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研究—以泰安市為例

    發布時間:2022-10-03 10:32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1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義 2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3
    1.2.1關于小農戶的內涵界定和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3
    1.2.2關于小農戶發展道路及前景的研究 4
    1.2.3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影響因素的研究 5
    1.2.4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存在問題的研究 6
    1.2.5關于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渠道的研究 7
    1.2.6 國內外研究綜合評述 9
    1.3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9
    1.3.1 研究內容 9
    1.3.2 研究方法 10
    1.3.3 技術路線 10
    1.4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1
    1.4.1 創新點 11
    1.4.2 不足之處 12
    2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13
    2.1 相關概念界定 13
    2.1.1小農戶概念界定 13
    2.1.2 現代農業概念界定 13
    2.1.3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 14
    2.2 相關理論基礎 15
    2.2.1信息不對稱理論 15
    2.2.2 農戶經濟行為理論 16
    IV
    2.2.3規模經濟理論 17
    2.2.4交易成本理論 18
    3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卷調查分析 20
    3.1 泰安市發展概況 20
    3.2 關于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卷調研的基本情況 20
    3.2.1 問卷內容 20
    3.2.2 樣本情況 21
    3.3 泰安市樣本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22
    3.3.1小農戶加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22
    3.3.2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情況 23
    3.3.3小農戶借助土地流轉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24
    3.3.4小農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問題 25
    3.4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 26
    3.4.1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不強、合作不規范 26
    3.4.2小農戶接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全面,體系不完善 28
    3.4.3 小農戶土地流轉的問題多 29
    3.4.4 小農戶能選擇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較少 29
    3.4.5 小農戶自身發展能力不足 30
    4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32
    4.1 數據分析及影響因素確定 32
    4.1.1 數據分析 32
    4.1.2影響因素確定 3
    4.2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3
    4.2.1 模型構建與變量選擇 5
    4.2.2 計量模型分析與結果討論 6
    5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 8
    5.1 鼓勵小農戶適度規模經營 11
    5.2發展農民職業教育,通過政策呼吁人才回歸農村 11
    5.3以政策為支撐,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加強資金投入 12
    5.4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小農戶,發揮組織優勢 13
    V
    5.5引導小農戶參與多種銷售渠道 14
    5.6 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 14
    6 研究結論與展望 16
    參考文獻 18
    致謝 28
    VI
    圖目錄
    圖 1.1 技術路線圖 11
    圖 3.1 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占比 22
    圖 3.2 小農戶樣本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情況 23
    圖 3.3 樣本小農戶流轉土地情況 24
    圖 3.4 樣本小農戶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25
    圖 3.5 小農戶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占比情況 27
    圖 3.6 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意愿 28
    圖 3.7 小農戶參與土地流轉比例 29
    圖 3.8 樣本小農戶沒有使用網絡銷售的原因 30
    圖 3.9 樣本小農戶文化程度情況 30
    圖 3.10 樣本小農戶獲取農業資金投入情況 31
    圖 4.1 小農戶年齡占比 32
    圖 4.2 小農戶文化程度 2
    表 4.1 農戶特征變量頻次統計 2
    VII
    表目錄
    表 3.1 小農戶樣本的分布情況 21
    表 4.2 定義及變量預測方向 6
    表 4.3 計量模型成分 7
    VIII
    1緒論
    1.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以小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經濟占據我國農業經濟的很大比重,因此,要促進現代農業 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定要發展好小農戶,而發展好小農戶,無疑是要促進小 農戶往現代農業發展,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國務院印發文件曾經提到,要鼓勵和推動 小農戶的發展,通過各種手段和舉措,對小農戶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推進,用現代農業技 術武裝小農戶,用創新經營的理念帶動小農戶。同時要創新途徑,通過政策、資金、技 術等推動小農戶的發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小農戶的發展,并且通過文件政策性的引領, 鼓勵各方扶持小農戶,推動小農戶向現代農業發展。推動小農戶的發展,就能從根本上 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有很重要的意義。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小農戶仍然占據我國農業的很大比重,根源在于我國的農業資 源稟賦差距大,各地擁有丘陵、山區、平原等不同地勢,短時間內無法將規模化的農業 全面的普及開來,不能要求所有的農業都走向較大的集約化、規模化的模板,小農戶作 為農業經濟的基本單位,更是與現代農業要求的規模化、集約化存在矛盾。
    現代農業包含各種現代化的生產要素,擁有信息化的支撐,能夠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及科學合理的制度和理論,面向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也比較完善,且是可持續發展的 農業。而目前的小農戶經營模式無法充分利用大中型的農業器械等技術手段來進行農業 的經營,與此同時還削弱了農產品的競爭力。由此也能看到小農戶經營的弱勢所在,這 顯然不是現代農業所追求的目標,小農戶目前的經營方式和特點遠遠無法滿足現代農業 發展的要求,必須將小農戶有機銜接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
    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意見中,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面向小農戶的社會 化服務要高度重視,小農戶的產前、產中、產后的發展都要包括在內,覆蓋面要廣。在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同時提升小農戶的種植技術、效率等,生產要素流入支持的同時 也發展了小農戶的經濟,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一方面可以培育和提升農民的素 質,培育高素質農民,提升其技能等,更有利于培育新農人,發展新農業,以點帶面, 也可以吸引城市等各方面人才參與到農業農村的建設當中來,更好的服務于現代農業的 建設中。
    1
    小農戶經濟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農業經濟,靈活性與分散性一直是其突出的特性, 這一點上能夠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比較有效的結合,通過帶動和引領也能夠有效地解 決小農戶生產力低、抗風險能力弱、效率低下、收入低等問題,而完善面向小農戶農業 社會化服務,提高小農戶的綜合能力,也能夠加快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進 程。
    隨著更多兼業農民的出現,從事農業的專業農民越來越少,農業經濟的增長在小部 分地區出現了遲滯,諸多勞動力都選擇外出務工,這種現象的出現引發了農村的老齡化、 空心化,通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來增加更多的農村就業崗位,完善農業社會化 服務體系同時也要加強農業組織的帶動引領,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業經 濟的發展。
    本文將通過對于泰安市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發展的問題研究,來分析其發 展中出現的問題,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展開更深層次的探討和未來走向, 探索更具特點更合理科學的路徑策略,來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乃至三農問題貢獻自己的力 量。
    1.1.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研究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先 進行文獻的搜集工作,對于相關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關資料和理論進行分析和解讀。 通過農村的調研,進行深入的了解,得到有效的一手資料,針對本地區進行深入的了解 勘察,確保自己的資料獲得真實有效,再通過 Logistic 進行分析,了解其相關的影響因 素。通過現有文獻資料和實地調研中的資料進行分析,再結合數據分析的結果。深刻研 究小農戶與現代農業之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小農戶在生產中存在的特征、困境、現代農 業的標準,找出其痛點、難點,完成對于現有資料架構的補充。也將深刻的現實問題帶 入研究之中,對其邏輯和體系進行補充。
    (2)現實意義 小農戶占據農業經濟的很大比重,要想發展好農業,提升農業經濟,勢必要發展好 小農戶,推動小農戶向現代農業發展。但是目前,小農戶在生產中存在著很多問題,與 現代農業之間存在著很多的矛盾。首先從規模上來講,小農戶是分散性經營,耕地面積 少,基本勞動人口單位少,這與現代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小農戶缺少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以及現代農業機械的裝備,無法大力的提高生產效率、解
    2 放生產力。所以研究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就是深刻從實際出發,探究 兩者之間的客觀現實和矛盾,對于提高兩者的銜接度有很好的意義,也能實際的為小農 戶提升農業經濟提供有效的方法。
    文章著眼于泰安市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研究對象,針對性的研究其對接 問題和發展,對于當地合作社的發展探究具有實踐意義,能夠為泰安市的農業經濟探索 更科學合理的發展建議,能更好的提高當地的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收入,優化當地 的農業產業結構,促進泰安市的農業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響應鄉村振興政策,發展 新農村的面貌,也更利于培養新農人、建設新農村。
    1.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2.1關于小農戶的內涵界定和現代農業發展研究 小農戶作為大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的產物,也是農業發展的基本單位,是以家庭為 單位的生產經營者。張紅宇(2017)指出,小農戶的主要界定是通過生產規模來限定的, 小農戶的小就是基本經營單位的小,生產力少,勞動小,發展的規模小。郭慶海(2018) 則指出,小農戶應該依據收入來進行劃分和界定,并且通過農戶的不同經營范圍和職業 進行劃分,包括全職農戶、兼業農戶等。而又把不同特征劃分為不同的農戶。通過其年 齡、勞動力、生產的資源和規模進行劃分。而農業普查的范圍界定,也將農戶分成了由 職業不同、經營范圍不同的不同類型。而溫鐵軍(2018)則是通過經營的不同,規模的 不同直接將世界范圍內的農業類型進行了劃分,最小的經營單位就是小農戶農業,中等 規模的、具有一定的生產效率、生產力的劃分為小農場農業,具有較大規模的、生產力 高的劃分為大農場農業。
    小農戶的發展根據時代的不同,自然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差異, 小農戶的特征也會有不同的體現,這是客觀存在所決定的。至此,各方學者,也沒有對 小農戶有統一或者說完全一致的觀點和定義。馬克思曾說,小農就是小生產者,對生產 條件有適應性。而恩格斯認為,小農戶就是低于一般社會的生產水平的,也是自己家庭 所能經營范圍能力內的,不超出其經營能力的,這番話十分客觀的通過社會學的觀點闡 明了小農戶。恰亞諾夫的觀點則認為,小農戶的主要行為和生產,絕大部分都是受家庭 的影響,家庭生產力的限制對于小農戶的生產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郭慶海(2018)則指 出小農戶的發展,來自于不同時代的農業改革和土地改革,應該是大時代的變遷和發展 為主要的影響,他們使用的農業機械基本是人力和小型的農業器具,包括牛耕等。而目
    3 前發展的小農戶則是具有了一定的農業技術和農業經驗,能夠達到較為專業的程度,并 且通過時代的發展,小農戶的生產效率和技術也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的小農己不再是小農經濟,而是小規模經營,早已經受社會進步發展影響,被 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了。石元春院士早就提出了現代農業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并且根據其 特點指出了應該怎么樣發展,以市場信息和技術為導向,并且要融合使用現代農業科學 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這是一種新型產業并正在向多元化方向拓展;是面向全球經 濟的商品農業,是一種融合了現代技術要素、現代經營理念的可持續的產業。
    根據這幾年的不斷發展,研究的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的內涵和發展要求已經有了更 深刻的含義,對于現代農業的概念和定義的擴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楊春成(2013)指 出,由于我國農業的特點和地形要素的差異化,應該結合實際的地情,進行特色的發展, 形成對于當地綜合資源稟賦的合理使用,才能更好的發展好現代農業。李國嶺(2014) 指出,根據未來市場的要求,發展的現代農業必須是高科技化含量,農產品的質量也走 向了更高的質量。農業向多功能方向發展;農業集約化發展更顯著;科學技術對農業發 展影響較大;農業發展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農業的推廣多依靠新型農民。王定祥等 (2015)指出,現代農業所包含的特點意義廣泛,應該從多個角度入手,來體現和符合 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無論是從規模、技術等都應更適配。其中,生產要素是指生產力 的提高,而獲得更高的收益;生產規模是指通過規模化生產來降低其投入成本;生產的 指向發展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極大的適配市場需求,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生產 力,提高農業收入;生產技能是指利用現代化科技講行生產、加工、銷售的過程。
    1.2.2關于小農戶發展道路及前景的研究
    對于小農戶發展的道路和發展,現在由很多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意見,小農戶究竟 應該如何發展,根據時代的背景和發展,出現了很多的觀點。第一點是對于小農戶的發 展持否定的態度。馬克思認為,這種小農戶的發展,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可以說 是落后的產物,在時代的發展中,農業的發展中始終處于不利的位置,應該讓其消滅; 第二個則是舒爾茨等人的觀點,小農戶能夠根據時代發展變遷和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相應 的改變,并且小農戶之所以存在發展這么久的原因就是他們可以與時俱進并且能夠通過 自身的不斷調整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的提高小農戶的發展需求對于他們來說是 至關重要的。第三是小農戶的發展是不會根據時代要求產生較大的改變的,也是通過自 給自足,不會提高過多的要求來發展的而是滿足于自己的生產力需求、生存需求即可。 列寧認為小農戶的發展小農戶終將會被摒棄,因為他的各項特征都反映出了對于時代的
    4
    不適配性,各項生產要素都處于較低的位置,沒有掌握和核心技術的生產力。且不具備 參與市場的能力,在市場交易行為中,只能處于劣勢的地位,且小農戶的生產發展并不 能為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所以小農戶的應該隨時代的變遷逐漸消亡。 潘義勇(2015)則認為,小農戶應該控制發展,不能從數量上大力的鼓勵其發展,逐步 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姜云長、張新光則指出,大規模的進行發展農業才是值得學 習和探討的主要途徑。耿羽(2021)、張孝德(2021)則認為既要穩定好小農戶的發展, 穩步發展,并且通過現代的科技要素發展小農戶,同時呢也要關注農業的現代發展趨勢, 結合時代特征和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進行持續的發展來推動農業。葉敬忠、賀雪峰則指 出小農戶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穩定社會發展,穩步農業經濟收入方面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而且小農戶作為農村農業經濟的基本面,提供了他們經濟收入的穩定條件,不應該忘卻 小農戶的發展,應該著手穩定推動。
