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前言
1研究背景
1.1醫療保障服務體系的主要照護人群增多
2016 年 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1] 文件。該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健康教育,強化覆蓋兒童、青少年、孕產婦和老 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全體人群的身體素養,提供優質健 康服務。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0%,進入 到老齡社會階段;2019 年少年兒童撫養比23.8%,較 2015年增加了 1.2%;2021 年女性人口 68844 萬人,較去年有所增加[2-4]。重點人群數量不斷增加,促使醫 療保障服務體系的主要照護人群增多,專業的護理人員是健康照護的主要承擔 者,護理學本科生作為高層次護理人才,其勝任力決定了重點人群的照護質量。 針對重點人群的生理、心理變化,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不斷提升護士核心勝任力,才能提供更加專業、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這對 護理學本科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
1.2高質量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
截止 2020 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數達 470 多萬,較 2015 年增幅達 45%[5], 隨著護理隊伍的發展壯大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護理行業帶來的沖擊, 面向國際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護理本科人才面臨著新的挑戰[6-7]。醫學研究所 的報告[8]提到,為了確保提供安全的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護理教育系統必 須改進。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9]中提到 要深化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護理學專業人 才培養,構建理論、實踐教學與臨床護理實際有效銜接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 的評判性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近年來,多所高校嘗試對本科護理教學進行基 于勝任力的教學改革,旨在培養具備護理勝任力、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級護 理人才[10],并且護理學本科階段的學習是豐富護生理論知識、培養其專業素養 的關鍵階段,對護生今后的工作實踐有著重要影響[11]。
1.3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改革是適應健康服務發展的必然要求
課程對護理學本科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國 2030”規 劃綱要》中提到要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護理復合型高層次人才,這就需要調整 適用于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護理教育課程體系,重新制定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 所需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的課程規劃。《護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 下簡稱《國標》)中明確指出我國課程的改革方向應主要圍繞醫學基礎課程整 合、專業課程整合和綜合能力培養課程整合,落實以能力為本[12-14]。我國護理 學本科階段規定的教育任務是培養較系統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 基本技能,能獨立解決臨床問題和較強的專業發展能力,具備護理管理、護理 教學、護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和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 工作的高級護理專業人才[15]。從護理學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可以看出,目前護 理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實施更加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16]。研究[17-18]表明, 護理學本科生勝任力各維度發展不平衡,臨床護理能力有待提升。傳統的護理 學本科課程設置深受醫學課程設置的影響,存在理論課與實踐課課時分配不均、 學科相關知識點重復占比較高等問題,缺乏護理特色,不利于提升護生勝任力 [19-20],對現有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改革是適應健康服務需求發展的必然要求。
2研究現狀
2.1國外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
1910年弗萊克斯納報告(Flexner Report)的發表,形成了“本科醫學預教育+ 本科后醫學教育”相結合的經典學制,標志著美國醫學教育迎來了轉折點,引導 了美國專業教育標準化的開端,并且對世界范圍內專業教育的認證產生了影響 [21]。醫學教育課程的整合改革也逐步開展, 1993 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 議中專家提出了“以器官系統為基礎"(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OSBC)的 課程體系模式,即由基礎課(公共基礎、專業基礎)、臨床專業課、臨床實習 三階段組成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22]。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出現了 生命周期課程體系等新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體系逐漸被護理領域應用。
美國護理教育課程體系的框架經過革新,放棄了原本由單一理論構成的課 程體系框架,各個護理院校根據自身情況形成了不同的課程體系框架。美國本 科護理的課程體系框架大部分都由多個部分組成[23]。例如喬治梅森大學護理課 程 設 置 按 照 美 國 護 理 學 院 協 會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 )分 支 機 構 護 理 高 等 教 育 委 員 會 ( Commission of Collegiate Nursing Education, CCNE)對本科護理教育制定的標準,并遵循“以人為中心”的哲學原 則,按照“整體人”的社會、生理、心理等健康需求來設置,將護理課程分為通識 教育課程、護理預備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貫穿了“整體護理”的理念[24]。其中 護理學專業課程按照生命周期課程模式分為孕產婦-新生兒病理生理與護理、兒 科病理生理與護理、成人病理生理與護理等課程[25]。杜克大學護理學院開設加 速護理學學士(Accelerated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ABSN)學位教育項目, ABSN 的學生在申請前需已獲得其他專業學士學位并提前修完醫學基礎必修課 程,該項目共包括16 個月、58個學時的密集課程和近 800個臨床實踐學時課程 [26]。其護理學專業課程包括育齡家庭的護理、嬰兒、兒童和青少年的護理、老 年護理以及復雜健康問題的護理等課程[27]。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的課程設置是 基于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動態性與國際性的教育理念,采用漸進式課程 設置模式進行護理學本科課程的設置。其中,醫學基礎課包括微生物免疫學、 解剖生理學等,注重課程融合,減少課程重復[28]。
其他國家的醫學院校也進行了護理課程體系或課程設置的改革。英國的護 理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本科教育實行的是專科化培養(成人護理、兒童護理、精神 健康護理和學習障礙護理)[29]。倫敦國王學院按照《預注冊護理教育標準(2010)》 中統一的英國護理教育體系和課程設置將院系設置為 4個部分進行培養:成人 護理、兒童與家庭護理、精神健康護理、助產系以及西賽利桑德斯學院(姑息 治療研究所)。其中成人護理系旨在培養富有好奇心和同情心的護士,課程的設 置是依據“以人為中心”的哲學理念并針對各個專科培養方向而設置,例如成人護 理培養方向包括成人護理學、成人護理生物科學等課程[30]。加拿大薩斯喀徹溫 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的框架基礎是“初級衛生保健”,在課程設置上 注重多元文化背景并強調職業認同感[31],采用健康模型理論將專業課程分為以 患者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慢性病探索和衰老護理、以孕產婦和青少年家庭為 中心的護理等 [32] 。
綜上所述,國外各高校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從不同程度上對護理學本 科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更偏向于從課程模塊或課程版塊進行專業課程的整合 與構建,大多數高校是按照生命周期課程模式將醫學基礎課程與護理學專業基 礎課程相結合,更加注重醫學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的融合,減少重復的課 程內容,以突出護理專業特色。
2.2國內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
我國護理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深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是“以學科 為中心”的課程設置,該模式的特點是每一學科都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方 便教學的組織、管理與實施,但也存在著基礎課與臨床課之間內容割裂,理論 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等弊端[33]。為克服護理學本科現有課程體系的不足,國內許 多醫學院校結合國內衛生政策發展方向進行護理課程的整合改革。宮建美等人[34] 總結出我國本科護理專業目前有“以學科為中心”“人體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以 器官系統為中心”和“生命周期模式”四種課程體系。廈門醫學院護理系按照“雙證 融合、以護士的核心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 的培養目標將課程模塊整合為基礎素質、職業基礎、職業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在 內的 4 個模塊,并將基礎護理課程按照入院、生活、專項、用藥及出院護理的 順序進行整合[35]。南方醫科大學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參照 Fink 課程整合模式 框架,將《護理心理學》《精神科護理學》整合為《精神心理照護學》[36]。南 昌大學護理學院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 進的理念指導下對《護理學導論》與《護理學基礎》中護理理論相關內容知識 整合為護理學一般理論、護理理論和護理概念模式兩部分[37]。成都中醫藥大學 以勝任力為導向,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體系下將基礎醫學課程(人體解剖學、 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原微 生物學、免疫學和藥理學)進行整合,同時,也將基礎實驗課程整合為細胞與遺 傳學實驗、醫學形態實驗學以及跨學科的機能實驗 3個板塊[38]。濱州醫學院本 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原則,在“以器官系統為中心” 的體系下將成人護理學進行整合[39]。另外,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結合護理崗 位的工作需要開設了基礎醫學綜合課程[40]。
我國研究者從知識、技能、專業素質等方面結合非傳統教學方法對護理學 本科課程進行整合,可有效提升護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但針對我國護理學本 科課程而言,在醫學基礎課程和公共衛生保健課程的整合上還存在缺口,未從 全生命全周期層面把握課程設置的核心,未完全突破傳統課程模式,不利于護 理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整體搭建。此外相較于國外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我國護理 學本科課程體系中人文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培養課程比例較低,與護理學本科階 段勝任力的契合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研究擬通過比較國內外多所院校 護理學本科階段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特點,調查我國護理學專業教師和護理 教育專家對我國現階段的護理學本科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認知,對基于勝任 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進行探索性構建。
3相關操作性定義
3.1護理學
護理學是健康學科中一門獨立的應用性學科,以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為基 礎,研究如何提高及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及發展規律[41]。
3.2勝任力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McClelland最早提出此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一個 組織中績效優異的員工所具備的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和特質等 [42]。本研究參考的是AACN于1998年提出的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的包括通識 教育知識、專業價值觀、核心能力、核心知識、角色發展在內的 5 項勝任力的 概念[43]。
3.3全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life cycle)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44]。一般來講,生命周期 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概念來源于從受精卵到生命結束的完整過 程,一般包括妊娠期、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少年期、 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老年期與臨終期。這一概念被廣泛延伸應用到經濟、 環境、健康等多個領域,因此生命周期的廣義泛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種客觀 事物的階段性變化及其規律,其核心思想是一體化整合[45]。
3.4綜合課程
綜合課程也稱為“廣域課程”,主張實行分科教學,可克服學科課程分科過細 的缺點,采用合并相鄰領域學科的方法,把幾門學科的課程內容以一定方式組 合起來[46]。
3.5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 的總和,課程門類的排列順序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不僅是育人活 動的指導思想,也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 方案。其主要由特定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活動方 式所組成,其中課程觀起著主宰作用[47]。
4理論基礎
4.1勝任力冰山模型
1973 年,麥克利蘭提出勝任力冰山模型,該模型用冰山來比喻能力,能力 的驅動因素是可以通過行為表現的各種特征的集合,包括表象的和潛在的兩個 部分。如圖 1 所示,知識和技能位于“冰山”水平面上,是顯而易見的部分,經 過培訓便可獲得且較容易得到提高;特質和動機位于“冰山”水平面下,是在深 層不易觀察到的部分,較難以通過訓練而改變;自我認知是介于表面與深層之 間的部分,通過教育訓練、心理咨詢及經驗發展等方式可逐漸改變[48]。本研究 采用此模型從知識、技能、價值觀、角色發展層面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 程體系的基本框架,以保證后續課程整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Fig.1 Competency iceberg model
4.2生命周期課程模式
生命周期課程模式又稱為“人的生長過程+學科”課程模式,是按照人的生命 周期發展的不同階段,如兒童期、成人期、老年期等,結合其心理發展和社會 閱歷的不同來設計的圍繞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健康和疾病狀態的護理專業課程。 這種課程模式通過對護理多學科多系統知識間縱橫聯系及整合,構成具有綜合 性和整體性的護理課程,既強調人的生理問題,也強調人的心理社會問題,體 現了“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健康維持、促進和恢復為導向”的護理理念[34]。本研 究依據生命周期課程模式中的關鍵生命階段的護理核心問題對護理學本科生專 業課程進行整合。
5研究目的和意義
5.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過比較并總結國內外多所院校的護理學本科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 的特點,了解我國護理學專業教師和護理教育專家對我國現階段的護理學本科 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見解和建議,依據文獻分析結果及專家咨詢訪談結果, 探索構建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為培養健康 中國所需的護理學本科人才提供參考。
5.2研究意義
5.2.1理論意義
明確護理學本科生的護理教育理念及培養目標,進一步完善護理學本科專 業綜合護理課程體系整合構建的理論,在了解《“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 政策要求的基礎上,基于對勝任力冰山模型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研究整合構 建具有護理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加強護理學本科專業建設,使學生勝任力的提 高有理有據。
5.2.2實踐意義
本研究基于對勝任力冰山模型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研究,在了解國內外 護理本科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針對護理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深化本科護理教育 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強化護理學本科生職業素質教育,加強護理倫理、科研 誠信教育,深化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理念,著力構建理論、實踐教學 與臨床護理實際有效銜接的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 實踐能力等能力。
6 技術路線
圖 2 技術路線圖
Fig.2 Technology roadmap
第二部分 國內外部分院校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的對比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在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成 立課題研究小組。本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共 6 名,包括具有多年護理教育工作經 驗的研究生導師 3人(教授1名,副教授2名),護理教育學方向科學學位碩 士研究生3 名。課題小組成員的職責:(1)研究生導師:對課題研究的設計進 行指導,組織并監督課題的實施,解決課題研究開展期間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以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2)護理研究生:負責整理課題組前期研究數據、查 閱文獻、選擇咨詢專家、設計專家咨詢表、咨詢表的發放與回收以及數據處理 分析等工作。
1.2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
通過登錄國內各醫學院校官方網站和文獻檢索等形式收集 20所國內外高校 (10 所國內高校,10 所國外高校)現行的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的相關資料。課 題研究小組成員負責文獻的篩選和整理工作,并從高校的培養目標或培養理念 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比較并總結國內外的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特 點,收集研究中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的相關內容。
1.2.1選取研究對象 (1)國內高校入選對象
本研究選取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護理學專業)中的A類和B類共10所高 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A類4所,B類6所。研究對象同時覆蓋湖南省、四川 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南京市等區域,其中綜合性大學占 60%,醫科 院校占 40%。選取的高校均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無論在教學設備還是師資隊 伍方面,均有較大的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內較高的培養水平。國內 各高校名單見表1 。
表1
Tab.1 List of 10 colleges a 10 所高校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等級一覽表
nd universities in the fourth round of national subject evaluation
grades
評估等級 高校
A+ A1
A- A2、A3、A4
B+ B1、B2、B3、B4
B B5、B6
注:1. 高校名稱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方式代替;
2. 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按照學校代碼排序。
(2)國外高校入選對象
本研究以2020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THE世 界大學排名以及ARWU世界大學排名為基準,隨機抽取美國、英國、加拿大等 國家各個層次的 10 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從其培養目標或培養理念以及課程設 置等方面調查研究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的相關資料。所選取的各高校均具有悠 久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具有研究意義,可為我國 對護理學本科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國外各醫學院校名單及排名情況見表 2。
表 2 2020 年 10 所國外高校世界大學排名情況
Tab.2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of 10 Foreign Universities in 2020
院校名稱 QS 世界大學
排名 U.S. News 世界
大學排名 THE 世界大學排
名 ARWU世界大學排
名
喬治梅森大學 801-1000 434 251 201-300
南密西西比大學 801-1000 364 501-600 -
格拉斯哥大學 67 89 99 151-200
賓夕法尼亞大學 1 16 11 19
薩斯喀徹溫大學 439 - 96 301
杜克大學 25 22 20 27
