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3-06-07 10:23
    第1 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2015 年 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 確將戲劇列為學校美育課程的一個門類,教育戲劇成為課堂改革的新熱點,受到 各個學科的熱捧。
    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 迅猛發展,功能強大的全語言翻譯軟件層出不窮。我們的英語課程又該承載怎樣 的使命?正如英語課程標準(2011)指出的那樣,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 人文素養的任務,應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可見,英語課程已經不能再局限于單詞和語法的講解,而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學”,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心智發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 面發展,使之成為“全人”。
    教育戲劇作為一種需要調動多種能力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戲劇表演中 提高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品質,形成跨文化意識,強化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全 人教育”。
    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同時模仿能力強,也樂于表現自己。教 育戲劇作為一種具有表演性質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表達自我的需求, 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此外,小學英語 教材大多采用人物對話的編排方式,內容大多是教材人物在特定情境下自然而然 發生的對話。故事有趣,人物對話簡單,易于掌握,這就為教育戲劇和小學英語 課程的融合提供了條件。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依然存在許多誤區。英語教學依然以詞匯和語法知識講 解為主,尤其是到小學高段,幾乎與中學教學方式無異,重知識點的訓練,嚴重 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是以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為主,注重單詞記憶和課 文背誦,缺乏真實語境下的語言運用。小學英語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對英語學 習的興趣,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打下基礎,樹立繼續學習英語的信心,而不是揠 苗助長,剝奪學生的學習樂趣。教育戲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 生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1.2研究目的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不足,筆者希望 通過此研究,了解教育戲劇的內涵和優勢,了解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 用現狀,以及如何有效結合實際把教育戲劇有效地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從而 探索出一條把教育戲劇與小學英語課程相融合的切實可行之路。
    1.3研究意義
    1.3.1理論意義
    目前,雖然教學戲劇受到專家學者的熱捧,可是關于教育戲劇的相關研究仍 然非常有限,尤其是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通過本次研究,筆者梳理了教 育戲劇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對教育戲劇的的概念和易混淆概念進行了區分,還 梳理了教育戲劇的理論基礎。從而對教育戲劇有了全面的認識,為教育戲劇的實 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因此,本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關于教育戲劇應用于小 學英語教學的相關研究,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1.3.2現實意義
    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針對所在區的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對 教育戲劇的應用現狀有了全面客觀的認識。在問卷分析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教學 實際,從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常用戲劇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出發,提出了能夠 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構想,并針對面臨的實際難題提出了實踐建議。因此, 本研究對于教育戲劇的本土化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對一線教師應用教育 戲劇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4研究方法
    1.4.1文獻研究法 為了全面了解教育戲劇,筆者閱讀了大量的國內外研究文獻。通過閱讀文獻, 筆者了解了國內外教育戲劇的發展歷程和教育戲劇的理論基礎。同時發現,我國 的教育戲劇正處于發展階段,其中關于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1.4.2問卷調查法
    為了解教育戲劇在小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了解教育戲劇與小學英語教學 的融合,筆者對來自 D 市旌陽區城市小學和農村小學的 78 名英語教師進行了問 卷調查。 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對教育戲劇的認識,對教育戲劇的態度,應用教 育戲劇的方式,以及應用教育戲劇面臨的難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進行發放和 回收,共發放 78份,回收 66份,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1.4.3訪談法
    為了更詳盡的了解師生對待教育戲劇的態度,筆者選取了部分學生和教師, 與其進行了訪談。由于農村學校普遍三年級才開始正式的英語教學,因此本次訪 談的學生訪談對象主要選自六年級,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分別選取男女生各兩名, 共計 4名學生。學生訪談提綱見附錄二。教師訪談對象包括來自城市學校的黃萍 老師和來自農村學校的李蘭老師,以及旌陽區小學英語教研員馮婷老師,訪談提 綱見附錄三,附錄四。
    1.5論文結構
    論文的第一章是緒論,主要闡述說明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義和研 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獻綜述,樹立了國內外教育戲劇的發展歷程,以及國內小學 英語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并對涉及到的核心概念進行的界定。第三章主要闡述 理論基礎,教育戲劇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全語言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 義理論。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研究設計和數據統計分析,闡述了研究設計以及 研究結論。第六章主要從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常用教學方式和常用教學步驟幾 方面闡述了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第七章是結論,主要闡述了 研究發現,以及研究不足和未來展望。
    第2 章 文獻綜述
    本研究主要通過文獻研究來了解教育戲劇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本章將從國 外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國內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國內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發展 歷程和核心概念界定四個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綜合性闡述。
    2.1國外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
    教育戲劇(Educational Drama)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國教育家讓•雅克•盧 梭。Rousseau (1978)在《愛彌兒》中提出了 “在戲劇實踐中學習"(Learningby dramatic doing)的教育理念。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Dewey(2001)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 “做 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1896年,他創辦了“芝加哥大學附屬實 驗學校(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s) ”,也被稱為杜威學校,作為他 教育理論的實驗基地。杜威反對傳統的灌輸和機械訓練的教育方法,主張從實踐 中學習。杜威的學校每天都會安排“戲劇性游戲”課,且常常鼓勵孩子通過即興 表演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
    英國的小學教師Harriet(1912)是最早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將課程主題戲劇化 的教師。她在1912年出版了《教學中的戲劇方法》(The 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該書被教育戲劇理論界認為是第一本介紹在學校教育中應用戲劇方法 來開展教學工作的著作。來自劍橋佩斯學校(The Perse School)的英語教師 Cook(1917)出版了《游戲方法》(The Play Way)一書,該書建立了戲劇教育和游 戲的重要聯結,強調表演和游戲對語言學校的促進作用。
    Curtis(1929)發表了第一篇以"Drama in Education”為標題的學術論文 《戲 劇教學法》(The Drama in Education),闡述了戲劇教學法應用于教學的方式和作 用。
    Crafton(1947)發表了第一篇以uEducational Drama"為標題的學術論文 《教
    育戲劇的目標》(Objectives in Educational Drama)。
    英國首位學校教育戲劇顧問Slade(1954)出版了《兒童戲劇》(ChildDrama) 一書,該書詳細描述了兒童在教育戲劇中獨特的學習過程。
    Way(1967)出版了《通過戲劇發展》(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書,該 書記錄了英國老師與戲劇藝術家戰后十多年學校戲劇教學的經驗與成果,為一線 教師提供了詳盡具體的教學建議。
    20世紀 60年代,英國戲劇教學者 Heathcote 經過不斷完善,將教育戲劇發展 成了成熟的DIE(Drama In Education),即“戲劇教學法”她主張讓學生通過身臨 其境(Living Through)的學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其所強調的專家外衣(Mantle of the Expert)和教師入戲(Teacher-in-role)等教學方法被教育戲劇界廣泛采用 (Johnson&O'Neill,1984)。
    Bolton(1980)發表了《邁向戲劇教學法的理論》(Towards a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tion)一書,該書對教育戲劇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使教育戲劇成為一個 完整的理論體系。他發展了希思考特的工作,提出教育戲劇主要有四種教學形式: 練習(Exercise)、戲劇性扮演(Dramatic play)、劇場(Theatre)和以戲劇來理解
    ( Drama for Understanding) (Bolton,1984,pp.7-8)。
    199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教育法》(Education Reform Act),將將戲劇正式 納入了英語課程學習領域。至此,也就正式確立了教育戲劇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的教育戲劇理論最先由Ward(1930)提出的。1930 年,她出版了《創造性 戲劇活動》(Creative Dramatics) 一書,該書首次使用了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這一概念。瓦德的創造性戲劇理論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非常注重 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強調讓兒童在“創造”中建構概念。這本書因此也很快成為 了全美中小學戲劇教育的基礎性教材。
    1965年, 美國國會在《中小學教育法案》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中明確寫明聯邦政府要為兒童藝術教育計劃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提 供資助。這也明確了教育戲劇在教學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除英國與美國之外,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其他國家也在積 極進行教育戲劇的實踐與探索,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符合其具體國情的 教育戲劇體系,筆者在此不再一一說明。
    從上述國外教育戲劇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教育戲劇都主張運用戲劇的技巧 和方式來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做中學, 在體驗中學習,以此達到教育的目的。可是凡事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再好的 教育理念也要結合具體的國情,不能生搬硬套,如此才不至于“水土不服”。
    2.2國內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
    為了解國內的教育戲劇研究現狀,筆者以中國知網(CNKI)總庫為檢索來源,
    以“教育戲劇”為主題檢索詞,不限時間進行檢索,截止 2021 年 3月 6日共收集 文獻數據 1315 條。圖 2-1 為關于教育戲劇的文獻發布年度情況.
     
