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手段越來越完善,粉筆、黑板等傳統教學手段逐漸引入幻燈片、電影、電視等現代教學手段,使黑板書的形式前所未有地發展,黑板書的教學功能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01年,電子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得到了政策文件的支持。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1]新課程標準下,化學教學引入模塊化教學,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系統,但相互關聯;每個模塊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知識量大,有的抽象難懂,使得不同模塊的教學一刀切,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但要選擇合適的媒體技術、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是時代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快速更新的必然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03)指出:充分開發和利用化學課程資源,對豐富化學課程內容,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建設、開發和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2]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載體,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此外,外國學者通過大量實驗得出以下結論:83%的人類獲得的信息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其中94%加起來。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在知識保存方面,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人們一般能記住10%的閱讀內容,20%的聽到內容,30%的看到內容,50%的聽到和看到內容,70%的聽到和看到內容。
板書可分為以黑板為主體的傳統板書和以電子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體的現代板書。因此,有人認為以黑板板書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手段陳舊落后,而現代教學手段內容豐富,操作簡單快捷,遲早會取代傳統教學手段。當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不可否認的是,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黑板板書也有許多現代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勢。比如教師在使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時,學生直接面對的是教學媒體,師生之間沒有形成充分的直接對話,師生之間形成了簡單的單線聯系,缺乏相互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屬于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性。此外,教師在制作現代教學課件時,由于缺乏課堂機動性,無論課堂準備考慮多么仔細,都難以照顧不同班級的不同學生,無法根據課堂臨時情況調整教學內容,發揮教育機智。黑板書的使用不是,它直接聯系了教師、學生和媒體,使學生可以直接從教師的口頭教學中獲得知識,也可以通過課堂黑板書獲得知識,但也可以受到教師的思想培養和情感影響。
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除了使用傳統的教學教學來刺激學生的聽力外,還應使用白板書和黑板書來對學生產生視覺影響。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視覺影響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黑板書的設計和應用技術,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然而,通過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教育實踐和視頻課程觀察學習,一些教師可以使用白板教學作為追求時尚,所有開放課程必須使用,過于關注白板書的設計,忽略了傳統教學中黑板書的設計和應用;然而,通過對學生的采訪,我了解到一些教師在通常的課堂過程中不經常使用白板。相反,一些老教師對新興的多媒體教學并不熟悉,在教學過程中幾乎不使用白板,導致了一定意義上的教學資源浪費。根據上述情況,作者將通過本論文進行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對白板與傳統黑板的綜合應用有問題?最后,我們可以得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白板與傳統黑板應用的優化策略。
1.2研究問題。
國外最早的教學媒體研究起源于教學技術,20世紀60年代出生于歐洲、美國等國家,逐漸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發展迅速。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大綱信號圖表教學方法在使用黑板書籍進行教學方面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果。鑒于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質量不高。他曾指出,由于人類創造了許多工具來減輕體力勞動的負擔,如杠桿、輪滑等,教學也需要輔助工具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這使得輔助教學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曾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和內涵是在先進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特別是在主導主體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充分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整理、組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各種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4]文章中提到的聚集效應是協調和有機整合各種教學方法和工具,以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不應忽視一切或一切,實現教學媒體工具的多樣化應用,避免盲目追求實用新技術和手段,放棄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能夠區分優先事項和次要事項,而不是應用不同的教學工具來尋求了真正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適當運用適當的媒體教學。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課題擇的研究意義在于,所有的教學媒體和教學工具都應合理應用于實際教學應用中,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只有真正了解教學媒體、工具應用的優缺點以及各種功能,才能實現合理應用。本文主要研究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黑白板應用的優化策略。

1.3研究現狀。
從中國知識網絡數據庫中選擇樣本。作者搜索了所有期限(截至2018年10月)的期刊。只有兩篇文獻包含黑白板含黑白板的文獻。如果單獨檢索電子白板,中國有2664篇關于白板使用的研究,而只有73篇關于黑板書的研究,輸入黑白板優化,檢索結果為零。在瀏覽了有關電子白板的文章后,我們發現這些文章涉及到電子白板的產品和功能,以及與電子白板相關的技術開發,電子白板的應用趨勢占了很大一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技術的快速推廣,學校投資和教師研究的增加,教學中電子白板應用的研究數量急劇增加。搜索了118篇包含教學研究關鍵詞的文章,而優化化學教學的文獻只有4篇,如宋振云在《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以魯教九年級化學中和反應》為例,探討了交互式電子白板、虛擬化學實驗室、Flash、數字傳感器等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整合。張曉麗和孫慶紅在《電子白板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效果》中談到了幾種具體做法。崔洪嫻的《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優化》通過技術整合優化化學教學,崔迎春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優化初中化學課堂》通過實例展示了電子白板的優勢。搜索中國優秀碩士論文發現有236篇關于電子白板的文章,但沒有關于化學教學。
