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HI
1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2
1.2.1國外研究現狀 2
1.2.2國內研究現狀 3
1.3研究意義 4
1.4主要研究內容 5
1.5技術路線圖 5
2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分析 7
2.1軍械倉庫管理及主要內容 7
2.1.1軍械倉庫主要管理內容 7
2.1.2軍械倉庫器材管理 9
2.2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 19
2.2.1軍械倉庫管理現狀 20
2.2.2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信息分類 20
2.3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主要內容 23
2.4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任務和原則 24
2.4.1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任務 24
2.4.2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基本原則 24
2.5小結 26
3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技術 27
3.1物聯網技術 27
3.1.1二維碼及RFID技術 27
3.1.2傳感技術 32
3.1.3近距離通信 33
3.1.4定位導航技術 34
3.2數據庫技術 34
3.2.1數據庫系統 34
3.2.2數據庫與物聯網 35
3.3小結 35
4基于物聯網的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設計 36
4.1系統需求分析 36
4.2系統總體設計 36
4.2.1系統層次模型設計 36
4.2.2系統結構模型設計 37
4.2.3系統總體功能 38
4.3系統詳細設計 39
4.3.1感知與信息采集方案設計 39
4.3.2倉儲設備設計和流程設計 40
4.3.3倉庫安全監控系統 42
4.3.4通信網絡系統方案 44
4.4小結 45
5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系統開發 46
5.1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 46
5.1.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46
5.1.2系統數據庫 46
5.1.3系統功能演示 48
5.2倉儲管理子系統 54
5.2.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55
5.2.2系統數據庫 55
5.2.3系統功能演示 56
5.3輔助學習子系統 60
5.4小結 62
6總結與展望 63
6.1總結 63
6.2展望 63
致 謝 65
參考文獻 66
附錄 69
1緒論
1.1研究背景
軍械倉庫是軍隊儲存、保管、分配各類軍用物資的基地。它負責為軍隊的H 常生活、訓練以及作戰等工作提供后勤保障⑴,是軍隊形成和保持戰斗力的保障 基礎。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軍用物資保障體系逐步完善,軍用物資的種類 也迅速增加,現代化戰爭對軍用物資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大。軍械倉庫的管理能力 和效率不僅影響軍隊的日常生活、訓練、戰備,而且某種程度上還決定了戰爭的 進程和結果。伊拉克戰爭初期,美國因計算和判斷的失誤造成戰前準備不足,特 別是沒預先考慮到伊拉克戰場惡劣的后勤保障環境,導致英美聯軍的作戰行動嚴 重受制于薄弱的后勤保障能力。與此同時,運輸至伊拉克戰場的軍用物資在到達 指定位置前往往失去控制,英美聯軍的后勤保障頻頻告急、后勤補給難以為繼, 軍隊內部甚至出現了 “黑市交易”。戰爭后期,美軍憑借JTAV (聯合全資產可視 化),將其后勤補給系統從“儲備式”轉變為“配送式”。相比較于海灣戰爭,美軍 在伊拉克戰中的海運量減少至13%,空運量減少至11.4%,軍用戰略物資動員量 減少至11%,軍用戰役物資儲備量減少至25%【習。可見美軍在采用現代化的信息 管理系統模式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后勤物資的補給能力和軍隊的戰力,從而 為實現其戰略目標提供了保障。同時,在維修管理、狀態跟蹤等裝備保障領域, 也已研制了裝備技術資料管理系統、陸軍標準修改系統、裝備標準檢測系統等, 大大提升了后勤支援的保障能力。
隨著我國軍隊已經從以往的單一兵種發展轉變成多兵種軍隊,軍隊所需的裝 備武器也在逐步的改良和發展,軍械的技術層次也越來越高,軍用物資的種類也 多種多樣⑶。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軍配備的軍用物資已接近三百萬種。每 一種新型的軍械物資,都會對后勤倉儲工作帶來新的問題。因此,積極提升軍械 倉儲管理的水平,已成為軍械倉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現代化戰爭與以往的戰爭大不相同,不再是單純的機械化戰爭,而是由高新 技術支撐的信息化戰爭,是現代化科技支持的集智慧、戰略、戰術于一體的聯合 立體式作戰⑷。戰爭一旦爆發,軍械倉庫將處于戰爭的最前線。這對軍械倉庫的 基礎條件及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的要求極高。軍械倉庫的研究現狀表明,軍械倉 庫的基礎建設水平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具備了相當水準,但在尖端技術飛速發 展的當代,軍械倉庫的管理模式和水平離滿足現代化信息戰爭的需求還有相當大 的差距。因此盡快完成軍械倉庫信息化和可視化建設,精準、迅速地完成軍用物 資的分配、運輸,最大程度上滿足軍隊實際需要,已成為后勤軍械倉庫當下工作 的重中之重。
借助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傳感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物聯網技術在軍 事領域中的應用也愈發廣泛[習。早在20世紀末,美國就開始研究如何在軍事領 域應用物聯網技術,特別是在后勤保障體系的可視化建設中的應用問。目前美軍 已建立起一個能夠提供作戰態勢感知功能的多傳感器信息網。近年來,我國一些 部門也逐漸開始重點探索和應用物聯網,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總體基礎 還很薄弱⑺。盡管如此,在物聯網產業,我國和國際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并已 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
因此,雖然物聯網在我軍軍事領域中的應用范圍還相對較小,對裝備及軍械 物資的可視化管理也仍處于研究應用階段,但是其發展潛力卻是不容小覷的。結 合物聯網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對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現狀的研究,本論文通過 對軍械倉儲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現狀中的不足之處,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 借助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識別技術實現對軍用物資倉儲管理流程的可視 化管理。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自1995年比爾蓋茨在他的著作《未來之路》中首次提出世界上多個事物均 將連接到信息高速公路中和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Sanjey Sarma和David Brock教授提岀的物聯網最初的概念后,美國、歐盟等都陸續幵展了對物聯網的 深入研究。比對國內外軍事信息化建設中的一些具體技術和建設項目,可以清晰 地意識到于物聯網相關的許多技術已經在軍事領域中潛移默化地投入應用,并且 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1國外研究現狀
在方興未艾的軍事信息化變革中,世界各國紛紛加強研究和建設,以贏得轉 型先機,物聯網給軍事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推動和影響,早已被以美國為首的發達 國家所重視,這些國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儲備,從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開展了 大量有關物聯網的軍事應用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許多顯著地應用成果〔%
美軍在20世紀后期就開始了對RFID技術的研究,但其真正將RFID技術應 用于軍事領域則是在海灣戰爭之后,由于直接經濟損失較為嚴重,美國軍方為解 決這個問題,借助RFID技術,進行軍用物資可視化管理體系的研究,從而可以 對后勤保障體系中的軍用物資進行透明化管理[8]o美國從1999年開始借助貨運 激光卡、電子信息數據交換技術和無線檢測終端等新型科學技術,及時、精準地 獲取后勤保障信息,從而實現了對軍用后勤物資的可視化管理[刃。近年來,美國
軍事后勤轉型中為了具備實現“感知與反應后勤”能力,以RFID等識別技術為核 心,實施了“連接后勤人員”的網絡建設計劃,大大提高了其戰場可視化勤務保障 能力叫
同時,美國陸軍也開展了大量的傳感網建設項目,如靈巧傳感器網絡、無人 值守地面傳感器群和戰場環境偵察與監視系統等。美國海軍最近也確立了“傳感 器組網系統"、網狀傳感器系統CEC (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先進 布放式系統、瀕海機載超光譜傳感器、“海洋網"等研究項目⑵。
2000年,英軍成立了統管三軍補給的國防后勤部,以提高一體化保障水平回。
2005年末,以色列開始嘗試借助RFID技術對軍用物資、運輸車輛以及軍用 集裝箱等進行定位管理,同時對軍用物資分配、倉儲管理、物資運輸等工作流程 進行可視化管理〔忙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嘗試將RFID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中,包括追 蹤軍用物資動態、查看物資管理流程等,并且嘗試借助無線傳感技術對軍事基地 周邊環境進行偵查和監視,盡管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物流保障體系,與美 軍仍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其發展勢頭不可小視。
1.2.2國內研究現狀
物聯網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應用程 度也隨著物聯網概念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熟。盡管物聯網在軍事領 域中的應用尚沒有成規模成體系,尚待成熟,但物聯網對軍事領域有著不可估量 的影響。近年來,解放軍總裝備部及總后勤部在研究RFID技術方面開展了大量 的科研工作,各軍區、各軍種也陸續建立RFID技術試用點,積極探索將RFID 技術應用到軍事物流領域的可能性,以求推動我軍現代化軍用后勤保障體系的信 息化建設岡。
蘭州軍區某部采用在運輸途經的橋梁上裝置“感應讀寫器”的方法,對各種經 過大橋載有軍用物資的運輸車輛進行逐一識別,讀取標簽內的物資信息,然后通 過軍隊內部網絡將收集到的實時信息上傳至指揮部,從而實現指揮部對動態軍用 物資的實時管理和監控兇。
2003年海軍某軍械倉庫結合學習二維條碼技術和計算機局域網結合而成的 物流和信息流管理模式,經過八個月的探索和努力,軍用器材的出庫、入庫、在 庫統計、出庫監控以及倉庫環境監控、倉庫保衛等工作都實現了以二維條碼為技 術基礎的信息化管理,且系統保密性可靠[⑴。在以往的工作中,向下屬部隊配發 300種物資就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而且難免有誤差。現在借助信息化管理系 統,只需3天就可以分配近萬種軍用物資,而且誤差率大大降低。
2009年空軍某軍械倉庫(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第一倉庫”)鑒于現代
化戰爭中空軍部隊出動強度高、物資消耗大的現狀,積極專研探索野戰部隊后勤 軍械倉庫建設新道路,借助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后勤管理的安全可靠性,通過設 置監控視頻、自動控制門等器械設備,建立“同一平臺、功能齊全、信息流暢、 可靠安全”的可視化管理系統。目前,倉庫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就可以查看各種軍 用物資的實時動態信息。相隔近千米的不同倉庫可以按照指揮部的指令同時配發 軍用物資。完成配發任務所需時間也大大縮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保證了后勤工作的及時性。
目前我軍在軍用物資管理研究方面仍主要依靠條形碼技術,以此為依托研究 應用了二維條碼技術,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是在RFID技術運用上,我軍仍處 于初級階段。目前國內數家企業以從國外引進的方式,開發了自己的射頻識別系 統,但技術相對比較薄弱。大部分自我開發的系統主要還是依靠國外的先進技術, 僅僅是對邊緣設備進行了改造,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些企業大多采用無 源RFID技術,以此為依托的系統,信息容量較小、識別距離不遠、過于依賴后 臺數據庫、且識別設備是固定的,體積較大,成本過高。
