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3-06-09 10:16
    目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一、選題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2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意義 3
    三、 研究內容和方法 3
    (一) 研究內容 3
    (二)研究方法 7
    四、研究的思路和重點、難點 8
    (一) 研究思路 8
    (二)重點難點 8
    五、文獻綜述 9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方法的研究現狀 9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的研究現狀 10
    (三)國外外語教學滲透德育研究現狀 12
    第二章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6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6
    (一)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文件精神之必須 16
    (二)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客觀需要 18
    (三)是每位教師的崇高使命 19
    (四)是優化公共英語教學內容的需要 19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可行性 20
    (一)大學公共英語的學科特點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20
    (二)大學公共英語的教材內容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20
    (三)與《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相契合 30
    第三章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33
    一、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33
    (一)主體方面 33
    (二)客體方面 42
    (三)介體方面 44
    (四)環體方面 46
    二、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47
    (一) 學校、學院和教研室對課程德育滲透的要求及宣傳教育有待加強 47
    (二)應試化教學使得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48
    (三)德育滲透的內容、途徑和方法有待改善 49
    第四章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建議 51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51
    二、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德育滲透意識 52
    三、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克服應試教育功利性傾向 53
    四、強化并突出滲透德育的內容 53
    (一)愛國主義教育 53
    (二)集體主義教育 55
    (三) 家庭觀念教育 55
    (四) 個人品德教育 56
    (五) 敬業觀念教育 56
    五、拓寬滲透德育的途徑 57
    六、改進滲透德育的方法 59
    (一)語言熏陶法 59
    (二)課外實踐法 59
    (三)多媒體教學法 59
    (四)因“專”施教法 60
    七、營造滲透德育的環境 61
    (一)公共英語教學環境 61
    (二)校園環境 61
    八、加強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借鑒 62
    九、借鑒國外外語教學經驗 63
    結 語 65
    參考文獻 66
    (一)政策文件 66
    (三)碩博論文 67
    (四)期刊論文 67
    附錄 69
    附錄 1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調查問卷(學生卷) 69
    附錄 2 調查問卷(教師卷) 72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75
    致 謝 76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從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內容和方法、研究的思路和重點、難 點以及文獻綜述這幾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分析。
    一、選題背景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 法紀和心理素質教育,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 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素質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 動。“滲透”原指液體從物體的細小空隙中透過,后指一種思想逐漸向其它方面擴展。 本研究中,德育滲透教育,是相對于“灌輸”而言,即將德育內容融入大學公共英語教 學之中,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的,甚至是不知不覺的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 包括滲透的內容和滲透方法兩個方面的問題。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因 其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以及學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歷來受到黨和國家以及各級 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①中指出,要“堅持德 育為先”,要“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2015 年國務院在《統籌推進世界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要堅持用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把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靜心治學,引導廣大青年學 生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②指出, 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 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
    ①中共中央 , 國務院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 — 2020 年) [Z], 2010.
    ②中共中央 , 國務院 .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 [Z], 2017. 62號)①的通知中指出,發揮專業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健全課程育人管理、運行 體制,將課程育人作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作為教學督導和教師績效考核的 重要方面。
    從以上一些文件、要求可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書育人、課程育人問題。每位高 校教師都應該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各學科的育人功能。應努力 做到教書育人,寓德育于專業教學之中。在各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知 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 遠大的理想,奠定終身發展的道德基礎。
    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 公共基礎課程,而且其課時數很多。與其他學科課程一樣,擔負著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 的“課程育人”任務。英語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工具課,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道德教化 功能,因為語言是人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基本載體,是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 大學共外英語教材內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先進文化和道德認知素材,而英語教師在向學生 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必然表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和思想認識傾向。因此,英語教師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除了完成正常的語言工具性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在教學中根據適合 德育滲透的內容實施德育,達到“課程育人”的目的。
    “把德育融入到大學學習的各個環節”是黨中央、教育部的明確要求,研究如何通 過公共英語教師教學適時滲透具有德育內涵的英語教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多種具有德 育滲透的教學方法的,并且通過英語教師教學言語的情感以及良好教學行為的榜樣示 范,把德育自然地、不露聲色地滲透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提高道德認識、陶冶 道德情感、養成道德行為,是一個極有意義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以大理大學為例,調查研究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問題,屬于思想政
    ① 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 [Z] , 2017.
    治教育載體探討研究,即以英語教學為載體,以滲透的方式將德育寓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之中,達到“課程育人”的目的。通過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主體意識、 滲透內容、滲透途徑和方法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觀察、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 對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進行深入了解,總結成績經驗,查找問題不足并分析 原因,針對在其公共英語課程中德育滲透的薄弱環節,提出加強改進大理大學公共英語 教學德育滲透的對策建議,以利于促進公共英語“課程育人”。
    (二)研究意義 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并非只是專門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管理工 作老師和思政課老師的任務。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育人”是所有課程的共同任務。 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語言發展和思想品德也具有深遠的影響,英語老師比其他學科教師有 更多的機會在教學中涉及西方文化,更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取西方文化之 精華,棄西方文化之糟粕。所以,英語老師在傳授語言知識、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 同時,要結合德育教育和課堂教學,強化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 育之中,輕松自然、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規范和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引導,做 到潤物細無聲。但是,“應然”的事不可能自然而然都能夠成為“必然”,要實現自覺 滲透、有效滲透,必須加強研究。
    三、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是指對于我國非英語專業以外的大學本科生進行的聽、說、讀、 寫、譯等各方面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能夠使得學生通過英語了 解世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國際思維,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從英語教學中獲得一定 的情感啟發,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功能。
    德育的內容包括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紀和心理素質教育,具體內容有 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等。其中,民族精神教育是指以愛國主義 為核心,培育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 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 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為主要內容 的科學理論、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教育以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知識教 育。道德品質教育是指集體主義精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誠信和敬業為重點 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往禮儀以及職業禮儀的教育、珍愛生命以及保 護環境的教育。
    滲透在本文是指在公共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德育信息在傳 遞給學生,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在道德修養以及 行為準則等方面得到提升。
    本課題的德育滲透,是指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即結合英語知識 內容賦予其可承載的思想品德因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要求教 育者根據教育目標和培養要求通過借助載體、建構氛圍熏陶、引導教育對象,使之接受 有關思想、道德、觀點并內化為品德行為,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意圖的教育形式。大學公 共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即將德育有機融于公共英語教學之中,具體是指公共英語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利用課程中所蘊含的德育要素,綜合使用多種手段,將德育要素 以樂于接受、不易察覺的方式有意識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進行各學科課程知識學習 的同時,思想、政治、道德、法紀和心理素質也得以提升。學科德育滲透以學科課程為 本位,以知識學習及其過程環節為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 的統一。
    本課題要研究全員育人中公共英語教師是否有育人意識,在教學中是否適時、有效 進行德育滲透?很多人都以認為德育是思政課教師的事,與英語課或者其他課程無關, 其實德育應該貫穿于每一門學科,特別是英語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德育。這種教育 不能是簡單、空泛的說教,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使之滲透其中,巧妙結合,有 的放矢。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結合大學英語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 材,寓德于教。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 師用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也滲透了人文性和思想 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德 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 際,找到并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說教式和空泛 化。
    在進入調查階段前,針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這一問題進行了設想并提 出了以下幾個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帶著以下問題來展開調查工作:
    通過哪些方法進行滲透?筆者通過以下一些方面進行調研:英語教師是否在課堂教 學中,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是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 異,因材施教地進行滲透;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 討論中積極思考道德問題,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道德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 案;是否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具進行德育滲透等。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師單調的 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一些內涵 德育的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 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是否有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德育教育質量 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對 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可能有一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味的追求學生要取 得好成績,而忽視了自身的言行教學。部分教師一邊在教學中給學生講該做什么,不該 做什么,但自己卻在平時的行為上出現了一些違背道德的做法,不注重提升個人修養, 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甚至存在一些負面的影響。有些教師可能不僅沒達到教書育 人的目的,反而成為不良思想滋生的溫床。少數英語教師更是在教學中全盤西化,沒有 融入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要求,這對學生形成良好 的道德品質起到了消極作用。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是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在高校中,部分教師可能只重視 在課堂上傳授專業知識而忽視學生道德的滲透和培養。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道德培養 有思政課教師和專任的班主任、輔導員,忽略了良好道德的培養是每一位教師可以并應 該通過各種課堂教學實現的,德育不單單是靠班主任和輔導員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所 有教師的配合協助,德育是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個教學組成部分。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 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結果。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是否缺乏有效的德育滲透方法?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有 滲透德育的意識,但缺乏滲透方法,只是灌輸一些道德理念和道德規范,告訴學生要怎 么做才是遵守道德規范的,怎么做是違背道德規范的,這樣的教育就可能成為脫離教材 內容的直接灌輸,而不是“滲透”。有效的德育滲透方法應該是恰當地利用教材內容讓 學生在老師創設的、特定的德育環境中去熏陶、去體驗、去感悟其中蘊含的道德思想, 只有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道德準則,并通過實踐把體會到的道德準則內 化為自己的道德觀念。這樣,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就會在學生的體會中逐漸樹立起來。
    高校管理對英語教師隊伍的道德行為是否進行約束?高校在引進英語教師隊伍時, 存在只注重考核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而忽視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的問題,這樣可能會導 致教師道德品質良莠不齊。高校對教師的德行監管不到位,對教師的教學沒有對德育教 育提出明確的規范要求,對部分教師課堂上的不當言論沒有進行制止和批評教育,會使 得教師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英語教師是否針對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有效滲透教育?在網絡、 通訊、交通、科技等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高 校學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走進大學校園后,脫離了父母的監管。在開放自由的高校管 理模式下,有些學生容易忽視了傳統道德。有的同學可能通過互聯網接收了大量西方的 不良信息,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可能會對所聽所見全盤接受,進而崇尚西方文化,抵 制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導致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嚴重偏離正確方向。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客體、介體和環體四個方面入手。主體方面,通過聽課、 訪談等形式對大理大學公共外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觀察總結分析,通過對不同身 份特點(黨員與非黨員、青年與中老年、留學與非留學背景)的教師滲透意識、實際滲 透的情況及效果的調查,并進行比對分析,查找“課程育人”即德育滲透主體方面存在 的問題、差異、差距,探討改進對策建議。客體方面,通過課堂觀察以及對大理大學各 個學院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做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分析大理大學公共外語教學中是否 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特點的學生及其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具體不足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 的德育滲透教育。介體方面,通過對大學生公共外語教學大綱、教材、教案、課堂教學 環節、教學方法、成績考核等方面的調查分析,了解大理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過程中德育 滲透方面存在的問題。環體方面,通過對大理大學的公共外語教學環境、課前課后英語 學習環境、德育氛圍、各種英語課外教學活動的調查了解,分析大理大學學生學習公共 外語的德育滲透和影響。
    同時在改進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探討,如在廣泛聽取大理大學公共外語課教師的看法 的基礎上,對教材中客觀存在的德育內容做出總結歸納,指出何時采用何種德育滲透方 法最為恰當。另外,在改進大學公共外語老師的考核方式方面,是否把教師授課過程中 發掘德育因素并進行有效滲透作為大理大學公共外語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將帶著以上所設想的問題進行調研研究,根據所得到的調查結果來判斷和證 實在大理大學公共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還存在哪些問題、具體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建議。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釆用聽課觀察、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和經驗總結法相結合 的方法,按照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研究。
    1、文獻研究法。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期刊、查閱資料、整理國內外研究的動態, 從中整理出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問題有幫助的內容,為本文提供研究和寫作 參考。
    2、聽課觀察是本課題最主要的調查方法,筆者通過大量的隨堂聽課,了解最真實、 最具體的情況,帶著所研究的若干問題去聽課,在聽課過程中發現問題、總結思考。
    3、問卷調查法。針對上文設想的問題設計、制作調查問卷,在大理大學設有本科 專業的學院的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學生中發放問卷,每個學院隨機抽樣調查獲取學生 問卷數據;同時對公共英語教學的部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用問卷數據分析了解有關情 況,輔助說明一些問題。
    4、訪談調查法。與公共英語教師和學生代表進行深入訪談交流,聽取其在大學公 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想法、做法,根據上文設想以及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去了 解證實真實、具體的相關情況。
    5、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調查中的具體情況,采集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課 堂上有效滲透德育的典型案例,進行歸納與分析,總結其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 育的方法和經驗。
    四、研究的思路和重點、難點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確什么是德育,德育的內容有哪些?何為德育滲透?滲透什么,在大學公共 英語教學中如何去滲透、從哪些方面去滲透?對通過調查想發現什么問題,要有“問題 假設”——即可能存在哪些問題,調查結果將證實這些問題是否存在,其表現形式及問 題的嚴重程度等。通過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觀 察、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及造成這種現狀和 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于大理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調研與分析,針對德育滲 透在大學公共英語課程中的薄弱環節,探究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內容、方 法、途徑。
    (二)重點難點
    重點:調查研究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如何?有哪些積極因素和 消極因素?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主客觀原因?
    難點: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情況的準確、全面的把握;對教學大綱 的把握、理解以及對教材可以進行德育滲透內容的研究;對于教學中滲透德育方法的調 查、探索與總結。
    五、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通過搜索知網和讀秀等相關文獻網站以及數據庫,對“英語教學與德育”、
    “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等關鍵詞進行高級檢索,結果表明:近幾年才發表了一些關于 高校英語教學結合德育的研究成果,研究內容主要有:英語教學的德育性及在英語教學 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意義;英語教學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比較,培養學生掌握禮貌準 則、恰當、得體地使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英語教材建設注重德育的必要性;英語教師應 如何充分領悟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等等。關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起步較 晚,其中大部分論文均停留在對德育的某一個切入點的研究,且研究的深度也不夠,全 面系統的個案調查研究更是稀少。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方法的研究現狀 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現狀分析,主要借鑒的是近年來一些專家學 者對如何在其他學科中融入德育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集合了各個時期、 各個國家在其他學科中滲透的方法和途徑,有利于我們對現狀進行更好的分析并且總 結。
    學界關于德育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的現狀研究都涉及到了針對大學公共英 語中跨文化教學部分要如何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德育內容的融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但是,這些研究文獻沒有論及英語教學的其他環節,并且多數是以大學中的高職院校和 二級學院為例①,高職院校和二級學院的教育模式及辦學理念畢竟和本科院校有一定差 別,所以對本文的參考借鑒價值不大。但有限的文獻也提出了一些由參考價值的觀點。
    苗麗、芬王波認為,傳統的研究視域、研究取向、研究路徑,以及多年來運用于德 育領域的一些核心理念、現存的學科話語范疇體系正在經受著時代變遷的巨大沖擊。要 實現德育的目標,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對于社會思想的巨大整合作用,還需要鍥而不舍地 做好進一步的探索和嘗試②。
    鐘辰東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中存在著學生、教師對德育滲透不重
    ①馮麗春.藝術高職類學生德育工作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4.
    ②苗麗,芬王波.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視,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軌以及教學方式存在欠缺等問題①。申平平認為,目前大學 公共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誤區,英語教學界存在“大學英語是工具”的認識,導致教學 中普遍重視技能性與操作性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聽說讀寫譯”能力,很多英語教師重 在教學語音語法、詞匯講解、怎樣順利通過等級考試等內容,忽視了語言的育人功能, 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喪失②。
    劉佳認為,大學德育滲透水平的直接性關聯就是大學英語課程特征。英語教師在英 語教學應該將英語教學與德育觀念相結合,增加英語教學環節的整體性。本文就將對于 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德育滲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③
    郝景東認為,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應有的職責,大學英語學科特點為該課教師寓 德育于課堂教學之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大學英語教學 的德育功能,堅持方向性、滲透性、示范性、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加強道德修養,率 先垂范,以身作則,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滲透;以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 積極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進而實現學生語言技能提高和道德覺悟升華的雙 重目的④。
    王杰的《英語跨文化教學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一文談到要探索、研究英 語跨文化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使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高鑒別、選 擇西方文化的能力⑤。此文著重講述了要如何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但是只是針對 大學英語中跨文化教學部分,而沒有論及英語教學的其他環節。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研究文獻一般偏重于研究德育中的世界觀或是價值觀或是道德觀等一小 部分內容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有些專家、學者以理工科學校為背景,談如何
    ①鐘辰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德育培養探討[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04):53-56.
    ②申平平德育教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8):131-132.
    ③劉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亞太教育,2016(25):77.
    ④郝景東關于發揮大學英語教學德育功能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5,30(03):116-118.
    ⑤王杰,張宗新.英語跨文化教學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87-89.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融入內容的探討也主要圍繞理科學生的思維模式幵展,未涉及 和論及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整體性特點;有些學者研究的是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如滲透德 育,主要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探究融入德育融入的具體內容;還有一些學者 是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為研究對象,但是融入的內容只是德育的一部分,其中 包括美育、人文教育、生態道德教育、價值觀、榮辱觀教育等等。但在這一研究領域的 學術成果較為狹隘和單一,未能涵蓋德育滲透的全部內容①。
    對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內容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深度挖掘教材內涵進行德育滲透。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文章中很多都蘊含著豐 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在使用教材實施教學,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使用能力的同 時,自然也就滲透了德育教育。就當今的英語教材而言,教材中涵蓋了人文、科技、環 保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貼近生活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且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 素,為德育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條件。因此,教師要以教材所涉及的題 材為基礎,適度的挖掘和擴展教材內容所隱含的德育元素,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②。
    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主題討論。一般而言,大學英語課堂每次都會讓學 生進行課前展示。為了更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文化中接收德育信息, 老師可以在課前展示這一環節要求學生介紹蘊含德育元素的文化內容,并以文化為契 機,在點評環節對學生適合進行德育滲透③。
    使用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德育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涵蓋廣闊,從經史 子集到詩詞歌賦,這些優秀作品中不僅蘊含著中國文人對于人生、社會以及世界的感悟 與思考,更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用中華傳統文化為載 體進行德育滲透,可以使得大學生在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的同時加深對于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的理解④。
    ①聶明方.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5.
    ②劉凱.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36-37.
    ③謝梅.強化完全學分制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3(02):8-10.
    ④楊秀松.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設計[J].大理學院學報,2009,8(03):85-89.
    (三)國外外語教學滲透德育研究現狀
    一些國家在外語教育中明確提出要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國家意識的教育,特別是移民 國家,族群之間的交流理解以及國家意識的強化是移民國家語言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本 文以美國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為例,以期從美國和新加坡的外語教育政策和研究中得到 啟發。
    1、美國外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現狀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移民國家,在國民教育上滲透美國的政治觀念及價值觀 念對于美國來說至關重要。而外語是包含著極強的文化性的教學科目,有著極強的德育 滲透價值,可以說美國在外語教學上滲透德育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1996 年,美國頒布了《美國 21 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法案。從 1993 年起,美國為了 使本國的外語教育達到世界水平,由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簡稱ACTFL)經過調研與研究,于1996年出版了《美 國 21 世紀外語學習標準》(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并于1999年進行了修改。其中1996年版適用美國K-12所有年級,1999年 版本則增加了大學外語的教學內容。
    《美國 21 世紀外語學習標準》的核心內容為 5C 標準, 5C 標準由五個首字母為 C 的單詞組成,分別為:communication (交際)‘culture (文化),connections (銜接), comparison (比較)和communities (社群)。這5個環節相互貫穿,相互影響,共同 在美國外語教育中發揮出整體大于局部的效果。其中connection (貫連)標準,提倡的 是 “Students reinforce and furthur their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foreign language” (“學生應該通過外語學習鞏固和加深對于別的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及 “Students acquire information and recognize the distinctive viewpoints that are only available through the foreign languages and its cultures” ( “學生能夠獲取信息并分辨只有在外語及 其文化學習中才能獲得的獨特的觀點”。)①
    Kassim Shaaban(2005)認為,在外語教學中引入德育原理可以幫助學習者發展語言
    ①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Yonkers, NY. (199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ERIC Clearinghouse.
    和認知技能、社會意識、情感幸福感、批判性思維以及寬容的世界觀①。Heather Cipolletti,Steven McFarlane 以及 Christine Weissglass(2016)則認為,外語效應增加 了道德 判斷變得更加系統化的可能性②。
    美國高校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將美國國家意識形態滲透于各類課程學科教學中。美國 道德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將道德教育元素巧妙滲透到課程和教材以及課堂教學中,通 過對于富含美國色彩的歷史案例以及美國廣袤的國土和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在傳授知 識的同時培養受教育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美國高校的外語教學中,通過選取講述 本國歷史和地理知識的課文以傳達美國的文化歷史以及人文地理知識,讓受教育者在接 受語言知識教育的同時,能夠更加理解美國文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美國精神以及美國價 值觀。
    2、新加坡外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現狀
    新加坡作為一個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族群所組成的移民國家,官方語言 為馬來語、英語、漢語、泰米爾語,官方文字為中文、英文、泰米爾文、馬來文。新加 坡推行雙語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擁有極其完善的英語教學體系,采用“英語+N”的語 言教學模式,盡管新加坡法律規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但是上述的語言教學模式導 致了英語成為新加坡事實上的國語,學校的教學語言以及政府官方文件和發言稿都采用 英語,公民的母語則作為第二語言來進行教學。
    由于新加坡鮮明的種族多樣性特征,在建國初期導致各個族群之間無法進行溝通, 所以新加坡教育需要在統一語言的基礎上培養具有“新加坡意識”的“新加坡人”。而 培養“新加坡意識”最主要的是就是語言教育,只有語言暢通才能使得人們能夠相互溝 通。田國霞認為,新加坡共同價值觀的培育離不開學校雙語教育的施行,各個族群之間 語言的暢通才能使得新加坡人民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和理解。而英語承載著新加坡語言中 的功用性,母語則更多承載的是文化性和社會性③。
    ①Shaaban, K. (2005).Aproposed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ESL/EFL classroom.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18(2), 201-217.
    ②Cipolletti, H., McFarlane, S., & Weissglass, C. (2016). The moral foreign-language effect.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9(1), 23-40.
    ③田國霞.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建設及其啟示[D]•天津工業大學,2016.
    1979 年,新加坡教育部頒布了《吳慶瑞報告書》,報告明確了新加坡“英語為主, 母語為輔”的語言教學地位,降低了母語學習難度,母語教學除了語言的功用性教學以 外,更多承擔的是文化習俗與傳承、國民自我身份認同等功能①。在漢語、馬來語以及 泰米爾語三種母語教育中,新加坡的漢語(在新加坡又稱“華語”、“華文”)教育更 多的是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美德與精神的介紹與弘揚,由于道德教育是新加坡母語 教材編寫的目的之一以及新加坡母語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新加坡的母語教育中實行 德育滲透是一個絕佳之法。
    新加坡母語檢討委員會在《2010 母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提出了母語教學的三大目 的:溝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以及聯系(connection),在“文化”要 求中明確提出要把母語作為“傳承各族群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渠道”②。
    新加坡《中學華文課程標準 2011》中提出,華文課程要“兼顧語言能力的培養與人 文素養的提高”,以及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情意品德,認識和傳承優秀的華族 文化。”③
    Chan, Leong Koon(2009)認為,雙語教學是新加坡的“文化壓艙物”,以保護亞洲 人的身份和價值觀不受西方的影響④。樊榮認為,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充分體現了中華 優秀文化傳統與新加坡價值觀的融合”,使學生在學習華文、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美德 及精神的同時能夠鞏固對于新加坡價值觀的認知⑤。
    在新加坡語言教育方法中,會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來傳授語言知識。由于新加坡是 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使得不同移民之間能夠互相溝通是最基本的語言教學目標,故新加 坡在語言教育中以實用性作為第一要素。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得學生把書本上的語言知 識迅速的運用到日常生活情境中,這種教學方法生動,貼近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語言 學習興趣,且更容易將價值觀念潛移默化的滲透于情境其中⑥。
    ①田國霞.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建設及其啟示[D].天津工業大學,2016.
    ②新加坡母語檢討委員會.2010母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Z].2010.
    ③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中學華文課程標準 2011[Z].2011.
    ④Chan, Leong Koon (2009, October). Envisioning Chinese Identity and Managing Multiracialism in Singapore. I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Design Research Conference, Seoul, Korea.
    ⑤樊榮•語言推廣與文化融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⑥廖倩.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經驗及其啟示[幾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3(01):125-129.
    以上綜述表明,美國和新加坡外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經驗和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第二章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語言具有多種功能,不僅可以作為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載體。而英語作為語 言的一種,同樣具備交流和文化載體功能。且英語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蘊含著極為豐富的 道德內容,對于進行德育滲透極為有利。筆者通過研究發現,無論是從黨和國家的大政 方針,還是不同時期的時事政治、文明道德;無論教材內容還是教學過程,把德育滲透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文件精神之必須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德育工程。《國家教育事業發展 “十三五”規劃》中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系統謀劃和頂 層設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科學制定不同年齡階段和各級各類教育的德育 工作目標,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發揮品德課、思想政治 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課程教材的育人作用,系統推進課程改革和教材修訂,推 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大中小學德育和思想政治教 育由淺入深、分層遞進、有機銜接。”①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在當今更顯得極其重要,在學科教學中重視德育思想的貫穿與滲 透,既是我黨在教育領域一直堅持的原則要求,又是當今教育事業發展必然的選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堅持德育為 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 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
    ①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Z],2017. 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加強中華民族 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 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 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①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推進全員育人、全過 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②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充分發 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 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要優化教材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寫入德育等相關學科教 材中,滲透到其他學科教材中。”③
    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學校是公 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育人 為本、德育為先,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納入學業質量標準,構建德智體美勞 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齡階段的道德認知規律,結合基 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有效傳授 給學生。注重融入貫穿,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體現到學 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中,使傳授知識過程成為道德教化過程。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勞動精神、勞動觀念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懂 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更好認識社會、了解國 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以德育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建設優良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 2012.
    ③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 2014.
    校風,用校訓勵志,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有利于學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圍。”①
    2004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2007年7月, 教育部又下發了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中將提高 綜合文化素養放在其中,文化素養則是文化以及根植于文化之中的道德品質在個體身上 長期作用的結果,故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勢在必行。
    2017 年,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是對《大學 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進一步細化,指出了要通過大學公共英語課對于英語教材以及英 語課堂中所包含的人文性進行講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大學英語教學 內容。
    實現立德樹人、全員育人以及課程育人,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利國 利民的人才工程,對于國家和大學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客觀需要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學生明白中西方文化差異,明白西方文化 中的精華與糟粕,減少西方不良文化和價值觀的消極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與 西方國家經濟往來的日益頻繁,文化上的交往也日趨密切。目前,西方文化與思想在我 國已經影響不小。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在文化交流與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對于有價值的部分,我們應加以借鑒和吸收,為我國發展所用,但是對于西 方文化中的一些糟粕部分,我們應該堅決摒棄。大學生由于涉世未深,對于一些精神領 域的內容還不能夠清晰的分辨出是非美丑,如果不對西方文化加以鑒別,大學生思想陣 地肯定會被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所沖擊。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國作為擁有五 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寶藏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所蘊含的優秀德 育精華博大精深。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助于提高學 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黨 和國家進入新時代以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當代大學生只有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Z], 2019.
    不斷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國學精華,打牢人才素質根基。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和主心骨,其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的內容必須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包括公共英語教學在內的課程育人等各種途徑進行教育引 導。
    (三)是每位教師的崇高使命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位英語教師的理所當然的責任。學校對于學 生來說極其重要,是學生除了家庭以外的最重要的接受新知識與新思想的地方,而教師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要教書,更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責任。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 義建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更是重中 之重,學生擁有正確的三觀,不僅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引導性的作用,對我國未來 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課程育人、教書育人是每位教師的崇高使命,只教書不 育人就不是合格的教師。
    (四)是優化公共英語教學內容的需要
    在不少教師看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主要以其工具性為主要目的,主要是使得學生 會使用英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以應試為另一重要目的,即使學生能夠通過大學公共英 語四級、六級等相關英語等級考試。許多教材、教學內容也圍繞這兩大目的來構建,這 就忽略了課程育人的德育功能。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偏向。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求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創 新,在傳遞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獲得道德方面的熏陶,通過滲透式的方法使得 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使學生在道德方面得以提升。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求高校要選取具有德育價值的教材,教師要充分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及在教學各環節中盡可能地融入立德樹人因素。
    二、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大學公共英語的學科特點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語言是承載文化的工具,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不同的語言所蘊含的思想文化也 不相同。英語作為西方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與中國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念與精神追求內涵。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西方思想和文化傳入中國,在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時,也 要清晰的認識到西方文化中的糟粕。教師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應該通過教學傳遞優秀 的德育價值觀念。
    語言是思想的工具。語言中蘊含著很多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對于 教材的德育價值發現以及講解尤為重要。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認為:“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 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蘊含在語言之中的中西方思想差異,有利于學生汲取有益的思想結 晶,摒棄錯誤的思想觀念。
    (二)大學公共英語的教材內容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1、大理大學公共英語選用的教材和教學模式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大理大學在長期以來的公共英語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三套教材并行的教學體系。大 理大學除醫學類專業以外的所有本科專業的公共英語教學都是四個學期,醫學類專業的 公共英語教學授課時長則是三個學期,每個學期按照順序依次使用所選教材。音體美專 業使用《E英語教程》1-4冊,除了音體美和醫學類以外的所有大一專業單數年使用《新 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1-4 冊和《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 1-4 冊,雙數年使用《新 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 1-4 冊和《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 1-4 冊。醫學類專業的 大學公共英語單數年使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1-3 冊和《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 說教程》 1-3 冊,雙數年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 1-3 冊和《新視野大學英語視 聽說教程》 1-3 冊。這些教材中已經含有豐富的德育資源,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為“基于主題的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開展“基 于主題的以讀為核心的讀、說、寫”綜合課、“基于主題的以聽為核心的視聽、說、寫” 網絡課、“課外網絡自主學習”以及“第二課堂”,并鼓勵教師在英語水平較好的班級 積極開展“結合專業的任務型研究性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創新實踐”等個性化的教學活動。 利用網絡資源,圍繞主題,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學習策略,開展學 生成果顯性化的任務型教學活動。教學安排為“2節綜合課(讀、說、寫)(多媒體教 室/語言實驗室/普通教室)+2 節實驗課(視聽、說)+ 課外網絡自主學習+第二課堂”。 這些教學模式也利于滲透德育。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采用四學期制教學的非醫學類專業本科學生每周 4節課,其中 2 節視聽說課,授課地點為多媒體教室或語言實驗室;2 節讀寫課,授課地點為多媒體教 室或普通教室。視聽說課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進行基于主題的“視、聽、說”訓練。學 生需登錄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完成指定學習內容,每周學習時間不少 于3小時。教師從后臺監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答疑指導。①大理大學公共英語采用三 學期制教學的醫學類專業本科學生第2學期每周4節課,第3, 5學期每周6節課。除 上課時間外,還要求學生完成每周至少3學時的網絡自主學習。這些教學活動也利于滲 透德育。
    2、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的內在要求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的前言中寫道:“選材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思辨性和 人文性。教材充分考慮時代發展和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選材富有時代氣息,主題多樣, 涵蓋社會、歷史、經濟、哲學、科技、文化等不同領域。選篇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結 合,文章安排主義觀點的相互碰撞與補充,激發學生的思辨力與創新思維,配音學生以 多元視角看待個人、社會和世界。視聽說分冊包含豐富的 BBC 原版音視頻,語言鮮活、 語音純正、語境真實,展現各國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文化 感知力和理解力。”②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總序中寫道:“牢牢把握大學英語的課程定位,緊 扣《課程要求》,即“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
    ①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新視野教材 4 學期制班級使用),2017.
    ②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性” ”①
    《E 英語教程》的前言中寫道:“體現語言學習、專業學習、通識教育三者并重的 編寫理念。教材主張以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為引導,語言技能訓練為基礎,以專業知識激 發英語學習興趣,以英語學習提升人文素養,將語言學習、專業學習和通識教育有機結 合,使學生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拓寬專業視野,提升人文素養。”②
    由大理大學目前所使用的三套英語教材中的前言或總序來看,對教師使用教材和具 體教學都滲透德育方面的要求,教材本身也都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與人文素質教育內容, 具有很好的德育價值,對于大理大學開展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相契合的積極 作用。
    3、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的一些具體內容與德育滲透相契合
    大理大學本科的公共英語教學所選取的三套教材各有特點,但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 內容和思想。以下分別列舉具體內容予以說明。
    (1)《新視野大學英語》
    ①名人名言
    在每一單元的導入部分,都會有 2 句名人名言,此處具有非常好的德育價值。例如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1》的第五單元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 (贏不是一切)的課前導 入部分。教材引用了美國棒球經理Tommy Lasorda (湯米.拉索爾達)的一句話: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ossible and the possible lies in a man's determination. (不可能的 事情和可能的事情之間的差別就在于人的決心。)和美國無舵雪橇協會體育節目導演 Wolfgang Schadler (沃夫岡.沙德勒)的一句話:Victory isn't defined by wins or losses. It is defined by effort. If you can truthfully say, “I did the best I could, I gave everything I had,” then you're a winner.(勝利不能用成功和失敗去定義,而是用努力定義,如果你能堅定 的說“我已經付出了我所有的,我已經給了我所有的” ,那你就是勝利者。 ) ③在這單 元的導入語中,通過這兩句關于成功的名人名言,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可以使學生樹
    ①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1[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②葛寶祥,王利民.E英語教程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③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立志存高遠以及做事情拼盡全力等良好的品質。在《新視野大學英語 2》的第四單元 Dance with Love(和愛共舞)的導入部分,教材引用了美國演員Ursula K.Le Guin的一句 話:Love doesn't just sit there, like a stone; it has to be made, like bread, remade all the time, made new(. 愛不是像石頭一樣靜止不動的,它像面包一樣需要被做,而且需要一直重做, 使它保持新鮮。)以及法國作家Victor Hugo (維克多.雨果)的一句話: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life is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loved-loved for ourselves, or rather, loved in spite of ourselves.(生活最大的快樂就是確信我們是被愛的,單方面被人愛著,或者可以 說,被人一廂情愿地愛著。)①這兩句名人名言很好的交代了愛的本質,讓學生可以直 接的感受到愛的本質與意義。教師在講解每一單元時,在導入部分可以就這兩句名人名 言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分別闡述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最后教師再加以總結,對 著兩句話的內容進行解釋和升華,從而使得每單元前面的名人名言既可以拓寬學生的人 文素養和思想內涵,又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學生對于單元主題的理解,同時更可以使得德 育思想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之中。
    ②課文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3》第六單元War and Peace (戰爭與和平)的Text A課文Under the Bombs:1945 (炸彈下的 1945 年)的第三段中寫到:All highways, roads, and even country paths are a tangle of wagons, carts, and bicycles, with bundles and suitcases, and innumerable terrified, helplessly wandering people. Some are running away to the east, others to the west, north, south; they run in circles, fall from profound fatigue, sleep for a moment, then begin anew their aimless journey. I clasp my younger sister's hand firmly in mine. We mustn't get lost, my mother warns; but even without her telling me, I sense that some form of dangerous evil has permeated the world.(所有公路、大路、至是鄉間小路上都是混亂的馬 車、拉車、自行車,上面裝著包裹和箱子,還有數不清的嚇壞了的人,他們無助地游走 著。一些人向東邊跑,另一些人向西邊、北邊、南邊跑;他們徒勞地跑著,實在累了就 躺下來,睡一會兒,然后重新開始他們漫無目的的旅程。我緊緊地把妹妹的手握在手里。 我母親警告過,我們不能走失;但就算她沒告訴我,我也能感覺到某種危險的災難彌漫 了整個世界。)①通過這一段的描述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從而使我們 樹立起珍愛和平的理念。在課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可以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③翻譯練習
    《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在每一單元的課后翻譯練習中采取英譯中和中譯英對比翻 譯的形式,所選取的翻譯材料具有很高的德育價值。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做翻譯練習或 校隊翻譯練習答案時對翻譯材料所包含的德育思想進行適當點播和總結。例如在《新視 野大學英語3》第二單元Beat Your Fear (戰勝你的恐懼)的課后翻譯練習中,英譯中翻 譯材料是關于American Dream (美國夢),中譯英翻譯材料則是圍繞''中國夢”的主題, 這是非常好的德育滲透材料。教師在通過對于翻譯材料中所包含的語言知識進行講解的 同時,可以對材料中涉及到的“美國夢”精神內涵和“中國夢”精神內涵加以解釋,并在解 釋過程中將進取、奮斗等道德精神傳遞給學生。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2》第三單元Discovery of a New Life Stage (探索新人生舞臺) 的翻譯中,英譯中翻譯材料是關于individualism (個人主義),而中譯英翻譯材料是關 于孝道,在這單元的翻譯練習中涉及到了中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理念,這兩個中西 方價值觀中存在明顯差異的地方在此翻譯練習中提出,這兩種價值理念在對比之中,教 師可以講解翻譯練習的同時對西方價值觀念進行適當的對比分析,進而在教學中提出哪 一種價值觀是我們所倡導的理念。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2》第五單元Human Rights vs. Animal Rights (人類權利還是動 物權利?)的課后翻譯練習中,英譯中翻譯材料是關于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介紹, 中譯英翻譯材料則是關于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對這兩則翻譯材料包 含的語言材料講解之余,可以通過對材料中包含的保護環境的理念進行闡述,使得學生 在學習語言知識之余也能將保護環境的理念內化于心。
    《新視野大學英語》每一單元的翻譯練習都分為英譯中和中譯英兩個部分,其中包 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教師可以并應該通過對于翻譯材料內容的講解將德育思想滲透其 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德育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Unit Project (單元項目)
    《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每單元的最后一部分是unit project (單元項目),每 單元的unit project都與單元主題相關。unit project是讓學生自己分組進行的實踐活動, 通過在實踐環節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來得出結果,在環節的設計中體現出了十分明顯 的德育理念與德育價值。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 2》Unit 3 的 unit project--Conducting a survey on the odessey years (調查人生的困難年份),導語中寫到: In this unit project, you will do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opic of the odyssey years, an added life phase for young people who are struggling and exploring for self-discovery before they settle down. To accomplish the task, you need to interview several people including your parents, relatives, friends or neighbors to find out how they think about this peculiar life stage. Then do a problem-solving activity in your group: how to kill the pains caused during the odyssey years.(在這個單元項 目 中,您將對 “困難年份”這一主題進行調查,這是一個為了在安定下來之前掙扎和尋求自我發現的 年輕人增加的生命階段。為了完成任務,您需要采訪幾個人,包括您的父母,親戚,朋 友或鄰居,以了解他們如何看待這一奇特的生活階段。然后在小組中進行解決問題的活 動:如何消除處在困難年份中的痛苦。)①
    此單元unit project的第一題為根據提供的參考問題設計調查問卷,第二題為訪談, 第三題為總結調研結果,第四題為討論和總結年輕人如何度過困難年份的對策,第五題 為準備Presentation (展示),第六題是在課堂上展示調研成果。通過將社會科學的調研 方法貫穿到單元的主題上面,讓學生在實際的調研過程中感受和分析與單元主題有關的 unit project (單元項目),并可以使得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單元主題的理解,具有很好 的德育價值和效果。
    ( 2)《新世紀大學英語》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共八冊,大理大學在實際教學中采用 1-4 冊。 1-4 冊 每冊共有八個單元。
    ①名人名言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在每單元Get Started (開始)的Quotes (名人名言) 部分都會引用四句各行各業代表人物的話,每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內涵,蘊含著 豐富的德育思想和很高的德育價值。例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3》 Unit 6 Happiness (幸福)中,教材在 Quotes 部分引用了是美國第 32 任總統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一句話: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 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幸福不在于擁有的財富,在 于取得成就時的欣喜以及為創造性而努力時的激情。)①這句話告訴學生幸福的意義在 于自我實現與奮斗精神,而不在于擁有的金錢多少,這句話可以告訴學生樹立正確的金 錢觀和幸福觀,可以為學生今后的事業以及人生選擇起到導航作用。在《新世紀大學英 語綜合教程4》Unit 1 Man and Nature (人與自然)中,教材在Quotes部分引用了德裔 美籍科學家Albert Einstein(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句話:Look deep into nature, and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everything better.(深入觀察自然,你會對萬事萬物有更好的理解。) ②通過這句話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多了解和接觸自然,更可以使得學生在接觸自然的過程 中樹立愛護自然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②課文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每章由 2 篇課文 TextA 和 Text B 以及其他部分所組 成。課文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在包含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
    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第六單元Two Truths to Live By (《兩條生活的真 理》)寫到:
    Here then is the first pile of life's paradoxical demands on us: Never too busy for the
    ①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3[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②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4[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wonder and the awe of life. Be respectful before each dawning day. Embrace each hour. Seize each golden minute.
    Hold fast to life... but not so fast that you cannot let go. This is the second side oflife's coin, the opposite pole of its paradox: we must accept our losses, and learn how to let go. (在 這似是而非的真理中,生命給予我們的第一個啟示便是:請勿因為忙碌而錯過了對生命 的欣賞和感嘆。要懷著尊重的心態面對每次黎明。緊握每日每時,抓住每分每秒。
    緊握生命,但請不要握得過緊,我們還應學會放手。這便是這個真理的硬幣上我想 給你們看的另一面:我們應當接受我們失去的,并學會如何看著它們離開。)①
    文中寫到作者因為生病住院而得出對于生命的兩個感悟:抓住每分每秒,且要學會 放手。作者通過文章中對于生命的感悟可以使得學生對于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以及人生 進行反思,并且告誡學生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以及當下的每分每秒,并要學會放棄那些已 經離我們而去的事物,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和價值。
    ③Enjoy English (享受英語)
    在每單元最后的 Enjoy English 部分,都會給出一至兩首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詩歌或 是一兩則主題相關的故事,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
    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3》 Unit 6 中的 Enjoy English 的第一題,教材給 出了美國詩人Carl Sandberg (卡爾.桑德堡)的詩歌Happiness (幸福),這首詩寫到:
    IASKED the professors who teach the meaning oflife to tell me what is happiness.
    And I went to famous executives who boss the work of thousands ofmen.
    They all shook their heads and gave me a smile as though I was trying to fool with them.
    And then one Sunday afternoon I wandered out along the Desplaines river.
    And I saw a crowd of Hungarians under the trees with their women and children and a keg of beer and an accordion.
    (我請解說人生意義的教授們告訴我幸福是什么。
    我去找向成百上千人發號施令的大老板們問同樣的問題。
    ①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4[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他們都搖搖頭,沖我一樂,好像我想捉弄他們似的。 后來,一個禮拜天的下午,我沿著德斯普蘭斯河散步, 看見樹下有一群匈牙利男女和孩子,還有一桶啤酒和一部手風琴。)① 此詩歌告訴學生平常的生活才是幸福所在,可以使得學生對于幸福有正確的定義和 理解,摒棄拜金主義等錯誤觀念,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
    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3》 Unit6 中的 Enjoy English 的第二題,教材給出了 一則The Secret of Happiness (快樂的秘密)的寓言故事,在結尾寫到:She told me that everyone, no matter how secure they seemed, no matter how old or young, how rich or poor, had need ofme. (她告訴我,每一個人無論多有安全感,無論是老還是幼,無論是窮還 是富,要讓他們覺得都需要我。)②通過這則寓言故事,可以讓學生理解幸福的含義是 被人需要。此單元的 Enjoy English 部分通過詩歌和寓言故事告訴學生幸福的真諦以及該 如何獲得幸福,可以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和人生觀,對于學生極具啟發意義。
    ( 3)《E 英語教程》
    《E 英語教程》是一套專門為藝體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藝體專業學生設計編寫的大 學英語基礎教材,針對藝體專業學生的生源特點、學習規律和教學需要,依據《大學英 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基于藝體專業學生的英語基 礎而編寫的教材③。
    《E 英語教程》共 4 冊,每冊 8 個單元,每單元分為五個部分: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聽與說),Reading (閱讀),Grammar (語法),Writing (寫作),Culture Express (文化表達),每個部分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此教材對于在公共英語課堂上實行 德育滲透十分有益。
    ①Listening and Speaking (聽與說)
    在每單元中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Conversations (對話)的部分,會有兩個主題,
    ①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3[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②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3[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③葛寶祥,王利民.E英語教程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在每個主題中會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和第二個部分是聽力,第三個部分則是對話練 習,這個部分會給出Situation (情景)以及Guided Conversation (建議對話)和Functional Language (功能性語言)。例如在《E英語教程1》Unit 5的Conversations部分,給出 了 Asking about & giving reasons (詢問和回答)的兩個主題,在 giving reasons (回答) 這個部分的對話練習中,situation (情景)給出了 “詢問對方最喜歡的歌手、運動員或 者畫家,詢問理由,并詢問最喜歡他們的哪一個作品或哪一次比賽”的話題。在此處可 以使學生在為什么喜歡這些人的時候將這些人的品質或者這些人作品中所包含的價值 和精神分析,形象生動,具有很好的德育價值效果。
    ②Reading (閱讀)
    每單元的reading部分都包含兩篇文章:Passage A和Passage B,大部分課文都有藝 體專業的主題緊密相關,還有一部分文章聚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其 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涵和價值。
    《E英語教程1》的第二單元Passage A課文The Girl Terry Fox (女孩泰瑞.福克斯) 講述了 Marathon of Hope (希望馬拉松)的創始人Terry Fox創辦希望馬拉松的過程。課 文最后一段講到: Cancer is a curse, but it can also be a gift -- a lesson. I learned that cancer doesn't have to stop you from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it sure doesn't have to kill you. It's just another obstacle, another hurdle you have to jump over, another thing you have to defeat in order to succeed in life. Hopefully, though, in the future, we'll have one less hurdle to jump over. There is no cure for cancer yet, but somebody's gonna find one, and it's gonna be me.
    (癌癥是一種詛咒,但它也可以是一種禮物——一個教訓。我明白了癌癥并不會阻止你 做你喜歡做的事,它肯定不會殺了你。這只是另一個障礙,另一個你必須跨越的障礙, 另一件你必須擊敗才能在生活中成功的事情。不過,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少跨越一個障 礙。目前還沒有治愈癌癥的方法,但總有人會找到的,那就是我。)①文章通過作者因 為身患癌癥,在當時的條件下無法治愈而創辦希望馬拉松,以此來籌集癌癥研究款項的
    ①葛寶祥,王利民.E英語教程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故事告訴學生正確面對人生中的不幸,勇敢面對,樂觀進取,堅持不懈,這是一種非常 積極的人生價值觀。這是很好的生動的德育教材。
    ③Culture Express (文化表達)
    《E英語教程》每一單元的最后一部分都是Culture Express,這部分內容與單元主 題息息相關,例如《E英語教程4》Unit 1的Culture Express為Famous Figures and Their Inspirational Stories (名人和他們富有啟發性的故事),由三則描述Jeremy Lin (林書豪)、 Nelson Mandela (納爾遜•曼德拉)以及JackMa (馬云)的故事組成,講述了籃球運動 員林書豪從替補球員變成籃球新星,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Nelson Mandela 帶領南非人民反 種族隔離以及馬云創辦阿里巴巴的經歷。通過這三則故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林書豪身 上堅持不懈及努力奮斗的精神、Nelson Mandela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以及馬云勇于開拓 和敢于創新的精神。這是鮮活的德育教材。
    《E 英語教程 3》Unit 4 的 Culture Express 為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America (美 國的心理咨詢)講述了在美國,心理咨詢已經成為和吃麥當勞一樣平常的事情,幾乎每 一個中產階級的美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此處教師可以引申我國青年以及青少年 當今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我國的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情況,并告訴大家應該樹立正確的 心理健康觀念,有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及時咨詢心理醫生。這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教材。
    通過對大理大學現使用的三套教材的德育內容及其價值分析,可以看出三套教材中 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在課堂上如適時加以引導、合情合理點滴滲透,會 使得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與《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相契合
    大理大學在長期的本科公共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所選用的三套公共英語教材都有 相應的教學大綱,《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世紀大學英語》兩套教材都有2個教學大 綱,分別是“4 學期制班級使用”和“3 學期制班級使用”版,其中“4 學期制班級使用” 版的教學大綱是針對非醫學類專業的本科學生,根據《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世紀大 學英語》兩套教材的 1-4 冊教材內容制定;“3 學期制班級使用”的教學大綱則是針對 醫學類專業的本科學生,根據《新視野大學英語》和《新世紀大學英語》兩套教材的 1-3 冊教材內容而制定。《E英語教程》則是針對音體美專業本科學生的教學大綱,根據《E 英語教程》 1-4 冊教材內容制定。
    目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新世紀大學英語》和《E英語教程》的教學 大綱是 2019 年制定版,而《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則為 2017 年制定版。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將德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每一單元“教 學要求”中的“了解”部分都是對單元主題的歸納與升華,具有很高的德育價值。例如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的 Unit 2“教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教師可以在單元教學結 束之后對單元主題加以歸納總結,呼應《教學大綱》“教學要求”中“了解”要求。在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的 Unit 2“教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 The discussion of whether college can be the ladder to success (討論大學是否可以成為成功的階 梯)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及發言結束后加以總結和升華,指出大學的意義不僅在于接受 專業知識教育,也在于接受素質教育,讓學生明確大學的意義不單單是學業上的成功。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的 Unit 6“教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知識),教師可 以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穿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戰爭的殘酷性以 及珍愛和平的重要性。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四冊的 Unit 4“教學要求”中 的“了解"要求為:The discussion of how to live with the nature (討論怎樣與自然和諧共 生)教師可以通過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穿插當今世界廣泛存在著工業污染、塑料污染 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現狀,告訴學生人是依賴自然才得以生存的,傳遞給學生 尊重、保護以及敬畏自然的正確觀念。
    《新世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編寫過程中已經將德育因素考慮進來。與《新視野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相似,《新世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每一單元“教學要求”中的 “了解”部分也是對單元主題的歸納與升華,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和價值。如《新世紀 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 4 Growing Up (成長)“教學要求”中的“ 了解”要求 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此處教師可以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德育案例,告訴學生孝道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導學生要 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Unit 7 Adversity (困境)“教 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 the writer's purpose to write the text and the ideas about how adversity might contribute to achievement and success (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困境是怎么對 取得成就和成功起作用的?)此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中通過課文適當點撥 或者穿插德育事例方式來告訴學生只要面對困難不放棄,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培養學生 勇敢面對困難的品格。《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Unit4 Sports (體育)“教 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 the deeper sense ofOlympic spirit (奧林匹克精神的深層 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將“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 何形式的歧視,并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貫穿其中, 使學生樹立起熱愛體育、公平競爭的體育觀念。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 Unit 3 Fame and Success (名譽和成功)“教學要求"中的"了解"要求為:th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fame and success (對待名譽和成功的正確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單 元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名譽和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要以正常的心態面對,不能患得患失, 使學生正確看待名譽、地位,樹立起正確人生價值觀以及對待成敗正確的態度。
    《E 英語教程》教學大綱中,在每一單元“教學要求”的“掌握”中,都會要求掌 握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課文的主題思想),《E英語教程》的課文選取幾乎都會選 取以音體美專業相關主題的課文,其中包含了很好的德育功能和價值,教師可以在課文 講解結束后對課文的主題思想進行總結延伸,并根據主題思想進行適當啟發點撥,從而 獲得很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第三章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在德育滲透方面有諸多優點,例如有的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德育內涵滲透在教學中,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能夠利用 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和思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等。但是也有不少公共英語教師 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德育滲透意識不強、不注意滲透德育,或不會有效滲透等問題。
    為了了解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筆者針對大理大學的本科學生 采取了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問卷調查,在大理大學各個學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各 個專業的本科生中共抽取了 200 份問卷,調研樣本涵蓋了本校各大學科門類,與此同時 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調查。
    針對公共英語教師的調查,筆者主要以隨堂聽課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在公 共英語教師中隨機抽取了 20 份調查問卷,所涉及的公共英語教師包括使用《新視野大 學英語》《新世紀大學英語》以及《E英語教程》等不同教材的教師,其所教學生也涵 蓋多個專業。與此同時,筆者通過旁聽多位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了解公共英語教學的 實際情況。
    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和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和聽課記錄,對大理大學公共 英語教學滲透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作如下分析。
    一、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研,發現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可從主體(教師)、客體 (學生)、介體(內容、方法、載體)和環體(環境)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主體方面
    1、學院和公共英語教師對德育滲透的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由教師調查問卷中“據您了解,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有沒有對大學公 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的調查數據可知, 65%的公共英語 教師知道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 透德育方面的內容, 35%的公共英語教師不清楚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有沒 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公共英語教師填答教育部 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 內容的比例則為 0%(說明有些教師“不清楚”就不隨便說“沒有”,抑或認為“應該 有要求吧”)。由此可知,大理大學大部分公共英語教師大部分知道教育部等教育主管 部門相關文件里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少部分公 共英語教師對于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有無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 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不清楚、不了解,說明不重視或者宣傳不到 位,因為如果是認為重要的事一般會關注、記住。通過此題可知,大理大學校級層面及 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院級層面應加強對公共英語教師的宣傳教育,使其對相關文件中的 “課程育人”要求有明確的認識,共英語教師也應該自覺對有關公共英語教學的文件政 策進行學習和深入的了解。
     
    圖 1 “據您了解,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里有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 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由教師調查問卷中“學校或學院有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 育方面的內容?”的調查數據顯示, 50%的公共英語教師表示學校或學院有對大學公共 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 40%的公共英語教師表示不清楚學校或 學院有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 10%的公共英語 教師則表示學校或學院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 通過此題數據可知,半數的公共英語教師知道學校或學院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 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而剩余的半數公共英語教師則不清楚或不知道學校或學 院有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由此得知,大理大 學校級層面及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院級層面應提高認識,更加重視并積極向公共英語教 師宣傳相關政策和文件要求,強化對公共英語教師結合教學進行德育的要求。
     
    圖 2 “學校或學院有沒有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過要融入或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 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2、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識需要繼續加強
    由教師調查問卷中“您在備課或寫教案時,您是否會考慮將道德教育內容穿插或滲 透其中?”的調查數據顯示, 55%的公共英語教師表示在備課或寫教案時會考慮將道德 教育內容穿插或滲透其中, 45%的公共英語教師則表示在備課或寫教案時有時會考慮將 道德教育內容穿插或滲透其中,認為在備課或寫教案時不會考慮將道德教育內容穿插或 滲透其中的公共英語教師比例則為 0%。由此可知,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進 行德育滲透的意識仍需要繼續加強。
     
    圖 3 “您在備課或寫教案時,您是否會考慮將道德教育內容穿插或滲透 其中?”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您的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時不時穿插一點相關 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嗎?”這一題中,有 89%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偶爾 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5.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從來不會根據教材內容偶 爾穿插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5.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經常根據教材內容穿插相關 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表明大部分大理大學的本科同學認為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偶 爾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結合學生方面的訪談分析,總體上看教師的德育 滲透意識還不夠強。
    C.從來不會5.5% A經常會5.5%
     
     
    B.偶爾會89%
    圖4 “您的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時不時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
    教育內容嗎?”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你的公共英語教師有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
    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這一題中,有 39%的同學表示沒有感覺到公共英語
    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教育,有 38%的同學表示公共 英語教師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教育,有 22.5%的同 學則表示公共英語教師有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教育。說 明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在結合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開展 得不夠到位。
     
    圖 5 “你的公共英語教師有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 德育滲透教育?”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您的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會有意識地穿插體現道 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這一題中,有 78.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偶爾會有意 識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有 15.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會有意識 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有 6%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在課堂上不會有意識地 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偶爾會有意識 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同時也說明部分英語教師的德育意識薄弱,對于在 公共英語課堂上有意識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
     
    圖 6 “您的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會有意識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
    與情感的事例?”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您的英語老師會不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生活中的相 關道德事例相聯系?”這一題中,有 88.5%的同學認為英語老師偶爾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 生活中的相關道德事例相聯系,有 6%的同學認為英語老師不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生活 中的相關道德事例相聯系,有 5.5%的同學則認為英語老師經常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生 活中的相關道德事例相聯系。表明在大理大學公共英語的課堂上,公共英語教師需要在 公共英語的教學中繼續加強與現實生活中的相關道德事例相聯系,增強德育滲透意識。
    C.不會聯S: 6% A.經常絨係:5.5%
    \ /
     
    B.偶爾離係:88.5%
     
    圖7 “您的英語老師會不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生活中的相關道德
    事例相聯系?”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通過以上“您的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時不時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嗎?”“你的公共英語教師有沒有結合學生自身的某些道德修養缺失情況進行德育滲透 教育?”“您的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會有意識地穿插體現道德文化與情感的事例?” 以及“您的英語老師會不會將英語教學與現實生活中的相關道德事例相聯系?”這四個 問題的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在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公共英語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 不強。
    在聽課過程中,也發現教師在可以進行德育滲透的部分沒有進行。例如在 2018 年 10月22日上午,A老師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1》第2單元的單詞時,沒 有對一些具有明顯德育價值的例句加以引導。例如在講earn sb. sth.(為某人贏得某物) 這個 earn 這個單詞的用法時的例句 Mother Teresa earned herself worldwide fame by her untiring work for the poor.(特蕾莎修女因為為窮人不斷的奉獻而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可以適時加入對于特蕾莎修女奉獻精神的引導。2019年5月22日上午,B老師在講解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4》第六單元時,在課前學生展示的環節,三組學生分別進 行了韓雪的TED演講、NickVujicic (尼克.胡哲)的演講以及omeleto網站勵志動畫的 放映三個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前展示,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契機,而在學生展示結束以 后教師沒有對學生所展示內容進行講解和總結,說明公共英語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還有 待提升。
    在訪談過程中,大二建筑學的 X 同學講到:“在英語課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件非常 好的事情,在使我們的英語知識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夠加強我們的道德修養。我們使 用的英語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老師如果在上課時能夠對課本中的德育元 素加以拓展,肯定會開展的很好。像《新視野大學英語3》第一單元的Text A課文Never, Ever Give Up (《永不放棄》),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在遇到困難時仍堅持不懈、為 了夢想而努力的故事。在課文學習過程中,除了學習語言知識,這些名人刻苦努力、不 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老師在講解完文章以后對文章的主題價 值進一步講解,肯定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學生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希望老師進行德育 滲透,而老師沒有做好、做到位,也是“課程育人”、德育滲透方面的不足。
    3、公共英語教師沒有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資源 在本文談到有大量的教材資源可以利用于德育滲透,而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中“您 的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時不時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嗎?”問題的調查 數據可知,有 89%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偶爾穿插一點相關的思想道德教 育內容,有 5.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從來不會根據教材內容偶爾穿插相關的思想道德 教育內容,只有 5.5%的同學表示英語老師經常會這樣做。這一題的數據表明大部分大 理大學的本科同學認為英語老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滲透的進行還不充分。
     
    圖8 “您的英語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時不時穿插一點相關的
     
    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嗎?”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在聽課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公共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 教材進行德育滲透。2018年11月3日上午,X教師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1》第三單元的翻譯練習時,在可以進行德育滲透的地方沒有加以引導。英譯漢的翻譯 材料講述了馬可波羅訪華的事跡,漢譯英翻譯材料則講述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英語教 師在教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對翻譯材料適當講解,可將翻譯材料與國與國之間建立 和諧的邦交關系以及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等相聯系。每單元之間的英譯漢和漢譯英 翻譯材料都是相互聯系的,可以在完成翻譯任務后或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放在一起進行比 較。但是在實際聽課調研過程中并未發現公共英語教師有類似的教學環節。
    在訪談中,大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X同學表示:“目前老師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滲 透德育可能做得不是很理想,因為像我是學思政的,我覺得教材上涉及到道德的有關的 地方可以進行德育滲透,但是老師沒有說。
    我們教材所選取的文章都很好,就比如說我們現在在上的這個《新視野大學英語 3》 第 3 單元第 1 篇課文,講奧黛麗赫本,因為她在后期就是投身于慈善事業,我覺得教師 在講課文時也可以在教學中上或者在PPT中穿插一些關于別的一些關于慈善的例子,我 覺得課文的德育價值很好,然后可以根據課文拓展一下。
    還有就是在講解單詞的過程中可以選取比較生動、富有道德價值意義的例句。因為 單詞或者搭配的講解過程有點枯燥,如果教師可以在講解單詞、搭配的過程中在例句中 加入一些生動的例子的話,我覺得會比較好一點。像這1單元的單詞humanitarian (人 道主義的),我覺得講到這個詞的時候可以在例句中穿插人道主義精神以及聯合國的一 些相關內容,這樣的話既能夠更加形象的記住單詞,又能夠感受例句所包含的道德價值 取向與情感。還有像單詞refugee(難民),在教師選取例句的時候可以適當選取關于德 國難民情況的例句。”
    4、英語教師沒有針對具體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滲透
    在聽課過程中,發現教師沒有根據不同專業來適當調整自己的上課內容。在訪談過 程中,大三繪畫專業的王同學表示:“我是學繪畫的,我們專業用的書是《E英語教程》, 這套教材幾乎每一單元都是圍繞這個藝術還有體育兩個方面,即使有的主題不是,里面 的課文也是會涉及到藝術跟體育,而且教材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道德元素,老師在平常 講解英語課文的時候,也只是比較注重這個單詞、句法和語法的講解,我覺得對于德育 滲透做得還是不夠的。
    還有像課本每個單元最后都有一個Culture Express (文化表達),每個單元最后都 會點明涉及到這個單元的一些德育內容,老師在講課時講一下這部分,在擴寬知識面的 同時又能提高道德修養,我覺得還是很好的。
    而且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書上有很多插圖,像有很多中西方的繪畫作品,里面 也包含有很好的德育思想和價值。老師在上課時也可以提及。”
    大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 X 同學表示:“因為我是學思政的,然后老師可以在課堂 上結合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內容,就是比如說在這個《新視野大學英語 3》有一章的翻譯 練習,英譯中翻譯材料講的是這個美國夢,中譯英翻譯材料講的是中國夢,老師在講解 翻譯練習的同時可以對中國夢和美國夢進行適當的講解和對比,而且通過中國夢可以向 學生傳達理想、愛國、奮斗等道德思想。
    最主要的還是與專業有關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下比較新的中央精神或者是中 央文件中的一些名詞的翻譯,在講解這些新詞的同時,老師可以對這些新詞的含義進行 適當的講解。如果教師能夠就是教我們用英語去表達出來的話,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 力的,而且既能夠學習語言知識,又能夠了解專業前沿知識,更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修 養和道德情操。”
    (二)客體方面
    1、學生需要教師通過公共外語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你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必要性 嗎?”問題中,有83.5%的同學認為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必要, 12%的同學 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有可無, 4.5%的同學則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 中滲透德育沒有必要。說明絕大部分同學都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很有 必要的。
     
    圖 9 “你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必要性嗎?” 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你認為英語教師通過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 德育的看法”這一題中,有82%的同學認為公共英語教師通過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 滲透德育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有 15.5%的同學認為大學公共英語教師通過公共英語教 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是多此一舉,有 2.5%的同學則認為大學公共英語教師通過公共 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是不務正業。說明大部分同學認為公共英語教師通過公共 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
     
     
    圖 10 “你認為英語教師通過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的看法
    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中“你認為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必要性嗎?”以及 “你認為英語教師通過公共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的看法”這兩題的結果可以發 現,大理大學本科學生對于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
    2、學生愿意接受教師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如果老師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你愿不 愿意接受?”這一題中,有 93.5%的同學表示愿意接受,有 6.5%的同學則表示不愿意接 受。說明絕大部分同學愿意接受老師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圖 11 “如果老師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你愿不愿意接受?”
    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3、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行德育滲透會對大學生有積極影響
    根據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在“你認為如果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行德育滲透會 對大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一題中,有86.5%的同學認為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 行德育滲透會對大學生有積極影響,有10.5%的同學認為對于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 行德育滲透的影響說不清楚,有 3%的同學則認為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行德育滲透 會對大學生不會有影響。說明大理大學大部分本科學生認為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行 德育滲透會對大學生有積極影響。
     
    圖 12 “你認為如果在公共外語教學中適當進行德育滲透會對大學生 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問題調查問卷結果圓形圖
     
    (三)介體方面
    很多人都以認為德育是思政課老師的事,與英語課或者其他課程無關,其實德育應 該貫穿于每一門學科,特別是英語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德育。這種教育不能是簡單、 空泛的說教,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對象,使有關德育內容滲透其中,語言工具 技能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結合,有的放矢。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內涵,教師用教材實施教 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也應該滲透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教育。因 此,教師在開展聽、說、讀、寫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予以充 分、恰當運用,發揮本課程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應有作用。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 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并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恰當融入、 滲透,防止德育簡單灌輸、空泛說教。
    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應該尊 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地進行滲透;應該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開展小 組道德問題討論,啟發學生在訓練英語技能的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道德問題,主動交流 或辯論,作出道德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具進行 德育滲透。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師單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 也談不上德育的有效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一些內涵德育的文字、圖形、聲音、動畫、 視頻圖像等信息用于教學之中,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 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設計任務,讓學生在掌握 知識、發展技能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從中自我發掘德育內容,學會自我教育,學會合作, 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道德認知和內 化方面有所進步。
    但是實際在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在介體方面滲透德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在教材的使用上存在不足。在調研聽課過程中,發現一些教師對于教材中一些明顯 包含德育內容的信息并沒有指出或加以適當點撥。在訪談過程中, 2018 級應用心理學專 業 X 同學表示:“英語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對課文中的具有明顯道德內涵的內 容進行適當德育滲透,像課文一些作者對于發生事情的感悟,這樣的內容富含哲理和深 度,具有很好的德育價值。同時,老師對教材中的其他涉及到德育滲透的部分也沒有注 意滲透。像是我們用的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每一單元結束都會有unit project (單 元項目),這部分會讓學生對每一單元的單元道德主題進行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加 深對于單元道德主題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德育價值,像這樣的部分在教材中還有很多,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課本中的這部分內容好好利用,會使得教學的德育色彩增強。 ”由 此可見,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將教材中富含德育價值的內容和項目歸納出來,并 將德育價值相對較高的內容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講解或是讓學生自己去做。
    在單詞講解中存在不足。在調研聽課過程中,發現教師在講解單詞及例句時,沒有 將一些具有明顯道德含義的單詞或有著豐富德育精神的例句加以適當拓展點撥,沒有發 揮出這些單詞和例句應有的育人作用。
    (四)環體方面
    環體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公共英語教學環境以及校園環境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公共英語教學環境
    公共英語教學環境有待改善。在聽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在課堂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學 處于走神狀態,在玩手機或者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而教師也沒有對這一現象進行制 止,形成了一種“教師講教師的,學生玩學生的”不良課堂環境。嚴格課堂紀律,營造良 好的教學紀律也是德育內容之一。通過這個現象可以看出,大理大學的公共英語課堂教 學環境管理還做得不夠。
    公共英語課堂的課前課后學習環境有待改善。課前有準備、課后有交流有利于營造 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幾次聽課和了解得知,在英語課開始之前,學生們沒有做好有關 于上課內容的準備,幾乎都是在老師進來教室之后,有的學生是在課前展示結束之后, 教師開始進行教學內容講授時才把教材打開,學生沒有為自己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上課前 氛圍。課下也很少有同學問問題,幾乎都是一下課就立即離開教室。故在大理大學公共 英語教學課堂的課前課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此課 前課后的學習環境對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利。
    公共英語課堂的德育氛圍欠佳。調研中筆者發現,在大理大學現在的公共英語課堂 上,教師還是以傳授英語知識為主要目的,對于德育滲透或是教材、課件中涉及到的道 德方面的內容不多,本來有些教學內容既可以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教師 積極營造從而形成很好的德育氛圍,做到兩全其美,而實際上教師沒有注意德育功能的 發揮。
    2、校園環境
    在校園環境中對結合英語學習進行德育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校園環境是大學生在 大學生活中接觸時間最長、最容易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環境系統,故大學校園環境的建 設十分重要。要想把德育滲透于無形之中,不僅要在英語課堂上著手,還要把校園環境 作為德育滲透的另一個著力點。可以通過生動形象并具有德育功能的英語宣傳欄、宣傳 畫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德育熏陶。在大理大學校園中,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到位。
    學校及學院公眾號、微博上對于德育的宣傳有待改善。互聯網是當今大學生除了課 堂以外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對于在互聯網層面加強德育滲透建設可謂至關重要。但是筆 者通過瀏覽相關網頁,發現相關網頁對于英語學習與德育結合的信息宣傳還有待加強。
    學生社團對德育宣傳的力度有待加強。大理大學的社團涵蓋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 方面,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學生社團包括外語類學生社團,因 為是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的,由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組成,故在社團中進行德 育滲透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社團舉辦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大理大學目前 社團的德育滲透作用需要繼續加強。
    校園廣播對德育的滲透有待加大。我校在中午和晚上時會由學生進行廣播。但是長 期收聽后發現,我校的校園廣播針對有道德教育意義的內容播報較少,更缺少既有利于 英語學習,也有機融入道德教育意義的內容。
    以上所列舉的公共英語教學環境以及校園大環境都可以成為外語教學的課外延伸, 都應該充分考慮德育滲透問題,在這方面還有一些潛力可挖。
    綜合以上從主體、客體、介體和環體四個方面對于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 育存在的問題與分析,可以看出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在德育滲透方面雖有不少值得肯 定之處,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二、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學校、學院和教研室對課程德育滲透的要求及宣傳教育有待加 強
    通過上述問卷結果、訪談內容和聽課記錄可知,目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 中存在著德育滲透意識不強的問題。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師自身的原因,但是,教育者 必須先受教育。由于學校、學院和教研室對教師要利用課程進行德育滲透的要求及宣傳 教育工作做得不夠,致使許多教師未能對德育滲透形成正確認識,缺乏滲透意識。
    公共英語教師由于一直是學習英語語言專業,所從事的也是英語專業教學,對教師 必須履行“課程育人”即德育滲透的職責不甚了解,對于德育內容及要求的認識也很有 限,也就不會主動去思考探討德育滲透的方法問題。所以導致公共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 中還存在著一些德育滲透欠缺問題。
    部分公共英語教師認為,英語課堂應該只傳授語言知識,德育是思政課教師、輔導 員做的事情。這部分教師不做或不會做德育滲透的事,主要是認識問題。而要提高他們 的認識,就需要學校、學院和教研室進行要求、教育、引導。通過宣傳教育,是他們明 白語言信息之中包羅萬象,涵蓋的知識信息里面包含很多德育內容,具有極強育人功能 和德育價值,如果好好利用語言信息,則能夠使得語言材料更好的發揮其德育作用①。
    (二)應試化教學使得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目前,由于大學公共英語四級以及大學公共英語六級考試的通過率以及將來學生步 入社會應聘工作的需要,一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對課本中涉及到的單詞、短 語搭配以及語法重點講解,對課本涉及到的文化和道德情感信息一筆帶過甚至完全不 提,只對文章中的單詞、短語搭配和語法單獨進行講解,教材單純成為了傳授語言知識 技能教授的載體。在這種教學環境下,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也是以通過大學公共英語四級 以及大學公共英語六級為目的來學習英語,把通過四六級考試當做學習英語的唯一動 力。只在乎能夠提高英語成績的內容,對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其他育人內容幾乎不再考 慮之列。有部分學生則是為了考研和出國深造而學習英語,對于提高英語成績以外的語 言知識沒有絲毫興趣,長此以往,會在高校中形成一種英語學習應試化的不良氛圍,對 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而英語學習目的的功利化必然會導 致英語學習過程的功利化,而語言的精髓則在于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從近期看,學生 可能會因此得到相對較高的英語分數,但是從遠期看,一旦脫離了英語應試環境,學生 就不會再有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甚至會忘記之前所學過的英語知識,對于學生
    ①蒙丹.論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D].電子科技大學,2006.
    的英語學習也極為不利。
    在聽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過程中功利性的傾向明顯,過于 重視四六級英語考試的考試技巧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著重于對于單詞和語法 的講解;在講解課文時,也是著重分析句子的語法知識點,對于課文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和道德內容提及甚少。在聽課調研的過程中,還發現 A 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進 行新課的教授,而是講解了四級大學公共英語四級考試的真題。B教師在課堂對學生進 行了大學公共英語四級真題的模擬練習。在此過程中,不難發現,由于當今社會對于英 語等級的各種要求,使得部分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應試技巧過于重視,導致了 對于教材和課堂教學中道德教育元素的疏忽。
    (三)德育滲透的內容、途徑和方法有待改善
    首先,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的內容包含大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這些 內容中包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教學中在保證語言知識傳授的質量與前提之下,對教材 內容中涉及德育方面的內容進行適當點撥,則可以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而此舉 也通過道德這一與學生緊密相關的話題,更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能夠促進英 語教學的具體可感性和有效性,使得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的語言知識印象更為深刻,更 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其實英語教材中包含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家庭觀念、個人 品德、法制觀念、敬業觀念、誠信觀念等各個方面,這些方面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對 這部分內容進行滲透不僅是為學生負責,更是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 求。但是部分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忽略了一些很典型的具有德育價值的內容,只 是將其視為傳授語言知識的載體,忽略了語言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信息。
    其次,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各個環節中包含了很多德育信息。很多公共英語教師在課 前會讓學生結合單元主題或者其他方面用英語進行課前展示,這些課前展示的內容中通 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德育價值。但是部分公共英語教師僅把課前展示 環節當做是一項簡單的教學環節或是一項評定學生平時分的標準,而對于課前展示的思 想內容以及點撥升華則幾乎沒有,使得原本可以相當出彩和展示學生精神風貌的課前展 示環節越來越流于形式,失去了課前展示交流的意義與魅力。
    再次,許多公共英語教師缺乏德育滲透的方法技巧。由于公共英語教師所學為英語 語言相關專業,對于德育方法以及更為細微的德育滲透方法不是很了解。在聽課的過程 中,發現有些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沒有采用較好的方法,幾乎都只是在教學中涉及到 道德內容時提及一兩句,而所提及到的內容也往往是就事論事,不具有更高的意義;教 學中公共英語教師所使用的多媒體課件以及音視頻文件當中也包含著很多德育信息,教 師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對包含德育信息的內容進行適當點撥。多媒體系統和音視頻文件 具有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特點,如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德育滲透,會使得學生對教師所教 授的知識以及內容印象更為深刻。不少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沒有對所講授的內容根 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靈活處理,在兩個不同的專業講授的內容完全相同,沒有根據專業 進行相應的調整。
    第四章 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滲透德育的建議
    筆者在閱讀教材及文獻、觀摩聽課、發放問卷、訪談教師及大理大學本科學生的基 礎上,著重查找了以上一些問題、不足,并簡要分析了成因,針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 學中滲透德育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下九條關于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更好地滲透 德育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在高校每門課程都有德育的任務,只是不同的課程其任務有多有少、有直接間接之 分。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應加強對于德育重要性的認知。外國語學院由于長期承擔外 國語以及與外語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為提高學生的期中、期中考試成績以及公共外語 等級考試的通過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較側重于語言知識的教學以及應試技巧的傳授 和培養,對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識仍有欠缺。
    針對目前的現狀,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應該提高對德育滲透的認識。加強公共英 語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是中央大政方針和教育部的要求,是高校立德樹人、課程育人之 必須,對高等教育和身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大學生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理大 學外國語學院加強公共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是對黨和國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的貫 徹落實,也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的使命所在,作為公共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 到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主動地履行職責。
    外國語學院應充分認識課程育人的重要性,加強公共英語教師的德育意識,可以通 過學院會議、教研室集中學習以及印發各級重要文件中涉及“德育”的學習材料等辦法, 讓教師自覺學習并提交關于德育方面的閱讀心得。通過自主學習相關文件、材料來提高 教師對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
    外國語學院在教學大綱的編寫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德育內容的地位,并要求任課教 師在教學中以適當的方式方法進行德育滲透,使得每一位公共英語教師對于德育不再是 不了解或似是而非的印象,使得每一位公共英語教師能夠對黨和國家的課程“課程德育” 精神了然于心,對學校和學院的德育要求成竹在胸,對教材中的富含德育信息的知識點 完全熟悉。可以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把適合進行德育滲透單元的德育目標提出 來,對自己在授課過程中教材中所要講解的德育內容以及如何使用更好的教學方法來進 行德育穿插有很好的把握。
    二、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德育滲透意識
    要提高公共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由于英語教師長期的外文學習和教學過程中 大量接觸的都是西方文化與思想,若不能正確看待和理解,不免在教學中會存在這樣或 是那樣的問題。外國語學院要高度重視加強公共英語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加強對 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和時事政治的教育。
    外國語學院對教師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要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將經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使得教師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 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站位,并用科學的理論來影響學生。
    外國語學院應加強教師對于時政新聞的學習。通過“學習強國” APP來加強公共英 語教師對當前國內外時政熱點的掌握與理解,將科學理論與時政熱點相結合,在課堂中 傳遞給學生新鮮正確的觀點。
    通過入黨積極分子教育來使得公共英語教師對于我國的大政方針有更加深刻的了 解。在發展教師黨員的過程中,著重加強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知識的傳輸,使得爭取入黨 的公共英語教師對我國大政方針和德育要求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把握。
    組織教師多向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學習,通過聽課、集 體備課以及共享優秀教師教案,討論、交流等手段來提升公共英語教師德育滲透的意識 與能力。同時可以在網上找到優秀的公開課中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室來 進行展播,組織教師集體觀摩學習,在優化英語教學內容和完善英語知識教學方法的同 時,讓教師觀察分析公開課中教師在德育滲透方法做的好的經驗。
    三、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克服應試教育功利性傾向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牢記教師的立德樹人使命,明確自己身為教師“教書” 和“育人”兩方面的使命,不能僅僅只是重視分數和考試而忽視了利用語言教學中豐富 的德育信息進行滲透育人。
    要建立更為完善的大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系統。不能僅僅是以考試成績或是等級考試 證書來衡量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而是要建立多方面、全方位的大學生英語水平評價體系。 將德育納入大學公共英語考核的一項內容。
    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弊端。教師重視四六級考試問題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教學 中只重視英語知識以及應試技巧的傳授與教學,會使得學生對英語中包含的其他信息敏 感度降低,對學生今后的語言學習有不利影響。
    要明確德育的重要性。教師要以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而不 是僅僅只重視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在教學中兼顧德育,能夠使得學生的道德素 質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得到提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對英語學習 也會有積極促進作用,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大理大學和外語學院應該及時組織公共英語教師學習關于“課程思政”、“立德樹 人”之類的文件精神;同時,要在公共英語教學相關規章制度中明確提出關于公共英語 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以及德育滲透的內容要求。
    四、強化并突出滲透德育的內容
    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可以滲透的德育內容很多,并且可以因人、因時而異,但是也應 該明確、強化和突出一些容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愛國 主義教育。
    通過詞匯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且詞匯中往往富含著極 為豐富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貶,或喜或悲,而這些都可通過特定詞匯的運用直接表達出 來。大學公共英語中的詞匯教學通常通過與例句的結合來講解,教師在講到一些特定單 詞時可從例句著手,選取富有愛國主義色彩的例句來為德育滲透增色。例如在講解《新 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Unit 6 Text A的單詞territory (領土;領域)時,就可以使用 例句: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f China is sacrosanct.(中國的領土主權神圣不可侵犯。)通 過這句例句來穿插講解中國的領土固有范圍,樹立學生對于國家領土主權的神圣感和尊 嚴感以及愛國的情感與品質。在講解《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Unit 5 Text A的單 詞 panorama (全景; 全貌)時,可以使用例句:The tower offers a breathtaking panorama of Guangzhou.(從這座塔可以看到廣州市令人驚嘆的全貌。)通過這句話可以使學生在 掌握單詞的同時也了解了廣州市的美麗風光,能夠使學生在對廣州市產生好感的同時加 深愛國之情。在講解《E英語教程4》Unit 5 Passage B的單詞groundbreaking (開創性 的 ) 時 , 可 使 用 例 句 : Tu Youyou was honored for her groundbreaking work in malaria treatment.(屠呦呦因為在瘧疾治療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被表彰。)此處通過對于我國及 對世界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屠呦呦的事跡介紹以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 步可以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通過課文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大理大學所選用的三套教材具有十分豐富的德育 內容,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通過課文中的有關內容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的方式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課間時可以通過 多媒體放映一些包含愛國情感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片段,例如在課間時可以通過放映電影 The Sound of Music (《音樂之聲》)的片段,影片通過Captain Von Trapp (特拉普上校) 一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美好生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從奧地利逃 亡的轉變,在其間展現了 Captain Von Trapp 對于自己國家深深的熱愛之情,電影中的音 樂Edelweiss (《雪絨花》)更是將愛國情感直接表達于歌詞之中: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雪花啊,雪花啊,請你永遠保護我的祖國。)教師在課間時 播放類似影片可以使得學生在豐富英語知識、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將愛國情感牢記于心。
    (二)集體主義教育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集體主義思想巧妙地貫穿在教學之中。
    在課前導入部分貫穿集體主義精神。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2》Unit 6 Learning to Work Together (《學著一起工作》)的Quotes (名人名言)部分中提到德國著名思想 家 Jo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所說的一句話:A great person attracts great people and knows how to hold them together.( 一個偉大的人能夠吸引并且知道如何把他們團結 在一起。)教師可以在此處通過名言警句告訴學生集體精神的重要性。
    在課文講解過程中貫穿集體主義精神。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2》 Unit 6 的 Text A What does Teamwork Really Mean?(《團隊合作究竟意味著什么》)中,教師可 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講解企業中集體主義的重要性的同時適當拓展,凸顯集體主義在 學校、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在課上活動中滲透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討論交流等環節。以 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問題,并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一部分的課上報告或是課下作業。 通過這樣小組的形式使得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于集體主義的認識,也能夠使得學生對于 集體主義精神的了解更為深刻。
    (三)家庭觀念教育 家庭觀念是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里的寶貴財富,我國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對于家 庭的重視以及對于父母與子女的感情使得華夏兒女的家庭觀念歷久彌新。在大理大學所 選用的三套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家庭觀念思想,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穿插 進行家庭觀念教育。
    例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1》Unit 3 Parents and Children (父母和孩子)的 Text A A Time for Memories(《回憶的時節》)中,講述了作者與母親在公園里經歷了 很多的美好時光,作者的孩子出生后,作者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個公園里來,以此 來展現親情的傳承。
    在課后作業中布置相應的作業。讓本地的學生回家和父母聊天或出去游玩,外地的 學生給父母打電話,并用英文寫出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并寫出如何能夠使得自己與父母 的關系更加的緊密。通過這樣的作業使得學生對于能夠進一步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系, 對于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更進一步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
    (四)個人品德教育
    教師應時刻記住,坐在講臺下的不僅是學生,更是祖國未來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和生 力軍,教師應該增強對國家負責、對學生德行負責的責任意識。在教書的過程更要主動 承擔起育人責任,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個人品德的教育。在目前的教材 里,上文已經列舉到,可以滲透個人品德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并盡可 能地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育引導。
    例如在《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2》Unit 1的Text A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陌 生人的善意》)講述了作者為了證明當今美國人是否只重視利益、冷漠自私,通過不帶 錢的公路旅行橫跨美國,旅行也改變了作者原來對于美國國民的態度,告誡我們要對陌 生人心懷善意、樂于助人。教師可以在講解此段時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假如有陌生人 向你尋求幫助時你做何反應。
    (五)敬業觀念教育
    一部分的大學生在結束大學學習之后會進入到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敬業觀念對于 這部分的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敬 業觀念的滲透教育。例如《E英語教程4》Unit 1 Youth Basketball: Ten Life Lessons to Teach Your Team(《年輕人的籃球:教你的隊伍十條人生經驗》)中寫道:“ 1. Hard work leads to success. When an individual player or a team as a whole puts in extra work and the results pay offon the court, what better time is there to communication this message.” (1.努力才 會成功。當單個球員或整個團隊投入更多精力并在球場上獲得成功時,沒有什么時候比 這時更適合來傳達此信息。)教師可以在此處通過對于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建議來拓展 發散在各行各業對于敬業精神以及只有敬業才能取得成功的觀念。
    五、拓寬滲透德育的途徑
    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教材的德育意義和價值,綜合比較各套教材課前導入、 課文以及課后各部分的德育意義,選取德育價值相對較高的教材作為大理大學公共英語 教學的教材。
    在課前導入部分,可以通過名人名言進行單元主題的導入,通過讓學生分組分析討 論名人名言的含義以及寓意,在導入單元主題的同時,并在名人名言的教導中對德育信 息進行適時滲透。
    在講解課文前,要注重對于課文背景信息的講解,包括作者的個人信息、課文發生 的背景以及相關知識,在講授背景信息的同時,要注重對于學生德育信息的教授,在教 授相關德育知識的同時要加以適時、適當的引導,在教授背景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將 德育背景信息傳授給學生。
    在課文講解過程中,通過課文中含有德育信息的話或者段落進行德育滲透,通過對 于特定句子以及段落德育信息的適時點撥,讓學生在語境中體會到德育的重要性。
    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在訪談過程中,不同專業的同學對教師分專業 進行備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進行德育滲透比較關注。
    2018級音樂學專業的A同學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專業特點;教師
    可以在課前展示環節可以讓同學們以音樂為主題展示相關內容,并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 或其他思想進行總結和升華;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穿插一些關于音樂的知識,例如關 于音樂家的知識以及樂曲的知識,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音樂家的故事或者音樂選段。”
    2018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B同學指出:“在課前展示環節讓同學以不同小組的方 式進行課前展示,主題可定為對不同文學作品或者文學家的介紹;希望教師在教學中能 夠將中西方的文學知識穿插其中。”
    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C同學指出:“英語教師沒有在課堂中對于相關的內
    容進行德育滲透;在課前展示環節可以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專業相關內容,也可 介紹其他方面內容,并對其中包含道德或其他方面思想進行總結和升華;教師可以在教 學中多把一些時政熱點問題用英語進行分析,或者告訴學生這些熱點問題如何用英文表
    達。”
    在講解單詞時的例句選擇上,以選擇將單詞賦予讓學生能夠理解的語境為主,以選 擇富有德育價值的句子為輔,做到“既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又有生動易懂的生活背景, 還有貼近生活的德育信息”。這樣既可以使得單詞教學更上一層樓,又能夠使得在單詞 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信息潛移默化的賦予在單詞以及例句信息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在語義語境聯想上,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在講到與德育信息有關的內容時,可 以使學生進行適時的聯想,將教材或課堂上的例子與學生自己身邊的事例或學生讀到過 的事例進行聯系,從而使得學生將書本和課堂上的德育信息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可以使 學生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以自愿的方式分為幾個固定的小組, 然后在教學中,以小組的方式完成課堂任務和課下作業。通過分組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溝 通、協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合作。
    在課文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單元中所涉及的道德內涵進行提 問,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升華,通過提問一個與道德內容相 關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印象,同時能加深學生對于德育信息的印象。
    在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對教材中教材課后練習部分進行有選擇的布置,課后有很 多與德育有關的元素,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將課后作業中將語言知識與德育信息 相結合,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課后的翻譯練習,翻譯材料具有很強的德育價值,通過 中譯英、英譯漢兩種對比的方式,在培養語言知識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道德信息 的印象。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設計任務,多種方法手段 并用,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又引導學生注重立德修身,從教材里、課 堂上、教學中自我發掘德育內容,學會自我教育,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 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道德認知和內化方面有所進步。
    六、改進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語言熏陶法
    教師可以從改進自己的教學語言做起。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我國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 贊嘆,對大好河山的贊美,對科學家的崇敬,將愛國之情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學生。教 師在講解課文時,如遇到表達是非對錯、善惡美丑的句子可以適當給予點評,指出課文 中的做法是對是錯,以及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類似的情境。
    (二)課外實踐法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布置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課外時間活動中,將德 育元素的功效最大限度的發揮。如《新視野大學英語》每單元的最后一部分 unitproject (單元項目),此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于單 元主題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unit project布置下去,讓學生分組完成,并在 每節英語課前進行展示。
    另外,可以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或多次實踐教學,通過在實踐中感受文化以及 道德的影響,將道德教育滲透于其中。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參觀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 館,通過對于大理歷史的深入了解,可以使得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進而能使得學生樹立 起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之情。另外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前往位于大理州祥云縣的“王 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通過感受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三)多媒體教學法
    更加多元化的運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可以播放相關視頻片段以及音樂,可以在加深 學生對于單元主題理解的同時加深對于單元德育內涵的理解。例如在《E英語教程1》 第五單元的Reading-Three Films that Influenced Me (三部影響我的電影)中,講述了對 于作者產生影響的三部電影 Bicycle Thieves, A Blonde in Love 以及 The Battle in Algiers,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播放其中一部或者是三部影片的片段,抑或是利用課下時間 組織學生一起觀看完整的電影,在放映片段或整部影片結束后,對于電影中所包含的德 育信息和價值進行點撥與升華。
    (四)因“專”施教法
    我校由醫學類專業、音體美專業以及除了醫學類專業和音體美專業之外的普通本科 專業組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對音樂學專 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單元主題適當穿插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在《E英語教程2^ Unit 6 Passage B What Makes a Great Musician?(《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音樂家?》)中講到了 貝多芬活到老,學到老的事跡,教師可以在講到此處時穿插講解貝多芬的生平或是播放 貝多芬的音樂,讓學生在了解音樂家貝多芬的同時,更加了解貝多芬身上堅持不懈以及 其音樂中包含的強大生命力以及熱愛生命的強烈情感。在《E英語教程4MJnit 4 Passage B Andy Warhol: Turn High Art into a Brand (《把高雅藝術變成品牌的安迪•沃霍爾》) 中講述了安迪•沃霍爾走向PopArt(波普藝術)的過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以及安迪沃 霍爾的作品告訴學生藝術的多樣性以及將藝術帶進生活的啟發。
    在對醫學類專業進行公共英語教學時,在涉及到醫學以及健康的主題方面時教師可 加以適當拓展,如可以結合醫生宣誓誓詞--The Hippocratic Oath (希波克拉底誓言)以 及護士宣誓誓詞--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Pledge (南丁格爾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言中 提 到 : In every house where I come I will enter only for the good of my patients, keeping myself far from all intentional ill-doing. (無論到了什么地方,也無論需診治的病人是男 是女,對他們我一視同仁,為他們謀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我要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 不做各種害人的劣行。)以及南丁格爾誓言中提到的: I will abstain from whatever is deleterious and mischievous, and will not take or knowingly administer any harmful drug.(勿 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教師可以結合希波克拉底誓言中人人平等、對 待職業認真負責以及為病人考慮的精神內涵和南丁格爾誓言中涉及到的誠信精神,對醫 學類專業學生適當滲透有關于此的德育思想教育。
    七、營造滲透德育的環境
    為了改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整體環境,可以從公共英語教學環境和校園環境兩個 方面進行分析。
    (一)公共英語教學環境
    改善公共英語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課題紀律管理,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 堂紀律。及時制止學生上課玩手機或是做別的事情,讓干擾教師教學效果的因素減到最 小,從而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營造一個積極學習、專注學習、尊重老師的教學環境。
    改善公共英語課堂的課前課后學習環境。公共英語教師要要求和引導學生在上課之 前認真進行復習和預習,回顧上節課的內容以及預習本節課的內容,在課前展示開始的 時候,仔細聆聽同學演講的內容;鼓勵提問并共同探討問題。教師要在每堂課結束時分 別詢問整個班級和具體學生就本節課還存在的疑惑,適當布置課后思考題,包括德育滲 透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下一次課進行檢查,長此以往,堅持不懈,在班級中養成良好 學習氛圍。
    積極營造公共英語課堂的德育氛圍。每一位教師都要知道教育部關于“課程育人” 的要求,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自己的育人使命,在備課、課件制作以及 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將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德育內容和思想融入其中,這樣既可以使 學生得到道德層面的提高,又可以豐富整個英語教學的廣度。
    (二)校園環境
    在校園環境中加強對于德育的宣傳教育力度。大理大學背朝蒼山,面向洱海,冬天 和春天有櫻花開放,自然環境優美,享有“大學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學”之美名。大 理大學可以積極向學生宣傳學校的優美自然風光,并通過各種渠道向學生宣傳保護學校 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起熱愛學校、熱愛大理以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之情。 同時,大理大學還可以在學校教學樓、公告欄和學生宿舍張貼弘揚優秀美德的宣傳標語 或畫帖,中英文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影響。
    加強在學校以及學院網站、公眾號、微博上進行德育的宣傳。當今大學生與網絡聯 系密切,且易受網絡信息的影響,而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優劣兼具,大理大學及各學 院的官方公眾號及微博需要起到導向作用,通過傳遞包含正確價值觀念的信息來影響學 生。例如在微博發布“歷史上的今天”主題等相關內容,通過對古今中外大事件的梳理, 能使得學生對歷史上的偉人及其事跡產生崇敬之情,對熱點事件和公眾話題能夠明辨是 非,對德育滲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社團要加強德育宣傳的力度。例如大理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可以在實踐活動中 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傳遞樂于助人、敢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大理大學藝術團可 以在節目創作過程中,創作道德情操高尚的文藝作品,用文藝作品來影響學生。洱海文 學社可以通過創作積極正面、陽光向上的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傳遞愛國、愛家、誠 信等優秀美德,加強道德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在中午和晚上的校園廣播時間,可以將德育元素滲入其中。在時政新聞播報板塊, 可以將加強對于具有德育元素的新聞播報。在英語文章朗讀板塊,可以多朗誦富有德育 元素的英語美文,這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及素質,對大理大學德育 環境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八、加強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借鑒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借鑒。中華文化是指發源于黃河流域中原地 區的中原文化,在歷史進程中又與其他外族文化相結合所形成的文化集合體,中華文化 現在在東亞儒家文化圈各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西方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中華文化歷 經上下五千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內涵。而西方文化則起源于古希臘和羅馬帝 國的印歐人所創造的南歐文化和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所創造的北歐文化,現在盛行于西 歐、北歐、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可以取長補 短,相互借鑒,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互相輝映。
    在自然觀念上,中華文化主張“天人感應”以及“天人一體”,而西方文化主張的 則是“征服自然”,教師在講授涉及自然環境的單元時可以將中西方的自然觀念進行對 比,并告誡學生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一定要善待自然。
    在家庭觀念上,中華文化所奉行的是“家庭本位制”,以家庭為核心,而西方文化 則奉行的是“個人本位制”,以個人為核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家庭時可以將中 西方的兩種家庭觀念放在一起做對比,并在比較的過程中突出家庭的重要性,使學生更 能夠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
    在世界觀念上,中華民族奉行的是“以和為貴”,主張以和諧的思想與世界各國平 等交流,而西方文化奉行的則是“開拓進取”,主張以暴力手段擴張領土。教師可以在 涉及到西方殖民歷史的單元中結合 21 世紀以來的伊拉克戰爭以及敘利亞爭端等西方勢 力干預的暴力沖突將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世界觀念進行對比,突出中華文化“以和 為貴”的世界觀念。①
    在大學公共英語教材中所包含的信息大多為西方國家的文化信息,在這些信息中有 著極為豐富的文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文化知識與道德教育融為一體,結合課前 名人名言、課文以及課后練習部分,將文化知識與德育信息與授課巧妙的融為一體。
    此外,教師要注意在授課過程中對于中華文化的講授與弘揚,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 文化自覺以及文化自信意識。
    九、借鑒國外外語教學經驗
    英語教師應明確語言內容中所包含的政治信息及價值觀念。外語從狹義上說是一門 語言,從廣義上可以說外語與國防和國家安全掛鉤。故外語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素養, 保持較高的政治站位,在教學中能在涉及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地方明確指出中西方差 異,使學生在接受不同國家文化的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
    從美國的外語教學經驗可知,英語教師應明確公共英語課的通識課定位,將純“工 具性”教育轉變為“通識性”教育。在通識教育中使得學生在汲取文化信息時對文化及 語言產生興趣,在此過程中也可將語言知識銘記于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教 材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講解,包含教材中課文等其他部分所涉及到我國和其他國家 的文化信息,并可以適當進行對比和拓展,如可在課件中根據教材內容適當涉及,讓學
    ①白曉曉中西方文化價值觀比較與借鑒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50-51.
    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文化信息和道德情感熏陶。教師在文化內 容中的講解過程中更可以將熱愛自然、敬業愛家等美好道德情操巧妙貫穿于文化內容 里,寓文化于語言教學之中,寓德育滲透于文化之中。
    從美國的外語教學經驗可知,英語教師應將外語教學應與其它學科相聯系。根據美 國學科教學中在歷史、地理以及外國語等其他課程中靈活貫穿道德教育的經驗,教師可 在英語教學中將價值觀及品格教育內容根據教材和教學內容巧妙融入其中。教師在課堂 上對語言知識進行講解的同時可對教材所涉及到的跨學科內容適當提及,在此過程中將 愛國等道德因素巧妙的融合其中,從而使得德育滲透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達到潤物細無 聲的效果。例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學科中蘊含德育價 值的內容,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到其他學科的知識,也能夠在跨學 科知識中得到道德情感上的升華。而同時這些內容也反過來會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外語 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將語言知識、跨學科知識以及德育信息一并接受,起到一加一 大于二的效果。
    從新加坡的外語教學經驗可知,可以在教材中加大本國文化信息的所占比例。新加 坡母語教材中的華語教材以漢語為載體,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通過對于中華傳統文 化的描述,使得新加坡華人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以及蘊含的精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及更 加深入的理解。在我國公共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可加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當代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通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與現代文化,有利 于使學生樹立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從新加坡的外語教學經驗可知,要在外語教學中加入情境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能夠 使得學生將學習到的語言知識迅速轉化到實際應用中去,對于語言知識的鞏固有很大的 幫助。教師在使用情景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規定學生以富含德育色彩的場景為特定情 境,例如聯合國環境會議、公共倫理、關于大學價值的討論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 生將本節課或者是本單元學習的單詞以及短語搭配運用到對話中去,通過讓學生在實際 情境中的使用,不僅更加扎實的掌握了語言知識,而且更能夠加深受教育者對于特定話 題的理解,對于話題中所蘊含和倡導的德育觀念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內化到學生的頭 腦,外化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結語
    本文緊扣“德育滲透”,闡述了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狀和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基 于調研,對大理大學公共英語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并分析了 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根據問題和原因提出了解決對策。
    語言不僅是人類溝通的工具,更承載了人類社會諸多的文化因素,真實的記錄了不 同時期人們的思想,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與思想的光芒。法國哲學家Blaise Pascal (布萊 茲.帕斯卡)曾說:L'homme n'est qu'un roseau, le plus faible de la nature; mais c'est un roseau pensant. Il ne faut pas que l'univers entier s'arme pour l'ecraser: une vapeur, une goutte d'eau suffit pour le tuer. Mais, quand l'univers l'ecraserait, l'homme serait encore plus noble que ce qui le tue, parce qu'il sait qu'il meurt, et l'avantage que l'univers a sur lui; l'univers n'en sait rien.(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 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 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 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而語言,正是人類永恒思想的 見證者和傳承者。英語不僅是一門世界范圍內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更是一門承載著無 數偉人思想、經典文學藝術作品的語言,如何將英語的工具性以及英語的文化性、情感 性、藝術性、思想性巧妙的融為一體,讓受教育者在學習外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能獲得 來自語言背后文化的熏陶、情感的洗禮以及思想的升華,更是所有外語教育者所需要共 同思考的問題,還需要各位專家學者、前輩同仁共同努力。
    在寫作本論過程中,發現相關的碩博論文及期刊論文主要是集中在理論方面的研 究,對于實際教學的探索、調研及分析還做得不夠,對其他國家的外語教學中滲透德育 的經驗也應該充分借鑒。盡管筆者對本課題的調研和寫作作出了較大努力,但還是覺得 深度和廣度挖掘不夠,只能有待今后的研究予以彌補。
    由于筆者才疏學淺,能力有限,加之時間有限,在后期寫作過程中又受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影響,無法更加深入詳細地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各個環節進行更為具體的補充 調研,文章難免有紕漏之處,還請有關老師和專家學者指正。
    參考文獻
    (一)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010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 2017
    [3]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Z], 2017
    [4]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Z], 2017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6]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 2012
    [7]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Z], 2014
    ⑻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Z], 2019
    [9]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新視野教材4學期制班級使用)[Z],2017
    [10]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Yonkers, NY. (1996).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ERIC Clearinghouse.
    [11]新加坡母語檢討委員會.2010母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Z].2010.
    [12]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中學華文課程標準 2011[Z].2011.
    (二)專著
    [1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14]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15]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3[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16]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1[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4
    [17]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3[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4
    [18]秦秀白,張懷建.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4[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4
    [19]葛寶祥,王利民.E英語教程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0]苗麗,芬王波.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三)碩博論文
    [21]李秋菊.大學英語教學中儒家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
    [22]李憲.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
    [23]金瑤.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與實踐[D].西南大學,2009.
    [24]周勤.大學英語課文德育負載研究[D].中南大學,2008.
    [25]王志紅.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D].中南大學,2007.
    [26]馮麗春.藝術高職類學生德育工作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7]聶明方.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5.
    [28]田國霞.新加坡共同價值觀建設及其啟示[D].天津工業大學,2016.
    [29]樊榮.語言推廣與文化融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0]蒙丹.論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D].電子科技大學,2006.
    (四)期刊論文
    [31]張愛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途徑探索J].渭南師范學院學 報,2018,33(18):17-22.
    [32]盧火艷.關于高校英語教學德育滲透面臨的困難探究[J].南方論刊,2017(03):91-92.
    [33]馬靖博.大學英語德育滲透對大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影響——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為例[J].德州學院學報,2016,32(03):93-98.
    [34]宮慧英,孫峰.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海外英 語,2016(01):36-37.
    [35]黃義娟.高校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的著力點及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15(05):80-82.
    [36]李二龍.論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德育滲透[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2015,12(04):200-201.
    [37]周桂芬.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與德育的滲透J].赤子(上中旬),2015(06):40.
    [38]楊琳,李廣偉,朱莉莉. PBL 與醫德教育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 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27(03):408-410.
    [39]蔡嵐.努力做好學生思想道德的引路人——淺談《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教學中 的德育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5):24+59.
    [40]李朝紅.探究大學外語教學的德育隱性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2(12):52-53.
    [41]王穎.淺析大學英語德育教育的功能[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1(02):136-138.
    [42]鐘辰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德育培養探討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 報,2015(04):53-56.
    [43]申平平.德育教育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 31(08):131-132.
    [44]劉佳.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亞太教育,2016(25):77.
    [45]郝景東.關于發揮大學英語教學德育功能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 報,2015,30(03):116-118.
    [46]王杰,張宗新.英語跨文化教學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 究,2006(11):87-89.
    [47]謝梅.強化完全學分制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 版),2013(02):8-10.
    [48]楊秀松.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設計[J].大理學院學報,2009,8(03):85-89.
    [49]廖倩.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經驗及其啟示[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 報,2018,33(01):125-129.
    [50]白曉曉.中西方文化價值觀比較與借鑒[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50-51.
    [51]Shaaban, K. (2005). Aproposed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ESL/EFL classroom.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18(2), 201-217.
    [52]Cipolletti, H., McFarlane, S., & Weissglass, C. (2016). The moral foreign-language effect.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9(1), 23-40.
    [53]Chan, Leong Koon (2009, October). Envisioning Chinese Identity and Managing Multiracialism in Singapore. In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Design Research Conference, Seoul, Korea.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702.html

    上一篇: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現狀的調查 研究——基于彬州市 Y 小學的觀察分析

    下一篇:鹽城某所中職院校專門用途英語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