    1.2.3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影響因素的研究 關于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客觀存在的問題,以及兩者之間的受影響程度。有以下幾 方面的觀點,有些國外學者在研究室發現,Markelova (2009),小農戶的發展受到客 觀條件的限制,自身發展能力弱,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生產,銷售和市場成為重要為題, 業也與現代農業的要求相背離,缺少資金,缺少成本要素,小農戶更是面臨著重重難題。 Poultoo (2010)覺得,小農戶不能通過自身加入到大市場中,也不能通過各種手段提高 自己的產業附加值,不能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己的經濟收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的 地位。Achimfock(2012)認為,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連接度不強,基于他們 生產的客觀條件,無法形成對這些組織的認可。MietMaertens(2015)認為,小農戶自 身條件的限制,沒有辦法克服,從資金、技術、裝備等各方面出發,他們自身都面臨著 很重的挑戰,使他們的經濟很難有很大的提升。
    到底是什么阻礙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呢?王亞華與葛志華(2021)指出,小 農戶生產發展的各個環節都充滿著困難和挑戰,從資金的缺乏到技術的不足,從主要的 動力來說,都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規模小的問題難以解決,農產品的價值低,對于市場 信息了解的不充分,都導致了小農戶經濟發展受制約,抗擊風險的能力也弱,小農戶在 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都有很大的問題,都處于市場中的弱勢方。不能適應現代農業 的發展趨勢,也不能符合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各種生產發展中都處于不利的地位。 張露、羅必良(2018)則指出小農戶的主要問題不僅僅要從他們的大方面入手、大的生
    5 產要素入手,更能應關注回歸到小農戶的身上,他們的生產問題、日常的協作分工問題 等等都應該受到關注和研究。
    楊斌(2006)認為我國農戶在市場經濟中處于弱勢地位,面臨著生產弱勢、資本弱 勢、市場弱勢等,直接影響了小農戶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必須進一步增強農產品在 市場的競爭力。黃祖輝、梁巧認為(2007)分散的小農戶面臨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 農戶不僅陷入經濟困難及大額開支的風險,而且其所得收益明顯與其所承擔的風險與勞 動相差甚遠,農業產品的效益現在還屬于比較低的范疇之內,沒有形成合理的供應體系, 小農戶在市場中處于不利的位置,經常被忽略,既是提供了相對質量很好的農產品,賣 出相對較高的價格,但是最后小農戶的收入還是很少,大部分的收入都被中間商侵占。 張成寶(2012)則是通過發展中的各個環節研究到了小農戶的不利條件,他們在各個環 節中都處于不利的地位,沒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甚至有些政策扶持他們并沒享受到。
    賀雪峰(2017)結合時代特征歸納了小農戶的五個弊端,所以要在保護小農的基礎 上實現現代化,克服影響農業良性發展的因素,使國家的惠農政策能夠真正的改善小農 戶的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1.2.4關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存在問題的研究
    小農戶受客觀特征和客觀條件的限制,與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也是客觀條件所致,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較大的改觀。蔣永慕(2017)指出兩方不同的 特質是基于客觀條件所導致的,也是由于客觀規律的必然結果,不同的特征導致適應性 匹配性不高的問題。孔祥智和穆娜娜(2018)的觀點指出要找準共同點,從兩方基礎的 條件所入手,認清楚矛盾,認清楚顯示的基礎存在,從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 現兩方的共同發展。從特征上來,各生產要素的不同導致了兩者的最終矛盾性,無論是 從規模上來講還是從經營的各種條件上來講,都要找到兩者相適應的中和點,比如小農 戶的不分散化的經營,耕地面積少,掌握市場信息能力差能問題與現代農業的大機械化、 規模化、集約化相背離,必須找到能中和的角度,進行適應性的發展。
    孔祥智(2018)則指出了資本的角度而言小農戶的條件缺失,各種生產要素對于小 農戶而言都是最低限度的使用和投入,對于他們而言基本上就沒有資本。各種資金支持 和金融信貸能力對他們的服務程度也很低,不能得到廣泛的資金投入的來源,而且銀行 信貸金融支持對小農戶的扶持也相對薄弱,小農戶無實物抵押,沒有風險擔保能力,則 就很難從銀行中貸款出來,加之農業的特點,外界投入農業的資金相對較少,投資高, 風險高,回報時間長,且有不確定性,更導致了小農戶無法得到大量資金的支持。王亞
    6 華(2021)則指出了小農戶的弱勢條件,本身勞動力相對較少,以家庭為單位的勞動力, 生產力效率低下,并且近年來人口流動數量較大,對于農村壯年勞動力而言,他們更愿 意外出務工,到外面掙錢,導致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失,也導致了農村老齡化嚴重的問 題。并且他們缺乏各種新型農業技術的知識,不懂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于現代網絡 信息的實用程度較少,不懂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也不能對自己的生產進行合理有效科學 的指導和管理,而現在的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逐漸淡化的小農戶,保證他們的權益,促進 他們的發展。
    1.2.5關于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渠道的研究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以下建議:“建 設現代農業體系,鼓勵各種性質的組織發展,增強現代技術的運用能力,發展現代農業, 創新各種渠道的服務方式”,初次將“小農戶”推向公眾視線。史力(2017)等人提出 現代農業不應該將小農戶淡忘,實行農業現代化,就要解決小農生產與適度規模經營的 關系。蔣永穆,劉虔(2017)指出充分發揮和體現小農戶的作用,有利于實現產業繁榮、 宜居宜業、農村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要求,為了發揮其積極作用,我們必須科 學的了解小農戶發展所面臨的生產、市場、資本、政策等弱勢。鄧雪菲(2018)以黑龍 江省為例,通過研究黑龍江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現狀,提出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 體,打通小農戶與市場銜接渠道引導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邸欣然(2018)分析了 黑河市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制度、政策支撐和農戶思想認識等層面。 劉同山,李竣(2017)認為應該對傳統小規模農戶制定符合其切身利益的政策予以支持, 在實現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因地制宜、混合多元化式的發展道路 更加切實可行。對如何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對接,張紅宇(2017)認為必須 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發展道路,重視和指引小農在現代發展理念、制度與政策上實現與現 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劉勇(2017)等提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激發農業 經營主體的帶動能力,發掘小農戶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黃宗智(2014)認為,小而 精的適度規模家庭農場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萬寶瑞(2017)提出,現代農 業與互聯網相結合能夠改善小農戶農產品無良好渠道銷售的問題。姜長云(2016)認為, 小規模兼業農戶的發展可由良好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來帶動,進而有助于促進農業新型 主體的形成。孔祥智(2017)認為,要以小農戶為基礎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做好兩個 基本任務,一是建立周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組織農民充分利用農業合作組織, 為小農戶提供更加全面服務。
    7
    關于現行情況下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而言和小農戶特征,推動其發展現代化而言, 有著很多不同的看法。晁偉鵬,樂永海(2012)指出了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 戶的發展,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強與小農戶之間的合作,形成結合村情、農情的特 色發展,通過中間組織的力量增強小農戶的發展。孔祥智(2017)則指出必須深入研究 和解決小農戶的耕地面積從而改變他們的經營現狀的問題。韓長賦(2018)和葛志華指 出還是通過中間組織的力量發展小農戶,以平臺依托,使其接收到更多的市場信息和現 代農業技術和生產的管理經驗,從規模上來講也要適當的做出改變,進行提升。姜云長 (2018)、全志輝(2015)指出要通過構建大的產業帶動小農戶的發展,通過融合各方 的力量帶動其發展,讓其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增加他們的農業收入,以增強他們的 參與現代農業的熱情和積極性。耿苗(2016)、劉西川(2018)、郭斐然(2018)則是 認為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借助組織的力量,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農業協會的帶動,能 夠為小農戶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讓發展更為合理、更為科學。何秋杰、蘆千文(2018) 指出還是要依靠主體的力量,增強自己的能力,包括農業專業素養的提升和對于現代農 業科學技術的利用,都要做到全方位的提升,這也能滿足以后發展規模農業的需要。蘆 千文、苑鵬(2021)認為,小農戶從發展階段轉換為現代農戶,在銜接階段中是理想階 段,現代農戶將成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覃志敏、陸漢文(2021)認為:在小農戶與現 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進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力量,那便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尹翠娟、任 大鵬(2021)提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 銜接的有效平臺。在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平臺中,有一個重要的依托 平臺,那就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及各種農業組織。羅必良(2020):小農戶的在現實 基礎中是呈多階段不同類型的發展,有生產型、功能型、生存型小農,在銜接中的重點 是完成轉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多種要素武裝小農戶,多種生產 要素服務小農戶,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進程。甘穎(2021):對于小農戶 與大市場融合發展中的壁壘,通過小農戶的銷售方式升級來進行打破升級,尤其是與電 商市場的對接。楊德利等(2021):綠色農業發展的必不可少,從以生產為源頭轉變為 以市場為導向在此進程中十分重要。陳軍亞、龔麗蘭(2019)提出三種模式來分析小農 戶的發展模式,一是以資本為主要動力的政府和社會融資發展模式;二是以土地規模化 經營為手段的托管;三是網絡銷售平臺實現小農戶與網絡市場對接的發展模式;
    研究者們從現行的政策支持、機制創新、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主題培育
    8
    和區域協調等進行了研究。而對于現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講,李增元(2014)等人指 出,小農戶的發展離不開組織的帶動和政策的引領,不斷通過宏觀的視角來扶持小農戶 發展小農戶,通過政府引領帶動,鼓勵更多的資本流入農村關注小農戶的發展,為其更 好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必要生產要素。
    1.2.6 國內外研究綜合評述
    由于我國農業特點及地勢地形的不同,所以必須因地制宜,結合不同的地域、階段 來發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人多地少的農業狀況下,對于宏觀和微觀的結合把 握,也是研究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主要問題,不斷的從實際出發,解決好二者的問題。 “大國小農”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找到更為科學、合理的小農戶的發展之路,而近年來 提出的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就為其提供了較為鮮明的道路指南。國外的學 者主要是放在過于宏觀或者過于微觀的視角上,沒有做到國情、農情的結合,歷史進程 中沒有把握好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國內學者則主要通過研究小農戶經濟的現狀、新型農 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的走向來分析成因等。因此,此間研究必須結合當地 實際情況,對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中間環節進行詳細的探究分析。可以通過現 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和小農戶的特點之間的矛盾,結合當地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 現狀,深入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面臨的現狀困境等問題,進行小農戶與現代 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建議對策研究,對不同區域之間的農業發展來說有更多的學術價值 和研究意義,可以為各地區之間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研究發展提供更多 的思路來借鑒,來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
    1.3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本文的研究內容共分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首先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與意義,結合國內外關于小農戶與 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文獻綜述,找到本文研究思路,總結概括出文章的研究內容和采用 的各種研究方法,借助圖形描述全文的技術路線,最后將文章的創新之處和不足一一列 出來。
    第二部分是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這一部分對所要研究的各個對象做一個概念 上的界定,并列出支撐這些研究所需要參考的相關理論,包括這些概念和理論的基本內 涵以及與本文研究內容有關的外延知識。一是概念界定:小農戶、現代農業、小農戶與
    9
    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二是理論基礎:信息不對稱理論,農戶經濟行為理論、規模經濟理 論、交易成本理論。
    第三部分是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發展現狀。這一部分是闡明了泰安 市農業發展的整體概況,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于泰安市樣本中小農戶與 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作出總結。
    第四部分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影響因素成因分析。首先說明了數據來源, 包括問卷的設計與發放以及數據回收與統計。另外基于數據回收統計結果對小農戶與現 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確定。最后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的實證 分析,選取的模型是Logistic數據分析模型,列明了變量選擇、變量統計描述、計量分 析以及結果討論。
    第五部分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這一部分的對策建議是基于
    第四部分的 Logistic 計量模型的實證分析結果得出的,是以小農戶為主體提出的對策建 議。
    第六部分是研究結論和展望。對全文的研究結論做一個概括性總結,并做一個合理 的研究展望,對今后的研究方向指明道路。
    1.3.2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本論文從構思開始,在“中國知網”、“中文維普”等網絡數據庫中 進行搜索。通過各大網站進行了廣泛搜索。通過大量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對有關小農戶 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問題已有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實地調研法:本文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地點,設計了相關的調查指標、調查 問卷,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和訪談工作,收集數據資料。
    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時,將小 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現狀的各個特征借助過往研究成果進行定性理論分析。定量分 析時,選取小農戶主題特征、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 式、主要的銷售渠道五大維度作為分析對象,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實證分析得 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為后續對策建議的提出提供理論和實證指導。 1.3.3 技術路線
    本文基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發展現狀,以大量數據和實地調研為基礎, 以數學模型為工具,重點探討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現狀問題的探究,總結歸納 出進一步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發展對策建議,具體技術路線如下圖 1.1 所示。
    10
     
