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緒 論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義 2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2
(一)國外研究綜述 2
(二)國內研究綜述 4
(三)研究述評 6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創新 7
(一)研究思路 7
(二)研究內容 7
(三)研究方法 8
(四)創新和不足 8
第一章 征收方式概述及理論基礎 9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概述 9
一、查賬征收 9
二、核定征收 10
三、征收方式對征納雙方的影響 11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5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15
二、稅收遵從理論 17
第二章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現狀 19
IV
第一節C市企業所得稅稅源及征管概況 19
一、 C市企業所得稅稅源 19
二、 C市企業所得稅管理機構及人員 22
第二節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情況 25
一、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 26
二、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28
第三章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情況 34
第一節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成效 34
一、 調整背景 34
二、 調整原則 36
三、 征收方式調整措施及成效 36
第二節 C 市企業所得稅管理調研 38
一、 C市企業所得稅申報數據實踐分析 38
二、 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訪談實證 41
第四章 C 市征收方式調整后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43
第一節C市征收方式調整后企業所得稅管理存在問題 43
一、 稅企重視程度不夠 43
二、 資源不匹配 44
三、 查賬征收質量不高 46
四、 稅務檢查力度不足 47
第二節C市企業所得稅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48
一、 稅務機關角度 48
二、 納稅人角度 50
三、 市場環境角度 51
第五章 C 市企業所得稅管理優化建議 53
第一節 完善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制度 53
一、 加快法律法規修訂進程 53
二、 建立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機制 54
三、 完善與征收方式相匹配的配套措施 55
V
第二節 提高稅務機關執行力 55
一、合理配置征管資源 55
二、提高執行機構整體素質 57
三、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57
第三節 維護納稅人合理訴求 58
一、分類開展企業所得稅納稅輔導 59
二、樹立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意識 59
三、提高征納溝通質效回應需求 59
第四節 強化外部環境構建 60
一、構建公平稅收環境 60
二、構建稅收共治格局 60
結 語 62
參考文獻 63
附 錄 66
致 謝 67
VI
圖表目錄
表目錄
表 2-1 C 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管戶情況 21
表 2-2 C 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現狀 24
表 2-3 C 市 2021 年 6 月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行業分布情況 31
表 2-4 C 市 2021 年季度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情況 32
表 3-1 C 地 2018 年-2020 年企業所得稅零申報情況 39
圖目錄
圖 1-1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適用情形 10
圖 1-2 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 11
圖 2-1 C3 稅務局實際在崗稅收管理員年齡結構 25
圖 2-2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流程 26
圖 2-3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 27
圖 2-4 C 市 2018 年-2021 年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29
圖 2-5 C 市 2021 年 6 月和 12 月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地區分布情況 30
圖 2-6 C 市 2021 年 6 月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行業分布情況 32
圖 3-1 C 市 2018-2021 年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申報情況 41
圖 4-1 C 市 2021 年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變化情況 43
VII
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企業所得稅是我國僅次于增值稅的重要稅種,根據我國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的實際,企業所得稅有兩種征收方式,分別是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和其他稅種相比,政策性和邏輯性比較強,計算相對復雜,一般情況下需要企業 進行會計核算,要求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確定了征 收企業所得稅款的方法,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源頭,征收方式的確定對于企業所 得稅管理非常重要。稅務機關作為領導和組織國家稅收工作的行政機關,有效利 用征管資源開展日常稅務管理,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準確鑒定企業所得稅納稅 人的征收方式,防范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籌劃帶來的風險,進一步規范企業所得 稅征收方式逐步實現查賬征收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不斷探索、研究的方向。
近年來屢屢傳出“取消核定征收”的消息,也足以說明征收方式受到了廣泛 的關注。企業的準入門檻降低、放寬,條件限制越來越少,在市場主體中企業所 得稅納稅人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企業的投資主體廣泛,現實狀況復雜,中小企 業以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為主,數量龐大且行業分布廣泛,占用了稅務機 關大量的征管資源。核定征收作為一種特殊的補充管理方式,在防止稅款流失和 提高稅收效率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定征收無論是在制度層面還是 實際操作中都存在不少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按照稅收征管改革的要 求和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設,企業所得稅管理要向著更精細、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核定征收風險日益凸顯。在市場經濟逐漸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企業所有者也在 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的理念,企業核算水平有所提高,有些核定征收企業逐步改為 查賬征收,查賬征收方式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主流。 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在建賬建制、財務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上參差不齊,增加了查 賬征收方式下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難度。
C 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占全部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比例曾一度高達 44%,
遠高于云南省、全國核定征收比例的平均值,暴露出巨大的所得稅管理風險,為 進一步規范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實現查賬征收,防范征收方式帶來的稅收風 險,在2019年一2021年期間C市稅務局積極引導核定征收企業規范管理、建賬 建制,逐漸調整為查賬征收,推進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2021 年基本實現 了轄區內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查賬征收。筆者在C市稅務局從事企業所得稅管理 工作,面對企業的復雜性,雖然C市已經實現了征收方式調整后的查賬征收,但 在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中,征收方式調整后如何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實現真 正全面的查賬征收值得深入去研究。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數量和規模的增長,以及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體
制改革的要求,企業所得稅管理邁入了新征程,對規范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和強 化企業所得稅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賬征收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新發展階 段稅收現代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核定征收作為特殊的補充管理手段要用好、用準。 本文對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后所得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 為修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提供理論指導,探索并制定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 方案。
2.現實意義
通過研究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的所得稅管理現狀,分析征收方式調 整后企業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助于C市稅務機關進一步優化企業所 得稅管理,探索如何精準管理、精準執法,同時通過強化企業所得稅管理降低稅 務機關的執法風險和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1.國外稅收核定制度的研究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一種特殊的征收方式,一些國家將這種方法稱為推定課
2 稅,國外學者在稅制建設和優化中對征收方式開展了研究。日本學者金子宏提到 推定課稅,與我國的核定征收方式類似,運用間接資料進行認定,同時強調采用 這種征管方法,必須要注重合理性原則和比例原則①。美國《內地稅法》第445 條第 1 項規定:“課稅所得應依納稅義務人賬簿所用計算所得的會計方法計算”; 第 2 項規定:“納稅人如果沒有經常采用的會計方法,或者采用的會計方法并不 能正確的反映所得,則稅局得根據其所認為能真正反映所得的方法,以核定課稅 所得”②。德國《租稅通則》在無法調查衡量計稅基礎時,進行推定課稅,要考 慮所有與推定相關的一切情況。
2.企業稅收處罰和稅收遵從的研究
國外學者對稅收遵從的研究興起于 20 世紀 70 年代,形成了預期效用理論和 前景理論兩大納稅遵從理論體系,同時稅收處罰作為一種有效的征管手段,對企 業稅收行為進行處罰研究國外學者有不同的看法。Lars P. Feld, Bruno S. Frey (2002)研究后提出稅收遵從忽視了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關系,稅務機關如果增 加稅收征管的透明度,對納稅人采取尊重和支持的態度,能夠提高他們的遵從③。 Atur Swistak (2016)認為企業的稅收遵從需要特別關注,對于企業的稅收管理, 稅收處罰是有效解決稅務遵從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通過稅收處罰的實施阻止納 稅人的一些不遵從行為,但是也不能以此變相增加額外的罰款收入,可以利用類 似警告的一些手段,震懾企業提高企業的遵從④。Adesina,Uyioghosa(2016) 研究了會計自身和稅局處罰對企業遵從的影響,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素質和 對稅收掌握程度,稅收遵從的效果會比對企業采用稅收處罰方式更好⑤。Doreen Musimenta,Stephen Korutaro Nkundabanyanga, Moses Muhwezi Doreen Musimenta(2017)等學者認為稅收公平、戰略資源等因素會影響稅收遵的預測, 稅收遵從的需求方和供應方都很重要⑥。Inasius(2019)研究了印度中小企業稅 收遵從的影響因素,認為稅收的理解、財務審計的情況、公平的環境對稅收遵從
影響很大,特別是對納稅人不服從的行為的影響,在未來企業稅收管理的政策制 定需要更加關注稅收遵從①。
3.信息不對稱理論的興起和發展
三位美國經濟學家G. Akerlof, M. Spence和J. E. Stigliz在20世紀70年代, 闡述了不對稱信息的經濟學解釋以及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信息獲取和處理成為研 究經濟運行過程的關鍵方向。1996年英國教授J. Mirrlees和美國教授W. Vickrey, 兩位學者提出了“優化稅制理論”,開辟了從不對稱信息角度研究稅收問題的新 思路。Franzoni (2000)在優化稅制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增加信息的披露、 設置一些激勵機制,來促進納稅人提供更多真實的信息②。EggertW和Kolmar M (2002)研究了國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產生的稅收競爭問題,提出加強信息的 交換和分享,減輕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不對稱的信息的問題,保持一個適度的競 爭狀態③。
(二)國內研究綜述
1.提高稅收遵從的研究
近年來,國內學者一直重視對稅收遵從開展研究,提出若干提高稅收遵從的 對策建議。趙磊(2016)從稅收主體的稅收偏見、稅收遵從的社會影響、稅收的 社會關系分析了稅收遵從社會心理框架,提出要從利他主義考慮遵從,增強納稅 人對稅收的認識,讓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理解清晰明確④。蘇月中、劉巧巧(2016) 基于信息不對稱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問卷數據,得出納稅人權利意識與征稅人稅 收遵從互相呈正相關的結論,提出強化稅收救濟,完善責任追究機制提高征稅不 遵從成本,開展稅法教育培養納稅人權利意識的建議⑤。王娟、許文晶(2018) 結合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影響納稅遵從成本的因素有稅制復雜性、稅收征 管的稅務機構設置和稅務干部職業素質、稅務代理機構、企業自身的納稅意識, 納稅遵從成本影響了納稅遵從度,對應分別提出降低企業納稅遵從成本的建議⑥。
①Inasius. Factors Influencing SME Tax Compliance: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2019, 42(5):367-379.
