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及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23-06-21 10:56
    摘要 6
    Abstract 8
    第一章緒論 1
    1.1問題的提出 1
    1.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
    1.2.1國外研究動態 1
    1.2.2國內研究動態 6
    1.3研究目的及其意義 15
    1.3.1研究目的 15
    1.3.2研究意義 16
    1.4研究思路與方法 16
    1.5相關概念界定 16
    1.5.1學習活動觀 17
    1.5.2 活動 17
    1.5. 4語篇教學 18
    1.5.3語言技能 19
    第二章理論基礎 21
    2.1建構主義理論 21
    2.2輸入假設理論 21
    2.3 “從做中學”理論 22
    2.4語篇分析理論 23
    第三章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26
    3.1研究方案的設計 26
    3.1. 1研究目的 26
    3.1. 2研究對象 26
    3.1. 3研究假設 26
    3.1.4研究工具 27
    3. 1. 5研究過程 37
    3.2現狀調查結果 37
    3. 2. 1主題語境教學現狀 38
    3. 2. 2語篇知I識教學現狀 39
    3. 2. 3語言知識教學現狀 41
    3. 2. 4文化知識教學現狀 42
    3. 2. 5語言技能教學現狀 44
    3.2.6學習策略教學現狀 46
    第四章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0
    4.1主題語境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0
    4.2語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1
    4.3文化知識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1
    4.4語言技能教學中口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2
    4.5語言技能教學中寫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3
    4.6學習策略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54
    第五章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的對策研究 56
    5.1提高學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和認識對策 56
    5.2提高學生語篇知識掌握量對策 59
    5.3提高學生文化知識掌握量對策 60
    5.4提高學生口語技能對策 61
    5.5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對策 62
    5. 6發展學生運用認知策略能力對策 63
    第六章結論與反思 64
    參考文獻 66
    pm-問卷調査語剜標要求 71
    碾二問硼査之語篇知識課標要求 72
    問棚査之語言知識課標要求 73
    料四問卻査之文化知識課標要求 75
    lOdi問釧査之語誠啊標要求 76
    帳六問釧査之學習策略課標要求 79
    附錄七《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調査問卷》 81
    附錄八訪談提綱 86
    致謝 87
    第一章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指出,要建立包含六要素 在內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主要通過開展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同 時這也是學習者提高學習能力、發展多樣思維、強化文化理念、理解語 言、明確表達意義的主要學習途徑。①活動觀將六項課程內容充分整合, 奠定了保障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基礎,能夠強化教學成效,也為提高英 語教學和學習效果、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英語學習活動的概念早已被提出,但在高中的英語教學實踐中, 英語學習活動并沒有真正得到實施。受實驗版英語課程標準多年的影響, 英語教學依舊停留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各自的專 項教學上,并沒有落實體現出新課標提出來的“綜合性”、“整體性”、“關 聯性”的教學思想,使得教學停留在表層,難以達到深層教學的高度。 如此看來,英語學習活動觀有待于落實。
    所以,筆者希望通過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況來探究基于 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 出針對性的對策使學習活動觀得到更好的落實,改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1.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如前所述,雖然學習活動觀已經被提出來了,但在教學中并沒有得 到真正的落實,因此國內外學者針對英語教學所做的研究并沒有直接落 實到“學習活動觀”上,而是通過對語言技能教學來展開的。并且語篇 教學代表著學習活動觀提倡的未來的教學方式,所本研究的文獻研究綜 述是從學習活動觀、語言技能教學和語篇教學三個方面展開的。
    1.2. 1國外研究動態
    學習活動觀作為我國新提出來的教學觀,國外學者并沒有對其進行 具體的闡述。因為國外的語言教學方式也是主要通過“語言技能教學”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2018(1). 
    展開的,加之語篇教學是學習活動觀的本質,所以本文的國外研究動態 從學習活動觀、語言技能教學、語篇教學三大方面展開。其中,語言技 能教學包括聽力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1. 2.1. 1學習活動觀
    新課標對于英語學習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認為學習者應當在 以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進行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并且在此基礎上達到意識的形成和多元化思維的培養等目標,從而形成 語言學習基本能力。就目前而言,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就必須要從“活 動”本身出發進行。外國學者并沒有關于學習活動觀的研究,但是卻有 關于“活動理論”的研究,活動理論地提出為學習活動觀具有指導意義。
    盧梭是最早提出要重視“活動”的人,其認為兒童活動的重要性是 不容忽視的。而后杜威將活動與心理學、哲學有機結合起來。后來隨著 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在上述的基礎上對于“活動”這一基本要素進 行了補充并提出了新的觀點。蘇聯的心理學家列昂杰夫、加里培林和塔 雷金娜在上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理論,即“學習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of Learning),該理論對學習活動的主體加以明確的規定,認為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作為主要的主體而存在,認為這樣的學習活動具有 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和階段性。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從學生 的個性出發,制定合適的教學活動,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學習規律為基 礎進行有效的教學。而后在1978年,維果斯基在上述理論基礎上提出了 新的理論,即“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這也促使了活動理論的 正式形成,該理論認為,活動系統的完成離不開主體、課題、工具規則 以及分工等基本要素。
    1. 2.1.2語言技能教學方面
    (一)聽力教學方面
    國外的聽力教學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始重視聽力教 學的萌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聽力教學的發展階段。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專家們就開始研究聽力結果、教 學,并優化教學策略,在這方面取得了相應的研究進展。奧馬利(O'Malley & Chamot)研究了聽音者聽力理解水平、語音認知能力、識別語音能力的
    延邊大學碩上學位論文
    內在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在提升聽力理解方面,認知策略的意義非常 重大①。安德森表明,聽力理解屬于復雜的認知過程,它依賴于聽者積極 參與到重新構建信息和解碼信息的過程中,其劃分了聽力理解的三個階 段:感知階段、解釋階段、應用階段役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很多專家對聽力教學的策略不斷提高關 注度。奧馬利(1900)研究指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 構成學生聽力策略。哈默認為,因為英語聽力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策略,需參照的基本原則為:播放機和內容都非常 關鍵;準備同等重要;至少聽兩遍;不同的聽力階段應該使用不一樣的 聽力任務策略;學習者需要及時反映教學內容和語言;優秀的老師能夠 將聽力材料合理整合和應用®。羅斯特(Rost)設計的創造性任務可以使 得聽力教學成效全面提升。Vandergrifit表明,應用聽力策略能夠強化 聽力教學效果,并優化教學過程。Flower & Miller指出,有策略的教 學法能夠幫助學習者明確具體的學習情景和策略。
    <-)口語教學方面
    口語教學過程主要采用的是直接法、聽說法和交際法,這三種教學 方法的提出作為發展依據的。
    英國學者帕默爾(palmer)提倡使用直接法,也就是通過運用生活 語言,來強化學習者的外語能力匕他表明,學生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 中,才能夠強化實踐,特別是聽說能力,必須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鍛煉 和培養。他提倡孩子學習外語要使用學習母語的方式,直接開口說,多 交流,這種方式也影響了我國英語的口語教學。
    外語教學專家弗里斯建立了聽讀法學習口語的方法,他應用了各種 試聽教學設備、電影、幻燈片等開展教學工作,其中,充分結合了視覺 和聽覺形象。聽說訓練需要在具體的場景中應用,所以,其也叫做情境 教學法。但是聽說法對過程較為關注,而不重視分析語言,所以很難強 化學生的聽說能力,會使得學生忽視實踐和對語言的解讀。
    °奧馬利.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MJ.2011
    ®安德森.聽力水平差異化耕處聽力二個階段農現的對比研究一堆于安徳森聽力理論的分析 [D1.2O12
    ® Hammer .朗文如何教聽力[M].英國朗文出版集團,2012 ( 6 )
    ®帕默爾.語言學概論[M], 1936
    1972年,語言學家Hymens提出外語教學的交際法①。其指出,口語 表達能力必須在實際交際過程中,才能夠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組織 開展有意義的、趣味性強的交際活動,鼓勵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多和人 用語言交流。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能夠實現語言 交流的目標,從而提升相應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班級討論和小組活 動的方式較為常見,為確保有效教學,教師需要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 綜合素養。
    在人們的不斷探索中,口語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績,各種 方法都有其相應的應用范圍和發展歷程,并且具有其特殊的優勢,在我 國高中口語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
    (三) 閱讀教學方面
    在國外,英語閱讀課本質上來講屬于母語閱讀課,相關的文獻表明, 國外專家在逐漸深化研究英語閱讀,能夠有效指導我國英語閱讀課的教 學。
    路梅爾哈特(Rumelhart )建立了彼此作用的心理模式,其研究指 出,處理低層次閱讀信息,能夠對處理高層次閱讀信息產生影響作用, 反向的影響作用也是存在的。
    VanDijk&Kintsch指出,閱讀教學要以篇章為主體進行,對文章的 語義結構予以高度關注,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圖和觀點。
    艾伯索爾德(Aebersold )指出,教師在設計閱讀課時,需要明確 授課目標,對學生的動機、需求、能力進行分析。
    安德森(Anderson)對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細致研究,比如,對 閱讀過程進行評估、選擇科學的閱讀材料、深入理解詞匯、提高閱讀速 度、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等。
    通過以上表述能夠了解到,國外學者和專家研究英語設計閱讀教學 的起步比較早,而廣度和深度都能夠對我國設計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指導 和參考。
    (四) 寫作教學方面
    在過去的20年里,國外對英語寫作教學做了大量的研究,岀現了各 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如過程法、體裁法、認知法、功能法、評論法等等。
    *胡小麗.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調資研究[D].華中師范人學,2018
    主要包括過程寫作法、體裁教學法和過程體裁教學法。
    過程寫作法(process approach)是影響非常大的。作者在寫作過 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認知活動和互動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互動能 力、書面表達能力。隨著語篇體裁研究的深入,語言學家開始探索體裁 教學法。
    體裁教學法是一種以體裁、體裁分析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體裁 教學法認為,首先寫作教學是幫助學習者提高體裁意識、提高學習者對 修辭結構和語言特征的認識。所以與寫作結果教學法相似,它主要側重 于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文體學方法認為寫作是隨其產生的社會環境 而變化的,學生應該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社會中的不同體裁,注意語境 和寫作目的,我們應該自覺地將體裁和體裁分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圍 繞話語的語篇結構展開教學活動。
    "過程體裁教學法"(process genre approach)是 Badger 和 White (2000 )集合了教學法的優點提出的①。雖然對西方寫作理論的研究相對 成熟,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派別,各學派的英語寫作理論各有側重、各 有利弊,但對中國英語寫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國外尚不多見。
    綜上所述,國外對語言技能教學的研究是源遠流長的,通過對各項 語言技能的研究現狀的了解,可以為我國英語教學在聽、說、讀、寫方 面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1.2.1. 3語篇教學方面
    自從語篇語言學發展為獨立學科之后,國外很多學者都對其進行分 析。很多專家在語言教育中開始應用語篇語言學。語篇教學的發展歷程 包含下面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語法、詞匯、語音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再過渡到語篇層 次的教學。Carrel (1985)對語篇教學的成果進行了檢驗,證明了其對于 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水平有積極影響役Cook(1989)、Bygate (1987)、 Hatch (1992) Nunan (1993)、Me Carthy (1991),以上專家從教學研究者、 語言教師的角度研究了話語分析的概念和內容,例如,語篇中語法、語 音、詞匯之間的關系:語篇銜接、結構、類型等模式。目的在于讓老師
    ®付艷.過程體裁法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D].西北大學,2006
    ®姚春Illi.小學髙年段英語語篇教'7-實踐研處[D〕.湖南師范大,2016
    延邊大學碩匕學位論文
    了解語篇是語言的基本單位;語言教學要立足語篇角度使用和分析語言。 第二階段倡導應該以語篇作為單位開展教學工作。Me Carthy,
    Carter (1994) 在著作《Language as Di s 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①中指出,在"語言就是語篇"的思路指導下,構 建了具有創新性的語言教學模式。他們指出,語言教學活動的單位是語 篇,語篇教學最核心的任務是使得學生們意識到語言要素彼此的關系, 從而共同構建完整的語篇。Nunan (1999)細致分析了有機語篇語言的教 學思路。Nunan指出,學習語言就好像是種植花草,必須要有相應的花 園,所以要有完善的學習語境。Halliday表明,語篇教學要關注語篇的 具體語境,研究語句、詞匯、語法之間的關系如;這一階段的語篇教學能 夠給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啟示:首先,語言教學最為基本的單位是語篇, 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所有語言要素是彼此聯系的,一起構成了語篇;其 次,語篇教學必須有具體的語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得其深 入理解語篇,強化學習能力。
    1.2. 2國內研究動態
    雖然英語學習活動觀在新課標中被明確提出,但是并沒有被落實下 去,具體體現在國內高中英語課堂的授課形式依舊以語言技能教學為主, 加之學習活動觀的本質其實就是語篇教學,所以針對英語學習活動觀國 內研究動態還得從語言技能教學和語篇教學方面入手。
    本小結從國內學者對學習活動觀、語言技能教學、語篇教學三大方 面的研究展開。
    1.2. 2.1學習活動觀的提岀
    在2003年,在《學習活動》③一書中闡述了學習活動的層次性、多 面性和心理機制,不僅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具有指導作用,而且為其他學 科領域的學習活動設計提供了指導思想。在2005年,楊開成°、吸取了以
    ® Me Carthy .Carter.Language as Di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 eachi ng[M]. Routledge(1),1994
    @張曉梅.Halliday的語篇銜接及信息結構分析——以小說Dear John為例[J].長春理工大 學學報,2011
    @學習活動[M].上海中小7-課程改笊委員會,2003
    *楊開成.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性設訃理論:教滬設訃理論新探究[M].電了 I:業出版 社,2005.
    往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除此以外,其還 將此設計作為新的理念最終形成了新的系統,同時編輯并出版了《以學 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一書,指導了后續的教學活動設計。在 2011年,周洪宇©就教育史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活動-思想-制度” 的理論,該理論對于人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描述,并且此理論將 對后續的研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指導意見。在2015年,孫海民、劉鵬飛 ②等人從活動理論的角度對學習活動進行了審視和研究,其認為外部活動 的必要性和內部活動的主動性應當同時體現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之中,并 且兩者應當有機的統一結合起來,另外就群體和個體之間的建構、確定 性和不確定性之間也必須做到統一結合。除此以外,周洪宇在《中國教 育活動通史(八卷)》一書中指出,中國教育的審視應當從國際角度出發 進行,并且凸顯出中國教育的特色,從而為日后的教育進步提供一定的 借鑒意義。在2018年,段朝輝③從活動理論岀發,進行了個案分析,該 研究以2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不同的交互活動模式及作用 機制對不同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從而發現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 且交互工具的多樣性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活動”在教育領域中的不斷應用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活動 理論及學習活動理論的有效提出,另外,該理論的提出也在一定程度上 對學習活動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意見。然而就英語教育來說,學習 活動設計尚存在不足之處,盡管就目前來看,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 仍舊會采取較為單一的學習活動來進行英語教學,但是從整體來看,教 師在進行學習活動時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且 學習工具的選擇較為困難,因此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合適的學習活動策略, 所以難以達到活動教學的目的所在,針對此問題,國內的有關學者就英 語教學提出了 “英語學習活動觀”這一理論進行英語教學的指導。
    高洪德④(2018)將學習活動觀的內涵、意義做了細致的闡述,指出 學習活動觀重視整合性學習,連接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能夠體現外語
    ®周洪宇.中國教育活動通史[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
    ®孫海民、劉鵬飛.以活動理論審視學習活動[J].中國電化教育,2015.
    ®段朝輝.活動理論視角下在線視頻學習中不同7-習風於者的交'I.活動模式及作用機制[D]. 華中師范大學,2018
    ®高洪徳.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與實踐探討IJ1- >1'小學外語教學,201 & 學習特點的認知、運用維度。任舟①(2019)發現,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 的閱讀學習能夠對高中生使用社會、情感策略以及認知策略產生非常大 積極影響,可以明顯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進步。姜少卿鞏2019) 發現,高中英語教師對“學習活動觀”理念內涵的了解不是很充分,但 是對“學習活動觀”理念所指向的活動目標、教學方式和活動類型持有 較高的認同度,高中教師的閱讀課堂上的活動情況與“學習活動觀”的 切合度有待提高。
    仁2.2.2語言技能教學方面
    新課標提出的語言技能比老版課標多出一項“看”,但是“看”這項 語言技能國內外學者還沒有太多的研究,所以語言技能教學方面依舊從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展開。
    (一)聽力教學方面
    在知網對“聽力教學”合并“高中英語”,進行高級在檢索,得到 404條搜索結果,排除一些大部分并不滿足要求的文章,經過研究能夠 了解到,我國針對聽力教學的分析,具體集中在下面這些內容:
    第一,研究聽力策略。在此研究中,文秋芳、劉紹龍指岀,有必要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聽力策略®。淑云祥等圍繞聽力策略展開比較全面的剖 析,取得了價值性的研究成果,認為聽力理解應當包括識別語音、理解 段落和句子④。章兼中對聽力理解存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聽力理解可 視作交際過程,而且具有目的性、主動性特征⑥。人們為滿足自身需要對 獲取的信息進行識別、分析與回應,聽強調的是獲取語音信號,是涉及 認知與情感因素的過程,且具有明顯的復雜性特征。
    同時,也有國內專家對聽力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結合進行分析。娜 敏老師首次提出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理念⑥。她指出,采用多媒體輔助教
    1任舟.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證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19
    ®姜少卿.高中英語教師閱讀課“學習活動觀”實踐調査[D].曲皋師范大學.2019.
    ®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一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1996, (02) :42-45,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舒云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J〕.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章兼中.英語教學模式論[M].福建教療出版II:, 2016.
    ®舒云祥.外語測試的理論9方法[J].世界圖15出版公司,1998
    @娜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打外語灤程的整介研究一對我國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狀況的 統計與分析[J].外語界,200& (01) 學,可以最大程度的整合外語教學資源,不僅強化了學習者的積極性, 激發了其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崔婭則分析研究了 聽力教學的特點,其表明,多媒體能夠提升教學成效①。鑒于此,陳欣通 過研究在高中高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探討了應用多媒體技 術的必要性和創新性②。
    當然,英語作為獨立學科,針對課堂中融入教學理論的研究也較多。 很多專家將理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如應用比較廣泛的情感過濾假說、 建構主義理論等等,為聽力教學積累了大量的學術成果。比如,劉紹龍 分析了圖式理論應用于聽力理解中的成果,其指出,聽力理解需要強化 對背景知識的理解。在高中英語聽力課堂中,馬爽,克拉申應用了輸入 假說,他們指出,通過情感輸入假說,聽者的聽力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 升③。
    盡管我國研究聽力的時間較短,但是積累了大量具有價值的研究成 果,不僅涉及范圍較廣,而且研究的程度較深。從研究對象層面來看, 不只是涉及城市的高中生,還包括農村的高中生。有以高中聽力策略為 切入點的研究,也有以多媒體與聽力教學為突破口的研究。另外,還有 將教學理論應用到課堂教學的研究。
    (-)口語教學方面
    在知網對“口語教學”合并“高中英語”,進行高級在檢索,得到 289條搜索結果,排除一些大部分并不滿足要求的文章,經過整理分析, 發現國內針對高中口語教學研究大多為影響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因素和提 高口語教學的常見策略上。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影響因素主要有:教育評價體系不完整、基礎設 施落后、教師對口語教學不重視、教師專業水平不夠、學生基礎知識薄 弱等。未建立完善的教育評價體系,劉佳宛(2017)表明,長期以來, 對學生英語水平能力進行評價的指標比較單一,只有考試成績,成績優 異的學生就被認為英語能力比較強。尤其是在偏遠地區,這種問題更加 突出,學生的發展主要受到成績的制約典基礎設施不完善,滕瀚(2016) 表明,教學設備會影響英語教學質量,完善的教學設施能夠全面提升教 ®崔婭.芻議多媒體技術優化島中英譏聽力教學的途徑[J ].中國教冇息化,2 013, (01).
    ®陳欣.多媒體課件在窩中英譏聽力教I'的創新應川[D].陜西理r.X-r-,2017.
    @馬爽.克拉申輸入假說在髙巾英誥聽力教學中的應IIHJ1.海外英«,2014, (07).
    ®劉佳宛.農村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存任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交2017(21). 學效果,但是,大多數偏遠地區的學校由于教學技術和資金不足,導致 硬件設施配置不完善®;教師不重視口語教學。陳達(2014)表明,學 英語的目標在于自由表達和應用英語交流,為學習和工作提供更多的方 便。現階段,應試教育沒有將口語測試包含在內,使得教師在平時教學 時不重視口語教學②;教師專業能力較低,賀猛(2008)表明,學生會 受到教師的影響敢大部分英語教師因為不重視口語,再加上開口說英語 的機會并不多,口語能力大大降低,也會影響其應用口語;學生的基礎 知識不夠豐富,林麗水(2012)表明,英語基礎不堅實,無法重視學習 口語。實際情況是,許多學生記憶單詞不夠牢固,對語法知識掌握不扎 實,長期以往,無法提升口語水平®。
    針對提升口語教學效果策略的研究包括:林麗水(2012)認為,將 母語和目的語之前的文化差異消除非常關鍵,這種文化差異的存在,使 得英語口語教學受到了嚴重影響;李夢莉(2005)認為,要通過各種課 外英語活動來豐富和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將•知識的輸入和輸出 緊密結合篤白明榮(2003)提出應對學生對英語學習恐懼、焦慮情緒 的策略,其指出,情感教育的作用最為顯著廖敏芳(2015)在口語 評價方式方面有個人的理解,其指出,必須構建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 價⑦;劉向哲(2013)指出,必須具備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所以,教 師要為學生構建學習口語的機會,例如,創建英文歌教學、英語角教學 等等®;王敏(2011)認為,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秉持發散性思維, 其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語言的能力鐵何建輝(2011)認為,學生 的英語綜合能力會隨著其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而相應提升,它們是緊密 結合的®。
    結合上文中的分析,上述專家的分析主要是為了促進口語學習和教 學的成果全面提升,立足教學的實際情況,多維度剖析了對英語口語教
    0滕瀚.說出你的風釆一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6(29).
    ®陳達.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及其應對的策略[J].海外英語,2014(18).
    ®賀猛.淺談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與策略[J].黑龍江史志,2008110〕.
    ®林麗水.淺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應對措施[M].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11].
    ®李夢莉.英語口語學習和策略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科版),2005(4).
    -白坍榮.外語學習中的外語焦慮影響一國內外相關研究概述及思考[M].基礎教育外語教學 與研究.2003(7).
    ©廖敏芳.談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途徑[J]•西部索質教fl, 2015(4).
    ®劉向哲.關于農村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1.新課程學習('10,2013(5).
    @王敏.淺談如何完善馬中英語門語教學[J1.教育教悄論壇,2011(12).
    ®何建輝.新課程理念下的窩中英語II語教學策略[J].基礎外語教仔,2012(6).
    學產生影響的原因,并闡述了建設性優化策略,為后人的研究予以了價 值性參考。
    (三)閱讀教學方面
    在知網對“閱讀教學”合并'‘高中英語”,進行高級在檢索,得到 301條搜索結果,排除一些大部分并不滿足要求的文章,經過整理分析, 發現閱讀教學的研究還是非常多的,但是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閱讀障 礙和提高閱讀水平的閱讀策略。
    我國專家分析了學習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的理論和 教學實踐,相應提出了可以指導閱讀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策略。谷利紅 (2005)發現我國大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存在詞匯量、心理素質、自 身閱讀習慣、文化背景、語法知識等各方面的困難,結合這一情況,相 應提出解決策略①;李雪梅(2008)發現,高中生英語閱讀中存在著非 語言和語言雙重障礙,而這些障礙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導致的,雙方都需 要做出調整和改變鐵周燕(2013)指出,大學生英語閱讀障礙的類型 包含:文化背景知識、邏輯思考能力、推理能力、閱讀習慣、語感、語 義、語法、詞匯等方面的障礙◎:楊緒英(2016)從語言障礙和非語言 障礙的角度總結了高中生英語閱讀障礙,其強調,語言障礙涉及兩個方 面:第一個是語法障礙,第二個是詞匯障礙;而非語言障礙涉及四個方 面:第一、閱讀心理障礙,第二、閱讀習慣障礙,第三、文化背景知識 障礙,第四、閱讀技巧與策略障礙®;孫啟芳(2017)發現學生主要有 閱讀心理障礙、文化障礙、語篇障礙、閱讀技能障礙、詞匯障礙、語法 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是語法障礙%
    同時,我國學者在教學實踐中也探索閱讀策略,包括在教學實踐中 探索閱讀策略培訓的研究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相關閱讀策略培訓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對閱讀策略培訓的研究包括:孟悅將閱讀策略訓練視 作切入點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同時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總結出豐富的研 究結論,他認為,閱讀策略訓練教學應涉及內容設計、發展階段、訓練
    ®陳偉偉,谷利紅.大學英語閱讀障礙研H [J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5,4 (1).
    ®李雪梅.高中生英語閱凄理解障W及)1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人-, 2008.
    @周燕.大學生英語閱讀障礙及教學「•預対策[J].教療探索,2013(9).
    ®楊緒英.高中生英語閱ii障側分析及對策研究[D]. |用南k學,201 &
    ◎孫啟芳.初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障W及對策[D]. ill東師范人學,2017. 過程等。閱讀策略教學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形成理論、實驗分析、應 用推廣、融合完善①。夏章洪(2006)以實驗研究視作基礎,圍繞閱讀 策略展開系統地分析與驗證,強調閱讀策略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其能 夠促進學生的考試成績、記憶能力、閱讀水平全面提升%張海青( 2006) 研究指出,學生閱讀策略培養需要強化其使用策略的意識,并把高效的 閱讀策略訓練與平時的教學工作結合®。蔡慧琴(2008)在日常教學期 間,將教材視作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挖掘他們的信息搜集 與獲取能力,進而提高閱讀能力①”通過上述研究能夠了解到,閱讀策略 訓練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必須與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關閱讀策略培訓的研究有:王立非(2004)實 證研究了提升英語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⑤。馮安,王德志(2005)將 中學生視作研究對象,圍繞英語閱讀策略訓練與調研展開比較全面的剖 析與透徹的探究©。郭瑞卿、溫耀峰(2007 )將高職生視作研究對象, 根據他們的特征,找出了導致英語閱讀能力較弱的核心原因,并提出合 理化的針對性建議⑦。吳偉萍( 2008)在論文中具體研究了培養英語專 業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張毅偉(2008)的研究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 高中生,另一類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以元認知為前提,分別對他們的 閱讀策略應用現狀與成效進行了較深程度的研究裂劉建宏(2009)將 高中生視作研究對象,借助等組實驗法,圍繞英語閱讀策略進行研究并 提出針對性較強的建議。自變量是閱讀策略的指導;因變量是學生閱讀 水平的變化情況,通過測試的方式,能夠了解學生閱讀水平的變化情況®。 也有很多專家通過文獻法進行分析研究,潘攀、姚喜明(2004)從歷史
    ®孟悅.英語閱讀策略的訓練[J].遼寧教育研究,2003(10).
    @夏章洪.高職英語閱讀策略培訓實驗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6(2):
    吳偉平.閱讀策略與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關系之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8(4).
    ®李梅英.閱讀策略與英語閱讀教學[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
    廖善平.通過練習提高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J].中國民族教ff, 2002(2).
    張海青.閱讀策略與英語閱讀[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7).
    ®黃宇.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初探[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
    成茂芳.英語學習策略發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7(4).
    蔡慧琴.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王立非,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培訓與研究在中國[J〕.外語界,2003(6).
    ©馮安,王徳志.中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調査與訓練[J].圧礎英語教ft, 2005(2).
    a,溫耀峰,郭瑞卿.握窩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訓練研尤[J].黔中學院學報,2007(12).
    *劉曉麗.非英語專業學生認知、元認知閱讀策略培訓[J].中國曲邯科技,2008(4).
    ®劉建玄.窩中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實驗研究[J].教療理論與實踐,2009 (2). 性層面對國外閱讀理論發展史進行了全面的剖析,總結了豐富的成果, 能夠對我國的英語教學起到學習和借鑒作用①。張春萍(2004)首先借 助文獻法對學習策略進行査閱與梳理,然后圍繞大學教師的英語精讀教 學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重點剖析了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氣
    總的來講,發展到現階段,我國針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資料 較為豐富,針對閱讀策略培訓、閱讀障礙等研究較多。對國內對高中生 英語閱讀研究最近幾年的文獻資料進行回顧,能夠了解到,專家們對于 課堂教學成效關注度較高,期望通過科學的教學模式來全面提升學習者 的閱讀能力。
    (四)寫作教學方面
    在知網對“寫作教學”合并“高中英語”,進行高級在檢索,得到 440條搜索結果,排除一些大部分并不滿足要求的文章,經過整理分析, 發現國內關于英語寫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英語階段,很少研究高中英 語寫作教學。
    我國高中階段的英語寫作教學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起步比較晚, 參考了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和理論,但是也有一些國內的作家對寫作教 學實踐和理論進行總結和研究。如馬廣惠、李志雪等都曾經圍繞英語寫 作能力展開過深入的研究,他們將學生視作研究對象,找出了導致英語 寫作能力普遍不高的核心原因,提出改良建議。一直以來,在我國,對 英語寫作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研究成果零散。關于英語寫作的研究 大多數是關于寫作某個方面,比如對英語寫作產生影響作用的因素。
    但是英語寫作最近幾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作者研究了 2010到2019 年國內外期刊中發表的針對英語寫作的論文,一共有127篇,其中120 多篇是針對大學生英文寫作的,而針對高中英文寫作的僅有7篇,具體 為:《農村高中生英語寫作的局限性與突破》、《高中英語寫作教師書面反 饋研究》及《高中生英語寫作探究》)、《高考英語寫作測試對于高中英語 寫作教學的反撥作用研究》、《高中英語寫作現存的問題及對策》和《高 中生英語寫作中交際策略的使用情況》、《“三部曲”搞定高中寫作-淺談 高中英語過程性訓練方法》)。
    國內研究英語寫作的內容包含以下方面:1•對英語寫作過程進行研
    ®姚喜明,潘攀.英語閱讀理論研究的發展[J].外誥教冇,2004 (1).
    *張春萍.外語教學中學習策略應川2.探討[J].教療探索,2004 (7). 究。比如,吳錦(2000)研究指出,通過使用過程教學法,能夠使得寫 作前的可行性進一步強化①。2.對英語寫作理論進行研究。比如,高一紅 研究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并具體對其進行總結。3.對影響 寫作的因素進行研究。比如,文秋芳(1999)研究了 100多位學生的情 況,通過測試這些學生的中英文命題作文能力和九種英語口語知識掌握, 得到研究結論:英語寫作水平不會受到英語口語能力和漢語寫作能力的 影響役4.對英語寫作文本進行研究。比如,趙永清研究了文本的修辭模 式,通過研究指出:英語思維和漢語思維是不同的,其中,在英語寫作 中,漢語思維模式會發揮負面影響作用。5.對寫作教學進行研究。比如, 王明(2012)③對200多個英語專業學生開展“寫長作文”實驗,其通 過研究了解到,學生通過寫長作文的方式,能夠強化其英語學習能力, 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1.2. 2.3語篇教學方面
    語篇教學和語篇分析理論密不可分,語篇分析理論是本文的理論依 據,故語篇教學方面的研究主要以語篇分析理論為主要內容,筆者在知 網對“語篇分析”合并“高中英語”,搜索到122篇碩士論文,大多數都 是將語篇分析理論應用于實踐得到的研究成果。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引入了語篇分析這一概念,在此之后,相關 的研究逐漸增多,主要代表是黃國文的《語篇分析概要》( 1988) ®,這 部著作以篇章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基礎,對英語篇章結構進行研究, 使得語言學習者能夠掌握分析語篇的范圍、方法、內容等,但是并未立 足全局角度分析篇章語言學內容。
    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學者開始系統分析研究語篇分析在教學各 方面的應用,其和具體教學工作的結合,是目前研究領域內的焦點。葉 翠英(1999)指出,學生缺乏語篇能力,就無法理解以語篇理解為基礎 的教學方法,必須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句訓練,然后再過渡到篇章訓練⑨。 趙麗霞(2000)研究了怎樣通過語篇來將教學工作連貫起來,以及怎樣
    1吳錦.英語寫作教學新探-論寫前階段的可行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 ( 3).
    8文秋芳.大學生英語歸作能力的嵌響閔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 1999.
    18王明.二語習得理論對教師話譏研%的啟屁華東W范大學社會科學版)[J], 2012(3).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耍[M].湖南教冇山版出1988.
    ④葉翠英.1999.大學英語教篇能力的培并〔J〕.廣04犬學步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利用語篇標記和組織結構,對語篇中語言的意義進行分析役許迎軍( 2001 ) 主要研究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應用語篇結構,以及其應用效果,他 通過實驗指出,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語篇結構分析方法應用于閱讀教 學中,效果較好②。俞偉麗(2010)立足語境的角度,分析了英語語篇教 學,研究了在語篇教學中,語境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介紹了以語境為基 礎的語篇教學在實際工作中具備的優勢鐵梁淑梅(2012 )強調,在高校 英語教學中,教學精讀已是常態,對于教師來說,應當根據泛讀教學的 特征以及教學任務,結合自身優勢來提高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持續豐 富他們的詞匯,進而確保泛讀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肖傳芳(2014) 將語篇分析視作切入點,圍繞英語教學改革展開比較全面深入的剖析與 探究,他強調,在閱讀教學期間,應當引起對語篇連貫性、一致性的重 視,重點培養學生的句群意識⑤。徐亞輝(2014)指出,通過“5C”( Coherence 連貫,Cohesion 銜接,Critique 語境和 Context 評論 Culture 文化), 通過命題的層級性合并語篇分析,能夠強化語言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語篇分析在我國的研究領域內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并和 實際教學工作充分結合,日后還會繼續深化發展和研究。
    1.3研究目的及其意義
    1.3. 1研究目的
    (1)對學生對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的學習情況進行現狀調査,以此探究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通過探究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掌握情 況,并結合教師訪談結果分析原因,及時有效地發現存在的問題。
    (2)針對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掌握不足的地方,探討教師方面、學生 方面、其他方面導致問題的原因。
    (3)根據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掌握不足的原因,基于學習活動觀分析
    1趙麗霞.2000.語篇分析技能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許迎軍.2001.語篇結構分析教學法對英語倒讀能力的彫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俞偉麗.2010.從語境的視角探討英語語篇教學[J].教學與管理.
    ®梁淑梅.2012.大學英語泛讀教學再研究[J]-教療探索(2).
    15肖傳芳.2014.從語篇分析的介度看英語教學攻蘋[J].江苗教療科研(1-2).
    ©焦明環,孫宗香,徐'K弊.201 4.人7:英語教學的"5C ”譏篇分析模式研究[J].黑龍江佃教研 究⑸.
    并提出合理對策,最終改善英語教學現狀,全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 生英語水平。
    1. 3. 2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本研究將學習活動理論應用到高中生英語學習情況的探究中,補充 完善了學習活動理論。
    實踐意義:
    課程標準的執行者是教師,本研究通過學生的“學”來反映教師的 “教”,以此探究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本課題的研究成 果可以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幫助教師澄清和加深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所 提倡的教學方式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強化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需要加強 的地方的了解,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4研究思路與方法
    學習活動觀是整合課程內容六要素的學習理論,故本文以課程內容 六要素作為主線,通過學生對每個要素的掌握情況來探究基于學習活動 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旨在通過現狀分析、原因分析為高中英語教學 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岀合理的對策。
    首先,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査,了解學生對主題語境、語篇知識、語 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掌握情況,然后通過 訪談法了解受訪的高中英語教師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教學情況,結合問 卷調查和教師訪談的結果找到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因掌握不足而反映 出來的問題,從而反映出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針 對該現狀中每一個具體的問題做原因分析,并為如何改善基于學習活動 觀的英語教學現狀提出合理的對策,最終使學習活動觀得到有效的落實,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水平。
    1. 5相關概念界定
    為了更好的解釋本文的寫作思路,需界定以下概念:學習活動觀、 活動、語篇教學、語言技能。
    1.5.1學習活動觀
    學習活動觀在新課標中表述為: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 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 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 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 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展的過程,也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 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①。
    學習活動觀是英語課程目標和內容之間的橋梁,通過教學活動,最 終實現提高學習能力、強化文化意識、提高思維品質、發展語言技能、 拓展語言知識等目標。學習活動觀重視整合學習課程內容,也就是說, 結合各類語篇,以主題意義作為核心,通過研讀語篇的方式,了解教學 的主要內容,設計實踐性、關聯性、綜合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學習活動 觀能夠通過開展學習活動的方式,使得學生強化對語義的理解,在學習 活動中,能夠評析語篇語義,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差異,學習語言 知識,熟練應用語言技能,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理念,在 新語境中利用知識、文化、語言研究和處理問題,將自己的情感、態度 和觀念以具有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課程內容六要素是貫穿其中的一 條主線。所以,本文的思路就是從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況來 反映學習活動觀的落實情況,改善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1-5.2活動
    拉丁詞中“act”為活動一詞的源頭所在,活動的本意是“doing”, 也就是“做”的意思,就字面意思來看,激活運動是“活動” 一詞的含 義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行動。而“活動”一詞也具有著較為廣泛的范圍, 在不同的領域中擁有不同的哲學含義。“活動”一詞的含義在于為達到目 的而進行現實改造的過程。
    Leonjeev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對活動進行定義,心理反應是活動的中 介,并且活動成為了生活構成的單位。也就是說,活動并不是簡單的反
    D普通髙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瑕療出版,2018(1).
    應,而是有著完整的系統,并且可以不斷發展和轉變及轉化。活動是作 為主客體轉換的中間環節而存在的,并且能夠形成內外部的統一。
    從教育學角度來考慮,“活動”的定義與心理學和哲學的部分存在一 定的重合,另外又有所不同。教育學中的活動定義主要在于活動的主體 為學生、活動環境為學校教育環境的實踐活動,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綜 合能力的發展,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擁有主動探索和主動 改造的能力。并從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實踐性岀發,使學生全身心 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活動理論和學習活動觀可以看出,教學活動 應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并從主題出發,對于活動的主題意義進行研究, 從而加快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這也能夠促進課程目標得以完成,實現 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本研究中將學習活動作為活動的總稱,促使學生獲 取知識,實現自身的成長,并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層次性和連貫性,即 學習活動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
    1.5.3語篇教學
    學習活動觀提倡的教學活動彰顯了學習外語的特點和利用其知識的 維度,首先,在語篇的基礎上,對各種理解類活動和實踐類活動進行理 解,最終達到語篇創新遷移的目的,語篇是落實學習活動觀的基礎,學 習活動觀的落實是要通過語篇教學來進行。教師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要 從語篇角度入手,需要對語篇的深入研讀,關注主題意義,設計出具有 外語學習認知和運用維度的教學活動,才能使課程諸要素在學習活動中 通融、互動、漸變、綜合協調發展,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所以, 英語學習活動觀在本質上就可以理解為“語篇教學觀”,本文雖側重于調 查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但依舊要解釋清楚學習活動觀 的本質,這樣做有助于加深一線教師對于學習活動觀的理解,做出更具 綜合性的教學活動設計。
    解讀語篇教學觀,須解讀“語篇”和“語篇研讀”。
    首先是語篇。語篇是基于句子層次的一個更高的語言單位。只要它 具有語篇特征:銜接要素、語義連貫和句子之間有邏輯,就可以被視為 語篇。語篇有很多類型,不僅有各種形式的文體,比如應用文、說明文、
    議論文、記敘文等,還包含口頭、書面等多模態的語篇。
    其次是語篇研讀。《新課標》表明,研讀語篇就是要理解其中的作者 觀點、語言特點、文體結構、內容、主題等。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先考 慮三個問題:首先,語篇的內容和主題是什么;其次,語篇有怎樣的含 義;最后,語篇具有怎樣的語言特點、內容結構、文體特點。也就是說, 作者以怎樣的修辭手段、語篇結構、文體形式去表現主題。語篇教學教 什么?教的就是這些內容。
    深入分析語篇,了解其語言特點、文體特征、和主題意義之間的關 系、挖掘文化價值,這些都對教師設計好教學內容有關鍵影響,是教師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學習活動的基礎。對語篇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還 能夠幫助教師多角度、多層次將其中的意義予以傳遞,結合語篇的文體 風格、價值取向、語言特點、主題意義等,強化教學活動的合理性,與 此同時,立足寫作背景、時間、作者視角等角度,使得學生能夠對語篇 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融合語言學習和意義探究實現綜合且有深度教學, 對改善基于學習活動觀點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有重要意義
    1.5. 4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是課程內容六要素中的第五個要素,之所以將其擺在這里, 主要是因為在新課標提出學習活動觀之前,高中英語課堂的授課主要以 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教學為主,多年形成的教學習慣既是改 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也是學習活動觀沒有得到很好落實的原因。 所以,本研究要對語言技能做進一步的闡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認為“語言技能是運用語 言能力的關鍵構成要素,包含聽、說、讀、寫、看等方面的技能,并且 還要綜合應用這些技能。讀和看屬于理解層面的技能、寫和說屬于表達 層面的技能。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這些技能是彼此促進和互相輔助的。 學生要通過不斷的實踐運用語言,來奠定交際的基礎,強化語言技能”。
    課標對語言技能的界定和外界不同流派語言學家對語言技能的界定 不盡相同,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語言技能,即“指的是通過聽、說、讀、 寫等方式在社會環境中表達意義和理解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應用 語言時,產生的感悟、意識”。可以看出,《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對語言能力的界定主要強調在社會情境中運用語言,是針對語言教育領 域的那些學習者打造的。改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首先要改變聽說讀寫在 傳統英語教學中的絕對地位,教學內容有的放矢,才是落實學習活動觀 改善教學現狀的根本途徑,具體如何改變要根據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 的總體掌握情況。
    第二章理論基礎
    本章主要分析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相關理論依據,其包含建構主義 理論、輸入假設理論、語篇分析理論、從“做中學”理論、語篇分析理 論等。
    2. 1建構主義理論
    皮亞杰于1974年首次提岀建構主義理論,內容中詳細介紹了人類在 學習期間的認知特征①。他把學習定義為一種構建過程,在此過程中,學 習者主動介入,他否認把學習視為知識積累的觀點;對學習者來說,此 過程表現了很強的主動性,而不是簡單的被動接收,在學習過程中,學 習者需要構建新的認知圖式來消化理解,而不僅僅只是針對某種行為而 引發直接的感官反饋。但是這種建構是發生在學習者和其他人之間的, 并非獨立存在,是個體在環境中與其他個體發生作用產生的結果。建構 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要以學生作為中心,知識學習者主動進行的自 主學習和意義建構的而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教師應該由知識灌 輸者轉變成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指導者。”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能夠用討論、探究等各種不同的方法,主動地去建構新知識,才是該理 論的要求。強調在知識的有意義建構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注重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習活動觀,體現語言學習過程“活動”的特征,凸顯了學生在學 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個性、尊重創新,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建立 富有創造性的、自主的、積極的品格。所以學習活動觀也是建構主義的 學習觀,學習活動觀本質上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2. 2輸入假設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重點內容是輸入假設理論。克拉申表明,針對 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語言輸入必須為可理解性輸入,也就是說,要髙
    ®高文,吳岡0.建構主義教育研尤[M],2019(5).
    延邊次學碩上學位論文
    于學習者目前語言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i+1)。“1”、“i”分別用來表示 學習者現階段、后期的語言水平。
    輸入假設的基本特征如下:
    (1)語言習得的基礎是輸入的內容可理解。若學習者對輸入的內容 無法理解,其學習的積極性就不會強,無法熱愛學習。
    (2)語言輸入的材料必須具有關聯性和趣味性,才能夠強化學習者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非語法程序性認為,按語法程序建立的教學環節,忽視了學生 的認知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認知需求進行充分考慮。
    (4)足夠的輸入量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時,可理解性輸入必須充 足,其量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可理解的、 充足的輸入,不能跨過“i+1”,從“i”直接到“i+2”①。
    英語學習活動觀體現了外語學習認知特點和運用維度,其落實過程 是層層遞進的。先是學習理解類活動,也就是在語篇的基礎上得到信息, 對語言的價值取向、內涵予以了解;之后在實踐中應用語言,強化技能 和知識等,構建運用語言的能力;再之后是開展遷移創新活動,需要利 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得素養能夠轉變為 能力。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到遷移創新體現的是循序漸進的語言輸入 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基于克拉申的第二語言輸入假設理論的四個特性的, 即每一步輸入的知識都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理解內容、輸入內容具 有趣味性和關聯性,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各方面需求, 每一步輸入的學習內容量是足夠且合適的。所以輸入假設理論支撐了學 習活動觀。
    2.3 “從做中學”理論
    美國教育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為 標準,針對知與行的關系做了論述并提岀了文明世界的“從做中學”理 論。《明日之學校》中提出:從做中學”比“從聽中學”更好。在杜威眼 里,“從做中學”充分體現學與做的融合即知行合一。他認為:學生要有 真實的情境,于情境中出現真實問題,最后將知識和資料合并來解決問
    ®王亞瓊.輸入假設理論對外語教的川示.湖北科技悄院學報[J], 2005(5).
    題。
    杜威認為,對兒童來說活動是主要興趣。對于兒童來講最重要的知 識即做事或者工作能力。所以他對“從做中學”就會產生興趣,并盡可 能地做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杜威學校》這樣論述:因為杜威學校組 織具有獨特性質,這里的兒童比別的兒童具有更多機會,每個兒童都找 到了喜歡或者適合做的事,并且盡可能找到機會做這些事情的。兒童也 好、成人也好,對于成功做的事情都有興趣,他們有自信和成功的意識, 這并不是自我意識到的,而是發展中形成能力的主要標志-
    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提出了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活動,學生主要的活 動為學習,而學習是獲得價值觀、技能、知識,并提升能力得到發展的 過程。教師教學則是幫助學生滿足自身成長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活動。學 習活動觀中的活動是構成教與學過程的總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教師 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 踐性較強,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正是學習活動觀的基礎理論,只有 深入落實“從做中學”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生才能真正的熱愛學習英 語,對學習英語產生無窮的樂趣,最終,形成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將 教育融入生活、生長和經驗中去。
    2. 4語篇分析理論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分析基礎是語篇分析理論,本節闡述的是語篇分 析理論。丁言仁的《語篇分析》指出,語篇分析研究的是使用語言的人 怎樣將語言連續體作為具有豐富含義的整體去解讀。②具體來說就是從文 章的整體性角度對其結構進行解讀,之后對邏輯思維、句子、段落之間 的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借助此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對文本 的整體把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強化他們對句子功能以及文本主題的理 解能力。
    語篇分析理論囊括兩個方面:其一,宏觀結構理論,強調的是文章 體裁;其二,微觀分析理論,涉及語法、詞匯等的銜接。宏觀分析針對 的是語篇體裁,微觀分析包括對文章銜接、連貫、語境的分析。
    ®杜威.杜威論教育[M].上海人民教療出版社,1999(3).
    ◎ 丁言仁.語篇分析[M].南京師范X學ill版,2004(2).
    (1 )宏觀分析 語篇的體裁
    語篇的體裁也就是語篇的結構,其是語篇各部分的邏輯結構和語義 關系。依據語篇的結構,安排了語篇的內容,而語篇的內容又會決定其 結構。人教版必修課本語篇的體裁包括人物傳記、說明文、記敘文等。 分析體裁能夠幫助我們對語篇的結構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立足宏觀的視 角,對語篇進行深入解讀。
    記敘文是一種寫作文體,它主要由描寫人物和風景構成,討論與抒 情充分結合,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以情動人和以事 感人,換句話說,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立場是通過具體的事件 敘述和生動的人物描寫來表達的,這樣人們在閱讀之后會受到故事的影 響。記敘文的主要要素包含人物、地點、時間、原因、經過、結果等。 寫作記敘文的順序包含插敘、倒敘、順序等。記敘文布局需要充分考慮 線索的問題,全文的主線必須有事物感情、人物感情、事件變化、時間 變化、地點轉移等。記敘文的主要人稱是第一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可 以方便地直接表達一個人的感受。第三人稱主要的優勢是敘述自由,不 會受到時空約束。
    說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對事物進行客觀的解釋,即向人傳授知識或解 釋事物的性質、狀態和功能;或者解釋事物是如何變化的;或解釋原因; 或解釋事物彼此的關系。從總體角度分析,說明文包含事理和事物兩種 類型。展現說明文的順序必須要合理、清晰。說明順序包含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空間順序包含從左到右、從遠到近、從前到后、 從上到下等。時間順序包含從過去到現在、從古到今。邏輯順序包含從 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現象到本質等。為了清楚地解釋所要解 釋的事物,作者會應用列圖表、打比方、舉例子、下定義、分類型、作 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除此之外,說明文要求使用精準的語言。所 謂準確,就是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用最精確的術語,對事物進行恰當 的介紹和解釋。
    人物傳記原則是遵循真實性,遵守真實性原則記述人物的精神風貌、生 活過往及歷史背景的敘事文體。從傳記中,我們可以追蹤一個人思想演 變的線索、了解一個人的情感世界,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分析一個 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找到那些已經過去的歲月,感受歷史的沉重和滄
    桑,從中體會人生啟示,形成個人有深度的判斷和思考。
    (2)微觀分析理論
    ①銜接
    銜接是語篇的首要標準,其強調句子成分、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系。 理解語篇中的一些語言單位無法通過訴諸其他語言單位的方式予以實現, 這和使得句子之間銜接不暢。銜接的類型較多,比較常見的有語法銜接、 詞匯銜接等。其中,前者涉及照應、連接等。詞匯銜接是邏輯意義層面 的銜接。詞匯銜接有同現和復現。
    ②連貫
    連貫指的是語篇中的所有部分彼此聯系,它是存在于讀者和作者心 中的事實。為了使得語篇連貫,我們一般會使用銜接、推理方法、修辭 風格、詞匯知識、語境等。語篇的客觀特點之一是銜接,而連貫是讀者 主觀層面的評價,一個語篇中,讀者不同,連貫語義關系也會有差異。
    ③語境
    語境是分析語篇的基礎,特定的語境下,會產生相應特定的語言。 胡壯麟(1994)指岀,語境的類型主要包括:情境語境、語言語境、文 化語境。語言語境指上下文即語篇的內部環境;情境語境指時間、事件、 地點、人物關系和方式等語篇產生時的相關情境,如:文化語境指的是 說話者所處的歷史和文化環境、說話者所屬的語言社團、說話者的習慣 等。它們能夠使得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加深入,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 比如文化語境,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較大,同一個詞匯在中西方不同 的語境中,含義也不同。
    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理解語篇分析理論,學生想要更好理解 文章也必須理解語篇分析理。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了分析語篇的相關知 識,例如:連貫、語境、體裁、銜接等。針對學生而言,他們能夠在學 習中應用以上知識。學生學習分析語篇的體裁特征和表層的語篇銜接線 索,能夠發現語篇更為深層的連貫性,使得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更簡單, 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更容易。
    第三章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本研究是在精心設計的研究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展開的。并在此基礎 上進行了統計。
    3. 1研究方案的設計
    本小節主要介紹研究方案的設計,為了順利研究這一課題,提前明 確了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假設、研究工具、研究過程。
    3.1.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況來探究基于 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課程內容六要素即主題語境、語篇知 識、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 卷和對教師的訪談進行具體的探究,探究學生關于每個課程要素具體的 薄弱環節和教師在相關教學中有所忽略的地方,提出有效對策,從而改 善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3. 1.2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某高中高二年級 540名學生,和英語組任課教師6名。以高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是高二年級學生不僅擁有高中一年多的英語課程內容學習積累,對問卷 中提到的所有相關知識都已經學習完畢,而且對高中英語學習節奏、學 習方式已經適應,并且不像高三學生高考壓力那么大,通過他們進行基 于學習活動觀的英語教學現狀的探究十分適合。
    3. 1.3研究假設
    本文是以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況來反映教師教學過程中 存在的“教”的問題,從探究出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所以研究假設從學生角度提出。具體有以下六點,針對每一項課程內容 提出假設一個。
    (1)高中生不注重英語文章的主題語境。
    (2)高中生對語篇知識了解少。
    (3)高中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不足。
    (4)高中生忽視中外文化知識。
    (5)高中生的英語語言技能不能使他們充分的理解和表達。
    (6)高中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效率低
    3. 1.4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要有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問卷調查的是學生 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每一要素的掌握情況,教師訪談是為了從教師角度了 解學生課程內容六要素掌握情況及對應原因,綜合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 果來考量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本節主要介紹問卷和訪 談提綱的構成。
    3. 1.4. 1問卷的構成
    學習活動觀作為英語課程內容到英語課程目標之間的橋梁明確了課 程實施的宏觀途徑,即注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整合。因為學習活動觀剛 被提出,所以針對學習活動觀的研究非常少,課堂教學仍舊以語言技能 的教學作為主要內容。所以,在制定本論文的調査問卷之前,筆者研究 了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教學方面的調査問卷,并在每項教學研究中選 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問卷進行分析。通過對語言技能教學調查問卷分析與 總結,目的是尋找本研究調查問卷可以依據、借鑒的內容,并對參考問 卷的不合理之處進行分析,以此規避相似問題,增加本文問卷的可靠性。 具體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相關調査問卷的研究
    筆者事先研究了聽力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方面的 調查問卷,并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問卷各一篇來研究。
    (一)聽力教學方面調查問卷
    《英語聽力困難原因調查問卷》是閩南師范大學王翠嬌的關于高中 英語聽力教學的前測調查問卷①。該問卷是為了了解學生英語聽力薄弱的 原因,該問卷共15道題,該調查問卷直觀涉及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家
    ®王翠嬌.高中英語聽力多模態教V模式研究[D].閩南師范人學,2013. 庭因素、學生基礎、聽力過程、材料深度六個方面,基本涵蓋了學生英 語聽力問題的所有方面,為學生全面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提供了多方面的 依據;并且該調查問卷題目比較易于理解且目的性強,每一位高一同學 都能理解,能夠很方便準確地測出學生聽力差的主要原因。
    該調查問卷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該問卷考察六個方面問題, 卻只有15道題,其中學生因素5道題、教師因素3道題、學生基礎2 道題、聽力過程1道題、材料難度2道題、家庭因素2道題,直接導致 調査維度全面但廣度不足,例如聽力過程只有1道題根本不可能總結出 學生在聽力過程遇到的大多數問題;其次,該問卷并不符合新課標對英 語聽力這項語言技能制定的標準,該問卷旨在探究當代髙中生英語聽力 水平薄弱的具體因素,而英語新課標旨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提出不 同的英語聽力水平要求。比如問題一是這樣問的“你喜歡英語嗎? ”該 問題指向的是學生個人因素,得出的結論無非就是學生個人對英語聽力 到底有沒有興趣,并不能測出學生的英語聽力目前在一個什么水平上; 再比如該問卷考察學生基礎的問題11題:“聽英語聽力時,你為什么聽 不懂? ”答案是“ A.不知道要聽什么B.有些單詞聽不懂C.沒有專心聽” 這樣問題直接探討的是學生聽力水平差的原因,盡管A、B兩個選項也 涉及到學生的能力,但選項卻太少,無法排除個別學生是不懂語法等原 因導致的聽力水平差。而在新課標中,英語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理解性 技能,明確提出“學生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借助對話中 語氣、語調理解說話者的意圖”等要求,可見,該問卷中的問題并不十 分貼合新課標要求,所以,英語聽力這項理解性技能筆者并沒有對該問 卷加以借鑒。
    (二)口語教學方面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調查問卷》是重慶師范大學陳沁關于探索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口語訓練的調查問卷①。該調查問卷共 25道問題,主要涉及: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態度、學生對學校英語口 語學習的看法、學生對教師英語教學策略的看法。
    該問卷只涉及3個調査維度,但是總題數共有25道,其中學生對英 語口語學習的態度有6道題、學生對教師英語教學策略的看法有12道題、 a陳沁.高中英語IJ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處一以'R慶某幣:點屮學為例[D].啦慶師范犬 學,2015.
    學生對學校英語口語學習條件的看法共有7道題。每個方面提出的問題 都十分全面,比如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態度這個維度涵蓋了學生的學習 欲望、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口語水平、學生對英語口語看法,學生 今后口語期望的目標,總體來說,圍繞學生對口語學習的看法進行了有 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調研,該維度提問比較全面。
    但該調査問卷也存在不合理性。首先,該調查問卷所調查的維度太 少,只有三個維度,在新課標中,英語口語作為一項表達性技能,共提 出9項要求,而該問卷也就只有維度一 “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態度” 反映出一點淺顯的口語水平,至于其他要求“結合表達需求選擇非正式 或正式語”、“通過重音和語調著重強調意義”等,該問卷幾乎體現不出 來,所以該問卷調査的維度范圍過窄;其次,該問卷能夠考察出的學生 口語水平離課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新課標語言技能內容要求中, 明確地提出“根據交際需要發起談話并維持談話”、“借助語調和重音突 出強調的意義”等要求。雖然該問卷也針對學生的口語水平提出了相應 問題,例如問題三“我熟悉常用的口語用詞”該問題所反映出的英語口 語水平很明顯距離“根據交際需要發起談話并維持談話”相差甚遠。最 后,每道題的答案只有“是”、“否”兩個非黑即白的答案,答題者難免 出現“騎墻”的觀點,比如問題三“我熟悉常用的口語用語",很有一部 分學生說不上很熟悉但也說不上不熟悉,這時候很需要一些折中的觀點 比如“有時適合有時不適合”。所以本文并沒有借鑒該問卷。
    (三)閱讀教學方面
    《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調查問卷》是山東大學李娟關于高中英語閱 讀教學研究的調查問卷曙該調查問卷共有45道題,包括八個維度:英 語閱讀情感態度題(5道題)、閱讀習慣(5道題)、閱讀的常見問題(5 道題)、閱讀中遇到的困難(5道題)、閱讀策略(5道題)、對閱讀教學 的評價及改進建議(9道題)、對教材閱讀內容的評價及建議(5道題)、 自我計劃與調節評價(6道題)。
    該調查問卷調査了8個維度,每個維度5到9個題目,調查維度幾 乎涵蓋了學生關于閱讀水平差的所有可能原因,并且每個維度都有5到 9題,涉及到每一個維度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該問卷無論從深度還是廣
    'iJ李娟.髙中生英語閱瀆能力調査分析【D] . Ill東師范k學,2014.
    度都是一篇比較適合借鑒的調查問卷。
    閱讀作為一項理解性技能,新課標中提出多達12項要求來針對必修 階段高中生閱讀能力,包括“從語篇提取主要信息、觀點,理解語篇的 要義”、“把握語篇主要事件的來龍去脈”、“判斷性地審視語篇內容”等 要求。而該調查問卷“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這一維度中部分問題十分契 合新課標對閱讀能力做出的要求,比如問題16“閱讀時碰到生詞不善于 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該問題根據的是新課標理解性語言技能內容第九 條“根據上下文線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斷詞語的意義”;比如問題18 “我 閱讀時找不到閱讀理解題的關鍵句”,該問題是根據新課標理解性語言技 能內容的第四條“抓住語篇中關鍵概念、關鍵細節”;再如問題19“我 閱讀時,往往抓不住全文主旨”,該問題是根據新課標理解性語言技能內 容首條“從語篇中將主要觀點和信息提取出來,對其中的意義進行理解 和把握”。綜上所述,該問卷的16題、18題、19題非常貼合課標、適合 借鑒。
    (四)寫作教學方面
    《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現狀調查問卷》是山東師范大學任鳳煥關于 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的調査問卷。該調查問卷共40道問題,涵蓋八個調 查維度:涉及寫作的情感態度(5道題)、寫作過程(9道題)、影響寫作 的因素(9道題)、目前的寫作的體裁、篇章意識結構(4道題)、寫作困 難(8道題)、對寫作教學的評價和對寫作教學提出的改進建議(5道題)。
    該問卷調查了 6個維度,每個維度4到9個問題,調查范圍廣泛, 幾乎能涵蓋學生寫作出現問題的所有方面,并且每個維度所提出的而問 題詳略得當。例如針對涉及寫作的情感態度問題較少只有五道,而針對 寫作過程卻洋洋灑灑提出九道問題,涉及詞匯問題、語法問題、寫作習 慣、寫作思路等多方面,幾乎涵蓋了所有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寫作作為一項表達性技能,新課標對必修階段寫作技能提出了六項 要求,其中包括“能清楚地描述事件的過程”、“根據表達目的選擇適當 的語篇類型”、“使用文字或非文字手段描述個人經歷和事務特征”等具 體要求。《高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現狀調查問卷》很明顯是借鑒了高中英語 新課標的,并且十分符合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比如“目前的寫作的體 裁、篇章意識結構”維度中的問題15“在寫作中我會考慮作文的體裁”, 該問題的依據是新課標必修階段寫作技能要求的第六條“根據表達目的 選擇適當的語篇類型”;比如“影響寫作的因素”維度中的問題24“我 的詞匯量嚴重影響英語寫作的水平”,該問題符合新課標必修階段寫作技 能內容要求的第七條“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詞匯和語法結構”;再比如“寫 作困難”維度中的35題“每次寫作文,總是寫到一半就感覺無話可寫”, 該問題符合新課標必修階段寫作技能內容要求的第2條“清楚描述事件 的全過程”,綜上所述,該調査問卷的15題、24題非常貼合課標、適合 借鑒。
    綜上四項語言技能的調查問卷,得出一個相同結論:該類問卷都只 針對某一項理解性或表達性技能,先調査出學生相關方面的困難、引出 教學現狀、最終提出建議。總之,這些問卷并非都符合新課標對課程內 容六要素的要求,部分問題不能準確反映新課標的要求與精神,可見學 習活動觀的提出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它為英語教學怎么教提供了可操性 的途徑。以聽力和口語這兩項技能為例,它們并沒有探究學生具體的某 項技能能達到一個什么水平,比如是否可以用英語闡述一件事情的來龍 去脈。而新課標恰恰對于學生要掌握的語言技能做了特別詳細的要求, 針對這些要求,學生的掌握情況才是學習活動觀真正要考察的東西。所 以,受現實原因所困,筆者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較少的借鑒上述問卷,絕 大多數問題則是根據新課標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具體要求而提出的,目 的是最大可能性的接近課標對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六要素的要求,只有接 近課標,才能準確地測出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而反映出基于學 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二、本研究的調查問卷的構成
    本研究為了探究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將以課程內 容六要素作為六個調查維度,即了解學生對主題語境、語篇知識、語言 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的掌握情況。
    本文的調查問卷借鑒了上述閱讀問卷和寫作問卷的內容,并結合《普 通高中英語課程表標準(2017版)》關于課程內容六要素每項要素的具 體內容要求,以此來編寫調查問卷。
    問卷的設計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調查學生對主題語境、語 篇類型、語言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該部分共15道問題,有唯一正確答 案。第二大部分是調查學生對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的掌握程 度,該部分共25道問題,有唯一答案,但無正確錯誤之分,該部分答案 部分采用了李克特量表,共有5個答案:A.完全同意B.同意C.不確定 D. 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
    (一) 主題語境
    主題語境部分又分為兩個方面:主題、主要內容。共提出問題2道, 問題一到問題二。
    問題(1)"文章《Anne's best friend》的圍繞著什么展開的? A人 與自然B人與社會C人與自我”該問題考察的是三大主題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中的“人與自然”。問題(2)“文章《Come and eat here》主要講述的是什么內容? A.語言學習的規律、方法等B.健康的 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C.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該問題主要考察文章 主題語境下的主要內容。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一
    (二) 語篇類型
    語篇類型的依據是新課標“深入研讀語篇”為依據的,具體分為三 個方面:what,why.howo具體代表哪些問題在“核心概念解讀”中做了 具體的闡述。共提出六道問題,問題二到問題八。
    問題(3)"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屬于什么體裁?
    A記敘文B說明文C應用文”該問題考察的學生對文章體裁的掌握情 況。必修階段“ reading"部分的課文主要的文章體裁有記敘文、說明文、 人物傳記,其他體裁如“對話”、“新聞”出現的較少。問題(4) “文章 的《A Student of Afirican wildlife》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呼吁人們 尊重、保護動物,讓其回歸自然B鼓勵人們進行動物實驗,為科學做貢 獻C鼓舞人們親自去大自然研究野生動物”該問題主要考察語篇的主題 內容。問題(5)"文章《ATripon 'The True North '》是一篇游記,該 游記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的? A.時間順序B.空間順序C.邏輯順序”, 該問題主要考察文章內容結構中的描寫順序。問題(6)“文章《A Material World》傳揚了一種怎樣的價值取向? A.有錢就是幸福B.有錢不一定幸福 C•有錢沒錢都很容易獲得幸福”該問題主要考察的是說話人的寫作意圖、 傳揚的主要價值觀。問題(7) “文章《Anne' s Best Friend》將日記說成 朋友,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A.比喻B.擬人C.夸張”該問題主要考察的 是語篇中主要采用的修辭手段。問題(8)“文章《John Snow Defeats KKing Cholera”》所表達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A.對科學家John正直的人 品和科學嚴謹的態度的贊嘆B.對主人公放棄優越生活的贊揚C.對主人公 才華的贊美”該問題主要考察的是作者的情感態度。
    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二
    (三)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部分又分為五個方面,包括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 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共提出問題7道,問題(9)到問題(15)。
    問題(9)考察的是語音知識。問題(9) “Mike英語考試考了滿分, 老師開心地對他說'Wonderful!'表達了老師怎樣的態度? A.開心B.惱 怒C.失望”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可以根據說話人的語調感知說話人 的態度。
    問題(10)考查的是詞匯知識。問題(10) “下列哪一個合成詞的構 詞法與其他兩個不一樣? A.hard-working B.far-reaching C.good-tempered^^該問題主要考察學生是否掌握了詞綴的變化規律。
    問題(11) (12 )考察的是語法知識。問題(11)"句子'He said he would come to see me*采用的是什么時態? A.過去將來時B.—般過去時 C現在將來進行時該問題考察的學生是否認識理解過去將來時。問題
    (12) There is nothing () we can do to earn this gift. A.that B.which C.what”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當先行詞是不定代詞時,關系 代詞用“that”這一知識點。
    問題(13)考察的是語篇知識。問題(13) “在寫英文信件時,發信 人的地址和日期寫在哪里? A.信紙右下角B.信紙左上角C.信紙右上角” 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了解常見應用文…信件的寫作格式。
    問題(14)(15)考察的是語用知識。問題(14)“求陌生人幫忙時,
    采用的最好的敬語是哪一個? A.Excuse me B.Hi, guy... C.Nice to meet you”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會根據實際交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際用 語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問題(15) "Sorry,I can't find the books you asked for?- () A.Don't mention it B.It's your fault C.Thanks anyway M 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會根據交際情境正確理解他人情感,運用得體 的語言形式,如禮貌地表達自己的態度。
    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三
    (四)文化知識
    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為問卷試題的第二大部分,均采用 李克特量表,每道題選項均為“A完全同意B同意C不確定D不同意E 完全不同意”,不再贅述。
    文化知識部分又分為兩個維度:物質文化知識、精神文化知識。該 部分共提出問題五道,問題(1)到問題(5)o
    問題(1) (2)考查的是物質文化。問題(1) “我能用英語簡單介紹 指南針”。問題(2 )“我能用英語簡單的介紹中國的四大菜系魯菜、川菜、 粵菜、淮揚菜”這兩道問題是關于物質文化知識中的創造發明和飲食, 考察學生是否了解文化,并且能否用英語講解文化。
    問題(3) (4)(5)考察的是精神文化。問題(3)“我了解復活節和 萬圣節。”、問題(4)“我了解英美國家的餐桌禮儀。”、問題(5) “我至 少能說出4個英美國家主流體育運動”這三道問題考察的是學生對英美 國家精神文化知識中的節日、習俗和運動的了解程度。
    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四。
    (二)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方面又分為四個方面: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共提出 問題九道,問題(6)到問題(14)。
    問題(6) (7)考察的是學生的聽力技能。問題(6) “在做英語聽力 對話時,聽到關鍵信息能及時記錄下來。”考察的是學生在做英語聽力問 題時,對關鍵信息的捕捉能力。問題(7)“我每周看美劇或英文電影、 聽英文歌曲等的時間不少于三十分鐘。”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每周課外試 聽活動的時間是否達到了課標要求的30分鐘。
    問題(8)(9)考察的是學生的口語技能。問題(8)“我能用英語簡 單闡述校運動會的流程”旨在了解學生在實際情況下,英語口語的應用 水平。問題(9)“在與別人進行英語交流時,我會根據要表達的情緒選 擇不一樣的語調,比如表達憤怒和歡喜”考查學生是否會憑借語調、重 音突出情緒。
    問題(10)、( 11)和(12)考察的是學生閱讀技能。問題(10) “閱 讀時碰到生詞我善于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會 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問題(11) “我閱讀時能辨認出關鍵句以迅速查找 目標內容”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抓住語篇中關鍵句子、概念的能力。問 題(12)“我閱讀時一般能夠抓住全文的主旨”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從語 篇中提取主要的信息的能力。
    問題(13)(14)考察的是學生的寫作技能。問題(13) “在寫作中 我會考慮作文的體裁”該問題考察的是學生是否具備根據表達目的選取 合適語篇類型的意識。問題(14) “在寫作過程中,我詞匯量充足,并能 夠根據需要合理的選擇詞匯”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的詞匯量是否充足, 和對詞匯的把握程度。
    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五。
    (三)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包含: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情感策略,共 提出問題11道,問題(15)到問題(25)o
    問題(15) (16) (17)考察的是元認知策略。問題(15) “在英語的 學習中,我會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計劃和安排預習和復習”該問 題旨在了解學生合理安排學習順序的能力問題(16) “在英語的學習中, 我經常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對學過的內容 能否及時復習、經常復習。問題(17)“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我總是先 自己努力分析原因找對策,實在不行才會進行求助”該問題旨在了解學 生對英語學習過程中困難的應對態度。
    問題(18) (19) (20)考察的是認知策略。問題(18)“在學習英語 的過程中,我習慣在新舊語言知識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該問題旨在了解 學生是否能意識到知識的連貫性,并對新舊知識主動建立聯系。問題(19) “在學習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在文章中學習新的固定搭配”該問 題主旨在了解學生是否會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和語法,考察學生學習英語 知識的廣度和主動性。問題(20)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我會先快速瀏覽 理解篇章大意”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做閱讀時閱讀習慣和閱讀策略,從 中反應出學生實際的閱讀效率。
    問題(21) (22)考察的是交際策略。問題(21)“在與別人進行英 語交流時,我會借助手勢、表情等非語言手段提髙交際效果”該問題旨 在了解學生用英語與人交流的熟練程度和表達能力。問題(22)“在與別 人使用英語對話時,我會應用重復、澄清、解釋等方式,使得交際過程 中的語言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保障交際的質量”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對 用英語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克服語言障礙的能力。
    問題(23)(24)(25)考察的是情感策略。問題(23) “我對學習英 語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持續強化學習信心。”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對于 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知識有怎樣的態度和信心。問題(24)“我有學習英語 的興趣,主動參與各種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比如英語演講比賽。” 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問題(25)“我有合作學習 的意識,愿意與他人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該問題旨在了解學生之間是否 具備合作學習的意識。
    具體依據(考察內容)及問題詳見附錄六。
    綜上所述,該調査問卷共調查六大課程主要內容,即主題語境、語 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六個維度,每個維 度又分為具體的幾個方面,為了考察的問題全面,每個方面提出一到三 個問題,共40道問題,比較全面地考察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 況,以此可以較好地反映出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3. 1.4. 2訪談提綱的構成
    本次訪談是針對高二英語任課教師設計的,一共有6道問題,分別 是針對主題語境、語篇知識、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 略這六項課程內容提出的,目的是了解教師對于這六項課程內容的教學 情況,并結合學生問卷結果表現出學生的具體薄弱環節做原因分析。訪 談問題如下:
    問題一:您在開展一個新單元的教學時,注重主題語境的講解嗎? 以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s為例,您是如向學生講述''人與自然''這 個主題的?
    問題二:您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是從哪幾個方面研讀語篇的?以 語篇《A Trip on 'The True North'》為例
    問題三:您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 篇知識、語用知識的重視程度是怎樣的?
    問題四:您在教學中是否會注重對學生文化內涵的培養?比如像學 生講述英美國家文化習俗、體育運動等。大多數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興趣
    延邊大學碩I:學位論文
    是怎樣的?
    問題五:您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您覺得 就教學來說哪些語言技能最重要?認為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各有哪些 短板?英語課是全英環境嗎?
    問題六:您在日常教學中是否會有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生是 否具備好的學習方法?
    3. 1.5研究過程
    本部分包含發放調查問卷和實施訪談。
    3.1.5.1問卷的發放
    本研究選擇延邊州某高中共541名高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2019 年10月27—一30日,在教室發放調査問卷,開展調査研究工作,在半 小時大課間時間將調查問卷發放給學生,在發放問卷之前,為了保障問 卷有效,不讓學生擔心,并使問卷調査達到預期的測試效果,教師向學 生解釋:本次調査問卷只是為了幫助作者開展調查,和學習成績沒有關 系。回收調查問卷之后,作者馬上檢查和篩選了調查問卷,共收到540 份問卷,1份為無效調查問卷,問卷有效率幾乎達100%。
    3. 1.5. 2訪談的實施
    訪談工作是在調査問卷結果出來之后才開展的,在2019年10月28 一一10月31日和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對象是延邊州某高中的英語教師, 共6名。在訪談前,要和教師解讀清楚,訪談的目的在于進行學術分析 和研究,不涉及其他內容。作者為了保障順利實施訪談,和教師在其辦 公室利用課間訪談,并錄了音。教師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相應回答作 者提出的問題,完成訪談之后,整理錄音記錄。
    3.2現狀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本章針對高中生主題語境、語篇知識、 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這六大影響英語學習活動觀 的因素,對學生問卷、教師訪談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分析分為六部分, 主題語境教學現狀、語篇知識教學現狀、語言知識教學現狀、文化知識 教學現狀、語言技能教學現狀、學習策略教學現狀。
    調查結果和研究假設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吻合,驗證了假設(1) 高中生不注重英語文章的主題語境,驗證了假設(2)高中生對語篇知識 的掌握較少,也驗證了假設(4)高中生忽視中外文化知識,對于假設(5) 和假設(6),也分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驗證,調查顯示,學生對語言 技能中的口語技能和寫作技能掌握較差,影響了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學 生對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的使用能力差,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主題語境教學現狀、語篇教學現狀、語言知識教學現狀問題的數據 統計和分析使用了 Microsoft Excel軟件,準確無誤,統計結果真實可靠, 可以作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文化知識教學現狀、語言技能教學現狀、 學習策略教學現狀問題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用了 SPSS軟件進行了信度分 析,得到的信度系數是0.8,可接受;該問卷所有問題的編寫標準都來自 新課標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每一要素的具體要求,(題目具體參照標準詳見 附錄一到附錄六)保障了該問卷的內容效度。除去1份無效問卷,有效 問卷的總數是540份,有效率接近百分之百。
    研究者對540份調査問卷進行統計,并結合教師訪談記錄進行分析, 詳情如下:
    3.2.1主題語境教學現狀
    從調査結果來看,學生對主題語境的掌握差強人意,大多數學生對 主題的理解和認識不足。
    問卷問題(1)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人與自我”,僅有92人選擇正 確答案C,占比17%o這組數據表明,對于什么是文章的主題語境,大 多數學生并不很了解,而三大主題語境是該部分最基礎的內容;問題(2) 的正確選項是B選項“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選擇正確答 案B選項的僅有86人,占比16%o這組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對文章所 倡導的主題意義也并不了解,不了解主題意義就容易對語篇的中心思想 理解跑偏。參見表格3-1
    (表格3-1)高中生關于主題語境問題統計結果
    問題 選項 人數 比率%
    (1 )文章《Anne* s A.人與自然 238 44
    best問題friend》的
    圍繞著什么展開的? B.人與社會 210 39
    C.人與自我 92 17
    (2 )文章《Come and eat here》主要講述的 是 A語言學習的規律、方法 等 232 43
    B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 的生活態度 86 16
    C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222 41
     
    3.2.2語篇知識教學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高中生對語篇知識的掌握沒有達到預期成 效,針對作者觀點、語言特點、文體結構、內容、主題這些語篇知識都 不太熟悉。
    問卷問題(3)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記敘文”,選擇正確答案的僅 有81人,占比15%,這組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并不清楚英語文章的體 裁是什么,這會導致學生不能利用不同體裁的特點去進一步理解文章。 問題(4)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呼吁人們尊重、保護動物,讓其回歸自 然物”,選擇A選項的僅有119個人,占比22%,這組數據表明只有大概 五分之一的學生懂語篇的中心主旨,而大多數同學不懂,語篇的中心主 旨是一個語篇的靈魂,不懂中心主旨會使語言學習停留在表層。問題(5) 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時間順序”,選擇正確答案的僅有97人,占18%。 這組數據表明,學生在學習文章《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時, 腦海中并沒有一個以時間為線索的清晰脈絡,這會使學生掌握的都是分 散知識,影響學生對作者旅行全過程的感受。問題(6)的正確答案是B 選項“有錢不一定幸福”,選擇正確答案B選項的僅有124人,占比23%, 這組數據表明,學生在學習英語語篇時,并不關注語篇的價值取向,這 就導致學生對語篇研讀的深度不夠,沒有實現深度學習。問題(7)的正 確答案是B選項“擬人”,選擇正確答案B選項的有427人,占比79%, 這表明學生對語篇的修辭手法掌握的較為不錯,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擇正 確答案,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大家從小學習語文知識,對文章的修 辭手法較為敏感,所以這也是是常識題,這樣看這道題的正確率也不能 算很高。問題(8)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對科學家John正直的人品和
    延邊大學碩上V位論文
    科學嚴謹的態度的贊嘆”,選擇正確答案的有97人,占比18%,這表明 學生并不注重英語文章作者的情感態度,這會導致學生無法利用作者視 角深刻理解語篇。參見表格3-2
    (表格3-2)高中生關于語篇知識問題統計結果
    問題 選項 人數 比率%
    (3)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屬 于什么體裁? A記敘文 81 15
    B說明文 216 40
    C應用文 243 45
    (4)文章的《A
    Stude nt of Afirican
    wildlife》的中心思想是
    什么? A呼吁人們尊重、保護動物, 讓其回歸自然物 119 22
    B鼓勵人們進行動物實驗,為 科學做貢獻 211 39
    C鼓舞人們親自去大自然研 究野生動 210 39
    (5 )文章《A Trip on
    'The True North '》是 一篇游記,該游記是按 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 的? A.時間順序 97 18
    B.空間順序 216 40
    C.邏輯順序 227 42
    (6)文章《A Material
    World》傳揚了一種怎 樣的價值取向? A.有錢就是幸福 178 33
    B.有錢不一定幸福 124 23
    C.有錢沒錢都很容易獲得幸 福 238 51
    (7)文章《Anne's Best Friend》將日記說成朋 友,運用了什么修辭手 法? A比喻 103 19
    B擬人 427 79
    C夸張 11 2
    (8)文章《John Snow
    Defeats “ King
    Cholera”》所表達的是 A.對科學家John正直的人品 和科學嚴謹的態度的贊嘆 97 18
    B.對主人公放棄優越生活的 238 44
     
    作者怎樣的情感態
    度? 贊揚
    C.對主人公才華的贊美 205 38
     
    3.2.3語言知識教學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于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 語用知識這些語言知識的掌握都比較好,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也比較高。 但對語篇知識掌握較差。
    問卷問題(9)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開心”,有97%的學生選擇了 正確答案,這組數據表明,大多數高中生掌握語音知識掌握得較好,幾 乎所有學生都能根據說話人的重音、語調等感受出說話人的態度。問題
    C 10) C選項"good-tempe佗d"是正確的,選擇正確答案的一共同學占 比83%有448人,這組數據表明了解詞根、詞綴,掌握詞性變化規律的 學生占大多數,學生對此類詞匯知識掌握較好。問題(11)正確答案是 A選項“過去將來時”,選擇正確答案的有464人,占比86%,這組數據 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時態的語法知識掌握的很好,能夠利用時態來理 解語篇中事情發展的順序。問題(12)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that”,選 擇正確答案的有432人,占比80%,這組數據表明,有一大半的同學了 解掌握了關系代詞“that ”引導限制性定語從句,定語從句的語法內容 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是屬于比較難掌握的高中語法,學生的掌握情況 還算不錯,可見,語法內容是作為教師的教學重點的。問題(14)的正 確答案是A選項K Excuse me”,選擇正確答案的有432名學生,占比80%, 這組數據說明學生對語用知識的掌握還是不錯的,學生能夠選擇符合交 際場所和交際對象身份的語言形式,表達問候,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問題(15)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Thanks anyway”,選擇正確答案的有 423人,占比82%。這組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在交際實際的情境中, 準確理解他人的態度、情感、觀點,以得體的語言形式,禮貌且婉轉地 表達個人態度、情感、觀點,問題(14)、(15)都表現出學生對語用知 識掌握的還不錯。另外,從教師的訪談結果來看,教師在教學中對語音 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用知識的講解是很重視的,并且十分重 視學生對這些語言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情況,經常進行反饋幫助學生復習。
    問卷問題(13)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信紙右上角”,選擇正確答案
    延邊人學碩上學位論文
    的有97人,占比18%,這組數據表明,學生對語篇知識掌握較差。
    (表格3-3 )高中生關于語言知識問題統計結果
    問題 選項 人數 比率%
    (9) Mike英語考試考了 滿分,老師開心地對他說
    “ Wonderful!"表達 了 老 師
    怎樣的態度? A.開心 524 97
    B.惱怒 5 1
    C.失望 11 2
    (10)下列哪一個合成詞 的構詞法與其他兩個不 一樣? A.hard-working 49 9
    B.far-reaching 43 8
    C.good ?tennpered 448 83
    (11)句子 “He said he would come to see me " 采用的是什么時態? A.過去將來時 464 86
    B.—般過去時 71 13
    C現在將來進行時 5 1
    (12) There is nothing ()
    we can do to earn this
    gift A.that 432 80
    B.which 92 17
    C.what 16 23
    (13)在寫英文信件時, 發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寫 在哪里? A.信紙右下角 173 22
    B.信紙左上角 270 50
    C.信紙右上角 97 18
    (14)求陌生人幫忙時, 采用的最好的敬語是哪 一個? A.Excuse me 432 80
    B.Hi, guy... 49 9
    C.Nice to meet you 59 11
    (15 ) " SorryJ can ' t find the books you asked for. ” 一() A.Don't mention it 85 12
    B」t's your fault 32 6
    C.Thanks anyway 423 82
     
    3. 2. 4文化知識教學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物質文化知識和餐i神文化知識 的了解還需進一步的加強。
    問卷問題1用英語介紹指南針的情況,選擇“完全同意”和“同意” 的人只有15.6%,選擇不確定的占30.5%,選擇“不同意”和“完全不同 意”的占比53.9%,證明大多數同學對物質文化知識中的發明創造掌握 的并不好,在日常學習中對該內容有所忽視。關于問題2用英語介紹中 國的四大菜系的情況,選擇“同意”和“完全同意”的只有27.7%,有 33%的同學選擇“不確定”,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占比39.3%, 表明大多數同學不具備用英語完整地向外國友人介紹我國重要發明的能 力。
    問卷問題3 了解英美國家的復活節和萬圣節的情況,選擇“同意” 或“完全同意”的同學占比31.1%,選擇“不確定”的同學占比37.7%, 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同學僅有34.2%,這表明對英美國家 主要傳統節日及其歷史與現實的意義掌握好的同學少,說明在日常學習 和生活中都忽視這方面知識的積累。關于問題4 了解英美國家餐桌禮儀 的情況,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的占比28.5%,選擇“不確定” 的占21%,選擇“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占比50.5%,說明大多 數同學對英美國家主要習俗大都了解不多,可見學生的見識不多。關于 問題5 了解英美國家主流體育運動的情況,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 的占比36.5%,選擇“不確定”的占比16%,選擇“不同意”或“非常 不同意”的占比47.5%,這表明大多數同學對英美國家的體育運動的了 解不足。問卷調查結果參見表格3-4 (A=完全同意、B=同意、C=不確 定、。=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不再贅述)
    (表格3-4)高中生關于文化知識問題統計結果
    選項
    問題 A
    完全同
    B
    同意 C
    不確定 D
    不同
    E
    完全不同
    1.我能用英語簡單介紹指南針。 12.6% 3% 30.5% 36.1% 17.8%
    2.我能用英語簡單介紹中國四大 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17.3% 13% 14.7% 33% 22%
    3.我了解復活節和萬圣節。 12.7% 15.% 37.7% 32.2% 2%
    4.我了解英美國家的餐桌禮儀。 15.5% 13% 21% 29.9% 20.6%
    5.我至少能說出4個英美國家的 18.4% 16% 27% 20.5%
    主流體育運動。
     
    3.2.5語言技能教學現狀
    從調查結果可見,大多數學生的聽力水平、閱讀水平較好,寫作水 平和口語水平一般。總的來說,學生的語言技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對 于寫作和口語的教學還需進一步的加強。
    聽力和閱讀方面:問卷問題6做聽力對話問題時,能夠根據需要及 時記錄一些需要的信息的情況,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的同學占 比63.6%,有22.1%的同學選擇“不確定”,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 意”的僅占14.3%,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在做聽力題時,有一定的策略, 會找重點。關于問題7每周看美劇或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的時間不少 于30分鐘的調査情況,選擇“完全同意”或有65.1%的同學選擇“同 意”,有15%的同學選擇“不確定”,以“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作為 答案的的占比19.9%,表明大多數同學都有日常生活中積累英語的習慣, 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問題6、7表明學生的聽 力水平較好。問題10閱讀時碰到生詞善于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情況, 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的學生為55.3%, 21%選擇“不確定”,有 23.7%的同學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表明一半以上的同學都能 夠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詞義,說明他們有一定的閱讀策略。問題11 閱讀時能夠找到閱讀理解的關鍵句,選擇“同意”或者“完全同意”的 占比60.9%,有21%的同學選擇“不確定”,有23.7%選擇“不同意”、“完 全不同意”,說明超過半數學生在閱讀理解時,可以找到關鍵句,大多數 人對關鍵句敏感。問題12閱讀時能夠抓住全文主旨的情況,選擇“同意” 或“完全同意”的同學占比51.7%,選擇“不確定”有19.5%的同學,選 擇“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有28.8%的同學,這說明有一半以 上的同學閱讀時能夠抓住全文的主旨,大多數同學對于文章主旨的掌握 能力還是比較好的。問題10、11、12表明學生的閱讀水平較好,大多數 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另外,結合教師的訪談結果來看,教師是對學 生的聽力水平和閱讀能力相當重視的,并且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說是大
    力培養。
    口語和寫作方面:問題8能用英語簡單闡述校運動會的流程的情況, 選擇“完全同意”、“同意”的同學占比31.4%,選擇“不確定”的同學 占比25%,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同學占比43.6%,這表明 大多數同學并不具備用英語闡述一件事的能力,說明大多數同學仍在學 習“啞巴英語”。問題9根據表達情緒選擇不一樣的英語語調進行交談的 情況,百分之49%的同學選擇“同意”或者“非常同意”,32%的同學選 擇“不確定”,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同學占比19%,這表明 少數同學都能夠根據表達情緒,選擇合適的語調和別人進行英語交談。 問題8、9表現岀學生的口語水平差強人意。問題13在寫作中會考慮作 文的體裁的情況,選擇“同意”或者“完全同意”的占比24%,選擇“不 確定”的同學占比17.7%,選擇“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的占比 58.3%,表明大多數同學在寫作之前都會注意作文體裁的問題,大多數人 腦海里沒有體裁意識。問題14在英語寫作中詞匯量是否充足的問題,30.8% 的人選擇“同意”、“完全同意”,35%的同學選擇“不確定”,選擇“不 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占比34.2%,表明只有少部分人在寫作中詞匯 量充足并且能夠自由選擇詞匯,說明詞匯量不足的問題是影響大多數人 寫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參見表格3-5
    (表格3-5)高中生關于語言技能問題統計結果
    選項
    問題 A
    完全
    同意 B
    同意 C 不確 定 D
    不同
    E
    完全不
    同意
    6.在做聽力對話題時,聽到 關鍵信息我能及時記錄下來 33. 6% 30% 22. 1% 10% 4. 3%
    7.我每周看美劇或英文電 影、聽英文歌曲等的時間不 少于三十分鐘。 40% 25. 1% 15% 15. 1% 4. 8%
    8.我能用英語簡單闡述校運 動會的流程。 12. 7% 18. 7% 25% 23. 6% 20%
    9.在與別人進行英語交流 16% 23% 32% 9% 10%
    時,我會根據要表達的情緒 選擇不一樣的語調,比如表 達憤怒和歡喜。
    10.我至少能說出4個英美國 家的主流體育運動。 29. 7% 25. 6% 21% 15% & 7%
    11.我閱讀時能辨認出關鍵 句以迅速查找目標信息。 31% 29. 9% 10. 1% 10. 5% 18. 5%
    12.我閱讀時一般能夠抓住 全文的主旨。 33. 4% 18. 3% 19. 5% 7. 7% 21. 1%
    13.在寫作中我會考慮作文 的體裁。 14% 10% 17.7% 23. 2% 35. 1%
    14•在寫英語作文過程中,我 詞匯量充足,一般不需要翻 書査字典 11% 19. 8% 35% 23% 11.2%
     
    3.2.6學習策略教學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交際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 情況比較不錯,對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一般。
    問卷問題15會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計劃和安排預習和復習英 語的情況,選擇“同意”或者“非常同意”的同學有73.6%,選擇不確 定的同學占比10%, 16.4%的同學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這表明 絕大多數同學都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 盡可能的增加學習效率,合理的預習和復習英語。問題16關于經常整理 和歸納所學英語知識的情況,選擇“同意”、“非常同意”的同學占比61.1%, 選擇“不確定”的學生有17.1%,選擇“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同 學有21.8%,這表明大多數同學經常對英語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可見 他們對于所學知識的復習是比較到位的。問題17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 總是會先自己努力分析原因找對策,實在不行再進行求助,有70.1%的 同學選擇了 “同意”或者“非常同意”,有19%的同學選擇“不確定”, 有10.9%的同學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在 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會采取積極的應對方案,而不是消極怠慢。問題15、 16、17顯示出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掌握得很好。問題21在進行英語的交 流時,會借助手勢、表情等方式提高交際效果的情況,有73.7%的入選 擇“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選擇“不確定”的有20%,選擇“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的占比6.3%,這表明絕大多數人進行英語交流時,都會 有一定的策略比如手勢來提高交際水平。問題22在和他人英語溝通時, 會通過重復、澄清、解釋等方法解決語言問題,使得交際能夠正常進行, 選擇“同意”或“完全同意”的人占比66.7%,選擇“不確定”的占比 19.3%,選擇“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人占比14%,這表明大多數 人都會努力克服交際障礙,對交際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問題21、22表示 學生對交際策略較為扎實掌握。問題23對學習英語保持好奇心,強化積 極性和主動性,選擇“同意”和“完全同意”的人占比60.4%,選擇“不 確定”的占比17%,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占比22.6%,這表 明大多數人學習英語態度積極,并且會不斷德激勵自己。問題24學習英 語有興趣,主動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的情況,選擇“同意”或者“完 全同意”的同學占比34.9%,選擇“不確定”的同學占比21%,選擇“不 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同學占比44.1%,這表明大勢數同學不喜歡參 與各種應用語言的活動。問題25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夠積極和他人分 享學習資源的情況,選擇“同意”或者“非常同意”的同學占比80%, 有11.1%的學生選擇“不確定”,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占比 8.9%,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都愿意與別人分析學習資料,合作學習、共 同進步。問題23、24、25表示出學生具有不錯的情感策略。另外,結合 教師的訪談結果,大多數教師都表示在日常的教學中是非常注重對學生 學習策略的培養的,因為學生具有好的學習策略,學習英語的效果就會 事半功倍。
    問卷問題18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習慣在新I日知識之間建立有機聯 系的情況,有30.2%的學生選擇“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選擇“不確 定”的有24%的學生,有45.8%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這表明 大多數同學學習知識斷檔情況嚴重、不習慣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問題19在學習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經常在文章中學習新的固定搭配的情 況,有35%的同學選擇“同意”或者“完全同意”,選擇“不確定”有 30%的學生,有35%的學生選擇“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這表明只有
    延邊大學碩-上學位論文
    三分之一多一點的同學經常語境中學習固定搭配,大多數同學并不注重 在語境中積累英語知識。問題20閱讀英語文章時首先快速瀏覽理解篇章 含文的情況,選擇“同意”、“非常同意”的學生占比32%,選擇“不確 定”的同學占比27%,選擇“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占比41%, 這表明大部分同學在閱讀英語文章時都會先瀏覽篇章大意。問題18、19、 20顯示出學生對認知策略的掌握有所欠缺。參見表格3-6.
    (表格3-6)髙中生關于學習策略問題統計結果
    選項
    問題 A 完全 同意 B
    同意 C 不確 定 D
    不同
    ■ zfe.
    忌、 E 完全不 冋思、
    15.在英語學習中,我會根據 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計劃 和安排預習和復習。 43. 6% 30% 10% 5% 11. 4%
    16.在英語學習中,我經常 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 納。 39% 22. 1% 17. 1% 11.1% 10. 7%
    17.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我 總是先自己努力分析原因找 對策,實在不行才會進行求 助。 32. 1% 38% 19% 5% 5.9%
    18.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 我習慣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 有機聯系。 12. 2% 18% 24% 29. 4% 16.4%
    19.在學習英語閱讀的過程 中,我經常在文章中學習新 的固定搭配。 18% 17% 30% 19. 9% 15. 1%
    20.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我會 先快速瀏覽理解篇章大意。 13% 19% 27% 23. 3% 17. 7%
    21.在與別人進行英語交流 時,我會借助手勢、表情等 34. 4% 39. 3% 20% 3% 3. 3%
     
     
    延邊大:事碩士學(立論文
    非語言手段提高交際效果。
    22.在與別人進行英語交流 時,我會通過解釋、澄清或 重復等方式克服交際中的語 言障礙,維持交際。 35. 5% 31.2% 19. 3% 6. 3% 7. 7%
    23.我對學習英語保持主動 積極的態度,不斷增強學習 的自信心。 29. 2% 31.2% 17% 15% 7. 6%
     
    第四章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
    問題及產生原因
    本章將針對調査問卷的結果所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進行概括,并參考 教師訪談的結果對主要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問題主要圍繞課程學生對英 語課程內容六要素的掌握情況展開,主要包括:學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 和認識不足、對語篇知識的掌握有限、對語言知識中語篇知識的掌握較 差、對英語文化知識了解情況差強人意、語言技能中的口語技能有待加 強、語言技能中寫作技能有待提高、對學習策略中認知策略的使用不夠 擅長。
    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了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確 存在一些問題,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實現基于語篇,以主題意義為引 導,融合文化、語言、技能、策略的教學方式,對課堂活動的設計缺少 層次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下面將對這七個主要問題,逐一進行分析。在這里將語言知識中提 到的語篇知識歸結到語篇知識部分統一分析。
    4.1主題語境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學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和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難以準 確表述主題語境的基本含義,更難以區分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社 會這三種不同的主題語境,以及如何探究主題意義。
    教師單元授課時脫離單元文本的主題語境。針對學生對主題語境的 理解和認識不足這個問題,結合教師對于訪談問題“開展新的單元時是 否會注重主題語境的講解? ”的回答,發現多數教師對主題語境教學的 認識并不深刻,一般就是在新的單元開始學習之前,大概的介紹一下新 的單元主要講述的主題是什么,很少探究該主題有哪些深刻的意義,蘊 含多少道理,要教會學生什么。所以筆者認為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師 單元授課時脫離單元文本的主題語境。
    4. 2語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學生對語篇知識的掌握有限,主要表現在學生對于英語語篇的主題、 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和作者觀點難以準確表述,總結起來就是學 生不具備深入研讀語篇、把握學習的核心內容的能力。
    大多數教師對研讀語篇存在一定的誤解。關于學生對語篇知識掌握 有限這一問題的原因,結合教師對于問題“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是從 哪幾個方面研讀語篇的? ”這一訪談問題的回答的回答,發現教師在語 篇教學的過程中,并不重視帶領學生一起研讀語篇,且大多數教師本身 對研讀語篇存在一定的誤解。在教師心中,研讀語篇就是對詞匯和語法 進行剖析,這些老師忽視了英語教學的基礎文本和學習資源是語篇不是 語法和詞匯,即使講課的時候遇到了關于語篇研讀的問題也多為一句帶 過或避而不談。所以,筆者認為學生對語篇知識掌握較差的主要原因是 大多數教師對分析語篇時沒有樹立正確的認識。對語篇的分析能夠幫助 其了解其中的含義,從而拓展學習的深度。因此,學生的語篇知識有限 要從改變教師的認知開始。
    4. 3文化知識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學生的物質文化知識和精神文化知識的掌握量有所欠缺。學生對英 語物質文化知識的了解差強人意,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不能用英語表 達介紹我國的一些物質文化,比如發明創造。對精神文化的掌握也并不 理想,更談不上精神文化富足,在談到國外的一些傳統文化時,學生知 之甚少。
    教師不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關于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 差這一問題,結合教師對于問題“在教學中是否會注重對學生文化內涵 的培養? ”的回答,了解到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這一點上確實有 待提高。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并未充分重視英語文化,在大部 分學校中,這都是較為薄弱的地方。長此以往,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一直 都十分被重視,但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卻一直被高中英語教學所忽視。 語言知識的傳授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文化知識并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偶 爾涉及到文化教學的內容時,只對英語文化知識較淺地分析,不夠完善和 系統,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
    對于學生自身來講,大多數人學習英語是為了應試,沒興趣對于考 試以外的文化知識進行學習。關于這一問題,結合教師對于訪談問題“大 多數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興趣是怎樣的? ”的回答,發現大多數同學對文 化知識的興趣只體現在英美國家一些潮流性的文化上,比如漫威,比如 有名氣的NBA球星,再比如一些著名的搖滾歌手。至于經典、傳統的文 化知識比如餐桌禮儀、節日文化,學生的關注要少很多,以來覺得枯燥, 二來考試也不專門考。對經典外國文化忽視會導致學生見識淺薄,不具 備國際視野。
    4.4語言技能教學中口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 因
    語言技能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口語技能和寫作技能存在短板。
    學生對語言技能中的口語技能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有一定的英語 口語能力的學生只占少數,英語口語水平整體較低,兩極分化的現象很 嚴重,學習''啞巴英語”的學生占大多數。在真正的應用場合需要開口 說英語的時候就怯場。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與評價制度導向的影響,未引起對英語口語學 習的高度重視。針對大多數學生口語技能有待加強這一問題的原因,筆 者結合教師對于問題“您覺得就教學來說哪些語言技能最重要? ”這個 問題的回答及實際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探究,發現在教師眼里,寫作、閱 讀和聽力是比口語教學更能體現教學成果的地方,因為這三項技能在高 考中占有很大分值的,而口語是大多數考試都不考的并且培養很耗時。 口語好的同學鳳毛麟角,雖然一口流利的英語很重要但是花費大量的課 堂時間去培養口語落實起來較難。
    教師引領作用不夠,在課堂上不能創建全英環境。筆者結合教師對 于問題“您的英語課是全英環境嗎? ”這個問題的回答及實際教學中存 在問題的探究,發現教師有意全英授課,而且全英授課也是學校所倡導 的。但是在教師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為了照顧大多數中下等學生的學習 效果,也常常是英語、漢語混著說,因為這樣學生聽得更清楚,教學效
    率確實更高。
    對于學生自身來講,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缺乏,開口說英語會帶來焦 慮心理。筆者結合教師對于問題“認為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各有哪些短 板? ”這個問題的回答及實際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探究,發現學生對于開 口說英語是非常不習慣的,學生自身也對開口說英語存在一定的畏懼心 理,因為不擅長也怕岀錯,所以干脆不說。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 越不說越不會,越不會越不敢說,長此以往,學生們就變成了 “啞巴英 語使用者。這就出現了一個諷刺的現狀:學了多年英語卻還不會說話。 這是英語教育的悲哀,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勇于犯錯,只 有這樣才能早日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
    4. 5語言技能教學中寫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學生語言技能中寫作技能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學生英語寫作過程 中詞匯量總是不足,難以一氣呵成,并且對英語寫作缺少一種體裁上的 認知,這會造成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難以有大幅度的上升。
    學生詞匯量不足出現寫作困難的現象。針對學生的寫作技能有待提 高這一問題的原因,結合教師訪談對于問題“您認為學生在聽說讀寫方 面各有哪些短板? ”這一問題的回答及對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的探究,發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詞匯量限制,表現 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使用大量的簡單詞匯,復雜高級詞匯的使用不熟練 也容易出錯,導致了學生在表達意思的時候缺乏準確性和流利性,很難 寫岀真正有內容的文章,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大學生的詞匯量并能學以 致用。
    學校沒有設專門的寫作教學課,學生無法系統地了解寫作知識和寫 作技巧。依據教師訪談針對問題“您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 讀寫能力的? ”這一問題的回答及對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探 究,發現學生學習寫作缺少系統性和專門性。教師平時關于寫作知識的 講解也就是測驗結束,進行卷子答疑的時候,會對作文的指定作文思路 進行針對性講解,偶爾要求學生背誦范文。至于專門的寫作課,學校是 不專門進行設置的,沒有專門的寫作課,學生就難以學到系統全面的寫 作思路,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大為不利。
    學生缺乏寫作訓練。只有全面掌握寫作理論,再加上豐富的實踐經 驗,才能提高寫作能力。依據教師訪談針對“您在平時教學中如何培養 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 ”這一問題的回答及對實際的寫作教學中存在 的問題的探究,發現教師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上有所欠缺,學生是 非常缺乏寫作訓練的。即使學生有了關于寫作的知識框架,而不去實踐, 理論知識也不可能轉化為實際的寫作能力。只有考試的時候寫一寫英語 作文,這些寫作練習往往是不夠的,練習不夠沒法形成學生自己的寫作 風格,所以要增加學生的寫作練習量。
    4.6學習策略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學生不擅長使用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學 習英語不擅長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不習慣在語境中學習詞匯和語 法,不擅長積累零碎的知識。認知策略作為完成具體語言學習活動而采 取的步驟和方法,有效的使用認知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和效率。
    教師缺少對學生學習策略中認知策略的指導。筆者結合教師對訪談 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是否會有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的回答,發現 教師對培養學生學習策略并不關注,教師認為,學生在多年的學習過程 中,會自發養成學習策略的應用習慣,并不會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有過多 的指導。但是偶爾也會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教師自認為還不錯的學習策略, 至于學生們聽與不聽、學與不學,教師不會強制或者做太多干預。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習慣不良。筆者結合教師對訪談問題“學生 是否具備好的學習方法? ”的回答,發現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習慣很 不好,不僅學習缺乏主動性,而且學習態度也有問題,對于教師規定的 學習內容也是不認真完成,對于預習一聽課一預習這種基本的學習步驟 大多嗤之以鼻,這類學生往往不喜歡聽老師的話,學習上充滿了我行我 素,一言不合就想放棄;另外一種習慣不良體現在學習缺少靈活性,不 擅長記憶也不擅長總結,不會學以致用,不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不一 一列舉,總之,學習習慣不好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往往認知策略的意識不強。筆者結合教師對訪談 問題“學生是否具備好的學習方法? ”的回答,得出結論學習好的學生 學習方法也好,更擅長使用學習策略,尤其是認知策略,而缺少認知策 略的學生普遍英語學習成績較差,且并沒有意識到成績差可能和學習方 法不對有關系。學習差的學生大多充滿自責,即使發現了學習方法有問 題,也不知道怎么改變,反而那些勇于從方法上找問題的學生最終加入 了成績優秀學生的行列。
    第五章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主要問
    題的對策研究
    本章將針對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岀 對策。
    5. 1提高學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和認識對策
    關于學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和認識不足這一問題,筆者是從教師的 角度提出對策。
    第一、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開展基于主題語境英語單元教學。在 設計高中英語單元教學時要基于主題語境,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主題作 為引領,將篇作為載體,以將語境作為依托,將語用的體驗作為途徑, 文本內在的主線和主題也是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的,學習任務的設計要緊 密圍繞單元主題,并且符合學情。基于主題語境的英語單元教學對改善 高中生對主題語境的理解和認識不足這一問題的解決具有實在意義。要 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學習語言,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最核心的內容是學 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學生對語篇的理解程度、語言學習的成效、思維 發展的水平都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采取對策。 具體實施的時候要本著兩個原則,(1)圍繞主題語境,(2)基于核心主 線的任務鏈。“圍繞主題語境”要求教師在創設語境時必須與主題相符, 并在這一連串語境所構成的語境鏈中,引導學生更清晰的感知主題語境 表達的內涵,不斷加深文本主題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核心主線任務鏈” 要求教師對于文本主要信息要通過多種不同形式提取、整合,要從宏觀 角度去整理、梳理,并歸納那些與主題相關聯的關鍵信息,構建文本的 核心主線。這樣不但方便學生利用文本核心的主線去復現文本其他相關 的重要信息,并且便于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本,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第二、補充一些主題語境的教材內容。其中,人與自我主題語境包 括兩個主題群,即“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人與社會主題語境包 括“歷史、社會與文化”、“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科學與技術”、“文
    延邊乂學碩I:學位論文
    學、藝術與體育”;人與自然主題語境同樣包括四個主題群,分別是“災 害防范”、“自然生態”、“宇宙探索”、“環境保護”。此外,筆者還對必修 一到必修五每個單元主要課文的主題和語境進行了分類,希望對教師的 實際教學提供幫助。參見表格5-1
    (表 5-1 )
    Unit 文章主
    Readings 主題語境
    Book
    1 1. Friendship 友誼 Anne' s best
    f riend 人與自我
    2.Engli sh around
    the world 語言 Engli sh around
    the world 人與自我
    3.Travel journey 旅行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人與自然
    4? Earthquakes 地震 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 人與自然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人物傳
    Elias' story 人與社會
    Book
    2 1. Cuitural relics 文化遺
    產保戶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人與社會
    2.Olympics 奧運會 An Intervi ew 人與社會
    3.Computer 計算機 Who am 1? 人與社會
    4. Wildlife protection 環境保
    HowDai 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人與自然
    5.Music 音樂 The band that wasn, t 人與社會
    Book
    3 1.Festivals round
    the world 節日及
    慶祝 Festivals&celc
    brati on 人與社會
    2. Hea.lthy eating 飲食與 Come and eat 人與自我
     
     
    健康 here
    3. The million Pound
    Band Note 戲劇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人與社會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天文 How 1 i fe began on the Earth? 人與自然
    5. Canada-- “ the
    true northr 地理 A Trip to
    “The True
    Northn 人與自然
    Book
    4 1. Women i f
    Achievement 人物 A Student of
    Afiri can
    wildlife 人與社會
    2. Working the land 雜交水
    A pioneer for al 1 people 人與社會
    3. A taste of
    Engli sh humor 人物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人與社會
    4.Body language 肢體語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人與自我
    5.Theme Parks 主題公
    Theme parks 一 f un and more than fun 人與自然
    Book
    4 1.Great scienti sts 科學家 John Snow
    defeat “ King Cholera” 人與社會
    2. The uni ted
    kingdom 國家 Puzzles in geography 人與自然
    3. Life in the
    future 外太空 First
    impression 人與自然
    4.Making the news 新聞 My f irst 人與自然
    work
    Assi gnment
    5.First aid 醫藥急
    First aid for burns 人與社會
     
    5. 2提高學生語篇知識掌握量對策
    關于學生對語篇知識的掌握有限這一問題,筆者從教師角度提出對 策。
    第一、教師應改變對語篇研讀的錯誤認知。對詞匯和語法的研讀代 表不了研讀語篇,研讀語篇是對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和作 者觀點這些內容的解讀。教師要改變刻板印象,重視起來語篇的研讀。
    第二、建議教師采用“what、why、how”方法去研讀語篇。教師要 帶領學生研讀語篇首先自己必須精通語篇的研讀。若想對語篇的研讀更 深入,對教學核心內容掌握得更好,推薦教師首先嘗試回答what、why 和how這三個問題以此開展語篇研讀。這幾個問題主要關注的是語篇“寫 了什么”、“說了什么”,以此來對語篇基本意義進行把握,包括基本內容 和主題,對語篇知識結構進行梳理。第二,探討作者或者說話人“為什 么寫”、“為什么說”,就是他希望傳遞什么樣的觀點、引發什么樣的思考 和價值觀的討論。作者寫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學生在語篇學習中都 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第三,反面觀察語篇“是怎樣寫的”、“如何組織的”, 就是文章安排和組織素材時是如何圍繞主旨的,語篇的內在信息、文體 形式、觀點的邏輯關聯都需要重點關注。教師掌握了這個方法對于研讀 語篇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另補充一些語篇知識。語篇類型指的是記敘文、議論文、說 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及多模態語篇,如文字、圖片、歌曲。 筆者還對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個單元主要課文的語篇類型進行了分類,希 望對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幫助。參見表5-2
    (表 5-2)
    Readings 文章體裁
     
    延邊大注碩I:學位論文
    Book 1 Anne' s best friend 記敘文書信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說明文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記敘文
    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1eep 記敘文
    Elias' story 記敘文
    Book2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說明文
    An Interview 采訪
    Who am 1? 說明文
    HowDai sy learned to help wi1dli fe 記敘文
    The band that wasrf t 記敘文
    Book3 Festivals & celebrat i on 說明文
    Come and eat here 記敘文
    The Mi Ilion Pound Bank-Note 劇本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說明文
    A Trip to u The True North" 記敘文
    Book4 A Student of Af i ri can wildlife 人物傳記
    A pioneer for al 1 people 人物傳記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人物傳記
    Cominun i cat i on: no problem? 記敘文
    Theme parks — fun and more than fun 說明文
    Book 5 John Snow defeat “King Cholera" 人物傳記
    Puzzles in geography 說明文
    First impression 科幻小品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對話
    First aid for burns 說明文
     
    5. 3提高學生文化知識掌握量對策
    關于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差這一問題,筆者從教材、教師、學生 三個角度提出對策。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教材中蘊藏著豐富
    的英語資源,且文化角的數量較多,它存在的意義在于通過閱讀篇章來 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文化背景知識,既開拓了視野,又強化甄別能力, 所以說,師生都要對此內容予以高度重視。
    第二,教師精心備課,適時為學生補充教材以外的文化知識。除了 教材里的文化內容需要教師挖掘之夕卜,教師還應該精心備課,并且嚴格地 組織教學,適時地給學生補充和教材文化內容相關的教材以外文化知識。
    第三,學生主動學習中外優秀的文化知識。學生本身不僅要合理有 效地使用教科書,還要積極地利用其他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例如網絡資 源、多媒體、雜志報刊等,通過聽、看、有目的的記,可以了解和學到 許多方法和手段,這些方法和手段都與英語文化語言交際的有關的,有利 于學生們正確認識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第四,建議教師加強對這些文化知識的教學:物質知識包括:飲食、 服飾、建筑、交通,以及相關的發明創造;精神知識包括:哲學、科學、 教育、歷史、文學、藝術、價值觀念、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社會規約 和風俗習慣。
    5. 4提高學生口語技能對策
    關于問題五大多數學生口語技能有待加強這一問題,筆者從教師角 度提出對策。
    第一、教師要改變“ 口語不重要”這一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要在 思想上充分地重視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交流是英 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鼓勵學生積極學習英語,成為世界化發展過程中的 優秀人才,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光是通過升學考試。
    第二、教師需要營造語言環境,堅持全英式的教學。建立學習英語 的良好環境,必須實現教師全英語教學。英語口語教學最實在的辦法就 是"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 ",有時,課堂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教 師講解語言知識,若教師不持續使用口語,就會影響口語教學的成效。 教師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應該大膽地嘗試各種課型、各個課時, 并采用多種適合的訓練模式和題材。教師要意識到,聽說課、閱讀課適 合口語鍛煉,語法課甚至寫作課同樣適合寫作訓練。但是,教師需要牢 記,在課堂中,口語元素的尺度、時間都必須把握好,不然就會影響寫 作和語法的主體地位,導致喧賓奪主。
    第三、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減輕學生的焦慮心理。引 導和培養他們興趣,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事實也證明,大量學生的 英語學習差與他們沒有興趣存在直接性的關聯。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英 語興趣是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任務。應當舍棄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 視作主體,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摸索實踐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 習質量的新教學模式。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從提升學生的興趣著手, 使得他們學習英語具有主動性。對于那些在英語課堂一貫沉默,或是猶 豫不決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他們普遍存在心理焦慮問題。因此,教 師需要幫助學生減輕焦慮,才能夠促進他們的口語能力有效提升。教師 在教學時,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克服焦慮感和恐懼 感,樹立較強的自信。教師要創造愉快的、輕松的授課環境,建立和諧 的、融洽的師生關系,確保不為學生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壓力。
    5. 5提高學生寫作技能對策
    關于大多數學生寫作技能有待提高這一問題,筆者從教師角度提出 對策。
    第一、加大學生的英語詞匯的輸入量。強化對學生知識的輸入量,要 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保障。有趣的、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得學生集 中注意力,寫作動機也能夠被最好地激發出來。教師還要傳授學生高效 的、科學的知識學習和記憶方法,例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通過反義詞、 近義詞等方式豐富詞匯儲備,并對相近的詞匯進行區分,通過后綴、前 綴、詞匯等方式來記憶單詞,或劃分單詞的類型等。也能夠鼓勵學生討 論研究記憶詞匯的方法,讓他們將好的方法分享,從而達到更好的記憶 效果。
    第二、設立專門的英語寫作課。構建專項寫作課,教師能夠寫作的指 導和練習,明確學生存在的寫作問題,比如思路混亂、體裁錯誤、語病 等。與此同時,構建寫作課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寫作策略和 寫作技巧。
    第三、加大學生寫作訓練量。若學生扎實掌握了寫作的技巧,積累了 很多英語范文,但是寫作實踐經驗不豐富,也無法提升寫作能力。教師 教學生寫作,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也需要強化實踐練習,使得學生真 正將知識內化。并且,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所以足 夠的寫作實踐機會是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的。在日常寫作教學的過程中 那個,教師對實踐時間要進行嚴格規定,例如,每個星期練習一篇,并 及時反饋寫作的成果,使得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 能力。
    5. 6發展學主運用認知策略能力對策
    關于問題七學生缺少認知策略這一問題,筆者從教師和學生角度提 出對策。
    教師方面的建議:教師應當從理論引導著手,對策略培訓教學進行 有效的調整。首先,應持續學習并積累相關理論,然后結合自身優勢合 理地應用到教學中,進而提高整體教學成效,完成教學任務。在日程教 學期間,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認知策略,營造高質量 的學習氛圍,開展多樣化教學,比如教學生利用圖表、筆記、思維導圖 等收集整理信息,通過分類手段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認識,從不同的角 度認知語言,例如語言的形式和用法。增強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尤其是認知策略的意識
    學生的建議:第一,學生應該努力改正自身不良的英語學習習慣。 有些學生英語基礎不高,沒有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不強, 即便是教師下了較大的功夫,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也很難糾正學生的 壞習慣。在學習中,這些學生必須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惰性,主 動參與英語課堂中的各項活動中,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效。
    第二,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應該增強認知策略的意識。學生的態度 會直接影響策略培訓的效果。有些學生對策略培訓沒有充分的認識和理 解,他們不認為其對于自己學習英語有幫助,因此也沒有積極的學習態 度,不會主動和老師溝通、配合。要充分將學生學習策略的積極性調動 起來,使其有強烈參與策略學習的欲望,才能夠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不然的話,策略培訓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也達不到老師預期的效果。
    延邊大學碩[:學:位論文
    第六章結論與反思
    本研究對吉林省延邊州某高中540名高二學生和6名英語教師進行 了一次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能夠比較清楚地找到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 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針對教師、學 生、教材的相應建議。本章重點陳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研究的主要 發現;對英語教師、學生的建議;研究的不足之處。
    英語學習活動觀作為新課標初次提出的教學觀點,它是融合課程內 容六要素,即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 學習策略為一體的綜合教學觀。本研究是通過學生對課程內容六要素每 個要素的掌握情況來總體反映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的,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較好的有:語言知識中的語音知識、 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用知識,語言技能中的聽力技能、閱讀技能, 學習策略中的元認知策略、交際策略、情感策略。對課程內容掌握較差 的有:主題語境、語篇知識、語言技能中的口語技能和寫作技能、文化 知識、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
    對英語教師提出的建議主要有:1建議教師設計基于主題語境的高 中英語單元教學,以提高學生對主題語境的掌握和理解;2建議教師在 語篇教學時充分的研讀語篇,摒棄語篇研讀等于研讀詞匯和語法的舊思 想,從what、why和how這三個問題入手,創設合理的學習活動以提高 學生的語篇意識;3建議教師對于文化知識的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每個 模塊中都包含的文化角,精心備課,適時給學生補充與教材文化內容有關 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增加文化知識的儲備量:4建議教師在口語 技能教學時首先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思想上充分重視學生英語口語水 平的提高,采用合適的訓練模式和教材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善于激發 學生學習動機、減輕焦慮心理;5建議教師在提高學生寫作技能時,加 大學生的英語詞匯的輸入量,專門加設英語寫作課并加大學生的寫作訓 練量;6建議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時,加強理論指導,優化策略 培訓教學。
    相應地對學生也提出來一些建議:1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文
    化知識,充分利用教材每個模塊中都包含文化角,主動學習中外優秀文 化知識,還應積極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如報刊、多媒體、雜志、網絡資源 等;2學生應主動培養自己的認知策略,努力改正自身不良的英語學習 習慣,學習生活中要主動培養自己的認知策略,培養學習過程中的好習 慣;3學生采取分類、思維導圖等手段理解和學習語言。
    課程內容六要素是貫穿在學習活動觀所提倡的教學方式中的一條主 線,針對這條主線中每個環節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擊破,是改善基于學 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的根本途徑,為后續教學過程落實學習活 動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能 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本研究不足的地方如下:1樣本取樣范圍受限,數據分析方式簡單。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吉林省延邊州的540高二學生和六名英語教師,所 能調查研究的樣本具有局限性,不能代表學生和教師的整體情況;2調 查問卷是研究者根據課標內容自行編制的,水平有限;3英語學習活動 觀這一教學理念十分新穎,研究過程中可以借鑒的研究成果較少,所以 研究成果的實用性需要時間的考驗;4本人才疏學淺,能力有限,對于 學習活動觀這個偉大的理論掌握和理解有限,希望在未來的生活中進一 步學習,真正領悟學習活動觀的精髓。
    參考文獻
    (-)著作類
    [1]杜威.杜威論教育[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2]Me Carthy, Carter. Language as Di 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Routledge(1),1994
    [3]劉紹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一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 1996, (02) : 42-45.
    [4]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
    [5]白坯榮.外語學習中的外語焦慮影響一國內外相關研究概述及思考 [M].基礎教育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7).
    [6]學習活動[M],上海中小學課程改革委員會.2003
    [7]蔡慧琴.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
    [8]王亞瓊•輸入假設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J]. 2005(5).
    [9]丁言仁.語篇分析[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4(2).
    [10]奧馬利,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M],2011
    [11]Hammer.朗文如何教聽力[M],英國朗文出版集團.2012 (6)
    [12]林麗水.淺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應對措施[M].中小企業管理 與科技旬刊.2015E11].
    [13]楊開成.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教學設計理論新探究•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14]周洪宇.中國教育活動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
    [15]章兼中.英語教學模式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16]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2018(1).
    [17]高文,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2019(5).
    (三)學術期刊類
    [1]舒云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J].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2]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
    延邊大學碩上學位論文
    究》,1999.
    [3] 葉翠英.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篇能力的培養[J1.T西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1999.
    [4] 吳錦.英語寫作教學新探-論寫前階段的可行性[J].《外語教學與研 究》,2000 (3).
    [5] 趙麗霞.語篇分析技能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0.
    [6] 許迎軍.語篇結構分析教學法對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J]•解放軍外 國語學院學報,2001.
    [7] 李梅英.閱讀策略與英語閱讀教學[〕]•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 報,2002(2).
    [8] 廖善平.通過練習提高高中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J].中國民族 教育,2002 (2).
    [9] 王立非,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培訓與研究在中國[J].外語 界,2003(6).
    [10] 孟悅•英語閱讀策略的訓練[J].遼寧教育研究,2003(10).
    [11] 姚喜明,潘攀.英語閱讀理論研究的發展[〕]•外語教育,2004 (1).
    [12] 張春萍.外語教學中學習策略應用之探討[J].教育探索, 2004(7).
    [13] 馮安,王德志.中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調查與訓練[J].基礎英語教 育,2005(2).
    [14] 李夢莉.英語口語學習和策略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科 版).2005 (4).
    [15] 陳偉偉,谷利紅•大學英語閱讀障礙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5,4(1).
    [16] 夏章洪.高職英語閱讀策略培訓實驗研究[J].國外外語教 學,2006(2).
    [17] 張海青.閱讀策略與英語閱讀[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7).
    [18] 黃宇•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初探[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6(7).
    [19] 成茂芳•英語學習策略發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貴州師范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7 (4).
    [20] 溫耀峰,郭瑞卿.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訓練研究[J].晉中學院 學報,2007 (12).
    [21] 吳偉平.閱讀策略與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關系之研究[J].合肥工 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22] 劉曉麗.非英語專業學生認知、元認知閱讀策略培訓[J]•中國西部 科技,2008(4).
    [23] 賀猛.淺談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與策略[J].黑龍江史 志,2008C10L
    [24] 劉建宏•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策略的實驗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 踐,2009(2).
    [25] 娜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研究一對我國多媒體輔 助外語教學研究狀況的統計與分析[〕]•外語界,2008, (01).
    [26] 俞偉麗•從語境的視角探討英語語篇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0.
    [27] 王敏•淺談如何完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J].教育教學論 壇.2011(12).
    [28] 張曉梅,Halliday的語篇銜接及信息結構分析——以小說Dear John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
    [29] 王明.《二語習得理論對教師話語研究的啟示》•《華東師范大學社 會科學版)》[J], 2012(3).
    [30] 梁淑梅.大學英語泛讀教學再研究[J].教育探索,2012 (2).
    [31] 何建輝.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基礎外語教 育,2012(6).
    [32] 周燕.大學生英語閱讀障礙及教學干預對策[J].教育探 索,2013(9).
    [33] 劉向哲.關于農村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 (中).2013(5).
    [34] 崔婭.芻議多媒體技術優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途徑[J].中國教育 信息化,2013, (01).
    [35] 馬爽.克拉申輸入假說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 語,2014, (07).
    [36] 肖傳芳.從語篇分析的角度看英語教學改革[J].江西教育科
    延邊犬學碩士學位論文
    研.2014 (1-2).
    [37]陳達.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及其應對的策略[J].海外英 語.2014(18).
    [38]焦明環,孫宗香,徐亞輝,•大學英語教學的”5C”語篇分析模式研究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
    [39]廖敏芳.談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途徑[J].西部素質 教育.2015(4).
    [40]滕瀚.說出你的風采一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學周 刊.2016(29).
    [41]劉佳宛.農村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交 際.2017(21).
    [42]髙洪德.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與實踐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 學.2018.
    (三)學術論文類
    [1]付艷.過程體裁法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D],西北大 學,2006.
    [2]李雪梅.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及其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 學,200&
    [3]安德森.聽力水平差異化學生聽力三個階段表現的對比研究一基于 安德森聽力理論的分析[D], 2012
    [4]王翠嬌•高中英語聽力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D].閩南師范大 學,2013.
    [5]李娟•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調查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
    [6]陳沁.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一以重慶某重點中學為例 [D].重慶師范大學,2015.
    [7]姚春娟.小學高年段英語語篇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8]楊緒英.高中生英語閱讀障礙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6.
    [9]孫啟芳•初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障礙及對策[D].山東師范大 學,2017.
    [10]陳欣•多媒體課件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創新應用[D].陜西理工 大學,2017.
    [11]胡小麗.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12]任舟.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證研究[D],湖南 理工學院.2019
    [13]姜少卿.高中英語教師閱讀課“學習活動觀”實踐調查[D].曲皋師 范大學.2019.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722.html

    上一篇:VR教育游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下一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教學中的 有效性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