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3-06-28 10:28
    目錄
    摘要 I
    第 1 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3
    1.2.1 國內研究現狀 3
    1.2.2 國外研究現狀 5
    1.3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6
    1.3.1 研究目標 6
    1.3.2 研究方法 6
    1.4 論文框架 7
    第 2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8
    2.1隨遷子女英語學習現狀調查 8
    2.1.1 問卷調查分析 8
    2.1.2 學生訪談分析 10
    2.2微信輔助教學可行性分析 13
    2.2.1 微信的概念及功能特點 13
    2.2.2 可行性分析 14
    2.3微信對于教學的支持分析 17
    第 3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設計 20
    3.1理論基礎 20
    3.1.1 移動學習理論 20
    3.1.2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21
    3.1.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2
    3.2微信輔助隨遷子女英語教學設計原則 23
    3.2.1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主”結合原則 23
    3.2.2 整合性和系統性原則 23
    3.2.3 聚焦性原則 23
    3.2.4 多元性教學評價原則 24
    3.3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 24
    3.3.1 教學準備 25
    3.3.2 教學過程 27
    3.3.3 教學評價 29
    第 4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實驗實施 31
    4.1研究設計 31
    4.1.1 研究對象 31
    4.1.2 實驗假設 31
    4.1.3 實驗變量 31
    4.1.4 研究工具 32
    4.2實驗的組織和實施——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應用案例 33
    4.2.1 學習內容分析 33
    4.2.2 學習者特征分析 33
    4.2.3 學習目標分析 34
    4.2.4 學習環境創設 34
    4.2.5 選擇、編排、制作學習資源 34
    4.2.6 教學過程 36
    4.3.1 學習情況評價 42
    4.3.2 學習成績評價 44
    4.4實驗研究結論分析 51
    第 5 章 研究回顧與展望 54
    5.1研究的回顧 54
    5.2研究的不足 54
    5.3研究的展望 55
    參考文獻 57
    附錄 1:隨遷子女學習者訪談提綱 60
    附錄 2:隨遷子女英語學習情況問卷調查 61
    附錄 3:隨遷子女英語教學實驗效果問卷調查 64
    致 謝 66
    第 1 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涌入城市,成為中國基礎 建設和城市建設的主要力量之一。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憑借資源和地理位置 的優勢,吸引了龐大數量的農民工,隨之而來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益突出。 外來務工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與未來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對構建 21 世紀的 和諧社會有著至關的重要性1。
    為了讓隨遷子女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從 2008 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實 施項目將農民工子女小學納入民辦教育管理,并且由上海市政府實施補貼,所有 入學的農民工同住子女免費入學2。2016 年上海市招收農民工同住子女的小學近 200 所,共招生近 16 萬人,占上海義務教育小學生總數的 30%左右。他們來自 五湖四海,水平參差不齊,在學習中存在很多主觀和客觀問題:(1)家長疏于管 教,缺乏家長關愛。大部分隨遷子女父母進城務工忙于生計,大多數早出晚歸, 非常辛苦。有些隨遷子女跟隨父母經常流動,更有一些隨遷子女索性托給家里老 人代為監護,客觀上無暇關愛孩子的學習,使得他們在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言 語習慣等方面與處于同齡的城市子女存在很大差異;大部分隨遷子女父母的文化 水平不高,尤其是英語水平,主觀上沒有能力在課后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導致子 女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懶惰,遲到,作業完不成,作業馬虎等現象時有發生, 直接影響英語學習成績。(2)英語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2001 年教育部出臺《關于積極推進小學設置英語課程的意見》3。指導意見中提 出由本年度伊始,城市與縣城小學將循序漸進地設置英語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 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但是上海作為一線城市,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程, 足以看出英語課程在義務教育中地位。上海的孩子家長奔走于各大幼兒英語培訓 學校,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英語培訓課程。而大部分隨遷子女在學齡前沒有接 觸過英語,原就讀的學校落后而沒有培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如 在課堂上不積極參與,不愿意用英語交流,不敢開口,大多沒有良好的聽、說、 讀、寫的習慣;課后也存在作業不能及時上交,預習和復習難以達成4。在這種 狀況中,學生難以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因此,研究幫助隨遷子女克服以上學習 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理想的英語課程成績,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和挑戰性的課 題。
    但是傳統教育模式由于信息的傳遞速度較慢,內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限制且 較為單一,已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10-2020 年)》中講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導 讀重視”5。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也涌現出信息化的浪潮6。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行業融入了更多的通信技術,創新出多樣的智能設備, 移動學習自然而然成為了浪潮中的主流。移動學習是指基于移動設備,能夠實現 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的學習7。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引爆了互聯網學習的革命。 因為移動設備所創造的機會讓學習內容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方式呈現,也可以 為教師和學習者之間提供雙向的交流。移動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在動機上存在自 發性,在內容上呈現出片斷性,同時能夠突破地點上的局限,能夠自我有效地調 節目標8。移動學習作為數字化學習之后出現的新型的學習模式,在教育信息化 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移動學習除了需要智能終端和無線網絡,還需要學習 平臺支持。目前比較熱門的移動學習平臺有三種形式:微信學習,H5移動學習 APP,原生代碼移動學習APPo微信擁有強大的功能和廣泛的用戶基礎,根據應 用定位不同,微信分為個人和公眾平臺,公眾平臺的開發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比 較高。根據隨遷子女小學現有條件,選擇微信作為移動學習平臺輔助隨遷子女英 語學習在應用上具有更大的研究價值。
    微信具有以下積極作用9:(1)教學體系更加完整。通過微信能夠跨時間、 跨空間實現教師和全體學習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學習。在此過程中除了可以實現 文字的傳輸,還能夠通過圖片、語音和視頻功能用以材料和資源作支撐。微信非 限制的空間、豐富的資源以及多元化功能使教學的過程變得完整而優化。(2)能 夠針對學習者提高其積極性,使其自信心得以增強。對比于紙質的教案,移動設 備更易獲得學生在學習上的信息數據。學生一般傾向于以移動設備作為媒介和師 生進行溝通。
    綜上所述,通過微信移動學習平臺,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課后復習和課前預
    習,教師可以及時的幫助隨遷子女解決課后學習中的疑問,同學之間也可以通過
    微信互幫互助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遇到問題只能 第二天到學校向老師請教。相較而言,微信移動學習大大降低了對學生家長文化 水平的要求,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將學生按照英語學習 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組,然后跟組不同問題進而設計不同的學習資源,推送到相 應的群組當中,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因此微信輔助教學能夠解決上文提出的隨遷 子女在學習中存在的主觀和客觀的問題,是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途 徑和策略。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內研究現狀
    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運用已變成實現多功能且綜合性處理信息數據的 載體,采取“互聯網+”形式呈現于各個領域中。當微信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 得到普及與推廣的時候,微信與教育領域的有機結合成為將來主要的發展態勢10。 由于產生微信載體,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得以改變,為個性化的移動學習提供 了便捷而優化的學習環境。
    自從騰訊在 2011 年推出新型即時通信社交工具——微信,它以增強交互與 體驗的設計模式贏得用戶的廣泛青睞。相關數據信息表明:迄2018 年為止,微 信與WeChat (微信國際版)月活躍用戶達10億以上,成為了首個超過10億的 月活躍用戶應用11。在中國知網檢索以“微信”為主題的研究文獻,發現“微信” 的學術關注點和學術傳播度逐漸攀升。在 2015年至 2017年間,微信的學術關注 度有較大提升,如圖1-1 所示。在20 13 年至2015 年間,微信的媒體關注度有較 大提升,如圖1-2所示。在2014 年至2018 年間,微信學術傳播度同樣呈現較大 提升,如圖 1-3 所示。
     
     
     
     
     
