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研究

    發布時間:2023-01-11 11:00
    第 1 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互聯網技術逐漸普及,跨境電子商務開始 得到了廣泛應用,迅速成為當下我國跨境貿易發展的重要方式。2015年起,世 界各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放緩,我國出口增速也出現了負增長率的狀態。據統計, 2015 年我國出口總量為 14.12 萬億元,同比下降 1.8%,增長率由正轉負, 2016 年進一步下降。而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出口規模逐年上升, 2019 年出口規模約達 8.03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09%,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規模在總 出口規模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我國出口貿易與 經濟增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傳統國際貿易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有限,跨境 電商通過信息化技術,以其高效的優勢得到了迅速發展,實現了展示、洽談和成 交等環節的數字化。商品的交換成本降低,交換效率提高,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 以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跨境電商企業也能夠將商品銷往世界各國。
    為助力跨境電商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外貿”促進我國跨境貿易的優質化, 我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批準設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從國家戰略層面 合理規劃跨境電商的發展路線;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 供了法律層面的保障。截至2020年,我國共批準設立了 15個保稅區和105個跨 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優惠的免稅、退稅政策以及便利的通關條件促進了跨境電商 企業的發展,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再者,隨著人民幣正式加入SDR①,極大 地推動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跨境支付的便利化發展。我國勢必會把 握住跨境貿易網絡化、電子化的發展趨勢,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但另一方面,貿易非效率帶來的障礙愈演 愈烈,如海關通關障礙、物流配送障礙、不完善的制度建設與政治制度和貿易支 付障礙等隱性壁壘減緩了跨境電商的發展步伐。跨境電商出口程序不可避免的與 貿易便利化相關,包括電商平臺、物流和通關等流程影響了跨境電商的出口流量、
    ① SDR :特別提款權,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人民幣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納入。
    1
    成本,因而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必然需要更加重視貿易伙伴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改 善。
    1.1.2研究意義
    在理論層面上,通過期刊雜志的閱讀,發現國內外學者對貿易便利化展開了 充分的研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衡量指標體系。但大多文獻基于 貿易便利化對傳統國際貿易流量產生的影響,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相對缺少。 因此,本文將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子商務相結合,對相關理論做出補充。本文還 通過機制檢驗驗證了貿易便利化水平通過交易成本這個渠道影響我國跨境電商 出口,豐富了兩者間影響機制的研究。
    在應用層面上,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研究可以幫助跨境電 商企業決策人員充分利用貿易便利化來促進商品的出口與企業的發展。隨著世界 各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對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 增長。而貿易便利化建設同時包含了眾多層面,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很難 兼顧到各個層面的建設。因此,辨別基礎設施、電子商務和規制環境等多個層面 對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根據影響的重要 程度有選擇的、有針對性的關注各個要素的變化,并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條件或目 標市場以促進更好的發展。由于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存在 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研究主要目標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變動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的作用之外,也需要對高收入國家和非高收入國家分別進行研究,這能夠更準確 的得出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在貿易便利化層面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而為我國跨 境電商出口企業針對主要因素的解決提供戰略性的方向指導。
    1.2文獻綜述
    1.2.1關于跨境電商的研究
    跨境電商是一種在信息技術發展基礎上興起的新型貿易形態,它將電子商務 與傳統對外貿易相結合,使消費者能夠通過互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在線上完成商 品交易中跨境磋商、流通和支付等全過程。學者們關于跨境電商的研究可以大致
    2
    分為兩類,一類從跨境電商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角度出發,另一類從跨境電商 的交易環節及影響因素等角度出發。
    在研究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方向方面,國內外學者通過研究發現跨境 電商能夠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并提出要大力發展跨境電商。Abbas (2012)基于 國際供應鏈中電子商務交易爆炸式增長的現狀,提出要從戰略角度看待跨境電商 貿易流程管理。Min(2017)構建了購買決策模型展開分析,發現跨境電商在交 易過程中表現出單筆金額較小、交易筆數較多的特點。王外連等(2013),孫蕾 (2015)從跨境電商的現狀、運作管理和發展優勢出發,提出要扶持和培育我國 跨境電商企業,打造理想的電商生態系統。郭四維、張明昂和王慶(2018)基于 異質性企業理論提出未來要通過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模式探索和國際框架構建穩 步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魏利平(2019)認為跨境電商出口是我國企業增強國際競 爭力的關鍵途徑,并提出了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建議。馬述忠、房超和 張洪勝(2019)發現目標國互聯網的發展能夠減弱地理距離帶來的消極影響,從 而為“互聯網+外貿”戰略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持。張夏恒(2020)依托生命周 期理論對跨境電商的發展階段提出新的劃分方式,并提出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的優 勢大力推動發展全球數字貿易。
    在研究跨境電商的交易環節和影響因素方面,國內外學者多從消費者意愿、 物流體系,支付體系等方面展開研究。跨境電商能夠提高消費者意愿,但在物流、 支付等交易環節仍存在阻礙。部分學者從消費者意愿角度展開研究。 Kim、Dekker 和Heij(2017)針對歐盟五個國家721個地區展開研究,發現電子商務可以縮短 交易雙方的地理距離,減少跨境需求的心理障礙。Jeong,Hag-Min(2019)構建 了跨境電子商務研究模型,將跨境電子商務動機、信息技術使用模式、消費者知 情度和購買意向聯系起來展開分析,解釋了消費者知情度的影響作用。部分學者 認為物流不完善是阻礙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因素,Cho和Jay(2009)研究了跨 境電子商務市場環境下物流環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良好的物流環境能 夠提高企業績效。楊堅爭、鄭碧霞和楊立釩(2014)根據相關流程建立了評價指 標,發現法律通關及物流是跨境電子商務的關鍵問題。錢慧敏,何江(2016)運 用層次分析法設計了選擇模型,從而提出解決跨境電商物流方案挑選困境的建議。 部分學者認為支付信用對跨境電商的影響較大, Gomez-Herrera , Martens 和 Turlea(2014)以歐盟成員國為對象,研究發現與線下交易相比,由在線交易距 離產生的交易成本降低,且每增加1%高效便捷的支付系統使用,能夠使跨境電
    3
    子商務增長多達 7%。梁其鈺(2018)針對我國跨境電商支付業務面臨的交易真 實性、支付交易信用和在線支付安全等風險提出相應的防范機制。胡穎森,胡凌 臻(2019)認為跨境電商支付應從企業、相關部門和政府三個主體出發,提出應 聯合把控、落實相關標準,完善信用體系,提升交易主體的安全性。
    1.2.2關于貿易便利化的研究
    貿易便利化能夠促進貿易環節的程序簡單化,貿易高效化。國外學者的研究 方法主要集中在實際調查、GTAP模型和引力模型方面。Patrick和Jamel (2000) 運用定量法分析了相關法規和海關通關條例,并就如何通過這兩個角度減少目標 國和國內消費者不必要的成本提出意見。 Thomas、 Terrie 和 Ken( 2001)使用動 態 GTAP 模型考察影響日本、新加坡兩國間貿易規模的因素,發現貿易便利化尤 其是海關網絡化程度和在線交易普及度在推動商品貿易增長中起著重要作用。 Wilson 和 Mann( 2003)提出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受到廣泛借鑒和應用,通過港 口環境、海關環境、電子商務和制度環境四個方面進行測算,并運用引力模型研 究與進出口額的關系,實證表明港口環境改善對貿易流量提升的影響最大。 Nora ( 2014)根據區域貿易便利化的格局,并分析形成這一格局的主要力量從而確定 驅動區域貿易便利化的關鍵因素。 Lionel,Gianluca 和 Roberta( 2020)認為貿易 便利化的不同方面可能會影響規模和生產力不同的異類出口商,貿易便利化政策 不僅能夠降低出口商的固定和可變成本,還會影響貿易的規模和構成。
    國內學者對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尚未成熟,研究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理論 探討、成本收益分析與衡量指標體系等方面。孫衷穎( 2009)對相關理論進行了 系統性的整理,包括交易成本理論等。秦陽( 2020)認為貿易便利化的經濟效益 能夠抵消實施帶來的成本,甚至產生更高收益,降低貿易壁壘比關稅的削減有更 高的收益。魏泊寧( 2020)將雙邊交易成本進行剖析,獨創性的把全球價值鏈分 工地位考慮在內,間接得到我國與 41個貿易伙伴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在對于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中,現有的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貿易指標的選取大多數都參照了 Wilson 的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 細化。王中美(2014)比較研究現有貿易便利化評估體系,發現貿易便利化的內 涵和外延都有擴大趨勢,評估指標越來越細化,數據可得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 效解決,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便利化處于關鍵提升時期。沈銘輝( 2011)通
    4
    過25個次級指標測算并評估了金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及在合作潛能,據此 設計出貿易便利化合作機制。程中海,孫培蕾(2014)運用灰色關聯法通過構建 針對中國和中亞周邊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發現,港口效率能夠顯著增加進 出口額,且關聯度越來越強。彭羽,陳爭輝(2014)綜合考慮上海自貿區的戰略 定位,將市場準入、商貿環境整合到衡量指標體系中。孔慶峰,董虹蔚(2015) 著眼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加物流服務能力和金融可獲得性等二級指標來 測算其貿易便利化水平。朱劍冰,呂靜(2015)邀請專家通過德爾菲法從口岸效 率、信息和通信技術等五個角度選取 33 個次級指標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賀偉 (2018)將物流運輸效率加入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發現我國近幾年貿易便利 化雖然呈上升趨勢,但速度較為緩慢,物流運輸效率、政策透明度及技術水平需 要進一步改善。
    1.2.3關于跨境電商與貿易便利化關系的研究
    大部分學者聚焦于研究出口對貿易便利化與影響機制,發現貿易便利化與傳 統出口貿易能夠相互促進,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增長潛力不同。Ben Shepherd,John S. Wilson(2009)研究發現東南亞的貿易流量受便利化條件影響, 其中,運輸設施和信息技術水平影響顯著,貿易便利化的收益要遠大于關稅削減。 Allen Dennis,Ben Shepherd(2011)認為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對較貧窮的國家 出口多樣性具有更大的積極影響,尤其是海關環境的改善。C.ZAKI(2013)研 究發現貿易便利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比對發達國家更重要,且貿易便利化的長 期收益更為顯著,此外,貿易便利化還有利于出口多樣化和促進區域內與區域間 貿易。謝娟娟,岳靜(2011)對東盟50個國家進行定量分析,發現促進貿易便 利化對進出口額的提高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低關稅或免稅情況下效果尤為顯著。 周升起,付華(2014)模擬了 2012年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變為原來的1.5倍 后我國出口額的增長可能性,發現基礎設施影響最為顯著,此外,發達國家的增 長潛能明顯大于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王微微,譚詠琳(2019)基于“一帶一路” 國家進行研究,發現國家間貿易便利化差異較大,且隨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雙邊貿易流量增加。
    國內外學者關于跨境電商和貿易便利化相關關系的研究較少,研究結論認為 亟需加速貿易便利化改革,從而推動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o Bernard和Ben(2015)
    5 通過對數字產品的定量分析發現,相較于線下交易的地理距離,貿易便利化中的 規制環境和商業環境的差異對跨境電商的貿易流量具有更大影響。王冠鳳( 2014) 基于上海自貿區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跨境電商發展應強化無紙化建設、 提高協同能力等意見。陳希、沈玉良和彭羽( 2016)認為目前跨境電商的核心問 題是貿易監管制度不適應,為此應通過貨物貿易監管制度的改革來實現貿易的便 利化,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屠新泉,蔣捷媛( 2018)通過分析跨境電子商務政 策制定現狀及困境,深入解讀《貿易便利化協定》與跨境電商規則中的條款,提 出需要加快落實《貿易便利化協定》,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擴圍談判,推 動建立跨境電商便利化指數。張錫寶、石以濤和徐保昌( 2020)利用在我國跨境 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準自然實驗,運用雙重差分法系統進行評估和檢驗, 提出要推動貿易便利化改革。
    部分學者將貿易便利化細分,探究單一指標,如數字技術、信用和物流等對 跨境電商的影響。 Elia 和 Giuffrida( 2021)基于企業資源觀考察了數字技術在跨 境電商中的作用,發現利用數字技術的企業更有可能通過跨境電商提高出口額。 馬述忠,濮方清(2018)認為貿易便利化中存在交易信用問題,這不利于跨境電 商的發展,提出借鑒海關組織 AEO 制度,創新信用管理模式。張夏恒,張榮剛 (2018)認為貿易便利化中不健全的物流體系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了負面作用, 通過構協同評價模型,發現二者存在協同狀態,能夠相輔相成,但協同整體水平 較低。
    1.2.4文獻評述
    從跨境電商的相關文獻來看,國內外大多數學者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發展 方向和影響因素等角度出發。從研究結果來看,跨境電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 長點,應大力推動其發展。跨境電商在交易過程中能夠提高消費者知情權從而提 高消費者意愿。為營造健康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可從改善物流體系,支付體系等 方面做出努力,如提升整體物流管控、協調、響應與服務能力和多方合作確保交 易支付安全等。通過相關資料閱讀,可以發現國內外者對于跨境電商的研究大部 分著眼于應用操作角度,通過阻礙因素的識別與分析來促進其健康發展,但對機 理機制的分析較少。
    從貿易便利化的相關文獻來看,國外學者對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已較為成熟,
    6 在研究中多采用實際調查、GTAP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得出了港口環境、海關 環境、制度環境和互聯網環境這四個貿易便利化中的關鍵因素。國內學者對貿易 便利化的研究聚焦于基礎理論、成本效益分析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在對貿易 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中,多數學者都在Wilson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 步細化,涵蓋范圍有擴大的趨勢,主要問題依然在于數據可得性。
    從兩者相關關系的文獻來看,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隨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 高,跨境電商出口額隨之增加,其中,基礎設施、海關環境和信息與通信技術等 具有顯著影響。國外學者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貿易便利化對出口多樣化的影響, 發現貿易便利化對非高收入國家的作用比高收入國家更重要。國內學者大多基于 “一帶一路”或東盟視角研究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貿易出口的影響,研究表明對于 不同國家而言,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的作用效果存在明顯差別。國內外學者的 研究中均發現貿易便利化對貿易出口的影響對于非高收入國家比高收入國家更 明顯,但單獨將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分開考慮的研究較少。且國內國外學 者大多數研究都考慮貿易便利化對傳統貿易的影響,對跨境電商這一種更具潛力 的新型貿易模式研究較少。
    1.3研究內容和方法
    1.3.1研究內容
    本文一共包含五章,具體每個章節的內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對本文的研究背景進行介紹;其次,分別對關于跨境電商、貿易 便利化和跨境電商與貿易便利化關系的文獻進行梳理,并根據現有文獻對相關學 者的研究進行簡要總結與評述;再者,闡述了研究內容與方法,并構建研究思路 圖;最后,分析了本文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結合了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包括交易成本理 論和政府干預理論。并將貿易便利化細分為四個方面,包括基礎設施、海關環境、 規制環境和互聯網環境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機制進行分析。
    第三章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現狀與主要目標市場的貿易便利化現狀。對 跨境電商現狀的分析從進出口結構展開,對出口規模、目標國家和相關政策做出 說明。對主要目標市場的貿易便利化現狀分析主要通過對國際組織的相關政策與
    7
    目標市場國家的做法進行梳理,此外,還通過主要目標市場國家的海關環境與物 流環境進行相應闡述。
    第四章先對60個國家在2014—2019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基準回歸,分析目標 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我國跨境電商的影響,再進行相關機制檢驗,最后將國家分 為 30 個高收入國家與 30 個非高收入國家兩類,分別比較其貿易便利化的四個一 級指標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影響。
    第五章針對前文的分析結果,分別對高收入國家和非高收入國家提出相關的 政策建議。
    1.3.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
    文獻分析法。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閱讀,了解當前學者對跨境電商出口額的 統計、貿易便利化水平衡量和兩者關系等方面的研究內容,同時進行合理借鑒和 歸納總結,為本文提供思路與理論支撐。
    實證分析法。本文以引力模型為基礎,運用2014—2019年60個國家的面板 數據通過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數據實證,從數理角度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對比分析法。本文參照世界銀行的分類標準,將選取的60個國家分為兩組, 包括30個高收入國家與30個非高收入國家,并分別回歸,將回歸結果進行對比, 得出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變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 影響程度不同。
     
