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雙精準”背景下廣東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 專創融合策略研究

    發布時間:2023-01-10 16:23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義 3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4
    一、 國外研究現狀 4
    二、 國內研究現狀 5
    三、 研究綜述 11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
    一、 研究目的 14
    二、 研究內容 14
    三、 研究思路 14
    四、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17
    第一節 概念界定 17
    一、雙精準 17
    二、電子商務專業教育 17
    三、創新創業教育 18
    四、專創融合 18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9
    一、 三螺旋理論 19
    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1
    第三章 廣東省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構建 23
    第一節 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 23
    一、 融合重點在育人,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23
    二、 融合的課程重在實踐 23
    三、 融合以學科專業特點為基礎,屬同等重要地位 24
    第二節 “雙精準”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構建 24
    一、 “雙精準”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目標 24
    二、 校企合作,“精準對接” 25
    三、構建專創融合的策略,“精準育人” 26
    IV
    第四章 廣東省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實踐 32
    第一節 案例實踐學校基本情況 32
    第二節 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應用 32
    一、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32
    二、明確育人目標,融合專創教育理念 33
    三、重設專業課程,創新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34
    四、重構課程內容,豐富專創融合教學資源 36
    五、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實現“精準育人” 36
    六、 建立多樣化實踐平臺,拓展創新創業實踐空間 37
    七、 加強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師資保障 38
    第三節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效果分析 39
    一、調查設計 39
    二、調查實施 41
    三、調查結果分析 42
    第四節 案例實踐總結與建議 71
    一、 進一步完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 7 1
    二、 豐富專創融合的教學資源 7 1
    三、 穩定校企合作關系,豐富校企合作形式 71
    四、 繼續加強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 72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3
    一、 驗證了專創融合策略的效果 73
    二、 構建了專創融合策略 73
    第二節 研究的創新點 76
    第三節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77
    參考文獻 78
    附錄一:廣東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學生問卷一 83
    附錄二:廣東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學生問卷二 84
    附錄三:廣東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訪談提綱 86
    致謝 88
    學位論文數據集表 89
    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國家和廣東省政策的要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認為職業教育質量有待提高。 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國務院作出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總體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職 業教育體系、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發展保障水平五個決定。 2018 年,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規定》增加了具體的工作指引,其中要求 中職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廣東省政府為培養高素質 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職業教育響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創建現代職 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其中,中等職業學校“雙精準”(校企合作“精準對接”,“精 準育人”,下稱“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項目是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之一[[1]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 2018年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爭先創優儲備項目申報工作的通
    知(粵教職函[2017]204 號)[EB/OL][2017-12-26].http://edu.gd.gov.cngkmlpt/content/2/2101/post_2101901.htm 1# 1622.] []。2018 年, 廣東省教育廳發布文件《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等職業教育“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 工作的通知》落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在于 培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有必要研究中職學校和企業如何“精準對 接”,實現專創融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精準育人”,培養高素 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基于高素質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
    電子商務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呈現幾個重要特點:一是電子商務運營的形式越來越 豐富。淘寶、快手、抖音、京東等各大電商在在線網頁購物的基礎上,開展了直播帶貨 的業務,陸續出現了一批帶貨能力超強的播主,如李佳琪、薇婭等。華潤萬家、永旺吉 之島等各大超市積極擁抱互聯網銷售,除了建立自己的購物平臺以外,還與京東到家攜 手合作送貨上門,有效提升銷售額。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同程生活等社區團購相繼上 線。二是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規則變化快。電子商務平臺之間競爭大,不斷修改運營規則 拉攏客源,搶占市場,所以,電商企業必須快速響應并應對新的規則。三是國家不斷完 善和規范電商行業的相關政策。電商行業經過了多年野蠻生長,發展速度雖然快,但出 現了侵犯知識產權、偷稅漏稅和經營秩序混亂等問題。政府部門出臺并不斷完善《中華 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規范電商企業的經營行為。根據以上電子商務行業特點,電 商企業對專業人才的知識儲備、綜合素質、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職業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脫離行業和企業實際,僅靠學校單獨培養出來的電商人才 是無法適應電商企業的需求。學生只會關注事物的表面,不懂得通過內在邏輯思考問題, 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主要原因是創新意識與專業不夠結合[ 陳煜,羅嘉明.高職通信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現狀與反思一一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
    教學論壇,2020(37):359-360.]。因此,電商人才培養必 須依托電商行業和企業的資源,如真實的工作環境、一線的專業人才等。企業與學校“精 準對接”,深入參與辦學過程,將電商人才的需求滲透到人才培養的環節中,積極探索 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彌補職業學 校人才培養的不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三)基于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市場中,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盡可能 地滿足市場的需要,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才能脫穎而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 都不是全面教育,只接受其中一種教育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但 是,學生在接受這兩種教育的過程中,專業教育不能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在一起,那么 會產生“兩張皮”現象,學生無法被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專 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分離影響了教育的效果,導致人才培養的不完整性[ 楊峰,楊新娟,王艷花.專創融合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基于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高教學刊,2017(16):41-43+46.
    2]。校企共同 推進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為中職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 素質,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中職學生通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學習目標, 增強專業技能學習的動力,還能增強創新思維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素質、能力,為 中職學生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四)基于中職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
    學校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和 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融合,把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內容融合為一個新的 教學體系,是促使中職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產教 融合、校企合作。中職學校和企業合作,“精準”對接。學校根據行業企業的需求修改 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與行業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托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資源設置 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有效補充教學資源;把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能手補充到教師隊伍 中,彌補學校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在體制機制、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方面 都得到企業的支持,就能從整體上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在廣東省實施“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背景下,中職學校電 子商務專業與企業“精準對接”,研究專創融合的策略,實現“精準育人”。
    二、研究意義
    在廣東推動“雙精準”項目的背景下,研究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議題還相對較少, 也缺乏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基于國家和廣東省政策的要求、高素質電 商專業人才的需求、中職電商專業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中職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 中職學校實行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學校和企業應抓住這一契機,思考 如何“精準對接”,推動專創融合,最終實現“精準育人”。
    (一)理論意義
    1.豐富了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研究內容
    本研究梳理國內外關于創新創業、專創融合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中職學校電子商務 專業專創融合的相關理論依據,結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構建中職 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理論研究。
    2.對應用三螺旋理論構建專創融合策略的理論支持
    三螺旋理論普遍應用于高校中,在中職學校的相關研究比較少。在中職學校實施基 于三螺旋理論構建的專創融合策略,對照實施前后的結果,為三螺旋理論在中職學校專 創融合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
    3.增加了廣東“雙精準”背景下的專創融合的研究內容
    “雙精準”項目只在廣東省中職學校實施。研究在此背景下,如何理順中職學校專 創融合的體制機制,為更好地推動中職學校專創融合提供實踐研究成果。 (二)實踐意義
    1.為中職學校專創融合提供實踐參考
    在廣東省實施“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 業專創融合的策略。這為廣東省其他中職學校在進行“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時,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提供實踐參考。
    2.有利于提高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
    在中職學校實施專創融合策略,理順機制體制,整合企業資源優化教學資源、充實 師資隊伍,勢必能有效地從整體上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3
    3.有利于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電商人才
    通過校企“精準對接”,電商企業深入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環節,提供真實工作環 境資源和優秀行業人才,把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專業基 礎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電子商業專業人才。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一)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
    國外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也比較早。在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至今大約已有 70 年歷史。國外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和應 用經驗積累非常多,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其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 理念、課程體系、創業教育模式和師資隊伍建設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理念。早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與經濟需求和政策推動有著 密切的關系,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功能是培養創業者,解決就業創業的問題。但 是隨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的功能脫離了其原有的功利性,逐漸轉 向人的培育,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冒險精神,提高創 造力、社會適應能力等。雙創教育的育人本質在逐漸得到認可。1999 年4 月第二屆國際 職業技術教育提出,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造性、集體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還強 調“培養創業能力應成為改革教育與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應通過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 來培養。[ 黃堯,劉京輝.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一一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綜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 1999,(07).]”美國早期的創新創業教育側重于創業研究,主要解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 就業問題,導向比較功利性,后來也在創業教育課程加入創業意識、知識和能力素質類 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一些國家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素質和能力,如日本的文部省和通產省在 1998 年就在小學開始實施創業教育,小學生 早上上課前實施勤工儉學,培養就業能力、創業的意識和品質,中學開展“商店街活動” “創業發明大王”等課程,提供模擬創業的平臺[ 北京中科創大創業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藍皮書(2016)[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99.]。如英國著名的“五英鎊”活動,讓 5 到 11 歲學生利用 5 英鎊去進行創業,以此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美國普及了幼兒園至 12 年級的創業教育[ 李昂.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旅游類專業融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4]。這些說明了任何一個教育階段都可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 業教育也不應該著眼于眼前的功利性,而是應當回歸育人的教育本質。
    (二)專創融合教育研究現狀
    Gibb (2007)總結了歐美發達國家雙創教育的模式與發展需求,強調雙創教育未來的 重點就是如何更好的與專業相融合[ A. Gibb, Entrepreneurship : Unique so1utions for unique environments. Is it possib1e to achieve this with the existing paradigm? Background Paper to the P1enary Presentationto the Internationa1 Counci1 for Sma11 Business Wor1d Conference, Me1bourne Austra1ia, June 2006. 44, I - 41 (2006).],如何將創新思想、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術融入專業 教育中,是培養擁有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專業型人才的重要問題[ Katz,J. A.The Chrono1ogy and Inte11ectua1 Trajectory of America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1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 : 283-300.]。美國高校實施專業 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創業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歸屬專業課程。 創業教育包括創業知識和技能,其對象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商學院和管理學院的學生[ 張妮妮,李茂林.構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一一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比較[幾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 19(02):8-11+60.], 典型有;百森商學院、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大學,這些高校都制定綜合性的創業計劃, 把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中實施;另一種是開放式的創業教育,除商學院和管理學院以外 的師生均可以參加,其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是根據各專業背景進行設計。英國則實施“層 級化”創業教育,依據學生的層次和學習水平,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創新創業課程, 如“關于創業”課程、“為創業”課程等。英國的本科階段,主要通過開設聯合學位課 程、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下開設創業方向實現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因此,英國高 校已構建起包括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和創業職業三層次的機會導向型創業人才培養課程 體系[ 陳麗,郭必裕.國外創業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黑河學刊,2019(06):118-121.]。德國的綜合性大學注重把專創融合起來進行理念創新和商業模式運作,并對創 業精英和高質量的創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如: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富有創意的高科技 設計或者作品,都可以進駐校園孵化器促進知識的轉化。
    關于專創融合師資建設,美國大學配備全職和兼職創新創業教師,全職創新創業教 師主要開展研究和理論教學,兼職教師主要開展實踐教學,主要來自企業,有實踐經驗 的企業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美國還加設有教師培訓項目,通過不同渠道提高教師的業 務水平[ 樊熙夢,徐俊杰.美國、英國、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9,40(06):434-435.
    5]。英國的大部分創業教育教師都有實際管理經驗或曾創立過自己的企業,還有 部分教師來自于與學校關系密切的合作企業,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企業中的實踐工作 等。有的學者認為創業教育應成為將來教師職業的一種基本培訓內容,這樣便于教師在 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自覺地將創業思想滲透給學生。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新創業教育大約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主要在高等學 校開始實施。伴隨國內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高等學校逐漸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體 系。從知網以“專創融合”等相關關鍵詞進行檢索,可以發現自 2015年國務院頒發《關 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后,關于高等學校專創融合的研究呈現 爆發式增長,但是關于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研究數量相對還比較少。因此,中職學校開 展專創融合教育,有必要借鑒高等學校的有效經驗。
    (一)中職學校的專創融合發展現狀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白熱化的階段,中職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 也獲得了政府部門、學校和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
    1.中職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研究
    2018 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規定》要求中職學校“開展創 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了解創新創業的途徑和方法,樹立創新創業 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中職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浙江省教育廳 2017 年頒發了《關于大力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浙教職成〔2017〕70 號),將培植雙創意識作為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要求中職學校通過課程建設、 建立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和雙創實驗室、開展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2.中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廣東省屬經濟發達地區,為與行業接軌, 越來越多中職學校已經自主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搭建各類 創新創業平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將獲取 知識產權作為創新教育的重要抓手,把知識產權價值觀嵌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該學校 深挖創新創業教育內涵,以創業為導向,開發一系列創新創業校本教材,將創新活動融 入課堂活動,創新思維融入專業教學,創新意識融入創業教育,搭建孵育平臺、展示平 臺、轉化平臺,構建了基于知識產權的創新教育體系[ 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佛山市順德區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2019).[EB/0L][2020-02-06].
    http://www.lwqzx.sdedu.net/kernel/net_school/active_app/show.php?id=103981.]。伴隨著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 活動的開展,關于中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也越來越多。
    3.中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研究 陳金蘭認為雙創教育更加注重培養中職生為技術技能綜合型人才,促進學生的可持 續發展[ 陳金蘭.中職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建設與課程融合研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1):50-53.]。程江平指出中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應回歸育人本質,最終實現發展中職學 生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 程江平,莊曼麗.中職創新創業教育應回歸育人本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9): 87-92.]。朱紀飛從新課改要求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并行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朱紀飛,任雙勛.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0(31):66-67.
    6]。浙江杭州應旭萍認為創業教育強 調“創造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適應社會需求和市場的變化[ 應旭萍.中職電子商務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0):216-219.]。 因此,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不在于創業,而是在于育人,主要是培 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
    4.專創融合的策略研究
    朱紀飛根據專創融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入專業教育課程體 系、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校企聯合實踐活動、參加比賽加強融合四個策略。李昂分析 旅游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實 際發展需求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構建以素養意識為核心、由內向外自導式分層培養、 螺旋上升式課程內容的中職旅游類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體系。南寧市第三職業技 術學校探索以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為軸,課程和活動為翼,師資、社團和基地為支撐的“一 軸兩翼三支撐”的中等職業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模式,融合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 黃玲芝.“一軸兩翼三支撐”中職學校創新創業精神和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2020[8]:34-36.]。 李桂春提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育與創客教育融合來培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途徑有 重構教學場景、整合跨學科知識、踐行“做中學”[ 李桂春.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育教學與創客教育融合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26]:153-155.]。
    5.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研究
    張麗娜提出了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與創業平臺要通過專業培養目標與平臺建設 理念融合、專業教育課程與創業平臺課程融合、專業教學團隊與創業平臺管理者融合、 專業實訓與創業實踐融合、專業教育評價與創業教育評價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六 方面融合的有效路徑,并提出了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創業教育課程 模塊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活動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創業文化氛圍營造都要 融合創業平臺的改進對策,保證專業建設與創業平臺融合達到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目 標,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 張麗娜.中職學校專業建設與創業平臺融合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7.]。廣西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探索電子商務專業以 實踐平臺為支撐點的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 地,打造了“蛋家小鎮”實訓基地、廣西博訊呼叫中心實訓基地、廣西遠程高校電商運 營實訓基地、東莞百達連新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北海365 網精準扶貧等五個電商實訓基 地。將學校“創意一創新一創業”競賽中獲獎的創意、項目,以及學生社團中模擬仿真 的創業項目遷移到實踐平臺中,借助合作企業的真實環境,吸納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學 生不斷改進處于“仿真”階段的創意,承接企業的真實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綜合 素質[ 藍潔,劉鈺珊.中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機理與實踐路徑[J].當代職業教育.2019(04):42-47.
    7]。鄧敏華提出以點帶面有效開展分層次創業能力訓練、開發適應中職學生需求和 特點的創業教材、完善創業教師團隊 3個策略融合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 鄧敏華.談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J].北極光,2019(05):166-167.]。
    6.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汕頭市林百欣科學技術中等專業學校通過進修、培訓、考察學習、企業鍛煉、技術 服務和科研等方式培訓專任教師,聘請企業一線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校企共建電子商務 專業“雙創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打造高質量的電子商務師資團隊。寧波 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建設創新創業名師工作室,以優秀導師團隊建設為抓手,通過 “四維一體”創新型師資團隊建設模式,提升教師的專創融合的教學能力。中山市建斌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采用“教師+引導師”的雙師模式。教師和引導師配合,其 中教師重構知識點,以項目為課程導向,講授電商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引 導師重點給予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業素養指導,引導學生的創業方向。
    (二)“雙精準”的研究現狀
    廣東“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項目是在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推動下實施的項目,與行 業企業“精準對接”,主要目標是“精準育人”,即培養適合行業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 專業技能人才。
    校企“精準對接”實質上指校企“精準”合作。目前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有實訓基地建設、訂單式人才培養、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等。學校和企業要在原來合作的 基礎上要進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學校和企業資源,通過政策、資金等引導企業深入參與 學校人才培養,達到“精準育人”的目標。目前校企“精準對接”進行“精準育人”有 三種形式。一是以班級的形式。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選派學生組成“雙精準”班。行 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與學校共同商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 共同開發相關合作企業特色課程。學生分階段參加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跟崗學習與“云 導”式學徒模式實戰訓練,實現精準教學,精準就業[ 朱惠.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校企協同“雙精準”育人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25):193.]。二是以專業的形式。佛山市南 海區信息技術學校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形式實施“雙精準”項目。學校邀請公司主管人 員、技術人員共同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共同開發校本教材,與佛山華數機器人公司共建 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與廣東泰格威機器人公司共建機器 人雙創中心、機器人技術應用教學工廠開展了“校中廠”模式的校企合作。為適應企業 需要,學校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外派學習、技能競賽、教學競賽、下企業鍛 煉等多種培養專任教師,聘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一線師傅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蔡康強,李勇文.“雙精準”專業建設背景下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需求調研與培養對策——以佛山市南海區信息技 術學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29):80-81.
    8]。三 是以項目或者基地的形式。汕頭市外語外貿職業技術學校與廣東邦納玩具有限公司合 作,達成“校企聯合共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項目”,為企業精準培育人才。聯名建立了 “跨境電商人才培育研發基地”、“跨境電商人才教學實訓基地”和“跨境電商人才創 業孵化基地”。學校與企業共研跨境電商課程、教材、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分為“輔助課”“主干課”和“實訓課”三部分。企業提供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頂崗實習, 操練學生B2B類型的跨境電商操作技能,同時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跨境電商運營保 障[1]。
    (三)高等學校的專創融合發展現狀
    1.專創融合的模式 比較有代表性的融合模式有三類:跨院系融合模式,如清華大學開設互聯網金融與 創業輔修專業、智能硬件(信息學院和美院合作)、機器人(機械系和信息學院合作) 等學科交叉的輔修專業,打破院系、專業之間的藩籬實現跨院系“融合”;雙學位融合 模式,如天津大學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出臺《學生創新 創業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開設“創業學導論”“創業營銷”等課程,設立創新創 業方向的雙學位;平臺引領融合模式,南京理工大學打造了多平臺促進學科交叉、多層 次培養促能力提升、多渠道激勵促創新活力的“三多三促”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體系。 由此可見,較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校,專創融合的模式比較豐富,甚至突破了院系 之間的壁壘。這些模式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值得參考和推廣。
    2.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融合方式 課程融合的方式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嵌入式”。東北師范大學王占仁認為開展創新 創業教育既需要從整體上進行頂層設計,更需要分層次、分階段、分群體具體推進。創 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同等重要,要根據不同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專業特長開展創新創 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嵌入”各學科專業,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和 支持,優勢互補和交叉滲透,形成新的教育體系[ 李孟.跨境電商“雙精準”育人模式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9):31-32.] [ 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架構與理論價值[J].教育研究,2015,36(05):56-63.
    9]。二是“融入式”或“滲透式”。即以 專業教育為主,在開展專業教育時融入、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哈爾濱商業大學孫曉 紅從“專創、產教”雙融合視角下,提出教育目標一體化、內容滲透為一、教師“專'“兼” 合一和管理體系統一等 4個路徑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
    3.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研究 專家認為,課程體系應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和標準進行設計,課程的安排和設計也應 該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和認知特點。河北農業大學張立勇等參照專業認證標準構建了 “學—練—賽”三位一體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分“啟發與導入”、“夯實與實踐”、 “提升與拓展”3 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思維及能力[ 張立勇,冉彥立,郄志紅.“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一一以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6):102-106.]。針對教學內容和教 學方法,肖景陽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建設專創融合教學案例庫、課件庫、教學視頻庫等 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創新創業理念和知識,全面梳理和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將 創新方法、創新思維等內容融入課程知識點[ 肖景陽.專創融合背景下云計算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2):92-93.]。在專創融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上,沈 陽師范大學鄒麗娜等在智慧教學平臺上完成專創融合課程《數字媒體設計》,采用線上 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了課前、課上、課后的多種教學活動,將創新方法貫穿于教學過 程,進行思維發散和思維收斂的訓練,激發項目設計中的創意,達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的目標。
    4.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是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個重要的載體,主要形式有虛擬 仿真實訓平臺、實踐教學基地、創業中心、孵化基地、創客空間、工作室等。這些實踐 平臺由學校、教師與企業單獨建設或者合作建設,也是專創融合的一條重要的路徑。深 圳職業技術學院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軟件創新人才訓練營”、“VR虛擬現實實踐基 地”、“云計算大賽訓練基地”等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為項目化團隊遴選“產業導師”, 指導學生開展項目。成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跨學院學習中心”,扶持學生把創客項目 和科研成果進行產業轉化[ 陳冀東,聶哲,穆燕.“三遞進、三融入、三護航”的軟件技術專業群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深圳職 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3):48-52.]。北京聯合大學電子商務專業搭建了“雙創競賽+專業實踐+ 專業社團”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載體,解決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開展缺少載體、 與專業實踐教學結合度不高的問題[ 盛曉娟,李立威.“專創、產教”雙融合視角下的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 36(09):206-210.]。
    5.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教師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者,也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是開展專業教育與創新創 業教育的重要力量。李散散指出專創融合教育模式下教師隊伍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地將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主要存在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創新創業 教育知識和經驗缺乏、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落后、實踐能力有待加 強等問題[ 李散散.專創融合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6):131-132.
    10]。高佳燕提出教師需要改革觀念,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及綜合素質, 學校除了應該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師的培訓、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還應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或比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及創業能力,為教師的教 學活動提供依據[ 高佳燕.基于專創融合視角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師資團隊建設的幾點思考[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150.]。
    三、研究綜述
    (一)研究特點
    通過對相關研究梳理可以發現有以下特點:一是研究多集中在對創新創業、專創融 合的面上研究,但結合具體專業的專創融合縱向研究較少,二是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學 行為”為中心的模式和體系上,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較少;三是結合豐富的理論基礎開 展研究,但對當前和未來的社會人才需求和解決方法分析不足;四是中職學校專創融合 研究遠不如高校開展的豐富和深入;五是在廣東“雙精準”項目實施的背景下,關于中 職學校專創融合的策略研究基本空白。因此,有必要借鑒高校專創融合的經驗,結合中 職學校自身特點,以有效的策略開展專創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研究不足
    從上述當前研究的特點,結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研究的現狀,可知中 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教育仍存在以下不足。
    1.人才培養目標有待明確
    目前,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進入了新態勢,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中職電 子商務專業的對口就業率卻偏低。《2019 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 示,人員比較穩定能滿足企業運營要求的企業僅占 33%。尹萬芳的調查數據顯示,東莞 市 2017-2019 三年的 6329 位中職電子商務畢業生中,在電子商務企業任職的學生人數 僅為 318人,折算出對口就業率為 7.9%[ 尹萬芳.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19.]。
    電子商務行業也對電商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 年—2019 年,《中國電 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電商企業更加看重電商人才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見 圖 1-1。這就從客觀方面對中職學校培養電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改變傳 統的教學方法,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于晨芳.中職學校電商人才培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11]。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V/0 團隊協作能 力 責任心和敬 業度 專業知識和 技能 行業敏銳度 與創新能力 工作執行能 力 學習能力
    ■ 2019 年 0% 46% 29% 68% 69% 63%
    ■ 2018 年 51% 50% 53% 62% 72% 74%
    ■ 2017 年 42% 45% 47% 48% 0% 70%
    ■ 2019年■ 2018年■ 2027年
     
