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60
1 前言
1.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休閑旅游類村莊的利好政策不斷被提出,多重政策紅利的 疊加效應明顯。從政策內容和時效上來看,鄉村旅游的發展重點正從重視“數量”向 重視“質量”轉變。休閑旅游的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拓展農 村地區的就業渠道,為實現國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抓手和核心支撐。
目前鄉村居民尚未享受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務,隨著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 施向鄉村地區延伸,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的合理配置已成為城鄉規劃研究工作的重點內 容。眾所周知,由于中國長期處于城鄉二元結構,不同地區鄉村的人口規模、自然條 件、歷史基礎、經濟發展差別很大,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差別也很大,既不能簡單照搬 城鎮相關規劃標準,又無法依靠現有鄉村相關規劃標準的簡單條款。總體來看,現階 段我國廣大鄉村地區的公共服務設施投放普遍存在“三低”狀態,即覆蓋率低、建設 標準低、使用效率低。同時,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通常采用“千人指標”、“人均指 標”的方法,不具備公平性和科學性,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國城鎮化、公共服務設施 均等化、城鄉一體化等國家政策的推行。
休閑旅游類村莊以村莊的特色資源稟賦為前提,伴隨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 旅游休閑需求的日益增長,對旅游資源不斷的開發利用,并逐步發展為村莊的主導產 業。休閑旅游類村莊除具備一般的生活生產生態(居住需求、農業產出、環境產出) 功能外,還依附于農業和環境的產出以及鄉土特征,附加了休閑旅游(鄉村景區)的 特色功能,加速了本地人文和生態特色融合,形成并發展為美麗鄉村品牌。在公共服 務設施配置方面,與傳統村落(居民聚集點)相比,休閑旅游類村莊需要同時滿足本 村居民和外來游客的使用需求,提高服務性功能,增加商業等服務設施,根據發展需 要,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審視休閑娛樂等服務設施的配置。目前鄉村(尤其是休 閑旅游類村莊)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普遍存在“三缺”問題,即規劃缺失、資金缺 乏和管理缺位,導致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布局不合理、建設標準低、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難以適應鄉村居民生活的需要,制約了鄉村旅游發展。
本文以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理論和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實例為研 究基礎,選取濟寧市尼山三村為研究對象,對當地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現狀、使用情
1
況及使用需求進行調研,發現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難以貼合本地鄉村生活圈,與當 地休閑旅游發展定位存在一定差距。通過深入分析尼山三村鄉村休閑旅游需求特征和 既有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問題,并分別從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實施、管理全流程分析問 題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對策。本文期望改善 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方法,優化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更好的發揮鄉村公 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功能,提高鄉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公共服務設施的理論研究開展的較早,并已形成了一個多維度、多學科、 跨領域的研究體系。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方向以及著重點雖各有不同,但研究重點主要 集中在公共服務設施供需結構及空間布局等方面。
供需結構方面國外學者主要倡導的是多元化的供給模式,并側重于運營機制、經 費來源、服務群體的研究。Greenhut M.L等(1980 )通過對居民的需求、獲取公共服 務設施所需的成本等因素,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模式。 Joseph(1982) 由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現象入手,針對就醫可達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偏遠地區的 醫生相對于城市地區服務的患者較少,反而彌補了與城市地區便捷的就醫條件的差距。 Joao C. Teixeira 等(2008)為證明離散型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模式的效果使用了學校網絡 規劃實例。 Daniel Amos 等(2019)通過案例訪談和調查問卷獲得的數據和資料,利用 PLS-SEM模型建立了績效量表,建立了公共服務設施供需結構評估體系。
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一直以來都是國外學者關注的重點,并以此延續成相對完
備的研究體系。Cooper (1963)通過LA (location-Allcation)模型得到了最優服務設 施區位,按照最優區位進行配置公共服務設施,達到提高使用效率的目標。 Talen (2003 年)利用可達性理論對體育設施進行了可達性分析,并對其公共設施的空間布 局進行優化。Bilal Farhan(2008)提出了多節點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方法。Suarez Vega R(2011)以服務質量和設施規模為因子,建立了基于GIS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 布局模型并進行了例證。
1.2.2國內研究現狀
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在國內屬于公共管理和城鄉規劃研究范疇,隨著城鎮化的加速,