    圖 2-1 “教育戲劇”相關研究年度發文量
     
     
    圖 2-2 關鍵詞分布
    從圖2-1 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戲劇研究起步比較晚, 2000年以后才呈現逐 步上升趨勢,但是直到最近幾年才獲得蓬勃發展,成為研究的新熱點。
    從圖2-2可以看出,教育戲劇相關研究的關鍵詞主要分布在“教育戲劇”,“教 學中的應用”和“幼兒園”。關于“教育戲劇”的有498篇, “Drama in Education” 和"Educational Drama”的分別有43篇和29 篇,關于“小學英語”和“小學英語教學” 的各有18條和16條,關于“教學中的應用”的有37條。這說明當前的教育戲劇研 究雖有發展,但是關于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還是比較欠缺。
    在我國,最先開始探索教育戲劇,并積極推廣實施的主要是臺灣地區和香港 地區。臺灣地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開始學習和引進歐美國家的教育戲劇 理念,并積極探索教育戲劇的本土化,代表人物有張曉華(2004),林玫君(2015) 等。臺灣戲劇教育家張曉華陸續出版了《教育戲劇的理論與發展》(2004)和《創 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2011),為教育戲劇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986年公布 的臺灣《藝術教育法》和1998年的臺灣“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改革更 是極大地推動了將教育戲劇作為通識課程納入教育體制的進程。從2001 年起,臺 灣將戲劇教育逐步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教學中,并為之公布實施了一系列的法令 與規范。
    香港地區的教育戲劇主要受英國的影響,加上初期主要是受英國多個戲劇工 作坊的影響,香港最初的教育戲劇主要是以TIE為主。在豐富多彩的教育劇場的 活動影響下,香港非常重視教育戲劇的實踐和師資力量的培養,已經形成了完整 的教育戲劇體系。 2001 年,香港開始在中小學推廣《戲劇教學法種子計劃》,通 過培訓教師、設計教案、觀課評課等方式,鼓勵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教育戲劇的方 式。 2002 年,香港成立以“全人,投入,樂趣與機會”為基本理念的香港教育劇 場論壇(TEFO),并成為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IDEA)的成員之一。
    與港臺地區相比,大陸地區的教育戲劇發展起步更晚。 1995 年,李嬰寧作為 大陸唯一一名代表參加了在布里斯班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教育戲劇聯盟會議 (IDEA)。回國后就在《戲劇藝術》發表《風云世界的民眾戲劇》一文,詳細的 介紹了巴西戲劇大師奧古斯都•博奧(AugustoBoal)和他的教學方法。開始在 國內大力推廣教育戲劇,她的研究和推廣對大陸的教育戲劇研究和發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 1997 年,她出版《戲劇教育概論》一書,在書中,她提出:“戲劇教育” 是在社會文化及普通教育過程中運用的戲劇方法,也就是把戲劇元素作為教育方 法應用在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學習對象在戲劇時間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 (李嬰寧, 1997)。李嬰寧還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戲劇培訓,其創立的“抓 馬寶貝”受到了廣泛好評,為國內的教育戲劇推廣培訓出了具有戲劇素養的師資 力量。
    從進入 21 世紀開始,中國大陸積極推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育戲劇無論是 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得到了蓬勃發展。 2001 年,國家教育部制定了《藝術課程 標準(實驗稿)》。在《標準》中將戲劇納入中小學的學科教學中,并成為藝術課 程。 2002 年,上海市華林小學開始進行“校園戲劇活動的實踐和研究”。 2004 年, 黃愛華團隊以杭州市大關小學和杭州外國語學校為對象開展了戲劇教育三種模式 的應用探索。黃愛華(2009)認為教育戲劇有三種實踐模式,即學科性戲劇教育, 滲透性戲劇教育和活動性戲劇教育。本文所探討的教育戲劇便主要是滲透性戲劇 教育和活動性戲劇教育。
    徐俊(2017)在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了戲劇教育 與教育戲劇的分類,對“教育戲劇”研宄者經常發生的概念泛化的情況進行了剖 析,并重新定義了教育戲劇。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 確將戲劇列為學校美育課程的一個門類。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相繼召開三 屆教育戲劇的專題研討會。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國近來的教育戲劇主要是在專家學者的帶領下,以 教育戲劇工作坊的形式大力推進,教育戲劇依然是一部分人的探索和實踐,并沒 有得到大力的推廣和普及。普通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想要接觸到專門的戲劇素養 培訓和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積極探索。
    2.3國內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研究現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 )在二級分級目標(即小學階段課程目標) 中明確指出: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在教師 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劇。”可見,教育戲劇本身就是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培 養目標之一,也是我們可以充利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教育戲劇在小學英 語中的運用還處在探索的起步階段。
    高祥榮,張天虹(2002)以新西蘭的中小學教育戲劇實踐為例,為我國的教 育戲劇教育提出了四點建議:讓戲劇走進校園、走進課程;讓戲劇從藝術學科滲 透到其他學科;盡快培養教育戲劇師資;組織編制適用教材;完善教學設施,建 立評估體系。
    黃愛華, 徐大軍, 陳漪(2009)提出了教育戲劇的三種模式,即學科性戲劇教 育,滲透性戲劇教育,活動性戲劇教育。
    范煜輝,顧竹盈(2016)則探討了兒童教育戲劇的可能性,主張引導兒童自 然成長。
    王薔教授(2016)以北京市芳草地國際學校為例,探討了將戲劇教學法引入小 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
    曾維娜(2017)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從學生、教師、學校三個層面進行了深 度的研究分析,并對實施英語教育戲劇的新途徑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韓雪(2019)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通過實驗法研究了教育戲劇對小學生的綜 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影響。
    王毅(2019)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以M小學的戲劇社團和教育劇場為例,探 討了教育戲劇的本土化實踐。
    綜合現有文獻可以看出,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專家學者,普遍都認為教育戲 劇從理論上講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塑造學生品格,釋放學 生天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戲劇表演中學,從而發展形成完整的人格。但是落 實到具體的實踐上,由受不同地域的思想觀念,學校條件和辦學理念,教師專業 素養等各方面的影響,要把教育戲劇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 也就是本研究的目標所在,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夠摸索出一條適合筆者所在學 校,所在區域,甚至是普遍適合小學英語教學的教育戲劇模式。
    2.4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主要涉及到“教育戲劇”和“小學英語教育戲劇” 這兩個核心概念,筆 者將對這兩個概念進行界定,同時為了更清晰的闡述論點,筆者將對其他相似易 混淆概念進行區分。
    2.4.1教育戲劇
    “教育戲劇” 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國,“教育戲劇”一詞最早引入中國時 也是對英國的DIE (Drama in Education)的直譯。教育戲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戲劇”認為這一語詞可用來指稱其他國家或地區與 DIE 相似 或接近的應用于教育領域的戲劇活動,包括英國的DIE (Drama in Education)和 TIE (Theatre in Education, 一般譯為“教育劇場”),美國的 Creative Drama (“創 造性戲劇”)等等。
    DIE (Drama in Education)起源于英國,張曉華(2004)將其定義為“運用 戲劇與劇場之技巧,從事于學校課堂的教學方法”。其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情 景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而不是培養專業的演員。因此,教育戲劇只是一種教 學方式,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戲劇表 演的方式來理解目標語言及情感態度。通過戲劇表演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感知能 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過程中學習,從而達到“浸入式學習”的效果和寓 教于樂的目的。教育戲劇的目的不是最終的舞臺呈現,而是把各種教育理念和知 識傳達融會于戲劇手段之中,可以說,教育戲劇也是一種“全人教育”。
    TIE (Theatre in Education)也是源于英國的一種戲劇教學法。但是教育劇場 是一種“將某種特定的主題,由具有專業水準的表演團體編排劇場的演出形式,在 劇場、校園或教室給某一特定年齡層的學生觀眾欣賞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藉 著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使他們對該主題有產生更進一層的思考與感覺”(張曉 華,2001, p.42)。它強調的是完整的戲劇演出,需要表演的空間與舞臺,也就是 劇場,通過參加帶有教育性質的演出活動,讓學生去體驗,去感知,從而達到教 育目的。
    創造性戲劇(CreativeDrama)則是是美國對教育戲劇的一般通稱,和DIE是 類似的概念。Davis與Behm將其定義為:“創造性戲劇是一種即興的,非演出的, 重在過程的戲劇形式,在此形式中參與者們在一個領導者的指導下對人類經驗進 行想象、扮演與反思。”(Davis &Behm,1978,pp.lO-ll)
    由于受翻譯和不同地區叫法不同的影響,教育戲劇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發 展,但是本質上都是一種戲劇教學方法,只不過各有側重。馬利文(2014)在為 《教育學報》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說到:“教育戲劇,在本文中又稱為應用戲劇教 學法,兩詞同義,為方便語境理解常替代使用。”她主張把DIE翻譯為“戲劇教 學法”。徐俊(2014)認為,從理論上的準確性和實踐上的接受度來說,“戲劇教 學法”作為DIE的譯名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為了擺脫DIE的局限,他提出廣 義的“教育戲劇”所對應的英語可以考慮使用通俗易懂的“Educational Drama”。
    俠義的“教育戲劇”則將其作為對英國術語DIE (Drama in Education)的直 譯,這種觀點主要存在于較早引入教育戲劇的我國臺灣地區,主要代表人物是張 曉華和林玫君,以及大陸試圖把教育戲劇作為戲劇教育的下位概念來使用的黃愛 華、張金梅等人。
    筆者比較傾向于廣義的教育戲劇,無論是英國的DIE和TIE,還是美國的創 造性戲劇,都是一種運用戲劇的技巧和方式進行教育的戲劇活動,本質上都是一 種戲劇教學法,只不過側重點和應用方式各不同。俗話說得好,無論是黑貓還是 白貓,只要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同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教育戲劇,只要能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做”和“體驗”中學習與成長,就是好 的戲劇教學法。
    因此,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本文所探討的教育戲劇就是一種教學方式,筆 者也傾向于采用張曉華(2004)對教育戲劇的定義,即教育戲劇指的是 “運用戲 劇與劇場之技巧,從事于學校課堂的教學方法”,也即“戲劇教學法”。
    2.4.2小學英語教育戲劇
    作為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教育戲劇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課堂教學中,尤其 是藝術學科和語言類學科,如音樂,語文和英語。我們常見的課本劇表演就是教 育戲劇的一種形式。正如李嬰寧(2008)所說,教育戲劇就是一種以過程為主的 教學方式,強調學生運用想象,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去體驗,去理解,去表達,從 而達到開啟智力、增加知識、活躍身心的目的。這與英語課程目標不謀而合,在 英語教學中運用“教育戲劇”的方式進行教學,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情景和語 言結構的理解與應用,還能夠增加課堂活動的趣味性,豐富英語課堂形式,讓學 生在做中學,在樂中學。此外,小學生活潑好動,愛模仿,愛游戲,因此教育戲 劇是非常適合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
    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實踐與運用要考慮到有限的課時量,合理規劃戲劇課程 和常規課程,將教育戲劇與課本相融合是比較推崇的方式。其中,最佳的融合方 式便是利用英語課本劇進行教育戲劇。選擇故事性強,戲劇沖突大的課文片段, 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是常用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課后延時服務進 行課外故事表演。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活潑好動,也喜歡模仿和展示,但是 受限于有限的英語積累,他們的語言表達會成為英語戲劇表演的障礙。因此小學 的英語課外教育戲劇在選材上要注意三點:一是內容要有趣;二是語言要簡單口 語化;三是篇幅要簡短。選擇小學生喜歡的趣味故事能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表演 熱情,簡單的語言又能掃除語言障礙,增強表演的自信心,簡短的故事則方便在 有限的時間內排練成形。
    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運用不僅能夠釋放學生天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 能夠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健全自信的品格。
    第3 章 理論基礎
    教育戲劇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有充分的理論基礎的,其中,全語言學習理論, 多元智能理和建構主義理論是最主要的理論支撐。通過分析這些教育戲劇的理論 基礎,能夠更好的指導教育戲劇的實踐。
    3.1全語言學習理論
    全語言教學理論是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古德曼 (Goodman ) 提出的。全語言理論認為,“語言是一個整體,它真實而自然地存在于人們的認知 和社會生活中,是一個完整、有意義、具有重要社會功能的體系,是促進人的發 展的重要媒介。”(GOODMANK,1986)。既然語言是一個整體,就不能把語言 單純地拆分成單詞,短語,語法和句子來講解。而應該把語言放在真實的語境下, 讓學生在語境下感知,理解,建構語言的功能。
    教育戲劇給學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語境,讓學生能在真實的語境下使用語言, 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和語音語調來加深對語言的理解,感受語言的魅力,讓 學生自然說出完整而有意義的語言。
    3.2多元智能理論
    Gardner (2004)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multipleintelligence)也為教育戲 劇體供了理論基礎。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有與生俱來的七項智能(后來增加 為 八 項 ) 包 括 : 語 言 智 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數 理 邏 輯 智 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音樂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空 間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身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人際交往 智 能 (Inter-personal/Social intelligence) 、 自我認 知智 能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Howard,2004)。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或多種 優勢智能,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激發潛在的智能,充 分發展個性。
    教育戲劇能讓學生在臺詞的模仿,記憶中發展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在 觀看視頻,說韻句,做動作,唱英文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激發他們的音樂智能, 空間智能和身體運動智能。在合作表演中充分發展他們的人際交往智能,在角色 扮演中不斷認識和反思,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智能。
    3.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代表人物主要 有:皮亞杰(J. Piaget),卡茨(D. Katz),維果斯基(Vogotsgy)等。皮亞杰認為, 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 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維果斯基(Vogotsgy)在皮亞杰的“認知結構說”的基 礎上,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 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 心始終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 意義的主動建構。
    綜上所述,教育戲劇的應用有強大的理論支撐。教育戲劇能調動學生的多種 智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夠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去感知語言,理 解語言的深層含義,并在真實的語境下逐漸建構出語言的使用規則。在這個學習 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但是學習的主體始 終是學生自己。
    第4 章 研究設計
    教育戲劇具有非常強大的理論支撐。從理論上說,教育戲劇符合小學生的年 齡和心理發展特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假裝”和“扮演” 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使用恰當的語言。但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上,教 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是怎樣的呢?本次研究主要通過教師問卷調 查,以及對部分學生,教師和教研員進行訪談而展開。
    4.1研究問題
    為了讓最終的研究結果能推動本土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與進步,服務于小學 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本研究的問題主要圍繞以下兩點展開:(1)教育戲劇在D市 旌陽區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如何?(2)如何將教育戲劇與小學英語日常教 學相融合?
    4.2研究對象
    4.2.1問卷調查對象
    為了確保研究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本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針對筆者所在區, 即D市旌陽區的包括城市小學和農村小學在內的小學英語教師。因此,此次問卷 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結果基本能顯示整個區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最終 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本土推廣價值。
    4.2.2學生訪談對象
    由于農村學校普遍三年級才開始正式的英語教學,因此訪談的學生訪談對象 主要選自六年級。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分別選取男女生各2名,包括來自城市學 校D小學的6.6班的小M和6.8班的小H,農村學校S小學6.1班的小T和6.2 班的小X,共計4名學生。
    4.2.3教師訪談對象
    為了全面了解旌陽區小學英語教師對教育戲劇的了解與應用,筆者對來自城 市學校的黃萍老師和來自農村學校的李蘭老師進行了訪談。兩名教師分別代表了 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中年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為了了解整個區的小學英語發展方向與課程教學重點,筆者還對旌陽 區的小學英語教研員馮婷老師進行了訪談。
    4.3研究步驟
    4.3.1教師調查問卷設計與實施
    (1)問卷設計與編制。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教育戲劇在旌陽區小 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因此問卷主要從教師對教育戲劇的認識,對教育戲劇 的態度,應用教育戲劇的方式,以及應用教育戲劇面臨的難題等四個方面進行編 制。
    (2)問卷的效度與信度檢驗
    為了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筆者使用SPSS17.0對問卷數據進行了效度和信 度的檢驗。下圖4-1 是問卷的效度檢驗結果,圖4-2是問卷的信度檢驗結果。
     
