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漢語國際教育偏誤類碩士論文的現狀研究一 —以浙江省三所高校為例

    發布時間:2022-10-10 15:02
    目錄
    摘要 I
    ????*?«?«?•• ••?• ••?•♦•?•*?*?•?????•?♦«•?????•?•??••??•?*«♦*«♦•?♦?•«????????IU
    第1章引盲.… 1
    1.1研究背崇 1
    1.2研究意義 2
    1.3 研究方法 3
    1.4研究現狀 3
    第2章 偏課類碩士論文基本情況 9
    2.1偏誤類碩士論文整體情況 9
    2,2目標論文的選取 11
    2.3目標論文的概況   13
    第3章偏誤研究程序考察 17
    3.1偏誤研究程序的界定 17
    3.2偏誤收集 18
    3.3偏誤辨識 20
    3.4偏誤糾正 21
    3. 5偏誤描寫與分析     23
    3.6教學建議   26
    第4章偏誤研兗方法考察 29
    4.1研究方法的考量尺度 29
    4.2 問卷方法: 30
    4.3 語料庫方法   41
    4.4 偏誤原因分析   45
    第5章偏蜩究特點舷酬范性考察 47
    5.1偏誤研究特點及表述規范性的具體內涵 47
    5.2偏誤歷時演變 48
    5,3國別化偏課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50
    5. 4偏誤類型的韶分性與完全性    53
    5. 5 表述準確性 55
    第6章 關于提高偏誤趣地文研究質量的建議與思考 57
    6.1研究方法論與其他必修課程的融合和滲透 57
    6.2提高漢語言知識儲備,發揚語言對比角度優勢 59
    6.3克服偏誤研究孤立性 60
    結語    62
    參考文M 64
    附錄     67
    致謝 75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1950年我國在清華大學開設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機構“東歐交換生語文 專修班”以來,我國的對外漢語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漢語國際教育設置為碩士專業學位。《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指出,該學位獲得者要求具有扎實的漢語言文化知 識,專業的漢語作為二語教學技能,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除了具 備上述技能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還需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能結合教學實 踐撰寫學位論文。
    縱觀各類碩士論文的選題,偏誤分析占有重要比重。該類研究的理論基礎為 本學科的四大基礎理論之一的習得理論,側重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描述和解釋學習 者習得二語的過程和規律。而隨著學科發展的趨勢從對漢語國際教育中“教”的 研究轉向對“學”的研究,偏誤分析在我國也成為學科研究熱點。標志是1984年 魯健驥發表《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課分析》一文。數十年來, 研究內容不斷拓展,涉及語音、漢字、詞匯、語法、語篇等多個方面,研究對象 的國別化更為豐富,研究理論跨學科化,研究方法趨于多樣化、科學化。
    撰寫學術論文除了需要具備學術研究能力外,還應具備研究意識。而這一意 識無論是對于研究生個人來說還是培養單位來說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 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學科領域未來人才隊伍的素質能力。因此,如何 在紛繁的偏誤類論文中,使自已的文章脫穎而出,以質取勝?筆者認為,提高偏 誤類碩士論文的研究質量是關鍵。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2008-03)〔 EB/0L). http;//www, ntoe, edu, cn. /20Q7-01,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目前,關于偏誤分析的研究無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針 對留學生語音、漢字、詞語、句式和語篇等方面的偏誤分析不勝枚舉。然而,對 當前研究偏誤類的碩士論文進行考量可以發現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有的論文 設^■問卷調查采用方便抽的形式,忽視其研究目的和內容對研究對象的限定, 因而收集到的偏誤語料比較松散,缺乏針對性;有的論文在分析偏誤語料時僅選 擇一個為例,說明學習者母語與漢語的差異之處,然后借此得出偏誤原因是“母 語負遷移”的結論;還有的論文未對收集到的語料進行有目的地篩選,或把二語 學習者的一次偶爾語言失誤歸為系統性的偏誤等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看出,缺乏對于偏課分析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的把握,使 得偏誤分析隨意性強、不夠規范。因此,對偏誤類碩士論文進行現狀的分析,是 針對當前偏誤類碩士論文的一次系統性反思,試圖提供該學科理論發展的另一視 角。
    1.2.2實踐意義
    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考察手段的學位論文體現著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水平。針 對當前偏誤類碩士論文對于研究范式以及方法論上的研究未得到重視的問題,筆 者強調偏誤研究須遵循研究程序的全面性與嚴謹性。目前對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的培養側重于招生、課程設置和就業實習等方面,對碩士論文的重視不夠。而偏 誤分析作為二語習得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年碩士論文中都占有很大比 重。因此整理、分析偏誤類碩士論文對于把握偏誤分析的發展趨勢,提升偏誤類 碩士論文的研究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來說,通過分析已有的偏誤類碩士論文,整理出其在研究程序和研究方 法使用上科學規范的一面,為今后偏誤類論文寫作提供可參考的方向,樹立論文 撰寫要打好相關研究方法論的基礎,樹立科學研究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偏 i 吳類碩士論文的研處質量。
    1-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廣泛搜集與本論文相關的文獻資料。
    2.內容分析法:對目標論文的內容進行定量的描述,關于目標論文的判斷是 在其數據的基礎上得出。在本文中,通過內容分析法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偏誤研 究程序完整性、偏誤研究方法規范性和偏誤特點及表述準確性)來對目標論文進 行客觀系統的描寫,以揭示偏誤類碩士論文的研究現狀。
    3.訪談法:在總結出結論和發現后針對特定問題進行的集中訪談,得出相關 建議和看法。
    1.4研究現狀
    1.4.1關于偏誤分析的研究
    偏誤分析最早可以溯源到1967年S.P. Corder發表的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一 文。.1972 年,L. Seiinker 在題為 Interlanguage 一文中提出"中 介語”理論,該理論隨后成為偏誤分析的基礎理論之一。
    偏誤分析在我國的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為理論的引進為主。代表 是魯健驥(1984)發表的《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該 文引進國外的中介語理論并對偏誤做了簡單介紹,借該理論分析漢語作為第二語 言學習者在語音方面出現的偏誤,對偏誤類型、原因進行了分析,為偏誤分析之 后在我國的發展奠定好基礎。此后的一系列介紹和引進國外偏誤分析理論的文章 也涌現出來,肖奚強(2001)結合國外偏誤理論對于偏誤類型的劃分,針對外國 學生容易出現的漢語照應偏課,結合教學實際,介紹了六種照應偏誤類型。羅小 杰,孫琳(2003)對比了二語習得領域中的三個階段,介紹了對比分析、偏誤分 析和中介語理論的三種觀點,為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提供了建議和思考。
    隨后出現的偏誤分析在研究內容上進一步細化,出現了針對某一語言要素的 研究。例如肖奚強(2002)關于漢字偏誤的研究,魯健驥(1994)關于漢語語法 偏誤的研究,高玉娟,李寶貴(2000)關于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聲調偏俁的研究 等,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和深入,涉及語言本體的方方面面,研究方法從利用偏 誤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發展為多學科交叉方法的使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結 合也使得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研究角度的拓展涉及認知理論、心理學、社會 學等多角度,研究方法渉及個案、訪談、問卷調査到利用數據庫進行偏誤分析。
    第三階段為偏誤的國別化特征。偏誤分析的國別化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 一,研究對象從沒有統一母語背景的留學生細化到了某一語系或者某一國家的留 學生。全香蘭(2004)對比了漢語和韓語在翻譯上的異同,指出由于韓漢同形詞 的存在,使得韓國學生習得漢語時容易出現搭配不當、詞性錯誤等偏誤。該研究 側重從語言對比的角度分析國別化學生的語言偏誤。
    崔希亮(2005)以歐美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介詞習得在歐美學生和日朝韓 學生之間的差異,總結出具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類型,為后續國別化偏誤硏究的 開展提供范例。
    可以說,偏誤分析理論自從被學者引進國內后得到了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偏 誤分析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研究步驟也趨于完善。
    1.4.2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
    已有的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可以分 為選題類研究和人才培養類研究。選題類研究側重從碩士論文的選題方向來考慮 學生的研究領域。劉弘,楊誌(2013)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術型碩士和專業 型碩士進行論文選題上的比較,總結了兩者論文選題的異同,指岀專業型碩士在 選題方面更傾向于實踐性的特點,另外,在習得領域的研究論文中,偏誤分析在 專碩學位論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亓海峰(2015)針對國內24所高校的優秀碩士論文選題進行探討,指出碩 士論文的實踐性都較強,注重研究方法,但在研究領域和研究規范性方面略有欠 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針對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馬燕華(2010)針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論文 標準為參考,結合學位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九條論文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以開創性的論文評價標準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評價體系提出看法。
    孫偉,董淑慧(2017)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的選題與本科該專業的 論文選題進行比較,發現專碩論文體現出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更強。這一特點是由 于專碩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的,專碩有著海外或國內實習經歷。因此對于學方 法更為關注,在論文中的體現也更多。
    之后,針對學位論文對人才培養的影響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深化,對于其影響 作用的分析更為深入。周紅(2019)從學位論文選題角度切入,分析論文選題在 學習者個人因素、教師發展、文化與交流等方面的體現不夠,研究不多的問題, 指出了目前的人才培養方式對于實踐性的訓練不憋。從學科理論體系、師資與教 學模式、研究指導與訓練等方面入手,加快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以上文獻從不同角度反映整理和分析漢語國際教育學位論文對于提高研究 質量,提升學生科研與問題意識,以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
    1.4.3關于偏誤分析類論文綜述的研究
    針對偏誤類論文綜述的研丸可以按照三個方面來劃分,第一種按照歷時角度 來劃分。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發表在幾大重要期刊上的偏誤類論文進行考 察分析,相關方面的文章有趙春利(2005)對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二十年 間的發表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漢語學習》和《語言文字應 用》四大期刊上的86篇偏謀類碩士論文的研究,文章對這一時期的偏誤研究劃 分了三大類型分別加以闡述,對研究趨勢進行了描寫,指出應該從理論性、整體 性、動態性和實踐性四個角度加強偏誤研究。魏倩倩(2007)根據幾大主流期刊 上的偏誤研究進行了偏誤研究的三大階段劃分,總結了偏謀分析從理論引進到研 究內容不斷細化的發展趨勢"司艷艷將時間跨度拉至30年,對這一階 段偏誤分析的研究做了總結,指出了研究成果和問題。鄧好、唐智芳(2020)以 CNKI上找到的語音偏誤類論文為參考,對偏課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數量、質 量、方法和手段進行分別闡述,以量化統計的手段直觀展示各類變化情況,指出 偏誤分析的研究呈現出三大特點。
    此外,還有國別化的偏誤研究綜述,將偏誤研究的范圍細化到了不同國家。 此類文章有蘭海洋(2010〉針對泰國學生語音偏誤的研究綜述,文章集中討論研 究該地區語音偏誤的四篇論文在聲調、聲母、韻母三個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 針對該地區漢語偏誤的研究不夠以及研憲方法過于單一等問題,為后來各類國別 化偏誤研究提供了借鑒與思考。
    以上學者對偏誤類論文的考察圍繞研究趨勢、地區性研究成果展開論述,對 偏誤分析的發展情況做了宏觀性分析,對于把握當前已有偏誤類論文的整體性特 征及研究空白具有指導作用”然而,該類研究數量不多,涵蓋面不廣,這也反映 其研究必要性。
    第2章偏誤類碩士論文基本情況
    2.1偏誤類碩士論文整體情況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偏誤類碩士論文,在知網中查詢2011到2020年期間的關 鍵詞為“偏誤分析”得到的碩士論文共有5868篇。對這些論文進行歷年情況的 考察,得到年度趨勢圖:
     
     
    ♦學也遴子毎腹眉密
    圖2- 1偏誤類論文年度趨勢圖
    結合上圖可以看岀,偏誤類論文在在這十年間變化起伏較大。首先在2011 年到2012年度,偏誤類碩士論文在全國范圍內的發文數量由399篇增長到 653篇,增幅明顯。之后的一年發文數量較為平穩。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到 2015這兩年的發文數量的波動,在2014年經歷了低谷,發文數量僅有558 篇。之后的銳減情況發生在2020年,發文數量539篇。截至目前為止,2021 年的偏謀類碩士論文發文量僅有127篇,除了年底還有一批學校學生畢業環 節未完成外,也反映出了偏誤分析在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但作為二語習得 領域的一部分,偏誤分析在碩士論文中的占比還是很大。
    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即針對偏誤的分析毘終服務于教師教學,還是學 習者習得規律探究或者是對語言要素的本體研究這三種不同的研究目的,將 5868篇論文進行分類,得到結果如下:
    表2-1不同研究目的的論文分類
    研究目的 論文類型 數量 占比 總占比
    教師教學 教學策略 1135 19. 3% 34%
    教學設計 863 14. 7%
    學習者習得 國別化 1308 22. 3% 40. 7%
    學習者習得規律 1084 18. 4%
    語言本體研究 語言要素研究
    (語音、詞匯、 漢字、語篇等) 1478 25. 3% 25. 3%
     