    圖 1-1 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素質項目統計表
    企業招聘難,對口專業學生就業難,這說明了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定 位是需要進行調整的。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電商行業發展的速度太快,中職學校 自行確定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既不了解本地產業發展的特色,也沒有充分了解企業的需 求,因此未能清晰地界定電商專業學術的就業崗位,最終導致制定的培養目標寬泛,培 養方向模糊;過于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電子商務行業是一個快速變 化的行業,學生若沒有繼續學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不利于學生職業生涯 的發展,導致學生缺乏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此外,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存在實質性分離的情況。目 前,中等職業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大多是以強調理論和就業技能為基礎的。以某學校電 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 及基礎知識,具有利用網絡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和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方法 改善企業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電子商務高級專門人才。盡 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出現“創新型”的文字,但是接下來從能力目標、課程設置、教學 安排均沒有設置創新創業能力目標要求、創新創業課程內容。
    2.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和相應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中職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脫節的情況。大多數創新 創業課程都是通識類課程,一般設置為創新創業方面的公選課、講座或創業計劃大賽的 第二課堂,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啟發和理論知識的普及。而即使少數學校把創新創業教 育納入到專業教育學科建設規劃中,也還是存在融入不太理想的情況。在專業教育的教 學大綱中也沒有明確地指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教學要求,教學組織活動也沒有針對創
    12
    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整體化的安排。
    教學形式和方法也亟待挖掘和豐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不斷地把自己 的知識與想法“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僅要負責“聽”。對于中職學生的特點來說,這 恰恰是他們最不喜歡的一種上課方式。此外,專業教育強調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和技能 實踐模擬訓練,創新創業教育強調的則是創新創業意識的啟發、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和 創新創業技能的實踐訓練[1]。實踐教學是兩類課程教學中關鍵的部分,但是專業課程的 實踐模擬訓練與創新創業課程的實踐項目各自的側重點不同,教學方法和形式也不盡相 同。因此,能夠將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有效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形式和方法亟 待調整。
    3.教學目的有待調整
    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學主體即教師 的需要。教學目的是教學設計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對落實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計 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 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長久以來,中職學校開展專業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傳授學生專業知識, 強調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往往忽視了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脫離了社會需求和 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造成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參加工作后,缺乏創新 意識,被動地完成工作任務,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也因此影響了職業生涯的發展。因 此,必須適當地調整教學目的。
    4.專創融合機制體制有待優化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不是兩種教育簡單的混合、合并。中職學校實施專 業教育與創新創業融合要從頂層設計,學校為主導,整合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各類資 源,以及調動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推進中職學校實現專創融合。然而,目前中職學校還 缺乏完善的融合機制促進學校和企業有效聯動,學校和企業合作還不夠深入,未能推動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一些中職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深度聯系,校企合作 流于表面,合作形式比較簡單,例如跟崗實習、舉辦專項短期培訓班等。既沒有合作辦 學、人才合作培養、也沒有培訓基地合作建設、校外企業實踐基地等深層次的合作。企 業對專業建設沒有正確的認識,也會基于短期利益的考慮,沒有深入到學校參與專業建 設,那么就難以真正推進校企“精準對接”,實現“精準育人”。校政企三方分立必然 導致專創融合中存在前述眾多問題。
    [1]劉桂香,馬長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7,20(13): 70-74.
    13
    5.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仍然有待加強 專創融合對師資的要求很高。首先,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就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很 強的學科,它不僅包括創新知識的培養、創業能力和文化素養的培養,還囊括中小企業 法律、金融、市場營銷和社會管理的能力和認知。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的創新思維、創 業能力、素養和知識構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僅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操作能 力,而且需要實踐經驗。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剛剛起步,這決定了 教師隊伍結構的不合理。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主要是“兼任”,部分教 師自身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歷,對創新創業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充分、實踐經驗不足。而 對于企業“兼任”導師的任教由于時間的不固定,以講座或專業咨詢方式開展不連續性的 創新創業教育,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專創融合既要求教師擁有專業知識技能,還 需要擁有創新創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仍然需要加強。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目的
    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專創融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借鑒高校專創融合教育的經驗成 果,以電子商務專業為切入點,結合廣東“雙精準”項目實施的需求,構建電子商務專 業專創融合的優化策略,達到提升中職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二、研究內容
    進一步梳理文獻,篩選歸納既往專創融合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結合電子商務的社會 發展趨勢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立足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 標。以三螺旋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教學為手段, 專創融合為形式,從知識、技能、素養、思維、視野等角度,結合廣東“雙精準”背景, 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教育的策略,并在廣東省 SZ 學校電子商務專業進行探索性 實施。實施后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了解實施情況,總結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提 出優化專創融合策略的建議。
    三、研究思路
    首先,通過研究文獻,了解廣東實施“雙精準”項目的背景,對廣東省中職學校專 創融合現狀進行分析,明確中職學校在開展專創融合中的問題。其次,以三螺旋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結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構建電子商務專業 專創融合策略。接著,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在廣東省 SZ 學校實施專創融合策略。通過
    14
     
    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了解策略的實施效果,總結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優化專創融合
    策略的建議。具體研究思路見圖 1-2。
     
