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黑龍江省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 資行為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2-10-03 10:54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 I
    1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義 3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4
    1.3.1國外研究現狀 4
    1.3.2國內研究現狀 5
    1.3.3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8
    2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行為的理論基礎 9
    2.1概念界定 9
    2.1.1綠色農業 9
    2.1.2專業大戶 11
    2.1.3融資行為 12
    2.2基礎理論 13
    2.2.1綠色農業經濟理論 13
    222計劃行為理論 14
    3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現狀及研究假設 15
    3.1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融資現狀 15
    3.2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融資行為研究假設 16
    3.2.1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16
    3.2.2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18
    3.2.3專業大戶的主觀規范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20
    4問卷設計及描述性統計 21
    4.1問卷設計 21
    4.1.1問卷發放與樣本選擇 23
    4.1.2樣本回收率及調研結果 23
    4.2信度分析 24
    4.3效度分析 25
    4.4描述性統計分析 26
    5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融資行為的實證分析 29
    5.1研究模型構建 29
    5.1.1結構方程模型理論框架 29
    5.1.2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步驟 30
    5.2模型適配度分析 31
    5.3中介效應檢驗與模型結果分析 31
    5.3.1中介效用檢驗 32
    5.3.2模型路徑結果分析 32
    5.4耕地面積差異化下的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行為的影響 35
    5.4.1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問卷質量檢驗 35
    5.4.2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模型適配度及結果 36
    5.4.3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問卷質量檢驗 38
    5.4.4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模型適配度及結果 39
    5.4.5模型結果分析 40
    6對策建議 41
    6.1從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角度提出對策 41
    6.1.1加強鄉村人才建設 41
    6.1.2增強綠色農業生產意識   42
    6.2從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角度提出對策 42
    6.2.1提升專業大戶積極的心理預期 42
    6.2.2加強大戶間聯合,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43
    6.2.3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意識 43
    6.3從專業大戶的主觀規范角度提出對策 43
    6.3.1改善農村金融環境 43
    6.3.2加大政府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44
    參考文獻 45
    附錄 51
    致謝 53
    1緒論
    1.1研究背景
    中國農業開發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國家歷史,我們可以通過中國各個使其 農業的發展方式將其分為“原始階段”、“傳統發展階段”、“近現代發展階段”以 及“現代發展階段”,各個時期的發展內容、發展方式、生產效率以及專業技術 水平都有所區別,但都是我國農業在漫長發展中各個時期形成的寶貴總結和經驗。 其中,若我們進一步討論“現代化農業發展”,我們可以將它分為“石油農業發 展階段”、“綠色農業發展階段”以及“生態農業發展階段”,隨著資源的不斷開 取和利用,隨之而來的確是由于濫用引發的農業資源匱乏巴 造成農產品的成本 急劇上升,面對這樣的緊急事件,我國政府出臺一系列解決措施,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發展綠色農業經濟,促進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建立“科學有效”的環境保護 機制和農業發展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我們國家的“十四五”計劃里就 有提到,通過設立指標體系,建立綠色農業基礎發展指標,支持綠色農業開發技 術的建立和創新發展,擴大土地耕種總面積達到了一千四百萬畝,其中關于東北 黑土地的有效保障占地面積就達到了一億畝,構建了綠色農業的整體規劃,形成 統一性、完整性、協調性的綠色農業發展計劃叫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增加綠 色農業產質量監測,從供給端加強整體農業發展質量。
    在我國綠色農業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不可忽略的是對于發展綠色農業做出 重要貢獻的綠色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專業大戶運用其自身較大的經營規模 和相對完善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巴對我國綠色農業的長期持久發展和進步起著 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形成千家萬戶參與進來,并帶動形成良性循環新格局,關 鍵就是要通過多元路徑和渠道,加入農業要素和優化組合搭配,使得規模大、專 業化強的傳統家庭都能夠加入到綠色農業生產的整體范圍和框架之中,激發綠色 農業生產的活力旳。這也是發展我國依靠專業大戶形成綠色農業產業鏈條的關 鍵所在。
    無論是從縱向歷史角度還是橫向各個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角度去看,我們不 難發現,對于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支持始終都是國家實現綠色發展目標離不 開的支持力量,我們應擴寬眼界,從長久的發展角度去看待資金支持綠色農業生 產,以政府的資金普惠力量和金融機構的切實資金支持去促進農村經濟的市場化。 只不過,公共財政鼓勵缺失和資本供給不足成為廣大農民發展綠色農作物生產銷 售的攔路石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綠色生態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綠色農業產 品的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地完善,將綠色農業生產的流程按照重要性進行了整合, 使得綠色農業生產全過程更加統一、完整。
    不同以往的是,我們對于綠色農業生產耕作方式有了技術的補充和進步,不 是單單滿足第一代農產品的簡單需求,而是滿足我們對實現綠色農業生產可持續 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切。不可否認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支付對其資金的保證和相 關優惠政策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僅僅依靠農業自身的多方面力量。然而, 現實中農戶和家庭是否擁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本依然是其是否能完成綠色農業生 產和發展大業的重要決定因素。我們要保證綠色農業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都有所保 障,重要的是把握好整體生產全流程、多步驟的有效協調配合,從“種子栽培” 到“成品運輸”,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目前,絕大多數農戶由于缺 少資金,導致其在產和成品綠色農產品在多個環節受到阻礙,嚴重挫傷了廣大農 民對參與綠色農業生產和培育的決心和意愿,依舊依從自身的經驗和認知從事傳 統耕作,更加傾向于傳統耕作方式。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要完成綠色農業現代化生產和持續發展的偉大目標,必須堅定地走中國特色 新型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政策,這也是實現該目標的內部需求。黑龍江省是我 國公認的糧食大省,同時也是最先生產和開發綠色農業產品的省份之一,隨著多 年的進步和不懈奮斗,現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專業大戶作為新 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非常有助于我國指導高速高效綠色農業生產和發展、不斷 加速黑龍江省合力發展綠色農業經濟體系屈。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雖然根據黑龍 省各類報道表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長期看是不斷發展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 他們如今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亟需解決。因此,探討專業大戶從事綠 色農業生產融資行為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本文研究的具 體目的如下:第一,采用合理的方法分析黑龍江省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
    資行為的形成機理回。第二,探究各因素對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融資 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各影響因素與專業大戶融資行為之間的關系。第三,提出以 金融賦能助力黑龍江省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改善方法和優化路 徑,為緩解黑龍江省專業大戶融資難的問題,提供可行性建議。
    1.2.2研究意義
    發展綠色農業,或者說讓所有專業大戶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發展綠色 農業貢獻力量、自我實現、創造利益收入以及擺脫貧困,是舉步維艱的,現實中 存在著許多技術瓶頸以及金融信貸支持不足等問題他,特別是在我國綠色農業發 展的關鍵轉換時期,大部分農民家庭受到客觀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本身發現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加上我國金融普惠政策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真實性問題, 使得越來越多的專業大戶由于缺乏足夠資金供給,而錯過了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的 大好時機,這也必然會導致其今后長期穩健發展的絆腳石和擋路牌3。農村金融 市場的開發與成熟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如何從根本為專業 大戶發展綠色農業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也是我國發展綠色金融、綠色 經濟、綠色農業的關鍵所在。提供金融監管,保證各項金融支持措施有效、真實 落地,真正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涉及到綠色經濟的綠色農業生產 和發展,同時,政府也可以根據現實狀況設計更加有效的“惠民”、“利民”政策, 促進綠色農業生產專業大戶的融資能力。因此這一研尢的意義在于:
    理論意義:根據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相關文獻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如今各 國學術界對于農戶進行農業生產融資的研究相比較更加的成熟具體,但是,當前 的研究對于農戶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方向尚有不足,研究整體來說不夠系統。
    本文主要以“綠色農產品”為切入點,主要研究討論的綠色農業經營主體是 擁有著相對比較優勢的專業大戶,從影響其融資的因素為主要研究客體,分析黑 龍江省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行為影響因素分別有哪些、影響程度如 何,使得各學術界對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融資行為研究分析更為具體、深 入。深入分析了專業大戶的融資行為對黑龍江省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提高綠色農 產品經營效益的作用機制,為研究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融資問題提供了理 論參考。
    現實意義:提供了一系列改善或者解決黑龍江省專業大戶在從事綠色農業生 產時所面臨的資金不足、融資歧視、規模效益難以形成的現實困難,從更加長遠 的發展眼光進一步提升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綠色農業生產意愿,形成示范效應, 逐步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綠色農產品“大豐收”問。全面啟動中國綠色農業生產 與發展戰略的內部激勵,積極擴大中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市場,轉綠色為利潤, 并提高中國農產品的綠色品質與效益競爭力。促進完善了農業金融的服務供給功 能,進一步健全農村銀行運作管理機制,通過實現標準化管理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管理水平,為新型農村社會運營主體發展與壯大奠定了資本保證為了進一步 成功完成資源的有效利用,使專業大戶的收益得到保障,將資金運用到國家政策 所提倡和鼓勵的“綠色經濟”中去,符合我國實現生態和諧發展的遠大目標。中 央和地方的政府以及相關扶持金融機構,都為保障綠色農業生產專業大戶的資金 需求提供決策,并督促相關資金措施有效落地,將資金支持由“虛”走向“實”。 建立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于綠色農業發展的資金和政策激勵體系機制,進 一步為我國生態環境綠色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全方位、多渠道地改善黑龍江 省農戶融資難的現狀。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國外研究現狀
    (1)對綠色農業的研究。蓬勃發展綠色生態農產品、推動人類社會可繼續蓬勃 發展是全世界得以長存的必由之路,而國外的有關研究成果也可以從有機農產品、 可持續農業的相繼開始,可以追溯到一九零八年F.H.King所發表的《四千年農業》 和一九四零年S.A.Howard在其編著的《農產品對典》中指出,農產品的發展過 程中應注重"有機"部分的發展思想。Andrew Jamison (2001)在《綠色知識成型: 社會環境經濟政治和文化演變》這本書中,讓人們意識到了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 的重要性,重點關注了“進步行為”的作用,鼓勵人們合力促進社會經濟的高效 發展。根據Peter Wallshall (2002)的觀點,在各個國家都加大投入資源和技術發 展第二、第三產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 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⑷。Carlosparraet 31.(2007)引用擴散理論,描述了 綠色生產采用率變動的主要影響因子。Daniel(2009),他在自己關于綠色農業最 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政府應使用合理、科學的價格制定機制去進一步提升整個 綠色農業產業鏈條的生產效益[⑸。
    (2)農戶的融資意愿和行為研究。LynSquire(1994),他在自己的研究中認為, 農業產品市場接近于完全競爭市場,那么各個農戶之間形成的競爭機制,可以促 使最佳的農產品生產數量。Helfand&Levine(2004)研究報告指出,技術的發展至 關重要,尤其是在不斷發展的現代經濟社會,工人工作效率依靠技術的發展實現, 而效率提高會進一步影響生產和經營規模。Driss(2004),從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 建設角度考慮,認為距離也是影響大家是否愿意前去借款的關鍵因素,距離越近, 農戶愈傾向于去貸款,考慮到了方便性和快捷性的因素阿。Akrametal.(2008), 他們善于使用量化模型進行相關影響因素及其影響機制的研究,主要使用了 Heckman兩階段模型方法,討論關鍵因子如何影響農戶借貸綠色農業生產所需 資金。Moharamads(2009),從專業農戶自身的角度考慮,認為農業融資受到其文 化知識、融資了解度、環保意識等方面的影響,同時,其本身擁有的農場面積也 是重要因素,從融資函數的角度考慮,他們自身因素與融資金額呈線性關系。 Cranfieldj(2010)指出,影響綠色農戶轉型態度最關鍵的原因是健康觀念與環境意 識。Panneerselvam(20⑵,使用了 SEM (結構方程)模型,并推斷出農戶的受教 育程度、自身年齡大小、從業經驗等對其融資愿意的影響機制。Cukurt(2015), 在分析中使用了 Probit模型,將之前未考慮到的農戶的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 由市場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都考慮了進去,并且加入了農 場本身的經營特點對其參與綠色農業融資意愿和行為的影響"I。Menozzid et al.(2015)引用計劃行為理論描述并解釋了農戶能夠感受到的來自社會的壓力和 自身行為控制對于他們進行綠色農業生產和外包的意愿影響因素。 Cukurt(2015)& Ceyhan(2008)的調査結果表明,地域區位因素直接影響了農民對 綠色產品認識和掌握的市場信息。Sahuetal.(2018),他在研究中發現,因為農業 經濟現代化的不斷持續發展,農民大戶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也提上了進程,源 源不斷的農民參與進去,只為提升自身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這也使得他們 由充足的資金去購買農業生產機器設備,提高利益收入。
    1.3.2國內研究現狀
    (1)對綠色農業的研究。我國對于發展綠色農業生產可謂有著悠久濃厚的歷史 進程,經歷了幾十個歲歲月月的實踐,終于在20世紀70-80年代末,在各國學 術界專家以及學者的鼓勵和指導下,不斷開展開拓關于如何進一步支持發展綠色 農業的專項實踐會議和專家學術討論,這也是中國在發展綠色農業上邁出的關鍵 一步,為之后揭開綠色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好了充分準備[18],也在一九九八年成 功完成了有關綠色農業生產的專著,《綠色食品導論》的出版也進一步證實了中 國在發展綠色農業發面的巨大潛力和理論知識儲備,也增強了農業家庭和專業大 戶的信心。崔元鋒(2009),在他的專著中講到,我國應該建設以生態資源、社 會效益和經濟這三個“維度”,來對農業產品和食品做吃相應評價指標。李慶江
    (2014),他認為要實現這三個維度的協調和統一,關鍵就在于如何把生產要素 和綠色農業產出的效率結合起來分析,這也是使得綠色經濟經一步實現規模效應 和示范效應的關鍵,促進了生態良好穩定發展,資源節約利用。余威震(2017)、 李明月和陳凱(2020),從他們三個人的觀點和角度出發,強調了發展創新科學技 術的重要性,以及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必然需要,強調生產經營的精細 化管理,以達到土地資源節省、環境污染降低、農業產量效率高、經濟可持續性 發展的一個全新方式。
    (2)綠色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李軍民、吳家全(2012)等指出,在中國這 么一個錯綜復雜的農業市場與生產經營大環境中,各地政府如果鼓勵并大力推進 農村農業產業化措施,那么對于我國這個大國來說會出現嚴重打擊:環境的污染 和惡化。但是,我們不得不將多項影響因素考慮進去進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由 農戶生產尚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大部分人對于 綠色農業和普通農業產品的差別不了解;金融普惠力度不夠引起的農業大戶再生 產力量不足;設備不夠先進使得農作物耕作效率降低等原因[19]o趙大偉(2012), 對于這種現狀實施了切實相關的研究,他得出結論,認為即使有中國中央政府在對 于綠色農業生產和發展方便有著極大的支持,并且有著積極態度,但這是遠遠不夠 的,中國政府所進行的工作主要在于綠色認知和理論認知的角度和層面上,而對 于綠色農業整體的發展方向系統性認知不足、投資資金仍然不夠。季焜(2018)教 授指出,中國過去數十年農村經濟持續的快速增長主要是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 而農村資源環境壓力、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和城市發展不均衡等已成為中國當前農 業農村發展所面對的主要挑戰[20]。農村綠色發展是一種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變革, 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綠色發展,將是對沖破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瓶頸制約、完成農村 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意義重大行動(魏琦,張斌2018)。
    (3)綠色農業對資金的需求研究。汪小勤、黎萍(2002),她們在關于我國綠色 農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研究中提出了重要觀點、貢獻了重要力量。她們認為,沒 有資金支持的話,即使農民專業大戶有再大的意愿去發展綠色農業,也會因為這 種現實需要”止步于此,更嚴重的則會引起示范效應和惡性循環,使得一個地區 或者國家陷入綠色農產品供應不足、供小于求的現實狀況,所以,政府以及相關 金融機構部門應有效落實金融普惠政策,真正實現將金融用于發展實體經濟,尤 其是在綠色農業發展方面。龔勛(2012),從他的角度來討論,他認為我國發展 綠色經濟和環保經濟,首先要將農業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去,以保證將綠色農業的 發展放在最前端和最重要的位置。嚴圣陽(2015),認為整個經濟具有相關性、相 連型和系統性,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融為一體,所以發展綠色農業的同時,也要發 展我國金融力量、資本力度,創建一個經濟循環友好發展的新局面,從而為鄉村 綠色農業發展輸送力量。王金秀、鄭志冰(2015),他們認為,由于金融機構的逐 利性和規避風險,它們更愿意選擇風險低、收益大的項目進行資金借貸,而這也 使得相對發展速度較慢的農業,尤其時綠色農業變得舉步維艱,無論是從金融網 點基礎設施,還是相關信貸服務力度,都遠遠不夠,這也進一步加深了農業大戶 生產和經營的困難。
    (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其行為相關研究。在了解什么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前, 我們先要了解什么是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運營主體,主要泛 指一些以農耕產品為生、自主耕作、但運營能力有限的傳統農戶。比較之下,新 興農村生產運營市場主體,指的是具備了相對大的管理規模、良好的產品物資技 術裝備條件和運營管理實力,勞動產出、資本利用和土地生產率均較高,以商業 化生產經營為目標的新型農村生產經營機構。而新興農村生產運營市場主體,不 僅包含在進行綠色農業生產經營進行中的政府有關機構,而且包含在為綠色農業 經營主體供給多項運營業務服務的社會團體。按照經營主體的種類來區分,最常 見的專門大戶經營、家園農莊、村民合作社、農村生產商品化的龍頭公司以及農 村社會化服務機構等,都屬于新型的農村經營主體(李建菲,2021)。馬鴻運等 (2002),認為定性分析要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才能得出更加有意義的結果,所以, 他強調可以以問卷設計、實地調査等方式來深入分析我國專業大戶進行融資的問 題所在,并進一步了解其融資意愿以及是否擁有融資能力等現實問題。何大安教 授(2009)在研究中,重點對制約農戶經營活動的基礎心理因素展開了研究,認為 其中主要有利益動機的影響、個人決策與選擇權的影響和社會信息傳播條件等影 響。丁志國、趙晶(2011),再一次使用了 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法,從一個農戶 家庭自身角度考慮,包括:種植經營面積、勞動能力、戶主的政治狀況、農產品 年收入等方面。王春超(2011),在他的農戶研究文章中表明,影響我國農業融資 行為和意愿的因素中,不只是有“內部因素”,還有許多“外部因素”,如何做出理 性選擇,是在農戶綜合考慮這兩種因素的條件下做出的。鐘春平(2013),將風險 因素浸入到了研究當中,認為風險是農戶經營綠色農業生產發生損失的不確定性, 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進行農業生產融資行為。何勁(2020)采用Heckman樣本 選擇模型,運用實踐實驗證明和檢驗了農場本身因素和其經營特點、市場經濟和 政策制度環境特征的多項因素,對于水稻農作物進行綠色生產和發展的各項環節 外包選擇以及參與意愿程度的影響。
    1.3.3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對于國內和國外的多項關于綠色農業生產融資行為的研究,其實不難發現, 大多數都已經形成了規范的文本和知識體系,為后續研究做好了充足的理論基礎。 無論是從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融資的意愿、還是其融資能力和行為的匹配程度、 以及各因素之間的相應關系和路徑系數,其實都為以后進行進一步的計量模型研 究、實證與計算相結合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結合分析我們之前國內外的共同 成果,它們大部分與現實都有了很好的反應和結合,這一過程也被后代人效仿, 并把它們大力運用到實踐當中,成為了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進行綠色農業發 展的基礎理論支持和發展思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沒有一個理論是完 美無缺的,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系統過于龐大復雜,所以對于某項經濟研究,即 關于綠色農業生產和發展的研究,從現實角度去想,也存在著相對矛盾和解釋不 通的情況,尤其是以下幾點:第一,大部分的國內外學者做出理論研究的前提在 現實世界中很少或者不可能存在,而且他們多數研究的角度僅僅是從傳統的發展 方面去考慮,而沒有把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發展創新的因素加入進去,這就使得 整體研究偏向于傳統化,缺乏進步。第二,研究主體主要集中在普通小型農戶,忽 略了專業大戶作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行為對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發展 的重要影響。第三,對農戶融資行為的研究只停留在國家層面,缺少對省份農戶融 
    資行為的研究,尤其對黑龍江省的研究。在這種基礎上,對于如何在世界各國專家 與學者的研究探討基礎上加以分析與總結,就必須從綠色農業生產與發展的視角 去出發,以經營綠色農產品的專業大戶及其融資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而形成理 論分析框架,因此不但要進行定性分析,同時定量分析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根 據并整合分析結果。從理論的角度來講,我們應盡自身最大努力去盡力補償以上 相關研究理論的短缺和不足,使得更多的理論研究變得真實充分,為逐步進行綠 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和行為研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視角,也能為我國發展專 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從實際實踐的角度來看,我 國地方、中央政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部門等,也離不開相關理論戰略的體系支持, 為其提供發展戰略意見、并以此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經濟長期向好發展。
    2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行為的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綠色農業
    綠色農產品既處于傳統種植業發展的基本模式范圍之中,因此,它又具備了 農產品的一般產業特性,也就是說,農產品所具備的一般特點如基本性、弱質性、 綜合系統化、功用多樣化以及區域性特點等,綠色農業也具有。當然,綠色農產品 作為一個新興農產品形態,它相對于傳統農產品來說,除具備農產品的一般特性 以外,還具有自身的產業特點。
    (1)持續性。我們通常認為農業、農產品的發展是具有長期持續性的,它也體 現在中國歷年來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協調,這種持續也是農業發展過 程的生態持續和技術可持續;生態和技術決定著我們要朝綠色農業方向不斷前進, 并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繁榮的可持續性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這四種可持續方 式就構成了農產品從培育、生產到銷售全鏈條的必要性,我們也要在加強農業生 產要素發展的基礎上更加主要農產品生產效率,實現創新農業技術,為保證技術 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工作⑵、除此之外,對于經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隨著 我國經濟的不斷轉型,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的專家重視綠色清潔 發展,不僅是農業,其上下游產業、經銷商、代理商、廣告商等都要形成統一化 服務,使得整天產業鏈都能夠得到統一發展。我們的國家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 無論做什么都強調“人文主義”精神,從我們每個“社會人”的角度去考慮,實 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綠色農產品和綠色健康食品呦,現代人也愈來愈 注重飲食的綠色和健康,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質,發展綠色農業是符合當下社會對 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2)經濟集約性。集約經營一般可分類,一是勞力集約,二是資本集約,三是技 術集約。優質、高效的勞動力量是綠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們要更 加注重關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工作效率,促進專業性人才建設。資本集約形成強 有力的資金供給,為綠色農業生產大戶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泗。集約經濟的 發展也能夠進一步提升綠色農業資源的生產效率,通過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為 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做出貢獻。
    (3)高效性。任何產品想要得到公眾的認可必須實現高效發展,這就涉及到整 個農產品鏈條實施的高質量性、安全性以及環保性。為了實現既定風險下效益的 最大化,我們應建立健全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體系,建立市場準入規則,加大市 場準入條件要求,逐漸引導擴大農產品需求,使農產品效益大大提升,并以此形 成示范效應,進一步帶動周邊地區向前發展匈。
    (4)標準化。在農產品這種生產商家非常多、產品差異性小、進出很容易、價 格控制力度低的產業中,如何實現整體發展的標準化和統一化非常重要,尤其對 于綠色農業來書,高標準、高質量是不可忽略的。國家規定綠色食品統一標識, 建立農產品標準精細化、全面化安排,提升農戶綠色農產品形象,打造一系列高 聲譽、高質量的綠色無公害產品,并形成良性競爭。
    在綠色農業生產經營方面,其主體為綠色農產品。該農業類型不同于其它類 型農產品,其具有非常獨特的特點。具體如下:
    質量方面。質量是影響農產品需求的重要因素,消費者通常會注意到其味道、 外觀、營養程度等等,與普通的農產品相比較,綠色農業產品在這幾個方面的要 求也更高,甚至更重要。綠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進步始終離不開國家政策的需求 導向,相關綠色發展措施和目標也是追隨者生態綠色發展的腳步不斷前行,“污 染防治”和“保護地球村”是各個國家歷年來都要重視的話題,如何實現資源有 效利用和發展也是古今中外一直研究的話題。因此,在質量控制上,各相關部門 聯動協調,重視社會健康問題,向社會投放更加健康、綠色、安全、高質 的農產品閔。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體系,設置獎懲體系,減少整個經濟社會的負 外部性,制定綠色農產品高質量標準,這也能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以及 農業生產大戶的生產意愿。
    質量信息方面。由于農產品市場存在著相對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進而引 起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使得農業大戶之間、農業大戶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機 制沒有得到完全建立【26】,綠色農產品的出售也沒有得到完全認可,存在一定的信 任屏障。如果某一產品想要真正獲得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 在質量信息方面下功夫,做好綠色農產品信息披露制度,各專業大戶之間也要建 立好協調機制,保持良好質量信息溝通,讓消費者更加了解綠色農產品生產整體 鏈條,要保證高質量綠色農產品安全有效發展,就不應使其信息過于隱蔽。如今 的綠色農產品認證機制也非常重要,以簡單、明了的方式讓消費者快速了解到綠 色農產品的認證信息,從而對綠色農產品更加信任,加大購買力度[27】。為了防止 少數非正當競爭企業對其產品進行不客觀的認真和評價,相應的規章制度、法律 法規也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損害其他綠色 農業生產大戶的利益。
    2.1.2專業大戶
