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w0g0m"><code id="w0g0m"></code></nav>
  • <xmp id="w0g0m">
    <xmp id="w0g0m"><nav id="w0g0m"></nav><menu id="w0g0m"><strong id="w0g0m"></strong></menu>
  • <xmp id="w0g0m">
  • <nav id="w0g0m"></nav>
    <menu id="w0g0m"><menu id="w0g0m"></menu></menu>
    1. 網站地圖
    2. 設為首頁
    3. 關于我們
    ?

    基于ArcGIS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平臺構建

    發布時間:2023-07-13 09:54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1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3
    1.3GIS技術的發展現狀 6
    1.4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8
    第2章 平臺構建關鍵技術分析 11
    2.1Ajax 技術 11
    2.2MVVM 設計模式 14
    2.3前端開發框架 1 5
    2.4GIS 技術 16
    2.5本章小結 1 8
    第 3章 礦山地質環境指標構建與分類統計 1 9
    3.1地質災害 19
    3.2水土環境污染 20
    3.3土地資源破壞 21
    3.4地形地貌景觀破壞 22
    3.5本章小結 23
    第4章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設計 25
    4.1 平臺需求分析 25
    4.2平臺架構設計 26
    4.3功能模塊設計 28
    4.4本章小結 30
    第5章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實現 31
    5.1平臺開發與運行 31
    5.2平臺功能實現 31
    5.3界面實現 36
    5.4本章小結 39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41
    6.1結論 41
    6.2展望 41
    參考文獻 43
    致 謝 51
    第1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礦產資源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是世界上礦產資 源總量豐富,礦產資源齊全,配套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之一,也是礦 產資源開發利用歷史最長的最大的礦產生產國和礦產消費國之一。隨 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中國已經從一個落后的礦業大國躍升 為一個世界主要的礦業大國。礦產資源的開發是一個龐大而又發展的 工程,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中,對礦山地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在開采 階段每一個步驟都需重視,如果哪個方面出現錯誤,不僅會影響礦山 地質環境,嚴重情況將對采礦工人的生命產生嚴重危害。根據有關的 規范及數據顯示,我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地質災害、水土環 境污染、土地資源破壞以及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四大問題。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在生態文明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 這個領域也獲得了大量的成果。創建符合我國國策的生態文明。我國 持續建立健全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制度,提出 創建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 意義。不斷健全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規范化與制 度化時,我國創建了該方面的“四大支柱,八大支柱”。在 2020 年, 我國要建設出產權明確,參與深度大,激勵與約束平等,生態體系健 全的生態文明體系。并在國際上積極采取生態文明建設活動。同時, 中國在生態環境領域方面實現了一些突破,并獲得大量的成果,然而, 我國在這方面也還具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問 題就是我國目前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領域和組成部分。
    我國目前對于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方式主要為逐級上報模式,縣級 以上國土部門對轄區的礦山公司進行管理,對礦山生態治理現狀進行 監測,監督礦山企業將礦山環境恢復到原來情況,按時向有關機構匯 報治理成果。通過按時匯報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錯報、漏報等 情況,直接導致礦山地質環境的實際情況與治理情況出現偏差,不利 于長久的礦山生產以及環境的保護。
    黨中央已經充分了解礦山地質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家發布 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政府層面, 對礦山環境保護與政治重要程度進行了重新定義;2015年,黨中央、 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 擊戰的決定》中明確表示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國務院在 2016 年印發 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中提出加大力度投入生態整 治;而在當年,國土資源、財政部與環保部3 個部分共同推出《關于 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通知》,要求礦山企業明確落實 對于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工作;2016 年 7 月,國土資源部和同工業 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部多部聯合發行《關于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地指出對于礦 山企業和地方政府應大力開展環境治理恢復工作,由此看出,科學地、 有效地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刻不容緩。
    1.1.2研究意義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過程中,總會面對大量的礦山地質環境信 息,其信息量巨大、來源的多樣,數據多呈現非結構化,而且由于監 管部門多、經手人員雜,這些資料往往種類繁多、格式復雜,并且分 散在眾多部門,表現出不完成、不連續、難以繼承等特點。因此,在 向上級主管部門呈報資料時,效率低下,且容易產生誤差,進而影響 上級部門的決策。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GIS技術的日益成熟,將其應用到礦山地質環 境管理上,是切實可行的。本文的所作研究是將計算機技術、GIS技 術與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的管理相結合,研究開發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 管理平臺 ,將法律法規、文件上報、地質環境信息采集整理,輔助 決策者進行決策。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現實意義如下:
    (1)方便礦山地質環境數據的管理。隨著礦山企業的發展,礦 山地質環境問題逐漸增多,包括地形變更等因素,這些因素不斷構成 了大量礦山的原始地質信息,而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可以將這 些地質信息采取矢量化、數值化處理,然后進行存儲。不僅有利于地 質資料的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費用以及時間費用,全 面地加快了對礦山地質環境的處理效率。
    (2)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打下基礎。礦山地質環境呈持續 變化、而且相對復雜,這個生態系統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礦山地質情 況發生變動,壓力增加,圍巖變動,與此同時就會伴隨著各種礦山地 質災害的出現。利用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對先前的地質災害數 據進行分析、預測,可以及時地處理礦山地質災害,為改善礦山地質 環境提供有力依據。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專家學者在將 GIS 技術應用到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與恢復 上的起步較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相關部門就結合計算機技術與 GIS技術,對礦山土地信息進行建庫處理,拉開了 GIS技術應用的序 幕,隨后 GIS 技術的應用愈發普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 GIS 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與恢復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而且不斷擴大了研究GIS技術的科學團隊,不斷利用GIS技術,來 尋求更好的方式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同時獲得了大量成果,對 生產時間具有指導意義。
    在GIS技術應用于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的研究方面。隨著計算 機技術的普及與成熟,英國科學家Roger Tomlinson博士開發了加拿 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加拿大地理統計局用于通過存儲,分析和 使用手機數據來直觀地評估加拿大的農村土地容量[9]。直到 1960 年 代,隨著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ESRI和CARIS公司開 發了 GIS 技術,并被提升為采礦地質環境的監視和管理。以法國地質 調查局為代表的歐洲共同體使用先進的 GIS 技術來監測采礦對生態 和環境的損害[10]。美國從1969年開始監測該礦的地質環境,并進行 了恒河占領。動態變化監測為保護礦山環境,預防地質災害,防止煤 石自燃和爆炸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數據,同時為煤礦區的垃圾填埋場進 行遙感動態檢測,建立實時、準確的礦山土地運用現狀的動態管理。
    這些監測數據對政府部門進行決策奠定基礎[9]; Muraz和其他歐洲人 已經使用GIS技術來動態更改礦區的植被覆蓋率,礦區環境的當前狀 態以及土地使用情況。變更監控[3];克里斯蒂安等。GIS技術對地下 水現狀進行模擬,分析礦山開采在地下水位上的作用。國外專家學者 在將 GIS 技術與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相結合的研究已經較為 成熟,并對于礦山地質災害、水土污染、地形地貌破壞等礦山地質環 境因素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與發展,對礦山地質環 境的治理與恢復以及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于礦山地質環境的探究。國外在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方面 的研究較早,發展較快,成效也是較為先進。早在20世紀20年代, 美國等發達國家相繼頒布了法律法規,如美國頒布的《露天開采與土 地復墾法》,對常見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分類,并建立對應的治 理措施,以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防止礦山土地過分破壞,促進土地進 行復墾,使林地恢復成林地、草地恢復成草地,最大程度上保護礦山 的生態環境。在20世紀 30年代,以礦業為主的澳大利亞先后開展多 次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研究,強調土地、環境、生態的綜合恢復,始 終堅持“開采與保護并舉、損毀與恢復并重”的原則,著重研究礦山 地質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恢復的措施,確保高效、合理地保護礦山生態 環境[14]。20世紀20年代,德國的科學家對露天煤礦礦山的地質環境 進行研究,專家學者以德國北戈爾帕礦山為研究背景,利用科學的研 究方法,對此礦山的各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研究,對礦山地質環 境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分類[15]。
    1.2.2國內研究現狀
