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
1.1.1 選題背景 1
1.1.2 選題意義 2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3
1.2.1國外研究綜述 3
1.2.2國內研究綜述 4
1.2.3 文獻評述 8
1.3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 10
1.3.1 研究框架 10
1.3.2 主要內容 11
1.4創新之處 11
1.4.1 視角創新 11
1.4.2 思路創新 11
1.5研究方法 11
1.5.1 文獻分析法 11
1.5.2 案例分析法 12
1.5.3 比較研究法 12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13
2.1概念界定 13
2.1.1 數據要素 13
2.1.2 數字經濟 13
VI
2.1.3農業高質量發展 14
2.1.4 基于數字經濟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15
2.2理論基礎 15
2.2.1生產要素理論 15
2.2.2交易成本理論 16
2.2.3農業產業鏈理論 16
2.2.4 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 17
第三章 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18
3.1產品供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 18
3.1.1產品供過于求 18
3.1.2 產品質量難以保障 19
3.2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弱 19
3.2.1發展水平低端 19
3.2.2 競爭力較弱 20
3.3產品形態單一且品牌創建滯后 20
3.3.1產品形態單一 20
3.3.2品牌創建滯后 21
3.4小結 22
第四章 基于數字經濟的國內特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案例分析 23
4.1采用數字化生產方式 23
4.1.1 案例概述 23
4.1.2 經驗總結 24
4.2將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全產業鏈 25
4.2.1 案例概述 25
4.2.2 經驗總結 26
4.3品牌建設+電商平臺銷售 27
VII
4.3.1 案例概述 27
4.3.2 經驗總結 28
第五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29
5.1基本原則 29
5.1.1 以創新發展為動力 29
5.1.2 以綠色生態為基礎 30
5.1.3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30
5.1.4 以共同增收為目標 31
5.2基本路徑 31
5.2.1“要素—產業—品牌”邏輯下的基本路徑 32
5.2.2“供給端—需求端”邏輯下的基本路徑 35
第六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37
6.1發展基礎 37
6.1.1 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完備 37
6.1.2 線上銷售體系逐步建立 37
6.1.3 數字化生產設備逐步建設 39
6.1.4柑橘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逐步建立 40
6.2存在的問題 41
6.2.1 缺乏相關政策文件支持 41
6.2.2 缺乏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 42
6.2.3 缺乏數字農業推廣宣傳 43
6.2.4 缺乏柑橘產業信息共享平臺 44
6.2.5 缺乏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 44
第七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46
7.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6
7.1.1 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文件 46
VIII
7.1.2 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 46
7.2提高柑橘產業數字科技和人才投入 47
7.2.1 增加柑橘產業數字科技投入 47
7.2.2 引進和培育復合型人才 47
7.3擴大柑橘產業數字化應用示范與推廣 48
7.3.1 開展數字化應用示范 48
7.3.2 加強數字化推廣宣傳 48
7.4建立健全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 49
7.4.1建立內部系統 49
7.4.2對接外部資源 49
7.5加強柑橘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 50
7.5.1 加強柑橘區域品牌建設 50
7.5.2 創新數字化營銷模式 50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52
8.1研究結論 52
8.2研究展望 52
參考文獻 54
致 謝 60
個人簡歷 61
IX
第一章 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選題背景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迅速興起并催生了新的業態,數據要素融入 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 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 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2015 年 7 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多樣 化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2016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互聯網+” 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 業鏈改造升級。2019 年 10 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 與分配。2020 年 1 月,農業農村部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 提出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 面振興。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 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 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智 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 同時實施“數商興農”工程,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提升行動,完善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提高農業創新力、 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力,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數據作為新發展時期新的生產要素, 是經濟增長與產業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對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推動農業
1
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有 4000多年的柑橘栽培歷史,其產量和銷量均居于世界首位。川果是四川省 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之一,而柑橘正是川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其產量占全 省水果總產量的 50%以上,其品質在全國名列前茅,全省有7 個縣名列全國柑橘產業 30 強縣。四川柑橘產業對于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解決農民就業、促農增收、產業扶貧 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傳統生產方式下的大規模擴種、傳統產業發展理念下 的低端單一產業鏈構建、傳統營銷方式下的產品供給與需求脫節,使四川柑橘產業目 前處于產品供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弱、產品形態單一且品 牌創建滯后的瓶頸階段。而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對于解決以上問題具有突出作用,采 用數字化生產方式既可以很好地擴大規模,又可以保障產品品質,將數字技術和數據 要素融入全產業鏈發展既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產品競爭力,又可以通過互聯網 平臺等新技術手段更好地掌握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并實施品牌戰略。由此,在數字經 濟視角下開展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符合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和經濟高質量發 展客觀要求,也符合四川柑橘產業現實發展需求。
1.1.2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
目前,國內學者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途徑、實踐模式和經驗等方面展開了 大量研究,但從數字經濟的視角來研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相對較少,從數據要素 的視角來研究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就更少,目前尚未成為學者的研究重點。本 文基于數據這一新要素對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嵌入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研 究,既是對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路徑的理論探索,也為四川柑橘產業發展提供 一定的理論指導。
(2)現實意義
四川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客觀上要求四川特色農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路 徑,而四川柑橘產業是四川特色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其高質量發展對于振興四川特 色農業經濟,擦亮“川字號”特色農業品牌有重大意義。在數字經濟的視角下探究四
2
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從政策支持、人才培育、宣傳推廣、平臺建設和 品牌建設推廣方面分析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 量發展的對策建議,對于優化四川柑橘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柑橘產業現代化發展,促 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并希望此次研究結果能為全國其他柑橘產 地提供借鑒。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國外研究綜述
(1)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
高質量發展是經濟增長的更高層次,因此在研究高質量發展之前要先明晰經濟增 長質量的內涵。在《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一書中,蘇聯經濟學家卡馬耶夫認為經 濟增長質量是物質生產資源變化過程的總和,以及由此增加的產品數量和提高的產品 質量】。Barro Robert J (2000)認為經濟增長質量是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社會、政治 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內容[ B •D •卡馬耶夫.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M].陳華山,左東官,何劍,等譯.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 Barro Robert J.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R]. Working Papers of Central of Chile,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0.]。此外,國外學者對高質量發展也進行了研究。 Martinez, Mlachila(2013)對撒哈拉以南非洲高增長階段的“質量”進行研究,認為高質量發展 是強有力、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Martinez, M., & Mlachila, M.. The quality of the recent high-growth episode in Sub-Saharan Africa[R]. IMF working paper.2013,13(53):3.]。 Mlachila 等(2017)以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將 高質量發展定義為高增長、可持續、社會友好型的發展[ Mlachila. M., Tapsoba. R., Tapsoba S J A. A quality of growth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proposal[J]. Springer Netherlands.2017,2(134):676.]。托馬斯等(2017)認為促進 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因素包括對實物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環境資本以及自 然資本的投資[維諾德•托馬斯,王燕.增長的質量(2版)[M].張繪,唐仲,林淵,譯.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岀版社,2017.
3]。
(2)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
YULi(2018)認為,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可以獲取大量農業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 建立與之對應的知識庫,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農產品生產標準,進而實現農業 生產智能化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的重要功能[ YU Li. The Application of IOT(Internet of Things)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Qingyuan Polytechnic, 2018, 11(01):24-27.]。AminaAntonacci等(2018)利用智能設 備和數字技術搭建農業生產管理云平臺,該平臺可對農作物種植和生長過程產生的污 染物濃度和含量進行檢測,以此來為農業綠色、低碳生產提供信息化智能監測手段[ Amina Antonacci, Fabiana Arduini, Danila Moscone, Giuseppe Palleschi, Viviana Scognamiglio. Nanostructured (Bio)sensors for smart agriculture[J].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8,98(10):10-16.]。 G. Sucharitha 和 M. Mandeep Sai( 2021)認為數字技術能在許多方面重塑農業,物聯 網模塊和應用程序以較低的損害成本幫助作物生長,計算機、機器學習、數據科學等 數字技術有助于幫助農民實時獲取數據和知識,遙感、無人機和智能設備等有助于降 低勞動力成本,同時保持作物生長的準確性[ G. Sucharitha , M. Mandeep Sai.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J].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ts Applications,2021,11(26):341-360.]。
1.2.2國內研究綜述
(1)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
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準確把握其內涵和特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高質量 發展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真實需要的經濟發展方式、結構和動力狀態(金 碚,2018) [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04):5-18.]。高質量發展也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的高效率、 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張軍擴等,2019) [張軍擴,侯永志,劉培林,何建武,卓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戰略路徑[J]•管理世界,2019,35(07):1-7.] [趙劍波,史丹,鄧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15-31.]。從系統性方面來看,高質量發展不僅包 含經濟增長,還包含社會、政治、文化等與經濟增長緊密相關的因素(趙劍波等,2019) 11。此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從擴張規 模轉向優化結構,從以要素為驅動轉向以創新為驅動,從分配失衡轉向共同富裕,從 高碳排放轉向綠色發展(王一鳴,2020) [王一鳴•百年大變局、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4]。
(2)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 農業發展也應該由產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當前消費者更加青睞綠色、優質且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然而我國農業發展存在部 分農產品階段性供求失衡的矛盾,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農業發展必然向高質量 發展轉變(陳錫文, 2017) [陳錫文.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5-13.]。孫江超(2019)指出,當前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需化 解小農戶與產業規模化之間的矛盾、高成本與高效益之間的矛盾、基礎弱與高速發展 之間的矛盾以及追求產量與生態環保之間的矛盾[孫江超.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及政策建議[J].管理學刊,2019,32(06):28-35.]。夏顯力等(2019)從產業體系、 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現狀及痛點,提出要激發 農業數字化發展潛能,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為農業發展賦能[夏顯力,陳哲,張慧利,趙敏娟.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2-15.]。許世衛(2019)從 農業大數據的角度提出,用大數據思維、方法和技術來解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 問題,以大數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許世衛.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農業大數據建設探討[J].農學學報,2019,9(04):13-17.]。歐陽竹等(2020)認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 展應將農業與大數據、科技創新技術相結合,形成現代化農業產業鏈[歐陽竹,王竑晟,來劍斌,王春晶,劉振,孫志剛,侯瑞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J].中國科學院院 刊,2020,35(02):145-153.]。程士國等(2020) 通過探尋農業發展中技術進步、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的互動規律發現,鼓勵農業生產 經營主體提高生產技術和提升制度創新能力可有效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程士國,普友少,朱冬青.農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研究一基于技術進步、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互動關系視角[J]. 軟科學,2020,34(01):19-24.]。
(3)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 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代表著現代農業 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以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為驅動,有助于發展智慧農業、高效 農業、綠色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優化了農業生產結構,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精準化、智能化 方向轉變(劉海啟, 2017) [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2):1-6.]。同時,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與農業的融合提升了農業 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使農業生產能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劉元勝, 2020) [劉元勝.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效能分析及應對策略[J].經濟縱橫,2020(07):106-113.]。農 業數據要素成為可度量的投入要素后,農業產值得到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方式也因 此轉變(羅浚文等, 2020) [羅浚文,李榮福,盧波.數字經濟、農業數字要素與賦能產值一基于GAPP和SFA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 濟,2020(06):16-23.
5]。數字經濟時代下,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了小農戶 生產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楚明欽,2020) [楚明欽.數字經濟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理論月刊,2020(08):64-69.]。此外,融入了數字技術的勞動資料 成為數字經濟生產勞動的物質條件(何玉長,劉泉林,2021) [何玉長,劉泉林.數字經濟的技術基礎、價值本質與價值構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38(03):57-66.],數字基礎設施也成 為了新型農業生產要素,從而在整體上提升了農業數字信息化水平,助力于農業高質 量發展(寇爽,2021) [寇爽技術引領下我國農村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的有效融合研究[J].農業經濟,2021(06):12-14.]。
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融入農業發展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劉海啟(2019)認為發展 精準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但當前存在數字農業相關知識宣傳不足、農 民對數字農業認識不到位以及農業數字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劉海啟.以精準農業驅動農業現代化加速現代農業數字化轉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01):1-6+73.]。溫濤和陳一明( 2020) 認為,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相關人才和相關標準等方面的不足制約了數據要素與農 業的融合發展[溫濤,陳一明.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農業經濟問 題,2020(07):118-129.]。此外,農業數字化推進缺乏系統性、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較為滯后、 供給體系不完善、數字技術與農業結合度較低等問題阻礙了數據要素融入農業發展(劉 元勝,2020) [劉元勝.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效能分析及應對策略[J].經濟縱橫,2020(07):106-113.]。同時,還面臨農民數字化素養偏低以及對數字生產力的認識不足等 問題(鄒輝,2021) [鄒輝.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困境及解決方略[J].農業經濟,2021(02):46-47.]。張鴻等(2021)通過對全國 31 個省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 數據進行分析,指出人才、技術、產業效益等亦是影響數字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張鴻,王浩然,李哲.鄉村振興背景下中國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基于2015—2019年全國31個省市數據
的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03):141-154.]。
國內學者對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面臨的困難也進行了研 究。鄭亦麒(2015)對農產品數字化營銷效能進行研究,總結出影響效能提升的因素 包括:目標客戶鎖定難、農產品消費者與網絡營銷模式的渠道接洽存在問題、網絡營 銷策略不夠精準化以及傳統媒體消費人群龐大[鄭亦麒.“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效果提升策略[J].農業經濟,2016(04):138-139.]。王柏誼和楊帆(2016)從供應鏈角 度進行研究發現,物流成本過高限制、農業供應鏈資金短缺、涉農電商盈利模式尚未 成熟、農業信息尚未充分整合利用以及農業供應鏈復合型人才缺乏是制約數字經濟下 農業供應鏈優化的主要瓶頸[王柏誼,楊帆.“互聯網+”重構農業供應鏈的新模式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05):75-78.
