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摘 要 II
Abstract 1
第一章 緒論 1
1.1問題的提出 1
1.2文獻研究綜述 2
1.2.1國外相關研究動態綜述 2
1.2.2國內相關研究動態綜述 2
1.3研究目的及意義 7
1.3.1研究目的 7
1.3.2研究意義 7
1.4研究內容與應用價值 8
1.4.1研究內容 8
1.4.2研究策略和技術路線 8
1.5創新之處 11
第二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依據 12
2.1相關概念 12
2.1.1供應鏈的概念 12
2.1.2供應鏈管理概念 12
2.1.3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概念 15
2.1.4區塊鏈的概念 16
2.2相關理論與模型 16
2.2.1供應鏈運作參考SCOR模型 16
2.2.2VMI供應鏈管理模式 18
2.2.3QR/ECR/EOS/ERP 供應鏈管理模式 19
2.2.4牛鞭效應 22
2.3區塊鏈在供應鏈信息共享中的應用 22
第三章H企業面臨的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 24
3.1H企業現狀分析 24
3.1.1H企業經營現狀調研及競品對比分析 24
3.1.2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架構現狀 27
3.2H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分析 29
3.2.1銷售與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29
3.2.2采購與市場需求之間不透明問題 30
3.2.3庫存與物流信息不匹配的問題 31
3.2.4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用機制不健全問題 33
第四章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優化策略分析 35
4.1解決策略的思路、目標與原則 35
4.1.1信息優化思路及框架 35
4.1.2目標與原則 36
4.2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優化策略 36
4.2.1銷售與客戶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36
4.2.2采購與市場需求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39
4.2.3庫存與物流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40
4.2.4基于區塊鏈技術優化共享及信用問題 42
第五章 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策略保障措施 45
5.1組織架構變革 45
5.2技術保障 46
5.3人力資源保障 46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48
6.1研究結論 48
6.2研究展望 49
參考文獻 50
致 謝 54
附錄A H企業供應鏈信息鏈情況調查問卷 55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及方法,采用的是一種集成化方式。供應鏈管理涵蓋每一 個系統流程上的端口,無論是供應商端口、采購端口、生產端口、物流端口,還 是終端消費者端口等,其中包括每一個計劃以及所有功能。通過多個信息流模式, 將整個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連接在一個統一的管理方式中,從而形成一個集合化 的效果。
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要求,已不單單是提供材料那 么簡單,而是要提供成本最低同時服務最好的材料[2,3]。簡單地說,在傳統的企業 供應鏈管理中,制造商把供應商當成一個簡單的原材料提供者,通常來說不是長 期的合作,甚至有的合作關系都只是一次性的,因此比較關注成交的價格問題[4]; 而對于供應鏈上的兩個企業,從供應商的角度考慮,長期的客戶主要是以制造商 為主,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很密切。從制造商角度,充分或取分析市場需求和制 定新產品開發計劃的前提,就是供應商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應按時交貨并提供良好 的服務。所以二者之間利益是共同的,因此要保證服務質量。
在大多數情況下,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道路業務、自己、物料、人流以及信 息流這五個商業行為流程。這五個過程中的大部分信息都可以通過隱形電子傳輸 進行傳輸,大大縮短了處理時間和成本[8,9]。在物流部分,因為涉及到實體的運送, 所以成為供應鏈中的瓶頸,又物流所花費的總時間中,大部分的時間浪費于“等 待”中,因此如何讓物流作業更加的有效率,成為供應鏈中最為重要的關鍵[10]。 H電子霧化器企業,經過短短幾年的用心經營,已名列行業企業之首。從2017年 至今,H企業的供應鏈信息管理能力的不足,逐漸已經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進度, 甚至一度成為制約H企業進一步升級的重要限制條件。本文研究如何有效整合電 子霧化器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等整個供應鏈信息,以此來增強 國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以及使顧客能以快速并且合理 的價格得到產品,所以進而研究企業與企業間和企業與消費者間整個供應鏈的整 合。
1.2 文獻研究綜述
1.2.1國外相關研究動態綜述
供應鏈概念與價值鏈、產業連接相伴,雖然它們都表現出"鏈式"的結構特點, 但在產業組織形式的闡述和企業資源能力分析方面卻各不相同,價值鏈、產業連 接和供應鏈概念無法等號,價值鏈、產業連接和供應鏈概念不可界定區分[8]。學 者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將價值鏈定義為一種企業的各種活動 的集合,不但涵蓋了設計、生產和其他各種基本活動,而且也將銷售和產品輔助 活動也涵蓋進來。
國外學者以及企業研究者早早便提出,在供應鏈信息管理中,要持續提升信 息的利用價值,不斷加強信息的共享程度。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 近些年,國外對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領域:一是供 應鏈中的知識學習,二是供應鏈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三是供應鏈企業之間存在 的知識吸收能力以及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
具體來說,基本活動主要是涵蓋內部物流、生產運營的管理、經銷及零售貨 物等幾部分;輔助活動主要是涵蓋人力資源管理、企業采購、產品技術研發等。 價值鏈是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相互聯合而構成的動態過程中產生的價值,每一個 動態點都可能產生增值價值,在企業價值鏈中形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庫珀和埃爾拉姆[9]看來,供應鏈管理應當是穩定并且實用性很強的,只有 這樣,才能把企業打造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企業。在企業的每 個環節上,員工知道如何自我定位,部門知道如何驅動推進,團隊關系更緊密, 整體運營才更有效率。
1.2.2國內相關研究動態綜述
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興起和深入發展,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和國內外企業界 的精英開始更深層次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彭城[10]等人(2019)的研究。 他們對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各個方面做了詳盡的分析,頗有建樹。其他學者也紛 紛效仿,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在這里僅好部分研究學者進行綜述。
胡卿漢[11](2021)認為:“全渠道管理的根本還是源于供應商企業對于市場 信息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見,供應鏈信息管理對于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極為重要, 但是目前上游供應商、下游零售商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時效不同,存在著優勢差, 也就影響著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整體規劃。
在陳少軍[12](2019)看來,如果能夠通過信任機制視角,借助博弈分析每一 個企業的供應鏈信息共享決策,就有助于去摸索出企業參與區塊鏈信息管理的主 要基點。通過博弈分析發現:在完善的供應鏈信任共享機制下,數據供應鏈企業 在信用收益這一塊存有唯一的策略,即“共享,共享”。由此也可延伸為更多供 應鏈企業“技術——成本——風險——信用——政策”這種驅動策略。
劉心敏,閆秀霞[13](2020)指出,供應鏈管理是利用一系列有效方法,將供 應商、生產企業、倉庫和店鋪整合在一起,使商品能夠正確地生產、適當數量, 并在客戶滿意的情況下生產,最低成本地生產。
江貝[14](2020)認為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核心是物流控制系統,從上游供應商 到下游終端門店。既提升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效率,縮短產品交貨周期,也用最 低的運營費用來提高企業供應鏈運營的競爭優勢。
杭晨[15](2020)他們認為,供應鏈運營管理的主要重點仍然是服務客戶。在 供應鏈整體服務提供的過程中,服務客戶環節與其他服務環節相比較,是最為重 要的環節,只要客戶對其服務感到滿意,整體供應鏈的服務目標才算完成,反過 來還甚至可以直接是部分服務收入迅速增加。
常晶[16(] 2020)認為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中,比較重視組織內部的功能集成, 在供應鏈管理理論中,僅重視內部的企業還不夠支持整個企業的全面發展。作為 高度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具體實施中需要考慮不同級別的技術和經濟問題,并需 要進行對成本利益的權衡。例如,我們將考慮哪種形式,在何時和什么地方實施 庫存計劃,這涉及供應鏈系統整體布局和地址選擇,并有利于隨后的具體實施, 于此,區塊鏈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賈曉陽[17(] 2020)的研究指出,作為一種追求企業合作效率的整合協調戰略, 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聯盟實現跨職能部門的管理和溝通,就像現在大多數企業采 用的ERP系統一樣,通過對管理生產資源的整合,從而加強合作、優化資源配置, 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結合供應鏈各環節企業的優勢,大大縮短供應時間和降低成本。他們更深 入分析,供應鏈管理如同企業使用的ERP信息系統一樣,只有不斷進行管理生產 資源的整合,不斷加強供應鏈中企業之間的業務流程合作,然后對跨職能部門間 進行資源優化,以實現最佳的安排和統籌,最終創造企業競爭優勢的合作。
賈旭東,楊榮等人[18](2020)對于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企業相互之間的長期 戰略合作,是傳統企業職能之間的合作策略在供應鏈中的應用,跨職能是一大特 色,能夠把整個供應鏈的長期績效提升上去,而這也是在傳統物料管理的基礎上 研究后,擴展而來的。
祝錫永,李杰[19](2020)指出供應鏈管理實質上是控制現代物流。它包括企 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生產和經營資源的優化控 制。企業外部因素,主要體現在整體供應鏈是否集成、信息鏈是否通暢、生產管 理是否順利,物流是否及時,庫存周轉是否安全等問題。根據陳東彥,田春英等 [20]的研究。從定量模型分類,供應鏈研究的領域可分為生產運營和供應鏈兩大方 向,其中運籌、控制理論、信息技術等常用系統方法。
根據何明珂[21](2020)的研究。供應鏈不確定性的來源主要在于供應和制作 需求,其中不僅涉及到供應商是否可靠,運輸渠道和需求是否穩定,價格和匯率 的波動是否穩定等內容,綜合提現在供應鏈前期階段。高知嬪[22]指出,最難以預 測和控制的就是需求的不確定性,如何能夠確保最優的訂貨量和庫存的最適合, 在隨機需求下也是難以確定的。
