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稅收基礎》 課程教學應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2-12-10 11:15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一、 國家政策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1
    二、 國家政策提倡思政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中 1
    三、 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中職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2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3
    一、研究思路 3
    二、研究內容 5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6
    一、研究意義 6
    二、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的創新點 7
    第二章 研究綜述 8
    第一節 國內研究綜述 8
    一、 SCL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研究 8
    二、 SCL應用于各類課程的實踐研究 9
    三、 關于課程思政融入《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研究 10
    第二節 國外研究綜述 11
    一、 SCL教學理念的理論研究 11
    二、 SCL教學理念的應用研究 12
    三、 關于會計專業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的研究 12
    第三章 相關概念概述與理論基礎 14
    第一節 相關概念概述 14
    一、 SCL教學 14
    二、 中職會計實務專業 15
    三、 課程思政 15
    四、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16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6
    一、 建構主義理論 17
    二、 合作學習理論 18
    三、 人本主義理論 19
    第四章課程教學現狀及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可行性分析 20
    第一節 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20
    一、 問卷調查教學現狀 2 0
    二、 調查問卷的設計 2 0
    三、 信效度檢驗 2 0
    第二節 教學現狀問卷調查結果 21
    一、 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21
    二、 教師的教學現狀分析 24
    第三節 《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不足及解決思路 26
    一、 教學的不足 26
    二、 解決思路 27
    第四節《稅收基礎》教學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可行性分析 27
    一、 教學對象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27
    二、 教學內容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27
    三、 教學評價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28
    第五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中的教學設計 30
    第一節 設計原則 30
    一、 融入思政構建教學目標,重視能力培養 3 0
    二、 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模塊化學習 30
    三、 創新實施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內驅動力 3 0
    四、 多元主體教學評價,全面評價學習效果 30
    第二節 設計流程 31
    一、 挖掘《稅收基礎》課程思政元素 31
    二、 《稅收基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32
    三、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具體設計一以個人所得稅為例 34
    第六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教學應用實踐 36
    第一節 實踐步驟 36
    一、 實踐對象 36
    二、 實踐對象分組 36
    三、 實踐實施前準備 36
    第二節 實踐實施 37
    一、 教學設計方案 37
    二、 實施過程 40
    三、 實施評價 47
    第七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教學應用效果 48
    第一節 教學結果 48
    一、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實驗前測 48
    二、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實驗后測 48
    三、 測試結論 49
    第二節 學生結果 50
    一、 學生訪談結果 50
    二、 問卷調查結果 51
    第三節 實施效果總結 56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57
    一、 研究結論 57
    二、 研究不足與展望 58
    參考文獻 59
    附錄一 63
    附錄二 6 6
    附錄三 67
    致謝 69
    學位論文數據集表 7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國家政策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等社會變化,社會所需要的人 才也有所變化,由純技能型人才轉變為復合型人才。職業教育是為社會提供復 合型人才的一種教育途徑。學習者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從而獲得職業知識、職業 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成為復合型人才。職業學校的教師是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 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質量影響著整個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教 師隊伍的建設始終是職業教育建設的重點內容。
    國家重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2010年,國家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 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 方法比較陳舊,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 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應當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EB/OL]. (2010) [2011- 02].http://www.gov.cn/jrzg/2010 - 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9年,國務院印發實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也強調:“要提高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其中“職教20條”要求各地方政府和職業院校根據職 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類型差異建立分層分類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明 確規定了職業教育教師的招聘、錄用條件,強化了職業教育教師全員輪訓、出 國進修等制度規范力度,推出了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和教師教學創新團 隊等”[ 李鵬,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 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1):106-114.]。
    二、國家政策提倡思政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中
    課程思政倡導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思想道德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兩者協 同前行,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思想引導。2016年,習近平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 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 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 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1]。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 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 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徐濤.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報(理論版),2019-10-18 (15)]。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 指導綱要》中指出,思政教育的范圍,不僅包括對愛國愛黨教育,還包括職業 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時也包括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價值理念、 社會責任等方面。相關課程教師要對思政教育做好全方位規劃,包括教學設計、 課程大綱、教材選取、教案編寫。在授課過程中帶領學生了解國家政策、法律 法規,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進而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問張馳,宋來•"課程思政”升級與深化的三維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既能促進學生塑造自身價值,又能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還能傳授學生專業知識,而在《稅收基礎》課程SCL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則是為 其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中職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信息化時代對中職學生核心就業能力的需求關注不斷增加,而社會對人才 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其綜合職業能力。美國北部中心地區教育實驗室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NCREL)提出了21 世紀 人才能力框架,認為21世紀的學生通過學習應當具備數字時代基本素養、創新 思維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和高效工作能力這四個方面的基本技能,以應對數字 時代出現的革新與挑戰[ Anderson,J.ICT transform into education-a regionalguide[M].1stedition.Bangkok: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10.
    2]。實際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 是難以達到21世紀人才能力要求的。在目前的中職課堂上所實行的SCL教學對于 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雖有所成效,但缺乏對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
    SCL教學一一以學生為中心提倡教師通過組織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活動來激 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綜合能力,最終達到 教學目標。因此,在中職課堂運用SCL教學有利于解決傳統教學模式所產生的不 足,而在SCL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則能優化其教學效果。由此,本文將融入課程 思政的SCL教學引入中職課堂,選取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實務專業二年級 學生為實驗對象,以《稅收基礎》課程為例,構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 并應用于中職會計實務課堂。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一、研究思路
    首先,筆者發現教學需求,通過查閱文獻,確定研究方向。通過整理分析
    SCL和課程思政國內外相關文獻,對國內外SCL和課程思政文獻進行綜述及了解 剖析SCL教學、課程思政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概念及相關理論基礎。其次,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 查,并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應用的可行性進行分 析。再者,基于以上理論研究,設計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課程的 教學設計總體框架、確定融入思政元素的SCL教學方法及進行具體案例的教學設 計。
    最后,將案例教學設計進行具體實施,并通過學生與教師雙評價教學成績。 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與案例分析法得出研究結果。為此,筆者制定 了詳細的研究技術路線圖,如圖1-1:
     