印第安納大學 312 136 134 101-150
愛丁堡大學 20 28 30 42
華盛頓大學 4 10 26 16
密西西比學院 - 146 - -
2結果
2.1護理學本科生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
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價值取向反映了大學教育目的和辦學方向,是大學使命 的客觀體現和具體要求[49]。護理培養目標既是護理教育的方向,也是衡量整個 護理教育過程的標準,目標制定的合理性對護理教育的成功起重要作用[50]。
( 1 )培養目標內涵與詞頻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各高校的培養目標有四個核心內涵。一是德智體美 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專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二是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和護理學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三是具備臨床護理、護理 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能力;四是具有創新精神。以上大部分高校以培養 高素質護理學本科人才為主,認為護理學本科畢業生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能夠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護理科研等領域的工作。國內各高 校護理學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見表3,詞頻分析結果見圖 3。
國外各高校的培養目標也有以下四個核心內涵。一是具備推動護理專業發 展的能力;二是熟練掌握護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三是具備護理實踐、教 育、管理、創新和領導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這與 國內高校的培養目標內涵基本相同,但以上大部分高校是以培養具有卓越能力 的護理領域領導者為主,并且認為護理學本科生不僅需要掌握護理教育、科研、 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從而 推動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另外,我們可以看出國外各高校通過培養護理學本 科生的教學、科研、管理、創新和領導能力促進其開發多元化的職業路徑,打 造護理學多領域、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國外各高校護理學本科教育的培養 目標見表4,詞頻分析結果見圖 4。
表3 國內10 所高校護理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一覽表
Tab.3 List of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10 domestic
universities
高校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現代護理知識
A1 與臨床技能的,能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護理科研的具有高素
質和創新意識的高級護理人才。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思想品德高尚,知識 見識廣博,技術技能嫻熟,勇于追求真理,富于創新精神,堅持終生學習,系 A2 統掌握護理學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扎實的護理實踐能力,基本的
護理管理、教育和臨床科研能力,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在各類醫 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較扎實的
A3 基礎醫學知識和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較系統的護理專業知識、較豐富的人文
社會科學知識、較強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和較大發展潛能的高級護理人才。
培養適合我國衛生事業發展需要, 具備良好人文素養、職業操守、國際視野、 A4 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及社會責任感,能掌握護理學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基本
知識、基本技能,并有能力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護理實踐的專業人才。
B1 培養服務國家、領先護理行業、面向世界的引領未來的護理學創新人才。
培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對接國際,適應社會發展和健康服務需要,具有社
B2 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護理職業價值觀,系統掌握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
人文關懷、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有靈魂的卓越護理人才。
培養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較系統地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 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B3 具備較強的護理實踐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自主學習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具有
一定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化視野,能在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相 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既能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掌握中醫辨證施 護、整體護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德、智、 B4 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從事護
理臨床、護理科研、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等工作的中西醫結合高級 護理人才。
培養具備良好專業價值觀、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護理學、基礎醫學、 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護理理念、 B5 一定的獨立判斷、綜合以及處理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具備扎實護理技能
和科研創新潛力,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且在護理研究、護理管理 和護理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學生。
培養符合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扎實的 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系統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 B6 技能,具有一定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及創新能力,具有國際視野與引領護理學科發展潛能的高素質護理學專業人才。
圖3 10 所國內高校護理學本科培養目標詞頻分析結果圖
Fig.3 Results of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raining targets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圖4 10 所國外高校護理學本科培養目標詞頻分析結果圖
Fig.4 Results of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training targets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表4 國外10所高校護理學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
Tab.4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10 foreign universities
院校 培養目標
培養能夠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人才,畢業生可在醫院、社區或其他 喬治梅森大學
醫療保健機構擔任專業護士。
培養能夠提供集中和高度個性化護理的專業人才。護士可以通過提高教 南密西西比大學 育水平來選擇成為高級臨床護士、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員或醫療保健主 管。
作為醫療保健工作人員中最大的群體,培養護士的領導能力、協調能力、 格拉斯哥大學
團隊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等。
培養能夠推動護理科學發展并真正關心改變世界的護理人才,使其成為 賓夕法尼亞大學
臨床護理者、決策者、學者、科研人員、教育者、創新者和領導者。 培養護理專業教育、科研、實踐、創新能力建設和政策制定方面的護理 薩斯喀徹溫大學
領導者。
培養實踐、教育、管理和科研方面的護士領袖,專注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杜克大學
以道德高標準要求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
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護理本科人才。學生需要掌握人際溝通技巧,能夠 印第安納大學
熟練操作基本護理技能,注重人文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等。
培養符合護理和助產士委員會(Nursing and Midwifery Council, NMC)哲
學和價值觀注冊要求的護士。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熟練掌握基本護理技能。
•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
愛丁堡大學
•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認識并滿足社區醫療保健服務不斷變化的需求。
•提升職業素質。
•學習相關的課程,掌握護理專業相關知識,并終身學習。
院校 培養目標
培養未來的醫療保健領導者。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整合藝術和科學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以促進健康和護理管理。
•通過與患者、家庭和社區建立伙伴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 發展。
•通過在個人、家庭、社區的實施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策略,倡 導健康平等。
•在護理實踐中運用領導能力、操作技能和決策能力。
•評估、批判性地總結,將當前證據轉化為護理實踐。
•將批判性思維、臨床決策和心理運動技能相結合,為全生命周
華盛頓大學 期中的個人、家庭、社區等不同人群提供優質、安全、富有同 情心的高質量護理服務。
•將安全和質量改進的原則轉化為向個人、家庭、社區等不同人 群提供高質量護理。
•利用科學技術和信息學為不同人群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
•展示學科內和學科間以及與公眾之間有效的專業溝通與合作, 促進患者健康。
•了解衛生政策、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文化因素對公平醫療 保健的影響。
在機構中提供卓越的護理教育,為全能護士做準備,使其能夠在各種環 境中從事專業實踐,促進護理專業進一步發展。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將臨床推理和宗教護理相結合,為各種環境中的全生命周期的 不同人群提供安全、整體、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
•將專業責任和批判性思維相結合,作為提供循證醫療保健的基
密西西比學院 礎。
•有效利用科學技術和信息學為不同人群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
•在提供優質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中應用管理和領導力概念。
•利用溝通技術、協作技能和臨床預防干預措施,以保障患者安
全。
(2)培養方向
從表 5來看,國內各高校因辦學層次和類型的不同,在護理學本科人才培 養定位方面有所差異。從培養的方向來看,大多數高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素 質護理專業人才,但在具體描述上有所區別。3 所高校定位于高級護理人才,3 所高校定位于高素質護理人才,1 所高校定位于從事護理實踐的專業人才, 1所 高校定位于護理學創新人才,1 所高校定位于卓越護理人才,1所高校未做出護 理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向的表述。從表 6 來看,國外各高校將護理學本科人 才培養定位于能夠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領導者,但在表述上也具有一定差異。4 所高校定位于護理領導者或護士領袖,2 所高校定位于能夠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或 集中、高度個性化護理的護理人才,1 所高校定位于高素質專業型護理本科人才, 1 所高校定位于全能護士, 1 所高校定位符合 NMC 哲學和價值觀注冊要求的護 士,1 所高校未做出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方向的表述。總體來看,國內各高校在 人才培養類型的定位上更多結合了我國制定的相關政策,注重素質培養;國外 各高校則將人才培養方向定位于護理學專業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這充分體現 了國內外不同院校培養目標的護理文化特色。
表 5 國內各高校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方向
Tab.5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rient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高校 培養方向
A1 具備高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高級護理人才
A2 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
A3 高級護理人才
A4 從事護理實踐的專業人才
B1 護理學創新人才
B2 卓越護理人才
B3 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
B4 中西醫結合高級護理人才
B5 -
B6 高素質護理學專業人才
表 6 國外各高校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方向
Tab.6 Nursing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rientation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序號 高校名稱 培養方向
1 喬治梅森大學 能夠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人才
2 南密西西比大學 能夠提供集中和高度個性化護理的專業人才
3 格拉斯哥大學 -
4 賓夕法尼亞大學 能夠推動護理科學發展并關心改變世界的護理人才
5 薩斯喀徹溫大學 護理領導者
6 杜克大學 護士領袖
7 印第安納大學 高素質專業型護理本科人才
8 愛丁堡大學 培養符合 NMC 哲學和價值觀注冊要求的護士
9 華盛頓大學 未來的醫療保健領導者
10 密西西比學院 全能護士
(3)培養內容
從培養內容上看,國內各高校除 A3 大學外,有 9所高校的培養目標要求護 理學本科生應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或創新能力,培養定位與社會科學技術 的發展相契合。B5大學體現出了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與時俱進的特色,強調運 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培養的護理學本科生能夠具備現代護理理念、一定 的獨立判斷以及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在所有高校中,僅 B3 大學在培養目 標中要求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人際交流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公共衛生和預 防醫學知識。國外有 7 所高校的培養目標要求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護理領導能 力,旨在培養護理教育、科研、管理等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有 3所高校提出 應培養護理學本科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和技術。密西西比學院在培養目標中要求 護理學本科生應利用臨床預防干預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愛丁堡大學在培養 目標中明確提到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環境適應能力。綜上所述,國內外多數高 校的培養目標主要集中于能力培養和職業定位上,但對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的 知識、技能和相關素質的表述還不夠全面。
2.2護理學本科生專業課程設置的對比分析
2.2.1課程類型
研究發現,國內各高校的課程類型與國標基本相同,但有些院校經課程改 革,形成了新的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能夠給現階段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改革 提供一些經驗。A2高校形成了以綜合課程為主的護理學專業課程,其基本構成 是“公共基礎和人文素養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和“專業課程群”三大 部分,從這三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作為護理專業人員持續發展 的能力。B4為體現其中醫護理特色,專門設置了中醫護理課程模塊,使學生掌 握與護理學相關中醫學基本理論,形成初步的中醫素養,培養應用中醫護理的 辨證觀、整體觀理論和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B6大學護理 學本科專業課程版塊包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提升課三個部分。其 中,專業提升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護理實踐、管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其專業價值感,使之能夠更快成長為護理行業領軍人才。從國外的護理學 本科課程設置類型來看,國外針對獲得護理學士學位有多種途徑,并且國外高 校護理學本科一年級多注重基礎醫學課程,但并不僅在一年級授課,其他學年 也會略有涉及,相對于我國的醫學基礎課程課時偏少。護理專業理論課程與基 礎醫學課程進行整合,并與護理專業技能課程相匹配,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在 進入臨床前會接受臨床實踐過渡課程,為學生下臨床做好理論和實踐的準備。 人文修養課程種類豐富,可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課程設置分階段進 行且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緊跟時代發展,并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切實 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總體來看,國內外各高校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 從不同程度上對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更偏向于從課程模塊或課程 版塊進行課程的整合與構建。
2.2.2課程內容
課程是培養護理學本科生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收集 到部分國內護理學本科課程的相關設置資料。從表 7可以看出,國內高校的護 理學本科專業課程內容具有以下特點:(1)注重醫學基礎課程內容的全面性。 大部分高校的醫學基礎課程涵蓋了解剖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理 學和病理學等知識,內容豐富,能夠使學生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為將來 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2)注重護理學專業知識。專業課程是構建學 生專業知識結構的重要部分,所有高校均設置了護理學專業核心課程,促進學 生對護理學科認識的進一步發展。(3)注重護理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多數高 校安排了臨床實踐課程,護理學本科生不僅需要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和護理學專 業知識,還需要熟練掌握護理學專業技能,以勝任多種護理崗位。從表 8可知, 國外高校的護理學專業課程內容則具有以下特點:(1)注重早期接觸臨床實踐 課程。愛丁堡大學護理學院在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均設置臨床實習課程,每階 段臨床實習課程根據難易程度進行內容劃分,逐步提升護理學本科生的臨床實 踐能力。南密西西比大學護理學院、華盛頓大學、薩斯喀徹溫大學均設置專業 實踐過渡課程,為學生接觸臨床實踐提前做好理論知識與技能的準備。(2)注 重護理人文教育。多數高校的課程設置以人文關懷與情感需求為導向,合理設 置護理學本科階段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專業價值觀的培養。(3)注重衛生保健 知識。大部分高校設置了醫療衛生保健相關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衛生保健系統 的工作流程與相關政策。從整體看,與國外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相比較,國內 高校的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的開設較為單一,一般為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 婦產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設置較為全面,但課程內容重合 度高,護理人文類課程較少;醫療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知識單薄,知識體系還 不夠完整,不利于現代護理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表7 國內10 所高校護理學本科部分課程設置一覽表
Tab.7 List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10 domestic universities
課程設置
專業課程:護理學導論、基礎護理學(一)、基礎護理學(二)、早期 接觸臨床(一)、早期接觸臨床(二)、護理研究、精神科護理學、健 康評估、內科護理學(一)、內科護理學(二)、兒科護理學、外科護 理學、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護理倫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助產學、 社區護理學、社區護理實習、康復護理學、老年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 學、護理心理學、護理人文修養、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等。
(1)公共和人文素養課程群:英語、信息學、數據統計與分析、體育、 心理學概論、人類發展與哲學、人際溝通、生命倫理與法規等;