     
    1.3.3 研究思路圖
     
     
     
     
     
     
     
    o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L
    分 析 問 題
    解 決 問 題
    |_構建模型」
    圖1-1研究思路圖
     
     
     
     
     
     
     
     
     
     
     
    1.4創新與不足
    1.4.1論文創新
    國內外學者對于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多著眼于對傳統跨境貿易的影響上,而對 于跨境電商的研究又多集中在具體某一維度,如物流、支付等,將貿易便利化與 跨境電商相結合的研究較少。將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相結合展開研究,能夠在 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研究結論作進一步的細化,豐富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子商 務影響的研究內容。
    在關于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發展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大多基于“一帶一路” 或東盟視角展開研究,研究發現對于不同國家而言,不同貿易便利化指標具有不 同的重要性,貿易便利化對貿易出口的影響對于非高收入國家比高收入國家更明 顯,但單獨將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分開考慮的研究較少。國外學者的研究 更多的集中于貿易便利化對出口多樣化的影響,同樣也發現貿易便利化對非高收 入國家的作用比高收入國家更重要。因此,本文在做基準回歸的基礎上,將目標 國家分為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同時將細分指標帶入回歸,將結果進一步 細化為不同國家不同指標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影響。
    1.4.2論文不足
    由于對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子商務之間的相關文獻較少,在相關理論上可能 存在相對薄弱的情況。同時,在貿易便利化指標的選取上,本文參考Wilson的 指標并進行了細分,但針對本文選取的60個國家,存在國家與國家間的差異, 因而指標的細化在選取過程中著眼于代表性,不能達到全面。此外,由于我國對 不同國家的跨境電商貿易流量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因此本文在測算跨境電子商 務出口額時,借鑒前人的研究方法,參照機構的研究報告,并結合我國的貿易出 口量進行估算,在數據的精確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10
    第 2 章 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影響的理論機制
    2.1相關理論
    2.1.1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最先由科斯于 1937 年提出,他定義交易成本為獲取完備市場 信息所需要承擔的成本,由于市場信息不完全、價格未知且波動,企業獲取完整 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即交易成本。將范圍擴大至跨境電子商務,各國間規制環境 的差異與貿易壁壘的阻礙會致使交易成本的產生。
    一方面,跨境電商通過與數字化相結合,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費用與成本。 這些成本體現在:一、減少信息搜索成本。跨境電商平臺將商家、商品信息匯總 于互聯網平臺,通過精確推薦大大降低了買賣雙方的搜尋成本。二、減少信息成 本。跨境電子商務極大的改善了傳統貿易條件下信息不對稱的狀況,通過店鋪評 分、披露產品信息和用戶評價等方式增加了買賣雙方的相互了解程度,使交易信 息透明化。
    另一方面,實施貿易便利化的主要表現就是貿易流程簡潔化、貿易效率高效 化,即實行貿易便利化能夠達到降低跨境貿易交易成本的效果。跨境電商企業交 易成本受進出口程序影響,其中包括關稅、海關通關費用和港口物流費用等其他 費用。隨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貿易程序和手續中非必要交易成本減少。
    2.1.2政府干預理論
    1923—1933 年間,全球爆發經濟危機,以凱恩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提出, 政府應當充當一只“看得見的手”,平衡經濟健康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結構性 問題,從而維持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盡管自由競爭能夠使得市場效率提高, 經濟福利最大化,但任其發展,也會出現失靈的情況,而政府干預的主要作用就 是為了填補市場失靈帶來的不足,通過采取行政、法律等措施對市場進行調控。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新興的貿易模式,相關法律法規與管理體系尚未健全,行業 內存在無序競爭,對此,我國政府需要通過簡化海關手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等 措施規范行業發展。此外,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目標國家政府在貿易便利化
    11
    上做出的正向干預,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政策透明度等可以提升國家貿易 便利化水平,同時也能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反之,若目標國家政府采 取增加貿易壁壘的政策措施,則會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起到消極作用。
    2.2內涵及影響機制
    2.2.1貿易便利化內涵
    貿易便利化的概念最先在20世紀被提出,但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國學者與組 織并未達成共識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對于貿易便利化的內涵,主要包括貨物在 通關及運輸過程中所需程序的簡化。主要國際組織對貿易便利化的定義如下所示。
    表 2-1 主要國際組織對貿易便利化的定義
    國際組織 定義
    世界貿易組織 指對國際貿易流程的簡單化、統一化與協調化,其中程序主要
    包括與貨物相關的制度、程序與手續等。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指對貿易程序的簡化,主要體現在對貨物的要求標準以及貿易
    手續方面,并對交易與物流相關法規進行協調。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在復雜交易環節中,主要目的為提高各環節效率,并降低成本。
    亞太經合組織 對貿易環節的有關程序與行業壁壘進行簡化,從而降低成本。
     