6]。阮俊虎等(2020)從數字農業運營管理的角度進行分 析,指出當前數字農業運營管理缺乏相關標準體系構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算 法設計與模型構建、經營主體培育以及管理模式創新等問題[阮俊虎,劉天軍,馮曉春,喬志偉,霍學喜,朱玉春,胡祥培.數字農業運營管理:關鍵問題、理論方法與示范工程[J].管 理世界,2020,36(08):222-233.]。
基于以上困難,學者們探索出了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溫濤和陳一明(2020)認為,要實現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與農業的深度融合應進一步 完善頂層設計、法律法規、基礎設施建、人才體系建設、風險防控等各個方面[溫濤,陳一明.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農業經濟問 題,2020(07):118-129.]。夏 杰長( 2020)指出,要用數據要素改造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需深化要素市場改革、 夯實數字農業研發基礎以及培育數字化新型農民[夏杰長.以數字經濟改造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N].經濟日報,2020-07-15(011).]。羅浚文(2021)通過分析農業數 字化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指出農業數字要素投入不足或過度的縣應提高財政投入效 率,更多的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其中;投入合理的縣應提高在大數據等無形資產方面的 投入,促進農業數字要素杠桿能力提升,從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羅浚文.農業數字經濟財政投入效率的門限效應[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1,20(01):70-77.]。鐘文晶等(2021) 總結了國外數字農業發展的經驗,認為促進我國數字農業發展應誘導農業數字技術創 新、構建多元主體享益和數據產權規制體系[鐘文晶,羅必良,謝琳.數字農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改革,2021(05):64-75.]。李靜(2016)認為促進農產品網絡營 銷發展,應提升銷售者的網絡營銷意識、加強農產品網絡營銷品牌建設以及完善農產 品物流配送體系[李靜.“互聯網+”環境下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6(07):143-144.]。王柏誼和楊帆(2016)認為,將“020”、“F2F”、“眾包”以及“眾籌” 模式應用于農業供應鏈,有利于數字要素更好的與農業供應鏈相結合[王柏誼,楊帆.“互聯網+”重構農業供應鏈的新模式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05):75-78.]。羅浚文等 (2020)通過 GAPP 和 SFA 模型對我國農業數字化發展進行分析,提出增加村級組織 和電商服務站點,普及農業數字化改造知識,培養村民的數字意識和數字化生產生活 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農業數字化[羅浚文,李榮福,盧波.數字經濟、農業數字要素與賦能產值一基于GAPP和SFA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 濟,2020(06):16-23.
7]。
(4)川果產業發展相關研究
四川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適宜多種水果生長,目前四川已發展了柑橘、 獼猴桃、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產業,“川果”也成為四川十大特色產業之一。但川果產業 還面臨很多問題,急需探索出加快推進水果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從柑橘產業來看。郭曉鳴(2011)認為四川柑橘產業市場體系和品牌建設仍存在 流通主體弱小、品牌認知度較低、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郭曉鳴.四川柑橘產業市場培育及品牌建設的四點建議[J].決策咨詢,2011(01):34-35.]。耿學燕和楊錦秀(2013) 從產業競爭力方面進行分析,認為四川省柑橘產業在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社會及 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但也面臨土地減少、勞動力流失、技術人才缺 乏、資金不足、產業鏈過短等問題[耿學燕,楊錦秀.四川省柑橘產業發展競爭力簡析[J].農村經濟,2013(01):60-64.]。王薔(2015)對全國柑橘產業的宏觀形勢進行 分析,認為四川省柑橘產業面臨著供過于求、產品同質化現象加劇、市場預警和風險 機制缺失等現實挑戰[王薔.四川柑橘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與發展選擇[J].農村經濟,2015(08):38-41.]。施艷(2019)認為調整柑橘品種結構,推進標準化種植,提 升產業化經營程度,推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并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才能促進柑橘的 可持續性發展[施艷.四川柑橘產業發展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從獼猴桃產業來看。四川是我國獼猴桃主產區之一,該產業在生產要素、市場需 求、產業戰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吳曉婷,楊錦秀,2016) [吳曉婷,楊錦秀.四川蒼溪獼猴桃產業競爭力評價及其影響因素[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01):177-181.],但盲目 擴張規模、品牌建設滯后與市場營銷不足等問題也對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產生了影響 (郭耀輝等,2020) [郭耀輝,王永志,劉強.四川省獼猴桃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2020(04):58-60.]。應通過加快產業標準化建設、延長產業鏈、強化農業科技支 撐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來提升四川獼猴桃產業的競爭力(林正雨等,2013) [林正雨,李曉,何鵬,劉強.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3(09):115-121
8]。
1.2.3文獻評述
對國內外高質量發展、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 展以及川果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為本文后續的寫作提供了重要借鑒。總體 來說,國外學者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 相對較少。現將學者們的主要觀點總結如下:農業高質量發展應著重激發農業的內生 動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及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為國內外 農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使農業生產管理方式得以優化。在如何實現我國農業高質 量發展方面,我國學者從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同時強調數字技術和 數據信息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提出發揮好農業大數據的基礎作用和推動力量。從四 川水果產業化發展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川果產業化發展在品種結構、生產標準、產業 鏈延伸、經營管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品種結構、推進標準化種植、完 善產業鏈以及提升產業化經營程度。
通過文獻梳理,現有研究中對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相對較少,從數字經濟 視角研究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將在現有研究基礎上,結合 生產要素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農業產業鏈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數字經 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兩條基本路徑,同時,分析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 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
1.3.1 研究框架
I
I 選題背景及意義 文獻綜述
研究框架和主要內容 創新點
研究方法
概念及理論基礎
L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10
1.3.2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在數字經濟視角下對四川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行探索研究,首先分 析了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其次總結了國內特色種植業融合數據要素 和數字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經驗,結合生產要素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農業產業鏈 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構建出四川柑橘產業運用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實現高質 量發展的兩條基本路徑,并以此為標準探究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 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和 展望。
1.4創新點
1.4.1視角創新
本文從數字經濟的視角,將數據要素作為基礎性和戰略性資源融入到四川柑橘產 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進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國內特色種植業利用數據要素、數字技術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的基礎上,結合生產要素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農業產業 鏈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 路徑,并針對其面臨的挑戰提出相關對策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地方特色農業 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視角。
1.4.2思路創新
本文從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脈絡,以“要素-產業-品牌” 和“供給端-需求端”為思路,構建了四川柑橘產業“激活要素資源的數字活力、全產 業鏈數字化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壯大區域品牌”以及“構建四川柑橘智慧云平臺、 建設柑橘質量追溯體系”兩條基本路徑。這為新經濟形勢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 提供了新的思路。
1.5研究方法
1.5.1文獻分析法
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與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量發
11 展以及川果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和著作的整理和分析,總結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 涵、現狀以及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農業發展的現狀、制約因素以及對策措施等方 面的理論研究現狀,為本文的概念界定、理論分析以及基本路徑探究奠定了基礎。
1.5.2案例分析法
選取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推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國家 庭農場特色種植業中的典型案例,對其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其運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 素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為后續構建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 徑提供了思路。
1.5.3比較研究法 通過對國內特色種植業融合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發展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 其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并將其與當前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 戰進行對比,從而構建出四川柑橘產業融合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 本路徑,探尋出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存在問題。
12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數據要素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黨和國家越發重視數據要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央文件多次指出數據要素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加快培育 數據要素市場。此外,國內學者們也對數據要素進行了研究。于立和王建林(2020) 從基于生產要素理論,認為數據是生產流程、物流、在線服務和智能產品的生產要素, 是數字經濟的第一生產要素[于立,王建林.生產要素理論新論——兼論數據要素的共性和特性[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41(04):62-73.]。戚聿東和劉歡歡(2020)認為,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 時代下發展和提高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戚聿東,劉歡歡.數字經濟下數據的生產要素屬性及其市場化配置機制研究[J].經濟縱橫,2020(11):63-76+2.]。聶娜(2021)認為,數據要素可作用于生產、 交換、消費、分配等方面,促進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等優化升級,從而激發新的經濟 發展動能[聶娜.數字要素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現實價值與關鍵舉措[J].甘肅理論學刊,2021(02):89-97.]。
綜合以上觀點,本文認為數據是對產品、服務或經濟主體等進行的電子或非電子 形式的信息記錄,大數據即基于數字經濟而產生的巨量數據。數據要素是與土地、勞 動力、資本、技術等并列的生產要素,對其進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可以優化資源配 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數據要素是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促進經 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2.1.2數字經濟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和關注點闡釋了數字經濟的內涵。NealLane(1999)認為 數字經濟以數字技術和數字信息為驅動,促使了組織變革和經濟社會變革[ Neal L. 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1999,1(3):317-320.]。而Kling 和Lamb(1999)認為數字經濟是一個依靠數字技術運行的經濟部門[ Kling R, Lamb R. I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igital economies: 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J]. Acm Sigcas
Computers & Society, 1999, 29(3):17-25.] oCohen等人(2000) 認為數字經濟即運用信息與通信技術,例如互聯網[ Cohen, S, J De Long and J Zysman. Tools for thought: what is new and important about the‘economy'[D].
13
Berkeley :Berkeley Roundtable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Working Paper, No 138, February 2000.]。 Brynjolfsson 和 Kahin( 2000) 提出,數字經濟包含信息通訊基礎設施以及信息數字化[ Erik B and Brian K.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 tools, and research[C].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0.]。Avi Goldfarb和Catherine Tucker (2019)認為,數字經濟是數字技術應用于經濟活動,使其成本降低,從而提 高經濟社會效益的一種新經濟形態[ Avi Goldfarb,Catherine Tucker. Digit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57(1).]。
趙星(2016)將數字經濟定義為一種數字化、虛擬化但又具備嚴謹性的經濟活動[趙星•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6(4):85-88.]。 數字經濟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更高級的傳統經濟學(裴長洪, 2018) [裴長洪,倪江飛,李越.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18,39(09):7-24.]。張輝 (2019)和柳楊(2019)等人認為數字經濟是通過信息網絡實現各種交易的新經濟形 態和新資源配置方式[張輝,石琳•數字經濟:新時代的新動力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2):1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中指出,“數字經濟是以現 代信息網絡為載體,運用數字化知識和信息,并有效使用信息通訊技術優化經濟結構 優化的經濟活動”。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數字經濟是將數據信息和數字技術應用于經濟社 會的各個領域,從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使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 動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一種新經濟形態。
2.1.3農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判斷標準進行了研究。何紅光等 (2017)認為,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應以農業經濟增長、農業經濟結構以及農業可 持續性等維度為標準來進行判斷[何紅光,宋林,李光勤•中國農業經濟增長質量的時空差異研究[J].經濟學家,2017(7):87-97.]。韓長賦(2018)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從能否 為市場提供足量的農產品,轉變成能否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綠色、安全、多元且 特色并存的品牌農產品的過程[韓長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N].農民日報,2018-02-27(001).]。而鐘鈺(2018)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應包含高品 質農產品、高效益農業產業、高效率農業經營體系以及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鐘鈺•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農業發展導向J]•中州學刊,2018(5):40-44.
14]。孫江超 (2019)綜合我國農業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進行考慮,指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應當 符合農產品供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農業生產經營取得高效益以及農業發展具有 可持續性這三個條件[孫江超.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及政策建議[J].管理學刊,2019,32(06):28-35.]。同時,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還應包含以綠色、高效、規模化、 多元化這四個主要特征(辛嶺,安曉寧, 2019) [辛嶺,安曉寧.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經濟縱橫,2019(05):109-118.
