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互聯網與信息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當今社會的生產與生活 方式,同時也使得現代文化產業及其傳播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 一過程中,新型經濟模式與勞動關系逐漸形成,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 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經濟飛速發展,并在集聚資源、簡化交易、提升效 率等方面發揮了傳統經濟模式所無法比擬的作用L,時至今日,平臺經濟已經 在各行各業取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在網絡文學領域,平臺經濟同樣擁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網絡文學 的開端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1998年,作家蔡智恒(筆名痞子蔡)在網絡 論壇上發表了文章《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自此,中國網絡文學開始啟航。在 長達二十余年的發展之后,截止2020年初,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的營收規模達 到了 201.7億元,網絡文字作品數量累計達2590.1萬部,數字閱讀用戶數達 到7.4億人,其中網絡文學用戶的數量達到了 4.6億人2。可以說,網文已經成 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網絡文學還在整個文娛產業體系 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以網文為源頭,動漫、影視、漫畫、廣播劇等行業共同 發展,形成了當下全新的文化產業生態。
在網絡文學的整個產業鏈中,發揮核心作用的環節是內容生產。內容生 產即網文寫作,網絡文學平臺通過動員和組織網絡作者,使其持續不斷地進 行多元化的內容創作,提供給不同愛好的廣大閱讀用戶們。可以說,沒有網 絡作者的生產創作,就沒有今天網絡文學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中國網絡文 學創作者已經達到1936萬人彳,網絡作家的職業群體已然形成。
但與網絡文學產業的高速發展相比,網絡作者們這一群體自身所受到的 關注卻并不充分。商業化發展為作者們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對其造成了無法 忽略的壓力,網絡作者面臨著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的風險。發展報告顯示,
'關于上海加快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商務委員會,(2014) 316號,2014.6.12.
沖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沖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網絡文學作者的平均每曰創作時長為4.5小時,作品平均創作周期將近一年, 可以看出,網絡作者們為作品創作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報告中的月 收入數據卻顯示,網絡作者往往無法得到與投入相應的回報,事實上,平均 每月2000元以下及暫無收入的網絡作者占比高達44.6%,而平均每月20000 元及以上的作者僅為4.1%4,網絡作者的文學創作現狀,鮮明地體現出了工作 時間長、收入不穩定、高收入者極其罕見等特點。
除了要面對以上網絡文學創作的普遍問題之外,網絡作者還隨時面臨著 各種各樣的意外風險。2020年4月27日,國內規模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閱文 集團的管理層忽然進行了集體的變動調整,隨后,該平臺內有作者公開了其 與閱文集團最新簽訂的《版權授權協議》內容,由于協議內的部分條款涉及 版權爭議,這一簽約協議被網友稱作“霸王合同”,由此引發了廣泛討論。5月 2日,閱文集團頂級簽約作家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夢入神機等人接連就此 發表言論,共青團中央、紫光閣等大v轉發相關信息,輿論迅速發酵。次日, 湖南、貴州、四川、安徽等各省作家協會相繼于微博、公眾號等公眾平臺發 布言論,表達了對網絡作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支持,5月5日,閱文集團部分網 文作者自發組織了“5?5斷更節”,即在5月5日當日停止其作品內容的更新, 用以抵制平臺的爭議合約,該活動除在閱文集團旗下平臺開展之外,同時還 引發了其他網文平臺下部分簽約作者的支持與響應。5月6日,閱文集團表態, 啟動“作家懇談會”,與作者代表共同商議,解決糾紛問題。
在此期間,與“霸王合同”事件有關的動態頻頻登上各大網站的熱搜榜 單,引發了大量的關注與討論。該事件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網絡作家 這一群體,同時也更深刻地暴露岀了網絡作家所面臨的危機與窘境。閱文集 團的合約事件并不是網文平臺與網絡作者的第一次矛盾沖突,也不會是最后 一次。長期以來,在網文平臺上進行創作內容的網絡作家們耗費大量時間和 心血,卻無法得到穩定的勞動保障。平臺在獲取流量與利潤的同時,并未向 網絡作者提供相應的保障與福利,還隨時能夠通過修改合同等方式剝奪網絡 作者的基本權益。種種問題的存在,對網絡作家群體的未來發展和文化產業 的長遠規劃來說,都是無法忽視的隱患。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1.2研究對欽
1.2.1網絡文學平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網絡文學蓬勃 興起。回望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發展的這二十多年,文學網站作為承載網絡文 學的平臺,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始終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文學網站是對文學內容進行收錄、整理、發布及傳播等一系列活動的網 絡站點。文學網站通常由個人、社團、文學機構或商業公司所建立,承擔著 征集原創作品、經營文學市場、發布文學資訊與評論、出版圖書著作、運營 作品版權、引導互動交扮等多種功能5。文學網站既是文學藝術在網絡虛擬空 間的承載體,也是連通作者與讀者、文學與市場的樞紐站。文學網站通過其 獨具互聯網特色的管理方式,組織著網絡文學作者的生產創作,培養了網絡 讀者的閱讀習慣,推動并引導了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時至今日,中國網絡 文學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了一片獨特的文學風景,文學網站的作用功不可 沒。
目前,國內擁有許多知名的文學網站,在本次研究中,因為筆者本人身 為某一知名網文平臺的簽約作者,并于該文學網站內進行了長達四年以上的 文學生產實踐活動。因此,本文章將選取筆者所在的文學平臺,即枝枝文學 城(化名)為研究對象,;對平臺內部的數字勞動實踐進行分析探索,在必要 時輔助以其他平臺的信息資料,進行對比及補充。一隅之見雖不能推及整個 行業的全部狀態,但本研究計劃通過對具體案例進行深入透徹地分析,以筆 者多年的簽約網絡作家經歷代入生產者視角,剖析網絡文學生產勞動的完整 運作流程。這一探索,也能夠對現有的研究進行一定的補充,為網絡文學平 臺的學術研究做出一些微小的貢獻。
I
1.2.2網絡文學作者
置于整體的背景下來看,網絡作者是網絡文學生產鏈的開端,也是整個 網絡文學產業的源頭。調查表明,截止2020年初,中國網絡文學創作者已經
哆詩詠沖國文學網站二十年[耳網絡文學評ife,2018(06):20-26. 達到1936萬人,這一數據較前一年增加了 181萬。在這些創作者之中,90后 網絡作者所占的比例達到了 44.6%,筆齡不滿3年的作者占比達到了 43.1%, 6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新人與年輕人的大量涌現。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嘗 試寫作,網絡作家這一職業群體正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學術領域對這一群體 的關注研究也在日益增加。
在當下現實的生產勞動中,網絡作者想要使用其創作內容獲取利益,就 需要通過與文學網站簽約這一流程來進入付費模式。此外,由于網文平臺的 推薦位置基本只會提供給簽約作者,其曝光機制也會更多地傾向于簽約群體。 因此,為了尋求更多的收益獲得與曝光推薦,許多網絡作者會選擇與平臺方 簽約。簽約是指在非正式雇傭的勞動協議之下,網文平臺和網絡作者雙方達 成的相互制約的勞動關系7,網絡作者通過簽約的方式加入到平臺所組織的勞 動進程中來,進行生產勞動并獲得勞動報酬。不同于在微博、公眾號等非文 學網站發表獨立作品的自由創作者,以及純粹靠興趣進行創作的文學愛好者, 網絡簽約作者的產量更加穩定,質量相較之下更高,他們通常以全職寫作或 兼職寫作的身份進行生產勞動,為網絡文學產業提供了長期性、多元性的優 質內容供給,并且與平臺保持著長期密切的勞資互動。
本論文所聚焦的研究對象正是這些網絡簽約作者,數量巨大的簽約作者 被視為網絡文學創作中無可爭議的中流砥柱,不同于行業內極少數頂尖的成 名作家,網絡簽約作者根植于網絡文學普通創作者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多 數群體,更普遍地呈現了該群體的一般勞動生態,對這一群體進行研究,有 助于更客觀地考察和審視網絡文學創作者普遍所進行的數字勞動歷程。
在數字勞動理論方面,福克斯率先對數字勞動者,即數字勞工進行了定 義,他的定義得到了廣泛認可。福克斯認為,數字勞工是依賴數字媒介生存, 使用及應用這一產業的集體勞動力,在所服務的產業中,他們受到資本的剝 削8。在過往的數字勞動研究中,學者們將數字勞動者分為三個群體,即:制 造業和服務業中的數字勞工、媒介產業中的數字勞工、產消合一者和玩工驚
沖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張錚,昊福仲.數字文化生產者的勞動境遇考察——以網絡文學簽約寫手為例[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19,30(03):35-44.
sFuchs C.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M].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o姚建華,徐偲驟.全球數字勞工研究與中國語境:批判性的述評卩].湖南肺范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2019,48(05):141-149.
網絡簽約作者正是“媒介產業中的數字勞工”這一群體中的代表性成員,呈現了 這一群體進行數字勞動時的典型特征。
因此,本研究以數字勞動理論為研究視角,將網絡簽約作者選作研究對 象,以期為數字勞動研究提供新的學術視野,對數字勞動者的數字勞動進行 更加客觀全面地描述,對互聯網背景下新型勞動模式的詮釋有所助益。
1.3文獻綜述
1-3.1網絡作者相關研究
自上個世紀末蔡智恒發表《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至今,中國網絡文學已 經發展了足有二十余年的時間,從最初邊緣小眾的同好者交流,演變成了當 下蓬勃發展的興盛產業。與之相應的是,針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也隨之而逐漸 興起。截止2021年2月,學術網站CNKI中以“網絡文學”為關鍵詞的文獻篇 目達到一萬零八百余篇,相關的研究成果極為豐碩,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 的系統體系。
由于網絡文學是指發表在網絡上,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媒介的文學作品, 因此實質上,有關網絡文學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傳播學問題,也因此 在傳播領域,有關網絡文學研究的論述相當豐富。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 文獻之中,針對網絡文學生產者的研究占比卻明顯偏少,且多見于研究內的 某些段落,或專著內的特定章節有所提及。截止2021年2月,學術文獻網站 CNKI中與“網絡寫手”的文獻僅有371篇,專為研究網絡作者的著作寥寥無幾。 目前來看,盡管網絡文學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網絡文學研究日漸成熟,但網 絡作家這一職業群體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仍待研討深究。
根據目前已有的文獻及捜集到的相關資料來看,對網絡文學作者的研究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文學角度。從語言文學類的理論出發,探析網絡文學作者的創作 內容與寫作特質,如曹繁亭在《網絡寫手論》這一專門研究網絡作者的專著 中,就分別從“虛擬美學啲創作邏輯、“戲擬”的創作方法、“自擬”的創作身份 這三個層面,深入探討了網絡作者與之相對應的“自由寫作”、“后現代寫作” 及“民間寫作”的文學屬性叭陳芳則從敘事學的角度提出,區別于傳統敘事文 本只涉及三重主體,即真實作者、隱含作者和敘述者,網絡小說擁有網絡空 間這個獨特的敘述情景,從而形成了網絡寫手這個第四重主體11。
第二,群體形成與生存現狀。這一方面涉及社會學、經濟學及法學等多 種學科,對網絡作者的生存境遇與權益保護進行描述性分析。如曾照智和歐 陽友權指出,網絡寫手雖然是網絡文學作品的主要生產者,卻是整個產業的 底層打工者12。這類研究對網絡作者的生存現狀進行了細致地描述分析,此外 還有研究從法學角度切入,對平臺控制下的網絡作者如何進行權益保護進行 了探討門。
第三,傳播學視角。從傳播學的理論出發,探討網絡作者的生產創作及 傳播效果。譬如韓學歷指出,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播方式便捷化,人 們可以從大眾傳媒資源中獲得大量資源,對其進行解讀并生產出自己的文化, 導致讀者與寫手的角色自由轉換,起先作為閱讀性受眾的網文寫手轉化成了 生產性受眾叫
從目前國內學者對網絡作者群體的研究來看,大多數文獻集中在文化屬 性、生存現狀等描述性層面,偶有文章提及網絡作者“數字勞工”的身份本質, 以及網文平臺的“技術霸權”控制,但并未深入探討網絡作者實踐勞動背后實質 的政治經濟學意義,鮮有系統地考察平臺組織網絡作者完成生產的結構力量, 較少詳細研究網絡作者的勞動進程及其勞動境遇。
胡慧和任焰以網絡作家為例,對平臺經濟發展模式下勞動過程變遷開展 了探索性研究,揭示了平臺資本通過眾包生產體制,隱蔽地將網絡作者轉變 為文學產業的數字勞工15。該文章為網絡作家群體的實踐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 的視角,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希望根據筆者長期積累的生產實踐經歷,通過 置身其中的深入田野調查,結合對其他網絡作者的深度訪談,運用傳播政治 經濟學的理論對網絡作者的生產實踐勞動進行分析。
"曾繁亭.網絡寫手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陳芳.試論網絡小說的第四重主體"網絡寫手啲身份轉換與交流行為一網絡文學敘事研究之一 [J].昆 明學院學報,2010,32(01):105-108+112.
