中或是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 中,并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另一方面要對內容進行仔細的挑選與矯正,讓學生真正接 觸到高質量的音樂,這要求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選取的素材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密切 相關,并且做好充分的準備。本文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導入環節流程設置中,也對于素材 的挑選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與探索,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筆者也認為收獲了非 常良好的效果。
    學生對于互動類與多媒體視頻類的引入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興趣,應順應學生的關注 點進行切入,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進行切入會收獲更好的效果。這要求教師們能夠在實 施過程中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多選擇學生的喜愛的內容;此外學生也不是空著腦袋進 入教室的,要能夠與學生以往學習過的知識產生緊密的鏈接,這也能很好的促進學習效 果。很大程度上,筆者在導入環節的流程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喜好偏向,進而 依據此對于不同課程的導入環節進行適當的調整。
    大部分學生對于老師們課前的導入環節表示喜愛也覺得對于后續的學習非常的有幫 助,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認可老師們的導入環節,證明了目前的導入存在可
    41
    取之處但是也一樣存在著相當大的改進空間,更加注重該部分學生的想法,將學生作為 課程的核心。教師們應該關注學生對自己課程內容的評價,要針對學生們不喜歡,授課 效果不好的地方予以恰當的改正;同時在課程形式上也要關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語言表 達是否得體;導入環節的時長控制是否合理。最后,教師們也要關注自己的教學目標是 否完成,在導入環節的最后能否順利的回到課堂主題內容,導入部分的職責還是為實現 課程主體內容目標所服務的。
    經過上文所述的課堂調查,本文認為導入環節必不可少,且對于不同類型的初中音 樂課需要構建不同形式的導入環節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特別是在講授學生本身不 太了解的音樂課程內容時,導入環節能夠讓學生有一定的內容鋪墊;而在講授流行文化 相關的此類音樂課程內容時,學生有一定知識背景,導入環節則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 引起學生共鳴、拉進師生間心靈距離的作用。對于大部分學生已有一定現實經歷或是課 外興趣知識的音樂課程,多媒體導入法能夠喚醒學生們的現實經驗,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與熱情,是較為適宜的導入方法。而在講授中國古典文化的課程時,故事導入法能夠讓 同學們先行對于原古詩有一定的理解,則會更有助于接下來的授課。而對于學生們較為 陌生的異域風情課程時,以實踐導入的方法,帶領學生們以游戲的形式實際演奏樂器則 會收獲更佳的學習效果。
    4.4教師調查與訪談分析
    針對教師的調查與訪談,我們與福建省的五位一線資深音樂老師進行了訪談與溝 通,基本上依據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提問。
    教師的訪談問題則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設計:
    初中音樂課程導入的實施情況,通過問卷的第1-4題,了解在目前的初中音樂課堂 中,課程的設計者是否會重視導入環節并在實際中的操作情況。
    初中音樂課程導入的實施效果,通過問卷的第5-10題,了解教師在設計與組織課堂 的過程中,期待導入環節能夠到達何種效果與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實際能夠達到的效 果。