    圖 1-2 研究技術路線圖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是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檢索和收集相關文獻,并進行分類整理,
    在研究的基礎上對事物本質產生充分認知的方法。本研究運用文獻法,對收集的文獻進 行分類整理和分析,挖掘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創融合存在的問題。基于存在的問題以及 相關基礎理論分析,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在“雙精準”背景下,構建專 創融合的策略。
    (二) 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在“雙精準”背景下,選擇在廣東省 SZ 學校的電子商務
    專業實施專創融合策略,調查實施效果,提出優化建議。
    15
    (三)調查研究法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的效果通過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驗證。問卷共兩份,分別是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的調查問卷一(見附錄一)和實施后的調查問卷二(見附錄二), 以對比學生在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的情況。問卷調查對象分2組,接受專創融合教育 的 2018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為實驗組,未接受專創融合教育的2017 級電子商務專業學 生為對照組。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專創融合策略實施的效果。
    通過編制訪談提綱(見附錄三)與受訪談者進行面對面訪談,從管理者和教師視角 發現專創融合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問題或困難。訪談對象是學校領導、教師和企 業教師。
    16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雙精準
    精準,即非常準確、精確。雙精準,指校企合作精準對接和精準育人。職業教育與 普通教育不同,有其自身特點。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程設置比較少,專業課程設置比較 多。職業學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就業做準備。因此,發展職業教育,要結合專業特 點,對準行業、企業的要求謀精準。2017年 12 月,廣東省教育廳組織各界專家學者探 討職教校企合作精準對接和精準育人。會議強調了廣東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 職業人才的培養應從數量向質量轉變。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標準,人才培養目標、 服務能力要精準對接產業布局和企業行業標準,做到精準育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 門要出臺積極政策為校企合作和產業融合發力。
    本研究中的“雙精準”背景,是指在廣東各級政府指導和支持下,中職學校與企業 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相互選擇,進行“精準對接”,通過課程標準、人才培養目標、實 踐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具體建設內容共建示范專業,實施專業教育,實現“精準 育人”。
    二、電子商務專業教育
    專業,指高等學校或者中等學校根據社會專業分工的需要設立的學業類別。
    專業教育是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等根據專業 來分類施行、培養專門人才的學科教育,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職業院校中還包 括針對職業的勞動技能教育。根據學科發展的狀況和社會行業分工的要求,按照學科類 別對學生實施專業教育,目的是強化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融管理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科學和現代物流于一體的新型 交叉學科。在國家教學標準中,該專業的育人目標是培養能熟悉電子商務基本業務流程, 能系統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且能熟練運用電子商務技能和現代信息技 術從事電子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網站及系統建設和安全維護工作、電子商務管理業務的 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教育階段不同,電子商務專業培養人才的層次不同,因此培養人 才的目標不同。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定位培養電子商務高層次的電子商務人才,中職電子 商務專業是定位培養電子商務中、基層電子商務人才,對接行業、企業,根據工作崗位 和生產過程,設置培養目標、學科課程,選擇教學方式、評價方法,培養具有電商理論 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電商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7
    本研究中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指中職教育階段的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按照電子商務專 業培養中、基層電子商務人才的目標,科學設置課程施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通 過實踐加強勞動技能教育。
    三、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意為“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創新教育就是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 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狹義上理解創 業即為創立企業的過程。但是對于創業教育的定義,很多學者不盡相同,但從本質上一 致認為是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
    創新創業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能把兩者簡單地分開,或者單獨強調創新或創業, 否則就誤解了創新創業原本意義。創新強調開拓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征,創業強調實 事求是的行為,是創新創業的目標。創新創業是一種以創新為基礎的活動。
    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創業和教育三個概念的集合,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 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當今時代對每個國家提出 的挑戰。劉譯陽、邊恕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是融合多學科、突出層次性和個性化的教育 體系,強調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素質與能力的培養[1]。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人才是國 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以知識和知識型人才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是每個國家所關注的。推 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批能創新、能創業的人才才能為建設創新型 國家添磚加瓦。
    隨著經濟轉型發展,產業調整升級,中職教育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中職教育以 育人為目標,為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綜合人才,中職學校開展創新創業 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和能力,實現中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四、專創融合
    融合是指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成為一個新的個體。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 是兩種主要教育形態,屬于兩個事物。兩者融合的目的,是創新成為一個新的教育體系。 從創新創業教育的角度看,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以專業知識、技能為依托來開展,否則就 成了“無根之水,無本之源”。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看,創新創業教育也能改善專業教 育的單一模式,帶動專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專創融合,有利于形成“思維—認知—技 能一實踐—創新”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鏈條,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各學者的觀點,本研究認為中職學校的專創融合是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
    [1]劉譯陽,邊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9(9): 32-37.
    18 育,即在實現專業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實踐平臺、機制體制等方 式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和內容,形成一個新的教育體系,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專業知 識與技能的同時,其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創新創業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 中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必須考慮中職教育的層次和類型、學生的年齡特點和 知識結構基礎等因素,重點關注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三螺旋理論
    (一)三螺旋理論概念
    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和 波士頓地區、斯坦福大學和硅谷兩個案例提出三螺旋理論,主要描述“大學—產業—政 府”三方以發展經濟為目的,持續在創新的過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在創新過程中 形成了三股力量互相交叉影響,相互協調發展,呈現一種互促共進態勢,螺旋上升的關 系的創新理論。三螺旋理論強調了通過三方合作相互作用可以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周春彥.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創新模式一一亨利•埃茨科維茲《三螺旋》評介[J].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6(04):75-77+82.]。
    (二)三螺旋理論的內涵
    三螺旋理論形成的是一個非線性的網狀創新模式,其核心意義在于增強運行機制各 不相同、價值取向各異的大學、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有效互動,在推動各自目標實現的過 程中形成新的創新體系,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創新模式中,大學、 企業和政府都是創新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主體,大學作為新知識的來源,是知識經濟的生 產力要素;企業是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的場所;政府作為橋梁,引導、指導大學和企業 進行相互合作[ 金偉,任啟勝.構建大學一企業—政府三螺旋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模式,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24.
    19]。三個主體都有自身主要職能,但是由于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打破了自身界限,通過互動衍生出新的職能,支持或促進其他主體的發展。比如,企業 利用自身的資源承擔了創新人才培養的職能,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知識的創 新;大學則承擔企業的一部分職能,把知識轉化為產品,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 市場;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政策引導和支持校企合作,通過加大高校資金投入建設 孵化中心、建設科技園區等項目,支持學校和企業的發展。
    在我國,三螺旋理論的實際應用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特別是創業型大學方面, 運用該理論促使高校、企業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高校、企 業和政府三個主體之間的關系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在三螺旋理論應用中,把三者原來 淺層次的、松散的合作關系推向深層次的協同創新關系發展,促進高校進行知識創新應 用和理論創新。
    (三)三螺旋理論下政府、中職學校、企業的關系
    三螺旋在中等職業教育的運用中,更關注的是育人和技術的創新、應用。政府、企 業、中職學校作為三個主體共同參與,政府指導、引導、激勵中職學校和企業合作,支 持企業和中職學校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中職學校為企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 能人才,在技術技能方面有所創新。企業提供資源,深入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能改善 育人環境,豐富教學資源。三者形成政、校、企組成的三螺旋模式,見圖 2-1。三個主 體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各主體在自身職能的基礎上,根據環境的需要擴展新的職能, 延伸自身的組織邊界。各個主體在擴展自身職能的同時,推動其他主體拓展新的職能, 進而相互滲透、重疊。重疊的部分就是三者之間高效互動形成的合力,促進資源的整合 以及整體螺旋上升。
     
    (四)三螺旋理論對本研究的啟示
    本研究在“雙精準”的背景下,研究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策略。在專 創融合教育的體系中,主體是政府、中職學校、電商企業,三方合力形成三個鏈條螺旋 推動專創融合教育,最終實現“精準育人”的目標。政府通過政策支持、財政扶持的方 式,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中職學校與電商企業精準對接。廣東省及地方政府、教 育部門作為引導者的角色,出臺政策文件引導學校、企業合力推動專創融合的實施,實 現“精準育人”。2018 年,廣東省教育廳發布文件《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等職業教 育“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落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適應
    20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在于培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文件在政策和財政 兩方面支持和鼓勵校企“精準對接”,明確了“目標定位準、辦學條件好、校企合作深、 診斷改進實、人才培養優”的建設目標[1]。中職學校處于主導地位,是實施專創融合的 主要執行者。在“雙精準”背景下,中職學校必須突破舊有的觀念束縛,主動、積極與 企業“精準對接”,在學校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與企業深入合作,共 同推進專創融合。“精準對接”的企業通過提供資源、技術支持和創業指導等方式,深 入參與學校的專創融合具體工作。三個主體,通過拓展各自的職能,在職能重疊區形成 三股合力互相滲透和影響,推動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實施,培養出企業所需的高素質人 才,見圖 2-2。因此,“雙精準”背景下根據三螺旋理論構成的政府、中職學校、企業 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三者之間良性互動,為有效地開展專創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圖 2-2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政校企推進專創融合模型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內容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明確了學習的概念:學習是一個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習者在特定 的情景下,借助教師、同學等他人的幫助,收集知識信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 建構知識的意義,獲得新的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回答了有效學習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也
    [1]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等職業教育“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粵教職函(2018 ) 108 號)[EB/0L][2018-07-11].http://edu.gd.gov.cn/gkmlpt/content/2/2103/post_2103326.html#1622
    21
    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是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學 習者作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必須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要用創造性思維去建構 知識的意義,要主動收集有建構意義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并假設再論證。最后學習者要 把學習內容與己知的事物聯系起來,找出建構的意義,這個過程中要懂得互相“協作”。 教師作為意義建構的促進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創設學習情境和提示連接線索, 要組織協作學習和展開討論[ 鐘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校園英語,2016(24):26.]。
    (二)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從建構主義知識觀、建構主義學習觀和學生觀,師生角色和學 習環境五個方面來體現I[ 同[1].]】。主要概括如下:①知識可以改寫和升華,學習知識是學習者 在特定的情景中,基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新的知識意義的過程;②學習需要學習者主動 地選擇和加工處理外部信息,在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意義。學習者在進入學習情 境前會基于已有的經驗和憑借個體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和假設;③學生要主動 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聯系和思考已有經驗,協作互動;④教師 是學生建構意義的促進者,組織和引導學生互相協作互動學習,鼓勵學生從多角度來解 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其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 ⑤學生的知識是在情 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理想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下通過建構意義獲得的。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本研究的啟示
    本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實施,實現“精準育 人”。中職學校學生普遍都是理論知識薄弱,討厭老師照本宣科,但是比較好動,有一 定的動手能力,他們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自己對知識的主動選擇處理進行建 構。因此,對于中職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入手,采用 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3]任海林.項目教學法在營銷策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06):49-50.
    22]。在實 施教學時,學校與企業精準對接,共同開發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內容,創設模擬電商行 業真實的工作情景或真實工作情景。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和引導學生互相協作主 動收集學習信息,鼓勵學生從多角度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其建構新 的知識意義。學生在復雜的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中,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收集和分 析相關學習資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借助教師或學生的幫助,建構知識意義。
    第三章 廣東省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構建
    基于廣東省實施“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的背景,中職電子商務專業開展專創融合 有其自身優勢。中職學校根據“雙精準”項目要求,主動與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分 析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特點以及中職學生的特點,找到適 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專創融合策略,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互相協調發 展,最終實現“精準育人”。
    第一節 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
    一、融合重點在育人,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重點在于育人,目的是提高電子商務專 業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能適應電商行業快速變化的特點,實現 可持續發展。盡管電子商務行業創業的門檻相對較低,但是中職學生畢業年齡在 18 歲 左右,思想不成熟,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深入,缺乏社會經驗,專業技能還需要繼續提高, 貿然創業的成功率很低。因此,中職電子商務專創融合最終并不是要讓全部中職學生必 須拿出可行的、具體的創業項目進行創業,而是面向全體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 合能力,對有能力的學生著重培養,提高創業能力。歸納而言,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 專創融合就是要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把握共 性,尊重和激發學生個性,幫助學生發現、打造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
    二、融合的課程重在實踐
    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具備電子商務的應用能力和電子商務業務處理能力的應用 型、技能型和執行型專門人才,專業與實踐課程融合得特別緊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 要以實踐課程為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
    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大部分學生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 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效率低下。但不少學生思維敏 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所以,必須注重發掘他們 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教學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填鴨式”的 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在實踐中進步。
    電子商務不單只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綜合的社會業態,具有技術更新快、業態變 革快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不但需要學習技術,更要培養技術應用的能力,不但需 要了解技術,更要了解商業、商務規則,需要與他人的協作,需要更積極的全面創新的
    23
    知識積累和視野開拓,這些無一不需要從真正的實踐中去體驗、建構而成為真正的“學 習”。
    三、融合以學科專業特點為基礎,屬同等重要地位
    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與創新創業教育在專創融合中屬于 同等重要地位。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屬于兩個教育項目,相互聯系并且相 互影響。專業是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是專業的實踐應用,是比專業實踐課更高一個 層面、直接以現實行業為場景的實踐,也是專業的教學場景。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是簡單 的通識教育,必須以專業教育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從創 新創業教育的角度來看,通過真實的創新創業實踐或模擬真實工作場景的實踐項目,能 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加深了對專業課程的了解,更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 能,也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觀念,增強創業能力,并且掌握更多的創業 方式和途徑,勇于抓住市場機會。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看,依托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創 新創業教育,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便是將來學生 選擇就業而不是創業,這些能力也能在就業中幫助學生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適應電 商行業快速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 “雙精準”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構建
    要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必須進一步明確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育 人的具體目標。基于此目標,在雙精準的背景下,校企進行“精準對接”,形成三螺旋 理論的政校企關系,形成三股力量共同推進專創融合。針對中職學校開展專創融合過程 中遇到的普遍問題,結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構建中職電子商務專 業專創融合的策略,實現“精準育人”。
    一、“雙精準”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的目標
    從電子商務專業教育來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中職學生的電商專業知識、實踐技能 和職業素養。從創新創業教育來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中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 業素質、創新創業能力。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快、變革更新迅速、行業綜合性強等自身特 點,決定了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 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的電商 人才,才能適應電子商務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融合電子商務專業與創新創業 的教育目標,結合電商行業人才需求的特點,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育人的具體目 標是培養出具備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職業 24
    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的電商人才。
    二、校企合作,“精準對接”
    專創融合策略的構建必須以校企合作作為前提,而校企合作的深度直接影響著專創 融合的實施效果。校企合作的深度受到三螺旋理論中政府、學校、企業三方主體的影響。 不管哪一方,都要在其基本職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三個主體互動的作用形成三股力 量,進行校企精準對接,推動校企深度合作,螺旋式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 融合。
    (一)健全政策環境,促進學校和企業精準對接
    在三螺旋理論下,政府起橋梁的作用,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政府通過出臺政策、提 供資金兩種方式可以健全政策環境,提高學校和企業進行合作的積極性,激勵學校和企 業進行精準對接。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研究制定促 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2017年10 月,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深化產教 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為此,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 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廣東省委省政府對應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制 定了《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廣東省職業技術教 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 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 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廣 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等職業教育“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工作的通知》則對落實職業 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明確了校企合作的具體要求,為校企合 作精準對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調動企業和學校深度合作的積極性。
    (二)電子商務專業與匹配的行業、企業精準對接
    電商行業人才緊缺,學校培養的電商人才不能適應行業發展和企業的需求,這需要 行業、企業和學校共同協作來解決。學校電商專業作為電商人才培養的主要執行者,要 主動走出去和行業協會、商會聯系,調研本地區的電商產業園,了解本地電商產業的發 展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電商企業進行考察,再從企業招聘的崗位需求出發,尋找與 企業合作的機會。
    (三)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電商企業人才需求精準對接
    中職學校專業建設根植于本地產業土壤,電子商務專業要結合本地產業實際情況, 人才培養目標要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適應。按照三螺旋理論,合作企業作為三個主體之 一,要承擔一部分學校的職能,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中。學校和企業通過企 25
    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明確電商專業人才所需要具備的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 踐技能、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一 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學校以此依據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修改人才培養方案, 理清專業課程,明確專業教學標準,精準地對接電商企業人才需求。
    (四)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服務過程精準對接
    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精準對接,首先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設置要與電商企業的 網店運營、客服、選品等崗位相適應。其次要在電商企業課程內容的設計與開發上,要 將企業的真實項目融入課程。企業一方面向學校將真實項目融入日常的課程教學,承擔 部分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通過校外實訓、頂崗實習和學徒制等方式,指導學生實踐學習。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課程設置、授課過程等與生產服務過程中企業的要求精準對接形成教 學過程與生產緊密、精準對接,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 習慣,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
    三、構建專創融合的策略,“精準育人”
    在“雙精準”的背景下,校企“精準對接”,電子商務專業從教育的各要素著手, 充分發揮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的作用,從機制體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踐平臺、專創融合教師隊伍等方面著手構建專創融合策略,促 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互相協調發展,“精準育人”,培養符合電子商務行業和社 會需求、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即培養具備扎 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 力、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如圖 3-1 示。
    26
     
     
    圖 3-1 “雙精準”背景下專創融合策略圖
    一)建立專創融合體制機制,加強制度保障
    實現專創融合離不開政策環境的支持,在三螺旋理論下,政府健全政策環境,促進 校企精準合作,為中職學校推進專創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的服務。合作的企業 為中職學校提供一線的師資、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教師上崗實踐等資源,通過與學校協同 創新育人滿足自身對高素質電商人才的需要。中職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也要建立相應 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與企業協同創新育人,形成專創融合教育體系,引入企業資源在
    27 教育的環境中發揮作用。政府、中職學校、企業三方通過擴展的職能,在職能重疊區形 成三股合力互相滲透和影響,推動中職學校專創融合的實施,培養出企業所需的高素質 人才。
    首先,應加強學校的組織領導。從校領導到部門領導、專業負責人層層參與專創融 合的組織領導工作,相關教師人人參與專創融合的具體落實工作。建立專創融合月報工 作制度,層層監督專創融合工作的推進和落實情況,及時處理專創融合推進過程中出現 的問題。
    其次,要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教師是專創融合教育的具體執行者,必須具備豐 富的實踐經驗、創新思維和創業經歷。合作企業拓展自身功能,為學校提供教師實踐上 崗資源,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形成的創新創業思維、素質和能力。 因此,學校必須形成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定期安排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或安排教師 到企業培訓工作人員,鼓勵教師創新創業,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
    再次,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商行業不斷地 快速發展,電商行業所需的電商人才標準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有必要根據電商 行業的發展情況,形成機制,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最后,要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形成校企合作的引入、退出機制,制定獎勵措施,鼓 勵學校各專業主動對接行業、企業,發掘校企合作項目,豐富校企合作形式。 (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學校要進行頂層設計,從學校層面調動企業積極性共同推進專創融合。首先,要將 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融入到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其次,要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加 入到公共必修課或選修課中。最后,在制定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三螺 旋理論中的企業主體參與進來,與電子商務教育專家一起,結合電子商務行業快速發展 的特點,反復論證后再確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中必須將電子商務專業 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融合,明確電商人才培養的目標,即培養的電子商務 人才須具備的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 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 (三)重設專業課程,形成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目標與專業教育的育人目標相融合, 形成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的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學習 能力、良好的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
    28
     
    業視野的電子商務人才。結合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特 點,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貫通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全過程。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以電子 商務專業課程為主線,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專業教育課程模塊,從七個方面對電子 商務專業學生進行系統性的人才培養,實現上述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專業課程模塊主 要分為公共基礎學科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實踐平臺模塊。公共基礎學科模塊增加 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組織學生參觀企業,重點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學習能 力、拓寬學生的行業視野。電子商務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重構專業課程并融入創新創業 育人目標,增加工作室等實踐平臺,著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 良好的職業素養。實踐平臺課模塊,增加創新創業大賽和項目孵化,重點培養學生的綜 合性創新思維、靈活的適應能力、擴寬學生的行業視野。三個教學模塊階段式推進專創 融合(見圖 3-2 專創融合課程體系構建圖),實現“精準育人”目標。
     