"曾照智,歐陽友權.論網絡寫手的"文學打工仔”身份卩].東岳論叢,2014,35(09):141-144.
"苑言博平臺壟斷下的網絡文學作家權益保護卩]沖州大學學報,2020,37(04):47-51.
“韓學歷住產性受眾的十年——對網絡寫手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2.
"胡慧,任焰.制造夢想:平臺經濟下眾包生產體制與大眾知識勞工的彈性化勞動實踐——以網絡作家為 例卩].開放時代,2018(06):178-195+10.
1.3.2平臺經濟相關研究
互聯網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數字化平臺的興起,與之相伴的,進 入二十一世紀,圍繞平臺經濟所進行的理論研究也初具規模。平臺經濟理論 的研究緣起于雙邊市場理論,海外學者率先對“雙邊市場”做了定義,并對其進 行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叫2004年,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IDEI)和政策研究 中心(CEPR)共同主辦的“雙邊市場經濟學”會議在法國涂陸茲召開,標志著 平臺經濟理論正式形成。而在國內研究方面,徐晉和張祥建率先將“平臺”與“市 場”的概念相結合,將平臺定義為一種對雙方或多方客戶之間的交易有引導和 促成作用的空間,這種空間可以是現實亦可以虛擬。平臺經濟學重點關注平 臺之間的競爭與壟斷,分析其發展模式和競爭機制,關注市場結構所導致的 影響譏在傳媒研究領域,最早由王斌對平臺經濟案例進行了分析,基于對新 媒體平臺企業中的典型代表騰訊和谷歌的研究,從盈利模式角度對二者的平 臺經濟進行了深入探討叫黃升民與谷虹則首次詳盡地闡述了互聯網平臺的構 建“,將平臺經濟研究引入了傳播領域。隨后,谷虹提出了信息平臺的概念, 結合三網融合的產業實踐,系統地分析了各種信息平臺的具體特征,構建出 了平臺系統理論20。
在傳播領域,平臺經濟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平臺經濟理論 在傳媒領域的引入與建構。黃升民和谷虹最先在整理了平臺相關基本概念和 特性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平臺的延展性、規模性和層級性,描繪了數字媒 體時代平臺的基本框架",并在后續研究中對傳媒領域的平臺經濟理論進行了 補充與完善。其次是平臺經濟在傳媒領域內的延伸研究,許多學者結合自身 學術背景對平臺經濟的實際應用進行了不同的探索,這些研究更加廣泛地拓 寬了傳媒領域內的平臺經濟研究。
通過對所收集文獻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平臺經濟研究在媒介研究中的歷 史較短,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框架構建及對策分析等論述性層面,衍
"Rochet J.Tirole J. 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J], Mimeo. IDEI University de Toulouse, 2004.
"徐晉,張祥建.平臺經濟學初探[J].中國工業經濟,2006(05):40-47.
"王斌.“平臺經濟”破解互聯網企業利潤豐厚之謎[川T時代周刊,2007(17):24.
"黃升民,谷虹.數字媒體時代的平臺建構與競爭卩].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05):20-27. "谷虹.信息平臺的概念、結構及三大基本要素卩]沖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03):72-77. "黃升民浴虹.數字媒體時代的平臺建構與競爭卩].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05):20-27. 生研究多與研究者的自身學術背景相關,研究維度有待拓展。本研究將結合 網絡文學平臺的案例,將平臺經濟概念置于傳播政治經濟學視野下,對具體 勞動實踐進行分析,
1.3.3傳播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數字勞動研究
傳播政治經濟學根源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受到法蘭克福學派文 化工業理論思想的影響。傳播政治經濟學強調經濟因素對政治和社會關系所 產生的作用,注重關注媒介乃至整個傳播體系與社會結構的關系,即現有的 社會階級和社會關系如何被媒介、傳播體系和傳播內容影響、強化以及挑戰, 并著重分析所有權、運行機制和政府政策對媒介行為與傳播內容的影響,以 及傳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因為結構性因素和勞動過程所產生的改變22。
西方學者率先將政治經濟學延伸至傳播領域,丹•席勒在著作中指出,傳 播政治經濟學注重兩個彼此相關的重點問題,一是政治經濟力量對傳播文化 實踐的限制,傳播的內容與形式如何受到資本的影響,二是在全球信息化的 背景下,傳播產業在資本積累過程中逐漸升高的地位23。加拿大研究者莫斯可 則從商品化、空間化和結構化的三重角度切入了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分析, 指出當前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主要有全球化蔓延、歷史研究擴散、新媒體 轉向等五大趨勢2化
國內學者同樣在相關領域進行了探索,趙月枝率先將傳播政治經濟學派 的相關理論引入了國內傳播領域,對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概念、特征等進行了 系統的整理,結合國內傳播的具體實踐,對傳播與社會權力關系進行分析解 構,提出了多方面的具體研究問題25。曹晉和趙月枝則理清了傳播政治經濟學 的發展脈絡,結合出版行業的實踐,論述了沿襲傳播政治學路徑進行分析的 過程,由此在人文關懷層面展開呼吁,對本土產業的發展進行反思26。
有別于側重行政導向和市場導向的西方主流傳播學研究路徑,傳播政治 經濟學注重對傳播體系進行更深層面地分析與理解,展示傳播現象本身及其
22Mcchesney R W.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卩].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00, 22⑴:1O9-116.
23Dan S. Digital Capitalism卩].business & computing, 1999.
羽文森特漠斯可•傳播政治經濟學[M].胡正榮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
邯趙月枝.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M]沖國傳媒出版社,20113
浹曹晉,趙月枝•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脈絡與人文關懷卩].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32-43. 背后所遮蔽的社會權力關系27。這樣的學術視野,將傳播研究與社會的現實情 境相結合,把傳播實踐放在具體的社會歷史逬程背景之下,避免了孤立的媒 介中心觀念與傳播本質主義,有助于客觀全面地研究資本、政府及其他勢力 如何影響傳播內容與形式,同時也將這些研究內容置于了更寬廣的全球信息 化資本主義的背景下28,這種研究視野,體現了傳播政治經濟學除了商品化、 空間化、結構化三大特征之外的第四個特點,也就是傳播政治經濟學的人文 關懷與社會屬性,這也正是本研究選擇這一理論作為研究視角與方法論的原 因。
區別于以受眾研究、媒介體系及傳播效果研究為重點的行政主義取向的 傳播研究,歸屬于批判研究的傳播政治經濟學重點關注傳播的社會關系29,媒 介產業的勞動與勞工問題亦為眾多社會關系中的重要一環。馬克思認為,勞 動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調整和控制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勞動是馬克 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核心概念,作為政治經濟學在傳播領域的運用與延伸, 傳播政治經濟學強調關注勞動議題,堅持勞動是價值的源頭這一馬克思主義 基本原理,對傳播領域的資本滲透持徹底的批判態度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 發展,新的勞動形式出現,對于傳統生產勞動的研究關注也逐漸擴展至知識 勞動及數字勞動領域。學界對勞動議題的關注重點發生變化,傳統媒體時代, 勞動議題主要在商品經濟的邏輯之下,關注勞動成果、媒體及商業資本之間 的商品交換關系,而發展到數字媒體時代,數字勞動議題強調科學技術融入 資本積累的過程,重點關注資本對勞動過程的控制以及對勞動力的剝削32。
2000年,意大利學者特萊諾瓦在研究“免費勞動”時,率先提出了"digital labour”這一概念,用數字勞動來概括網絡用戶的虛擬線上勞動。她認為數字 信息技術使網民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發布信息獲得高科技禮品回饋,得到自 我需求的滿足,但同時,網絡用戶為互聯網產業所進行的這些勞動也被資本 占為己有33。隨后,有關數字勞動的討論不斷持續,2009年,“數字勞動——
"曹晉,趙月枝.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脈絡與人文關懷卩].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32-43.
28文森特•莫斯可.傳播政治經濟學[M]胡正榮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
"姚建華.傳播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媒介產業數字勞工研究卩].南京社會科學,2018(12):116-122.
30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沖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 社,200&207-208.
"曹晉.趙月枝.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脈絡與人文關懷卩].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32-43.
32姚建華.傳播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媒介產業數字勞工研究卩].南京社會科學,2018(12):116-122.
33Tiziana Terranova. Free Labor: 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卩].Social Text, 2000, 工人,作者以及公民”,“作為游戲場與工廠的互聯網”等學術會議召開,探討 了數字媒體時代的勞動研究。2014年,英國學術期刊《傳播、資本主義和批 判》組織刊發了題為《全世界哲學家團結起來,理論化數字勞動和虛擬工作》 的論文集,福克斯在其專著中結合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對數字勞動的概念 進行了定義及擴展,他認為數字勞動包含數字媒體技術和內容的生產中資本 積累所需要的所有勞動,涵蓋整個產業鏈內的全部勞動,并指出,數字勞動 的剝削過程涉及互聯網使用的脅迫和異化,以及產消者的雙重商品化34。
以此為定義,數字勞動的涵蓋范圍頗為廣泛,本論文以網文平臺的簽約 作者為研究對象,屬于數字勞動范疇中典型的媒介產業內的生產勞動,在國 內研究方面,對媒介產業中數字勞動進行研究的文獻普遍采用個案研究法, 對相關理論進行了中國語境下的本土化運用與思考。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簽 約的網絡主播、網絡作者、電子競技選手等數字勞動者的案例研究,通過對 其數字勞動進行傳播政治經濟學分析,揭示這些媒介勞動者艱難的生存境遇。
目前媒介產業中的數字勞動相關個案研究已經有所進展,但以切身參與 生產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研究仍然較為匱乏,本研究將運用網絡民族志的方 法,親身參與到數字勞動的生產進程中,以這一角度來剖析具體勞動實踐中 所映射的傳播社會關系。
1.4研究意義
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勞動理論 逐漸延伸到了新的領域,開始從傳統勞動轉向于側重新興勞動,發展出了數 字勞動的研究視角35。作為數字勞動的典型類別,傳播勞動的相關研究日益豐 富。在網絡文學的傳播過程中,文學網站這一平臺經濟的發展與擴張,促使 新的職業群體與勞動關系逐漸形成。本研究將從傳播內容的生產機制角度切 入,通過網絡作家群體的傳播勞動實踐,分析作者群體與平臺資本之間的合 作與抗爭共存的勞動關系,探究傳播內容生產的新趨勢,剖析傳播勞動產業 的內在運作機制,為傳播勞動研究提供不同視角的理論補充。同時,本研究
18(2):33-58.
^Fuchs C. 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M], Taylor and Francis,2014.
3&Tiziana Terranova. Free Labor: 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Social Text, 2000, 18⑵:33-58.
