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一、選題緣由
近年來,國家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陸續頒布 了一系列針對專業碩士學位的指導方案。其中《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明 確將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列入學位論文論文評分表當中,對論文寫作能力的要 求是“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此外,教指委頒布的《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也指出,學位論文的審核以及評閱必須符合專業學位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規范和標準,學生需要在完成學位論文撰寫以及通過論文答辯 之后,才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由此看見,國家明確提出了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相關要求,論文寫作能力是研究生順利完成學位論文寫作的重要保證。基于此, 本文對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展開調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一) 研究目的
目前,有關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專業學者們的重視,尤其是 關于能力培養的研究,已經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但將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引入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則處于發展階段,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 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多為來華留 學生,其主要研究內容多為培養來華留學生寫作能力的建構、寫作能力影響因素 分析、以及寫作能力培養等相關問題。在現有研究中,把國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碩士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研究并不多。
因此,本文旨在:第一,調查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 位論文寫作能力情況,找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問題; 第二,調查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情況, 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寫作能力情況,找出其存在的影響因素;第三, 在以上調查分析基礎上,分析原因,并提出相關的培養建議。
(二)研究意義
1
1.理論意義
本文以Braine (2002)給出的有關“學術寫作能力”的解釋和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為指導,以黑龍江省高校2022 屆和已畢業的漢語國際 教育碩士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調查,相關研究成果 能夠為漢碩學位論文寫作相關研究提供真實、客觀的數據,使該研究更具有科學 性和完整性,豐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科內涵。
2.實踐意義
首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導師了解漢碩學生在進行學位論文寫作時經常遇到 的困難,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位論文寫作指導,幫助 學生更好地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任務。
其次,本文的研究可以反映出漢碩培養單位在寫作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 有助于培養單位完善寫作專業技能培養的相關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最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漢碩學生把握學位論文寫作的重難點問題,對培養 其提高學術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相關文獻綜述
(一)研究生學術能力的研究
研究生研究能力主要體現為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學界一直都很重視對該問題 的探討,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維度對其進行了論述。
孟萬金(1991)通過對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的組成要素進行調查,認為文科 生需要具備包括創新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及感悟 力等基本學術能力。朱源(2003)認為在整個學術研究過程中,特別是在學術論 文的撰寫過程中,都需要研究生的學術能力與創新精神。徐杰舜(2004)將研究 生的學術能力概括為十種,其中應用能力為核心能力,學術能力和語言能力為核 心內容,強調要從最根本的素質上對研究生的學術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肖川, 胡樂樂(2006)認為學術能力包括專門對某一學問進行系統研究的能力,以及思 辨能力、實踐能力及感性的敏感力等。朱志勇,崔雪娟(2012)認為學術能力在 一定意義上是獨立的、系統的科研能力,要通過大樣本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建構 起培養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學術組織模型。楊連生,錢甜甜(2015)認為人文學科 研究生的學術能力主要指的是研究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科學研究時,養成對 相關知識探究、應用和整合的能力,這些能力由關鍵能力和基礎能力構成,并細 化成五大要素。李潤洲(2016)認為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就是研究生進行研究的能 力,包括澄清問題的能力、探求答案的能力與展開論證的能力。
綜上所述,不同的學者基于本學科的特點,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內涵與分類 進行了闡述。雖然對該問題并沒有完全達成共識,但學者們一致認為創新能力在 學術能力中極其重要。
(二)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的研究
國內外關于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研究內容涵蓋了對學 術寫作能力的界定、學術寫作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及培養策略的探究等。
1.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的界定
目前學界多以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為例,對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進行界定。
Campbell (1998)將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界定為“具有正確的學術論文寫作 態度與豐富的知識,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技能和策略,能夠創作出符合學術 話語團體期待的作品的能力”。我國學者郭強(2006)結合英語專業的特性,對 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進行歸納,認為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是語言能力、 科學研究能力等綜合性能力的體現。李潤洲(2016)指出碩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 學習的最后成果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集中反映出研究生學術能力的水平高 低,同時指出從學位論文的視角去觀察和發現研究生的學術能力,是具有一定合 理性的。
2.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國外學者多以實證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Hamilton Patti 等(2010)以描述性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從培養單位、導師、學生三方面進行 闡述,認為科研條件、師生關系和學生個人能力等會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的 水平產生影響。Renske A. M. de Kleijn等(2014)以博士研究生為調查對象, 通過博士研究生對導師論文指導滿意度的調查,認為師生關系會對論文的指導產 生影響,進而影響其學生論文的寫作能力和研究水平。Segol(2014)同樣從學校、 導師、個人三方面進行歸納,認為學生的個人因素、導師的研究方向、學校的物 質條件會對學生的學位論文寫作的水平產生影響。Alister Cumming等(2016)以 美國大學的研究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總結出研究生對文 獻進行整合的能力和持續性學習的能力,對他們的學位論文寫作起到積極作用。
國內學者多從外因和內因兩個角度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進 行分析。曹菱紅等(2002)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歸納,將主觀因素總結為學生 個人行為造成的學術造假等因素;將客觀因素總結為學校和導師兩個方面,如學
3 校監督管理不嚴格、導師指導不到位等因素。姚秀穎(2008)將影響研究生學位 論文寫作能力的因素總結為內外因兩個方面,將外部因素總結為培養單位的培養 設施和科研投入少、導師指導不到位和論文質量監控存在問題等;將內部因素總 結為研究生個人的專業理論知識不足、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欠缺等。黃兆麗(2014) 以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性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總結出學校生源質量、學生心理調 節能力、學生培養過程和學生培養的外部條件這四個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學位 論文的質量 。宋妍,張明(2016)將研究視角放在研究日常專業課學習、學位論 文選題和導師對論文指導方式等關鍵環節上,進而總結出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的 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3.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國外學者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分析相關數據樣本,提出相關策略。 Chaminda Pathirage (2007)認為采用早期干預模式對于提高新生的學術論文寫 作能力有著積極作用。Gunnar Augustsson 和 Jimmy Jaldemark (2014)通過對 423 份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總結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論文指導方式,能夠提高論文 指導的時效性,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Naghmeh Aghaee(2015) 通過對 100 份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總結要提高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不 僅需要培養單位為學生開設專門的論文寫作課程和物質支持,還需要加強生生之 間、師生之間的學術經驗交流。
國內學者多從學術論文寫作的實際問題及寫作環節等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唐
晴,彭強(2008)從研究生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出發,指出應從社會實踐、文字 表達能力、豐富相關知識等方面培養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能力。楊棣(2008)通過 與本科生的對比分析,指出加強研究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其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王健,孫琳(2017)將研究視角放在文獻綜述上,總結出提高研究生對文獻的分 析、總結、歸納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和展開學術科學研 究的能力,由此推動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撰寫高質量的學位論文。趙新艷等(2019) 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寫作能力的五點策略,需要經過科學的計劃和耐心的引導后, 優化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培養他的理性的分析思維與獨特的創新意識。李偉, 李少斌(2019)認為要通過論文的構思、寫作、修改與發表等環節的訓練來培養 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目前學界對于研究生寫作能力的相關界定還未明確,國內外研究 者將研究視角放在影響因素和教學策略上,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從具體的樣本 數據或存在的問題出發,通過分析其內外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這種實證
4
研究方法和多角度分析方法對本文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調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
意義。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研究
自2007 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開設以來,該專業的學位論文寫作研究一直 是學界關注的熱點,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研究
馬燕華是最早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進行研究的學者,她以 國家教指委制定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為參照標準,同時結合學科特 點,于2010 年提出了9 條漢語國家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丁安琪 (2011)針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對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的 描述不夠清晰的問題,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提 出了具有專業特色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具體化評價標準,并據此 初步構建了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二位學者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 價標準進行了極為細致的研究與分析,這也為后來關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 位論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2.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指導的研究
201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漢語國際教育學位論文的撰寫問題, 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論文寫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亓海峰、曹儒(2015)在分析漢碩學位論文的性質、特點、基本類型、撰寫 基本要求和評價標準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漢碩五種類型學位論文的特點、選題 范圍、研究方法、撰寫方法等內容。周小兵(2017)以問題為導向,對漢碩學位 論文的研究設計、文獻研讀與綜述、材料收集與整理、理論方法的具體應用、論 文寫作及修改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錢旭菁等(2021)基于論文寫作研究的相關成 果,從段落寫作及篇章寫作兩個方面,結合對具體寫作案例和范文的分析,強調 指出要引導研究生增強論文寫作的結構意識,提高寫作技能,進而提升論文寫作 質量。
3.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研究
通過對中國知網的檢索,我們發現目前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術寫作能力 的研究成果僅有一篇文獻,且是以來華留學生為視角進行的研究,以中國研究生 為對象的研究還未展開。
高增霞(2020)基于對留學生漢語學術寫作需求的調查,指出漢碩留學生的 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本質是寫作技能,能力的形成要求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寫作
5
訓練來獲得。
綜上所述,學者們一直認為要在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學位論文評價 標準;在學位論文寫作培養方面仍停留在對寫作過程的指導上;現有研究關注的 是留學生畢業論文現存問題和學術漢語寫作教學,直接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研究生為對象的學術漢語寫作能力的研究還相對缺乏。
綜觀已有研究可知:首先,學界關于研究生學術能力及學術寫作能力的研究 已較為深入,對影響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的因素及解決策略亦有了較為全面且系 統的探討,為進行本文的寫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次,漢語國際教育領域關于漢 碩學位論文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及寫作指導兩個方面,這為開 展本文的研究,特別是設計調查問卷提供了依據。最后,目前關于中國漢碩學位 論文寫作能力的研究尚未展開,這為開展本文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文將 以 2022 屆和已畢業的黑龍江省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為調研對象, 對其學位論文寫作能力進行多維度的調查,挖掘影響其寫作能力的因素,提出具 有可行性的提高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建議,以期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導師及培養單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四、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本文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了解黑龍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現狀。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自主設計《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調查問卷》,對黑龍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進行 問卷調查,并對問數據結果進行分析,為分析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提供 依據。
