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 影響——基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實證

    發布時間:2022-08-21 17:07
    目錄
    1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義 2
    1.2研究內容與方法 3
    1.2.1研究內容 3
    1.2.2研究方法 3
    1.3研究框架 4
    1.4研究創新與不足 5
    1.4.1創新之處 5
    1.4.2不足之處 6
    2文獻綜述 7
    2.1 跨境電商相關研究 7
    2.2數字基礎設施與國際貿易相關研究 8
    2.2.1數字基礎設施促進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 8
    2.2.2數字基礎設施不促進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 9
    2.3消費者網購決策相關研究 10
    2.4文獻評述 12
    3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及主要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現狀分析 13
    3.1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現狀 13
    3.1.1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與結構 13
    3.1.2跨境電商出口配套設施發展情況 17
    3.1.3跨境電商相關政策 19
    3.2主要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0
    3.2.1美國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0
    3.2.2歐盟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3
    3.2.3日本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3
    V
    3.2.4 東南亞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23
    4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影響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理論機制分析 25
    4.1 如何理解數字基礎設施 25
    4.1.1 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 25
    4.1.2 數字基礎設施的外延 26
    4.1.3 如何衡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26
    4.2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27
    4.2.1 理論分析 27
    4.2.2 理論模型 30
    4.3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32
    4.3.1 理論分析 32
    4.3.2 理論模型 33
    4.4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34
    4.4.1 理論分析 34
    4.4.2 理論模型 35
    5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影響:基于截面數據的實證 38
    5.1 計量模型設定 38
    5.2 數據與變量說明 40
    5.2.1 數據說明 40
    5.2.2變量描述性統計 40
    5.3實證結果 43
    5.3.1 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與跨境網購決策 43
    5.3.2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與跨境網購決策 45
    5.3.3 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與跨境網購決策 46
    6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影響: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 47
    6.1 計量模型設定 47
    6.2 變量說明與描述性統計 49
    VI
    6.3實證結果 50
    6.3.1 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與跨境網購決策 51
    6.3.2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與跨境網購決策 52
    6.3.3 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與跨境網購決策 54
    6.4穩健性檢驗 57
    6.5異質性分析 60
    7結論及政策建議 64
    7.1研究結論 64
    7.2政策建議 65
    參考文獻 68
    附 錄 73
    VII
    圖表目錄
    圖 1-1 論文研究框架 5
    圖 3-1 跨境電商行業規模及增長率 13
    圖 3-2 跨境電商出口規模及增長率 14
    圖 3-3 跨境電商行業對外貿貢獻率及其增長率 15
    圖 3-4 跨境電商行業結構 16
    圖 3-5 跨境電商模式結構 17
    圖 3-6 中國國際及港澳臺快遞件數及增長率 18
    圖 3-7 各國 5G 下載速度 22
    圖 4-1 消費者選擇跨境網購的動機 27
    圖 4-2 新用戶的感知學習成本與感知風險 29
    圖 4-3 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機制 33
    圖 4-4 數字基礎設施不同階段下跨境電商與國內電商的相對份額特征 35
    表 3-1 美國基礎設施排名 21
    表 5-1 數字基礎設施各級指標關系 41
    表 5-2 變量描述性統計(截面數據) 42
    表 5-3 進口國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43
    表 5-4 進口國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45
    表 5-5 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47
    表 6-1 變量描述性統計(面板數據) 50
    表 6-2 進口國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51
    表 6-3 進口國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53
    表 6-4 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55
    表 6-5 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分樣本) 56
    表 6-6 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及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跨境網購決策影響的穩健
    VIII
    性檢驗 58
    表 6-7 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影響的穩健性檢驗 60
    表 6-8 進口國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分地區) 61
    表 6-9 進口國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分地區) 62
    IX
    1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21 世紀初開始,數字經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世界銀行預 計,2025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增加到25%以上①。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 基石,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成為衡量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
    數字基礎設施(Digital Infrastructure)是在新一代信息革命背景下產生的,以信息 技術和信息網絡為核心,以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 的外延涵蓋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大部分應用場景,按性質可以劃分為信息基礎設施和利 用數字技術賦能后的傳統物理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如此重視, 是因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拉動效應尤為明顯,例如5G技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 信息技術對關聯產業拉動的乘數效應高達 6倍左右。目前世界各國對數字基礎設施十 分關注,并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其中,發達國家對數字基礎設施 的關注尤為密切,如美國政府早在2018年就頒布了《國家網絡戰略》,其中最主要的 投資對象就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如聯邦政府云計算、智慧城市等;歐盟2015年發布《數 字單一市場戰略》,重點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規劃;日本政府也在 2020年發布了 《ICT基礎設施區域擴展總體規劃2.0》,并宣布到2023年底將5G基站數量增加到 21萬個。發展中國家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也開始積極進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如印度在 2015 年決定實施“數字印度”計劃,對寬帶入戶、國家數據中心和電 子政務等方面進行布局;巴西在 2016 年頒布《國家科技創新戰略(2016—2019 年)》, 將數字基礎設施視為優先發展的領域;中國政府也在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 型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在各個省市推行“5G行動計劃”等相關產業發展政策。
    與此同時,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自2013年以來也在快 速發展, 2013-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20%,遠高于同期貿易進 出口總額的增速,在2021年預計達到19237億元②,且對中國外貿的貢獻率超過5%。
    ①數據來源: Joseph U Ibeh , “Africa's Fast Rising Digital Economy Hooked On Mobile Adoption,” China Investment , September 20,2020,p.76.
    ②海關總署 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resource/cms/article/333551/4312152/2022042408355073518.doc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更是加深了這一趨勢,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部分上下游 環節遭受打擊,但電子交易的線上化特點為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較大優勢,企查查的 數據顯示 2020 年中國共有2.6 萬家跨境電商企業,其中2020 年新增 5765家,同比增 長67.93%③。由此可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且地 位在未來仍將不斷提升。然而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 較為凸出:其一是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全球消費不斷升級,僅僅依靠低 價策略和簡單的推廣手段已經很難實現增長和盈利,中國跨境電商急需進行品牌建設 以爭奪品牌資源和價值;其二是跨境電商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如 eBay 上的大賣家增長 依然強勁,但中小賣家卻非常辛苦,因為消費者會從市場中選擇更物美價廉的產品, 而這些產品往往來源于少數具有規模經濟的高生產率企業。流量紅利見頂后,中國跨 境電商的生態需要得到有價值的引導。
    在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對貿易出口的 貢獻率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研究其他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然而國內外卻很少有學者探究兩者間的關系。事實上, 這兩者間的影響機制需要一定的理論機制和實證研究進行輔助判斷,一方面,進口國 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信息獲取成本、運輸成本等貿易成本,促 進當地消費者進行跨境網購決策;而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的內部循環也被帶動起來, 數字基礎設施對其內需的促進可能會大于對進口的促進,同時數字基礎設施水平提高 給這些國家帶來的進口需求拉動,在行業間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1.1.2研究意義
    該選題的理論價值在于:(1)在世界各國都重視和緊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中 國跨境電商出口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內外學術界對于二者間的影響機制和關系并 沒有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結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2) 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機制非常復雜,甚至連數字基 礎設施都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拋磚引玉的 作用,讓學界對相關方面的研究進行關注。
    該選題的實踐價值在于:(1)基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數據,研究進口國數字基礎 設施建設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能使研究結果更加契合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
    ③數據來源:企查查搜索企業情況名稱含“跨境電商”字樣
    現狀,并可以基于研究結果提出中國跨境電商生態良性發展的政策建議。(2)本文研 究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目前提出的“數字絲綢之路”戰略提供參考,“數字 絲綢之路”的工作重點就是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 聯互通。基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實踐,研究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 策的影響后,有利于從國家層面找到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數字基礎設施建 設的發力點,并提高中國對外基礎設施投資的投入產出比。