    國內將微信應用于教學領域的研究從 2012 年便開始出現,楊敏針對微信用 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探討了微信應用于教學的挑戰,發現 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率較高,為教育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基礎I2。當然,微信 如何應用于教學領域仍存在諸多挑戰,白浩探究有關在高等教育領域運用微信平 臺方面的內容,指出微信平臺能夠在高等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諸如增強教師 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能夠通過提供相關數據信息,為移動學習 予以強有力的支撐,可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有效地運用微信平臺,使之成為課堂教 學的有效輔助,并且使學習做到卓有成效13。
    隨著時間的推移,微信用戶數量逐漸積累,不少研究者發現微信平臺與教育 結合,不僅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而且有利于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的實踐。 閆英琪基于活動理論,發揮學生活動的中心作用,同時發揮教學設計思想的導向 性作用,使微信公眾號成為教學環境的有力支撐,以公眾平臺為基礎優化活動系 統,試圖以微信為媒介廣泛地開展移動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運微 信,并以微信為媒介研發了題為《V程序》的移動課1化王雨墦探究了以微信 公眾平臺為基礎的移動學習模式的相關內容,闡述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用方式以及 相應的特征,同時剖析且有效地設計活動;同時指出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利用 微信平臺施行移動學習,能夠增強實用的價值,然而并非全部課程均與微信公眾 平臺相適應,諸如發揮實踐主體作用的課程等15。
    1.2.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主流的移動社交媒體軟件種類較多,有美國的臉譜(Facebook)和推特 (Twitter),瓦次普(WhatsApp),日本的Line,韓國的Kakao Talk等,這些軟 件都有被不同國家學者用做移動學習平臺進行研究,但是大多用于高等教育。
    在中小學教育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 生能夠通過程序進行暢通有效的溝通。普渡大學針對中小學開發了 Hotseat程序, 學生能夠在上課階段以此為媒介發表相應的看法且提出問題。學習者能夠彼此回 答問題,對帖子予以回復,同時積極廣泛地參與投票活動;教師能夠以程序為媒 介使學生的參與度增加,以學生反饋為依據改進教學的模式,協助性格內向學生 發表言論;基于高等教育領域,Sheffield Hallam學院有效地開展了針對移動學習 卓有成效與否的相關研究;基于社會教育的領域,伯明翰大學有機地結合技術與 學習者的相關需求,積極廣泛地開展研究移動學習的項目。 Andy Halvorsen 和 Rashad Ali Qaed Ahmed對Facebook用于輔助泰國高中生和也門大學生英語學習 進行了研究,通過實例驗證,取得了預期效果16; Mohammad Abd Alhafeez Ali Ta'amneh 研究了 WhatsApp 對沙特阿拉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17; Steve Mc Carty, Takeshi Sato,Hiroyuki Obari在日本實施移動語言學習技術一書中采用Line 社交軟件幫助大學生學習英語18; Michaels研究了 KaKao Talk社交應用軟件在韓 國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凱瑟琳•契爾、約翰•科格林和肖恩•摩爾共同編著的《教 學改革:高等教育社交媒體策略》指出,推特正在融入發展式英語及技術課程中, 并在其中列舉了多個應用案例。綜上所述,國外很多國家都對移動社交應用軟件 用于語言學習進行了研究,但是將其用于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研究很少。
    1.3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標
    根據我校隨遷子女小學學生的情況以及上海市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要 求,對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進行研究。通過調查分析隨遷子女英語學 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利用微信內容的及時性、互動性、豐富性、準確性 和適應性等特點和優勢,將基于微信學習和課堂教學有效的結合互補。教師將教 學內容設計成適合微信輔助教學的教學資源,供學生通過微信進行課下學習,進 而成為課堂的輔助及延伸。本研究預期達到學生可以通過微信輔助教學進行自主 學習、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成績,最終發 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1.3.2研究方法
    1. 調查法
    本研究使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為更好地了解本校隨遷子女學生的 心理特點,家庭情況,學生英語的學習情況和智能終端的使用情況,研究設計了 問卷進行調查,同時與學生及家長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實施研究準備階段設計問 卷,其內容包括家庭情況,家長使用微信的情況,關于微信輔助教學的認知程度, 課下輔導子女存在的困難,學生學習英語中具體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如聽力, 語音,詞法和句法,閱讀、寫作,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哪些幫助,開展調查, 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2.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利用網絡收集了國內外相關資料,并在圖書館和書店查閱了有關書籍、 報刊和文獻。結合以上內容,對國內外移動學習環境下,微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 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在論文中進行綜述。
    3.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通過對上海松江區劉家小學兩個平行班級的對照組以及實驗組的前 測與后測方面的實驗,提出相應的假設;將自變量設為“實驗班通過微信進行移 動學習”,通過對于變量的效控制與干擾實現后測;同時檢測與剖析因變量,獲 取相應的結論。
    1.4論文框架
     
    圖 1-4 論文框架
    第2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本章通過對隨遷子女英語學習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發現隨遷子女英語學 習中呈現的關于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等學習心理狀況和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情況, 進而針對隨遷子女這一學習群體,進行微信輔助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此, 提出微信對于輔助英語教學的支持策略,為接下來的教學流程的設計提供支持。
    2.1 隨遷子女英語學習現狀調查
    本節通過對隨遷子女英語學習心理和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發現 隨遷子女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疑難情況,基于此設計微信輔助下的隨遷子女小學 英語教學。
    鑒于隨遷子女群體分布較廣,無法全部進行調查,為此,以上海市某小學為 例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學校,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200 個樣本進行隨遷子女英 語學習現狀調查的樣本,共發放問卷 200份,回收 190份,回收率 95%,問卷有 效率 95%。調查結果如下。
    2.1.1問卷調查分析
    1. 英語學習心理調查
    研究通過問卷調查隨遷子女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以了解隨遷子女英 語學習心理情況。
    表 2-1 隨遷子女英語學習心理情況
    學習心理 類型(單選) 比例(%)
    學習興趣 很喜歡 11
    剛開始不喜歡,后來很
    喜歡 10
    剛開始喜歡,后來不喜
    30
    一般 15
     
     
    不喜歡 34
    學習動機 學校要求 54
    父母要求 22
    自己感興趣 13
    其他 11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學習興趣方面,約1/3隨遷子女學生不喜歡英語 學習,同時近三成學生剛開始喜歡英語,后來逐漸變為不喜歡。在學習動機方面, 超過半數的英語學習是迫于學校要求。學習動機是父母要求的約為兩成,表現出 父母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對于英語學習也缺乏足夠的重視。綜上可知, 隨遷子女的英語學習,在學習興趣上呈明顯缺乏的情況,在學習動機上缺乏內在 驅動的學習動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2.英語學習情況調查
    研究通過問卷調查隨遷子女的英語學習方法、學習困難和學習中的問題,以 了解隨遷子女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結果見表 2-2。
    表 2-2 隨遷子女英語學習情況
    學習情況 類型(多選) 比例(%)
    學習方法 背單詞 72
    朗讀 24
    背課文 36
    看課外書 12
    聽錄音 34
    看英語電影 9
    其他 14
    學習困難 單詞記不住 26
    句子、課文不會讀 48
    讀音不標準 45
    聽不懂 34
    不會語法 26
     
     
    不會翻譯 21
    學習中的問題 缺少英語環境 67
    缺少教師指導 15
    缺少學習資源 61
    缺少家長支持 55
    缺少自主學習 35
    學習方法效果 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9
    學習方法較好 17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67
    學習方法效果較差 74
    學習過程遇到的疑難 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43
    不知向誰求助 57
    學習資源不足 35
    學習資源較差 36
    學習材料難以激發興趣 53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英語學習方法方面,隨遷子女主要是以背單詞、背 課文、聽錄音等傳統英語學習方法為主,從側面反映出隨遷子女英語學習資源的 缺乏。在學習困難方面,隨遷子女存在英語的發音和朗讀問題,單詞和語法問題 困難相對較小。在學習過程遇到的疑難方面,隨遷子女主要是缺乏英語環境、學 習資源及家長支持方面。
    綜上所述,隨遷子女英語學習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學習資料的缺乏、英語學 習環境的缺失和家校協作教導的缺位。
    2.1.2學生訪談分析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對多名隨遷子女學生進行了訪談。訪談對象涉及不同 年級、性別、成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體訪談對象見表 2-3。研究者對學生 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深入訪談,具體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問題。
     