2 成為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受城鄉二元結構影響,一直以來公共服務設施的研究對象聚 焦于城市,而對鄉村地區重視程度不夠。鑒于目前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均等化,城 鎮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地區延伸,廣大農村區域公共服務設施的相關研究日趨興盛, 國內研究人員針對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研究大多數聚焦在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技 術與標準、空間布局等方面,本文針對這幾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
在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研究方面,黃金華(2009)研究了廣州番禹區新農 村建設中公共服務設施配建不足等問題,并提出配置要求,構建了配置體系。陳振華 (2010)綜合考慮了設施規模、行政層級、交通距離和人口密度等方面的諸多因素, 從縣級、中心鎮級、一般鎮級、中心村級、基層村級這五個層次,對鄉村公共服務設 施進行配置。楊建敏等人(2014)綜合考慮人口規模等因素,將鄉村分為特大型、大 型、中型、小型四個層級,依據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規定,明確突出村莊公共服務 設施配置內容。
在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技術與標準方面,單彥明等(2006)將北京地區的農村村莊 劃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個等級,按照國家和一些地方性規定,提出 公服設施配置建議。孫藝等人(2017)對比分析我國直轄市標準和國家標準之間的差 異,對這些差異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國家規范修訂的建議。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相繼 發布了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相關規定文件,北京發布相應規范作為國家規范的補 充,調整了相應指標;上海對社區進行了重新界定,雙重指標更彰顯城市的人性化特 征;深圳基于居住區模式,建立了彈性指標管控體系;廣州專門針對老齡化問題開展 研究,明確了公共設施中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
在公共服務設施選址及空間布局方面,為了推動社會效益最大化,顯著提升公共 服務設施的服務水平,兼顧公平效率,國內學者主要采用 GIS 等空間分析軟件和有關 模型,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和選址進行了研究。任國佳(2006)分析了城 市邊緣住區對服務設施配置的要求,提出了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總體布局與分期建設的 層級方式、輻射方式和支干方式。劉安生等人(2010)對人口覆蓋規模與教育設施服 務半徑關系進行研究,提出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布局。耿虹等(2013)從生活圈角度, 對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開展研究,劃分生活圈圈層,提出了優化方案。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內容
圍繞鄉村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問題與優化策略,研究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 服務設施的配置,自上而下提出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方法。以尼山三村為例, 結合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及未來發展需求,探究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優 化方法,并從規劃、實施和管理三個層面提出優化策略。主要研究內容為:
(1)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問題研究
對尼山三村區位、人口、產業、經濟與用地等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對教育服務、 行政管理、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商業服務及文體娛樂等設施進行調查調研,從總體 投入、配置體系、設施布局、使用效果、感受方面對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問題進行 分析,并從規劃、實施和管理三個層面對問題原因進行研究。
(2)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對策
從規劃、實施和管理三個層面,構建尼山三村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對策。 在規劃層面,以居民和游客的需求為出發點,引入鄉村“生活圈”的配置理論與方法, 對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與內容進行優化;并從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層面提出優化對策。
1.3.2研究方法
(1)文獻查閱法
根據所確定的研究方向和對象,通過對生活圈和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研究文獻的檢 索鑒別和整理歸納,了解研究動態和進展,借鑒既有研究成果,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持 和論證支撐。
(2)實地調研法 對濟寧市尼山三村開展實地調研,分析該村落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和使用情況,
對其現狀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為本次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3)分析比較法 通過對其他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生活圈理論的分析、歸納和演繹,梳理研究
邏輯,總結其優缺點,為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優化提供參考和借鑒,構建更加 適合尼山三村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
(4)調查問卷法以分析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情況及當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為目的,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獲取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現狀存在問題,掌握當地居民和外地 游客需求,以此為基礎對休閑旅游類村莊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進行優化。
1.4 技術路線
具體技術路線如圖 1-1所示。
圖 1-1 技術路線圖
Figure 1-1 Technical Roadmap
2研究理論與實踐經驗
2.1 相關概念
(1)休閑旅游類村莊