    圖1-1研究技術路線圖
    二、研究內容
    SCL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SCL教學有利于解決傳統講授教學的不足,對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也有所成效, 但缺乏對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因此本文在SCL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應用于中職 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第一和第二章,以研究背景為出發點,分別闡述研究 的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思路與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可能創新之處。搜集國內外 有關SCL教學和課程思政的文獻,閱讀后將國內外相關文獻分別從理論研究、實 踐應用等方面進行整理分析與評述。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從SCL教學、會計實務專業、課程思政、融入 課程思政的SCL概念著手剖析以及介紹其理論基礎,分別是建構主義理論、合作 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通過分析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 不足并提出解決思路,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應用 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部分,根據課程思政與SCL融合教學的設計原則,設計該教學方式的總 體框架,通過挖掘《稅收基礎》課程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融入SCL教學中,并 以個人所得稅為例設計該教學的具體步驟。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第六章,主要闡述了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會計實 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實踐情況,根據融入思政元素的SCL總體框架 以及具體步驟,選取了《稅收基礎》課程中“模塊六:個人所得稅”進行教學 設計及實施。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第七章,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測、后測成績對比、 學生訪談結果、問卷調查結果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 基礎》課程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做實施效果總結。
    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結論與展望部分,對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會 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作出研究總結,以及對本次研究的不足 進行分析并提出展望。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在倡導通過各類專業課程教學去培養學生思政素養的大背景下,中職學校 也紛紛開始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正符合當前教學改 革需求。本文從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設計原則與要求出發,深入分析融入 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中職學校教學的可行性,挖掘《稅收基礎》課程的思政元 素,將課程思政融入到SCL教學中,聚焦到會計教學領域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也 可以為SCL教學在中職學校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二)現實意義
    中職學校教師現行的SCL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雖有所成效,但缺 乏對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本文從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教學入 手,選取《稅收基礎》課程中“模塊六:個人所得稅”為實踐案例進行融入課 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并應用,通過數據分析得出SCL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后學生 學習主動性提高,領悟并樹立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意識,學業水 平、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思政素養 均得到了提升。因此,本文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對其他教師應用SCL教學時 融入課程思政提供重要的實踐參考意義。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實習過程中,發現教學需求。通過進入中國知網等知名的數據庫搜集和閱 讀有關SCL和課程思政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對SCL教學、會計實務專業、課程思 政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概念及理論基礎進行界定和總結,并分別將國內外有 關SCL和課程思政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從而進一步了解SCL和課程思政在中職 會計實務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與發展現狀。
    (二)問卷調查法
    通過發放問卷去調查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實務專業二年級學生的個 人學習現狀、對當前《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真實感受,分析出目前中職《稅 收基礎》教與學現狀及不足并提出解決思路,以此為依據進行本次中職會計實 務專業《稅收基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并應用。最后通過問卷收集數 據,對比分析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的教學效果。
    6
    (三)訪談法
    隨機訪談十名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實務專業二年級的學生,進一步 了解實踐對象對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滿意度、在本次教學中學生遇到 的問題以及提出的有效建議,有利于筆者更加深入地分析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 SCL課堂的實踐效果,不斷改善,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學設計及應用。
    (四)案例分析法
    在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應用于《稅收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后,筆者將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測試成績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優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方差、標準差的對比及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從而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本次 教學效果。
    第四節 研究的創新點
    第一,SCL教學目標中融入思政目標。本研究在SCL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融入 思政目標,加強中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建設,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積極挖掘教 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結合研究對象的學情分析組織教學活動并在教學評 價中引入思政評價指標,更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
    第二,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進行模塊化學習。本研究積極挖掘教學內容 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結合研究對象的學情分析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將復雜的 教學內容分解為更好理解和操作的學習支點。
    第三,創新教學過程,更注重學生內驅動力的激發。本研究依據思政教育 的特點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分析并注重學生內驅動力的激發,利用現代信息教 學手段創新設計教學過程并嚴格實施。
    第四,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學評價指標引入思政評價。教學評價主體 不再局限于教師,讓學生參與評價。同時,教學評價指標也不再固定化,將思 政評價指標引入教學評價。
    第二章 研究綜述 第一節 國內研究綜述
    一、SCL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研究
    趙炬明(2017)提出SCL教學的核心特征,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展及 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新三中心”,區別于傳授教學模式下的“舊三中心”[趙炬明.打開黑箱:學習與發展的科學基礎(上)一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二J].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7.]。 洪藝敏(2019)提出,開展SCL教學應注重學生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是否能為 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是否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其中SCL教學過程 中涉及的教學元素,比如教學施備、師資力量等也是應重點考慮的因素[[8 ]洪藝敏•"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質量"四維"評價[J].大學教育科學,2019(02): 15 .]。束 義明等人(2019)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是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標, 其演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從傳統模式演化成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 是一種講授模式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則是一種價值導向[[9 ]束義明,李莉,杜鴻宇.高校課程教學范式變革:動因、歷程及啟示J].教育現代化,2019,6(53):211-213.]。高筱卉等人( 2020)提出,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并指出 SCL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發揮組織管理作用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實 質上是一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活動[[10 ]趙炬明,高筱卉.賦能教師:大學教學學術與教師發展一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3): 17.]。馬海華等人(2021)提出,以學 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兩者有所不同。 以教師為中心 的教學倡導提供教學,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則倡導產生學習,更是強調學生 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利用知識構建框架的能力[[11 ]馬海華,鄧淼磊,張浩軍."雙萬計劃"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改革探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 2021, 37(01): 91.
    8]。
    綜合以上SCL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研究可見,SCL教學是一種以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學生的 內在學習動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分析文獻可知,國內學者對于SCL 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理論研究主要是從概念定義、特點、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出發,更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與以教師為中心 的區別以及不同的教學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 其自主學習,構建知識框架,而實現這一目標是需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的。 因此可見,SCL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是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二、SCL應用于各類課程的實踐研究
    鄧桂萍(2019)提出,SCL在課程教學中具體的實施路徑,并應用于高職《 機載通信設備與維修》課程。設計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課前應制作和 準備教學資源,課中發布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和總結評價, 課后,教師反思教學過程,學生完成課后鞏固等[[12 ]鄧桂萍.SCL教學法在"機載通信設備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9(07):22-25..
    [13 ]王君明,張月月,張海龍,巫曉慧,劉晨,陳榮幸.中醫藥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應用現狀及策略J].教 育現代化,2019,6(53):230-233.
    [14 ]王金標."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0(47):191-192.
    [15 ]范翠玲,張麗春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3):85-86.
    [16 ]胡建波.應用型高校"以學生為中心"范式轉型的案例研究一西安歐亞學院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 究,2021,42(11):57-68.]。 王君明等人(2019)將以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用于中醫藥課堂,實現跨學科研究,積極探索SCL中醫 藥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SCL適用于中醫藥專業的主要課程教學,在 中藥學、中醫骨科等主要課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實踐,其中實踐形式包括專題 教學、建立學習問題庫、小組合作、角色互換等[9]。王金標(2020)將以學生 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認為 SCL的本質作用是通過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使其發揮主體作用,由此以更積極 主動的學習態度投身課堂14。范翠玲等人(2020)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 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給高中數學學科教學帶來教 學方法的變化。其認為該教學理念建立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學 生的特點結合學科特點分析學生的喜愛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15。 胡建波(2021)以西安歐亞學院為案例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研究,并 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分析高校推行SCL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將應用型高校 的傳統教學理念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所需要具備的關鍵條件16。
    綜合以上SCL應用于各類課程的實踐研究可見,SCL普適性強,能很好地應 用于各類課程的教學中,并都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SCL在各類課程教學實踐 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步驟等是靈活的,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 學需求與學生需求作調整。進一步分析文獻可知,SCL的應用研究大多數集中在 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中,涉及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應用研究較少,這給予 了筆者較大的研究空間。
    三、關于課程思政融入《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研究
    周肖肖(2020)挖掘《納稅籌劃實務》課程的思政元素,運用以學生為中心 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實踐中,從而實現以德育人[[17 ]周肖肖.《納稅籌劃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營銷界,2020(48):197-198.
    [18 ]朱明會.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踐一以《稅法》課程為例J].現代營銷(信息版 ),2020(05):132-133.
    [19 ]榮國萱,彭爽."課程思政"理念下稅收籌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0,30(04):145-147..] [[20 ]楊潔."大思政"視角下稅費計算與申報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會計師,2021(23):114-116.]。朱明會( 2020)將思政元素嵌入高職《稅法》課程中,實現協同育人。其從SCL教學設計 所涉及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活動的設計等幾方面探索《稅收》 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嘗試運用SCL教學法將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建立聯系泗。榮 國萱等人(2020)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稅收籌劃》課程的契合點,結合課程 教學內容,具體分析出《稅收籌劃》課程的思政元素,具體是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道德方面、社會責任方面、遵紀守法方面。其搜集有關稅收籌劃的思政教 育教學資源將其與學習任務相結合,設置出符合思政與專業教育要求的學習任 務[[21 ]蘇新堯.稅法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討一以個人所得稅為例J].當代會計,2021(03):23-24.]。楊潔(2021)將依法納稅的稅收觀融入《稅費計算與申報》課程教學實 踐中,從課程思政的概念、特點出發,結合《稅費計算與申報》課程的教學目 標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分析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選取具體的教學內容 進行思政教學設計并應用,旨在讓學生既能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能進行思 想政治建設[10]。蘇新堯(2021)選取個人所得稅為例進行思政實踐效果分析, 深入探討思政教育為稅收課程教學改革帶來的作用。通過將個人所得稅的重難 知識點反復斟酌分析,找出其蘊含的思政元素并結合教學知識點進行教學實踐 [21]
    綜合以上關于思政教育融入《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研究可見,《稅收基 礎》課程中蘊含著不同的思政元素,不同的思政元素給學生帶來的教學影響不 同。目前開展思政教育協同《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高等 職業教育的相關稅收課程,而中等職業教育稅收課程研究較少。進一步分析文 獻可知,在《稅收基礎》課程SCL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能達到教學目標,并能優 化傳統SCL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挖掘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內容 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稅收基礎》課程教學,運用SCL教學法將 兩者更好地結合,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第二節 國外研究綜述
    一、SCL教學理念的理論研究
    20世紀初,約翰•杜威提出“以兒童為中心”的觀點,卡爾•羅杰斯也相 繼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下簡稱SCL,并應用于學科教學改革, 后繼在英國、德國等國家逐漸推行。SCL將思政、綜合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納入教 學的目標中,讓學生學會思辨與創造,可歸結為學生的自我提升模式。
    Moges(2019)認為在SCL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創新了多種有趣實用的教學 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和學生在SCL教學過程中也對各自的任務職責 有了清晰的認知宓。Shrivastava (2020)認為SCL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資源 去制定發展計劃,能有目標地去培養學生[[22 ] Moges B. Contemporary teaching-learning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pproa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thiopia[J]. Journal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Behavioural Science, 2019: 14.
    [23 ]Shrivastava S, Shrivastava P S. Implementation of a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 Challenges ahead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J]. Journal of the Scientific Society, 2020, 47(1): 54.
    [24 ] Lietje L, Meidy W, Rollyke T.Application of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SCL) Method through Discovery Strategi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20, 08(11): 89.] [[25 ]Constantinou C S. A Reflexive GOAL Framework for Achiev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From Class Learning to Community Engagement[J]. Societies, 2020, 10(4): 10.]。Lie七丿匕等(2020)認為培養學生 的學習積極性是SCL教學的特點之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其自發的積極 性是最好的學習動力,能讓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和嘗試獲取更多的方法與信 息,構建自我的學習框架兇。Constantinou (2020)認為SCL教學不僅有利于學 習專業理論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其他方面如職業道德、合作精神等[11]。
    綜合以上SCL教學理念的理論研究可見,SCL教學在國外已有較長的研究歷 史,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非常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作用,且SCL教 學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SCL教學是一種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尊重 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但并非是完全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而是通 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多樣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教學理念。 國外研究者強調SCL教學可以為存在差異的學生們提供最有效的學習支持環境, 而創設這樣的學習環境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中等 職業學校的學生來源參差不齊,學生間存在差異,因此SCL教學有利于解決中職 學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問題,促進其整體發展。
    二、 SCL教學理念的應用研究
    Fadia Nasser-Abu Alhija(2016)選取兩千人從目標的達成、教學方法、評 量、與學生的關系、長期的學生發展五個維度出發對SCL教學評價進行實證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對象更關注評量指標,而長期的學生發展卻不被看重[[26 ] Nasserabu Alhija F .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GOOD TEACHING TROUGH STUDENTS' LEN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6, 54.]。 Kapu t(2018)通過項目教學的方法開展SCL教學,研究發現教師運用真實的SCL任 務能讓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識,并且所掌握到的知識也變得更加牢固。由此 學生對和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社會知識理解更透徹,慢慢地甚至能提出自 己的見解和觀點。SCL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取得較好的學習成 績[ Kaput K. Evidence for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J]. Education Evolving, 2018: 7.]。Angel等(2019)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來進行SCL教學并與傳統教學相 比較,教學結果表明,在SCL教學下,學生的理論成績、學習主動性、自學能力、 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職業道德修養有所提高[[28 ]Angel C M E, Juan G V, Gloria R, et al. Flipped Classroom to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 Social Sciences, 2019, 8(11): 10.]。Zhang(2020)將SCL應用于實操課 程教學中,學生反饋良好,認為在實操課程SCL的教學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以及 取得了學業上的進步,也降低了缺勤率。并提出SCL的實踐教學應注重學情分析, 對于實操課程不能按部就班地手把手教學,要立足以學生為中心為出發點,注 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和整體性發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興趣[[29 ] Zhang M Q.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Student Centered Experimental Teac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2020, 2(11): 121.