    1.2研究內容與方法
    1.2.1研究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第一,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界定,將相對模糊的概念具現化和清晰 化,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劃分為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 和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三個層面,為整篇論文的研究定下基調。
    第二,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歸納出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 水平以及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對進口國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機制。并為每一個 影響機制構建相應的理論模型。
    第三,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以互聯網普及率、蜂窩網絡普及率、固定寬帶 普及率為核心解釋變量的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跨境網購決策的 影響;建立以航空運輸數字化程度、集裝箱運輸數字化程度、班輪運輸數字化程度為 核心解釋變量的計量模型,實證檢驗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建立以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出口率為核心解釋變量的計量模型,實證檢驗數字基礎設施 飽和度對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1.2.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對數字基礎設施與消費者跨境網購 決策之間的機制進行分析,隨后構建理論模型,并提出了四個理論命題;接著圍繞四 個理論命題設計實證模型;最后利用從跨境物流企業后臺、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 議等機構收集的數據對先前提出的理論命題進行實證檢驗,并利用分樣本回歸的方法 進行異質性分析,豐富研究結論。具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類:
    第一,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所研究的課題,通過調查大量文獻資料,

    3 詳細準確地理解并解決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有關數 字基礎設施、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決策和跨境電商出口的文獻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 并在文獻的基礎上層層挖掘,從若干文獻中提煉出了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中國跨境 電商出口的影響機制,并形成了本文主要探討的四個理論命題。
    第二,模擬法。本文根據所研究經濟現象的基本特征,設立一些貼近實際的假設, 層層簡化復雜的經濟現象,并最終抽象出一個模型,并通過該模型來研究經濟現象。 本文以克魯格曼(2001)的模型為框架,構建了跨境網購需求影響因素模型,并利用 這個模型對數字基礎設施和跨境網購決策間的影響機制進行分析。
    第三,實證研究法。依據已有的科學理論,基于所提出的假設進行實驗設計。基 于順友物流、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議等數據庫的數據,利用Stata等計量軟件對所 建立的模型進行基準回歸、穩健性檢驗和異質性分析。本文的實證模型以貿易引力模 型為框架,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截面數據設定的OLS模型,另一類是基于面板數據 設定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

    1.3研究框架
    本文共包括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論述論文主體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創新與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整理了國內外跨境電商領 域、數字基礎設施與國際貿易領域及消費者決策領域的相關研究,并對已有研究進行 評述;第三部分是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及主要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現狀分析;第四部分 是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理論分析,這一部分基于對數字基礎 設施內涵和外延的解讀,將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細化為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運輸基礎 設施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三個方面,并分別探究其對消費者進行跨境網 購決策的影響機制,及構建相應的理論模型;第五部分是是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截面 數據回歸分析,實證檢驗第四部分提出的四個推論;第六部分是在第五部分基礎上的 一個延伸,基于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并根據國家發展程度進行分樣本回歸, 探究不同類型國家內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對消費者跨境網購的影響;第七部分是結 論與建議,歸納總結了本文得到的主要結論,并為中國跨境電商生態建設提出“中國方 案”。本文的研究框架見圖 1-1。圖 1-1 論文研究框架

    1.4研究創新與不足
    1.4.1創新之處 本文主要創新點在于:
    第一,拓寬傳統研究視角。學術界目前對于數字基礎設施和國際貿易之間關系的 研究,普遍局限在探究互聯網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本文創新性地將數字基礎設施 拆分成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互聯網普及率等)、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基 礎設施飽和度三個層面,從更多角度探究了數字基礎設施和進口之間的關系。
    第二,將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本文在機制分析過程中,將心理學中的部分專業 概念引入進來,如將感知風險和消費者決策進行緊密結合,豐富了數字基礎設施對跨 境網購決策的影響機制。
    第三,研究數據新穎。本文的研究數據來自跨境B2C企業的后臺包裹數據,這個 數據在學術界是比較珍貴的,能夠更加真實反映跨境B2C消費者的需求情況。

    1.4.2不足之處
    本文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網購決策的影響機制探究不足,可以預見的 是,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必然會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 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由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相關數據的獲取難度較大,本文并沒有 進一步深入地探究兩者間的關系。在之后的研究中,隨著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提 升、學術界對相關研究重視度提高、以及相關的統計指標的不斷完善,可以進行進一 步的研究,對本文的缺失之處進行補充。
    第二,理論模型的深度有待加強。本文理論模型依賴的框架是國際貿易理論和微 觀經濟理論中較為基礎的模型,而且模型的假設較為理想和嚴格,可能會與真實的經 濟現象產生偏差。
    第三,本文對數據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挖掘。本文選擇的跨境電商出口層面的數據 來自順友物流 4年來的包裹數據,所以這些數據可以精確到城市粒度,但是由于個人 時間和精力有限,難以逐一在對應城市的官網上尋找城市粒度的數字基礎設施數據, 使得本文在實證研究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網購決策的影響時,只能以國家為最小顆 粒度,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數據價值。