    隨著我們國家不斷發展進步的農業經營系統進入大眾眼簾,農業經營主體的 發展也不可忽視,興起了多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包括:專業大戶、龍頭企業、 村民家庭聯合生產、莊園農業發展新形勢等,千家萬戶都以“共同協作、互助互 利”的思想形成系統性經營主體,發展多樣化經營主體新模式,以促進我國現代 綠色農業興起,在此基礎上加強村村聯合、村內聯合以及家庭聯合,培育多種形 式互補發展機制,建立規模農業經濟發展基礎體系,完善資源保護效率機制,培 育更加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綠色農業人才,進一步促進村內、村村之間的協調溝 通以及技術互鑒,可以合理地解決上述重大社會問題和新挑戰,確保了農村的健 康。興起農業經營系統,充分地體現了蓬勃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根據國外 經驗證明,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生產經營模式,集約化、規模化、 組織化、社會性是發展現代農業對經營主體的內在需求購。建立集約化、專業性、 組織化、社會性結合的新型農產品經營體制,使中國農產品制造管理體系更好地 呈現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性的特點,就可以促進中國現代農業蓬勃發 展、促進中國農村更好更快地實現農村現代化【29】。
    專業大戶經營方式是中國新型的農民經濟經營主體之一,原則上要符合以下 三項要求:一是以戶為單元,屬家庭經營性質的;二是專業技術能力突出,其產 值須占家庭經營方式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三是企業要有足夠的生產規模,每 年營銷專業產品要消納二個剩余勞動力以上,企業戶均的營業容量要超出本地平 均值一倍有余。而專業大戶營銷,實質上是企業在家庭承包經營的框架內,經過 投資要素的增加和產品組合的優化,使家庭經營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擴大和增加, 是企業在家庭內發展致富的新興領域呦。
    2.1.3融資行為
    在金融領域,融資有著最為傳統的定義,就是“融通資金”,使資金多余方 以收取一定利息回報為前提,向資金不足者提供資金支持,促進資源合理有效利 用,它即屬于一種貨幣手段,也是促進生產商規模不斷擴大的有力支持。關于融 資行為的定義合理理解國內學者曾做出多種解釋,但最主要的有觀點有兩個,第 一,融資指的是貨幣資金在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進行融通的經濟活動,第二, 它是指通過資金的融通實現儲蓄與投資的轉化⑼。而農民投資則是指農戶通過某 種途徑,或通過某種方法,獲取生產經營中所需要資本的經濟過程。
    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是有周期性的,當人們增加對農產品的需求時,從農民 開始播種、培育到成熟,再到銷售,整個過程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出現了較嚴 重的時滯,使得需求和供給的匹配度并不高,也進一步加大了農民的投資風險。 雖然政府實行了農產品支持價格等措施,盡力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失,但終究不 是長久之計,這使得農民的生產意愿、融資意愿都有所減弱昭,也是影響到農業 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
    眾所周知,綠色農業生產專業性要求高、技術難度大,需要大量資金購買綠 色農業生產機械社會,并與時俱進進行革新、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專業大 戶更需要綠色農業生產專家的現場指導,更少不了一筆培訓費、人才培養費用等, 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其融資需求。綠色農業金融基礎設施可以為發展綠色農業生產 提供資金支持,僅僅依靠綠色農業本身的發展,不考足夠的資金支持是遠遠不夠 的,生產要素包括原材料、生產和技術人員工資、技術更新費用等,直接導致了 綠色農業生產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如果綠色農業生產不得得到及時的支持,就會 產生一定的風險。第一,融資時間越長,綠色農業生產的進程就越慢,專業大戶 的生產信心也會越弱,這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出現。第二,農業收入本 身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這也使得許多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不愿意將資金以 較便宜的價格融資給綠色農業生產大戶,這種高投入卻不一定得到高回報使得許 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轉而投入其他盈利性更高的行業當中去,這也就造成了融 資的惡性循環,潛移默化中增加了時間成本醐。
    2.2基礎理論
    2.2.1綠色農業經濟理論
    (1)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古往今來,在不斷發展的經濟和社會帶給人 們越來越多福祉的時候,也要關注到隨著經濟的發展,給我們的環境造成的傷害 和污染,對此我們要認真對待,發展綠色的生態種植業,從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問 題,實現各資源之間的有效配置,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損耗,是發展綠色農業的目 標、維持整個生態社會有效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經濟學一直以來討論的問題 都是資源的如何配置和有效利用,但是我們要知道,除了對資源加以使用和發展 價值以外,還必須注意對資源環境加以維護,實現整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重 視綠色農業生產和環境的關系,就是為我國實現商品統一化、專業化、高質量化 奠定良好的關系泗,同時注重防治污染、提升資源有限利用和循環利用能力,達 到有效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
    (2)關于綠色農業的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學要求和理論背景下的綠色農業發 展,其實涉及的關于生產技術、改革方式以及人員要求等與傳統綠色農業的要求 相比較,是更加廣泛、更具有包容性的,往往在以前所提到的綠色農業生產中, 很少使用常規耕作技術,而是需要創新型機器設備加快生產效率,而從生態經濟 學的視角下弱化了對這方面的要求泗,使得常規技術生產也可以為開拓生態農業 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它對與農藥以及基因品種培育的限制也有所減弱,更 加注重整體的宏觀生態發展,而不僅僅是單一的綠色作物生產,但歸根到底,它 所提倡的發展大方向依舊是綠色農業發展。除此之外,生態經濟學下的農業發展 注重地區優勢以及差異化管理,針對不同資源稟賦條件、綠色經濟發展規模等提 出相適應的發展理念,而不是“一刀切”,這也和我們國家的國情需求相吻合和 適應。生態合理條件下的農業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具有生態工程的意識呦,也就 是說,我們要更加注重資源的整體循環利用,大力提升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能力, 聯合工程技術學和生態經濟學,探究如何進一步促進綠色農業市場的開放和利用, 合理使用研究成功發展綠色生產模式。與此同時,我們應更加深入探討綠色農業 整體開發的進程并積極建設綠色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基地。
    (3)綠色農業的循環經濟理論。資源是相對稀缺的,對于我們國家經濟不斷發 展過程中國需求持續增加的現狀,實現“綠色產業循環發展”是如今實現綠色農 業高效發展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從漸進式的循環模式還是飛躍式的循環發展模式 的角度來看,生態系統中資源的有效利用始終是各個國家關注的話題測。中國農 業的發展進程中,少不了政府利用自身優勢引導綠色農業資源有效合理利用,實 現“循環發展”,其中就蘊含了生態學以及生態經濟學的重要理論原理,并根據 各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實行差異化管理,同時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 使用整體性原則,促進綠色農業“協調”、“循環”發展,并且促進可再生能力, 根據生產能力和產出數量,將地區按照“高產、中產、低產”來進行劃分畫,其 中,對于“高產地區”,政府應重視農業生產技術創新,使其發揮最大資源價值, 同時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循環健康發展模式,使高產地區 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第二,對于“中產地區”,應“抓關鍵、找措施”,發現 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綜合治理措。最后,對于“低產地區”,給予充分資 金和人員支持,包括輸送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加強金融設施基礎建設,完善 普惠金融供給機制等問。既實現農業生態建設的健康循環發展,也實現農業經濟 社會方面的健康循環發展,從而使得農業經濟效益方面、農業生態建設方面和農 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三者重要效果的統一。
    2.2.2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是由leek與Ajzen( 1988,1991)所創立的。是由Ajzen與 Fishbein(1975,1980)聯合創立的理性行為學說(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 承繼者,因為Ajzen深入研究認為,人的行動并沒有百分百地處于自覺,只是處在 掌控狀態,所以,他將TRA加以擴充,增添了一個對自己“行為控制意識”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全新定義,并由此進一步發展形成全新的行動學說 與研究模式 規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O計劃行動理論中 有如下的三個基本要素:其一是心態(Attitude),心態是指個性對于這項活動所抱 
    持的積極或負性的感受,也即指由個性對于某種活動的評估在進行概念化以后而 產生的心態,所以心態的組合成份也往往被看作個性對于行動成果的重要信心的 函數。二是所謂主觀規范(SubjectiveNorm),是指社會個人為了能夠做出某一特 殊行動而感覺到的社會壓力,也即在預測別人的特殊行動時,那些對社會個人的 行動與決定產生影響力的社會個人,或組織對社會個人為了能夠做出某一特殊行 動時所起到的影響作用程度⑷】。三是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是指反應了個體所過去的經歷與期望中的障礙,如果個人覺得自身過去所掌握的 資料和機會越多、所預期的障礙就越少,則其對行動中的知覺行為控制能力也就 越強。
    計劃行為理論有這樣一些主要論點:非個人意愿完全限制的活動不僅受行為 意愿的影響,還受到實施活動的個人能力、時機和資源等現實限制前提條件的約 束,在現實限制前提條件充足的情形下,由個人意愿可以直接決定行動;由于正 確的認知行動管理體現了現實限制前提條件的實際情況,所以也可成為現實限制 前提條件的替代衡量性指標,也可以直接預示活動發生的可行性,但預期的準確 度則取決于認知行動管理的實際影響程度;行動心態、個性主體標準和認知行動 管理是判斷個性行動意志大小的三個主要變量,心態越是正面、對重要的他人支 持度愈大、對認知行動控制能力也愈強,個性行動意志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個 性雖然具備了大部分關于行動的信心,但在一定的時機與環境要求下只有相對較 少量的行動信心可被獲得,而這種可獲得的行動信心就叫突顯信心,它是直接產 生影響行動心態、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意識和情感基礎皿1;而個性的社會 等心理因素(如人格、智慧、經歷、年紀、性別、背景等)則透過直接產生影響行 動信心,間接產生影響行動心態、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并最終直接產生影響 個性行動意志與行動[4%
    3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現狀及研究假設
    3.1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融資現狀
    隨著中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加強,農村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促進了 農村保持的平穩發展。農村產業結構也出現了顯著轉變,由于黑龍江農村專業大 戶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對設備投資和產能擴大而產生的融資需求更加旺盛,資 金投資需求也逐漸擴大,而融資難問題也己成為了制約黑龍江農村專業大戶進行 綠色農產品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綠色農業生產的專業大戶中,大部 分人都會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決定是否要進行融資,其本身要考慮效益和效用 最大化,希望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實現現有資源和技術的最大化利用,并以此實 現收益最大化爾。自身因素包括其實際經營面積和規模、融資規模、融資風險等。
    “祖國大糧倉”的儲備離不開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積極帶領,也是發展“三農” 領域的重要力量所在,“貸”動黑龍江省專業大戶成為豐產穩產的主角勢在必行, 構建普惠創新渠道勢在必行。作為農業直接投資提供者,地方政府部門一般對種 養大戶實行統一財政撥款標準,因此很難根據各地種養大戶的經營業態特征“區 別對待”。黑龍江省農產品資源豐富,但各地農作物主產區資源狀況和主要栽培的 糧食作物種類差異較大,相應的,各地對種養大戶的投資需求規模、供求期限也不 盡相同悶。這種“無差別”的投資財政撥款模式勢必會導致資金投入嚴重不平衡 的局面,導致部分種植大戶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持。
    3.2黑龍江省專業大戶的融資行為研究假設
    3.2.1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知覺行為控制能力(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它是指反映了個人過 去的經歷與期望的阻礙,如果個人覺得自身過去所掌握的資料和機會越多、過去 所期望的障礙也越少,其對行為上的認知行為控制能力也越強。專業大戶的融資 感知與行為控制,可理解為專業大戶基于其過去的投資經歷以及所預期的阻礙, 對綠色農產品融資的控制[47〕。
    自我認知體現出一個人是否對自己從事某一行為或活動有著清醒的理解,我 們這里所講的認知,是“內部自我認知”,與個體過去所掌握的資料、自身價值 觀的形成有關,價值觀理論告訴我們,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與從小 到大的不同經歷、家人和老師教導息息相關。對于專業大戶來說,由于每個人的 生長環境、家庭環境、學習能力和價值觀的差異,不同專業大戶對于從事綠色農 業生產融資行為的認知和預期也有所不同,當專業大戶在過去綠色農業生產中, 對于綠色農業、綠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相比于其他農戶大時,他們就會根據自身 過去的經歷和經驗,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有一個正向的預期,也就代表著進行綠 色生產融資的收益大、阻礙小,這同樣符合成本收益論的思想理念,專業大戶對 于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自我認知和了解程度,決定專業大戶是否認為融資可以增 加他們的家庭收入,為他們帶來更多生產效益,從而影響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 生產的融資行為。
    農產品質量安全理論要求農戶在進行農業生產時,要把握好從培育、生產、 加工到銷售等全鏈條的質量保證和安全保證,每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把控,尤其是 在綠色農業生產領域,更要做到“萬無一失”,這符合我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推動生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理念措施。因為對于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要求提 升,專業大戶為了確保綠色農產品達到相應質量要求,會提高對綠色農作物生產 機械設備的要求,完成技術更新,同時學習先進綠色生產技術、聘請專家講授綠 色農業生產實操經驗,進一步增強自身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專業技術,所以,農 產品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越強,專業大戶越需要的資金就越多,那么從專業大戶 的知覺行為控制角度來講,他參與綠色農產品的融資意愿就越強。
    自我效能理論告訴我們,自身效能指的是個人對自身是否有能力進行某一活 動而作出的預測和評估,每個人都會對自己從事的某一項事業或者活動做出相應 的自我評價,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動態行為。同樣,自我效能論在從事綠 色農業生產的專業大戶身上也深刻體現,這種效能表現為專業大戶自身是否具備 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專業大戶從小 受到的教育、從事綠色生產的多年經驗以及對融資的正確理解認識有關,當專業 大戶對于其自身融資能力具有信心時,即專業大戶認為他有能力進行融資,此時 專業大戶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那么他會更加傾向于通過融通資金來擴大綠色農 業生產經營規模,因為他認為自身有能力在承受一定風險的情況下通過融資實現 收益最大化;相反,當專業大戶對于自身融資能力沒有信心時,即具備較低的自 我效能,那么專業大戶對于從實綠色農業生產融資就有一個負面的消極態度。
    在情緒理論中,“積極情緒”的對面是“消極情緒”,一個人從事某件工作或 者活動所帶給自身的情緒感受會直接影響其從事該工作的意愿,進而影響自身行 為,我們通常認為積極的情緒更有助于我們專注、認真的做好一件事,同時也是 給予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并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前行。隨著現代情緒理論的不斷 發展和進步,我們不難發現積極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這同樣適用 于專業大戶在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影響因素中。當專業大戶認為融資對于綠 色農業生產具有積極的、正向的影響時,他們就具備更高的控制能力,能夠根據 所掌握的資源和預期來應對綠色生產融資的不確定性,其知覺行為控制能力就越 強,反之,當專業大戶對于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具有消極、負面的情緒時,他們 認為融資并不能為擴大綠色農業生產規模帶來好處,反倒會加重其自身經濟負擔, 此時,其知覺行為控制能力就越弱。
    因此,本文從對綠色農業、綠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農產品安全和生態保護 意識、自身具備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能力、參與融資對綠色農業生產產生積 極影響這4個方面來衡量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知覺行為控制。基于此, 提出假說H1。
    H1:專業大戶強烈的知覺行為控制對其綠色農業生產與投資意愿產生了正 面影響
    3.2.2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B):心態(Attitude)是指個性對于這種 行動成果所抱有的積極或負面性的感受,也即指由個性對于某種行動成果的評估 通過概念化以后而產生的心態,所以心態的組合成份也往往被看作個性對于行動 成果的重要信心的函數。所以,專業大戶對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行動結果所抱有 的主觀感受就極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不同主 觀感受和評估后產生的心態來推導出他們對融資的態度。
    基于成本收益論,從市場經濟來看,對利潤等于成本的預期是所有人類活動 的基本出發點,而對于專門從事農產品作物種植的專業大戶來說,參與綠色生產 融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用是否達到預期是影響其融資行為態度的首要原則,同時也 體現出專業大戶對融資行為后果的認知〔錮。每個專業大戶都會對參與綠色農業生 產融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產生一個預期,如果預期融資能夠進一步擴大綠色生產 規模、增加專業大戶收入,那么以綠色農業生產收益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專業 大戶就會持有一個正向的態度,并進一步加大融資規模、擴大綠色農業生產;相 反,如果由于專業大戶自身受教育程度不夠、對融資理念不了解、生態保護意識 不強,那么他們就會對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有一個負預期,認為融資不會改善 現如今的經營情況,反倒會增加其負債,形成經營負擔,那么這種負面態度就會 阻止專業大戶繼續融資的腳步。
    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應的主觀感知,以及對融資 行為的理念認知也是影響其融資態度及融資行為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時期,專 業大戶對于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認知和理解也有所不同,當綠色農業發展僅為初 始階段時,由于專業大戶自身受教育程度、固有經營理念的約束,大部分人并不 了解融資對于擴大綠色農業生產規模、提高綠色農產品質量的重要程度,僅停留 在傳統農業生產的思維上;隨著國家對生態保護和綠發展越來越重視,國家加強 了對發展綠色農業的宣傳教育,同時引導金融機構普惠政策有效落實,專業大戶 在此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于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識,并且形成帶動作用, 在專業大戶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綠色農業融資氛圍,此時,專業大戶更加深入地認 識和理解綠色農業生產對于其增加家庭收入、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并且進一 步影響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和行為。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做什么事,一個人做什 么事就是什么樣的人,態度通常表現在我們所說的對某件事物的自我認知、反應 和信念之中,我們通常認為,每個人對于風險所持有的態度是不同的,根據風險 偏好理論,風險偏好指的是每個人對于風險和收益的心理決策,以及其自身能夠 承擔的風險大小,它同樣也是影響個人投資的關鍵因素。從專業大戶的角度去考 慮,他們對融資行為的理解和認識決定了他們是否愿意冒更大風險參與綠色農業 生產融資,進而影響專業大戶的融資行為,專業大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越高,對于 從事綠色農業融資的意愿就越大。
    生態環保理論認為,我們應該將生態與人類生活看作為“統一整體”,而不 應該簡單的以生態為中心,或者以個人為中心,保護生態環境的長期戰略中離不 開綠色發展,從個人行為態度角度來講,人們自身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會決定其 綠色發展的意愿和行為。從道德觀念來講,保護環境要求我們尊重自然規律,這 是一個新的道德觀念,對于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專業大戶來說,他們自身對于生 態環境保護、維護人類生存基礎的意識對于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意愿有非常大 的影響,當專業大戶自身具有非常強烈的生態環保意識和道德觀念,并且了解資 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類生活家園的重要性,那么專業 大戶就會有強烈的綠色生產融資意愿,從而擴大融資規模,將環境保護和綠色農 業融資傾向聯系在一起。
    所以,本文主要從參與綠色生產融資過程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應的心理預測、 對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重要性 認知、對融資行為的風險態度4個角度來評價專業大戶對于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 資的行為態度認知。根據此,提出假說H2。
    H2:專業大戶正面的行為態度,對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產生了正面影響
    3.2.3專業大戶的主觀規范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
    主觀規范(Subject Norm, SN),它是由個人在采取某一特定行為時所感受到 的社會壓力的認知,主觀規范可以說是個人和知覺重要的他人或團體認為他應不 應該實行某一特定行為的壓力。
    主觀規范可以分為指令性規范和示范性規范,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 行為的指令性規范主要來自于政府,通過政府發展綠色農業的指令,即以綠色農 業長效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尤其是專業大戶為核心生產力量, 通過政府制定相關綠色發展政策、擴大宣傳力度來加強農業大戶對從事綠色農業 生產的多方面認知,包括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專家現場指導以及廣告宣傳措 施等。專業大戶在從事綠色農業生產時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受到政 府的壓力,如果政府對于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不關注、不作為,會導致專業大 戶自身所受的壓力和宣傳減少,每個人都是情感動物,也都有惰性,雖然專業大 戶是以“收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但是受到其自身能力和態度的多方面影響, 為提升綠色農業生產效益去融資的意愿并不強烈;當政府加強對綠色農業的推廣 和宣傳力度,并以此提升專業大戶對于綠色生產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其融資意識, 那么專業大戶的主觀規范對于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行為就有了一個正向 的影響。
    理性經濟人假設告訴我們,生產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專業大戶大進行綠色生 產時要考慮到自身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即融資行為所帶來的風險和綜合收益 是否有機結合。當國家想要支持綠色農業發展時,會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加大 對綠色農產品生產的補貼力度,比如加大普惠力度,為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扶 持綠色產業發展,構建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等方便專業大戶貸款,此時由于政府的 優惠政策,使得專業大戶的融資成本降低,風險降低,融資意愿加強,對專業大 戶對于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有著正向的影響;反之,若政府支持和補貼 力度不夠,那么專業大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無法解決,這會進一步影響其 
    生產成本和收益大小,專業大戶不愿冒著較大的融資風險擴大綠色農業生產經營 規模,這種情況對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有著負面的影響。
    示范性規范主要來自于家人、周圍的鄰居、朋友、社會組織等,當個人對于 某件事做出決定時,往往不是僅根據自己一個人的意見,而是受到周圍親朋好友 等多個人的意見,并結合他們的意見進行綜合考量,最終影響行為。專業大戶在 從事綠色農業生產時,由于自身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受限,往往在決定是否融資的 問題上猶豫不決,自身認知能力的不足讓他們更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受到他 人意見的影響。由于傳統的思想不會輕易改變,還有很多專業大戶傾向于向熟悉 的親戚、朋友籌借資金來擴大生產規模,而不是選擇正規金融機構渠道進行融資, 一方面,這會導致專業大戶融資數量少,達不到擴大綠色農業生產規模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引起的道德風險加大,會進一步擴大專業大 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和經營的風險。由此可見,生態安全和資源保護的社會氛圍 尤為重要,當專業大戶處在一個生態環保意識和綠色發展意識強的社會氛圍中, 其周圍親戚、朋友、相關組織對于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有相對積極的態度,并形成 示范效應,擴大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意愿,進而影響其融資行為; 反之,當專業大戶所處的環境對于生態保護意識不強烈,對于綠色發展融資不重 視,思想落后、行為懈怠,那么專業大戶受到他周圍環境的影響,對于從事綠色 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和行為就有著負面、消極的態度,阻礙其進一步通過融資行 為擴大綠色農業生產規模。
    綜合上述相關理論研究,主觀規范和個體行為意向通常呈現正相關的顯著影 響,主觀規范越強,專業大戶的融資行為意愿就越強;主觀規范越弱,專業大戶 的融資行為意愿就越弱。因此,本位從政府對綠色農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政府 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助力度、生態安全和資源保護的社會氛圍3個方面來衡量專 業大戶對綠色生產融資行為的主觀規范認知。基于此,提出假說H3。
    H3:專業大戶主觀規范對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4問卷設計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4.1問卷設計
    基于理論框架的設定,借鑒已有研究有關變量的選取與量表設計結果,結合 實地調研的實按照計劃行為理論共設計了 17個題目,來測量專業大戶對綠色農 業生產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融資意愿和融資行為這5個潛在 變量,問卷采用李克特的五級量表,得分1、2、3、4、5分別代表完全不同意、 不同意、一般、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Harpe, 2015)。變量含義及其賦值如表1 所示。
    表1:變量含義
    潛變量編號 潛在變量 可觀測變量
    對綠色農業、綠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PBC1)
    Q1 知覺行為控制 農產品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PBC2)
    (PBC)
    自身具備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能力(PBC3)
    融資對綠色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PBC4)
    參與綠色生產融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用的心理預期(AB1)
    Q2 行為態度 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知(AB2)
    (AB)
    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重要性認知(AB3)
    對融資行為的風險態度(AB4)
    政府對綠色農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SN1)
    Q3 主觀規范
    (SN) 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助力度(SN2)
    生態安全和資源保護的社會氛圍(SN3)
    自身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意愿程度(FN1)
    Q4 融資意愿
    (FN) 愿意主動了解融資方式和融資條件(FN2)
    愿意幫助政府宣傳和推廣綠色農業產品融資(FN3)
    愿意在承受一定風險的情況下融資(FBI)
    Q5 融資行為
    (FB) 愿意通過融資來改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FB2)
    愿意通過融資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FB3)
    4.1.1問卷發放與樣本選擇
    黑龍江省擁有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項目,是全國重要綠色農業發展基地。 黑龍江省雞西虎林市創建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項目葉面肥;黑龍江省五大連 池市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全國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 縣、國家大豆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150萬畝;黑龍 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申報并實施了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項目。本研究 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筆者赴黑龍江調查后的一手資料,由于目前相關網站公布的信 息和資料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筆者對黑龍江省6個縣(市),對18個鄉鎮31個 村進行了實地調研,經過與縣政府、村委會的溝通,篩選當地專業大戶進行面對 面交流,發放調查問卷并且進行實時統計,保證調研的真實性和高效性。
    442樣本回收率及調硏結果
    調査樣本通過分層抽樣方法確定,調研方式主要采用調研員與專業大戶主要 勞動力的面對面訪談方式,采取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87份,得 到有效問卷275份,問卷有效率95.82%o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億下幾個部分:個 人信息: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數、年經營消耗勞動力、年經營消 耗勞動力、經營耕地面積、融資金額。
    表2:受訪專業大戶的基本信息
    指標 類別 頻數 頻率
    性別 254 92.4%
    21 7.6%
    50歲以下 45 17.7%
    年齡 50歲一55歲 14 5.5%
    55歲一60歲 108 42.5%
    60歲以上 87 34.3%
    初中及以下 75 27.3%
    高中 99 36%
    受教育程度 大專 86 31.3%
    本科 12 4.3%
    碩士及以上 3 L1%
    <3人 20 7.3%
    家庭人口數 3-5人 157 57.1%
    5-7人 63 22.9%
     