     
    圖 1.1 技術路線圖
    Figure1.1 Technical Roadmap
    1.4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4.1 創新點 研究視角創新: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不難發現,過往研究大多是從宏觀角度出發的, 來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進行探究。本文是從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現 狀和問題出發的,通過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業組織的有效引領,來將小農戶引 入大格局中。因此,本文的研究視角放在微觀的層面上,為解決實際中小農戶與現代農 業有機銜接出現的現狀問題做了探究分析。
    11
    研究方法創新:本文利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定性體現在對小農戶特 征的理論分析,定量體現在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而過往研究大多是單純的采用數據分析模型進行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為后續研究 提供了新思路。
    1.4.2 不足之處 由于對統計年鑒有滯后性的特征,且年鑒中并不包含本研究相關所有數據,因此本 文數據的選取不夠全面,因此,對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分析還不夠深入,總 體把握的不夠全面。
    其次是由于樣本的抽樣調查范圍沒有覆蓋全市各個鄉鎮,只能抽調具有典型性的鄉 鎮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調查不夠全面,結論可能存在偏差。
    12
    2相關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2.1相關概念界定
    2.1.1 小農戶概念界定
    小農戶和小農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小農包含著小農戶,兩者概念相互牽連有存著不 同,對于小農戶的定義而言,現在目前的研究并沒有對其做出統一界定。而小農的起源 比較久遠,在我國農業發展的歷史上,小農代表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最早經營單位。
    小農戶是通過多項指標反映出來的,經營規模較小,耕地細碎化,耕地離家距離不 一致,投資小,農業技術使用的較少,主要的勞動力較少,主要是自給自足的方式,參 加各種農業組織的程度少。
    小農戶在我國農業的發展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農業經濟的重要貢獻力量, 也是現在農業經濟的基本單位,在穩定農業經濟發展,對于促進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活 動方式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筑牢了現在我國農業經濟的基礎。小農戶的發展會根 據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其特征會不斷的發生調整,不可忽視的是,小農戶依然是農業經 濟的重點,并且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重要的比例。小農戶既是穩定著農業經濟的重 要方式,也是農業邁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
    目前我國傳統“小農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農業經營以家庭為單位,具有 靈活性和分散性,碎片化嚴重,耕地規模小而不集中;(2)農業科技利用率低,大型 農機器具等使用率低;(3)自身科技文化水平低,自身發展能力不足;(4)生產效率 低,抗風險能力弱;(5)小農戶勞動力呈現出逐漸轉移至城市的態勢,農村勞動力低 下、空心化嚴重;(6)小農戶獲取市場信息不對稱,不能有效參與到市場中;(7)小 農戶生產兼業化嚴重。
    2.1.2 現代農業概念界定
    現代農業就是通過各種現代科學技術來武裝、發展農業,運用現代的科學管理手段, 運用科學技術來發展農業。現代農業應該具備同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主要技術特征,高規 模化、集約化,農業機械運用程度高,農業資金投入大,現代管理體系科學合理,面向 各種主體的農業化社會服務程度較高。
    現代農業應該具備以市場為主導,不同于單純的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而是 應該從實際的需求出發,發展農業的特色產業,針對不同的群體,不同的需求,秉持綠 色可持續的理念,通過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發展和生產農業。包括休閑農 13
    業、旅游農業、觀光農業等等新興的農業方式開展特色化的生產模式,對于現實社會的 發展也有其重要的意義,能夠穩定且高質量地發展農業經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并且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也能促進我國人民賴以生存的農業的根基 的穩定和發展。
    現代農業包含著比較多的因素和特點,首先就是生產效率比較高,具有重要的競爭 力量和穩定的發展力量,能夠提供較高的農業經濟的收入。現代農業注重新的生產方式 和發展理念,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導向,通過各種先進手段發展農業, 低碳、綠色。形成良好的發展體系,為人類更好的生活提供更穩定堅實的基礎保障。具 有高度的市場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達到各種生產的銷售程度高,廣泛利用性比較強, 流轉的模式和要素比較完善。不斷的通過自我完善滿足市場的需求并且逐步提升自己的 生產力和生產效率。通過資金的投入和各種要素的占比重來反映現代農業,包括農業種 植生產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以及現代農業機械的各種投入,資金投入的比重大,來反 映現代農業的特征,從根本上提升效率,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來增加生產力,提高農業 的收入。
    對于與時代相適應的智能技術等技術的使用情況,運用到農業中,提高生產效率和 生產力,增強農業發展生產的各個環節,通過各種智能代替人工的手段來實現質的飛躍, 不斷將現代農業帶往與社會相適應的各個階段當中。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來進行農業的 管理和培訓,對于各種農業組織的培育和管理,都要達到較高的水平,不斷的建章立制, 不斷的完善制度,對于農業生產的環節把控,要做到科學合理,通過創新的發展理念穩 步的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對于人才的培養應該體現在越來越科學上,人才充斥在現代 農業的各個環節之中,也確保了各個環節更高水平的發展。應該實現了與政策的高度對 接和各種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上,不斷地提高農業水平和發展能力。
    2.1.3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從近年來各個文件中足以體現出其重要性和前驅性,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對于其發展也提出了很多關鍵性的指示和 指導意見。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對兩者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對于小農 戶而言,小農戶若想發展的好,首先必須向社會的發展水平看齊,要不斷的學習新興的 農業技術和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農業生產能力,不斷向高質量的標準看齊。目前而言 小農戶的各項標準與現代農業的要求相去甚遠,甚至矛盾重重,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
    14 能加快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進程。對于現代農業而言,小農戶也是十分重要的,小 農戶的重要比例就注定了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不能忽視小農戶的發展, 必須重視小農戶,使其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力量。現代農業的各種要素的高標準在短時 間之內無法將小農戶拉進這個序列之類,必須認清客觀現實,在一段時間內,都是在促 進銜接的進程中,也就是在客觀條件的現實之中,把問題看清,通過合理科學的手段進 行推動和促進。
    從宏觀、微觀的視角都要對兩者進行權衡和把握,不斷的將兩者的問題進行深入的 研究,要結合地情、村情、國情,不斷發現問題深入解決。
    2.2相關理論基礎
    2.2.1 信息不對稱理論
    對于信息的掌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而且受制于個人的能力各種綜合維度的不同而 言,掌握信息的程度也自然有不同,這是客觀條件決定的。而信息的掌握則會指導人更 好的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并且融入社會,信息了解多的人,往往能更好的進行經濟行為, 而信息獲取少的人往往會鉆牛角尖,了解世界的程度如何,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人的 發展高度和潛力。從市場上來說,信息的獲取讀不通,則會導致不同的狀況,獲取多, 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從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買到更優質更實惠的產品,價格上來說 也可以控制在很好的范圍,而信息獲取少的人則會從品質和價格上都缺少了保障,選擇 少,產品質量就不能保證。
    我們所說的檸檬市場也就是信息不對稱市場,對于天平的兩方而言,買方比賣房掌 握的信息多,尤其是關于農產品需求問題,還有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下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現象。市場如果沒有相對科學完善的、標準統一的監督管 理制度,并且嚴格實施的話,就會出現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這樣的現象會造成農產 品市場的紊亂,長期信息錯位不對稱則會降低農產品流通,甚至造成農業經營和發展, 打擊小農戶的積極性,損傷小農戶的利益,隨之而來的也會有農產品脫銷、滯銷問題。 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會發生轉變,劣質低價產品會占領市場。對于市場信息的把控可謂 尤為重要,交易的過程也要嚴加把控,市場的監管制度要完善健全,信息對稱的把控可 謂是事關全局,乃是農產品交易市場中的重點。
    信息不對稱的后果則會影響各種市場上的各種經濟活動,這已經是飛速發展的信息 化社會了,信息就如同舊時代的一架馬車、新時代的一架飛機,誰能踏入這架高速行駛
    15 的器具,誰就能在市場中掌握更快速和更大的優勢。能夠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 利用信息傳播的特點,進行自己農業生產的銷售,會帶來很大的優勢影響。信息的作用 也是在進一步解決市場和政府的問題中發揮的比較重要,能夠進行時效性的闡述,不斷 的從市場規律中找出市場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問題,且能夠同買家和賣家雙方架構 一定的而平衡橋梁,通過雙方的程度來進行合理的經濟行為。而在買賣雙方而言,隨著 信息的不對稱或者雙方掌握的信息程度不同,天平就會出現傾斜,向著信息多的一方傾 斜,會出現經濟行為中的各種問題,導致經濟行為不合理。
    隨著現代市場不斷發展,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日益強化,從信息分析的角度,對農 業市場進行合理的引導,體現出政府調控買賣雙方在參與市場進行經濟行為活動的作用。 建立公平公正原則的現代市場十分重要,既要尊重現在存在的市場客觀的規律,又要充 分發揮主觀的政府調控作用,培育和發展健全的農產品交易體系,確保配送、收購、產 銷、交易、運輸等活動都納入法制軌道。
    2.2.2 農戶經濟行為理論
    農戶經濟行為就是農民在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下,對于現有的農產品或者農業生產 的產物,進行經濟性的交換活動,其中也有主動或者被動的因素。
    農戶經濟行為往往伴隨著農戶在日常的生產中會有很多表現,首先是呈現出比較特 色的協同性,各村有各村的特點,各村的村情都不同,這也是農村成集聚的客觀條件所 致,通過調查可以發現,一個村子發展什么,基本上所有的農戶都會發展種植什么,都 有相對協同的發展模式和規律,這也是他們集聚的反映,集體的意識往往能夠更為強大, 而集體經濟的效果也往往更有效益更有保障,于是,同村的農戶更愿意“隨大流”,連 同自己的親屬,以親屬為紐帶共同發展農業生產,共同使用農業技術,共同享有農業生 產經驗。
    再就是農戶活動不具備標準的規律性,從嚴格意義上上來講,不會跟著現代社會的 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型,往往表現出滯后性和延遲性,不會根據市場需求改變自己 的農業生產,往往是根據經驗,從父輩中接手的爬犁,照樣耕作在同樣作物的土地上, 與其說是傳承,他們卻選擇了最為保守和安穩的生產模式和規律,對于新興的技術和知 識缺乏了解和認可,也導致他們不會及時的變更自己的種植生產。且農戶行為具有不確 定性,這也就導致了兼業農民的大量出現,他們可能隨時根據村里人的選擇而做出改變, 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往往就是根據村里有人在外務工掙到了錢,就一起前往了,或者說 今年幾家農戶商量一下就變成種植什么,沒有長期有效的生產規劃,導致他們的抗風險
    16 能力很弱,而且不能很好的根據市場的需求的做出改變。農民的經濟行為一般伴隨著家 庭的選擇,應為基于他們從以家庭為單位出發,他們的經濟行為往往是家庭意志的體現, 這也就暴露出了問題所在,往往他們的文化程度和農業素養能夠決定他們發展農業生產 的水平,以及發展農業的開放性,愿不愿意對外交流和其他農業組織合作。
    農戶經濟行為受多方面的影響:受到市場利益的影響,對于農戶而言,直接收益才 是最為直觀,最為實際的,他們單純的追求經濟收入,不會通過管理能力和種植的能力 來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從自身出發,每個農戶在經濟活動中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自 己盈利則家庭收入則會上升,這也是他們的主要行為目的。受到各種風險的影響,一般 來說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這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農業的特殊基礎屬性,靠天吃 飯的條件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這些挑戰而言,農戶不愿意進行更高層次的經營, 不愿意對其進行大力的發展,而且會選擇最有保障的種植和生產方式進行經濟活動,這 也就對其有一定的影響。
    資金對農民有很大影響,對于農業發展來說,資金的投入非常重要,農民自己的投 資非常少,僅僅滿足于基本的農業生產,并不會投入過多的資金進行購買農機農具農業 機械等,更不會投資各種農業組織等帶動生產,這也就決定了農業發展受到限制,農戶 的經濟行為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再有就是技術的因素,農民對于農業推廣技術而言更 是了解甚少,雖然他們有種植經驗,但是對于新興的農業技術卻不了解,認為農業就是 單純的種地、收獲,并不會從各種角度進行了解分析,提高自己的種植能力和生產經營 水平,也就嚴重的影響了其經濟行為。
    2.2.3 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理論是對于農戶行為的重要知道理論,通過其生產成本和規模、利潤等進 行闡述的分析。
    提高利潤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加大生產,從產量入手,保證價格和利潤的前提下增加 產量,而產量的增加離不開規模的擴大,形成規模才能提高產量,進而提高利潤。第二 是通過成本而言,在規模的確保的基礎之上,減少成本也是對于利潤提升的基本方式。 就小農戶而言,進行適度的規模化經營,有助于提升種植規模,提高種植產量,進而增 加利潤的獲取。也可以通過降低成本的方式,但是就小農戶而言,降低成本的方式并不 可取,主要的勞動力和必須的生產投資必不可少,成本降無可降。從規模經濟理論的角 度出發,只有適度規模的擴大,適度成本的減少才能在一定的基礎上實現農戶利潤的提 升。
    17
    伴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那么勢必要提升各種生產的條件,因為擴大之后,生產所 使用的要素也就越來越多了,包括設備、技術、勞動力等等,也會催促主體進行自我的 升級完善,從各個角度的升級包括技術、設備制度等。投入一定量的技術和設備來說必 不可少,因為通過宏觀角度來講,這是適配性問題,規模的擴大沒有設備等要素的支撐 只能是空增外殼,并不會有實質性的提升和增長。最終目的是實現更大盈利,那么一定 伴隨著更大的投資和更有效的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對于各種要素的使用和完善,也會帶 動生產主體進行自我的升級,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從而進行更大的 盈利目標。
    規模經濟理論也是從空間上展開的,若是鄉鎮涌現了一批集聚化的農業企業或者是 小農戶集體的種植特色的農產品,就會產生不同于分散獨立的經濟效益,這種模式會產 生不同于個體之間的優勢,會產生帶動效應,并且從經濟收入對比,這和個體之間是不 可同日而與的,規模化的效應會帶來很大的發展以及經濟上的效益。從主體的內部而言, 形成規模集聚,會促進他們之間相互進行技術的學習和升級完善,因為他們之間也是存 在競爭的,彼此之間的競爭會促進自我主體的核心競爭力的加強和完善。從外部而言, 也會讓外面市場注意到這種集聚化、規模化的主體,也會導致他們優先選擇這樣的主體 進行經濟行為,這也就是會帶動規模化主體的發展和經濟收入。
    2.2.4 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就是在經濟行為中產生的各類成本。對與小農戶而言,交易成本主要 是來自于搜尋成本、信息成本等。通過農戶的經濟行為的表現而言,小農戶對根據自己 種植生產的作物進行市場的信息搜尋和賣方的搜尋,以用來進行經濟行為活動,在這之 中,則會有各種成本的出現,從關系成本而言,兩方主動形成的交易,自然會產生關系 成本,而對于市場信息的搜集而言,這種成本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了小農戶的直接收 入問題,會促進他們更好的出售自己的農作物,以及更好的進行農業經濟行為活動。而 對于網絡信息的搜尋而言,網絡電商化的各種信息,軟硬件的使用,各種信息的獲取, 使用能力的培訓等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本,而對于產后的運輸銷售而言,也自然后產生一 定的成本。這些成本的產生原因諸多,首先是來自于交易雙方個人的因素影響,其所具 有的目的屬性不同、其各種綜合素質的不同、甚至是身心上來說都會影響交易成本的不 同。
    而從其特征而言,會具有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的因素影響,通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 出現,會極大的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這是客觀存在的屬性,交易行為是是人作為主體
    18
    的,而人又不可同諸如機械化成產的零件相比,無法做到統一和確保不出任何意外情況 的發生,則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加之交易雙方對于市場信息的掌握不同的情況,也 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的增加。
    19
    3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卷調查分析
    3.1泰安市發展概況
    泰安市屬于山東省的地級市,是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游城市,總體面積為 7763 平方公里,位于山東省中部,毗鄰省會濟南,轄區共有新泰市、肥城市兩個縣級市,東 平縣、寧陽縣兩個縣,泰山區、岱岳區兩個市轄區。泰安因境內名山泰山而得名,素有 國泰民安”的美譽,泰山更是享有“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泰安市的 交通便利,鐵路、高鐵、省道線路十分便利,成為南北路線之樞紐,貫穿東西路線之紐 帶。此外,各種省道、國道線路貫穿全市,各旅游專線交通便利,串聯起了泰安境內的 各旅游景點,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自然資源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礎。近年來, 泰安各地的旅游經濟發展迅速,2020年,泰安市旅游接待人次 8564.1 萬人次,同 2010 年相比,增長 9.2%,旅游經濟收入為 925.4 億元,同 2010 年相比,增長 12.9%。全市 的各景點發展迅速,不僅有歷史文化遺產的泰山,大汶口文化遺址,花樣年華、茶溪谷、 天鵝湖、九女峰旅游度假村等近年來頻頻登上熱榜,成為網紅打卡的熱點,也為帶動當 地經濟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方式,也發展了當地的特色農業。全市景區共有75家A級稱 號,泰山更是在國慶假期、勞動節假期中位列好評榜首。
    泰安市地形復雜,北高南低,東西地勢差別大,北部多為山脈、丘陵,南部多為平 原。 2020年全市耕地面積為 364721.23 公頃,農業經濟總量穩步增加,全市農林牧漁業 增加值 326.8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 2.5%,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 27.2 億元,增長 5.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578.6 億元,增長2.8% 。截至2020 年末,全市共 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463戶,出資總額320.15億元,成員總數110023個,比去年同 期分別增長9.14%、9.15%、18.44%。全市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良好,建成了具 有地域特色的產業,形成了泰山女兒茶、肥城桃、泰山赤鱗魚、寧陽大棗等獨具特色的 農產品,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2關于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卷調研的基本情況
    3.2.1 問卷內容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標:一是泰安市樣本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二 是研究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問題;故此,文章設計的主要的問卷調查 問題主要是以下五個部分:一、小農戶的基本特征情況:小農戶的年齡、文化程度、家 庭收入結構、就業情況、耕地面積等內容。二、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情
    20
    況: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式、參與意愿、認知情況、合同狀況等內容。三、 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情況: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方式、所享 農業補貼、農業機械配套情況等內容;四、小農戶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土地流轉的面 積、土地流轉收入、土地流轉的原因、土地用途、合同狀況等內容。五、小農戶的農產 品流通渠道基本情況:主要的銷售渠道、不同渠道的收入情況等內容。問卷設計的問題 信息量較多,對于農戶的調研需要用實地調研訪談的形式。
    問卷調查的方法選擇為抽樣調查的方法,根據樣本鎮的類型進行分類,第一產業發 展較快地區、平原地區、山區地區人口較多的地區、較少地區等進行不同比例的樣本取 樣,選取不同類型的小農戶作為樣本,如糧食種植為主、畜牧業為主、蔬菜種植為主、 水果種植為主、外出務工為主,耕地面積較少的、耕地面積相對較多的、收入相對較高 的、收入相對較低的等類型。基于上述因素,確定選取泰安市岱岳區汶口鎮、北集坡鎮、 夏張鎮,泰山區省莊鎮、大津口鎮,新泰市羊流鎮為主要的區域,每個鄉鎮中又選出二 到三個類型村,對上述 6 個鄉鎮的 430 戶的行政村進行實地走訪并且交流訪談的形式來 進行問卷的調研。
    3.2.2 樣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的時間為2021年 6月18至2021年9 月5號,與團隊共同走訪了上 述六個鄉鎮,通過實地訪談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由于受限于問卷主體的客觀情況, 所以沒有進行網絡問卷的方式,二是通過實地走訪進行問卷調查,來確保問卷的真實有 效性。
    基于問卷的真實有效,問卷下發 430份,根據統計查驗,共有404 份有效問卷(404 個作為有效信息的小農戶),根據本部情況來看,各鄉鎮的問卷情況如下所示:大汶口 鎮 72 份、北集坡鎮 96 份、夏張鎮 65 份、省莊鎮 66 份、邱家店鎮 51 份、羊流鎮 54 份。
    表 3.1 小農戶樣本的分布情況
    Table 3.1 Distribution of Samples of Small Farmers
    鄉鎮名稱 樣本村名稱 樣本數量 (戶)
    大汶口鎮 扈家石墻村 24
    雙楊店村 16
    曹家莊村 32
    北集坡鎮 庵上村 34
    西旺村 32
    泉上村 30
    夏張鎮 故縣店村 35
    21
     