    可以看出,近十年間的偏誤類碩士論文寫作重心從原來的教師教學轉移 到了學習者習得規律的探討上。這與心理學、認知語言學等學科的研究有了 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關系'這些學科的研究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偏誤分析 角度進一步深化,越來越多的偏誤研究將研究重點放在學習者習得過程和規 律上,試者從學習者認知心理層面解釋產生偏誤的原因。而對于學習者習得 過程和習得規律的探討也反映出了偏誤研究在研究對象上從宏觀的不分母語 背景的學習者到不同國別的漢語學習者的微觀轉變,研究對象的細化也使得 研究結果更具有針對性。
    此外,針對語言要素的偏誤研究也從過去寬泛的語法研究細化到了不同 語言要素的研究,例如針對語音偏誤的研究、漢字書寫偏誤的研究以及語篇 語用偏誤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內容不再是籠統的語法范疇下的各類語言要素, 而是各類專門化的語言要素。
    綜J1,近十年間偏誤類碩士論文的發展趨勢與整體偏誤研究的發展趨勢 相吻合,研究目的除了服務于教師教學外,越來越多的偏誤類碩士論文側重 描寫和解釋學習者的心理認知,試圖從學習者習得角度來分析偏誤。另外, 偏誤類碩士論文的研究內容進一步深化,從傳統的語法范疇細化到了各類語 言要素,越來越多的人從語音、語用等角度來描寫和解釋偏誤。偏誤研究在 碩士論文中體現了專門化和多角度的特點。
    2.2目標論文的選取
    為了研究的可操作性,筆者在上述全國范圍內的5868篇論文進行進一步篩 選,選取筆者所在的浙江省,將浙江省內的偏誤類碩士論文作為一個地區性的案 例分析,試圖找出其值得借鑒之處以及需要提高之處。
    浙江大學(2007),浙江師范大學(2009〉、浙江科技學院(2014)是浙江省 三所最早設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點的高校,為了解這三所高校偏誤類碩士論 文的寫作情況,筆者采用文獻檢索方式,在知網上收集已發布的偏誤類碩士論文, 共計56篇。檢索方式如下:1.分別搜索“主題”為“偏誤分析”,“偏誤”,
    “習得”,三個主題彼此關系為“OR”,同時限定作者單位為“浙江大學”、“浙 江科技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的碩士論文。2•搜索“關鍵字”為以上三個主 題的限定單位的碩士論文。3.搜索“篇名”包含上述三個主題的限定單位的碩 士論文。隨之,篩除重復論文。得到浙江大學偏誤類碩士論文29篇,浙江師范 大學5篇,浙江科技學院22篇。本文將基于下列56篇碩士論文開展分析研究。
    表2- 2日標碩士論文清單
    單位: 浙江大 學 波蘭學生對漢語虛詞 了 的習得偏誤研究
    丹麥留學生語篇銜接偏誤研究
    韓日學生 把 字句偏誤類型對比研究
    漢泰語屮定語的語序差異及泰國學牛.漢謐定語習得研究
    漢烏轉折連詞對比及偏誤分析
    漢語副詞 還 又 再 與泰語1 一省略一和其他對應詞語比較研究及偏誤分析
    漢越詞對越南漢語詞匯學習者的iE負遷移研究
    基T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的英語國一省略—級漢語學習者語篇銜接偏誤比較研 究
    基于HSK語料庫的日本留學主語篇冋指習得研究
     
    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日 美留學生 有 字句習得對比研究
    基廠I1介語誥料莊的英語國家留學主漢語篇章銜接偏課研H
    喀麥隆中學生漢字卩藥偏誤調查分析
    來華留學生情境話語的習得及應用研究
    來華泰國留學生習得漢語慣用語偏誤分析
    馬來裔學主學習華語過程中Z語諜分析與語言遷移現象探討
    日本漢語學習者對于體標記的習得
    日本學牛.漢語二項定語習得偏課分析
    泰國留學生離合詞習得研究
    泰國學生使用差點兒 與 差點兒沒的偏誤分析與教學法
    泰國在華留學生漢語成語習得的偏誤分析
    寫作課教學與留學生漢語寫作語體偏誤之間關系的研究
    匈牙利學生漢語一 了 1 用法的偏誤分析
    伊朗漢語學習者介詞 從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以英語為母語的高水平漢語學習者語篇銜接使用情況研究
    印尼初級漢語學習者個體量詞偏誤研究
    英語母語語調對漢語二語學習者四聲調掌握的遷移研究
    越南學生給字句的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越南學生現代漢語狀態補語的習得現狀及教學建議
    中級水平歐美留學生形聲字習得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
    單位: 浙江科 技學院 發展漢語一初級綜合一繪果補語教學研究
    漢語形狀量詞習得偏誤分析
    柬埔寨大學生漢語程度補語習得偏誤分析
    柬埔寨學生漢語聲調習得偏諜分析
    柬埔寨中小學牛.動詞重疊式習得偏誤研究
    來華留學生漢語敬語學習情況調查分析
    留學生漢語一意愿一類能愿動詞習得偏誤分析
    留學生雙音節認知類心理動詞習得偏誤與教學對策研究
    羅馬尼亞漢語學列者聲調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
    羅馬尼亞學主漢語初級階段語法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限定性范1 £|副詞及其習得偏誤研究
    泰國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
    泰國中高級學生漢語諺語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研究
    泰國中學生漢語社會稱謂語偏誤研究
    印尼漢語學習者己然類時間副詞習得研究及教學策略
    印尼華校學生習得漢語動詞重疊式偏誤分析
    印尼華裔高中生 把 類量詞的偏誤研究
    卬尼小高生形狀類名量詞的偏誤分析
    印尼小學生漢語送氣不送氣聲母的偏)吳研究
    印尼學生漢語狀態補語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
    印尼中高階漢語學習者漢字書行難點及教學建議
    主位一述位理論視角卜•羅馬尼業中高級漢語學習者語篇偏誤研究
     
    耍不-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單位: 留學生X不匚止反問句習得研究及相關教學問題
    浙江師 留學生離合訶習得情況調查與教學對策
    范大學 [|本學生陳述語氣詞習得研究 外國學生比況短語習得情況考察
     
    2.3目標論文的概況
    2. 3.1從研究問題看目標論文
    研究問題是論文的眼睛,通過研究問題可以窺見論文的架構、整體組織和設 計思路。正如很多學者對碩士論文“要有問題意識”的呼吁與強調,問題意識 體現在論文研究問題是否是當前存在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中真實的問題,能否通 過研究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偏誤研究是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錯誤漢語表達,分析其現象背 后遷移、中介語的影響,以及教師、教材、學習者學習策略等等因素的影響,對 偏誤的研究有助于在后續研究者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地糾正偏誤。因 此,偏誤類論文應圍繞學習者習得及偏誤展開,研究問題要契合這一點。
    根據周小兵(2017)提出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問題導向,將目前的碩士 論文分為四類:“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根據其分類標準 將目標論文分類如下:
     
     
    圖2-2研究問題類型
    13
    通過對研究問題的考察,56篇目標論文中占比最大的是專題研究,達91%, 共51篇。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各一篇,占比2骯另外,教學設計共三篇,占比 5%。可以看出,偏誤類碩士論文研究內容以專題研究為主,研究某一語言現象的 習得情況。另外,由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實踐性特點,需要研究生有相關^[學 實踐。因此,針對糾正偏誤的教學設計也在論文中有所體現,但占比不高。多數 論文在探究學習者習得情況時會涉及一些糾正該類偏誤的教學建議,但也只停留 柱建議層面,不曾落實到實踐。
    上圖反映出浙江省內三所高校的偏誤類碩士論文在研究問題上的不同類型, 與前文整理出的全國范圍內的研究問題類型有所不同。目標論文中專題研究占比 最大,而全國范圍內針對學習者習得過程和規律的論文占比最大,其次是針對教 師教學的論文。目標論文研究問題與全國范圍的論文研究問題差異性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其地域性特征。實際上,一個學校的論文選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之前學 生的論文選題方向的影響。因此,目標論文的專題研究性傾向反映了該地區在偏 謀類論文選題上的側重,也反映了其在針對學習者和教師教學方面巨大的研究空 間。
    2. 3.2從研究內容看目標論文
    針對語言的研究可以從歷時和共時角度展開,其中針對共時角度的語言 研究根據陸儉明(2011)的劃分方式有七種,分別是語音、詞匯、語法、修辭、 篇章、方言、漢字七個部分。這七個部分中方言和修辭目前不在偏誤分析的 研究范圍內,因此剩下五個語言面貌。對于五個語言面貌的范圍界定如下:
    語音:元音、輔音、輕重音、聲調。
    詞匯:所有詞的集合體,包括成語、熟語、慣用語、敬語等。
    語法:詞法和句法的表達形式和規律"
    篇章:指稱、回指、連貫、銜接等手段。
    漢字:部首和筆畫,漢字書寫和認讀。
    根據上述分類方式對56篇目標論文的進行分類,對于其中一篇“來華留
    學生情境話語的習得及應用研究”的分類需要特別說明。根據其對情境話語 的定義為“是一種高度公式化的、釣定俗成的語用習語”,將其歸為“詞匯” 一類。因此,56篇偏誤類碩士論文的分類情況如下:
    表2- 3依據語言面貌的分類情況
    分類形式 數量 占比
    語音 4 7. 15%
    詞匯 10 17. 9%
    語法 32 57. 1%
    篇章 6 10. 7%
    漢字 4 7. 15%
     
    結合上表可以發現,在所有研究內容中,語法類的偏誤研究占比最高,達 57.1%.對這些論文進行進一步研究內容的考察,可以發現語法偏誤研穽范圍從 過去的整體語法情況或者說語誤情況轉向具體的某一類語法現象"越來越多的偏 誤研究針對一些常用的、但以往未被重視的內容展開細致而深入的描繪。例如動 詞重疊式、認知類心理動詞等。上述情況可以說明語法類偏誤研究內容趨于細致 深入、重視實用性的特征”
    占比第二的研究內容為詞匯,目標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內容有狀態補語、 程度補語、限定性范圍量詞、已然類時間副詞、二項定語等等。可以看到,針對 詞匯的偏謀研究發展趨勢與語法類偏誤研究一致,研究內容都更細致、更具實用 性和功能性,這也反映了偏誤研究整體的發展趨勢。
    針對篇章的偏誤研究是近幾年開展起來的,目標論文中研究篇章的論文相對 于語法和詞匯來說數量不多,但呈增長趨勢。篇章類的偏誤研究內容也在摸索中 前進,從早期的篇章銜接偏誤分析到語篇回指、省略等,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大。 還有篇論文,引用了相關理論,從跨學科視角看學生的語篇偏誤,為篇章類偏誤 研究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研究視角。
    占比最少的研究內容為語音和漢字,分別有4篇。語音偏誤由于需要借助專
    劉**.主位-述位理論視角下羅馬尼亞中髙級漢語學習者語篇偏誤研兗[D].浙江科技學院. 2021.
    15
    業的聲學設備以及具備聲學分析的操作技能,因而在以往的偏誤研究中體現不多, 近些年,針對留學生的語音偏誤研究開始萌芽。另外,漢字偏誤研究目前主要側 重觀察學生的漢字書寫,從形式角度收集和判斷語料,對漢字的認讀的偏誤研究 涉及不多。可以說,針對語音和漢字的偏誤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第3章偏誤研究程序考察
    3.1偏誤研究程序的界定
    撰寫一篇規范的碩士論文,需要包含研究應有的幾大要素,井沒有缺失, 這樣稱之為完整。完整性是論文的面貌呈現,要求各部分組成有機結合,目 的明確且符合邏輯。
    由于偏誤分析已形成固定的研究程序,因此可以參照周小兵對于研究程 序的論述,將偏誤分析分為“偏誤收集”、“偏誤辨識”、“偏誤糾正”、“偏誤描 寫與分析”、“教學建議”五個部分。“偏誤收集”是偏誤分析的先頭工作,即 研究者關注到二語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按照研究目的和內 容制定的特定收集語料的手段收集到的偏誤語料的這一過程。收集語料的方 式和手段決定了語料的質量。收集手段有兩類,第一類為橫向與縱向收集, 這類收集手段以共時或者歷時為區別特征;另一類為自然與非自然收集,這 類收集手段區別特征在于其收集語料的環境是否為人為的、有目的性。兩大 類收集語料的手段各有其側重,適合®{究者研究目的的收集手段才是規范的 收集手段。
    “偏誤辨識”是偏誤研究程序中極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對于偏誤的 辨識,重點在于對于偏誤的定性,即該偏誤為“真偏誤”還是“假偏誤”。根 據周小兵的論述,偏誤的確定不能片面依據語法規則,而要憑借一定語感。 有時,一些句子不符合語法規則但是仍被漢語為母語者使用,例如“我是洛 杉磯出生的。”該句依照語法角度分析會得出“地點名詞不能單獨作狀語”的 結論,然而在實際情況中,許多中國人也會有類似的表達。因此,辨別“真偏 誤”和"假偏誤”,除了憑借語法知識,還要依靠一定的語感。其次,要區分 偏誤為“顯性偏謀”還是“隱性偏誤”。兩種偏誤顧名思義在表現形式上有所 區別,顯性偏誤是指句中能看出句法規則或者形式明顯錯誤的偏誤,隱性偏 誤指單句中較難發現,要依靠上下文或語境才能確定的偏誤。最后,要區分 偏課和失課,二者區別在于其發生是否有規律性,偶爾出現的、不具有普遍 性的稱為失課,不能歸作偏謀一類"
    偏誤辨識盡管在已有偏誤類研究中重視不夠,但其重要性卻不言而喻。 只有排除掉一些“失誤”或“假偏誤”的語料,后續對于偏誤的描寫、分析和 探源才能建立在數據準確的基礎上研究,研究結果才能準確。
    偏誤糾正是偏誤研究中具有實踐性和結果導向性的環節。對于偏誤的糾 正一般在課堂上完成,通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得學習 者減少或杜維該類語言表達錯誤的出現頻率。偏誤糾正在以往研究中鮮被提 及,研究者對其重視不夠°
    偏誤描寫是對偏誤的解釋,一般有語法范疇的描述和數學范疇的描述。 語法范疇依據語法規則對偏誤做出說明;數學范疇一般依據魯健驥對偏誤的 劃分,通過偏誤if彳式與正確形式的對比來確定,一般分為誤加、遺漏、錯位、 謀代、雜糅。
    偏誤分析的目的在于從學習者產生偏誤的原因角度分析其規律,從原因 找對應的解決辦法。對于偏誤的來源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母語負遷移 的影響,這是導致學習者產生偏誤的最主要原因;二是目的語規則的泛化; 三是教學謀導;四是學習者學習動機、學習策路的影響;五是教材編排的影 響。隨著偏誤分析的研究不斷深入,對于偏誤原因的解釋也越來越細化,拓 展出了其他角度。
    教學建議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偏誤糾正的效果。建議一般針對教材、 教師教學以及學習者的個體特點等因素展開描述。建議的提出要具有可行性、 針對性。
    3.2偏誤收集
    根據周小兵對于偏課分析研究程序的敘述,研究第一步就是收集偏誤。收集 偏誤的方式有兩大類,一類是橫向與縱向。兩者區別在于橫向為共時收集一定數 量學習者出現的偏謀,縱向為歷時收集一個語法點的發展過程或者學習者在一定 階段出現的偏誤。另一類是自然與非自然,自然收集指的是通過談話或作文收集 偏誤,非自然指的是通過有目的的對學習者進行測似或聯系來收集偏誤。根據偏 誤收集的兩大類對目標論文進行考察,結果如下:
    表3- 1橫向與縱向收集語料的考察
    收集方式 占比
    橫向收集 56篇 100%
    縱向收集 0篇 0%
     
