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V
緒論 1
一、 研究緣起 1
二、 研究目的與意義 1
三、 研究現狀 2
四、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8
第一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和論文評價標準 10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 10
一、川師漢碩學位點簡介 10
二、川師漢碩培養方案 11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13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13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16
第二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情況分析 19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情況 19
一、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分類 19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分布與變化情況 21
三、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國別視角情況 38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論文形式與研究方法情況43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形式分類與要求 43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形式分布與變化情況 47
三、 川師漢碩學位論文研究方法情況 50
第三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規范與問題分析 ..56
一、川師漢碩學位論文寫作規范問題分析 56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問題分析 62
第三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因素分析及改 進建議 64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因素分析64
一、問卷調查與訪談過程概況 64
IV
二、 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因素分析 66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改進建議 81
一、培養單位管理與資源支持方面 81
二、指導教師與任課教師方面 86
三、學生個人方面 91
結語 96
參考文獻 98
附錄 101
致謝 112
緒論
一、研究緣起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業考核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課程學習、教學 實踐和學位論文。其中,學位論文的撰寫是最能綜合考核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學習 成果的一部分,尤其它還直接決定了研究生是否能順利畢業,其重要意義自然不 言而喻。因此,研究生在思索自己的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時都是慎之又慎,力求 找到與自身能力高度契合的選題。在此過程中,研究生難免會遇到諸如選題方向 不明、實踐經驗較少、對本專業論文寫作要求不明和文獻資料難以搜集等問題。 那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選題與寫作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基于此,本文把研究選題初步定為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然后搜 集并研讀了大量相關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經有超過150 所的高校開設 此專業碩士點。四川師范大學于 2009年 9月正式開始招生,第一批學生在2010 年 9 月報道入學。此后,除開 2011 年暫停招生,2012 年至 2021 年持續招生。 所以,截止本文寫作時間,四川師范大學共招收 11屆學生,已提交畢業論文并 畢業的學生有 281人。其中,2012 年至2016 年共畢業121 人,其學制為2-3年 不等。而2017 年至2021 年提交論文畢業的160 人,學制均為三年。為使研究更 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論題最終確定為“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學位論文研究——以 2017-2021 年學位論文為例”。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首先,撰寫學位論文是各單位培養人才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所有 研究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其質量的高低既反映了研究者學習成果的好 壞,也反映了培養單位的培養目標達成與否。所以,研究一個專業學位論文的寫 作情況,有助于我們分析這個專業的發展情況,也有利于我們分析該專業的人才 培養情況。就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而言,雖然各個高校的培養方案都是在教指委發 布的培養方案的基礎之上制定的,但由于不同高校的資源與特色千差萬別,每個 學校的漢碩人才培養情況可謂各有千秋,最后呈現的論文研究成果也就各具特 色。所以,研究某一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論文寫作情況,對該校漢語國際 教育碩士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不同的專業對學位論文有著不同的撰寫要求。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
一直要求本專業的學位論文應該與漢語國際教育或推廣緊密結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2007 年。]也就是說論
文選題要與漢語國際教育實踐密切相關,并彰顯其應用價值。[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所以,本專業的 學位論文自有其特點,漢碩研究生只有結合本專業的特色,把握本專業學位論文 的具體要求,才能完成一篇合格、優秀的學位論文。本論題試圖在學界已有的相 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實際選題與寫作情況, 就如何把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特色提出一些拙見。
最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 明得失。”[ 劉昫:《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傳》,中華書局 1975 年版,第 2561 頁。]通過對四川師范大學近五年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 的總結與其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僅可以讓學校了解到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結果和存 在的問題,也能讓指導教師和學生能更好地預見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可能出現 的問題或可以拓展的論文選題方向,從而對本校漢碩生的論文寫作有所助益,并 從側面助力本校漢碩生的培養。
三、研究現狀
本文的研究重點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因此,筆者以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或“MTCSOL (學位)論文”在各大學術文獻 庫搜集了大量相關文獻。研讀之后,篩除了其中側重于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外 國留學生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文獻,并與將本論文研究主題相切合的文獻篩選整理 如下:
(一)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評價與寫作的研究
要研究一篇論文是否符合規范,必定離不開一定的評判標準,也撇不開相關 的寫作要求。所以,學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思考是從其評價和寫 作方面開始的。
馬燕華在分析全國首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基礎上,參照《教 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總結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在理論應用、選題、 形式、語料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九條評價標準。[ 馬燕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學位與研究教育》,2010 年第 7 期,第 67 頁。
2]這是學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的第一次探討,該評價標準為后繼學者的研究奠定了 基礎。
丁安琪從選題、背景、方法、水平和寫作等五個方面確定了 MTCSOL學位論 文的評價指標,并對其進行量化,指出了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還創新提出了漢 碩學位論文評價體系設立應遵循的四條基本原則。[ 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國際漢語教育》,2011 年第 2 期, 第 14 頁。]
葉軍和朱康認為要更好地體現該專業培養實踐性人才的目標,就要從“實踐 性與理論性、創新性、研究能力和寫作”[ 葉軍,朱康:《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思考》//《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叢論》第二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 298頁。]等方面去思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 論文的評價工作。
朱志平、馬思宇基于對 29 篇漢碩學位論文的調查與分析認為“選題、研究 綜述、研究過程與理論升華、資料占有”[ 朱志平,馬思宇:《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模式》//《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叢論》第二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83 頁。]是本專業學位論文的基本框架,并就 如何從這四方面把握論文寫作與指導進行了探討。
馮麗萍在參考法語、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教育碩士論文的要求之后,給 出了指導本專業寫作的建議。她認為本專業的碩士學位論文應該突出應用型特 色。具體來說就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與規范性,這 樣研究結論才會有針對性與實用性。[ 馮麗萍:《關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踐型論文的建議》//《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叢論》第二輯,北 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 294頁。]
周小兵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出發,對論文選題、研究設計、文獻 綜述、材料收集整理、理論方法和寫作修改等六個方面探討了漢碩學位論文的選 題與寫作。[ 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上)》,《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 年,第1 期,第25 頁。]同時,他提出“問題導向、創新指導”[ 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下)》,《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 年第 2 期,第 40 頁。
3]的選題與寫作原則。他認為 漢碩專業的學位論文寫作只有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明確自己的創新點、使用自 己收集整理的真實材料、運用理論方法去具體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才能切實促 進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評價應與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的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密切結合。本文認為,丁安琪構建的漢碩學位論文的 評價體系詳細具體且操作性強,參考價值很高。周小兵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 位論文的寫作規范和要求描述更為具體規范,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的論文寫作 提供了有力指導。總之,這些學者關于評價標準和體系、寫作規范與要求的具體 探討,為我們指明了一篇優秀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應該努力的方向,這 也成為本篇論文研究與撰寫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選題的研究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一般都是從選題開始,漢碩專業也不例外。只有確定 選題之后,才能進行資料搜集、文獻綜述和分析論證等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學界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研究頗為熱衷。而這些研究根 據研究視角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相關研究 領域的分類,選取某一研究領域的漢碩論文進行更為具體的選題研究,以得出研 究該領域的漢碩論文選題特點或者不足;另一類則從收錄論文的范圍出發,選取 特定范圍內,包括一定年限、部分區域或某一高校等范圍的漢碩論文進行選題研 究,著重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特征。
1、不同研究領域
關于教學:亓海峰通過對華東師范大學 2012-2014年間的47 篇教學設計類 論文的研究,首次指出要重視教學設計類論文的撰寫質量。他認為此類論文應該 以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為主要目的,并切實提高研究的應用性。[ 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撰寫的調查研究 [ 》,《海外華文教育》, 2016 年 第 4 期,第 539 頁。]祁薇薇通過對知 網 2009-2017 年間 994 篇漢碩教學設計類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該類論文的 選題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開展開放式教學方式”以及“研討性教學模 式”[ 祁薇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設計類論文選題分析》,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 年。]等建議。
關于文化:曹亞琴選取知網2010-2016年間583篇MTCSOL文化教學類學位 論文為研究對象,把該類論文選題取向分為理論型和實踐型,選題內容分為針對 海外文化教學類和針對本土文化教學類。她指出該類漢碩論文存在的“對實用性 文化內容的研究明顯不足”[ 曹亞琴:《 MTCSOL 文化教學類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7 年。]等問題,并據此提出了論文寫作和文化教學兩方面 的建議。
關于教材:夏倩倩搜集研究了了安徽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 廣西民族大學的教材類論文,指出漢碩教材類論文研究“多集中于通用型、綜合 型教材以及教材微觀”[ 夏倩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材類碩士論文研究——以安徽大學等四所高校為例 》,安徽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20 年。]方面,建議學生應注重開發新的關于教材的研究視角。
關于二語習得:田潤潤通過對黑龍江大學2009-2015級172篇偏誤研究類論 文進行研究,指出該類論文存在“研究體例模式化、語料來源單一、語料與研究 對象不對稱”[ 田潤潤:《漢碩學位論文“偏誤研究”類選題分析——以黑龍江大學 2009 —2015 級學生為例》,黑龍江 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年。
4]等問題,據此認為應加強和完善各地區或高校的漢語中介語語料 庫建設。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研究選題取向不同,其特點和優 缺點也不同。學生和導師只有充分了解不同選題取向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完成學 位論文。上述關于教學、文化、教材和二語習得類漢碩論文選題的研究,都從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選題取向漢碩論文的特點和寫作情況,但是還不夠全面。理 論上,其他漢碩論文選題取向諸如跨文化交際、漢語教師素質、漢語本體研究等 都各具特點,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這些都還有待學者們繼續研究。據此,本論題 也將把漢碩論文的選題取向納入到本篇論文的分析之中,以考察本校漢碩論文選 題取向的特點。
2、不同收錄范圍
周美瑤以北京外國語大學2009 級-2011級漢碩學生為例,探討了影響該校 漢碩論文選題特點及趨向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安排課程設置、體現學校特色”, “轉變觀念、加強理論知識學習”[ 周美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北京外國語大學 2009 級 -2011 級學生為例》, 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年。]等有利于學生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改進建議。
李寶貴、曹儒、李澍慧對比分析了遼寧省五所高校中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 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不同特點,發現遼寧地區漢碩中國學生論文“選題所涉及國 別主要集中在亞洲,其中韓國最多”[ 李寶貴,曹儒,李澍慧:《遼寧省五所高校 MTCSOL 學位論文選題分析與建議》,《渤海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17第 1 期,第 108頁。],反映了該地區漢碩論文選題涉及國別比 較單一的問題。
劉楚雄、冷凌飛分析了2009-2017 年間全國8852 篇漢碩論文選題后發現“部 分論文選題與漢語國際教育的實踐屬性偏離、教學類選題對課堂問題和文化問題 關注不夠”[ 劉楚雄,冷凌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調查研究》,《漢語應用語言學研》, 2019 年 第 0 期,第 115 頁。]等問題,指出要培養漢碩學生的問題意識。
周紅對知網 2015-2016年 4104篇漢碩論文選題進行分析,指出漢碩論文在 漢語第二語教學中的文化、學習者因素與學習策略、課堂管理與教師職業發展等 方面的選題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并認為課程設置應以國際漢語教師職業發展 為導向。[ 周紅:《從學位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 2019 年第 2 期,第 41 頁。]
劉敏結合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和漢碩專業教育實 踐的要求,分析了該校 2012-2018年學位論文的優缺點,發現該校漢碩論文選題 具有“關注偏誤分析、以漢語教材為依托、選題系列化”[ 劉敏:《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國學生)學位論文選題研究——以 2013-2018 年學位論文為例》, 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
5]等優點,和“選題命 名不夠準確”的問題。
馬燕華統計分析了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近十年的620 篇漢碩論文選 題特點,總結了其不足和流變,并從“習得研究、教學課例以及語言功能與語言 形式匹配三方面分析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可進一步拓展的研
究空間”。[ 馬燕華:《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特點與可拓展之空間—基于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 院十年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海外華文教育》,2020年第4 期,第86頁。]
綜上所述,根據上述學者的研究:一方面,研究視角不同,所反映的選題的 特點和問題顯然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所差別。尤其是不同地區或高校,其 選題情況更具個性,問題也更加突出,需要結合區域或高校的實際情況才能給出 有效建議。另一方面,不同范圍收錄的漢碩論文的選題特點和問題雖然各有不同, 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這說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的選題存在著一些普 遍問題,還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總的來說,這些研究成果,都從不同角度分析了 漢碩論文選題的特點和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范圍內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學位論文的選題特點。這些研究成果為本論文研究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 士學位論文的選題特點提供了理論和分析參考。
另外,筆者認為,上述研究中部分學者的研究對象范圍過廣,例如“994 篇 漢碩教學設計類論文”、“全國 8852篇漢碩論文選題”和“知網 2015-2016年 4104 篇漢碩論文選題”等。因為其涉及的樣本論文作者遍布全國,難以對其進 行溯源分析,該研究最后呈現出來的只有大量的數據整理和現象表述,缺乏對規 律和原因的探討。作者給出的建議也就存在針對性較弱的問題,其應用價值自然 不高,總體來說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所以,本論文力求把研究對象確定在可操作 的范圍之內,以保證研究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三)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的綜合性研究 這部分講的是漢碩論文綜合性研究,是相較于前面側重于漢碩論文選題研 究而言的。實際上,也指的是研究者選取幾所高校或某一高校的漢碩論文為研究 對象,從若干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的研究。
周國鵑通過對比分析J省S大學中國漢碩研究生和外國漢碩研究生的學位論 文,指出中國學生漢碩論文存在“實踐性不足、選題大而空、缺少針對性” [ 周國鵑:《從學位論文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4 年第4 期,第87 頁。]等 問題,并從課程設置與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出了關于漢碩專業碩士培養的建 議。
張喻從論文選題、論文內容、論文形式和論文視角方面分析了河北大學漢碩 學位論文的特點及其產生原因。并根據國家規定的漢碩論文評價標準,指出該校 漢碩論文存在選題范圍窄,資料搜集不全、邏輯性不足、形式不規范[ 張喻:《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調查研究——以河北大學為例》,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年。
6]等問題。
余沙對比制定了更具歸納性的評判優秀論文的評價標準,重點對中央民族大 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2014和2015屆中16篇優秀論文和抽樣的非優秀論文做了
總體分析和個案研究分析。最后,針對該校漢碩論文存在的“論文寫作形式單一、 論文寫作規范性差”[ 余沙:《中央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考察分析——以 2014 和 2015 屆畢業論文為例》,中 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年。]等問題,從實習和學院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高雨薇從論文形式、選題、年份以及涉及的國家等方面對廣西地區三所高 校的漢碩學位論文進行了對比分析。她指出廣西高校漢碩論文的的問題是“形式 主要是專題研究、選題內容集中于教學研究和習得研究,同時特點是論文寫作和 培養都具有區域性的地方特色,主要為面向東南亞地區,”[ 高雨薇:《從學位論文看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6 年。]為該地區漢碩人才 的培養方向提供了參考。
姜涵予選取遼寧省六所高校 2014-2018 年的漢碩論文,從論文選題、內容 類型、導師學科背景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探究了影響遼寧省高校漢碩論文寫作 的因素,認為“應提升漢碩生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 姜涵予:《遼寧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 2014-2018)調查研究》,沈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 年。]以適應漢語教學的新趨 勢。
綜上所述,這些研究向我們具體展示了某一地區或者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碩 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情況。顯然,不同地區或高校的特點與問題不盡相同, 其研究成果對于該地區或高校漢碩人才培養各有助益。但是,這些研究對漢語國 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的考察幾乎沒有考慮到導師和培養單位 的特殊資源,導致建議部分很多是作者自己的主觀建議或者主要以學生角度提出 的建議,缺乏導師的建議和對本校教學資源的分析和合理利用,因而還有可以思 考的空間。所以,在本篇論文建議部分的撰寫過程中,將綜合考慮導師和學生的 角度,并根據本校的教學實際,提出具體可操作的建議,盡量做到客觀且有針對 性。
(四)小結
首先,學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評價標準和體系、寫作規范與要求的研究, 不僅是后繼學者研究漢碩論文的基礎,也將成為本論題研究的重要要參考依據。
其次,從研究范圍來看,學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經歷了 一個從面到點的過程。這是因為全國范圍內的研究,只能反應漢碩論文研究的大 概輪廓,其中還有很多具體內容需要更具針對性的研究來補充完善。所以,學界 越來越傾向于研究某一地區或者某一高校的漢碩論文情況,以突出地區或者高校 的特色。而四川地區作為培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重要省份,四川師范大學作為 培養漢碩人才的重點單位,相關研究幾乎沒有,這就從側面顯示出了本文的研究 價值。
另外,從研究視角來看,學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選題上面,而對于寫作過程的研究較少,對導師和任課教師角度的建議考慮 較少。所以,關于漢碩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的研究,還有許多可以探討的空間。
綜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擬從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論文形 式與研究方法以及寫作規范性問題這幾個方面考察本校近五年漢語國際教育碩 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然后,通過問卷和訪談本校指導教師和學生,調查本校 漢碩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分析影響本校漢碩研究生論文寫作的因素。 最后,結合對四川師范大學的學校特色和學院資源,綜合考慮本專業導師、任課 教師和學生的角度,針對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在學位論文撰寫過程中出現的 困難與問題,提出一些拙見,以期能為本校漢語國際教育人才的培養略盡綿力。
四、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論文以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2017-2021 年的學位論文為研究 對象。
根據本校的培養計劃,2014至2018屆研究生,應于2021年全部畢業。但 是由于個人情況差異,有少部分學生難以按照原計劃畢業,會出現延畢情況,且 延畢時間不等。所以,有的論文提交年份和該學生的入學年級不對等。故本論文 在描述過程中,按照論文實際提交年份來歸類該論文的年份,而不按照學號編號 進行統計,即表述為: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2017 年至2021 年學位論 文。
截至本文撰寫時間,筆者搜集到本專業學位論文情況如下:2017年44篇、
2018年25篇、2019年26篇、2020年32篇、2021年33篇,共計160篇。1 (二)研究方法
1、 文獻研究法:通過研究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文獻和著作,梳理 研究現狀的同時,掌握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評價與寫作方面的基礎理論和 知識,為之后關于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的分析奠定基礎。并通過 整理和歸納相關文獻資料,為之后的建議部分提供理論參考。
2、 統計分析法:本文擬對四川師范大學 2017-2021 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 文,對論文的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論文形式與研究方法以及寫作規范等方面的 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后續研究提供研究資料。
3、 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四川師范大學2017-2021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的共時和歷時比較分析,綜合考察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取向、國別視角、論文形式、 [1 畢業名單來自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務處,論文樣本來自知網。] []
研究方法和寫作規范等方面的情況。
4、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 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分析影響本校漢碩生論文寫作的因素,以提出 有針對性的建議。
5、訪談法:就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方面的有關問題,采取半結 構式訪談指導教師兼任課教師,以期進一步發現問題并集思廣益,為之后的建議 部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第一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和論文
評價標準
學位論文反應了研究生三年的學習成果,而培養單位的發展歷程、教育資源 與特色以及培養方案又對研究生的學習過程影響深遠。同時,學界關于如何評價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和相關政策文件也比較紛繁,我們有必要對其 進行梳理和解讀,從而確定本論文將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因此,在考察四川師 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情況之前,對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學位點概況的考察和論文評價標準的探討必不可少。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概況
一、川師漢碩學位點簡介
2007年,國家學位辦開始正式授權高校培養單位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MTCSOL)專業學位。到2009年,在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第二批漢碩培養單位 名單上,四川師范大學名列其中。自此,川師也成為四川地區第一所開設漢語國 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師范院校,并于同年9月正式公告招生。