(二)訪談法
作為本文數據收集的輔助手段,采用結構性的訪談方式,利用結構性訪談的 優點,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以及提高 自身寫作能力的建議進行進一步調查,以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使調查數據更加 全面、客觀。
(三)統計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 SPSS 分析軟件和 ROST concent mining 分析軟件對調查結果 進行統計與分析。
利用 SPSS 軟件對問卷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描述性分析、差 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通過信度檢驗方法來分析問卷中的量表的可靠性和穩定 性,保證調查問卷的量表的信度符合統計標準;通過效度檢驗的方法來推斷問卷 設計的題目是否合理,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描述性分析統計學位論文寫 作能力問卷的調查結果,對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問卷結果的總體狀況和一般 規律;通過差異性分析中的獨立樣本t和單因素方差分析,來總結各維度之間的 差異;通過相關性分析隨機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本文采用Pearson線性相關數 進行分析,看各維度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通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為研究漢 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歸納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利用 ROST concent mining 軟件對訪談記錄進行整理后,運用文本挖掘方法, 即詞頻分析及社會網絡語義分析對訪談文本進行研究,了解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 業碩士研究生對本專業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態度及評價。
第二章 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相關問題概述
本研究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其 中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對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界定、分類和 評價必須同時符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寫作要求和學術寫作基本要 求兩方面。因此,本研究重點將放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生這一特定對象,關 注該專業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獨特之處。
一、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界定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的代表作,是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總結,是研究生學習 生涯中的重要一環。它集中反映了一名研究生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反映了研 究生對于本專業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也反映了研究生運用基礎理論來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一篇學位論文是衡量該學生是否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解決專業 問題能力,從而達到研究生培養目的的成果展示。
Braine關于寫作能力的定義,認為寫作能力既包括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和寫作 能力,還包括學習者主動與老師、導師和同伴互動,制定有效的研究策略,并迅 速適應自己所在社區的學術和社會文化環境的能力。
目前學界尚未對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給出明確定義,筆者根據 Braine(2002) 給出的相關定義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相關研究,認為學 位論文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既包括基礎性能力,如信息獲取能力和語言 駕馭能力;又包括人際性能力,如互動交流能力;還包括實踐性能力,如科學研 究能力、實踐創新能力。
本文所要研究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是指研究生在掌握 書面言語表達能力的同時,能夠積累專業理論知識并進行科學實踐創新,主動溝 通,完成學位論文寫作的綜合能力。
二、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分類
筆者根據孟萬金(1991)對文科研究生所需的基本學術能力的概括,以及周 小兵、丁安琪等漢語國際教育學界的學者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
8
文寫作能力所提出要求,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所應具備的學位論文寫 作能力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信息獲取能力
信息獲取能力存在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的全過程,是研究生在熟悉掌握信 息搜索工具的基礎上,能夠及時快速地對所需信息進行檢索,且有效地對信息加 工梳理,對相關信息作出科學評價的能力。
在搜索收集信息時,研究生要知道在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信息,能夠快速 地檢索并篩選出相關的信息。換言之,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熟練地掌握 多種檢索方法,充分了解如何科學、準確地獲取相關信息,并且能夠及時有效地 篩選出目標信息。在該階段,研究生需要關注自己專業領域的核心期刊,篩選并 重視近十年主流文獻,在有限的精力中,化繁為簡,高質量地學習和提取目標信 息。
在梳理總結信息時,研究生要在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的基礎上, 熟練地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才能保證總結信息時的準確性。對于研究生的學位 論文寫作來說,準確梳理出文獻中關鍵性信息的能力既是關鍵性能力,也是基礎性 能力。因此,梳理能力的訓練需得到導師和研究生的重視,在日常的文獻閱讀過 程中,逐漸掌握出梳理文獻的方法,通過足夠的文獻閱讀量,總結出適合自己的 信息梳理方式,達到由量到質的飛躍。
在綜合評述信息時,研究生要對所總結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和比較,帶著 批判性的眼光去歸納和評論信息,切忌堆砌文獻內容,要明確簡練地引用他人觀 點,將更多的目光放在綜合性的評價上。除此以外,研究生仍需要注意在評述時 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尊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做到實事求是、用詞準確。
因此,信息獲取能力是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環,也是提高寫作 能力的基石。
(二)科學研究能力
本文中,科學研究能力主要是研究生在進行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能夠在科 學思考的基礎上,利用準確恰當的研究方法,對專業領域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科學 探索的能力。研究生個人在專業基礎知識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加上導師和同 學的幫助下獲得科學的實踐和經驗,從而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
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科學研究能力就是對專業知識和該 專業領域內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及對相關的學術理論、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的熟練運用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熟練
9
掌握等方面。科學研究能力在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對推動學位論文寫作的順利進 行和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語言駕馭能力
語言駕馭能力在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謀篇布局到 遣詞造句,都體現著研究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在學位論文寫作中,語言駕馭能力主 要表現在嚴謹的文獻綜述、層次分明的論文框架、邏輯得當的行文和科學的論證。
語言駕馭能力包括研究生對篇章的構建能力,即研究生寫出中心思想明確、 段落之間相互照應的學位論文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句子結構的完整性、句子之間 的邏輯性、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以及篇章表達的可讀性。
語言駕馭能力還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真實可靠地反映出, 研究生對于研究事物本質及事物之間聯系的認知能力的高低。在培養與提高邏輯 思維能力的同時,研究生的篇章構建能力會得到一定效果的提升。
語言駕馭能力作為研究生最基本的寫作能力,既要重視母語的書面表達能力, 也要重視外語的書面表達能力。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母語和外 語的語言表達能力都需要得到重視。
(四)實踐創新能力
實踐創新能力是指在充足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創新, 并將創新方法進一步應用在生活中的一種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作為學位論文寫作 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研究生對未知事物具有探究能力和發現新事物的能力。
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都是應用研究型論文,這類論文 大多重視實踐,關注實踐中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議。 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作為一名實踐型人才,從實踐中進行創 新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由于理論的積累量不夠,要在理論上做到創新是相對困難 的,而從實踐出發就比較有優勢。如果研究生有足夠的實習或工作經驗,從中發 現新事物并進行進一步探究思考,那么學位論文寫作就會相對輕松一些,學位論 文的內容也會更具有深度、更加新穎。
(五)交流互動能力
交流互動能力主要指學生在研究生培養期間,特別是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是 否能積極主動地與指導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及時有效的學術溝通和互動的能力。 當前研究生培養主要實行導師責任制,在該種制度下,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良好 與否,師生關系和諧與否,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0
師生作為合作團體的成員,需要共同參與討論,它包括導師與研究生個人之 間的互動,學術小組之間的互動等。在這一過程中,溝通的關鍵在于學生,即學 生在溝通過程中要占據主動,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積極參與是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的 保證。其次,良好的溝通方式可以優化師生之間的溝通關系,減少溝通時的阻礙, 保證溝通效果。除了傳統的面對面溝通,線上的溝通方式在研究生與導師溝通中 發揮著重要的補充作用。最后,溝通的頻率以及氛圍直接影響著溝通效果。中國 科學院高鵬教授指出:“理想的互動溝通頻率應該是學術小組間的討論每周或每 兩周一次,師生之間單獨溝通每周一至兩次。”另外,學生輕松的心態以及導師 和藹的個人風格,將有助于雙方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從而提高溝通效率。
綜上所述,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 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這五種能力之間相互依存、環環相扣,在 學位論文寫作的選題階段、文獻綜述階段、論文撰寫階段以及調研分析、修改校 正階段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以實踐性為 核心,但這不意味著可以降低學位論文寫作的學術標準,實踐性和研究性之間并 不矛盾,提高學位論文的寫作能力正是研究性的體現。
三、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評價標準
筆者通過對“何為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進行研究,根據已總結出的 概念類別,提煉出其中核心內涵,總結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一 般特征,以期對學位論文寫作能力進行評價時有一個大概的標準。
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高效地 獲得想要的信息,可認為其信息獲取能力水平較高。具體表現為研究生熟練運用 圖書館資源,熟悉掌握檢索信息的工具,并能夠利用其及時快速地檢索出目標信 息,能夠熟練地掌握搜集、梳理、述評文獻的方法,能夠對所獲信息進行進一步 加工處理,對其進行有效地評述總結。除此以外,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特點, 學生還應具備高水平的對外文文獻的處理能力,及時更新中外教育理念。
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能力要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專 業理論知識、科學嚴謹地運用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求學位論文的科學性。優 秀的科學研究能力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契合,從實踐出發,將實踐融入文本 的分析當中去,從而得到準確度高的論證。
11
高水平的語言駕馭能力體現在論文框架結構嚴謹,論述思路清晰有條理,能 始終圍繞研究重點展開,語言表述流暢,專業性、邏輯性強,論文寫作格式規范。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圖表的規范性問題等,真正做到不忽視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
高水平的實踐創新能力要有著豐富的實習實踐經驗,以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相關的實踐經歷為最佳,在學生自己的獨特見解與反思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學位 論文體現出新穎性和獨創性。
高水平的交流互動能力體現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能夠主動地和導 師、小組成員進行互動溝通;并通過多樣的溝通方式和良好的溝通氛圍,準確地 接收指導教師的信息反饋,從而提高論文質量。
綜上,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需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良好 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努力的基礎上,同時具備良好的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 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交流互動能力。
12
第三章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調
查與統計
一、調查的設計與實施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方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問卷調查,另一部分是訪談調查。 問卷調查的調查對象是黑龍江省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即哈爾濱師 范大學和黑龍江大學兩所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調查的年級以 2022 屆和已畢業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主。據調查,哈爾濱師范大學 為兩年學制,因此現階段調查對象主要是研二和已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黑龍江大 學自2020 年開始,從兩年學制改為三年學制,因此現階段主要調查對象是研二和 已畢業的碩士研究生。
本次訪談調查對象是黑龍江省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共計訪 談7 名學生,包含:哈爾濱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二學生3 名,已畢 業學生2 名;黑龍江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二學生1 名,已畢業學生 1名, 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 力現狀,為后面分析打下基礎。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1.問卷的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是在參考寫作能力的定義等已有理論研究成果,利用知網 高級檢索,認真整理、分析、總結相關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文獻資料,并 借鑒相關文獻研究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進行的設計。在問卷的編寫過程中經過反復 推敲多次修改,最終制定出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 能力現狀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本研究調查問卷從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五個方面進行編制,包括學位論文寫 作的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
13 力,除此以外,問卷中還涉及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個人的身心狀況與 努力程度調查,以對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研究進行補充。
2.問卷的構成 問卷的構成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情況調查,第二部分是寫 作能力現狀調查,分別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五個 方面進行調查,共35 題。
表 3-1 維度題目對應表 1
維度 對應題目序號
個人基本信息 1.2.3.4.5.6.