    12]。
    綜合以上SCL教學理念的應用研究可見,目前SCL教學已應用到了不同的學 科教學改革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與傳統教學相比較,SCL教學的教學結果 更良好,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主動性、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人際 交往能力等得到了提升。因為SCL教學更適用于挖掘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而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獲得多方面核心的職業技能走向社會以獲 取良好的職業。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樣適用于中等職業教育。
    三、 關于會計專業人才綜合職業能力的研究
    IMA (2019)提出新的會計專業人才綜合能力框架,并指出因為在人工智能、 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傳統的會計專業人才專業能力框架需要更新,會 計專業人才應保持社會相關需求的綜合技能。其中新的會計專業人才綜合能力 框架可理解為:專業知識能力、領導者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自主探索能力、 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核心技能能力、職業道德和社會 價值觀[[30 ]IMA.IMA Management Accounting Competency Framework.Feb.14,2019.
    [31 ] Mary L.Cooper and Mee-Shew Cheung and Myles P. Gartland.The Impact of Market or Ientation on the Growth of Accounting-related Master's Options to Fulfill the 150-hour Requir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20,95(8): 497-505.]。Mary L等人(2020)結合會計職業的需求提出了會計專業人才核心 能力框架。其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專業理論實操知識、職業判斷能力、創新型的 工作思維、管理能力、豐富的法律知識和稅務知識、協同工作能力、良好的會 計人員職業形象等并且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應掌握以上核 心能力,運用綜合能力解決實際業務問題[13]。
    綜合以上關于會計實務專業人才的研究可見,目前社會對會計實務專業 人員的職業能力與傳統的會計實務專業人才職業能力要求不同,現所需要的會 計實務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加需要其他綜合能力。其中,職業道德 和社會價值觀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了重視,即思政在會計實務專業的融入建設。 在SCL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久而久之推動會計實務 專業的整體發展。社會對于中職學生專業綜合能力掌握的要求越來越高,而《 稅收基礎》課程作為財經商貿類會計實務專業的核心課程,把SCL以及稅收思政 元素應用于《稅收基礎》課程教學中無疑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也是一種新的探索。本文將根據中職會計實務專業學生的特點,稅收基礎課程 的教學現狀,將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應用到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 教學中,努力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 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態度,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讓學生成為 學習的主人。
    第三章 相關概念概述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相關概念概述
    一、SCL教學
    SCL教學起源于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的“兒童中心說”,20世紀中葉, 羅杰斯則明確地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際上,SCL的概念對于 絕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SCL是在不同國家的教育大環境下 發展起來的,而且其在教學實踐運用中也衍生出了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以及各 種教學形態,因此,不同的研究學者對SCL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吳亞林( 2005)提出,SCL是把學生看作教育的主體,以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目標, 注重學生個體及整體發展,以多元化的評價指標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一種 全新的教育思想[ 吳亞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解讀J].教育評論,2005(04):21-23.]。鄭丹(2011)提出,SCL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并需要 輔助措施來保障其效果的一種教學理念,與其核心思想所對應的教學方法有很 多,比如:情景教學法等[ 鄭丹,劉明維,王俊杰."以學生為中心"的英國高等教育理念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0):23-25.]。朱欣(20⑵提出,SCL可以理解為一種以實現學生 的共性發展和基于共性基礎上的個性發展為最終目的的教育觀,分別從學生學 什么、老師怎樣教、如何全面評價三個方面出發[ 朱欣."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歷史審視與價值定向J].現代教育管理,2012(04):6-9.]。李國華等人(2014)提出, SCL并不是全盤否定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反,其認為教師的作用是不可 或缺的,但應將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通常可通過小組合作、 項目教學、個別化等教學方法或根據實際教學需求把多種教學方法組合起來的 教學模式來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質量教學效果[ 李國華,徐振軍,張德華,阿木古楞,鄭國軍,徐利穎,劉清榮,王延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綜述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16):79-81.]。陰慧芳等人(2020)提出, SCL強調教與學并重,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 動式學習,從內向外,真正地實現自我發現、自我獲取[ 陰慧芳,朱松苗."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與邊界J].運城學院學報,2020,38(02):83-86.
    14]。
    對于SCL的概念,研究學者們的理解無法統一。但是,無論其在實踐中采取 何種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都可以在“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 評價”四個方面去體現。(1)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 自主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學習工具等對其所所設置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并提出 解決方案。教師提前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接 近生活的問題或案例導入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課堂。在SCL課堂上, 
    教師應充分扮演引導者的角色。(2)教學內容:教師對不同單元的教學內容進 行重難點分析,找到SCL的突破口,將教學內容科學規劃安排給學生學習。學生 在學習單元內容時往往會涉及到多個知識點,這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 查找、總結。(3)教學方法: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SCL的教學 方法,比如:案例研究法、問題法、項目教學法、游戲學習法等,SCL理念下的 教學法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去找到正確答案的。通常會以小組 合作的方式出現,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習者之間不但可以進行頭腦風暴自 主獲取知識,同時,還可以開發學習者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對于在學校里的學 生而言,是較為薄弱的能力,而SCL的教學方法恰好可以提升這一點。(4)教 學評價:SCL與其他教學理念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并非只用單一的評價指標來 衡量學習者的學習成效,而是從培養學習者共性與個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 多樣化的科學評價表。
    因此,結合研究學者們的觀點以及SCL的核心特征,本文對SCL下一個定義 為:是一種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前提下,教師通常采用合作學習的方 式針對學習內容設置真實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利用現實學習資源進行知識真理的 領悟,進而采用多樣化的科學評價表衡量學生學習成效的教學理念。
    二、中職會計實務專業
    中職會計實務專業是中等職業學校一門核心專業。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會計 實務專業教學標準可見,此專業堅持立德樹人,面向中小企業和會計服務機構, 培養從事出納、會計核算及財經相關服務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 素質勞動者和復合型人才,其中《稅收基礎》課程為其必修課程。
    三、課程思政
    邱開金(2017)認為,課程思政是指以課程作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有 效融入學校全部課程的教學活動,而思政教育則是貫穿教學過程的靈魂[[37 ]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么走[N].中國教育報,2017-03-21 (10).
    [38 ]何衡.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學論壇,2017(30): 27.]。何 衡(2017)認為,課程思政是指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指導思想,要求學校全部 課程均以育人為教學目標,發揮思政教育的功能[[39 ]王石,田洪芳.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 15-18.]。王石等人(2018)認為, 課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各教學科目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系統地融合教學資源,實 現教育聯合[15]。程舒通(2019)認為,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各課 程的教學中[[40 ]程舒通.職業教育中的課程思政:訴求、價值和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 (5): 72-76.
    [41 ]崔佳佳.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究J].職教通訊,2019 (4): 44-48.]。崔佳佳(2019)認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不同,前者是一種 課程觀,并非是一個知識點或一項活動。它貫穿教學的每一環節,潛移默化地 影響學習者,以達到思政教育目的[16]。以上研究雖未形成統一看法,但中心思 想是一致的,即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的內涵、精神、特點、目的有效融入 課程教學中,使其貫穿各個教學環節,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學習者的態度 和行為。
    四、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區別于SCL教學,是將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與以學生 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融合。雖然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至今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但 其核心特點仍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1)在SCL教學目標中融入思政素養培 養目標:SCL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目標, 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素質 目標中思政素養良好是其極為重要的目標之一。(2)在SCL教學內容中挖掘思 政元素并融入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將所學內容根據教學需求進行模塊 劃分,更好地挖掘其中每個模塊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巧妙融合。
    (3)在SCL教學評價中融入思政評價: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評價實行多元評 價,更重視思政素養評價,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總體而言,融入課程 思政的SCL是將思想政治的內涵、精神、特點、目的貫穿于SCL教學的過程中, 體現在SCL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比如教學案例的選擇等,讓學習者獲得知識的 同時進行思政素養的培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者的行為和思想,從而更好地 激發其內在學習動力。
    第二節 理論基礎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標準越來越多樣化,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教育界也一 度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及肯定。究其根源,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基本思想實 際上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合作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基礎上,現將對三 者進行梳理。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并不等同于簡單的結構主義,也并非歸屬于后結構主義,其實質 上與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有著一定的區別和聯系。建構主義理論既有著“結 構化”的特點,又有著“不確定”、“范圍”等思想,其是將結構主義的特征 和后結構主義的核心思想相結合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現代教育理論,如今在 現代教育界已成為主流的教育思想。建構主義是把知識的學習轉化成能動性的 學習過程作為其目標,將無法理解的知識點通過三大教學要素建立起相對應的 教學大環境,由此在教學大環境中,由知識傳播者發揮引導作用,利用學習者 已有的非結構性的經驗和認知作為學習基礎去連接新的知識點,使得舊知識與 新知識在學習者的獨立思考中進行碰撞、重塑,形成更為復雜和完善的知識網 格。這不僅能讓培養學習者溫故和靈活運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還能使其養 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由上可見,所謂“建構”是必須要從提升學習者 自身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的,而學習者自主獲得的知識網格也是在不斷構建不 斷創新的過程中逐級得到更深入的延續。這便是“建構”的意義所在。同時,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獲取系統知識時應是主動的、自覺的。因為學習不 僅僅是將知識進行簡單的遷移和輸入,更重要的是要內化產生新的知識結構, 所以只有通過內力的驅動所領悟到的知識才能真正地從外到內進行升華。需要 說明的是,學習者所獲取的新的知識結構并非是固化的、一成不變的。學習者 在接觸不同的情境時所產生的知識結構不同,而這種不同需要被重新建構。實 際上,每一位成功的學習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建構編碼,而這套建構編碼形成是 需要在多次不同的情境學習中不斷自主摸索總結的。再者,建構主義理論認為, 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化的大環境,里面由諸多要素組成,其中學習者、教育者、 學習內容、教學環境是最為關鍵的要素。每一個要素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 之間構成了一個整體,并在特定的情境中發揮著它們獨特的作用。在現代教育 中,如何建構真實情境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中,建構真實的情境是教學是否順利開展的關鍵。 教師可通過以下方法戰略為學生建構真實的情境: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 一個真實問題,將真實問題拋給學生,可假設學生是這個問題的當事人,讓每 個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就這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行圓圈式輪流發言,循而 漸進地將其帶入真實的情境。二是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設置成幾個不同的項目,
    17
    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充分地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應該要完成的任務并上臺 展示,由此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創造出有趣的真實情境。
    二、合作學習理論
    追溯到合作學習理論的幾位代表人物:美國的羅伯特•斯萊文(Robert Slavin)、斯賓塞•卡甘(Spencer Kagan)和約翰遜兄弟的主要觀點,他們一致 認為,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而小組學習方法 適用性強,在每一個學科教學中都能發揮其作用。根據每個學科的特性,將其 學習內容劃分成各個模塊。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等綜合 特點將其分成若干小組。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共同的學習目標及動機使 每個小組成員凝聚在一起。在這種學習動機的促使下,每個成員都將意識到, 一個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每個人的努力,而且,一個人的成功不等同于集體的成 功。如果有成員臨陣脫逃,其他成員也會努力做其思想工作,幫助和監督一起 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看,實際上,小組學習的本質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 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通過增加表達交流的次數,加深對概念性知識點的理解, 在每一次知識碰撞的火花中更深層次地掌握重難知識點。合作學習能在最大程 度上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是對學生性格、能力、興趣、創造力的一種尊重。
    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中,教師會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 進行科學合理化分組。所謂組間同質就是小組間總體而言情況相當,差異不大。 這里的情況是指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家庭情況、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綜 合情況。而組內異質是指每組組內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家庭情況、表達能 力、動手能力等綜合情況不但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互補性。 并非是簡單地按單一標準劃分組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小組進行優 化組合。同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設置成一個小組項目讓學生合作完成。在 小組項目活動中,每個成員都有著一個或者多個共同的學習目標以及各自的職 責和任務。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每個成員必須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及還要 幫助和鼓勵其他成員一起去完成目標。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課堂學習中,為 了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學生們需要學會分工合作,與他人溝通,共同討論問題, 相互幫助,聆聽他人的想法,分析他人想法的可取之處,同時,向他人闡述自 己的觀點和想法,相互填補隊友間對問題理解的空白之處。而且,小組學習不 僅是強調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還強調學生與授課教師的課堂上的協調性。最 終實施小組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教師的課堂設計、監督把控。
    18
    教師在總結評價環節既要將小組間的集體勞動成果一一點評,還要重視每個成
    員的付出。因此,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小組教學中教師會對每一位成員都要 設置對應的評價表。
    三、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與行為主義理論不同,其強調的 是人的高級心理需求,不再是將人的需求粗略地劃分為動物化需求,而是從人 的潛能、創造力、內心、自我、感知、尊嚴、價值等內在因素出發去探索人的 整體發展。在教學中,學生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他們的學習需求也是有階段的。 這就需要教師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的情 感、內在動機、創造力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羅杰斯等人也將他們的 理論從心理學領域擴展到教育學領域,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以學生為中心是該理論的核心思想。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教師是學生求知路上 的輔導者和訓練者,強調學生的自我實現、學習的主動性、已有經驗的概念。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特 定的學習環境中積極主動探索。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人本主義教學方法激發 學生的內在潛能以及強烈的學習動機,將其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學生已有 的經驗是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思考的關鍵點,而如何引導學生在其已有經驗 的基礎上自主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是否能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突破口。
    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上,教師會提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調查,了解學 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出學生們整體及個別的學習需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學 情分析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會通過搜集資料、發放問卷、通過自然觀察記錄等 方法對學生已有的經驗、心理特征、創造力、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初步的掌握。 由此,教師再將教學內容合理化分割,接著根據學生的需求并結合學生已掌握 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問題。在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 應該充分扮演好促進者的角色,通過表述一些戰略性言語去引導學生的思維走 向正確的思考方向。在SCL課堂中,教師作為輔助者,教學進度的把控者。學生 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的情感、潛能、尊嚴、創造力、價值,重視學生 的本身,在學生與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尋找其中的創新點。
    19
    第四章課程教學現狀及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可行性分析
    第一節 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 問卷調查教學現狀
    為了解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對廣東省某職業技 術學校二年級會計實務專業84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發放84份問卷,共收回 83份問卷,可見問卷有效率98.81%。
    二、 調查問卷的設計
    筆者從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成績狀況、思政素養、學習的主動性、課堂 學習氛圍、教學方法影響的教學效果以及喜愛的教學方式七個方面進行問卷設 計,具體設計如下表4-1。
    表4-1 調查問卷設計內容
    基本信息 您的性別是?
    您的年齡是?
    學習成績狀況 您認為目前自己在專業課程中的學習成績屬于什么水平?
    思政素養 您對所學課程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了解嗎?
    您認為目前自己的思政素養如何?
    學習的主動性 您在課后還會主動花時間學習新知識嗎?
    您每天在課后一般會額外學習多長時間?
    課堂學習氛圍 您認為您所在的課堂學習氛圍怎樣?
    教學方法影響的教學效果 您所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哪種為主?
    您認為目前所學課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如何?
    您認為自己在課堂上能學會多少知識?
    喜愛的教學方式 您希望教師以哪種方法上課?
    您了解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嗎?
    您認為如果在稅收基礎教學中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會
    遇到哪些問題?
    三、信效度檢驗
    (一)信度檢驗
    20
     