    初中音樂課程導入的反饋與評價,通過問卷的第11-14題,了解一線初中音樂老師對 于音樂課程導入環節的一些主觀看法
    關于導入環節的實施情況。在前三個問題的調研中,所有的老師都無一例外地表示 使用課程導入來開始音樂課程;同時也表示會將導入環節控制在 3-5分鐘以內,避免課堂 導入環節喧賓奪主,也規避課堂的熱度過高難以掌控;老師在導入方法上,更加偏向于 多媒體導入、才藝展示或是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法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會較大,會避免 應用。
    由于絕大多數的老師希望自己能夠將課堂導入環節的時間控制在 5分鐘以內,并且藉
    42 由多媒體技術發展,觀看合適的視頻成為了導入的關鍵,為此老師們反饋到更多的時間 會花費在課堂主題部分的設計上,在導入階段的投入主要設置在挑選合適的故事導入與 合適的視頻進行導入。
    關于導入環節的實施效果,根據老師的反饋,通過課堂的導入環節,課堂氣氛確實 可以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并且學生開始愿意與老師進行互動;但是也有部分老師表示擔 憂,不希望過于活躍的氛圍讓課堂的紀律失控。所以,老師更加期望能夠將氣氛保持在 一個活躍卻不失控的狀態,這種狀態最適合調動初中生的積極性進行接下來的課程學 習,老師也表示,藉由設置的課程導入,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收獲了非常好的效果。
    依據老師們的回答,認為如果前面課程導入的內容設置合理且貼切,對于后面學生 理解接下來的內容會非常的有幫助,特別是使用故事導入法與多媒體導入法,效果會更 加好。老師們也從課堂的實際認為,通過課堂導入后,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的集中,能 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從下課重新收攏回到教師的身上。同時,也有老師會反應到,過于活 躍的課堂氛圍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隨之導入發散的內容擴散到課 外。為此,本文提出,好的導入是能夠藉由學生腦中本身已有的且感興趣的內容出發, 而后以課堂所要上的內容為終點的這樣一個過程,如果終點沒有合理的設置則非常容易 導致課堂熱度過高或是學生注意力渙散到課外,從而起到反作用。
    老師認為,如果導入環節設置合理,基本是可以順利實施的。對于課程引入方法, 認為多媒體導入與故事導入是效果最好且可操作性更高的方式。在對于素材的選擇上, 年輕的老師則更傾向于Bilibili、抖音這類新興且親民的多媒體應用平臺上的有趣視頻。 同時,同學所關注的時事也是老師經常選取素材之處,有的老師會在放出冬奧會相關的 視頻,使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冰墩墩或是花樣滑冰的音樂。也有老師會認為合適的電影故 事會是很好的素材,并舉出了哈利波特的音樂欣賞的案例。也有部分的資深老教師會認 為教無定法,會覺得具體的情況會依據不同的課程來選擇。
    關于導入環節的反饋評價。老師們絕大多數表示并不會經常的獨自反思課程導入環 節,僅有個別老師會在課后反思課程導入環節的作用是否達到;但是老師們也表示經常 與同事或是私下或是研討會的形式討論與交流導入部分的心得與體會,有的老師曾提及 學校曾經組織過三分鐘課程導入比賽,也獲得了大家的廣泛參加。由此看來,課程導入 的交流與重視程度在教師之間還是收獲一定程度的重視的。
    在不同的班級上,部分老教師會經常變通,一位老教師談及他在設計七年級的音樂 課程導入時,會更加關注導入的趣味性,讓學生們感受到有趣與好玩;而針對八年級同 學,則會開始關注邏輯性,甚至會進行直接的討論法進行導入。此外,該老師也談及, 對于氣氛本身就較為活躍的班級,會適當的克制課堂導入的活躍程度,以避免紀律性問 題。但是,老師們也總結到,雖然會針對不同的班級導入的方式會進行適當的調整,但 是同一節課程總體的導入思路是一致的。不過部分老師也會承認,有的時候會由于惰性 而適當偷懶,疏忽于因材施教的情況。
    43
    老師認為,導入的關鍵目的在于提高課堂的活躍度與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重新收攏回 課堂中,以便開展接下來的學習;其次是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理解。老師們也談及 了,自己對于把握課堂活躍度的度較為困難,即將課堂的活躍氛圍把握在可控又活躍適 宜接下來學習的階段的問題。
    4.5教師調查與訪談的結論