    在礦山地質環境信息平臺的研究方面,地理信息系統運用與普及 打破了中國固有的礦山地質治理方式以及管理方法,除了受到我國大 量地質專家的關注,同時絕大多數有關職能機構與礦山公司都對它寄 予厚望。國家地質調查局在 1995年4月,研究對象選擇川西揚子地 臺西側區域,進行了 1: 20萬GIS技術地質實驗分析以及運用,開發 了證據加權法軟件,可以有效管理礦山地質涉及到的相關文件資料、 圖形資料、指標資料與實施計劃方面的相關數據,能夠對礦產勘查資 料管理無條理、多元異構等問題進行有效處理[32];王潤生利用 GIS 技術,并以開灤荊各莊礦山為研究對象,建立一個地面可視化管理信 息系統,利用數據庫、空間分析、可視化等技術,來管理與查看采礦 企業的相關數據。除了實現了礦山的顯示與可視化研究,還能進行礦 山的三維建模,并具有平移、旋轉、縮放等功能,并進行立體展示[33]; 林梅惠則利用網格、GIS與數據庫等技術,針對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 構建一個數據庫,從而達到綜合管控與治理相結合的礦山地質信息管 理平臺[34];張華兵以礦山生產的安全性為角度,通過C/S技術,利用 MAPX建立了一個礦山地質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具有數 據修改、地圖查看、專業繪圖、訪問與共享屬性數據與空間數據、項 目輸出、數據庫備份與恢復等功能,同時還可以提高地質環境數據與 采礦企業生產的安全性[35];目前,由于中國“數字化、信息化、智能 化”礦山理念的不斷推進,還有“數字地球”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大 量的研究人員開始著眼于采礦活動過程中的地質災害和環保方面的 研究,通過虛擬現實、可視化以及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對礦山數據、 礦山管理與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究,并把這些技術運用到礦 產開采、管理、設計、建設、運營等多個流程中,目前已經領先全球 大部分國家。其中我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利用GIS技術,構 建出“礦山地質環境狀況遙感動態監測數據庫系統”,這個系統涵蓋 了礦山開采數據采集、圖像信息處理、動態監測、數據存儲等功能, 同時還具備了數據查詢、更新、顯示等性能[36];李軍等在2000年將 蘭州市設置為研究對象,利用GIS軟件Arc Info,構建出城市地質環 境基礎數據庫,將城市土地根據土地類型的差異,實現歸類與管理[45]。 李成尊等利用GIS技術,并以對山西晉城煤礦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造 成的地質災害現狀,構建出一個管理系統,對這些地災性質進行分析 探究,重要研究了這些地災類型的現狀、形成機制、時空分布等方面 [46]。夏既勝等通過Map GIS與Arc View軟件的運用,矢量化了個舊 錫礦有關圖件資料,然后構建出這個礦區的數字高程模型,在通過 DEM 技術,可以直接觀測到該區域的低洼區情況。根據礦區的地形 圖、位置圖,以及運用DEM的疊置技術、距采區區域的緩沖區研究, 并對比該區域的低洼區體積,給出對該礦山進行治理的一種有效方式 [47]。李鳳海于 2007 年發表了《基于 GIS 的礦區生態環境評價》,書 中對礦山的生態環境指標進行了定義,首次建立了緩沖區理念,并將 很多數據作為環境評價的指標,包括土壤侵蝕率、植被覆蓋率、地災 發生率、水體污染率、土地破壞率、土地占用率等,借助GIS技術對 礦區生態環境進行管理、分析[48]。楊青華等(2010 年)采用 GIS 技 術,以黃石市為研究對象,根據這個區域中多個地理信息,構建出該 區域的礦山環境管理系統,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研究奠定了 一定的理論基礎[49]。李孝弟針對礦山地質,建立了一個環境監測系統, 將環境的靜態勘察發展為動態監測,這些監測數據對礦山環境保護、 政治、以及地災評估預警等奠定了基礎[50]。
    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研究方面。中國政府將礦山環境保護提上了 議事日程。礦山環境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國的礦山環境恢 復治理仍處于起步階段,治理工作今后有待逐步推進。 2001年,財 政部批準設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專項基金,國土交通部負責組織和實 施國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國土資源部于 2005年要求各省制定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計劃,規劃期分為兩個階段,2006年至2010年 期間,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重點保護區和礦山地質環境重點保護區。它 將在 2011 年之后實施。采礦環境的一般治理區域中的治理,即包容 治理。從2001年到2007年,全國共實施了1,118個礦山地質環境管 理項目,恢復了 155,000 公頃的采礦環境。該項目分布在全國 31 個 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投資 70 億元,其中中央投資 377 億元。自 1970 年代以來,中國開始重視采礦固體廢物的利用,并取得了顯著 成績。據統計,國有主要煤礦使用煤石3470萬噸,占年排放量的48.5 %,其中發電和燃料800萬噸,建材590萬噸,道路建材360萬噸, 包含 990 萬噸填充材料。在礦山地質環境中的廢水和廢水處理研究 中,我國礦山根據含量分析,通過合理地排放酸性廢水,懸浮固體廢 水,含鹽廢水和選礦廢水等廢水來確保礦山地質環境的安全。
    1.3GIS技術的發展現狀
    GI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是結合地理科學與計算機科學 的產物。隨著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更新換代,GIS的能力也愈發強大, 種類繁多,常見的GIS工具有ESRI公司的ArcGIS、Intergraph公司 的MGE、MapInfo公司的同名軟件MapInfo、武漢中地數碼開發的的 MapGIS以及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開發的GeoStar。以上軟件都在各種 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對以上軟件的分析如下,見表1-1。
    表1-1 GIS軟件對比表
    包含各種針對性強的插件,功能強大、使用
    ESRI ArcGIS 方便,
    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包括 MGE、GeoMedia、GeoMedia Web Map
    ①MGE,為用戶提供了掃描圖形矢量化、 拓撲空間分析等功能。
    Intergarph MGE
    ②GeoMedia,用于空間數據采集和管理。
    ③GeoMedia Web Map,空間信息發布的工
    具。
    ①MapInfo Professional,實現數據可視化;
    ②MapBasic,幫助用戶個性化實現新的應用 系統;
    ③MapInfo MapXtreme,將繪圖應用嵌入互聯 MapInfo MapInfo
    共享。
    ④MapInfo Vertical Mapper,對空間上數據進 行分析 功能包括:數據輸入,數據處理,數據輸出,
    中地數碼 MapGIS 數據轉換,
    理等。 數據庫管理,空間分析,圖像處
    武漢測繪
    科技大學 GeoStar 功能包括:分布式異構海量數據管理;多線
    程結構,
    海量數據實時調度;形式多樣的地圖表達;
    矢量、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庫集成。
    綜上,對各個 GIS 軟件的對比,本文的研究選擇 ESRI 公司的 ArcGIS。在本文的研究中,對搜集的礦山地質環境數據的分析,數據 可視化輸出等功能都是利用 ArcGIS 完成的,是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 理平臺的開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1.4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1 . 4. 1研究內容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是通過計算機體系并結合 GIS 來構 建礦區域環境信息管理體系,旨在構建一套成熟完善的礦山地質環境 指標體系,即能夠包含礦山地質環境所有現象信息具體化、指標化, 利用計算機技術、GIS技術構建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平臺,對以上所描 述的海量信息進行管理,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信息化和網絡化使自然資 源主管部門能夠隨時了解和掌控本轄區內各個礦山企業以及下級自 然資源主管部門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歷年動態變化情況及精準 統計數據,包括新增情況和已通過工程治理消減情況等;同時也能使 各個礦山企業能夠隨時了解和掌控本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歷年動態變 化情況及精準統計數據,從而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供輔助決策能 力,實現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信息化管理。
    本文所研究的信息管理平臺是將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和 Ajax技術相結合,使用ArcGIS Enterprise作為Web服務的發布平臺, 在數據安全性的前提下,使用MVVM模式、CSS、JavaScript和其他 計算技術來表示地理數據,設計與開發一個通用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 管理平臺。按照數據的傳輸問題,在研究過程中,針對信息管理水平 的提升,并增強系統用戶頁面的交互性。文章所進行的研究分析中基 于已有的網絡科技,并深入分析了各項科技在信息管理平臺中的應 用,為今后各種類型、規模的主管部門和礦山企業的礦山地質環境恢 復與治理的研究提供參考。本文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本文結合大量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所研究的數據、研究的結 論以及國家發布的專業技術規范進行分析、歸納并進行總結,對礦山 地質環境各類問題進行了明確的分類,明確了各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指標的確定原則,并根據此標準構建合適的礦山地質問題指標,使其 不僅滿足業內專業技術規范,也要符合各礦山地質環境的實際情況。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指標構建是本文所構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平臺的核心內容,構建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決定了礦山地質環 境平臺的實用性。最后對比前人作的礦區域環境指標建立模式,整理 并歸納完善的礦山地質環境指標系統,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各指標的 確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2)研究當今常規信息管理平臺的應用程序開發技術和應用程 序體系結構。同時根據系統研發相應的核心技術,總結其研發框架和 應用方法,利用近年來有關GIS研究的相關文件和應用,進行需求分 析,總體設計,系統架構,功能計劃,技術實施等為系統的最終工作 和研究的實現。
    (3)研究使用ArcGIS Enterprise發布服務和Java Script檢索Web 服務的流程,并根據源,管理級別和使用范圍的需求對數據進行分類 和處理。地理數據的構建直接影響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嚴格執行 數據選擇。如上所述,可以使數據庫和整個系統穩定地工作。
    (4)對用于Java Script的Arc GIS API進行一些研究,以深入了 解您的運行時環境和網絡配置。它通過友好的界面,強大的人機交互 功能和有效的地圖呈現功能,為用戶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合理的解決方 案。各種輔助數據模型已添加到系統中,以得到礦區域環境數據內容 的分析情況,并實現可視化操作。表示層中,其內容和用戶體驗密切 相關,而表示層算法文章也會進行具體的應用分析,并通過GIS組件 簡化整體流程。
    (5)從不同層面對框架技術的優劣進行了全面分析,而且根據 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發成功,探討了 MVVM開發模型實際應用價值, 并進行了相關框架技術的應用分析,在該條件下,促進了系統的可維 護性、可靠性。
    1.4.2技術路線
    在研究了各個地區和規模的采礦地質環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之 后,總結了地質環境問題的特征,進行了詳細的數據收集并完成了需
    求分析。根據系統建設的一般步驟,系統需要進行功能分析,總體系 統設計,詳細的系統設計等工作,最終建立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 臺。合理選擇和使用Ajax技術、JavaScript技術、ArcGIS Enterprise, 并在MVVM模式中滿足礦區地質環境數據體系構建以及網頁平臺數 據顯示和傳輸等各項操作,為管理部門和相關研究人員提供相應的數 據依據。
    在文章所進行的研究分析中,和具體實踐操作結合應用,對比了 目前所應用的相關技術。運用ArcGIS Enterprise以期達到對系統建設 低成本的要求,探索Ajax技術在用戶友好性系統上的實現方法。本 文研究路線如下圖1-1。
     