總體而言,我國軍用領域的物聯網技術研究和應用正處于初級階段,技術不 夠成熟,基礎建設相對薄弱,然而可視化技術〔⑼及RFID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軍用 倉庫的可視化信息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我軍對軍用物資信息管理體系的研究也 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5年,鐘敬武⑴提出使用數據庫軟件和Microsoft.NET對軍用物資倉儲信 息管理系統進行開發。2008年,馮碩〔習、馬剛問、周強問分別提出借助 Microsoft.NET對軍用物資倉儲信息管理系統平臺進行開發、利用WebGIS研究 裝備信息管理系統、憑借RFID技術建立軍用倉庫管理信息平臺。一系列的研究 成果為軍用物資倉儲信息的可視化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再結合物聯網在國內軍事領域的應用,我軍對軍 械物資的管理水平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從而可以更加全面的實現物資的可視化、 自動化。
1.3研究意義
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傳感和物聯網產業,從2008年7月到2009年8月 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溫家寶總理三次視察無錫,對加快物聯網建設給予了超常的 關注,提出了把傳感網絡中心設在無錫、輻射全國的想法,并形象地稱為“感知 中國”中心。圍繞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將之應用于軍事領域信息管理中, 加快了軍事物資信息管理的可視化建設步伐。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軍械物資統一身份標識體系,加強對軍 械物資使用與運輸狀態的動態監測與感知,提升軍械倉庫信息管理水平,提高軍 械物資運輸與保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節能減排,打造高效、安全、快捷 的可視化軍械倉庫信息管理體系,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協作效應,進而實現跨部 門和跨區域的信息資源共享、業務協同處理和綜合服務。
1.4主要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物聯網技術在軍械倉庫可視化信息管理中的相關應用,主要研 究內容如下所示。
(1)介紹課題的研究背景,對物聯網技術尤其是RFID技術在國內外軍事領 域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分析文章的主要研究內容,制定研究技術路線。
(2)重點闡述軍械倉庫管理的相關內容及其原則等,并對軍械倉庫的管理 現狀進行分析與探討。
(3)針對軍械倉庫管理現狀的不足,重點對物聯網技術及其相關技術進行 研究分析。
(4)針對軍械倉庫管理的特點進行系統需求分析,并對系統進行總體設計 及詳細的功能設計;以提高軍械倉庫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倉庫的可視化管理 為目的,依托物聯網技術及其他相關技術,開展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的可視化系統 研究;重點對系統的總體功能和各子功能進行了詳細設計,明確功能目標。
(5)對軍用物資倉儲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進行開發;建立 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的數據庫,并演示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
(6)總結本階段論文所完成的全部工作,并分析與明確本文研究工作的不 足之處,為課題的進一步深入明確方向。
1.5技術路線圖
本文主要技術研究路線圖如下圖所示。
圖1-1論文研究主要技術路線圖
2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分析
2.1軍械倉庫管理及主要內容
倉庫是指儲存和保管裝甲器材的場所,包括總部、軍區所屬的擔負儲存供應 軍需器材任務的后方倉庫,軍兵種和集團軍所屬的擔負儲存供應軍需器材任務的 隊屬倉庫。倉庫按儲存器材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通用倉庫、專用倉庫和綜合倉庫。 而軍械倉庫屬于專用倉庫,主要用于儲存某種專用的器材物資,即軍械。一般講, 軍區以下的器材倉庫,除了儲存軍需器材外,還儲存部分通用物資,屬于綜合倉 庫。因此,軍械倉庫多為軍區以上所屬網。
軍械倉庫管理就是研究軍械存儲、保管和供應等活動的管理客觀規律的科 學,就是對軍械倉庫中的人、財、物、環境及其運動過程,有目的地加以計劃、 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以期高效、低耗地實現軍械倉庫規定的目標。
2.1.1軍械倉庫主要管理內容
軍械倉庫管理是以軍械業務為中心,全面加強倉庫建設,不斷提高科學管理 水平,把倉庫建設成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能收得進、管得好、發得出、效率高、 準確無誤、安全可靠的物資供應基地。軍械倉庫的業務管理就是根據倉庫計劃的 安排,對倉庫的各項業務工作實施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包括計劃管 理、器材管理、設備設施管理、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方 面網。
2.1.1.1倉庫計劃管理
倉庫計劃工作的任務是科學制定倉庫業務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周密組織實 施器材的接收、儲存、發出和運輸等工作。倉庫計劃管理是對倉庫的各種活動做 出統籌安排和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嚴密地組織實施。它是一項全面的綜合性的管 理工作,貫穿于器材儲存活動的全過程。計劃內容通常包括器材的收發、檢查、 保養和專業訓練、技術革新等任務的指標、進度、分工和措施。
2.1.1.2倉庫器材管理
器材管理是倉庫管理工作的重心。為保證滿足部隊順利完成訓練、作戰任務 所需的各類軍械器材,軍械倉庫在器材的倉儲過程中,按照實際的有關規定和要 求,依據供貨單位的供貨情況,器材運輸的承運部門完成任務情況,需用單位的 需求情況,器材的理化性質和特點、儲存的自然環境和倉儲條件,采取各種技術 措施、管理方法和手段,及時、準確、保質、經濟、安全地接收、保管和發放器 材。
倉庫器材管理就是在器材的倉儲過程中,對器材的收、管、發所進行的計劃、 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器材入庫管理、器材保 管與保養、器材的數質量管理和器材岀庫管理等內容。
2.1.1.3倉庫設備設施管理
設備和設施是完成器材倉儲任務不可缺少的物質技術基礎。從某種意義上 說,設備設施的完善情況,對軍需器材倉庫的倉儲能力和水平有著很重要的決定 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倉儲機械化、自動化的轉型,倉儲設施更加趨于 完善,設備種類也不斷增多,技術性要求也愈強。
2.1.1.4倉庫人員管理
人員是倉儲管理各因素中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主體,人員管理是裝倉儲業 務管理的重要一環,是倉庫管理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應從組織、訓練、教育等 各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倉庫全體人員的軍政業務素質,使倉庫管理適應新時期 建軍思想的要求。倉庫人員管理包括倉庫機關的管理、倉庫分隊的管理以及倉庫 人員的培養與使用等內容。
2.1.1.5倉庫安全管理
倉庫安全是實現倉庫正常管理的前提,是倉庫其他各項管理活動的保證。軍 械倉庫的各級領導都應當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來抓,系統分析倉庫安全工 作現狀,采取有力措施和先進技術,保證倉庫人員及物資的安全。倉庫的安全管 理包括裝備器材安全管理、設備安全和技術作業安全管理以及倉庫消防管理等內 容。
2.1.1.6倉庫信息管理
倉庫信息管理的任務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法,完成倉庫業務管理所需信息 的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遞和利用等工作,為倉庫器材業務管理活動服務。
倉庫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系統管理和信息資料管理。倉庫信息系統是計算機網 絡與各種軟件給倉庫器材業務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的人——機系統。倉庫信息資料 包括倉庫的基本情況、沿革史、大事記和器材業務的圖紙、圖冊、目錄、教材、 文件、照片、影像(音像)制品等。管理者應樹立信息觀念,建立信息管理系統, 利用多重渠道和各種方式,自覺地收集、處理、存儲、傳輸與倉庫有關的信息, 并定期進行分析、總結、借鑒和采納,促進倉庫的全面建設。
2.1.1.7倉庫戰備工作管理
戰備工作是指軍事倉庫為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武裝沖突、突發事件而進行 物資保障的準備活動,主要包括戰備教育、戰備值班、戰備計劃、戰備物資管理、 戰備人員管理、戰備設施建設與管理和戰備驗收等。倉庫戰備工作的任務是在上 級部門的統籌領導下,建立嚴格的戰備工作體系,保持良好的戰備倉儲狀態,確 保倉庫隨時能夠完成對部隊作戰的器材保障任務。
此外,倉庫業務管理還包括財務管理、技術管理、技術革新和標準化管理等。 技術管理及時積極穩妥地采用先進技術,改善倉庫管理條件,提高管理水平。技 術革新是改進倉儲技術,提高倉儲效益,增強器材供應保障能力,包括器材保障 可視化信息系統開發,器材檢查保養、質量監控、包裝方法的創新,裝卸搬運設 備、工具的改革,野戰倉庫器材的儲存、供應、偽裝保護技術的改進等。標準化 管理是倉庫建設的基礎工作之一,要積極主動地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制定各種工 作標準,明確種類人員職責,使倉庫各項工作規范化。
2.1.2軍械倉庫器材管理
在軍械倉庫業務管理中,以器材管理工作量最大、信息準確性要求最高、管 理難度最大。因此,器材管理乃是業務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軍械倉庫器材管 理中的具體的物資出入庫及在庫管理進行詳細說明。
2.1.2.1入庫管理
器材入庫管理是指器材到達倉庫至進入貨位,所需進行的器材接運、裝卸、 搬運、驗收、碼垛、辦理手續等作業過程[⑷。
2.1.2.1.1器材的接收與入庫
器材接收必須依據倉庫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訂立的合同、分配計劃、調撥憑證 和指令進行。
2.1.2.1.2器材的接運
器材的接運工作是器材入庫的第一步。其任務是:接收提取器材,并將器材 運到倉庫;其方式主要包括:車站提貨、專用線接貨、供貨單位直送到庫和到供 貨單位提貨〔⑷。
(1)車站提貨
接到提貨通知單后,應根據到貨情況做好運力、機具、人員及驗收準備。若 發現器材包裝損壞、數量不符等問題,應與承運部門一起檢查,協商解決,并把 檢查結果進行登記。提取器材時,應做好組織工作,注意裝卸、搬運安全,防止 人傷和器材丟失損壞。
接收整車皮時,必須核對軍運號碼、收貨單位、器材名稱、車皮號碼,檢查 車門鉛封(鎖)、敞車的苫蓋,器材包裝情況等;接收零擔、快件時,必須核對 提貨憑證、收貨單位、器材名稱、器材總箱(包、件)數量和器材包裝情況等。
(2)專用線接貨
專用線接貨均屬整車器材,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接到到貨通知后,應立即確定卸車位置,組織好人力和機械;車皮到達 后引導到位,檢查車皮門窗密封情況。
二是在卸車前根據到貨單和有關資料,檢查器材包裝情況、校對品名、規格 型號、數量等。發現問題時,請承運部門派人一起檢查,協商解決,并把檢查結 果進行登記。
(3) 供貨單位直送到庫
供貨(承運)單位送貨時,應當依拯送貨(承運)單位的交貨憑證,核對總 箱(包、件)數量,辦理交接手續;發現問題時,應當立即與承運方或供貨方共 同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填寫承運部門的“貨運記錄”;器材到庫交接,送貨人員 應當及時與保管員當面清點,雙方分別在交接(送貨)清單和器材入庫交接及驗 收問題登記表上簽字。
(4) 到供貨單位提貨
到供貨單位接收器材時,應當依據供貨單位的交接清單或出庫憑證,檢查核 對總箱(包、件)數量或器材代碼、圖號規格、名稱、數量、質量以及配套器材 的部件、零件、工具、技術資料和包裝情況等,辦理交接手續。
2.1.2.1.3器材入庫
器材入庫驗收必須依據入庫憑證或交接(裝箱)清單進行。器材入庫,必須 按主管業務部門的憑證進行,如因特殊情況用其他形式(電話、電報等)通知時, 應盡快補辦正式手續,使器材入庫做到及時有據、準確無誤。[舊
器材入庫程序,是指從器材到達倉庫至器材納入庫房管理范圍的工作過程。 此過程各倉庫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工作程序是一致的。器材一般入庫程序如圖。
圖2-1器材入庫工作程序1⑷
(1) 接收器材
接收器材是指倉庫人員從運輸人員處,將待入庫器材接收過來的工作。到庫 器材的交接,應有一定的手續。一般由倉庫助理員(參謀)建立一個“到貨登記 簿”,保管員根據運單核對到庫器材,驗證無誤后,在“到貨登記簿”上簽名,以 示器材收到。
(2) 開器材入庫單
倉庫接到器材到貨清單或調撥通知單后,合同助理員(參謀)應立即將單據 送到器材計算機管理部門,由計算機操作人員進行單據處理,包括:查對、開入 庫單。
入庫單是倉庫辦理正式入庫手續的主要憑證,是記錄器材入庫業務執行和完 成情況重要依據。目前,大部門倉庫已使用計算機打印。未使用計算機打印的倉 庫應采用多聯式器材入庫單。
(3) 器材驗收
倉庫保管員接到器材入庫單后,應根據入庫單所列內容,對器材進行驗收, 送貨人員應當及時與保管員當面清點,雙方分別在交接(送貨)清單和器材入庫
交接及驗收問題登記表上簽字。保管員認真地進行入庫單回填,盡快將入庫單返 回計算機管理部門。
(4) 器材碼放
入庫器材驗收無誤后即可堆碼歸位,或在新貨位碼垛,或歸位于原有的器材 垛架上。
在器材堆碼歸位的同時,保管員應根扌屈入庫單填寫卡片,并記“實物明細賬“, 然后及時填寫入庫憑證并返回有關部門;將入庫器材的有關資料裝入檔案,并編 號存放。
(5) 財務核算
器材計算機管理人員接到保管員退回的入庫單后,應進行計算機記賬處理。 然后,連同“托收承付通知書”一起交財務會計記賬,并核銷訂貨合同。
2.1.2.1.4器材的驗收
器材驗收是按照一定程序、方法,核對到貨憑證、清點數量、檢驗質量的工 作過程。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確保入庫器材數量準確、質量完好以及為貨款拒付、 退貨和索賠提供依據。[⑷