的重點在于分析中國語境下網絡作家群體與平臺之間的勞動關系的具體呈現, 將具體理論與已有相關理論概念相對應,以期探討現有理論的本土化進程, 完善當下的國內研究,為相關后續研究提供思路。
在實際意義方面,隨著網絡文學產業不斷發展,與此相關的研究也不斷 深入,但經濟效益并非全部追求,對網絡作家這一生產者群體的關注同樣需 要持續增強。研究學者所擁有的理論視角可以跳出網絡作者的個體局限性, 用更宏觀的視野來分析探討網文作者與平臺之間的勞動關系實質,關注網文 作者這一數字勞動群體的境遇,有利于啟發網絡作家群體審視自我發展,喚 醒其主觀意識,對于改善網絡作家的生活與勞動環境、尋求更好的與平臺溝 通交流的機會、保障產業的可續發展等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另一方面,對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勞動關系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揭開“愛 好”、“夢想”等美好幻象遮蔽之下,平臺資本對于數字勞動者們進行隱蔽的勞 動剝削的實質。更加客觀地展示并批判平臺資本的缺陷與不足,為作者、讀 者等網絡傳播行為參與者對網站資本的熱衷與追逐予以理性降溫。
1.5研究設計
1.5.1研究問題
平臺經濟不斷擴張與發展,推動了新的生產機制與勞動關系逐漸成型。 有別于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平臺資本通過彈性雇傭制度等其富有互聯網特 色的生產組織方式,對網絡作者的創作勞動進行引導和管理。在此過程中, 獲取效益的壓力被無形地轉移到了網絡作家身上,文學網站的生產管理方式 使得網絡作者更多地關注個人努力,反思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為自己爭取保 障,作者對網文平臺的要求被削減和降低。同時,網文平臺的生產組織方式 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為了獲取更多效益,網絡作家群體自發地將自己 投入到勞動中去,忽視了平臺資本隱蔽的剝削。
基于此種普遍現象,筆者將通過梳理文獻后所得到的研究理論,探析網 文平臺的生產組織方式,對網絡作家群體創作生產的完整過程進行理性分析, 以期跳出生產者視角的局限性,立足傳播學視角,探究以下的問題:基于互 聯網信息技術所構建的網文平臺如何動員和組織網絡作者進行勞動,以完成 其資本邏輯,保障資本的發展與延續?網絡作者群體如何進入勞動進程,開 始并持續進行生產勞動,其勞動過程呈現出什么顯著特征?作為運營和組織 者的平臺與作為內容生產者的網絡作者群體雙方如何相互影響?最終導致了 網絡作者面臨什么樣的勞動境遇?此外,本研究亦期待以這一具體實踐為例, 探究資本利用信息技術便捷地跨越時空對數字勞動者進行隱蔽的勞動力剝削, 對數字勞動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患進行反思。
1.5.2研究方法
網絡民族志
在人文及社會學科的研究中,以實地調查為基礎對特定文化現象進行記 錄與撰寫的民族志是一種成熟且被廣泛使用的質性研究方法,常用于人類學、 社會學及新聞傳播學等學科%。傳統的民族志以現實社區作為考察空間,而在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通過互聯網所進行的 溝通越發普及,依托網絡所建立的虛擬社區開始大量涌現。人們在虛擬社區 這個社會集合體中長期、公開地進行討論,充分地共同彼此的情感,在網絡 空間內形成了人際關系網絡玖由于虛擬社區越來越成為人們互動與交流的常 用場所,傳統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被應用在虛擬社區,由此延伸出了“網絡民族 志”這一種新形態。
網絡民族志是一種使用參與觀察的手段,基于一定的研究邏輯,從包括 移動終端在內的網絡空間中搜集大量的能被公開分享的重要數據,并對數據 進行分析、呈現等關聯性舉動的研究活動現網絡民族志沿用了傳統民族志的 研究思路,研究者首先需要選定并親自進入某一社區,其次通過參與式觀察, 浸入式體驗,深度訪談等方法獲取第一手的真實資料,最后對所收集的信息 進行整理與分析。近年來,網絡民族志這一研究方法已經被廣泛運用于社會 學、新聞學等相關領域的質性研究之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本課題以網文 平臺為考察空間,運用數字勞動理論作為研究理論,關注平臺內網文作者的
36詹姆斯•克利福德,喬治七•馬庫斯.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M].高丙中等譯.北京商務印書 館,2006:34.
37Rheingold H.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HarperPerennial, 1993.
^Kozinets R V. Netnography: redefined[M].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lnc, 2015. 生產勞動實踐及其勞動境遇,這與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思路相當契合,因此, 本課題選用了網絡民族志作為本篇的研究方法。
此外,筆者不僅具有理性旁觀、置身事外的研究者身份,更重要的是, 筆者本人正是參與內容生產的網絡作家群體中的一員,這一生產者身份使筆 者可以獲取網文平臺的簽約條款、訂閱分成等重要內部隱私資料,并有助于 研究更加真實深入地剖析生產者的主體意識,探究其自身意愿與實際感知, 這成為本課題得以完成研究的重要優勢。
自2016年起,筆者與枝枝網文平臺簽約,截止2020年,筆者總計擁有 長達四年的內容生產體驗,總計創作二百余萬字。筆者本人親自參與了長期 的生產實踐,并親身經歷了網站制度修訂、作者合同變更等平臺重要變動, 擁有豐富詳實的一手資料,是一個切切實實融入在網絡作家群體中的生產者 個體,而不只是淺嘗輒止的旁觀人員。2020年5月,在確定了本研究的選題 及初步研究計劃之后,筆者開始有意識地轉換自身身份,以研究者,而不只 是普通生產者的身份來看待平臺內的日常生產勞動,在這種主動意識的前提 下,筆者進行了網絡民族志研究方法所需的參與式觀察與浸入式體驗,并最 終完成信息收集工作。
為了減少研究者的參與對被觀察內容的影響,筆者盡量沒有增加與生產 勞動無關的多余互動,直到后期進行深度訪談時,才將自己的研究者身份告 知其他被采訪的網絡作者,盡力保持田野資料的真實性。
深度訪談
為了探究網絡文學作家的主體意識,本研究還使用了深度訪談這一種定 性研究方式,用以研究網絡作者對自身勞動的認知,分析他們參與勞動的原 因及維系生產的動力。深度訪談共有三種類型,分別是結構化訪談、非結構 化訪談以及半結構化訪談。結合研究內容,本課題采用了半結構化訪談的方 式。筆者在根據研究內容設定好研究對象的范圍之后,通過判斷抽樣、滾雪 球抽樣等方式,選定了6位符合研究所需的受訪對象。由于筆者所選取的考 察網站為女頻網站,其簽約作者也多為年輕女性。隨后,筆者根據內容生產 的整個流程與研究目的設計了訪談大綱,定下大致方向,在線上與6位受訪 者進行了半結構訪談,在訪談過程中以大綱為參照,根據受訪者的實際回答 隨時進行彈性調整。
案例
編碼 ]性別| 年* |簽約 1時長 ;[是否
[全陰 職業: 訪談時間
f»I青青 34 8年 是 / 2020.11.13
(02甜甜 [女 21 3年 否 大學生 2020.11.13
1X)3七七 I
「女 22 11年 否 大學生 2020.11.14
km齊若 I
:女 20 2年 否 大學生 2020.11.14
«»5冉冉 女 24 3年 是 / 2020.11.15
«)6紅紅 女 27 2年 是 / 2020.11.15
1.5.3研究框架
本研究將通過分析當下我國網文平臺對網絡文學作者創作勞動的動員和 組織方式,實際調研網絡作者進行內容創作的生產勞動過程,根據具體的傳 播勞動實踐內容,立足傳播學視角,在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采用 網絡民族志與深度訪談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平臺資本 的生產組織方式對網絡作者數字勞動的影響,并從生產者自我意識覺醒和監 管平臺資本的角度,進行客觀理性的批判與分析。具體來說,本研究將分為 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章通過闡述現實存在的網文熱潮以及網絡作家群體被普遍忽視的這 一社會現象,交代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對象,梳理并總結與網文作者、平臺 經濟及數字勞動相關的文獻與理論,進行文獻綜述,確定本課題在傳播政治 經濟學研究視閾下開展并完成整篇研究。從理論角度分析對平臺模式下網絡 文學作家生產勞動實踐開展研究的價值與意義,確定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 闡明本篇的整體研究框架與思路。
第二章和第三章運用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根據真實的田野資料,從 網文平臺和網絡作者兩個角度,詳細介紹平臺招攬并管理網絡作者的生產組 織方式,剖析網絡作者進行內容創作的完整過程,并結合半結構化深度訪談 的內容,著重關注網絡作者的主體意識,探析這一群體的創作動機及生產動
力。
第四章承接上述兩章的內容,剖析網文平臺控制下網絡作者數字勞動的 異化趨勢,討論勞動實踐中平臺資本對生產者所進行的隱蔽剝削,研究信息 社會中數字生產勞動邏輯,并與文獻綜述中梳理的相關理論完成照應。
第五章為全篇結語,總結本課題的主要發現,并根據研究所得,從批判 角度岀發,對網絡作者的主體意識不足和平臺資本的管理缺陷這兩方面進行 客觀的現象分析。
1.5.4研究創新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之處在于選用了網絡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來探究網絡文 學作者在網文平臺這一虛擬社區內的具體勞動實踐,選定虛擬社區作為考察 田野,詳盡地記錄發生在線上的勞動行為與交流互動,更加真實地反映數字 勞動的行為特征。在考察過程中,筆者本人身為網文平臺簽約作者,在文學 網站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創作勞動。在現有的數字勞動相關研究中,尚未 有研究者根據長時間的親身生產實踐來對數字勞動關系與具體勞動境遇進行 分析,筆者本人的特殊身份使得本研究能夠獲得更真實、更深入的資料,同 時,還幫助本文章從研究者和被研究的生產者這兩個不同的身份完成行為記 錄與探究,以更深入的角度描繪研究現象并進行探析,使結論更加客觀全面。
目前現有研究亦有關注數字勞動者的參與勞動的初始動機,而筆者本人 的實際經歷則可以使研究更著重于探析數字勞動過程中,生產者長期進行創 作勞作的具體心態及波動變化,更加客觀地呈現出平臺資本的管理方式對網 絡作者工作、生活等全方面的影響,對數字勞動中生產者的主體意識這一方 面的研究進行補全,為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啟發。
第二章網文平臺的生產組織方式
2.1網絡文學平臺經濟的發展歷程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平臺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了新的 生產力組織方式。政府發布的官方文件表示,平臺經濟是基于互聯網、云計 算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元化需求為核心,全面整合產業鏈、融合價值鏈、 提高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玖2019年7月17日,國務院召 開常務會議,強調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對其予以了國家層面的關注。隨 著平臺經濟的發展,有關平臺經濟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其所涉及的領域 逐漸拓展,涵蓋經濟學、傳播學、法學等多個學科。平臺經濟在傳媒行業獲 得了規模巨大的市場,許多研究文獻都將傳媒業視為最具平臺經濟特色的產 業之一。
文學網站作為承載文學作品的虛擬平臺,發揮了作品征集、經營管理、 互動溝通、版權轉讓等多重中介效用,融通作者和讀者的供需雙邊主體,成 為網絡文學生產與傳播的重要平臺
我國文學網站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以1997年12月25日上線 的個人主頁“榕樹下”及1998年5月成立的“黃金書屋”為例,最初的文學網站 多以個人主頁和網絡站點的形式呈現,承接了傳統文學的部分傳播功能,其 所具有的線上閱讀及交流功能,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便捷的溝通及分享的平 臺,逐漸聚集起了最初的網絡文學受眾創。早期文學站點多以轉載和掃描實體 書籍為主,隨著網絡閱讀需求的變化,各個網絡站點逐漸有意識地增加原創 作品,利用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大賽等多種形式,開始培養網絡原創隊伍,引 發了網絡寫作的高潮,多次造星活動也使得優秀的網絡作者大量涌現,網絡 文學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天涯論壇”、“西陸網”等新興站點各領風騷。這一階 段,文學網站多以同好溝通為主要目的,商業元素頗為淡薄,除少數廣告收 益外,并不具備完整的盈利形式,數字資源無法得到有效轉換,開支只能靠 創建者及投資商供給,難以維系長期發展42。
笑關于上海加快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商務委員會,(2014)316號,2014.6.12.
"羅詩詠.中國文學網站二十年[J].網絡文學評論,2018(06):20-26.
"馬季.互聯網文學平臺發展史略[J].網絡文學評論,2018(04):21-28.
"羅詩詠.中國文學網站二十年卩].網絡文學評論,2018(06):20-26.
2003年,龍的天空、幻劍書盟等文學網站開始摸索盈利模式,其中,起 點中文網于2003年10月份正式運行VIP付費閱讀模式,由此,網絡文學平 臺開始商業化轉型,進入了付費時代。幾家知名網絡文學平臺不斷進行資源 整合、合作兼并,逐步擴大資源占有量,開始走上產業化的道路。經過不斷 的融資與整合,文學網站建立并完善了涵蓋創作、培養、銷售等這一完整流 程的電子出版機制,網站管理逐漸呈現出垂直細分化的特點,盈利方式轉變 為帶有鮮明網絡化特征的線上付費模式,網絡文學產業的商業運營越發規范 化、高效化,形成了線上閱讀、線下出版、多行業跨界改編的完整產業鏈43。 網絡文學網站融通作者和讀者的供需雙邊主體,發揮中介作用,由此完整地 具備了各項要素,逐步形成了網絡文學平臺經濟。
隨著資本的不斷介入,文學平臺從論壇式、垂直式經營逐漸轉向發展為 集團式,盛大集團、閱文集團等大型網絡文學集團接連出現,它們管理并整 合了大量文學網站,占據了網絡文學市場的最大份額“,并開發出“網絡文學 IP”的概念,以網絡文學為源頭,形成了影視、動漫、游戲、周邊等各種行業 全方位發展的商業生態鏈條,充分發揮平臺經濟的優勢,延展產業鏈,打造 了成熟的網絡文學商業模式,并逐步深入完善了更加系統立體的平臺建構。
與傳統實體文學出版社的多點開花不同,通過長期的產業化發展,網絡 文學產業已經形成巨頭壟斷的發展格局。網絡文學產業的三大上市公司,即 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中文在線集團,在行業內占據了絕對優勢。截止2020 年上半年,三大網絡平臺的數字閱讀儲備量排名前三,閱文集團以1300萬余 部的內容儲量位居第一,中文在線則為460萬部,三家大型網站輸出的作品 在作品總量中所占據的比例高達90%45。在眾多文學網站中,大型文學網站在 原創作品總數、簽約寫手數量、網站點擊量、觸達用戶數量、資本運營數額 等方面,均顯現出了引領性的絕對優勢,實際上形成了集團化的壟斷之勢。
2.2網文平臺的商業化邏輯與運行機制
文學平臺的商業運營模式促進了網文集團的壟斷化,壟斷發展又使得網
"馬季.互聯網文學平臺發展史略卩].網絡文學評論,2018(04):21-28.