    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與重要的執行者,決定這導入環節如何進行。在針對老師們的 訪談內容進行整理與反思后,可能隱藏著以下的一些問題。
    課后的自己反思不夠,會因為導入環節時常較短而忽視。為此,希望老師們能夠多 多在課后反思自己導入的效果并進行時長的調整;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們對于課程導入 環節的評價。
    對于課程導入后產生效果的難以把握,老師們均表達了對于導入后課堂氛圍失控而 造成紀律性問題的擔憂,本文認為老師們尚且沒有很好的掌握課程導入的度的問題。老 師們應一方面關注學生主題性問題,選擇學生們喜愛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 面,也要注重學生們的情緒調動,控制學生們的情緒不要過分活躍或是過分沉悶。
    導入內容會存在一些僵化,老教師所準備的素材常常有些老套,一定程度上脫離了 初中生當前的興趣所在;而另一方面,新教師準備的素材雖然新穎,但是往往不能夠根 據每個年紀,每個班級的特點適時的靈活調整策略。本文認為應當加強老師之間對于導 入環節的交流與討論以均衡各方面的優勢,彌補各方面隱藏的劣勢。老教師們可以考慮 選擇能夠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素材。而對于新教師而言, 應該關注學生的主題性,在課前充分了解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而做到對于課程內 容適當調整以契合不同的類型的學生。
    此外,本文也發現巨大多數老師都能夠將時長恰當的控制在 3-5分鐘內,并且大多數 學生對于老師們課堂導入環節的評價都是積極的。并且,結合筆者在多個初中聽課的記 錄,大多數老師都能夠做到表達得體,與在導入環節的最后階段回歸教學內容本身。
    本文在該章節中使用問卷調研的方式與訪談的方式,了解了在目前初中音樂課程中 導入環節的實施情況。并且從初中生對于音樂課導入環節的看法與一些老師的看法兩個 角度,嘗試找出了目前在導入環節形式上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
    44
     
    第5章 導入環節的評價與啟示
    本文通過文獻綜述、教材分析、案例分析、調查研究分析了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的 內容、形式、構建、實施以及這些要素對應的教學效果,通過歸納總結,在本章提出一 種科學的評價機制,旨在服務廣大教學工作者,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授的課程內容 通過該評價體系尋找合適的導入方法,或是參照該評價體系對已掌握的導入方法進行優 化。(見表 5-1)
    表 5-1 導入環節的評價體系
    環節要素 評價指標
    導入
    設計 情境
    帶入 目標相關 設置情境與教學目標
    密切相關 情境與教學目標有關 情境與教學目標無關
    引起興趣 激發學生的興趣 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不能引起學生注意
    實踐
    教學 準備得當 導入中需要的設備提
    前準備得當 設備準備較充分 設備準備不足
    情緒調動 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 能調動部分學生的情
    學生沒有情感反應
    導入實施 學生主體 導入實施中貫徹學生
    主體性原則 部分貫徹學生主體性
    原則 沒有以學生為主體
    知識銜接 與學生以往知識緊密
    連接 與學生所學有連接 與學生以往知識無關
    表達得體 教師表達得體且獨具
    風格 表達得當 表達欠妥
    導入收尾 時長控制 導入時長控制良好 導入時長控制得當 導入時長失控
    學生反饋 學生給予正面反饋 僅有部分學生給予正
    面反饋 學生沒有正面反饋
    回歸教學 導入的尾聲回歸教學
    目標 導入基本回歸教學目
    導入與教學目標脫節
    該評價體系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將導入環節分為三個環節要素:導入設計、導入實 施、導入尾聲。
    在導入設計環節中,音樂課程導入可以分為構建虛擬情境的情境帶入與實踐教學。
    根據第 3章的課程分類,教師需要先根據該課程的具體內容了解該課程所屬分類,從而分