     
    >7人
    <3人 35
    12 12.7%
    4.4%
    年經營消耗勞動力 3-5人 121 44%
    5-8人 86 31.3%
    >8人 56 20.3%
    <100 畝 31 11.3%
    經營耕地面積 100-150 畝 121 44%
    150-200 畝 89 32.4%
    >200 畝 34 12.3%
    <1萬 121 44%
    融資金額 1-2萬 75 27.3%
    2-3萬 46 16.7%
    >3萬 33 12%
     
    4.2信度分析
    信度檢驗是指問卷的信度也就是問卷的可靠性,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 象重復測量。問卷的信度也就是問卷的可靠性,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 復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也就是反映實際情況的程度。其最常用的測量 指標為克隆巴赫系數。一般認為0.60-0.65為不可接受,0.65-0.70為最小可接受 值,0.70-0.80為較好,0.80-0.90為非常好。通過SPSS24.0軟件運算分析,調查 問卷的Cronbach'Alpha為0.900,屬于高信度。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 控制、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整體Cronbach,Alpha系數分別為:0.902、0.888、 0.914、0.946、0.871,問卷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好。
    表3可靠性統計
    項目 Cronbach, Alpha 項數
    全部測量變量 0.900 17
    行為態度測量變量 0.902 4
    主觀規范測量變量 0.888 3
    知覺行為控制測量變量 0.914 4
    融資意愿測量變量 0.946 3
    融資行為測量變量 0.871 3
     