身心狀況 11.12.13
努力程度 14.15.16.17.18
第一部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個人基本情況的調查,共14 題,如 表 3-1,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個人的身心狀況與努力 程度三個部分。
表 3-2 維度題目對應表 2
維度 對應題目序號
信息獲取能力 19.20.21.22.35
科學研究能力 23.24.25
語言駕馭能力 26.27.33.34
實踐創新能力 7.8.9.10
交流互動能力 28.29.30.31.32
第二部分是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寫作能力的調查,如表 3-2,包括 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五 個維度。
3.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因疫情原因,問卷主要采取線上的方式進行發放和回收,利用小程序問卷星, 累計回收有效問卷172 份。其中研二學生 115人,已畢業學生57 人,兩年學制的 學生128 人,三年學制的學生44 人。
4.問卷的測試與檢驗 (1)問卷的信度 信度檢驗可以用來衡量問卷中涉及的量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本文選取最常
用的Q信度系數法來衡量量表是否具有良好的信度。一般認為如果Cronbach' s
14
Alpha 值在 0.8 以上,表示信度非常好;如果 Cronbach's Alpha 值在 0.7-0.8 之 間,表示信度較好;如果 Cronbach's Alpha 值在 0.6-0.7 之間,表示信度一般 好;如果 Cronbach's Alpha 值在 0.6 以下,表示信度檢驗不通過。
表 3-3 Cronbach's Alpha 信度檢驗
變量名稱 Cronbach's Alpha 值 項數
總體寫作能力水平 0.648 21
在對問卷進行分析前,必須要進行問卷信度的檢驗,因此筆者在進行問卷分 析前先檢驗了本問卷的可靠性,經過SPSS22.0統計軟件的信度結果顯示,本問卷 的的信度為 0.648,說明本問卷可靠性較好,可以用來做后續分析。
(2)問卷的效度 效度是問卷有效性的檢驗標準,由此來推斷問卷設計的題目是否合理,是否 能達到預期效果。本文選擇了 KM0和巴特利特來檢驗問卷量表的效度。一般認為 KMO值〉0.6,可以認為其Bartlett球形度檢驗顯著性;系數〈0.05(默認置信水平 0.0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滿足這個標準意味著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表 3-4 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0.926
近似卡方 1851.972
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df 210
Sig. 0.000
分析結果如表3-4所示,KM0值為0.926,接近于1, Bartlett球形度檢驗值 為 1851.972,顯著性系數為 0.000,小于0.05,說明這幾個變量有良好的效度。
(三)訪談的設計與實施
1. 訪談類型 本研究采取個別訪談的方式,利用線上微信語音和線下面對面的形式進行訪 談,訪談的內容為結構式的形式。
2. 訪談的實施
(1)訪談提綱 為更加深入的探究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 情況,筆者從個人情況、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 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這六個方面進行問題設計,總共12 道題。
15
表3-5維度題目對應表3
維度 題目
1.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會按照計劃進行嗎?如果沒有按
計劃進行,為什么?
個人情況
2.當面對論文寫作時,是否出現過不知道怎么寫的情況?
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3.您在閱讀文獻時,認為哪個階段比較困難? 信息獲取能力
4.您對學校圖書館系統掌握情況怎么樣?
5.在論文寫作時,您會想到使用研究軟件嗎?為什么? 科學研究能力
6.您會注意寫作過程中,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的一致性?
7.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是否會注意句子間連貫性等問題?
會對已寫的內容進行反復修改嗎?
語言駕馭能力
8.您現階段是否已掌握學位論文各部分寫作方法或要
點?
9.您認為已有的實踐經歷對論文寫作是否有幫助?為
實踐創新能力 什么?
10.您認為您的論文是否具備新穎之處?為什么?
11.您的指導教師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對您和導師的溝通
是否產生影響?
交流互動能力
12.您會主動與導師溝通嗎?對于導師的論文修改要求是
否能準確接收?
(2)訪談的實施
本研究通過線下面對面和線上微信聯系訪談對象,通知訪談對象會對訪談內 容進行錄音,在訪談對象同意錄音要求后,與訪談對象確定訪談的時間與訪談的 方式,進行訪談。筆者對7 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分別按提綱內容進行 訪談,受訪者根據提問進行回答后,筆者還會再次對個別問題進一步提問。
在訪談結束后,筆者將訪談對象的真實姓名進行保密處理,用英文字母對訪 談對象進行代稱。在整理訪談內容后,筆者將錄音內容轉化成TXT文本,并對文 本內容進行校對整理,對于表達模糊的地方,筆者通過線上微信溝通的方式對受 訪者進行回訪,最終得到 7523 字的文本訪談記錄。
16
最后,對訪談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從中總結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 位論文寫作能力存在的問題,總結出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 力的需求,結合調查問卷數據結果,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 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
二、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本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將在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差 異性分析,去觀察年級、性別、是否發表論文等因素在學位論文寫作能力五個維 度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利用相關性分析,去觀察各維度之間是否存在有相關關 系,從而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基本的統計與分析,為下文的影響因素分析提供科 學的數據基礎。
(一)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分析是對問卷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性描述,主要包括數據的頻數、均 值、標準差等的分析,由此得出問卷結果的整體狀況和一般規律。本問卷對基本 信息和寫作能力的五個維度進行了頻數統計分析,以了解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 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相關情況,為后續的研究做鋪墊。利用頻數統 計分析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相關情況,進而 發現影響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問題。
表3-6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研二 115 66.8%
年級
已畢業 57 33.2%
男 10 5.8%
性別
女 162 94.2%
20-25 106 61.6%
26-30 61 35.5%
年齡段
31-35 3 1.7%
36以上 2 1.2%
漢語國際教育 120 69.8%
外語類 19 11.0%
本科專業
教育類 15 8.7%
其他 18 10.5%
兩年 128 74.4%
學制
二年 44 25.6%
17
是 117 68.0%
發表論文經歷否 55 32.0%
從年級、性別、年齡段、本科專業、學制和發表論文經歷對問卷進行描述分 析,結果如表3-6所示,在所調查的群體中,研二學生占總群體人數的66.8%,已 畢業學生占總群體人數的33.2%,由此可見,面臨畢業的研二學生是主要的樣本群 體,對整份數據的結果具有主導作用。在172名問卷結果樣本中,女生占絕大多數, 占總群體人數的94.2%,而男性樣本僅占5.8%,女生樣本量明顯高于男生樣本量, 這使本樣本結果集中在女性群體,更偏于女生的認知。在年齡段方面,本調查結 果顯示,群體樣本主要集中在20-25歲之間,30歲以上的樣本僅有5份,對整體數 據結果影響較小。調查對象本科專業多為漢語國際教育,占總群體的69.8%,表明 就讀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研究生,其本科專業多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 科跨度小。調查對象的學制多為兩年,占總樣本的74.4%,而三年學制的樣本僅占 總樣本的25.6%,表明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制以兩年為主。據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調查樣本都有論文發表經歷,占總樣本的68.0%,表明大部 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具備論文撰寫的經歷,這將對學位論文的撰寫有 一定輔助作用。
表 3-7 身心狀況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31 百分比
18.02%
完全符合
對學術缺乏 比較符合 49 28.49%
興趣,無法 基本符合 15 8.72%
投入寫作 不太符合 50 29.07%
完全不符合 27 15.70%
完全符合 42 24.42%
心情焦躁煩 比較符合 32 18.60%
悶,無法投 基本符合 22 12.79%
入寫作 不太符合 53 30.81%
完全不符合 23 13.37%
因實習、求 完全符合 55 31.98%
職等情況, 比較符合 29 16.86%
無法投入寫 基本符合 15 8.72%
18
完全不符合 25 14.53%
從身心狀況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7 可知,完全符合、比較符合、基本 符合的樣本在每方面的調查中,都占總樣本 50%以上,這說明,在學位論文寫作的 過程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身心狀況極易受到影響,尤其是面對寫 作時,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會感到心情煩躁,整體寫作態度較為 消極。
表 3-8 努力程度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提前完成 31 18.02%
按時完成 53 30.81%
論文寫作進度 時間分配不均
勻,寫作節奏拖 88 51.16%
沓
0本 16 9.30%
1-3 本 78 45.35%
平均每學期專 4-6 本 23 13.37%
業書籍或學術 7-9 本 20 11.63%
著作閱讀量 10 本以上 35 20.35%
不足 5 篇 35 20.35%
5-9 篇 53 31%
平均每月學術 28 16.28%
10-14 篇
期刊論文閱讀 38 22.09%
15-19 篇
量
20 篇及以上 18 10.47%
0-1h 23 13.37%
1h-3h 69 40.12%
每天用于論文 3h-5h 22 12.79%
寫作的時間 5-7h 45 26.16%
7h 以上 13 7.56%
19
從努力程度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8可知, 51.16%的學生雖能在規定時 間內完成論文寫作任務,但一半的學生不會合理的分配時間,導致寫作節奏拖沓。 從平均每學期專業書籍或學術著作的閱讀分布上我們可知,每學期沒有閱讀任何 專業書籍或學術著作的研究生有16 人,占比9.3%。其次,閱讀1-3本的人數最多, 為 78 人,占比 45.35%,近一半的學生。從整體上看,被調查的學生平均每學期專 業書籍或學術著作的閱讀量比較集中,近一半的學生閱讀量集中在1-3 本,學術 閱讀量不高。被調查的研究生每月學術期刊閱讀量多集中在10 篇以下,占比60% 以上;且整體分布較為平均,閱讀20 篇以上的研究生僅有18人,占比10.47%。 被調查的學生每日用于論文寫作的時間5 個小時以上的占比約30%。由此可知,被 調查的研究生對論文寫作的閱讀量低,時間投入不足,從整體來看,其努力程度 不足,對于論文寫作的投入不夠。
表 3-9 信息獲取能力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完全掌握 47 27.33%
搜集能力的掌
基本掌握 78 45.35%
握程度
尚未掌握 47 27.33%
完全掌握 36 20.93%
梳理能力的掌
基本掌握 96 55.81%
握程度
尚未掌握 40 23.26%
完全掌握 39 22.67%
評述能力的掌
基本掌握 81 47.09%
握程度
尚未掌握 52 30.23%
完全符合 40 23.26%
比較符合 58 32.56%
外文文獻難度
基本符合 18 10.47%
大
不太符合 29 16.86%
完全不符合 29 16.86%
完全熟悉 38 22.09%
比較熟悉 49 28.49%
是否熟練運用
基本熟悉 26 15.12%
圖書館資源
不太熟悉 24 13.95%
完全不熟悉 35 20.35%
20
從信息獲取能力的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9 可知,大部分學生已掌握對 文獻的搜集、梳理、評述能力,可以順暢地對文獻進行加工處理。面對外文文獻 難度大,完全符合和比較符合外文文獻閱讀難度較大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 究生占 55.82%,僅占總人數的一半,而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漢語國際教育專 業碩士研究生占 33.72%,整體占比不均勻,外文文獻閱讀能力仍需提高。能夠熟 悉掌握線上圖書館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已超過總樣本量的一半,但完 全掌握的學生占總樣本量的 22.09%,仍屬于小眾群體,仍有提升的空間。
表 3-10 科學研究能力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調查法 69 40.12%
觀察法 64 37.21%
定性與定量分 51 29.65%
研究方法掌握 析法
情況(多選) 對比分析法 64 37.21%
個案研究法 63 36.63%
一個也沒有 26 15.12%
其他 0 0%
SPSS 72 41.86%
NVivo 24 13.95%
AntConc 38 22.09%
研究工具掌握
Amos 29 16.86%
情況(多選)
Endnot 36 20.93%
一個也沒有 78 45.35%
其他 1 0.58%
完全符合 39 22.67%
比較符合 39 22.67%
自如運用相關
基本符合 41 23.84%
學術理論
不太符合 40 23.26%
完全不符合 13 7.56%
從科學研究能力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10,對研究工具的掌握比較單一, 如掌握SPSS分析軟件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有72人占比41. 86%, —種 軟件都未掌握的學生有78 人,占比 45.35%,總體上,學生對于研究工具掌握率較 低。40.12%的學生都掌握著最基本的調查法,大部分學生都至少掌握三種研究方
21
法,分布較為全面。但仍存在小部分學生一個研究方法都未掌握,需進一步學習 研究方法相關知識。相關學術理論運用自如,整體水平較好,但不太符合和完全 不符合的學生占比近 30%,掌握較差的學生仍需進一步完善專業相關的學術理論。
表 3-11 語言駕馭能力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寫作方法掌握 完全熟悉 42 24.42%
情況 比較熟悉 39 22.67%
基本熟悉 37 21.51%
不太熟悉 36 20.93%
