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設計研究

    發布時間:2023-07-06 10:18
    摘要 w
    Abstract V
    英文縮略語
    1前言 1
    2材料與方法 4
    2.1研究方法與對象 4
    2.1.1文獻研究法 4
    2.1.2頭腦風暴法 4
    2.1.3層次分析法 4
    2.1.4半結構化訪談法 5
    2.1.5問卷調查法 5
    2.2研究步驟 6
    2.3統計分析 7
    3結果 8
    3.1采用文獻研究法明確平臺建設的具體目標 8
    3.2通過頭腦風暴法擬定平臺建設的備選模式 8
    3.3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平臺的最優建設方案 10
    3.3.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10
    3.3.2構造判斷(對比)矩陣 10
    3.3.3計算權重向量和一致性檢驗 12
    3.3.4層次排序權重和一致性檢驗 15
    3.4通過半結構訪談法開展最優建設方案下的建設需求研究 16
    3.5采用問卷調查法明確業務需求模塊 17
    3.5.1調查設計 17
    3.5.2調查結果 17
    3.5.2.1一般情況 17
    3.5.2.2業務模塊賦分情況 19
    3.6平臺業務系統設計 21
    361系統基礎信息管理 21
    362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21
    3.6.3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22
    364職業病診斷管理 22
    365職業病報告管理 22
    366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 22
    367職業病人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 23
    3.6.8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23
    3.6.9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23
    3.6.10質量控制管理 23
    3.6.11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 23
    3.6.12綜合分析建設 24
    3.7數據庫設計 24
    3.7.1用人單位基礎檔案數據庫 24
    3.7.1.1用人單位數據庫 24
    3.7.1.2職業病危害因素數據庫 25
    3.7.1.3職業人群數據庫 26
    3.7.1.4放射工作人員數據庫 27
    3.7.1.5職業病病人數據庫 27
    3.7.2技術服務能力數據庫 28
    3.7.2.1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數據庫 28
    3.7.2.2職業病診斷機構數據庫 29
    3.7.2.3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 30
    3.7.2.4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 32
    3.7.2.5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數據庫 33
    3.7.2.6專業技術人員數據庫 34
    3.7.3職業病防治業務數據庫 35
    3.7.3.1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數據庫 35
    3.7.3.2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數據庫 39
    3.7.3.3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數據庫 40
    3.7.3.4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庫 41
    3.7.3.5職業病診斷數據庫 46
    3.7.3.6職業病鑒定數據庫 50
    3.7.3.7職業病人隨訪數據庫 53
    3.8平臺安全性設計 54
    4討論 56
    4.1頭腦風暴法和層次分析法的優勢 56
    4.2本研究部分業務功能實現可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57
    4.3本研究局限性 58
    5結論 60
    本研究創新性的自我評價 61
    參考文獻 62
    文獻綜述 67
    社會實踐 75
    致謝 76
    個人簡歷 77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設計研究
    1前言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歐洲 每年有近一萬人死于職業病危害,而發展中國家遭受職業危害的員工數量更為龐 大,每年有近25萬人死于職業病和工傷事故[1]。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職業 危害日趨嚴重,多種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自2010年 以來,我國每年報告職業病新發病例均在2萬例左右[2-3]。截至2020年底,我國累 計報告各類職業病例101.25萬余例,其中約90%是職業性塵肺病(90.33萬余例), 塵肺病仍然是我國最主要的職業病;2020年全國共報告各類職業病新病例17064 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14367例[4-7]。在2018年的抽樣調查中,約1200萬家企業存 在職業健康風險,2億多工人暴露在包括灰塵、化學品和有毒物質在內的多種風 險中[8]。職業病防治,不僅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更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是促 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職業危害的日趨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的生理、 心理健康,這些令人震撼的數字已經成為嚴重羈絆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瓶頸, 隨之帶來的職業衛生的監督管理任務日趨繁重,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如何全面 的管理職業健康信息,科學高效的利用分析職業健康信息是公共衛生管理領域亟 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職業衛生旨在通過識別、評估和控制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暴露于危險事件 而導致的健康不良[9]。美國作為全球最早頒布職業安全與健康法的國家具備比較 完善的國防工業職業安全與健康法制體系[10]。一些發達國家在完善的法律法規 基礎上,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優勢,開發建設了自己的職業危害監管信息系統。加 拿大曼尼托巴省更是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建立了一個關于醫療保健職業健康的 數據庫[11]。此外,其他國家也在相繼建立適應各自國家國情的職業健康危害監管 網絡。WHO、ILO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OSHA、CDC、NIOSH、加拿大職業安全 衛生中心、英國衛生安全執行局等職業衛生專業機構提供了豐富的專業信息資源, 并按專題進行分類。除此以外,這些網站還提供了便捷的檢索功能,比如通過按 照字母提供的主題詞索引、檢索工具欄等。美國疾控中心還可通過推特、手機短 信、博客等新的媒體形式,為用戶提供信息推送服務[12]。韓國建立了工人危險暴 露監測系統,法國建設了國家職業病監測和預防網絡[13-14]。泰國職業安全監測系 統監測8種公共衛生疾病,包括矽肺病、敗血癥、石棉相關疾病、鉛中毒、噪音 干擾、有機溶劑中毒、農藥中毒以及職業性傷害[15-16]。我國職業病報告體系經歷 了由手工填報匯總、應用計算機軟件匯總填報到網絡直報三個階段[17]。1997年我 國建立并啟用單機版結合電子郵件傳輸報告的“全國勞動衛生職業病信息管理系 統”,建成了國家和省級職業病病例個案數據庫。2003年,衛生部組織開發了“中 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2014年,該系統進行升級后設置了具有獨立管理權 限的“職業病與職業衛生監測信息系統”,包括職業病報告卡、疑似職業病報告 卡、有毒有害作業工人健康監護匯總表、職業病診斷鑒定相關信息報告卡等報告 功能。此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還創建了“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與 備案管理系統”,用于用人單位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和備案[4] 。但我國職 業健康信息系統建設仍然存在分散、分離建設、相關系統之間缺乏有效數據共享 等諸多問題,亟需統一標準和規劃[18]。
    “十三五”期間,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例如《“健康中國 2030”規劃》、《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 201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病防治法》(修訂)、《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方案》也接踵發布,特別是職 業健康監管職責調整后,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了職業健康司,大多數省份成立職 業健康處[19-22]。突顯了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職業病防治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而職業衛生信息化是職業衛生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23-24]。我國是世界上勞動人口 最多的國家,多數勞動者工作、職業生涯超過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25]。根據第 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按照15-64歲國際通用口徑計算,則2020年該年齡段勞動年 齡人口規模為9.68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8.55% [26]。工作場所接觸各類危害 因素引發的職業健康問題依然嚴重,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復雜,新的職業健康 危害因素不斷出現。這些都迫切需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提升職業病 監管能力。近幾年,國家和各省、市都在積極開發符合職業衛生信息化發展特點 的平臺系統[27-30]。職業信息的標準化對于結果匯集研究至關重要[31]。目前國家已 經建立了基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平臺的國家職業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信息系 統,并依托國家數據交換平臺,根據相關數據交換標準及接口技術規范,為具備 條件的省級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進行系統升級改造 [32]。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工作較為落后,一是沒有省級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
    臺,各市也沒有相應的管理平臺或系統。目前的數據收集整理與統計分析幾乎全
    部靠人工,工作量大,處理速度慢,不利于綜合分析利用,且錯報漏報現象較多; 二是目前遼寧省各企業或體檢單位存在的職業健康監測系統大多是獨立的,不能 將企業與監管部門很好的連接起來,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缺乏資源的共享和傳遞; 三是尚未建立健全企業職業衛生標準化、電子化數據庫,由于企業數量眾多,企 業職業衛生檔案格式不統一,某些企業不夠重視檔案的建立,導致信息的不完善, 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業衛生工作的發展。因此,研究設計省級職業健康信息管 理平臺建設勢在必行。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法、頭腦風暴法、層次分析法、半結構化訪談法以及問 卷調查法等衛生管理研究方法,分析確立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最 優模式;探索設計了覆蓋職業病防治主要業務的業務支撐、數據集成分析管理、 綜合輔助決策等多維度的科學支撐體系,涵蓋系統基礎信息管理、研究技術服務 機構管理、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職業病人隨訪管 理等12個業務模塊和18個數據庫;以期為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與 運行提供科學依據。
    2材料與方法
    2.1研究方法及對象
    2.1.1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是搜集、鑒別、整理文獻,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 科學認識方法。本研究通過查閱國內外有關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文獻資 料,研究探索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目的、意義、構成要素、特點、 功能等相關內容,分析整理現有健康管理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研究目標, 深入挖掘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規劃建議。
    2.1.2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指在正常融洽、不受任何限制的氣氛中以會議形式進行討論、 座談,打破常規,暢所欲言,積極思考,充分發表看法。本研究選取了12名來自 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能力強、擅長溝 通且親和力佳的職業健康領域專家和一線代表開展此次頭腦風暴,就遼寧省職業 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設計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并對遼寧省職 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模式積極思考,最終明確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 建設的備選模式。
    2.1.3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指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 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是一種解決多目標復雜問題的定性 與定量相互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將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判斷各衡 量目標之間能否實現的標準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合理地給出每個決策方案的每 個標準的權數,利用權數求出各方案的優劣次序,比較有效地應用于那些難以用 定量方法解決的課題。
    本研究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對遼寧省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研究的備選方 案進行比較分析并擇優選擇。首先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將決策目標、考慮因素(決 策準則)、決策對象,按照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分為最高層、中間層、最低層, 繪出層次結構圖。最高層是決策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最低層是決策時的備選 方案。中間層是考慮的因素、決策的準則。對相鄰的兩層,稱高層為目標層,低 層為因素層。其次,構造判斷(對比)矩陣,采用一致矩陣法,即不把所有因素 放在一起比較,而是兩兩互相比較;采用相對尺度,盡可能減少性質不同因素相 互比較的困難,以提高準確度。再次,進行層次單排序以及其一致性檢驗,對應 于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入max的特征向量,經歸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為1) 后記為W。W的元素為同一層次元素對于上一層某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重,這 一過程稱為層次單排序。最后進行層次總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計算某一層次所 有因素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相對重要性的權重,稱為層次總排序。
    2.1.4半結構化訪談法
    半結構化訪談,指按照一個粗線條的訪談提綱,進行的非正式的訪談。該方 法對訪談對象的條件以及所要詢問的問題等,只有一個粗略的基本要求。訪談者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做出必要的調整,至于提問的順序和方式、訪談對象回 答的方式、記錄的方式、訪談的時間和地點等沒有具體的要求,由訪談者根據情 況靈活處理。
    本研究對部分已建立職業健康信息化平臺的省份、遼寧省各級衛生健康行政 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服務機構等專家和一線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 通過小組合作,隨機抽取20個對象進行訪談,其中衛生健康行政部門4人、疾控 機構4人、技術服務機構4人,企業4人,軟件公司4人。訪談過程中獲得對方同意, 全程錄音。集思廣益并深入研討,分析探索遼寧省平臺建設的業務需求、數據需 求和安全需求。
    2.1.5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社會調查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問卷是指為調查和統計 所用的、以設問方式表述問題的表格。問卷調查法,就是研究者用這種控制式的 測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進而搜集到可靠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本研究針對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工作人員、技術服 務機構、相關企業工作人員設計“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業務需求模 塊問卷調查”表,主要對前期查閱文獻和專家頭腦風暴法提出的業務模塊,根據 工作實際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賦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賦分,計算每個模塊 總分后由高到低排序,為確保平臺搭建的時效性,選擇前12個得分最高的模塊進 行先期的研究設計。同時,設計一項開放性問題,由被調查者對遼寧省職業健康 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設計研究提出意見建議。本調查研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明確遼 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業務模塊,以期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遼寧省職業 健康信息管理平臺的總體架構以及和業務需求相配套的數據庫,明確平臺功能。 按照各單位從事職業健康工作的人數規模,向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等省級 層面共計發放問卷10份,向沈陽市、大連市等14個市每市發放問卷5份(由各市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問卷隨機發放至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技術服務機 構和有關企業),向全省職業健康有關專家發放問卷20份,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00 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其標準主要以是否出現嚴重漏 題、胡亂勾畫、邏輯錯誤等情況作為依據。
    2.2研究步驟
     
