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ll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2
1.2.1論文研究的理論意義 3
1.2.2論文研究的應用價值 3
1.3研究方法 4
1.4文章框架 4
1.5文章的創新點和不足 6
1.5.1文章的創新點 6
1.5.2文章的不足 6
2文獻綜述 7
2.1貿易便利化 7
2.2跨境電商 10
2.3關于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子商務關系問題的研究 13
3我國賈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關系的現實基礎 16
3.1貿易便利化發展現狀 16
3.1.1全球貿易便利化的進展 16
3.1.2中國貿易便利化發展舉措 18
3.2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概況 19
3.2.1我國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 19
3.2.2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20
4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27
4.1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27
4.1.1貿易便利化的定義 27
4.1.2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28
4.2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29
4.2.1跨境電商的定義 29
4.2.2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30
4.3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機制 31
4.4小結 33
5我國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實證分析 35
5.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構建 35
5.1.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建立原則 35
5.1.2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基本架構 36
5.1.3貿易便利化測評數據來源及指標說明 38
5.2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度分析 39
5.2.1層次分析法 39
5.2.2數據處理方法 40
5.2.3確立權重 41
5.2.4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結果:2008-2016 44
5.2.5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2016年 45
5.3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測度 46
5.3.1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 46
5.3.2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水平測算:2008-2016........47
5.4貿易便利化水平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 48
5.4.1模型選取 48
5.4.2平穩性檢驗及模型選取 49
5.4.3實證結果及分析 51
5.5小結 55
6案例分析一以傲基電瞬為例 57
6.1基本情況介紹 57
6.1.1主要產品和服務 57
6.1.2商業模式 58
6.1.3案例選擇原因 59
6.2財務分析 60
6.2.1主要財務數據 60
6.2.2收入構成分析 60
6.3競爭優勢 62
6.3.1企業自身優勢 63
6.3.2貿易便利化帶來的優勢 64
6.4借助貿易便利化的公司戰略 65
6.5小結 65
7結論與政策建議 67
7.1結論 67
7.2促進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68
餐考文獻 71
附錄 76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隨著貿易全球時代的來臨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跨境電子商務開始 被廣泛使用,迅速成為熱門的新興貿易形式,也成為我國的外貿發展趨勢之一。
跨境電商的成長過程并沒有像傳統貿易一樣受到之前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 沖擊,反而在低迷的經濟形勢下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與傳統外貿長時間、大 量、少次的“集裝箱”模式相比,跨境電子商務以其髙效率、快速、少量、多次 等優點快速發展并壯大。商務部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逐步放 緩,2015年下降7%,首次出現負增長,雖然2016年略有改善,但也僅為1.9%。 但近年來跨境電商的增長顯示出一個令人欣喜的局面。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交 易額實現增長速度達到30.8%, 2016年雖然受到“4.8稅改新政”的影響,但交 易規模還是達到了 6.3萬億元,增速超23%,遠高于同期的外貿增長率跨境 電商在外貿總額中的占比也逐年增長,它不受地點、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突破傳 統貿易的營銷推廣模式,創新出更加快捷便利的銷售渠道及途徑。跨境電商在自 身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方式和增長點。
伴隨著“互聯網+”的風潮,國家將發展電子商務和傳統企業轉型提上了日程。 跨境電商被視為“互聯網+外貿”的新型模式,必然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自2014年起,海關總署發布多份公告,支持建設保稅區和跨境電子商務試點, 在政策層面上肯定了跨境電商的重要地位,為其后續發展掃清了障礙。2015年 國家把跨境電商提升到更為重要的建設層面,相繼出臺了包括稅制改革、降低進 口產品關稅等政策。截止到2016年,國內已經開通10+1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 市2,此舉極大了推廣了跨境電商在全國范圍內的認知度,也保障了跨境電商得 以持續穩定地發展。再者,隨著人民幣正式加入SDR3,全球對于人民幣作為貿 易結算和支付貨幣的需求也在上升,我國的跨境貿易支付踏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這極大地優化了跨境電商在世界范圍內的在線支付環境。此時,跨境電商巳經站 '上述資料來自于《艾媒報告丨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
2上述資料來自于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3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于 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賬面資產。 在國家層面的政策紅利風口,蓄勢待發。而我國也勢必會緊抓當下的貿易電子化 發展趨勢,實現貿易領域的轉型升級,同時大力推動跨境電商取得長足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我國越發活躍在國際貿易的舞臺上,也已經成 長為國際性的主要大國。但在各地區貿易聯系加強的同時,“貿易的非效率”帶來 的負面影響逐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發現在貿易過程中,時常會因為港口設 施質量低下、海關程序繁瑣等問題產生額外的成本和費用,這種“隱形”的壁壘在 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國際貿易活動的持續增長。因此,貿易便利化的岀現與實行具 有其必然性。
國內關于貿易便利化和跨境電商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成果也比較有限,在 這樣的背景下,深入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水平影響專題的研究就顯得非常之必 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現階段我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和跨境電商的總體情況,認 識到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來針對性地解決,從而借助 貿易便利化帶來的利益來促進跨境電商得以持續穩定發展。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緩行的態勢下,我國應找準外貿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和增 長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的貿易方式,實現外貿的持續穩定增長, 逐漸從貿易型大國轉型成為資本型和金融型大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論是對 于政府、企業還是消費者,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下對于跨境電商的研究就顯得非 常必要。如何合理利用貿易便利化的利好條款來提升跨境電商的發展水平,也成 為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貿易便利化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領域,它帶來的經濟利益和潛在 機遇對全球貿易市場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同時,跨境電商借助信息技術,顛覆了 傳統貿易的交易模式,更加快捷、高效、便利,不受交易范圍的限制,是現今的 關注熱點和對外貿易新的發展趨勢。跨境電商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將會為我國 的外貿行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更是對傳統線下貿易的創新和變革,也會給社 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因此,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發展狀況是否存在影響也值得 我們去探究。
1.2.1論文研究的理論意義
理論層面上,本文定性分析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規模的影 響機制,細化到貿易便利化體系的各個指標層面。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并通 過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跨境電子商務與貿易便利化之間是否關系進行分析。
同時,在參考Wilson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測評體系, 并結合當前我國實際國情測度跨境電商的發展狀況,豐富和深化了基于貿易便利 化視角的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評估的理論和方法。
本文綜合定性分析和計量檢驗兩種科學方法得到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豐富貿易便利化理論和跨境電子商務的內容,填補以往學者在這方面的遺漏。
1.2.2論文研究的應用價值
從全球范圍看,隨著貿易便利化的日益推進,跨境電商的發展也到了非常難 得的黃金發展期。但是,公眾及相關參與者卻對我國貿易便利化和跨境/商的實 際狀況和發展水平知之甚少。本文嘗試量化兩者的水平及作用大小,完曇前人的 評估指標體系,具有以下的現實意義:
1、 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度對政府具有戰略制定的導向性。本文將抽象的概 念量化,使公眾可以清楚認識到我國現今貿易便利化的發展狀況和水平。通過對 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的研究分析,能幫助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加深入理解如 何借助貿易便利化來發展跨境電商,從而創造良性環境,科學合理地推動這一新 興貿易形式的穩健發展,促進貿易和經濟總量的增長。
2、 基于國際貿易活動日趨全球化這樣的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跨境電商運 行過程中是否會受到貿易便利化的作用,對貿易成本的降低、貿易效率的提高、 對跨境貿易增長的影響機制以及促進全球貿易模式的協調發展等方面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3、 本文從貿易便利化的視角入手,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進行分析。 這些分析得出的結論將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目前的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和 跨境電商規模,既有利于政府合理制定跨境電商的政策方向,也給眾多的跨境企 業指明了發展路徑,有助于企業合理降低貿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對實現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1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分析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于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程度。基于 此出發點,為了能夠在前人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 評價指標體系來衡量其影響程度的大小,本文需要較為完善的貿易領域的理論知 識做鋪墊,梳理出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的作用機制,同時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 來佐證這一觀點。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四種研究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 文獻分析法。了解當前領域的研究程度,掌握現今國內外學者在該方 向上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來確定具體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思路。在 對已有文獻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深入分析、合理借鑒和有效歸納。
2、 指標分析法。對于部分描述性的研究對象,會采用科學、客觀、可得、 全面的指標來量化。這個過程中,運用的指標需要能夠準確地衡量該對象的水平 和狀況,一般可以適當借鑒前人被廣泛認可的指標,這對實證進行和結論驗證具 有重要影響。
3、 定性分析法。通過敘述貿易便利化和跨境電子商務的政策環境和發展 現狀,來分析研究對象的特點、變化規律及發展趨勢,這也是研究過程中必不可 少的一個環節。
4、 定量分析法。本文將分析貿易便利化與我國的跨境電商發展水平間的 相關關系,從數理角度得出相應的結論。
1.4文章框架
全文分為七章。第1章介紹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列出研究方法及文章的 創新與不足。第2章分別闡述了有關貿易便利化、跨境電商以及兩者間關系的國 內外研究現狀和結論。第3章對現階段貿易便利化的狀況和跨境電商發展現狀進 行了闡述,從現實層面論證本文研究的必要性。第4章列出了貿易便利化和跨境 電商的相關理論,并給出本文的研究機理,即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機制。 第5章引入Wilson體系來構建貿易便利化的指標體系,同時研究其與跨境電商 的關系。第6章分析國內典型的企業案例——傲基電商,來佐證本文觀點。第7 章總結全文,并在上述實證結果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提出相應的政策
建議。具體框架如下圖:
1.5文章的創新點和不足
1.5.1文章的創新點
1、 在研究方法上,本論文綜合使用多種科學研究方法,包括定性與定量分 析、文獻與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得到了保障,使得所做 的研究工作兼具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2、 在研究內容上,國內的相關研究較為缺乏。本文嘗試對貿易便利化水平 進行測度,并細致分析了四個分項一級指標,將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兩個方向 結合起來分析,探究其中的影響機制。通過實證結果論證了機理的可行性,并在 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對于政府、企業和公眾對這個領域認知的提 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5.2文章的不足
跨境電商作為新興的貿易模式來說,相關的研究開始較晩,因此本文可借鑒 的前人研究基礎較為薄弱,同時本文在衡量貿易便利化措施水平方面所選取的指 標可能還不夠全面,在后續的工作中,應繼續增加研究的深度,這部分仍有待進 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因為數據可得性的限制,實證部分數據可選取的年份有限, 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結果。
2文獻綜述
2.1貿易便利化
貿易便利化最早是由北歐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隨著二戰結束后 世界貿易的發展和成熟,貿易過程中存在的晦澀的貿易規則和冗雜的通關程序日 益引起一些歐洲主要貿易國的關注和不滿。為了減少這些額外的支出和費用,在 世界范圍內達成一個具有廣泛國際約束力的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愿望無疑是貿易 國成員共同期盼并共同努力推動的。它們期望能夠簡化國際貿易的程序,同步實 現貿易單據管理制定的標準化。但直至近十年,貿易便利化在全球以及區域經濟 合作組織的有力推動下,才逐漸成為多邊及雙邊經貿合作中的重要領域。各貿易 國可以通過完善本國的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海關工作的效率、加強規制 環境的保護等方面來推行貿易便利化,從而減少“貿易的非效率”,更好地促進 貿易經濟的發展。
在檢索和翻閱了相關文獻后,筆者總結貿易便利化的研究現狀如下:
1、國外研究現狀
對于貿易便利化這一問題,國外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已擁有眾多的研究成 果。主要是由以下兩方面所組成:
(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研究
貿易便利化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也不免使得不同國家和區域對它的認識受到 限制。因此,準確地評估和測度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于政府、企業和學者提高這個 領域的認知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政府希望了解本國貿易環境治理相對于別國 的差距,從而指導本國的政府管理行為,有效地改善本國的貿易環境以促進本國 貿易發展、吸引投資;企業希望了解目標國家的貿易環境,從而對企業的全球布 局和協同戰略進行分析和選擇;學者們則希望可以衡量一個經濟體的貿易便利化 程度,并找出其內在的影響路徑和經濟學原理。上述的需要都表明貿易便利化評 估工作的開展非常之必要。