    表4-2 個案處理摘要
    個案處理摘要
    個案數 %
    個案 有效 83 100. 0
    排除a 0 .0
    總計 83 100. 0
    a.基于過程中所有變量的成列刪除。
     
     
    表4-3 可靠性統計
    可靠性統計
    克隆巴赫 Alpha 項數
    .826 12
    表4-2、表4-3是本研究對回收后的問卷數據利用SPSS進行信度檢驗,其中
    表4-2顯示,問卷數量為83份。表4-3的可靠性統計顯示克隆巴赫系數為0.826, 一般來講,系數越高,信度越好,說明該問卷的信度非常好。
    1、效度檢驗
    表4-4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791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652.891
    自由度 66
    顯著性 .000
    本研究利用SPSS對調查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如表4-4。從KMO的度量標準來 講,KMO值越高,效度越好,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791,而且顯著性P值為 0.000 <0.05,說明變量間的相關程度無太大差異,該問卷效度較好。
    第二節 教學現狀問卷調查結果
    一、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成績狀況
    通過調查問卷中第3題“您認為目前自己在專業課程中的學習成績屬于什么
    水平?”反映出目前中職教學活動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如圖4-1數據可見,目前
    21
     
    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其中7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課程學習成
    績一般,僅僅只有19.2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課程學習成績良好,而且還有 6.02%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不合格的。雖然學習成績不是評價教學活動優良差的唯 一標準,但是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學生學習成績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學 生目前的學習現狀以及教師教學活動是否有一定成效的。因此,通過問卷調查 分析得出,現階段中職教學活動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對于提高學 生學習成績收效甚微,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活動。
    學生專業課學習成績
    ■良好
    ■—般
    ■不合格
    (二)學生的思政素養
    通過調查問卷中的第四題“您對所學課程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了解嗎?” 反映出學生是否重視自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數據可見(如圖 4-2),對所學課程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了解一點的學生占55.42%,有15.66% 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也有28.9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筆者通過分析可得出, 雖然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作為所學課程的必修部分,但仍有過一半的學生表示 對所學課程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了解較少,由此可見,學生的思政教育并未 得到很好的建設和引導。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其引導作用,重視學生思政建設。
    22
     
    學生對課程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了解程度
    ■ 了解一點
    ■非常了解
    ■不了解
    圖4-2 學生的思政素養
    (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調查問卷中第10題“您每天在課后一般會額外學習多長時間?”反映 出學生課后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課后學習時長的長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教師是否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其中數據表 明(如圖4-3),課后學習0-1小時的學生占54.22%,有38.55%的學生課后學習 1-3小時,但學習3個小時以上的學生僅有6.02%,不學習的學生也占1.2%。筆者 分析得出,該專業二年級學生課后學習缺乏自覺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 目前中職教育的當務之急。
    學生課后學習時長
     
     
    二、教師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堂學習氛圍
    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施展教學過程,能從側面反映出學 生學習積極性高,樂意接受課堂教學。通過收集調查問卷中第6題“您認為您所 在班級的課堂學習氛圍怎樣?“的數據分析可知,如圖4-4,僅有9.64%的學生 表示同學們都非常熱愛學習,43.37%的學生認為大部分的同學熱愛學習,46.99% 的學生認為只有一部分同學熱愛學習。總體而言,小部分的同學在課堂上熱愛 學習的比例較大,由此可見,目前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積極,不利于教學更好地 進行,改善課堂學習氛圍是值得本次研究關注的地方。
    課堂學習氛圍
    ■都非常熱愛學習
    ■大部分熱愛學習
    ■小部分熱愛學習
    圖4-4 課堂學習氛圍
    (二)教學方法所影響的教學效果
    適合學生發展要求以及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在中職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學 方法的選擇是教師極為要重視的問題,不同的教學方法帶來的教學效果有所不 同,根據問卷調查中“第7題您認為目前所學專業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 如何?“數據分析可知,如圖4-5,其中有59.04%的學生認為目前教師使用的教 學方法一般以及教學效果也一般,4.82%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 果不好,36.14%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方法合適,教學效果很好。由上筆者分析 可知,有過半的學生認為目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一般,需要改進目前的教學 方法。
    24
     
    教學方法影響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合適,教學效果很好
    ■教學方法一般,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不好
    圖4-5 教學方法影響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 通過問卷調查中“第11題您希望教師以哪種方式上課?“數據分析可知, 如圖4-6,其中48.19%的學生希望教師采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方式進行 授課,喜歡課前預習,教師通過在課上組織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自 主學習,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和同學們討論,翻閱查找資料等一起完成 比較復雜的作業,并能將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從而的得到更深入的啟發,形成 主動學習,同時能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及綜合職業能力。16.87%學生希望教師 采用部分講授法進行授課, 34.94%的學生希望教師采用傳統講授法進行授課。 可見,學生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還是非常期待的,也喜歡和愿意接受新的 教學方式。
    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方式
    ■傳統講授
    ■部分講授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
    第三節 《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不足及解決思路
    一、教學的不足
    通過以上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和發現《稅收基礎》課程在教與學 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現將其歸納如下。
    (一)學生對《稅收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較高,但學習內驅力不足,學 習缺乏主動性。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課程教學以SCL教學為主。SCL教學下通常 以設置案例或項目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雖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 生的綜合能力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大部分學生并非從內心明白學習的意義, 只是被動地按照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要求進行被動學習。大部分學生在《稅收 基礎》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式思考、被動式與他人合作的狀態,而且學習難度 大一點的知識會非常吃力。因此,在構建SCL教學模式時要融入課程思政內容, 將《稅收基礎》課程的思政元素比如價值觀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 度和學習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習主動性。
    (二) 學生對《稅收基礎》課程教學滿意度較低,希望教師改變教學模式, 提高學習效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課程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按部就班的 SCL教學模式,雖然教學能達到基本的教學目標,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培養 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方面不夠全面,缺少對思政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難以真正 地理解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缺乏職業道德和職 業素養。因此學生希望教師能轉變《稅收基礎》課程教學方式,更好地借助網 絡資源搜集更多有趣實用的教學案例,更加巧妙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 課,而在現行的SCL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增強對思政素養的培養,全面培養學 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 課程評價指標雖多元化,但不夠全面,缺乏思政素養評價指標。通 過調查發現,在《稅收基礎》這門課程中,教師運用SCL教學后往往用平時成績 加上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的學習結果,平時成績的自評或他評的評價表中的 評價指標雖多元化但不夠全面,缺乏思政素養評價指標,而固定化的評價指標 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挫敗感。因此,在構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評價指標時 應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重視學生的思政建設,在固定化的課程評價指標中融 入思政素養評價指標,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更好地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26
    二、解決思路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提高其綜合職業能力,本研究基于 問卷調查所發現的中職《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問題,轉變教學方式,對SCL教 學進行創新,將課程思政與SCL教學相融合,通過將思想政治的精神、特點、性 質融入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和學習態度。由此,首先挖掘中 職《稅收基礎》課程各模塊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通過真實案例融入教學中, 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熏陶與領悟。其次,設計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總 體框架及具體步驟。最后選取課程中的一個模塊進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及 應用,分析其應用效果,由此判斷在SCL《稅收基礎》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否 能達到教學目標,是否具備實用性。
    第四節《稅收基礎》教學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可行性分析
    筆者在中職會計實務專業教學工作中,對中職《稅收基礎》課程中所存在 的教學問題有了深刻的認知,也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及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這 為后續在中職《稅收基礎》開展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奠定了基礎。
    一、 教學對象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對象根據隨機選取的原則,確定實驗班為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 校會計實務專業二年級1班,對照班為會計實務專業二年級2班。總體而言,兩 個班的學生性格活潑開朗,熱愛新事物,樂于表達自我,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 注和認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恰恰就是需要學生樂于發表自己的想法,闡 述問題的解決辦法,還需要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學習等團隊合作能力。中職學 生活躍的性格正好有利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的開展。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學 習內驅力不足、學習上也缺乏主動性。因此,繼續一味地使用SCL進行按部就班 的步驟教學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教育需求。在調查問卷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 愿意和希望開展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堂。同時,教學對象普遍都有手機等電子 學習工具,具備運用網絡查找學習資料的基本能力。綜上可見,對教學對象實 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可行的。
    二、 教學內容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選取的是201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國家規劃教材《 稅收基礎》的第五版。其參考資料來源于稅收法規政策的內容,且具有配套的
    27
    同步練習及答案,教材中每章節也有對應的二維碼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學習卡資 源,學生可掃碼查閱學習。《稅收基礎》課程闡述了稅收基礎知識、增值稅、 消費稅、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其他稅種以及稅收征納管理八個模 塊。教學具體內容如以下表4-5。在這八個模塊中,雖然不是每一模塊的編寫都 完全按照SCL去進行編排,但是筆者通過深入分析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具體知 識點,發現每一個模塊都適合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方法,都以提出某 個問題去進行學習,趨向于實操課程,并且每個模塊都能挖掘出思政元素。因 此,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教學需求選取合適的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教學方法進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
    表4-5《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
    模塊 教學內容
    模塊一稅收基礎知識 1、 稅收的概念、本質與特征
    2、 稅收的職能與作用
    3、 稅收制度及其構成要素
    4、 稅收分類與稅法體系
    模塊二增值稅 1、 增值稅的基本內容
    2、 增值稅的計算
    3、 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4、 增值稅納稅申報的資料與流程
    模塊三消費稅 1、 消費稅的基本內容
    2、 消費稅的計算
    3、 消費稅的納稅申報
    模塊四關稅 1、 關稅的基本內容
    2、 關稅的計算
    3、 關稅的納稅申報
    模塊五企業所得稅 1、 企業所得稅的基本內容
    2、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3、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模塊六個人所得稅 1、 個人所得稅的基本內容
    2、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3、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模塊七其他稅種 1、 資源稅制
    2、 財產與行為稅制
    3、 特定目的稅制
    模塊八稅收征納管理 1、 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
    2、 納稅服務
    3、 稅收征管的一般程序
    4、 稅收法律責任和法律救濟
     
    三、教學評價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實施中關鍵的一步,往往很多時候會被忽略或者是簡單 概括。傳統的講授法下,教學評價環節一般是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假設長期 僅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是極其容易出現高分低能、情感價值觀缺失等 不良現象的。而教學評價多樣化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一大特點。融入課 程思政的SCL的教學下,評價主體不再局限于教師一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28
    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四者可相結合,這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化合理化。不僅 可以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學 習目標和方向。《稅收基礎》課程是參考現實工作中的稅收法規內容進行編寫 的,要求教學者和學習者都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教與學。因此, 教師應該要轉變教學評價觀,評價表中融入思政素養評價指標,在SCL評價表中 引入多樣化教學評價指標。
    29 第五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中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 設計原則
    一、 融入思政構建教學目標,重視能力培養
    課程教學實踐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助教學實踐的開展。 SCL教學下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往往圍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 度。本研究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而思政教育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因 此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應增加思政目標。再者,會計人才標準不斷提高,用人單 位要求會計人員需掌握扎實的知識和技能,還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 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因此,教學目標更重視 綜合能力的培養,且融入思政目標。
    二、 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模塊化學習
    本研究采用中等職業國家規劃教材《稅收基礎》第五版,其教學內容是按 模塊劃分的。教學中可根據教學需求有機整合課程學習內容,將模塊內容細化。 SCL教學下,模塊化學習有助于學習者區分各模塊的知識點,也有助教師對每個 模塊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順利實施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模塊化具有分解 功能,能將復雜的教學內容分解為更好理解和操作的學習支點,而學習者通過 模塊學習,則能將每個模塊按照分解的依據串聯起來構建整體框架。因此,實 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時應有機整合課程學習內容,模塊化學習。
    三、 創新實施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內驅動力
    SCL倡導以學生為中心,而在SCL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能激發學生 的內在學習動力。思政教育是將思想政治的內涵、精神、特點、目的有效融入 課程教學中,使其貫穿各個教學環節,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學習者的態度 和行為。因此應注重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通過思政激發和增強 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其更是學生堅持學習的有效動力。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時 刻保持專注力,容易出現上課開小差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教學任 務的設置是否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四、 多元主體教學評價,全面評價學習效果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本研究設置評價主體為教師 與學生,讓學生擁有自主權,從而在自評與他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提
    30
    升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 及思政能力。同時,本研究在SCL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因此在評價總結 環節應注重評價指標多樣化,根據每個模塊教學內容所應達到的思政目標增加 思政評價指標。
    第二節 設計流程 一、挖掘《稅收基礎》課程思政元素
    在SCL教學中,學生的思政建設往往容易被忽略,但讓學生在《稅收基礎》 課程的學習中領悟其中的思政元素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稅收存 在的意義,幫助其掌握稅收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本研究深 入挖掘《稅收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從思政的具體內容,所運用的案例以 及預測的成果對中職《稅收基礎》課程SCL教學融入思政元素進行設計分析如表 5-1。
    表5-1《稅收基礎》融入課程思政SCL教學設計的思政元素分析
    課程內容 思政元素 案例 預測成果
    模塊一稅收基礎知識 中國夢、愛國主義精神、 播放宣傳稅法部門稅法 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依法納稅、守法、懂法 知識視頻 ,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模塊二增值稅 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深圳警稅破獲“驚雷4
    號”虛開、偽造出售假
    發票案 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
    德修養
    模塊三消費稅 依法納稅、理性消費意識 遼寧省稅務局查處部分
    企業偷逃成品油消費稅
    案件 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依法納稅意識
    模塊四關稅 愛黨愛國、互利共贏意識
    、民主意識 中美貿易關稅戰 學生樹立民主意識、開 放理性地看待國際問題
    模塊五企業所得稅 風險意識、社會責任感 貴州破獲出口“貂皮大
    衣”騙稅案 學生樹立風險意識,擁
    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模塊六個人所得稅 實事求是、依法納稅 娛樂圈陰陽合同事件、 帶貨主播薇婭偷稅漏稅 事件 學生樹立依法納稅意識
    、實事求是,工作和學
    習中做到誠信待人
     