     
    圖 2.1 技術路線圖
     
    2.3統計分析
    利用 Excel2013 建立數據庫,錄入收集的項目,使用 SPSS20.0 軟件對收集 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連續性變量以X 土 s表示,所有率和構成比的比較采用 四格表x2檢驗,取=0.05。以PV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有統計學意義的 因素,進一步進行分析。
    3結果
    3.1 采用文獻研究法明確平臺建設的具體目標
    以職業健康(The occupa tional heal th)、職業衛生(Occupa tional health)、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平臺建設(Management pla tform)、互聯網+ (In terne t +)為檢索關鍵詞,在萬方、CNKI、PubMed、 Medline 數據庫中檢索發表于2000—2022 年的中英文文獻,共計420 余篇。剔 除不合格文獻后,閱讀分析納入的全部文獻,掌握目前國內外現有的職業健康 數據分析管理平臺的現況。結合遼寧省職業衛生信息管理的工作實際,明確本 研究需要設計出能夠實現全省職業衛生、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和鑒定等 數據實時入網,從而實現數據實時分析、匯總并能夠通過分析匯總,掌握全省 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職業健康狀況、職業病發病情況的省級職業健康信息管 理平臺。
    3.2通過頭腦風暴法擬定平臺建設的備選模式
    選取 12 名來自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的 專家等開展頭腦風暴(人員組成見表 3.1),采用他人推薦、自我推薦、集體投 票的方式選出主持人和記錄員。本次頭腦風暴法將“根據國內目前各省份主要的 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模式,結合遼寧省實際,明確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 臺建設的備選模式”作為討論議題。會前,主持人提前將討論議題通過社交軟件 發放給全部參會人員,提醒他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利用互聯 網等多種途徑,為此次“頭腦風暴”做好討論發言準備。為創造一個安靜、輕松、 自由發言的環境,討論地點選擇在某會議室,將座位排成圓形,記錄員的座位安 排在主持人對面,以便大家進行表情和目光的交流,暢談自己的觀點。討論過程 中,主持人再次明確主題,鼓勵大家發言,要求每個參會人員遵守以下紀律:鼓 勵公開發言,不允許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討論無對錯之分;集中注意力,積極 討論,不做旁觀者;可在其他人想法的基礎上去擴展和改進。記錄員以觀察者的 身份參加討論,不參與發言,認真記錄討論要點。其余參會人員結合自身工作實 際和查閱的資料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會議時間為 60 分鐘,結束前 10 分鐘,由主持人根據記錄員的記錄要點,歸納總結大家的討論意見,詢問是否
    還有不同觀點,或者需要進一步討論、補充、修正的觀點。在所有參與者表明無
    其他補充情況后,主持人作簡要總結并感謝大家參與。會后,主持人和記錄員及
    時整理匯總,撰寫形成報告。
    表 3.1 頭腦風暴法參會人員基本信息
    序號 性別 年齡 學歷 職稱 省/市
    1 48 本科 主任醫師
    2 51 碩士 主任醫師
    3 45 本科 主任醫師
    4 37 博士 主管醫師
    5 47 碩士 主管醫師
    6 50 本科 副主任醫師
    7 34 本科 副主任醫師
    8 29 碩士 主管技師
    9 39 碩士 副主任醫師
    10 43 碩士 主任醫師
    11 46 本科 主任醫師
    12 47 博士 主任醫師
    經頭腦風暴后,擬定遼寧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三種備選模式。 方案一:垂直模式
    該方案為垂直模式,即業務工作部分自下垂直向上,統一使用國家職業病及 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信息系統,通過國家平臺的統一門戶和用戶權限管理進行分級 賦權,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只研究設計管理模塊。從而實現重點業務數 據的監測以及對轄區內各級、各類機構的監督管理。數據傳輸方式為省級監測數 據全部直接上傳至國家平臺,省級有瀏覽數據權限。
    方案二:平行模式
    該方案為平行模式,即遼寧省衛生健康信息管理平臺與國家平臺平行部署, 全省業務數據統一直報國家,省平臺接收國家平臺回傳的業務數據,數據沉淀促 使省級可以建立全省的職業健康數據庫,實現大數據分析利用。
    方案三:獨立模式
    該方案為自主模式,即遼寧省衛生健康信息管理平臺獨立于國家平臺部署, 結合該省實際,研究設計“大而全”的業務監測和管理模塊,轄區內數據統一上 報省平臺,省平臺與國家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業務協同。通過該方案,遼寧省可 實現除國家指令性要求工作以外的數據采集,實現數據收集的自主設計,并根據 國家數據需求,將有關數據推送至國家平臺,省級可實現所有數據的監測預警與 分析以及工作管理。
    3.3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平臺的最優建設方案
    3.3.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分三層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最上層為目標層,即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 臺建設:最下層為方案層,即上面提出的三個備選建設方案;中間層為指標層, 主要衡量各個備選方案的指標,主要從時效性、必要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合 理性五方面來衡量(見圖 3.1)。
    必要性回答“為什么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看方案是否能夠解決現實問 題,以及該問題的嚴重性。時效性是指采取某個備選方案后,是否可以在特定時 限內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是需要多少時間方案才能達到效果。科學性是指備選方 案是否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先進性是回答是否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合理 性主要探討論證結果是否符合規律性和目的性,相關結論能符合常理。
     
    圖 3.1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方案層次機構模型
     
    3.3.2構造判斷(對比)矩陣
    必要性。前期已經做過論述,三個方案都是為了解決現有遼寧省職業健康無 信息化系統的問題,也可以實現通過信息化手段向國家報送規定監測數據的要求, 都十分必要,但方案一是將遼寧省數據上傳至國家平臺,省級只能瀏覽不能分析, 功能的發揮受影響。方案二較方案一增數據回傳功能,但數據的收集僅限于國家 要求的工作,省級無自主權。方案三較方案一、二,能結合遼寧省實際自主設計 業務模塊,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從必要性來講,方案三最優,方案一最差。
    時效性。方案一所花費時間最短,只需設計管理模塊即可。方案二沿用國家 監測系統,只需設計對接端口以及管理模塊,時間較快。方案三是全面研究設計 遼寧省平臺的業務模塊和管理模塊,時間周期較長。因此,從時效上來講,方案 一最優,方案三較差。
    科學性。三個方案都能滿足遼寧省目前省級工作實際需求,但方案一在數據 分析使用上的局限性較大,對市縣指導意義較少;方案二雖然可以完成數據交換, 但在各市平臺的建設和數據交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方案三完全為自主設計,可 為各式數據交換等進行研究設計,對于各市平臺的建立意義重大。因此,在科學 性方面,方案三最強,方案一最差。
    先進性。方案一、二都僅限于國家要求工作的數據采集,方案三可以在國家 要求基礎上,增加遼寧省需要的其他業務數據采集,同時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 時增減業務需求模塊。因此,在先進性方面,方案三最強,方案一最差。
    合理性。2021年 7月 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推進職業健康信息 化建設工作的意見》下發,要求全面建成四級職業健康信息化網絡體系,職業健 康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水平、職業健康數據聯通和共享水平、職業健康管理與服 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并有序向基層延伸。據此,在符合國家要求上 即合理性上,方案三最強,方案一最差。
    根據上述分析,為了便于將比較判定量化,引入 1-9 比率標度方法,用 1、 3、 5、 7、 9 分別表示根據經驗判斷,要素 i 與要素 j 相比,同樣重要、稍微重
    要、較強重要、強烈重要、絕對重要,而 2、 4、 6、 8 表示上述兩判斷集之間的 折中值(見表 3.2)。
    表 3.2 1-9 比率標度方法比較尺度
    尺度 含義
    1 第 1 個因素與第 j 個因素相比同樣重要
    3 第 1 個因素與第 j 個因素相比稍微重要
    5 第 1 個因素與第 j 個因素相比較強重要
    7 第 1 個因素與第 j 個因素相比強烈重要
    9 第 1 個因素與第 j 個因素相比絕對重要
    2/4/6/8 兩個相鄰判斷因素的中間值
    倒數 因素i與j比較得判斷矩陣如,貝煙素j與i相比的判斷為aji=-
    1/aij
     
     
    構造判斷矩陣如下(見表 3.3):
    表 3.3 判斷矩陣
    必要性 時效性 科學性 先進性 合理性
    必要性 1 5 2 3 4
    時效性 1/5 1 1/4 1/3 1/2
    科學性 1/2 4 1 2 3
    先進性 1/3 3 1/2 1 2
    合理性 1/4 2 1/3 1/2 1
     
    3.3.3計算權重向量和一致性檢驗
    基于判斷矩陣,利用方根法計算出權重向量。
    n
    (1)則根據公式Mi =n atj (i = 1,2,…n),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的乘積M為:
    j=1
    必要性(M )=1x5x2x3x4=120
    時效性(M )= 1/5x1x1/4x1/3x1/2=0.0083
    科學性(M )= 1/2x4x1x2x3=12
    先進性(M )= 1/3x3x1/2x1x2=1
    合理性(胚)=1/4x1/2x1/3x1/2x1=0.0833
    (2) 根據公式Wi = 何(i = 1,2,…n),計算Mi的n次方根Wi:
    必要性(Wki) = 5M = 5120 =2.6052
    時效性(Wk2)= 5M =耶0.0083 =0.3839
    科學性(Wk3)= =聽2=1.6438
    先進性(Wk4)= =1
    合理性(Wk5)= 5M =耶0.0083 =0.6084
    (3) 根據公式W} =-^— (i = 1,2,…可和公式2max =£(AW)',對向量W=
    £W i=1 nWi
    i=1
    Wk1 Wk2 Wk3 Wk4 Wk5) 歸一化:
     
     
     
    ⑸特征向量W對應的最大特征值心=y譽=5.0680
    (6)一致性指標:CI = 'max _n , CR = C , 一般認為CR<0.1時判斷矩陣 n - 1 RI
    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表 3.4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階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6 1.49 1.52 1.54
     
     
    根據上述公式,進行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計算如下:
    CI = "max _ n _
    n-1 ==0.0170
     
    CR = R = °-0152 <040
     
    CR<0.1,說明該專家的給出的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權重向量
    0.4174 0.0615 0.2634 0.1602 0.0975 )是可以接受的。
    同理,可計算得出其他各級指標權重(見表 3.5-3.9)。
    表 3.5 基于必要性一致性檢驗
    必要性 方案 1 方案2 方案3
    方案1 1 1/2 1/3
    方案 2 2 1 1/2
    方案 3 3 2 1
    單層權重 0.1634 0.2970 0.5396
     
    九X =3.0092, CI=0.0046, RI=0.58, CR=0.0079,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 3.6 基于時效性一致性檢驗
    時效性 方案1 方案2 方案 3
    方案1 1 2 3
    方案 2 1/2 1 3
    方案 3 1/3 1/3 1
    單層權重 0.5278 0.3325 0.1396
    2max =3.0536, CI=0.0268, RI=0.58, CR=0.0462, 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 3.7 基于科學性一致性檢驗
    科學性 方案 1 方案2 方案3
    方案1 1 1/2 1/3
    方案 2 2 1 1/2
    方案 3 3 2 1
    單層權重 0.1634 0.2970 0.5396
     
    九x =3.0092, CI=0.0046, RI=0.58, CR=0.0079,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 3.8 基于先進性一致性檢驗
    先進性 方案 1 方案2 方案3
    方案1 1 1/2 1/4
    方案 2 2 1 1/3
     
     
    方案 3 4 3 1
    單層權重 0.1365 0.2385 0.6250
    2max =3.0183, CI=0.0091, RI=0.58, CR=0.0158, 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 3.9 基于合理性一致性檢驗
    合理性 方案1 方案2 方案 3
    方案1 1 1/2 1/3
    方案 2 2 1 1/3
    方案 3 3 3 1
    單層權重 0.1571 0.2493 0.5936
     
    2喚=3.0536, CI=0.0268, RI=0.58, CR=0.0462,通過一致性檢驗。
    3.3.4層次排序權重和一致性檢驗
    分層次排序權重和總排序權重如下(見表 3.10-3.11)。
    表 3.10 分層次排序權重
    二級指標 權重 方案層 權重 綜合權重
    方案 1 0.1634 0.0682
    必要性 0.4174 方案 2 0.2970 0.1240
    方案 3 0.5396 0.2252
    方案 1 0.5278 0.0325
    時效性 0.0615 方案 2 0.3325 0.0204
    方案 3 0.1396 0.0086
    方案 1 0.1634 0.0430
    科學性 0.2634 方案 2 0.2970 0.0782
    方案 3 0.5396 0.1421
    方案 1 0.1365 0.0219
    先進性 0.1602 方案 2 0.2385 0.0382
    方案 3 0.6250 0.1001
    方案 1 0.1571 0.0153
    合理性 0.0975 方案 2 0.2493 0.0243
    方案 3 0.5936 0.0579
     