(1) 驗收工作的要求
器材驗收必須及時、準確、認真細致的進行。器材入庫驗收必須依據入庫憑 證或交接(裝箱)清單進行,入庫驗收的內容包括軍檢合格證(質量合格證)、 器材代碼、圖號規格、名稱、數量、質量、包裝和配套器材的部件、零件、工具、 技術資料等。
①器材數量驗收,采取單箱(包、件)檢查方法,不得漏項,多件包裝的器 材每項檢查不得少于10箱(包、件),單件包裝的器材、混裝器材、器材單價在 一萬元以上和多件包裝器材驗收發現問題時必須全部檢查;
②器材質量驗收,應當與數量驗收結合進行,除驗收包裝質量和配套情況外, 金屬器材主要檢查有無銹蝕、變形、裂紋等,火控系統、電臺、電氣器材主要檢 查有無外觀損壞和內部固定、防震、封存(干燥密封、去氧密封)情況等,膠、 氈、皮革制品主要檢查有無變質、變形、生霉、損壞等;
③發現問題應當按照訂立合同的規定處理,進口、軍援(貿)器材的問題, 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④器材入庫驗收后應當合理安排堆垛或上架存放,及時登記賬目、建檔、立 卡、回填入庫憑證、核對賬物、退回入庫憑證。
(2) 驗收的方法
按照通常的驗收程序和制度,驗收作業一般包括:驗收準備、核對憑證、檢 驗實物三個方面的規則。
1) 驗收準備
主要做好如下工作:①確定器材的存放地點和暫時保管方法;②熟悉驗收憑 證和有關資料;③準備好苫墊材料、搬運機具、人員的申請與調用;④準備好檢 驗儀器、設備;⑤進口器材,要及時會同商檢部門驗收。
2) 核對憑證
入庫器材必須核對如下憑證:①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開列的入庫單、入庫計劃 或訂貨合同;②供貨單位提供的產品質量證明書(或合格證)和交貨清單;③承 運部門提供的運單,器材運單是發貨人和承運部門之間具有契約性質的單據,它 能準確地反映到貨所屬關系和數量,如器材發貨單位、收貨單位、發運件數等, 它是器材驗收的重要憑證;④貨運記錄或普通記錄,入庫器材若在入庫前發生丟 失、損壞等情況,必須有承運部門提供的“貨運記錄”,作為向責任單位交涉處理 的依據。
核對憑證就是將上述資料加以整理后,與器材發貨(交接)清單或裝箱單進 行核對。入庫單要與產品質量證明書(合格證)、裝箱單相核對,檢查待入庫器 材的數量是否與入庫單相符。
3) 檢驗實物
檢驗實物是根拯入庫單及有關技術資料,對實物進行驗收的一項具體工作, 一般應進行數量檢驗和質量檢驗。
①數量檢驗
數量檢驗是保證入庫器材數量準確的重要步驟,應按有關資料和規定的計量 方法(一般以項、件數為計量單位)進行。其主要檢驗內容包括:器材代碼、編 號規格、名稱、數量、配套情況、附件和技術資料等。清點中應特別注意成套器 材的配套情況,要分別清點部件、主件、零件以及工具、資料等,檢查是否齊全 配套。數量檢驗最好一次進行完畢,保證按清點的層次和順序準確無誤的堆碼存 放,防止現場混亂不清。
對器材的數量檢驗,可根據情況采取全驗或抽驗。在一般情況下,數量檢驗 應全部進行,先查清交貨箱數,再逐箱清點件數,以實際檢驗結果的數量為實收 數。對于包裝要求高、數量已成規律且在箱(包)外注明數量的器材,可采用抽 驗的方法。抽驗中如發現問題,應擴大抽驗比例或進行全驗。
②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是對器材包裝、規格尺寸、加工精度、技術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的 檢驗。
進入倉庫的器材,包裝箱應完好,包裝應符合標準。如不符合時,必須向供 貨單位提出交涉,采取拒付或索取包裝費等措施。屬于上級倉庫實物供應器材的
包裝,發現不合格時,也應提岀意見,協商解決。
器材經過數量、質量檢驗合格后,按軍械倉庫相關業務規定的要求,分別建 立器材質量卡片和檔案。對有問題的器材,應按規定填寫器材入庫驗收記錄表, 并妥善進行處理。
2.1.2.1.5器材的立卡、登帳和建檔
器材驗收入庫后,必須建立賬卡和質量檔案(卡片),應做到庫有賬,垛(架)、 貨位有卡,箱有數、質量卡片。[⑷
(1) 立卡
“垛(架)卡”或“貨位卡”是放在器材垛位或架位上的卡片,它是識別器材、 反映器材儲存動態信息的重要標志,應按統一格式填寫,器材卡片應一垛(架) 一卡、一貨位一卡,懸掛在垛頭中間位置。器材出入庫時,應按出入庫憑證及時 登記立卡。建立垛(架)卡后,應經常清點器材,保證卡物相符。卡片應整潔, 不得隨意涂改、撕毀。
(2) 登帳
為了保證器材數量準確,便于器材收發核算,并能隨時反映器材的出入庫情 況,倉庫應有“實物保管分類賬”,登帳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登帳的要求如下:
①庫存器材均須按類別、組別、編號(型號或規格)、等級的順序,建立賬 目。做到有物必有賬,及時準確地反映庫存情況。保管員應及時填寫賬目,定期 與計算機室核對、與器材實物核對,做到賬、卡、物相符。
②嚴格執行有關登帳制度。倉庫每半年應組織一次查庫,進行賬目核對,年 終結合清庫進行普查并結轉賬目。
③器材賬目的收支變動均須憑證齊全,及時記載,迅速傳遞,各種賬目應按 規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銷毀。
④器材賬目和憑證,必須認真填寫,字跡清楚,數字準確,不得涂改和撕毀。 賬物不符時,須經上級主管業務部門批準后方可改正。
(3) 建檔(卡片)
器材入庫后,在登帳、立卡的同時,還應建立器材質量檔案(卡片),對總 成大件、成套器材、貴重器材應一物一檔,一般器材一批一檔,要按統一規定填 寫,做到檔案內資料齊全,字跡清楚。建立器材質量檔案(卡片)應當執行下列 規定:
①火炮、機槍、穩定器、微光夜視儀、瞄準鏡、激光測距儀等大件和貴重器 材必須建立質量檔案,其他器材建立質量卡片;
②建立質量檔案的器材,實行一件一檔案,檔案與器材一同保管、發出;
③建立質量卡片的器材,實行一箱(包、件)一卡制,卡片統一貼于包裝箱 端面;
④質量檔案和卡片,應當用鋼筆填寫,字跡清楚、內容完整、不得涂改;
⑤質量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員調離時由業務部門組織交接。 2.1.2.2出庫管理
器材的發出必須根拯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分配計劃、調撥(價撥)憑證或指 令(事后補辦后續)進行。如因特殊情況,使用其他形式通知(如電報、電話、 函件等)發放時,應盡快補辦正式手續,努力做到及時有據。〔⑷
2.1.2.2.1器材出庫的方式
器材出庫發運,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整車發運。按照上級主管業務部門的分配計劃,利用鐵路專用線整車發運器 材,是軍區以上倉庫年度器材發運器材的基本方法。
零擔、快件發運。根據上級主管業務部門的調撥憑證,利用鐵路、航空、碼 頭、郵寄等發運一定數量的器材。
自提。領取器材單位持上級主管業務部門的器材調撥通知單并自帶運輸工具 到倉庫提取器材的方法。主要用于部隊器材的出庫或離倉庫較近的部隊。
送貨。指倉庫將出庫器材直接送到收貨單位。這是為部隊服務的一種好方法, 尤其在緊急情況下,部隊因作戰等急需某種器材,但一時又無法解決運輸工具時, 倉庫應積極采用這種方法。〔⑷
2.1.2.2.2器材出庫程序
出庫程序依據器材倉庫的規模大小和特點有所不同。師以下倉庫器材的出庫 程序要比軍區以上倉庫簡單。軍區以上倉庫的出庫程序,雖然也各有其特點,但 基本程序是一致的。出庫程序如圖所示。
(1)器材出庫依據的審核
倉庫業務主管部門和保管員接到出庫憑證后,首先應審查憑證的合法性和真 實性,其次是核對憑證上的其他各項內容,發現錯誤或疑問后,應及時同有關部 門聯系解決。
(2)器材出庫登記
倉庫業務管理部門應根據器材出庫憑證,對器材調撥通知單(或分發表)進 行分類,以便下達分發任務,并且依據發放憑證制定本倉庫的分發計劃,包括任 務依據、批次、出庫時間、發往單位、到站、方式及有關事項和要求。已建立計 算機器材業務管理系統的倉庫,對器材出庫業務由計算機處理,使出庫處理更加 快捷迅速。
(3)器材出庫準備
倉庫大批量分發器材時,準備工作量較大,為此,應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①器材分發前,應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器材分發計劃,做好器材出庫和 運輸計劃,進行動員;
②合理組織人力,明確責任,提出要求和措施;
③做好機械準備工作,使拆碼垛和裝卸運輸機械處于良好的狀態,保證器材 分發時使用;做好發貨垛位、待運場地準備,對站臺和工作場地進行清理;做好 辦公用品、包裝材料和工具等準備工作;充分發揮保管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 好器材備料的工作;
④保管員接到出庫憑證后,應認真審核,憑證上必須蓋有上級主管業務部門 的專用章。注意出庫方式、器材編號、名稱、規格、數量等,及時確定出庫清單 所列器材本庫房是否缺項、數量是否滿足需求、有無其他庫房的器材等問題;
⑤然后,依據“發陳儲新”和“發零存整”的原則,將按出庫憑證(已填好的發 料單據或器材掛簽)所列器材從選好的貨位取岀,集中放在一起。所謂“發陳儲 新”,是把儲存時間較長的器材,先發出使用,而把質量好、入庫時間較短的器 材儲存起來。對規定有儲存期限的器材,應力爭在規定的期限內發出。已經損壞、 生銹、變質、配套不全或待加工修復的器材,不得發出,確保所發出器材質量良 好,堪用品和修復后的器材按照有關規定下發。
(4) 器材復核 -
為保證發出的器材數量準確、質量完好、沒有差錯,備料后必須進行嚴格的 復核。實行保管員、保管隊和業務部門三級復核抽查制度。批量器材出庫應當由 業務助理員組織保管隊(保管員)進行檢查,少量器材出庫由保管隊(保管員) 進行檢查。盡可能減少發出差錯。
器材復核的要求是:貫徹二級檢查,達到“六清”,即對發放器材進行保管員 和干部二級檢查,達到配套、品種、批次、數量、質量、手續清楚。而且,要反 復進行憑證對實物、余額對庫存工作。
復核方法包括:三核對、三齊全、四不發等。三核對是指單據、編號名稱賬 物、器材數質量核對。三齊全是指器材配套、各種證件、隨器材各種資料齊全。 四不發是指數質量問題、包裝不好、裝載不符合要求和標志不清的器材不發。
(5) 器材出庫交接
岀庫器材經復核后,應按程序進行包裝和清點。出庫交接應當根據交接清單、 出庫憑證或庫房裝箱單據進行。出庫交接時,保管員應當與接收人員當面清點器 材,辦理交接手續,器材點交時應認真負責、細致全面:
武器、大件和貴重器材的出庫交接,必須逐件核對清點;
整車皮器材交接,發運人員必須與押運人員或承運部門共同清點總箱(包、 件)數量,辦理交接或發運手續;
零擔、快件交接,發運人員必須核對收貨單位、到站、地址、郵編、收貨人, 檢查器材總箱(包、件)數量和包裝情況,辦理發運手續,及時通知接收單位;
用戶自提,可將備好的器材連同有關憑證向提貨人當面點清交接;
分發代運器材,則需辦理代運交接手續,提貨人在交接單上簽字。
器材發出時必須在上級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待發器材不得堆放在露天淋曬。 器材分發時限,按照器材入庫時限要求執行;緊急分發器材時,按照上級規定時 限完成。器材出庫憑證在規定時限內有效,過期未辦理提貨手續時,倉庫不予發 貨。器材發出后,要及時按照有關規章制度登記賬卡、上報憑證。
(6)銷帳和清理
器材發出后,庫房保管員應及時做好器材出庫后的清理工作。包括:
現場清理:主要是整理庫存器材和庫房設備、工具。即根據堆碼要求將剩余 庫存器材歸位碼垛、騰空貨位,清點設備、工具有無損壞、丟失,收拾整理墊木、 包裝材料,清掃庫房等。
登記賬冊,清理單據:保管員應及時填好器材檔案卡,做到隨發隨銷,日清 日結,使之隨時反映實際庫存。賬卡余額應與實物相符,發現問題,及時查明更 正。賬卡填寫完成后,保管員應及時將“軍械倉庫器材交接清單”交計算機房。計 算機操作人員根據單據情況,進行記賬處理。倉庫業務管理部門將及時整理好的 出庫憑證,報送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財務結算:倉庫財務人員根據器材出庫憑證,及時進行財務結算,并對有關 單拯再一次審查把關。[⑷
2.1.2.3在庫管理
2.1.2.3.1器材保管
器材保管就是結合倉庫所在地的具體自然條件和器材的分類、數量、理化性 能等因素,對需儲存的器材進行科學的保存和妥善的管理。器材保管的基本要求 就是保質、保量、保安全,而且還應能保證器材快收快發,為順利進行倉儲業務 活動創造條件。器材保管應當執行下列規定:
①器材應當按照器材代碼、類別、理化性質和技術要求分別妥善保管,采取 有效措施,做到無丟失、無失效損壞、無銹蝕、無霉爛變質、無蟲蛀鼠咬。對易 燃、易爆和化學劑應當專庫存放;
②器材存放布局合理,按照批次有序存放,便于發陳儲新和收發作業,符合 “四號定位”、“五五化”、穩固、整齊、安全的要求。“五五化”是以五為基本計量 單位,將物資器材碼成各種總數為五的倍數的一種堆碼存放方法。如根據器材的 形狀和保管要求,使器材五五成垛、五五成捆、五五成串等,以便于過目成數, 有利清點檢查;
③器材應當按照新品、堪用品、待修品和報廢品進行質量分級管理,對超過 封存期(長期儲存)的火控、電臺、液壓等類器材,必須經過技術鑒定后進行質 量分級;
④器材必須按照規定登帳、建檔、立卡,做到庫有賬,區、架、垛有牌,貨 位有數量卡,箱(包、件)有質量卡片(條形碼),保持賬、卡、物相符;
⑤器材應當根據不同類型庫房的儲存環境、時間和氣候條件,適時進行檢查、 倒垛、晾曬和保養,器材露天存放應當選擇地勢較高和干燥的場地堆垛,上苫下 墊;
⑥加強庫房溫濕度控制,適時進行通風和密閉,庫房溫濕度應符合 GJB2770-96《軍用物資貯存環境條件》有關規定,除特殊器材外,庫房溫度不 超過30°C,相對濕度不超過70%; [14]
⑦嚴禁向地方單位或軍內工廠、個人變賣和交換器材。
2.1.2.3.2庫房管理
庫房管理是指對庫房所保管的各種物資器材收、發、管的組織、監督、控制 等管理活動。庫房管理執行以下規定:
(1)保管員進入庫房工作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并填寫庫房工作登記表; 非本庫人員不得進入庫房,交領器材人員應當在發料區內活動,維修人員、臨時 工在庫房作業時,保管員必須在場。
(2)庫房內劃分發料區、儲存區,器材堆垛、上架應當符合要求,便于收 發作業;庫房大門高度通常為3.5-4米,高大庫房內的器材垛位高度不得超過3.5 米。〔⑷
(3)庫房的設備及工具應當登記造冊,不得挪作他用,人員工作調離時應 當辦理移交手續;庫房內不得存放雜物和私人物品;
(4)庫房內應當適時通風、密閉,保持溫濕度符合規定標準;庫房的照明、 溫濕度計、消防等設備完好,庫內保持清潔整齊,門窗玻璃完好。
(5)庫房周圍5米以內以及公路兩側無積水、積雪、雜物和20厘米以上的 高草,山區倉庫圍墻內應當設置防火道,寬度不小于10米,每年清理一次;庫 房周圍和道路兩側應當植樹種草,但不得影響行車視線。〔⑷
2.2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
軍械倉庫是軍隊儲存、保管、分配各類軍用物資的基地。它負責為軍隊的日 常生活、訓練以及作戰等工作提供后勤保障⑴,是軍隊形成和保持戰斗力的保障 基礎。目前,軍械倉庫管理方式仍相對比較傳統,還遠不能適應新時代戰爭需求, 但倘若能實現軍械倉庫的信息可視化管理將會有助于進一步鞏固其對部隊戰斗 力的保障。
2.2.1軍械倉庫管理現狀
由于目前軍械倉庫的管理仍以人工為主,結合相關資料的綜合顯示,軍械倉 庫在當前的管理條件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⑶,主要有以下幾點:
(1)庫存規劃不夠合理,沒有能按照ABC分類法對庫存物資進行儲存, 各軍械庫物資的出、入庫效率低,發付作業未能體現按器材壽命先進先出原則;
(2)物品查找困難,往往不能一次性做到精確定位查找;
(3)部分庫房作業方式比較落后,庫存的盤點效率低,如存放槍械的庫房 物流作業方式仍比較傳統,盤點仍多以人工為主,盤點周期長,不利于貨物的盤 點和檢驗等;
(4)只能依靠人工對關鍵崗位及重要軍械進行定時的檢查與監管,不能做 到實時的監控;
(5)應急保障過程中信息反饋速度較慢且不完全,致使保障過程中無法做 到對信息的高度透明化,從而影響保障的精確化。
因此,結合當前可視化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軍械倉庫管理中所存在的這些不 足,只要合理運用這些高新技術,就能夠實現對軍械倉庫內部物資進行定位、跟 蹤、監控等,從而實現倉庫的可視化管理,為倉庫的現代化管理建設邁向更高的 —層樓。
2.2.2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信息分類
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主要是指在軍械倉庫管理中,合理應用現代信息可 視化技術及物聯網技術等,實現倉庫管理中數據采集的可視化、信息處理的可視 化、物資查詢與發放的快速化等,從而實現倉庫管理的現代化、自動化。其主要 可視化管理信息包括軍械物資的基本屬性及使用狀態信息、設施設備的基本屬性 及使用狀態信息、倉庫庫存信息、倉庫環境信息、倉庫安全信息以及人員管理信 息等。在這些信息中,軍械物資信息具有變化快、動態性強的特點,容易使管理 人員應接不暇,倉促應付,因此,在整個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中,如何有效 的管理這類信息是實現倉庫可視化管理的前提,這里將重點對軍械物資的基本信 息進行闡述。
軍械物資的基本屬性信息主要是指軍械倉庫內所存放的軍械物資的基本屬 性,包括種類、類型、型號、結構特點、大部構造、自動方式等。按物資大類分, 軍械物資可分為:槍械、火炮、彈藥、儀器、雷達等。由于軍械物資種類眾多, 并考慮到部隊保密性要求,所以這里依據最簡單的分類方法只列出一些比較常見 的物資[囚,如表2-1所示。
表2-1軍械物資分類(部分)
物資種類 類型 型號
槍械(口徑20毫米以下) 手槍 54式7.62毫米
64式7.62毫米
67式7.62毫米
步槍 56式半自動7.62毫米
81式自動7.62毫米
85式狙擊步槍7.62毫米
沖鋒槍 56式7.62毫米沖鋒槍
64式7.62毫米微聲沖鋒槍
機槍 81式7.62毫米輕機槍
87式5.8毫米輕機槍
火炮(口徑20毫米以上) 迫擊炮 60迫擊炮
82迫擊炮
100迫擊炮
火箭筒 40
彈藥 手槍彈 51年式7.62毫米
64年式7.62毫米
67年式7.62毫米微(手槍彈)
火箭彈 40毫米
光學儀器 指北針 80
潛望鏡 85
方向盤 58
經緯儀 69
望遠鏡 87-7
雷達 警戒雷達 572
氣象雷達 705D
炮瞄雷達 瞄?5
結合上表重點對槍的含義與分類及名稱代號識別進行說明與分析。
槍一般是指口徑在20毫米以下的火器(信號槍含在內)。槍械的分類有三種:
①按口徑分:一般小于6.5毫米的稱為小口徑槍械,6.5-9毫米的稱為標準口 徑槍械,大于9毫米的稱為大口徑槍械。
②以自動程度分:有非自動槍、半自動槍和自動槍三類。
③以性能用途分:有手槍、步槍、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高 射機槍以及特種槍械等。
表4-1中“54式7.62毫米手槍”則屬于標準口徑槍械,采用的是“年式+ 口徑+ 武器類名”的方式進行命名的,這是在GJB471A-88頒發之前采用的方法。新規 中規定每一種武器裝備只有一個名字,格式為“型號+名稱”,同時還應確定一個 代號,格式一般為“型號+名稱數字”,例如PP87式82毫米迫擊炮是裝備名, PP87-82是其代號。
根據相關規范,還可以對軍械物資進行器材代碼分析,統一標號,以方便軍 械物資在進入倉庫后的建卡登帳工作,具體編碼方法如下所示〔⑷:
(1)大類號用代碼的前兩位表示;中類號用前四位表示;全代碼用八位表 zj\ O
(2)大中類各層代碼從01?99,細目代碼從0001-9999o
(3)各層都要留有余量。
(4)規定各大類中的99中類為收容類。
代碼類型采用十進制的數字型代碼,代碼長度為八位。
器材代碼統一為十位十進制數字。其中前兩位數字表示器材大類,第三、第 四位數字表示器材中類,第五至第八位數字表示器材細目,最后兩位數字為校驗 碼。校驗碼為兩位,采用模100法算出,其公式為:
設:代碼=ala2...a7a8
C 8 A
貝9 :校驗碼=工(勺x z) MOD 100
\ /=1 )
式中:a,——代表第7位上的數值;
i——從左端數代碼字符位置的序號,同時為權值。
得出的校驗碼為二位數,不是二位數時,則在該數前添零補足二位。
根據規范,大類的劃分代碼的具體分類中,61-93為隨車工具、軍械、光學、 通訊等器材大類,94為戰備器材基數及集裝箱、方艙,95-96為自定義區,97 為消耗材料,98為各種修理設備、器材標準、管理規定等。
中類號取圖紙中零部件所在組的組別號。
軍械、光學以及火控系統,同一中類內,零部件按照其組別號的大小排列; 同一組別內先排零件號以0打頭的項目,再排以1-9數字打頭的項目。
因此,對軍械器材信息進行數字化標識,將有助于信息在操作管理中更加方 便簡潔。
對于軍械物資的使用信息則主要針對它的動態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信 息,包括生產的出廠信息、配送信息、存放信息、使用信息等。設施設備的基本 屬性信息與使用信息基本與軍械物資的基本屬性信息與使用信息相類似。人員管 理信息主要包括人員的基本信息以及因職務的不同在倉庫管理中所具有的操作 權限信息等。其余三者主要是針對倉庫在管理中所產生及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信 息。
綜上,軍械倉庫信息管理若能實現可視化,將會使數據信息在操作管理中更 加快捷,不容易出錯,同時也能使操作人員更加直觀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器材的相 關信息。因此,進行軍械器材信息可視化管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適應軍 械倉庫現代化管理的必需。
2.3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主要內容
結合上述軍械倉庫的主要管理內容及其相應的各種管理需求,制定倉庫可視 化管理的主要建設內容。
(1)倉庫計劃管理可視化
倉庫計劃管理的可視化就是指在制定倉庫計劃前,倉庫管理人員通過可視化 信息管理平臺清楚明確的掌握倉庫內各種物資的質量、數量、用途、需求等,從 而快捷準確的根據戰備或戰時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計劃方案,使得各部門之間能夠 有條不紊的按照計劃分工合作,統一效率。
(2)倉庫器材管理可視化
倉庫器材管理可視化就是指倉庫器材的在庫保管與保養及器材出入庫的可 視化管理,從而實現倉庫器材的透明化、自動化、現代化管理,減少不必要的人 工操作,提高倉庫的管理效率,實現器材的快速精確發放。
(3)倉庫設備設施管理可視化
倉庫設備設施管理可視化是指實現倉庫可視化管理所需的儀器設備及正常 搬運器材的設施設備的可視化管理,通過各種現代化標簽、電子憑證、條形碼、 傳感器等實現對設施設備的整體使用狀況的實時監測,對有問題的設施設備及時 上報維修與保養,避免因設施設備出現問題導致器材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必要的 錯誤與失誤。
(4)倉庫人員可視化管理
倉庫人員可視化管理主要是指倉庫人員的基本信息及工作狀態的可視化管 理及倉庫人員責任制管理,旨在了解每個人員的工作職能,規范每個人員的工作 崗位,杜絕非倉庫人員出入庫的情況,保障倉庫安全。
(5)倉庫安全可視化管理
倉庫安全可視化管理主要是指借助于現代高科技發展手段,實現倉庫的全方 位視頻實時監控、倉庫環境的濕溫度實時監控、倉庫門禁管理等,保障倉庫的環 境安全與器材安全。
(6)倉庫物資運輸可視化管理
倉庫物資運輸可視化管理主要是指借助于現代高科技發展手段,實現軍械物 資從入庫到在庫再到出庫的整個信息鏈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旨在通過技術手 段全方位了解物資的屬性及庫存狀況,保障管理的快捷化、安全化。
2.4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任務和原則
2.4.1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任務
軍械倉庫業務管理工作是組織實施器材收、管、發工作,保障部隊訓練、作 戰和其它活動的器材需要。其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及時、準確、可靠地接收 和發出器材,保證庫存器材數量準確、質量合格,落實戰備工作,加強警戒防衛, 確保倉庫安全。具體來講,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未來戰爭的特點和要求,以及部隊的機械 化配置,合理設置器材倉庫網點,改造舊的倉庫布局,逐步建成一個適應平戰需 要的、相互密切聯系的和有機配合的倉庫網絡系統,以保障軍械物資維修的需求。
(2) 倉庫內部進行合理的布局,縮短器材在倉庫內部的運動距離,便于裝、 卸、運,充分利用倉庫的容積和面積,創造條件,促進倉庫設備設施和管理方法 與手段的現代化,提高倉儲勞動效率,縮短器材的入庫、出庫時間,加速器材周 轉,提高倉儲的軍事經濟效益。
(3) 加強器材入庫的驗收和出庫檢查、清點、復核等工作,確保器材入庫 和岀庫的數量準確、質量完好,促使生產部門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為軍械物資維 修提供數量準確、質量合格的器材。
(4) 做好庫存器材的保管和保養,確保儲存器材的使用價值不受損害,制 定嚴格的安全措施,確保器材以及整個倉庫的安全。
(5) 認真進行器材儲存、保管、保養、供應等各個環節的登記工作,利用 現代信息處理手段,及時進行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儲存、統計和上報,為研 究和掌握器材消耗規律、確定庫存結構與儲備定額標準、確定控制庫存器材質量 的方法、提高倉儲軍事經濟效益等提供依據,不斷提高器材倉庫的管理水平。
(6) 建立和健全倉庫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倉庫各項工作得以緊張、有序、 協調、安全的開展,不斷創新和推廣倉儲管理的科學方法。
(7) 積極培養和正確使用倉庫各類人員,不斷提高倉庫人員的素質,充分 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倉庫人員達到政治合格、作風過硬、業務精良、能在各種 條件下實施適時、適量、安全、高效的器材保障。〔⑷
因此,各級軍械倉庫,必須堅決貫徹執行裝備業務主管部門的指示,全面加 強業務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倉儲效益和供應保障能力。
2.4.2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基本原則
倉庫業務管理工作,必須貫徹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以保障打贏為目標, 以器材儲備供應為中心,以安全工作為重點,為保持和恢復軍械物資戰斗力提供 有力的物質保證。倉庫業務管理工作,必須貫徹黨委領導、首長負責,科技興庫、
依法管庫,艱苦奮斗、勤儉建庫,平戰結合、以戰為主的要求。
結合軍隊軍械物資保障的實際特點,以規范管理、高效服務、運行可靠的原 則為指導,以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以信息服務為核心,以現代物聯網技術、通 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促進軍隊軍械物資信息優化為目標,進行可視化軍 械物資信息管理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應遵循先進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原則。
(1)先進性
在了解并把握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系統 設計應選擇先進的設備和軟硬件技術以及合適且先進的體系結構,建造系統的支 撐平臺和運行環境,保證系統在技術上有一定的超前性。
(2)安全性
根據物聯網自身的特點,還存在著一些通信安全問題,因此在物聯網應用過 程中應結合現有技術,根據物聯網的特征對安全機制進行調整和補充,如認證機 制、加密機制等[⑼。
(3)可靠性
可靠性指平臺運行可靠穩定,具有很強地容錯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設計系統時應盡可能地考慮到任何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早采取相關技術 措施,減少與避免系統故障,保證系統持續、順利地運行。
可靠性主要包括:計算機設備以及有關軟件的穩定工作能力、在出現某種軟 件硬件故障后系統的容錯運行能力、環境或自身出現災難后進行恢復期間中斷系 統運行的時間及綜合代價等。可靠性可用平均故障時間(MTTF)衡量。按照設 計要求,平均故障時間要求應小于100小時/年,甚至更低。災難(火災、地震、 戰爭等不可預見的)發生時,主要保證能夠完整的保存數據,并可以在災難后重 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數據的恢復工作。
(4)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系統設計時能夠遵循現有相關標準或規范在實現信息交互與共 享的前提下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高科技產品并能夠兼容相類似的產品。
(5)實用性
實用性是指系統設計時應結合現有軍械倉庫管理條件,以實現軍械倉庫信息 化管理需求為主導思想,充分考慮倉庫的基礎條件、管理模式、應用水平等諸因 素對系統的綜合影響,合理開發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軍械倉庫信息化管理 系統。
(6)可維護性
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系統是否具有可維護性,以方便日后對系統進行管理、調 整和升級等,確保系統能夠有序平穩的工作,同時對系統中的各種設備也應能夠 進行各種維護與控制操作,如監控報警處理、故障隔離與恢復、訪問權限設置等。
2.5小結
本章主要研究軍械倉庫的相關內容,首先闡述了軍械倉庫的主要管理內容, 重點分析了器材管理;然后分析了軍械倉庫的管理現狀,從而提岀了軍械倉庫的 可視化管理;最后,著重探討了可視化信息分類、可視化主要內容及可視化管理 任務與基本原則。