15]。
從以上學者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研究可以看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高 質量發展內涵在某一具體產業的延伸,繼承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同時,學者們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判斷標準也各有不同,部分學 者認為應從農業經濟增長、農業可持續性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等維度來進行判斷,另一 部分學者以能否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綠色、安全、多元且具有特色的品牌農產品 作為判斷標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指農業具備高度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 化的特征,在安全、健康、可持續的生產標準下,充分融合新生產要素,并利用現代 高新技術生產出綠色、優質且具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從而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綠色發 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經濟效益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以 及消費者對優質特色農產品的需求得以滿足的過程。
2.1.4基于數字經濟的農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量的文獻檢索和梳理發現,眾多學者對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發展的現狀以 及數據要素融入農業發展面臨的困難進行研究,并對數據要素更好的促進農業發展的 路徑進行了探索,但檢索到的文獻中尚未有學者對基于數字經濟的農業高質量發展下 定義。因此,本文結合數據要素、數字經濟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認為,基于數字 經濟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指將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運用到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 過程,以促進農業的綠色、高效、可持續以及全產業鏈發展,從而實現農業資源配置 得以優化、農業經濟效益得以提升的過程。
2.2理論基礎
2.2.1生產要素理論
生產要素是社會創造價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經濟學中的生產要素理論 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要素理論,經濟學家配第將土地和勞動視為創造 價值的兩大源泉;第二階段是三位一體理論,工業革命突出了資本的作用,薩伊提出 資本、勞動、土地三位一體的生產要素理論;第三階段是四位一體理論,新古典學派 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將組織列為了繼資本、勞動和土地之后第四種生產要素; 第四階段是五要素理論,彼得•德魯克提出了知識型工作者或知識型員工的概念,進 而提出了資本、土地、勞動、企業家以及知識共同創造價值的五要素論。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生產要素,但當前的生產要素已經不僅限于傳統的勞動、 資本、技術、土地,新發展階段新技術手段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時 代下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已開始逐漸成為各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四川柑橘產業的高 質量發展也應將數據要素作為重要生產要素。
2.2.2交易成本理論
1973年,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哈里•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中首次提出“交易 成本”的概念,此后學者們在此基礎上對交易成本的內涵進行了豐富。威廉姆森認為, 交易成本是經濟系統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他在 1977 年又將交易成本分為簽訂合 同之前的“事前交易成本”和簽訂合同之后的“事后交易成本”。 1986 年時,馬修斯 在 1986 年進一步延伸了交易成本的內涵,他認為交易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尋找潛在 買家的信息、談判、訂立合同等行為都會產生交易成本。
目前,一般認為交易成本包含以下幾類:搜尋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決策 成本、監督成本、違約成本、執行成本與轉換成本等。簡言之,交易成本指當交易行 為發生時,所隨同產生的信息搜尋、條件談判與交易實施等的各項成本。
2.2.3農業產業鏈理論
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或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和時 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式關聯形態。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供應鏈、企業鏈和空間鏈 四個維度。產業鏈理論初步萌芽是在18世紀中后期,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討論 “制針”案例時提出的關于社會分工的論斷。此后,馬歇爾將社會分工論斷擴展到企 業與企業之間,并強調分工協作的重要性。 20 世界 50 年代,德國學者赫希曼將產業
16 鏈概念從傳統意義上討論企業內部拓展到了企業外部。我國研究產業鏈理論的起步較 晚,在90年代初期才真正得到我國學術界的關注,“產業鏈”一詞較早是傅國華于1990 年至1993年在研究海南熱帶農業發展時提出的,目前我國對產業鏈的研究涉及的行業 比較廣泛。
農業產業鏈是由生產、加工、貯藏、物流、銷售等環節組成的鏈條式的產業模式, 主要通過市場來調節農產品和相關資源之間的關系。農業產業鏈管理的基本特征是運 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連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與農產品生產、加工、 儲運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并整合勞動力、資金、信息、技術等要 素流動,提高產業各個環節的運行效率,促進農業經濟效益提升。
2.2.4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是在1980年出臺的《世界自然保護綱要》里首次明確提出的,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 1987年發布的報告《我們共享的未來》中,布倫特蘭將可持 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威脅的 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促進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而不是為 保護環境使得經濟進入零增長階段。可持續發展著重關注的就是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 展,既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也不能忽視了經濟的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為了 保證人類長久的生存,本質是為了尋求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的平衡點。因此,農 業可持續發展可以理解為是以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的發展。 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論,在追求產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也 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17
第三章 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四川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非常適宜柑橘生長,一直以來四川都是我國柑 橘主產區和優勢產區之一。自 2015 年以來,四川柑橘產業快速發展,全省有 7 個縣名 列全國柑橘產業 30 強縣。截止 2020 年底,四川省柑橘種植面積為 508 萬畝,總產量 489 萬噸,種植總面積居全國第二位,柑橘總產量居全國第五位。目前,全省形成了 晚熟柑橘生產區、檸檬生產加工區、早中熟柑橘生產區三大柑橘優勢區,培育打造了 一批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如“安岳檸檬”、“蒲江丑柑”、“丹棱桔橙”、“雷波臍橙”、“廣 安龍安柚”等。雖然四川柑橘產業發展迅速,但傳統生產方式下的大規模擴種、傳統 產業發展理念下的低端單一產業鏈構建、傳統營銷方式下的產品供給與需求脫節,使 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產品供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 弱、產品形態單一且品牌創建滯后的挑戰。
3.1產品供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
3.1.1產品供過于求
表 3-1 2016 年 -2020 年四川省柑橘總面積和總產量
年份
指標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面積(萬畝) 423 426 459 485 508
產量(萬噸) 398 416 433 458 489
數據來源:2017-2021 年《四川統計年鑒》
四川省具有優渥的自然資源稟賦,氣候和土壤適宜柑橘的生長,且柑橘產業促進
了農民增收,因此,自 2015 年以來,全省快速推動柑橘產業發展。從表 3-1 可以看出,
2016 年-2020 年近四川全省柑橘種植總面積增加了 85 萬畝,總產量增加了 91 萬噸,
總體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反觀消費者對柑橘的需求增長卻相對緩慢,再加上新冠疫情
的影響,據2021 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 年全國居民對水果的消費量增長率為-0.2%。
同時,從四川主產的晚熟柑橘價格來看,愛媛 38 在 2017 年的價格每斤在 10 元左右,
到 2020 年下跌至每斤 5 元左右;春見在 2017 年的平均收購價達到每斤 8-12 元左右,
到 2020 年也下跌至 5 元左右;不知火的價格雖然下跌不明顯,但也從 2017 年每斤 5
18
元左右下跌至2020年的每斤3元左右。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四川省柑橘產業已經進
入供過于求的供需失衡階段,若未來全國居民對水果的消費量持續呈現低迷狀態,且
柑橘生產經營主體不提升果品質量、不拓展銷售渠道,將導致柑橘供給過剩矛盾日趨
尖銳,果農利益也會因此受損。
3.1.2產品質量難以保障
近年來,四川全省柑橘的種植規模和產量在大幅度增長,但只重產量不重質量的 現象比比,甚至有些不適宜柑橘生長的地區也開始跟風種植,種出的柑橘口感差,導 致柑橘市場上的果品品質參差不齊,柑橘價格也在因此下跌。大部分傳統家庭式種植 戶由于種植技術落后、獲取市場信息困難,難以自行調整優化品種結構,也不易把控 擴大種植面積的時機。還有一部分在地方政府規模指標下建起的柑橘產業園,只注重 擴大規模,忽視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土壤改良、苗木選種等重要環節,再加上后期 種植管理技術不更新,導致果品的外形和口感較差。以上問題是導致四川柑橘品質參 差不齊的重要原因,同時,自20 1 9年以來,受低溫和多雨的天氣影響,四川全省多個 柑橘品種的果品品質不佳,好果比例較小,口感較差以及外皮多有斑點,致使客戶的 回購率降低。
3.2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弱
3.2.1發展水平低端
近年來四川各柑橘主產區打造了一批柑橘現代產業園、柑橘標準化果園、智慧柑 橘基地等,這些園區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大都采用肥水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控等 標準化生產技術,對柑橘生產的定量化、精準化和自動化方面進行了探索,優質果的 產量也相對較高。但全省柑橘生產經營主體還是以家庭式種植戶、合作社以及企業為 主,這些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建設資金有限,其果園建設往往存在道路水電等配套基 礎設施不完善、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等問題。此外,柑橘生產經營主體的知識文化水平 偏低、種植技術水平有限以及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落后也是阻礙四川柑橘產業發展的重 要制約因素。以上因素導致四川柑橘產業發展面臨勞動力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抗災
19
能力弱、產銷脫節等問題,短期內仍難以擺脫“看天收獲”的局面。同時,大部分柑 橘園區施肥過量,還采用傳統清耕的方式管理土壤,造成了園區水土流失和土壤板結, 嚴重的甚至還出現了土壤酸化的現象。總而言之,四川柑橘產業總體的生產經營管理 水平較低,品種結構有待更新,生產管理方式有待優化,生產效率有待提高、銷售渠 道有待拓寬。
3.2.2競爭力較弱
表 3-2 2016 年 -2020 年四川省柑橘在全國的地位
單位:萬畝、萬噸)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面積 產量
四川 423 398 426 416 459 433 485 458 508 489
全國 3491 3592 3659 3817 3730 4138 3926 4585 4244 5122
百分比 12.1 11.2 11.6 10.9 12.3 10.5 12.4 10.0 12.0 9.5
數據來源:2017-2021 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7-2021 年四川統計年鑒
從表 3-2 可見, 2017 年至 2020 年四川省柑橘種植面積占全國柑橘總面積的 12% 左右,而 2020 年四川柑橘產量占全國柑橘總產量的比例卻下降至 9.5%。再從增長來 看, 2017 年至 2020 年,四川柑橘種植面積增加了 85 萬畝,增加 20.10%,增加速度低 于全國平均水平 1.4 個百分點;柑橘產量增加了 91 萬噸,增長 22.86%,增速低于全國 平均水平 20 個百分點,可見四川省柑橘生產技術水平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當 前,四川柑橘產業以鮮果銷售為主,但總體上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較為落后,對病蟲害 和極端天氣情況的防御能力較弱,再加上種植戶無標準的使用農藥和化肥,導致部分 柑橘農藥殘留過高、口感不佳、外形大小不一,整體果品質量參差不齊。此外,家庭 式種植戶和合作社生產的柑橘往往不經過洗選、打蠟、分級以及包裝等工序就投放到 市場中,這種缺乏包裝的柑橘銷售方式,不受現代消費者的青睞。由此可見,四川柑 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較弱。
3.3產品形態單一且品牌創建滯后
3.3.1產品形態單一
柑橘不僅果肉可以實用,橘皮、橘紅和橘絡都具有藥用價值,并且柑橘還可用來 制作橘餅、罐頭、果汁,皮渣可以提取果膠,柑橘花可以提煉出橘花油、還可制作花 20
茶,可見柑橘的產品形態可以多種多樣。但四川省內缺乏相應的加工企業,同時,產 銷脫節導致柑橘生產者難以獲取市場信息,無法了解消費者偏好,導致柑橘大部分只 能以鮮果的形態銷售,無法以多元化的產品形態進入市場,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產業 鏈短導致產品形態單一,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柑橘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制約了柑橘 產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3.3.2品牌創建滯后
目前,四川柑橘產業主要形成了三大優勢產區,分別是:以生產春見、大雅、不 知火、清見等品種為主的晚熟柑橘生產區、以生產加工尤力克檸檬為主的檸檬生產加 工區、以生產紐荷爾臍橙、椪柑等品種為主的早中熟柑橘生產區。
表 3-3 四川柑橘區域品牌建設情況
地區 品牌名稱
成都市 蒲江縣 蒲江丑柑
金堂縣 金堂臍橙
眉山市 丹棱縣 丹棱桔橙
東坡區 東坡春桔
樂山市 井研縣 井研柑橘
資陽市 雁江區 雁江蜜桔
安岳縣 安岳檸檬
南充市 高坪區 高坪甜橙
瀘州市 合江縣 合江真龍柚
廣安市 武勝縣 武勝大雅柑
鄰水縣 鄰水臍橙
廣安區 廣安龍安柚
內江市 資中縣 資中血橙
涼山彝族自治州 雷波縣 雷波臍橙
注:本表資料來源于四 川省農業農村廳果樹科
雖然四川省共有 29個柑橘主產縣,柑橘品種多樣,但從表 3-3 可以看出,目前只 有 14 個縣進行了柑橘區域品牌建設。地方政府對柑橘區域品牌建設不重視,柑橘生產 經營主體缺乏品牌意識、也品牌創建能力,導致四川柑橘產業區域品牌建設處于滯后 狀態。當前,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品牌意識日益增強,四川各柑橘主產區若不加強 品牌建設,將會影響四川柑橘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導致產業整體經濟效益降低。
21
3.4小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阻礙四川柑橘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主要包括產品供 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弱、產品形態單一且品牌創建滯后。 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電商平臺可以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便捷高效對接,在拓寬 產品銷路的同時還能收集消費者偏好信息,使農產品生產更具針對性;農業物聯網和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農資的定時定量投放以及自然環境實時監測,從而達到優質、 綠色、安全的生產標準,使農產品質量得以保障;互聯網可以實現產業信息共享和區 域品牌線上推廣,使農業技術和市場信息得以共享,區域品牌推廣范圍得以擴大,從 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四川 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因此,未來實現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充分融 合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
22
第四章 基于數字經濟的國內特色種植業
高質量發展案例分析
本章內容所選案例來自于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推介的第 一批和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種植業典型案例。對國家認證的案例進行分析,并總結其 利用數字要素和數字技術來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有助于更好的實現數字 經濟背景下四川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4.1采用數字化生產方式
4.1.1案例概述
天津市薊州區禹道家庭農場主要從事蔬菜的種植與銷售。農場全域均配置了先進 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自動噴淋系統、溫控排風系統和降溫設施,這些系統數字智 能系統能自動感知園內的土壤濕度、氣溫等自然因素,可以根據作物生長的實時情況 進行智能澆灌和降溫,通過數字技術實現了對作物的精細化管理。同時,農場還采用 了“種植—包裝—配送”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以此來保障農場的蔬菜能在最短的時間 內到達消費者手中,這種經營模式不僅保障了蔬菜品質,也增強了消費者粘性。市場 上每斤黃瓜的普遍售價在 5 元左右,但該農場種植的黃瓜每斤售價高達 20 元,如此高 的銷售價格卻依然獲得消費者青睞,可見數字化生產方式促進了農場蔬菜品質的整體 提升,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實現了供給端到生產端的無縫銜接,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得 到了全面提高。
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向陽花家庭農場主要從事糧食和蔬菜種植,一直以來堅持“綠 色、生態、有機”的發展理念。全農場架設了 WIFI 和攝像頭,并安裝了農業物聯網 系統對大棚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光照強度等進行實時監測,若實 時數據與預設數值有偏差,系統將自動啟動通風機、遮陽、澆灌等設備,以此來保障 農作物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同時,農作物基肥用的是腐熟的大豆果實,蟲害防治也 是采用粘蟲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生物物理方法,全程不打農藥,以確保農產品的綠色
23 健康。以數字技術和生態種植法生產出的農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并擁有較高的 市場美譽度,是當地家喻戶曉的“菜籃子”和“果盤子”。數字智能化生產方式使其每 畝可節省 80 元生產成本,一畝地一茬瓜果產量可達 6000 斤,每斤價格可買到 5 元至 6 元,高出市場價近一倍 [ 新技術 新品種 新模式 打造城鄉居民“菜籃子”“果盤子” 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向陽花家庭農場綠色發展助農節本
增收[J]中國合作經濟,2020(04):17-19.