休閑旅游類村莊是發展休閑旅游產業或具有休閑旅游功能的鄉村。休閑旅游類村 莊大多建立在既有資源稟賦基礎之上(比如農業、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等),以鄉土風 情為吸引,集休閑娛樂、旅游服務、生活生產、自然觀光、度假養生等多種功能于一 體,發展綜合型、多元化的休閑旅游產業,滿足游客食住、購物與娛樂等需求。與平 常的鄉村風光游覽比較,休閑旅游類村莊更為強調該類鄉村的本土化特征和游覽體驗。
(2)村莊公共服務設施
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是指為滿足農村社會的公共需要,為農村社會公眾提供范圍較 廣泛的、非盈利的公共產品勞務和服務行業的總稱。針對鄉村公共服務設施來說,在 有關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討論中,國家規范以及相關政府文件從不同角度給予了一些 內涵界定。 2022 年年初,國家《“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印發,明確公共服務包括基 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構建圍繞“幼有 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 有保障、文體服務有保障”推進,主要包含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育、文體娛 樂等領域。我國的旅游專項規劃對于旅游服務設施也做了較明確的界定,旅游公共服 務設施應當為游客提供基礎性和公益性的服務,滿足游客的公共需求,主要服務內容 包含餐飲、住宿、購物、娛樂及相關接待游覽等內容。本文主要針對的是休閑旅游類 村莊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將側重考慮村莊居民及游客對公共服務設施的實際需求, 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行政管理、教育服務、文體娛樂、醫療衛生、商業服務、社會保障 等六大設施類型。
2.2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理論
2.2.1 鄰里單元理論
1929年,美國人科拉倫斯•佩里提出“鄰里單元”(Neighbourhood Unit)理念,該 理念將“鄰里單元”看作組成居住區的“核心細胞”,對住宅區結構進行布局規劃。鄰 里單元理論包含 6 個要點:
(1) 規模:鄰里單位的規模應當以提供滿足一所小學的服務人口而定;
( 2) 邊界: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為邊界;
(3) 開放空間:即鄰里公共空間,應當滿足鄰里生活的公共需求;
(4) 機構用地:學校或其他機構的服務范圍應當對應于鄰里單元的界限,應當 處于鄰里單元的中央位置;
(5) 地方商業:在交通樞紐或道路交叉口地帶集中布置鄰里商業服務;
(6) 內部道路系統:與分擔的交通量相適應,內部道路系統要便于內部出行且 盡可能減少過境交通的占用。
這 6 個要點組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鄰里單元,在單元內部為居民提供安全、便 捷、舒適的公共空間,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2.2中心地理論
1933年,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泰勒(W. Christaller)在《德國南部的地區中心》一 書中闡述了鄉村社會中的市場中心和服務范圍兩者之間的關聯,總結概括為“中心地 理論”。該理論認為假如地形完全平坦、土質相同、人口分布均勻、交通便捷度相等, 那么城鎮的空間分布將呈規則的等邊六角形。在理想的城鎮六邊形分布圖中,六個農 村居民點圍城的等邊六邊形形成一個中心地,這個中心便是最低級的城鎮的位置。集 合六個低級的中心地,產生一個較高級別的中心地。按照中心地理論,中心地等級越 高,則中心地的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廣、輻射區域和吸引區域越大、設施種類越多、 提供的設施服務檔次越高,即中心地是具有等級性的。高級別的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 和服務可以覆蓋所有低于該級別的商品和服務,并對其周圍較小一級的中心城鎮起到 服務作用各級中心地組合在一起則構成了中心地層次狀體系。中心地理論對我國城市 規劃、城鎮規劃、區域規劃等均有參考價值,但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各地地形并非 平坦,人口密度并不一致,發展情況亦不相同,故城市的分布并不規則,一般呈現層 級狀體系,又受交通干線及資源分布的影響,空間并不完全為六角形布局。
圖片來源: 《訥河市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問題研究》
圖 2-1 中心地理論示意圖
Figure 2-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Central Place Theory
2.2.3 公共服務設施區位理論
1968年,麥克爾•忒茲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務設施區位理論,并在《走向城市公共 設施區位理論》一文中從理論建立的緣由、公共和私人區位、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立 和分布策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此外,忒茲還指出公共設施系統的區位問題應 該與系統結構、規模、政治因素等結合起來考慮。
以公共服務設施區位理論為基礎對公共服務設施區位選擇的研究方向眾多,主要
包括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設施分布等方面,但研究的目的大都是為了使有限的公共 服務設施最大限度的為居民提供相關服務,其最終的視點都落在公共服務設施服務的 效率與公平性、公共資源配置和用戶選擇、成本收益三個關鍵問題上。因此在進行公 共服務設施區位設計時需要兼顧公共服務設施的效率與公平,既要考慮效率目標的實 現,又不能損害公平目標的實現,充分考慮地方公共資源選擇在何處投資能夠最大限 度的滿足區域內群眾對該地區公共服務的需要。
2.2.4 生活圈理論
生活圈的核心理念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在從居住到所需的服務設施形成的圈層范 圍內,提供各種的設施服務和良好的人居環境來服務一定規模的人口,滿足居民的需 求,以此來保障資源均衡和社會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生活圈的構成基礎是居民個體和公共設施之間的相關關系。居民個體的日常生活 活動可以用“衣食住行”四個字來概況,一般來說,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居民從 居住的地點到其他各類服務設施所形成的空間行為,呈現在地域空間上是多變的不規 則的圈層形狀。在理論模型上,生活圈是以居民為中心,形成一個個規則的圓形,而 在實際生活中,生活圈的圈層形態是一種不規則的空間范圍,究其原因是由于地域的 差異性、居民不同的年齡結構、居民不同的人口規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地區、 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會導致居民活動的生活圈圈層差異性產生。