    第2章 平臺構建關鍵技術分析
    2.1Ajax 技術
    Ajax技術的全名是異步JavaScript和XML (異步JS和XML或 HTML),而Ajax技術是用于創建網頁的技術,是通過在后臺與服務 器進行部分數據交換來完成的。更新網頁元素,而無需重新加載整個 網頁。在項目中使用 Ajax 技術會獲得更好的交互性,大大的減輕了 服務器的的工作量,因此,Ajax技術在如今的網頁制作中的到了廣 泛的應用。
    Ajax的工作原理等效于在用戶和服務器之間添加中間層(AJAX 引擎),以便用戶操作和服務器響應是異步的。所謂的異步操作和響 應意味著,當發送用戶請求時,并非所有用戶請求都發送到服務器, 而是檢查使用過的用戶請求,并將驗證和數據處理請求發送到 Ajax 引擎以進行處理。與那些有數據內容讀取需求的用戶相同,Ajax引 擎能夠實現請求傳輸,因此Ajax Web和傳統的Web應用程序模型并 不完全相同,如圖2-1 , 2-2 。
     
    圖2-1傳統Web應用模型 圖2-2 Ajax Web應用模型
    在交互方式上,Ajax技術與瀏覽器普通的交互方式也是不一樣 的,瀏覽器普通的交互方式,是由第一個頁面通過瀏覽器發送請求給 服務器處理,再由服務器將處理結構傳輸回瀏覽器接收并反映到第二
    個頁面上,如此依次進行的;Ajax交互方式則是由頁面中的部分信 息通過 JavaScript 代碼發送請求,途中有 XMLHTTP Reuqest 識別那 些可以自己驗證的數據并處理,再將那些需要交付服務器處理的請求 信息發送給服務器,服務器處理后的數據結果會由JavaScript接受響 應并在原本的頁面上顯示。瀏覽器的傳統交互方式和 Ajax 交互方式
     
    圖2-3 瀏覽器的傳統交互方式
     
     
     
    圖2-4瀏覽器的Ajax交互方式
    鑒于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構建過程中有數據傳輸量大、用戶 操作密集等特性,相較于前人的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構建,Ajax 技術的采用有如下優勢:
    (1) 頁面不用進行整體刷新,其和服務器間交互是隱形的,用 戶能夠獲得良好操作體驗。
    (2) 因為服務器、頁面是進行異步通訊,不會打斷用戶其他操 作,提升用戶工作效率。
    (3)Ajax的原則是按照需求進行數據傳輸,減少了大量的數據 的冗余,大大減輕了服務器的負擔。
    在本平臺中,大量數據輸出是必不可少的,如礦山地質環境數據 的管理模塊中,對所需的數據報表進行查看;通過數據查詢模塊查詢 區域礦山的地質信息;檢索操作等,都是在輸出大量數據,在此過程 中采用 Ajax 技術就能大大減少頁面刷新次數,從而服務器壓力,提 升用戶體驗。本文所研究的信息平臺前端應用采用 Ajax 技術處理部 分代碼如下:
    @R,eqUi$$t MappiftsC/rtiywUecti 旳畀呻置〕
    @R,g耶知鷄Body
    publiic JSOl^Object save CoUec-tion For rr«^n.t(Http Serwl et R equ-e Ft request) {
    JSONObject obje;ct= (JSONObject) reqijcsr.get ScssL»jD.().gel: At?nbute< s:
    .艮営 0P_LOGIN_兀昭ER_SES 創QN)
    Strijig colic ctiwn_Cype=R equeEt TJtiL.get Strijig^requeGL nssms: Hbjs Type^*X
    Scriitg his PKLd^B_eq«est Uti]..get String(requcst, name: "hj百 PKacT1);
    JSONObject param = new JSONObjectO;
    hl塔)paratnr Map = request.ger FarametB LlapO;
    Set set ■: par amt Map. key SetQ,
    Iterataf iterator ■ s«. iteratwQ.
    wkile Qteragrh^sNextO) {
    Stnog key = (StnogJ Lnfcratcir.nextO;
    Stn.Qg[] values = Request UtiJ.set String Vdu-eEQrequest, key);
    jf (values aull)[
    Stnmg vdue =Request Util get String ^request, key), param.purt(key, value);
    } else if (ffaJues 丄ength = 1.) {
    pai^rii.pijt^ey, vsl-u.ts[ 0]);
    } ehe (
    > —;
    parajn.pvt(Bhjs PKid'.his PKidJ;
    param putCuser^d'^ Json TJtiL.get Striiig(obje:ct, field: "pkid-"));
    Scriit§ retufD Value^cp CoLlcctioaE 宮ervix 匕-$av匕 CoU ection.(paraKi), JSONObjcct obj — new JSONObjectQ;
    if (AppliCBiion CoriFtants.SUCCESS. cqusJs^retum Value)) {
    obj.putrcode'; ^O1):
    J eise LfCApplLc atj-on C*n.stajits.FAlLUJdE.equa].E|retum Vdue))(
    2.2MVVM設計模式
    MVVM 結構,即 Model-View-ViewModel。MVVM 架構是 MVC 的衍生物,它的特點是View的變化會直接生產新的ViewModel,新 的 ViewModel 的變化也會及時在 View 上表現出來。其本質就是將 View和Model通過數據綁定,通過數據的變更自動更新View。在 MVVM 開發模式的支撐下,層次內部性能內斂,層與層之間的依賴 度降低,方便了后期的維護工作。
    MVVM模式實現了分離視圖(View)和模型(Model)這一主 要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耦合性弱。相對于模型,視圖更新是單獨運行的。可進行 獨立研發。部門之間各司其職,研發者進行設計以后重點進行業務邏 輯實現即可。
    (2)方便進行監測。即基于View Model編程檢測。
    (3)有良好的重用性。通常在View Model里能夠存儲駛入邏輯, 該狀態下,視層圖即可對View Model進行重用。
    2.2.1View 層
    基于MVVM模式中視圖可對UI及其邏輯進行封裝,其中視圖 可對相關組件用戶頁面進行界定,同時和相關組件相組合實現正常運 行。對于組件,視圖功能即讓用戶獲得相應的程序數據接口,使用適 當的自定義邏輯描述用戶的輸入,然后將其轉換為 ViewModel 并對 處理模塊程序以及數據內容概念進行界定。
    2.2.2ViewModel 層
    視圖模型(View Model)主要功能是頁面邏輯和模型數據的封裝, 使View和Model兩個層次相關聯,承上啟下,View Model層的作 用如圖 2-5所示。
     