    4.3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問卷設計的有效性、準確程度,用于測量題項設計 是否合理。效度又可分為效度、結構效度和效標效度,其中結構效度,指測量題 項與測量維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測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 一種是驗證性因子分析。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結構效度 測量方法。為進一步衡量問卷整體結構是否合理,本文對潛變量進行探索性因子 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一項用來找出多元觀測變量的本質結構、并進行處理 降維的技術。首先對變量進行一致性檢驗,本文采用SPSS24.0釆用主成分提取 法,通過最大方差旋轉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0.835 (如表4 所示),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0.000,檢驗結果顯著,此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在正交旋轉后觀察變量被聚集為5個成分,這與本文初始設定成分相同,與設定 的理論模型保持一致,且5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總解釋為82.207%(如表5所示), 表明其潛在標量設計合理,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通常認為,因子載荷值大 于0.5表示量表收斂度越高,在其歸屬的因子當中,測量變量大于0.5的因子載 荷值越多,表示因子之間的區別效度越高,經計算5個潛變量中17個測量變量 的因子載荷值均高于0.5,說明調査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與區分效度,行為 態度、知覺控制能力、主觀規范、融資意愿、融資行為這5個因素具有較好的解 釋。
    表4 :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結果
    Kaiser-Meyer-Olkin 0.835
    近似卡方 2610.705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自由度 361
    顯著性 .000
    表5: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結果
    成分 提取載荷平方和 旋轉載荷平方和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1 6.671 39.243 39.243 3.213 18.898 18.898
    2 2.098 12343 51.585 3.131 18.419 37318
    3 2.055 12.085 63.670 2.646 15.562 52.880
    4 1.790 10.528 74.198 2.541 14.945 67.825
    5 1.362 8.009 82.207 2.445 14.382 82.207
     