結合夏雨,方嘉等[23](2019)的研究,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底層協議可以有 效解決信用問題,具備安全、公開透明的特性,其去中心化特征更是鮮明,針對 供應鏈信息管理在信用共享方面極受歡迎,在各領域中普遍應用,最終可以實現 價值的自由傳遞。
王婷婷,王曉政[24](2019)等人分析,供應鏈管理理念和運作內容,經過多 年的發展,已與之前有天壤之別,供應鏈管理理念核心點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寬度 上都發生明顯的變化,從寬度層面,由傳統狹隘視野變得更全面,首先調研分析 終端客戶需求,以此作為供應商、原料商對供應鏈管理的方向。錢存華,馮夢祥 [25]等人從深度層面分析,企業戰略也由局部變成全局。此外,供應鏈管理還可以 采用系統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不斷實現企業之間資源的共享,也保證整條鏈條上 的信息透明,最終增強企業核心的競爭力。
在付永貴[26] (2019)看來,這些年云計算、物聯網、AI智能機器和大數據等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社會供應鏈的發展。供應鏈管理領域目前研究的核 心是信息共享技術,而供應鏈運營效率優劣的重要因素也是它,但由于供應鏈的 動態變化,目前大多數供應鏈系統中不同的環節信息是獨立于彼此擁有的,而且 不同環節中的業務主體缺乏交流和相互監督,供應鏈總體協調度還不夠高。
此外,劉珂[27](2019)認為由于供應鏈自身的開放性,供應鏈各環節主體的 基本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要求也不愿公開其信息,從而使得供應鏈各節點的信息 不匹配性加重。供應鏈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從終端到源端的采購訂單和庫存的"牛 鞭效應"、銷售管理和物流配輸監管不夠等問題的出現。
根據黃曉婷、朱曉峰[28](2019)的研究,近些年來,我國的產能逐漸增大, 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劇烈,如何幫助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擴大盈 利,成為現當代供應鏈研究的重點。在具體到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領域,則主要 以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減小牛鞭效應為主要方向。
在李紅芳[29](2019)看來,對于傳統的制造企業來說,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 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如果能夠實現企 業供應鏈信息共享,借助可視化管理,幫助企業快速反應,資源利用最大化,這 樣才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和好處。
常柯新,謝泗薪[30](2019)指出,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對傳統企業起再 造之力,減少以前的無效工作,提高企業在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市場反饋速度,在 這個過程中不斷優化內部價值體系,再次助推企業經濟效益挖掘,在整個過程中, 區塊鏈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楊天劍,田建改[31](2019)分析,在未來的十年,信息管理系統將在供應鏈 企業中得以更廣泛的應用,并且能夠起到支撐作用。與傳統的管理系統相比,供 應鏈信息系統更高效、更準確,讓企業的工作更具柔性化,并且能夠以數字訂單 的模式解決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疑難雜癥。
趙志剛[32](2019)認為,“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趨勢越來越明顯,如何系 統地優化供應鏈信息協同過程,并完善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對于企業來說極其重 要。所以在未來供應鏈趨勢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去搭建去中心化的信息協同 系統,實現透明化、智能化。
孫廣磊[33](2019)認為,現在供應鏈企業信息管理,其實就是借助一種信息 系統,然后來實現針對企業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以及訂單處理的過程,是一種 信息化、價值化的表現。而目前的研究也主要是針對信息分類、牛鞭效應、風險 問題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進行研究。
張云豐,王勇,龔本剛[37](2019)認為,隨著市場環境的發展,在供應鏈環 節也會衍生出更多的全新模式,圍繞核心企業,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作業 流等方面進行調控,而“信息流”將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形成一個完整 的功能網,幫助企業持續性便捷運營,值得行業從業者關注。
根據劉曦子[38](2019)的研究。供應鏈信息流主要存在“有序性、異變性、 時效性以及轉移性”等多個特性,對于供應鏈企業來說,信息流更新的快、來源 多種多樣,并且可以更高效地傳遞給不同的單位,從而維護相關客戶的利益,為 企業盈利做保障。
近些年來,國內學者圍繞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流動性、互聯性、創新性進行了 多層次、多領域較為全面的分析,并且結合當下流行的系統和模式進行了對比分 析,但是在實際應用方面還缺乏充足的研究。供應鏈管理作為目前先進的管理模 式,可以從三方面得到應用,一是促進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二是改善企業的經 營業績,三是提升企業行業內市場的競爭力。
1.3研究目的及意義
1.3.1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內、國外的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問題深入探究,橫向縱向對比分析 當前H企業電子霧化器供應鏈各環節遇到的信息匹配問題,并提出相應可能的優 化解決策略,對計劃調整供應鏈信息管理各環節的國內電子霧化器行業公司提供 適當的幫助。
1.3.2研究意義
供應鏈管理名稱相當多元,有人稱為有效的顧客響應(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ECR)、快速響應(quick response,QR),也有人稱之為整合型物 流或物流網絡[11]。總之,供應鏈管理為使得產品可以生產正確數量,而采取整合 供應商、生產商、庫存、終端門店等各種有效策略,將各組織結合成一合作性結 構,以達到企業資源規劃(ERP)的配置和成效。面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全球 企業面臨產品生命周期縮短與顧客需求提高的變遷,使得供應鏈的興起與研究發 展。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加上供應鏈物流作業的整合、區塊鏈技術在供應 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關于供應鏈信息流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因為不管是企業 還是學者,都深知供應鏈中如果沒有信息流的完美配合,是無法有效率及全面改 善整條供應鏈,也無法更好地促進供應鏈的完善和改進。綜上來看,想要著手研 究供應鏈,必須先了解及發展信息流,把整條供應鏈中每個必要的環節電子化、 信息化,才能夠得到更佳的效率。通過針對供應鏈信息管理相關環節的研究與分 析,來探索ERP、CRM、VMI、區塊鏈等在供應鏈中的實際情況,以及創新探索區 塊鏈在供應鏈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分析,以一舉三,從實際案例來剖析可行的通用 性信息管理策略。
1.4研究內容與應用價值
1.4.1研究內容
本文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對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狀況,以及目前企業存在 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其進行了初步梳理、診斷,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 可操作的優化方案。本文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通過綜合對供應鏈信息管理進行 概述,分析了供應鏈信息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可利用性。對H企業的簡介,包括企 業概況、公司基本結構、信息一級架構和庫存及生產過程等,并詳細闡述企業電 子霧化器的供應鏈管理狀況,在實際的信息流管理中,供應商端、客戶端、生產 端等環節存在的不對稱、不共享、信用機制不完善等信息問題,并在此基礎上, 闡述了 H企業供應鏈信息框架設計的原則和思路。
1.4.2研究策略和技術路線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通過文獻查詢、搜集和整理,結合國內企業供應鏈信息 管理相關信息,對H企業各環節信息流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可供參照的 解決方案。
(2) 實際案例法:圍繞實際案例H企業出發,分析了公司在供應鏈信息管 理模式方面遇到的問題和不足。探究更合適的電子霧化器供應鏈管理方案,來優 化H企業在供應鏈信息管理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希望能夠實現從0到1的突 破。
(3) 比較分析法:在制定H企業電子霧化器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方案之前, 本文對國內外同類情況進行了研究,并與H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比較,避免了 不足和失誤,使供應鏈信息優化方案可執行性更高。
(4) 訪談法:對H企業核心高管進行訪談,獲得企業發展的心路歷程與對 當下企業所面臨電子霧化器供應鏈信息管理困難的決策思路。
本文的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
業及圖表分析》 h企業面臨的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
H企業供應鏈管理優 化策略保障措施
總結與展望
圖1.1 技術路線
1.5創新之處
本研究以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以國內外完善的供應鏈 信息管理經驗作為理論依據,針對H企業在供應鏈信息流環節存在的問題展開研 究,從而進一步探討H企業在客戶端、供應端、生產端、庫存以及物流配送等具 體環節的優化空間和改善方案,擬在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方面提升客戶滿意 度、優化信息管理流暢度、便捷化,從而整體提高工作效率和企業營收。
在對H企業全部供應鏈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信息流分析研究時,運用當下供應 鏈管理最廣泛使用的SCOR模型著手展開分析,并通過盡可能全面覆蓋供應鏈流 程的問卷調查摸清目前信息管理現狀,并創新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針對H企業的 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可操作性的分析和優化。在針對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等 環節實際調研過程中,發現其基本情況與VMI管理模式較為契合,但是H企業并 沒有運用VMI管理模式,此外其CRM客戶管理也較為薄弱,甚至沒有應用,結合 H企業調研情況,初步提出擬借助于區塊鏈的優勢,引入VMI管理模式,優化CRM 客戶管理模式,以確保H企業供應鏈信息系統更加暢通,為供應鏈各個環節提供 信息信用數據支撐。同時H企業所在的地區有眾多電子霧化器企業,其中他們也 在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方面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對H企業電子霧化器供應鏈優 化進行了研究,希望給出更多的參照性建議,使同類企業能夠更好地提高效率, 改善企業的質量,塑造高品質供應鏈樣本,賦能區域產業的長期發展
第二章 相關概念和理論依據
2.1相關概念
2.1.1供應鏈的概念
供應鏈的核心部分是網鏈集成結構,主要包括兩個階段:生產和流通,將產 品和服務傳遞到用戶端的方法是一個集成結構。統籌規劃、整合中心產品及服務, 并匹配相對應的服務資源和運營模式,以及與上下游市場相關的企業產品技術資 源及市場運營發展情況。由此所形成的整合體系[12]是完整的。現代企業供應鏈模 式對比傳統企業供應鏈,主要體現出信息科學技術在信息網絡中的快速發展,企 業內部管理改革的迭代升級,以及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等特征[13]。