3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技術
信息可視化將人腦和計算機這兩大強大的信息處理系統聯系在一起,可以幫 助人們操縱、瀏覽、搜索、過濾、理解大規模數據,并方便與之交互,從而有效 地將隱藏在信息內部的關系、特征和規律發現[⑼。在軍械倉庫信息管理中,合 理應用這些技術,將有助于實現倉庫的現代化、自動化、可視化管理。因此,本 文將重點分析以下幾種支撐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構建的關鍵技術。
3.1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的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層:首先是以RFID、二維碼、傳感器為主的 傳感層,主要功能是實現“物”的識別;然后是傳輸層,主要功能是通過現有的網 絡技術或者下一代網絡(未來的NGN)來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計算;最后是應用 層,主要功能是實現數據的輸入與輸出,可基于現有的手機、PC等終端進行。 [15]
物聯網核心技術包括射頻識別(RFID)、WSN、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 Internet與移動網絡、網絡服務、行業應用軟件〔回。以下重點介紹物聯網的RFID 技術、傳感技術等核心技術。
圖3-1識別技術來自多種技術的結合〔⑸
3.1.1二維碼及RFID技術
二維碼及RFID是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主要應用于需要對標的物(即貨 物)的特征屬性進行描述的領域。二維碼是一維碼的升級,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 形體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間)的圖形來記錄信息的應用技術。目前, 二維碼即將或正在廣泛應用于海關/稅務征管管理、文件圖書流轉管理、車輛管 理、票證管理(幾乎包含所有行業)、支付應用(如電子回執)、資產管理及工業 生產流程管理等多個領域【⑴。
RFID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無線自動識別技術,也叫做電子標簽技術, 利用射頻信號通過對物品進行自動識別并讀取和處理信息,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 種創新。該技術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RFID技 術在世界范圍內正被廣泛應用。
RFID技術與其他常見自動識別技術如條碼技術、磁卡、語音識別等相比較, 具有電子標簽記憶容量大、智能化程度高、可多個一起被識別以及識別距離遠、 區域大、無需人工操作等優勢,同時其可靠性和耐用性也比較高。
3.1.1.1RFID 木勾成
RFID系統主要有讀寫器、電子標簽(Tag)和計算機處理系統三部分,圖 3-2所示是RFID系統的結構圖。其中,電子標簽是附著在物體上用于標識其身 份的設備,一般每一個標簽都具有唯一的包含其自身所有屬性信息的電子編碼, 而讀寫器是一種通過發送與接收射頻信號來對電子標簽中的屬性信息進行讀寫 的設備,它所讀取的信息則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系統來進行傳輸與管理0】。
圖3-2 RFID系統結構圖⑷
3.1.1.2RFID 系統分類[2] [35]
RFID系統可以根據工作頻率、調制方式、標簽存儲器、標簽電源等角度的 不同,分成不同的種類。
按工作頻率RFID系統可分為低頻、中頻及高頻三種,對應的工作頻率分別 為100-500kHz、10-15MHz、850-950MHz,更有甚者高頻系統工作頻率有時候可
以達到2.4-5GHzo
按調制方式可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兩種,二者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向讀寫器發 送數據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動地借助卡內的能量發送數據,后者則被動地采用調 制散射方式。
按標簽存儲器可分為可讀寫、一次寫入多次讀出和只讀卡三種,它們最主要 的區別則是射頻卡可以寫入的次數不同【均。
按標簽電源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前者自帶電池,而后 者只能依靠讀寫器發射的電磁場能量來供自己工作〔洌。
目前結合實際情況,有可能作為RFID系統的使用頻段只有在860-960MHZ 頻段內的917-925MHZ,而大多數研究中心則主要采用FCC標準和IS01800標準, 大多以902-928MHZ這一頻段作為研發RFID產品的主要業務頻段㈢】。
3.1.1.3RFID的軍事應用特性
軍事需求是牽引物聯網軍事應用的動力,由于軍事應用環境的特殊性,使得 RFID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與其他領域具有許多不同之處。
1.環境適應能力
軍隊由于應用情況的復雜性,對整個RFID系統的需求分析有著非常嚴格的 要求,因此,系統實用與否非常關鍵。例如在倉儲過程中,電磁波信號在傳遞時 會因遇到較多的金屬阻隔而受到影響,因此如何擺放標簽及讀寫器的位置十分重 要。再如系統對標簽能否適應復雜與惡劣的作戰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
2.射頻標準的獨特性與兼容性
軍用RFID標準應該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也應能夠充分保證與民用RFID 技術標準的兼容,從而有利于軍民一體物流的實現。
3.抗干擾能力
由于軍事領域應用范圍廣、要求髙,其頻率劃分在與民用領域的一般原則相 同的基礎上還需根據通信手段的要求和信道傳輸特性來決定,而不完全受限制于 國際頻率的分配。在實際工作中常采用多種頻率來解決抗干擾問題,從而提高標 簽的抗干擾能力。
4.識讀能力
軍事應用對RFID有一些更加嚴格的識讀要求,主要體現在:高精度識讀準 確率、高識別速度、大容量信息量存儲。
5.安全機制和加密技術
只讀標簽中的數據信息需要借助于可靠的安全機制來進行很好的保密。對于 可讀可寫標簽,則更需要一定的安全機制和加密技術來防止標簽上得信息被惡意 更改。而在軍事領域,對于信息有著極高的保密約束,這就更加嚴格的要求RFID 的安全機制與加密技術必須朝著更深層次發展,從而適應軍事信息潮流的發展。
3.1.1.4RFID系統的安全需求
由于軍用物聯網的連接對象可能涉及國家和國防的重大機密,一旦泄密,將 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對軍用物聯網的安全保障要求極高。而作為物聯網 的關鍵技術之一,RFID的安全性也顯得頗為重要。
同傳統的互聯網一樣,RFID系統也容易受到多種方式的攻擊,主要原因是 標簽和讀寫器之間的通信是非接觸的,采用電磁波形式的無線通信,這種方式缺 乏一定的安全性。同時,由于RFID標簽自身的特點導致其系統的運算處理與安 全算法實現能力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系統的安全隱患。〔殉
因此,基于信息安全CIA模型(Confidentiality機密性,Integrity完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從RFID系統的安全需求出發,進一步擴展出RFID的5 個安全屬性,包括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隱私性。
機密性主要是指RFID系統確保不泄露任何敏感的數據信息給予未授權的讀 寫器。完整性則是指接收者所收到的信息的完整性,保證在在通信傳輸中沒有被 篡改、替換或刪除凹。可用性是指授權用戶能夠使用RFID系統的安全解決方案 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而非法用戶的惡意服務攻擊則能夠有效被防止[25'26]o真實性 主要與認證服務有關。而隱私性則是強調使用者的隱私信息應當能夠得到保護 [22] [40]
O
因此,為保障上述安全屬性,RFID系統一般采用如下兩類安全機制:一類 是通過物理安全機制組織標簽和讀寫器通信;另一類是通過邏輯方法增加標簽安 全機制。其中,邏輯方法包括3個方面:訪問控制、認證和加密算法。
物理安全機制,顧名思義是指通過物理硬件等手段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訪問 電子標簽,主要有Kill命令、阻塞標簽、夾子標簽、只讀標簽、假名標簽、主動 干擾法、動態頻率法等。它不受標簽容量和計算能力的限制,具有匿名性和不可 鏈接性。
邏輯安全機制中,訪問控制法主要包括Hash-Lock協議、隨機Hash-Lock協 議、Hash-Chain協議、基于隨機數加密認證協議等;認證法主要包括三次互認證 協議、Yoking-proof協議、分布式詢問-應答協議等;加密算法主要包括重加密法、 A5/1流密碼協議、密鑰變化協議、基于密鑰陣列的協議等。
與物理安全機制相比,基于密碼安全機制解決RFID系統的安全問題更加靈 活、便捷。目前,用密碼安全機制解決RFID系統的安全問題已成為業界研究熱 點,其主要研究內容是利用各種成熟的密碼方案和機制來設計和實現符合RFID 安全需求的密碼協議。因此要想實現RFID系統的安全性,往往需要多種安全解 決方案協同配合,依靠單一手段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極大地安全隱患。因此,在 實施和部署RFID應用系統之前,有必要進行充分的業務安全評估和風險分析, 綜合的解決方案需要考慮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目前,主流廠商主要考慮采用 以下幾種安全解決方案:
(1) 標簽數據的密文存儲保護技術;
(2) 標簽內存密碼技術;
(3) 標簽內存開關鍵技術;
(4) 標簽認證技術;
(5) 設置讀寫器自保護技術;
(6) 設置數據讀取探測器;
(7) 使用滅活標簽技術;
(8) 使用法拉第籠技術;
(9) 使用有源干擾技術;
(10) 使用公鑰加密技術;
(11) 使用單向Hash函數技術。
3.1.1.5RFID標簽信息管理
(1)物資標簽信息管理
軍械倉庫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器材種類繁多,各種器材出入庫頻繁程度存在 差異,同時,器材對軍械倉庫的儲存環境也具有嚴格的要求,因此,結合軍械倉 庫管理現狀不足等問題,針對器材的出入庫頻繁程度及儲存環境,采用ABC分 類進行劃分。
①按出入庫頻繁程度分〔27〕
首先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具體統計一定百分比的出入庫器材種類占一定百分 比的出入庫量,然后列出器材的出入庫排行榜。具體分類原則和標準如表3-1所 Zjl O
表3-1器材岀入庫頻繁程度ABC分類標準表
器材類別 器材的項目(品種)
累計百分數(%) 對應的出入庫總量
的百分數(%)
A 10-20 60-80
B 20-30 20-30
C 60-80 10-20
如果結果顯示10%-20%的出入庫器材種類占80%的出入庫量,則表示某些 器材出入庫極頻繁,此時可調整器材管理策略,加強這20%的A類器材管理。 由于A類器材出入庫最為頻繁,應盡可能規劃于出入庫方便的區域,C類器材 出入庫最不頻繁,可以規劃于角落的地方,而B類器材則介于二者之間。
②按存儲環境分
A類器材對存儲環境的要求最高,應重點看護,放置于條件好的庫房;C類 器材要求最低,應一般管理,放置于一般庫房,注意安全;B類則介于二者之 間,放置于次要庫房,妥善保管。
為此,在器材RFID標簽信息管理時,應當體現岀物資的ABC分類,從而 使管理者能夠一目了然,快速判斷器材放置于哪種庫房哪種區域哪個貨架上。
(2)設施設備標簽信息管理
軍械倉庫若要實現現代化管理,必須借助于現代化自動設施設備,因此,對 設施設備的管理,也能為提高軍械倉庫的管理效率提供輔助作用。
設施設備標簽在設計時應主要體現設施設備的固有屬性(包括型號、規格、 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等)以及其動態屬性(包括設施設備的使用信息、維修信息 等)。對于設施設備,也可以按照上述分類方法按照其使用量進行ABC分類,如 在信息可視化系統中,無線傳感器、RFID讀寫器以及視頻監控設備等使用需求 較大,對此都可以按照統計法具體分類為A類器材或其他。
3.1.2傳感技術
3.1.2.1傳感器
傳感器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傳 感器技術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信息采集方面。
傳感器是感知延伸層獲取數據的一種設備,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且能 夠將此信息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電信號或其他可用形式的信息輸出。作為物聯 網信息采集的直接來源,傳感器就如同是物聯網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傳感器的類型多樣:
①溫度傳感器:隧道消防、電力電纜、石油石化;
②應變傳感器:橋梁隧道、邊坡地基、大型結構;
③微震動傳感器:周界安全、地震檢波、地質物探;
④壓力、水聲、空氣聲等傳感器。
隨著電子、微機電系統、生物、物理、化學、光學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傳感 器技術已經從傳統應用型階段進入新型突破的重要階段,未來傳感器技術將朝著 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3.1.2.2無線傳感網絡
無線傳感網絡是一種由很多分布在空間上的自動設備組成的計算機網絡,這 些設備使用傳感器有條不紊地對不同地點的物理或環境狀況進行監控。如果傳感 器網絡的每個節點同時配備了一個或多個傳感器、一個很小的微控制器、一個無 線電收發器和一個通常為電池的能源裝置,那么就構成了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構想最初是由美國軍方提出的,它 是一種自組織網絡,通過大量具有低成本、資源受限等屬性的傳感節點設備共同 協商工作來完成某一特定任務〔28〕,它能夠實現數據的采集量化、處理融合和傳 輸,常部署于無人維護、條件惡劣的環境當中。WSN主要特點有:能量有限、 計算能力有限、存儲能力有限、通信范圍有限、防篡改性。〔2刃
3.1.2.3傳感器在軍械倉庫中的應用