    四)重構課程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進行重構,首先,要在原有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 教育內容,在課程教學中明確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根據每門課的課程內容,尋找并選 擇適合培養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的教學項目,以滿足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其次,
    29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實施教學時,學校與企業精準對接,共同開發以項目為導向 的課程內容,創設模擬電商行業真實的工作情景或真實的工作情景。學生在復雜的學習 環境和工作環境中進行學習,有利于建構知識意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學校 和企業雙方作為教學的主體,共同協作設計課程內容,對專業的課程內容進行創新。課 程內容融入行業前沿發展、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創新、方法創新等創新元素和創新實 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
    (五)改革教學方式方法,精準育人
    形成雙主體的教學方式。學校和企業作為專創融合的主要執行者,那么在課程教學 中,也應該采用“雙主體”的方式進行,企業派出的能手深度參與課堂教學中,主要完 成課程的實踐部分教學。例如電子商務專業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的6 周網店客服課程和 2 周網店客服實訓課程,課程內容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設計,課程教學也由 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教師分別承擔。
    堅持項目教學法。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針對中職生的學習特點,應該打破傳統 的課堂教學方式,堅持項目教學法。課程教學以項目為導向,創設模擬電商行業真實的 工作情景或真實工作情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 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把創新創業教育內 容融入專業教育內容。學生通過真實工作環境或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下實現項目任務,掌 握了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拓寬了行業視野,能更好地適應 行業的需要。學生在實現項目任務過程中,主動收集相關的學習信息,不斷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學習與所探究的問題的相關知 識,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性創新思維。
    (六)豐富實踐平臺建設,拓展創新創業實踐空間
    建立多樣化的實踐平臺,拓展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空間。實踐平臺的具體 形式有孵化中心、創新創業大賽和基于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工作室、創客空間等。學 校要提供不同層次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質、能力,尤其是素質和能力。 例如:校外實踐基地面向全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觀摩的方式培養和提 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素質;崗位的實踐平臺面向部分創新創業能力較好的 學生,由企業導師進行崗前培訓、真實上崗實踐,重點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和創新 創業能力;工作室則面向個別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由導師團隊組建學生團隊參加比 賽,重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創新思維。
    30
    (七)建設專創融合教師隊伍,為專創融合提供保障
    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著手,與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從企 業“請進來”能工巧匠和校內教師“走出去”兩種方式結合,打造一支專創融合師資隊 伍。
    首先,要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理念。學校要組織教師參加培訓,促進學校教師 的教育理念更新,關注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積極擁抱行業的快速變化,促使教師及時 更新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邀請企業到學校進行創新創業師資培訓或者派遣教師到兄 弟學校交流學習。建立激勵制度,鼓勵校內的教師“走出去”,到企業掛職鍛煉或自己 開展創業活動,從而獲得創業經驗,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
    其次,要優化師資結構,豐富教師隊伍。學校與企業精準對接,把具有電商行業經 驗的企業能手“請進來”,與專任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內容,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或擔任創 業導師,在真實工作場景或模擬真實工作的場景下指導學生學習,充實創新創業師資隊 伍。學校對企業的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培訓,提高其教學能力,優化專業教師與企業教師 組成的師資隊伍,為專創融合提供可靠的保障。
    最后,學校要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庫”,將校內外創新創業教師進行整合,根據校 內外導師的不同優勢組成專業導師團隊指導個別創新創業能力較強的學生開展創新創 業實踐活動。
    31
    第四章 廣東省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實踐
    第一節 案例實踐學校基本情況
    廣東省 SZ 學校直屬廣東省教育廳,是公辦全日制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學校開設 了財經會計、商貿物流、外語外貿、藝術設計四大類共13 個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學 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嚴控課堂教學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學校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 質和能力。2018 年,學校已經形成一支專兼職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其中創新創業 專職教師 2人,創新創業兼職教師 3人。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是廣東省重點發展專業,專 任教師共 8人,均為雙師型教師,其中高級講師2 人,講師 5人,初級講師1 人。該專 業 2018 年申報了廣東省教育廳的“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項目并獲得批準,在政策、 資金和項目安排等方面得到省教育廳的支持。按照“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要求,學校 須與企業“精準對接”,在師資隊伍、課程建設、設備設施配備等方面來提高專業教學 水平,“精準育人”。
    本研究的融合策略在廣東省 SZ 學校實施的原因是該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電 子商務專業申報“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項目已獲得廣東省教育廳批準,具備了實施專 創融合策略的政策環境。專創融合策略在該校實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鑒性。 第二節 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應用
    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實踐在 2018 年開始,為期三年,專創融合教育的實施 對象是 2018年入學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以下是實踐的具體情況。
    一、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加掛“雙精準”電子商務示范專業項目建設工作小組。 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成員主要由校領導、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電子商務專業帶頭人加 入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解決示范專業項目建設和專創融合工作銜接的問題,負責電子 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具體工作的落實。兩項工作均建立月報工作制度,定期總結和落實工 作推進情況。校領導對創新創業教育業務和示范專業建設項目負責指導及檢查工作。
    32
    (二)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
    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兼職實踐,并選派專任教師進 行為期一個學期的行業企業實踐,深度了解行業信息、崗位標準,培養專任教師的實踐 能力,同時也規范了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責任及權利。
    (三)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
    根據電商行業的發展情況,通過定期調研電商行業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收集用人 單位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滿意度等結果動態調整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長期的專 業動態調整機制。
    (四)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學校建立并完善了校企合作機制。通過合作機制,鼓勵學校各專業和企業進行精準 對接,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發掘新的企業進行合作交流。校企精準對接,共同開發課程 資源、工作室、實訓基地、教師企業實踐等合作項目。
    二、明確育人目標,融合專創教育理念
    學校地處經濟繁榮的廣州市,電子商務活動頻繁。電商行業既需要大量能迅速接受 新事物、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高新科技人才,如新零售、新媒體電商人才,但也需要 大量的基礎電子商務人才,如美工、客服、運營人才。廣州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及 中職學校林立,可以培養定位不同的電子商務人才。中職學校培養電商人才,要避免與 高校、高職院校正面競爭。因此,結合行業需求,電子商務專業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 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中、基層人才,突出網絡客服能力,同時兼顧培養網商的創業能力。 通過課程講授、專業實訓、實習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電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 電子商務的專業能力,能從事客戶服務、網店管理、商品拍攝、圖片處理、網店美工、 網絡推廣、網絡銷售、直播銷售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能型和執行型專門人才。
    依據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校企把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融入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 養目標,根據行業需求,把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修改為:根據行業的發展需要, 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培養具備的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主動學 習能力和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 業視野的電子商務人才。
    33
    三、重設專業課程,創新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根據專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分基礎學科模塊、專業技能課及 專業實踐課程和其他課程 4類設置。基礎學科課共 10 門,828 學時,約占總學時 27.1%;專業技能課共 13 門,1500學時,約占總學時 49.1%;專業實踐平臺課共 5 門, 670 學時,約占總學時 21.9%;其他類型的課程有入學教育及軍訓、電子商務員證書、 計算機操作員證書和社會實踐等 4 門,共 60 學時,占總學時 2%。具體分布見表 4-1。
    表 4-1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表
    基礎學科課 專業技能課 實踐平臺課 其他課程 合計
    職業生涯規劃 圖像處理 網上開店實訓 入學教育及軍訓電
    職業道德與法律 電子商務基礎 網店美工實訓 子商務員證書計算
    經濟政治與社會 網絡商品基礎 網絡客服實訓 機操作員證書
    創新創業基礎 商品拍攝與圖片處理 網店運營實訓 社會實踐
    語文 網店裝修 頂崗實習
    數學 網店客服
    英語 網頁基礎
    公共藝術 網絡營銷實務
    體育與健康 消費行為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 網店運營
    商務溝通
    數據統計與分析
    專業綜合實訓
    828 學時 1500 學時 670 學時 60 學時 3104 學時
    27.1% 49.1% 21.9% 1.9% 100%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專創融合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重點關注個體。 因此,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專業教育始終,采用專業課程模塊劃分的 方式進行專創融合,見表 4-2。
    34
     
    表 4-2 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年 級 專業課程設置 創新創業內容 專創融合育人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 語文 英語 公共藝術 體育與健康 計算機應用基礎 創新創業基礎 1. 基本的專業知識
    圖像處理 photoshop 參觀企業 2. 良好的學習能力
    電子商務基礎
    網絡商品基礎 商品拍攝與圖片處理 網店裝修
    網上開店實訓 網店美工實訓 網店美工工作室(部分學生) 3. 開闊的行業視野
     
    經濟政治與社會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數學 網店客服 學徒制客服實踐平臺
    網頁基礎 (部分學生) 1. 基本的專業知識
    網絡營銷實務 網店客服工作室 過硬的實踐技能
    消費行為基礎 網店運營工作室 2.
    網店運營 網店美工工作室 3. 良好的學習能力
    商務溝通
    數據統計與分析 (部分學生)
     
    網絡客服實訓 網店運營實訓
    專業綜合實訓
    頂崗實習 創新創業大賽(選拔學生) 1. 綜合性創新思維
    社會實踐 項目孵化 2. 開闊的行業視野
    3. 靈活的適應能力
     
    如上表,基礎學科課程模塊的《創新創業基礎》,面向全體一年級電子商務專業學 生,占 2個學分,與參觀企業、專家講座等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相結合擴大學生的行業視 野,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 素養。
    專業技能課程模塊部分面向全體學生,課程分布在一年級和二年級,課程內容需要
    進行重構,把創新創業育人目標融入課程中,改革教學方式。該模塊增加工作室等實踐 項目,選派有該項特長和興趣的同學參加。目前,電子商務專業建立學徒制客服實踐項 目和網店客服、網店運營、網店美工三個工作室,2018級電子商務專業約 80%的學生
    接受項目實踐。該模塊通過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變革,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機會給學生基
    35 于已有的基礎知識構建新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進一步鞏固良好的主動學習能 力和拓寬學生的行業視野。
    實踐平臺課模塊面向部分學生及少數專業實力和創新創業素質較強的學生,課程主 要分布在二三年級,課程內容也需要進行重構,把創新創業育人目標融入課程中。該模 塊增加創新創業大賽和項目孵化等內容,挑選實力優異的同學參加,參加人數約 5%, 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性創新思維、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靈活的適應能力。
    四、重構課程內容,豐富專創融合教學資源
    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充分挖掘和充實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如《網 店運營》課程資源,校企基于學校的虛擬商城教學平臺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以項目為 導向來開發教學內容。課程教學過程對接企業的生產服務過程,把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 融入各個教學環節。后續,電商企業與學校合作開發《網絡客服》、《網店美工》等課 程資源,合作開發《跨境電商實務》、《移動電商推廣》、《移動電商運營》等三門網 絡課程資源,豐富了專創融合的教學資源。
    五、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實現“精準育人”
    課程教學采用“雙主體”教師教學模式,校內教師開展理論教學,引入的企業能手 進入課堂開展實踐教學。在實訓過程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課程的知識,培養學 生的創新創業的交叉學科思維方式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訓課程 以項目為導向,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或在真實的工作 場景下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體驗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各個 教學環節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習興趣,培養 學生的綜合性創新思維。
    以《網店運營實訓》課程為例,該課程融合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圖像處理、商品拍 攝與圖片處理、網店客服等多門學科的內容,是一門跨多課程的實踐課程。實踐具體包 括網店策劃、美工設計、選品、商品定價策略、客戶服務、倉儲物流、會員管理、數據 分析等網店運營等多個環節,特別強調實戰性。而且電商平臺變化速度快,運營規則幾 乎每天都在更新。因此,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實際運營經驗,在拼多多、京東、淘寶等真 實的電商平臺上實施課程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網店運營的實際工作技能。根據該 課程的特點,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和企業指派的導師組建了實踐教師團隊進行授課, 學生則組成 6-8人一組的創業團隊,按照網店運營中美工設計、客戶服務等不同的崗位 參加課程實訓。
    36
    教師團隊對該課程進行了工作過程系統化改革,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將專創融合的育 人目標滲透到課程教學中。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反 復進行操作學習,在“學中做,做中學”,精準實現專創融合育人目標。如《網店運營》 課程,通過引入網店運營相關的創新創業案例,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學生通過已有的 知識和綜合案例,通過課堂進行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問題,去建構新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學生在團隊中承擔不同的崗位角色,與其他隊 員共同協作運營網店,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學生跨學科學習專業知識并綜合運用的能力,養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專 業實踐技能,培養綜合性創新思維,拓寬學生的行業視野,如圖 4-1所示。
     
    圖 4-1 實現專創融合育人目標圖
     
    六、建立多樣化實踐平臺,拓展創新創業實踐空間
    在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同時,需要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培 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專業教師與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 (一)專業層級實踐平臺
    在“雙精準”項目資金的支持下,電子商務專業與企業合作建立客服實踐平臺、專 業工作室和校外實訓平臺三種形式的專業實踐平臺。
    學徒制客服實踐平臺。電子商務專業與企業合作進行“雙十一”客服實踐,企業提 供教師資源和課程資源,學校提供設備(電腦、網絡)和場所等,企業先對學生進行兩 周前期培訓,包括平臺(天貓為主)規則和產品知識,兩周后進行選拔,企業對篩選后 的學生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上線培訓,真實接觸少量的客戶,期間再進行第二
    37 次篩選,最終的學生按照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兩班倒)進行為期1 個半月的上崗實 踐,其余的學生參加雙十一高峰期(兩天)的上崗實踐。無論是理論培訓還是上線、上 崗培訓,學校都派出老師全程與學生一起學習,并協助企業管理學生。客服實訓項目實 現了學生的“零”距離實習;學生熟練掌握了客服崗位的技能和知識,未畢業已被企業 預定,達到“零”距離就業。
    專業工作室。根據電商行業的崗位群,在電子商務專業建立了網店客服、網店美工 和網店運營三個工作室,由企業委派“技術能手”進入工作室,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和 崗位標準,以真實案例為項目,對學生進行培訓,力求做到學生所學即企業所需,進一 步讓學生了解和適應崗位標準和能力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預報名,由企業按 照崗位標準出題選拔,經過選拔的同學進入工作室,利用課余時間(如下午放學后、晚 修、周末等)由企業能手進行授課,工作室嚴格按照企業的制度管理。三個工作室培養 了 2018 級電子商務專業的 85 名同學,其中,運營工作室的同學就業對口率(運營助理) 達到 90%。
    校外實訓平臺。電子商務專業與企業合作建立了 2個校外實訓平臺,每一屆學生入 學后,組織學生參觀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了解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為學生學 習課程提供整體的認知和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校層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學校建立校級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鼓勵學生以平臺為基礎,積極參加校內比賽、 省、市一級的創新創業大賽,實現以賽促學,以賽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2019 年-2021 年,電子商務專業均組織學生隊伍參加了廣東省和學校的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參加比賽, 切實提高了學生的電子商務專業技能。
    七、加強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師資保障
    在學校層面,安排全體專任教師接受創新創業培訓。學校的專任教師此前沒有系統 接受過創新創業課程培訓。學校邀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到校對全體專任教師進行3 次創 新創業教育培訓,內容從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逐漸深入創新創業實踐指導,培訓計入教師 繼續教育學時。其次,充實學校創新創業團隊。邀請企業教師加入創新創業團隊開展創 新創業教育。
    電子商務專業全體專任教師為雙師型教師,專創融合師資建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 式。電商專業教師利用暑假、周末等課余時間,走出去,每年至少有半年時間到合作企 業進行鍛煉、實踐、調研,提高專業素質,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創
    38
    業實踐,專任教師帶領學生團隊積極承接合作企業的真實電商服務項目。電子商務專業 引進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能手充實教師團隊,共同參與開發實戰教學培訓課程,給 學生授課。
    第三節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效果分析
    專創融合策略已在廣東SZ學校實施,其實施效果不能單純地從學生獲獎、教學教 研成績來進行評價。本研究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專創融 合策略實施的效果。
    一、調查設計
    (一)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
    通過編制廣東省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學生問卷對專創融合策略實施的 效果進行調查。問卷共兩份,分別是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的調查問卷一(見附錄一)和 實施后的調查問卷二(見附錄二),以對比學生在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的情況。根據 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專創融合策略實施的效果。問卷調查對象分2 組,接受專創融合教 育的 2018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為實驗組,共 148人。未接受專創融合教育的2017 級電 子商務專業學生為對照組,共 145人。
    通過編制訪談提綱(見附錄三)與受訪談者進行面對面訪談,從管理者和教師視角 發現專創融合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問題或困難。訪談對象是學校領導、教師和企 業教師,共 7人。
    (二)問卷和訪談提綱設計
    調查問卷參考同類研究主題的文獻制定,問卷一共 6個問題,涉及學生對創新創業 的興趣、對創新創業的意愿、對中職學生創業的態度、對專創融合的認知情況四個方面。 問卷二共 22個問題,前 6題與問卷一的問題相同。問卷二涉及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 對創新創業的意愿、對中職學生創業的態度、對專創融合的認知情況、實踐平臺的建設 情況、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創新創業課程效果、專業教育課程效果、專創融合育人效果 九個方面。
    針對專創融合的實施情況編制訪談提綱,問題涉及教師對專創融合的理解、專創融 合課程設置、專創融合的教學情況、教師創新創業培訓、實施專創融合教育取得的成績 及推進專創融合教育中遇到的困難。
    39 三)問卷信效度分析
    調查實施前,進行了問卷的信度效度初步分析:問卷一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數為 0.707
    (見表4-3),效度KMO系數為0.642 (見表4-4);問卷二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數為0.872 見表 4-5),效度 KMO 系數為 0.708(表4-6)。
    表 4-3 問卷一的信度分析表
    可靠性統計量
    Cronbach's Alpha 基于標準化項的 Cronbachs Alpha 項數
    .722 .707 6
    Hotelling 的 T 平方檢驗
    Hotelling 的 T 平方 F dfl df2 Sig
    26.822 4.624 5 25 .004
    表 4-4 問卷一的效度分析表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642
    近似卡方 55. 781
    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df 15
    Sig. . 000
    表 4-5 問卷二的信度分析表
    可靠性統計量
    Cronbach's Alpha 基于標準化項的 Cronbachs Alpha 項數
    .881 . 872 22
    Hotelling的T平方檢驗
    Hotelling 的 T 平方 F df1 df2 Sig
    468. 439 13. 202 21 29 .000
    表 4-6 問卷二的效度分析表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708
    近似卡方 567.738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df 231
    Sig. .000
     