    張家莊村 30
    省莊鎮 岳莊村 38
    芝田村 28
    邱家店鎮 北王莊村 27
    南王莊村 24
    羊流鎮 大洼村 17
    二洼村 16
    葦池村 21
    3.3泰安市樣本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3.3.1小農戶加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根據此次樣本的結果,將樣本小農戶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情況分為以下幾類。
    如圖3.1得知,沒有參加任何組織的小農戶占到樣本的 79.95%,占到了樣本小農戶所有 數量的一半以上,占比最高;小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的占比達到了 10.05%,是樣本小 農戶中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多的組織;小農戶參加家庭農場的占比達到了 3.21%, 相對較少;小農戶參加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占比分別達到了 3.15%、1.56%。
    79.95%
     
    農民合作社 家庭農場 專業大戶 龍頭企業 其他組織 沒有參加
     
    圖 3.1 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占比
    Figure 3.1 Proportion of Small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
    由圖 3.1 得知,小農戶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量較少,有一半以上的小農戶沒 有參加任何組織。而對于小農戶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來說,農民合作社的參與度是 最高的,其他組織的參與度相對較低,這與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有關。
    在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樣本小農戶的數量中,岱岳區北集坡鎮的小農戶占比最 多。北集坡鎮的地形相對平坦,人口比較密集,此地在早期便有一定的特色種植的基礎, 早在2000年之前庵上村便有了大棚種植平菇銷往日本的經驗,但因后續不可抗力原因, 平菇種植凋零,根據大棚的生產條件,逐漸演變為發展泰山紅油香椿、大紅袍花椒等農
    22
    產品的特色種植,基于此,此地開始發展了農業合作社,自此之后,合作社如雨后春筍 一般發展,通過“合作社+小農戶”的方式帶動了當地小農戶的經濟收入,廣泛提高了 小農戶的積極性。其次占比比較多的是省莊鎮,此地的綠化苗木的種植如櫻花、小龍柏、 冬青、瓜子黃楊等小苗的培育種植比較多,形成了當地特色的苗木市場,加之各家庭農 場與合作社紛紛通過合作小農戶方式加大產量,也提高了小農戶的參與熱情。大汶口鎮 的其次是邱家店鎮和大汶口鎮,近幾年來發展的特色民宿項目等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帶 動了當地小農戶的經濟發展。羊流鎮和夏張鎮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較少,當地 的種植作物還是以糧食為主,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緩慢,數量少, 所以并沒有太多小農戶參與到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來。
    3.3.2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情況
    根據樣本中的小農戶的所接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基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基本分為: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 廣、農產品運輸、銷售、加工等、參與協會等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等。
    通過圖 3.2 得知,小農戶使用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的 占比最多,達到了 62%;小農戶對于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的服務較少,
    占比 11%;小農戶接受農產品運輸、銷售、加工等服務較少,占比 12%;對于參與協會
    等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占比 13%,其他占比 2%。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
    ■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農產品運輸、銷售、加工等
    ■參與協會等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
    其他
     