     
    表 3.11 各方案的權重
    方案 權重
    方案1 0.1809
    方案 2 0.2852
    方案 3 0.5339
     
    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計算如下:
    0.4174*0.0046+0.0615*0.0268+0.2634*0.0046+0.1602*0.0091+0.0975*0.0268
    0.4174*0.58+0.0615*0.58+0.2634*0.58+0.1602*0.58+0.0975*0.58
    如上所示,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方案三最優。
    3.4通過半結構訪談法開展最優建設方案下的建設需求研究
    按照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技術服務機構、企業、軟件公司等工作 單位類別分 5組利用騰訊會議形式進行集體半結構化訪談,每組時間平均在 40- 60分鐘,涉及的問題有:①基于獨立模式下的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 設業務需求;②平臺建設的數據需求;③平臺建設的安全需求。訪談后,由訪談 員對訪談記錄加以整理與分析,最終明確了 18 項業務需求以及相應的數據需求 和安全需求(見表 3.12)。
    表3.12業務需求、數據需求、安全需求一覽表
    需求種類 具體內容
    系統基礎信息管理、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職業病診斷管理、職業病報告管理、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職業病人 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醫用輻射監測調查、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業務需求 現場檢驗檢測服務管理、質量控制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企
    業職業衛生服務管理 、“三同時”管理、業務數據分析監測、職業 人群健康促進管理、職業病防治輔助決策支持、綜合分析建設等共計
    18 項。
    主要以遼寧省職業健康工作業務為基礎,對應用系統的數據類型進行
    分析。根據數據類型及業務量,分別估算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 臺每年產生的數據量以及年存儲數據量,以便為數據存儲設備及數據 數據需求 庫管理系統的選型提供依據。在數據采集方面,目前除職業健康檢查
    業務存在信息化基礎外,其他業務均保持信息化空白狀態,因此信息 采集僅涉及職業健康檢查業務數據采集,其余業務均規劃通過平臺統 一建設功能進行集中數據管理。
    按照《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2239-2019), 滿足三級等級保護需求。配備防病毒軟件、防火墻等安全防護軟件,
    安全需求 并完成軟件的部署、運維及管理。數據交換單位須接入衛生專網或中 國疾控虛擬專網(VPN),在與互聯網隔離的環境測試與應用。數據自 動備份,當系統出現故障時能快速恢復且不丟失重要數據。
    3.5采用問卷調查法明確業務需求模塊
    3.5.1調查設計
    在上述需求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遼寧省工作的實際情況編制出本研究的調 查問卷“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業務需求模塊問卷調查”(見附表 1),經過專家論證,并針對其意見做了進一步修改,最終形成正式問卷。
    3.5.2調查結果
    3.5.2.1一般情況
    調查的 96 人中,男性 58 人,女性 38 人。本次調查的年齡為 21-60 歲,其 中 21-30 歲 12 人, 31-40 歲 39 人, 41-50 歲 32 人, 51-60 歲 13 人。從工作單 位類型上來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18人,疾控機構 32人,技術服務機構 22人, 企業12人,其他人員12人。從工作崗位來看,管理崗位40人,工作人員56人。 卡方檢驗發現調查人群在性別、年齡、工作崗位、工作單位類型等基本情況的分 布,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性別的年齡分布(X2=0.064 P=0.996);性別的單位類 型分布(X2=0.727 P =0.948);性別的工作崗位分布(X2=3.111 P =0.078); 年齡的工作單位類型分布(X2=8.485 P =0.746);年齡的工作崗位分布(X2=7.793 P =0.050);工作單位類型中工作崗位分布(X2=2.414 P =0.660))(表3. 13- 3.18)。
    表3.13 性別在不同年齡段中的分布
    性 別
    年 齡 男性 女性 卡方值 P值
    21-30歲 7(58.3%) 5(41.7%)
    31-40歲 24(61.5%) 15(38.5%) 0.064 0.996
    41-50歲 19(59.4%) 13(40.6%)
    51-60歲 8(61.5%) 5(38.5%)
     
     
    表 3.14 性別在不同工作單位中的分布
    單位類型 男性 性 別 女性 卡方值 P值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11 ( 61.1%) 7 ( 38.9%)
    疾控機構 21(65.6%) 11 (34.4%)
    技術服務機構 12 ( 54.5%) 10 (45.5%) 0.727 0.948
    企業 7(58.3%) 5( 41.7%)
    其他 7(58.3%) 5( 41.7%)
     
     
    表 3.15 性別在不同工作崗位中的分布
    工作崗位 男性 性別
    女性 卡方值 P值
    管理人員
    工作人員 7(58.3%)
    24(61.5%) 5 ( 41.7% )
    15(38.5%) 3.111 0.078
     
     
    表 3.16 年齡在不同工作單位中的分布
    單位類型 21-30 歲
    31-40歲
    41-50 歲 51-60 歲 卡方值 P值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1 ( 5.6% ) 10 (55.6%) 5 (27.8%) 2 (11. 1%)
    疾控機構 4(12.5%) 12(37.5%) 11 ( 34.4%) 5(15.6%)
    技術服務機構 4(18.2%) 6(27.3%) 9( 40.9%) 3(13.6%) 8.485 0.746
    企業 2(16.7%) 4(33.3%) 3(25.0%) 3(25.0%)
    其他 1(8.3% ) 7(58.3%) 4(33.3%) 0( 0.0% )
     
     
    表 3.17 年齡在不同工作崗位中的分布
    工作崗位 21-30歲
    31-40歲
    41-50歲 51-60歲 卡方值 P值
    管理人員
    工作人員 2(5.0%)
    10 ( 17.9%) 17 ( 42.5%)
    22(39.3%) 18(45.0%)
    14(25.0%) 3(7.5%)
    10( 17.9%) 7.793 0.050
     
     
    表3.18 工作崗位在不同工作單位類型中的分布
    單位類型 工作崗位 卡方值 P值
    管理人員 工作人員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5(27.8%) 13(72.2%)
    疾控機構 13(40.6%) 19(59.4%)
    技術服務機構 11(50.0%) 11(50.0%) 2.414 0.660
    企業 5(41.7%) 7(58.3%)
    其他 6(50.0%) 6(50.0%)
     
    3.5.2.2業務模塊賦分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統計得出,得分排名前12 位的業務模塊分別為系統基礎信息 管理、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職業病報告管理、職業病診斷管理、重點 職業病監測管理、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職業病人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質 量控制管理、醫用輻射監測調查、綜合分析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非 醫用輻射監測調查等(見表 3.19)。
    表3.19 各業務模塊得分情況統計表
    業務模塊名稱 得分 排序
    系統基礎信息管理 1552 1
    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1261 2
    職業病報告管理 1255 3
    職業病診斷管理 1228 4
    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 1223 5
    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1139 6
    職業病人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 1125 7
    質量控制管理 1011 8
    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996 9
    綜合分析建設 931 10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 909 11
    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893 12
    現場檢驗檢測服務管理 616 13
    企業職業衛生服務管理 556 14
    職業人群健康促進管理 483 15
    職業病防治輔助決策支持 449 16
    業務數據分析監測 437 17
    “三同時”管理 352 18
     
     
    按照不同單位人員和不同崗位人員調查結果分析,均與總排名無差異 見表 3.20-3.21)。
    表3.20 不同單位調查結果統計表
    業務模塊名稱 衛生健康行政
    部門(18人) 單位 其他
    (12人)
    疾控機構
    (32 人) 技術服 務機 構(22) 企業
    (12 人)
    1 系統基礎信息管理 285 505 366 211 185
    2 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225 379 250 129 156
    3 職業健康檢查數據 采集管理 241 436 268 162 154
    4 職業病診斷管理 258 387 276 155 152
    5 職業病報告管理 238 404 284 165 164
    6 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 229 373 284 167 170
    7 職業病人隨訪
    (塵肺病隨訪調查) 220 359 267 138 141
    8 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187 329 233 126 121
    9 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164 298 200 118 113
    10 質量控制管理 195 355 220 110 131
    11 專業技術人員 培訓管理 168 316 221 105 99
    12 綜合分析建設 170 331 196 123 111
    13 現場檢驗檢測 服務管理 86 216 146 81 87
    14 企業職業衛生 服務管理 80 197 112 74 93
    15 “三同時”管理 66 115 104 24 43
    16 職業人群健康促進 管理 84 182 109 53 55
    17 職業病防治 輔助決策支持 77 169 117 46 40
    18 業務數據分析監測 105 121 109 65 37
     
     
    表3.21 不同崗位調查結果統計表
    序號 業務模塊名稱 工作崗位
    管理層人員
    (40 人) 工作人員
    (56 人)
    1 系統基礎信息管理 667 885
    2 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482 657
    3 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558 703
    4 職業病診斷管理 501 727
    5 職業病報告管理 516 739
    6 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 496 727
    7 職業病人隨訪
    (塵肺病隨訪調查) 458 667
    8 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416 580
    9 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356 537
    10 質量控制管理 417 594
    11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 388 521
    12 綜合分析建設 394 537
    13 現場檢驗檢測服務管理 271 345
    14 企業職業衛生服務管理 223 333
    15 “三同時”管理 141 211
    16 職業人群健康促進管理 218 265
    17 職業病防治輔助決策支持 194 255
    18 業務數據分析監測 144 293
     