生活圈也有其對應層級的服務半徑,通過服務半徑的尺度來劃分不同層次的生活 圈,一般有兩種劃分的方法。一種是將時間作為生活圈的衡量標準,通過研究居民到 達某一設施所花費的時間來劃定不同生活圈的圈層范圍。比如備受關注的上海市 15 分 鐘社區生活圈,將社區劃分為宜業圈、宜游圈和宜居圈三個層次的生活圈,分別承擔 解決職住平衡、提供地區服務和承擔社區服務的功能,提供包括居住、就業等各種公 共服務等。另一種是利用空間尺度來劃分生活圈圈層,這類空間尺度劃分的圈層研究 比較少,一般結合 GIS 軟件空間分析完成研究。
2.3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現狀特性分析 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原則是以鄉村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在標準化 配置的基礎上,考慮游客的使用需求。在設施類型上,鄉村公共服務應當包含教育、 養老、就醫、生活物資采買和休閑娛樂等相關設施,設施屬性上主要為公益性。針對 于旅游服務,設施類型應包括食住、購物、娛樂、休閑等相關設施,大多具有盈利性。 本文將從設施內容、服務對象、設施屬性和服務范圍等方面,對休閑旅游類村莊的公 共服務設施配置特性進行總結。
(1) 設施內容的基層性 休閑旅游類村莊是城鄉體系的基礎生活單元之一,基層性是其基本屬性。同樣,
該類村莊也是旅游體系中的基礎的旅游單元,其旅游服務設施同樣位于旅游公共服務 體系中的基礎層面,為游客提供直接的旅游服務。一般情況下,休閑旅游類村莊占地 面積及人口規模較小,公共服務設施規模較小、等級低,商業性設施以為居民提供日 常所需生活及農資用品,為游客提供購物、餐飲、住宿等多種類但小規模、單功能的 基礎性商業服務。
(2) 服務對象的兩面性 休閑旅游類村莊是在鄉村集聚生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農業生產生活的基礎
上發展休閑旅游功能。休閑旅游類村莊當地居民人數相對穩定,游客多為周圍城鎮人 口。為滿足當地居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及游客旅游需求,需要配置相應的公共服務設 施。游客和居民對于部分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同質性,例如二者在購物、 餐飲、休閑娛樂等方面需求相似,此外,對于當地居民還需要考慮居住、科教、醫療 等基礎的生活需求。因此,在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方面需要考慮兩者在需求上的異同。
(3) 設施屬性的兼容性 休閑旅游類村莊具有“鄉村+景區”的雙重屬性,所以部分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對居
民和游客具有兼容性,例如行政管理、文體娛樂、醫療衛生和商業服務等設施具有鄉 村基礎服務屬性和旅游服務屬性。此外,休閑旅游產業的開發和管理也具有雙重屬性, 無論是由地方政府還是外來企業開發,設施用地的土地權屬及設施行政管理等都由當 地村委會直接參與,大多采取直接承擔或設立股份制合作社、入股分成等方式進行休 閑旅游產業的管理。
(4) 服務范圍的廣域性
一些休閑旅游類村莊位置具有特殊性,例如位于鎮中心位置,配置部分較高等級 的公共服務設施,例如中學、醫院等,依靠便捷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可達性,公共服務 設施輻射范圍較廣。此外,在鄉村旅游經濟的帶動作用影響下,一定區域內公共服務 設施服務品質增強,服務輻射范圍擴大,也會促使該地區提高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
2.4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經驗
研究表明,休閑旅游類村莊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約在6%? 12%。國內相關城市在構建休閑旅游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時,著重強調“鄉村+景區”的 雙重屬性,在滿足當地居民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集食住、購物、娛 樂等多種商業服務于一體的旅游服務設施,完善鄉村旅游的特色化產品。
蘇州、成都、威海三地休閑旅游類村莊的發展歷程和公共服務設施類型具有一定代 表性。蘇州歷史上農業發達、經濟富足,休閑旅游類村莊起步早,休閑旅游項目多樣, 在發展水平、規模體量、經濟總量等方面都居于全國領先地位。成都休閑旅游類村莊起 步較晚,總體處于農家樂、民俗文化旅游等鄉村旅游初級階段。威海在保護村莊民居、 挖掘和保護利用村莊本土化特色資源稟賦、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以及進行管理運維方 面具有代表性。本文分別選取蘇州、成都、威海的3個休閑旅游類村莊案例,對其公共服 務設施配置進行分析。
2.4.1 蘇州市明月灣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明月灣村隸屬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石公行政村,太湖西山島最南端,距金庭鎮區 5 公里。明月灣以環境優美、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多彩而著稱,傳吳王夫差與西施在此觀 景賞月。2020 年 4 月入選首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2019 年-2021 年,接待游客量分 別為 18 萬人、13萬人、14萬人,旅游總收入分別為 402 萬元、323萬元、465萬元。 該村民宿經濟基礎較好,景區經營9家、村民自營13家、外地租賃3家。
按照《明月灣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研究范圍分為石公村村域、明月灣古村落 兩個層次,其中村域研究范圍為石公村整個行政村,面積為 6.41 平方公里;古村落研 究范圍為明月灣自然村界線,面積為 18.65 公頃(不包括周邊山體)。明月灣現有常住 居民一百余戶、近四百人,延續村寨整體的景觀風貌格局,做到歷史與現代相傳承, 現代與歷史相融合,強化明月灣古村公共空間節點的擴散效應,合理配置基礎公共服 務設施,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適度建設了具有集會、表演、旅游、休憩功能的 開放空間。
明月灣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是采用多元化的投資結構來解決資金問題,一是由鎮政 府出資進行搶救和修復;二是引進民資投入作為嘗試;三是包括國有、集體、農戶所 有的古建筑經評估作價備案,待時機成熟,成立股份公司。古村內農戶的敦倫堂、禮 和堂、裕耕堂等老宅按古宅完好率、文物價值等由相關部門進行評估并作價入股,政 府以修繕費和公共設施的建設費用入股。考慮到景點剛剛開始運營,為確保農戶利益, 鎮政府前期采用租賃的方式,即以平均每月 2.5 元/平方米實行保底分紅,待贏利后, 實行按股分紅的經營機制。
2.4.2成都市小鳳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五鳳(溪)古鎮位于成都市金堂縣城南,距離成都市約48公里,村域面積4.94平方 公里,集體建設用地1600余畝,居民1500余戶,近4000人。五鳳鎮小鳳村屬于休閑度假 旅游型鄉村,村莊景區化特征明顯,在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方面保留了傳統的分級分類 配置模式,采用分散式空間布局方式。