    31
    續表5-1《稅收基礎》融入課程思政SCL教學設計的思政元素分析
    課程內容 思政元素 案例 預測成果
    模塊七其他稅種 比如城鎮土地使用和耕
    地占用稅—嚴守耕地紅
    線、保護環境等 大慶市龍鳳區引進老城 學生樹立愛護環境、保
    護國家資源意識
    模塊八稅收征納管理 科學的思維方法 稅收籌劃案例 學生樹立全局觀
     
    二、《稅收基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一)設計各模塊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方法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并非是一種固定化的教學模式。本研究定義融入課程思 政的SC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而在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 則衍生出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比如:小組教學法、滾雪球/金字塔—小組規模 逐步擴大,比如兩人一組討論后,與另外一組組成四人一組,然后8人一組、問 題導向法、角色扮演法、圓圈式教學法、貼海報法、讓學生設計思維導圖法、 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學習體會小報告等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教學 方法都可以稱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法。因此,本研究根據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的實施原則以及中職學生特點對本研究的《稅收基礎》課程進行教學設計, 其中每個模塊教學方法的選擇如下表5-2,再者,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方 法來源于教學實踐,最終再用于實踐,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作調整。因此,本 研究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會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進行優化處理。
    表5-2各模塊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的教學方法初步確定
    模塊一 稅收基礎知識 圓圈式教學法、迷你小組教學法
    模塊二 增值稅 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
    模塊三 消費稅 滾雪球/金字塔
    模塊四 關稅 頭腦風暴法
    模塊五 企業所得稅 問題導向法、小組教學法
    模塊六 個人所得稅 小組教學、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
    模塊七 其他稅種 設計思維導圖法
    模塊八 稅收征納管理 迷你小組教學法
    (二)設計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總體框架
    基于前期對學情和教學現狀的了解,以及對《稅收基礎》實施融入課程思 政的SCL教學可行性分析。結果顯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 學習動力,增強其學習內驅力以及提高其綜合職業能力。因此,筆者選取由高 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國家規劃教材《稅收基礎》的第五版進行融入課
    32
     
    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思路分為準備、實施、反 思提升三個階段。教學設計思路總體框架如下圖5-1。
    第一階段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查閱中等職業學校會計 專業教學標準中的培養目標以及結合教學實際需求確定本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 而總體教學目標又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個維度。挖掘《稅收 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確定融入課程思政的SCL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教學方法。同 時將教學內容根據所選取的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方法進行重新調序,最后準 備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中需要運用到的教學資源,比如教學視頻、教學課件、 學習卡片、學習小程序等。
    第二階段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實施階段。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 實施階段中,又分為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其中教師活動包括:重溫舊知識點、 布置任務、觀察記錄監督任務進行情況、總結知識點,評價學生任務完成情況, 而學生活動則包括:重溫舊知識點,接收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總結 知識點,自評加互評。
    第三階段是反思提升階段。教師進行課后反思,并利用學習工具布置課后 測試。教師與學生在微信群交流課后收獲,學生課后回顧所學知識,按時完成 課后測試。
     
     
    三、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具體設計一以個人所得稅為例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設計的思路大多數是以一個或者多個具體問題作為 課程的核心學習目標。本研究選取《稅收基礎》中模塊六個人所得稅進行融入 思政元素的SCL教學設計。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中,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 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影響其行為和學習態度,使其主動學習個人所得稅 基本知識、計算方法等理論知識和掌握個稅申報流程的現實工作中的具體實操 知識,及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均得到提高。這是SCL教學融 入思政元素教育的作用結果,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應用設計步驟如下圖5-2。
    (一) 設計課前導入環節 教師先是通過提問上節課的基礎知識問題讓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利用
    教學多媒體播放“帶貨主播薇婭偷逃稅款被追繳并處罰款13.41億元”的央視新 聞視頻、圖片、發文,而本案例的思政元素是依法納稅、誠實守信、懂法守法。 學生小組討論主播薇婭偷逃稅款的類型,原因等問題,引發學生對個人所得稅 相關知識的思考,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待案例中主人公做法和處罰的看法,并假 設如果是自己或者身邊人是否會這樣做。同時提問學生,偷逃的稅款都有哪些 收入組成,如何計算稅款。
    (二) 設計學習任務和小組討論環節 教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兩個學習任務,
    學生小組隨機抽取學習任務。教師通過PPT課件展示學習任務,其中學習任務一 是“假設你是一名作家,本月將本人一篇小說的著作權拍賣取得收入5萬元,那 么你應該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是多少,又如何申報?同時思 考并回答假設你偷逃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將會受到哪些處罰?”,任務 要求:小組成員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以上問題的答案,其中所 扮演的角色有作家、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拍賣會工作人員等,場景包括拍賣會、 稅務局等。展示手法、角色不作具體要求,可自行發揮。而學習任務一體現的 思政元素是學法懂法、依法納稅、誠實守信。
    學習任務二是“假設你是一名企業講師,本月取得某企業支付的講課費3萬 元,那么你應該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是多少,又如何申報? 同時思考并回答假設你偷逃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將會受到哪些處罰?”, 任務要求:小組成員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以上問題的答案,其 中所扮演的角色有講師、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企業家等,場景包括講課場所、
    34 稅務局等。展示手法、角色不作具體要求,可自行發揮。而學習任務二體現的 思政元素也是學法懂法、依法納稅、誠實守信。鼓勵學生積極利用教材,PPT課 件、網絡等學習工具探索問題的答案。組織學生小組內積極討論、組間交流想 法,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積極發言。教師則觀察記錄學生完成情況、維持秩序、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引導。
    (三) 設計成果展示環節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PPT課件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四) 設計總結評價環節
    教師設計學生自評表、小組互評表、教師評價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總結 并形成思維導圖,同時評價指標增加依法納稅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及誠實守信 意識三大思政指標,梳理個人所得稅的基本理論知識、計算方法、申報流程、 職業道德及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點評,先揚后抑, 并布置課后測試題和課后微信群討論任務。
     
    圖5-2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應用設計具體步驟
    35
    第六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教學應用實踐 第一節 實踐步驟
    一、 實踐對象
    本研究選取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校二年級會計實務專業的學生作為實踐對 象,其中包括20級會計1班和會計2班。 20級會計1班共48人,其中男生10人,女 生38人。 20級會計2班共35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33人。兩個班級女生人數相 當,男生人數有些許差別。本研究對兩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平均年齡、性 格特點、平時的課堂表現以及學習態度進行調查了解,同時向原科任老師及班 主任了解兩個班級在一年級時的單元測試、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發現 兩個班級的各方面情況幾乎無太大的差異。因此,所帶的兩個班級符合作為本 研究的實踐對象。隨機選取20會計1班作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實驗班級, 而20會計2班使用SCL教學法,作為對照班。
    二、 實踐對象分組
    20會計2班作為對照班,采用SCL教學法,分成7組,每組5人。而20會計1班 作為實驗班,采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法,根據教學需求需要進行分組。會 計1班實踐對象為48人,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按照性別不同、優中差 成績、一年級時的綜合素質評定進行分組,分成8組,每組6人。由小組內各選 出一名學生作為小組組長,負責協調組內學習任務的分工情況、收集小組學習 成果、與授課教師溝通聯系等。
    三、 實踐實施前準備
    基于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教師的教學現狀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本研究在進 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實踐前還需要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理念以及所選取 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和假設模擬,設想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做好 解決措施,讓實踐更為順利地進行。教師需要提前準備教學需要用到的教學資 源,比如視頻、評價表、圖片、PPT課件等,還需要和學生提前說明本課程的評 價方法,讓學生了解評價的指標有哪些。同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理 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應按照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去收集所需要的學 習資料,與組內成員一起討論學習。在課程進行前,教師還應多與學生溝通交
    36
    流,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信心和勇氣。師生齊心協力,相互配合, 才會讓實踐效果更好,更真實。
    第二節 實踐實施 一、教學設計方案
    基于前期對學生的學習現狀、性格特點、喜歡的授課方式等做了全面了解 的以及教師在教學現狀中遇到的瓶頸處,本研究將《稅收基礎》中個人所得稅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分成6個課時,其中2個課時為一次課。第一次課是先回 顧上次課的學習內容,教師提出問題檢測學生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掌握情況。接 著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個人所得稅的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有一個基本認知。 創設情境,播放“帶貨主播薇婭偷逃稅款被追繳并處罰款13.41億元”的央視新 聞視頻、圖片、發文。引出兩個問題,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布置融入思 政元素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課后提前進行個人學習。第二次課是教師先讓學生 分享在課后學習中所搜集到的學習資料以及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和困難。 接著組織小組討論學習,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一起制定解決方案。第三 次課是成果展示和總結評價環節。教師組織每個小組上臺展示小組學習成果, 每個小組展示完,臺下的小組進行評價發言和評分。教師進行點評、知識點梳 理總結并進行思政教育。“個人所得稅”教學設計方案如下表6-1。
    表6-1“個人所得稅”教學設計方案
    學習課程 《稅收基礎》
    教學單元 個人所得稅
    教學對象 會計1班 教學課時 6課時
    一、教學目標
    思政目標;樹立遵紀守法、依法納稅意識,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專業能力:掌握個人所得稅基本概念、特征、計算方法、申報流程
    方法能力: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規劃能力 社會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互相評價,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選取:《稅收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塊六:個人所得稅
    37
    續表6-1“個人所得稅”教學設計方案
    地位與作用:個人所得稅是本課程模塊六的內容體系,其中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屬于基礎知識,在實際的財 務工作中屬于常用的工作辦法,也是后面學習各種稅種的基礎
    重點:學會個人所得稅的計稅方法,樹立依法納稅的法律意識和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
    難點:學會個人所得稅的計稅方法,樹立依法納稅的法律意識和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
    學習基礎與能力:處于稅收業務入門階段,缺乏扎實、豐富的稅收知識;對一些常用稅種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基礎性的稅收知識
    學習動機與風格: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不喜歡一成 不變的學習方式,上課易分散注意力,學習缺乏主動性但動手能力強 四、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宏觀:以項目教學法為主
    微觀:小組教學法
    課堂組織形式: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分組辦法,每組6人,分為8組。各組確定一名小組長,小組長 負責本組的學習組織和管理工作。在小組學習中,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在課上課下幫帶學習能力較弱 的同學。
    1、 回顧上次課的學習內容,提出問題檢測學生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掌握情況
    2、 播放“帶貨主播薇婭偷逃稅款被追繳并處罰款13.41億元”的央視新聞視頻、圖片、發文。讓學生進入 學習狀態,引出本單元學習內容
    圖片:
     