    45 辨適合該課程的導入方法應是構建虛擬情境以營造良好的學系氛圍或音樂情感,還是通 過直接實踐教學來導入課程,但實際情況需要教師懂得變通,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 《愛我中華》一課,教師需要進行演唱的教學實踐,但也需要構建愛國主義精神的情 境。
    在該環節要素中有四個評價指標:目標相關、引起興趣、準備得當、情緒調動,教 師需要用這四個指標來衡量導入環節設計的優劣。首先,教師設計的導入環節內容需要 與課程內容高度相關,才能自然地導入課程;其次,設計的導入環節需要激發學生的音 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專注度;教師需要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做足準備工 作,比如所需要的視頻、圖片、影印資料,或是實踐活動中的樂器、樂譜;最后,教師 需要在導入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情感,使學生沉浸在音樂學習的氛圍中。
    在導入實施環節中有三個評價指標:學生主體、知識銜接、表達得體,教師需要用 這個指標來反思在導入實施環節中有哪些方面可以進行提升。首先,教師在導入環節中 應將學生作為主體,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映與課堂氛圍,而非唱“獨角戲”;其次, 教師應該將導入環節的知識內容與以往的課程或是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加深 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與印象;最后,教師在導入環節實施過程中應表達得體且具備自 己的風格,而不是照本宣科、自說自話。
    在導入收尾的環節中有三個評價指標:時長控制、學生反饋、回歸教學,教師需要 根據這三個指標來控制導入環節與課堂其他環節的順利銜接。首先,教師應控制導入環 節的時長,最好在 3~5分鐘,最多不超過 10分鐘,防止學生注意力發散而遠離課堂;其 次,教師需要觀察學生在導入環節結束后的學習狀態獲得導入環節的反饋;最后,教師 在導入環節結束后及時將課堂回歸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上,實時觀察學生的課堂情況靈 活把控導入環節的進展。
    筆者以在雙十中學進行教學實踐時的九年級課程——第三單元《西南情韻》為例, 使用該評價體系來反思優化筆者的導入方案。該單元介紹了我國西南部少數民族的特色 音樂。《歌唱美麗的家鄉》是一首苗族民歌,表達出苗族人民對所在的土地的贊美與喜 愛之情。筆者的導入過程如下: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學唱一首苗族歌曲,大家先來聽我演唱一遍 (開始示范)
    學生:(好奇,但是略微有些疑惑) 教師:同學們,有沒有人能告訴我,這首歌說明了什么? 學生:好像是說,贊美故鄉的事。
    教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好,接下來大家跟我一起唱……
    筆者在回顧該課程的導入環節時,使用本章提出的評價體系進行評估,首先,該課 程屬于異域風情主題的演唱課,適合教師使用多媒體導入法,需要營造該課程內容主 題——苗族文化、特色情境,在筆者的導入方案中則選擇了直接導入,學生還未進入歌 46
    曲的情境當中,導入設計與教學目標產生偏差,也未激起學生的興趣,未成功調動學生 情緒。但是在導入實施部分中,筆者的這段導入環節并未出現不足,與學生進行了互 動,點明了教學內容——苗族家鄉歌曲,表達得體。在導入收尾部分,筆者的導入環節 時間長度約為 3分鐘,但是學生會因沒有相應的情境會出現尷尬不適的心理,然后進入了 課堂主體部分。從而而言,說明筆者針對該課程的導入方案需要在導入設計階段進行改 進——需要將導入方案設計得更貼近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上述分析,筆者改進 了導入方案: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學唱一首少數民族歌曲,大家先來看看這些圖 片,來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呀?(屏幕上播放苗族特色服飾、舞蹈、建筑等)
    學生:(說什么的都有)
    教師:這位同學答對了,這是苗族。那說到苗族,大家能想到什么呢?老師我會想 到苗族的舞蹈,大家看看這個視頻,是不是很熟悉?(播放楊麗萍的孔雀舞)
    學生:哇……(贊嘆不已)
    教師:這是楊麗萍老師的孔雀舞,模仿的是孔雀的身姿,這就是苗族的代表性舞 蹈。苗族位于我國的西南地帶,這里山美水美,歌舞更美,那接下來就和老師一起學唱 這首《歌唱美麗的家鄉》吧!