24],同時,農場還會通過網絡數據制定銷售策略和下一年的種 植計劃,切實做到了農業生產的高質高效。
河南省新縣茅屋沖家庭農場是一個綜合性的農場,其中種植業達 3100 畝。園區內 安裝了純數字化全方位實時監控系統,以此來對作物的生長情況以及農產品加工情況 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園區內還設置了數字傳感器和智能化生產系統,實現了農產品 的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極大的節省了勞動力成本。除此之外,農場還建立了智慧生 態農業循環系統和產品信息追溯系統,每個農副產品上均印有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 掃描二維碼對產品相關信息進行追溯。該農場將數字技術融入農業生產領域,推動了 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實現了農產品的提質增效。農產品溯源體系的建立不僅促進了 農業生產綠色化,也提高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奠定了 基礎。
4.1.2經驗總結
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普遍存在耕地細碎化、時空差異大、規模化程度偏低以及穩定 性較差等問題。農業的小規模、分散化經營難以實現機械化生產,也不利于先進生產 技術的推廣使用,農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也因此偏低。基于我國的現實情況,要實 現農業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必須走綠色創新、規模經營、節本高效的發展之路。 在數字經濟時代,將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端,進而促進傳統農業的生 產方式的轉變,不僅可以保障農業生產資料的精準高效投入,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精細 化管理,還能進行環境智能監測和農情數據分析,有利于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降低 自然和市場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整體品質,真正做到節本增效。
從以上三個全國家庭農場的案例可以看出,數字化生產方式具有多元性和創新性。 在生產前期,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對農業生產所需的自然要素進行檢測和分析,還可以 利用大數據對農產品市場需求進行分析預測,以數據分析結果作為選擇農作物種植品 種的基礎,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產銷脫節的情況發生,降低市場風險。除此之外,物聯 網、云計算和機器學習等技術,能夠幫助監測、篩選以及改良農作物品種,使其品質 更佳、抗病蟲害能力增強,達到增產增量的目的。在生產中期,數字智能技術可對生 產的自然環境和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并實時反饋數據,能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災害、 病蟲害等因素對農作物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還能實現農藥用量更加精準、用藥更加 及時,降低農藥的使用率,可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在生產后期,可以利用互聯 網進行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農產品溯源,運用大數據對市場行情 以及消費者偏好進行分析,以此來更加靈活準確的制定銷售策略。
4.2將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全產業鏈
4.2.1案例概述
四川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柑橘、獼猴桃生產為主導產業,園區內包含冷鏈倉儲 物流、商品化處理、數字化交易、農商文旅融合這四大板塊。目前,產業園已建成土 壤環境大數據、電商大數據平臺和 21個農業互聯網基地。園區在生產種植端采用土壤 墑情監測、物聯網監控、大數據分析、生物防控、智能化灌溉施肥、農業機械化等高 新技術;在物流銷售端極力吸引寶能、中通、阿里巴巴等優質專業的冷鏈儲藏運輸公 司和電商公司入駐,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的分選、包裝、冷鏈儲藏、運輸以及銷售, 并開展網購節進行直播帶貨,2019 年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5 億元。截止2020 年,已 培育電商主體 5000余家,建成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產業園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31.5%。此外,園區還著力打造區域品牌,2020 年“蒲江獼猴桃”、 “蒲江丑柑”和“蒲江雀舌”已進入中國區域品牌價值前 50強,其中“蒲江丑柑”和 “蒲江獼猴桃”的品牌價值分別達到 85.61 億元、120.98 億元[安建東.關于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EB/OL].蒲江縣人民政府網 http://www.pujiang.gov.cn/pjxzf/c113024/2021-04/12/content_7b539282a99049168e0769af07c45e64.shtml, 2021-04-12.
25],極大的發揮了區域品 牌效應。產業園發揮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實現了農產品的優 質優價暢銷。
上海金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綠色蔬菜和優質水果生產為主。目前,園區已建成 集標準化智能化生產、精深加工、冷鏈配送為一體的農產品全產業鏈體系,園內果蔬 標準化種植覆蓋率達 100%,大棚農作物種植均采用數字技術和智能化設備進行自動化 控制、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除設備保養和檢修期外均可生產,在減少勞動力成本的同 時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在農產品銷售方面,部分產品是運往分揀中心進 行分揀和包裝后通過冷鏈物流直接運送到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客戶用手機下單后可在 半小時內收到新鮮農產品,另一部分是通過商超和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同時,園區內 所有農產品均附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查看農產品生產、運輸等相關信息,做到了 對農產品的產銷全流程可追溯。2020 年,產業園年總產值 40.2 億元,果蔬產業總產值 達 34.5 億元,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4 萬元,比金山全區平均高出 30%[曹佳慧.金山區成功創建本市首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N].東方城鄉報,2021-02-04(002).
26]。產 業園將數字要素融入農業全產業鏈,實現了農業發展的高技術裝備、高品質生產、高 效益產出和高水平經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真實體現。
4.2.2經驗總結
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有所發展,但當前我國農業經營仍以 小規模農戶經營為主,因此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農業發展仍存在盲目種植、產能較低、 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銷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阻礙我國實現農業高質 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川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上海金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都是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 認定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二者都將數據要素和數 字技術有效融入到農業全產業鏈中,使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產銷結合更加緊密,明顯 提高了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基本實現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下, 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擴大農業銷售范圍是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應積極運用數字技術來提升農業經營管理水平,以傳感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 技術創新為農業生產中的作物選種、智能化生產、病蟲害監測以及自然災害防控等提 供強有力的保障。此外,通過大數據對農產品市場的分析來對未來市場需求進行預測, 同時,對農產品歷史數據以及關聯產品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還可實現對未來一段時 間的農產品價格預測。在農產品銷售流通方面,運用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并運用大數據對銷售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判定各區域農產品的影響力,為探尋銷售 盲點、擴大銷售區域提供指導。在售后方面,運用數字技術來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在 種植、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各環節信息的追溯,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4.3品牌建設+電商平臺銷售
4.3.1案例概述
山東莒縣小店橫山家庭農場主要從事有機綠茶的生產、加工與銷售,一直以來始 終堅持生態有機的發展經營理念,并且十分注重品牌建設和現代農業科技投入。在品 牌創建方面,農場已有“橫山紅”、“橫山茗翠”、“橫山歲月”等八大系列品牌,囊括 了三十多種優質品種。在銷售方面,農場開辟了多元化的銷售渠道,不僅在線下門店 銷售,還在各大網店和微商店鋪銷售,并在 2018年投資建立了監控直播平臺,使消費 者能直觀看到茶葉的生產包裝過程。農場通過綠色生產、品牌建設、大力宣傳和多渠 道銷售,一斤茶葉售價可達 3000多元,而普通綠茶一斤的售價不過幾十到幾百元。農 場 2019 年實現銷售收入 800 多萬元,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呂兵兵,蔣欣然.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小店鎮橫山家庭農場:堅守二十年做一杯好茶[N].農民日報,2020-03-16(005).] 。
廣東平遠縣李氏家庭農場主要從事臍橙的種植和銷售,果園采用規模化、規范化、 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農產負責人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成立了梅州客家 圍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此來進行臍橙品牌塑造,擴寬果品銷量。該公司在淘寶、 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均有店鋪,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2020 年銷售了500 噸臍 橙,有效解決了果品的銷路難題,2020 年營業額達到600 多萬元[袁志鵬,朱雙玲,朱維佳.全國家庭農場典型誕生記[N]梅州日報,2021-01-16(010).
27]。
陜西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主要從事果蔬的種植、科普研學和銷售。農場 負責人深知品牌對于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性,因此注冊了“大兆”、“瓜大姐”兩大品牌, 并通過公眾號、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品牌宣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充分發 揮地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內在動力,并且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設網店,不僅拓展了自 身銷售范圍,還幫助周邊農戶解決了果蔬銷售難題。2020 年該農場種植的 70 余畝瓜 果收入達 120 萬元,同時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面積達 3800 余畝[愛長安.看,全國典型!論家庭農場怎么搞,長安“瓜大姐”真有料! [EB/OL].搜狐網 https: //www. sohu.com/a/442739067-99965800/,2021-01-06.
28]。
4.3.2經驗總結
傳統農業生產經營者普遍對品牌建設和電商銷售的認識程度較低,不具備產品品 牌化和電商銷售意識,通常以傳統農產品線下市場銷售為主,這導致傳統農產品差異 化較小且銷售范圍受限,時常會因市場信息不對稱、生產非標準化、產品供過于求等 原因陷入賣難困境,嚴重阻礙了農產品銷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而品牌建設可以使農 產品在市場上與同類產品區別開來,加上品牌文化的附加值和獨特性,能讓產品賣出 更高的價格,農業生產經營者也能在市場上更有議價權,同時電商銷售又能擴大農產 品的銷售范圍,從而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的提升。
對以上三個全國家庭農場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當前消費者喜歡網購且更加注 重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品牌化的產品需求量逐漸增大,擁有自身品牌的農產品更容易 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進行農產品品牌建設并結合新型數字化銷售平臺是解決農 產品“銷售難”的主要渠道。應積極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大增加農產品生產信息 的透明度,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放心度,進而擴大消費市場。同時,將數字技術 融入農產品銷售端,充分利用微店、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銷售平臺的強大力量, 實現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市場的智能匹配,使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直接對接,能及時將 市場需求變化傳遞到生產端,提高農產品生產與消費者需求的契合度,減少因盲目生 產造成的經濟損失,解決產銷信息不對稱等難題,探索出一條農業與大市場對接的新 路徑,在更大范圍內解決“銷售難”問題。此外,當代消費者更加重視農產品的質量 和安全,生產者通過互聯網了解到這一消費需求后,能主動采取標準化、智能化、綠 色生態種植方式,進而推動農業生產技術方式的革新,在實現農產品提質高效的同時 擴大了消費市場。
第五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
發展的基本路徑
本章首先根據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 原則,其次基于當前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產品供過于求且質量難以保障、 發展水平低端且競爭力弱、產品形態單一且品牌創建滯后這三個挑戰,結合國內特色 種植業通過“采用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融入全產業鏈”、“品牌 建設+電商平臺銷售”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并運用生產要素理論、交易成本理論、 農業產業鏈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來構建出四川柑橘產業充分融合數字技術和數 據要素實現其高質量發展的兩條基本路徑。
5.1基本原則
5.1.1以創新發展為動力
從古至今,創新都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時代更迭的關鍵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中,將“創新”放在了首要位置。黨的十九 大報告更是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 更加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隨 著國民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大,消費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在促進經濟 增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日趨明顯。任何產業的發展本質上都是依靠消費,新時代下國 民的消費更加追求品質,而產品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創新技術,同時生產要素配置的效 率提升也同樣離不開創新技術。簡而言之,創新是一切產業發展的動力。
目前,四川柑橘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眾多,傳統的種植技術、管理方式和銷售方 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消費市場的需求,更不符合新時代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就 要求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創新為發展動力,積極主動將數字技術和數據要 素運用到柑橘生產、管理、銷售全過程中,以新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新營銷方式 增強柑橘區域品牌知名度,促進柑橘銷量增長,從而提升四川柑橘產業整體競爭力和
29
經濟效益。
5.1.2以綠色生態為基礎
產業處于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中的首位,生態次之,由此可見產業和生態對于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性。2018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到 2035 年,農村生態環 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的目標,這就要求農業進行轉型升級,走綠色 發展之路,促進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從本文對農業高質量發展內涵的界 定可以看出,是否將綠色新發展理念融入到農業發展的整個過程是檢驗農業高質量發 展的一個重要標準,而綠色發展就是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為基礎和前提。同時,農業 可持續發展理論也要求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并進。
當前四川柑橘產業的發展水平較低,化肥和農藥在生產過程中的過量使用,導致 柑橘果品農藥殘留超標,果品口感不佳,同時造成了園區水土流失、土壤板結和地下 水污染,這種破壞生態環境的種植方式顯然不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和農業高質量 發展的要求。柑橘產業作為四川省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其高質量發展應以綠色生 態為基礎,將現代科學種植技術和數字技術運用到柑橘生產管理過程中,實現柑橘產 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5.1.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已由吃飽穿暖轉向追求 具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從食品方面來看,國民對食品的消費需求已從追求數量轉向追 求質量,特別是采用數字智能設備和綠色生產技術生產出的安全綠色食品成為了市場 上銷量最好的熱門產品。市場經濟決定了一個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任何產業都 應跟隨國內外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進行轉變,從而提升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國 農業產業體系目前仍然存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流通體系效率偏低等問題,要實現 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就應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更加注重用數據分析、用數據決 策,提高決策農業科學化水平。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優、做精、做強農業產業,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探尋 總結市場偏好,生產適銷對路的農業產品,同時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30
近年來,四川柑橘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持續增長使全省柑橘陷入階段性供過于求 的困境中。但果品滯銷不僅是因為產量過大、果農自銷范圍受限、冷鏈儲藏設施建設 不完善等問題,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柑橘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柑橘的果形、口感、品 質和包裝等未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全省柑橘產品形態單一、優勢不突出、同 質化現象嚴重,加之中高端柑橘加工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阻礙了柑橘整體市場競爭力 的提升。因此,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數字平臺和數據 信息來分析消費者偏好,以此來促進柑橘種植結構、產業結構以及產品結構的優化升 級,滿足消費者對柑橘果品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延長柑橘產業鏈,增加柑橘產品 附加值。
5.1.4以共同增收為目標
農業高質量發展繼承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 展理念。“共享”這一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主要表現為共同增收, 農業產業發展只有以共同增收為目標,協助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 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等問題,才能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四川柑橘產業發展也 應以共同增收為目標,只有實現共享才能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四川柑橘產業整體上尚未實現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政府出資打造的柑 橘現代產業園發展較好,經濟效益較為可觀,然而,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的家庭式種 植戶卻面臨果品質量偏低、無法抵御自然災害以及果品滯銷等困難,這就導致其可獲 取的經濟效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在當前數字經濟時代,四川柑橘產業發展應以共 同增收為目標,充分融合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實現全省柑橘產業的信息共享、品牌 共建、銷路共通和難題共解,從而最終實現四川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5.2基本路徑