由此也可以看出,供應鏈是服務性組織,也是生產型組織,基于這一點,各 工業企業的供應鏈也將有各自特點,存在較大不同。但不能否認,供應鏈管理在 企業市場的競爭中越來愈重要,并將構建一個動態、復雜的管理程序[39]。供應鏈 通過價值鏈來完成客戶所需產品和服務,使生產更加靈活,配送效率更高,信息 價值也不斷提高。同時避免了傳統的只追求單個績效而忽視整體系統的績效弊病 供應鏈是虛擬的集成,而非傳統的縱向性集成。這是一項持續價值活動,包括策 劃、組織和控制從供應商到客戶的所有活動,包括運輸和信息流傳遞[40]。
2.1.2供應鏈管理概念
供應鏈管理(SCM )不僅僅是對供應商的關系管理,而且還必須采用各種有效 的策略,將供應鏈中每個組織的目標、功能和流程整合起來,以達到對整體供應 鏈利益最大的平衡[41]。
那么,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呢?首先,要從最初的供應商開始,由他們開發 并提供給供應鏈上的下一個環節,然后進行加工制造,再把產品轉向下一個供應 商,一直到產品到達最終消費者手里,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才算完成。準確地說, 供應鏈并不是簡單地一對一的直接性關系,也不是企業對接企業的單線鏈條,供 應鏈實際上是通過很多企業、多種關系構成的集合復雜網絡。
因此,我們還可以稱公司供應鏈為一個需求鏈,價值鏈;以公司核心業務企 業信息為管理中心,控制企業信息流、物流和企業資金的綜合管理,以此來達到 有效控制從原材料的批量采購、生產和物流配送整個生產流程。
供應鏈涉及的范圍極廣,涵蓋的環節點極多,是把供應鏈和用戶真正聯系在 一起的信息鏈,當然,也是一種物質鏈、增值鏈和資金鏈,通過供應鏈的加工環 節、包裝運輸環節來增加其價值,從而帶來收益[42]。
由以上內容來看,“供應鏈”的概念遠比企業界限要大。從產品的競爭力到 市場體系的完整性,供應鏈不再是一種可簡單操作的競爭性工具,而早已升級為 一種新型的管理體系背景[43]。
圖2.2 供應鏈流程圖
(1)供應鏈管理的互動特性
從管理對象的角度看,物流以庫存資產為管理對象,供應鏈管理是對庫存流 程中的業務流程(包括的停頓)進行管理。這是一種關系管理,有其特點[44]。對 供應鏈中的關鍵業務流程實施精細化管理,是一個大工程,不僅涉及到需求和訂 單執行,也要覆蓋制造過程、采購管理過程以及新產品開發的商業化管理過程。 對于一些比較特殊的企業來說,還需要涉及到從環保理念出發的商品回收處置和 管理。
(2) 供應鏈管理決策的發展
從機遇、時間和績效的角度,管理決定可分為供應鏈和物流管理兩大類。首 先,在物流管理的決策環節中,又可分為運輸、地點和庫存的決策,在此基礎上, 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增加了關系和業務決定環節,從而形成了一種較高級別 的決策模式。不管是物流管理還是供應鏈控制,其綜合目的都是使客戶的服務水 平最大化,其中提供鏈管理決定能夠構成一條空間軌道,在這條軌道中是顧客的 服務目標。
從整體系統上看,物流是供應鏈管理體系的一環,因此物流有關決策必須遵 循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整個決策[45]。
(3) 供應鏈管理著重組織外部部署一體化
相對來說,物流主要側重于組織內部的整合,偏向于功能方面,但是在供應 鏈管理角度來看,單從組織內部進行整合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項高度復雜的系 統性工程,供應鏈管理往往需要同時考慮很多因素,包括不同層次的技術、資金 和執行問題,然后通過成本效益的對比權衡來分析。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在進行 管理決策時需要把組織內部以及組織之間庫存形式、定位和規劃考慮進來,因為 這將決定整體利益如何在供應鏈各個環節進行分配,尤其對于供應鏈成員來說, 應該在初期就參與到整體的戰略開發中,包括制定發展和新產品開發。
(4) 供應鏈管理依賴性
目前,企業應用的供應鏈系統日益復雜,對信息體系和技術的依賴性也日益 強,因此,供應鏈管理是用于解決供應鏈成員間的可靠信息問題,可以被理解成 一種新的系列、系統的信息增值交換關系,成員企業互信、溝通和共贏平臺[46]。
供應鏈管理理論的誕生與具體技術和方法有關。但需要清楚的是,供應鏈管 理在某些情況下是適用于的,它通常使用的策略主要是快速回應、高效客戶反應 和電子訂貨系統、企業資源計劃體系等。
圖2.3 供應鏈管理方法
2.1.3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中的信息包括關于整條供應鏈的設施,庫存,價格,運輸,采購和顧 客數據及分析等。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供應鏈績效的驅動因素之一。這些信 息具有普通的信息流特征,也具有自身獨特的標簽,如信息流跨行,數據量大, 來源渠道多等。新零售場景下這些信息不再是單獨的,而且還包括線上線下相結 合之后產生的信息,如用戶的線下地理位置,線上移動支付信息等,這些信息將 更深入地結合,完整地體現顧客的整體信息和畫像,整個信息復雜性便會增加。
大數據背景下高效的供應鏈信息管理可以及時的獲取用戶的信息需求,更實 時的對接用戶的需求,為供應鏈運營創造更高的價值(陳永平和蔣寧,2015)。 近幾年來,電子商業發展很快,這也給傳統供應鏈管理產生了一些挑戰。電商環 境下的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對供應鏈的信息管理,良好的供應鏈信息控制對供應 鏈的穩定,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供應鏈的 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陳敏瑕,2015)。而供應鏈信息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環 是信息共享(劉赟和周爽,2009),整個供應鏈績效的提升靠的不是一個企業的 利益最大化,而是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的協同,這就要求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要對 自己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共享。只有信息實現共享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才能 夠根據自己的上下游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避免資源在供應鏈某些節 點上的浪費。
除了線上電商企業對供應鏈信息管理的不足,線下零售行業在這方面也存在 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缺乏信任,科學技術未充分使用,物流系統的資源浪費等問 題(任悅,2012)。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企業對供應鏈信息管理的能力還是相當缺 乏的。特別是在當前新零售背景下,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供應鏈信息管理面對的 不單單是線上或者線下,而是兩者整合之后的信息,這也使信息的復雜度變的越 來越高。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供應鏈信息管理加快前進的步伐,跟上 整個行業的進步。此外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文獻2000-2015年間文獻數量雖然越來 越多且每年都在增加,但相比于其他學科的文獻數量,供應鏈信息管理方面的文 獻還非常缺乏,這方面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空間和挑戰(鄭秀戀和葛山,2016)。 可見供應鏈信息管理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無論在實踐還是理論方面都還有 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完善。
2.1.4區塊鏈的概念
近十年來,加密貨幣的應用在全球也越來越廣泛,區塊鏈技術也得到了更多 的發展和應用。不管是政務領域還是學術界,對區塊鏈都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研 究力度,隨著研究的深入,與區塊鏈相關的創新技術也不斷涌現出來。
隨著區塊鏈在企業各方面管理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區塊鏈技術成為高新企 業管理優化的首選,從概念內容來看,區塊鏈技術概念不僅集合了信息傳輸技術 和存儲技術,也充分融合了密碼學的技術和理念,便捷安全的操作模式,也為企 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計算范式。
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面,主要是進行驗證和存儲數據之用,這也是充分利 用了區塊鏈的數據結構優勢,借助分布式節點的算法,可以生成新的數據,再通 過密碼學來加強安全保護,結合智能合約,即可對數據進行編程操作,進行記錄 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永久保留,永久檢查,這些優勢就很適合供應鏈企 業的日常應用和長久存儲。
從技術原理來看,供應鏈是由幾個獨立的節點來維護和驗證,并通過加密技 術保證記錄的一致性的一種實現分布式記帳的方式,最著名的區塊鏈應用實例便 是比特幣的應用。區塊鏈是分散式記賬方法,同時集中式賬本也可以同時存在。
區塊鏈技術具有幾個基本的特性,包括共享數據存儲、多用戶操作、嵌入式 信任機制和可追溯不可篡改,如下圖所示。
圖2.1 區塊鏈技術特性
2.2相關理論與模型
2.2.1供應鏈運作參考SCOR模型
SCOR模型作為當前應用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參考模型,已成為行業的標準 參考模型和診斷工具。該模型借助于計劃(Plan)—采購(Source)—制造(Make) 一交付(Deliver) —退返(Return)五個模塊,清楚地描寫了供應商從核心企 業到用戶之間的系統進程。
從供應鏈參照運作模型層面上看,供應鏈可分為頂、配置層、程序元素和實 施等幾個層次,通過SCOR模型建立了供應鏈流程,也可提供對其實施過程的績效 評估指標。通過比較績效,在考慮企業供應鏈的具體運作性能時,還可以找出企業 本身的缺陷,從而使研究戰略得到改進。
其中的配置層又稱流程類型層,主要應用于企業內部的供應鏈構建,一般有 26個核心流程單元,如下表。
表2.1 SCOR模型中配置層核心的26個流程
序號 代碼 核心流程名稱 序號 代碼 核心流程名稱
1 PI 供應鏈計劃 14 EM 支持生產活動
2 P2 采購計劃 15 D1 庫存產品配送
3 P3 生產計劃 16 D2 訂單產品配送
4 P4 配送計劃 17 D3 訂單定制產品配送
5 P5 退貨計劃 18 D4 零售產品配送
6 ER 支持計劃活動 19 ED 配送管理支持
7 S1 庫存生產采購 20 SR1 缺陷原料退貨
8 S2 訂單生產采購 21 SR2 維修原料退貨
9 S3 訂單定制采購 22 SR3 多余原料退貨
10 ES 支持采購 23 DR1 缺陷產品退貨
11 M1 面向庫存生產 24 DR2 維修產品退貨
12 M2 面向定單生產 25 DR3 多余產品遇貨
13 M3 面向訂單定制 26 ER 使退貨得以實現的活動
SCOR模型主要包括可靠性、相應性、敏捷性、成本以及資產管理,每個屬性 也都有相應的業績衡量指標,能夠衡量評價企業的管理水平,其中可靠性、對應性
和敏捷性主要是面向客戶,另外兩個則是面向內部。如下表所示:
表2.2 SCOR模式業績衡量指標
可11性指標 相應性指標 敏捷性指標 成本指標 資產管理指標
訂單清單無錯誤比
率 訂草履行周期 供應鏈相應時間 供應鏈管理成本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訂單完成率 采購周期 向上生產柔性 增值生產率 物料周轉天數
無差錯訂單交付比睪 制造周期 向下生產柔性 物料采購成本 資產周轉次數
供應商按時送貨率 N/A 工程變更周期 制造成本 庫存利用率
供應商訂單完成比率 N/A 制造靈活性 商品銷售成本 庫存供應天數
計劃按時完成率 N/A 完成的時間范團 訂單管理成本 資產周轉率
保修成本 N/A 服務開始前■時間 庫存供應天數 N/A
2.2.2VMI供應鏈管理模式
VMI供應鏈管理模式就是供應商倉庫里所存放產品,在未售出前都歸供應 商所有,客戶購買一件,便支付一件費用。在供應鏈管理中,VMI介于采購人和 供應人之間,這樣既可以減少企業占用資金,降低積壓成本,又可以減少租賃庫 房,從而提高采購人對供應鏈反響的速度,使得供應鏈整體效率得到提升。
I 》 原材料供應商
I
原材料供應商 VMI倉庫 制造企業
;——A 原材料供應商
原材料供應商
圖2.4 VMI供應鏈管理流程圖
VMI是企業供應鏈運營的一種模式,也是企業最優選的低成本采購選擇。VMI 對消費者來說,降低庫房成本,對供應鏈上各企業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合作機制, 而對采購模式來說,它是實現創新的基礎。
