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看完就懂:論文"摘要"九大誤區的案例詳解

    發布時間:2020-02-14 13:06

    1.重復文章題目和標題的信息

     

    • 像“稅收流失的治理已經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文章從多個方面闡明我國稅收流失現狀和流失原因,并提出稅收流失的治理對策。”(《濰坊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31頁)這是一篇論文摘要的全部內容,瀏覽一下文章的標題就可以發現,該摘要只是重復了文章的三個一級標題。

     

    有的摘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甚至還有口語式的語言。

     

    3.信息量太少,沒有反映文章的創新之處

     

    • 如“本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分界線對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研究進行梳理和簡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38頁)通過這一句話的摘要,讀者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創新之處不得而知。

     

    學術論文摘要應該用最簡潔、最精練的文字,表達文章的研究內容。但在有的論文摘要中,出現了含義很不確定的句子。

     

    5.對自己的文章評價過高

     

    • 例如,“……對藝術背后文學制度的思考,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與文藝批評具有先鋒性的意義。”(《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第25頁)該摘要中對文章的評價“具有先鋒性的意義”缺乏客觀性。

     

    因為許多學術刊物的讀者可以稱之為同行專家,所以,摘要就不必介紹眾所周知的背景知識。

     

    7.描述文章的背景知識

     

    • “價格與價值是一個多年爭論的課題。馬克思認為:價值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代名詞,而他人則認為是`效用價值論'、`供求論'以及`自然資源論'的概念等等,筆者認為:價值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總和看法,是評價客觀事物的內核。”(《濰坊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21頁)這是一篇文章摘要的全部內容,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介紹價值和價格的研究現狀,而作者的觀點只用了一句話。

     

    為了贏得審稿人、編輯、讀者的同情,有的作者在摘要中描述文章的寫作過程,強調自己寫作的艱辛,忽視了對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介紹。

     

    9.謙辭

     

    •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把農村醫療保障落到實處,筆者作粗淺的探討。”(《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第100頁)學術論文的摘要應該充分反映其創新之處,“粗淺的探討”不足以體現文章的學術價值,更不利于吸引讀者。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lunwenzhaiyao/1528.html

    上一篇:如何撰寫SCI摘要,你得掌握這些方法

    下一篇:論文摘要寫作的技巧!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