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 1 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義 2
1.2.1理論意義 2
1.2.2現實意義 2
1.3國內外研究動態 3
1.3.1國內研究動態 3
1.3.2國外研究動態 5
1.3.3評述 7
1.4研究內容與方法 8
1.4.1研究內容 8
1.4.2研究方法 9
1.5創新點及不足 10
第 2 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12
2.1相關概念 12
2.1.1農村金融含義 12
2.1.2農業現代化含義 13
2.2相關理論 14
2.2.1農業信貸補貼理論 14
2.2.2農村金融市場理論 15
2.2.3不完全市場競爭理論 15
2.3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作用機制 15
2.3.1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金融需求分析 15
2.3.2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金融支持路徑 16
2. 3. 3基于H-D模型農村金融對現代農業的作用機制 17
2.3.4 基于內生增長模型農村金融對現代農業的作用機制 18
第 3 章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與農村金融支農現狀 19
I
3.1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19
3.1.1農業生產條件水平 19
3.1.2農業投入力度 21
3.1.3農業綜合產出水平 25
3.1.4可持續發展水平 27
3.2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28
3.2.1信貸支農情況 28
3.2.2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情況 29
3.2.3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情況 30
3.3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現狀具體情況分析 31
3.3.1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具體路徑分析 31
3.3.2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的問題與不足 33
第 4 章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金融衡量指標 35
4.1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35
4.1.1指標的選取 35
4.1.2因子分析法 37
4.1.3模型構建過程及結果 37
4.2農村金融衡量指標 41
第 5 章 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證研究 43
5.1研究假設 43
5.2變量選擇和樣本數據選取 43
5.2.1變量選擇 43
5.2.2樣本數據選取 44
5.3模型的選擇 44
5.4實證檢驗與結論分析 45
5.4.1平穩性檢驗 45
5.4.2協整檢驗 45
5.4.3VAR 模型建立 46
5.4.4格蘭杰因果分析 47
II
5.4.5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49
5.4.6實證結果分析 51
第 6 章 結論及政策建議 53
6.1結論 53
6.2政策建議 54
6.2.1金融主體層面,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54
6.2.2社會層面,提高儲蓄投資轉化效率 56
6.2.3政府層面,加強引導和支持 57
參考文獻 59
個人簡介 62
致謝 63
III
第 1 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從農業現代化概念的提出到如今農業現代化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農村金 融始終都是其背后的重要支撐力。“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和目標, “穩”字是目前鄉村工作的核心觀念,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農業農村 發展格局,鞏固“鄉村振興”成果,需要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需要 戰略措施不斷創新鞏固,在此大環境背景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倍受關注。農業 現代化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然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必不可少的便是農村 金融的支持,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程度及路徑也仍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問 題,是農業現代化助推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研究并進行解決的問題,農 村金融發展也迎來了新的階段。山東省是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大省,是我國糧食主要 產銷大省之一,其農業發展也一直處于全國前列水平,處于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階 段,山東省也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保障糧食產量、提升產業化結構、完善基 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富足富裕等等都是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 擬待解決的問題和最終想要實現的目標。農村金融對其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 作用,是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路徑,如何提高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 發展的效率,都是我們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本文以山東省為例,探 求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持效用,對于其它省份地區的金融支持農業現代 化發展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新的歷史階段,對于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也在不斷完善和創新。農村 金融和農業現代化都是較為寬泛的概念,隨著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進步,其概念也 在不斷的豐富和拓寬,新時代也有了新的內涵和要求。農村金融也不再只是最早時 候以商業銀行、“信用社”為主而進行的資金支持,其范圍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 豐富,形式也不斷的發展創新優化,但其面臨的問題仍有很多,關于其概念的介紹 和主要問題也會在后面的章節指出。同時,農業現代化發展也不再單單是我們常見 的技術支持理論、市場支持理論、政府支持理論等等,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農業現 代化含義也更為豐富,它包含著農業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和農業競爭力的新展望,以科技創新為“翼”,實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無論是 技術創新水平對其發展的影響,還是市場化的供求手段助力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包
1
括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大力支持對其影響都是社會各界經常探討的問題。 但無論形式和概念如何豐富和創新,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農村金融對于農 業現代化的支持效用最為顯著最為突出的便是“錢”也就是金融學中提到的“資金”。 農村金融發展越來越完善,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村金融手段的多樣化等等都在不斷 發展進步,但無論其如何發展如何創新都離不開其最本質的特點——“資金”。而 如何使資金在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更加高效,發揮更大的作用,便是本文的意 義所在。本文主要選取了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 構三個方面的指標來反映農村金融的發展程度,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 金融支持問題進行了具體研究,驗證得出結論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積極促 進意義。這三個指標為“資金”的供給的規模、效率以及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 代表山東省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主要從這三大金融路徑著手,探究山東省農業現 代化發展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為其注入動力源泉。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本文將以山東省的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情況為例,根據農村金 融相關理論、農業現代化相關理論更好的剖析農村金融的發展實質。同時,引入 H-D 模型和內生增長模型,在充分理解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有重要影響的基礎 上,重點關注金融發展作用于經濟增長的效率、規模、結構這三大路徑。再查閱大 量文獻后,學習并總結國內外學者的實證研究體系,收集相關數據,構建實證分析 模型,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影響效果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得出 結論,對不同農村金融支持路徑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影響程度的差異進行了分析說 明。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以山東省為例探究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 金融支持問題,豐富H-D模型和內生增長模型的實際應用,積極尋找農村金融與農 業現代化間關系的理論思路,同時也能夠一定程度上豐富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理 論的內涵。
1.2.2現實意義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大環境背景下,探究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 代化發展,并為其提供相關建議,能夠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為農業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同時,對山東省自身的農業現代化發 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使其更好地發揮其優勢,正視其不足,更好的推進農
2
業現代化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農業現代化發展中 面臨的“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改善其問題,更好地服務農業產業,更好地助力科 技創新,同時推動農民富足富裕。根據大量的數據與材料顯示,山東省是我國農業 現代化發展的高水平城市,在全國屬于十分前列的水平,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內涵較 為豐富,包括知識、科技、文化、生活水平等多個方面,其對農業現代化的理解也 超越許多其他的省份。在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背后,農村金融發揮著不可 取代的重要作用。山東省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鼓勵農村金融的發展,鼓勵資金 流入農業體系,其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在不斷建設,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創新,同 時也大力吸引農業產業資金的投入,研究山東省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的支持,能 夠更好地分析其問題發揮其優勢,使農村金融能夠更好地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
同時,作為農業發展程度較高,全國糧食產銷大省,對山東省的農村金融支持 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實證研究與充分分析,使其優秀的經驗成果能夠對其他省份的農 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支持問題有一定借鑒參考價值。
在鄉村振興不斷發展鞏固,國家對于農業發展越來越重視的大背景下,農業現 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的促進作用也就越發的顯著和重要,農村金融的發展與創新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所需資金,進而對于農業生產和流通的各 個環節都發揮重要的作用,資金在生產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發揮了實效性,從 而為國家鄉村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1.3國內外研究動態
1.3.1國內研究動態
我國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進程雖然起步較晚,目前發展并不是十分完善,但 近年來,國內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創新,從多個角度和方面對農業現代化發展 進程中的農村金融相關內容進行了相關研究,得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設性建議。
(1)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相關研究 楊阿維等人(2019)利用層次分析法,選取了西藏2008-2017 年的數據,從農 業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條件、農業文化技能等方面,構建了西藏的農業現代化的評 價體系,得出結論社會多方協作才能更好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1]。李冬艷等人(2020) 主要從農業現代化的經營主體方面展開論述,提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建立新的經 營主體,說明了經營主體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直接生產力、推動力,且應該注意到, 隨著主體規模的發展,經營主體對農業現代的作用效果就越發明顯[2]。夏曉娣(2021) [] 指出在大數據背景下,農業現代化發展應充分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利用數據資源, 實現產業鏈結合發展,提高各生產要素的協同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業生 產力[3]。張志新(2022)選取山東省2010-2019 年的數據,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 闡述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集聚性和分異性的特點,也就是說不同時間和不 同空間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不相同,存在差異,從技術化、信息化和知識化等七 個幾方面對山東省農業發展情況作出了評價[4]。
(2)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信貸發展相關研究
李明賢等人(2019)分析了農業信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闡述了農業信貸 的效率低,規模小,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應完善農業貸款的 補貼政策,提供有優惠性的金融產品,完善農從信用體系建設,保證信貸可持續性 等建議[5]。孫繼國等人(2020)主要從信貸結構、信貸精準扶貧、農業保險等角度, 對農業信貸發展情況進行詳細分析,探究信貸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并建立了鄉 村發展推動力因素分析的系統仿真模擬模型。得出結論,農業信貸可以促進農業產 業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擴大農業投資規模[6]。李欣姿等人(2021)選取了 2011-2018 年我國農業信貸和農業產值的數據,建立了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并用 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結果進行驗證,得出農業信貸可以增大農業產值的結論,并對 其中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例如規范信貸運轉制度等等[7]。
(3)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政府支持相關研究
王長松等人(2020)主要從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有關農業規模擴大、農業項目 改革等方面闡述了財政支持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倡構建具有地方特色 的農業財政支持方式,因地制宜,推動地區農業農村發展[8]。劉炳欣(2021)以楊 凌示范區為例,探究了財政部門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創新示范區為單 位的財政支持效用,具體探討了其存在的效率較低等問題,同時也講述了此示范區 財政支持針對性強等特點,對其他示范區財政支持提供了參考[9]。劉宇(2021)以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背景,闡述了農業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支持,以山東省菏 澤市為例,具體分析了財政支持在農業發展中的銜接作用和保障作用,并提出相關 建議,以提高財政支持的保障效果[10]。鮑曙光等人(2021)指出面對 “十四五時 期”政策和市場以及技術驅動力不斷增強,這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 不確定性問題嚴重、資源要素難以突破瓶頸、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條不完善等問 題,想要激發農業農村投資活力,需要完善財政金融協同機制。從風險和收益兩個
4
角度的綜合視角,對于農業支持的保護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需要在發展農業經濟 的同時,也要保護農業投資的環境[11]。