②Franzoni LA . Amnesties, Settlements and Optimal Tax Enforcement[J]. Economica, 2000, 67(266).
③Eggert W , Kolmar M . The Taxation ofFinancial Capital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the Tax-Competition Paradox[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④趙磊.稅收遵從行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稅務研究,2016(07):127-129.
⑤蘇月中,劉巧巧.納稅人權利意識與征稅遵從行為相互影響研析J].稅務研究,2016(04):98-102.
⑥王娟,許文晶.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納稅遵從成本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J].會計之友,2018(08):
110-113.
4
白彥鋒和郝曉婧(2018)認為當前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利用大數據等技術 強化涉稅信息采集,對零申報納稅人著重進行管理①。匡浩宇(2018)結合我國 稅收遵從實際和稅收征管現狀,稅務局機關要從根本上提升征收管理水平來提高 納稅遵從,具體就是提升納稅服務減少遵從成本、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加強稅 源專業化管理降低風險②。
2.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研究
基于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征管實際,有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兩種企業所得稅征 收方式,長期以來,國內學者對兩種征收方式的適用性和征收管理都進行了研究, 對核定征收的方式依然存在一些爭議。吳嘉澤(2005)認為確定企業所得稅征收 方式要遵循定性重于定量的原則,主要以財務核算是否健全為標準③。隋煥新 (2015)研究了企業所得稅核定,核定征收會對全面開票制度和信息管稅造成沖 擊,惡化征管環境,不符合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提出應當按照風險管理的理念和 方法,促使核定戶向查賬戶轉變,加強對核定征收自由裁量權的監督制約和加強 風險監控分析和應對④。崔焯城(2016)分析我國核定制度的現狀和缺陷,建議 重塑核定征收的基本原則、確定標準和相關程序,從制度上實現核定方式的完善 ⑤。劉博雨(2018)分析由于企業財務制度建設缺位、財務核算水平低、法律意 識淡薄實行了核定征收,但是核定征收的弊端很明顯,進一步提出企業所得稅征 收方式以查賬征收為主,提高查賬征收的比重,完善縱行和橫向比較開展評估, 建立跟蹤管理制度,跟蹤其經營規模、利潤水平等情況,及時調整征收方式⑥。 秦怡、匡浩宇、韓健(2019)以青海省和深圳市為例,分析對比核定征收與查賬 征收的稅收監管,也分析比較兩種征收方式的優勢,認為核定與查賬征收各有適 用范圍,雖然兩者互補,但企業發展必須完善內部控制的會計核算,查賬征稅更 符合企業發展規律⑦。
3.信息不對稱理論在稅收領域應用的研究
受到以信息不對稱角度研究稅制優化的思路影響,國內各學者對稅收問題中
①白彥鋒,郝曉婧.行為財政學視角下提升稅收遵從的路徑選擇[J].稅收經濟研究,2018(2):29-37.
②匡浩宇.論稅收遵從度對我國稅收征管工作的啟示[J].當代經濟,2018(8):90-93.
③吳嘉澤.如何科學確定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J].稅務研究,2005(06):84-85.
④隋煥新.企業所得稅事前核定征收的問題及對策[J|.稅收經濟研究,2015,20(03):1-6.
⑤崔焯城.我國稅收核定征收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4):87-90.
⑥劉博雨.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4):178-180.
⑦秦怡,匡浩宇,韓健.核定征稅與查賬征稅的實施與監管一來自企業所得稅的經驗證據[J].財政監督,2019
(12):60-64.
5
不對稱信息的條件開展了研究。孫亞(2000)列舉餐飲業采用定額發票管理的真 實案例,建議通過非對稱信息激勵進一步實現優化稅收征管的目的,探索建立激 勵相容約束的機制來遏制偷逃稅款的行為①。于柏青(2002)分析了信息不對稱 產生的原因以及對稅收工作的影響,提出了一些思考,他認為稅收改革的目的是 最大程度去獲取稅收信息從而更好地組織稅收收入,稅收信息化建設要以解決稅 收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靶心,一些激勵措施能夠促進納稅人如實申報稅收信息②。
鄧力平(2003)回顧不對稱信息在稅收理論研究的發展歷程,認為目前的研究仍 然是初步和不完整的,在今后繼續深化研究需要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有實質性的政 策建議,注重具有原創性的研究③。李漢文、莫爾學(2010)提出了新思路,利用 第三方信息來加強稅收管理,為了獲取必要的征稅信息保證稅收政策執行到位, 要建立經濟信息輸出、加工和使用的責任機制④。
(三)研究述評
企業的快速發展對世界各國的稅收管理提出了挑戰,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 主要來源,對調控經濟運行、調節收入分配、監督經濟活動有著重要職能作用, 納稅人的稅款申報方式、信息以及稅收遵從行為應該受到重視。國外學者的研究 從稅收處罰和稅收遵從兩個角度為加強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管理提供了思路,信息 不對稱的提出也為研究稅收問題的打開了一個新的角度。國內學者也將信息不對 稱理論運用于稅收領域,為厘清征納關系,強化稅收管理提供了參考。
面對我國存在的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兩種企業所得稅管理方式,國內學者肯 定了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存在一定風險,存在稅負不公、稅款流失、監管弱化的 局限性,從核定程序、標準、風險應對、監督制約等提出加強所得稅征收方式的 管理。同時國內學者普遍認為,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應以查賬征收為主,查賬 征收更符合未來的征管實際,要以政策為導向引導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從核定征收 所得稅向查賬征收過渡,明確了研究方向。
綜上,結合現有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對征收方式調整后如何優化企業所 得稅管理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的大背景下,大量核定
①孫亞.非對稱信息激勵理論與優化稅收征管[J].稅務研究,2000(06):59-62.
②于柏青.稅務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J].稅務研究,2002(07):28-30.
③鄧力平.不對稱信息和稅收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稅務研究,2003(05):38-42.
④李漢文,莫爾學.稅收征管新思路:第三方信息利用[J]涉外稅務,2010(09):73-75.