    效度檢驗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得出,采用的是結構效度檢驗法。根據1974 年 Kaiser的研究結論,KMO值如果小于0.5則不能作為因子分析,說明問卷無效; KMO值如果大于0.7屬于中等效度;大于0.8效度則比較高;如若KMO值高于 0.9就是非常有效的問卷。對于Bartlett's球形檢驗而言,因子分析過程中P值必 須小于0.05,即存在顯著性差異,才能進行因子分析(Dareen George,2006)。從 圖4-1 可以看出,問卷的 KMO 值為.785,是有效問卷。
    信度反映的是檢測工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SPSS采用Cronbach'a系數,計 算出來的信度數值范圍在 0-1 之間,數值越大說明信度越高,學術界認為 0.8 以 上的問卷才有調查價值, 0.9 以上的信度被視為最佳調查問卷(段圓圓, 2019)。 從圖4-2可以看出,問卷的Cronbach'a系數為.95,說明問卷的信度非常高,檢 驗結果真實可靠。
    (3)問卷實施。本次教師問卷調查采用匿名形式,通過“問卷星”進行發放 和回收,教師直接在線提交問卷。對問卷的描述性數據直接來自于“問卷星”的 數據分析。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4.3.2學生訪談提綱設計與實施
    (1)學生訪談提綱擬定。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戲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及教育戲劇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 興趣。筆者對部分學生進行了非正式訪談,訪談內容大致圍繞教師在課堂上應用 教育戲劇的方式,戲劇表演活動的評價方式,以及學生對戲劇活動的態度和期望。
    (2)學生訪談。與學生的訪談主要通過原英語教師的引見,與學生進行一對 一的單獨訪談。學生訪談提綱見附錄二
    4.3.3教師訪談提綱設計與實施
    教師訪談提綱擬定。雖然已經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但是為了了解教師對 應用教育戲劇的真實感受以及其他情況,筆者對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師又進行了非 正式訪談。訪談主要圍繞教師在課堂上的戲劇活動開展和學生組織,課內課外戲 劇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進行戲劇教學面臨的難題與困難。教師訪談提綱見附錄
    三。
    4.3.4教研員訪談提綱設計與實施
    為了解整個區的教育戲劇應用情況和小學英語的課程教學重點,以及區上對 教育戲劇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態度,筆者對小學英語教研員馮婷老師也進行了 非正式訪談。訪談主要圍繞區內整體上教育戲劇的應用狀況和把教育戲劇融入小 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教研員訪談提綱見附錄四。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問題進行了研究設計,首先根據研究需要和實際情況確定 了教師問卷調查對象,然后根據實際調查,確定了學生訪談對象和教師訪談對象。 然后筆者進行了問卷的編制與檢驗,通過SPSS17.0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分 析檢驗。通過數據分析,此次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是有效問卷。最后,根據 筆者的教學觀察和實際的調查,筆者分別擬定了學生訪談提綱,教師訪談提綱以 及教研員訪談提綱,并與其一一進行非正式訪談,全面了解教育戲劇的應用現狀 與面臨的難題。
    第5 章 數據統計與分析
    通過調查了解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了解教師和學生對待 教育戲劇的態度,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從問題出發,通過對收集的數 據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探索出一個把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具體可實行 的應用模式。
    5.1數據統計與分析
    5.1.1教師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本次教師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進行發放和回收,共發放問卷78份,回收 問卷66份(有12名教師未提交),有效率為84.6%。
    第一部分的基本信息數據分析如下: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共66名教師,其中 女教師占比98.48%(65人),男教師僅 1 人。城市學校教師占比 62.12%(41 人), 農村學校教師占比 37.88%(25 人)。
    從教齡上看,教齡在 3-7 年的青年教師占比最高,達 46.97%(31 人):其中 3年以下的新教師占比30.3%(20人), 4-6年的教師占比16.67%(11人)。其次 是教齡在7-15年的骨干教師,占比30.31%(20人):其中教齡在7-9年的教師占 比10.61%(7人),在10-15年的教師占比19.7%(13人)。另外,教齡在16-20 年的教師占比12.12%(8人),教齡在21年以上的教師占比10.61%(7人)。從 學歷水平來看,本科學歷占比例最高,高達 92.42%(61 人),其次是研究生占比 6.06%(4人),大專學歷的僅1 人。從執教班級數量來看,執教5個班的教師占 比最高,達57.57%(38人),執教3個班的占比37.87%(25人),執教2, 4, 6 個班的各 1 人。
    綜和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旌陽區的英語教師在年齡結構上分布合理,英語專 業水平普遍較高,能夠在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帶動下推動教學改革。但是也由 于教師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造成旌陽區英語教育的陰盛陽衰。另外,英語教師 的教學任務普遍比較重,多班教學是比較普遍的情況,甚至還有跨年級的教師, 備課任務和教學壓力較大。
    第二部分具體的調查問卷分析如下:
    1.關于“教師對教育戲劇的認識”數據統計如下:
     
     
     
    圖5-1 教師對教育戲劇的了解程度
     
    圖 5-2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過的教學方法
     
    從圖5-1可以看出,54.55%(36人)的教師對教育戲劇不太了解,25.76%(17 人)基本了解, 13.64% (9人)比較了解,另外完全不了解的還有4.55% (3人), 非常了解的只有1人。
    從圖 5-2可以看出,參與調查的教師均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過教育戲劇的方式 輔助教學。此題為多選題,從數據可以看出,教師最常用的是以下三種教學方式: 角色扮演(96.97%,64人),分角色朗讀(92.42%, 61 人)和情景對話表演(90.91%, 60人)。另外,在課堂上應用過即興表演的教師占比51.52% (34人),做過戲劇 游戲的占比 37.88%(25 人)。
     
    可見,大部分教師對教育戲劇沒有準確的認識,還有部分教師完全沒有接觸 過教育戲劇的概念。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所有老師都應用過教育戲劇來輔 助英語教學。
    2. 關于“教師應用教育戲劇的方式”數據統計如下:
     
     
    圖 5-3 教師在英語課堂應用教育戲劇的頻率
    A.常規課 43.94%
     
    圖 5-4 教師通常應用教育戲劇的課型
    從圖5-3 可以看出,在英語課堂中只有12.12%(8人)的教師經應用教育戲 劇, 30.3%(20 人)的教師有時用, 34.85%(23 人)偶爾用。另外還有 15.15% (10人)的教師幾乎不用, 7.58%(5人)完全不用。
    此題為多項選擇,從圖 5-4 可以看出, 66.67%(44 人)的教師選擇在本校公 開課,觀摩課,教研課等課上應用教育戲劇輔助教學, 59.09%(39 人)選擇在課
    后延時服務的英語特色課上應用。選擇在常規課堂上應用教育戲劇的教師占比
    43.94%(29人),應用到教學競賽課上的教師占比42.42%(28人)。另外還有16.67% (11 人)選擇“其他”項。
    以上統計數據表明,教師通常愿意在公開課,教研課等重要場合下應用教育 戲劇。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也會應用到教育戲劇,但是使用頻率并不高。這 說明教育戲劇與常規的課堂教學融合還有待提高。
     