     
    表6:提取因子
    1 2 3 4 5
    AB1 0.849
    AB2 0.876
    AB3 0.848
    AB4 0.779
    SN1 0.877
    SN2 0.870
    SN3 0.859
    PBC1 0.847
    PBC2 0.847
    PBC3 0.889
    PBC4 0.834
    FN1 0.882
    FN2 0.845
    FN3 0.869
    FBI 0.870
    FB2 0.883
    FB3 0.858
     
    4.4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7:受訪專業大戶的性別
    性別 頻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有效 254 92.4% 92.4% 92.4%
    21 7.6% 7.6% 100%
    合計 275 100% 100%
     
    在本文調查的275個專業大戶中,戶主為男性的有254人(占總人數的 92.4%),戶主為女性的有21人(占總人數的7.6%),在此次的調查問卷中可以 得出,現如今的農業社會主要生產力量依舊以男性為主,男性群體仍然處在綠色 農業生產的核心位置。
    表&受訪專業大戶的年齡
    年齡 頻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50歲以下 45 17.7% 17.7% 17.7%
    有效 50歲一55歲 14 5.5% 5.5% 23.2%
    55歲一60歲 108 42.5% 42.5% 65.7%
    60歲以上 87 34.3% 34.3% 100%
    合計 275 100% 100%
     
    從家庭人口年齡來看,年齡在55-60周歲的人口最多(共108人,占調查總 人口數的42.5%),其次為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農戶(共87人,占調査總人口 數的34.3%),其中年齡在50周歲以下的農戶為45人(占調查總人口數的17.7%), 所占比例最低的農戶年齡為50-55周歲(占調查總人口數的5.5%),由此可知, 專業大戶大部分農戶的年齡在55周歲以上,具有老齡化的特征,而老齡化專業 大戶由于思想陳舊、風險規避等特點,會進一步影響其融資意愿。
    表9:受訪專業大戶的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 頻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初中及以下 75 27.3% 27.3% 27.3%
    高中 99 36% 36% 63.3%
    有效 大專 86 31.3% 31.3% 94.6%
    本科 12 4.3% 4.3% 98.9%
    碩士及以上 3 1.1% 1.1% 100%
    合計 275 100% 100%
     
    調査樣本中有87%的農戶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其中45.3%在小學及以 下,41.7%為初中學歷),而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僅占13%,由此說明專業大戶 的文化程度較低,其經營理念、融資意識較差。
    表10:受訪專業大戶的家庭人口數
    家庭人口數 頻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3人 20 7.3% 7.3% 7.3%
    有效 3-5人 157 57.1% 57.1% 64.4%
     
     
    5-7人
    >7人
    合計 63
    35
    275 22.9%
    12.7%
    100% 22.9%
    12.7%
    100% 87.3%
    100%
    表11: 受訪專業大戶年經營消耗勞動力
    年經營消耗勞動 頻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3人 12 4.4% 4.4% 4.4%
    有效 3-5人 121 44% 44% 48.4%
    5-8人 86 31.3% 31.3% 79.7%
    >8人 56 20.3% 20.3% 100%
    合計 275 100% 100%
    家庭人口數占比最多的為3-5人(共157人, 占比 57.1%), 最少為小于3
    人(共20人,占比7.3%),年經營消耗勞動力最多為3-5人(占比46.1%),最 少為小于3人(共12人,占比4.4%),專業大戶需滿足適度規模經營,年經營 專業產品需消耗3個勞動力以上(一般是雇工)。
    表12:受訪專業大戶的經營耕地面積
    經營耕地面積
    V100 畝 頻數
    31 百分比
    11.3% 有效百分比
    11.3% 累計百分比
    11.3%
    有效 100-150 畝 121 44% 44% 55.3%
    150-200 畝 89 32.4% 32.4% 87.7%
    >200 畝 34 12.3% 12.3% 100%
    合計 275 100% 100%
     
    根據專業大戶經營耕地面積的調查,大部分農戶的經營耕地面積為100-150 畝(共121人,占比44%),其次為經營耕地面積150-200畝(共89人,占比 32.4%),而經營面積在小于100畝所占比例最低(共31人,占比11.3%),從經 營耕地面積角度來講,調查的275個專業大戶總體耕地規模比較大,總體滿足專 
    業大戶經營耕地種地規模達到100畝以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專業大戶耕地面積 越大,收入水平就會隨之增加,那么獲得融資貸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表13:受訪專業大戶的融資金額
    融資金額
    <1萬 頻數
    121 百分比
    44% 有效百分比
    44% 累計百分比
    44%
    有效 1-2萬 75 27.3% 27.3% 71.3%
    2-3萬 46 16.7% 16.7% 88%
    >3萬 33 12% 12% 100%
    合計 275 100% 100%
     
    根據專業大戶融資金額的調査,我們可以發現融資金額占比最多的為小于1 萬元的區間(共121人,占比44%),其次是1-2萬元的人數共75人(占27.3%), 而融資規模在3萬以上的人數僅有33人(占比僅為12%),由此說明專業大戶現 如今融資意識較弱,融資金額較少,保守型經營方式依舊是大部分專業大戶的選 擇。
    5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融資行為的實證分析
    5.1研究模型構建
    5.1.1結構方程模型理論框架
    計劃行為理論說明人們所做出的各種行為策略,都是由其本身的意愿決定的, 也就是說,人的行為都是經過謹慎考慮后的結果。而對于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 生產研究來說,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表現為“融資認知一融資意愿一融資行為”。 在計劃行為理論中,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產生的融資意愿主要取決于知覺行為控 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B)、 主觀規范(Subject Norm, SN)三個要素,因此,本文從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態 度、主觀規范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專業大戶對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和融資 行為,理論框架如圖1。
     
