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關于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研究

    發布時間:2018-11-25 12:15
    ABSTRACT:Our country`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combined with township workers old-age insuranceurban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new rural pension insurance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pension insurance. Combined with New rural insurance and urban residents insurance breaks up rural and urban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bipartite system. But combined with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pension is often seen a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vled.
     
    KEY WORDS: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pension、combined

    關于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問題的研究
     
    201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打破了城鄉養老“雙軌制”。但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一直被認為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改革的“深水區”。在這種制度下,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后卻享受比企業職工高的養老金待遇。這種待遇差,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公平,令民眾感到不滿,飽受輿論詬病。近年來要求養老金并軌的呼聲不斷,而這一話題也幾乎成為歷年兩會的熱點議題。
     
    一、背景分析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世界范圍內,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雇員養老金體系的關系可以歸納為三種:第一種是完全獨立,公務員有專門的養老金體系,不參加私人部門雇員的社會養老保險; 第二種是完全統一,公務員與私人部門雇員采取完全相同的養老金體系; 第三種是部分統一部分獨立,在基本養老保險上兩者完全一致,在職業年金上完全獨立。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道,在所調查的一百多個國家中,實行獨立的公務員養老金制度的國家占53%。從分布地區來看,獨立的公務員制度在南亞和非洲地區分布比較普遍,全民統一的制度在拉丁美洲和東歐地區分布較多,歐美地區更多的在基本養老保險上統一,職業年金上分離。
    實行完全統一制度的國家,大多在20世紀80—90年代進行了根本性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建立了強制性的私營管理的基金制養老制度。這類國家以智利和一些拉美國家為代表;實行部分統一、部分獨立的代表國家有美國( 聯邦和部分州) 、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大多經歷了養老金并軌改革。
    西方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基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一樣參加社會保險,差別體現在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上,以英國、瑞典為例;第二種是公務員不參加社會保險,有專門的養老保險制度,俗稱“二元化”以德國、法國為例。實行“二元化”的國家出于財政和社會公平的需求,通過漸進轉軌逐步把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障中。例如美國和日本20世紀80年代開始把原本單列的公務員養老體系逐步納入社會保障的統一覆蓋。
    (二)國內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退休金改革重點主要是集中在企業職工方面,對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一直采取“區別對待”的做法。即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僅僅是進行些許改動,或者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對于大多數機關事業單位仍采用當初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做法。
    2008年2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但目前為止浙江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還沒開始做,還處于思考當中”;上海養老試點的推進目前尚無實質性突破;山西許多個企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老的養老金制度,并沒有與并軌有關的改革跡象出現;重慶雖然開展了統計事業單位員工總人數、了解工資水平等“摸情況”的基礎性工作,但嚴格來講,改革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廣東則進行了“半吊子改革”,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與普通企業職工一樣,按月繳納養老保險費。但退休時,待遇依舊按原有標準執行。
    國內部分學者就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給出了一些建議:在我國建立多支柱的養老體系;逐步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充實養老保險基金;依據“大數法則”提高統籌層次,增強風險公擔、社會互濟的功能;效仿西方國家的做法,優先在法律層面予以保證;借鑒企業年金的做法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職業年金。
    我國建立全國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最大的障礙來源于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分離,為改革養老金雙軌制,實現并軌,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國內很多學者就如何實現并軌都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養老保險“并軌”正進行頂層設計。胡曉義對公眾關注的養老“雙軌制”進行了解釋,并表示“在今后雙軌將走向一軌”。