    圖 5-5 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
     
     
     
    圖 5-6 學生評價方式
     
    從圖 5-5 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戲劇材料主要來源于教材上現成的情景對話,
    占比高達83.33%(55人)。此外,選擇課外經典故事的占比50%(33人),師生
    自主創編故事的占比24.24%(16人)。另有13.64%(9人)在“其他”項補充有: 繪本,歌曲等。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教師更傾向于立足教材,通過教育戲劇方 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從圖 5-6 可以看出,在學生評價方面,教師非常注重學生評價,評價方式也 比較多元化,但是依然以教師評價為主,占比高達72.73% (48人)。小組PK也 是教師比較喜歡的評價方式,占比69.7%(46人)。由學生評委組評分的占比 21.21%(14人),還有16.67%(11人)選擇了其他評價方式,完全不對學生進行 評價的只有3.03%(2人)。
    3. 關于“教師對教育戲劇的態度”數據統計如下:
     
     
     
    圖 5-7 教育戲劇的價值體現
     
     
    從圖5-7可以看出,所有人都認為教育戲劇對小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價值。
    95.45(63 人)認為教育戲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90.91%(60 人) 認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84.85%(56 人)認為“有利于發展學生 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還有 4.55%(3 人)認為教育戲劇還具有其他的價值。
    從圖 5-8 可以看出,所有教師都認為教育戲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 的影響。其中,84.85%(56 人)認為教育戲劇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提升” 作用,15.15%(10 人)認為“有很大程度提升”作用。
    以上統計數據表明,所有教師都認為教育戲劇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和學習 成績有較大的作用。
     
     
     
    圖5-9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適用度
     
     
     
     
     
    從圖 5-9 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教師認為教育戲劇適合用于小學英語教學。其 中,50%(33 人)認為“比較適合”,24.24%(16 人)認為“非常合適”,21.21% (14人)認為“基本合適”,只有 4.55%(3 人)認為“不太合適”。
    從圖5-10 可以看出,學生在教育戲劇中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68.18%(45) 認為學生在參與教育戲劇時“比較積極”,19.7%(13 人)認為學生“非常積極”, 只有10.61%(7人)認為學生“不太積極”,另有 1人認為學生完全不積極。
    從圖 5-11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都比較喜歡應用教育戲劇,78.79%(52 人) 選擇了“比較喜歡”,7.58%(5 人)“非常喜歡”,只有13.64%(9 人)不喜歡應 用教育戲劇。
    以上三項數據表明,教師普遍認為教育戲劇適合用于小學英語課堂來輔助教 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教師也比較喜歡應用教育戲劇。
    4. 關于“應用教育戲劇面臨的難題”數據統計如下:
     
     
     
    圖 5-13 教師參加教育戲劇相關培訓的意愿
    從圖5-12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基本沒有參加過教育戲劇的相關培訓和研討 會。 40.91%(27人)的教師表示“基本沒有”參加過相關培訓, 30.3%(20人) 表示“完全沒有”參加過。只有24.24% (16人)表示“偶爾參加”, 4.55%(3 人)“有時參加”。
    從圖5-13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教師都比較愿意參加教育戲劇相關的培訓與研 討。其中, 50%(33 人)的教師表示“比較愿意”參加培訓, 43.94%(29 人)表 示“非常愿意”。只有4.55%(3人)表示“不太愿意”,“完全不愿意”的僅有一 人。
    以上統計數據表明,絕大部分的教師未參加過教育戲劇相關培訓,但是教師 普遍具有比較強烈的學習意愿。可見,當前的教育戲劇在教師培訓這一塊還不能 滿足教師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這也是教育戲劇在推廣和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之一
     