小鳳村公共服務設施占地面積約為1.4公頃,總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公共服務設 施用地約占集體建設用地(110公頃)面積的1.2%。小鳳村作為五鳳鎮鎮區所在地,各 類公共服務配置比較齊全,設施總量符合標準。教育設施方面,設置一所九年義務教育 學校(用地面積92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一所幼兒園(用地面積520平方 米,建筑面積330平方米),基本滿足學齡兒童的教育需求;衛生設施方面,設置一所 醫務室(用地面積19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平方米);行政管理設施包括派出所(用地 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490平方米)、鎮政府(用地面積164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 平方米) ;旅游設施方面,設置游客服務中心(用地面積1450平方米,建筑面積900平 方米),小鳳村配備有較多的旅游接待設施,游客的餐飲服務由接待的賓館、民宿提供。
2.4.3威海市東楮島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東楮島村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石島灣省級旅游度假區的北側,距石島港 20 公里, 村子東、南、北三面環海,陸域面積 125 公頃,海岸線長 7.5 公里,居民 180 戶, 460 人。現有海草房 144 戶、650 間,占地面積 21600 平方米,建筑面積 9065 平方米。東 楮島村 2007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2年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東楮島村內行政管理類服務設施包括村委會、游客服務中心、游客服務廣場等; 文化體育類服務設施包括抗戰紀念館、禮堂、娘娘廟、沿海濱海廣場、海洋牧場等; 商業金融設施包括海鮮交易市場、商店、餐館、民宿等;村內原小學改為鄉村紀念館, 村內缺乏教育設施和醫療衛生設施。
3尼山三村現狀特征分析與公共服務設施現狀
為了解尼山三村實際情況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現狀特征,結合尼山三村村莊規劃項 目,本人走訪尼山鎮政府和村委,對村莊的基本情況與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并結合現 場踏勘,了解公共服務設施規模與使用情況。結合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片區公共服 務設施及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圖 3-1 尼山三村現場調研記錄表及調研問卷
Figure 3-1 Survey form and questionnaires for co-service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3.1尼山三村基本情況
3.1.1 區位與發展定位
尼山三村是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鎮的三個相鄰村落,具體包括西官莊、東官莊、顏 母莊三個行政村,北靠泗水圣水峪鎮,西臨尼山圣水湖(尼山水庫),南側是田黃河, 東側緊鄰鄒城市田黃鎮。尼山三村距尼山鎮15公里,距離曲阜市 40公里。
尼山三村區位條件突出,與尼山圣境景區相近相融。三村地處曲阜、鄒城、泗水 交界地帶,同時該片區也位于尼山鎮東北部省級文化旅游度假區內,尼山水庫北岸, 緊鄰孔子湖國家級濕地公園,自然風光秀美,是尼山片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區域。《曲阜 市尼山鎮總體規劃(2013-2035 年)》、《曲阜尼山文化旅游度區總體規劃》均已獲批復, 規劃定位西官莊村為特色類村莊,借助尼山文化旅游資源發展配套服務產業。
圖 3-2 尼山三村區位分析圖
Figure 3-2 Location map in Nishan Sancun 尼山三村片區以文化體驗與休閑旅游發展為主,特色功能集聚提升。根據尼山三 村片區的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相關規劃等分析,該片區將依托特殊區位優勢、 自身特色、上位規劃支撐等優勢條件,努力融入尼山片區整體發展,落實尼山文化“兩 創”鄉村地區實踐;發展“鄉村研學游”為主題的文化體驗、民宿美食、村落寄宿式教育 等鄉村旅游熱點項目,服務尼山片區發展。按照《曲阜市西官莊片區村莊規劃》的發 展定位,該片區作為有一定特色的集聚提升村,將打造以“鄉村研學游”為特色的“儒韻 鄉村•尼山典范”,即注重“新時代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會后鄉村文 化體驗地、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外延鄉村研學旅行地、尼山圣境景區周邊首選鄉村旅游 目的地”四個功能發展定位。
3.1.2 人口與產業經濟
尼山三村人口基數較大,但人口增長基本停滯。截至 2020 年底,三村總戶數 777 戶(西官莊 217戶,東官莊 260戶,顏母莊 300戶),戶籍人口 2502人(西官莊 640人, 東官莊 936 人,顏母莊 926 人),戶均 3.2 人。從人口的增長情況來看, 2016~2020 年 尼山三村的人口基本保持不變,戶籍人口總體維持在 2500 人左右,基本以自然增長為 主,農村戶籍制度的收緊也進一步阻礙了外來常住人口的增加且一直向外流出,現狀 常住人口 1580人,常住人口僅占戶籍人口 63%。
表 3-1 2020 年尼山三村人口基本情況匯總表
Table 3-1 Summary table of basic population situation in Nishan Sancun in 2020
村莊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常住比重 戶數
西官莊 640 350 54.69% 217
東官莊 936 630 67.31% 260
顏母莊 926 600 64.79% 300
片區合計 2502 1580 63.15% 777
2016年 2017年
■東官莊
圖 3-3 2016-2020年尼山三村人口數據變化情況
Figure 3-3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data in Nishan Sancun from 2016 to 2020 勞動力人口占比不足,人口老齡化現象明顯。根據調查統計,將三村人口年齡按 照0-17歲、18-35歲、35-59歲、60歲及以上劃分四組,并按照男子16歲?60周歲, 女子16歲?55周歲劃分勞動年齡人口。從統計結果來看,三村片區內勞動力總數 1320 人,比重僅占 53%,且部分勞動力存在外流;同時三村的 60 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明 顯偏大(西官莊 32.5%,東官莊 18.5%,顏母莊 22%),均高于第七次人口普查鄉鎮及 農村人口年齡調查中 60 歲及以上 14.13% 的比例,因此在該片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中更應注重養老服務設施更新完善。
圖 3-4 尼山三村人口年齡結構特征
Figure 3-4 The ag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villages in Nishan Sancun
非農產業發展緩慢、集體經濟較弱。目前尼山三村的產業經濟呈“兩頭大、中間
小”的結構特征,第一產業占絕對主導,第二產業缺乏。一產中以玉米、小麥、花生、
地瓜等糧食作物為主,西官莊有 350 畝的果樹種植,顏母莊有少量漁畜牧養殖。三產