依托四川師范大學對外交流的豐富資源,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專業背景 扎實,教學資源豐富。該專業隸屬于川師教學實力最為強大的文學院,師資隊伍 也是由從事對外漢語教育研究二十多年資深學者和具有國外漢語教學實踐經驗 的教師組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實力雄厚。本專業整合校內漢語研究與國際中 文教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等相關方向的專家隊伍,依托四川師范大學七 十余年教師教育積淀,吸納“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日本與韓國研究中心”、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與韓國延世大學、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共建孔 子學院等優勢資源,培養適應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需要、在國內外從事漢語作為 第二語言/外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專門人才。[ 資料來源于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務處。
10]
從2009年招生開始,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點已經發展了十 多個年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學位論文作為培養結果展示方 面之一,研究價值巨大。通過對學位論文的分析,可以從側面為培養單位的發展 改革提供分析材料,有益于更好地完善培養機制。
二、川師漢碩培養方案
關于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 2010年秋季招收第一批漢語 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時,學制為三年。但在 2012年和 2013年招收第二、三屆漢 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時,學位改為了兩年。經過一番探索,為適應該專業人才 培養的需要,本校到 2014年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時,才最終確定該專 業的培養為三年制,并延續至今。[ 資料來源于四川師范大學 2009 至 2018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從2014 屆到今年畢業的2018 屆,剛好五屆。 因而本論文只選取 2014屆至 2018屆學生的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以體現出相同 培養方案下,本校漢碩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特點,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針對性。由 于 2014 和 2015 屆仍處于探索階段,其培養方案在 2016 屆時進行了修改,參考 價值較小,現將 2016至 2018屆的具體培養方案整理如下:[ 資料來源于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務處。] 1、研究方向:對外漢語理論與教學、漢文化傳播與交流
對外漢語教材教法 、二語習得 2、專業課程設置(不包括公共課)
表 1-1:四川師范大學專業課程設置
學期|課程類
別 專業基礎課 學位點選修課 同等學力補修課程
研一上期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 對外漢語教材與教學方法研究 中國文化經典導讀與傳播 中華才藝與展示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規范 現代漢語
古代漢語
研一下期 中西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 漢語言要素教學 漢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 漢字文化與書寫
研二上期 課堂設計與管理
第二語言習得 中國國情概況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能
從上表可以看出,專業核心課程都有所涉及,拓展課程則是根據本校實際情 況進行設置的,還有為同等學力學生設置的預備課程。總體上看,設置體系完善, 基本是在教指委發布的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
課程設置對研究生畢業論文影響巨大,不僅影響著學生的選題方向,對寫作 過程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就具體的課程內容來看,本校專業課程設置整體是偏向 于語言知識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對文化關注較少,這必定對學生的論文選題與寫 作產生影響。至于其具體影響情況,本文將在第三章中探討影響本校漢碩研究生 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外部因素時進行詳細分析。此處先做簡要介紹,以便讀者了解 本校漢碩生培養的基本情況。
3、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
表 1-2:四川師范大學必修環節
專業實踐
習 實 學 教 行 進 構 機 育 教 及 校 學 類 各 內 國 在
位 崗 習 實 導 輔 的 生 學 留 對 針 院 學 育 教 際 國 語 漢 的 內 校
論文 過 通 告
又
報 題 開 行 進 可 者 格
合。 績請 成申 且新 程重 課內 的年 定半 規者 案過 方通 養不 培, 成段 完階 ,寫 期撰 下文 二論 研入 到入 :進 題后 開之
加 參 可 者 文 論 成 完 本 基 末 期 期 上 三 研 辯 答 預
加 參 可 者 重 查 和 審 盲 過 通 文 論 期 下 三 研 辯 答 業 畢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校漢碩生的專業實習實踐形式比較多樣,學生選擇較多, 有利于從多方面訓練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但是,其具體實習實踐情況是無法從 表格中看出的,相關內容本文將在第三章的問卷調查中進行進一步闡述。
從時間上看,論文的開題和評價工作從研二下期開始到研三下期結束。其中, 開題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左右,預答辯在12月底,盲審在3月初。所以,研究 生實際寫作時間大概有7個月左右的時間,預答辯之后的修改有2個月左右的時 間。總體來看,時間是很充裕的。但是,這期間的畢業找工作等相關事宜很有可 能會影響到研究生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時間安排。本校學生具體把握情況,本文將 在第三章的問卷調查中進行闡述。
綜上所述,本校的漢碩生培養方案基本是按照教指委下發的《全日制漢語國 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制定的。不僅要求學生需具備漢語國際 教育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還要求學生能夠將教學的實踐能力運用到其他職業 上,如中小學教師等,以擴寬其就業渠道,體現了師范院校的特點。
12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2009 年,馬燕華率先提出了評價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九條標準,[ 馬燕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學位與研究教育》,2010 年第 7 期,第 68 頁。]這 是她在分析首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情況之后提出的。由于 是首次探討,該標準總體來看還比較籠統,但是開辟了學界關于本專業學位論文 評價標準討論的道路,有其借鑒意義。而學界第一次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 論文評價標準比較系統的討論是來自丁安琪 2010年提出的評價體系。[ 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國際漢語教育》, 2011 年第 2 期, 第 17 頁。
13]她認為可 以從論文選題、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論文水平和論文寫作這五個方面進行評價。 二位學者的觀點都借鑒參照了教指委發布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其 具體內容與觀點對比如下表:
表 1-3:丁安琪與馬燕華評價標準對比
丁安琪 馬燕華評價標準相關內容
評價指標 具體標準和要求
論文選題
20% 1、是否面向漢語國際教育或推廣
實踐
2、是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3、是否有新的見解 (1)論文應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現代教育基礎理論或 心理學以及語言教學理論、基本方法,對漢語國際教 育中的具體教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策略或 方法。
(2)論文選題應關注漢語國際教育中具有普遍理論意 義或應用價值的課題。
研究背景 5% 1、是否掌握了本領域研究現狀或
發展現狀
2、是否掌握了本學科或相關學科
的知識 (5)論文應廣泛借鑒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參考 文獻一般不少于 20 篇。
研究方法
15% 1、資料搜集方法是否有原創性
2、問題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先進 (4)論文語料必須是來自教學一線、真實可靠的原始 語料。
(6)論文應做到方法科學、觀點明確、闡述準確、結 構合理、寫作規范,論述部分不得少于全文總篇幅的 三分之一,正文字數不少于一萬五千個漢字。
論文水平
45% 1、 工作是否有一定的復雜度
2、 研究是否有一定的周期和規模
3、 實驗與數據是否準確
4、 設計是否嚴謹
5、結論是否可信,是否有一定的
推廣價值
論文寫作
15% 1、結構是否完整清晰
2、論述是否有邏輯性
3、格式是否規范
4、概括與表述是否通順精煉 (3)論文形式可以是適合某地、某校的課程系統性設 計;可以是具有推廣應用價值、針對性比較強的教學 實施過程的整體性實錄與研究;可以是符合規范的、 可用于定性的個案研究;也可以是高質量的可提供決 策的調查研究報告。
(7)關于課程設計研究的論文必須具備前期可行性調 查評估,課程的教學目標(提供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細 目時間分配),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在時間、內容上的匹 配,課程組織實施的保障(師資條件、學生選課人數預 測),課程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教 師評價)等五大部分。
(8)關于課程實施過程的論文應提供具有相關性的5~6 個教學案例。
(9)論文必須有后附語料。
從上表可以看出,二位學者的觀點都涉及到了論文選題、研究背景、研究方 法和論文寫作這幾個方面。但是,在具體的要求與表述中有所不同。馬燕華認為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應突出其應用價值,要求論文撰寫要理論聯系實 際,丁安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有新的見解。在研究背景方面,馬燕華具體 要求了應讀文獻不少于20篇,從數量上進行要求;丁安琪則在研究現狀與相關 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進行評價。相比來看,丁安琪的標準更為合理,對于某些比較 熱門的研究話題,僅閱讀20篇相關文獻不一定就能掌握好研究現狀。至于研究 方法,二位學者大同小異。但是,在論文寫作方面馬燕華的標準側重于論文形式 與具體寫作過程的探討,丁安琪則主要從寫作表達方面進行評價。此外,丁安琪 還對論文水平有所要求,馬燕華則沒有涉及。
總體來看,丁安琪的評價體系比馬燕華的更為清晰,她不僅結合本專業的特 點對每項指標要求進行細分,還第一次將本專業的論文評價標準進行了權重劃 分,參考價值較大。
在此之后,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出臺了《漢語國際
14
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撰寫指導意見(討論稿)》[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撰寫指導意見(討論稿)》, 2011 年。
15],具體指標如下:
表 1-4:評價指標與占比
選題 相關研究 基礎理論
專門知識 理論分析
實踐環節 創新性 成果效益 科學態度 寫作能力
15% 10% 15% 20% 15% 5% 10% 10%
由表可知,此標準很明顯借鑒了丁安琪的評價體系,將丁安琪的評價要求進 行了細分,但是其細分項目過多,指標占比也恨不均衡,具體操作起來過于繁瑣。
于是,教指委于 2013年頒布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
并一直沿用至今。其評價標準具體如下:
表 1-5:漢語國際教育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標準
評分要素
與權重 評分參考標準及評分數(分) 得分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選題及意義 選題關注國際漢 語教育實踐的前 沿問題;成果具 有明確的社會效 益或應用價值。 選題基于國際漢
語教育實踐的基 本問題;成果具有 較大的社會效益 或應用價值。 選題是漢語國際 教育有關的問題, 但研究的社會效 益或應用價值一 般。 選題與國際漢語 教育實踐關系不 大缺乏明確的社 會效益和應用價 值。
20% 202A218 182A215 152A212 122A20
理論基礎與文
獻 理論基礎堅實, 并能靈活運用; 文獻豐富,充分 把握有關問題的 國內外發展情況 與研究動態。 對研究課題有比
較系統的理論闡 述,比較了解有關 問題的國內外發 展情況與研究動 態。 能夠闡述研究課 題的理論基礎,但 不夠全面深入;了 解一些國內外發 展情況與研究動 態。 缺乏理論支
撐,文獻量 少,對相關的國內 外動態和成果了 解不夠或不了解。
20% 202A218 182A215 152A212 122A20
研究方法與工
作量 研究設計合理, 方法科學;論文 工作量飽滿,有 一定難度。 研究設計較合理, 方法較科學;論文 工作量較飽滿。 研究設計有一定 的合理性,但方法 不夠嚴密,或工作 量有欠缺。 研究設計不明確, 方法上有明顯問 題;或工作量嚴重 不足。
20% 202A218 182A215 152A212 122A20
材料與分析 材料豐富、具體、 詳實,數據真實、 可靠、有效;描 述細致,分析透 徹,結論言之有 據。 材料較富,數據真 實,描述具體,分 析較有深度;材料 分析與結論有明 確的內在邏輯。 能利用材料分析 問題,但材料的質 與量以及分析的 深度均有不足。 缺乏材料或材料 不真實不具體;分 析空洞,言而無 據。
20% 202A218 182A215 152A212 122A20
科學態度與能
力 論文引用規范, 具有原創性;結 構合理,條理清 楚,表達嚴謹、 準確。 論文引用較規范,
為作者獨立完成; 結構完整,表達流 暢、清晰、規范。 論文基本由作者 獨立完成,但引用 有少量不夠規范 之處;表達基本流 暢、清楚。 引用不規范,有抄 襲情況;表達不夠 清晰、流暢,語言、 文字、圖表等不規 范。
20% 202A218 182A215 152A212 122A20
從評分要素的內容來看,此《標準》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評 價標準確定為選題及意義、理論基礎與文獻、研究方法與工作量、材料與分析、 科學態度與能力,這明顯參考了丁安琪的體系,并將丁安琪的標準要求進行了整 合與補充。其要求表述更為全面、細致、清晰。在權重方面,此《標準》摒棄了 丁安琪有所側重的權重方法,認為每項指標同等重要,所以權重均為都是 20%。 同時,教指委還對評分進行了分值范圍的限制,將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及 格和不及格四個檔次,進一步規范了論文評價工作。
總之,此《標準》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都做了具體要 求,并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可操作性強。此后,各高校漢碩論文評價工作基本圍 繞此標準進行。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每個高校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標準進行簡化或者 細分。本校沒有出臺相關文件,相關工作基本是參照國家下發的相關文件進行的。 所以,本文搜集到的本校相關文件只有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外審標 準,具體如下表:
16
表 1-6: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議書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議書
評議項目 評價要素 分檔
論文選題 緊密結合當前實踐和職業背景,對解決實際問題有一定的參 考價值。
研究方法及成
果 理論結合實際地采用應用型的方法和技術路線,體現專業學 位特色,實踐操作性強;分析或解決了實際問題,具有較好 的應用價值。
專業素質 專業知識扎實,具有使用專業理論和相應技術手段分析問題、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論文規范性 引文的規范性,學風的嚴謹性;論文結構的邏輯性;文字表 述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可以看出,本校漢碩論文評價標準比較精簡,但也基本借鑒了教指委下發的 標準文件。其具體評價過程可能因評價教師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評價的方面 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規范等方面。
在論文選題方面,對比馬燕華、丁安琪、教指委和本校的評價標準,我們可 以發現,它們都強調了本專業選題的“實踐應用性”,應區別于學術型論文的選 題寫作。特別指出本專業論文的選題應該具有應用價值,不能做純理論分析,要 與具體的實踐緊密結合。丁安琪的《體系》強調了論文選題的創新性,而在《標 準》中的相關描述是要求“關注國際漢語教育的前沿問題”,二者都說明本專業 的學生要時刻不斷學習進步,吸收新知識,適應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本校的《評 議書》進一步強調了選題要結合職業背景。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是國際中文教師, 教學對象大部分是外國學習者,針對不同國別的教學對象,選題取向可能會有所 不同,所以本專業的選題的國別視角也應引起重視。
在研究背景和理論基礎方面,丁安琪《體系》中衡量的權重只有 5%,而《標 準》中提升到了 20%,說明了文獻分析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對選題領域 相關研究現狀的把握,應貫穿于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整個過程中,才能完成一篇高 質量的論文。本校的《評議書》則具體強調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這一點會體 現在論文的方方面面,要求學生使用專業理論進行分析,不能有知識性錯誤。
在研究方法方面,丁安琪的《體系》和《標準》都強調了“科學性”,只有 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才更有可信度。至于前者強調的“原創性”,本
論文認為要求過高,碩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掌握的知識容量,還不足以原創研 究方法。而本校的《評議書》則要求理論結合實際,采取應用型的研究方法和技 術,強調了研究方法的“實踐操作性”。這一方面要求學生在選取研究方法時, 要根據具體的研究對象來選擇,要有針對性,也不宜選擇操作起來過于復雜和困 難的研究方法,以免影響研究進度。另外,研究方法的選取與論文形式密切相關, 只有研究方法與論文形式相契合,才能使論文研究更具科學性。
在材料分析方面,丁安琪的《體系》強調了實驗與數據的準確性,要求設計 嚴謹,研究有一定的周期和規模。《標準》中強調了材料的豐富性,要求分析透 徹,描述細致。這都要求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要對研究材料有全面性的分析,且 要有邏輯性,避免空洞的分析,論述需有理有據。
在論文規范性方面,三者都強調了引文、結構和表述方面的要求。結合本文 對本校樣本論文的實際分析,還應包括摘要、目錄、注釋和參考文獻等方面的分 析。
綜上所述,本論文認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取向應該緊密結 合漢語國際教育實踐,并且具備應用價值和一定的創新性。同時,要關注不同國 別教學對象的區別,注重國別化研究。在研究背景與理論基礎方面,則要注重充 分把握與研究相關的理論研究背景,保證研究在堅實的理論指導下進行。關于論 文形式與研究方法的選擇方面,則要求針對具體的研究對象選擇實踐操作性強且 切合研究主題的形式與方法,以保證研究過程的邏輯嚴密、結論科學。在材料分 析方面,則要求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與資料分析的全面性,這些都會在論文寫作 中體現出來。最后,論文規范性方面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進行撰寫,特 別是規范格式與專業表述。
由于論文作者材料分析過程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基于可操作性的考量,結合 本校漢碩論文的實際情況,本論文擬主要從論文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論文形式 與研究方法以及規范性問題等方面探討本校漢碩論文的選題與寫作情況。
18
第二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
作情況分析
根據前文所述,本部分主要從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論文形式與研究方法和 論文寫作規范性等方面考察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 寫作情況。并對本校漢碩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 結,為后文的原因分析和建議部分提供參考。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情況
一、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分類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性質是:“為提高我國漢語國際推廣能力, 加快漢語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國際漢語教學專門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漢語 國際推廣新形勢需要的國內外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 專門人才”[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 2007 年 1 月。]而設置的研究生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 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 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論文選題的要求是:“學位論文應緊密結合國際漢語教育 實踐進行選題,選題須具有明確的國際漢語教育背景和應用價值,體現研究生綜 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國際漢語教育實踐,既包括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還包括中華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及漢語國際推 廣等。”[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
根據以上文件,我們可以提取出關鍵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華 文化傳播”和“跨 文化交際”。從關鍵詞“教學”來看,相關選題就應包括教 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材等方面的分析。“中華文化傳播”自然包括 文化教學、文化活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內容,而跨文化交際也包括文化適應、 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等方面。此外,根據本專業學位的學科性質和培養目標的 表述,本論文“人才培養”也是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不可忽視。那么,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具體選題情況該如何劃分呢?學界已有不少學者做了相關 研究。
周國鵑將其分為:“漢語本體研究、中外語言對比、教學、文化、漢語習得、 教材、測試。其中教學類又分為: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偏誤分析、教學原則與 教學方法、單一文化、跨文化比較。”[ 周國鵑:《從學位論文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4 年第4 期,第88 頁。]劉敏也在其學位論文中將該校漢碩論文 選題從習得、教學、教材、文化、教師、語言測試、課程、學習者等領域進行了 劃分。[ 劉敏:《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國學生)學位論文選題研究——以 2013-2018 年學位論文為例》, 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
20]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學者做了不同的區分。但學界至今也還沒有一個 標準的定論,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分類標準,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
本論文認為,研究生的學習課程是決定其論文選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可 以從本專業培養過程中的課程設置來考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的選題 取向。本論文結合上述文件分析,根據本校專業課程的設置,認為本校漢碩論文 選題取向主要可以做如下劃分:
1、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類,對應課程有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漢語言要素 教學、對外漢語教材與教學;
2、課堂教學與管理類,對應課程有課堂設計與管理、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能、 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
3、漢語二語習得,對應課程有第二語言習得、漢外語言對比與偏誤;
4、文化教學與傳播,對應課程有中國文化經典導讀與傳播、中國國情概況、漢 字文化與書寫、中華才藝與展示;
5、跨文化交際:對應課程是中西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
其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類,可細分為教材研究、漢語言要素教學 以及教學法。
另外,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發展,結合本校漢碩論文選題的實際情況, 本論文還劃分出教學需求與現狀、網絡教學研究以及語言測試與評估這三個方 面。
綜上所述:本論文根據樣本論文研究內容的偏重情況,將四川師范大學漢語 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取向主要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教材研究、漢 語言要素教學、教學法、課堂教學與管理、漢語二語習得、文化教學與傳播、跨 文化交際、漢語教師培養、教學需求與現狀、網絡教學研究、語言測試與評估, 共計 13類。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分布與變化情況
根據前文提到的論文選題取向的劃分,仔細研讀之后,本文根據每篇論文研
究的重點,現將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取向的總體情況統計如下表:
表 2-1:四川師范大學 2017-2021 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取向統計
選題取向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合計
教材研究 16 9 7 6 5 43
漢語二語習得 6 7 7 9 10 39
文化教學與傳播 3 4 2 3 4 16
漢語言要素教學 3 1 3 3 3 13
課堂教學與管理 9 0 2 0 1 12
教學需求與現狀 4 2 0 2 2 10
語言測試與評估 1 1 2 2 3 9
網絡教學研究 1 0 0 4 1 6
教學法 0 0 0 2 3 5
漢語教師培養 1 1 1 1 1 5
跨文化交際 0 0 2 0 0 2
合計 44 25 26 32 33 160
一)選題取向總量占比分析:
■歎林院
■漢語二語湘
■文化教學與牌 ■漢語言要黝學 -課堂恃甑 -歎學隸與現狀 -語言測試與評估 -網貓學研究 ■教學法
■漢語捌幣培養
■聘文伽
1、“教材研究”類
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取向最多的是“教材研究”類,有 43篇,總量占比27%。 首先,這類論文根據具體的研究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綜合分析教材的編寫形式或者編寫內容,評估教材編寫的特點或者不足, 然后給出編寫建議。例如:2017 年的《韓國初級漢語教材<明智中國語>的分析 與評估》一文,這篇論文綜合考察評估了該教材的形式、內容、課文、習題等若 干板塊,在總結其特點和不足的基礎上,針對韓國初級階段漢語教材的編寫提出 了建議。
這類研究的特點是,考察教材的多個方面,研究的深入性有待提高,最后給 出的編寫建議比較普適,針對性不足。 第二類:只分析教材中某一個板塊或者項目,以教材為依托,考察其具體板塊或 者項目的編寫情況和特征,最后給出編寫、使用或者教學建議。例如:2019年 的《<高級漢語口語>慣用語教學研究》一文,這篇論文首先分析了慣用語的本體 語言特征,然后據此從條目、釋義及習題等方面分析了該教材具體編排情況,得 出其編寫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教材編寫和慣用語教學兩方面的建議。
這類研究中的板塊或者項目主要有練習題、文化取向、話題、詞匯以及語法 等方面,其特點就是研究對象更為具體,強調教學使用,針對性較強。 第三類:在分析教材或者學習者需要的基礎上進行教材改編、選編并給出教材編 寫設計。即:
《對外漢語教材課文的改編研究 以〈成功之路•跨越篇〉為例》
《英國小學零基礎漢語繪本教材編寫研究》
《〈成功之路〉逆序詞教學輔助材料設計》 《針對老撾有漢語基礎的華裔兒童的華文教材選編研究》
這類研究相比前兩類來說創新性較大,以學習者實際情況為基礎,討論教材 的使用和編寫,應用價值較高。
其次,從論文涉及的教材類型來看,本校漢碩“教材研究”類研究綜合教材 的論文最多,有 18篇。涉及的教材有:《成功之路》、《明智中國語》、《掌 握漢語》、《發展漢語》、《新攻略•實力向上篇》、《進步》、《博雅漢語》、 《輕松學中文》等,其中以《成功之路》最多,有 11篇論文涉及,然后是《發 展漢語》,有兩篇論文涉及。
而研究二十世紀早期的教材的論文篇目排在第二名,共有 11篇。其涉及的 教材包括《訓世評話》、《燕京婦語》、《東洋史說苑》、《言語聲片》、《官 話急就篇》、《語言自邇集》、《二十世紀清語讀本》、《修正獨習漢語指南》、
《漢語獨學》、《華語精選》、《漢語獨學》《漢語指南》《支那語大海》等, 其中《官話急就篇》、《燕京婦語》和《語言自邇集》均有兩篇以上論文有所涉
22
及。這類教材大部分都是面向韓國和日本的,雖然現在已基本沒有使用,但是有 很大的史料價值和借鑒價值。
其他教材類別和涉及的教材情況如下:
表 2-2:其他教材類別情況
文化教材 《文化中國》、《解讀中國》、《中美國別文化比較教程》
《中國概況》《當代中國概況》
口語教材 《漢語口語》與《新說漢語》《發展漢語•中級口語》(上、下)
《漢語縱橫•會話練習冊》(3,4)、《新目標漢語•口語課本》
《高級漢語口語》
視聽說教材 《家有兒女1》、《走進中國百姓生活?上》
《快樂中國人1》《快樂中國一學漢語?四川篇》
應試教材 《新HSK —本通》(六級)、《HSK標準教程4》
漢字教材 《漢字輕松學?起步篇》
專門漢語 《新絲路中級商務漢語》
以上教材都只涉及一篇論文,有的還出現在同一篇論文中,涉及篇目較少。 總的來說,本校漢碩論文“教材研究”類論文涉及的教材類型較多,但主要 集中在綜合教材和二十世紀早期教材,大概占比 67%。其中,又以《成功之路》、 《官話急就篇》、《燕京婦語》和《語言自邇集》的出現頻率較高。這說明此類 論文選題取向或許有重復傾向,導師和學生應該注意規避。而涉及文化教材、口 語教材和視聽說教材的篇目都相對較少,或許還有可以研究的空間。此外,涉及 漢字教材、應試教材和專門漢語教材的篇目最少,研究空間最大。
2、“漢語二語習得”類
此類論文數量排名第二,有 39篇,占比 24%。這說明本校漢碩研究生對此 類選題比較關注,這可能與本校的師資背景有關,因為本校有近三分之二的漢碩 專業導師是語言學背景的。這類論文的研究重點是分析學習者在習得漢語過程中 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及其原因,并據此提出教學建議。
例如:2018 年的《外國留學生漢字書寫中的偏誤及教學對策》一文,作者 搜集了多國留學生的漢字書寫作業進行偏誤分類,并從漢字本體、學習者和教學 方法等層面分析了偏誤產生的原因。最后,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經驗給出了漢字 教學對策和漢字教材編寫設想。2021 年的《副詞“才”和“就”的偏誤研究》 一文,這篇論文作者通過分析留學生對副詞“才”和“就”的習得情況,得出其 偏誤原因主要是目的語規則泛化、教材教法不周全與目的語負遷移等,最后給出 了教學和教材編排方面的建議。
這類論文中進行偏誤分析的研究數量最多,有 34篇,包括語音、詞匯、語 法、漢字以及寫作方面的偏誤分析,其中有 13篇涉及漢外語言對比、4 篇涉及 中介語理論。這其中,根據具體的研究對象來劃分,研究語法的論文最多,有 12 篇。其次是語音10 篇、詞匯7 篇,漢字4 篇。最少的是寫作,僅有一篇。
涉及輸入輸出理論研究的論文有 3篇,即: 《詞切分對高級階段漢語二語者閱讀影響的實驗研究》 《詞邊界信息對初級漢語學習者的影響 ——以羅馬尼亞初級漢語學習者為例》 《漢語學習者的二語寫作實驗研究》
主要研究學習者因素的僅有 1篇,即 2019年的《美國零基礎中學生學習中 文的動機調查與對策 以Southwest Middle School為例》。作者發現該校中
文課存在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不配合教師操練和大聲說話打鬧等課堂管理問 題。通過對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和分析,作者提出了降低教學難度、創設機會培 養學習自信心、利用多媒體和游戲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實行差異化教學和重視教 學評估等教學對策。