"羅詩詠沖國文學網站二十年卩].網絡文學評論,2018(06):20-26.
"iMedia Research.2020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創新趨勢專題研究報告[R],2020(12).
文平臺的運營模式更加成熟,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早在上個世紀,尼 格羅龐迪便在其著作中指出,互聯網改變了社會結構,并在創造一個新的全 球化社會格局46。平臺資本通過運用數字科技,獲得了對整個產業鏈中勞動力 及勞動成果的控制權力,實際上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力量進行了重構,促成 了以平臺形式進行的壟斷化趨勢。網文平臺正是其中的典型,縱觀整個網絡 文學產業,幾大網文集團擁有著絕對性的壟斷優勢,以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視 角對其進行審視,網文平臺實際上形成了高度依賴作者參與的數字產業增值 模式47,這種模式以平臺媒介為重要技術工具和手段,通過對網絡空間和生產 者的雙重商品化實現其商業化邏輯,平臺資本使用眾包生產模式作為其運行 機制,獲取了巨大的數字勞動剩余價值,基于此,網絡文學平臺實現了對數 字勞動過程的控制和對網絡作者這群生產者的剝削。
2.2.1網文平臺的商業化邏輯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對資本增值的過程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資本M 購買生產資料MP和勞動力L,即總計花費生產成本C,生產出產品P,在將產 品P進行售賣時,出售成功的產品P實現驚險飛躍,價值為C,,價值C'與 生產成本C之間的差價△(:即為資本所獲得的剩余價值。資本家通過將產品成 功投入市場交換,復制了原本付出的生產成本,并獲取了剩余價值,被復制 的生產成本C與剩余價值△(:共同轉化為資本M重新進入生產篤
M - G {mP "P"'C,= C +△ C t M'
針對互聯網時代數字勞動的商品化邏輯,福克斯對馬克思的上述公式進 行了新的闡述描。根據福克斯的表述,網絡文學平臺資本M所花費的生產成本 C實際上包括技術設備、辦公場地等生產資料T,以及技術人員、網站編輯等 雇傭勞動力L1,而其所生產的產品P1實際上是虛擬形態的文學網站,免費提 供給作者L2使用,單純使用文學網站并不需要付費,因此P1實際上并未進 "尼格羅龐迪•尼古拉.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吳鼎銘.網絡"受眾”的勞工化: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網絡"受眾”的產業地位研究卩].國際新聞 界,2017,39(06):124-137.
館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M].人民出版社,1975.
鉀Christian Fuchs. 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 Time & Society, 2014, 23⑴:97-123.
入市場發生交換,而是在作者L2使用P1進行內容創作,通過這一數字勞動 生產出最終產品P2時,P2被平臺資本投入市場,才發生了交換行為,實現了 資本的增值。
(T(技術、場地等)
Mt緯P1(社交媒體平臺)…仏(無雇傭報酬勞動力廠血…C'-M (L1(編輯等雇傭勞動力)
根據福克斯所解讀的公式可以看出,雖然身為產品P1的文學網站并未進 入市場,卻成為了驅動數字勞工L2進行生產勞動的載體,轉變成了生產資料 的一部分,平臺資本借此實現了網絡空間的商品化。而在這一勞動過程中, 平臺資本只需要對文學網站進行運營和維護,就可以促使作者進行生產勞動, 并不需要像傳統勞動那樣一直提供和勞動力相匹配的生產資料。產品是我生 產和流通僅需平臺付出寬帶流量和技術資源,這也就大大壓縮了成本中生產 資料的損耗,從而將差值變得更大,平臺資本可以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
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勞動除了產品P1這一新的產物,其最終用來交換的產 品P2也具有新的特性。與傳統勞動的產品不同,網文平臺投資生產的產品P2 為非物質性的數字內容,即文學作品。福克斯認為數字內容具有可復制性, 也就是繁衍性",這些文學作品和數據在生產完畢后,便可以被無限制地復制, 被資本以近乎于零的損耗進行反復傳播。網文平臺得以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 完成無限次的資本積累。
而在對勞動力的商品化方面,根據福克斯的公式,在這一數字勞動過程 中,勞動力L實際上包括了獲得工資薪酬的雇傭勞工L1和無報酬底薪的作者 群體L2,資本同時對兩類勞動力進行了無差別的剝削。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剩余價值的利潤率進行了定義,剩余價值的利潤率P 等于剩余價值S和資本M的比值,資本M包括不變資本C和可變資本V",即: P=S/ (C+V)
應用在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勞動中,福克斯對馬克思的利潤率公式進行了 新的解讀,將可變資本細分為支付給固定勞工的工資VI和支付給媒介數字勞
^Christian Fuchs. New Media, Web 2.0 and Surveillance[JJ. Sociotogy Compass, 2011, 5(2): 134-147. 馬克思.剰余價值理論[M].人民出版社,1975.
工的工資V2",即
P=S/ (C+V1+V2)
將網文平臺的數字勞動代入福克斯的公式,由于支付給作者群體的工資 V2與剩余價值利潤率P成反比,當V2降低時,平臺資本所獲得的利潤率相應 得到提升,以業內知名的起點中文網以及筆者本人所在的枝枝文學城為例, 網文平臺并不需要為作者單獨支付工資,所以公式內的V2實際上相當低廉甚 至趨近于零,平臺資本由此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隱秘地完成了對作者這一 勞動力群體的剝削。
對于網文平臺來說,它們通過為網文作者提供免費使用的文學平臺,從 而將被吸引來的作者所生產的內容轉化為商品銷售給讀者,完成資本積累。 平臺資本只需要提供媒介和服務,并不直接生產產品,真正具有交換價值的 內容,實際上是平臺運用眾包模式分配給大量網絡作者而生產的。
2.2.2網文平臺的運行機制
隨著數字通訊技術的進步,新的經濟秩序逐漸形成,傳統的用工制度發 生轉變,勞務市場中原本強調長期、穩定的雇傭關系逐漸被新型的靈活用工 制度所取代,平臺經濟不斷發展,促使原有的外包實踐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形 式——眾包53。眾包是指任務發起者借助信息網絡技術的功能,將原本由組織 內員工所負責的任務,以自由自愿的方式交付給分散、閑置的彈性勞動力來 完成的生產運行機制"。
與傳統的生產機制相比,眾包生產模式具有其鮮明的特征,一是任務發 起者以靈活用工的方式,對任務公開進行招募,二是勞動力自由而分散,借 助互聯網通訊技術完成相應的任務。三是組織者提供給任務完成者的報酬十 分微薄或直接為零%網絡文學平臺召集作者進行生產勞動的模式符合以上特 征,正是借助眾包生產模式的使用,網文平臺壓縮了勞動力成本,實現了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
S2Christian Fuchs. 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 Time & Society, 2014, 23(1) : 97-123.
5%匕建華.在線眾包平臺的運作機制和勞動控制研究一以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為例[J].新聞大 學,2020(07):17-32+121-122.
“Howe Jeff.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 2006.
^Brabham Daren C. Crowdsourcing[MJ. Cambridge : The MIT Press, 2001:23.
網文平臺使用眾包生產模式的運行機制,其適配地具備了眾包所需的三 個主體,即開放式的網絡平臺、任務發起者和任務完成者。第一,由網絡文 學的發展歷史可見,文學產業己經完成了平臺的建構,網文平臺能夠成熟且 完善地架接起作者與讀者,成為他們溝通交流的中介載體,并從最初簡單的 交流場所逐漸向社會化、集約化的趨勢發展,成為作者與讀者充分進行情感 交流的場域。第二,網文平臺釆取閱讀收費的方式獲得利潤,為追求盈利, 文學網站會盡力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內容供給,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遵從 讀者的喜好,通過標簽推薦、榜單競爭等方式向作者發布任務,引導作者進 行生產。第三,網文平臺為相同喜好的人提供溝通的機會,使得同好者在互 動中不斷聚集,同時,準入門檻的降低為生產者群體的擴大提供便利,實際 上引導了純粹的興趣愛好者成為作者,進入生產勞動。
眾包生產體制的三個要素在網文平臺的運作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地應用, 在平臺化發展的過程中,網絡文學產業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充分發揮了 眾包生產機制的優勢56,最大程度地對社會群體中潛在的作者進行了動員,使 其以高興趣度進行開放式的生產勞動,完成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實現網文平 臺的期待目標。最終,網文平臺獲得了低成本消耗和高創造性獲得的成果。
2.3網文平臺隱蔽的勞動控制
網文平臺具有眾多采用眾包生產模式的平臺所擁有的吸引力特性,即工 作靈活、彈性、自由,吸引了眾多作者參與其中。但這些美好詞匯的背后所 掩蓋的卻是網文平臺對作者整個數字勞動過程的隱蔽控制。以筆者所在的枝 枝文學城為例,這種普遍的控制具體反映在網文平臺運用眾包生產模式所制 定的三類措施之中,即簽約付費模式、競爭激勵機制與去技能化。基于此, 網文平臺實際上對網絡作者的勞動過程實施了近似于工廠式生產中的控制與 管理,達成了對網絡作者的彈性化雇傭,激發網絡作者自發自愿進入到文學 生產勞動中來,并將原本可能的風險潛移默化地轉嫁給了網絡作者群體。
^Brabham Daren C. Crowdsourcing[MJ. Cambridge : The MIT Press, 2001:66.