    從圖5-14 可以看出,教育戲劇在應用中確實面臨許多困難。這道題為多選題, 從統計數據來看,大部分教師認為教育戲劇在應用中面臨的困難主要集中在:“自 身的戲劇素養不足”,“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任務重”,“沒有標準的課程案例學習” 和“班級多,學生人數多,管理困難”。部分教師(43.94%,29 人)認為“學校 缺乏相應的硬件條件”,還有1 人在“其他”項補充到:學生英語能力有限。
    5.1.2學生訪談記錄
    本次訪談主要圍繞學生在英語課上的戲劇體驗和學生對待戲劇表演的態度而 展開,以下是對4 名學生訪談的具體情況:
    1.英語課上,老師會不會留時間讓你們排練,表演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 情景對話表演,角色扮演等。通常你在故事表演中扮演什么角色?臺詞多的還是 少的?為什么?
    D 小學 6.6 班小 M :有時侯老師會讓我們分角色朗讀,有時候表演課文。我 喜歡臺詞多一點的角色,因為那樣我就是主角了。
    D小學6.8班小H:有時候會,但是一般不會給我們留時間,都是讓我們課 后排練,下節課開始就表演。我喜歡臺詞少點的角色,因為老師不許我們帶書上 臺,我背不到。
    S小學6.1班小T:有時侯會吧,分角色朗讀比較多。我喜歡臺詞少點的,因 為我英語不太好,有些不會讀。
    S小學6.2班小X:會。但是我們都是在課后延時服務上才會表演,平時不 會。我喜歡扮演臺詞又少又搞笑的角色,這學期我就演了《小紅帽》里面的一只 鴨子。
    2.你們的表演一般怎么進行呢?有固定的小組還是自由組合?扮演角色是自 己選還是怎樣?表演完之后老師會對你們的表演進行評價嗎?怎么評價?
    D小學6.6班小M:我們是按座位順序,有幾個角色就幾個人一組,教師再 選一個組長。有時候自己選角色,有時侯“石頭剪刀布”。我們是以大組為單位, 表演得好就給大組加顆星星。
    D小學6.8班小H:我們語文有學習小組,英語也用這個分組,一般都自己 選角色,有時候組長會安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得好就給小組加星星,下 課自己還可以去老師那里蓋個印章。
    S小學6.1班小T:我們就前后桌為一組,自己選角色,表演了老師就獎勵一 張個中等貼紙,表演得好就獎勵2個貼紙。
    S小學6.2班小X:我們有分好的小組,自己選角色,每次表演完后會打分, 我們舉手指表決,老師看哪個數多就定哪個,最高分5分。
    3.你們有沒有表演過課外的經典故事?和教材里面的情景對話相比,你更喜 歡扮演課外的故事還是課內的?為什么?
    D小學6.6班小M:我有參加去年學校那個英語短劇,還去參加了區上的比 賽,我們還拿了獎。我喜歡課外的故事表演,因為課外的故事更好玩,還可以有 道具。比較有意思。
    D小學6.8班小H:我在培訓班參加過,我演過白雪公主。我喜歡課外的故 事表演,因為更有趣。
    S小學6.1班小T:語文的有,英語的沒有參加過。我更喜歡課外的吧,好玩 一點。
    S小學6.2班小X:有啊,我們現在的課后延時服務英語課就在排練《小紅 帽》。肯定是課外的啊,角色更搞笑。
    4.你喜歡在英語課上參與戲劇表演嗎?為什么?你認為參加英語戲劇表演 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么?你覺得參加英語戲劇表演對你來說最難的是什么?你對 課本劇表演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D小學6.6班小M:我比較喜歡戲劇表演,因為比較好玩。最大的影響就是 我覺得英語課更有趣了吧,以前覺得英語課太簡單了。最難的是背臺詞吧,有些 句子好長哦。我希望老師可以多抽下我們組,每次舉手都不抽我們組。
    D小學6.8班小H:喜歡啊。老師不要我們帶書上臺,每次要表演的話就要 反復讀反復背,我覺得我的英語越來越好了。我覺得最難的還是背臺詞吧,我背 不下來,我希望老師可以讓我們表演一小段就好了,課文太長了。
    S小學6.1班小T:我比較喜歡,還是好玩吧。但是我們經常都是分角色朗讀 課文,有時候也不好玩,最大的影響是我對課文更熟練了,課文基本會讀了。我 希望我們可以多點表演,這樣更有趣點。
    S小學6.2班小X:喜歡啊,又可以玩又可以學英語。我覺得最大的影響是 我更喜歡英語了吧,以前我不太喜歡英語,英語成績也不好,現在覺得還可以。
    5.1.3教師訪談記錄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現 狀,筆者分別對城市學校教師黃萍和農村學校教師李蘭老師進行了訪談。以下是 訪談的具體情況:
    1.你以前有沒有接觸過教育戲劇的概念呢?在英語課上你會用戲劇方式來 輔助教學嗎?比如分角色朗讀,情景對話表演,角色扮演等。你一般是怎樣操作 的呢?會準備道具嗎?學生喜歡戲劇表演嗎?小孩子比較好動,你一般怎么組織 學生呢?
    黃萍老師:有一定的了解,英語課上應用分角色朗讀和角色扮演比較多,一 般是隨堂表演,或第二堂課進行展演,通常不會專門準備道具。大部分學生都非 常喜歡表演,他們有固定的學習小組,由組長負責組織組員排練,我就在教室巡 場,幫助有閱讀困難的學生。
    李蘭老師:上課時我會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較高,能認真準備 和展示。但因為時間關系,學生的準備時間有限,在展示時不能完全脫稿。同時, 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良好,在表演中靈活運用語言存在一定難度。
    2.去年的旌陽區英語師生短劇比賽,你有參與排演你們學校的英語短劇嗎? 你們學校的教師指導團隊有幾個人?你主要承擔的任務是什么?你覺得在英語戲 劇排演中最困難的是什么?你更喜歡給學生排演課文內的小故事,還是課外的經 典故事?為什么?
    黃萍老師:有參與,我們的教師指導團隊一共有5個人,我主要負責統籌工 作。戲劇排練的工作比較繁雜和辛苦,要排練出一部好的英語戲劇,指導團隊一 定要團結協作。我當然更喜歡給學生排演課文內的小故事,學生對故事熟悉,語 言也沒有難度,排練起來很輕松,還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排練課外故事太 累了,沒有那么多時間。
    李蘭老師:有參與,我主要負責給學生排練。我覺得最難的就是特別累,我 們只能利用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排練,上午和下午都有課,每天都很疲憊。我肯 定寧愿給學生排演課文內的小故事啊,這樣自己會輕松點,每天事情太多了。
    3.你覺得教育戲劇的教學效果怎樣?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英語成績有 顯著的影響嗎?如果讓你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教育戲劇,你有什么好的構想或建 議?
    黃萍老師:我覺得對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表演更能 夠理解單詞和句子的意義。至于英語成績,如果能長期堅持訓練的話,肯定也會 有提高,可是我們現在的英語課時很緊張,沒有那么多時間天天去排練這些的。 如果要用的話,建議日常教學就選課文里的情景對話來進行表演,一學期或者一 年選一個適合的課外故事排演。
    李蘭老師:我舉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但是考試的話因為比較死板, 所以在成績上可能效果不明顯。要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教育戲劇在農村小學有點困 難,我們教這么多班,很多學生課文都不會讀,你讓學生下來排練他可能讀都不 會讀,老師也沒辦法指導。
    5.1.4教研員訪談記錄
    為了了解當前本區的小學英語教學大方向,筆者也對本區的小學英語教研員 馮婷老師進行了訪談。具體訪談情況如下:
    1.你幾乎聽過我們區大部分老師的隨堂課,在課上應用教育戲劇進行英語教
    學的教師多嗎?他們一般是怎樣進行教學的呢?教學效果怎么樣?
    馮婷老師:在英語課上有些教師會用到戲劇教學,主要是分角色朗讀和情境 對話。學生非常喜歡表演,但是整體的課堂組織教學都有待加強。有些學生非常 積極參與排演,還有部分學生容易趁亂分神,自己玩自己的,教師特別要注意對 學生的組織和管理。
    2.從2018年開始我們區就開始開展一年一度的英語短劇展評活動,可以說 說是什么促使你決定開展這個活動的嗎?你覺得可以把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課 堂嗎?如果我們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教育戲劇,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馮婷老師:有一次在成華區的教研活動上,我看到了他們的小學英語戲劇教 學推廣和戲劇教學展示課。當時那些孩子們在課堂上完全放開的學習狀態,他們 的口語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想象力都讓我非常有觸動。小學英語就該這樣學, 讓孩子們在有趣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學會了語言的表達與運用。如果我們能 把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教學,這當然是好的探索方向,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把 控,不是每一個活動都適合用戲劇方式教學,也不是每一個適合的活動都要進行 表演。
    從以上師生訪談記錄可以看出,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教研員,都認可教育 戲劇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也普遍都很喜歡教育戲劇這種學習形式,參與熱情也很 高,可是。比起課內的故事扮演,學生更喜歡課外的經典故事。而老師由于受教 學工作壓力大和時間精力不足等影響,更傾向于排演教材中現成的故事。因此, 教師在教育戲劇的實踐中要注意“教”與“學”的矛盾化解與融合,教育戲劇與 小學英語課堂的融合既要考慮到實用性,也要考慮到趣味性。
    5.2調查結果與分析
    5.2.1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從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和訪談記錄可以看出,本區的教師普遍認可教育戲劇 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教育戲劇適合用于小學英語教 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也會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應用到分角色朗 讀,情景對話表演和角色扮演等戲劇教學方式。旌陽區的英語教研室也比較重視 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但是從整體上看,本區關于小學英語教育戲劇 的實踐與探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1) 課內有初步滲透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上,大部分教師都會用到一些戲劇教學手段來進行英 語教學,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分角色朗讀,情景對話和角色扮演。大部分教師在實 施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指導與幫助,并對學生的表演做出及時評價。同時,學生 對于教育戲劇的喜愛度和接受度也普遍較高,在英語課堂上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
    (2) 課外有積極嘗試
    筆者了解到,除了常規英語課上立足教材的情景對話,部分教師也開始在課 后延時服務的英語特色課上引入戲劇教學,進行課外的戲劇探索與嘗試。教師主 要選擇一些簡單的英語繪本或經典故事,學生分組排練,展演。
    (3) 區內有共同切磋
    旌陽區小學英語教研室從2018年開始組織一年一度的英語短劇展演,每個學 校都需要參與上區上的展演比賽。這就從上層確立了英語教育戲劇的重要性,也 為英語教學的變革提供了方向,從學校到教師都開始重視英語戲劇排演,教育戲 劇的質量也越來越好。
    (4) 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與教師訪談可以看出,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 探索嘗試階段,在具體的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首先,教師普遍缺乏相關理論知識,對教育戲劇沒有深刻而全面的認識。這 就導致教師應用教育戲劇方式時比較隨意化和簡單化,片面強調學生語言的正確 性,忽略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表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教育戲劇 的頻率也并不高,教育戲劇還沒有成為教師的常規教學方式之一。
    其次,大部分教師都主要運用課內的情境對話進行表演,教學方式又缺乏創 新,學生可扮演的角色和內容比較單一。教師一味強調學生死記硬背臺詞,相當 于在變相要求背課文。這既提高了學習難度,又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最后,教師相關培訓缺乏,學習無門。絕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參加過教育戲劇 相關的培訓或研討會,學習資源也很匱乏。教師的學習意愿卻很強烈,大部分教 師表示愿意去學習。這也是教育戲劇在推廣和應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5.2.2成因分析
    從調查結果和訪談可以看出,教育戲劇在理論上得到了教師的認可,但是在 實踐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教育戲劇還沒有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師的教學實踐與 學生的學習愿望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筆者將從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和學生四方 面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1)教育部門層面
    目前,小學英語在小學各學科中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旌陽區從 2017年開始 把小學英語入小學畢業升學考試中,而考試的內容絕大部分來自于教材。雖然英 語學科在學生畢業中所占的分數比例不高,但是各學校開始要求英語教師抓英語 成績。這就導致了教師既要抓學生成績,又要兼顧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迫于教 學壓力和學校壓力,很多教師不得不以知識教學為中心,注重單詞和句型結構的 操練。
    (2)學校層面
    從學校方面來看,學校的師資配備嚴重不足。小學英語教師多班教學,跨年 級教學現象非常普遍,個別農村學校甚至只有 1位英語老師。教師執教的班級數 量多,班級學生人數也多,這就大大增加了開展戲劇教學活動的管理難度。此外, 由于學校有嚴密的作息時間安排,學生缺乏課后排練的時間。
    (3)教師層面
    由于缺乏相關的訓練與學習,教師普遍缺乏相關戲劇素養,也沒有標準規范 的課程案例可供學習模仿。對于到底該怎樣進行戲劇教學,怎樣啟發學生思考和 想象,以及怎樣對學生的扮演進行訓練和指導,大部分教師自身也感到迷茫。此 外,由于多班教學和班級人數多等現實條件,教師教學壓力和教學任務普遍較大, 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是阻礙教育戲劇推廣與應用的客觀條件之一。
    (4)學生層面
    由于小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詞匯量和表達方式的積累遠遠不夠, 小學生普遍有語言表達障礙,這無形中為教師增加了教學任務和教學難度。教師 在應用教育戲劇進行教學時既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又要為學生掃清語言障礙,解 決新單詞和句法,尤其是在引進課外經典故事的時候。此外,由于受學生接觸英 語的時間程度不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同,學生的英語能力分化也比較嚴重。 這在小組合作中表現尤其明顯,有的學生非常積極,很容易成為中心,而有的學 生則會或主動或被動的游離在小組活動之外。這就為教師的課堂管理和組織技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章主要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并整理了師生訪談記錄,并對問卷 結果進行了成因分析。從問卷數據可以看出,旌陽區的小學英語教育戲劇在課內 已有初步嘗試,課外也有積極探索,但是整體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教師缺乏教育戲劇相關認識與素養和教師應用教育戲劇的方式比較單一。 造成這些問題的成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從教育部門,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 層面四個維度進行成因分析。教育戲劇的應用與實踐之路還需要不斷的摸索,需 要與具體的教學實際相結合。
    第6 章 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教育戲劇深受師生的喜歡,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也大有幫助,但是在具體的實 踐中,教育戲劇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學校的課程要求等 多方面因素。從課程與教材本身的融合,到具體的應用方式,再到學生的管理規 范,都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實施框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應用好教育戲劇,把教 育戲劇融合于日常小學英語教學中。本章將主要從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 常用教學方式,常用教學步驟以及課程實施建議四方面來探討教育戲劇在小學英 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6.1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 小學英語的周課時一般在三到四節,個別學校甚至是兩節,課時量非常有限, 教學內容卻并沒有減少,教師很難拿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專門的教育戲劇教學。 可見,教育戲劇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的應用,就必須要考慮到具體的現實情 況,實現教育戲劇與日常英語教學的融合。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首先應該是來自 于教材本身,把教育戲劇與教材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在戲劇表演中學會教材中 的語言表達,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挑選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 學生感興趣的經典故事來進行角色扮演,進行課外延伸與拓展。最后當學生水平 達到一定程度時,可適當提高難度,引導學生進行故事創意改編或續寫故事,培 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6.1.1充分用好教材內容 筆者所執教的小學英語教材是外研版(一起點),外研版的教材內容幾乎全是 以情景對話的文本形式呈現,兼有故事性,趣味性,情境性和教育性,非常適合 用戲劇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教材的編排也是按照模塊式,單元式,主題式的結構進行編排。每個模塊有 特定的主題,每個模塊包含兩個單元,兩個單元分別圍繞主題展開。單元內部則 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層層深入,以每個模塊的Unitl為例,活動一通常以小故 事引入主題,活動二是學習的主體部分,通常是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圍繞某個主 題展開的對話,活動三是目標語言的再次鞏固,活動四是語言操練部分,通常也 是目標語言的對話練習。從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出,教師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在不 同學習階段,針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差異,有層次有梯度地開展分角色朗讀,情景
    對話表演和角色扮演等戲劇教學。從而達到既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又提 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雙重效果。
    現筆者結合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 Module 5 的教材內容來具體的闡
    述如何利用好教材。以下圖 6-1 是本模塊的具體內容:
     
     
     
    圖 6-1 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 Module 5 教材內容
    從模塊整體來看,本模塊的主題是說明物品的屬性。本模塊的語言學習是運 用“It's mine.”等語句說明物品屬性。兩個單元分別圍繞說明物品屬性的兩種不同 表達方式展開,Unitl主要學習"It's mine.”等句型結構,Unit2則主要學習"Amy's blue dress is wet ”這種用“人名+'s"來說明物品屬性的表達方式。從單元內部的 結構編排來看, Unitl 通常由4個活動構成,即 Look, listen and say;Listen, read and act; Listen and say; PractiseoUnit 2 則通常由 6 個活動構成,即 Listen and chant; Listen and read; Look and say;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Remember and say; Act it out. Ask and answer.。
    從這些活動的學習要求看出,本教材非常注重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說與 表達中學習。注重通過循序漸進的人物對話練習來理解和學習語言,這與教育戲 劇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教師可以把教育戲劇的方式融合到日常的教學中,讓學 生在做中學,在表演中學習,把教材語言逐漸內化成日常的口語表達。現將各個 活動的學習要求及可適用的戲劇教學方式梳理如下:
     