(4)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農村金融支持相關研究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課題組(2020)以廣東省分行的金融助推農業現代化 發展情況為例,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最后,對于農村金融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農 業現代化提出了相關建議措施,例如可借鑒日本、美國和德國鄉村發展的模式,精 準定位市場、開展服務,凝聚全社會力量,完善頂層設計,引導社會各界合力服務 “三農”[12]。朱佳佳(2021)以漳州市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為例,引入金 融要素支撐,指出了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實證分析,主要從人力資本外流對鄉 村的影響角度進行重點論述,同時指出,信貸支持力度雖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應在 力度支持的基礎上,合理的調整涉農信貸的結構,同時在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這一過 程中也應合理運用金融要素等一些重要措施[13]。蘇開禮等人(2021)指出,目前農 業現代化進程中金融支持作用效果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例如涉農貸款“貴”“難”、 金融產品單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較差等問題。同時具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對 相關解決策略提出了建議,為了農村金融能更好的支持農業產業的發展,也為以后 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14]。朱長明(2020)分析了河南省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例如 金融產品較為單一,創新性不夠、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金融支農資金投放不足、 應對農業風險的保障機制不健全、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提出建議,應該盡 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保險制度,提升河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條件,并 且應不斷創新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改善單一性,構建高效完整的農村金融發展體 系[15]。張俊友(2021)分析了以農村金融規模、結構、效率這三個主要層次為指標, 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探究了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影響效用[16]。石滿珍 等人(2021)收集了中國 23個省份 2006-2016 年的數據,主要以農村金融發展規模 和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為農村金融主要衡量指標,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探討了農村金 融與農業現代化發展之間存在一種倒u型關系[17]。
1.3.2國外研究動態
國外的農村金融研究相對于國內來說,發展較為全面,起步也相對較早,其農 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研究對國內有一定借鑒作用,對照國外的研究動態我 們可以更好的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且吸收可以借鑒的方法。
(1)農業現代化的相關研宄
國內外關于農業現代化的研宄都產生了豐碩的成果。TheodoreW (1964)提出
5
了農業現代化的概念,指出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不 改變農業的生產模式,才能更好的發展農業。農業現代化的概念便是這個時候提出 的[57]。近年來對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的解釋越來越豐富。FedorovaMaria(2021)主要講 述了20 世紀20 年代蘇聯和美國的“種子”交流計劃和種子改良等等情況,說明了 種子研發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58]。David J(2020)主要說明了農業現代化過程 中的民主問題,即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農民農戶生產力的分配,使得農民的民主程 度更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業勞動的壓迫。即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民主越 可能發生[59]。Haryono D(2021)主要說明了瀾滄江流域稻的生產過程的機械化程度提 高,大大增強了土地的生產力和農作物產出效率,提高了農業利潤[60]。
(2)有關農村金融的相關研究
StephenR (2008)從土地所有權的角度,說明了農業信貸和農業投資必須超越 土地所有權,才能更好的應對風險。同時說明了信息不對稱,會給農戶信貸帶來風 險,在擔保較高的合同下,農戶所得實際收益就較為有限,所以應盡力避免信貸過 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性,提高信貸效率[61]。John Cotter(2012)主要說明農業營銷環 境存在風險,風險難以衡量,市場上對于風險的衡量并不準確,準確衡量風險對于 金融機構和農戶來說都有很大的積極意義,使得金融機構和農戶決策更有依據,更 加科學[62]。 R.K.Panda (2017)主要從農業信貸制度對農業發展進行了相關研究, 研究了信貸對農業支持的具體路徑,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國家信貸水 平總體較低,農業增長較為緩慢,農業信貸分配存在地域差別且有階級不平等的特 點,農業信貸制度需要完善,以便提高印度農業信貸對農業發展的支持效用[63]。 FranciscoAscui (2019)主要從自然資本角度闡述了農業信貸對農業發展的作用, 農業信貸會對自然資本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金融機構在對農戶進行貸款時, 農戶也面臨著自然資本的風險。目前,并沒有任何機構和組織能夠對自然資本進行 評估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差異和物質風險導致的原因,金融機構的信貸面臨著一定程 度的挑戰。這就說明需要提高對風險的應對能力,需要完善金融機構的信貸制度, 提升信貸機構的抗風險能力[64]。AdityaR(2020)主要說明了農村金融中資本約束對 小農經濟的影響作用,以及資本約束對金融績效的影響,指出資本約束對農村金融 有一定的積極影響[65]。
(3)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相關研宄
國外,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研究較早,國外金融業發展較早發展程
6
度也較高。國外對于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研究也較為詳細。 Klose S.L (2005) 主要從金融體系完善的角度,對金融支持農業發展進行了相關研究,他認為金融服 務的水平急需提高,應該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金融體系,從農戶角度出發,滿足農 戶的資金需求[66]。Sonny Gad Attipoe(2020)以加納博迪區為例,研究了農村金融對 可可生產率的影響,得出結論農業信貸的投入可以提高可可農戶的生產效率[67]。
1.3.3評述
根據上述國內外文獻綜述,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外在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方 面都做出了一些研究,國外對農業現代化的概念引入的較早,農村金融體系也較為 成熟,而我國的研究近年來也越來越深入,對我國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提供了 理論支撐。
關于農業現代化概念國內學者強調了經營主體的重要性,提出一個新型農業經 營主體的重要性。國內外學者都提出了,可以將農業現代化的概念進行細化分類, 農業現代化概念較為廣泛,可以包含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經營主體、農民生活 水平等方面,更加方便對農業現代化進行全面整體評價。國內學者根據調查和數據 收集,紛紛構建了對農業現代化程度評價的體系,對農業現代化程度的評價提供了 重要的參考。
國內學者關于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農村金融支持的研究,較為突出的就是關 于信貸融資支持以及財政支持兩個方面。提出了調整精準扶貧額度、農業保險額度、 投資固定資產力度,使其更加準確精準,提高其效率的觀點。以及對信貸方面遇到 的問題作出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增加農業補貼金和補助金額的創新性想法,以及 對完善保障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法律體系的重要性作出了提醒。同時指出財政補貼 的必要性,但也指出光靠財政補貼是不能真正發展的,需要社會資金的注入才能真 正活躍農業現代化的市場。國外學者也對政府補貼以及信貸資金的配合做出了詳細 的研究,闡明了其重要性。
關于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國內外學者都做了大量有參考意義的研 究。國內學者提出了我國金融產品服務單一、金融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應加 大創新力度,建立適合中國的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的觀點,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較 我國是非常完善的,我國學者提出可借鑒日本造村運動、美國城鄉互惠型鄉村發展 模式,集合社會力量助力農業發展,但同時也應注意結合我國的現實。國外學者的 關注點則更為精細,致力于讓小銀行發揮大作用,以及金融服務人員的素質能力等。
可以看出國內和國外學者在此研究上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國外助力農業現代
7
化發展進程中的農村金融支持有些方面確實較國內成熟些,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學 習的地方,我國對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研究還處于較為籠統寬泛的層 面,日后應更加精細,也需充分考慮我國實際的發展狀況。
1.4研究內容與方法
1.4.1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支持有關問題。本文在內 生增長模型等基礎上,采用 2006-2020 年山東省的有關數據,選取12 個指標對對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同時選取了農村金融的指標來代表農村金融 的發展水平,進而又構建模型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村金融之間的VAR模型,并 對此做出檢驗和分析,探究了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對山東 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村金融發展相關情況做出了詳細描述,最后為農村金融更好 地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緒論。首先說明了有關選題的背景和意義,表明了選題的來源和原 因,包括理論和現實意義,接著描述了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本文主要內容和文章框 架,然后對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說明,最后闡述了本文可能的創新點和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本文所涉及的相關理論概念,以支持本文的論證。主要講 述了如今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闡述了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 徑和作用機制,具體闡述了 H-D 模型和內生增長模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農村 金融能夠發揮作用的內在機制,為實證模型構建和假說的提出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部分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金融支農的現狀。主要從四個方面描述 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情況,主要為農業生產條件水平、農業投入力度、農業 綜合產出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從“財力”、“物力”、“人力”三個方面對山 東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進行了論述;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具體分析了農村 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徑,以及論述了山東省金融支農存在問題與不足。
第四部分主要構建了農業現代化指標評價的體系和選取了農村金融的相關指 標。說明了指標的選取原因,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對評價體系模型進行了構建。
第五部分為山東省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的實證分析。在內生增長模型 等的基礎上,采用 2006-2020 年山東省的有關數據,構建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村 金融指標之間的VAR模型,并對此做出檢驗和分析,探究了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
8
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且對實證結論進行經濟意義上的分析研究。
第六部分為結論及政策建議。參考實證研究得出的結果,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 進程中的農村金融支持情況進行經濟結論的描述,并結合山東省金融支農的問題等 實際發展情況,針對此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提出有關建議。
1.4.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對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進行分析研 究。定性分析主要指從理論方面對山東省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情況進行描述研 究;定量主要指收集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并進行實證檢驗,對山東省農村金 融對農業發展影響及其內在機制進行研究,利用多種手段對農業現代化和農村金融 之間的關系進行驗證,使結果更加全面、科學。
(1)文獻借鑒法
本文參考了許多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并且對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的有關 書籍和網絡資源以及新聞等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對相關概念和作用機制進行了分 析,從書籍、文獻和新聞中學習相關知識,以此為理論支撐寫作文章并且構建相關 模型,同時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2)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法
本文定性分析主要指對相關概念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融支持路徑和 作用機制,從理論和實際方面進行研究和闡述,并且在后文針對結果進行分析并提 出建議;本文的定量分析主要體現在,收集并整理農村金融和現代農業 2006-2020 相關的數據,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情況和農村金融情況進行描述,描述時主要是依據 收集的數據,并且對數據進行整理、繪制表格和圖片,進而分析其發展情況。本文 的定量分析還體現在對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后文實證模型的構建和檢驗。
(3)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
本文對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驗證使用了實證分析的方法。具體 為:運用SPSS軟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對農業現代化指標進行綜合分析,選取農村 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構這三個指標代表農村金融發 展水平,運用 eviews 軟件構建 VAR 模型,并對模型進行驗證分析,探討山東省農 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效用。同時,在此基礎上,對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采取了規范分析的方法,思考并提出了具體的結論和建議。
圖 1-1 技術路線圖
1.5創新點及不足
本文的創新點主要在于對理論的應用和內容方面創新兩個主要方面。
(一)理論應用方面創新
本文在理論應用方面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創新,本文應用了多門學科的理論,并 且尋找其中的相關聯點。本文的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文章第二部分對理論的闡述, 本文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情況,從多個角度具體描述了
10 其含義和包含的內容,理論解釋更加清晰。同時結合實際對理論在農村金融支持農 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徑中的作用,進行了具象化詳細的描述,更為直接。同時本文應 用的理論涉及金融學和經濟學以及制度學多個方面,主要體現在基于H-D模型和內 生增長模型對農業現代化支持農村金融發展機制研究的分析應用上。
(二) 內容方面創新
第一,本文選取了農村金融發展的規模、效率、結構三個方面的指標,且相關 建議的提出分為金融主體層面、社會層面、政府層面,社會主體包含全面,多角度 分析農村金融發展情況,并且從多個主體方面提出政策建議,能夠更好描述農村金 融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第二,本文結合了當今數字金融發展情況,對山東省的農 村金融發展情況、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關建議;第三,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 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并構建 VAR 模型對農村金融影響情況進行實證研究, 旨在從如何提高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效率方面進行措施建議的探 索,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三) 文章不足之處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雖參考了大量研究文獻盡量將相關指標納入測算中,但 仍不夠全面,本文選取的指標并不能完全替代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金融水平,只 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發展水平。由于指標選取的有限性也導致了在經濟結論和政 策意見提出時,不能夠全面包含農村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不能全面地提出針對山 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建議,有些片面。所以本文主要從農村金 融服務體系相關角度展開了具體分析,盡量具體;從多個主體角度開展了論述,盡 量全面。
11
第 2 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2.1相關概念
2.1.1農村金融含義