世界銀行研究人員Wilson等建立的體系目前在該領域較為權威。Wilson等 (2004)首度提出了貿易便利化指數,具體由口岸效率指數、海關環境指數、制 度環境指數和電子商務指數四個分項指數構成。口岸效率用來衡量物流運輸時的 硬件設施的質量;海關環境用來度量由于繁雜的海關程序給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 和不便利;制度環境用來考察一國貿易法規的完善程度、透明度和有效性等;電 子商務指數是用來考察和度量一國從事電子商務的基礎硬件設施程度以及網絡 在企業、行業、國民中的滲透度,數據主要來自于各世界組織發布的官方報告, 如《全球競爭力報告(GCR)》、《世界治理指數(WGI)》等。APEC (2004)在 Wilson的基礎上提出了內容更為全面豐富的指標體系。還有學者專注于測度貿易 便利化中的貨物過境時間和成本大小。Djankov (2008)在世界銀行"Doing Buisness”數據庫提供的各國貨物過境時間數據的基礎上考察了貨物過境時間對 各國貿易額的影響,指岀貿易便利化的意義。OECD (2005)則將節約貨物過境 時間作為貿易便利化的主要政策目標,考察貨物過境時間縮短后對經濟福利的影 響,而對評估當前各國實際貿易便利化水平沒有表示出明顯興趣。
綜上所述,文獻中評估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方法主要以Wilson等(2004)、 Djankov (2006)和OECD (2005)等的研究成果為代表。從便利貿易的角度看, 貿易便利化具有豐富的內涵,應該是一個很大的籃子。然而就量化而言,過于復 雜的構成可能會使我們的實際政策設計工作或政策研究工作面臨很大困難。
(2)模型研究
關于貿易便利化的模型研究,國外學者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包括 GTAP模型和引力模型,具體內容如下:
眾多經濟組織和學者運用GTAP模型對貿易問題進行研究。Hertel, Walmsley, Itakura(2001)具體研究了日本、新加坡兩國間貿易規模的影響因素,發現它會受 到海關信息化程度和電子商務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并且這種作用是正向促進的。 OECD(2003)認為,貿易的交易成本會影響整體的貿易量,而這個效用對于發展 中國家來說將比發達國家受益更多。Francois(2005)測算出貨物的交易成本每增 加720億美元,世界的人均收入將會降低1.5%o在World Bank (2005)對越南 海關現代化貸款援助計劃的研究中,假設貨物過境時間每縮短1天,交易成本會 下降0.5%,由此得出項目實際IRK?達到156%, NPV2達到7億多美元。
1內部收益率(IntemalRateofRetum,IRR),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 時的折現率。
2凈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投資項目投入使用后的凈現金流量,按資本成本或企業要求達到的報酬 率折算為現值,減去初始投資以后的余額。
可以看出,利用GTAP模型分析貿易便利化時,模型往往關注的是過境時間 這一因素,這不免縮小了貿易便利化所包含的范圍。相對而言,引力模型則包含 的范圍更為廣闊。John S. Wilson和Catherine L. Mann(2003)通過使用引力模型 對便利化問題開展研究。他們首次用四個廣義指標定義了貿易便利化的評估方法, 在引力模型的基礎上進行細致的實證分析,發現海關環境的效率對全球的貿易流 量和水平有著顯著的影響,可以通過對海關環境的改善和提高來影響全球和區域 的貿易總量。Kim, Park(2004)利用引力模型和部分均衡模型研究發現交易成本 并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東北亞地區的雙邊貿易,但海關程序、技術標準、商務 流動程度、電子信息基礎設施等四種因素的改善都會對東北亞地區的雙邊貿易有 顯著積極的影響。Dollar等(2004)從微觀角度入手,選取公司為調查對象,調查 了 8個發展中國家的近8000家公司,進行量化分析后發現,海關的通關時間是 影響這些公司績效以及整體貿易額的關鍵因素,并且貿易雙方的海關通關時間和 效率都會影響整體的貿易流量。 蠡
綜上,在貿易便利化利益評估中,主要采用的都是經濟模型模擬分析方法。
不同的分析方法使用的貿易便利化定義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利益評估的結果也存 在很大差異。但由于定義的范疇不同,模型構建思路存在差異,嚴格來說兩種評 估方法的結果不具備可比性。
2、國內研究現狀 瘀
隨著貿易環境的動態變化,我國逐漸在世界貿易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但也 遭遇到較多的貿易摩擦。這就要求國內的學者不斷加快對貿易便利化的研究。經 整理,發現現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大致如下:
(1)貿易便利化的相關理論研究
在貿易便利化理論研究方面,陸燕(2004)梳理了不同組織給出的貿易便利 化的定義,統一進行匯總比較和分析,發現盡管存在表述上的差異,但其“簡化 和協調程序,加快要素流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張魯彬(2007)在已有的國際貿 易經典理論的基礎上,加入貿易便利化和海關現代化的理論進行綜合分析,最終 構建出兩者間互動關系的理論模型,并針對海關建設提出相應的可行性建議。嚴 波(2007)則將貿易便利化的要求細化到于我國目前通關流程,以此為依據為我 國的海關建設提出合理建議。孫衷穎(200刃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結合交易成本 理論等國際貿易前沿理論進行了詳實的機理分析,并分析了典型的區域經濟組織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舉措。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婁萬鎖(2010)從最根本的理論 起源入手,分別剖析和演示了經濟、政治、制度三個因素如何動態演變作用形成 的貿易便利化,研究理論基礎詳實。
(2)貿易便利化的指標體系及其對貿易流量的影響
關于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的研究,現階段國內學者多采用指數化方法。這種 方法雖然欠缺計量模型的精確性,卻因為簡便、易行以及在某些方面符合便利化 的特點而廣為采用。周茜(2007)借助Wilson方法,完善了貿易便利化的綜合評價 指標體系,量化了我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便利化水平,研究發現貿易雙方都更加 傾向同貿易便利化程度更高的國家進行合作、往來。王少輝(2014)綜合定性、定 量兩種方法,具體分析了中國在實施貿易便利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需要投入 的成本和潛在的利益,結合現實情況指出我國目前在海關過境管理方面的問題, 并著重介紹了以美國、日本、新加坡等高海關效率的國家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方面 的成功經驗和啟示,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鑒。胡穗生(2014)測度了貿易便利化組 成部分之一的海關績效,文章運用平衡計分卡的理論,構建出包含四個評價指標 的體系,并結合實際分析我國的金關二期工程建設情況,以此來論證該電子政務 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可行性、準確性和科學性。趙鑫(2015)在前人的基礎上,建 立起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并細化到各分項指標,研究其分 別如何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規模,以此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優化資源配置 的建議。
2.2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Cross-borderE-commerce),全稱是跨境電子商務。它是電子商務 在關境上發生空間變化的模式。從狹義上來說,我們可以直接理解為跨境零售, 即交易最終面向的是終端消費者。它是指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消費者通過 線上的方式完成商品的跨境流通、交易、支付等過程的貿易形式。
從廣義上來說,也可理解為對外貿易的電子化,即將傳統外貿的交易流程借 助電子信息技術完成。它實質上就是傳統外貿的網絡化、電子化和信息化,相對 來說,跨境電商可以有效節約中間交易環節和額外的交易成本,但是對交易雙方 的基礎網絡設施和技術的程度有一定要求。
1、國外研究現狀
跨境電商本質上屬于經濟學和信息科學的復合學科,傳統貿易理論同樣適用 于它。目前國外對于跨境電商的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少,基本都是聚焦于跨境電商 的應用層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跨境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Nielson等(2001)分析了跨境電商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發現跨境電商作為 新興的貿易方式,它的特性會對國際貿易中的營銷、供應鏈、分銷等方面產生很 大影響,也會影響貿易雙方間的供應關系。Cassivi等(2010)選取了近1000家在 加拿大注冊的從事國際商務的不同規模的企業,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以此來探 究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會是否會受到公司規模、電子商務應用及實踐等因素的影響。 Ghorbani等(2013)基于全球化理論,分析了電子商務模式產生的經濟、政治環境 因素作用,論證了這種新興貿易模式的必要性和難以估計的時代影響力,從世愁 范圍的角度論證了電子商務這一新興方式的重要作用,甚至會改變全球化的進程 和方式。Gessner等(2015)比較了傳統貿易和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研究發現, 前者的發展速度遠低于后者。同時跨境電商的出現將帶領企業更快地走上國際市 場,將為它們創造更大的平臺和發展機遇,然而因為涉及到跨境,必然會遇到關 稅、匯率等因素形成的貿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又會阻礙跨境電商的快速增長。寥
(2)電子商務在企業中的實踐應用
Kha(2000)細致分析了 Amazon和Dell兩大極具代表性的全球性互聯網公司, 發現信息化企業自身的核心業務、便捷化給顧客提供的服務以及快速化應對外界 挑戰等是影響企業運作B2C模式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并進一步說明這些因素 也可以被用來作為其他企業轉型B2C模式的推動力。Asosheh等(2012)聚焦于建 立一國國內的跨境電商,以伊朗為案例,對不同層面的各個指標包括信息層、業 務層和內容層進行了現實層面上的論證分析。Tseng(2011)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 選取臺灣地區多家中小型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電子商務在這些中小規模企業中 的落地實施情況。他主要關注跨境電商對中小型規模企業的影響,以此針對性地 就臺灣地區中小企業如何更好地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提髙企業競爭力、降低 企業運營成本等方面提供了相關的建議。Martens, Turlea(2012)運用調查問卷的方 式,發現交易成本低、物流便捷和支付便利是跨境電商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但仍存在一系列安全、質量等問題,因此還需要政府發揮監督的作用,創造良好 環境來引導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2、國內研究現狀
(1)跨境電商物流、支付等方面
曹淑艷,李振欣(2013)對比分析了國際快遞、國際小包、海外倉模式等不同 的跨境物流配送方式,指出每種方式的優劣性,并發現集中運輸從運送方式、運 營成本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來說對于B2C跨境電商最為合適,也為目前跨境電 商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建議。張濱等(2015)目前我國物流行業存在基礎建 設不完善、效率低下、費用高以及配送質量等問題,使得跨境電商發展速度遠遠 快于物流行業的發展速度,物流難以為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提供良好的服務質量, 從而抑制和阻礙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并指出應協同各行業進行改善。沈丹陽 等(2015)從管理學的角度,運用SWOT理論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的跨境電商物流存 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以此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黃永江等(2013)通過對跨 境電商支付涉及到的經濟主體管理、外匯資金流通問題的分析,主要關注支付環 節,嘗試構建出適合跨境電商支付業務的外匯管理體系解決現存的支付環節的安 全性問題,為后續的跨境支付領域提供了借鑒。
(2)跨境電商商業模式研究
金虹等(2015)運用系統論來分析跨境電商興起的動因,并提出需要利用云平 臺物流發展模式來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崛起,因為跨境電商發展的根本在于信息 化的匯集整合和應用。呂雪晴等(2016)列舉出我國跨境電商現存的多種商業模式 并綜合分析了各種模式存在的問題,包括缺乏完整的行業發展規范、物流環節的 服務質量難以保證、支付環節風險及賬戶安全等方面。文章最后指出,跨境電商 行業需要及時確定可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的商業模式。王娟娟等(2016)緊跟當下 一帶一路的政治熱點,研究最適合一帶一路經濟區的跨境電商發展模式,指出文 化這一因素的重要性,當前也需要注重區域的文化和經濟特色,打造有特點、可 持續發展的本地化模式。
(3)跨境電商在企業應用的研究
劉娟(2010)重點關注跨境電商在中小企業層面的應用,文章以交易成本為理 論基礎綜合分析,著重解釋了中小企業國際化過程中電子商務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并指岀,電子商務對于企業來說是營銷手段,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仍然來自 于其核心產品。楊堅爭,劉涵(2014)等通過發放問卷和搜集資料,細致分析了電 子商務應用水平對企業規模大小的要求。研究發現,電子商務的應用水平與企業 的規模相關,會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逐步升高,在不同環節時對電子商務的運用 能力也會不同。羅方,陳丹麗(2016)在前人基礎上,基于管理學的SWOT方法, 闡述了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過程中的優劣勢、機會和威脅,并對未來中 小企業如何更好地運用跨境電商提出相關建議。
2.3關于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子商務關系問題的研究
1、 國外研究現狀
John S. Wilson(2005)等利用自創的指標體系,測度了 2000-2001年全球貿易 流量排名前75的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和貿易總量之間的關系,在研究的過瘵廳 中,把電子商務的應用水平作為衡量指標之一,發現電子商務的水平可以促進貿 易量。Mesut(2011)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進行分析,發現電子商務可以通過 減少貿易成本和提高貿易效率來影響全球的經濟形勢,從而減少經濟危機對貿易 造成的消極影響,因此發展電子商務可以作為一種減輕經濟危機影響的方式。 Nuray(2011)從產品生產過程流程來分析電子商務對貿易便利化的影響,包括供親 應鏈、產品定價和生產效率,發現跨境電商的應用可以協調供應鏈,促進產業的 精細分工,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是正向的促進效應。Sithanonxay(2016)等通過分 析1992-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數據,測算出東盟國家的貿易量會受到雙方的要素 稟賦差異的影響,如運輸成本、進口關稅、電子商務水平等因素。
2、 國內研究現狀
張新宇(2009)等聚焦于電子政務這一熱點話題,指出政府工作效率及滿意度 提高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是電子政務的應用,與商品貿易的便利化類似,電子政 務是政府工作程序的便利化,也屬于貿易便利化體系中的一部分,論證發現它們 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正向促進關系。王祖強,胡陽(2013)等從跨境電商帶來的便利 入手研究,發現它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方式來說發展空間很大,能夠有效地降低 貿易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和貿易總量,是未來貿易行業發展的趨勢。并以義烏為 案例闡述如何更快地打造網上國際商貿城,針對性地為我國小商品市場的跨境電 商建設提出建議。李子,楊堅爭(2014)從定性與定量的雙重角度論證了電子商務 相比于傳統貿易最為關鍵的創新之處在于減少中間交易程序,降低成本,革新了 原本的對外貿易鏈條,從而有效簡化了貿易程序。張孟才,常成(2014)在當前國 際貿易活動愈加頻繁的背景下,就如何把握住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來提升我 國外貿效益提出了 一系列建議與舉措。王冠鳳(2014)著眼于貿易便利化在自貿區 中的應用,將兩者結合起來分析,根據我國目前的自貿區建設和發展情況,指出 跨境電商的發展不能忽略自貿區這個關鍵因素,同樣也需要抓住自貿區的發展機 遇,形成兩者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常成(2015)著眼于當下貿易增長和跨境電商 發展的現狀,從定性、定量兩個角度著重研究跨境電子商務與貿易增長的互動發 展關系,發現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互動發展關系,并用實證結果論證了互動機制的 存在。曹曉潔(2015)量化分析了跨境電商對一國貿易便利化程度的影響,發現跨 境電商的應用對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影響顯著,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電商環境, 并針對我們中小企業在應用跨境電商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陳希(2016)等主 要探討了關于跨境電商的貿易便利化改革的思考,重點分析了在試點過程中存在 問題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貿易監管制度尚不完善,還不能適應跨境電商的靈活 變化。白宇航(2016)通過變截距固定效應模型分別分析了貿易便利化各指標對跨 境電商進岀口規模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增強貿易便利化和跨境電商發展 水平的相關措施。
3、簡單評述
從貿易便利化的研究文獻來看,目前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內容和方法都越發廣 泛和全面,從指標的測度到模型的應用都已經較為完善,成為貿易學術界的熱點 方向。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結論是:貿易便利化可以通過減少成本和繁雜的程序, 提高貿易效率來促進世界貿易和經濟的增長。目前中國對于貿易便利化問題已經 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并在貿易便利化問題的核心領域之一——海關監管制度改 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但是關于中國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成本和收益 的測度方面,目前突出的研究成果較少。現階段我國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定性階 段,在貿易便利化體系方面多借鑒外國學者的研究結論,且因為數據缺乏的原因, 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從跨境電商的研究文獻來看,國外學者多利用實證調查的方式,集中于企業 運用跨境電商的優、劣勢及目前發展遇到的障礙。國內學者考慮的方向比較多元, 針對跨境電商涉及到的各個方面都有相關的研究,比如物流、支付、通關等問題, 從交易涉及到的各個關鍵環節給跨境電商的未來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另一部分 國內學者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國情,較為關注中小企業如何切實運用跨境電商來 實現自身企業的轉型,這部分的案例分析也比較有借鑒意義。但是限于跨境電商 起步時間晚的原因,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有限,大部分都停留在實務層 面,關于其理論機理的研究較少。