完全不熟悉 18 10.47%
論文寫作及修 文不對題,詞不達 51 29.65%
改過程存在的 意
問題(多選) 表述語病較多 68 39.53%
論文格式不熟悉 49 28.49%
錯別字較多 47 27.33%
語意不連貫 59 34.30%
沒有問題 55 31.98%
其他問題 4 2.33%
高校是否進行 是 103 59.88%
過畢業論文寫 否 69 40.12%
作指導
高校是否舉辦 是 99 57.56%
過與畢業論文 否 73 42.44%
寫作相關的學
術講座活動
從語言駕馭能力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11,對于寫作方法的掌握,整體 數據分布平均,不太熟悉和完全不熟悉的學生占總樣本量的 30%左右,需進一步提 高。對于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占總樣本量最多的問題是“表述語病較多” 的問題,由此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有待提高,需要多加練習。對于高校是否舉辦 過與畢業論文寫作相關的寫作指導或學術講座,皆有近 60%的學生給出肯定回答, 雖已過總樣本量的一半,但仍可以進一步提高。
22
表 3-12 實踐創新能力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及選項 人數 百分比
本科實習經歷是否與漢語 是 110 63.95%
國際教育有關 否 62 36.05%
是否有海外志愿者經歷 是 51 29.65%
否 121 70.35%
是否有國內教育工作經歷 是 89 51.74%
否 83 48.26%
研究生階段,是否有給留 是 77 44.77%
學生上課的經歷 否 95 55.23%
從實踐創新能力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12,63.95%的學生表示有過與漢 語國際教育相關的實習經歷,占總樣本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有 相關的實踐背景。而有過海外實習經歷的學生僅占總樣本量的三分之一,對于漢 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一段海外實習經歷對于學位論文寫作有著輔助 作用,擁有海外實踐經驗的學生僅有不到 30%,因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需激勵 學生報名參加海外志愿者。對于國內的實習實踐經驗來看,有過教育工作經歷和 給留學生上課經歷的學生占各自樣本總量的一半,對于給出否定答案的學生,應 該增加其實習實踐經歷。
表 3-13 交流互動能力維度描述性統計
題目 線下指導 人數
18 百分比
10.47%
論文指導教師主要采取的 線上指導 57 33.14%
指導方式 線上、線下指導 95 56.4%
其他 0 0%
5 次以下 12 6.98%
6-10 次 86 50.00%
在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 11-15 次 49 28.49%
中,指導教師的指導次數 16-20 次 19 11.05%
20 次以上 6 3.49%
主動與學術小組成員溝通 總是 26 15.12%
的頻率 經常 51 29.65%
23
一般 23 13.37%
偶爾 35 20.35%
從未 37 21.51%
總是 44 25.58%
主動與指導教師溝通的頻 經常 42 24.42%
率 一般 29 16.86%
偶爾 46 26.74%
從未 11 6.40%
完全符合 47 27.33%
在指導教師提出修改意見 比較符合 50 29.07%
后,能夠理解并修改 基本符合 24 13.95%
不太符合 24 13.95%
完全不符合 27 15.70%
從交流互動能力維度進行描述分析,如表 3-13,能夠采取線上、線下綜合指導 方式的指導教師占總樣本量的 56.4%,是現在指導教師主要采取的指導方式。指導 教師指導次數普遍都達到6 次以上,且集中在6-10次之間。能夠主動和學術小組 成員和指導教師進行學術交流的頻率分布均勻,說明仍存在對主動交流反感的學 生,需要得到重視。能夠理解并改正指導教師提出的建議,其中完全符合、比較 符合、基本符合的學生超過 70%,這表明學生和指導教師之間不存在溝通障礙,溝 通效果良好。
(二)差異性分析
本文的差異性分析主要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年級、 性別、是否發表論文等因素在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 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等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如果有差異,說明年級、性 別等會影響各維度的差異,通過存在的差異可以進一步深入探究和分析問題。
為了了解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 流互動能力和總體寫作能力在不同性別、學制和是否發表論文上是否存在差異, 將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14、表3-15、表3-16所示。
24
表3-14性別上的獨立樣本T檢驗
均值方程的t檢驗
t df Sig.(雙側)
信息獲取能力 2.688 170 0.014
科學研究能力 0.983 170 0.327
語言駕馭能力 2.239 170 0.026
實踐創新能力 -0.068 170 0.946
交流互動能力 3.167 170 0.007
總體寫作能力 2.685 170 0.020
在性別上,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交流互動能力和
總體寫作能力的差異顯著。具體來說,pV0.05,表明女生在信息獲取能力、語言 駕馭能力、交流互動能力要顯著高于男生。而p>0. 05,表明男生則是科學研究能 力、實踐創新能力更高。由此可見,男女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各有所長,但女生 的總體寫作能力高于男生的總體寫作能力。
表3-15學制上的獨立樣本T檢驗
均值方程的t檢驗
t df Sig.(雙側)
信息獲取能力 0.841 170 0.402
科學研究能力 4.716 170 0.170
語言駕馭能力 -1.554 170 0.122
實踐創新能力 1.445 170 0.150
交流互動能力 3.775 170 0.000
總體寫作能力 3.090 170 0.005
在學制上,因p<0. 05,交流互動能力和總體寫作能力水平在學制上差異顯 著, 具體來說,因學習時間較長,三年學制的學生在這幾方面的能力要顯著高于 兩年學制的學生,兩年學制學生時間受限,影響總體寫作能力水平的提高,需對 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
表3-16是否有發表論文經歷上的獨立樣本T檢驗
均值方程的 t 檢驗
t df Sig.(雙側)
信息獲取能力 -4.464 170 0.000
科學研究能力 -2.633 170 0.014
25
語言駕馭能力 -0.634 170 0.527
實踐創新能力 -2.248 170 0.026
交流互動能力 -5.601 170 0.000
總體寫作能力 -5.343 170 0.000
在是否有論文發表經歷上,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創新能力、 交流互動能力和總體寫作能力水平在是否有論文發表經歷上有顯著差距,具體來 說,因p<0. 05,有論文發表經歷的學生在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創 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上都要顯著高于沒有論文發表經歷的學生。由此可見,有 過論文寫作經驗的學生,其總體寫作能力更高,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得到重視。
為了了解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 流互動能力和總體寫作能力水平在不同年級、年齡段和本科專業上是否存在差異, 將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17、表 3-18、表3-19所示。
表3-17在年級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 顯著性
組間 199.165 1 199.165 33.235 0.000
信息獲取能力組內 1018.760 170 5.993
總數 1217.924 171
組間 143.733 1 143.733 35.512 0.000
科學研究能力組內 688.058 170 4.047
總數 831.791 171
組間 9.812 1 9.812 3.722 .055
語言駕馭能力組內 448.165 170 2.636
總數 457.977 171
組間 20.435 1 20.435 22.830 .000
實踐創新能力組內 152.169 170 .895
總數 172.605 171
組間 1208.072 1 1208.072 173.839 .000
交流互動能力組內 1181.393 170 6.949
總數 2389.465 171
組間 3874.682 1 3874.682 93.848 .000
總體寫作能力組內 7018.731 170 41.287
總數 10893.413 171
26
在年級上,如表3-17,因p<0. 05,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創 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和總體寫作能力水平差異顯著。具體來講,已畢業的漢語 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較研二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寫作水平能力 要高,經過學位論文寫作的訓練,各項寫作能力都有提高。
表3-18在年齡段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 顯著性
組間 63.662 3 21.221 3.089 0.029
信息獲取能力組內 1154.263 168 6.871
總數 1217.924 171
組間 83.562 3 27.854 6.254 0.000
科學研究能力組內 748.228 168 4.454
總數 831.791 171
組間 27.845 3 9.282 3.625 0.014
語言駕馭能力組內 430.131 168 2.560
總數 457.977 171
組間 6.719 3 2.240 2.268 0.082
實踐創新能力組內 165.886 168 .987
總數 172.605 171
組間 247.050 3 82.350 6.458 0.000
交流互動能力組內 2142.415 168 12.752
總數 2389.465 171
組間 1054.991 3 351.664 6.005 0.001
總體寫作能力組內 9838.422 168 58.562
總數 10893.413 171
在年齡段上,如表3-18,因p<0. 05,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 駕馭能力和交流互動能力差異顯著,表明在20-25 歲年齡段上的漢語國際教育專 業碩士研究生在這幾方面的能力上要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在20-25 歲之間的學 生,其各方面的各接受能力都較強。20-25 歲年齡段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 究生的主要年齡段,其實踐創新能力水平低,需要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從而提 出培養建議,提高總體寫作能力水平。
表3-19在專業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平方和 df 均方 F 顯著性
組間 8.966 3 2.989 .415 0.742
信息獲取能力組內 1208.958 168 7.196
總數 1217.924 171
27
組間 13.490 3 4.497 .923 0.431
科學研究能力 組內 818.301 168 4.871
總數 831.791 171
組間 3.315 3 1.105 .408 0.747
語言駕馭能力 組內 454.662 168 2.706
總數 457.977 171
組間 9.157 3 3.052 3.137 0.027
實踐創新能力 組內 163.448 168 .973
總數 172.605 171
組間 28.725 3 9.575 .681 0.565
交流互動能力 組內 2360.740 168 14.052
總數 2389.465 171
組間 147.025 3 49.008 .766 0.515
總體寫作能力 組內 10746.388 168 63.967
總數 8.966 3 2.989 .415 0.742
在本科專業上,如表3-19,因p>0.05,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 言駕馭能力、交流互動能力在差異上不顯著。表明不管本科專業如何,漢語國際 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于寫作能力的水平沒有明顯不同。
綜上所述,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差異性主要體現為:兩年學制學生寫作能力 低于三年學制學生;有論文發表經歷的學生,其寫作能力高于沒有發表過論文的 學生;已畢業學生的寫作能力高于研二學生;20-25 歲年齡段的學生,其實踐創新 能力低。
(三)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是研究隨機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本研究采取 Pearson 線性相關 數進行分析,主要目的是看各維度之間是否存在有相關關系。為了了解各個變量 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相關分析檢驗,結果為正數則說明各變量之間為正相關關 系,反之,結果為負數則說明各變量之間為負相關關系。結果如表3-20 所示。
表 3-20 相關性分析表格
信息 科學研 語言駕 實踐創 交流互 總體寫 身心狀 努力程
獲取 究能力 馭能力 新能力 動能力 作能力 況 度
能力
信息 1 -0.084 0.465** -0.044 -0.064 0.483** 0.492** -0.093
獲取
28
能力
科學 1 0.103 0.141* 0.341** 0.504** -0.228** 0.361**
研究
能力 1 0.072 0.301** 0.656** 0.181** 0.302**
語言
駕馭
能力
實踐 1 0.422** 0.411** -0.320** 0.373**
創新
能力
交流 1 0.758** -0.551** 0.812**
互動
能力
總體 1 -0.158* 0.642**
寫作
能力
身心 1 0.514**
狀況
努力 1
程度
總體寫作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 力、交流互動能力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這五項能力的提高,會帶動 這總體寫作能力水平的提高。
身心狀況和語言駕馭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身心狀況越 好,語言駕馭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越高,語言上推敲和前期文獻的搜集整理是極 其磨煉人的心智的,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提高語言駕馭能力和信息獲取 能力的關鍵。
努力程度和科學研究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和 總體寫作能力水平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努力程度越高,科學研究能力、語 言駕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交流互動能力和寫作能力水平越高。
29
三、訪談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筆者將錄音文件整理為TXT文本后,利用ROST concent mining 6.0軟件 對訪談文本內容進行詞頻分析以及社會語義網絡分析。
(一)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詞頻分 析