對于傳統的供貨商來說,庫存在上下兩個月之間波動是合理的水平。在客戶 需求較高、較穩定的市場中,VMI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運作模式,因為VMI不僅將 圍繞客戶定制需求的繁瑣操作程序(比如,購買端和銷售端不用頻繁下單、跟單、 催促和收貨)進行簡化,而且大大降低供應商的庫存,提升了庫存周轉率。
VMI合作模式的基本合作含義也就是通過雙方供應商與最終用戶雙方進行 長期戰略目標合作,采取最低庫存成本的管理方法方式來直接實現對用戶雙方最 低庫存成本的戰略合作,并在達成雙方一致滿意的戰略目標合作框架上由雙方供 應商直接負責管理庫存。VMI管理模式與目前傳統的的庫存管理控制法模式相比, 具有下列幾個主要特征:
1、 合作。其中,信任是基礎,合作保證是一項重要手段。
2、 互利。VMI追求雙贏,即VMI主要考慮如何減少雙方庫存費用,而不考慮 如何分配成本,即如何減少雙方庫存費用。
3、 互動。VMI原則要求生產企業在庫存合作管理過程中必須采取積極的合 作態度,以便于實現市場快速反應,努力有效減少由于庫存信息管理不足而直接 導致的總庫存管理成本過高。
4、 協議。實施中的VMI,要求企業在管理概念上必須符合企業目標,并充分 明確其企業責任和社會義務。通過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所有的產業合作項目都明 確規定,以利于提高產業合作的實際可行性。
2.2.3QR/ECR/EOS/ERP供應鏈管理模式
(1)QR供應鏈管理模式
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QR)是指一些物流公司的服務狀況,當他們面對 多品種、小批量的買家市場時,在用戶要求提出后,并沒有通過保存和準備提高 產品的要素,而是通過直接提取和快速提供要素,通過"組裝"實現產品提供和服 務的提供。通過此種形式,材料的到達點可以降低銷售區域的庫存壓力,從而減 少供應鏈全部環節的庫存,以上戰略基于這一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運行效率。
從快速反應的角度來說,其基本出發點是實現利益的共享,而要實現這一目 標就需要借助建立戰略聯盟。該定義的要點包括:以貿易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 為基礎,建立“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適時供應體系;在供應周期和風險最小 的條件下建立最大的競爭力。
快速反應與制造商滿足客戶服務要求的能力有關。信息技術提高了物流運輸 和庫存交付的盡可能短地完成了物流運輸和交貨的能力。這樣,可以根據客戶的 期望,減少對傳統庫存積壓的影響。快速回應的能力可以將業務重點從發貨回應 客戶的需求向基于儲存設備預期和預測發貨轉移。但是,在不了解發貨者的需要 和任務尚未完成之前,庫存仍然沒有移動,必須精心安排操作,沒有什么缺陷。
(2)ECR供應鏈管理模式
ECR有效客戶響應是目前應用廣泛的供應鏈管理策略,它能夠準確地做出響 應,最小化物流過程成本,把原本的供應服務過程進行優化。
總體而言,ECR都是一種以低廉的成本方式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企業供應鏈運 營管理軟件系統,其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整個體系包括制造商,批發者和零售者 等環節。作為系統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作為系統的一部分。ECR完全將市場營銷 技術與組織創新技術相結合,并將物流管理與信息技術靈活應用于ECR的整體目 標中。從具體的目標來看,是為實現低成本的流通,同時消除了組織之間的隔閡, 通過協調合作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滿足基礎設施的建立。從技術 上看,ECR主要包括信息,物流,技術和營銷,組織創新等方面的要素,如下圖
(3)EOS供應鏈管理模式
電子訂單系統(elec tronic ordering sys tem , EOS)是一個服務定單和信 息交換系統,主要用于幫助企業在網絡上實現與終端設備之間的在線連接。借助 于EOS系統,可以完成處理全部商品交易過程的操作,包括商品資料描述到最后 會計結算的整個過程。由此還可以看到,EOS通過覆蓋所有的業務程序,將零售 和供應商連接起來,直接建立了一條渠道,輔助支持雙方的信息交流,以縮短訂 貨周期,為物品的供應過程提供保障;所有效應綜合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資 金周轉,從而實現零庫存。
綜上所述,EOS系統對批發業的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提升服務品質。EOS系統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定制需求,如小批量、多頻 率等,以求大大縮短運貨時間,與以往相比,運貨速度更快更精確,發貨費用降低。 能夠精確地提供訂單,是EOS系統的又一優勢,其另一大特點是能夠精確、及時地 輸入訂單,適當地減少交叉產品的出貨頻率和退款。輸入出貨數據能夠正確地管 理,減少缺貨情況,增加產品類型,通過EOS系統與終端消費者以及代理批發建立 緊密的聯系,不僅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產品咨詢服務,而且業務之間關系也可以 實現互補。
2、 幫助物料高效運轉°EOS系統有一個獨特的責任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解決退貨和缺貨問題,從而縮短發貨檢驗時長,也能夠提高送貨的速度,時間短 了,成本也就少了;同時,可以規范批發業內部管理,大大降低批發成本。
3、 解決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借助EOS系統,可以降低重復,不需要動腦子 事務性工作的頻率,大大減少體力方面的勞動,從而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結果。
4、 將銷售管理系統化。在以往銷售系統的基礎上,EOS系統相比更具有集成 化和系統化的優勢,處理信息速度更快,補貨事宜及時,有了設施的基礎保障, 銷售市場才得以穩定,經濟效益才更有保障。
(4)ERP供應鏈管理模式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以信息技術作為根基的 一種網絡鏈結構模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企業資源項目具有極強的功能,借助于 信息技術,然后將客戶需求或是企業的需求和企業內部各個方面的需要結合起來 從這個過程中,包括生產、制造等環節,整個過程都提出了一種管理理念,即按需 生產。
基于以上管理思想,ERP為企業引進系統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幫 助決策者做出更好的決策,其中包括系統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這也成 了現代企業經營中常用的模式,這也可以看出現代企業對合理配置資源的強烈需 求。
ERP隨著當下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普遍應用,也使得ERP在現代企業中的 應用得以普及。從供應鏈角度而言,ERP也是供應鏈企業對當下精益生產和精準 制造追求的體現。從原則上來講,ERP是與全面質量管理(TQM)緊密相連的,只 要互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確保質量水準,為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此外,ERP和準 時生產也是密不可分,只有如此,才能減少甚至完全消除掉低效的、無效的工作, 從而減少庫存,縮短交貨的周期;當結合了約束理論后,就能夠輔助優化生產技 術的發展,消除一些制約因素,從而增加其有效產出。
綜合來看,作為一個適合公司內部應用的集成化系統,ERP不僅可以做到數 據的共享,也能夠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整體流程也比較簡單方便。
2.2.4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是整個供應鏈鏈條里,終端消費者需求的小波動通過供應鏈的C端 消費者、終端門店、代理商、生產、原料供應商等每個節點逐級放大,最終引起 的連鎖反應,庫存可能從“缺少”迅速變成“過剩”的一種現象。由于市場“需 求”的固有不確定性,需求訂單在向上游傳遞過程中的不連續性,生產所需物料 或是成品在向下游供應運輸延誤時間等種種因素造成這種現象。
圖2.6 牛鞭效應圖
牛鞭效應其實是一種關于消費市場服務需求如何在一級和二級上不斷放大, 從產品制造商放大到一級服務供應商,次級服務提供商等的社會現象。隨著供應 鏈后端服務規模的不斷增加,供應鏈的需求也隨之增大。需求水平變化其實是企 業庫存供給水平的必然變化,相應地說去庫存也是如此。
2.3區塊鏈在供應鏈信息共享中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符合供應鏈管理發展過程的需求。第一,區塊鏈的鏈式結構是一 種可以存儲信息的時序數據,類似于供應鏈上產品的流轉方式。第二,區塊鏈技 術解決了供應鏈信息性能上低頻更新的短板。從企業角度來看,它不但幫助企業 優化自身的生產管理水平,及時了解產品的動態,還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從 而使得區塊鏈技術和企業根本利益相匹配。
一般而言,出于商業機密等因素,信息不透明普遍存在于企業間,供應鏈中的 企業之間難以建立好的信任關系,最終導致零售供應鏈上下游相互之間存在著不 信任的問題。
基于供應鏈上下游的信任共享問題,從而衍生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能夠在 零售供應鏈的全鏈條上建立新的信任關系。所以每當出現一個新的區塊時,需要 受到這個零售供應鏈全部主體的共同認證,而且這些數據信息均是無法修改的, 以平臺的公信力來確保了整個供應鏈系統內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區塊鏈技術通過記錄、發布供應鏈上下游供應商之間實時變化的數據信息, 既保證信息的透明性,又可以實現信息共享,進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因此,不斷變化的信息可以及時的反饋到供應鏈上下游各供應商手中,各供應商 也可以及時了解到物流進展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類似于VMI(供應商管理庫存) 戰略,這種做法可以增加多方合作,實現信息的可視性、流程的優化和需求的管理, 提高系統整體的效率。
第三章H企業面臨的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
3.1H企業現狀分析
3.1.1H企業經營現狀調研及競品對比分析
H企業是國內知名的電子科技企業,成立于深圳經濟特區,目前在北京、上 海、深圳、新加坡等地區設有分公司,具有先進的研發能力,優秀的品牌運營能 力,同時擁有豐富的銷售管理經驗,打造專屬于消費者的世界一流的電子霧化器 產品,當前,H企業不僅成為國內頭部品牌,也成為部分電子霧化器制造以及研 發企業采購霧化器產品首選的重要供應商,集產品開發、成品采購、ODM/OEM生 產、物流配送、產品服務為一體。
作為行業知名的電子霧化器品牌,H企業重研發,在霧化液口味方面獨樹一 幟,以近百種口味數量為行業之最,從經典的水果類口味到創新的特定城市風格 口味,均由H企業獨創研發。此外,H企業以月均3至5個新口味的上新速度持 續輸出中。
H企業架構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管理層人員按業務單元模塊進行分管;H 企業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銷售;采購部對企業物資需求集中進行采購,銷售 部、助銷部對全國的客戶訂單統一處理,技術、財務、信息管理、行政、物流 等支持部門負責對企業業務運營進行管理支持。
在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方面,H企業主要從客戶端、供應端以及內部系統 三個層級進行設置。H企業的組織架構如圖3.1,組織架構按業務類別縱向劃 分。
總經湮
多年來,H企業服務過上千家OEM、ODM制造廠商及研究院所機構,零缺陷 的品質方針、緊缺組件快速交貨供應方案、完善的管理理念在業內聲名遠揚。但 是近年,由于互聯網行業的沖擊,H企業未能跟上新的技術潮流,陷入了增長瓶 頸期。
H企業主要經營各類電子霧化器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近些年也開始了 原廠授權的經銷類業務,能夠提供相對來說較為全面的一站式電子霧化器供應鏈 解決方案,作為行業的領頭羊企業,H企業生產的電子霧化器配件廣泛應用在生 活的多個領域。
作為近些年全球發展迅速的電子霧化器品牌,H企業現已成為全球卓越的
獨立電子霧化器科技品牌。H企業創始團隊來自不同領域的頂級公司,其中, 50%來自于世界500強互聯網、快消巨頭等,年齡平均低于35歲,成為一支極 具年輕活力的創業團隊。并且,H企業已經成為國內專利申請數較多的獨立電 子霧化器品牌。
表3.1 H企業電子元器件2015—2020年營業額(單位:萬元)
H企業2015-2020年營業額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營業額 2183. 3 5341. 5 12755. 2 21521.7 48611. 1 58688. 9