    表3-2自然與非自然收集語料的考察
    收集方式 占比
    自然語料收集 13篇 23. 2%
    非自然語料收集 34篇 60. 4%
    結合式收集 9篇 16. 4%
     
    結合上表信息,第一大類縱向和橫向收集方式中,橫向收集占比百分百,而 縱向收集語料的論文篇數為零。兩種搜集語料的方式并無優劣,只是各有側重。 橫向收集雖然是短時間內的,但是可以收集到數量較為豐富的語料,有利于研究 者在相對較廣的范圍內了解某一語言點的習得情況。而上述56篇論文均采用該 種收集方式,也反映了在目前偏誤類碩士論文在語料收集方面的現狀,缺少對學 習者的跟蹤、動態研究,只停留在大范圍收集語料階段。而縱向收集雖然只能收 集較少或個別學習者的偏誤,但可以反映該學習者習得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由 于撰寫碩士論文時間有限等因素,建議可以橫向與縱向結合收集語料,從而發揮 出兩種收集方式的長處。
    第二大類的自然與非自然收集方式的考察,占比最高的是非自然語料收集, 達60.4%,該類收集方式在偏誤類碩士論文中的體現以問卷調査為主。研究者意 圖
    通過測試來發現學習者偏誤,該類收集方式的優點在于可以較為精準地控制 學習者的語言產出,即能夠得到研究者想要的偏誤。缺點是收集到的語料不夠真 實,由于學習者知道是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會關注形式,因此偏誤率不會很高。 其次自然語料的收集方式占23,2%。主要手段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語料庫,例如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收集學習者的在寫作中產生的偏誤:另一種是研究者在自
    己班級中收集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偏課。自然收集的語料真實性高,語言產出比 較自然。結合式收集語料占比16.4%,目標論文主要以問卷結合訪談、問卷結合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以及問卷結合測試等形式收集語料。這類收集方式綜合了 自然與非自然收集語料的優點,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語料收集方式。
    以上對于語料收集方式的考察能發現目前收集方式集中在橫向收集語料上, 對于特定學習者習得的動態追蹤鮮有碩士論文研究。其次,通過非自然收集語料 的方式占大多數,建議結合自然與非自然手段收集語料,集兩者之長。
    3.3偏誤辨識
    偏誤辨識即在語料中找到偏誤點,對其進行辨別。根據周小兵的論述,首先 要區別真偏課和假偏誤。其次,要確認是隱性偏誤還是顯性偏誤。顯性偏誤指在 句中很容易看出句法規則或形式錯誤的偏誤,而隱性偏誤較難找出,通常單句難 以判斷,需要結合上下文才能發現錯課"最后,要區別偏誤和失誤。偏誤指的是 學習者系統性、有規律的語言產出錯誤,而失誤是指學習者偶爾出現的、不具有 普遍性的錯誤。根據上述偏誤識別的手段,對43篇論文進行考察,發現鮮少論 文有偏涙辨識這一環節,在文中提到“排除'失誤'句子”的論文僅有兩篇,其 說明如下:
    (nif對偏誤的界定采取同一個人出現同樣的偏誤算作一個偏誤,同一個漢 字出現不同的偏誤算作不同偏誤的原則。”'
    該做法可以排除一些重復以及同類型語料。
    此外,部分論文通過設置干擾項,排除了一些由于被測者答題態度導致的明 顯無效語料,例如:
    (2)“本次調查問卷…,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依據句子中的提示信息,在 有干擾選項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
    只有在確定了偏誤是真偏誤而非失誤的基礎上,后續的偏誤分析才能合理地 進行下去。而絕大部分論文并沒有涉及這一環節,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偏誤辨識 1李**.泰國學生孜字書寫偏謀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浙江科技學院.2020.
    '王**,印尼華校學生習得漢語動詞重疊式偏誤分析,[D].浙江科技學院,2019.
    20
    是有其意義并且有必要在偏誤研究中開展的環節,因為所搜集到的語料難免存在 是“失誤”而非“偏誤”的可能。
    3.4偏誤糾正
    在漢語作為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出現了偏誤這一現象,對偏誤進行糾正,防 止此類偏誤的再次發生,解決問題則是與發現問題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環節,尤 其是在教學實踐中,偏誤糾正的效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偏誤糾正一般在課堂上 通過教學得以完成,目標論文中由于有些研究者沒有教學實踐,因此未在論文中 涉及糾偏的具體措施,只提供了相關教學建議。付諸教學實踐進行糾偏,即針對 偏誤產生原因進一步開展針對性教學,有實施方案的論文共有三篇「,如下列三圖 所示:
    根據前文提到的教學策略.將實驗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階段,丘線譜輔助建立聲調 意識,再根據偏誤分析得出的聲調習得難易程度.由扇到難許解聲調,同時強調各聲調之間 的區別特征,打下良好感知基礎。第二階段,使用倍音軟件記錄并分析學習者的發音悄況圖 表,將其與教師的聲調圖進行對比,引導學習考攀控聲調.第三階段保持及時糾正.引入二 字組教學,練習不同聲調搭皿的二字組詞語,再譏解其在語流中的變化,舉例練習。貝體詳 案參考附錄2。
    圖3~ la采用實施方案的論文1
    諺語興趣課是根據春府大眾國際中學耍求設胃的文化類興趣課.課程持續兩 個學期,并在每個期末進行該課稈的考試,課程設置對象為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三 年級學生.為方便記錄,以前屮-:年級學生為例,跟蹤記錄該年級學生一年的學 習成果.根據學生水平,教師將考試難度控制在IISK4級左右,題型與HSK4 級筆試題型類似IL更注垂諺語在語境當中的使用.
    圖3- lb采用實施方案的論文2
    1三篇分別為:①徐丸羅馬尼亞漢語學習者聲調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D]浙江科技學院.2021. ②楊**.泰國中高級學生漢語諺語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研究[門浙江科技學院.2020.③黃**.印尼小學 生漢語送氣不送氣聲母的偏誤研究——以印尼八華學校為例[D]浙江科技學院.2019.
    21
    最后針對h述幾種偏課情況與偏遙原因,提出三種己實施的適合印尼小初階 段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分析其優勢,如:趣味游戲法1“蘿卜蹲"游戲、“畫樹” 游戲、“轉圈圈”游戲),兒歌童謠法(《小兔子乖乖》和《只要我長大》兩首兒 歌、《好笑歌》和《蜚年》兩甘蚩謠〉以及自然聲音模仿法”
    圏3- lc采用實施方案的論文3
    上述三篇論文均對其提出的教學建議付諸于教學實踐中,實施方案具體且有 針對性。其中,實施教學實踐進行糾偏并且檢驗糾偏的效果的論文有兩篇幕
    設汁,基本包含r中高級階段主要課型.不足之處在丁對諺語教學效果的驗注匕 文中只對諺語教學興趣班做了考試成績對比.說明諺語教學取得了成效.但語言 學習說積累的過程,文化熏陶更是一個潛移默化,具體教學效果難以川數據量化" 本研究效果僅反饋在綜合課勺文化課教學」專業課效果如何尚待檢驗,旦.教學 效果僅…年所得,是否長期有效期待后繼研究者驗ilL
    圖3- 2a采用檢驗方案的論文1
    表4.2敎學實踐前后單字調偏誤率對比統計
    題目
    學牛•編號、\ 車字調偏滾率
    教學實踐前 敎學實踐后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陰平 陽平 上聲 -X— - 去尸
    S1男 14% 7% 60% 23% 7% 2% 23% 7%
    S:女 17% 2% 19% 29% 2% 2% 19% 9%
    S3女 22% 3% 52% 34% 3% 0 14% 11%
    S4女 17% 2% 44% 6% 11% 6% 8% 6%
    S5男 1竹 5% 55% 22% 9% 2% 7%
    S6男 12% 0 27% 11% 2% 0 13% 2%
    圖3- 2b采用檢驗方案的論文2
     
    這兩篇論文均設置對照組對糾偏效果進行對比,其中圖3-3b研究聲調習得
    偏誤的論文在糾偏上執行得很規范。針對該地區學生的聲調習得難點,設計了具
    徐*.羅馬尼亞漢語學習者聲調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策略研究[J]浙江科技學院.2021.
    22
    體的、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案,開展針對性教學,期間持續記錄學生習得進展。至 于糾偏效果的檢驗則通迥:統計教學前后的聲調偏誤率,以表格顯示,直觀體現了 教學效果。
    另外,有的論文在文中提到“進行了教學實際”,但未對實踐實施的過程和 結果進行進一-步說明。
    ?.. ' .在經過一段時何的課堂實踐后,
    我們發現學生增加了對■形狀嗣訶的敏感哎,同時也提升了便用正確率,取得了良
    好的敦學效果。
    圖3- 3采用檢驗方案但未說明過程和結果的論文
    可以看出,對于偏誤的糾正,并沒有引起大部分研究者的重視。偏誤類碩士 論文對于糾偏囿于時間、精力等因素,只停留在描寫、解釋、給出建議的層面上。
    3. 5偏誤描寫與分析
    在對偏誤語料收集完成后,就要對偏誤進行形式上的描寫。目前的偏誤類 論文的描寫方式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語法范疇即從詞類、短語、句子以及一些特 殊句式等層面對偏誤進行描述,另一種是以偏誤與正確形式之間的偏差來進行描 寫,主要采用目前學界廣泛使用的一些分類方法,例如魯健驥提出的四種偏誤類 型: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分析則是對偏誤的來源的探索,由于偏誤原因涉 及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學科,因而對其進行解釋也是偏誤分析中最難的 環節。傳統的分析偏誤產生原因的方法是對比分析法,通過比較學習者母語與目 的語的不同之處來預測或者解釋學習者學習難點和偏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 學習者產生偏誤的原因,也就是學習者的母語對目的語的學習產生了負遷移,學 界稱這一原因為母語負遷移,該原因在后續研究中也被證明是造成偏課的主要原 因。此外,還有教師的不正確的教學引導、教材內容設置、以及學習者動機和態 度、學習策略等原因也是引起偏誤的原因。
    從偏誤描寫和分析兩個環節考察目標論文,發現100%的偏誤類碩士論文包 含這兩個步驟。其次,對目標論文進行描寫方式和分析方式的考察,考察結果如
    下:將偏誤進行分類的論文共52篇,未對偏誤進行分類的有4篇。未進行分類 描寫的論文根據其問卷題目分不同題目展開偏誤分析,這種描述方式使得分析過 程雜亂無章,沒有頭緒可言。進行分類描述的52篇論文描寫方式如下:
    表3- 3分類描述的描寫方式考察
    主要類型 數量 占比
    語法范疇 1.詞類偏誤:程度補語、狀態 補語、認知類心理動詞、形 狀量詞…
    2.短語偏誤:比況短語、偏正 短語…
    3.句子偏謀:“把”字句,“給” 字句、正反問句… 22 42. 3%
    標準數學范疇 誤用、誤加、錯序、遺漏… 22 42.3%
    綜合使用 “二”和“兩”誤用•“ 8 15. 4%
     
    通過分析上表得出三種描寫方式中,語法范疇和標準數學范疇兩種方式占比 最高,分別有21篇。大多數采用標準數學范疇的論文都采用魯健驥對于偏誤類 型的分類,再結合自己研究內容得出偏誤類型,例如一篇研究形狀量詞的論文, 將偏謀類型分為形狀量詞的遺漏、近義形狀量詞的混淆等類型.綜合使用描寫方 式的論文有8篇,對于偏誤類型的描寫采用語法范疇與標準數學范疇結合的方 式。
    對于偏誤分析的考察,筆者通過考察目標論文給出的偏誤原因進疔總結,整 合成以下幾個因素:
    ①母語負遷移
    ②教材編排
    ③教師教學
    ④學習者動機、態度、學習策略等主觀因素
    ⑤目的語知識泛化
    ⑥語言地位處置不當
    ⑦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擾
    ⑧課程設置等環境因素
    ⑨第二語言負遷移
    根據以上九個因素對52篇論文進行考察,已除去未對偏謀原因進行分
    析的4篇論文,對偏誤原因因素按頻率從高到低分布如下:
    表3- 4偏誤原因出現頻率
    于論文中出現次數 占比
    ①母語負遷移 44 83.8%
    ④學習者動機、態度、 學習策略等主觀因素 38 73. 5%
    ⑤目的語知識泛化 37 70. 6%
    ②教材編排 23 44.1%
    ③教師教學 17 44. 1%
    ⑦本族或外族文化因 素的干擾 7 13. 2%
    ⑨第二語言負遷移 3 5.2%
    ⑥語言地位處置不當 1 2.6%
    ⑧課程設置等環境因 素 1 2.6%
     