    圖 2-5 View Model 層的作用圖
     
    2.2.3Model 層
    Model 是用于封裝與礦山地質環境業務邏輯相關的數據以及對 礦山地質環境數據進行地理處理的方法。
    2.3前端開發框架
    2.3.1Vue.js前端開發框架
    Vue.js是一個采用MVVM架構,通過數據驅動視圖的形式構建 用戶界面的漸進式框架,它是自底向上增量開發式的設計思路。它擁 有易用、靈活、性能好的優點,在開發者有HTML、CSS、JavaScript 的基礎,秩序閱讀指南就可以開始構建應用,在靈活性上,Vue.js有 簡單小巧的核心、漸進式的技術棧,在面對各種規模的應用都足以應 付。Vue.js相較于傳統的jQuery框架,更容易掌握,部署便捷,開發 成本低,此外,Vue.js同他們一樣,屬于輕量級的JavaScript框架, 容易掌握使用,語法簡潔,方便編程人員的編寫。因此,在DOM的 操作中選擇Vue.js框架是更加便捷的。Vue.js在本文所涉及的平臺構 建中進行嘗試研究,盡可能滿足礦山地質信息管理平臺基礎開發。
    2.3.2Dojo
    Dojo 屬于較為常見的研發框架,其性能強大。其配置了簡單、 迅捷、方便的工具集來輔助web開發。Dojo擁有諸多特性,在減少 冗余的樣板,增加了代碼的靈活性,提高性能等方面有效為顯著的優 勢,大大改善了開發者的開發體驗。ESRI等許多公司的產品中采用 了 Dojo 以改善產品在進行二次開發所面臨的瀏覽器的兼容性的問 題。本文所研究的信息管理平臺中所采用的的 ESRI 公司的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就是使用Dojo框架開發出來的,因此,Dojo框架 在信息管理平臺的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2.4GIS技術
    241 GIS開發模式
    GIS技術包括應用型和工具型兩種模式,廣泛地應用于各自的崗 位,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行業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大眾審美標 準的提升,構建一個功能完善、美觀便捷的信息系統是大勢所趨。因 此,全面的了解、分析和選取合適的開發模式以及高效穩定的開發平 臺是有必要的。
    當前有三種主要的GIS開發類型:獨立開發模式,純輔助開發模 式和集成輔助開發模式,每種都有以下特征:
    (1)自主開發模式。從空間數據收集和編輯到數據處理和分析, 再到結果輸出,任何獨立于任何GIS工具軟件的算法。在相應操作平 臺中進行編程,該操作優勢即無需通過付費GIS工具即可完成研發, 因而成本低,不過以研究人員的需求而言,由于功能,時間和財務資 源的限制,所研發得到的產品無法實現商業化,同時功能化也不夠理 想。
    (2)輔助研發更為簡單。在 GIS 平臺中進行程序研發,其腳本 語言基本可實現二次開發,因而研發人員通過這個腳本語言即可基于 原始GIS進行程序研發,還可實現程序調試。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研發 效率,不過因為二次研發語言不夠健壯,因此使用其所研發得到的程 序不夠理想,同時把所研發的體系和GIS相區別,后者可以被解釋和 執行,非常影響效率。
    (3)綜合輔助開發。集成的二次研發同樣利用GIS實現二次研 發,一般GIS企業能夠配置對應的組件,比如ESRI的Map Objects
    的Map X,這是GIS最為基本的特點,研發人員選擇通用研 發程序,其中可視化研發工具應用最為廣泛(比如 Delphi, Visual C++, Visual Basic, PowerBuilder),在相關研發平臺中 實現二次研發。在由Delphi和其他編程工具準備的應用程序中,由 GIS 還配置了 OCX 的 GIS 控件(包括 ESRI 的 Map Objects,Map Info 的Map X等)直接嵌入到GIS功能中。它實現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各 種功能。
    綜上,本文所做的研究采用的是集成二次開發模式和單純二次開 發模式相結合的模式,如此不僅能提高開發效率,還能利用GIS組價 來完善和美化信息平臺的外觀,從而使得信息管理平臺可靠、兼容性 強、易維護,更好的服務用戶。
    2.4.2ArcGIS Enterprise 組件
    ArcGIS Enterprise是ArcGIS10.5中最為重要的組件之一。其能夠 實現更高效的數據管理功能,存儲量巨大,并具備了可視化以及分析、 共享寫作的功能,其基于網絡,實現了所有角色、組織都可以隨時隨 地獲取地理應用程序并在整個設備上共享地理信息。ArcGIS Enterprise 具有靈活的部署模型,使用該部署模型可以創建 WebGIS 來解決一些輕型問題。開發人員可以使用ArcGIS Enterprise發布功能 來創建Web應用程序和Web服務,以實施空間數據管理,數據可視 化和地理空間分析。本文使用Arc GIS Enterprise發布地圖服務。像 信息管理平臺中使用的基本數據一樣,系統分析功能也基于此底圖。
    基于目前比較成熟的地圖服務資源構建地圖服務,系統和各 外在資源相連,即可獲得更詳細程度策略有助于改善查看效果。上述 資源能夠讓系統獲得地圖和各圖層數據內容,涵蓋了空間參考要求、 地圖緩存內容等,此外,還涉及了資源說明和作者簡介。 ArcGIS Enterprise 組件調用本文中使用的地圖服務。在這些步驟中,必須使 用 HTML,Ajax 和其他技術,并使用計算機技術來增強信息平臺的 互操作性和空間分析功能。文章所研究設計的是皿鈕ServerlO.5系統, 可實現地圖服務功能,同時還能在在本地服務器進行分布,可實現系 統研發調用。ArcGIS Enterprise站點結構如圖2-6。
     
     
     
    2.5本章小結
    本章簡要分析了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開發過程中所需的 各類框架與技術,包括Ajax技術、MVVM搭建模式、前端開發框架 以及各種GIS技術,同時詳細闡述了在MVVM模式下利用GIS技術 對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搭建的特點與方法,為礦山地質環境信 息管理理平臺的實現構建提供了切實的平臺理論依據。
     
     
    第3 章 礦山地質環境指標構建與分類統計
    礦山的地質環境包括正在發生的礦區和附近區域里全部地質環 境,而其地形條件還有社會、人類條件,在礦區中其地質以巖石圈為 主,利用采礦生產活動,使得水環境、巖石圈、土壤、大氣層間已有 的狀態出現變化。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涵蓋了地質災害、水土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破 壞以及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四種類型,具體研究結構如圖3-1。
    礦山地質環境
     