(2) 專業基礎課程群:人體生物學I-III、衛生服務體系、生物化學、藥 物治療學、生長發育、營養學、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等;
(3) 護理專業課程群:護理學I-VI、社區護理學、護理教育概論、護理
研究、護理管理學、專業發展和中醫學等。
專業課程:護理學導論、人際溝通、體檢觀察、病情觀察學、護理技能、
成人護理學、母兒護理學、精神健康護理學、社區護理學、關懷技巧、
治療與修養環境、護理倫理與法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營養與烹飪
等。
專業課程: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母嬰護理學、兒科護 理學、成人護理、社區護理學、危急重癥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精神病 護理、心理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研究、護理倫理學、 護理人際溝通與禮儀、臨床推理與決策等。
1)公共基礎課程: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
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軍 事理論、大學英語、公共外語通選課、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數 學、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等;
(2)專業基礎課程:系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統計學、生理
學、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藥
理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選修課等;
(3)專業課程:人際溝通與禮儀、護理學基礎(一)、護理學基礎(二)、
護理技能訓練、護理學基礎階段實習、健康評估、中醫學概論、健康教
育與健康促進、護理倫理與法律、精神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教
育學、康復醫學、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 學、護理研究、護理管理學、社區護理學、老年護理學、專業限選課等;
( 4)畢業實習:護理技能強化訓練、內科實習、外科實習、婦產科實習、 兒科實習、急診科實習、精神科實習、社區實習、專科護理實踐。
高校 課程設置
(2)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人與社會、護理倫理學、普通心理學;
(2) 公共基礎課程:體育、英語、大學醫科數學、醫用物理學、醫用化 學、計算機文化基礎程序設計基礎、醫學文獻檢索與利用、醫學統計學;
(3) 醫學基礎課程:正常人體學(解剖、組胚、生理、生化)、疾病學
B2 基礎(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原學、免疫學、藥理學、遺傳學)、預 防醫學、營養學;
(4)專業課程:護理教育學、人類生長和發育、健康評估、護理學導論、 護理學基礎、成人護理學(內外科)I、成人護理學(內外科)II、母嬰 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科研、護理管理、老年護理學、 中醫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含社區康復)、心理健康與精神護理、綜合 臨床實習、護理科研實踐(畢業設計)。
(1) 醫學基礎課程: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原免 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等;
(2) 專業核心課程:健康評估、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與法律、護理學 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 理學、精神病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綜合護理實踐、醫患溝通學、護理
B3 管理學等;
(3) 輔修方向課程:助產護理、危重癥護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母 嬰護理;
(4) 選修課程:只有醫生知道的婦產科故事、臨終關懷的理論、進展與 實踐、專科護理操作技能、 We care 跨專業合作能力培養、實用臨床基本 操作技能、醫學人文與電影賞析、婚姻家庭生活與法律、生活中的合同 法。
(1) 醫學基礎課程模塊: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免 疫學、病理學(含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生物學、組織胚胎學、 寄生蟲學等;
(2) 基礎護理課程模塊: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護理專 業英語、護理研究等;
(3) 臨床護理課程模塊: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
B4 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傳染病護理學、精神科護理 學、康復學概論等;
(4) 護理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模塊: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美學、護理倫 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管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健康教育等;
(5) 中醫護理課程模塊:中醫學基礎、方藥學、營養與食療學、針灸學、 推拿學、中醫護理學基礎、中醫內科護理學等;
(6) 素質拓展模塊:要求第一課堂要主動向第二課堂延伸和輻射,第二 課堂的開設要體現護理專業學術特點,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
高校 課程設置
(1)通識課程: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科學探索 與技術創新、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文明對話 與世界視野、社會研究與當代中國;
B5 ( 2)專業導入課程:健康與護理、護理學導論;
(3) 專業基礎課程: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
(4) 專業臨床與專業發展課程: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 學、兒科護理學、護理科研、護理管理等;
( 5 )專業能力綜合實踐課程: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 1)公共基礎課程版塊:公共必修課和通識教育課;
(2)學科專業課程版塊:①專業基礎課程:基礎解剖學、生理學、生物
B6 化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倫理學等;②專業核心課程:基礎護理學、健 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③專 業提升課程(專業實踐課和專業選修課):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 護理研究、衛生事業管理、臨床畢業實習、專題論文等。
表 8 國外 10 所高校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一覽表
Tab. 8 List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10 foreign universities
高校 課程設置
名稱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
循證實踐
高校 課程設置
名稱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
生物化學、細胞生 賓夕 物學與微生物學綜 合、護理實踐的性 法尼 質、國際英語寫作 亞大 研討會、營養基礎、 情景模擬護理實 學 踐、解剖、生理和 物理評估綜合I
健康評估、專業護 士基本技能、護理 專業實踐基礎、藥 物治療和病理生理 學基礎、通過社區 健康護理合作伙伴 關系實現人口健 華盛 康、專業護士基本
技能、通過社區健 頓大 頓大 康護理合作伙伴關 學 系實現人口健康、
疾病護理實踐基礎 I、健康公平、專業 護士基本技能、成 人疾病護理、護理 研究導論、疾病護 理實踐基礎II、醫 療保健系統與政策
身心健康的心理和 社會多樣性、人體解 剖學、生理學綜合評 估II、病理組織學、 藥理學和治療學綜 合、母嬰護理、藝術 與文學、社會結構、 歷史與傳統、國際文 化研究、系統推理 專業護士基本技能、 成人疾病護理、護理 研究導論、疾病護理 實踐基礎II、醫療保 健系統與政策、社會 心理護理、門診服務 /非臥床護理、護理 專業實踐基礎、健康 與疾病的社會心理 護理、護理協調過渡 管理、兒科護理、育 兒家庭護理、護理專 業實踐、信息學、患 者安全和質量提升、 育兒家庭的護理、兒 童健康、臨床實踐過 渡、護理專業實踐基 礎、專業實踐過渡、 案例研究
研究與計量統計、 中青年護理、老年 護理、醫療倫理的 理論基礎、公共政 策與國家健康、兒 科護理、精神科護 理、循證實踐的科 學探究
社區護理、實習、
在復雜醫療體系
中的領導地位
第一學期:健康評 估與終身護理實踐 基礎、終身健康/健 康促進、專業護理: 過去、現在與未來、 生理穩態與藥理學 杜克 原理 大學 第二學期:專業護
理:臨床循證的演
進、育兒家庭護理、
嬰幼兒及青少年的 護理、社區與公共 衛生護理、病理組 織學與藥理學 I 第三學期:專業護 理:作為有效團隊成 員的演進、成人健康 問題患者的護理管 理、老年護理:老年 人及其家庭照護、病 - 理組織學與藥理學 第四學期:專業護 理:作為領導者的演 進、復雜健康問題患 者的護理
密西
西比
學院
印第
安納
大學
護理預科:化學原 理綜合、微生物學、 心理學發展、心理 學統計、統計學基 礎、人體解剖與生 理學I、人體解剖與 生理學II、護理實踐 過渡、營養基本原 理 第一學期:護理基 礎、全生命周期的 健康評估、治療交 流、病理生理學、 臨床推理 I 第二學期:孕產婦/ 新生兒護理與婦女 保健、兒科學、護 理應用基礎、藥理 學、護理研究、臨 床推理II 基本素養課程:寫作、溝通、可視化技術 數學推理、信息素養、計算機技術 通用核心課程:自然科學、人類行為與社 會制度、文學傳統知識、藝術、美學與創 意 當代社會價值課程:學習非西方文化、了 解美國社會多樣性、學習健康生活概念及 原則 醫學基礎課程: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微生物細胞生物學、 微生物實驗、衛生專業人員的溝通技巧、 人體解剖學與生理學I、人體解剖學與生理 學II、壽命發展心理學
第三學期:慢性健康 問題、行為/心理健 康護理、醫療保健信 息學、健康的跨文化 模式、衛生政策與財 務、臨床推理III 第四學期:不穩定的 健康問題、社區和人 口健康、護理領導/ 管理、專業考試準 備、臨床推理IV
護理學:理論、研 究與實踐、護理基 礎、護理健康評估、 病理藥理學I、成人 和老年人護理I、心 理健康護理、圍產 期婦女、新生兒及 家庭的護理、病理 藥理學II
成人和老年人護 理II、兒童護理、 社區護理、護理 咨詢、全生命周 期綜合護理、護 理綜合、護理領 導和管理、臨床 護理實踐
愛丁
堡大
護理生命科學、社 區健康、證據與研 究:調查的途徑、 專業精神I:專業精 神簡介、實習
護理與決策、健康社 區II、心理健康與幸 福、證據與研究:設 計方法、專業精神II: 衛生保健專業人員 (團隊合作)、實習
過渡管理-老年人照 護、專業III:專業 判斷和臨床決策、 護理研究方法 選修:癌癥護理情 感關懷、社區護理、 兒童健康道德、社 會法律問題、移植 護理
專業精神V:在 組織中工作的專 業人員(臨床治 理)、榮譽學位 論文、實習
高校 課程設置
名稱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
格拉
理)
理實踐
3討論
隨著現代護理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 設置為了適應現代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的需要已做出了一些調整和轉變,但改 革幅度仍然局限于既有的框架。為了使護理學教育能夠適應現代衛生保健服務 事業發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更加科學地提升護 理學本科生的勝任力,本研究對我國護理學本科生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方案進 行總結和反思,結合這 20所國內外高校的護理學本科生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的 特點,得到以下啟示。
3.1完善人才培養目標
護理學本科生不僅要有高尚的情操、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技能, 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51]。由此可見,護理學本科生是一種集專 業知識、技能和素質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從事社會護理實踐、管理、教育和 科研等領域工作的能力應符合健康中國建設的需求,這不僅要求護理學本科生 應具備護理學專業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護理實踐能力,還需要具備強健的 體魄和人文關懷素養,同時要承擔維護重點人群健康的重要責任。從本研究 20 所國內外高校的培養目標來看,國外有6 所院校提到了護理學本科生應能勝任 醫療衛生保健工作,而國內僅有3 所院校提到了學生應能勝任醫療衛生保健工 作,對公共衛生防疫能力并未做更多的要求。在現今健康中國背景下,面對突 然襲來的新冠疫情,公共衛生防疫能力不僅是護理學本科生應掌握的能力之一, 也是塑造其“大健康”和“大衛生”觀念的關鍵能力。建設公共衛生防疫能力也是培 養護理學本科生知識、技能和素質十分關鍵的一環,我國高校的培養目標應強 調公共衛生防疫能力的培養,以此滿足健康中國戰略的發展需求。國外大多高 校強調培養能夠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領導者,而國內大多數高校強調培養高素 質護理專業人才,很大程度上與國家制定的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政策相關。我 國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具有牢固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 的護理實踐能力,還需要具備先進的護理思想理念,為以后的護理工作和進修 奠定扎實的基礎。
因此,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結合全生命周期理論和護理學本科生勝任 力的培養要求,完善護理學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考慮。
(1)強調培養目標中護理學專業與公共衛生防疫能力的結合,強化“大健康” 和“大衛生”思想觀念,將維護和促進重點人群的健康納入培養目標,增強護 理學本科生對個體、家庭、社區等領域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意識,以滿足健康 中國建設人才儲備的需求。(2)在培養目標中體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護 理學本科生的臨床水平與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呈正相關,護理學本科生批判性 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是當代護理教育的重大課題[52]。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 護 理學本科生必須不斷提升其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個人的思想或言行進行合理辨 析。只有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能滿足重點人群日益增長的健康照護需求。(3)培養目標應體現團隊合作精 神和能力的培養。研究結果顯示,國外有4 所高校的培養目標提到了團隊合作 能力或協作能力的培養,我國僅有2 所高校的培養目標涉及團隊合作能力或精 神的培養。各個高校應積極探索多學科的跨專業教育,培養能夠勝任各個護理 崗位的綜合人才。跨專業教育有助于護理學本科生有效理解專業知識,提高綜 合照護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從而有效緩解專業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等問 題,為其積極參與臨床工作做積極準備[53]。為突出護理學專業未來發展的綜合 性,建議構建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綜合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學習多領域、全 方位、系統化的知識,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
3.2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構建也稱課程設置,是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確定學科門類,編排 課程內容,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的活動[54]。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以及 重點人群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面臨著復雜的健康照護問題,這必然需要多重 學科的協調發展。以上研究結果顯示,部分高校的課程模式還依附于生物醫學 模式,學科之間的銜接缺乏整體性和靈活性;缺乏系統化的公共衛生課程的設 置和安排;各高校的實踐課程開設的比例和理論課程的內容相脫節,實踐教學 環節相對薄弱。這與朱雪梅[55]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 面來完善。
3.2.1優化以培養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學一流本科課程結構 一流課程分為線上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建設一流課程需要先進的教 學理念、可靠的課程教學團隊、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設計、與時俱進的課程內 容以及科學和可測量的課程管理與評價等[56]。護理學本科階段是護生學習理論 知識和提升其專業素質的重要階段,對護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有重要影響[57]。 課程對護理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生勝任力可以依托課程進行評 定,以檢測護生是否具備從事該領域的資質。護理教育研究者應嚴格把控課程 質量的關卡,以學生為中心,創新課程理念,優化課程結構,以多元化的課程 設計進行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因材施教,將勝任力和教學內容相融合。教材是 教學過程的重要元素,它不僅是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 教材的合理選用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好壞[58],各院校應完善護理學本科護理 綜合課程的教材設計。勝任力的教學不應局限于某一門護理課程,而應在整個 護理本科課程中均勻分布。在大健康觀念背景下,緊密對接護理的服務內涵與 群眾健康的需求,著重強調傳承護理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加速以培養勝任力 為導向的護理一流本科課程結構優化進程。
3.2.2搭建一流護理學本科課程整合資源分享平臺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
展”,一流本科教育建設離不開一流課程的建設,一流課程的建設涵蓋教學理念、 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考評等方面,是一項整體性的系統工程[59-60]。我國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存在多門課程設計和教學機械化,課程 教材內容陳舊,實驗操作流程不符合衛計委的規范以及實驗物品與臨床應用差 距懸殊的問題[61]。應用勝任力理論進行護理學本科課程改革,我國高校一方面 可將護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搭建一流護理學本科課程資源分享平臺, 例如微信公眾號平臺,課程整合設計資源網站等,并根據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 進行線上和線下課程資源的豐富拓展,從而設計出科學規范的綜合課程。搭建 一流護理學本科課程整合資源分享平臺,不僅有利于節省教育資源,還可通過 資源平臺進行學術交流從而促進課程資源的調整與優化。另一方面,我國高校 可依據國家頒布的最新權威政策制定課程標準,結合護生勝任力指標進行護理 學本科課程整合,不應局限于護理專業課程的整合,應從護理課程體系整體的 規劃入手,通過課程考核等方式評定護生的各項能力是否達標,建設具有中國 特色的護理學本科課程資源分享平臺,有效促進勝任力理論與構建一流護理本 科課程理論的有機結合。
3.2.3建設統一、科學的一流護理學本科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基于勝任力理論進行課程整合的評價方式大多數是從
護生考評成績、就業情況或通過修訂問卷等方式調查專業課程整合的效果,對 于護理學本科專業基礎課程的整合沒有具體的評價指標,且僅支持某一院校的 單一課程,沒有構建出統一的評價體系,還未能依據科學的理論判斷其評價方 式的合理性。建設統一、科學的一流護理本科課程評價體系一方面要結合國家 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各高校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 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背景下,護理教育者可借鑒國內外的課程整合的 先進經驗完善護理學本科課程整合的評價體系,設立進階目標和反饋機制,從 對護生課業學習的形成性和結論性評價入手,結合調查的客觀數據和主觀評價, 對護生勝任力的培養進行系統地長期跟蹤和階段分析,從而保障護生的培養質 量,提升護生對課程的滿意度。
第三部分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
的探索性構建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選取并確定研究對象
1.1.1選取并確定訪談對象
(1)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護理教育專家和護理學專業教師進行訪談。課題組通 過文獻調查,選取了5 名護理教育專家和4 名護理學專業教師進行本次訪談。
(2)教師納入標準:
①有5年以上從事護理學專業本科階段教學經驗;②本科及以上學歷;③自愿 參與本研究,能在課題研究期間持續參加訪談。
(3)專家納入標準:
①有 10 年以上從事護理教育、護理管理或臨床護理的經驗,精通護理學專業知 識和技能,并能夠對該項研究提供專業建議和指導者;②本科及以上學歷;③ 副高級或正高級職稱;④自愿參加本研究,能在課題研究期間持續參加訪談。
1.1.2選取并確定咨詢專家
(1) 采用方便抽樣法嚴格根據專家納入標準選取專家進行專家咨詢。研究表明 [62-63]專家選取人數無固定標準,畢穎斐[64]等人經研究推薦專家咨詢法的咨詢專 家人數應為15~50 人為宜,本研究共選取22 位專家進行咨詢。
(2) 專家納入標準:
①有 10 年以上從事護理教育、護理管理或臨床護理的經驗,精通護理學專業知 識和技能,并能夠對該項研究提供專業建議和指導者;②本科及以上學歷;③ 副高級或正高級職稱;④自愿參與本研究,并能在課題研究期間持續參與咨詢 問卷的填寫。
1.2確定研究方法
1.2.1收集訪談資料
采用半結構訪談法進行資料收集。由研究者學習訪談技巧,制定訪談計劃, 列出訪談提綱。告知訪談對象本次訪談目的獲取其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收 集被訪談者的相關信息。在約定的時間、地點進行訪談,盡量選擇獨立、保密 性好的空間進行訪談。每次訪談時間為 30~60 分鐘,訪談過程中對談話進行錄 音并做好記錄,以便對訪談資料進行轉錄。向訪談對象表達感謝,以便后續對 訪談結果的核實工作。基于對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回顧設置 護理本科教師和護理教育專家的訪談提綱問題。訪談提綱如下(詳細見附件 2):
①在工作中,您了解/閱讀過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以及國 內外護理學本科生課程體系的相關資料嗎?有哪些內容讓您印象較為深刻?
②您認為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的必要性是什么?
③依據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內容,您認為我國護理學本 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應包含哪類課程?
④基于您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了解,您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 學習哪些護理綜合課程?原因是什么?