    圖 3.2 小農戶樣本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基本情況
    Figure 3.2 Basic Situation of Small Farmers Receiving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23
    根據圖3.2,說明了樣本中的小農戶目前接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是集中在基礎 的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上,對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的使用是最高的。這一點在樣本 中大汶口鎮中體現的最多,大汶口鎮地形平坦,多為平原,此地多種植玉米、小麥、花 生等糧食,對農業基礎生產資料使用非常高。而對于農產品運輸等方面,省莊鎮的樣本 中體現相對較高,此處小農戶的農產品能夠被當地農業合作社等組織通過汽車等方式運 輸。但是從樣本的整體情況來看,小農戶除了必須的農業生產資料,對于農業技術推廣、 病蟲害防治技術、農業技能培訓等方面所接受的服務很少,平均到每個鄉鎮的樣本中都 很少,說明了小農戶除了生產所必須的物質資料,對于農業技術等知識,知之甚少,認 可度也不高,不能全面廣泛的接受各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3.3.3小農戶借助土地流轉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情況
    根據樣本調查的結果進行數據的整理,對于樣本中小農戶的土地流轉情況大致分為 以下幾類:流轉為0畝、1-5畝、5-7畝、10畝以上。根據圖3.3得知,樣本小農戶流 轉和流出0畝土地的分別是50.2%、52.3%,這說明了樣本中的大多數小農戶沒有進行 土地流轉;轉入和轉出土地1-5 畝的分別為29.30%、32.40%,占到了所有實際有效流 轉土地的一半以上;轉入和轉出土地為5-7畝的分別占到了 15.50%、17.60%;流轉土 地 7-10 畝的分別占到了 6.50%、2.30%;
    ■轉入■轉出
    50.20% 52.30%
     
     
    圖 3.3 樣本小農戶流轉土地情況
    Figure 3.3 Land Circulation of Sample Small Farmers
    根據圖 3.3 得知,樣本中小農戶進行土地流轉的數量較少,大部分小農戶都沒有進 行土地流轉,也是因為樣本中的小農戶的耕地面積和經營規模較小。在少數流轉土地能 達到5畝左右的小農戶中,大部分是來自于大汶口鎮。大汶口鎮的小農戶人均土地的耕 地面積相對較多,土地相對肥沃,地形平坦,為平原地區,基于此地的地形地質較好,
    24 有些合作社或者家庭農場等來此地進行發展,相對來說帶動了當地小農戶土地轉出的效 率,還有部分小農戶進行果苗的種植培育,經濟效益相對較好,進行適度規模化經營, 更是進行土地流轉,轉入了一部分與自己耕地相連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經營。但是從 整體的情況來看,樣本小農戶的整體土地流轉率相對還是不高,無法推動小農戶進行適 度規模化的經營。
    3.3.4小農戶的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問題 根據樣本數據可把小農戶的基本的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分為以下幾種:農貿市場及商 販收購、農產品電商平臺、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參與合作社農家樂自主采摘、其他。 據圖3.4可以得知樣本中小農戶的主要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是以傳統的農產品渠道為主, 如農貿市場、商販收購等,占比 43%,這說明了小農戶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傳統為主, 這也是他們農產品價格不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小農戶通過合作社平臺銷售的占比 40%, 說明了目前來說各種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平臺也成了小農戶目前的重要銷售渠道, 這也是與合作社等主體近年來形成以“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有關。電商平臺和微 博抖音等社交平臺銷售的占比分別是 9%、3%,這說明了小農戶受到網絡互聯網的作用 從而改變或增加銷售渠道的影響較小;農產品自主采摘及其他渠道的占比分別是 3%、 2%。
    ■傳統農產品流通(農貿市場、商販收購等)?電商平臺
    ?微博抖音等社交等平臺 ■合作社銷售
    ■農家樂自主采摘 ?其他
     
    圖 3.4 樣本小農戶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Figure 3.4 Land Circulation of Sample Small Farmers Figure
    通過圖 3.4 說明了目前小農戶的銷售渠道真正能選擇的、主流的還是傳統的農產品 銷售渠道,即通過傳統的農貿市場和商販收購等進行銷售。優點是有一定的穩定性,但 25
    只依賴這一單一的銷售渠道,農產品價格就無法提高,絕大多數的情況是由商販的收購 價決定,無法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和渠道,從而提升自己的農產品價格。樣本中的羊流 鎮和大汶口鎮的在此傳統銷售渠道中占比最高,主要的種植作物為玉米、小麥等糧食, 都是通過傳統的渠道銷售。而在省莊鎮中的小農戶,依靠合作社平臺銷售的占比較多, 基于此地種植各種綠化種苗等較多,而合作社的基礎有限,不能單純通過擴大種植面積 來增加產量進行銷售,必須依靠小農戶的力量,所以,此地的小農戶的農產品會通過合 作社等渠道進行銷售。而對于電商、社交平臺等銷售的模式,目前小農戶掌握互聯網的 能力比較低,“互聯網+”的影響力不足以連結到田間地頭,小農戶使用電商較少,大 多數能通過電商渠道進行銷售的,還是借助中間平臺和組織的力量,必須通過自己掌握 電商技術,減少中間流程的阻礙才能真正惠及小農戶,提升農產品的價格。樣本中的北 集坡鎮就有此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中間組織經常是能找到市場信息,再從小農戶手中 收購農產品進行銷售,大部分賺取的利潤比小農戶辛苦種植所得到的利潤都多。而農家 樂采摘園等方式,對于耕地面積和經營規模有一定要求,在樣本小農戶中,這樣的情況 很少,僅有羊流鎮的樣本中,有當地的獼猴桃為主的果實采摘園,這樣的銷售渠道能夠 集成休閑兼顧生產的農業發展,讓游客前來游樂的同時進行農產品的采摘購買。目前來 說,已經有各種銷售渠道開始逐步發展,無論是通過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銷售還 是通過電商銷售都有發展,但是占比較少。
    3.4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
    3.4.1 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不強、合作不規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此次調查樣本的404 戶小農戶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合作 的有 81 戶,占比 20.05%,沒有參加任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 323 戶,占全部樣本的 79.95%。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比例較低。
    26
     
    圖 3.5 小農戶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占比情況
    Figure 3.5 Proportion of Small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在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進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小農戶對其認可度并不高, 兩者沒有形成合同或契約,只是簡單的雇傭,利益分配不合理,工資發放不及時,導致 小農戶缺乏參與的積極性,農民合作社等組織管理制度缺失,容易激發與小農戶的矛盾。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小農戶中也有 63.2%持不滿意的態度, 只有 36.8%的小農戶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表示滿意。不滿意的群體中,大多數都選擇 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不規范且經常違反約定、服務效率低,沒有簽訂協議或合同。 而未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小農戶占比 79.95,這部分的小農戶中未參加的原因大多 數都選擇“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了解”、“附近沒有農業合作社等組織”,說明了現 在目前鄉鎮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量還不是很多,不能保證每個鄉鎮周圍都有農業 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而且缺乏政策宣傳,小農戶不了解型農業經營主體, 應該針對其進行宣傳和推廣。
    (1)小農戶沒有與新型農業主體達成穩定有效的合作:小農戶自身的兼業性與新型 農業經營主體的專業性存在矛盾,造成利益聯結不強。首先,小農戶本身的經營特點造 成了無法做到保質保量。泰安市很多苗木合作社中的實例中,很多都是以“公司+農戶” 的合作方式展開,但是沒有形成合同制度,雙方毫無契約精神,按照口頭約定的事宜會 隨時發生變更。從信任感上來說,雙方也是不信任的,小農戶對于合作社的價格透明問 題和產品標準問題不滿,合作社對小農戶隨時變更售賣行為也不信任,也導致了兩方沒 有形成穩定有效的合作。
    27
    (2)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都存在管理問題。沒有形成合理科學的制 度,有制度也不能嚴格執行,非常影響與小農戶之間的合作。農業合作社的人員綜合素 質不高,文化水平程度相對較低,對于參與現代農業市場的能力差,對于農業市場信息 了解不夠充分。財務制度或股權分配不明晰,管理人員之間有財務分歧,導致“空殼社” 僵尸社”時有出現。
    3.4.2 小農戶接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全面,體系不完善 根據數據顯示,樣本調查中的小農戶不參加各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及運輸加工等服 務的占到 62%,占比較大。而在這 62%的樣本中,問及他們接受的意愿時,67%的小農 戶表示不愿意接受,33%的小農戶表示愿意接受,持否定態度的小農戶占比較多,在填 取沒參加的原因時 74%選填了“不了解這些服務”、“不認可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等,認 為沒用”、“不知道哪里能提供這些服務”,說明了覆蓋面不夠廣泛,宣傳的力度缺乏 有效性,其次是小農戶對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認可度并不高,只是覺得只要種子、化肥、 農藥等才真正有實用性,其他的技術推廣等等,認可度并不高,小農戶普遍認為這些無 實用性,他們真實關注的是有效的快速的得到農業經濟收入,面對繁瑣的技術推廣病蟲 害防治等接受度并不高,這也就成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阻礙問題。說明了面 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完善,政策宣傳的不到位,覆蓋面不全,缺乏針對性,缺 乏政策的引導和針對性的宣傳,讓小農戶了解到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性并能接受更多 關于新型農業技術知識。
     
    圖 3.6 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意愿
    Figure 3.6 Willingness of Small Farmers to Accept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28
    3.4.3 小農戶土地流轉的問題多
    樣本小農戶對于參與流轉的參與度不高,根據圖 3.7 得知,404 戶的小農戶中,只 有 72 戶參與了土地流轉,占比 12.88% ;352 人未參加土地流轉,占比 87.12% 。小農戶 對于土地流轉的認可度不高,本身缺乏對于土地流轉的相應政策了解,少數參與土地流 轉的小農戶基本上是以親屬為紐帶,流轉報酬較低,且流轉的時間較短,沒有形成書面 合同等規范性契約,產生諸多爭議問題,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相對于年齡較大的小農 戶而言,不愿意流轉土地的原因是土地是他們的生活保障,超過了務工的年齡,沒有退 休金,只能依靠種地來保障基本生活。
     
    圖 3.7 小農戶參與土地流轉比例
    Figure 3.7 Proportion of Small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Land Transfe
    3.4.4 小農戶能選擇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較少
    樣本小農戶所選擇的流通渠道中占比最多的就是傳統農產品渠道(農貿市場、商販 收購等),這也是受制于客觀條件。選擇與農業合作社等組織合作的,前提是周圍有合 作社等組織,若無組織帶動,小農戶沒有可以參與銷售的機會。對于網絡銷售而言,網 絡銷售雖然效率高、經濟效益好,但是受制于小農戶自身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參與度 也不高。農產品流通渠道的選擇也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走訪調查發現,樣本中小農戶對于農產品互聯網銷售了解不多,雖然知道能進 行網絡銷售,但是對于具體細節等知之甚少。根據圖 3.8 得知,缺乏指導的小農戶達到 60.59%,占到了一半以上,是樣本小農戶中選擇最多的原因。43.99%的小農戶選擇了 缺乏網絡設備,大多數的小農戶年齡偏大,他們沒有且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還有大部分 小農戶,會用智能手機,但只能進行簡單的信息瀏覽交流等,受制于文化程度較低,他 們缺少對于農產品電商、網絡銷售的基本知識,并且認為學習電商知識十分費力。缺乏
    29
    指導主要是沒有專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培訓,能夠接受到的指導大多數來自于自己的孩 子。
     
