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

    發布時間:2022-08-20 11:19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義 2
    1.2論文內容及框架 2
    1.3論文創新與不足 5
    第二章 文獻綜述 7
    2.1關于貿易便利化基本概念的研究 7
    2.2關于貿易便利化影響與影響因素的研究 8
    2.3關于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與實證方法的研究 9
    2.3.1關于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的研究 9
    2.3.2關于貿易便利化實證方法的研究 10
    第三章 貿易便利化基本概況及測評體系構建 12
    3.1貿易便利化基本概況 12
    3.1.1貿易便利化基本概念 12
    3.1.2貿易便利化發展歷程 13
    3.1.3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13
    3.1.4貿易便利化成本 16
    3.1.5貿易便利化收益 17
    3.2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構建 18
    3.2.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建立原則 18
    3.2.2評估體系構建的作用機理 19
    3.2.3現有標志性國際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20
    3.2.4貿易便利化評估系統的基本結構 22
    第四章 貿易便利化測度及實證分析 25
    4.1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 25
    4.1.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驟 25
    4.1.2數據處理與權重確定 26
    4.2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分析 30
    第五章 湖南、江西和湖北貿易便利化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35
    5.1湖南、江西和湖北貿易便利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35
    5.2提高湖南、江西和湖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議 36
    5.2.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36
    5.2.2改善物流環境 37
    5.2.3完善配套環境 38
    5.2.4增強規制透明度 38
    5.2.5完善規章制度 39
    5.2.6推行電子商務 40
    5.2.7加大人才培養 41
    第六章 結論 43
    參考文獻 44
    致 謝 48

    第一章 引言
    貿易便利化是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到特定時代的必然產物,貿易便利化通過 統一的規章制度等方式,追求以最低成本讓貿易商與貿易貨物在國家與地區間無障礙 地自由流動與流通。本文主要將湖南、江西和湖北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對比,了解 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和程度,旨在針對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提 高貿易便利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通過在基礎設施、貿易環境、經濟 條件和財政狀況等方面的改善,提高三省的對外貿易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和貿易形勢的發展,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手段對貿易的影響也越來 越被削弱,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逐漸成為各國與各地區之間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 貿易便利化是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到特定時代的必然產物,貿易便利化通過統一 的規章制度等方式,追求以最低成本讓貿易商與貿易貨物在國家與地區間無障礙地自 由流動與流通。貿易便利化的過程是逐漸降低包括時間成本、信息成本等通關成本的 過程,通過優化貿易環境、調整貿易政策、協調通關工作、簡化貿易程序等方式來實 現。通過衡量與比較國家與地區的貿易便利化的水平,發現國家與地區貿易中的制度 與信息等壁壘,從而尋找改進方向提高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貿易便利化的議題也曾在國際上被提出過多次,早在 2001 年世界貿易組織的多 哈部長宣言中,貿易便利化問題就被提出并作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談判內容;世 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外機構,也對各個成員國區域間的 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有過專門的統計。而國內的研究學者則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合 理的貿易便利化體系,對貿易便利化程度作出了定量分析,并通過對比各國與區域間 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從中得到促進國際經濟與貿易的途徑與方法。然而,國內研究者 的多數研究重點都集中于在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比,也有一些學者開始 轉入更小范圍內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研究,而本文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嘗試在更小 范圍,如國家內的幾個省域間展開貿易便利性水平的對比,通過探究比較湖南、湖北 和江西三大中部省份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差異,從中得到促進湖南、湖北和江西貿易便 利化水平的途徑與方法,因而對研究省域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發展具有一定意義。
     
    1.1.2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上,首先,由于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 傳統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已經大幅減少,利用降低傳統貿易壁壘來推動國際貿易發 展的空間減少,所以,通過促進貿易便利化,即協調各國與各地區制度法規、改善海 關環境等方式,減少制度性貿易障礙和技術性貿易障礙等,成為各個國家與地區當前 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貿易便利化理論進行 了補充與擴充;其次,對于國內更小區域范圍的各個省份而言,提升省域貿易便利化 水平,需要通過完善各地的制度法規、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提升各省貿易便利 化水平,本文通過省域貿易便利化體系構建與相關實證分析,在省域貿易便利化水平 的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理論意義。
    現實意義上,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均為我國中部省份,處于長江沿岸經濟帶, 地理位置比較接近,自然條件和人文習慣也較為相似,因而本文正是站在國內外對貿 易便利化水平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構建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指 標體系,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三省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比較,并提煉出湖南、江西 與湖北三省貿易便利化水平發展過程中各自的特色優勢,相互取長補短,對提高湖南、 江西和湖北三省的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有利于促進湖南、江 西和湖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現實發展,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1.2論文內容及框架
    本文主要將湖南、江西和湖北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對比,了解湖南、江西和湖 北三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和程度,旨在針對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提高貿易便利化過 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通過在基礎設施、貿易環境、經濟條件和財政狀況 等方面的改善,提高三省的對外貿易水平和經濟發展程度。
    第一章導論部分主要通過對本文學術背景和科研意義的說明,介紹了由于世界經 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通過降低傳統貿易壁壘的手段來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空間大幅 度減少,所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成為了越來越多國家與地區之間重視的問題,對于 國內各個省份而言,也需要通過完善制度法規、改善基礎建設等方式提高貿易便利化 水平,而作為長江沿岸經濟帶的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在研究比 較各自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礎上相互取長補短,從而根據針對性的意見與建議提高三 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第二章的論文綜述部分主要是對中國國內國外以往研究成果的介紹,其中有關貿 易便利化基本概念的研究、以及有關貿易便利化影響范圍及影響原因的研究、關于貿 易便利化評價體系的研究以及關于貿易便利化實證方法的研究。一些國外機構和專家 學者都對貿易便利化的基本概念做出了說明,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完全公認統一的概 念,本文根據已有研究將貿易便利化概念界定為對國際貿易過程的簡化與協調,包括 通關程序的簡化、通關效率的提高和國內政策的支持、制度結構的完善以及技術的整 合優化等。
    第三章著重講述了貿易便利化的基礎定義,同時建立了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貿 易便利化的基礎定義,著重講述了貿易便利化的基礎概念,并講述了貿易便利化在國 際世貿機構和亞太經合組織架構下的發展演變歷史,著重講述了包括自由貿易論和交 易成本論等貿易便利化的理論研究基礎,并講述了貿易便利化耗費的生產成本,包括 通過貿易便利化所產生的利益。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的基礎構建,在分析研究了貿易 便利化評估制度的標志性原則、可量化原則、全方位原則和科學化原則及其貿易便利 化體系構建的功能原理上,對典型標志性境外機構的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加以分析比 較,建立了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的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基礎架構,共包括了 4個一級 評估指標、8個二級評估指標,以及 17個三級評估指標。
    第四章著重對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國際貿易便利性發展水平進行測量和探究, 從國際貿易便利性發展水平的具體計算,闡述主成分分析的大致過程、完成了論文的 統計分析和權重配比設計。在進行分析與權重確認的過程中,首先采用線性變換法對 原始統計結果實行了標準化處理,并采用 SPSS24.0 對規范數值展開相關矩陣研究、 KMO 和巴特利特檢驗、總方差的分解和碎石圖分析以及成分矩陣理論研究,最后再 對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了測算排名與分析,并對湖南、江西和 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結果展開了對比和分析。
    第五章主要針對現狀調研分析湖南省、江西和湖北省面臨的問題,涉及基礎建設 不平衡、物流環境不健全、配套環境亟需提升等問題,要求提高法規制定透明度、健 全各類法規、推進電子商務、強化培訓等。基礎設施是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關鍵因 素,而運輸環境對商品的進出口運輸而言不可或缺,資金環境與通信環境等相關基礎 設施可以使進出口企業獲得足夠的條件保障,大力提升政策透明度問題,可以推動國 際貿易和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各種法規的健全則更有助于國際貿易經濟的不斷繁榮, 推進電子商務則更加有利于先進手段與技術對貿易便利化的促進,最后,加大人才培
     
