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設置與 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2-12-10 10:58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1.2.1研究的目的 2
    1.2.2研究的意義 4
    第二章文獻綜述   7
    2.1國外研究現狀 7
    2.2國內研究現狀 8
    第三章 調查設計 11
    3.1研究方法 11
    3.2研究工具. 11
    3.2.1研究工具的發展 11
    322調查問卷的設計 12
    3.3研究對象 13
    3.3.1研究對象的選取 13
    3.3.2具體研究對象 13
    3.4實施程序   13
    3.5資料處理 14
    第四章問卷統計與分析 15
    4.1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基本設置情況 15
    4.2陜西省化學選修教材相關調查 16
    4.3課堂教學情況 18
    4.3.1選修模塊的主要教學方法 18
    4.3.2探究式教學方式開展情況 19
    4.3.3教師掌握的學生對選修模塊的基本態度   20
    4.4師資基本情況 20
    4.4.1教師專業能力差別較大,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21
    4.4.2選修課教師在職培訓情況堪憂 22
    4.5課程資源 23
    4.6課程管理與評價 24
    4.7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其它困難 25
    4.8學生對化學選修課的基本態度及其學習現狀 26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29
    5.1研究結論   29
    5.1.1選修課程設置基本合理 29
    5.1.2選修課程模塊教材滿意率較高 29
    5.1.3選修課程模塊教學方式多元化 30
    5.1.4學校類型對選修課設置的影響 30
    5.1.5師資情況亟待加強在職培訓 30
    5.1.6課程資源開發緩慢、利用率不高 31
    5.1.7課程管理及評價有待完善 31
    5.1.8學校和教師面臨的主要困難 32
    5.2對高中化學選修課建設過程中相關建議    33
    5.2.1注意處理好化學選修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關系 33
    5.2.2著重注意突岀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培訓的特點和需求 34
    5.2.3認真做好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 34
    5.2.4不斷改善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教學實施環境 35
    5.2.5努力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創造條件 35
    5.2.6學校逐步完善硬件服務,實施課程安排信息化 35
    5.2.7解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存在主要問題與困難的其它建議 36
    5.3加強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的保障條件 36
    5.3.1經費保障 36
    5.3.2 人力保障   36
    5.3.3時間保障 36
    5.3.4制度保障 37
    參考文獻 39
    附件一 43
    附件二 51
    致謝 55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57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繼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頒布試驗,2003年3月,教育 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15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o 2005 年3月教育部又印發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 意見》(教基[2005] 6號),對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有關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部署和安 排[%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統一規劃,陜西省2007年秋季全面進入新 課程改革試驗。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 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將化學課程以模塊的形 式進行了全新的設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 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必修1和必修2兩個模塊,選修包 括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 實驗化學等6個課程模塊。”卩]
    必修課程是選修課程的基礎,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必 修的化學1和化學2為遞進關系,選修的6個模塊之間為橫向并列關系。化學課 程的每個模塊為36學時,2個學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每位高 中學生在化學科目必須修滿6個學分方能畢業,既學生在依次學完化學1、化學2 之后,必須再從6個選修模塊中至少選學一個模塊,并獲得學分。要鼓勵學生尤 其是對化學專業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后,選修更多的化學課程模塊,以 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囹。按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建議,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可修 至8個學分;有志于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
    陜西省2008年下半年開始第一次開設化學選修課程,各個市區所選選修課 程模塊以及教材版本不盡相同,陜西省在近3年的化學新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 高中化學教師和學生也勢必都要經歷理念上、心理上、行為上要經過一個復雜的 適應過程。此次模塊化教學改革,無疑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 化學教師以及其教學資源都將面臨新的挑戰。
    化學選修課程是在必修一和必修二課程基礎上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設置 的。選修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探究、調查訪問、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等方 式,進一步學習化學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學 與人類生活、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以提高化學科學素養,為具有不 同潛能和特長的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譏因此選修模塊的教材要以學生個 性發展的多樣化需要為主,注意與必修模塊教科書的合理銜接,促進基礎知識的 深化與分析,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忙學生 在各個選修模塊課程中所獲得的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種在主題統 攝之下的結構化的知識框架。這種模塊化的設計極大的擴展了化學教學的內容, 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對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個性、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等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⑺。
    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不只在課程的革新與適切性,教師不遺余力地推動新 的教法、教材及各種教學活動,才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岡。化學選修模塊在 實施過程中是不是如大家所想之順利,是否如其初衷讓教師和學生受益,廣大化 學教師究竟是如何認識選修模塊的,他們是否在不遺余力的推動著教材、教法? 它的開設又給教師們帶來了那些新的變化呢?
    陜西省開設選修課程已近兩個年頭,各市區各個市區所選選修課程模塊以及 教材版本不盡相同,選修課程究竟如何設置,選修課的教學現狀又如何?各級各 類學校的教學資源能不能滿足選修課程的需要?教師在理解新教材以及授課過程 中遇到哪些問題?選修課程的評價方式是不是也隨之變化?針對以上目前急需了 解的諸多問題做一個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為陜西省高中教師培訓在培訓內容 上提供參考,以及為促進化學選修課程教學提供一些好的建議。
    1.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的目的
    根據《陜西省普通高中化學學科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實施建議(試行)》的意 見,近期學校至少開設選修課的40%供學生選擇。建議在六個選修模塊中開設《化 學與生活》、《有機化學基礎》和《化學反應原理》。對于向人文方向發展的學生, 在必修模塊學完后,建議開設選修1《化學與生活》,每周2課時,一學期完成。 對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在必修模塊學習后,至少選擇《化學反應原理》 和《有機化學基礎》兩個選修模塊進行學習,這兩個模塊可以作為理工類學生的 必選模塊根據這些建議,陜西各中學究竟是如何來操作的?本課題重點針對 陜西省現行新課程改革下的選修多模塊模式下的中學化學課程設置、教材實施條 件和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借此以了解陜西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本課題的
    主要研究目標及其內容如下:
    1.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模塊課程設置情況。調查陜西省各個市區高中實際所 確定開設的選修課程,這是展開我此項調查研究的基礎以及首要工作。
    2.陜西省各市區化學選修教材的相關情況。調查各市區樣本學校對教材選用 的情況(目前我國高中化學教材有三種版本:人教版、蘇教版、魯科版[,1]),以及 教材的滿意度情況。
    3.陜西省化學教師對選修課程的認識以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教師是課程最 終的執行者,是選修課程開設成敗的關鍵。那么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力下, 有沒有參與繼續教育,參加新課程培訓?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以及對模塊化的 選修課程功能、特點等的了解是否全面?教師的知識儲備能否達到新課改的需 求?教師在理解新教材以及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為客觀了解以上問 題,將對陜西省九市一區的高中化學教師進行隨機抽樣,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達 到對教師的選修課程教學過程的全面了解。這些也是本調查研究的重點。
    4.陜西省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資源的設置情況。課程資源的開發是選修課程 實施的基礎。學校需要為選修課的開設提供相應的各種軟件和硬件資源說】。軟件 資源建設包括學校建立的各種有助于選修課開設的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對選 修課整體觀念上的重視與關注、正確認識選修課的作用并大膽進行探索等等卩叭 硬件資源建設包括為選修課開設提供相應的設備、儀器、圖書資料、網絡支持等。 那么各個學校的課程資源設置如何?是不是能夠滿足選修課程的需要,不同軟硬 件條件的學校在實施選修模塊中會遇到哪些不同的羈絆和困擾,通過教師個別交 談、開學生座談會和問卷等形式,理性評估課程資源在選修課程實施中的影響因 子。
    5.陜西省化學選修課程評價的現狀。《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既要評價學 生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 方面的評價⑷,據此我們積極倡導多元化的評價。而對選修課程的評價要充分考 慮不同課程模塊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難度等選擇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 和評價策略[15][16],當然這也不可回避地與高考有關,目前高考方案將化學試卷中 必修模塊《化學1》和《化學2》的占分比重定為約85%,兩個選修模塊占分約15%, 降低了選修模塊的權重。那么鑒于以上情況各樣本學校具體是如何來評價的?評 什么、怎樣評,評價的標準與依據是什么?各個模塊的評價方案有何不同?這也是 本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
    6.學生對選修課程的態度和看法。學生對選修課程的開設是否有其自己的觀 點和認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前所未見的問題?他們對教師在教授選修 課程時有哪些建議?對于六個選修模塊,如果是他們自己選,會選擇哪個模塊進 行習修?此項研究內容不在陜西省做大規模調查,只隨機選取個別學校的學生做 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雖是如此,但卻將為本研究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參考數據。