    雖然不同國際組織對于貿易便利化存在不同的定義,但均認為貿易便利化是 通過對貿易相關流程、制度的簡化提高貿易效率。因此,對于貿易便利化的分析 可以從其具體內涵入手,根據各國際組織與專家學者對其測算展開。對于貿易便 利化的衡量與測算,通常包括以下兩類。一類是由各類國際組織提出的測評標準 及定義。如WTO的貿易便利化自評指南,包括透明度、進出口貨物檢測和清關 及費用等 43項指標;亞太經合組織于 2000年建立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包括 海關指數、商業流動性指數、標準化及采用國際標準指數、港口基礎設施以及電 子商務指數;世界經濟論壇將貿易便利化分為市場準入、邊境管理、交通和通訊 基礎設施以及營商環境。二是由各專家學者提出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如
    12
    Wilosn 提出的貿易便利化測評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口岸效率、海關環境、 規制環境和電子商務四個方面。本文結合國際組織與專家學者對貿易便利化的衡 量,從基礎設施、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互聯網環境四個角度展開分析貿易便利 化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影響機制。
    2.2.2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各運輸方式所需基礎設施完備性與服務水平,這直接影響 到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流通速度與流通成本等。目前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中以貨 物貿易為主,需要依托貨物運輸完成交易。目標國的基礎設施條件越完善,服務 質量越高,在交易過程中的運輸效率也越高,這有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對其出 口。因此,出口目標國物流運輸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具有重 要意義。對于運輸相關基礎設施,Wilson主要關注港口與航空,以港口效率指數、 港口設施以及內河航道和航空運輸來衡量港口效率;世界經濟論壇則通過交通設 施的可獲得性和質量、交通服務的可獲得性與質量來衡量。綜合來看, Wilson 與世界經濟論壇均通過設施與服務兩方面來展開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從運輸設施 與運輸服務兩方面分別闡述。
    從運輸設施來看,貿易便利化中的運輸設施主要為海運、陸運和空運三種主 流運輸方式的硬件設施建設,包括港口設施、道路覆蓋率和機場密度等。在跨境 交易的開展過程中,要實現貨物的跨境運輸必須依賴現有的運輸設施,完善的運 輸設施能夠縮短貨品流通時間,減少貨損,降低貨物運輸的成本,提高出口產品 的時效性,對跨境電商出口起到促進作用。
    從運輸服務來看,主要包含運輸服務可獲得性與能力、可追蹤與追溯性等。 除運輸相關硬件設施建設,國際物流企業的可獲得性與運輸能力也決定了跨境運 輸的可實現性,擁有較高運輸能力的國際物流企業可以使跨境電商企業更易找到 承運人,也更夠促進運輸要求較高商品的交易。運輸的可追蹤與追溯性使交易雙 方可實時查看物流動態,降低企業由物流效率產生的機會成本。尤其是隨著跨境 電商零售的發展,量小次多訂單分散的新型跨境貿易模式對物流體系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運輸服務的能力與質量顯得更為重要。
    13
    2.2.3海關環境
    無論是傳統對外貿易,還是跨境電商貿易活動,通關都是必經程序,貨物在 出入邊境時都需要經過檢驗檢疫、辦理通關手續,因此海關環境是影響貨物運輸 時間與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各國際組織與專家學者重點關注的貿易便利化 因素。 Wilson 將海關環境分為通關費用、隱藏進口壁壘、賄賂及貪污和清廉指數 等;世界經濟論壇則劃分為進出口程序效率及邊境管理透明度;亞太經合組織則 更關注進出口程序效率,注重過關時間、過關要求文件數及無紙化報關比例。綜 合來看,海關環境主要包括海關程序負擔及貿易壁壘盛行度兩個方面。
    從海關程序負擔來看,主要包括通關費用、通關效率以及海關清廉指數。跨 境電商出口目標國在申請進出口文件及清關等環節所需要的費用越高,就會給跨 境電商企業增加越高的交易成本;目標國在檢驗檢疫、填寫進出口申請文件及單 證,清關時核對單證等環節的手續越繁瑣,通關效率越低,跨境貨物從我國至目 標國的運輸時間也就越長;海關清廉指數越高,一方面會提高企業在出口過程中 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通關的時效性。因此,海關程序的負擔的增加, 會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出口起消極作用。
    從貿易壁壘盛行度來看,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分析,可劃分為關稅與非關稅 壁壘。對于關稅壁壘,前人已有較為豐富的研究,如Bouvet(2017)、蔡蘇文(2011) 和魏浩(2021)等均認為關稅越高,企業的交易成本隨之提高,對國家間進行貿 易的阻礙越大。本文重點關注非關稅壁壘,跨境電商出口目標國的非關稅壁壘越 盛行、進出口相關政策越嚴苛,就會給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形成障礙,增加與該國 進行貿易的風險,降低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開展貿易活動的意愿,不利于我國跨境 電商出口。
    海關環境的改善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有積極的正向作用。貿易便利化能夠促 使海關簡化通關流程、明確單證標準和減少單證數量,從而減少企業的手續負擔, 縮短貨物滯留時間,從而縮短貨物的整體運輸時間;能夠促使目標國降低貿易壁 壘,減少潛在交易風險,最終降低跨境電商企業的交易成本。
    2.2.4規制環境
    規制環境是開展商務交易活動不可避免的支持與約束,目標國的規制環境通
    14 過政策、法規的制定影響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Wilson將規制環境劃分為法 規的透明度和穩定性、監管標準的嚴格性和遵守國際協定等;亞太經合組織重點 關注標準化方面,是否與國際標準相匹配;世界經濟論壇通過國內及國外的市場 準入,衡量了一國的保護程度、貿易體制的好壞。總體而言,可以將規制環境細 分為政府以及司法兩方面具體闡述其透明度、執行力和穩定性等。
    從政府角度來看,可以從公眾和企業兩方面對相關政策進行客觀評價。從公 眾角度看,體現為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從企業角度看,體現為政府管制負擔。 政府部門的政策透明度與公正性表現在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高,這有利于跨境電 商出口企業在較為穩定與透明的政策環境下開展貿易活動,降低了企業的政策風 險;政府管制負擔反映了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與監管標準嚴格性,行政效率較高 能夠縮短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相關業務辦理時間,提高辦理效率,降低時間成本, 有利于我國跨境電商的出口;監管標準嚴格一方面能夠減少企業的“尋租”成本, 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促進跨境電商出口;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說也提高了各項業務 的辦理要求,增加了企業負擔,不利于跨境電商出口。
    從司法角度來看,可以分為司法公正、法律體系有效性和法規是否被嚴格執 行。司法公正從公眾角度反映了法規的透明度與穩定性,法律體系有效性反映了 法律體系的好壞,法規是否被嚴格執行反映了法規的執行力。這三方面的完善有 利于交易雙方互信互利,保護雙方在貿易活動開展中的合法權益,也有效避免了 由法律漏洞引起的損失,降低法律風險,為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出口提供法律保障。
    2.2.5互聯網環境
    互聯網環境水平是跨境電子商務區別于傳統國際貿易的重要方面。亞太經合 組織將互聯網環境劃分為電子商務降低成本的比例、各方對電子交易的使用規模。 世界經濟論壇將其劃分為信息通信技術的可用性及使用率、互聯網覆蓋率和商業 貿易中對互聯網的使用。總體而言,可將互聯網環境分為互聯網覆蓋率與互聯網 在貿易活動中的使用率。
    互聯網覆蓋率指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使用,包括因特網、移動寬帶 和固定寬帶等,這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互聯網 在貿易活動中的使用率指的是貿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對互聯網的使用,這反映了 企業對電商平臺的使用率及目標客戶的消費習慣。建設完善的互聯網環境能夠保
    15
     
    證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通過相關的跨境電商平臺接觸到足夠多的目標客戶,直接影 響了跨境電商的出口額。交易前期,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公告、更新 產品信息,能夠及時對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在降低宣傳推廣成本的基礎上,增 加目標客戶對其的關注與了解,降低搜尋成本,增加交易額;交易中期,可以利 用信息化的流程迅速完成跨境交付,為跨境電商企業提高了交易效率;交易后期,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貨款的交付、售后服務提供了保障,增加目標客戶對通過跨境 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的信任度,促進交易訂單量的增加。
    2.3本章小結
    本章在交易成本理論和政府干預理論的理論基礎下展開相關分析,通過對貿 易便利化的主要四個方面,包含基礎設施、規制環境、海關環境和互聯網環境分 別討論,發現貿易便利化能夠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搜尋成本,這 在跨境電子商務出口中,最終表現為交易成本的降低,這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起 到促進作用。相關路徑圖如下所示。
     
     
    圖2-1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影響的路徑圖
    16
    第 3 章 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及主要目標市場貿易便利化現狀
    3.1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現狀分析
    3.1.1進出口結構
    我國是一個出口大國,在跨境電商的進出口中也呈現出同樣特點,跨境電商 出口明顯多于進口。對于跨境的電子商務的進出口額,我國尚未有統一渠道進行 發布。目前主要由一些研究機構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進行統計和測算,如中 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艾瑞咨詢和阿里研究院等,但不同研究機構的統計標準存 在差異,測算數據與實際情況略有出入,但也能反映我國跨境電商的現狀與特點。 首先,從跨境電商的進出口結構來看,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測算如下圖所示。
     