從研究貿易便利化和跨境電商關系的文獻來看,國內外眾多學者在對電子商 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問題中存在高度共識,普遍認為兩者存在正向的促進作用。 而基于貿易便利化角度去思考跨境電商發展水平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國內外還 較為缺乏。所以貿易便利化和中國跨境電商水平這一部分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 入,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給本文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空間。
3我國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關系的現實基礎
本章講述了現階段全球和我國貿易便利化以及跨境電商的發展狀況。先從全 球以及我國的貿易便利化進程、舉措等方面細致地描述了目前貿易便利化在我國 推行的程度,再從我國跨境電商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交易流程以及主要形式 等角度說明現階段我國跨境電商的總體情況,是后文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現 實基礎。
3.1貿易便利化發展現狀
3.1.1全球貿易便利牝的進展
貿易便利化是隨著多邊貿易頻率提高、貿易成本日趨增加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它是參與貿易活動各國的共同需要。《貿易便利化協定》的達成具有重要的歷史 和現實意義,它被譽為“世界貿易組織近20年歷史中第一個協議”,并為多邊貿 易談判創造了條件。這一協定旨在減少全球跨境貿易中的繁文縛節,貿易便利化 為各國都提供了發展的紅利,是世界貿易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出臺,對于我國這樣的貿易大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通過執行相關條款享受到貿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貿易活動質量提升的眾 多好處。同時,也是加強我國同世界其他各國進行交流合作,進行更加便利的貿 易往來的絕好機遇。
本文整理了協定的主要亮點,如下表所示。
表3.1《貿易便利化協定》主要亮點
章
節 對應的
GATT 1994 條款 主要內容 對應的 協定條款
第
部
分 — 成立全球性的貿易便利化籌備管理委員會。 一
第10條
(貿易法規的公
布和實施) I.各國需保證海關程序及環境的透明度,建立統一咨詢 點,降低信息不對稱。
II.應及時就進口貨物的稅收歸類及原產地待遇向申請 人提供預裁定。 第1條
第3條
續表3.1《貿易便利化協定》主要成果要點
章 節 對應的
GATT 1994 條款 主要內容 對應的 協定條款
第8條 (進出口規費
和手續) I.允許貿易商提前提交進口的相關文件并可能提前處 理,減少通關時間。
II.允許申請人選擇電子支付方式進行支付,包括進岀 口關稅、國內稅等費用,并將貨物放行與上述費用的 最終確定相分離。
III.應將海關監管及其他相關邊境監管措施集中在高風 險貨物上,加快對低風險貨物的放行。
IV.鼓勵成員國定期計算并公開其平均貨物放行時間。
V.應向滿足特定標準的申請人提供額外的貿易便利化 措施,簡化通關程序。
VI.簡化進出口貿易所需的文件要求,盡可能標準化文 件。鼓勵使用相關或部分國際標準作為進出口和轉口 貿易的手續和程序。
VII.在一國境內使用通用的邊境程序和標準統一的單 證要求。
VIII.嘗試建立并推行“單一窗口”,使得貿易方能夠通 過單一接入點向相關機構提交進出口或過境貨物的材 料或數據要求,并盡力保障信息技術的支持。 第7條
第7條
第7條
第7條
第7條
第10條
第10條
第10條
第5條
(過境自由) 加強過境運輸自由 第11條
— 1.鼓勵各成員國間海關信息的交換,加強在海關管理方 面的經驗共享。
I】.確保國內各監管機構之間相互合作與協調。
III.鄰國間應相互合作,簡化程序,以加速商品的跨境 流通。 第12條
第8條
第8條
第
部
分 一 I.應援助與支持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進行協定 相關內容的能力建設。
II.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可視實際情況,根據各 自的需求自行實施協定的條款范圍。 第II部分
第
部 分 一 I.成立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委員會應在自協定生效起4 年內并在此后定期審議協定的運用和實施情況。
II.每一成員均應設立本國的貿易便利化委員會或類似 機構。 第13條
第13條
資料來源:根據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宣言及附件整理
3.1.2中國貿易便利牝發展舉措
自入世以來,作為貿易大國,我國一直嚴格遵守并執行相關規則,同時也致 力于加強與雙邊、區域以及多邊的合作交流,推動貿易便利化發展,并采取了一 些有效措施和行動,對貿易便利化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強。
中國積極參與到全球的貿易活動中,參與談判并簽訂了眾多貿易協定,極大 地提高了貿易伙伴國間的便利程度。表3.2是中國目前已簽訂貿易協定中與貿易 便利化相關內容的匯總表格。
表3.2中國已簽訂賈易協定內容匯總
協定名稱 相關內容 時間
中國■澳大利亞 自由貿易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盡可能地與世界海關組織 確立的國際標準和推薦做法一致;
第十二章電子商務,各方應鼓勵開展促進電子商務合作活 動,包括將提升電子商務有效性和效率的合作活動。 2015.06.17
中國-韓國自由 貿易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雙方海關當局應當在其程 序實施中便利通關,包括貨物放行;
第十二章電子商務,各方應鼓勵開展促進電子商務的合作 活動,包括將提升電子商務有效性和效率的合作活動。 2015.06.01
中國■瑞士自由 貿易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雙方應在促進和實施貿易 化便利措施中考慮各自企業界的需求,特別是應當關注中 小企業的利益。 2013.07.06
中國-冰島自由 貿易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雙方承諾在雙邊貿易中采 用旨在降低成本以及不必要拖延的高效貿易手續。 2013.04.15
中國■■哥斯達黎 加自貿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雙方海關當局應盡力使用信息技術加快 貨物放行、實施風險管理和目標確定。 2010.04.08
中國-秘魯自由 貿易協定 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締約雙方應當確保其海關 程序和實踐具有可預見性、一致性、透明度,并便利貿易。 2009.04.08
中國-新西蘭 自由貿易協定 第五章海關程序與合作第五十八條海關程序的審議,雙 方海關當局應當本著進一步簡化海關程序、制定互惠安排 和便利雙邊貿易流通的目的,定期審議其海關程序。 2008.04.07
資料來源:中國自貿區網站
其余貿易伙伴國協議簽訂時間較早,且與貿易便利化相關性較少,故不在此 處列出。
除了在世界貿易活動中的活躍,中國也不斷出臺各類與貿易便利化相關的政 策,為外貿持續健康、高效、便利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圖3.1是近年來國家 推行貿易便利化的政策匯總。
圖3.1近年來我國出臺的賈易便利牝相關政策匯總
3.2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柢況
3.2.1我國對跨境電商的政策支持
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加深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持續提升,跨境電商在國 際貿易逐漸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中國對外貿 易的新的增長點和發展趨勢。“十二五”以來,跨境電商站在了國家政策紅利的 風口,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商務部、海關總署、人 民銀行等部門均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跨境電商領 域的法律規制環境。
圖3.2是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本文也整理 7 2009年至今中國頒布的跨境電商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正文中不再列出,詳 細請見附錄1。
2013 年
>提高通關«¥,鼓勵通ii海外倉融入境外零售俸系
»規范進出口稅收玫策
>降低紙尿褲等部分日用品關稅,降幅超50%
資料來源:根據海關總署等網站公告匯總
圖3.2近年中國垮境電育主要玫策變遷圖
上述政策的出臺從法律層面上肯定了跨境電商的合法地位,也從國家角度給 予了行業扶持。這些政策集中于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的通關、物流、支付以及關 稅等關鍵環節,支持建立適合我國當前國情的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和通關程序。 保稅倉和試點城市的建立更是為跨境電商解決了物流這一大難題,同時規范了試 點運作流程,明確了相應的監管法規,對跨境電商的實際操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 義。
3.2.2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我國是傳統的貿易大國,一直占據著世界貿易版圖的前排位置。但是伴隨著 世界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傳統貿易非常容易受到影響。跨境電商的成長過程并沒 有像傳統貿易一樣受到之前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反而在低迷的經濟形勢下 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與傳統外貿長時間、大量、少次的“集裝箱”模式相比, 跨境電子商務以其高效率、快速、少量、多次等優點快速發展并壯大。近年來, 跨境電商在外貿總額中的占比也逐年增長,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開始了迅猛發展, 它符合當前的政治、經濟、技術、市場環境,是一種新興的外貿交易模式。
1,跨境電商市場規模
從圖3.3中可以看出,受到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的貿易總額在2014 年后開始出現負增長,發展趨勢緩慢。而反觀跨境電商,可以看到2008-2016年 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規模呈持續上升趨勢,增長率也始終不斷增加。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行業發展的不斷成熟,我們可以預感未來跨境電商 的發展環境將會更加良好,它的發展將是快速而平穩的。
占進出口總額比重 跨境電商增長率
數據來源:商務部數據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艾瑞咨詢等
圖3.3 2008-2016中國進出口賈歷及跨境電商交易規模
圖3.4是我國歷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結構變化圖。從2016年中國跨境 電商的進出口結構看,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中出口占比達到84.4%,進口占比在 15.6%O相比較來說,跨境出口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是也看到跨境進口快速上升 的趙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隨之升級,消費 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原有的國貨已經不再能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和品牌的 需求,轉而追尋海外的品牌產品,這也是近年來海淘興起的根本原因。在這樣潛 在市場的吸引下,眾多外貿企業和互聯網巨頭也都紛紛進入跨境電商進口領域, 占據自身的有利地位。基于上述因素可以判定未來,跨境進口在整個跨境電商規 模的占比仍會不斷提升。
物i出口占比 進口占比
圖3.4 2008-2016中國跨境電育交易規模進出口結構
圖3.5是我國近年的跨境電商B2B與B2C交易結構變化圖。從圖中可以明 顯看到,2016年跨境電商B2B交易額占比達到89.6%,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但 整體看來,跨境B2C也正以穩定的速度增長。相比于跨境B2C來說,跨境B2B 有著訂單量穩定、交易金額多、交易頻次低的顯著特點,因此跨境B2B長時間 占據交易規模的主要地位。但是隨著近年貿易環境的低迷,交易主體將逐漸朝著 零售、碎片化的方向變化,預計未來跨境B2C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占比也會 有所提升。隨著行業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跨境電商也會以穩定的增長速度,逐
40%
30%
2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圖3.5 2008-2016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B2B與B2C結構
漸朝著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2、跨境電商主要發展形式
跨境電商是指傳統外貿的交易流程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完成,實質上是傳統外 貿的網絡化、電子化和信息化。它可以有效節約中間交易環節和額外的交易成本, 是一種符合當代信息技術的新型外貿模式。
當前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的主要發展形式請見圖3.6。
中國跨境電商市場逐步從傳統提供信息服務向集合網絡營銷、在線交易、柱線支付、國際物流等綜合 服務轉型.從而有效壓縮中間環節,重塑國際產業虢、促進進出口貿易發展。而當前行業尚處于市場 發展初期,以傳統模式仍占據主體地位,未來隨倉產業鏈各環節的合作形成,將呈現出多層次服務體 系并行的趨勢,同時小額跨境電商交易也將實現爆發式増長。
\ 丿
圖3.6中國跨境電商的主要發展形式
3、跨境電商進岀口流程
如圖3.7所示,出口跨境電商是指國內企業通過自營平臺或第三方平臺線上 交易的方式將商品銷售給海外消費者的過程。需要經過的流程是,國外買家訪問 國內商家的網站或者第三方平臺網站,下單購買,完成支付后由國內的商家發國 際物流通過關境后送至國外買家。
圖3.7跨境電商出口流程圖
如圖3.8所示,進口跨境電商是海外產品通過境內商家的在線平臺被交易, 再通過關境到達境內買家手中的過程。需要經過的流程是,國內買家訪問國外商 家的網站或者第三方平臺網站,下單購買,完成支付后由國外的商家發國際物流 通過關境后送至國內買家。目前主要有保稅和直郵兩種模式。
圖3.8陪境電吏進口流程圖
4、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對比
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不同,貫穿于交易前、中、后期的整個過程中。它利 用電子信息數據將傳統貿易的眾多流程簡化,使得交易過程更加快捷、便利。表 3.3詳細對比了兩者在交易過程中的差異之處。
表3.3交勵過程中傳銃貿易與垮境電禽的不同點
環節 項目 傳城國際賈易 垮境電子商務
交易前 買方 運用傳統媒體方式了解產品性 能,比較后選擇外貿方案。信息 單向傳遞,且耗費大量精力。 隨時上網查詢需購商品信息,不 受時間、地點限制。網絡信息資 源豐富,較為輕松確定貿易方案, 省時省力。
賣方 通過傳統媒介(交易會、電視、 報紙等)推送產品信息,等買方 上門或直接上門推銷。 通過平臺網站全方位展示商品性 能,利用現代化通訊技術隨時在 線解答疑問,快速鎖定客戶。
交易中 貿易 磋商 主要借助傳真、電話等工具進行 溝通,花費時間長且信息有被泄 露的安全隱患。 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傳遞交易信糜 息,各種單證、文件轉換成標準 的報文,快速準確。
合同 簽訂 書面文件形式簽訂 電子簽訂,有安全加密口令
交易后 買方 履行付款和收貨義務,傳統跨國 支付流程復雜且所需時間長。 通過網絡支付手段,高效便捷完 成跨境支付環節。 ,:
賣方 申領出口許可證和配額,備貨、 辦理托運,貨物裝運后辦理制單 與結匯等各種繁雜的手續,效率 低且耗時多。 利用海關的電子政務,可以通過 政府網站辦理進出口退稅的流 程,有效簡化程序。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5、跨境電商的發展前景
(1)市場范圍、規模將繼續擴大
基于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信息技術更新升級以及人 們生活水平提高的現實因素,可以預見跨境電商行業的規模將繼續擴大,為我國 的外貿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活力。同時,行業內部的競爭也會隨著競爭者的加入而 進一步加劇,優勢平臺或企業將占據有利地位。另外,跨境企業的分布也逐漸從 沿海港口城市向中西部拓展,交易商品的種類也將進一步豐富。這些都是我國跨 境電商行業潛在的發展可能。
(2)政策法規完善,監管規范化
隨著中國進口電商稅改制度的運行,可以發現我國跨境電商的政策正在逐步 規范化,不再單純依靠政策紅利來扶持產業發展。因此,可以預見未來相關政府 部門將會在通關、物流、支付等方面的監管更加完善和規范。從野蠻生長到規范 化管理,這也是我國跨境電商行業成熟起來的必經過程。
(3)傳統企業升級轉型加快
近年來,面對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沖擊,眾多的傳統外貿企業也都紛紛進入 跨境電商進口領域,實現企業信息化的轉型,以此來占據自身的有利競爭地位。 跨境電商可以有效地幫助傳統企業擴大營銷渠道,通過便捷的互聯網平臺進行信 息交換,實現企業運行成本的減少。同時,跨境電商的應用使得企業開始轉型, 由傳統的產品生產者變為現今的消費引導者。
4賈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本章先對貿易便利化、跨境電商的相關理論進行羅列和闡述,在這些基礎理 論及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給出本文研究方向的機理分析,分別探討了貿易便利化 如何通過影響跨境電商的各個方面,即口岸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電子商 務等分項指標來影響最終的跨境電商發展水平。
4.1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4.1.1賈易便利化的定義
貿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的涵蓋范圍非常寬泛,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 國際組織過去的許多相關研究資料有助于我們廓清其內涵。主要國際組織對貿易 便利化的定義見表4.1。
表4.1主要國際組織對賈易便利化的定義
組織名壽 定義
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 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WTO and UNCTAD) 貿易便利化主要指進行國際貿易所需程序的簡單化和一致化。這 些程序包括國際貿易過程中進行商品流動所需的與收集、提交、 交換、處理數據有關的行為、慣例和手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貿易便利化主要指在國際間移動貨物以及買方向賣方付款所需的 信息流及相關程序的筒化和標準化