    3.6平臺業務系統設計
    3.6.1系統基礎信息管理
    基礎信息管理是整個系統的基礎,主要包括數據標準管理、基礎設置管理和 機構用戶管理3 大部分,其中數據標準管理為法律法規文檔管理和職業健康監護 規范標準編制。基礎設置管理分為行政區劃管理、系統參數配置管理、系統碼表 注冊管理、平臺菜單管理和系統日志監控管理。機構用戶管理分為系統用戶管理、 系統角色管理和用戶權限管理。
    3.6.2技術服務機構管理
    建立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放射衛生技術服務等 四類機構六種資質(新證、延續、擴項、變更項目、遺失補辦、注銷)檔案數據 庫,可自建相關資質備案及審批流程,也可與各級行政中心統一建設的審批備案 系統實現數據互聯。
    3.6.3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采集管理
    建立多途徑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包括主動監測數據)采集機制,通過對照全 民健康保障工程標準數據元要求,遵照現行標準,拓展發布職業病防治專項數據 元要求,指導基層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按規范開展體檢和數據上報工作,鼓勵基層 單位職業健康檢查實現全部信息化,對于體檢量大、業務復雜的單位采用數據對 接模式動態采集職業健康檢查數據,體檢量小且業務流程相對簡單的平臺支持在 線申報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實現數據完整收集,包括既有職業健康檢查系統,但 無法進行適配性改造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也可采用在線申報的模式。
    3.6.4職業病診斷管理
    職業病診斷業務是由勞動者或用人單位主動發起的一項針對患有疑似職業 病患者的精確確診行為,職業病診斷涉及到勞動者健康權益和用人單位權益保障 問題,因此依據國家頒布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開展職業病診斷工作。 主要采集職業病診斷全流程數據,數據采集支持依托平臺應用的流程管理以及基 層診斷相關業務系統集成交互兩種模式,通過接診登記、申報受理、材料確認、 診斷結論等全流程管理,實現全流程規范文書在線生成及診斷檔案電子采集。
    3.6.5職業病報告管理
    基于職業健康檢查數據、職業病診斷業務開展的信息化支撐,對于具備特殊 報告指標的勞動者,如疑似職業病、職業病人群等在業務流轉過程中自動觸發數 據報告流程,依法依規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檔案、疑似職業病報告卡、職業病報告 卡的報送質量控制,實現信息報告以及三級審核控制,杜絕漏報、少報或不報。
    3.6.6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
    對照國家發布的重點職業病監測要求,平臺對于重點職業病監測相關數據采 集及分析采用標準發布至最基層單位,對于重點職業病需要采集的基礎數據由基 層業務系統建立基礎碼表,在體檢業務開展過程中進行必要業務數據采集確認, 上傳至平臺后由平臺統一根據要求整理形成區域性的上報數據導出,另外根據重
    點職業病監測統計要求形成針對區域范圍、企業用人單位、經濟性質、行業類別 等多維度的綜合統計分析功能。
    3.6.7職業病人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
    依托國家建設的《職業病與職業衛生監測信息系統》中管理的 2006 年以后 的塵肺病人管理檔案導入,自建自主調查塵肺病病例建檔手段,與職業病診斷系 統實現互聯共享。
    3.6.8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醫用輻射監測相關的基礎信息均由放射診療單位自行填報,如單位基本信息、 醫用輻射裝置的參數信息、場所信息以及放射工作人員的相關檔案信息,該信息 作為醫用輻射監測開展的基礎數據支撐。醫用輻射裝置涉及的性能監測、防護監 測以及物體表面污染監測、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由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 根據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網報。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由承擔放射工作人員職 業健康檢查的單位進行填報。
    3.6.9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
    通過平臺建設非醫用輻射調查部分內容,由被調查單位在線自主注冊、填報, 監督機構、疾控中心在線審核的模式開展工作。機構注冊功能分為機構在線注冊 和管理機構在線審核,由轄區內各非醫療機構登錄平臺自行申請注冊信息,提交 至轄區對應管理機構進行審核,管理機構審核通過后則可進入平臺進行國家調查 項目的上報工作。非醫療機構調查系統功能按照國家專項任務分為基本情況調查 表和職業健康管理情況調查表兩個部分,機構在平臺中按照要求完成本單位的信 息填報完成后,由轄區管理機構審核數據填報情況。
    3.6.10質量控制管理
    對于技術服務機構開展業務過程中的全量數據進行采集,設置預警閾值,除 對機構資質等硬性指標進行核實記錄外,對于機構的業務指標抽查以及專業技術 人員的技能考核全部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考核數據隨機抽取、積累題庫實現人員 上機考核,將年度質量控制評估與日常性質量監管相結合,實現動態的質量控制 與異常情況預警,及時糾正技術服務機構業務開展過程產生的偏差。
    3.6.11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
    對轄區內職業病防治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管理、培訓再教育等全流程在線 管理,可實現培訓計劃發布、報名培訓、資料審核、選期培訓、在線學習與考核、 成績查詢、資質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3.6.12綜合分析建設
    開展監測預警。及時發現用人單位作業場所監測崗位超標未整改,職業人群 健康趨勢變化異常,疑似職業病、職業病確診呈聚集性發展等,實現預警監測自 動化、觸動警情自動化。
    開展工作量評估。針對已經采集的基層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檢驗檢 測數據,可基于行政區劃、機構名稱、體檢年度、體檢周期、職業危害因素分類、 明細職業危害因素等多個維度,統計各類職業病專項業務活動的開展數量及頻次。
    開展工作質量評估。以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以及檢驗檢測數據為基礎, 可基于行政區劃、機構名稱、統計年度、職業危害因素類別等,對于基層職業健 康檢查工作開展的規范符合率、檢出數、檢出率;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各環節發生 數、結果符合率等進行評估,對于異常偏離較大的給予預警提醒。
    3.7數據庫設計
    根據上述業務需求,本研究規劃建設 3大類主題數據庫,主要包括用人單位 基礎檔案、技術服務能力、職業病防治業務數據庫。
    3.7.1用人單位基礎檔案數據庫
    3.7.1.1用人單位數據庫
    通過職業病防治各類業務系統和統一用人單位的識別機制,建立、完善和動 態管理覆蓋遼寧省的接觸有毒有害因素的用人單位數據庫,管理內容包括用人單 位的基本信息、職業衛生管理負責人及管理人員信息等(見表 3.22)。
    表 3.22 用人單位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企業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企業簡稱 個體工作單位的簡稱 S1 AN..70
    3 社會信用代碼 個體工作單位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S1 AN..70
    4 法人代表 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理部 S1 A..50
    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5 單位注冊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置 S1 AN..70 GB/T
    2260-2017
    6 行政區劃代碼 標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及縣級以 S1 AN..70 中華人民
    上行政區劃的代碼 共和國行
    政區劃代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地
    7 郵政編碼 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郵政 S1 N6
    通信代號
    8 注冊資本 機構用于開辦的資金金額總數,計 N N6,2
    量單位為人民幣萬元
    9 聯系人 聯系人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登 S1 A..50
    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10 聯系電話 指聯系人的聯系電話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的機構或者個體的傳真號
    11 傳真 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途電話 S1 N..18
    的區號
    12 電子郵箱 個體或機構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3 行業類別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系中的代碼
    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為在 S3 N..8 GB/T4754-
    2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機關、企
    14 經濟類型 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
    企業單位按單位所有制和經營方式 S3 N3 GB/T12402
    劃分的類別代碼 中小企業
    15 企業規模 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劃分的企業規模 S3 N3 劃型標準
    規定
    16 職工人數 機構所屬在職職工總人數,包括新
    參加工作及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數 N N..8
    17 生產工人數 機構所屬在職職工中生產崗位的職
    工總人數 N N..8
    18 接害人數 機構所屬在職職工中接觸有害因素 的職工人數。 N N..8
     
    3.7.1.2職業病危害因素數據庫
    根據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現狀調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
    因素監測、用人單位檢測與評價等業務,形成覆蓋遼寧省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數據
    庫,管理內容包括職業病危害因素信息、類別信息等(見表 3.23),與職業病危
     
    害因素目錄形成互為補充的關系。
    表 3.23 職業病危害因素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職業病危害因
    素類別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類別描述 S1 AN..70
    2 職業病危害因 素名稱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名稱 S1 AN..70
    3 其他說明 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的其他說 明 S1 AN..70
     
    3.7.1.3職業人群數據庫
    根據職業健康檢查、重點職業病監測業務,以勞動者身份證號為主索引建立 覆蓋遼寧省的職業人群數據庫,管理內容包括勞動者個人身份信息、學歷、專業、 職稱、受雇行業等信息(見表 3.24)。
    表 3.24 職業人群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 值
    1 姓名 個體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 S1 A..50
    冊的姓氏和名稱
    標識本人身份證件類別的代碼 WS364. 3 衛 生信息數據 元值域代
     
    身份證件類別-
     
    2 類別代碼 S N1 碼,
    CV02.01.101
    身份證件類
    別代碼表
    3 證件號碼 個體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 S1 AN..18
    識符
    4 出生日期 個體出生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個體從出生當日公元紀年日起到 D D8
    5 年齡 計算當日止生存的時間長度,計 N N3
    量單位為歲
    性別代碼 個體生理性別在特定編碼體系中 GB/T2261.1
    6 的代碼 S3 N1
    7 聯系電話 個體或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 括國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 S1 AN..20
     
    8 郵政編碼 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 S1 N6
    郵政通信代號
     
    9 家庭地址 | |/-L2W|八“1 緯 勺、/乂4-MZ]41. | 口 J 1 |J、>L!i
    區或州的名稱 S1 AN..70
    10 民族 個體所屬民族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系中的代碼 S3 N2 GB/T3304
    11 學歷 個體受教育最高程度的類別在特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3 N2 GB/T4658
    12 婚姻狀況 個體當前婚姻狀況代碼 S3 N2 GB/T2261.2
    13 工種代碼 個體當前工作種類代碼 S3 N1
    14 職業名稱 個體所受雇的職業名稱 S1 AN..70
     
    3.7.1.4放射工作人員數據庫
    根據放射診療許可、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
    測等業務,采集建立放射工作人員數據庫,管理內容包括放射工作人員個人信息、
    職業照射種類信息等(見表 3.25)。
    表 3.25 放射工作人員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姓名 個體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 S1 A..50
    的姓氏和名稱
    2 身份證號碼 醫用輻射裝置的設備名稱 S1 AN..70
    3 性別 醫用輻射裝置的設備型號 S1 AN..70
    4 出生日期 醫用輻射裝置在本單位管理的編號 D D8
    5 職業照射種類 醫用輻射裝置生產當日的公元紀年
    日期 GBZ128-
    2016
    6 放射工作人員 證號 醫用輻射裝置的生產廠家名稱 S1 AN..70
    7 在崗狀態 醫用輻射裝置安裝當日的公元紀年
    日期 S1 N1 1 在崗2 離
    LLJ 岡
     
    3.7.1.5職業病病人數據庫
    依據職業病診斷工作過程結果數據采集,建立覆蓋遼寧省的職業病病人數據 庫,職業病病人數據庫管理內容為被依法確診為職業病的病人基本信息、職業病 名稱、病程及保障情況等(見表 3.26)。
    表 3.26 職業病病人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1 姓名 個體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 的姓氏和名稱 S1 A..50
    WS364.3 衛生
    信息數據元
    2 身份證件類別-
    類別代碼 標識本人身份證件類別的代碼 S N1 值域代碼,
    CV02.01.101
    身份證件類
    別代碼表
    3 證件號碼 個體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識 符 S1 AN..18
    4 出生日期 個體出生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個體從出生當日公元紀年日起到計 D D8
    5 年齡 算當日止生存的時間長度,計量單 N N3
    位為歲
    6
    7 性別代碼
    聯系電話 個體生理性別在特定編碼體系中的
    代碼
    個體或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 S3
    S1 N1
    AN..20 GB/T2261.1
    國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地
    8 郵政編碼 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郵政 S1 N6
    通信代號
    9 家庭地址 個體或機構家庭地址中的市、地區 S1 AN..70
    或州的名稱
    10 民族 個體所屬民族類別在特定編碼體系
    中的代碼 S3 N2 GB/T3304
    11 學歷 個體受教育最高程度的類別在特定 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3 N2 GB/T4658
    12 婚姻狀況 個體當前婚姻狀況代碼 S3 N2 GB/T2261.2
    13 工種代碼 個體當前工作種類代碼 S3 N1
    14 職業病名稱 個體所患職業病的名稱。 S3 N..8
    15 受雇行業 個體所受雇的行業 S1 AN..70
     
    3.7.2技術服務能力數據庫
    3.7.2.1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數據庫
    建立覆蓋遼寧省范圍的、動態管理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檔案數據庫,動態掌
    握范圍內備案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位基本信息(見表 3.27)。
    表3.27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機構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置 S1 AN..70
    行政區劃 機構所在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歸屬 S1 AN..70 GB/T
    2260-2017
    法定代表人姓 技術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理部 S1 A..50
    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WS364.15 衛生信息 數據元值 域代碼 第
     
     
     
    法定代表人職 機構的法人代表在此單位的職務 15 部分:衛
    S3 N3 生人員 CVO8.30.0 05 專業技 術職務類 別代碼表
     
     
    聯系人 機構的聯系人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 S1 A..50
    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手機 機構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S1 AN..20
    電話 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際、 S1 AN..20
    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技術服務機構的傳真號
    傳真 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途電話 S1 N..18
    的區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地
    郵政編碼 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郵政 S1 N6
    通信代號
    電子郵箱 職業健康檢查 聯系人的電子郵箱名稱
    取得的證書的編號 S1 AN..70
    S1 AN..20
    備案證書編號
    證書發證日期 資質證書的發證當日的公元紀年日 D D8
    證書失效日期 資質證書的失效當日的公元紀年日 D D8
    服務項目范圍 機構取得的備案證書上所批準的業 S1 AN..50
    務范圍在特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7.2.2職業病診斷機構數據庫
    建立覆蓋遼寧省范圍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檔案數據庫,通過職業病診斷機構備
    案工作,掌握全省范圍內備案的職業病診斷機構單位基本信息(見表 3.28)。
    表 3.28 職業病診斷機構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機構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S1 AN..70
    3 行政區劃
    法定代表人
    姓名 機構所在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歸 屬
    技術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 S1 AN..70 GB/T 2260
    2017
    4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 名稱 S1 A..50 WS364.1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5 法定代表人 職務 機構的法人代表在此單位的職 務 S3 N3 域代碼 第 15 部分:衛生人員 CVO8.30.005 專 業技術職務類
    別代碼表
    6 聯系人 機構的聯系人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7 手機 機構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S1 AN..20
    8 電話 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技術服務機構的傳真
    9 傳真 號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 S1 N..18
    途電話的區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
    10 郵政編碼 與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 S1 N6
    域的郵政通信代號
    11 電子郵箱 職業病診斷 聯系人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2 備案證書編 取得的證書的編號 S1 AN..20
    13 證書發證日 資質證書的發證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14 證書失效日 資質證書的失效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機構取得的資質證書(備案
    15 服務項目 書)上所批準的業務范圍在特 S1 AN..50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3.7.2.3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
    建設覆蓋遼寧省范圍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通過不同層級的職業
    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批,建立全省范圍內各級各類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 的檔案采集管理機制,內容包括單位基本信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信息(見 表 3.29 )。
    表 3.29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機構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S1 AN..70
    3 行政區劃
    法定代表人
    姓名 機構所在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歸 屬
    技術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 S1 AN..70 GB/T 2260
    2017
    4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
    名稱 S1 A..50 WS364.1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5 法定代表人 職務 機構的法人代表在此單位的職 務 S3 N3 域代碼 第 15 部分:衛生人員 CVO8.30.005 專 業技術職務類
    別代碼表
    6 聯系人 機構的聯系人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7 手機 機構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S1 AN..20
    8 電話 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技術服務機構的傳真
    9 傳真 號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 S1 N..18
    途電話的區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
    10 郵政編碼 與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 S1 N6
    域的郵政通信代號
    11 電子郵箱 聯系人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3 證書編號 取得的證書的編號 S1 AN..20
    14 證書發證日 資質證書的發證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15 證書失效日 資質證書的失效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技術服務項
    16 目范圍 機構取得的資質證書(備案 書)上所批準的業務范圍在特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1 AN..50
     