    2文獻綜述
    2.1跨境電商相關研究
    跨境電商作為伴隨互聯網發展而崛起的新業態,在學界是一個新穎性和動態性都 比較高的領域。目前學術界對于該領域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傳統貿易的影響、 發展歷程研究與行業現象分析上。
    在對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關系的研究中,Bessen (2000)和Bucklin (2001)認為, 雖然跨境電商和傳統國際貿易的貿易主體都分屬于不同的關境,但跨境電商需要在電 子商務平臺上完成交易和支付結算,所以跨境電商的出現是對傳統國際貿易的拓展。 Lee等(2011)指出,跨境電商是對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兩種業態的糅合,其對傳統貿 易的形式、流程、規則和競爭方式等都作出了較大創新。李海艦(2014)認為,跨境 電商是在傳統外貿形態基礎上的創新,其通過改變貿易流程,降低了參與國際貿易活 動的門檻,從而使國際貿易格局發生變革。
    在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歷程的研究中,由于劃分的依據和標準不一,學者們對跨 境電商發展歷程的劃分存在一定區別。張夏恒(2016)根據跨境電商各階段的主要形 態,將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劃為四個階段:2007年之前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 國跨境電商的主要形態為留學生海外代購;2007-2010年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 形態是眾多專業代購網站;2010-2013年為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形態是海淘;2014 年至今位第四階段,大量國內電商和外貿企業紛紛入局,越來越多的形態開始涌現。 而馬述忠(2020)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有不同的劃分方法:1999-2004 年為跨境 電商萌芽期,此時跨境電商的主要運作形式是提供黃頁服務;2004-2015年為跨境電商 成長期,敦煌網出現,線上交易逐漸出現;2015-2020年為跨境電商成熟期,這一時期 跨境信保業務出現,線上交易成為跨境電商的主要運作形式;2020年之后是跨境電商 向全球數字貿易過渡的階段。
    在行業現象分析上,孫蕾等(2015)在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后,指 出中國跨境電商在發展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出現在跨境物流、境外支付結算、國際信 用、糾紛解決辦法和法律監管等環節。Su(2019)從政策視角出發,分析了影響中國 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因素,并將這些政策因素概括為政策服務內容、政策監管目標、
    7 政策措施三個維度。張偉年等(2019)的實證研究表明,互聯網普及程度、跨境物流 發展水平和官方政策是影響中國跨境電商生態建設的重要因素。
    綜合來看,過往學者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研究普遍從宏觀視角出發,缺乏從微觀視 角出發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同時,在行業現象的分析上,文獻多數從國內視角出發, 探究國內因素對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而較少從國外角度切入。本文則依據跨境電商 平臺的微觀數據對影響跨境電商出口的一系列國外因素進行了探究。

    2.2數字基礎設施與國際貿易相關研究
    自 Freund 等( 2002 )提出互聯網與國際貿易相關理論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 者開始從多角度全方面討論數字基礎設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總結下來共兩種觀點,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會促進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二是數字基礎設施并不會促進國際貿 易活動的開展。
    2.2.1數字基礎設施促進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 在數字基礎設施促進國際貿易的機制研究中,國內外學者普遍從兩個角度出發: 第一,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會通過降低信息搜尋成本和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降 低企業或消費者參與國際貿易的成本和風險,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的開展。Gould (1994) 和 Rauch 等(2002)指出在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信息溝通與交流障礙是國際貿易活 動的一個負面影響因素。而這個障礙是由國界分割、文化差異等導致的。那些文化相 似、語言相同、國界毗鄰的國家,更容易進行信息傳輸和交流,因此貿易額往往更大。 Liu等(2014)認為,如果對海外市場需求、價格區間、質量要求等信息了解不足,企 業會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因此企業在開展國外貿易之前,一般會先投入大量成本對 目標市場進行調研,這會導致貿易成本的大幅上升。Anderson和Wincoop(2004)開 創性地將通訊成本納入貿易成本,并指出信息基礎設施對通訊成本的降低有明顯作用, 從而會促使國際貿易的發生。Fink等(2005)在該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 一系列實證檢 驗,指出通訊成本會對國際貿易產生顯著影響。Tang(2006)認為移動通訊等數字基 礎設施發展水平會對企業的市場調研成本產生影響。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 發展,企業的調研成本會隨通信成本的下降而下降,企業僅用一小部分成本就能充分 了解目標市場,國際貿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Heil和Prieger(2009)指出,相較于傳 統貿易模式,電子商務模式大大降低了搜索成本,進而擴大了企業和消費者的選擇范
    8 圍。岳云嵩等(2017)指出信息傳遞效率的改善使互聯網影響貿易的主要機制,更快 速的信息傳遞能夠使企業更快速地獲取市場信息。
    第二,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是通過簡化國際貿易的中間環節,幫助相關企業進行 資源配置,實現“去中介化”,進而達到促進國際貿易活動開展的目的。Spullber(1996) 指出貿易中介的存在是為了提高買賣雙方匹配的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原本冗 余的傳統貿易中介被優化,電子商務平臺成為新型貿易中介。Benjamin等(1995)認 為傳統的交易模式會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發生改變,產品價值鏈也會隨之改變, 很多中間環節被削減,廠商可以直接與消費者完成交易。Hoffman等(1995)在考察 過以電商平臺為銷售渠道或營銷平臺的企業后,指出信息通訊技術的使用有利于企業 的資源整合,并提高其應對風險的能力。Cho等(2011)指出,相較于傳統貿易中介, 電子商務平臺在降低市場門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克服文化距離和地理距離等 方面更具優勢。
    學者們也對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促進國際貿易開展的機制進行了實證檢驗。 Freund(2002)實證研究發現,互聯網滲透率的提高會顯著拉動美國服務貿易的增長, 并指出互聯網滲透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出口就會增長0.17個百分點。Clarke 等(2006)以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為樣本,研究數字基礎設施對其出口貿易的影響, 發現數字基礎設施會顯著促進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但不會顯著影響發 展中國家間及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施炳展(2016)以雙向鏈接數量為互聯網代理變 量,實證探究了互聯網對中國企業出口的影響,發現互聯網發展水平的提高顯著增加 了企業出口決策意愿,并顯著提升了出口擴展邊際和集約邊際,使企業能夠在降低出 口邊際成本的同時提高出口量。岳云嵩(2017)利用傾向評分匹配-雙重差分的估計方 法,考察了互聯網對企業進口的影響,結果發現互聯網顯著促進了企業進口可能和進 口額的提升,但降低了企業進口來源國的數量。