進行話語分析的也僅有 1篇,即 2021年的《中高級留學生不同語體漢語話 語標記使用情況研究》。作者通過搜集到的中高級留學生的口語錄音,統計了留 學生在不同語體下的話語標記使用情況。又從多功能性和偏誤情況兩個方面分析 留學生話語標記的特點,并探討了話語標記使用與口語水平的關系。最后,結合 留學生的話語標記使用情況,給出了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建議。
總之,本校“漢語二語習得”類論文,進行偏誤分析的研究占多數,約占比 87%。進行輸入輸出研究的有 3篇、進行話語分析的有 1篇、分析學習者因素的 也只有 1篇。而在進行偏誤分析的研究中,研究語法和語音的論文偏多,研究寫 作的論文最少,僅有1 篇。總體來說,本校漢碩論文在“二語習得”領域的選題 取向嚴重失衡。
3、“文化教學與傳播”類
此類論文數量位列第三,共 16篇,占比 10%。本文將側重于研究文化教學 與文化交流傳播的論文劃為此類,不代表其完全不涉及語言教學。因為語言與文 化是漢語國際教育中兩大重要模塊,在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中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這類論文的特點是從文化視角切入,探討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各種問題。其中,文 化教學方面有 13篇,文化交流與傳播方面有 3篇。
其中,文化教學方面,根據其具體研究的重點又可以進行細分:
教學策略 6 篇,這類論文就一個特定的文化因素,在分析教學內容、教學現 狀和學習者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策略的探討。這類論文需注意對文化因 素的分析要結合漢語國際教育,不要寫成單純的文化研究。就教學內容而言可以
24
分為本體文化教學,涉及書法文化和民俗文化各 1 篇,成語文化 2 篇。語用文化 教學 2篇,涉及稱呼語和謙辭。
例如:2017 年的《外國留學生書法教學研究》一文,作者從教學內容和教 學形式兩方面考察了留學生書法教學的實例,總結了書法教學中學生學習和教師 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據此,作者提出了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溝通等方面 的教學對策,并展示了教學對策的教學效果。2019 年的《 留學生稱呼語使用情 況調查研究》一文,通過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作者發現留學生使用稱呼語有偏 簡單、大眾化和零稱呼語使用較多等特點,還存在稱呼語使用錯誤,符合情景程 度較差等問題。在分析影響留學生稱呼語使用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稱呼語教學 和學習方面的建議。
教學方式 5篇,涉及關鍵詞:文化紀錄片、文化導入、“和詩以歌”、微信 輔助以及翻轉課堂。作者試圖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探討文化教學方 式的突破之路,選題比較新穎,應用價值較高。
例如:2019 年的《微信輔助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新探》一文,作者發現微信 等應用軟件已經成為來華留學生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或許可以借助此類新媒體 渠道進行網上教學,以彌補課堂文化教學不足的情況。經過作者的探討和實踐, 文章指出留學生在使用微信學習文化知識之后,成績明顯提高,多數留學生有繼 續學習的意愿。基于此,作者認為用微信輔助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是可行的,并就 此教學方式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教學管理 2篇,即: 《四川高校留學生巴蜀文化課程開設的可行性研究 ——以四川師范大學為例》 《澳大利亞維州小學中國文化教學的調查與研究 ——以巴楚馬什小學為例》
前者在調查四川師范大學留學生對巴蜀文化的接受度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擁 有的巴蜀文化資源和師資力量,探討了對留學生開設巴蜀文化課程的可行性。后 者在調查該小學文化教學現狀之后,發現其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資源 方面存在問題,隨即給出了相應的管理對策。
文化交流與傳播有 3篇,即: 《新羅入唐質子漢語學習的現代借鑒與傳承》 《清末西學在華傳播對當今漢語國際教育的啟示》 《高麗時期漢語教學對當今國際漢語教學的啟示》
這類論文通過考據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歷史資料,分析其對當今漢語國際 教育的啟示意義。從所涉及的國別來看,主要是研究韓國和日本與中國文化交流 的歷史,這主要是因為本校有許多這方面的史料可供研究,還有指導教師對這兩 國與中國交往的歷史淵源了解較深。這類論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寫成單純的史 料現象考據,要從漢語國際教育的角度思考其可借鑒之處。
總之,此“文化教學與傳播”類論文,總體數量占比較少。其中文化教學研 究偏多,其中教學方式的研究比較新穎;文化交流研究過少,且只涉及中日、中 韓,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強盛以及中國文化的傳播,越 來越多的外國學習者對中華文化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文化教學與傳播的重要性越 來越得到學界的認可。所以,本論文認為四川師范大學的漢碩生應該提高對文化 教學與傳播的關注度。
4、 “漢語言要素教學”類
這類論文數量排在第四名,共 13篇,占比只 8%。這類論文主要通過對漢語 言要素本體特征的分析或者論證,結合學生的使用情況,給出教材編寫或者教學 建議。此類研究和上文的“漢語二語習得”類的區別在于,其研究是在分析漢語 言本體特征的基礎上,給出教與學,以及教材編寫建議的。
例如:2019年的《“N1 (準定語)的N2+V得R”句式的特征和歧義現象 考察》一文,作者主要分析了該句式在句法結構、語義內涵、語用功能三個方面 的特征,然后從語義特征入手詳細分析了該句式存在的歧義現象的原因。最后, 在調查母語使用者和二語學習者對此句式的理解情況的基礎上,給出了教學建 議。
這類論文的具體研究內容主要是語法和詞匯的語言特征分析和教學建議,分 別有6篇和7篇,且其寫作思路大致相同。例如:2017年的《對外漢語中“A
(程度副詞)+B (名詞)”結構的教學探索一一以韓國延世大學孔子學院韓國語 學堂班為訪談對象》和 2021 年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重疊式副詞研究—— 以“漸漸”等 8組副詞為例》,這兩篇文章都是在分析具體的語法或者詞匯語言 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對學習者使用情況的分析進行教學思考后給出相關教學建議 的。
就語言要素來看,相較于語音和漢字,漢語中的語法和詞匯的情況更為復雜, 漢語教師有必要對其本體特征進行全面細致的語言描寫,才能更好地指導漢語作 為第二語言的詞匯和語法教學。
5、 “課堂教學與管理”類
這類論文數量排在第五名,共12篇,占比約有8%。其主要研究對外漢語課 堂教學與管理的相關方面,具體包括課堂教學技能5 篇、課堂教學設計 3篇、多 媒體輔助2篇、課堂教學策略1篇和課堂教學評估1篇。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校漢碩生對教學技能比較重視,該小類論文有4 篇研究某一教學技能,涉及的具體研究內容有教師的語言、課堂組織管理和手勢 表達。例如:2021 年的《多模態對外漢語教學中手勢的應用研究》一文,作者 通過統計分析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手勢的使用情況,從手勢類型和使用頻率
26
方面總結了其使用規律。然后從教學課型、學習者漢語水平、教材內容教師教學 風格等方面分析了教師手勢使用的影響因素。最后,結合手勢在教學中的特點和 功能,提出了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的建議。
也有通過分析某一漢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全面探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 課堂教學技巧。即:2017 年的《中韓教師協同漢語教學研究——以韓國仁川富 光高中為例》一文,作者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踐參與的方式調查分析了該學校漢語 課堂存在的問題,據此從備課與寫教案、時間分配、教師語言、課堂提問和多媒 體使用等方面給出了教學建議。
研究課堂教學設計的論文,具體涉及的研究內容是“韓國零基礎第一堂課”、 “中級漢語復習課”和“青少年和成人漢語教學設計對比”。研究多媒體輔助的 論文涉及的輔助資源是“現當代民謠”和“漢語歌曲”,二者都試圖把歌曲引入 對外漢語課堂。研究課堂教學策略的論文,主要針對幼兒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提出了教學建議。此外,研究課堂教學評估的論文針對的是初級讀寫課的教學觀 察與反思。
總體來看,此類研究對現象的調查分析頗為詳細,其提出的建議和教學設計 也基本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其特點是選題比較新穎且針對性較強。
6、“教學現狀與需求”類
此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 6%,共10 篇。這類論文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中 的“教”與“學”的現狀分析,發現其特點或者不足,進而給出改進建議。其中 一部分研究的是某地區或某學校的漢語教學現狀,或者某漢語項目的實施情況, 包括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師情況和學生情況等方面,然后就其中發現的問題 給出改進建議。
例如:2018年的《尼泊爾加德滿都Rosebud School漢語教學情況的調查 與分析》一文,作者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分析了該校的學生情況、教師情況和教 材使用情況,發現該校存在教學缺乏系統性、考核制度不科學和學生學習興趣不 持續等問題。最后,作者結合對該校情況的分析,從學校、學生、教師、教法和 教材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
另一部分則是就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中的某一方面,諸如教學模式、課程設置 或者學生學習情況等展開調查,分析其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教學管理、 教師教學或者學生學習等方面的建議。
例如: 2018年的《國際漢語一對一教學策略研究——以四川師范大學為例》 一文,作者通過對四川師范大學一對一個別輔導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總結了該 教學模式有針對性滿足學生個體需求、靈活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和培養學生交際能 力等特點,同時也存在操練形式單一、課堂教學量難以掌握和教學缺乏系統性與
連續性等問題。基于此,作者從師生主體、教學客體、教材選編、課堂教學和測 試評估等方面給出了教學策略。
總的來說,這一類論文通過對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調研,反映了某個地區或 者學校的教學現狀與需求,有助于提高該地區或者學校的教學質量。對某一具體 教學實踐的調查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也有利于促進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進一步 發展。
7、 “語言測試與評估”類
此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約6%,共9篇。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 的外國學生選擇來到中國學習,而HSK考試則是其來華留學要過的第一關,該考 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選題論文主要研究與HSK考試相關的內容,包括HSK 考試大綱詞匯、考試制度和考試試題的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提高考試成績或者 考試通過率。
例如:2021年的《新HSK5級閱讀真題研究及教學建議一一以四川師范大學 留學生為例》一文,作者通過分析新 HSK5 級真題閱讀材料的分析,總結了閱讀 真題在話題、詞匯和語言點方面的考察重點。然后,對四川師范大學留學生的應 試準備學習情況和參加考試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最后,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提 出了應試策略和教學建議。
不同等級的考試對教師和學生有不一樣的要求,該類研究能提出有針對性的 教學建議,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8、 “網絡教學研究”類
此類選題論文占比4%,共有6篇。本校此類選題論文涉及的相關研究方面 主要包括:網站教學課件、網絡一對一教學互動、網絡課堂教學有效性、APP軟 件學習和線上兒童教學。這些選題從不同角度調查分析網絡教學相關方面的特點 和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有助于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的建議。
例如:2020 年的《對外漢語網絡一對一教學中的互動研究》一文,作者觀 察并記錄了該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情況,包括語言與非語言的使用情 況,發現其存在教師語言過多、反饋不具體和肢體語言不合適等諸多問題。最后, 結合對網絡教學互動影響因素的分析,作者提出了相關的教學建議。
漢語國際教育的對象大多數是外國學習者,但是許多學習者都沒有來到中國 學習的條件,而我國能外派出去的教師數量也很有限,這使得許多身在外國而想 學習中文的學習者受到諸多限制。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教學以超越時間和空間 限制的優勢,滿足了一部分外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由此,網絡 教學研究也逐漸被納入本專業研究領域。所以,研究好如何將漢語國際教育與現 代網絡技術相結合,有助于開辟漢語國際教育新的發展渠道。
28
9、 “教學法”類
此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 3%,共有5 篇。主要研究各種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 育中的應用情況,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或者教學需求給出教學建議。例如:2021 年的《認知功能教學法在“什么”非疑問用法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作者基于認 知功能教學法,選取了適用于該語法教學的原則,并對《發展漢語》口語系列教 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語料編寫。最后,結合分析就如何運用認知功能教學法教授 “什么”非疑問給出了教學過程設計。
本校此類選題漢碩論文研究涉及的語法有情景教學法、語境教學法、認知功 能教學法和體演文化教學法。其中,涉及情景教學法的論文有兩篇,可能是因為 這一教學法在教學中使用廣泛。此外,將體演文化教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結合起 來的研究,算是一個比較新穎的選題。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教學法進行研究, 對其具體的應用教學策略,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才能寫出新意,應避免空 洞的理論分析和設計。
10、 “漢語教師培養”類
此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 3%,共有5 篇。這類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 分是對母語為漢語的中國漢語教師的培養,另一部分則是對母語為外語的外國漢 語教師的培養。本校此類選題論文中研究中國漢語教師培養的有 3篇,研究外國 漢語教師培養的有2篇。此類論文通過對漢語教師的培養方案或者培養過程中的 某一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其特點與存在的具體問題,最后結合相關理論給出提升 漢語教師素質的建議。
例如:2017 年的《基于學生視角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現狀分析 ——以西南地區兩所大學為例》一文,作者調查、分析并對比了這兩所高校的漢 碩人才培養工作,發現其存在一定的問題。據此,作者結合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 個體差異理論和目標分類理論,給出了推進漢碩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2019年 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孔子學院獎學金生)學位論文綜合研究——以四川 師范大學為例》一文,作者通過分析四川師范大學孔子學院獎學金生十年內上交 發表的學位論文,發現其具有國別化特征明顯和選題側重中外對比論題對比等特 點,并存在研究方法單一、寫作不規范和研究深度不足等問題。最后,從培養單 位、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三個層面給出了建議。
就具體研究內容而言,研究培養過程中某一方面的情況,諸如課程設置、實 踐環節和論文寫作等方面,會更加深入,提出的建議也會更有針對性。漢語教師 的培養是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培養出合格優秀的漢語教師, 才能促進整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總體來看,本校關于漢語教師培養 的研究占比過少,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11、“跨文化交際”類
此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僅1%,只有2篇。即:《來川巴基斯坦留學生飲食 適應調查分析與應對策略——以四川師范大學為例》一文,作者調查分析本校巴 基斯坦留學生的對四川飲食習慣的適應情況之后,發現多數留學生仍存在語言交 流不流暢、對飲食文化理解不足、選擇需要食物困難等問題。基于此,作者從飲 食文化宣傳與校園服務方面提出了若干對策,并給出了針對巴基斯坦留學生的飲 食專題教學建議。另外一篇論文作者也是通過調查分析巴基斯坦某中學的漢語教 學情況,結合訪談和案例分析,總結出漢語教師與巴基斯坦學生之間的跨文化交 際障礙主要表現在觀念、語言與非語言方面。同時,結合教師、學生和學校三方 面影響因素的分析,闡述了跨文化交際障礙對漢語教學的影響以及解決策略。
兩篇論文都提交于2019年,且都針對巴基斯坦留學生,涉及范圍較窄。跨 文化交際是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好漢語教師和外國學習者在 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解決之法,意義重大。遺憾的是,本校近五年的 漢碩論文中,僅有這兩篇涉及這個選題,說明本校漢碩生對此研究領域的關注度 嚴重不足,培養單位需要引起注意。
綜上,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選題取向涉及的研究領域來看,本校漢碩研究生的選題取向豐富,涉及了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二語習得、中華文化傳播、漢語教師培養和跨文 化交際等漢語國際教育的各個方面,研究成果偏向于教學方面,對漢語國際推廣 與傳播,例如關于孔子學院、中華文化推廣活動等方面基本沒有涉及。
同時,本校漢碩論文存在選題取向過于集中的問題。首先,從各類選題取向 數量占比來看, “教材研究”類和“漢語二語習得”類占比分別為27%和24%, 占比加起來超過總量的一半。而其余9類選題取向占比總和48%,其中“網絡教 學研究”類、“教學法”類、“漢語教師培養”類選題取向占比分別為 4%、3% 和 3%,均不超過 5%,數量極少。占比最少的是“跨文化交際”類,僅占比 1%, 和第一名占比相差 26%。其次,就各類選題取向論文具體研究對象來說,“教材 研究”類論文中,研究綜合教材和二十世紀早期教材的最多,有29篇,占比67%。 且其研究中主要涉及的教材又以《成功之路》的出現頻率最高,出現11次之多。 而涉及漢字教材的僅有1篇,占比2%。同樣,在“漢語二語習得”類論文中, 進行偏誤研究的有34篇,占比高達87%,而進行話語分析的僅有一篇。在“文 化教學與傳播”類論文中,研究文化教學方面的有13篇,占比81%;而研究文 化交流與傳播的僅有3篇,占比19%。總之,本校漢碩論文存在選題取向及其研 究對象過于集中的問題。
關于選題及意義,教指委下發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中
30
關于漢碩論文選題及意義的相關描述如下:選題應基于國際漢語教育實踐的基本 問題;選題應關注國際漢語教育實踐的前沿問題;論文成果應具有明確的社會效 益或應用價值。[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這說明一篇優秀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應來 源于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應是漢語教學或漢語國際推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就 是說不能進行純理論的設想分析,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選題。同時,論文的研究 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也就是要求論文研究要有針對性,不能是泛泛而談, 需要研究者根據具體研究情況給出具有應用性的建議或者結論。
而關于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前沿問題,則要求研究者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漢 語國際教育的實踐和推廣與現代教育技術或者教育理念融合,要有創新性,能促 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據此分析,本論文認為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大部分源于漢語國際教育的實踐問 題,基本符合相關文件的要求。并且,本校研究主要偏向教學方面的調查分析, 對漢語教學的“三教”問題有相當的應用價值。但是,本校漢碩論文對學科前沿 問題的關注度并不高,部分選題有重復之嫌,創新性稍顯不足。例如: 《泰國六世皇中學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教學策略研究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初、中級班漢字書寫偏誤對比分析》 《初級和中級階段的巴基斯坦學習者漢字偏誤和改進措施》 《外國留學生漢字書寫中的偏誤及教學對策》
盡管這幾篇論文的具體研究對象各不相同,但是其中諸如“學習者態度”、 “學習者母語影響”、“重視部件教學”、“教學內容趣味化,教學方式多樣” 等關于漢字書寫偏誤的分析和漢字教學的建議的論述,有雷同之嫌,其創新性大 打折扣。另一方面,教材研究中關于二十世紀早期教材的研究占比過多,且有部 分研究教材重復,這也大大降低了其創新性。
同時,樣本論文中也存在選題范圍過大,研究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應用價 值不高的情況。例如:2017 年的《商務漢語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一文,論文 標題范圍較大,針對性明顯不足。而從具體寫作內容來看,作者主要就復旦大學 和暨南大學的商務漢語開設情況來概括分析全國商務漢語教學問題與成因,缺乏 相應的實踐調查基礎。其給出的優化建議涉及了學科體系、教材編寫、教學方法 與師資建設等各個方面,但是缺乏具體操作對象和相應的理論支撐,論文的應用 價值并不理想。
此外,就研究內容而言,本校漢碩論文的研究思路基本經歷了簡單到復雜的 變化。就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各類論文的研究對象越來越具體,其研究結論對教 師、教材和學生的分析和關注都越來越全面。研究深度逐步提高的同時,應用價
值也越來越高。但是,另一方面部分選題論文的研究思路也呈現出定式化傾向, 比如“漢語言要素教學”和“漢語二語習得”類,這可能會限制相關研究的廣度 和深度。本論文認為可以鼓勵本校漢碩導師和研究生在研究方法上進行突破,以 提高論文的創新性。
總之,本校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在關注學科前沿問題、明確社會效益和應用價 值、增加創新性和實踐性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二)各選題取向歷年占比變化情況分析
由于每一年的論文數量不同,不能簡單從數量大小來看變化趨勢,本部分選 取每個選題取向篇目占當年論文篇目總數的百分比作為標準,進行各類選題占比 歷年變化考察,總體情況如下表:(只取小數點后兩位)
表 2-3:四川師范大學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歷年占比變化
選題取向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教材研究 0.37 0.36 0.27 0.19 0.15
漢語二語習得 0.17 0.26 0.27 0.28 0.3
文化教學與傳播 0.07 0.16 0.08 0.1 0.12
漢語言要素教學 0.07 0.04 0.12 0.09 0.09
課堂教學與管理 0.2 0 0.08 0 0.03
教學需求與現狀 0.09 0.08 0 0.06 0.06
語言測試與評估 0.02 0.04 0.08 0.06 0.09
網絡教學研究 0.02 0 0 0.1 0.03
教學法 0 0 0 0.06 0.09
漢語教師培養 0.02 0.04 0.04 0.03 0.03
跨文化交際 0 0 0.08 0 0
1、前五類的變化情況,如下圖:
32
(1)“教材研究”類
由圖可知,此類論文在 2017年時最多,此后處于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可能 因為是學生難以找到新的研究視角和新的有價值的研究教材,因而選擇其他領域 進行研究。
從研究內容上看,此類論文也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具體表現在: 第一,研究二十世紀早期教材的論文逐年減少,從 2017年的 5篇,占比 31%, 到 2021 年的 1 篇,占比 20%。研究涉及的教材種類也呈現遞減趨勢,2017 年涉 及的種類最多,包括綜合教材、視聽說教材、文化教材、專門漢語教材、口語教 材等,而此后每年論文涉及的教材種類主要集中在綜合教材。 第二,綜合分析教材的論文數量呈現遞減趨勢。2017 年有5 篇論文是綜合分析 教材,占比 25%。此后,2018和 2019年分別只有一篇,到 2020和 2021年則沒 有論文是綜合分析,都選擇某一個項目或者板塊進行研究。 第三,研究思路從簡單到復雜。2017 年的此類論文的研究思路,基本都是先做 教材評估分析,總結特點與不足,最后給出編寫建議。2018 年,多數論文給出 了教材使用和具體板塊或者項目的教學建議。2019 年到2021 年,研究者開始在 考察學習者的使用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分析給出教學和編寫建議,或者進行 改編和編寫設計。
例如:2019 年的《對外漢語教材中助動詞的編排研究 ——以<成功之路>為 例》和 2021 年的《針對老撾有漢語基礎的華裔兒童的華文教材選編研究》。
總之,從變化趨勢來看,本校漢碩研究生在考慮選擇教材研究類選題時,越 來越慎重。選擇此類選題,不僅要避免與之前的研究重復,還要注意開發新的研 究視角,才能使選題更有研究價值和創新性。
(2)“漢語二語習得”類
由圖可知,此類論文數量占比基本呈現出遞增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教材研究 類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少,而本校漢碩專業導師的語言學的專業背景比較雄厚,學 生操作起來更有把握。
就研究內容上來看,本校漢碩“漢語二語習得”類選題研究有如下變化: 第一,語法研究基本處于上升趨勢。2017 年有2 篇,占比33%;2018 和2019年 僅 1 篇,占比 14%,到 2021 年,占比上升到 55%。漢字研究處于下跌趨勢,僅 2017 年有1 篇,2018年有 3篇,此后就沒有了。語音研究在 2020年達到高峰, 占比 50%,其他年份占比差不多。詞匯研究基本每年1 至2 篇,比較穩定。 第二,此類研究最后給出的建議越來越全面,應用價值逐步提高。2017 和 2018 年的論文大部分都在僅在分析的基礎上,給出教學建議,少有給出教材編寫建議 和學生學習方面的建議。例如:2017 年的《尼日利亞伊博語背景學生普通話語音 習得實驗報告》一文,作者借用實驗語音學手段和方法,分析了有伊博語背景學 習者語音偏誤的原因,最后據此給出了語音教學的建議。2018 年的《初級和中 級階段的巴基斯坦學習者漢字偏誤和改進措施》一文,作者通過調查巴基斯坦學 習者錯字和別字偏誤的情況,在分析其偏誤原因的基礎上,給出了教學建議。
2019 至2020 年,研究結論開始關注學習者和教材編寫方面。例如:2019 年的《個體量詞學習調查及教學建議 ——以四川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 為例》一文,作者在調查學習者使用個體量詞篇情況和分析原因之后,結論部分 給出了學校管理、學生學習、教材編排以及教師教學的建議,比較全面。
到 2021 年,這類研究的結論在給出教材編寫、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方面的 建議之后,又增加了教學設計或者教學案例分析,使得研究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提 高。例如:2021年的《性質形容詞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一一以〈成功之路•進 步篇>為例》一文,作者在分析學習者習得性質形容詞的偏誤類型和偏誤成因的 基礎上,給出了《成功之路•進步篇》的教材編寫建議、學生學習建議、教師教 學建議,并展示了教案設計。
總之,本校漢碩“漢語二語習得”類論文總體處于上升趨勢,研究內容越來 越偏重語法,研究結論對教材、教師和學習者的關注也越來越全面。
(3)“文化教學與傳播”類
由圖可知,此類論文數量占比在 2017至 2018年時處于上升趨勢,2018 至 2019 年處于急跌趨勢,此后到2021 年處于緩慢上升趨勢。這說明2019 年后, 本校學生對文化教學與傳播的關注度在逐漸提高,值得鼓勵。
從研究內容上來看,文化教學類論文中研究教學方式的論文,2017 至2021 年每年都有一篇。說明本校漢碩生持續關注此類選題,并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 新媒體發展突破教學方式的創新意識。而研究教學策略的論文數量,基本呈現出
34
上升的趨勢,2017 至2019 年均只有一篇,到2021 年上升至3 篇。值得注意的 是其中研究成語教學的論文有兩篇,分別是 2018年的《對外漢語中的成語教學 研究》和2021 年的《<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成語教學研究》。 二者看似重復,但是前者側重分析學習者成語使用情況,從而給出教學內容、教 學方法、學生學習和教材編寫方面的建議;后者側重分析成語難度等級劃分,進 而提出分階段分層次進行成語教學的策略。所以,在選擇相近選題時,要注意和 前人研究的重點區分開來,并且有所創新,否則有重復之嫌,研究價值也會大打 折扣。
研究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論文中,2017 年的《新羅入唐質子漢語學習的現代 借鑒與傳承》一文,作者得出的教學啟示側重于教師教學與學校教學管理兩個方 面的內容;2018 年的《清末西學在華傳播對當今漢語國際教育的啟示》一文, 作者側重于探討當今漢語國際教育中傳播中華文化時的觀念或原則方面的啟示; 2020 年的《高麗時期漢語教學對當今國際漢語教學的啟示》一文,作者則綜合 了教育制度、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選擇以及編排方面的啟示,啟示意 義最大。教學啟示總體呈現出越來越全面的趨勢,但是涉及的國家數量少且有重 復,值得注意。
總的來說,本校漢碩研究生對此類論文的關注度和研究內容的廣泛度都有提 升的空間。
(4)“漢語要素教學”類 由圖可知,此類論文占比也呈現出先減、再增、最后差不多持平的趨勢。其 中,只有 2018 年占比較低,其余年份基本差不多,說明近幾年本校研究生對此 類選題的關注度沒有太大的變化。從具體研究內容來看,雖然詞匯和語法分別有 7 篇和 6 篇,相差不大。但是,2017 年的三篇全是研究語法的,2018 年是詞匯, 2019 年詞匯研究 2 篇,語法研究 1 篇,到 2020 年的三篇全是詞匯研究,2021 年又是語法研究占多數,研究關注點呈現詞匯和語法交替的情況。
就研究思路而言,近五年都沒有太明顯的變化,最完善的思路是在分析漢語 本體特征的基礎上,調查學習者的使用情況或者教材編排情況,最后給出教師、 學生和教材方面的建議并附加教學設計。其中,比較有新意的是 2020 年的《留 學生易混淆詞教學實驗研究一一以新HSK五級詞匯為例》一文,作者在分析易混 淆詞的類型、詞義和語法特點的基礎上,采取教學實驗的方法,分析采取怎樣的 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最大化,最后總結教學啟示和建議。
總的來說,此類選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都呈現出定式化,本校漢碩研究 生可以繼續借鑒發展研究,但是本文更提倡尋求突破創新研究,例如在研究方法 上進行突破。
(5)“課堂教學與管理”類
由圖可知,此類研究在2017 年時占比達到頂峰,此后只有2019年和2021 年有所涉及,且占比越來越少。說明本校漢碩生對此類選題關注度不高且不持續, 基本呈現下降趨勢。
就具體研究內容而言,越來越偏重研究某一具體的教學技能。2017 年研究 教學技能的論文數量占比約 22%,2019 年占比 50%,到 2021 年占比高達 100%。 而研究課型教學設計以及多媒體輔助方面的選題,自 2017 年后就沒有論文再涉 及,有待本校漢碩研究生進一步拓展研究。
2、第六至十一名占比變化,如下圖:
■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I 2020年■ 2021年
由上圖可以看出:
(1)連續每年都有的選題是“語言測試與評估”和”漢語教師培養”類。前者 數量占比除了 2020 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基本處于增長趨勢。后者歷年占比相 差不大,基本在 0.3%左右,實際上也是每年有一篇。
就具體研究內容而言,“漢語教師培養”類每年的具體研究對象都不相同, 得出的特點和問題也不同,選題基本沒有重復。“語言測試與評估”類選題論文 的主要研究對象則呈現出越來越具體的趨勢,研究深度不斷增加。例如:關于 HSK大綱詞匯的研究,2017年的《2009版與2015版HSK考試大綱詞匯對比研究》 一文,作者主要對比研究了兩版大綱詞匯的收錄增減情況和其難易程度。到2020 年的《〈HSK考試大綱〉動名兼類詞研究》一文,作者將研究對象縮小到了動名兼 類詞,具體研究了該類詞匯的編排和HSK考試的適配程度。
關于HSK試題的研究,2019年的《圍繞新HSK 一級考試的漢語教學策略分
36
析——以巴基斯坦佩特羅中學孔子課堂為例》一文,作者既考察了試題詞匯與語 言點和大綱的對比情況,又分析聽力試題和閱讀題型設置情況以及學生的考試教 學情況。最后,給出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和文化方面的教學建議,研究范圍 較廣,研究深度稍顯不足。而2020 年和2021 年的4 篇相關論文均只研究某一具 體的題型,包括“HSK六級語病題型”、“新HSK '完成句子'題型”、“HSK 六級縮寫”和“新 HSK5 級閱讀真題”等關鍵詞,研究深度明顯增加,教學策略 也更有針對性。