    圖3-1 2014-2019年我國跨境商務進口和出口構成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以出口為主。自2014年起,我國跨境
    電商出口的規模一直占據絕對優勢, 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比重約為85%, 在 2019 年,出口占比仍高于七成,占到 76.5%,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主
    17
    要部分。但同時我們也能夠發現,跨境電子商務進口也在逐年提高,從2014 年 的 15%,提升至 2019 年的 23.5%,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 高,消費結構逐步升級,人們也逐漸適應了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網購商品的新型消 費模式,對境外商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3.1.2出口規模
    從出口規模來看,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如下所示。
    10 35%
     
    ■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萬億元) 跨境電商出口增長率 占比
    圖3-2 2014-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自 2014年起持續增長,從 2014年的 3.57 萬億元上升至 2019年的 8.03 萬億元。此外,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在總出口中 占比越來越高, 2019 年占比已高達33.29%,成為我國貨物貿易出口中的重要力 量。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增長率已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一 方面是由于跨境電商產業的出口日趨成熟,規模從快速增長轉變為穩定增長,另 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關注影響跨境電商出口的消極因素,調整產業發展結構,使我 國跨境電商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
    18
    3.1.3目標國家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跨境電商主要出口目標國家為高收入國家,如美國、 法國和英國,對美國的出口比重高達15%,法國為11.4%,英國為8.7% 。相對 而言,高收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互聯網普及度高,網購環境相對成熟, 因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口的需求較大。但我國對非高收入國家的跨境電商出口 也蓬勃發展,對俄羅斯出口額位居所有國家中的第二,占比達12.5%,對巴西的 出口額占6.5%。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全球數字化貿易盛行,非高收入國家對 于網購這一新型消費模式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對這些國家的跨境電 子商務出口勢必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其中以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為主,但 跨境電子商務進口也呈現出較大的發展潛能;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呈逐年增長的趨 勢,且增長速率較快,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但也需注意阻礙其發 展的消極因素,以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主要國家為高收入 國家,但非高收入國家也占有不小比重,在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發展過程中不可 忽視。
    19
    3.1.4相關政策
    近年來,我國大力支持“互聯網+外貿”的發展,跨境電商作為“互聯網+ 外貿”的重要形式,政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進一步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發 展。本文據此對相關政策進行整理,經梳理發現,我國在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方面 出臺了許多針對性政策,從 2012年的政策萌芽期,到 2014年后的爆發式增長, 政策內容不斷細化。2012 年,我國設立跨境電商服務試點,標志著我國跨境電 商發展進入新階段,自此一系列相關政策和公告落地,主要政策的特點如下:一、 對跨境電商的扶持主要表現在支付、監管和稅收等方面。通過出臺支付相關政策, 便于企業辦理跨境收付匯等業務;海關部門不斷增列各類監管方式代碼,既能夠 完善監督簡化管理,又能夠使跨境電商企業通關高效化;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 和海關總署等對商品的征稅辦法進行細化,并給予稅收優惠,降低了跨境電商企 業的稅負。二、跨境電商發展趨于規范化、制度化和國際化。一方面,我國出臺 了相應的政策措施,明確了跨境電商進出口規范,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從制度 和法律層面為我國跨境電商的可持續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我國跨境電商主動 與國際化接軌,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訂立,助力我國跨境電商發展。
     
    圖 3-4 我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分布
     
    20
    此外,我國采用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不斷擴大跨境電商地理上的發展范圍。 除 2012 年設立的鄭州等 5 個試點城市,我國還分批次設立了 105 個跨境電商綜 合試驗區,從以東部貿易發達地區不斷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囊括了全國30 個省 區市。我國還將綜試區探索并總結形成的成熟經驗向全國推廣,推動了跨境電子 商務產業鏈的完善。
    3.2主要目標市場貿易便利化現狀分析
    近些年,貿易便利化發展成為國際經貿合作中的重要討論話題。世界貿易組 織積極推動各國進行談判,推動了貿易便利化的迅速發展。在1996年首屆WTO 部長級會議中,貿易便利化作為預備議題被首次提出,經多方長期討論,于 2017 年《貿易便利化協定》協定正式生效。該協定是全球范圍內參與國家最多、涉及 內容最多的貿易便利化相關協議,其中包括大部分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目標國家。 該協定的生效有利于提升效率,加強國家間的合作交流。
    除國際組織,目標市場國家自身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自身的貿易便利 化水平,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美國施行“立即交貨”的獨特通關方式,通過在 海關留存關稅估值樣本,保證了貨物經過檢驗便能交貨,使貨物的通關提速;歐 盟一直認為海關是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一環,實施“單一管理單據”制度, 通過標準化的報關單簡化了數據采集,加快了清關速度;日本將分列的報關系統 進行整合,形成新型“日本自動化貨運和港口綜合信息系統”,在對進出口有效 管理的基礎上,兼顧其余相關業務,此外也注重稅收和貸款等方面的優惠,鼓勵 國內企業開展跨境貿易。各國都推出貿易便利化相關舉措來簡化貿易程序,重視 通關、稅收和貸款等方面的改善對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作用。
    世界各國的貿易便利化狀況不一,各國際組織與學者根據自身研究需要對其 進行測算,為反映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供了參考指標。其中,海關環境與物流 環境是其中兩個重要層面,本文據此對我國跨境電商主要出口目標市場的貿易便 利化現狀進行描述。對于海關環境,我國跨境電商主要目標市場進口通關情況如 下表。
    21
     
    表 3-2 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主要目標市場進口通關情況
    單位:小時、美元
    排名 得分 進口耗時:
    邊境合規 進口所耗費用:
    邊境合規 進口耗時:
    單證合規 進口所耗費用:
    單證合規
    美國 39 92 1.5 7.5 175 100
    俄羅斯 99 71.8 30 42.5 520 153
    法國 1 100 0 1 0 0
    英國 33 93.8 3 2 0 0
    巴西 108 69.9 30 24 375 107
    加拿大 51 88.4 2 1 172 163
    德國 42 91.8 0 1 0 0
    日本 57 85.9 39.6 3.4 314.8 107
    韓國 36 92.5 6 1 315 27
    印度 68 82.5 65.3 19.9 266.1 100
    平均 71.1 69.4 53.4 445.9 159.5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2020》
     
    上表所選國家為在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總量中所占比例較大的國家,能夠幫助 我們了解主要出口目標市場國家的海關環境。從跨境貿易開展的整體便利度來看, 法國、韓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排名靠前,得分較高;我國跨境電商的主要出口 目標市場具有較好的海關環境,在 189個統計國家中排名大多處于靠前位置。從 進口的具體貿易指標來看,我國跨境電商主要目標市場國家邊境合規時間與費用 均在全部國家的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法國、加拿大、德國和韓國具有較好表現; 我國跨境電商主要目標市場國家的單證合規時間與費用大多處于平均水平之上, 但俄羅斯的單證合規時間略長,加拿大的單證合規費用略高于平均水平。因此, 我國跨境電商主要目標市場國家海關環境總體來說較好,但仍具提升空間。
    在物流方面,世界銀行對167個國家的物流績效指數(LPI)進行了測算, 為國際商品運輸的難易程度提供了數值參考。我國跨境電商主要出口目標市場的 物流績效如下表所示。
    22
     
    表 3-3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出口目標市場的物流績效
    國家 排名 國際貨運
    (1 ?5) 追蹤與追溯
    (1?5) 及時性
    (1?5) 基礎設施
    (1?5) 物流績效
    總得分(1?5)
    美國 10 3.54 4.13 4.14 4.10 3.92
    俄羅斯 85 2.59 2.67 3.23 2.64 2.69
    法國 15 3.60 3.99 4.17 4.00 3.86
    英國 6 3.69 4.10 4.32 4.09 4.01
    巴西 56 2.89 3.17 3.47 2.99 3.02
    加拿大 17 3.45 3.91 4.03 3.91 3.81
    德國 1 3.83 4.22 4.4 4.38 4.19
    日本 7 3.61 4.03 4.24 4.19 3.99
    韓國 23 3.43 3.75 3.96 3.75 3.65
    印度 42 3.24 3.33 3.57 3.01 3.22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報告 2018》
     
    根據上表,可以發現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出口目標市場的物流績效大多處 于較高水平,在 167 個國家中排名大多處于靠前位置,在國際貨運、追蹤與追溯、 及時性和基礎設施四個方面都有較好表現。特別是高收入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的 物流水平排名中位列前 25,各個細分指標的得分基本都高于 3.5,擁有良好的物 流運輸環境。因此,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出口目標市場國家總體物流環境較 好,能夠為我國跨境電商商品運輸提供較好的物流保障。
    總體來看,貿易便利化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國際組織推動相關協議來促 進國家間的貿易便利化,各國采取措施提高自身貿易便利化水平,從而提高本國 企業的核心國際競爭力。從海關環境與物流環境來看,我國跨境電商主要出口目 標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通關和運輸效率較高,未來將 進一步發展完善。
    23
     
     
     
     
     
     
     
     
     
     
     
     
     
     
     
     
     
     
     
     
     
     
     
     
     
     
     
     
     
     
     
     
     
     
     
     
     
     
     
     
     
     
     
     
     
     
     
     
     
     
     
     
     
     
     
     
     
     
     
     
    24
     
     
    第 4 章 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4.1模型設計
    在國際貿易研究中,引力模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模型,本文對跨境電子商務 進行研究,而跨境電子商務是國際貿易的一種,因而本文采用引力模型進行實證 分析。引力模型來源于萬有引力定律,最初研究者發現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隨著 地理距離的增大而減少。在此之后,越來越多學者在分析雙邊貿易流量時引入引 力模型,由于引力模型所需數據相對而言易于獲取且準確度高,引力模型逐漸成 為主要的定量研究工具用于研究貿易流量。引力模型的基本模型如下。
    5 = BoG^P^D眾 (4.1)
    其中,g表示兩國進出口額;G:表示i國的國內生產總值;P:表示i國的人 口總量;0/表示i國與j國的地理距離;£/表示其余解釋變量。同時,考慮到便 于回歸,采用對數形式進行回歸,變為如下形式。
    lnTy = a + p1ZnGi + p2 lnPt + p3lnDij + p4lnAij + 他/ (4.2)
    本文對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展開研究,考慮到本文的研究內容 與研究目的,對基本的貿易引力模型做出適當調整。根據研究對象的變化,用跨 境電商出口流量取代貿易流量作為被解釋變量;根據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貿易便 利化,因此在模型中加入貿易便利化指標與是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兩個變量以作 補充。調整后的引力模型如下。
    InEXPjj = a + p1lnGDPi + 02加POP: + B3lnDISTij + P4TFt + 05FT£/ + 他/ (4.3)
    其中,EXPy表示我國對于i國的跨境電商出口總量;GDPi表示i國的經濟 規模總量;POPi表示i國的人口總量;DISTq表示我國與i國的地理距離;TFi 表示i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FTAtj表示我國與i國自由貿易協定簽訂情況,為 25
     