    2.2.2數字基礎設施不促進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
    雖然很多學者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后指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國際貿易有一定促 進作用,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提出反對的聲音,并指出數字基礎設施發展并 不會顯著促進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
    Pare(2003)在研究了百余個服裝和園藝領域的電商平臺后,發現信息通訊技術對 國際貿易活動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Osnago等(2016)指出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對出口
    9 國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但對進口國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楊愷鈞等(2016)指出數 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會抑制當地的進口,但會促進相鄰地區的進口,這說明互聯 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對進口貿易的影響存在地區差異性。岳云嵩(2017)指出,互聯網 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會促進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國際貿易,但對發展水平落后地區的 國際貿易存在抑制效果。Molla(2007)對南非幾十家跨境電商企業進行了研究,結果 表明,電子商務雖然能降低企業內部之間的信息傳輸成本,但并不能顯著消除市場壁 壘。張益豐等(2019)以中國跨境電商的主要進口國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指出進口 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水平與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額呈負相關,這可能是因為互聯網對跨境 電商出口的影響存在空間或時間異質性。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數字基礎設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該國的出口貿易, 但對該國進口貿易的促進上存在較大分歧。
    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數字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在降低國際貿易成本和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國 內貿易的成本與風險,即拉動了內需增長。王鵬飛(2014)指出,中國互聯網普及率 的提高對農村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要顯著高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促進作用,而農村居 民消費認知能力和消費水平低于城鎮居民,因此會更偏向于購買國內產品,因此互聯 網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偏向于對內需的拉動,從而降低進口率。馬光明(2020)基于中 國 31 個省市的面板數據,發現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會顯著抑制進口率的提高,更大 程度上促進國內消費與貿易。
    第二,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會在降低進口價格的同時提高進口數量,但是這兩個效 應強弱是不明確的,即對于國際貿易中的部分類目或者部分行業,數字基礎設施可能 會降低進口的總價值。譚用等(2019)指出,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進口 價格和價格離散度會不斷降低,但進口總量會不斷上升。因此對于部分價格彈性較低 的行業,進口價格的大幅上升并不一定會帶來進口數量的大幅上升。

    2.3消費者網購決策相關研究
    伴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和大量網購平臺的興起,網絡購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 消費者的首要選擇。有關消費者網絡購物決策的研究也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相關研 究主要集中在網購決策形成機理和網購行為影響因素兩大方面。
    在消費者網購決策形成機理研究領域,學者們普遍以某一個傳統消費者決策理論 或模型為基礎,以某一個中介變量為出發點,開展對消費者網購決策形成機理的研究。 在對國內外有關學者的研究進行整理后,這些中介變量主要包括消費者信任、感知風 險、感知價值、消費者滿意度、消費者忠誠度等。Lee等(2001)對技術接受模型進行 延伸,以消費者信任為中介變量,研究指出:消費者對電子商務平臺賣家能力或誠信 的信任度、對網購環境可靠性(技術能力、第三方認證、風險補救措施等)的信任度 會影響消費者網購的意愿;Pavlou(2003)研究表明網購決策的形成會受到感知風險、 感知價值和感知易用的影響,聲譽和滿意度對網購決策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顯著作用; Kuo(2009)驗證了網購決策的形成受感知價值、客戶滿意度以及復購意向的影響,而 感知價值和客戶滿意度受購物體驗的影響;葉全福等(2011)將感知風險、感知價值 和感知成本作為中介變量,構建了消費者網購決策模型,模型證明了感知風險會通過 感知價值影響消費者網購決策的形成;陳傳紅(2013)實證發現,對風險控制的合理 認知能降低消費者對網購的感知風險,進而增強消費者信任,從而影響消費者購物決 策的產生。
    在消費者網購行為影響因素研究領域,通過對國內外已有文獻的梳理,影響因素 大致可以分為消費者因素、平臺及商家因素和所售商品因素。Dodds等(1991)指出 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會經歷信息搜集、形成選擇集和求解決策問題三個過程,影響消 費者求解決策的因素包括收入、商品質量、價格和物流時間等。Jarvenpaa等(1996) 分析了消費者過往購物體驗、對產品感知及平臺服務等對消費者網購行為的影響。 Schaupp等(2005)驗證了網購便利性、物流服務、商家受信度等商家因素,以及產品 的感知質量等產品因素對消費者網購行為的影響。Ha等(2009)指出購物環境、平臺 技術和產品要素會大大影響消費者的網購行為。徐和清等(2009)研究指出,安全可 靠的網絡交易環境會對顯著促進消費者的網購行為,而便利度和平臺交互設計則會依 據所售商品屬性對消費者網購行為產生差異性影響;王新安等(2012)等對網購行為 的影響因素排序后,發現受教育程度、網絡熟練度、經濟收入等個人因素和網絡文化、 網店設計等平臺因素是對消費者網購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呂雪晴(2016)在對國內 外有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后,將主要因素歸納為網站因素和產品因素,其中網站因素包 括購物前的信息搜尋效率、購物過程中的體驗感與流暢度和購物后的便利性,產品因 素包括商品類目多樣性和商品性價比。
     
    2.4文獻評述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理可以看到已有研究存在的三個不足之處:
    第一,學界對于跨境電商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對傳統貿易的影響、階段劃分和行業 現象分析上,但這些研究大多從宏觀視角出發,缺少消費者決策樹下的微觀層面研究。
    第二,在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對跨境電商的影響研究上,國內外學者多關注互 聯網普及率產生的影響,但數字基礎設施的外延要比互聯網廣闊很多,如運輸基礎設 施數字化水平。此外,學者們得到的結論并不一致,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對進口的影 響還需要更深一層次的分析或實證。
    第三,學界對消費者網購決策的研究多集中在國內網購行為和決策,而對消費者 跨境網購決策的研究并不多。
    鑒于此,本文將從消費者決策的視角出發,將消費者決策研究中豐富的微觀理論 和跨境電商進行結合,從微觀視角切入,以期能夠對數字基礎設施與跨境電商研究領 域作出一定的邊際貢獻。
    3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及主要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現狀分析
    3.1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現狀
    此部分主要描述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與結構、相關配套設施發展狀況以及國內 外跨境電商相關政策情況。
    3.1.1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與結構
    圖3-1 是根據商務部2021 年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報告2020》和海關總署數 據整理的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及增長率表, 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達到19237億 元,同比2020年增長率達13.83%。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規模自2015年來年平均增長率 高達41.31%,尤其是自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線下消費受到疫情管制 的影響,線上消費迎來了井噴式增長,在需求端利好的同時,國家層面也出臺了相應 鼓勵性政策,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帶來了新一輪發展紅利。
    圖 3-1 跨境電商行業規模及增長率 ①
    數據來源:國家商務部 http://images.mofcom.gov.cn/dzsws/202110/20211022182630164.pdf
    其中, 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交易規模高達13918億元。如圖3-2所示, 2017
    2020年海關總署增列監管方式代碼 9710、9810,相關數據均按可比口徑計算,下同。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高達 47.41%,這得益 于國內外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無數跨境電商平臺快速涌現,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 大量平臺,同時新冠疫情對傳統貿易模式的巨大沖擊,也使得跨境電商這一模式受到 越來越多外貿企業的青睞。
    圖 3-2 跨境電商出口規模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商務部 http://images.mofcom.gov.cn/dzsws/202110/20211022182630164.pdf
    在對貨物貿易的貢獻率上,跨境電商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 圖3-3 所示, 2021 年中國跨境電商滲透率(跨境電商交易額占全部貨物貿易額的比重) 為 4.92%。中國跨境電商貿易貢獻率僅用了 6年的時間快速攀升至5%左右,年平均增 長率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跨境電商一躍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中流 砥柱,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跨境電商模型將會對中國外貿產生深遠影響。
     
