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問題及對策
一、前言
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體制的轉型,我國城市與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產生巨大的改變,從而逐漸暴露出嚴峻的社會問題,所以,針對社會的發展提出了全面建設與管理社會的措施,尤其在發展比較落后的農村社會更明顯。從目前情況來講,農村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比較多,包括基層保障不足、留守問題嚴峻、自治困難、建設滯后等方面,時刻影響著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差距,實現城市農村共同繁榮的目標。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從始至終,社會發展都以農業為基礎和保障,農村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條件,而農村是社會前進改革的重要力量。所以,研究農村社會管理問題,將能夠有效的提升農村社會管理水平,改善農村社會管理現狀和解救實際問題。一直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農村社會的管理問題,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多次在重大會議上提出了相關推動農村建設發展,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的建議。根據農村社會的實際情況,研究新時期、新政策下的農村社會管理的問題與模式,積極的探索新機制,從而能夠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農民集體的利益,為建設新農村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組成、就業方式、利益關系、生活條件等方面都產生了比較大改變,為展開對農村社會管理問題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的緩解農村社會矛盾,調整利益關系,維護健康秩序,從而促使農村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本文針對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有效的解決當前房山區農村的社會問題,促使房山區農村的經濟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該問題的研究的意義在于解決農村管理實際問題,研究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相關問題,有利于明確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結合具體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從而為我國其他地區的農村社會管理提供參考。另外,針對房山區的社會管理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房山區的管理現狀和問題,找出原因所在,以此能夠提出更具針對性有效的措施。
二、農村社會管理概述
(一)農村社會管理的相關概念
提升社會管理水平與促進社會建設發展,最關鍵的比較困難的地方就是農村,因此必須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對于農村社會管理的研究,主要弄清社會、社會管理以及農村社會管理的相關概念。社會是社會學領域的詞匯,其中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社區和社會》一書中對社會進行了闡述,主要是指人們通過契約關系以及理性意志逐漸形成的共同體。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馬克思則提出了所謂的社會的本職是生產關系的綜合,即人們通過物質生產活動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那么社會的本質可以理解為人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的所形成的活動,社會是人與世界的統一,包含了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和自然世界。
相關社會管理的定義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所謂的社會管理,英文為“social administration”,從社會學角度考慮,主要是指能夠有效的促進社會發展、保障社會福利、滿足人們需求、解決社會矛盾等,逐步實現社會良好運行所采取措施的過程。目前社會管理在我國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的概念是社會管理比較關注政治、經濟、文化等環節的管理。而廣義的社會管理則主要涉及到了整個社會系統的管理。其中的社會代表了整個民族國家范圍,與自然社會相對應的,包含了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等所有方面。
對于農村社會管理的概念,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的區域為農村;二是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包括政府、農村社會組織以及農民;三是管理理念為以人為本,以服務為重點,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管理目標是促使農業的發展,推動農村社會進步,農村生活條件的提高。總體來講,農村社會管理主是維護農村社會的公平性,保障農村的合法權益,推動農村社會的快速發展,政府與農村社會組織以及農民所形成的依法管理農村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
(二)農村社會管理的必要性
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強農村社會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點意義:首先,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符合科學發展思想觀。正如黨組織所提出的堅持以人文本為核心的發展基礎,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必須對農村社會管理更加重視以及進行創新。在新時期,農村社會產生巨大改變,包括社會結構、社會矛盾、社會組織、農民價值觀等,同時引發了更多的社會問題,因此必須盡快通過加強管理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其次,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由于農村人口數量比較多,生產力樓號,城鄉差距明顯,農民文化學歷低,思想觀念急需更新,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獲得預期效果。再次,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從根本目的來講,農村社會存在諸多的問題和矛盾,必須通過管理來保障公平性與和諧穩定。讓農村農民參與到社會管理中,明確建設發展方向,解決實際問題。最后加強農村社會管理能夠有效的滿足廣大農民的需求。通常來講,可以將農村的需求劃分成兩種,即個人與公共兩個方面。目前大多數農村的社會事業發展比較緩慢,無法有效的滿足農民的需求,供需不平衡問題比較研究。所以,改革農村社會管理模式,豐富管理策略,將有助于促使農村社會快速發展。
三、房山區農村社會現狀及管理問題
(一)房山區農村社會現狀