    二、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理念
    (一)經濟時代發展帶動養老金改革
    首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當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勞動力在不同地理區域范圍內和不同工作種類之間的流通已不可避免。從我國各地的實地情況看,養老金“雙軌制”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兩種不同制度下工作人員的可流動性非常低。因而,我們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高統籌的、全國統一的退休制度。其次,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在制度設計之初,無論是繳費形式還是養老金給付的方式均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不同。社會保障本身是以社會公平為目標的,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之間負擔的不公平,不利于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再次,由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即可享受由國家財政撥款的養老金。因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就沒有個人賬戶,缺乏基金積累,不利于互助共濟。反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采取的是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共同繳費的方式,且個人有自己的個人賬戶積累,建立了養老保險基金,對企業職工之間的互助共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養老金“雙軌制”切斷了養老保險在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互助共濟的聯系,不利于發揮養老保險的互助共濟的功能。破除養老金雙軌制不僅關乎公平,更關乎社保體系建設和存續的根本大計,這在理論上毫無爭議,關鍵是在現實中刻不容緩地積極推進。
    (二)養老金并軌可跳過試點直接啟動
    目前養老金的分割格局盡管有其歷史原因,但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社會公平正義相悖。從實際情況看,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對接已具備條件,在明確目標與方向的條件下,可不再試點,直接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改革。對于私營部門人員而言,公務員和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時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后卻能領取高于企業人員的養老金,這是非常容易讓人覺得不平衡的,但從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五年試點效果看,事業單位人員對改革普遍抵觸和反對。有關養老金并軌改革,推進時間已經超過5年半。不過在試點上,“多數紋絲未動,只有廣東開始‘破冰’”,不過也被認為是“半吊子改革”,“雙軌制”造就了養老金的不公平,也成為了改革收入分配及養老金機制最難啃的硬骨頭。養老雙軌制的改革,說到底是個利益關系的博弈,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遭遇到了極大阻力,因為大家認為早參加改革早吃虧,觀望的態度十分明顯,誰也不愿意帶頭改革了。所以在改革方向明確、條件具備了的今天,養老金雙軌制的合并可跳過試點直接行動。
    三、養老金并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是指通過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對文獻進行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研究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通過對我國養老金并軌相關問題的法律的搜集整理,讓我們對中國現行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問題有一定科學正確的了解。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查閱外國相關的養老制度問題,這樣可以為我們對中國養老制度問題有一個更好的基礎了解,方便進一步的研究調查。
    2.訪談和交流
    面對面的交談,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調查對象內心更真實的想法。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很好的說明性。主要訪談的對象為社會保障方面的專家和學者以及政府機構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負責人,通過簡單交談與政府工作人員、企業的職工等相關人員進行隨意的交流。通過交談,調查雙方對機關企事業養老制度并軌的看法。
    3.調查問卷
    問卷調查和社會調查是一種數據收集手段。主要了解機關企事業人員對機關企事業養老制度并軌的意見和態度,可以作為我們進行政府政策改進的參考意見。而且,在調查中我們將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因此這些回收的有效問卷將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問題,具有很大的科學性,為我們獲得全面、客觀而又科學的信息提供了依據。
    4.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是依據足夠的統計數據,建立某種數學模型,并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在對養老金并軌制度進行研究時,我們可以對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計發標準、調整方式等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5.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憑借分析者的直覺、意見,憑籍分析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延續狀況及最新的信息資料,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作出科學判斷的一種方法。對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定性分析,找出存在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為下一步實現機關企事業養老金并軌提供了事實依據。
    (二)方案設計
    1.并軌要有頂層設計,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一起改