傳感器在軍械倉庫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環境的監測,由于軍械物資的理化 性質非常特殊,在平時的管理中特別注重倉庫環境的管理,尤其是溫度、濕度及 空氣含氧量等。以往的普通傳感器尚需大量人工操作,而采用無線溫濕度傳感器, 便可以省去這些麻煩,也不用時時檢查。
根據GJB2770-96《軍用物資貯存環境條件》有關規定,除特殊器材外,庫 房溫度不超過30°C,相對濕度不超過70%,可以將無線傳感器與通風設施相連, 在無線溫濕度傳感器感應到溫濕度參數超出閥值的時候,便自動啟動相應的通風 設施,進行降溫除濕。對于大規模的倉庫來說,只需要很少的人手,就可以隨時 檢查到倉庫各個位置的溫濕度情況。
3.1.3近距離通信
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所包含的范圍相對比較廣泛,只要通信收發雙方在較短 的范圍內(通常是在幾十米以內)通過無線電波傳輸信息就能夠稱之為近距離無 線通信。其中,高速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應用于連接下一代便攜式消費電器 和通信設備。低速部分則廣泛應用于家庭、工廠、軍事行動、安全監視、環境監 視和倉庫的自動化管理、貨單自動更新、庫存實時跟蹤等方面。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對等通信三個重要特征和優勢 [30]o表3-2是常見的幾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特性比較情況分析。
表3-2常見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特性
NFC UWB
IEEE 802.15.3a RFID 紅外 藍牙
IEEE 802.15.1
連接時間 <0.1 ms <0.1 ms <0.1 ms 約 0.5s 約6s
覆蓋范圍 長達10cm 長達10m 長達3m 長達5m 長達30m
使用場景 共享、進入、 付費 數字家庭網絡,超 寬帶視頻傳輸 物品跟蹤,門 禁,手機錢包, 高速公路收費 數據控制 與交換 網絡數據交換、 耳機,無線聯網
通信方式 載波調制 基帶傳輸 載波調制 載波調制 載波調制
工作頻段 2.4GHz 3」?10.6 GHz 13.56MHz,0.9^
2.5 GHz 紅外 2.4GHz
3.1.4定位導航技術
這里主要介紹全球定位系統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 是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研發、歷經30多年的努力才建成的美國衛星導航系統, 它能夠為全球用戶全天候、高精度地實時提供所需的三維導航信息㈤〕。北斗衛 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BDS),是繼美全球定 位系統(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已經初步 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于20m,授時精度優于100ns,并 具短報文通信能力。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接口控制文件正式 版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GPS與北斗衛星在軍械物資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可借助電子地圖實現軍械物資在運輸過程中的動態實時定位與監控管 理。
(2)可以為參加野外工作的戰士與相關人員在惡劣環境中提供導航服務, 也可以讓指揮中心實時掌握他們的動向,保障人員安全。
(3)戰時可以對自身軍事力量進行定位,從而供指揮人員實時監測并掌握 己方軍事力量的動態。
采用北斗與GPS雙系統主要考慮北斗衛星具有一些在特殊情況下GPS所不 具有的功能。北斗衛星在一些極端條件下仍可以覆蓋全部區域進行通信以及在戰 時GPS可能停止使用的問題。因此,使用北斗GPS雙系統,管理部門可以實時 掌握全部物資的動態,進而有助于管理工作的統一調配,進一步提高軍械物資管 理效率。
3.2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技術是研究科學管理數據的方法,其目的是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可 靠、可共享的數據。數據庫技術在軍械倉庫信息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 立科學合理的數據庫,就能夠使用戶在使用信息查詢服務時更加便捷和準確。
3.2.1數據庫系統
數據庫系統是為適應數據處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數據處 理的核心機構,通常由應用程序、數據庫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2°】。
應用程序是指以數據庫為基礎的程序;數據庫是保存在存儲介質上所有數據 的匯總;數據庫管理系統則是管理數據庫的軟件,主要有:集中式結構、文件服 務器結構、互聯網應用結構和客戶/服務器結構。
數據庫系統有大小之分,大型數據庫系統有SQLServer、Oracle、DB2等, 中小型數據庫系統有Foxpro> Accesso
3.2.2數據庫與物聯網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信息領域中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分布式技術、無線 通信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也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繼計算機和互 聯網出現之后,物聯網的誕生則成為了社會變得更加智能化的標志:在歷史上, 人們需要人工的去采集信息,人工地對信息進行處理,再以文字或者口耳相傳的 方式對信息進行傳播;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的出現,將人們從繁重的信息處理任務 中解脫出來,實現了信息處理及傳播的自動化;而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出現,又更 進一步地使得采集信息的過程也變得自動化,促使人類社會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 向演進。
舉例來說,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想要知道倉庫當前的存儲情況,只有通過實 地探查或者向別人詢問的方式得到答案;互聯網出現后,相關的信息會被倉管員 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觀測到,并放在信息系統里供人們查閱與共享;而有了無線傳 感器網絡后,所有的庫存物資信息都會被傳感器自動偵測及更新,實時的庫存物 資狀況被“一網打盡”。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數據為中心”。用戶并不關心倉庫里 傳感器是怎樣安放、網絡怎樣組織、網絡錯誤怎樣處理;相反,用戶關注的核心 是傳感器所感知到的數據,以及這些數據背后所反映的信息。比如,用戶想知道 “某一物資庫存還有多少”,“需不需要進貨,進貨多少”等。
數據庫技術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如何管理網絡中產生的數 據,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⑵:
(1)怎樣存儲傳感器產生的數據;
(2)怎樣分發用戶的查詢;
(3)怎樣處理查詢并返回結果;
(4)怎樣消除查詢結果中的數據冗余性,數據不確定性。
因此,如何合理完善的利用數據庫技術與物聯網技術構建軍械倉庫管理系統 也是系統建設的關鍵。
3.3小結
本章重點闡述構建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所涉及到的關鍵技術,如物 聯網技術,并詳細介紹了物聯網技術中的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
4基于物聯網的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設計
4.1系統需求分析
在新的歷史潮流下,軍械倉庫承擔的重任越來越艱巨。傳統的軍械倉庫管理 方式已不再能適應現代作戰高精度、大流量、快節奏的需求。因此,不斷提高軍 械倉庫管理水平,已成為軍械倉庫正規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從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出發,以物聯網技術、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實現軍械倉庫管理信息化為方向, 構建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原型。
軍械倉庫管理信息可視化系統構建,符合軍事需求的牽引,并有著廣闊的應 用前景,其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我軍軍械倉庫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為 實現我軍軍事精確后勤、可視后勤、數字后勤、智能后勤奠定基礎。
因此改變軍械倉庫目前管理手段,保證軍械倉庫信息與管理部門管理信息的 互連互通是實現軍械保障信息化、精確化的根本和前提。下面針對軍械倉庫信息 可視化管理系統進行設計與分析。
4.2系統總體設計
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設計是指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結合物聯 網的相關技術及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對軍械物資信息進行可視化管理,為部 隊提供查詢、統計、分析、調度等功能[洞,從而實時、準確地了解軍械物資保 障情況以及戰時需求情況,實現物資信息的可視化管理。
4.2.1系統層次模型設計
結合軍械倉庫物資保障的實際特點,以規范管理、高效服務、運行可靠的原 則為指導,以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以信息服務為核心,以現代物聯網技術、通 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促進物資信息可視化為目標,進行軍械倉庫物資管 理信息可視化研究。
系統從邏輯上分為感知層、網絡層、支撐層和應用層四個層次,如圖4-1所
zjx o
圖4-1基于物聯網的軍事裝備信息可視化系統層次模型
感知層主要功能是依托物聯網技術實現軍械物資動態與靜態信息的自動采 集功能。
網絡層主要功能是實現軍械倉庫各部門之間以及信息服務中心與各終端之 間的網絡通信。
支撐層主要功能是提供智能信息服務運行所需的基礎軟件與數據服務。
應用層可分為信息服務子層、業務服務子層、統計分析子層三個不同的應用 層次,從而更好地為部隊決策提供支持。⑸
4.2.2系統結構模型設計
根據系統的層次模型設計系統的結構模型,如圖4-2所示,主要設計為四部 分,分別是基層倉儲終端、車載終端、通訊線路、信息服務中心。
基層倉儲終端:各軍區軍械倉庫的RFID服務器系統都是獨立安裝的,從而 能夠實現對特定倉庫的實時監控以及可視化管理。
車載終端:車載信息系統是安裝在車輛上的,可以實時獲取車輛的動態信息, 也可以傳送車輛的定位信息和物資在運信息等至信息服務中心,同樣也可以接收 指揮中心的命令,從而實時監控與管理車輛及在運物資。
信息服務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可以通過軍用專網實現不同區域不同部隊之間 的信息交流和協作,也可以使軍區與一線作戰部隊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它能夠 及時根拯不同部門反饋過來的物資實時需求來統一進行物資的調整配備,進而提 高倉庫的管理效率。⑸
圖4-2基于物聯網的軍事物資信息可視化系統結構模型
4.2.3系統總體功能
根據系統需求分析,軍械倉庫管理信息可視化系統應實現以下功能。
1) 軍械倉庫業務管理
軍械保障相關公文的生成;軍械保障相關公文的審批和分發;計劃管理;物 資調撥與報廢管理;檔案管理;信息查詢等
2) 基層庫房管理
物資入庫管理;物資出庫管理;庫存物資管理;庫房環境監控(溫度、濕度 等);庫房視頻監控(周圍環境);人員岀入庫管理;信息查詢與數據管理;報警 功能等。
3) 物資運輸管理
實現車輛和軍械物資“在途”跟蹤,包括:軍械倉庫信息中心實時監控;調度 功能;標簽管理;信息查詢;數據管理等。
4) 綜合信息管理
綜合信息查詢;數據統計報表;數據庫維護;系統管理等。
5) 標簽管理系統
編碼管理;標簽管理;編碼標準規范管理等。
6) 應急管理
應對軍械倉庫安全(平時)及處突軍械保障(戰時)的決策指揮與調度。 系統總體功能如圖4-3所示:
4.3系統詳細設計
4.3.1感知與信息采集方案設計
可視化軍械倉庫信息管理應用的關鍵是通過RFID電子標簽進行軍械物資的 身份識別,利用倉儲中心及其信息化設備感知軍械物資的屬性信息以及統計信 息,利用軍械物資運輸起訖點及運輸路線上布設的設備感知軍械物資調配及車載 智能終端所集成車輛定位及狀態信息,并且為車輛提供各類服務信息。
4.3.1.1 RFID自動身份識別
通過有源RFID電子標簽在軍區倉庫實現軍區軍械物資的實時監控與調配; 在運輸過程中實現對車輛的識別以及結合無線通信等進行定位、追蹤。
對于每一種軍械物資,其在生產制造時及出廠后都有其特有的生產批號,但 此生產批號類似于條形碼,只能通過相關設備的掃描來獲取物品的相關信息,而 不能對其信息進行更新和存儲。通過在產品中加入RFID射頻識別電子標簽,經 過配套設備的掃描即可查出物品從生產到出廠到運輸等一系列信息。但具體標準 由于現在還未統一,因此電子標簽所屬內容格式需要統一化。
4.3.1.2傳感器自動信息采集
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實現對軍區倉庫溫度、濕度的實時監測,根據相關規定設 置監測閾值,達到警戒線時則發出預警信號,提醒倉庫管理人員的注意,進而采 取相關改善措施。
也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如壓力傳感器實現對貨架物資在庫與否進行實時監 測,如果傳感器輸出信號在經相關設備轉換后顯示物資不在架而管理人員通過查 詢數據庫對貨架物資進行盤點時顯示物資在架,那么系統在操作過程中肯定出現 了失誤,有可能是管理人員沒有及時對標簽信息進行更新,也有可能是傳感器發 生了故障。因此,在系統操作工程中應盡可能地避免人為地失誤,同時也應及時 地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與保養,方能做到信息的高度精確化。