    養可以間接對貿易便利化水平有積極影響。
    第六章也是根據對本文的分析結果做出了總結,指出雖然湖南、江西與湖北之間 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已經在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湖 南、江西與湖北之間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仍然具有上升的空間,所以政府必須針對現實 狀況積極推進有關領域的制度建設和完善,為湖南、江西與湖北之間進出口交易創造 更為優越的政策環境,包括通過提高政府法規制定透明度、健全各種法規制度、推進 電子商務、加強人才培訓等手段,提高省域貿易便利化水平乃至全國貿易便利化水平。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式,是在由國外機構和中國國內外學術界提出的國際貿易便利 性水平評估系統基礎上,建立了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國際貿易便利性水平評估系統, 通過選擇對《各省統計年鑒》(2009-2018)和《中國金融年鑒》(2009-2018)中的數據信 息加以標準化,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國際貿易便利性水平 加以估計,在完成數據和權重確定的過程中,首先采用線性變換法對原始的計算數值 實行了規范化管理,然后采用SPSS24.0對標準值實行了相關的矩陣解析、KMO和巴 特利特檢測、總方差解析和碎石圖解析以及成分矩陣解析,最后再對湖南、江西和中 國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做出計算排序和統計分析,并對湖南、江西和湖北貿 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進行比較與分析。
    文章的技術路線,是通過指出問題、剖析問題、實證分析和解決問題,來貫徹全 篇的。先通過研究背景和意義上的大數據分析和文獻總結與評價指出了本文的主要問 題,接著再通過貿易便利化基本概念、中國國內外貿易便利化的發展歷史、貿易便利 化關鍵理論、貿易便利化成本和貿易便利化收益等理論基礎來分析問題,最后再通過 建立的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測評系統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得出本文 的建議與結論解決問題。
    在研究視角方面,論文對湖南、江西和湖北地區從 2009-2018 年貿易便利化的關 鍵數據分析,并綜合研究與比較了三省最近10 年的貿易便利化程度水平,在進行大 數據分析與權重確定的方法中,首先采用了線性變換法對原始的統計數據值進行了標 準化分析,然后采用了 SPSS24.0對統計數據值進行矩陣分析、KMO和巴特利特檢 驗、總方差和碎石圖分析,最后再對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程度進行了測 算比較與研究,并對湖南、江西和湖北省貿易便利化的指數得分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 目前,各院校的碩博論文大多是有關國家在貿易便利化問題上的研究,并沒有專門對 省域在貿易便利化測度領域的研究,論文中通過比較了湖南省、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 便利化水平,并采取了比較創新的觀點進行分析,在理論與實際兩個方面均有一些創 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在由國外機構和國內外專家學者建立的貿易便利化評估架構 基礎上,形成了湖南省、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評估架構,貿易便利化評估架構 包含基本設施、交易環境、經營條件和財務狀況等4個一級指標體系,以及交通環境、 郵遞服務、商品進出口貿易額、企業經營環境、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融資環境、 財務收支情況和一般公用預算收入等八個二次指標體系,涉及客運量、貨物量、郵遞 服務數量、通信服務總數、商品進口額、商品出口額、境內上市公司數、國外上市公 司數、外商直接投資公司備案及登記戶數、地方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銀行 業其他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類信貸(金額)、地方財政收支、 地方財政開支、政府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共十七個三級指標。該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具有一定可測度性、全方位和創新性。
    但是,在實證分析的過程中,本文也出現了部分缺陷,大致有這樣的兩個方面:一 是數據來源較少。全文數據僅來自于各省的統計年鑒以及我國金融年鑒方面,內容缺 乏全面性,同時又只收集到了 2009-2018 年的有關統計資料,使得文章中依據數據無 法進行較為細致、全面的分析。二是在對于各省間貿易便利性程度進行對比分析時, 由于選擇的省市總量較少而且標志性也不強,在進行了貿易便利化比較后,對于三省 間的差異并不能做出較為深刻的剖析,在之后的學習和研究中有待加強和深入。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二戰以來,經濟全球化水平逐漸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也逐漸發展,傳統的關稅 等手段對于國家與地區間的貿易的影響逐漸被削弱[1];而每個國家與地區之間在基 礎設施建設、海關通關與制度法規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因而使得一些技術性問題與 制度性問題等逐漸被各個國家與地區重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受到了各個經濟體的 重視。而貿易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對國際貿易摩擦的減少、通關效率的提高及國際貿 易生產成本的降低有著很大意義,有利于推動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

    2.1關于貿易便利化基本概念的研究
    目前來看,關于貿易便利化概念的論述還不是全部統一,一些國際組織與學者紛 紛提出各自的解釋。
    其中,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認為貿易便利化是通過對海關通關 手續的簡化等方式來消除商品貿易過程中的阻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則認為貿易便 利化是在保持國家或地區對于海關程序控制的同時,簡化貨物從出口到進口過程中繁 瑣的海關程序和減少各種冗雜的費用;亞太經合組織認為貿易便利化是利用新的技術 手段等方式簡化貨物或服務從出口到進口過程中繁瑣的海關程序,推動貨物與服務在 國際間的流通運轉。世界海關組織此類的全球海關機構針對貿易便利化政策的解釋則 大多聚焦于通關程序的精簡、海關管理的提升、海關政策透明度的提高等海關業務上。
    國內外一些學者也對貿易便利化的概念進行的界定, Wilson 等人將貿易便利化 分為狹義定義與廣義定義,認為狹義上的貿易便利化概念是“邊境上”的簡化海關通 關與提高海關效率,而廣義上的貿易便利化概念是不僅包括“邊境上”的簡化海關通 關與提高海關效率,還包括國內的相關政策、完善的貿易制度以及先進的發展技術等 “邊境內”因素。王珉則認為貿易便利化是精簡與協調對外貿易的相關規制,并認為 中國區域自貿協定越來越受到貿易便利化原則的影響[2];董虹蔚則認為貿易便利化 包括對涉及國際貿易的相關程序和管理方式進行簡化、對涉及國際貿易的相關規則制 度進行公開和公示、對國際貿易的相關活動提供配套服務等,因而減少國際貿易的成 本、縮短國際貿易的時間以及提高國際貿易的效率。
    所以,本章主要通過了國際組織和國內外學術界關于貿易便利化的一系列概念與 闡述,把貿易便利化的概念定義為對貿易流程的精簡和協調,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的完
    善、貿易環境的改善、經濟條件的提高、財政狀況的改善、通關程序的簡化、通關效 率的提高和國內政策的支持、制度結構的完善以及技術的整合優化等。

    2.2關于貿易便利化影響與影響因素的研究
    關于貿易便利化所產生的影響,國內外學者做出了研究并得出各自結論。部分研 究者還分析了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國內商品進出口規模的影響,葛純寶等人通過研 究了“一帶一路”沿途各地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出“一帶一路”沿途各地對外貿 易便利化對我國的外貿快速發展有一定作用[4];蘆月等人通過深入研究“一帶一路” 沿途各國對外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同樣得出“一帶一路”沿途各國貿易便利化對我 國的外貿增長率有提升作用的結論,主要是對我們本國與“一帶一路”沿途各國的外 貿增長率具有作用[5];吳兆丹則通過計算“一帶一路”四十七國的對外貿易便利化水 平,認為提高“一帶一路”沿途各國的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提高我們各國與“一 帶一路”沿途各國之間的對外貿易總量[6];而韓星則在GTAP模型的基礎上,測算得 出提高對外貿易便利化程度對于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會產生的相應影響,最終 得出在貿易時間成本減少百分之三十的時候,大部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貿易規模 都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7];齊瑋認為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全球貿易自由化的 發展,原因在于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簡化商品和服務貿易的相關程序與手續, 協調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進出口貿易環境的效率和透明度等[8]。一部分學者分 析了貿易便利化對于出口拓展邊際的影響。劉晨陽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提高貿易便利 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出口拓展邊際,全面落實《貿易便利化協議》 則會進一步拓展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出口拓展邊際[9];呂波等學者通過拓展邊際 模型研究發現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通過抑制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邊際從而提高了我 國出口拓展邊際[10]。還有一部分學者從企業或者產業層面分析了提高貿易便利化水 平的相關影響。王敏等人通過調研,發現我國農產品貿易受基礎設施、海關環境、相 關規制環境和金融與電子商務四大貿易便利化分項指標影響巨大,基礎設施、海關環 境、相關規制環境和金融與電子商務四大貿易便利化分項指標推動了我國農產品貿易 的蓬勃發展[11];唐宜紅等人通過研究發現提高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增加企業 出口商品的種類[12];張晴等則通過分析中國企業層面數據,檢驗了提高貿易便利化 水平對中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積極影響