    40
    二、調查實施
    (一)問卷調查實施
    策略實施前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于 2018 年 9 月 20日由不了解本研究的教師分別發 給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學生自愿、匿名填寫提交問卷。實驗組回收問卷141 份,剔除 作答時間少于 10秒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17 份,占調查學生數的79.05%。對照 組回收問卷 133份,剔除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3份,占調查學生數的 84.96%,如 表 4-7 所示。
    策略實施后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于 2020 年 5 月25 日發給對照組學生, 2021年 5 月 25 日發給實驗組學生。學生自愿、匿名填寫提交問卷。實驗組回收問卷 125 份,剔 除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17 份,占調查學生數的79.05%。對照組回收問卷118份, 剔除作答時間少于 20秒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13 份,占調查學生數的84.96%, 如表 4-7所示。
    表 4-7 問卷調查實施概況
    年級 學生數 融合策略實施前問卷一填寫情況 融合策略實施后問卷二填寫情況
    填寫時間 問卷 填寫 數 有效 填寫 數 調查學
    生占比 填寫時間 問卷 填寫 數 有效 填寫 數 調查學
    生占比
    2018 年 9 月 2021 年 5 月
    2018級 148 20 日—2018 141 117 79.05% 26 日—2021 125 117 79.05%
    年 9 月 24 日 年 5 月 31 日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5 月
    2017級 145 20 日—2018 133 113 84.96% 25 日—2020 118 113 84.96%
    年 9 月 24 日 年 5 月 30 日
    合計 293 274 230 243 230
    二)訪談調查實施
     
    訪談對象是廣東省 SZ 學校的校領導、專任教師、企業教師等,其中,專任教師包 括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創新創業專職教師。訪談采用面對面方式進行,調查推進專創融 合教育的情況。訪談使用錄音筆記錄,整理成文字記錄后由受訪談人員簽名確認,確保 文字內容與受訪談者表達內容一致。參與訪談的人員情況如表 4-8 所示。
    41
     
     
    表 4-8 訪談調查實施情況表
    序號 訪談對象 訪談方式 訪談時間
    1 副校長 L 校長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2 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 S 老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3 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 Y 老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4 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 W 老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5 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 P 老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6 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 C 老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2 日
    7 企業教師 Y 工程師 面談 2021 年 6 月 3 日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問卷調查情況見上表 4-7,用 SPSS 軟件分別對兩組學生填寫 的情況進行頻數分析,并通過卡方檢驗比較兩組學生的問卷填寫情況。
    1.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情況
    問題 1 調查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情況。實驗組中對創新創業知識沒興趣的有 47 人,占40.2%,一般46人,占39.3%,有興趣24 人,占20.5%;對照組中對創新創 業知識沒興趣的有36人,占31.9%,一般49人,占43.4%,有興趣28 人,占24.8%, 如表4-9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10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兩組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感興趣程度相當, 對創新創業的興趣有待提高。其中表示興趣“一般”的學生占比較高,超過 1/3,意味 著這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不抗拒,可以加強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提高這部分學生 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
    表 4-9 對創新創業的興趣情況調查頻數表
     
    表 4-10 創新創業興趣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791 2 .408
    對創新創業 似然比 1.795 2 .408
    1 的興趣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1.592 1 .207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創業意愿
    問題 2調查學生的創業意愿。實驗組中完全沒有創業打算的有 78人,占66.7%, 不確定的有31 人,占26.5%,有創業想法的僅 8 人,占 6.8%;對照組中完全沒有創業 打算有 66人,占 58.4%,不確定的有 32人,占 28.3%,有創業想法的 23 人,占10%, 如表4-11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12 所示。
    由此可見,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學生的創業意愿不強。兩組學生的填寫情況不存 在明顯統計學差異,說明學生的創業意愿與是否接受專業教育是不相關的,兩組學生均 對創業存在畏難情緒。
    表 4-11 創新創業意愿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完全沒有不確定有創業想法
    合計
     
    表 4-12 創新創業意愿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3.078 2 .215
    2 創新創業 似然比 3. 112 2 .211
    意愿 線性和線性組合 2.751 1 .097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3.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
    問題 3調查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實驗組中反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有46 人,占66.7%,態度無所謂的有41 人,占35%,支持的有30人,占25.6%;對照組反
    43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有35 人,占31%,態度無所謂的有46人,占40.7%,支持的有 32人,占28.3%,如表 4-13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并無明顯統計學差 異(P>0.05),如表4-14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兩組學生中支持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比例較低,均不超過 30%,這 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不深,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持謹慎態 度。
    表 4-13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頻數表
     
    表 4-14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777 2 .411
    3 對中職學生創 似然比 1.781 2 .410
    新創業的態度 線性和線性組合 1. 130 1 .288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4.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
    問題 4 調查學生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實驗組中認為兩 者不相關的有44 人,占37.6%,不確定的有60 人,占51.3%,認為兩者相關的有13 人, 占11.1%;對照組中認為兩者不相關的有40 人,占36.4%,不確定的有58 人,占51.3%, 認為兩者相關的有15 人,占13.3%,如表 4-1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 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16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兩組學生調查結果呈現一致性,僅 12.2%的 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兩門課程之間的關系,51.3%不能確定兩者之間的關系,說明學生對 專創融合的課程了解程度較低。
    44
    表 4-15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相關 不確定 相關
    實驗組■ 計數 44 60 13 117
    對專業教育 組別中的% 37. 6% 51. 3% 11. 1% 100. 0%
    和創新創業 組別 計數 40 58 15 113
    4 教育課程的 對照組■ 組別中的% 35.4% 51. 3% 13. 3% 100. 0%
    關系認識情 況 計數
    合計 84 118 28 230
    組別中的% 36. 5% 51. 3% 12. 2% 100. 0%
     
     
    表 4-16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對專業教育和 Pearson 卡方 .298 2 .862
    4 創新創業教育 似然比 .298 2 .862
    課程的關系認 線性和線性組合 .256 1 .613
    識情況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5.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
    問題 5 調查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實驗組中不了解專創融合的有87人,占 74.4%,不確定的有 22人,占 18.8%,了解的有8 人,占 6.8%,;對照組中不了解專創 融合的有 72人,占63.7%,不確定的有 33人,占29.2%,了解的有 8人,占 7.1%,如 表4-17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18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兩組學生調查結果呈現一致性,僅7%的學 生認為了解專創融合,說明學生對專創融合的了解程度很低。
    表 4-17 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調查頻數表
     
    表 4-18 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3.547 2 .170
    5 對專創融合的 似然比 3.563 2 .168
    認識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1.811 1 .178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6.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
    問題 6調查學生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實驗組中不了解合作企業的有80 人, 占68.4%,不確定的有35 人,占29.9%,了解的有2人,占1.7%;對照組中不了解合 作企業的有19人,占16.8%,不確定的有22人,占19.5%,了解的有72人,占63.7%, 如表4-19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20 所示。
    對照組學生雖然沒有接受專創融合教育,但是學校一直以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大 部分同學參加了該項目,因此也導致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 異。
    表 4-19 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了解 不確定 了解
    實驗組- 計數 80 35 2 117
    組別中的% 68. 4% 29. 9% 1. 7% 100. 0%
    對專業合作 組別 計數 19 22 72 113
    6 企業的了解 對照組■ 組別中的% 16. 8% 19. 5% 63. 7% 100. 0%
    情況 合計 計數 99 57 74 230
    組別中的% 43. 0% 24. 8% 32. 2% 100. 0%
     
     
    表 4-20 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62.525 2 .000
    6 對專業合作企 似然比 65.919 2 .000
    業的了解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56. 573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690
    7.調查情況小結 專創融合教育實施前,除對合作企業的了解認知之外,兩組學生在對創新創業的興
    46
    趣、對創新創業的意愿、對中職學生創業的態度、對專創融合的認知情況等方面無明顯
    差異(P<0.05)。
    (二)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畢業前填寫問卷二,填寫情況見上表 4-7。
    問卷二涉及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對創新創業的意愿、對中職學生創業的態度、對專 創融合的認知情況、實踐平臺的建設情況、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創新創業課程效果、專 業教育課程效果、專創融合育人效果九個方面。以下通過對兩組學生的填寫情況進行頻 數分析,并通過卡方檢驗比較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兩組學生的填寫情況。
    1. 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情況
    問題 1 調查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情況。實驗組中對創新創業知識沒興趣有 20 人,占17.1%,一般43人,占36.8%,有興趣的54 人,占46.2%;對照組中對創新創 業知識沒興趣有26人,占23%,一般50人,占44.2%,有興趣的37人,占32.7%,如 表4-21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22 所示。
    實驗組表示對創新創業知識感興趣的人數比對照組多17 人,感興趣人數的比例也 高 13.5%,說明實施專創融合策略,有效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
    表 4-21 創新創業的興趣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沒興趣 一般 有興趣
    對照組- 計數 26 50 37 113
    組別中的% 23. 0% 44. 2% 32. 7% 100. 0%
    對創新創業 的興趣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0 43 54 117
    1 組別中的% 17. 1% 36. 8% 46. 2% 100. 0%
    合計 計數 46 93 91 230
    組別中的% 20. 0% 40.4% 39. 6% 100. 0%
     
     
    表 4-22 創新創業興趣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417j 2 .000
    對創新創業 似然比 4. 437 2 .000
    1 的興趣 線性和線性組合 3.835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 創業意愿
    問題2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實驗組中完全沒有創業意愿的有35 人,占29.9%, 不確定的有43人,占36.8%,有創業想法的39 人,占33.3%;對照組中完全沒有創業 意愿的有 38人,占 33.6%,不確定的有 37人,占 32.7%,有創業想法的38 人,占 33.6%, 如表4-23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并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24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兩組學生的創業意愿不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對比策略實施前,創業 意愿有所提高,說明創業意愿還會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統 計結果。
    表 4-23 創業意愿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完全沒有不確定有創業想法
     
    表 4-24 創業意愿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517k 2 .772
    2 創業 似然比 .517 2 .772
    意愿 線性和線性組合 .103 1 .749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3. 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態度
    問題3 調查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態度。實驗組中反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有28人, 占23 .9%,態度不確定的有30人,占25.6%,持支持態度的有59 人,占50.4%;對照 組反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有39 人,占34.5%,態度不確定的有34 人,占30.1%,持支 持態度的有40 人,占35.4%,如表 4-2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 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26所示。
    實驗組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持支持態度的人數比對照組多 19 人,所占比例也高
    48
     
    15%。說明專創融合策略的實施加強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導致持支持態度的人數 增多。
    表 4-25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反對 無所謂 支持
    對照組- 計數 39 34 40 113
    組別中的% 34. 5% 30. 1% 35.4% 100. 0%
    對中職學生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8 30 59 117
    3 創新創業的 組別中的% 23. 9% 25. 6% 50.4% 100. 0%
    態度 合計 計數 67 64 99 230
    組別中的% 29. 1% 27. 8% 43. 0% 100. 0%
    表 4-26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5.635l 2 .000
    3 對中職學生創 似然比 5.664 2 .000
    新創業的態度 線性和線性組合 5.345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4.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
    問題4 調查學生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實驗組中認為兩 者不相關的有8人,占6.8%,不確定的有24 人,占20.5%,認為兩者相關的有85 人, 占 72.6%;對照組中認為兩者不相關的有 26人,占 23%,不確定的有50 人,占44.2%, 認為兩者相關的有37 人,占32.7%,如表 4-27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 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28所示。
    實驗組學生通過接受專創融合策略,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兩門課程之間的關 系,對照組能正確認識兩門課程之間的關系的學生比例比實驗組的低 39.9%,說明專創 融合策略實施后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識。
    49
     
     
    表 4-27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相關 不確定 相關
    對照組■ 計數 26 50 37 113
    對專業教育 組別中的% 23. 0% 44. 2% 32. 7% 100. 0%
    和創新創業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8 24 85 117
    4 教育課程的 組別中的% 6. 8% 20. 5% 72. 6% 100. 0%
    關系認識情 況 合計 計數 34 74 122 230
    組別中的% 14. 8% 32. 2% 53. 0% 100. 0%
     
     
    表 4-28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對專業教育和 Pearson 卡方 37. 492m 2 .000
    4 創新創業教育 似然比 38. 702 2 .000
    課程的關系認 線性和線性組合 33. 839 1 .000
    識情況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5.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
    問題5 調查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實驗組中不了解專創融合的有9人,占7.7%, 不確定的有36 人,占30.8%,了解專創融合的有72 人,占61.5%;對照組中不了解專 創融合的有42人,占37.2%,不確定的有43 人,占38.1%,了解專創融合的有28人, 占 24.8%,如表 4-29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
    (P>0.05),如表 4-30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兩組學生在對專創融合的認識上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實驗組中了 解專創融合的學生比對照組的多了44 人,表明融合策略實施后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專創 融合的認識。
    表 4-29 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調查頻數表
     