    這種以模塊形式岀現的課程,在中學尚屬首次。那么,在沒有現成、成熟的 可供借鑒的經驗的前提下,為了體現課程標準設計意圖,真正落實選修課程,模 塊化的化學選修課程應該突出哪些功能?在實施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如 陜西省的中學化學選修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現狀如何?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資源 能不能滿足選修課程的需要?教師在理解新教材以及授課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 題?如何應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這些無疑都將成為目前陜西省新課程實施中需要 亟待回答的問題。
    1.2.2研究的意義
    為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改革,陜西省于2007年秋季開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 至2008年下半年,陜西省高中年級迎來第一次中學化學選修課程的全面開設,至 今已經接近兩年,由于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 等方面與原來相比都有了較大的創新,然而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和化學教材模式 經過了多年的延承與發展,一些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 早已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而,面對此次大規模的新課程改 革必然會對教師(特別是多年從事教學的老教師)和學生的固有教法與學法帶來 巨大的沖擊。化學選修課程的開設是化學新課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和特色, 對高中化學的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學習習慣 等方面提岀的新要求,特別是對中學化學教師以及其教學資源的合理化使用和建 設也提出的嚴峻挑戰[17][18][19]o本論文在此際將對整個陜西省的化學選修課程開設 狀況及教學現狀做一個系統的調查和研究。
    首先,本研究可以為陜西省化學新課程改革的試驗和推進提供一些基礎的數 據。不僅具有理論上的價值,也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相對而言,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地區限制性,各級各類學校教學 硬件如教學設施和教學設備,還有教學軟件如師資力量和學生生源等,都可能存 在不同的差異狀態,反映到課程實施上就體現在:各個市區所選選修課程模塊以 及教材版本將不盡相同,實施的效果也將各不相同㈤]。無可厚非,在物質資源及 信息資源相對充裕的大中型城市,由于其教育理念較先進、教學設施較充足,對 于新課改、新教材的全面實施所遇到的阻力和問題就較少0]。反之亦然。若能以 科學實證的態度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無疑將加深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現狀和 未來方向的理解和認識,順應當前反思和評價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其次,本研究不僅會對前一段時間的課程改革工作及時地進行總結,也將對 今后的化學教學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只有通過實地的調查、訪談、分析,研究現階段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設置及 教學現狀,了解師生對選修課程的態度和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況、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師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由此衡量新課程改革的績效[22]。 才能發現陜西省高中化學教學對于新課程改革存在哪些不適應,針對這些問題, 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陜西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
    第三,本研究為陜西省高中教師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提供參考,并為促進化學 選修課程的教學提供一些理性的合理化建議。
    本研究針對教師本身做探討,主要是因為教師是影響課程實施的重要因素之
    一。要落實教育改革,教師在教育信念及行為上,都必須進行更新及改變畫。教 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以及對模塊化的選修課程功能、特點等的了解是否全面? 教師的知識儲備能否達到新課改的需求?教師在理解新教材以及在實際授課過程 中遇到哪些問題?這些教師問題的收集和統計,為陜西省的高中教師培訓提供了 重要的內容參考依據。
    第二章文獻綜述
    選修課程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一類課程。19世紀末,選 課制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回⑹】;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 年,國內一些較有實力的大學開始試行選課制Bl;現在已全面滲透于國內高校, 部分中學也開始逐漸關注選修課制度的引入。
    2.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選修課程理論研究成果比較多,呈現出如下特點:
    (1)關注選修課程設置方式的研究。
    有關選修課程設置的哲學基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追求心 智訓練的教育哲學已被冷落,傳統的博雅教育已為通識教育思想取代人文主 義、實用主義、理性主義和自由價值仍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哲學基礎,也是課程編 制的主導哲學【罰。有關選修課程的整合:布魯貝克和舍勒認為,整合的途徑主要 在于,高校學術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課程和大學生活的其它方面,必須與大 學生的整體人格發展緊密關聯I?®。有關選修課程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教學目標在課程中的落實,即課程設置是否體現了教學目標;二是學生實際 的選課行為是否達到了教學預期目標[勿。
    (2)強調選修課程有效教學的研究。
    舍曼等人認為,選修課程的有效教學可以通過多方面顯示,它表現出五種共同 特征:熱情,清晰,準備充分組織嚴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的熱情,對 知識充滿熱愛和虔敬[呦。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舍曼等人還發展了三種關于 選修課程有效教學的概念:教師作為成年學習者,概要理論,保證教學質量的4 個階段[28]等。基于以上分析,舍曼等人提出了選修課程有效教學概念體系的綜合 圖式,為描述選修課程有效教學的特征和標準提供參照[羽。
    (3)重視選修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
    有關選修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主要涉及學分制與學位制度關系的研究,這些研 究主要針對“證書主義”。學者們認為“證書主義”帶來“學位工廠”的膨脹和“劣質 學位證書盛行”等負面現象并導致嚴重后果。隨著頒發證書程序的改革,生活經驗 學分、工作經驗學分、課外活動學分的大量出現,傳統學術學位包含了越來越多 職業訓練的成分。于是,有學者認為,現在的學位與學習本身價值相沖突,“證書 主義”滿足了對“等級的需求'卻背離了那些發自內心希望把教育當成價值追求的人 的需求。而有關選修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有助于解決這些矛盾[301[31]o
    2.2國內研究現狀
    選修課源于西方,從產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近200年的歷史卩習⑹],但是在我 國,它在中學階段起源于1919年卩叫首次提出在普通高中開設選修課程問題的是 在1963年卩鐵也就是說我國真正開設選修課程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因此對選修課 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就非常少,整個理論體系的建設顯得很不成熟。直到2003年 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高中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的設計,使得對選修課程有了 很高的重視。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按照素質教育要求, 各科頒布的高中課程標準,均設置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 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均[殉,全面考慮和系統規劃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目 標、能力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然而,各科課程標準現在是在實 驗過程中,對選修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還非常欠缺。下面是目前選修課程設置的 理論與實踐研究現狀。
    從研究的狀況看,在沒有頒布高中新課程標準之前,對選修課程的實踐與理 論研究是非常欠缺的,主要表現在:第一,未能給選修課程改革提出切實而有力 的依據。以往的選修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行一時,廢一時卩7],未能全面確立 與展開,究其原因是以往的課程理論未能對設置選修課程的理論提供有力的依據。 作為專門研究課程和為課程的實踐提供指導的課程理論,它應該根據每一時期黨 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目標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對各級各類學校課程的體系、 內容、結構等提出明確的說明氏】。但是,我國的課程理論并未能做到這一點。對 選修課程的性質、地位、作用、設置的科目以及它與必修課的比例等等許多重大 理論問題仍沒有明確的說明。理論研究的不足,不但影響了整個高中課程體系的 建設,而且也阻礙了高中選修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第二,未能給普通高中選修課 程的內容、類型、科目設置提供有效的說明卩刃。如普通高中選修課程的內容應包 括哪幾個方面,選修課程的類型是學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他們在高中選修課程 中各占多大比例等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課程理論中未能得到清楚的解答。第三 從選修課程的科目設置看,未能對選修課程的內容做出科學的理論解釋[佝。如選 修課程是否應與必修課程一樣開設同樣多的科目,其所占授課時間的比例問題, 如何處理好選修課程和學生學習負擔的矛盾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的認識達到 何種程度,都會直接影響選修課程的建設和實施的。
    2003年頒布高中課程標準后,教育界人士都認識到選修課程是此次新課程改 革的亮點和難點。從實驗省的實施情況看,各級領導和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非常 積極應對新課程改革⑷]。因此,在這一時期對設置選修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就 相對比較多,這些研究有基于實踐層面,也有對設置選修課程的理論研究。從四 個省實驗新課程標準的情況看,有很多知名專家和學者對選修課程設置的意義、 功能、目的、內容、評價等理論作了系列的研究[42][43][44],并且許多期刊(如課程. 教材•教法)與雜志社也非常重視新課程改革,每期都收錄有關高中新課程改革的 文章。實踐研究大多是在四個實驗省區,如:在廣東省有廣東實驗中學,華南師 大附中等學校的老師和領導都通過課題對設置選修課程作了一些實踐研究。海南 省更是特別,他們創建了數學教育交流網站,為實驗省的老師和從事教育研究的 人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同樣他們也用課題帶動對選修課程設置的研究。因此, 從新課程標準頒布到現在有很多對高中設置選修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但這些 研究現在只是在局部范圍內落實,還未能得到全面落實,還需要進一步對選修課 程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選修課程的實踐的需要,才能指 導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的全面改革。
    我國在選修課研究方面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有關大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研究成果較多。
    就目前來看,我國在高等院校和一些大專高職學校實行學分制,開展選修課 教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正因如此,才會有大量相關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 也涉及到了選修課程教學的許多方面,比如,有關課程設置的“高校通識教育選修 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改革”[切,“淺談,三位一體,校本課程的構建Mb,。有關教學制度 建設的,比如“完善高校選課制的思考和探索”,“深入實施學分制改革的幾點思 考”旳。有關教學評價的,比如“可以選擇的幸福一高校選修課掃描”圖】,“選修課 的表情”[49]等。總之,這些成果都是對于大學選修課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切實問題展 開研究的,具有很強的教學指導意義。
    (2)有關中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研究相對較少。