2.3.1簽約付費模式
經過多年的平臺化發展,文學網站已經擁有了成熟的作者管理制度,形 成了一套標準化的流程,為作者提供了工廠式的流水操作方式,使得作者必 須嚴格遵循已有的規則加入網絡文學生產實踐。
以枝枝文學城為例,大眾想要加入生產者群體,成為平臺作者中的一員, 就必須從公共作者做起,公共作者指的是未簽約作者,未簽約作者所創作的 內容為公共章節卩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在這一階段,未簽約作者的創作成果 不會對讀者收取任何費用,雖然除訂閱付費外,讀者還可以通過贈送禮物等 方式為作者支付費用,但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枝枝文學城的新條例規定讀 者無法為未簽約作者的作品投雷(贈送付費禮物),即未簽約作者無法從讀者 那里獲得任何費用。此外,平臺所制定的榜單推薦、全勤獎勵等作者福利也 不會對未簽約作者開放,因此,網文平臺實際上不會為未簽約作者提供任何 報酬。
根據網文平臺的管理規定,網絡作者想要用其創作內容獲取利益,就必 須通過與文學網站簽約這一流程來進入付費模式。并且,網文平臺的推薦位 置基本只會提供給簽約作者,其曝光機制也會更多地傾向于簽約群體。這些 規定引導作者主動簽約,加入到平臺所組織的勞動進程中來,區別于正式的 勞動協議,網文平臺并不需要為簽約作者提供固定的工資保障與福利待遇, 是否能獲得收益、所獲收益高低的風險均由作者本人承擔。通過簽約收費模 式,網文平臺實現了對網絡作者數字勞動的商品化。
網文平臺的簽約過程同樣擁有工廠式的標準化特征。在枝枝文學城,網 站擁有自己的編輯系統和后臺管理系統,簽約審核均由編輯進行,收到作者 發起的簽約申請后,編輯會在一周之內進行回復,從設定、劇情、文筆三個 方面進行評分,評分范圍為1-5星,只有三項數值均達到4星及以上,簽約申 請才能通過。
"王敏網絡作家的生存環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您的作品 申簽未通過,詳
情為:設定2星、劇情2星、文筆3星(打分范圍1-5 星),繼續努力哦
圖1•作者簽約申請被拒信
文學網站為作者提供簽約付費模式,這也并不意味著作者簽約成功之后 就可以直接獲得收入。多數文學平臺對作品是否能進入VIP收費模式擁有自 己的要求,以枝枝文學城為例,一部文學作品想要進入收費,作品的收藏數 需要達到一定標準,具體來說,言情作品的收藏數需高于300個,純愛作品 的收藏數需高于500個,百合作品和無cp作品的收藏需高于400個%這種 規定實際上是文學平臺對作品質量的一輪初次篩選。
通過簽約進入付費模式之后,文學網站為增加吸引力,提高讀者興趣, 大多采用低廉的收費標準,讀者在網文平臺購買正版章節,一般只需花費千 字2——6分。
千字6分
千字5分I
千字4分
千字3分:
千字盼I
千字1分
起點中文網縱模申文網 響閱 飛盧中文網17k小說網晉江文學城云廻書院滌湘書院長銀文學城
圖2.各網文平臺收費數額
除了低廉的價格,網文平臺還會對作品的免費比例進行規定,在枝枝文
58數據來自枝枝文學城網站論壇簽約作者板塊"絕對領域”,《簽約作者必讀——vip相關》(非簽約作者 登陸賬號無法查看)。
學城,言情作品的免費字數需大于五萬字,純愛作品的免費字數需大于七萬 字,這種免費試讀字數屬于網站的強制性規定,用以展示作品,吸引讀者興 趣,而作者本身將無法獲得免費字數的報酬。
同時,網文平臺也通過簽約達成了對作者的限制。文學平臺的簽約分為 簽作品、簽筆名和簽作者三種方式,枝枝文學城采用簽作者的合約,這也是 越來越多的文學網站正在或即將采用的方式。作者簽約規定了作者本人所有 筆名創作的全部作品,其版權均由枝枝文學城進行代理。借此,平臺資本實 現了對作者所有文學創作勞動產品的控制。
2.3.2競爭激勵機制
文學平臺通過榜單推薦等方式為簽約作者提供曝光渠道,根據網站規定, 榜單的排選規則與作品的字數、收益息息相關,這些曝光推薦方式直接或隱 形地推動作者增加更新量,使得平臺資本獲得了更多數量的數字產品和利潤 收益。
除了榜單推薦,文學網站還會通過全勤獎勵等福利制度59,激勵作者創作 更多字數。以枝枝文學城為例,網站對全勤獎勵有非常直接的規定。
已加入Vip的文章在一個自然月內每一天都有更新,更新字數分為三個標 準檔次:3000、6000、9000,如果每天的更新都達到或超過該標準,則相應 獎勵該文當月vip收入的5%、10%、15%。
以上所指更新字數僅指vip章節的字數,免費章節的更新字數不計入其內, 以系統統計為準,如果有用無關文章內容的文字、空格、標點、其它資料等 冒充字數的,會視情節嚴重程度扣發甚至倒扣獎金。
可以看出,網站直接將全勤獎勵與字數掛鉤,以薪酬獎勵的方式鼓勵作 者增加更新量,此外,除全勤獎勵外的其余榜單規則也會向鼓勵字數的方向 傾斜,例如枝枝文學城的每周更換的不同榜單對作者一周內完成的字數要求 不同,越是網站首頁曝光量大的榜單,其所要求的一周更新字數越多,而子 頻道內部的榜單所要求的更新字數則較少,如未能完成榜單要求的字數,還 會對作品進行1至3周內無法上榜等懲罰。
"數據來自枝枝文學城網站論壇簽約作者板塊'絕對領域”,《簽約作者必讀——全勤獎勵/榜單字數相關》 (非簽約作者登陸賬號無法查看)O
(部分)榜單文章上榜后七天內需更新字數要求
各大首頁——
APP書城首頁強力推薦:2.5萬
APP書城首頁封面推薦:2萬
APP書城首頁紅圖:2萬
作品庫圖片推薦:2.5萬
搜索欄推薦:2萬
WAP首頁強力推薦:2.5萬
各頻道內——
頻道內熱點圖推:1.5萬
頻道內頻道館藏:1.5萬
頻道內重磅字推:1.5萬
頻道內編輯推薦:1萬
頻道內紅圖:1.5萬
頻道內潛力作品庫圖推:1.5萬
文學平臺通過一系列將更新量與曝光機制掛鉤的相關措施,實際上構建 了文學創作的更新競賽模式,激勵網文作者不斷進行勤奮創作。文學網站按 字數向讀者收費,通過閱讀收費的分成方式為作者提供酬勞,這種模式的本 質是計件工資制度,讓網絡作者形成了多寫才能獲得更多收益的勞動意識, 正如布諾威所說60,資本精心設計“計件工資”制度,讓勞動者積極參與到趕工 競賽游戲中來,在乏味的工作過程中獲得比拼的樂趣、偷懶帶來的虛假快感、 與資本的虛假對抗感,從而潛移默化地消除了勞動者和資本的矛盾與沖突, 極大地激勵了勞動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網文平臺借此實現了對作者群體競 相勤奮創作的要求。
在訪談的過程中,訪談對象的發言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我覺得多更新是正常的,金榜上那些收益那么高的作者都在日更六千、 日更一萬,我有什么理由不更新呢?有的時候文章訂閱多少、受不受讀者歡 迎是我自己沒辦法控制的,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每一本書都有很多人喜歡,我
60邁克爾•布諾威,制造同意——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遷[M].商務印書館,2008:34. 唯一能控制的變量就是我的勤奮,勤奮能讓我多掙點錢。(訪談案例fm,青 青)
除了訪談案例,在筆者本身的生產實踐中,所接觸到的擁有這種“必須要 勤奮”的想法的作者并不在少數,可以看出,在網站的排榜規則之下,作者們 更多關注的是同榜、同期的其他作者的狀況,并未對網站的規則產生過多想 法,文學平臺運用榜單等競爭激勵機制,不僅激勵作者們不斷創作,還巧妙 地降低了平臺本身的存在感和控制感。
2.3.3去技能化
資本天然帶有逐利性,文學網站的平臺化發展同樣是在追逐更高的利潤 所得。在將利潤進行最大化的過程中,網文平臺形成了商業化的衡量標準, 引導文學內容生產向娛樂化和市場化的趨勢發展,完成自身的資本增值。互 聯網通訊技術作為傳播工具,其跨越時間、空間的便捷特性讓網絡文學平臺 在加速文學創作勞動的商品化進程的同時,還加深了文學創作勞動的商品化 程度叭
網站通過制定商業化的衡量標準,促使網文作者的數字勞動過程更加向 工業化的生產模式靠攏,創作勞動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逐漸被剝離,取而 代之的是娛樂化和市場化的趨勢。隨著這種逐利性的發展,網絡作者的“文學 創作”逐漸演變成工廠式的流水線勞作。網文平臺借此剝離了網絡作者獨家掌 握的核心勞動技能,這正印證了布諾威所指出的,資本在控制勞動進程中的 去技能化62,網絡作者這一勞動力群體的獨特性、不可取代性被削弱,淪為更 多是在進行標準化機械勞動的數字勞工。
說實話,文筆的重要性真的很有限,真的,我不止一次地在銷售金榜上 看到排名很高的文,里面的描寫夸張又幼稚,有的甚至連語句都不通順,更 別提連篇的錯別字了,可是那些作品就是能上金榜,這說明什么?說明讀者 愛看啊,只要有讀者花錢去看就會有人寫。也別說評價不好了,說不定罵的 人越多看的人就越多。對這種作品其實我的看法也很復雜,但我會去看,會 從作者的角度看,去研究它為什么受歡迎,為什么能讓人花錢。(訪談案例fO6,
"胡慧住存之道:網絡文學作者的勞動分化與主體實踐卩]沖國青年研究,2020(12):14-22.
"邁克爾•布諾威,制造同意一一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遷[M].商務印書館,2008:35. 紅紅)
紅紅的話指出了網站編輯的審查傾向,即文學平臺并不會對作品進行文 筆審查,編輯們排榜單時也只依照收益、字數等市場性的數據進行,并不會 以作品的文學性為依據。
我開文前會做準備,檢查自己的新文題材是不是熱門標簽,我肯定是要 寫熱題材的,得賺錢啊。不過我不會盲目的跟風,會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熱 題材,現在跟風的也很多,你看新文榜上,一旦有哪篇文寫紅寫爆了,就會 忽然冒出來好多同類型的新文,有的甚至連文名都很像,這其實就是跟風模 仿,蹭熱度吧。(訪談案例f03,七七)
在各大文學網站里,這種形式的跟風模仿都不是個例。網文平臺也會對 熱門題材、熱門標簽進行梳理總結。在枝枝文學城,越熱門的標簽位置越靠 前,在同一頁面內的曝光量也就越大,不乏有作者為了追求更多的曝光而去 寫熱題材,甚至會有故意蹭熱標簽的行為存在。網站還會不定期地依據流量 數據對標簽位置進行調整,這事實上也是對網文作者生產創作的一種引導。
[2020年] I 【20旌年) I 【 * 1 I 【20如】 T 2015卑】
11 2 金生 12 勞超時空 T1 蚩生 •】
狹文 11 綏文 12文 1 1 券垃時空 11
第書 f new 1 i 2 JC交 23 cw
7 芽越對空 il 1 算越呵空 23 11
1 ii f3 5 11 11
12 協莎滯 :4 贛生 i5 題志人生 天之募子 3 '6 w.v
3 汕z ! 29 z 巔幣
43 12 16 x . 1 1
21 *咖 11 炭臭碎償 I 1 i1 參門垃彖 ! 1 '15
;3 聚門盤家 ii i 5 11
圖3.枝枝文學城歷年熱門標簽
資本通過對網文作者生產過程的去技能化,降低了文學創作勞動者的技 能培養所需要的投入成本,更廣泛地召集大眾加入數字勞動中來,成功地為 平臺吸納了大量的后備勞動力,在有效壓低成本的同時,還實現了大量數字 內容產品的擴充與多元化生產。
第三章網絡作者的數字勞動參與
截止2020年初,中國網絡文學作者創作的文字作品數量總計2590萬部, 與其吸引來的龐大讀者群體一同創造出了網絡文學產業高達200億元的市場 規模,且自2012年以來,網絡文學產業始終保持著20%左右的平均年增長率。 龐大的市場空間與利益吸引了眾多新人的加入,報告顯示,在網絡作者群體 中,90后年輕作者占比達44.6%,筆齡不滿3年的作者占比達43.1%,新人大 量涌現,已成為創作主力軍。同時,作家群體的平均學歷水平上升,主要集 中在大學本專科,居住地主要為二三級城市63,鮮明地呈現出一副帶有年輕化、 城市化、高學歷化特色的職業群體畫像。
這些標簽呈現出了極具吸引力的積極色彩,但網絡作者這一群體卻并不 像外界看起來的那樣光鮮亮麗。報告同時指出,網絡文學作者平均每日創作 時長達4.5小時,創造了平均每日網絡平臺1042.1萬字的更新總字數。但在 收入方面,卻有44.6%的作者月均收入2000元以下或無法獲得任何收入,月 均收入20000元的作者比例以上僅為4.1%,網絡作者平均月收入為5133.7元 ",與大眾設想中的輕輕松松月入百萬相差甚遠。
本章將從網絡作者的主體性實踐入手,結合網絡民族志的考察內容和深 度訪談所獲得的信息,著重關注這一群體的主體意愿,對網絡作者參與數字 勞動的整個流程,即加入勞動、權力度讓、維系動力及未來愿景進行具體的 分析與探究。在平臺資本的勞動控制之下,網絡作者的主體性實踐充分展示 了其群體對平臺經濟下新的生產關系與勞動關系的體驗與應對,也是數字勞 動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生產意與加入:顯著降低的準入門檻