    [13]。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會影響國家和地 區的貿易總額、國家和地區出口拓展邊際以及企業或產業的相關指數,貿易便利化本
    8 身也會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各國際組織和學者對影響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因 素以及如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各自的觀點。世界貿易組織認為應該協調國家與地 區之間有關貿易便利化的談判,從國際貿易規則的角度制定一套較為全面的貿易便利 化體系;世界海關組織則把注意力集中在于進出口相關海關事務上,認為提高貿易便 利化水平需要簡化各國與各地區海關程序并且加強各國與各地區的海關工作效率;國 際海事組織認為通過加強各國與各地區的航運技術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貿易便利化 水平;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認為海關清關技術的提高可以對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產 生積極影響;國際商會則認為國際貿易慣例的統一通過減少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可能 產生的貿易摩擦,從而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世界銀行則認為在進出口貿易過 程中的費用減少能夠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同時,國內外的研究者們也對影響貿易便利化的因素有各自觀點。鄧靖認為國際 貿易業務便利化提升可以使得中國企業營商環境條件更為優越,從而可以顯著減少各 個公司的有關成本,也使得中國企業可以很好地在一個法律化和國際性的運營環境條 件中開展進出口商品買賣活動[14];廖澤芳主要強調的是在雙邊國際貿易中,國民經 濟的發展規模多少、我國人口的數量多寡和國際物流距離的大小等各種原因,對貿易 便利化相關水平具有的重要影響[15];李盛斌等專家也在測量和評價了“一帶一路” 沿途各地貿易便利化相關水平后,認為沿邊機構的合作關系等對貿易便利化相關水平 具有影響[16]。

    2.3關于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與實證方法的研究
    2.3.1關于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的研究
    許多研究者關于構建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評估體系,存在著各種看法。在選擇貿易 便利化指數過程中,Wilson等人共選擇了 4種一級技術指標,4種一級技術指標分別 為口岸基礎設施環境、通關效率、管理制度環境和電商,并利用4大一級指標所形成 的貿易便利化指數體系,從而對一國或區域內的國際貿易便利性水平做出綜合評價 [17],在 4 種價格指數中,管理制度環境和電商應從國內角度解析一國貿易便利化水 平,而口岸基礎設施環境和通關效率則從邊界角度解析一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因而四 種不同指標都從各個角度綜合評價了貿易便利化水平。
    而后,許多的國內國外研究者們參考并學習了 Wilson 等人的指標體系,在該指 標體系的基礎上繼續延伸與拓展,加入更多的指標如金融服務等,以便更加全面并更
    加具有針對性地測度一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18-20]。
    在不斷學習和拓展原有一級指標的基礎之上,眾多學者開始在一級指標下構建更 多的二級指標,楊逢珉等學者結合自身研究構建了 4個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21]。
    構建二級指標體系的方法雖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與已經形成的二級指標體 系間還是存在著部分交叉和重疊的地方,因此不少學者在一級指標之上和二級指標體 系下都進行了構建三級指標的體系研究,如段景輝等在 Wilson 構建的國際貿易便利 化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給出了構建三級指標體系的基本思路,進而較為系統全面地構 建了相應的國際貿易便利化評估體系[22];陳繼勇則在研究中,確定了國際貿易便利 化的四個一級指標,依次是物流和基礎設施、海關與邊防管制、金融與電子商務和政 策與監管環境,并把這四大一級指標體系再細分為四十個三級指標體系[23],以更加 全面地構建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與之相似的是,王微微等構建4個一級指標,在一 級指標下設九個二級指標和三十七個三級指標,在該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三級指 標的重復率和交叉性比較小,使得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更加完整而全面[24]。 2.3.2關于貿易便利化實證方法的研究
    針對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衡量方式,中國國內有關文獻所采用的方式 一般有算數平均法[25]、熵值法[26]、灰色關聯法[27]及其主成分分析法[28];程云潔 等學者通過給不同的指標賦予一定權重然后加權并且求和,最終求得國家或地區的貿 易便利化指數[29];部分研究直接利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測度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進 行學術研究[30]。
    在探討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對研究目標的影響并選取具體模型方面,許多研究者 直接使用了貿易引力模型[31-34];也有學者在貿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基石上,通過引進 貿易便利化指數、國際貿易對外開放度、對外經濟社會增長情況和地區經濟合作伙伴 聯系等來展開研究分析[35];孔慶峰和董虹蔚通過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測評國際貿易 便利性水準對于"一帶一路"沿途發展中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作用[36];樊兢、宋偉良和 賈秀錄通過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分析研究了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對區域全面經 濟伙伴關系協議各成員國以及二十國集團國家間的對外進出口貿易影響[37, 38];李 萍通過隨機前沿方法,計算了“一帶一路”沿途國家貿易便利化效率與“一帶一路” 沿途國家貿易便利化發展潛力,全面深入剖析了產生限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途發 達國家對外貿易的有關原因;除了上述通過構建國際貿易引力模型與拓展貿易引力模
    10 型外,黃藝通過使用熵權法模式對“一帶一路”沿途中國貿易便利化發展水平做出相 應計算,深入研究剖析了“一帶一路”沿途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大宗農產品對外進 出口交易的負面影響[40]。
    綜合上述文獻回顧與分析可知,針對貿易便利化的相關研究包括貿易便利化的概 念、貿易便利化的影響、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影響因素、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的構建和 貿易便利化實證方法的研究都在不斷豐富和完善,但是目前國內外多是針對國家和地 區在貿易便利化問題上的分析,缺乏專門對省域在貿易便利化測度方面的深入研究, 鮮有學者基于省際視角對貿易便利化進行比較分析。那么,如何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 體系以測度省際層面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文章中參照了中國及國內外學界的以往研 究,形在文章中采用湖南、江西和湖北2009 至2018 年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數據資 料,研究人員通過比較了三省最近10 年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和水平,在進行數值對比 與權重確定的過程中,先是使用線性變換方式對原始數據結果進行了規范化分析,然 后再使用SPSS24.0軟件,對規范的統計結果進行了相關矩陣研究、KMO和巴特利特 檢驗、總方差分析、碎石圖分析以及成分矩陣研究,最后再對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 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了測算排名與數據分析,并對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便利化 一級指數與得分進行了對比和分析。文章中選擇了比較湖南、江西和湖北省的貿易便 利化水平,并采取了比較創新的角度,從理論與實際兩個方面都有了一些創新,以期 為提高湖、湖南和江西貿易便利化水平提供有益參考。
     
    第三章 貿易便利化基本概況及測評體系構建
    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如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逐漸成為國家與地區 關注的問題,雖然貿易便利化至今未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貿易便利化經過不同時期 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本章通過總結貿易便利化的有關理論,提出貿易便利化所 產生的成本和利益,參照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設置原則以及有標志性國外機構的貿易 便利化評估制度,形成了符合本文研究成果的貿易便利化評估制度,為后續貿易便利 化水平的測度與比較奠定了基礎。

    3.1貿易便利化基本概況
    3.1.1貿易便利化基本概念
    隨著中國外貿自由化與公司運營現代化的發展,以及世界區域間全球商品交易自 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傳統的關稅貿易壁壘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對全球商品交易的影響也 日益減小,如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逐漸成為國家與地區關注的問題。然而,目前貿 易便利化尚且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各個國際組織針對貿易便利化提出了各自的定義 和解釋。
    其中,世貿組織和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都指出,貿易便利化就是對程序的簡化, 程序指的是貿易程序,涉及商品在市場流動過程中所包含的海關通關過程、國際貨物 運輸和雙方支付方式等事務。經合組織將貿易便利化定義為在國際貿易流程的資料和 程序上的簡單化以及標準化,通過交易商品過程的簡單化與標準化提高企業效率并縮 減企業成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則把國際貿易業務便捷化界定為有效履行外貿環 節、精簡外貿業務工作程序、降低國際貿易費用、提高工作效率與效果,為國際貿易 建立一個透明、直接和高效的交易環境。亞太經合組織認為貿易便利化指的是使用電 子商務等新的手段,協調解決在國際貿易中產生的手續問題,從而達到最大限度降低 貿易成本的目的。
    總體來看,雖然各個組織對國際交易便利度的具體界定和釋義均未完全統一,但 是各個組織對國際交易便利度進行界定和釋義的核心仍是相同的,即經過對國際交易 過程的精簡和合理協調,以重新統一國際交易程式和提升國際交易的效率,進而減少 各方交易生產成本,進而帶動全球范圍內的交易發展,這些思想囊括的是貿易便利化 的狹義概念。而貿易便利化的廣義概念是在上述基礎上進行拓展,即在簡化貿易程序
    的基礎上,涵蓋貿易政策、貿易機制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從而促進國家與地區之 間的貿易發展并構建高效便捷的國際貿易環境。