詞頻分析利用文本中詞匯出現的多少來判斷內容的重要性, 出現的次數越多 則信息內容越重要,相較于傳統的文本分析方法,詞頻分析更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 對受訪者的訪談文本進行整理后,對文本內容進行詞頻分析,得出排名前20的高 頻詞匯,如表 3-22 所示,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文 獻梳理、述評能力較弱,外文文獻閱讀困難;學生依賴于導師的溝通指導,偏向 于親和力高的導師;兩年學制原因,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寫作時間受實 習就業影響。如表3-21,高頻詞匯相關內容主要有個人能力、努力程度、外界環 境等三個方面。
表 3-21 訪談文本詞頻統計表
排名 詞匯 頻數 排名 詞匯 頻數
1 論文 61 11 閱讀 24
2 文獻 53 12 外文 22
3 研究 46 13 指導 17
4 寫作 43 14 學術 16
5 導師 41 15 撰寫 16
6 學生 38 16 學年 13
7 研究生 35 17 難以 13
8 時間 28 18 課程 12
9 能力 28 19 親和力 11
10 方法 24 20 影響 10
1.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相關的高頻詞匯有“研究”“寫作”“方法”“閱讀”“撰寫”,
“研究”體現了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對于研究 生來說,“寫作”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途徑,而“方法”“閱讀”“撰寫”則 是提高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條件。此外,“不足”“難以”“處理”也是采 訪過程中出現較多的詞匯,表明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他們仍
30
然對自身的個人能力保持著懷疑態度,自我效能感較差,例如受訪者c提到“我
總是處在迷茫之中,從自己的論文選題開始,在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也很難發 現自己的問題,在寫論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么,只是將自己看到有道 理的闡述,經過自己的理解加工寫在論文里,很少會考慮文章之間的邏輯性。”
2.努力程度
努力程度相關的高頻詞匯有“時間”“閱讀”“文獻”“課程”“導師”。
“時間”主要反映了研究生對于學位論文寫作的主動性和專注力。正如受訪者E 所說“我對于學位論文所投入時間并沒有預期那么高,我會對自己的論文寫作制 定計劃,但完成效果并不好,往往會在截止日期之前,去趕自己的論文。”另外,
“導師”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
色,對研究生的寫作起著監督指導的作用,許多學生因為重視指導教師布置的任 務,來推動自己前進。其次,“閱讀”也是造成寫作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文獻 閱讀是論文寫作的前提,沒有足夠的閱讀量,論文寫作的科學性也會降低,研究 生難以了解學術界發展的現狀,從而造成寫作能力降低,不知如何下筆。
3.外界環境
外界環境相關的高頻詞匯有“導師”“指導”“課程”“外文”“親和力”。 指導教師的性格同樣是學生多次提到的重點,有的受訪者提到自己喜歡溫柔、具 有親和力的老師,有的受訪者則說自己喜歡嚴厲型指導教師,可以使自己受到約 束,從而提高效率。由此可見師生之間需要和諧共生的相處模式,師生之間的相 處模式對研究生來說是能力提高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另外“課程”也是受訪者提 到的重點詞匯,他們認為導師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給出的論文寫作建議對自己確實 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自己對于論文寫作仍處于籠統的概念之中,希望學校能開設 系統的線下或線上的寫作培訓課程,有一個能夠增加自己寫作機會的平臺。
(二)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社會語 義分析
筆者利用 ROST content mining 6.0 軟件對文本內容進行了社會語義網絡分 析,旨在掌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對其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需求,如圖 3-1 所 示,在圖中生成了“論文”“文獻”“寫作”等重要節點,以“論文”為中心節 點,“文獻”“寫作”次之,觀察網絡圖,整體呈現發散性結構分布,主要可以 劃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層由“論文”“文獻”“研究生”“影響”“寫作”構成, 表明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文獻閱讀作為研究生論文寫作的前提 條件,對論文寫作能力有著直接影響;第二層由“導師”“實踐”“學校”“學
31
生”構成,說明了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來說, 主要有導師、實踐、學校、學生個人四個方面,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圖 3-1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訪談文本語義網絡分析
其次,根據節點“實踐”的相關節點“難以”“問題”鏈接可知,雖然實踐 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現階 段存在諸多外界因素問題,實習實踐難以進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難 以從中獲得實踐創新能力;再者,由“實踐——學校”反映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碩士研究生的實踐來源主要依靠學校,學校需要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 生的專業特性來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踐計劃。在語義網絡圖中,由“指導”產生的 節點“基礎”“學術”,我們可以得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于自己 寫作能力的需求十分明確,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受訪者曾表示過,自己欠 缺基礎的學術指導,學校也未提供系統的學術指導,學術指導僅僅停留在表層, 并沒有深入學習。
最后,根據節點間線條的疏密程度可以得出,線條密集程度越高代表著詞匯 之間的同時出現的次數較多,相關性越強,反之則出現次數較少,相關性較少。 根據圖 3-1 可知,除核心節點“論文”以外,節點“文獻”周圍的線條最密,共 現次數最多,這表明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關鍵因 素,就是文獻的獲取、歸納和評述,只有在文獻上取得量的積累,才能使論文寫 作能力有質的提高。其次是節點“研究生”,與其密切相關的節點有“基礎”“學
32 術”“指導”“碩士”“導師”“能力”“影響”“文獻”,由此可知,一是導
師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指導起著關鍵作用,也是現階段碩士
研究生能力提升的關鍵所在,二是文獻對碩士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幫助較大。最后, 是節點“導師”“寫作”“影響”“難以”等節點,與其相關聯的詞匯有“計劃”
“不足”“降低”“導致”“問題”等,表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除了
文獻閱讀能力不足以外,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時間計劃問題、寫作訓練不足等等。
綜上所述可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于自身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 的需求有著清晰的認識,對自身的能力的欠缺有著準確的了解,但對于自己的寫 作能力提升有著積極的情感態度。
33
第四章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
響因素總結
本研究從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調查問卷基 本情況得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總體寫作能力有 待提高。本章主要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因 素,就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出影響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寫作能力 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以便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出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建議。
一、積極因素
(一)師生間溝通效果良好
導師作為研究生在校期間的首要負責人,承擔著對其學習、科研等方面進行指 導的責任,在這個指導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不斷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適 當地提高導師的指導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以及寫作質量。
根據問卷數據描述性統計表 3-13 結果可見,師生之間的關系總體情況較好, 也就是說研學生普遍認為導師的學位論文指導效果好,具體表現為導師對研究生 指導頻次、指導內容、指導規范與監督比較到位。在年級上,相較于已畢業的研 究生,研二的學生認為導師對自己學位論文指導和監督效果更好。
通過訪談第 12 題的結果和詞頻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碩士研究生與導師溝通互 動的主動性較高,受訪者們表示主動與導師溝通能夠降低和導師的距離感,使導 師了解自己的寫作進度以及寫作想法,從而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除此之外,所 有受訪者都提到導師的親和力是學生愿意主動溝通的基礎。導師的親和力表現為 導師展現的可親近程度,導師親和力強,使學生覺得老師平易近人,從而更容易 與導師積極主動地溝通互動。
(二)研究方法掌握多樣
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是論文寫作的前提條件,也是一個研究生寫作 能力的重要體現。根據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掌握情況的調查
34
發現,如表 3-10,研究方法掌握的多少及其使用水平,直接影響著學術研究 的效果。作為研究生解決問題時所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研究方法的正確使用 既可以提高學位論文最后的科學性和可行度,使學位論文順利通過最終的審核和 檢驗工作;也可以為他人的研究提供科學的參考,推動該領域研究工作的進一步 發展。
根據訪談第 6 題的結果可知,在研究方法的選取上,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不僅 會注意研究方法的多樣性,還會注意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的一致性。學生會根據 研究內容去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羅列研究方法。因此,大部分學 生會注意研究方法要與相關的研究內容適應,既要對研究方法的具體使用方法有 充分的認識,也要對自己所研究內容的重點有所把握,避免所采用研究方法與研 究內容的不匹配問題。
(三)普遍具有線下實習經歷
在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留學生無法來到國內,導致各學校都采取了線上教學 的方式,由此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與留學生面對面接觸的機 會尤為可貴。據問卷數據統計結果可知,如表 3-14,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 士研究生在本科期間都有過與國際中文教學相關的線下實習經歷,這對于漢語國 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寫作提供了參考,也為提高其寫作能力奠定了 基礎。
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國際中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不僅僅是 一次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還是一次不可或缺的跨文化交流。據訪談第 9 題內容可知,受訪者A曾提到“在本科期間的線下實習實踐給自己很多的經驗積 累,研究生期間的線上實習遠遠不如線下實習給人的感受深刻,線下實習的經歷 對自己的論文寫作帶來很大幫助。”由此可見,對于 2022屆及以前的漢語國際教 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他們中的大部分經歷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實習經歷, 這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感知。即使論文內容與線下教學無 關,也會對其內容起到一定補充效果,對其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一定的輔助 效果。
二、消極因素
(一)外部因素
本文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指影響學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形成的客觀的社會 因素、學校因素等,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1.圖書館線上系統可利用率低
35
近兩年由于疫情原因,線下圖書館封閉時間長,而線上圖書館宣傳不到位、 可利用率低,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于本校的線上圖書館了解不多,在論文寫作過程 中不能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根據訪談第 4 題,受訪者 C 表達過“不知道如何利 用線上圖書館,因而就很少利用到圖書館去搜索信息。”受訪者 F 也提到過“因 為線上圖書館總是出現進不去等小問題,久而久之就不會再利用線上圖書館,大 部分時間是直接進入知網來搜索文獻。”由此可見,一個簡潔、高效的線上圖書 館系統,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便利,也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一個推動作 用。高校圖書館應該高度重視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進行信息檢索方面 的宣傳與培養,在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檢索技能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該起到關 鍵的指導作用,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重任。
2.兩年學制下時間緊迫
在調查時筆者發現,如表 3-15,兩年學制的學生,其寫作能力明顯低于三年 學制的學生。在兩年學制的培養體系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時 間和實習時間會更加緊迫,往往在研二上學期就會開始實習,從9 月初開始到12 月初結束,持續 3 個月的時間。時間緊迫問題除了在實習上有所體現,也體現在 求職上,所謂“金九銀十”,研二上學期正是找工作的好時機,許多同學會在這 一階段對招聘信息進行關注,或者備戰公務員考試等等。
與此同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也會同步進行,尤其是開 題答辯和論文初稿的撰寫,這就造成了實習時間和論文寫作時間沖突的情況。實 習相關文件的撰寫往往會打亂研究者的寫作計劃,從而導致研究者寫作節奏拖沓, 即使在規定時間完成,質量也難以保證。