    從不同偏誤原因的出現頻率看,最高的三種因素分別為母語負遷移,學 習者主觀因素與目的語知識負遷移。其次教材和教師兩個因素也占據了 44.1%的比例。出現頻率最低的為語言位置處置不當、課程設置等環境因素。 可以看出,母語負遷移毫無疑問是對二語學習者來說影響習得效果的最大因 素,其次,目的語知識的過度泛化以及本身較為復雜等原因也會影響學習效 果。其他因素也均在不同論文中有所涉及,上述九個方面因素的考察反映了 對于偏誤原因的分析涉及面越來越廣,從學習者主觀因素到外部環境,從語 言特點本身到語言地位的分析,反映出對于偏謀原因的分析多學科化的發展 趨勢。
    3.6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是偏誤分析的后續環節,一般是對岀現頻率高的偏誤提出教學 上的建議,為教學服務。教學建議最好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可操作性強; 2.具體、有針對性。建議一般由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一類是提出對教材編寫或者大綱上出現的與偏誤有關的語言點如何 講解處理的建議。下圖為例展示了針對教材在漢字書寫方面應當增進的內容, 從教材環節、銜接等方面給出了詳細建議。
    4.1教材編寫注重筆畫和部件教學的系統性
    4.1.1增加漢字書寫壞節,提高漢字模塊所占課程設計的比例■ 4.1.2提高漢字模塊與課文、生詞之間的聯系
    4.1.3增加漢筆廁、部件教學的課程設計安排
    圖3- 4針對教材編寫的建議
    有的論文針對教材的建議寬泛,可操作性不強,例如下圖:
    4.4補充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所依據的材料”,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起著紐帶的 作用。敦師有-本好的教材會提尚其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則史容易獲取系統的 知識,根據認識過程的普遍規律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對知識的系 統拿握 般是從感知教材開始,感知越豐富,觀念越淸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識 就越容易。
    圖3- 5過于寬泛的建議
    第二類是對教師教學提岀的建議。針對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中講解不夠 或者錯誤引導、缺乏相關知識而導致的學習者偏誤提出對教師的建議,一般 針對具體偏誤內容開展針對性教學,涉及具體的教學策略。例如下圖所示, 對于諺語教學,作者從教師教學角度給出了兩種基于不同理論的教學方法, 且在該教學方法上鋪墊有不同教學原則供教師參考,建議具有理論基礎且可 操作性強。
    5.2諺語教學原則
    5.2.1語法規則強化
    5.2,2祈義對比講解
    5.2.3語川環境創設
    5.3諺誥教學方法
    5.3.1-結構-功能-文化-教學法...
    5.3.2“體:臉文化”教學法
    圖3- 6針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此外,一些針對教師教學的建議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如下圖所示:
    5.1對教師的要求
    (一) 寬容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在學習-個新的語咅點 時容易犯錯,有一個包容的心態。學生出現偏誤是很正常•的,學會以生為本,學 生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多肯定自己的學生.根據Corder
    ( 1989)的《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偏誤規律性的,失誤是偶然性的, 兩者完全不同。就像例⑷“柬埔寨有有很多芒果樹”,只能S7作是學生在陳述 過程中的-種口誤.不是偏誤。因此,當學生出現類似這樣的錯誤時,教師應該 給于寬容。
    (二) 救學過程中的左導者。在二語教學過程屮,教師的教學起到了關鍵的 1 ■:導作用.科學有效的授課方式與方法對于學習者習得目的語是非常熏要的-課 堂上教師不恰當的解佯或齊ffi誤的玉范卜分容易導致學生偏俱的形成.岡吋.教
    圖3- 7a過于寬泛的建議1
    4.4 教師層面
    4.4.1教師自身素質及態度
    4.4.2合理使用教材.注重教學方法和技巧……
    圖3- 7b過于寬泛的建議2
    第三類是針對教學對象提出的建議,此類建議根據教學對象的語言水平、 群體特征等方面具體分析,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例如下圖針對青少 年中高級漢語水平的教學對象提出的建議:
    第5章與"把啖量詞偏渓相關的教學策略
    5.1與學習者語盲身份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S.1.1華裔學習拎身份的語義、文化探源法.
    5.1.2高中住特點的趣味教學法
    5.1.3中高級漢語學習者的語育學能認知法.
    5.2與學習者群體特征相匹配的練習方法
    5.2.1常規記憶練習法
    5.2.2背少年心理層級的聯想、橈擬法
    S.2.3屮高水平學生的語義認知辨別法………
    圖3- 8針對教學對象的教學建議
    該建議針對教學對象為青少年的行為和心理特點,在設置教學時插入了 --些具有趣味性的以及符合青少年學習、思維特點的練習方法。該建議的可 行性以及針對性很強。
    對此考察目標論文,發現所有論文在教學建議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教學 策略和方法的建議,有些論文建議針對性不高,沒有給出具體建議。有的論 文還給出教案或者教學設計方案。
    第4章偏誤研究方法考察
    4.1研究方法的考量尺度
    通過分析目前收集到的論文數據,按具體研究方法主要育兩大類,一類是以 調查問卷方式開展的偏謀研究,另一類以語料庫形式開展。此外還有少部分論文 采用兩者結合的形式,由于數量不多,不在本節討論范圍之內。調查問卷是二語 習得領域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對量化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 規律,比起質性研究中常用的訪談、個案法等方法,調查問卷的優點在于能夠處 理大量被量化了的數據,從中提煉出一般性認識。設計一份調查問卷需要考慮問 卷的信度和效度,而信度和效度的考量又要通過具體的問卷設計、實施、回收、 分析、統計等一系列步驟來實現。因此,對于問卷調查實施步驟的考察是可以反 映問卷效度、信度的。筆者搜集了二語習得領域調查問卷設計與實施相關文獻與 著述,以國際應用語言學界研究語言學習動機的專家Zoltan Domyei在其文章 How to Design and Analyze Surveys in SLA research 中關于問卷調查設計的論述為 基礎,結合國內專家相關論述,提煉出7個衡量尺度,試圖以這7個尺度去衡量 研究方法的規范性。為了研究方便,將7個尺度以英文字母表示,尺度表如下圖:
    表4-]研究方法規范性的七個尺度
    A 問卷長度
    B 多項目量表
    C C1題目歧義,C2語言
    D D1題干部分翻譯,D2必要性
    E 預試
    F 抽樣方式
    G 分析方法
     
    上述7個尺度基本覆蓋調查問卷從構思到設計到最終實施、統計分析的流程 步驟。選取論文數據中符合調查問卷為方法的論文共44篇,其中有三篇因未在 附錄中展示調查問卷視為無效數據而刪去,最終得到可供分析的論文數據41篇。 在考察過程中,筆者盡量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以論文數據呈現岀的客觀內容為 參考,邀請了漢語國際教育五位研究生一起討論,以服從多數的形式得出最終結 果。
    4.2問卷方法
    4.2.1問卷長度
    根據ZoltanDomyei的論述,問卷長度不應過長也不能過短。太長的超過4- 6頁的問卷容易使得被測試者產生厭倦心理,內容太少則有未對研究內容涵蓋完 整從而影響研究結果的嫌疑。因此,問卷完成的時間以30分鐘內為宜。據此考 察論文數據結果如下;
     
    •1-10題-11-20題 « 21 -40題 ”41 題以上
     
    圖4- 1尺度A:題量分布的考察
    如上圖所示,從題量分布情況看,21-40題的占比最高,共有21篇,達到
    53%。由于偏誤分析類論文的調查問卷以個人背景情況和漢語某一類型習得情況 的調査為主,因此問卷項目在此區間最為合適,完成時間不會過長也不會過短。 其次,41題以上的問卷有12篇,占比29%。在這一區間內,以41T0題量為主。 此外,有份問卷題量高達87題,數量過多,容易引起學生的消極心理。這一點 也可以從該問卷的百分之四十多的回收率看出。題量在11-20題的問卷有7篇, 占比16%。占比最少的是題量在1-10題的區間,僅有1篇,占總數2%。該問卷 題量只有四題,且以客觀題為主,如此題量的問卷測出的結果對于該研究者的研 究內容有怎樣程度的代表性存疑。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調査問卷的題量控制得較好,被測者可以 在半小時內完成問卷。題量過少或過多會引起被測者產生對問卷內容的消極心理, 從而影響結果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4.2.2多項目量表
    多項目量表(multi-itemseales)也稱多尺度量表,是進行科學設計問卷的中 心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測量工具,這種有效的測量工具在二語習得領域中甚少被 人提及。多項目量表的核心在于能夠分析一些抽象變量例如動機、態度等,直接 手段無法評估這類變量”如果采用單一項目測試這些變量,結果極端不能反映中 間有著細微差異的結果,使得結果存在謀差。園此學界一致認為超過一個即多項 目的量表在設計問卷中是必要的。
    關于多項目量表的類型,大多數量表采用的是封閉式問題(close-ended questions),即能用一個確定的詞、短語回答的,或者能用是或否回答的問題.這 類問題不需要被測者寫下主觀想法,只需回答客觀事實。封閉式問題的類型有是 非題、單選題、多選題、里克特量表、語義差異量表。最著名的封閉式問題代表 無疑是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該量表中每個項目有五到六個不同程度的選項 構成。從液強烈同意"到”強烈不同意“中間存在的次第增加或減少的選項。里 克特量表能夠將抽象變量量化為一個個可供分析的因子,能精確反映出被測者的 態度"此外,還有語義差異量表,項目以數值的形式評分,要求被測者在兩個極 值之間的系列數值中做出選擇,借此描述被測者態度、對某一事物的看法等。與 封閉式問題相對的是開放式問題,該類問題在二語習得領域的調查問卷中占比較 小,以考察被測者的主觀想法為目的而設置,允許被測者自由寫下對于測試內容 的想法。上述問卷題目設計的不同選擇都是二語習得領域設計調查問卷的常用工 具。借此考察偏課類碩士論文的量表使用,考察結果如下:
    ?封閉式?開放式?封閉式*開放式
    封》式 封閉式"開放式 -■'
    單選+判斷
    +主觀 'i. - i— t、* 上巧'
    單選+填空 +主觀
    單選題
    塚合運用 里克箝星敢 單選4主觀 單選十填空* 住觀 判斷 1 汁
    圖4- 2尺度E:多項目量表類型
     