1.2.2收集專家咨詢資料
(1)確定理論基礎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經過反復探討,確定以美國“勝任特征模型之父”麥克利蘭 (McClelland)[42]的勝任力理論作為一級指標構建的理論基礎,依據勝任力冰山 模型,從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專業技能課程群、專業價值觀課 程群、專業角色發展課程群5 個層面構建一級指標,以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 埃里克森(Erikson) [65]的“生命周期理論”即“人格發展八段論”以及生命周期課 程模式理論[34]為框架對納入的二級指標進行整理,擬定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本 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
( 2 )設計專家咨詢表 課題組成員根據國內外各高校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對比研究以及專家 和教師的半結構訪談結果擬定專家函詢問卷。問卷組成部分如下:
①《致專家信》:闡明本次咨詢的主要目的、內容;
②《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咨詢表》:本 部分共包含2個表格,表1為一級指標咨詢表,表2為二級指標咨詢表,附有 二級指標說明。表1和表2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重要”“重要”“一 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依次賦予 5、 4、 3、 2、 1 分,并設置“您認為需修改 的項目 ”欄;
③《專家基本信息調查表》:表中應包括專家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 位、職稱、學歷、主要從事的專業領域、從事專業領域的工作年限、通訊地址, 并設“您希望的聯系方式”一欄;
④《專家對指標的熟悉程度表》:如表9,采用專家自評的方式了解專家對 指標的熟悉程度,從“很熟悉”“比較熟悉”“一般熟悉”“較不熟悉”和“很不熟悉”依 次賦予 1.0、 0.8、 0.5、 0.2、 0.0 分[66];
表 9 專家對指標的熟悉程度表
Tab. 9 Expert familiarity scale with indicators
熟悉程度 非常熟悉 比較熟悉 一般熟悉 不太熟悉 不熟悉
賦值 1.0 0.8 0.5 0.2 0.0
⑤《專家判斷依據調查表》:采用專家自評的方式進行對專家判斷依據的量化 分析。如表10,表中包括理論分析、實踐經驗、國內外參考文獻以及主觀判斷。
理論分析分別從大、中、小依次賦值為0.3、 0.2、 0.1分;工作經驗分別從大、 中、小依次賦值為0.5、 0.4、 0.3分;國內外參考文獻和主觀判斷從大、中、小 均賦值為 0.1 分[67]。
表 10 專家判斷依據調查表
Tab. 10 Expert judgment basis questionnaire
判斷依據 影響程度
大 中 小
理論分析 0.3 0.2 0.1
工作經驗 0.5 0.4 0.3
國內外參考文獻 0.1 0.1 0.1
主觀判斷 0.1 0.1 0.1
(3)發放專家咨詢表
本研究主要采用電子郵件或問卷星發放函詢問卷的形式共進行 2輪專家函 詢。回收第 1輪專家函詢意見后,針對專家函詢結果及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分析, 調整咨詢表的內容后再進行第2 輪專家咨詢,直到專家初步達成一致意見,課 題研究小組完成最終的指標篩選工作。
( 4)篩選與修改指標
根據專家意見和數據處理分析結果對指標進行篩選及修改。
1.3處理與分析資料
1.3.1處理與分析訪談資料
結合內 容分析法和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對所收集資料進行分析, 應用 NvivoV11.0軟件對訪談內容進行編碼、歸類并提煉出主題。
1.3.2處理與分析專家咨詢資料
( 1 )數據整理
調查人員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檢查與核對。
( 2)數據錄入
使用 Epidata3.1 錄入數據,由2人雙錄入,以保證錄入數據準確性。
( 3)數據分析
①運用SPSS21.0統計軟件和YaahpV2.3軟件對所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②專家積極系數用專家咨詢表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程度用專家權威系 數(Cr)表示;專家意見協調程度用重要程度賦值的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和肯德爾和諧系數(爐)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以各條目評分的均 數土標準差(X 土 5 )和滿分頻率(%)表示。運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級指標的組合權 重。
1.4質量控制
1.4.1訪談過程質量控制
(1)選取有顯著代表性的訪談對象,以保證本研究的可信度;
( 2)訪談前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使課題組成員掌握訪談方法和技巧;
(3) 訪談時依據訪談大綱并采用統一的訪談方法進行訪談,盡量克服個人主觀 因素對研究干擾的問題;
(4) 訪談后在 24小時之內及時整理并轉錄訪談資料,必要時與訪談對象進行 資料核對以確保所記錄資料符合訪談者意愿。
1.4.2專家咨詢過程質量控制
(1) 設計階段: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咨詢專家,根據專家意見對課題進行修改,
以便及時發現課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完善。根據研究目的、參考文獻資料、 咨詢相關專家等設計研究方案,保證研究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2) 調查階段:調查時需取得研究對象的配合。咨詢表填寫過程中,若研究對象 對專家咨詢表內容不理解,則及時進行解釋;調查過程中,不誘導研究對象填 寫咨詢表。項目指導老師負責對調查研究員的工作進行組織、指導、檢查和驗 收,保證研究按要求完成。
(3) 分析階段:回收專家咨詢表檢查其完整性并進行邏輯核查,及時校對數據。
原始數據用紙質版材料記錄并錄入 Epidata3.1 軟件中,設置檢錯程序,雙人雙錄
入,保證錄入數據的準確性。選用SPSS21.0和YaahpV2.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整理半結構訪談的結果
2.1.1訪談對象基本情況
根據保密性原則,隱去訪談對象姓名等個人隱私信息,課題組成員用大寫 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為編碼代表每位訪談者。專家組編碼為 E1 至 E5 (Expert),教師組編碼為T1至T3(Teacher)。5名被訪談專家的工作年限均 >10年,具有豐富的護理教育、管理或臨床護理實踐的經驗。接受訪談的4名護 理教師均帶教不同的年級,從大學一年級至大學四年級,且帶教年限均>5年。 訪談對象基本情況詳見表11 及表12。
表11訪談專家基本情況(n=5)
Tab. 11 Basic information on interviewing experts(n=5)
編碼 年齡 職稱 學歷 專業領域 從事本專業領 域工作年限 有無授課 經驗
E1 55 教授 博士 護理教育 28 有
E2 59 教授 博士 護理管理 22 有
E3 41 副教授 碩士 護理教育 15 有
E4 48 主任護師 本科 臨床護理 20 有
E5 38 副教授 碩士 護理教育 12 有
表12 訪談教師基本情況(n=4)
Tab. 12 Basic information on interviewing teachers(n=4)
編碼 年齡 職稱 學歷 帶教年限 有無授課 經驗
T1 36 副教授 碩士 6 有
T2 30 講師 碩士 5 有
T3 46 副教授 碩士 7 有
T4 34 講師 博士 5 有
2.1.2訪談主題與編碼
2.1.2.1訪談主題
(1)主題 1: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接受訪談的護理領域的相關專家與教師均表示,按照《“健康中國 2030”規 劃綱要》文件所提到的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護理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方向培養護 理學本科生,與國家政策要求相契合,幫助護生明確能力標準范圍,使護生逐 步明確職業道路發展方向。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可為健康中國建 設儲備一批護理本科人才,從而促進護理本科教育的發展。
E1: “以往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基本上都是“以學 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課程間內容混雜,相互交叉。如果構建綜合課程則不同 了,不僅能夠將學科課程間重復的內容進行整合,也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能力標 準范圍,使護生逐步明確職業道路發展方向。”
E4: “隨著護理臨床實踐的飛速發展,護理界也迎來了全面的發展,誕生了 許多護理新技術、新體系、新思想和新模式。但在課堂教學與臨床教學上還存 在很多問題。我們大都以“知識導向型和操作技能型”教學為主要模式,導致理論 教學與操作訓練在安排和內容上分離。基于此問題,我們需要調整護理學本科 課程設置,可為健康中國建設儲備一批高素質的護理學本科人才。”
T3: “護理學本科生的綜合素質較強,若在校期間就以公共衛生與臨床護理 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方向進行培養,以培養勝任力為導向制定課程培養方案,相 信他們能夠很快適應臨床工作的模式。”
T4: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提升護理學本科生專業素養、臨床思維及實踐能 力是重中之重。我們在進行護理本科教育活動時,更應注重科學性、嚴謹性原 則,強化護理人文關懷,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綜合課程教學,培養學生 的專業價值和職業精神,加強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培訓,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能力,這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護理本科教育的進一步 發展。”
(2)主題 2: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類別
綜合護理領域相關專家以及教師的建議,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應包含 以下五類:基礎知識課程群、核心知識課程群、核心技能課程群、價值觀課程 群和角色發展課程群。
①基礎知識課程群
E2: “護理學本科生應該學習醫學基礎知識課程,如果沒有類似解剖學、藥 理學等醫學知識打基礎,即使有著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那也是過不了關的。”
E3: “我個人認為,護理學本科生首先得接受護理層面的醫學基礎課程,幫 助護生樹立全生命周期整體護理理念,突出護理學人文關懷特點。醫學基礎知 識是護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
T1: “護理學本科生的醫學基礎課程是很重要的課程,若這一課程沒有學好
的話,感覺護生在學習其它專業課程時會受到很大影響。”
②核心知識課程群 所有訪談對象均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學習本專業的核心知識課程。
E5: “護理學本科畢業生一般會選擇進入臨床或接受繼續教育。若選擇當一 名臨床護士,那么一定需要掌握本專業的核心知識。臨床護士每天需要面對不 同的群體,對不同的群體實施專業護理,掌握專業核心知識是十分關鍵的。”
T2: “讓護理學本科生接受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將來進入臨
床崗位,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每個患者的情況都是十分復雜的。如果護 生在校期間沒有掌握如何對不同群體進行護理的知識,就會成為一名不合格的 護士,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出現的。”
③核心技能課程群 所有訪談對象均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學習護理學專業核心技能課程。
E1: “現在,護理臨床實踐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為了使護理學本科生能夠 掌握護理技術操作的最新動態,必須設立專業技能類課程。護理學本科生要成 為公共衛生與臨床護理復合型高層次人才,應該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
T4: “構建護理學本科專業綜合課程,我們需要回歸根本,回歸到臨床上來, 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立專業技能類課程是十分有必 要的。”
④價值觀課程群
E2: “我們做過與護理學本科生專業價值觀相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護生 的專業價值觀仍需提升。護理學科非常注重人文關懷,要想進一步提升護生的 價值觀,就需要設立護理學專業價值觀類課程。”
⑤角色發展課程群
E2: “護理學本科生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儲備人才,應該具備促進自身職業 發展的能力。學校應該設立護理相關職業發展類課程,學生應該制定好自身職 業發展規劃。是從事臨床護理還是走向教學崗位?或者是成為科學研究員?學 生應該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人生體驗。”
T2: “我個人覺得職業發展類的課程對于護理本科生來講很重要,其他專業 課程的設立我們都有所設立,但本科生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前景仍不明確,而這 一點對學生的未來又很重要,所以有必要設立護理學專業角色發展課程群。”
(3)主題 3: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內容
接受訪談的專家和教師表示,護理學本科生應接受專業知識課程、操作技 能課程、職業發展規劃課程、人際溝通課程、人文修養課程、法律法規課程、 臨床實習課程、不同人群護理課程、醫學基礎知識課程、公共衛生保健課程、 康復護理課程、科學研究入門課程、護理教育入門課程和護理管理入門課程。
E2: “護理學本科生應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不論今后學生將會從事臨床護理 還是教學崗位,都要管理患者或者學生。因此護理管理是我們每一位護理人都 需要學習的課程。”
E3: “護理學本科生屬于未來健康中國建設的儲備人才,不僅需要學習護理 專業相關知識及技能,還應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注重人文修養。在面對 不同人群進行護理時可以進行有效溝通,避免護患矛盾的產生。”
E4: “外科病房內常見各類外傷患者的痛苦呻吟。在患者外傷恢復后,患者 的康復功能鍛煉是非常重要的。護理學本科生除了要掌握基礎護理操作外,還 應掌握常見疾病的康復功能鍛煉方式。”
T1: “此次新冠疫情給我們醫護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我想這也是 促進護理本科教育發展的新機遇。我個人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對公共衛生保健 系統有所了解,熟悉公共衛生保健的工作流程,在面對疾病大流行的情況下工 作起來就能做到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T2: “護理學本科生如果想成為一名專業老師,在校期間就應該掌握相關的 教育學理論和實踐知識,不僅要學會如何學習,還要學會如何教學。”
T3: “隨著護理教育的發展,注冊護士的學歷普遍提高。護理本科生應該學 習相關的科研知識,提升護理行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研究水平,與國際接軌。”
2.1.2.2訪談編碼(見表 13)
表 13 半結構訪談結果編碼及節點
Tab. 13 Coding and node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results
編碼分級 編碼結果
1.專業知識課程 2.操作技能課程
3.職業發展規劃課程 4.人際溝通課程
5.人文修養課程 6.法律法規課程
7.臨床實踐課程 8.不同人群的護理課程
一級編碼 9.醫學基礎知識課程 10.護理基礎及發展
11.公共衛生保健課程 12.康復護理課程
13.科學研究入門課程 14.護理教育入門課程
15.護理管理入門課程
1.基礎知識課程 2.專業知識課程
二級編碼 3.核心技能課程 4.人文修養課程
5.角色發展課程 6.專業相關知識入門課程
1.基礎知識課程群 2.核心知識課程群
三級編碼 3.核心技能課程群 4.價值觀課程群
5.角色發展課程群
2.1.2.3初步確立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條目池
基于對前期資料的收集和半結構訪談的分析,課題組成員圍繞勝任力這一 核心概念,再根據生命周期課程模式對課程進行整合,從護理學專業基礎知識 類課程、核心知識類課程、操作技能類課程、價值觀類課程以及角色發展類課 程初步設立了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條目池: (1)基礎知識課程群:護理學基礎及發展、醫學基礎知識課程等。(2)核心 知識課程群:專業知識課程、不同人群的護理課程、公共衛生保健課程、康復 護理課程等。(3)核心技能課程群:操作技能課程、臨床實踐課程等。(4) 價值觀課程群:人際溝通課程、人文修養課程、法律法規課程等。(5)角色發 展課程群:職業發展規劃課程、科學研究入門課程、護理教育入門課程、護理 管理入門課程等。在此基礎上,結合課題組前期研究,進一步修改和敲定本研 究的指標,如附件4 所示。
2.2 整理專家咨詢的結果
2.2.1函詢專家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通過方便抽樣法于 2021 年5 月至8 月邀請到北京市、上海市、重慶 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貴州省、甘肅省、遼寧省、云南省、河北省、 廣東省17所高等院校及2 所三甲醫院的專家,共計22 名;專家年齡為 34~56
(44.36±7.11)歲;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作年限均>10年;本科4名(18.18%), 碩士研究生 9名(40.91%),博士研究生 9名(40.91%) ;副高級職稱14 名 (63.64%),正高級職稱8 名(36.36%)。詳情請見表14。
表14函詢專家基本情況(n=22)
Tab. 14 Basic information of experts in correspondence(n=22)
項目 例數 構成比(%)
年齡(歲) <40 6 27.27%
40~ 9 40.91%
50~ 7 31.82%
職稱 副高級 14 63.64%
正高級 8 36.36%
工作年限(年) 10~ 13 59.09%
20~ 5 22.73%
30~ 4 18.18%
學歷 大學本科 4 18.18%
碩士 9 40.91%
博士 9 40.91%
主要從事的專業領域 護理教育 18 81.82%
護理管理 2 9.09%
臨床護理 2 9.09%
2.2.2專家積極程度、權威程度和協調程度
本研究2 輪專家函詢均發放22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共收到專 家建議25點,表明專家對本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第1輪Cs為0.910,
Ca 為 0.970, Cr 為 0.940。第 2 輪專家的 Cs 為 0.945, Ca 為 0.977, Cr 為 0.961。
2輪函詢總體 Kendall's W 值分別為 0.263 和 0.275,經卡方檢驗均 P<0.01。
Kendall' s W代表專家對指標總體評價意見的一致性程度,取值范圍0~1,越接 近 1,一致性越好[68]。詳見表 15。
表15 2輪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Tab. 15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rounds of expert opinions
Kendall 協調系數 * P
第一輪 0.263 138.982 <0.01
第二輪 0.275 120.975 <0.01
2.2.3指標的篩選
2.2.3.1指標的篩選標準
本研究以重要性賦值均值>3.50(滿分為 5 分)和變異系數<0.25 為標準[69] 對指標進行篩選,指標滿分率作為參考;對于不符合標準的指標以及專家建議 調整的指標,在與課題研究小組成員和專家進行商討后決定指標是否保留、修 改或增加。 2 輪專家函詢后構建了包含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專業 技能課程群、專業價值觀課程群和專業角色發展課程群5 個一級指標,護理學 基礎及發展、母嬰護理醫學基礎、兒童及青少年護理醫學基礎、成人及老年人 護理醫學基礎、母嬰健康促進及護理等16個二級指標及其課程簡介的基于勝任 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指標體系,各指標重要性賦值(X土5 ) 為 4.360±0.481~5.000±0.000分,變異系數為 0.000~0.112。
2.2.3.2指標的篩選結果
(1)第 1 輪:一級指標的“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應在專業上有所區分,明確 課程群概念,專家建議將其改為“專業基礎課程群”和“專業核心課程群”,其他指 標命名以此類推。二級指標中,專家認為“護理學基礎及發展”應歸屬于“專業基 礎課程群”; “全球衛生保健”可調整為“公共衛生保健與康復護理”; “多元文化背 景下的護理人文修養”和“護理研究基礎”的滿分率分別為 76.19%和45.45%且均 值為 4.76和4.38,與其他維度相比較低,專家建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護理人文 修養實踐”和“護理研究實踐”應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護理人文修養”和“護理研 究基礎”進行整合,調整為“護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和“護理科研設計”。“護理 臨床實踐導入”和“護理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二者知識交叉,且滿分率分別為 36.36%和 72.73%,均值為 4.36 和 4.73,與其他維度相比偏低,建議合并為“護 理管理及臨床決策”;“專業技能課程群”可以根據學生入校至臨床實習的過程以 及課程的難易度設置課程。
(2)第 2輪:專家表示應明確界定“初級護理技術應用”“中級護理技術應用”“高 級護理技術應用”三者間的學習范疇,可以對該課程進行簡單描述。最終形成的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包括 5個一級指標 和16 個二級指標。詳見表16 和表17。
2.2.4指標的權重
本研究依據專家咨詢結果在 YaahpV2.3 軟件中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 5 所示,以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為總目錄進行 連續性分解,一級指標為準則層,二級指標為方案層,每個方案由若干個子因 素構成。將構造的判斷矩陣輸入軟件中(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8 所示,二 級指標的判斷矩陣如表19 所示),自動計算權重系數,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組 合權重利用乘積法計算。結果如表 16 所示,且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 CI 范 圍為0.000?0.039,隨機一致性比率CR范圍為0.000?0.052,均小于0.10,表明 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
圖 5 層次結構模型圖
Fig.5 Hierarchical model diagram 表 18 一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8 First-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專業基礎 專業核心 專業技能 專業價值觀 專業角色發 權重系
一級指標 課程群 課程群 課程群 課程群 展課程群 數
專業基礎課 1 1 1/2 1 1 0.167
程群
專業核心課 1 1 1/2 1 1 0.167
程群
專業技能課 2 2 1 2 2 0.333
程群
專業價值觀 1 1 1/2 1 1 0.167
課程群
專業角色發 1 1 1/2 1 1 0.167
展課程群
表 19-1 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9-1 Second-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二級指標 護理學基
礎及發展 母嬰護理 兒童及青少年護 成人及老年人護 權重系
數
醫學基礎 理醫學基礎 理醫學基礎
護理學基礎及發 展 1 1/2 1/2 1 0.167
母嬰護理醫學基 礎 2 1 1 2 0.333
兒童及青少年護
理醫學基礎 2 1 1 2 0.333
成人及老年人護
理醫學基礎 1 1/2 1/2 1 0.167
表 19-2 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9-2 Second-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二級指標 母嬰健康 促進及護 理 兒童及青少年 健康促進及護 理 成人及老年人 健康促進及護 理 公共衛生保 健與康復護 理 權重系
數
母嬰健康促進 及護理
兒童及青少年 1 1 1/2 3 0.244
健康促進及護 1 1 1/2 3 0.244
理
成人及老年人
健康促進及護 2 2 1 3 0.415
理
公共衛生保健
與康復護理 1/3 1/3 1/3 1 0.098
表 19-3 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9-3 Second-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二級指標 基礎護理技術應 用 中級護理技術應 用 高級護理技術應 用 權重系
數
基礎護理技術應 用 1 1 3 0.429
中級護理技術應 用 1 1 3 0.429
高級護理技術應 用 1/3 1/3 1 0.143
表 19-4 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9-4 Second-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二級指標 護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 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 權重系數
護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 1 3 0.750
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 1/3 1 0.250