目前,國內外對黑白板應用優化的研究較少。目前,我國對白板技術支持下教學內容的呈現、師生關系的變化、課程資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相當大。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少有人對具體年級、具體學科和具體內容與一定的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深入研究,化學研究較少。筆者認為,僅僅擁有先進的技術是不夠的。關鍵是要有系統的教學方法和適合本學科的教學策略,形成教學模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使用時不感到困惑,為教師提供參考,這也是本研究的價值所在。筆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暫時擴大了白板的概念范圍,用多媒體代替白板作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維普、萬方數據庫進行相關搜索。2001年以后,學者們提出了多媒體與傳統板書融合的研究方向,缺乏系統和基礎研究。它可以作為本論文的理論依據。
關于信息技術在教學課程中的應用,國外起步早于中國。例如,多媒體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末興起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和歐盟),由于其強大的經濟基礎、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的前瞻性、媒體設備技術的先進性、多媒體課件設計和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功能和應用相當成熟,加上小班教學,人口密度小,教學效果也相當明顯。同時,多媒體教學的理論討論也比中國早了幾年。[5]關于傳統黑板書籍的設計,許多發達國家不僅簡單地采用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模式,而且使用了電子白板,方便無害,無需擦拭,可作為圖片保留,重復利用率較高。這使得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地位逐漸上升。
受科技發展程度和速度的限制,我國多媒體輔助教學起步較晚,大致可分為以下階段:(1)經驗引進、理論準備階段:1980年至1988年(2)注重硬件配置的實踐階段:1985年至1994年初(3)軟件開發、推廣應用階段:自1994年以來,我國開始重視軟件開發。現階段以來,學校和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非常重視,期刊文章中經常出現CAI、課件等關鍵詞。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使用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不再是一件新事物,各方面的研究和討論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非常合適的解決傳統黑板和多媒體課件之間的關系的方案。當然,許多研究分析了兩者的優缺點,但研究表面上指出了兩者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和優缺點,沒有深入思考如何更合理地應用于高效教學。
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對化學課堂應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板書教學的比較性研究主要有以下觀點:
(1)提倡白板書優于傳統黑板書。
這部分觀點認為,以CAI教學為代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地優化了化學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不易觀察現象的化學反應。多媒體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在評價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時,一些教育專家認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已成為物化學校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然而,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但從真正意義上說,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應用只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這里應該強調輔助,是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知識更生動、直觀,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絕對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方法成為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2)提倡傳統黑板書優于白板書。
這部分觀點認為:傳統的黑板操作更簡單,給教師空間,可以充分突出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激發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方便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可以大大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際教學效果證明了這種良好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如果盲目追求化學課堂教學媒體應用的先進性,而忽視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就會導致與教學實踐的分離。例如,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許多最好的課堂效果并不是唯一的,這往往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碰撞。如果教師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導致預設的比例較大,就會產生教師設置陷阱引導學生進入的教學缺點,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從另一個學科的角度來看,朱施南在2003年提出:多媒體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使用傳統黑板書籍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頻繁,教師本身可以形成一種非常實用和優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確實可以取代教師繁瑣的工作,但他不能取代教師自己的教育角色。[6]回到化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場景可能會給學生留下一生的記憶,甚至完全改變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對學習本學科產生學習興趣,這是計算機程序控制下無法實現的。預設缺乏靈活性,這是目前白板教學的困境。
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忽視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在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黑板+粉筆教育模式效率相對較低,教師需要做大量繁瑣重復的工作。顯然,僅僅依靠傳統的黑板教學方法的應用,無法跟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效果的要求,最終會受到教學改革過程的影響。
(3)倡導多媒體(白板)板書與傳統黑板書的合理結合。
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板書的合理結合是目前公認的一種教學方法。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化學教師既不能自滿,也不能滿足于傳統的黑板+粉筆板書模式,也不能盲目追求創新,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忽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要求教師合理地結合兩者,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筆者認為,與單獨應用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與傳統板書的合理結合是最好的教學形式。新興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確實具有傳統黑板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確實存在一些缺陷,可以用傳統板書教學來彌補。這兩種教學方法可以互補,揚長避短,真正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真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能力。
高校學術論文網提供專業的碩士畢業論文寫作、博士論文寫作發表、碩士論文寫作發表、SCI論文寫作發表、職稱論文寫作發表、英文論文潤色的服務網站,多年來,憑借優秀的服務和聲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畢業生解決寫論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