    表 6-1 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 Module 5 Unit 1
    活動 學習要求 適用的教育戲劇方式
    1.Look, listen and say 能在情境中初步理解目標
    語言; 戲劇游戲; 分角色朗讀;
    2. Listen, read and act 能理解運用新詞,句型;
    能正確朗讀課文; 分角色朗讀; 情景對話表演;
    3.Listen and say 能正確運用目標語言 分角色朗讀
    4.Practise 能熟練運用目標語言 情景對話表演
     
     
    表 6-2 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 Module 5 Unit 2
    活動 學習要求 適用的教育戲劇方式
    1.Listen and chant 能在說唱中感知語言 說唱
    2.Listen and read 能理解運用目標語言;
    能正確朗讀課文; 即興表演
    3.Look and say 能正確運用目標語言 不適合
    4. 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能在說唱中理解目標語言 說唱
    5. Remember and say 能在情境中正確使用目標
    語言 情景對話表演
    6. Act it out. Ask and answer. 能在情境中用目標語言進
    行交流與會話 角色扮演
    通過梳理教材中各個活動的學習要求和適用的教育戲劇方式,可以看出,外 研版教材的大部分活動都可以采用教育戲劇方式來輔助英語教學。雖然由于年級 不同,學習要求不同,主題不同和目標語言不同,教材在內容編排上也會稍有不 同,但是每個模塊大體上都是按照這個結構編排,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 擇適合的教育戲劇方式進行英語教學,把教育戲劇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
    6.1.2合理選取課外經典故事
    為了增加教育戲劇的趣味性,豐富教育戲劇的教學內容,合理引入課外經典 故事進行拓展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選材上一定要結合學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 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能力來選擇適宜的內容。根據維果斯基 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可以選擇有一定難度,但是學生跳一跳,也能夠得著的
    課外故事材料。同時還要考慮到教師的易操作性,經典的童話故事一般語言表達 方式豐富,詞匯量大,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逐字逐句的講解,幫助學生理 解故事,解決語言障礙。因此,最好選擇難度適宜,長度也適宜的經典故事。在 此可以參考芳草地小學的選材經驗,即:1.素材應選自優秀劇目,情節豐富,人 物特色鮮明,包含正反面角色,節選的每一幕都可以構成一個微型故事。 2.角色 設置4-6人為宜,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表演。 3.所選劇本的重點詞語言 重復度應比較高,語言形式呈現多樣,以利于學生在表演中強化重點的語言表達 方式,促進語言內化(王薔等,2016, p.96)。從這四個維度出發,就可以選出真 正適用于小學英語課堂的課外故事,比如經典的《小紅帽》,《三只小豬》,《四只 老鼠》,《獅子王》和《龜兔賽跑》等等。教師充分利用好這些素材,選取合適的 課外經典故事,讓學生在表演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表演中體會所扮演角 色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完善自身人格的效果。
    6.1.3鼓勵創意改編或續寫故事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還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創意改編或續寫 故事。改編的故事可以來自教材的情景對話,也可以來自經典故事,還可以是中 國傳統故事。但是改編同樣要基于學情,要注重改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以及語 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有不少故事的結尾都會留白,給讀者留下了大量可供想象的
    空間。教師可以結合目標語言的鞏固和訓練,鼓勵學生續寫故事。現筆者以外研
    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1的活動一故事續寫教學為例進行闡釋
    說明。
     
    本模塊的語言學習是運用“should”和“shouldn't”提出建議和忠告。Unit 1 主要學習“should”的用法,Unit 2則主要學習“shouldn't ”的用法。在進行完 本模塊的教學后,筆者回到 Unit1 活動一部分,引導學生用本模塊學過的語言進 行故事續寫,然后分小組表演。從學生提交的故事續寫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正 確運用本模塊所學語言進行故事續寫。以下是選自筆者執教班級學生的續寫內容:
    Sam: Nooooo ! I want to play! Just go away! (Sam 趕走 Tom,重新打開電腦繼 續玩游戲。 )
    Tom:Youshouldn'tplaygame.Youshouldgotobednow.
    Sam: Stop!
    Tom: I will tell Mum. Mum... (Tom 邊喊媽媽邊跑出去。)
    ( Tom 拉著 Mum 上場。)
    Tom: Mum, Sam is still playing!(Sam 看到媽媽進來,作心虛狀)
    Mum:Sam ! You shouldn't play computer games now. You should go to bed!
    (媽媽雙手叉腰,做生氣狀)
    Sam: Ok, Mum.(關掉電腦,準備上床睡覺)
    Mum: And you shouldn'tshoutatyour brother.
    Sam: I'm sorry, Tom.(向 Tom 道歉,做慚愧狀)
    Tom:(笑著說)It's OK.
    Mum: Tom, you should go to bed,too.
    Tom: OK.(上床睡覺) 綜上所述,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應該以教材為主,課外故事為輔,充分利用 好教材本身的情景對話,合理選取課外經典故事進行拓展與延伸,鼓勵學生進行 創意改編和續寫故事。
    6.2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常用教學方式
    教育戲要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中,需要立足教材本身,在英語課堂上滲透戲 劇元素,運用豐富多彩的戲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多元智能, 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表演中學。為此,筆者梳理出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 方式:戲劇游戲;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即興表演。
    6.2.1戲劇游戲
    小學生生性好動,對外界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 戲。他們喜歡游戲,也會認真嚴肅的對待游戲。喬納森.利維(Jonathan Levy)認
    為:“戲劇可以教授高品質的有所控制的玩鬧,也可以教授高品質的壓力之下的創 新……這是因為戲劇的前身和原型正是游戲”(Levy,2002)。可見,用好戲劇游戲 既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戲劇技巧,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 的英語學習興趣。
    通常我們可以運用“游戲”作為“切入點”,來引出扮演主題或內容,由淺入深, 引發興趣,引導參與、投入,逐步達到知識的內化、態度及能力的建立。戲劇游 戲種類繁多,大概可以分為以下10個基本類型:暖身游戲,肢體動作游戲,感官 游戲,注意力游戲,認識游戲,溝通游戲,想象游戲,扮演游戲,戲劇創作游戲, 身心放松游戲。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選擇合適的戲劇游戲,讓 學生在游戲中達成教學目標。
    外研版小學教材主要由許多小活動構成,通常有以下板塊: Look and say; Listen, read and act; Listen and say; Practice;Listen and chant; Listen and read; Listen and sing; Act it out。在學習 Listen and chant 和 Listen and sing 這兩個板塊時,由于 兩個板塊的課文動畫通常是韻句和兒歌,因此可以采用說唱的戲劇游戲方式。教 師帶著學生一起編動作,跟著伴奏一起說唱。在學習 Look and say 和 Listen and say 這兩個板塊時,由于對話簡短,多為本模塊重點句型,可以采用角色配音或模仿 游戲,可重點關照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學習 Listen, read and act, Listen and read 和 Act it out 這三個板塊時,由于情境設置多樣,人物角色豐富,一般可以采 用角色扮演游戲方式。
    教師在選擇戲劇游戲時一定要明確游戲目標,選擇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關的 游戲形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筆者同樣結合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的 Module 5 Unit 2 Activity 4來具體闡釋戲劇游戲的選擇與應用,以下為教材內容:
     
    圖6-3的活動4是本模塊的拓展練習部分,學生已經學過運用“It's mine.”等 語句說明物品屬性。活動4的故事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現實性,語言簡單實用, 多反復易掌握,韻句的伴奏節奏明快,輕松有趣,可以應用說唱表演的戲劇游戲 形式。筆者在進行課程設計時,為了更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準備的道具是一件 大號的學生校服,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道具準備:一件大號學生校服。
    1.Look and guess: Whose coat is it?
    T: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S1: A red coat.
    S2: Two men.
    T: Yeah, there is a short man and a tall man. They are fighting for the red coat.
    Whose coat is it? Can you guess?
    S3:Ithinkit'sthetallman's.Becausethecoatisverybig.
    2.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
    T: Now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see what happened.(播放動畫視頻)
    T: Well, now let's listen and chant after i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one and
    rhythm.(再次播放動畫視頻,學生一句一句模仿跟讀韻句)
    T: Now let's change the chant into a play.
    (課文改編成劇本形式)
    The short man: It's mine.
    The tall man: It'smine. Itisn'tyoursatall.
    The short man: Yes, it is.
    The tall man: You are too, too small.
    3.Chant and act it out.
    T: Now let's chant and act it out. Work in pairs. Try to act the story out. You may use your own coat.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your tone and rhythm,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You've got three minutes to practice.
    (學生兩人一組開展表演練習,然后邀請表演較好的學生在班上展演。)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和預測能力和口語表 達能力。然后引導跟著動畫說韻句,幫助學生掃清語言障礙,掌握韻句的節奏。 再把韻句改編成更方便表演的對話形式,為接下來的說唱游戲做鋪墊,說唱可以
    讓學生在音樂和節奏中感受語言,加深和強化對目標語言的印象。戲劇游戲有很 多種,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即可。
    6.2.2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可以說是小學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戲劇教學方式之一,顧名思義, 分角色朗讀就是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或對話。一般來說難度較低,易于操作, 既能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體驗角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又能在朗讀中練習強化 目標語言。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對話和有趣的故事,還有貼合學生年齡 特點的人物角色和動物角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同時要注意采用多種 形式和多種手段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注意指導學生模仿角色的語音語調,避免 讓分角色朗讀流于形式,變相淪為不帶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為此,教師可利用 戲偶,面具和人物頭像等道具來增加分角色朗讀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讓學生在分 角色朗讀中感受到樂趣和興趣。
    現以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的Module 5 Unit 1活動2的分角色朗讀教
    學片段為例來說明分角色朗讀的實施過程,以下圖 6-4為教材內容:
     
     
     