(2) “教學需求與現狀”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除了 2019年完全沒有,基本呈現 出下降趨勢。“教學法”類選題論文在 2017 年至2019 年之間基本不被關注,到 2020 年才有涉及,占比基本處于上升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本校漢碩生出國實習 的機會減少,因此對教學現狀的研究減少。
(3) “網絡教學研究”類選題論文數量占比在2020年達到巔峰,2018年至2019 年沒有,其他年份基本相同。漢語國際教育網絡教學發展如火如荼,但是本校漢 碩生對此類選題的關注度并沒有呈現出上升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本校導師對于網 絡教學的現狀不太關注,且學界相關研究理論也較少,學生操作起來缺乏理論指 導。
此外,“跨文化交際”類選題論文只有 2019年有2篇,其余年份都沒有, 暫時談不上變化,因而此處省略暫不做討論。
綜上,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取向歷年變化總體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歷年數量占比基本處于增長趨勢的選題取向有“漢語二語習得”類、 “文化教學與傳播”類、“語言測試與評估”類和“教學法”類。其中,“漢語 二語習得”類論文偏重于理論分析,實踐性偏低,需要研究者有足夠廣且深的理 論基礎,研究難度較大。相對而言,后三類的實踐性明顯較高,操作起來更有針 對性,容易發現新情況,研究難度比較適中。但是,本校漢碩研究生對“漢語二 語習得”類選題關注度的增長趨勢卻比后三類要大,說明本校漢碩研究生對理論 分析比實踐更為重視。
其次,歷年數量占比基本處于下跌趨勢的選題取向有“教材研究”類、“課 堂教學與管理”類和“教學需求與現狀”類。其中,教材研究減少主要是因為本 校相關研究數量較大,導師和學生都有意避開此類選題。而后面兩類則可能是因 為本校漢碩研究生的實習實踐機會不足,研究的客觀條件不夠。所以,本校漢碩 研究生對這部分選題關注度越來越低,研究熱情也在降低。
最后,“課堂教學與管理”類、“網絡教學”類以及“跨文化交際”類選題 取向論文占比呈現出散點分布,難以形成連續趨勢線。說明本校漢碩研究生對這 部分選題的關注并不持續,研究熱情時高時低。其中“課堂教學與管理”和“跨
文化交際”類可能是因為實踐機會較少而難以研究,而“網絡教學”類則可能因 為教學情況比較新,學界相關理論研究較少,本校漢碩研究生不敢輕易嘗試。
三、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國別視角情況
本論文根據論文選題取向的具體研究內容,發現樣本論文中明顯有國別視
角的論文情況如下: 2017年有24篇、 2018年有9篇、 2019年有13篇、 2020 年有12篇、2021年有4篇,共計62篇,占全部論文總量的39%。論文涉及的國 家包括韓國、日本、巴基斯坦、美國、泰國、英國和印尼等多個國家。涉及地區 主要是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其它地區包括歐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南美洲均有少量涉及。本文根據本校漢碩論文的實際情況,將論文涉及的國家和 論文數量做出以下歸納,其具體情況如下:
表 2-4:四川師范大學選題國別視角情況
國別視角 2017 年 2018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合計
韓國 15 2 1 1 2 21
日本 3 1 1 2 7
巴基斯坦 1 5 1 7
美國 2 1 1 4
泰國 1 3 4
英國 1 1 2
印尼 2 2
尼泊爾 1
孟加拉 1 1
老撾 1 1
羅馬尼亞 1 1
意大利 1 1
俄羅斯 1 1
澳大利亞 1 1
尼日利亞 1 1
厄瓜多爾 1 1
多國視角 (日英)1 (日韓)1 (英美)1 南亞 1 南亞 1 6
(泰英)1
合計 4 9 13 12 4 62
38
由表可知,從涉及國別總量上看,本校漢碩論文涉及的國家主要集中在韓國, 占比約 34%。其次是日本和巴基斯坦,分別占比約11%。再者是美國和泰國,分 別占比約 6%。接著是英國和印尼,分別占比約3%。最后,其他九個國家均只有 1 篇涉及。而多國視角的論文占比約 10%,主要涉及南亞、日本、英國、泰國、 韓國和美國。
從歷年涉及國別數量來看,不算多國視角,2020 年最多,涉及 9 個國家。 2021 年最少,只涉及2 個國家。其余年份,2017 年至2019 年均涉及6 國家。這 說明,近五年本校漢碩研究生的國別化意識在2020年達到頂峰,2021年急速下 降。這可能與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 2018屆學生實習實踐受限有關。
從多國視角來看,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東亞地區,且每年的數量占比都較少, 基本維持在 1至 2篇。說明本校漢碩研究生的多國研究視角比較受限,這可能是 因為多國視角研究需要作者有多語言背景,且要收集多國資料難度較高。
那么,本校漢碩研究生對于不同國家的教學現狀的關注重點是什么呢?基于 樣本論文數量的限制,接下來,本論文就論文數量排在前三名的有關國家的漢碩 論文選題進行具體分析,分別是韓國、日本和巴基斯坦、美國和泰國。對前三名 之后的其他國家相關論文進行概述。
(一)韓國視角漢碩論文選題取向分析
韓國視角的樣本論文共有 21篇,排名第一,占總量的三分之一,說明本校 漢碩研究生對韓國學習者的教學情況尤為重視。各選題取向論文數量情況如下: “教材研究”類 7篇、“課堂教學與管理”類 4篇、“漢語言要素教學”類 3 篇、 “文化教學與傳播”類3 篇、“教學需求與現狀”類 2篇、“漢語二語習得” 類 2 篇。
結合具體研究內容來看,顯然本校漢碩生對于韓國漢語教材比較關注,且研 究重點是綜合教材和二十世紀早期教材,都各有 3篇論文進行了相關研究。涉及 的論文題目有:
《韓國初級漢語教材<明智中國語>的分析與評估》
《〈新攻略•實力向上篇〉練習題設置的考察與建議》
《中韓漢語初級綜合教材課文比較研究 ——以<成功之路>和<掌握漢語>為例》 《〈訓世評話〉中的文化詞匯研究》
《朝鮮日據時期漢語教材句式研究》
《朝鮮日據時期會話書〈修正獨習漢語指南〉語言研究》
再者,本校漢碩生關注的另一個重點是韓國漢語課堂的教學狀況,具體研究 內容涉及到課堂教學設計、多媒體輔助和教學技能方面。涉及論文題目為: 《韓國漢語零基礎第一堂課教學設計與思考 ——以韓國延世大學孔子學院為
例》
《韓國富開高中青少年和成人漢語教學設計對比》
《試論漢語歌曲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以仁川新峴高中和慶南大學 為例》
《中韓教師協同漢語教學研究 ——以韓國仁川富光高中為例》 至于“文化教學與傳播”類,關注重點則是古代中韓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對 當今漢語國際教育的啟示。而關于“漢語言要素教學”類和“漢語二語習得”類 的關注重點則在詞匯和語法,分別有兩篇。此外,語音有 1 篇,沒有涉及漢字。 這可能與韓國屬于漢字文化圈,學習者學習難度較小有關。
(二)日本和巴基斯坦視角漢碩論文選題取向分析 日本視角的樣本論文共有7篇,占比約11%。主要涉及的選題取向和論文數 量情況是:“教材研究”類3篇、“漢語二語習得”類2篇、“文化教學與傳播” 和“漢語言要素教學”類各 1 篇。結合具體研究內容分析,日本視角的漢碩論文 對于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紀早期的日本漢語教材。涉及論文題目為:
《〈燕京婦語〉的話題研究》
《〈東洋史說苑〉風習篇與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敏感問題初探》
《〈二十世紀清語讀本〉研究》 在“文化教學與傳播”方面,也是研究歷史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 至于“漢語二語習得”和“漢語言要素教學”類的論文的研究重點也集中在語法 和詞匯方面。
巴基斯坦視角的樣本論文同樣是7篇,其主要涉及的選題取向情況是:“跨 文化交際”類2篇、“漢語二語習得”類2篇、“課堂教學與管理”類1篇、“教 學需求與現狀”和“語言測試與評估”類各 1 篇。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視角 下出現了本校漢碩樣本論文中僅有的兩篇“跨文化交際”類選題論文,說明本校 漢碩生對中巴之間的文化差異比較敏感。涉及論文題目為:
《來川巴基斯坦留學生飲食適應調查分析與應對策略 ——以四川師范大學為 例》
《跨文化交際障礙與漢語教學研究 ——以巴基斯坦佩特羅中學為例》
(三)美國和泰國視角漢碩論文選題取向分析
美國視角的樣本論文有 4篇,其主要涉及的選題取向是“教學需求與現狀” 類,有2篇相關論文。另外兩篇分別涉及“教材研究”和“漢語二語習得”,前 者具體研究的是文化教材,后者具體研究的是學習者動機。這四篇論文都以調查 美國當地學校漢語學習者和教學相關情況為基礎,然后結合分析給出教學建議, 實踐性和針對性較強。涉及論文題目為:
《美國第二代華裔青少年漢語學習研究 ——以美國昆斯奧查德高中為例》
40
《對〈中美國別文化比較教程〉的研究》
《國零基礎中學生學習中文的動機調查與對策 ——以 Southwest Middle
School 為例》
《美國穆勒公園中學中文沉浸式項目現狀調查》
泰國視角的 4篇樣本論文選題取向都是“漢語二語習得”,其具體研究內容 涉及語音2篇,漢字、寫作和語法各1篇。說明本校漢碩生對于泰國學習者的漢 語習得過程比較關注,且尤其關注語音。這可能是因為泰語和漢語都是有聲調的 語言,但在具體的語音語調方面的區別容易引起偏誤,且比較明顯。涉及論文題 目為:
《泰國六世皇中學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教學策略研究 》 《泰國大學生漢語寫作偏誤研究 ——以泰國烏汶皇家大學為例》 《泰國留學生習得漢語塞擦音的語音實驗研究》
《中級階段泰國留學生漢語是非疑問句語調偏誤實驗研究》
(四)其他國家視角漢碩論文選題取向分析
其他國家視角包括英國、印尼、尼泊爾、孟加拉、老撾、羅馬尼亞、意大利、 俄羅斯、澳大利亞、尼日利亞和厄瓜多爾這 11個國家,共計13 篇樣本論文。涉 及的選題取向情況是“漢語二語習得”類6篇、“教材研究”類3篇、“教學需 求與現狀”、“網絡教學研究”、“教學法”和“文化教學與傳播”各1 篇。顯 然,關注重點是漢語習得和教材研究。
其中“漢語二語習得”類選題論文的研究重點又集中在語音方面,有5篇該 選題論文都是研究中外語音對比的。涉及論文題目為:
《意大利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實驗研究》
《俄羅斯留學生漢語普通話一級元音習得實驗研究》 《印尼留學生漢語輔音習得的實驗分析》 《印度尼西亞客家裔學生漢語語音偏誤研究 ——以山口洋南華中學為例》 《尼日利亞伊博語背景學生普通話語音習得實驗報告》
此外,多國視角的樣本論文選題取向也更側重于語言研究,其中涉及語言研 究的有 4篇,漢語教師培養的 1篇,文化研究的 1篇。而在語言研究中,同樣對 學習者的語音習得情況更為關注。涉及論文題目為:
《泰語和英語留學生雙音節輕聲詞教學的實驗研究》
《英美學生習得普通話兒化韻的實驗研究》
綜上所述,本校漢碩論文的國別化特征比較鮮明,涉及的國家較多,但是主 要集中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其中日韓和巴基斯坦尤為突出。這可能是因 為,四川師范大學與韓國延世大學孔子學院、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和斯坦佩特羅 孔子學院有合作,川師還有南亞師資班的培養項目。同時,川師與韓國相關機構
的學術交流活動較多,各種線上學術會議不定期舉行。每年也有不少對韓國文化 或語言感興趣的學子匯聚在川師“世宗學堂”,學習研究韓國文化與語言。此外, 本校有一部分漢碩導師不僅有在韓國中文教學的經歷,其對韓國和日本文化的研 究也有相當的深度,從而對其所帶學生有一定的影響。
每個國家的學習者都有其母語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漢語教學情況自有其特 點,各不相同。從具體研究內容來看,本校漢碩研究生對于韓國和日本的二十世 紀早期漢語教材的研究比較重視,同時對中日、中韓歷史時期的文化交流與傳播 也比較關注。導師研究方向與學校庫藏的大量中韓、中日文化交流的史料等因素, 使得川師學子自然地關注韓國和日本的漢語傳播與教學。但是,本論文認為漢碩 研究生應緊跟時代發展,關注新時期新問題,對于新時期日韓的漢語教材與文化 交流的研究或許更有應用價值。
關于巴基斯坦、美國、泰國和其他國家視角,本校漢碩生明顯比較關注學習 者的習得情況,論文側重于研究漢語二語習得,并對語音偏誤尤為重視。這是因 為語音身為語言的物質外殼更容易被發現其與第二語言的不同,研究難度較小。 而詞匯、語法,尤其是文化等方面的差別則比較復雜且隱性,分析所涉及知識面 較廣,研究難度較大。所以,這也從側面暴露出本校部分漢碩研究生知識儲備不 足,專業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
總體來說,這些有國別視角的研究對語言的關注度明顯高于文化,并且在對 語言的分析中,又以語音分析為主,研究的深度和應用價值都有待提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包括語言。“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 一個整體。”[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第 122 頁。
42]學習理解文化肯定首先要學習語言,但是要真正習得運用一門語 言,也離不開對其文化的學習。并且,對該語言文化了解得越多,才越有利于該 語言的學習。所以,本論文認為,國別化的研究不僅要重視語言的分析,更應體 現文化的區別和作用。我們應當重視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國家 文化之間的碰撞到底會對語言學習產生怎樣具體的影響,漢語教師又該如何應對 并傳播解釋好中國文化等方面的探討,應是國別視角研究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
當今學界對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研究還比較少,尤其是跨文化交際與文化對 比,以及傳播解釋中國文化等方面。所以,本文認為應該鼓勵學生利用實踐機會 更多地關注文化方面的內容,對論文的研究價值和創新性都能有所助益。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論文形式與研究方
法情況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形式分類與要求
關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形式的要求,國務院在 2007 年下達的 通知中指出:“學位論文與漢語國際教育或推廣緊密結合。論文類型可是理論研 究、調查分析報告、個案研究、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 2007 年 1 月。] [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接著,教指委在 2009 年指出:“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有應用價值。學位論文 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 2接著,教指委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中進一步指出:“為 了充分體現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實踐性,論文可以采用調研報告、教學 實驗報告、案例分析、教學設計、專題研究等形式。”[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可以看出,這些文件里 所提到的“論文類型”和“論文形式”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論文指導工作中 指的是同一個概念。所以,本論文姑且采用最新頒布的學位論文標準中的“論文 形式”來闡述相關內容。
進一步對比這些文件的要求,本論文發現教指委對本專業學位論文的應用性 和實踐性要求越來越高。在 2007年頒布的通知中有“理論研究”和“畢業設計” 的論文形式,這兩種形式涵蓋的類型相當廣泛,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顯然不 高,且偏向理論分析。到2009年的培養方案中,則摒棄了“理論研究”和“畢 業設計”的說法,改為了“專題研究”與“教學設計”,這顯然對論文的應用性 有所要求。再到 2013年的論文標準中明確指出“不鼓勵僅就語言、文化本體問 題展開純理論的專題研究”,[ 同上一條。]說明教指委對本專業學位論文的實踐性更為重視, 對理論研究反而有所限制。總之,就實踐性而言,相比“專題研究”形式,本專 業研究生應該多多采用“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案例分析和教學設計”等論 文形式,以突顯論文研究的應用價值。
那么,這些論文形式具體有什么要求呢?接下來,本論文將結合教指委頒布 的最新文件與學界相關著作,對本專業論文形式的要求進行闡釋。
(一)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是對與漢語國際推廣有關的各類情況進行調查、整理、分析后形
成的文字材料。”[ 同上一條。]亓海峰和曹儒進一步闡釋認為“好的調研報告能夠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得出的研究結果能夠直接對教學實踐、教材編寫,課程安排等進行指 導。”[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22 頁。]所以,調研報告的選題應該控制一定范圍之類對某一個具體的問題展開 調查。比如:教學現狀、教材使用情況、學生情況、教師情況、某一教學內容或 教學情況、專業設置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情況[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25 頁至 33 頁。]等等。其選題范圍較廣, 操作性較強,能很好地體現研究生的調研能力和分析能力,應用價值也高。
一般情況下,完整的調研報告應該對調研目的,即闡述要解決什么問題、問 題是如何發現的以及該問題的研究現狀等相關情況;調研設計,即闡述研究思路, 確定研究的主問題和子問題,采取的研究方法等相關情況;調研實施情況,即闡 述調研開展的實際情況,包括調查對象、實施情況、調查是否完成等情況;調研 結果,即對調查結果進行多方面地整理、歸納和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實踐指 導意義,即闡述解決相關問題對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意義[ 同上一條。]等方面進行詳細描述。
關于研究方法的選擇,調研報告最常采用的應該是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課堂觀察法、文獻閱讀法等研究方法。但是,具體的研究方法,還需要作者針對 具體的研究問題進行合理選擇。為使研究更具科學性,一般建議將質與量的研究 相結合,綜合采用多種研究方法。例如:2017 年的《韓國仁川地區 CPIK 項目實 施情況調研》一文,作者依據不同調查對象的特點采用了不同的調查方法,即: 通過問卷調查志愿者、漢語教師以及學習者的情況,而對管理者則采用深度訪談 的方式進行調研。
(二)教學實驗報告
“教學實驗報告是在教學實驗之后,對教學實驗設計、實施的全過程及其結 果進行客觀、概括反映的書面材料。”[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顧名思義,教學實驗報告的選題應該與 “教學”有關,具體可以包括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漢語言要素教學方法、漢語 教師研究和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等方面。教學實驗應該遵循“選題—確定實驗設計 及實施方案—實施實驗—數據整理和分析—撰寫報告”[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5 年,第 195 頁。
44]等五個步驟。教學實驗 報告應包括緒論、實施過程與結果、結論與建議等三個主要部分。其研究方法自 然主要是實驗法,還可以結合其他的研究方法進行輔助,比如觀察法、對比分析 法等。
可以看出,教學實驗報告對實驗過程更為關注,因為實驗結果具有不可控性, 實驗過程的科學性更能體現出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學實驗要在一定的理 論指導下進行,不能天馬行空,保證可操作性。例如:2017 年的《詞邊界信息 對初級漢語學習者的影響——以羅馬尼亞初級漢語學習者為例》一文,作者設計 了三個教學實驗來考察羅馬尼亞初學者關于詞邊界的認識,并在三個教學實驗完 成之后,進行對比測驗,以驗證分析研究假設。
(三)案例分析
“國際漢語教育案例是在國際漢語教育實踐中真實發生的含有問題或疑難 情境或能夠反映某一國際漢語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 可以看出,案例 的選擇十分關鍵,并不是只要是教學案例就可以選進論文分析。亓海峰認為案例 不僅要能體現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足以引發多角度的思考和討論。[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225 頁。]也 就是說,選擇的案例要能反應出一定的問題,并且確定的選題要有研究的價值, 同時還要考慮操作過程是否可行,才可用作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的研究過程應該主要包括確定研究方案、提出假設、選取樣本、收 集資料、分析并得出研究結果等步驟。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應是綜合性的,因為 要對涉及的材料和研究對象進行各方面的解讀。所以,可以用到個案跟蹤法、追 因法、調查法、訪談法、臨床診斷法和活動產品分析法[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242 至 247 頁。]等方法。例如:2017年 的《少兒漢語課堂問題行為分析——以成都市某國際學校為例》一文,作者選取 了部分具有參考價值的少兒漢語課堂問題行為的典型案例進行整理歸納,綜合使 用實踐法、訪談法和觀察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該校低齡階段漢語課堂問題行為的 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了分析。
(四)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以語言理論、文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等為基礎, 運用系統論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但 是,教學設計同樣要求研究者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以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教師的備課教案是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和計劃,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 的準備工作。而教學設計是一種高度創造性的活動,要在一定方法論指導下探討 怎樣科學地設計教學,包括對教學目標、過程、學習者的詳細分析和教學策略、 工具以及媒體的合理選擇等方面。[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119 頁。
45]所以,教學設計形式的學位論文不是一般的 教案編寫,其撰寫重點除了要提出具體的教學設計,更重要的是需對教學設計的 過程和理論進行闡釋和說明,使論文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其具體的研究方法,要根據所選設計對象的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在對教學內 容進行分析時可以采用文獻研究法;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時可以采用訪談和問卷 法;對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時可以采用課堂觀察法等等。例如:2017 年的《中國 文化紀錄片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設計——以<我從漢朝來>為例》一文,作者通過 對理論基礎的詳細闡釋,說明了將中國文化紀錄片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是可行 的。然后通過調查法對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分析,用文獻研究法和分析法選 取學習內容,用經驗總結法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處,使其教學設計更具有理 論意義。
(五)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是就某一方面的問題或就問題的某一部分進行深入的研究。”[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顯 然,專題研究的選題不能過于寬泛,需有針對性。要求要有一定的深度,那么理 論分析必不可少,且要對研究對象做詳盡準確的描述。也就是說,專題研究論文 的選題范圍可以涵蓋漢語國際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語言要素教學、教師與學習 者、文化教學與傳播、以教學為目的的漢語言本體研究等等方面。但是每個方面 的內容并不會面面俱到,而是只能選擇某一部分進行詳細分析說明,以解決具體 問題為為導向,以保證研究的應用性,不能脫離實踐做純理論探討。
該形式論文一般主要包括導論、論文主體和結論三個部分。結構比較明確簡 單,但是正文部分的內容要有邏輯嚴密的分析和論證。研究方法一般是質性研究 或者混合性研究,可以綜合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探尋問題的本質、成因或者解決 之法。[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15 年,第 94 頁。
46]例如:2017 年的《泰國六世皇中學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教學策略研究》 一文,作者綜合使用文獻研究法、偏誤分析法、對比分析法、觀察訪談法、個案 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實踐法,對該校學生漢字書寫偏誤的現狀、成因和解決策 略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綜上所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這五種論文形式,各有其特點和要求。 但是,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要對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調研分析、 教學實驗、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和專題研究。論文形式對論文的行文思路、框架 結構以及研究方法都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漢碩研究生需要熟悉每種論文形式的 具體要求,才能寫出合格優秀的學位論文。此外,不同的論文形式有不同的撰寫 要求,還需要采取相適應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證研究過程的合理性和研究結果的 科學性。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形式分布與變化情況
前文已經提到,本專業論文更看重研究結果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所以,理論 上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案例分析和教學設計等論文形式應該更能體現本專 業論文的特點,漢碩生也該重點關注才是。但是,本校樣本論文的實際情況卻與 以上期望大相徑庭。在具體分析樣本論文之前,本論文認為有必要先就本校漢碩 論文封面標注的論文形式與其論文撰寫的實際論文形式不相符合的情況進行說 明,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該情況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實驗報告錯歸為專題研究。例如:2017 年的《詞切分對高級階段漢 語二語者閱讀影響的實驗研究》一文,作者運用實驗法設計了三組實驗,分別是 2X2X2三因素完全被試內設計、2X2雙因素被試內設計、單因素被試內設計。 通過統計法對這幾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初步建構出了 ITARO 閱讀模型,并給 出了針對高級階段詞漢語詞匯的教學策略。
這篇論文的行文思路、框架結構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都顯示該論文的論文形 式是教學實驗報告,但是論文封面卻標注為“專題研究”,本文認為是作者的錯 誤歸納,應予以更正。
這樣將“教學實驗報告”錯歸為“專題研究”的情況在樣本論文中出現了9 處,本文均將其論文形式重新歸納為“教學實驗報告”。
2、 調研報告錯歸為專題研究。例如:2018年的《尼泊爾加德滿都Rosebud School 漢語教學情況的調查與分析》一文,作者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研 究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全面調查分析了該校建校歷史、漢語教學的引入和發展 情況、學習者情況、教師情況和教學情況。最后,根據調查結果歸納總結了該校 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從學校管理、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等方面的建議。
這樣的將“調研報告”錯歸為“專題研究”的情況,在樣本論文中出現7 處,本文均將其論文形式重新歸納為“調研報告”。
3、 教學設計錯歸為專題研究。例如:2021 年的《國際漢語中高級文化課翻 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飲食文化為例》一文,作者在闡述翻轉課堂教學定義、 起源、理論基礎和優缺點的基礎上,針對中高級文化課堂存在的教學問題,結合 教學分析,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并予以實施,最后給出 了教學反思。
這樣將“教學設計”錯歸為“專題研究”的情況在樣本論文中出現了2處, 本文均將其論文形式重新歸納為“教學設計”。
4、 案例分析錯歸為專題研究。例如:2021 年的《基于案例分析的線上兒童 漢語教學研究》一文,作者通過案例分析法、文獻研究法、調查訪談法等對兩個
兒童線下轉為線上教學案例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從教學平臺、兒童學 習者和教師教學等方面提出了線上兒童漢語教學建議。
這樣將“案例分析”錯歸為“專題研究”的情況在樣本論文中出現了 2處, 本文均將其論文形式重新歸納為“案例分析”。
5、論文形式標注不規范的情況。具體表現在:標注為“國際漢語”1 處、 “應用型論文”1 處、“導師指導下的自創”1處、“學術論文”2 處、“對外 漢語教學”1處、“調查研究”1 處、“理論研究”1處和“應用研究”2處、“學 位論文”1 處,共計11 處。以及封面未標注論文形式的情況7 處,本論均根據 其具體研究內容進行了歸納。
總之,本論文通過分析樣本論文的選題、論文撰寫思路和框架以及采用的研 究方法,將其劃分到正確論文形式中之后,將川師漢碩學位論文的各論文形式歷 年分布情況統計如下表:
表 2-5:四川師范大學漢碩學位論文形式選擇情況
論文形式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合計
專題研究 30 22 19 26 27 124
調研報告 6 1 3 4 0 14
教學實驗報告 3 2 3 1 1 10
教學設計 4 0 0 1 4 9
案例分析 1 0 1 0 1 3
合計 44 25 26 32 33 160
(一)各論文形式總量占比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專題研究類總量排名第一,有 124篇,占比高達 77%。 案例分析類最少,只有 3篇,占比僅 2%。調研報告類總量排名第二,有14 篇, 占比 9%。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驗報告類總量分別為10 篇和9 篇,占比均為6%。
首先,本校漢碩研究生對專題研究頗為青睞,對其他幾種論文形式則不太關 注,甚至可以說是忽略。這可能是因為專題研究類選題范圍較廣,對實踐的要求 沒有其他幾類那么高,所以寫作材料比較容易搜集。也可能是因為本校漢碩生對 該論文形式的要求比較清楚,對其他幾類的要求不明晰。而案例分析類數量最少, 只有 3篇,說明本校漢碩生對此論文形式幾乎都不太了解,因而沒有涉及。
48
其次,調研報告類的數量雖然排名第二,但是也僅有 14篇。這一論文形式 需要研究者進行大量的實地調研,對實踐能力要求最高。如何全面搜集需要的資 料,如何對調研對象進行科學分析,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是一個不小的難 題。所以,實踐經驗較少,或者實地走訪條件受限,都會讓研究者對此類論文形 式望而卻步。
再者,教學設計和教學實驗報告這兩類,數量都不多,分別有10篇和8篇 占比均為 6%。作為師范類院校,這兩個關于教學的論文形式卻并不受本校漢碩 研究生的看重,著實有些出人意料。究其原因,大概是對二者的撰寫要求不甚清 楚,亦或是研究方法操作不便。
總之,本校漢碩論文雖然每種論文形式都有涉及,但是各類形式的分布情況 卻嚴重失衡。專題研究類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其余四類占比不到四分之一,案例 分析類占比最少,應該引起培養單位的重視。
(二)各論文形式歷年變化情況分析
通過對每個論文形式篇目占當年論文篇目總數的百分比的計算,現將各論文 形式歷年占比變化情況統計如下:
表 2-6:論文形式歷年占比情況
論文形式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專題研究 0.7 0.88 0.73 0.81 0.82
調研報告 0.14 0.04 0.12 0.13 0
教學實驗報告 0.12 0.08 0.12 0.03 0.03
教學設計 0.09 0 0 0.03 0.12
案例分析 0.02 0 0.04 0 0.03
從上表可以看出,專題研究類在2017年占比最少,2018年占比上升幅度較 大,到2019年占比下降幅度也較為明顯,此后2020和2021年占比持續緩慢上 升。這說明在 2017和 2019年間,本校漢碩生對其他四類論文形式關注度較高, 但是并不持續。到2020年后,又基本只關注專題研究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調研報告類占比在 2017年達到頂峰,2018 年至2020 年 先降后升,然而到 2021年急速下降。教學實驗報告類占比在 2017和 2019年相 同,2018年有所下降,到2020 和2021 年也是急劇下降。教學設計類占比在2017 占比較高,但在 2018至 2019年間,急速下降為零,2020 年略有上升,2021年 急速上升,達到頂峰。案例分析類占比大致處于升降交替模式,基本不太受本校 漢碩的關注。
總之,調研報告類和教學實驗報告類占比均在 2017 年最高,在 2021 年急速 下降,說明本校研究生對其的關注度總體處于下降趨勢。教學設計類占比從 2019 年開始上升,到 2021年急速上升,這是一個好趨勢,說明本校漢碩研究生和導 師對此論文形式的接受度在提高。而案例分析類基本處于邊緣地帶,每年選擇該 論文形式的學生只有一個,甚至有的年份就無人問津,說明本校研究生基本忽略 了此論文形式,更無從談起掌握該論文形式的寫作要求了。
三、川師漢碩學位論文研究方法情況
研究方法的選擇也是論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恰當的 研究方法,才能得出科學的研究結果。因此,在確定研究問題之后,漢碩研究生 需要結合自己選擇的論文形式,確定自己的研究方法。此外,也需要綜合考慮個 人能力、實際操作條件和能夠獲取的材料資源等因素。因其為不可控因素,本論 文暫不做討論。那么,具體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呢?