3.線上實習效果不理想 教育類研究生在成為職業教師之前必須經歷實習實踐的考核,實習實踐是教 育類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大高校線下教學 受限,尤其是來華留學生返校困難,為了完成正常的教學計劃,各高校皆采取線 上教學的方式。與此同時,研究生的入校實習的教育實踐方式也受到影響,因此 部分高校采取線上實習的教育實習實踐方式,這種實習方式使研究生們缺少了和 留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論文寫作時也會受到限制。根據調查問卷描述性分析 表 3-12 結果和差異性分析表 3-18 結果可知,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 生的出國實習擔任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的計劃也難以進行,只能轉為校內實習。 實習經驗的缺乏,這使多數學生的論文寫作受限,導致論文寫作的難度增加,對 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也進一步提高。
36
4.高校論文寫作指導重視程度不高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是專業型碩士,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職 業實踐和應用。這就會導致高校在日常培養過程中,忽視學術研究培養。根據問 卷描述性分析表3-11 結果與訪談第8 題結果可知,培養單位系統的畢業論文論文 寫作指導的效果不理想,基本上都是依賴導師指導或學生參考他人文獻。
學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階梯式過程,并不能一桿見 影。部分研究生的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不理想,側面反映出了個別高校在研究生學 位論文寫作不夠重視。高校普遍存在尚未開設學位論文寫作指導課程;論文寫作 指導時,教師理論講得多,學生寫作訓練得少;高校缺少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課程 論文反饋機制等問題。進而導致個別學生不重視平時作業或課程論文,論文寫作 多是復制粘貼的結果,只有一小部分同學會根據課題進行感興趣的題目,并收集 整理相關資料來完成論文寫作,學生論文寫作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訓練。
(二)內部因素
本文所涉及到的內部因素主要指影響學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形成的學生個人 主觀的專業知識掌握狀況、個人能力、努力程度等,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闡述。
1.研究工具掌握數量少
通過對黑龍江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寫作研究工具的調查可知, 如表 3-10,學生對研究工具的掌握比較單一,總體研究工具掌握率較低。對于一 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來說,大多數學生畢業于文科專業,對于專業性 的軟件接觸較少且掌握的情況不盡人意。在調查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黑龍江省某 高校的國際教育學院開設統計學課程,講授了 SPSS軟件的使用方法,這一做法也 推動著本校學生對于該軟件的使用,學位論文中的使用情況良好,利用率較高。
除了被動的接收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的去學習其他研 究工具的使用,若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其他軟件的幫助,大多數同學會選擇 回避,只有極少數學生會主動地學習研究工具。這樣就會使大部分同學的學位論 文內容的科學性和邏輯性降低,也會增加寫作的工作量,從而降低學位論文寫作 的效率。
2.文獻閱讀能力較差
(1)外文文獻閱讀困難
作為一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當研究生們的外語掌握不足時,在閱讀 外文文獻時,就會出現閱讀不流暢的問題,不利于研究生們對外文資料的閱讀和
37
整理,從而出現逃避現象,導致在寫作時參考文獻較少,局限于國內文獻,寫作 效率低、研究內容沒有深度。
除此以外,通過訪談第 3 題和詞頻統計分析結果可知,造成外文文獻閱讀困 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外文文獻網站掌握的較少,研究者不知如 何使用外文文獻網站。據訪談結果分析可知,現階段碩士研究生主要運用的文獻 搜集網站是中國知網,對于外文文獻的搜索也主要在該平臺上使用,對于其他的 外文文獻網站仍然停留在不知道或知道但不會應用的程度上。另一方面體現在英 語水平不高,難以支撐含有大量專業性詞匯的學術文獻。據筆者所知,一篇外文 文獻含有大量的專業性詞匯,且語法復雜、句子冗長,用普通的翻譯軟件難以解 釋文獻的全部內涵,有時還會出現翻譯錯誤導致研究生理解不當。就目前而言, 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英語等級評價標準為CET-6,訪談中A曾說“即 使過了 CET-6,對于專業性的外文文獻閱讀還是會存在問題,時間長了,就不會去 搜集外文文獻去閱讀,而是去看中文文獻中已有的外文文獻翻譯。”但這種現象 也會造成研究者故步自封,刻意回避新信息,也會提高文章的重復率,導致文章 沒有創新性。
(2)文獻閱讀質量低 閱讀的基本特點是指向性和集中性,當下學生們的閱讀往往忽略了核心概念, 一味的追求閱讀量,導致閱讀都是“低質量”。據訪談第 3題結果歸納總結,大 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質量不高,其主要原 因有三,一是文獻閱讀時沒有指向性,常常是看到與自己選題相關的文獻就讀, 沒有按步驟閱讀文獻的意識;二是不會篩選文獻內容,沒有精讀略讀的意識,通 讀下來發現,沒有可以記憶的關鍵點,讀了上句忘了下句;三是沒有閱讀興趣, 部分受訪者提到自己的論文選題是導師布置,因此對于自己的論文的興趣不高, 關注度也不高,這就造成了研究生在文獻閱讀的過程中,難以集中在相關文獻中。
3.學生邏輯分析能力較差
語言表達與其邏輯思維有著緊密的聯系。由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重視實 踐的這一特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讀書筆記、學 術報告等寫作訓練較少。據問卷描述性統計表3-11分析結果,書面語言表達不到 位是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水平下降的關鍵原因。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不足,在學位 論文寫作過程中時經常出現:詞不達意,語句不連貫,表述語病較多等問題。除 此以外,個別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較差,學生在寫邏輯性較強的論文時,會出現 論述語言不充分,段落間毫無邏輯的問題。
38
邏輯分析能力不足導致學生文獻整理述評能力低,文獻綜述作為文科學位論 文的基礎,極其考驗碩士研究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水平,許多研究生都提到撰寫文 獻綜述的困難。一名碩士研究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的體現,主要集中在文獻綜述上, 面對文獻綜述寫作時,有的學生認為文獻綜述的內容就是摘抄每篇文獻的摘要和 總結,不需要進一步地批判分析。這就導致研究生在撰寫文獻綜述時出現“綜而 不述”的問題,只對文獻內容進行簡單匯總,而不給出自己的想法和評價。據訪 談結果歸納總結,所有受訪者都提到過在撰寫文獻綜述時,都容易平鋪直敘地敘 述整篇文獻,毫無自己的分析。
4.自身努力程度不夠
除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關鍵能力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 生自身的努力程度也是關鍵性的因素,據問卷描述性統計表3-6 分析結果可知,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論文寫作時存在以下問題:積極主動性不夠;文 獻閱讀數量不足;時間和精力投入不夠;未能努力鉆研研究技術等問題。尤其是 文科碩士,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會出現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的現象,由于研究生對 于學位論文寫作的主動性不高,導致學生不能嚴格遵守學校的要求和規范,出現 節奏拖沓等現象。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和產出是成正比的,只有投入很多時間和經 歷對學位論文進行創作,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僅僅是以敷 衍了事的態度去對待學位論文寫作,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會提高,最終的學位論文 也不會取得好的結果。
39
第五章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培
養建議
一、對培養單位的建議
(一)宣傳線上圖書館,培養信息獲取能力
各高校應充分認識到信息獲取能力對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尤其 是要重視信息獲取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從學校層面為學生的信息獲取階段創造便 利的客觀條件,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1.重視新生入學教育
研究生研一入學伊始都會接受入學教育,在這一階段,圖書館的宣傳工作是 必不可少。黑龍江高校圖書館應該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新生甚至是全校新生進 行初步培訓,在研一新生開始正規學習之前,就需要加強新生的引導工作。在這 一階段,各高校可以采取“老帶新”的方式,讓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帶領新生熟 悉圖書館的各種部門,讓新生們了解圖書館的各種職能,讓新生們盡快學會利用 圖書館系統去檢索出各種所需要的資料。相較于本科生,剛剛入校的漢語國際教 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能夠科學而高效地利用圖書館系統是學習的第一步,熟悉圖書 館各種先進系統,從而獲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決定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 究生的研究生生涯能夠學習到多少東西,寫作能力是否得到了切實的提高。
2.培養學生信息檢索技能
信息檢索技能能夠讓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樹立信息意識,培養漢語 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 力,是教育培養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完成學位論 文的重要途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通過學習本校圖書館線上檢索系統, 在了解圖書館線上檢索文獻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多樣的文獻檢索方法,最終梳理 出自己所需的信息,進而更新自己專業的知識,為學位論文的寫作以及研究過程 的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研究生的信息檢索技能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研究生檢索和梳理文獻的能力 的培養,它還能夠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學位論文 寫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搜集、加工并使用信息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研究生 不斷增加自身專業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能夠培養學生個人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 思維的過程。
40
總而言之,通過對學生系統地信息檢索技能的培養和教育,讓研究生能夠熟 悉滴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文獻的關鍵內容與檢索范圍,準確且有效地檢索到所需要 的目標文獻,獨立判斷出信息來源的可靠程度,將最終的目標信息進行評述總結, 讓研究生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獲取到的信息,來完成學位論文寫作。
3.重視圖書館個別咨詢工作
從不同本科專業升學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情況大不相同,五花 八門的問題需要個別咨詢這一特殊方式來解決問題。個別咨詢工作雖然既繁瑣又 耗時,但其解決問題的效果卻十分明顯。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個別同學的咨詢過程 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對學生的問題隨時隨地進行解答。在疫情期間,圖 書館封閉時,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QQ群等網上答疑的方式,與學生 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其操作加以引導。總而言之,個別咨詢工作是信息數字化 時代,對學生指導教育工作的重要輔助方式。
4.不斷豐富圖書館學術資源
本研究調查顯示,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學校的圖書館資 源有限對其論文寫作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黑龍江各學校要豐富學術資源,各 校之間開放更多的文獻資源權限,尤其是英文文獻,這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研究生論文寫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為擴大學生查找所需文獻的 范圍,培養單位應推動各高校之間應建立共享數據庫或著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可 以先將兄弟院校或友鄰院校作為試點,共享學術資源,使雙方學校的學生可以充 分利用網絡學術資源。
(二)豐富實踐環節,營造學術氛圍
1. 增加專題學術活動頻次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或學院定期舉辦專題讀書報告會,成立學 術專題小組來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使學生專注于專業理論知識,在這一過程 中讓他們獲得自己感興趣的研究目標,從而對學習專業知識有明確的計劃,最終 通過該途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地利用業余時間提高專業知識。漢語國際 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所在的培養單位可以定期舉辦讀書報告會,讓學生們進行發 言討論,表達各自的見解。還可以根據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邀請本專業的知名 專家或學者來舉辦專題講座,使更多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研究生能夠增加專業 知識,并且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讓學生主動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信息。 綜上所述,定期舉辦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讀書報告會或專題講座,不僅能夠豐富學 生寫作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 優化線上教育實習機制