聯合國歐洲 經濟委員會
(UNECE) 貿易便利化是指通過全面的和綜合的方法來降低貿易交易過程的 復雜性及交易成本,確保進行貿易便利化的行為是建立在國際間 廣泛接受的標準、規范以及最優方法的基礎之上,并且這些行為 是有效的、透明的和可以預見的,為國際貿易創造一個簡化的、 協調的、透明的和可預見的環境
亞太經合組織
(APEC) 貿易便利化通常是指通過簡化程序、協調標準、使用新技術和其
他的方法來降低或減少程序和管理上的貿易障礙的措施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各組織發布的報告整理
這些經濟組織給出的定義都反映了貿易便利化的所包括重要方面。雖然表述 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內涵和實質確是一致的。因此,貿易便利化的實質可 以被筒化為:使貿易更有效率并且有效益。本文將采用如下定義:對于跨境電商 而言,貿易便利化的實質貫穿于交易的整個過程,它的存在可以簡化和協調各種 程序,加快貿易要素的跨境流動,促進跨境電商更高效的發展。
4.1.2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1、 自由貿易理論
自由貿易理論是貿易領域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它是后續眾多學說的理 論起源,在國際貿易方向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地位。亞當斯密、李 嘉圖還有赫克歇爾和俄林分別是三個時期在自由貿易理論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們 的研究使得自由貿易理論不斷完善。
亞當斯密認為,每個國家都傾向于生產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來進行交換, 這也是國際分工理論首次被提出。李嘉圖在斯密觀點的基礎上,將絕對優勢轉變 為相對優勢,他指出每個國家不一定只生產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也可以生產相 對來說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產品來進行交換,而這些交換活動都是促進生產要 素的在不同區域內的流動。后來,赫克歇爾和俄林提出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將李 嘉圖的相對優勢用生產要素的豐富或稀缺度來表示。主要結論是一國應大力生產 和出口自身要素豐富的產品來鞏固在貿易中的有利地位,同時減少或進口本國要 素稀缺的產品來緩解不利因素。
自由貿易理論是經濟學界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對于不同階段和時期的 國家來說,其實質都是鼓勵國家或區域間進行自由貿易,從而加快要素的流通, 減少貿易壁壘帶來的成本。這一點,與貿易便利化的內涵不謀而合。
2、 政府干預理論
干預理論被應用于在社會研究和社會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在某些特殊情況下, 我們需要政府的介入來幫助我們達到預期的效果。干預理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 么時候需要我們去干預,什么時候則不需要。每種不同的干預形式所達到的效果 也不同。
政府是一國的行政管理機構,在國家日常事務的運行、管理和監督過程中擔 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盡管自由競爭的市場是效率最高、經濟福利最大的市場組 織形式,但是有時候也會因為需要政府“看得見的手”來進行干預,使其更加健康、 穩定地發展。市場如果任其自由發展,會出現失靈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對稱,這會極大地損害市場中公眾的福利。這個時候就需要政 府的介入來干預,通過采取行政、法律等措施對失靈的市場進行調控。
對于貿易便利化的實施和提升來說,政府干預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 海關程序的簡化以及政策環境的透明化等方面,這些都需要政府積極出面,把握 好方向和力度,采取適當的舉措來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3、公共產品理論
根據公共產品理論分析,貿易便利化實際上等于一種貿易秩序提供結果。對 于消費者而言,制度本身應該具有使用上的具有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但 現實中,卻經常是大企業容易獲得更多的貿易便利化制度上的優惠,其中部分原 因在與貿易便利化的具體措施提供需要相關部門的政務資源投入,傳統的政務模 式下,政務邊際成本總是呈現遞增性,容易產生因資源不足無法供給而導致的不 公平性。因此,在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過程中,尋找降低政務邊際成本的實現方式 將有效保證制度供給的公平性,增加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及非排他性。
4.2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4.2.1跨境電育的定義
跨境電商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簡稱。從狹義來看,也稱跨境零售,主要指在電 子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消費者通過線上的方式完成商品的跨境流通、交易、支付 等過程的貿易形式。從廣義上來說,也可理解為對外貿易的電子化,即將傳統外 貿的交易流程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完成。跨境電商的實質是傳統外貿的網絡化、電 子化和信息化。
按照交易主體分類,跨境電商主要分為B2B與B2C兩種貿易模式。B2B (Business to Business)的交易主體均為企業,是指企業間的跨境貿易模式;B2C (Business to Custom)是指跨境零售方向,交易主體一般是企業對用戶個人。
按照商品流通方向分類,跨境電商又可以分為出口跨境電商和進口跨境電商。 目前,我國以出口跨境電商為主。
4.2.2跨境電商相關理論
1、 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哈里•科斯 (R. H. Coase)在1937年中提出來的,并發表于“論企業的性質”一文中。為了節 約交易成本,科斯將整體的交易費用進行細致的拆分,進行根系總結,找出不同 的因素,并確定不同的種類。之后的交易屬于哪個種類,就運用相應的方式來進 行協調,以降低交易費用。
科斯指出,交易成本涉及從經濟活動開始到經濟活動結束(包括違約等情況) 的所有環節,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信息搜尋成本、談判成本、契約成本、監督 履行成本、違約執行成本和轉換成本。
1975年威廉姆斯提出來交易成本產生的來源,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方面:有 限理性、投機主義、信息不對稱、專用性投資、不確定性與復雜性、氣氛。對以 上六個來源進行深入研究,威廉姆斯同時還發現了以下基本特性,包括交易商品 或資產的特殊性、交易不確定性、交易的頻率。這幾項基本特性就是形成交易成 本原因的基礎。并且基本特性還構成了不同維度,作用于成本,影響其大小。
2、 跨境電子商務影響交易成本的理論分析
與傳統貿易相比較來說,跨境電商借助電子信息技術來完成,實質上是傳統 外貿的網絡化、電子化和信息化。憑借互聯網的便捷,跨境電商可以有效節約中 間交易環節和額外的交易成本。運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分析,這些減少的交易 成本主要體現為:
(1) 降低搜尋成本
傳統貿易在交易前期,只能借助較為基礎的媒介工具進行信息的獲取,例如 產品交易會、電視、廣播等,很容易受到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并且雙方信 息交流受限,信息的不對稱相對較高,將會花費買賣雙方較長的時間和精力。而 跨境電商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隨時發布、更新、查詢商品信息,這有效地降低了 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的搜尋成本。
(2) 降低信息成本
相較于傳統外貿,跨境電商的交易雙方可以利用現代通訊手段隨時交流,快 速確定交易意向。在交易過程中信息的傳遞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紙質媒介,而是可 以通過電子數據快速地進行傳輸和交換,有效地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提高了 貿易的效率。
(3)降低決策成本
傳統外貿主要是規模較大、運輸不便的大宗商品,在交易完成前需要進行多 次洽談和磋商,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決策成本較大。而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決策前 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足量的信息,使得決策過程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有效減少,從 而降低貿易雙方的決策成本。
(4)降低履約成本
跨境電子商務通常是小額訂單,不需要提前大批量的備貨,這樣加快了企業 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庫存的折舊、損毀風險,很多非實體形態企業可以通過零 庫存管理的方式來減少商品存貨壓力。這就降低了雙方的契約成本。
4.3賈易便利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機制
隨著單一窗口、電子口岸和無紙化通關等貿易便利化措施在我國海關的逐步 落地實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將迎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國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 表明該國的貿易活動越便捷、對外貿易水平越高、國際競爭力越強。貿易便利化 的發展,進一步對削弱各國海關程序的復雜程度以此提升海關通關效率、對國際 貿易相關規則和非關稅壁壘的市場準入的透明化以此增加信息透明度、對跨境電 子商務提供現實基礎以此增強供貨能力、對資本的利用預期得到全面認識,從而 全面促進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穩定發展。查閱相關資料可知,貿易便利化與跨境 電子商務之間存在著某種互動關系,本文著重討論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子商務的 單向影響。
1、口岸效率與跨境電商的關系
物流效率作為衡量商品貿易流通速度的重要指標,在國際貿易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它也是商品在貿易活動中流通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跨境電商而 言,更是如此。口岸效率主要表示為在各種運輸媒介如公路、鐵路、港口和航空 運輸等基礎設施的質量及運輸服務的效率等。而在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商品從 賣家轉移到買家手中的過程,口岸效率的指標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國的口 岸效率越高,則可以為整個交易過程提供更加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有利于該國跨 境電商交易規模和質量的提高。
2、 海關環境與跨境電商的關系
通關是貿易活動的必經環節之一,它要求進出入過境的貨物必須從規定的地 點通過,接受檢驗檢疫等并辦理合法合規的通關手續。海關環境包括通關程序的 冗雜度、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海關環境質量的高低直接影 響著交易流程,跨境電商企業必然更加愿意去往監管制度透明、通關流程快捷簡 便的港口進行交易活動。另外,海關環境中的腐敗指數、非常規支付反映了企業 為取得貨物入境許可證而可能需要額外支付的費用,這種腐敗勢必會給FDI帶 來額外的成本,不利于一國吸引FD1,同時也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高額的通關費 用。■
3、 規制環境與跨境電商的關系
規制環境包括一國政策法規的有效性、透明度及可靠性等方面,對跨境電商 也會有較大的影響。跨境電商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型商業方式,盡管發展迅速, 但同時自身還帶有較多的限制,部分環節還需在實踐中完善,比如通關、關稅和 支付等方面,這就需要政府建立出一個清廉、透明、高效的政治環境來為其提供 保障。同時,一國的政治制度環境是否高效、透明和可靠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外 商投資,越透明有效的政策環境越能幫助企業減少額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國具 有良好的規制環境,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FDI,使得更多的企業愿意來到本國進 行投資生產,同時通過技術外溢和集聚效應來促進該國的跨境貿易的發展。
4、 電子商務水平與跨境電商的關系
電子商務水平是跨境電商區別于傳統貿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作用主要體 現在交易的前中后整個過程中。前期,跨境電商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隨時發布、 更新、查詢商品信息,信息的傳遞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紙質媒介,而是可以通過電 子數據快速地進行傳輸和交換;交易中期,過境交付也可通過電子化的流程和技 術來完成,相比于傳統貿易方式來說,極大了提高了通關效率;后期,貨款的交 付、售后的跟蹤和長期的服務提供,都可以借助便捷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實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依靠電子商務的跨境貿易會更加高效、便捷, 規模也會不斷擴大。
上述的影響關系可以通過下文的圖4.1的機理圖展示出來:
圖4.1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商形響機制圖
4.4小結
跨境電商是當代世界貿易活動頻繁和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兩者共同作用下的 產物。它主要是通過網絡的傳輸和數據的交換來進行交易,髙度依賴信息技術。 隨著產品要素在世界市場上流動的加快,各國都對貿易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貿易便利化的實施對于跨境電商具有重要意義,它將從物流、通關、政策、技術 等多個方面作用于跨境電商,便得交易活動更有效率地開展,從而全面促進跨境 電商的擴大規模和穩定發展。
跨境電商借助信息技術,顛覆了傳統貿易的交易模式,更加快捷、高效、便 利,不受交易范圍的限制,是現今的關注熱點和對外貿易新的發展趨勢。跨境電 商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將會為我國的外貿行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更是對傳 統線下貿易的創新和變革,也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對企業而言,跨境電商 有效減少了商品交換活動中的交易成本,更是對傳統營銷渠道的拓展和創新;對 消費者而言,跨境電商滿足了他們對海外高品質商品的需求,使得消費者不再受 到空間的限制,便可輕松獲取到足量信息,更是對傳統貿易模式的顛覆。因此, 無論是對國家層面、企業層面還是個人層面,跨境電商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戰略意 義和重要地位。
在自由貿易理論、政府干預理論以及交易成本理論的支撐下,發現貿易便利 化的各個組成部分會深入影響到跨境電商的整個交易流程。因此,我國需要有針 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從而引導跨境電商的穩定發展。
5我國貿易便利化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實證分析
本章的主要實證分為兩部分。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貿易 便利化水平測評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展示了 2008-2016年中國貿易便利化的發展 狀況;再選取2008-2015年19個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國進行實證分析,分別以中 國對其跨境進出口交易額為被解釋變量,以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總量、TFI、FDI 和關稅為解釋變量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細致分析了貿易便利化各指標對 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的影響程度。
研究發現,貿易便利化與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它在 -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增長。
5.1賈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構建
5.1.1賈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建立原則
貿易便利化具有豐富的內涵,要用具體的指標進行量化它的程度,需要在眾 多領域的指標中進行篩選,因此篩選的原則和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運用文 獻分析法,在翻閱和借鑒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確定以下四方面原則為選擇貿 易便利化指標來創建測評體系的前提。具體如下:
(1)代表性原則
貿易便利化涵蓋了貿易過程中的多個環節,每個環節又會有多種不同的指標 來表示。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在眾多領域的指標中進行篩選,遵從代表性原則, 選取最具廣泛含義的指標來組成指標體系,從而能夠盡可能的還原貿易便利化的 真實水平,使研究更具科學意義。
(2)可比性原則
在建立指標體系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考慮到指標的可比性問題。因為不同的 指標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為了避免最終量化的結果沒有意義,我們所 選取的指標則必須遵循可比性的原則,指標的數據來源也需要相匹配,使得測度 的結果可以在同一個數據層面上展示出來進行比較,這樣也有助于后續實證過程 的進行。
(3)全面性原則
除了上文提到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以外,全面性也是指標選取非常重要的原則 之一,它要求我們在建立體系的過程中做到多角度、多方位去認識問題。貿易便 利化涵蓋了貿易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因此建立的指標體系也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 盡可能全面包括貿易便利化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在前期準備備選指標,再進行嚴 格的分類篩選。
(4)可得性原則
在選擇指標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該指標是否可以被量化,并且可以被科學、 可靠來源的數據來表示。這個原則是為確立指標后獲取數據提供便捷,遵循此原 則也會使得后續研究工作的可行性提高。
5.1.2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基本架構
本文2.1提到的Wilson在2003年提出的貿易便利化體系,是目前貿易便利 化研究領域較為認可的量化方法。該體系的指數由口岸效率指數、海關及貿易政 策環境指數、制度環境指數和電子商務指數應用情況四個指標構成。Wilson首度 提出該體系,使用經濟組織發布的官方報告的數據,有效地評估了一國的貿易便 利化水平。這種方法因其簡單、易行以及在某些方面符合貿易便利化的特點而被 廣泛使用。