    與大學選修課程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相比,有關中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理論研 究就少多了。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選修課程教學也逐漸開始被人關注到。 目前,宏觀上的研究成果比如:“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實施現狀與改進策略以閔、“選 修課程制度實施過程中凸顯的幾個問題一以浙江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為例”〔呵、 “從普通高中課程結構變革看高考改革以刃等;有關學科化的研究成果比如:“對高 中體育與健康選修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反思”卩2〕,“談如何進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 教學”153]等。這些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理論研究。
    為了解國內關于中學化學選修模塊的研究進展,筆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檢索平臺,分別選用不同關鍵詞,對2003年以來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檢 索,其結果如下:
    1、 當選用“高中化學”作為篇名檢索詞進行檢索時,共檢索出相關文獻1873 篇。
    2、 以此1873篇文獻為基礎,當進一步選用“選修”作為第二篇名檢索詞進 行二次檢索,即檢索關于“高中化學選修”的研究成果時,共檢索出相關文獻38 篇。縱覽該部分文獻的內容,還主要是圍繞高中化學選修各模塊所選用教材的特 點、模塊教材的教學探析以及必修、選修模塊的教學銜接等微觀問題展開,很少 有文獻涉及高中化學選修模塊的實施現狀等宏觀問題的研究,即便有,也是針對 局部區域以及某單一模塊的調查問卷。
    3、 以此1873篇文獻為基礎,當進一步選用“課程設置”作為第二篇名檢索 詞進行二次檢索,即檢索關于“高中化學課程設置”的研究成果時,則只檢索出 相關文獻6篇。其中,只有1篇論述了高中化學課程模塊設置的反思及建議,其 余文獻依舊將關注點放在教材版本的研究和探析,對整體把握高中化學選修模塊 的實施現狀和實施環境缺乏指導意義。
    4、 以此1873篇文獻為基礎,當進一步選用'‘教學”作為第二篇名檢索詞進 行二次檢索,即檢索關于“高中化學教學”的研究成果時,共檢索出相關文獻959 篇,此時,筆人進一步以此959篇文獻為基礎,再輔以“選修”作為第三篇名檢 索詞進行三次檢索,即檢索關于“高中化學選修教學”的研究成果時,則只有檢 索到16篇相關文獻,最后以“高中化學選修教學現狀”為篇名,檢測結果為0。 此檢索結果與筆人事先對此問題的基本看法比較符合,也再次說明化學選修模塊 的教學研究還十分薄弱,亟待加強。
    由此可知,我國選修課程在理論研究方面是十分薄弱的,高中選修課程在理 論與實踐上還有許多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旳。因此,對高中設置選修課程的理論 與實踐研究有很大的前景。
    第三章調查設計
    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深入訪談為輔的方式進行研究,將問卷調查的結 果,加以統計分析與討論,又通過與實驗學校所在教師的直接接觸,可以了解案 例和問卷背后的資料,了解一些更有價值的信息。借此掌握教師對選修課程實施 中的態度、難點和建議。
    問卷調查法的目的是調查分析教師對新課程實施、進程和效果的態度,化學 教師對新課程下的教學的認識,教學資源對選修課程設置的影響,學生對選修模 塊的基本態度及對教學效果的基本評價等,力圖通過翔實的數據分析,對新課程 改革背景下的中學化學選修課程教學現狀進行理性的描述,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發 現影響化學選修課程教學效果的瓶頸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3.2研究工具
    3.2.1研究工具的發展
    一、 確定研究主題,界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二、 搜集國內外論文、期刊中有關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文獻及新課改后高 中化學課程教學現狀的相關資料,學習文獻,整理文獻資料,確定研究方法。
    三、 根據《陜西省普通高中化學學科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實施建議〔試行〕》 的意見(高中至少應開設選修課的40%供學生選擇。建議在六個選修模塊中開設
    《化學與生活》、《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化學反應原理》四個 模塊),又根據本研究的研究主題和調查內容,擬定6個維度來指導制作調查問卷, 分別為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模塊課程設置,選修模塊教材版本,選修模塊教學, 師資情況,課程資源以及課程管理和評價。
    四、 以大量的文獻為依托,初步自編完成“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模塊課程設置 和教學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問卷。
    五、 對陜西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08級16位教育碩士做問卷調查, 對該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并針對所要調研的問題與在職教師們進行探討,補充 問卷不足,對設置不可理的問題進行進一步修改。修改完成后同樣的問卷,對陜 西省柞水縣9名化學教師在不同時間進行兩次測量。兩次測量時間相距三周。兩 次測量結果分析基本相同,初步確定了“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模塊課程設置和教學 現狀調查問卷”。
    因為本研究還需了解學生的化學選修課程學習情況,同時希望了解學生對化 學選修課程的想法和建議,以期望能更多的反饋一些真實的課堂數據,同時了解 學生的想法,能對本研究在建議上提供補充。在借鑒本校《西北地區高中新課程 實施情況》項目中其它科目教師制作的學生問卷,根據四個維度:對選修課程的 喜愛程度、教師教學情況、學習方式、學校資源等維度,自編學生問卷“高中化學 選修模塊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調查問卷”。
    3.2.2調查問卷的設計
    (1) 教師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填表人基本情況,包含所在學校名稱以及學校所屬區域和學校性 質,填表人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和到目前為止,填表人已經講授過的 選修模塊。
    第二部分為調查問卷的調查表,該調查表分6部分:1•課程設置(設4道題), 2.選修模塊教材情況(設6道題),3.選修模塊教學情況(設5道題),4.師資情況 (設9道題),5•課程資源(設9道題),6•課程管理和評價(設7道題)。分別對 四個普遍開設的選修模塊:選修一(化學與生活〕、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 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進行設問。
    第三部分開放性問題(設3道題),開放性問題從課程面臨的最大困難、課程 實施的重要工作、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等三個方面設題。(詳見附錄1)
    (2) 學生問卷的設計
    第一部分為學生的基本情況:所在學校和班級。
    第二部分為單項選擇(設10道題)。
    第三部分為多項選擇(設9道題)。
    第四部分為開放性題(設1道題人
    學生問卷只作本研究的個案研究。
    3.3研究對象
    331研究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采取分層取樣和隨機取樣結合的方式進行取樣,陜西省除西安市外有 九個地級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渭南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 安市、榆林市)和一個楊凌示范區。為確保此次調查結果的普遍性、代表性和可 信性,我們充分考慮了被調查人員的結構,被調查學校的性質,以及陜西的經濟 狀況和社會發展的區域性差異,被調查人員分不同教齡、不同學歷的中學化學教 師;被調查學校有省示范高中、省(市)標準化高中、普通高中等;被調查學校 所涉及的區、市為三種類型,其中西安7所、咸陽4所、寶雞4所、渭南4所、 安康5所、漢中4所、商洛4所、銅川2所、延安4所、榆林3所,楊凌2所, 省示范性高中18所、市示范性高中10所、普通高中15所。
    3.3.2具體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為西安市(師大附中,碑林區英才中學,未央區太元路中學,未央 長慶二中,高新一中,西安鐵一中,西安市第三中學),咸陽市(乾縣第三中學, 旬邑中學,咸陽實驗中學,興平市華興中學),寶雞市(隴縣第二中學,麟游中學, 寶雞中學,寶雞西關中學),渭南市邙日郭中學,大荔中學,華縣咸林中學,澄城 中學),安康市(安康中學,旬陽中學,石泉中學,張灘高中,平利中學),漢中 市(城固中學,留壩中學,寧強第一中學,佛坪縣中學),商洛市(商洛西關中學, 商洛中學,鎮安中學,柞水中學),銅川市(銅川市一中,景風中學),延安市(志 丹高級中學,安塞縣高級中學,延安第四中學,延安實驗中學),榆林市(榆林中 學,榆林一中,榆林第十中學),楊凌示范區(楊凌中學,楊凌高新中學)等43 所中學的126位教師,以及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商洛市柞水縣中學高三年級 隨機抽取的80名學生。
    3.4實施程序
    一、本研究于2008年12月對陜西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08級16 位來自陜西省各市區的10所不同高中的教育碩士進行初步的問卷調查,所用工具 為最初制作的調查問卷,共發放了 16份,收回14份,其中有效問卷12份。通過 對問卷的分析和與這些教師的討論交流,進一步完善問卷。
    二、 2009年5-7月對陜西省柞水縣中學9名化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
    三、 2009年11月-2010年2月之間,以陜西省高中化學教師在陜西師大培訓、 大學同學所在工作單位、所在實驗室組織的省內調研團隊和“4+2”教育學碩士實 習點等渠道,分批分次對陜西省內的37所高中學校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 放問卷170份,回收133份,有效問卷120份。
    四、 繼以上問卷調查后,為了確保調查對象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繼續分層選 取6所高中的9名化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份,回收8份,有效問卷 6份。
    五、 總體問卷發放、回收情況:共發放問卷179份,回收141份,有效問卷 126份,回收率79%,有效率70%o
    六、 2010年2月初問卷回收后,針對教師對化學選修模塊所提建議的進行電 話訪談,以進一步了解目前高中化學選修課實施的現狀,彌補問卷調查無法呈現 的問題的缺乏。
    七、 對回收的126份有效問卷進行資料的整理、統計、分析與比較。
    八、 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以描述統計(次數、百分比)分析研究結果。
    九、 匯整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十、2010年2月至今,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學習,完成論文的撰寫。
    3.5資料處理
    一、 資料處理
    問卷回收后,逐一檢視各問卷填答情形,針對填答有問題的學校以電話的方 式進行訪問,并將資料編碼后輸入計算機登錄存盤,采用SPSS進行資料整理與分 析。
    二、 統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的方法。
    第四章問卷統計與分析
    2007年秋,陜西省全面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 的全面鋪開,一些制約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的深層問題逐漸凸顯,各個學校面 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困難也越來越大。這些問題和困難能否得到及時的排解,不 但影響著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建設效果,也勢必會影響到全省新課程改革的整體 推進,因此,弄清楚這些問題和困難的癥結所在,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就成為 影響陜西省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本研究正是瞄準這 一重大問題,分別展開了以下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工作。
    4.1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基本設置情況
    課程結構是否合理和課程內容是否適應是確保一門課程能否得以順利實施的 基本保障,因此本課題亦將課程設置作為首要的調查內容。在各模塊的課時安排 方面,所有被調查學校四個選修模塊的周課時均能保證在3節以上,并分別有 57.89%和60.71%的學校將《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模塊安排了每 周四節;在各模塊的課程實施方式方面,有56.25%以上的學校對各個模塊的教學 釆用了上課講授的方式,并有43.75%的學校對《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釆取了多 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對各課程模塊的開設對學校及學生產生的影響方面,有35.9%的被調查學校 認為,開設該課程后對學校產生的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而 在各個模塊的開設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方面,絕大多數被調查學校認為,該課程對 學生的直接影響在于: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但也有&33%到38.89%的學校 認為對學生造成了負擔。
     