農村金融的定義形式多種多樣,專家學者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農村金融的定 義進行了闡釋,經過對大量書籍的翻閱、對文獻的分析以及對現代農村金融發展情 況的查詢與調查分析,現從以下幾個具體的方面來對農村金融含義進行闡釋,主要 對如今“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的新型農 村金融的組成部分進行大致的總結描述。但無論農村金融的含義如何豐富,如何擴 展,其本身的理論含義是不變的,農村金融就是農村貨幣資金的組織與融通。
在對農村金融概念進行理解時,不免思考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農村,是單單 指農村的金融嗎?農村的,指向的到底又是什么呢?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主體?答 案顯然都不是的,將農村金融簡單的理解為農村的金融是十分片面的。但由于農村 金融本身概念的寬泛,其內涵確實有些含糊不清,直到今天尚沒有一個普遍的統一 的理論界定。
而本文對農村金融的闡釋主要限于筆者自身對其理解,以及依據農村金融在農 業現代化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涵蓋的內容,對農村金融的內涵進行了具體方面 的描述。本文暫先將農村金融理解為: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所有融資問題。
(1) 農村金融機構
目前我國主要的農村金融機構有9 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屬于政策性銀行,并 不直接對對農戶個人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它面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和政府有 關機構。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儲銀行,屬于國有商業銀行,為農戶提供各項農村 金融服務。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 農村合作銀行、農村貸款公司以及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 主要按照商業原則依據監管部門對三農工作的核定范圍而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和產 品。但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農村貸款公司雖然可以為農戶提供貸款和服務,但是并 不能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和存款。而農村資金互助社主要是合作性金融組織,其 服務對象范圍較小且有限,面向的是加入互助社的會員。
(2) 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
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面向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村金融產品目前主要以大小額
12 信貸為主,目前許多農村金融機構創新了“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服務模 式,但農村金融產品還是較為單一的,缺乏創新。因為其服務主體主要為農民,而 農民知識水平不高、且收入較為不穩定也不高所以導致了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難以 創新的問題。
農村金融機構會根據農民的需求來制定金融產品和服務,所以通常農村金融機 構的貸款數額都較小,且期限短,農村金融機構的產品應該滿足農民農戶生產生活 中實際資金需求。
(3)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體系主要有五種模式。第一種為政府主導模式,政府收集信 息,設置信息采集系統,并建立保障制度,農戶信息主要由政府提供和把控;第二 種是政府和人民銀行共同主導模式,在政府的主導下,人民銀行的各分支機構聯合 其他部門對信用信息進行全面的采集和共享;第三種是政府和專營機構合作模式, 由政府主導,成立專門的信用平臺管理結構,對農戶信用信息進行管理;第四種是 由人民銀行主要管理的模式,人民銀行管理協調農戶的信用信息等工作;第五種是 金融機構主導模式,金融機構直接管理并協調農戶信息的使用情況。
(4)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農村金融
互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發展,金融也處于數字化發展的浪潮中,而農 村金融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點動力源泉,也面臨著數字化 轉型的機遇和挑戰。加強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創新發展線上金融服務模式、完善管 理體制、因地制宜的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服務等等都是數字化時代賦予農村金融發展 的機會,同時農村金融也可與金融科技適度融合,利用移動端、5G等科技帶來的便 利,實現服務模式的創新,讓廣大農戶利用手機就能高校獲得資金需求。隨著時代 不斷發展,人們對科技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網絡普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農村的 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未來農村金融一定會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創新。
2.1.2農業現代化含義
對于農業現代化概念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傳統農業不斷發展進步轉變為現代農 業的過程,由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為現代科學農業的生產方式,同時用科學的 經濟管理手段進行管理,形成一個優質、高效、可持續的農業生產體系和生態系統。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的進程,新的歷史時代賦予它新的概念和定 義,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沒有止境,是不斷發展的。那么在鄉村振 興的大背景環境下,農業現代化到底包含哪些方面、那些具體表現形式呢?我將列 13
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農業生產方式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最直接最核心的表現形式便是生產方式的科學性、科技性與 機械化、工業化,通過生產方式的轉變更新實現穩產增量的目標,提高農業生產力。 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產能、保證農產品的供給以及提高農民的收入。
(二)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
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要求農業產業鏈條完善與科學,需要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以 農業農村產業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使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主題緊密聯系,保證農業產業鏈條的完整高效,形 成市場農業。
(三)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利設施和電力設施建設,同時注重農村道路的 建設,同時注重環境衛生的保護,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只有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才能為農村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提升農業服務農業,培養職業農民,改 善農村的生態環境以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農業現代化就是擺脫以往靠人力、靠天收的傳統經營模式,提升農 業生產過程中的現代化水平,利用科技提高物質機械的現代化水平,改善以往無規 律的制度的管理經營模式,建立現代化的管理經營模式,培養新型職業化、專業知 識儲備充足的農業從業者,實現農業生產產業化、鏈條化,利用機械化手段提高生 產效率,以便能夠更好更高效的服務農業產業的發展。總而言之,農業現代化是一 個范圍較廣、綜合性較強,不斷發展創新的經濟發展過程。
2.2相關理論
2.2.1農業信貸補貼理論
農業信貸補貼理論主要指出,政府的支持對于相對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 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農村地區較為落后,農民和農戶自己發展農業經濟存在一定 的風險性和局限性,得出結論,政府的支持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農民和農戶自己的收入難以滿足其發展農業產業的需要,其儲蓄能力較低;同時資 金支持也難以獲取,農業弱質性的特點,信貸成本高,所以農業信貸補貼對于農村 地區經濟的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但由于過度強調政府的作用,農業信貸理論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過度依賴政府信貸補貼,必定會加大財政負擔,同時使得農戶的儲
14
蓄意愿降低。低息容易使得,貸款機構交易成本較高,會擇優選擇貸款對象,容易 導致資金更容易流向較為富裕的農民,使得原本補貼的意義有所限制。同時,貸款 機構,沒有還款壓力所以可能會導致不催收還款,使得不良貸款容易發生。
2.2.2農村金融市場理論
農村金融市場理論主要關注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資金的配置應該由市場自己 決定,應該遵循市場主導,利率自由化,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理論認為,農戶本身 存在一定的儲蓄能力,政府的支持資金并不是必要的,相反可能會抑制市場發展的 活力,并不能使得補貼發揮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情況。同時,會使得一些非正規的 金融機構機會成本提高,合理地進入農村金融市場。
2.2.3不完全市場競爭理論
不完全市場競爭理論,主導結合政府和市場的優勢,更好地提升農村金融發展 的活力,市場自由發展是存在優勢的,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 稱,市場發展較為混亂等問題,需要政府的干預和引導,這有利于彌補市場完全自 由發展的缺陷,使得農村金融更好的發展,讓農戶和農民更好的得到資金支持。
2.3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作用機制
2.3.1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金融需求分析
(一) 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的需求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能夠實現逐步發展的基礎和重點,農業基礎設 施的建設需要投入較大規模的資金。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明顯的不 足,主要包括農村電網的使用設施不完善,鄉村道路狹窄且有限以及水利設施較為 落后且有限等情況。而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最大的問題就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資 金不到位,需要金融資金的支持。
(二) 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
農業產業化發展,涉及農產品的供銷等重要問題,想要打造完整的產業供應鏈, 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就需要金融資金的大力支持。發展規模化經營的第一步便是融資 問題,如果不能實現金融的有效供給那么便無法實現農業產業的規模化。農戶和龍 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由于農村經濟相對落后,農戶 的存儲資金便難以滿足其生產的需求,此時便需要金融支持。
(三) 農業科技研發投入需求
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在與科技的創新與發展。要想實現專業化的生產、高產量以
15
及信息化就需要不斷增強科技研發水平,發揮出各區域的優勢發展特色高效的農業 產業,科技創新的實現不僅需要金融機構的資金幫助,同時政府的資金以及財政補 貼等等也十分重要的因素。
(四)農業風險防范投入需求
農業是一個風險性較強的行業,例如氣候的改變等自然情況以及人為情況等 等,但同時農業卻是一個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的行業。每年我國農作物受災面積都占 總播種面的較大部分。這需要我們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保障農民的收入,保 障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體系仍存在明顯短板和不足,不能滿足農業 經營生產的需要,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戶和農業企業對風險防 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農業保險的需要量也越來越高,例如自然災害損失保險、 病蟲害保險等涉農保險。
2.3.2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金融支持路徑
(1)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顯著。例如基礎設 施及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農業機械的采買和農業生產中各種投資的需要,這都需 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僅僅靠農戶自己是無法滿足資金需求的,這是就需要農村金 融的支持。例如農業大小額信貸、農業補貼、線上信貸業務辦理、農業專項貸款等 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基礎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
(2)農業現代化實現規模化經營要求農村金融不斷創新產品不斷深化以滿足 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原始積累。農業現代化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新技術、新管理模式 都在更新迭代,對農業從業者的職業化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農村金融市 場必須不斷完善,發揮其儲蓄功能,創新金融工具與服務,有利于更好地解決農民 的“融資難”等問題。
(3)商業資金為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注入動力。農業的專業化高效生產以及 農業產業的融合和規模化發展過程都缺少不了非金融機構的支持,例如商業資本、 風險投資等的資金注入。農業產業鏈的完善,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少不了社會資本 的注入,這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須經歷的進程,讓市場選擇優質農業企業,讓農 業市場化規模化。盡管現如今商業資本對農業行業積極性不高,但隨著農業現代化 進程的推進,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商業資本進入農業發展市場的規模也在逐步 擴大。
(4)農村金融的支持有利于優化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金融機構
16
更樂于投資有潛力有收益的農作物和農業企業,將貸款和投資發放給滿足需求的農 業企業,使得農戶的勞動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促進了農業產業的發展。 金融機構的擇優投資行為,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使得優質的農業企業得到更 好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場上農產品的質量。
(5)金融市場為農業產業資源配置發揮效用。金融市場的資金聚集及資源配 置功能,為吸引社會資金進入農業市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資金以多種金融工具 的形式發放投入到農業產業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業融資難問題,提高資本在農 業行業的配置效率,提高農業產業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的發展 程度越高,金融市場的資本、投資儲蓄能力也就越強,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也就 越大。
2.3.3基于 H-D 模型農村金融對現代農業的作用機制
H-D模型可以簡潔明了的表現出經濟增長的相關決定因素,這也是H-D模型能 夠被廣泛應用的原因,將H-D模型原理,應用于農業經濟增長過程中,我們可能需 要應用以下公式,首先我們需要用到現代農業增長率的相關公式,公式如下所示:
Rg = dMArg 式(2-1)
公式中,Rg表示現代農業增長率,MArg表示現代農業,即:對現代農業指標 進行導數化計算,得出現代農業增長率。即通過一系列反應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指標, 利用因子分析法賦權后得出的現代農業總體發展指數。通過對此模式的研究與分 析,我們可以得出一般結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程度和農業經濟發展程度是呈現正 相關的。同時農業經濟發展程度越高,那么外部投資就越大,在本文外部投資主要 指農村金融的發展程度,最后得出結論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說農 業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即:
MArg = sMY 式(2-2)
式子中,s表示現代農業占農業經濟的比率,用MY來表示農業經濟水平。結合 以上公式,我們可以得到現代農業增長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即:
dMY
R=~MY
上述公式表明,現代農業的增長速度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等同于農業經濟增長的 速度。即:(H-D)模型也可適用于研究現代農業經濟的增長規律和發展研究。
17
2.3.4基于內生增長模型農村金融對現代農業的作用機制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使用較為廣泛,其主要研究內容為:經濟在不依賴外部投資 力量而完全依靠內生力量促進經濟增長的路徑。而針對本文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這個內生變量便是技術。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農業經濟的規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 隨著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遞減到一定程度,資本投入就會產生上限,那么此時單位資 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就為零。AK模型主要公式如下:
Y = AK 式(2-4)
公式中,Y表示經濟的發展規模,A表示增加單位資本投入增加的產值,K為資 本量。在考慮資本折舊的情況下資本增量表示為:
Kt+ 1 = (1 - 3)Kt + It 式(2-5)
其中,t表示時間,5表示折舊率,I表示由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規模。在以下的 公式中我們用MY表示現代農業經濟,綜合以上式所述,將(2-4)帶入(2-5)中, 現代農業經濟的增長率可以表示為:
MYt +1 - Yt A * It 。
= -3
Yt Yt
-3 = A *0*s-3
Yt MYt
通過上述公式可以得出,技術進步、儲蓄投資率、儲蓄率在一定程度能夠影響 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現代農業的增長。金融機構通過儲蓄與投資將資金投資于農業 產業發展,發揮資源配置效用,促進農業現代化技術進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無論是 H-D 模型和內生經濟增長模型都能證明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有影響作用。