    3.1.2貿易便利化發展歷程
    在世貿組織的架構下,早在一九九六年貿易便利化問題就被視為世貿組織“新加 坡議題”中的重要問題,該議程主張要縮短國際貿易過程并減少國際貿易成本,從此 之后貿易便利化開始得到各個國家與地區的關注。隨后,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于二零 零一年的第四次部長會議的《多哈宣言》中,提高進出口商品流轉速度、物流速率和 通關清關的程序與速度,在此過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各持不同立場,前者對提 高貿易便利化水平表示支持,而后者則對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積極性并沒有那么高。 直到二零零四年世界貿易組織關于貿易便利化問題開展了一次正式談判,在此次談判 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依然就各自立場對協議約束性提出了不同意見。二零一三 年在世貿組織的部長級峰會中提出了“巴厘一攬子協定”,提出建立“單一窗口”來 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此次會議找到了解決貿易便利化問題的突破口,從而為后面貿 易便利化水平的繼續提升打造了良好的基礎。
    在亞太經合組織的框架下,一九九六年的《馬尼拉行動計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貿易便利化的有關內容,因而也是在亞太經合組織內部對貿易便利化的首次重視。而 次年則提出并探討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相關事宜,在之前的框架下有了進一步具 體的探討,對于亞太經合組織內部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而二零零一年《上海共識》 則進一步將貿易便利化的目標量化,即在二零零六年之前,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下降 百分之五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交易費用,這有利于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為促進貿易便 利化制定具體明確的規制。二零零二年提出了《貿易便利化第一期行動計劃》并實施, 二零零七年又在基礎上修訂與充實,并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海關通關等方面的計劃,亞 太經合組織關于貿易便利化有關問題的研究更富有實踐性與可操作性,為促進亞太經 合組織內部區域貿易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所以,近幾年以來,在亞太經合組織會 員國的積極協調與配合下,地區內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地區內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也獲 得了穩步提高,大大有利于區域內貿易的開展。

    3.1.3貿易便利化相關理論
    本文的理論基礎由自由貿易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構成,在上述兩種理論的基礎上 闡述貿易便利化的本質和貿易便利化的最終目的。
    13
    (1)自由貿易理論 自由貿易理論大致包括了三個時代,分別為新古典學派的自由貿易理論時期,現 代自由主義流派的自由貿易理論時代,以及二戰后的自由貿易理論階段。
    在一個時代中,新古典學派的自由主義交易理論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赫克歇爾和俄林為典型代表。亞當•斯密主張絕對優勢論,并指出各個大國最具一定 優勢的產品不同,所以各個大國都必須專門制造和販賣自己最具一定優勢的產品,充 分利用本國資源促進本國總產出的增長。亞當•斯密在標志性著作中,否定了重商主 義的財富觀點并且提出國際分工的思想,他認為在國際貿易中的分工可以使得參與國 際貿易的國家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社會總福利并且增加社會財富。亞當嘶 密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在各個大國出產的同一產出產品在成本費用上會有一些 差異,如果一國出產一種出口產品的成本費用有一定優越,而出產另一產品的成本費 用則存在著一定劣勢,那么該國就應該生產并且出口前者,進口后者,通過自由貿易 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整個社會的總福利。然而,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并無 法說明,當一國的各種商品均處在絕對劣勢之時,應該如何參與國際貿易并提升社會 福利。
    因此,大衛李嘉圖則在亞當嘶密理論知識的基石上提出了相對優勢基礎理論, 和亞當•斯密不同的是,大衛•李嘉圖則指出,一國產品只要存在著相對優勢就能夠 按照自己的相對優勢生產一并貿易出口產品。而大衛•李嘉圖則在其標志性著作中進 一步論述了比較優勢理論,在亞當•斯密的理論知識基石上,大衛•李嘉圖則指出2 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同一種產品的絕對優勢并非產生貿易的必備條件,而2個國家或地 區生產同一種產品的相對優勢才是產生貿易的條件。所以,根據大衛•李嘉圖的相對 優勢論認為,假如一個發達國家或區域出產的出口商品,在和另一發達國家產品銷售 對比下都不具有一定優越性,則這個發達國家或區域仍然能夠通過制作或產出相對比 較優勢地位的產品銷售進行貿易,仍然能在貿易中獲利,這也就是"兩優相較取其重 II
    "
    赫克歇爾和俄林在繼承絕對優勢理論基礎上創立的要素稟賦理論認為,世界各個 大國都必須依靠各自要素豐裕度來制造進出口產品,大量進口本國的相對緊缺要素密 集型產品,和產出本國相對充裕要素密集型產品,相異于大衛•李嘉圖的理論,赫克 歇爾和俄林的 H-O 論是建立在世界各國要素稟賦差異的基礎上,而非在生產力差異 的基礎上。綜上所述,從亞當•斯密到大衛•李嘉圖再到赫克歇爾和俄林,他們的貿
    14 易理論都是建立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主張國家與地區之間參與生產與對外貿易并從 中提高社會總體福利水平,因此自由貿易理論對于貿易保護主義持反對態度。
    在第二個時代中,自由貿易論主要是以現代新自由主義學派的自由貿易論為代表。 里昂惕夫根據要素稟賦理論解釋了美國政府在一九四七年的進出口統計,發現了根據 要素稟賦理論,本為資本密集型的國家,在進口商品時的資本密集型比出口商品的資 本密集型要高,美國公司所出境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數比國外進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要 高,美國公司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出境勞務密集型商品,這和要素稟賦理論的預測 結果完全恰恰相反,這也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謎”。“里昂惕夫之謎”為自由貿易理 論領域帶來了巨大震撼,成為了國際貿易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而第三個時期是二戰后的自由貿易理論階段。二戰以后,西方經濟理論家們對“里 昂惕夫之謎”給出了不同的理解,主要分為技術差距基礎理論、新要素基礎理論、需 要偏好相似性基礎理論、產業內貿易基礎理論和新人力資源說。技術差距基礎理論指 出技術同樣是一個重要生產要素;新要素基礎理論則在技術差異理論知識等基礎上, 提出企業除傳統的生產要素以外,還需要考慮新技術、人力資源和相關技術等新興要 素;消費需求偏好相似性基礎理論則指出各個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喜好并不一致,美 國人更傾向于消費資本密集型商品;而產業內貿易針對的是同一產業內同種商品之間 的交易,并從不充分競爭、商品差異化和大規模經營中說明了同一行業內產生交易的 重要因素;人力資源研究理論則認為“里昂惕夫之謎”中只有包括物質資產而不能包 括人力資源,一旦加入了人力資源,國家產品的資金密集度將會超越進口產品的資金 密集度。
    由此可見,自由貿易理論經過不同階段的發展得到不斷豐富和完善,不同學者對 于自由貿易理論的觀點有所不同,但是總的來說都是主張國家與地區之間通過減少貿 易壁壘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而貿易便利化的發展也需要以國際貿易的自由化為基石, 同時貿易便利化的共同目的也是為了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發展,而貿易便利化和自由 貿易二者的共同目的也都是為了推動全球分工的發展、各國與各地區生產效率的提高 以及全球總體福利水平的增長。所以,在貿易便利化的理論基石中就應當包括自由貿 易論。