主要集中為部分民宿和餐飲,其中民宿包含集體經濟扶持項目民宿和市場行為的民宿,
14
主要經營民宿和餐飲;餐飲中西官莊和東官莊各有一處村口飯店,屬于村民自營。由 于產業結構不全,村集體經濟來源單一,主要以占地補償、收租和集體經濟扶持項目 為主。同時村集體經濟總量較弱,三村年收入共 47 萬元左右,其中西官莊 10 萬元、 東官莊 23萬元、顏母莊 14萬元。
圖 3-5 尼山三村現狀主要非農產業布局示意圖
Figure 3-5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in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3.1.3 用地與空間布局
片區以農林用地為主,人均村莊建設用地低,存量建設用地緊張。三村總用地
389.95公頃,農林用地面積 245.76公頃,約占總用地的 63.02%。建設用地 69.20公頃, 約占總用地的 17.74%。其中村莊建設用地 34.59公頃,人均村莊建設用地 138.2平方米, 遠低于全國農村人均村莊建設用地約 326 平方米,濟寧市人均約 180 平方米。
3.1.4上位規劃要求及村莊未來發展前景
依據《曲阜市尼山鎮西官莊片區(西官莊、東官莊、顏母莊)村莊規劃》要求, 尼山三村依托“在景區、在尼山、在曲阜”的區位特征,按照景區品質、地域特色、 儒鄉韻味,規劃重點塑造以儒韻聚落、山鄉農耕為特色,具有“品質•文化•鄉土” 融合氣質形象的新鄉土主義山鄉聚落。
尼山三村位于尼山文化旅游區的核心區域,依托特殊區位優勢、自身特色、上位 規劃支撐等優勢條件,努力融入尼山片區整體發展。在曲阜市全力推進尼山世界文明 論壇提升工程的背景下,尼山三村積極落實尼山文化“兩創”鄉村地區實踐,發展鄉 村研學游為主題的文化體驗、民宿美食、村落寄宿式教育等鄉村旅游熱點項目,積極
融入尼山文化旅游大發展中,服務尼山片區發展。
未來,尼山三村將打造以鄉村研學游為特色的“儒韻鄉村•尼山典范”即新時代 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會后鄉村文化體驗地,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外 延鄉村研學旅行地,尼山圣境景區周邊首選鄉村旅游目的地。
3.2尼山三村休閑旅游特征分析
尼山三村村域總體處于尼山鎮東南部,是未來尼山片區核心發展區域。三村目前 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同時也擁有眾多可挖掘的休閑旅游資源,是具有鮮明特色 的歷史文化村落、搬遷灌區村落和山鄉濱水村落特征,在承接尼山圣境旅游溢出效應 上優勢明顯。
3.2.1 村落旅游資源稟賦優越,并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
(1)歷史文化村落特征
尼山三村濟寧東部山區較為古老的村落。從村落的古代史發展來看,三村村落古 代史均與孔子有著密切關系。東官莊、西官莊的“官莊”由“為孔府種田,護守尼山林廟” 而得名,顏母莊則與孔子母親息息相關;直到 1960 年代,三村才因建水庫而搬遷至新 址。調查資料顯示,尼山三村都于明代及以前立村,濟寧市域內村莊以明代立村為主, 約占 64%;而在東部山區,除泗河沿線村莊立村較早外,大部分村莊為清代立村。
圖 3-6 尼山三村歷史沿革示意圖
Figure 3-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three villages in Nishan Town 16 東官莊、西官莊歷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相傳八戶桂姓人家從曲阜城北紙坊遷此 居住為孔府種地,建村取名官莊。原村址位于村南水庫內, 1959 年因興建尼山水庫將 村莊上遷至今址,后官莊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官莊。其中西官莊是清代杰出學者、 著名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桂馥的家鄉,村內至今保留著桂氏家族遺址院落。 2019 年,西官莊成為曲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試點村時,村莊以“翰墨之鄉”為主 題,利用閑置宅基院落,先后開發桂氏家訓館、西官莊文明實踐室和鄉風民俗館,豐 富了村落文化服務設施的特色內涵。
顏母莊歷史更為悠久,相傳為孔子的母親顏征的故鄉,故名顏母莊。顏母莊村文 化廣場中心為“慈母情”主題雕塑,高 4.6 米,整體造型展示了顏母的形象。廣場東側是 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期間中共尼山地委舊址紀念碑和顏母莊村史黨史館。2017 年顏母 莊結合“圣母故里•紅色記憶”的文化優勢,對村莊實施“美麗鄉村提升工程”,完成村內 道路重新鋪設,興建進村牌坊、村史館;充分挖掘圣母故里和紅色旅游資源,打造了 “母教文化”、 “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基地。
(2)搬遷灌區村落特征
尼山三村見證了尼山水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三村發揚“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 精神,均為尼山水庫移民搬遷村,三村均保存著上世紀 60 年代興建的農田水利工程設 施“空中水渠”——渡槽。三村現存渡槽灌溉系統較為完整,是我國上世紀 60 年代典 型丘陵面灌系統的代表。其中,顏母莊渡槽和東官莊渡槽均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 一般文物點。
東官莊渡槽 西官莊渡槽 顏母莊渡槽
圖 3-7 尼山三村渡槽實拍
Figure 3-7 The photo of aqueduct in Nisan Sancun
(3)山鄉濱水村落特征
尼山三村村落選址具有“山南水北、背山面”的特征,三村作為濱湖村莊,都可 以形成與水庫較好的視線互動。西官莊位于顏母山南,藏風聚氣、背山向陽,是傳統 聚落選址的典型代表,并且南部望湖視線開敞。東官莊位于山南水北,北靠鳳凰頭小
17
山包,南臨田黃河,依山傍水、背山面水,西部和南部望湖視線開敞,景觀環境和觀
湖效果最佳。顏母莊地勢相對平坦,總體來看選址于山南水北,但受山體地形影響, 距離湖較遠,觀湖效果較差。
圖 3-8 東官莊、西官莊與山體的空間關系
尼山三村片區內共有 8 處一般文物點,從類型來看,以紅色文化遺址類和農業水 利工程遺產為主,包括渡槽等農業水利遺產三處,紅色文化遺址舊址 4 處,古墓葬 1 處。
表 3-2 尼山三村文化遺存統計表
Table 3-2 Statistical table of cultural relics in Nishan Sancun
序號 名稱 類別 年代
1 東官莊墓群 古墓葬 漢代
2 東官莊渡槽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68 年建
3 東官莊水塔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68 年建
4 顏母莊小山戰斗遺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39 年
5 顏母莊渡槽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20 世紀 60 年代
6 馮起、彭建華革命活動舊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33 年
7 顏母莊分區委成立舊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40 年
8 顏母莊抗日小學成立舊址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1940 年