    表4?1:各課程設置周課時安排及實施方式
    Tab.4-1 Each Curriculum Provision, Week Hours Arrang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該課程每周課時 A. 1節 44% 0% 2.63% 3.57%
    B.2節 28% 25% 0% 0%
    C.3節 28% 25% 39.47% 35.71%
    D.4節 0% 50% 57.89% 60.71%
    該課程的主要實 A.上課講授 68% 56.25% 60.53% 70%
    施方式 B.專題講座 0% 0% 2.63% 10%
    C.主題活動 0% 0% 3 0%
    D.自主活動 8% 0% 0% 0%
    E.多種方式結合 24% 43.75% 36.84% 20%
    表4-2:各課程設置的開設對學校及學生產生的影響情況
     
     
    Tab.4-2 Influences of Establishment of Each Curriculum Provision on School and Students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您認為,開設該課 A.學校特色更突出了 7.41% 0% 7.69% 3.57%
    程后,學校明顯的 B.校園文化豐富起來了 14.81% 0% 2.56% 7.14%
    變化是什么?(可 C.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 44.44% 37.5% 35.9% 39.29%
    多選) D.以上幾方面都有 7.41% 25% 23.08% 21.43%
    E.沒什么變化 25.93% 37.5% 3077% 2&57%
    您認為,開設該課 A.增長了知識 35.42% 11.11% 31.51% 33.93%
    程后,對學生的影 B.培養了能力 10.42% 44.44% 28.77% 26.79%
    響是?(可多選) C.陶冶了情操 16.67% 0% &22% 7.14%
    D.豐富了生活 29.17% 5.56% 12.33% 14.29%
    E.造成了負擔 8.33% 38.89% 19.18% 17.86%
     