    虛擬變量。
    4.2變量選取與數據收集
    4.2.1變量選取
    (1) EXPtj反映了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情況。但是跨境電商數據統計困難, 我國尚未統計發布與世界各國的出口交易額,在相關資料閱讀后,本文采用艾瑞 咨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與方法對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進行估計,具體公 式如下。
     
    (2) GDP,反映了目標國的潛在貿易需求,預期系數%的符號為正。
    (3) POP:反映了目標國的潛在客戶人數,隨著目標國人口數量的增加, 一方面能夠提高貿易需求,目標國人口數量越大,潛在的貿易需求越大;但另一 方面也會深化目標國國內分工,實現本國的自給自足,減少貿易量。因此,系數 俊的預期符號不確定。
    (4) DISTjj反映了我國與目標國的地理距離,距離的增加會使得交易過程 張的運輸難度與費用上升,阻礙了雙邊貿易,預期系數倫為負。
    (5) TFi反映了目標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其中包括基礎設施(Inf)、規 制環境(Reg)、海關環境(Cus)和互聯網環境(Ecom),其計算為四個一級指 標的算數平均數。規制環境嚴格會阻礙貿易的進行,但也能夠促進市場的規范化 發展,不能確定具體影響;基礎設施、海關環境和互聯網環境能夠促進跨境電商 貿易的增加,預期P4的符號為正。
    (6) FTAy反映了我國與目標國是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協定的 簽訂能夠減少我國貨物的出口障礙,促進貿易流量的增加,預期P5的符號為正。
    26
    4.2.2貿易便利化指標測算
    前人對貿易便利化測算的指標各有不同,尚未有統一的指標體系,因而需要 根據本文的研究內容建立相適應的衡量指標體系。國內外學者對于貿易便利化指 標體系的建設大多借鑒Wilson的研究方法,這一指標體系不既涵蓋邊境壁壘與 境內阻礙,又加入了電子商務這一信息環境對于貿易的促進作用。本文借鑒 Wilson的貿易指標體系,綜合港口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以及互聯網環境四 個一級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前文分析,將四個指標進一步細化。考慮到各國際組 織對于貿易便利化的衡量通常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與整理,為保證各指 標內容不重復,且評判標準相一致,本文統一采用國際競爭力報告中的指標進行 貿易便利化指標測算。將一級指標細化為14個二級指標后,具體如下。
    表 4-1 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及數據來源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代碼 取值范圍 數據來源
    基礎設施
    ( Inf ) 公路基礎設施質量 X1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鐵路基礎設施質量 X2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港口基礎設施質量 X3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航空運輸基礎設施質量 X4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規制環境
    ( Reg ) 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X5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司法公正 X6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政府管制負擔 X7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法律體系有效性 X8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法規是否被嚴格執行 X9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海關環境
    ( Cus ) 海關程序負擔 X10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貿易壁壘盛行度 X11 1?7 國際競爭力報告
    互聯網環境
    ( Ecom ) 互聯網普及程度 X12 0?100 國際競爭力報告
    移動寬帶訂閱量 X13 0?100 國際競爭力報告
    固定寬帶訂閱量 X14 0?100 國際競爭力報告
     
    27
    各指標具體內涵如下。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衡量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前文分析,在跨境電 商貿易的開展過程中,運輸設施與運輸服務影響了開展意愿與成本,因此采用公 路、鐵路、港口與航空四種主要運輸方式的效率對這一指標進行測算,以效率綜 合衡量設施及服務供給狀況。公路與鐵路基礎設施質量指一國的公路與鐵路建設 情況,涵蓋了通過陸路運輸方式運輸時對相關基礎設施的要求;港口的基礎設施 質量包含了港口航道、錨地和泊位等港口配套設施建設情況,涵蓋了通過水路運 輸方式運輸時的相關要求;航空的基礎設施質量包含了通過航空運輸方式運輸時 的相關要求。通過對四種主要物流運輸方式相關設施建設情況的衡量,反映了一 國的運輸設施與服務建設情況,也反映了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時主要相關 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情況。
    (2)規制環境
    規制環境主要用于衡量公共部門職能的質量與效率,其在跨境電子商務中的 影響體現在企業能否正常開展跨境貿易活動,以及企業是否愿意選擇該國為目標 國開展跨境貿易活動。該指標的測算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政府與司法,政府包括 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政府管制負擔,即公眾對于政府行政職能的評價和政府職 能部門自身的行政效率。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是該國公眾對政府工作能力的信任 程度;政府管制負擔描述了政府在落實相關政策進行管理和制約時的給企業增加 的費用與開支等。司法則包括司法公正、法律體系有效性和法規是否被嚴格執行。 司法公正描述了公眾在發生糾紛時,司法部門能否進行獨立審判,以及審判結果 的公正性;法律體系的有效性是指司法部門在制定法規制度時是否具有針對性和 有效性;法規是否被嚴格執行描述了相關的法規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執行程度。 通過以上五個指標來對一國的規制環境進行測算包含了政府部門與司法部門的 工作效率,也涵蓋了公眾的評價,較為全面。
    ( 3)海關環境
    海關環境描述了貨物進出口關境產生的交易成本,這影響了開展跨境電子商 務貿易活動時的直接成本。該指標的測算通過海關程序負擔和貿易壁壘盛行度兩 個方面。海關程序負擔指通關程序的復雜程度給企業增加的負擔,包括申辦相關 報關手續、貨物核查和放行等辦理成本與效率;貿易壁壘盛行度主要衡量的是該 國非關稅壁壘的盛行度,包括知識產權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措施和進出
    28
    口禁令等通過國家法律、行政措施限制進出口的非關稅措施。通關效率和貿易壁
    壘可衡量一國海關工作效率及非關稅政策軟環境。
    (4)互聯網環境
    互聯網環境是對一國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相關設施建設及公眾應用水平 的衡量。這一指標影響了公眾對貿易方式的選擇,也決定了跨境電商企業在一國 開展電商貿易的可行性。根據前文分析,該指標的測算包含互聯網覆蓋率與互聯 網使用率,本文用互聯網普及程度來反映互聯網覆蓋率,用移動寬帶訂閱量和固 定寬帶訂閱量來反映互聯網使用率。互聯網普及程度、移動寬帶訂閱量和固定寬 帶訂閱量分別反映了使用互聯網、移動寬帶和固定寬帶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通過互聯網普及程度以及寬帶訂閱量可以衡量一國是否擁有足夠的信息和通訊 基礎設施,以及是否擁有足夠的目標用戶來利用信息化開展貿易活動。
    從前文指標體系來看,二級指標的數值大小存在顯著差異,大部分指標取值
    范圍為1?7,但關于互聯網環境的指標取值范圍在1?100。因此需要對各個數 值進行標準化處理以保證各指標間的可比性與指標體系的合理性,本文采取的標 準化處理公式如下。
    Xiz = y (4.5)
    AiMax
    其中,Xi表示二級指標的原始數值,XiMax表示該二級指標可取的最大數值。 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原始數據在標準化后取值范圍均在0?1 之間,保證了整體 數據的一致性,便于后續的檢驗比較。
    對于貿易便利化指標進行測算需要明確各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所占的權重, 總結前人的研究方式,主要包含三種方式,取算數平均數、賦予各一級指標不同 權重和主成分分析法。考慮到世界各國的基礎設施、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及互聯 網環境差異較大,且不同國家的影響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為保證評價標準的一致 性與有效性,本文采用大多數學者采用的取算數平均數的方式計算,對各指標賦 予相同權重。具體公式如下。
     
     
     
    Inf =
    X1z+X2z+X 3z+X4z
    4
    Reg =
    X 5z+X6z+X7z+X8z+X9z
    5
    4.6)
    4.7)
     
     
     
     
     
     
     
     XiOz+Xiiz
    Ecom =
    X 12z+Xi 3z+Xi4z
    3
    Inf+Reg+Cus+Ecom
    TF _
    4
    (4.8)
    ( 4.9)
    4.10)
    將數據代入上述公式,可測算得 2014—2019年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
    4.2.3 數據來源小結
    基于模型的要求與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了 2014—2019年我國與 60 個貿易伙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根據上述對模型中各變量的選定與主要指標的 測算,對相關變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情況如下。
     
    表 4-2 相關變量預期符號、變量說明與數據來源
    ① http://www.cepii.fr/cepii/en/bdd_modele/bdd.asp ,用于測算各國地理距離。
    30
     
     
     
     
     
     
     
     
     
     
     
     
     
     
     
     
     
     
     
     
     
     
     
     
     
     
     
     
     
     
     
     
     
     
     
     
     
     
     
     
    4.3實證結果與分析
    4.3.1模型選擇
    面板數據常見的模型有三種,分別為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和混合估 計模型,在回歸前需要對具體適用的模型進行選擇。本文采用計量經濟學的相關 方法進行檢驗,以此來確定模型。本文利用stata16.0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
    表 4-3 F 檢驗和 Hausman 檢驗結果
    檢驗類型 統計量 P值
    F 檢驗 181.69 0.0000
    Hausman 檢驗 4682.36 0.0000
     