房山區位于北京市,地理位置處于北京的西南方向,總面積為202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為83萬,截止2013年,房山區共有28個鄉鎮,125個居委會以及460多個村委會。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在2016年,房山區農業生產呈現下降的情況,作為傳統的農業地區,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盡管累積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并收獲了一些成果,但從整體的角度講,其存在的問題仍不用忽視,尤其是農村社會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房山區當前的農村社會現狀為:在農村人民群眾服務環節比較匱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資金、距離等條件,造成了政府不嫩很多的為農民排憂解難,村級的基層設施仍比較樓號,缺乏管理,服務不夠完善。另外,缺乏對農村農民主體的忽視,農民未能主動的參與到弄粗年社會管理中,不能有效的主動反饋相關問題,造成上層與基層之間的溝通不及時,信息掌握不夠全面等。總體來講,房山區當前的農村社會管理問題比較多。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二)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社會管理理念落后
隨著我國農村改革政策的實施,很多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如農村社會結構、價值觀念、主體行為、利益格局以及社會矛盾等方面,直接造成了農村社會管理更加困難。當前房山區在管理農村社會方面仍是堅持以往的模式,即政府強、農村弱的情況。這種管理面模式的目標是直接朝向對農村組織和個體的監督與控制,但隨著農村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農民需求的增長,以及城鎮化的發展趨勢,顯然這種管理措施已無法適應當前的農村社會現狀,不僅需要關注管理,同時更加需要兼顧發展。落后的管理理念導致了房山區政府的管理階段,往往對管理對象的控制比較重視,而缺乏對相關目標的權益保障。另外,房山區的政府部門管理還存在一些越位、錯位和缺位的問題。房山區的部分農村社會,當前仍存在很多“政府本位”多于“社會本位”的情況,缺乏對農民積極主動參與的激勵,以及志愿精神的培養,很少傾聽群眾的心聲,往往缺乏事前疏導,更多的是進行事后控制,未能實現多元管理的局面,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理念沒有充分表現以人文本、為民服務的思想。
2.農村社會管理機制不健全
如果沒有完善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顯然無法有效的對農村社會進行管理,實施各種各樣的政策,以及保障農民的權利。從當前的情況來講,房山區的農村社會管理職權劃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劃分相對較混亂,并且由于目前相關農村社會管理的法律體系讓步健全,造成了房山區管理農村社會時頒布的政策以及相關規則等方面出現很多問題,由此使得房山區的農村社會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部分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指出,農村社會管理機制需要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即農村社會的綜合決策和執行機制、安全機制、影響評估機制以及風險管理機制。從實際現狀來講,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過程中,相關機制和制度不夠健全,從而造成了很多問題的形成,尤其是在社會風險管理等反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3.農村社會組織發育緩慢
由于傳統農村文化的影響,以及長期二元政治體制的約束,促使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存在主體過于單一,農村社會組織匱乏、發展遲緩的問題,同時也直接造成了農民群眾對于村級活動和事務的參與比較少。在農村社會管理過程中,主要涉及了管理者和被管理對象,只有兩者之間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夠保障管理的效率和作用。當前,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主要是政府部門以及村委會負責,即單向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表現出比較強的主觀性、行政性的特征,從而導致農村的服務需求以及民主參與無法得到滿足,并且也阻礙了農村社會管理體系的優化。由于民間組織是直接反饋農民群眾需求和信息的平臺,但其發展緩慢,造成了農村社會矛盾和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村社會管理客體為農民,同時也是受益者,但由于缺乏參與,不能有效的對政府和管理者進行監督。因此,對于房山區來講,當前的任務是如何有效整合農村社會力量,打造政府領導、負責,社會協作,農民配合的多元治理結構,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少管理單一化的問題。
4.農村社會管理人才缺乏
對于農村社會管理來講,人才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在農村相對比較復雜的環境中,更需要能力和知識都比較優秀的人才。在新的階段,受到文化、政治以及管理人才選撥的因素影響下,目前,房山區還比較缺乏相關農村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從而對農村的管理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極大的阻礙了農村社會管理工作的開展。盡管當前房山區實施了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等措施,以及通過利用農村精神的帶頭作用,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管理人才的數量不多,以及政府們缺乏相應的激勵手段,在加上了農村地區對于大學生的吸引比較低,導致房山區不得不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另外,農村社會也在積極的進行改革與轉變,衍生了很多新事物和問題,必須通過專業的管理人才進行有效解決,所以,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人才的匱乏直接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四、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的對策
怎樣有效的解決農村社會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是當前房山區急需處理和面對的重要議題。根據前文中多提出的幾點問題,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
1.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對于房山區來講,新階段的農村社會管理要樹立以人為本,管理以服務為目的,的可持續發展觀。傳統的管理模式表現出了行政性、強制性等特征,顯然無法與當前階段的農村社會發展相匹配,必須從維護農民利益為出發點,堅持科學管理、以人為本的原則,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方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房山區當前的傳統農村社會管理理論往往是對全社會的管控,習慣性的將所有事務都參與和管理,表現出了大政府、小社會的問題,所以必須對行政控制的行為進行轉變,從而能夠將強制管理轉變為主動服務,樹立全新的為民服務的管理理念,實現真正的治理和管理農村社會。那么對于房山區來講,首先要針對基層政府進行職能的明確和轉變,從而進一步的建立管理農村的基層政府機構。房山區的眾多鄉鎮存在著政府職能定位混亂、職責不清、職能執行效率差等問題,另外機構的設置也存在很多漏洞,所以必須對政府職能定位進行明確,并根據農村社會管理的要求展開相關機構的設置。并且房山區還需要始終堅持科學管理理念,積極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房山區目前一些基礎政府部門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存在缺位、越位問題,從而導致管理效率差、成本管理高等,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服務型政府來解決和處理,即以服務為目的的管理,被動轉變為主動,單一變化多元化,構建以農村社會群眾為根本的服務型政府。