本小節基于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結合國內特色種植業融合數據 要素和數字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并運用生產要素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農業 產業鏈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構建出了四川柑橘產業運用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實
31
現高質量發展的兩條基本路徑。
5.2.1“要素—產業—品牌”邏輯下的基本路徑
(1)激活要素資源的數字活力
我國已經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參與到產業的各個環節中,數字技術和數 據信息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根據生產要素理論,數據要素作 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同等地位的生產要素,是產業創造價值時不可或缺的 重要因素,且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具有便捷、高效、共享、可衍生等優勢, 激活傳統生產要素的數字活力,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基于數 字經濟的國內特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的案例證明,采用數字化生產和銷售方式可以提 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品質更佳,銷售半徑擴大,經濟效益也更好。
農業傳統生產要素資源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資金和技術。四川利用數據要素、 數字技術推動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讓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數據要素的 重要性,在科學合理開發傳統生產要素資源中,善用數字技術、活用數據信息、深挖 數據價值,將激活傳統生產要素資源的數字活力作為未來四川柑橘產業發展的重要內 容,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柑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 終實現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勞動力來看,激活其數字活力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利用數字智能技術 代替傳統勞動力生產,如智能監控、智能灌溉等技術;另一方面是引進數字技術人才, 以及提高傳統勞動者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例如四川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上海金山 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就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數字智能化,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農 業生產效率。
從土地來看,激活其數字活力就是運用數字技術對土地質量進行監測,實施測土 配肥、精準施肥,以保障土質達到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程度,提高農產品質量。當前 四川柑橘品質參差不齊是阻礙其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山東濟寧市兗州 區向陽花家庭農場就利用農業物聯網對園區環境進行智能監測,數字智能化生產管理 方式使其農產品品質得到了整體提升,每斤價格高出市場價近一倍,切實實現了農業
32
生產的高質高效。
從資金來看,激活其數字活力就是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運用到 日常農業資金管理工作中。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衛星遙感技術實現農戶的農田資 產抵押貸款,解決農業生產者資金問題。產業發展資金不足一直以來都是四川柑橘經 營主體面臨的主要困難,而河南中牟鄭銀村鎮銀行與網商銀行達成技術合作,利用衛 星遙感信貸技術對地塊農作物產量和價值進行估算,以此來向農戶提供貸款額度與合 理的還款周期,破解了農戶農業資金不足的問題。
從技術方面來看,激活其數字活力就是將遙感、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數字 技術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實時獲取 農作物生長情況、病蟲害、自然災害等信息,以實現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 本、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提高農產品質量的目的。四川柑橘產品質量難以保障,以及傳 統種植方式導致的生態環境破壞是其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吉林永吉縣九月豐家 庭農場和河南省新縣茅屋沖家庭農場運用數字技術進行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精準高效投入,減少了農藥和化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了農業 生產率和農產品品質,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2)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
根據農業產業鏈理論可知,農業產業鏈連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與農產品生產、加 工、儲運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但傳統 農業較難實現以上各個環節的連接。將數字技術和數據信息運用到農業全產業鏈,不 僅可以連接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還可以高效協調、整合農業中勞動力、資金、 信息、技術等要素流動,提高各個環節的運行效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因此, 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是四川柑橘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生產環節,數字技術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向精細化、集約化、規模化轉型, 為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撐。在產業鏈環節,數字技術 和數據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供需匹配程度,促進農產品的高效流通,同時結合 市場需求的反饋做出相應的調整,延長農業產業鏈,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型產
33 品,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升整體利潤空間。在銷售環節,數字技術連接線上線下雙 渠道,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空間。此外,農業的信息化數 字化程度不僅取決于現代科技的發展,還取決于農業經營主體運用數字技術和數字信 息的能力。
目前,四川大部分柑橘生產經營主體不具備產業數字化發展意識,參與數字技術 培訓的積極性較低,再加上數字農業基礎設施設備和服務費用較高,導致省內大部分 柑橘生產、管理、銷售仍然采用傳統方式,阻礙了四川柑橘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要實 現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應該提高柑橘生產經營主體的數字化發展意識,以及 使用數字技術和運用數據信息的能力,進而促進全省柑橘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發展, 實現柑橘產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3)利用互聯網平臺壯大區域品牌
區域品牌是某區域的某種產品在消費者群體中擁有較高的美譽度,在市場上擁有 較高的知名度,顧客對該品牌產品品質有較好的印象,該區域的生產經營主體可以利 用區域品牌效應迅速打開市場。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建設是促進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和提 高地方農業經濟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于解決單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品牌建設較難的 問題,還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地區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然而,前期建設好區域品牌,后期不注重推廣是無法實現品牌效應的。傳統的農 產品區域品牌推廣以推介會、電視廣告等方式為主,這些推廣方式的費用較高,且受 眾群體以中老年為主,從交易成本理論來看,這些以傳統媒體為主的推廣方式的交易 成本較高,不利于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在當前數字信息時代,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區 域品牌的宣傳推廣,僅需注冊各平臺賬號編輯文案或者上傳視頻即可,無需廣告費, 這種方式不僅擴大了宣傳范圍,還大大降低了宣傳成本。
四川柑橘產業區域品牌創建滯后,以及對現有區域品牌的宣傳推廣不足是阻礙產 業整體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四川的“安岳檸檬”、“蒲江丑柑”和“丹棱桔橙” 這三個柑橘區域品牌之所以品牌價值高,能進入 2020 中國區域品牌前 100 強,不僅是 由于其柑橘品質好,更是因為其品牌的宣傳推廣工作做得好。互聯網平臺宣傳既擴大
34
了受眾人群,又節省了交易成本。因此,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利用互聯網平 臺來提升區域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壯大區域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從而使柑橘經濟效 益得以提升。
5.2.2“供給端—需求端”邏輯下的基本路徑
(1)構建四川柑橘智慧云平臺
在數字經濟時代,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構建農業智慧云平臺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的關鍵環節之一。推動農業的轉型升級,探尋農業經濟效益的新增長點,必須順應時 代和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抓住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的新機遇,加快打造供給與 需求的數字共同體。農業智慧云平臺不僅能創新農業生產管理體系和市場監管方式, 傳播農業最新技術,還能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促進供給與需求兩端共同發 力。從農業產業鏈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來看,農業智慧云平臺高效連接了產業生產經 營的各個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益,是供給與需求數字共同體的 最好體現,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面臨的供過于求、 供需脫節、競爭力弱等挑戰,其本質是傳統生產管理銷售體系無法跟上現代社會發展 的需求,而智慧云平臺可以實現柑橘生產經營主體與市場的對接。因此,四川柑橘產 業高質量發展還需建立四川柑橘智慧云平臺。
四川柑橘智慧云平臺以柑橘的生產和銷售服務為切入口,通過整合四川各產區柑 橘產業資源,構建覆蓋全省各產區、互聯互通、高效便捷的柑橘產銷研一體化網絡服 務平臺。在生產端,實現全省柑橘主產區的數據采集、傳輸、分析、處理一體化操作, 運用數字技術和智能設備從根本上優化了柑橘生產方式;在銷售端,利用大數據分析 解決柑橘生產和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幫助各主產區柑橘生產經營主體更好地掌握 市場信息,準確獲得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信息,對消費者群體進行預測,實現柑橘生產 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匹配,進而從根本上解決柑橘銷售難問題;在研發端,引導種植專 家入駐平臺,專家通過對各柑橘生產經營主體上傳的種植問題進行研究,及時解決種 植戶的技術難題,還能收集柑橘種植相關科研素材,使柑橘種植技術得以不斷發展。
35
(2)建設柑橘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隨著消費理念的不斷更新升級,消費者們不僅追求高品質農產品,還對其可追溯 性提出了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2019 年 5 月出臺的《中 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 理體系。當前我國正處于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與各領域相互融合發展的趨勢已成 為了時代潮流,數字技術也為創新政府監管模式以及提升服務能力帶來了新機遇。農 產品質量安全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從交易成本理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來看,運用 數字技術和數據信息來實現農產品溯源,不僅能提高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的信任度, 增加優質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降低交易成本,還能促進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主動優 化生產方式,實現綠色發展。因此,為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國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以及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應加快推動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實現全民監督 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產品質量保障為基礎,提升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 的信賴度,從而提高四川柑橘的市場競爭力。這就需要運用數字技術建設柑橘質量安 全追溯體系,以便查詢柑橘來源和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實現果品與生產經營主 體的高效匹配、產品質量與主體責任相銜接,從而使柑橘生產經營主體更加注重提升 果品質量,進行無害化綠色生產,積極主動提高種植技術,將綠色發展理念運用到柑 橘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同時,政府通過追溯數據可提高其監管效率,消費者可 通過追溯體系對柑橘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切實實現全民監督。由此可見,建設質量追 溯體系有利于提升整體四川柑橘的品質,有利于政府對柑橘市場的監管,有利于提高 四川柑橘的市場滿意度,是實現四川柑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36
第六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
發展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四川省柑橘主產區位于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丹棱縣、仁壽縣、青神縣)、資 陽市(雁江區、安岳縣)、成都市(蒲江縣、金堂縣)、南充市(高坪區、蓬安縣)、宜 賓市(翠屏區、江安縣)、內江市(市中區、資中縣)、達州市(渠縣、大竹縣)、自貢 市(沿灘區、富順縣)、瀘州市(古藺縣、瀘縣、合江縣)、廣安市(廣安區、鄰水縣、 岳池縣、武勝縣)、樂山市(井研縣、犍為縣)、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這 29 個 縣的柑橘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四川全省柑橘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的 85%以上。本章通過 對以上 29個縣(區)的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數字經濟視 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并探尋其存在的問題。
6.1發展基礎
6.1.1信息化基礎設施基本完備
近年來,四川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數字鄉村、數字農 業等戰略部署要求,加快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實施“行政村通光纖”、“行政村 通 4G ”和“深度貧困縣重點道路移動網絡覆蓋”三大工程。目前,全省廣播電視覆蓋 率已基本實現全覆蓋,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通達率達到了 100%,信息化基礎設施建 設已基本完備,同時,截止2020年5月底,四川已建成近1.2萬個5G基站,全國排 名第8,實現了全省所有市(州)5G全覆蓋。據《四川省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2020》 顯示,四川全省網民規模達到6766.7萬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省互聯網普及率為 80.8%。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備以及互聯網普及率的持續增加,為柑橘產業生產經 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打通市場信息瓶頸以及融合數據資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 撐,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1.2線上銷售體系逐步建立
農產品依托數字化平臺進行線上銷售,不僅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提高農戶 收入,還能促進生產經營主體優化產品種類,根據消費者喜好進行生產。近年來,農 37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第六章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產品線上銷售模式發展迅速,特別是自 2020 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國農產品線上銷售 額的增速還在持續增加。由此可見,數字化銷售平臺是數字經濟時代下打通柑橘銷路 的新方式,也是實現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表 6-1 四川省柑橘產業線上銷售體系建設情況
柑橘主產區 線上銷售體系建設情況
眉山市 東坡區 2019 年與京東集團簽約“互聯網+新經濟”合作項目,該項目已帶動全區 30余萬畝柑橘線上銷售,培訓電商人才超 4000余人次。
彭山區 與各大新媒體平臺、抖音號合作,已建立柑橘直播間約 25 個,年均線上 銷售柑橘8-10 萬斤。
仁壽縣 成立了柑橘電商協會,利用淘寶、京東、微店鋪等線上平臺銷售柑橘, 平均每天線上可銷售柑橘 15 萬公斤。
丹棱縣 與柑橘相關的電商經營主體有 15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達 5000 余人, 已建成4家本土電商平臺,銷售額超過5 億元。
青神縣 已有2500多個網店, 100多家電商企業,電商從業人員達 3500余人。
成都市 蒲江縣 與柑橘相關的電商經營主體超過 5000 家,柑橘電商從業人數超過 3 萬人, 電商輻射周邊柑橘產業達 200萬畝。
金堂縣 針對柑橘產業打造了 920 的電商綜合體,電商和物流企業共34家,電 商從業人員800 余人。
資陽市 雁江區 成立柑橘協會電商部,通過淘寶、抖音等網絡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培育 了 20 余家電商經營主體。
安岳縣 發展檸檬電商企業 500 戶、網店微店5700 余個,電商銷售20 億元以上。
內江市 市中區 引導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入駐阿里巴巴等7個電商平臺,并建立了 120 個
農村淘寶站點,還對農村物流配送進行獎補。
自貢市 富順縣 與 12 家電商企業以及順豐速運等快遞公司合作,柑橘市外銷售量占總產 量的 80%,年銷售收入達 5.5 億元。
樂山市 井研縣 已扶持和培育電商企業和微商 30 余家,電商銷售額達1.95億元,外銷率 高達 80%。
廣安市 鄰水縣 與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這三大電商巨頭持續合作, 2019 年在線銷售 柑橘果品數量達1.6萬噸, 2020 年柑橘線上平臺和商超訂貨量占總產量 的 62%。
達州市 渠縣 成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幫助農戶解決柑橘銷售問題,每年均舉辦為期 一個多月的柑橘網銷活動。
數據來源:政府門戶網站、四川農村日報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傾向于更具便捷性的網上購 物方式,生產者為進一步擴寬銷路,也開始學習利用電商平臺銷售產品。從表 6-1 可 以看出,四川省 29 個柑橘主產縣中已有 14 個縣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線上銷售體系,一 部分是自行發展電商經營主體,另一部分是與電商巨頭、電商企業以及物流企業合作。 其他 15 個柑橘主產縣雖然線上銷售體系尚未完善,但已經開始對線上銷售模式進行探 索,這充分表明各柑橘主產區政府和生產經營者主體已經認識到線上銷售模式的便捷 性、高效性,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線上銷售體系。此外,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對惠農網
38
32356家柑橘商家的交易數據進行計算分析,結果顯示四川省2020年的柑橘交易量占 全國總銷量的53%,是柑橘交易輸出實力最強的省份[范莉.數據說話一四川柑橘交易實力獨占鰲頭[EB/OL].川觀新聞網 https://www.cbgc.scol.com.cn/place/469058,2020-11-27.