表 19-5 二級指標判斷矩陣及權重系數
Tab. 19-5 Second-level index judgment matrix
二級指標 護理科研設 計 護理管理及臨床決 策 護理教育理論與實 踐 權重系 數
護理科研設計 1 1/3 1/3 0.140
護理管理及臨床決
策 3 1 1/2 0.333
護理教育理論與實
踐 3 2 1 0.528
表 16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綜合護理課程體系指標
Tab. 16 Competency-based indicator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urriculum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重要性賦值
(x±^) 變異
系數 組合
權重
A 專業基礎課程群 4.955±0.208 0.042 0.167
A1 護理學基礎及發展 4.864±0.343 0.071 0.167
A2 母嬰護理醫學基礎 4.909±0.287 0.059 0.333
A3 兒童及青少年護理醫學基礎 4.909±0.287 0.059 0.333
A4 成人及老年人護理醫學基礎 4.864±0.343 0.071 0.167
B 專業核心課程群 4.955±0.208 0.042 0.167
B1 母嬰健康促進及護理 4.909±0.287 0.059 0.244
B2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促進及護理 4.909±0.287 0.059 0.244
B3 成人及老年人健康促進及護理 4.955±0.208 0.042 0.415
B4 公共衛生保健與康復護理 4.545±0498 0.110 0.098
C 專業技能課程群 5.000±0.000 0.000 0.333
C1 基礎護理技術應用 4.909±0.287 0.059 0.429
C2 中級護理技術應用 4.909±0.287 0.059 0.429
C3 高級護理技術應用 4.545±0498 0.112 0.143
D 專業價值觀課程群 4.955±0.208 0.042 0.167
D1 護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 4.682±0.466 0.099 0.750
D2 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 4.364±0.481 0.110 0.250
E 專業角色發展課程群 4.955±0.208 0.042 0.167
E1 護理科研設計 4.636±0.481 0.104 0.140
E2 護理管理及臨床決策 4.909±0.287 0.059 0.333
E3 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 4.955±0.208 0.042 0.528
表 17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綜合護理課程簡介
Tab. 17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urse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nursing based on competency
指標 課程簡介
A1 護 理 學 基礎及發展 講解護理核心概念、學科性質、發展歷史、基本理論等相關知識。
A2 母 嬰 護 理醫學基礎 講解產婦與嬰兒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病
理生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A3 兒 童 及 青少年護理 醫學基礎 講解兒童及青少年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
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A4 成 人 及 老年人護理 醫學基礎 講解成人及老年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
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Bl母嬰健康
促進及護理 講解母嬰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措施,了解母嬰心理變化,如何給予其
社會支持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B2 兒童及青 少年健康促 進及護理 講解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疾病預防及護理措施,了解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變化,
如何給予其社會支持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B3成人及老
年人健康促
進及護理 講解成人及老年人常見疾病預防及護理措施,了解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變化,
如何給予其社會支持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B4公共衛生
保健與康復
護理 講解護理人員探索衛生保健系統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了解衛生保健 相關政策的推進過程,幫助他人保持健康或促進他人康復,以應對各種突發 性疾病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Cl 基礎護理
技術應用 講解和示范對病人實施健康評估和基本護理技術,示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使 用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溝通。
C2中級護理
技術應用 根據患者入院至出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護理問題,講解護理治療及干預措
施,向學生示范無菌操作、靜脈治療技術、危重癥患者監護和搶救等技術。
指標 課程簡介
C3高級護理
技術應用 講解和示范如何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和弱勢群體提供綜合護理服務,熟悉臨
床管理相關工作流程,掌握各項操作技能處理患者護理問題。(在選定的機
構提供集中臨床服務。)
D1 護 理 人 文修養與職 業精神 講解國內外文化傳統、護理禮儀、人際溝通等相關知識,正確運用國內外護 理禮儀、人際溝通等相關方法與技巧進行實踐操作,展現護理職業精神;講 解護理職業發展路徑,了解護理學專業的就業趨勢及政策等相關知識。
D2 護 理 倫 理與法律法 規 講解護理相關法律法規及護理倫理道德等相關知識。
E1 護理科研
設計 結合國內外護理發展現狀,講解護理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驟,運用科研成果指 導護理實踐和評價的基本方法,以及護理論文、科學報告的撰寫和分析等知 識。
E2 護理管理
及臨床決策 講解護理管理理論、方法及發展歷史等相關知識,組織學生在不同情景環境 中進行護理模擬管理實踐活動;講解護理臨床實踐工作環境、工作流程,能 夠對患者進行基本的護理決策等,幫助學生做好進入臨床工作的準備。
E3 護理教育
理論與實踐 講解教育學和護理教育基本理論、教學方法和技能等知識;講解護理教育實
踐過程中的應用理論和基本技術等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活動。
3討論
3.1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的必要性
與國外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相比較,我國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基本上是“以 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課程相互獨立,但課程間內容多有交叉,不利于學生 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依據半結構訪談結果來看,按照《“健康中國 2030”規劃 綱要》文件所提到要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護理復合型高層次人才,以此目標培 養護理學本科生,是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大趨勢,能夠對護理學本科教育的發 展起促進作用。《國標》中明確指出我國課程的改革方向應主要圍繞醫學基礎 課程整合、專業課程整合和綜合能力培養課程整合這“三個整合”,落實以能力為 本[15-16]。隨著護理臨床實踐的飛速發展,護理界也迎來了全面發展,為了促進 護理新技術、新體系、新思想和新模式的發展,必須全面提升護生的專業知識、 技能和綜合素質。本研究構建的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以 健康中國理念為核心,創新課程理念,優化課程結構,不僅提升護生對課程的 滿意度,幫助護生樹立整體護理的大健康理念,也能夠節約教育資源。構建基 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儲備高 素質的護理學本科人才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3.2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的合理設置
受訪專家和教師在提出護理學本科生應接受護理學專業基礎知識類課程、 核心知識課程、核心技能課程等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還提議應設置護理學專業 價值觀課程以及角色發展課程。在訪談過程中,有 3名專家及2名教師提出護 理學本科生應接受護理學專業價值觀課程。護理專業價值觀是被護理專業群體 所公認的、通過訓練學習而內化形成的行為準則[70]。有研究者[71 ]對護生專業價 值觀現狀進行調查顯示,護生對患者普遍具備同情心,但在解決臨床護理實際 問題的行動力尚有欠缺。護生專業價值觀的培養對于提升未來護理隊伍整體素 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提高護理學本科生的專業素質,推動我國護理教育 進一步發展,有必要設立護理學本科專業價值觀課程。參與訪談的 4 名專家及2 名教師表示應設立護理學專業角色發展課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護理領域中新技術、新思想和新模式也不斷涌現,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這就需要護理學本科生具備促進自身職業發展的能力。護理學本科生作為推進 健康中國建設的儲備人才,培養其專業角色發展能力不僅可以促進護生明確職 業發展方向,還能夠提升其自身職業價值。
3.3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指標體系構建常用方法——訪談法、文獻分析法、德爾菲法和 層次分析法構建而成。在理論基礎上,結合文獻分析,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和客 觀性。通過德爾菲法、專家和教師的訪談制訂函詢問卷,匯集多領域、多地區 護理專家的經驗和智慧,把函詢結果進行歸納、分析、修改和完善,最終完成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的構建。參與函詢的 22 名專家涵蓋全國12個省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專家的地域代表性。22名專家 均為副高級以上職稱,有 l0 年以上從事護理教育、護理管理或臨床護理的經驗, 精通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該項研究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 25條。本研究的 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 0.940和0.961,說明專家權威程度較高[72-73]。兩輪問卷有 效回收率均為 100%,說明專家們對參與本研究的積極程度較高。各項指標的變 異系數范圍為 0.000~0.112,第 2 輪專家函詢的總體肯德爾和諧系數較第 1 輪有 所升高,經卡方檢驗均P<0.01,說明專家意見呈基本一致的趨勢。總體表明, 本研究構建的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可靠性高。
3.4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的權重分析 指標權重代表某一指標在其體系中的相對重要程度[74]。根據研究結果所示,
各級指標的一致性檢驗比率CR和一致性指標CI均V0.100,說明兩輪咨詢專家 對各指標判斷基本一致[75]。本研究的一級指標中專業技能課程群(0.333)權重 最高,專業技能課程群是護理學本科生達到培養標準所必備的技能操作課程, 這符合當下國家對高素質護理學本科人才的培養要求,為提升護生的各項基本 能力和個人素質建立橋梁。本研究二級指標中護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0.750)、 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0.528)、基礎、中級護理技術應用(0.429)和成人及老 年人健康促進(0.415)等指標占比較重。為了實現高等護理學教育的可持續發 展,應在現代高等護理學教育中構建立體的、全方位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精神教 育。這種對高等護理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復合型要求表明, 在現代高等護理教學中有必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76]。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 將講解教育學和護理教育基本理論、教學方法和技能等知識。無論在臨床或是 醫學院校,教育對于護理從業人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護理教育理論與 實踐課程旨在指導護生學習如何利用院校或臨床的相關資源完成教育工作,以 此幫助護生實現教育者角色的成功轉換。另外,實踐教學不僅是對理論教學的 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也是對提高護生實踐技能和素質、培養護生創新意識 和能力的關鍵環節[77]。因此,對護理學本科生的專業實踐教學也是本研究綜合 護理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 65 歲及以上人 口占 13.50%,其遠高于老齡化社會標準[3]。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 照護需求日益凸顯,對老年人的健康促進及護理越來越重視,因此在護理學本 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中強調成人及老年人的健康照護勢在必行。
3.5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指標的內容分析
本研究以 McClelland 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理論為理論框架,專 家認為該課程體系的構建富有創意,與國際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思路保持一致, 符合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理論。本研究采用“課程群+專業綜合課程+課程簡介” 的模式構建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指標體系,一方 面可從宏觀上對指標的建立起到指導作用,保證指標建立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可依據課程簡介了解課程設置所包含的基本專業知識,體現課程設置 的內涵。我國護理學本科教育多為“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模式,該模式具有 方便教學的組織、實施和管理的優點,但也存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到位的缺點 [34],不利于護生勝任力的培養。護理學專業人員的核心能力在臨床實踐工作中 尤為重要,護理核心能力代表護理學專業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的綜合表 現,是護理教育過程中應著重培養的最主要能力[78-79]。為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 節,本研究中,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與專業技能課程群業所包含 的專業綜合課程為配套課程,專家認為應根據護生入校至臨床實習的過程以及 課程的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在教授護生理論的同時使其早期接觸實踐課程,不 僅需要學會“動腦”還要學會“動手”,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升護生臨床護理能 力;為應對各種突發性疾病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專門設置公共衛生保健與康 復護理課程,在課程中將護理服務內涵與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密切結合,促進 護生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實現“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思想觀念的轉變,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有研究[80]表明,護生的專業價值 觀中實踐精神和職業精神得分偏低,專業價值觀是護理工作的靈魂[81],因此, 在本科階段應加強護生專業價值觀的培養。本研究意在提倡從護理人文修養、 職業精神、倫理與法律法規層面全面提升護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準,以此突 出護理的人文關懷特點,使護生感覺到護理是“有溫度”的學科,樹立護理文化自 信。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學習和工作的場所不再局限于臨床, 而是擴展到至教育、管理、科研各領域,專家建議專業角色發展課程群應涉及 護理各領域全方位的知識,旨在培養護理多領域本科人才。
第四部分 總結
1研究的結論
本研究采用對比法、文獻分析法、半結構訪談法、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 對基于勝任力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進行構建探索,旨在為 護理學本科生勝任力的提升路徑提供課程構建依據。現將總體結論歸納如下。
(1) 本研究通過對比法和文獻分析法比較國內外高校護理學本科階段的培 養目標,總結出我國大部分高校以培養高素質護理學本科人才為主,其培養目 標包含以下四個核心內涵: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專業價值觀和 職業道德;②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護理學專業基本理論、 知識和技能;③具備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能力;④具有 創新精神。國外各高校以培養具有卓越能力的護理領域領導者為主,其培養目 標具有以下四個核心內涵:①具備推動護理專業發展的能力;②熟練掌握護理 學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③具備護理實踐、教育、管理、創新和領導能力;④ 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國內外多數高校的培養目標主要集中于 能力培養和職業定位上,但對護理學本科生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素質的 表述還不夠全面。通過對比國內外高校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國內外各高校隨 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從不同程度上對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更偏 向于從課程模塊或課程版塊進行課程的整合與構建。與國外護理學本科專業課 程相比較,國內高校的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的開設較為單一,一般為內科護理 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和兒科護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設置較為全面, 但課程內容重合度高,護理人文類課程較少;醫療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知識單 薄,知識體系還不夠完整,不利于現代護理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2) 運用半結構訪談法調查我國護理學專業教師和護理教育專家對我國現 階段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的見解和建議,探索構建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 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初步擬定出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 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條目池。最終運用專家咨詢法對基于勝任力的全生 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進行構建探索,構建出包含專業基礎課程 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專業技能課程群、專業價值觀課程群和專業角色發展課 程群在內的 5 個一級指標,以及護理學基礎及發展、母嬰護理醫學基礎、兒童 及青少年護理醫學基礎、成人及老年人護理醫學基礎、母嬰健康促進及護理、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促進及護理、成人及老年人健康促進及護理、公共衛生保健 與康復護理、基礎護理技術應用、中級護理技術應用、高級護理技術應用、護 理人文修養與職業精神、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護理科研設計、護理管理及臨 床決策和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共16個二級指標及其課程簡介的基于勝任力的全 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函詢專家積極程度、協調程度、權威 程度均較高,構建的指標具有科學性及可靠性,能夠為我國護理學本科綜合課 程的建設提供方向。
2研究的創新點
(1) 本研究在調查國內外護理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了解我國護 理學專業教師和護理教育專家對我國現階段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的看法和建 議,結合我國護理學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從教師和專家兩種不同 角度對本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國內雖已有關于護理學本科生課程體系方面的研 究,但既往并未系統地將護理學本科生的課程體系進行綜合性整合。
(2) 本課題基于對勝任力冰山模型以及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研究對護理學 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進行整合構建,強力推進護理學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 合,以加強護理學科建設,從而優化護理學本科課程結構。
3研究的局限性
(1) 由于研究時間、人力、物力及成本的限制,在前期進行國內外護理學 本科課程體系的對比研究時,所收集的國外高校的資料僅限于美國、英國、加 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資料收集范圍較為局限,對部分研究問題的理解 還不夠深入。
(2) 在訪談對象方面,被訪談者都是高度關注護理學領域發展的護理教育 專家和護理學專業教師,未納入其它醫學領域的教育專家,選取對象的覆蓋面 較為局限。
(3) 本研究的函詢專家多來自國內各省市的高校或三甲醫院,函詢范圍較 為局限。另外,初步構建的綜合專業課程體系指標內容仍局限于基礎理論研究, 在對我國各高校機構應用的適用性以及實用性還有待考證。
4研究的推廣與展望
(1)研究成果的推廣。本研究雖存在上述局限,但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勝 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是在扎實的理論研究基礎上, 通過定性研究并結合系統的量性研究進行構建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該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對于理解我國護理學本科生提升勝任力時應接受哪些知 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的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在勝任力理論和生命 周期課程模式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本科綜合課程簡介,為 護理教育者開展相關課程構建的研究提供了較為具體的參考路徑。
(2)擴大高校及訪談對象的調查范圍和數量。今后在研究條件允許的情況 下,擴大調查對象的樣本數量及覆蓋面。通過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明確我國護 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的利與弊,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和推廣價值。
(3)進行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開發的實證研究。下一步 應完善課程構建的各個要素,例如各個課程課時的設置和開課學期的安排,促 進理論-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的有效銜接。選擇合理的試點單位進行初步應用, 篩選教材,配備專業的師資團隊,進一步完善和驗證指標的實用價值,以期為 護理學教育同行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課程指南,再逐步向外推廣。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EB/OL].[2022-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6 -10/25/content_5124174.htm.