    由上表可知,在進行F檢驗后P值結果為0,拒絕原假設,即不能建立混合
    估計模型。通過Hausman檢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P值結果為0,P值小于0.05,
    拒絕原假設,固定效應結果更優。綜合兩項檢驗結果,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4.3.2 基準回歸分析
    根據選定的模型, 本文運用 stata16.0 對本文所選的 60 個國家采用固定效應
    基于 2014—2019 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4 基準回歸結果
    VARIABLES lnEXP
    lnGDPi 0.744(5.55)*** ①
    lnPOPi 4.481(7.01)***
    lnDIST -1.733(-4.91)***
    TF 4.325(10.59)***
    FTA 0.335(1.85)*
    Constant -22.951(-6.31)***
    Observations 360
    R-squared 0.975
     
    t-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 p<0.01, ** p<0.05, * p<0.1
    31
    回歸結果可以表示如下。
    lnEXPij _- 22.951 + 0744lnGDPi + 4.481lnP0Pi - 1733lnDISTij + 4.325TFj + 0.335FT街 (4.11)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該模型擬合度為 0.975,擬合較優,各變量在 10%的 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水平檢驗,具體分析如下。
    ( 1 )國內生產總值( GDP ):該指標系數的正負值符合預期。目標國的國內 生產總值系數為 0.744。目標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目標客戶的可消費金額增加, 消費能力提升,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起到促進作用。
    ( 2)人口總量( POP ):該指標經模型回歸,系數為正。目標國人口總量的 系數為 4.481,對跨境電商的出口起到促進作用,這是由于隨著目標國人口總量 的增加,目標國市場需求相應增加。
    (3) 地理距離(DIST):該指標的回歸系數符合預期,回歸系數為-1.733, 隨著地理距離的增加,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運輸費用、信息獲取成本等成本上升, 交易成本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額減少。
    (4) 貿易便利化水平(TF):該指標回歸系數符號與預期相符。貿易便利 化指數的回歸系數為4.325,即貿易便利化水平每上升一個單位,對跨境電商出 口額的貢獻率約為 4.325。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相應設施隨之改善,跨 境商貿易開展條件優化,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是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額 的關鍵因素之一。
    (5) 自由貿易協定(FTA):該指標回歸系數為0.335,符合預期。簽訂自 由貿易協定能夠推動了我國跨境電商的出口。自由貿易協定降低了交易風險和成 本,使得跨境貿易的開展自由化,且推動了簽訂國家間經濟合作關系的深化,有 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的增加。
    4.3.3穩健性檢驗
    穩健性檢驗能夠考察評價方法和指標解釋能力的可靠性,即改變某些參數時, 評價方法和指標是否能夠保持一致性和穩定性,目前常用的穩健性檢驗的角度包 括變量替換法、分樣本回歸法和改變樣本容量等。本文采用變量替換法和變量滯 后一期這兩種方法對回歸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
    32
    (1)變量替換法。考慮到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方式多樣,為了使估計結 果真實有效,本文利用變量替換法進行穩健性檢驗。首先更換貿易便利化指標的 測算方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權重,公式如下。
    TFnew = 0.0802X] + 0.0753X2 + 0.0762X3 + 0.0842X4 + 0.0666X5 + 0.0748X6 + 0.0402X7 + 0.0649X8 + 0.0624X9 + O.O833X10 + 0.085% + 0.0851X12 + 0.0702X13 + 0.0780X14 (4.12)
    將數據帶入計算得出新的貿易便利化指標,并將貿易便利化指標TF替換為 新指標TF_new,進行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如下。
    表 4 - 5 變量替換回歸結果
    VARIABLES InEXP
    lnGDPi 0.885(6.04)***
    lnPOPi 5.854(8.73)***
    lnDIST -1.82(-5.11)***
    Tf_new 2.903(7.38)***
    FTA 0.332(1.69)*
    Constant -30.536(-8.04)***
    Observations 360
    R-squared 0.971
     
    由上表可知,核心解釋變量貿易便利化指標更換計算方式后,雖回歸系數數 值發生改變,但是各回歸系數符號保持一致,且貿易便利化指標的回歸系數結果 顯著。更換計算方式后回歸系數為2.903,即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一個單位, 能夠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提高 2.903 個單位。在更換計算方式后,隨著貿 易便利化水平的改善,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仍為正向促進。
    (2)變量滯后一期。考慮到目標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問題,本文將核心解釋變量TF全部替換為滯后一 期的新變量TF_lag,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33
    表 4- 6 變量滯后一期回歸結果
    VARIABLES lnEXP
    lnGDPi 1.552(11.94)***
    lnPOPi 2.370(3.78)***
    lnDIST -1.133(-5.44)***
    TF_lag 2.001(5.53)***
    FTA 0.300(1.44)*
    Constant -12.937(-6.08)***
    Observations 300
    R-squared 0.986
     
    由上表可知,雖滯后一期的系數和基準回歸的系數大小存在差別,但是各回
    歸系數符號保持一致,且貿易便利化指標的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 回歸結果顯著。在考慮了滯后性后,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4.3.4機制檢驗
    通過前文的實證,可以發現目標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對我國跨境電商 出口有利,同時,在第三章的理論與機制分析當中,本文通過交易成本理論和政 府干預理論分析了貿易便利化的四個方面:基礎設施、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互 聯網環境能夠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搜尋成本,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增加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額,歸根結底都是通過交易成本的變化產生影響。
    為了檢驗目標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是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促進我國跨境電 商出口,本文引入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交易成本的交互項進行機制檢驗。
    國際貿易中的交易成本主要表現為阻礙貿易正常開展的各項因素,考慮到我 國與各目標國地理距離差異較大,且通關成本為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成本的重要組 成部分,為能更準確的反映交易成本,本文采用一國的進出口合規成本(進出口 邊境合規和單證合規成本的平均數)來衡量交易成本,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營 商環境報告》,單位為美元。因此,在基準回歸模型的基礎上加上了交易成本(TC), 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交易成本的交互項(JH),模型如下所示。
    34
    InEXPij = a + PilnGDP[ + 0 2(nP0Pi + B 3I仇DIST^ + 04TFj + BsFTAq + B&TC + 07/H +佝 (4.13)
    由于部分國家數據缺失,對樣本進行相應調整,樣本容量減少至 282,但仍 具代表性,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 - 7 機制檢驗
    VARIABLES lnEXP
    lnGDPi 0.533(3.97)***
    lnpPOPi 6.146(9.65)***
    lnDIST -0.296(-3.22)***
    TF 6.358(9.10)***
    FTA 0.369(2.23)**
    TC -0.004(-3.53)***
    JH -0.014(-5.18)***
    Observations 282
    R-squared 0.981
     
    從上表結果可知,加入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交易成本的交互項后,核心解釋變 量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目標國貿易便利 化水平的提高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有正向影響,且系數為6.358,大于原本基準 回歸模型的 4.325。交易成本的回歸系數為-0.004,顯著為負,說明一國的交易成 本越低,越能夠促進我國對該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出口。交易成本和貿易便利化的 交互項系數為-0.014,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隨著一國的交易成 本的提高,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交易成本增加,阻礙了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因 此,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夠減少交易費用,從而促進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出 口。
    4.3.5分指標回歸分析
    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能夠促進我國跨境電商出口,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雖無
    35
     
     
    法改變目標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但可以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貿易便利化細分指
    標的關注,及時對相應變化做出調整。基于此,本文將四個一級指標帶入到前文
    的模型中,以基礎設施、規制環境、海關環境和互聯網環境分別替代貿易便利化
    指標,得到以下四個新模型。
    InEXPjj = a + ^ilnGDPi + 02 加POP: + BslnDISTij + 偽加九 + ^FTAjj + 也
    4.14)
    lnEXPy = a + BJnGDPi + ^/nPOP: + 爲饑D/S© + 偽尺昭 + 辭珂 + 旳
    4.15)
    InEXPjj = a + ^ilnGDPi + 02 加POP: + BsInDISTij + + ^FTAjj + 也
    4.16)
    InEXPjj = a + ^ilnGDPi + 02 加POP: + BsInDISTij + P4^comi + 05卩丁人可 + 也
    4.17)
    考慮到不同收入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將60個主要貿 易伙伴國家依據世界銀行的分類標準①分為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對高收
    入國家的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 - 8 高收入國家細分指標回歸結果
    ① 世界銀行分類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大于 12375 美元的國家屬于高收入國家。
    36
     
     
     
     
     
     
     
     
     
     
     
     
     
     
     
     
     
     
     
     
     
     
     
     
     
     
     
     
     
     
     
     
     
     
     
     
     
     
     
     
     
    續表:
    VARIABLES (1) lnEXP (2) lnEXP (3) lnEXP (4) lnEXP (5) lnEXP
    reg 1.973***
    (4.15)
    inf 0.715*
    (0.92)
    cus 1.965***
    (3.32)
    ecom 1.311***
    (5.40)
    Constant -28.337***
    (-5.17) -37.274***
    (-7.15) -45.578***
    (-8.24) -39.258***
    (-7.48) -23.239***
    (-3.79)
    Observations 180 180 180 180 180
    R-squared 0.976 0.973 0.970 0.972 0.975
     
    根據回歸結果顯示,高收入國家不同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回歸所得系數不同, 系數的符號與預期基本一致。基礎設施的回歸系數為 0.715,規制環境的回歸系 數為 1.973,海關環境的回歸系數為 1.965,互聯網環境的回歸系數為 1.311。從 高收入國家各指標的回歸系數來看,規制環境和海關環境是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 出口額影響最大的指標,其次為互聯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其他三個一級指 標影響較小。
    以同樣的方式對非高收入國家進行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 4 - 9 非高收入國家分指標回歸結果
    VARIABLES (1) lnEXP (2) lnEXP (3) lnEXP (4) lnEXP (5) lnEXP
    lnGDPi 0.574*** 0.883*** 1.017*** 1.073*** 0.664***
    (3.67) (4.79) (5.65) (5.92) (4.24)
    lnpPOPi 3.321*** 5.542*** 5.274*** 6.245*** 3.417***
    (4.85) (7.37) (6.58) (8.25) (4.91)
    LnDIST -1.906*** -3.314*** -3.417*** -3.884*** -2.307***
    (-5.02) (-8.13) (-8.19) (-10.18) (-6.31)
    FTA 0.514*** 0.449*** 0.318*** 0.386*** 0.646***
    (1.63) (0.68) (1.02) (1.76) (1.57)
    37
     