    (2)交易成本理論
    現實的貿易中,交易一定會產生各種成本,與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假設的前提是 相悖的,與現實中的貿易也不相符合。因此,經濟學家科斯本在《企業的性質》中認
    15
    為“使用價格機制是需要代價的”,即商業交易是必須產生成本的,這與古典經濟學 中假定的貿易中交易費用為零是不一致的;隨后,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認為, 如果想要成功進行一場市場交易,就需要在這場貿易之前花一定的成本做工作,在貿 易之前花費越低的交易費用做工作,那么貿易就會越容易成功。科斯理論中的核心思 想是指出貿易都是有成本的,包括信息、談判、契約、履行、違約和轉換六方面的成 本,科斯認為所有貿易活動從開始到結束都有成本的存在,因而突破了古典經濟學中 交易成本為零的假設,促進了經濟理論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發展。威廉姆森在拉科斯理 論的基礎上,認為貿易花費是“市場經濟世界中的摩擦力”,對市場經濟發展是產生 阻礙效應的,并提出了貿易花費主要來自不確定性、信息對稱性、專用性投資、有限 理性、投機等六個方面,同時指出產生貿易花費的理論基礎還包括了證券交易的特殊 性、不確定性和頻率等。
    如果將交易成本擴展至整個貿易,國際貿易中所產生的支出也將比較復雜,而且 由于整個貿易中涉及到的更大空間,在運輸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多的成本,而且,因為 在不同國家和地方之間的政治、歷史、人文、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也有著很大差別, 特別是經濟政策與經濟制度等導致成本加大。在國際貿易中,一般包括關稅、手續費 用、進出口配額許可證費用、通訊費用、交通費用、檢驗檢疫費用等,這些費用更多 來自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此外,在海關通關過程中也會 產生較大的交易成本,繁瑣的程序需要更多的文件、時間和手續,不僅會使得國際貿 易花費更多的金錢成本,還使得企業花費更長的等待時間,這些成本直接給進出口企 業帶來了更多的時間與經濟壓力,影響到企業的收入與國際競爭力,從而不利于本國 經濟的發展壯大。因此,為了減少國際貿易中的費用和簡化國際貿易中的程序,需要 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交易過程中各種費用與成本、全面提高海關通關效率等 方式來實現。

    3.1.4貿易便利化成本
    貿易便利化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各個國家與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花費增加和在 關稅方面的收入降低。
    首先,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必然要求加強對各國和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 入,包括投資興建設施、引進管理模式和軟件開發投入等,都必須投入巨大的人力、 物力和財力。只有完成機場、鐵道、高速公路和海港等基礎設施工程,并且在完成以
    16
    后采取良好的科學管理方法,研制并配備比較先進的軟件設施,才能更好地提升一個 國家或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而這些花費在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成本即為提升貿 易便利化水平會帶來的成本之一。
    貿易便利化的第二個成本是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關稅收入會有一定的減少。提高 貿易便利化水平,勢必伴隨著減少國際貿易成本,從而降低了國際貿易中的稅費,在 此過程中,也必然會降低了一國區域內的關稅收入,所以從短期而言,貿易便利化水 平的提高必然會減少一國關稅收入,對于一些高關稅國家來說影響更大;此外,在貿 易便利化過程中,隨著各國貿易程序的簡化,通關過程中各種手續費的收入也會減少, 因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該國的財政收入。

    3.1.5貿易便利化收益
    貿易便利化的收益也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個部分的收益就是能夠減少貿易成本, 第二部分的收益就是能夠提升一國或者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第三部分的收益是 在提升貿易便利化的過程中,能夠完善每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相關制度。
    首先,通過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大減少了商品出口的成本,從而縮短了商 品出口流程中復雜的程序,從而提高了進出口效益,也使得商品在全球市場上越來越 具備了競爭性,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業減少了出口成本,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對消費者而言也大大降低了價格,消費者也能夠花更少 的時間花錢選購商品。總的來說,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促進了全社會總的福利水 平的提升,提高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其次,貿易便利化的發展有利于一個國家改善和提高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水 平。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需要不斷完善機場、鐵路、公 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提高這些地方的管理水平,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該國或 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得到提升,同時也使得國際貿易的效率得到提升,從而推動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增長。
    最后,推動貿易便利化的發展有利于完善各國的規章制度。如果從微觀的視角考 慮,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過程中也會促進一些國家或區域對通關程序等的改善, 進而促進了通關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所節省的 這些成本對一些大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而言,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盈利,從而增加了企 業的運轉速度;從宏觀的視角出發,貿易便利化的進展與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個發展中
    17
    國家的海關通關效率,促進一個國家的貿易發展和經濟發展。

    3.2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構建
    該文以自由貿易論和交易成本論為理論基石,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合理的貿易 便利化測評體系。評估系統通常根據一些準則,找到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而貿易 便利化評估系統的建設,通常也是根據標志性原則、量化性原則、全方位原則和科學 化原則建設,發現目前貿易便利化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指導,最終達到減少貿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

    3.2.1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建立原則
    該文綜合以往研究,確立了貿易便利化評估系統的四大基本原則:標志性原則、 量化性原則、全方位原則和科學化原則。具體表述如下:
    (1) 標志性原則
    在建立一種比較完善的考核制度時,我們還必須選擇一部分能夠比較顯著的具有 標志性的指標項目,這便是標志性原則。而針對本文所要構建的貿易便利化性評價系 統,則需要挑選出能夠顯著代表貿易便利化水平與程度的指標項目。
    (2) 量化性原則
    在確立一個良好的測評體系時,我們挑選的指標項目需要能夠通過量化的方式表 現出來,使得測量結果可以通過數據進行比較,由此可以對每個指標進行分析。對于 本文要建立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則需要根據量化性原則建立具有量化性的貿易便 利化測評體系。
    (3) 全方位原則
    在確立一個良好的測評體系時,我們挑選的指標項目必須全面選取,使得指標項 目的覆蓋范圍盡可能廣泛,從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反映問題。因此對于本文要建 立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則需要根據全方位原則盡可能選取充分多的測評指標科學 系統地反映貿易便利化水平。
    (4) 科學化原則
    在確立一個良好的測評體系時,我們挑選的指標項目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性,無 論是選取指標還是處理數據,都應當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準確的分析。因此對于本 文要建立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則需要根據科學化原則,全程通過科學性的方法進 行處理,對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準確的評估和分析。
     
    3.2.2評估體系構建的作用機理
    評估系統中通常包含了能夠衡量人類發展水平的多種指標體系,一般由整個評估 系統的指數框架和指數權重組成,并必須符合標志性原則、量化性原則、全方位原則 和科學化原則, 同時也需要滿足一定的作用機理。
    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測評體系需要憑借一定的依據確定指標框架,并且根據不 同需求采用適合的方法確定指標權重,最終根據指標框架與指標權重測算綜合得分。 同時,一個完整的良好的測評體系可以通過對發展水平的分析找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 存在的不足,并且通過最終的測評結果對事物的發展進行指導。最后,事物發展實踐 在得到促進與改善之后,會進一步影響和完善測評體系,因而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循環 過程,不斷在測評體系中發現新的問題并且提供正確指導,促進事物的不斷進步與發 展。
    同時,在貿易便利化評價系統中,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度需要根據一定的依據確 定指標框架,并且確定一定的權重,最終根據指標框架與權重計算貿易便利化指數。 在此過程中,通過貿易便利化評價系統的建立和測度推動了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發展, 而貿易便利化評價系統則通過對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量和分析,可以說明不同國家或 地區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上的不足,最后提出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相關對策。 同時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發展又會反過來促進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的構建,貿易便利化 水平的提高會對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有反饋作用,使得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可以根據 發展趨勢與現狀做出提升,最終形成新的測評體系。
    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各個指標分數可以用來說明該指標的發展情況,每個指標 的分數越高就說明該指標的發展情況越好;而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所有指標的總分 則代表了貿易便利化發展的差距,所有指標的總分得分越高就代表貿易便利化發展水 平越高。在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指標得分相對較高的領域,可以通過經驗的學習繼 續完善和提高,而對于在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中指標得分比較低的領域,則需要有針 對性有重點地進行改進和加強,從而促進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因此通過構建貿易 便利化測評體系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貿易便利化現存問題和改進貿易便利化現狀的 過程。
    貿易便利化評估系統可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過程中, 可以通過縮短復雜的程序與降低各種冗余的費率,進而帶動了交易成本的下降,對中 小企業來說,尤其是對于中小公司而言可以降低經營成本,增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也有利于促進國家或地區的收入增長和國家與地區對外貿 易水平的進步,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與貿易實力的增長,有利于一個經 濟貿易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從而改善國家或地區的貿易水平并增加國家或地區的貿易 流量。隨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發展,這種發展又給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產生反饋效應, 不斷通過貿易便利化的作用機制產生循環作用。