上圖為H企業近五年來電子霧化器的市場營業額情況,由上圖趨勢可知,自 2015年開啟電子霧化器業務以來,H企業H企業電子霧化器營業額增勢較好,年 均增長3000萬以上,基本成倍增長。尤其是2018至2019年間,增速加快,企 業已經成為行業頭部品牌。但是在2019年至2020年間,在政策不穩定、疫情影 響的環境下,H企業增長動力不強,供應鏈信息管理不佳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影響企業的進一步增強和擴大,增速較低,公司電子霧化器業務陷入發展瓶頸期, 急需業務或是模式的調整與優化。
近些年來,隨著電子霧化器滲透率持續增長,國內電子霧化器也出現了諸多 實力品牌,此處以國內最大的封閉式電子霧化器品牌R企業為例進行對比分析。
R企業成立于2018年,同H企業一樣,目前該公司主營業務是進行電子霧 化器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基于優秀龐大的團隊和資本優勢,R企業的產品在豐 富度層面遙遙領先,其與行業巨頭S企業合作推出陶瓷芯電子霧化器,在供應鏈 上游也占盡先機,確保產品原材料的產能供應。
此外,R企業線下渠道極其廣泛,通過與110家授權經銷商合作,向全國5000 多家品牌專賣店和10萬多家合作零售店供應產品,目前已經覆蓋32個省的310 個城市,無論是在產品豐富度還是在門店數量層面,都要比H企業高一個層級。 但是同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H企業相比,R企業缺少屬于自己的自造工廠和霧化 液研發技術。
3.1.2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架構現狀
當今中國各行業,供應鏈的信息化應用都很廣泛,信息技術也成為構筑企業 的競爭壁壘不可獲取的因素。在供應鏈企業的工作中,如何整合信息,如何把上 下節點的縱向信息、以及內部和外部的信息整合起來,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綜上所述,信息在供應鏈各個階段都極其重要,也是供應鏈管理必不可少的 因素。從戰略層面來看,供應鏈的整體性是供應鏈戰略成功與否得關鍵依靠。分 析H企業的供應鏈戰略可以發現,H企業沒有充分掌控好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問題, H企業供應鏈信息存在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問題。H企業信息流通不暢,服務不 暢,整體服務水平較低,未能實現“一站式”服務體系,并且客戶所反饋的服務 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產品問題,H企業都不看重。
從信息系統的角度來看,H企業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統主要是ERP系統(企業 資源計劃)、OA系統和考勤系統等內部管理系統。系統是冗余的,不構成系統。 對于管理方來說,不能做到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對于H企業的外部信息,沒有 穩定的客戶關系管理體系,沒有穩定的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來跟上下游供應商的 步伐。
圖3.4 H企業信息架構功能示意圖
如圖3.4所示,H企業供應鏈參與主體眾多,維度跨度很大,信息的種類繁 雜,并且各種類型的信息分散化存儲在各個環節中。這些信息交互性差,在其中 充當主角的核心企業,也無法對所有相關信息全知全能,這就造成了信息不對稱 問題。H企業供應鏈中的信息不對稱很可能使交易各方無法準確了解交易進展, 也就無法為應對交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當交易爭端產生時,H 企業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與相關責任主體爭論,并追求其相應的責任。 因信息的不對稱,而使得融資效率極度降低,同時也使得融資的風險大大增加, 然而對金融機構而言,信息的不對稱也是致命的,這是目前H企業在供應鏈融資 環節遇到的瓶頸。
在這種情況下,H企業供應鏈中多方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反饋速度慢,信任度 差,容易出現違約現象。在實際業務中,所有權的變更和權益的實現,包括產權 和產權的交易,都容易發生違約,影響H企業供應鏈生產和物流過程的工作進 度。
3.2H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分析
3.2.1銷售與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目前H企業供應鏈中銷售商與顧客之間的交易是通過B2C商務模式實現的, 交易與配送不同步很容易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由于多數供應鏈的顧客對銷售商及 商品信息掌握不全面,銷售商的信譽水平及提供信息的真實性無法考證,大大影 響了交易效率。另外一方面,由于H企業產品涉及到近百種口味分類,所以在產 品的消費選擇與庫存積壓方面都有問題。因此,提高銷售商與顧客交易相關信息 的真實性和可驗證性,促進銷售商對銷售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這一環節交易效 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系統剖析H企業電子霧化器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現狀,結合近兩年來企業運 營情況,從人員基本情況、城市分布、供應鏈信息知曉度等多方面內容為基礎設 計調查問卷(詳情見附錄A),問卷中共有10道單選題。
為了覆蓋更多區域和人員,為了調查結果更具有代表性,本次針對H企業總 部員工、華北地區、華東地區以及華南地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線上的問卷調查, 對華南總部進行了線下的問卷調查。H企業信息調查問卷共計發放300份,在供 應鏈整個流程中按生產、庫存、配送、銷售等職能部門的人數比例等比例隨機抽 取人員發放問卷,總共回收有效問卷295份,回收率達98.37%。
獲取信息渠道分布圖
圖3.5 H企業信息獲取渠道分布圖(數據來源:調查問卷)
由上圖可以發現,在供應鏈的信息管理流程中,各個環節獲取信息的渠道主 要以企業OA、公告為主,部分甚至是從同事分享后才知道相關信息,整體渠道趨
同,方式不夠新穎。
獲取上下層級信息的時長周期
■ 1天內?1-3天 ?3天以上■
9
34 % 42%
24%
圖3.6 H企業上下層級信息時長周期圖(數據來源:調查問卷)
由上圖可知,H企業在供應鏈信息管理上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各個 環節獲取信息時長在1天以上的占到了66%,能夠在當天獲取相關信息的僅34%。 在H企業的供應商管理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是多對多的模式,特別是在供應商管 理的采供以及訂單環節,企業下單模式單一混亂,供應商管理不暢,從而影響到 整體的進展和執行。
在H企業產品的實際銷售運營中,“綠豆、可樂、荔枝”等口味市場需求最 大,但是經常存在庫存短缺、供不應求的情況。反而,咖啡、芒果等口味庫存積 壓就比較嚴重,消費者需求比較小,但是庫存卻很大。
3.2.2采購與市場需求之間不透明問題
供應鏈上下游的市場主體競爭是一種復雜的市場博弈競爭關系。由于交易時 間、技術等多種因素所導致造成的交易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整個交易系統雙方往 往不能夠及時建立一個新的交易系統墻壘從而及時賺錢,另外的一方面則往往使 交易系統雙方整體工作成本上升,工作效率收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使整個交易 系統雙方往往無法及時獲取最大的交易收益。
在傳統的供應鏈采購管理和庫存控制活動中,由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業務信 息不對稱,從終端客戶到原料供應商,整個供應鏈的需求都在逐級增加,這種現象 被稱為牛鞭效應。牛鞭效應普遍存在于供應鏈各環節上的采購與庫存之間,對于
傳統的供應鏈而言,相應的業務缺少群體決定和相互協調,主要是由于采購端和
庫存端信息傳播的不及時和不對稱。
2020上半年采購與市場需求數據表(單位:百
萬)
圖3.7 H企業采購與市場需求圖(數據來源:企業數據庫)
由圖可知,根據兩條曲線的走勢,可以明顯發現H企業的采購端與市場終端 的需求存在著顯著的不對稱問題,凸顯市場信息不完全。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 月度采購量與市場需求嚴重不匹配,即便在3月開始恢復正常產能后,采購量與 市場需求量也存在一定的差額,具體表現在采購曲線一度位于市場需求曲線上方, 采購量高于市場需求量,會導致庫存壓力大等問題。
在傳統供應鏈采購管理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缺乏監管,未能形成對供應 方準確、客觀的評價遴選機制,供應鏈業務內容中的供應方會產生信用問題,導致 供應的原材料(或產品)性能或服務水平不能滿足需求方的要求。
3.2.3庫存與物流信息不匹配的問題
在H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庫存和物流信息是不匹配的,我們將結合SCOR模 型,針對H企業的“計劃、采購、制造、配送和退返” 5個流程進行剖析,來驗 證H企業供應鏈相關的流程管理是否存在問題。符合SCOR模型標準的打“ 1”, 不符合SCOR標準的打“0”,模棱兩可的打“一”,如表3.2:
表3.2 H企業供應鏈績效診斷表(SCOR模型)
型標準流程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庫存與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傳達不及時,共享不 透徹,從而導致庫存與物流信息直接存在不匹配的問題,此外,生產銜接較為松 散、沒有識別區分匯總需求和平衡供應與需求的流程,也會導致在具體的執行過 程中信息傳遞不全面或者丟失,從而影響供應鏈的流程無法順利進展和推進。
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各環節"不滿意度"調査分析
?存環節?朗I環節•環節?生產環15
圖3.8 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各環節“不滿意度調查分析”
在對H企業進行供應鏈信息環節“不滿意度”調查問卷時,超過一半的調查 對象反饋主要問題出現在“庫存”與“物流”方面,主要表現為庫存與物流信息 的不匹配,或是信息延遲。
H企業的采購部門掌管著所有的原材料采購,經常會出現原料不能及時提供, 使得產線不能按照既定生產計劃生產,對于生產工廠而言,會造成生產混亂,整 個產線癱瘓,更不可能準時交貨,代理客戶無法準時收到貨物,就無法進行終端 銷售,會造成客戶極大程度的流失,進而嚴重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企業庫存周轉率的快慢和供應周數長短,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水平高低的兩 個參考指標。一般而言,企業庫存周轉率越快,則企業的回籠資金速度越快,同 時使用的效率也相應越高,同樣也能夠反作用于H企業的運營。但是在H企業的 實際運營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中,由于各個環節的信息不匹配問題,庫存周 轉率往往比較低。
由于H企業的產品構造和行業屬性的特殊,使得H企業會接到很多零散的產 品訂單,終端消費者又位于供應鏈的下游,假如隨便修改市場預測,上游環節就 會產生“牛鞭效應”。
同時,H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比較標準的工時以及合理的生產計劃,導 致生產訂單和任務的優先級別不夠明確,無形中將產品生產周期延長,致使生產 計劃按時完成率大大降低,成本不斷提高等困境。
3.2.4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用機制不健全問題
供應鏈供需交易過程中的每一業務內容都是由供給方和需求方組成的。在市 場經濟環境下,供應鏈各業務內容(業務環節)理性的業務主休都企圖在交易中尋 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供應鏈各業務內容各業務主體之間進行交易的原材料、 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時效性等是由供應方自身選擇的內生變量;按照信 息經濟學理論,當這些變量的信息在供應方交易過程中不能為需求方完全獲取時, 供應鏈某一業務內容供應方會根據需求方對自己內生變量的獲取程度調整這些 內生變量的取值,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對于業務內容的需求方來說,交易 過程中獲取供應方交易的原材料、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時效性等內生變量 取值所消耗的成本與其所獲得的收益則是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時需要考慮的 問題。
供應鏈為功能鏈結構,由原財料的采購到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一直延續到最 終將產品交給消費者,實現從原料到生產成品之間的流動,相應地,各功能執行者 都是供應鏈的成員,而零售供應鏈是產品經歷了從生產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一系 列活動的過程。