    4.2陜西省化學選修教材相關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在選修教材版本選用方面,陜西省目前除延安市選用的是蘇 教版教材,渭南市、榆林市選用的是魯科版教材外,其余地市選用的都是人教版 教材〔見圖4-1)。同時,調查還發現,認為教材知識內容的邏輯性良好的教師占 32%以上,50%以上的教師認為選修部分的教材內容對必修部分的內容具有很大的 拓展性,28%以上的教師對選修教材的設計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影響
    效果滿意;在教師對教材適應性方面,52%以上的教師盡管一開始不適應,但是經 過不斷反思總結,已經能逐步適應;50%以上的教師對各選修教材的主要內容和模 塊間知識點間的分布表示比較熟悉。
    愉林
     
    圖4-1:陜西省化學選修課程教材選用情況分布圖
    Figure 4-1: Distribution Map of Chemistry Elective Course Materials in Shaanxi Province
    表4?3:各課程教師對現行教材的基本評價情況
    Tab.4-3 Basic Assessment on Current Materials from Teachers of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教材知識內容的邏輯 A.優 40% 25% 31.58% 42.86%
    B.良 32% 50% 44.74% 42.86%
    C.中 24% 5% 23.68% 10.71%
    D.差 4% 0% 0% 3.57%
    您認為選修部分的教 A.互補性強 39.29% 22.22% 29.27% 33.33%
    材內容與必修部分的 B.有很大的拓展 50% 77.78% 63.41% 53.33%
    內容 C.內容重復 3.57% 0% 7.32% 13.33%
    D.沒有多少聯系 7.14% 0% 0% 0%
    選修教材的設計對激 A.優 40% 12.5% 7.89% 14.29%
    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 B.良 28% 43.75% 50% 60.71%
    習興趣的影響效果 C.中 28% 43.75% 39.47% 21.43%
    D.差 4% 0% 2.63% 3.57%
     
    表4?4:各課程教師對現行教材的適應程度
    Tab.4-4 Adaptation of Current Materials from Teachers of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您對新教材以模塊方 A.適應,有利于高中化學教 48% 12.5% 21.05% 50%
    式呈現教學內容感到
    B.開始不適應,經過不斷反 52% 81.25% 73.68% 46,43%
    思總結,逐步適應
    C. 一直都不適應 0% 6.25% 5.26% 3.57%
     
    表4-5:各課程教師對現行教材主要內容和模塊間知識點間分布的熟悉程度
    Tab.4-5 Familiarity on the Main Content and Module Knowledge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Materials
    from Teachers of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您對各選修教材的主 A. 非常熟悉 28% 6.25% 26.32% 28.57%
    要內容和模塊間知識 B. 比較熟悉 60% 75% 57.89% 50%
    點間的分布是否熟悉 C. 一般 12% 12.5% 13.16% 17.86%
    D. 不熟悉 0% 6.25% 2.63% 3.57%
     
    4.3課堂教學情況
    4.3.1選修模塊的主要教學方法
    表4-6:選修課教學中所涉及的主要教學方法情況調查
    Tab.4-6 Survey on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in Elective Courses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物質結 化學反 有機化
    生活 構與性質 應原理 學基礎
    您在各個選修 A.講授法 40.82% 38.89% 24.79% 29.11%
    模塊教學中使 B.探究法 &16% 5.56% 22.22% 17.72%
    用的基本教學 C.演示法 12.24% 11.11% 14.53% 16.46%
    方法是 D.討論法 24.49% 27.78% 16.24% 16,46%
    E.練習法 &16% 11.11% 11.97% 11.39%
    F.實驗法 6.12% 5.56% 10.26% &86%
     
    調查顯示,在以上四個化學選修模塊的課堂教學中,被使用最多的依然是傳 統的講授法及討論法,如在講授《化學與生活》模塊時,有40.82%的教師采用的 是講授法,24.49%的教師采取的是討論法,兩者總和占到65%以上。而新課改始 終強調推行的探究式教學法以及和化學學科教學特點聯系緊密的實驗法都未能得 以很好的實施,以《化學與生活》模塊為例,兩者的總和只有14%左右。同時, 盡管所占比例不等,演示法和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也成為了構成高中化學選修模塊 教學方法的有機組成部分。
    4.3.2探究式教學方式開展情況
    表4-7: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及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基本情況
    Tab.4-7 Basic Condition of Teachers7 Investigator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udents9 Investigatory Experiments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物質結化學反 生活構與性質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您在各個模塊 A.盡可能的采用探究式教學 36% 6.25% 46.15% 37.93%
    教學中,采用探 B.對極有意義的內容才安排釆用 48% 50% 43.59% 55.17%
    究式教學活動 C.對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存保留意 4% 1&75% 2.56% 0%
    的情況
    D.課時原本就緊張,現在更沒有課時 12% 25% 7.69% 6.9%
    安排了
    學生在該課堂 A.0次 32% 31.25% 5.26% 7.14%
    上開展探究性 B. 1次 36% 31.25% 2632% 35.71%
    實驗的次數 C. 2~4 次 28% 31.25% 60.53% 50%
    D.5次以上 4% 6.25% 7.89% 7.14%
    在進一步針對探究式教學方法開展調查后發現,在各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實踐 中,探究式教學方法被使用的頻率也有較大差異性,教師顯然對是否使用探究式 教學方法采取了分析對待的態度,絕大多數教師選擇的是“對極有意義的內容才安 排采用”的態度,而并沒有一味的“盡可能的釆用探究式教學”。如分別有50%和 55.17%的教師在《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教學中選擇的是 “對極有意義的內容才安排采用”,而對理論性較強的《化學反應原理》這一模塊的 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是贊成“盡可能的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的。
    該統計分析還顯示出,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不同模塊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還 存在著保留意見或認為“課時原本就緊張,新課改后更沒有課時安排了”,這也從一 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對待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態度具有很大的不一致 性和個性選擇。
    對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的調查則顯示,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實施探究性實驗的 機會還很少,最大多數課程模塊開展探究性實驗的次數保持在1?4次之間,只有
    很少一部分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達5次以上。
    4.3.3教師掌握的學生對選修模塊的基本態度
    表4-8:教師掌握的學生對各個模塊的喜愛程度
    Tab.4-8 Teachers9 Understanding on Favor of Each Module from Students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物質結化學反 生活構與性質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在您看來,有多 A. 幾乎沒有 0% 6.25% 0% 0%
    少學生真正喜 B. 半數以下 24% 62.5% 34.21% 35.71%
    歡學習該模塊 C. 約一半 20% 25% 44.74% 2&57%
    內容? D. 半數以上 48% 6.25% 18.42% 2&57%
    E.幾乎全部 8% 0% 2.63% 7.14%
     