    圖 3-1 礦山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圖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包括地質災害、水土環境污染、土地資源破壞 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四種類型的環境分類,為了方便礦山地質環境信息 管理平臺的數據分析,對礦山地質環境各類問題進行明確地構建指 標,使地質環境數據準確、全面的收錄,以使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平臺滿足各種規模、地區礦山的實際地質環境問題得以準確收錄。
    3.1地質災害
    礦山地質災害引發因素繁多,如由于礦山的開采過度,山體內部 沒有足夠的支撐,或者礦柱留設不合理,下部失去支撐,上部土體就 會出現失穩,從而發生采空區塌陷、地表沉降的問題;在礦山開采活 動劇烈時,會造成巖土體中的裂縫發育,加之降雨或外界自然環境的 影響,就會出現巖土體的崩塌,同時伴隨地裂縫的產生。此外,由于 普遍礦區的地位置特殊,地質環境情況較為復雜,在降雨的作用下, 會導致山體失穩,從而出現滑坡、泥石流的現象;在礦山地下開采的 過程中,會涉及到對可溶巖發育以及地下水的活動造成影響,加之上 覆層的破壞,變得松散破碎,從而出現巖溶塌陷的現象。
    上述地質災害是由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沿巖體工程結構變化引 起的。它們對礦山的地質環境,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建設構成了巨大 威脅。礦業企業繼續發展和安全地工作。在本文所作的研究中,礦山 的地質災害可分為滑坡,滑坡,泥石流,沉降,沉陷和土壤裂隙等地 質災害,其各自對應的指標數據包括其成因、發生時間、規模大小、 威脅的對象、影響的面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傷亡人數、需要治 理的面積,以及所作的防治措施作為定量的指標。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可以根據以上各類指標可以直觀地了解到礦山地質災害現象的屬性 信息,不僅量化了各礦山企業對地質災害的標準,而且方便了自然資 源主管部門對于礦山地質災害的掌控并決策。
    3.2水土環境污染
    水土環境污染是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 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礦區土壤污染。由于礦山企業的生產開采,礦山 廢水、廢渣的不合理排放、堆積,在滲透作用的影響下,廢水、廢渣 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和土壤中,對礦區生態環境造成巨污染。
    在水環境污染方面,礦山水體污染的形式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 水,在礦山廢水不合理地排放后,其中的有害物質會對地表水和地下 水造成污染。其中礦山廢水的種類主要包括礦坑水、廢石堆淋濾作用 產生的滲出液以及選礦、冶煉廢水和尾礦池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 的重金屬離子、酸離子,甚至伴有大量油污,在未經處理后,不合理 地排放往往會對含水層和地表、地下水造成巨大的污染。在實際生產 作業中,礦區附近水體即采礦用水源以及選礦水源,還是主要運輸通 道,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透過透水性較大的巖土層,流入礦區的地 下水、地表水中,從而造成礦區地下水、地表水水質的破壞;此外, 由于礦山不合理地開發,其含水層的上下疊層結構關系也會發生改 變、破壞。礦山開采的過程中發生含水層的破壞以及污染地下水、地 表水水質,就會使得礦區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量減少或疏干,甚至 水質惡化等現象。
    在礦山土壤污染方面,常見的礦井廢水,例如礦坑水,堆浸廢水, 冶煉廠選礦廢水和池塘水尾礦,其中包含大量重金屬離子和酸離子, 甚至伴有大量油污,在不加處理后排放會經由滲透作用,水分子攜帶 重金屬離子、酸離子等有害物質進入土壤孔隙中,不斷累積,使得土 壤成分、結構、性質和功能惡化,并嚴重影響污染區及周邊范圍內的 植物生長,從而影響礦山地質環境。廢渣隨意的堆放,廢渣中的各種 重金屬,如汞、鎘、銅、鋅、鉛、鎳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鐳等, 通過大氣擴散或降水的淋濾作用,對土壤造成嚴重破壞。
    因此,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污染的情況進行指標構建可以 直接地描述礦山水土污染的情況,在第三方監測公司對各種污染源數 據屬性包括其年產出量、年排放量、排放去向、每年的治理量、循環 利用量以及各類水體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得出地下水、地 表水以及土壤污染的污染情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地下水、 地表水以及土壤污染的檢測數據可以直觀地了解到礦山水土環境污 染程度,并及時地、準確地做出針對性的決策。
    3.3土地資源破壞
    在礦業企業的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礦山的生產區,辦公區,尾礦 池,生產基礎設施和運輸系統的建設將占用大量土地。在此過程中, 礦區原本的耕地注定是林地,草原等土地造成一定的占用和破壞,這 個過程就被稱作土地資源占壓破壞,其主要類型包括工業場地占壓、 廢渣堆的堆砌、地面塌陷以及礦區交通道路對土地侵占。
    其中,工業場地包括礦區內部各居民地、廠區和礦山建筑(包括 選礦廠、冶煉廠等)等,這些建筑對場地的占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 保證礦區人員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廢渣堆的堆砌也是土地資源破壞 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礦場、固體廢料場、尾礦庫等固體廢料堆砌區都 是廢渣堆的類型,廢渣堆的堆砌區域需要合理規劃,有毒物質需要及 時處理,堆砌區域應遠離人類活動區域,做到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的 同時,避免環境的污染;在地下開采作業中,由于不合理開采導致下 部失去支撐,出現礦區地面塌陷,嚴重危害礦區的土地的利用率,使 得原本的林地、耕地、草地等失去其作用,造成土地浪費;礦山企業 的采礦活動通常與運輸活動密切相關,采礦活動通常衍生出各種運輸 方法,例如汽車公路運輸,電力機車運輸,纜車運輸和聯合運輸;中 型礦山將靠近礦區在附近地點建設采礦設施,礦床,垃圾填埋場,尾 礦池以及相關采礦操作,并基于采礦運輸以及鐵路實現礦設施、礦區 相連;而金屬采礦道路一般規模相對小,主要有1 米以下的鐵路,寬 2-4m 的運輸道路,如行車道、人行道等。這些交通道路將居民區, 工廠和采礦建筑物(包括選礦廠,冶煉廠等)與礦區內的井架連接起 來。這些交通道路的建設必將在礦區占據大量土地。
    因此,將工業場地占壓、廢渣堆的堆砌、地面塌陷以及礦區交通 道路對土地侵占等的各項指標作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中的土地資源 破壞作為判定標準,通過對各類土地占用元素所占耕地、林地、草地 的面積數據的錄入,從而得出相應的數據報表或者數據餅狀圖、條形 圖等圖表。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以上各類數據報表或圖表可以 直觀地了解到土地資源破壞的各類屬性信息既量化了各礦山企業對 礦山土地資源占壓破壞的情況,也方便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決策。
    3.4地形地貌景觀破壞
    在礦產資源的開發生產過程中,其堆渣場、露天采場、井(硐) 口會對山體造成嚴重的破壞和礦山企業的場地建設對農業用地、原始 平地等的破壞是持續不斷的產生。其中,山體破壞主要是由于礦山開 采,導致原有的礦山山體破損,如山體表面破損、巖石裸露、巖石松 動、山體表面植被破壞等。特別是采用露天開采(山坡露天開采和坑 式露天開采)的開采方式,嚴重破壞礦區的原始地貌,不僅影響了地 區原始的風貌景觀,而且山體的過度破壞也會導致水土流失、山體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場地破壞,由于礦山建設以及采 礦活動的不斷拓展,原有的地形地貌被挖損,地表發生破壞、植被損 壞等。在地下開采中,由于不合理的開采和不科學的開采手段,會導 致礦區地面塌陷,危機礦區工作人員的生產生命安全。
    在采礦過程中,采礦活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挖掘和破壞大量 的山體,清除大規模的地表植被,撒礦物質和改變地形,它們直接導 致了礦山的擴大和改善。土地侵蝕的強度和程度。會造成水土流失, 嚴重影響礦區生態環境。地形地貌景觀破壞主要情況包括山體破損、 巖石裸露、植被破壞等。因此,將堆渣場、露天采場、井(硐)口以 及地面塌陷作為礦山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的指標,以其各自對應的山體 破損、巖石裸露、植被破壞程度或面積的具體信息作為量化標準。自 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以上各類指標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地形地貌 景觀破壞的各類屬性信息,及時準的做出決策。良好的礦山地形地貌 景觀對重要城鎮周邊和重要交通干線兩側的地形地貌恢復有著重要 意義,對礦山生態環境和城市形象有著重大影響。
    3.5本章小結
    本章根據大量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所研究的數據、研究的結論以及 國家發布的專業技術規范進行分析、歸納并進行總結,對礦山地質環 境分類為礦山地質災害、礦山水土環境污染、礦區土地占壓破壞以及 礦山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四大類,并對其進行細化指標,礦山地質災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縫;水土環 境污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污染情況;礦區土地占壓破壞包 括工業場地占壓、廢渣堆的堆砌、地面塌陷以及礦區交通道路對土地 侵占;礦山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包括堆渣場、露天采場、井(硐)口對 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制定全面的指標體系使其不僅滿足業內專業技 術規范,也要符合各礦山地質環境的實際情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 指標構建是本文所構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核心內容,構建 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決定了礦山地質環境平臺的實用性。最后 對比前人作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指標構建的方法,總結歸納出一套較 為全面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指標體系,為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的量化打 下了堅實基礎。
    第 4 章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設計
    4.1平臺需求分析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構建的需求分析是為了明確系統所 要解決的問題,確定系統的功能范圍,體系化系統的設計方案和思路, 根據對礦山地質環境相關數據科學管理的研究以及地質環境狀況的 管理分析,為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以及恢復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據,方 便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礦山企業的管理。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是為了供相關部門及時獲取礦山 地質環境信息及動態變化并提供決策協助。因此其用戶人員包括自然 資源主管部門和礦山企業。其中,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權限是對本行 政區內的所有礦山地質環境信息進行查看,擁有信息管理平臺的最高 權限,隨時了解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實時的狀況以及未來的變化趨 勢,能夠輔助決策地質災害應急措施,及時準確地掌握礦山地質環境 問題;礦山企業的權限則是將自己所在的礦山地質信息進行錄入。操 作流程如圖4-1。
     
     
    圖 4-1 操作流程圖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管理的目的和內容,信息管理平臺的功能需求 應如下:
    (1)平臺權限管理:首先對用戶身份進行確認、授權并進行管 理,然后針對不同身份的用戶進行劃分權限,不同權限的用戶對應其 級別所能操控的模塊使用權,以此分角色訪問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平臺的形式來確保其數據內容安全有效。
    (2)數據管理:數據的基礎管理主要包括數據的輸入、輸出, 添加、刪除或更改相應的要素數據,以及針對目標數據的快速查詢等 功能。其中數據的輸入、輸出通過平臺與數據庫相關聯的方式,實現 數據的輸入;在不同格式、結構的地質環境數據實現輸入后,可通過 平臺相應的頁面進行數據的添加、刪除或更改;數據查詢的實現是礦 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重要功能之一,應實現多種地質環境信息查 詢以及空間關聯度查詢等。
    (3)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功能主要包括對輸入的各項礦山地 質環境數據進行統計,如數據的總條目數、最大值、最小值等;數據 分析功能是將統計后的數據進行圖表化處理,形成數據可視化柱狀 圖、餅狀圖、折線圖等,以便于系統管理員快速瀏覽礦山地質環境空 間的分布以及特定區域的地質環境信息。
    在針對上述需求的收集和整理后,本研究旨在構建基于 ArcGIS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結合 GIS 技術在空間表達與查詢的特 點,將復雜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以各類地質環境圖表的形式直觀地表 達,以實現穩定的、輕便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
    4.2平臺架構設計
    前人對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往往采用的是 C/S 結 構,雖然 C/S 結構能夠實現龐大的數據量操作,并且事務處理性能強 大,能夠借助數據庫管理體系,保證數據安全,同時確保數據完整全 面,但是由于當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數據共享和輕量化的趨勢, C/S結構開發成本高、系統兼容性差的缺點暴露無遺。因此,采用更 為輕便的 B/S 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戶關硬件任務量,并由服務 器實現業務邏輯,客戶端的主要功能是交互以及視圖顯示。
    根據以上的需分析,本文所作研究的信息管理平臺的整體架構采 用的是B/S結構,在B/S結構中對礦山區域環境信息管理體系進行層 次劃分,主要包含了5個方面,即邏輯層、表現層、數據層、 ViewModel 層、數據持久層。其不同于傳統的三層結構,即用戶層、業務邏輯層、 數據層。采用五層結構,使得不同層間存在的耦合性能夠實現各層獨
     