39]。由此可見,四川柑橘產業采 用線上銷售模式已初具成效,銷售阻礙在逐漸打通,銷售渠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6.1.3數字化生產設備逐步建設
建設完善數字化生產設備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 展需轉變其傳統生產方式,通過智能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站、蟲情監測站、水 肥一體化等數字智能化設施設備,實現柑橘產業的智能化、精準化、標準化生產管理, 以此來提高柑橘產量,保障柑橘品質,促進柑橘生產效益最大化。
表 6-2 四川省柑橘主產區數字化生產設備建設情況
柑橘主產區 數字化生產設備建設情況
眉山 市 仁壽縣 通過綜合防控、物聯網、水肥一體化、設施栽培、種養循環打造高標準晚熟 柑橘產業基地。
丹棱縣 實施桔橙全產業鏈大數據試點,通過物聯網采集柑橘生產、流通、銷售等數 據來構建了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
青神縣 青神現代農業園區中的柑橘智慧果園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 息技術構建智慧果園系統,氣象站、墑情站、蟲情測報儀等智能監測設備采 集的數據直接傳輸到智慧果園大平臺。
成都 市 金堂縣 晗晟柑橘基地運用多層墑情傳感器、遠程蟲情監測燈、智能氣象站等大量物
聯網技術設備,對果樹實施科學化田間管理。
蒲江縣 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建成土壤環境大數據和 21個農業物聯網基地。
資陽 市 雁江區 佛山橘海現代農業園區安裝了智能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站、蟲情監測站等 智能監測設備33套,通過物聯網數字平臺實現柑橘生產全程監控和科學管理。
安岳縣 現代檸檬產業園區配備了“水肥一體化+物聯網設施”進行檸檬標準化生產。
內江 市 市中區 朝陽鎮園山村和全安鎮洪壩村的柑橘園區安轉了智能攝像機、氣象站、土壤 溫濕度傳感器等智能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柑橘生長情況,將數據傳輸至智慧 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
資中縣 國家現代農業園區中的柑橘智慧果園安裝了水肥一體化系統、自走巡檢機器 人、四情建設站、單軌運輸車等智能設備,實現了規模化、智能化、精細化 生產經營管理。
自貢 市 富順縣 柑橘現代農業園區安裝了物聯網系統和智能農機設備,以實現智能灌溉和環 境數據的實施監控。
樂山 市 井研縣 集益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與華為合作開啟全省首個華為智慧農業項目,園 區內安裝大量物聯網設施設備用以實時監測并上傳果園的氣象、土壤墑情和 病蟲害等相關數據,園區農業綜合信息化水平達 70%。
廣安 市 鄰水縣 臍橙現代農業園區已建成智慧農業管理平臺2 個、水肥一體化設施和物聯網 設施各 4處。
數據來源:政府門戶網站、四川農村日報等。
四川省地處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較東部地區而言偏低,但隨著 近年來四川省政府和各地區政府對數字農業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基 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完善,以及農業生產經營者對數字農業的認識不斷深化,全省柑橘 數字化生產方式在逐漸發展。從表 6-2 可以看出,四川省 29 個柑橘主產縣中已有 12 個縣的柑橘產業園開展了數字化生產設施設備建設,園區農業綜合信息化水平得以提 高。由此可見,四川柑橘產業的生產方式正逐步由傳統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轉 變,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果品產量更高、質量更優。
6.1.4柑橘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逐步建立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農產品生產到銷售的 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該體系對于監管主體而言,可快速追查責任主體、產品流向 等信息,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對于消費者而言,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更加透 明度,購買農產品時更加放心;對于生產經營主體而言,可增強產品安全責任意識, 敦促其加強內部質量控制。總而言之,建立柑橘質量追溯體系是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 發展的重要保障,能進一步提升柑橘質量安全監管力,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同時 使消費者對果品更加放心。
表 6-3 四川柑橘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柑橘主產區 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眉山市 東坡區 建立了晚熟柑桔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將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和果品納入農
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果品全程可追溯。
彭山區 對柑橘生產使用的投入品進行臺賬管理,并建立質量追溯系統,實現柑
橘生產全程監督和果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丹棱縣 梅灣村柑橘標準園建立了現代物聯網系統和農產品溯源系統,消費者可 通過二維碼實現果品質量追溯。
青神縣 青神柑橘智慧果園安裝了農產品溯源系統,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
看到柑橘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全過程。
成都市 蒲江縣 已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并逐步推進村級檢測溯源節點的 建立,同時,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錄入數據庫,建立監管名錄,實行 統一監測管理。
資陽市 雁江區 佛山橘海現代農業園區通過物聯網監測設備和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
臺建設,實現園區過品的質量安全溯源。
安岳縣 檸檬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環境監測儀器等設備,并在檸檬包裝物上標 明企業標志、地理標志、綠色標志,形成了一個責任分擔、責任追究的 質量追溯體系。
樂山市 井研縣 已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室和可視化監管設備,同時,推行“合
格證+追溯碼+品牌LOGO”柑橘產業監管模式。
廣安市 鄰水縣 每年定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并已組織38 家企業進入國家農產 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數據來源:政府門戶網站、四川農村日報等。
40
目前,四川省29個柑橘主產縣尚未完全建立柑橘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但表 6-3顯示,已有9個柑橘主產縣進行了柑橘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建立,其中有3 個縣是針對全縣農產品建設的質量安全檢測和追溯體系,其他6 個縣是著重針對柑橘 產業進行的質量安全檢測和追溯體系建設。由此可見,四川省各柑橘主產區政府正逐 步加大對柑橘果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柑橘生產經營主體也逐漸認識到果品質量安 全對于提升柑橘銷量的重要性,二者相互配合,正逐步建立完善柑橘質量安全檢測和 追溯體系,以提高消費者對四川柑橘的消費信心。
6.2存在的問題
6.2.1缺乏相關政策文件支持
政策文件是國家政府機關對一定時期內應達到的目標、遵循的原則、完成的任務、 實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具體措施以權威標準化的形式印發的文件,對區域發展具有 重要的指導作用。
表 6-4 四川省數字農業和柑橘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
數字農業和柑橘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
省級 四川省 《“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方案》
《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數字農業建設技術規范》
市級 成都市 《成都市農業信息化發展規劃(2016—2025)》
《成都市農業物聯網平臺建設要求》
市級 眉山市 《眉山市晚柑橘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 年)》
市級 樂山市 《樂山市現代柑橘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 年)》
縣級 蒲江縣 《四川省蒲江縣“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四川省蒲江縣“十四五”數字農業創新發展專題研究報告》
縣級 丹棱縣 《丹棱縣晚熟柑橘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 年)》
柑橘產業作為四川省主要的水果產業之一,其數字化發展理應有相關政策文件作 為指導。國家雖然出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相關規劃,但各地區農業發展情況不同, 各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編制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數字農業發展相關規劃。從表 6-4 梳理的相關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四川省數字農業和柑橘產業發展相關政 策文件較少,除四川省出臺了 3 份針對數字農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外,柑橘主產區所在 的12個市(州)、29個縣,只有3個市、2個縣出臺了數字農業和柑橘產業發展相關 政策文件,省內其他柑橘主產區所在的市、縣尚未出臺數字農業發展和柑橘產業發展
41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第六章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相關政策文件。與此同時,已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也缺乏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針 對性,并不能直接運用于指導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
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要以先進的數字化設備和技術作為支撐,數字設備購入和人 才引進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四川省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缺乏一套完整的政策扶持 體系對其進行支持和指導,縣(區)財政對柑橘數字化建設的投入較少,除省級和國 家級柑橘現代農業產業園有一定的資金保障外,其他地區尚未針對柑橘產業發展構建 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這已成為阻礙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2.2缺乏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
擁有農業和電子信息類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是數字經濟背景下四川柑橘產業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內陸地區,接觸和推廣數字技 術的速度于東部地區而言相對較慢。雖然近年來計算機行業的迅猛發展以及鄉村人才 振興戰略使得數字信息領域和農業領域的人才快速增長,但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卻較 為缺乏,專注于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考慮到列舉 29 個柑 橘主產縣的數據將會占據較大篇幅,因此本小節選擇了四川省具有代表性,且榮獲“全 國柑橘產業 30 強縣”稱號的 7 個柑橘主產縣(區)的人才數據進行分析。
表 6-5 四川省 2019-2021 年縣級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專業人才招聘數量(單位:人)
地區 學歷要求 年份 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類 農業類
蒲江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3 1
2020 年 3 1
2019 年 5 1
丹棱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2 4
2020 年 4 1
2019 年 6 3
眉山市東坡區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2 4
2020 年 2 0
2019 年 0 0
富順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3 1
2020 年 12 2
2019 年 5 1
井研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0 4
2020 年 0 3
2019 年 2 3
安岳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4 4
2020 年 6 3
2019 年 2 0
鄰水縣 本科及以上 2021 年 0 2
2020 年 2 1
2019 年 3 0
數據來源:2019-2021 年各縣(區)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42
從表 6-5可以看出,7個柑橘核心產區所在縣(區)2019-2021 年人才招聘電子信 息類和農業類學歷要求均為本科及以上,計算機技術與電子信息類招聘人數從整體來 看高于農業類人才招聘人數,雖然 7 個縣(區)都招聘有計算機技術與電子信息類和 農業類人才,但在崗位信息查詢時發現,這7 個縣域的計算機技術與電子信息類人才 招聘均不屬于農業農村局及其相關單位,即計算機技術與電子信息類人才并不從事農 業相關工作。由此可見,四川柑橘主產區所在地方政府目前尚未考慮到數字農業發展 真正需要的是農業和數字類復合型專業人才,而不僅僅是農業類人才。此外,據第七 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字顯示,全國每 10萬人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有 15467 人,而四川每10 萬人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僅有13267 人,低于全 國平均水平。以上信息充分反映出,四川省中高端人才相對偏少,地方相關專業人才 引進不足,人才體系尚未完善,地方政策對中高端人才吸引力較弱,本地農戶的老齡 化又程度較高,對數字技術的領悟力和學習積極性較低,參與柑橘數字化建設意愿較 低,再加上地方財政資金有限,導致整體上柑橘產業數字化建設投入不足、建設水平 不高,這嚴重影響了數字技術在柑橘產業上的廣泛應用,阻礙了柑橘生產效率和果品 質量的提高。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缺乏已成為實現四川柑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因 素之一。
6.2.3缺乏數字農業推廣宣傳
推廣宣傳機制是否健全是決定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只 有對數字化生產方式進行全面深入的推廣宣傳,才能讓各柑橘生產經營主體明白數據 要素和數字技術對柑橘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融入數據要素 和數字技術。
目前,四川省內各柑橘主產區所在地政府主要將宣傳重點放在柑橘品牌對外推廣 上,對于柑橘數字化生產方式僅以開會、走訪調研的形式對鄉鎮村政府工作人員和合 作社理事長等進行初步講解,針對普通家庭式柑橘種植戶進行的宣傳少之又少,同時, 推廣的內容和形式也缺乏多樣化。由于宣傳推廣不到位,導致大部分家庭式柑橘種植 戶對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概念還不明晰,對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政策也不夠了解,進而無
43
法提高其對園區進行數字化改造的積極性,仍然采取傳統的生產方式。此外,表 6-2 四川省柑橘產業數字化生產現狀也反映出當前 29 個柑橘主產縣只有 12 個縣開始了數 字化生產,且大部分都是現代農業園區在實施。由此可見,柑橘生產經營主體與產業 數字化發展之間存在傳輸斷層,需要建立有效的推廣宣傳機制來進行銜接,這樣才能 從根本上激發柑橘生產經營主體的數字化生產意識。
6.2.4缺乏柑橘產業信息共享平臺
農業生產決策對農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有效利用農業數據信息能使決策更加科 學、精準、智能和及時。農業產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轉型 升級,是農業高質量發展所需的關鍵所在,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柑橘產業信 息共享平臺做支撐。運用柑橘產業信息共享平臺來收集全省柑橘生產、銷售等各項數 據,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做出適宜的生產決策,以及地方政府通 過該平臺數據來進一步對本地柑橘產業做出進一步的產業規劃,以此來實現未來柑橘 產業的長足穩定發展。
由于內陸地區開展農業大數據研究的起步較晚,相較于沿海發達地區的基礎數據 平臺建設和實際運用而言仍有較大差距。雖然從表 6-1、表 6-2、表 6-3 來看,近年四 川省各柑橘主產區在逐步建立柑橘大數據平臺,以及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是所有產區都將數字技術和大數據信息同時運用到柑橘的生產 和銷售過程。與此同時,目前尚未建立一個囊括四川全省柑橘產業數據的信息服務平 臺,各個柑橘產區的生產、銷售數據信息尚未實現互聯互通,無法整合全省柑橘產業 信息來應對市場危機,阻礙了柑橘產業集聚效應的充分發揮。
6.2.5缺乏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
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之一,特別是 在當下數字經濟時代,消費者更偏向于選擇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較高的品牌農產品。 因此,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離不開品牌建設,但僅建設不推廣是無法實現品牌價值的。 數字化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品牌的多元化宣傳,從而提高區域品牌的知名度,促進產 品銷量的提升。由此可見,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對于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而言至
44
關重要。
表 6-6 各主產區柑橘區域品牌名稱、價值及推廣方式
地區 品牌名稱 品牌價值 品牌推廣方式
成都市 蒲江縣 蒲江丑柑 98.76 億元 品牌推介會、電商網購節、央視節目、新
聞網頁
金堂縣 金堂臍橙 7.08 億元 舉辦采摘節
眉山市 丹棱縣 丹棱桔橙 50.65 億元 品牌推介會、電商網購節、新聞網頁
東坡區 東坡春桔 - 央視節目、新聞網頁
樂山市 井研縣 井研柑橘 - 品牌推介會、央視廣告、新聞網頁、公眾
號、舉辦采摘節
資陽市 雁江區 雁江蜜桔 8.53 億元 品牌推介會、線上直播
安岳縣 安岳檸檬 180.67 億元 世界檸檬產業發展大會、品牌推介會、央 視節目、新聞網頁、安岳檸檬官方網站和 官方微博
南充市 高坪區 高坪甜橙 - 舉辦采摘節、線上直播、博覽會
瀘州市 合江縣 合江真龍柚 - 新聞網頁、博覽會、農產品交易會
廣安市 武勝縣 武勝大雅柑 - 舉辦采摘節、博覽會、農產品交易會
鄰水縣 鄰水臍橙 16.82 億元 農旅融合、新聞網頁
廣安區 廣安龍安柚 13.15 億元 推介會、舉辦采摘節、電商網購節