圖 3-10 尼山三村文化遺存分布圖
Figure 3-10 Distribution map of cultural relics in Nishan Sancun
因此在尼山三村旅游發展中應按照“優先保護,重點傳承”的原則進行整體保護。
在保護方面,應注意保護山水生態格局與歷史文化遺存,主要包括山體、水系、不可 移動文物、推薦歷史建筑、鄉土民居等要素。在傳承方面,應當注意激活農業遺產,
重現時代鄉愁;闡釋紅色文化,留住紅色記憶;講好歷史故事,傳承儒家文化;重點 傳承農耕文化、紅色文化與孔子文化,包括渡槽、水庫灌區農田、遺址遺跡、歷史物 件、歷史故事等。
3.2.2 本地村民發展休閑旅游意愿強烈,且享有良好的政策支持
本地村民對發展休閑旅游經濟的意愿表達較為強烈。現狀三村的非農經濟產業單 薄,村民自身以及村集體經濟面臨轉型發展的訴求。調查問卷顯示,村民對發展文化
休閑旅游持支持態度者占比高達 82%,這也表明三村在發展鄉村旅游服務業方面有著
良好的群眾基礎,思想比較統一。
圖 3-11 村民調查對發展文化休閑旅游的態度
Figure 3-11 A survey of villag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leisure tourism
尼山三村片區已逐步成為曲阜乃至濟寧市鄉村旅游發展的示范片區。三村先后被 評定為山東省旅游特色村、山東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曲阜市尼山鎮省級美麗鄉村、 曲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試點村等。由于政策紅利加持,片區內村莊先后實施了 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和改廚改廁,興建了村民文化廣場、景觀綠地和休閑亭廊, 硬件基礎設施較好,村莊整體格局、肌理、風貌保存較為完整。
323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定位突出,可承接A級景區外溢資源
尼山三村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在承接尼山圣境旅游溢出效應上優勢明顯。 優越的地理位置帶來的“窗口效應”有利于把握游客資源,讓游客“進的來”,更有利于尼 山圣境項目與尼山三村項目“相互依托,互利共贏”,從而擴大旅游區域,豐富定位層 次,增添服務功能。同時尼山三村作為全域旅游戰略特別區位,又是發展鄉村旅游的 天然良港,將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定位突出出來,通過盤活自身優質資源,變“優勢”為 “勝勢”,有利于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實現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三村已探索多樣化民宿產業,休閑旅游經濟類型亟待豐富。2015 年,借助尼 山圣境項目帶動優勢,西官莊村瞄準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等發展趨勢,在保護好生態 環境和鄉土文化的基礎上,以房東經濟為基本形態,以“修舊如舊、外樸內雅”為原則, 實施閑置傳統民居院落的集中流轉和仿古改造,開發了“七間民宿”項目,打造了七個 主題文化院落,年接待游客近萬人,年收入約 300 萬元。東官莊村充分發掘孔子誕生 地山好水好風景美的品牌優勢,在保護好原生態民房住宅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鄉村民 宿旅游。2016 年,東官莊村與曲阜秀水明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建設原鄉 民宿。除去以民宿發展為主的旅游經濟形式外,三村休閑旅游發展還需要更多承接尼 山圣境的外溢資源,充分挖掘差異化的旅游經濟類型,以便更好的識別外地游客在本 地旅游的公共服務設施需求,精準供給與休閑旅游經濟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設施。
圖 3-12 尼山三村現狀民宿實景
Figure 3-12 The real scen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omestay in Nishan Sancun
2019 年尼山圣境二期尼山賓舍項目(尼山研學基地項目)落戶西官莊。尼山賓舍 占地 170 畝,總建筑面積 4.25 萬平方米,是尼山圣境“明禮生活方式”核心文化主題 的精品文旅項目,也是大型的儒家文化主題酒店,可滿足國際大型會議、論壇及研學 旅游、休閑度假等需求。該項目于 2020 年底竣工投用,加快推動了尼山鄉村旅游產業 發展,提升了孔子誕生地文化品牌知名度,并有效吸納西官、東官、顏母莊等周邊村 莊村民就業,加快西官莊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3.3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現狀
參照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相關劃分標準,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類型按照行政管理、 教育服務、醫療衛生、商業服務、文體娛樂、社會保障六類進行分類調查,并分析各 類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規模、布局以及使用情況等。
曲阜市尼山鎮西官莊片區村莊規劃——公服設施現狀分布圖
圖互助養老院 ®文化展覽館
©公園廣場
•民宿
曾餐飲飯店
<8>便民商店 血集市
圖 3-13 尼山三村公共服務社現狀分布圖
Figure 3-13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3.3.1 教育服務設施現狀
該片區唯一幼兒園、小學位于片區內中心村東官莊,服務西官莊、東官莊和顏母
莊三個村,服務半徑約 1.5 公里。該片區最近的中學為鄒城市田黃鎮的田黃中學,距顏 母莊 3.6公里,距東官莊 4.7公里,距西官莊 5.1公里。
表 3-3 尼山三村教育服務設施現狀調查統計
Table 3-3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東官莊 真維斯小學 含幼兒園)
3.3.2 行政管理設施現狀
村級組織是農村最基層的組織,該片區內 3 個村莊均具備村委會,且各村級行政 管理用房的設施比較完善。
表 3-4 尼山三村行政管理設施現狀調查統計
Table 3-4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3.3.3 社會保障設施現狀
尼山三村片區缺少養老服務設施,僅東官莊村有一處互助養老院,西官莊和顏母 莊兩座村莊仍以傳統的居家養老為主,少部分老人會參加到東官莊的互助養老院。隨
著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尼山三村居家養老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盡管國家及
地方會每月給予農村 60 歲以上老人一定的養老金,但受到農村經濟條件的制約,養老 服務設施的建設仍有困難。
3.3.4 醫療衛生設施現狀
尼山三村片區最近的大型醫院是臨近的鄉鎮醫院,片區內的鄉村居民日常就醫都 是村內衛生室。東官莊和顏母莊擁有獨立的衛生室,可以滿足村民的日常醫療衛生服
務需求,西官莊并沒有本村獨立的衛生室,需要與東官莊共用東官莊村內的衛生室。
調查發現衛生室規模、標準、服務半徑、從業人員都距離規范要求相差甚遠,衛生室 為自用或租用民房,業務用房面積較小,條件簡陋,醫生為村民兼職,執業行為不規 范,管理模式落后,不利于發揮村級衛生室的作用。
表 3-6 尼山三村醫療衛生設施現狀調查統計