     
    續表6-1“個人所得稅”教學設計方案
    視頻:https://video. weibo. com/show?fid=1034:4716521176629401
    發文: https://m.weibo.cn/2656274875/4716510087481591
    3、 提問:問題1你認為主播薇婭偷逃稅款的類型和原因是什么?
    問題2你認為偷逃的稅款都有哪些收入組成且如何計算稅款呢?
    4、 教師設定兩個情境:任務一和任務二
    任務一:假設你是一名作家,本月將本人一部小說的著作權拍賣取得收入5萬元,那你應該向稅務機關申 報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是多少,又如何申報?同時思考并回答假設你偷逃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將 會受到哪些處罰?任務要求:小組成員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以上問題的答案,其中所扮演 的角色有作家、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拍賣會工作人員等,場景包括拍賣會、稅務局等。展示手法、角色不 作具體要求,可自行發揮。任務一體現學法懂法、依法納稅、誠實守信的思政元素。
    任務二:假設你是一名企業講師,本月取得企業支付的講課費3萬元,那你應該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的個 人所得稅稅款是多少,又如何申報?同時思考并回答假設你偷逃所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款,將會受到哪些 處罰?任務要求:小組成員通過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以上問題的答案,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金 牌講師、稅務機關工作人員、企業家等,場景包括講課場所、稅務局等。展示手法、角色不作具體要求, 可自行發揮。任務二體現學法懂法、依法納稅、誠實守信的思政元素。
    5、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抽簽,小組合作完成所抽情境的任務,并進行成果展示
    6、 展示完成后小組進行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總結,引出知識點詳細講解,并進行思政教育, 從而達到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學生提交個人所得稅思維導圖,完成課后測試和微信群討論任務。
    教學策略:個人所得稅計算和申報屬于稅收業務的基礎技能,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和申報是否正確直接影響 稅收的正確性,本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完成融入思政元素的任務,并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充分 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牢固掌握知識及樹立依法納稅的法律意識和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資源準備:PPT課件、教學視頻、評分表、小組自評報告等 六、教學預測
    解決方案
     
     
     
     
    二、實施過程
    在個人所得稅教學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具體實施過程 如下。
    (一)課前教學平臺的準備
    筆者根據教學需求及學生是否具備電子學習設備的情況,利用現代信息教 學手段進行課前學習任務的發布,如圖6-1、 6-2。
    Q班級小管家 X 捜素
    應用 內容
    X 班級小管家 安裝
    P) 31.2 MB - 1,358萬次安裝
    丿 —款高效的家校溝通工具
    圖6-1 安裝教學平臺
     
     
     
    40
     
    (二)課中實踐環節
    筆者播放蘊含依法納稅、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思政元素的案例“帶貨主 播薇婭偷逃稅款被追繳并處罰款13.41億元”的央視新聞視頻、圖片、發文如圖 6-3,進行新課導入如表6-2。采用講授法進行個人所得稅理論知識的講解如圖 6-4。
    表6-2 個人所得稅教學過程(新課導入)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主動舉手回答上節課知識問題 1、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點
    2、學生小組討論,積極發言 2、播放“帶貨主播薇婭偷逃稅款被
    3、學習PPT課件上的新課理論知識 追繳并處罰款13.41億元”的央視新
    新課導入 4、領悟案例的思政元素:依法納稅、誠 聞視頻、圖片、發文。提問:問題1
    實守信、遵紀守法 你認為主播薇婭偷逃稅款的類型和原
    因是什么? 問題2你認為偷逃的稅款都有哪些收 入組成且如何計算稅款呢?
    3、 講解PPT課件上的新課理論知識
    4、 引導學生領悟案例的思政元素
    設計意圖:通過利用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充 分討論案例,分享對案例的看法的過程中能對其進行思想引導,深刻地意識到 依法納稅、誠實守信、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圖6-3 播放教學視頻
    41
     
     
     
    圖6-4 講解個人所得稅理論知識
     
    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環節如表6-3。
    表6-3 個人所得稅小組合作環節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布置任務 組長進行抽簽,學生明確教師布置的任務及
    要求 教師組織小組抽簽,布置任務,說清
    楚任務的要求
    小組合作 1、小組長協調組內分配任務,明確分工。
    2、 學生積極討論解決方案
    3、 搜集學習和分析有關偷逃個稅的法律條 例 1、 教師負責觀察各組分工情況和完 成進度,對參與程度不夠的學生進行 提示,必要時可以參與到小組的分工 討論中,為學生們解惑。
    2、 引導學生從學習任務中樹立依法 納稅、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意識
    設計意圖:結合實際生活設置學習任務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計 小組討論環節讓其能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通過小組學習,有利于學生間相互 監督、相互促進。學生通過情境模擬學習方法及對問題的思考能更加深入地了 解偷逃稅款的法律后果,意識到依法納稅、誠實守信、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從 而激發其學習稅法知識的興趣和內驅動力。
    42
     
    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成果展示環節如表6-4,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去展示學習成 果,如圖6-5表演劇本并展示小組個人所得稅創新思維導圖如圖6-6與積極進行 課后討論如圖 6-7 。
    表6-4 個人所得稅成果展示環節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成果展示 1、 各小組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學習任
    務的成果
    2、 展示個人所得稅創意思維導圖
    3、 展示微信學習群討論過程 1、 教師主持課堂,在學生展示的全
    過程要仔細觀察、記錄他們的各項表 現,提醒其他小組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注意掌握好小組分享的時間
    2、 引導學生分享從任務中學習到的
    思政元素
    設計意圖: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環節能使其通過言語、肢體語言去更好地表 達自己對學習任務的思考和理解,有利于其掌握個人所得稅的理論與實操知識, 深刻意識到依法納稅、誠實守信、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培養學 生語言表達能力、協同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
    聲卞 «個人所得穩之作象篇力
    ;驢邑潘怎駒隊)、觥(帥拍歟昭d瞬(了怫淋耶霜、林骯(昴)堆 拗 蠱肛朋、芻粋、榜#用潮怨、器'冷瀏 林:彥切梱M華樂穿咽俅所淳後詼c脇版)艇述穗卸樺所竝銅詢-個納篩力梱暹牋內 弓住毬淸:百隹天的儀為駅僅,郁列各頃仞福詣嫩納以昭魏 …觀劇揪網菽 才竦孌鷲學綾款齡之十畑數隸較丈的,處 如用刪翻成拘沒,鷗金••…
    會s鋰們.竝們,各位昶,你們好,總謝煬潮刪)。我們”牛判細%趁拋皚必燄功軸 館煜才牘會仔話余漢3,鐵 觥婆往迖目旨辛個特殊的相老會.幻餓身遊將原噓 仞罐,他昆爻芝界創清疣=潘無生,他所彌疇從淀錢誣人回耗舅.溪潘先坯炯4 材 上竽粵夠皿,族痢售這訓'渡的制權,酚具2萬五伉. 弘氓2* 5" 呼:•嘰出弓F' 國:5刀-次,拜2沢>5"沢,慶'友' '鋰9 -菸,祐檢於關) 潘:息謝•卷謝,此威贈竽液足見\ 衣(就綁紳以歸歐默疋矣池這■"埶
    圖6-5 表演劇本(學生作品)
    43
     
     
    圖6-6 創意思維導圖(學生作品)
    < 20會計*1《稅收基礎》課后討論群
    網絡直摘確實足個新的行業啊.M 倘W利潤好心. ■來我們以后喪 理性消唆啊!
    我還彳樣作為公民,應該耍有依法細 稅的広識.個人所彳粵稅理要按旳墩 納的,拒絕佈H兌溺耳兌! 夠
    足啊.我個人2«得不芒足收入禺還 足收入低郵應該SittiB守法.而旦 還靈誠實守佰 對!.
    無論我們以后理否從■會計工作, 那孌19紀守法,依法納稅。
    圖6-7 課后討論(領悟思政元素)
    44
     
    筆者組織進行評價總結環節如表6-5,其中分為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 環節如圖6-8、6-9,并在班級小管家上布置課后測試題如圖6-10。
    表6-5 個人所得稅評價總結環節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小組自評 小組成員發言,肯定自身優點和進步,改進
    自身不足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適當引導學生
    小組互評 點評的同學語言要簡練精辟,客觀點評,被
    點評的小組虛心接受同學的建議,反思自身 認真聽學生點評,做好記錄,思考學 生點評的合理性并控制好點評的時間
    教師評價總結 1、 聽取老師的點評并做好記錄,虛心接受
    老師的建議,反思自身,課后寫小組自評報
    2、 領悟學習任務的思政元素:依法納稅、
    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1、 總結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對學
    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注意語言簡練精辟
    2、 總結歸納知識點
    3、 思政教育
    4、 布置課后測試
    設計意圖:設計教師與學生評價環節,使得評價主體多元化能更客觀地反 映教學效果,學生總結知識點形成思維導圖有利于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教 師梳理知識點能給予學生正確的知識框架,而思政教育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 引導,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思想政治。課后測試題 能進一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后微信群討論能進一步了解思政教育是否對 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小組=
    教學內容=個人所得稅 勻卩單
    第一俎 笫二纟幾 鄭三組 第四組 第五纟II
    專業矢n識 個人所得稅 就十f尊的準 \Z
    中報流程足 XX vX a/
    綜合索庾 衣演足否通 俗易懂 x/ -
    Go分》 口頭表送清 晰、流暢度 丿
    小組參與度 (積極性〉 X/ x/
    思想政治 依法納稅戀 識 X/
    V/ X/ X/
    誠實守信怠 識 xZ Q
    恵分 fOo (oo /yQ
     
    圖6-8 學生自評、互評表
    45
     
     
    1、做得好的地方
    小組自評報告(.煤①「協J
    注:以文了進行衣述,對木組農現•客觀評價
    2、存在的不足
    3、學習過程中的收 獲(例如所學到的 矢II識等)
    4、改進計劃
    5、對依法納稅、遵 紀守法、誠實守信 意識的看法
    0儀彭門都耶常汰袞驗對彳寺斉次餡窈蝕 搜集冕料,穢為排練◎主動學刀僅尿冢 的計移右去寫③擁互彈助.-超討淪,很面塔一 ©時向康演〉把擢得不屋很媽~ ®往•宣s4法律%詫仙王背z,表遲可能個 艮錦竊代邊龍業
    Q學會了個幾所薄鰻的彳正稅范團、計Q該龍 征Y咸癥胡 情 況J'畑簡敍逮鋌諂玄細 運律怎果◎懂得竝f可占兩學篩葩,如⑥ 搜集資料③明白3學習的負甲性,國用沐r癥依試陽,. °里更U冋應命更?邱)時詞他柚斷 @麗酉全面曲加法律短詫
    --翹為,咖
    皆好攀曾 駛n曲勿眈列依岀內銳 連電 于法、冰喫守涪,趣霸僦斜氏t,緞們墜彳瀬勒力塗 習毓恢卸'楠占上笫金1権菖守注,薩理^);堿|
    圖6-9 學生小組自評報告
    圖6-10 班級小管家布置課后測試題
    46
     
     
     
     
     
     
     
     
     
     
     
     
     
     
     
     
     
     
     
     
     
     
     
     
     
     
     
     
     
     
     
     
     
     
     
     
     
     
     
     
    三、實施評價
    教學實施過程已經順利完成,本研究將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進 行歸納整理,同時評價指標增加依法納稅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及誠實守信意識 三大思政指標。通過測試的方式去了解學生對本次SCL教學的下對個人所得稅的 知識掌握程度,同時隨機選取會計1班的10名同學進行課后訪談,最后采用問卷 的形式對實驗班進行SCL教學應用效果調查,問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對本次 SCL在《稅收基礎》課程中的實踐結果做出客觀評價。
    47
    第七章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稅收基礎》教學應用效果
    第一節 教學結果
    一、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實驗前測
    為了解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稅收基礎》課程教學實驗前,20會計1 班和會計2班是否符合設置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要求,筆者利用SPSS24. 0軟件對20 會計1班與會計2班進行獨立樣本分析,由此分析兩個班級實驗前是否存在顯著 差異,具體結果如下表7-1、表7-2。
    通過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組統計表可知,會計1班平均值為85.17,標 準偏差為6.96,標準誤差平均值為1.004;會計2班平均值為84.03,標準偏差為 6.41,標準誤差平均值為1.084。
    表7-1 成績組統計表
    班級 個案數 平均值 標準偏差 標準誤差平均值
    會計1班 48 85. 17 6. 96 1. 004
    會計2班 35 84. 03 6.41 1. 084
     