6
征收企業調整為查賬征收,納稅人在建賬建制、規范財務會計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稅務機關必須要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提高企業的納稅遵從,避免“明查暗核”, 真正實現查賬征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創新
(一)研究思路
本文從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情況出發,對 C 市征收方式調整后企業 所得稅管理情況開展實踐分析和訪談調研,發現征收方式調整后企業所得稅管理 存在的問題,剖析產生問題的成因,提出對策建議以進一步優化 C 市稅務機關企 業所得稅管理,提高納稅遵從和所得稅管理質效。
(二)研究內容
本文立足于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后企業所得稅管理情況,通過實踐 分析和訪談開展調研,分析了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征收方式調整 后優化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建議。
本文共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緒論部分,第一章征收方式概述及理論基礎, 第二章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現狀,第三章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情況,
7
第四章C市征收方式調整后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第五章C市企業所得稅管理y 優化建議。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根據選題,收集、學習、整理國內外有關企業所得稅征收方 式的期刊文章和理論專著,了解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分布的現狀、趨勢和研究成 果,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數據分析法。通過 C 市機構設置、年齡結構、企業所得稅稅源、征收方式 分布、匯算清繳等相關數據,進一步分析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現狀,查找 問題,提高研究結果的實際運用價值。
3•訪談法。以C市稅務干部和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為訪談對象,通過訪談更深 層次的探索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中的困境,分析原因,歸納總結。
(四)創新和不足
1.創新之處。以往學者們對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研究多以企業所得稅稅源、企 業所得稅稅收風險等為研究對象,本文立足于征收方式,結合C市企業所得稅征 收方式調整的現狀開展研究,比較新穎。而且近年來,核定征收改為查賬征收備 受關注,各地稅務局都在積極開展征收方式調整,對征收方式調整后的管理進行 研究比較及時。
2.不足之處。筆者才疏學淺,理論基礎指導實踐分析的過程做得不夠好,查 找問題和原因分析不夠深入,運用理論分析問題還有很大的空間。另外,問卷調 查法本來可以為研究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和思路,但出于筆者工作的考慮,為了 減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研究過程中沒有采用問卷調查法,運用的研究方法比 較少。
第一章 征收方式概述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概述
征收方式是指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方法,是稅務機關根據稅種的特點和征納 雙方的具體條件,對納稅人應繳納稅款進行確定時征收稅款的形式和方法。《中 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做出了具體的規定,稅款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賬征 收、查定征收、查驗征收、定期定額征收、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等,各單行稅種 也有出臺具體的征收方式,如增值稅有定期定額核定。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 施條例等規定,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另, 本文所研究的是居民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需與非居民企業區分。
一、查賬征收
查賬征收,顧名思義,關鍵在賬簿,從會計的角度上來說就是企業按照國家 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的規范性賬頁。一般情況下,查賬征收適用于全部的企 業。企業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設立時,就要求進行財務人員信息的備案,財 務人員應該對企業發生的業務按照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規定進行核算,并及時記錄 在固定格式的賬頁中,形成賬簿。企業所得稅申報時,企業依據賬簿記錄的相關 數據,遵守稅收法規,填寫申報表對應欄次,按規定的期限自行申報和報送納稅 相關資料。稅務機關在征管中通過查看納稅人的賬簿、會計賬目和會計憑證等開 展檢查、管理。
在查賬征收方式下,企業需要具備的條件是:財務會計制度健全,對發生的 經濟業務活動進行會計核算。按照《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 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填制憑證、記錄完整,建立成賬冊,能夠核算其收入、成本、 費用、稅金、損失、利潤等,反映其生產經營成果,并且根據其會計記錄計算應 納稅所得額和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款金額。簡而言之,查賬征收方式是針對會計 相對健全的企業,稅務機關確定企業所得稅稅款征收的一種方法。
二、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關鍵在于“核定”,稅務機關按照一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按照 征管法、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等有關規定,確定企業所得稅 稅款的一種特殊征收方式。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具體有兩種核定方法,一個是核定應稅所得率,另一個 是核定應納所得稅額。其中根據納稅人正確核算的是收入總額,還是成本費用總 額,又將核定應稅所得率分為按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按成本費用總額應稅 所得率兩種類型。如果企業既不能核算(查實)收入總額,也不能核算出成本費 用總額,則稅務機關直接核定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款的金額,就是核定應納所得 稅額。
為規范企業所得稅核定管理,2008 年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企業所得稅核定 征收辦法(試行) 》,并在通知中明確了相關要求、方法和程序。2009年國家 稅務總局以國稅函的形式下發《關于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若干問題的通知》,進 一步明確了核定的有關細節,明確了不得核定征收的“特定納稅人”類型、應稅 收入額的計算可以減去符合條件的免稅收入和不征稅收入。
為便于理解,圖1-1 簡單描述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核定征收方式適用情況。
居民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是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二)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薄的;
(三) 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 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 難以查賬的;
(五) 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 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 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規定了應稅所得率的幅度標準,并且 將應稅所得率按照八個行業進行了劃分,對應不同的幅度,應稅所得率如圖 1-2。 稅務機關根據企業經營從事的項目,對應劃分標準,預先確定該企業的應稅所得 率數值。納稅人在經營期間,核算收入或成本費用的總額,按稅局預先核定的應 稅所得率折算出所得額,然后按適用稅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款。計算公式如 下:
應納所得稅額=應稅收入額x應稅所得率X適用稅率
或:應納所得稅額=成本(費用)支出額/ (1-應稅所得率)X應稅所得率X 適用稅率
數據來源:《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
三、征收方式對征納雙方的影響
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由于其適用 的情形和特點,對稅務機關在進行鑒定、提供服務、開展檢查等企業所得稅管理 過程中,有不同的要求,同時采用不同的征收方式也會對企業稅負產生不同影響。
(一)對稅務機關的要求
1.鑒定要求
查賬征收是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基礎和原則,要充分認識到核定征收僅能
11 作為一種補充管理的手段,稅務機關不應隨意,更不能違規擴大核定的范圍,必 須嚴格按照標準、程序進行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鑒定。只有當納稅人存在特定 情形時,即《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第三條所明確的六類情形,可 鑒定該企業不滿足查賬條件,對其實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核定征收要公平、公正,采用核定應納所得稅額或者核定應稅所得率方式時, 核定信息要準確,最大程度考慮公平,不能惡意增加企業的納稅負,也不能故意 降低企業稅負造成稅款流失。也就是說,在同一區域內規模大小相同的企業,或 者經營情況類似的企業,他們的企業所得稅稅負要基本相當。
在鑒定時限上,發現企業具有特定情形時,核實后及時進行核定征收的鑒定。 同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第十一條規定,每年 6月底前對上 年核定企業進行重新鑒定,特定情形消除后鑒定為查賬征收。
2.服務要求
稅務機關既要保障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又要做好企業所得稅的服務工作, 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在規定時限內及時辦結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鑒定和認 定,征收方式應當符合納稅人的經營實際和財會建賬水平,更應該積極輔導核定 征收企業建賬建制,轉變思維積極向查賬的方向努力,規范經營管理,加強財務 制度等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享受、相關政策解讀、納稅 申報輔導等著重提高納稅人的滿意度,考慮納稅人的合理需求和訴求,向專業的、 個性化的服務轉變,優化納稅服務。
3.檢查要求