    表 4-30 對專創融合的認識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1. 276n 2 .000
    5 對專創融合的 似然比 43.759 2 .000
    認識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41. 086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6.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 問題6調查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實驗組中不了解專業合作企業的有0人,
    不確定的有20 人,占17.1%,了解合作企業的有97人,占82.9%;對照組中不了解專 業合作企業的有18 人,占15.9%,不確定的有34 人,占30.1%,了解合作企業的有61 人,占 54%,如表 4-31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
    (P<0.05),如表 4-32 所示。 對照組學生雖然沒有接受專創融合教育,但是學校一直以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大
    部分同學參加了該項目,因此選擇了解的選項的比例比較高。而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 實驗組學生得到參與企業實踐活動的機會更多,因此了解合作企業的人數更高。
    表 4-31 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了解 不確定 了解
    計數 18 34 61 113
    對照組
    十… 組別中的% 15. 9% 30. 1% 54. 0% 100. 0%
    對專業合作 組別
    計數 0 20 97 117
    6 企業的了解 實驗組
    組別中的% 0. 0% 17. 1% 82. 9% 100. 0%
    情況 計數 18 54 158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7. 8% 23. 5% 68. 7% 100. 0%
    表 4-32 對專業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 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29. 772° 2 .000
    6 對專業合作企 似然比 36. 830 2 .000
    業的了解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29. 171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7.參與實踐平臺的情況
    問題7調查學生參與實踐平臺的情況。實驗組中沒有參加過實踐平臺的有13 人,
    51 占11.1%,不確定的有18人,占15.4%,參加過實踐平臺的有86 人,占73.5%;對照 組中沒有參加過實踐平臺的有 48人,占 42.5%,不確定的有 31人,占 27.4%,參加過 實踐平臺的有34 人,占30.1%,如表 4-33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 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34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學校加強了實踐平臺的建設,實驗組學生參 加實踐平臺的機會較對照組多。
    表 4-33 參與實踐平臺的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沒參加過 不確定 參加過
    計數 48 31 34 113
    對照組
    組別中的% 42. 5% 27.4% 30. 1% 100. 0%
    組別
    參與實踐平 一… 計數 13 18 86 117
    7 實驗組 ...
    臺的情況 組別中的% 11. 1% 15.4% 73. 5% 100. 0%
    計數 61 49 120 230
    合計 / aI亠—
    組別中的% 26. 5% 21. 3% 52. 2% 100. 0%
    表 4-34 參與實踐平臺的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6. 009p 2 .000
    參與實踐平臺 似然比 48. 080 2 .000
    7 的情況 線性和線性組合 44. 383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8. 對創新創業活動的了解
     
    問題8調查對創新創業活動的了解情況。實驗組中不了解創新創業活動的有2人,
    占1.7%,不確定的有19人,占16.2%,了解創新創業活動的有96人,占82.1%;對照 組中不了解創新創業活動的有23 人,占20.4%,不確定的有33 人,占29.2%,了解創 新創業活動的有57人,占50.4%,如表 4-3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 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36所示。
    實驗組了解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生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31.7%,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
    施后,學生獲得參與創新創業大賽,參加校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機會較多。
    52
    表 4-35 對創新創業活動的了解情況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了解 不確定 了解
    對照組- 計數 23 33 57 113
    組別中的% 20.4% 29. 2% 50.4% 100. 0%
    8 對創新創業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 19 96 117
    活動的了解 組別中的% 1.7% 16. 2% 82. 1% 100. 0%
    合計 - 計數 25 52 153 230
    組別中的% 10. 9% 22. 6% 66. 5% 100. 0%
     
     
    表 4-36 對創新創業活動的了解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31. 290q 2 .000
    8 對創新創業活 似然比 34. 517 2 .000
    動的了解 線性和線性組合 31. 137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9.對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滿意度
    問題 9調查學生對實踐平臺的滿意度。實驗組中認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不滿足學習 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有18 人,占15.4%,不確定的有72人,占61.5%,認為創新創業 實踐平臺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有 27 人,占 23.1%;對照組中認為創新創業實 踐平臺不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有42人,占37.2%,不確定的有58 人,占51.3%, 認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有13 人,占11.5%,如表 4-37所 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38所示。
    實驗組中認為實踐平臺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學生比例較對照組高,但是, 認為實踐平臺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的比例只有 23.1%,說明學校創新創業實踐平 臺建設仍需加強。
    表 4-37 對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滿意度調查頻數表
     
    表 4-38 對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滿意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5. 943r 2 .000
    9 對創新創業實 踐平臺的滿意 度 似然比 16. 320 2 .000
    線性和線性組合 14. 905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0.對創新創業教師的了解
    問題 10 調查學生對創新創業教師的了解情況。實驗組中認為創新創業類課程授課 教師來自創新創業專任教師的有85 個,占72.6%,來自專業課教師的有15 人,占12.8%, 來自企業教師的有12人,占10.3%,來自行政兼課教師的有 2人,占1.7%,不清楚的
    有3 人,占2.6%。對照組中認為創新創業類課程授課教師來自創新創業專任教師的有
    13 個,占11.5%,來自專業課教師的有 19人,占16.8%,來自企業教師的有11人,占 9.7%,來自行政兼課教師的有3 人,占2.7%,不清楚的有67人,占59.3%。如表 4-39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40所示。 上述數據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加強了專創融合教師隊伍建設,實驗組學生接受了 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
    表 4-39 對創新創業教師的了解情況調查頻數表
    選項
    題號 內容分類 創新創業 專職教師 專業課 教師 企業教師 行政兼課 教師 不清楚 合計
    計數 13 19 11 3 67 113
    對照組
    , 組別中的% 11. 5% 16. 8% 9. 7% 2. 7% 59. 3% 100. 0%
    對創新創業 組別
    …… 計數 85 15 12 2 3 117
    10
    教師的了解 實驗組
    組別中的% 72. 6% 12. 8% 10. 3% 1. 7% 2.6% 100. 0%
    計數 98 34 23 5 70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42. 6% 14. 8% 10. 0% 2. 2% 30. 4% 100. 0%
    表 4-40 對創新創業教師的了解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 (雙側)
    Pearson 卡方 112.091s 4 .000
    對創新創業教 似然比 132.061 4 .000
    10
    師的了解 線性和線性組合 104.885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54
     
    11.專業課教師授課情況
    問題 11 調查專業課教師授課情況。實驗組中認為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沒有融入行 業趨勢、前沿技術、創新技能案例等知識的有2人,占1.7%,不清楚的有18 人,占15.4%, 認為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有融入行業趨勢、前沿技術、創新技能案例等知識的有97 人, 占 82.9%;對照組中認為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沒有融入行業趨勢、前沿技術、創新技能 案例等知識的有 45 人,占 39.8%,不清楚的有31 人,占 27.4%,認為專業課教師在授
    課時有融入行業趨勢、前沿技術、創新技能案例等知識的有37人,占32.7%,如表 4-41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42所示。
    以上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師在進 行專業教育時融合創新創業教育。
    表 4-41 專業課教師授課情況調查頻數表
     
    表 4-42 專業課教師授課情況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11
     
    12.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滿意度
    問題 12 調查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滿意度。實驗組中表示對電子商務專業課 程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非常滿意的有 3 人,占 2.6%,比較滿意的 16人,占 13.7%,一
    般滿意的52人,占44.4%,比較不滿意的有33 人,占28.2%,非常不滿意的有13 人, 占11.1%;對照組中表示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非常滿意的有3 8 人, 占33.6%,比較滿意的21人,占 18.6%,一般滿意的 29人,占 25.7%,比較不滿意的 16人,占14.2%,非常不滿意的9人,占8%,如表4-43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
    55 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44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對比對照組,實驗組學生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滿意度整體較 高,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中表示滿意 和比較滿意的占比僅為 39.3%,說明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仍需要繼續加強提高。
    表 4-43 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滿意度調查頻數表
    選項
    題號 內容分類 非常
    滿意 比較 滿意 一般
    滿意 比較 不滿意 非常 不滿意 合計
    對照組- 計數 9 16 29 21 38 113
    對專業教 組別中的% 8. 0% 14. 2% 25. 7% 18. 6% 33. 6% 100. 0%
    師的實踐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13 33 52 16 3 117
    12 指導能力 組別中的% 11. 1% 28. 2% 44.4% 13. 7% 2. 6% 100. 0%
    滿意度 合計 計數 22 49 81 37 41 230
    組別中的% 9. 6% 21. 3% 35. 2% 16. 1% 17. 8% 100. 0%
     
     
    表 4-44 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滿意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3. 653u 4 .000
    對專業教師的 似然比
    12 49. 357 4 .000
    實踐指導能力
    線性和線性組合 29. 994 1 .000
    滿意度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3 .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的吸引力
    問題 13 調查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的吸引力。實驗組中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或活動的內 容沒有吸引力的有32人,占27.4%,不確定的有28人,占 23.9%,認為創新創業課程 或活動的內容有吸引力的有 57人,占 48.7%;對照組中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或活動的內 容沒有吸引力的有33 人,占29.2%,不確定的有58人,占 51.3%,認為創新創業課程 或活動的內容有吸引力的有22人,占19.5%,如表4-4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 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46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實驗組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或活動的內容有吸引力的人數比例比對照 組高 29.2%,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創新創業課程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中仍 然有 27.4%的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或活動的內容沒有吸引力,說明創新創業課程的質 量仍有提高的空間。
    56
     
    表 4-45 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沒有 不確定
    對照組 計數 33 58 22 113
    組別 組別中的% 29. 2% 51. 3% 19. 5% 100. 0%
    創新創業課 實驗組 計數 32 28 57 117
    13 程內容的吸 組別中的% 27.4% 23. 9% 48. 7% 100. 0%
    引力 合計 計數 65 86 79 230
    組別中的% 28. 3% 37.4% 34. 3% 100. 0%
     
     
    表 4-46 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25. 925v 2 .000
    13 創新創業課程 似然比 26. 692 2 .000
    內容的吸引力 線性和線性組合 8.895 1 .003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4.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的滿意度
    問題 14 調查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的滿意度。實驗組中對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安排 不滿意的有27 人,占23 .1%,不確定的有 27 人,占23.1%,對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安 排滿意的有63 人,占53 .8%;對照組中對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安排不滿意的有34 人, 占30.1%,不確定的有47人,占41.6%,對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安排滿意的有32 人, 占 28.3%,如表 4-47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 (P<0.05),如表 4-48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實驗組中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表示滿意的學生人數比對照組多 1倍, 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得到創新,符合學生對課程的要求。
    表 4-47 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的滿意度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滿意 不確定 滿意
    對照組■ 計數 34 47 32 113
    組別中的% 30. 1% 41. 6% 28. 3% 100. 0%
    對創新創業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7 27 63 117
    14 課程安排的 組別中的% 23. 1% 23. 1% 53. 8% 100. 0%
    滿意度 合計 計數 61 74 95 230
    組別中的% 26. 5% 32. 2% 41. 3% 100. 0%
    57
     
    表 4-48 對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的滿意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6. 260w 2 .000
    14 對創新創業課 程安排的滿意
    似然比 16. 512 2 .000
    線性和線性組合 9.232 1 .002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5.對專業學習效果的滿意度
    問題 15 調查對專業學習效果的滿意度。實驗組中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不滿 意的有19 人,占16.2%,不確定的有24 人,占20.5%,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滿 意的有74 人,占63.2%;對照組中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不滿意的有26人,占23%, 不確定的有33人,占29.2%,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滿意的有54 人,占47.8%,
    如表4-49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
    4-50 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對所學到的
    專業知識或技能滿意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5.6%,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專業教
    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表 4-49 對專業學習效果的滿意度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滿意 不確定 滿意
    計數 26 33 54 113
    對照組 組別中的% 23. 0% 29. 2% 47. 8% 100. 0%
    對專業學習 組別 計數 19 24 74 117
    15 效果的滿意 實驗組 組別中的% 16. 2% 20. 5% 63. 2% 100. 0%
    計數 45 57 128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19. 6% 24. 8% 55. 7% 100. 0%
    表 4-50 對專業學習效果的滿意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 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5. 567x 2 .062
    15 對專業學習效 似然比 5.589 2 .061
    果的滿意度 線性和線性組合 4. 547 1 .033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6.對專業學習效果的評價
    問題 16 調查對專業學習效果的評價。實驗組中認為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專業知識 
    或技能不能勝任電子商務行業相關崗位的有 18 人,占15.4%,不確定的有 40 人,占 34.2%,能勝任電子商務行業相關崗位的有 59 人,占 50.4%;對照組中認為自己在學校 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不能勝任電子商務行業相關崗位的有 27 人,占 23.9%,不確 定的有46人,占40.7%,能勝任電子商務行業相關崗位的有40 人,占35.4%,如表 4-51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52所示。
    對比上述數據,實驗組中認為能勝任電子商務行業相關崗位的人數比對照組多 19 個,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效果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表 4-51 對專業學習效果的評價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能 不確定
    計數 27 46 40 113
    對照組
    組別中的% 23. 9% 40. 7% 35.4% 100. 0%
    組別
    對專業學習 計數 18 40 59 117
    16 實驗組
    效果的評價 組別中的% 15.4% 34. 2% 50.4% 100. 0%
    計數 45 86 99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19. 6% 37.4% 43. 0% 100. 0%
    表 4-52 對專業學習效果的評價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 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5. 797x 2 .000
    對專業學習效 似然比 5.831 2 .000
    16
    果的評價 線性和線性組合 5.554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7.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問題 17 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實驗組中不愿意用創新的方法對待學習和工作 的有 24 人,占 20.5%,不確定的有 23 人,占 19.7%,愿意用創新的方法對待學習和工 作的有 69 人,占 59%;對照組中不愿意用創新的方法對待學習和工作的有33 人,占 29.2%,不確定的有27人,占23.9%,愿意用創新的方法對待學習和工作的有52 人, 占46%,如表4-53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如表 4-54 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愿意用創新 的方法對待學習和工作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3%,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學生的 創新創業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59
    表 4-53 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愿意 不確定 愿意
    對照組■ 計數 33 27 52 113
    組別中的% 29. 2% 23. 9% 46. 0% 100. 0%
    學生的創新 創業意識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4 23 69 117
    17 組別中的% 20. 5% 19. 7% 59. 0% 100. 0%
    合計 計數 57 50 121 230
    組別中的% 24. 8% 21. 7% 52. 6% 100. 0%
     
     
    表 4-54 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 061h 3 .255
    17 學生的創新創 似然比 4. 074 3 .254
    業意識 線性和線性組合 3.698 1 .054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8.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問題 18 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實驗組中不愿意在常規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有 22人,占18.8%,不確定的有19 人,占16.2%,愿意在常規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有76 人,占65%;對照組中不愿意在常規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有31人,占 27.4%,不確定 的有27人,占23.9%,愿意在常規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有5 5 人,占48.7%,如表4-5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56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愿意在常規 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6.3%,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學生的創 新創業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表 4-55 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調查頻數表
     
     
    表 4-56 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6. 218j 2 .045
    18 學生的創新創 似然比 6.246 2 .044
    業意識 線性和線性組合 5. 187 1 .023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19.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問題 19 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實驗組中表示在緊急情況下,不能進行清晰的 思考迅速地做出決策的有 20人,占 17.1%,不確定的有 27 人,占 23.1%,能進行清晰 的思考迅速地做出決策的有 70人,占 59.8%;對照組中表示在緊急情況下,不能進行 清晰的思考迅速地做出決策的有31人,占 27.4%,不確定的有35 人,占 31%,能進行 清晰的思考迅速地做出決策的有47人,占 41.6%,如表 4-57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 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58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愿意在常規 之外尋找解決方案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6.3%,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學生的創 新創業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表 4-57 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調查頻數表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0.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問題 20 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實驗組中表示對于新知識,不能夠快速學習、 掌握的有19人,占16.2%,不確定的有29 人,占24.8%,能夠快速學習、掌握的有69 人,占59%;對照組中表示對于新知識,不能夠快速學習、掌握的有20人,占17.7%, 不確定的有36人,占31.9%,能夠快速學習、掌握的有57人,占50.4%,如表 4-59 所 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60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對于新知 識,能夠快速學習掌握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8.6%,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學生 的創新創業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表 4-59 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A B C
    計數 20 36 57 113
    對照組 組別中的% 17. 7% 31. 9% 50.4% 100. 0%
    學生的創新 創業素質 組別 計數 19 29 69 117
    20 實驗組 組別中的% 16. 2% 24. 8% 59. 0% 100. 0%
    計數 39 65 126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17. 0% 28. 3% 54. 8% 100. 0%
    表 4-60 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 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 853y 2 .396
    20 學生的創新創 似然比 1.856 2 .395
    業素質 線性和線性組合 .995 1 .319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1.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問題 21 調查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驗組中表示經常不能找到新技術、新方法或 者新奇的想法的有 23人,占19.7%,不確定的有 23人,占 19.7%,經常能找到新技術、 新方法或者新奇的想法的有 71 人,占 60.7%;表示經常不能找到新技術、新方法或者 新奇的想法的有 29 人,占 25.7%,不確定的有 31 人,占 27.4%,經常能找到新技術、 新方法或者新奇的想法的有53人,占46.9%,如表4-61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 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62所示。
    62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經常能找到 新技術、新方法或者新奇的想法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3.1%,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 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表 4-61 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A B C
    計數 29 31 53 113
    對照組 組別中的% 25. 7% 27.4% 46. 9% 100. 0%
    學生的創新 創業能力 組別 計數 23 23 71 117
    21 實驗組 組別中的% 19. 7% 19. 7% 60. 7% 100. 0%
    計數 52 54 124 230
    合計 組別中的% 22. 6% 23. 5% 53. 9% 100. 0%
    表 4-62 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 422z 2 .110
    21 學生的創新創 似然比 4. 436 2 .109
    業能力 線性和線性組合 3.358 1 .067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2.創業時機
    問題 22 調查學生創業時機的把握。實驗組中如果有適當的機會不愿意否承擔風險 進行創業的有 29 人,占 24.8%,不確定的有 39 人,占 33.3%,愿意否承擔風險進行創 業的有49 人,占 68.4%;對照組中如果有適當的機會不愿意否承擔風險進行創業的有 32 人,占28.3%,不確定的有51人,占45.1%,愿意否承擔風險進行創業的有30 人, 占26.5%,如表4-63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如表 4-64 所示。
    雖然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情況無明顯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中如果有適當 的機會愿意否承擔風險進行創業的人數比例比對照組高 15.4%,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 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更多的人會選擇適合的時機進行創業。
    63
    表 4-63 學生創業時機的把握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愿意 不確定 愿意
    對照組■ 計數 32 51 30 113
    組別中的% 28. 3% 45. 1% 26. 5% 100. 0%
    學生創業時 機的把握 組別
    實驗組- 計數 29 39 49 117
    22 組別中的% 24. 8% 33. 3% 41. 9% 100. 0%
    合計 計數 61 90 79 230
    組別中的% 26. 5% 39. 1% 34. 3% 100. 0%
     