    通過對導入設計部分的優化,筆者可以成功將展現苗族特色的教學目標展開,學生 被吸引的同時也對苗族文化產生了興趣,等到文化情景烘托到位了之后再和學生互動, 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這一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從導入環節的設計開始到導入環節結束,完整科學地 分析已掌握的導入方法是否符合該課程內容,自身的教學技巧和能力在哪方面可以提 升,發現的問題或者可以選擇的優化方式可以根據前文中的研究調查進行具體分析,但 由于不同地區、地域甚至風俗習慣、學校設施條件、班級特點,教師需要根據自身條件 來分析總結,而不是一味參照本文中的結論,靈活變通地運用教學技巧、科學嚴謹地分 析教學環境、以學生為本加深知識印象才是教育教學的關鍵。
    通過第三章至第五章的調查與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導入環節的設計與課程內容息 息相關,教師一定要明晰自己的教學目標,避免導入方案設計本末倒置,在導入環節的 實施與應用環節,對于學生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側重學生的反饋,時刻關注 學生的課堂反映,而作為教師,不要刻意追求與分類中建議的導入方法一致,而是需要 結合課程、學生的課堂狀態、學校的實際情況、自身的教學水平,選擇合適合理的導入 方案進行實施,在具備完善地教學準備工作后有效地實施課程導入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中。
    本章構建了科學細致的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評價體系,對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了介 紹,該評價體系基于前文的調查研究,有助于廣大工作者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47
    第6章 結論
    課程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教學技能和素養的重要體現。一次成功 的課程導入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的感情,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為良好的教 學效果奠定基礎。通過對初中音樂課課程導入環節的研究、歸納、總結,有助于教師們 有針對性地改良教學方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章對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敘述了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的 概念、原則、方法以及學理支撐,為后面的章節建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為便于分析初中音樂課的導入方案設計,對不同主題的初中音樂課程進行了 分類,對于每一個主題的音樂課程都進行了舉例分析,提出了每個類別適合的導入流 程,結合該主體類別的特性進行了分析,完整地介紹了初中音樂課導入的內容與形式。
    第四章通過案例分析、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的調查方法分析了導入環節的應用與實 施,使用了課堂調查來論證導入方案的適用性,分析了課程導入在實施與應用的過程中 存在的問題以及其原因,研究內容設計科學,分析嚴謹。
    第五章根據研究結果設計了一種評價初中音樂課導入方法的評價機制以服務廣大教 育工作者,舉例敘述了該評價機制的使用方法,對于除音樂外其他科目的課程導入同樣 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總的來說,初中音樂課“導入”環節并不復雜,在音樂課程的時間占比很短,但占 據了重要的地位,想要進行有效的課程導入并非易事。初中音樂課的內容較多,筆者根 據主題內容的不同將這些課程分為五個類別,對其提出了相對應的導入方案,將這些方 案應用于教學實踐,證明了筆者對導入環節形式與內容分析的正確性,為了更貼近實際 地分析初中音樂課的導入環節,筆者對廣大初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一線教師進行 了訪談,通過總結歸納,發現導入環節最重要的目標是合理有效地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 的印象,從而提升課堂質量,滿足了學生需要一個“媒介”進行課程主要內容的心理需 求,完成教師引導學生朝向教學目標的任務,需要教師把控好導入的形式、內容、實施 等多個要素。
    隨著科技與信息化不斷迅速發展,筆者相信初中音樂教育能夠誕生更多的課程導入 方法,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理解音樂教材中的知識點,教師能夠在導入環節中營 造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而在這個過程中仍然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勤勉奮斗、刻苦鉆 研,尤其對于音樂課初中生的學習狀態倍加關注,把握好課堂節奏,用好導入環節的方 法策略與評價體系,使得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們愛聽、想聽、會聽的優質課程。筆者深 知本文仍有研究不足之處,還需要在今后的漫長的工作教學中潛心研究,不斷更改、完 善、優化。
    48
    致謝
    光陰似箭,我的碩士學習生涯已將近尾聲。兩年的研究生生活仿佛只在彈指一揮 間。這段時間里,我在知識、能力、品德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這篇論文的結尾,除 了收獲的喜悅外,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感恩和不舍。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母校集美大學。青春荏苒的六年,有太多疑惑憂慮,是集美大學 這方凈土讓我有勇氣去見天地、知萬物。
    其次我要感謝我的導師許國紅教授。在即將離開校園的日子,您的諄諄教誨銘刻在 我的心上,也正是因為這些教誨,讓我從懵懂的學生徐徐進入音樂教育研究的青草地。
    我還要感謝我的同學。你們的陪伴如同漫天的繁星,在我迷茫與困惑的時候,陪我 走出憂郁的藩籬。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家永遠是我最溫暖的港灣,是我在遇到困難和壓力時最想 要回到的地方,你們永遠是我最想要擁抱的人。
    山水一程,有幸相逢。祝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49
    參考文獻
    [1]邢蕾.初中音樂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戲劇之家,2021 (29) :177-178.