目前在H企業零售供應鏈中,同一企業的內部體系和不同的成員企業之間的 信息是不對稱,不共享的。隨著全球化的分工不斷深入,現代零售供應鏈變得越 來愈復雜,傳統的管理方法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信息追溯困難等問題。
供應鏈借息系統操作難易度分布情況
?玄礎UI作?缺乏細15?簡型易幔件?經痢出何題
圖3.9 H企業供應鏈信息系統操作難易度分析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H企業目前的系統存在“操作不便、流程 阻塞”等問題。從調查問卷的反饋情況來看,H企業一線員工絕大多數都認為供 應鏈信息系統的操作性不夠簡便,應該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改良。
特別是傳統供應鏈中存在的"牛鞭效應",不適用于零售供應鏈,為其帶來眾 多的問題。因此,如果想要提升電子霧化器行業產品交易效益,就必須保證零售 供應鏈中買賣雙方的信息是真實的和可驗證的。
第四章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優化策略分析
4.1解決策略的思路、目標與原則
4.1.1信息優化思路及框架
從目前國內供應鏈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來看,企業運用的方法普遍較多,結 合各個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實際情況,在實際的操作執行中也不完全相同,對應的 優化思路也是不盡相同的。在國內大多數供應鏈企業中,通常都是以網鏈的形式 來執行的,從這個角度切入實施;當然,也有個別企業會選用庫存管理秩序網的系 統來進行管理公司的供應鏈,并逐步優化升級;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供應鏈企業會 選擇基于整合供應商開展優化,這一類就屬于基于分類細化優化。
結合來看,針對供應鏈信息管理的優化和升級是一個系統化、全面性的工程, 絕不僅僅在個別環節的升級。針對整個企業供應鏈從頭到尾,無論是企業自身、 供應商還是代理商等等,各個環節的軟、硬件都必須全面升級,形成統一化。對
于近兩年已經啟動了體制改革和企業升級的H企業來說,實施供應鏈管理優化的
阻力就很小了,結合前期經驗,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圖4.1 H企業信息管理優化框架圖
結合H企業的具體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規劃,總體的優化思路是借助統籌計劃
ERP系統,依靠CRM客戶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VMI)、區塊鏈技術、體制改革 與企業升級的經驗和政策,對企業的部門結構以及供應鏈信息管理等環節進行重 新洗牌,增設銷售管理系統(CRM系統)和倉儲管理系統(VMI),將客戶、供應商、 采購、倉儲、物流等各層級信息打通,針對供應鏈前期、中期到后期各個領域和 環境,進行全面的優化和調整。
4.1.2目標與原則
不同的階段和現狀有不同的運營目標,根據H企業未來5年的目標和規劃, 其目標將以"智慧化、流程化、合規化和高效化"為主,以"有效化、效率化"為輔, 打造成為電子霧化器行業的一流的企業供應鏈系統。
根據 H 企業發展的現狀,其關于供應鏈信息的優化詳細主要遵循以下幾項 原則:一是控制信息過程抓手,引進CRM系統,VMI模式增強,優勢互補的過程再次 進行彌充缺點。二是在優化信息采集記錄方面,采用區塊鏈信息技術收集大量數 據,通過重組織結構和環境優化,深入挖掘對客戶信息系統和系統研究。通過對縱 向橫面的信息進行管理,實現全流程控制。三是以終端消費者為核心,積極迎合顧 客的需求,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在提高用戶粘度的同時,還積極培養用戶忠誠性 四是采取軟件硬件兼顧策略,確保有效性。五是人為本,完善績效系統,同步開展 培訓管理,保證程序的可實施。
4.2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關鍵問題優化策略
4.2.1銷售與客戶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針對H企業存在的的銷售和客戶信息不對稱問題,其中大多數供應鏈顧客掌 握的銷售和商品信息不完全,通過對H企業的業務拆解,以及通過對其供應鏈各 個環節信息還原和全面市場調查,初步可以按照H公司的業務發展流程進行規范 和詳細化,引入CRM系統的銀豹軟件來管理業務環節。流程管理,具體實施可按售 前、中銷和售后順序進行逐一分析。
從銷售前角度來分析,如圖4.2所示,H企業挖掘潛在客戶信息來源非常廣 泛,從日常網絡推廣、400電話、郵件、客戶轉介紹、產品招商會、C端用戶交流, 產品展會、活動贊助、電視硬廣告等各個渠道。目前,H公司的做法僅僅是簡單 地通過電話、郵件或短信的方式將這些詢價消息轉給了銷售部,而對這些消息是 否有效進行了處理,則不得而知。因此,在新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專人來負責錄 入這些詢價信息,并初步判斷信息的緊迫度,在ERP系統中進行信息記錄,并為相 應地區的銷售員建立"任務"和"聯系人員"等信息,并設置時間跟蹤。具體判斷是 否有代理產品需求,并根據需要進行分類跟蹤。
在客戶跟進階段,將CRM銀豹系統與總部ERP系統相連接,可以根據CRM系 統銀豹軟件安排客戶拜訪計劃,在分配客戶給到銷售后,銷售在持續客戶跟進中 不斷的了解客戶真實需求,然后引導并說服客戶,也可以根據客戶產品的定制需 求,制定與之匹配的營銷策略,同時保證提供高品質服務,最終簽約合作。
圖4.2 H企業售前信息管理示意圖
從銷售中角度來分析,如圖4.3所示,首先,客戶已經和公司合作,對于H 企業來說,市場活動策劃作為銷售中是極其重要的。如何有效的管理和考核銷售 活動,需借助于CRM銀豹系統的"市場活動"板塊,從市場活動計劃的開始,到活動 在終端門店的開展實施,全部過程都可以進行管理,并通過鏈接與銷售項目進行
在市場活動實施階段,為了合理地調配資源,更高效的利用各種市場活動,獲
得最大的市場效應,需要與公司各部門進行協調,以獲得資源支持。由于市場活動
不同,準備的時間也不同,比如,新品發布會,需要產品經理提前一個月準備產 品宣傳資料。產品展會則需要提前兩個月籌備,搭建展臺并提前準備產品。如果 終端門店促銷,需要提前兩個月補充門店產品,并通知所有終端門店活動細則, 在每一次市場活動中都會設置相應的時間,提醒市場人員,有利于及時協調后臺 先關同事,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另外,銷售員的角色由直接對接人,變成間接對接,但銷售員仍然是公司與 客戶關系的重要紐帶,通過已經打通連接的ERP和CRM系統,銷售員可以詳細的 了解產品的生產情況,產品到達公司倉庫的情況,產品的預計發貨時間,物流信 息,并及時將信息傳達給客戶。
最后,對于合作后,通過打通兩大軟件,我們可以實時了解整個過程,充分提 高客戶的體驗和滿意性,從而培育忠實的用戶,并開始新的銷售程序。
(大客戶 1 售后產品處理 CRM管理 售后產品處理 F R P S
專賣店 r q 系統 d
[代理商J 處理信息反饋 LZJ r處理信息反饋
圖4.4 H企業售后信息管理示意圖
從售后角度來分析。如圖4.4所示,我們要注意的是,客戶信息結構的設計。 這一期的重點在于繼續持續維護客戶關系,開發銷售業務,并發現了新的購買計 劃。ERP系統將向CRM銀豹系統發出信息,并自動產生相應的售后服務機會,為相 應的服務銷售提供跟進機會。服務部還可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制定年度維護計 劃、備件服務,以提高客戶的服務體驗。
與此同時,系統分別在電子霧化器產品銷售12個月和24個月后再次進行客 戶滿意度調查,一方面對產品銷售后的服務、服務和技術支持組織進行維護,并了 解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于產品的需求,相應的做好新產品的開發及老產品的訂 單生產,另一方面,建立起跟終端客戶的持續聯系,讓客戶對公司有好的印象, 可以消費者轉介紹新的客戶展開新的銷售機會,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環。
4.2.2采購與市場需求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作為行業頭部品牌,H企業的采購與市場信息其實存在著顯著的不對稱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H企業的部分供應鏈環節仍然采取紙質化的信息統計、收集和整 理,在效率方面,信息管理效率較低,并且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結合行業內外優 秀的供應鏈案例,根據H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采用協同化云采購體系,如圖 4.5所示。
云處n及存倩
圖4.5 協同化云采購示意圖
協同化云采購體系是基于CRM系統與ERP系統的一種信息化管理體系,通過 信息云業務、信息整合、管理流程優化、供應商關系優化以及智能決策,從“大 客戶、專賣店、代理商”到生產、研發,可以幫助H企業實現供應鏈信息管理的 "精敏化"。主要策略內容如下:
一是在H企業建立以云為基礎的業務與信息集成。這主要是為了促進H企業 在分散的應用中實現供應鏈數據信息和交易流的整合,基于對H企業在未來五 年中的商業目標、架構組成調整計劃、主營業務方向、中間平臺和標準進行綜合 考慮,借助云基礎平臺來確定H企業未來提供的信息數據如何流動,應該有什么 數據,以及如何獲取數據,因此整合模塊相當于確立了 H企業提供的信息標準,以 保證與之相關的供應鏈網絡進行交易的同步化。
二是以云為基礎優化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的過程。事實上,H企業目前在 采購供應市場上存在各種參與者,如采購供應管理人員、戰略合作伙伴、非戰略 合作伙伴(代理、服務商等)、網絡經營伙伴(ISP)、軟件服務提供商(例如軟件服 務商)、網絡組織人員或監管者等,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領域中 發揮了差異化作用,各自負有相應的責務。H企業通過建立協同化云采購體系, 確定各方的責任義務,明確界定和管理的范疇,也能夠形成一個對分散供應鏈的 參與者實行合作管理,并監督他們的行為模塊。綜合來看,如果建成這個體系, 能夠影響H企業供應鏈中所有參與者和客戶的行為,以及能夠獲得的信息,通過 制定規則、程序、責任標準和能力,防范非協調行為,以解決H企業之前所遇到過 的例外問題。
三是在H企業形成以云為基礎的智慧決策。這一部分主要面向H企業的所有 供應鏈參與決策者,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業務,并更好的了解供應鏈通道和過 程,改進決定和供應鏈的運營。也就是說,通過建立數據庫、挖掘數據,為H企業 供應鏈信息管理決策者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從而有效推動供應關系的維護和 發展,幫助H企業供應鏈參與者在供應鏈通道中及時跟蹤事件和程序,提取并展 示有關業務決定的信息,推進各種供應鏈合作及運營,提高了企業在供應鏈網絡 上的競爭力。
4.2.3庫存與物流信息管理優化策略
在H企業實際經營中,庫存數據經常出現與物流信息不匹配的現象,這一問 題與企業資金占用和資產運營效率直接相關。雖然良性的庫存可以保證H企業市 場運營的順利進行,但H企業庫存實際情況卻是過多,造成積壓,不僅占據了資 金,分散獨立的庫存管理方式也將增加與儲存有關的各種開支,如圖4.6顯示的 是H企業庫存成本分析,如采購、倉庫成本、管理費用等,這個成本問題比較明顯, 也比較突出。
庫存
圖4.6 H企業庫存成本分析
結合H企業的庫存和物流信息管理狀況,可以借鑒較為有效的VMI管理模式。 可以利用VMI庫存管理模式,將H企業供應鏈上各環節本來獨立的庫存管理模式 打破,根據不斷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對H企業的供應鏈存儲和生產信息進行優 化。因此我們也主要考慮采用 VMI 管理戰略。
如圖4.7所示,H企業供應鏈作為傳統供應鏈企業中的核心主鏈企業,在整 個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地位較穩定,有100余家專業供應商。其中,60%的大型供應 商位于H企業中國總部附近,還有一些小型供應商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只有 15%的大型供應商相對距離較遠。綜合來看,在這一領域現有的產業供應鏈上,H 企業在快速實現VMI整合方面的工作難度不大。
首先要做的是,H企業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多個倉庫,并將其分成許多 片區,跨區域供應商可在倉庫中租賃一片區域,并將原材料或是成品儲存在該片 區中。H企業在需要使用這些原材料時,會向供應商提交定金,然后進行取貨、支 付尾款等手續。在未進行支付流程時,雖然供應商原材料在H企業倉庫中,但其 原材料的產權仍然屬于供應商,一旦H企業完成支付流程,此時原材料的產權才 由供應商轉移到H企業手中。H企業采用這種庫存運轉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使自己整體供應鏈的運轉效率提升若干倍。