    圖1:理論框架
     
    5.1.2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步驟
    結構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作為一種有效的多變量分析方 法,已在多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SEM與傳統計量回歸方法相比最大的優點 是可以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允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包含測量誤差,模型能夠同時 分析各觀測變量與潛變量、各潛變量之間的影響關系與路徑。本文構建的SEM 具體形式如下。
    測量方程:
    X 產 0』尢+ 勺(21,2,3,4打=1,2,3,4)
    X 21= BjX] + e,i 二 1,2,3,4;; = 5,6,7)
    X 3,= PjX. + e.(/ - 1,2,3,4;; = 8,9,10,1 1)
    「嚴 ^.7, +e.(z = 1,2,3,;j = 12,13,14)
    K2,= +勺(,=1,2,3,;丿= 15,16,17)
    其中X”、X" 兀八 八、卩表示可觀測變量,0心= 1,2……17)表示可觀測 變量的載荷系數。勺(J = 1,2……17)表示各回歸方程的殘差。
    結構方程:
    X 2 = %兀 + “]
    X 3 = a 2X} + “2
    Yx = 6Z3 JTj + a AX 2 + a 5X 3 + 歸
    ^2 = + 6Z 7 2 + 6Z g JSf 3 + “4
    式中X、X]、兀、片、y表示潛變量,務、勺…心8表示潛變量之間的路
    徑系數,禺、“2、角、勺表示潛變量之間的殘差。
    5.2模型適配度分析
    SEM模型的假設之一:模型期望共變異數矩陣減去樣本共變異數矩陣的值 為0,根據這個假設,提出適配度指標,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檢查兩個模型相似 度最高(最高值為1,大于0.8為可接受,大于0.9為模型適配良好),另一種是 檢驗兩個模型相異度最小(最小為0,小于等于0.8為可接受,小于0.5為良好)。 第一種:GFI、CFLNFI、RFI、IFI,其中 GFI=0.902、NFI =0.923、CFI=0.963、 RFI=0.906> IFI=0.963,第二種:RMSEA=0.066»
    由表14可知,卡方自由度比(CMIN/DF)的值為1.856,符合擬合標準(1 VCMIN/DFV3),表明樣本數據與理論模型有良好的配適程度,綜合擬合度較 妬 由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易受樣本容量大小的影響,而SEM適配準 則不是單一化的,所以其評價指標應客觀、全面。在絕對擬合度指標中,GFI=0.902 >0.9)o
    表14:模型擬合評價標準及評價指數
    指標 模型擬合 值 擬合標準 判斷結果
    CMIN/DF(卡方自由度比) 1.856 1<CMIN/DF<3 適配良好
    GFI (良適性適配指數) 0.902 GFI>0.9 適配良好
    RMSEA(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 0.066 RMSEA<0.08 適配合理
    NFI (規準適配指數) 0.923 NFI >0.9 適配良好
    CFI (比較適配指數) 0.963 CFI>0.9 適配良好
    RFI (相對適配指數) 0.906 RFI>0.9 適配良好
    IFI (增值適配指數) 0.963 IFI>0.9 適配良好
     
    RMSEA=0.066(V0.08),表明模型絕對擬合度較高,各指標適配良好。在增 值擬合指數中規范適配指數NFI=0.92300.9),比較適配指數CFI=0.96300.9), 相對適配指數RFI=0.906 00.9),增值適配指數IFI=0.963 00.9),均大于或 約等于0.9,表明模型增值擬合度優良。綜上所述,可知模型整體上達到了適配 標準,結構方程擬合度非常好。
    5.3中介效應檢驗與模型結果分析
    5.3.1中介效應檢驗
     
    為了進一步探究影響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行為的影響因素,本 文運用AMOS24.0軟件進行BOOSTRAP檢驗探究其中介效應,其中隨機抽取 樣本設置為2000,置信區間為95%0結果如表15所示:
    表15:中介效用檢驗效果
    路徑 標準化路徑系 數 Boostrap
    Lower Upper
    行為態度T融資意愿T融資行為 0.177 0.072 0.347
    知覺行為控制一>融資意愿T融資行為 0.184 0.085 0.340
    主觀規范T融資意愿-融資行為 0.200 0.092 0.375
     
    行為態度-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置信區間為[0.072,0.347],中介效應系數 為0.177o主觀規范-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置信區間為[0.085,0.340],中介效 應系數為0.184o感知行為-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的置信區間為[0.092,0.375], 中介效應系數為0.200。三種路徑下的置信區間兩端指均為正數,不包含0o因 此,融資意愿在影響家庭農場主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行為的中介效應顯著。
    5.3.2模型路徑結果分析
     
    圖3: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和融資行為影響的路徑系數圖
     
    根據研究模型,運用AMOS25.0軟件運行后得到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 融資意愿的結構方程模型及標準化路徑圖,如圖表所示,模型各潛變量路徑系數 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通過了檢驗,表明了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 制、主觀規范對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意愿具有顯著性影響,具體分 析如下:
    (1) 知覺行為控制(PBC)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58, 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對其融資意愿具有顯著性影響,表明專業大戶根據過去 的經驗所預期的阻礙越少、自身所掌握的資源越多,則專業大戶的融資意愿越強 烈,即假說H1成立:專業大戶強烈的知覺行為控制對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 具有正向影響。從各個觀測變量來看,對綠色農業、綠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PBC1) 對知覺行為控制的積極影響的貢獻程度最大(標準化系數為0.887),其次為自身 具備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能力(PBC3,標準化系數為0.886),然后是農產 品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PBC2,標準化系數為0.855),最后是參與融資對綠色 農業生產產生積極影響(PBC4,標準化系數為0.782)o
    大部分專業大戶都是規避風險的,只有當其感到進行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所產 生的收益大于其融資成本時,才會促使其產生積極的知覺行為控制⑶]。除此之外, 專業大戶的自身條件和自身融資能力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農戶的年齡越大、 受教育程度越低,那么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重要性的了解程度越低,進而影 響融資意愿和融資行為;另一方面,專業大戶長期所處環境、融資氛圍以及生態 保護意識不僅需要自身主動提高,更需要政府實施精準、強有力的政策宣傳和融 資支持,還需要加強對專業大戶金融知識的傳播和培訓。
    (2) 行為態度(AB)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77通 過了 1%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兩者呈現出正相關關系,表明專業大戶行為態度越積 極,專業大戶的融資意愿越強烈,即假說H2成立:專業大戶正面的行為態度對 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具有正向影響。從各個觀測變量來看,參與綠色生產融 資所帶來的經濟效用的心理預期(AB1)對行為態度貢獻最大(標準化系數為 0.902),其次是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知(AB2,其標準化系數為 0.882),然后是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重要性認知(AB3,標準化系數為0.855), 最后是對融資行為的風險態度(AB4,標準化系數為0.703)。人與人之間的信賴 可以被視作一種“心理預期”,它也會對專業大戶的行為產生影響,這也與我們 對275個專業大戶調查所得出的結論相佐證,專業大戶對于參與綠色生產融資所 帶來的經濟效用的心理預期【52】,一方面來源于對自身經營生產能力的認知,另一 方面則是對政府實施政策的信任問題,即宣傳措施、補償力度、融資優惠等是否 能夠有效落實。
    (3)主觀規范(SN)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321, 通過了 1%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兩者呈現出正相關關系,相較于知覺行為控制和行 為態度,主觀規范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影響最為顯著,表明專業 大戶對于是否進行綠色農業生產融資行為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其融資意愿 越強烈,即假說H3成立:專業大戶主觀規范對其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具有正 向影響。從各個觀測變量來看,政府對綠色農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SN1)對主 觀規范的積極影響程度最大(標準化系數為0.921),其次為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財 政補助力度(SN2,標準化系數為0.849),最后為生態安全和資源保護的社會氛 圍(SN3,標準化系數為0.787)o由此可知,政府的指令性規范對專業大戶參與綠 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的帶動作用大于示范性規范,也表明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 生產融資的主觀規范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們對綠色農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以及 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助力度影響,這也使得專業大戶對政府實施的政策表現 出敬畏和服從的心理,這種對專業大戶自上而下的影響使得政府發揮了很好的主 導性作用。
    表16:路徑分析結果
    標準化系數 C.R. P
    融資意愿<--- 行為態度 0.320 3.872 ***
    融資意愿<--- 知覺行為控制 0.403 4.650 ***
    融資意愿<--- 主觀規范 0.337 3.655 ***
    融資行為<--- 融資意愿 0.361 5.175 ***
     
    5.4耕地面積差異化下的專業大戶從事綠色生產融資行為的影響
    專業大戶的生產規模中經營耕地面積對其從色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行為具 備較大影響,農作物的占地面積與生產規模反映了農戶生產行為的科學性,為專 業大戶從色綠色農業生產行為決策提供更廣泛的空間。黑龍江省專業大戶中經營 耕地面積分為小于100畝、100至150畝、150-200畝、大于200畝,分別以經 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大于150畝的專業大戶為調査對象,分析不同經營面積 中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對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需 求和融資行為的影響機制。
    5.4.1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問卷質量檢驗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對經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152名專業大戶展開實證 研究,分別進行信度檢驗、效度檢驗、模型適配度分析和路徑分析。通過信度檢 驗,得到調查問卷的Cronbach'Alpha為0.866,屬于高信度,行為態度、主觀規 范、知覺行為控制、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整體Cronbach,Alpha分別為0.876、 0.806、0.895、0.895、0.874,問卷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好。
    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取最大方差旋轉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問卷效 度檢驗,結果顯示KM0值為0.832, 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0.000,檢驗結果顯著, 此數據適用于因子分析。經正交旋轉后觀察變量被聚集為5個成分,與本文初始 設定相同,且5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總解釋為81.204%,潛在標量設計合理。經 計算5個潛變量中17個測量變量的因子載荷值均超過0.5,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 收斂效度與區分效度。
    表17可靠性統計
    項目 Cronbach, Alpha 項數
    全部測量變量 0.866 17
    行為態度測量變量 0.876 4
    主觀規范測量變量 0.806 3
    知覺行為控制測量變量 0.895 4
    融資意愿測量變量 0.895 3
    融資行為測量變量 0.874 3
     
    表18: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結果
    成分 提取載荷平方和 旋轉載荷平方和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1 6.353 37369 37369 3.168 18.635 18.635
    2 2.174 12.790 50.159 3.010 17.707 36.343
    3 2.012 11.833 61.992 2.665 15.677 52.020
    4 1.871 11.003 72.996 2.535 14.912 66.931
    5 1.395 8.208 81.204 2.426 14.272 81.204
     
     
    表19: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結果
    Kaiser-Meyer-Olkin 0.832
    近似卡方 2208.668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自由度 136
    顯著性 .000
     
    5.4.2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模型適配度及結果
    由表20可知,該模型卡方自由度比(CMIN/DF)的值為1.644,符合擬合 標準。RMSEA=0.065(<0.08),表明模型絕對擬合度較高,各指標適配良好。在 增值擬合指數中規范適配指數NFI=0.905 00.9),比較適配指數CFI=0.951 (> 0.9),相對適配指數RFI=0.899 00.8),增值適配指數IFI=0.952 00.9),均 大于或約約等于0.9,表明模型增值擬合度優良。綜上所述,可知模型整體上達 到了適配標準,結構方程擬合度非常好。
    行為態度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01,主觀規范對專 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397,知覺行為控制對專業大戶綠色農 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33,均通過了 1%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兩者呈現出正相 關的關系O
     
    表20:模型擬合評價標準及評價指數
    指標 模型擬 合值 擬合標準 判斷結果
    CMIN/DF(卡方自由度比) 1.644 1<CMIN/DF<3 適配良好
    GFI (良適性適配指數) 0.887 GFI>0.8 適配合理
    RMSEA(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 0.065 RMSEA<0.08 適配合理
    NFI (規準適配指數) 0.905 NFI>0.9 適配良好
    CFI (比較適配指數) 0.951 CFI>0.9 適配良好
    RFI (相對適配指數) 0.899 RFI>0.8 適配合理
    IFI (增值適配指數) 0.952 IFI >0.9 適配良好
    圖4:耕地面積小于150畝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和融資行為影響的路徑系數圖
    表21:路徑分析結果
    標準化系數 C.R. P
    融資意愿<—-行為態度 0.324 3.517 ***
    融資意愿<---知覺行為控制 0.393 4.413 ***
    融資意愿<一主觀規范 0.362 3.594 ***
     