本文在Wilson研究的基礎上,遵循上述的四項原則選取指標建立測評體系。 首先建立4個一級分項指標,然后細化并完善了每個一級分項指標下的內容,選 取了 16個二級指標進行表示。其中,二級指標的選取參照《全球競爭力報告》 和《清廉報告》。
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具體構成詳見下表5.1:
表5.1 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級指標 二級指標 符號
公路基礎設施質量 X]
口岸效率 鐵路基礎設施質量 X2
港口基礎設施質量 X3
航空運輸基礎設施質量 X4
海關程序負擔 x5
貿易便 海關環境 貿易壁壘盛行度 x6
腐敗指數 x7
利化測 非常規支付 x8
評體系 政策透明度 x9
制度環境 法規可靠性 Xio
法規有效性 Xn
政府管制負擔 x,2
每百人使用互聯網人數 Xl3
電子商務的應用 最新技術的可獲得性 xl4
企業層面的技術吸收 X15
每百人中移動手機訂購量 X16
各個指標的含義如下:
1、 口岸效率
口岸效率是貿易便利化的指標之一,體現在公路、鐵路、港口和航空運輸等 基礎設施的質量及運輸服務的效率方面。口岸效率的高低對于貿易活動來說具有 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口岸效率可以用公路、鐵路、港口和航空等硬件設施的質量 來表示。公路、鐵路的基礎設施囊括了陸路運輸時對硬件的需求;港口的基礎設 施主要是指碼頭、倉庫、岸線等作業區域,它是水路運輸時的必經場所;航空的 基礎設施則涵蓋了空運涉及到的硬件設施,如機場、飛機等。物流運輸主要通過 這四種方式進行,因此它們基本可以用來反映各國的口岸效率。
2、 海關環境
海關環境用來度量由于海關程序產生的直接交易成本以及海關管理及出入 境管理的透明度。通關是貿易活動的必經環節之一,它要求進出入過境的貨物必 須從規定的地點通過,接受檢驗檢疫等并辦理合法、合規的通關手續。海關環境 中,通關程序負擔、貿易壁壘的盛行度等方面可以度量出通關的效率和海關服務 管理的質量;腐敗指數、非常規支付反映了企業為取得貨物入境許可證而可能需 要額外支付的費用。綜合上述四項指標,從不同方面評估一國海關環境的質量。
3、 規制環境
規制環境是企業正常進行貿易活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一國政府吸引貿 易的影響因素。其中,政策透明度是指在實施層面的公開程度,是否存在行賄或 利用公職牟利行為;法規的可靠性是法規約束力的大小以及管理對象是否會遵從; 法規的有效性是指管理部門是否能夠有效地將政策法規執行,是否有明確的獎懲 制度;政府的管制負擔是指政策在建立到實施過程中,政府承擔角色的完成程度。 綜合以上四項指標來考核該國的規制環境,較為全面且準確。
4、 電子商務的應用
這個指標衡量的是一國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掌握、應用以及在企業層面、國 民層面的普及度。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和每百人移動設備的配備量衡量的是互聯網 信息技術、遠程操作在一國生活中的廣泛程度;通過最新技術的可獲得性和企業 層面的技術吸收則可以看出一國科技、創新的驅動能力,這是考察企業層面對于 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上述四個二級指標從不同的主體層面來綜合測度電子 商務技術在一國的應用程度,是較為可行和準確的。
5.1.3貿易便利化測評數據來源及指標說明
表5.2是貿易便利化測評數據的詳細說明。此部分的數據來源為:《全球競 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透明國際•清廉指數》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2: 2008-2016。
表5.2賈易便利化測評指標說明
符號 指標名稱 取值 含義 數據來葆
X1 公路基礎 設施質量 1-7 1表示公路設施質量最差,7表示為公路 設施質量最好。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2 鐵路基礎
設施質量 1-7 1表示鐵路設施質量最差,7表示為鐵路 設施質量最好。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3 港口基礎
設施質量 1-7 1表示港口設施欠缺,作業地帶破舊,7 表示為港口硬件設施非常齊全。 全球競爭力
報告
1https://www.wefbrum.o^g/
2wwwtransparency.org/
續表5.2賈易便利化測評指標說明
符號 指標名稱 取值 含義 數據來源
X5 海關程序負擔 1-7 1表示為海關流程眾多,負擔很重;7表
示為海關流程簡明,沒有負擔。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6 貿易壁壘
盛行度 1-7 1表示為貿易障礙問題嚴重,7表示為基 本沒有貿易障礙產生。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7 腐敗指數 0-100 0表示最腐敗,100為最清廉。 清廉報告
X8 非常規支付 1-7 1表示產生非常規的支付,7表示沒有非 常規的支付情況。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9 政策透明度 1-7 1表示為政府規章不公開,7表示為政府 規章制度很透明。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io 法規可靠性 1-7 1表示為法規非常不可靠,7表示為法規 非常可靠。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n 法規有效性 1-7 1表示為法規執行非常無效,7表示為法 規非常有效。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12 政府管制負擔 1-7 1表示為管制負擔非常重,7表示為管制 負擔非常少。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13 每百人使用互聯
網人數 0-100 0表示互聯網普及率極低,100%表示互 聯網普及率最好。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14 最新技術的
可獲得性 1-7 1表示為新技術不可被獲得,7表示為新 技術被獲得。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15 企業層面的 技術吸收 1-7 1表示為技術沒有被企業吸收,7表示為 技術基本被企業吸收。 全球競爭力 報告
X16 每百人中移動手 機訂購量 0-100 表示每百人中移動手機的配置數量。 全球競爭力
報告
資料來源: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清廉報告等整理
5.2賈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度分析
5.2.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通過對體系內指標重要性的兩兩比較來確定權重的方法,對于 無法定量描述的問題往往是很有效的解決辦法。它將復雜的問題根據建立的體系 劃分為若干層次,再通過比較來量化,這種方法簡單實用,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非 常廣泛的使用。
本文在此部分使用yaahp (Yet Another AHP)軟件。它是專業的層次分析法 (AHP)軟件,通過自主構造層次模型、錄入權重數據以及一致性測算的步驟, 可以輕松算出體系中每個指標對應的權重大小。
使用yaahp軟件操作流程具體如下:
1、 首先按照選取的指標做層次圖,決策目標、中間層要素以及備選方案三 個要素分別對應總體系、一、二級指標。
2,對判斷矩陣進行賦值時,兩兩比較各元素的重要性,賦予其具體權重, 取值范圍為[1,9]。重要性標準如下表5.3所示。
表5.3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賦值 含義 —
1 第i個因素與第j個的影響相同
3 第i個因素對第j個的影響稍強
5 第i個因素對第j個的影響強
7 第i個因素對第j個的影響明顯強
9 第i個因素對第j個的影響絕對的強
同理,2-8的偶數字表示影響程度介于奇數字的兩個相鄰等級之間。
3、根據步驟2的影響程度大小測算具體的權重數值。需要注意的是,每個 權重體系的建立都需要經過軟件的一致性檢驗。如果通過檢驗,則說明該體系成 立并具有意義;如果不能通過,則需要重新返回上一步中進行改進。
5.2.2數據處理方法
在數據處理方面,由于不同指標的數據取值范圍有所差異,部分為[1,7],部 分為[0,100],是不能直接進行實證的。因此在進行有效的計量分析前,我們必須 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這樣才能保證后續的評估在同一基礎層面上,從而保證 計量過程的有效性。
本文采用Xi = 4- (0<X<l)公式作為貿易便利化指數的取值方法。 xmax
其中Xi表示對目標國家i處理后得到的新數值,俎表示處理前的原始得分, 石nax是原始數據序列中數值最大的原始得分。經過處理后,可以發現所有數據資 料排序方式相同,且均在[0,1]范圍內,從而保證了數據取值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這也是后續實證的基礎步驟。
5.2.3確立權重
(1)建立數據的層次結構模型
按照前文中表格的內容,作出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的層次結構圖,如下圖
5.1所示,清晰地展現了各級指標間的關系。
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資料來源:yaahp軟件作圖
圖5.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層次模型
(2)確立權重
在通過翻閱文獻資料、研究前人結果、了解實際通商口岸情況以及咨詢相關 領域的專家后,本文遵從層次分析法的步驟來確立指標的具體權重數值。首先確 定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得出的結論是:
對口岸效率來說,它比海關環境屬于同等重要和稍微重要中間范圍,得分2; 和規制環境相比屬于同等重要,得分1;和電子商務相比是稍微重要的地位,得 分3。對海關環境來說,它比規制環境處于稍微重要和同等重要中間范圍的地位, 得分2;與電子商務相比處于稍微重要的位置,得分3。對規制環境來說,它與 電子商務相比處于稍微重要和同等重要中間范圍,得分2。
依據上述判定,運行yaahp軟件,可以得到以下結果。四個一級指標具體權 重體系如下表5.4所示。
表5.4貴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口岸效率 海關環境 規制環境 電子商務 權重Wi
口岸效率 1.00 2.00 1.00 3.00 0.3584
海關環境 0.50 1.00 2.00 3.00 0.3014
規制環境 1.00 0.50 1.00 2.00 0.2290
電子商務 0.33 033 0.50 1.00 0.1112
同理,給出準確判定后,可以計算出以下二級指標的權重,如下表所示。
1) 口岸效率指標權重
表5.5賈易便利牝口岸效率指標權重
口岸效率 公路基礎 鐵路基礎 港口基礎 航空運輸基 礎設施質量 權重Wi
設施質量 設施質量 設施質量
公路基礎設施質量 1.00 1.00 0.33 0.50 0.⑷7
鐵路基礎設施質量 1.00 1.00 0.50 0.50 0.1635
港口基礎設施質量 3.00 2.00 1.00 1.00 0.3618
航空運輸設施質量 2.00 2.00 1.00 1.00 0.3270
2)海關環境指標權重
*5.6賈捋便利化海關環境指標權重
海關環境 海關程序負擔 貿易壁壘
盛行度 腐敗指數 非常規支付 權重Wi
海關程序負擔 1.00 3.00 2.00 1.00 0.3748
貿易壁壘盛行度 0.33 1.00 2.00 1.00 0.2164
腐敗指數 0.50 0.50 1.00 1.00 0.1693
非常規支付 1.00 1.00 1.00 1.00 0.2395
3)制度環境指標權重
表5.7賈揚便利化制度環境指標權重
制度環境 政策透明度 法規可靠性 法規有效性 政府管制負擔 權重Wi
政策透明度 1.00 1.00 3.00 4.00 0.4225
法規可靠性 1.00 1.00 1.00 2.00 0.2700
法規有效性 0.33 1.00 1.00 1.00 0.1725
政府管制負擔 0.25 0.50 1.00 1.00 0.1350
4)電子商務指標權重
表5.8賈易便利化電子商務指標權重
電子商務 每百人中使用互 聯網的人數 最新技術的 可獲得性 企業層面的 技術吸收 每百人中移動 手機訂購量 權重Wi
每百人中使用 互聯網的人數 1.00 0.33 0.33 1.00 0.1372
最新技術的 可獲得性 3.00 1.00 1.00 1.00 0.3126
企業層面的 技術吸收 0.50 0.50 1.00 1.00 0.3126
每百人中移動 手機訂購量 1.00 1.00 1.00 1.00 0.2376
綜上,得出完整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如下表5.9所示。
表5.9賈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指標權重
—級指標 權重 二級指標 權重
公路基礎設施質量 0.0529
口岸效率 鐵路基礎設施質量 0.0586
0.3584 港口基礎設施質量 0.1297
航空運輸基礎設施質量 0.1172
海關程序負擔 0.1130
貿易壁壘盛行度 0.0652
海關環境 0.3014
貿易便利化 腐敗指數 0.0510
測評 非常規支付 0.0722
體系 政策透明度 0.0968
制度環境 法規可靠性 0.0618
0.2290 0.0395
法規有效性
政府管制負擔 0.0309
每百人使用互聯網人數 0.0152
電子商務 0.1112 最新技術的可獲得性 0.0348
的應用 企業層面的技術吸收 0.0348
每百人中移動手機訂購量 0.0264
(3)一致性檢驗
經過yaahp軟件的測算,發現總測評體系、口岸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
電子商務的一致性分別為 0.0632, 0.0077, 0.0805, 0.0534, 0.0574,均低于 0.1, 符合層次分析法的一致性要求,通過檢驗。因此,上述權重體系成立,可用來計 算貿易便利化水平。
5.2.4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結果:2008-2016
根據已確立的權重指標體系,測算中國2008-2016年間貿易便利化水平發展 的情況。
TFI = X1 * 妬 + 乂2 * 必 + 屁 * % + X4 * 必 + 決 * % + X6 * % + X7 *
Wy + Xg * 14^ + Xg * IVg + Xjo * + X]] * + -^13 * + ^14 *
"14 + X]5 * W15 + X]6 * W16 (5-1)
其中,TFI (Trade Facilitation Index)為貿易便利化總體水平數值,Xj—X16
分別表示標準化處理后的16個二級指標,Wi是經yaahp測算出的各指標的權 重大小。
同理,貿易便利化四個評估指標公式如下:
口 岸效率Ar = X1*W1 + X2^W2 + X3*W3+X4*W4 (5-2)
海關環境 A2=X5*W5+X6*W6+X7*W7+X8*Wr8 (5-3)
規制環境A3 = X9^W9+X10* W10 + Xu * 妬1 + X12 * %2 (5-4)
電子商務缶=X13 * "13 + X14 * 妬4 + X]5 * W15 + X16 * %6 (5-5)
將處理過的數據帶入上述公式中,中國2008-2016年度貿易便利化指數測算
結果見下表5.10o
表5.10 2008-2016年度中國賈易便利化水平
年份 口岸效率 海關環境 規制環境 電子商務 TFI
2008 0.6293 0.6334 0.6979 0.5363 0.6359
2009 0.6267 0.6443 0.7265 0.5629 0.6478
2010 0.6401 0.6451 0.7291 0.5914 0.6566
2011 0.6716 0.6450 0.7210 0.6029 0.6673
2012 0.6644 0.6315 0.7146 0.6104 0.6600
2013 0.6744 0.6571 0.7196 0.6234 0.6739
2014 0.6942 0.6802 0.7195 0.6471 0.6906
2015 0.7042 0.6563 0.7052 0.6551 0.6846
2016 0.7092 0.6735 0.7166 0.6726 0.6961
0.55
0.5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圖5.2 2008-2016年度中國賈易便利化水平變化圖
從上圖可知,2008年至2016年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TF1從0.6359上升到
0.6961,整體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但在2012年受到了宏觀環境的影響有所小 幅下降。規制環境2016年的漲幅較為明顯,正好與現實情況相對應,跨境電商 正處在政策的紅利時期;還值得注意到的是,電子商務水平從0.5363提升到"
0.6726,是四個一級指標中增幅最大的,說明我國的電子商務水平發展迅速且在 持續提升中。
5.2.5中國主要賈易伙伴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2016年
中國
南非 1 美國
圖5.3 2016年度中國及其主要貿易伙伴國的TFI分布圖
圖5.3為運用本文的貿易便利化體系測算出的2016年度中國及其19個主要 貿易伙伴國的TFI,具體數值請見附錄3。從雷達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貿易便利 化水平最高的國家是新加坡,達到了 0.9853分,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這歸因 于新加坡在海關環境和規制環境兩項都表現優秀。筆者翻閱資料了解到,新加坡 的產業結構比較特殊,它的對外貿易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非常大,屬于貿易依賴 型國家,因此國家和政府對于貿易活動涉及到的基礎設施和法規環境的建設都投 入了巨大的資金。緊隨其后的是荷蘭、德國、日本等國家。這些發達國家的貿易 便利化程度較高是因為在貿易便利化進程上的起步早,均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比 如,歐洲對貿易單據格式的協調和簡化、日本的提前審單制度和韓國的通關后審 計制度都是很值得借鑒的經驗。后四位的國家分別是印度、印尼、泰國、俄羅斯 等,與之前的國家差距較大。
從這20國的整體結果來看,貿易便利化水平可能與經濟發達程度有關,經 濟發達程度越高的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反之亦然。相比較其他國家,我國 在海關環境和電子商務水平方面還有所欠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 TFI的整 體水平。
5.3垮境電商發展水平的測度
5.3.1陳境電克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
本文選取指標依據研究需要、理論假設和數據可得性原則,最終選取中國與
19個主要貿易伙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跨境電 商發展水平,更直觀地反應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和發展情況。其中,由于暫時還 沒有關于跨境電子商務中國對各國的交易額的數據,
本文在查閱了相關文獻及網站后,借鑒iresearch】的處理方法,計算出我國
與貿易伙伴間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額,具體方法如下:
計算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涉及的相關數據出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電子商
http://www.iresearch.coin.cn/report/2294.html
務研究中心和艾瑞統計報告。
5.3.2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水平測算:2008-2016
單位:億美元
單位:億美元
700
600
500
400
30()
20()
100
2008 2009 2010
獺美國 ■加拿大
驟法國 ■德國
>印度尼西亞遂新加坡
2011
耀俄羅斯
變荷蘭
翳馬來西亞
4
201
3
20
2
O
2
班國菲
西韓南
■ ■ ■ 利利 大大國 <澳泰
5
20
圖 5.5 2008-2016
國度
英印
年度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跨境電商進口規模變化圖