在同步優化公司供應系統的同時,H企業需要加強對企業前端供應銷售管理 系統的優化管理以及滲透升級工作。在電子霧化器行業,斷款退貨、壓貨已經是 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整個供應鏈上,各環節、各部門涉及到數百種工業產品,若 分布在全國100多個企業庫房中,光是調來調去,就已經很影響生產效率和企業 發展了,而且還會產生巨額的經營開銷,造成產品過量或長期缺乏正品生產。
所以,實施VMI管理模式對于H企業來說很有必要。通過VMI管理模式,H 企業將有效提升產品庫存周轉效率,不但產品庫存也由原平均5-7天降低至3天, 甚至這三天的產品庫存不但成本由供應商承擔,管理也由供應商也統一管理,H 企業相應降低了產品費用支出。假設庫存周轉率上升,那么一系列與庫存相關的 "數據"也會跟隨上升。假設資金占用減少,資金使用效率也會相應上升,資金風險 降低,庫存費用將直接下降。
此外,為了 H企業市場的良性發展,需要實時獲取代理經銷商的經銷存信息, 以及終點零售店的進銷存信息,又需要防止市場價格體系崩盤,所以打通H企業 和經銷商之間的信息通道,就變得極其重要,公司可以承擔經銷商1/2的系統費 用,并幫助他們實施落地。這樣,便可以實現經銷商所有的電子化數據,徹底解 決由以前手工繁雜的對賬方式,實現實時的業務交易與審核。最終,H企業就可 以有效、準確的掌控銷售渠道上的產品存貨信息,一方面方便公司產品生產計劃 調整,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豐富地營銷活動,減少銷售通道上的存貨,而使得公司 和經銷商不占用大量的資金,更良性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H企業供應鏈的建構與流程整合就比傳統制造型供應鏈更 加強調敏捷性、經濟性、動態性、重用性和顧客導向性,支撐H企業供應鏈的可 持續發展。只有這樣,H企業供應鏈才可能具備足夠的柔性與競爭力,才能及時 高效地響應最終用戶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電子霧化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壯大
4. 2. 4基于區塊鏈技術優化共享及信用問題
除了常規的生產信息、庫存與物流信息問題外,H企業在信息共享及信用方 面也存在短板和瓶頸,長期的信用問題也已經影響到了H企業的升級和優化,根 據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研究,可結合KPI激勵管理制度,借助區塊鏈技術優勢在完 善供應鏈信息化的同時優化H企業的共享及信用問題。
區塊鏈與H企業供應鏈相輔相成,區塊鏈可以將H企業供應鏈運作過程所有 的數據進行錄入保存,并且不會被任何人為進行修改,完成供應鏈數據有據可查, 真實可靠,而且還可以實現供應鏈各環節信息共享,讓供應鏈各環節協同管理得 以充分發揮。同時,供應鏈各節點協同管理的優勢,也可以實現供應鏈價值的全 流程傳遞。
結合市場情況以及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現狀,若想要實施區塊鏈,就需要 依賴有效的激勵制度去刺激H企業的員工和用戶去參與區塊鏈共識協議,比如設 置月度出貨KPI以及庫存管理KPI,甚至也可以嘗試股權性激勵。在實施員工激 勵計劃后,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優勢,把授予和行權信息記錄在鏈上 的每個節點,計劃全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并無法篡改,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穩 定、有序,在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增強企業的公信力,從而起到激勵的作用。
在市場環境中,供應鏈業務內容的提出及最終形成涉及網絡體系不同的軟硬 件運行,區塊鏈運行又涉及計算機網絡體系的不同層次,因此基于區塊鏈的供應 鏈運行過程可以用供應鏈的信息在其基礎網絡中流動的層次模型來描述。
圖4.8 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流層次模型圖
圖4.8表示供應鏈某一業務內容的需求方一供應方需求信息傳遞的區塊鏈 系統運行過程,以及對應這一業務內容的供應方一需求方供應信息傳遞的區塊鏈 系統運行過程,也就是需求信息的傳遞與處理過程與供應信息的傳遞與處理過程 是相似的,只是信息的發送方與接收方是彼此對應的對方。
由于不同行業參與者所參加的行業供應鏈并不完全一致,而且由于目前缺乏 行業數據資源隔離、業務流程協調等多種原因,不同行業供應鏈的不同參與者很 難獨立構建單一的供應網絡。在這一系統架構中,H企業的不同業務參與者之間 可以同時采用各種不同業務上的應用解決方式。
區塊鏈在供應鏈協同的應用,也處于初級階段,不管是什么行業或是哪個市 場應用,都在摸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形成統一、公認和經過實踐檢驗的應用架構, 所以仍會存在著多樣性和多元化的問題。區塊鏈從應用的角度,大致可以劃分三 大類,第一類單鏈單應用架構,第二類單鏈多應用架構,第三類多鏈多應用架構。 結合H企業的實際情況,初期可以嘗試多鏈多應用架構。
H企業將多鏈多應用架構應用到自己的供應鏈生態中,會有兩種情況,一種 情況是不同的參與方分別參與到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中,一種是參與方同時參與到 多個區塊鏈網絡中。H企業正好可以借助與這個應用架構,將不同區塊鏈網絡之 間的數據進行交換和實現共享,使H企業供應鏈業務協同更上一層樓。
多鏈模式的出現,是由于不同參與方所參與的供應鏈不完全相同、不同供應 鏈的參與方由于數據隔離、業務協調等問題難以構建一個單一網絡。在這種架構 下,H企業不同參與方可采用不同的業務應用,如圖4.9所示。
圖4.9 H企業多鏈多應用架構示意圖
通過調研和分析發現,在經營過程中,H企業存在“商品信息記錄不完整” 的問題,如此一來很多交易便會難以進行追溯,從而導致從庫存環節到物流環節 等一系列連鎖問題,而區塊鏈的數據不可修改性便可完全解決優化商品質量溯源 的問題。
第五章 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策略保障措施
5.1組織架構變革
如果想要H企業供應鏈各個環節信息管理優化的措施能夠有效運行,并且使 各項信息體系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對H企業的組織架構重新梳理,在原 有基礎架構的基礎上,新設置信息技術和信息化一體部門,并統籌供應鏈信息管 理,制定配套措施、規劃、流程等相關環節,并能夠執行落地。
H企業原有組織架構主要涉及到行政、財務、生產運營等環節,基本上比較 全面,但是在信息化系統管理方面,低估信息化管理的價值,不重視信息化管理 的發展,公司也缺乏相應的崗位。根據H企業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針對供應鏈管理 流程系統各個環節的改善方向,擬將信息化工作設置為一個獨立部門——信息技 術部,負責整個企業的各環節信息化和技術問題。此外,為了保障各個流程銜接 順暢,各個環節執行無誤,擬增設流程管理部,負責流程規劃和監督等職能。
面對H企業供應鏈資金融資難的問題,公司成立專門的金融融資部,專門負 責企業融資的相關工作,歸于財務總監管理,為H企業整個供應鏈的資金籌備等 問題作保障。見圖4. 3
如上圖,在總經辦下專設信息技術部,主要負責H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軟件 系統升級管理工作,以及升級后的日常運維及協調。比如,H企業在升級CRM系 統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就需要技術方面的支持,包括軟件端口的開發,以及 各個系統的適配融合。金融融資部將極大發揮供應鏈金融的優勢,用比原來更短 的周期去獲取更多的融資,減少相關的流程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5.2技術保障
H企業供應鏈的信息管理優化得以實施,就必須依靠專業的、強大的技術力 量作為支撐,主要涉及到產品研發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已 確保管理策略可實施、優化系統可落地,比如應用于管理的CRM系統技術、VMI 系統、區塊鏈技術等。同時,使用電子信息加密科技可以幫助H企業實現合同和 數據等因素的電子化和無紙化;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分析技術來識別供應商 和金融信息,更好地滿足H企業供應商和金融機構的各個層次的需要。
反觀H企業目前的技術崗位以及相關設備,尚還不能完全滿足高效、快速、 智能的要求,在實施落地過程中存在反應過慢、周期過長、技術達不到等問題, 從而導致企業部分環節銜接不暢、效率不高。綜上所述,對H企業的供應鏈信息 管理的優化方案中,信息的流程制定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升級優化占據重要部分, 如何充分融合老技術,或是剝離不適用的老系統,都需要做好技術保障,這也是 整個優化方案能夠實現的前提。
5.3人力資源保障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人才持續輸入是企業發展的必要保障。第一,組織 架構變革主要以新增崗位和人員為主,招聘專業、稱職的普通工作人員和技術專 家,滿足技術保障。第二,H企業應根據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崗位的需求,重新 整理工作,并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和學習,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確保每個崗位上的 員工都能各司其職,滿足新的管理需求。
針對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方向,應建設成信息化系統管理部、立流程 管理部、金融融資部等,供應鏈信息管理優化小組,專職負責系列優化的跟進與 執行,配合人力資源完成供應鏈信息管理的績效考核,以推進優化方案有效落地。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才團隊搭建完備,必須配備與其匹配的技 術設備,這樣一來,無論是H企業的短期規劃,還是長期規劃,都是“百利無一 害”,也能夠幫助供應鏈信息各個環節的順暢執行和推進,有助于供應鏈的升級 和優化,從而得以把以往存在的問題逐漸改進。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6.1 研究結論
本文對H電子霧化器企業供應鏈信息現狀進行總結綜述,結合所學供應鏈信 息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全方位深度剖析了 H企業供應鏈 信息管理整條鏈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這就決定了 H企業要 成為電子霧化器行業的領導者,就必須解決好整個供應鏈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借助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理論知識和成功企業家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經驗的分享,結 合H企業自身的現實問題,為其提供了一套完整供應鏈信息管理解決方案,并討 論了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和評估了保障措施預期達到的實施效果。主要研究總結如 下:
(1)通過對H企業供應鏈信息管理理論的分析研究發現,H企業的供應鏈 信息管理沒有對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沒有使用信息技 術,導致信息流動脫節,以至于影響銷售、研發、庫存、物流等方面存在弱項。 結合供應鏈信息管理理論和目前成熟的應用案例,從供應商管理、客戶關系管理、 生產物流現場管理三個方面對現有ERP進行分析優化,同時引入CRM客戶管理系 統、區塊鏈技術和VMI管理模式,以改進和升級信息系統,設計感知層的解決方 案,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層、平臺層及應用。
(2)通過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的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分析,并對系統實 施效果進行定性預測。
(3)研究的不足,由于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在電子霧化器行業應用的比較 少,能夠參考的文獻和借鑒的案例屈指可數,在研究過程中更多的是根據現有的 一些理論和其它行業的信息化經驗來開展的。但是受限于企業的管理要求,一些 數據較早一些的或不夠十分精確、項目要求時間短、預算金額小,無法全部展開 對供應鏈信息管理的改善。本文提出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方案中部分還沒有正 式上線,或者還沒有能夠成熟的應用,實現路徑的設計為定性研究,仍需要在實 際信息管理中不斷完善、升級。
6.2 研究展望