    從教師所掌握情況的角度分析所得統計數據顯示,學生對各個模塊的喜愛程 度也是不盡相同的,實用性較強的模塊受學生歡迎的程度較強,如有48%老師認 為同學們對《化學與生活》充滿興趣,而對理論性較強但卻缺乏感性認知的《物 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都不同程度的未被絕 大多數學生真正喜愛。
    4.4師資基本情況
     
     
    圖4-2:被調查教師講授過的選修模塊情況
    Fig.4-2 Taught Elective Modules from Surveyed Teachers
    表4-9:各課程教師參加培訓基本情況
    Tab.4-9 Basic Condition of Each Cuniculum Teacher Participating in Trainings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參 A. 1-3 次 56% 62.5% 73.68% 53.57%
    加培訓的情況 B. 4-6 次 20% 12.5% 26.32% 28.57%
    C.7次以上 0% 0% 0% 0%
    D.沒有參加過培訓 24% 25% 0% 17.86%
     
    表4-10:各課程教師專業技術構成情況
    Tab.4-10 Professional Technique Structure of Teachers in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物質結 化學反 有機化 學基礎
    生活 構與性質 應原理
    各學校化學教研室 A.初級職稱為主 0% 6.25% 5.26% 3.45%
    教師的職稱構成情 B.中級職稱為主 84% 6&75% 71.05% 75.86%
    C.高級職稱為主 16% 25% 23.68% 20.69%
     
    在選修模塊賴以支撐的軟資源一師資條件的調查中發現,在教師專業技術方 面,中級以上職稱均超過了 68.75%,絕大多數教師能夠講授3個模塊以上的選修 課程〔見圖4-2); 53.57%以上的被調查任課教師接受過1-3次不等的培訓,還有 28.57%的教師接受過4-6次的培訓。但同時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441教師專業能力差別較大,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表4-11:各課程教師配備情況
    Tab.4-11 Allocation of Teachers for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貴校化學教研室教師 A. 全部是專職教師 76% 75% 84.21% 82.14%
    的隊伍構成情況 B. 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 8% 12.5% 7.89% 0%
    C. 以兼職為主,專職為輔 12% 12.5% 5.26% 7.14%
    D. 全部為兼職教師 0% 0% 2.63% 7.14%
    E. 尚未配備 4% 0% 2.63% 3.57%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43所學校中,盡管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專職教師,但除 部分學校全部是專職教師之外,其它學校普遍存在兼職代課的現象,普通高中尤 為明顯,甚至有7.14%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其所在學校《有機化學基礎》選修模 塊教師全部為兼職教師。還有些被調查教師反映,其所在學校未配置《物質結構 與性質》專職或兼職教師,該門課程能否在該校順利開設實堪擔憂;此外,在要
    求被調查教師對其自身“能否勝任所講授課程”進行評價時,只有44%以上的教師 表示對其所講授課程能夠基本勝任,同時認為其所在教研室也只有31.25%以上的 教師是能夠基本勝任其所授課程的。
    表4-12:各課程教師業務水平基本狀態
    Tab.4-12 Basic State of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Teachers in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教師本人能否勝任該 A.完全能勝任 56% 25% 39.47% 46.43%
    模塊的教學工作 B.基本能勝任 44% 75% 60.53% 53.57%
    C.不太能勝任,需要培訓 0% 0% 0% 0%
    教研室教師就能否勝 A.基本能勝任 44% 31.25% 42.11% 39.29%
    任該模塊的教學工作 B.完全能勝任 40% 37.5% 39.47% 39.29%
    的互評 C.不太能勝任,需要培訓 8% 1&75% 13.16% 17.86%
    D.不清楚 8% 12.5% 5.26% 3.57%
     
    4.4.2選修課教師在職培訓情況堪憂
    表4-13:各課程教師對接受專門培訓的基本態度
    Tab.4-13 Basic Attitudes to Special Trainings from Teachers in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物質結 生活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該模塊教師是否需 A. 需要 84% 87.5% 81.58% 71.43%
    要接受專門培訓? B. 不需要 16% 12.5% 1&42% 28.57%
    如果需要培訓,哪 A. 外出考察學習 54.29% 11.54% 33.33% 25.53%
    種培訓的形式可以 產生最好的效果? B.
    參加上級組織教研及培訓活 17.14% 34.62% 31.67% 34.04%
    C. 開展校本教研及培訓 20% 42.31% 28.33% 31.91%
    D.
    購買培訓資料,教師自我研 5.71% 11.54% 6.67% &51%
    E.未組織過 2.86% 0% 0% 0%
    我們在選修課教師十分關注的在職培訓調查項目中發現,絕大多數教師認為 非常需要就其所講授模塊接受系統的、專門的培訓,并以外出考察學習、參加上 級組織教研及培訓活動以及開展校本教研及培訓作為接受培訓的最優方式。
    4.5課程資源
     
    □ A.配備完善魁B.配備比較完善□(;.還比較欠缺
     
    圖4-3:被調查學校各課程的硬件設備配置情況
    Fig.4-3 Hardware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for Each Curriculum in Surveyed Schools
    調查顯示,盡管絕大多數被調查學校都配備了化學教學實驗室,但與各課程 相關的其它硬件設備“完善率”〔見圖4-3)除《化學與生活》課程接近20%外, 其它均在10%以下,而“欠缺率”均在44.74%以上,尤其是《物質結構與性質》 課程,其“欠缺率”高達62.5%O通過問卷和走訪座談,我們還發現,各課程因學 校區域差異,課外資源利用差別很大,省示范高中、城市標準化高中、城市普通 高中渠道多,利用情況較好;農村學校渠道單一,可利用資源非常少。
    在校內外課程資源建設方面,盡管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完全一樣,但總的情況 是課程資源相對匱乏[旳,突出的表現就在于:盡管廣大教師獲取教學資源的主要 途徑是網絡(41.67%以上通過網絡獲取〕,但學校自身的課程資源建設,無論是化 學資源性網站建設(75%以上沒建),還是校內圖書館化學專業輔導資料建設都明 顯無法滿足教師需求,導致教師不得不通過自己在網絡上搜索或到書店購買資料 〔41.18%以上)或者是自己整合的資料(28.79%以上)等方式,去獲取主要的教 學資源。
    表4-14:各課程硬件設備配置情況
    Tab.4-14 Hardware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for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貴校是否為該課程 A.配備完善 16% 6.25% 7.89% 7.14%
    的開設配備了充足 B.配備比較完善 36% 31.25% 47.37% 46.43%
    的硬件設備 C.還比較欠缺 48% 62.5% 44.74% 46.43%
     
     
    表4-15:各課程課內外教學資源建設及其利用情況
    Tab.4-15 Inner and Extern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Each Curriculum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學校是否建有專門 A.有 24% 18.75% 23.68% 25%
    的化學資源性網站 B.沒有 76% 81.25% 76.32% 75%
    該課程實施以來, A.上網查尋 46.81% 45.45% 42.03% 41.67%
    您獲取教學資源的 B.教學資源庫 4.26% 6.06% 8.7% 8.33%
    主要途徑有(可多 C.教輔資料 42.55% 42.42% 43.48% 45.83%
    選) D.當地文化資源 6.38% 6.06% 5.8% 4.17%
    您主要使用的教研 A.市教研活動獲取的資料 16.28% 20.59% 16.67% 14.29%
    資料是(可多選) B.區教研活動獲取資料 4.65% 5.88% 3.03% 4.08%
    C.書店購買的資料 48.84% 41.18% 51.52% 51.02%
    D.自己整合的資料 30.23% 32.35% 2&79% 30.61%
    該課程還運用了哪 A.圖書館 42.86% 43.48% 43.4% 35.刀%
    些課外教學資源 B.科技館 5.71% 13.04% 5.66% 7.14%
    (可多選) C.博物館 2.86% 4.35% 1.89% 2.38%
    D.家庭資源 37.14% 13.04% 26.42% 30.95%
    E.沒有運用 11.43% 26.09% 22.64% 23.81%
     
    4.6課程管理與評價
    陜西省普通高中啟動課改時間短,相關課程設置、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 面還處在探索論證階段,盡管有些學校已初步建立了各自的規章制度,但這些規 章制度不是不盡完善合理,就是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調查顯示,《化學與生活》、 《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等課程的制度建設取得 較大進展,已建立課程管理制度的分別達80%、62.5%. 84.21%、75%,其中《物 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制度建設還稍顯緩慢。課程評價方面,多數 學校建立了以學校自主管理為主的學科考核制度,評價方式上多采取過程評價與 終結性評價相整合的方式。
    表4-16:各課程管理制度建設及相關評價情況
    Tab.4-16 Each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levant Evaluation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該課程是否建立起了對 A. 80% 62.5% 84,21% 75%
    學生的評價制度 B. 20% 37.5% 15,79% 25%
    該課程是否建立了對教 A. 64% 62.5% 7632% 71.43%
    師工作業績的考核制度 B. 36% 37.5% 23.68% 2&57%
     