    3.7.2.4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
    通過不同層級的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批,建立遼寧省范圍內從事 放射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數據庫,內容包括單位的基本信息、放射衛生技術服務 的資質信息(見表 3.30)。
    表 3.30 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機構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S1 AN..70
    3 行政區劃
    法定代表人
    姓名 機構所在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歸 屬
    技術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 S1 AN..70 GB/T 2260
    2017
    4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
    名稱 S1 A..50 WS364.1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5 法定代表人 職務 機構的法人代表在此單位的職 務 S3 N3 域代碼 第 15
    部分:衛生人員
    CVO8.30.005
    專業技術職務
    類別代碼表
    6 聯系人 機構的聯系人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7 手機 機構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S1 AN..20
    8 電話 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技術服務機構的傳真
    9 傳真 號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 S1 N..18
    途電話的區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
    10 郵政編碼 與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 S1 N6
    域的郵政通信代號
    11 電子郵箱 聯系人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放射衛生技
    12 術服務機構 取得的證書的編號 S1 AN..20
    13 證書編號 證書發證日 資質證書的發證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14 證書失效日 資質證書的失效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技術服務項 目范圍 機構取得的資質證書(備案
    15 書)上所批準的業務范圍在特 S1 AN..50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3.7.2.5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數據庫
    建立由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或質量控制管 理機構,管理檔案信息包含支撐機構的單位基本信息以及對應質控管理的職責范 圍信息(見表 3.31)。
    表 3.31 職業衛生技術支撐機構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機構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S1 AN..70
    3 行政區劃
    法定代表人
    姓名 機構所在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歸 屬
    技術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 S1 AN..70 GB/T 2260
    2017
    4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
    名稱 S1 A..50 WS364.1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5 法定代表人 職務 機構的法人代表在此單位的職 務 S3 N3 域代碼 第 15
    部分:衛生人員
    CVO8.30.005
    專業技術職務
    類別代碼表
    6 聯系人 機構的聯系人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7 手機 機構聯系人的手機號碼 S1 AN..20
    8 電話 機構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技術服務機構的傳真
    9 傳真 號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 S1 N..18
    途電話的區號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
    10 郵政編碼 與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 S1 N6
    域的郵政通信代號
    11 電子郵箱
    職業衛生技 聯系人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2 術服務機構 取得的證書的編號 S1 AN..20
    13 證書編號 證書發證日 資質證書的發證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14 證書失效日 資質證書的失效當日的公元紀 D D8
    年日期
    技術服務項
    目范圍 機構取得的資質證書(備案
    15 書)上所批準的業務范圍在特 S1 AN..50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3.7.2.6專業技術人員數據庫
    基于各類技術服務機構的檔案管理,采集形成具備對應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的檔案信息庫,專業技術人員檔案信息包括專業人員的基本信息、學歷信息、專 業信息以及專業資質信息、培訓再教育等檔案信息(見表 3.32)。
    表 3.32 專業技術人員數據庫信息表
    數據元值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的數據類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型
    1 姓名 個體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 S1 A..50
    冊的姓氏和名稱
    2 性別 個體生理性別 S3 N1 GB/T 2261.1
    3 身份證號 個體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
    識符 S1 AN..18
    4 出生日期 個體出生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5 國籍 個體所屬國籍代碼 S3 AN3 GB/T 2659
    6 民族 個體所屬民族的類別代碼 S3 N2 GB/T 3304
    7 手機號碼 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際、國 內區號和分機號 S1 AN..20
    8 電子郵箱 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9 通訊地址 指聯系人當前常駐地址或工作單
    位地址 S1 N..70
    10 學歷代碼 個體受教育最高程度的類別在特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3 N2 GB/T 4658
     
     
    11 畢業證書編 號 個體的取得畢業證書的編號
    個人獲得的學位(學士學位、碩 S1 AN..70
    12 學位代碼 士學位、博士學位)類別在特定 S3 N2 GB/T 1658
    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13 學位證書編 號 個體的取得學位證書的編號
    14 職稱 個體已取得的相關專業職稱在特
    定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1 AN..100 GB/T 8561
    1. 初級職稱 2.
    15 職稱級別代
    個體的職稱級別的代碼 S2 N1 中級職稱 3. 副 高級職稱 4. 正
    職稱證書編 號 高級職稱
    16 個體的取得職稱證書的編號 S1 AN..70 WS364.1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17 職務 專業技術職務(聘)類別在特定
    編碼體系中的代碼 S1 AN..100 域代碼 第 15 部分:衛生人員 CVO8.30.005 專
    業技術職務類
    別代碼表
    18 醫師資格證
    書編號 醫師資格證書的編號 S1 A..20
    19 醫師資格證 發證日期 醫師資格證的發證日期 D D8
    20 醫師資格類 技術機構的人員擁有的資質證書 S1 A..50
    類別名稱
    21 醫師資格級 別 醫師資格的級別 S1 A..50 1. 執業醫師 2. 執業助理醫師
    22 技術人員資
    質類別 技術人員取得的資質的類別代碼 S1 AN..20
     
    3.7.3職業病防治業務數據庫
    3.7.3.1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數據庫
    職業病危害申報數據庫主要用于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單位申報檔 案和申報記錄進行管理,管理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基本信息、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 信息、產品情況、檢測評價以及職業健康檢查工作開展情況(見表 3.33)。
    表 3.33 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申報年份 申報數據的當前年份 S1 N4
    2 企業名稱 申報企業的名稱 S1 AN..70 1 初次申報
    3 申報類型
    統一社會信用
    代碼 申報類型的代碼 S3 N1 2變更申報
    3年度更新
    4 個體工作單位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S1 AN..18
    5 單位注冊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置 S1 AN..70
    6 工作場所地址 機構作業場所地址中的省、自治區 或直轄市名稱 S1 AN..70 中小企業
    7 企業規模 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劃分的企業規模 S3 N3 劃型標準
    規定
    8 行業分類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系中的代碼
    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為在 S3 N..8 GB/T4754-
    2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機關、企
    9 經濟類型 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 企業單位按單位所有制和經營方式 S3 N3 GB/T12402
    劃分的類別代碼
    10 填報人 申報數據填報人員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11 填報人聯系方 指聯系人的聯系電話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12 法定代表人 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 S1 A..50
    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13 法定代表人聯
    系電話 法定代表人的聯系方式 S1 AN..20
    14 職業衛生管理 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在公安管理部門 S1 A..50
    聯系人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職業衛生管理
    15 聯系人聯系電 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聯系方式 S1 AN..20
    16 本單位在冊職 機構所屬在冊職工總人數,包括新 N N..8
    工總數 參加工作及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數
    17 外委總人數 其他機構外派至本機構的人員總數 N N..8
    18 接害總人數
    (含外委) 接觸危害因素的職工總人數 N N..8
     
     
    19 職業病累計人 數 機構累計職業病人員總數 N N..8
    20 主要負責人培 訓 標識有無主要負責人培訓 L T/F
    21 職業衛生管理 人員培訓 標識有無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培訓 L T/F
    22 接害年度培訓 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年度培訓的總 N N..8
    總人數 人數
    23 是否軍工等涉 密產品 標識有無生產涉密產品 L T/F
    24 產品名稱 機構生產產品的名稱描述 S1 A..20
    25 年產量 機構生產產品的年產量 S1 N..10
    26 計量單位 生產產品的計量單位 S1 N4
    27 是否接觸粉塵 危害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粉塵 L T/F
    28 粉塵接觸總人 數 接觸粉塵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29 是否接觸化學
    物質危害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化學 L T/F
    30 化學物質接觸 總人數 接觸化學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31 是否接觸物理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物理危害因 L T/F
    因素危害因素
    32 物理因素接觸 總人數 接觸物理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33 是否接觸放射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放射危害因 L T/F
    性危害因素
    34 放射性因素接 觸總人數 接觸放射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35 是否接觸生物
    因素危害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生物 L T/F
    36 生物因素接觸 總人數 接觸生物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37 是否接觸其他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接觸其他危害因 L T/F
    因素危害因素
    38 其他因素接觸 總人數 接觸其他危害因素的總人數 N N..8
    39 接觸危害因素 名稱 標識具體接觸的危害因素名稱 S3 N..8 GB/T4754-
    2017
    40 接觸人數 標識具體接觸的危害因素人數 N N..8
    41 本年度危害因 素檢測情況 標識用人單位本年度是否開展檢測 L T/F
    42 檢測機構名稱 檢測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檢測機構統一
    信用代碼 檢測機構的組織機構統一信用代碼 S1 AN..70
    報告編號 標識檢測總結報告編號 S1 AN..70
    是否粉塵因素 檢測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檢測粉塵 L T/F
    粉塵檢測總點
    粉塵因素檢測點位的數量 N N..8
    粉塵超標總點
    粉塵因素檢測超標點位的數量 N N..8
    是否化學物質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檢測化學物質因 L T/F
    因素檢測
    化學物質檢測 總點數 化學物質因素檢測點位的數量 N N..8
    化學物質超標 總點數 化學物質因素檢測超標點位的數量 N N..8
    是否物理因素 檢測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檢測物理因素 L T/F
    物理因素檢測 總點數 物理因素檢測點位的數量 N N..8
    物理因素超標 總點數 物理因素檢測超標點位的數量 N N..8
    是否放射因素 檢測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檢測放射因素 L T/F
    放射因素檢測 總點數 放射因素檢測點位的數量 N N..8
    放射因素超標 總點數 放射因素檢測超標點位的數量 N N..8
    是否生物因素 和其他因素檢 測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檢測生物因素和
    其他因素 L T/F
    生物因素和其
    他因素檢測總 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檢測點位的數 量 N N..8
    點數
    生物因素和其 他因素超標總
    點數 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檢測超標點位
    的數量 N N..8
    檢測危害因素 名稱 標識具體的接觸危害因素名稱 S3 N..8 GB/T4754-
    2017
    檢測危害因素 標識具體的接觸危害檢測點位的數 N N..8
    點數
    檢測危害因素 標識具體的接觸危害檢測超標點位 N N..8
    超標點數 的數量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本年度職業健 康檢查開展情 況 標識用人單位本年度是否開展崗中
    職業健康檢查 L T/F
    64 檢查機構 檢查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65 報告編號 檢查機構的組織機構統一信用代碼 S1 AN..70
    66 是否粉塵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開展粉塵職業健 L T/F
    健康檢查 康檢查
    67 粉塵因素體檢 總人數 接觸粉塵危害因素體檢總人數 N N..8
    68 是否化學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開展化學物質職 L T/F
    健康檢查 業健康檢查
    69 化學因素體檢 總人數 接觸化學危害因素體檢總人數 N N..8
    70 是否物理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開展物理因素職 L T/F
    健康檢查 業健康檢查
    71 物理因素體檢 總人數 接觸物理危害因素體檢總人數 N N..8
    72 是否放射因素 標識用人單位是否開展放射性因素 L T/F
    健康檢查 職業健康檢查
    73 放射因素體檢 總人數 接觸放射危害因素體檢總人數 N N..8
    74 體檢危害因素 名稱 標識具體的體檢的危害因素名稱 S3 N..8 GB/T4754-
    2017
    75 體檢人數 標識具體的體檢危害因素的人數 N N..8
     
    3.7.3.2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數據庫
    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數據庫主要基于醫用輻射放射監測工作進行建 立,通過醫用輻射監測涉及的設備性能及場所防護監測數據采集,建立基于醫用 輻射裝置數據庫管理下的監測數據管理與評價(見表 3.34)。
    表 3.34 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 定義 數據元值的 數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報告編號 按照某一特定編碼規則賦予檢 S1 AN..20
    驗檢測報告的順序號
    2 委托單位 委托單位的名稱 S1 A..50
    3 檢測單位 檢測單位的名稱 S1 A..50
    4 報告日期 檢測報告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5 樣品編號 按照某一特定編碼規則賦予檢
    測樣品的編號 S1 AN..20
     