[2]國家統計局.年度人口數據[EB/OL].[2022-01-15].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 C01
⑶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EB/OL].[2022-01-15].http://www.stats.go 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3.html
[4]杜鵬.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探索與實踐[J].行政管理改革,2022(03):13-18.
[5]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2020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1-15].http: //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3/202107/af8a9c98453c4d9593e07895ae0493c8.shtml
[6]劉小情,陳新忠.面向行業需求的中國護理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 理,2021,38(08):620-625.
[7]楊春燕,王橋蓮.新冠肺炎疫情下醫學教育的挑戰、機遇和變革[J].中國醫學倫理 學,2020,33(11):1417-1421.
[8]陳夢陽.《護理業之未來:引領改革,呵護健康》(節選)翻譯實踐報告[D].湘潭大學,2017.
[9]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EB/0L].[2022-01-1
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ent_5546373.htm
[10]黃麗麗,趙梅,章新瓊,胡燕,宇寰.我國基于勝任力本科護理教學改革的概況分析J].中華護 理教育,2017,14(07):548-550.
[11]李小瓊,趙海紅,皮旻.基于碎片化學習的本科護理課程教學對護生學習及教學滿意度的 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9,18(06):69-71.
[1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13-814.
[13]姜安麗. 《 護理學類教學質 量國 家標準》 解讀: 教育計劃 [J]. 中 華護理教 育,2019,16(01):12-15.
[14]孫宏玉,陳華,董超群,尚少梅.以《護理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建設一流護理學專業J]. 中華護理教育,2021,18(05):389-394.
[15]孫宏玉,范秀珍.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1-22.
[16]侯淑 肖 , 謝 阿 娜. 我 國 護 理 學 本 科 教 育 改 革 研 究 進展 [J]. 中 國 護 理 管 理,2020,20(07):971-975.
[17]達珍,普珍,孫宏玉•護理學本科畢業生勝任力現狀調查與分析一一基于混合研究視角[J]. 中華護理雜志,2019,54(03):422-427.
[18]黨蕓,孫宏玉.我國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勝任力現狀分析[J].護理管理雜 志,2016,16(04):263-265.
[19 ]梁雪亭,王千心,孫田杰.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研究現狀[J].護理研 究,2015,29(15):1805-1807.
[20]張佩,王若維.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護理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探討[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 英文),2019,5(05):176-177.
[21]Crass RL, Romanelli F. Curricular Reform in Pharmacy Educ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Flexner Report of 1910[J]. Am J Pharm Educ,2018,82(7):6804.
[22]Obi CO, Onosogbe M, Ehimen AG, Olamide O, Toluwalase TV, Esther O, Joshua DO, Aborode AT. Comparison of the integrated 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 with the traditional subjects-based medical curriculum: Short communication[J]. Ann Med Surg (Lond),2021,73:103116.
[23]McEwen M,Brown Sandra C. Conceptual frameworks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a: report of a national survey[J].J Nurs Educ,2002,41(1):5.
[24]丁永霞.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護理本科教育介紹及啟示[J].護理研究,2016,30(09):1116-1120.
[25]George Mason University.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sample plan of study[EB/OL].[2022 -01-15].https://catalog.gmu.edu/colleges-schools/health-human-services/nursing/nursing-bsn/#fou ryearplantext.
[26]成磊‘Reynolds S,Fuchs MA,Broome M.美國杜克大學護理發展卓越中心院校合作介紹及 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03):477-480.
[27]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ABSN accelerated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EB/OL]. [2022-01-15].https://nursing.duke.edu/academic-programs/absn/absn-curriculum.
[28]孫冬玲,李曉波,左選琴.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課程設置及對我國的啟示[J].醫學教育研究 與實踐,2017,25(04):596-598+645.
[29]周麗榮.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護理本科實踐教學模式特色與啟示[J].中華護理教 育,2017,14(07):551-554.
[30]King's College London.Department of adult nursing[EB/OL]. [2022-01-15].https://www.kcl.a
c.uk/nmpc/departments/adult-nursing.
[31]譚敏,胡定偉,李莉,吳恩珍.加拿大護理本科教學模式見聞及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 志,2015,31(08):616-618.
[32]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EB/OL].[2022-01-15].http://nursi ng.usask.ca/programs/bachelor-of-science/organization.php.
[33 ]宮建美,于洪宇,張佩.護理本科專業“OSBCM+PBL ”綜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J].中 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04):367-369+374.
[34]宮建美,杜建時,韓冬梅.我國本科護理專業課程模式教學改革的研究進展[J].中國高等醫 學教育,2020(03):71-72.
[35]林秧,葉碧容. 以培養核 心 能力 為本 位 的 護 理 教學 改 革 [J]. 中 華 護 理教 育,2016,13(05):335-338.
[36]陳瑜,高源敏,王晶,方帆,楊文嬌,肖菊蘭.《精神心理照護學》課程整合及其混合式教學改 革的初步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06):82-85.
[37]賈書磊,何朝珠,付雅林,馮瓊,劉萌,袁俊,周湖燕.護理學基礎線下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J]. 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6):503-507.
[38]徐亞吉,趙瑛,方明,王戰國.基于勝任力導向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 壇,2018(48):160-161.
[39]沙凱輝,劉同剛,吳臣,李丹,徐瑞.“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臨床整合課程成人護 理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0):110-111.
[40]李楠,李香香.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與教學效果評價[J].基礎醫學教 育,2019,21(01):77-78.
[41]李小妹,馮先瓊.護理學導論[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4.
[42]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Am Psychol,1973(1):1-14.
[43]Mailloux CG. Using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2008)asaframeworkforcurriculumrevision.[J]. J Prof Nurs, 2011, 27(6):385-389.
[44]鄭曉瑛.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實施健康中國戰略[J].人口與發展,2018, 24(1): 2-17.
[45]尚少梅,王翠,侯羅婭.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演變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 37(25):5.
[46]姜安麗,段志光.護理教育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73-74.
[47 ]李洪昌,周志近,陳森,楊曉輝.光電子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創建J].教育現代 化,2017,4(50):85-86.
[48]姜利華.圖書館館員核心勝任力研究一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J].新世紀圖書 館,2011(08):89-90+16.
[49]王平祥.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價值取向審思J].高等教育研 究,2018,39(03):58-63.
[50]王 虹,范 燕 燕 . 護 理 學 專 業 培 養 目 標 研 究 現 狀分析 [J]. 中 國 繼續醫 學 教 育,2021,13(15):92-95.
[51]田喜鳳,劉海娟,陳長香,邢鳳梅.護理本科生素質教育模式的探討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 報,2008(01):122-124.
[52]沈建通,程遙,賀麗芳,沈旭慧,彭劍英,李麗紅.循證護理對護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影響 的前瞻性隊列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6,16(03):257-262.
[53]周卿照,龔桂蘭.本科護生跨專業教育態度與臨床學習環境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雜 志,2021,36(07):19-21+46.
[54]劉婷婷,賈巍,代亞麗.對新疆醫科大學本科護理專業“五改四”課程設置的研究J].新疆醫 科大學學報,2011(07): 783-785.
[55]朱雪梅,仰曙芬,隋樹杰,楊麗,肖寧寧.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與構建J].護理研 究,2013,27(29):3296-3297.
[5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 報,2019(10):45-50.
[57]李小瓊,趙海紅,皮旻.基于碎片化學習的本科護理課程教學對護生學習及教學滿意度的 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9,18(06):69-71.
[58]左臨軒,陳宏慶.醫藥本科各專業規劃教材使用現狀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 報,2011,36(05):534-535+538.
[59]梁君英,張明方,歐陽宏偉,邢華斌,朱永群,高超,余倩,胡海嵐,嚴建華.“雙一流”背景下研究 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培養:浙江大學UPP課程的設計與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 育,2021(05):34-41.
[60]許宏.《國標》框架下俄語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俄語教 學,2020,39(03):17-23.
[61]陳長香.基于PDCA循環模式構建護理本科生課程過程的管理機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8,18(05):105-109.
[62]Tan K,Chong MC,Wong LP. A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for pre-registration Diploma nursing program: A modified Delphi[J]. Nurse Educ Pract,2019,39:80-89.
[63]Chamberlain D,Hegney D,Harvey C,Knight B, Garrahy A, Tsai LP.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 early career and rapid transition to a nursing specialty in differing contexts of practice: a modified Delphi consensus study[J]. BMJ Open,2019,9(8):e28541.
[64]畢穎斐,毛靜遠.Delphi法在中醫臨床研究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學 報,2012,10(3):264-270.
[65]侯松燕.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論與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干預[J].文教資 料.2012,(30):102-103.
[66]楊詩晗,田芳瓊,王露露,薄雯,周長赫,袁朝莉,吳輝.基于德爾菲法的醫生執業環境指標體 系構建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20,37(05):642-644+648.
[67]劉愛民,李偉玲,陳宏翔,閆小寧,趙巍,張步鑫,王曉麗,徐勝東.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治新體 系Delphi法專家問卷調查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3(10):859-864.
[68]葉靜雪,黃艷麗,劉鴻源.借鑒英美標準的“兩病”健康管理質量指標的應用可行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21,24(31):3942-3948.
[69]任允平,劉于嫣,馬俊,孫培,劉興冉.基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的臨床教學基地教學工作 水平評估標準的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4):147-150.
[70]蘇春香,郝玉芳,岳樹錦,牛慧君,楊曉瑋.護理專業學生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J].現代生物 醫學進展,2015,15(02):350-354.
[71]楊瑩,毛靖,李節,譚杰,魏四海,范伶俐,梁艷紅.護生專業價值觀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 理研究,2015,29(15):1824-1827.
[72]朱凱怡,陶紅.基于改良德爾菲法的北京社區居家老年綜合健康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1):1341-1345.
[73]胡琳莉,王秋琴,宋玉磊,徐桂華,蔣斌,柏亞妹.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中醫護理人才分層評價指 標體系[J].護理研究,2021,35(01):7-14.
[74]韓現紅,丁春戈,魯豐華,劉延錦.本科學歷新入職護士臨床輪轉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 華護理教育,2021,18(03):235-239.
[75]桑繼業.基于崗位勝任力模型老年護理方向課程設置的研究[D].承德醫學院,2020.
[76]范宇瑩,孫宏玉,常廣明.高等護理教育呼喚人文關懷的回歸——人文關懷護理教育的國 內外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4):1257-1266.
[77]史鐵英,姜桐桐,劉宇,劉瑤.新時代背景下探索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護理實踐教學模式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34):2641-2643.
[78]朱平,吳廣霞,郭秀珍,劉芳,王若維,郭然.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本科護理實踐教學體系的實 施效果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4):84-85+8 8.
[79]曹梅娟,姜安麗.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 志.2009,(6):536-538.
[80]Poorchangizi B, Borhani F, Abbaszadeh A, Mirzaee M, Farokhzadian J. Professional Values of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 a comparative study[J]. BMC Med Educ. 2019,19(1):438.
[81]邱嫻,朱唯一,方瓊,趙婷婷,吳蓓雯.建立護理專業價值觀評價指標體系[J].中華護理雜 志,2011,46(09):919-921.
附錄 1 知情同意書
尊敬的 老師:
您好!我是孫宏玉教授護理教育課題組的成員李悅,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健 康中國背景下護理學專業本科綜合護理課程體系的相關研究,希望能征求您對 相關問題的看法與建議。本研究內容來源于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中國高等 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醫學教育研究課題“基于勝任力的我國護理學專 業本科綜合性護理課程體系的構建”(課題編號:2018A-N18038)。我們希望本 研究成果能夠為發展與完善我國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課程教育奠定基礎,通過 整合課程進一步節約教學資源,繼而培養護生的綜合能力。我們保證絕不泄露 您的個人信息,您可以自由決定參加與否,我們會尊重您的選擇。您若同意參 與本次調查研究,請您在下方簽名,感謝您的配合!
簽名:
日期:
護理教育課題組
附錄 2 半結構式訪談提綱
半結構式訪談提綱A
編號:
訪談時間: 年___月___日___時___分至___時___分
訪談對象:護理學本科教育專家
訪談問題:
①在工作中,您了解/閱讀過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以及國內外
護理學本科生課程體系的相關資料嗎?有哪些內容讓您印象較為深刻?
②您認為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的必要性是什么?
③依據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內容,您認為我國護理學本科護 理綜合課程體系應包含哪類課程?
④基于您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了解,您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學習
哪些護理綜合課程?原因是什么?
注:每位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約為 30~60 分鐘。
專家背景資料記錄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所從事專業領域 工作年限
職稱 職務 學歷
半結構式訪談提綱B
編號:
訪談時間: 年___月___日___時___分至___時___分
訪談對象:護理學本科教師
訪談問題:
①在工作中,您了解/閱讀過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以及國內外
護理學本科生課程體系的相關資料嗎?有哪些內容讓您印象較為深刻?
②您認為構建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的必要性是什么?
③依據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等文獻內容,您認為我國護理學本科護 理綜合課程體系應包含哪類課程?
④基于您勝任力理論和生命周期課程模式的了解,您認為護理學本科生應學習
哪些護理綜合課程?原因是什么?