     
     
    5.4.3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問卷質量檢驗
    對經營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123名專業大戶,分別進行信度檢驗、效度檢 驗。通過信度檢驗,得到調查問卷的Cronbach'Alpha為0.853,屬于高信度,行 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融資意愿、融資行為的整體Cronbach,Alpha 分別為0.891、0.888、0.913、0.946、0.871,問卷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好。
    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并采取最大方差旋轉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行效度檢 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827, 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0.000,檢驗結果顯著, 此數據適用于因子分析。經正交旋轉后觀察變量被聚集為5個成分,與本文初始 設定相同,且5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總解釋為76.897%,潛在標量設計合理。經 計算5個潛變量中17個測量變量的因子載荷值均超過0.5,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 收斂效度與區分效度。
    表22可靠性統計
    項目 Cronbach^Alpha 項數
    全部測量變量 0.853 17
    行為態度測量變 量 0.891 4
    主觀規范測量變 量 0.888 3
    知覺行為控制測 量變量 0.913 4
    融資意愿測量變 量 0.946 3
    融資行為測量變 量 0.871 3
    表23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結果
     
    成分 提取載荷平方和 旋轉載荷平方和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總計 方差百分比 累積%
    1 6.321 37.180 37.180 2.995 17.619 17.619
    2 2.027 11.921 49.101 2.861 16.827 34.446
    3 1.830 10.763 59.864 2.539 14.935 49.381
    4 1.758 10343 70.207 2.386 14.034 63.415
     
     
    5 1.137 6.689 76.897 2.292 13.482 76.897
    表24: KM0和巴特利特檢驗結果
    Kaiser-Meyer-Olkin 0.827
    近似卡方 1534.415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自由度 136
    顯著性 .000
     
    5.4.4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模型適配度及結果
    型適配度及結果分析。由表25可知,該模型卡方自由度比(CMIN/DF)的 值為1.644,符合擬合標準。RMSEA-0.055(<0.08),表明模型絕對擬合度較高, 各指標適配良好。在增值擬合指數中規范適配指數NFI=0.881 (>0.8),比較適 配指數CFX0.963 00.9),相對適配指數RFI=0.902 00.9),增值適配指數 IFI-0.964 00.9),均大于或約約等于0.9,表明模型增值擬合度優良。綜上所 述,可知模型整體上達到了適配標準,結構方程擬合度非常好。
    行為態度對專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82,主觀規范對專 業大戶綠色農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323,知覺行為控制對專業大戶綠色農 業生產意愿的路徑系數為0.261,均通過了 1%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兩者呈現出正相 關的關系。
    表25:模型擬合評價標準及評價指數
    指標 模型擬 合值 擬合標準 判斷結果
    CMIN/DF(卡方自由度比) 1.372 1VCMIN/DFV3 適配良好
    GFI (良適性適配指數) 0.881 GFI>0.8 適配合理
    RMSEA(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 0.055 RMSEAV0.08 適配合理
    NFI (規準適配指數) 0.878 NFI>0.8 適配合理
    CFI (比較適配指數) 0.963 CFI >0.9 適配良好
    RFI (相對適配指數) 0.902 RFI>0.9 適配良好
    IFI (增值適配指數) 0.964 IFI>0.9 適配良好
     
     
     
    圖5:耕地規模大于150畝專業大戶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意愿和融資行為影響的路徑系數圖
    表26:路徑分析結果
    標準化系數 C.R. P
    融資意愿<--- 行為態度 0324 3.517 ***
    融資意愿<-- 知覺行為控制 0.393 4.413 ***
    融資意愿<___ 主觀規范 0.362 3.594 ***
    融資行為<--- 融資意愿 0.331 4.488 ***
     