    表 2-3 訪談對象
    訪談對象 性別 年級 來滬時間
    01 3 3年
    02 4 4年
    03 4 6年
    04 4 4年
    05 3 3年
    06 5 4年
    07 3 3年
    08 3 4年
    09 3 3年
    10 4 7年
    11 3 3年
    12 4 4年
    13 3 3年
    14 4 5年
    15 5 4年
    16 4 4年
    17 3 4年
    18 3 3年
    19 3 4年
    20 4 4年
    21 3 3年
    22 4 6年
    23 3 4年
    24 3 4年
    25 4 4年
    26 5 3年
    27 3 4年
    28 4 4年
    29 3 3年
    30 5 8年
    31 3 4年
    32 4 4年
    33 3 4年
    34 5 3年
    35 3 4年
    36 4 4年
    37 3 3年
    38 4 8年
    39 4 4年
    40 4 4年
    在英語學習興趣方面,訪談者主要圍繞學生是否對英語學習有較高的學習興 趣;將英語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喜歡哪個學科進行訪談。
    當學生被問及“你針對英語學習存在興趣與否”的時候,一些學生回答道: “我對英語學習沒有什么興趣,主要是由于教師和學校的要求才學習英語”,“我 不是很喜歡英語,對它沒興趣”、“學校有英語課,所以我才學英語,否則我不會 學英語”。 有學生在問及“英語和其他學科相比,你更喜歡哪個學科”時,一些學生回答道: “相比于其他學科,我不是很喜歡英語學科”,“我更不喜歡英語學科,因為它比 其他學科更難”,“肯定是不喜歡英語學科”。
    因此,可以發現在學習興趣方面,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強烈的學習興 趣,表現出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欠缺。
    在英語學習態度方面,訪談者主要聚焦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態度進行了 訪談,其中涉及“你在學習英語時是否如其他學科一樣認真”等問題。 有學生在問及“你在學習英語時是否如其他學科一樣認真?”,部分學生回答: “相比其他學科,對于英語的學習不是特別認真”,“我在學英語時,走神比較多, 不是太認真”。
    因此,可以發現在學習態度方面,較少學生能夠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存在態 度散漫,學習時不夠認真等現象。
    同時,研究調查了學生從很喜歡到不喜歡的不同程度的學習興趣情況。對于 “很喜歡”英語的學生,他們往往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諸如:考個好成績、贏得 同齡人的贊賞、贏得老師的欣賞、本身就喜歡學習英語、家庭環境的影響等。其 中外部動機占大多數情況,內部動機占比較少。“剛開始不喜歡,后來很喜歡” 和“剛開始喜歡,后來不喜歡”兩者的學生受教師影響因素較多,學生學習興趣 的轉變主要是源于教師對于學生自身的關注度是否較高,教師對于學生進行鼓勵、 督促的情況。可見,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 較大影響。學習興趣為“一般”的學生基本上呈現一開始便不重視英語學習,忽 視英語學習的意義。而學習興趣為“不喜歡”的學生較多為班級的后進生,這些 學生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均較低。
    在英語學習方法方面,訪談者主要針對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方法進行了訪談, 其中涉及“你經常用什么方法學習英語”等問題。 學生部分回答如下:“我基本都是在背單詞”,“背單詞和背課文是我主要的學習 方法”,“我認為朗讀課文比較適合學習英語”等。
    從學生回答可以發現,學生較多的通過機械記憶來進行英語學習,英語學習 存在學習方法單一,學習形式僵化的情況。
    在英語學習效果方面,訪談者主要針對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訪談, 其中涉及“你認為你的英語學習效果怎樣?如何評價你的英語學習效果”等問題。 學生部分回答如下:“我的英語學習效果不如其他科目效果好,可能主要因為學 習方式不正確。”“我覺得我英語學習效果很不好,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提升學習 效果”等。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發現,較大部分的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欠佳,主要原因集中 在學習方法不當,學習興趣缺乏等。
    基于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可以發現隨遷子女的英語學習亟需提高其學習興 趣和學習動機,以此改善其學習態度;同時在給予的幫助方面,教師應提供及時 有效的互動和疑難解答,為其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2.2 微信輔助教學可行性分析
    2.2.1微信的概念及功能特點
    微信是騰訊公司在 2011 年推出的一個智能移動終端的即時通信應用程序。 微信程序作為一種新興的即時通信工具,具備了用戶范圍廣、用戶種類多、功能 齊全、使用便捷等諸多特點19。目前國內,眾多中小學生配備了智能手機、平板 電腦等移動通信設備,微信作為一款免費的即時通信工具,由于其出眾的優勢, 幾乎成為每人日常必備的通信工具之一。
    微信包含了豐富的移動通信功能,可以收發語言、文字、圖片、音頻、視頻 等消息,同時還可以分發文件、公眾號文章等資源。微信群還提供了群組交流功 能,可以方便地進行群成員、群消息、群通知的管理。微信公眾號為微信用戶提 供了各類豐富的信息和資源,可以內嵌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消息。 同時,微信小程序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微信的功能,例如問卷程序、測試程序等 都可以應用于教學和學習制作。微信的收藏和筆記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收藏和記錄 功能,方便用戶對知識、信息進行整理和二次利用。
    2.2.2可行性分析
    現階段,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智能通信設備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這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硬件設備基礎。
    本研究使用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分為課前階段、授課階段、課后 階段三個部分,將課前階段和課后階段使用微信輔助教學作為本研究的重點。本 研究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階段也引入微信輔助教學,這就 不能回避“小學生是否可以帶手機等移動設備進校園”這一敏感話題。因此,本 人對本研究的實驗對象隨遷子女小學五年級小學生是否可以帶手機等移動設備 進校園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經調查,國家教育部沒有明文禁止小學生帶手機等移動設備進校園,本研究 實驗對象所在隨遷子女小學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經過與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充 分溝通,每兩個星期會有一節微信輔助英語課堂教學課,得到校領導和家長對此 舉措的理解和支持。雖然高年級的小學生對手機等移動設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 控能力,但仍有個別學生自控能力欠佳,因此,本研究采取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來保證學生不在學校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做與英語學習無關的事情。當有英語課 需要學生帶手機等移動設備進校園的時候,教師會提前一天在家長微信群里發布 通知,學生到校后需要將手機上交給教師,放到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箱子里面,當 英語課開始的時候才將手機發給每個同學,在應用微信輔助英語課堂教學后,學 生需要再將手機上交給教師,直到放學的時候,學生到教師那里領取手機帶回家。 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對此保障措施非常滿意,這為本研究將微信引入到英語課堂 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奠定了基礎。
    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工具之一,這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 了軟件工具支持。學生對于智能通信設備的使用已不存在任何障礙,對微信應用 程序的使用頻率和各項功能的使用熟悉度已達到了較高水平,這為微信輔助教學 的創設提供了認知支持。
    微信提供了基于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多媒體交互形式和微信群等功能, 這為輔助教學提供了功能支持。而且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可以突破課堂之外來分 享學習心得和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基于微 信輔助教學的相關研究已經開始涌現,部分學者已經開始了微信輔助教學的理論 或實踐的相關研究,這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案例指導。
    正因如此,利用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正好彌補了傳統課堂和傳統 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反饋和解答、簡單的機械記憶 削弱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英語學習資源缺乏等問題。借助微信構建的學習 環境,能夠為隨遷子女這一特殊群體提供豐富優質的英語學習資源,同時能借助 微信同步交互的性質進一步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與 此同時,在微信技術的支持下創建一個虛擬的語言學習環境,借助微信建構學習 共同體,有利于學生開展基于建構主義的有意義學習。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 有利于建構符合小學英語教學需要的教學模式,真正解決傳統小學英語教學的薄 弱環節,解決傳統課堂的痛點,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轉化。
    研究為了查明在小學隨遷子女中利用微信輔助學習是否可行,從學生每日使 用微信時長、使用微信時段、使用微信類型等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對隨遷子女 微信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隨遷子女每天使用微信時長多為 0.5-1 小時, 表明隨遷子女在微信使用時長方面耗時較多,如圖 2-1 所示。從微信使用時段上 看,隨遷子女較多在睡前和閑暇時使用微信,約有 1/3隨遷子女在上課時或隨時 使用微信,見表 2-4。在微信使用類型方面,極高的比例表示隨遷子女使用微信 時主要刷朋友圈和閱讀非學習類公眾號文章,見表 2-5。
     
     
     
    表 2-4 使用微信時段
    時段(多選) 比例(%)
    上課時 27
    睡前 69
    閑暇時 57
    隨時 34
     
    表 2-5 使用微信類型
    類型(多選) 比例(%)
    刷朋友圈 76
    閱讀學習類公眾號 21
    閱讀非學習類公眾號 59
    文字聊天 44
    語言聊天 36
    視頻聊天 31
    小游戲 27
    通過以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隨遷子女使用微信的次數較為頻繁,使用微信 的時長較長,這一方面說明微信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隨遷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另一 方面,也為微信輔助隨遷子女開展英語學習提供了基礎。
    為了研究微信輔助教學的學生接受度情況,本研究對學生是否愿意基于微信 平臺進行以及希望通過微信平臺得到什么樣的英語學習資源進行了訪談調查。研 究發現,學生對于使用微信學習存在濃厚的興趣,其接受度較高。例如“我喜歡 通過微信學習英語”,“微信學習英語應該比現在的學習方式好很多”,“微信學習 有助于口語提升”。同時,研究發現學生希望通過微信進行實時的師生互動和生 生互動及視聽資源分享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開展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學習的條件基本成 熟,學生和教師對微信平臺均有較好的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適合開展研究。
    2.3 微信對于教學的支持分析
    微信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交互功能,例如文字、圖片、語言、視頻等多媒體信 息形式,群成員、群消息等管理功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暢通交流、同步和異步 相結合的交互形式均為微信輔助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便利。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的 設置成為群管理員,學生成為群成員。不同微信群進行分組設置,也實現了合作 學習中的分組功能20。
    微信支持多個成員的互動和交流,支持多種形式的信息溝通(文字、圖片、 音頻、視頻等),這些為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或同步或異步的交流方式。同時,微 信還支持實時多人語音或視頻通話,這為英語語音學習和語音糾正提供了便利。 利用微信構建一個民主、互動、便捷的生態系統,讓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 和作用。教師作為微信群的管理員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管理、監督,同時 實現課前和課后的答疑、提問、資源分發、學習跟蹤等。微信作為即時通信工具, 不僅具有即時通信的功能,還有更多的功能可以運用到移動學習環境的支持中。 微信內的公眾號功能可以用作學習資源獲取和分享,微信與小程序的協調使用, 更是把微信從傳統的即時通信和信息傳遞工具變為了無所不能的應用程序,例如 與問卷調查的小程序結合使用,可以用作學習情況的調查及測試題目的發放,微 信與網盤小程序的結合,則能夠為學習資源的存儲得到便利,微信與詞典小程序 的結合,可以為英語詞匯的積累提供條件。微信較強的兼容性,便捷的易用性, 與眾多互聯網產品的結合性,成為了互聯網關系鏈中流動的基礎服務21。學生在 利用微信作為移動學習平臺時,可以充分發揮這些存儲工具、查詢工具、信息交 換工具、內容收集工具等各類支持性工具的功能,為學習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具體來說,教師作為微信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管理員發布公告,通過推送功能 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料,實現多向性的交互;可以公告 接入小程序進行問卷調查,以便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需求;還 可以利用一些小程序提供的功能進行教學測驗,進行形成性評價來及時發現問題 并解決問題;同時利用投票功能,實現自評和他評;利用收藏功能儲存課程資源, 方便后期再次翻閱;利用轉發功能向親朋好友分享學習資料,實現資料共享;參 與網絡測試及時進行自評,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微信對教師的支持具體如表 2-6 所示。
    表 2-6 微信對教師的支持
    微信功能 支持活動
    通訊 交流、答疑、跟蹤、督促;
    個別輔導
    獲得教學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活動
    推送 學習資源發布
    問卷調查 分析、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
    投票選擇 教學測驗,進行形成性評價
    學生作為微信群中的成員主要利用其通訊和轉發功能。學生可以獲得教師提 供的各種學習資料。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討論,例如,質疑、發問、回答等, 通過不斷交流,形成認知沖突,并在繼續交流中內化和消解認知沖突,達到知識 的意義建構;同時學生還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在學習活動 的開展中,學生可以不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協作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微信 對學生的支持如表 2-7 所示。
    表 2-7 微信對學生的支持
    微信功能 支持活動
    通訊 交流、討論、解疑
    轉發 資源共享
    推送 接收學習資料,了解課程內容和計
     