漢語國際教育的具體教學內容是語言,所以語言學科的部分方法也適用本專 業的研究。這就使得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常采用語言與教育行為科學相結合的研究
50
方法。[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第 402 頁。]一般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 法、等,也包括語言教學的相關研究方法,諸如對比分析法、偏誤分析法和話語 分析法等等。
(一)研究方法采取情況
在樣本論文中,作者明確指出其研究方法的有 1 29篇,剩下的 31 篇雖然沒 有指出其研究方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具體表述,確定其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 就這 129篇樣本論文的統計結果顯示,本校漢碩研究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 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等近二十多種研究方法。具體情況如下:
表 2-7:川師漢碩論文研究方法情況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對比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 訪談法
涉及篇目 90 52 49 40 36
研究方法 偏誤分析法 觀察法 案例分析法 實驗法 個案研究法
涉及篇目 27 16 13 11 9
研究方法 語料庫研究法 描寫法 教學實踐法 經驗總結法 跨學科研究法
涉及篇目 9 7 7 3 2
研究方法 話語分析法 行動研究法 日志記錄法
涉及篇目 1 1 1
以上數據是根據樣本論文自述情況進行統計的,部分樣本論文對于研究方法 的描述不準確或者漏寫的情況,本文沒有進行統計。
總體上看,本校漢碩研究生偏向于實證研究,非實證研究較少,體現了本專 業實踐性要求較高的特點。主要研究方法囊括了教育學、語言學、行為科學等方 面的研究方法,既有量化研究也有質化研究,凸顯了漢語國際教育交叉學科的性 質。
從被采取的頻率來看,被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無疑是文獻研究法,幾乎每篇 樣本論文都有該研究方法的使用痕跡,無論作者是否標注。因為每一篇論文的寫 作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文獻研究,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論文寫作不可或缺的一 環。
然后是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訪談法,這四種研究方法操 作步驟簡易明確,資源獲取渠道多、范圍廣,常被研究者綜合運用于量化和質化 分析。由于適用于大部分選題和各種論文形式的研究寫作,頗受本校研究生青睞, 其被采用頻率排在第二名。
接著是偏誤分析法,此研究方法一般會被研究者運用于“漢語二語習得”或 者“漢語言要素教學”類選題的論文中,甚至是部分“教材研究”類論文中。雖 然該研究方法經常結合語料庫研究法和描寫法進行研究,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語 言學理論知識,操作起來也比較枯燥繁瑣。但是,本校漢碩導師有強大的語言學 背景,指導起來得心應手,因此其被采用頻率排在第三名。
再者是觀察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教學實踐法等研究方法, 這類研究方法都要求研究者有大量的教學實踐基礎,研究周期長,研究過程比較 復雜,操作難度較大。其被采用率相比前面幾類明顯偏低,暴露出本校研究生教 學實踐不足的短板。
最后,其他諸如經驗總結法、跨學科研究法、話語分析法、行動研究法、日 志記錄法等研究方法被采用的頻次不超過三次。可見,本校研究生對這類研究方 法的操作與要求最不熟悉,其被采用頻率最低。
綜合來看,根據樣本論文作者關于研究方法的自述情況,本校研究生都能綜 合運用多種手段收集數據和寫作資料,且基本都采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 的混合研究方式,很少采用單一的量化或者質化研究方法進行寫作,保障了其研 究過程和研究結果的科學性,體現了本專業學位論文應用性要求較高的特點。但 是,本校研究生對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訪談法 的把握程度更高,對需要有大量教學實踐基礎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案例分析 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等的關注度明顯過低。
(二)研究方法問題分析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研究生能綜合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但是在具體 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研究方法操作不當與表述不嚴 謹。
1、部分研究方法操作不當
根據樣本論文作者的自述,本論文發現部分漢碩研究生存在研究方法操作不 當的情況。
例如,文獻研究法。此方法通過搜集、分類、整理、鑒別文獻資料,從中選 取有用的文獻進行研究,進而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以達到研究目的。[ 央青:《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案例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142 頁。
52]因此, 它不會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操作起來靈活多變,比較便捷。而在前人研究的 基礎上進行研究也可以減少研究者的研究負擔,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其研 究結果不僅體現在研究綜述或者研究現狀的撰寫中,還體現在其正文的理論分析 與探討中。
總體來看,此研究方法是本校漢碩研究生采用率最高的一種。雖然,本校研
究生基本都能將此研究方法運用得當,其文獻研究能力值得肯定。但是,也有部 分研究生在撰寫過程中將其寫成了簡單的文獻羅列,基本沒有分析和梳理,或者 總結和評價過于簡單,重點不突出,研究結論也模糊不清。說明其并沒有對相關 文獻進行清晰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也就使得其研究浮于表面,缺乏理論基礎。 具體表現如下:
1.3文獻綜述
目前g我國有相當埶量的表于商務浜語硏究的專著聶代克性論文。通過收隼 和整理,這些文獻主要從外部研穹和內部研究來探索商脅毅語鎖學:
13.1外部研宛
對商務漢語的外部研究主要探求商務漢語教學的市場與需求,代表性的文章主 要有:
強黎就宏觀和讖觀兩個角度分析了商勞渓語的需求,巳有做好了需求才能更 加適應留學生的商務溟語敎學5他還將商務夏語需求的艮群分為在枝學生和工商 畀匪業人士,蘋同的對象對有著不同的需求“我們應根據需求來編寫各種層次的
趙莉利用綜舍分析和走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響對外漢語培訓市場的因素i 弄利用埶重方法測算了外漢語培訓市場的岌展規模蕉笄頊測了市場咨重°針對影:: 響市場需求因素,:噫章地市 、宏觀政策、提高朋務曲平等角度提出了對策,
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3.Z4教學其他問題研究
沈底英認為加強商勞漢語抜學改革的重點在于加強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是商 勞漢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我國商務漢語參年的換淀為專業建設莫定了基 礎,而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給其建i殳提供了借鑒。在專業建設上,我們應確立漢語* 商努、疣化三位一體的專業抜學內窖,勢力構建規范、特色且動態幵鎖的課程體
蔓若華認為當前商務迎語教學在教學內咨和埶學方法中存在較寥問題總教材 與中國實際舖材與H逅理喙與實際相脫節,限制了商棄又語傾學的岌展。針 對這些問題,文章從內容與方法上提出來解決對策,對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 導性和一定的借鑒性三。
就以上硏究來看,學界對于商努漢語埶學的硏究有了長足岌展,但皿硏究女 際來看,這些硏究有的硏究缺乏理論深感對于很釦可題的硏究從中國文化本體 出岌,情感丸于理智,對于問題的分析流于表面、所提出的對策缺乏針對性。而 i:対于商努漢語埶學中存在的問題茫很參交章參隼中于局部或徵觀的硏究,缺乏■財 商勢漢語教學的宏觀認識硏究,系統性硏究不足。基于此,本文從系毓性的角度 著手,將硏究重心隼中于商勞漢語抜學的學科體系設置、教材編寫③學方法轉 孌、師資建設加強等方面,對當前我國商務漢語鎖學進行宏觀而系統的硏究。
由截圖可知,這篇論文的文獻綜述基本只是簡單羅列了商務漢語教學的相關 文獻,并沒有對每一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現狀進行總結與梳理,評述更是缺乏。該 作者只在此部分的結尾用一個小段宏觀闡述了這些研究的缺點,從而引出其研究 的思路。可以看出,該作者對研究背景的梳理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入,顯然沒有掌 握好文獻解讀研究的方法。
還比如,個案研究法。它是用于“描述少數個體呈現的特征,并解釋其原因, 或者真實地展示個體發展過程及觀念”[ 央青:《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案例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135 頁。]的研究方法。其應用于漢語國際教育領 域,主要是就某個特定的問題對教師或學生、學校或機構,某個人或某件事等限 定系統進行集中、深入、全面縱向的跟蹤研究。個案研究包括個案、理論假設、 分析單位和研究數據等四個主要元素,至少要有準備、計劃、設計、收集數據、 分析數據等五個基本步驟。[ 劉淑杰,劉采祥:《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 年第 182 至 187 頁。
54]但是,部分研究生將其簡單理解為舉例分析,只在 論文中就相關研究問題舉一個或者若干案例進行分析,這顯然并不是個案研究。 具體表現如下:
1.32研究方法
文獻硏究法:利用圖書館、知網等渠道廣近收隼相關文獻資料,通過閱讀、
整理世分析文厭,謖取其中精華為本文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支持。
沖案研究法:節選了覺文化中國注解讀中國冷的部分課文作為文化偏誤
的典型案例’財亙進行認定忙析。
跨學科研究法:本文是在跨文化交際理論指導下,鯛國際漢語文化教材的文 化取向進行研究,即通過跨文化交際學的理論'方法和成果來指導滾語國際教育 迭一學科相關問題的研究。
0.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以下三種研究方法:
(I)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知網中與漢語助動詞和漢語教材相關的文獻壷 料.研讀思考潔■明確口己的研究方向、目標和創新點.
⑵個案研究法,選定處名漢語教材中的特定的一部教材進?丁調奄分柝,弄 消英中陸動詞的構成和編排轉點•以形成劑對外漢語教材中助動詞編排情況的部 分認識和結掄.
<3)問卷調賁法,根抿所耍考察的內容目標設計聞卷,發敢問卷收毎獲取需
翌的索材,再時收集到的結果進疔統計分析•使認識更為客觀.
1.3研究育法
支獻資料法:通過查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資料庫,收隼整理與范圉副詞和 對痣靈語教材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戒資料做篩選,再仔細硏讀,明確自己的硏 究方向、內容和目標。
";個案硏究法:在眾蜜對外漢語教材空中,選定乂成功之路$系列這一套進行 考察另析。探濟鎖材中范圉副詞的編寫特點廠以形成肘外漢語鎖材中范囤副詞編 寫情況的認識。
數據編計法:本文在攜寫的過程中,合對埶材和問卷中的考察內咨做數據統 計,然后.反圖表的總式呈現在諂文中,使其更加形象具體。
以上三篇關于個案研究方法的表述分別來自 2017、2019和2021 年的樣本論 文中。可以看出,這些作者認為個案研究就是舉例分析,這顯然是對個案研究的 研究對象與操作過程的理解存在問題,其具體操作過程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個案研 究。這樣的情況從2017年持續到 2021年,也說明本校學生一直都沒有掌握該研 究方法的操作要求。
總之,本校漢碩研究生對部分研究方法的含義理解有偏差,對其操作步驟和 要求并沒有完全掌握,所以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
2、部分研究方法表述不嚴謹
本校研究生在具體的撰寫過程中,對研究方法相關方面的描述有模糊不清或 者遺漏不寫等情況。
例如,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無論是問卷調查還是訪談法,都需要對調查或 者訪談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說明,具體包括問卷和訪談設計、調查過程的具體實施、 以及調查訪談的結果分析等方面。[ 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5 年第 34 頁。]大多數研究者會把二者結合起來進行,互相 補充印證,本校研究生也不例外。但是,部分論文缺乏對問卷和訪談的時間、地 點、方式或工具等操作過程信息的具體描述,只在分析調查或者訪談結果時簡要 提及,讓讀者看不到其具體的實施過程。這就可能引發讀者對其研究過程真實性 的懷疑,也大大降低了論文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校漢碩研究生對部分研究方法的表述混淆或者錯誤。具體表 現在,不少研究生對同一種研究方法的表述卻不盡相同。例如,將文獻研究法表 述為:文獻資料研究法、文獻法、文獻綜述法、文獻分析法、文獻資料法、文獻 搜集法、理論研究法、文獻整理法、文本閱讀法等等;將統計分析法表述為:數 據統計法、數理統計法、統計歸納法、統計計量法、統計的研究方法、歸納統計
法等等;將觀察法表述為:課堂觀察法、觀察訪談法、教學觀察法、觀察分析法; 實驗法表述為:實驗觀察法、課堂實驗法、語音實驗法、聲學實驗法、實驗的前 后測等等。這些表述的研究方法操作過程基本一樣,但是作者在具體表述中,卻 采取不同的表達,或者采用其下位概念進行表述,可見研究者對研究方法的掌握 程度不深。
同時,還出現將不同層次的術語放在同一平面進行討論的問題。一般情況下, “質化和量化是從方法論角度來說的,而調查、統計、訪談等則是從具體的收集 數據角度來說的。”[ 劉弘,張嘉園:《對外漢語教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運用情況的考察》,《國際漢語教育》 2014 年, 02 期,第 70 頁。]部分研究生將定性定量研究法與問卷調查、訪談法、數據 分析等放在平行空間進行描述,顯然是不妥當的。例如,某一研究生在描述研究 方法時,將定量分析法與數據統計法、調查問卷法歸為三個同一平面的不同研究 法進行描述,認為它們是平行關系。實則不然,調查問卷與數據統計即是定量研 究搜集整理數據的手段,二者不應該放在同一平面進行討論。
此外,樣本論文中還存在“歷史研究的方法、綜合研究法、語料搜集法、搜 集整理法、歸納綜合法、測試試卷法、圖表法、列舉法”等不當表述。部分研究 方法甚至不能算作是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作者的歸納缺乏科學依據,將研究過 程與研究方法相混淆,表述不嚴謹。
總之,本校研究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不是很理想,對部分研究方法的概 念以及操作步驟都不是很清楚。體現在論文撰寫中就是研究方法操作不當以及描 述不嚴謹,總體表述比較混亂。
第三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規范與問題分
析
一、川師漢碩學位論文寫作規范問題分析
寫作規范也是評價一篇論文是否合格或者優秀的重要評判標準。本部分在前 文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樣本論文寫作內容的研讀,現將發現的主要寫作規范問 題總結如下:
(一)標題不夠準確
“標題是‘文眼',集中反映論文的精華,要求概括、準確、精煉。”[ 央青:《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案例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44 頁。
56]也 就是說好的標題需要將論文的研究重點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能第一時間大概
了解到論文的精華部分。
反之,如果標題不夠準確,讀者就難以捕捉到論文的研究重點,感到模糊不 清,甚至捕捉到錯誤的研究重點。例如:2017 年的《成都美國學校幼兒國際(對 外)漢語教學調查分析》一文,論文標題就不夠準確。整篇論文以調查該校幼兒 漢語課堂教學為基礎,探討對外漢語幼兒教學的特點與問題,并提出教學建議。 其研究重點是結合幼兒心理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原則,提出針對幼兒對外漢語教學 的改進和優化建議。
顯然,該論文標題的重點不夠準確,有可能讓讀者誤以為是對該校的漢語教 學現狀的調查分析,包括課程設置、教師情況、學生情況或者教材使用等等方面。 所以,本論文認為若將其標題改為“對外漢語幼兒課堂教學研究——以成都美國 學校為例”或許更為準確。
再比如,2019 年的《留學生稱呼語使用情況調查研究》一文,作者自述主 要調查的是四川地區來華中高級留學生的稱呼語使用情況,但是在標題中卻沒有 任何提示。僅就標題來看,“留學生”一詞范圍太過廣泛,如果對其進行范圍限 定,如改為“中高級留學生”,則更能體現出研究的針對性。
總之,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不宜過大,應具體到某一個方面,這點不僅要體 現在選題中,也應該在標題中有所體現。
(二)表述要求不統一
本校漢碩指導教師根據其研究方向分為了文化組和語言組,兩個方向的導師 對學生表述規范方面的要求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摘要表述不一致。讀者一般會通過快速瀏覽摘要來獲取論文的論證核 心和主要發現,并據此判斷是否有繼續閱讀該論文的必要。所以,摘要的特點之 一是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要說明研究對象、過程、結果、以及研究意義等重要 信息。其特點之二是簡短精煉,需要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 論分別用簡短的話概括即可。[ 央青:《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案例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第
46 頁。]所以,摘要不宜過長,也不必對論文的每一部分 都進行闡述,只需把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結果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概述即可。 此外,還可以適當總結論文的創新點或者不足之處,總之要短小精煉。
但是,通過研讀,本論文發現樣本論文中的摘要部分,常常出現將每個章節 的內容進行羅列的寫法,沒有突出研究重點和主要發現,使摘要顯得冗長且雜亂。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作者將摘要寫得簡短精煉,堪稱優秀。這說明,本校漢碩生 對摘要的理解表述并不一致。
具體表現如下:
鞭 對外爛解日勰列重視.附卜漢鞠林也敝日勰鍬注.而 諜文作為對:M語教林的蛭組成部東更是值箴們關注鼠一些汎語文軌 果以嶷直覦入對外漢騷祐可能并不適含留學生學騫因此躺輪寫者往 往需要對文斛卜定的改輪’比虬通過Itt詞5L語句的灘此腿辭結 鱗方面細:理來適舗學目鼠齪黠需丸本文以(成功之路嚼顒》 (上下冊)為現鞠氯對其中現有的諜文獻械的瞰騎邂訛檢研覺 酬漢語教刪輪中的-些問贏本論文的具體內客包括五部分;
第-部分趙訛通過酰選題緣札對課文及對外漢語散林的諜文、«i 醸改其研斃撕了僦.并簡斷組了砒跚氟冊施
第二部分分別從詞語、語句、篇章結林標點符號酬方面對(成功出•跨 趣篇》(上下冊)課t&S的翌素進行了研處通過分析這四方面的改編規象, 得出以下認沽釋低詞語難度方面的改鼎所占數量最孰詞語的改編主要是通 過換用低等級詞語來障低難度;語句方面*圭要是通過縮短句子快度、械少非常 用詞來釋低難度;辭結構方而的改編按是通過斛語句、段落來達到禪低難 度的敗果;標點符號會辦語義的表說因此標點符號的楓劇、換等改編主 耍是便其更契合語乩更舲使用規益
第三部分是對{成功之路•跨越篇》(上下冊)課文和原文的難易程度進行 了分析!以平均句仕非常用詞、難度桑勒擋數進行比較的結論是:改編加工 朗的課立難易度比原嫡監還存在其觴晌難易融的因素:賊的長度和 素材的繰
第四部分根據改輪惰況,總緒岀(成功之路*跨越篇)(上下冊)的課文改 編具有科學嵐嚴謹性、復雜性、樸實性這四個特黒
第五部分思考針對對外漢語教材諜文改編工作我們所盥得到的啟示和經歎 教訓匚/成勸之熱■跨越篇》中漱丈改編給我們的啟示上耍有如下幾方而;可以
58
通過改編來控制詞匯等級;縮短平均句檢減少快句使用量;控制課文篇幅長虧 增加關干標點符號的課程;饉立素材駄另外,倣功:m •跨越篇》即使對用 選文章的原文進行了改勦但也還有一些值得思考和調整瞅1卞' 比如課文的 難度乘數略高干中級階段,這使得(成功之路•跨越篇》的難度略微16高;改編 中對詞語的班會方而,還需多加商榷,今后課文改編工作還有需要展開研究并找 別更合適的處理辦法的問題如:詞語和成語Z間的攻編、矩語和短語Z間的改 贏
關魂詞:對外漢語教材課文原丈攻編
這篇摘要出自 2017年的樣本論文。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羅列章節內容的做 法不僅出現在 2017年,也出現在 2021年的樣本論文中,且不管其指導教師是文 化組還是語言組,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羅列論文框架結構,既不突出重點,也 不簡明扼要,很難讓讀者快速找到關鍵論點。與此同時,樣本論文中寫得短小精 煉的優秀案例,表現如下:
離 國價語法理論自弓入中國以.來,越來越引起我國語言學界的重視,漢語配價 語法的研究也日益廣遷而深;^從動詞配價逐歩擴展到了形咨詞領域。形容詞在現代漢 語詞匯系統中具有+分重要的地曲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垂淮點之廠。
履語形容詞從不同的甫度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本文首先從語義的角度輔以框式結 構對情感形容詞進行畀定,.總結出情感也容詞的四天語義特征和三組鑒別框架卜其肉總 運用酣介理誥對情感形咨詞的補足語關系、詞語價重、酣立方式等內容進行分析,歸納 出情感形容詞與補足語之間的語義關系,以及不同價重悄感形容詞的常用句式,以此作 為后文的理論支搖;考睜情感形容詞在船新HSK考試大綱金和flHSKM題集$中的情況 后發現J情感形容詞貫穿于大舸和HSK考試的始終—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重點2接著 以配血為視點,分析語料庫中與情感形容詞相關的偏詣語料,歸納出情感形容詞的五大 偏誤類型,其中詞語的檢星和配位方式是留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同時-從教師、教學' 學習者等參個角度探究偏誤成因,為改進情感形容詞的教學提供參考;最后,以配價分 析和偏謗分析為基珊-対論教師如何在埶學中幫助學同音更高敷地學習情感形容詞,并 據此提岀了埶學建議和情感形容詞的埶學案醪本文將酬信酣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 呂以期用理論研翔旨導埶學實眛為漢語情感形咨詞教學提供新的思賂和一定的蛍考。
關鐵劭酬倔論「覩形容詞;偏貽析匚對外迎語教學
這篇摘要也出自 2017年的樣本論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對研究背景、研 究思路和研究重難點進行了闡述,能讓讀者快速了解到論文的關鍵信息,比較精 煉。總之,這說明本校漢碩導師對于摘要的表述要求近五年都不曾統一,這很可 能是導致本校漢碩學位論文摘要出現如此亂象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語言組指導下的論文在介紹或者引用某一學者論文或者觀點時, 一般會在學者名字后面加上括號,補充年份信息。而文化組的導師則明確規定學 生不能做此表達,只需在引用的腳注中說明即可。所以,樣本論文中只要是語言 組導師指導下的論文就會出現前者表達,而文化組導師指導下的論文一般會規避 這種表達方式。不一樣的表述要求,經常會引起學生們的困惑,并導致本校漢碩 論文中有著兩種“涇渭分明”的表達特點。具體表現如下:
(一)關于新HSK試卷整休分析的研究
在新HSK的硏發上,張晉軍、謝妮妮、王世華、李亞男和張鐵英在《新漢語 水平考試(HSK)研制報告》中談到了新HSK研發、推廣的問題,回答了哪一類 考生適合參加新HSK的問題,總結出新HSK “考教結合”的原則,以及“以考促 教,以考促學”的目的①。謝小慶在《為什么要開發新HSK考試》中聚焦海內夕卜 考生和漢語教師最關心的問題一一新HSK的開發和推廣問題做岀了回答。作者指 出,從整體上看,舊HSK試卷的結構比較復雜,等級體系比較龐大,高達□個 級別苴至還岀現過14個級別,這種繁復的考試不利于HSK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 因此,官方對新HSK的級別重新進行了規劃與制定,只有6個級別,遠少于舊 HSK,每個級別對應的要求清晰,更有利于介紹和宣傳
1.2.2情感形容詞的研究
21世圮以來,不斷有學者注意到“高興、興奮、傷心”這類詞與“愛、喜歡、想念” 等心理動詞雖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句進、語用等方面實則差異較大,于是將它們從動 詞中分離岀來,作為形容詞的一個次類進行單獨的研究。
盧瑩(2002)將“情感形容詞”作為形容詞的小類單獨進行探討,指岀情感形容詞 的句法功能十分豐富,可嘆作主語、賓語、定語、狀語,只不過作各種句法成分時都有 —定的限制,并且情感形容詞和表達情感和心理動詞雖然意義上比較接近,但語法功能 上差異較大叭
趙春利(2007)給情感的內涵予以界定,運用語義語法理論考察了情感形容詞的五 種語義特征:“親驗性、自明性、變動性、有因性、傾向性"叫及其與名詞組合的語 義關系。同時,作者揭樂了與情感形容詞同現的七種名詞的同現規則。
以上兩篇論文關于引用作者的的表述明顯不同,前者論文是在文化組導師指 導下的表述,要求引用作者后面不能添加年份。而后者則是語言組導師指導下的 表述,要求作者后面增加文章年份信息,這顯然是指導導師意見不一致的結果。
60
綜上所述,文化組和語言組導師的論文表述要求是不一致的,甚至同一組 別導師指導下的論文表述也有不一致的情況。這些都說明本校漢碩學位論文在寫 作表述方面的要求并不統一,應該引起培養單位的重視。
(三)目錄注釋和參考文獻格式不統一
目錄和注釋,以及參考文獻也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規范的標注格式 可以顯示出培養單位的專業性。
但是,本校樣本論文中的目錄和注釋格式卻嚴重不統一。具體表現為,同一 個專業組論文會出現部分論文是全文中文格式或者英文格式,部分論文的目錄、 注釋和參考文獻格式卻前后不一致,具體情況比較混亂,反應出本校論文要求不 規范的一面。這種情況同樣從 2017年延續到 2021年,但是主要出現在文化組的 論文當中,語言組的樣本論文基本全部采用英文格式,比較統一。
同時,樣本論文中也存在論文注釋格式不正確,將中文格式與英文格式混合 表述使用的情況,例如:
*帥小抱.我二十世紀請語讀本痢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越0年
1王琬媒爛京婦語》的話題研究•四川師范焉碩士論文創7年
1楊陽.《語言自邇歎文化項目編駒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創8年
2鯛.日本明治時期商用漢語賄書研究.吉林大學碩士論丈泗年.