    貢獻率一增長率
    圖 3-3 跨境電商行業對外貿貢獻率及其增長率
    數據來源:國家商務部 http://images.mofcom.gov.cn/dzsws/202110/20211022182630164.pdf
    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出口型跨境電商是中國跨境電商的主要形態,如圖 3-4 所示,2021 上半年中國跨 境電商出口占比達到77.5%,且 2015年以來跨境電商進出口結構一直較為穩定,出口
    跨境電商占比的年變動率一直保持在 5%內上下浮動。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海
    外消費將進一步出現復蘇,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行業將迎來新一波發展 機遇。■出口跨境電商占比(%) ^進口跨境電商占比(%)出口跨境電商增長率(%)圖 3-4 跨境電商行業結構 數據來源:網經社“電數寶”數據庫 https://www.100ec.cn/zt/2021skjdsbg/21sgjdssc.pdf 在跨境電商模式結構上,如圖3-5所示,雖然跨境電商交易行為主要發生在企業 間(即 B2B 模式), 2021 年上半年 B2B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占比達 77.2%。但是值得關 注的是,跨境B2C模式正在飛速發展,2015年至今,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3.33%。這 主要得益于互聯網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使得越來越多國內外用戶能夠足不出戶實現“買 全球”,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線下市場受到巨大影響,更多線下的零售需求被轉 移到線上。長遠來看,跨境電商零售市場仍然是一個增量市場,潛在發展空間十分巨 大。
     
     
    圖 3-5 跨境電商模式結構
    數據來源:網經社“電數寶”數據庫 https://www.100ec.cn/zt/2021skjdsbg/21sgjdssc.pdf
    3.1.2跨境電商出口配套設施發展情況 在跨境電商企業及平臺蓬勃發展的推動下,中國出口物流需求與日俱增,與之相 應的跨境物流市場也在迅速擴張。據中國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國際物流統計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達 18.4 億件,相較2019年同比增長率為 27.78%。 圖 3-6 展示了 2016-2020 年中國國際及港澳臺快遞件數及年增長率情況。中國跨境物流 市場是國際跨境物流的主要戰場,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的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全球 跨境電商包裹數據顯示,從中國發出的包裹數量占全部包裹數量的 62.2%,這說明中 國跨境物流市場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http://www.spb.gov.cn/gjyzj/c100276/common_list.shtml
    從圖3-6中可以發現,自2016年起,中國出口物流需求以年均30%的增長率高速 增長,這不僅得益于中國制造的高性價比所帶來的高競爭力,還得益于國內外物流企 業的積極擴張和對物流新產品快速迭代。
    由于跨境物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越來越多的新模式和新產品涌現出來,其中比 較典型的包括:
    第一,郵政小包,主要用于寄送私人物品,在近幾年跨境B2C電商快速發展的背 景下,低廉的價格使其倍受中小跨境電商賣家青睞。郵政小包具有價格低廉、派送范 圍廣、可配送重量輕體積小的商品的優勢,但是時效性上較差。為了滿足消費者追蹤 跨境物流信息的需求,根據是否支持跟蹤包裹物流信息,郵政小包又可以劃分為掛號 小包和平郵小包。
    第二,商業快遞,主要是指敦豪航空貨運公司(簡稱DHL)、聯合包裹公司(簡 稱UPS)、聯邦快遞公司(簡稱FedEx)三家國際物流公司所提供的快遞服務。三家 公司擁有專屬的全球網絡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包裹的安全性和物流配送的時效 性。但是收費昂貴,一般用于貨值較高的商品配送。
    第三,國際專線,在面對長期且大量的配送需求時,跨境物流企業可以為這類需 求專門開設物流航班。其時效性和價格都位于郵政小包和商業快遞中間,但是主要劣
    18 勢是需要來往某地區或某國的貨物量足夠大,因此服務范圍有限。
    第四,海外倉,即跨境電商企業提前將商品運送至海外的倉庫中,待當地消費者 在網上支付訂單后,直接將貨物從倉庫內分揀并配送給消費者。海外倉具有高時效性 和安全性的特點,因此能夠提高國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在目的國 獲得更強競爭力。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12 月,中國的海外倉數量已 超過 2000 個,總面積超過 1600 萬平方米。
    第五,中歐班列,是按照規劃的固定時間和固定線路發車,連接中國與歐洲、亞 洲等“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的聯運鐵路。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0年 2月底, 中歐班列已經開通近30 條線路,2021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超 1.5 萬列,共發送 146萬 標箱貨物。
    除了跨境物流企業之外,跨境支付機構的競爭也十分激烈,跨境金融服務在不斷 推陳出新。為了滿足跨境電商的跨境支付需求,大量跨境支付機構不斷入局。跨境支 付平臺主要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降低跨境支付服務的門檻和成本。從支付匯率來看, 截至 2020 年,第三方跨境支付市場的平均費率已經從 2016 年的 1%降到 0.6%左右, 各個跨境支付機構為了搶奪市場,都在盡可能讓利賣家,其中萬里匯②的費率僅為0.3%。 從安全性上來看,各大支付機構除了擁有跨境支付牌照③的官方背書,還有安全性極高 的風控系統守護,能夠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更有保障的支付服務,如萬里匯擁有多個 國家和地區的支付牌照,并且背靠螞蟻集團,用科技守護支付安全。從到賬速度上來 看,各大機構都在簡化審核環節,為賣家提供更為快速的收款體驗,如PingPong④承諾 在用戶提交資金轉出申請后5 分鐘內就能實現到賬。