     
    3.4.5 小農戶自身發展能力不足
     
    圖 3.9 樣本小農戶文化程度情況
    Table 3 .9 Types of Small Farmers
    樣本中的小農戶文化程度相對偏低,通過圖 3.9 所示,小學文化程度的小農戶占比
    達到了 68%。由此可以反映出小農戶的文化程度受限,不能有效的進行對于現代農業科
    學技術的學習和使用,經營觀念也相對落后,小農戶自身文化素質和科技文化素養受限,
    30 無法對農業發展進行科學合理長期的規劃和發展。管理水平低,無法有效提高品種質量, 從而提高產量,提升效益。諸多年輕的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流失。且 農村人才稀缺,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的人才越來越少,而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 機銜接主要的動力之一就是人才,主要的矛盾就是人才引進農村難,真正動懂農業愛農 村的人才也少。
    小農戶的耕地少,也是客觀條件的限制,耕地少,肥沃程度不同,耕地離家遠近不 同,耕地不集中的問題都導致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矛盾,無法直接進行土地 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小農戶作為傳統農業生產中的中堅力量,早就適應了人畜耕地,加上農業機械成本 都比較高,對于他們來講,想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是非常難的。而且,很多地方受地 形地勢的影響,目前全面機械化生產也無法實現。
    ■ 一般■較難得到支持■較易得到支持
     
    金回報的周期比較長。這也就導致了沒有大量投資涌入農業生產中,更是缺少對于小農 戶的投資支持。資金的缺少對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是巨大阻礙,對于現 代農業包含的運輸、銷售等等問題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31
    4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4.1數據分析及影響因素確定
    4.1.1 數據分析
    針對小農以下是小農戶的主體特征(年齡、文化程度)、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 方式、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主要的銷售渠道進行以下的分析。
     
     
    圖 4.1 小農戶年齡占比
    Figure 4.1 Age Proportion of Small Farmers
    從圖 4.1 數據顯示,40 歲以下的小農戶占比 6%,40-50 歲的小農戶占比 20%,50-60 歲的占比37%,60歲以上的占比 37%。年齡大的小農戶占比重比較大,說明從事農業
    生產的小農戶還是以中老年勞動力為主,中老年勞動力廣泛存在于農業生產中,土地是
    他們看賴以生存的低根基,農業生產收入是他們的基本收入保障,但是年齡越大參與農 業生產中獲取和參與現代農業知識和生產比較難。
    32
     
     
     
    圖 4.2 小農戶文化程度
    Figure 4.2 Education Level of Small Farmers
    從圖 4.2數據顯示,小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60%,初中 文化程度的占比 26%,高中文化程度占比10%,專科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比 4%,說明 整體小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不足。
    表 4.1 農戶特征變量頻次統計
    Table 4.1Frequency Statistics of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Farmers
    變量 選項 頻次 占比
    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 體的方式 農業合作社 41 10.05%
    家庭農場 13 3.21%
    規模大戶 12 3.15%
    龍頭企業及其他 15 3.56%
    沒有參加 323 79.95%
    主要的銷售渠道 農貿市場及商販收購 170 42.12%
    電商平臺 30 7.68%
    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 30 7.20%
    參與合作社 16 40.15%
    農家樂自主采摘 12 2.85%
    參與接受農業社會化 服務的方式途徑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 254 62.85%
    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45 11.15%
    農產品運輸、銷售、加工等 50 12.40%
    33
    參與協會等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等 55 13. 60%
    從表4.3數據顯示,小農戶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式,農業合作社出現的頻次 為 41,占比10.05%,家庭農場出現頻次為13,占比 3.21%,規模大戶出現頻次為 12, 占比 3.15%,龍頭企業出現頻次為15,占比 3.56%,沒有參加任何與任何主體合作的出 現頻次為323,占比79.95%。說明了小農戶目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合作度不強, 主要方式是農業合作社為主,說明了泰安市具有靈活性的小型農業合作社成為了帶動小 農戶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且也說明了目前小農戶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力度 和方式的不足,缺乏靈活性、廣泛性。從主要的銷售渠道商來看,農貿市場及商販收購、 通過合作社銷售這兩項占比比較多,分別達到了 42.12%、 40.15%,說明了小農戶目前 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通過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上,或者有當地的農業合作社收購,選擇互 聯網直接進行銷售的情況很少。從參與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途徑來說,小農戶對 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的使用占比最多,達到了 62.85%,其他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以 及運輸銷售加工等使用的非常低,說明目前小農戶沒有廣泛的接受和參與各種農業社會 化服務,對于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等技能培訓學習和接受的較少,沒有得到長效的服務。 4.1.2 影響因素確定
    根據相關文獻的研究及在此基礎之上成熟的問卷調查,由此可以看到小農戶的主體 特征、家庭特征、信貸特征都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在實際中出 發,收集相關問卷并整理數據,也發現小農戶生產經營與互聯網的對接、政府支持及農 業社會化服務都能夠影響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并且影響著他們參與現代農業的 能力。
    ( 1)個體特征
    一般來說,小農戶的年齡是影響其參與現代農業的重要標準。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 小農戶的勞動力會減弱,從事農業活動的思想也會變得保守,不愿隨時代變化而形成較 大的變化,相對來說,更愿意從事更保守的糧食種植等農業活動。年齡相對較小的小農 戶則更愿意接觸新的農業活動,思想上更加開放,愿意接觸新鮮事物,尤其是當下時興 的網絡媒體技術農產品電商等,而農業生產活動的門檻相對較低,他們有更好的條件和 能力去學習新農業,爭做新農人。
    ( 2)家庭特征 文化程度也成為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程度是影響小農戶如何 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因素,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增強,小農戶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中
    34 就會投入更多的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更愿意去學習新型農業產業知識及各種種植技術等。 而文化程度低的小農戶相對來說比較保守,主動學習能力不足,被動改變較大。
    (3)信貸特征
    信貸特征也成為小農戶發展農業的重要能力指標。各種補貼政策及資金的投入都成 為影響小農戶進行適度規模化經營、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獲得更多的補貼支持、貸款、 優惠補貼能夠幫助小農戶更好的發展農業,也成為實際中影響小農戶向現代農業靠攏的 影響因素。
    (4)小農戶生產經營與互聯網的對接
    小農戶在生產經營中使用互聯網進行生產、銷售等環節一定程度上能影響到小農戶 發展。從銷售渠道的各個方面可以了解到,小農戶的主要銷售渠道都來自于傳統的農產 品流通市場,而能夠參與到網絡銷售的小農戶,往往經濟收入增長比較快。在實際中, 也影響著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進程。
    小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都來源于不同的銷售渠道,銷售渠道的方式不同,也決定著 其收入水平、影響著參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意愿及程度。大多數小農戶主要依靠傳統 農產品市場流通,出售價格較低、經濟收入較少。能參與多種銷售方式的小農戶,尤其 是能夠參與農產品電商銷售的、依靠組織力量進行銷售的,往往能夠帶來不錯的經濟收 入。
    (5)政府支持與社會化服務
    政府的支持及農業社會化服務對小農戶的生產影響很大,無論是從機械設備上、種 植管理技術及理念上,都對小農戶的生產活動起到一定的作用。對小農戶而言,接受農 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越多,越能夠提升自己的農業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就能在一定程 度上提升產量,從而增高經濟收入。但是這從小農戶的主觀視角而言,并不是直觀的提 升經濟收入的方式。保守、傳統的生產經營理念,也導致他們不愿花費時間去學習接受 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政府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也不能全方位的覆蓋小農戶。但是 從整體的視角來看,小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和程度是促進其與現代農業有機 銜接的重要因素。
    35
    4.2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4.2.1 模型構建與變量選擇
    論文中選擇的小農戶作為調研對象開展問卷調查,對小農戶參與意愿開展調查,通 過入戶調查,采用一對一的方式獲取問卷并進行整理。小農戶是否意愿與現代農業有機 銜接是自變量,將被解釋變量設計為“愿意”與“不愿意”,屬于[0-1]的變量,采用二 元 Logistic 模型,將被解釋變量小農戶的參與意愿設定為“不愿意=0,愿意=1”。 Logistic 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1
    Yi = F(a + 險)=
    1 + exp [— (a + pia)]
    據公式變形后得到:具體建模如下:ln(臺) = ^ + 0“
    In (1 — p = a + 0iX] + B2X2 + ... + BiXi + e
    公式中小農戶愿意融入現代農業的概率,Xn為第n個影響因素,為第n個影響因 素的回歸系數,a為回歸截距,e為隨機擾動項。
    首先是確定因變量,本論文將是否愿意參與融入現代農業設為因變量,其中,愿意 融入現代農業設為 1,不愿意參與設為 0。其次是自變量,本論文構建 5 個一級指標、 16個二級指標體系,其中個體特征(XI)包括年齡(XII)、受教育程度(X12); 家庭特征(X2)包括家庭人口總數(X21)、家庭收入(X22)家庭第一產業占年收 入的比重(X23)、;信貸特征(X3)包括對當地信貸政策了解程度(X31)、是否 得到過關于相關部門給予的優惠補貼(X32)、距金融機構的路程(X33)、在農業生產經 營中獲取資金支持的情況(X34);小農戶生產經營與互聯網的對接(X4)包括在農業 生產經營中使用互聯網的情況(X41)、在農業生產經營中能否熟練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X42)、將生產經營與互聯網進行對接有助于幫助解決部分生產、銷售問題(X43)政 府支持與社會化服務(X5)包括在農業生產經營中接受社會化服務的情況(X51)、對“小 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了解程度(X52)、您對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 體了解程度(X53)、對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有人定期給您普及和講解滿意程度 X54)。
    假設主題特征中年齡對小農戶參與融入現代農業具有顯著負相關,年齡越大,對融 入現代農業的意愿可能并不大,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對于掌握現代科技的能力可能存在 不足,難以理解和學習接受網上購物平臺的流程等,而年齡越小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
    36
    參與感強,也就愿意融入現代農業,廣泛的參與和學習各種新興農業科技。假設文化程 度對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文化程度越高,對融入現代農業的意愿越 強,越能學習現代農業技術,掌握更多銷售渠道,對融入現代農業有很好的幫助。家庭 特征中呈正相關,從事農業的人口越多,家庭收入越多,農業收入占比越高,就越能夠 促使小農戶提高其種植管理水平及農業投入等,以此來促進向現代農業發展靠攏。信貸 特征中呈正相關,對信貸政策的了解以及獲得更多的優惠補貼及金融投資等,更能夠在 農業生產經營中獲取更多優勢資源,掌握更多能力,對融入現代農業有更好的幫助。小 農戶的生產經營和互聯網的對接中呈正相關,能夠熟練的掌握并使用現代科技設備、互 聯網,并且以此解決網絡銷售、生產等問題,就能夠加速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政府 支持與社會化服務中呈正相關,小農戶能夠接收到更多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及農業種植技 術等,就能吸收先進農業技術越多,學習病蟲害防治和各種農業技術越多,越能夠對現 代農業有深刻了解,越能夠通過此來增強融入現代農業的能力。
    表 4.2 定義及變量預測方向
    Table 4.2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Farmers Table
    變量 變量名稱 定義與賦值
    因變量 小農戶轉型現代農業的意愿(Y) 0二不愿意,1二愿意
    30 歲 及 以 下 =1;31-40 歲 =2 ;41-50 歲
    個體特征 年齡(X11) =3 ;51-60 歲=4;60 歲以上=5
    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專科及以上
    =4
    (X1) 受教育程度(X12)
    家庭人口總數(X21) 1人=1; 2人=2; 3人=3; 4人=4; 5人及以 上=5;
    5001-10000元=1;10001-18000元
    家庭特征 (X2) 家庭收入(X22) =2;18001-26000元=3;26001-32000元
    =4;32000 元以上=5
    自變量 家庭第一產業占年收 20%以下=1;20%-40%=2;40%-60%=3;
    入的比重(x23 60%-80%=4;80%以上=5
    對當地信貸政策了解 非常不了解=1;不了解=2;一般=3;比較了
    信貸特征 (X3) 程度(X31) 解=4;非常了解=5
    是否得到過關于相關 部門給予的優惠補貼 未得到過優惠補貼=1;基本沒有優惠補貼=2
    37
     