稅務機關要加大檢查力度,不定期開展所得稅專項檢查,確定抽查比例進行 納稅評估、合理確定稽查面。既要開展企業所得稅的日常征管檢查,也要結合企 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審核進行檢查,以檢查的方式進一步規范所得稅征收方式管 理。對核定企業,著重檢查核定應稅所得率、核定稅款金額是否準確、公平,防 止企業有意通過核定降低稅負,比如企業采用欺騙的手段適用了較低的應稅所得 率、惡意少申報收入或成本費用,減少其總額等。對實行查賬的企業,檢查其賬 簿情況,賬目是否規范、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是否完整,防止納稅人 少列收入、多列或者虛列成本費用,有意通過收入、費用科目的會計核算,降低 利潤逃避稅款。
(二)對納稅人的影響
1.企業稅負不同
查賬征收企業首先按會計核算的口徑計算出利潤總額,然后需要對照稅法和 會計的差異進行調整,得出實際利潤額(應納稅所得額),最后將實際利潤額按 適用稅率進行計算,確定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適用查賬征收能夠反映出企 業真正的經營狀況,利潤是企業會計核算的結果,即使進行了納稅調整,經營成 果仍比較相符,多盈利多繳、少盈利少繳,實際繳納的稅款金額與所得情況基本 一致,能夠體現稅收的公平性。
核定征收企業根據經營產生的收入或支出的成本費用核算出總金額,按照稅 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折算出所得額,再按適用稅率計算繳稅,或者由稅務機 關直接核定所得稅額去繳稅,這種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盈利情況, 企業的虧損不可以被記錄。而且由于核定應稅所得率的幅度變化,很容易造成規 模、經營模式基本相似的企業本來盈利程度接近,但經核定后稅負卻大有不同, 稅收不公平
2.適用優惠政策不同
查賬征收方式企業的虧損可進行彌補。如果企業會計核算以后賬面利潤為負 值,即企業虧損,并且經過納稅調整后仍沒有產生應納稅所得額,那么企業應繳 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為 0 元。而且按照有關政策,一般企業、科技中小型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可以在以后的五年、八年甚至十年內進行彌 補。另外,查賬征收的企業能夠享受更廣、更全面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符合優惠條件的查賬企業可享受包括免稅、減計收入、加計扣除、加速折舊、稅 額抵免等政策。企業根據自己從事項目和經營的實際情況,選擇享受對應的稅收 優惠,合理進行稅收籌劃。
核定征收企業無虧損的說法,在申報中不能反映企業經營的盈、虧,也沒有 彌補虧損的說法。若發生大額的成本費用支出,如購置生產用固定資產,不能進 行折舊的計提和扣除,此種方式會增加企業的負擔。核定征收企業能夠享受的企 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比較有限,優惠種類和類型少。另外,在核算收入時,符合條 件的收入可以享受所得稅免稅優惠政策,需填寫到申報表對應欄次,核定企業可 以按減去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后的金額計算稅款。除此外,其他企業所得稅的
稅收優惠核定企業不可以享受,享受的稅收優惠比較有限。
3.納稅申報不同
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對納稅人的財務核算要求較高,需要進行財務核算、建 賬建制,有會計賬簿,一般企業會聘請專業的財務會計。查賬征收企業在企業所 得稅季度預繳申報時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 表(A類)》,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 表(A類)》,一般還需要填寫附表,根據填寫的不同事項附表有10余張,企 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填對應附表。即使 2021 年稅務總局已經對小型微利企 業查賬征收的表單進行了優化,但是總體看來查賬征收企業申報填寫的表單復雜 于核定征收企業。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專門針對未設置賬簿、賬目混亂等六類特定情況的納稅 人。核定征收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申報和年度匯算清繳時,填寫的申報 表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和年度納稅申報表(B類)》, 只有一張表,而且填寫欄次簡單,僅需填寫產生的收入或發生的成本費用,申報 系統根據核定的應稅所得率、表間邏輯關系自動計算稅款。
(三)兩種征收方式對比
核定征收對稅務機關準確、公平、公正核定應稅所得率或應納稅額的要求較 高,若核定不準確會導致納稅人的稅負變化幅度大,不利于所得稅的調節分配作 用。如果核定低,會導致稅款的流失,形成較大的風險;如果核定高,增加納稅 人負擔,影響稅收的公平性。納稅人偏好于核定征收,主要是建賬水平要求低且 申報便捷。在核定征收方式下,稅務機關前期確定核定標準繳納,但后期管理相 對于查賬征收更簡單。
查賬征收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化財務會計的要求。查賬征收依靠賬簿, 對企業有較高的會計核算要求,通過核算利潤,更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盈虧情 況,體現稅收的公平性,實現所得稅的二次稅收分配職能。在查賬征收方式下, 稅務機關管理難度較大,難以核實企業申報數據的真實性,會計與稅法存在核算 口徑的差異也需逐一核實調整,與核定征收方式相比專業性、政策性、管理難度 都更大。
第二節 理論基礎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
(一)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提出
70 年代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羅夫,邁克爾斯彭斯,約瑟夫斯蒂格利 茨提出了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 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 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①。由于各類人員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 打交道或者需要進行交易的雙方都不能完全掌握對方的所有信息,信息是不對等 的,這種不對稱會導致個體為了謀求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而去損害另一方的 利益,在此情況下誰掌握的相關信息更多相對更容易獲取利益、降低損失。
信息不對稱理論依據信息不對稱發生在交易簽約前還是簽約后,將其劃分為 事前信息不對稱、事后信息不對稱兩類。產生不對稱的原因分別是:前者隱藏了 信息,后者隱藏了行動。導致的后果分別是交易前產生逆向選擇行為,占據信息 優勢的一方做出了對自己有利對另一方不利的選擇;交易后會引發一些道德風險 的問題,一方屏蔽信息去損害對方的利益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比如在履約過程 中偷懶而不承擔后果。認為解決的方案是,在交易前建立信號顯示機制,充分披 露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交易簽約后通過建立激勵相容和參與約束的機制,來防止 違約或者不履約行為的發生。
信息不對稱現象廣泛存在,在市場交易中尤為常見,買賣雙方中賣方想高價 出售獲取更多利潤,買家想低價買入節約成本。例如雇員和雇主,房東和租客, 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等也存在信息不對稱,金融市場、股市等也都存在這種不對稱。 另外,在非市場領域,例如稅收征管、行政執法、政府司法等過程,雖然不如在 生活中經常見到那樣普遍,但是也有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信息不對稱理論的 提出和發展,幫助我們去更直觀地了解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去減少不對稱。
(二) 信息不對稱理論在文中的運用
在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鑒定以及企業所得稅管理中,稅務機關和企業都是 主要的參與者,信息不對稱首先體現在稅收機關與企業納稅人之間。
MBA 智庫.百科-信息不對稱理論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信息不對稱,企業完全掌握自己的全部信息,如經營狀 況、資產財產、收入支出、財務賬簿等情況,而稅務機關掌握的少,一般是通過 納稅人申報后才了解情況或者要借助外部的支持,稅務機關對企業發生的涉稅信 息了解程度完全不可能像企業自己掌握得那樣全面,更不可能了如指掌。而且納 稅人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籌劃和風險規避,不會愿意將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經營 收入情況向稅務機關和盤托出。
另一方面是稅收政策信息的不對稱,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熟悉程 度不相同,稅務機關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執行者,理解和運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企業沒有稅務機關強,而且在獲取政策等稅收信息方面稅務機關也更具有優勢。 從時間精力、投入等方面來說,稅務機關作為一個專門部門比納稅人有更多的資 源去培養專業化的稅收人才,掌握和了解稅收政策,納稅人作為參與一方可能只 會在需要時去進行了解。
在企業所得稅管理過程中還存在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一個是上、下級稅 務機關的信息不對稱,另一個是稅務機關與市場監督管理等外部門的信息不對稱。 基層稅務機關、稅源管理分局對轄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企業分布和經營狀況更了 解,清楚自己的征管力量和工作量,以及完全掌握稅收政策執行的落實情況,都 具有符合轄區實際的征管特色和措施。上級稅務機關則在此類信息中的處于劣勢 地位,只掌握平均情況和大方向,在“因地制宜”進行征收方式的管理往往不如 下級機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掌握企業設立登記時的全部信息,包括財務負責人 的備案信息,但在實際執行中,即使稅務機關與市場監督管理進行了信息交換, 稅務機關仍然難以準確掌握企業投資、財務等初始信息。
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入手,為本文研究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提供了的新思 路,正是因為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存在大量的不對稱信息,企業主動申報告知 的涉稅信息比較少,稅務機關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企業財務賬簿等建賬建制情況 的信息,對企業進行征收方式鑒定就必須要更加慎重,不得隨意核定,企業所得 稅查賬征收后需要重視對納稅申報信息的真實性核實,為了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 稅務機關需要掌握納稅人更多的相關信息,要么在事前加強征收管理使相關信息 充分披露,要么在事后加大檢查力度,稅務機關作為信息需求的一方,需要在獲 取和證實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和代價。
二、稅收遵從理論
(一) 稅收遵從的提出
稅收遵從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2002年—2006年中國稅收征收管理戰略規 劃綱要》中,被定義為納稅人依法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稅收遵從是基于納稅人對 稅法和稅收征管等價值的認同,權衡成本和收益,自覺履行納稅義務并服從稅務 機關管理的行為,反之就是稅收不遵從。稅收遵從根據遵從的類型分為以下三類:
1•基于威懾理論。20世紀70年代,AllinghamM.G和Sandmo A在《所得稅 逃稅:一種理論分析》一文中,建立了預期效用最大化模型(A-S模型),稅收 遵從開始成為學術界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其通過建立A-S模型,分析認為稽查 率、罰款率與稅收遵從之間呈正相關性,也就是稅務機關的威懾能力越強,納稅 人的稅收遵從度就越高,稅務機關可以通過提高稽查率、罰款率等來降低納稅人 的不遵從程度。