Table 3-6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and Health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用地面積 建筑面積 醫護人員
設施名稱 (平方米) (平方米) 人數 服務半徑 備注
3.3.5 商業服務設施現狀
尼山三村片區的商貿業缺乏商業網點的規劃引導,商業網點呈現出“小、散、亂”
的特點,商業業態大多是傳統的夫妻店、雜貨鋪、代銷店,經營能力小,規范化、組 織化程度低。片區內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在村內小賣店和集市(三村唯一的集市在顏
母莊)基本可以實現,而家用電器等大型電器在鎮中的家電專賣店基本可以實現采買, 此外圖書和服裝的購買也可以在顏母莊的集市和鎮中商超進行。東官莊和顏母莊兩村
距鄉鎮均在 5 公里內,銀行營業點和通訊營業廳也都設置在鎮中,可較為便捷的完成 相關業務。
表 3-7 尼山三村商業服務設施現狀調查統計
Table 3-7 Statistic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設施名稱
3.3.6 文體娛樂設施現狀
尼山三村的文體娛樂設施的投資主體主要是上級政府或村委會,在投入主體培育 方面重視不夠。尼山三村片區內文化設施建設相對完善,東官莊、西官莊、顏母莊各
有一處文化大院和活動廣場,包括村史館、宗祠館、家風家訓館等增強村民凝聚力的 設施,且三個村莊的村莊文化站、活動中心多結合村委、活動廣場設置。但西官莊和
顏母莊的文化設施建設較差,例如文化站僅有少量圖書供村民閱讀,因此導致使用率 不高。東官莊文化設施建設還處于初步狀態,應該加強其文化設施的建設。
三村的體育設施均為文化廣場,文化廣場建設均為硬質廣場缺少一定的綠化。近 幾年來,村民健身鍛煉、精神生活意識大幅提高,對文體娛樂設施服務質量要求較高。
24
表 3-8 尼山三村文體娛樂設施現狀調查統計
Table 3-8 Statistic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reation,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村莊 設施名稱 數量 用地面積(平方米) 建筑面積(平方米)
西官莊 文明實踐站 1處 385 170
文化廣場 1處 2000 /
東官莊 文明實踐站 1處 535 190
文化廣場 1處 316 /
顏母莊 文明實踐站 1處 830 240
文化廣場 1處 2600 /
3.4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現狀評價
針對尼山三村教育服務、行政管理、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商業服務、文體娛樂 六類公共服務設施現狀調查,結果匯總見表 3-9。總體來看,三村境內文化設施、體育 設施、綠地廣場此類村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配備相對充足,尤其體育設施和廣場綠 地比較適合統籌設置、相互結合,但醫療、教育及購物等基礎公共服務資源則由三村 共享,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的缺失以及配套鄉村旅游發展的設施發展不足成為了制約該 片區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表 3-9 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匯總簡表
Table 3-9 Summary tabl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Nishan Sancun
三村中公共服務設施集中于東官莊,除三村都具備的村委會、文化設施、體育設 施、綠地廣場外,還有著片區內唯一的真維斯小學(含幼兒園)服務于三村,衛生室 與西官莊共享,同時東官莊有著三村中唯一的養老類公共服務設施;顏母莊有獨立的 衛生室,以及三村共享的集市,該集市是三村中唯一的商品交換場所;西官莊則是片 區內公共服務設施最為缺乏的村落,僅擁有行政管理、商業服務和文體娛樂等基礎的 公共服務設施,缺乏教育服務、社會保障以及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
本文主要從總體投入、配置體系、設施布局、使用效果和實際感受方面等對尼山 三村現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進行評價。
3.4.1總體投入: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存在資金缺口,設施建設跟進困難
目前尼山三村村集體經濟來源單一,集體收入來源以占地補償、收租、集體經濟 扶持項目為主,無經營性收入。村莊集體經濟年收入水平欠佳,西官莊 10 萬元左右, 東官莊 23 萬左右,顏母莊 14 萬左右。現行體制下,私人投資因受盈利和產權界定的
25
影響,難以大規模進入尼山三村公共服務供給領域。而農村居民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 方面也缺少建設的意愿動力和經濟財力。因此,資金缺口成為制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的關鍵因素,導致尼山三村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薄弱、運營維護效率低下、時效性較差, 不能適應農村居民和游客的實際需要。
3.4.2配置體系: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歷史欠賬多,供給與居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及農村社區的建設,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但是由 于我國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采取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配置決策程序,地方政府部門 的決策者主要根據政績和利益需要,利用掌握公共資源的權力做出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決策。因此在現實中,往往熱衷于一些見效快、易出政績的短期“硬性”公共服務設施 建設,而對農村教育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軟性”公共服務設施沒有太高的積 極性,致使鄉村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存在不足的同時,又存在供給結構失衡的問題,造 成鄉村公共服務設施供給與居民需求之間有較大的差異。
尼山三村各種基礎服務設施配置體系尚不完善,無論是農村義務教育發展、農村 衛生體系建設還是滿足旅游需求的服務設施,都與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一體化 還有很大差距。從量上看,尼山三村滿足農村居民基本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務設施已經 普及,但是公益性服務設施仍有較大缺項,例如三村中只有一所小學、幼兒園,西官 莊和顏母莊無養老服務設施,村民以傳統的居家養老為主,西官莊無衛生室。從質上 看,部分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內容陳舊,與新時期農民的需求和鄉村旅游發展不匹配, 像文體娛樂、商業服務等設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