后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實習的應用更加普遍,因此,對學生或培養單位來說, 發展好線上教育實習工作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根據筆者對線上教育實習的觀察,
41 目前線上教育實習的效果并不理想,據本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 文寫作能力的歸因調查結果,對線上教育實習策略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一方面,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自身水平分成不同實踐小組,有 針對地派到不同層次的留學生班級,減輕線上課堂的壓力。參與線上教育實習的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自身情況不同,本科專業有漢語國際教育的也有其 他專業的,有的學生參加過線上教育實習,有的學生沒有教育相關的實習實踐, 但培養單位對這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統一實行一樣的實習方式,導致 了有過線上教育實習的學生沒有新的收獲。因此,培養單位應該根據學生原有水 平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實習計劃,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 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培養單位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劃分實習小組, 縮小小組內部學生的差距,讓每一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都能夠在實習 實踐中有所收獲。
另一方面,培養單位可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延長學生實 習周期。目前高校的實習計劃一般安排在最后學年的第一個學期,實習時長一般 為 10到 12周,時間安排集中且時間較短,尤其是對于兩年學制的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研究生,與學位論文寫作以及就業求職產生沖突,如果采用了線上教育 實習方式就可以在每個學期都安排相應時間的實習活動,這樣可以讓漢語國際教 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不同的實習實踐階段發現不同的教學問題并解決,也可以將 自己學習分理論知識應用到各個階段,及時地在實教育踐中得到深化。
(三)適當增加論文寫作培養課程,提高寫作能力
本研究調查發現,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存在學位論文寫作困難, 他們認為雖然學校目前所開設的專業課對論文寫作有所幫助,但仍缺少與寫作相 關的指導。本研究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對研究方法 的掌握較強,這并未影響他們論文寫作的開展。
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調查結果顯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 生存在論文寫作困難的原因中,科學研究能力和語言駕馭能力占據著重要地位。 所以,學校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開設與論文寫作相關的指導課程,重點培養學 生寫作基本功。通過開設與論文寫作相關的指導課程,逐步解決當前漢語國際教 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語言難以把握、創作困難、邏輯混亂等問題。中國傳媒大 學在研究課程設置方面開設了《學術寫作》課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術寫作能 力這一培養目標。
除此之外,培養院校可以對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進行多樣化考核,從論文寫作 的各階段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兩年學制的關系,大部分高校都欠缺學年論 文制度。學年論文處于課程論文與畢業論文的過渡階段,是研究生論文寫作訓練 環節中的重要一環,通過撰寫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研究生可以更好地積累寫作 經驗,這樣在學位論文寫作上能夠更加的游刃有余。但目前很多培養單位沒有學
42 年論文的培養安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各培養單 位應進一步完善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制度并嚴格執行。
二、對導師的建議
(一)加強師生溝通,加強個別化指導
研究生之間存在個體上的差異,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并不適合每一位研究生, 因此指導教師應根據每位研究生的自身特點進行不同指導。
一方面,指導教師重視學生的寫作困難,當學生面對問題時及時給予指導。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現狀顯示,研究生們在學位論文 寫作時普遍存在選題缺少創新性,問卷編寫缺少科學性,論文修改水平低等問題。 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困難進行指導,在減少工作量的同時,提高指 導效率。
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要隨時注意研究生寫作進度以及寫作心情,對于寫作進 度快、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可以適當的放松監管,對于寫作拖沓、寫作水平低的同 學增加監管力度,隨時督促寫作進度。如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在 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會出現不重視以及懶惰現象,從而導致時間和精力投入不 足,學位論文寫作的質量不高。對于這部分學生,指導教師應加大監管力度,及 時詢問寫作進展。
(二)優化指導模式,制定指導計劃 抓住線上指導機遇,由于疫情原因,當前的學位論文指導工作在線上開展, 導師線上指導論文時,應該充分利用線上網絡軟件,比如微信語音、騰訊會議等, 利用這些軟件對學位論文進行反饋。
教師利用線上平臺提前對學生的學位論文進行規范要求,防止學生犯基礎性 錯誤。面對學生撰寫學位論文時遇到的小困難,導師可以根據情況錄制點評語音; 面對學生學位論文中的大問題,導師可以進行視頻點評。導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 分組,將研究方向相同或相似的學生組成一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彼此的論 文進行檢查與評價,遇到重難問題時,可以與導師進行討論。
綜上所述,線上指導雖然缺少面對面地探討,但更具有及時性,可以隨時隨 地進行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增加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
(三)加強寫作訓練,規范寫作要求
學位論文作為學生寫作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產物,論文寫作訓練不僅可以鍛煉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感興趣的研究內容,在不斷的寫 作過程中,可以推動學生對研究成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一方面,導師應充分利用學術小組的組會、師生見面會或專業課的時間,與 學生進行交流,定期布置閱讀或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將自己所閱讀的文獻或觀看
43
的講座會議進行學術寫作訓練;另一方面,導師要在日常訓練中明確寫作要求,
讓學生在日常的訓練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便學生在最后學位論文寫作時減 少基礎性錯誤。通過學生對文獻的整理分析,導師對學生寫作成品的定期檢查, 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最終呈現出高水平的學位論文。
三、對學生的建議
(一)強化學術意識,積累理論知識
學生自身意識的形成,主要依靠其自身主動性。對于具備明確學習動機和興 趣的研究生來說,只需要提高其學術意識,反之,則需要利用輔助手段激發起內 在學習動機,進而培養其科研興趣和學術意識。
學位論文的撰寫過程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進行學術探究過程, 這一過程時間長且枯燥乏味,學生難以保持長時間的熱情,消極的態度則會嚴重 影響學位論文寫作的進度和質量。因此,學生需提高自身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以 維持更持久的學習動力,主動對學術問題進行探索,增加對學術活動的參與度, 持續不斷地補充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提高科研能力,努力做到對自己的學位論文 質量負責。
除此以外,學生在日常實踐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積累,只有 在充足的理論背景下,學生才能從中展開思考,從而對論文內容進行創新。擁有 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不僅可以使學位論文的寫作更加有理有據,還可以應用到實 踐當中去。
(二)廣泛閱讀文獻,重視外文著作
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廣泛地閱讀、整理文獻可以提高其專業理論知識,是 提高其寫作能力最有效辦法之一。
閱讀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途徑之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的國際性要求學生的閱讀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專家學者的著作,還包括國外學 者的原版文獻,從而獲得更加新穎的專業知識,更加獨特的研究視角。由于國外 研究重視版權保護,學術著作上的抄襲現象少有發生,因此,關注國外文獻的研 究視角,既能了解新的學術動向,還能提高學位論文內容的創新性。
作為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大量的期刊論文、學術著作可以由量變到質 變,形成學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廣泛閱讀文獻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獲得大量 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能受到專家學者的研究思維影響,這對于提高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4
除此以外,在閱讀時,還應重視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對文 獻內容進行理解和歸納,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為論文寫作進行知識積累,以 此提高自身的學位論文寫作能力。
(三)遵守學術規范,合理規劃時間 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水平質量保證是需要大量的研究時間投入的。研究生學 習的自主性既包括學生學術思想上的自主性,也包括學生學習研究時間的自主性。 由于導師對學生的論文研究時間進行的介入是有限的,導師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 約束,但不能時時刻刻的關注某一個學生。在大多數時間,學生對論文寫作時間 要進行自我掌控,學生要提高自己的主動性和自律性,對學位論文寫作時間進行 合理規劃,保證在學位論文寫作上投入充足的時間,保障學位論文最后呈現的質 量。
除此以外,學生需要提前了解培養單位對于學位論文管理的文件信息,把握 好學位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各個時間節點,保證論文寫作時間充裕,重視論文開題、 中期檢查、送審、答辯等關鍵時間節點,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學位論文寫作任務, 防止因時間不足而胡亂完成論文,導致學位論文寫作的質量不高。
45
結語
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已進入成熟階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 在改革中不斷前進,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問題,這也為漢 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問卷調查結果 和訪談結果可知,黑龍江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有待 提高,每一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基礎都不相同,其學位論文寫作能 力也不相同,都存在或個性或共性的問題。本文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為研究對象,去分析影響其學位論文寫作能力的因素,總結出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因素,并針對消極因素提出相關的對策,以期對其他地區高校提升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啟示。
本文對研究最后的展望,主要表現在:
首先,由于筆者研究資源有限,筆者只以黑龍江省僅有的兩所院校的漢語國 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還未涉及其他很多地區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碩士研究生,希望在以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更全面的研究數據,將調 查范圍覆蓋到東北地區甚至是全國各個學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其次,寫作能力是近幾年學者研究的重點,但由于筆者的知識和能力有限, 所得出的結論并未到達預期的效果。
最后,本文雖然對黑龍江省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情 況進行了研究,并針對消極因素提出了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 中,還需要進一步檢驗,需要進一步完善。
46
參考文獻
著作類:
[1]蔡鐵權,樓世洲,謝小蕓編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指導[M].浙江:浙 江大學出版,2005.
[2]婁開陽•漢語國際教育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7.
[3]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M].北京:華語教 學出版社,2015.
[4]錢旭菁,張文賢,黃立.漢語國際教育論文寫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21.
[5]肖東發,李武.學位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6]周傳虎.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期刊論文類:
[1]曹菱紅,姚緯明,房小琳,魏繼紅.把好學位論文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 教育與現代化,2002(03):55-59.
[2]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J].國際漢語教育, 2011(02):14-19+96.