    分析上述樹狀圖可以發現,采用封閉式量表設計問卷占比最高,達總問卷數 的53.3%,其中以綜合運用為主,說明大部分研究者采用了單選、多選、判斷、 填空等幾種形式結合的設計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從多方面考察學習者對于某一語 言現象的習得情況,考察內容較為全面。其次就是單選題,該類題型考察方式單 一,被測者在遇到清一色的這類題型時,可能存在消極對待心理,有一定的蒙混 概率。因此,建議研究者在設計該類題型時可以采用一些防干擾項,即設置相同 命題測試被測者,如兩題結果不一致,基本可以斷定該份問卷結果信度不夠。
    除此之外,還有兩份問卷采用了里克特量表。這兩份問卷采用該量表的原因 在于研究者意圖分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而這類屬 于抽象變量的范疇,用里克特量表是很合適的。綜上,不同類型量表的選擇和使 用沒有統一標準,適合自己研究目的的工具才能保證問卷結果的效度和信度。
    關于問卷題型全為開放式的問卷數為零。這是因為開放性問題回答的范圍過
    廣,可能無法準確測出研究者意圖測試的內容。因此,結合上圖可以發現,封閉 式加開放式這類的題型同樣占比很高,達46.6%。這是因為封閉式與幵放式問題 綜合使用可以將問卷結果控制在可控范圍內的同時,由主觀題發揮其封閉式問題 所不能發揮的效用,即被測者的態度、對于某一事物的看法等無法通過封閉式問 題回答的問題,故兩者結合使用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再看開放式加封閉式這類 題型的類型分布,占比最高的是單選加主觀的組合。占比最低的是單選加多選加 主觀加判斷的這一類題型。
    綜上,綜合考察問卷中各類題型的特點,可以看出封閉式問題與封閉式加開 放式這兩種類型的題型選擇各占半壁江山。反映出研究者在進行問卷題型構思時 傾向于將考察內容控制在可控范圍內,以及將內容可控的前提下適當結合部分開 放式問題以豐滿題目。這也是由于偏誤類論文本身特點決定的,偏誤分析類的問 卷調查著重考察學習者某一方面的習得包括偏誤情況,而習得情況又需通過一定 藜量的封閉式問題來測試。開放式問題的設置意圖在于探究學習者在習得某一語 言現象時的動機、態度、策略等因素,設置這類題型可以對學習者的習得提供多 方面的解讀與分析。
    4. 2. 3題目語有
    根據Domy審關于題目語言的論述,筆者總結問卷語言的構思有以下幾點考 量:問卷中的題目語言要簡潔、盡可能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且要避免產生歧義 或者是有贅余成分的表達。
    首先,語言簡潔、文字簡單這一點在大部分問卷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 如下面一篇考察程度補語習得情況問卷中的一道單選題:
    (3)他唱歌不好,難聽 ° ( ) 1
    A.要命 B.得要命
    再如下面研究動詞重疊式習得問卷中的判斷題; '如柬埔初學輙語程度補辭得煎分析吧析江科技學陸觀
    (4) 依看看這本書。()
    (5) 你看看一本書"(} 1
    以上只是列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題目,可以看出這些題目為漢語日常用語, 難度是符合學習者漢語水平的,且語言簡潔,不過分冗長。再看下列句子未根據 學習者'漢語水平設置的題目,題中詞匯帶有語言學研究術語,對漢語為初級水平 的學習者來說過難:
    〈6)你對常見的可作結果補語威分字詞(如“累”、“飽”、“做完”、“聽懂” 等)的了解程度
    A■十分了解 B. 了解 C,比較了解 D,不了解
    (7)禰對使用結果補語益置上的錯序現象的認識潅度
    A.十分了解 B. 了解 C比較了解 D.不了.解
    (8}你認為漢語哉師在教授結果補語時通常采用的方法(多選)
    A.知識講解 B.物品展示 C.課堂活動 D.初識講解與課堂
    活動相結合*
    上述三個例句題目語言都有悖于簡潔、簡單原則,例(6)題干中的“程度 補語”、“成分”對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習者來說為生詞,例(7)題干出現的“錯 序”為偏誤分析研究中的偏謀類型的術語表達,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接觸過的可 能性極低,另例(8)四個選頊的表述也為教育學專業術語,在不了解題目意思 的基礎上做出的回答的真實性又有幾何呢?
    關于題目語言可能存在的歧義現象,題目歧義指一道題由于解讀角度的不同, 可能存在兩種或多種的解答。由于所指意義不明,該類題出現在問卷中會導致結 果的偏差。下面一個例句為考察“意愿”類能愿動詞的習得情況,問卷題目類型 為選詞填空:
    (9)肯、敢、要、愿意、想、寧愿、情愿、樂意
    胡禪.柬埔寨中小學生動詞靈疊式習得傭誤硏究[D]浙江科技學院,2021. 朱林.發展漢語“初級綜合”結果補語教學研究[D]浙江科技學院,2019.
    34
    明天下雨,他不()和我去公園I
    該題為單選,研究者設置的答案為“想”,對此他的解釋為該處是題中主人 公的個人意愿,應選擇表示“情愿”意義的詞。因此規定,除“想”之外,選擇 其他詞語的一律視為偏誤.但仔細讀題會發現,在橫線處填上“愿意”、“情愿” 等詞均表示“情愿”,與研究者答案解釋并無出處。故此處答案的設置是有問題 的,太過絕對,也會影響測出的偏誤率。又如下列單選題;
    (10)李華:你什么時候交申請作業?
    明明:我 交了作業了。
    A.曾經 艮已經 C.就 D•都
    例(10)答案為B,題目中“明明”面對“李華”關于作業上交的疑問通過其 回答“交了作業了”這一 “已完成”的動作得出答案應為已然類動詞。然而,選 項D “都"似乎也是符合語境的,即“明明”對于自己已經交過的作業卻遭到別 人質問時表現出的抱怨語氣。且該份問卷設置的研究對象具有初、中、高三個不 同漢語水平階段,中高級的被測者選擇D的幾率是一定存在的。
    結合上述規范與欠規范的題目示例,可以發現大部分附有問卷調査的題目語 言設置切合主題,語言簡潔、符合學習者漢語水平,能夠較好測出習得情況;欠 規范的問卷題目在語言簡潔度、字詞難度、題目歧義方面存在問題。因此,題目 的設置除了要考慮所測內容的代表性、廣泛性之外,還要考慮學習者的漢語水平、 讀者友好性,選項的設置盡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歧義項以保證偏誤結果趨向更高 的效度。
    4. 2.4題目翻譯及必要性
    由于完成問卷的對象為外國人,即非漢語為第一語言習得者,所以要將問卷 題目的翻譯考慮在內。一般來說,問卷題目是否翻譯取決于被測者漢語水平,如 果其漢語水平未達到可以僅憑漢語就能完成問卷,建議在設計問卷時加入翻譯。
    韓**.留學生漢語一意愿一類能愿動詞習得偏燥分析D]浙江科技學院,2019.
    35
    翻譯的語言根據被測者的總體情況而定,例如被測者均來自英語國家,則問卷可 以翻譯成英文;如被測者來自亞洲國家,則將題目翻譯成對應語言。鑒于偏誤分 析的問卷題目多為漢語測試題,全部翻譯為外語會造成被測者理解偏差,建議將 部分生詞翻譯出來即可。下列例句展示了符合被測者漢語水平的翻譯情況:
    (11)對你來說,漢語量詞難學嗎?為什么?
    Menunit Anda, apakali kata bantu bilangan dalam Bahama M^idann sulit ? Mengapa demikian1 ?
    該句為針對印尼初級漢語學習者的漢語量詞習得情況考察,在開放式問題部 分,研究者提出上述問題并給出印尼語翻譯,不會造成初級漢語水平學習者理解 題意困難的現象。
    (12)你覺得漢字的認讀(reading )重要還是書寫(writing)重要?
    (13)在書寫中,老師會經常糾正(correct) 錯別字嗎? 2
    例〔12)、(13)為針對喀麥隆高中生漢字書寫偏誤的問卷題目,可以看見, 針對題目中的“認讀”、“書寫”、“糾正”等術語作者加入了生詞翻譯,以確保被 測者是在完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參與問卷考察的。
    此外,有一些問卷題目的設計未考慮學習者漢語水平,題目語言涉及高水平 詞匯,或者未設置關鍵字翻譯,會對研究結果造成一定影響:
    (14)您覺得漢越詞對憊的漢語學習有影響嗎?如果有影響的話,那么請您
    說出有件么影響?為什么有這樣的冊響?'
    (15 )在使用結果補語的過程中是否合將其他成分的詞與擔任結果補語的詞
    相風淆?
    A•不會混淆 B.偶爾混淆 C,經常混淆 D.完全不清蹩”
    例(14)為一份考察零基礎的越南漢語學習者對于漢越詞的遷移問卷中的開 放式問題,設置沒有翻譯,被測者為零起點班級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學習漢語
    鐘**.印尼初級漢語學習者個體量詞偏誤研究[D]浙江大學,2020. 歐**.喀蓋隆中學生嘆字書寫儼誤調查分析[P]新江犬學.2020.
    阮**.漢趙詞對越南漢語詞匯學習者的正負遷移研憲[D]浙江2014.
    浙江科技學院碩土學位論文 第4章偏誤研究方法考察 時間也從五六個月至五年,漢語水平差異很大。而這題對于漢語水平較差的學生 來說是很難回答的,況且題干沒有翻譯。例(15)為針對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習者 結果補語習得情況考察,題目中“結果補語”、“成分”、“擔任”、“混淆"等詞對 于該水平學習者來說理解困難。
    4. 2. 5問卷預試
    預試指在正式實施問卷發放前針對一部分同樣符合研究對象要求的被測者 進行預先測試,預試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研究者重新修改原有問卷初稿,對其中 問題語言、避免歧義的斟酌。還可以幫助研究者提前熟悉問卷的實施流程,檢測 該份問卷是否可以得出符合預期的結果。
    根據Domyei論述,問卷預試一般由3-4個人完成即可,可以是學生,也可 以是同事,對問卷初稿進行作答,研究者再針對預試的反饋進行完善修改,得出 最終的適合推廣到所有目標被測者的確定版本。在修改過程中要考慮以下幾個方 面:一是可能存在的錯誤或者問題題目,這類題目一般會被遺漏,未作答。二是 避免全體一致的答案,例如全體同意或全體反對的題目,刪掉這類題目可以避免 在進行分析時無從統計的局面。因此,預試對于問卷的意義是重大的。然而,在 對偏誤類碩士論文進行統計時發現僅有三篇論文進行了預試,占論文總數的 6.7%。說明大部分研究者對于研究規范特別是問卷設計科學化程度的重視不夠, 在設計問卷前并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4.2.6抽樣方式
    采樣的目的是為了節約資源,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選擇能夠代表研究對象整 體情況的樣本。恰當的樣本選擇得出的結論與將研究對象全體得出的結論應該是 一致的。因此,在樣本的選擇上,也就是抽樣方式,我們要選取與整個目標群體 的整體特征相一致的人群作為樣本,即具備群體中一般性特征的,最重要特征的 群體作為樣本,例如年齡、民族、教育背弟、學術能力、社會地位等。總而言之,
    37
    選擇的樣本應具有代表性,能代表目標群體的特征。
    抽樣的方式有四種,隨機抽樣(也稱為概率抽樣)、方便抽樣(又稱機會抽 樣)、目的性抽樣、雪球抽樣、配額(定額)抽樣,其中隨機抽樣與方便抽樣在 二語習得研究中應用最普遍。隨機抽樣指每個樣本被抽取的概率都是相等的,研 究者在目標群體中隨機抽取一定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這種抽樣方式的調查結果 可以用來推斷總體情況。方便抽樣指根據研究者特定時期或特定位置上的采用對 其所在時間或位置的群體進行抽樣調査的方法,該方法易實施,缺點是樣本的確 定帶有隨意性,對整體的代表性無法確定。目的性抽樣按研究目的抽取能為研究 問題提供相對應的信息的抽樣方式,獲得的結果具有較強針對性。
    關于樣本的數量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理想狀態下樣本越多越好,但是由于條 件限制,搜集全部樣本是不可能的。一般來說,為學界普遍接受的是Hatch和 Lazaraton (1991)提出的看法,即樣本數量達30個以上可以視作為有效樣本數 量。在偏誤研究和習得研究中,研究者常常根據研究目的選擇樣本,基于一個標 準去篩選樣本,選擇隨機抽樣或者方便抽樣等方式。考察偏誤類碩士論文的抽樣 方式如下所示:
     
    圖4 3a尺度F:抽樣方式的考察
     
    ■方便抽樣•隨機抽樣■目的性抽樣
     
    圖「3b抽樣方式占比
    圖4-3a、4-3b展示了各類抽樣方式的數量分布和占比情況,其中方便抽樣 共9份,占比20%;隨機抽樣10份,占比22%;目的性抱樣26份,占比58%, 為最高.方便抽樣與目的性抽樣兩種方式在問卷中的使用近乎相同,這與撰寫碩 士論文的作者有關,因為方便抽樣依據作者彼時彼地手頭所擁有的條件來選擇樣 本,而撰寫偏誤類碩士論文的研究生有許多在海外或者國內有實習基地,進行漢 語教學實踐,而將實踐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是一種相對其他抽樣方式來 說更省時省力的方式,因此在偏誤分析類論文中所占有一定比例;而隨機抽樣也 是在樣本數量較多時,作者隨機抽取。占比最大的目的性抽樣的選取則是作者確 定了研究問題、研究目的之后再根據兩者進行有目的性的篩選樣本的過程,采取 這種方式可能因為很多情況下,作者無教學實踐經歷或教學對象不符合其研究所 針對的對象。
    以上不同抽樣方式的采用反映了研究生在撰寫碩士論文過程中由于條件限 制下所做出的不同選擇。一般來說,方便抽樣雖然便于開展實施,但是研究結果 的代表性一般,隨機抽樣和目的性抽樣得出的結果更有代表性。
    4. 2. 7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是將原始資料通過編碼將資料轉寫為數據,然后采用一種分析手段 進行分析處理的過程。質性研究中的資料分析方法有類屬分析,即將分析原始資 料中具有相近主題或特點的部分歸為一類,成文以分類討論形式開展;還有情境 分析,即按時間順序對事或人進行描述性的分析。定量研究中的分析方法有數理 統計法、卡方檢驗法、T值檢驗法、頻率分析法等。具體的操作手段常利用計算 機軟件開展,定量分析常用的有SPSS軟件,質性研究常用MAXQDA、Nvivo. ATLAs 等。對41篇偏誤類碩士論文進行分析方法的考察情況如下:
     
    綜合使用
    質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1 1-
    0 5 10 15 20 25 30 35
    ■頻率與類屬的結合R情境法■類厲法XT值分析法M頻率分析法a卡方檢驗法■數理統計法
     
    圖4- 4尺度G:分析方法的考察
    使用頻率最高的分析方法是綜合使用質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共計 32篇使用該分析方法的論文,它們都結合了質性分析中的類屬法和定量中的頻 率分析法,以一篇印尼初級漢語學習者動詞重疊式偏誤分析論文為例,該論文在 結果分析板塊的敘述方式為將動詞重疊式偏誤總結為五大類型分別進行描述,同 時結合表格數據將偏誤量化為個數,運用頻率分析法計算出偏誤率和正確率。這 種綜合使用的方法結合了兩種不同分析方法的長處,在對偏誤進行詳實的■分類描 寫基礎上以量化的數據輔之以論證,使分析結果更具說明力。
    使用類屬法進行分析的論文有五篇,這五篇論文均根據問卷調查出的偏誤進 行比較,或用偏誤分析研究已有的對于偏誤類型的劃分來進行類屬化的描述分析, 或將已有的偏誤類型與自己調査的具體偏誤情況進行結合得出新的偏誤類型。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論文共有五篇■其中有四篇采用數理統計法,利用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運用比例關系、函數關系等不同數學方法,將偏誤分析成 果轉化為可量化的統計表,使得結果更為直觀。有兩篇采用T值分析法,其利用 Praat軟件對數據進行提取和處理。另外,利用頻率分析法和卡方檢驗法的論文 各有一篇。
    以上不同分析的方法的運用各有其長處和不足,整體趨勢為定量和定性分析 方法的綜合使用,這種綜合使用的方法能夠結合兩種方法的長處,比單一-的分析 方法論證更顯充分,值得提倡。
    4.3語料庫方法
    利用語料庫的進行研究在方法性質上屬于定量研究,為“用途"服務,“自 上而下”的一種研究方法。該方法利用數據庫中大量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得出 結論,并服務于對外漢語教學。語料庫的研究流程與問卷調查有著明顯不同的研 究思路。首先確定研究目標和問題,然后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合適的語料庫,選擇 語料庫之后根據關鍵詞或特點進行檢索收集數據,然后進行頻率統計或搭配統計, 最后得出結論。這類研究方法的優點在于數據多樣,便于收集以及研究更客觀化、 系統化。
    根據Alison Mackey M. Gass的論述,利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有兩種,一種 是基于語料庫的mteorpus-based),即依據語料庫數據驗證假設,屬于演繹法" 另一種方法是語料庫驅動法(corpus-driven),充分利用數據歸納出研究結果,屬 于歸納法。由于語料庫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人工對其語料進行編碼、注釋,灘免會 出現一些“錯誤注釋”,因此對使用語料庫的研究者提出了迸一步要求,即要對 檢索到的語料進行二次篩選。此外,語料的選擇應考慮好變量、控制好變量,例 如學習者漢語水平、國家、年齡等因素。上述三方面為語料庫的方袪選擇、語料 收集過程與研究效度的控制,這三方面在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對研究的規范性 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基于語料庫研究的論文考察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二.語料的檢索和篩選;三.變量的控制。
    4. 3.1語料庫研究方法
    統計得出基于語料庫的偏誤類論文共12篇,分析結果如下:
     