圖5.4及5.5直觀展示了 2008-2016年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跨境電商進出口 規模變化圖。可以清晰看出,跨境電商的規模總量總體變化趨勢是隨著時間快速 增長的。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我國的進口跨境電商增速明顯下降,是因為受 到“新政"的影響。其中,我國的跨境出口伙伴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跨境進口 則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德國等,這也符合目前跨境進口的“海淘熱”趨勢, 即從發達國家購買數碼電子產品、美妝和奢侈品等。19位貿易伙伴國跨境電商 進岀口交易額經處理過的數據請見附錄4,正文中不再列出。
5.4貿易便利化水平與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
5.4.1模型選取
本文選取2008-2015年與中國進行跨境電商交易進出口規模前19位的貿易 伙伴國的相關數據構建模型。其中,2016年以國別劃分的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尚 未公布,且部分國家關稅數據也缺失,因此此處的實證部分選取年份截止到2015 年。本文運用的計量軟件為Eviews6.0o
影響一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規模的因素有很多種,如貿易政策、距離 等,本文主要是研究貿易便利化措施水平,即口岸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 電子商務水平這四項指標,同時加入GDP、FDI、人口和關稅等控制變量觀察對 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規模的影響。在選擇控制變量時,因為考慮到前文中建 立的貿易便利化體系已經涵蓋了較多指標,為避免變量間的共線性,選取了上述 4個控制變量。
本章采用的模型為面板數據中的變截距固定效應模型,以跨境電子商務進岀 口交易額為被解釋變量。為了消除自變量之間的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先對各個變 量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數變換,在根據已有的相關研究,分別建立如下模型: lnEXPt = c + alnGDPt + /3lnTFIt + ylnFDIt + 8lnPEOt +(ilnTARt + et (5-6)
lnIMPt = c + alnGDPt + pinTFIt + ylnFDIt + 6lnPEOt + p.lnTARt + st (5-7)
變量說明如下:
(1)EXP表示中國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排名前19位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 出口額數據。詳細請見附錄4。
(2)IPM表示中國對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排名前19位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進
口額數據。詳細請見附錄4。
(3) GDP是一國的經濟規模總量和整體經濟實力的體現。數據來源于《世 界銀行》統計數據。詳細請見附錄6。
(4) TFI表示19個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便利化系數。其中加、金、嗎和蟲分 別指測評體系中的四個一級指標。在回歸模型中采用的是標準化之后的數據,詳 細請見附錄2。
(5) FDI表示19個貿易伙伴國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數據來源于商務部 網站數據庫。目前2016年尚未公布。詳細請見附錄7。
(6) PEO是各貿易伙伴國的人口總量,來源于《世界銀行》統計數據。
(7) TAR是各貿易伙伴國的平均關稅率,來源于《世界銀行》統計數據。 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亞2015年數據缺失,使用2014年替代。替代的數據將在 附錄5中有說明。
(8) £為隨機擾動項。
5.4.2平穩性檢驗及模型選取
(1)一階差分平穩性檢驗
數據的平穩性是進行回歸的首要前提,它可以確保回歸結果的真實有效性, 避免出現虛假回歸的結果。因此,數據的平穩性檢驗是非常必要的。常用的是單 位根檢驗,一般包括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四種檢驗方法。各個變 量的一階差分平穩性檢驗結果如下表5.11所示:
<5.11變量一階差分平穩性檢臉緒果
變量 LLC檢驗 IPS檢臉 Fisher-ADF 檢臉 Fisher-PP 檢臉 結論
-14.8016 -5.07453 103.796 150.535 平穩
InEX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1.6 力 0 ■4.24487 92.5861 132.866
InIM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平穩
?10.0956 -3.78913 85.8793 125.492
InTFI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平穩
-553.935 -68.7012 75.9081 72.6924
InGDP 0.0000 0.0000 0.0003 0.0006 平穩
-43.6852 -9.11881 102.730 137.346 平穩
InFDI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m 5.11變量一階差分平穩桂檢驗結果
變量 LLC檢驗 IPS檢驗 Fisher-ADF 檢臉 Fisher-PP 檢臉 結論
83.7334 15.1468 51.9122 71.0403
InPEO 1.0000 1.0000 0.0657 0.0009 不平穩
-35.1802 -8.14753 100.277 118.436
InTAR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平穩
-12.6515 -4.47757 91.4789 11&855
lnAt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平穩
-7.41285 -2.61988 66.6724 94.1380
lnA2 0.0000 0.0044 0.0014 0.0000 平穩
-9.70183 -3.20490 75.2063 107.720 平穩
lnA3 0.0000 0.0007 0.0001 0.0000
-17.5920 -6.36005 115.689 142.983
lnA4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平穩
由上表可知,除人口總量PEO外,其他參數均通過了 LLC、IPS、Fisher-ADF 和Fisher-PP檢驗,為一階差分平穩。在查閱前人研究成果時發現,不同的學者 在人口因素對于跨境電商交易的影響這一問題上有著不同的見解。從正向促進作 用來看,人口總額的增加會導致國內需求和消費市場的擴張,從而使得跨境電商 的貿易額的增加;從反向抑制作用來看,人口的增加又會使得分工更加細化,國 際市場更為分散,這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跨境貿易。這說明人口因素對于跨境 電商交易可能具有雙重的作用,也可能不顯著。因此在接下來的回歸中,為了不 存在偽回歸的可能性,后面將剔除掉人口變量PEOo
(2)模型選取
面板數據常見的模型有三種,回歸前需要選擇適用的具體模型。通常來說, 先使用F檢驗進行混合還是固定效應模型的判斷,然后再使用Hausman檢驗確 定應選擇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模型。檢驗完畢后,再針對Hausman檢驗的結 果進行回歸。本文由于存在兩個因變量,所以分別對兩個模型進行檢驗。
1)F檢驗
相對于混合估計模型來說,一般通過F檢驗來判斷是否有必要建立個體固定 效應模型。檢驗結果見下表5.12o
<5.12 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F Test
模型 SSEr SSEV F Fa
EXP 17.78853 2.948045 30.145451 1.89
IMP 60.97601 13.74642 22.784575 1.89
由上表可以明顯看出,兩個模型均滿足F>凡,故該模型不能建立混合效應 模型。
2) Hausman 檢驗
檢驗結果見表5.13。
表 5.13 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Hausman Test
模型 Chi - Sq, Statistic p值 絃論
EXP 240.603012 0.0000 固定效應
IMP 209.463726 0.0000 固定效應
通過上述檢驗可以明顯看出,P = 0.0000 < 0.05,故采用固定效應標型。
5.4.3實證結果及分析
(1)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交易規模的影響
在上述檢驗結果和模型選擇的基礎上,對模型進行固定效應回歸,龜到結果
如下表5.14:
表5.14賈揚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胯境電子離務出口交易規模的形響回歸結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821418 0.582643 -4.842450 0.0000
LNGDP? 1.425194 0.137315 10.37902 0.0000
LNTFI? 6.581816 0.813020 &095514 0.0000
LNFDI? 0.411055 0.050620 6.120448 0.0000
LNIAR? -0.330851 0.188116 -1.758764 0.0410
R-squared 0.889677
F-statistic 47.28620
Prob. 0.000000
從而變量之間的系數關系為:
InEXPt = -2.821418 + lA25194lnGDPt + 6.581816lnTFIt + 0.411055ZnFDZt (.4.842450) (10.37902) (8.095514) (6.120448)
-0.330815饑 TARt
(0.188116)
從得出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
1)GDP的系數是1.425,說明參與跨境電商交易國家的經濟總量對跨境電 商出口有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交易進口國的經濟總量每增加1%,對跨境電商 出口的貢獻度是1.425%0
2)進口國的TFI回歸系數是6.582,說明跨境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每提 高1%,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總額將增加6.582%o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系數在 所有解釋變量中是最大的,表明進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吸引我國對其進行跨 境出口時的作用是較大的。這個結果也符合實際貿易活動的情況,高TTI國與我 國的跨境出口交易規模明顯大于低TFI的國家,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看,就是貿 易便利化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費用,貿易伙伴都更愿意與高TFI的國家 進行合作和貿易往來。
3)進口國對我國的FDI這一變量的回歸系數是0.411,也是明顯的促進效應, 即FDI每增加1%,我國的跨境出口將上漲0.411%0這說明吸引越多的外商投資, 尤其是具有先進技術的外商企業,能夠提升和優化我國的投資結構,對于加強我 國企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吸收能力從而提升我國跨境電商產品在國外市場的競 爭力,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4)關稅的回歸系數是-0.331,表明跨境進口國的關稅每降低1%,我國的跨 境電商出口會增加0.331%。從上述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降低關稅對于跨境 電商的影響并不如提升貿易化水平對跨境電商帶來的影響大,因此在國際貿易活 動中,除去考慮關稅的影響作用外,也應該多關注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帶來的結 果。這個作用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值得我們關注。
(2)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口交易規模的影響
同上述的實證步驟,輸出結果如下:
表5.15賈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子育務進口交易規模的形響回歸結果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327309 1.702031 -3.129973 0.0022
LNGDP? 2.025747 0.384055 5.274629 0.0000
LNTFI? 12.78086 2301325 5.553698 0.0000
LNFDI? -0.682522 0.107466 -6.351026 0.0000
LNTAR? -0.934480 0.509232 -1.835077 0.0600
R-squared 0.738870
F-statistic 16.59118
Prob. 0.000000
其中,關稅TAR的回歸系數為-0.934480,說明關稅的提高將對我國跨境電 商進口起到反向的作用,但是這一影響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里我們可以理解 為此處的關稅稅率主要是各貿易伙伴國的通關稅率,對我國的跨境電商的出口造 成影響,對進口的影響不大。
因此,接下來剔除關稅TAR變量,修正模型后回歸,結果如下表5.1遵所示:
表5.16貿易便利牝水平對中國垮境電子商務進口交離規模的影響回歸結果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924173 1.703811 -3.477014 0.0007
LNGDP? 2.122102 0.387109 5.481924 0.0000
LNTFI? 14.31628 2.273712 6.296437 0.0000
LNFDI? -0.726844 0.104147 -6.979022 0.000§:
R-squared 0.731836
F-statistic 16.89419
Prob. 0.000000
從而變量之間的系數關系為:
lnIMPt = -5.924173 + 2.122102lnGDPt + 14.31628TF/t 一 0.726844/nFD7t (-3.477014) (5.481924) (6.296437) (-6.979022)
從上述回歸結果可以看出:
1)貿易出口國的經濟總量GDP對我國的跨境進口有著明顯的正向作用,即 出口國GDP每增加1%,我國的跨境進口規模將擴大2.122%o經濟總量是一國 國力和生產力的有效體現,也是商品流通和貿易的強大動力,因此會有更多的出 口潛力,反映到我國的跨境進口上便是正向的促進作用。
2)出口國TFI對我國的跨境進口存在較大的正向相關關系,從結果可知, 出口國的貿易便利化指數每提高1%,我國的跨境進口交易額將增加14.316%。 與前文出口模型的TFI系數比較可以看出,TF1對跨境電商的進口影響大于對出 口的影響。究其根本原因,這因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和結構 的升級、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原有的國貨已經不再能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和品牌 的需求,轉而追尋海外產品,輔之物流運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升級應用,消費者 可以通過更加快捷的方式購買海外的品牌產品。這類品牌產品多為大額高附加值, 如奢侈品、化妝品等,占據了跨境進口交易額的一部分。
3)FDI對跨境進口的系數是-0.727%,即FD]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在查閱相 關文獻后發現,跨境進口額由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共同產生,兩者間存在一定的 競爭關系。FDI的引入則會加劇行業內企業的競爭,帶來一定程度的擠出效應。 因此,進口模型中FDI與跨境進口間的負值可以理解為是FDI的替代和擠出效 應的影響。
貿易便利化的實施和提髙會帶來可觀的收益,但同時也需要投入眾多的成本, 比如法律建設成本、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培訓成本等。因此,為了盡可能地降低 投入成本,達到最優配置,采取措施時就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接下來的實證過程是按照5.1貿易便利化體系涉及到的指標為標準進行, 分別分析四個一級指標對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影響程度。下面用Eviews6.0 軟件對其回歸,對比口岸、海關、制度和技術等四個方面對跨境電商規模的影響 差異,結果如表5.17所示。需要說明的是,在回歸的過程中,已經剔除掉不顯 著的變量,因此上述表達式中所有變量均顯著,具有一定的統計意義。
表5.17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規模影響的回歸結果
解釋 變量 EXP IMP
口岸 ZnEXPt = -3.804353 + 1.596128/nG£>Pt ZnIMPt = -7.207028+ 2.361457加GDPt
效率 +3.006756血 t + 6448574 lnFDlt +6.6322524址-0.711174 加 FD"
-Q.783471lrtTARt ~1.772236lnTARt
海關 環境
必2 ZnEXPt = -3.202192 + 1.501725lnGDPt
+ 5.794074^21 + 0.460942 LnFDIt /nIMPt = -6.913775+ 2.378762 加GDPt
+5?94545力2上 一 0.812772 In FDlt
續表5.17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交易規模影響的回歸結果
解釋 變量 EXP IMP
規制 環境
人3 biEXPt = -4.435998+ 1.747295 饑GDR +2.728485>l3t + 0.482666 In FDIt
一0.622604加 = -11.48755 + 3.204583 加 GDR
+4.3950794丸 一 0.918836 In FDlt
電子 商務 ZnEXPt = -2.465031 + 1.235379 加 GDPr +2?089721人牡 +°?570231 lnFDIt -0.622604lnTARt ZnlMPt 二-5.721428 + 1.883009加GDR
+3.6361664竝-1.441841 In FDlt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
1) 對于我國跨境出口,影響最大的一級指標是進口國家的海關環境。海關 環境的良好,可以極大地提高貿易效率、幫助企業節省非必要支出,從而有效降 低跨境交易成本。另外,口岸效率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反映了運 輸及物流的效率和質量,這在跨境貿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2) 對于我國的跨境進口,進口國的口岸效率影響系數最為顯著。例如在現 今非常普遍的海外代購中,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物流時長, 因此進口國的口岸效率每提高1%,我國的跨境進口額增長6.632%0
5.5小結
下面對本章的實證部分進行小結。
首先,依據前文確立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量化了 2008-2016年20國的貿 易便利化水平,結果發現2016年我國貿易便利化指數為0.6961分,居于中等偏 下。而在所研究的其他19個國家中,新加坡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最高,其貿易便 利化指數為0.9853分,是我國貿易便利化指數的1.4154倍。在提高貿易便利化 水平方面,我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我國也要善于借鑒其他高貿易便利 化水平伙伴國,如新加坡、日本等國的寶貴經驗。