H-D 模型和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是宏觀經濟學中廣受應運的經濟增長模型,有說服 力。
18
第 3 章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與農村金融支農現狀
3.1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山東省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第一梯隊,在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提出后,山東省 緊跟步伐做出了一系列有關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政策和計劃,其農業現代化進程仍在 不斷推進。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實施“農作物+”戰略,將農業發展與旅游業等融 合,同時發展農業產業鏈,不斷研發農業發展有關專利,科技賦農,提高機械化水 平,同時注重生態保護,保證其在農業現代化程度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管理方面,山東省不斷優化農業發展管理制度,聘請相關 相關專家,管理更加科學化更加高效。同時,山東省大力提升農民職業素養,組織 農業專業技能大賽、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完善人才職業技能評判制度,提升農戶職 業素養,為現代農業助力。
山東省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上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雖然山東省 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其農業現代化水平總體處于上升的階 段。山東省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不足、基 礎設施建設有限、農業管理制度不夠科學現代化、農民的職業素質較低、農業機械 化程度呈現地域性差異,發展不平衡、農業種子等相關等級水平較為落后等等,雖 然說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全國較為優秀,但是我國整體農業現代化水平仍然不 能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整體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山 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且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也是需關注的重要問題。本章 節闡述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具體發展現狀,主要從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四個主要 方面去展開論述,分別是:山東省農業生產條件、農業投入力度、農業綜合產出水 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3.1.1農業生產條件水平
3.1.1.1第一產業總產值現狀
根據圖3-1, 3-2中的內容可知,山東省第一生產總值整體處于增長趨勢,山東 省總生產總值整體也處于增長趨勢。 2020 年第一生產總值較上一年有一定增長,農 業經濟總量處于不斷增長狀態。但山東省第一生產總值占總生產總值的比重呈現緩 慢下降的趨勢,這說明山東省的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產業結構越來越合理,這對于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和總體經濟發展都有積極促進作用。
19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C1B 2019 2020
年份
圖 3-1 山東省第一生產總值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
圖 3-2 山東省第一生產總值占總生產總值的比重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
処巫札別細械«札劃|抵
20
3.1.1.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構成
表 3-1 山東省 2011-2020 年農林牧漁業產值具體情況
年份 農林牧漁業(億) 農業(億) 林業(億) 牧業(億) 漁業(億)
2011 7311.11 3737.04 99.96 2205.73 973.24
2012 7817.84 3829.19 107.01 2328.69 1227.81
2013 8577.06 4335.77 120.30 2410.56 1347.03
2014 898&18 4556.10 131.53 2478.81 1420.85
2015 9283.92 4662.61 139.92 2602.08 1447.28
2016 9075.60 4387.51 147.48 2620.29 1409.65
2017 9140.36 4403.23 165.09 2501.37 1475.96
2018 9397.39 4678.26 181.63 2432.67 1425.91
2019 9671.67 4914.43 197.70 2412.06 1397.42
2020 10190.58 5168.36 214.20 2571.87 1432.08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
2020年山東省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90.58,其中農業5168.36億元,而林業 產值的金額超過了 210 億元,其他各個產業的金額也有所增加,整體處于上升發展 的趨勢。這說明山東省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優異。通過表3-1當中的內容可以知道山 東省的農林牧漁總產值處于一直增長的狀態,從2011 年到2020年 10年間增長了 將近一半,增長的速度非常快。
3.1.2農業投入力度
3.1.2.1農機總動力
機械化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農業科技 水平,科技不斷進步,農業生產方式不斷改革,山東省對機械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廣 泛,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在逐步提高。山東省2020 年為止可使用的中大型的拖 拉機有5041 25 臺,而小型的拖拉機有1975826 臺。根據圖 3-3 當中的內容,可以知 道山東省的農業機械總動力,相比 2011 年來說增長了一倍多,增長速度十分迅速, 這說明山東省機械化水平整體處于穩步上升的趨勢,因而可以知道在進行農業發展 過程當中,生產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1
3.1.2.2農村用電水平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B 2019 2020
年份
圖 3-4 山東省農村用電量
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官網
從圖3-4 可以看出, 2011-2017 年農村用電量一直在緩步上升, 2018年突然下 降主要是由于18年自然災害以及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 18年之后用電量在回升, 這說明農業現代化投入整體仍是處于提升狀態。
22
3.1.2.3土地灌溉條件
本節采用土地灌溉率描述山東省的土地灌溉條件。從表3-2中可以得知,山東 省有效灌溉面積一直處于增長趨勢。這表明山東省的耕地抗旱能力在穩步提升,從 有效灌溉率來看,山東省有效灌溉率一直處于非常穩定的狀態近年來一直處于增長 趨勢中。整體上看山東省近年來的土地灌溉條件在穩步發展,有增長趨勢。
表 3-2 山東省有效灌溉率統計表
年份 有效灌溉面積(千公
頃) 耕地面積(公頃) 有效灌溉率
2011 4986.88 10865438 0.58967232
2012 5011.3 10866977 0.461149407
2013 5022.24 10976440 0.457547256
2014 5081.95 11037922 0.460408218
2015 5126.78 11026572 0.464947764
2016 5161.16 11278610 0.457606035
2017 5191.06 11107794 0.467334918
2018 5235.99 11076833 0.472697386
2019 5271.36 10933097 0.482147007
2020 5293.56 10889085 0.48613451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經人工計算得出。
3.1.2.4財政支農投入
農村金融支持金融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政府財政和政策的支持,財政支農比 率可以反映山東省在農業方面的投放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東省的財政分 配關系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從圖3-5 中可以看出2011-2020年山東省的財政支農金 額一直處于穩定發展狀態,這反應了山東省財政投入水平的發展與進步。這說明, 從 2011-2020 年山東省的整體財政支農水平較為穩定。
23
3.1.2.5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等,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對于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且其對于農業生態的保護也有積極 作用,有利于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從圖中可以看出,2020 年山東省農業固定資 產投資占比有較大幅度提升,之前也處于穩定狀態,這說明近年來農業固定資產投 資比例力度在逐步加大。但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數值仍較小,需 要繼續擴大投資。
24
3.1.3農業綜合產出水平
3.1.3.1農業土地產出率
如下圖可以看出,農業土地產出率是由第一產業增加值與農作物播種面積比較 之后進行計算。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山東省土地產出率整體處于上升的階段,土地 產出水平在逐步增加。這反映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土地產出的優勢,體現 出其生產力在不斷發展提高。
表 3-3 山東省農業土地產出率數據統計表
年份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萬
元) 耕地面積(公頃) 農業土地產出率(萬/ 公頃)
2011 39738459 10865438 3.65732693
2012 42817095 10866977 3.940110943
2013 47426326 10976440 4.320739418
2014 49928789 11037922 4.52338665
2015 51828978 11026572 4.700370886
2016 51711341 11278610 4.584903725
2017 51147033 11107794 4.60460763
2018 52725333 11076833 4.759964604
2019 54764679 10933097 5.00907818
2020 56473389 1088985 5.186238238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經人工計算得出。
3.1.3.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 從下圖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逐漸降低,這反映出山東省 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側面反映出山東省農 業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25
圖 3-7 山東省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經人工計算得出。
3.1.3.3單位耕地面積糧食產量 山東省糧食產量一直都維持在較高水平,近年來也一直在穩步提高。從圖 3-8 可以看出山東省單位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也在不斷提高,2020 年更是增速十分明顯, 呈現良好態勢。
26
3.1.4可持續發展水平
3.1.4.1 農作物受災害率
2020年,山東省農作物受災害率大幅下降到 0.04 以下,10年前受災害率達到 0.19,從圖 3-9中可以看出山東省農作物受災害率 10年來下降了很大幅度,這說明 山東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抵御風險能力逐步提升,農戶對風險的應 對能力越來越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呈現良好態勢。
圖 3-9 山東省農作物受災害率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經人工計算得出。
3.1.4.2 森林覆蓋率
森林覆蓋率這一指標反應了山東省森林和林地在實際中的占有水平,反應了山 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從圖中可以看出山東省森林覆蓋率 一直處于穩定的水平,2014 年有所提高,和山東省的綠色發展政策密切相關。
27
表 3-4 山東省森林覆蓋率統計表
年份 森林覆蓋率%
2011 16.7
2012 16.7
2013 16.7
2014 17.5
2015 17.5
2016 17.5
2017 17.5
2018 17.5
2019 17.5
2020 17.5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3.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不斷發展的的背后,其重要支撐力便是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 完善。山東農村金融總體情況較其他省份來說,一直處于較為靠前的水平,其農村 金融也在不斷地發展創新。山東省不斷探索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加大金融機構的 資金投放力度,同時與財政補貼等形式相結合,引流資金發展農業,取得了一定的 進步,更好地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但農村金融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本 章節具體從農“財力”、“物力”、“人力”三個方面論述了山東省農村金融的發 展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農村金融發展的情況。
3.2.1信貸支農情況
信貸支農額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省份農村金融投入水平和效率,反應 了農村金融的具體“財力”情況,直觀地代表了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從圖 3-10 可以看出山東省近 10 年來的農業信貸一直都在增加,這表示山東省的信貸投入力 度在逐步增大,但是其信貸支農效率某些年份卻有下降的趨勢,這說明山東省的信 貸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業信貸整體水平還是在穩步 提升的,農業信貸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仍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使 得農村金融支持更加科學合理。
28
圖 3-10 農業信貸金額
數據來源:《山東省統計年鑒》
3.2.2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情況
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的具體分布情況,可以在“物力”層面說明農村金融的發展 水平,反應了山東省農村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程度,反應出山東省農村金融在服務 農村地區發展的普及程度以及服務基礎,雖然手機銀行等快速發展,但當前在農村 農戶通過金融網點辦理金融業務仍是主要金融服務方式,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設置能 夠為農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務做出最基礎支撐。農村金融網點普及范圍廣、普及程度 高才能夠更好的為農民和農戶提供金融服務,使農民和農戶能夠獲得資金等金融支 持,更好的服務農業產業、服務農經濟發展。從圖 3-11中可以看出近年來山東省的 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處于穩定發展狀態,新型金融機構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整體 數量仍較少,需要加大新型金融機構的設立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按整體來看山東 省農村金融的網點普及度較好,但仍需逐步擴大,不斷創新,保障金融服務的提供。
29
山東省營業網點機構個數
■小型農村金融機構飛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齢?
圖 3-11 2009-2017 山東省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個數
3.2.3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情況
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農村金融的“人力”發展水平, 反應出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因為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素質和數量,能夠直接 影響農村金融服務的水平,金融服務需要人來支撐,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由于網絡 及基礎設施的有限,由于農民和農戶普遍的知識水平較低,金融從業人的數量及素 質就更為重要,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情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金融 的發展水平和質量。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水平及數量普及較好,才能更好的宣 傳金融產品,為農民和農戶答疑解惑,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情況,暢通農村金融 提供渠道,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等金融服務。從圖 3-12中可以看出,山東省小型農 村金融網點就業人數較為平穩,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就業人數數量不斷提升,這說明 山東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不斷發展進步,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提升就業人 員素質,增加就業人員數量,保障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30
山東省營業網點就業人數
■小型農村金融機構(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人)
圖 3-12 山東省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就業人數
3.3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現狀具體情況分析
雖然這三個指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山東省農業支農情況,但并不十分全面。 所以本章節同時從更多角度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進行了描述和 分析,指出了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的一些問題和不足,較為全面的分析了山東省金 融支農現狀,深入研究了山東省農村金融如何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從不同類型、 不同角度的農村金融服務方面具體分析農村金融對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效 用影響。