     
     
    問題 答案選項 化學與 生活 物質結 構與性質 化學反
    應原理 有機化 學基礎
     
    該課程建立的學生成績 A.學年紙筆測試成績 14.29% 0% 9.52% 12.12%
    評價方式主要是 B.學期紙筆測試成績 35.71% 37.5% 40.48% 45.45%
    C.過程評價與終期性評 50% 62.5% 45.24% 36.36%
    價相整合
    D.無 0% 0% 4.76% 6.06%
    該課程學生成績是否作 A.是 80% 68.75% 78.95% 78.57%
    為學生評優條件之一 B.否 20% 31.25% 21.05% 21.43%
     
    4.7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其它困難
    開放性問題的調查顯示(見圖4-4、圖4-5),不論高中化學必修課還是選修課 程,如果要使其正常開設,順利實施,必然會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如師生自身 的時間、能力以及對課程標準的模糊性認識以及教學內容過多、教材難度過大等 都制約著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學校硬件設施的更新完善、家長社會的幫 助與支持、安全制度的有效保障、教材與配套資源的使用及管理評價制度等。這 些條件如果得不到應有的改善或調整,勢必會影響到各門課程的最終建設與健康
     
     
     
    圖4-5:被調查教師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情況
    Fig.4-5 Greatest Difficult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e Surveyed Teachers
    4.8學生對化學選修課的基本態度及其學習現狀
    在對任課教師進行調查問卷的同時,為了初步了解學生面對化學選修課的基 本態度,本人還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商洛市柞水縣中學高三年級的80名學 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
    從統計數據不難發現,學生對待化學選修課程的學習態度具有很多共性的相 似之處的同時,也具有明顯的個性化態度差異。如在調查學生對待化學選修課的 學習興趣以及學習難度時,大多數學生均對化學選修課擁有極大的認可和興趣, 但對其學習難易程度的回答中卻顯示著很大的差異:柞水縣中學有32.7%的同學認 為化學選修課程非常難學,而該數據在陜西師大附中僅為3.7%左右。
    在對教材的喜愛程度上,53%的學生選擇了科普讀物能夠引起自己學習化學 的興趣,45%的學生選擇了教材,新教材還是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肯定。學生能夠 在感知到化學選修與化學必修的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性的同時,也能夠 認可其知識的拓展性很強。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反應有一些概念在不同的模塊有不 同的闡述,有點無所適從。
    在日常教學方式的問卷部分,絕大多數學生均表示教師探究性教學方式的運 用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70%的學生反應教師與其能夠很 好的進行互動,79%的學生認為探究教學方式對其學習化學課程很有益處,而只有 3%的學生認為探究學習幫助不大,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引起學生極大興趣的同時, 也給他們帶來了益處。
    在問卷調查中,有78%左右的學生希望能夠開設選修六《實驗化學》,在訪談 中,90%的學生反映實驗機會很少。《實驗化學》是一個以實驗設計和操作技能為 中心的模塊,學校和教師只能“望洋興嘆”,因為既難以很好地保證相關課題實驗所 必需的儀器和藥品,更無法滿足一個學期內組織所有平行班同時進實驗室的要求。 這樣就造成了師生對實驗教學“過猶不及、敬而遠之”的心態。目前,化學實驗在中 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是形式上的遍地開花、實質上的削弱淡化,學生的實驗意識以 及動手實驗能力都很難達到預期的水平。
    《化學反應原理》與《物質結構與性質》這兩個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 的選修模塊受歡迎率僅為13%和7%o這兩個模塊學生反應在課堂上仿佛是把艱深 的理論知識堆積起來,讓人望而生畏、逐漸失去學習興趣,也理解困難。在與學 生的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反映模塊繁多,模塊內容之間有一定的重復性, 化學學習完了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習起來負擔很重。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1研究結論
    5.1.1選修課程設置基本合理
    各被調查學校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設置基本合理、課時較為充足、課程實施 方式形式多樣。盡管也有部分被調查學校承認該系列化學選修課程的開設對學生 的學業造成了一定的負擔,但絕大多數被調查學校還是認為,選修模塊課程的開 設對其學校產生的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提高,通過該系列課程的 學習,使得學生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綜合高中學生對選修課的學習動機整 體表現上,呈現中等程度,表示綜合高中學生對于選修課程的學習,普遍存在有 良好的動機。根據相關文獻研究,當學生的學習動機愈高時,愈能引起較好的學 習成果及滿意度,因此,學校規劃選修課程應符合學生需求,另外教師在教學時 也應善用教學方法及策略,藉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提振學生的學習成效。
    5.1.2選修課程模塊教材滿意率較高
    陜西省目前除延安市選用的是蘇教版教材,渭南市、榆林市選用的是魯科版 教材外,其余地市選用的都是人教版教材。絕大多數教師對其所使用的教材給予 了良性評價,對教材的適應性也在逐漸加強,這為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順 利實施又提供了進一步的保障。
    但有部分教師則認為,舊教材系統性強,知識脈絡清晰;新教材以生活、生 產中的化學作為引線,重視化學的應用,重視化學實驗,欄目設置生動,但知識 體系不夠清晰,且出現同一知識多次分布的情況,感覺有點亂,對知識的難度、 廣度、深度把握不準。
    但就地域差異來看,西安市學生的學習滿意率顯著高于榆林和寶雞。在各層 面表現上,西安市學生的自我效能、課程設置、動機、滿意率也大多高于榆林、 寶雞、商洛,可見渭南市學生在選修課程的學習動機比北部其它縣市高。另外, 也發現銅川市學生的滿意度高于安康市,此現象可作為延安地區學校及教師參考, 并進一步協助教師更好的設置教學模塊以提高學生的滿意率。
    5.1.3選修課程模塊教學方式多元化
    在目前陜西省普遍開設的四個化學選修模塊的課堂教學中,各種教學方式并 存,但被使用最多的依然是傳統的講授法及討論法,教師對是否使用探究式教學 方法也能根據模塊內容的特點,采取了分析對待的理性態度,絕大多數教師選擇 的是“對極有意義的內容才安排釆用”的態度,而并沒有一味的“盡可能的采用探究 式教學”。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不同模塊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保留意見或認為 “課時原本就緊張,新課改后更沒有課時安排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對待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態度具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和個性化選擇。
    對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的調查則顯示,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實施探究性實驗的 機會還很少。學生對各個模塊的喜愛程度也是不盡相同的,實用性較強的模塊受 學生歡迎的程度較強。
    5.1.4學校類型對選修課設置的影響較大
    就選修課整體而言,省示范性高中類型學校選修課門數高于市示范性高中和 普通高中,而市示范性高中類型學校在課程節數上高于普通高中。這是否因省示 范性高中較偏重在學術學程,選修課程規劃實施較單純及穩定,且學生對個人發 展方向和興趣較明確,造成學習效率表現較佳,此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在各層 面表現上,省示范性高中學校學生的自我效能、課程模塊、內在動機、教師技能 等方面皆明顯高于市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類型。就辦學規模而言,規模大的學 校,化學教師數量充足,教師培訓情況良好,選修課質量也就較高。
    5.1.5師資情況亟待加強在職培訓
    被調查學校現有化學選修課程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較為合理,絕大多數教師 能夠講授多個化學選修模塊,但也因各個學校基本條件的不同,而存在教師專業 能力差別較大,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只有半數被調查教師表示對其所講授 課程能夠基本勝任,并認為其所在教研室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是能夠基本勝 任其所授課程的。因此,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非常需要就其所講授模塊接受系統的、 專門的培訓,但在實際的培訓操作過程中我們也不得不看到:
    其一、部分教師因為專業能力和缺乏對課程改革的正確認識,并以對課程改 革產生的不適應為由,消極應對這種變化趨勢,同時對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又某 種程度的流于應付,不能持續的開展自修等加以鞏固提高;
    其二、由于教學工作繁重,不少學校給教師提供的培訓學習機會太少或者機 會不夠均衡,對相關課程教師的具體工作指導和關心不夠;
    其三,教育行政部門在培訓方式上稍顯單一,且不能突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 的專題培訓,致使培訓效果不盡人意。
    5丄6課程資源開發緩慢、利用率不高'
    調查顯示,盡管絕大多數被調查學校都配備了化學教學實驗室,但各課程因 學校區域差異,課外資源利用差別很大,省示范高中、城市標準化高中、城市普 通高中渠道多,利用情況較好;農村學校渠道單一,可利用資源非常少,總的趨 勢是課程資源建設不但緩慢,利用率也不高,亟待改善。引起上述情況的主要原 因在于以下兩點:
    其一、由于各學校發展時間、所處地域、建設條件等的差異,導致不少區縣 甚至是重點中學都對化學選修課程的建設投入的資金少、精力少、感情少,置使 該課程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挖掘沒有潛力,發展沒有后勁。很多學校有硬件卻 沒軟件、有電腦卻沒網絡、有網站卻沒內容,即使定了教材,上了該課,但因教 學設施跟不上導致很多內容沒法講,講了沒法用。
    其二、對于課程資源的建設,各個學校投入的精力不夠或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的缺編也嚴重的制約了這方面的發展,以資源性網站和圖書資料建設為例,很多 學校的網站成為了公告牌和宣傳欄,圖書館資源更新緩慢、內容單一,對與教學 息息相關的基礎教育資源建設還處在等、靠、要的消極地位,各個學校,甚至是 整個省都對優秀基礎教學資源的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網絡上低水平重復性的資源 還占絕大多數,即便購買也沒有很好的資源值得投入[殉,使得我們的基礎教學教 師每個人都需要重復性地耗費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去搜集、整理這些基礎性的教 學資源。與此同時,教師之間缺乏互助精神、各自為戰、缺乏交流和未實現資源 的有效共享等等也都進一步地加劇了原本并不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率的進一步下 降。
    5.1.7課程管理及評價有待完善
    陜西省普通高中啟動課改時間短,相關課程設置、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 面還處在探索論證階段,盡管有些學校已初步建立了各自的規章制度,但這些規 章制度不是不盡完善合理,就是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總體表現為:課程管理制 度不夠健全,評價方式單一且操作性不強。究其原因:
    其一、制度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建立和調 整,更需要經年累月的磨合和完善[岡,而陜西省開展新課程改革的時間較短,新 建立起來的這些制度是否適合本校情況、能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還需要進一步考 察図】。同時,在這些制度的可操作性上,還需要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一整套行之 有效的方案和對應的獎懲措施,才可以有效的保證這些制度的生命力。
    其二、課程評價方面,盡管各個學校都建立起了評價制度,目前看其評價方 式還顯得比較單一,尤其是其合理性和有效性還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5.1.8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困難多重
    此次調查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實行化學選修課改革是持肯定 態度的。但問題同樣存在:
    師生自身的時間、能力以及對課程標準的模糊性認識以及教學內容過多、教 材難度過大等都制約著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學校硬件設施的更新完善、 家長社會的幫助與支持、安全制度的有效保障、教材與配套資源的使用及管理評 價制度等[59][60]。目前看,陜西省各個學校反映的其它主要困難還在于教師自身時 間和能力有限和學校硬件設施條件跟不上等幾個方面。究其原因:
    首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調查結果顯示,69.2%的教師認為開設化學選修課 后自己的負擔加重了。71.2%的教師認為實行化學選修課后自己的工作難度加大 了。由于開設選修課,是對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來自學生層面的壓力大幅增 加,而且面對新的模塊化教材,教師在備課方面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由于在教 學過程中,從整個教材的設計,到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必須就現有的材料對照 新課程標準確定講課內容、難度、重點難點,確定恰當的教學方法,既要傳授知 識,又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其次,在化學選修模塊中增加了原先教材中沒有而從大學課本出現的知識, 因此,需要教師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研究性學習,理解透徹,再進行搭建與之相 配套的知識結構體系,這部分工作也是開設選修課教師們認為加重的工作之一。
    第三,選修課的開設的對象是學習能力強,對化學知識有一定愛好和見解的 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學習才能給學生想要的“一碗水”。另外,教師要關 注化學科技前沿的知識,結合當前學科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 講解,以便回答學生各種各樣的疑問。
    第四,學校對基礎教育資源的投入還不夠,導致很多學校的硬件建設能力始 終捉襟見肘,疲于應付與日俱增的學校維持費用以及新課程改革所涉及的各項費 用叫
    第五,學校陳舊的應試教育思維慣性導致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對高中 化學選修課程的重視都不夠,很多學校、學生及其家長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再 加之中學生所學課程已經很多,課業負擔相當重,在完成每天龐雜的學習任務之 后,幾乎沒有精力再投入過多的時間去關注與高考分值比例不高的化學選修課的 學習鳴。
    第六,學生的化學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與程序,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最后,教師日益增加的能力、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盡管教師 也在積極適應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需要,但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依然很多,且沒 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
    5.2對高中化學選修課建設過程中相關建議
    陜西省自2007年秋全面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階段。在此之前,教育 廳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驗〕》 等文件的精神,研究制定了《陜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 件。在進入課程改革實踐后,全省各普通高中都在積極的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精神, 立足實際,深入調研,在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方面做了許多大膽嘗試,也總結 取得了不少成績。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不但對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開設現狀有了比 較全面的了解,而且發現了各門課程在改革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以及 這些突出問題和困難形成的原因,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我們借鑒先進教育理論 的支持下,經過深入剖析,初步提出了解決當前這些課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與困 難的對策和建議,現分述如下:
    5.2.1注意處理好化學選修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關系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改革力度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教育改革, 其特點在于以轉變教學理念為先導、以改革課堂教學為核心、以提高教師素質為 突破口、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手段、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目標,旨在通過調整人 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 進和實施素質教育。高中課程改革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選 修課程建設是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其核心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 的基本途徑是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為保證以上課程的有效實施,建議在今后的 課程建設中處理好以下六種關系:一是教師點撥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的關系,二 是單項知識傳授與綜合技能培養的關系,三是發展一般能力與激勵個性創新的關 系,四是課堂統一要求與課外差異施教的關系,五是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 段的關系,六是終極結果考查與中途過程評價的關系。
    5.2.2著重注意突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培訓的特點和需求
    一是做好全員培訓,即各區縣教研人員、各普通高中主管教學校長、各行政 教輔管理人員等也應參加培訓,而不能將培訓只局限于課程改革所在年級的一線 教師;二是做好分批分層培訓,即根據各參訓人員的崗位職責,有效利用正常工 作日或寒暑長假,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切忌流于形 式,走了過場;三是處理好培訓的形式與培訓的效果的關系問題,即內容要豐富 多彩,抓觀念更新、抓技術培養、抓素質提高,形式要靈活多樣,可通過專家引 領、名師示范、觀摩樣板學校等方式,也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聽取兄 弟學校、兄弟省份的課程改革項目課題組所在學校的成果匯報、課程改革專家的 現場報告報告,以及教學比賽與實地考察等相結合的方式借鑒兄弟學校、兄弟省 份的教學經驗等;四是堅持專項課程培訓,即根據高中化學選修模塊課程的不同 性質、不同特點,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人員上單列考慮,重點安排,以 解決這些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長久存在的重點和難點;五是堅持教師自修和校本教 研相結合,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有效發揮教研機構、示范學校的輻射作用, 建立網絡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師培訓長效機制,同時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 精神,共同建設起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資源環境。