     
    收藏 存儲學習資源
    投票選擇 參與教師發布的測試
    筆記 記錄課堂內容
    語音或錄音 練習聽說能力
     
    第3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設計
    3.1 理論基礎
    3.1.1移動學習理論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借助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獲取學習資 源、學習信息和學習服務的一種新型數字化學習方式22。通過將移動學習和其他 學習形式比較,研究者發現移動學習具有個性化、便利性等優勢,同時可以提供 豐富的交互功能,創設沉浸式學習情境,突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重塑學習 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方式。移動學習是信息技術時代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產物, 代表了未來的學習方式。眾多移動學習研究者認為,移動終端設備應當被看做數 字化學習技術的擴充,而不是僅僅取代現有的學習技術和學習工具。移動學習技 術是基于移動終端設備的一種遠程教育的新興技術,也是一種遠程教育的新興形 式。移動學習作為學習技術之一,可以與網絡學習相結合,應用于傳統教育教學 中,同時移動學習也是網絡學習和分布式學習的延伸。
    一般認為,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是基于非正式學習、情境認知學習、境脈學 習、活動學習、經驗學習等學習理論的支持。這些理論普遍強調了學習環境的創 造、學習氛圍的創設、學習資源的提供、學習者之間的交互、知識的意義建構等。 移動學習理論明顯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向建構主義學習理 論轉變,從由教師主導的學習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轉變。移動學習基于學習 發生在一定的社會境脈中,知識和概念是發生在交互互動的知識建構基礎上的。 基于移動學習環境支持下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者接收知識內容的 過程,而是學習者通過交流互動來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移動學習理論為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教學流程設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依 據。移動學習環境可以支持應用在課堂教學外的拓展延伸學習中,在進行移動學 習設計時,根據非正式學習的特征,為學習者創造交流溝通的優化環境,同時激 勵其參與交流,從而獲取相應的知識。
    3.1.2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一般是指,在第一語言,即母語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他語言。本研究 所指的第二語言習得特指中國學生進行英語語言的學習23。“習得”是指人通過 學習活動而掌握一種技能或語言的過程和心理機制。就語言學的角度來講,是在 學習環境中或日常環境中逐漸發展和培養成的一種下意識的語言能力24。
    第二語言的習得和第一語言的習得,一般存在較大差別25。第一語言習得一 般發生在幼兒時期,是在耳濡目染中不自覺的學習行為。而第二語言習得對于大 多數人來說,是在度過幼兒期發生的,一般發生在兒童時期、少年時期,甚至是 成年時期。第二語言習得多是在處于一定的正式學習場所或相應的語言環境下習 得的26。
    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是學習者能夠接受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不要僅 從語言輸入、對語言的學習成功與否予以考慮,而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習者存在差 異的現象。針對差異現象的詮釋覆蓋以下層面:第一,學習者接受的、能夠理解 的語言輸入量存在差異;第二,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出不同的 作用、并導致形成相應的結果。在語言習得中,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因素發揮推動 性作用,而情感過濾相當于約束性因素。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要保持適 度的情感過濾。學習者的焦慮與自信心等情感態度或者狀態使習得需要輸入受到 相應的影響。一般學習者基于個人與課堂焦慮程度低的情境最易習得語言27。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是關鍵方法和途徑。首先是語言輸入, 最初是將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理論作為分析依據,為此,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 就是習得語言的過程。基于此過程,針對語言習得機制所發揮的相應作用,研究 者持有相應的態度。一些研究者指出,假如針對小于 12 歲的兒童施行有關第二 語言方面的教育,其自身語言習得機制將發揮出一部分的作用,并對語言的運用 與了解具備和母語同樣的水平,獲取一定的成效。一些研究者指出,12 歲以后 的學習者,將會部分或全部失去語言習得機制,輸入語言的過程將只會激活一部 分語言習得機制。學習者在語言輸出的時候,可充分提升對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 經由較長的時間,可提高學生語法學習的能力,將對學生在習得第二語言方面產 生深遠的意義。語言輸出過程是鍛煉學習者口語的過程,需要學習者熟練準確的 掌握語法,因此學習者再語言輸出的同時掌握第二語言語法的準確性28。第二外 語習得是一個艱難的進程,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多影響因素,最 為重要的包括年齡、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正是因為習得者之間存在這些因素的 差異,所以直接導致了二語習得結果的差異29。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關于語言學習的方法、途徑和條件均為本研究提供了理 論指導,也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議。
    3.1.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始于皮亞杰(J.Piaget),是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 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又一學習理論基礎30。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受到杜威經驗 主義、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和皮亞杰“同化”、“順應”學說的影響。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者是學習的中心,教師的作用只是起到主導的 作用,教師的角色應該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者的支持者,學習者的角色也 應該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意義建構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習者能 夠主動學習知識,實現意義建構的目的3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認為,知識不是存在于個體之外的,而是學 習者基于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建構的,這樣的知識才能內化為學習者自身的知 識。在學習觀方面,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包括兩個過程:對于新接收的信息的意義 建構、個體本身的經驗和認知結構的建構32。在學習觀方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強調學習者要主動的學習,同時要基于社會性和情境性進行有意識地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師生觀是教師作為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角色,要鼓勵學生獨立學 習、批判性思考,同時為學生創造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建構知識33。建 構主義學習理論還強調學習者的協作學習過程,認為教師應該有效引導學習者的 協作學習,這將有利于學習者實現意義建構。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移動學習環境支持下教師可以創造一個語言情境, 移動設備不僅僅是內容傳遞和信息反饋的工具,更多的是學習者知識建構的工具。 移動設備能夠幫助學習者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下進行理解與運用表達,促進知識的 內化。
    3.2微信輔助隨遷子女英語教學設計原則
    本研究通過梳理國內外移動學習環境下所遵循的教學設計原則,結合基于微 信交互的特點以及隨遷子女學生的個性特征,同時結合小學英語學習教學設計理 論,歸納總結出以下的教學設計原則,為教學開發提供理論支持。
    3.2.1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主”結合原則
    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傳統的教學中主 要以教室為教學環境,以教師講授為知識傳遞的主要方式,以學生聽講或練習為 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方。通過引入微信作為學習環境支持,教師能夠 在微信平臺中發揮主導作用,主導學生運用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同時提供各種學 習資料;對于學生而言,微信的學習環境也提供了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 能夠讓學生更流暢的進行互動交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微信平臺能連接課堂 與課外,能夠將英語學習延伸到傳統課堂之外來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基于微信 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兼顧了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它凸顯 出了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教學材料 和教學活動的開展,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學習者不再只是被 動的知識接受者,還是主動思考者、資源共享者、問題提出者等。學習者通過微 信中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自發消化知識34。
    3.2.2整合性和系統性原則
    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通過將微信移動學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 形成統一的、系統的整體。既以課堂學習為重點,又將微信移動學習搭建的平臺 作為輔助,形成“1+1”的教學模式。為了充分發揮兩者優點,微信輔助的隨遷 子女小學英語教學需整體考量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發揮課堂教學優勢的同時,充 分發揮微信移動學習輔助教學的這種新模式,使學生達到基于多種模式達成知識 建構的目的35。
    3.2.3聚焦性原則
    微信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充斥著娛樂、休閑等與學習無關的要素,這些要素
    的摻雜使得利用微信開展教學變得極其困難。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控制與學習 無關要素的出現頻次和頻率。為此,教師作為微信群及微信互動的管理者應當監 控和引導學生的交互行為,制定微信平臺的學習原則。教師應聚焦于教和學,聚 焦于學習活動的開展。
    3.2.4多元性教學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好的學習評價能促進教學的改進,調 控和激勵學生學習36。傳統教學往往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忽略了形成性評價的多 重作用。誠然,總結性評價作為一種高效的評價手段,教師不能忽視其重要作用, 更不能以偏概全的忽略其積極意義。但教師也不應該過分依賴總結性評價,過分 依賴總結性評價可能會打擊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形成性評價則在一定程度 上彌補了總結性評價的劣勢,通過動態的、間隔的、靈活的方式,在學習者的整 個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評價。這樣,更容易調動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 和主動性。
    綜上可知,總結性評價注重結果,形成性評價注重過程。因此,本研究綜合 使用兩種評價手段設計教學評價,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關注學習者的過程表 現,力求全面、真實、準確的評價學生學習37。
    3.3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強調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結合,強調課堂 教學和微信輔助教學相結合。因此,如何整合傳統課堂與微信輔助學習是最為重 要的。本研究基于微信的功能特點,建構了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流程,教學流 程如圖 3-1 所示。教學流程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與教學評價。
     