3.3.1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具體路徑分析
本部分對于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主要是從構建農村金融服 務體系方面的具體措施展開論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保障農村金融發展的基礎和 重點,是為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更好地從供給側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出 力的工作重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高效、多層次發展才能夠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 出力,滿足現代農業經濟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務需 求。
(一)政策性金融扶持——創新發展信貸擔保公司
山東省一直面臨著農業信貸“難”“貴”“煩”的問題,農業信貸是直接為農 業經濟發展提供動力的資金支持來源,為了破解這個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結構性難 題,山東省一直在不斷嘗試突破,隨著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山東省找出一條農業信 貸新路徑——農業發展信貸擔保公司,從第三方主體金融機構方面出力,破解金融 31
信貸困境,實現多主體合作,分散資金風險,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保障優勢。構建了 “鄉村場景金融”實現政策性擔保機構和銀行的合作,為信貸提供擔保,保障銀行 惠農貼息貸款的發放,貸款面向農戶和農業相關產業,切實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資 金。有效解決了信貸過程中的信用風險問題,有效解決了因農戶自身經濟條件較差、 信用難以衡量和農業產業因脆弱性、風險程度較高等問題難以取得貸款的困境,山 東農擔是一家不以營利為目的,切實為了保障農業惠農政策的落實,推動農業現代 化發展而建立的政策性擔保公司,主要專注與糧食生產經營方面,以及主要對農業 現代化發展中的產業、技術和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擔保支持。擔保公司在農業信貸中 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為農戶和農企提供信用擔保,暢通了資金獲取渠道、發揮 了資金的時效性,使得農村金融能夠更加高效、更加有力地支撐農業經濟的發展。 截止到2021 年底山東農擔已經累計提供了856 億元的擔保貸款,為現代農業發展 注入活力。
(二)發展合作互助——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 山東省創新發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金融,開展農民專業互助合作社,擴大農村金 融機構的主體的范圍,完善農村金融機構主體建設,在社員之間建立農業信用互助, 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金融資本的交流互助,完善了農村金融的市場發展, 使得農戶和農民等農業經營主體之間互幫互助,資金流通,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 不單單依靠銀行信貸獲得資金。截止2021 年11月,山東省已經有 160家農民專業 合作社加入互助試點工作,互助金額 6513.15 萬元,人員達到 1.51 萬人,人數惠及 逐步加大,互助金額不斷增加。由于銀行信貸資金獲得成本高、時間久,農戶往往 會錯過最佳使用時間,資金不能發揮時效性,但是互助合作資金來往便利,能夠及 時的滿足農戶資金需求,農民之間通過合作開展社資金互助,不同于民間借貸,互 助有保障、有制度、有規矩,切實維護農民的利益,是資金往來更加便利、安全、 高效。
(三)有效分散風險——農業保險保障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發展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且干擾發生通常損失較 大,這也是農業信貸較難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不確定的風險性,導致了現代 農業發展進程中的資金約束以及風險程度高,農戶難以承受損失,一旦損失便會有 極為嚴重的危害,嚴重抑制農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農業現代發展進程中,通常 資金的投入量都是較為大額的,技術的投入、種子的購買、設施的構建、人才的聘
32
用、土地的利用及租賃等等都是較為高的成本投入,想要推動農戶進行弄個現代化 生產那么對于風險的保障就十分重要,農戶本身不能承擔失敗的損失和風險,所以 農戶保險的保障對于現代農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
山東省十分重視農業保險的發展,創新保險品種,設置天氣指數保險、設色農 業保險、商業補充保險等創新性產品,應對自然氣候等風險損失影響,同時不只保 成本,還保收入,設置讓農民放心、安心投入農業現代化生產中,山東省還以土地 為單位設置農業保險,農業保險以流轉土地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為重點,實現土 地面積的擴大,從而實現保險覆蓋面的擴展。
3.3.2山東省農村金融支農的問題與不足
(一)金融機構支農力度不足
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農商行、信用社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僅限于存 款貸款、結算等基礎產品和服務,且金融機構體系單一,管理水平相比城區較為落 后,且地域差別十分明顯,在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僅有信用社這一單一主體,無法滿 足農村居民的資金需求,網點覆蓋不全。且農業信貸對風險抵御的能力十分有限, 農業具有的弱質性特點,即農業容易受自然氣候的影響,農民經營目前還不夠專業 化,所以存在著較大風險,但金融機構的抵御風險機制并不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落 后跟不上農業金融的發展,無法對風險進行針對性全面的抵御,這就導致了農村金 融機構不能準確高效地對農戶提供資金支持,限制了農村金融資金的投放,限制了 農村金融的支農力度。
(二)金融支農存在結構性矛盾
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業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金融機構涉農 貸款存在結構性矛盾,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存在漏洞,金融機構更愿意將資金貸 給有優質抵押物的農業企業和市場型農戶,由于小型農戶本身生活水平較低,資金 缺失,貸款的風險較大,金融機構不愿對其進行貸款,真正缺乏資金的中小型農戶 卻不能被予以資金支持。這導致了金融支農的效率大大降低,不能真正的解決農戶 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問題,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這也反應出,農村金融 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不能針對性的進行資金投放切實解決農業發展過程中資金需 求問題。同時金融支農呈現出對行業的偏向性,金融支持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 中重要的綠色、有機、創新性農產品的支持力度不大,總而言之,對農業現代化發 展進程中資金的真正需求金融機構并不能進行及時準確有針對性的提供。
(三)數字農村金融發展落后
33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人們對數據、數字的使用越加頻繁,數字金融已經 在慢慢成為金融發展的新態勢,但是在農村金融方面,數字化卻呈現出明顯的疲態。 由于農村地點較為偏遠以及農業主體對科技信息的知識較為貧乏,農村地區數字金 融發展十分落后,雖然隨著手機的普及農戶對于手機銀行的應用越來越頻繁,線上 貸款有所發展,但是農村地區數字金融的發展十分有限甚至僅限于手機銀行的部分 普及。同時數字金融在農業企業融資過程中也呈現疲態,應用十分有限。這導致農 村金融,不能緊跟金融的發展趨勢,導致許多方面的矛盾和不便利的產生,不能高 效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
34
第 4 章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金融衡量指標
4.1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4.1.1指標的選取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包含多個方面的概念,本文參考了諸多文獻以及歷年來對農 業現代化指標構建的方法,同時本著指標選取的綜合性、特色性、客觀性、系統性 原則,得出農業現代化主要可以概括為反應農業生產條件、農業投入力度、農業綜 合產出、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四個方面的具體指標。本文所選取 12個具體指標,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的重要期刊、博士論文,在學者對其他省份和 縣市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影響研究中,關于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構建的指標選取 研究基礎上,聚焦山東省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選取了以下指標綜合 分析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同時根據山東省目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情況,以 及數據收集的難易程度,本文選取了以下 12 個指標作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總指標 構建的基礎。
土地生產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能夠準確反應出山東省近年來的第一產業總產 值的具體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農業生產的土地條件,能夠側面反映出農業 生產的整體生產效率和生產的基礎條件,雖不夠完善,但也能夠代表農業的生產條 件水平。
農村用電水平、農機總動力、有效灌溉率反應出了山東省農業發展過程中電量 的消耗、農業機械化程度、農業灌溉的力度、財政支農水平、資本投入水平這五個 指標體現了對電力資源以及水力資源的運用程度和資金的投入力度,也表現出了山 東省農業機械化程度即對科技的運用程度,這五個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山東 省農業的投入力度。
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反應出山東省農業的產出水平,以及 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這表明了山東省農業產出的結果,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物質 條件可以反映出農業發展的結果,說明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這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表明農業的綜合產出水平。
農作物受災害率和森林覆蓋率以及農藥減化量,說明了山東省農業發展與自然 環境的和諧程度,農作物受災害率和森林覆蓋率都體現了農業發展狀況下的自然情 況,而農藥減化量說明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利用減少程度,體現了對生態的 保護程度和保護意識,體現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發展水平,反應出其農業現 35
代化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本文根據以上12 個指標構建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具體如下表4-1 所示。
表 4-1 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計算方法 指標屬性
X1 土地生產率 第一產業總產值/年末
實有耕地面積 正向
農業生產條件 X2 農業勞動生產率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從
業人員數 正向
X3 農村用電水平 農村用電量 正向
X4 機械化水平 農機總動力 正向
農業投入力度 X5 有效灌溉率 有效灌溉面積/年末實
有耕地面積 正向
X6 財政支農水平 財政支農支出/財政總
支出 正向
X7 資本投入水平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正向
X8 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糧食產量/糧食作物播
種面積 正向
農業綜合產出 X9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 數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食 品研究消費支出/農村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負向
X10 農作物受災率 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
物總播種面積 負向
本年度和上年度農藥
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X11 農藥減化量 用量差額/上一年度農
藥用量 正向
X12 森林覆蓋率 森林覆蓋率 正向
4.1.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將多個變量綜合成少數幾個變量,在一堆復雜指標中研究指標是 如何受幾個獨立因子支配的。本文選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體系,使 評價標準更加準確科學。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 指標構建和衡量,對變量進行處理,把主要因子提取出來,根據各個因子的得分, 計算出綜合得分,得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總得分。本文將對上述幾個指標進 行分析,以得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
4.1.3模型構建過程及結果
通過山東省統計年鑒數據庫、《山東省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國 家統計局》、《Wind數據庫》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收集并整理農村金融和現 代農業2006-2020 相關的數據,首先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實驗所用數據。
然后對選取的 12 個指標進行 KMO 和 Barlett 檢驗,根據檢驗結果,上述指標 通過顯著性檢驗,可以得出結論,本文選取指標能夠進行因子分析。
從碎石圖可以看出以上12 個指標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因子。
本研究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對矩陣有關特征值和不同因子的貢獻率進 行計算。得出結果如表4-2 所示。根據碎石圖,以及因子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因子 分析一共提取出3 個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方差解釋率具體結果如表 4-2所示。
37
表 4-2 方差解釋率
因子編 特征根 旋轉前方差解釋率 旋轉后方差解釋率
號特征根 方差解釋累積 % 特征根 方差 解釋累積 % 特征根方差解釋累計%
率% 率% 率%
1 7.038 58.647 58.647 7.038 58.647 58.647 4.463 37.195 37.195
2 1.845 15.373 74.020 1.845 15.373 74.020 3.052 25.434 62.629
3 1.264 10.535 84.555 1.264 10.535 84.555 2.631 21.926 84.555
4 0.568 4.735 89.290
5 0.472 3.935 93.224
6 0.420 3.498 96.722
7 0.199 1.656 98.378
8 0.111 0.922 99.300
9 0.062 0.517 99.817
10 0.018 0.154 99.917
11 0.003 0.025 99.995
12 0.001 0.005 100.00
3 個因子旋轉后方差解釋率是 37.195%,25.434%,21.926%,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
率為 84.555%。Fl, F2, F3 占累計方差比重分別為 43.989%, 30.079%, 25.823%, 構建了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旋轉使得因子代表性更強,如表4-3 所示。
表 4-3 旋轉后因子載荷系數表格
名稱 因子載荷系數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共同度(公因子方差)
土地生產率X1 0.673 0.573 -0.427 0.964
農業勞動生產率X2 0.752 0.370 -0.500 0.951
農村用電量X3 0.126 0.880 -0.276 0.867
農機總動力X4 0.801 0.128 -0.174 0.689
有效灌溉率X5 0.923 -0.203 0.152 0.916
財政支農水平X6 0.173 0.859 0.287 0.850
資本投入水平X7 -0.079 -0.759 0.339 0.697
糧食單位面積產量X8 0.843 0.309 -0.285 0.888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X9 -0.679 -0.460 0.523 0.946
農作物受災害率X10 -0.130 -0.031 0.927 0.878
農藥減化量X11 -0.652 -0.241 0.401 0.645
森林覆蓋率X12 0.533 0.273 -0.705 0.855
38
貢獻率主要反映了標準化處理后對原始數據的保留程度,從表 4-2 中可以看出 原始數據中 84.5%的信息都包含在前三個因子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提取了三個因 子。得到成分的得分系數矩陣如表4-4 所示。
表 4-4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成份
成分1 成分2 成分3
X1 0.088 0.123 -0.030
X2 0.124 0.008 -0.090
X3 -0.116 0.352 -0.010
X4 0.245 -0.059 0.091
X5 0.402 -0.176 0.275
X6 0.032 0.425 0.357
X7 0.134 -0.291 0.080
X8 0.214 0.003 0.058
X9 -0.082 -0.054 0.107
X10 0.166 0.146 0.557
X11 -0.125 0.025 0.069
X12 0.007 -0.044 -0.286
從上表的結果中可以看出:
F1 主因子主要解釋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機總動力、有效灌溉率、糧食單位面 積產量等這些指標。可以看出其主要包含了農業生產條件水平和投入相關指標兩個 方面,可以將其概括為農業生產綜合水平。
F2 主因子主要解釋了土地生產率、農村用電水平、財政支出、農村居民恩格爾 系數這些指標。其主要包含了農業投入力度和農業綜合產出兩個方面,可以將其概 括為農業保障水平。
F3 主因子主要解釋了農作物受災害率、森林覆蓋率、農藥減化量等一些指標, 反映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根據得分系數矩陣矩表4-4 可以得出三個主成分的具體細算表達式如下:
F1=0.088*X1+0.124*X2-0.116*X3+0.245*X4+0.402*X5+0.032*X6+0.134*X7+0.
214*X8-0.082*X9+0.166*X10-0.125*X11+0.007*X12
F2=0.123*X1+0.008*X2+0.352*X3-0.059*X4-0.176*X5+0.425*X6-0.291*X7+0.