    3.1.3 跨境電商相關政策
    隨著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數字化已經成為潮流趨勢,應運而生的 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撬動外貿轉型的重要力量,且對外貿的貢獻率與日俱增。為了鼓勵 跨境電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政府相繼推出了多項利好政策,同時為了保證跨境 電商健康有秩發展,也出臺了監管政策,旨在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條文,構建更加開放 包容的數字營商環境,以達到進一步推進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與繁榮的目的。這些政
    ②萬里匯是螞蟻集團旗下子品牌,為 70 多個電商平臺和網關商家提供一站式跨境收付款解決方案。
    ③跨境支付牌照是國家外匯局發放給支付機構,允許其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的許可證。
    ④PingPong 是一個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為賣家提供低成本的跨境收款及其他金融衍生服務。
     
    策主要包括:
    第一,降低跨境電商企業稅負及簡化征稅流程。國務院逐步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 驗區,在綜試區內對零售型跨境電商采取“無票免稅”的政策,降低零售出口的稅費, 推廣更加便利的稅收核定及征收方法,鼓勵搭建服務跨境電商的平臺,并推出大量通 關便利化的政策。從20 1 5年3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始, 截至 2022 年 2 月,中國先后開放設立了六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東部地區逐步向 中西部地區擴展,覆蓋了132個城市。
    第二,提高跨境支付便利性。國家外匯局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跨境電商外匯支付試 點,允許跨境支付機構為境內機構或個人辦理小額購物、機酒、留學等跨境資金收付 及結售匯業務,大大簡化了外匯支付流程。為了進一步降低外匯支付門檻,國家外匯 管理局于 2020 年 5 月發布《關于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外貿企業 可代辦出口收匯手續、可為客戶代墊費用等政策,以及外匯局自建的外匯監測系統均 大大提高了跨境支付的便利性。
    第三,提高跨境出口通關效率。中國海關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無紙海關”,鼓勵 跨境電商企業網上申報相關手續,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
    第四,加強對跨境電商的監管。中國海關于2020年6月發布《關于開展跨境電子 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在北京、廣州等10個海關推行跨境電商企業 對企業出口試點,并增列“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及“跨境電子商務出 口海外倉”兩個監管方式,將跨境電商監管進行了實質性拓展。

    3.2主要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馬車,世界各國均在加大對數字 經濟及相關設施的投入。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從世界研發投入前2500名的企業分布 來看,信息與通信技術制造占比 23%,信息與通信技術服務占比 16.9%,和數字經濟 直接相關的行業就吸收了世界總研發投入的 39.9%,這也能看出世界各國對數字經濟 和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接下來,本文梳理了幾個中國主要進口國在數字基礎設 施建設上付諸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3.2.1美國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雖然具有先發優勢,但是由于常年疏于管理,老化問題較為嚴
    重。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⑤,美國基礎設施僅排名第13 位(共141個國家參與評分),其中信息通訊基礎設施采用僅排名第27位,相對于其 經濟實力,這個排名明顯相對落后。
    表 3-1 美國基礎設施排名
    評估項目 得分 世界排名
    基礎設施總體質量 87.9 13
    運輸基礎設施 79.6 12
    公用設施 96.2 23
    信息通訊基礎設施 74.3 27
     
    數據來源:Klaus Schwab,“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 ” https://www.weforum.org/ reports/how-to-end-a-decade-of-lost-productivity-growth.
    在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北美地區處于中游水平,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2021 衡量數字發展報告》顯示,北美互聯網使用率為 81%(在地區排名第 3,低于歐洲和 獨聯體國家),每百人寬帶數為23臺(低于歐洲),每百人固定電話數為20臺(低 于歐洲) ,每百人移動電話數1 1 9臺(低于獨聯體國家) 。
    在數字新基建方面,美國雖然是全球最早研發5G商用模式的國家,但是至今并未 取得突破性進展。在5G網絡下載速度上,Speedcheck于2021年2-3月測試了若干個 已經鋪設5G網絡國家的網速,結果見圖3-7。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參與測試的19個國 家中,美國位列第16名,下載速度僅為43.34Mbps,而排名第一的韓國測試速度高達 449.31Mbps。在5G網絡覆蓋度上,截至2021年,全美已有284個城市完成5G覆蓋, 覆蓋度水平僅落后于中國。
    ⑤ Klaus Schwab,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 ”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 how-to-end-a-decade-of-lost-productivity-growth.
    449. 31
    126. 49
    124. 25
    120. 69
    120.24
    99. 06
    91.97
    87. 25
    86. 33
    80.2
    67. 57
    61. 52
    52. 81
    47.21
    43.34
    37.5
    35. 08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下載速度/Mbps
    圖3-7各國5G下載速度
    數據來源:https://www.speedcheck.org/south-korea-leads-5g-race/
    美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集中表現在大數據中心建設和人工智能研究上。戴 德梁行⑥在2021年發布的《全球市場大數據中心比較報告》⑦顯示,截至2020年,美 國占據了世界十大數據中心中的六個席位。全球運營商主導的大數據中心共 597 個, 其中由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三個美國巨頭企業主導建設的數據中心多達340個,占全 部大數據中心的56%。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⑧于2021年發布的報告根據人工智 能研發、硬件、 應用、數據和人才等方面的 31 項指標對世界各國進行比較,結果顯 示美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美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研發支出、 芯片技術等均名列前茅⑨。
    總體來看,雖然5G技術發展上稍有落后,但美國在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智慧 城市建設等領域依然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改變美國基建現狀的重 要抓手。
    ⑥戴德梁行( CUSHMAN&WAKEFIELD )是全球領先的房產服務咨詢銀行,創立于 1784 年,主要提供商業地產顧 問服務。
    ⑦資料來源: https://cushwake.cld.bz/2021-Data-Center-Global-Market-Comparison/22/
    ⑧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brmationTechnology andlnnovationFoundation,簡稱IHF)于2006年成立,是 無黨派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主要圍繞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科技創新與國家競爭力問題發表相關研究報告。
    ⑨資料來源: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1/01 /25/who-winning-ai-race-china-eu-or-united-states-2021 -update
     