    ;一般=3;獲取過優惠補貼但次數不多=4; 獲取過多次優惠補貼=5
    非常遠=1;比較遠=2;一般=3;比較近=4;
    非常近=5
    獲取不到=1;較難獲取=2;一般=3;較易獲
    取=4;非常易獲取=5
    完全不用 =1;基本不用=2;一般=3較少使
    用=4;經常使用=5
    非常不熟練=1;不太熟練=2;一般=3;比較
    熟練=4;非常熟練=5
    非常不同意=1;不同意=2;一般=3;比較同
    意=4;非常同意=5
    獲取不到=1;較難獲取=2;一般=3;較易獲
    取=4;非常易獲取=5
    非常不了解=1;不了解=2;一般=3;比較了
    解=4 非常了解=5
    非常不了解=1;不了解=2;一般=3;比較了
    解=4;非常了解=5
    非常不滿意=1;不滿意=2;一般=3;比較滿
    意=4;非常滿意=5
    4.2.2計量模型分析與結果討論
    表 4.3 計量模型成分
    Table 4.3 Composition of Measurement Model
    38
     
    回歸系數 標準誤 z值 Wald x2 p值
    1.年齡 -0. 597 0. 182 -3. 279 10. 753 0. 001
    2.受教育程度 0. 445 0. 078 5. 704 32.538 0. 000
    3.家庭人口總數 2. 578 0. 384 6. 719 45. 138 0. 000
    4.家庭收入 1. 681 0. 337 4. 993 24. 934 0. 000
    5.家庭第一產業占年
    收入的比重 1. 636 0. 328 4. 991 24. 913 0. 000
    6.對當地信貸政策了 解程度
    7.是否得到過關于相 1. 314 0. 292 4. 498 20. 231 0. 000
    關部門給予的優惠補
    0.752 0.235 3.193 10.196 0.001
    &距金融機構的路程 1. 590 0. 321 4. 958 24. 582 0. 000
    9.在農業生產經營中 獲取資金支持的情況 1. 202 0. 428 2. 806 7. 872 0. 005
    10.在農業生產經營中 使用互聯網的情況
    11.在農業生產經營中 0. 519 0. 169 3. 068 9. 415 0. 002
    能否熟練使用現代科 0.747 0.276 2.706 2.706 0.007
    技設備
    12.將生產經營與互聯 網進行對接有助于幫 助解決部分生產、銷售 2.149 0.378 5.691 32.392 0.000
    問題
    13.在農業生產經營中
    接受社會化服務的情 1.340 0.297 4.513 20.367 0.000
    14.對“小農戶和現代 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了 解程度
    15.您對農民合作社等 0.612 0.205 2.994 8.965 0.000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了 0.738 0.237 3.107 9.656 0.002
    解程度
    16.對農業栽培技術和
    病蟲害防治有人定期 給您普及和講解滿意 程度 4.857 0.818 5.960 35.516 0.000
     