2.基于契約論。2000 年以后,學者將契約倫引入稅收遵從,通過研究提出 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存在一種隱形契約的關系會促使納稅人自愿遵從稅法。納 稅人滿意稅務機關的決策或者征收管理措施,納稅人普遍會愿意遵從國家稅法的 規定,與稅務機關合作;反之,如果納稅人不滿意這個征管措施或稅務決定事項, 會減弱納稅人的遵從情況,從而產生負面效果。
3.基于前景理論。納稅人的稅收遵從是不完全理性,納稅人會受到信息不對 稱、時間、其他成本,以及一些心理因素的影響,為了實現稅收遵從的提高,稅 務機關可以通過減少影響納稅人稅收不遵從行為的因素,一些心理動因和行為過 程。
(二) 稅收遵從理論在文中的應用
在企業所得稅管理中,稅收遵從體現在企業對征收方式的認同感、參與感和 配合程度,直接表現在納稅人如期申報、申報數據真實準確、按期繳納稅款等行 為。核定征收作為一種特殊的手段,因為其核算簡單,成本低,且對于納稅人而 言申報比較簡單,與查賬征收申報的復雜程度相比,核定征收稅收遵從高,曾經 一度成為納稅人滿意的征管措施,也導致了核定征收比例居高不下。但是核定征 收稅收風險巨大,會破壞了其他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也存在著稅款流失的稅收漏 洞,核定征收調整為查賬征收后,通過研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稅收遵從的變化,
分析查找原因,有針對性地建立管理措施,提高查賬征收企業的稅收遵從。
根據稅收遵從理論,加大檢查力度、提高稽查率等威懾措施將有助于提高稅 收遵從,增強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管理措施的認同感,減少影響不遵從的因素、行 為過程等都將有助于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在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過程中, 征納雙方都參與其中,其中對核定征收納稅人影響較大,要降低這種影響帶來的 負面效果,稅收遵從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8
第二章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現狀
第一節 C 市企業所得稅稅源及征管概況
企業的特點和企業所得稅的稅源情況,采用的征收方式等對稅務機關開展企 業所得稅管理有著重要影響,為進一步說明征收方式調整后C市企業所得稅管理 情況,筆者在本節先介紹C市發展概況、稅務機構設置情況等,結合C市企業所 得稅稅源,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征收方式調整后優化所得稅管理的必要性。
一、C市企業所得稅稅源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劃
C市屬于地級市,地處滇中腹地,位于云南省的地理中心,是滇中城市群的 重要成員,具有區位、資源、生態、產業、民族文化5大發展優勢,是重要的交 通、水利、能源、大數據、物流5大樞紐。下轄2個縣級市8個縣,103個鄉鎮, 其中:鎮65個,鄉38個(其中:民族鄉4個),1100個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 民委員會(其中: 966個村民委員會, 134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21年1-12月,C市地區生產總值1608.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 長1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1.32億元,同比增長9.0%;第二產業增加 值675.68億元,同比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621.12億元,同比增長9.5%。 2020年,C市生產總值達1372.16億元,增長6. 0%;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比2019年增長13.6%,地方財政總收入191.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28 億元①。
(二) C市企業特點
2020年12月31 日,C市企業總量突破4萬戶,市場主體總量已達193985 戶,較“十二五”末期的112435戶增長81550戶,增長率為72.53%。其中:企 業由21477戶增長至41002戶,增長19525戶,增長率為90.91%;個體工商戶 由88285戶增長至148343戶,增長58983戶,增長率為68.03%;農民專業合作
①數據來源:c市人民政府網站
19 社由2673戶增長至4640戶,增長1967戶,增長率為73. 59%①。
總體來說,C市市場主體漲幅較快,一是隨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放寬注冊 資本登記條件、注冊資本認繳制度和前置改后置等,使創業成本大幅降低,降低 經營場所等準入門檻,創業環境向好。二是政府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簡化 辦照環節、縮短辦事時間,全面推行“一審一核”、“首辦負責制”等服務制度, 登記注冊服務專業化和便利化,企業群眾真正享受到簡單便捷的登記注冊。三是 市場環境越來越規范,群眾的創業意識提高,以往家庭形式的作坊生意也需要注 冊登記,農戶登記注冊專業合作社,注冊登記企業在吸引資本投入更有優勢等, 但是由于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的放寬和降低,導致了企業“質量”不高。
C 市雖然發展了部分重點行業企業,形成了一批龍頭產業、企業,高新技術 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也逐年增加,市場主體培育能力逐漸增強,但是整體 而言,C市仍然以中小企業發展為主,企業規模小但企業數量占比較大。規模較 大的生產型、服務型企業少,新型企業數量少,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整體 實力還比較弱。C市的企業發展以中小企業為主力軍,中小企業呈現數量龐大, 行業分布廣泛、經營方式靈活、經營項目豐富的特點,多為初創和成長中的企業, 正因如此也呈現出弊端。
1.缺少組織規劃的能力。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與大企業相比人力、財力、 物力等資源不是特別充足,籌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與大企業相比也都比較弱,創 業初期為了避免大額負債經營,一般會選擇通過內部融資、借貸去滿足經營需求。 在規模生產經營方面比較弱,不如大企業,缺少行業競爭力,并且因缺少規劃等 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認識也不足。但中小企業適應性較強、機制靈活、經營范圍 齊全、點多面廣,也正因如此,很多中小企業沒有長遠發展規劃,走一步看一步, 轉行轉經營模式的不在少數,人員更替頻繁。
2.組織結構混亂。在實際經營中,許多中小企業經營模式簡單,本質上可能 就是個體戶的形式,對企業的制度建設、組織結構等都了解不多,而且容易忽略 企業核心文化的建設。部分中小企業投資者和管理者實際是同一人,同時也是決 策者,經營權和所有權沒有分開,決策簡單、專斷。而且中小企業任人唯親的現 象普遍,家庭作坊登記注冊為企業的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
①數據來源:c市人民政府網站
20 內部普遍結構混亂、職責不清,更沒有內部財務控制的遠見。
3.財務制度不健全。企業經營者、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納稅、財 務等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同。實際經營中,一些中小企業無財務核算的意識,出于 成本節約的目的,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企業不聘請會計人員進行核算,稍好 一點的企業會聘用兼職會計,或者選擇代理記賬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但從市場 情況了解到,財務中介普遍存在應付、做賬不規范等問題,企業選擇也比較困難。 相比較而言中小企業會計核算比較簡單,財務制度等內部控制不成熟,會計核算 意識不強。
4.專業性人才匱乏。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和發展規劃等原因,缺少對專業性、 綜合性人才的吸引,留不住人才。社會上存在對中小企業的誤解和偏見,追求個 人的發展和工作的穩定,綜合性人才不愿意“屈尊”到中小企業就業發展,“人 往高出走”的思想也導致中小企業人才流動相當普遍而且頻繁。管理人才、財務 人才的缺失和流動對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影響很大。
(三)企業所得稅稅源分布
C市稅務局管轄的有效企業所得稅納稅管戶,即截至統計時間剔除了已注銷 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 2018年底總計13526戶, 2019年底總計16283戶, 2020 年底總計20159戶,2021年底總計24064戶,較2020年底增長了 18. 62%。C市 企業所得稅納稅戶數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與C市市場主體增量情況一致,都保 持數量增長的態勢。但企業所得稅納稅戶在各轄區分布不均衡,相對集中在三個 縣(市、區),C1、C2、C3三個地區合計企業所得稅管戶規模占C市企業所得 稅總管戶的50%以上。C市企業所得稅稅收收入與稅源分布情況基本一致,重點 經濟稅源分布不均衡、地區之間稅收貢獻差距較大,且稅收貢獻集中于部分行業 和少數規模較大企業。C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情況如表2-1。
表 2-1 C 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管戶情況
稅務機關 截至2018年 12月企業所 得稅有效戶 數 截至2019年 12月企業所 得稅有效戶 數 截至 2020 年 12月企業所 得稅有效戶 數 截至 2021 年
6月企業所得 稅有效戶數 截至 2021 年 12月企業所 得稅有效戶 數
合計 13526 16283 20159 22579 24064
21
C1 稅務局 3042 3731 4653 5251 5532
C2 稅務局 2769 3326 4088 4620 4944
C3 稅務局 1229 1510 1926 2159 2333
C4 稅務局 1152 1342 1745 1938 2033
C5 稅務局 1073 1341 1611 1818 1989
C6 稅務局 979 1118 1319 1442 1478
C7 稅務局 863 1015 1237 1339 1464
C8 稅務局 686 842 1048 1222 1319
C9 稅務局 652 763 909 994 1062
C10 稅務局 600 724 859 936 992
C11 稅務局 481 571 764 860 918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企業所得稅綜合管控平臺
二、c市企業所得稅管理機構及人員
(一)稅務機構設置
按照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改革方案,2018年7月,C市國家稅務局、C市 地方稅務局合并成立了國家稅務總局 C 市稅務局。
C 市稅務局設 15 個內設機構,7 個派出機構,3 個事業單位,直接管理 11 個縣(市、區)級稅務機構,下轄 34 個基層稅務分局,其中 10 個征收分局、24 個稅源管理分局。截至2021年12月,C市在職稅務干部共計1640人,縣(市、 區)級稅務機關在職稅務干部合計 1395 人,其中:基層稅務分局稅務干部 784 人(含征收分局),占縣(市、區)級稅務局在職稅務干部的 56.20%。
C 市全部在職稅務干部平均年齡為 44.22 歲,1970 年以前出生的稅務干部, 即 50 歲以上稅務干部的人數為 688 人,占全部稅務干部的比例為 41.95%;45 歲 以下稅務干部人數為 634 人,占全部稅務干部的 40.05%。雖然自 2016 年起新招 錄稅務干部數量增多,基本為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但是新入職人員不足彌補年 齡結構的短板,且年輕干部的成長也需要時間的積淀。總體來講,C市稅務局現 在職稅務干部年齡結構偏大。
22
(二)企業所得稅管理部門