    立,彼此不會相互影響,同時還能實現各個角色功能,通過組件模式, 來減小系統耦合性,從而保證平臺的穩定性和輕便化。礦山地質環境 信息管理平臺具體結構如圖4-2所示。
     
    圖 4-2 礦山地質環境平臺前端架構圖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是基于上述介紹的基于MVVM模式 實現各拓展層相關聯,采用MVVM模式框架中最為輕便的Vue框架 對平臺進行開發。在本研究中,將前端技術與ArcGIS Enterprise相結 合,以保證礦山地質環境數據的快速處理、分析,并進行可視化的表
    達。
    4.3功能模塊設計
    基于 ArcGIS 的礦山環境信息系統的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程 序,為了滿足上述的需求,將其功能模塊設計為系統權限、輸入系統 輸出系統、查詢系統和統計管理系統五個功能模塊,以確保系統的實 用性和優良性。
    采用模塊化開放式設計思想進行系統設計,以根據系統目標提高 系統的可伸縮性和兼容性。通過建立技術先進,運行穩定,實用性強 的礦山環境信息系統,確實有助于礦山地質環境的管理與決策,提高 了決策部門的工作效率。礦山地質環境信息平臺的功能設計如圖4-3。
    ? X
    基于ArcGI啲『山地質環境借怠管埋平臺
     
    圖 4-3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平臺的功能設計圖
    由以上設計圖可以看出,礦山地質環境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功能 模塊由上述五個部分組成:
    (1)系統權限
    系統權限是平臺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針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需
    求,保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礦山企業的分級,使礦山企業在輸入自 身礦山地質環境數據時僅顯示相應的輸入界面;在自然資源主管部們 對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整體掌控和決策的時候,平臺則顯示相應 的整體界面,以實現不同權限的用戶,對應不同的功能界面,以實現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安全性。
    (2)輸入系統
    系統數據輸入分為屬性數據輸入和圖形數據輸入。屬性數據取自 文本,報告數據等,可以直接通過鍵盤輸入。對于圖形數據,使用地 圖掃描或遙感圖像,將其矢量化后發送到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 的數據庫中,并根據不同的特征設置圖層。
    (3)輸出系統
    輸出系統主要包括文字資料、統計報表、各類圖件等對象,在滿 足用戶的需求前提下,輸出所需求的結果。
    (4)查詢系統
    在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與恢復的過程中,上級主管部門可能需要 了解特定地區、特定礦山的地質環境信息以及采礦權、探礦權申請變 更相關的文件資料等。在此過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查詢系統,本文所研 究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是一個以矢量為基本數據結構的 WebGIS平臺,在該平臺中,描述地質環境的信息由空間位置數據和 屬性數據兩部分組成,因此數據檢索將基于實體的數據。可以根據實 體的屬性來檢索空間位置,以方便決策者的信息快速掌握。。
    (5)統計管理系統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統計管理系統包括對礦山地質環 境信息的統計分析功能和資料管理功能。統計分析功能是指對于礦山 地質環境矢量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對于不同地質環境數據進行收集 處理,得出用戶所需的數據圖表,可以更直觀的了解礦山地質環境狀 況以及治理恢復情況等;資料管理功能所指的是將礦山地質環境矢量 數據進行數據建庫的儲存管理,其包括地質災害相關數據、土地占壓 與破壞類型、面積等數據、水土資源污染相關數據以及地形地貌景觀 破壞的情況,對于不同時期的上述數據進行保存,以實現礦山生態環 境動態變化的事實依據。
    4.4本章小結
    本章所做的研究是對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整體架構設計。 在明確了平臺的設計原則的情況下對平臺的用戶需求進行全面的分 析,對用戶需求全面地掌控,并選擇合適的架構;然后,在上述條件 下對所需的功能架進行規劃、設計,建立合理的層次結構,使得功能 模塊能夠合理地、高效地嵌入其中;最后,對平臺的功能模塊進行更 細致地設計,徹底實現一個簡潔、流暢、美觀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 理平臺。
    第5 章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實現 5.1平臺開發與運行
    硬件環境:CPU: Intel Core i5 2.5Hz 內存:16G。
    軟件環境:操作系統:WindowslO 瀏覽器:Google Chrome。
    5.2平臺功能實現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核心功能是對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的 管理工作,其主要功能可分為輸入功能、輸出功能、查詢功能以及統 計管理功能。其功能總界面如圖 5-l。
     
    圖 5-l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功能總界面圖
    運行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時,有三個主要區域:地圖的主 查看區域,用于切換功能模塊的菜單區域和用于通用功能的工具欄區 域。地圖的主要視圖區域是顯示礦山地質圖和地圖活動的主要區域。 功能模塊切換菜單區可以實現5種功能:圖形瀏覽,屬性查詢,數據 輸入和文件查詢。常用功能工具欄區域包含通用地圖基本操作模塊。
    5.2.l輸入功能
    輸入功能是數據被處理與查詢的前提,在查看和編輯礦山地質環 境信息管理平臺時,需要新的數據圖表和其他數據,因此必須在數據 庫中連續輸入和更新數據。數據輸入和編輯模塊可更新數據庫中各種 礦山地質環境的實時信息。數據輸入是根據各種圖片和統計數據等事 實資料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進行整理篩選。圖形數據是經過矢量化處 理過的矢量數據或柵格數據,以便計算機軟件的分層處理,建立拓撲 關系;地質環境的屬性數據則根據其屬性規律進行分類歸檔,由計算 機直接識別。
    輸入功能所對應的數據類型分為圖形數據的輸入和屬性數據的 輸入。圖形數據包括礦山地質環境的各類問題的實際照片,如在地質 災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區塌陷、巖溶塌陷、地面沉降、 地裂縫等礦山地質環境常見的地質災害照片,以直觀地了解發生地質 災害的程度、規模相關信息;在水體污染信息查詢中,礦坑水和堆浸 廢水的圖像;土地資源破壞中的采礦場、固體廢料場、尾礦庫、地面 塌陷區、礦區基礎設施、礦區交通道路、礦區居民地及相關辦公建筑 等實景照片和地形地貌特征破壞相關因素所造成的山體破損、巖石裸 露、植被破壞程度的照片。屬性數據則是代表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平臺中的所有地質環境問題的屬性信息。
    對于上述的數據輸入一般需要利用數據表、DOJO逐漸才能完 成,而DOJO中設計了標簽式聲明法,因而數據表單元格能夠按照用 戶編輯進行相應的改變,而在用戶處于編輯狀態下,所得到的數據行 就轉換成編輯模式,操作者更改數字,說是輸入相關內容數據,再把 所輸入的數據提交至服務器中,完成輸入操作。其實現代碼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goods = eval("(" + external.getData() + ")");
    alert(goods);
    var goodsstore = new dojo.data.ItemFileReadStore({ data: names });
    </script>
    <table id="grid" store="地質災害"dojoType="dojox.grid.DataGrid" >
    <thead>
    <tr>
    <th field="id" width="auto">id</th>
    <th field="name" width="auto">name</th>
    </tr>
    </thead>
    </table>
    5.2.2查詢功能
    在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中,針對礦山地質環境數據的查詢 檢索是平臺的核心功能。通過輕便的數據檢索界面,上級主管部門可 以對數據庫中原有的資料進行查詢,包括各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照 片、圖件,各種表格,以及采礦權、探礦權申請變更等類似的文件資 料。用戶針對上述的字段查詢、礦山地質環境數據指標信息查詢以及 相關文件、表格的查詢(包括.dox、.xl、.xls),其實現代碼如下: #Region "文件查詢——表格查詢"
    Open File Dialogl.Title = "打開"
    Open File Dialog1.Filter ="所有 Microsoft Office Excel 文件(*.xl*;*.xls;*.xlt;*.htm;
    *.html)|*.xls"
    Open File Dialogl.Show Dialog()
    '如果沒有文件被選擇,退出
    Dim sFilePath As String
    sFilePath = Open File Dialogl.File Name
    If s File Path = "" Then Exit Sub
    Dim excelapp As Excel.Application
    Dim excelworkbook As Excel.Workbook
    Dim excelsheet As Excel.Worksheet
    excelapp = New Excel.Application
    excelapp.Visible = True
    excelworkbook = excelapp.Workbooks.Open(s File Path)
    End Sub
    #End Region
    #Region "文件查詢——文檔查詢"
    Open File Dialogl.Title = "打開"
    Open File Dialog1.Filter ="所有 Word 文檔(*.doc;*.dot;*.htm; *.html;*.url;*.rtf;*.mht;
    *.mhtml;*.xml)|*.doc" Open File Dialogl.Show Dialog()
    '如果沒有文件被選擇,退出
    Dim s File Path As String
    s File Path = Open File Dialogl.File Name
    If s File Path = "" Then Exit Sub
    Dim wordapp As Word.Application
    Dim worddoc As Word.Document
    wordapp = New Word.Application
    wordapp.Visible = True
    worddoc = wordapp.Documents.Open(s File Path)
    End Sub
    #End Region
    上級主管部門針對區域地圖上的目標礦山查詢也是國土資源部門 了解各個礦山企業對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情況的主要手段。在實 現過程中,采用 OL2 作為地圖要素查詢的交互方式,結合 CSS 和 JavaScript 對查詢界面進行修飾,以實現一個簡潔、美觀的交互界面 和快速直觀的查詢。其實現如圖5-2。
     