注:每位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約為 30~60 分鐘。
護理教師背景資料記錄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工作教研室 工作年限
職稱 職務 學歷
附錄 3 第一輪專家咨詢表
致專家信
尊敬的專家:
您好!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抽空填寫該問卷。
我們是孫宏玉教授護理教育課題組的成員,正在進行名為“基于勝任力的我 國護理學專業本科綜合性護理課程體系的構建”的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中 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醫學教育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 2018A-N18038。
綜合課程也稱“廣域課程”,可克服學科課程分科過細的缺點,采用合并相鄰 領域學科的方法,把幾門學科的課程內容以一定方式組合起來。現階段,我國 護理專業本科層次的課程設置大多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該模式的特 點是每一學科都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學的組織、管理與實施,但 也存在著基礎課與臨床課之間內容割裂,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等弊端。因此, 我國護理院校亟需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本研究旨在借鑒國內外課程改革 先進經驗并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以及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對護理學本科護理綜 合課程體系進行整合構建,以解決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中存在的知識點重復等 問題。
悉知您在本領域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經驗,懇請您擔任本課題咨詢專家,對 初步擬定的《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咨詢問 卷提出寶貴建議。如您能在 2周內將填好的問卷反饋給我們,我們將不勝感激。 如果您對問卷有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系!
最后,再次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 利!
護理教育課題組 聯系人: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李悅 聯系電話:
Email:
第一部分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
咨詢問卷 填表說明:本部分包含共包含 3個表格,表1 為一級指標咨詢表,表 2為二級指 標咨詢表,表3為二級指標說明。請您根據表1與表2的咨詢內容在重要程度相 應方框內"□”直接打叫”(表中5=非常重要,4=重要,3=—般,2=不重要,1=非 常不重要);并用同樣的方法給出“保留/刪除/修改”的意見,如果您認為該項指 標需要修改,請在“修改意見”欄內修改;如果您認為我們還有未考慮到的內容, 請在“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欄補充。
表 1 一級指標咨詢表
一級指標 重要程度 專家意見 修改意見
5 4 3 2 1 保 留 刪
除 修 改
1.基礎知
識課程群 □ □ □ □ □ □ □ □
2.核心知
識課程群 □ □ □ □ □ □ □ □
3.核心技
能課程群 □ □ □ □ □ □ □ □
4.價值觀
課程群 □ □ □ □ □ □ □ □
5.角色發
展課程群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表 2 二級指標咨詢表
級
指
標 二級指標 重要程度 專家意見 修改意見
5 4 3 2 1 保
留 刪
除 修
改
基
礎
知 識 課 程 群 1.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
嬰幼兒階段 □ □ □ □ □ □ □ □
2.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I--
青少年及成年階段 □ □ □ □ □ □ □ □
3.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II--
老年階段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核
心
知 識 課 程
群 1. 專業護理基礎及發展 □ □ □ □ □ □ □ □
2.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嬰
幼兒護理 □ □ □ □ □ □ □ □
3.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I--青
少年及成人護理 □ □ □ □ □ □ □ □
4.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II--老
年人護理 □ □ □ □ □ □ □ □
5.全球衛生保健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級
指
標 二級指標 重要程度 專家意見 修改意見
5 4 3 2 1 保 留 刪
除 修 改
核
心 技 能 課 程 群 1.護理實踐操作I--嬰幼兒護
理實踐 □ □ □ □ □ □ □ □
2.護理實踐操作II--青少年及
成年人護理實踐 □ □ □ □ □ □ □ □
3.護理實踐操作III--老年人護
理實踐 □ □ □ □ □ □ □ □
4.國際護理人文修養實踐 □ □ □ □ □ □ □ □
5.護理研究實踐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價 值 觀 課 程 群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護理人
文修養 □ □ □ □ □ □ □ □
2.護理倫理與法律法規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角 色 發 展 課 程 群 1. 護理研究基礎 □ □ □ □ □ □ □ □
2.護理角色發展I--教育者 □ □ □ □ □ □ □ □
3.護理角色發展II--管理者 □ □ □ □ □ □ □ □
4.護理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 □ □ □ □ □ □ □
5.護理臨床實踐導入 □ □ □ □ □ □ □ □
您認為需增加的項目:
備注:本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僅包含護理必修課程。
表 3 二級指標說明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二級指標說明
基礎知識課程群 1.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嬰幼
兒階段 詳細講解嬰幼兒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 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學、藥理 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2.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I--青
少年及成年階段 詳細講解青少年及成年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 解剖學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 學、藥理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3.護理專業中的醫學基礎III--老
年階段 詳細講解老年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 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的病理生理學、藥理 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核 心 知 識 課 程 群 1. 專業護理基礎及發展 主要介紹護理核心概念、學科性質、發展歷史、
基本理論等相關知識。
2.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嬰幼兒 護理 介紹嬰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措施, 了解嬰幼兒心理變化,如何給予其社會支持等, 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3.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I--青少 年及成人護理 介紹青少年、成年人常見疾病預防及護理措施, 了解青少年及成年人心理變化,如何給予其社 會支持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4.以人群為中心的護理III--老年 護理 詳細介紹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措 施,了解老年人心理變化,如何給予其社會支 持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5.全球衛生保健 宣傳國內外最新衛生保健政策;講解國際流行 病的預防、醫療及護理措施。
核 心 技 能 課 程 群 1.護理實踐操作I--嬰幼兒護理實 踐 嬰幼兒日常健康照護及常見病護理實踐操作。
2.護理實踐操作II--青少年及成 年護理實踐 青少年及成年人日常健康照護及常見疾病護理 實踐操作。
3.護理實踐操作III--老年護理實 踐 老年人家庭日常健康照護及常見疾病護理實踐 操作。
4.國際護理人文修養實踐 正確運用國內外護理禮儀、人際溝通等相關方
法與技巧進行實踐操作。
5.護理研究實踐 詳細介紹護理研究論文寫作技巧等相關知識,
完成護理研究畢業論文。
一級指標
價 值 觀 課 程 群 1.多 養
角 色 發 展 課 程 群
者 育 教
-
-
圍
發
色
角
rm」
理 護
2
詳細知識
第二部分 專家基本信息調查表
填寫說明:本調查僅做調查分析時使用,保證對您所寫內容保密。請您根據自 身情況,在相應欄目內填寫內容或勾選,若有信息補充,請您另做標記。謝謝!
姓名 性別 年齡
工作單位
職稱 學歷 □本科
□碩士
□博士 工作
年限
主要從事專
業領域 □護理教育
□臨床護理
□護理管理 您希望的
聯系方式 □微信:
□電話:
□郵箱:
通訊地址
您對調查內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請根據自身情況在相應數值下劃“7”)
項目
類別 您的熟悉程度 您的判斷依據
很熟 悉 比較 熟悉 一般 熟悉 較 不 熟 悉 很不 熟悉 實踐 經驗 理論 分析 國內外 參考文 獻 主觀判 斷
專家
自評 □ □ □ □ □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附錄 4 第二輪專家咨詢表
致專家信
尊敬的專家:
您好!再次感謝您百忙之中抽空填寫該問卷。
我們是孫宏玉教授護理教育課題組的成員,正在進行名為“基于勝任力的我 國護理學專業本科綜合性護理課程體系的構建”的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中 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醫學教育 研究課題,課題編號 2018A-N18038。
綜合課程也稱“廣域課程”,可克服學科課程分科過細的缺點,采用合并相鄰 領域學科的方法,把幾門學科的課程內容以一定方式組合起來。現階段,我國 護理專業本科層次的課程設置大多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該模式的特 點是每一學科都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學的組織、管理與實施,但 也存在著基礎課與臨床課之間內容割裂,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等弊端。因此, 我國護理院校亟需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本研究旨在借鑒國內外課程改革 先進經驗并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以及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對護理學本科生護理 綜合課程體系進行整合構建,以針對護理學本科生的勝任力進行課程設置。
此表已在第一輪專家咨詢的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悉知您在本領域的學術 造詣和豐富經驗,懇請您再次擔任本課題的咨詢專家,對擬定的《基于勝任力 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咨詢問卷提出寶貴建議。如您能 在2 周內將填好的問卷反饋給我們,我們將不勝感激。如果您對問卷有疑問, 歡迎您與我們聯系!
最后,再次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給予指導和幫助。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 利!
護理教育課題組 聯系人: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李悅 聯系電話:
Email:
第一部分 基于勝任力的全生命周期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
咨詢問卷 填表說明:本部分包含共包含 3個表格,表1 為一級指標咨詢表,表 2為二級指 標咨詢表。請您根據表1與表2的咨詢內容在重要程度相應方框內“□”直接打“7” (表中 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非常不重要);如果您認 為該項指標需要保留/刪除/修改,請在“修改意見”欄補充;如果您認為需要添加 某指標,請在“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欄進行補充。
表 1 一級指標咨詢表
一級指標 重要程度 修改意見
5 4 3 2 1
A.專業基礎
課程群 □ □ □ □ □
B.專業核心
課程群 □ □ □ □ □
C.專業技能
課程群 □ □ □ □ □
D.專業價值
觀課程群 □ □ □ □ □
E.專業角色
發展課程群 □ □ □ □ □
您認為需添加的項目:
表 2 二級指標咨詢表
一級
指標 二級指標 課程簡介 重要程度 修改意見
5 4 3 2 1
A.
專業
基礎
課程
群 1.護理學基礎及
發展 介紹護理核心概念、學科 性質、發展歷史、基本理 論等相關知識。 □ □ □ □ □
2.母嬰護理醫學
基礎 介紹產婦與嬰兒的基本 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知 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關 的病理生理學、藥理學、 微生物及免疫學知識。 □ □ □ □ □
3.兒童及青少年
護理醫學基礎 介紹兒童及青少年的基
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 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
關的病理生理學、藥理 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 識。 □ □ □ □ □
4.成人及老年人
護理醫學基礎 介紹成人及老年人的基 本結構和功能等解剖學 知識,并介紹與其疾病相
關的病理生理學、藥理 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知 識。 □ □ □ □ □
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
B.
專業
核心
課程
群 1.母嬰健康促進
及護理 介紹母嬰常見疾病的預 防措施及護理措施,了解 母嬰心理變化,如何給予 其社會支持等,為臨床護 理工作奠定基礎。 □ □ □ □ □
2.兒童及青少年
健康促進及護
理 介紹兒童及青少年常見 疾病預防及護理措施,了 解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變 化,如何給予其社會支持 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 基礎。 □ □ □ □ □
3.成人及老年人
健康促進及護
理 介紹成人及老年人常見 疾病預防及護理措施,了 解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變 化,如何給予其社會支持 等,為臨床護理工作奠定 基礎。 □ □ □ □ □
一級
指標 二級指標 課程簡介 重要程度 修改意見
5 4 3 2 1
B.
專業
核心
課程
群 4.公共衛生保健
與康復護理 本課程旨在探索衛生保 健系統以及作為衛生保 健系統中的一員所需具 備的知識和相關技能,了 解衛生保健相關政策的 推進過程,以幫助他人保 持健康或促進他人康復。 □ □ □ □ □
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
C. 專業 技能 課程
群 1.基礎護理技術
應用 對病人實施健康評估和 基本護理技術,同時在不 同情境下使用溝通技巧 與患者進行溝通(見習或 實習)。 □ □ □ □ □
2.中級護理技術
應用 協助學生學習護理治療 及干預措施,以及學習無 菌和傷口護理技術、藥物 管理以及靜脈治療等操 作(見習或實習)。 □ □ □ □ □
3.高級護理技術
應用 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和 弱勢群體提供綜合護理 服務。(在選定的機構提 供臨床服務。) □ □ □ □ □
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
D. 專業 價值 觀課 程群 1.護理人文修養
與職業精神 介紹國內外文化傳統、護 理禮儀、人際溝通等相關 知識,正確運用國內外護 理禮儀、人際溝通等相關 方法與技巧進行實踐操 作,展現護理職業精神; 介紹護理職業發展路徑, 了解護理學專業的就業 趨勢及政策等相關知識。 □ □ □ □ □
2.護理倫理與法
律法規 介紹護理相關法律法規 及護理倫理道德等相關 知識。 □ □ □ □ □
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
一級
指標 二級指標 課程簡介 重要程度 修改意見
5 4 3 2 1
E. 專業 角色 發展 課程 群 1.護理科研設計 結合國內外護理發展現 狀,介紹護理最新理論以 及研究方法、護理研究熱 點及研究進展,為護理研 究提供理論基礎;介紹護 理研究論文寫作技巧等 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科 研能力。 □ □ □ □ □
2.護理管理及臨
床決策 介紹護理管理理論、方法 及發展歷史等相關知識, 組織學生在不同情景環 境中進行護理模擬管理 實踐活動;介紹護理臨床 實踐工作環境、流程,學 生能夠對患者進行基本 的護理決策。 □ □ □ □ □
3.護理教育理論
與實踐 介紹護理教育理論、教學 方法及發展歷史以及如 何對患者進行臨床健康 教育的理論及方法等,組 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活 動。 □ □ □ □ □
您認為需要添加的項目:
備注:本護理學本科護理綜合課程體系僅包含護理必修課程。
第二部分 專家基本信息調查表
填寫說明:本調查僅做調查分析時使用,保證對您所寫內容保密。請您根據自身
情況,在相應欄目內填寫內容或勾選,若有信息補充,請您另做標記。謝謝!
姓名 性別 年齡
工作單位
職稱 學歷 □ 本科
□ 碩士 □博士 工作
年限
主要從事專
業領域 □護理教育
□ 臨床護理
□護理管理 您希望的
聯系方式 □ 微信:
□ 電話:
□郵箱:
通訊地址
您對調查內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請根據自身情況在相應數值下劃“7”)
項目
類別 您的熟悉程度 您的判斷依據
很熟 悉 比較
熟悉 一般
熟悉 較 不 熟 悉 很不
熟悉 實踐 經驗 理論 分析 國內外 參考文 獻 主觀判 斷
專家
自評 □ □ □ □ □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請確認您已經全部填寫以上內容,再次感謝您對本次研究的支持!