     
    1:性能 2:防
    6 檢測類別 檢驗檢測的類別 S2 N1
    檢測條件類 1:狀態檢測 2
    7 檢驗的條件類別 S2 N1
    驗收檢測
    8 放射裝置 放射裝置的名稱 S1 A..50
    性能評價標
    9 性能評價采用的標準名稱 S1 A..50
    防護評價標
    10 防護評價采用的標準名稱 S1 A..50
    11 檢測日期 樣品檢測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12 是否復檢 樣品是否復檢的標識 L N1 1:是 2:否
    檢測指標名
    13 檢測指標的名稱 S1 AN..50
    14 條件 檢測的條件 S1 AN..50
    15 參考值 檢驗指標的參考值 S1 AN..50
    16 基線值 檢測指標建立的基線值 S1 AN..50
    17 檢測結果 檢測的最終結果 S1 AN..50
    18 計量單位 結果測量值的計量單位 S1 A..20
    19 是否合格 檢測指標的合格標記 L N1 1:是 2:否
    1:缺項 2:不缺
    20 是否缺項 檢測指標的缺項標記 L 、t」 丄.吵、_y、 j • j 吵、
    N1
    檢測指標名 醫用輻射裝置檢測指標項目的
    21 S1 AN..80
    正式名稱
    22 主線束朝向 防護檢測的主要線束的方向 S2 N4
    23 檢測點 檢測點的名稱 S1 AN..20
    24 本底值 檢測指標的本底結果 S1 N..20
     
    3.7.3.3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數據庫
    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數據庫主要基于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數 據收集管理建成,主要管理內容包括接觸放射性危害因素的單位、監測作業崗位 信息、監測結果信息等,形成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工作的數據管理與評價 (見表 3.35)。
    表 3.35 非醫療機構放射性防護監測數據庫信息表
    數據元值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的數據類 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企業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企業簡稱 個體工作單位的簡稱 S1 AN..70
    3 社會信用代 個體工作單位的統一社會信用 S1 AN..70
    代碼
     
     
    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
    4 法人代表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 S1 A..50
    名稱
    5 單位注冊地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S1 AN..70
    位置 GB/T 2260-
     
    6 行政區劃代 標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及縣 S1 AN..70 2017 中華人民
    級以上行政區劃的代碼 共和國行政區
    劃代碼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
    7 郵政編碼 與地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 S1 N6
    域的郵政通信代號
    8 注冊資本 機構用于開辦的資金金額總 數,計量單位為人民幣萬元 N N6,2
    9 聯系人 聯系人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 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指聯系人的聯系電話號碼,包 括國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的機構或者個體的傳 S1 A..50
    10 聯系電話 S1 AN..20
     
    11 傳真 真號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 S1 N..18
    長途電話的區號
    12 電子郵箱 個體或機構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3 行業類別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 碼體系中的代碼
    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為 S3 N..8 GB/T4754-2017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機
    14 經濟類型 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 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單位所 有制和經營方式劃分的類別代 S3 N3 GB/T12402
    15 企業規模 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劃分的企業
    規模 S3 N3 中小企業劃型 標準規定
    16 檢測日期 檢測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17 監測崗位 監測的崗位描述 S1 AN..50
    18 監測指標 監測的指標描述 S1 AN..50
    19 檢測結果 檢測的最終結果 S1 AN..50
     
    3.7.3.4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庫
    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基于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指導下的職業健康檢查個案
    的采集與存儲,以勞動者身份證號或其他類型的證件及證件號為主索引的勞動者
    連續性職業健康檢查檔案的管理,管理內容包括用人單位信息、勞動者個人信息、
    接害信息、問診信息、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信息、結論信息等(見表 3.36)。
    表3.36 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庫信息表
    數據元值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的數據類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許值
    1 企業名稱 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2 企業簡稱 個體工作單位的簡稱 S1 AN..70
    3 社會信用代碼 個體工作單位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S1 AN..70
    4 法人代表 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在公安管理部 S1 A..50
    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5 單位注冊地址 機構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置 S1 AN..70 GB/T 2260-
    6 行政區劃代碼 標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及縣級以 S1 AN..70 2017 中華人民
    上行政區劃的代碼 共和國行政區
    劃代碼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地
    7 郵政編碼 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郵政 S1 N6
    通信代號
    8 注冊資本 機構用于開辦的資金金額總數,計 N N6,2
    量單位為人民幣萬元
    9 聯系人 聯系人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登 S1 A..50
    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10 聯系電話 指聯系人的聯系電話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用以聯系的機構或者個體的傳真號
    11 傳真 碼,通常包括所在地區的長途電話 S1 N..18
    的區號
    12 電子郵箱 個體或機構的電子郵箱名稱 S1 AN..70
    13 行業類別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系中的代碼
    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為在 S3 N..8 GB/T4754-2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機關、企
    14 經濟類型 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
    企業單位按單位所有制和經營方式 S3 N3 GB/T12402
    劃分的類別代碼 中小企業劃型
    標準規定
    15 企業規模 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劃分的企業規模 S3 N3
    16 職工人數 機構所屬在職職工總人數,包括新 參加工作及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數 N N..8
     
     
     
     
     
    WS364.3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域代碼,
    CV02.01.101
    身份證件類別
    代碼表
    GB/T2261.1
    GB/T3304
    GB/T4658
    GB/T2261.2
    職業病危害因
    素分類目錄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在崗狀態
    總工齡年數 個體此次體檢的類型
    個體實際參加工作的時長,計量單 位為年 S3
    N N2
    N2
    總工齡月數 個體實際參加工作的時長除去整年 N N2
    之后的月數,計量單位為月
    接害工齡年數 個體實際從事接觸危害因素職業的 N N2
    工作時長,計量單位為年
    個體實際從事接觸危害因素職業的
    接害工齡月數 工作時長除去整年之后的月數,計 N N2
    量單位為月 0. 不吸煙 1. 偶
    爾吸2.經常吸
    吸煙情況 指勞動者是否吸煙的情況 N N1
    吸煙量(支/ 天) 勞動者每天吸煙的支數 N N..2
    煙齡(年) 勞動者抽煙的年數 N N..2
    飲酒情況 勞動者是否飲酒的情況 N N1 0. 不飲酒 1. 偶 爾飲 2. 經常飲
    酒量(ml/天) 勞動者每天飲酒的量,計量單位為 ml N N..4
    酒齡(年) 勞動者飲酒的年數 N N..2
    初潮年齡 女性首次月經來潮時的年齡,計量 N N..2
    (歲) 單位為歲
    經期(天) 婦女行經期間的天數 N N..2
    周期(天) 婦女兩次月經之間的時間間隔 N N..2
    停經年齡 已經停經的婦女停經時的年齡,計 N N2
    (歲) 量單位為歲
    是否經期 勞動者當前是否處于經期 N N1
    子女人數
    (人) 子女的數量 N N..2
    流產胎次
    (次) 人工流產和自然流產次數的累計值 N N..2
    早產胎次 孕產婦胎兒早產的累計次數,計量 N N..2
    (次) 單位為次
    死產胎次 育齡婦女娩出新生兒后死亡的例 N N..2
    (次) 數,計量單位為次
    異常胎次
    (次) 孕產婦分娩異常胎的次數 N N..2
    家族史 患者三代以內有血緣關系的家族成 S1 AN..100
    員中所患遺傳疾病史的描述
    其他 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S1 AN..100
    結婚日期 個體當前婚姻辦理結婚登記的公元 紀年日期 D D8
     
     
    62 配偶接觸放射 性情況 配偶接觸放射線情況的詳細描述 S1 AN..100
    63 配偶職業 配偶當前職業類別的代碼 S3 AN..3
    64 配偶健康狀態 對配偶健康狀況的詳細描述 S1 AN..100
    65 子女健康狀況 對子女健康狀況的詳細描述 S1 AN..100
    66 起止日期 一段職業史的開始和結束日期 S1 AN..50
    67 歷史工作單位 個體工作單位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68 車間部門 個體所從事工作所在的車間或部門 S1 AN..50
    69 接觸歷史有害 個體接觸有害因素在特定編碼體系 S3 N1 職業病危害因
    因素 中的代碼 素分類目錄
    70 防護措施 標識個體是否有針對職業病危害因 L T/F
    素的預防保護的具體措施 WS364.5 衛生 信息數據元值 域代碼第5部
     
     
    71 職業照射種類 職業照射種類在特定編碼體系中的
    代碼 S3 N..8 分:健康危險因 素
    CV03.00.201
    職業照射種類
    代碼表
    72 放射線種類 個體從事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放射 線的種類代碼 S3 N..8
    73 每日工作時數 個體每日從事放射性工作的小時
    數,計量單位為h N N..2
    74 累積受照劑量 所受照射的累積劑量,計量單位為
    Gy N N5,1
    75 過量照射史 個體受到過量照射的病史情況的詳
    細描述 S AN..100
    76 疾病名稱 疾病診斷在特定分類代碼體系中的
    名稱 S AN7 ICD-10 國際疾 病分類標準編 碼
    77
    78 診斷日期
    診斷單位 對患者罹患疾病做出診斷時的公元 紀年日期
    對患者所患疾病作出診斷的醫療機 D
    S1 D8
    AN..70
    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79 治療經過 對患者診療過程的詳細描述 S1 AN..200
    80 轉歸 患者治療轉歸的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S3 N1 WCV5501.02 轉
    系中的代碼 歸代碼
    81 自覺癥狀 勞動者自覺異常的癥狀的類型 S1 A..50
    82 癥狀程度 勞動者自覺異常的癥狀的異常程度 S1 A..50
    83 自覺癥狀出現 勞動者自覺異常的癥狀開始出現的 D D8
    時間 時間
     
     
     
     
    3.7.3.5職業病診斷數據庫
    職業病診斷檔案數據庫基于職業病診斷業務的開展,根據委托人申請類別、 申請診斷的職業病類別、職業病診斷結果建立職業病診斷數據庫,管理內容包括 用人單位信息、勞動者信息、申請診斷職業病病種、職業病診斷過程信息等(見 表 3.37 )。
    表 3.37 職業病診斷數據庫信息表
     
     
    接診登記編號 按照某一特定編碼規則賦予檢驗檢 測報告的順序號 S1 AN..20
    接診日期 勞動者接診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身份證號碼 勞動者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
    識符 S1 AN..18
    性別 勞動者生理性別在特定編碼體系中
    的代碼 S3 N1 GB/T
    2261.1
    勞動者姓名 勞動者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 冊的姓氏和名稱 S1 A..50
    聯系電話 勞動者聯系電話的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出生日期 勞動者出生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聯系地址 勞動者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 置
    由阿拉伯數字組成,用來表示與地 S1 AN..70
    郵政編碼 址對應的郵局及其投遞區域的郵政 S1 N6
    通信代號
    用人單位
    單位聯系人 勞動者工作單位的組織機構名稱 單位聯系人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 S
    S1 A..70
    A..50
    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聯系電話 指聯系人的聯系電話號碼,包括國 S1 AN..20
    際、國內區號和分機號
    單位地址 用人單位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為在 S1 AN..70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對機關、企 GB/T
    12402
    經濟類型 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
    企業單位按單位所有制和經營方式 S3 N3
    劃分的類別代碼
    行業分類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系中的代碼 S3 N..8 GB/T
    4754-2017
    中小企業
    企業規模 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劃分的企業規模 S3 N3 劃型標準
    規定
    工種 工人所從事工作種類的詳細描述 S AN..100
    所屬部門 勞動者所屬的工作部門 S1 AN..70
    勞動者既往病 史 勞動者的既往病史信息 S1 AN..7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國家衛生 計生委、 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 部、安全
    提起診斷的職 業病 標識職業病種類的代碼 S2 N2 監管總 局、全國 總工會4 部門聯合 印發《職 業病分類 和目錄》
    專業工齡 勞動者從開始從事專業工作到目前 N N..2
    (年) 的累計年數,計量單位為年
    專業工齡 勞動者從開始從事專業工作到目前 N N..2
    (月) 的累計月數,計量單位為月
    專業工齡 勞動者從開始從事專業工作到目前 N N..2
    (日) 的累計日數,計量單位為日
    接觸時間 勞動者實際從事接觸危害因素職業 N N..2
    (天) 的工作時長,計量單位為天
    接觸時間(小 勞動者實際從事接觸危害因素職業 N N..2
    時) 的工作時長,計量單位為小時
    接觸時間 勞動者實際從事接觸危害因素職業 N N..2
    (分) 的工作時長,計量單位為分
    職業史起止時 勞動者歷史工作的開始時間和結束 S1 SN..4000
    時間
    職業史工作單 勞動者歷史工作單位的組織機構名 S1 SN..4000
    接觸危害因素 類別 個體接觸有害因素在特定編碼體系
    中的代碼 S3 N1 職業病危 害因素分 類目錄
    是否代理 診斷是否代理 L T/F
    代理人姓名 代理人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注 冊的姓氏和名稱 S1 A..50
    代理當事人類 型 代理當時人的類型 S2 N1 1.勞動者
    2.用人單
    代理人身份證 代理人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 S1 AN..18
    號碼 識符
    代理人聯系電 代理人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登 S1 AN..20
    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資料收集日期 職業病診斷資料收集的日期 D D8
     