中文格式下,作者之后可以加上“:”或者不加,再用“《》”表示文章或 者著作,中間表示隔開用“,”,結束用“。”,而英文格式下的“.”不應與 其混用,所以這篇論文的格式明顯出錯了。
至于參考文獻,中文格式與英文格式皆有使用,但是也會出現與其前面的目 錄和注釋格式不統一的情況;部分論文在參考文獻部分將期刊論文頁碼標出,部 分論文卻沒有。例如:
B'lW
[1] 奧田蠱論現代漢酬容詞的強制性聯系和非強制性聯系俅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航
1982(3): 67-74.
[2] 曹志堅漢語配價理論的引進5實踐[幾社科縱橫,2007(04): 106-107.
[3] 陳昌応鈕娥論漢語句子語義結構中的語義成分經事和感事》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僭
學社會科學版),1998(03):35
二、期刊論文類:
[1]劉寶雷、張厚粲、舒華《插圖在說明文閱讀理解中的作用》《心理學報》
19飾年第2期。
[2]張和生《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述評》《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第2期。
[3]黃理兵、郭樹軍《HSK閱讀理解試題的語料和命題》《世界漢語教學》2008 換期。
以上兩篇論文的參考文獻部分,前者采用英文格式,后者采用中文格式。同 時,前者將期刊頁碼標出,后者則沒有,顯然格式要求不一致。
綜上所述,本校漢碩論文的表述以及著錄格式規范不一致,比較混亂,應該 引起培養單位的重視。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問題分析
本部分在前四節的評價標準、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論文形式與研究方法以 及寫作規范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樣本論文具體的研究內容,對本校漢碩論文的選 題與寫作的整體問題小結如下:
(一)選題取向過于集中且應用性不足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論文選題涉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漢語二語 習得、文化教學與傳播、跨文化交際和漢語教師培養等方面。具體又可分為教材 研究、漢語言要素教學、教學法、課堂教學與管理、漢語二語習得、文化教學與 傳播、跨文化交際、漢語教師培養、教學需求與現狀、網絡教學研究、語言測試 與評估,共計 13類。選題取向既包含了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基礎方面,也包含 了漢語國際教育發展出現的新領域,例如網絡教學方面,選題取向豐富。
但是,本校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取向主要集中于教材研究和漢語二語習得方 面,二者的篇目總量占比分別是27%和24%,加起來超過總數的一半。可見,本 校漢碩研究生對于對外漢語教材和偏誤分析的研究尤為青睞,且研究成果頗豐。 相對的,對于文化教學與傳播、漢語教師培養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關注度就明 顯不足。其中,文化教學與傳播占比 10%、漢語教師培養占比 3%、而跨文化交際 類論文僅在 2019年出現了兩篇,占比僅 1%,且都是關于巴基斯坦留學生的,說 明本校漢碩研究生對跨文化交際的關注度嚴重不足。就各類選題取向論文的具體 研究對象而言,也存在過于集中的現象。比如,在漢語言要素習得和教學中的研 究中,對漢字教學和習得的研究僅有5篇,遠少于語法和詞匯的20篇和語音的 10 篇。
62
就國別視角而言,主要集中在日韓和巴基斯坦。有國別視角的樣本論文主要 涉及的國家是韓國、日本和巴基斯坦,相關論文數量之和占比約 56%。其中,韓 國和日本視角的論文研究重點是二十世紀早期漢語教材,巴基斯坦視角的論文研 究特色是關注跨文化交際。
此外,樣本論文中部分選題重復、結構定式化、選題范圍過大、對學界前沿 問題關注不足等情況,使得本校漢碩學位論文選題創新性、針對性實踐性稍顯不 足,從而降低了其應用價值。
(二)論文形式單一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專題研究如火如荼,有 77%的樣本論文采取專題研究的 論文形式。就具體寫作情況來看,本校漢碩研究生對專題研究的寫作要求和相關 研究方法的運用可謂是爐火純青,行文思路清晰,研究深度日益提升,選題范圍 涉及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多個方面,研究成果喜人。但是,其他論文形式,包括 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和教學實驗報告這四類數量之和占比才 23%。并 且,還存在將調研報告、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錯歸為專題研究的情況,說明本校 漢碩研究生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各類論文形式的要求并不明晰,基本只 了解專題研究的寫作形式,對其他論文形式關注不夠。
(三)研究方法操作不當與表述不嚴謹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學位論文研究中應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法、 訪談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實踐教學法、行動研究法 等近二十種。涉及了教育學、語言學、行為科學方面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較為 豐富。但是,本校漢碩研究生對部分研究方法理解有誤,從而出現操作不當和表 述不嚴謹的情況。具體表現在,對部分研究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表述不夠詳盡, 甚至遺漏,這很可能是操作過程不完整導致的。同時,也存在將不同層次的術語 放在同一平面進行討論和同一研究方法表述為多種不同的名稱的情況。此外,部 分論文作者存在自行歸類研究方法的行為,表述缺乏科學依據。
(四)寫作規范存在問題
統一規范的論文表述,能表現出培養單位的專業性。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 碩論文的寫作規范問題主要表現在標題不夠準確,表述要求不一致,目錄、注釋 和參考文獻格式不統一等方面。顯然,本校在這一方面還有改進空間。
第三章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
作影響因素分析及改進建議
這個部分結合前文的分析,就影響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因素展開 問卷調查,并分析其結果。在此基礎上,對部分導師和任課教師做半結構式訪談, 結合訪談結果,提出針對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改進建議。
第一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因
素分析
一、問卷調查與訪談過程概況
通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本校漢碩學位論文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容忽視。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在提出建議之前,離不開對其影響因素的分析。所以, 基于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的考量,本論文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此問題進行 研究分析。
(一)問卷調查情況
1、問卷設計說明 問卷設置了單選、多選與關聯跳選,根據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 分是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提交論文的年份、本科專業背景、研究方向、教學實 踐時長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論文選題與寫作情況,涉及選題更換次數與原因、 定題時間段、選題來源、選題初衷、論文形式、研究現狀與文獻引用、與導師 溝通頻率與方式、旁聽答辯情況、校內實習情況、個人認真程度、資料來源、 研究方法、遇到的主要困難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建議部分,調查了學生對任課 教師、學校和導師的期望,最后還有學長學姐們對本校漢碩研究生選題與寫作 的建議。
2、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 由于2014屆至2016屆畢業生聯系困難,并且其論文選題與寫作時間久遠, 調查效果不確定,故本論文將問卷調查的對象圈定為2020 和2021 年剛提交學 位論文的畢業生,即主要為 2017和 2018屆畢業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以求 收到較為準確的調查結果。
本次問卷于 2021 年 8 月 28 日伊始,通過微信鏈接的方式,一對一地發放
64
給了65位調查對象,其中2020年32人, 2021年33人,并于2021年9月19 日回收完畢,回收率為100%。答卷結果顯示,其中只有兩題的有效答卷是59 份,分別是第5題和第6題,涉及調查內容為教學實踐時長和選題確定時間段, 其未填原因不明。但是其余題目的有效答卷均為65份,有效率高于90%,故 本次調查結果有效。
(二)訪談情況 1、訪談對象與提綱
受客觀條件限制,本論文沒有將所有導師納入訪談計劃。根據本校實際情況, 本論文分別采訪了文化組導師2位和語言組導師3位。這五位導師,不僅指導了 超過五屆的漢碩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還都擔任本校漢碩生專業課程的任課 教師。其指導與教課經驗和感受都有相當的深度,可以對本校漢碩研究生的選題 與寫作有較為全面的評價。
訪談提綱主要包括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
(1) 您認為川師漢碩班的畢業論文寫作的總體情況如何?(主要優缺點)
(2) 您在論文指導過程中,學生們問的最多的問題,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情況如何?
(3) 本校漢碩生文化選題比較少,偏重語言學,您對文化/語言方面的選題有什 么建議嗎?(根據導師實際情況進行提問)
(4) 關于某個選題的創新突破,您有什么方向建議?(教材研究、漢語二語習 得、文化教學與傳播、漢語言要素教學、跨文化交際等方面,根據訪談導師所任 課程進行選擇性提問。)
(5) 大部分同學的論文形式選擇專題研究,您對其他形式怎么看?是否推薦學 生選擇呢?您認為本校漢碩研究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如何?
(6) 本校論文形式規范方面要求不一致,不僅是語言和文化組,有時同一個組 也不一樣,對此您有什么看法?覺得有必要統一嗎?
(7) 關于漢碩班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方面您有什么建議?(學習與研究 規劃方面)
以上提綱是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設計的,主要想從導師的角度了解本校漢 碩生論文選題與寫作情況,以及導師對學生的建議。
2、訪談方式與過程 本次訪談主采取半開放式訪談,在訪談提綱的前提下,根據教師的回答進行 追問或者交流,問題的順序和措辭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大體相同。
根據導師們的日程安排,本次訪談從 2021年 10月 12日開始,到 2021年10 月 21日結束。分別在 2021年 10月 12日晚 8點 30分、10 月14 日9 點、10月
18 日17 點50 分、10月 19日 15點和 10月 21日 17點 50分,對五位導師進行 了半小時左右的采訪。其中,除了10 月12 日晚的訪談是通過電話與導師進行溝 通的以外,其余四次均以面談形式在導師辦公室或上課教室進行交流。訪談過程 根據導師們的意愿,部分采取錄音整理,部分根據筆記回憶整理,訪談結果較為 準確。
二、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因素分析
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
分析,本論文認為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影響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個人因素
1、專業基礎
這里所說的專業基礎不僅指研究生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理論知識,還包括 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與寫作能力,對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等方面。
由于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招生沒有專業限制,本校漢碩生的本科專業背 景比較復雜。就 2017屆和 2018屆的而言,情況如下:
2、您的神專遞:[單豳
選項令 小計, 比例
日語 2 1 3.08%
漢語言文學 8 ■ 12.31%
其他:(請具體填寫)[連細] 8 12.31%
英語 14 21.54%
漢語國際教育 33 50.77%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17、您認為本科專業背景對您論文寫作的影響是:[單選題]
選項; 小計令 比例
A很大,雄了掰炭妊成O 7 • 10.77%
D很小,幾乎沒有曲楮助 13 ■ 20%
B獣,為我蹴嬢供了寫作基礎 21 32.31%
C—般,于我的論文寫作15有報助 24 36.9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調查結果顯示,本校漢碩生本科專業背景對口率只有 50.77%,其他專業背
66
景占比 49%左右。其中,除了英語、漢語言文學和日語等相關專業外,還有心理 學、化學、物流管理等相關性極小的專業。這部分專業背景不對口的研究生只花 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學習了考試所需的專業知識,其專業基礎自然比較薄弱。所以, 大部分學生的本科專業背景對其論文寫作幫助不大。
在被問及于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時,學生回答如下:
25、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多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J其他(請具體說明)Ol 0 0%
H 確學校疇門的資源幫助 9 • 13.85%
D5W專業論賜作要抑明 10 ■ 15.38%
G渥導師的戢指導 10 ■ 15.38%
E不做用相關軟件 11 ■ 16.92%
A不知興趣所在,選題困難 15 ■ 23.08%
1圖書館姬相關研憲麴 16 ■ 24.62%
F寫飾間如當 17 26.15%
不足 29 ■ 蜃 44.62%
洋儀力不足,疑理論基礎 55 84.6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由上圖可知,有 84.62%的學生認為自身學術能力不足,缺乏理論基礎,其 中還不乏許多本科專業背景對口的學生。
關于論文形式的選擇調查結果如下:
11、您選擇的論文形式是:[單選題]
選項令 小計令 比例
E教學逋報告 3 1 4.62%
C臺例分析 7 • 10.77%
D教學耐 7 • 10.77%
硏報告 9 ■ 13.85%
B專題研究 39 60%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12、您選擇該論文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冒選題]
選項; 小計;比例
E其他:[詳姍 1 I 1.54%
D你基本只了解該論姚冊寫作要求 3 1 4.62%
B該能選這個論奶式 12 ■ 18.46%
碼作難度較小,便瑋作 22 33.85%
C受到導師或者專業課教師的影響 27 41.54%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的論文形式為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和教 學實驗報告的學生占比分別為 13.85%、10.77%、10.77%和 4.62%,占比總和有 40%。而本文前面的統計結果顯示,除了專題研究外的四種論文形式占比總和是 11%。二者結果相差如此之大,說明本校漢碩生對于每種論文形式的界定概念是 模糊的,許多學生對于各論文形式的要求并不明確,有的甚至只了解一種論文形 式的寫作要求。所以,大部分學生對于論文形式的選擇多是受導師和任課教師的 影響,而不是自己的研究思考所得。
關于研究方法:
24、您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侈選題]
選項; 小計;比釧
I其他:(請具體籍)[刪 0 0%
8 • 12.31%
E個棄研究法 15 ■ 23.08%
D觀察法 22 33.85%
C訪險 29 44.62%
H對比 37 56.92%
B問卷調直法 38 58.46%
F 統 40 61.54%
A文獻研憲法 57 87.69%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68
由圖可知,本校漢碩生偏向使用文獻研究法、統計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對 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而對觀察法、個案研究法和實驗法等的掌握程度明顯較低, 也從側面反映了本校漢碩生的實踐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同時,在訪談過程中,導師們也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本校漢碩生專業基礎 的擔憂和質疑,有的導師甚至認為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專業常識。導師們普遍認 為本校漢碩生不僅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研究能力也堪憂,尤 其是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很不理想,這與本論文的調查和研究結果吻合。
綜上所述,本校漢碩生由于本科專業背景復雜,理論基礎和研究能力均有提 升空間,專業基礎還不夠深厚。這就使得本校漢碩生在選題與寫作過程中容易出 現選題范圍不明確、理論闡述不足、研究方法操作不當等問題。
2、學術敏感度
好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基礎,學生首先要確定選題,才能進行研究設計。那 么學生怎樣才能獲得一個有價值的選題呢?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是解決‘研究什么'的問題,是決定論文內容和價值 的關鍵環節。”[ 周毅:《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原則及方法》,《學位研究與研究生教育》, 2009 第 10 期,第 34 頁。]所以,學位論文的選題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應是研究者反復 評價、比較、思考的結果。
周小兵指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的原則是“問題導向、 創新指導”。[ 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下)》,《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 年第2 期,第40 頁。]其所指的“問題”是指漢語國際教育中實際存在的具體問題,“創 新”是指學生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或者針對具體的問題給出新的 解決方案。
葉軍和朱康也強調可以讓學生通過論文工作,提升自己開展教學研究的能 力。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及教育實踐中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 選題的過程就可以培養漢碩研究生作為漢語教師發現教育實踐問題的敏感性,促 使其獲得教學反思能力。[ 葉軍,朱康:《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思考》 // 《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叢論》第二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98 頁。]
所以,好的選題來源于學生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術問題的感知與反思,本 文將這種發現、研究、總結問題的能力概括為學術敏感度。學術敏感度高的學生, 往往能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而分析反思,得到創新性 較高的選題。而學術敏感度不高的學生,很少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很難捕 捉到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從而選題困難,或者選題缺乏應用價值和創新性。
通過調查,本校大部分漢碩研究生都有更換選題的經歷,其具體更換選題的 原因如下:
10、您更換選題的原因是:[蟲選題]
選項令 小計令比例
c選題取向侷離專業領域 1 1 4.55%
E其他:(請具體說明)蹉細 1 1 4.55%
B選題資料搜奚困難f缺乏寫作材料 6 27.27%
D選題范圍過大,能力不足無法完成寫作 6 27.27%
A選題沒有創新性,與前人研究重復 8 36.36%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22
由圖可知,本校漢碩生更換選題的主要原因是選題沒有創新性和選題范圍過 大,二者占比分別是 36.6%和 27.27%,總和超過一半。選題沒有創新,與前人研 究重復,顯然是問題意識欠缺的結果。選題范圍過大,對自身研究能力估量過高, 則是反思能力不足導致的。學術敏感度不足的學生,即使是面對一個有價值的研 究話題,也很難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論文選題。
另一方面,在對導師們的采訪中,部分導師認為本校漢碩生的選題視域比較 狹窄,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術研究的前沿問題或重難點關注不足。本論文認為, 這也是由于學術敏感度不足導致的,說明這個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本校漢碩學位論文存在選題過于集中、框架結構定式化、 創新性不足等問題,是因為本校漢碩研究生的學術敏感度還有待提高。
3、個人態度
在對導師們的采訪中,部分導師提出學生個人態度也是決定論文寫作質量 的關鍵。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本文發現,本校部分學生對于論文的重視 程度確實有待提高,具體表現如下:
關于選題初衷:
&您論文選題的初衷是:[單選題]
選項f 小計: 比例
E其他:(請具體說明)【詳細] 1 I 1.54%
C為了提高自囲科研學術水平 4 ■ 6.15%
D促進專業發晨的需求 6 • 9.23%
B為了解決敎學中的實際問題 肓 32.31%
A為了順O畢業 33 50.77%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由圖可知,有 50.77%學生的選題初衷是為了能順利畢業,有 32.31%的學生
70
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而為了促進專業發展和提高自己科研水平的占比 分別只有 9.23%和 6.15%。這說明有超過一半學生的選題并不是因為自己感興趣, 可能會因為想要順利畢業而選擇最保險、最容易通過的選題,這樣就很容易出現 與前人研究重復的選題。本論文認為,如果學生只是抱著能順利畢業的心態,即 一種被動完成任務的心態,其選題與寫作的認真程度可能會大打折扣。相比之下, 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專業發展和提高自身科研學術水平這類主動求 知的選題目的,更有可能促使學生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因為,內因往往 比外因更能激發學生的認真心態、主動比被動更能驅動目標的完成。
關于與導師溝通情況:
14、您在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與導師的聯系情況大概是:[單選題]
選項令 小計$ 比例
D幾乎不聯系.導師不找我就不聯系 3 1 4.62%
C偶爾聯系,每學期不超過兩次 9.23%
A經常聯系,平A周—姬以上 17 26.15%
B每月走時聯系一次及以上 39 60%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45、您與導師描寸問題的方式主要是:[單闞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調查結果顯示,經常與導師聯系,能達到一周一次的學生只有 26.15%,在 四分之一左右,這部分學生的認真程度顯然較高。有 60%的學生能保持每月與導 師聯系一次的頻率,其認真程度代表了本校大部分學生的平均水平。但是,還是 存在“偶爾聯系,每學期不超過兩次”和“幾乎不聯系,導師不找我就不聯系” 的情況,這類學生占比之和有 13.49%,超過五分之一,不容忽視。一篇高質量 的學位論文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及時與導師溝通交流,可以大大減少學生選題與 寫作過程中的阻礙。相反,部分與導師聯系頻率不高的學生,就很可能在選題與 寫作過程中“閉門造車”,走許多“彎路”,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選擇與導師當面溝通的學生占比只有 55.38%,而通過網絡聯系
的學生占比有 38.46%,通過郵件、短信和電話聯系的學生占比也超過 6%。本論 文認為,相比文字和語音,當面交談的方式更能有深入的交流,也更有助于論文 的寫作。所以,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尋求與導師當面溝通的方式,而不是通過網絡 或者電話。
關于旁聽答辯學習情況:
16,您旁聽本專業的開題答辯、預命和畢業馳的情況是?(兩屆6次)[單選題]
選項令 小計$ 比例
A從未去聽過,沒有收獲 3 1 4.62%
D每—次都聽,且認真做了筆記反思 6 ■ 9.23%
C聽過3次以上,收茯較大 三 21.54%
B聽過1?2次,略有收獲 42 64.6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由圖可知,旁聽本專業開題答辯、預答辯和畢業答辯次數不超過2 次的學生 高達 64.62%,從未聽過的學生占比也有4.62%,聽過 3 次以上的學生有21.54%, 每一次都旁聽的學生只有9.23%,說明本校大部分學生對旁聽答辯學習并不重 視。本論文認為,學習并分析前人的經驗和優缺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規避很多錯 誤,或者啟發選題與寫作思路,不應忽視,本校學生應該認真對待。
關于時間管理:
6、您確定論文選題的時間段在:[單選題]
選頃f 小計令 比例
A研一上學期 1 I 1.69%
B研一下學期 4 • 6.78%
D研二下學期 23 38.98%
C研二上學期 31 52.54%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59
20、請就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抗壓能力和認真程度做出評價:[單選題]
選項令 小計$ 比例
D很差,寫作任務一拖再拖,甚至影響開題和答辯 2 1 3.08%
A彳爾,輕松鎖論文寫作任務 10 ■ 15.38%
C-® ,只魏®作戲,總是在 16 24.62%
B較好,能按計劃及時完成寫作任務,只偶有拖沓 37 56.9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72
由圖可知,本校有 52.54%的學生能在研二上期確定選題,在研二下期確定 選題的學生有 38.98%,在研一就確定選題的學生只有 8%左右。由于本校開題答 辯的時間在研二下期,在研二下期之前確定選題的學生顯然比研二下期才確定選 題的學生更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因為,在開題之前不僅需要閱讀 梳理大量的相關文獻,還需要就選題是否可行做相關調研,這些工作開始得越早 越有利于后面的寫作。反之,則很可能在開題之后還要換題,影響寫作進度。當 然,能在研一就確定選題的學生,其完成一篇高質量畢業論文的概率最高。
所以,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時間安排也不容忽視。調查結果顯示,只有 15.38%的學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輕松完成寫作任務。有 56.92%學生能按 計劃及時成寫作任務,但是偶有拖沓,時間管理情況算是良好。但是,有 24.62% 的學生只能勉強完成寫作任務,一直在趕進度。還有 3.08%的學生難以完成寫作 任務,甚至影響開題和答辯,這二者占比之和超過四分之一,說明時間管理不到 位的學生數量不在少數。開題之后,學生不僅要搜集資料寫論文,還面臨實習就 業的壓力,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很可能兩邊都做不好,從而影響畢業。
綜上所述,本論文認為,本校部分漢碩生在選題心態、與導師的溝通聯系、 旁聽答辯學習、時間管理等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
(二)影響川師漢碩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外部因素
1、課程設置與考核
7、您論文選題的來源是:[單選題]
選項$ 小計$ 比例
D受到科研學術活動泡括論壇、講座,學術會議等)的啟 發 4 • 6.15%
C導師的建議 8 • 12.31%
E泛讀相關文獻時發現的問題 11 ■ 16.92%
B基于專業課程學習的思考 24.62%
解自本人教學實踐 26 40%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一學生的選題來源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思考,同時在寫 作過程中所用的理論知識或者研究方法等也與之密切相關。所以,專業課程的設 置與考察對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影響巨大。
根據前文對四川師范大學培養方案的概述,下面本文將本校漢碩專業課程設 置與教指委 2009年發布的《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
養方案》中專業課程設置做簡要對比,具體如下:[ 括號里的數字代表學期。
74]
表 3-1:川師漢碩課程設置與培養方案要求對比
四川師范大學 《方案》2009
核心課
程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1) 第二語言習得(3) 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1) 中華文化經典導讀與傳播(1) 中西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2)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教學 第二語言習得 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 中華文化與傳播 跨文化交際
拓展課
程 漢語言要素教學(2)
漢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2) 對外漢語教材與教學方法研究(1)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類: 漢語語言要素教學 偏誤分析 漢外語言對比 課程設計 現代語言教育技術 漢語教材與教學資源
中國國情概況(3)
漢字文化與書寫(2) 中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際類: 中國思想史 國別與地域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專題 禮儀與國際關系
課堂設計與管理(3)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能(3) 教育與教育管理類: 外語教育心理學 國外中小學教育專題 教學設計與管理 漢語國際推廣
訓練課
程 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1) 教學調查與分析
課堂觀察與實踐
教學測試與評估 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
預備課
程 現代漢語(1)
古代漢語(1) 綜合基礎課程
課堂教學觀摩與體驗
首先,就核心課程設置情況來說,從名稱上可以看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 學”和“第二語言習得”本校與《方案》一致,另外三門課程則略有不同。其中, 本校的“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中華文化經典導讀與傳播”、“中西文化 比較與跨文化交際”分別可以對應《方案》中的“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中 華文化與傳播”、“跨文化交際”。就實際授課情況來看,名稱上的不同也體現 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上。本校的“國外漢語課堂教學研究”側重于“研究”,偏向 于學術知識的掌握。而《方案》中的“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則側重于對“案 例”的分析,偏重于實踐經驗的感知與獲得。本校的“中華文化經典導讀與傳播” 與《方案》中的“中華文化傳播”相比,前者將學習方向具體到了“中華文化經 典”,主要講授了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后者“中華文化”概念范圍則明顯寬泛 許多。同樣,本校的“中西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與《方案》中的“跨文化交 際”相比,更側重于“文化比較”,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內容少有涉及。因為, 教指委下發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中指出,跨文 化交際的授課應該包括文化的深層結構與價值觀念對交際的影響、言語交際與分 言語交際、跨文化適應能力等等。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本校核心課程對“跨 文化交際”課程設置是不足的,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本校“跨文化交際”類選 題極少。