     
    圖 3-1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
    3.3.1教學準備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習者特征、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進行分析, 通過教學分析了解學生的學情、特征、前置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系 以及學習內容的具體知識組成和技能組成等;并根據課標要求,分析和詳述三維 教學目標。
    在以上教學分析的基礎上,教師需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習的學習環境,并根 據學習需要靈活地選擇、編排和制作學習資源。
    1.學習者特征分析
    國家規定:“家長在當地有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住所,有穩定的收入,并 且繳納各種保險,如此家長即是這個地方的常住人口,盡管不是戶籍人口,符合 這種情況的家長,其子女屬于隨遷子女。”隨遷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 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兒童,卻又有別于一般的農村兒童。隨遷子女隨著外出打拼 的父母遠別家鄉,來到陌生城市生活,他們在心理上比較孤獨,離開了家鄉的親 人,熟悉的生活環境,一起玩耍的伙伴,在城市又存在著語言不通,物質生活不 充裕,父母陪伴較少的現象或者是缺乏安全感的生活,隨時都要經歷著生活環境 的巨大反差帶來的起起落落。所以,對于隨遷子女的教育必須比普通學生更加注 入細心與耐心,在人生起步階段幫助學生培養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 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學習者作為教與學的主體,對其特征進行分析是教學環節最重要的一步,對 學習者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教學目標設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者在班級中表現 為一個群體,但又是由多個個體組成,個體接收的知識雖是相同的,但因其認知 能力和先前知識各不相同、學習方式不同、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不同,會導致不 同的學習結果。通過對學習者各個特征進行分析,不僅有利于微信群組的建立, 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選擇和實現,還能做到差異化、個性化教學設計的目的。
    2.學習內容分析
    學習內容是連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梁,是教學和學習活動開展的 支撐。為此,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充分分析學習內容,熟悉課程標準和教 學資源、教材等內容,這樣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幫助學習者完成知識建構,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達成。
    3.學習目標分析
    學習目標決定了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學習環境的設置,決定了教學活動開展的 方式。學習目標的選擇是基于學習者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小學英語課程計劃, 進行有目的的設定。布魯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個目標領域, 其中認知領域的學習目標包括了記憶、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加涅基 于對學習結果的劃分,指出可將學習目標劃分成言語信息、認知策略、技能和態 度。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習目標設定為語言基礎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文化意 識目標、策略目標、情感目標五個方面。
    4.學習環境創設
    學習環境包括了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楊開誠認為學習環境是支持學習者進 行意義建構的各種資源的組合38,武法提認為學習環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與學習過程彼此緊密聯系,是學習活動展開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調節39。
    本研究教學準備環節主要包括微信賬號的申請、微信群的建立、各個微信群 組的成員邀請、學生對微信交互與交流功能的熟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經調查, 研究對象均具有移動智能終端,所處環境WiFi或4G信號較好,網絡速度流暢。 首先對于沒有擁有微信賬號的學生指導其建立微信賬號,之后通過面對面建群、 展示群二維碼或群邀請等方式將相應小組的成員邀請入群。同時要求學生將群加 入通訊錄并置頂,以保證信息接收的及時性和便捷性,之后群中進行熱身互動, 使不熟悉群功能的學生盡快熟悉各項功能,為接下來的微信輔助教學提供基礎。
    本研究中,學習環境分為傳統學習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傳統學習環境是普 通教室,移動學習環境是微信建構的交流互動學習環境。
    5.選擇、編排、制作學習資源
    教師選擇、編排學習內容,同時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微信輔助英 語教學的學習資源制作。制作的學習資源需方便微信推送,符合特定學生的興趣 及動機,具有較高知識豐富度的同時還應考慮到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3.2教學過程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主要分為課前學習、課堂學習和課后 學習三個環節。
    1.課前學習
    教師根據設定的學習目標,依據學習者特征分析的情況,分析和選擇教學內 容。在課程開始之前,將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等以群公告的形式發送到各個微信 群小組,以便讓學生掌握整體的學習框架,自行進行自主預習。同時將單詞、錄 音等學習資源發送到群中,使學生提前熟悉課文內容和重要詞匯等知識。在學生 預習后,通過家長群或微信私聊功能,向家長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學生則借助微信平臺,按照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利用教師發布的學 習資源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并可利用微信群的群聊功能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學習過 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預習方法和預習進度等。在此過程中,微信可以作為師生 交互、生生交互的工具,這種微信支持下的交互工具不僅提供了文字交流,還能 提供語音交流、視頻交流以及多人的語音或視頻交流,有助于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和培育。同時群公告等公開的公告或會話,還能提供公開展示的作用,增進信息 的多點傳播。
    家長則要了解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督促學生按時完成預習,并在必 要時給予幫助,利用家長群或微信私聊功能將學生預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此時, 微信由師生交流轉變為教師-家長交流,作為學生教育的兩個主要角色,教師和 家長的及時交流能增進家長對學生在校表現的了解以及教師對學生在家表現的 了解,提升家校聯動水平,形成教育合力。
    2.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環節既包括通過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開展的活動,也包括基于 微信開展的活動。
    在課前微信預習的前提下,學生基本了解了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對單詞進 行了熟悉,對錄音進行了跟讀。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把重難點進行呈現 和講解,同時對于不便在群中進行學習的內容,如語法知識等進行講授,幫助學 生完成知識內化和知識網絡構建。教師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針對課前階段利用微 信收集的學生疑難問題,進行著重的講解和分析。在此階段過程中,學生對英語 進行深入理解并完成高階認知。這些學習活動主要借助師生面對面地加以互動、 從而有效地實施。
    為了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切實掌握其情況,可以利用微信游戲 小程序,在課上發布游戲任務,學生利用微信小程序完成與學習目標相關游戲互 動;還可以利用微信投票功能,教師通過微信發布投票,學生利用微信的投票功 能進行投票,投票結果可以實時在課堂上展示。也可以利用微信的拍照、錄制功 能等記錄學生活動,并通過家長群或私信發送給學生家長,讓家長也能隨時了解 孩子的學習動態。
    使用微信的學習活動和不使用微信的學習活動在時序上具有相互連接的特 征,在功能上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的特點,靈活 的加以選擇和運用。
    微信支持下的交流突破了傳統課堂師生面對面交流的局限,形成了一個基于 信息流的全新交流模式,這種模式有助于打破教師權威的角色形象,形成親密的 師生關系。同時信息的傳遞還能被記錄,有助于重要信息的保存和回顧。不僅如 此,借助微信小程序等附加功能,還能實現傳統課堂所難以達到的多(學生)對 一(教師)的實時互動,增加交互的質量和效率。
    3.課后學習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完畢后,統一進行作業布置,以達到知識的強化目的。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英語教學的開展中,課堂結束后學生主要借助微信進行交流。 而教師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或群公告、群消息發布作業內容;提供鞏固和拓展的 學習資源,使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可以個性化地選取學習資源;通過微信群或私 聊功能,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等,獲取學生家長發送的學生復習情況和疑難 問題等;還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供的問卷功能,調查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 情況。
    學生則通過微信群消息或公眾號獲知教師發布的作業,完成作業練習。學有 余力的學生,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群消息獲取教師推送的拓展學習資料進行拓展 學習。利用微信群交流或私信交流功能,與教師或同學交流疑難問題,針對自己 的薄弱知識點進行討論和交流等。
    家長則應配合監督學生課后復習情況,并通過家長群或私信形式,告知教師 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
    微信輔助下的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后作業的知識鞏固形式,采用資源拓 展、知識測評和交流建構相結合的知識鞏固和拓展手段,基于多形式、多類別的 方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教師還能夠通過 微信中學生學習反饋,動態地調整接下來的教學內容、進度和教學策略。
    如果說微信在課上的使用是擴展了課堂交互的模式,那么微信在課后的使用 則擴展了師生交互的時空。傳統的課后學習只是體現在教師留作業、學生做作業、 教師批作業的線性模式,而借助微信及附屬工具,師生可以實時的、突破空間的 進行交流。
    3.3.3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一般采用科學范式判斷學習目標和學習效果間的差距。作為教育中 常用的一種監測手段,教學評價能夠客觀、嚴謹地評價出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 同時還能進一步分析出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勢和薄弱環節,找出成績差異的原因。 教學評價手段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和教師改進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從而 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教學評價以其類型、功能、模式為依據,劃分 成多種類型。以評價時序為依據加以劃分,涵蓋以下方面:診斷性評價一般在每 個學期開始或教學前進行,用于對評價對象進行鑒定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一般在 學期期間或教學過程中進行,用于評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掌握的情況。總結 性評價一般在學期期末或教學結束后進行,體現出以學習成績為目標的評價特點。
    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采用總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簡而言之就是一種以學習 成績為唯一標準,注重結果性卻忽略過程性的評價方式。本研究中微信輔助隨遷 子女小學英語的教學為了進行更為全面的、科學的、準確的教學評價,采用多種 評價手段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評價單一性的缺點,還能 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收獲教學反饋,以便動態的、實時的進行教學的改進。
    具體的,在評價主體方面,可以開展基于微信投票功能的教師打分、學生打 分、家長打分等多主體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序方面,在某個學習階段之前,可 以通過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測驗,實現診斷性評價;基于微信的記錄及留痕功能, 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況進行評價,實現過程性評價;傳統評價可結合基于微 信小程序的測驗評價及傳統書面測驗。關于評價內容方面,傳統評價方式主要為 紙筆測驗,而基于微信的錄音和保存功能,可以開展口語錄音評價等多方式的評 價。
    第4 章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實驗實施
    4.1研究設計
    4.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隨遷子女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實 踐研究。
    研究選取了上海市松江區隨遷子女小學——劉家小學五年級(一)班和(二) 班為研究對象,將五年級(一)班作為實驗班,全班共有 40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15 人;五年級(二)班作為對照班,全班共有42 人,其中男生 22人, 女生 20 人。
    兩個班級的學生同年入學,且授課教師為相同教師,同時學習能力相近,通 過分析兩班以往成績發現,在前一學年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中成績基本一致。教學 實踐研究共持續了一個自然學期,由同一名教師對兩個班級進行相同內容的教學, 并布置相同的學習任務,其中實驗班根據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 開展教學,對照班按照原有的傳統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實踐前和教學實踐 后均收集了學生的個人信息和成績信息,并發放相應調查問卷(見附錄)來收集 學生在學習主動性、互動性及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以查明微信輔助的隨 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是否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知識掌握 程度以及是否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
    通過對實驗前測差異性檢驗發現,兩個班級學習成績在實驗前未呈現顯著性 差異,因此兩個班級在水平和層次上呈現相似特征。
    4.1.2實驗假設
    應用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互動性、知識掌握能力,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測試成績。
    4.1.3實驗變量
    實驗的自變量是微信輔助的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
    實驗的因變量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知識掌握程度。
     
    4.1.4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調查學生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三個維度在教學實驗前后的變 化,采用問卷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包含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三個維 度,如表 4-1 所示,具體見附錄。
    表 4-1 問卷設計
    維度 題項數 題項來源
    主動性 5 李力,20 1 840
    互動性 5 李旭林,201841
    知識掌握 5 王崢,20 1 842
     