    通過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表可知,顯著性為0.496〉0.05,
    故方差齊。統計量t為0.770,P值為0.444〉0.001,故認為兩個班級不存在差異。
    表7-2獨立樣本T檢驗表
    顯著性 統計量t Sig(雙尾)
    假設方差相等 0.496 0. 760 0.449
    假設方差不相等 0. 770 0.444
    教學實驗前測結果表明:從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組統計分析,兩個班級平 均值僅差1.14,標準偏差僅差0.55,且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P為0.444〉0.001, 故認為兩個班級不存在差異,符合設置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條件和要求。
    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實驗后測
    (一)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對比
    為了解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結果,檢測實驗班
    和對照班在不同的教學方法下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是否一致,筆者結合兩個班的
    教學實際情況設計了一份《個人所得稅測試題》,測試前,將測試題與實習指
    48
    導老師一同討論,聽取多個會計專業教師的建議,完善測試題目,最終收回83
    份試卷。筆者考慮到實驗班人數48人與對照班人數35人相差13人,因此在收取
    的實驗班試卷中先按學號隨機抽取35人進行成績分析,與對照班35人的成績做
    對比,接著再將實驗班總人數的成績與對照班總人數成績做對比分析,分析結 果如下表7-3。
    通過成績數據分析可知,在實驗班隨機抽取的35人的測試成績優秀率為
    65.71%。實驗班48人的測試成績優秀率為77.08%,及格率為22.92%。由此可見, 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在中職會計實務專業《稅收基礎》課程應用的教學效果 良好,值得繼續推進,積極在其他學科進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探索。
    表7-3 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對比表
    優秀(100-80) 及格(80-60) 不及格(〈60) 優秀率 及格率
    實驗班35(人) 23 12 0 65.71% 34. 29%
    實驗班48(人) 37 11 0 77. 08% 22. 92%
    對照班35(人) 21 14 0 60. 00% 40%
    (二)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SPSS分析
    為了更準確地分析說明教學效果,筆者利用SPSS24.0軟件對實驗班與對照 班的成績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分析結果如下表7-4。實驗班成績均值為87.52, 標準差為7.27,對照班成績均值為81.49, 標準差為9.34。由此可見,實驗班 成績均值比對照班成績均值高6.03分,標準差比對照班低2.07。兩個不同班級 的獨立樣本T檢驗統計量t為3.311,P值為0.001〈0.05,因此可得出兩個班級的 成績有所差異,差異性顯著。
    表7-4實驗班與對照班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班級 個案數 均值 標準差 T 顯著性
    實驗班 48 87.52 7.27 3. 311 0. 001
    對照班 35 81.49 9. 34
     
    三、測試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結果表明:實驗班的優秀率
    與及格率均高于對照班。進一步利用SPSS24.0軟件進行成績分析,結果表明:
    49
    與使用傳統教學的對照班對比,實驗班在SCL教學下成績良好,而且學生的成績 相對集中,內部總體相差不大,且兩個班級的成績有所差異,差異性顯著。 第二節 學生結果 一、學生訪談結果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實踐對象20級會計1班的學生對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教學的主觀感受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本研究按照隨機原則,對實驗班學生的 學號進行隨機抽取,抽取人數是10人,抽取名單里是3位平時成績優秀的學生、 4位平時成績中等的學生以及3位平時成績處于下游水平的學生。從抽取結果來 看,所隨機抽取的學生群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結合實驗班在實踐過程中的 表現設置了以下五個問題,分別從收獲、不足、改進建議三個主要方面出發。
    問題:
    1、 你認為在本次《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有哪些收獲?
    2、 你認為在本次《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有哪些不足?
    3、 你認為在本次《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學生活動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4、 你認為在本次《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教師活動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5、 你能為本次《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的不足提出哪些改進建議? 對這隨機抽取的10位學生進行了客觀的訪談,訪談結果如下:
    第一、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在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
    踐中收獲豐富。從自身出發,不僅掌握理論知識與實操知識,同時,語言表達 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是樹立依 法納稅、遵紀守法意識,堅持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以誠待人處事,并且通過對 稅收法律的學習深刻意識到掌握稅收基礎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本次融入 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踐結果較好,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第二、訪談對象一致認為,在《稅收基礎》課程中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教學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平時不愛學習或是性格較內向、怯于表 達的學生也因此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產生了興趣,愿意嘗試加入到課堂學 習中,慢慢地邁出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學會協同合作,學會表達自我,學會主 動探索問題的答案等。
    第三、訪談對象一致認為,通過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 實踐能增加與老師交流學習的機會,能把更多的想法與老師交流,不斷地探索,
    50
    想法不斷碰撞與思辨,內在學習動力越發增強。學生表示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 法,并希望能在其他課程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
    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踐總體而言是可行的,有效的, 但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些許不足。根據學生的反饋,對于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同學 而言,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難度較高,而且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課堂討論參與 度不足。教師在指導小組討論時,由于有一小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教師難以 在課堂上對每一個小組提出的困惑一一進行指導,難以把握課堂進度。但本次 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在以后的融入課程思政的SCL課程實踐中, 將積極探索更完善的教學方案。
    二、問卷調查結果
    (一)設計問卷
    為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踐效果, 本研究從學生滿意度、學生學業水平、學生學習內驅力與綜合能力三個方面設 計問卷如表7-5,發放48份問卷,共收回48份,問卷回收率100%。
    表7-5 調查問卷設計內容
    學生滿意度調查 1.是否滿意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本次稅收基礎課程中運用的教學效
    果?
    2.通過學習,你對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感興趣嗎?
    學生學業水平調查 3.通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現在您的稅收知識水平如何?
    4.和上次稅收知識水平考核結果相比,您自認為稅收知識水平有何變化?
    學生學習內驅力調查 5.您是否愿意參與稅收基礎課上的所有學習活動?
    6.您在稅收基礎課上是否主動投入學習?
    7.您在稅收基礎課上會積極主動地發言嗎?
    &經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課堂的學習,您是否學會自主學習(不限
    科目)?
    綜合能力調查 9.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提升了您的自我語言表達能力?
    10.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提升了您的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11.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提升了您的稅收技能?
    12.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讓你樹立了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
    守信的意識?
    51
    續表7-5調查問卷設計內容
    13.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提升了您的自學能力? 綜合能力調查 14.您現在合作學習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15.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是否提高了您的思政素養?
    (二)信效度檢驗
    2、信度檢驗
    表7-6 個案處理摘要
    個案處理摘要
    個案數 %
    個案 有效 48 100. 0
    排除a 0 .0
    總計 48 100. 0
    a. 基于過程中所有變量的成列刪除。
     
    表7-7 可靠性統計
    可靠性統計
    克隆巴赫 Alpha 項數
    .820 16
    表7-6、表7-7是本研究對回收后的問卷數據利用SPSS進行信度檢驗,其中 表7-6顯示,問卷數量為48份。表7-7的可靠性統計顯示克隆巴赫系數為0.820, 一般來講,系數越高,信度越好,說明該問卷的信度非常好。
    3、效度檢驗
    表7-8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KM0和巴特利特檢驗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787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680.265
    自由度 120
    顯著性 .000
     
    52
    本研究利用SPSS對調查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如表7-8。從KMO的度量標準來 講,KMO值越高,效度越好,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787,而且顯著性P值為 0.000 < 0.05,說明變量間的相關程度無太大差異,該問卷效度較好。
    (三)問卷結果分析
    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往往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教學的效果,而分析學生的滿 意度可從是否滿意教學效果、是否感興趣兩個方面去調查,而筆者將對所收集 的學生對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滿意度的數據進行深 入分析,數據如下表7-9。分析1-2題的數據可知,其中有58.33%的學生很滿意 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稅收基礎》課程中運用的教學效果,37.5%的 學生表示滿意本次教學效果, 4.17%的同學認為一般;79.17%的學生表示通過本 次學習,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感興趣,12.5%的學生表示對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教學很感興趣,2.08%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6.25%表示沒感覺。總體而言, 學生對于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踐效果還是很滿意的,也 激發了他們對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興趣,有利于教師在其他科目嘗試運用 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這無疑是改革中職教育中一些不 良的教學現象的突破口。
    表7-9 對第1-2題的統計結果
    序號 A項 占比 B項 占比 C項 占比 D項 占比
    1 28 58.33% 18 37.5% 2 4.17% 0 0.00%
    2 6 12.5% 38 79.17% 1 2.08% 3 6.25%
    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學業水平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為了解學生在經歷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課堂學習后的學習現狀,現對學 生的學業水平進行了調查。第3-4題的調查結果具體如下表7-10。調查發現,其 中79.1%的學生認為目前自己的稅收知識水平良好,能分析日常稅收業務,并能 算出稅費等, 14.5%的學生認為目前自己的稅收知識水平很高,能熟練地將各種 稅收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等, 6.25%的學生認為目前自己的稅收知識水平很低, 對各種稅收知識一無所知;8.33%的學生認為和上次稅收知識水平考核結果相比, 現稅收知識水平沒有變化, 89.58%的學生認為變化較大,進步較大, 2.08%的 學生認為變化很大,進步很多。總體而言,通過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學生
    53
    的稅收基礎知識水平有所提高,表明教學效果良好。分析可知,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還提高了其實操能力,對學生以后 頂崗實習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從數據中可以側面地反映出,學生自我感覺越 來越好,對稅收知識的學習也越來越有信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教 師的教學工作開展而言是有利的,這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帶來的教學效果, 也是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往后的教學中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 擇對學生學業水平,學習的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等的影響,在發現學生學業 水平一直處于中下甚至是持續低迷的狀態時應及時了解問題的源頭,從源頭下 手,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去分析對策。
    表7-10 對第3-4題的統計結果
    序號 A項 占比 B項 占比 C項 占比 D項 占比
    3 7 14.58% 38 79.1% 3 6.25% 0 0.00%
    4 4 8.33% 43 89.58% 1 2.08% 0 0.00%
    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學習內驅力與綜合能力結果分析如下:
    第三部分是對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調查分析,其中, 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否增強主要是在第5-8題中體現,而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得 到提高則是在第10-16題中體現,分析結果如下。
    (一)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學習是否主動,內驅力是否增強,是衡量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效果 的指標之一,現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了調查。第5-9題的調查結果具體如下 表7-11。調查發現,其中有6.25%的學生表示很愿意參與稅收基礎課上的所有學 習活動, 70.83%的學生表示愿意, 20.83%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2.08%的學生表示 不愿意;41.67%的學生表示稅收基礎課上會很主動投入學習, 52.08%的學生表 示主動, 6.25%的學生表示不一定,沒有學生從來不投入學習;10.42%的學生在 稅收基礎課上會很積極主動地發言, 68.75%的學生比較主動發言, 20.83%的 學生從來都不發言;2.08%的學生表示經過SCL教學課堂的學習,每天都會自主 學習(不限科目), 89.58%的學生經常自主學習, 8.33%的學生自己從不自主學 習。總體而言,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增強, 其課堂參與度也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這是良好的教學效果。
    54
    表7-11 對5-9題的統計結果
    序號 A項 占比 B項 占比 C項 占比 D項 占比
    5 3 6.25% 34 70.83% 10 20.83% 1 2.08%
    6 20 41.67% 25 52.08% 3 6.25% 0 0.00%
    7 5 10.42% 33 68.75% 10 20.83% 0 0.00%
    8 1 2.08% 43 89.58% 4 8.33% 0 0.00%
     