     
    分角色朗讀教學片段:
    道具準備:一件紅色T-shirt,人物頭飾(Ms Smart, Sam, Amy和Lingling)
    (T= Teacher, S=students, S1,S2 等為學生個體)
    1.Listen and repeat
    T: Now listen and repeat, try to imitate their tones and feel their feelings.
    (學生聽錄音,模仿跟讀課文一遍,再齊讀一遍,掃除語言障礙。 )
    2.Read in roles
    T: Now let's read in roles. Boys, you are Sam now. Girls, you are Amy now. And I'm Ms Smart. Who wants to be Lingling?
    S1: Me!
    T: Ok, good girl. You are Lingling. Let's read it!
    (師生一起分角色朗讀,為小組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和示范。)
    3.Workingroups
    T: It's your turn to do it. Work in groups and practice. Then let's see your work.
    (學生分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排練。)
    T: Well, time's up. Look here, who's this?(拿出 Amy 頭飾)
    Ss: Amy.
    (依次拿出Amy, Sam, Ms Smart和Lingling的人物頭飾和道具T恤。)
    T: You should put this on your head. Which group would like to go first?
    (邀請小組上講臺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并對小組表演效果進行評分。)
    雖然分角色朗讀本身比較簡單,但是為了照顧到班上的絕大多數學生,教師 在進行分角色朗讀前還是有必要采用不同形式帶領學生跟讀,齊讀課文,并且帶 著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注意降低學習難度,不讓語言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戲 劇活動的障礙,同時注意合理利用道具,讓簡單的分角色朗讀也有趣味和吸引力。
    6.2.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也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戲劇教學方式,角色扮演在某種程度上 也可以說一種戲劇游戲,好比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的“過家家”游戲。正如英國戲 劇理論家理查德•考特尼(Richard Courtney)所言,“游戲,扮演和思想這三者 是互相關聯的。個體通過這些機制來檢驗現實,消除焦慮,以及掌控自身所處的 環境”(Richard, 1974)。可見,扮演和游戲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在進入正式的 角色扮演前,教師可以使用戲劇游戲幫助學生“入戲”。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角色扮 演主要是課內的情景對話表演和課外的經典故事表演,我們常說的課本劇表演也 屬于角色扮演的一種。
    無論是課內的情景對話表演,還是課外的經典故事表演都需要學生合作,分 工,排練和展演。教育戲劇中的角色扮演重視的不是扮演結果,而是扮演的過程, 重在讓學生通過互換角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力, 創造力和思辨力。課內的情景對話表演和課外的經典故事扮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只不過在教學難度上有所區別。課內情景對話表演選自教材,故事人物都比較簡 單,幾乎沒有太大的語言障礙。因此教師在應用上比較靈活,一般可以隨堂表演, 但是和分角色朗讀一樣,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和表演的儀式化,切記走形式,走 過場,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小學生喜歡游戲,也會嚴肅的對待游戲,教師自身 也要嚴肅對待游戲。課外的經典故事表演則需要教師做好語言輸入的準備工作, 包括詞語和句子的講解,解決學生的語言障礙,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
    現以下圖 6-5 所示的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的 Module 5 Unit 2 活動 6 為例,說明角色扮演在課內課外的應用。
     
    圖 6-5 外研版(一起點)五年級上冊 Module 5 Unit 2 活動 6 教學片段:(課內的情境對話表演) 場景:失物招領處 道具:帽子,收集的學生鋼筆,鉛筆,書本,文具盒等。
    Step1 Lead-in
    T:Look at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PPT 上呈現活動 6 情境圖,無文本) S1:AtthetheLost-and-Found.
    T: Good job! What did the girl lose?
    S2: Her hat.
    T: If you are the little girl. 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lady?
    S3: Ilostmyhat.
    T: Nice try! Now if you are the lady, you want to help the girl. But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What will you ask the girl?
    S4: What color is it?
    S5: When did you lose it?
    S6: Where did you lose it?
    T: Wonderful! Nowlet's check it.
    (PPT 呈現完整的情境對話文本。)
    Step 2 Act it out!
    T: Now let's act it out! I'm the lady. I work at the Lost-and-Found. And you are the little girl. Here are some other lost things. So you may come here and find other things too.
    (教師扮演失物招領處工作人員,學生扮演失主,除了帽子,還可以替換成 其他東西。)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情境展開想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 達能力和想象力。教師入戲和學生一起玩一起表演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的關系, 也會讓學生更樂于參與表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控表演的節奏。在學生的情境對 話表演熟練后,教師也可以撤出來,把舞臺完全交給學生,這需要視具體情況而 定,沒有統一的標準。
    6.2.4即興表演
    即興表演,顧名思義,就是沒有經過事先排練的即興表演,難度一般較大。 即興表演既要求學生正確理解教師呈現的情境或故事,還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出 來,這對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要求都較高。但是一旦學生習慣之 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應變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升和訓練。即興表演 的選擇和設置主要根據教學需要,可以是基于情境的即興戲劇,基于角色的即興 戲劇,基于物品的即興戲劇,也可以是基于故事的即興戲劇等等。現結合外研版
    (一起點)五年級上冊Module 5的失物招領主題,展開基于物品的即興戲劇表演。
    教學片段:(基于物品的即興戲劇)
    準備工作:把一把鑰匙放在講臺上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每個小組圍繞講臺上的鑰匙表演即興戲劇,要求學生 結合所學和自身經歷圍繞鑰匙展開想象,小組討論并簡單排演 3-4鐘。
    學生即興表演成果:
    A: What's this?(撿起講臺上的鑰匙)
    B: Oh, it's a key.
    C: Whose key is it? Is it yours?(對學生 D 說)
    D: No, it isn't. Is it yours?(面向另外兩位學生,學生均搖頭。)
    B: It'snotours. What should we do?
    A: let's give it to Ms Wang.
    C: Good idea. Let's go!
    學生已經學過怎樣說明物品的屬性,因此基于丟失物品的即興表演對他們來 說還比較簡單,使用的語言也基本上是本模塊的內容。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小組都 能比較流暢的表演出來,教師在使用即興戲劇時一定要注意難度的把握,關注到 每一位學生,盡可能選擇學生熟悉的情境和材料,讓學生能夠通過加工已經學過 的語言知識進行再次創作,降低語言難度,側重于激勵和想象。
    以上列舉的只是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比較常用,比較好操作的戲劇教學方式, 戲劇教學還有很多有趣的方式方法,例如默劇,雙簧,英文演講,詩歌朗讀,故 事配音,英語講故事等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合的方式。
    6.3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常用教學步驟
    教育戲劇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游戲,假扮和利用故事與戲劇的 基本元素激發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做”和“體驗”中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參考 芳草地小學的戲劇教學探索和實際的教學實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戲劇教學步驟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環節:熱身引入環節,語言輸入環節,語言內化與動作配合環 節,表演與評價環節(王薔等, 2016, pp.96-97)。
    6.3.1熱身引入環節
    在進行正式的戲劇教學前,教師可利用戲劇游戲進行熱身與引入,讓學生迅 速進入情境。如果是課內的情境對話,教師可對已學故事進行復習與梳理,再次 強化故事結構。倘若是課外的經典故事,教師還需要通過看圖,觀看視頻,聽音 頻等方式引入故事,通過提問等方式梳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讓學生了解故事 內容。
    6.3.2語言輸入環節 在語言輸入環節,教師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掃清語言障礙, 解決戲劇中出現的新詞,短語和句型結構。教師可根據故事結構層層深入,通過 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預測故事的走向和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推測能力。然 后通過觀看視頻和聽故事音頻等方式輔助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語 氣,情感,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人物的出場順序和舞臺站位,以及人物與情境 的切換。對于故事中的新詞和句型,可通過隨文識字,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新詞 和句型。最后再次回看動畫視頻,讓學生再次了解故事結構和前后因果關系,讓 學生通過跟讀和模仿來體驗角色加深對語言和故事的理解。
    6.3.3語言內化與動作配合環節 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有層次的開展劇本朗讀活動, 可以是有感情的集體朗讀劇本,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讀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劇 本朗讀時發揮想象,配合適當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語音語調也要模仿動畫視 頻中的人物角色,讓學生劇本朗讀中再次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把握,逐步完成語 言的內化。
    6.3.4表演與評價環節 在完成分組排練之后,學生分組上臺進行表演,在表演前,教師要說明表演 要求和其余學生觀看要求。表演的學生要注意語音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和 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作。其余觀看的學生要做文明禮貌的小觀眾,認真傾聽,為 同學鼓勵和支持。小組表演完后,教師要對參演學生的小組表演效果和個別突出 學生進行點評和獎勵,對于不足之處要提出改進建議,對其余認真觀看表演的小 組也要進行鼓勵和贊揚。通過雙重評價讓學生既體會到表演的樂趣和成就感,也 學會傾聽,尊重他人。
    6.4小學英語教育戲劇的課程實施建議
    6.4.1合理規劃時間,課內課外相互融合
    現在小學英語周課時一般是 3節,教師要合理規劃時間,充分利用好課后和 課外時間。教師可以采用課上講解學習,課后自主排練的方式開展戲劇教學。讓 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分小組進行排練,下節課再進行小組展演。其次還可以利用好 課后延時服務的英語特色課,旌陽區從去年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其中英語特色課 一周一般有兩節,來上課的學生普遍是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 這個條件,組建校園英語劇團,排練課外的經典故事或英語劇目。讓學生有趣的 戲劇表演中學習英語,感受英語的魅力,體會英語學習的參與樂趣。
    6.4.2搭建學習平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當前教育戲劇推廣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要依托學 校或名師工作室的力量,搭建學習平臺,引進區外專業的育戲劇培訓和學習,提 升教師專業素養。為此,就要爭取學校的支持,組建一支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師團 隊,致力于把教育戲劇融入學校教學改革體系之中,把教育戲劇打造成學校品牌 特色。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資料,整理出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 戲劇素材資源庫。讓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全面了解和認識教育戲劇,讓教師通過 優秀課程案例學習,完善優化自己的戲劇教學,提高教師的戲劇教學能力。
    6.4.3重視過程體驗,建立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小學生通常都比較在乎教師的評價和反饋。學 生評價方式應用合理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反之,評價方式 不好或者不合理也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充 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個人評價,也可以是小組評 價,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評價。但是要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教 育戲劇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而不是結果。因此評價也要體現學生在 表演過程中的變化與進步,關注學生的成長。參考《課堂內外的創造性戲劇》一 書中的學生評價方式,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設計了以下學生評價表 (內莉, 2020, p.408)。表6-3既可以作為個人評價,也可以作為小組評價,一般一學期會進行兩 到三次的正式表格評價,讓學生通過量化表格直觀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表 6-3 學生評價表
    姓名 口頭表達 能力 肢體活動 能力 傾聽能力 回應能力 合作能力 總分
     