綜述
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研究進展
李悅 綜述 王秀紅 審校
摘要: 本文通過對勝任力理論的發展概況、國內外基于勝任力理論整合護理本科專業課程的核心要素、 應用現狀和評價方法進行闡述,分析其在我國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中的必要性,以期為促進我國以培養 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借鑒。
關鍵詞:
教育,護理,學士;勝任力;課程改革
課程整合是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建立起一系列具有連貫性的課程的設 計方法[1],現已成為整合教育資源的有效舉措。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我國護理學 專業本科課程間重復內容較多,導致護理學專業本科生(以下簡稱護生)課業負 擔較重,學習積極性不高SI,亟需進行課程整合。1973年,美國McClelland教 授從人力資源管理層面提出勝任力概念,隨著勝任力相關理論的發展,國外醫學 院校將勝任力理論融入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過程中,對培養護生綜合能力起到 良好促進效果[4]。然而,我國護理領域對勝任力的研究相較于國外起步較晚[5-6], 尚未構建出相對完善的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方案,現就國內外基于勝任力的護 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勝任力理論發展概況
1.1勝任力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1973年,美國McClelland教授基于管理層面提出勝任力(competency)這 一概念,其指在績效考核中超出績效標準的職員可勝任該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 識、技術和個人特質等〔I隨后1990年由國外的學者Prahalad和Hamel提出核 心勝任力(core competency)的概念,特指那些能夠被量化并顯著區分某工作績 效優異與績效平平職員的最核心的個體特征[8-9]。Spencer于1993年提出勝任力 是指將工作中表現優秀者與表現一般者顯著區分的、深層次的個體特征[10]。隨著 理論的深入發展,勝任力概念不斷細化分類,逐漸分化出崗位勝任力、職業核心 勝任力等相關概念,崗位勝任力概念的實質是指專業技術人員所需要具備的知 識、技能、能力和特質[11],職業核心勝任力[12]指的是針對某一職業所必備的核 心能力。直至今日,勝任力理論仍在不斷地完善與發展中。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在 1998年總結出護理本科生應具備包括通識教育知識、專業價值觀、核心能力、 核心知識和角色發展這五項勝任力的概念[13]。 2003 年,我國首次將核心勝任力 概念引入護理領域進行研究[14],隨后被逐漸應用于護理教育領域。現今,國內有 研究者[15]對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勝任力指標劃分為臨床護理能力、護理職業素 養、專業發展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管理教育能力。國外有研究者[16]提出了護理 學士學位的勝任力框架,其涵蓋關心照護能力、專業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 維穩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在內的七個指標。另有學者總結出 KSVME 理論 [17],其包含知識、技能、價值、內涵和經驗五部分。這些研究都為護理教育領域 后續課程整合改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雖然國內外的高校都基于勝任力這一概念 對護理專業的本科生的勝任力進行研究,但至今還未提出統一的護理專業的本科 生的勝任力指標和評判標準。
1.2勝任力理論的主要模型
勝任力模型是指擔任某一特定角色所需具備的勝任特征總和[18]。勝任力理論 的最經典的兩種模型有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20世紀70年代,McClelland在勝 任力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勝任力冰山模型,該模型用冰山來比喻能力,能力的驅動 因素是可以通過行為表現的各種特征的集合[19],包括顯性素質和隱性素質兩個部 分。顯性素質容易通過學習知識提升,便于測度,是個體素質的基礎;隱性素質 則不容易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難以覺察,但卻更為關鍵I20】。Boyatzis提出洋蔥 模型[21],洋蔥模型是在冰山模型基礎上演變而來,把勝任素質由內到外概括為層 層包裹的結構,最核心的是動機,然后向外依次展開為個性、自我形象與價值觀、 社會角色、態度、知識、技能[22]。其本質內容與冰山模型一樣,但是洋蔥模型對 勝任力的表述更突出其層次性[23]。
在國內外,研究員基于兩種理論模型進行了大量研究并顯示出積極效果,豐 富了勝任力理論的應用范圍和層次。勝任力理論雖然在國內外護理教育領域的應 用十分廣泛,但較國內相比,國外的研究層次相對來說更加深入,且與其它學科 的理論相結合,我們可以從中借鑒一些先進的研究經驗,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護 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基于勝任力理論的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核心要素
國內外的研究者[24-25]基于勝任力理論對護理學本科課程改革的核心要素進 行研究,總結出護生勝任力應具備五項核心要素,其中針對專業課程總結的核心 要素有以下四點。第一,護生應具備正確的專業價值觀。有研究[26]表明,護生的 專業價值觀中實踐精神和職業精神得分偏低,因此,在本科階段加強護生專業價 值觀的培養尤為重要。第二,護生應具備基礎的核心能力。護理核心能力代表護 理專業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的綜合表現,是護理教育過程中應著重培養的 最主要能力[27-28]。第三,護生應具備專業核心知識。其包括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基 本知識,生命各階段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癥的護理知識,不同護理對象的基 本心理需要和常見臨床心理問題的評估和干預辦法等[29]。第四,護生的專業角色 發展。護理本科畢業生經培養后應能實現臨床、教學、管理、研究員等角色的成 功轉換。
由此可知,勝任力理論在國內外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改革的核心要素是從專 業價值觀、核心能力、核心知識和角色發展等方面對護生的個人素養、臨床實踐、 教學、管理、科研能力的整體概括,各要素聯系緊密,環環相扣,護理教育研究 者在構建護理學專業一流本科課程時應根據各要素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我國的護 理教育現狀,加速推進我國以培養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學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
3勝任力理論在護理本科課程整合中的應用現狀
3.1國外應用現狀
隨著勝任力在人力資源管理及人才評價中的廣泛運用,各國相繼出臺了本國 的護士勝任力標準。與此同時,護理教育者逐步將勝任力標準應用到護理本科的 教育過程中。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護理課程設置遵照護理高等教育委員會制定的護 理本科教育標準,將護理課程分為通識教育課程、護理預備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 [30],其中護理專業課程按照生命周期課程模式進行課程整合,具體包括孕產婦-
新生兒病理生理與護理、兒科病理生理與護理、成人病理生理與護理等課程[31]。 華盛頓大學護理課程是基于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動態性與國際性的教育理 念,采用漸進式課程模式進行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其將微生物免疫學、解 剖生理學等課程整合為醫學基礎課[32],注重課程交叉融合,避免知識重復。加拿 大薩斯喀徹溫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框架基礎是“初級衛生保 健”[33],采用健康模型理論將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其包括以患者和家庭為中 心的護理、探索慢性病和衰老護理、以孕產婦和青少年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等[34]。 還有研究者[35]運用醫學教育課程開發六步法構建勝任力模型進行衛生系統科學 課程的整合,將衛生保健提供課程和人口和社區健康課程納入醫學本科教育,以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疫情沖擊和影響,提高學生的抗擊能力。醫學教育課程 開發六步法是 Taba、Tyler、Yura、McGaghie 等教授的研究和著作進而總結的課 程開發方法,其通過發現教育問題評價一般需求,進而針對學習群體的需求進行 評價,設計課程目標,選擇教學策略與內容,實施并進行評估和反饋[36]。這是一 種可循環的課程開發方法,通過評估和反饋優化和完善課程的設計。
總體來看,國外的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根據國家出臺的勝任力標準進行課程設 置,會按照全球環境及政策的變化調整課程設計方向,有相對完善的課程開發設 計的方法。課程整合一般采用生命周期課程模式進行整合,順應整體護理的理念, 更能滿足培養護生勝任力的要求。但從基于勝任力理論的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 的核心要素的角度來看,大多僅針對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整合,未對專業價值 觀課程及專業角色發展課程進行整合,且缺乏相關實驗性研究,暫時無法從中得 知護生系統學習課程后的反饋信息。課程整合需要根據反饋信息進行課程設計的 調整才能不斷優化教育資源,僅根據國家政策對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將會形成整合 斷層,不利于課程整合思路推廣。
3.2國內應用現狀
我國傳統本科專業課程模式受“以學科為中心”課程模式影響,大部分高等院 校依舊沿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設置,未能體現護理學科專業性質和特點,已然 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37-38]。為克服現有課程體系的不足,國內許多醫學 院校以勝任力理論為中心,從知識、技能、專業素質等方面進行護理本科專業課 程整合的研究。
南昌大學護理學院以二年級護生為研究對象,將護理學導論與護理學基礎課 程中重復的內容整合為護理理論和護理概念模式、護理學一般理論兩部分,整合 多個章節內容進行護理綜合案例教學,并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分階段授課,建立 學生考核機制進行測評。在護生對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 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提升其科研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等能力[39]。大連醫 科大學中山學院選取 191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對照實驗。對照組采用傳統 課程模式進行授課,觀察組以提高護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構建知識、技能和綜 合能力的勝任力框架,將外科、婦產科、兒科和急危重癥護理學等學科的實訓課 整合為臨床綜合技能實訓課,通過模擬病案創設臨床情境等新興教學方法有效促 進護生投身入于實踐情境中,從而幫助護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結果顯示觀察 組的綜合能力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40]。蚌埠醫學院護理系以培養護理勝任力為課 程目標,融合內、外、婦、兒等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將綜合實驗課程整合為溝 通、食管癌護理、糖尿病護理、產科護理、敗血癥患兒護理五個課程模塊,通過 任務驅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有效促進護生勝任力的提升 [41]。
綜上所述,我國研究者基于勝任力理論從知識、技能、專業素質等方面結合 非傳統教學方法對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進行整合,可有效提升護生的綜合素質和 能力。課程整合過程角色定位清晰,學生作為學習者,教師充當引導者、教育者 和評價者的角色,進一步詮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意義,促進師生互動,調動 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其僅針對護理學部分專業必修課程間相關重復知識進行 整合,對于醫學基礎課程的整合和專業選修課程的整合還存在缺口,未完全突破 傳統課程模式,不利于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整體搭建。護理不僅應注重學 科的發展,還應傳承高尚的護理人文職業精神。護理學專業本科課程的整合應為 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的融合搭建起橋梁,突出我國的護理特色,做到能夠讓護生 勝任力的提升有理有據,扎實推進高質量護理人才的培養任務順利進行。 4 基于勝任力理論的護理本科課程整合效果的評價
國內不同研究者基于勝任力對護理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效果進行評價,各評 價方法均有借鑒意義。林秧等[41]為培養護生核心能力,通過護生的就業率、護考 通過率和畢業生的社會評價三方面的數據反映課程整合成效,護生的就業率、護 考通過率均有所提升,畢業生取得良好社會評價。丁淑貞[39]以提高職業勝任力為 導向對臨床技能實訓課進行整合,該研究采用中文版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 問卷(CCTDI)、護生職業勝任力水平測評表和中文版醫學教育環境測量量表 (DREEM)對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職業勝任力以及護生的教育環境進行測 評,結果顯示開展以提高職業勝任力為目標的課程改革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評判性 思維能力。朱寧寧等[40]通過焦點小組訪談的形式對參與綜合實驗課程的護生進行 訪談以評價護生勝任力培養情況,結果表明護生對課程互動模式、考核測評以及 教學方法給予了肯定,調動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吳俊[42]等人通過客觀結構化臨 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的考核模式調查某高 校護理學專業學生崗位核心勝任力的影響情況,結果顯示該考核模式能夠提升其 崗位勝任力。國外學者[43]認為勝任力難以以量化標準進行衡量,極易受個人特質 如不同情境下的心態等因素干擾。各國則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并結合國家政策制定 課程認證標準,例如美國印第安納大學[44]根據課程認證標準對課程整合效果進行 評價,以此判斷該課程是否達到授課標準,正在審批的課程則在院校官方網站上 有相應標注。
就目前來看,針對勝任力理論在國內外護理學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評價方 法,大多數是從護生的考評成績、就業情況或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反映專業課程 的整合成效,存在樣本量不足以及研究范圍過于局限等問題。我國護理教育者在 對課程進行整合研究時,可參考以上評價方法,通過問卷調查或質性訪談的方式 收集護生課程考評的相關數據,開發適用于我國的以勝任力為導向的課程整合評 價體系,以持續推動護理課程整合項目,加速構建一流護理本科課程。
4小結
本文簡要介紹了護理勝任力理論的發展、勝任力理論應用于護理課程整合的 現狀及其評價方法。基于勝任力理論進行護理專業本科課程整合改革能夠促進護 理教育與科學理論的有機結合,加快建立以培養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學專業人才 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具備護理勝任力的高素質臨床、教學、科研護理專業人才。 當前我國基于勝任力理論所進行護理本科課程的整合改革大多都是針對科目間 相關知識重復內容進行課程整合,在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上仍存不足。今 后各護理院校應以培養和提高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勝任力為導向,結合當前教育 改革的大趨勢進行護理課程的整合,借鑒各國先進經驗,緊跟時代發展,逐步建 立起以培養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學專業人才課程體系,保證護理人才的高質量產 出。
參考文獻
[1]Wijnen-Meijer M, van den Broek S, Koens F, Ten Cate O.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medic al education: the broader perspective[J].BMC Med Educ,2020,20(1):509.
[2]董麗嬌•中職、高職、本科課程內容的重復問題及解決對策——以護理專業為例J].河南科 技學院學報,2016,36(02):69-72.
⑶ 孫宏玉,范秀珍.護理教育理論與實踐[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2.
[4]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 28(1):1-14.
[5]Daggett LM,Butts JB,Smith KK.The development of an organizing framework to imple ment AACN guidelines for nursing educ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 g[J].J Nurs Educ,2002,41(1):34-37.
[6]達珍,普珍,孫宏玉.護理本科畢業生勝任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 18,24(19):2342-2345.
[7]黃愷,盧雁,邱卓英,江小情,郝傳萍,劉哲.基于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勝任力架構構建碩士研究 生層次特殊體育教育專業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2,28(03):318-326.
[8]Prahalad C,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 Rev,1990:6 8(3):79-91.
[9]梁雪亭,王千心,孫田杰.基于核心勝任力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 15,29(15):1805-1807.
[10]Spencer S,Spencer L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Y ork:John Wiley,1993:13-14.
[11]常玉蘭,郭舒婕,楊巧芳,宋葆云,李卓然,趙平凡.心血管專科護士崗位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 中華護理教育,2020,17(12):1110-1114.
[12]范燕燕,劉衛東,秦國民,王虹,羅倩倩,王興華,張曉麗.基于職業核心勝任力提升的臨床護理 課程改革效果主觀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9):15-16.
[1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R].1998.
[14]沈琴,李惠萍,楊婭娟,蘇丹,張婷.護士核心勝任力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05): 395-398.
[15 ]許麗杰,孫宏玉.護理學本科畢業生勝任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 (12):1065-1067.
[16]Salem OA , Aboshaiqah AE , Mubaraki MA, Pandaan IN.Competency Based Nursing Curriculum: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s for Nurs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J].OA Lib Journal,2018,5(11):1-8.
[17 ]趙斌.一種新的護理課程框架KSVMEJ].復旦教育論壇,2003(04):80-84+87.
[18 ]柏雪,陳茫.數據館員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5):23-31+41.
[19]姜利華.圖書館館員核心勝任力研究——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J].新世紀圖書館,2011(08): 89-90+16.
[20]林剛.轉化與內化:大學生創業知識習得機制論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9):70- 76.
[21]熊妍哲.護理專碩臨床指導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杭州師范大學,2019.
[22]孟貝,楊秀木.護理勝任力模型研究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05):838-840+871.
[23]任黎,趙秀芳.基于洋蔥模型的婦幼專科醫院新護士崗位勝任力模型及指標體系構建J].護 理學報,2021,28(07):21-25.
[24]Mailloux CG.Using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2008) as a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revision[J]. J Prof Nurs,2011,27(6):385-389.
[25 ]黨蕓,孫宏玉.基于勝任力的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課程模塊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 018,24(20):2462-2465.
[26]Poorchangizi B, Borhani F, Abbaszadeh A, Mirzaee M, Farokhzadian J. Professional va lues of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 a comparative study[J].BMC Med Educ,2019,19(2).
[27]朱平,吳廣霞,郭秀珍,劉芳,王若維,郭然.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本科護理實踐教學體系的實 施效果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4):84-85+8 &
[28 ]曹梅娟,姜安麗.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0 9,44(06):536-538.
[29]丁永霞.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護理本科教育介紹及啟示[J].護理研究,2016,30(09):1116-1120.
[30]George Mason University.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sample plan of study[EB/OL] . [2022- 01-15].https://catalog.gmu.edu/colleges-schools/health-human-services/nursing/nursing-bsn/#four yearplantext.
[31]孫冬玲,李曉波,左選琴.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課程設置及對我國的啟示J].醫學教育研究 與實踐,2017,25(04):596-598+645.
[32 ]譚敏,胡定偉,李莉,等.加拿大護理本科教學模式見聞及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 (08):616-618.
[33]University ofSaskatchewan.Bachelor ofscience in nursing[EB/OL].[2022-01-15].http://nursi ng.usask.ca/programs/bachelor-of-science/organization.php.
[34]Singh MK, Gullett HL,Thomas PA.Using Kern's 6-Step Approach to Integrate Health S ystems Science Curricula Into Medical Education[J]. Acad Med, 2021,96(9):1282-1290.
[35]Thomas PA,Kern DE,Hughes M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Medical Education:A Si x-Step Approach[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15:5-9.
[36]宮建美,杜建時,韓冬梅.我國本科護理專業課程模式教學改革的研究進展[J].中國高等醫 學教育,2020(03):71-72.
[37]徐國興,李梅.一流本科如何建設——基于“雙一流”高校本科課程綜合改革的實證分析[J]. 教育發展研究,2018,38(17):28-35.
[38]賈書磊,何朝珠,付雅林,馮瓊,劉萌,袁俊,周湖燕.護理學基礎線下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J]. 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6):503-507.
[39]丁淑貞,孫雪潔,高筱琪,田其濡,李世博.以提高職業勝任力為導向的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改 革[J].護理學雜志,2015,30(24):67-69.
[40]朱寧寧,謝暉,孫婷,李娜.護理學本科綜合實驗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
(06):425-429.
[41]林秧,葉碧容.以培養核心能力為本位的護理教學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05):335-3
38.
[42]吳俊,楊英,賈秀英,周誼霞,王海婭.OSCE考核模式對護理學專業學生崗位核心勝任力影 響[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3(06):742-744.
[43]Fan JY, Wang YH, Chao LF, Jane SW, Hsu L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 udentsfollowing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J].Nurs Educ Today,2015,35(1):97-103.
Indiana University.Nursing[EB/OL].https://bulletins.iu.edu/iusb/2019-2020/courses/nurs-cour se-des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