    通過對問卷預測試的統計,確定問卷信度情況。經過統計發現,問卷整體信
    度達到 0.81,符合信度要求,具體各維度信度見表 4-2。
    表 4-2 問卷信度
    維度 克隆巴赫系數
    主動性 0.823
    互動性 0.793
    知識掌握 0.812
    問卷整體 0.81
    效度反映了問卷測量結果的有效性分析,通過效度分析,可以檢驗問卷是否 能夠有效驗證研究目的。為研究問卷的效度情況,研究者通過對問卷進行 KMO 和巴特利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 4-3 所示。由表中數據可以得知,整體問卷的 KMO值為0.805,依據KMO度量標準可知,本問卷適合做因子分析。顯著性概 率sig值為0.000小于0.001,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表 4-3 教師抽象概括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問卷 KMO 和巴特利特檢驗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805
    近似卡方 1726.342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自由度 80
    顯著性 .000
    4.2實驗的組織和實施一一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應用案例
    研究者根據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開展了相應的教學實踐,現 以其中一個案例作為具體教學實踐的說明。
    4.2.1學習內容分析
    選取課程為牛津上海版教材《A visit to the Science Museu m》一課。本節課 為會話課,與學生在生活中的實際相契合,易使學生在情感上形成共鳴,使學生 在學習中的興趣得以激發出來。第一部分闡述的是Kitty與Ben在家中邊看電視、 探討在科技館中的見聞。第二部分敘述 Kitty 和 Ben 來到了上海科技館的情景, 其中這一部分中的“Let's try”涵蓋一段對話,其中包括核心句型。通過學習錄 音后再進行選圖,學生能夠接觸到句型之核心,為學習下部分內容做好準備工作。 第三部分是關于Kitty和Ben參觀科技館里的三種機器人的情景展開對話,這一 部分中“Let's talk”為對話,涵蓋What can…do?與I can...等句型作為核心; 學生通過情景對話,掌握本課的核心語言知識點。
    4.2.2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在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對于英語的詞匯和語法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之 前的英語學習基礎,本文主要聚焦于會話練習,同時進行英語聽力學習,重點掌 握核心句型。在移動學習環境方面,學生對于微信的使用已經較為熟悉,特別是 在移動學習設備的使用方面,他們普遍能夠熟練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 掌握了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另外,學生處于此年齡階段,其表現方面的欲望極 其強烈,在師生面前經常喜歡表達自我,從而贏得大家的注意。其中,部分隨遷 子女可能因為環境差異,語言差異,學生張嘴表達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移動學 習平臺的存在,方便這些學生積極地分享或表達所學知識,以上特征為教師開展 基于移動學習環境的教學奠定基礎。
    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為同一個班級學生。根據訪談和調查發現,學習者成 績分布較廣,學習動機差異較大,學習態度也不盡相同。但其認知能力差異較小, 文化背景差異較小。根據學習者的特征,研究采用了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 方式將實驗班 40 名同學分成 A, B, C, D, E 五個微信群組,為了保護隱私,
    修改了每個學生的微信昵稱為學生編號。
    4.2.3學習目標分析
    語言技能與知識:
    1.能在具體的語境中,借助多媒體圖片,視頻和文本信息,準確地認讀六 個不同種類的博物館,較準確的認讀‘ Listen and say '中出現的四個核心詞匯, really, perform, dance,useful;較流暢地運用情態動詞‘can'的例句表達能 做會做的事。
    2.可熟練地聽說讀寫,在語境中能夠準確地運用詞匯。
    過程與方法:
    1.掌握正確劃分意群、語調變化的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通過錄音選圖以及判斷正確和錯誤。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進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和了解。
    2.學生可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敢于開口說和讀。
    4.2.4學習環境創設
    創建移動學習環境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在硬件方面,需要保證移動終 端順暢的連接到互聯網。由于智能移動設備在學生與家長之中得到普及與推廣, 所以在課程中將平板或智能手機當作移動學習環境中的硬件。軟件環境方面,要 求移動設備安裝微信 APP 由于微信的使用已經遍及各個場所,多數使用者在移 動設備上已經安裝,對于沒有安裝的學生給予指導。然后進行微信賬號的申請、 微信群的建立、各個微信群組的成員邀請、學生對微信群交互與交流功能的熟悉 等。
    4.2.5選擇、編排、制作學習資源
    根據五年級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備課效率,本案例以教師用書配套 的音頻、視頻為基礎,為教材每個模塊的每個單元編排、制作適合微信推送的學 習內容,圖 4-1 中顯示了教師為 Module4 Unit1 編排、制作的適合微信推送的學 習資源。圖 4-2 顯示了教師利用微信小程序制作單詞闖關游戲。圖 4-3 顯示了教
    師分享微信英語學習公眾號給學有余力的學生。
     
    ”個i » This PC > Documents >上海市松江區Al®i^女4伴五輙第二學期英融學
     
    Name Type
    1® A visit to the Science Museum
    ® 微{SJBiSShonghai Science&Technology Museum introduction
    @微倍推送本單元核心內容
    固微(5推送本單元課文及單詞跟讀音頻
    畫 微斯Jg^*JL8tThe Wheel On Bus
    3微倍推送敎師編制課程動畫 Microsoft PowerPoint 97-2003 Presentation
    MP4 File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MP3 File
    MP3 File
    MP4 File
     
    圖 4-1 教師為 Module4 Unit1 編排、制作的學習資源
    < 創建投票 ••• ®
    單詞闖關
    sci_ _ce mu. _um
    O A en sa
    Q Bense
    Q Can se
    o添加選項
    匿名投票 限制傳欄
    完成
    圖 4-2 教師利用微信小程序制作單詞闖關游戲
     
    < 143 實驗班B組{9) ■■-
    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關注以下教!(帀 英語學習公眾號資源
     
     
    ® ◎十
    圖 4-3 教師為學有余力的同學發布微信公眾號英語學習資源
    4.2.6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學習 1.通過微信群推送消息,布置學 習任務,提供學習資源。
    教師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提 供聽力材料、會話材料等學習資 源,如圖 4-4 和 4-5 所示。 聆聽課文聽力,熟悉 課文內容,朗讀課文。 基于微信的群消息、群公
    告及音頻、視頻分享功 能,提供學習資源,使學 生基于學習材料進行聽 讀練習,熟悉課文內容。
    2.增強溝通與互動,回答疑問。 在微信平臺中與學生溝通互動, 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指導,協助學 生答疑。如圖 4-6, 4-7 和 4-8 所 示。
    在微信群中告知家長預習要求, 以便家長督促學生預習。 與教師溝通。 以微信群為依托溝通且 增強互動,學生在學習上 獲取教師的個性化輔導。 此外其他學生也能看到 教師的解答和指導,將以 往的一對一消息傳播轉 變為一對多的消息傳播。
     
     
     
    課堂教學 1.進行分組合作。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學習,保證組
    間同質,組內異質。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
    進行分組。 進行課堂協作學習。在分 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活 動情況,利用手機進行拍 攝或錄制,上傳到家長 群,供家長了解,形成教 師-家長的雙向交流,既 有利于家長對學生在校 情況的了解,也有利于建 立和諧的家校關系。
    2.課文講解。
    教師重點講解課文中的核心句
    型與單詞以及詞組。 跟讀課文。 學生之前己對課文掌握 了大概內容,能夠提高利 用時間的效率,著重講解 教學的難點與重點。
    3. 扮演各種類型的角色,進行 會話練習。根據所劃分的小組以 內容為依據扮演相應的角色。 小組根據角色溝通對
    話。 經由扮演各類角色,使學 生與對話的情境相融合, 從而將學到的知識向生 活遷移。
    4.在游戲中增強互動,使興趣得 以激發。
    組織各小組以微信小程序為基 礎進行游戲如圖 4-10 和 4-11 所 示,從而使單詞與詞組得以鞏固 與加強。 在游戲的過程中對于 單詞的學習得以強 化。 采取移動終端實行游戲 化的學習,使學生提高在 課堂中的積極主動性以 及參與的程度。
    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 與詞組。
    微信小程序還可對詞匯 難度進行統計,形成基于 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建議。
    5.協作化學習;成員通過協作, 以掌握的單詞為依據,利用核心 各小組成員經由協作
    拓展句型。 通過小組的討論與協作,
    使學生集思廣益,成員思
     
     
    句型表達且拓展范疇。 維彼此碰撞,使創新的思
    維得以啟迪,同時使學生 在合作方面的意識增強。
    課后學習 1.通過練習鞏固與加強,開展課 余會話。基于微信布置相應的會 話作業,使學生學會運用今天所 學句型進行會話練習,如圖4-4, 4-5 所示。 學生在對話練習的過 程中經由語音向交流 群中發送,如圖 4-7 所示。 這是學生對課文掌握情 況的展現,生與生間能夠 彼此對比誰的發音更準 確,同時使教師能夠掌握 情況。
    2.拓展知識的范疇,使學生的視 野得以開闊。教師有效地收集小 資料,在微信群中發布,為學生 的自主探究提供資源,如圖 4-3 所示。 自主探究學習拓展知
    識點。 教師可以互聯網為依托, 發揮微信內能夠分享的 優勢作用。
    3.輔導且回答疑問,使知識得以 鞏固。教師在微信中針對學生疑 問加以輔導,如圖 4-6, 4-7 和 4-8 所示。 提出疑問且解答,如 圖 4-6 , 4-7 和 4-8 所 示。 學生在課堂或課后環節 存在疑問,在此環節將獲 取教師的答疑與指導。 此外其他學生也能看到 教師的解答和指導,將以 往的一對一消息傳播轉 變為一對多的消息傳播。
    教學評價 在線小測驗。
    通過問卷制作且在線發布以以
    及反饋小練習。 在線答題,提交試卷,
    獲取反饋的信息。 以在線或即時小測驗為 平臺回答問題,使學生能 夠獲取答題上的反饋,教 師可掌握學生對知識點 的認知情況。
    將測驗結果及學生表現 通過微信群告知家長。
     
     
     
    圖4-4教師在實驗班A組布置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
    圖4-5教師在實驗班B組布置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
     
     
     
     
     
     
     
     
     
     
     
     
     
     
     
     
     
     
     
     
     
     
     
     
     
     
     
     
     
     
     
     
     
     
     
     
     
     
     
     
     
     
     
     
     
     
     
     
     
     
     
     
     