     
    36 提供材料日期 勞動者提供職業病診斷資料的日期
    資料確認通知 D D8
    37 時間 通知勞動者確認資料的日期 D D8
    38 資料確認時間 勞動者進行資料確認的日期 D D8
    39 診斷事項 職業病診斷的事項描述 S1 SN..4000
    40 診斷人員 診斷人員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 S1 SN..200
    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41 診斷地址 進行職業病診斷的詳細地址描述 S1 SN..1000
    42 診斷日期 進行診斷時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43 記錄人姓名 記錄人員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記 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S1 A..50
    44 是否職業病 是否診斷為職業病 L T/F
     
    46
    47 醫師個人意見 診斷醫師的個人意見的詳細描述 S1
    S1 AN..4000
    AN..4000
    綜合分析 職業病診斷綜合分析情況的詳細描 述
    48 表決情況 診斷醫師的最終表決情況說明 S1 AN..1000
    49 診斷標準 職業病診斷的國家標準 S1 AN..4000
    50 診斷結論 職業病診斷的最終結論描述 S1 AN..4000
    51 不同意見 診斷中不同意見的詳細描述 S1 AN..4000
    52 職業病危害接 勞動者既往的職業病危害接觸情況 S1 AN..4000
    觸史 說明
    53 診斷結論
    處理意見 職業病診斷的最終結論
    職業病診斷給予勞動者處理意見的 S1 A..50
    54 S1 AN..1000
    詳細描述
    55 診斷醫師 診斷醫師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 S1 A..30
    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56 備注 對職業病診斷證明信息的重要提示 S1 AN..4000
    和補充說明
    57 診斷證明日期 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填表人聯系電
    填表日期
     
    報告類別
    塵肺種類
    開始接塵日期
    實際接塵工齡
    診斷I期
    診斷 II 期
    診斷 III 期
    合并癥名稱
    單位負責人
    填表人
    填表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同時臨床中毒 人數
    其中職業中毒 確診人數 發生日期
    合并癥診斷日 期 死亡日期 死因 診斷單位
    3.7.3.6 職業病鑒定數據庫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職業病鑒定檔案數據庫基于職業病鑒定業務的開展,根據職業病鑒定工作開 展,管理職業病鑒定檔案內容包括用人單位信息、勞動者信息、職業病鑒定與職 業病診斷符合度、職業病病種信息等(見表 3.38)。
    表 3.38 職業病鑒定數據庫信息表
     
     
     
    4 申請鑒定事由
    其他需要說明 申請職業病鑒定的原因描述 S1 AN..1000
    5 的情況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描述 S1 AN..1000
    6 診斷機構名稱 職業病診斷機構的組織機構名稱 S1 AN..70
    7 鑒定受理日期
    是否需要進行 鑒定受理當天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8 工作場所現狀 調查 是否需要進行工作場所現狀調查 L T/F
    9 擬調查內容 工作場所擬調查的詳細內容描述 S1 AN..4000
    10 理由 是否需要臨床 調查內容的理由內容描述 S1 AN..4000
    11 醫院檢查 是否需要臨床醫院檢查 L T/F
    12 擬檢查項目 其他需要補充 臨床醫院擬檢查項目內容描述 S1 AN..4000
    13 的資料 其他需要補充的資料說明 S1 AN..4000
    14 鑒定事項 職業病鑒定的事項描述 S1 AN..4000
    15 鑒定時間 進行鑒定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16 鑒定地點 職業病鑒定的地址描述 S1 AN..4000
     
     
    17 鑒定主持人 職業病鑒定的主持人在公安戶籍管
    理部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S1 AN..20
    18 鑒定專家 職業病鑒定專家在公安戶籍管理部 S1 AN ..200
    門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19 專家個人意見 鑒定專家的個人意見描述 S1 AN ..200
    20 專家個人意見 匯總 鑒定專家個人意見匯總描述 S1 AN ..200
    21 鑒別診斷 職業病鑒定診斷采樣的標準 S1 AN. .2000
    22 鑒定結論 職業病鑒定的最終結論描述 S1 AN. .2000
    23 鑒定專家對鑒
    定結論的意見 鑒定專家對鑒定結論的意見描述 S2 N1 1 同意 2 不 同意
    24 鑒定專家對鑒
    定結論的意見 鑒定專家對鑒定結論的意見匯總描 述 S1 AN. .2000
    匯總
    25 參加鑒定人員 參加鑒定人員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 S1 AN. .2000
    正式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26 雙方當事人陳 述記錄 雙方當事人陳述記錄的描述 S1 AN. .2000
    27 鑒定專家詢問 記錄 鑒定專家詢問事項記錄描述 S1 AN. .2000
    28 申請鑒定主要 理由 申請鑒定的理由描述 S1 AN. .2000
    29 鑒定依據 職業病鑒定的依據描述 S1 AN. .2000
    30 鑒定結論 職業病鑒定的最終結論描述 S1 AN. .2000
    31 發送人 發送人員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 S1 AN..20
    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32 發送日期 發送鑒定證明當天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3 資料確認日期 鑒定資料確認當天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4 鑒定受理日期 鑒定受理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5 通知專家抽取
    日期 通知抽取鑒定專家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6 專家抽取日期 抽取鑒定專家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7 意見反饋日期 鑒定專家意見反饋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8 鑒定討論日期 職業病鑒定討論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9 職業病鑒定日
    職業病鑒定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40 通知簽收日期 通知簽收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41 簽收人 簽收人員在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正式 S1 AN..20
    登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42 簽收日期 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3.7.3.7職業病人隨訪數據庫
    職業病病人隨訪數據庫基于對職業病病人隨訪工作數據收集形成,職業病病 人隨訪檔案包括勞動者信息、職業病病種信息、工作經歷信息、職業病病程信息、 社會保障享受情況、是否存活等信息(見表 3.39)。
    表 3.39 職業病人隨訪數據庫信息表
    序號 數據元名稱 定義 數據元值的數 據類型 表示格式 數據元允 許值
    1 職業病患者姓 職業病患者在公安管理部門正式登 S1 A..50
    記注冊的姓氏和名稱
    2 患者聯系方式 患者電話號碼,包括國際、國內區 號和分機號 S1 AN..20
    3 身份證號碼 患者的身份證件上的唯一法定標識
    S1 AN..18
    4 性別 患者生理性別在特定編碼體系中的
    代碼 S3 N1 GB/T
    2261.1
    5 出生日期 勞動者出生當日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6 用人單位名稱 勞動者工作單位的組織機構名稱 S A..70
    7 用人單位地址 用人單位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
    位置 S1 AN..70
    8 用人單位所屬 單位所屬的行業類別在特定編碼體 S3 N..8 GB/T
    行業 系中的代碼 4754-2017
    9 工齡(年) 患者從開始從事專業工作到目前的 N N..2
    累計年數,計量單位為年
    10 工齡(月) 患者從開始從事專業工作到目前的 N N..2
    累計月數,計量單位為月
    11 職業病名稱 患者職業病的名稱 S1 AN..20
    12 診斷日期 患者職業病診斷當日的公元紀年日
    D D8
    13 存活情況 患者存活的情況說明 S1 N1 1 存活 2 死 亡 3 失訪
    14 工傷保險保障 標識患者所享受工傷保險情況 S1 N1 1 享受 2 未 享受
    15 用人單位賠付 標識患者所享受用人單位賠付情況 S1 N1 1 享受 2 未 享受
    16 城鄉居民基本 標識患者所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 S1 N1 1 享受 2 未
    醫療保險 保險情況 享受
    17 大病保險 標識患者所享受大病保險情況 S1 N1 1 享受 2 未 享受
    18 其他(醫療救 標識患者所享受其他(醫療救助、 S1 N1 1 享受 2 未
    助、扶貧救助 扶貧救助等)情況 享受
     
     
    等)
    19 醫保門診報銷 比例(%) 患者醫保門診報銷比例情況 N N..2
    20 醫保住院報銷 比例(%) 患者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情況 N N..2
    21 低保補助情況 標識患者所享受低保補助情況 S1 N1 1享受2未
    享受
    22 每月享受低保 金額 患者每月享受低保補助的金額 N N5
    23 患者常住地所 在地 患者所在的省市區以及具體的位置 S1 AN..70
    24 死亡日期 死亡當天的公元紀年日期 D D8
    25 直接死因 標識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描述 S AN..70
    26 中間死因 標識導致死亡的中間原因描述 S AN..70
    27 根本死因 標識導致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描述 S AN..70 國際疾病
    28 根本死因 標識導致死亡的最根本原因的 S AN..70 分類標準
    ICD10 編碼 IDC10 編碼描述 編碼 ICD-
    10
     