C市稅務局設所得稅科,所得稅科承接上級省局稅務局3個處室的工作任務, 分別是企業所得稅處、個人所得稅處、國際稅收管理處,無專門企業所得稅管理 機構。工作職責有:組織實施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工作,組織落實 所得稅相關優惠政策。具體為:承擔兩個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 具體業務問題的解釋和處理,非居民所得、居民境外所得稅收管理等跨境稅收管 理工作;組織實施企業所得稅的季(月)度預征、匯算清繳等工作,組織實施個 人所得稅源泉扣繳、自行申報、匯算清繳、事后抽查等工作;指導稅務機關開展 所得稅日常管理和檢查、反避稅等,另外還承擔“一帶一路”建設稅收服務等國 際稅收工作。截至2021年12月所得稅科在職在編稅務干部4人,平均年齡為 46歲,借調、集中辦公人員4人,其中企業所得稅管理專職人員1人。
C市11個縣(市、區)級稅務局設稅政一股(C2稅務局設稅政股),稅政 一股承接上級 4 個科室的工作任務,分別是所得稅科、貨物與勞務稅科、第一稅 務分局、第二稅務分局;C2稅務局稅政股承接上級5個科室的工作任務,上述4 個科室和財產行為稅科。11 個縣(市、區)級稅務局均無專門的企業所得稅管 理機構。稅政一股(稅政股)具體工作職責與上級相關機構一致。C2稅務局無 稅政一股和稅政二股,除稅政一股工作職責外,還承擔稅政二股的工作職責,負 責組織實施土地增值稅等財產行為稅的征收管理工作。截至2021年12月C市 11個縣(市、區)級稅務局稅政一股或稅政股在職稅務干部合計44人,其中配 置企業所得稅專職人員12人,占稅政一股或稅政股全部稅務干部的27.27%。
省級以下稅務局沒有專設企業所得稅管理機構,而且縣(市、區)級稅務局 所得稅管理部門承接上級多個部門工作。雖然C市每個縣(市、區)級基本保障 1 名企業所得稅專職人員,但實際工作中該名工作人員一般還同時承接上級所得 稅科的其他工作安排,包括了企業所得稅管理、個人所得稅管理和國際稅收管理 等。從年齡結構上看,C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管理專職人員集中在40歲以上, 占全部企業所得稅管理專職人員的 84.62%,老齡化趨勢嚴重;企業所得稅管理 專職人員30歲以下2人, 30-40歲的專職干部出現斷檔,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青 年干部尚未培養起來。C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統計情況如表 2-2。
23
表 2-2 c 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現狀
指標 合計 市級 縣級
機構設置情況 企業所得稅機構設置數量 12 1 11
其中專門機構數量 0 0 0
人員配置情況 企業所得稅管理所在科
(股)工作人員數量 49 5 44
其中專職人員數量 13 1 12
年齡結構情況(統
計專職人員) 30 歲(含)以下人數 2 0 2
30-40 歲(含)人數 0 0 0
40-50 歲(含)人數 5 1 4
50 歲以上人數 6 0 6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工作統計
(三)企業所得稅管理人員分配
2018 年稅務局機構合并以后,2018 年 12 月統計 C 市稅務局全部在職稅務干 部 1717 人,11 個縣(市、區)級稅務機關合計在職稅務干部 1484 人,其中有 稅收管理員573名,占全州正式干部的31. 28%。C市2018年12月共有辦理工商 登記的管戶 129567 戶,人均管戶 226 戶;有效企業所得稅管戶 13526 戶,稅收 管理員人均企業所得稅管戶 24 戶,雖然人均管理企業所得稅戶數不多,但是稅 收管理員作為綜合性的管理者,管理稅種及涉稅事項較多,企業所得稅管理只是 其中一項,稅收管理員“分身乏術”。
2021年12月,C市有效企業所得稅管戶24064戶,較2018年底增長了 76. 77%, 稅收管理員 610 人,較 2018 年底增長 6.45%,人均企業所得稅管戶 39 戶,增加 16 戶。實際管理中,不是每個稅收管理員都承擔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管理,企 業所得稅納稅人管戶集中在部分稅收管理員身上,管戶 10 戶到上百戶不等。隨 著市場主體、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增長,稅收管理員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以C3稅務局為例,C3稅務局設4個管理分局,分別是1個征收分局即辦稅 服務廳、1 個一般稅源管理分局、1 個重點稅源管理分局和 1 個全職能管理分局, 全職能管理分局設于 G 鎮,該分局既負責征收又進行稅源管理。2021 年 12 月,
24
3 個稅源管理分局在職稅務干部 81 人,剔除全職能管理分局從事征收的稅務干 部、上級或政府借調稅務干部、駐村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稅務干部,實際在崗稅 收管理員67人,稅收管理員人均管戶207戶,人均企業所得稅管戶34戶。但在 實際職責劃分中, 12名稅收管理員不參與企業納稅人的管理,他們負責個體工 商戶、個人獨資、合伙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納稅人的管理,實際人均企業所得 稅管戶 42 戶。規模以上企業所得稅管戶集中在部分稅收管理員手中進行管理, 其他企業所得稅管戶按照地理位置劃分分配給對應管理員。
C3 稅務局實際在崗稅收管理員年齡結構如圖 2-1,稅收管理員平均年齡為 43歲,50歲以上稅收管理員超過一半,且大部分從事個體工商戶、自然人、小 規模納稅人的管理,稅收管理員年齡結構偏大,企業所得稅管理專業性強、政策 負載, 80%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主要由40歲以下的稅收管理員進行管理。
第二節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情況
筆者在第一章介紹了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查賬和核定的兩種征收方式,以及 核定的兩種類型,根據c市稅務局征管實際,2018年國稅、地稅機構合并以來, C市稅務局進一步加強了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降低稅收執法風險,C市無 核定應納所得稅額的納稅人,對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只采用核定應稅所 得率的方式,且均為按收入總額核定其應稅所得率。
25
一、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管理
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決定了企業通過什么樣的方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從而 進一步計算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款金額。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確定是企業所 得稅管理的第一步,是納稅人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載體,需要稅務機關在金稅 三期系統里面操作完成其征收方式的鑒定。在之后的所得稅管理中,無論是核定 征收還是查賬征收都是由企業自行填寫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由企業自行申報完成 季度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稅務機關開展日常的征收管理。
(一)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確定
企業在辦理稅務登記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當年一般鑒定為查賬征收,企 業根據自己的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等數據按規定期限辦理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據了解,企業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設立登記時,需要向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交 公司章程、法人、董事、監事和經理等信息,其中一項要求填報財務人員的信息, 也就是說在企業登記設立時對財務的建立是有要求的,有賬簿、能查賬,所以稅 務登記信息確認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默認為查賬征收。
嚴格意義上來說,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是一項依職權管理的事項,而不是根 據企業申請辦理的事項,開始于稅務機關向納稅人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 定表》。稅務機關在稅務管理過程中發現企業具有不設置賬簿等《企業所得稅核 定征收辦法(試行)》第三條規定的六類特定情形時,對其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但是在實際征管過程中,往往由納稅人根據自己的經營、財務等狀況提出核定征 收方式鑒定的申請。
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具體程序為:主管稅務機關發現企業具有不設置賬簿 等特定情形時,及時向企業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納稅人在 10 個工作日內填寫該表,對自己的建賬建制情況進行說明,報稅務機關;稅務機關 收到后在 20 個工作日內逐戶核實,提出鑒定意見報縣稅務機關;縣稅務局 30 個 工作日內完成復核和認定,在金稅三期系統審批同意或者不同意核定征收的鑒定。 如圖 2-2,以圖表形式描述企業所得稅核定流程。
圖 2-2 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流程
26
(二)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調整
根據規定,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一般不做變更。但實際所 得稅管理過程中,稅務機關在日常征管檢查或者匯算清繳的審核檢查中,發現企 業具有核定的特定情形、核定企業滿足查賬條件時,要及時對征收方式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經稅務機關重新鑒定,查賬和核定的征收方式是可以進行調整的,在金 三系統內表現為錄入或終止其核定征收信息。
對于查賬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稅務機關發現其具有不設置賬簿、賬目 混亂等六類情形時,對其調整征收方式,鑒定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核定 征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稅務機關有責任積極輔導納稅人建賬建制,符合查賬 條件時,調整為查賬征收;納稅人在經營過程中逐漸實現建賬建制,自己認符合 查賬征收條件時,也可以由納稅人主動向稅務機關提出調整,終止其核定信息, 鑒定為查賬征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0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薄的;
(三) 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 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 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二)不同征收方式的管理
C市稅務局采用稅收管理員核實和納稅人自行報告相結合的方式確定企業所 得稅征收方式。稅收管理員根據日常稅收檢查掌握的和納稅人反饋的企業經營、 賬簿設置、收入成本核算情況,確定符合納稅人經營實際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 和應稅所得率,并錄入金稅三期系統,由所在縣(市、區)級稅務局稅政一股或 稅政股企業所得稅管理人員復核,股長審批后完成征收方式的鑒定。C市稅務局 所得稅科對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情況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通知主管稅務局復核 并調整。