    (二)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后,學生的綜合能力調查結果分析。 現社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高低越來越重視,現有必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 進行調查,第9-15題的調查結果具體如下表7-12。調查發現,其中87.5%的學生 認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12.5%的學生認 為沒有提升;91.67%的學生認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提升了自己的獨 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8.33%的學生認為沒有提升; 91.67%的學生認為本次融入課 程思政的SCL教學提升了自己的稅收技能,8.33%的學生認為沒有提升;81.25% 的學生認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讓其樹立了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 守信的意識, 18.75%的學生認為沒樹立; 81.25%的學生認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教學提升了自己的自學能力,18.75%的學生認為沒有提升;10. 42%的學生 認為自己現在的合作學習能力提升非常大,每天與同學合作學習各種知識, 85.42%的學生認為提升較大,經常與同學合作學習, 4.17%的學生認為沒有提升, 與同學溝通困難,不會協作學習;52.08%的學生表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提 高了自身的思政素養,通過接受思政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端正了自己的學習 態度和行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5%的學生表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對 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效果一般,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雖有所影響,但收 效一般;22.92%的學生表示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沒有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 總體而言,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顯而易見,學生的語言 表達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稅收技能、自學能力、合作學習能力都在本 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稅收基礎》課程實踐中得到了提升并樹立了依法納稅、 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意識。本次實踐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理論知識,還促進 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生自身的長久發展而言,本次實踐是利遠遠大于弊, 同時教師也在與學生愉快的合作中找到了成就感。
    55
    表7-12 對9-15題的統計結果
    序號 A項 占比 B項 占比 C項 占比 D項 占比
    9 42 87.5% 6 12.5% 0 0.00% 0 0.00%
    10 44 91.67% 4 8.33% 0 0.00% 0 0.00%
    11 44 91.67% 4 8.33% 0 0.00% 0 0.00%
    12 39 81.25% 9 18.75% 0 0.00% 0 0.00%
    13 39 81.25% 9 18.75% 0 0.00% 0 0.00%
    14 5 10.42% 41 85.42% 2 4.17% 0 0.00%
    15 25 52.08% 12 25% 11 22.92% 0 0.00%
     
    第三節 實施效果總結
    本研究基于中職《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挖掘個人所得稅思政元素 以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使其樹立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意識, 從而助其提高綜合職業能力。通過設計真實案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小組合 作的充分討論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分析學習任務,并掌握知識與技能。本研究通 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前測得出兩個班級成績無差異。運用融入課程思政的 SCL教學后對比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測試成績并利用SPSS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 實驗數據表明:實驗班的成績高于對照班且分數分布較集中。隨機抽取實驗班 十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結果表明:學生認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有助 于自身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問卷調查實驗班四十八名學生,問卷結果表明: 學生對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滿意度高,認為其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 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稅收技能、自學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思政能力, 學習內驅動力得到更好的激發并樹立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意識, 更加明白稅收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綜上所述,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教學使中職《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顯著提高,達到思政與稅收協同。
    56
    第八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理論研究發現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中職《稅收基礎》課程 應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更高,并進行實踐研究,發現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對 于提高教學效果有顯著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目標更具科學性與有效性。思政教育提倡三 全育人,使思政教育與SCL教學協同發展,將國家現提倡的思政教育目標結合課 程教學目標融入課程教學中,三維教學目標轉變為四維教學目標使得教學的目 標更明確,更科學,而維度的多樣性與全面性有助于塑造學生的思想道德,提 高其思想道德修養。因此,從思政教育協同課程教育角度下制定的SCL教學目標 更具有科學性與有效性。
    第二、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筆者通過在 課堂實踐觀察發現,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明顯增強,能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主動搜 集學習資料、與組員開展討論、探索學習任務的解決方案,客觀評價自我與他 人。學生學習興趣日益濃烈,課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班級整體學習氛 圍變佳,教師無需過多干預,提醒課堂紀律性問題。因此,融入課程思政的SCL 教學有助于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與保持,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 度和學習行為,達到從非認知能力到認知能力的提升。
    第三、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能促進《稅收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課 程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實施過程,而恰當的教學方法助于達到教學目標。筆 者明確教學目標,全面分析教學內容,在課堂實踐方法上融入思政教育并取得 理想的應用效果,其區別于SCL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態度、職業道德、思想的培 養和提升。因此在課程教學方法上融入課程思政是一種革新,為SCL教學注入新 力量。
    第四、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次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課堂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測試法檢驗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的教 學效果。實踐數據表明,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習內驅力、綜合職業能力,思政 素養均得到提高。教學中真實的案例助于學生圍繞學習主題深入分析問題,在 小組討論中掌握理論與實操知識,領悟和樹立依法納稅、遵紀守法、誠實守信 的思政意識,多樣化的評價指標更科學地反映教學效果。因此,融入課程思政 的SCL教學能在中職《稅收基礎》課程中達到預測的教學效果。
    57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通過理論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檢驗出本次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中 職《稅收基礎》課程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由于實驗條件等原因,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第一、教學現狀問卷調查主體單一。本研究教學現狀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學 生了解中職《稅收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缺乏對教師的訪談或問卷調查。在 后續研究中應遵循調查對象多樣性原則,對相關主體開展調查了解現狀。
    第二、調查樣本量較少。由于實驗條件限制,考慮到不同地區的中職學生 差異性較大,本研究僅選取廣東省某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專業二年級,設置一個 實驗班和一個對照班,調查樣本量較少。筆者在融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在中職 課程的應用的后續研究中將擴大樣本量,積極探索出實用性與適用性更廣的融 入課程思政的SCL教學方法,并應用于其他學科課程教學。
    第三、研究周期較短。本研究所選取的個人所得稅模塊教學學時為6個學時, 研究周期較短,在后續研究中應適當延長學時,進行反復論證,力求研究結果 更科學。由于筆者的教學經驗較淺,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環節還有些 地方需要加以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將結合本次研究經驗完善教學實施環節。
    58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EB/OL]. (2010) [2011-02].http://www.gov.cn/jrzg/2010 - 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李鵬,石偉平. 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
    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 ,2020,14(01):106-114.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 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徐濤.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 •光明日報(理論版),2019-10-
    18(15)
    [5]張馳,宋來•“課程思政”升級與深化的三維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6]趙炬明•打開黑箱:學習與發展的科學基礎(上)一美國“以學生為中心” 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7.
    [7]洪藝敏•“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質量“四維”評價[J].大學教育科 學, 2019(02): 15.
    [8]束義明,李莉,杜鴻宇.高校課程教學范式變革:動因、歷程及啟示[J].教育現 代化,2019,6(53):211-213.
    [9]趙炬明,高筱卉.賦能教師:大學教學學術與教師發展——美國以學生為中 心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 17.
    [10]馬海華,鄧淼磊,張浩軍.“雙萬計劃”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改革 探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1): 91.
    [11]鄧桂萍.SCL教學法在“機載通信設備與維修”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 職業教育,2019(07):22-25.
    [12]王君明, 張月月, 張海龍, 巫曉慧, 劉晨, 陳榮幸. 中醫藥課程教學中“以學生 為中心”理念應用現狀及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6(53):230-233.
    [13]王金標.“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 ,2020(47):191-192.
    [14]范翠玲,張麗春.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 習與研究,2020(13):85-86.
    59
    [15]胡建波.應用型高校“以學生為中心”范式轉型的案例研究——西安歐亞學
    院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1):57-68.
    [16]周肖肖.《納稅籌劃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營銷界 ,2020(48):197-198.
    [17]朱明會.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踐——以《稅法》課程為
    例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5):132-133.
    [18]榮國萱,彭爽•“課程思政”理念下稅收籌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信陽農 林學院學報,2020,30(04):145-147.
    [19]楊潔•“大思政”視角下稅費計算與申報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會計師
    ,2021(23):114-116.
    [20]蘇新堯•稅法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討一一以個人所得稅為例J].當代會
    計,2021(03):23-24.
    [21]吳亞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解讀[J].教育評論,2005(04):21-23.
    [22]鄭丹,劉明維,王俊杰.“以學生為中心”的英國高等教育理念淺析J].教 育教學論壇,2011(20):23-25.
    [23]朱欣.“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歷史審視與價值定向J].現代教育管 理,2012(04):6-9.
    [24]李國華, 徐振軍, 張德華, 阿木古楞, 鄭國軍, 徐利穎, 劉清榮, 王延麗. “以學 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綜述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16):79-81.
    [25]陰慧芳,朱松苗.“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與邊界J].運城學院學 報,2020,38(02):83-86.
    [26]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么走[N].中國教育報,2017-03- 21(10).
    [27]何衡•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 科學論壇, 2017(30): 27.
    [28]王石,田洪芳.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8(14): 15-18.
    [29]程舒通•職業教育中的課程思政:訴求、價值和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 育, 2019(5): 72-76.
    [30]崔佳佳•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究[J].職教通訊,2019 (
    4): 44-48.
    60
    [31]李敏, 潘福全, 康國祥, 吳峰. 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融合的教學改革 研究[J].科技風,2021(10):63-64.
    [32]唐智彬, 劉佳威. 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文化視域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思路[J].職教論壇,2021,37(01):56-61.
    [33]梁竹梅, 祁銀杉, 岑逾豪.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式量表的建構——信效度 檢驗及其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73-80.
    [34]李貞剛,陳強,孫婷婷•“以學生為中心”改進學生評教的思考與實踐[J].現 代教育管理,2019(01):62-66.
    [35]劉獻君. 論“以學生為中心” [J]. 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8):1-6.
    [36]趙秀娟,張明志•詮釋“以學生為中心”的三重理論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 導刊,2021(06):105-109.
    [37]李萬青, 汪麟, 黃春, 敬官旭. 我們要為學生辦什么樣的職業教育——以學生 為中心的職業教育觀重構與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J].職教發展研,2021(02):41- 51.
    [38]韋小良.“以學生為中心”視域下的新加坡職業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 ,2021(12):88-92.
    [39]李敏, 潘福全, 康國祥, 吳峰. 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教學方法融合的教學改革 研究[J].科技風,2021(10):63-64.
    [40]唐智彬, 劉佳威. 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文化視域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思路[J].職教論壇,2021,37(01):56-61.
    [41]梁竹梅, 祁銀杉, 岑逾豪.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式量表的建構——信效度 檢驗及其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73-80
    [42]Anderson,J.ICT transform into education-a regionalguide[M].1stedition.Bangkok: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10.
    [43]Moges B. Contemporary teaching-learning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pproa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thiopia[J]. Journal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Behavioural Science, 2019: 14.
    [44]Shrivastava S, Shrivastava P S. Implementation of a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 Challenges ahead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J]. Journal of the Scientific Society, 2020, 47(1): 54.
    61
    [45]Lietje L, Meidy W, Rollyke T.Application of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SCL) Method through Discovery Strategi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J].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20, 08(11): 89.
    [46]Constantinou C S. A Reflexive GOAL Framework for Achiev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From Class Learning to Community Engagement[J]. Societies, 2020, 10(4): 10.
    [47]Nasserabu Alhija F .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GOOD TEACHING TROUGH STUDENTS' LEN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6, 54.
    [48]Kaput K. Evidence for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J]. Education Evolving, 2018:
    7.
    [49]Angel C ME, Juan G V, Gloria R, et al. Flipped Classroom to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 Social Sciences, 2019, 8(11): 10.
    [50]Zhang M Q.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Student Centered Experimental Teac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2020, 2(11): 121.
    [51]IMA.IMA Management Accounting Competency Framework.Feb.14,2019.
    [52]Mary L.Cooper and Mee-Shew Cheung and Myles P. Gartland.The Impact of Market or Ientation on the Growth of Accounting-related Master's Options to Fulfill the 150-hour Requir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20,95(8): 497-505.
    [53]Amy Driscoll. Developing Outcomes-Based Assessment for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A Faculty Introduction [M].Virginia:Stylus Publishing,2007.
    [54]Driscoll, A., Wood, S, Developing outcomes-based assessment for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a faculty introduction [M].1st edition.Virginia:Stylus Publishing LLC,2007.
    [55]Gubacs,K.Project-based learning:a student-center Ed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Dance.2004,(9): 33-39.
    [56]Anderson,J.ICT transform into education-a regionalguide[M].1stedition.Bangkok: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10.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shuoshilunwenzhuanti/kechengyujiaoxuelun/5476.html

    上一篇:抗疫精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通用技術課程 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