數字通訊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互聯網的普及,全民寫作的時代就此開啟, 網絡作者這一群體應運而生,無數年輕的網絡用戶開始實踐自己的文學夢想。 借助跨越時空限制的互聯網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閱讀他人的作品,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64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也可以寫作品供他人閱讀,這種便捷的傳播方式和人人可為的參與方式,事 實上直接降低了網絡文學創作的準入門檻。門檻的降低使得原本的讀者,即 閱讀性受眾不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接受者,他們能夠在大眾媒體上接受大量 的文學信息,并根據自己的喜好與實踐對文本內容進行重新解構,創作出屬 于自己的文字作品,這種顯著降低的準入條件促使閱讀性受眾轉化成了生產 性受眾65,為大眾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從而讓越來越多的作者得 以順利地進入到網絡文學產業的生產勞動中來。
當下,在各大文學網站加入成為作者的方式都非常簡單便捷,以本次研 究中設定為考察田野的枝枝文學城為例,申請成為作者只需要三個步驟。
第一,在枝枝文學城注冊賬號,閱讀網站規定,使用賬號申請成為網站 作者。第二,在網站的寫作欄目中點擊“發表新文”,根據文字指引填寫作品的 文名、文案、創作類別、背景時代、風格、標簽等詳細內容,創建自己的作 品。第三,在后臺進入已創建好的作品,添加章節,開始更新。
成為作者的操作很簡單啊,簡單到我都不記得了,其實你知道嗎?我那 時候才小學,我這個賬號都是快十年的古董賬號了,連十年前的小學生都會 操作,你就能想象出它有多簡單了。現在當然就更方便了,手機app的用戶 界面那里直接就有特別明顯的“注冊成為作者”,可能做完整個流程都不用三分 鐘吧,就能申請好了。(訪談案例fO3,七七)
作者七七的話印證了申請成為作者的簡單程度。在枝枝文學城,網站對 平臺用戶注冊成為作者的過程擁有明確的規定,制定出了多達三千余字的《枝 枝文學城權力聲明及注冊作者協議》,平臺用戶必須同意這一聲明規定,才可 以繼續進行注冊。不過這一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對用戶發布內容的審核要求, 即用戶不得發布違反法律規定、渉及淫穢色情等不良內容的文字,并對作品 授權和作者責任進行了詳盡的解釋。網站的規定并未涉及操作層面的不便, 可以看出,在枝枝文學城,平臺用戶想要注冊成為作者,需要更多留意的是 對發布內容的審核要求,而不是流程上的操作難度。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網文平臺擁有了便捷性、開放性和跨越時空限制的 特質,大眾因此被網文平臺所吸引,成為了資本潛在的后備勞動力。同時, 網文平臺積極的興趣匹配使得相同愛好的用戶得以聚集,用戶的興趣在與同
"韓學歷住產性受眾的十年一對網絡寫手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2. 好的交流過程中不斷上漲,其加入創作的意愿也自然被激發。
我開始寫的時間很早了,那時候就是喜歡一部動漫,去網上搜那部動漫 相關的消息,結果搜到了同人文。看同人文的時候,我認識了一起看動漫的 朋友,大家互相交流,我發現不止一個人在寫,于是我也動了心思,想著自 己也行,就開始寫了。(訪談案例fl)5,冉冉)
剛上大學的時候,就大一,大家都是第一次離家生活,用起生活費來就 有點沒計劃,每次月初我們都忙著還花唄,但我有個舍友就從來不著急,不 愁錢。后來我和她熟了,知道她在寫小說,掙的錢雖然不算多吧,但當生活 費綽綽有余,我就覺得好心動啊,就學著她一起了,我也想不用家里掏錢, 自己賺。(訪談案例fl)2,甜甜)
平臺的分類聚集效應吸引了大量的同好者,這些被吸引來的讀者隨時能 夠通過被極致簡化過的流程要求加入作者,被吸納成為平臺資本的勞動力。 他們在網站上進行文學創作和傳播,又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實現了對資本 積累的助力。另一方面,通過簽約加入生產勞動的作者能夠靠作品從平臺獲 得收入,原本單純的興趣寫作變成了能獲取報酬的工作,酬勞的吸引力又開 始動員更多大眾加入作者群體,使得越來越多的勞動力主動進入到平臺資本 所控制的數字勞動進程中來。
3.2考量與簽約:權益度讓與交換
時至今日,國內網絡文學產業已經發展出成熟的盈利模式,構建出了完 善的平臺系統。文學網站成為文學作品生產與傳播的中介,聚集了大量的作 者與讀者,逐漸對文學產業的消費與交易產生了壟斷性。在這種背景之下, 作者想要從事文學內容創作,將自己生產的數字內容投入到市場之中并獲得 更高的收益,對他們而言,文學網站在收費方式、收入穩定及聲譽獲得等方 面擁有其無可替代的優勢性。
我之前也在微博上寫過小說,當然是免費的,微博也有自己的推薦機制, 也有推文號什么的,所以我其實在微博上攢了蠻多粉的,每次更新時的留言 也很多。但是微博不能收費啊,我得不到收益。雖然說有了粉絲,我可以接 推廣,打廣告之類的,但那些都不是長久之計,我想靠我寫的東西換錢,所 以我還是去枝枝文學城了,在枝枝,只要你入v 了就能收費,而且你三年前 十年前寫的文,只要有人看,你直到現在也能獲得收益,這是微博之類的平 臺比不了的。我認識的在微博寫文的人里,大家最后基本還是會去找一個文 學網站簽約。(訪談案例fl)5,冉冉)
為了能夠用創作的文字內容直接換取收入,為了能獲得長期性、持續性 的報酬,作者會選擇文學網站進行創作生產,事實上除了文學網站,作者并 沒有太多其他的選擇余地。此外,由于文學網站在文學產業的社會關系網絡 中位于結構洞的位置,它是作者與讀者進行互動溝通的場域,也在事實上控 制了作者和讀者之間信息的傳遞,因此,在文學產業上下游的整個關系網絡 之中,網絡作者想要獲得更多與讀者聯系的機會,就需要在更多用戶數量的 平臺上進行創作勞動,這也就導致了作者需要依托文學網站來獲得并積累網 絡聲譽66。
網絡作者被文學網站在多方面擁有的優越性所吸引,在選擇文學網站進 行創作以后,作者又會通過簽約的方式加入到平臺資本所控制的勞動進程中, 一方面,因為想要獲得報酬,增加曝光,作者成為希望達成簽約的一方,會 主動同意網站所提出的協議合約。另一方面,平臺資本為了鞏固勞動力群體, 增強自身競爭力,發展出更加廣闊的市場,也會通過簽約協議對作者進行限 制。最終作者所獲得的選擇空間相當有限,不得不同意平臺的合約,將自身 權益度讓給網站。
我簽約好久了,那時候才初中吧,至于合同什么的,其實根本不懂,直 接就簽了,直到現在我也沒覺得簽約限制了我什么。能寫能賺錢就行吧,就 算是今年拿合同給我簽,我也會簽的。(訪談案例fO3,七七)
簽約合同我看過了啊,我沒什么意見,合同是正常的呀,畢竟首先存在 平臺,才有現在的成績。如果實在不滿意,實話實說,換成其他平臺曝光度 一下來,也未必有現在收入高。就又想賺平臺曝光福利,又想管理層按照其 他弱勢平臺的合同讓利,哪有這么好的事? 一般平臺越弱勢才越會讓利,枝 枝能靠這樣的合同有現在規模,就說明還是有底氣的。(訪談案例fOl,青青)
不只是作者七七,從各大網站相繼曝光出的問題合同事件來看,許多作 者存在忽視合同內容的現象。在商業方面,作者個體在平臺資本面前擁有天 然的弱勢性。而青青則代表了網絡作者群體的另一面,隨著聲譽的積累,作
66范玉.社會資本視角下的網絡聲譽機制形成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7. 者知名度提升,其面對平臺時的談判能力增強,但這并不代表著他們會對合 同內容進行不滿或反對,部分作者對資本接觸越多,反而會通過平臺間的比 較,越發降低對網站的要求。在簽約成為作者度讓權利這件事上,無論是新 人作者還是知名作者,作者群體都罕有非常迫切的斗爭意愿。
3.3創作的維系與驅動:興趣自由邃藏下的自我程控
網絡作者在文學平臺上進行作品的創作與傳播,實踐了自己的文學夢想, 獲得了自我表達的渠道和空間,對于網絡作者而言,興趣是他們最初開始文 學創作的重要動機67,也是他們持續性地進行生產勞動的長期驅動力。通過自 由、開放的網文平臺,網絡作者順利地將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化作行動,參與 到網絡文學產業的數字勞動中來,并持續被興趣愛好所驅動著。
作者若若表示,寫作最讓她開心的就是能滿足自己的喜好。
我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看小說,高中有自己動筆想要寫作的念頭,因 為看得多了,自己清楚一些東西了,就開始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些劇情我 特別喜歡,但總找不到有誰寫,或者寫了卻戳不到我,所以我才自己開始寫 的,到現在寫了這么久,最能讓我興奮的還是寫出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劇情, 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從寫的過程到寫完之后都一直會讓我回味激動,就這 種感覺,甚至會讓我覺得上癮。(訪談案例f04,若若)
和若若相似,許多網絡作者將興趣和理想作為數字勞動價值的衡量準則, 以此為支撐進行長期的創作勞動,即使無法獲得穩定的收益和與時間精力付 出相匹配的回報,他們依舊在持續進行著生產創作。
我剛簽約的時候才初中,那時候根本沒想過掙錢,也掙不到多少錢,網 站的規模和現在比可差遠了。到現在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寫,就是因為喜歡。 我有幾篇文收益特別差,寫的時候也是單機,但我還是堅持寫完了,因為我 感覺那些人和那些故事就住在我腦子里,他們自己想要出來,不是我能控制 住的,我沒辦法把他們強壓回去,我不能停下來。(訪談案例fD2,七七)
網絡作者加入網文平臺所組織的數字勞動,將興趣變成了工作。同時, 這份工作還具有著“自由”的誘人色彩。在勞動空間上,網絡作者的工作場所可
67Hammon L.Hajo Hippner. Crowdsourcing[M].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2:163-166.
以自行選擇,無需去指定地點進行,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安排在家里 等私人場合和圖書館等公開場合進行創作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作者也可以 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寫作,自行安排創作內容與工作量。這種形式上的自 由度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作者青青坦言,她就是因為覺得“自由"才選擇做全職 作者。
我之前有工作,初中老師,待遇也挺好的,但是和寫作比起來,我肯定 會選寫作,因為自由啊。我生完孩子之后就辭職了,當老師雖然也有不忙的 時候,但你必須要每天去,寫東西就不一樣了,我在家就能寫,還能去帶娃, 還輕松,當然有的時候寫不完也得半夜寫,但我覺得這總比累死累活打卡上 班好多了。(訪談案例fO3,青青)
網絡作者們沒有共同的指定的工作地點,他們大多在自我選擇的空間內 進行勞動,工作過程沒有受到平臺資本的直接監控。同時,網絡作者的酬勞 不穩定,缺乏固定提供的福利保障,因此積極參與到資本所控制的勞動競爭 中來,以降低勞動報酬期待、延長勞動時間等方式維持自己的生產勞動。網 絡作者的這些勞動特征,正符合卡斯特所提出的“自我程控呎,在興趣和自由 的驅動下,網絡作者對自己的生產勞動進行調整,參與并持續進行著平臺資 本所組織的數字勞動。
3.4未來發展動力:名利想象與成就景
時代發展迅速,社會競爭壓力偏大,對個人成功的渴望成為重要的職業 訴求。在網絡作者長期持續性的生產勞動之中,對職業成就的追求成為重要 的發展動力,功利主義動機在勞動價值和職業滿足感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6養 而在組織網絡作者進行內容生產的過程中,平臺資本對獲得名譽和高額報酬 的個體案例進行大力宣傳,迎合了數字勞動者們的想象,向作者們展示了成 功的發展可能,許多網絡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就是想要成為知名大神,獲取豐 厚報酬。
期待肯定是有期待的,我就希望自己能寫一本爆紅出圈的文,然后迅速
68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64.
g張錚,吳福仲.數字文化生產者的勞動境遇考察——以網絡文學簽約寫手為例卩].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19,30(03):35-44.