     
    表 4-64 學生創業時機的把握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6. 249w 2 .044
    學生創業時機 似然比 6.298 2 .043
    22
    的把握 線性和線性組合 3.380 1 .066
    有效案例中的N 230
    23 .調查小結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的調查情況存在明顯差異,與是否接 受專創融合教育明顯相關,實驗組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知程度較高,創新創業意愿較強, 專業水平和創新創業意識、素質、能力整體比對照組學生高。但是仍有較多學生對實踐 平臺和教師實踐指導能力表示不滿意,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實踐平臺和師資隊伍建設。 總的來說,專創融合策略實施效果明顯,實現“精準育人”目標 。
    (三)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實驗組學生對問卷一和問卷二填寫情況見上表 4-3。用
    SPSS軟件對該組學生相同問題的兩次填寫結果進行頻數分析,并通過卡方檢驗比較兩 次填寫的情況。
    1.創新創業知識興趣度
    問題 1 調查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興趣程度。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中對創 新創業知識沒興趣有47人,占 40.2%,一般的有46 人,占 39.3%,有興趣的有24 人, 占 20.5%;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中對創新創業知識沒興趣有20人,占 17.1%, 一般的有43 人,占 36.8%,有興趣的有54 人,占 46.2%,如表4-65 所示。實驗組學生 兩次在該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66所示。
    64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不了解,興趣有
    待提高。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對創新創業知識有興趣的學生增加了1.25 倍,沒興趣的
    學生減少約了 50%。說明實施專創融合策略,在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必要的。
    表 4-65 創新創業興趣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沒興趣 一般 有興趣
    融合策略 計數 47 46 24 117
    調查 實施前 調查時間中的% 40. 2% 39. 3% 20. 5% 100. 0%
    創新創業 時間
    1
    興趣 融合策略 計數 20 43 54 117
    實施后 調查時間中的% 17. 1% 36. 8% 46. 2% 100. 0%
    計數 67 89 78 234
    合計 調查時間中的% 28. 6% 38. 0% 33.4% 100. 0%
     
     
    表 4-66 創新創業興趣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20. 989d 2 .000
    創新創業 似然比 21. 525 2 .000
    1 興趣 線性和線性組合 20. 877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4
     
    2.創業意愿
    問題2調查學生的創業意愿。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中完全沒有創業打算的 有 78人,占 66.7%,不確定的有 31人,占 26.5%,有創業想法的僅 8人,占 6.8%;專 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中完全沒有創業打算的有 35 人,占 29.9%,不確定的有 43 人,占 36.8%,有創業想法的39人,占 33.3%,如表 4-67所示。實驗組學生兩次在該 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68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存在誤區,因此創業 意愿不強。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比原來增加31 人,完全沒有創業 打算的人數大幅減少35 人。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加強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有效地 提高了學生的創業意愿。
    65
     
     
    表 4-67 創業意愿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完全沒有 不確定 有創業想法
    融合策略 計數 78 31 8 117
    調查 實施前 調查時間中的% 66. 7% 26.5% 6.8% 100. 0%
    創新創業
    意愿 時間 融合策略 計數 35 43 39 117
    2 實施后 調查時間中的% 29. 9% 36. 8% 33. 3% 100. 0%
    合計 計數 113 74 47 234
     
    調查時間中的% 48. 3% 31.6% 20. 1% 100. 0%
     
     
     
    表 4-68 創新創業意愿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0. 237e 2 .000
    創新創業 似然比 42.937 2 .000
    2 意愿 線性和線性組合 40. 059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4
     
    3.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態度
    問題 3 調查學生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態度。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中反對中 職生創新創業的有46 人,占66.7%,態度無所謂的有41人,占35%,支持的有30 人, 占25.6%;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反對中職生創新創業的有28 人,占23.9%,態 度無所謂的有30人,占25.6%,支持的有59人,占50.4%;如表4-69所示。實驗組學 生兩次在該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70所示。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支持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人數增加了 29 人,反對的減少了 18 人,由此可見,專創融合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學生在整體上對 創新創業的態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表 4-69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頻數表
     
    表 4-70 對中職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0. 237e 2 .000
    3 對中職學生創 似然比 42.937 2 .000
    新創業的態度 線性和線性組合 40. 059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4
     
    4.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
    問題4 調查學生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情況。專創融合策略實 施前,實驗組中認為兩者不相關的有44 人,占 37.6%,不確定的有60 人,占 51.3%, 認為兩者相關的有13 人,占 11.1%;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中認為兩者不相關的 有8 人,占 6.8%,不確定的有24 人,占 20.5%,認為兩者相關的有85 人,占 72.6%, 如表4-71所示。實驗組學生兩次在該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如表 4-72 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專業教育和創新創 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說明專創融合策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認 識。
    表 4-71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相關 不確定 相關
    融合策略 計數 44 60 13 117
    對專業教 調查 實施前 調查時間中的% 37. 6% 51. 3% 11. 1% 100. 0%
    育和創新 時間 融合策略 計數 8 24 85 117
    4 創業教育 實施后 調查時間中的% 6. 8% 20. 5% 72. 6% 100. 0%
    課程的關 計數
    52 84 98 234
    系認識
    合計
    調查時間中的% 22. 2% 35. 9% 41. 9% 100. 0%
    表 4-72 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系認識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對專業教育和 Pearson 卡方 93. 250g 2 .000
    4 創新創業教育 似然比 102.520 2 .000
    課程的關系認 線性和線性組合 82.395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4
     
    67
     
    5.對專創融合的了解
    問題5 調查學生對專創融合的了解。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中不了解專創融 合的有 87 人,占 74.4%,不確定的有 22人,占18.8%,了解專創融合的有8 人,占 6.8%;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中不了解專創融合的有9人,占7.7%,不確定的有36 人, 占30.8%,了解專創融合的有72人,占61.5%,如表 4-73所示。實驗組學生兩次在該 問題上填寫的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74所示。
    上述數據表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專創融合不了解。專創 融合策略實施后,了解專創融合的學生增加了8.67倍。說明專創融合教育在學生中得到 普及。
    表 4-73 對專創融合的了解調查頻數表
     
    融合策略 計數 87 22 8 117
    調查 實施前 調查時間中的% 74.4% 1&8% 6.8% 100.0%
    時間 融合策略 計數 9 36 72 117
    實施后 調查時間 中的% 7. 7% 30. 8% 61. 5% 100. 0%
    計數 96 58 80 234
    調查時間 中的 % 41. 0% 24. 8% 34. 2% 100. 0%
    表 4-74 對專創融合的了解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117.954h 2 .000
    5 對專創融合的 似然比 135.651 2 .000
    了解 線性和線性組合 114. 792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234
     
    6.對合作企業的了解
    問題6 調查學生對合作企業的了解情況。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實驗組中不了解合 作企業的有80 人,占68.4%,不確定的有35 人,占29.9%,了解合作企業的有2人, 占1.7%;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中了解合作企業的有97人,占82.9%,不確定 的有20 人,占17.1%,不了解的有0 人,如表 4-75 所示。兩組學生在本問題上填寫的 情況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4-76所示。
    上述數據說明,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校企“精準對接”,學生從企業獲得更多資
    68
     
    源,從而提高了對合作企業的了解程度。
    表 4-75 對合作企業的了解調查頻數表
    題號 內容分類 選項 合計
    不了解 不確定 了解
    融合策略 計數 80 35 2 117
    調查 實施前 調查時間中的% 68. 4% 29. 9% 1. 7% 100. 0%
    對合作企
    6
    業的了解 時間 融合策略 計數 0 20 97 117
    實施后 調查時間中的% 0. 0% 17. 1% 82. 9% 100. 0%
    計數 80 55 99 234
    合計 調查時間中的% 34. 2% 23. 5% 42. 3% 100. 0%
     
     
    表 4-76 對合作企業的了解調查卡方檢驗結果
    題號 內容分類 df 漸進Sig.(雙側)
    Pearson 卡方 47.977 2 .000
    6 對合作企業的 似然比 48. 616 2 .000
    了解 線性和線性組合 46. 593 1 .000
    有效案例中的N 1380
     
    7.調查情況小結
    實驗組學生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分別填寫的問卷調查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p<0.005),說明專創融合策略能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 愿,修正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態度,提升專創融合、合作企業的認知程度。
    (四)訪談結果分析
    本次訪談,按訪談提綱對訪談對象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了解專創融合的開展情況, 對訪談結果分析如下。
    一是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育人效果明顯。在“雙精準”背景下,自2018 年電子 商務專業實施專創融合后,連續跟蹤本專業的學生考證通過率、畢業生的就業率、課程 滿意度等數據,顯示效果較好。電子商務員的考證一次通過率躍升了 13.3%,課程滿意 提高了2.8%。 2018 屆學生的就業率達到99.1%,如表4-77 所示。
    69
    表 4-77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相關數據統計表
    學生 是否實施 專創融合教育 學生人數 考證一次 通過率 課程滿意度 就業率
    2016 級學生 121 73.2% 86.8% 98.7%
    2017 級學生 145 76.5% 89.6% 97.3%
    2018 級學生 148 89.8% 90.2% 99.1%
     