其次,本章選取2008-2015年19個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國進行實證分析,分 別以中國對其跨境進出口交易額為被解釋變量,以TFI為主要解釋變量,再加入 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總量、FDI和關稅為控制變量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具 體分析了貿易便利化體系的各個指標對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的影響。通過單 位根檢驗保證了回歸的真實性,同時也剔除掉不顯著的變量,選擇最優的回歸結 果進行經濟層面上的解釋。最終得出貿易便利化水平TFI對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具 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綜上,貿易便利化水平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本質實際上是貫穿于跨境電商的整 個運營過程中的,體現在交易的前、中、后期在跨境貿易活動中的應用影響。從 物流、通關、政策、技術等多個方面作用于跨境電商,使得交易活動更有效率地 開展,從而全面促進跨境電商的擴大規模和穩定發展。
6案例分析一以傲基電育為例
本章主要通過對傲基電商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和競爭優勢的分析,發現自 2013年以來,傲基電商在利好的政策環境下,借助貿易便利化和自身的研發、 技術優勢,迅速占領海外市場,逐漸成為跨境電商B2C行業的領軍者。最后, 在此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傲基電商如何利用貿易便利化來制定下一步發展戰略的 相關建議。
6.1基本情況介紹
深圳市傲基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后文中統稱“傲基電商”)成立于2010 年,其核心業務是以非英語國家為主要戰略市場的外貿B2C電子商務運營。公 司以小語種市場為主要突破口,有效避開了高競爭市場。在近8年的發展過程中, 傲基逐漸成為跨境電子商務主營業務領域的領軍者。
傲基電商以引領中國優秀品牌走向世界為使命,主要通過自建跨境購物平臺 網站和第三方大型網站平臺等渠道,使國外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到高性價比的優 質國產品牌產品。目前,傲基以德語網站為主導,同時輻射其他小語言國家市場, 銷售渠道已經覆蓋全球范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刻地影響了數以千萬計歐洲網 民對中國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6.1.1主要產品和服務
傲基電商借助互聯網,直接面向海外終端用戶,向他們提供包括優質國產品 牌和自創AUKEY品牌等多種類商品«B2C的零售方式有效減少了交易環節和鏈 條,能夠更方便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目前,傲基的盈利來源主要是產品銷售 收入,主要通過公司自建的coolicool.com、efbx系列等跨境網站和以Ebay、 Amazon、Wish為主的第三方平臺進行銷售。
詳細的運營模式及內容請見圖6.1 o
資料來源:根據傲基官網信息及年報等匯總整理
圖6.1傲基電裔主菅業務模式圖
6.1.2商業模式
傲基電商不同與以往傳統B2C的運營模式,它用純互聯網的方式來整合上 下游,優化供應鏈,直接面對海外終端消費者。一方面,可以自主比較、選擇優 質供應商伙伴,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省去原有貿易環節中的批 發商等環節,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同時也降低了過長的 交易鏈條中發生風險的概率。除了在供應鏈方面的創新,傲基也在產品、渠道方 面投入較多。公司銷售的產品是優質國產品牌和自創的AUKEY,均經過嚴格的 篩選,在質量方面有所保障;同時還投入大量資金自建銷售渠道,coolicool.com 和efbx系列網站現都已打入海外市場,成為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公司在歐洲市場 規模最大的渠道網站。
圖6.2展示了傲基電商的商業模式,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傲基的資金、物 流及信息傳輸情況。
網絡下單
物流提供商
物流信息流現金流
資料來源:根據傲基官網信息及年報等匯總整理
圖6.2傲基電商處業模式圖
6.1.3案例選擇原因
本文選擇傲基電商作為案例分析主題,基于以下原因:
1、 作為目前國內B2C行業出口領軍企業,具有代表性
從前文的3.2.2部分可知,目前出口跨境電商在整個行業中占據了絕對優勢 地位,B2C模式也在蓄力中,傲基正是結合了這兩種形態且具有代表性的跨境電 商企業。近年來傲基發展迅速,是跨境出口 B2C的領軍企業,非常具有代表性。
2、 數據的可得性
目前國內已經掛牌上市的跨境電商企業屈指可數,傲基作為具有典型特征的 上市公司,其年報及相關交易報告需按時公開,因此較易獲得,為后續的深入分 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3、 企業特有優勢與貿易便利化分項指標內容符合
后文提及的傲基電商具備的海外倉、電商水平等優勢,與貿易便利化的一級 指標體系內容相吻合,便于后續詳細分析傲基如何利用貿易便利化鞏固自身的競 爭優勢。
6.2財務分析
6.2.1主要財務數據
F=1總資產E2ZZ2Z3營業收入 KM 凈利潤 資產負債率 Y昨毛利率
資料來源:根據傲基年報整理
圖6?3 2013-2016年傲基電廊主要財務狀況
自成立以來,傲基一直深耕跨境電商B2C領域。圖6.3展示了傲基近年來的 財務狀況,可以看到,自2013年以來,傲基的盈利能力飛速發展,營業收入翻 倍增長,凈利潤也同步增長,總體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隨著國家政策的有力 扶持、市場環境的不斷改善和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逐漸成熟,傲基的業務均獲得 了大幅增長,可以預見在未來也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622收入構成分析
1、傲基銷售渠道收入結構分析:2015
2015年,傲基的綜合品類業務收入接近5.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 了 1.5倍;自有品牌業務收入近2.90億元,同比增長約300.00%;相較來說,自 有平臺業務收入有所下降。總體看來,傲基的發展擴張速度十分迅猛。圖6.4展 示了 2015年傲基收入在各個平臺上的占比,可以看出,自營平臺已經占有37.81% 的比重,其余主要通過第三方平臺。而在第三方平臺中,ebay占有絕對的優勢, 這也為公司的戰略制定提供了方向。
資料來源:根據傲基年報整理
圖6.4 2015年傲基收入在各銷售平臺的占比
(1)自有品牌業務
主要以AUKEY系列產品為代表,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在供應 鏈戰略上的優化調整。傲基多年運營積累下了較多的生產合作伙伴,通過與這些 優質生產廠家的深度合作,打通并整合上游供應鏈,使得公司的自有品牌產品具 有較高的成本和質量優勢。這使得自有品牌銷量大增,受到海外消費者的追捧。
(2)綜合品類業務
傲基在選擇質量有保障的供應商及產品時,也會釆用多品類開發的威略。主 打爆款產品,輔之以高品質產品,多種選擇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傲 基強大的網絡信息技術也是支持多品類戰略的重要基礎。
(3)自有網站業務
公司的戰略重心的調整是導致這部分的收入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雖然收入 略有下降,但仍實現盈利。自有網站仍舊是公司面向海外市場的重要營銷渠道, 在公司業務版圖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2、傲基銷售產品收入結構分析:2015
從圖6.5可以看出,傲基的主營產品是3C類數碼產品,這部分收入占到了 整體的71.01%,得益于傲基在成立之初就堅持的自主研發和打造品牌的戰略。 隨著跨境電商相關環境的不斷完善和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張和成熟,傲基將會更具 備這類知識產權產品類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根據傲基年報整理
圖6.5 2015年傲基收入在各商品品類的占比
6.3競爭優勢
傲基電商能夠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占得一席之地,且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這 與其具有的競爭優勢是分不開的。圖6.6展示了傲基相比其他同類型企業所具有 的優勢,既包括其自身特色,更離不開貿易便利化的“東風”。
圖6.6傲基電商競爭優勢圖
6.3.1企業自身優勢
1、 網站自身優勢
傲基電商瞄準小語種國家市場,率先建立起企業自己的平臺網站,屬于國內 跨境電商行業第一批。經過多年的經營維護,coolicool.com和efbx.com系列網 站現都已深入海外市場,成為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公司在歐洲市場規模最大的渠道 網站,積累了較多的忠實用戶,重復購買率較高,在海外消費者的群體內認可度 較高。相比于其他網站,傲基的自建網站具有先入為主的品牌優勢。
2、 自主品牌優勢
主要以AUKEY系列產品為代表,自主品牌具有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1) 傲基多年運營積累下了較多的生產合作伙伴,通過與這些優質生產廠 家的深度合作,打通并整合上游供應鏈,得以有效控制成本,使得公司的自有品 牌產品具有較髙的性價比優勢;
(2) 自主品牌的生產、設計到銷售環節,傲基都可以充分參與進去。在確 定產品定位和市場時,可以利用公司積累的大數據,細分市場,剖析消費者需求, 使得產品明顯區別于競爭對手產品具備差異化優勢,不易被模仿。
上述自主品牌的優勢使得其銷量大增,受到海外消費者的追捧。
3、 市場布局基礎和經驗優勢
經過近8年的運營和經驗積累,傲基已經擁有較多的關于小語種國家海關、 物流、倉儲、支付、產品喜好、消費習慣、語種、客服、售后、推廣渠道等方面 的解決方案。對于消費習慣和文化相對較為保守的小語種國家來說,傲基已經具 備了較強的市場滲透能力,在當地具有很高的認知度和忠誠度。同時,傲基針對 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市場,有專門的運作團隊負責,也均建有獨立的網站來迎 合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些網站的產品種類、頁面布局、風格以及語言都各有特色, 充分做到了本土化。憑借這部分的市場經驗優勢,對其他同類型競爭對手而言, 傲基巳經形成了較高的小語種市場進入壁壘。
4、 供應鏈優勢
傲基多年運營積累下了較多的生產合作伙伴,通過與這些優質生產廠家的深 度合作,打通并整合上游供應鏈,已經擁有較為豐富和高質量的供應鏈資源。到 目前,傲基管理超過30,000個SKU1,構建起了與廠家、商戶等上下游的深度合 作互動機制,在品類和供應鏈資源上擁有較大的優勢。
6.3.2貿易便利化帶來的優勢
1、 政策環境利好優勢
本文3.2部分列出目前我國為扶持跨境電商所出臺的政策,對于傲基這種正 處在高速成長期的公司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有了健全、有效政策環境作為保障, 傲基才能在貿易行業低迷的大環境下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續穩定增長。
2、 海外倉優勢
為了縮短商品跨境流通的時間,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傲基投入大量資金 建立海外倉的配送渠道。通過與多個國家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利用其海外倉 的便利條件,傲基有效地縮短了跨境電商的物流時間,部分區域提供到24小時 當天送到的配送服務。海外倉的大規模建立和使用,也是貿易便利化中規制環境、 口岸效率促進作用的有力體現。它使得傲基迅速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和自身的競 爭力,在同類型競爭者中居于領先地位。
3、 技術、高效管理多平臺運營
傲基一直十分注重自身信息化水平的建設。從成立之初就自建網站,這十分 考驗企業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傲基的IT團隊經歷了種種考驗,面對多部門、多 產品、多語種、多用戶、多客服、多幣種、多種支付方式、多平臺、多國家等繁 瑣棘手問題時,憑借其領先的技術水平進行處理。在未來的戰略規劃中,傲基也 將技術水平發展作為重要戰略領域。因此,相比于其他公司,傲基在跨境電商領 域的技術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比較優勢。
4、 電商人才優勢
人才是企業發展和競爭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自成立之初,傲基的電 商基因就已經植根于企業文化中,公司的員工也都是跨境電商領域的優秀人才。 除此以外,傲基還專門針對小語種市場設立專門的運營團隊,包括當地市場的外 籍員工,保證團隊可以更加了解當地文化和顧客需求。近8年的培養和運營,傲 基的人才能夠得到快速成長,具備人才競爭優勢。
Stock Keeping Unit,庫存董單位。
6.4借助貿易便利化的公司戰略
跨境電商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能否保持住上述的優勢,繼續領跑B2C出 口領域,這對于傲基來說是個不曉得挑戰。因此,傲基需要及時借助貿易便利化 的助力,及時出擊,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來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戰。
1、 建立服務于跨境電商的物流系統
傲基在各個國家銷售的產品都是使用第三方物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營 業成本,且物流的服務質量不能得到完全保障。隨著近年我國口岸效率和海關環 境的不斷提升,保稅倉也逐漸被廣泛使用,它可以縮短商品跨境流通的時間,提 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在貿易便利化仍在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傲基應及時抓住這 一趨勢,依靠多年來積累的資源有能力打造屬于自己的物流系統,并可服務于國 內其他跨境電商企業。這樣可以充分保證物流環節的服務質量,提升傲基產品的 市場競爭力。
2、 緊跟移動端市場浪潮,提升自身電子商務水平
自成立之初,傲基的電商基因就已經植根于企業文化中,在技術方面也具有 其領先優勢。在現今移動端電商熱潮的趨勢下,傲基必須要及時判斷市場趨勢, 抓住移動端跨境電商市場的機遇,獲取先發優勢,不斷保持公司在激烈的電商行 業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另外,傲基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電子商務水平。積極順 應大數據的趨勢,研發與自身發展階段相符的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充分慕升先 進的電子化信息技術水平。
3、 響應國家利好政策,打造自主爆款品牌
目前正值中國品牌崛起,國家政策扶持跨境電商的時期,傲基要積極響應國 家的利好政策,可以嘗試開放目前自建的網站平臺,讓其他品牌商品可以入駐。 這一做法,不僅可以豐富平臺的商品種類,擴大平臺的銷售市場和經營規模,也 是一種獲取優質商品資源的“雙贏”模式。同時,自營品類業務方面,需要根據 市場調查和用戶習慣打造差異化的爆款產品,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6.5小結
本章通過對傲基電商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和競爭優勢的分析,發現自2013 年以來,公司在利好的政策環境下,借助貿易便利化和自身的研發、技術優勢, 迅速占領了海外市場,實現了銷售業績的飛速增長,成為跨境電商B2C行業的 領軍者。同時,本文針對傲基現今的發展狀況,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提出了自 建物流系統、提升電子商務水平和打造自身品牌等的戰略發展建議。由此看來, 傲基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緊跟行業浪潮,靈活借助貿易便利化的利好政策,從 而繼續保持其在其他電商巨頭沖擊下始終具備競爭力。
7結論與政策建議
這部分先對全文研究內容進行小結,包括研究過程、實證及案例分析,簡要 地敘述了前文最為核心的研究結論,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對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 的政策建議。
7.1結論
本文基于貿易便利化的視角來研究我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發展水平。通過對 貿易便利化的評價體系進行描述,首先展示了中國貿易便利化的發展狀況,再通 過實證具體分析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的作用,綜合得到的 結論如下:
首先,從建立的貿易便利化體系和測算出的數據來看,2008-2016年間我國 的貿易便利化在逐漸提升,幅度較小,但目前中國的貿易便利化發展程度還較為 落后,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我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 間。另外,我國也要善于借鑒其他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伙伴國,如新加坡、日本等 國的寶貴經驗。
其次,本文以中國對其跨境進出口交易額為被解釋變量,以TFI為主要解釋 變量,再加入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總量、FDI和關稅為控制變量,使用固定^[應模 型進行回歸,發現貿易便利化的發展水平與跨境進出口規模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影 響。
再者,在分析貿易便利化各一級指標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影響程度的過 程中,發現口岸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電子商務水平都對其存在著不同程 度的促進作用。這個實證結果為政府管理者提供了依據,在改進貿易便利化水平 時,多管齊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配置,使得中國的跨境電商規模得到有 效擴大。
同時,本文通過對傲基電商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和競爭優勢等方面的分析, 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提出了自建物流系統、提升電子商務水平和打造自身品牌 等的戰略發展建議。
7.2促進我國跨境電裔貿易便利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上述前文實證及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針對構成貿易便利化體系的各個 指標分別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提高中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從而全面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
1、政府層面
(1) 完善基礎建設,提高口岸效率
充分認識我國口岸的現狀,進行全面的規劃,合理利用現有的口岸資源,促 進我國現有港口專業化、現代化的轉型。對于不同流量的口岸,盡量實現資源的 最優化配置。對于流量較大的口岸,政府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來完善其基礎設施, 提高該類型口岸的運轉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也需要開辟小口岸的建設模式,探 索出既經濟又可行的分流方案,從而全面協調不同地區不同流量口岸的發展。
(2) 改善海關環境,發展電子商務
通關是貿易活動的必經環節之一,它要求進出入過境的貨物必須從規定的地 點通過,接受檢驗檢疫等并辦理合法、合規的通關手續。海關環境包括通關程序 的冗雜度、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海關環境質量的高低直接 影響著交易流程,跨境電商企業必然更加愿意去往監管制度透明、通關流程快捷 簡便的港口進行交易活動。
因此,政府層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大力改善海關環境。可以通過利用先進 的電子信息技術來優化相關的通關流程,同時制定統一的查驗規則,避免重復查 驗,節省企業的通關時間和海關部門的人力成本。
(3) 強化制度建設,跟進落實效果