地買房買車,真的,我之前天天做夢就夢自己一夜暴富,就一本爆了,然后 就成天賣版權數錢數到手軟,躺著也能賺錢,然后去上海買房,買了之后呢, 就自己住一個,別的都租出去,我就做一個快樂的包租婆,快樂地寫自己想 寫的東西。(訪談案例fD5,冉冉)
網文平臺運用互聯網通訊技術,跨越時空限制地連接了作者與讀者,構 建出文學產品生產和交易的便利空間,這種在技術和商業上的拓展不只擴大 了平臺的發展規模,還拓展了網絡作者的職業發展上限。頂層作者們的酬勞 不斷上升,為文學平臺的眾多數字勞動者構建了一種虛擬的名利想象,促成 了網絡作者長期的生產勞動。根據所獲酬勞的不同,網絡作者內部產生了層 級分化,對更高層級的渴望催生了作者們強烈的生產動力,并為之進行辛苦 勞作。
公開媒體上的大神作家為網絡作者提供了名利想象的范本,而在圈層內 部,網絡作者們相互之間同樣有類似的話題交流。作者紅紅表示,比起遙不 可及的大神們,自己身邊的例子更加具有鮮活的說服力。
我之前其實沒什么切實的感覺,比如唐家三少賺多少錢啊,今年的作者 富豪排行榜上版稅多高之類的,就覺得那都是好遙遠的東西。但我去年認識 了一個朋友,她也是枝枝的作者,才大四,她就是火了一本,然后大四一年 忙畢業沒有寫東西,但這一年里,她之前那一本基本每個月最低都有六萬的 收入,真的很讓人羨慕,而且她才二十一啊,比我還小,我希望我也可以像 她一樣。(訪談案例fl)6,紅紅)
數字勞動者具有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在資本的勞動控制下,他們并 不只是被動地承受,往往會對勞動控制做出自己的回應70。網絡交流論壇是勞 動者對勞動控制進行積極回應的方式之一 71,在枝枝文學城,有專門提供給作 者互相交流的論壇,而在論壇內部,用戶雖然可以匿名發言,但必須使用自 己經過實名認證的賬號。根據論壇規定72,當作者使用自己的用戶發言時,所 發言樓層的賬號后會顯示作者本人的單本最高收益。
2020年6月1日起,“作者星級展示”功能已上線。簽約作者發帖時,將 70Edwards R C .Contested Terrain: The Te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J], Basic Books, 1982, 33⑶
7"姚建華•在線眾包平臺的運作機制和勞動控制研究——以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為例[〕]•新聞大
學,2020(07):17-32+121-122.
72數據來自枝枝文學城作者內部論壇,《關于作者星級展示的功能》。
會在識別碼后展示其星級,星級根據其單本收益最高的文進行展覽,為去除 霸王票收益后其他收益(包括衍生版權收益)的總和,數據每月3?6日更新 一次,無論發貼時間如何,展示的星級均為每月數據更新后的最新星級。具 體如下:
100萬及以上:五星
50萬及以上:四星
10萬及以上:三星
5萬及以上:二星
1萬及以上:一星
1萬以下:空星
如:
作者星級展示
20 ☆☆☆作者星級展示 |bf5e735d*★★于 2020-04-16 14:12:34 留言 ☆☆☆
在推出星級展示功能之后,作者論壇內掀起了一陣“蹭星”活動,即當有用 戶發言的賬號后面顯示五星時,便會有其他用戶跟帖,表示“蹭蹭五星大佬”“星 星的好運分我一點”,時至今日,這種活動在論壇內部依然很流行。
此外,由于星級會根據作者的最高收益而更新,論壇內部還有非常多與 “祈愿升星”相關的帖子,當升星成功時,這些帖子也會被其他用戶收藏并“蹭 運氣”。星級展示實際上是對作者酬勞進行直觀呈現的一種方式,并且這些收 益數十萬、上百萬的大神用戶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眾多網絡作者一起在同 一個論壇中發帖,這種身邊用戶的現身說法,一定程度上對數字勞動者們起 到了非常生動的激勵作用。在成功案例和名利期待的激勵之下,網絡作者們 呈現出了高度的職業成就動機,并心甘情愿地持續進行著長期的文學創作和 生產勞動。
第四章平臺經濟模式下網絡作者的勞動異化
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數字媒介在當今社會發揮了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與之相伴的,不斷發展的互聯網通訊技術也為技術使用者們帶來了自由、解 放、跨越限制的想象。借由這種美好想象,資本充分利用持續發展的信息媒 介對大眾進行生產勞動的動員與控制。正如威伯斯所言,資本的組織演變實 際上是通過不斷發展的信息科學技術,尋求新的模式,用以完成商業活動, 實現自身的資本積累73。基于此,在網絡文學產業中,平臺利用數字化、智能 化的信息技術發展,打破了原有的文學作品生產模式,建立了新的生產秩序。 平臺構建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動員了越來越多的網絡作者,網絡作者被吸納 進入文學產業的生產勞動中,其勞動進程發生了轉變,并與平臺資本形成了 新的生產關系。
傳播政治經濟學繼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視野,對平臺資本所 組織的數字勞動進行整體審視,網絡作者的勞動進程受到平臺資本的控制, 網絡作者所生產的剩余價值被平臺資本所占有,他們的文學創作不再是一種 自由自覺進行的勞動,而是變成了一種被掌控、被強制的行為,這實際上導 致了網絡作者數字勞動的異化7食結合研究實踐具體分析,就是其勞動過程、 勞動主體和生產關系都呈現出了異化的趨勢。
4.1勞動過程的異化:“壟斷資本主義下無休閑”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與全面普及,文學產業的生產秩序發生了變化, 彈性雇傭制度成為了當下普遍使用的全新生產模式。網文平臺通過短期的臨 時協議,而非正式的勞動合同,與網絡作者完成簽約協議。在這一語境下, 網絡作者和平臺資本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松散綁定,網絡文學產業內的雇傭關 系和勞動過程都呈現出了彈性化的顯著特征。
網絡作者勞動過程的彈性化包括時間與空間兩個部分,與需要打卡坐班 的工廠式生產模式不同,網絡作者的生產勞動在依托互聯網所建立的數字平 臺之上進行,這也就意味著作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時間與工作地點。
73弗蘭克•威伯斯.信息社會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28.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11. 從這種“自由”上來談,網絡作者看似實現了時間和空間的自我選擇,但事 實上,這種在網絡平臺上所進行的數字勞動依然受到網站、讀者等多方面的 限制與影響,作者們實際上是主動或無意識地加入到了文學網站所組織的具 有鮮明工廠式特征的趕工勞動中來,在這一過程中,網絡作者的身體和精神 都收到了平臺資本的控制與壓榨。
盡管網絡作者在虛擬平臺上的文學創作,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 與此同時,網絡作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因此被模糊了。作者們雖然不需要 在特定時間段被強制進行生產勞動,但在工作時間之外,他們的休息、娛樂 等自由時間也被工作所擠占,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將自由時間也投入到 生產創作中來。除了時間,作者的勞動場所和生活空間也被混淆,由此,網 絡作者的生活不斷被工作所侵占,他們在表面上所獲得的“自由選擇”,反而 讓作者被占用了更多的個人空間,被網文平臺剝奪和占用了更多的剩余勞動 價值。這正印證了凱里所言,即,資本表面上為勞動力創造和提供自由支配 的時間,在另一方面卻把這些可供勞動力自由支配的時間轉變為更多的剩余 勞動75。為了在網站內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網絡作者們需要花費越來越 多的時間來完成工作,并且這種競爭會隨著大部隊平均值的上升而不斷上升。 正如作者冉冉在訪談中提到的內容。
就是要多更新才行啊,每天更新的字數很關鍵的,不更新就被超過去了 嘛,我專門列了個表,關注了同班同學的數據,同班同學就是同期作者的意 思,我們的作品同一時間開文,后續也在競爭同樣的榜單位置,要知道,榜 單是按照一周內總收益排的,比如我們的作品同樣都有一千人訂閱,那我更 新六千字,就會比更新三千字的時候總收益多,對吧,那同榜的同學都在日 更六千、日更一萬,我只更新三千當然會吃虧啊。(訪談案例fO5,冉冉)
信息時代,文學網站成為了網絡作者進行生產勞作的數字工廠,通過簽 約、競爭激勵等機制進行隱蔽的勞動控制,表面上來看,文學網站不具備傳 統工廠剛性的強制手段,但實質上,平臺資本卻通過靈活的、數字化的智能 控制手段,借助作品收益、讀者評價、名譽所得、自我實現等多種指標,操 縱網絡作者進行自覺自愿的生產創作。此外,借助數字通訊技術,網文平臺
7SKELLEY B.Chocolate frogs for my betas!: Practicing literacy at one online fanfiction website[J]. 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2016(40):48-59.
實際上實現了對網絡作者時時刻刻、無孔不入的控制與監視,從而也真正意 義上地印證了斯邁茲所提出的“壟斷資本主義之下無休閑”76的論點,即,勞 動者的個人時間幾乎全部成為工作時間,任何的休息、娛樂行為都不是為個 人放松,而是為工作補充能量,為了更好地進行下一次的勞動生產。
4.2勞動主體的異化:動因和產品的雙賣商品化
隨著網絡文學產業的不斷發展,平臺模式日趨成熟,網絡作者也由最初 的文學創作者轉變為數字勞工,體現出了與工廠模式下雇傭工人類似的特征。 在網文平臺這一虛擬工廠中,網絡作者仍然面臨著被剝削的異化本質。以國 內網絡文學的產業模式來看,文學網站普遍釆用付費閱讀的盈利模式,且付 費以字數為計量標準,閱讀人次越多,作者所獲得的收益越高。基于這種盈 利規則,網絡作者的文學創作轉變為了一種可供衡量、標準清晰的計件勞動, 而作者們的勞動動因也從原本對文學的喜愛轉變為對商業化的追逐77,為了獲 得更多的收益,作者往往會主動對讀者的喜好進行迎合。
最早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是自己想寫什么,才會開什么書,現在不一樣 了,現在我會考慮讀者喜歡看什么,考慮我怎么寫才能受到讀者歡迎,能讓 更多讀者訂閱我的作品,因為要賺錢,我是全職,而且要靠工作掙錢養家養 孩子,我肯定要從市場角度考慮的。實話說,賺錢是我最大的動力。(訪談案 例fOl,青青)
正如作者青青在訪談中所說,作者的創作動力來自于利益所得,因此他 們會有意對讀者的喜好進行關注。依據訪談和筆者自身考察所得,在枝枝文 學城,如果一本作品的收益不如預期,還有許多作者會選擇提前完結,出現 “砍大綱”,或草草收尾的“爛尾”結果,這些行為顯然是追逐收益的結果, 背離了網絡作者為興趣進行文學創作的初衷。
收益好就多寫點,收益不好就早點完結開下一本唄,我收益最好的那本 寫了八十多萬字,最近兩本不如預期的就是十四五萬字就完結了。一篇文的 勢頭怎么樣,看數據就能看出來了,我寫作是為賺錢,當然沒辦法把收益差
兀Smythe W.Communications:Blindspot of Western Marxism卩[.Westview Press,1974.
77蔣淑媛,黃彬•當"文藝青年”成為澈字勞工”:對網絡作家異化勞動的反思卩].中國青年研 究,2020(12):23-29+37.
的也寫八九十萬,是吧,要及時止損。(訪談案例fOl,青青)
在付費閱讀機制下,網絡作者為了符合讀者喜好,獲得更多的點擊與收 益,其文學創作不再是自由的、純粹的文學化自我表達,而是轉變為主動開 始迎合市場口味。網絡作者進行創作時的關注重點也變為力求更好地激發讀 者的閱讀快感,引起更強烈的閱讀欲望。在這一勞動動因的轉變過程之中, 網絡作者逐漸從追求文學夢想的創作者身份異化為了無固定底薪、按照工作 量獲得報酬的計件工人。
除了勞動動因的異化,在作者的創作勞動中,其所生產的勞動產品也呈 現出了異化的趨勢。網絡作者的勞動產品,即文學作品在題材、情節走向等 方面均呈現出趨同化、模版化的特征,隨著網絡文學產業的日趨成熟,文學 作品的商業化色彩也變得越發濃厚,一旦某一類型題材獲得成功,就會引來 大量的跟風模仿,將原本新穎的題材批量復制成套路化的作品,這種商業化 驅使的跟風行為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讀者面對同類題材產生厭倦心理,小眾新 穎的作品在市場中被埋沒,從而形成惡性循壞,嚴重損害了網絡作者獨立的 創作個性,本質上將勞動者的主體地位進行了極大的削弱,最終導致了網絡 作者這一勞動主體的異化。
4.3生產關系的異化:控制感消弭與福利保障缺失
數字通訊技術為人們創造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可能,在網絡文學產業中, 文學網站為作者和讀者提供了便利的互動機會,不同于傳統文學中作者獨自 撰稿出版、讀者閱讀的模式,在網絡文學平臺上,作者和讀者的關系愈發緊 密,讀者對作者的影響也越來越即時迅速。另一方面,文學平臺的建構日益 成熟,平臺不僅吸引和動員了大量的作者加入勞動進程,同時還使用作者的 勞動產品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讀者。隨著讀者群體的規模擴大,其消費能力越 來越強,他們對文學產業內作品的生產和傳播的影響也顯著增加。
利用讀者的消費與互動反饋,網文平臺隱去了自身的管理身份,而是引 導讀者成為作者的監督員。不同于工廠中的傳統勞作,如果工人沒能完成規 定的工作量或產品質量不合格,他們會受到工廠的監督和懲罰,但在文學網 站這一數字工廠中,起著監督作用的卻不是網站,而是讀者。如果作者沒能 按時更新或更新質量不盡如人意,就會被讀者進行負分或負面評價,在接收 這些反饋的時候,作者往往更在意讀者的留言,從而忽略了平臺的管理和控 制。
我會看留言啊,連載期間每天都看,留言就是個重要的指標,讓我知道 今天更新的內容,效果怎么樣。讀者會給反饋,正面負面都有。我不僅要消 化因為留言產生的情緒,還要對讀者的留言做岀反應,這個反應還必須是平 和的,你知道吧,我們還要照顧讀者的情緒,讀者可以罵你,但你一定不能 罵讀者。有的時候還會有讀者故意打負分,挑毛病,這會很影響我的情緒, 那也沒辦法,我就希望平臺能多給作者一點管理負分留言的權限吧。(訪談案 例fD5,冉冉)
正如作者冉冉所言,網絡作者在創作勞動的過程中,作者更多在意的是 讀者的反饋,對平臺則是只提出了一些管理上的要求。即使碰到讀者對作品 的無理由抨擊,會讓作者很難受,可仍需要像作者冉冉所說那樣照顧讀者情 緒,與讀者進行互動,進行創作以外的情感勞動。網絡文學平臺組織增加了 讀者這一監督角色,不僅讓作者將自己的創作勞動實時朝著市場化的方向調 整,也隱秘地遮蔽了平臺與作者之間的勞動關系本質。和冉冉的觀點一樣, 許多作者認為平臺與他們之間并沒有太多日常關聯,平臺就是提供一個交易 場所而已,因此,作者們也就忽視了他們與平臺事實存在的勞動關系。
除了監督工作和負面的督促反應以外,讀者同樣會給作者帶來正面的反 應及情感滿足。基于對作品的興趣,一些讀者還會對作者本人產生喜愛心理, 從而從普通讀者轉化為特定作者的粉絲,這種正面的情緒反饋為文學網站內 簡單的消費行為增加了溫情色彩,讓作者獲得自我實現的價值感和滿足感, 進一步模糊了平臺資本和網絡作者的生產關系。借由閱讀付費模式以及讀者 與作者的互動,網文平臺抽離了資本在勞動過程中的監督身份,消弭了高強 度的控制感,模糊了自身和作者之間的本質關系,實質上卻完成了對網絡作 者數字勞動的隱蔽控制。
網文平臺所采用的付費閱讀模式,不僅消弭了控制感,還讓作者的收益 所得呈現彈性化。目前國內文學網站多采用訂閱分成的付費模式,即作品每 千字所獲的酬勞為:銷售分成比例X千字定價價格X用戶訂閱數78。由此,讀者 的訂閱數量成為了作者所獲稿酬的關鍵,也成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這種無 法被作者個人控制的不穩定因素,使作者面臨著不可預知的勞動風險,時刻 承受著危機與緊張感。平臺利用非固定的雇傭協議,無需支付固定工資,建 立了彈性化的薪酬支付模式,不提供勞動保障義務,從而將平臺資本自身所 應承受的風險部分轉嫁給了網絡作者,完成了對市場風險的管控,實現了資 本積累。而身為勞動者的網絡作者,在這段與平臺資本的勞動關系之中,卻 需要承擔被轉嫁的不確定風險和無法預知的成果所得,無法得到應有的福利 保障。
"信息源自枝枝文學城作者保密簽約協議。
第五章結語
在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下,網文平臺的簽約作者是數字勞動者的職業 群體之一,進行著創造性的生產勞動。由于平臺資本的動員和組織,網絡作 者主動參與到網絡文化產業的勞動進程中來,并切實受到了網文平臺的控制 與剝削,在勞動過程、勞動主體和生產關系等方面呈現出了數字勞動的異化 趨勢。
本研究發現,網文平臺通過眾包生產模式、彈性雇傭機制、風險轉移等 資本邏輯,控制了網絡作者的數字勞動過程,進行了對網絡作者的壓迫與剝 削,最終實現了資本的積累與增值。依賴于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網 文平臺實現了對時間和空間雙重限制的跨越,改變了舊有的傳統勞動體制, 將大量的潛在勞動者納入到自身的生產體系之中,并通過日益完善的商業機 制,隱蔽地完成了對網絡作者進行了勞動控制。而平臺所獲得的資本增值, 正是以網絡作者的勞動異化為代價。由此,網文平臺和網絡作者的生產關系 矛盾日趨激化,類似于閱文“霸王合同”的事件屢見不鮮,這實際上導致了產業 整體勞動風險的增加,不利于網絡文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從現實看來,網絡作者在數字勞動所面臨的問題并未引起社會大 范圍的長期關注與探討,即使是鬧得沸沸揚揚的“5?5斷更節”,最后也是不了 了之,而在2021年2月,類似的事件再度出現,飛盧小說網暗改簽約作者合 同,將作品簽約改為人身簽約,作者卻很難對自身的正當權益進行維護。種 種現象,一方面體現出了平臺資本對網絡作者進行勞動控制與剝削時的隱蔽 性,另一方面也表明,網絡作者并未清楚地意識到自身的處境,未能看清網 文平臺的剝削本質。數字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自由、解放、 便利的美好想象,在這些美妙幻象的遮蔽之下,資本的實質依舊是掠奪與剝 削。研究過程中發現,網絡作者在日常勞動中多會將問題歸咎于自己,少有 意識到平臺的剝削問題,只有在矛盾激烈爆發時,才會察覺自身群體和弱勢 和平臺資本的強硬態度。因此,在對平臺資本的監督與反思過程中,網絡作 者群體的主體意識喚醒具有關鍵性意義,本研究致力于為網絡作者群體提供 一分警醒,盡管真正的自由、平等、反抗剝削的道路依舊路途漫漫,但一切 反抗的開端都是意識覺醒,只有網路作者不再對平臺資本抱有美好幻想、擁 有客觀警覺的認知,才是自由反壓迫之路的真正開始。
此外,本研究仍有一些缺陷不足,如在網絡作者的數字勞動異化趨勢這 一內容的分析過程之中,未能對作者如何應對異化趨勢等方面進行更加深入 的剖析,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進行完善補足。
與傳統工廠式的嚴格規訓模式不同,借助智能通訊技術發展構建的數字 資本運用自由、民主等幻象來對自身進行裝飾,示于公眾面前的不再是直接 的剝削身份,但撥開美好幻象的迷霧,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壓迫、侵占的機 制。數字化時代,商業資本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改變與異 化,數字勞動者們在獲得便利的同時,也應以客觀理性的目光審視信息網絡 世界,對比上個世紀末尼格羅龐迪對信息智能生活所提出的美好愿景79,現代 智能技術所帶來的現實與理想仍然有不容忽視的差距。只有以理性批判的視 角去客觀看待,才能讓人類最終實現自由美好的未來。
"尼格羅龐迪•尼古拉.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102.
參考文獻
中文專著及譯著
[1] 弗蘭克•韋伯斯.信息社會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M].人民出版社,1975.
⑶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
[4]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譯.人民出版社,2008.
[5] 邁克爾•布諾威,制造同意——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遷[M].商務印書 館,2008.
[6] 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⑺文森特•莫斯可•傳播政治經濟學[M].胡正榮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
[8] 尼格羅龐迪•尼古拉.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9] 曾繁亭.網絡寫手論[M]沖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0] 詹姆斯•克利福德,喬治?E•馬庫斯.寫文化泯族志的詩學與政治學[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6.
[11] 趙月枝•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M]沖國傳媒出版社,2011.
中文期刊文獻
[1] 曹晉,趙月枝•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脈絡與入文關懷[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8(05):32-43.
[2] 陳芳.試論網絡小說的第四重主體“網絡寫手”的身份轉換與交流行為——網 絡文學敘事研究之一 [J].昆明學院學報,2010,32(01):105-108+112.
[3] 谷虹.信息平臺的概念、結構及三大基本要素卩]沖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012,12(03):72-77.
[4] 胡慧.生存之道:網絡文學作者的勞動分化與主體實踐[J].中國青年研
究,2020(12):14-22.
[5] 胡慧,任焰.制造夢想:平臺經濟下眾包生產體制與大眾知識勞工的彈性化勞 動實踐——以網絡作家為例[J].開放時代,2018(06):178-195+10.
[6] 黃升民,谷虹.數字媒體時代的平臺建構與競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 報,2009(05):20-27.
[7] 蔣淑媛,黃彬.當“文藝青年”成為“數字勞工”:對網絡作家異化勞動的反思[J]. 中國青年研究,2020(12):23-29+37.
[8] 李閨•社會化媒體商業模式的構建——基于平臺經濟理論的視角[J].今傳 媒,2017,25(03):86-87.
[9] 羅詩詠沖國文學網站二十年[J].網絡文學評論,2018(06):20-26.
[10] 馬季.互聯網文學平臺發展史略[J].網絡文學評論,2018(04):21-2&
[11] 王斌•“平臺經濟”破解互聯網企業利潤豐厚之謎[J].IT時代周
刊,2007(17):24.
[12] 吳鼎銘.網絡“受眾啲勞工化: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網絡“受眾”的產業地 位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7,39(06):124-137.
[13] 徐晉,張祥建.平臺經濟學初探[J]沖國工業經濟,2006(05):40-47.
[14] 姚建華.傳播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媒介產業數字勞工研究[J].南京社會科 學,2018(12):116-122.
[15] 姚建華,徐偲騙.全球數字勞工研究與中國語境:批判性的述評卩].湖南師范 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8(05):141-149.
[16] 姚建華.在線眾包平臺的運作機制和勞動控制研究——以亞馬遜土耳其機 器人為例[J].新聞大學,2020(07):17-32+121-122.
[17] 苑言博.平臺壟斷下的網絡文學作家權益保護[J]沖州大學學
報,2020,37(04):47-51.
[18] 曾繁亭•網絡文學之商業機制辨識卩].學習與探索,2013(02):126-129.
[19] 曾照智,歐陽友權.論網絡寫手的“文學打工仔”身份[J]凍岳論
叢,2014,35(09):141-144.
[20] 張錚,吳福仲.數字文化生產者的勞動境遇考察——以網絡文學簽約寫手為 例[幾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0(03):3544.
學位論文及報告
[1]范玉社會資本視角下的網絡聲譽機制形成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7.
[2]韓學歷.生產性受眾的十年——對網絡寫手的研究[叨.蘭州大學,2012.
[3]王敏.網絡作家的生存環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4]iMedia Research.2020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創新趨勢專題研究報告 [R],2020( 12).
[5]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R],2020.9.4.
外文專著及期刊文獻
[1]Dan S.Digital Capitalism[J].business & computing, 1999.
[2]Edwards R C.Contested Terr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J].Basic Books, 1982,33(3): 1-8.
[3]Fuchs C.Digital prosumption labour on social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pitalist regime of time[J].Time & Society, 2014, 23(1):97-123.
[4]Fuchs C.New Media,Web 2.0 and Surveillance[J].Sociology
Compass,2011,5(2):134-147.
[5]Fuchs C.What is Digital Labour,what is Digital Work,whafs their
Difference,and why do these questions[J] .Matter for
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2013( 11):237-293.
[6]Howe 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 Wired,2006.
[7]KELLEY B.Chocolate frogs for my betas!: Practicing literacy at one online fanfiction website[J].Computers and Composition,2016(40):48-59.
[8]Mcchesney R W.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J].Media Culture & Society,2000,22(1):10916.
[9]Rochet J?Tirole J.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J].Mimeo.IDEI University de Toulouse,2004.
[10]Smythe W.CommunicationsrBlindspot of Western Marxism[J] .Westview Press, 1974.
[11]Tiziana T.Free Labor:Producing Cultur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J] .Social Text,2000,18(2):33-58.
[12]Brabham Da C.Crowdsourcing[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1.
[13]Friedman A.Industry and Labourxlass struggle at work and monopoly capitalismfM].MacmiIlan Education, 1977:21.
[14]Fuchs C.Digital Laboxir and Karl Marx[M].New York: Routledge,2014.
[15]Hammon L,Hajo Hippner.Crowdsourcing[M].Business&Infbnnatioii Systems Engineering,2012 ?
[16] Kozinets R V.Netnography: redefined[M]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Inc,2015.
[17]Rheingold H.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HarperPerennial, 1993 ?
[18]STEIN L E.Tumblr fan aesthetics[M].Routledge,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