    二是專創融合理念已成教育工作者共識。受訪談者普遍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 育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互為補充的。創新創業教育既依托專業教育開展,又是專業教育 的發展動力,不同崗位教師對這一關系的認知并無顯著差異,都是準確到位的,并且開 展創新創業教育且必須要進行專創融合已經成為教師們的共識。通過專創融合,能有效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實踐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綜 合性創新思維,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是專創融合教學資源不足影響專創融合策略實施效果。受訪的教師表示已經在教 學中盡量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內容進行融合,提升學生的上課興趣與學習主動性,啟 發學生思考。但教學時缺乏系統全面的教材支撐,僅靠教師自身挖掘和更新教學內容的 難度較大,因此,專創融合策略實施的效果受到專創融合教學資源不足的影響。
    四是專創融合師資仍需加強培訓。受訪談者均表示接受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但是, 電子商務專業專任教師和創新創業教育專任表示沒有進行過創業經歷,在教學中會遇到 一些問題難以解決,如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由于沒有面向不同專業的創新創業教材和 資源,且個人知識面有限,所以不一定能夠針對每個不同專業的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行 授課;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完全沒有創業經歷,不能很好地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 合起來授課;企業教師則認為自己還需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由此看來,專創融合 師資隊伍未能完全滿足教學的需要,還需要進一步培訓提高。受訪談者還表示去企業實 踐或者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大,如企業的接受程度低,很難融入企業的具體 項目,沒有足夠的時間等。
    五是校企合作的關系穩定性差。部分受訪者在推進專創融合教育遇到的問題上,認 為校企合作的關系比較脆弱,不穩定。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因為利益問題,合作 意愿不是很強烈,沒有主動深度參與到專創融合中。學校除電子商務一些校企合作項目 外,大部分合作項目處于學校主動、企業被動的狀態。而且,目前與學校開展合作的大 部分企業簽署的合作協議期限都是以短期為主,因此,校企合作存在不穩定的情況。
    70
    第四節 案例實踐總結與建議
    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在廣東 SZ 學校實施,其育人效果得到了驗證。但 是,在問卷調查和訪談中仍然發現存在專創融合機制體制不夠完善、專創融合教學資源 不足、專創融合師資仍需加強、校企合作關系穩定性差的情況。因此,提出以下優化建 議,以期在專創融合實施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進一步完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
    案例實踐表明,學校加強組織領導,在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 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相應的體制機制,為專創融合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推動專創融合, 把引入的企業資源效益最大化。專創融合機制體制影響學校、企業推進專創融合的力度, 影響教師和學生參與專創融合的積極性,從而最終影響專創融合的實施效果。因此,建 立體制機制過程中,要注意完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既要重點關注制定的校企合作機制 能否形成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和豐富的校企合作形式,也要關注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和教 師創新創業管理制度能否鼓勵教師通過創新創業活動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和積極參與專 創融合的各種活動。
    二、豐富專創融合的教學資源
    在問卷調查和教師訪談中都發現存在專創融合教材和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實施專 創融合,大部分的課程要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目標,教材、課程內容、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等都要更新。學校在實施專創融合時,現有的專創融合課程教材難以找到,能 支撐專創融合課程的教學資源少之又少。開發與之適配的課程教材和教學資源需要花費 大量時間和精力,單憑教師和企業共同開發也不能滿足專創融合的需求。因此還必須通 過更多方法擴充專創融合教學資源庫。
    學校組織開展專創融合特色課程建設項目。學校安排項目經費,組織教師建設專創 融合特色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建設專創融合案例庫、課件庫、文獻資料庫等 教學素材,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進一步加大專創融合教學資源庫的開發。
    三、穩定校企合作關系,豐富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關系不穩定,中職學校也不如高校那樣,有充足數量和實力的企業愿意與 之合作。因此,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穩定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并在合作的基礎上 深化校企合作。利益是聯系學校與企業的紐帶,也是校企合作深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
    71
    件。校企之間只有構建了利益平衡機制,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穩固的產業鏈與價值鏈, 才能使企業維持穩定的合作關系,“精準對接”,共同“精準育人”。
    一是建立校企穩定的合作關系。學校充分考慮合作企業的利益,在企業人才需求方 面優先推薦優秀學生。學校和企業共同運營校內一些盈利項目,優先聘用學校的學生, 實現雙方共贏。學校派專任教師進駐企業,接受企業的管理安排,教師一方面承擔公司 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又可以進入企業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還 可以提高個人的職業能力和實踐經驗。企業也要加強企業導師的力量,選擇更多更好的 能手進入校園,學習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向學生 傳授一線實踐經驗。
    二是豐富校企合作形式。構建策略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訂單班”“項目實踐”的 方式為主,合作的形式比較單一,時間也較短。后期盡量以“引進來”的方式如共建實 踐基地,形成前校后廠的合作方式,加深校企合作,穩定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學校向 企業提供學生人力資源、校內低價場地給合作電商企業擴大業務。企業有穩定的利潤, 就能與學校產生穩定的、長久的合作關系,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三是構建校企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追求的利益不同,存在利益 上的差異。學校要構建校企之間的利益平衡機制消除利益差異,可適當對企業進行資金 補償。反之,企業為學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等。雙方達成利益平衡才能實現校企合作 的共贏和良性發展,那么合作的程度就會更深入,“精準對接”的程度就會越高,“精 準育人”的水平也就越高。
    四、繼續加強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專創融合的一大問題就是師資的匱乏。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都進行了多輪 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但是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自身的要求本就比較苛刻,既要有 創新創業的經歷,還要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涉及管理、財務、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知識 面廣而多。雖然中職學校已經與企業合作,通過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方式培養教師,但教 師始終沒有創業經歷,難以把創新創業課程上好,因此要加強學校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
    72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上述案例說明,在“雙精準”背景下,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 程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實踐平臺和教師隊伍7 個方面構建的專創融合策略有效地推動 了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實現了精準育人目標,形成以下兩個結論: 一、驗證了專創融合策略的效果
    專創融合策略在廣東SZ學校實施,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評價策略實施效果。
    問卷調查以廣東 SZ 學校 2017級、2018級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2018級 學生作為實驗組,接受專創融合教育,2017 級學生作為對照組,未接受專創融合教育。 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前后,分別對兩組學生做專創融合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接 受專創融合教育前,除對企業的了解認知之外,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 知無明顯差異;專創融合策略實施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的調查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與是否接受專創融合教育明顯相關,實驗組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知程度較高,創新創業 意愿較強,專業水平和創新創業意識、素質、能力整體比對照組學生高。但是仍有較多 學生對實踐平臺和教師實踐指導能力表示不滿意,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實踐平臺和師資 隊伍建設;實驗組接受專創融合教育前后對比也存在明顯差異性,實驗組學生在接受專 創融合教育后,對專創融合的認識加深了,創新創業意愿增強了,創新創業意識提高了。 總的來說,專創融合的 7個策略實施效果明顯,實現“精準育人”目標。
    訪談對象是學校相關領導和教師。訪談中發現專創融合策略實施中還存在校企合作 關系不穩定、專創融合教學資源不足、專創融合師資仍需加強等問題。
    總的來說,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構建的 7個專創融合策略有效,但策略實施過程中建 議進一步完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豐富專創融合的教學資源、穩定校企合作關系,豐富 校企合作形式、繼續加強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
    二、構建了專創融合策略
    本研究在“雙精準”背景下,針對中職學校專創融合普遍存在的問題,基于三螺旋 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合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的特點,構建了中職學校電 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通過案例研究,最終確定 7個專創融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專創融合體制機制
    首先,應加強學校的組織領導。從校領導到部門領導、專業負責人層層參與專創融
    73
    合的組織領導工作,相關教師人人參與專創融合的具體落實工作。建立專創融合月報工 作制度,層層監督專創融合工作的推進和落實情況,及時處理專創融合推進過程中出現 的問題。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和創新創業管理制度。教師是專創融合教育 的具體執行者,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創新思維和創業經歷。學校建立教師企業實 踐制度,定期安排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合作企業拓展自身功能,為學校提供教師實 踐上崗資源,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經過鍛煉形成的創新創業 思維、素質和能力。學校建立教師創新創業管理制度,鼓勵教師進行創業活動,積攢創 業經驗,對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教師進行獎勵。教師獲得了實戰經驗,才能更好地指導 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從而獲得創新創業能力。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商行業 不斷地快速發展,電商行業所需的電商人才標準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有必要根 據電商行業的發展情況,形成機制,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形成校企合作的引入、退出機制,制定獎勵措 施,鼓勵學校各專業主動對接行業、企業,發掘校企合作項目。校企合作機制中應盡量 豐富校企的合作形式,鼓勵開展前校后廠的校企合作形式,對能更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的 項目給予資金鼓勵和支持,形成更持久的合作關系。創新校企合作聯盟模式,在各個學 校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礎上,以專業或者專業群為單位,聯合當地經濟發展區域的行業、 企業成立校企合作聯盟,通過組織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運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臺, 增強學校對企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深化校企合作。
    (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發生變化,決定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需要動態調整。如案 例中電子商務行業需要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良好的主動學習能力和 職業素養、靈活的適應能力、綜合性創新實踐思維、一定廣度的行業乃至跨行業視野的 電商人才,那么就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融入專業教育目標中,才能培養合格的電子 商務人才。人才培養目標既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對教學 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的實施和安排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學校層面 的人才培養方案要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專業層面的人才培養方案也要充分利用企業 資源,與企業一起把專業教育目標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相融合,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的專創融合人才培養目標。
    74
    (三)重設專業課程,形成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根據專創融合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專業課程。課程設置以本專業課程為主線, 把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分階段、分模塊融入專業教育內容中,形成新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除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外,主要利用企業的崗位資源 和企業導師資源,重構專業技能實踐課程,增設以真實崗位或真實工作過程的實踐平臺, 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一 方面可以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解決真實 工作環境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學生的綜合性創新思維,開闊學生的行業視野。
    (四)重構課程內容,豐富專創融合教學資源
    課程教學需要教學資源的支撐。有專創融合教學資源的支撐,才能有效地開展專創 融合課程教學。企業和專任教師共同開發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內容。企業導師把行業前 沿發展、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創新、方法創新等創新元素和創新實踐經驗融入專業教 育內容,形成專創融合教學資源,實現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訪談中發現專創融合教學 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資源不足影響專創融合實施效果。因此學校要通過增加激勵機制或 者加大投入等方式,鼓勵教師加大開發力度或購買現有的專創融合教學資源。
    (五)改革教學方式方法,精準育人
    案例研究中實驗組的學生比對照組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更高,說明采用專任 教師和企業導師雙主體的方式,堅持項目教學法,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形成有效互補, 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專任教師缺少行業實踐和創業經驗,但是有豐富的教學經 驗,更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習慣,主要負責課程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的 基礎。企業導師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但是缺乏教育學知識和教學經驗,授課水平不 高,主要負責實踐課程,向學生傳遞經驗和知識,開闊學生的行業視野。基于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項目教學法更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設模擬電商行業真實的工 作情景或真實工作情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 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主動學習建構知識意義,最終提高學生 的綜合性創新思維。
    (六)豐富實踐平臺建設,拓展創新創業實踐空間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實踐平臺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和能 力。案例研究結果表明,實踐平臺滿足一部分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但是仍然有
    75
    大部分的同學認為實踐平臺未能滿足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需求。案例中提供了參觀公司、 工作室、學徒制項目、創新創業大賽等實踐平臺面向不同層次的同學開放,但是仍未能 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和能力,實踐平臺的建設形式還需 要進一步豐富,實踐平臺建設的數量還需要進一步增加。通過更穩定深入的前校后廠、 校校合作等豐富實踐平臺的形式,增加實踐平臺建設的數量,進一步拓展創新創業實踐 空間。
    (七)多舉措建設專創融合師資隊伍
    專創融合師資問題是實施專創融合的難點之一。中職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聘 請企業能手充實專創融合師資隊伍,也要加大力度加強校內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中職學校必須加強組織領導,重視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把專創融合師資隊 伍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制定專門的專創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方案。成立創新創業教 研室,指導、協調全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二是中職學校要鼓勵每一位教師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培訓。培訓的途徑有國培、省培、 學校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選派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等。這樣只有讓每一位老師都 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把創新創業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當中,使得學生在專業 學習中也能獲得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
    三是中職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在不影響學校工作的情況下進行創業活動。學校以物質 或代替工作量的方式對進行創業活動的教師進行獎勵,鼓勵專任教師和創新創業教師積 攢創業經驗。教師沒有創業經驗,僅憑上經驗無法感同身受地將創新創業能力傳授給學 生。只有教師獲得了實戰經驗,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從而使學生獲 得創新創業能力。
    第二節 研究的創新點
    應用三螺旋理論構建了政府、中職學校、企業推進專創融合模型。三螺旋理論應用 在中職教育中,加強了政府、中職學校、企業的聯系,三者之間形成合力,凝聚三方力 量,整合各類資源,能有效促進專創融合,推動專創融合的發展。
    在廣東省實施“雙精準”示范專業建設的背景下,構建了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 略,并在廣東省SZ學校實踐探索,為其他學校開展專創融合提供了實踐參考。專創融 合策略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專創融合的認識,實現專創融合的育人目標,為經濟社 會培養了高素質電子商務人才。
    76
    第三節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構建了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并對策略的實施效果進行了驗證,但還 存在以下兩點不足:
    第一,融合策略局限在學校為主。推動專創融合的主體包括政府、中職學校和企業, 三者都有可能影響專創融合的實施效果。本研究從學校主體出發,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 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構建的專創融合策略未考慮政府和企業兩個主體的影 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導致專創融合策略不夠完善。
    第二,專創融合策略局限在一個案例應用。專創融合策略在一所中職學校實踐應用 驗證效果,應用實踐案例不夠多,而且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學校實施專創融合策略的 效果有可能出現一些偏差。因此,案例應用的數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案例 應用來驗證專創融合策略的實施效果。
    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未來將繼續深入研究。一是從政府、企業兩個方向深入挖掘 中職學校開展專創融合的方法,構建更系統、更全面的專創融合策略。二是在更多中職 學校應用電子商務專業專創融合策略,驗證策略實施效果,增強結論的科學性。
    77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創業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⑶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黃宏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新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5]楊雪梅.創新創業教育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6]周蘇,褚赟.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7]陳中山,方芳.中職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8.
    [8]陳虹.大學創新創業教育[M].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20.
    二、電子文獻類
    [1]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 [EB/0L][2019-04-19].
    http://edu.gd.gov.cn/jyzxnew/zwdt/content/post_3372202.html.
    [2]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 [EB/0L][2020-06-15].
    http://edu.gd.gov.cn/zwgknew/gsgg/content/post_3429346.html.
    [3]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0) [EB/0L][2021-05-21].
    http://edu.gd.gov.cn/zwgknew/gsgg/content/post_3430002.html.
    三、學位論文類
    [1]賈星銳.中職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建設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李菲.中學創業教育的內在價值與實施路徑研究[D].溫州大學,2017.
    [3]譚靜雯.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課程的有效構建[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4]楊欣然.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安徽中職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7.
    [5]張麗娜.中職學校專業建設與創業平臺融合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7.
    [6]林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8.
    [7]高新宇.吉林省中職學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報告[D].長春師范大學,2019.
    [8]靳穎.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9]劉暢.吉林省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師范大 學,2020.
    [10]胡艷妮.新商科背景下廣西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11]居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踐與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21.
    78
    四、中文期刊類
    [1]周川."專業”散論[J].高等教育研究,1992(01):83-87.
    [2]王潔,蔣燦華.創新創業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J].高教探 索,2016(11):117-120.
    [3]楊子燕.基于創業工作坊模式的教學改革實踐一以《網店運營》課程為例[J].現代商 貿工業,2019,40(05):174-175.
    [4]孫令“雙精準”視角下中職電子商務實戰型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 育,2019(33):275-277.
    [5]吳成.“莞式電商雙創”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校電商專業教材改革初探[J].環球市場信息 導報,2018(3).
    [6]董夙愿.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山市建斌中等職業學 校“創業園”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9(10):43-44.
    [7]鄧敏華.談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J].北極光,2019(05):166-167.
    [8]姜大元.漫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哲學思考[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1):
    11-16.
    [9]王冰,麥黛潔.創客教育視角下中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 商貿工業,2020,41(31):41-42.
    [10]王鶴.大眾創業背景下的中職生創業意愿狀況及對策分析——基于吉林省五所中職 學校的調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1):101-106.
    [11]陳玫,黃春明,梁丹妮.基于創新創業背景下中職《網店運營》課程改革探索[J].廣西質 量監督導報,2020(01):18.
    [12]張瑜.新時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 (7):55-55.
    [13]姚潔.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6 (01):58.
    [14]王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評析與路徑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 (20):223.
    [15]應旭萍.中職電子商務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 究,2020(10):216-219.
    [16]齊巖.以賽促學中職電商創業競賽輔導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6(09):401.
    [17]周 玥 . 面 向 創 新 創 業 的 電 子 商 務 專 業 人 才 培 養 體 系 探 索 [J]. 智 庫 時 代,2019(11):288+293.
    [18]羅 曉 東 . 創 新 創 業 型 電 子 商 務 專 業 建 設 的 探 索 與 實 踐 [J]. 教 育 與 職 業,2013(03):116-117.
    79
    [19]楊勇軍.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廣西教 育,2017(14):71-72.
    [20]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 學,2013(02):91-94+90.
    [21]陳庭照,鄭爍.中職創新創業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 育,2017(26):6-8.
    [22]章曉蘭, 莊燕. 與 專 業融 合的 中 職 校創 新 創 業教育 研 究 [J]. 教育 教學 論 壇,2017(15):256-257.
    [23]李柱.我國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河北職業教育, 2017 (6):28-31.
    [24]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
    (12):9-11.
    [25]朱少暉,王楊,楊成德,杜曉晗.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研究[J].安 徽化工,2021,47(04):153-155.
    [26]劉艷,閏國棟,孟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
    (11):35-37.
    [27]李散散.專創融合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 究,2020(06):131-132.
    [28]強亞男.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 學研究,2019(11):124-125.
    [29]伍雪芳.中職學校創業教育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6(8): 88-89.
    [30]包水梅,楊冬.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以麻省理工學院、 斯坦福大學、百森商學院為例[J].高教探索,2016(11):62-70.
    [31]王保義.西方國家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及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5):9-11.
    [32]葉洋滈.基于專創融合理念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 究,2019(04):37.
    [33]王永,謝莉,劉浩.基于TRIZ創新理論的專創融合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現代 化,2019,6(68):23-25.
    [34]張立勇,冉彥立,郄志紅.“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以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專業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6):102-106.
    [35]劉瓊,方錦.轉型經濟中我國高校專創融合路徑研究一一基于三螺旋理論[J].吉林金融
    80
    研究,2020(04):36-38+54.
    [36]丁文飛,馬德仲,孫會楠.專創融合教育理念下數據通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04):16-18.
    [37]倪向麗.高校“專創融合”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一一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S1):153-157.
    [38]傅田,趙柏森,許媚.“三螺旋”理論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機理、模式及 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04):74-80.
    [39 ]吳丹丹.中職專創融合的實踐與研究綜述[J].才智,2020(19):159-160.
    [40]盧卓,吳春尚.專創融合改革的理論邏輯、現實困境及突圍路徑[J].教育與職 業,2020(19):74-78.
    [41]劉會麗.“項目主導、專創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網絡營銷與策劃》課程教學設 計與實施[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4(05):69-71.
    [42]王蘭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21(01):49-52.
    [43]王芳.專創融合發展的制約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3):79-81.
    [44 ]楊新月.高職院校“三全四階一平臺四維度”的專創融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創新創 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1):117-119.
    [45]陳奡冊,李航,張崴,付冬娟,王國紅,馬榮康.專創融合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構建[J].實驗室科學,2020,23(05):236-240.
    [46]王芳.專創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一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創新創業理 論研究與實踐,2020,3(24):164-166.
    [47]毛錦華,梁艷,蔣夢涵.“專創融合”課程體系設計與實施——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 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1):59-63.
    [48]徐暢,解旭東.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教育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 業,2018(19):25-30+32.D0I:10.13615/j.cnki.1004-3985.2018.19.004.
    [49]趙亮.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課程體系重構——基于理論與實踐 角度的分析[J].江蘇高教,2020(06):83-8 8.
    [50]林瀛.基于創業型大學的三螺旋理論研究綜述[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 報,2019(04):60-64.
    [51]孟衛東,佟林杰.我國三螺旋創新理論研究綜述[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3,14(04):126-130.
    [52]翁灝.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
    81
    究,2020,36(01):152-155.
    [53]孫曉紅,李沐瑤.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實踐教學研究[J].繼續教育研 究,2020(03):55-59.
    [54]劉琦,袁屹,鄭增建,毛燚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模式探究——以食品 類專業為例[J].智庫時代,2020(04):171-173.
    [55]鄧敏華.談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J].北極光,2019(05):166-167.
    [56]陳美榮.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商業學校電子商務 專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9(19):242-243.
    [57]張智瀚.創新創業教育與電子商務專業的融合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 化,2019,22(20):203-204.
    [58]王紹峰.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一一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 中國商論,2019(08):231-232.
    [59]藍潔,劉鈺珊.中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機理與實踐路徑[J].當代職業教 育,2019(04):42-47.D0I:10.16851/j.cnki.51-1728/g4.20190718.005.
    [60]陳奎慶,毛偉,袁志華.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實現路徑[J].中國高等教 育,2014(22):48-50.
    五、外文期刊類
    [1]Stewart W H , Watson W E , Carland J C , et al. A Proclivity for Entrepreneurship : A
    Comparison of Entrepreneurs, Small Business 0wners, and Corporate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14(2):189-214 .
    [2]Peterson , RT , Jun, M , Perception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Entrepreneurial
    Vision[J]. BUSINESS&S0CIETY, 2009 , 385-405.
    [3]Diaz-Casero J C , Ferreira J J M , Mogollon R H , et al.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ountries university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8(l):p.55-74.
    [4]Martin B C , Mcnally J J , Kay M J . Examining the Form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Entrepreneurship: A Meta-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0utcom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3, 28(2):211 -224.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ngjilei/dianzishangwu/6187.html

    上一篇: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違反 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研究

    下一篇:C2C 模式下電子商務稅收 征管博弈分析及對策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