其次,拓展課程的設置情況。除了“漢語言要素教學”與《方案》一致,和 “漢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是將兩門課程合并的以外,其他幾門課程與《方案》 中的課程名稱都有所不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劃分出其所屬課 程類別。其中,漢語作為外語教學類中還設有“對外漢語教材與教學方法”偏重 于教材分析,這也是我校“教材研究類”選題較多的原因之一。中華文化傳播與 跨文化交際類中設有“中國國情概況”,授課內容主要涉及了中國古代和現代國 情概況;“漢字文化書寫”,主要講解了漢字的發展與書寫文化。教育與教育管 理類設有“課堂設計與管理”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能”,這兩門課程主要講 解了課堂管理相關內容。可以看出,本校擴展課程中對語言教學的安排內容較多, 對文化教學內容是偏少的。并且,文化內容的教學范圍較小,主要涉及國情和漢 字文化,所以本校漢碩生選題漢字教學較多,而其他文化教學方向選題較少。
再者,訓練課程只設置了中華文化才藝展示,且教授內容主要涉及的是圍 棋和書法,學生選擇范圍較小,也間接導致了文化教學選題視域狹窄。至于預備 課程,本校設置了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屬于《方案》中的綜合基礎課。這兩門 課程是專門為跨專業或者同等學力入學的學生設置的,但是從論文寫作情況來 看,其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師在講授時主要通過合作探討或者啟發式教 學,這樣的授課方式無法讓專業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都接受良好,導致許多學生
仍然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
最后,就從課程考核方式上看,大部分課程都是以小組任務作業和期末小論 文寫作的形式進行考核的,考核方式偏向于理論分析,對教學實踐能力的關注較 小,也缺乏學術研究訓練。所以,本校學生對于本專業研究方法操作要求處于一 種模糊不清的狀態,掌握程度不高。
綜上所述,總體上看,本校漢碩專業課程設置偏向于語言,對文化,尤其是 跨文化交際的關注相對較少。同時授課內容也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教學 實踐能力的培訓較少。課程設置并沒有體現出師范院校的特點,對學生教學能力 關注不夠,針對性也就稍顯不足。
2、實習與實踐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應緊密結合國際漢語教育實踐進行選 題,選題須具有明確的國際漢語教育背景和應用價值,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 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2013 年。
76]由此可見,實踐對于本專業論文選 題與寫作意義重大。根據前文所述,來源于教學實踐的選題占比有 40%,排名第 一,可見教學實踐確實是影響本校漢碩研究生論文選題與寫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川師范大學漢碩研究生實習實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表 3-2:川師漢碩實習實踐形式
專業實踐 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實習,在孔子學院、外國中小學等機構從事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工作
在國內各類學校及教育機構進行教學實習
校內的漢語國際教育學院針對留學生的“一對一”輔導實習崗位
其中,第一種方式需要學生自主參加并通過漢辦或者漢語教學機構的選拔, 才有實踐機會,實現難度最大。但是此形式能深入漢語國際教育實踐一線,顯然 是最有利于本專業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第二種實踐形式學生可以自己尋求機 會,也可以爭取學校提供的機會,雖然名額有限,但實現難度比第一種實踐形式 要小。缺點是其教學對象與本專業的教學對象存在錯位,其實踐效果比第一種遜 色不少。最后一種是本校漢碩生實習的特色崗位,也是文學院與漢語國際教育學 院之間資源共享的結果,有利于學生做個案研究。但是從本校漢碩生選題與寫作 的實際研究情況來看,其效果甚微。
關于實踐形式與時長:
4、您的主要教學實踐形式是:[單選題]
選項令 小計令 比例
F其他(請具體填寫):[連細] 3 1 4.62%
C國內輔導機構 T 6.15%
D線上教學平臺 6 • 9.23%
E沒有教學實踐 6 • 9.23%
A海外漢語教學 11 ■ 16.92%
B校內實習伺校或中小學) 35 53.85%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5、您的教時長是:[單刪
選項令 小計f 比例
A—個月以下 1 I 1.69%
B三個月左右 17 2881%
DgSY 19 32.2%
C轄孕Y 22 37.29%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59
調查結果顯示,本校漢碩生的主要教學實踐形式是在國內高校或者中小學任 教,占比 53.85%,超過一半。而有海外漢語教學實踐經歷的學生占比只有 16.92%, 甚至還有 9.23%的學生沒有教學實踐。同時,從實踐時長來看,占比最高的是半 年到一年的,有 37.29%。超過一年的學生占比只有 32.2%,三個月左右的則有 28.82%,也存在教學實踐在一個月以下的情況。
關于校內“一對一”實習情況:
1&您在本校的留學生"一對一"鵝實習中的完成情況是:[單選題]
選項* 小計令 比例
C偶爾歸學生,痕個具體問題曲蹄或解答 10 ■ 15.38%
D只繇S/V欠,題本沒有具臨導過留學生 13 ■ 20%
B沒有捕導計劃,繰留學生的需要進行不定期捕導 14 ■ 21.54%
A制定了瞬十劃,定期捕導留學生 28 43.08%
本題有效碼人次 65
19、您認為留學生"一對一斕啓習對您論文寫嘲影響是:[單選題]
選項$ 小諂比例
A幫助獻,決定了寫作內容 8 • 12.31%
CIS有幫助,部分內容寫祐之漲 16 ■ 24.62%
D臺無幫助 19 29.23%
B幫助提供了部分寫作毒材 22 33.85%
本題有效碼人次 65
結果顯示,能較好地完成校內“一對一”實習的學生占比只有 43.06%,不 足一半,剩下一半學生的完成度顯然不太好。所以,認為該實習形式對論文寫作 幫助很大的學生僅有 12.31%,只占五分之一。大多數同學認為其幫助一般或者 毫無幫助,二者占比之和達到 63.08%。就本人的親身實踐與同學們的反饋來看, 學校對此實踐形式重視度不高,導致留學生的配合度較低。學校沒有安排專門的 實習指導,也沒有定期考核,使得大部分同學與留學生的交流學習流于形式,實 際實踐效果甚微。這說明本校“一對一”輔導留學生實習崗位的管理或許存在問 題,應該引起培養單位的注意。
綜上所述,本校漢碩研究生海外教學實踐機會較少,大部分是在國內實習, 且教學實踐對象很多不是外國漢語學習者,與本專業的教學研究對象存在錯位。 同時,校內“一對一”實習效果也不理想,或許存在管理的疏忽。總體來看,本 校漢碩生實習實踐情況不容樂觀。這是導致本校漢碩生選題應用性不足、寫作材 料搜集難度大的主要原因。
3、學校管理與資源支持
學生的選題與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選題思路還是寫作資料的搜集 都離不開學校的管理與資源支持。通過前文的描述我們已經知道,學生選題不僅 來源于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專業課程的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的選題來源于泛讀 相關文獻或者是受到學術活動的啟發,二者分別占比 16.92%和 6.51%,總和占比 近四分之一。而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更是需要搜集大量相關資料。在此過程 中,根據就近原則,學校資源往往被學生放在資料搜集的第一順位。
那么本校漢碩生是否存在資料難以搜集的情況呢? 下面是本校學生論文寫作中遇到的問題:
78
25、您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多透題]
選項令 小計令 比例
J其他(請具體說明)闢 0 0%
H得不到學校相關部門的資源幫助 13.85%
D肪專業論文寫作要求不明 W 15.38%
G缺5導師的有效^導 10 ■ 15.38%
E不會使用相關軟件 11 ■ 16.92%
A不知興趣所在,選題困難 15 23.08%
1圖書館缺乏相關研究資料 16 ■ 24.62%
F寫作時間安排不當 17 26.15%
B文獻瞬作資臓重不足 29 44&%
C學術能力不足,缺乏理論基酬 55 84.62%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23、您搜集論文寫作資料的主要途徑有:[多選題]
選項令 小計f比例
I其他:[闕 1 I 1.54%
H學校相關行政、教學部門 2 1 3.08%
E注躺 10 ■ 15.38%
D網絡搜索 30 46.15%
G高校酬庫 34 52.31%
F圖書館 35 53.85%
A導師或任課教師 39 60%
B教學實踐 40 61.54%
C問卷或訪談 43 66.15%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65
調查結果顯示,“文獻或者寫作資料搜集不足”在本校漢碩生論文寫作問題
中排名第二,占比 44.62%。其他問題,包括“圖書館缺乏相關研究資料”占比 24.62%,“對本專業論文寫作要求不明”占比 15.38%,“得不到學校相關部門 的資源支持”占比 13.85%,這些都涉及到培養單位的管理和資源支持。同時, 本校學生資源搜集途徑首先是問卷和訪談調查、教學實踐、導師或任課教師,其
次是圖書館、高校語料庫、網絡搜索,最后是實驗測試和學校相關行政、教學部 門。可見,學校能給學生提供的論文寫作資料確實相對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 加大了學生搜集寫作資料的困難程度。
就個人經歷和同學們的反饋來看,圖書館的資源問題最為明顯。多數同學反 應,本校圖書館關于本專業的資料比較少,自己難以在本校圖書館找到需要的論 文寫作相關書籍,特別是國別化資料。同時,學校圖書館現有的漢語國際教育專 業相關著作普遍年代久遠,新作較少,資料更新也不及時。部分學生對本專業寫 作要求不明是因為學校沒有針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 指導課程,也沒有統一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文件。在具體指導過程中,文化組和語 言組導師的要求不盡相同,所以學生會感到困惑不已。再者,學校相關行政、教 學部門對學生資源搜集的配合度不是很高,學生在求助過程中均遭到不同程度的 拒絕。最后,本校涉及漢語國際教育的專題講座、知識與能力競賽或者學術交流 分享等相關活動很少,使得班級的學術氛圍不是很濃。這些都從側面反應了學校 對漢碩生論文選題與寫作資源支持的不足。
結果顯示,本校有一半的學生選題與導師研究方向是不同的。調查結果顯示, 若學生選題與導師研究方向不同,導師們普遍感覺指導壓力更大,不僅不利于師 生之間的探討交流,還可能影響指導效果。顯然,學生研究方向與導師一致,導 師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學生完成論文。如果不一致,導師就可 能在指導過程中捉襟見肘。所以,學校應該在學生選擇導師的環節中做好指導工 作,讓學生和導師之間進行多方位的溝通交流,為之后的選題與寫作做好鋪墊。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本專業所在的文學院與漢語國際教育學院存在合作關 系,有資源共享之態。但其具體合作形式與實際操作管理都存在問題,所以收效 甚微,理應重視。
綜上所述,本校在學生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的資源支持與管理方面,諸如 圖書館資料、學術活動、行政教學部門配合、學院合作以及選導師環節等方面, 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80
第二節 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改進
建議
根據前文對本校漢碩研究生在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影響 因素的分析,本部分就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結合學界部分學者的觀點,提出 針對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改進建議。
27、您認為增加哪些方面的學習有益于本專業的論文寫作:侈選題]
亙看多如計算方法
國表格|c餅狀圖| 0園環圖|山槪圖|
調查結果顯示,本校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教學模擬訓練、漢語本體知識和研 究方法操作對論文寫作最有助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也正是本校學生所欠缺的, 與前文分析結果一致。其次,有近半數學生認為教學及實驗研究相關軟件的使用 有益于其論文寫作。可見,本校學生相關方面的學習較少。最后,三分之一左右 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與外語學習對論文寫作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根據學生的訴求,和導師們的建議,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 面提出改進建議,希望能助益本校漢碩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
一、培養單位管理與資源支持方面
學生在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后,其學習成就與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都深受培養 單位的課程設置、實習渠道與管理、實踐指導以及資源支持等方面的影響。所以, 學校的培養與管理應該根據學生在論文選題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不斷改 進,才能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發展。
2&您認為學校在論文寫作方面應該提供哪些方面的希助:侈選題]
直看多分比計算方法
s表格 c餅狀圖 0圓環圖 山柱狀圖 隱藏零鱷
F其他: |0%
學位論文緒 5231%
D脇咯孵相蹴機#(鐵紙講匡SH寸緒 53.85%
A極碩論姑作課程 66.15%
C完藪習機制,提供更多幀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由圖可知,本校大部分學生對于學校的管理與資源支持是有所期望的,迫切 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下面,本文將結合導師們的建議和本校實際情況,對 這些改進建議作出闡述。
(一)培養單位管理方面
1、完善實習管理機制
本校原來的實習管理機制中,考核與指導均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難以保證 學生實習實踐的完成質量,最終影響到論文選題與寫作。
教指委的《方案》中明確指出,在漢碩生的實習期間,“培養學校應安排 教師進行指導,研究生要提交實習計劃,撰寫實習總結報告。”[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由于本校不是 所有漢碩生導師都在漢語教學一線工作,本論文認為學校有必要實行雙導師制。 在原有導師的基礎上,增加一批針對實習實踐的指導教師,主要管理學生的實 習實踐工作。具體包括,實踐指導、實習計劃、實踐報告等方面的內容,以保 障實習質量。
此外,根據前文所述,本校只有一半的學生有半年以上的實踐經歷。根據李 泉教授的建議,本專業的實習實踐時間應不少于6 個月。他認為“沒有足夠的學 習、實習和論文寫作時間,要想保證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不現實的。”[ 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指導性培養方案 > 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 年 6 卷第 2 期,第 24 頁。
82]所
以,培養單位應該保證學生有相當的實踐時間,才能引領學生從量變走向質變, 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得到有研究價值的選題。
2、延遲導師與學生匹配時間
正如前文所述,本校有近 50%學生的研究方向與其導師研究方向是不匹配 的。調查得知,本校大多數學生在選擇導師時對導師的情況并不了解,甚至對自 己的研究方向也拿不準。在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配對,對導師指導和學生學 習都有害無益。
所以,本論文認為可以將選導師的時間延后,具體可以在研一上期期末。通 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大多對自己的能力和感興趣的方向有了較為清楚的認知, 且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對各位導師也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這時候再進行導師與學 生的匹配,對提高導師的指導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有益。
3、統一論文寫作要求
在論文寫作要求方面,學院給出了一份《四川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撰寫要求及格式規范》,其主要內容只涉及到封面目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等 方面。而根據前文分析,本校漢碩導師分為文化組導師與語言組導師,在論文的 具體指導過程中,兩個方向的導師在論文格式和闡述規范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 且均與學校給出的規范要求不盡相同。這不僅使學生感到困惑,也讓許多導師總 是在答辯期間對學生的論文提出格式和闡述規范的質疑,對學生和導師都是無意 義的消耗。
所以,根據對導師們的訪談以及學生的意愿調查,本論文認為,培養單位應 該考慮討論出一份針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寫作要求。討論工作的關鍵 是要統一導師們的要求,這不僅可以促進學校論文指導與評價工作的高效進行, 也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學校的論文研究規范管理。
4、優化課程設置
(1)開設“研究方法與論文選題與寫作”必修課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同時對于本 專業各論文形式的要求以及選題范圍等方面也不明晰。概括來講,本校大部分 學生沒有系統的漢語國際教育選題與寫作的相關知識,研究能力也堪憂。所以, 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選題,在研究過程中也不知道如何操作相關研究方法, 最終在構思研究框架與寫作思路時困難重重。
李泉教授通過對英語二語教學課程設置的研究,認為應在本專業培養方案 的核心課程中應增設 2 學分的“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在拓展課程中增設 “漢語教學研究現狀與前沿專題”課。1只有充分掌握研究方法,才能開展科學 [1 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指導性培養方案 > 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 年] [ 卷第 2 期,第 21 頁。]
研究。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才能條理清晰地將研究結果總結梳理出來。可見,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是漢碩研究生不可缺少的知識。同時,考慮到學校開課的 條件問題,本論文認為可以將李泉教授建議的兩門課程合并為一門,只需在“研 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基礎上加上“選題”二字即可。因為,本論文認為“如 何選題?有哪些方面的研究話題可以選?學科研究的前沿話題是什么?”即是 “漢語教學研究現狀與前沿專題”課的會涉及到的內容。同時,這方面的內容 與時俱進,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泛讀進行學習。
基于此,本論文認為應該開設“研究方法與論文選題寫作”課,且應該作 為必修課安排在研一上學期。在研究生入學伊始,就讓其掌握相關研究方法的 操作步驟以及論文選題與寫作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研究生有針對性地將理論 應用于實踐研究,提高其實踐研究能力的同時推動論文選題與寫作的順利展開。
(2)增加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課
根據前文所述,跨文化交際課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而本校原本相關 課程對跨文化交際方面的關注較少。反映在論文選題中,表現為近五年只有2 篇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研究,占比僅有 1%。增加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課不僅可 以提高本校漢碩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有利于拓寬本校漢碩研究生的選 題視域。
跨文化交際課并非只出現在漢語教師的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出現在漢語 課堂上。如何運用跨文化交際的知識有效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文化沖突等問 題,對于漢語教師來說,意義重大。李泉教授也認為跨文化課堂管理能力是海 外中小學漢語教師的必備能力。因此,他建議“在全日制中國學生培養目標‘具 體要求'中增加‘能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 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指導性培養方案 > 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 年 6 卷第 2 期,第 21 頁] [ 這是有海外教學經歷漢語教師的反饋。
84]。相關教學實踐也表明,遠赴海 外的漢語教師真正感到困難和不適應的正是不了解、不適應海外課堂管理文化。 2所以,本論文認為,作為師范院校,本校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育管理等 方面有教學與研究優勢,可以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教育領域中的跨文化交際” 的相關學習。同時,根據前文分析結果,本校漢碩研究生的國別視角主要集中 在韓國、日本、美國、泰國和巴基斯坦。任課教師也可以在講解有關知識的基 礎上,著重講解中國文化與東亞文化、南亞文化以及歐美文化的跨文化交際案 例。以深化本校漢碩研究生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國別化研究。
(3)開設“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課程與設計”選修課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研究生希望增加“教學及實驗研究相關軟件的使用 和網絡教學技巧”方面的學習。而在教指委下發的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中也要求
漢碩生應該“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科技手段進行教學。”[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 [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但是,在現有 的課程體系中并沒有相關課程的設置。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漢語國際教育事業 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所幸依靠網絡技術,國際中文教學通過線上教學 的形式依舊蓬勃發展。由此,當今學界對線上教學的態度越來越明朗。不少學者 認為,現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具備熟練的網絡線 上教學技能,或者能熟練地進行線下與線上混合的教學方式。
據此,本論文采取李泉教授的建議,將有關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學習課程概 括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課程設計”,并作為選修課存在于專業課程設置之中。 因為,本論文認為線下教學仍舊是主導,線上教學只能作為輔助和補充,所以設 為選修課較為合適。
(二)資源支持方面
1、拓寬實習實踐渠道 根據前文所述,實習實踐對本專業論文選題與寫作意義重大,而本校漢碩 生的實習實踐情況卻不容樂觀。導師們一致認為缺乏實踐是本校漢碩生論文選題 與寫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之一。教指委的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各培養單位要為 漢碩研究生提供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或者創造開展實踐的條件,以保證學生 完成論文選題和寫作。”2可見,培養單位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穩定的 實習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完成論文的選題與寫作。
由于本校合作的孔子院校每年招聘人數較少,能夠出國實習的學生寥寥無 幾。同時受疫情的影響,現今出國的風險較大。所以,本論文認為培養單位可以 尋求川內的國際學校作為合作對象,為漢碩研究生的實習實踐創造機會。也可以 與各種漢語學習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采取線上實習的形式,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多 種選擇。同時,也應合理利用本校資源,加強與漢語國際教育學院的合作。除了 原來的“一對一”輔導,還可以增加旁聽、助教等實習崗位,為學生的實踐創造 機會。
2、增購相關書籍
根據前文所述,學校關于本專業的書籍資源比較匱乏,且更新不及時。并且, 不少任課教師與導師推薦的閱讀書籍,本校圖書館并沒有館藏,這就導致很多學 生并沒有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擴展閱讀,因而大大降低了其學習效果。所以, 在資源支持方面,本論文建議有關單位采購相關書籍。至于書目,可以征詢專業 課老師與導師們的建議。還可以做一份問卷調查,征詢本專業學生的書單愿望,
總之要多方面征集采購清單,保證其實用性與時效性為宜。
3、開辦相關學術交流活動
學術交流活動可以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從而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還可以 提高學生的學術敏感性,進而啟發學生的選題構思,其意義不言而喻。基于此, 本論文認為,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教學能力或者知識競賽,并給予指導教 師和相關教學資源支持。可以邀請校內外的有關專家,舉辦專題講座,開拓學生 的思維。還可以開展學術話題研討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總之,學校可以利 用有關資源,開辦多種形式的漢語國際教育學術交流活動,提升本校漢碩研究生 的學術修養。
4、開展畢業論文分享會
根據前文調查結果顯示,本校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得到往屆優秀論文作為 參考。眾所周知,借鑒前人的經驗,可以減少前進路上絕大部分的困難。所以, 本論文認為,學校可以在每年畢業之際,選出優秀學生代表,開展畢業論文分享 會。畢業學生的親身經歷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能幫助學生規避選題與寫 作中的錯誤做法,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份優秀案例,甚至啟發學生的選題思路與 寫作安排,益處良多。
綜上所述,學校以及培養單位可以在實習實踐、課程設置以及資源支持方面 做出改進,助益本校漢碩研究生的選題與寫作。此外,對于調查結果中學生希望 學校能建立相關數據庫的建議,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本論文沒有采納。因為, 建立數據庫是一個工作量巨大、且過程相當復雜的工程,非一時之功,工作開展 難度過大。
二、指導教師與任課教師方面
導師在研究生的論文選題與寫作過程中扮演著“保駕護航”的角色。學生從 選題到設計研究思路,到搜集整合寫作資料,到最后完成一篇合格的學位論文, 都離不開導師的悉心指導。另一方面,任課教師的授課則是研究生論文選題與寫 作的奠基石。研究生從入學開始,其在學習與研究能力都深受各專業任課教師的 影響,其最終的學習成果也會反映在論文的選題與寫作之中。所以,指導教師和 任課教師對研究生的論文選題與寫作影響至深。
(一)導師方面
關于學生對導師的期望:
86
29、您認為導師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侈選題]
直看多選題百分比計算方法
國表格 c餅狀圖 ()圓環圖 山柱狀圖 隱藏零娠
G馳(顏依說明)10%
E提供昭習書單30.77%
調查結果顯示,有 80%的學生認為導師可以“指導寫作思路與研究方法”、 “啟迪選題方向”和“梳理論文思路與框架”,這三者是導師的日常化工作。有 52.31%的學生希望導師安排寫作計劃,督促完成寫作任務,說明這部分學生自制 力較差,需要導師嚴格管理。還有 40%的學生認為導師可以提供相關寫作資料, 30.77%的學生希望導師提供閱讀書單。這兩方面的內容,則需要導師根據自身實 際情況給予幫助。通過調查分析,本論文認為導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助力學生的論 文選題與寫作。
1、指導學習方向與方式,彌補專業基礎
根據前文所述,由于本科專業背景復雜,部分研究生專業基礎還比較薄弱,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論文選題與寫作質量。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階段不 同,學生有大量自主學習的時間。但是,許多研究生進入校園之后,不清楚該怎 樣彌補自己的不足,也不清楚該從哪些方向去著手。所以,研究生需要導師給予 學習方向以及學習方式的指導。
本論文認為,學生應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書籍彌補其專業基礎的不足。首先, 導師可以在與學生配對初期,提供一份閱讀書單,給予學生方向上的指導。書單 篇目除了基本的專業書籍,最好有一定數量的與導師研究方向一致的書目,這樣 可以無形之中保證學生的研究方向與導師一致。因為,學生選擇導師之前已對導 師有過了解,說明其對導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但是,本校有一半學生的選題方 向與導師研究方向不同,這在很大程度生降低了導師的指導效果。所以,導師提
供與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書目供學生學習很有必要。
與此同時,導師還應該給予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仇鑫奕教授指出,漢碩研 究生應該具備“解讀專業文獻中的指標、數據、觀點和結論,分析整理出對解決 實際問題最具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掌握其要義,吸收內化的能力。”[ 仇鑫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培養芻議》,《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5 年第1 期,第33 頁。
88]這說明, 優秀的文獻解讀能力是一項需要方法和技巧,并且需要練習來獲得的能力,并不 能無中生有。
但是,調查發現,本校漢碩研究生的文獻解讀能力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就是, 其論文研究綜述部分很少能達到導師普遍滿意的程度,幾乎都存在大大小小各種 問題。并且,導師們普遍認為本校漢碩生的理論闡述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所以,導師可以在給學生提供書目之后,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報告或者文獻綜述, 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
總之,在彌補漢碩生專業基礎方面,導師對研究生學習方向與方式的指導至 關重要。
2、加強溝通交流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部分研究生自制力較差,對自己的學業規劃不明確,對 論文選題與寫作的時間安排也不合理,導致自己總是在趕進度,最終影響論文質 量。在采訪過程中,本文發現本校導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情況各有不同。每月定 時聯系一次的情況最多,但是也存在一學期只聯系一兩次的情況。不同導師有不 同的指導風格,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導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多,導師就無法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難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指導更是無處著手。部分學 生由于導師沒有嚴格要求,就可能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學習 研究;還有部分學生因為與導師溝通交流較少,甚至出現懼怕聯系導師的心理, 有什么問題也不敢及時與導師匯報討論,這些顯然是不可取的。
所以,本論文認為,導師應該從學生入門開始,就與學生保持一定頻率的溝 通交流,以了解學生的優缺點,便于針對性指導。并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也可 以適當提高溝通交流的頻次,尤其是要嚴格督促部分比較散漫的學生,以保證其 學位論文順利開題寫作。
(二)任課教師方面 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除了導師的指導,任課教師的影響與引導也至關重 要。
下圖,是本校學生對任課教師教師的期望:
26、關于論文寫作,您希望得到任課教師哪些方面的幫助:[多選題]
直看多齷百分比計算方法
由圖可知,學生對任課教師可以拓展課程相關選題方向的期望最大,說明任 課教師對這方面的關注較少。而提供相關學習和研究素材、講解研究方法這兩項 并排在學生期望第二名,說明學生對這方面的需求不容忽視。最后,近一半的學 生還希望教師可以介紹優秀論文寫作范例和提供閱讀書單。其中,提供學習和研 究素材要視任課教師的實際情況而定。講解研究方法、介紹優秀論文寫作范例與 提供閱讀書單方面部分教師已經有所涉及,只需任課教師進一步強化意識即可。 而在幫助拓展選題方向和助力論文寫作方面,本論文有如下建議。