[3]丁安琪.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發展十一年[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 2018(04):18-35.
[4]傅纓捷,王雨萌,朱悅.專業學位研究生寫作能力培養問題研究——以國際商 務碩士為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01) : 145-148+152.
[5]高增霞.留學生研究生漢語學術論文寫作需求及能力調查[J].云南師范大學學 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20(06):68-75.
[6]郭強.論非英語專業博士生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6(02):52-55.
[7]李寶貴,曹儒,李澍慧•遼寧省五所高校MTCSOL論文選題分析與建議[J].渤 海大學學報,2017,39(01):108-115.
[8]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原則與實施重點探討[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0 (03):1-7.
47
[9]李潤洲•研究生學術能力的缺失與習得一一以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為例[J].學 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07):30-34.
[10]李偉,李少斌•研究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之淺見[J].科技風,2019 (02): 206+210.
[11]劉頌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中的若干問題J].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3(04):44-50.
[12]馬燕華.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0(07):64-68.
[13]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查研究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 1991(06):58-62.
[14]潘先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的普適性與針對性J].學術研究,2015(03):.
[15]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方法調查分析J].云南 師范大學學報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13(01):87-92.
[16]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撰寫的調查研究J].海 外華文教育,2016(04):539-545.
[17]亓海峰,邵濱.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思考[J].遼寧師 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1(04):38-43.
[18]仇鑫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培養芻議[J]. 華文教學與研究,2015(01):32-40.
[19]宋妍,張明.影響經管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因素及對策措施[J]高等教育 研究,2016(03):8-12.
[20]孫偉,董淑慧.從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兼與漢語國 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7, 15(04):39-46.
[21]唐晴,彭強.高校研究生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2):171-173.
[22]汪國勝.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相關問題的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2011,38(04):26-30.
[23]王健,孫琳.基于文獻綜述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水平[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17,33(05):759-762+764.
[24]肖川,胡樂樂•論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09): 1-5.
48
[25]解曉楠.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實踐環節設計及控制機制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11,22(05):95-97.
[26]徐杰舜.從素質上鍛煉和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能力[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 (S1):228-230.
[27]閆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能力的定位與培養--經典文獻研讀課的相關思 考[J].天中學刊,2017,32 (05) : 149-153.
[28]楊棣•研究生科技寫作能力培養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8(11): 77-78+81.
[29]楊連生,錢甜甜.人文學科研究生學術能力及其培養[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 科學版),2015,37(04):87-90.
[30]姚秀穎,李秀兵,陸根書,吳宏春•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學 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01):2-6.
[31]趙新艷,王舒鈺,余義霞,張明亮.研究生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探析[J]. 傳播與版權,2019(02):158-160.
[32]張幼冬•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外學生學位論文現狀調查與分析[J].學位與研 究生教育,2017(08):21-35.
[33]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上)[J].國際漢 語教育(中英文),2017,2(01):25-32.
[34]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下)[J].國際漢 語教育(中英文),2017,2(02):31-40.
[35]朱源•論文寫作規范與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 (07): 25-27.
[36]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學術能力:一個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論框架[J].清 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33(06):92-99.
學位論文類:
[1]房雙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黑龍江大學 2013-2014 級學生為例[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韓慧.全日制英語教育碩士學術寫作能力現狀調查[D].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16.
[3]胡紅苗.來華學歷留學生學術漢語寫作需求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21.
[4]黃兆麗.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D].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014.
49
[5]景琦琦.云南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核心課程與拓展課程調查分析 [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6]李世謳.教育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7]石慧•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外國留學生學習需求調查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 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8]石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7.
[9]孫夕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調查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16.
[10]萬強.碩士生學位論文寫作指導輔助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江西財經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20.
[11]王麗晶•碩士研究生學術寫作中學術身份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20.
[12]王松.大學生英語寫作策略與寫作能力的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14.
[13]吳阿妮.思辨性閱讀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安 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14]于金柳.出國訪學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影響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20.
[15]趙亮•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寫作能力測驗方式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4.
[16]趙瑞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制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
其他類: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 [Z].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7.
[2]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Z].中國: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辦公 室,2009.
[3]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撰 寫指導意見(討論稿)[Z].北京: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辦公 室,2011.
50
[4]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 準[Z].北京: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辦公室,2013.
外文文獻類:
[1]Alister Cumming,Conttia Lai,Hyeyoon Cho. Students' writing from sources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6.
[2]George Braine.Academic literacy and the nonnative speaker graduate student[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2.
[3]Campbell,C.Teaching Second-language Writing: Interaction with Text[M].Boston: Heinle&Heinle,1998.
[4]Chaminda Pathirage,Richard Haigh,Dilanthi Amaratunga,David Baldry.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consistency of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assessment : A case study[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2007( 15) .
[5]Gunnar Augustsson,Jimmy Jaldemark.Online supervision : a theory of supervisors' strategic communica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 dissertations[J]. Higher Education,2014
( 67 ) .
[6]Hamilton Patti,Johnson Robert,Poudrier Chelsey.Measuring educational quality by appraising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 pitfalls and remedies[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0( 15) .
[7]HartleyJ.Academic Writing and Publishing : a Practical Handbook[M].London : Routledge,2008.
[8]Macaro, E.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M]. 北 京 : 世 界 圖 書 出 版 社,2008.
[9]Naghmeh Aghaee.Finding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thesis process in higher education : Analysisof e-mails to develop a support system[J].Educ Inf Technol,2015
( 20 ) .
[10]Paltridge,B,Harbon,L,Hirsch,D,Shen,H,Stevenson,M,Phakiti,A,Woodrow,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9
[11]Renske A.M.de Kleijn,Paulien C.Meijer,AlbertPilot,Mieke Brekelmans.The relation between feedback perceptions and the superviso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master's thesis project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4( 19) .
51
[12]Segol.Genevieve.Choosing a Dissertation Topic : Additional Pointers[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14(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