    3.2.3現有標志性國際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
    隨著貿易便利化的推進而受到了更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重視,有些國外機構也經 過更深入地調查研究,選擇了詳細的指標體系建立貿易便利化水平評估系統,來評價 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這些國際機構建立的貿易便利化評估框架根據比 較廣泛和詳實的統計資料,采用合適的方法與詳細的指標,并且持續對調查對象進行 觀察跟追蹤,從而測評不同國家或地區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水平。本文選取了四個現 有的標志性國際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這些國際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在 指標構成、調查對象和計算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具體表述如下:
    (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指數體系 經合組織根據世貿組織的《貿易便利化協定》,制定了十六個不同的貿易便利化 指數,并確立了經合組織的國際貿易便利性評價指標。這些評估指標主要涉及信息可 獲得性、商界參與、預裁定、上訴程序、費用與收費、手續(文件)、手續(自動化)、 手續(程序)、邊境機構合作(內部)、邊境機構合作(外部)、理事、治理與公正、過 境費用與收費、過境手續、過境保證及過境協議與合作等等。
    信息可獲得性主要表示的是國家或地區通過公共平臺公布的可獲取的海關信息, 包括相關規定、程序與機制等。商界參與主要指政府部門與進出口企業進行的磋商, 包括在政策、程序與機制等方面的制定和實施。預裁定主要指的是政府機構要求進口 企業發布預先聲明,對特定產品的產品信息以及進口流程等進行事先聲明或公開。上 訴程序指的是國家或地區的相關上訴制度,在貿易發生爭執或爭端時可以采取的上訴 形式等。費用與收費主要是對國家與地區對于貿易的收費和計費方法是否足夠合理, 以及國家與地區對于進出口的各種收費是否有所限制等。手續(文件)、手續(自動 化)和手續(程序)分別是針對簡化進出口文件、應用自動化程序和海關通關程序等 業務相關的手續。邊境機構合作(內部)指的是國家或地區內部邊境機構的合作情況, 而邊境機構(外部)則指的是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邊境機構的合作情況。領
    20 事指的是國家或地區對領事事務的要求與標準。管理與公平指的是世界各國政府和地 方機構關于進出口交易的管理,內容包括了組織道德和行為準則、財務工作公開和政 府結構功能公開、海關結構和海關功能以及海關內部裁定等有關規則。過境費用及收 費主要是國家或地區對于進出口貿易各種收費與費用的公布、審查、規定和政策等。 過境手續則是國家或地區對于過境相關的手續是否進行審查與公布。過境保證主要反 應了進出口貿易中過境擔保的金額、形式、機構和范圍等。過境協議與合作指的是與 進出口貿易相關的運輸協議的簽署等。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指數體系構建相對完整,比較契合世界貿易組 織的《貿易便利化協定》,主要面對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的國家或地區,更加側重于規 制環境與通關效率等方面的指標構建,并且根據每個國家的每年的實際情況,經濟合 作與發展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指數體系也會進行適當的更新和完善。

    (2)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標體系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將重點評價一個國家或區域內的經濟體制和 政策環境等因素,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標主要由十二個一級指標,以及一級指標 體系下涵蓋的二級指標體系所組成,并利用這些指標體現全球不同經濟體的綜合實力 狀況,其中一級指標體系主要涉及宏觀經濟、市場體系構建、基礎設施、金融服務、 信息科技、初級培訓、高等院校、產品市場效益、勞務市場效益、市場規模、商務成 熟度,以及技術創新水平。因此,作為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具有較高評價的體系,世 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標體系通過對決定世界經濟體生產力水平的因素進行較為全 面的評估,對于經濟發展與進步提供了許多具有意義的觀點與貢獻。

    (3)世界經濟論壇的貿易促進指標體系
    全球經貿論壇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所采用的國際貿易促進指數,分別從基礎 設施、市場、邊境管理以及商品環境等四大層面指標對全球經濟體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做出了評估,一級指數下包括了七個二級指數,這些指標的分值越高則代表貿易便利 化程度越高。貿易促進指標體系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和較高的評價, 貿易促進指數體系內容廣泛,涵蓋豐富,數據可信度高,具有綜合性和標志性,體系 選用的相關指標對于更好地評估國家或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有一定的價值和參考 意義。
    (4)世界銀行的經商便利度指數體系
    世界銀行在《營商環境報告》中指出的國際經商便利度指數系統通過研究不同國
    21
    家和地區的中小企業,采用主觀評價方法來通過衡量中小企業的經商便利性程度,來 衡量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便利化程度等,而經商便利度指數系統則包括了成 立公司、申辦執照、財產登記、貸款、納稅、跨國交易、契約履行、破產案件受理和 勞動力市場監督等技術指標,并因此世界銀行的經商便利度指數體系更加側重于國內 的經營環境,雖然被部分學者應用于評估貿易便利化水平,但是在衡量國家或地區的 貿易便利化水平時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對代表性國際組織貿易便利化評估體系的總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建設已經比較完善,形成了十六個不 同的等級指數,既更加符合世貿組織的《貿易便利化協定》,也更加側重于在嚴格規 制環境和通關效率等方面的指數建設;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重點評價 了國家或區域內的經濟體制和政策等,目前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標主要由十二個 一級指標,以及一級指標下包含的二級指標所組成,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指標體系 通過對決定世界經濟體生產力水平的因素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 具有較高評價;貿易促進指標體系貿易促進指數體系內容廣泛,涵蓋豐富,數據可信 度高,具有綜合性和標志性,體系選用的相關指標對于更好地評估國家或地區的貿易 便利化水平有一定的價值和參考意義;世界銀行的經商便利度指數體系更加側重于國 內的經營環境,通過調查國家與地區的中小企業,通過主觀評分來評估中小企業的經 商便利度,在衡量國家或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時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總之,上述這些較有代表性的國際機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評系統在范圍以及指 標體系選取等方面都具有相當權威性,但只是針對本文省份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定, 而這些測評系統又無法充分應用于全國各省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定,也因此無法達到 對全國各地貿易便利化發展的指引意義。所以,本文需要在上述有代表性國際機構的 貿易便利化測評系統的基礎上加以優化,形成適合于湖南省、江西、湖北省的貿易便 利化測評系統。


    3.2.4貿易便利化評估系統的基本結構
    目前代表性國際機構的貿易便利化評估系統在指標選取等方面都具有相當權威 性,各研究者也在此基礎上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形成了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其中 Wilson 等人給出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綜合指標實踐性比較強,該指標可以分為口岸效 率、海關環境、法律制度環境、電子商務等四大層面指標。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例如學者段景輝與黃丙志就認為,在建立指標
    評估系統之時,再細分到三至四層的指標會讓整個系統比較全面,而且易于應用。為 此,在自由貿易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現有文獻的研究成果,并根據了 湖南、湖北、江西地區三省對外貿易狀況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在本文中建立了三 級指標體系(見表 3-1),其中包括 4個一級指標,依次為基礎設施、貿易環境、市場經 營條件和政府財政狀況,具體描述如下:

    (1)基礎設施。該一級指標包含了運輸環境、郵電業務兩個二級指標,其中運輸 環境包含的三級指標是客運量和貨運量,郵電業務包括郵政業務總量和電信業務總量 兩個三級指標。基礎設施越是健全,商品的流轉速率也越高,其便利化程度也高。
    (2)貿易環境。該指標包含了進出口額和經營環境兩個二級指標,進出口額包括 貨物進口額和貨物出口額兩個三級指標,而經營環境包含境內上市公司數、境外上市 公司數和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注冊登記戶數。貿易環境指標旨在從一省的貿易體量大小 以及貿易企業數量反映一省的貿易環境,一省的貿易環境越優,則該省貿易便利化水 平越高。
    (3)經濟條件。經濟條件包括了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和金融環境兩個二級指數, 經濟發展水平則包含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兩個三級指標,金融環境包含 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款)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款)兩個三級指標。因 此,該一級指數反映了一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金融環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代 表該省生產能力和居民的消費潛力就越高;同時,金融環境越優,該省投融資能力越 強。所以經濟條件越好,越有利于一省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4)財政狀況。財政狀況包括地區財政收支與普通公共預算總收入 2 種二級指標, 而地區財政收支則分為地區財政收入和地區財政開支2 種三級指標,而普通公共預算 總收入則分為地區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2 種三級指標。因此,該一級指標主要使用于 一個省政府的地區財政收入和區域財政開支上,以基本公共預算總收入中的稅費收入 與非稅收入指標評價一個省政府的整體財政狀況。
    這4 個一級指標,從省內的宏微觀環境中反映了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程度,使評價
    指標體系框架更為全面、評價尺度也更為客觀。在《各省統計年鑒》(2009-2018)和《中 國金融年鑒》(2009-2018)的基礎上,本文共選擇了十七個指標加以分析,貿易投資便 利化水平的評估指標如表 3-1 所給出。
    23
    表 3-1 貿易便利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指標來源
    基礎設施A 運輸環境A1 客運量A11 各省統計年鑒
    貨運量A12 各省統計年鑒
    郵電業務A2 郵政業務總量A21 各省統計年鑒
    電信業務總量A22 各省統計年鑒
    貿易環境B 進出口額B1 貨物進口額B11 各省統計年鑒
    貨物出口額B12 各省統計年鑒
    經營環境B2 境內上市公司數B21 中國金融年鑒
    境外上市公司數B22 中國金融年鑒
    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注冊登記戶數B23 中國金融年鑒
    經濟條件C 經濟發展水平C1 地區生產總值C11 各省統計年鑒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12 各省統計年鑒
    金融環境C2 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C21 中國金融年鑒
    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C22 中國金融年鑒
    財政狀況D 財政收支D1 地方財政收入D11 各省統計年鑒
    地方財政支出D12 各省統計年鑒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D2 稅收收入D21 各省統計年鑒
    非稅收入D22 各省統計年鑒
     
    24
    第四章 貿易便利化測度及實證分析
    4.1 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
    4.1.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驟
    (1)標準化原始資料數據,以減少量綱產生的影響,公式表述為Yij = 7/x
    Amax
    每個指數取值區域為(0,1)之間;Xij為指標的最初取值,Xmax為該指標所有統計數值 中的最大取值,i表示一級指標(i=1, 2, 3, 4),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下的第j個三級 指標;各一級指標的取值為其下三級指標的算術平均數,表達式為:Z?= 淌 =iYij(j = 1, 2, 3, 4),n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下有n個三級指標。
    (2)建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R
    相關系數矩陣R=(ry)mxm
    5 = “=¥:廣」,(i,j = 1, 2, ..., m) (4-1)
    式中 rii=1, rij=rji, rij 是第 i 個指標與第 j 個指標的相關系數。
    (3)計算相關系數矩陣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計算相關系數矩陣R的特征值X1>X2>_>lm>0,及對應的特征矢量值u1,u2,…,
    um, 其中uj=(u1j, u2j, unj)T,各特征矢量組成了 m個新的指標變量
    71 = U11X1 + U21X2 + …+ UniXn
    { y2=U12^1+U22^2 + ^ + Un2^n式中y]是第1主成分,2是第2主成分,…,
    Vm = ”1m%1 + + …+ ^nm^n
    ym 是第 m 的組成分。
     
    4)寫出主要成分并計算綜合得分
    首先,計算特征值Xj (j=1, 2,…,m)的信息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稱
    bj = /亍() = 1, 2,…,m)為主成分yj的信息貢獻率; 加=1心
    Qp =為主成分yi, y2, , yp的累積貢獻率,當ap接近于1 (ap=0.85,
    加=1兒k
    0.90, 0.95)時,選擇前p個指標變yi, y2,…,yp作為p個主成分,代替原來m
    個指標變量,從而可對 p 個主成分進行綜合分析。
    其次,計算綜合得分Z = t^=1bjyj其中bj為第j個主成分的信息貢獻率。
    25
    4.1.2 數據處理與權重確定
    首先,本文采用了線性變換法對原始的統計分析結果進行了指數化(標準化)處理, 以減少對量綱的影響,處理后各指數標準化取值的范圍均為 0~1,其中 1代表著最好 水準,0則不一定是最差水準。具體方法,詳見公式①。
    然后,再應用SPSS24.0軟件對上述規范值進行相關性矩陣解析(見表4-1),但因 為將主成分分析應用于變量間具有較強關聯的數據分析,而如果與原始數據關聯性較 弱,則應用于主成分分析后并沒有很好地降維效果,因此得到的各個主成份濃縮為原 始變量信息的能力不大。通常,在原始資料絕大部分變量的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都等于 0.3 時,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效果并不理想。由表二可知,由于文中對原始資料絕大部 分變量的相關系數分析都大于等于 0.3,所以對文中數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的數 據分析仍然存在合理性。
    26
    表 4-1 相關性矩陣
    相關性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同時,可以通過SPSS24.0軟件對規范值進行KMO和Bartlett試驗(見表4-2)以 檢查各因素間有沒有相關程度,一般來說,當KMO取樣適切性量數大于或等于0.6, 顯著性小于等于 0.05,則表明各因素之間關聯程度較高。根據圖示三可知,本文標準 值經過了 KMO和Bartlett實驗,KMO取樣的適切性量數為0.779,顯著性為0.000, 因而本文數據規范值的各因素間關聯程度較高,主成分分析結果較為理想。
    表 4-2 KMO 和巴特利特檢驗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0.779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近似卡方 1083.334
    自由度 136
    顯著性 0.000
     
    再次,根據總方差解釋(表4-3)、碎石圖(圖4-1)和成分矩陣(表4-4),抽取
    前4個主成分(Comp1、Comp2、Comp3和Comp4),總信息的抽取比為91.5%
    表 4-3 總方差解釋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載荷平方和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1 10.549 62.052 62.052 10.549 62.052 62.052
    2 2.363 13.902 75.954 2.363 13.902 75.954
    3 1.391 & 185 84.139 1.391 & 185 84.139
    4 1.251 7.361 91.500 1.251 7.361 91.500
    5 0.655 3.854 95.354
    6 0.309 1.817 97.171
    7 0.228 1.344 98.515
    8 0.116 0.684 99.199
    9 0.051 0.302 99.501
    10 0.040 0.237 99.738
    11 0.020 0.118 99.856
    12 0.013 0.075 99.931
    13 0.006 0.034 99.965
    14 0.003 0.018 99.983
    15 0.002 0.010 99.993
    16 0.001 0.005 99.998
    17 0.000 0.002 100.000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圖 4-1 碎石圖
    最后,再將四個主成分可得綜合評價模型中的系數構成:首先求出每個主成分的 平均貢獻以及前五個主要成分的累計貢獻,然后依次用前者除以后者,最后再將各個 主要成分指標中相應的系數相乘,最后再相加并求和。主成分在各指標的比例系數組 合,如表4-4給出。從而建立出了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的綜合評價模型,如下:
    Comp=0.198X1+0.595X2+0.600X3+0.360X4+0.551X5+0.337X6+0.587X7+0.471X8+0
    .341X9+0.694X10+0.027X11+0.669X12+0.648X13++0.628X14+0.661X15+0.627X16+0.617X
    17
    表 4-4 成分矩陣
    成分
    1 2 3 4
    X12 0.986 -0.034 0.073 -0.015
    X13 0.982 -0.118 0.042 -0.053
    X15 0.981 0.040 -0.155 0.047
    X10 0.969 0.136 0.173 0.013
    X16 0.955 -0.167 -0.062 0.125
    X3 0.920 -0.172 0.090 -0.219
    X17 0.882 0.208 -0.303 0.175
    X14 0.845 0.452 -0.155 0.007
    X5 0.810 -0.298 0.306 0.246
    X2 0.801 0.470 -0.230 0.017
    X8 0.745 0.078 -0.505 -0.016
    X7 0.713 0.376 0.536 -0.020
    X6 0.642 -0.600 -0.320 0.264
    X9 0.581 -0.580 0.458 -0.071
    X4 0.577 -0.077 0.234 -0.504
    X1 0.044 0.927 0.264 0.051
    X11 -0.110 0.044 0.278 0.871
     