2.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
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是實施有效農村社會管理的基礎條件。目前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和相關制度仍處于改革和完善的階段,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健全的管理機制并沒有建立。所以,必須完善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機制。首先不斷完善農村社會管理的內部機制。如民主決策機制、黨務財務公開機制,以及政府、社會和農民的三位一體的社會風險治理機制等。要綜合利用多方的力量,進一步的提升管理的效率。特別是黨十八大所提出的加強黨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以及公眾參與、依法保障等全新社會管理機制。那么房山區在構建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機制階段,必須有效的整合多方力量。其次,針對農村社會管理配套制度進行改革。管理并不是單獨一個問題,往往涉及多方面因素,那么就需要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如經濟、政治、行政等方面。并且農村管理內容比較混雜,涉及到了很多領域,包括經濟、文化、衛生等,也造成了農村社會管理的復雜性,需要持續不斷的推進。最后,對房山區公共服務供給進行改革。對農村社會的基層政府職能進行轉變,有效的提升公共服務類職能比例,從而全力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如在房山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對農村合作醫療、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保障體系進行完善,以此能夠為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物質基礎條件。通過法律、制度和經濟等方法,逐漸的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力度,為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提供法律和財政支持。
3.培育新型農村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的建立和出現,逐漸成為了不同于政府和個人的第三方力量,并在農村社會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農村的社會組織為農民參與農村社會事務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和平臺,不僅可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可以積極的培養和打造農民群眾的參與精神和公益情懷。但目前房山區的農村社會組織在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登記注冊機制不健全,組織者法治意識不高,缺乏監督和約束等。為了進一步的推動農村社會組織的建設,并在農村社會管理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房山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為農村社會組織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農村社會組織并沒有真正的融入到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體系中,也未曾在農村社會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政府要對這種情況進行思考,要明確農村社會組織的意義,同時也要針對農村社會組織的培養進行相關政府和法規的設置。另外,政府可以將部分職能轉交給社會組織,積極的為農村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二是有效的加強農村社會組織的內部管理。采取培養、登記、監管等順序,并全面嚴格的落實每項任務,促使農村社會組織管理更規劃,從而能夠在農村社會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4.建設農村社會管理人才隊伍
農村社會管理人才的不足,將直接導致管理缺乏決策規劃等條件,從而造成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民服務的目標就無法達成。房山區的農村地區比較缺乏管理類型的人才,導致農村社會管理工作進展緩慢,所以,要不斷的提升房山區農村社會管理人才的數量的同時,進一步的提高質量,并且積極的努力引入先進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在農村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房山區可以采取以下兩點措施:一是對該地區的社會環境進行改善,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在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上,不斷促進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農村社會生態環境的改善等,同時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也需要積極進行改善,從而能夠對管理人才產生吸引力。二是結合房山區的實際,制定合理的科學的相關農村管理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從而能夠避免人才的流失。在新時期,尤其是重視農村社會工作人才的引進,有效的發揮管理和決策作用。
總之,農村社會管理關乎著農村的發展,以及農民群眾的利益保障等方面。房山區當前的農村社會管理存在一些問題,直接限制和阻礙了農村的發展,因此,房山區必須轉變農村社會的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并且對農村社會管理機制進行完善,以及培育新型農村社會組織,最后通過制定引進和激勵管理人才的政策,從未為農村社會管理提供各方面的條件,提升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竇艷芬,姜巖. 天津市農村社會管理問題調研及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4(06)
[2]譚均云,李翠蘭. 婁底市農村基層社會管理存在的新問題及對策[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06)
[3]周航冰.農村社會治理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 2014
[4]許蕓,孫建.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及對策[J].青海社會科學,2012,1:24-28.
[5]黃文冠.加強農村社會管理與促進和諧社會發展[J].行政管理,2011,21:129-130.
以上由中國學術論文網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轉載地址!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