4.3.1.3智能車載終端安裝
在系統中,車載智能終端主要功能在于提供車輛所運輸軍械物資的信息服務 及實時監控定位管理等,具體包括實現車輛及軍械物資的信息智能識別,并與運 輸過程中所布設的設施進行信息交互。其信息內容包括采集信息、車輛屬性、運 行路線參數詳情、軍械物資信息以及各類服務信息等。
智能車載終端結構,一般考慮由收發通信模塊、衛星定位模塊、ID身份標識 模塊、信息顯示模塊、主體處理控制模塊等模塊組成。需要說明,射頻識別RFID 往往具有無線通信的能力;GPS屬傳統的甚高頻的車輛標識功能設備;有些模塊 已有相當程度的集成,如WiFi/WiMax、GPS/GPRS等。車輛通過物聯網技術實 現與運輸路線上所布設的設施進行信息交互,完成車輛屬性、載貨情況、運行路 線參數詳情等,以及天氣等屬性信息的傳遞等,即提高車輛的運行管理、加強對 車輛載送軍事物資的服務能力。
GPS全球定位系統,可以為服務中心提供車輛的定位服務,通過車載WLAN 實時傳遞車輛及車載信息。同時可以結合GIS系統,把相關信息以圖形界面和 電文方式顯示在終端設備的屏幕上,實現監管功能。
根據軍區各部門及機構不同、車輛運送物資類別不同等的應用需求,選配不 同的識別和感知模塊,分層次部署衛星定位模塊和RFID模塊、GIS模塊,實現 軍區各部門各基層機構智能車載終端的全覆蓋。
對于特種車輛,結合RFID標簽和溫度、壓力、濕度等傳感器采集各種貨物 狀態信息,實現多傳感器的融合。
4.3.2倉儲設備設計和流程設計
倉儲設備主要實現軍事物資身份的自動識別和狀態感知,是實現后勤精確保 障的關鍵。根據倉儲設備在整個應用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倉儲設備功能要求實現 與車輛及物資的RFID通信,同時也要實現與中心的雙向數據通信,如圖4-4。
圖4-4基層倉儲設備的作用
倉儲流程設計主要包括物資的“在儲”和“在途”流程設計。在儲軍械物資管理
與在途軍械物資管理主要流程分別如圖4-5和4-6所示。
I 1 I 1
圖4-5物資“在儲”管理流程
物資的“在儲”管理主要針對物資的在庫及出入庫進行管理。在庫管理主要利 用傳感器及視頻技術實現對物資狀態的實時監控,包括倉庫環境的溫濕度監控和 視頻監控等。出入庫管理主要利用RFID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現有軍械倉庫管 理基礎上,改變現有質量卡片與標簽分類管理,從而實現物資的自動識別、標簽 更新〔譏
物資在進入倉庫前,會通過第一道識別機制,對于以“箱”或“包”為單位的物 資首先讀取包裝端面標簽信息中的“入庫憑證號”,然后將信息傳送至倉庫PC客 戶端,管理員在確認入庫許可后方能對其包裝內部的具體各標簽信息進行讀取, 然后根據物資的詳細信息,確定物資存放方案并驗收,驗收合格后若物資上架仍 然為整包裝,則更新所有標簽。對于單個物資入庫,則直接掃描其標簽信息即可 獲取其入庫憑證號與其他屬性信息等。
同樣,物資在出庫前,需首先獲得“出庫憑證號”,如果只是單個物資出庫, 則只需更新其標簽信息;如果是多個物資同時出庫,且以“箱”或“包”為單位,此 時需在包裝外部增設標簽,寫入“出庫憑證號”及所有物資的其他信息,最后更新 所有出庫物資的標簽信息。
圖4-6物資“在途”管理流程
物資的“在途”管理主要針對物資出庫后通過GPS與北斗衛星等技術來實現 車輛與物資的實時追蹤等,并及時將車載終端所傳遞的信息與信息服務中心的決 策信息進行交互管理⑸。
4.3.3倉庫安全監控系統
隨著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結合倉庫業務工作特點,滿足倉庫的實 際需要,倉庫安全監控系統將數字視頻監控方式與傳統視頻監控方式相結合,并 充分利用倉庫局域網的設計思路,實現資源可視、信息可控的總體目標。
4.3.3.1視頻監控系統
充分應用現代技術,采用現有監視監控和網絡辦公等先進設備,建立現代化 的管理硬件平臺。網絡監控管理系統能夠整合各個監控點的監控系統,使之能在 統一的管理平臺上實現互連互通,實現視頻數據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對所有下屬 監控點實現監控聯網、集中管理、遠程維護等功能。
數字管理監控系統可分為監控中心、庫區中控室和前端采集系統的三級結構 方式。庫區中控室只能管理下屬的前端采集終端,監控中心可以監控所有的監控 點。用戶分為三級,總值班室系統管理員、超級用戶、值班人員,總值班室對監 控系統的設置與維護專責有權,超級用戶對其有關的設備進行監控操作,其他人 員僅授予瀏覽權。
433.2安全報警系統
在庫房、槍械室、保密室、兵器室、管理處財務辦公室場所安裝吸項被動式 紅外探測器和紅外激光束探測器,構建安全報警系統,可實現以下功能:
發現警情時,迅速接通報警點處照明設備的電源,并將聲光報警信號傳輸到 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收到報警信號,利用與視頻監控系統聯動實現報警點的視頻 切換(顯示報警點的位置、實時圖像)、自動錄像等功能;當用戶確認該報警屬 實,自動執行預設的安全應急處理指令(如:拉響警報、撥通指定電話、顯示距 火災點最近的水源等);報警屬實,自動啟動報警前錄像功能;自動記錄報警后 的相關信息。
4.S.3.3溫濕度探測系統
溫濕度探測系統對庫房內的溫濕度進行監測,主要設備有溫濕度傳感器和溫 濕度控制器。系統的主要功能有:
可按用戶設定的間隔定時自動采集或隨時手動采集各傳感器的數據;發現警 情時,可將聲、光報警信號傳輸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收到報警信號,利用與視 頻監控系統聯動,自動顯示報警點位置;通過聯動,可同時顯示所有傳感器當前 的溫濕度值,也可以顯示任意指定庫房所有傳感器當前的溫濕度值;溫濕度的歷 史數據可按時間、地址等任意方式查詢,并生成變化曲線或報表顯示、打印輸出; 實現對自動化立體庫、恒溫庫等溫濕度信息的共享。
4.3.3.4消防報警系統
設置紅外光束型感煙探測器、光電感煙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報警 按鈕等報警設施;對非消防電源強切、聯動防火分區防火卷簾、聲光報警器、預 作用報警裝置;火災時可手動、自動啟停消防泵,并接受返回信號。
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顯示火災報警、故障報警部位,顯示系統電源的工作狀 態,顯示火災報警控制器自身的工作狀態,可以查詢發生火災報警和設備故障的 點位。通過在顯示器上顯示發生火警的位置,指揮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員可以操縱 對應的監控攝像機跟蹤防護監視區域內是否有火警的發生,以便在最快的時間內 直接由總控室發現火情,以便于報警和采取及時的救助措施;可以顯示整個庫區 內的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
4.3.3.5鑰匙柜管理系統
數字化鑰匙柜管理系統遵循“雙人雙鎖”的管理原則,集識別技術、門禁技術、 通信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網絡技術于一身,有記憶、管理、網絡、可視化四大 主要功能。
詳細記錄每次取走鑰匙人員及鑰匙柜管理人員的身份和開鎖時間;通過在鑰 匙上加裝芯片,識別鑰匙的真偽。
該系統可采用指紋識別、密碼識別等多種方式對使用者進行管理,若鑰匙未 在規定時間內歸還或遭到人為破壞時,系統會自動報警進行記錄,同時可將報警 信號及相關信息自動傳輸到監控中心。
可通過將報警信號及相關視頻信號匯入網絡,供監控中心等經過授權的網絡
終端實現數據共享;可直接連接控制中心或通過網絡進行控制管理;根據授權, 可在網絡接點上查看鑰匙管理情況,查詢歷史記錄等。
當操作人員要開啟大門,進行身份驗證的同時,系統將對持卡操作者進行拍 照,并與所使用的IC卡對應,記錄到鑰匙使用記錄中。
釵沖癢脈分奇 服分群 優列川儀分命
服務器群
圖4-7倉庫安全監控系統主要組成
4.3.4通信網絡系統方案
4.3.4.1車載終端與中心通信
車輛與中心通信有如下三種通信機制:
1、 車載設備與靜態固定檢測設備通信:車輛在靜態固定檢測點覆蓋范圍內 時,設備采用RFID技術實現車輛的身份和狀態感知,獲得根據車輛信息、車輛 定位和狀態信息、運輸路線基礎信息和實時情況等定制的個性化的服務信息。
2、 車載設備與中心的無線數據通信:車輛不在固定靜態檢測點覆蓋范圍內 的時候,可以通過公共無線數據通信網絡(GPRS或者3G)直接向中心發送信 息服務請求,并且得到相應的回應。
3、 基于北斗技術的衛星數據通信:利用北斗衛星進行通信,在發生地震、 大范圍停電等極端氣候條件下以及戰時GPS關閉情況下仍可繼續保持可用。 4.3.4.2基層倉儲設備與中心通信
基層倉儲設備中心與信息服務中心的通信主要采取現有通信方式,即移動通 信、局域網通信等,必要時也可選擇基于3G技術的無線通信等。
根據布設位置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網絡通信接入策略:
1、 布置在倉儲中心的主要采取常用站點的IP網絡接入中心網絡實現通信;
2、 布置在倉儲中心周圍的可以采用無線與有線結合的通信方式實現與倉儲 中心及信息中心的信息互聯;
3、 布置在較偏僻或者信號較差的地方可以采用基于3G技術的無線通信。 4.S.4.3運輸路線上的檢測點與中心的通信
對于布設在常用運輸路線上的靜態固定檢測點,考慮其成本及維護,宜采取 無線通信方式與分中心互聯,由分中心匯集信息后向信息服務總中心進行匯總, 避免信號弱或無信號導致聯系中斷。
4.4小結
本章重點探討基于物聯網的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的構建,包括層次 模型與結構模型的設計;分析了系統的總體功能,并對系統進行了詳細設計,包 括倉儲設計、安全監控等。
5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系統開發
基于物聯網的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研究主要依賴RFID、傳感網等 關鍵技術,受相關硬件條件的限制,本文主要對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設 計和開發。本系統主要采用Dreamweaver CS4> SQL 2008數據庫及B/S (瀏覽器 /服務器)結構對系統進行設計和開發。本章主要介紹人員信息、物資信息、標 簽信息等系統的設計方法,并演示系統的主要子系統的相關功能。
5.1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
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中主要實現對物資信息、設施設備信息、人員信 息、標準規范及專業知識信息等的管理。它可以為系統用戶提供軍械物資的詳細 屬性信息、相關工作人員及管理人員的詳細信息以及標準規范等的查詢與更新服 務,從而幫助系統用戶更好地解決工作中岀現的問題。
5.1.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系統主要包括軍械物資的信息查詢與更新、設施設備信 息查詢與更新、人員信息查詢與更新、標準規范的查詢與更新以及相關知識的查 詢與更新等,其結構主要如圖5-1所示。
圖5-1軍械倉庫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
5.1.2系統數據庫
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需建立軍械物資、設施設備、人員和標準規范的 信息庫以及常用知識數據庫等數據庫。
1.軍械物資數據庫
軍械物資數據庫包括軍械物資的種類、代碼、型號、屬性特征等信息,以槍
械為例,具體數據見表。
表5-1軍械物資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物資代碼 varchar 255 否 無
類型 varchar 255 否 無
物資型號 varchar 255 否 無
物資種類 varchar 255 否 無
屬性特征 varchar 255 否 無
使用年限 varchar 50 是 無
保存條件 varchar 255 是 無
危險性 varchar 255 是 無
大部構造 varchar 255 是 無
自動方式 varchar 255 是 無
結構特點 varchar 255 是 無
2.設施設備數據庫
設施設備數據庫包括設施設備的名稱、標簽代碼、存放單位、存放倉庫、入 庫時間等信息,具體數據見表。
表5-2設施設備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設備名稱 nvarchar 50 否 無
存放倉庫 nvarchar 255 否 無
存放單位 nvarchar 255 否 無
入庫時間 nvarchar 255 否 無
使用時間 nvarchar 255 是 無
使用年限 nvarchar 50 是 無
使用位置 varchar 255 是 無
標簽代碼 varchar 255 是 無
狀態 varchar 255 是 無
負責人 varchar 255 是 無
聯系方式 varchar 255 是 無
維修記錄 varchar 255 是 無
3.人員信息數據庫
人員主要分為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相應的有領導人員數據 庫、管理人員數據庫和基層工作人員數據庫,但具體數據庫參數基本一致,以基 層工作人員數據庫為例,具體數據見表。
表5-3基層工作人員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姓名 nvarchar 50 否 無
職務 varchar 255 是 無
倉庫 varchar 255 是 無
單位 varchar 255 是 無
辦公電話 varchar 255 是 無
移動電話 varchar 255 是 無
住址 varchar 255 是 無
工作市 varchar 255 是 無
4.標準規范數據庫
標準規范主要是指軍械倉庫管理中的相關規范,包括物資的標準規范、標簽 的標準規范及其他管理中涉及的標準規范。以物資標準規范數據庫為例,具體數 據見表。
表5-4軍械物資標準規范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規范名稱 varchar 255 否 無
日期 varchar 50 否 無
主要內容 varchar Max 否 無
5.1.3系統功能演示
1.系統登錄
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的登錄界面是為防止非法用戶對系統進行惡 意篡改和操作而建立的安全驗證登錄界面,用戶必須憑借獲得授權的賬戶和密碼 才能夠進入系統。如果沒有賬戶和密碼,則必須在主界面上點擊“用戶注冊”按鈕 先行注冊。通過查看注冊信息,審核負責人采取電話確認、本人確認等方式對信
息進行審核,待審核通過后,用戶方能獲得授權進行登錄。
圖5-2系統登錄主界面
C- - v.'indewt Internet Exclor«- 塚 me
” 爐 nwoJ4-
牡護瘤•£ 7:- : ,'loc«lhe*; .. :t.as_ •
文BE «t:| £ SW'V! :K務A 二喚H
.««= £乏施文輕 珀• □ _ .光” KErP; - 5S全^.工八?"