39
003*X8-0.054*X9+0.146*X10+0.025*X11-0.044*X12
F3=-0.030*X1-0.090*X2-0.010*X3+0.091*X4+0.275*X5+0.357*X6+0.080*X7+0. 058*X8+0.107*X9+0.557*X10+0.069*X11-0.286*X12
由此表達式計算出 2006-2020 年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利用兩個因子的方差 貢獻率得出以下模型:
FA=43.989%*F1+30.079%*F2+25.823%*F3 式(4-1)
Fl、F2、F3代表兩個主因子的得分,通過上式對2006-2020年的農業現代化發 展水平綜合得分進行計算,得出結果如下表 4-5 所示。
表 4-5 因子綜合得分
年份 F1 F2 F3 因子綜合得分 排序
2006 -2.5988 -1.7559 -0.418 -1.68214 15
2007 -2.5019 -1.4238 0.1231 -1.49704 14
2008 -1.6524 -1.7358 -0.6998 -1.42971 13
2009 -0.9317 0.0202 1.7464 0.04721 10
2010 -0.1818 0.3027 1.7846 0.47194 6
2011 -0.1942 0.6703 1.2242 0.43234 7
2012 -0.2015 0.6752 0.9722 0.54276 3
2013 -0.7626 1.2473 -0.1775 -0.00613 11
2014 -0.7214 1.0102 -1.2928 -0.34732 12
2015 -0.0901 1.3307 -0.6319 0.19746 9
2016 0.7320 0.5952 -1.0159 0.23865 8
2017 1.3366 0.3984 -0.8191 0.49627 4
2018 1.8596 -0.4491 -0.7764 0.48244 5
2019 2.4804 -0.2176 -0.2837 0.95240 2
2020 3.0248 -0.6680 -0.1115 1.10088 1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有些年份趨勢并不連續,但從 2006-2020 年,山東省農 業現代化的整體水平是升高的趨勢,這說明從2006到2020 年間山東省的財政政策 和農村金融支持力度等,都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這說明山東 省農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是綜合因素決定的,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無論是農業生產綜合 水平、農業保障水平還是可持續發展水平都有提高,其生產能力和應對農業風險的 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提高的背后,有農村金融的 作用支持,是社會各主體在共同努力,也是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農業發展機遇。
綜合上述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看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 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發展水平,需要對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 本文選取科技發展程度、土地生產條件、居民生活水平、農作物受災害率等等相關 指標,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為后續第五章中對山東省農 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影響分析,提供基礎。
4.2農村金融衡量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 構這三個指標來反映農村金融的發展情況,作為農村金融指標,以代表農村金融水 平,同時代表影響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因素,相關指標的選取及測算主要參考其 他重要期刊和學者研究以及對數據搜查的可獲得性選出, 主要參考文獻為 [16]-[22]。
第一個指標為農村金融發展規模,通過農業信貸余額/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得到。 本個指標的選取,參考了大量關于農村金融發展影響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相關研究, 并且查閱了一定的書籍,學習了一定的理論,得出農村金融金融發展規模是反映農 村金融發展的重要指標,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村金融的總量情況,也能夠一定程 度上反應出農業信貸的整體規模,體現農村金融付體系的水平,對于以及其農業產 業的發展影響情況。農業信貸是農村金融最為常見且核心的代表,是農業金融資金 的主要來源,其規模在農村金融中占比較大。且農信信貸是農戶獲得農村金融支持 的最為方便的簡潔的手段,也是現實中最為常見的手段。農業信貸為農戶或農業企 業提供資金支持,用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例如購買種子和化肥等生產用品、 購買農用設備、擴大農業生產規模以及完善農業產業鏈發展等等,農業信貸為農業 生產提供直接動力。
第二個指標為農村金融發展效率,通過農村貸款/農村儲蓄計算得出,能夠反
41 應出有關農村金融的中介機構及農業發展的市場主體,將存款轉化為貸款的效率。 能夠在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農村金融的儲蓄投資轉化率,反映農業儲蓄和信貸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利用程度,反應出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中農業產業發展的支 持效率。同時農村金融的投資儲蓄效率,對于農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它影響著農 業發展中的資金渠道,進而影響了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效率。同時這個指標也 能側面反映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程度,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涉及農業生產的生 產條件以及綜合產出等方面。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對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有這重 要的意義,例如農業生產的電力、水利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各種公 共設施建設,例如通訊、交通設施建設等。同時,還包括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 設施建設,例如風險預防及應對方式建設等等。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現代化發 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涵蓋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多個方面。
第三個指標為農村金融發展結構,通過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村貸款計算得出, 農業經濟涉及農業產業相關以及非農業產業相關,這里我們主要用農林牧漁業貸款 表示農村金融中支持農業產業的部分,反映了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構。通過對大 量文獻和相關理論研究得出結論,農村金融發展結構是農村金融發展十分重要的內 涵,能反映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農村金融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對于現代農業發展 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農村金融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結構性問題,結構不平衡會導 致農業信貸和農業儲蓄在支持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真正發揮資金的實效性,出 現金融供給結構性失衡,會影響農村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路徑和效率。但其實結 構性問題,通常難以解決,往往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支持,尤其山東省市農業大 省,地理資源豐富,但由于農業與自然環境和地理因素等優質十分密切的聯系,導 致了農業生產發展地域性差異較強,且抗風險能力弱,不確定性強。所以,各地方 政府在各地農業生產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政府也有很強的資本引流作用。各地 方政府針對各個市、縣或者示范區采取針對性的補貼政策和引導政策,可通過直接 對行業、農戶進行補貼,也可以通過與金融機構和社會商業資本結合對農業生產進 行資金支持,調整農村金融支農結構,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撐力。
42
第 5 章 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證研究
本章內容主要目的為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金 融問題進行較為科學的驗證,以探究農村金融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徑支持 效果,進而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其存在的經濟意義和內涵。
5.1研究假設
基于本文第二章對農村金融作用于農業現代化機制的研究,在H-D模型和內生 經濟增長模型的理論基礎上,和理論部分對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需求以及金融 路徑支持的具體分析,以及對文獻和書藉的參考、分析總結,本文做出以下假設:
假設 1: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可以促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金融規模 在實際中具體表現為,農業信貸水平、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數量、以及金融產品和 服務的豐富程度和創新性,總的來說就是提供資金支持規模的相關方面,直接表現 形式為提高農業信貸的規模,農業信貸直接為農戶和農業企業提供資金,將資金運 用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農業生產中,提高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對農業 現代化產生支持作用。
假設 2: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促進效用。農村金融發展 效率,可以表現出農村居民的儲蓄以及閑散資金,最后轉化為貸款、農業固定資產 投資等,能夠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滿足資金需求的效率,暢通資金提供渠 道,對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各類生產工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保障了農 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假設 3: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對農業現代化有促進效用。農村金融發展結構, 能夠反應出農業資金在農村金融各個機構和不同主體之間的配置情況和流轉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戶取得農業貸款的難易程度和門檻,結構的合理和平衡,能 夠使得農村金融資金更好的流入現代農業生產環節,從而使資金流轉渠道更加暢 通,推動農業生產過程,影響農業風險保障,科技創新投入以及農業專業人才的培 養等涉及農業現代化發展多方面因素,能夠更高效、更協調地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和 補貼。
5.2變量選擇和樣本數據選取
5.2.1變量選擇
根據前文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分析,和第四章關于指標
43
選取的具體論述,本文選取了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 展結構這三個指標作為農村金融發展的指標。相關指標的選取及測算主要參考其他 重要期刊和學者研究。農業現代化水平包含四個方面的因素,上一章內容已經對其 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因此選用用上一章中測算的指標農業現代化水平 FA 來表示。 整體變量的選擇原因都已經在第四章進行了具體闡釋。根據分析及有關理論查詢, 得到指標選取具體情況如下表 5-1 所示。
表 5-1 實證指標的選取
指標名稱 計算方法 符號
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發展規模 農業信貸余額/第一產業生 RFS
(解釋變量) 產總值
農村金融發展效率 農村貸款/農村儲蓄 RFE
農村金融發展結構 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村貸款 RFT
農業現代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水平綜合得 第四章因子分析法得出 FA
(被解釋變量) 分
5.2.2樣本數據選取
上述指標的數據,主要通過山東省統計年鑒數據庫、《山東省統計年鑒》、
《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Wind數據庫》 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收集并整理農村金融和現代農業 2006-2020 相關的數據作 為樣本數據,用于實證分析研究。
5.3模型的選擇
本文選取了 VAR模型,進行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村金融影響效用的分 析。VAR模型,是一種測算時間序列十分常見的模型,是一種對涉及的相關變量進 行長期預測的模型,是對內生變量的滯后變量進行分析的模型,針對本文所涉及指 標,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S),農村金融發展效率(RFE),農村金融發展結構 (RFT),和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FA)之間的影響關系,適用于此模型,VAR模 型能夠描述農村金融這三個層次的指標對于山東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效果,更好 地探討它們之間的內生性關系,對農村金融具體支農路徑作出較為深入的研究。
44
5.4 實證檢驗與結論分析
5.4.1 平穩性檢驗 表 5-2 平穩性檢驗結果
序列 ADF 1%臨界值 5%臨界值 10%臨界值 Prob.* 結論
FA -1.787335 -2.740613 -1.968430 -1.604392 0.0711 不平穩
D(FA) -2.775393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0096 平穩
RFE -0.645200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4181 不平穩
D(RFE) -3.38888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0026 平穩
RFS -0.844514 -4.800080 -3.791172 -3.342253 0.9339 不平穩
D(RFS) -3.473208 -4.886426 -3.828975 -3.362984 0.0252 平穩
RFT -2.251472 -2.740613 -1.968430 -1.604392 0.0282 平穩
D(RFT) -2.196556 -2.754993 -1.970978 -1.603693 0.0319 平穩
為驗證模型是否存在偽回歸的可能,需要首先進行平穩性檢驗。根據上表可得 出結論,原始序列FA、RFE、RFS和RFT為非平穩序列。經過一階差分后,FA、 RFE、 RFS 和 RFT 均為平穩序列,這四個時間序列都能夠滿足同階單整,通過平穩 性檢驗,有可能存在協整關系,滿足進行下文所述 Johansen 協整檢驗的前提。
5.4.2協整檢驗
表 5-3 跡檢驗結果
零假設 5%顯著水平
協整關系數 特征根 跡統計量 5%臨界值 相伴概率p
None * 0.863149 66.65431 47.85613 0.0004
At most 1 * 0.829555 38.81023 29.79707 0.0035
At most 2 0.590316 14.03942 15.49471 0.0819
At most 3 0.104566 1.546260 3.841465 0.2137
注:“*”表示在 5%的臨界值下拒絕原假設
45
表 5-4 最大特征根檢驗結果
零假設 5%顯著水平
協整關系數 特征根 最大特征根統計 量 5%臨界值 相伴概率p
None * 0.863149 27.84407 27.58434 0.0463
At most 1 * 0.829555 24.77081 21.13162 0.0147
At most 2 0.590316 12.49316 14.26460 0.0935
At most 3 0.104566 1.546260 3.841465 0.2137
注:“*”表示在 5%的臨界值下拒絕原假設
由上面兩個表可以得出,無論是跡檢驗還是最大特征根檢驗都表明在 5%的顯 著水平下, FA、 RFE、 RFS 和 RFT 這4 個變量間能夠存在著一定的協整關系,模 型通過了協整性檢驗。同時這也說明了,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和 農村金融發展結構這三個指標代表的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能夠與山東省農業現代化 發展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的關系。
5.4.3VAR 模型建立
建立VAR模型時需要確定滯后階數,根據檢驗結果構建模型如下所示。
表 5-5 滯后階數結果
Lag LogL LR FPE AIC SC HQ
0 99.62901 NA 4.80e-12 -14.71216 -14.53832 -14.74789
1 165.3946 80.94231* 2.68e-15 -22.36841 -21.49925 -22.54706
2 190.6673 15.55239 1.96e-15* -23.79496* -22.23049* -24.11653*
由上表5-5可以得出,最優滯后階數為2,滿足構建VAR模型的條件,構建
VAR模型如下式5-1所示:
\PAty - 1.6248 0.8652 -45.4618 24.1102 41.2825 r pAt-i
RFEt 0.1635 0.0088 -0.2070 0.0537 0.2014 RFEt-i
RFSt 0.0583 十 0.0244 -1.9998 1.1520 -1.1743 RFSt-1
lRFTt\ 0.1519 - 0.0086 -0.0989 -0.3899 0.3261 RFTt-1
繪制VAR模型具體表格如表5-6所示:
表 5-6 VAR 模型
FA RFE RFT RFS
FA(-1) 0.865241 0.008807 0.024446 -0.008694
(0.84362) (0.00872) (0.00905) (0.01362)
[ 1.02563] [ 1.01009] [ 2.70081] [-0.63809]
FA(-2) 0.131034 0.000694 -0.011731 -0.006741
(0.55029) (0.00569) (0.00590) (0.00889)
[ 0.23812] [ 0.12205] [-1.98699] [-0.75850]
RFE(-1) -45.46186 -0.207045 -1.999824 -0.098904
(66.4242) (0.68648) (0.71267) (1.07277)
[-0.68442] [-0.30160] [-2.80610] [-0.09219]
RFE(-2) 42.84489 0.268201 2.214270 -0.800410
(57.6985) (0.59631) (0.61905) (0.93185)
[ 0.74256] [ 0.44977] [ 3.57687] [-0.85895]
RFS(-1) 24.11029 0.053713 1.152060 -0.389990
(27.2735) (0.28187) (0.29262) (0.44048)
[ 0.88402] [ 0.19056] [ 3.93706] [-0.88538]
RFS(-2) -22.23130 -0.313950 -0.325016 0.301079
(32.0710) (0.33145) (0.34409) (0.51796)
[-0.69319] [-0.94721] [-0.94456] [ 0.58128]
RFT(-1) 41.28252 0.201457 0.807558 -0.029932
(31.1624) (0.32206) (0.33434) (0.50328)
[ 1.32476] [ 0.62553] [ 2.41536] [-0.05947]
RFT(-2) -20.96306 -0.490496 -1.174375 0.326064
(37.0757) (0.38317) (0.39779) (0.59879)
[-0.56541] [-1.28009] [-2.95226] [ 0.54454]
C -1.624882 0.163526 0.058349 0.151986
(9.24238) (0.09552) (0.09916) (0.14927)
[-0.17581] [ 1.71198] [ 0.58842] [ 1.01821]
5.4.4格蘭杰因果分析 為了探究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和結果與農業現代化發展之間是否存在著顯 著的影響關系,對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分析,得出實驗結果,如下表 5-7所示。
47
表 5-7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原假設: F-Statistic Prob.