隨著當前全球發展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產業正從傳統 的供應驅動型、資源消耗型等新的方向轉變。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和全面小 康社會的實現,未來幾年我國供應鏈發展的關鍵在于產業轉型中的信息鏈重構。 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在未來能夠與電子霧化器等行業的優秀企業交流供應鏈信 息管理經驗,學習優秀企業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理念,鞏固自身供應鏈信息管理的 實踐基礎和提供診斷依據,為本地區多家企業的供應鏈信息管理信息效率的提升 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MaHmud AkHter SHareef, YogesH K. Dwivedi, Rafeed MaHmud, Angela WrigHt, MoHammad MaHboob RaHman, Hatice Kizgin, Nripendra P. Rana. Disaster management in BangladesH: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network[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9, 283(3).
[2]Josip Marie, Marco Opazo-Basaez. Green Servitization for Flexible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A Review of Reverse Logistics Services in Manufacturing[J]. 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 2019, 20(3).
[3]CHarbel Jose CHiappetta Jabbour, Vinicius Amorim Sobreiro, Ana Beatriz Lopes de Sousa Jabbour, Lucila Maria de Souza Campos, Enzo Barberio Mariano, Douglas William Scott Renwick.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Humanitaria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aving tHe way for future studies[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9, 283(3).
[4]Md Abdul Moktadir, Syed MitHun Ali, CHarbel Jose CHiappetta Jabbour, Ananna Paul, Sobur AHmed, Razia Sultana, Towfique RaHman. Key factors for energyefficient supply cHains: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policy in emerging economies[J]. Energy, 2019, 189.
[5]JDA Software Group Inc.; ResearcHers Submit Patent Application, "Custom Application Builder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Approval (USPTO 20200143326)[J]. Computer TecHnology Journal, 2020.
[6]Operations Management; New Findings from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Area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Described (Execution quality and cHargeback penalties in retail supply cHains)[J]. TecHnology News Focus, 2020.
[7]AbHisHek BeHl, Pankaj Dutta. Humanitari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tH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researcH[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9, 283(17—18)
[8]THeofilos D. Mastos, Alexandros Nizamis, THanasis Vafeiadis, Nikolaos Alexopoulos, CHristos Ntinas, Dimitrios Gkortzis, Angelos Papadopoulos, DimostHenis Ioannidis, Dimitrios Tzovaras. Industry 4.0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n application of an IoT enabled scrap metal management solu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9]JianHua Jiang, Di Wu, Yujun CHen, Dianjia Yu, Limin Wang, Keqin Li. Fast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witH complex network and naive bayes classifier for supply cHain network management[J]. Soft Computing, 2019, 23(24).
[10]彭城.豐田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分析J].彭城精益,2021, 41 (12): 226.
[11]胡卿漢.區塊鏈架構下數字供應鏈企業間信息共享信任機制研究[J], 2021,01
(08):42-54.
[12]陳少軍.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可溯源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9(23):236-238.
[13]劉心敏,閆秀霞,付開營,喬靜.多維協同視角下雙渠道供應鏈生鮮農產品定 價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11): 151-154.
[14]江貝.三方協調視角下物流服務供應鏈信息平臺的構建[J].經濟與管理,2020, 57(06):133-134.
[15]杭晨.基于聯盟區塊鏈的供應鏈信息協同發展分析[J].經濟信息,2020,41(12): 227.
[16]常晶.從區塊鏈技術視角探究供應鏈自金融模式[J].財會月刊,2020(11): 136-141.
[17]賈曉陽.區塊鏈和大數據發展下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
(10):49-51.
[18]賈旭東,楊榮.基于扎根范式的虛擬企業供應鏈信息控制力研究J].運籌與管 理,2020,29(05):96-97.
[19]祝錫永,李杰.區塊鏈在優化供應鏈信息協同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南民族 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03):152-153.
[20]陳東彥,田春英,陳兆波.考慮應收賬款質量的供應鏈無追索權保理融資模型
[J].管理工程學報,2020,04(11): 23-25
[21]何明珂.供應鏈管理的興起:新動能、新特征與新學科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0,35(03):11-12.
[22]高知嬪.DN公司建筑供應鏈協同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20.
[23]夏雨,方磊,魏明俠.供應鏈金融:理論演進及其內在邏輯[J].管理評論,2019, 31(12):26-39.
[24]王婷婷,王曉政.乳制品供應鏈質量安全運營管理[J].中國乳品工業,2019, 47 (12):33-36.
[25]陳永平.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優化路徑研究一一基于消費質量需求的分析[J].價 格理論與實踐,2019(12):116-117.
[26]劉珂.供應鏈可視性、敏捷性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 (12):141-142.
[27]錢存華,馮夢祥,張天龍.基于區間數的生產供應網絡彈性評價[J].機械設計 與研究,2019,35(06):168-170.
[28]黃曉婷,朱曉峰.考慮消費者異質需求的閉環供應鏈決策和契約優化——基于 差別權重補貼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 (24): 201-202.
[29]賀金霞.基于關系管理的供應鏈協同關鍵要素識別與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 2019(24):32-35.
[30]常柯新,謝泗薪.區塊鏈之劍:我國出口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優化策略[J].商 業經濟研究,2019(24):144-146.
[31]楊天劍,田建改.不同渠道權力結構下供應鏈定價及綠色創新策略[J].軟科學, 2019,33(12):127-130.
[32]趙志剛,周根貴,杜輝.復雜加權供應鏈網絡級聯抗毀性研究[J].小型微型計 算機系統,2019,40(12):258-259.
[33]孫廣磊,李小申,尚有林.基于時變需求的集成多級供應鏈生產訂貨策略研究 [J].運籌學學報,2019,23 (04): 143-154.
[34]王剛,沈錦發.基于成本共擔契約的生鮮供應鏈決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 報(自然科學版),2019,53(06):977-980.
[35]趙婉鹛,葉春明.供應鏈中過度自信零售商的決策特征與理性供應商的調節措 施[J].工業工程,2019,22 (06): 80-82.
[36]秦明.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物流中的應用探討[J].價格月刊,2019 (12): 64-
[37]李鑫,于輝.產品服務供應鏈的“雙重收益共享”合作機制[J].中國管理科學, 2019,27(12):43-54.
[38]張云豐,王勇,龔本剛,但斌.關于訂貨協調成本與數量折扣的改良品供應鏈 水平協調[J].中國科學院,2019: 55-66.
[39]李榕艷.基于項目管理的云南移動采購供應鏈流程優化[D].南京郵電大學, 2019.
[40]朱吟.W公司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優化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41]李維武.江西Z建筑公司供應鏈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江西財經大學, 2019.
[42]寧少媛.S公司供應鏈供應商選定及評價優化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09.
[43]娜澤姆.供應鏈敏捷對企業運營績效的影響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20.
[44]馬戰鋒.M企業供應鏈管理關鍵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45]燕晨屹. 供應鏈物流運送系統工程與信息,2019,19(06):191-192.
[46]于輝,余黎,孫彩虹.跨國雙向供應鏈下物流合作的政府激勵策略研究J].系 統工程學報,2019,34(06):770-772.
[47]郭慧馨,葛健•基于區塊鏈的零售供應鏈信息共享方案J].造紙信息,2020, 12(04):54-56.
[48]朱建明,張沁楠,高勝.區塊鏈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太原理 工大學學報, 2020(3): 1.
[49]張曉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管理:雙鏈合一走向透明[J].現代營 銷(下旬刊), 2019(12): 174.
[50]劉曦子.全球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創新現狀、趨勢和啟示[J].科技中國, 2020(1): 27.
[51]關培超.區塊鏈技術下物流信息平臺的應用及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20(2): 55.
[52]周冰•供應鏈信息管理現狀研究及展望[J].供應鏈報刊,2020(2):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