號戶注婕
月戶名 檢査用戶殛杏旬T
類畫
姓g
禎認密碣
證件號
工作里過
託丟方農
Eu«i
. 帥■ SB
Imnnet I M ' <200^™
圖5-3系統用戶注冊界面
系統管理員憑借其授權賬戶和密碼可以登錄系統進行對系統的信息及相關 數據進行修改、更新等管理操作,其登錄界面如圖5-4所示。
普通用戶憑借授權帳號和密碼可以登錄系統,但只能使用部分信息查詢及相
關功能,具體可以見普通用戶的登錄界面,如圖5-5所示。同圖5-4相比,在界 面左側菜單欄中,缺少了“維護與更新管理”一項,因此普通用戶不能進行數據修 改及信息更新等操作。
圖5-4系統管理員登錄界面
2.信息查詢流程
軍械物資、標簽等信息的查詢方式相類似,因此,這里以物資查詢為例,具 體介紹系統的信息查詢流程,詳細步驟如圖5-6所示。
圖5-6信息查詢流程圖
如圖5-7所示,軍械物資信息查詢方式可以選擇單一條件進行查詢,也可以 選擇多個條件進行查詢,查詢項有物資代碼、類型、物資種類。如果查詢條件為 空,則系統會默認為查詢全部物資信息,如圖5-9所示。下面以54式7.62毫米 手槍為例進行查詢演示。首先,選擇查詢項為類型和物資型號,然后再對應具體 查詢內容框中輸入手槍和54式7.62毫米,再點擊查詢按鈕,結果如圖5-7所示。
圖5-7物資信息查詢界面
點擊“詳細信息”,則可以看到所選物資在數據庫里的全部信息,如圖5-8所 示。如果查詢輸入過程中發現錯誤,則可以點擊重置按鈕重新進行查詢。
C - - ■■- litfnr. jvpio-tr '誓羨- ”
,,.巒 *t ,\ '. r loc*'he€t • * :- .-' '
文心街 «St:.EJ ®>{V) I*r;
f ■"■■■""'" ' — -'^sssw=^3HEa«&-' '«ss ■'■-scE5!fc"'ws^a * « "強-'懲• •貝S®"矣全⑸■工UQ,魅"
二—心 S一“亠—…亠
|龜色:系統菅理員 2013年2..^ 2? 9 23:52:20
手槍
54式? E2査米
圖5-8物資詳細信息查詢界面
圖5-9物資信息全部查詢界面
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主界面上的快速通道進行查詢,查詢結果如圖5-10 所示。對于快速查詢中的管理人員等信息的查詢默認為全部查詢,查詢結果如圖
5-11所示。
它 5KSS-. - Windowi Intern♦: Explo>tr 敘核•; -
~= =■ «a,E »»(V) Z* - 3: r,
V - □-:爛"題三全⑸"©"
t&H ( 口輕:岀E栄以下)
猱存條件
肘程綾適
莎註特征
^,100%
圖5?10快速通道查詢結果詳細界面
由于軍械物資種類繁多、庫存數量大、管理相對復雜,因此,要求軍械物資 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能夠及時更新。軍械物資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更新功能包括 物資信息更新、人員信息更新、設施設備信息更新、標簽信息更新等,這幾種內 容的更新方式基本相同,因此仍以軍械物資更新為例介紹系統的信息更新流程, 具體流程如圖5-12所示。
當物資詳細信息發生變化時,可以使用物資信息更新界面對信息進行編輯,
編輯界面如圖5-13所示。
圖5-13物資更新界面
當信息編輯成功后,點擊添加按鈕,則信息成功更新至數據庫,此時可以點 擊物資信息查看按鈕查看編輯后的數據庫里的物資信息;如果信息編輯中出現錯 誤,可以點擊重置按鈕重新編輯。圖5-14是查看編輯后的物資信息,如果用戶 在查看詳細信息后發現更新中信息不完全或者發生錯誤,也可以點擊“刪除”重新
返回上一頁繼續添加。
圖5-14物資更新查看界面
5.2倉儲管理子系統
軍械物資的倉儲管理主要包括物資的出入庫管理和標簽管理o倉儲管理子系
統完成了軍械物資的入庫、在庫、出庫以及標簽等信息庫的建立。它不僅能夠提 高倉庫工作人員對軍械物資的出入庫、在庫以及物資標簽等信息的管理效率,還 能降低工作中的誤差率。
5.2.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倉儲管理子系統包含了軍械物資的入庫管理、在庫管理、出庫管理及標簽管 理等。系統結構如圖所示。
圖5-15倉儲管理子系統
5.2.2系統數據庫
倉儲管理子系統中建立的數據庫主要有物資的入庫管理數據庫、在庫管理數 據庫、出庫管理數據庫及標簽管理數據庫。此處主要以入庫管理數據庫和標簽信 息數據庫為例進行說明。
1.入庫管理數據庫
入庫管理數據庫包括入庫憑證號、物資代碼、入庫時間等信息,具體見表。
表5-5入庫管理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入庫憑證號 varchar 255 否 無
物資代碼 varchar 255 否 無
類型 varchar 255 否 無
型號 varchar 255 否 無
物資種類 varchar 255 否 無
狀態 varchar 255 否 無
倉庫 varchar 255 否 無
單位 varchar 255 否 無
負責人 varchar 255 否 無
聯系方式 varchar 255 否 無
時間 varchar 255 否 無
數量 varchar 255 否 無
2.標簽管理數據庫
標簽管理數據庫主要包括物資代碼、標簽代碼、貨架、貨區、倉庫等信息。
表5-6標簽管理數據庫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是否允許為空 默認值
Id Int 4 否 無
物資代碼 varchar 255 否 無
類型 varchar 255 否 無
物資種類 varchar 255 否 無
型號 varchar 255 否 無
入庫時間 varchar 255 否 無
貨架 varchar 255 否 無
貨區 varchar 255 否 無
倉庫 varchar 255 否 無
單位 varchar 255 否 無
標簽代碼 varchar 255 否 無
負責人 varchar 255 否 無
聯系方式 varchar 255 否 無
狀態 varchar 255 否 無
5.2.3系統功能演示
1.入庫信息
物資的入庫查詢流程同物資的信息查詢流程,既可以單條件查詢又可以多條 件查詢,默認操作為全部查詢。如圖5-15、5-16,通過點擊“詳細信息”可以清楚 地看到物資(以“包”的形式)入庫后其入庫憑證號、入庫時間、存放單位與倉庫 等信息。
圖5-15入庫物資信息查詢界面
圖5-16入庫物資信息查詢詳細界面
2.標簽信息
標簽管理功能主要針對物資的標簽信息內容進行管理。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相 關設備對標簽進行查看從而知道物資的實時信息,具體到種類、在庫狀態、在庫 位置等,也可以通過查詢已有系統數據庫了解某一貨區或貨架的所有標簽信息, 從而方便管理人員的操作盤點。由于實時掃描需結合相關設備才能進行,可以通
過手持式設備直接讀取標簽顯示信息,也可以是固定式終端讀取傳送至PC顯示
信息,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圖5-17標簽信息查看方式選擇界面
3.庫存盤點
倉庫每隔一段時間就需相關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盤點與整理,庫存盤點功能能
更好地方便工作人員更快更清晰地知道倉庫庫存具體情況,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盡可能地降低工作中岀現的失誤與誤差。
下面以查詢B貨區0102貨架上的物資為例進行演示,如圖5-21所示,用戶
可以清晰地看到該貨架上物資的信息,目前貨架上只有一把54式7.62毫米手槍, 并顯示在庫。點擊“詳細信息”則可以精確地知道它的具體信息,如圖5-19所示。 同時,用戶也可以直接查詢整個貨區的物資,由于此種方法所查得的數據量較為 龐大,相比較而言建議分多次查詢此貨區每個貨架上的物資,這樣能夠比較容易
5.3輔助學習子系統
輔助學習子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方便工作人員對軍械倉庫的相關基礎知識、專 業知識、標準規范及操作流程等的學習和掌握,以及對實時政策的及時了解和學 習。
1.常用資料下載
常用資料下載界面主要提供軍械倉庫管理中所需要的一些常見的表格下載 功能。
圖5-23常用資料下載界面
圖5-24文件下載界面
2.公告欄信息發布
公告欄信息發布界面可以實現查詢以往發布的公告信息,也可以實現發布新 的公告信息功能。
3.知識學習
學習知識包括基本知識與專業知識。管理員可以實時上傳新的基本知識與專
業知識以方便其他用戶及時學習與了解
'秋*更慝手壬
: 1
..昭
0號茲N說更挙 J
ws U “ “tenet!於居茹 -.,• 100% -
圖5-26基本知識更新界面
圖5-27基本知識查看界面
5.4小結
本章重點對軍械倉庫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軟件開發與演示,并重點設計分析了 綜合信息查詢與更新子系統及倉儲管理子系統,并結合相關實例對其功能進行了 演示。
6總結與展望
6.1總結
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其中發生的每一次巨大變革無不與那些主導社會經濟 騰飛、科技發展的重大民用科學技術密切相關,“軍民結合、民技軍用”日益成為 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策略。物聯網的出現具有跨時代的重大意義。正如互聯網 一樣,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正孕育著軍事變革深入發展的新契機,在軍事領域有著 廣闊的發展前景。結合已有相關技術在軍械倉庫管理中的應用,如何在現有管理 體系中合理、協調地融合或嵌入物聯網技術并取得更大的軍事效益,是需要站在 軍事應用體系的頂層認真分析和設計的重要問題。〔呵
結合廣州軍區郴州分區軍械倉庫管理現狀不足,本學位論文針對軍械物資可 視化管理及物聯網相關技術展開研究,構建了基于物聯網的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 視化系統原型,為部隊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其主要研究成 果如下:
(1)研究了軍械倉庫主要管理內容及管理現狀,進而提出軍械倉庫的可視 化管理;從可視化角度出發,分析了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主要信息分類以及可 視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并探討了軍械倉庫可視化管理的主要任務和原則。
(2)探討了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中的關鍵技術,詳細闡述了物聯網技 術及定位導航技術。
(3)針對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需求,主要借助于物聯網技術、信息技 術等,構建了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原型,并對系統的總體功能進行闡述; 從系統的各功能子系統角度出發進行系統的詳細設計,包括信息的感知與釆集方 案設計、倉儲設備設計和流程設計等。
(4)結合Dreamweaver網頁制作技術,依托后臺數據庫SQL2008技術,開 發了“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平臺”,詳細闡述了三個子系統的實現技術途徑, 并進行了部分操作的功能演示。
6.2展望
軍械倉庫信息管理可視化系統是一項集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為一體的 系統工程。本學位論文主要以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中的靜態物資信息及倉儲 物資信息管理為研究對象,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有一些值的探討與改 進的地方。
(1)由于信息系統比較龐大,涉及的技術較多,本論文重點針對計算機技 術及數拯庫技術等對軍械倉庫信息可視化管理系統進行了構建,主要實現了綜合 查詢與更新子系統、倉儲管理子系統以及輔助學習子系統的開發,系統框架中的 基于物聯網的信息感知與采集以及倉庫安全監控管理只是做了簡單的探討,由于 系統任務重大、時間相對較短、硬件基礎的缺乏以及系統的安全性要求,因此整 個系統完整的功能實現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2)對軍械物資的編碼管理只是簡單的依照相關標準中的大類分類法進行 設計,在進一步的實際應用中還需結合實際需求重新統一編碼,從而完善物資的 標簽管理。
致謝
論文定稿之際,在此我要感謝我的導師曹從詠教授,感謝您對我的培養和教 導。論文從開始選題到寫作以及修改和最后定稿,處處都得到了曹老師的教點和 幫助。導師高尚的品格、深厚的學識、敬業的態度以及淡然的處世態度讓我獲益 良多。讀研期間,導師傳授我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指點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 長,雖然僅僅歷時三年,我獲益匪淺,受益終生。謹借此機會向曹老師表達真摯 的感謝之情。
感謝師母,謝謝您兩年來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
感謝交通工程專業的劉英舜副教授、陳新副教授、徐永能副教授以及于世軍、 王學慧、陳征等各位老師,謝謝各位老師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和指導。
感謝我的同學蘭春燕、趙穎慧和姜玲等,感謝師兄王衛、陽禮和韋曉凱,師 姐王麗力和陳春燕,師弟謝明海和蔣增權對我的幫助和支持。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感激二老的養育之恩和對我的鼓勵支持,謝謝你們一直 培養我、關心我。
感謝各位參與論文評審和答辯的老師,謝謝各位的批評指正,在此向各位老 師致以真誠的感謝。
最后,再次感謝所有關心、幫助和指導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
參考文獻
[1] 鐘敬武.基于.NET架構的后方倉庫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叨.江蘇:東 南大學,2005.
[2] 藍羽石.物聯網軍事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馮碩.軍械倉庫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遼寧:東北大學,200&
[4] 羅楷文.軍械倉庫庫房選擇與物資存取優化方法研究[D].湖南:國防科學技術 大學,2009.
[5] 孫曉梅,韋曉凱,曹從詠.基于物聯網的軍事裝備信息可視化系統研究[J].交 通信息與安全,2012.
[6] 聶強,田廣東,仇大勇等.物聯網技術在軍事物流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電子 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
[7] 閻芳,劉軍,楊璽•物聯網環境下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時代, 2011.
[8] 郭洪役.基于RFID技術的裝備管理信息系統研究[D].湖南:國防科學技術大 學,2009.
[刃由小民.軍隊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模式研究[D].湖南: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究 生院,2004.
[10] 王鴻玲,糜雨林.信息可視化技術在軍事中的應用[J].艦船電子工程,200&
[11] 劉時.二維條碼技術在武警部隊倉庫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國防 科學技術大學,200&
[12] 馬剛.基于WebGIS的裝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湖南:國防科學 技術大學,200&
[13] 周強.基于RFID的軍械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湖南:國防科學技 術大學,2008.
[14] 曹玨.裝甲裝備器材倉庫業務管理(第一版)[M].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 2008.
[15] 張新程,付航等.物聯網關鍵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岀版社,2011.
[16] 劉海濤.物聯網技術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17] 黃玉蘭.物聯網概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18] 楊震,畢厚杰等.物聯網系統[M].北京:北京郵電出版社,2012.
[19] 物聯網面臨的安全問題以及相關技術[J].信息系統工程,2010.
[20] 韋曉凱.裝甲裝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研究[D].江蘇:南京理工大學.2012.
[21] 游戰清,李蘇劍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 工業出版社,2005.
[22]歐陽常青.低成本RFID安全協議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0&
[23]楊吉宏.RFID在通信行業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
[24]李波.RFID在現代軍事領域的探討[J].電腦與電信,2006.
[25]白煜.超高頻射頻識別(UHFRFID)系統抗干擾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 大學,2009.
[26]張振宇.基于ECC的RFID通信協議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0&
[27]梁清果.ABC分類法在軍械維修器材倉庫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 2004.
[28]曾志峰.無線傳感器網絡中的安全威脅分析及對策[J].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7.
[29]李艷.無線傳感器網絡安全協議的研究[D].陜西:西安工業大學,200&
[30]楊海科.基于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橋梁檢測中繼模塊的設計與實現[D].陜 西:西安科技大學,2011.
[31]王鐵寧,趙文霞,張宏偉.裝備物流信息可視化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7.
[32]何芋易.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內河危險品運輸安全監管體系研究[D].浙江:浙 江工業大學,2011.
[33]黃漢.無線傳感器網絡和物聯網[J].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2.
[34]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5]石玉峰,王金偉,徐軍.RFID技術及其在裝備保障中的應用研究[J].國防技 術基礎,2009.
[36]李振汕.RFID系統安全問題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1.
[37]Micheal M, DarianianM. Architectural solutions for mobile RFID servic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IEEE Congress on Services-Part 1. July 2008.
[38]Aigner M,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EB/OL], EPoSS. May 2008.
[3 9]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B/OL], www.jtu.int/intemetofthings/, 2010.
[40]梁晨.基于物聯網的RFID安全認證協議研究與設計[叨.陜西:西安電子科 技大學,2011.
[41]王保存,等.外國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8.
[42庁煥生.RFID重大工程與國家物聯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3]王營冠,王智.無線傳感器網絡[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4]馬祖長,孫怡寧,梅濤.無線傳感器網絡綜述[J].通信學報,2004.
[45]劉軍.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倉儲監控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流通 經濟,2010.
[46]潘慶玉.基于射頻傳感器(RFID)的倉儲管理系統[J].科技傳播,2010.
[47]吳軼.通用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院報,2007.
[48]宋永軍,王錫仁,晏登洋.航空軍械器材倉儲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 物流科技,2006.
[49]王光彩.基于RFID技術的基層部隊軍車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D].湖南:國 防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2008.
[50]Vermesanet O,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 EPoSS. Sep 2009.
[51]劉旭陽.裝甲裝備器材管理[M].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2010.
[52]馬建.物聯網技術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岀版社,2011.
[53]程永生.軍事高技術與信息化武器裝備[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