1、問題導向,培養專業問題研究能力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研究生存在問題意識與反思能力不足,學術敏感 度較低的問題,導致多數學生感到選題困難、寫作吃力。要解決此問題,除了 學生的自主學習、導師的指導,任課教師的培養也不可或缺。
關于漢碩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的培養,仇鑫奕教授就認為“應從學生 入學開始就落實到各門課程的教學中,以課程教學帶動各類專項課題研究,并 使課題研究與學生的專業實踐相結合。”[ 仇鑫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培養芻議》,《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5 年第1 期,第34 頁。]基于此,本論文認為,若任課教師能 以問題為導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課程相關的研究話題,有意識地培養學 生發現問題、描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術 敏感度。
具體而言,參考仇鑫奕教授的建議,任課教師首先需要結合漢語教學的實 際問題和實踐需要引導學生對專業文獻進行研究解讀。然后要在師生之間、學
生之間開展問答和討論,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最后,教師還應 要求學生課后根據課堂討論的內容將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以及應用條件整理 成文,按類歸檔。以上操作過程僅供參考,任課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實際 情況進行引導。
總之,在培養學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方面,相比學生自己無方向、無方式 的學習,教師的引導顯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加案例分析,加強實踐訓練
根據前文所述,本校漢碩專業課程教師授課內容偏向理論化,考核方式以 論文寫作為主,對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關注較少,這是本校漢碩生教學實踐能 力較差的原因之一。同時,授課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的案例分析比例也較少, 有的教師只是就某一個教學內容舉例的講解方法,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案例分析。 教指委對本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指示中要求應“力爭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 接觸到 100個以上不同類型的案例,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 2009 年。]顯然, 按此標準本校漢碩生實際接觸到的案例分析比重是不夠的,本校近五年來選擇 選擇案例分析的學生僅占比僅有 2%。所以,本校漢碩生并沒有掌握描述和分析 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案例的方法和要求。
仇鑫奕教授認為,“案例分析能力”是漢碩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的重 要組成部分,應著重培養。通過全面透徹地分析典型案例,能有效提高學生在 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泉教授也認為“專業學位的 課程本身就應該更多地采用案例化的內容取向和教學模式,案例分析應該與相 關課程的知識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指導性培養方案 > 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 年 6 卷第 2 期,第 22 頁。
90]雖然核心課程中有一門案例 分析課,但是授課教師不可能在這門課上把漢語語法、詞匯、語音、漢字和文 化教學,聽、說、讀、寫教學,課堂教學技巧和課堂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分析都 承擔下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由各專業課教師結合自身課程的特點來 講解案例分析,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學效果也更好。
基于此,本論文認為任課教師應該在授課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學。通過案例 分析,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專業問題研究能力,還能為其今后的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本論文認為,作為專業碩士,漢碩生的專業技能十分重要,授課教師 應該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教師可以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讓 學生進行教學展示,并將其納入到課程考核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能更加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三、學生個人方面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歸根到底是研究生三年學習成果的展示,也 是研究生自身能力的體現。研究生作為論文選題與寫作的主體,其自身因素對 論文質量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在培養單位提供平臺、導師和任課教師給予 知識與能力教導的基礎之上,一篇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更有賴于研究生自身的努 力。
通過問卷調查,本論文搜集到了大量畢業生對后繼學習者的建議。其具體 情況如下圖:
序號提交笞卷時間 答案文本
I2021/8/28 14:09:14多看專業書,多去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這些間題一定要小。
3 2021/8/28 14:16:00盡早開題,盡快選題,在腦海里要有框架,不要到最后才去趕時間
52021/8/28 14:26:14多與老師溝通
62021/8/28 14:40:40善于從平時的聽課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稹極思考
72021/8/28 14:44:45 多實際教學
10 2021/8/28 15:28:05 大里閱讀
II2021/8/28 15:30:17抓緊時間,多讀書
132021/8/28 16:11:37多閱讀文獻,拓展思路
142021/8/28 16:2&24 盡早構思
152021/8/28 18:08:26 一定和導師溝通后,明確選題的價值。可不可以研究下去。
162021/8/28 18:26:55早做安排,按計劃進行
172021/8/28 19:09:07多讀多分析優秀論文
182021/8/29 10:07:59選題一定要精準,要有價值,同時在寫的過程中多和導師溝通,不要拖延。
192021/8/29 19:06:52多實踐早準備 不要拖延
212021/8/29 21:50:20實踐是最好的理論來源。
222021/8/29 21:50:26 盡早開始
232021/8/29 21:52:55合理安排好時間,做好前中后的資料收集測評。多跟導師溝通思路,建立框架
242021/8/29 21:5949多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激發靈感
2021/8/29 22:31:32多和導師與同學溝通,多閱讀文獻資料
26 2021/8/30 9:25:41 多從實踐中思考
282021/8/30 20:13:42多實踐積累相關資料
292021/8/30 22:47:16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4 2021/9/1 21:32:28 抓緊時間
)6 2021/9/4 11:09:21 多讀多思
)7 2021/9/4 11:14:59抓緊肘間,合理安排,抵抗心理壓力
)8 2021/9M 11:25:02 早點開始
前期需要大莖的去閱讀專業的學術文獻,讀書筆記,然后和老師交濟,逐漸梳理出
39 2021/9/4 13:00:09 自己的選題方向。
加2021/9/4 13:06:29 不要拖,盡早完成
鬲 2021/9/4 15:27:23 多看書硯?
遼 2021/9/4 16:22:41多實踐,多看書,多提問,多溝通
第3 2021/9/4 17:26:17 多讀文獻
毎5 2021/9/5 0:27:27 多實踐
^6 2021/9/5 21:10:43 選題很重要!
38 2021/9/5 21:32:47注重理論知識與對外漢語教學的結合,注意提出規點要有理論和數據的支搖。
引 2021/9/5 22:56:08多看文獻,多實踐。
與2 2021/9/5 23:11:08注意理論結合實踐以及合理安排論文寫作時間
53 2021/9/6 6:39:18 早些準備,會有更多的時間挖掘素材,調整論文框架和內咨
弘2021/9/6 &54:44 多跟導師交流,多看論文
55 2021/9/6 10 58:39盡早思考
咒 2021/9/6 11 00:25多和導師聯系,多讀書
r57 2021/9/6 11 07:16切口要小,內咨要深入,早做準備,認真撰寫,多跟導師溝通
與9 2021/9/8 16 01:55多實踐,多思考,多閱讀。
fe2 2021/9/16 4 58:45抓緊時間趕快寫
站2024/9/18 20:29:55開題之前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工作,確定好框架,開始寫之后換題很麻煩。
這些建議都是已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所給出的肺腑 之言,可謂是直切要點,借鑒意義很大。
通過分析整理,其內容主要涉及到研究生自身學習規劃、實踐與思考、個 人態度、時間安排、選題方向與寫作技巧等方面。
下面,本論文就將結合這些建議與學界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從能力培養與 提升和論文選題與寫作兩方面,就本校研究生在論文選題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給 出如下建議。
(一)自身能力培養與提升
1、學習積累
根據其前文分析,本校漢碩研究生專業背景復雜,專業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這大大影響了論文選題與寫作質量。所以,導師們一致建議本專業研究生應該在 入學初期就著手彌補自己的專業基礎,尤其是本科專業背景不是漢語國際教育的 學生。而彌補方式,根據導師們的建議,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閱讀專業書籍。
本論文認為,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導師和任課教師提供的閱讀書單。可以根據 自己的閱讀情況寫讀書報告,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記錄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 拓展閱讀,然后嘗試寫文獻綜述。總之,不能只是閱讀,還要結合思考,總結梳 理研究現狀并記錄下來。長此以往,不斷學習積累,到研三進行論文寫作時才會 得心應手。
其次,研究生應該多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比如專業講座、學術研討會、 教學能力競賽等等,在參與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術思維,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 與此同時,也要時刻關注學界研究的前沿話題,緊跟專業發展的步伐,為今后論 文選題奠定基礎。
再者,作為漢語教師的后備力量,漢碩研究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不可或缺, 而國際中文教師資格證正是漢語教師能力的體現。該資格證考試除了考察專業基 礎知識,還有對實踐教學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考察。漢碩生在備考過程 中,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可能獲得選題啟發,對其今后的職業發展也 十分有利。
此外,由于教學資源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各培養單位的專業課程設置難以盡 善盡美,都或多或少有不足之處,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 “由傳統的適應型學習模式轉變為積極型學習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史又今:《“互聯網 +”引起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自學模式思考》,《棗莊學院學報》,2019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第 16 頁。
92]漢碩研究 生應該轉變自己的學習思維,在學習學校開設的課程之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 際情況,尋求其他學習渠道。
例如,跨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旁聽本
科生的課程,或者額外選修一些課程以彌補自己不足。同時,在“互聯網+”時 代,學習已經不僅僅限于本校本課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APP、網站等平 臺帶來的學習資源數不勝數,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利用互聯網 積極尋求自主學習,進行自我培養,百益無害。
總之,怎樣通過多種方法與渠道學習,培養提升自我,是研究生從進校門開 始就應該不斷探索答案的話題,需要每個研究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解答, 切實做到,方有成效。
2、實踐反思 除了專業基礎,實踐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影響巨大。根據前文所述,由于學 校資源的限制,本校大部分學生專業對口的實踐機會較少,這成為許多學生選題 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不應該因為客觀因素的限制就放棄實踐積累。 積極型的學習模式不僅包括理論知識方面,實踐訓練方面也需要學生主動出擊。 除了漢辦的選拔,學校的實習安排,或者國際學校的實習等線下實踐渠道,各漢 語培訓機構的線上實踐機會或許更容易獲得。如今,漢語線上教學發展態勢良好, 學界對互聯網領域中的國際中文教學的關注也日益提升。所以,本論文建議,各 漢碩研究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多渠道尋找實踐機會。不僅漢語培訓機構有線上教學 實踐機會,許多社交軟件上也會有外國漢語學習者的求助,只要我們處處留意, 總能找到合適的實踐機會。
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漢碩生應結合理論知識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張潔指出,漢語國際教師的實踐過程不是被動和無意識的,而是帶著自己的認知 特點、知識經驗和情感特征的個性化過程。每個教師所具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 構都有所差別。同樣的教學對象,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教學效果,甚至不一樣的 教學問題。所以,“國際漢語教師的學習過程是不斷反思的過程。”[ 張潔:《國際漢語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第 108 頁。]教師在處 理教學問題時采取的方法,及其引起的結果,對教學會有不同的影響。教師對這 些現象進行反思,可以有效加深教師對知識的認識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以上情況對漢碩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同樣適用。所以,本論文建議,漢碩研究 生要帶著問題意識去觀察自己的教學實踐日常,在發現問題之后,及時進行反思 總結。這不僅能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術敏感度,對論文的選題 與寫作助益良多。
老子有言“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第六十四章,北京:中華書局, 2011 年,第 170 頁。]。學習積累和實 踐反思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研究生應該腳踏實地,從基本的 讀書開始,循序漸進,積跬步、累小流,才能有所成就。
(二)選題與寫作建議
1、選題取向 首先,根據前文分析,本校漢碩論文選題偏向于語言,對文化關注較少,尤 其是跨文交際方面。隨著國際中文教學事業的發展,中國文化已經傳播到世界各 地,而各國對中國文化態度卻是褒貶不一的。現今學界也就越來越關注漢語國際 教育中的文化教學與傳播,李泉教授就認為“講好語言教學中所遇到的中華文化 內涵,能夠準確闡釋并能讓外國漢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華文化,才是真 正的傳播中華文化。”1可見,如何讓外國學習者了解并理解中國文化,是一個 值得研究的話題。同時,本校導師們也建議,漢碩研究生應該多關注深層文化的 內容,而不是只關注表層文化。所以,本論文建議對文化方向感興趣的漢碩研究 生,可以從此點切入進行深入考察與研究。此外,本校關于教材研究的選題也頗 多,研究樣本多選擇二十世紀早期教材。這些教材對當今漢語國際教育的啟示無 可否認,但是本校已有大量相關研究,再選很難有新意,并且,就相關經驗而言, 這類選題的教材樣本搜集工作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本論文建議本校漢碩研究生 在選擇教材研究時,要慎重考慮。相關導師也建議,在選擇研究對象時,也可以 多關注當今的漢語教材和國別漢語教材。
其次,選題范圍不宜過大。根據導師們的建議,本專業的選題應該盡量從小 著手,選題越具體越好。選題范圍過大,研究生的能力不足的話,很可能駕馭不 好,最后不得不換題。根據前文的分析,本校漢碩研究生還存在論文標題與內容 不符的情況,很可能就是選題范圍過大,然而實際研究不足導致的。所以,本論 文建議,研究生在選題時,要有意識地從具體問題出發,并根據自身的能力與研 究素材等客觀條件,確定選題范圍。
再者,通過前文分析,本校漢碩研究生只有一半的學生論文選題與導師研究 方向一致或者相關,這不僅大大減少了導師的指導作用,也有可能增加學生的研 究難度,影響寫作。所以,本論文建議研究生在選題時,應首先著重從導師研究 興趣出發,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實踐,多與導師溝通探討,在導師的指導領域中進 行研究規劃,以確保選題研究的順利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 用,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交流,更有利于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
最后,本論文建議,選題最好從教學實踐中獲得。從實踐反思中獲得的選題 顯然比僅就理論分析得出的選題更具有應用價值。再者,選題最好從自己感興趣 的話題入手,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研究生在論題研究和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畏 難情緒,從而有效提高研究與寫作效率。關于選題創新,本校部分導師認為研究 生的學識能力有限,若能將具體問題描述清楚、分析透徹,并且能在前人研究的 [1 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 指導性培養方案 > 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2021 年] [ 卷第 2 期,第 20 頁。
94]
基礎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話,也可以寫出一篇優秀的畢業論文。所以,研究生 在選題時不能因為追求創新而忽略研究基礎,太過標新立異可能會使研究結果不 具有可操作性。
總之,怎樣選好論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研究生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反復斟酌之后,再確定自己的選題,以免后期更換選題,影響研究進度。 2、個人態度與時間規劃
個人態度對影響個人行動,如果沒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對待研究生的學 習與實踐,那么在之后的論文選題與寫作中也會散漫敷衍,很難有一個好的研究 結果。在訪談過程中,部分導師尤其強調在專業基礎和實踐鍛煉之外,個人態度 對論文寫作至關重要。導師們認為,研究生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專心致力于自 己的學習研究,認真閱讀文獻、選題與寫作,并及時主動地與導師溝通交流自己 的想法。此外,本論文認為研究生還應該盡可能旁聽每一屆畢業生的開題答辯、 預答辯和畢業答辯,認真做好筆記和反思,為自己今后的選題與寫作規避錯誤。
另一方面,研究生要注意自己的時間規劃。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不同, 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自主安排,所以時間管理就尤為重要。研究生從入學開始, 就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實踐,以及思考論文選題的選 題方向,而不是等到要開題了才開始思考。同樣,在確定論文選題之后,文獻的 閱讀梳理、寫作材料的搜集整理、寫作任務的安排等方面,都需要合理規劃。特 別是在論文寫作后期,如何安排論文寫作與畢業事宜,如找工作等,需要研究生 認真規劃。否則,就很容易出現選題困難和寫作任務難以完成的情況,甚至影響 開題和畢業答辯。
綜上所述,選題與寫作是一個長期過程,研究生要在此過程中端正自己的態 度,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以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結語
此部分將對本篇論文的研究成果、研究不足與展望進行概述。
首先,本文以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2017-2021 年的學位論文為研 究對象,主要從選題取向與國別視角、研究方法與論文形式、寫作規范等方面分 析了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存在的問題。本文發現,本校漢碩學位論文 的選題取向比較豐富,涉及到了漢語國際教育實踐的方方面面。但也存在選題取 向過于集中且應用性有待提升;對教材和二語習得關注密切,對文化教學與傳播、 漢語教師培養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關注相對不高;研究偏向理論分析,對實踐應 用方面的考慮不多等問題。通過對樣本論文的自述分析,本文發現部分作者對研 究方法的理解有誤,從而出現操作不當和表述不嚴謹的問題。在論文形式方面, 本校漢碩研究生偏向于選擇專題研究,對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教學實驗報告以 及教學設計等形式不太關注,甚至對這四類論文形式的寫作要求知之甚少。同時, 由于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規范沒有統一,出現了語言組和文化 組的導師要求各不相同,還有同一組別的導師要求也不一致的情況,讓學生感到 無所適從并出現錯誤。
然后,本文通過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發現影響本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個人因素 體現在本校部分漢碩研究生的專業基礎不夠扎實、學術敏感度不高、部分學生的 態度不夠認真等方面。外部因素則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偏重語言、課程考核對教 學實踐能力關注不夠、實習實踐機會較少、學校管理與資源支持等方面。
接著,針對以上問題和影響因素,本文認為培養單位可以從優化課程設置、 完善管理機制、拓寬實習實踐渠道、提升資源配置等方面考慮改進。導師可以通 過指導學習方向與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專業基礎,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進行針 對性指導。任課教師可以從引導問題思考與增加案例分析方面,培養和訓練漢碩 生的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學生個人則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 進行學習積累和實踐反思,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同時,學生還應端正自己的態度, 認真學習研究,積極主動與導師探討自己的想法,合理規劃時間,保證學位論文 如期完成。
總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過程是一個綜合考察研究生 生學習能力與研究寫作水平的過程,也是研究生學習成長的最后一程。不管是研 究生個人、還是導師與任課教師、或者培養單位,都應該高度關注并投注足量的 心血,才能有一個良好的結果。
96
最后,關于研究不足與展望。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畢業兩年以上的學生難 以聯系,問卷調研只能覆蓋最近的2017 屆和2018 屆畢業生。但是,其結果也更 具有時效性,畢業過久的學生的相關記憶可能有所誤差。此外,本文所有建議部 分均是在借鑒相關學者研究以及導師建議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歷提出來的,頗 有不成熟之處,僅供學校參考。同時囿于個人研究能力有限,難以做到理論升華, 只能在后續的學習研究中繼續努力。所以,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選題 與寫作的理論指導,還有待學界學者們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一、專著類:
[1]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5 年。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年。
[3]陳力丹:《碩士論文寫作》,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年。
[4]蔡鐵權,樓世洲,謝小蕓:《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指導》,杭州:浙江大學出版 社,2005 年。
[5]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
[6]魏紅,伊理,段從宇:《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年。
[7]央青:《漢語國際教育傳播學術論文寫作規范與案例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 社,2013 年。
[8]亓海峰,曹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分析與指導》,北京:華語教學出版 社,2015 年。
[9]張潔:《國際漢語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年。
[10]劉淑杰,劉采祥:《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年。
[11]李東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人才培養現狀與優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19 年。
二、期刊類:
[1]周毅:《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原則及方法》,《學位研究與研究生教育》,2009 年,10 期。
[2]馬燕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評價標準》,《學位與研究教育》,2010 年, 07 期。
[3]丁安琪:《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思考》,《國際漢語教育》, 2011 年,02 期。
[4]葉軍,朱康:《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思考》,《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 養叢論》第二輯,2011 年。
[5]朱志平,馬思宇:《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模式》,《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 養叢論》第二輯,2011 年。
98
[6]馮麗萍:《關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踐型論文的建議》,《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 叢論》第二輯,2011 年。
[7]周國鵑:《從學位論文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 評估)》 2014年,04 期。
[8]劉弘,張嘉園:《對外漢語教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運用情況的考察》,《國際漢語 教育》,2014 年,02 期。
[9]仇鑫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問題研究能力培養芻議》,《華文教 學與研究》,2015年,01 期。
[10]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教學設計類學位論文撰寫的調查研究》,《海外華文 教育》,2016 年,04 期。
[11]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上)》,《國際漢語教育》 (中英文),2017年,01 期。
[12]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下)》,《國際漢語教育》 (中英文),2017年,02 期。
[13]李寶貴,曹儒,李澍慧:《遼寧省五所高校 MTCSOL 學位論文選題分析與建議》,《渤 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 年,01 期。
[14]劉楚雄,冷凌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調查研究》,《漢語應用語言 學研究》,2019 年,01 期。
[15]周紅:《從學位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國際中文教育》,2019 年,02 期。
[16]史又今:《“互聯網+”引起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自學模式思考》,《棗莊學院學報》, 2019 年,01 期。
[17]馬燕華:《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特點與可拓展之空間—基于北京師范 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十年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海外華文教育》,2020 年, 04 期。
[18]李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指導性培養方案>修訂建議》,《國際中文教育(中英 文)》,2021 年,02 期。
三、學位論文類:
[1]周美瑤:《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分析——以北京外國語大學 2009-2011
級學生為例》,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年。
[2]張喻:《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調查研究——以河北大學為例》,河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15 年。
[3]高雨薇:《從學位論文看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6 年。
[4]余沙:《中央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考察分析——以 2014和 2015 屆畢業 論文為例》,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年。
[5]曹亞琴:《MTCSOL文化教學類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7 年。
[6]田潤潤:《漢碩學位論文“偏誤研究”類選題分析——以黑龍江大學 2009—2015 級學生
為例》,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年。
[7]祁薇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設計類論文選題分析》,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 年。
[8]劉敏:《蘇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中國學生)學位論文選題研究——以 2013-2018
年學位論文為例》,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
[9]姜涵予:《遼寧省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4-2018)調查研究》,沈陽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19 年。
[10]夏倩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材類碩士論文研究——以安徽大學等四所高校為例》, 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