RF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A 5.43617 0.0231
FA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E 0.43074 0.6643
RF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A 6.81480 0.0164
FA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S 0.25696 0.7795
RF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FA 3.56698 0.0806
FA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T 4.17514 0.0573
RF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E 2.16254 0.1775
RF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S 1.51468 0.2768
RF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E 1.43657 0.2930
RFE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T 0.20636 0.8177
RF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S 0.73927 0.5075
RF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FT 0.52643 0.6098
根據表5-7的結果可以得出:(1)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RFE波動不是 FA的Granger原因”即可以得出RFE對FA具有顯著的Granger影響,這說明農 村金融發展效率,對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影響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一方面,它體現了金融中介機構將農業存款轉化為貸款和投資的效率,一定程度上 體現了投資儲蓄轉化效率,說明金融中介的服務水平,吸收轉化存款的能力對于農 業生產發展中的資金需要有重要的影響作用。(2)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RFS 波動不是FA的Granger原因”即可以得出RFS對FA具有顯著的Granger影響, 這說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有積極顯著的影響作用,且相 比其他兩個指標來說,效果更為顯著。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 農業相關資金的提供,然而資金提供規模擴大的背后,需要一個健全完善的農村金 融服務體系,涉及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服務,例如農村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服務水 平的建設能夠為農村地區的居民,帶來金融服務的便利,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影響, 進而促進農業貸款等的發放,為資源落后地區農戶農業活動提供資金,提升農業現 代化發展水平。但也可以看出影響效果仍需加強,需提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更好地 服務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3)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RFT波動不是FA 的Granger原因”即可以得出RFT對FA具有顯著的Granger影響,這說明農村金 融發展結構,對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也有的影響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但另一方面,可以注意到RFT在10%的顯著水平下,較為顯著,這體現出農村金 融發展規模在對農業現代發展的影響效果較為有限,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有一定
48
的滯后性農村金融發展結構,主要體現在不同地域、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之間金融 市場的配置,資金的流轉效率和渠道,體現出金融體系建設的協調性,這對于農業 經濟,尤其是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現代農業經濟需要效率的支撐,更需 要結構的平衡,縮小資源配置差距,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進而推 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但根據結果也可以看出,農業現代化發展結構,對于現代農業 經濟的影響效果也較為有限,存在著制約因素,需要更好的調整結構,加強金融體 系的科學性,使得資金暢通渠道,資源配置合理,才能更好的推動山東省現代農業 的發展。
5.4.5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為了保證脈沖響應函數結果的穩定性,需要在研究分析前,對模型進行穩定性
等相關檢驗,這里就是運用AR特征方程特征根做檢驗,檢驗具體結果如下圖5-1 所示:
Inverse Roots of AR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
1.5
1.0
0.5
0.0
-0.5
-1.0
-1.5 -1
圖 5-1 AR 特征根分布情況
根據上面圖5-1可以看出,滯后階數p=2,變量N=8,所以這個模型8個AR
單位根都在圓內,特征根的倒數絕對值小于 1,是穩定的,模型通過了穩定性檢驗,
然后繼續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得出結果如下所示。
49
圖 5-2 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脈沖響應圖
Response of FA to RFS
2 4 6 8 10 12 14
圖 5-3 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脈沖響應圖
圖 5-4 農村金融發展結構脈沖響應圖
50
根據以上指標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進行具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農村金融發展 效率、結構、規模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影響效用有差 異,農村金融規模和效率的促進作用相比農村金融發展結構來說更為顯著,且隨著 時間的變化,每個指標的影響作用程度也有所變化。具體情況為:(1)農村金融 發展效率(RFE)對農業現代化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是促進作用表現為初期逐步增強,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抑制作用,但隨后有表現又促進作用逐漸減弱, 這反映出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效果雖明顯,卻也需要改進,仍 有不足。(2)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S)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有積極正向的 影響,且與其他兩個指標相比較,影響作用顯著,可以看出短期較其他兩個指標作 用相比效果不明顯,但中后期保持穩定的促進效果,長期來說促進效果最為明顯。 說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對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完善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更為直接的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作用效果明顯,但 后期促進效果在減小,說明仍存在不足需要改進。(3)農村金融發展結構(RFT)對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總體來說有正向的促進效果,但可以看出作用效果逐漸減弱,在 某個階段甚至出現了負向影響,雖然又開始上升為正向,這反映出山東省農村金融 發展結構存在較大問題,資源配置不平衡,結構發展不平衡,農業資金支持存在差 異,需改善結構,服務現代農業發展。
5.4.6實證結果分析
整體來說,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效率和結構都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有促進 作用,且表現為長期來看整體來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影響效果最為穩定、顯著, 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和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影響效果短期較為明顯,但中后期逐漸微 弱,這說明其整體影響效果都存在這一定的制約因素。
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表現為促進作用雖短期不十分明顯,但中后期促進作用明 顯,較為重要。農村金融規模主要作用于農業信貸規模的投放,進而作用于農業現 代化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從現實方面來,看農業信貸水平包含的方面有很多,需要 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撐,農業信貸的額度、農業信貸產品的種類、從業人員的 數量以及服務水平和專業掌握水平、農村金融機構的數量和分布的區域以及農村金 融機構的分布密度、農業信貸的信用保障體系等等都影響著農業信貸的效率,這些 因素的提升使農業信貸能夠更高效為農戶和農業企業提供所需資金,從而推動了農 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然而山東省農村金融的作用效果仍然有 限,說明山東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仍有不足,仍需完善。
51
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短期內促進作用明顯,但長期發展對于促進山東省農業現 代化發展有一定的滯后性,說明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有不足,需提高。從現實方面來 看,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表現為,金融中介機構對儲蓄和貸款、投資的轉化率,表現 為將居民的儲蓄轉化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作用于山東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效率。而 具體路徑表現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用受到投資于農業建筑、農業設備、農業 交通以及水土和沙林保護等方面的資金,將資金投入農業生產的基礎方面以及農業 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促進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穩固山東省農業產業發展 基礎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生態農業的發展氛圍。
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對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從格蘭杰 因果分析和脈沖響應分析來看,其促進前期較為明顯,但后期出現抑制作用,長期 來看有逐漸有所回升,最后較為穩定,這說明作用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這說明 山東省農村金融的金融市場資源配置不協調,金融資源差距大,農村金融機構間資 金往來存在限制,導致市場配置效率低,對農業資金的提供不能起到保障作用,說 明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支持路徑不暢通,需要改 善。
52
第 6 章 結論及政策建議
6.1結論
總的來說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構對山東省 農業現代化發展都有正向促進作用,且影響效用有差異。
從長期來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支持路徑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積極影響 效果最為顯著最為穩定,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和農村金融發展結構支持路徑對山東省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積極影響在這三個指標中前期較為明顯,但長期效果微弱,說明 存在一定的滯后因素。但可以看出這三個指標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雖有 一定的差別,但并不是失衡狀態。
這說明從長期來看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是促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發展最為 重要,最為主要的促進路徑,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和農村金融發展結構來說較為次之, 但從長遠考慮,農村金融發展規模不能完全支撐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村金融發展 效率、農村金融發展結構的完善發展也十分重要。單一因素不能滿足山東省農業現 代化發展的資金需求,必須多種因素協調發展,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山東省農業現 代化的發展態勢。因此我們應在重點關注農村金融發展規模、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的 基礎上,完善農村金融發展結構,以更好地服務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從實證結果也可以看出,這三種因素雖然都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有積極的 促進作用,但影響程度都不算高,這說明山東省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發展的路徑 不夠完善,仍存在很大的問題,規模效應較低,仍需從很多方面進行完善補充,以 提高其農村金融的發展程度從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 我們也應意識到單個因素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各個方面協同發展,社會 各界共同發力才能真正促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因此本文將重點關注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發展,從如何提高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建設支持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角度,重點提出對策建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 完善,有利于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進步,是規模擴大的基礎和關鍵因素,對于農村 農村金融發展規模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注重應該協調社會各方力量,從金融主體、 社會、政府角度分別論述如何讓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更好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 展出力,因為金融資金涉及社會各個主體,只有社會各方力量協調發展,共同為提 升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出力,才能真正地發揮農村金融助力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效力。
53
6.2政策建議
6.2.1金融主體層面,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
由于農戶的風險承擔能力較低,且對貸款的需求金額較小,金融機構可以設計 有針對性的小額農戶貸款,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發揮金融支農的效率。對于農業 企業而言,金融機構應該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針對各級信用企業,設置不同 金額的貸款,解決只給龍頭企業貸款的結構失衡問題,為中小型農業企業發展提供 資金支持。完善擔保制度,創新擔保方式,可以設置農戶聯保貸款,擴大貸款的輻 射范圍,進而加強信貸支農力度,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設置線上金融產 品,提高貸款效率。發揮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用,逐步設置涉農債券、股票、基 金等多種金融產品,吸引社會資本滿足農戶和企業資金需求,擴寬資金來源渠道。 可以結合社會多方力量,推出“公司+農戶”、“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 專業市場+農戶”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信貸模式,將信用風險多方共擔,有效 防范和分散風險,以便更好推動資金流向優質農業領域。
山東省推出了“強村貸”這一金融創新產品,積極探索更好服務農業產業發展 的金融支持方式,“強村貸”是通過專門的組織部門推薦,由農擔擔保,中國農業 銀行進行貸款資金的提供,最后由政府補貼利息。這一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真正 的協同了社會各界的力量,解決了農業貸款貴、擔保難的問題。真正發揮了金融的 資金配置效用,為農戶發展其小規模產業提供資金,切實的解決了農戶的實際問題, 同時不斷完善“強村貸”的產品內涵,推出“強村系列貸”組合產品,針對性的對 農戶資金需求進行滿足,使資金真正發揮了效用,避免了貸款過程中慢、貴的痛點, 減少了資金的時間成本。目前,山東省已投放“強村貸”2.1 億,“強村系列貸” 余額 39.3 億元,貸款規模擴張速度十分之快。這給我們啟示,只有切實解決農戶的 實際問題,痛點難點,讓資金真正流入農戶需要的農業生產發展中,金融產品才能 真正發揮效用,貸款才能真正投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山東省一直走在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引領路上,各類農村創新金融產品的大膽 嘗試,用實際行動證明資金的配置效用,不斷發展,不斷試錯,從要點入手,真正 將資金引流到農村,這種創新的精神也是其農業現代化化發展一直處于前列水平的 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給我們深刻啟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不是在一堆文 件里找出來的,而是真正了解農戶需求,不斷探索,大膽嘗試,一步步走出來的。
54
(二) 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建立完善的信貸支農體系,才能保障信貸支農的效率。目前山東省的農村金融 信用體系還不完善,這導致農戶和企業不能及時取得貸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 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效率。山東省各級政府、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和山東省 農村信用社,可以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收集農戶和農業企業的信息,構建完善的 信用體系,依據“效率優先”的原則,提高信貸質量,為發揮金融的資金配置效率 打好基礎。完整的信用體系建設是金融體系建設的基礎。只有信用體系完善,才能 保證金融產品和工具的發放,才能真正發揮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 用。
農業農村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監管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難點,也是建設農村 信用體系的關鍵。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各部門聯合出力,收集梳理信用記錄,同時 由于農業行業范圍廣種類多,信用信息收集時也應注重分類,以便提高信息使用效 率。農業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需要政府主導,各類金融機構配合、完善,才能真 正的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目前山東省的農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一定成效,但仍 存在很多痛點問題,信息不全,農業農村信用體系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行業 眾多,難以協調,同時監管制度也不完善,山東省一直在積極的探索以構建完整的 信用體系架構。例如,分類建設信用體系,建立農業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將大工作 量轉化為小工作量,分類構建信用體系,將農業農村信用體系細化,大大提高了信 用體系建設的效率。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探索構建數字信用體系。這也 為其他省份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業信用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發展思路。
(三)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農村地區較為偏遠,網點覆蓋不全,金融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都處于較低水平。 金融機構應擴大農村網點的覆蓋率,同時加強對農村金融產品的宣傳力度,可采取 廣播、標語、下村等方式,同時也可加強網絡宣傳力度。由于農村地區信息較為閉 塞,不能及時了解農村金融產品,這種信息不對稱性,阻礙了農村金融產品的發放。 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金融超市、設置農貸信貸員的方式,讓農村及時了解農村金融產 品。同時有關金融機構也可為農戶提供咨詢服務,以便其更好的了解農村金融產品, 同時開展代理保險銷售和涉農理財業務,擴大金融服務范圍。
同時可以利用手機銀行、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普及農村金融產品,加快建設 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貸款投放效率,推進數字農村金 融的建設,構建信息化的金融服務平臺,讓農戶享受到網絡化、信息化交易的便利, 55
從而提高農業信貸的效率。同時也可以推動“信用村”項目的建設,聘任金融村官, 做好農戶信息的錄入,讓農戶享受到農村金融貸款的便利,提高貸款款發放效率。 目前,山東省已經打造了多個“信用示范村”,加大了農業貸款的發放力度,同時 營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讓農戶更好的享受金融服務的便利。
(四)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是保障農戶享受金融服務的基礎,針對農村金融網點覆蓋不 全,金融融機構單一的問題,需要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形式,例如設置助農服務網點、 在農村地區安置小型助農 POS 機和智能化電子設備,可進行存取款、轉賬、查詢等 金融服務,利用科技手段解決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將金融服務搬到 田間炕頭。同時提高助農服務網點的覆蓋面,讓每個村都能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務, 同時對村民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切實解決農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難以滿足的現 狀。山東省煙臺銀行的金融服務網點已覆蓋 1000 多個村落,為金融助力農業現代 化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樣板。不只是商業銀行,人民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應加大對農 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五)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建設 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建設,優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有效應對現代農業發展中的 風險問題。山東省保險體系建設在不斷推進,設置了多種針對土地、行業、品種的 保險類型,有效的解決了農戶對風險的擔憂問題,保障了農戶的利益。同時,可以 設置具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定制私人保險產品,從源頭針對農民和農戶的擔憂設 置保險,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和助力,展開精準扶貧,將對象重點關注農戶貧困, 資金缺乏人口,實現農業保險的優化,設置降低保險金額設置,服務貧困人口,增 強保險產品針對性,設置各種農業風險情況,為農戶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6.2.2社會層面,提高儲蓄投資轉化效率