    1)根據結果顯示,主體特征中年齡的標準化系數為-0.597 ,P 值為 0.001。說明年
    齡對小農戶是否愿意參與現代農業呈負相關。這說明小農戶年齡越大,學習現代科學技
    術能力弱,接受外來新鮮事物的渠道少,融入現代農業的意愿也就比較低。受教育程度
    39 的標準系數為0.445,同時對應的P值為0.000,說明文化程度對小農戶是否愿意參與現 代農業呈正相關,小農戶的文化程度越高,對于現代科學技術學習的能力越強,越能夠 接受新鮮的網絡信息,接受新鮮事物的渠道也就越多,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就越高。
    (2)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總數家庭收入、家庭第一產業占年收入的比重都呈正 相關,說明家庭特征能夠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銜接的進程,越有參與現代農業的意 愿。
    (3)小農戶對當地信貸政策了解程度、是否得到過關于相關部門給予的優惠補貼、 距金融機構的路程、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獲取資金支持的情況呈正相關,信貸特征越明顯 的小農戶就越能夠參與到現代農業大發展中,更懂得利用政策補貼及金融投資。
    (4)小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使用互聯網的情況、在農業生產經營中能否熟練使用 現代科技設備、將生產經營與互聯網進行對接有助于幫助解決部分生產、銷售問題呈正 相關,小農戶的生產經營越能夠與互聯網對接,掌握市場信息的能力越強,越能夠參與 更多的互聯網生產、銷售過程,增加其經濟收入,越有能力參與到現代農業中。
    (5)政府支持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特征中,在農業生產經營中接受社會化服務的情況、 對“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了解程度、您對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了解程度、對農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有人定期給您普及和講解滿意程度呈正相關, 小農戶參與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方式越多,越能學習各種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病 蟲害防治技術,越能夠享受更多的加工、生產、運輸、銷售等服務,參與現代農業的意 愿也就越強。
    根據統計,從小農戶的主體特征來看,小農戶的年齡越大,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 參與現代農業的渠道就越少、越局限,對現代農業的了解也就越少,獲得市場信息的能 力不足,大多都是通過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小農戶的年齡越小,文化程度相對高、 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的,對于參與現代農業的渠道也就越多,獲得信息能力強,能通過 各種社交平臺進行農產品電商經營,發展規模農業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也就強烈。
    從小農戶的家庭特征來看,家庭人口越多、家庭收入越多、農業收入占比較多,越 能夠使小農戶有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因為他們渴望更有效率、更有回報的農業發展模 式。
    從小農戶的信貸政策來看,越能夠了解信貸政策的并且能夠享受到金融投資、補貼 的,就越有參與現代農業的基礎和動力。從小農戶的生產經營與互聯網對接中來看,能
    40
    夠熟練掌握互聯網信息的,越能夠掌握市場信息能力,從而使自己的生產、銷售都參與 到互聯網之中,提高了農業經營能力及農業收入,越能有參與到現代農業的意愿。
    從小農戶政府扶持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來看,能夠及時了解農業政策和及時參加各種 農業技術推廣會的,就能夠在農產品的銷售中獲取和參與更多渠道,并能提高自己的農 業經濟收入;反之,不能及時更新和學習新興的農業技術的,就不能提高自己的農業管 理能力,生產能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和局限,提高自己農業收入的成效也就越小。
    41
    5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
    5.1鼓勵小農戶適度規模經營 小農戶的土地分散,不利于發展規模農業,鼓勵小農戶利用土地流轉等方式進行土
    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近年來,泰安城市化的發展較快,小農戶的兼業化現象越 來越嚴重,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無法將土地充分利用起來,也不將其流轉出去, 反而讓土地閑置,造成了土地的資源浪費。
    從現實情況來說,讓土地進行集中規模化的發展利用,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而言尤 為重要。為進一步促進土地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應該有以下組織帶動引領。一是 通過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通過村兩委對集體土地進行整合和利用,向進行規模化發展 的農戶提供便宜條件,帶動、鼓勵小農戶適度的規模經營;向各種龍頭企業、規模大戶 等進行土地流轉提供服務,發揮組織引領作用。二是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整 合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生產力,增強抗風險能力。
    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利用好土地的資源優勢,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小農 戶的耕地較少,無法進行規模化經營,造成了小農戶產量較低,農業經營的效益比較低。 這樣來看,家庭農場能夠很好的集中土地的資源優勢,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的經營,也能 夠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以及資源利用率,也能夠帶動小農戶發展。
    應充分發揮組織的力量帶動小農戶從土地的適度規模化發展入手,讓小農戶的生產 規模得到適當的擴大,進而提高生產力。適度規模化經營會促進小農戶對農機農具農業 機械的使用情況,帶動提高農業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讓農業生產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5.2發展農民職業教育,通過政策呼吁人才回歸農村 目前泰安市小農戶的文化程度整體不高,這也是阻礙小農戶發展的內生障礙。由此,
    通過政策的引導針對性的提高小農戶的農業技能,從整體提升小農戶的現代化生產意識。 圍繞著新型農業科技技術,包括病蟲害防治技術、種植管理技術、種苗育苗的培育技術 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讓小農戶從農業生產技術上得到提升,進而提升小農戶的農 業發展意識,不斷的與時俱進,更迭農機農具換代升級,朝著更有效率更有效益的方向 發展。提升整體文化程度,學習現代互聯網技術,未來農業的發展中離不開現代化技術 的支撐,必須對于互聯網技術進行學習和了解,以為農產品電商、數字農業、休閑農業 等打下必備的基礎。要對現代農業有了解,對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有了解,一旦產生發
    42
    展現代農業的意愿,必然會對現狀做出改變,也會對未來進行規劃和部署,從而產生進 行規模化經營的意愿,以及使用先進技術利用先進管理制度的想法。
    培養新農人,帶動小農戶尤為重要,尤其是要結合現代科技發展形勢和借助當代的 新興媒體的力量,著重結合和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如電商平臺、數字平臺、各 大新興 APP 平帶直播帶貨的形式,要了解到現在的當今的新型的各種平臺和媒體的力 量。小農戶必須加強學習,對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電商等形式有充分的了解,以提升 自己的農業經濟效益。
    提升職業技能,泰安市小農戶雖然發展穩定,并且有一定的種植經驗,但是與時俱 進的能力不足,沒有進行長期有效的學習和培訓,提升自己的生產經營能力。諸如管理 能力、新興種業培育、現代種植技術等都了解不足。比如泰安市小農戶有很多發展自己 果園經濟的,老品種培育沿用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算品種的改良也沒有形成完備的 手段,沒有達到市場所需的質量,品種優化不足,選取的品種不是當下最熱銷,果實質 量最受眾的。
    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呼吁更多的人才回歸農村建設農村,喚起更多年輕人的為農 意識。在政策保障環節,對人才政策有所靈活性的延申,不僅要將人才引進來,還有留 得住,通過住房補貼、配偶、高薪績效等將人才留住。通過多種途徑借才借智,比如通 過線上借才借智,通過視頻會議、電話、微信等社交手段等進行人才智囊的出策出力。 在此基礎之上,喚起更多年輕人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識,關注小農戶,讓人才 主動、愿意回歸農村,反哺農村,以完成對于小農戶發展更好的支持,讓其更好的發提 高生產效率,逐步走向現代農業的銜接之路。
    5.3以政策為支撐,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加強資金投入
    一是要加強金融信貸支持,以政策支持為導向,著力扶持小農戶的對點金融支持。 如泰安市小農戶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的金融貸款利率,進行對點的幫扶,對于政策范圍下 的,符合條件的小農戶,提供低息貸款或者無息貸款,流程上也應當適應小農戶申請的 條件,首先是申請流程就簡及條件限制放低,讓更多小農戶享受到更加福利的金融信貸 支持。再就是擔保環節,放寬對小農戶的限制,進行無擔保貸款或者數量較大的進行低 擔保,讓更多的小農戶得到貸款的扶持。
    二是要鼓勵多方投資進農業入農村,優化財政支農結構,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資 金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問題,解決好資金投入問題十分重要。不僅要對
    43
    政府政策支農體系進行相應的完善,通過結合村情等狀況進行定點投入,農村適合發展 什么樣的農業產業,切實深入了解,從而制定定向的生產模式。如泰安市泰山區津口女 兒茶產業,發展當地的特色綠茶種植,通過政府帶動資金幫扶,各方投資者進行投資, 多方融資,鼓勵帶動其發展。通過資金的投入,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小農戶的積極 性,加快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5.4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小農戶,發揮組織優勢
    要抓住兩者的著力點,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形成持續發展的共同體,從新型農業 經營主體住的建設上,不斷的提升其管理能力的提升、完善其管理制度,提高對市場信 息的獲取能力,加強對現代農業技術的學習和使用能力,進而增強抗擊風險的能力。這 也是為帶動小農戶促進小農戶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 好,小農戶參與熱情才會高漲。在通過合作發展的過程中也要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和規定, 著實形成聯結性強的方式。通過完善股權制度或者各種利益分配制度,來帶動小農戶的 參與熱情,保障小農戶的利益。建設契約化的合作意識,合作的雙方都不違約,沿著科 學合理的制度進行發展,增強利益一致性,加強對于農產品的數量、品質的把控,從而 提升農業效率,增加農業經濟。
    新型農業經營的多個主體,如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規模大戶、龍頭企業等帶動 小農戶的發展。如泰安市的特色農業,果樹苗木和綠化苗木種植上來說近年來涌現了一 大批農業合作社和規模大戶,他們通過“公司+農戶”的對接方式,充分的讓小農戶參 與了其中,從產前、產中、產后,都提供了相對合理的建議,產前的種植上來說,多數 農業合作社都會進行定向的指導意見,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指導小農戶種植的種類、種植 的品種;在產中環節,農業合作社又給小農戶提供了管理上的經驗和方法,如何培育, 如何施肥、種植間距、澆水等方面都提供了科學管理的依據;產后環節,農業合作社又 充分將市場結合起來,收購小農戶種植產品中符合產品規格和質量的產品,直接包銷, 提高了小農戶的經濟收入,提升了他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建立了合作社和小農戶之 間的信任感。
    從抗擊風險能力和農機具使用和農業技術使用來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帶動了 小農戶并且提升了他們的能力,聯合的方式不但穩定的提升了小農戶的經濟收入,更從 深層次上促進了小農戶整體素質的提升,讓他們更有熱情和心愿參與到現代農業中來, 并且接觸到了新興的農業發展理念和農業產品銷售的模式,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
    44
    們對現代農業的前景充滿了期望。并且,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很多荒閑和分 散的土地得到重新的整合和規劃利用,使得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從而有利于進 行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更利于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5.5引導小農戶參與多種銷售渠道
    通過引導多種銷售方式,鼓勵小農戶參與多種銷售渠道,以增加農業收入,提升農 產品市場信息的獲取能力。傳統農產品流通市場必須保持和進一步完善發展,更要重視 新型的農產品市場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農產品電商渠道等。在鼓勵引導互聯網電商平 臺銷售渠道的過程中,應該加大政府宣傳和政策引導的力度,以鼓勵小農戶積極參與到 電商銷售渠道中,更要進行電商平臺銷售的教育活動,不僅鼓勵小農戶參加,更給小農 戶的參加提供平臺和保障基礎。進一步開展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學習活動,以鼓勵小農戶 了解和學習電商知識,普及互聯網知識等,更要加強防詐騙等信息宣傳。
    要加強引導小農戶參與多種銷售渠道,如訂單農業的發展,與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 體的合作銷售等,進一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種植及農業生產。多手段、多渠道切 實增強小農戶獲取市場信息能力,提高農業經濟收入。
    5.6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
    通過政策引導,加強對于小農戶的農機農具問題的購置補貼,對于大型農業器具的 補貼要加大力度,鼓勵小農戶進行觀念的轉變,讓其有使用新型大型器具進行農業生產 的意愿,有能使用新型大型器具進行農業生產的能力,以促進小農戶進行適度規模化的 生產,進而促進泰安市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創新多種服務模式。應堅持問題需求導向,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 產托管等服務模式。通過新型的模式帶動小農戶的發展,比如托管服務,通過村基層組 織將土地流轉,用專業化的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著力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覆蓋面問題和針對性問題,讓小農戶有效、真實的接 受新型農業技術,學習農業技術知識,了解各種農業生產問題及解決辦法。針對不同種 植作物提出針對性的技術推廣服務,例如針對種植水果的小農戶提出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二是覆蓋全面,讓小農戶都能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來,形成長效機制,定期進行 下鄉鎮的集中宣講和研討,逐個走訪,定期宣講,保證小農戶能夠接受農業技術推廣服 務的知識。
    45
    要落實到產前、產中、產后的問題中。產前種植方面、農機農具的使用;產中的病 蟲害防治技術以及澆灌技術等;產后的銷售和運輸的問題。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 單農業來解決銷路,也要通過各種新型的網絡銷售技術帶動當地的農作物的銷售,提供 好運輸信息服務,讓小農戶及時了解到各種運輸渠道。
    46
    6研究結論與展望
    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仍需要努力,從時間和空間來看,仍需發展和磨合。 從上述研究來看,小農戶在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時出現了諸多問題,小農戶的參與熱 情不夠,參與方式較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管理制度缺失,股權分 配制度不明晰,兩者之間對接合作困難重重;小農戶選擇的主要的銷售渠道過于單一, 不能有效的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選擇新型銷售方式,主要是通過傳統的農產品市場進行流 通,方式不靈活,經濟效益低;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夠全面,主動接受的動力不足, 對于農業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接受的程度較少,不能有效的學習現代農業知識; 土地流轉面臨問題重重,不規范、比例不高、參與度不高。
    對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是否意愿參與到現代農業,小農戶的年齡、文化程度、參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方式、主要的銷售渠道、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途徑都有一定的影 響。小農戶的年齡越大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也就越低,他們受制于客觀的限制,身體素 質隨著年齡增長也會下降,現代農業意識也越難接受。文化程度也會影響他們接受新型 農業技術的狀況,文化程度低對于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也就低,不能更多的學習先進的 管理經營理念等。而銷售渠道受限也會影響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互聯網銷售等渠道使 用的越少,小農戶的現代經營意識也就越低,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越低。參與新型農業 經營主體的方式越少,越能反映出小農戶的合作意識低、經營意識薄弱,參與現代農業 的意愿就越低。而農業社會化服務對于小農戶的農業職業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影響,從這 一點上來看,小農戶接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很少,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 升,參與現代農業的意愿就低。綜上所述,小農戶的不同特征和選擇對參與現代農業的 意愿產生了不同的差異。銷售渠道越廣、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越多、農業社會化服務 接受越多的小農戶參與意愿越強。泰安市的樣本小農戶中,雖受當地農業合作社等影響, 發展已有進步,從與現代農業銜接的各個環節上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不能從有效的 參與其中。
    切實解決好現實中小農戶與現代農業之間的矛盾與困難尤為重要。針對小農戶政策 引導和宣傳力度不夠,應從實際情況入手,鼓勵小農戶適度規模化經營,提升小農戶的 現代化生產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和針對性,增強使用各種現代化要素的能力,同時培育 新農人,呼吁人才回歸農村、關注農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帶動小農戶的能
    47
    力。未來將持續關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致力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早日 實現。
    48
    參考文獻
    [1]Ronald H.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11).386-405.
    [2]HakeliusKarin,Hansson Helena.Measuring Changes in Farmers'Attitude s toAgricultural Cooperati ves Evidence from Swedish Agriculture 1993-2013 [J].Agribusiness,2016,32(04):531-546
    [3]Thomasw.Gray.High Modernity, New Agriculture,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Comment[J]Jou rnal of Cooperatives,2000(01):63-73
    [4]Miet Maertens.Modern Food Supply ChainsHorticulture Export Sectors in Sub-SaharanReview,2 012(585):474-497.and Development:Ev i deuce fromAfrica[J].Development Policy
    [5]Ramanauskasy,stashisr.Agriculturen Cooperatives in Lithuania:development issues[J].Russian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5,3(4):402-406.
    [6]MarkelovaH,Meinzen 一 Dicka,R Hellinb J andfor Smallholder Market Access[J].Food Policy,Doh maS:Collective Action2009(01):1-7.
    [7]Sivramkeishnai,jyotishi.Monopsonistic exploitation in contractfarming:articulating a strategy for gr ower cooper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2008,20(3):280-296.
    [8]Poulton.C,DorWard A and Kydd J:The Future of Small Farms:New Directions For Services,Instit utions and Intermediation [J].World Development,2010(10):1413-1428.
    [9]西蒙斯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或論財富同人口的關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0]2019-2025年中國綜合農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EB/L].
    [1 1]劉元忠,趙慶欣.在壯大農村合作經濟中開辟農業現代化新路徑—淄博市合作社邁向高質量發
    展,2020
    [12]孔祥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合作社的角色定位[J].中國人民大學,2013.11.
    [13]韓長賦.積極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J].農村實用技術,2018(3):22-24.
    [14]姜長云.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篇大文章[f] J.中國發展觀察,2018(1):47-50.
    [15]溫鐵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困境與岀路[f].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08) : 4-6
    [16]李增元,葛云霞.何以可能與如何合作:農業現代化背景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發展[J].華中農業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74-82
    [17]樊紅敏.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卷化及其制度邏輯[J].中國農村觀察,2011(06):12-21
    [18]徐更生.美國農業政策[M].經濟管理岀版社,2007.
    [19]李婷,張成玉,肖海峰等.德國農業[M].北京:中國農業岀版社,2014.
    49
    [20]高峰,趙密霞.美國、日本、法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比較J].世界農業,2014(4):35-39.
    [21]黃宗智.略論農村社會經濟史研究方法:以長江三角洲和華北平原為例[f] J.中國經濟史研 究,1991(3):89-94.
    [22 ]黃宗智,高原,彭玉生.沒有無產化的資本化:中國的農業發展[J].開放時代,2012(3):10-30.
    [23]賀劍鋒,李靜.“精英俘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長之困[f]宏觀經濟研究,2015
    [24]馬云峰.現行農民和農業生產經濟組織缺陷與變革的障礙分析[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 報,2006
    [25]賀雪峰.關于“中國式小農經濟”的幾點認識.[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06):1-6 . [26 ]孔祥智.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J]農村經濟管理,2018 (04):17-18.
    [27 ]史力.現代農業不能遺忘小農戶[N].安徽日報,2017-12-21(005).
    [28 ]蔣永穆,劉虔.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小農戶發展[J].求索,2018(02):59-65.
    [29 ]鄧雪霏.推進黑龍江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發展[J].奮斗,2018(06):48-49.
    [30]邸欣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黑河市培育新型農業經 營主體的調查與思考[J].吉林農業,2018(06):89-90.
    [31]劉同山,李竣.論中國小農戶的前景與岀路[J].中州學刊,2017(11):47-51.
    [32]張紅宇.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N].農民日報,2017-11-21(001).
    [33]劉勇,莊小琴.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發展[J].求實,2013(12) :102-105.
    [34]黃宗智.“家庭農場”是中國農業的發展岀路嗎?[J].開放時代,2014(02):176-194+9.
    [35]萬寶瑞.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發展戰略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01):4-8.
    [36]姜長云.關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05):8-15-110.
    [37]鄧秀新.2014.現代農業與農業發展[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09) :1-4
    [38 ]李國領,羅鵬,李延峰,丁宇濤.2014 .現代農業的內涵及特點[J].福建農業:124-125
    [39 ]羅錫文.2016 .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工程學報(2):1-9
    [40]王定祥,譚進鵬.2015.論現代農業特征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J].農村經濟(09) :23-28
    [41]楊春成.2013.現代農業的形態及特點[J].中外企業家(32): 51
    [42]葉敬忠,張明皓.“小農戶”與“小農”之辯基于“小農戶”的生產力振興和“小農”的生產關系 振興[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9(01).
    [43]張紅宇.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N].農民日報,2017(11)
    [44]郭慶海.小農戶:屬性、類型、經營狀態及其與現代農業銜接J].農業經濟問題,2018(06).
    50
    [45]溫鐵軍.中國農業發展方向的轉變和政策導向:基于國際比較研究的視角[J].農業經濟問 題,2018(12).
    [4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 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
    [47]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72.
    [48]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33-43頁,
    [49]潘義勇,劉碧堅.現代農業需要控制小農戶繁衍、優化遞減農戶總量陰.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 報,2015(6).
    [50]耿羽.我國小農戶經營的合理性以及現代化路徑研究.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21.
    [51]張孝德,張文明.農業現代化的反思與中國小農經濟生命力陰.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21(03).
    [52]王亞華.什么阻礙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J].財經聚焦,2021(03).
    [53]葛志華.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思考[J].中國合作經濟,2021(57).
    [54 ]蘆千文,苑鵬.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小農戶發展動態與銜接機制研究[J].江淮論壇,2021,(04):60-67.
    [55]覃志敏,陸漢文.細分式組織化:小弱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具體路徑要以廣西兩個脫貧 村的農業發展為例[J].江漢論壇,2021,(11):125-131.
    [56]尹翠娟,任大鵬.社區性與專業性:組織差異化背景下的合作社再合作要要要基于貴州遵義的案例 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03):94-106.
    [57]羅必良.小農經營功能轉換與策略選擇要要要兼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第三條道路[J]. 農業經濟問題,2020,(01):29-47
    [58]甘穎.鄉村振興背景下小農戶對接電商市場的特點堯難點與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0):2 1-29.
    [59]楊德利,李智彬,劉增金.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下消費者購買綠色認證農產品行為研究基于上海15個 城區消費者問卷數據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04):145-148+171
    [60]陳軍亞,龔麗蘭.互利共生: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實踐路徑要要要以廣東省梅州市的改革 探索為例[J].理論月刊,2019,(10):132-136.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ngjilei/nongyejingji/4289.html

    上一篇:陜甘寧邊區農業生產貸款及其績效研究

    下一篇:新時代農村合作經濟發展治理研究 一基于馬克思主義合作社理論視角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