    現行養老金制度風險大,不可持續,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嚴重,因此,亟待做好養老金制度改革頂層設計,調整法規政策,優化制度安排,實現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頂層設計要兼顧全局性、系統性和戰略性,設計方向是“三個聯動”。“三個聯動”包括“三個部門聯動”和“三個層次聯動”。“三個部門聯動”即企業單位、機關和事業單位一起改革,避免各單位之間產生差距心理,互相攀比,影響改革進度。切忌各部門內分為三六九等,采取不同的改革過渡辦法,影響改革效力。“三個層次聯動”就是在改革過程中樹立基本養老、職業年金、個人養老儲蓄協調發展的理念,這是系統科學決策的必然要求。基本養老采取全國統籌,國家強制執行,財政統一支付。基本養老金以社會平均工資和個人指數化工資為基數,工作一年按1%的比例計發,隨著生活費用指數、物價指數等動態指數做相應調整。職業年金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個人賬戶,個人按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國家財政予以一定補貼,也計入個人賬戶。職業年金計劃設計不僅要考慮公務員養老金三個層次加總達到什么合理水平,還要進一步考慮公務員群體的風險偏好。體現出不同類型的職業群體對養老保險的期盼,因為基本養老保險是統一的,強制覆蓋,因此職業年金制度的彈性化就顯得很重要。除此之外,個人養老儲蓄的設計也很有必要。我國現行的個人養老儲蓄是個人自愿參加、自愿選擇經辦機構。改革可借鑒新加坡的方式,以個人賬戶為基礎,政府強制雇主和雇員共同供款,實行公共管理。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積極展開,不論以何種方式實施,都會積累起相當規模的養老資金。
    2.養老保險費的繳納采取累進費率的辦法
    借鑒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方法——累進稅率。累進稅率是隨稅基增加而按其級距提高的稅率,是稅率的一種典型,將征稅對象的數額劃分等級再規定不同等級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的等級,稅率越高。在財政方面,有利于自動地調節社會總需求的規模,保持經濟的相對穩定,被人們稱為“自動穩定器”;在貫徹社會政策方面,它使負擔能力大者多負稅,負擔能力小者少負稅,符合公平原則。養老保險費的繳納可以借鑒累進稅率的方法采取累進費率。改革現行的養老金雙軌制,進行全國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在養老保險費繳納方面,實行累進費率。根據個人收入狀況,制定幾個工資繳費等級,例如2000以下為一個工資等級,2000~5000為一個工資等級,按照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方式依次類推,工資高者多繳費,工資少者少繳費。這樣的差別費率可以調節分配收入,促進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減小低收入者的負擔,也很好地體現了社會保障的互助共濟原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險后,不繳費便能享受高額的養老保險金的福利不再,改革必然會受到利益當局者的阻礙,尤其占大多數的基層公務員工資不高,失去福利更他們產生抵觸情緒。采取累進費率,低收入者少繳費,同時設置改革的過渡養老金,使公務員養老金保持穩定水平,一定程度上能減輕改革阻力。
    3.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
    公務員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并軌,勢必存在新舊制度退休人員退休待遇計發辦法的不同及由此產生的待遇差距問題。如果以現行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為標準,統一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計發標準,那么新制度實施后的機關公務員領取基本養老金數額必然要低于以前離、退休制度規定的標準。為了保證養老金制度改革前后待遇平衡銜接問題,針對不同對象應采取不同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養老金計發對象可分為“老人”“中人”和“新人”,老人是制度改革之前辦理退休手續的人;中人是改革之前參加工作,并軌后退休的人;新人是制度改革后參加工作的人。新舊制度銜接過渡之時,對老人可按舊制度計發養老金;對新人則按新制度計發,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中人除按新制度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應補助一定的過渡性養老金。
    4.研究意義
    (1)解決養老不公,促進社會和諧
    十八大再次強調要增進制度的公平性,目前社會上反映比較強烈的就是養老金待遇問題,有網友指出養老金雙軌制是最大的不公。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可以在不繳費的情況下領取將近90%的工資,而企業退休員工的養老金替代率不會超過45%,繳費少的退休職工微薄的退休金完全不能保障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實現養老金并軌可以大大降低不同群體之間的養老金額的差距,逐步實現公平對待會同步增加退休職工的幸福感,減少憤懣情緒,無論是在網絡上的發泄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抗都會得到有效控制"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2)給公務員熱降溫,促進實業的發展
    近十年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式的公考熱愈演愈烈。分析湖北省的數據,每年公務員錄用人數達幾千人,2012年增至5539人,報考的人更是數目驚人,高額的退休金也會引起公務員熱,即使退休后都可以領取接近在職工資。作為一個“經濟人”,公務員的吸引力太大,養老金并軌后可以為公務員熱降溫。盡快實現養老金并軌,讓更多的優秀人才看到,在企業搞技術一樣有當下的幸福,也有尊嚴的未來,靜下心來干技術、搞創新,中國的實業發展壯大就可期可盼。
    (3)彌補養老金缺口,減輕財政壓力
    在養老保險具體執行過程中,個人賬戶基金被挪用,不僅沒有保證專款專用,空賬缺口越來越大。2012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基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2011年又達2.22萬億元。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養老基金余額分別為1.54萬億元、1.95萬億元,均低于當年空賬額,資金缺口越來越大。當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后卻能拿到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得多的養老金,如果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當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繳納的保費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充實養老保險賬戶,降低養老金資金缺口,減輕財政壓力。