內江市 資中縣 資中血橙 - 品牌推介會、央視品牌推介直播活動
涼山彝族 自治州 雷波縣 雷波臍橙 25.77 億元 品牌推介會、地方電視節目、報紙、新聞 網頁
數據來源:政府門戶網站、四川農村 日報等。
從表 6-6可以看出,目前四川省內29 個柑橘主產縣有14 個進行了區域品牌建設,
但有 6個品牌價值尚未顯現,且其他 15個柑橘主產縣尚未建立柑橘區域品牌,由此可 見,這15 個柑橘主產縣地方政府還尚未認識到區域品牌對于柑橘產業銷售和未來發展 的重要性。同時,據2020 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顯示,“安岳檸檬”在全國區域品牌 前 100 命中排第 17 位,“蒲江丑柑”排第 41 位,“丹棱桔橙”排第 65 位,四川省作為 全國柑橘主產大省,僅此 3個柑橘區域品牌進入 2020中國區域品牌前 100強,且尚未 有一個品牌進入前 10強。雖然大多數家庭式種植戶采用傳統方式生產出的柑橘不經過 分選和包裝就進入市場,會影響柑橘區域品牌建立和市場口碑,但表 6-6 中品牌推廣 方式可以反映出,各柑橘主產區地方政府和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并未順應數字信息化時 代發展的需求,多個縣(區)尚未充分利用數字化新媒體平臺,而選擇傳統媒體宣傳 方式進行后續品牌推廣工作,這無疑縮小了受眾范圍,阻礙了柑橘區域品牌知名度和 品牌價值的提升。
45
第七章 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
發展對策建議
7.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7.1.1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文件
目前,四川全省缺乏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針對性規劃指導文件,導致全省柑橘 數字化發展缺乏統一標準和規范體系,不能實現整體的柑橘數字化智能化生產,這將 會影響四川柑橘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因此,首先應從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出臺一個 省級的用于指導全省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文件,文件內容具體包括主要目標、實施 主體、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以此來指明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方向和統一發展標準; 其次,各柑橘主產區所在地方政府,應根據全省統一指導文件,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 況,出臺一份用于具體指導地方柑橘產業發展的文件,以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只有 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文件,才能整體推動四川柑橘產業的數字化發展,進而提高四 川柑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四川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7.1.2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
由于四川全省尚未針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各地區政府目 前尚未針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但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所 需的資金量較大,缺乏政府的資金支持,普通種植戶沒有足夠的財力進行數字化改造, 導致果品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全省柑橘的整體發展。因此,各主產區所在的地方政府 應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為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 還應整合社會資源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主 動投入到柑橘產業數字化建設中。只有地區政府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采用“政 府+社會”的雙重資金和資本投入發展模式,才能實現四川柑橘產業的長效高質量發展。
46
7.2提高柑橘產業數字科技和人才投入
7.2.1增加柑橘產業數字科技投入
柑橘產業作為農業的具體產業之一,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優化生產方式和 產業結構,以科學技術作為其創新和變革的有力支撐,高效利用遙感監測、大數據、 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推動其高質量發展。而當前缺乏柑橘產業相關數字科 技正是阻礙四川柑橘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首先要以政府為主 導,加大對四川柑橘產業相關科研的投入與支持力度,增設和提高柑橘產業相關科技 的研發相應的補貼,保障科研人員在柑橘數字化研究中的所需資金,以確保研制出適 應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智慧農機和物聯網設備;其次,設立四川柑橘產業數字 化發展相關的科研專項,支持智能監測、智能灌溉農業物聯網等柑橘重點科技項目的 發展,以加快柑橘相關數字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最后,依托四川現有柑橘數字化發 展較好的產業園區,建立以產業園為主體、高校、科研機構和推廣部門共同參與,產 學研推相結合的柑橘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對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所需的基礎性和 關鍵性科學技術進行攻關,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技術支持。
7.2.2引進和培育復合型人才
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涉及數字信息技術、植物、生態、地理以及電子商務操作和 農業經濟發展等多種學科,這就決定了必須培育融合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農業人才。 而四川大部分柑橘生產經營管理者是普通農戶,文化水平偏低,不具備對柑橘產業進 行數字化改造的能力,因此需要引進和培育復合型人才。首先,各級政府制定復合型 人才引進政策,通過資金獎勵、購房優惠、生活補貼等方式吸引人才入川,并在后續 的工作中構建激勵機制,為人才工作提供動力。其次,以省內農科院校和職業學校等 專業學校為重點,開設數字農業相關專業,通過專業教學來培養高校數字農業人才。 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根據四川省數字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重點對四川主要發展的幾種農業產業進行專業課程補充和完善,學習農業物聯網技術 和應用等專業課程,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此外,要注重專業社會實踐,讓學生 在田間地理切身實踐,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來學習,并加強四川省內農業各
47
類經營主體與高校的交流合作,以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實際需求為主導,完善豐富教學 內容,使高校學習更符合市場實際需求,才能培育出實用型復合人才。最后,還要對 省內的柑橘生產經營管理者進行組織學習培訓,鼓勵省內農科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定 期開設主題為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培訓班,通過知識講授和實踐操作來不斷提高種 植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可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 堅實的人才基礎。
7.3擴大柑橘產業數字化應用示范與推廣
7.3.1開展數字化應用示范
由于四川省內各地區對數字化生產的宣傳推廣工作不到位,導致大部分柑橘生產 經營管理者尚未進行數字化改造。只有讓各類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充分了解數字化生產 方式,充分認識到數字信息技術對柑橘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的了解并掌 握柑橘產業數字化相關知識,提高自身對數字技術和數字信息的應用意識,才能促進 柑橘生產提質增效,才能最終實現柑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各柑橘主產區所在 地政府應選擇部分發展較好、基礎扎實的產業示范園區、農民合作社或者種養大戶, 分析其發展成功的經驗,總結其發展模式并作為經典案例進行建設和培育,發揮其良 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以真實生動的案例來提升農戶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認知度, 激發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為柑橘生產經營者提供學習參觀的場所,開放已建立好 的柑橘大數據平臺中心,讓生產經營者親身體驗,并配備專業人員對數字化運行模式 和建設管理方法進行講解,讓柑橘生產經營者全方位了解數字化發展內容。通過應用 示范的方式,提高柑橘生產經營者對柑橘數字化生產的信心,以此來提升其進行數字 化改造的主動性。
7.3.2加強數字化推廣宣傳
僅通過傳統培訓方式來提升柑橘生產經營者對數字化發展的認知度是不夠的,各 地區政府還需要加強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推廣宣傳工作,以電視廣播、網絡宣傳、 知識競賽等多元化的方式代替單一的培訓方式。首先,要充分利用各地方電視頻道、
48
微信公眾號和村廣播以及標識宣傳語等多種媒介,對柑橘產業數字化相關理論知識和 案例進行宣講,加強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對四川省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現狀及政策的理 解,推動各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基層管理工作者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其樹立與柑橘產 業數字化發展、高質量發展趨勢相適應的發展思維,營造濃厚的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 氛圍,激發其進行數字化生產的熱情。其次,對積極主動入駐電商平臺銷售的生產經 營主體進行推廣宣傳,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激勵機制,對銷售量較高、市場美譽度高的 產品或信譽較好的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資金獎勵。同時,定期組織開展優質柑橘果品展 示、展銷和在線直播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雙通道來促進柑橘銷售,提升其數字化的 影響力,從而實現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推廣的最終目的。
7.4建立健全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
7.4.1建立內部系統
目前,四川省內發展較好的柑橘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建立了柑橘大數據中心,但 全省尚未建立一個服務于整體的柑橘數字信息共享平臺,無法實現全省柑橘產業信息 的共享和統一指導。因此,需要建立四川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為全省柑橘產 業信息共享、生產技術指導以及果品銷售提供高水平專業性服務。首先,該平臺要以 各種優惠方式吸引農資企業和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入駐,提升農資、農技服務和果品銷 售信息的發布數量,保證柑橘生產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瀏覽率和使用率。其次,該平 臺要對各地區柑橘大數據中心的數據信息進行實時收集和發布,同時,充分挖掘數據 資源價值,對實時數據和市場行情進行分析,并開通農業咨詢、技術交流等模塊,提 高信息反饋能力,增強與生產經營主體、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以供全省柑橘生產經 營主體及時合理調配生產,為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7.4.2對接外部資源
統籌規劃建設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至關重要,但僅限于省內信息聯動還不 足夠。縱觀全國,各柑橘主產區普遍已建設有大數據平臺中心,四川柑橘產業數字信 息共享平臺應與外部資源連接,與各柑橘主產區大數據平臺、柑橘技術交流平臺以及
49
各地農資銷售網建立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跨地區、跨平臺的柑橘產業數據信息收 集、發布、共享和利用,提高各地信息資源的整合度和關聯分析應用性,以促進四川 柑橘生產經營者做出更好的決策,以及地方政府更好的進行柑橘產業規劃,從而提升 四川柑橘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7.5加強柑橘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
7.5.1加強柑橘區域品牌建設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費者們在消費過程中更加注重品牌挑選,產品質量較好 且宣傳推廣到位的品牌產品會具有更高的市場認知度,其銷量也會相對較高。當前四 川省內各柑橘主產區已有 14 個進行了區域品牌建設,但由于宣傳推廣工作不到位,只 有 3 個區域公用品牌進入 2020 中國區域品牌前 100 強,其他地區的公用品牌在市場上 的認知度較低,這不僅影響了果品在電商平臺的銷量,還將影響四川柑橘在國際國內 市場上的競爭力提升。只有加強公用柑橘品牌建設,提高柑橘品牌黏性,才能發揮品 牌效應,從而拓寬銷售市場。因此,首先要在各主產區建立區域柑橘產業協會,并建 立一個組織管理區域柑橘產業協會的四川省柑橘產業協會,結合省內發展較好的柑橘 產業園、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的意見,制定四川省柑橘品牌建設標準, 統一行業規范、技術標準等。同時,加強對已注冊品牌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嚴格落實 對品牌商標注冊、使用和保護的跟蹤,形成柑橘品牌保護長效機制,并定期向社會公 布品牌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實行動態管理,以此來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組織化 程度。其次,柑橘生產經營主體要嚴格按照統一標準、技術規范來進行生產、加工、 包裝和流通,以確保果品口感和外觀等各項指標符合品牌要求,并建立柑橘質量安全 追溯體系,全面推動四川柑橘質量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以此來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產 品的需求。此外,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偏好進行分析,用于更好的指導柑橘產 業生產經營,從而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充分發揮品牌效應。
7.5.2創新數字化營銷模式
市場美譽度較高的品牌不僅需要產品質量上乘,還需采用有效的品牌宣傳推廣方
50
式。線下品牌實體店與線上營銷相結合,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因銷售渠道單一造成 的品牌市場認知度較低的問題,同時緩解線上銷售存在的無實物品嘗、品牌記憶較淺 等問題。四川柑橘銷售應將020線上和線下實體店結合起來,創新出新消費模式,實 現電商平臺與實體店的協同經營發展,以此來共同支撐四川柑橘品牌的建設和推廣, 確保四川柑橘品牌價值的可持續性。此外,區域品牌的宣傳推廣要充分利用線上平臺 多元化和立體化的傳播優勢,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公眾號、抖音等各種 APP 進行直 播,同時,錄制、發布小視頻和動態圖片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柑橘果品細節,以 及柑橘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此外,還應將四川柑橘品牌的內在含義和文化 特性通過新媒體傳播方式,進行特定的品牌塑造,使消費者對該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而提升消費者對四川柑橘品牌的認知度和消費黏性。
51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8.1研究結論
運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趨勢和鄉 村振興戰略需求的。本文以四川省柑橘產業為研究對象,在數字經濟視角下對其高質 量發展基礎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數字經濟視角下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兩條路徑,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第一,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潛力較大。目前蒲江縣柑橘產業與數據要素融合 發展已較為成熟,并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省內其他柑橘主產區也在陸續建設 數字智能監測平臺、發展電商銷售、建立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體系。未來隨著政 府對數字農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農業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柑橘生產經營主 體數字化意識不斷提高,數據要素將有效帶動四川柑橘產業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多種因素阻礙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這些因素包括缺乏相關政策文件、 缺乏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缺乏數字農業宣傳推廣、缺乏柑橘產業信息共享平臺以及 缺乏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等。
第三,基于數字經濟實現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必須 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確保柑橘產業發展的發展方向和資金投入;通過提高柑橘產 業數字科技和人才投入,為柑橘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通過擴大柑橘產業數 字化應用示范與推廣,提高經營主體對數字智能技術和數字信息的認知度;通過建立 健全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全省柑橘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加強柑橘 區域品牌建設數字化推廣,提高四川柑橘區域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8.2研究展望
四川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其高質量發展道路還相對漫長,未來 還需不斷對其進行探索和總結。筆者資歷尚淺,且四川全省柑橘產業發展整體數據較
52
難獲得,文中所用數據和資料反映出的問題還不夠全面。期望隨著各柑橘產區所在地 政府對數字農業建設的不斷重視,以及四川柑橘產業數字信息共享平臺能在未來提供 更全面、準確的柑橘產業相關信息,以用于更好的探索四川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5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04):5-18.
