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面向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課程培養體系研究

    發布時間:2019-11-30 10:03
    碩士畢業論文導讀:課程是實現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理念的載體,是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面對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工程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我們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本文以國外一流大學為例,分析了工程教育課程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變化趨勢。
     
      1引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工程師的培養,紛紛對高等工程教育進行改革。課程是實現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理念的載體,是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國外一流大學的高等工程教育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既包括專業知識,又包括人文藝術,同時提供豐富的內容和多種類型的實踐課程2。在中外比較的基礎上,反思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課程設置的現狀。以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進行全面、多層次的課程體系改革。
    國外科技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特點
    2.1強調知識和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
    美國一流大學的共同特點是強調通識教育,注重學科的基本知識,建立一個更加靈活的主修、選修、選修課程體系。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這一特點體現在本科課程體系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校級必修課,另一部分是系級必修課。
    麻省理工學院希望為本科生提供一個多元文化、跨學科的教育環境,因此學校要求學生完成八門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和多樣性帶來了藝術元素的呈現和應用,對人類進化中的精神和行為的實證探索,以及對人類歷史和成就的批判和解釋。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還要求每個學生完成四門交流課程,包括兩門以插圖寫作技能為重點的密集交流課程,另兩門以專業寫作和學術寫作為重點的交流強化課程,以便有效地結合口語、閱讀和寫作培訓,使學生在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方面得到實質性的指導和提高。
    2.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工程實踐
    學科工程教育已不適應工程發展的需要。面對這種變化,國外工程教育經歷了從經驗到學科,再到實踐能力的發展過程。世界一流大學通過創建豐富的實踐平臺,開設內容多樣、類型多樣的實踐課程,增加了學生的工程實踐機會。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科生實踐導向課程,滑鐵盧大學的合作項目,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學習工廠。
    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生實踐導向項目是以學生多樣化實踐為主要內容和任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從發現問題、提出計劃到實施計劃、模擬實際工程情境、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提高專業技能。以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為例,該專業近年來繼續開展世界范圍的實際項目,從尼日爾的瘧疾預防、尼泊爾的水處理到波士頓和曼谷的交通問題,學生們可以利用暑期實習機會在當地學習和實踐。例如,參加鋼橋項目課程的學生可以體驗實際結構設計、鋼鐵制造工藝、施工計劃、組織和團隊合作的實際過程。
    2.3注重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緊密
    課程體系的設置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在設置課程時,首先要考慮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然后在理念的指導下,判斷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安排學習體驗的順序,從而建立起培養目標與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豐富相關知識學習體系4。
    美國一流大學十分重視符合培養目標的工程教育課程體系,強調課程設計是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理念。例如,在21世紀對復合型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背景下,賓州州立大學學習廠的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尚未提供跨學科的畢業設計設計進入瓶頸期。針對這種情況,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課程改革,即將跨學科的設計經驗融入到畢業課程中。在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溝通與溝通,加強了高校與部門之間的合作后,學習型工廠的跨學科項目經驗逐漸達到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變化趨勢
    3.1建立課程和目標之間的聯系
    我國許多學者提出要把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有學者提出,工程類人才課程體系的設置,首先要分析一個簡單的工程項目在構思、設計、實現、運行和恢復五個階段應該運用哪些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然后針對這五個階段分別構建課程組,每個課程組由一門或幾門課程組成,然后根據學生對工程從簡單到復雜、從現象到本質的認知過程,將課程組的課程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學習階段5。
    3.2優化課程結構
    通過與國外大學,工程教育課程,在國內外有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區別比較發現,重點也不同課程組織,工程教育的課程體系早就提出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三個專業課程結構的部分,主要是面向而不是學科知識,以了解組織的培訓班工程活動的邏輯。在中國的大學目前的改革從開始注重連續性計劃提高學生的學習。
    3.3重視實踐課程的轉化
    長期以來,我國工程教育實踐課與理論課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在近幾年的改革中,我國高校充分實現了產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對工程科技人才的要求不斷多樣化和復雜化,工程實踐能力是工業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此外,各學校還通過引入多元化的實踐項目,擴大校企合作等途徑,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
      4總結
    中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須進一步理清和工程的清晰的辦學理念,重新審視培養目標以及在中國科技人才計劃,注意發掘工程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工程實踐教學系統,以滿足項目需要科技人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wuli/1214.html

    上一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問題與防治策略分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