    •基于語料庫•語料庫驅動。■-
     
    圖4- 5語料庫研究方法考察
    如上圖所示,采用語料庫驅動作為研究方法的論文占比最高,達75%,有9 篇。正如Alison Mackey M. Gass (20⑵所說,該研究方法在二語習得中應用最廣 泛,因其不被研究之初的假設所限制,有利于揭示中介語的新特點。在采用該方 法的十篇論文中,研究者均利用語料庫收集了相關語料,然后通過分析該語料找 出偏誤語料的可能原因,并歸納總結偏誤類型,從而展示某一語言現象習得的現 狀。
    采用基于語料庫作為研究方法的論文有3篇,占總數的25%。拿其中一篇舉 例,該論文在利用語料庫搜集語料前已形成了假設:不同國家(該文研究日本和 韓國兩國)的漢語學習者在習得“把”字句時產生的偏誤類型是不同的。隨之采 用語料庫分別搜集韓國和日本在習得“把”字句時產生的偏誤,通過分析語料得 出了結論,即不同國家對于“把”字句的習得,從偏誤類型上看,并無明顯差異, 從而驗證假設。該論文在已有假設前提下采用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 與預期假設不符,得出的研究結果有限。故建議采用語料庫研究的論文可以采用 語料庫驅動的方法,通過歸納得出結果,結論會更豐富。
    4.3.2語料的檢索與篩選
    由于語料庫為大量語言數據的集合,其中的分類編碼工作由專人進行,難免 存在一定偏差。故在語料分析開始前要對數據進行篩查排除。其中,在偏誤分析 類論文中,偏課指的是學習者在習得二語時產生的系統性的、有規律的錯謀,與 偶爾出現的“失誤”有著本質區別。因而,在對偏誤語料進行分析前要確定其語 富錯課為偏誤還是失誤。在對12篇語料庫研究論文中,有兩篇在文中提到排除 了 “失誤”類的語料,但對如何鑒定為“失謀”的句子卻沒有明確交代。
    目前存在的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種類有很多,最常用的有HSK動態作文語料 庫、全球漢語中介語語料庫、暨南大學中介語語料庫以及北京犬學CCL現代漢 語語料庫。上述語料庫經過專家建設,功能完善,初具規模,語料數量極其豐富。 因此,如何在茫茫語料中確定與自己研究有關的語料考驗研究者檢索能力。考察 12篇目標論文后,對其檢索方式進行歸納,其中有兩篇未提供檢索方式,故刪 去,共10篇,總結出幾類檢索方式:
    表4- 2檢索方式清單
    國別 2-饑曲 大堆子 漢語等級
    分別檢索20個雙音節認
    知類心理動詞
    “只”、“才"、“就”
    “別說”
    韓國、曰本 “把”
    英國、美國、澳大利 亞、加拿大 初級、中級、高級
    日本 B、C級
    日本、美國 “有”
    英語國家共10個 中級、高級
    美國 高等
    歐美國家 中級
     
    由上表可知,有三種檢索方式,分別是國別化檢索、關鍵字檢索以及漢語等 級檢索。10篇論文對于檢索方式的應用不同,有單獨使用一種,有綜合使用數 種。其中,國別化和漢語籌級的檢索可以幫助研究者進一步縮小語料范囤,也可 以減少變量,使得研究結果精準性更高。
    關于語料的篩選,10篇論文均采用人工篩選的方式。具體篩選手段分三類, 1是抽取式,目標論文中有兩種抽取方式:隨機從目標語料中抽取一定數量的語 料,或每隔固定頁數選擇該頁作為語料.二是排除與研究無關的語料,即未在本 文研究詞語詞義范圍內的語料,以及語義不完整或語義不清的句子,都被排除在 外。三是錯誤語料,即含有錯別字、或者被研究者判為“失誤”的語料。
    4.3.3變量控制
    在利用語料庫進行搜集語料時需要避免搜集到一些與研究問題、研究目的不 匹配的語料,通過對12篇目標論文的考察,變量基本得到控制的有7篇。剩余 5篇存在的變量主要在研究對象的選擇與實際語料庫研究對象選擇不匹配,例如 一篇研究英美加三國中高級留學生比喻修辭的論文,在語料庫檢縈只限定了國別, 即英美加三國,并未對中高級學生進行限定。因此,檢索出的結果包含初中高三 個等級水平,與其原本研究對象不符。此外,變量還體現在語料數據過于單薄, 不夠支撐起研究結論"例如一篇研究動詞重疊式習得的論文,并未對研究對象有 所規定,動詞重疊的選取來自《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甲、乙、丙、 丁四個等級共8821個詞,然而在語料庫中對動詞重疊式語料進疔檢索時符合條 件的語料只有112個。研究結論反映的是不同等級的學習者對動詞重疊式的習得 情況,而語料只有H2條,數量不足以反映不同等級的習得全貌,因為存在偶然 性帶來的誤差。
    4. 4偏誤原因分析
    偏誤形成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母語負遷移只是其中一種重要因素。而 母語負遷移是通過對比分析,將學習者母語和漢語進行對比得出母語對漢語習得 產生了負遷移。正如魯健驥(1992)所說:“迄今對于外國人學漢語的難點和病句 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語言要素(語音、語法、詞匯)的層面上,而忽視篇章和語 用層面:對于造成難點和病句的原因的分析,基本上是從語言對比分析理論出發 進行的,也就是說,把偏誤的發生完全歸結到母語干擾的結果,這是遠遠不夠的。” 而在對目標論文進行偏誤原因分析的考察過程中,發現許多偏誤類碩士論文在偏 誤分析一節都提出了是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但是許多論文分析出該原因的過 程過于草率。例如下圖說法:
    以阿拉伯語為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阿拉們語屬于閃含語系,阿拉伯語主
    要由28個字母與5個發咅符號共同組成140個不同的發音,何漢語是由拼咅及 聲調卜:要組成漢語的發音;阿拉伯語是非聲調語言,不論阿拉伯語的音節發生怎 樣的變化,阿拉伯語的語義都不會發生變化,但漢語是屬于聲調語言,恰好與阿 拉伯語的聲調相反,一旦發生變化,原本詞義也會產生相應變化°其次在書寫方 式上,漢字利阿拉伯字的B寫方式完全不同.與法語、斯坦國語差不多,這兒種 語言的語系都與漢語的語系不同,所以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時會因為母語的使用習 慣而產生遷移。這也是為什么學習者在“意愿”類能愿動詞上的產生偏誤較劣, 圖4-6韓材留學生漢語“意愿“類能愿動詞習得偏誤分析
    上圖對于留學生在“意愿“類能愿動詞習得中的偏誤原因分析是通過舉例阿 拉伯語與漢語在語系、語音與語義的關系、書寫方式三個方面的不同進行的。可 以看出,作者在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上對兩者語言三方面的區別簡單敘述,就得 出了微觀環境下學習者在“意愿”類能愿動詞上容易產生偏誤的結論。至于為何 阿拉伯語為母語的學習者會在“意愿”類能愿動詞這個特定的、具體的詞類上產 生偏誤則并未對其做出令人石服的、有針對性的解釋。
    有的論文分析偏誤原因只引用留學生某一個偏誤舉例,然后得出是因為母語 
    負遷移原因,例證不足。影響因素的分析需要一定的數據和典型案例支撐,并從 不同角度、方法進行分析才能得出可信的結論。
    第5章偏誤研究特點及表述規范性考察
    5.1偏誤研究特點及表述規范性的具體內涵
    偏誤研究特點側重于從偏誤所具有的幾個矛盾的角度來考量”這幾個矛盾分 別為;共時與歷時、普遍性與特殊性、部分性與完全性.這些矛盾是筆者在翻閱 碩士論文時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特點。
    共時與歷時的矛盾體現在偏誤是某一階段學習者出現的偏誤,具有代表該階 段學習情況的特點"然而隨著語言的演化過程,原來一些被認為是偏誤的語言產 出在現時成了被人們接受的合理化表迖。例如一些網絡用語按照佞統的語法角度 看是不合規的表達,然而部分網絡用語隨著使用人群的擴大與使用頻率的增加, 被官方收錄進詞典、教材中,成了社會所接受的語言表達。偏誤研究在收集偏課 時要考慮到這一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跟蹤調査。
    偏誤鑒別的特殊性體現在不同國家、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的學習者所產出的 語言偏誤有所不同,即偏誤具有國別化的特征。
    偏課的部分性與完全性的矛盾體現在同一語言單位放在不同語境或句子中 的偏謀類型不同’例如“出事”這個動賓短語,由于其在句中充當的句法成分的 不同、語境的不同、語言色彩的不同、搭配的不同都會出現不同的偏誤。如句一 “學校出事著火了。”該句偏誤在于“出事”是動賓短語,該句已完整,而"著 火”也是動賓短語,在該句中屬于贅余成分,可以改為:學校出事,著火了。如 句二“手表出事了。”曲偏課在于“出事”的主體應為“人”,而不能由“物”發 出。如句三“他出事了,考上了大學。”屬于語言色彩不恰當的偏誤,“出事” 一 般指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而“考上大學” 一般認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句四“我想出事。”的偏誤則在于“出事”是客觀發生的事情,不能受人主觀想 法所控制。
    上述四個偏誤例句說明同一語言單位在同句子中的可能出現的偏逞類型
    均不同,而己有偏誤分析在調查這一語言單位時并未考慮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可 能類型的偏誤,或者說未具備這樣的意識去設置題目或檢索語料庫中的語料。另 外,針對偏誤的部分性和完全性問題,目前并未出現專門的論文研究,這也是值 得思考的問題。
    表述規范指的是在偏誤分析中所使用的語言表達準確性,是研究者在進行論 文寫作時使用的語言的合適度、準確度、規范性的程度。具體說,文章使用的語 體是否為嚴謹的書面語體,研究者所用語言是否為偏誤研究中所使用的專門性的 規范性屬術語表達,是否對于偏謀的界定明晰,是否準確表達了研究者的寫作意 圖,是否存在歧義、不知所云等現象。對于表述規范的考察可以督促研究者在文 字上下功夫,提高論文可讀性。
    5.2偏誤歷時演變
    正如呂叔湘(2020)對于語言的發展變化所提到的一樣,由于社會的發展、地 域的不同都會導致語言在字形、意義及語用上的變化。對于偏誤的鑒別,單純依 靠語法規則來判定是有其片面性的。處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一些以前被認為不 合乎語法規則的表達在如今漸漸地被合理化,一些網絡用語便是例子。對目標論 文進行偏課歷時演變的考察,發現下列論文對于偏誤的判定存疑:
    (18)11對不起,這個周末,我已經和阿明約了。”
    (19)“對不起,我錯寫了寄評地址。”
    上述兩句被判定為偏課句,該文作者認為句(18)應該在“約”后加上結果 補語“好”。句(19)中的“錯寫”應改為“寫錯”。然而,從現時來看,句(18) 和(19)的表達使用頻率很高。其中,“約”被評為2014十大網絡用語之一幕其 使用廣泛,“約了”的表達并不會影響現代人對其語義的理解。而句(⑼的“錯 寫”這樣的表達在如今也不會引起理解偏差,補語+謂語的表達出處早在明代馮 夢龍《喻世明言》一書中就有“婆子道:'多謝大娘錯愛,老身家里當不過嘈 雜,像宅上又忒清閑了。'”的表述。隨后,該表達還在《水滸傳》、《醒世恒言》、
    '來源于 https7/baike. baidu. com/item/%E7%BAXAS%E5%90%97/16414756
    48
    《李自成》等書中均有出現。
    此外,還有一些表達具有時代色彩的表達在如今被使用的頻率很小。例如下 面一則關于敬語習得情況的考察:
    (20 ) “你生病了,去醫院看醫生,醫生是男的,你會叫他 。”
    A.叔叔 B.阿姨 C.老板 D.大夫
    根據筆者判定,正確答案為D.大夫。在上述四個選項中做出正確擇并不 難,只要掌握了 “大夫”的語義即可判斷。然而“大夫”表“醫生”的說法在古 時已有,如今稱呼醫生為“大夫”的現象已很少見,更多的是直接稱其為“醫生” 或者“姓+醫生”。此題選項設置不妥,不符合實際情況。再如下圖,
    (38) A:放假一起出去玩吧。
    B: *不好意思,我跟家人說好了去上海。
    建議回答:不好意思,我已經跟家人說好了去上海。
    圖5- 1語言演變的例句
    上圖該文作者認為要在“跟家人”前添加“已經”,其實,“說好了”已含“動 作完成的”的意思。作者認為的錯誤表達其實具有其合理性。再如下圖對于語體 偏誤的判定:
    序號 例句 “把”
    使用量 書面語量詞
    及使用量 語體偏
    誤占比
    38 網絡的發展確實像•把雙刃劍。 301 “柄” :6 98%
    39 他在路邊采了 一束花送給女朋友。 71 “束”:293 80.5%
    40 先打兩局游戲再去學習吧。 114 “局” :259 30.6%
    圖5- 2語體偏誤的判定
     