    3.2.2歐盟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在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歐盟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 《2021衡量數字發展報告》顯示, 2021年歐洲的數字化程度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中, 互聯網使用率高達87%,每百人固定電話數為31臺,每百人固定寬帶書為35臺,每 百人移動電話數118臺,每百人移動寬帶數105臺,這些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除每百人 移動電話數略低于獨聯體國家,其他均排名世界第一。
    在數字新基建方面,歐盟在5G的發展和應用上保持著穩步前進的節奏。在5G下 載速度方面,speedcheck測試中排名前10的國家,歐盟占據5席;在5G覆蓋率規劃 上,歐盟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所有歐盟家庭都能實現千兆入戶,所有主要城市都能 實現5G網絡覆蓋的設想,其中德國發展最為迅速,在2020年底已有三分之二國民使 用上了 5G網絡技術。在人工智能領域,歐盟發展相對緩慢,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 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歐洲的人工能發展落后于美國和中國,且對研發的年均投入僅為 美國的20%,芯片研發相關的企業僅為 14家,遠遠落后于中國(29家)和美國(62 家)。

    3.2.3日本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在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日本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根據國際電信聯盟數 據庫內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互聯網個人使用率高達92.73%,每百人固定電話數49.46 臺,每百人移動蜂窩訂閱數147.02臺,每百人固定寬帶數33.5臺,各項數據均處于全 球前列。
    在數字新基建方面,日本在5G發展和應用中也緊跟時代步伐。在5G下載速度上, 日本在speedcheck的測試中排名第四,尚屬第一梯隊。在5G網絡覆蓋率規劃上,日 本政府對5G網絡的鋪設和應用較為重視,發布《ICT基礎設施區域擴展總體規劃2.0》, 撥付大量年度預算用以鋪設5G和光纖,并計劃在2023年底將5G基站的數量增加至 21萬個。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日本2020年通過《國家戰略特區法修訂案》,大力發展 自動駕駛、無人機快遞、數字貨幣支付、線上問診等生活服務。

    3.2.4東南亞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狀況
    在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東南亞國家兩極分化較為嚴重,根據國際電信聯盟 數據庫內數據顯示, 2019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較發達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接近90%, 但越南、老撾、菲律賓等欠發達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則在70%上下,其中菲律賓互聯
    23
    網普及率僅為 46.9%。因此東南亞部分欠發達地區的傳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 發展空間。
    在數字新基建方面,東南亞國家普遍對5G技術高度重視。新加坡資訊信息媒體發 展局(IMDA)于2019年公布5G發展戰略,提出將發展5G技術作為未來新加坡基礎 建設的重要規劃;馬來西亞通訊和多媒體委員會(MCMC)在2020年發布《5G示范 計劃》,準備投入1.43億林吉特(折合2.15億人民幣)進行5G應用的建設。文萊政 府于2020年6月發布《數字經濟總體規劃2025》,其中就將發展5G技術列為規劃的 重點之一。與此同時,部分東南亞國家也加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并積極與外界 進行合作,如馬來西亞G3全球公司⑩攜手中國商湯科技?共建馬來西亞首個人工智能產 業園區; 2017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與蘇州工業園合作建設“新國大人工智能創新及育成 中心”,對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金融科技等行業的應用進行研究。
    ⑩G3 全球公司是馬來西亞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專注于物聯網解決方案、人工智能和基于云的數據驅動應用和服務。 ? 商湯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軟件公司,致力于感知智能、決策職能、智能內容生成等關鍵技術領域。
    4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影響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理論機制分析

    4.1如何理解數字基礎設施
    4.1.1 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
    在理解數字基礎設施內涵之前,先要理解基礎設施的內涵。作為一種物質工程公 共設施,基礎設施能夠滿足社會的生產需求和人民的生活需要,并保證一國經濟社會 活動穩定正常進行。由此可見,基礎設施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國民經濟 發展的一般性基礎。世界銀行根據基礎設施的職能,將基礎設施劃分為經濟型基礎設 施和社會型基礎設施,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屬于經濟型基礎設施的范 疇。
    在對數字基礎設施內涵的界定上,業界主要對數字基礎設施能夠發揮的能力進行 了界定,世界銀行2021年發布的《世界發展報告:數據改善生活》①指出,數字基礎 設施是數據進行收集、存儲、交換、處理和傳播的先決性條件。學界則對數字基礎設 施表現出來的性質進行了研究,韋柳融(2020)指出,數字基礎設施也具備基礎設施 的一些屬性,如基礎性、公共性和外部性,此外數字基礎設施還具備迭代迅速、互聯 互通要求高、高安全性需求等特點,鈔小靜(2021)指出,數字基礎設施是多種信息 要素的具體呈現,具有高滲透性,可滲透到制造業全產業鏈各環節。在綜合了一眾學 者對數字基礎設施內涵的研究后,本文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給出如下界定:數字基 礎設施是在新一代信息革命背景下產生的,以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為核心,以支撐數 字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新型基礎設施。其既具備與傳統基礎設施相同的基礎性、先行性、 整體不可分性和準公共物品性,又具備傳統基礎設施所沒有的可貿易性和高時效性。
    具體來看這六個特點:一、基礎性,數字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所有數 字化商品與服務在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如4G技術是當今眾多通信類產品的基礎。 二、先行性,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要快于相關數字化商品與服務的發展,如5G網絡的 開發要早于5G商品或服務的開發。三、整體不可分性,相對較大的規模是數字基礎設 施提供有效服務的一般性前提,如5G技術實現大規模商用的前提是實現5G基站在全 球范圍內的建設。四、準公共物品性,數字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競爭性和非排 ①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官網 https://www.worldbank.org/en/about/annual-report
    他性。非競爭性是指物品消費的增加不會增加物品生產的成本,邊際成本接近于零, 如大數據技術提供的服務成本不會因為一個用戶的增加而增加;非排他性是指一個人 在消費者這類產品時,無法排出他人也同時消費這類產品,如消費者在使用云服務時 無法排出他人也使用。五、高時效性,數字基礎設施的迭代升級十分迅速,相對傳統 基礎設施的使用期限較短,如4G技術的廣泛應用到5G網絡的普及,僅僅經歷了不到 5年時間。六、可貿易性,數字基礎設施本身并沒有地域性的限制,相關ICT②產品和 服務都可以作為標的進行貿易,如5G技術就是一個需要全球進行貿易協同的數字基礎 設施,5G的供應鏈幾乎遍布全球,上游包括芯片、關鍵材料、射頻器件等,中游包括 各移動運營商的服務,下游包括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應用。