    續表:
    VARIABLES (1) lnEXP (2) lnEXP (3) lnEXP (4) lnEXP (5) lnEXP
    TF 5.514***
    (9.18)
    reg 2.133***
    (3.72)
    inf 2.048***
    (2.98)
    cus 1.249**
    (2.01)
    ecom 1.956***
    (8.75)
    Constant -16.130***
    (-5.09) -21.400***
    (-7.12) -26.080***
    (-8.15) -22.418***
    (-7.38) -13.103***
    (-3.85)
    Observations 180 180 180 180 180
    R-squared 0.975 0.964 0.963 0.962 0.974
     
    與高收入國家回歸結果類似,非高收入國家不同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回歸所 得系數也出現不同,系數符號符合預期。基礎設施的回歸系數為2.048,規制環 境的回歸系數為2.133,海關環境的回歸系數為1.249,互聯網環境的回歸系數為 1.956。從非高收入國家各指標的回歸系數來看,規制環境和基礎設施是對我國 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影響最大的指標,其次為互聯網環境,海關環境也對我國跨 境電子商務出口有較大影響。
    將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結果進行對比,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 化指標的回歸系數為遠高于高收入國家,且非高收入國家各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 的系數相對較大。因此,非高收入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更加需要引起我 國跨境電商企業的重視。下面就各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進行對比,結論如下。
    (1)基礎設施:高收入國家回歸系數為0.715,非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系數為 2.048,遠高于高收入國家,即非高收入國家基礎設施的改善對我國跨境電商出 口具有更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非高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與高收入 國家相比較差,基礎設施的改善能夠使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開展時的運輸 成本得到顯著的降低,運輸的便利性得到更高的改善,因而大大提高了我國跨境 電子商務出口額。而高收入國家本身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改善,
    38
    能夠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的提高,但是影響相對有限。
    ( 2)規制環境:高收入國家回歸系數為 1.973,非高收入國家回歸系數為 2.133,兩者系數差異是貿易便利化四個一級指標中最小的,非高收入國家規制 環境的改善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促進作用略大于高收入國家。環境規制的 改善能使我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增加,無論是對于非高收入國家還是高收入國家, 都具有較大的影響。規制環境的改善能夠使我國的跨境電商企業提高進入目標國 家的意愿,也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交易風險, 因而能夠起到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作用。
    (3) 海關環境:高收入國家回歸系數為 1.965,非高收入國家回歸系數為 1.249,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系數遠高于非高收入國家,這說明了高收入國家海關 環境的改善相對更能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海關環境中包括貿易壁壘的 盛行度,貿易壁壘的降低能夠促進海關環境改善,降低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通關 成本,從而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與非高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海關 程序更為透明,通關效率也相對較高,但具有更高的貿易壁壘,不利于我國跨境 電子商務的出口,因而海關環境的改善更能增加我國對高收入國家的跨境電子商 務出口。高收入國家與非高收入國家的海關環境回歸系數都較高,海關環境的改 善能夠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
    (4) 互聯網環境: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系數為 1.311,非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系 數為 1.956,非高收入國家的回歸系數遠高于高收入國家,即非高收入國家互聯 網環境的改善能夠更大程度的影響我國對其的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互聯網環境 的改善為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要保證,能夠促進我國跨境電子 商務的出口。高收入國家的信息與通訊技術發展較好,因而影響較小;而非高收 入國家信息與通訊技術發展水平遠落后于高收入國家,國內互聯網使用人數、寬 帶訂閱人數都處于較低水平,互聯網環境的改善能夠極大的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貿 易活動在其國內的開展。
    因此,我國跨境電商企業需要針對性的增加對于貿易便利化水平變化的關注。 相對于高收入國家,需要更關注非高收入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對于高 收入貿易伙伴國家,需要更加關注他們在海關環境與規制環境上的相關政策與調 整,對于非高收入國家,更需要對其基礎設施、規制環境和互聯網環境進行關注。
    39
     
     
     
     
     
     
     
     
     
     
     
     
     
     
     
     
     
     
     
     
     
     
     
     
     
     
     
     
     
     
     
     
     
     
     
     
     
     
     
     
     
     
     
     
     
     
     
     
     
     
     
     
     
     
     
     
     
     
     
     
    40
     
     
    第 5 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5.1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實證檢驗證實了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受貿易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影響 較為顯著,兩者呈正向關系。該實證結果表明,通過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 率等方式,貿易便利化能夠降低國際貿易的相關成本,同時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 的出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基于前文機制分析和實證結果,本文得出以下研究 結論。
    (1) 我國跨境電商出口隨著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基于與我國跨境貿易往來較為密切的 60 國面板數據,根據基準回歸結果表 明:我國跨境電商出口隨著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條件的改善而增加,提升作用較為 顯著。實證結果顯示,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一個單位,我國跨境電商對 其出口量會隨之上漲 4.325 個單位。提升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能夠優化交易的 程序,進而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克服貿易的隱性壁壘,增加我國跨境電商的出口。 因此,我國需要增加對于目標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關注,抓住貿易便利化水平變 化帶來的機遇。
    (2) 貿易便利化水平通過降低交易成本這個渠道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論和政府干預理論的基礎下,分析了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 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機制,并通過引入交易成本的衡量指標和交易成本與貿易便利 化水平指標的交互項進行實證分析。根據計量回歸結果來看,前文的理論性分析 和模型檢驗結果相一致。再次驗證了貿易便利化對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機制。 實證結果顯示,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即貿易便利化水平是通過減少交易 成本這個渠道促進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3)高收入國家和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對我國跨境電子商 務出口影響不同
    實證結果顯示,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 口具有更大影響。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回歸系數為 5.514,高收入國 家為 3.242。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是非高收入國家相對而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較 低,因此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改善更能夠產生顯著影響,而高收入國家本身相關設 施與服務相對完善,貿易便利化水平較高,其條件改善雖能夠促進我國跨境電子
    41
    商務的出口,但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因此,相較于高收入國家,我們更需要關注 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變化。
    對于高收入國家,我們更需要關注其規制環境和海關環境的變化。根據回歸 結果顯示,貿易便利化的四個一級指標中較高的兩個指標為高收入國家規制環境 和海關環境的回歸系數,規制環境的回歸系數為 1.973,而海關環境的回歸系數 為 1.965。高收入國家具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一般而言,擁有完善的基礎設 施也就擁有著更為健全的網絡系統,這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起到促進作用。 但高收入國家規制環境往往較為嚴格,政府對于貨物進出口有更嚴苛的制度,不 利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對其出口。對此,我國需要積極與其建立交流溝通機制, 加強對話與合作。
    對于非高收入國家,我們更需要關注其規制環境、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環境的 變化。非高收入國家貿易便利化的四個一級指標回歸系數都處于較高水平,尤其 是規制環境、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環境,回歸系數分別為 2.133、2.048 和1.956。 非高收入國家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信息技術水平發展仍處于較低狀態,對此,我 國可通過幫助其基礎設施的建設來促進兩國的貿易往來,提升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水平。
    5.2對策建議
    5.2.1 拓寬交流渠道,發展新興市場
    貿易便利化的改善對我國非高收入國家出口具有更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可能 是由于高收入國家具有較強的消費實力,較為進步的消費觀等優勢,但市場也逐 漸趨于成熟,對于跨境電商企業來說成長空間有限。而俄羅斯、印度等非高收入 國家屬于新興市場國家,雖然目前在基礎設施、經營規范等方面不完善,但電子 商務滲透率低,從長遠來看具有較強的發展實力,成長性較強。我國可與非高收 入國家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機制,充分利用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等會議和論壇, 與各國就如何提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分享經驗,拓寬交流借鑒渠道。加快在新興 市場的布局可以幫助企業優化市場結構,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從多種角度考慮,比 如市場的經濟體量、生產要素稟賦以及潛在的風險等角度,并且以此為依據來選 擇新興目標市場。通過大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了解客戶需求,根據跨境電商的交
    42
    易特點,為小規模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提高客戶交易體驗,促進我國跨境 電商發展。
    5.2.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聯合共建海外倉
    非高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我 國應當充分發揮在大型基建項目上的技術優勢,積極幫助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開 展建設,提高貿易效率。在跨境電商貿易開展過程中,對于物流服務的選擇應該 綜合考慮成本、速度和貨物可追蹤性等,因此我國不僅可以通過幫助非高收入國 家建設公路、鐵路來改善貿易便利化水平,也可為其現有的港口、鐵路等運營提 供相應支持與方案建議,增強其運力。通過幫助其加強港口、鐵路和航空等基礎 建設,促進實現航線互通,減少跨境運輸所需花費的時長,提高運輸效率。幫助 其發展“互聯網+物流”,建立集貨物運輸、倉儲配送為一體的物流管理系統,提 高物流運輸的服務能力。對于我國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需要根據我國口岸 現狀,合理規劃現有口岸資源。海運是國際運輸的重要方式,促進我國現有港口 專業化、現代化能保障海運始發地的運輸能力與效率;其次,需要積極引導我國 貨運代理企業提高船舶運力,擴大航線范圍,并引進優質國際貨運代理公司,降 低企業跨境運輸的成本;最后,我國可以致力于打造國際物流聯運中心,協助企 業進行訂單接派、倉儲服務等相關流程解決方案提供助力,幫助企業商品跨境運 輸中的物流與倉儲。
    此外,跨境電商企業也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打造新型走出去模式,整合多重 要素,嘗試提供倉儲服務。跨境電商企業之間可以展開合作,以企業合作或政企 合作的方式聯合共同建設海外倉,用集聚的辦法來降低成本。海外倉的建設對于 目標客戶而言,相當于由跨國派送轉變為本地派送,不僅確保了配送時間,同時 也為后續的退換貨等售后服務提供了保障,提升購物體驗,使目標客戶更好的適 應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消費新模式,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的增加。
    5.2.3加強海關合作,提升通關效率
    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受海關環境的影響較為顯著,尤其是對于高收入國家。我 國應當著重加強與貿易往來密切國家的海關合作,優化海關環境。一方面,我國 需要完善自身海關環境,縮短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通關時間,減少通關成本。具 43
    體措施如下:一、建立跨境電商出口專用通道,使相關手續辦理往專業化、規范 化方向發展,提高企業通關手續辦理速度,減少等待時間;二、推進單證電子化, 探索無紙通關等舉措,使通關業務由線下辦理向線上辦理轉變,提升貨物通關效 率;三、推動國際貿易受理窗口“單一化”,集中對相關業務進行辦理,簡化跨 境電商企業通關流程。另一方面,可以積極推動與出口目標國家進行合作,促進 海關信息互通、監管結果互認等方面的合作,增加海關信息透明度,同時也減少 貨物重復多次檢驗的情況,縮短貨物在海關的滯留時間,促進跨境電商企業出口 通關效率的提升。此外,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需特別注意通關 程序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做足充分準備。
    5.2.4加強區域對話,完善溝通機制
    規制環境是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重要因素,在貿易便利化四個方面中發 揮的作用最明顯,因此我國需要增加對出口目標國家規制環境的關注。世界各國 在貿易便利化議題上持有不同的態度,我們需要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溝通與協調 機制建設,增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獲取相關政策支持。不僅需要建立稅收 優惠制度、爭端解決機制等協調機制,還需要打通兩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公開 披露跨境企業信息、通關手續和物流情況等,減少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因信息不對 稱造成的損失。同時,我國也應當密切注意各國貿易相關政策的變化,進行專業 化解讀,并反饋給我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幫助他們根據現實情形合理調 整規劃。在關注他國政策變化的同時,也需加緊我國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法規的制 定,與世界標準接軌,規范跨境電商企業出口貨物質量與標準,從制度上規范行 業亂象,提升我國跨境電商企業的規范性與競爭力。我國跨境電商企業也需強化 信息建設,知悉政策法規的透明度與公正性,及時了解相關政策變化,做出針對 性的生產經營調整。此外,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在開展對外商貿活動時,應了解各 國對商品的不同標準,嚴格控制商品質量,打造國際品牌。
    5.2.5推進互聯網環境改善,建設服務平臺
    互聯網環境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非高收入國
    家。因此,我國首先需協助其他互聯網環境較不完善的國家加強電子商務建設,
    推進互聯網技術和普及率的提高。如可以通過與其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電子
    44
    商務平臺搭建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提供技術與經驗支持, 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從而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其次,我國需學習跨境 電商綜試區形成的寶貴經驗,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的打造,助力跨境 電商企業“走出去”。最后,要學會通過大數據等新手段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注入 活力。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提高,目標客戶基數增大,但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 挖掘新客戶,服務好現有客戶,增加老客戶購買。為此,需要發揮數字技術的優 勢,對目標客戶進行分析與引導,從提升客戶滿意度入手,實現客戶的自我傳播。 因此,我國在推行“一帶一路”的倡議時,除傳統基礎設施的建設外,也可大力 建設“網上絲綢之路”,使沿線國家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互聯網合 理利用人力、資本和信息等各類資源,提高貨物流通效率。
    45
     