    以序號38和40為例,該文作者認為序號38的例句中“一把雙刃劍”不符 合書面語體的表達,應改為“一柄雙刃劍”。其實,“一把雙刃劍”的表達在書面 語體中的應用要遠高于“一柄雙刃劍”。“雙刃劍”作為一個慣用語,在書籍資料 
    中的出現頻率很高,從人教版高中彷史課本的中的“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到《北 京憲章》中對于技術的影響評論。這種表達己被更廣泛的大眾所接受使用。
    序號40的例句中認為“兩局游戲”的說法不符合其日常用語的語體表達, 然而在實際情況屮,“兩局游戲”和“兩把游戲”的使用頻率不分上下。
    因此,隨著社會發展,…些語言經過演變具有了其合理性,…些表達具有舊 時特征已不再被現代人所使用。因此,研究者在判定偏誤時要將語書演變性考慮 在內,掌握語言發展動向,做出更合理化的判定鑒別。
    5.3國別化偏誤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在當前的偏謀研究中,以國別化為特征的研究占比很高。56篇論文中符合 國別化特征的論文共有44篇。將這些國家進行分類,有利于后續更好地理解具 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分析應考慮哪些方面。
    ^5 1國別化偏誤的地區分類
    大洲 國家 數量 占比
    歐洲 羅馬尼亞 4 9%
    白俄羅斯 1 2.2%
    波蘭 1 2.2%
    丹麥 1 2.2%
    烏克蘭 1 2.2%
    匈牙利 1 2. 2%
    亞洲 泰國 9 20. 5%
    印度尼西亞 8 1& 1%
    日本 4 9%
    柬埔寨 3 6. 8%
    越南 2 4. 5%
    馬來西亞 1 2. 2%
     
     
    伊朗 1 2. 2%
    非洲 喀麥隆 1 2. 2%
    其他 英語國家 4 9%
    日美 1 2. 2%
    歐美 1 2. 2%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標論文中按大洲占比來說,研究亞洲國家的偏誤分析占 比最高,其中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其次為歐洲國家,其中羅馬尼亞的偏誤研究占 比最高,達9%;研究非洲國家的目標論文只有一篇,國家為喀麥隆;其余六篇論 文則采用多個國家結合的形式,分別為英語國家、日本和美國以及歐美國家。研 究單--國家的偏誤對于偏誤的描寫和分析更為細致,其偏誤更能體現國別化特征, 例如下圖目標論文的相關敘述:
    例如,在址詞方面,羅馬尼亞初級學生最集中表現在量詞遺漏和駅詞誤用, 如“個”“口”“名”“本”“條”“塊”“件”“張”“斤”“次”等的遺漏,以及易將 其他雖詞用“個”代替。這種偏誤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羅馬尼亞語以及英語中雖 詞的使用和表達很少,大多數名詞不受量詞修飾,另--方面是因為學生知道量詞 的存在,但遺忘某個名詞所對應的量詞是什么.再如連詞“和”,如第二章所示, 之所以會出現可以連接不并列短語、句子等用法的偏課,是因為羅馬尼亞語中的
    “和”有此用法,并且其他用法非常多且零散。 1
    " 圖5- 3具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1
    上圖為針對羅馬尼亞學生的語法偏誤分析,具有明顯的國別化特點。該論述 反映出了由于羅馬尼亞中量詞的使用頻率低導致的漢語量詞遺漏和誤用,這一現 象在該地區具有其普遍性,同時對外又具有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特征。此外,針對 亞洲國家的泰國,下列一篇論文的敘述同樣具有其地域特征:
    郭**.羅馬尼亞學朱漢語初級階段語法俯誤分析及敦學對策[D]浙江科技學院.2019.
    51
    社會稱謂語與親屈稱謂語的混淆就是非常典型的山泰語負遷移導致的…類 偏課.漢語中,在親屬稱謂語之前可加1:“大“廣老”等泛化標志川作社會稱謂語. 如“大媽•吠姐•老伯"等.泰語中則與親屬稱謂語柑同,沒有將親屬稱謂語 泛化成社會稱謂,例如"姐姐“媽媽而且,在泰語中.將與自己同輩年長考 或長一輩的人都稱為“姐姐”或“哥哥”,若是到好朋友或男女朋友的家中,將朋友 的••媽媽.迪稱為“媽媽”等.這種泰語中存在的現象.在漢語中是沒有的,而代若 是參照這種泰語的習慣在漢語屮使川.會讓人覺得別扭,與致交際的失敗.
    圖5- 4具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2
    上圖反映了泰語中泛化親屬稱謂語的特有現象,該特征具有明顯地域性,區 別于其他國家的稱謂語偏誤。此外,一篇針對越南學生漢越詞的偏誤也極其具有 國別化特征:
    更加緩慢°另外,根據調查結果,漢越詞對越南學生學習漢語確實受到負面影響。 本文的調查結果還證明,越南學生受母語影響的偏誤高達39%。他們使用漢語詞 匯時常出現誤用詞語、生造詞語的偏誤。這個現彖是需要身為越南教師的我們認 真思考的。 2
    圖5- 5具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3
    該文針對越南特有的漢越詞展開偏誤研究,指出由于受到漢語的影響,形成 了一種該國特有的詞匯一一漢越詞。越南語借鑒了漢語中古讀音,形成了讀音相 同意義不同的漢越詞。學習者在習得漢語時將漢越詞的使用規則直接用到漢語中 而造成了詞義上的偏誤。漢越詞現象為越南所特有,漢越詞的偏誤也具有其特殊 性。
    除了單個國家的偏誤分析,還有針對多個國家的對比分析。后者通過兩個及 以上國家的對比,找出其習得漢語時存在的具有共性和個性的偏誤特征。以下面 一篇關于“有”字句習得情況的研究為例,反映出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的留學生 在習得漢語的“有”字句時,其偏誤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1吳**.泰國中學生漢語社會稱謂語偏誤研究[D]浙江科技學院.2019.
    2阮**.漢越詞對越南漢語詞匯學習者的正負遷移研究[D]浙江大學,2014.
    52
    首先在句式習得方面,除一種句式外,日本留學生和美國囲學生在“有”字 句各下位句式上的習得順序一致.這說明,語言背景不同的學習者,在二語習得 的過程中,也依現出相似的習得順序.而差異之處在于,美國留學生句式使用的 正暁率遠髙于日本留學生,但日本留學生在各句式的嘗試上更為開放.
    其次在使用僞誤方面,日、美兩國學生既存在共有的問題,偏誤的類型又各 有不同的傾向:日本學生偏句式結構有誤,而美國學生則偏詞匯使用有誤.這與 漢、英、日三種語言之間在結構、書寫和詞義上的共性和差異是分不開的.
    圖5-6具有國別化特征的偏誤4
    綜上,以國別化為特征開展的偏誤研究應考慮該國語言對漢語習得造成的正 負遷移,分析偏誤原因時要結合具體事例說明,論證充分,不能泛泛而談。
    5.4偏誤類型的部分性與完全性
    同一語言單位在不同語境或句子中會出現的偏誤類型可能不同,為了使收集 到的偏誤語料盡可能充分,研究者可以整理該語言單位不同的結構類型,通過設 置不同結構類型的題型來考察學習者的習得情況,也可以通過語料庫收集。由于 條件限制,對于同一語言單位的所有偏誤類型進行收集是過于理想化的。但研究 者應當擁有該意識,盡可能對特定語言單位進行不同的語境、句子成分、結構方 面的考察,使得偏誤類型盡可能全面。除了三篇通過作文、作業等方式收集偏誤 語料無從考慮其部分性和完全性,以下是剩余53篇目標論文部分性與完全性的 情況:
    表5- 2偏誤類型的* S!分性與完全£ t考察情況
    實現手段/原因 數量 占比 總占比
    完全 多形式 5 9.4% 71.7%
    多情景 7 13.2%
    多結構 5 9. 4%
    劉**.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日、美留學生“有"字句習得對比硏究[D]浙江大學,2012. 53
    語料庫 13 24. 5%
    多語言類型 8 15. 1%
    部分 研究內容范圍廣、內容多 15 28. 3% 28.3%
     
    從上表可知,實現了完全收集偏誤類型的論文共38篇,其實現手段主要通 過語料庫、多語言類型來完成。多語言類型指的是作者在設置題目時考慮到了某 一語言單位的所有可能的結構類型,例如下圖所示:
    再次,確定問卷調查題目-根據第四章中對《新實用漢語課本》教豺中所有二項定語 的統計結果可知,我們共總結出了 35種二項定語類型。在此基礎上,為盡量多的考察學生 二項定語的習得情況,本文在這35種二項定語類型中共選擇了 47個二項走語實例,進行 適查問卷的題目設計"也就是說,it 47個二項定語實例只包含了 35種二項定語類型,其 中有12個二項定語類型重復出現了 一次"這重復的12裘二項定語類型是根據學生平時作 業中錯涙頻率較髙的情況篩選岀來的.此外,為保證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本次問 卷調查所選用的47個二項定語實例全部源于《新實用漢語課本》,具體試題見附錄A中的 調查問卷。
    圖5- 7多語言類型示例
    上圖作者對于研究內容“二項定語”可能存在的類型進行了整理與統計,共 得出35個二項定語類型,在此基礎上設置了 47個試題。可以說,確定研究內容 的所有類型再進行測試所得出的偏誤類型也會更全面。此外,還有通過設置不同 情景下的試題,多種形式的題型以及不同句子結構等首都按都可以達到收集偏誤 更全面的效果。
    包括8個小題.這8個小題主要測試學生在漢語修飾語使用位置上的偏泯.這部分 的考查安排了句子.需要學生選擇把括號里的宇放在哪個部分才符合漢語語法.這些句子 是按照漢泰兩語語法中修飾語的位置正好相反的差別來設計的,同肘為了了解泰國學生有 沒有受到泰語語法負遷務的影響而把修飾語放在中心語的后面,這部分同時有單項定語和 多項定語.可以考查二年級的學生會不會發現偏誤.
    圖5- 8多結構示例
    而15篇收集到部分偏誤類型的論文都存在著研究對象范圍過廣、內容過多
    和日本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習得偏誤分析⑴警大學.2聰 的問題,因此很難細化每個語言單位的類型。
    對于偏誤類型部分性和完全性的考量顯示,71. 7%的論文在偏誤類型收集方 面更規范,通過不同手段力求全面,也在…定程度上體現了研究內容“大”與“小” 的選擇,如何“以小見大”。
    5.5表述準確性
    為了保證研究內容是可理解的,信息能夠有效交流,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所使 用的語言也應經過…番斟酌,避免表達不清造成的交流困難。對于語言表達準確 性進行考察,發現部分論文存在語法錯誤、丨1語化語體、表意不清等問題。
    (21)“基于學習者的語言背景、平時作業、學習教材以及調查問卷筆者發
    現學習者產生偏誤的原因
    該句中的“基于”為關聯詞,且該句在內容上應為復句,該作者將“基于…” 的句子與“筆者發現…”兩句糅朵在-•起,容易給讀者造成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
    (22)“但是這四種分類方法無法形象地體現學習者所犯的偏誤類型,因為 在此基礎借鑒,將偏誤從比喻辭格的構成要素分為三大類型:比喻■結構偏誤、喻 詞運用不當以及喻體選擇不當。”
    “因為在此基礎借鑒,將…”關聯詞銜接不當,應將“因為”改成“因此” 或者為了使行文避免贅余之嫌,將“因為”改成“故”,可使行文流暢簡潔。
    (23)“語言及文化背景不同于大環境下會說英語的留學生,那么這樣新穎
    的調查方向又是一種不同于我們往常所面對的情況。”
    兩個分句所指主語不同,前句主語為“留學牛■”,后句為“調查方向”,中間 用連接詞“那么”連接,將“留學生”等同于后半句的“調查方式”,語義指向 不明。
    韓**.稱學生漢語一意愿一類能愿動詞習得偏誤分析[D]浙江科技學院,2019.
    55
    (24)“它們富間的聯系也較為密切,所嘆大部分人是會說俄語的。并且我 了解到他們并不在學校學習英語。”
    上例語言表達出現過于口語化,不符合學術硏究語言表達要求。
    (25)“…年齡在15-25歲之間,咲學生多于男學生,而這些學生在中國學 另超過半年。”'
    前半句講述的是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后半句講述研究對象的漢 語學習時間,兩個分句都屬于對研究對象基本信息的了解。連接詞“而“表轉折 義,在此句中使用不當,應改為“且”,承接上下兩分句存在的并列關系。
    張**.來華留學生漢語敏語學習情況調査分析[D]浙江科技學院,2019. 56
    第6章 關于提高偏誤類碩士論文研究質量的建議與思考
    6.1研究方法論與其他必修課程的融合和滲透
    國阪中文教育教師的素質提高對于該學科人才培養提出了要求。在強調漢 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專業理論和教學實踐性的同時,對碩士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 的培養占比幾何呢?
    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發現對于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學術研究能 力的培養給予的重視不夠。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導師、學生自身以及 學校課程設置等多方面進行"筆者試圖從當前高校對于該專業碩士的培養方案 中找到有關學術研究能力的課程設置來探討其必要性.三所高校的學位課程設 置情況如下::
    表6- I浙江大學學位課程設置
    浙江大學
    專業學位課程 選修課程 實踐課程
    漢語國際教育 導論
    跨文化交流學 中華文化傳播 漢語教學案例 分析 漢語語言要素教學 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 跨文化訓練
    漢語教材與教案編寫 對外漢語教學發 課堂觀察與實踐 教學測試與評估 漢英語言對比 中外文學比較 第二語言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心理學 論文寫作 畢業教學實踐
     