    4.1.2數字基礎設施的外延
    數字基礎設施在外延上幾乎涵蓋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全部應用場景。因此數字基礎 設施的外延十分豐富,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成不同的種類。如按照行業領域劃分 可以分為制造業數字基礎設施、服務業數字基礎設施、商業數字基礎設施、金融業數 字基礎設施、教育業數字基礎設施等等;按照技術形態劃分可以分為網絡通信基礎設 施、大數據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等等。但是最常見的劃分方法是按照數字基礎 設施的性質進行劃分。
    數字基礎設施從設施的性質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 設施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不需要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其中包括蜂窩網絡、 光纖寬帶、大數據技術、工業互聯網等。第二類是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物理基礎設施 進行改造,即利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來智能化升級和改造 生態、交通、農業、工業等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如智慧物流、數字化停車系統、城 市大腦、制造業智能化等都屬于對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第二類基礎設施中對 跨境電商影響較大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

    4.1.3如何衡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根據 4.1.1 對數字基礎設施內涵的研判可知,可貿易性是數字基礎設施一個獨特且 重要的性質,這意味著當一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一定程度后,會將剩余的數字 基礎設施出口至海外,數字基礎設施的出口情況(即飽和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
    ②信息與通信技術(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指所有信息通信設施與軟件和配套的各種服 務與應用。
     
    國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
    根據4.1.2對數字基礎設施外延的研判可知,數字基礎設施按性質可以劃分為信息 基礎設施和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對于第一類信息基礎設施,衡量其建設水平 最直觀的指標是信息基礎設施的普及率。而對于第二類物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由于 本文探究的主要是數字基礎設施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而影響這一決策的主 要物理基礎設施只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所以本文衡量這一類型采用的指標是運輸基 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
    綜上,本文將衡量進口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指標劃分為三類:信息基礎設 施普及率、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基礎設施飽和度。下文將圍繞這三類指標 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機制分析,構建理論模型,并形成相應的推 論。
    4.2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對消費者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4.2.1理論分析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各種信息的快速聯通,當消費者接觸和使用互聯 網后,其有較強的動機進行跨境網購決策。如圖4-1所示,跨境網購能夠為消費者帶 來三個好處:
     
    圖 4-1 消費者選擇跨境網購的動機
    第一,跨境網購能夠拓寬消費者的選擇,創造新需求。傳統線下市場受國內生產 水平和運輸能力的限制,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的選擇是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消費者的需求滿足。而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消費者的選擇被大大拓寬,可以購買到世 界各地琳瑯滿目的商品,這激發了消費者潛在的購物需求,使其選擇進行跨境網購。
    第二,跨境網購能夠提高消費者的效率,減少時間成本。這體現在對搜索成本、 鞋底成本的降低上。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出現降低了消費者的信息搜尋成本,滿 足了消費者的比價需求(Rauch, 1999) 。Brooks等(2002)指出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利 用算法能力,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進行推薦,提供“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服務, 促進消費者進行網購決策。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快速找到心儀的商品,同時透明的市 場也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促進其進行跨境網購決策。
    第三,跨境網購能夠降低價格。在跨境電商的環境中,信息基礎設施降低了消費 者的貿易成本。Anderson等(2004)指出,貿易成本是除生產成本以外,所有在產品 交付最終消費者前產生的成本,包括物流成本、摩擦性損失、貿易壁壘、信息搜尋成 本、法律監管成本、渠道成本等等。馬述忠等(2019)指出,電子商務具有“去中介化” 的能力,能夠依托各種信息技術對交易流程進行優化。在傳統貿易中,貿易中介的存 在主要是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而跨境B2C平臺的出現在削弱信息不對稱 程度上更具優勢,因此產生了“去中介化”現象。Holfman等(1995)指出,電子商務模 式將廠商與消費者直接交易變為可能,這會最大限度地降低中介交易成本,并最終降 低了消費者的貿易成本。更低的價格使得消費者選擇把購物需求從線下市場轉移到線 上市場來。
    綜上,本文提出推論一: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的提升會整體上促進進口國消費者 進行跨境網購決策。
    然而伴隨著跨境電商全球化的趨勢,消費者參與跨境網購的風險也愈發明顯,越 來越多新型網絡詐騙都開始戴上“跨境網購”的帽子,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信息基礎設 施普及率上升的背后,感知風險的上升對消費者進行跨境網購決策的影響。
    感知風險的概念是從心理學延伸而來,它是一種主觀風險感受。Bauer(1960)最 早將感知風險引入到營銷領域中,自此感知風險成為研究消費者決策時不可忽視的中 介變量;Lee等(2015)指出,感知風險會對消費者時尚消費動機產生負面影響;Wagner 等(2016)通過建立以感知風險、感知收益、風險偏好等因素為重要變量的理論模型
    框架,指出感知風險對跨境網購決策存在負面影響。Samadi等(2009)研究指出,感 知風險會在較大程度上負面影響消費者的跨境網購決策;張童(2011)在研究個人理 財產品銷售影響因素時,將感知風險納入分析框架,并發現了感知風險對理財產品購 買意愿的抑制作用;朱強等(2018)指出,電商的網絡廣告點擊量會受到消費者感知 風險的影響。綜上所述,大部分前人的學術研究都證明了,感知風險與消費者網購決 策之間存在明顯的負向關系。
    李琪等(2010)指出,消費者網絡購物過程中感知的學習成本越高,感知風險就 會越大,而感知風險越大,感知學習成本也會越高,感知學習成本和感知風險之間會 相互作用。如圖4-2所示,跨境網購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由于語言壁壘、文化 差異等主觀因素的存在,再加上地理距離等客觀因素,本身就是感知風險較高的購物 方式,再加上新互聯網用戶還會面臨操作成本、支付成本等,這進一步加劇了其對跨 境網購的感知學習成本。因此,新互聯網用戶對于跨境網購的感知風險要遠遠大于老 互聯網用戶。新互聯網用戶在短時間內選擇跨境網購的可能性要低于老互聯網用戶, 這就導致在新用戶付出時間成本學習的這段時間內,進口國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的上 升會對跨境網購的人均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圖 4-2 新用戶的感知學習成本與感知風險
    綜上,本文提出推論二:一國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的提升在短期內會導致跨境網
    購的網民人均需求下降。這是因為一國新增用戶對跨境網購的感知風險相較老用戶更高,所以新用戶相較老用戶更難進行跨境網購決策。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畢業論文輔導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guanlilei/dianzishangwulunwen/3259.html

    上一篇:醫藥電商行業演化動力及其對上市企業經 營效率的影響研究

    下一篇:品牌廣告視覺元素扁平化 在電商中的應用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