    評價標準:非常好:3 分; 改進建議: 比較好:2 分;一般:1 分。總分 15 分。
     
    6.4.4知識技能并重,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目前,小學英語在中低段會進行抽考,高段則會進行統考,這就為教師增加 了教學壓力。教師不得不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和輸入,部分教師甚至采用中學的 教學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填鴨式”英語教學。這顯然是不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 也不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就算短期內能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但是長 遠來看,這對學生的后期英語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仍然應該 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但是客觀來說,學生的學習 成績確實也是家長和學生關注的重點之一。
    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戲劇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情景對話表演和角色扮 演,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強化語言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和 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本章主要構想了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從戲劇材料的選擇, 常用的教學方式和常用的教學模式三方面構建了可操作的教育戲劇應用與實踐課 程。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必須與小學英語教材融合,充分利用好教 材本身的情境對話與故事,運用多種多樣的戲劇游戲讓學生在情境對話表演和角 色扮演中感知語言,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最后,筆者還針對具體的教學提 出了課程實施建議,例如要合理規劃時間,知識與技能并重,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搭建學習平臺,提高教師戲劇素養等等。
    第7 章 結論
    通過研究,筆者對教育戲劇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教育戲劇在旌陽區小 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對教育戲劇與小學英語日常教學的融 合有了比較可行的實施策略。但是由于筆者能力有限,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章將闡述此次研究的發現,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7.1研究發現
    本次研究主要通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研究。通過文獻研究, 筆者梳理了教育戲劇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教育戲劇的概念和教育戲劇的理論基 礎,對教育戲劇形成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從整體上來看,教育戲劇雖然在 國外蓬勃發展,我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且已經形成 了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但是大陸的教育戲劇研究整體上卻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關于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研究更是非常有限。
    為了讓此次研究能推動本土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與進步,也為了讓最終的研 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筆者對筆者所在區的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并與部分師生進行了非正式訪談。通過對所獲得的數據與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筆 者收獲良多。在此,筆者將從教育戲劇在 D 市旌陽區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和教育戲劇與小學英語日常教學的融合這兩個方面來闡述此次的主要研究發現。
    (1)教師普遍認知上贊同教育戲劇,行動上卻不重視教育戲劇的應用。
    從問卷數據統計來看,教育戲劇在理論上普遍得到了教師的高度認可,所有 教師都認為教育戲劇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上,教師在課堂上 并沒有充分應用教育戲劇。一方面教師認同教育戲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 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另一方 面,在實踐上教師又要么根本不應用教育戲劇來輔助英語教學,要么在應用教育 戲劇時簡單粗暴,流于表面,重形式,輕內涵,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造 成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戲劇素養,自身戲劇教學能力不足,沒有辦法 對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指導,也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戲劇表演的學習過 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要解決這個問 題,就要搭建學習平臺,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讓教師知道該怎樣進行戲劇教學, 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2)教師的教學愿望與學生的學習愿望存在一定的偏差。
    教師傾向于直接利用課文中的情境對話進行戲劇表演,而學生則更喜歡表演 課外的經典故事。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說:一是教師在 進行課內的戲劇表演時教學方式單一,沒有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調動學生的參與興 趣;二是由于教師的教學壓力大和教學任務重,英語課時有限,教師沒有時間和 精力進行課外拓展和延伸。利用課內的情境對話文本進行戲劇表演本身沒有問題, 這甚至是把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日常教學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應用方式上要注 意多樣性,難度的選擇上要有層次。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和難度,選擇合適的戲 劇表演形式,比如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和即興表演等,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 參與到他能夠參與的戲劇表演中來,讓學生對戲劇表演有期待,有參與感。此外, 還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戲劇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戲劇游戲中找到樂趣, 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最后,要充分利用好課后延時服務的英語特色課,讓 戲劇表演成為英語特色,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和表演愿望,選擇課外的經典故事 進行排練表演,進行課外拓展。
    (3)教育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日常教學要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
    考慮到小學英語的課時量和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教育戲劇要融入小學英語 日常教學,就要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兩者相輔相成。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 重要媒介,也是學生考試的主要參考范圍,教師想要通過應用教育戲劇來達到既 培養學生的能力,又提高學生的成績的雙重目標,就要充分用好教材內容。教師 可選取課內的情境對話或小故事進行戲劇表演,讓學生通過戲劇表演來自然而然 地習得語言,學會語言的正確用法。課外則利用好課后延時服務,學校英語文化 節以及英語短劇表演等等,選擇有趣的課外故事,讓學生在戲劇表演中感受英語 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7.2研究不足與展望
    由于筆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此次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未來也還需要 繼續努力。
    (1)研究的不足
    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地域性。本次研究的教師調查對象主要是針對D 市旌陽區的小學英語教師,研究的樣本多樣性稍顯不足。當前的應用現狀情況可 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色彩,與其他區域的真實情況可能有差異。D市屬于西部四 線城市,針對該區教育戲劇應用現狀提出的實施策略可能不適用于其他發達城市, 普世性稍顯不足。此外,由于筆者并未參加過專業的戲劇教學相關培訓,關于教 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是筆者的初步構想,具體的實施效果尚待實 踐檢驗。
    (2)未來展望
    通過此次研究,筆者對教育戲劇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也非常認同這種教學 方式,也希望能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應用教育戲劇。通過研究,筆者從小學英語 教育戲劇的材料來源,常用戲劇教學方式和常用戲劇教學模式三方面梳理出了切 實可行的實施策略。但是筆者在戲劇素養和教學實踐上仍有不足,因此,筆者會 繼續學習戲劇教學相關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的戲劇素養和戲劇教學能力,把教育 戲劇融入小學英語日常教學中。此外,筆者還有意向把此次研究成果做成本區的 英語研究小課題,邀請其他英語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戲劇的探索,實踐與推廣,讓 研究成果最終能夠服務于本區的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Bolton, G. “Forward” to Collected Writings on Education and Drama [ M ] .
    Illinois: Northwestern Press, 1984:7-8.
    Cook, H. The Play Way [M]. New York: F.A. Stokes, 1917.
    Crafton, A. Objectives in Educational Drama [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1947, 33(3): 336-340.
    Curtis, H. The Drama in Education [J]. School and Society.1929, 29(756): 793-797.
    Davis, J. H., Behm, T. Terminology of Drama/Theatre with and for Children: A redefinition [J]. Children's Theatre Review, 1978, 27(1):10- 11.
    Gavin Bolton. Towards a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tion. London: Longam.1979. Goodman, K.S.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86. Harriet, F. The 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 [M]. Boston: New York Ginn and company.1912.
    Johnson, L., O'Neill, C. Dorothy Heathcote: Collected Writings on Drama and Education [M].London: Hutchinson, 1984.
    Jonathan Levy,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the Unimaginable, Charlotte Sville:New Plays,Inc,2002.
    Richard Courtney, Play, Drama, and Thought: The Intellect Education, New York: Drama Book Specialists, 1974.
    Robinson, K., Heathcote, D., Studios, R. Exploring Theatre and Education [M].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1980.
    Peter Slade. Child Drama[M].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54.
    Way, B. 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M]. New York: Longmans, 1967.
    Ward, W. Creative Dramatics[M]. New York: D. Appleton and Company, 1930.
    Dareen George, Paul Mallery.心理學專業SPSS13.0步步通[M].北京:世界圖書出 版公司, 2006:256.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7. 段圓園.教育調查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及信效度檢驗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9,
    6(28):101-103.
    付鈺.國際教育戲劇研究的現狀與熱點一一基于WOS的文獻計量分析.[J],《外 國中小學教育》,2018:20-22.
    高祥榮,張天虹.新西蘭中小學教育戲劇研究及其啟示--以 Dilworth School 年 度戲劇為例[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6):27.
    黃愛華.探索與實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戲劇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 社,2008.
    黃愛華等.中小學戲劇教育的三種實踐模式[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 2009:107-109.
    黃愛華•學校戲劇教育基本理念及實踐構想[J].中國教育學刊,2010:60-61. 黃愛華•戲劇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運用[G]//張生泉.教育戲劇的探索與實踐.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41.
    黃愛華•戲劇教育: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J].教育與教 學研究,2011:74-76
    韓雪.以教育戲劇提升小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 2019.
    季從爍•小學英語戲劇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卡梅爾•奧沙利文,教育戲劇:實踐指南與課程計劃(上)[M].抓馬寶貝•教育 體驗中心,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2.
    卡梅爾•奧沙利文,教育戲劇:實踐指南與課程計劃(中)[M].抓馬寶貝•教育 體驗中心,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
    卡梅爾•奧沙利文,教育戲劇:實踐指南與課程計劃(下)[M].抓馬寶貝•教育 體驗中心,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63-181.
    盧梭•愛彌兒:論教育[M] •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羅陽佳.華林小學:戲劇改變課堂[J].上海教育,2011:12.
    林玫君.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 教室中的行動研究[M].臺北:心理出版社,
    2005.
    李倩.教育戲劇實踐中的教師學習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李嬰寧•關于戲劇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劉哲君•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馬凱.以課本劇為載體的教育戲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馬利文.以教育戲劇為載體的行動研究:教師自我發展過程案例研究[J].教育學 報,2014:75-87.
    內莉•麥卡斯林,課堂內外的創造性戲劇[M].姚仰南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 究出版社,2020:403-408.
    王 薔,錢小芳等.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發展—北京市芳草地國 際學校英語戲劇課探索[J].學科教學與教研,2016:96-97.
    王毅•學校教育戲劇研究一一從“英美經驗”到“中國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9.
    徐俊•教育戲劇一一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礎教育,2011 (3) : 68-74.
    徐俊.教育戲劇的定義:“教育戲劇學”的概念基石[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 報,2014(6): 31-37..
    徐俊.回望與反思:近二十年大陸教育戲劇相關研究述評[J].戲劇藝 術,2017(01):105-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 學出版社,2011:2-4.
    張金梅.戲劇能給兒童教育帶來什么—透視西方兒童戲劇教育 [J]. 學前教育研 究 ,2004(Z1):44-45.
    張明磊•教育戲劇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張生泉•教育戲劇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
    曾維娜.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一以武漢S小學為例[D].成 都 : 四川師范大學 ,2014.
    趙小鳳,李如密•教育戲劇的內涵、特征與價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21-23.
    張曉華•教育劇場(TIE)在心靈重建上的應用:以九二一災后巡演為例[J].藝術教 育研究,2001(2):42.
    張曉華•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M].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
    張曉華•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國 務 院辦公廳. 關 于 全面加強和 改進學 校 美 育 工作 的 意見 [EB/OL].(2021-03-02).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
    551609.htm 騎士教育.關于戲劇游戲的十個基本類型.
    (2021.03.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1b8cef0102z1e5.html
    關于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2021-03-06). https: //baike. baidu. com/item/最近 發展區/7814081?fr二aladdin
    關于建構主義理論.(2021_03_04). https: //baike. baidu. com/item/建構 主義 理論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jiaoyulei/yingyujiaoxue/8685.html

    上一篇: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現狀的調查研究

    下一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