    四、方案創新設計
    (一)以利益當局者為切入點
    養老金雙軌制從去年兩會召開之前就備受關注,從網上投票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民眾都贊成廢除養老金雙軌制,國內專家也都對怎樣并軌、如何并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眾說紛紜。大多數方案都指出了改革的明確方向,卻始終繞開了利益的癥結點。公務員作為現行制度的極大受益者和改革的執行者,他們主觀情緒上抵制改革是十分不利于改革快速有效進行的。如何解決公務員的利益問題,本項目深入實際,將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的態度看法作對比,不是紙上談兵,僅從理論角度分析,避免了空中樓閣式的解決方法。
    (二)養老保險費繳納采取累進費率的方式
    養老金雙軌制導致了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利益格局。將公務員與企業職工養老金制度并軌,將解決退休養老待遇差距過大的問題。并軌首先涉及的是公務員個人繳費、基金籌集等問題,不少公務員擔心養老金并軌后,自己的退休金將減少。如果不從制度上、思想層面上消除公務員群體的后顧之憂,那么養老保險制度的并軌有可能陷入困境。本項目借鑒個人所得稅繳納所采取的累進費率,實行差別費率,高收入者多繳費,低收入者少繳費,基層公務員工資普遍不高,在累進費率制的情況下,基層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費較少,加上過渡性養老金的補貼,養老金較之改革前變動不大,基層公務員主觀抵觸情緒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因此,累進費率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改革阻力, 壯大了改革的群眾基礎。
    (三)不同對象不同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養老金并軌過程中,會產生三類人:一類是在改革之前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即“老人”;一類是在改革之前參加養老保險,改革之后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即“中人”;一類是改革之后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即“新人”。公務員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并軌,勢必存在新舊制度退休人員退休待遇計發辦法的不同及由此產生的待遇差距問題。如果以現行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為標準,統一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待遇計發標準,那么新制度實施后的機關公務員領取基本養老金數額必然要低于以前離、退休制度規定的標準。因此,對“中人”須采取過渡辦法;對“老人”實行待遇不變;對“新人”實行并軌辦法,保證并軌前后退休人員待遇的平穩銜接和“中人”養老待遇計發的平穩過渡。
    (四)研究內容切合時事熱點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市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企事業養老保險幾大塊構成。2014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意見指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城鄉并軌打破了城鄉雙軌制,有利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養老金雙軌制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近日在北京會議中心的政協分組討論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被列入了2014年重點工作。本項目對養老金并軌的研究結合了時事熱點,符合社會改革趨勢,順應時代潮流。
    五、結語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仍處在不斷改革和完善之中。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對公務員養老制度進行改革并實現與企業養老制度的并軌,建立公務員與企業職工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其目標應該是在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社會養老與自我保障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兼顧、量力而行與合理負擔相統一的基礎上,建立系統化、規范化、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然而兼具必要性與可行性的養老金并軌事宜涉及億萬國民的利益,既不可急于求成做成“夾生飯”。
    文獻參考
    [1]胡曉榮.“無知之幕”視角下養老金并軌改革的價值及其路徑選擇研究[J].金融經濟,2014,10:17-19.
    [2]唐鈞.公眾養老金“并軌”訴求不能陷入“烏托邦”[J].中國經濟周刊,2014,15:16-17.
    [3]王曉軍,喬楊.公務員養老金制度并軌改革的設計思路與精算評估[J].社會保障研究,2013,02:39-47.
    [4]易水.養老金并軌,還要等多久?[J].創造,2013,08:18-21.
    [5]李莉,劉仁凱.關于我國養老金并軌的構想與建議[J].湖北社會科學,2013,09:44-46.
    [6].養老金并軌對公務員不公平嗎?[J].山西老年,2014,04:10.
    [7]黃春景.喜看養老金并軌從“難題”到“破題”[N].蘭州日報,2014-07-01004.
    [8]主持人呂紅星.養老金并軌改革,任重而道遠[N].中國經濟時報,2014-07-09010.
    [9]仁敏.養老金并軌等社保改革方案浮出水面[J].老同志之友,2013,09:16-17.
    [10]馮海寧.養老金并軌改革不宜過于妥協[N].法制日報,2014-03-31007.

      中國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代寫_代寫博士論文_代寫碩士論文_代寫畢業論文_論文發表_代寫職稱論文的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聯系電話:1342-6307-728
     本文:“
    關于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問題的研究”由中國學術論文網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轉載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guanlilei/xingzhengguanli/844.html

    上一篇: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研究

    下一篇:我國公司監事會虛化現象分析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