    圖 5-2 目標礦山企業信息查詢界面圖
     
    5.2.3輸出功能
    輸出功能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于數據庫中儲存或已處理的數 據信息按照其需求進行輸出,以滿足決策者對目標區域的礦山地質環 境的情況與恢復治理程度掌控,并做出下一步的指示,其輸出內容包 括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各類指標數據經由 GIS 技術的分析功能得出的 成果圖表,如不同時期的礦山地質災害的變化表、水土污染治分布圖 等;礦山地質環境相關的文件也是輸出類型之一,其中包含各礦山企 業的采礦權文件、探礦權等已經儲存于數據庫中的文件報表。在對已 查閱的文件確認后,該信息平臺可以連接到打印機等輸出硬件,以打 印目標文件或報告,或以.jpg,PDF, .DOC和其他存儲格式輸出它們。
    5 .2 .4統計分析功能
    統計分析功能是指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處 理后,根據用戶的需求,表現出相應的基礎統計圖表,如餅狀圖、直 方圖、折線圖等,以助于自然主管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初步 的分析以及針對下一步的數據的挖掘提供依據。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統計分析功能的實現,主要是依據 DOJO框架中的Chart組件結合ArcGIS Enterprise的地理數據分析功 能進行實現的。首先使用chart組件實現礦山地質環境指標數據的圖 表化,再使用ArcGIS Enterprise對數據圖表進行空間業務信息耦合, 以保證地理數據在空間數據中的合理性。其實現界面如圖5-3。
     
    圖 5-3 統計分析功能界面圖
     
    5.2.5系統權限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中其權限功能的實現采用了 Vue.js 框架。在實現系統權限登錄時,只需要使后端返回至相關與權限的驚 悚數據并在前端進行出路即可達成,其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將 Vue-router掛載以實現的公共頁面;然后,將不同權限的role與路 由表每個頁面對應的權限分類,生成對應的關系路由表;然后,調用 router.addRoutes(store.getters.addRouters)來添加不同權限的 用戶可訪問的路由,最后對整體進行渲染即可實現權限的管理。
     
    5.3 界面實現
    5.3.1登錄界面
    在登錄平臺的時候,其登陸界面如圖5-4所示。
     
    圖 5-4 登錄界面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用戶類型包括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和礦山企業兩種,針對其不同的需求,將不同的用戶名賦予不同的權 限。當用戶將其賬號密碼進行輸入操作,前臺頁面將對該用戶所提交 的信息進行比對,隨后將數據發送至后臺進行匹配驗證,如果成功, 則輸出該用戶的信息提取,并根據權限值轉化進入頁面,否則,顯示 密碼錯誤界面。程序流程如圖5-5。
     
     
     
     
     
    洋出提示框
     
    圖 5-5 登錄流程圖
     
    5.3.2主界面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主界面如圖5-1所示。其頁面中包 含某市下屬所有礦山企業的地質環境信息,并且可以主動地添加、刪 除信息;查詢某市下屬縣市所有礦山企業地質環境的數據報表等文 件,也可以實現對具體下級縣市或具體看事企業的地質環境數據查 詢,并能夠實現數據報表的導出、修改等操作。
    5.3.3輸入界面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旨在收集、處理、分析各區域礦山地 質環境問題,本文在第三章所作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分類工作,運用 計算機技術,進行儲存并表現。
    礦山地質環境輸入界面由礦山地質災害、礦山水土環境污染、礦 山土地占壓破壞以及礦山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四種輸入界面組成,將收
     
     
    圖 5-7 水土環境污染指標輸入界面
     
    地愆占壓斷
    XMM 414 «1? TE MM
     
     
     
    (何)
    圖 5-8 土地資源破壞指標輸入界面
     
    擬地貌景觀刪指標
    地形蹶景觀破豳 堆頷 瞬天顆 地面麟 萍(《) 口
    d>晰醸
    巖石裸霞面枳{公頃)
    檳血®枳(頌
    其他翩:耀酮(公勵
    圖 5-9 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指標輸入界面
     