公平、高效、透明的制度環境對一國的跨境電商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 推動一國貿易便利化的客觀需求。從更廣的角度來說,它還關系到中國當前吸引 外資政策的實施效果,關系到貿易便利化一系列措施如地區海關合作及預通關、 預歸類、單一集中咨詢點等的建立和實施,是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關鍵。這就 對政府在規制環境方面的建設提出了要求。
完善跨境電商的相關法規法律,加強監管機制,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 上,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從約束和監管兩方面來規范跨境交易行為。同時,也 需要不斷地跟進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政府需及時追蹤不同地區的執行狀況,確 保將新政策正確傳達到各地方執法部門、企業等參與方。
(4)加強邊境合作,簡化貿易程序
邊境管理合作的第一個方面是國內邊境部門跨地區、跨部門的合作。目前國 內一些重要口岸的邊境部門已經向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各個邊境部門共享 一個工作場所,在一些環節還提供首問負責制,貿易企業只要出現問題,第一位 負責接待的政府工作人員將負責解答所有問題,方便企業的咨詢。程序上的簡化 還會促進國內各部門在單據要求、貿易法規和執法一致性上高度協調,從而使跨 地區協調、打破關區界線成為可能。
邊境管理合作的第二個方面是國際合作。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低于主要貿易 伙伴國的水平不僅僅是由于國內貿易便利化起步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與 世界其他國家目前缺乏程度較深的國際邊境合作。因此,在后續階段,我國政府 應繼續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積極擴大雙邊海關的交往與合作,實現跨境貿易 雙方港口的優勢互補,積極學習發達國家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注重與 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充當橋梁作用,為我國今后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發 揮建設性作用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國政府有必要牽頭主要貿易伙伴,制定跨 境電子商務方面的貿易規則,尤其是對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中的支付結算、追償理 賠、網上爭端、海關通關等內容進行約定,如利用中國當前主推的“一帶一路” 戰略分布實施。這有利于進一步鞏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所取得的成績,并在國際 貿易中提高話語權,促進貿易便利化發展。
2、企業層面
(1)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面對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包括建立網站、與 電商平臺對接等,使企業盡快與國際接軌。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把自己展示給國 外的消費者,增加訂單量,同時利用國外的需求,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結構,改 進產品質量;對于進口企業而言,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采購商品或原材料,為企業 提供更多的選擇,不斷優化產品生產。對于廣大跨境電商平臺而言,打造品牌的 基礎還是自身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雙提升,有必要在改進支付結算方式,提高 支付結算效率,加強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改進物流管理,提高配送效率; 改進售后服務質量,減少網上爭端等。
(2)注重新興市場,放眼國際市場
歐美等國家的消費力強,但市場也趨于成熟,成長空間十分有限。這對中小 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而言,應該注重策略的差異性,轉向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 興國家市場。這些新興市場雖然存在經營規范度不夠等難題,但整體成長性更強。 加快新興市場布局,可以幫助優化企業的市場結構,避免因為局部經濟危機而導 致經營情況急劇下降。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是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成 長的力量源泉。
(3)強化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團隊
企業要想持續長久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必須做好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打造專業的人才團隊。首先,建立健全培訓晉升體制。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 需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定期為員工提供培訓,滿足員工的培訓和晉升需求,讓員 工的價值不斷得到突破,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同時可以制定分層次培訓制度, 培養不同層次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其次,構建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 勵機制不僅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更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 更愿意為公司效力。
參考文獻
[1]APEC. 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from Shanghai to Bogor. EC
Committee, Singapore, 2004:694-707.
[2]Asosheh. A. & Shahidinejad, H. & Khodkari, H. A Model of a Localized Cross-Border E-Commerce[J]? I-Business, 2012, 04(2):136-145.
[3]Cassivi, L. & Leger, P. M. & Wybo, M. et al.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Internet E-Commerce Practices[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ociety. DBLP, 2010:222-225?
[4]Djankov, S. The Regulation of Entry: A Survey [J].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200& volume 24(2):183-203?
[5]Dollar, D. & Hallward-Driemeier, M. & Mengistae, T. Investment climate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卩].World Development, 2006, 34(9):1498-151 淨
[6]Francois, J? F.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and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when Inputs are Differentiated^]. Ssm Electronic Journal, 2006:86.
[7]Gessner, G? H? & Snodgrass, C. R. Designing e-commerce cross-bord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incorporating Canadian and U.S. trade incentive programs[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15,16:84-94.
[8]Ghorbani, A. & Bonab, M? B. Glob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E-Commerce in Its
Expansion[J]. 2013.
[9]Gomez, E? & Martens, B. & Turlea, G? 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Online
Cross-Border Trade in Goods in the EU[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2:320-354.
[10]Helble, M. & Shepherd, B. & Wilson, J. S. Transparency and Trade Facilit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Estimating the Gains from Reform [J]?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2010.
[11]Hertel, T. W. & Walmsley, T. & Itakura, K? Dynamic Effects of the 'New Ag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Japan and Singapore[J].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2001, 16(4):446-484?
[12]Kim, S. H. L. & Park, I.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PEC Trade Facilitation: A Gravity Analysis, the APEC EC Committee meeting in Santiago, Chile, 2004.
[13]Kha, L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business-to-commerce E-business : lessons from Amazon and Dell [J].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0.
[14]Nielson, J? & Morris, R? E-commerce and trade: resolving dilemmas[J]. Oecd Observer, 2001.
[15]OECD.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OECD Policy Brief, 2005.
[16]Otsuki, T. & Maskus & Keith, E. et al.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1 s 41 ⑵:596-597?
[17]Savrul, M. & Kill? C. E-Commerce A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In Recovery From The Recession[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4:247-259?
[18]Shepherd, B. & Wilson, J. S. Trade facilitation in ASEAN: Measuring progress and assessing prioriti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8,20(4):367-383?
[19]Suvannaphakdy, S. & Tang, H. C? & Dicaprio, A. Assessing the trade impacts of the ASEAN + 6 FTA for Lao PDR[J]. Asian -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2016, 30(2):72-89.
[20]Terzi, N?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4:745-753.
[21]Tseng, S? L? 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E-Commerce in the Global M肛ket b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D]. Maryl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11.
[22]Wilson, J? S. & Mann, C? L.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3,17(3):367-389?
[23]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in 2005 : removing obstacles to growth[J]. 2005.
[24]Zhang, Y & Guan, K? & Wu, Z? Study on evaluation model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 based on AHP-PS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EEE, 2016:1-5.
[25] 白宇航.貿易便利化措施水平與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關系研究[D].碩士 學位論文,沈陽工業大學,2016.
[26] 曹淑艷,李振欣.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3(3): 23-25.
[27] 曹曉潔.中小企業應用跨境電子商務研究——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D].碩 士學位論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5.
[28] 常成.跨境電子商務與貿易增長的互動關系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沈陽 工業大學,2015.
[29] 陳希,沈玉良,彭羽.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貿易便利化改革思考[J].國際貿 易,2016(9): 23-27.
[30] 方虹,彭博,馮哲等.國際貿易中雙邊貿易成本的測度研究——基于改進的
引力模型[J].財貿經濟,2010(5): 71-76. 埼
[31] 何琳純.論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分析[D].碩士學位論 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32] 胡穗生.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的海關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研究[D].碩士學位 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
[33] 黃永江,韋繼強,韋念妤.關于構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及支付外匯峻管理 體系的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3(6):44-49.
[34] 金虹,林曉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與策略建議[;]•宏觀經濟研究, 2015(9): 40-49.
卩5]李子,楊堅爭.跨境電子商務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發展, 2014,14(5): 37-42.
[36] 劉娟.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影響[J].學術交流,2010(11): 107-110.
[37] 婁萬鎖.貿易便利化根源探析[J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0(1): 31-37.
[38] 呂雪晴,周梅華.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路徑[J].經濟縱橫, 2016(3):81-84.
[3刃陸燕.朝向更簡便更協調——WTO“多哈發展議程”中的貿易便利化議題[J]. 國際貿易,2004(8): 22-25.
[40] 羅芳,陳丹麗.基于SWOT分析中小企業應用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J].電子 商務,2016(6): 28-29.
[41] 沈丹陽,黃金利,何仕奇.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研究[J].價格月刊, 2015(8):39-42.
[42] 孫衷穎.區域經濟組織的貿易便利化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 2009.
[43] 王冠鳳.貿易便利化機制下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研究—— 基于平臺經濟視角[J].經濟體制改革,2014(3):38-42.
[44] 王娟娟,杜佳麟.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探索[JJ.中國流通 經濟,2016(9): 100-107.
[45] 王少輝.中國貿易便利化與通關管理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首都經 濟貿易大學,2014.
[46] 王祖強,胡陽.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貿易便利化[JJ.電子商務,2013(9): 26-27.
[47] 嚴波.世界海關組織與WTO在貿易便利化中的角色分析[J].上海對外經貿 大學學報,2007(11):16-20.
[48] 楊堅爭,劉涵.我國不同規模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應用狀況調查分析[J].當代 經濟管理,2014(1): 25-29.
[4刃趙鑫.貿易便利化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山 西財經大學,2015.
[50] 周茜.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其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研究[D].碩士學位論 文,湖南大學,2007.
[51] 張濱,劉小軍,陶章.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現狀及運作模式卩].中國流通 經濟,2015(1): 51-56.
[52] 張環宇.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測度及方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 2013(8): 43-44.
[53] 張魯彬.貿易便利化與海關現代互動關系研究[JJ.國際經濟合作,2007(12): 89-92.
[54] 張孟才,常成.跨境電子商務提升我國外貿效益的路徑研究[JJ.中國商貿, 2014(21): 25-27.
[55]張新宇,羅賢春.電子政務與國際貿易便利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9(3):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