社會層面主要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利用與支持。據有關數據顯示,農業固定 資產投資的 80%都來自社會資本,如何利用金融手段引流社會資本使其高效的發揮 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對于發揮農業資金的使用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同 時有利于提高儲蓄投資的轉化效率,提升農村金融發展效率水平。目前階段情況來 看,農業固定資產對于農業現代化的促進效率較為低下,量的增長并不能產生質的 變化,有一定的滯后性。通過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的 詳細分析和大量文獻的查閱,筆者發現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大部分來源于社會資本,
56
但其來源十分松散,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金流通環節不通暢,存在嚴重的信息不 對稱問題,這就使得社會資本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受阻。筆者想到 可用金融引流社會資本對農業固定資產的投入,利用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吸 引社會資本,使資金高效服務農業現代化發展。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牽頭,設置涉農 產業股票、債券、專項基金等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對農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滿足 農業發展的需要。發揮金融服務作用,發揮金融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為農業固定資 產投資搭建平臺,將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為農業現代化走向高質量發展提 供高效的資金支持。
6.2.3政府層面,加強引導和支持
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對于農村金融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從前文根系和現實情況的研究可以看出,山東省財政支農的規模總體來說比較穩 定,在全國處于前列但還是較低,投入力度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需 求,且其規模效率較低,對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的推動作用有限。加強政策支 持力度,調整其財政支農結構,提高規模效率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有積極意義。 同時政府宏觀調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金融發展結構不平衡所產生的問 題,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進而更好地促進山東省現代農業發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農業發展需要政府層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導,政府能夠發揮宏觀調配作用,保障 農村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制定政策、分散風險,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方向,為 農村金融支農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供政策扶持。
具體可以通過加強對金融環境方面的管控,完善金融立法建設,保障農村金融 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出臺農村金融扶持政策,進行農村金融試點工作,例如山東 省針對農業商業銀行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支持農業發展扶持政策,有效的鼓勵了農 業商業銀行投入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積極性;建立農業扶持優惠政策、建立完善風險 分散機制,為解決農業天然的風險性,以及農戶的承受能力有限性,建立貸款和再 貸款方面的優惠政策,分散風險,保障資金流入現代農業體系建設。
(二)調整財政支農結構 山東省財政支農力度雖在不斷增大,但其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由 于制度的不完善和政府部門分工不清,導致了財政支農只注重力度,而忽略了效果, 投入力度在加大,但其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貢獻率卻有限,很大原因是因為其 資金投入失衡,真正作用于農業發展中的資金有限。山東省大量的財政支農資金都
57
用在了大型社會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但真正作用于農業企業、農戶農業生產 經營過程中的占比較低,這使得財政支農對農民增收、農業生產的作用較為微弱。 所以,調整資金投放結構,將資金投入到有關農民生產的產業發展、設施建設、資 金補貼、產業鏈發展、產業融合、風險補貼、農業保險體系建設等方面,讓支農資 金流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才能保證財政支農發揮實效。
(三)創新支農投入方式
傳統的財政支農是以簡單補貼的形式發放的,且主體較為單一,僅為各地方政 府,導致支農效率低,支農資金到賬緩慢、拖拉,農戶取得補貼手續繁瑣,耗費時 間精力,各地政府應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探索財政支農新路徑,提高資金效用,助 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政府可與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合作,創新農村金融產品,例如 發放地方政府支農專項債券等,改變以往效率低下的資金發放形式。
山東諸城探索的財政支農新路徑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諸城創新“按廣按揭模 式”,財政和國企主導,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資本的投入,降低準入門檻,引 導農業企業和農業經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設置“按揭農業貸”,對經營主體貸 款進行貼息,利用科技手段構建智慧監管平臺,充分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將金 融資本和農業主體匯集一起,大大提高了資金投放的效率,創新政府支農投入方式, 將資金引流農業生產經營環節。但仍有完善的空間,例如信用體系的建設,貸款擔 保體系的不完善也是這一方式創新中面臨的問題,只有將風險分散轉移到政府等多 主體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才能無后顧之憂的投 放資金用關于農業生產各環節。
58
參考文獻
[1]楊阿維,賈利樂.基于鄉村振興視閾下的西藏農業現代化實證研宄[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9,34(04):147-154.
[2]李冬艷,余曉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評價體系構建及測度[J].經濟縱橫,2020(02):113-120.
[3]夏曉娣.大數據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2):39+50.
[4]張志新,孟曉.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時空特征:分異性與集聚性一一基于山東省2010—2019年數據分析[J/OL].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4[2022-03-21].
[5]李明賢,柏卉.信貸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研宄[J].農業現代化研宄,2019,40(06):900-906.
[6]孫繼國,孫茂林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系統動力學仿真研宄[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0,36(02):104-112.
[7]李欣姿,楊淞婷,曲哲霆.農業信貸對農業產值影響的實證分析及完善舉措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 數模型[J].南方農機,2021,52(23):96-98.
[8]王長松,朱述斌,周波.財政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關鍵環節及其政策建議[J].江西農業學 報,2020,32(12):145-150.
[9]劉炳欣.農業財政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探討一一以楊凌示范區為例[J].西部財會,2021(02):61-63.
[10]劉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一基于充分發揮財政保障作用的幾點思考[J].國際商務財 會,2021(10):87-89.
[11]鮑曙光,杜志雄,馮興元.“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現代化投融資形勢與財金協同機制建設[J].學術 界,2021(05):24-34.
[12]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課題組,陳耀豐.金融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證研究——以農行廣東省分行為例 [J].南方金融,2020(10):79-92.
[13]朱佳佳.金融助推農業現代化建設路徑研究一一以漳州市為例[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1):67-73.
[14]蘇開禮,賴慶奎.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金融支持研究[J].山西農經,2021(05):177-178.
[15 ]朱長明.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存在問題、原因及改進策略一一以河南省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 (中),2020(09):82-85.
[16]張俊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21):177-182+187.
[17]石滿珍,林詩穎,趙渝.中國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作用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地區差異性分析 [J].金融教育研究,2021,34(05):36-42.
[18]國勝鐵,姚育成.新時代金融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經濟縱橫,2021(04):95-102.
[19 ]潘毅.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與農業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山西農經,2021(15):1-5.
[20]王興國,吳梵,劉韜.農村金融發展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計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21(10):84-91.
[21]張自強,張樂.農村金融規模、金融結構與農業資本配置效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05):71-75.
[22]薛晨,袁永智.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剖析一一基于河南省實證數據的結構方程模型[J].金融理論 與實踐,2018(02):60-64.
[23]朱俊宇,葉祥鳳.關于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效率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 濟,2021(08):159-161.
[24 ]類淑霞,張士運.北京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01):41-47.
[25]謝勇.湖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20.
[26]劉暢.武漢市農業現代化的金融支持策略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20.
[27]史易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助推農業現代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0.
[28]李浩.農村金融對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8(26):102-104.
[29]石鵬.河南省農業現代化金融支持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30]朱澤琴,王剛貞.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路徑與協調問題分析一一基于安徽省的面板數據[J].安徽農業大學學
59
報(社會科學版),2018,27(04):12-18.
[31]周杰.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思考——基于銀行信貸角度[J].經濟研究導刊,2018(11):136-138.
[32]程馨慧.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評價與思考[J].時代金融,2019(05):151-152.
[33]譚思超.我國中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8.
[34]安曉寧,辛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時空特征與區域非均衡性[J].資源科學,2020,42(09):1801-1815.
[35]王敏.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20.
[36 ]馮曉港.淺談農業機械化狀況分析與發展走向[J].農民致富之友,2017(08):201.
[37 ]王丹陽.金融支持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問題研究[J].學理論,2020(09):73-75.
[38]肖偉.鵬都農牧董事長葛俊杰:農業現代化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N].證券日報,2021-01-11(A03).
[39 ]楊紅麗.美國農業現代化金融支持對我國的啟示[J].農業經濟,2019(01):107-109.
[40]鄭俊.廣東省農業現代化金融支持效率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41]馬草.河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21(05):181-182.
[42]周昕.鄉村振興背景下金融支持湖北農業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43]李媛,李依珊.鄉村振興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的方向與路徑一一基于國內外橫向比較的視角[J].西部金 融,2018(12):52-56.
[44]邸菲,胡志全.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06):46-56.
[45]汪曉文,高正,王雨璇.中國省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測度研究[J].甘肅金融,2019(11):50-54.
[46]張應武,歐陽子怡.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動態演進及比較[J].統計與決策,2019,35(20):95-98.
[47]耿光穎,江錫國,石峰,金洪,刁碩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金融縱橫,2019(11):55-63.
[48]覃志立嚴紅.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困境及破解路徑:以四川為例[J].西南金融,2018(09):8-13.
[49]石滿珍,林詩穎,趙渝.中國農村金融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作用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地區差異性分析 [J].金融教育研究,2021,34(05):36-42.
[50]陳娟利.鄉村振興背景下楊凌示范區農村金融體系數字化轉型升級路徑研究J].現代商業,2021(35):99-101.
[51]羅梓華.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問題研究[J]商業文化,2021(33):34-35.
[52 ]劉賽紅,羅美方,朱建,陳修謙.農村金融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與城鄉經濟融合研究[J].農業技術經 濟,2021(11):31-45.D0I:10.13246/j.cnki.jae.2021.11.003.
[53]周恬宇.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1(11):35-36.
[54]馮梓惠,陳晴.吉林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路徑研究[J].時代金融,2021(22):52-54.
[55]龐金波,楊夢.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一基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中介效應[J].科技管理研 究,2021,41(17):85-90.
[56]孫珞,方奇敏.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一以寧波市象山縣農村金融為例J].農村經 濟與科技,2021,32(16):100-101+143.
[57 ]文豐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現代化治理的重要性及推動進路[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22,28(01):43-53.
[58]邸菲,胡志全.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06):46-56.
[59 ]張丹,于海霞,楊峰.鄉村振興戰略下吉林省農村金融服務的創新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21,22(04):26-29.
[60]Theodore W. Schultz. Changing Releva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4,46(5).
[61]FED0R0VA MARIA. Seeds as Technology: The Russian Agricultural Bureau in New York and Sovie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1921 - 26[J]. The Russian Review,2021,80(2).
[62]David J. Samuels,Henry Thomson. Lord, Peasant and Tract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ore's Thesis, and the Emergence of Democracy[J].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2020,19(3).
[63]Haryono D,Hudoyo A,Mayasari I.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f rice farming and its impact on land productivity and profit in Lampung Tengah Regency[J]. I0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60
Science,2021,739(1).
[64]Stephen R. Boucher,Michael R. Carter,Catherine Guirkinger. Risk Rationing and Wealth Effects in Credit Markets: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90(2).
[65]Wyn Morgan,John Cotter,Kevin Dowd. Extreme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Risk[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2,63(1).
[66]R. K. Panda. Institution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disha: Analysis of Recent Trends[J]. IASSI-Quarterly,2017,36(1).
[67]Francisco Ascui,Theodor F. Cojoianu. Implementing natural capital credit risk assessment in agricultural lending[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9,28(6).
[68]Aditya R. Khanal,Omobolaji Omobitan. Rural Finance, Capital Constrained Small Farm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Findings from a Primary Surve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20,52(2).
[69]Klose S.L.Outlaw J.L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Decision Support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5,37(2):415-423.
[70]Sonny Gad Attipoe,Cao Jianmin,Yaa Opoku-Kwanowaa.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Rural Finance on Cocoa Farmers Productivity: A Case Study of Bodi District in Ghana[J]. Asian Journal of Advance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
[71]Xuanyu Hu. Analysis and Path Selection of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Rural Finance in The Western Countrysi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Economics,2020,3(4).
[72]Chizoba P. Anunobi,Nneamaka O. T. Nwankwo,Cynthia Obi-Nwandikom.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 Services and Standard of Living of Rural Farming Households in Anambra State, Nigeria[J]. 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Economics & Sociology,2020.
[73]Liu Yaqiong.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Rural of China[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