    5.4 本章小結
    本章所做的研究是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實現方法,簡單 介紹了平臺實現所需要的軟件以及硬件信息;再根據本文第四章中對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需求全面地分析所得出四個基本功能: 輸入功能、查詢功能、輸出功能、統計管理功能。在計算機技術與 GIS技術的配合下,對上述四個基本功能進行實現,并摘取部分代碼 予以展示,以闡述以實現原理;在信息平臺界面設計方面,筆者展示 了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平臺的登錄界面與主界面,并進行介紹,對其 運行流程原理進行闡述,并簡單描述其部分功能特性。
    第6 章 結論與展望
    6.1結論
    根據目前的國內外地質環境的充分研究和分析,由于目前礦山環 境問題的各種指標構建不一致,針對礦山地質環境指標量化的標準不 統一,沒有結合普遍的地質環境問題現狀來進行交叉對比。本文構建 了一套科學獨立的礦山地質環境指標體系并,基于這套指標體系構建 了可以實現多源數據融合,數據轉換和其他任務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 信息管理平臺,并最終管理了目標礦區的地質環境數據。本文主要研 究成果如下:
    (1)本文認真分析研究了國內外礦山地質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了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現實狀況。建立了地質 環境數據管理的可實現概念,并詳細闡述了系統框架結構和一些功 能。
    (2)實現了基于計算機的前端技術與ArcGIS Enterprise混合 編程技術的集成,并且以前的采礦地質環境信息管理系統都是孤立且 適用的軟件,并且逐步獲得成果,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員和人員。需要。 材料和財政資源。本白皮書中研究的采礦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在實 際管理中實現了靈活性和效率。大大減少了勞動力和經濟成本,使采 礦地質環境信息的管理更加合理,并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更加科學有 效地監督了該分地區的采礦企業的采礦地質環境。
    6.2展望
    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雖然實現了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 的各項基本功能,但隨著學科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本信息管理平臺 仍存在一些改進的空間,主要有:
    (1)已完成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還是依賴于已定義的 地圖數據進行發布,在后續的研究中,還可以利用無人機技術以及 ENVI 圖形處理技術對實時的地圖數據處理,使得礦山地質環境的管 理更為高效。
    (2)本文所研究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的功能還有需要 改進的地方,仍然需要進行開發研究。今后在實際的應用程序中還需 要不斷改進平臺。如果要克服上述限制,將進一步改善平臺的結構和 編程語言,美化系統界面并提高軟件的實用性,完整性和嚴格性。改 善平臺的采用和信息共享,實現平臺的網絡功能,在礦山地質環境管 理中充分利用網絡地理信息系統,提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下屬區域 中礦山企業的礦山地質環境環境管理的科學化。
    參考文獻
    [1]陳奇.礦山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模式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 京),2009.
    [2]李志超.礦山地質災害區的生態恢復治理研究[D].天津商業大 學,2017.
    [3]趙明興.基于WebGIS的地質災害管理與分析系統設計與開發[D]. 長安大學,2017.
    [4]李超.基于RS和GIS的礦山環境綜合評價系統研究與實現[D].
    中國礦業大學,2017.
    [5]彭顯雯. 基于 MVVM 模式的響應式輕量級前端組件設計與實現
    [D].華中科技大學,2017.
    [6]李銳,楊勤科,趙永安.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評價研究現狀與問題[J].
    中國水土保持,1999(11):33-35+46.
    [7]程寶成.露天鋁土礦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與恢復治理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
    [8]張凱翔. 露天礦地質環境解譯標志體系和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
    示范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2018.
    [9]李學淵. 基于 RS/GIS 的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與評價信息系統
    [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5.
    [10]龐玲玲.安寧市礦山地質環境評價信息系統研究[D].云南大 學,2016.
    [11]閃俊恒.基于GIS對巢湖北部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及WebGIS設計 [D].合肥工業大學,2013.
    [12]趙新卓.基于GIS的邯鄲市礦山環境信息系統研究[D].河北工程 大學,2009.
    [13]商華艷.基于RS和GIS的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D].中國地質 大學(北京),2011.
    [14]王莉. 基于 ArcGIS 的礦山管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 [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15]黃岑麗.潞安礦區煤炭開采對地質環境影響的研究[D].中國礦業
    大學(北京),2013.
    [16]廖世芳.礦業地理信息系統與數字礦山分析研究[J].中國錳業,201 7,35(03):176-178.
    [17]張建平,張利娜.基于智慧云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設計與實現J].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7(10):65-66.
    [18]孫增怡.贛南銀坑礦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2019.
    [19]黨志偉.基于綜合指數法的礦山地質環境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 大學(北京),2019.
    [20]王玨.數字礦山GIS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
    [21]李一帆.數字礦山信息系統的研究及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 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7.
    [22]亓國濤.承德武烈河流域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D].中國地質大 學(北京),2018.
    [23]王月粉.基于ArcGIS的地質科學數據整合與發布[D].中國地質 科學院,2006.
    [24]涂振發.基于Ajax的WebGIS設計與開發[D].華中師范大 學,2008.
    [25]聞平,王沖,楊林波,陳科,謝飛. 基于插件技術的 GIS 應用框架關 鍵技術研究[C].測繪出版社.第四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 文精選.測繪出版社:《測繪通報》編輯部,2012:615-616+627.
    [26]吳亮,楊凌云,尹艷斌.基于插件技術的 GIS 應用框架的研究與實 現[J].地球科學,2006(05):609-614.
    [27]楊青華,李藝,杜軍.基于GIS和RS的黃石市礦山地質環境定量評 價[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0,27(08):70-73+78.
    [28]涂振發,喻光明,張純潔.基于Ajax和MapX的WebGIS體系及其 實現[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136-140.
    [29]張江華,徐友寧.區域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J].國土資源信 息化,2008(04):20-22+19.
    [30]李淑燕,王雅鵬.基于GIS平臺的二次開發方式在地理國情普查生 產中的應用[J].華北自然資源,2019(06):73-75.
    [31]Eugenio Trumpy,Adele Manzella. Geothopica and the interactiv 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updated Italian National Geo thermal Datab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 ervations and Geoinformation,2017,54.
    [32]Proposta metodoldgica de desenvolvimento de sistema de infor mages geograficas em ambiente web (webGIS) aplicado ao tur ismo.[J]. Ar@cne: revista electrdnica de recursos en internet so bre geografia y ciencias sociales,2010.
    [33]Xiaona J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China Zhibo Che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Chin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GIS Based on .NET[C].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Engineering Forum Wuhan Branch..Proceedings of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Volume 4).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Engineering Forum Wuhan Branch.,2010:153-156.
    [34]Qing-xun Ma College of Geomatic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Province,Xi'an City,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time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System in Water Conservancy[C].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Hong Kong、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er (ISEC), Hong Kong.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BIM 2010).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Hong Kong、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er (ISEC), Hong Kong,2010:391-394.
    [35]jiancun wang Geology department FIO,SOA Qingdao,China tianyun su Geology department FIO,SOA Qingdao,Chin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ebGIS-based marine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C]. IEEE Shandong Subsection、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Tainan Chapter、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ociety Taiwan Chapter、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IITA-GRS 2010) Volume 2.IEEE Shandong Subsection、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Tainan Chapter、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ociety Taiwan Chapter、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2010:410-413.
    [36]CAO Hui,MA Jin-gang,ZHANG Yan,ZHANG Jun-zhong 1.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 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1,China. Application of WEBGIS Based on RIA in Spa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 IEEE Beijing Section,China.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ITME2009).IEEE Beijing Section,China:IEEE BEIJING SECTION),2009:132-136.
    [37]K. Jayakumar,V. Selvam,V. R. Prabavathy. A WebGIS-Based Study for Managing Mangroves of Godavari Wetland, Andhra Pradesh, India[J]. 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2019,47(12).
    [38]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ata Sharing; Recent Findings from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Data Sharing (Marin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ublishing System: A WebGIS Approach)[J]. Computers, Networks &amp; Communications,2019.
    [39]M.G. Sala,F. Cotroneo,G.L. Autorino,M.T. Scicluna. A WEB-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BGIS) tool for the control of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J]. Journal of Equine Veterinary Science,2016,39.
    [40]Yi Zhao,Hong Liang,Juan Zhao,Ningshan Zhou,Yuxia Zhang,Yu J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Visua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GIS[C]. Proceedings of 2019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MTMCE 2019).2019:1457-1462.
    [41]Kolios Stavros,Stylios Chrysostomos,Petunin Aleksandr. A WebGIS platform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port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in South Eastern Europe.[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5,187(9).
    [42]Shunxian Cao,Guopin Wang,Jianhua Yu,Xin Chen. Studies on WebGIS Water Environ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Different Kinds of Pond Aquaculture Models[J]. IERI Procedia,2013,5.
    [43]Huijuan Chen 1 , Dingju Zhu 1 , Wei Wu 1 , Xiaojun Tong 1 , Donghua Liu 2 1.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 logy, 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Shenzhen, China 2.Shenzhe 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Chin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iques in WebGIS System[C].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IEEE Beijing Section.Pro 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 ting and Integrated Systems(ICISS 2011).Guilin University of E lectronic Technology、IEEE Beijing Section:IEEE BEIJING SEC TION,2011:661-665.
    [44]孟憲中,宋剛,沈永炬,金晶,鄭鵬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企業發展戰 略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19(05):20-26.
    [45]張曉暉,羅寶東.GPRS和3G PS域向IMS演進及關鍵問題的探討
    [J]. 山 東通信技術,2009,29(03):1-3.
    [46]李成尊,聶洪峰,汪勁,王曉紅.礦山地質災害特征遙感研究[J].國土 資源遙感,2005(01):45-48+78.
    [47]夏既勝,楊樹華,王玉朝,劉春學,李國慶.基于 ArcGIS 的金沙江流 域中段植被指數分布規律研究[J].科技通報,2010,26(03):325-330.
    [48]李孝弟.湖南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研究[D].湖南大 學,2013.
    [49]李晶,肖武,張萍萍.資源枯竭礦區采煤塌陷地生態環境損害評價 [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2(03):55-57.
    [50]M.W.Xie & X.Q.Chai School of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China. The design of WebGIS-based real-time visual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system of landslides[C].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ISRM) Commission on Education.Rock Mechanics:Achievements and Ambitions —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SRM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ISRM) Commission on Education2011:552-557.
    [51]楊森,徐書文.礦山環境問題分類與監測建議[J].中國科技信 息,2012(07):39-40.
    [52]邢麗霞,羅躍初,李亞民,闕列東.我國地質環境監測現狀及對策研 究[J].資源與產業,2011,13(03):110-115.
    [53]廖祥東,黃銳,楊連旗,李云.武漢市地質環境監測現狀及對策建議 [J].資源環境與工程,2019,33(01):50-55.
    [54]我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M].地質出版社,張進德等,2009.
    [55]趙銘.淺談地質環境信息化管理系統[J].檔案管理,2011(06):91.
    [56]包廣道.礦山地質環境評價系統的研究與建立[D].東北林業大 學,2012.
    [57]我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研究[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 報,2010,21(04):132.
    [58]孫俊,楊昌永.論我國礦山環境監測與評價現狀[J].山西建 筑,2011,37(34):186-188.
    [59]劉振宇.礦山環境分類及評價方法淺論[J].內蒙古煤炭經 濟,2011(01):14-18.
    [60]賁忠奇. 基于 NewMap Server 的礦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與實現[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6.
    【本文地址:http://www.bzhlmm.com//guanlilei/gongshangguanli/xixinguanli/8846.html

    上一篇:基于MBD的設計信息管理 方法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標簽: