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引 言 1
(一)選題依據 1
1.互聯網時代教育方式改革的需要 1
2.農村學校教育公平的迫切需求 1
3.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1
(二)文獻綜述 1
1.國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 2
2.國內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 3
3.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研究綜述 5
4.已有研究評述 7
(三)研究意義 7
1.理論意義 7
2.現實意義 8
(四)研究結構 8
(五)研究思路與方法 8
1.研究思路 8
2.研究方法 9
一、理論基礎及相關概念 11
(一)理論基礎 11
1.掌握學習理論 11
2.混合學習理論 11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1
(二)概念界定 12
1.翻轉課堂 12
2.教學模式 13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3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設計 16
(一)準備階段 16
1.研究問題 16
2.研究對象 16
3.前期分析 16
(二)設計階段 18
1.框架設計 18
2.翻轉課堂實施流程解析 18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 20
(一)第一輪行動研究 20
1.知詞識句階段 20
2.內化運用階段 23
3.融會貫通階段 25
4.問題反思階段 25
(二)第二輪行動研究 26
1.知詞識句階段 26
2.內化運用階段 28
3.融會貫通階段 30
4.問題反思階段 30
四、研究前后對比分析 31
(一)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31
1.對學習興趣的影響 31
2.對學習自主性的影響 33
(二)成績測試結果分析 36
五、研究結論與反思 37
(一)研究結論 37
1.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7
2.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7
3.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38
(二)教學反思 38
1.實踐時間還需延長 38
2.樣本選取還需多樣 38
3.個人能力還需提高 38
六、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困境與應對措施 39
(一)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困境 39
1.翻轉課堂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9
2.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 39
3.翻轉課堂增加了農村家長的陪讀負擔 40
4.實施翻轉課堂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做支撐 40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應對措施 40
1.開展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增強教師間的交流合作 40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消抵觸情緒 40
3.循序漸進轉變家長觀念,實現家校共育 41
4.加大硬件設備的投入力度,靈活運用現有資源 41
結 語 42
參考文獻 43
附 錄 46
致 謝 55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論文發表情況 56
Contents
Instroduction 1
1.1Research Origin of This Study 1
1.1.1Need of Educational Reform 1
1.1.2Demand of Rural Education 1
1.1.3Requirement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1
1.2Literature Review 1
1.2.1Overview of Foreign Research 2
1.2.2Overview of Domestic Research 3
1.2.3Overview of Primary English Research 5
1.2.4Reflection of Existing Research 7
1.3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7
1.3.1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7
1.3.2Practical Significance 8
1.4Research Structure 8
1.5Thought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8
1.5.1Thoughts of Research 8
1.5.2Methods of Research 9
Chapter 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Concepts 11
1.1Theoretical Foundation 11
1.1.1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 11
1.1.2Theory of Blended Learning 11
1.1.3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11
1.2Basic Concepts of Flipped Classroom 12
1.2.1Flipped Classroom 12
1.2.2Teaching Model 13
1.2.3Flipped Classroom Model 13
Chapter 2 Design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16
2.1Preparatory Phase 16
2.1.1Research Questions 16
2.1.2Research Object 16
2.1.3Preliminary Analysis 16
2.2Design Phase 18
2.2.1Framework Design 18
2.2.2Expla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18
Chapter 3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20
3.1The First Round of Action Research 20
3.1.1Knowledge Acquirement 20
3.1.2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23
3.1.3Observation Analysis 25
3.1.4Problem Meditation 25
3.2The Second Round of Action Research 26
3.2.1Knowledge Acquirement 26
3.2.2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28
3.2.3Observation Analysis 30
3.2.4Problem Meditation 30
Chapter 4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31
4.1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31
4.1.1Influence on Learning Interest 31
4.1.2Influence on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33
4.2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36
Chapter 5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37
5.1Research Conclusion 37
5.1.1Flipped Classroom Plays A Role in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 37
5.1.2Flipped Classroom Plays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37
5.1.3Flipped Classroom Plays A Role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38
5.2Research Reflection 38
5.2.1Teaching Hours Need to Be Extended 38
5.2.2Sample Selection Needs to Be Varied 38
5.2.3Personal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38
Chapter 6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Flipped Classroo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39
6.1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Flipped Classroo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39
6.1.1Teacher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39
6.1.2Student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40
6.1.3Increase the Burden of Parents 40
6.1.4Need the Suppor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0
6.2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Flipped Classroo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 40
6.2.1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40
6.2.2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40
6.2.3Change the Concept of Parents 41
6.2.4Increase Investment in Network Equipment 41
Epilogue 42
Reference 43
Appendix 46
Acknowledgement 55
Article Publish in the Period of Master's Career 56
(一)選題依據
1.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經濟的迅猛發展促使互聯網、數字校園等深入學校和家庭中,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 使人們獲取教育資源的方式更加便捷,促使教育發生新的變革。《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 劃》中,提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1]據 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于人才培養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多媒體教學到云平臺,從微課到 慕課,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們不斷探索著,在科技與教學的結合中尋找最適合中國學生的 教學方式,并在多樣的教學模式探索中受益。[2]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 了堅實后盾。
2.農村學校教育公平的迫切需求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學校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薄弱,教學質量不高,往往成為教育 信息化難以惠及的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學生因擇校導致農村生源逐年減少,學 校出現“教師多,學生少”的現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教育 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提高農村學校的教 育水平和質量,《綱要》中還強調,要“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 化差距”,可以看出農村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被正式納入國家發展藍圖。[3]在這股浪潮的推動 下,農村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設備都配置完善,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3.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質、思維意識和學習能力。
[4]作為一種語言,其功能在于日常交流,而農村地區普遍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課堂 中,大多數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仍然以教科書和教師為中心,每周僅三節英語課使教師只 能抓緊完成教學任務,無暇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日常交流能力,從而懈怠了核心素 養的培養;在課外,由于農村家長自身英語水平有限,對學生的英語輔導更是愛莫能助。 因此,農村學生的英語素養相較城市學生來說普遍較低。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通過學生課 前自學,課上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培養其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對提升農村學生英語學 科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文獻綜述
1.國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因其獨特的創新性與時代性,逐漸為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所了 解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以“Flipped Classroom"為主題,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外文文 獻中進行檢索,從 2000 年至 2020 年間,共檢索出 1946 篇文獻,主要發表在如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Computers & Education 等一些外文期刊中,相關研究 主要集中在2016至2019 年之間。通過對國外文獻的分析歸納,梳理出其起源和發展脈 絡。
(1)萌芽階段
哈佛大學物理與應用物理系教授埃里克•馬祖爾(Mazur E.)是這一領域最早開始研 究的,其研究成果對日后翻轉課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作用。他在1991年創立并向世界多 所學校推廣同伴教學法(Peer Instruction),并且在2001年發表題為《同伴教學法:十年 的經驗與成果》的文章,他提出將“知識傳遞”放置到課堂前,將“知識內化”調整到課 堂中,可以使學習更具活力,而這種思想正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所在,為其發展奠 定了基礎。 [5]
( 2)發展階段
21世紀初,莫里•拉吉(Lage M. J.)、格蘭•波蘭特(Platt G. J.)和邁克爾•特雷 格(Treglia M.)共同發表了一篇題為《翻轉課堂:建立一個兼收并蓄學習環境的途徑》 的文章,他們在文中闡述了在開設經濟學入門課程時,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模式以及在 該模式下所取得的成果, [6]并且對翻轉課堂給出了自己的定義:“翻轉課堂意味著原來發 生在教室內的事情,都發生在了教室外。”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幫 助。 [7]
2000年4月,韋斯利•貝克(Baker W. J.)建構出“翻轉課堂模型”,并且在第11 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他發表了一篇題為《課堂翻轉:使用網絡課程管理系統(讓教師) 成為身邊的指導》的論文。在文中他率先使用了 “flipped classroom" 一詞,并發出口號:
“讓教師‘成為身邊的指導者'而非‘講臺上的圣人'”, [8]這個觀點引起了教育界的廣 泛關注。
( 3)成熟階段
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是第一位將翻轉課堂模式確定下來并進行推廣的人。 最初,他只是幫助身在印度的表妹輔導數學,利用代碼編寫一些題給她做,用來檢驗她的 學習效果。后來,越來越多的人請他來幫忙,他想到將眾多概念“模塊化”,并建立相應 數據庫來跟蹤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他將教學視頻上傳到YouTube網站共享資源,引來了 大量的關注。 2011 年,他所創立的非營利性教育組織“可汗學院”在比爾蓋茨的贊助下 紅遍了全球,利用電腦軟件制作出數千門視頻課程,為學習者提供在線學習。 [9]在可汗學 院的推動下,許多教育從業者試圖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將視頻課程提前發給學生觀 看,讓學生在課前掌握課程的重難點,而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專注于交流互動以解決實
際問題。[10]
2007年,來自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老師喬納森•伯格曼(Bergmann J.)和亞 倫•薩姆斯(Sams A.),由于學生因病缺課,他們通過捕屏應用將PPT演示文稿制作成 視頻,附上講解,并上傳到 YouTube 網站供學生們觀看。隨后他們發現如果學生運用知 識的過程中產生了疑惑,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辦法及時幫助他們,只有教師充分的利用課 堂時間與學生交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他們開始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了創新性 的嘗試——學生課下通過觀看視頻進行學習,課上教師對主要問題進行集中輔導。經過反 復的教學實踐,他們在2012年出版了《翻轉你的課堂:時刻惠及每一個課堂上的每一名 學生》的著作,在書中他們闡述了多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以及教學反思,總結出翻轉課 堂的相關概念和未來的發展趨勢。[11]同年,我國一些學者將翻轉課堂引入中國,使得其一 時成為學界熱詞。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產物,需要學生課前觀看視頻課程學習知識, 課堂上完成知識的內化。因此,視頻的錄制和學習平臺、學習終端的選擇成為教師和研究 者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 MOOC (簡稱“慕課”)應運而生。它的出現為世界范圍內知識的共享創造了條件,也給 不同學科的教學提供了參考。血亞倫•薩姆斯(Sams A.)在《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一 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中談到隨著翻轉課堂實踐的深入,教育者們普遍認為課前教學 視頻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伴隨著慕課及翻轉課堂理論與 實踐的不斷發展,二者已相互結合,將慕課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能創造出一種新 型的課下學習與課上知識內化的課堂文化。 [13]
2.國內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
隨著國內學術界對翻轉課堂的逐步了解,國內學者對其進行了探索。國內學術期刊中 發表的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逐年增多,并且已經在部分大學、中學和中職類學校設立試點, 進行教學實踐。以下是對國內研究現狀的分類整理:
(1)對翻轉課堂模式的理論研究
在《翻轉課堂變革》一文中,張渝江羅列了國外部分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并對早期 翻轉課堂實踐進行研究,以此來追溯翻轉課堂的本源。 [14]
楊剛、楊文正、陳立在《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一文中,介紹了一些美國翻轉 課堂實踐的成功案例,如高地村小學 “星巴克教室”、加州河畔聯合學區的數字化互動教 材案例等,都為我們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極大的參考。 [15]
南京大學張金磊等人以Robert Talbert教授的翻轉課堂模式圖為基礎,根據其內涵以 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出一個更加完善,并且適應中國本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中,張金磊等人提出:“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 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的內化則需要學
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時間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 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的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 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 [16]
鐘曉流將中國的太極思想、布魯姆教學理論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相結合,構建出太極 環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他把太極環式模型分為課上、課下兩部分,還包括教學準備、知 識內化、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四個環節。該模式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教”要 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7]
秦煒煒在深刻解讀翻轉課堂發展歷程與內涵特征的基礎上,在《翻轉學習:課堂教學 改革的新范式》一文中提出“翻轉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這一范式還需要 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對我國的教學改革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8]
曾明星等人在《中國電化教育》發表了題為《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的文章,文章以MOOC的快速發展為背景,探討了如何充分利用MOOC現有的資源,克 服地方性院校教師素養的局限性,從而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19]
(2)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中,張金磊等人以圖表的形式將傳統課堂與翻轉課
堂各要素之間的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如圖1所示。
傳統課堂 據轉課堂
教師 知識傳授者、課堂管理齊 學列托導若、促進齊
學生 被動接登者 T;動研究者
教學形式 課堂講解+課厲作業 課前學列+課堂探究
課堂內容 知識游解傳授 問題躁究
技術應用 內容展示 自「學列、交流反眼、協作討論工只
評價方宣 傳統紙質測試 多角度、多方式*
圖1各要素間對比表
王洪林在其文章《中國外語教學改革前瞻》中,通過分析大數據,以慕課、微課和翻 轉課堂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并對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程序 進行對比。 [20]
陳靜瑤、楊道宇在《翻轉課堂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及其實施策略》中以對比分析的方 式將翻轉課堂相較于傳統課堂的優勢列舉出來,并且從教師、學生、內容、方式、媒介、 評價六個方面對比其差異性。 [21]
(3)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馬秀麟等人通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研究結果對比分析,總結出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應用于大學信息技術課具有潛在優勢,對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進一 步實現因材施教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汪曉東等《“翻轉課堂”在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中進行應用研究》一文中, 聚焦教育技術學專業中英語課程,采用單組實驗法,以問卷、訪談、等為輔助研究方法, 證明了翻轉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方面的積極作用,可以成功應用于大學教學中。他們 還在文中提出了翻轉課堂應用于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學流程,列出了操作中的具體注意事 項。 [23]
劉震等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中,將其應用 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來探討其可行性,通過觀看生動形象的視頻,改變考核方式等方 法,有效改善了教學效果,使學生由被動走向主動,由灌輸走向互動。 [24]
李志河在《高職院校3D Max課程中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提到,3D Max課程中 的案例制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原有教學模式很難克服這一弊端,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不僅解決了這一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前自學能力,節約了課堂上制作案例的時間,還 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5]
張繼祿在《翻轉課堂對教學品質影響的實證研究——以物理教學為例》中采用問卷調 查法,探討了翻轉課堂對教學品質的積極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在物理教學中,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學品質,發展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符合學生發展 規律的價值追求。 [26]
(4)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本土化實踐中的挑戰及瓶頸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作為舶來品,需要立足于本土來研究實施,所以需要不斷對其理 論與教學模式進行探究,驗證其是否適應本土化發展,并不斷做出嘗試。
張金磊等學者對翻轉課堂在本土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瓶頸進行了全面闡述,歸納為五 點:學校作息時間安排;學科適應性限制(文科類因其學科教學的特點,更需要思想與情 感的交流);學校網絡及學生在家上網設備的支持;教師專業素養和執教理念;教學評價 方式。 [27]
張紅艷等人在《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一文中,探討了翻轉 課堂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如師資力量、文科課程、傳統觀念與技術支持 等,并逐一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只有冷靜處理好這些問題,提前制定解決方案,才能將 翻轉課堂更好的在中國推行下去。 [28]
3.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研究綜述 以“小學英語”和“翻轉課堂”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
時間從2004年至2020年間,共搜尋到467條信息,其中碩士論文33篇,如圖2所示。
圖 2 年度論文發表數量折線圖
可以發現,關于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興起于2014年,雖然在最近三年得到了一 定發展,但與其他的研究相比,對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通過對文獻的 閱讀和整理,發現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大部分以一線教師闡述教學實踐的成果和建議 為主。整體上看,關于小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1)教學模型研究 楊曉宏、黨建寧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中,從意識觀念、實踐操作、 模式創新這三個角度構建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策略體系,提出了四種形式的翻轉, 即交叉翻轉、漸進翻轉、協作翻轉和元件加工翻轉。 [29]燕丹則在其文章中提出課前、課中、 課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翻轉,組織學生觀看課程視頻,并在教學活動前進行測試; 課中翻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內化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后翻 轉,及時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發現和解決問題,搭建網絡平臺,鼓勵學生進行有效復習。 [30]徐蘇燕在《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中,通過理論和實踐,探索出了小學英語 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驗證了該模式的可行性。 [31]
( 2)教學設計研究 姚美媚將傳統課堂教學設計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了對比,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總 結出了切實可行的英語教學設計策略。 [32]卜茹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為基礎,結 合國內小學英語課堂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節小學四年級英語課,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形成 了一套基于理論、基于實踐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策略體系, [33] 為一線英語教師提供可操 作性參考。
( 3)教學技術研究 李世平在在深入分析微課和翻轉學習的相關理論基礎上,開展了小學英語微課開發行 動研究,探索出了小學英語微課開發的方式、步驟與途徑,在實踐中探討微課對小學英語 的積極作用。 [34]胡小強等人將點讀技術應用到翻轉課堂教學中,利用點讀筆方便快捷的 性能,將點讀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豐富小學英語的教學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學
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35]
4.對已有研究的評價
(1) 已有研究的成果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是區別于傳統“教學先,教后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越來越
多的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無論從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層面國外都開展的比較 早,從最初埃里克•馬祖爾將理念提出到薩爾曼•可汗將其付諸于實踐,他們的研究使翻 轉課堂這一模式趨于成熟,并且在各個學科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美國 的日臻成熟,歸因于其完善的理論研究和大量的實踐成果。我國從2012年才開始關注翻轉 課堂,對其研究也剛起步,縱觀我國翻轉課堂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我國學者對翻轉課堂 的研究多以國外理論為思想基礎,結合我國課程與教學的具體實際而展開,多涉及理論層 面(比如翻轉課堂教學的內涵、本質、特征)和實踐操作層面(比如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 相關技術與平臺研究、與具體學科結合的教學設計研究)。雖然我國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 時間短,實踐范圍小,一線教師要把握住這一契機,將先進理念扎根于實踐的沃土,結合 當地的教學實際,創造性的實施應用,課堂教學定將大放異彩。
(2) 已有研究的局限 有關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較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應用的學
科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學等一些理工類學科,對于文科特別是語言類學科的研究相對較少。
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落后于國外,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有待提高,研究所涉 及的領域也多集中在高校的一些熱門學科,而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相對較 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翻轉課堂理念剛剛興起不久,雖然前人對“小 學英語”、“翻轉課堂”有一定研究,但對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研究開始較晚, 研究成果較少,也沒有形成相對系統的理論支撐,對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研 究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通過對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相關文獻多以期刊形式出現,論 文較少,大部分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心得與反思,相關實踐經驗總結過于零散,不夠完 善,雖然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出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但是缺乏策略性的研究,導致其研 究成果對一線教師的指導性不強。
(三)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晚于國外,目前我國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多涉及理論和實踐操作層 面,研究的體系缺乏深度和廣度。從目前已發表的文獻資料來看,對翻轉課堂應用于農村 的研究篇幅較少。本研究結合農村小學階段的實際特點,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農村 小學英語教學中,探討其適用性和教學效果,對于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我國的教學理論,促 進農村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現實意義
《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 育質量的有效手段,必將成為構建泛在學習環境、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有力支撐”。 [36] 翻轉課堂是信息時代背景下衍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滿足新時代學生個性化、多元 化、自主化的學習需求。將其應用到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對于改變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績、增強自主學 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研究結構
論文共包含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回顧了國內外對于翻轉課堂研究的相關文獻,闡述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英 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簡要介紹翻轉課堂的相關概念界定,梳理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說明教學設計的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和前期準備,設計翻轉課堂實施流程。 第四部分:詳細闡述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整個教學流程。
第五部分:整理研究前后的有效數據,并且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說 明翻轉課堂對農村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學習成績具有正向積極的影響。
第六部分:研究結論與反思,并且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第七部分:從教師、學生、家長、硬件設備四個方面分析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實施的 困境,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第八部分:總結研究過程及結果,并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展望。
(五)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合理、科學的研究思路直接影響研究的結果,為了確保本研究的順利開展,筆者繪制 了如圖 3 所示的研究思路圖。
圖 3 研究思路圖
2.研究方法
(1) 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基于渤海大學圖書館紙質書籍和中國知網等電子資源,通過檢索、整理國內外
關于相關文獻資料,全面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煉出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及思路,為翻 轉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2)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中向學生發放兩份問卷,實驗前后分別各發一次,分析問卷結果來了解學生學
習英語的情況,如學生對視頻材料的內容是否滿意;學生對翻轉課堂的看法;翻轉課堂的 教學模式是否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等等。通過對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找 到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調整研究計劃,設計出更合理的研究方案。
(3)課堂觀察法 從課堂情境中直接或間接的收集信息,以此來觀察學生在應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 上課時有哪些行為或者能力發生了哪些變化。老師通過在課堂上觀察學生,準確地了解學 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根據需要及時修改教學環節,給與學生適當指導,為 完善翻轉課堂教學的操作流程提供參考。
(4)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將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通過教師對教育行為的反思,以解決教學 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圍繞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展開,從課前 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再到學生行為表現觀察,最后對問題的反思,形成兩個不斷發展、 循環往復的研究過程。
( 5 )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以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對比實驗為研究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授課模式開展教 學,實驗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實驗前后調查結果和有效數據,驗證翻轉課堂在 提高農村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學習成績方面的作用。
一、理論基礎及相關概念
(一)理論基礎
1.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理論以學校學習模式為基礎,其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本杰明•布盧姆 (Bloom B.S.)。掌握學習是指在學習條件充分的前提下,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 學內容。 [37]在布盧姆看來,學生成績差異日益增大,不是因為智力不夠,而是在教學的過 程中沒有結合學生的差異制定個別化教學方案,也沒有給予充分的學習時間。因此,如果 教師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并且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就能使“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掌握百 分之八十的教學內容”。痕在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的文章中曾明確表示,實 施翻轉課堂的靈感來源于掌握學習理論,“為了實施這個靈活自主的模式,我們采用了本 杰明•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系統”。賄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進行學習,在知識盲區可以隨時叫停、 回看,重點難點也可以暫停、思考,把基礎打扎實了再繼續下一步的學習。在課堂答疑環 節,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幫助吸收內化所學知識。
2.混合學習理論
20世紀90年代末,E-learning (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翻譯為電子化學習或數字化 學習,首先走進人們的視野。隨著E-learning在教育領域的深入實踐,逐漸暴露出單純網 絡化學習的弊端,因此B-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應運而生,即混合式學習。它的出 現將線上學習與面授學習相結合,既體現了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的主導地位,又可以發揮 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首次在我國提出 了 “B-learning”。他指出混合式學習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 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將傳統面對面學習與網絡在線學習二者結合、 優勢互補,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40]
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教學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 主動參與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度展現了混合學習理論的優勢,因此,翻轉 課堂是基于混合學習理論的教學實踐應用模式。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它是認知心理學派的重要分支, 他在 1968年撰寫《結構主義》一書并提出了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所持的學習觀,認 為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已經習得了豐富的經驗,因而教學中應重視這些經驗,注重學 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以及對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非被動的吸 收者;對于教育觀,則強調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 輸者;建構主義下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從現有經驗出發,在真實情境中獨 立、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4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翻轉課堂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 課前通過觀看視頻和資料開展自主學習,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課中,通過與教師、 同學的討論交流,獲得知識的內化與升華,最終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翻轉課堂模式完 全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它既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又將其發展與延伸。
(二)概念界定
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英文為“Flipp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它區別于傳統教學, 顛倒了知識傳遞與知識內化的教學順序,重新調整教學組織結構和時間分配,最大限度發 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是一種“先學后教”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國外學者莫里•拉吉認為 “翻轉課堂意味著原來發生在教室內的事情,都發生在了教室外。” [42] 第11屆大學教學 國際會議上,韋斯利•貝克提出:“翻轉課堂是教師通過網絡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并 以此作為分配給學生的家庭作業。在課堂上,教師能夠有足夠時間參與到學生的主動學習 活動中去。” [43]在2011年,喬納森•伯格曼等人與翻轉課堂大會上的專家學者共同對翻 轉課堂定義:翻轉課堂是一種手段課,相較于傳統教育它更具個性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 人而非被動、強迫性地接受學習;老師從“主宰者”的身份,轉變成真正的“引導者”; 網絡時代背景下,學習不再被課堂的時空因素所限制,學生也不會因缺席課堂而落后于其 他同學,旗在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看來,視頻教學并非翻轉課堂的重點,他 們更為關注的是有益于學生發展的深層次認知能力以及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為此, 他們創辦了“翻轉學習網絡”(FLN),并在2014年正式把“翻轉課堂”全新定義為“翻 轉學習”。 [45]
國內學者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多角度的闡述。清華大學鐘曉流等人以教學設計發展演變 為基礎,探討了翻轉課堂的定義及特點,文中指出翻轉課堂是以信息化為媒介,教師用視 頻課程作為學習資源,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課堂上師生進行一系列問題答疑、合作探究 和交流互動等活動的教學模式。 [46]何克抗認為,傳統的“課上聽講解,課后做作業”的教 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發生了“翻轉”,變成“課前看教師視頻解析,課上在指導下做 作業”。 [47]馬秀麟注重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學事件的展現,他認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對 知識和概念的學習,課堂通過師生間有效互動將所學知識內化吸收,這實際是對教學結構 的一種顛倒。 [48]
對以上國內外學者觀點的分析,結合本研究,筆者認為翻轉課堂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
心,教師為指導,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使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教師 創設真實情景,實現師生、生生有效互動,從而發展學生深層次的認知能力。
2.教學模式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模式的探討從未停止過,直至今日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 1972
年,美國教育家布魯斯•喬伊斯(Joyce B.)和瑪莎•韋爾(Weil M.)最先將“模式” 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其成果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他們提出教學模式一種計劃或 范式,之后又補充提出教學模式就是學習環境,開展教學活動過程就是在創設一種環境, 學生置身于在這個環境中,互相影響,學會學習。他們把教學模式分為四大類,社會型、 信息加工型、個人型和行為系統型,而不同的教學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并且對不 同的學生起作用。 [49]
國內學者也從不同視角提出了看法。蕭好章等人通過對中外英語教學模式的歸納、對 比,將教學模式定義為以一定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某種教學環境中通過教與學各要素結 合,而形成的穩定關系,并在教學實踐中驗證。 [50]韓琴則認為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結構 和活動程序,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 [51]鐘志賢教授認為教學 模式包括一個前提、兩個要素。前提是指導模型的理論,兩個要素分別是結構要素和過程 要素。 [52]
結合現有的關于教學模式的觀點,筆者認為教學模式是以一定教學理論為指導,為達 到某種特定的教學目標,通過構建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特定教學目標的基本模 型。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本質上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這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識。國內外專家學 者根據翻轉課堂的理念構建出很多教學模型,例如美國學者杰姬•格斯丁(Gerstein J.) 就教師在翻轉課堂中如何開展教學互動,構成了一個包含體驗學習、概念探索、意義構建、 演示應用的環形四階段翻轉課堂模型[53],如圖4 所示。
在該模型中,整個學習周期從一個體驗式的訓練開始,“體驗學習”是學生通過實踐 活動參與教學設計;“概念探索”是學生在完成視頻學習后,通過在線討論來探究相關概 念;“意義構建”是學生通過測試及自我反思實現知識內化;“演示應用”是學生以個性化 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的教授羅伯特•陶伯特(Talbert R.)根據多年的“線性代數”教學 經驗,設計出翻轉課堂結構模式圖,如圖 5所示。在其一篇題為《線性代數翻轉課堂》的 文章中他把翻轉課堂劃分成兩個階段:課前階段,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觀看教學視頻,完成 對應的課前練習以檢測學習成果;課中階段,學生通過完成測試題,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吸 收,最后進行總結和反思。[54]縱觀當前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大多是以羅伯特•陶伯特的
曾貞以 Dave Saltman 的觀點為基礎,構建出三步“反轉”教學模型,并且對“反轉”
教學的三個重要步驟進行了闡述:觀看視頻前,提出問題;觀看視頻時,尋找答案;解決 問題時,深入探究, [55] 如圖 6所示 。
張金磊等人以羅伯特•陶伯特教授的翻轉課堂模式圖為基礎,結合翻轉課堂理論與建 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出一個更加適應中國本土的翻轉課堂模型。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一文中,他們將其教學模型設計為課前學習和課堂學習兩個環節。其中的活動學習 和信息技術是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為個性化學習環境的構建與生成提供了保障”,[56]如 圖 7 所示。在此后的深入研究中都將其稱之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圖 7 張金磊等翻轉課堂模型
鐘曉流等人受“太極思想”的啟發,將其與布盧姆教學理論和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相結 合,繪制出太極環式教學模型[57],該教學模型通過詳細的設計方案為我國翻轉課堂的教學 實踐提供了參考,如圖 8所示。
圖 8 太極環式教學模型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準備階段
1.研究問題
本論文旨在通過對實驗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來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會對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產生有利影響。本論文主要涉及以下三個問題:
(1)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是否能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是否能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成績。
(3)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是否能增強農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筆者所任教的農村小學五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兩個班的學生均沒有 學過五年級上學期的課程,屬同一起點。同時在研究實施過程中均采用同一任課教師、同 一授課環境,最后從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兩方面對學生的行為變化進行對比研究。
3.前期分析
( 1)學情分析
由于五年級的學生經過過去兩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也養成了一定學 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相對較強,能夠較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同時利用所學的單 詞和句子與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使得他們更樂于在課堂上展現自我,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大 多數學生在英語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從五年級開始,教材的難度逐漸增加,知 識點也會增多,加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英語學習中容易呈現兩極化的現象。
實驗前,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英語測試,以此考察兩個班的英語成績是否在同一水 平。試卷共分八道大題,題型豐富,考察范圍廣,可以全方位展現出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 能力。評分標準統一,從而能最大程度保證測試的公平有效。同時,還給兩個班級的學生 發放了調查問卷,從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兩個方面來了解目前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狀 態。(見附錄)
( 2)課程標準分析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主要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 趣,開闊眼界,了解外國文化和習俗;能用簡單的句子進行日常對話,如互致問候、表達 感謝、表示歉意等;能夠對老師指令做出及時的反應;能夠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 可以根據圖片或語境分析寫出相應的單詞和句子;在學習中積極參與,主動請教,善于合 作。小學英語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才是發展聽、說、讀、寫的能力。
(3)教學內容分析 遼師大版快樂英語(三年級起點)這套教材是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內容 貼合生活實際,圖文并茂,以人物的活動為主線,圍繞基礎的日常詞匯、句型、對話等逐 步展開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每冊教材均分12 個單元新課和兩個單元復習 課。本研究將從中選取兩個單元做案例設計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主題 課題名稱 教學重點
談論一周中最喜歡的
一天 Unit 4 What's your favorite day? 1.掌握關于星期的單詞
2.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運用 句型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天
1.掌握關于天氣情況的單詞
談論天氣情況 Unit 10 Is it sunny today? 2.能夠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
談論天氣情況
(4) 教學資源分析
按時間劃分,教學資源可分為課上資源和課下資源;按形式劃分,教學資源可分為圖 片資源、文字資源、音頻資源、視頻資源等。翻轉課堂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現了課堂教 學與課下自主學習的整合,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多種教學資源。翻轉課堂不 可或缺的環節就是課前的學習視頻,教師需要在視頻中講授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除此 之外,學習任務單、在線作業等都可以成為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對于翻轉課堂的順利 展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 農村小學實施翻轉課堂可行性分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基礎教育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基石, 必然要走在時代的前列。教育不再禁錮于書本當中,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開闊視野, 思維發散,帶給學生多元的知識信息。筆者所在的農村小學,雖然地處偏遠,教學環境一 般,但教學設施齊全,都配備了現代化教學設施,如電腦、多媒體教學一體機等,全校覆 蓋網絡,每個教師都配備了一臺電腦,所有教師都可以熟練的使用電腦辦公,利用多媒體 進行教學,這就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通過調查了解,班級中大多數學生家中 沒有電腦,只可以使用微信、QQ等手機應用進行數據傳輸。2019年2月,遼寧省教育廳 下發通知,要求各市開展小學生課后服務,放學時間延長。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決定利 用課后服務時間實施翻轉課堂研究,學生可以在計算機教室進行學習,解決了家中沒有電 腦和網絡的問題,為翻轉課堂是實施提供了物質基礎。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家長微信群、 QQ 群,告知家長關于翻轉課堂的相關情況,將其可能對學生學習英語產生的影響向家長 一一說明,配合做好監督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的支持,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從教師個人素養、硬件配備還是學生家長,都完全滿足實 施翻轉課堂的條件,因此將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農村小學英語課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實 用性,能夠對英語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二)設計階段
1.框架設計 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研究和探索實踐,筆者根據小學英語學科的特點,以國內外專家 學者關于翻轉課堂模式研究成果為基礎,同時參考了于靖婧提出的“三階段八環節”教學 模型[58],試提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模型,如圖 9 所示。
圖 9 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模型
該模型包含三個階段,即課前知詞識句、課中內化運用和課后融會貫通。以教師和學 生的活動為線索,細化為六個環節。其中課前包含兩個環節:確定主題、選擇資源;自主 學習,完成練習。課中包含兩個環節:答疑解惑、引導交流、個性指導;提出問題,探究 合作,展示成果。課后包含兩個環節:反饋評價,總結經驗;鞏固應用,拓展提升。
2.翻轉課堂實施流程解析
(1)課前知詞識句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大致掌握詞句、語法、對話等知識點,整理 并提煉出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問題。
第一環節:設計任務、選擇資源。基于建構主義原理,教師在課前要設計好學習任務 單。學習任務單中應包含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等內容。課 前將學習任務單發放給學生作為學習的指引,幫助學生有目標、有方向地自學。課程資源 的選擇可以自制,也可以在網絡上找一些優秀的視頻課程來給學生觀看。在翻轉課堂教學 模式下,學習任務單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視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重點和 難點,在這樣雙重保障下,學生自主學習會變得更加高效。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完成練習。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知識,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隨時可以暫停并記錄學習中產生的疑惑,以便在課堂上反饋給 老師。最后還要完成學習任務單上的練習題,教師通過批閱習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學生 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問題所在,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2) 課中內化運用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答疑解惑、探究合作、成果展示等環節,幫助學生消除疑問,內 化知識,提升綜合運用能力。
第一環節:引導交流、答疑解惑、個性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練習情況,判斷學生 在自主學習階段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堂活動中創設語言環境,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 識.。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就課前學習的收獲和困境進行分享交流,如在探 究過程中遇到疑惑,可以向教師提問進行個性化指導。在學生提問結束之后,教師還可針 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補充性發問,講深講透各個知識點,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任何 遺漏。
第二環節:提出問題、探究合作、展示成果。結合教師創設的語言環境,學生通過小 組合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動探索,使頭腦中的知識圖式更加清晰、全面。學生經 過探究合作后,可以選取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如角色扮演、故事演繹、知識點歸納 等。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應鼓勵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使教學過程真正實現師生、 生生有效互動。
(3) 課后融會貫通階段
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終止,課后仍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這是由翻轉課堂 的本質所決定的。因此課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與評價,鞏固基礎知識, 拓展學生能力,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
第一環節:反饋評價、總結反思。教師在課后首先要對學生課上課下行為表現進行評 價,但要注意評價維度的多元化,鼓勵先進,幫助后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 極性。同時,反思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從反饋中積累經驗,為下一輪教學設計 提供參考。
第二環節:鞏固應用、拓展提升。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完善學生的 知識框架,鞏固應用,拓展提升。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課前階段是基礎,課前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課中和課后的實施 進程;課中階段是升華,只有課前掌握好基礎知識才能高效利用課堂進行解疑答惑、突破 難點;課后階段則是鞏固,通過總結、反思、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為后面的學習打 好基礎。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
一)第一輪行動研究
1. 知詞識句階段
(1)設計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的設計目的為了指導學生在家進行自主學習,學習任務單中應包含學習內 容、重難點知識、學習方法、自學測試以及學習中的疑惑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根據本節課 的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學習任務單”,如表2所示,并提前將學習任務單發放給學生。
表 2 學習任務單一
學習任務單 姓名: 班級:
一、學習指南
1. 課題名稱:Unit 4 What's your favorite day?
2.達成目標:通過觀看視頻課程,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1 )熟悉詞匯: 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 (2)熟悉短語: dancing class、swimming class
(3)學會句型: —What's your favorite day?
一My favorite day is …
I have a ... class that day.
3.學習方法建議:
(1)視頻中出現讀音比較復雜的單詞,要反復聽,直到聽懂;
2)將上個單元學習的內容應用于本節課,檢測是否融會貫通。
4.課堂學習形式預告
二、學習任務(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下面學習任務)
1.認真觀看教學視頻,跟讀本課單詞,并弄清含義;
2.認真聽part 1部分的對話,嘗試復述課文;
3.根據視頻中的內容完成下面練習
Helen:My friends, .
Mom: ?
Helen:Yes, .
Mom:Oh! Do you like art?
Helen: Yes, .
4.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嘗試編排一段對話;
5.在全部任務完成后,請完成背面的通關練習。
學習自評:(圈出自我學習評價) 優秀 良好一般 中等
三、困惑與收獲
(2)制作教學視頻
筆者用視頻錄制軟件“EV錄屏”和視頻剪輯軟件“繪聲繪影”制作了這節課的教學 視頻,并將生成的MP4格式文件上傳至班級QQ群,如圖10、11所示。
1 Listen and say
? Billy and Linda are on their way home.
? Billy: What's your favorite day, Linda?
Sunday.
Why?
I have a dancing class.
I love dancing.
What about you?
My favorite day is Saturday.
I have a swimming class that day!
(3)學生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和學生一同進入計算機教室,學生通過班級QQ群,將教學視頻下載進行學習, 在學生開始觀看視頻之前,教師再次強調操作流程,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此次自學任務。
視頻開始之前交代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學生通過 觀看教學視頻,熟悉本節課的單詞發音,反復跟讀至熟練掌握,如圖12所示。
圖 12 學習目標 根據視頻中的內容,對照學習任務單,完成練習題,如圖 13 所示。
圖 13 對應任務單上的練習題
(4)收集學習任務單
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之后,收回并整理學習任務單,評估自學效果,總結學生在自學 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或調整課堂教學活動。
2.內化運用階段
課中階段的教學流程包含五個環節:知識回顧、答疑解惑、交流合作、展示成果、總 結歸納。根據以上思路,筆者完成了第一次翻轉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如表3所示。
表 3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一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及目的 學生活動
Theme Teachers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教師首先對學生課前學習進行評述,之后播放 The students watch the
Unit4 教學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回憶自 video.
主學習掌握的知識。
Warming-up T: You all had a very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pre-class learning.
T: Before our class, let's watch the video together.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提問結 The students can share
束之后,教師還可針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補充性發 what they know from the
問,講深講透各個知識點,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pre-class learning with
Face-to-face 沒有任何遺漏。 their classmates. Or they
mini-lesson T: Look at this calendar, there are 7 days in a can also ask some
week. questions that they are
What's your favorite day? Why? not able to solve.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探究的形式可以 Students need to finish
是游戲、對話或者練習題。如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疑 the tasks by group
惑,可以向教師提問,分組進行個性化指導。在小 discussion. Every group
Group 組合作中,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通過反復運 has to explain the
discussion 用單詞、句型,內化吸收知識。
Task 1: Memory Game.
Task 2: Writing a composition about your week. answers that they choose.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形式可以 Every student makes a
多樣。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爭取每個學生都能參與 dialogue.
Demonstration 進來,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小組合作和 Then the teacher will
角色扮演等形式,既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又 choose some groups to
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have a role-play.
Summary 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整體歸納. The students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is lesson.
3.融會貫通階段 教師布置紙質作業,鞏固拓展所學知識。對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行為表現進行 總體評價,并且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為下一輪教學設計提供參考,如表4所示。
表 4 學生行為表現評價表一
實施階段 學生行為表現
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很感興趣,但不熟悉電腦操作,學生間交頭
接耳,導致場面一度出現混亂;觀看視頻過程中,學生都能認真觀看;
課前 觀看后,在完成學習任務單時,有學生竊竊私語,部分學生的自測題
出錯較多。
交流討論階段,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課堂上表現不夠積極,
課中 主動發言的學生少;小組合作階段,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
對話練習,但部分學生無所事事,完全依賴于組內的優秀學生。
課后 拓展練習完成情況較好,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課后作業。
4.問題反思階段
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結合本輪教學實踐,筆者就其中出現 的問題進行了思考與分析。
問題一:課前自主學習不充分。
由于第一次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有些很少使用電腦的學生不能順利地下載視頻,導致 課前學習耽誤了一些時間。學生對這種新的學習形式感到好奇,難免會竊竊私語,紀律性 不強。
改進措施:在學生沒有形成良好自學習慣之前,教師應進行督促和提醒,營造良好的 自學環境。
問題二:任務單學習任務不明確。
對小學生來說,“掌握”一詞較為寬泛,自覺性好的學生會反復觀看、應用,而自覺 性差的學生就會偷工減料、走馬觀花的看完視頻,應付了事。
改進措施:進一步明確課前學習任務,對學習任務的要求在文字上要盡可能具體化, 例如:觀看教學視頻,學會朗讀并且拼寫新單詞。
問題三: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夠積極。
學生的學習已經習慣于依賴教師,被動接受知識,總是等著教師“填鴨”灌輸知識, 沒有主動意識;部分學生依賴于組內的優秀生,在組內討論時坐享其成,不能參與到小組 討論和課堂發言中,小組學習時顯得無所事事。
改進措施:細化組內每個成員的任務,尤其是對后進生,通過分工合作,讓他們感受 到小組合作的快樂。在課堂中實施小組積分制,且要求組內每次發言不能是同一人,否則 不計分。這樣使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感,從而調動課堂氣氛。
問題四:評價形式太過單一。
教師主要根據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缺少組內評價和自我評 價。
改進措施:教師應增加評價的方式和角度,多表揚、少批評,以免給表現不佳的學生 形成心理壓力,從而導致組內成員關系緊張,引發矛盾。
(二)第二輪行動研究
在第一輪行動研究的基礎上,筆者經過反思,總結出改進策略,繼而開展第二輪行動 研究。
1.知詞識句階段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單”,如表5所示,并提前將學習任務 單發放給學生。
表 5 學習任務單二
學習任務單 姓名: 班級:
一、學習指南
1. 課題名稱: Unit 10 Is it sunny today?
2.達成目標:通過觀看視頻課程,學會朗讀并且拼寫單詞句子,完成任務單上的全部內容: (1 )熟悉詞匯: sunny、rainy、snowy、windy、cloudy
(2) 熟悉短語: good idea
(3) 學會句型: —Is it sunny today?
—Yes, it is. / No, it's rainy.
It doesn't matter.
3.學習方法建議:
(1) 視頻中出現讀音比較復雜的單詞,要反復聽,直到聽懂;
(2) 將上個單元學習的內容應用于本節課,檢測是否融會貫通。
4.課堂學習形式預告
二、學習任務(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下面學習任務)
1.欣賞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嘗試跟唱;
2.認真觀看教學視頻,跟讀本課單詞,并弄清含義;
2.認真聽 part 1 部分的對話,嘗試復述課文;
3.根據視頻中的內容完成下面練習
① ②
③ ④ ⑤
4.結合之前學習的內容,嘗試編排一段對話;
5.在全部任務完成后,請完成背面的通關練習。
學習自評:(圈出自我學習評價) 優秀 良好 一般 中等
三、困惑與收獲
(2)制作教學視頻 此次教學視頻的制作中除了教材中對話的動畫外,還添加了包含本單元詞匯和句型的 英文歌曲。歌曲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
理解,如圖14 所示。
圖 14 英文歌曲視頻
(3)學生自主學習
鑒于第一次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第二次實施之前已經對學生進行培訓, 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執行操作流程。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會進行巡視,營造良好的學習 環境,如圖 15所示。
4)收集學習任務單
相較于前一次的自主學習,本次學生準備更為充分,無論是計算機操作上,還是學習 自主性,都使本次學習任務順利完成。但由于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有差異,導致學生完成
進度參差不齊,整個教學視頻總共 8分鐘,一些學生很快完成,另一些學生則需要更長時
間。
2.內化運用階段
在第一次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上,筆者修訂完善第二次教學活動方案。課堂上教師首 先播放歌曲《How is the weather》,調動課堂氣氛,回放課文對話教學視頻,引發回憶; 在答疑階段,教師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做擴展訓練,利用圖片,天氣預報表等多種素材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內化知識;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進行展 示,任務形式多樣,如書面練習、表演、游戲、辯論賽等,使學生能夠在樂中學;最后進 行總結歸納。根據以上思路,筆者完成了 Unit 10 Is it sunny today?翻轉課堂教學活動設 計,如表 6 所示。
表 6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二
教學環節
Theme 教師活動及目的
Teachers activities 學生活動
Students activities
教師播放歌曲與學生共同欣賞,鼓勵學生跟唱,之 The students sing a song
后播放 Unit10 教學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引發學生 and watch the pre-class
回憶自主學習掌握的知識。 teaching video.
Warming-up T: Let's enjoy a song together, OK?
T: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have learnt in the pre-class learning? 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在學生提問結 The students can share
束之后,教師還可擴展訓練,利用圖片,天氣預報 what they know from the
表等多種素材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內化知識 pre-class learning with
Face-to-face T: Look at this picture, how's the weather today? their classmates. Or they
mini-lesson Is it sunny? / Is it rainy? … can also ask some
T: Here is a weather forecast, how is weather in questions that they are not
Beijing? Is snowy? … able to solve.
教師幫助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探究的形式可以 Students need to finish
是游戲、對話或者練習題。如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疑 the tasks by group
惑,可以向教師提問,分組進行個性化指導。在小 discussion. Every group
Group 組合作中,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通過反復運 has to explain the answers
discussion 用單詞、句型,內化吸收知識。
Task 1:If you were a weather forecaster, please tell us about the weather in each city.
Task 2:Guessing Game that they choose.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形式可以 Every student makes a
多樣。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爭取每個學生都能參與 dialogue.
Demonstration 進來,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小組合作和 Then the teacher will
角色扮演等形式,既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又 choose some groups to
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have a role-play.
Summary 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整體歸納。 The students make a conclusion about this lesson.
3.融會貫通階段 教師布置紙質作業,鞏固拓展所學知識。對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表現進行總體 評價,并且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如表 7所示。學生填寫自評、互評表,對自主學習的 整個過程進行自評和小組評價。
表 7 學生行為表現評價表二
實施階段 學生行為表現
課前 課前自學效果提升,學生操作熟練,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反 復觀看視頻;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單上的自測題,正確率有所提 升。
課中 交流討論階段,學生積極性增強,基本全員參與,部分學生還 能對同學的問題進行解答;小組合作階段,互動形式多樣,角色表 演、做游戲等深受學生喜愛,課堂氣氛活躍。
課后 拓展練習完成情況較好,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課后作業。
4.問題反思階段
案例一中出現的問題經過反思和修正后,在案例二中基本得到了改善,學生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在課前,無論是視頻的觀看,還是任務單的 填寫,學生都完成的比較好,遇到的困惑也都認真做了記錄,并及時與老師溝通,得到了 很好的解決;課中互動階段,采用小組積分制,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的氛圍也 很活躍;課后階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評價、取長補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 圍。
但是由于學生本身認知水平的差異,仍有一小部分學生不能跟上節奏;有些學生的自 主學習能力較弱,在課堂上不會提問題或是不能準確地提出問題。隨著翻轉課堂模式的進 一步實施,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研究前后對比分析
本章節通過對實驗前后的數據對比分析,來回答本文所探究的三個問題,即基于翻轉 課堂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否能增強自主學習 能力、是否能提升學習成績。研究數據來源于實驗前后的問卷調查以及英語測試成績。
(一)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在研究前后,筆者分別對學生進行了有關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問卷調查。其中 有關學習興趣的問卷共包含 12 道問題;有關自主學習能力的問卷涉及七個方面,共 20 道題。每次調查發放問卷 25 份,研究前后各發放一次,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為 25 份,有效率為100%。問卷調查結束后,筆者對數據進行了統計,將選擇基本符合和非常 符合的數據相加在一起進行前后對比,以此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農村學生學習的影 響。
1.對學習興趣的影響 問卷共包含12個問題, 1-3題旨在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 4-6題旨在了解學生 對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認同感, 7-12題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體驗感受。(見附錄一)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圖 16 關于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識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經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后,學生對英語學科的 喜愛程度有所增加,如圖16 所示。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進度進行學 習,學習時間不收限制,在課堂上交流的機會也多了,使學生對于學好英語更有信心。
圖 17 學生對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認識
數據顯示,研究前只有 30%-40%的學生認同原有的英語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持中 立態度;而研究后人數上升到 70%以上,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 受學生的喜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如圖 17所示。
7-12 題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體驗感受,通過柱狀圖可以直觀的看到,實施翻 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大大增強,課堂參與度也很高,有 70% 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快樂,如圖18 所示。
2.對學習自主性的影響 學生自主性調查問卷涉及七個方面,共20道題,力求全方位的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 式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影響。(見附錄二)其中 1-3 題是關于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 4-6 題從學習時間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調查; 7-9 題是了解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方法; 10-12 題是 對學生學習環境的調查; 13-15 題是從學習過程角度進行的調查; 16-17 題是有關于學生 學習結果; 18-20題從創新性角度考察學生。通過研究前后的對比分析,結果如下:
圖 19 關于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研究之初,只有 30%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 學習積極性也不高;經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后,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大幅增加,更多 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能主動學習相關課外知識,如圖19 所示。
從柱狀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研究前學生有作業拖沓的現象,30%的學生不能按時完
成學習任務;研究后有更多的學生能有目的、有計劃的分配學習時間,并能在規定時間內
完成學習任務,如圖 20所示。
圖 21 關于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方法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更樂于與同學相互交流從而獲取問題的答案,但只有 50% 的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圖 21所示。
根據柱狀圖顯示,即使是在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之后,仍有 50%的學生放學后需要 家長的督促進行學習,如圖 22所示。
柱狀圖中的數據顯示,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夠不依賴別人,通過自己 的努力解決問題,如圖 23 所示。
圖 24 關于學習結果
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前只有 3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效率高,并且能夠及時 總結自己在某一時期所獲得的學習成果;研究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也大幅 提高,如圖 24 所示。
圖 25 關于學習創新性
最后三題從創新性角度考察學生,在“翻轉”之后,學生更樂于表達自我,并且從不
同的視角思考問題,敢于質疑,喜歡創新,如圖 25所示。
(二)對英語成績的影響
為了清晰的展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英語成績的影響,筆者在研究前后分別進行了兩 次英語水平測試,通過對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的統計,對比兩個班的考試成績如下:
從表 8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略低于對照班,其中平均分低了3.93分,
及格率低了 10.2%,優秀率低了 5.7%。
表 8 實施翻轉課堂前英語成績比較
班級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實驗班 79.75 77.30% 62.50%
對照班 83.68 87.50% 68.20%
從表 9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成績還是稍低于對照班,平均分提升不明顯。但是 及格率和優秀率都反超對照班,說明學生整體的分差縮短,中、下等生成績有所提升,可 以證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表 9 實施翻轉課堂后英語成績比較
班級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實驗班 79.13 87.50% 75%
對照班 82.91 81.82% 72.73%
五、研究結論與反思
(一)研究結論
從整個研究過程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是行之有效的,它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方面確實能發揮良好的作 用。
1.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更加 愉快的體驗感受。在課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直到完全學會, 這種學習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解答自學 中的疑難,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自信心有了極大提升, 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參與度提高,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快樂。與 此同時,家長能也參與到學習的環節中,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對孩子的學習情 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 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則為他們營造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通過視頻、學習任務 單等使學生打破了過去只重視書本知識的觀念,學生可以接觸到更豐富的信息,不僅讓學 生學到了語言知識,還在無形中拓寬了文化視野,真正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要 求。
2.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過程中,筆者摒棄了傳統“教師說,學生聽”的英語教學模式,整個學習的過程 都是在學生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的方式下探究完成的,學生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來調整學 習節奏。根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在開展翻轉課堂之后,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有所提高, 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展,并且在探究的中掌握了適合的學習方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 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和節奏,學習的負擔變輕了,對學習有了更強的掌控感。
大部分農村學生在長期“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缺乏 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的確可以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但也因此剝 奪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樂趣。翻轉課堂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 身的知識水平來決定學習的時間和學習方式,學生得到了足夠的信任和彈性,不僅有助于 增強自主學習能力,還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根據實驗前后英語測試成績數據分析,翻轉課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 學習成績。學生在一個學期的翻轉課堂指導下,期末成績比對照班略有提高,尤其是優秀 率與及格率都反超對照班,說明學生整體的分差縮短,中、下等生成績有所提升。出現這 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培養和激發,學習的自主性增 強。雖然成績提高不是特別明顯,但也凸顯出這種教學模式在提高英語成績上的優勢,相 信在日積月累的影響下,這種優勢會逐漸明顯。
(二)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筆者發現無論是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還是學 習成績上,翻轉課堂都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長足 發展。反思本次研究設計,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實踐時間還需延長 本研究僅持續了一個學期,由于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全新的教學模式更能夠引起學生 的興趣,因此無法觀測出長期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是否能維持現有的研究數據。所以它必須 經過時間的檢驗,才能證明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對農村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2.樣本選取還需多樣 本次研究對象只是一所普通農村小學五年級的一個班級,班級規模不大,學生代表性 不夠典型,研究結果并不能保證和在其他農村小學實踐結果一致,缺少普遍適用性。
3.個人能力還需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承擔著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材料開發和教學活動組織等多重任務, 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教學經驗不足,在研究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如課前準備的教學視頻 不夠精致,缺少趣味性;課中缺乏對課堂的掌握能力,很難做到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兼顧課 堂紀律與學生交流學習。
六、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困境與應對措施
(一)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困境
由于農村小學受地理位置、物質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將翻轉課堂應用于農 村小學面臨許多困境。
1.翻轉課堂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多數農村學校地理位置偏僻,信息相對閉塞,教學觀念陳舊,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 方式,對新的教學理念實踐機會較少。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教育工作 者觀念的革新和在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在農村小學引入翻轉課堂,對教師們來說一是精力 有限,二是能力不足。
(1) 農村小學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翻轉課堂 很多農村小學由于教師資源匱乏,每名教師負擔的課時較多,而且還要處理其他瑣碎
事務,導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而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每個教學活動都要錄制視頻 并且進行后期制作,這些都無疑會占據教師的部分時間,增加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部 分農村小學教師專業不對口,一個人要分擔幾個不同學科的教學任務,教師很難從專業角 度上設計翻轉課堂活動。
(2)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素養 翻轉課堂是通過教師對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因此,如何錄
制、剪輯、上傳視頻,這些都對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農村小學教 師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即便是會一些電腦操作,也只局限于簡單的 PPT 課件制作。由于小 學生的學齡特點,制作課前教學視頻要盡可能生動有趣、形式多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這無疑對農村小學教師來講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2.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 翻轉課堂模式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行獨立學習,并且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整學 習策略。而大部分農村學生在長期“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 習慣于被要求,被安排,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比較 弱,部分學生在翻轉學習中存在投機取巧的問題,在進行自學測試時有抄襲其他同學答案 的現象。加之許多農村學生的家長都長期在外務工,學生大多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等隔代親人監護,往往只能滿足其生活和物質上的需求,缺少科學的家庭教育引導。即使 父母在家,工作一天回到家也無暇看管學生學習,沒有了家長的督促與配合,實施翻轉課 堂更是難上加難。
3.翻轉課堂增加了農村家長的陪讀負擔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創設不僅依賴于學校和老師,也 依賴于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家長有必要在放學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但許多農 村家長缺少這種責任意識。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由于學生需要在課前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許多農村家長認為老師將課堂上應該完成的事情帶回了家里,部分農村家長在城市務工, 學生成了留守兒童,常年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多家長無法看管學 生學習。且有部分家長“重養輕教”,對學生嬌生慣養、聽之任之,致使農村學生的課后 學習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督促。這些因素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陪讀負擔。而且受傳統 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對學生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持警惕心態,擔心孩子會借此機會沉 迷網絡、玩物喪志。
4.實施翻轉課堂需要強大的信息技術作支撐 隨著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開展,農村小學的信息化硬件設備數量逐漸增加,但 受到傳統觀念和師資力量的雙重影響,大多數農村教師仍使用傳統“黑板板書”的方式進 行教學,多媒體設備使用率較低。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無論是課前教學視頻的制作,還 是公共教育資源平臺的共享,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農村信息化錄播教室和 教育資源平臺的開發都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盡管教師能夠通過微信、QQ等手機終端 共享學習資源,但農村學生的家里也難以全部具備電子設備和良好的網絡作為支撐。這些 都對翻轉課堂的實施形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農村小學教學應對措施
1.開展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增強教師間交流合作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敢于嘗試。為促進農村教師革 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應組織教師到成功實踐翻轉課堂的學校進行參觀學習,使農村教 師全面了解翻轉課堂,感受這種教學模式所體現的全新教學理念,為實施翻轉課堂做好思 想準備;針對大多數農村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現狀,需要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 學習視頻制作與發布的流程。同時政府應為教師提供資源共享平臺,教師群體共同搜集教 學素材,實現視頻資源的共享,這樣既減輕了農村教師的負擔,還促進教師之間的學習, 共同提升信息技術素養,為翻轉課堂是做好技術上的準備;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網絡教 育資源共享平臺,如 MOOC、 SPOC 等,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既能讓農村 學生開闊眼界,也能節省農村教師的視頻制作成本。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消抵觸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考慮周全,細化到課程的各個環 節,以學生為出發點,使教學內容能更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易于接受。根據小學 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更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但專注的時間短,因此教師首 先要在視頻制作上下功夫,視頻課程要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簡短精煉,一方面激發學生 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盡量減少學生看視頻的時間。其次,教師要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教 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角色表演、小組比賽、游戲競賽等, 鼓勵學生多參與交流互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榮譽感被激發,在課堂上會更加積極的表現自 己,對自己的學習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在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步打消抵觸情 緒,建立學習自信心,不但掌握豐富的知識,還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 能力。
3.循序漸進轉變家長觀念,實現家校共育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僅僅依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配合,是無法達成預 計教學目標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首先要轉變家長傳統的“唯分數論”觀念,學習成績 不是判斷能力的唯一標準,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應成為新的評判標準。其次, 教師通過家長會或其他社交工具,與家長們進行深入交流,向家長宣傳翻轉課堂的先進理 念,讓家長認識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倡 導他們參與到翻轉課堂的環節中來。翻轉課堂在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 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讓家長感受到這種順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所帶來 的教育紅利。
4.加大硬件設備的投入力度,靈活運用現有資源
政府加大對農村小學網絡設施和各類教學設備的投入力度,使翻轉課堂在農村小學的 實施不再是紙上談兵,如功能完善的計算機教室、信息化的錄播教室等;創建教育資源共 享平臺,如教育云平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微信公眾號等,為翻轉課堂在農村的開展創 造條件。與此同時,基于農村小學的現狀,沒有完善的硬件設施,課堂同樣也能翻轉。沒 有專門的資源共享平臺,可以將教學視頻上傳至QQ群或者微信群等;對于家里沒有電腦 和網絡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計算機教室進行翻轉學習。通過多種方式,逐步讓農 村學生感受到網絡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獲取學習資料的便利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 的興趣。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相契合,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相吻合, 是實現教育公平,縮小城鄉教學差距的有效途徑。筆者通過研讀大量翻轉課堂的文獻和書 籍資料,在分析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聚焦小學英語學科,結合農 村小學實際情況,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證實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 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方面確實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其研究的價值在 于能夠改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解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我 國的教學理論,促進農村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必須要經歷 更為廣泛的研究實踐、更長的研究周期和更多的研究對象,來驗證其適用性和可行性。而 對于廣大的農村小學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信息素養、學生個人能力、家長的監 管以及學校教學設備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在農村小學的全面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于本人能力和經驗不足,研究中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今后的研究中,會繼續細化教學流程,進行更加充分的研究實驗,以期為農村一線教師的 英語教學提供可操作性參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http:/
/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2020-0 8-23.
[2]王安琪.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中的應用一一以A中學暑期實驗班為例[D].上海:上海 外國語大學,2013.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
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6_171905.html,2010-07-16/2020 -08-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大學岀版社,2 018.06.
[5]Mazur E, Crouch Catherine H.Peer Instructio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Results[J].America n Journal of Physics, 2001 ,( 69): 970-977.
[6]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14.
[7]Lage M J, Platt G J, Treglia M.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
arning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0,(01 ): 30-31.
[8]白聰敏.翻轉課堂:一場來自美國的教育革命[J].廣西教育,2013, (02): 37-39.
⑼金陵.薩爾曼•可汗怎樣走向“翻轉課堂” [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29.
[10]Sams A.The Flipped Class: Shedding Light on the Confusion, Critique and Hype[N].The Dail y Riff-BE SMARTER(ABOUT EDUCATION), 2015-04-07 (07) .
[11] Bergmann J, Sams A.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ing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day[M].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12: 7-16.
[12]Martin F G.Will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How We Teach[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08): 26-28.
[13]Sams A.The Flipped Class: Shedding Light on the Confusion, Critique and Hype[N].The Dail
y Riff-BE SMARTER(ABOUT EDUCATION), 2015-04-07 (07) .
[14]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118-121.
[15]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03): 11-13.
[16]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46-51.
[17]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 013,(02) :58-64.
[18]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 84-90.
[19]曾明星,周清平.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6) :40-45.
[20]王洪林.中國外語教學改革前瞻:從微課到慕課再到翻轉課堂J].外語電化教學,2017, (02): 1
6-20.
[21]陳靜瑤,楊道宇.翻轉課堂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及其實施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 (05): 55-57.
[22]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 (01):79-85.
[23]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一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 2013,(08):11-16.
[24]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0 8):17-20.
[25]李志河,劉志華.高職院校3DMax課程中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外語電話教學,2014,(04): 33-39.
[26]張繼祿,陳珍國.翻轉課堂對教學品質影響的實證研究一一以物理教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 014, (10) :48-50.
[27]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46-51.
[28]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J].2013, (05): 158-159.
[29]楊曉宏,黨建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一一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異比較的視角[J]. 中國電化教育, 2014,(11): 101-110.
[30]燕丹.略談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 194.
[31]徐蘇燕.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 (11): 52-57.
[32]姚美媚.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策略研究一一以小學英語學科為例[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
016.33-42.
[33]卜茹.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21-35.
[34]李世平.翻轉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微課開發的行動研究[D]. 廣州:廣州大學,2017. 42-58.
[35]胡小強,蘇瑞,吳林軍.基于點讀技術的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 (0
9): 38-41.
[3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 http://www. moe. gov. c 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18-04-13/2020-08-23.
[37]畢淑芝,王義高.當代外國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1993.323.
[38]本杰明• S •布盧姆等著.我們的孩子都能學習[A].王鋼等.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C].福建教育 岀版社, 1986.5-6.
[39]Sams A, Bergmann J.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3,(03): 6-2 0.
[40]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 (03): 1.
[41]皮亞杰.結構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岀版,1984.1-12.
[42]Lage M J, Platt G J and Treglia M.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 ve learning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0,(01): 30-43.
[43]Baker J W.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 e side[A].Chambers, Jack A, Ed.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Florida: Florida Community Coll. , Jacksonville, 2000: 3.
[44]張琳云.小學翻轉課堂實施問題與改進對策研究一一以Z市S小學為例[D].吉林外國語大學.201
9.11-12.
[45]劉東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研究一一以甘肅徽縣永寧初中為例[J]. 四川大學, 2018.9-10.
[46]鐘曉流,末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 013, (01): 58-64.
[47]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 (0
7):5-16.
[48]馬秀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0-20 (17).
[49]Bruce Joyce, Masha Weil, Emily Calhoun. 教學模式(第六版) [M]. 北京:中國輕工業岀版社, 2002:15.
[50]蕭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 (02): 26-29.
[51]韓琴.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及教學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06): 42-45.
[52]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一一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岀版社,2006. 3.
[53]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一一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1): 105-112.
[54]Talbert R.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 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2011-09-21/2020-08-23.
[55]曾貞.反轉教學的特征、實踐及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2,(07) : 114-117.
[56]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46-51.
[57]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 013,(02) :58-64.
于靖婧.翻轉課堂模式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研究一一以濟南市歷城區某小學為例[D].山 東:山東師范大學, 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