    5.2.3認真做好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
    按政策要求,各普通高中學校要認真組織本校參訓教師按時參加培訓,并選 派專人進行管理,以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切忌敷衍塞責或以其它事由消極應 付;依本校實際,各普通高中學校要積極鼓勵優秀教師進行課改實驗,努力為教 師的課改實驗創造條件,對成績突出者可給予適當獎勵,榮譽職評應有所傾斜; 教育人事部門和學校要通力合作,嚴格把好進人關,尤其在考慮學歷達標、年齡 優化、基本功過硬的基礎上,及時從高等師范院校選拔優秀畢業生,為教師隊伍 補充力量;各師范院校應調查高中新課改需求,更新專業設置,調整課程體系, 為基礎教育輸送專業對口、業務過硬的新鮮血液,如首都師范大學從今年開始將 依托示范高中為基礎教育培養高質量、高學歷的師資。尤其要加強農村薄弱學校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免費師范生到農村基層中學任教,并作為 職稱評定的條件之一,在工資待遇上有所補貼,使其安心基層教育。各教研機構、 學科教育學會要繼續充分發揮教科研“排頭兵”作用,通過賽教、教研成果評選等方 式,積極搭建平臺,促進城鄉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教師交流,實行以聘請、引進與 共享教師為渠道,專職、兼職相結合,建立地區之間、校際之間高中化學選修課 程建設的交流機制。
    5.2.4不斷改善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教學實施環境
    對有能力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應順勢利導,鼓勵其抓好自身投入,必要時 可給予其經濟上的支持或政策上的傾斜;對能力薄弱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應因 地制宜,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從樓舍場館建設到教學設施配備等方面予以大力扶 持;對沒能力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可立足現實,在建議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 廣泛聯系,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辦學,造福社會;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的真 正困難在于農村普通高中,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工作重點向其轉移。
    525努力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創造條件
    建立資源庫,即要求教育研究單位組織專業人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索 整理、分門別類、分級分層,打破學校壁壘,加強校際協作,注意資源共享,如 可通過“結對子”幫扶、同地域協作、校情相近學校合作開發等方式,互動交流,共 同提高,以盡快建立起陜西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資源庫,并定期對資源庫進行完 善更新;利用社會資源,即通過行政手段,宣傳倡導社會上的相關單位,為陜西 省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方便,如要求社區、化工廠或傳統教育實習 基地將接納學生實踐作為其政績考查的一個方面。
    5.2.6學校逐步完善硬件服務,實施課程安排信息化
    在強化學生管理方面,學習西安中學的經驗,在校園積極推行“校園一卡通”, 實行刷卡進教室、實驗室、閱覽室、學生宿舍。每節選修課結束后,任課老師必 須將學生的各種情況,如遲到、早退、課堂表現及時錄入學校數據庫登記,這樣 老師、學校領導和家長,都可以通過相應的平臺和帳號,及時準確了解學生所在 位置、出勤情況,以及他課程情況、作業情況和考試成績。實行數字化管理后, 學生在學校任何時間的任何表現都有即時紀錄,避免放羊式管理的出現,減少了 管理的難度,解決了學校學生管理人員不足的缺點。與此同時對教師也是一種監 督,避免了制定課程計劃的隨意性,在極大程度上方便地實現對學生選修課程的 監控和管理以及便于任課教師查詢出勤、成績錄入、成績統計。
    5.2.7解決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存在主要問題與困難的其它建議
    調查顯示,教育行政部門的當務之急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加強領導監 督,二是加大培訓力度,三是配備專職教師,四是組織教學觀摩,五是提供更多 的課程資源;學校實施課程比較重要的工作體現在:完善更新各課程所需的教學 設備,整合開發各課程所缺的教學資源,建立健全各課程的相關制度,同時還要 想辦法解放師生,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從事各課程的學習與探究。同時,通過各 主流媒體、網站、家長學校等有效載體,宣傳化學選修課程的重要性,撇棄一切 教學活動都圍繞“高考指揮棒”的困擾,贏得家長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為研究和課 程實施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5.3加強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的保障條件
    5.3.1經費保障
    課程建設中,各級政府明確經費分擔,有關領導切實擔負起組織協調、政策 落實、經費支持責任;各級財政在教育經費預算中要向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傾 斜,特別要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建立高中化學選修課程捐資援建工程專 項資金,拓寬融資渠道,按照課程實施要求,結合各校實際,完善辦學條件;對 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中成績突出和進步顯著的區縣、學校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5.3.2人力保障
    成立普通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使教育行政部門、教 研機構、各普通高中校長統一思想,協調步調,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研究實踐 中,要注意提升學校中層干部的執行力,使他們能認真吃透上級政策和課改精神, 落實好高中化學選修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各校中心教研組,及時分析 解決本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各師范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要積極參與到化學 選修課程建設研究工作中,組織有關專家深入課程改革實踐,為一線教師提供專 業咨詢和服務。
    5.3.3時間保障
    各校要確保教師參加上級培訓、校本培訓、教育科研的機會與時間,鼓勵教 師在職進修。如日本教師的在職進修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校外進修,以滿足教師 學歷以及個性化需求;二是校內進修,主要是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精神;三是教 師自我進修,作為一種提高教師資質的做法,教師的自我進修被認為是今后學習 化社會的發展趨向。根據每位教師自主研究的熱情,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 獎勵,并逐漸完善這種支持體制,尤其對新任教師的進修更應該給予大力支持。
    5.3.4制度保障
    在省教育廳制定的一系列與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教師隊伍、 督導評估、考試評價、條件裝備等配套政策基礎上,各地和學校也要研究制訂相 應的配套政策與措施,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如學習制度、 反思制度、評比制度、管理制度等。
    參考文獻
    [1] 李芳.拷問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淺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決策中的 問題卩].當代教育科學,2007,(22).
    [2] 衛作輝,王建春.新課程下普通高中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導刊,2009,(7).
    [3] 蘇芳,何嬪.《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與《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 版)》的比較研究卩].現代教育科學,2005,(8).
    [4] 云濤,程材.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述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3,(5).
    [5] 閆蒙鋼,王江平.關于實施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7,(2).
    [6] 冷燕平.高中化學教材的研究和編制——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6《實驗化學》介紹[J].中 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8).
    [7] 陸軍.新課程下高中化學必修和選修內容教學的銜接[J].中學化學教學參<2007,(4).
    [8] 梁偉國,李帆.整體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專訪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J]. 人民教育,2010,(5).
    [9] 陜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7,(4).
    [10] 陜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實施方案[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7,(6).
    [11] 萬莉,彭蜀晉,樊敏.高中化學3套必修教材中化學概念的比較[J].化學教育,2009,(7).
    [12] 吳剛平.普通高中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基本思路卩].當代教育科學,2003,(20).
    [13] 張曉瑛.理論與實踐并重課程與資源整合——讀《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 [J].人民教育,2006,(20).
    [14] 楊春芳.淺談普通高中學校課程評價制度的缺失[J].基礎教育參考,2007,(10).
    [15] 楊承印,程雷.高中化學教材難度的定量分析與評價一一以三套化學教科書選修4之“溶 液中的離子平衡”主題為例[J].化學教學,2009, (9).
    [16] 楊承印,韓俊卿.義務教育新課標教科書課程難度定量分析[幾教育科學,2007, (1).
    [17] 周青,高珊,楊輝祥.對我國中學化學教材體現先進工具方法的建議[幾化學教育,2006, (3)-
    [18] 蔡文聯,饒志明,陳燕華.高中化學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與必修模塊的銜接及其教學 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4).
    [19] 陸軍,姚天勇.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實施現狀與改進策略卩]•化學教育,2009,(9).
    [20] 陳懿高中化學選修模塊教學的銜接策略[J].化學教育,2009,(12).
    [21] 張林面對新課程,農村高中應如何應對[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10).
    [22] 周月朗.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壓力及其管理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6,(4).
    [23] 臧書起.新課程中教師觀念的轉換及教學思想迷離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9).
    [24] 熊匡漢.關于大學選修課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6).
    [25] 馬琴.美國高等教育的特點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3).
    [26] 李素萍.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之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3).
    [27] 蔡志奇.高校公共選修課建設與管理的探討[J].文教資料,2010,(3).
    [28] 劉知新主編.化學教學系統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29] 劉知新主編.化學教學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0] 郭連峰.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天津教育,2009,(9).
    [31] 王敏勤”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虛化現象及對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制訂.化學教學大綱(高中部分修訂本).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7年.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制訂.化學教學大綱(高中部分試驗修訂本).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0年.
    [34] 高劍南,王祖浩主編.化學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5] 呂靜梅.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習環境[J].現代教育科學,2010,(2).
    卩6]皇甫紅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卩].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6).
    [37] 孔夏萌.我國中學選修制度20年:回顧與前瞻[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5).
    [38] 徐文彬,王愛菊.布魯納的課程理論:從美妙理想回歸現實生活[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5,(5).
    [39] 方青稚.試論新課標下高中選修課程的三大系列開發建設卩].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5).
    [40] 朱煜.談普通高中選修課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03,(12).
    [41] 曹秋懿.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學習狀態分析[J].考試周刊,2009,(37).
    [42] 李靜.新課程標準下的自主學習方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9,(30).
    [43] 李鴻才.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新的教師教育觀[J].教育探索,2007,(6).
    [44] 鄭雅萍.新課程標準的重點解讀[J].當代教育科學,2006,(4).
    [45] 蔣宗珍.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改革[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2).
    [46] 林瑩,陳艷萍.淺談“三位一體”校本課程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9).
    [47]兆宏陽,肖楊.深入實施學分制改革的幾點思考卩].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8).
    [48]橘子,曲曼妮,張語,唐華,青鳥.可以選擇的幸福——高校選修課掃描[J].高中生,2007,(23).
    [49]譚富榮.選修課的表情[J].新課程(綜合版),2007,(10).
    [50]張裕良,任聞斌.選修課制度實施過程中凸顯的幾個問題——以浙江省普通高中選修課開 設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08,(4).
    [51]王后雄.從普通高中課程結構變革看高考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08,(4).
    [52]張正中,龔正偉.對高中體育與健康選修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反思[J].體育教學,2008,(5).
    [53]吉愛峰.談如何進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2).
    [54]潘洪建,曹漢斌.關于高中選修課幾個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7).
    [55]詹澤慧,梅虎,詹涵舒,陳亞芝.中、英、美開放課程資源質量現狀比較研究[幾比較教育研 究,2010,(1).
    [56]劉傳河.新課程標準的網絡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10).
    [57]張德耀.對高中化學課程模塊過程性評價的探索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2).
    [58]嚴濟良.高中化學學習過程性評價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Zl).
    [59]張林,劉璐,陳文成.高中教師職業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的典型相關[J].中國健康心 理學雜志,2009,(9).
    [60]唐雷,林春田.高中教師的負面壓力[J].教育發展研究,2007,(2).
    [61]沈百福.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62]胡德秋.選擇性和多元化: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普通高中新課程的視角[J].基礎 教育課程,2009,(11).
    [63]David,WT. Reformi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J.Chem. Educ. 1999(2): 165-166.
    [64]Gillespie, RJ.Reforming the General Chemistry Textbook.J. Chem.Educ. 1998(1): 484-485.
    [65]Hanssen Lee D.;Gamer Judy L.;Wilson Byron J.; Cluff Coran L.and Nordmeyer Francis R. Teaching Concepts in Beginning Chemistry With Simple Exploratory Experiments. J.Chem.Educ. 1996(9): 840-842.
    [66]Ann Stucke; Gannaway Susan P.New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We Don't Have To Teach Everything in the Textbook. J.Chem.EdUC. 1996(8): 773-775.
    [67]Kariluz Dvila. Classifying End-of-Chapter Questions and Problems for Selected General Chemistry Textbooks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hem. Educ.,2010, 87(1)97-101.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shuoshilunwenzhuanti/kechengyujiaoxuelun/5467.html

    上一篇:初中《網絡成癮預防與矯正》校本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實踐研究

    下一篇:化學新課程賣驗功能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