    5.4.5模型結果分析
    由圖4、圖5可知,不同經營耕地面積的專業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 行為影響因素中,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對專業大戶從 事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需求和融資行為具有顯著性影響。經營耕地面積大于150 畝的專業大戶中,從知覺行為控制可觀測變量來看,對綠色農業、綠色農產品了 解程度(PBC1)、農產品安全與生態保護意識(PBC2)、自身具備參與綠色農業 生產融資的能力(PBC3)、參與融資對綠色農業生產產生的積極影響(PBC4)的 標準化系數分別為:0.882、0.854、0.901、0.782。經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專 
    業大戶,各標準化系數分別為:0.833、0.831、0.881、0.773«從行為態度的可觀 測變量來看,經營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專業大戶中,參與綠色生產融資所帶來 的經濟效用心理預期(AB1)、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知(AB2)、 對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重要性認知(AB3)、對融資行為的風險態度(AB4)分 別為:0.891、0.884、0.833、0.692,經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專業大戶,各標 準系數為:0.832、0.852、0.821、0.709。從主觀規范的可觀測變量來看,經營耕 地面積大于150畝的專業大戶中,政府對綠色農業的推廣和宣傳力度(SN1)、 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補貼力度(SN2)、生態安全和資源保護的社會氛圍(SN3)分 別為:0.884、0.882、0.803,經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專業大戶,各標準化系 數分別為:0.791、0.783、0.713。從路徑系數來看,經營耕地面積大于150畝的 專業大戶,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對融資意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 0.284、0.324、0.264,經營耕地面積小于150畝的專業大戶中,各路徑系數分別 為:0.201、0.395、0.231 o由此可知,耕地面積越大,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 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的可觀測變量的標準化系數越大,對各潛變量的影響越顯著, 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對融資意愿的影響越顯著。
    耕地面積越大,農戶的綠色生產意愿傾向越強。生產規模大的專業大戶,對 綠色農業產品的了解程度更深,自身具備較強的綠色生產融資能力,產品安全意 識更強烈,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政府的補貼和優惠政策可大大激勵其從事綠 色農業生產融資,生產規模比較小的農戶會受到資金的制約,無法支付轉型成本 從而很少采用用綠色生產方式。
    6對策建議
    6.1從專業大戶的知覺行為控制角度提出對策
    6.1.1加強鄉村人才建設
    從知覺行為控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專業大戶的融資意愿受過去的經驗預 期、自身所掌握的資源影響,其對于自身是否具有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能力、參 與融資是否能夠為綠色農業生產帶來積極影響的擔憂,成為影響融資意愿及融資 行為的重要因素【54】,因此加強鄉村人才建設、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是關鍵 所在。現如今黑龍江省專業大戶存在老齡化現象嚴重、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問 題,為提升專業大戶生產經營知識與理念、金融產品認知、科學文化素養,黑龍 江省地方政府、教育機構應著力推動鄉村人才培訓體系建設,建立全面的人才考 核和激勵機制[旳,學習有關綠色金融市場、融資過程及融資體系的相關專業知識, 為增強專業大戶自身參與綠色農業生產的融資能力做好充分準備,提升專業大戶 參與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信心,形成積極的正向效應,與此同時加強具有先進科 研條件和高質量的人才引進,壯大專業大戶人才隊伍。
    6.1.2增強綠色農業生產意識
    從專業大戶的農業生產意識方面去考慮,他們的融資行為受到自身對于綠色 農業、綠色農產品的了解程度和農產品安全保護意識的影響,只有真正理解綠色 農業發展對于其自身未來經營和國家發展大計息息相關,才會從根本加強專業大 戶的綠色農業生生產和融資意愿,這不僅可以提升專業大戶家庭收入,對環境保 護也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國家應該發揮好宣傳帶動作用,讓農民通過電視、 廣播、現場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其綠色發展意識,使農戶耳濡目染,形成示范 效應和帶動機制,營造出良好的綠色農業生產經營氛圍,共同為保護生態環境、 促進資源有效合理利用貢獻力量[56〕。另一方面,從農戶自身的角度考慮,其本身 的專業技能、綠色農業經營發展思維方式也至關重要,專業大戶更應積極學習綠 色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全鏈條知識,形成自身對于綠色農產品全方位 了解,努力提升技術水準,不斷學習豐富自身實踐經驗,虛心向老農場主、綠色 生產專家等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知識,政府應因地制宜,安排專家學者定期 入村開展現場指導和教學,組織專業大戶參與專業技術培訓,使專業大戶改變原 有固定思維模式[57】,多了解市場需求,只有更了解消費者需求,才能精準定位, 實現綠色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
    6.2從專業大戶的行為態度角度提出對策
    6.2.1提升專業大戶積極的心理預期
    從投資行為態度的視角出發,對專業大戶參與綠色農業生產投資活動所產生 的社會經濟效應的心理預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投資意向,從而影響投資行為。 所以,政府應當完善和加強對綠色農業生產大戶市場經濟意識、科學管理技術的 培育力度。從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件出發,在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借助我國有關農 機補貼優惠政策,逐步進入農業加工領域,在節省農民中間費用的基礎上,進一步 提高農民自身組織化生產技術水平,以提高農業企業競爭和利潤競爭的能力,增 加專業大戶的預期收益,從而形成積極的心理預期【58〕。其次,鼓勵企業通過對自 己產品的初級農產品、半成品、次成品等主動申請綠色、有機食物、無公害農產 品等的標志證明,以擴大企業認知度和社會效應,從而實現了增加信用貸款額度、 促進外源資金的目的,在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的條件下形成積極的心理預期a〕。 6.2.2加強大戶間聯合,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我們應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尤其是專業大戶,打造良好的現代金融環境, 并且加大各經營主體之間的聯系與有機配合,構建特色社會主義金融融資渠道, 以“專業經營大戶”為首形成經濟聯合體,積極學習和分享綠色農業的新技術以 及可持續發展對于綠色農業的重要性,向著共同實現目標、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 前進畫。為加強專業大戶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了解綠色農業生產的融 資重要性,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需求,全產業鏈 合作正成為“訂單+農戶”整體方案的指南針。綠色宣傳政策也同樣必不可少, 推動生態農業的前進步伐,綠色農業認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真正讓每個專 業大戶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和合作中增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金融支持 才能有效落到實處,創造良好思想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如。
    6.2.3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意識
    加強專業大戶的風險意識,了解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做好風險預防、風 險規避、風險轉移等相應的管理措施嗣,共同出資形成風險管理共同體,加強聯 合效應,增強綠色農業生產融資的可獲得性,形成良好的綠色農業生產融資氛圍。 綠色農業產業鏈易遭受到自然災害以及市場風險的影響,出現較大損失,所以應 建立健全綠色農業風險管理體系,促使專業大戶建立系統思維、底線思維,進一 步增強其綜合風險管理意識。政府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社會媒體, 為如何管理綠色農業發展風險以及當前風險管理成效做好充分宣傳,講經驗、立 典型,統一思想認識,做到切實關心和扶持專業大戶進行綠色農業生產。
    6.3從專業大戶的主觀規范角度提出對策
    6.3.1改善農村金融環境
    農村的金融環境需要靠政府以及相應的金融機構做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 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尤其是專業大戶融資的便利度、普惠度,并相應減少不必 要的流程,使整個融資方式更為快捷高效悶。對于綠色農業生產的專業大戶來說, 為解決生產周期長、回報時間間隔長、受氣候等影響較大的問題,保證獲得充足 資金才會進一步增強其綠色生產信心、擴大綠色農業生產規模,資金的及時性和 保證性可以避免措施融資的最佳時期間。金融信貸工具應具有創新性,針對與農 產品,尤其是綠色農產品的信貸保障資金產品面臨著結構單一、類型不足、數量 不夠等問題,這也就直接導致生產大戶們的資金無法得到切實有效供應,所以, 相關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應該進一步創新擔保形式麗,完善擔保抵押品、質押品 的保障措施,注重風險的把控,為綠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助力。只有惠農政策 和農村金融環境發展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提升金融機構為綠色農業提供的“造血”、 “輸血”功能閩,同時,也要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協調,共 同構建完善的農村金融環境麗。
    6.3.2加大政府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政府部門對于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綠色農業生產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為加強發展產品綠色新格局,政府部門應切實加大關于綠色農業產品的宣傳力度, 增強人們對于綠色農產品、生態保護、資源節約社會的認知28],并一步增強專業 大戶從事綠色農業生產的信心,使其“從內到外”真正意識到融資對于發展綠色 生產的重要性【69]。對于綠色農產品的推廣,要有創新意識,尤其是要積極推動綠 色科技創新發展,使綠色農業生產更加高效,改善綠色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實現 綠色農業精細化、高效化、科技化發展。在如今“數字化”、“互聯化”大力發展 的過程中,綠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銷售方式較以往也有很大改變,政府應著力推 廣宣傳“互聯網+ ”的綠色農產品銷售新方式[70】,形成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條 的共同發展,發展網絡電商平臺和綠色農產品交易展示平臺,為專業大戶綠色生 產融資營造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積極參與融資的社會氛圍⑺】。政府部門應加大環境 保護督察和宣傳力度,聚焦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通過舉辦 綠色環保系列主題活動、在重點場所設置宣傳標語以及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等方式, 營造生態保護濃厚氛圍SI,促進戶與戶之間良好溝通,在不斷的交流和互幫互助 中共同實現綠色農業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Bravo-ureta B E, Pinheiro, Antonio 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Country Agriculture: A Review of the Frontier Function Literature 卩].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1993, 22 ( 01): 88—101.
    [2]Helfand S M, Levine E. Farm Siz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the Brazilian Center-West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4,31 ( 02) : 241— 249.
    [3]Appleton S, BalihutaA. Educ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Ugand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996, 8 ( 03): 415—4
    [4]Bouman ? The Research of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 Take Peng xi Country of Si 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J]. J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52:.
    [5]Jeng Toong Long, Shih Yi Ju, Lai Chia Chi et al. Anti-oxidative characterisation of NaN3-induced common bean mutants[J] Food Chemistry, 2010, 119(3)
    [6 ] UNEP. Towards a Green Economy: 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M]. Nairobi: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r, 2011 • 36 -38.
    [7]Menozzi D, Fioravanzi M, Donatu M? Fanner's Motivation to Adopt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J]. Bio-Based and Applied Economics, 2015, ( 04): 125—147.
    [8]Cukur T? Conventional Dairy Farmers Converting to Organic Dairy Production in Turkey[J].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15, 24 ( 04): 1543 — 1551.
    [9]Carlos Parra-Lopez, Tomas D-haro-Gimenez, Javier Calatrava-Rquena. Diffusion and Adoption of Organic Farming in the Southern Spanish Olive Groves [ J ]?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2007, 30 ( 01) : 105—151.
    [10]Panneerselvamp, Halberg N. Indian Farmers' Experience with and Perceptions of Organic Farming [J]? Renewable Agriculture & Food Systems, 2012, 27 ( 02): 157-169.
    [11]Ceyhan K D V. Economics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Hazelnut Production in the Terme District of Samsun, Turkey [J]. Renewable Agriculture&Food Systems, 2008, 23 (03):217-227.
    [12]Lappie D? Comparing Attitud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Former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Fanners: Evidence from Ireland [J]. Renewable Agriculture & Food Systems, 2013, 28(04):329-337.
    [13]Wollni M, Andersson C. Spatial Patterns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doption: Evidence from Hondura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3, 97 (C) : 120—128.
    [14]Coello Patricia, Martinez Barajas Eleazar The activity of SnRKl is increased in Phaseolus vulgaris seeds in response to a reduced nutrient supply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4
    [15]Aroca Ricardo, Porcel Rosa, RuizLozano Juan Manuel How doe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regulate root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plasma membrane aquaporins in Phaseolus vulgaris under drought, cold or salinity stresses [J]. New Phytologist, 2006, 173(4)
    [16]Bravo-monroy L, Potts SG, Tzanopoulos J. Drivers Influencing Fanner Decisions for Adopting Organic or Conventional Coffee Management Practices [J]. Food Policy, 2016, 58(C): 49-61 ?
    [17]Cranfield. J. Themotives? Benefits, and Problems of Conversion to Organic Production [J]? Agriculture& Human Values, 2010, 27 ( 03): 291 —306.
    [18]Beltran-esteve M, Reig-martinez E? Comparing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Citrus Grower Efficiency in Spain[J]. Agricultxiral Systems, 2014, 129: 115—123.
    [19]Lohr L? SalomonssonL? Conversion Subsidies for Organic Production: Results from Sweden and Les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2 (02) : 133-146.
    [20]Anonymous. Stockwire .com: ( OTCBB:CGAG ) China Green Agriculture, Inc.just released some importantnews. [J].M2Presswire,200&:.
    [21]Whittinghill,D.Bradley Rowe. The role of green roof technology in xirban agriculture [J].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2011,274:.
    [22 ]Lapple D ? Adoption and Abandonment of Organic Fan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rish Drystock Sector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 61 (03):697-714.
    [23]Bohumil Frantal , Adam Prousek. Ifs snotright, but wedoit. Exploring why and how Czech farmers become renewable energy producers [J]. Binmassa and Bioenergy52016:.
    [24]李彬,于振沖.日本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與市場戰略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
    2013,04:60
    [25] 肖璐熠,劉剛.論綠色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政策支持卩].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3,09:145-146+126.
    [26] 恰亞諾夫.農民經濟組織[J].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
    [27] 宋金田,祁春節.交易成本對農戶農產品銷售方式選擇的影響 基于對
    柑橘種植農戶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11, 05: 33-44+96.
    [28] 彭真善,宋德勇•交易成本理論的現實意義[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04:15.
    [29] 翁貞林•農戶理論與應用研究進展與述評[J].農業經濟問題,2008,08:93-100.
    [30] 侯俊東,呂軍,尹偉峰.農戶經營行為對農村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人 口.資源與環境,2012,03:26-31.
    [31] 楊婷怡,羅劍朝.農戶參與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以陜西高陵縣和寧夏同心縣919個樣本農戶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 2014,04:42-57.
    [32] 胡楓,陳玉宇.社會網絡與農戶借貸行為——來自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 (SFPS)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2, 12: 178-192.
    [33] 張兵,張寧.農村非正規金融是否提高了農戶的信貸可獲性——基于江蘇 1202戶農戶的調査[J].中國農村經濟,2012.10:58-68+90.
    [34] 尚銳.農村合作社組織中新型職業農民勝任素質科學培育機制探究一一以 黑龍江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5,07:114-120.
    [35] 邵傳林.農戶偏好農村非正規金融的動因:理論模型與經驗證據[J].上海經 濟研究
    [36] 陳燦,羅必良.農業龍頭企業對合作農戶的關系治理[J].中國農村觀察, 2011,06:46-57+95.
    [37] 賀群,周宏,馬媛媛.農戶參與農業供應鏈內部融資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江蘇省阜寧縣生豬供應鏈農戶的調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6:49-56.
    [38] 蔡友才,陸娟.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的國際借鑒與改革思路[J].當代財經,
    2005,04:44-4&
    [39] 安偉.綠色金融的內涵、機理和實踐初探[J].經濟經緯,2008.05:156-15&
    [40] 翟照艷,王家傳,韓宏華.中國農戶投融資行為的實證分析卩].經濟問題探 索,2005,04:30-34.
    [41]趙建欣,張忠根.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農戶安全農產品供給機理探析[JJ.財 貿研究,2007, 06: 40-45.
    [42]王常偉,顧海英.農戶環境認知、行為決策及其一致性檢驗一一基于江蘇 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10:1204-1208.
    [43]董劭,鐘真,孔祥智.農民合作社提供價值鏈融資的效果研究一一來自全 國百余個農民合作社的證據[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06:108-117.
    [44]田云,張俊庵.中國綠色農業發展水平區域差異及成因研究[J].農業現代化 研究,2013, 01: 85-89.
    [45]王常偉,顧海英.農戶環境認知、行為決策及其一致性檢驗一一基于江蘇 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2,10:1204-1208.
    [46]張忠明,錢文榮.不同兼業程度下的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研究一一基于浙江 的調查與實證[J].農業經濟問題,2014,03:19-24+110.
    [47]李谷成•中國農業的綠色生產率革命:1978-2008年[J].經濟學(季刊),2014, 02: 5537-55&
    [48]吳小慶,徐陽春,陸根法.農業生態效率評價 以盆栽水稻實驗為例
    [J].生態學報,2009, (05):2481-2488.
    [49]愧學志.我國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研究[JJ.農業經濟問題,2012,04:18-21.
    [50]杜莉,張鑫.綠色金融、社會責任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選擇[J].吉林大學 社會科學學報,2012,05:82-89+160.
    [51]姜長云•農戶分化對糧食生產和種植行為選擇的影響及政策思考[J].理論探 討,2015,01:69-74.
    [52]沈興興,段晉苑,朱守銀.農業綠色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探析[J].中國農業 資源與區劃,2020, (01): 15-20.
    [53]袁義強.徽縣開展糧食綠色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做法與經驗 以隴
    南金種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 10): 71-73.
    [54]李谷成.中國農業的綠色生產率革命:1978-2008年[J].經濟學(季刊), 2015, (01):537-557.
    [55]田紅宇,劉魏.環境約束、糧食綠色生產效率及其協調性研究 基于
    非期望產出模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 (05):76-82.
    [56]張曉彤•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構建綠色生產體系的理論與實踐[J].湖北行政學 院學報,2017, (01):82 一 86.
    [57]黃炎忠,羅小鋒,李兆亮•我國農業綠色生產水平的時空差異及影響因素[J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7, (09): 183-190.
    [58]田紅宇,劉魏.環境約束、糧食綠色生產效率及其協調性研究
    于非期望產出模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5):76—82.
    [59]李 燕,成德寧,李朋.農業保險促進了農業綠色生產率提高嗎[幾 貴州財 經大學學報,2018, (06): 101-108.
    [60]楊志海.老齡化、社會網絡與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釆納行為 來自長江
    流域六省農戶數據的驗證[J].中國農村觀察,2018, (04):44-85.
    [61]Sacha Amaruzaman, Bena Leimona, Meine van Noordwijk & Betha Lusiana (2017) Discourses on the performance gap of agriculture in a green economy: a Q-methodology study in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Ecosystem Services & Management, 13:1, 233-247
    [62]Struik, P.C., Kuyper, T.W.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n agriculture: the richer shade of green. A review. Agron. Sustain. Dev. 37, 39 (2017)?
    [63]Parviz Koohafkan, Miguel A. Altieri & Eric Holt Gimenez (2012) Green Agriculture: foundations for biodiverse, resilient and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10:1, 61-75 v
    [64]Pingali, P. L. (2012). Green Revolution: Impacts, limits, and the path ahea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31), 12302-12308.
    [65]Lu, Y., Norse, D. and Powlson, D. S. 2020.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UK: common objectives and converging policy pathways.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 (1), pp. 98-105.
    [66]Bianco, Adele (2016). Green Jobs and Policy Measures for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 8(), 346-352.
    [67]Onyiriuba, L., Okoro, E.U.O. and Ibe, G.I. (2020), HStrategic government policies on agricultural financing in African emerging markets",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Vol. 80 No. 4, pp. 563-588?
    [68]Evermann, Joerg; Tate, Mary (2016). Assessing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stima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S014829631630128X-.
    [69]Durak, Hatice Yildiz; Saritepeci, Mustafa (2017)?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utational thinking skills and various variables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Computers&Education,(),S0360131517302087-.
    [70]Cameiro, Maria Joao; Eusebio, Celeste; Caldeira, Ana (2017).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ontact in Residents9 Perceptions of the Tourism Impact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 1-30.
    [71]Banjongrewadee, Mukda; Wongpakaran, Nahathai; Wongpakaran, Tinakon; Pipanmekapom, Tanyong; Punj asawadwong, Yodying; Mueankwan, Sirirat (2020). The role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pproach. BMC Psychiatry, 20(1), 25—.
    [72]Montoro, Luis; Useche, Sergio; Alonso, Francisco; Cendales, Boris (2018). Work Environment, Stress, and Driving Anger: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Traffic Sanctions of Public Transport Driv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5(3), 497-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ngjilei/nongyejingji/4300.html

    上一篇:農戶農地流轉和服務外包行為及影響效應研究 —基于糧食主產區面板數據的分析

    下一篇:江蘇省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