    [2]王 翻 霞 . 淺 談 如 何 上 好 初 中 音 樂 欣 賞 課 [J]. 文 學 教 育 ( 下 ),2020(06):148- 149.DOI:10.16692/j.cnki.wxjyx.2020.06.069.
    [3]王晞.課堂教學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李濤.教師常用教學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5]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秦潤明.音樂課程與教學論通用教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7]溫碧紅.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導入十法[J].黃河之聲,2012 (09) : 38-39.
    [8]宋網蘭.淺談初中音樂課的導入設計[J].北方音樂,2016, 36(09):121.
    [9]張宏波.未成曲調先有情——音樂欣賞課堂導入之我見[J].音樂天地,2016(10) :22-24.
    [10]白 穎 嬋 . 基 于 核 心 素 養 的 初 中 音 樂 課 堂 導 入 策 略 [J]. 西 部 素 質 教 育,2018, 4(03):78. DOI:10. 16681/j. cnki. wcqe. 201803047.
    [11]鄧冰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情景式教學法的導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2]劉嘉慧.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6.
    [13]王 麗 煒 . 初 中 音 樂 課 課 堂 導 入 環 節 的 研 究 [D]. 重 慶 : 西 南 大 學,2020. DOI:10. 27684/d. cnki. gxndx. 2020. 001892.
    [14]肖月.普通學校教育音樂課堂教學“導入”研究[D].北京:中國音樂學 院,2020. DOI:10. 27654/d. cnki. gzgyc. 2020. 000171.
    [15]陳書 燕. 基于 文 化素養 的 初 中 音 樂 課 堂 導 入 策 略 [D]. 重 慶 : 西南 大 學,2021. DOI:10. 27684/d. cnki. gxndx. 2021. 001169.
    [16]房明.初中音樂課課堂導入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21.
    [17]馬斯特納克.音樂教育學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8]DAVIS V W J G M T. W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eed from their general music class (and how we can help) [J]. 2011, 24(3): 17-22.
    [19]GIEBELHAUSEN R J G M 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Curriculum considerations for middle school general music [J]. 2015, 29(1): 41-5.
    [20]Mcdonald R . 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by Charles R. Hoffer[J].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984, 70(6):67-69.
    [21]劉佳.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22]李學軍. 初中音樂教學有效導入方法探究 [J]. 黃河之聲, 2015, (21): 17.
    [23]Piaget J.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M]. London:Routledge, 2013.
    [24]Piaget J, Cook M T.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J]. W W Norton & Co, 1952, (1): 1.
    [25]Piaget J , Inhelder B .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1969.
    [26]鄭智聰.基于初中生學習心理的語文活力課堂建構[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8.
    [27]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8]朱志強.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述評[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02) :124-126.
    [29]Maslow A H, Stephens D C, Heil G. Maslow on management[M]. New York: John Wiley,
    50
    1998.
    [30]馬賢松.初中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6(13):1.
    [31]方鳳蘭.學生"搶話"怎么辦[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11):1.
    [32]周應蘭.談談中學生從眾心理[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S1):100-102.
    [33]豈立娜.音樂教學目標與音樂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11(16):1.
    [34]吳雪梅.音樂教育中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9(1):2.
    [35]杜建萍.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藝術教育,2013(4):2.
    李慧.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0(12):2.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shuoshilunwenzhuanti/jioayushuoshilunwen/4572.html

    上一篇:政治審慎一索福克勒斯 《安提戈涅》中的政治教育

    下一篇: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Migrants in Germany (Chapter3, 4)英漢翻譯實踐報告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