     
    圖 4-6 教師和實驗班 A 組 6 號同學互動糾正其發音
    實驗班B組(9)
    1M
    *黴信電劇
    •)) 60“
     
    38“ ((-教師 36“ ((?教師
    謝謝老師糾正發音!
    圖4-7教師和實驗班B組9號同學互動糾正其發音
    實驗班B組(9)
    9號謝謝老師糾正發音!
    11
    門號?》25
    11
    門號W
    14號 eg”
    14
    14 號.,)
    59“ (fr 教師
    10
    1 °號謝謝老師
    14
    Mm ,»
    按住說話
    圖4-8教師和實驗班B組10號同學互動為其答疑
    實驗班A組(9)
    4)43“
    按住說話
    圖4-9實驗班A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 實驗班B組(9)
    下面開始單詞闖關,請同學們在以教師 下題目中選擇正確的答案
    教師
     
     
     
    圖 4-10 教師利用微信發布單詞闖關游戲
    騰訊投票
    單詞闖關
    A en sa
    圖4-11實驗班B組8名學生參與單詞闖關游戲
    4.3實驗效果評價
    4.3.1 學習情況評價
    本研究在經過一個自然學期的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實驗后,對實 驗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本研究對實驗組學生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三個維度進行了前測、后測 配對樣本 t 檢驗,見表 4-4。結果發現,實驗組中三個維度前測、后測均呈現置 信水平為 0.01 的顯著性差異。在學生主動性這一維度上,前測均值為 3.36,后 測均值提升到了 4.09,說明經過一個自然學期的微信輔助教學之后,學生學習主 動性明顯增強。由此可見,基于微信輔助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主動 性,學生由之前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進行轉變。在學生互動性這一維度上,前 測均值為 3.38,后測均值為 4.12,說明經過一個自然學期之后,學生形成了積極 交流互動的習慣,形成了互動學習的風格。在學生知識掌握這一維度,后測均值 同樣高于前測均值,說明微信輔助下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深化掌 握。
    表4-4實驗組學習情況統計
    維度 前測均值 后測均值 Sig
    主動性 3.36 4.09 0.000**
    互動性 3.38 4.12 0.000**
    知識掌握 3.37 4.13 0.000**
    本研究同時將對照組的學習情況進行了配對樣本 t 檢驗,見表 4-5。統計結 果發現,對照組中學生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三個維度前測、后測未呈現出 顯著性差異,說明對照組的前測、后測結果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經過進一步的 均值比較,發現對照組中前測后測均值變化較小,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后, 對照班在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三個方面并沒有出現顯著性的變化。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統計數據能夠明顯地發現,采用微信輔助2 隨遷子女 小學英語教學流程的實驗學生,其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能力均有顯著性提 高,與對照組呈現了明顯的差異。
    表4-5對照組學習情況統計
    維度 前測均值 后測均值 Sig
    主動性 3.43 3.39 0.568
    互動性 3.50 3.48 0.456
    知識掌握 3.43 3.42 0.454
     
     
    4.3.2學習成績評價
    授課教師分別在教學實驗前和教學實驗后的期中、期末采用標準化測驗試卷 對學生進行了成績測試,測試數據見表 4-6,表 4-7,表 4-8,表 4-9,取兩次學 生成績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表 4-6 實驗組和對照組英語期中成績前測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1 83.5 1 68
    2 69.5 2 73
    3 88 3 79
    4 76 4 4&5
    5 90 5 72.5
    6 70 6 78
    7 77 7 81
    8 76 8 60
    9 83 9 71
    10 59 10 78
    11 69.5 11 90
    12 75.5 12 74
    13 81.5 13 78
    14 64.5 14 63.5
    15 72.5 15 88
    16 81 16 85
    17 74 17 71.5
    18 59 18 58
    19 60 19 75
    20 69 20 74
    21 77 21 76
     
     
    22 60 22 59
    23 57.5 23 60
    24 6&5 24 67
    25 60 25 59.5
    26 62 26 61
    27 79 27 74
    28 70 28 70
    29 72 29 78
    30 66 30 76
    31 47 31 58
    32 75.5 32 82
    33 77 33 69
    34 80 34 80.5
    35 36 35 44
    36 70 36 75
    37 77 37 74
    38 69 38 67
    39 86 39 78
    40 79 40 70
    41 79.5
    42 72
    總分 2847 總分 2995.5
    平均分 71.18 平均分 71.32
     
     
    表4-7實驗組和對照組英語期末成績前測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1 86 1 76
     
     
    2 74 2 78
    3 89 3 79
    4 78 4 55
    5 91 5 77.5
    6 72 6 80
    7 77 7 82
    8 81 8 68
    9 86 9 78
    10 64 10 82
    11 73 11 90
    12 81 12 78
    13 83 13 80
    14 69 14 68
    15 79 15 87
    16 86 16 87
    17 79 17 75
    18 61 18 61
    19 66 19 78
    20 77 20 74
    21 78 21 79
    22 62 22 67
    23 59.5 23 65
    24 74 24 74
    25 65 25 65
    26 68 26 69
    27 79 27 7&5
    28 70 28 75
    29 76 29 80
     
     
    30 65 30 7&5
    31 51.5 31 62
    32 77 32 85
    33 78 33 72
    34 82 34 83
    35 46 35 50
    36 73 36 79
    37 80 37 7&5
    38 73 38 74.5
    39 88 39 79.5
    40 81 40 75
    41 84
    42 77.5
    總分 2978 總分 3164.5
    平均分 74.45 平均分 75.34
     
     
    表 4-8 實驗組和對照組英語期中成績后測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1 90 1 75
    2 79 2 79
    3 94 3 78
    4 83 4 53
    5 91.5 5 72
    6 76.5 6 81.5
    7 79 7 85
    8 83 8 67
    9 88 9 76
     
     
    10 75 10 83.5
    11 78 11 89
    12 86.5 12 79
    13 87.5 13 78
    14 78 14 69
    15 83 15 88
    16 89 16 86.5
    17 83.5 17 76
    18 75 18 60
    19 76 19 77
    20 83 20 74.5
    21 80 21 78
    22 75 22 66
    23 64 23 64
    24 7&5 24 73
    25 74.5 25 64
    26 75 26 68
    27 84 27 77.5
    28 78 28 74
    29 80 29 79
    30 69 30 77.5
    31 55.5 31 61
    32 84 32 86
    33 79 33 70
    34 85 34 80
    35 57.5 35 47
    36 7&5 36 77
    37 85 37 76
     
     
    38 79 38 73
    39 90 39 78
    40 85 40 74
    41 81.5
    42 74
    總分 3195 總分 3125.5
    平均分 79.88 平均分 74.42
     
     
    表 4-9 實驗組和對照組英語期末學習成績后測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學生編號 英語成績(分)
    1 90 1 78
    2 84 2 82
    3 92 3 80
    4 85 4 56
    5 94 5 75
    6 78 6 85
    7 79 7 88
    8 85 8 65
    9 88 9 77
    10 77.5 10 85
    11 80 11 89
    12 87 12 81
    13 87 13 80
    14 82 14 72
    15 85 15 89
    16 89 16 88
    17 85.5 17 75
     
    18 7&5 18 63
    19 78 19 78
    20 84.5 20 76
    21 82.5 21 80
    22 78 22 68
    23 68 23 60
    24 80 24 76
    25 79 25 65
    26 7&5 26 69
    27 84.5 27 80
    28 79.5 28 77
    29 82 29 80
    30 78 30 79
    31 61 31 66
    32 85 32 85
    33 84 33 69
    34 86 34 81
    35 60.5 35 50
    36 79 36 79
    37 84 37 74
    38 83 38 76
    39 91 39 80
    40 85.5 40 75
    41 84
    42 78
    總分 3278 總分 3193
    平均分 81.95 平均分 76.02
    為檢驗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對前
    測、后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成績進行了獨立樣本 t 檢驗,結果見表 4-10,
    50
    表 4-11。 在前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成績均未呈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表明在前 測階段,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水平基本一致,不存在差異。
    表4-10前測實驗組與對照組獨立樣本t檢驗
    維度 實驗組均值 對照組均值 Sig
    期中學習成績 71.18 71.32 0.949
    期末學習成績 74.45 75.34 0.660
    在后測中,在學習成績方面,后測實驗組和對照組呈現置信水平為 0.01 的 顯著性差異。進一步比較其均值發現,實驗組的成績均值高于對照組成績均值。 結果表明,經過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教學后,學生成績呈現顯著性提高。
    表4-11后測實驗組與對照組獨立樣本t檢驗
    維度 實驗組均值 對照組均值 Sig
    期中學習成績 79.88 74.42 0.005**
    期末學習成績 81.95 76.02 0.001**
     