[2]張軍擴,侯永志,劉培林,何建武,卓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戰略路徑J].管理世 界,2019,35(07):1-7.
⑶趙劍波,史丹,鄧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4]王一鳴百年大變局、高質量發展與構建新發展格局J].管理世界,2020,36(12):1-13.
[5]陳錫文.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5-13. ⑹孫江超.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及政策建議[J].管理學刊,2019,32(06):28-35.
[7]夏顯力,陳哲,張慧利,趙敏娟.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 濟,2019(12):2-15.
[8]許世衛.農業高質量發展與農業大數據建設探討J].農學學報,2019,9(04):13-17.
[9]歐陽竹,王竑晟,來劍斌,王春晶,劉振,孫志剛,侯瑞星.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
式[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35(02):145-153.
[10]程士國,普友少,朱冬青.農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研究——基于技術進步、制度變遷 與經濟績效互動關系視角[J].軟科學,2020,34(01):19-24.
[11]劉海啟.加快數字農業建設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增添新動能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 劃,2017,38(12):1-6.
[12 ]劉元勝.農業數字化轉型的效能分析及應對策略[J].經濟縱橫,2020(07):106-113.
[13]羅浚文,李榮福,盧波.數字經濟、農業數字要素與賦能產值——基于 GAPP 和 SFA 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20(06):16-23.
[14]楚明欽.數字經濟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理論月 刊,2020(08):64-69.
[15]何玉長,劉泉林.數字經濟的技術基礎、價值本質與價值構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2021,38(03):57-66.
54
[16]寇爽.技術引領下我國農村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的有效融合研究[J].農業經 濟,2021(06):12-14.
[17]劉海啟.以精準農業驅動農業現代化加速現代農業數字化轉型[J].中國農業資源與 區劃,2019,40(01):1-6+73.
[18]溫濤,陳一明.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 農業經濟問題,2020(07):118-129.
[19]鄒輝.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困境及解決方略[J].農業經濟,2021(02):46-47.
[20]張鴻,王浩然,李哲.鄉村振興背景下中國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基于 2015—2019年全國31個省市數據的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21,50(03):141-154.
[21]鄭亦麒.“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效果提升策略[J].農業經濟,2016(04):138-139.
[23]王柏誼,楊帆.“互聯網+”重構農業供應鏈的新模式及對策[J].經濟縱 橫,2016(05):75-78.
[24]阮俊虎,劉天軍,馮曉春,喬志偉,霍學喜,朱玉春,胡祥培.數字農業運營管理:關鍵問題、 理論方法與示范工程[J].管理世界,2020,36(08):222-233.
[25]夏杰長.以數字經濟改造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N].經濟日報,2020-07-15(011).
[26]羅浚文.農業數字經濟財政投入效率的門限效應[J].農林經濟管理學 報,2021,20(01):70-77.
[27]鐘文晶,羅必良,謝琳.數字農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改革,2021(05):64-75.
[28]李靜.“互聯網+”環境下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研究[J].農業經 濟,2016(07):143-144.
[29]郭曉鳴.四川柑橘產業市場培育及品牌建設的四點建議[J].決策咨詢,2011(01):34-35. [40]
[30]耿學燕,楊錦秀.四川省柑橘產業發展競爭力簡析[J].農村經濟,2013(01):60-64.
[31]王薔.四川柑橘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與發展選擇[J].農村經濟,2015(08):38-41.
[32]施艷.四川柑橘產業發展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55
[33]吳曉婷,楊錦秀.四川蒼溪獼猴桃產業競爭力評價及其影響因素[J].貴州農業科 學,2016,44(01):177-181.
[34]郭耀輝, 王永志 ,劉 強. 四 川 省獼猴桃產 業可持續發展 研究 [J]. 四 川 農業科 技,2020(04):58-60.
[35]林正雨,李曉,何鵬,劉強.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農業技術經 濟,2013(09):115-121.
[36]于立,王建林.生產要素理論新論一兼論數據要素的共性和特性[J].經濟與管理研 究,2020,41(04):62-73.
[37]戚聿東,劉歡歡.數字經濟下數據的生產要素屬性及其市場化配置機制研究[J].經濟 縱橫,2020(11):63-76+2.
[38]聶娜.數字要素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現實價值與關鍵舉措[J].甘肅理論 學刊,2021(02):89-97.
[39]趙星.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6(4): 85-88.
[40]裴長洪,倪江飛,李越.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18,39(09):7-24.
[41]張輝,石琳.數字經濟:新時代的新動力[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18(02):10-22.
[42]何紅光,宋林,李光勤.中國農業經濟增長質量的時空差異研究[J].經濟學 家,2017(7):87-97.
[43]韓長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N].農民日 報,2018-02-27(001).
[44]鐘鈺.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農業發展導向[J].中州學刊,2018(5):40-44.
[45]辛嶺,安曉寧.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經濟縱 橫,2019(05):109-118.
[46]新技術 新品種 新模式 打造城鄉居民“菜籃子”“果盤子” 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向陽 花家庭農場綠色發展助農節本增收[J].中國合作經濟,2020(04):17-19.
[47]呂兵兵,蔣欣然.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小店鎮橫山家庭農場:堅守二十年做一杯好茶[N].
56
農民日報,2020-03-16(005).
[48]袁志鵬,朱雙玲,朱維佳.全國家庭農場典型誕生記[N].梅州日報,2021-01-16(010).
[49]曹佳慧.金山區成功創建本市首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N].東方城鄉 報,2021-02-04(002).
[50]劉婧廣安柑桔產業的“甜蜜樣本”[N].廣安日報,2020-12-08(006).
[51]新聞中心.創響農產品地域品牌一眉山丹棱縣桔橙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實紀[N].中 國食品安全報,2020-05-14(004).
[52]伍輝.安岳檸檬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20.
[53]劉蘇閱.擦亮“鄰水臍橙”名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N].廣安日報,2020-12-16(005).
[54]周穎昳.95后率年輕團隊助力雁江蜜柑線上賣出近億元[N].四川農村日 報,2021-11-08(002).
二、外文文獻
[1]B?D •卡馬耶夫.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M].陳華山,左東官,何劍,等譯.湖北:湖北人民
出版社,1983.
[2]維諾德•托馬斯,王燕.增長的質量(2 版) [M].張繪,唐仲,林淵,譯.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2017.
[3]Barro Robert J.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R]. Working Papers of Central of Chile,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0.
[4]Martinez, M., & Mlachila, M.. The quality of the recent high-growth episode in Sub-Saharan Africa[R] . IMF working paper.2013,13(53):3.
[5]Mlachila. M., Tapsoba. R., Tapsoba S J A. A quality of growth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proposal[J]. Springer Netherlands.2017,2(134):676.
[6]YU Li. The Application of IOT(Internet of Things)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Management[J]. Journal of Qingyuan Polytechnic, 2018, 11(01):24-27.
[7]Amina Antonacci, Fabiana Arduini, Danila Moscone, Giuseppe Palleschi, Viviana
57
Scognamiglio. Nanostructured (Bio)sensors for smart agriculture[J].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18,98(10):10-16.
[8]G. Sucharitha , M. Mandeep Sai.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Technology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J].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tsApplications,2021,11(26):341-360.
[9]Neal L. 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1999,1(3):317-320.
[10]Kling R, Lamb R. I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igital economies: 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J]. Acm Sigcas Computers & Society, 1999, 29(3):17-25.
[11]Cohen, S, J De Long and J Zysman. Tools for thought: what is new and important about the‘economy'[D]. Berkeley :Berkeley Roundtable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Working Paper, No 138, February 2000.
[12]Erik B and Brian K.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 tools, and research[C].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0.
[13]Avi Goldfarb,Catherine Tucker. Digit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57(1).
三、電子資源
[1]愛長安.看,全國典型!論家庭農場怎么搞,長安“瓜大姐”真有料! [EB/OL]. https: //www. sohu.com/a/442739067-99965800/,2021-01-06.
[2]安建東.關于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EB/OL]. http://www.pujiang.g ov.cn/pjxzf/c113024/2021-04/12/content-7b539282a99049168e0769af07c45e64.shtml,20 21-04-12.
⑶樊邦平.借力新經濟 眉山泡菜東坡柑橘悄然改變命運[EB/OL]. http: //www. cbjc.scol.cn/place/298992,2020-06-07.
[4]章華維,高紅霞.眉山市彭山區:果農直播賣柑橘 打開助農銷售新渠道[EB/OL]. http: //sc.people.com.cn/n2/2021/1116/c379469-35007942.html,2021-11-16.
58
⑸郭僑,潘建勇•仁壽柑橘銷售有“良方”實現銷售25萬多噸[EB/OL]. https://cbgc.scol.co
m. cn/news/269426,2020-04-13.
[6]青神縣人民政府.雙十一“豐收節”青神全網電商銷售達 6.3 億元! [EB/OL].http://ww w.ms.gov.cn/info/4816/1101783.htm,2020-11-20.
[7]唐澤文•蒲江成為淘寶水果電商第一縣[EB/OL]. https: 〃www.baijiahao.baidu.com/s?id =1676373777809140598&wrf=spider&for=pc,2020-08-29.
[8]劉波.線上"花式”超600萬公斤金堂臍橙遍達全國[EB/OL].https://sichuan.scol.com.c n/amsc/202011/57954739.html,2020-11-16.
[9]鄧超•安岳打造國際化檸檬品牌 助力四川鄉村振興[EB/OL]. http://sc.cri.cn/chinanew s/20210916/e57e1b5d-8c1c-8a2f-ba7d-13124aa34078.html,2021-9-16.
[10]內江市農業農村局•內江市市中區“小柑橘”做成“大產業”[EB/OL]. http://www.agri.c n/zx/xxlb/sc/202005/t20200506_7381508.htm,2020-05-06.
[11]瀟湘晨報•富順縣做強柑桔產業壯大農業經濟[EB/OL].https: //www.baijiahao.baidu.c om/s?id=1685672445562325144&wfr=sider&for=pc,2020-12-10.
[12]樂山市農業農村局•井研縣三措施助推柑橘產業“加速跑”[EB/OL]. https://www.bsha
n. gov.cn/lsswszf/bmdt/202011/f34f3a5557784b71b6d2d456f9a4f545.shtml,2020-11-13.
[13]渠縣商務局.渠縣發揮線上優勢助力柑橘銷售[EB/OL]. http://swt.sc.gov.en/sccom/d fdt/2020/12/25/4eafaa3dc5444c4ba6d605afe3f0927c.shtml,2020-12-25.
[14]范莉•數據說話f四川柑橘交易實力獨占鰲頭[EB/OL]. http s://www. cbgc.scol.com.cn /place/469058,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