    29
    提取方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 4 個成分)
    通過以上綜合模型,再統計各種指標系數所占各種系數之和的比重,即可得出各 三級指標的權重,然后再把三級指標的權重總和即可得出一級指標的總權重。從中, 我們可以得出基礎設施條件(A)、貿易環境(B)、經濟條件(C)、財政狀況(D)4個一級指 數的權重,分別是:0.203、 0.266、 0.237、 0.294。一級指標權重再乘以標準化后的指標 規范值,可以得出貿易便利化水平體系的綜合評估指數(TWTFI),其表示方式為:
    TWTFI = y"iZi (4-2)
    其中,Wt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i=1,2,3,4。
    將一級指標值和相應的指標權重代人式②,即可得出綜合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 數值,結果的排名如表4-5所示。
    表4-5湖南、江西、湖北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及排名(2009?2018年)
    年份 湖南省 排名 江西省 排名 湖北省 排名
    2018 0.504202 1 0.464946 2 0.460594 3
    2017 0.507650 1 0.457710 3 0.470370 2
    2016 0.518919 1 0.447617 3 0.482824 2
    2015 0.508524 1 0.440676 3 0.478681 2
    2014 0.516322 1 0.430842 3 0.463835 2
    2013 0.484307 1 0.426946 3 0.466182 2
    2012 0.469541 1 0.432680 3 0.459004 2
    2011 0.455833 2 0.429772 3 0.468388 1
    2010 0.454423 1 0.425473 3 0.449621 2
    2009 0.452607 1 0.428847 3 0.451012 2
     
    由上表中湖南、江西、湖北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及排名可以得到湖南、江西和湖 北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綜合比較分析。縱向來看, 2009-2018 年間,湖南省、江西省和 湖北省三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基本呈遞增趨勢,說明在 2009-2018 年間,三省貿易便 利化水平整體呈上升趨勢;而橫向來看,在2009-2018 年間,湖南省的貿易便利化水 平相對靠前,其次是湖北省,最后是江西省,說明三省之中湖南省的貿易便利化水平 高于江西省和湖北省。
    4.2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影響湖南、江西和湖北省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本文分別對2009- 2018湖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見表4-6)、2009-2018江西省貿易便利化一級 指標得分(見表4-7)、 2009-2018湖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見表4-8)進行比
    30
    較分析,同時對 2009-2018 湖南、江西、湖北基礎設施指標得分(見表 4-9)、 20092018 湖南、江西、湖北貿易環境指標得分(見表4-10)、2009-2018 湖南、江西、湖 北經濟條件指標得分(見表 4-11)、2009-2018 湖南、江西、湖北財政狀況指標得分 (見表 4-12)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表4-6為2009年至2018年湖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橫向來看,湖南省 在2018年經濟條件指標與財政狀況指標得分較高,說明湖南省2018年經濟條件和財 政狀況較好,而基礎設施指標與貿易環境指標則得分較低,說明湖南省2018 年基礎 設施與貿易環境亟待改善。而縱向來看,從2009年到2016年,湖南省的基礎設施指 標得分處于上升趨勢,表明在此期間,基礎設施建設得到穩步提升,而2017 年到2018 年,湖南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有所下滑,所以在此期間,湖南省的基礎設施存在進 一步改善的空間; 2009年到2018年間,貿易環境指標得分總體上升,說明貿易環境 總體得到改善,但是在2011 年、2017年和 2018 年貿易環境指標得分均有所下滑; 湖南省經濟條件指標得分在2009年到2018年出現波動情況較大,需要在穩定經濟條 件地情況下進一步提升經濟條件;湖南省財政狀況指標得分在2009年到2018年也存 在一定波動。
    表 4-6 2009-2018 湖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
    年份 基礎設施A 貿易環境 B 經濟條件C 財政狀況D
    2009 0.368941 0.304905 0.621940 0.507509
    2010 0.378638 0.311700 0.601918 0.516982
    2011 0.398237 0.297428 0.598168 0.524183
    2012 0.415506 0.306854 0.614861 0.536900
    2013 0.450172 0.309743 0.636427 0.543188
    2014 0.467196 0.340409 0.729074 0.537897
    2015 0.491855 0.349120 0.664612 0.538428
    2016 0.496477 0.383634 0.667646 0.536924
    2017 0.490721 0.369815 0.658560 0.522393
    2018 0.480880 0.371531 0.649434 0.523266
     
    表4-7則為2009年至2018年江西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橫向來看,江西 省在 2018 年經濟條件指標得分最高,其次為基礎設施指標和財政狀況指標,而貿易 環境指標得分最低,因此2018 年數據來看,江西省需要改善貿易環境,同時對于基 礎設施建設水平與財政狀況也需要進一步提升。縱向來看, 2009年到2015年,江西
    31
    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處于上升趨勢,表明在此期間,江西省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提 升,而 2016年到 2018年,江西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有所下滑;2009 年到2018 年 間,貿易環境指標得分波動較大,但得分總體上升,江西省的貿易環境在十年間得到 一定提升;2009 年到2018 年,江西省的經濟條件指標得分和財政狀況指標得分并沒 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下降,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條件、改善財政狀況。
    表 4-7 2009-2018 江西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
    年份 基礎設施A 貿易環境 B 經濟條件C 財政狀況D
    2009 0.339611 0.284300 0.628186 0.460551
    2010 0.353259 0.273331 0.605096 0.468190
    2011 0.364690 0.269129 0.596484 0.485661
    2012 0.370903 0.256493 0.603827 0.496776
    2013 0.362329 0.267298 0.611608 0.467146
    2014 0.371042 0.261399 0.601259 0.488062
    2015 0.416181 0.266697 0.606176 0.481585
    2016 0.427042 0.288337 0.616422 0.469857
    2017 0.441629 0.323422 0.613827 0.464462
    2018 0.456514 0.348709 0.628109 0.444406
     
    表4-8為2009年至2018年湖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橫向來看,湖北省 在經濟條件指標得分最高,其次為基礎設施指標和財政狀況指標,而貿易環境指標得 分最低,因此2018 年數據來看,湖北省需要進一步改善貿易環境。縱向來看, 2009 年到2015 年,湖北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處于上升趨勢,表明在此期間,湖北省的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提升,而 2016 年到 2018 年,湖北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有所下 滑;2009 年到2018 年間,湖北省的貿易環境指標得分有一定波動,但基本呈現上升 趨勢;2009年到2018年,江西省的經濟條件指標得分和財政狀況指標得分有所下降, 需要在經濟條件、改善財政狀況方面改進與提升。
    32
     
    表 4-8 2009-2018 湖北省貿易便利化一級指標得分
    基礎設施A 貿易環境 B 經濟條件C 財政狀況D
    2009 0.373265 0.310526 0.642008 0.477835
    2010 0.388574 0.304715 0.617259 0.487741
    2011 0.409573 0.303231 0.676881 0.490356
    2012 0.417314 0.312477 0.612552 0.496583
    2013 0.418228 0.323711 0.617471 0.506236
    2014 0.425826 0.319299 0.610130 0.502919
    2015 0.492835 0.330385 0.619254 0.489763
    2016 0.488709 0.344645 0.627537 0.487124
    2017 0.478680 0.360173 0.605871 0.455103
    2018 0.461551 0.347218 0.608437 0.443332
     
    表4-9至表4-12則分別比較了湖南、江西和湖北在2009到2018年間基礎設施、 貿易環境、經濟條件和財政狀況4個一級指標的得分情況。就20 1 8年的指標得分來 看,湖南省的基礎設施指標得分最高,湖北省次之,而江西省基礎指標得分最低,表 明20 1 8年湖南省基礎設施相較于其他兩省較優;而20 1 8年貿易環境指標得分進行比 較,湖南省的貿易環境指標得分最高,其次是江西省,最后是湖北省,且江西省與湖 北省201 8年貿易環境指標得分相距不大;201 8年經濟條件指標得分來看,湖南省的 經濟條件指標得分最高,其后是江西省和湖北省,因此 2018 年湖南省的經濟條件相 對其他兩省而言較高;2018 年財政狀況指標得分來看,湖南省的財政狀況指標得分 最高,其次是江西省,最后是湖北省。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guanlilei/dianzishangwulunwen/3172.html

    上一篇:基于0BE理念的中職商品攝影教學 設計與應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Flink框架的電商平臺實時數 倉的設計與實現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