核定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在所得稅管理過程中C市稅務局關注核定是 否符合標準。C市稅務局每季度對核定征收企業的類型、行業進行數據分析,對
27
屬于“特定納稅人”的核定征收企業及時調整為查賬征收;對疑似適用錯誤應稅 所得率的企業,核實企業的主營業務情況,調整應稅所得率符合企業實際。同時 加強對核定征收納稅人建賬建制的輔導和督促,宣傳征收方式調整。
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在所得稅管理過程中 C 市稅務局重點關注企 業申報數據的邏輯性、優惠政策享受情況等。企業享受所得稅稅收優惠實行“自 行判別、申報享受、有關資料留存備查”的辦理方式,C市稅務機關根據是否符 合享受優惠條件,應享未享優惠、不應享受而享受優惠等風險疑點進行核實,督 促納稅人進行更正,對納稅人適時開展稅收檢查,賬簿、憑證是否完整。也關注 企業所得稅申報中開具發票的收入是否計入了企業營業收入,成本費用列支是否 有問題。
核定征收調整為查賬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與查賬征收企業管理基本一 致,對此部分納稅人的重在引導和輔導其建賬建制、規范申報,重點關注其成本 費用的列支,是否對應取得合法有效的相關憑據。
二、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C市稅務局在企業所得稅管理中已經認識到核定征收存在較大的執法風險和 廉政風險,2019 年下半年起 C 市開始探索并開展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逐 步引導核定征收納稅人調整為查賬征收,給予企業 1-2 年過渡期,建賬建制,改 善經營管理,為查賬征收做準備。2021 年 C 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比例仍居高 不下,遠高于云南省、全國平均水平,為進一步防范企業所得稅風險,C市分類 分批開展較大規模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工作。
(一)整體分布情況
根據有關規定,每年 6 月底前稅務機關應重新鑒定核定征收方式,故征收方 式數據統計截至為當年 6 月,2018 年因國稅、地稅機構合并為便于統計征收方 式數據截至為 2018 年底。2018-2021 年 C 市核定征收企業占全部企業所得稅納 稅人的比例分別為 36.19%、42.11%、44.06%、41.16%,2019 年-2021 年初核定 征收比例保持相對平穩,在 2019 年 C 市稅務局探索推進征收方式調整后,2020 年-2021 年初比例呈下降趨勢。
2021 年 6 月全國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比例為 2.36%,云南省企業所得稅核定
28
比例26%, C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情況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企業所得稅征 收方式管理沒有落實到位,出現嚴重短板。且自2019年C市稅務局提出推進企 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給予1-2年過渡期,2021年過渡期已滿,下半年C市 稅務局實行了較為“嚴格”的調整,年底C市企業所得稅核定比例下降至0. 25%, 基本實現了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C市2018年一2021年征收方式變化情況如圖 2-4。
30000戶數查賬征收戶數 核定征收戶數線性(查賬征收戶數) 線性(核定征收戶數)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企業所得稅綜合管控平臺數據整理
圖 2-4 C 市 2018 年-2021 年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二)地區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從地區分布情況來看,C市稅務局前期為統籌組織開展征收方式管理工作, 11個縣(市、區)“各自為政”結合管理實際開展征收方式調整,各地對征收 方式重視程度不一,以C市2021年6月征收方式數據為例,C市企業所得稅核 定征收占全部企業所得稅納稅戶數的平均比例為41. 16%, 3個地區(C5、C6、C10) 核定征收比例超過50%,也就是說經過1-2年的過渡期,轄區內的征收方式分布 仍未發生較大變化,核定比例依然很高。11 個縣(市、區)的企業所得稅征收 方式分布不均衡,其中:6個地方企業所得稅核定比例超過C市平均水平;C10 地區核定征收比例最高,為74.81%; C4地區核定征收比例最低,為10.35%,前 期征收方式調整工作開展較為積極。
29
2021年下半年C市分類分批集中開展較大規模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 2021年12月,C市僅C1地區存在59戶核定征收企業未調整為查賬征收,其他 10 個地區已全面完成征收方式調整,實現全部企業查賬征收。征收方式調整前 后 C 市各地區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對比情況如圖 2-5.
6000CIO Cll稅 稅務 務局 局
■查賬征收 304 553 260 494 109 233 171 203 743 198 436 147 116 146 862 131 681 106 235 992 766 918
核定征收 225 59 206 0 107 0 198 0 108 0 102 0 180 0 314 0 320 0 698 0 117 0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企業所得稅綜合管控平臺數據整理
圖 2-5 C 市 2021 年 6 月和 12 月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地區分布情況
(三)行業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從行業分布情況來看,以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前 2021 年 6 月的征 收方式相關數據為例,住宿餐飲業在同行業中核定征收比例最高為 65.58%,三 分之二的住宿餐飲企業采用核定征收;其次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核定比例為 54.8%。從經營行為分析,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成本費用支出較分散,相關憑證不 容易取得。從事金融行業的企業無核定征收,金融業屬于不允許核定的特定納稅 人。從核定整體情況看,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行業集中在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和 農林牧漁業分別占全部核定企業的 12%、7%、7%,其中從事批發零售的企業數量 也是最多的,c市6000多戶企業從事起批發零售,占所有企業的27.54%,接近 三分之一。
征收方式調整后,2021 年 12 月剩余 59 戶核定征收企業行業集中在租賃服 務業和教育行業。為更直觀說明行業情況,C市2021年6月核定征收行業分布
30
情況如表 2-3、圖 2-6。
表 2-3 C 市 2021 年 6 月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行業分布情況
行業 企業所得稅
納稅戶數 其中:查賬征
收 其中:核定征
收
戶數 查賬征
收占比 戶數 核定征
收占比
合計 22694 13353 58.84% 9341 41.16%
住宿和餐飲業 584 201 34.42% 383 65.58%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50 113 45.2% 137 54.80%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874 446 51.03% 428 48.97%
建筑業 3275 1695 51.76% 1580 48.24%
教育 279 151 54.12% 128 45.88%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387 216 55.81% 171 44.19%
批發和零售業 6252 3588 57.39% 2664 42.61%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099 1208 57.55% 891 42.45%
農、林、牧、漁業 4095 2506 61.2% 1589 38.80%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739 454 61.43% 285 38.5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686 434 63.27% 252 36.73%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90 63 70% 27 30.00%
制造業 1268 898 70.82% 370 29.18%
房地產業 1117 803 71.89% 314 28.11%
采礦業 253 183 72.33% 70 27.67%
衛生和社會工作 80 62 77.5% 18 22.50%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36 205 86.86% 31 13.14%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3 20 86.96% 3 13.04%
金融業 107 107 100% 0 0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企業所得稅綜合管控平臺
圖 2-6 C 市 2021 年 6 月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行業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企業所得稅綜合管控平臺數據整理
(四)小型微利企業征收方式分布情況
從企業規模來看,C市企業普遍規模不大、數量龐大、行業分布廣泛,小型 微利企業是 C 市市場主體的主力軍(小型微利企業按照國稅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 進行劃分)。以 C 市 2021 年季度企業所得稅申報數據為例,2021 年 2 季度 C 市 共有 21567 戶企業所得稅納稅人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其中小型微利企業 17909 戶,占全部申報企業的 88.26%;第 4 季度 23181 戶企業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 比 2 季度增長了 7.48%,小微企業占 87.67%,與 2 季度小型微利企業戶數相比增 加了 1287 戶。
征收方式調整后,第 2 季度到第 4 季度小型微利企業核定征收戶數由 8633 戶降至 53 戶,零申報企業戶數變化不大,虧損企業戶數由 4905 戶增加到 7869 戶,增長了 60.43%,征收方式調整后對企業的申報數據核算產生了一些影響, 虧損企業大幅度上漲。2021 年季度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具體情況如表 2-4。
表 2-4 C 市 2021 年季度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情況
單位:戶、萬元
欄 次 項目 2021 年 2 季度 2021 年 4 季度
金額(戶數、比例) 金額(戶數、比例)
1 一、申報總體情況 ** **
2 (一)納稅申報戶數(3+4) 21567 23181
3 1.查賬征收戶數 12300 23124
4 2.核定征收戶數 9267 57
5 (二)小型微利企業戶數(6+7) 19036 20323
6 1.查賬征收戶數 10403 20269
7 2.核定征收戶數 8633 54
8 (三)小型微利企業戶數占比(%) (5*2X100%) 88.26% 87.67%
9 二、小型微利企業總體情況 ** **
10 (一)盈利企業戶數 5307 4398
11 (二)零申報企業戶數 8824 8056
12 (三)虧損企業戶數 4905 7869
13 (四)盈利面(%) (10*5X100%) 27.88% 21.64%
14 三、小型微利企業享受優惠基本情況 ** **
15 (一)應享受企業戶數 5307 4398
16 (二)實際享受企業戶數 5307 4397
17 1.查賬征收戶數 784 4349