    4.4實驗研究結論分析
    本研究以本校隨遷子女為研究對象,在充分了解隨遷子女的特征以及上海市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進行研究。通過 分析隨遷子女英語學習存在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利用微信的及時性、互動性、豐 富性、準確性和適應性等特點和優勢,根據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目標設定、學 習內容分析和學習環境分析,建構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模型。教師將教學 內容設計成適合通過微信學習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通過微信進行課堂輔助的 學習途徑,使之成為課堂的輔助及延伸,以驗證應用微信是否有助于提升學生學 習的主動性、互動性、知識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測試的成績。
    通過教學實驗結果,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主動性
    以往英語教學以傳統的講授模式為主,教師在課堂中占有絕對的權威地位, 學生在被動地學習。在這種課堂情境下,學生被迫的接收知識,自身難以將新知 識與舊知識進行連接,產生同化或順應。在微信輔助教學下,學習者通過課前預 習、課后復習、同步或異步交流過程中,主動的吸收新知識。微信群組的建立, 能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還能進一步的 反思問題。這些環節的加入,都有利于學習者主動性的提高。
    2.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交互性 在傳統的課堂中,師生交互的方式只有通過師生問答得到體現,即教師提問
    學生——學生回答教師——教師予以回應,這就導致了師生交互頻次較少、頻率 較低、方式單一的現象,最終致使師生交互質量偏低。在生生交互方面,傳統課 堂僅僅發生在學生間的質疑和討論中,數量少之又少。在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 的過程中,使用微信這一互動工具,使得學生之間能夠通過微信的技術手段,實 現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交互。微信的移動學習環境支持,還打 破了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做到了不受時間影響和空間限制, 異步和同步相結合的交互模式,突破了課堂外場域的制約。
    3.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不僅充分利用了傳統課堂教師主導教
    學的優勢,還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的優勢,達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 習模式。它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環境。在這個學習 環境中,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的認知程度和學習興趣,靈活自主的選擇學習資源, 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在微信中推送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時,能夠打破傳統 課堂“一刀切”的局面,進行分層教學。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可以充分完成基 礎內容的學習,夯實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在打牢基礎的前提下 有意識地進行拓展練習,實現高階知識的學習。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還能夠利用 微信的同步或異步交互功能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在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的期間, 形成認知沖突和沖突消解的過程,達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4.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成績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差異性檢驗,發現微信輔助小學
    英語教學顯著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傳統課堂中由于課時有限,教師注重詞 匯、語法的教授,忽略了語言學習中聽說讀寫的訓練這部分內容只能由學生課后 時間彌補。而學生在課后面臨作業、習題練習,忽視了英語能力的運用。微信輔 助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微信移動學習技術的支持,學生可以利用語音、視頻等 交流手段強化英語的學和用。在英語的使用過程中,才能真正的實現英語能力的 提升。教師還能在群中及時發現學生的語用問題并給予干預和指導,這就更有效 地達到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效果。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才是英語成績 提升的關鍵。
    5.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根據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 力的同時,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予以高度地重視。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 學的實施過程,使學生和教師的溝通更為密切,交流更為多元,不僅增強了師生 之間的情感,還讓教師對學生心理和生活狀況進行了更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教 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微信的形成實際上是學習共同體的建 立。在學習共同體中,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還可以提出問題,引導 學習共同體成員討論,幫助其他學習共同體成員解決問題。在這種交流互動中, 學生之間形成合作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微信這種移動信息技術的 融合,能夠使教學模式更加多元化;同時有利于學生逐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 批判思維的品質,提高對信息的使用、鑒別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第 5 章 研究回顧與展望
    5.1研究的回顧
    本文對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進行了研究。首先,研究分析了當前 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優勢及不足,同時通過訪談的方法定性分析了隨遷子女學生在 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論證了微信輔助隨遷 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接著,本研究依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 論等,結合相應的微信輔助隨遷子女英語教學設計原則,根據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習目標設定、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習環境分析,建構了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 語教學流程模型,模型包括教學準備、學習過程設計與教學評價三個部分。
    本研究基于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流程模型,進行了微信輔助隨遷 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驗實施。研究對象選取了上海市松江區隨遷子女小學兩個 班級學生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運用微信輔助教學加傳統教學方式, 對照組只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實驗將自變量設定為通過微信輔助教學的英語學習 模式。因變量設定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和知識掌握程度。經過為期一個 自然學期的教育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學生主動性、互動性、知識掌握能力 及英語測試成績均呈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基于以上實驗結果,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主動性、互動性、知識掌握能力 和英語測試成績,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5.2研究的不足
    雖然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基本完成了既 定的預期任務,也體現出微信在輔助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相較于傳統教學具有 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本人的時間與精力以及研究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 有些不足之處。
    第一,將微信技術支持下的移動學習環境應用在小學教學中的研究案例較少。 小學生年齡幼小,價值觀尚未形成,自主自制能力欠缺。因此,對于其如何充分 利用微信進行有目的的學習而不是濫用微信在無關學習的地方,還值得深入研究。 在微信使用過程中,時間的控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準備把握學習時間, 不因手機等移動終端對青少年的視力、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也是重要的議題。
    第二,縱觀國內外的移動學習環境創設領域,移動學習模式應用在小學英語 教學的實踐較少,這就給本研究的教學模型構建帶來了諸多困難。如何充分利用 移動學習環境創設英語教學環節,如何充分挖掘微信的功能和技術優勢,如何促 使其在第二語言習得方面發揮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能力等,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 究和探討。本研究在模型的構建和模型的實踐上,僅僅提供了一個嘗試性的探索。
    第三,本研究選擇隨遷子女作為研究對象,該群體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有獨 特的特征。實驗過程中,盡管作者在努力地挖掘其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但仍難 免有不到之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特有特征的關注也存在一定不 足。鑒于此,實驗結果是否存在普遍性,是否適用于其他地域或特征的隨遷子女 對象的教學,還需要進行大面積、廣泛的實證研究來深入說明問題。
    第四,在整個教學實驗中,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的這種新模式, 對于教師的引導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具有挑戰性。教師怎樣正確地選取 教學的資源,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針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發揮導向性作用,選 擇教學評價手段等,還需要進一步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3研究的展望
    信息化技術給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提供了新的方式,使教學的理論和實踐 不斷進步。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教學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興趣,同 時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本研究中,微信輔助隨遷子女小學英語教學不 僅促進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了英語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 的英語學習成績。整體上,本研究取得了較為積極的研究效果,為移動學習研究 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接下來研究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開展:
    1.擴大課程領域及研究對象進行實踐研究。
    本研究主要針對隨遷子女小學英語學習進行基于微信的移動教學輔助研究, 在其他學科、學段移動學習應用范圍仍比較缺乏。為此,可以增加多學科、多學 段、多群體的實踐研究,同時還可以進行學科、學段、群體移動學習效果差異性
    的比較研究,以便豐富移動學習輔助教學的實踐成果。
    2.深入進行移動學習的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是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本研究進行了微信支持下的移動學習研究 的實踐方面,但是理論研究部分涉及較淺。如何進行微信技術支持下的移動學習, 如何利用微信的溝通交互技術,增強技術對于學習的支持力等,仍需進行深層次 的理論探討。為此,今后學者可以聚焦于微信技術支持下的移動學習的理論支持 研究,為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李蓓蓓.上海外來民工子女義務教育調研J].歷史教學問題,2004(06):58-64.
    [2]張嘉寧.上海農民工子女小學轉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教育部印發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 界,2001(02):47.
    [4]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田慧生,吳霓,張寧娟,李曉強.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 女教育狀況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8(04):13-21.
    [5]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J].人民教育,2010(17):6-19.
    [6]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高 等教育研究,2010,31(07):1-6.
    ⑺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70-73.
    [8]沈紅偉,李允.基于移動學習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與實踐J].佳木斯大學社會 科學學報,2018,36(06):188-190.
    [ 9] 王萍. 微信移 動 學習 的 支持功能與 設 計 原則分析 [J]. 遠程 教育 雜 志,2013,31(06):34-41.
    [10]周玥彤.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使用微信輔助教學模式研究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5):65-67.
    [11]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18000789-260303?chdtv
    [12 ]楊敏.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思想理論教 育,2012(11):72-76.2
    [13]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 化,2013(4):78-81.
    [14]閏英琪.微信支持下的移動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證分析一一以“VF程序設計” 課程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6, (2) :88-94.
    [15]王雨墦.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16]Andy Halvorsen. Facebook usage in Thailand: the plurilingual competencies of Thai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b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014.
    [17]Mohammad Abd Alhafeez Ali Ta'amneh. The Effect of Using WhatsApp Messenger in LearningEnglish Languag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 2017, 5(1).
    [18]Rashad Ali Qaed Ahmed.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And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 Study Of Yemeni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D]. B.A., TaizUniversity, 2010.
    [19]方興東,石現升,張笑容,張靜.微信傳播機制與治理問題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 傳媒大學學報),2013,35(06):122-127.
    [20]張明潔.基于微信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6.
    [21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 志,2013,31(06):34-41.
    [22]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03):23-26.
    [23]秦曉晴.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研究及其存在的問題[J].外語教學,2003(03):16-19.
    [24]戴曼純.論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02):138-144+160.
    [25]李榮寶,彭聃齡,李嵬.雙語者第二語言表征的形成與發展J].外國語(上海外國 語大學學報),2000(04):2-11.
    [26 ]吳潛龍.關于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認知心理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 究,2000(04):290-295.
    [27]蔣蘇琴.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和多媒體輔助英語聽力教學——一項基于大學 英語教改模式的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0(03):140-143.
    [28]伊麗娜.試論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J].環渤海經濟瞭 望,2017(10):186.
    [29]王真真.淺析二語習得的影響因素[J].農家參謀,2017(16):29.
    [30]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1997(05):74-81.
    [31]溫彭年,賈國英.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一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教育 理論與實踐,2002(05):17-22.
    [32 ]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 版),1998(01):61-68.
    [33]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外國教育資料,1999(01):35-39.
    [34 ]郭向勇“雙主”網絡教學模式的師生角色定位與作用[J].電化教育研 究,2002(07):44-47+54.
    [35]劉軍,祝雪珂,鄭濤,徐霄冰“雙主”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及其應用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5,36(12):77-83.
    [36]甕星.混合學習的評價策略研究——以三校聯合開設《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研究》 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03):49-51.
    [37]陳志旗.多元評價視角下的教學評價改革J].教學與管理,2011(36):26-28.
    [38]楊開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原則[J].中國電化教育,2000(4) :14-18.
    [39]武法提.基于WEB的學習環境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0(4):33-38.
    [40]李力,陳保家,陳法法.基于手機APP移動模式的互動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8,5(23):179-182.
    [41]李旭林.基于激勵機制的企業移動學習應用設計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
    [42]王崢.基于移動端的英語詞匯深度學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746.html

    上一篇:安龍縣鄉鎮中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