    3.8平臺安全性設計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屬于為國計民生、經濟建設等提供服務的信息 系統,其服務范圍為全轄區范圍內的普通公民、技術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等。系 統應部署于政務云,采用專用企業級或部門級服務器及分布式部署架構虛擬化技 術的云主機,通過同城雙中心加異地災備中心的“兩地三中心”災備模式,數據 通過高速鏈路同步,災難情況下數據可在基本不丟失的情況下進行災備應急切換, 滿足全省業務高負荷連續運行需要,具備數據快速恢復,網絡高速穩定,安全抗 風險,業務擴展快速靈活,高效平滑運行的能力。平臺通過衛生專網與遼寧省衛 生健康委機房互聯互通;通過VPN完成數據采集并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 數據交換。包括各平臺使用單位的系統用戶應通過數字證書實名認證接入專網, 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根據《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預防控制分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定級報 告》,平臺應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的三級等保要求進行建設 并通過有關部門組織的等保三級測評,同步制定完成符合三級等保要求的信息安 全管理制度和密碼應用方案,密碼算法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密碼相關國 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有關要求,使用國家密碼管理部門認可的密碼算法,如常用 的分組算法SMI、SM4,非對稱算法SM2、SM9,雜湊算法SM3等,采用身份認 證、授權訪問、電子簽名、傳輸加密、存儲加密、隱私保護、安全審計等技術保 證平臺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機密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有效保障平臺數 據產生、傳輸、存儲以及使用整個生命周期的安全。
    4討論
    我國自 20 世紀 90 年代起開始進行職業衛生信息化建設。1994 年我國開發 了用于廠礦的職業衛生檔案微機管理系統,2004 年我國設計開發了“青藏鐵路 施工職業健康監護系統”,包括職工健康體檢檔案、工業衛生檔案、病傷登記、 健康監護評定和報告模塊[33-34]。技術服務機構層面建立業務管理和技術支撐系統。 各地職業病防治機構開發可進行數據快速查詢和統計的職業健康檢查系統 [35]。 “十二五”期間部分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建設了職業衛生實驗室信息管理 系統 [36]。政府層面建立全國職業衛生監管信息系統。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化 建設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 2030 年)》也指出 :開展“互聯網 + 職業健康”的信息化建設,建立職業衛 生和放射衛生大數據平臺,利用信息化提高監管效率。因此,加快職業健康和放 射衛生管理數字化轉型,統一謀劃、夯實基礎、建設全國職業健康信息的“一張 網”勢在必行[37]。
    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方面,不論是硬件建設和軟件開發上,都相對落 后。大量數據只能依靠人工簡單、重復的錄入、收集和統計,且數據的準確性和 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為強化遼寧省職業健康工作的信 息化管理能力和應用水平,實現職業病從預防到診斷、治療、救助的全流程,全 周期、多維度的數字化管理,亟需在省級層面統籌設計,實現對行政有支持、對 業務有指導、對群眾有實惠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本研究在充分調研省市縣三級衛 生健康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 病診斷機構等)基本需求基礎上,根據遼寧省工作實際,采用頭腦風暴法、層次 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多種研究方式,研究設計了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 建設的最優模式,特別是針對目前已經建立的系統存在的“具有輔助決策功能較 少”、“對于用戶需求分析不足,用戶定位沒有區分度,可擴展性不高,參與互 動性差”等問題進行了逐一解決,旨在能夠解決能夠將職業衛生監測、預警、預 報和應急反應的能力逐步提高,也能夠在增加用戶參與度的同時,真正實現信息 惠民,服務民生[38]。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一旦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將極大地 提高職業健康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9]。
    4.1頭腦風暴法和層次分析法的優勢
    頭腦風暴法,也叫做集體思考法或者智力激勵法,是1939 年由美國著名的 創造學教授Alexf?Osborn首次提出的,并在1953年正式發表,是一種通過集 體會議討論的形式,發揮集體智慧和創造性思維,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頭腦風暴 法是通過積累起來的最廣泛的思想和選擇方案來解決問題[40]。頭腦風暴法的集 體討論堅持輕松活潑、自由民主原則,能充分調動與會人員的積極性,培養創造 性思維[41-42]。其特點是可以讓參與者打開思路相互激發、思維互補,在愉快、自 由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引起大腦的創造性“風暴”[43]。本研究采用頭腦風暴法, 用于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備選模式討論,充分發揮了各級專家的 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各級專家之間的相互交流,發散和創新了思維,在自由的氣 氛中激發各位專家的潛能,使各位專家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最終擬定了遼寧省 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備選模式。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將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的一種決策分析方法,通過 對兩兩指標之間的重要性程度進行比較判斷,從而為最優決策方案提供依據[44]。 層次分析法將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作為一個系統,按照分解、比較 判斷、綜合的思維方式進行決策,既具有系統性又具有簡潔性。系統的思想體現 在不割斷各個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而每一層的權重設置都會直接或間接對結果產 生影響,而且在每個層次中的每個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確。 簡潔性則體現在層次分析法既不單純追求高深數學,又不片面地注重行為、邏輯、 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復雜的系統分解,把多目 標、多標準又難以全部量化處理的問題轉化為多層次單目標問題,所得結果簡單 明確。基于這一方法,本研究得出了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最優模 式,更加明確了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與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4.2本研究部分業務功能實現可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本研究立足于職業病與健康危險因素采集要求的基礎上,融入遼寧省職業健 康工作治管理個性化要求,能夠進一步加強對職業健康整體情況了解,為各項政 策的制定和執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后續開展質量控制、評估職業病防治工作成 效,依法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工作提供依據。
    當前,職業健康工作進入新時期,對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提出了新要 求[45]。遼寧省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業務模塊,可實現轄區內技術服務機構本底檔案 動態掌握。對于轄區范圍以外的在本轄區開展技術服務的,通過發布統一監管要 求,明確企業用人單位委托開展技術服務以及各類機構依法開展技術服務應履行 的數據報告義務,實現企業用人單位與技術服務機構雙向促進的業務管理機制, 實現全轄區全量業務數據采集。
    按照最新修訂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要求[46],遼寧省職業病診斷 管理業務模塊,可實現全流程規范文書在線生成及診斷檔案電子采集,監控每個 診斷案例的流程進度。可有效防止全省范圍內的職業病重復受理及診斷,可實現 相關個體人員連續性監護檔案的查閱分析,實現職業病診斷、職業病鑒定全流程 檔案無縫銜接利用。
    我國自2009年啟動重點職業病監測項目,監測方案經過多次調整和改進[47]。 遼寧省重點職業病監測管理業務模塊,在實現國家重點職業病監測項目要求基礎 上,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以及同期對比,可實現地區職業健康狀況的綜合評估工作。 可參照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手冊,對于轄區重點職業病防治評估要求約230 套評 估表自動進行評估、展示,減輕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手冊報表編制的數據統計難 度。
    職業病人隨訪(塵肺病隨訪調查)業務模塊,可實現動態掌握遼寧省全省范 圍內塵肺病人的管理檔案,建立塵肺病病人的主動隨訪機制,掌握塵肺病患者的 病程進展、救助政策的享受情況、存活情況等。
    醫用輻射監測調查業務模塊,可通過醫用輻射監測調查業務的開展實現從放 射診療基本檔案管理、醫用輻射裝置管理、放射工作人員管理、醫用輻射裝置及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管理,聯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實現對于全區 域醫用輻射相關對象進行監測,實現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在線生成。
    非醫用輻射監測調查業務模塊,可通過開展非醫療機構放射工作單位的放射 性危害因素種類和危害程度、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職業健康檢查和放射防護 培訓等情況,可以分析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觸水平,明確放射性危害監督的重點內 容和關鍵環節,保護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
    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管理業務模塊,可實現專業人員技術檔案的動態掌握,并 據此產生與技術人員相關的預警指標,實現類似多點執業、超范圍執業等異常行 為的及時預警,同時也利于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對轄區內職業病防治專業人員 配備情況進行統籌安排,實現專業技術人員供給平衡。
    4.3 本研究局限性
    由于客觀因素限制,針對本研究問卷調查中部分人員提出的設計手機端操作 系統問題,本次研究中未能予以解決。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必須以保障信息安全 為前提,因職業健康工作中會產生大量涉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隱私數據, 加強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尤為重要,因此本研究設計中僅設計遼寧省職業健康信 息管理平臺電腦端操作軟件,未研究設計手機端操作系統,下一步能否通過物聯 網、CA、VPN、APN等技術方式設計手機端操作軟件還需進一步探索研究。
    5結論
    1.提出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三種模式,分別為垂直模式、平行 模式和獨立模式。
    2.明確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最優建設模式即獨立模式。
    3.明確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業務系統建設內容,設計研究 12 個業 務系統以及與之配套的 18 個數據庫。
    本研究創新性的自我評價
    本研究以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技術服務機構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等)職業健康工作管理過程、工作過程中 所產生的數據等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頭腦風暴法、層次分析法 等多種方法研究確定了適合遼寧省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的最優模式,并在 此基礎上設計研究了 12個業務模塊以及與之相適應的 18個數據庫,為遼寧省職 業健康工作實現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劉玉紅.淺談我國職業病防治現狀及其對策J].安全、健康和環境,2007(02):35-36+46.
    [2]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健康中國行動”之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 [EB/OL].https://www.sohu.com
    [3]中國網: 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 開 展 塵 肺 病 防 治 攻 堅 保 障 勞 動 者 權 益 [EB/OL].http://fangtan.china.com.cn
    [4]樊晶光,王海椒,張建芳,劉澤權.我國職業衛生工作70年回顧與展望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 援,2019,37(06):507-511.
    [5]張君.職業性塵肺病診斷與鑒定中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20,33(06):562-563.
    [6]2019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gov.cn/guoqing/2021- 04/09/content_5598657.htm
    [7]2020 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www.gov.cn/guoqing/2021- 07/22/content_5626526.htm
    [8]The Lancet. Improving occupational health in China. Lancet. 2019 Aug 10;394(10197):443.
    [9]Megan Tranter. Occupational Hygiene and Risk Management[M].Taylor and Francis:2020-07- 28.
    [10]趙杰超,張英香,金浩,陳健.美國國防工業職業安全與健康法制體系研究及啟示[J].環境與 職業醫學,2020,v.37;No.248(09):915-921.
    [11]Yassi A, Tate R, Cooper J, Jenkins J, Trottier J. Causes of staff abuse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AOHN J. 1998 Oct;46(10):484-91.
    [12]杜燮祎,張敏.我國職業衛生信息化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 術,2010,6(04):128-134.
    [13]Rhee KY, Choe SW. Management system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Korea: statistics, report and monitoring system. J Korean Med Sci. 2010 Dec;25(Suppl):S119-26.
    [14]Bonneterre V, Faisandier L, Bicout D, Bernardet C, Piollat J, Ameille J, de Claviere C, Aptel M, Lasfargues G, de Gaudemaris R; RNV3P. Programmed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detection of emerging diseases in occupational health: contribution of the French national occupa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network (RNV3P). Occup Environ Med. 2010 Mar;67(3):178-86.
    [15]Ministerial Regulation on the Prescribing of Standard for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and Work Environment in Confined Space, B.E. 2547 (A.D. 2004).
    [16]Siriruttanapruk S, Anantagulnathi P.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iority in Thailand. Ind Health. 2004 Apr;42(2):135-40.
    [17]陳曙旸,王丹,張敏.網絡時代的職業病報告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8,26(11): 673-675.
    [18]Chen N,Li J Y,Fan J G,Zhang J F,Zhang Z B.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 in China].[J]. Zhonghua lao dong wei sheng zhi ye bing za zhi = Zhonghua laodong weisheng zhiyebing zazhi =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2021,39(4):
    [19]Bing Wang,Chao Wu,Liangguo Kang,Lang Huang,Wei Pan. What are the new challenges, goals, and task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in China's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13th FYP) period?[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18,60(3):
    [20]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職 業 病 防 治 法 ( 修 訂 ) 國 家 衛 生 健 康 委 官 網 [EB/OL].http://www.nhc.gov.cn/
    [21]關于印發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報. 2019 (07)
    [22]樊晶光,王海椒,賈世國.堅決防控職業病危害[J].勞動保護,2019,No.526(04):35-37.
    [23]李夢蘭,張華東,王易,等.我國職業衛生信息化進程與展望[J].職業衛生與病 傷,2018,33(5):320-325.
    [24 ]劉麗華,樊晶光,王健,等.信息化技術軟件用于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體系的探討J].職業衛 生與應急救援,2019,37(01):92-96.
    [25]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J].健康中國觀察,2019,(11):64-67.
    [26 ]童玉芬,劉志麗,宮倩楠.從七普數據看中國勞動力人口的變動[J].人口研究,2021,45(03):65- 74.
    [27 ]沈波,許旭艷,羅秀鳳,等.福州市職業病監測信息云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職業衛生與應急 救援,2018,36(02):173-175.
    [28]周簪榮,陳三強,金玉蘭,等.浙江省職業衛生數據中心平臺建設探討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 援,2018,36(02):176-178.
    [29]雷義,趙少華.基于云服務的職業健康監護信息系統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 學,2014,21(08):1021-1022.
    [30]唐步堯,段玉娟,李文,等.湖南省職業病防治信息系統的構建及初步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 醫學,2018,25(01):119-121.
    [31]Roel Vermeulen. O3D.4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data acquisition, standardization, pooling and analys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J].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9,76(Suppl 1):
    [32]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推進職業健康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 [EB/OL].http://www.nhc.gov.cn/
    [33]吳維皚,蘇江,王宏,等.廠礦職業衛生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J].醫學研究通訊,1994,23(5): 29-
    30.
    [34]施紅生,任安絢,趙亞林,等.青藏鐵路建設職業健康監護系統研究[J].中國鐵道科 學,2004,25(3):130-135.
    [35]盧培佩.計算機輔助職業病診斷專家系統的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36 ]楊鳳華,董愛軍,張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在職業衛生檢測報告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環 境與職業醫學,2013,30(1) : 67-69.
    [37 ]張忠彬,陳娜,李靜蕓,張建芳,樊晶光“互聯網+職業健康”構建職業健康全國一張網[J].勞 動保護,2022(01):76-77.
    [38]李夢蘭,張華東,王易,等.我國職業衛生信息化進程與展望[J].職業衛生與病 傷,2018,33(5)320-325.
    [39]朱光華,王小英,蘇文進.職業衛生信息化網絡平臺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 術,2012,8(S1):134-136.
    [40]Nadeau MT, Tysinger JW. The annual program review of effectiveness: a process improvement approach. Fam Med. 2012 Jan;44(1):32-8.
    [41]張函,羅玲,張運芝,蔣維.使用頭腦風暴法探討非生物型人工肝護理技術現存問題和難點 [J].全科護理,2021,19(33):4724-4727.
    [42 ]吳秋梅,張揚立,張靜“頭腦風暴法”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對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J].現代養 生,2021,21(12):39-42.
    [43]王玉清.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與頭腦風暴法[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 學),2020(04):99-100.
    [44]薛玉成.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評價體系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2021,20(04):101-105.
    [45]《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解讀[J].中國職業醫學,2021,48(02):134.
    [46].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10):55-62.
    [47]胡麗,胡在方,趙永梅,葉研,李海月,于貴新,王姿歡,李愛華,孫立庚,沈壯.北京市 2016-2020 年重點職業病監測情況分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22,40(01):60-63+73.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guanlilei/gongshangguanli/xixinguanli/8771.html

    上一篇:基于個人信息管理的大學生數字囤積行為 及消積策略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