     
     
     
     
     
     
     
     
     
     
     
     
     
     
     
     
     
     
     
     
     
     
     
     
     
     
     
     
     
     
     
     
     
     
     
     
     
     
     
     
     
     
     
     
     
     
     
     
     
     
     
     
     
     
     
     
     
     
     
    46
     
     
    參考文獻
    [1]王外連,王明宇,劉淑貞.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電子商務,2013 (09): 23-24.
    [2]孫蕾,王芳.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 (03):38-41.
    [3]郭四維,張明昂,王慶,朱賢強.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 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經濟學家,2018(08):42-49.
    [4]魏利平,邢文祥.跨境電商出口對我國品牌國際化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2019
    (12):19-26.
    ⑸馬述忠,房超,張洪勝.跨境電商能否突破地理距離的限制J].財貿經濟,2019,40 (08):116-131.
    [6]張夏恒.共生抑或迭代:再議跨境電子商務與全球數字貿易J].當代經濟管 理,2020,42(11):43-50.
    [7]楊堅爭,鄭碧霞,楊立釩.基于因子分析的跨境電子商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財 貿經濟,2014(09):94-102.
    [8]錢慧敏,何江.B2C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選擇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16(12): 118-125.
    [9]梁其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支付面臨的風險與防范機制J].對外經貿實務,2018 (11):57-60.
    [10]胡穎森,胡凌臻.跨境電商支付機構信用體系標準制定研究[J].當代經濟, 2019(09):98-100.
    [11]孫衷穎.區域經濟組織的貿易便利化研究[D].南開大學,2009.
    [12]秦陽.貿易便利化:一箭雙雕[J].中國海關,2002(09):32-33.
    [13]魏泊寧.基于雙邊貿易成本視角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J].國際經貿探索, 2020,36(02):23-38.
    [14]王中美.全球貿易便利化的評估研究與趨勢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4(03): 47-52+88.
    [15]沈銘輝.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探索一一基于貿易便利化的合作前景J].太平洋學 報,2011,19(10):28-35.
    47
    [16]程中海,孫培蕾.中國與中亞周邊國家貿易便利化影響因素研究J].商業研究, 2014(11):99-105.
    [17]彭羽,陳爭輝.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投資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J].國際經貿探索,2014,30(10):63-75.
    [18]孔慶峰,董虹蔚.“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與貿易潛力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15(12):158-168.
    [19]朱劍冰,呂靜.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其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15,29(06):70-75.
    [20]賀偉.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評價及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09):139-141.
    [21]謝娟娟,岳靜.貿易便利化對中國-東盟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 2011(08):81-86+89.
    [22]周升起,付華.貿易便利化與中國出口貿易:基于改進“引力模型”的分析J]. 商業研究,2014(11):93-98.
    [23]王微微,譚詠琳.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影響分 析[J].經濟問題,2019(09):120-128.
    [24]王冠鳳.貿易便利化機制下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研究——基 于平臺經濟視角[J].經濟體制改革,2014(03):38-42
    [25]陳希,沈玉良,彭羽.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便利化改革思考J].國際貿易, 2016(09):23-27.
    [26]屠新泉,蔣捷媛.深化《貿易便利化協定》,突破跨境電商規則困境J].國際貿 易,2018(02):23-27.
    [27]張錫寶,石以濤,徐保昌.貿易便利化與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基于雙重差分法 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20,34(02):94-103.
    [28]馬述忠,濮方清,潘鋼健.跨境零售電商信用管理模式創新研究——基于世界海 關組織AEO制度的探索[J].財貿研究,2018,29(01):66-75.
    [29]張夏恒,張榮剛.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復合系統協同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J].管 理世界,2018,34(12):190-191.
    [30]蔡蘇文,劉晨.日本關稅調整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對外經貿實 務,2011(03):30-32.
    [31]魏浩,張文倩.出口目的地進口關稅、人民幣匯率與中國企業“穩出口” J].經 濟管理,2021,43(01):18-34.
    48
    [32]來有為,王開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態、障礙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 2014(05):68-74.
    [33]耿世慧.基于扎根理論的跨境電商供應鏈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 2018(18):96-98.
    [34]吳欣•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供應鏈風險及優化分析[J].價格月刊,2019(02):91 -94.
    [35]曾錚,周茜.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對我國出口的影響[J].國際經貿探索, 2008(10):4-9.
    [36]陳繼勇,劉燚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貿易潛力的影響[J]. 世界經濟研究,2018(09):41-54+135-136.
    [37]方曉麗,朱明俠.中國及東盟各國貿易便利化程度測算及對出口影響的實證研 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3(09):68-73.
    [38]馮亞楠,劉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創新路徑[J].商業經濟研 究,2015(31):78-80.
    [39]Wilson J S, Mann C L, Otsuki T.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3,17(3):367-389.
    [40]Abbas Asosheh and Hadi Shahidi-Nejad and Hourieh Khodkari. A Model of a Localized Cross-Border E-Commerce[J]. iBusiness, 2012, 4(2) : 136-145.
    [41]MIN JUNG KIM. How to Promote E-Commerce Exports to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J]. KDI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2017, 39(2) : 53-74.
    [42]Kim,Dekker,Heij.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Distance Effects and Express Delivery in European Union Mark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7,21(2).
    [43]Jeong Hugh Han,Hag-Min Kim.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for increasing consumer informedness in 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An empirical study[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Applications,2019,34.
    [44]Cho, Jay Joong-Kun and Ozment, John and Sink, Harry. Logistics capability, logistics outsourc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n e-commerce marke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8, 38(5) : 336-359.
    [45]Estrella Gomez-Herrera,Bertin Martens,Geomina Turlea. 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49
    Policy,2014,28.
    [46]Patrick A . Messerlin,Jamel Zarrouk. Trade Facili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Customs Procedures[J]. World Economy,2000,23(4).
    [47]Thomas W. Hertel,Terrie Walmsley,Ken Itakura. Dynamic Effects of the "New Ag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Singapore[J].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2001,16(4).
    [48]Nora Neufeld. Trade Facilitation Provisions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Traits and Trend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Economics and Policy,2014,5(2).
    [49]Lionel Fontagne,Gianluca Orefice,Roberta Piermartini. Making small firms happy?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 of trade facilitation measures[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28(3).
    [50]Ben Shepherd,John S. Wilson. Trade facilitation in ASEAN member countries: Measuring progress and assessing prioritie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9, 20(4).
    [51]Allen Dennis,Ben Shepherd.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xport Diversification[J]. The World Economy,2011,34(1).
    [52]C. ZAKI.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trade facilitation initiative: econometric evidence and global economic effects[J]. World Trade Review,2013,13(1).
    [53]Bernard Hoekman,Ben Shepherd. Who profits from trade facilitation initiatives? Implications forAfrican countries[J]. Journal ofAfrican Trade,2015,2(1-2).
    [54]Elia Stefano,Giuffrida Maria,Mariani Marcello M.,Bresciani Stefano. Resources and digital export: An RBV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capabilitie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32.
    [55]Florence Bouvet and Alyson C. MaandAriVanAssche. Tariff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for Chinese exports: A firm-level analysis across customs regimes[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56]John S. Wilson, Catherine L. Mann, Tsunehiro Otsuki.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J]. The World Economy, 2005, 28(6): 841-871.
    [57]Evenett Simon J.,Hoekman Bernard 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ult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M].:2005.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ngjilei/dianzishangwu/6199.html

    上一篇:020電子商務模式下顧客感知價值提升研究

    下一篇:我國中小外貿企業應用B2E電商平臺的問題 及對策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