    表6- 2浙江師范大學學位課程設置
    浙江師范大學
    專業學位課程 實踐課程
    現代漢語B ( —) 專業見習
    現代漢語B (二) 學年論文
    古代漢語B ( —) 論丈9作指導★
    語言學概論A 專業實習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古代漢語B (二) 對外漢語教學法 中國文化通論 第二語言習得A 外國文化通論 畢業論文
     
    表6- 3浙江科技學院學位課程設置
    浙江科技學院
    專業學位課程 選修課程 實踐課程
    笛一彳五吉31猖
    國外說養課堂教學案例 中華文化與傳播
    跨文化交際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歐美語言文化研究 漢語國際推廣 教學調查與分析
    中華茶藝
    漢外對比及偏誤分析 中國思想文化
    漢語國際教育研究方法*
    外語教育心理學 學術活動 專業實踐
     
    首先從學位課程看,三所高校在其實踐課程中均設有論文寫作課,該課程 主要針對漢碩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提供指導。據筆者了解,該課程主要教授以下 幾個方面;一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的選題、構思到寫作過程的指導;二是 論文格式與寫作規范;三是文獻綜述寫作與規范。通常教師會通過課堂講授、 引入案例、學生實踐三個維度來操作,為學生開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 的寫作提供方向性指導,學生經過學習一學期的學習可以基本掌握論文寫作的 寫作流程與思路。然而,具體的研究方法論層面的內容幾乎未體現在上述課程 中。開設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學校目前只有浙江科技學院,于2019年開設,該課 程系統教授了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與范式。從方法論角度闡述 了不同研究方法的性質和應用,具體說明了論文寫作的不同階段的具體方法, 
    并讓學生完成相關課題的實踐操作。
    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方式上側重應用,著意研究生的教學實 踐技能,而對研究生的理論學習,特別是研究方法論學習的培養是不夠的。然 而,鑒于碩士階段學時限制以及各校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專門開設這樣的課程 還有困難。因此,結合采訪,兩所高校的教師都認為偏誤研究方法論課程或者 說偏誤研究方法論指導是必需且必要的。從實踐角度看,對與偏課的糾正是語 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能力,如何去糾正學生在語法、語義、語 用上的偏誤,是需要有方法論上的指導的。不過,語法偏誤的糾正目前比較有 辦法,也可以教。但是語義、語用這兩個方面,目前我們只有一些原則上的認 識。
    在現階段,可以釆用偏課研究方法論與其他必修課程的融合和滲透的方 戒,即在相關課程中加重研究方法論的指導,或者說把研究方法論按照不同研 究領域分散到不同課程中去。偏誤研究方法論可以在二語習得以及偏誤分析等 課程中有所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偏誤分析相關理論與實踐過程中不只知其
    “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6.2提高漢語言知識儲備,發揚語言對比角度優勢
    偏誤分析的過程需要涉及對兩種語言的對比。在做對比時,從嚴格意義上講 要對這兩種語言本身有一些比較深入的認識和要求。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寫偏誤分 析對外語的了解是很貧乏、不深入的。而外國學生做偏誤研究對漢語的了解肯定 也是比梭比較不夠深入的。根據采訪,外國學生在做偏誤分析時有更多優勢。優 勢體現在他們從學習者角度來談偏誤要比漢語母語者的角度來談偏誤談的更深 刻、更符合該國漢語學習者的具體情況。而漢語母語者來分析偏誤更多從漢語的 語法規則的角度來討論,很少從學習者學習規律的這個角度來考慮。
    *偏誤分析作為二語習得的一個研究方向一直以來都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課 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校的課程設置中都包含有漢外對比及偏誤分析這 門課。將偏誤分析作為主題撰寫碩士論文除了需要具備研究能力外,更重要的是 對漢語言知識本身的掌握。只有對想研究的漢語某一方面的語義、語法、語用甚 至于文化有了解后,才能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產出的相關偏課進行解釋 和糾正。而在前文列舉的一些論文對偏誤原因解釋過于片面、簡單化的現象,歸 根結底還是由于對漢語言知識本身掌握不充分造成的。而這種對漢語言知識掌握 不充分的條件會導致其對于偏誤產生的理解片面化。舉例說明,浙江大學的偏誤 分析大多為留學生撰寫,而這類文章在對偏誤進行描寫和分析時的優缺點十分明 顯。例如在對偏誤原因進行分析時采用漢外對比,通常對其本族語與漢語的待點 鮮明處闡釋得十分清晰,這是我國學生所欠缺之處;然而在對偏謀涉及的語言點 本身語法、語義、語用等特點闡述時則不夠細致深入,原因在于他們的漢語言知 識掌握不夠。而語言本體知識的掌握不充分導致的偏誤分析欠規范不只針對留學 生作者,國內學生也同樣適用。
    因此,提高漢語言本體知識儲備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偏誤分析的描寫和解釋。 另外,在做語言對比分析時,可以利用學習者母語角度或是漢語母語角度來凸顯 其在偏誤研究中的優勢,對學習者習得過程和規律的描寫和對漢語語法規則的解 釋都要充分且站得住腳。
    6.3克服偏誤研究孤立性
    由于偏誤研究是二語習得理論框架下的組成部分,要正確認識和開展偏誤 研究須得先宏觀把握二語習得的理論框架,把偏誤分折放在二語習得理論框架 下進行研究,而不能脫離二語習得理論,孤立地開展研究,自說自話,導致研 究結論與宏觀理論脫節。
    針對目前有些偏誤類碩士論文采用語料庫研究方法,根據現成語料對偏誤 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偏誤類型"這種研究模式從創新瀚度來說缺乏新意。而 在進行偏誤原因時容易導致主觀臆斷。原因在于研究者從語料庫里選取的語料 未對漢語習得者進行學習背景、學習策略、教材使用等等信息進行跟蹤調查, 在此基礎上分析出的偏謀原因與偏誤語料之間的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存疑。因 此根據上述研究提出的教學建議也是缺乏依據的-
    根據El】i$ (1996)對于研究方向的論述,可以總結為第二語言習得主要研 究中介語語能和語用以及學習者兩個方面。目前已有的偏i吳類碩士論文對于中 介語的描寫和解釋極盡細致,然而對學習者內部和外部因素、內在習得過程卻 分析得不多,因此偏誤原因解釋缺少根據。
    因此開展偏誤研究,針對學生個人角度,在技能和素質方面,首先要有個 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了解,不光是要了解偏誤分析,更要了解偏誤分析只是 第二語言習得的一個部分。只有把偏誤分析放到二語習得大的理論框架下,對 偏誤分析在其中所處的性質和地位有了清楚的了解,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和 方法論有了整體把握,才能更好地認識偏誤分析。
    結語
    本文選取浙江省三所高校的偏誤類碩士論文,對其進行現狀分析和考察,考 量方面有三;偏誤研究程序完整性、偏謀研究方法、偏誤研究特點及表述規范性。 研究程序完整性考察結果顯示,發現偏誤收集環節所有目標論文均采用橫向收集 語料的方式,缺少歷時的語料收集。
    偏誤辨識與偏誤糾正環節,極少有論文明確展示辨別真偏誤、假偏誤,以及 隱性偏誤和顯性偏誤的過程,且在糾偏環節,大多是論文只是提出教學建議,實 施教學實踐檢驗糾偏效果的論文只有兩篇。
    對于偏誤的描寫,多數論文從語法范疇標準數學范疇來對偏誤進行解釋性描 寫與分析。偏誤原因分析仍然以母語負遷移為主。此外,其他因素也均在不同論 文中有所涉及。針對,所有論文都從不同角度,或是教師,或是教材,或是學生 等給出了不同建議。
    研究方法的考察中,筆者設置了七個尺度來衡量,衡量結果顯示大部分問卷 題量都控制較好*少部分題量過多或過少。在多項目量表中,采用封閉式量表設 計題目的問卷占比最高,且以結合不同題型考察的方式。關于題目語言的考察, 列舉了語言簡潔、文字簡單的題目,同時列出了-'些不符合學習者漢語水平的題 目。問卷題目是否需要翻譯取決于被測者漢語水平,當被測者漢語水平較低時, 可以采用結合被測者母語翻譯的方式助其理解題意。
    采用問卷預試的論文僅有三篇,反映出大部分研究者對問卷設計科學化程度 的追求不夠。抽樣方式最普遍應用的是目的性抽樣,能夠針對性測出研究者想要 的偏誤語料。分析方法在質性研究中以類屬分析法占比最高。在定量分析中以數 理統計法占比最高。使用語料庫方法進行考察的論文需注意二次篩選語料時的檢 索方式,檢索要能反映明確研究對象和研究目標,同時,應對可能存在的變量進 行控制。
    關于研究特點及表述規范性的考察,顯示部分論文存在偏誤歷時演變合理化、 偏誤類型收集不全等問題。此外,國別化的偏誤研究要凸顯其特征。
    最后,筆者從課程設置和學生個人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提出了相關建議,希 望能對提高研究論文的研乳質量,培養學生學術研究意識有所幫助。在文末筆者 從課程設置與個人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兩個方面提出了 一些建議,本著從問題找 答案的思路,從當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以及個人學術研究能力不 足這樣的現實情況上提出針對性意見,希望能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碩士論文質 量提升,學生自身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魯健驥.中介語理論與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 究,1984,(03).
    [2]魯健驥.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2 (01): 60-73.
    [3]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01).
    [4.] Eliis, R. A Theory of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 [M] .London: Academic Press>1996.
    [5]肖奚強.外國學生照應偏誤分析一一偏誤分析叢論之三[J].漢語學 習,2001, (01).
    [6]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 (02).
    [7]全香蘭.漢韓同形詞偏課分折[J]•漢語學習,2004, (03).
    [8]趙春利.對外漢語偏誤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顧[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 (02).
    [9]高玉娟,李寶貴.韓國留學生漢語聲調習得偏誤的聲學研究[J]•云南師范大 學學報,2006, (01).
    [⑼周小兵.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兗E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7: 41—65.
    [11]魏倩倩.近年來對外漢語偏誤分析研究概述[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07, (11).
    [12]陳向明,鄧正來主編.中國學術規范化討論文選[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 版社,2010:23-38.
    [13]張靜.回應對規范的疑慮[A].鄧正來主編.中國學術規范化討論文選[C],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68-70.
    [14]蘭海洋.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 學),2010, (04).
    [15]司艷艷.近三十年來對外漢語偏誤分析研究綜述[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11,(02).
    [16]Zoltan DomyeL "How to Design and Analyze Surveys in SLA research
    Research Method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Practical Guide [M] .West
    Sussex.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2:74-95,
    [17]Alison Mackey M. Gass, Research Method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Practical Guide[M],West Sussex.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12.
    [18]劉劍.基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日、美留學生策有"字句習得對比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 2012.
    [19]劉弘,楊詰.漢語國際教育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之比較研 究[J].海外華文教育,2013(03).
    [20]阮氏玉和.漢越詞對越南漢語詞匯學習者的正負遷移研究[D].杭州:浙江大 學,2014.
    [21]《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M] •北京;中國標準化出版社,2015.
    [22]亓海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方法調查分析.云南 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J]. 2015,13(01),87-92.
    [23]李萍.日本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習得偏誤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6,
    [24]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設計與寫作[J].國際漢 語教育,2017(01).
    [25]孫偉,董淑慧.從論文選題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人才培養一一兼與 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比較[I]•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 版).2017,15(04).
    [26]張盛.來華留學生漢語敬語學習情況調查分析[D].杭州;浙江科技學院, 2019.
    [27]朱浩.發展漢語《初級綜合》結果補語教學研究[D].杭州:浙江科技學 院,2019.
    [28]韓藝.留學生漢語“意愿”類能愿動詞習得偏課分析[D].杭州:浙江科技學 院,2019.
    [29]郭正紀.羅馬尼亞學生漢語初級階段語法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杭州:浙 江科技學院,2019.
    [30]呂叔湘.語文漫話[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
    [31]侯鵬博.柬埔寨大學生漢語程度補語習得偏誤分析[D].杭州:浙江科技學 院,2020.
    [32]鐘燕玲.印尼初級漢語學習者個體量詞偏誤研究[!)].杭州:浙江大學,2020.
    [33]歐力.喀麥隆中學生況字書寫偏誤調查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20.
    [34]鄧好、唐智芳.近三十年我國對外漢語語音偏誤研究綜述——基于CNKI 的文獻統計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20, 42(07)
    [35]胡哲.柬埔寨中小學生動詞重疊式習得偏誤研究[D].杭州:浙江科技學院, 2021.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shuoshilunwenzhuanti/jioayushuoshilunwen/4514.html

    上一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類碩士論文研究——以 2011-2020 年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為例

    下一篇:四川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 位論文研究——以2017-2021年學位論 文為例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