18 2.核定征收戶數 4523 48
19 (1)核定征收-核定應稅所得稅率企業 4523 48
20 (2)核定征收-核定應納稅額企業 0 0
21 (三)盈利的但選擇享受其他優惠政策企業戶數 0 1
22 (四)盈利的但未享受優惠企業戶數 0 0
23 (五)政策受惠面(%) [16* (15-17) X 100%] 100% 100%
數據來源:稅務系統內部金稅三期系統
33
第三章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情況
第一節 C 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成效
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工作的開展,由C市稅務局所得稅科統籌安排, 圍繞政策文件和上級部署進行,11 個縣(市、區)級稅務局“因地制宜”結合 轄區征管實際落實。2018年至2021年C市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比例在42%左右, 核定征收比例居高不下。C市稅務局通過分類分批開展征收方式調整,2021年6 月到2021年12月期間核定征收比例由41.16%下降至0.25%,2022年實現全部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查賬征收。
一、調整背景
(一)核定征收風險日益顯現
在企業所得稅管理較為粗放的時期,核定征收對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確實起 著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以及征管信息化水平 的提高,對企業所得稅管理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和專業,企業所得稅核定的弊端和 所隱藏的稅收執法風險日益顯現出來,也成為了稅務系統內外部審計、巡察的重 點關注事項。
稅收管理員既是企業征收方式的鑒定者,也是企業的管理者,稅務人員需要 有更多的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前文也提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是一項依職權管 理事項,而非依申請管理事項,受稅務人員綜合素質、專業水平、信息技術等因 素的影響,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在核定征收的主體確定,應稅所得率準確適用, 都要求稅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廉政執法意識和專業判斷能力,存在較大的稅收漏洞 和風險。
事前核定普遍,征納雙方責權混淆。在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環節往往存 在納稅人環節前置,企業告知稅務機關企業的經營、建賬建制、財務賬簿等情況, 企業常以自己不能準確核算成本費用、賬務不健全等為理由主動向主管稅務機關 提出“申請”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但是如果稅務機關采用逐戶核實的方法進行 依職權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核實清楚企業賬務建立的真實情況也比較困難。稅
34
務機關通常根據企業主動告知的賬簿設置、收入成本核算等信息,對征收方式作 出鑒定,未實際核實而事前進行核定的問題普遍存在,征納雙方責權混淆不清, 容易造成稅收管理員濫用職權。
核定不準確,存在稅款流失漏洞。稅務機關對企業進行核定征收鑒定時,基 于納稅人自主申報的信息與稅收管理員核實的情況相結合,根據主營項目按照行 業類型劃分,并確定該企業所適用的應稅所得率標準。企業經營項目涉及多個行 業的,按主營業務,營業收入占比超過 50%的項目來確定適用的應稅所得率,要 求企業經營業務發生重大變化時,需要向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及時調整對應 稅所得率。如果稅務機關對企業的主營行業判斷不準確,或企業有意隱瞞其主營 業務,稅務機關核定時適用了低的應稅所得率,將會造成稅款流失;適用了高的 應稅所得率,會使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違背了稅收的公平原則。
(二)查賬征收更現代化管理的實際
核定征收違反了稅法對企業建立賬簿、核算規范的要求,不利于稅收環境的 構建。另外,對企業而言,不進行會計核算,缺少財務管理風險控制,也不利于 企業長遠規劃和發展;對稅務機關而言,核定征收只是一種短期的、特殊的管理 手段,既不利于企業所得稅的規范管理,更不利于稅收征管質量的提高。查賬征 收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壯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業所得稅管理高質量發展 的時代要求。
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和現代化稅收事業建設,都要求加強企業所得稅管 理,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稅收管理的要 求。從效率和公平上來說,查賬征收更能體現所得稅的公平性,有所得繳稅,無 所得不繳稅。隨著稅收征管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企業 所得稅查賬征收能夠倒逼企業健全財務核算,規范管理。
隨著發票電子化、區塊鏈發票的推廣及普及,查賬征收有利于規范發票管理 和發票鏈條完整的建立,查賬征收企業需要取得成本費用相關發票,作為憑證來 進行稅前扣除。而核定征收企業建賬建制能力比較弱,缺乏財務核算的意識,不 積極索取發票和不主動開具發票的行為經常發生。核定征收企業,特別是按收入 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的企業,不需要核算成本,所以沒有取得成本費用發票的意 識和主動性,客觀上為銷方企業不開具發票提供了便利條件,可能造成銷方企業
35
少繳增值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等,稅款流失。另外,一些企業利用核定征收 降低稅負,為企業開具大量不真實發票、大額發票等提供了“溫床”,但實際稅 負低于企業正常承擔的稅款,這些不真實的發票被查賬征收企業取得并用于稅前 扣除。
二、調整原則
C 市稅務局以每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為基礎,掌握轄區內核定征收企 業規模、行業、數量等基礎信息,以每年征收方式鑒定工作開展為契機,根據企 業規模先大后小、行業先易后難、數量先少后多的調整思路,本著“對實體經濟 影響最小、社會輿情反響最小,分階段、分行業、分規模、分地區平穩推進”的 原則,把握工作節奏和方法,逐步輔導核定企業調整為查賬征收。給予核定企業 1-2年過渡期,引導和輔導企業建賬建制、規范財務會計的核算、完善經營管理。 同時加強對“核定轉查賬”企業的申報輔導,推進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核定征收平 穩過渡至查賬征收,提高納稅遵從。
以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等相 關文件政策為抓手,從收入、成本兩個“源頭”抓住查賬征收的關鍵點,明確應 稅收入范圍,規范成本費用的會計核算等稅前扣除項目。解釋說明政策依據,從 優惠先導、典型示范、改善經營管理、可彌補虧損等“正能量”方面切入,幫助 企業厘清查賬征收“稅負高”“辦稅煩”等認識誤區,并提供建賬建制、會計核 算等方面的專門輔導培訓,引導企業主動選擇查賬征收,加強對“核定轉查賬” 企業的申報輔導,確保企業調整后能夠順利進行申報,推動征收方式調整。
以點帶面,推動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開展C市企業所得稅征收方 式的專題研討交流會,11 個縣(市、區)交流征收方式調整中的難點和注意事 項,以及征收方式調整取得的成功經驗,分行業對查賬征收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分 類、分項整理,逐一解決,探索符合轄區實際的征收方式調整方案,實現查賬征 收的規范管理。
三、征收方式調整措施及成效
自2019年C市稅務局開展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調整以來,分階段、分行業、
36
分規模、分地區開展,以納稅人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逐步輔導核定企業調整為 查賬征收。
第一步實現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所得稅查賬征收。根據《增值稅一般納 稅人登記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會計 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登記。 所得稅查賬征收要求企業需要根據合法有效的憑證進行核算,按照國家統一的會 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與一般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要求基本一致,常規來說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是滿足查賬征收鑒定要求的。自2019年起,C市稅務機關對 新設立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不再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實行查賬征 收;2020 年征收方式鑒定中,對原來核定征收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重新鑒定為 查賬征收,核定調整為查賬征收 600 余戶企業。
第二步實現一定規模建筑企業查賬征收。建筑企業具有工程項目多、臨時用 工多、發票取得難、完工進度確認難、生產鏈條長、層層分包等特點,增加了稅 務機關征收管理的難度。核定征收建筑企業稅負比同等規模查賬征收企業稅高, 且核定企業索取發票的意識不強,造成上游企業稅款流失,形成漏洞。2020 年 度征收方式鑒定中,6月份前C市稅務局重點調整了核定征收的規模建筑企業204 戶進行查賬征收,確有困難的根據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給予過渡期,企業的經 營管理逐步建賬建制,2020 年底基本實現建筑行業企業全部查賬征收。
第三步實現農、林、牧、漁行業的企業進行查賬征收。根據企業所得稅法有 關規定,企業取得從事農、林、牧、漁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應繳納企業 所得稅稅款為零元。但是,如果企業是核定征收就不能享受免稅,需要將取得的 所得全部計入收入總額進行核算,C市農、林、牧、漁業應稅所得稅率為3%,應 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計算公式為(收入*3%*適用稅率),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查賬征收更能體現對農、林、牧、漁企業的公平性,降低此類企業的稅負,幫助 企業享受稅收紅利,更好的服務發展第一產業,輔導農、林、牧、漁企業建賬建 制逐步調整為查賬征收 1000 余戶。查賬征收能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符合 所得稅優惠條件的其他納稅人,輔導其建賬建制進行查賬征收。
第四步輔導“零申報”企業逐步查賬征收。“零申報”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 性,征收方式的調整對企業稅負不產生任何影響,但是查賬征收有助于企業樹立
37
“賬簿”意識,規范財務制度,建賬建制,特別是對于籌備初期和后期計劃開展 經營的企業利大于弊,2020-2021年C市稅務局通過數據分析梳理近三年長期核 定征收的“零申報”企業1900余戶,開展宣傳輔導,輔導核定企業調整為查賬 征收。
第五步留足過渡期實現全部企業查賬征收。C市稅務局開展了多期輔導培訓, 做好相關政策宣傳和輔導,引導企業建賬建制、規范財務核算,設置過渡期間, 積極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采用分階段、分類、分戶的方式平穩過渡,輔導企業 從核定調整為查賬征收。2021年是征收方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C市核定征收比 例年初為43.35%,二季度為41.16%,三季度降至8.21%,四季度基本實現全部 企業查賬征收。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